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生产总值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生产总值

相关日志

北大法学博士谈港险(八)——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
sunz2008 2016-10-25 10:48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保险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常用如下两个指标:即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保险深度:是指保险费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百分比; 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的数额(美金)。 有关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其它一些国家的这两个指标,如下图所示(数据来自瑞士再保险公司,网页链接: http://media.swissre.com/documents/sigma3_2013_en.pdf ): 在国际视角的对比下,中国内地保险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香港、瑞士等其他发达国家均走在最前面,这取决于该国或地区保险业的法治化及监管程度。 从图表大家可以初步看出各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我来举个实例,更有利于大家的理解: 2014年4月16日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造成304人遇难(含失踪)。韩国KOREATIMES网站报道,每位遇难者将获得433800美元的保险赔偿金,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267万元(原文: http://koreatimes.co.kr/www/news/biz/2014/04/602_155569.html )。一年后的6月1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长江之星号”沉船事故造成442人遇难。来自中国保监会官方的消息称,购买保险的遇难者和乘员将可能获得平均约15.7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原文: http://www.circ.gov.cn/web/site0/tab5207/info396 3130.htm)。 该例说明保险深度及密度的不同对理赔所产生的差异,同时,也由此看出,中国香港及其他发达国家保险业相对发达,保险制度成熟,有利于保险业的繁荣,并能够给投保人带来非常可靠的保障。 ------------------------------ 欢迎您加我微信号:sunz2008,希望能与您有更多交流。
个人分类: 心路感悟|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字的迷恋--援引Robert F. Kennedy在1968年的演讲片段
augustwang 2013-2-2 21:31
1968年,罗伯特.肯尼迪在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时,在3月18日在堪萨斯大学发表演讲,提及公正不仅仅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和分配,还包括平等与自由等。 目前我们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8000亿美元,然而它包括空气污染和香烟广告,包括清理高速公路车祸的救护费用,它包括我们用来锁门窗和那些关押撬锁罪犯的监狱的专用锁,它包括我们对森林的毁坏和在盲目扩张中损失的那些自然奇迹,它包括凝固汽油弹和核弹头、警用装甲车以镇压城市暴乱,它还包括枪支...那些为了向我们的孩子销售玩具而美化暴力的电视节目。 然而,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健康,以及他们的教育质量和他们玩耍的乐趣;它也包括诗歌之美和我们婚姻的力量、公共辩论的力量以及公共官员的正直。它既不衡量我们的敏锐,也不衡量我们的勇气;既不衡量我们的智慧,也不衡量我们的学识;既不衡量我们的怜悯之情,也不衡量我们对国家的忠诚。简而言之,除了那些事生活富有意义的事物之外,它衡量一切。此外,它能告诉我们有关美国的一切,却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因为自己是美国人而感到骄傲。 "Our gross national products counts air pollution and cigarette advertising, and ambulances to clear our highways of carnage. It counts special locks for our doors, and the jails for the people who break them. it count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rewoods, and the loss of our natural wonders in chaotic sprawl. It counts napalm, nuclear warheads, and armored cars for police to fight the riots in our streets. it conts Whitman's rifle and Speck'sknife, and the television programs which glorify violence in order to sell toys to our children." "Yet the gross national products does not allow for the health of our children, the quality of their education, or the joy of their play. It does not include the beauty of our poetry, or the strength of our marriages, the intelligence of our public debate or the integrity of our public officials. It measures neither our wit nor our courage, neither our wisdom nor our learning, neither our compassion nor our devotion to our country. It measures everything, in short, except that which make life worthwhile. And it tells us everything about America except why we are proud that we are Americans." 对数字的迷恋,对物质的迷恋,发现肯尼迪所提到的事情,近10年来,正在我国土地上如火的上演,大气污染(PM2.5的严重超标,雾霾天气肆虐),饮用水及河流污染(山西的有毒苯胺泄露,长江下游的江豚等的几近绝迹,从武汉到上海的长江沿岸的自然生态系统几乎全部被人类工业化活动侵蚀),交通事故(温州动车事故,桥梁坍塌,高速公路的偷工减料),食品安全(婴幼儿奶粉,瘦肉精事故,皮鞋门),社会福利院的缺失(河南兰考收养近百名弃婴),等等。 伴随对物质的迷恋,还有触目惊心的浪费和腐败,这里就不展开了。 不过,随着信息的流通,各种价值观和理念的碰撞,现在开始有更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开始疑问,开始思考,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存在,我们需要珍视什么,我们需要在意什么,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最后,推荐大家一本书,是Michael Sandel在2012出版的新书" 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电子版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4233689.html
个人分类: 杂记|19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碳强度目标地方分解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kejidaobao 2013-1-24 10:42
文/周 丽,张希良,何建坤 2009年,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宏观指标,“十二五”规划中也确立了中国2015年GDP碳强度将比2010年下降17%的约束性指标。总结“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经验,将国家节能目标分解到地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减排方法。然而,中国在如何进行科学分解的地方分解方法论研究方面几乎还处于空白。怎样做到兼顾效率、公平与可行性,科学地进行目标地方分解,是实现国家碳强度下降总目标的一个关键,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2006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递交的《“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最初的分配方案中绝大多数省份将以2005年当地的能耗数据为基数,实现20%的降幅,并有个别省份要求其能耗强度下降25%以上。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综合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差异,各省“十一五”节能目标进行了调整。 总的来说,“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的地区分解过程中是采取“一刀切”与“协商”相结合的方式,缺少有效的科学支撑。在实践中,一些经济水平发展较高并有一定减排潜力的省份却承担着相对较少的任务,而另一些地区却由于负担过重、导致减排积极性不高、减排效率不理想。这一方面反映出目前我国减排任务省级分配过程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方分解缺乏科学的分配会影响国家总体减排目标的有效完成。 2 地方分解现状 1) 地方分解原则。总的原则是,必须处理好国际和国内、中央和地方、近期和远期、潜力和能力、效率和公平等关系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分解原则和方法学。 “十二五”期间地方分解原则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 效果,即分解方案保证实现或超额完成国家目标;② 效率,即分配方案实施付出较小的经济社会代价;③ 公平,即要考虑不同省份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特点、能源调入调出情况、“十一五”期间节能努力程度等;④ 透明性,即分解方法、支撑数据透明和可重复性高;⑤ 可实施性,即考虑各省完成碳强度目标的途径、能力与条件等;⑥ 连续性,即各省“十二五”期间节能减碳的努力与“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具有一定连续性,除了个别省份外,避免大起大落;⑦ 一致性,即地方分配方案的合成结果能够与国家目标对接,保证国家目标的实现。 2) 影响碳强度下降因素分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出的CO2。从数量关系上看,单位GDP 的CO2排放(也常简称为“GDP碳强度”)等于单位GDP能源消耗(也常简称为“GDP能源强度”)与单位能源消费CO2排放(可简称为“能源碳排放因子”)之积。 GDP能源强度反映了经济社会活动中能源转化、运输、分配与利用的综合效益,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增加值率提高等努力密切相关。能源碳排放因子反映了一次能源结构特征,增加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降低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主要途径。所以,GDP碳强度的下降主要来自于GDP能源强度的下降和能源碳强度的下降。其中,GDP能源强度的下降又可分为降低单位GDP的有用能服务需求以及提高能源转换利用效率两条途径;能源碳强度下降可分为降低能源构成的含碳率以及增加碳埋存两条途径。最终GDP碳强度的下降可归结为3条途径:结构节能、技术节能、能源替代。 3 建议 1) 地方分解方法的考量指标。根据地方分解的原则以及碳强度下降因素的分解,建议在考虑各地区责任、潜力和能力的基础上,分别选取系统的指标体系。结构节能方面,可包括“十一五”期间三产拉动率、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GDP、城市化率、“十一五”期间GDP增长率、地区工业增加值/全国工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等要素;技术节能方面,可考虑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全国平均、工业增加值比例、工业增加值增速、科技进步环境指数和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等要素;能源替代方面,建议考虑新能源资源禀赋、各省碳强度/全国平均、各地区城镇能源工业投资和人均财政支出等要素。此外,还可以考虑各省净输入或输出的能源量占该省总能源消费的比例以及各省“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目标与预测的“十二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目标的差值等其他一些反映地区差异性或考虑实际操作性的要素。 2) 建立地方碳排放的核算方法。目前,中国还没有碳排放量的直接监测数据,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化石燃料的消费量计算得到的。中国的地区能源消费统计来源主要有:能源统计年鉴,包括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平衡表,各地区分品种能源消费(消费量合计,总和不等于消费总量);基于能源平衡表可以计算得出能源消费结构和主要部门能源消费;地方统计年鉴,部分地区统计了历年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但年份和地区不全(如上海无统计);新中国统计60年,包括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但是一方面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另一方面数据存在明显不合理。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统一的、科学的地方碳排放核算方法,才能有力支持碳排放目标的地方分解工作以及未来目标的考核工作。 总之,由于中国各省、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要实现低碳发展,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的碳排放强度分解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各省、地区的能力和潜力、优势和劣势,才能让各省、地区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 周丽,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博士;张希良,研究员;何建坤,研究员。 本栏目专门刊登广大读者就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评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国内外科技工作者投稿。(责任编辑 王芷)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4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伟大的经济巨匠:毛泽东
huangwd99 2012-12-16 12:09
伟大的经济巨匠:毛泽东 钢筋水泥 一、“GDP” 二、“大锅饭” 三、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 四、举世公认的伟大经济成就 五、“政治挂帅”“阶级斗争”“斗私批修” 六、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七、政治经济的对立统一 一、“GDP” 首先要厘清一个问题——“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媒体上每天都在告诉我们“GDP”多少多少,那年我国“GDP”超过了德国,我们比德国强了。今年我国“GDP”将超过日本,我们综合国力将超越日本了,再过十几年我国的“GDP”将超过美国,中国综合国力将居世界首位,就实现了伟大的民族复兴。“GDP”的增长标志着中国的崛起,为了避免世界各国不必要的恐慌而唱起“中国威胁论”,我们一再重申:中国不称霸。共建和谐世界,韬光养晦,时不时很神秘地告诉国人“我们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我就纳闷了,如果说“GDP”的增长意味着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崛起,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那清朝末期在道光皇帝和慈禧太后手上早就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了。1840年鸦片战争时,中国的“GDP”占世界三分之一,远远大于英国的“GDP”。可就是这个“GDP”居世界首位的“崛起”“复兴”“强大”的民族,在鸦片战争中一战败北,又是割地又是赔款。1894年甲午战争时,中国的“GDP”是日本的九倍多,远大于日本的“GDP”,却又是一个“GDP”不到中国九分之一的日本使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因战败赔了二亿三千万两白银,还割让了台湾。 为什么我国“GDP”远远大于对手却输的如此惨败几乎沦为亡国呢? 原来“GDP”的构成不一样,清朝中国的“GDP”都是茶叶、瓷器、蚕丝,都是吃的用的享乐的。而英国、日本的“GDP”是什么呢?是钢铁,是机器,是枪炮,都是攻打、杀人的武器,是战争力量,所以,在茶叶、瓷器、蚕丝与钢铁枪炮对撞时,其结果就再明白不过了,茶叶瓷器蚕丝的“GDP”不过是在为钢铁枪炮准备战利品罢了。 然而1950年朝鲜战争时,中国“GDP”总量很小,工业、科技一穷二白几乎没有国防工业,虽然得到了苏联的部分武器援助,但总体与美国及整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支持下的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武器装备上相差甚远。毛泽东却带领中国人民打赢了朝鲜战争,把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三八线以南。这个胜利似乎与“GDP”也没有必然关系。 六十年代的越南战争就更绝了,中国虽然在工业、科技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但与美国存在差距,“GDP”仍远小于美国。中国人援越抗美只付出了200亿元,且比抗美援朝战争伤亡少得多的代价就赢得了胜利,而且战果辉煌。在这种形势下,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新的六点对华策略: 一、美国得出结论:不要在军事上大规模卷入亚洲大陆。 二、美国重新检讨对华政策。放弃敌视中国的立场。放弃“以冷战为纲”的对华政策和思维方式。总统亲自出马改善对华关系。承认中国大陆的政权。原则上停止了直接颠覆、骚扰中国的行为,停止了对流亡的西藏叛乱分子的援助。 三、美国承认“一个中国”。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同意废除与台湾签订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80年1月1日正式废除),美军撤离台湾。 四、美国解除了对中国长达二十多年的全面经济封锁禁运和外交孤立政策。 五、美国承认中国的政治大国地位。支持恢复中国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 六、美国采取联华制苏的战略——这意味着美国不仅实际上已承认了中国大陆的政权,承认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承认中国已从“前苏联阵营的一员”上升为世界力量中的“一极”。世界政治力量的格局开始从“美苏两极世界”演变为“美、中、苏”三极的“新三国演义”。 要让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号称“建国二百年从未打过败仗”的美国吃个史无前例的大败仗谈何容易?当年的德国办不到。身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办不到。中国在毛主席领导下做到了,而且是同苏联处于敌对状态、处于三年经济困难中的中国。打败了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彻底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打破了美苏的围堵,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战略地位,使中国从此成为世界大国,成为“三角政治”的“世界一极”,扫清了阻挠中国大崛起的最后的外在障碍。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牺牲人口两千万、物质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才当上“世界一极”。德国打了两次世界大战,牺牲无数、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没当成“世界一极”。日本更是“偷鸡不着赊了米”,没捞着“世界一极”还吃了两颗原子弹。中国以弱胜强打服了美国,成了“世界一极”,伤亡代价不但少于上述任何一个国家,而且没有背负战争负担,打赢战争还既无外债又无内债。这个胜利似乎与“GDP”也没有必然关系。 想想1945年的中国是什么个地位,想想1949年的中国是个什么地位,再看看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国又是个什么地位,谁能否认毛泽东彻底改变了中国战略地位?看看建国后毛泽东经手的几场自卫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援越抗美、中苏边界冲突、西沙海战——每打一仗,中国的国际地位就稳步上升一级,一次都不例外。中国就这么从“任人宰割”一步一步上升为“世界一极”。看看毛泽东的政治经济手笔何等宏大!何等辉煌!!!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崛起强大,货真价实的民族伟大复兴。 那么我国当前媒体歌颂的“GDP”是由什么构成的?是房地产、是烟酒、是服装、是玩具。再看看美国、日本他们的“GDP”又是由什么构成的?是航天产业、是航空产业、是航海产业、是强大的军工产业、是计算机信息产业、是生物产业、是能控制中国人生死和绝育的转基因水稻、玉米。在国家出现冲突,“GDP”发生碰撞时,我们天上飞的哪架主力战机发动机是自己制造?我们有能力保住自己的财富吗?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房地产业!”的口号声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正在热火朝天地为下一次“鸦片战争”将瓜分中国的美、日准备战利品。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外交部一再重申:中国不称霸。我听得云里雾里了,就凭着大堆的破砖烂瓦、烟酒服装、皮鞋玩具“不称霸”。配称霸吗?能称霸吗?再目睹一下当今国人不思进取、苟且偷安、毫无斗志的精神状态,敢称霸吗?还有这个胆量吗?真不知道“精英”们用“GDP”给中国人开这副“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春药是什么目的?难道真是拿到了绿卡的美国下等公民为了美国这只美洲豹能吞噬养肥了的中国肥牛,灌迷魂药放倒中国,以免美洲豹扑上去撕肉时,清醒的肥牛用牛角伤到豹子? 更可怕的是我国的教育已使大部国民丧失了毛泽东所培育的民族精神,不关心国家大事了,爱国变成了另类,被戏称为“爱国贼”。大家只顾着挖空心思地捞钱,不惜采取坑蒙拐骗、制假售假,甚至卖淫贩毒、杀人越货的极端手段获取钱财。换一个角度看“捞钱”也实属无奈,确实他们太需要钱了,买房子要钱,生病住院要钱,小孩读书上学要钱,这些都还没有着落,没有安全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关心国家,他们太不幸了。相比毛泽东时代的老百姓享受着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的社会福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只有用关心国家大事,热心民族前途来释放自己的热情和能量。毛泽东时代的老百姓真是幸福多了。 当前仍有很多人在嘲笑毛泽东时代的老百姓“阶级斗争”“斗私批修”显得“愚昧可笑”,是操空心。八十年代笔者也认为有道理是操空心。可是三十年老百姓的血泪教育了笔者,当年老百姓正是坚决地“阶级斗争”才保住了劳动成果不被“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抢走,正是不断地“斗私批修”才实现了社会财富公正地由所有人民享用。历史已证明:丢弃了“阶级斗争”的武器,老百姓的劳动成果就被抢走了;放弃了“斗私批修”的反省,社会财富的公正、平等享有就名存实亡了。看来老百姓用“阶级斗争”、“斗私批修”所操的心似乎并不“空”。以当前中国人的自私、懦弱、奴性和一盘散沙,要再重演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神话可能已是天方夜谭。那么中国人准备用什么来迎击下一次“鸦片战争”呢?用“麻将”?用“拉丁舞”?用“超女”、“快男”?用“网上偷菜”?今天的中国人正沉浸在这样的练兵场上如痴如醉留连忘返,民族能应对下一次危难吗? 看来中国的崛起强大、民族的伟大复兴,“GDP”重要。但是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更重要!而毛泽东思想、爱国热血和牺牲精神,敢想敢干、敢于挑战一切权威、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民族精神尤其重要!!! 这就好像是家庭间冲突,不是哪家胖子多哪家就强,而是看哪家体格健壮肌肉发达的人多哪家才强。进一步分析两家的搏斗能力,要看哪家不怕死不要命的人多哪家就强。如果家庭是捍卫正义,那释放出来的“综合国力”就更强了。 二、“大锅饭” 很多左派的同志谈及毛主席在哲学、政治、军事、外交、历史等方面的成就均能引以自豪、理直气壮。而一说到经济,在右派反毛份子大肆攻击毛泽东时代“大锅饭”、“平均主义”、“养懒汉”,以此证明毛泽东不懂经济时,左派就吱吱唔唔争辩没有“大锅饭”等等,显得底气不足。 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左派理解信仰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瓶颈,解开这个扣节,打开思想的阀门很有必要。笔者就此与同志们交流一下。先从一首似乎无关的歌曲说起吧。 去年国庆60周年庆典时成龙唱了首《国家》,歌词写的很好“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这么好的赞歌可惜成龙唱错了时代,这句歌词用于歌唱毛泽东时代就再贴切不过了,毛泽东时代国就是一个家,而当前“特别是”改革开放年代的国还是一个家吗?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每个人都处在家庭中,哪个家不是上有老、下有小。一般祖孙三代有劳动能力的是青壮年,他们出去干活挣钱养家。每到吃饭时,老人小孩都一起围桌而坐端碗吃饭,享受着“大锅饭”的待遇。在家里没有谁会指责小孩老人不干活也吃饭,均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是人就有吃饭生存的权力,这是基本的人权! 晚上睡觉,家里的每个人都有床、有被子,每人都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衣物,享受着“平均主义”的生活。家里没有谁会独霸四、五铺床,而把其他家人赶到地上、甚至屋外去睡,均认为每个家人应有一铺床是天经地义的,这是平等的体现! 家里也有个别“懒”得去做工的,像有的人老婆不上班,虽然有时也埋怨几句,也未见那家以老婆不干活就一定要把她赶出去,不给饭吃,不给衣穿,不给房住。大都该吃,就吃!该用,就用!这可能就是“养懒汉”吧,为什么包容了“懒汉”呢?这应该是爱心的体现! 可见在家中是没有人指责“大锅饭”“平均主义”“养懒汉”的,因为在家里正是这些体现着人权、平等和爱心。是天经地义的、是高尚的、是值得称颂的。如果像歌词中所唱“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也还认同是一个家的话,那便仍会为“大锅饭”“平均主义”“养懒汉”这些人权、平等、爱心而自豪!在右派反毛份子毫无人性攻击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大家庭闪耀着人权、平等、爱心的社会福利时,左派不敢理直气壮地歌颂毛泽东时代的人权福利,反而吱吱唔唔地否认“大锅饭”,何等糊涂啊!我们要旗帜鲜明地肯定:社会主义“大锅饭”,就是人人有饭吃的“大锅饭”——福利社会!!! 那么“特别是”的改革开放年代国还是一个家吗?“小个子”巧言令色改“全民所有制”变“国有”偷走了社会主义的大锅,另支起了私家灶堂;“吊眼虎”铁腕砸烂了工人的饭碗。于是这个“家”出现了极少数0.4%们,围着餐桌划拳吆喝,喝酒吃肉好不快活,吞下了家中70%的饭菜。绝对多数的99.6%们,高举着“自由竞争”的彩旗,杀气腾腾地抢夺0.4%们所扔下的30%残羹剩汤,老弱病残抢不到就只能忍饥挨饿,一幅丛林动物世界的壮丽兽景。这还是一个家吗?我不知道。 这个“家”里床铺不再免费,需百万甚至数百万才能睡几十年,谁想自己找几块木板拼凑个床将就着睡便成了违法行为,在这“特别是”的法治“家”庭里,此类“违章建筑”是要“强制拆除”的,哭诉上访者被直接关进精神病院给予“人道关怀”。大量的无床“屁民”眼巴巴看着高歌猛进的床价陷于绝境,每天忙碌打床的“木匠活”,到晚上,却只能蜷缩在地上或屋檐下“望床兴叹”,而无数光鲜靓丽的空床合奏着“GDP”的欢歌。这还是一个家吗?我不知道。 至于懒得去上班的下等“屁民”还想该吃,就吃。该用,就用。那就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特色主义”是不养懒汉的。不干活那是一定要赶出去的,没有饭给你吃,一切都没有。看病、上学就更是市场经济,已产业化发展,有钱来看病,没钱去等死。交得起学费你读书,交不起学费你读什么书?学校不是慈善机构。这还是一个家吗?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如果读者的家里管家的这样对待老人、小孩和其他家庭成员,这还是个“家”吗?还能维系成“家”吗? 对于没有权力去抢劫他人财富的老百姓来说,对于还认同“国”应该保留“家”基本人性,做人起码良心还未泯的“领导干部”来说,社会主义“大锅饭”这些体现着人权、平等、爱心的社会福利,不是“可以有”,是“应该有”的,而且是“必须有”的!!! 三、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 新中国经济建设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按什么模式,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我们知道,依马克思的理论,人类发展的历程应是“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国刚推翻封建统治,似乎理所当然要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可是共产党老祖宗马克思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949年中国一穷二白,什么都不能造,如此落后的生产力只相当二百年前原始资本主义起步的水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就决定了中国只能选取原始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党内刘少奇等一大批号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众多要员明里暗里要走的就是发展资本主义。 那么毛泽东会怎样发展中国经济呢? 1949年时毛泽东接手的中国,是从1840年以来经历与英国的鸦片战争、与倭寇的甲午战争、被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抗击日本的侵略战争和打垮蒋介石的解放战争,110年战乱不断的中国;是遭受了英国、日本、八国联军各西方列强反复抢劫,割地赔款的中国;是蒋介石溃败台湾前用炸药把残存的工业设施毁坏殆尽,用金元券把国民财产洗劫一空,用军舰把机器设备和黄金白银尽数掠走的中国。毛泽东接手的中国极其贫穷落后,连火柴、自行车都叫洋火、洋车。就是这么个一穷二白的基础,面对国外的封锁和党内无休止的分歧,局面极端困难。怎样把这个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二百年科技差距的国家赶上去?还真是个极其艰难的任务。如果按刘少奇的主张,教条地套搬“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先搞资本主义,科技赶上了再搞社会主义。搞小资产阶级市场经济,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发展,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那要何年何月才能赶上,而且资本主义国家有二百年的基础,科技仍在不断进步,中国如何能做到工业自主、科技进步?因此,无论如何走爬行主义是没有出路的。中国必需开辟一条中国人独有的创造奇迹的道路。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归纳起来就四个字“资本集中”。由资本原始积累逐步资本集中走向垄断,更高发展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最高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那么,中国要赶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方式思路上也要采取跃进方式,经济运作模式要跳过原始资本积累阶段,跨过资本集中过程的低层次阶段,直接搞垄断资本,而且是最高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即:国家垄断计划经济。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本,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最大限度地使用市场,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得效益。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问题上,是用旧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去适应资本主义原始的生产关系,还是用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先进的生产关系去推动中国落后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比历史上任何经济学家包括马克思等前人分析得更深刻。他不但看出资本主义社会始终存在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应与不适应两重性,更重要的是他还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也始终存在适应性与不适应的矛盾性。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决定关系,毛泽东持彻底辩证的态度,反对单一生产力决定论,重视生产关系的推动作用。毛泽东优先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毛泽东选取了国家垄断资本这一经济模式,奠定了毛泽东经济理论的基础。先确定生产关系,用先进的生产关系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马克思的理论束缚。 四、举世公认的伟大经济成就 毛泽东力排众议,不惜展开党内外斗争坚持集中使用资本,搞大工业、大农业、大科技,统统都是大资本运作,手笔恢宏,气势磅礴。其经济建设成就怎样呢? 在短短的二十七年中,由落后的小生产、小农业、小工业发展成了先进的大生产、大农业、大工业,高科技。机床制造、钢铁冶金、机械电子、能源化工、汽车、船舶、飞机、火箭、卫星、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各领域门类齐全,工业体系独立。在原子弹、氢弹、航天卫星、导弹技术、反导拦截、杂交水稻、人工合成胰岛素、大型计算机、核潜艇等许多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农业,主要靠人力修建8万4千座水库、1万公里江堤、17万公里河道堤坝,新增3亿亩灌溉面积,把灌溉动力从 12.8万马力增加556倍达到7122万马力,基本完成了水利建设,通过学大寨平整了大量的土地,新增了几亿亩耕地。为粮食增产打下基础。除了提倡有机肥生产外,还把化肥使用量从无到有达到1000万吨,为粮食增产提供更多条件。在种子改良方面,1974年杂交水稻试验成功,为粮食的高产稳产提供保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几千年来吃饭问题的突破完全不是因为土地私有化,(中国几千年都是土地私有化,为什么没解决吃饭问题?)而是毛泽东打下的基础!在毛泽东时代的后期,中国解决了吃饭问题。实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国策,国家储备了能供全国国民吃三年的战略储备粮。 工业,从一机部到八机部中央骨干企业和地方国营、大集体、小集体企业交相辉映布局合理,军工和民企大批崛起,各省都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煤炭增加了19倍达到6.35万吨,石油增加了884 倍达到了1亿吨,钢铁增加了217倍达到3448万吨,铁路增加了近3万公里,公路增加了76万公里;在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中西部地区完成了规模宏大的三线战略后方工业基地。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辽河油田、中原南阳油田、江汉长庆油田。新建了山西高阳煤矿、山东兖州煤矿、河南平顶山煤矿、四川宝顶山煤矿、新疆哈密露天煤矿;新修建了刘家峡水电站、丹江口水电站、龚咀水电站、黄龙滩水电站、碧口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以及唐山陡河发电厂、山东莱芜火力发电厂等。建成了北京地铁、贵昆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宝成铁路、焦枝铁路、津沪复线、京包铁路、丰沙铁路、鹰厦铁路、外福铁路等。 在科技方面,集中全国的力量研制出自己的两弹一星、核潜艇、各种先进的喷气式飞机、大批高精尖机械电子工业设备、万吨油轮、大型计算机、人工合成基因、人工合成胰岛素等,使我国科技以极短的时间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其中: 人工合成胰岛素世界第一,杂交水稻历史首创,引领了农业的绿色革命。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 反导拦截导弹和“先锋”系列导弹防御系统研制工程——“640”工程。1964年开始研制。1971年10月至1972年初进行了6次缩微模型飞行试验,5次取得成功。早于美国进入该领域。 核电技术,60年代中国就已讨论了用气体做反应堆冷却剂的工程设计,而60年代时用气体做冷却剂在西方国家比如英国只停留在概念上,在1971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之前,中国核电单个600MW压水堆和沸水堆的设计也同期完成,中国率先开始了热离子堆的研究,方向是用到卫星上。中国领先美国、苏联完成熔盐堆的工程设计,在核电技术方面中国绝对世界领先。 核武器,中国1964年历史上第一颗是铀弹塔爆;1968年的钚弹是第一次大当量地下核爆;紧接着1969年地下核爆是超大当量的第一次铀钚混合弹。1967年0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成功。到1968年时,中国铀弹、钚弹、氢弹、核潜、核电的技术都已完全掌握并且领先世界。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建设成就硕果累累。我国大的高、精、尖科技几乎全部是文化大革命时出的成果。 1966年01月28日 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年12月23日 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967年0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成功。 1967年10月15日 我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1968年01月08日 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 1968年09月03日 我国研制成第一批液压传动内燃机车。 1969年02月21日 截止到1968年底,我国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唯一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1969年09月30日 我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成,标志我国奠基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70年04月26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9月 运十大飞机,代号“708工程”上马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时,实用升限高达12000米,最大航程8300公里。1978年完成了飞机设计。1980年9月26日,运十客机首飞成功,从立项到首飞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1970年12月25日 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  1971年 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71年03月03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1971年10月25日 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1971年12月07日 全国年度水利建设50亿立方米,增加农田3000万亩。  1972年02月21日 美国总统尼克松主动访华,双方同意互相发展贸易,中美大门打开。  1972年12月26日 我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1973年03月07日 我国自动数控机床取得显著成就。 1973年08月27日 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09月12日 全国钻井进尺和建设投产的油井生产能力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1974年04月31日 我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1974年09月30日 大型油田――胜利油田建成。 1975年02月03日 景山发电厂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10万千瓦燃煤气轮发电机组成功。  1975年0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1975年07月05日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1975年10月07日 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亩产达千斤左右。  1975年11月26日 我国成功发射回收式地球卫星。 1975年12月29日 我国农业连续13年全面丰收。  1976年05月12日 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  1976年12月11日 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在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道路上正凯歌猛进。 总之,二十七年,中国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许多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建设成就硕果累累。由农业国初步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经济成就!!! 为什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成果特别多呢?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五、“政治挂帅”“阶级斗争”“斗私批修” 经济发展说到底就是提高生产力,激励生产劳动,创造社会财富。构成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在这三个要素中劳动对象是变化不大的,它对生产力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而劳动资料虽然因工具、信息、技术的差异对生产力影响较大,但仍不起决定作用。在军事中,毛泽东站在哲学的高度,就曾指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同样在经济中,提高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人。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那么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要激发人的工作干劲和创造热情,首先必须处理好创造的社会财富归谁所有,社会财富如何分配的问题。 社会财富归谁所有?毛泽东确定:创造的社会财富归全民所有。国家、政府没有社会财富的所有权,只不过是人民委托国家经营,所以叫“国营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这让我们明白毛泽东的国家垄断资本与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形式上都是垄断,但政治本质不同。资本主义垄断资本私有,归资本家个人所有,工人是打工者出卖劳动力。毛泽东的国家垄断资本公有,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工人是为自己劳动。 社会财富如何分配?毛泽东确定:创造的社会财富由全民享用。国家垄断大资本运作,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本,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最大限度地使用市场,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得效益。更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地为国民提供社会福利。因此国家每年不多的财政收入,除了必需的工业国防、科技发展和必要的备战、备荒外,几乎都用于了国民福利,保证国民享有免费的住房、免费的医疗和免费的教育。 建国初期生活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为了保证每个国民公平地分得生活必需品,上至国家主席、党政干部,下至普通群众、孤寡老人,一律平等,按劳动强度大小定量口粮,国家机关中,体力劳动少的,革命功劳再大也只能吃27斤,工厂矿山里,工人却可吃56斤定量。为了防止权力对生活资料的侵占,毛泽东用粮票、布票、肉票、油票捆绑在户口上,落实给每个人,包括那些政治上的地、富、反、坏、右份子。这是毛泽东用强权维护的公平,也可以说是毛泽东用“独裁”维护的公平。用“独裁”维护着自己只能吃27斤,工人可以吃56斤,甚至于日夜都在诅咒毛泽东的反革命右派份子也能吃30斤粮的公平!至今还在嘲笑毛泽东年代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的右派“精英”,若没有毛泽东那仁慈的“独裁”,当年你们这些货真价实的“弱势群体”能苟延残喘到今天? 正是毛泽东用强权构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平等、最公正、最仁义的国家。老百姓第一次感到当家作主,扬眉吐气,第一次从“国”里品到了“家”的温暖。劳动人民政治地位的提高,激发了巨大的建设热情和冲天的劳动干劲,就是那些被今天走资派污蔑为“懒汉”的“铁人”王进喜们用“宁可少活20年,也要干出大油田”的豪情,战斗在新中国建设的最前沿。还是那些被今天走资派污蔑为“懒汉”的“青年突击手”“铁姑娘队”“大寨人”追赶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第一线。主要靠人力肩挑、人抬、手提干出来宏大的水利工程。修建了8万4千座水库,这些工程基本都是义务劳动,国家花钱不多,却办了大事,为粮食旱涝保收提供了保障。如果以今天的工程项目核算,哪一座水库不要上亿的投入。以时髦的“GDP”计算仅此8万4千座水库一项就是十几万亿以上。不过毛泽东是不讲究“GDP”的,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办了就行。 毛泽东明确指出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劳动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是政治觉悟。因此政治思想工作是劳动者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的核反应堆。提倡要“政治挂帅”。积极树立工人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崇高品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强调政治挂帅、思想领先,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彻底摆脱资产阶级价值观,为培养共产主义义务劳动的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把工人培养成不计个人私利的、具有高尚道德的劳动者。 人类最难得的是权力和善意的结合。中国老百姓是幸运的,遇到了毛泽东这个胸怀宽广仁爱,又手握至高权力的人民救星。老百姓在新中国获得了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感受了最平等、最公正、最仁义的“家”的温暖,这些是毛泽东以他在党和军队中崇高的威望和绝对的地位,强权压制了不少梦想当官做老爷的革命投机份子和企图称王称霸的官僚集团,交给人民的。人民的权力和利益来之不易,又可能失去。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不可能长生不老。不能永远守护人民的权力。看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面目日益清晰,看到无产阶级政治地位可能动摇,看到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红色江山面临变色。毛泽东以73岁高龄,带着粉身碎骨的准备,毅然决然地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教育人民如何反修防修,如何巩固无产阶级政治地位。 毛主席教导我们:阶级斗争是个纲,纲举目张。阶级斗争是文化大革命打倒修正主义最好的武器,它使一切牛鬼蛇神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扫除了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广大群众通过阶级斗争、政治挂帅,进行马列主义大普及,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由于阶级斗争巩固无产阶级政治地位,维护了经济成果。因而激发出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正如毛主席所说: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仅仅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这些人是不够的,毛主席非常清楚这些“走资派”之所以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其思想根源是头脑中的“私心”“私念”“私利”在作怪,“私”才是万恶之源。“私”弱小时,它会多吃多占他人的利益,而“私”强大时,则要大肆抢劫国民的财富。所以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不是目的,而是武器;“政治挂帅”也不是目的,是方法;“斗私批修”才是目的。“斗私批修”是触及人类灵魂的斗争,只有铲除人们头脑中的“私”,树立“大公无私”思想观念,才能保卫社会的公平,才能维护每个老百姓所应有的人权、平等和自由。社会公平、社会公正是老百姓权益保证的前提。从“特别是”这三十年看,走资派像用激素催猪一样地催养人的私心。持权者凭借着手中的权力,由起初的多吃多占发展到大肆抢劫,仍至公然抢劫。毛主席提倡的“斗私批修”是何等的深谋远虑、切中要害。 如果说文革前老百姓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最平等、最公正、最仁义的“家”是毛泽东赠与的,那么文革出现了新的气象,干部思想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冲击,改造世界观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领导干部必须放下官老爷的架子,知识分子也要丢弃自命不凡的高傲,去联系群众,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劳动化、平民化,如果说像老百姓一样的生活就是“迫害”,那么现在十几亿中国老百姓这三十年所受到的“迫害”是否更应该清算?而季羡林之流所哭诉的“迫害”,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都到内蒙和江西承受了,可见这“迫害”也分配的如此的公平。 而老百姓则担当了新的角色,帮助干部、知识分子改造世界观,并监督他们。老百姓拿起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民主武器,清洗官僚们思想、行为上的污垢,监督干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诺言。给宣誓“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共产党官员套上了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那时的领导干部不要说“包二奶”、“贪污索贿上亿”,只要“生活作风”稍有问题,那就会受到群众的批评、批判,自己甚至连同家人都会因这不耻的错误而抬不起头来。社会正气的强大,把领导干部限制在必须正直做人、必须清白做官的“人间地狱”中。官僚主义被送入墓地,让一切牛鬼蛇神闻风丧胆。人民群众感悟到了一切学术权威、官僚权威都不可怕,都可以挑战。几千年来封建意识套在老百姓头上的思想枷锁被毛泽东彻底砸烂,人民实现了真正的思想解放。政治挂帅、斗私批修提高老百姓的思想觉悟,老百姓自我的不断学习,推进劳动人民知识化。通过“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毛泽东锻造出中国人一个敢想敢干、敢于挑战一切权威、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英雄气概的民族性格。这是毛泽东文化大革命中赠与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是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 可见“政治挂帅”、“阶级斗争”、“斗私批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六、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刘少奇说,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邓小平说,造飞机不如买飞机、买飞机不如租飞机。 从眼前利益的经济成本上看似乎有道理,因为表面上看,造船、造飞机的成本很大,那要建多少工厂,招多少工人。不划算,不如买便宜,租更便宜。所以他们公开主张把发展生产、发展科学技术的希望寄托在外国,叫嚷“要拿出更多的东西换取外国最新最好的设备”,说“这是最可靠的”,而且是“一个大政策”。崇洋媚外,推行洋奴哲学、爬行主义。 可毛泽东不这样看问题,他比刘少奇站得高、看得远、算账更精细。毛泽东认为,造船再贵,货币并没有外流,无非是钱从左口袋装进了右口袋,而买船再便宜,得付钱给外国人,货币外流了,计算总账就亏了!不仅如此,毛泽东认为再破费也得提高中国的设计制造能力,这是中华民族能否真正翻身的关键!投资办了企业,发展了工业,增加了就业,培养了技术力量,是一举几得。所以他主张要自力更生造两弹一星、造大飞机、造火车、造汽车、造船,一句话,外国人有的好东西我们要有,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毛主席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提倡自力更生,并不是拒绝学习和研究外国的经验,包括好的经验和坏的经验。也不是反对引进某些确实有用的外国技术、设备。但是,对待外国的经验以及技术、设备,都要具体分析,加以鉴别,“排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使其为我所用。学习要和独创结合,立足于超。决不能生吞活剥地照抄照搬,不管好的和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适合我国需要的和不适合我国需要的,一古脑儿统统搬来。所以,毛主席号召中国人,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埋葬教条主义,打倒奴隶思想,批判那种认为“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的洋奴哲学。因为这些东西是窒息人民群众的革新创造精神、束缚人民群众手脚的精神枷锁。洋教条、洋偶像不扫荡,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就焕发不出来。 批判了洋奴哲学、爬行主义,扫除了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生产力和创造力得到空前提高,工人群众劳动竞赛你追我赶,比付出、比奉献。一九七○年,上海工人开始打造船工业翻身仗,到一九七五年的六年中,船舶的吨位和柴油机的马力都超过了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总和。文化大革命前只造了一艘万吨轮,而这六年中万吨级以上的船舶就造了四十四艘。 文革期间根据国家需要的具体情况和可能也引进了一些技术设备,从联邦德国、日本进口一米七轧机,建在武汉钢铁公司,另有设备引入到北京、上海、四川、唐山等地企业。从国外进口一批大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和连续式钢板轧机等设备。  毛泽东确定“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的路线是工业、科技快速发展的保证。 文化大革命期间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不是偶然的,是“阶级斗争”、“政治挂帅”、“斗私批修”的成果。“阶级斗争”、“政治挂帅”、“斗私批修”是文化大革命的武器、方法和目的。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是科技成果如此众多的智慧源泉;是工业发展如此迅速的创造动力。这是毛泽东经济理论中的精华,政治推动经济发展,作用巨大。可以达到经济的超常规、超速度、超阶段发展。文革期间中国取得的举世公认的伟大经济成就,佐证了:政治推动经济发展这是距今为止人类经济学中最前瞻、最科学的经济哲学。 七、政治经济的对立统一 毛泽东用阶级斗争维护经济成果,政治挂帅推动经济发展,斗私批修公正经济利益,是最科学的经济发展理论。他创造了科学的经济模式:一个全民劳动财富集合为全民所有(请注意:是“全民所有”而不是“国有”,邓小平把毛主席确定的全民所有委托国家经营的“国营企业”改为国家所有的“国有企业”实质是抢劫了全民老百姓的财富,“国有”就是表明老百姓这些全民已不再拥有这些企业的所有权,由国家所有其实就是由控制了国家政权的官僚拥有了),国家再把这些全民拥有所有权的财富投入到全民的福利中来,实行住房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人民社会生活中大的花费(住房)、无法估量的风险花费(医疗)、十几年长期的花费(教育)在毛泽东的经济模式中全都由国家政府包办了,(是用国民自己的钱办了国民自己的事,不是政府的恩赐,政府只是一个办事人员做了它应该做的事。毛泽东从不认为他为人民做的事是对人民的恩赐。这就是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区别。)这是毛泽东给国家政府规定的基本义务。在拥有这些福利的前提下,每个劳动者的月工资收入不得低于一个人正常生活费用的四、五倍,以确保一人工作能养活老婆孩子,两人上班能养九、十口人,人们既便把每月的工资花光也没有后顾之忧。个人生活无忧无虑,还真只有中华崛起、国家强大、民族复兴这类大事才能释放中国人满腔的豪情。他激发出中国人巨大的建设热情和无穷的科技创造力。资本主义国家用一、二百年发展的科技进步,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二十几年就达到了。 看当前中国人的自私、自利、懦弱、奴性和一盘散沙,用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分析,今天“国”不关心民众福利和“民”不关心国家大事是多么的对立而统一,不关心国民福利的国家凭什么要求国民忧虑国家安危?而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国民又怎样能使国家为国民提供福利保障?大道至简。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家长不关心每个家人的生活、健康和教育,家长又怎么可让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实现家庭的团结、崛起和强大。家庭中自私自利、不管家人死活、个人顾个人、一盘散沙、胆小怕事,哪一样不是败家的特征,分家的先兆? 单纯地强调大搞经济建设,排斥政治斗争,隐瞒民族危机,压制阶级矛盾,是愚蠢的经济发展策略。毛主席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三十年来邓小平单强调纯经济建设,压制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愚蠢策略不仅仅是“要亏钱的”,更严重是“要丢命的”。他们正把国家引向衰落,把民族引向灾难,把共产党引向灭亡。 政治学和经济学是一门紧密联系无法割裂的科学理论,任何割裂的做法都必定要付出沉痛的代价。用政治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巩固政治制度,是国家经济的最高境界!人类历史只有毛泽东达到了这一境界国初期生活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为了保证每个国民公平地分得生活必需品,上至国家主席、党政干部,下至普通群众、孤寡老人,一律平等,按劳动强度大小定量口粮,国家机关中,体力劳动少的,革命功劳再大也只能吃27斤,工厂矿山里,工人却可吃56斤定量。为了防止权力对生活资料的侵占,毛泽东用粮票、布票、肉票、油票捆绑在户口上,落实给每个人,包括那些政治上的地、富、反、坏、右份子。这是毛泽东用强权维护的公平,也可以说是毛泽东用“独裁”维护的公平。用“独裁”维护着自己只能吃27斤,工人可以吃56斤,甚至于日夜都在诅咒毛泽东的反革命右派份子也能吃30斤粮的公平!至今还在嘲笑毛泽东年代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的右派“精英”,若没有毛泽东那仁慈的“独裁”,当年你们这些货真价实的“弱势群体”能苟延残喘到今天?
个人分类: 历史|2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经济面临重要拐点
Lovewkr 2012-10-15 20:53
中 国经济正走向几个关键的拐点,但经济学家和银行家们说,这些拐点可能给中国进行进一步的金融改革以及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水平带来机遇。 全球经济学家和投资者今年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的经济数据,探寻是否有硬着陆的迹象,因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较2011年的9.3%大幅放缓。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仅增长7.6%,第三季度的GDP数据将在本周四公布。 周日在纽约出席全美华人金融协会(Chinese Finance Association)年会的经济学家、银行家和投资者表示,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之际,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多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Banking)副所长殷剑峰称,去年中国的许多经济学家担心经济的高速增长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但今年对经济放缓的担忧情绪在市场弥漫。今天许多人认为拐点即将来临。 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在从高度依赖出口向靠内需拉动转变。但分析师们称,薪资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预示着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将面临重要挑战。 殷剑峰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将从2015年开始下降,这是一个重要拐点。许多劳动年龄人口进入的是非农就业领域,这助推了中国工业部门的发展。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将削弱中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这将使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压力。 殷剑峰指出,投资也将面临拐点,随着工人薪资水平的上涨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非金融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可能会下降。 不过殷剑峰和其他与会人士认为,挑战中也蕴藏着机遇,中国经济或许能够借此机会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水平,尤其是通过投资的增长和进一步的金融改革。 在会上发言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表示,未来推动中国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将是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效率的提高。 他表示,一个高效的资本市场对于经济增长以及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培养创新型的经济至关重要。而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很不发达。 祁斌称,中国证监会已经采取多项措施开放中国的资本市场,包括改革新股发行体制等。他指出,未来证监会还将采取包括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政府债券市场在内的更多措施。 他表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为了实现这一远景,必须进一步改革中国的金融行业,尤其是促进金融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 但在近阶段,中国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可能不大,原因之一是11月初中国政府将进行换届。 中信证券(Citic Securities)董事总经理、另类投资业务负责人翁涌向与会人士表示,在货币和财政方面他们都感受到了政策空间的有限性。 中信证券预计,中国央行今年还将下调一次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第三和第四季度GDP将分别增长7.5%和7.7%,与过去相比水平依然偏低。翁涌指出,确定什么样的增长水平是可持续的,这也至关重要。 他表示,运作好经济的转型将非常关键。
个人分类: 论证|1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文章节选:三个时间维度来评价这10年上
huangxq56 2012-9-7 11:39
  三个时间维度来评价这 10 年。   一是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开始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贫困人口继续下降。 10 年前,中国 GDP 首次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在世界排名第六, 10 年后的今天,中国 GDP 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从 20002 年的 1000 美元达到 2011 年的 5414 美元,贫困人口下降到 1.2 亿。   二是新的发展理念的提出。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和谐为代表的新的发展理念的提出,为中国社会的转型提供了指导思想。   三是政务公开有了初步推进,阳光政府建设开始破题。现代政府是一个公开、透明的政府,只有政府的信息和决策过程公开透明,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决策错误和官员腐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使各社会主体预期到政府的行为,建设一个清明政府和清明政治。尤其就政府在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而言,公开透明非常重要。在这 10 年,以非典疫情的公开为始,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为标志,以政府预算公开为常态,以新媒体的发展为倒逼机制,政府行为的公开化有了一定进步。 四是入世锁定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从此中国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封闭之中。加入 WTO 虽然不是这 10 年的事情,但在此 10 年里,坚持开放和履行承诺,使中国走向了一条开放不归路,更好地融入世界,吸取西方的先进文化,亦是我们百年现代化的目标。   五是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以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和救助等为主的社会建设直接与民生切实相关。它也是改善收入分配、缓解贫福差距,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建立内需主导型社会的需要。在这 10 年里,虽然经济建设还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但社会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如取消农业税、免除学杂费,建立义务教育,取消药品加价,并建立了虽然低水平却是广覆盖的社保体系,从而极大改善了民生。   六是城市化进程有了快速发展。城市化不仅对中国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它还是中国今后 20 年经济增长的主要保障,此外,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后者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中国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由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由农村转向城市,而这是需要通过城市化来完成。在这 10 年,城市化以每年 1 个多百分点的速度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被裹入到市场和城市文明的辐射中,致使城市化率首次超过 50% ,完成了中国从乡村城市的转变。   七是提出了关于国际秩序的理念和主张,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增强。作为这 10 年综合实力和发展成果的一个自然向外投射,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本 10 年里有了进一步增强与扩散。 “ 中国模式 ” 的提出, G2 格局的讨论,以及国际机构中中国权重的提高和中国声音的壮大,都可以看作是国际地位上升的表现。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也要有自己关于国际新秩序的理念和主张。中国在后一方面提出了和谐世界的发展理念,并为此而努力,使中国成为一支追求国际和平与发展、主持国际正义的重要力量。   但亦有很多事情或问题因受各种条件的钳制而未能完成和解决。  
2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内地不必攀比沿海
huailu49 2012-7-16 10:52
近来举国热议的邻国觊觎我国海岛的事实再次提醒我们,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并不仅限于陆地。就国内而言,沿海省份的经济活动面积要比内陆省份大得多,相应多出来的一大块产值就是海洋经济。 关于海洋经济的概念和范畴,目前世界上没有统一的界定。国家海洋局对我国海洋经济的解释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直接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与海洋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教育、服务和管理。普遍认为,现代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 据最新发布的《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达9.7%。 尽管存在央企的因素,但考虑到有那么多内陆省份做分母,不难推知,多数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的这一比重理应会更高些。事实确也如此,早在2008年,福建的该比重便已达到24.7%,山东是17.2%,广东是16.3%,辽宁是15.4%,浙江是12.5%......最低的广西也达到5.6%。上海和天津两个沿海直辖市最高,分别为 35% 和29.7%。 由于缺了海洋经济这么一大块产值,内陆省份也犯不着去跟沿海省份拼地区生产总值,实在要拼就拼陆上经济吧。
个人分类: 区域发展|3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连丽昌公司,一个新兴的锂电池新材料电池公司
gyp7047121 2012-4-21 14:09
深圳2012第二届国际锂电新能源展期间,有关媒体采访了大连丽昌公司的掌门人——耿世达,经过本次采访,展显出大连丽昌对未来锂电池材料发展宏伟蓝图,同时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锂电池厂家 现状做了全面的分析解述。 这次论坛中主要以两个方面对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做了分析,一方面要发展我国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形成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国家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而我国目前新材料产业正处于强劲发展阶段,新材料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未来五年产业整体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将着力发展五大方面,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9v碱性电池 耿世达对大连丽昌新材料当年发展做了有关介绍:目前大连丽昌新材料研究所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共同组建 “锂离子动力及储能电池联合实验室,针对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和关键技术领域开发研究,此大连化学物理 aaa碱性电池 研究所的优势资源,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研发人员来自从事锂离子电池领域多年的专家和研究所科研一线人才,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在锂离子动力及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和关键技术领域开发研究,实现所研发的电池关键材料、技术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及生产。 aaa碱性电池 随着大连丽昌公司是台湾与大陆的合资公司于台湾电子业企业及技术发展动态掌握,已吸收台湾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资源,将精华应用于自身企业,以保证研发产品的适用性、新颖性和畅销性,以确保证技术路线是符合需求,大连丽昌公司一直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作为企业使命,并贯彻和执行。 中耿世最后示:新能源新材料一直我国及世界发展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公司的主导研究方向,我公司将努力达到世界同类行业的先进水平,争取做世界前三大供应锂电池新材料电池公司。 工业电池 文章出自于 http://www.juda.cn/news/2691.html
个人分类: 电池知识|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统计局: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 增长8.1%
whyhoo 2012-4-13 16:27
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2年4月1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盛来运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继续保持适度较快增长。 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922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1451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49622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一、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据全国7万多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2年全国春播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粮食作物保持增长态势,早稻播种面积将达到58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万公顷,春播玉米面积将继续增加,棉花播种面积减少4%左右。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占86.9%。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227万吨,同比增长3.9%,其中猪肉产量1511万吨,增长4.0%。生猪存栏45557万头,同比增长3.9%;生猪出栏19989万头,同比增长3.6%。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利润有所下降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集体企业增长9.7%,股份制企业增长13.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轻工业增长13.2%。分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9%,中部地区增长16.9%,西部地区增长14.5%。分产品看,一季度471种产品中有34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7.1%,钢材增长6.5%,水泥增长7.3%,十种有色金属增长5.8%,汽车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轿车增长0.2%,乙烯下降0.9%。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5%,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3175亿元,同比增长7.4%。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环比增长1.22%。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60亿元,同比下降5.2%。在41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持平,14个行业下降,1个行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2个行业亏损同比增加。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75%,比上年全年微升0.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02%。 三、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高位趋缓,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786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2%),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5191亿元,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86亿元,同比增长35.8%;第二产业投资21270亿元,增长24.6%;第三产业投资25710亿元,增长17.6%。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20665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采矿业投资1302亿元,增长20.8%;制造业投资17244亿元,增长2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119亿元,增长18.4%。一季度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6719亿元,同比下降2.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8.9%,中部地区增长27.1%,西部地区增长26.9%。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一季度到位资金70971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4.9%,国内贷款增长5.0%,自筹资金增长26.7%,利用外资下降1.9%,其他资金下降3.0%。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6341亿元,同比增长23.0%;新开工项目61778个,同比增加8516个。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64%。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2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7%),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4.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9.0%,分别回落11.2和18.4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399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3%,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15.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3.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5.2%,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12.9%和19.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2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4.9%和14.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5.5%,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3.9%和14.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672亿元,同比下降14.6%,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12.1%和27.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7.5%,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10.2%和25.9%。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78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2.6%和32.7%。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30122万平方米,增长35.5%,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9.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9.5个百分点。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20847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5.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0.4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12.6%,自筹资金增长25.0%,利用外资下降22.4%,其他资金下降8.0%。 五、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汽车家电销售增幅趋缓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2921亿元,同比增长15.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688亿元,同比增长1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631亿元,增长14.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5427亿元,同比增长13.3%;商品零售43892亿元,增长15.0%。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21177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汽车类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25.4%,加快0.9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0.6%,回落19.9个百分点。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环比增长1.18%。 六、进出口增速放缓,贸易保持基本平衡 一季度进出口总额8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5亿美元,增长6.9%。进出口相抵,顺差6.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4526.7亿美元,增长8.1%;加工贸易进出口3047.3亿美元,增长4.4%。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2005亿美元,增长7.9%;加工贸易出口1960.7亿美元,增长6.3%。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2521.7亿美元,增长8.2%;加工贸易进口1086.6亿美元,增长1.2%。 七、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平稳,新增贷款有所增加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8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7.80万亿元,增长4.4%,回落3.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96万亿元,增长10.6%,回落3.2个百分点。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7.25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2.46万亿元,同比多增2170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84.69万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3.76万亿元,同比少增2185亿元。 八、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较多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年全年回落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8%,农村上涨3.8%。分类别看,食品上涨8.0%,烟酒及用品上涨3.7%,衣着上涨3.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6%,交通和通信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1%,居住上涨2.0%。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2%。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5.9和7.0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3%。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8.1和9.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1%。 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738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元,同比名义增长1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3.8%,转移性收入增长15.1%,经营净收入增长13.1%,财产性收入增长15.1%。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60元,同比名义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7.5%,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5.4%,财产性收入增长12.3%,转移性收入增长25.6%。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6371万人,同比增长3.4%;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173元,同比增长16.6%。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5658元,同比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1872元,同比增长20.3%。 总的来看,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处在合理适度增长区间。当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是稳定出口难度较大,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效益下滑,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等。下一阶段,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4月份起,对外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统计指标的经季节调整的环比数据。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11年各季度GDP、2011年2月份至2012年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2年1季度GDP环比数据、2012年3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 2011年各季度及2012年1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2.2%、2.3%、2.4%、1.9%和1.8%。 其他指标环比数据表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环比增速( % )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速(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环比增速( % ) 2011 年 2 月份 0.93 -0.23 1.35 3 月份 1.09 2.58 1.35 4 月份 0.91 1.71 1.33 5 月份 0.94 1.83 1.29 6 月份 1.33 1.38 1.43 7 月份 0.80 1.66 1.28 8 月份 0.90 1.39 1.34 9 月份 1.09 2.01 1.37 10 月份 0.85 1.85 1.34 11 月份 0.86 1.04 1.29 12 月份 1.10 1.14 1.45 2012 年 1 月份 0.63 1.47 1.02 2 月份 0.84 1.91 1.31 3 月份 1.22 0.64 1.18 (3)2012年起,国家统计局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调整的具体内容请参见 http://www.stats.gov.cn/tjbz 。 (4)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 (5)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存贷款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 (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 附表 2012 年 3 月份及一季度主要统计数据   3 月 1-3 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 )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 ) 一、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 107995 8.1 第一产业 … … 6922 3.8 第二产业 … … 51451 9.1 第三产业 … … 49622 7.5 二、农业         猪牛羊禽肉(万吨) … … 2227 3.9 # 猪肉(万吨) … … 1511 4.0 生猪存栏(万头) … … 45557 3.9 生猪出栏(万头) … … 19989 3.6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1.9 … 11.6 分轻重工业         轻工业 … 13.9 … 13.2 重工业 … 11.2 … 11.0 分经济类型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 8.0 … 7.2 集体企业 … 9.3 … 9.7 股份制企业 … 13.7 … 13.8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8.2 … 6.4 主要行业增加值         纺织业 … 16.9 … 15.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2.6 … 13.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3.2 … 14.6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9.5 … 8.7 通用设备制造业 … 9.8 … 8.8 汽车制造业 … 10.9 … 8.0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7.0 … 5.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1.8 … 10.8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2.2 … 11.2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7.6 … 6.5 主要产品产量         发电量(亿千瓦时) 4109 7.2 11446 7.1 生铁(万吨) 5751 3.8 16592 3.2 粗钢(万吨) 6158 3.9 17422 2.5 钢材(万吨) 8333 10.2 22246 6.5 水泥(万吨) 17928 7.9 39810 7.3 原油加工量(万吨) 3837 2.0 11491 3.1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 294 3.3 840 5.8 乙烯(万吨) 130 -4.8 392 -0.9 汽车(万辆) 202.4 5.1 506.4 0.0 其中:轿车(万辆) 100.0 3.3 260.3 0.2 产品销售率( % ) 97.3 -0.6 ( 百分点 ) 97.5 -0.3 ( 百分点 ) 出口交货值(亿元) 8780 10.4 23175 7.4 四、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 … … 47865 20.9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 … … 15191 9.0 分项目隶属关系         中央项目 … … 2393 -9.7 地方项目 … … 45473 23.1 分产业         第一产业 … … 886 35.8 第二产业 … … 21270 24.6 第三产业 … … 25710 17.6 分行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236 -15.5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 148 26.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 160 31.1 非金属矿采选业 … … 181 32.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 1535 19.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 713 8.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 545 21.3 通用设备制造业 … … 1223 35.2 汽车制造业 … … 1181 38.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 352 0.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 1338 11.2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 961 12.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 1717 18.3 铁路运输业 … … 530 -41.8 道路运输业 … … 2183 -3.0 水利管理业 … … 441 9.6 公共设施管理业 … … 2636 2.4 分登记注册类型         内资企业 … … 44200 21.4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1713 16.2 外商投资企业 … … 1768 13.7 分施工和新开工项目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 … 383758 14.2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 … 36341 23.0 新开工项目(个) … … 61778 (个) 8516 (个)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到位资金 … … 70971 17.5 其中:国家预算资金 … … 2561 24.9 国内贷款 … … 10880 5.0 利用外资 … … 1004 -1.9 自筹资金 … … 46813 26.7 其他资金 … … 9714 -3.0 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 … 18831 18.1 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亿平方米) … … 52.0 21.6 五、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 … 10927 23.5 其中:住宅 … … 7443 19.0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 … 409221 25.0 其中:住宅 … … 307653 22.2 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 … 39946 0.3 其中:住宅 … … 29427 -5.2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 … 17880 39.3 其中:住宅 … … 14325 40.0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 … 15239 -13.6 其中:住宅 … … 13387 -15.5 办公楼 … … 387 11.4 商业营业用房 … … 1108 5.9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 … 8672 -14.6 其中:住宅 … … 7099 -17.5 办公楼 … … 402 -10.2 商业营业用房 … … 1017 10.5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亿元) … … 20847 8.2 其中:国内贷款 … … 4319 12.6 利用外资 … … 112 -22.4 自筹资金 … … 8910 25.0 其他资金 … … 7506 -8.0 其中:定金及预收款 … … 4380 -9.2 个人按揭贷款 … … 1963 -5.5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 … 7859 -3.9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 … 30122 35.5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5650 15.2 49319 14.8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7686 16.9 22921 15.6 分经营单位所在地         城镇 13563 15.2 42688 14.9 乡村 2087 14.6 6631 14.6 分消费形态         餐饮收入 1710 13.4 5427 13.3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 564 14.7 1743 14.2 商品零售 13941 15.4 43892 15.0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 7122 17.1 21177 15.7 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 875 17.9 3046 16.6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 679 19.4 2409 14.6 化妆品 115 16.9 330 18.0 金银珠宝 165 10.4 592 16.5 日用品 249 15.7 792 16.3 体育、娱乐用品 29 7.9 93 5.0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413 8.4 1242 0.6 中西药品 386 29.5 1065 24.2 文化办公用品 156 21.9 422 15.1 家具 111 26.1 297 25.4 通讯器材 115 44.1 357 43.4 石油及制品 1406 23.7 3782 21.6 汽车 1888 8.1 5313 11.0 建筑及装潢材料 137 26.3 352 25.7 七、进出口(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 3259.7 7.1 8593.7 7.3 出口额 1656.6 8.9 4300.2 7.6 进口额 1603.1 5.3 4293.5 6.9 八、货币供应量(万亿元)         广义货币( M 2 )余额 … … 89.56 13.4 狭义货币( M 1 )余额 … … 27.80 4.4 流通中货币( M 0 )余额 … … 4.96 10.6 九、居民消费价格 … 3.6 … 3.8 其中:城市 … 3.6 … 3.8 农村 … 3.6 … 3.8 其中:食品 … 7.5 … 8.0 非食品 … 1.8 … 1.8 其中:消费品 … 4.4 … 4.6 服务项目 … 1.5 … 1.7 分类别 …   …   食品 … 7.5 … 8.0 烟酒及用品 … 3.6 … 3.7 衣着 … 3.8 … 3.6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2.2 … 2.4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2.5 … 2.6 交通和通信 … 0.3 … 0.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0.1 … 0.1 居住 … 2.0 … 2.0 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 -0.3 … 0.1 生产资料 … -0.8 … -0.3   采掘 … 3.7 … 4.8   原料 … 0.8 … 1.2   加工 … -2.0 … -1.6 生活资料 … 1.4 … 1.7 食品 … 2.4 … 2.8 衣着 … 2.6 … 2.9 一般日用品 … 1.2 … 1.4 耐用消费品 … -0.7 … -0.4 十一、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 0.1 … 1.0 燃料、动力类 … 5.1 … 5.9 黑色金属材料类 … -4.2 … -2.9 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 … -4.0 … -3.3 化工原料类 … -1.9 … -0.8 木材及纸浆类 … 1.1 … 1.5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 … 2.4 … 2.5 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 … -0.4 … 0.3 农副产品类 … 0.9 … 2.3 纺织原料类 … 0.0 … 1.3 十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 … … 2.3 建筑安装工程 … … … 3.2 材料费 … … … 1.0 人工费 … … … 10.4 机械使用费 … … … 3.8 设备、工器具购置 … … … -0.6 其他费用 … … … 2.9 十三、农产品生产价格 … … … 9.2 种植业产品 … … … 2.9 粮食 … … … 5.6 谷物 … … … 6.7 小麦 … … … 2.5 稻谷 … … … 5.4 玉米 … … … 8.0 油料 … … … 8.2 糖料 … … … 7.4 蔬菜 … … … 10.9 水果 … … … -10.6 茶叶 … … … 12.7 烟叶 … … … 14.2 林业产品 … … … 7.3 木材 … … … 10.0 畜牧业产品 … … … 15.0 生猪 … … … 19.2 活牛 … … … 15.9 活羊 … … … 13.0 家禽 … … … 6.6 禽蛋 … … … -0.6 渔业产品 … … … 11.5 十四、居民收入和支出(元 / 人)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 … 2560 12.7 工资性收入 … … 1064 17.5 家庭经营收入 … … 1198 15.4 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收入 … … 880 15.8 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 … … 318 14.6 财产性收入 … … 76 12.3 转移性收入 … … 222 25.6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 … … 1487 13.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6796 9.8 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 … … 4320 8.2 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 ( 万人 ) … … 16371 3.4 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 … … 2173 16.6 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均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 3.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4.2012年起,国家统计局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具体内容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bz; 5.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货币供应量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 原文见 http://www.gov.cn/gzdt/2012-04/13/content_2112621.htm
个人分类: 经济|1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的几个数据
热度 2 xupeiyang 2012-3-7 08:13
201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0.4亿元,比上年增长8.1%。 按 常住人口 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394元(折合12447美元)。北京经济发展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8.6万人;常住外来人口742.2万人 2011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498.3万辆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05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重庆:先进文化引领发展
whyhoo 2012-2-1 08:06
据光明日报消息 用先进文化引领发展,发展将呈现境界之美;用先进文化浸润生活,生活将呈现细节之美。2007年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以文化高地建设引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升了发展的境界,创新了发展的思路,聚集了发展的合力。2011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等6个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都位居全国第一,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市民安全感指数和市民生活满意度也位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重庆还被一些国际知名媒体评选为2011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城市”、“亚洲最佳投资城市”和“全球15个新兴商务环境最佳城市”。 “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未来,也是抓民生、抓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不断增强的“文化软实力”,正成为重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思想解放”催生“内陆开放高地” 文化的高度,决定发展的高度。 “文化是流淌在一个民族肌体里无处不在的软实力。只有文化才能让人类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只有‘以文化人’,人的素质和境界才能全面提高,进而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2011年11月24日,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应邀为重庆市委中心组作了《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主题演讲。几天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又应邀为重庆市委中心组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专题讲座。2007年以来,重庆市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重视学习,还要注意学习方法,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文化品位。市委中心组举办的高品位、高层次、高水平的系列讲座,从此成为“受欢迎、起作用、有实效”的“思维盛宴”,使“理论之树常青,创新之泉常涌”。 市委中心组学习是引领重庆扩大开放、科学发展的“发动机”和智力引擎。2008年初,薄熙来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动员会上,提出要用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和中央对重庆的要求这“三把尺子”,“量”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不足。“三把尺子”使全市干部群众的头脑更加清醒。查找差距、“加塞”学习成为时尚,“5加2”、“白加黑”成为常态,重庆跨越式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方法的创新。学习过程既是提高认识和水平的过程,更是解决问题、科学发展的过程。2008年以来,重庆市委常委会定期确定重点课题学习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市委全委会先后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内陆开放高地”和“文化高地”、“文化强市”,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 重庆市委精心办好中心组学习这个“干部队伍建设示范班”,着力解决“不敢解放思想”、“不愿解放思想”和“不会解放思想”的问题,将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的直辖市。 2011年,重庆外资投资实际到位1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增幅全国第一;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350余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增幅全国第一;完成海外投资60亿美元,位居全国前列。 这三项令人惊叹的指标,标志着重庆已基本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唱读讲传”形成“干群和谐如一家” 古人讲:载舟覆舟,可畏惟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政权的核心就是人心,一个政权稳定与否就在于人心向背。得人心,有两个方面极其重要:一是执政者能不能积极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能不能把道理讲清楚,让大家都理解你的政策。执政者不仅要懂得自己应该干什么,而且要让广大的民众知道你在干什么。大到国家,小到城市,都是这个道理。 干部队伍的境界,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境界。重庆市委要求各级干部带头参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主旋律,变生硬说教、简单灌输为潜移默化地感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使广大干部群众由被教育对象变为自我教育的主体。由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策划,市委宣传部每月编辑出版的《读点经典》丛书,选取古今中外诗词佳作,开本小巧,好读好带,很快成为深受干部群众喜爱的“口袋书”。这套丛书目前已编辑出版37辑,单辑发行量超过70万册,并成为一些兄弟省市领导干部的“必读书”。 “唱读讲传”强化“公生明,廉生威”、“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理念,培养了各级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大智慧”,奠定了重庆“民生导向、共富发展”的人文基础。2007年以来,重庆市委先后召开了8次全委会,次次都关乎民生。会委会相继作出了“五个重庆”建设、“民生10条”、“共富12条”、“民主法治15条”等重要决定,形成了重庆科学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全市各级干部不当“和稀泥”的瓦匠,不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木匠,人人争当“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迎难而上“硬碰硬”的铁匠,一心一意谋发展,俯下身子为民生。 2008年以来,重庆市委在基层党组织建立“书记接待、成员走访、办理答复”三项制度;同年,启动“干部大下访”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采取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座谈走访、驻点指导、专题调研等形式,带着感情、责任、法律、政策下访群众,推动矛盾大排查,问题大解决;2009年,在全市机关干部中普遍开展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进三同”和“结穷亲”党性作风实践锻炼。 3年多来,重庆干部累计走访群众5026.3万户次,建立民情档案21.6万册,“结穷亲”57.6万户,投入127亿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27万余件。干部下去了,民意上来了;问题解决了,民心回来了,“草鞋作风”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和谐如一家”的鱼水关系。抽样调查表明,认为干群关系“好”或者“很好”的重庆市民,已经由3年前的56.2%上升到2011年的75.8%。 文化民生培育城市“根与魂” 最宏大的文化工程,在社区的楼栋院坝里;最美丽的文化风景,在居民的举手投足间。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重庆提出了“为民服务、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在未成年人中开展“五心四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以建设“民生国企、责任国企”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积极培育重庆城市精神,实现了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全覆盖,创新开展了餐桌文明大行动,推进户外公益广告建设,坚持每年评选“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和道德模范、美德少年、“雷锋式警队”、“白求恩式医院”。 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山村小学任教,在讲台上坚守到癌症晚期的“80后”“最美山村女教师”曹瑾;20余年资助300余名农村贫困学生,自己至今居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集体宿舍的水泥厂普通职工郑书明……一个个践行核心价值的动人事迹,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凝聚着城市的精神,催生出知荣辱、守法纪、讲诚信、树新风、做好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文化要贴近人心,文化设施要贴近普通市民,实现在“惠民”中“慧民”。2009年,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将文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重庆市委全委会又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据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介绍,近5年来,全市预算内文化投入每年都明显递增,文化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300亿元,每年的经常性文化运行支出也由5年前的5亿元增加到了近30亿元。全市实行城市住房开发投资的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大投入夯实文化发展的基础。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城镇“15分钟文化服务圈”、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基本建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财政每年为远郊区县划拨3000万元,兴建了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四大件”。从主城区征收的城市建设配套费按照每平方米4元用于街道文化中心建设,累计建成街道文化中心10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169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914个,配套村文化活动室8967个,标准农家书屋5400个,文化大院12000户。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7.3亿元实施“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安装广播终端6万个、直播卫星接收设备90万套,发放彩电11.4万台,解决了500万人口看电视难的问题,广播“响在了老百姓的耳朵、通在了老百姓的心里”。遍及城乡的群众大舞台,是文化发展的良田沃土;广泛开展的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戏剧、送展览、送春联等“六送”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让老百姓实现了从“文化吃饱”到“文化吃好”的跨越。 贴近时代,经典才有魅力;把握市场,文化才有活力。2005年,重庆以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为着力点推进专业文艺院团改制,“第一个吃螃蟹”的市歌舞团整体转制,划入重庆广电集团。市财政对市级专业文艺院团的扶持从“养人”转为“养事”,按演出场次进行补贴,鼓励和引导院团贴近演出市场,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市委宣传部牵头拍摄和重点组织创作的《周恩来在重庆》、《记忆之城》、《解放大西南》、《医者仁心》等50余部影视剧作品,成为立足本土优秀文化资源、彰显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原文见 http://chongqing.zaobao.com/2012/01/content_12406657.htm
个人分类: 文化|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京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whyhoo 2012-1-28 22:27
——2012年1月12日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北京市市长 郭金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对北京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克服困难,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06.3亿元,增长27.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分别实际增长7.2%和7.6%。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落实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落实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努力挖掘内需增长潜力。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建立促进消费责任制,推动消费增长向多点支撑转变。在机动车销售量下降44.3%、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3.9%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8%。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放大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保证了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其中,政策性住房投资增长94.9%,民间投资增长14.2%,高技术行业投资增长73%。   坚持房地产调控,制定实施15条具体措施,率先作出新建普通住房价格“稳中有降”的承诺,促进房地产结构调整和平稳健康发展。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价同比下降11.3%,居民首购比重接近90%,投机投资性购房得到有效遏制。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注入100亿元财政资金成立了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优先保障用地需求,新建收购各类保障房23万套、竣工10万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将城市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地来京工作一定年限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全年配租公租房1万套。   坚持扶生产、保供应,多次出台具体调控措施,安排价格调节资金5亿元,切实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全力抓好“菜篮子”工程,划定基本菜田57.9万亩,新增基本菜田5.5万亩,新建外埠蔬菜生产基地4万亩,加强与供应地合作,积极推动产销对接,减免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场费和摊位费,降低零售环节经营成本,农副产品供应保持稳定。开展专项整治和重点稽查,规范房屋租赁价格。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了市场和价格秩序,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幅已连续4个月回落,全年同比上涨5.6%。   (二)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1+6”系列政策,创新平台开始运行,481家单位实施了股权和分红激励,261个项目开展了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建立部市会商机制,实现重大事项联合审批。制定实施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指导意见,统筹政府资金100亿元支持了300余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发布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启动建设了航天科技创新园等37个项目。加快未来科技城建设,15家中央企业项目全部开工。建立军民融合的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军转民技术、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加强人才特区建设,实施10项具体扶持政策,开辟吸引高端人才绿色通道,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1962名。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达到1.9万亿元、增长20.9%,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500家左右,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推进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合作建立了超级云计算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新增科技条件平台130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85家。发布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先导工程,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19.7%和41.7%,科技创新呈现强劲势头。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文化企业重组、改造和上市,预计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超过9000亿元,增长20%以上。切实做好旅游促进工作,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2.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216.2亿元。第三产业比重为75.7%。制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确定首批160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与15家中央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10.6%。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率先实行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机制,关闭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45家,完成4.7万户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更新淘汰老旧机动车22.4万辆,新增纯电动车1100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全面下降。   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87.3%的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开展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初步建立起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有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创建,籽种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收入分别增长24.3%和20.9%,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30万亩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制定实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郊区工业化、城镇化的意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设立小城镇发展基金,加快培育特色产业。积极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共同致富行动计划,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三年快于城镇居民。   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全面抓好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工程,制定促进集体产业发展、整建制农转居的意见,完善一道绿隔政策,50个重点村拆迁任务基本完成,回迁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全力实施聚焦通州战略,进一步完善新城建设领导体制,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重点产业项目加快落地。深入实施城南行动计划,三年建设任务完成了70%。制定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永定河“四湖一线”生态景观带建成开放。生态涵养发展区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培育,沟域经济项目全面启动,7574名山区农民实现搬迁。“六高四新”功能区、南北两大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聚集优质要素、承载产业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三)加大城乡建设管理力度,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交通治堵取得一定成效。加快轨道交通建设,3条线路顺利开通,新增运营里程36公里,总里程达到372公里。加大城市次干道、支路建设力度,完成15项微循环、110项疏堵工程建设。在确保安全前提下,进一步缩短地铁发车间隔,平均运力提高10%。启用京通快速路公交通勤走廊,实现市郊铁路公交化示范运营,开通一批“袖珍公交”和社区通勤快车。   实行机动车限购,机动车保有量同比少增61.7万辆。加强交通秩序管理,调整中心城区非住宅区停车收费价格,开展停车服务季活动。高峰时段路网平均运行速度提高12%左右,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2%,小汽车出行比例首次下降。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提升。加快鲁家山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2454个城乡社区开展分类达标试点,生活垃圾产生量连续两年下降,焚烧、生化处理比例均提高到15%,再生资源回收量增长8%。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力度,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2%,再生水利用量7.1亿吨。建成5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10个郊野公园、10个城市休闲公园,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5万亩,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4%。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78.4%,一级天数达到74天、增长39.6%,实现了连续13年持续改善。制定进一步加强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水务投资各项政策,成立南水北调工程投资中心,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开展“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实施环境秩序“三个百日整治”,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考评,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启动95个老旧小区电网改造,完成260公里架空线入地,初步实现重点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做好水电气热供应,东南热电中心、怀密天然气干线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资源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应对局地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提高了道路排水设施设计标准,加大雨水系统改造和雨洪利用力度,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四)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特别是物价高位运行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市级财政投入293.2亿元,为群众办的30件重要实事全面落实。积极做好就业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基本完成首钢停产职工分流安置任务,把城市化地区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失业登记范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城镇新增就业44.7万人。推动制度整合衔接,把失业人员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开展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参加职工社会保险试点,实现市级公费医疗制度与职工医保制度并轨、在职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全覆盖。健全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年内两次提高标准,最低工资提高20.8%,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61.9%,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提高10%以上,向退休人员、征地超转人员和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累计投入财政和社保资金60多亿元、惠及310多万城乡居民。加快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统筹5.2亿元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养老机构床位总量达到8.2万余张。   教育、卫生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市级财政相关投入316.4亿元,增长28.6%。编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和改革试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投入6亿元支持改善办园条件,新增入园名额3.3万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分类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及医保付费制度改革试点,五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完成。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双休日门诊、优质护理等服务模式,预约挂号平台覆盖了全部66家三级医院。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应对医疗需求增长,群众看病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   文化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精心组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教育工作,提炼了“北京精神”,成为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文化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体系。成立五大文化联盟,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扎实推进,都市报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开展网络实名制试点,开通了“北京微博发布厅”,制定实施了微博客发展管理规定。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作,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一街一品”特色渐次形成。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历史文化建筑修缮工程稳步推进。发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首都国际体育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制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编制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及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启动“六型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试点。新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243个,累计达到409个,惠及620万居民。城市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试点成效显著。基本完成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建成1700个农村社区服务站。推动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管理,全面实现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四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全市1249座商务楼宇基本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统筹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结推广人口服务管理成功经验,制定了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业态调整的工作意见,积极探索人口规模有序调控新途径,推进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人口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为首都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成立了市旅游委、市医院管理局、市预防腐败局,调整市城管执法局隶属关系,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和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制定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全面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加快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完成市区两级粮食企业、北控与京仪集团重组,实现骨干企业委派外部董事全覆盖,市属企业利润增长29.5%。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推动保障房私募债、保险资金支持土地储备等融资模式创新,促进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直接融资比重超过70%,上市公司数量跃居全国第二位。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争取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永久落户北京,制定实施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意见。地区出口增长6.5%,“双自主”企业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服务外包增长59.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居全国首位。坚持市区联动、引资引智相结合,做好重大项目、总部企业投资促进工作,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9%,新增外国企业驻京代表机构320家。建立健全境外劳务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快推动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稳定增长。加强对台工作,巩固京港、京澳合作,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深入推进。   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投入25.2亿元,先后派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366名,认真抓好援藏项目建设,全方位开展援疆工作,完成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92%,对巴东、什邡的支援合作工作稳步实施,帮扶内蒙古取得新进展。首都经济圈发展研究工作全面启动,与周边省区市合作交流向纵深推进。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首都和谐稳定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意见。办理全国和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42件,政协建议案、提案1385件。特别是通过办理国家文化中心建设、学前教育发展、潮白河流域综合治理、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等4项重大议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完善了政策措施,推进了任务落实。扩大基层民主,出台全面加强城乡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意见。制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做好政府立法工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6项,制定、修改、废止了11项政府规章。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和调解工作,有效化解行政争议。深入开展法律服务“三进”活动,首都“六五”普法顺利启动。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出台加强孤儿保障工作意见,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统筹城乡优抚安置保障政策,为驻京部队办好各项实事,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驻京部队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确保首都安全稳定。深刻汲取安全事故教训,制定实施加强首都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全面排查治理地下空间、地下管网、地铁、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和7.4%。针对违法建设以及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维护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社会秩序。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体系,开展打击非法添加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4%。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大力推动领导干部接访和信访积案化解,信访总量、联名信、集体访实现三下降。加强应急协调联动,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加快打造首都创新型警务,完善社会治安打防管控一体化运行机制,保持了首都安定祥和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加大主动调控力度,在首钢主流程全面停产、实施房地产调控和机动车限购政策影响经济增速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物价趋稳、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新成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区市,向驻京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首都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做好政府工作,深刻体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既是重大的战略任务,又是一场严峻考验,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我们认准了方向,就要坚定信心,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坚决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努力推动首都转型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繁重;增强发展的包容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还需加大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解决好交通、人口等问题更加紧迫;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互联网安全隐患还较多。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发扬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解决,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二、2012年主要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2012年全市各项工作,对于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首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多年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主导、高端引领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各方面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这为做好2012年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很难消除,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外部环境对首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仍在增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与物价上涨交织,一些中小企业受多重因素影响经营困难增大,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上升,保持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新的考验。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思想和工作准备,奋力夺取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做好2012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北京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以首都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5%和3%,水耗下降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2%、3%、2%和2%。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考虑了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保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引导各方面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主要是考虑现阶段收入增长的实际,以及物价高位运行的影响。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虽然与2011年的预期目标一致,但比2011年的实际涨幅要低,有利于引导社会预期,体现稳定物价的决心。   2012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越是在国际经济环境趋紧的时候,越是要立足于发挥首都优势,巩固扩大内需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   充分发挥消费主导作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变化趋势,重点围绕改善民生促消费,大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左右。一是完善便民消费体系。推动连锁企业与社区合作,提高新建社区和郊区零售网点覆盖率,丰富完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加快南城和新城商业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村消费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基本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完善城乡消费金融服务,扩大消费信贷。二是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开发特色消费和品牌消费,促进“老字号”、优秀品牌振兴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信息、健身、培训、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拓展网上商城、品牌直销购物中心等新兴消费业态,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三是充分发挥旅游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深化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十大重点功能区和一批郊区旅游度假项目建设,拓展和创新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实施“五大提升工程”,大力开发休闲度假等高端旅游市场,加快推进会展业发展,深度挖掘旅游消费潜力。扩大消费的关键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改革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完善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政府投资适度增长,优先安排民生保障、城市交通、资源环境、自主创新等方面投资,突出保重点、保续建、保竣工。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加强投融资统筹协调,积极开展与各类金融机构对接合作,支持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做好企业上市辅导,努力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有序安排土地开发供应,加快项目审批和开工建设。全面加强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监管,完善工程检查、验收等机制,提高全社会投资质量和效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   坚定不移地抓好房地产调控。继续严格实施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完善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探索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满足群众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大力推进各类保障房建设,发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确保新建收购16万套、竣工7万套,同步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公租房配租管理,做好租金测定和补贴发放工作,鼓励轮候家庭承租公租房。强化保障房后期管理服务,完善退出机制。全面完成三区三片棚户区改造任务,积极推进五片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强房屋建设质量管理,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建成优质、放心工程。   继续做好稳定物价工作。以稳定食品价格、房屋租金价格为重点,深入落实物价调控各项措施,实行市与区县两级价格监控责任制,用好价格调节资金,完善市场调控预案,全面推进保供应、抓流通、重监管、稳预期等各项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着力保障农副产品供应,新建3万亩基本菜田和2.5万亩设施农业,升级改造80个规模养殖场,抓好外埠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新模式,努力降低流通成本。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加强房屋租金价格指导,进一步规范房屋租赁市场。严格市场监测和价格监管,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认真落实价格补贴政策,加强社会救助,决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二)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   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推动首都经济走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轨道。   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加大中关村示范区“1+6”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落实力度,集聚整合创新要素,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促进出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意见,配合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特色产业园区,完成未来科技城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和部分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海淀北部科技新区加快发展,促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环境提升。深入实施人才特区行动计划,构建机制新、活力强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央地科研与产业资源对接,深化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完善财政资金统筹机制,重点支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科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民生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发挥高校院所、产业技术联盟作用,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认真做好专利商用化试点工作,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全面实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抓好一批科技创新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示范应用和市场开拓,尽快培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支持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促进物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中国云产业园、国际信息港、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推动示范应用。深入实施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扎实推进燕房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延庆新能源产业园、数字电视产业园、三一产业园等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抓好自主品牌乘用车基地、中航工业北京产业园、高端制造业房山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现代制造业高端化、集约化发展。深化与中央单位战略合作,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积极筛选新的后备项目,研究制定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相关政策。   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举全市之力办好首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着力打造“北京服务”品牌。制定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继续抓好石景山、中关村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准备、抓紧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推动新兴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充实完善政策,推动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促进要素市场规范创新发展,提高金融业发展水平。推进国际陆港等物流聚集区建设,规划建设东南农产品物流园,实施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工程,促进快递、冷链物流等行业发展,增强城市物流服务保障能力。强化金融街、商务中心区、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的特色和功能,加快建设丽泽金融商务区、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和北京科技商务区,推动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降耗。认真落实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以内涵促降为重点,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考核问责,切实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继续退出“三高”企业,强化对耗能耗水和污染排放重点单位的管理,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努力实现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探索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抓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及节能服务业,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推进住宅产业化和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加强对PM2.5和臭氧等重点污染物的防治,抓紧建立完善监测网络,实时发布监测信息,以更大决心、更有力措施、更高标准,实现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完成12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任务,力争淘汰15万辆老旧机动车,做好核心区非文保区1万户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加强工地扬尘监管,确保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下降2%。实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产品,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三)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着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践行“北京精神”,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扎实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活动,全面推进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设立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和首都文化贡献奖,加大文化创作支持力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办好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等品牌文化活动。加强文化设施规划,抓好首都核心演艺区建设,实施10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巩固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设计创意、动漫游戏、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协调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体育、旅游互动融合。加快国家广告产业园、音乐产业基地、新媒体产业园、出版创意产业园、动漫游戏城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扶持优秀民营文化企业和中小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骨干文化企业。完善财税、融资等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文化与资本深度对接。   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加快推进文化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促进首都文化资源整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立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统筹100亿元支持文化发展。完成3家文艺院团和首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研究制定首都高端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优惠政策,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径新形式,提高首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积极推动旧城整体保护,系统规划实施“一轴一线”保护整治,推进中轴线、大运河申遗工作。创新旧城街区整体保护利用机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加大文物建筑腾退力度,推进文物保护由单体展示向综合保护转变。加强重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推进文物保护修缮和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抓好优秀近现代建筑和重要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加强对京剧、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   (四)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   坚持把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凝聚多方力量推动重点区域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切实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和管理新模式,加快区县开发区、农民就业基地建设,积极承接高端产业项目。严格落实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基本完成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健全“九农”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一期任务。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及农业生态谷等项目建设,大幅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拓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形式,加快发展高端高效农业。全面完成新农村“三起来”工程四年规划任务,做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和10万户农宅抗震节能改造。认真落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对低收入农户相对集中地区给予重点扶持,加快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力办好世界草莓大会、国际食用菌大会。   扎实推进重点新城和新型城镇体系建设。继续坚持聚焦通州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区开发,推动高端商务、文化创意、医疗健康等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积极推动顺义、亦庄—大兴、昌平和房山等其他新城建设。着力强化新城的产业功能,引导布局优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努力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切实发挥小城镇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加快旅游休闲特色镇、科技和设施农业示范镇、园区经济特色镇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和产业有序聚集。完善投资机制与政策,加快郊区产业基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推动城市服务管理向农村延伸。   加快重点地区发展步伐。统筹做好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改制转居、就业社保等各方面工作,加快推进50个重点村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特别是要加强规划引导,培育发展适宜产业,抓好整体改造试点,推进工业大院“腾笼换鸟”,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加强市级统筹协调,加快北京新机场、园博园、南中轴森林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城南行动计划三年建设任务。继续推进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推动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规划建设向南延伸,积极支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替代产业发展,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升级。创新沟域经济发展和经营管理模式,加强区县联合开发,促进生态型产业项目落地,打造新型山区经济带。支持密云生态商务区、门头沟旅游文化度假区建设,组织搬迁山区农民5000人,深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提升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城市服务管理   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实施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善相协调,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加大缓解交通拥堵力度。以轨道交通建设和道路微循环改造为重点,以公交线网调整和换乘条件改善为突破口,以科技支撑和精细化管理为依托,着力提升交通服务保障能力,力争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指数控制在6以下,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44%。加快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建设,力争分段开通4条线路。完成80项疏堵工程,打通道路微循环45公里,抓好京昆高速、京包高速、国道110二期等干道建设。推进地面公交分级建设管理,开通阜石路大容量公交,建成宋家庄、四惠等综合交通枢纽,改善公交、地铁接驳换乘条件,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加强停车管理和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停车资源,规范整顿出租车运营秩序。建成2万辆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逐步完善步行、自行车道路系统,引导鼓励绿色出行。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认真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加强生活垃圾全过程综合管理,加快处理设施建设,焚烧、生化处理比例分别提高到20%和30%,分类达标居住小区超过50%。提高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医疗垃圾管理水平。统筹林业发展和耕地保护,通过存量建设用地腾退、废弃砂石坑绿化、二道绿隔调整种植结构、争取政策支持等措施,力争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0万亩。继续抓好城市立体绿化、宜林荒山绿化、森林健康经营、中幼林抚育等重点工作。   不断提高资源能源保障水平。坚持量水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度,开展区域、行业绩效考核。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做好服务业和生活领域节水。加快建设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抓好第十水厂、郭公庄水厂等工程建设,加强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切实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推进三大水系及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加快污水处理、雨洪利用等设施建设改造,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3%,再生水利用量达到7.5亿吨。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工程,加快四大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强能源储备和运行调控,做好高峰时段能源保障,确保供应安全可靠。   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全面开展“精细管理、服务群众”活动,实施环境秩序分级分类管理,提升重点大街、重点区域、进京通道的环境景观,抓好街巷胡同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宣传发动,集中力量推进,启动全市现有882栋简易楼改造,实施15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房屋改造工程,统筹解决好抗震节能、设施配套、停车管理等问题,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158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任务。实施地下管线消隐改造,加强安全防护和动态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升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水平,提高城市抗灾应急能力。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任务,建立组织机构代码和身份证号码等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北京”。   (六)着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深入实施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坚持积极而为,注重从各方面利益结合点上完善政策、推进改革,切实办好惠民实事,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促进政策体系,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帮扶城乡8.8万名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精细化援助,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研究制定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服务政策,加大对产业转型地区稳定就业的政策支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合作机制,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公平和适度普惠,推进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做好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农转居劳动力参保工作,统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有关政策。继续实行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标准。加强特困人员重大疾病救助,出台慈善事业促进办法。深入落实“九养”政策,加大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和居家养老助残服务扶持力度,不断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优先安排教育投入,市级财政安排资金291.2亿元、增长20.7%。制定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农村学校建设等七项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幼教师资培养培训,新建改扩建50所公办幼儿园,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增入园名额2.4万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抓好名师授课数字化资源建设,加强体育、艺术、科技和实践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严格管理、规范发展校车服务,保障学生出行安全。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启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和创新工程第二期项目。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落实首都教育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安排市级医疗卫生支出94.4亿元,增长25.6%。制定实施2012-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推进试点公立医院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完善区域医疗发展规划,支持开展区域医疗合作,推动卫生信息共享,出台鼓励社会办医政策。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强化社区慢病综合管理,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健全医药费用控制机制,继续减轻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负担。加强中医药工作,开展中医重点专科基层巡诊医疗,推进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和群众体育活动,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为重点,完成500个“六型社区”示范单位和500个农村社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在1300多个社区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试点,全面推广网格化、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积极推进城乡结合部、新建小区和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社区居委会组建工作。健全市、区、街三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方式,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开展服务民生行动。健全商务楼宇“五站合一”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广社区居民会议常务会、“市民劝导队”等成功经验,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加强和改进人口服务管理,深化“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模式,制定促进产业业态调整的专项行动计划,总结推广新居民互助服务站等经验,做好实行居住证制度的相关工作,推进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系统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以改革增活力、强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审批权限归并、下放和流程再造,扩大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完善政府资金统筹机制,继续扩大财政预算、决算公开的范围和内容,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推进绩效审计,强化审计监督。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推进重点领域事业单位改革先行先试。加大国有企业“调整、改革、合作、创新”力度,加快国有经济的进退调整,深化企业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加强央地、市区企业合作,增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构建多位一体的融资服务体系,加大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行政执法机关相关信息的统一归集、发布和运用,优化社会信用环境。认真制定方案,推进天然气价格、非居民生活垃圾收费、阶梯水价等改革。   加快推动外经贸转型升级。深入落实各项外贸政策,抓好口岸体系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天竺综合保税区、亦庄保税物流中心等外贸功能区发展,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技术的产品出口,促进出口规模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首都外贸枢纽功能。加强服务贸易国际国内合作,大力发展软件、生物医药等研发服务外包。健全投资促进体系,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推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落地。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商业服务等境外投资。积极吸引国际组织落户,争取更多有影响力的国际活动在京举办,深化对外务实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京台、京港、京澳合作领域,做好侨务工作。   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各项规划,坚持首善标准,全面完成年度各项援建任务。深入推进援藏、援疆工作,扎实做好内蒙古对口帮扶,完成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建立首都经济圈协调发展机制,落实与兄弟省区市合作协议,加强生态建设、污染治理、交通规划、城镇化发展、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推动区域合作取得新成效。   (八)巩固发展首都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保障群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研究制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和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依法组织第八届社区居委会选举。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重点做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保障改善民生、资源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加强公益法律服务。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强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健全民族特色服务体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认真落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法规,继续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00个住宅小区无障碍改造任务,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拓展双拥共建工作内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升优抚安置保障水平,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深入推进“平安北京”建设。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广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试点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千方百计化解信访积案,千方百计减少新的矛盾,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可追溯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强制性标准体系,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落实监管责任,促进行业自律,确保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全。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完善区域警务合作和群防群治机制,全面强化专项安保工作,切实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九)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监察,加大源头反腐工作力度,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差距,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服务管理创新,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不断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更好地适应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正确、高效履行政府职能。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带头践行“北京精神”,深入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把“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战略举措充分体现到工作中去。   我们将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将切实加强政府作风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绩效管理、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继续精简会议和文件,集中精力把定下来的事情一抓到底,坚持勤俭节约办一切事情。加强公务员教育和管理,规范行政执法,努力提供更加规范有序、高效便民、公开透明的政府服务。   我们将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加快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首都北京正迈步在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上,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北京市委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把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奋力推向前进! 原文见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6892999.html
个人分类: 政治|1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夹心层国家”的困惑
sunapple 2012-1-22 00:16
田文林 2008年金融危机教训表明,靠一味发展金融业来壮大整体经济实力是缘木求鱼,容易导致“赌场资本主义”。唯有发展和壮大民族工业和实体经济,才是促使经济健康发展关键所在。 当前,欧元区成员国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并有日趋蔓延之势。而南欧四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又是欧债危机的重灾区。目前,希腊债务总额约为3400亿欧元,2010年希腊债务在该国GDP总额中所占比例已达145%,远远超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的最低安全线。有希腊官员称希腊债务已经失控。而意大利目前有1.6万亿欧元(约2.2万亿美元)未偿付债务,债务规模比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希腊4国债务总和还大。西班牙2010年公共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60%,预计2011年升至67%,虽然远低于希腊、意大利等国,但总体情况也在恶化。2011年10月18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继标普和惠誉之后,宣布将西班牙的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两档至A1,这是该国主权信用评级自2010年6月以来第三次遭到穆迪下调。 欧盟一体化摧垮南欧工业体系 在总结债务危机根源时,很多人不约而同地将问题归咎于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炮轰希腊等国政府职员养尊处优,民众安于享乐,由此导致“寅吃卯粮”,乃至最终酿成债务危机。而据此开出的药方就是大幅压缩政府开支和福利开支,实现收支平衡。南欧国家债务问题积重难返,确实与高福利制度有关,但仅从“节流”方面入手思考解决之道,而不涉及“开源”,则忽视了主要矛盾。事实上,南欧国家的债务危机表面看是债务危机,深层看是财政危机,再进一步追究,则是经济空心化造成的国家造富能力不足,以致国家税源不足。事实上,当前一些欧盟国家已经意识到实体经济匮乏的弊端,而开始推动“再工业化”进程。 而南欧国家当前的经济困境又与欧盟一体化进程有直接关系。冷战结束后,欧盟加快一体化进程,欧盟迄今两次大的扩张,前一次用了20年,第二次只用了5-8年时间,就扩大到27国。欧盟东扩前,南欧诸国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就有差距。而在东扩之后,欧盟内部实际变成了“三个世界”并存:德法为代表的第一世界;南欧国家为代表的第二世界;东欧国家为第三世界。这种先天不足埋下了欧盟“内部殖民化”的隐患。对此,《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一书的作者曾指出:“欧洲一体化的麻烦在于,它首先将东欧脱工业化,然后迅速与这些国家融合,这就在欧洲的后院形成了一种类似第三世界的失业与半失业大军的欧洲版本。” 相较于劳动力、生产资料等其他生产要素,资本具有流动性强、转移成本小等特点,由此使欧盟内部的全要素流动,很大程度是资本的自由流动。欧盟一体化使束缚资本扩张的诸多障碍(如国家主权、法律规则等)被逐步打破,其直接结果就是使大资本在欧盟内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自由流动更加便捷。而资本的逐利本能决定了其总是在寻求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投资场所。因此,欧盟扩大,实际意味着经济相对落后的南欧国家与东欧国家在欧盟内部展开“寻底竞赛”。相较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南欧诸国,东欧国家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无疑十分明显。与此同时,东欧国家为增加自身竞争力,竞相为西欧资本提供条件优越的投资环境,从而使东欧国家相较于南欧国家,具有“谁敢比我惨”的底线优势,因此吸引了不少西欧资本。尽管东欧国家充当的不过是廉价打工者角色,但至少从表面看,这些国家因为各种产业聚集,就业情况相对较好。 在这种内部“寻底竞赛”过程中,南欧国家因为处境不上不下,显得最为尴尬,受到冲击也最大。这些国家过去有一定工业基础,但一体化冲击使其缺乏竞争力的民族工业日趋衰败。尤其东欧国家在“寻底竞赛”中吸引了更多资本后,南欧国家经济空心化现象加剧。 以西班牙为例,1970年西班牙工业和能源产业占GDP的比例为34%,服务业占46.3%,而到2010年,这一比例分别为15.6%和71.6%。希腊制造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经济日趋以旅游、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为主。这些国家的“脱工业化”进程,意味着真正创造价值的经济部门减少,由此导致失业问题加剧,如西班牙在过去4年共失去了80万个就业岗位,更多的人依赖政府财政救济。而在欧盟这个大环境中,这些国家的政府与民众难免会攀比西欧国家的高福利待遇,导致政府开支和劳动力成本日趋上升。这样,一方面是民族产业和实体产业发展不足,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民众在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作用下,习惯了高福利,高消费。这种反差使国家财政日趋入不敷出,最终酿成严重的债务危机。 做强制造业才是王道 目前,南欧国家的尴尬在于既无技术和资本优势来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创富能力,又无明显的劳动力优势,使其足以在与东欧国家的“寻底竞赛”中胜出,明显处于不上不下的“半吊子”状态。而长远看,等待这些国家的无疑是一种更为没落的前景。南欧国家的“夹心层”状态并非孤例,某种程度上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背景下相当多国家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究其实质,这些国家之所以走到这步,很大程度上是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流毒使然。新自由主义一直鼓吹自由贸易、市场经济、经济私有化、经济全球化等一系列貌似动人的原则。表面上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使所有国家从中受益,但实际上,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产产品的附加值不同,这种自由流动和产品交换实际上只对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品牌和规则优势的发达国家(如德国)有利,而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则很容易陷入“坏的自由贸易”和产业链下游位置。换句话说,要想使地区经济一体化真正实现“双赢”或“多赢”,前提必须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回顾西方工业化的富强之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几乎都是先进行产业保护,等到本土工业强大到足以与外部竞争获胜时,才打开国门,祭起自由贸易和门户开放的大旗。但很多国家不明白这个道路,简单地认为对外开放和自由贸易就可以实现富裕,结果导致相对虚弱的本土民族工业逐步被经济强国瓦解,而日趋沦为产业链下游国家。南欧国家的困境就是典型例证。 这对于中国也不无启示意义。中国的经济状况与南欧国家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某些方面又有一定类似性。三十多年来,很多人将“改革”与“对外开放”混为一谈,认为对外开放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灵药。殊不知,自由贸易只转移财富,而不会自动增加国家财富,只有实体产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才是真正创造财富的“会下金蛋的鸡”。 两名法国学者曾专门研究了iPhone产业价值链。从美国进口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手机是178.96美元,其中24美元的闪存和35美元的屏幕是在日本生产的,23美元的信息处理器和相关零部件是韩国制造的,全球定位系统、微电脑、摄像机、WIFI无线产品等共计30美元的零部件是德国制造的,蓝牙、录音零件和3G技术产品等价值12美元的零件是美国制造的。此外,材料费用、各种软件许可证和专利费用,合起来为48美元左右。而在中国组装环节的费用仅有6.5美元。苹果代工企业富士康公司成千上万的中国工人,从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只能分享3.6%的价值。 很显然,这种经济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而中国经济调整面临两难处境:继续参与“寻底竞赛”,靠压榨工农劳动者,靠低工资维持经济繁荣,势必会造成一个庞大的无产阶级,容易出现严重的社会乃至政治隐患;但如果大幅提高劳动者工资待遇,资本在感到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很可能将企业转迁到更落后的国家,使中国陷入类似南欧国家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处境。 总的来说,一味充当“世界加工厂”,满足低端制造业肯定不行。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教训表明,靠一味发展金融业来壮大整体经济实力亦是缘木求鱼,容易导致“赌场资本主义”。唯有发展和壮大民族工业和实体经济,才是促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南欧国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whyhoo 2012-1-12 16:43
国发〔201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扭转了“十五”后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上升的趋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难度增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还将严重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各地区、各部门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检验经济是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准,下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要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着力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节能减排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细化和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推广力度,真正把节能减排转化为企业和各类社会主体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四、要全面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监督检查,严格考核问责。发展改革委负责承担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环境保护部为主承担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统计局负责加强能源统计和监测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立即部署本地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狠抓贯彻落实,坚决防止出现节能减排工作前松后紧的问题,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国务院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一、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三)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地区、各行业。各地区要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   (四)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分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继续做好全国和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公报工作。   (五)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把地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结合,把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年度目标相结合,把年度目标考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省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有关部门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国务院每年组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并对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六)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九)调整能源结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加快发展天然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1.4%。   (十)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47%和8%左右。    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十一)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0年分别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提高2-3个百分点,新增余热余压发电能力2000万千瓦,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十二五”时期,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十二)实施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提升现有设施,强化脱氮除磷,大力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污染综合治理。到2015年,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全国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新建配套管网约16万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形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280万吨、30万吨。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形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140万吨、10万吨。实施脱硫脱硝工程,推动燃煤电厂、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形成二氧化硫削减能力277万吨;推动燃煤电厂、水泥等行业脱硝,形成氮氧化物削减能力358万吨。   (十三)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100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80个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5个再制造产业集聚区、100个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   (十四)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所需资金主要由项目实施主体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金解决,各级人民政府应安排一定的资金予以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主体责任,严格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和管理,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五、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十五)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地区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的重要措施。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跟踪监测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等指标,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及时预警调控。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在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十六)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现节能2.5亿吨标准煤。落实目标责任,实行能源审计制度,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扩大能源管理师试点;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快实施节能改造,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地方节能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对进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公告考核结果。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中央企业要接受所在地区节能主管部门的监管,争当行业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十七)加强工业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发展热电联产,推广分布式能源。开展智能电网试点。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提高原煤入洗比例,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实施工业和信息产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和基站节能改造。实行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现役燃煤机组必须安装脱硫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进行更新改造,烟气脱硫设施要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钢铁行业全面实施烧结机烟气脱硫,新建烧结机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脱硫改造。新型干法水泥窑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配套建设脱硝设施。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十八)推动建筑节能。制定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提高标准执行率。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实施“节能暖房”工程,改造供热老旧管网,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和能耗定额管理。做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建材和再生建材,继续推广散装水泥。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完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推动节能改造与运行管理。研究建立建筑使用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严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防止和纠正过度装饰和亮化。   (十九)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合理配置城市各种交通资源,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铁路电气化比重。实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推广公路甩挂运输,全面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优化航路航线,推进航空、远洋运输业节能减排。开展机场、码头、车站节能改造。加速淘汰老旧汽车、机车、船舶,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实施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在有条件的重点城市和地区逐步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探索城市调控机动车保有总量,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二十)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老旧农用机具,推广农用节能机械、设备和渔船。推进节能型住宅建设,推动省柴节煤灶更新换代,开展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比例达到50%以上,鼓励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分布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二十一)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在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加快设施节能改造,严格用能管理,引导消费行为。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场、车站等要严格执行夏季、冬季空调温度设置标准。在居民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支持乘用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   (二十二)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实行更加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公共机构办公区节能改造,完成办公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国家机关供热实行按热量收费。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创建2000家示范单位。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用车油耗定额管理,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比例。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支持军队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节能改造。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十三)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指导各地做好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目录。制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   (二十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编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制(修)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重点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发布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公布清洁生产强制审核企业名单。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   (二十五)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综合利用,建设绿色矿山。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建筑和道路废弃物以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利废新型建筑材料。废弃物实现就地消化,减少转移。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以上。   (二十六)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加快“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培育一批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办公用品等再制造示范企业,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和再制造产品标准体系,推动再制造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二十七)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鼓励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   (二十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定区域、行业和产品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加强城乡生活节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建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创建示范城市。到2015年,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    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二十九)加快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在国家、部门和地方相关科技计划和专项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高效节能、废物资源化以及小型分散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组建一批国家级节能减排工程实验室及专家队伍。推动组建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产业联盟,继续通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节能减排科技研发力度。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   (三十)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点支持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半导体照明、低品位余热利用、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应用、生物脱氮除磷、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污泥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金属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   (三十一)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编制节能减排技术政策大纲。继续发布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建立节能减排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重点推广能量梯级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先进煤气化、高压变频调速、干熄焦、蓄热式加热炉、吸收式热泵供暖、冰蓄冷、高效换热器,以及干法和半干法烟气脱硫、膜生物反应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控制等节能减排技术。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政府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八、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   (三十二)推进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各地可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按程序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问题。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降低征收成本。   (三十三)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和能力建设。深化“以奖代补”、“以奖促治”以及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家用电器、照明产品、节能汽车、高效电机产品等支持机制,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继续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研究实行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   (三十四)健全税收支持政策。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依法清理取消涉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收费基金项目。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选择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对用于制造大型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抓紧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三十五)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增加对节能减排领域的投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门槛,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会信息披露系统,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及证券融资联动。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重点区域涉重金属企业应当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与银行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   (三十六)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推进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加快制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等行政法规。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三十七)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年度减排目标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地区和企业,实行阶段性环评限批。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投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有关单位不得供水、供电。加强能评和环评审查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能评费用由节能审查机关同级财政部门安排。   (三十八)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严格排污许可证管理。强化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污染源监管,适时发布主要污染物超标严重的国家重点环境监控企业名单。列入国家重点环境监控范围的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要安装运行管理监控平台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定期报告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联网共享。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平台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做好运行和污染物削减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收费政策不落实、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城市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建设资金。   (三十九)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大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和建筑施工阶段标准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和能效标识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严重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违规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设备、虚标产品能效标识、减排设施未按要求运行等行为,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实行节能减排执法责任制,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十、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   (四十)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实施力度。扩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加强宣传和政策激励,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继续推进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环保装备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建立有效的国际协调互认机制。加强标识、认证质量的监管。   (四十一)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研究确定高耗能产品和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效先进水平,制定“领跑者”能效标准,明确实施时限。将“领跑者”能效标准与新上项目能评审查、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的更新换代,促进能效水平快速提升。   (四十二)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改革发电调度方式,电网企业要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以及余热余压、煤层气、填埋气、煤矸石和垃圾等发电上网,优先安排节能、环保、高效火电机组发电上网。研究推行发电权交易。电网企业要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公布节能发电调度信息,电力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节能发电调度工作的监督。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制定配套政策,规范有序用电。以建设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开展城市综合试点,推广能效电厂。   (四十三)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引导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研究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和交易制度,培育第三方审核评估机构。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分担服务。   (四十四)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市场,研究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自愿减排机制,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四十五)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总结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采用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物集中治理,确保处理设施稳定高效运行。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推进环保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十一、加强节能减排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   (四十六)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和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提高准入门槛。制定和完善环保产品及装备标准。完善机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低速汽车排放标准。制(修)订轻型汽车第五阶段排放标准,颁布实施第四、第五阶段车用燃油国家标准。建立满足氨氮、氮氧化物控制目标要求的排放标准。鼓励地方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环保地方标准。   (四十七)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政府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人员。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配备监测和检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完善覆盖全国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继续推进能源统计能力建设。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按要求配备计量器具,推行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开展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加强减排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环境监管机构标准化,提高污染源监测、机动车污染监控、农业源污染检测和减排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国家、省、市三级减排监控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    十二、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四十八)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把节能减排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日常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和方法,加强舆论监督和对外宣传,积极为节能减排营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四十九)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抓好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十个节能减排专项行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作用,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五十)政府机关带头节能减排。各级人民政府机关要将节能减排作为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细化管理措施,树立节约意识,践行节约行动,作节能减排的表率。   附件:1.“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      2.“十二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3.“十二五”各地区氨氮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4.“十二五”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5.“十二五”各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附件1: “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 地区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十一五”时期 “十二五”时期 2006-2015年累计 全国 19.06 16 32.01 北京 26.59 17 39.07 天津 21.00 18 35.22 河北 20.11 17 33.69 山西 22.66 16 35.03 内蒙古 22.62 15 34.23 辽宁 20.01 17 33.61 吉林 22.04 16 34.51 黑龙江 20.79 16 33.46 上海 20.00 18 34.40 江苏 20.45 18 34.77 浙江 20.01 18 34.41 安徽 20.36 16 33.10 福建 16.45 16 29.82 江西 20.04 16 32.83 山东 22.09 17 35.33 河南 20.12 16 32.90 湖北 21.67 16 34.20 湖南 20.43 16 33.16 广东 16.42 18 31.46 广西 15.22 15 27.94 海南 12.14 10 20.93 重庆 20.95 16 33.60 四川 20.31 16 33.06 贵州 20.06 15 32.05 云南 17.41 15 29.80 西藏 12.00 10 20.80 陕西 20.25 16 33.01 甘肃 20.26 15 32.22 青海 17.04 10 25.34 宁夏 20.09 15 32.08 新疆 8.91 10 18.02    备注:“十一五”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除新疆外均为国家统计局最终公布数据,新疆为初步核实数据。 附件2: “十二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单位:万吨 地区 2010 年 2015 年 2015年 比 2010年(%) 排放量 其中: 工业和生活 控制量 其中: 工业和生活 增加或减少 其中: 工业和生活 北京 20.0 10.9 18.3 9.8 -8.7 -9.8 天津 23.8 12.3 21.8 11.2 -8.6 -9.2 河北 142.2 45.6 128.3 40.7 -9.8 -10.8 山西 50.7 31.2 45.8 27.9 -9.6 -10.6 内蒙古 92.1 27.5 85.9 25.4 -6.7 -7.5 辽宁 137.3 47.0 124.7 42.1 -9.2 -10.4 吉林 83.4 28.8 76.1 26.1 -8.8 -9.4 黑龙江 161.2 47.8 147.3 43.4 -8.6 - 9.3 上海 26.6 22.5 23.9 20.1 -10.0 -10.5 江苏 128.0 86.3 112.8 75.3 -11.9 -12.8 浙江 84.2 61.4 74.6 53.7 -11.4 -12.5 安徽 97.3 55.6 90.3 52.0 -7.2 -6.5 福建 69.6 45.8 65.2 43.1 -6.3 -6.0 江西 77.7 51.9 73.2 48.3 -5.8 -7.0 山东 201.6 62.7 177.4 54.6 -12.0 -12.9 河南 148.2 62.0 133.5 55.8 -9.9 -10.0 湖北 112.4 62.1 104.1 59.0 -7.4 -5.0 湖南 134.1 71.8 124.4 66.8 -7.2 -7.0 广东 193.3 130.6 170.1 113.8 -12.0 -12.9 广西 80.7 58.1 74.6 53.6 -7.6 -7.8 海南 20.4 9.2 20.4 9.2 0 0 重庆 42.6 29.4 39.5 27.5 -7.2 -6.5 四川 132.4 75.0 123.1 71.3 -7.0 -5.0 贵州 34.8 28.1 32.7 26.4 -6.0 -6.1 云南 56.4 48.0 52.9 45.0 -6.2 -6.2 西藏 2.7 2.3 2.7 2.3 0 0 陕西 57.0 36.4 52.7 33.5 -7.6 -7.9 甘肃 40.2 25.5 37.6 23.7 -6.4 -6.9 青海 10.4 8.1 12.3 9.6 18.0 18.0 宁夏 24.0 13.3 22.6 12.5 -6.0 -6.3 新疆 56.9 26.2 56.9 26.2 0 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9.5 4.7 9.5 4.7 0 0 合计 2551.7 1328.1 2335.2 1214.6 -8.5 -8.5    备注: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8%的总量控制目标为2347.6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1221.9万吨),实际分配给各地区2335.2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1214.6万吨),国家预留12.4万吨,用于化学需氧量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工作。 附件3: “十二五”各地区氨氮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单位:万吨 地区 2010 年 2015 年 2015年 比 2010年(%) 排放量 其中: 工业和生活 控制量 其中: 工业和生活 增加或减少 其中: 工业和生活 北京 2.20 1.64 1.98 1.47 -10.1 -10.2 天津 2.79 2.18 2.50 1.95 -10.5 -10.4 河北 11.61 6.98 10.14 6.10 -12.7 -12.6 山西 5.93 4.66 5.21 4.08 -12.2 -12.4 内蒙古 5.45 4.19 4.92 3.79 -9.7 -9.5 辽宁 11.25 7.56 10.01 6.69 -11.0 -11.5 吉林 5.87 3.92 5.25 3.49 -10.5 -10.9 黑龙江 9.45 6.14 8.47 5.49 -10.4 -10.6 上海 5.21 4.83 4.54 4.21 -12.9 -12.9 江苏 16.12 11.98 14.04 10.40 -12.9 -13.2 浙江 11.84 8.96 10.36 7.84 -12.5 -12.5 安徽 11.20 7.07 10.09 6.38 -9.9 -9.8 福建 9.72 6.16 8.90 5.67 -8.4 -8.0 江西 9.45 6.18 8.52 5.57 -9.8 -9.8 山东 17.64 10.06 15.29 8.70 -13.3 -13.5 河南 15.57 8.80 13.61 7.66 -12.6 -12.9 湖北 13.29 8.25 12.00 7.43 -9.7 -9.9 湖南 16.95 10.15 15.29 9.16 -9.8 -9.8 广东 23.52 17.53 20.39 15.16 -13.3 -13.5 广西 8.45 5.63 7.71 5.13 -8.7 -8.9 海南 2.29 1.36 2.29 1.37 0 1.0 重庆 5.59 4.19 5.10 3.81 -8.8 -9.0 四川 14.56 8.50 13.31 7.78 -8.6 -8.5 贵州 4.03 3.19 3.72 2.94 -7.7 -7.8 云南 6.00 4.66 5.51 4.29 -8.1 -8.0 西藏 0.33 0.28 0.33 0.28 0 0 陕西 6.44 4.80 5.81 4.34 -9.8 -9.6 甘肃 4.33 3.70 3.94 3.38 -8.9 -8.7 青海 0.96 0.87 1.10 1.00 15.0 15.0 宁夏 1.82 1.60 1.67 1.47 -8.0 -8.0 新疆 4.06 3.08 4.06 3.08 0 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0.51 0.25 0.51 0.25 0 0 合计 264.4 179.4 236.6 160.4 -10.5 -10.6    备注:全国氨氮排放量削减10%的总量控制目标为238.0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161.5万吨),实际分配给各地区236.6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160.4万吨),国家预留1.4万吨,用于氨氮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工作。 附件4: “十二五”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单位:万吨 地区 2010年排放量 2015年控制量 2015年比2010年(%) 北京 10.4 9.0 -13.4 天津 23.8 21.6 -9.4 河北 143.8 125.5 -12.7 山西 143.8 127.6 -11.3 内蒙古 139.7 134.4 -3.8 辽宁 117.2 104.7 -10.7 吉林 41.7 40.6 -2.7 黑龙江 51.3 50.3 -2.0 上海 25.5 22.0 -13.7 江苏 108.6 92.5 -14.8 浙江 68.4 59.3 -13.3 安徽 53.8 50.5 -6.1 福建 39.3 36.5 -7.0 江西 59.4 54.9 -7.5 山东 188.1 160.1 -14.9 河南 144.0 126.9 -11.9 湖北 69.5 63.7 -8.3 湖南 71.0 65.1 -8.3 广东 83.9 71.5 -14.8 广西 57.2 52.7 -7.9 海南 3.1 4.2 34.9 重庆 60.9 56.6 -7.1 四川 92.7 84.4 -9.0 贵州 116.2 106.2 -8.6 云南 70.4 67.6 -4.0 西藏 0.4 0.4 0 陕西 94.8 87.3 -7.9 甘肃 62.2 63.4 2.0 青海 15.7 18.3 16.7 宁夏 38.3 36.9 -3.6 新疆 63.1 63.1 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9.6 9.6 0 合计 2267.8 2067.4 -8.8    备注: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8%的总量控制目标为2086.4万吨,实际分配给各地区2067.4万吨,国家预留19.0万吨,用于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工作。 附件5: “十二五”各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单位:万吨 地区 2010年排放量 2015年控制量 2015年比2010年(%) 北京 19.8 17.4 -12.3 天津 34.0 28.8 -15.2 河北 171.3 147.5 -13.9 山西 124.1 106.9 -13.9 内蒙古 131.4 123.8 -5.8 辽宁 102.0 88.0 -13.7 吉林 58.2 54.2 -6.9 黑龙江 75.3 73.0 -3.1 上海 44.3 36.5 -17.5 江苏 147.2 121.4 -17.5 浙江 85.3 69.9 -18.0 安徽 90.9 82.0 -9.8 福建 44.8 40.9 -8.6 江西 58.2 54.2 -6.9 山东 174.0 146.0 -16.1 河南 159.0 135.6 -14.7 湖北 63.1 58.6 -7.2 湖南 60.4 55.0 -9.0 广东 132.3 109.9 -16.9 广西 45.1 41.1 -8.8 海南 8.0 9.8 22.3 重庆 38.2 35.6 -6.9 四川 62.0 57.7 -6.9 贵州 49.3 44.5 -9.8 云南 52.0 49.0 -5.8 西藏 3.8 3.8 0 陕西 76.6 69.0 -9.9 甘肃 42.0 40.7 -3.1 青海 11.6 13.4 15.3 宁夏 41.8 39.8 -4.9 新疆 58.8 58.8 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8.8 8.8 0 合计 2273.6 2021.6 -11.1    备注: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10%的总量控制目标为2046.2万吨,实际分配给各地区2021.6万吨,国家预留24.6万吨,用于氮氧化物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工作。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1-09/07/content_1941731.htm
个人分类: 能源|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
whyhoo 2012-1-12 16:23
国发〔201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以下简称4%目标)。为确保按期实现这一目标,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大幅增长。2001—2010年,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增加到约14200亿元,年均增长20.2%,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幅度;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4.3%提高到15.8%,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财政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当前,我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新形势下继续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实现4%目标,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项紧迫任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领会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按期实现4%目标,资金投入量大,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提高公共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比重。中央财政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增加本级教育支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根据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落实责任,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二、落实法定增长要求,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 (一)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年初安排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时,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教育经费预算,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对预算执行中超收部分,也要按照上述原则优先安排教育拨款,确保全年预算执行结果达到法定增长的要求。 (二)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新增财力要着力向教育倾斜,优先保障教育支出。各地区要切实做到2011年、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都有明显提高。 (三)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要把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在编制基建投资计划、实施基建投资项目时,充分考虑教育的实际需求,确保用于教育的预算内基建投资明显增加,不断健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 (一)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国务院决定,从2010年12月1日起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教育费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3%征收。 (二)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和《财政部关于统一地方教育附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0〕98号)的要求,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2%征收。 (三)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进一步调整土地出让收益的使用方向。从2011年1月1日起,各地区要从当年以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各地区要加强收入征管,依法足额征收,不得随意减免。落实上述政策增加的收入,要按规定全部用于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不得因此而减少其他应由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 四、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教育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教育经费。一是积极支持实施重大项目。坚持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政策先行、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符合《教育规划纲要》总体目标、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项目,做好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实施好相关重大项目。二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经费安排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教育问题,切实减轻人民群众教育负担,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大力支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等重点任务。三是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调整优化各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结构,合理安排日常运转经费与专项经费。 (二)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要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的规章制度。二是要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推进预算公开。三是要明确管理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教育事权划分,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中负有主体责任,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四是要加强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强化重大项目经费的全过程审计,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五是要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着力做好教育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完善教育经费支出标准,健全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制度,规范学校经济行为,防范学校财务风险。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本地区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相关工作。要健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做好动员部署,落实各级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二)加大各省(区、市)对下转移支付力度。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强化省级财政教育支出的统筹责任,防止支出责任过度下移。省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财力分布状况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三)加强监测分析。各地区要加强对落实教育投入法定增长、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比重、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各项政策的监测分析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中的相关问题。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指标,对各省(区、市)财政教育投入状况作出评价分析,适时将分析结果报告国务院,并作为中央财政安排转移支付的重要依据。 国务院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1-07/01/content_1897763.htm
个人分类: 教育|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召开 徐绍史作工作报告
whyhoo 2012-1-10 18:52
徐绍史在会上提出,要着力完善和打造双保工程、城乡统筹、资源保障、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基础建设等六大平台,努力做到在用地保障上有新力度,在耕地保护上有新举措,在地质找矿上有新进展,在资源利用水平上有新提高,在制度创新上有新突破,在服务民生上有新成效,推动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的工作格局。   一是着力完善以破两难为主要内容的双保工程平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2年行动要重点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保发展保红线,通过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土地调控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从严从紧投放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落实计划差别化保重点;深化耕地保护新机制建设,做到严而又严,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年内逐级分解落实“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的目标任务,修订实施《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加强土地督察和执法监察,坚持完善“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监察、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加大未报即用、重点工程项目督察力度。   二是着力打造以土地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统筹发展平台,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将4亿亩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2012年建设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项目区实施方案,加快10个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进度,启动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完善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等信息化建设;总结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完善土地整治中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等方面政策,强化全覆盖、全过程监管。   三是着力打造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主要内容的资源保障平台,增强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坚持地质找矿新机制、“358”工作目标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平台,全面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度找矿任务,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天然气6000亿方,新查明铁矿石资源储量15亿~20亿吨、铜200万~300万吨、铝土矿2亿吨,努力实现页岩气勘查重大突破;完善开源节流布局,加快促进页岩气、地热、浅层地温能等非常规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勘查开采,探索开展油砂资源调查评价和利用技术攻关,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健全矿山“三率”指标考核体系,大力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公益性调查、地质科技和政策保障三大支撑,强化科技创新对找矿突破的支撑引领,加快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等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武警黄金部队在国家基础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作用;制定完善鼓励和支持找矿加速突破的各项政策,落实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探索部省两级财政专项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矿业权出让网上交易试点。   四是着力打造以维护权益服务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平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切实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2012年要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包括农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注重发挥农民在征地中的主体作用;做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国务院批准用地城市必须在2月底前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单独组卷申报,审查通过的用地由部安排计划指标,4月底前完成用地审批;大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加快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等四大体系建设,突出汛期和地震灾区、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的群测群防、预警预报和临灾避险;不断提高地质矿产工作服务社会水平,开展和谐矿区建设试点,扩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进一步推进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五是着力打造以构建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平台,增强管理活力。2012年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最重要的任务是组织开展各类改革探索和试点经验的总结、提炼和规范工作。总结提升,转化一批试点经验,特别是福建“三到位”、河南郑东新区“和谐拆迁”、广东“留地安置”、海南陵水农民自主实施征地拆迁等实践探索,认真总结重庆地票交易制度和成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经验,以及广东“三旧改造“等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及节约集约试点经验;持续推进,深化一批改革试点,深化城市用地审批制度改革,部署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共同责任机制试点建设;部署安排,新设一批改革试点,总结推广成都、佛山等地建设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经验,在部分地区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并报部批准后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力争启动中原经济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等配套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土地调控差别化政策试点探索。   六是着力打造以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建设平台,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切实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和业务基础。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重点推进重大决策风险评估、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等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修改;做好调查、规划、信息化工作;做好新闻宣传、信访、离退休干部等工作;做好海洋和测绘工作。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制度供给,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围绕突出问题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提升新探索、新经验;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改革合力。   据了解,去年全国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同比增长16.25%;全年土地供应量同比增长37%;全国地质勘查投入预计超过1200亿元,其中,固体矿产勘查投入超过500亿元,同比增长30%;在固定矿产勘查投入中,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的比例约为1:10;全年完成钻探工作量2000多万米;页岩气被列为我国第172种新矿种;全年在15个省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实现补充耕地480万多亩,占补平衡净增耕地70多万亩;1000万套保障房应保尽保,商品住房用地全年实际供应145万亩,同比增长4%;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率达70%,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率均达80%;全年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00多起,避免人员伤亡3.5万人;实施钻井2200多眼,解决220万人饮水和数十万亩农田灌溉问题;部署开展16个重点城市和350余个国家级、1200余个省级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启动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落实专项资金80多亿元;前三季度,国土资源部公开通报23起、挂牌督办23起典型违法案件;全年全系统违法违纪被处理人数首次实现同比下降,降幅达44%,18个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风评议名次总体上升。   去年一年,国家土地督察系统对64个城市、564个县(区、市)开展例行督察,向30个省级人民政府发出《例行督察意见书》,向7个省级人民政府发出整改意见;督促地方整改查处违法违规问题2.4万件,拆除违法建筑399万平方米,追究土地出让收入189亿元。   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为期两天。1月7日下午、8日上午进行分组讨论,8日下午进行会议总结。   1月7日上午大会以电视电话会形式召开,在北京设主会场,在各地设分会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各级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国家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及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单位、土地督察机构负责人及处以上干部,有关地勘单位、高校、矿业企业负责人共约5.7万人参加了大会。 原文见 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1201/t20120107_1055778.htm
个人分类: 能源|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试论西部大开发增长极带动发展战略
whyhoo 2012-1-6 11:55
10年开发,西部地区①正在迅速崛起,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东部地区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提高等诸多因素制约,这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机遇。但是,西部地区幅员广阔,发展条件千差万别,继续沿用前十年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铺开式的政策取向,已经难以正确指导西部地区新阶段的开发。因此,在新的临界点,有必要重新探讨研究西部地区开发的模式和路径,指导西部地区高效优质开发,从而实现东西部区域平衡协调发展的目标。    一、增长极发展战略的提出   20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西部地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首次超过东部地区为14.6% ;2008年因自然灾害及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原因增长略有下降为12.4%,但仍高于东部11.1%和中部12.2%的增长速度;2009年受惠于4万亿投资计划,西部地区经济增幅继续保持领先。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东部地区增长5.9%,中部地区增长6.8%,西部地区增长13.2%,西部快于东部7.3个百分点。从城镇资产固定投资看,东部地区增长26.7%,中部地区增长38.1%,西部地区增长42.1%,西部快于东部15.4个百分点。2005-2008年,西部经济占全国的比重稳步提升,由16.9%的历史低位提高到17.8%,与东部地区差距有所缩小。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08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1.2元,比2000年的5486.2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1.0%;人均消费支出9604元,比2000年的4534.7增长1.1倍,年均增长9.8%。依托西部地区的特色资源,一批富有创新活力、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但是,在看到西部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西部地区发展相较于东部地区,发展基础还不稳固,发展的态势还不平衡的客观现实。无论是政策支持层面,还是西部地区自身发展模式等均存在亟待改进的方面。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来看,尽管西部大开发战略从2000年开始实施,但是,一直到2005年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速才开始快于全国平均速度,到2007年才首次超过东部地区的增速。2000-2003年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不升反降,由17.3%降到17.0%。从城乡居民收入的省际对比看,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提高水平低于其他地区。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后10位省份中,西部地区占5个;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看,2000年最低的11个省份,2008年最低的9个省份均属于西部地区省份②。由此可见,西部地区的开发任重道远。   今年,中央从全国和全球的战略高度再次布局西部地区发展。从发展机遇期来看,今后10年将是西部地区的黄金发展期。如果说西部地区是一座大房子,头10年的开发已经打下了坚实地基,房子的结构框架也基本搭建完毕,第二个10年将是进入进一步建设和根据主体功能定位进行精装修的时代。如何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差别化发展规划,选择跨越发展的突破点,成为今后西部地区开发面对的挑战和课题。西部地区幅员广阔,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人口约占全国的28%,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地理区位等各不相同,希望通过国家大规模的投资短时间内赶上东部发展水平,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目标是不现实的。非均衡发展理论认为,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必然的,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应该采取干预政策,优先扶持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寻求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增长速度,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因此,第二阶段的西部大开发应该通过实施增长极发展战略,以头10年建设起来的公路、铁路和水运为线轴,在这些线轴上选定若干资源特色突出、发展基础良好,战略地位显著和辐射面广的地区为点,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投资”的原则,集中力量扶持这些地区迅速极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再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增长极的示范、波及效应带动相邻地区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整个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协调均衡发展。    二、以非均衡理论审视西部开发增长极发展战略   非均衡发展理论是在对均衡发展理论批评和论争过程中于20世纪中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该理论主要是从资源的稀缺性角度批判均衡理论的不可行性,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人力资源和资本首先发展一部分重点地区和重点部门,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以非均衡发展理论重新审视过去十年的西部开发思路,其中,至少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第一,过去十年开发思路存在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支持条件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从体制改革、项目安排、税收等多方面对东部实施倾斜政策,东部地区由此获得飞跃发展。一方面,大量的外资涌入,产业迅速集聚壮大,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代表的东部区域经济中心和都市群,带动了东部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在回波效应的作用下,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才等生产要素大量流入东部,东西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由于贫富差距扩大西部地区一些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显现。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为了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国家决定对当时支持东部优先发展的非均衡战略进行调整,将开发重点转移到西部地区。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区由于缺乏精心的规划、明确的总体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西部大开发并没有真正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层面,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单纯的基础设施大会战。西部地区发展环境复杂,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各有不同,将有限资源平均“播撒”的开发模式不可能培育起若干带动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增长极。这正是为什么倾注了十年之力的西部大开发,东西间差距缩小不大反而有进一步拉大趋势的原因所在。   第二,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倾斜力度不足。西部地区底子薄,基础差,改革开放意识淡薄,观念保守落后,市场化程度低,交通闭塞,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工业化、城镇化率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都市群,没有足以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经济中心等,发展经济的基础条件要比东部困难、复杂得多。这就要求国家出台更加倾斜的政策支持西部发展。1999年国务院宣布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明确指出,在项目建设上,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支持西部。但是,从前面的统计数据看来有一定距离。以东西部地区获得的投资为例子,1999年,东部地区获得投资1.733万亿元,2008年为9.645万亿元,增长557%;西1999年西部获得投资0.5421万亿元,2008年为3.5949万亿元,增长663%;从增幅来看西部比东部高106个百分点,但是,从绝对数字看,1999年东部比西部多1.1909万亿元;2008年东部比西部多6.05万亿元,获得投资的差距实际进一步拉大。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中央对于西部的投资其实大部分集中在过去两年,西部许多的基础建设是因为碰上灾后重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才获得加速发展。   近年,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相继出台了十多个加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仅2009年,国务院先后批复《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等7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其中有4个在东部,涉及西部地区的只有《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看,国家进一步保持了“面朝大海”的趋势。尽管不能简单地从规划获批数量来判断国家对西部的重视程度,但是,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打击,以及日益加大的东西部差距,必须引起国家决策层的高度警惕。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若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拉动,国家恐怕很难完成当年保八的目标,因此,给予西部地区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是战略使然,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六十年的发展经验教训和国外区域经济实践表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强调效率优先,还是强调公平第一,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的必由之路。根据倒“U”型理论曲线,从贫困的低度均衡—差距扩大—趋于缩小—相对均衡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东西部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明,西部地区经济总体上已经走过“低度均衡”和“差距扩大”的过程,开始迈入“趋于缩小”阶段。10年开发,支撑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人民思想观念进一步开放,视野更加开拓,技术水平、管理经验等也有了一定的储备,为实施增长极发展战略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广西“一区一带”作为增长极培育的可行性   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作为增长极来培育,西部地区到底需要培育多少个增长极,如何科学合理布局,这的确需要慎重考虑。《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确定,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要加快发展并引领带动西部全面发展。在今后加强三大经济区的建设,进一步明确三大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增长极的职责功能,同时,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从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出发,在西部再培育若干特色产业经济区(这里不作深入探讨),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带(即“一区一带”)一同作为西部大开发增长极加以培育。下面将着重探讨“一区一带”作为西部大开发增长极培育的可行性。    (一)“一区一带”的涵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将广西区划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三种类型。④其中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即是本论所指的“一区一带”。增长极理论提出和倡导者佩鲁认为,增长极的形成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有适当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二是必须在该区域内存在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三是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建立增长极的两种途径:一种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引导形成;另一种是由政府通过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来主动建立⑤。根据佩鲁增长极形成的条件,“一区一带”已具备成为增长极的基本条件。    (二)北部湾经济区的概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于2006年,其范围主要涵盖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加上玉林市和崇左市的物流。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GDP占全区29.7%,人口占全区25%。经济区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其沿海港口群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枢纽点,是中国西南与中南地区的重要出海大通道,也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海上国际大通道。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经济区开放开发加速推进,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经济最活跃、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际大通道框架初步形成,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已于2009年提前一年冲破亿吨大关,正朝3亿吨大港迈进;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也于2009年陆续正式封关运行;重点产业园区蓬勃发展,中石油、中石化、武钢集团、芬兰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团、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深圳盐田港集团、中国电子集团等世界、国内500强企业纷纷抢滩经济区,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临海、临港产业群正在形成。从2006年到2009年,经济区GDP从1434亿元增加到2450亿元,年均增长16.7%,连续四年远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北部湾经济作为沿海增长新一极的雏形已经显现。    (三)西江经济带基本概况   西江是珠江水系重要组成部分,西接云贵、贯穿广西、东连粤港澳,是我国重要的通航河流,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国家内河水运规划“两横一纵两网”⑥主骨架中的一横。本文所论的西江经济带是指西江黄金水道涵盖的范围。   西江黄金水道由连接南宁、贵港、梧州、百色、来宾、柳州、崇左市的1480公里内河水运主通道所组成,并涵盖流经桂林、贺州、河池、玉林市等地区性重要航道1218公里。2008年底,西江黄金水道流域范围内的11个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1.6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92%;年末总人口448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89 %。沿西江的桂东、桂中、桂北地区面向珠江三角洲,背靠西南腹地,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较好。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柳州市是西南工业重镇,工业体系比较完备,汽车产业发达,是国内第三个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工程机械饮誉中外,多项技术领先全球;冶金、化工等产业也具备相当竞争力。桂林市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旅游业发达,机械、汽配、橡胶、医药、特色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等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加速期;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梧州是广西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有色金属和钢铁冶炼、林化林产、船舶修造等产业较强,拥有“田七”、“索芙特”、“新华电池”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随着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推进,近两年,林浆纸、燃料乙醇、火电、核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谋划进驻梧州,临江、临港产业跨越发展的趋势初露端倪。玉林是中国动力之都,是玉柴集团总部所在地。目前,玉林已经形成以玉柴为龙头的机械、以玉林制约集团为龙头的医药、以海螺、三环企业为龙头的水泥陶瓷等支柱产业。皮革、服装等是玉林的传统优势产业。玉林物流纳入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以物流为主的服务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贵港是沿西江又一重要城市,是华南最大内河港口城市,制糖、造纸是该市传统优势产业。近年,随着台泥、华润水泥等世界500强企业进入带动了该市建材、物流、金属冶炼、电力、加工制造等产业的加快崛起。近年,贺州市的矿产、旅游等产业也发展迅速。目前,桂东四市正充分利用地缘、文化等优势,加快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市场对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百色正依托铝矿资源着力打造“千亿元铝产业”工程。   《若干意见》规定,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推进沿海沿江率先发展,完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按照正在编制的《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构想,近期目标,到2012年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超过7800万吨,亿吨级黄金水道初步形成。远期目标,至2020年,将连接南宁、贵港、梧州、百色、来宾、柳州、崇左七市共1480公里的内河水运主通道建设成为1000吨级以上深水航道;加快内河港口现代化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设施完善的内河港口体系。整个工程概算计划投资514亿元。2010年建设投资初步计划是88亿元。   打造西江经济带是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经济带覆盖欠发达的粤西、湘南地区,下连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和港澳,上游通达能源、有色金属资源富集的云南、贵州和桂西地区,经济互动性强,辐射面广,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以上分析表明,以“一区一带”作为西部大开发增长极培育,一是有助于迅速壮大增长极的力量,形成江海联动,互相促进的局面;二是有助于扩大增长极的辐射腹地和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其影响力沿着高速公路、铁路、海运和航空线逐步向内地和周边国家辐射,这有利于增长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国家“睦邻、安邻、富邻”周边政策不谋而合。同时,随着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推进,增长极的扩散范围将更广更深,而且由于水运的优势,这种扩散更顺畅,成本更低廉,十分有利于带动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三是有助于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发展新一极的加快形成壮大,与成渝经济区增长极形成互为犄角,互相呼应的格局,进而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四、以“一区一带”为增长极应予政策的建议   针对前十年西部大开发国家开发力不够,输血为主,造血不足;产业结构层次低,资源和投资对增长拉动比重过大,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农村贫困突出,高碳经济特征明显,物流税收成本高等问题,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在培育“一区一带”等西部增长极时应考虑给予以下政策支持。   第一,制定以实施增长极战略为主要特点的西部开发新十年规划,充分利用“一区一带”拥有的区位、产业、政策等多重叠加优势,明确其增长极职责功能,统筹培育。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人才交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第二,将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建立西江航运干线全流域、跨地域(主要涉及桂、滇、黔、粤、湘五省区)、跨行业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共同推进航运枢纽、船闸工程建设,共同建设沿江重要港口和集疏运通道,合作建设重点产业园区,合理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形成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江海联动,互相促进,使增长极“核力”更加巨大。   第三,构建促进西部增长极加速发展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西部开发10年,尽管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物流成本高昂,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一直掣肘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因此,对于“一区一带”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就是支持广西加快建设完善出海出边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加快布局建设机场、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以及县乡村公路,形成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加快以骨干工程、农村水饮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防洪保安工程、水利生态治理等工程为重点,着力构建防洪、供水、水环境三大体系。加快建设城镇道路、桥梁、给排水、供气、电力、环保、通信、有线电视等城镇基础设施。   第四,建立完善专门针对培育增长极加速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对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补偿、人才、帮扶等政策进行细化分解,制定促进增长极加速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特别要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扩大内需新增投资继续向西部增长极培育区域倾斜。   第五,建立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源涵养区。西部大开发新十年不能简单重复过去追求GDP的老路,要根据主体功能区划分,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如对矿产资源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要给予生态补偿。   第六,建立专门科技支撑体系。国家要加快完善建立专门针对促进西部增长极加速发展的支撑体系,加大对西部增长极科技发展的投入。对于“一区一带”就是大力扶持广西实施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帮助完善技术交易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普及推广农村实用技术。   第七,加强政府对增长极协调机制的建设。西部大开发涉及多个增长极,开发要强化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注意协调促进增长极间互动,既依托特色相对独立发展,又密切联系互享资源;在单个增长极内部,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回波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在增长极形成初期总是表现为“极核”与周边差距扩大的趋势的特点。政府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准确把握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度”,适时干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从“极核”加快向周边“扩散”,确保整个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   注释:   ①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②凡本文涉及的整个西部地区的数据主要从以下文章或文献整理出来:新加坡,李韵琳《大开发十年 中国西部与东部差距反扩大》,载于《联合早报》,2010年2月23日;《国家统计局《中国2009年统计年鉴》;《上海证券报》第二十版,2010年9月9日。   ③茶洪旺《区域经济理论新探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版第17-18页。   ④见国务院文件,国发〔2009〕42号文。   ⑤茶洪旺《区域经济理论新探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9页。   ⑥“两横一纵两网”中,“两横”指的是长江干线和西江干线(南宁至广州航段,全长854公里,其中广西段570公里),“一纵”指的是京杭运河, “两网”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茶洪旺.区域经济理论新探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原文见 http://xbkfs.ndrc.gov.cn/zjsj/t20110113_390640.htm
个人分类: 社会|1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共产党最需要的是什么
whyhoo 2011-12-5 16:45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警告中共正在面临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两年前,在纪念中共执政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四个“不等于”,即“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永远不等于永远拥有”。很显然,这次胡锦涛提出的四大“危险”既是四个“不等于”的继续,也是四个“不等于”之后再次对中共党政官员提出的最严词的警告。   很少会有人否认中共在过去取得的巨大成就。战争与革命,建设新型国家,改革与开放,中国从“东亚病夫”跃升为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高居世界第二的世界强国,这些都被各界视为是奇迹。不过,这并不在任何意义上意味着执政党可以一劳永逸地执政。相反,在新的环境下,执政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执政党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对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有了认识之后就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来解决问题。但很显然,在改革方面要做到知行合一并不容易,从问题意识到改革得以执行下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   实际上,对执政党来说,这个鸿沟正在迅速扩大。无论党内还是党外,很少有人会否认问题的存在及其这些问题存在下去的危险性。但是,到了解决问题的执行面就没有力度了。中共高层近来开始强调“重在执行”,这无疑表明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举例来说,很多年来,执政党领导层一直在呼吁实现基本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和谐社会”。这些宏大的社会政治目标,党内有共识,社会有期待。然而,意在实现这些宏大目标的政策并没有执行得下去,或者执行不力。结果是问题积累得越来越多。无论从决策的角度还是政策执行的角度来看,执政党的能力不足问题已经凸现出来。问题在累积,但执政能力在减低,这必然导致社会失序。   那么,要避免四个“危险”,中共最需要的是什么呢?这是个关键问题。如果不知道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即使具有清醒的问题意识,也不会导致行动。 中共最需要的是人民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中共最需要的是人民。其实,任何政党,如果要执政,就必须得到人民的接受和支持。如果要长期执政,那么更需要人民。很显然,胡锦涛所强调的四大“危险”的核心就是人民,也就是说,人民而不是党本身,才是解决执政党所面临的这些危险问题。   人民本来就是中共的核心,这一点从中共诞生的那天起就已经非常清楚了,至少从理论上说是如此。即使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其核心也是人民。中山先生不满于西方的政党制度和利益集团制度,认为它们都是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不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因此,他提倡“天下为公”,这个“公”就是人民。不过,国民党并没有能够实现中山先生的愿望。在与共产党的政治较量中,国民党最终被共产党所淘汰,这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民。当时的共产党(作为一个非法的反对党)能够把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建国思想有效地传达到人民并被人民所接受,也同样有效地组织人民起来反对国民党。而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失去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因为其实行的是精英政治,依靠的是地方精英人物。脱离人民一久,就被人民所推翻。其实,这也正是中国数千年王朝更替的规律。   正因为这样,毛泽东那一代的领导人把人民作为其取得政权、执政和发展的根本。众所周知的毛泽东和黄炎培延安“窑洞之对”的核心便是人民,即毛泽东认为要跳出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规律的要素就是人民参与政治,即民主。人民的这一核心地位到处体现在执政党所塑造的各种政治话语和所建设的制度中,例如“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子弟兵”、“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等等,不胜枚举。从文字表达来看,如果说中共的执政话语和制度与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在每一个政治概念和制度之前,都必须加上“人民”两字。   如今界定执政党话语和制度的“人民”两字依旧,而且在近年来有强化使用的趋势,但人民的地位去了哪里?“人民”仅为装饰之用吗?不用否认,在一些执政党干部和官员那里,“人民”仅仅是个装饰,有的甚至连这个装饰也不需要了。问题在于,人民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人民不乐意被视为是装饰品,人民需要名副其实,需要自己的政府、法院、公仆等等。这种矛盾就直接导致了胡锦涛所指出的四大“危险”。   首先是执政党党员的“精神懈怠”。中共已经从成立之时只有5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8000多万。但以什么来凝聚全党呢?如果是一盘散沙,那么党员的数量就没有任何意义。无论中外,历史地看,能够凝聚一个政党的就是该党的永无止境的行动。在任何国家,任何政治都是政党政治,因此任何政党都必须行动着。如果没有行动,政党必然从政治中出局。在中国更是如此,共产党在过去九十年完成了三件大事情,表明中共是在行动中成长的。今天,尽管中国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力量,但中共是最重要的行动主体。中国的成败取决于中共,而非其他任何政治力量。 改革永远不会有结束的一天     尽管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为什么执政党精神松懈?很简单,执政党缺少行动。在目前的环境中,这个行动就是改革。执政党要在改革中形成共识,凝聚共识,改革就是执政党永远的行动定位。并且,中共作为唯一的执政党,改革永远不会有结束的那一天;同时,改革也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是一个永远不能停下来的过程。目前的困局就是一些党政官员只知道“不做什么”或“什么不能做”,而不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理解执政党没有行动、“精神懈怠”的现象。不过,也很显然,没有一个政党能够躺在过去的成绩上而不败的,没有行动就等于坐以待毙。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就是要增进人民的利益。增进人民的利益是执政党最大的利益,因为只有这样,执政党才能为人民所接受和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改革的能力也来自人民。执政党“能力不足”这一危险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脱离了人民。一旦和人民脱离,其能力必然不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需要上说,共产党都宣称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不是既得利益,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则不然,很多党政官员经常和人民争权争利,呈现给人民的是十足的利益导向行为。尽管中共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但仍然停留在行政党的状态。很少有人去做执政党应当做的事情,即政治,而谁都想挤占行政权力,因为行政权力能够为他们带来莫大的利益。党政官员在与民争权、争利方面能力十足,这必然导致他们的执政能力不足。很简单,这样做把人民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人民必然把他们视为异己。政府和人民一旦对立,执政能力就无从谈起。如果党政官员是为民而谋权谋利,还会出现能力不足的情况吗?   与民争权、争利必然导致“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任何执政党来说,这是最大的危险。一个执政党,一旦演变成为利益导向,人民就会从主体变为客体,而执政党本身也就很难再超越自己本身的利益。各级党政官员“以钱为本”的GDP主义就是典型的例子。“脱离群众”也阻碍着执政党有效代表人民的利益。很多年前,执政党与时俱进,提出“三个代表”理论,意在建立党与人民之间的制度关联。但这些年来,并没有取得具有实质性的进展。人民在“利益表达”和“利益聚合”方面仍然缺失制度空间。即使是“代表利益”方面似乎也在倒退。例如前些年,在一些地方,人民代表开始寻求和其选区人民的关联,但这种实践马上就遭否决,因为一些领导人认为人大代表不能以个人身份代表人民的利益。 中共党政官员的“城堡政治”    更为糟糕的是,“脱离群众”已经造就了党政官员的“城堡政治”了。就是说,他们把自己和社会切割开来,把自己关在“城堡”里面,用各种方式(例如强化维稳机制、构造各种各样的特供系统等)为自己构造一个“安全”的“城堡”。很多干部官员享受着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切好处,但可以通过“城堡政治”“豁免”着市场经济所能带来的一切坏处。“城堡”之外的人民谁还能够信任“城堡”之内的官员呢?实际上,一旦开始修建“城堡”,最后的结局就会是可以预见的了。一旦人民开始“围城”,最坚固的“城堡”届时也会变得不堪一击。   “城堡政治”必然导致执政党党政官员的“消极腐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到当代,执政党领导层一再强调“腐败要亡党亡国”的道理。但是腐败现象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变本加厉。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党政官员腐败的数量也经常超出人们的想象力。为什么会这样?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把人民排除在反腐败之外,反腐败仅仅局限于体制内。这些年来,有关方面已经在内部制约、反腐败方面做了无数的尝试,但大多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不得要领。要有效地反腐败,政治和行政过程就必须向人民开放,让人民来监督党政官员。当然,开放政治过程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实行选举政治那么简单,很多具有选举民主的国家的腐败也依然非常严重。中国的选举政治不可避免,也在做不同的尝试。但要有效反腐败,还需要其他面的制度建设,例如媒体开放,再如透明的预算制度等等。也就是说,要建设很多正式的制度管道,让人民来参与反腐败。   一句话,只有人民才能解除执政党所面临的这些危机。如何解除?除了政治改革,没有其他的选择。不管接受与否,政治改革必然成为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中共已经提出了“立党为民”、“立党为国”的理想目标,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呢?既然是“为国”、“为民”,那么就要把国家和人民作为主体。只有这样,执政党官员才能超越自身利益,重建和人民的关联,在和人民的互动过程中获取永无止境的动力,在和人民的永恒的行动过程中长期执政,从而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作者是国大东亚研究所所长,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10705.shtml
个人分类: 政治|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国研发投入去年超七千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
ssglwu 2011-10-3 17:24
吴国林 http://www.sinoss.net/ 根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今天发布的201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去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共投入RD(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RD经费投入力度加大,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2010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4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58%。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其中代表原创性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所占比重为17.2%,连续3年保持稳定。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和8.5%。
个人分类: 科学技术的哲学与教学问题|15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 新闻中 的 非洲 新非洲 新气象
热度 1 dongzg101 2011-9-25 06:11
九个非洲国家跟中国比富:结果令中国很尴尬 2011-09-03 17:31:02 浏览 89107 次 | 评论 10 条 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确实惊人,数字接近8000亿。但是,我们能够以此为根据评判整个国家的状况吗?GDP还应算进去空气污染、烟草广告以及战地救护车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穿梭的费用……还要计入惠特曼步枪、斯比克刀具以及泛滥的影视剧目的费用——因为它们炫耀暴力,以求把更多的仿真玩具倾销给我们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国内生产总值,它既不能保障我们孩子们的健康,也不能保障他们所受教育的质量,甚至不能保障他们无忧无虑的快乐……简而言之,它能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 一直以为非洲国家都很穷,长期被瘟疫、饥荒、战乱所笼罩。岂不知有些非洲国家比中国要富得多。2009年世界人均GDP排名,中国排名99,人均3677.86美元。赤道几内亚为9579.91美元。 塞舌尔,面积455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口密度为165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为8973.42美元。 毛里求斯,面积2040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人口密度为550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为6838.09美元。 这是1968年罗伯特·肯尼迪在竞选美国总统中的一段发言。而时隔43年后,有关GDP的争论依然困扰着刚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特别是仍将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的地方政府。 加蓬,面积26.76万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人口密度为4.1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为7468.30美元。 博茨瓦纳,面积58.17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人口密度为2.6人每平方公里。南部非洲国家,英国前殖民地。非洲的内陆国家。热带草原气候,长颈鹿等动物不少。其南部是南非。人均GDP为6406.85美元。(资料图) 南非,面积122.1万平方公里,人口4359万。人口密度为36人每平方公里。非洲南端。三面临海。矿产资源丰富。人均GDP为5823.58为美元。 阿尔及利亚,面积238.2万平方公里,人口2780万。人口密度为12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为4026.89美元。 纳米比亚,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166万。人口密度为2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为4542.95美元。
95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whyhoo 2011-9-3 21:20
一、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和特点:一是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9.6% 。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都在正常水平,内需的作用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6.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5.6% ,进出口总额增长 25.8% ,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夏粮总产 2525 亿斤,比上年增加 62 亿斤。二是物价涨幅总体可控。按照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粮油糖肉菜和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多数省份已经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同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5.4% ,其中翘尾因素影响 3.3 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同比涨幅高位趋稳。三是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增长 31.2% ,比上年同期增收 1.35 万亿元。企业效益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 28.7% 。四是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机械、医药等行业生产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并实施,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加大,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五是就业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 655 万人, 6 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4.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 7.6% 和 13.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对社保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大幅增加。   总的看,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是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经济增速略为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处在合理水平,没有超出预期。我们更加注重缓解物价过快上涨这一主要矛盾,更加注重应对各类经济、非经济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更加注重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较好地处理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但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一是一些国家经济增速出现回落。美国一、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分别增长 0.4% 、 1.3% ,大幅低于去年四季度 3.1% 的水平,不少生产、需求指标出现走弱态势,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复苏乏力。欧元区经济一季度环比和同比增速分别为 0.8% 和 2.5% ,但各国分化明显,一些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国家经济低迷。日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 0.9% ,二季度环比下降 0.3% ,已连续 3 个季度负增长。一些新兴经济体一季度增速也有所放缓。巴西同比增长 4.2% ,比上年同期减缓 5.1 个百分点;印度延续去年初以来增速逐季递减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长 7.8% ,是 5 个季度新低。二是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日益突出,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多数国家物价面临较大上涨压力。通货膨胀成为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巴西 7 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6.9% ;印度 6 月份批发价格指数上涨 9.4% 。发达国家的通胀风险也明显上升。美国 5 、 6 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均上涨 3.6% ,连续两个月保持在 2008 年 11 月以来最高值;欧元区 7 月份通胀率为 2.5% ,连续 8 个月超过欧洲央行 2% 的目标上限。三是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失业率都明显上升,最高时分别达到 10.2% 、 10.1% 和 5.7% ,目前虽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危机前平均水平。四是政府债务风险继续积聚。很多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超常规财政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风险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美国联邦赤字连续 3 个财年超过 1 万亿美元,今年可能达到创纪录的 1.65 万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 10% 。欧元区一些国家财政收支严重失衡,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在上升,欧债危机阴霾挥之不去。最近,标准普尔在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近 4 个月后,从 AAA 级下调为 AA+ ,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主要股指大幅波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黄金等避险产品价格再创新高。受美欧等国经济、社会等因素制约,主权债务问题在短期内很难缓解,这将明显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矛盾也不少。除了一些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外,经济运行中还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是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与物价较快上涨交织在一起,使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价僵持不下、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一些中小企业受多重因素挤压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有所反弹;出口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趋于严峻;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    二、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要准确判断经济形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同时,必须根据形势变化,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到现在已经半年多,货币信贷增长向常态回归,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四季度以来,已经 9 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 4.5 个百分点, 5 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 1.25 个百分点, 7 月末广义货币 M2 同比增长 14.7% ,处于 16% 的目标区间内。对货币政策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增速有所下降,但与正常年份相比并不算低。 7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6.6% ,考虑到前两年基数比较大,货币存量比较多,增加的绝对量不算少。要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重视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二是充分重视货币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复杂。宏观政策效应会有时滞,加上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用电紧张、利率上调、汇率升值等,企业经营压力在不断加大。我们既要看当前经济运行状况,也要准确判断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避免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与多种因素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影响。三是合理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提高政策的针对性。要把握好各种政策工具的平衡点并进行合理组合,强化银行表外业务监管,防止风险积聚,保持金融系统健康稳定。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等金融改革,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存量、逐步减少增量,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防止热钱大量流入。此外,还要处理好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体系风险防范与资本市场稳定的关系,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要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最近,各方面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非常关注。客观地说,这是一个老问题、老现象。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最早发生在 1979 年,到 1996 年全国所有省级政府和绝大多数市县级政府都举借了债务。今年 3 月至 5 月,根据国务院部署,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摸清了情况,已向全国人大报告并向社会公开。 2010 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 10.72 万亿元,其中有 51.15% 共计 5.48 万亿元是 2008 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 2008 年以前开工项目的。同时,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主要是用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应对两次金融危机中都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抓紧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实施全口径监管,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有效化解风险。要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遵循商业化原则,审慎评估借款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同时,要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要抓紧研究,进一步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提高透明度和资金使用绩效,强化财经纪律,增强公众信心。    三、统筹做好关系全局的几项重要工作   要按照年初的部署,全面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突出以下重点。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当前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虽然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没有根本消除。一是全球流动性充裕、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输入性通胀压力并没有显著减弱。二是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短期内很难明显大幅下降,这将继续对物价上涨形成压力。 7 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 14.8% ,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 4.38 个百分点。三是基数效应。尽管 7 月份开始,基数效应的影响会逐步缓解,出现拐点,但三季度仍然不低。四是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推动,其影响是长期、刚性的。要充分认识稳定物价总水平的重要性,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除了管住货币总量外,重点抓好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供应,加强食品质量监管,促进供求平衡;切实降低过高的流通成本,抓紧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收费政策细则;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合理把握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和力度;加强价格监管,稳定通胀预期。要尽可能使物价涨幅在下半年降得多一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并为明年稳定物价打下好的基础。   (二)坚定不移地把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见到实效。今年以来,我们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多数城市房价涨幅回落,部分城市房价出现下降,投资投机性需求得到遏制,居民购房心态趋于理性,市场预期正在发生转变,一些房价过高的城市出现了降温迹象,调控效果初步显现。同时也要看到,房价上涨的短期和长期潜在压力仍然较大,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仍处于观望和博弈阶段,市场陷入僵持和胶着状态,调控效果全面显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在关键时期,调控决心不能动摇、政策方向不能改变、力度不能放松。各级政府要不折不扣将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到实处。一要坚定不移地抑制不合理需求,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抑制二、三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二要适当增加房地产用地供应,促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住房有效供给,重点抓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三要强化责任和督促检查,对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房价上涨过快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的城市,要加强督查,限期改正。四要利用目前房地产市场相持的这段时间,抓紧研究和制定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落实好 1000 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计划,是确保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不能有丝毫懈怠。今年中央大幅增加了对地方的补助资金,在原定安排 1030 亿元的基础上,又追加了 280 亿元,目前已经基本下达。中央将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进一步加大补助的力度,重点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补助。要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落实好行政审批、税费减免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强对保障房建设的金融支持。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要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和长远规划,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运营、退出等一整套管理制度,特别是推进保障性住房使用的公平、公开、公正,使保障性安居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各地都要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计划,以及开工、竣工、分配等情况,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和公共媒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毫不放松农业和粮食生产。多年来的经验表明,要保持物价稳定,关键是要保持食品价格的稳定,最根本的是要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给比较充裕,但由于消费增长快,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加上劳动成本上升、农资价格上涨、流通费用增加等因素,粮价上涨压力较大。在这种条件下,要更加重视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   今年夏粮再获丰收,但粮食的大头是秋粮,受近期旱涝灾害的影响,加上一些不确定因素,对全年粮食生产形势还不容盲目乐观。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秋粮生产。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秋粮田间管理,做好各类农资储备、供应和价格质量监管工作,搞好市场调剂和调运,确保全年粮食丰收。二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有关地区和部门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切实降低灾害的影响。要全面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水利设施落后面貌,从根本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抓好农产品流通工作。这是保证供应和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坚决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防止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继续落实 “ 米袋子 ” 省长负责制和 “ 菜篮子 ” 市长负责制。四是认真落实好扶持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抓好生猪生产,增加市场供给,促进市场稳定。同时,尽快健全保持生猪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今年是 “ 十二五 ” 开局之年,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目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部分高耗能产品生产增长较快,一些过去停工减产的也在恢复生产,产能大量释放,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非常严峻。同时,重金属污染、水污染问题呈多发高发态势,部分新兴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环境隐患。要下更大力气推进结构调整,把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做实做好。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小企业发展环境,支持小企业发展。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明确各地和企业目标责任,突出能耗、环保等标准对企业投资和生产的约束性作用,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是我们的一条基本经验。今年我们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预算公开步伐、改革个人所得税、启动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出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这些方面的改革都要认真实施,及时总结经验。同时,要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和推动财税、金融、收入分配、对外经济等领域的深层次改革。   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二季度进出口增速趋于放缓,出口增速回落更多一些。从出口订单指数等反映外贸出口的先行指标看,下一阶段出口仍面临各种困难和不确定性。外部需求疲软与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叠加在一起,将进一步挤压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少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要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等突出困难,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和基本平衡。要密切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认真研判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采取应对措施。要着眼于增强外贸长期发展的动力,把扶持中小企业和做强大企业结合起来,把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和大力扶持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结合起来,把巩固传统市场和开拓新兴市场结合起来,把稳步发展一般贸易和加快提升加工贸易结合起来,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实现对外贸易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要进一步把政府管理的资源向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强对农民工、退役士兵的培训和就业服务。进一步健全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扎实推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确保年底均实现 60% 的覆盖目标。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落实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各项政策,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社会治安等管理体系,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保 “ 十二五 ” 良好开局。 (作者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ywz/201109/t20110901_107062.htm
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何中国的洋货卖得比美国还要贵?
热度 8 benyang22 2011-8-12 09:17
有国内的朋友向我询问哪样的录音棒好。我也不懂,唯有上网查看。按照他的要求和价钱,我向他推荐 索尼Sony ICD-AX412。 我发现这个型号的录音棒,在美国的亚马逊卖64美元,在中国的亚马逊(卓越)卖759人民币。如果按一美元比6.4元算,中国的价钱是美国价钱的1.6倍。 按理说中国的人均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约十分之一,Sony公司应该把它的产品在中国贱卖,在美国贵卖才是。如何这种关系倒过来,我就不得而知了。更加上这个录音棒很可能是在中国制造的,来到美国还要加上远洋运费。 再随便查一个产品,Polar 的能测心律的手表 Polar FT2,在美国的亚马逊卖78美元,在中国的亚马逊卖699人民币(折109美元)。中国的价钱是美国价钱的1.4倍。 别以为中国就亚马逊的价钱高。淘宝网的价钱也跟中国亚马逊的价钱差不多。 倒也不是所有电子产品的中美价钱都相差这么大。拿Canon EOS 550D 的单反相机,带一个标准镜头的,在美国的亚马逊卖749美元,在中国的亚马逊卖4899人民币(折765美元),两个价钱相差无几。 如果海归回国,挣的钱没有美国的多,物价又比美国的贵,那经济账就算不来了。当然如果为了爱党爱国,那就另说。 ========================================== 附: Sony ICD-AX412 在美国的亚马逊: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B004M8STL8/ref=s9_simh_gw_p23_d0_g23_i3?pf_rd_m=ATVPDKIKX0DERpf_rd_s=center-6pf_rd_r=1K7J1D3BDP31PGR599R9pf_rd_t=101pf_rd_p=470938731pf_rd_i=507846 Sony ICD-AX412 在中国的亚马逊: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509DNA0/ref=s9_simh_gw_p23_d0_g23_i1?pf_rd_m=A1AJ19PSB66TGUpf_rd_s=center-1pf_rd_r=1SSSAR9KN6V0ASW25CHVpf_rd_t=101pf_rd_p=58840952pf_rd_i=899254051
个人分类: 多彩社会|4426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北影影视金融研修班
dongzg101 2011-7-31 17:35
http://www.bfa-ceo.com/ 背景: 在国际方面: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年5%的速度递增,成为发达国家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美国和日本,文化产业是最大的支柱产业,占整个GDP的20%-25%;在英国,文化产业早已成为国内就业人口第一的产业。纵观国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轨迹,一旦经济发展进入平稳期后,文化产业必将得到强势发展。   在中国:自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诸多行业受到强烈冲击,唯有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平稳高速发展。除了在传统经济领域的稳定发展之外,文化创意产业、影视投资领域的急速发展,无疑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中的一个亮点。然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生产总值还不到GDP的4%,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表明,在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中,文化产业还有巨大的、诱人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一旦文化产业产值占到整个GDP的20%左右,意味着每年仅文化产业领域就可以创造出数万亿的产值。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文化产业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特别是与影像相关的电影、电视、三维、动漫等诸多领域必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   参与文化、影视产业的投资,除了需要具备对传统经济模式的理解外,更需要对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元素的极强理解,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鉴于此,北京电影学院与中国文化书院强强联合,联手举办“文化创意与影视产业投融资高级研修班”。   中国文化书院是由著名学者冯友兰、北京大学张岱年、朱伯昆和汤一介等教授发起,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及香港、台湾和海外的数十位著名教授、学者创建的社会学术研究团体和教育教学机构。
1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是全球创新中心吗?
热度 4 秦伯强 2011-7-29 08:59
ANIL K. GUPTA / HAIYAN WANG 几乎每周都会有报纸头条宣称中国在创新竞赛中就要超过美国和其它发达经济体了。这些报道的内容无非就是中国提出的专利申请数量正在上升,中国正在出口高科技产品,西方国家注定要失败等等。 但现实却很不一样。中国确实在创新领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看来很多学者混淆了投入和产出两个概念。 中国在创新领域的投入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2002年的1.1%上升至2010年的1.5%,到2020年这一比例应该能达到2.5%。中国的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总支出的比例也从2002年的5.0%上升至2010年的12.3%,仅仅排在美国的后面。美国的比例一直稳定在34%至35%。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透露,中国在科技研究领域投入的人力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 乍一看,中国创新的“产出”数据也令人印象深刻。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透露,中国发明人在2008年提交了203,481项专利申请。这一数据令中国成为继日本(502,054项申请)和美国(400,769项申请)之后创新力第三强的国家。 然而实际数据并不如呈现在眼前的多。超过95%的申请都是发明人在中国国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绝大多数的中国“创新”只是对现有设计的小修小改。在很多其它情况下,中国专利申请人是在国内对一项外国发明提出专利申请,目的是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下起诉外国发明人侵权。这是因为中国的法律制度不承认外国专利。 另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看看在中国境外被认可的发明数量,即中国发明人向全球重要专利办公室即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专利受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或被上述机构授予的中国原创发明的数量。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就大大落后于其它国家了。 最有力的证据便是看看三重(triadic)专利申请或被授予专利权的数量。所谓“三重”指的是就同一项发明分别向上述三国专利受理机构提出专利申请或被三国机构授予专利权。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透露,2008年(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新数据)中国只提交了473项“三重”专利申请,美国有14,399项,欧洲有14,525项,日本有13,446项。2010年上述三国专利受理机构授予的专利权数量大致也反映了相同的情况。 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占世界的20%,GDP占全球总量的9%,研发支出占全球的12%,但向中国境外的任何一家重要专利受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或被其授予的专利权只占世界的1%。此外,中国原创专利中有一半是授予外资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 创新投入和产出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创新不仅需要新的努力,还需要已有知识的丰富储备。作为科技前沿的新手,中国的机构将需要数年时间建立必要的知识储备。 但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例如,政府为研发项目拨经费的流程依然高度政治化且无效率。决策者明显倾向于政府各部门支持的大型项目,对研发项目的拨款基本是基于政治影响力和关系,而非科学的同侪考评。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最近在为《科学》(Science)杂志撰写的社论中说道,为了获得几千万到几亿元的研究经费,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这是公开的秘密……中国目前的科研文化是浪费资源、腐蚀精神和阻碍创新。 严重困扰中国科研文化的因素还包括重量不重质、以及使用本土而非国际标准来评估和奖励科研成果。结果不仅导致渐进主义蔓延,还造成学术欺诈盛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全部30,078名受访者中有半数都知道至少有一位同事曾有过学术欺诈行为。这样的文化阻碍着严肃的探索并且浪费资源。 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另一个严峻挑战,因为它强调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而非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微软在北京开设了规模仅次于华盛顿雷德蒙研究院的全球第二大研究院,但微软意识到,虽然其招聘的毕业生很聪明,但在从事科研时太被动。通过要求每个中国新员工提出自己想做的项目,微软的研究总监们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中国的科研实验室普遍都是遵循自上而下的体系,微软的方法是个例。 是的,中国在电信科技等一些领域正快步前进。但是整体来看,中国在成为全球创新大国之前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本文作者安纽•古普塔(Anil K. Gupta)为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丁曼(Michael D. Dingman)战略与创业中心主席,以及INSEAD商学院客座教授。王海燕是中印学会(China India Institute)董事合伙人。二人合撰有《企业如何正确制定中印战略》(Getting China and India Right)一书(Wiley出版社,2009年出版)。) 转载地址: http://cn.wsj.com/gb/20110729/opn072510.asp?source=newsletter
1885 次阅读|4 个评论
救经济还是救地球?
热度 2 benyang22 2011-6-22 13:21
很多国家的经济都依赖国民的消费,尤其是美国。如果我们每天都上餐馆吃饭,每个人都买十双皮鞋,每年都换一辆新车,每个房间都装一个50寸的电视,那美国的经济就有救了,国民生产总值就上升了,国家就欣欣向荣了。 如果国民都放开钱袋花钱,那么工厂就要一天开三班,世界各地的油田都要加紧产油,矿山加紧采矿,渔民努力地从海里捕捞更多的鱼,农民施放更多的化肥农药。于是乎,我们的地球更加污染了。 为什么经济一定要增长?地球就这么大,自然资源就是这么有限。我们已经逼近了她的极限了。地球已经有病了。如果我们不再有一个健康的地球,一个不断增长的经济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个人分类: 糊涂时事|244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民国政府如何在抗战时期办教育
zhanghao1987 2011-5-21 09:44
据著名学者何兆武所述: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大学生不仅免学杂费,而且还免每天的午餐费。如果学生上学仍然有困难,可以申请助学救济金,且助学救济金在大学毕业后可以不还。 在全民族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几乎所有家庭能够维持活命就实属万幸,哪还有钱供孩子上学,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免费上学,在抗战的8年时间里不但没有因为抗战而中断大学的教育,而且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有了增加,这是难以想象的,但却实现了。 在抗战最艰难时刻,当时的国民政府却真正地实现了义务免费教育!那时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啊!有的家庭8年间没有吃过一滴油,一次肉.抗战前我们有4亿人,当时的西部只有1.8亿人,抗战爆发后大后方一下子涌入了5千万人口,而当时西部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全国的30%。就是这种情况下,当时国民政府仅有的财政力量,不仅没有中断教育,反而又有所发展,使得中华民族的教育能够传承下去。 民国18年到25年(1929年-1936年),学龄前的儿童就学率从17.1%上升到43.4%,当时的大学生的比例是1:16000;中学生的比例是1:4407;小学生的比例是1:60。 1936年全国共有专科以上的学校108所,其中,大学42所,独立学院36所,专科学校32所。共有272个学院,1095个系,在校生41922人。 到1947年,全国高校207所,其中国高74所,省立高校54所,私立高校79所。其中大学55所,独立学院75所,专科学校77所,在校生155036人,研究生424人,大学生130715人,专科生23897人。 抗战过程中,中小学生的总人数不但没有因为战争而较少,反而也有所增加。再想想中小学是如何收费的?学杂费全免! 在抗战进入最艰难时候,当时的大后方生存已进入了临界状态。一些大学生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到一些中学任职以维持生存,一些教授不得不摆摊变卖财产以维持生计,闻一多都上街卖刻章。 整个教育界的生存令人堪忧。但是当时的整个教育界的学者仍然默默地坚持自己的岗位,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这些情况反映到国民政府后,教育部从仅有的财政里拿出了一部分钱予以补助困境中的教师。消息传到西南联大后,西南联大校委会召开会议,经过研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最终决定:所有的教师集体联名拒绝政府的救济! 为什么?因为“在全民族都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的情况下,在大后方还有许多的人民生活比我们还要艰难,面对中国的百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接受政府的补助呢?还是让这些补助用于抗战吧。” 多么令人敬重的学者!多么崇高的人格! 某年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脊梁”就在一次次地运动中被打断了。有脊梁的、有个性的几乎都被镇压了,剩下的都成了断了脊梁的、或者是匍匐在毒菜者脚下的乞讨者。知识分子死了,中华民族的那种为国为民的品格丧失了。 民族精神大厦一旦破坏,决非十几年,几十年所能恢复。 抗战初期,当时的国民政府所面临的财政艰难是无法想象的。战前国民政府的主要收入(超过50%)是海关的税收,且那时国民政府不收“个人所得税”,战争爆发后,随着各主要城市和港口的被相继占领,海关的收入已经被切断了,而一些大的企业和工厂有的被炸、有的被占领、有的内迁。这样又失去了很大一笔的财政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开支却因战争的需要增加了将近十倍。前方有大约300万的士兵在作战、后方大约有1100万的壮丁的后备军在训练、来到大后方的十几万的教师和学生要安顿。国民政府为每名教授的定的工资为每月120快大洋、中学教师每月80块大洋,另外还有大量的公务员的薪水。最难能可贵的是:抗战八年,十几万的大中学生的学费、食宿和杂费全免。这是在什么样的艰苦情况下,八年的时间,一个政府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努力。 蒋介石先生在抗战爆发后讲:战时要当平时看,平时要当战时看。我们因为过去不能把平时当成战时看,所以,现在许多人不能把战时当成平时看。从此,国民政府确定了一面抗战、一面办教育的救国方针。 国力维艰,政府不仅没有因此放弃和中断教育,更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也为校园学术留下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国民政府在三十年制定过统一的国民教育条例,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各省市的教材编写由其自己定,没有统一的要求,有的省份是联合使用一套教材。中小学的教材不是由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的,讲课却很自由。 大学的教育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都是任教教师自己编写的,大学里开什么课程是由教师自己决定,一学期讲多少,怎样讲都是由他自己来决定的。同样的文学课沈从文讲,钱锺书也讲。这样,在同样的课程就会出现不同的教授不同的教法和不同的观点,学生有时也参与他们的辩论,没有“学霸”的把持和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什么课,在这种宽松的、自由的教育环境下培养了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抗日战火并没有彻底摧毁我们的民族教育事业,相反,国民政府的战时教育方针使之发展成了桃李满天下。 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规定:教育科学文化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预算总额的15%;在省不得少于预算总额的25%;在市县不得少于预算总额的35%。这是以宪法的神圣保障了“教育立国”的合法性。(这个宪法在台湾实行至今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热度 2 hyxia 2011-4-27 19:51
国家这些年来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用于发展国家经济,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了,科技也进步了,但是社会发展却落后了,或者说是倒退了。 经济发展了,这个从经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年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在增长,所以从国家层面来说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并且从国际友人或者海外人员等人的言语中总是带着羡慕的眼光来看中国,中国政府真是有钱等,中国的海外游览的中国人多数有非常高的购买力。 科技也进步了,航天领域等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果。 但是社会总体说在倒退。各种食品违法事件层出不穷,为的就是钱,忽视了道德。中国人热爱科技,但是成为了奴隶。把科技仅仅当成是概念,用概念来赚钱,最终重心并没有在可以上。 另外将科技当成是敛财的手段,而不是把科技真正用来造福社会,真正带来生活的便捷。 另外人才培养千万不可忽视道德。
2084 次阅读|1 个评论
省会城市的区域经济地位
热度 2 huailu49 2011-4-19 08:44
一般来说,一个省域范围内的第一大城市通常是省会城市,但改革开放以来,少数省会城市逐步沦为省内次位城市,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沿海发达地区。 从 2009 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来看,有几个省会城市注定做不了省内老大了,如沈阳不及大连,济南不及青岛,南京不及苏州。 简单计算表明,省(区)内经济重要性高于 33.3% (三分之一)的省会城市有:西宁 46.35% 、银川 42.72% 、长春 39.14% 、哈尔滨 36.97% 、拉萨 36.96% 、武汉 35.65% 、西安 33.34% 。 省(区)内经济重要性低于 20% (五分之一)的省会城市有:济南 9.89% 、南京 12.28% 、呼和浩特 16.88% 、郑州 16.98% 、石家庄 17.41% 、南宁 19.65% 。
个人分类: 数据采集|3027 次阅读|4 个评论
家乡的发展(1)
slonethu 2011-4-18 14:19
我的家乡是沂蒙山区的沂南县,在沂山之南、蒙山之东,区内有沂河、汶河和蒙河。家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以穷山恶水流传于世(当然俺是不承认出刁民的),现在则打起了“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圣地”的地方品牌。每年都是不定期地回家一次,也见证着家乡的变化,但始终都是云里雾里的感觉。偶然地,有机会与一帮专家实地走访了一番,参观了种植园和几家工业企业,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对家乡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颇有感慨。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31.5亿元,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增长46%”,与江浙一带比较,显然这一数字还是弱小的多!即使在山东省内,也是后进之列。然而,撇开经济数据,看看实物数据:年加工肉鸭3.8亿只;全国黄瓜第一县;蔬菜种植面积6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8万亩(超过寿光);电动(自行)车形成200万辆产能。毫无疑问,这些数据更加真实的反映了家乡的经济地位和产业状况。 改革开放来,家乡的某些企业也曾经辉煌一时,例如玻璃厂、声乐鞋、华日摩托等,但现在这些企业都销声匿迹了。对于工业产业的发展,家乡人提起来也都是“怒其不争”。然而,最近5年尤其近年,情况大有改观。例如,家乡流传的一句话“一个声乐倒下,万千企业起来”,家乡目前有大大小小上千家鞋帽厂或作坊,形成了典型的自发式的产业集群;再如,家乡早先引进了青岛的澳柯玛,生产电动自行车,目前已经有绿源、格伦特等整车厂,配套企业在50家左右,可以生产除电源外的所有零部件。 就产业类型而言,家乡有两大类产业,一类是依托本土优势资源形成的本地化产业,如蔬菜、养殖及其下游加工产业,再如鞋帽和建材产业;另一类是外来引进产业,如电动车产业。(待续)
个人分类: 产业观察|3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两个基本指标
huailu49 2011-3-19 10:39
评价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采用多个不同的指标。一般来说,指标越多,评价往往越全面。当然少些也行,但笔者觉得,最低限度的指标不能低于两个:一个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个是产业结构。 日前翻阅《中国统计年鉴 2010 》,发现有几个中西部省区的第三产业比重甚至高于一些沿海发达省市,比如贵州省 2009 年的第三产业比重高达 48.2% ,名列全国第四;西藏更高( 54.6% ),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这些年似乎流行这么一种观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越高,就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越发达、现代化程度越高。按照这个观点,贵州和西藏无疑可以加入发达省份的行列。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比如人均 GDP )加以审视,您也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以 2009 年的数据为例,贵州的产业结构配比为 14.1 : 37.7 : 48.2 ,西藏的产业结构配比为 14.5 : 31.0 : 54.6 ,都属于标准的“三二一”结构,老实说,该年度符合这种产业结构的省市区并不多,全国只有 4 个(另外两个是北京和上海)。然而考察一下这两个省区同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个是 10309 元,位居全国倒数第一;另一个是 15295 元,名列全国第 28 位。 由此看来,仅仅拿产业结构或人均GDP说事,难免以偏概全,至少再引入一个关键性指标相互牵制,才比较稳妥。 A
个人分类: 产业结构|8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内陆省份的先天缺陷
huailu49 2011-3-6 13:09
人口和面积是进行省情比较时常用的两个指标。我国各省区的情况千差万别,一般来说,人口接近的省区之间面积差距往往较大,而面积接近的省区,人口差距又往往较大。人口和面积两个指标都比较接近的省区少之又少,辽宁和江西两省可能算一对特例。 严格说起来,江西的人口稍多一些,陆地面积也稍大一些。然而,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并不仅限于陆地。这样看起来,江西人的经济活动“场地”要比辽宁小多了。考虑到辽宁拥有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这是地处内陆的江西所没有的,因此可以说辽宁人的经济活动面积要比江西人大得多,相应多出来的一大块产值就是海洋经济。 普遍认为,现代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 据最近发布的《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3843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 尽管存在央企的因素,但考虑到有那么多内陆省份做分母,不难推知,多数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的这一比重理应会更高些,比如辽宁,这个比重在五年前就达到了14%。 由于缺了海洋经济这么一大块产值,内陆省份的这一先天缺陷似乎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个人分类: 区域发展|3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是不够的
Ecosinic 2011-3-5 23:4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的工作 部分提到,“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900万 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我想说的是,2011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预计达到650万。只新增900万就业机会,600多万大学生该往什么地方去? 总理,这是不够的。
个人分类: 杂谈|1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会关注一:收入分配改革:机会平等更关键
simonjo828 2011-3-5 09:17
  收入分配改革再成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在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式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做2011年工作部署时表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而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郭广昌也向将于3月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制订居民收入增长计划的建议案》,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试行“居民收入增长计划”,进而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无疑,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扩大内需增长的有利时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府参事毛蕴诗3日表示,目前我国每年消费市场增量是美国的两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00美元左右,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正处于从中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阶段。2009年,城市化率为46.6%,按照“十一五”水平,2015年我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按照国际经验,未来我国居民消费有望出现加速转型,这为扩大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提供了良好契机。   但是,内需拉动、消费拉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根本动力就是居民收入的持续提升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诚如郭广昌代表所言,提高居民收入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平均经济增速一直接近两位数,目前经济总量已排名全球第二。但是,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积累和掩盖的包括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在内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在不断敲响警钟。由于投资拉动型的经济结构原因,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已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因此,提高劳动者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引人关注的是,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7日同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十二五”将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事实上,3月1日个税起征点提高获国务院通过,以及连日来我国部分省份上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等等,所有的这些民生举措,都指向一个方向——收入分配。   但是,如果仅提高个税起征点或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恐怕无法全面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应该看到,如果收入分配不是建立在整个财富整体增长的基础上,那么这个分配就是一个没有效率的措施,更谈不上机会平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目前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原因。事实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它不仅是局限于当前整个财富的再分配,而是建立一个对未来财富增长的分配机制。   总而言之,分配改革不是简单地分家产均贫富,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国民的公共消费支出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国民创造财富的基础和能力,真正的社会平等不是结果上的平均主义,而是努力实现广泛的机会平等。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也证明,通过提高公共消费水平,从起点上解决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问题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唯如此,才能使得二次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   刊于2011年3月5日中国经济时报
个人分类: 经济评论|1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数字看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liwenbianji 2011-2-16 17:14
本文作者马景云,从事医学英文编辑长达30余年, 具有丰富的医学英文编辑经验,了解SCI杂志工作流程与稿件刊出标准, 是本领域具备医学知识、英文编辑、期刊出版等多种技能的英文编辑专家。迄今已编辑医学英文论文4000余篇,并成功指导和帮助许多作者在SCI杂志发表文章。马景云曾在国际知名杂志《JAMA》、《BRITISH MEDICAL JOURNAL》、《JOURNAL OF OTOLANRONGOLOGY HEADNECK SURGERY》 等学习和工作;曾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和《世界胃肠病学杂志》(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编审、 编辑部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以及项目管理负责人。目前担任理文编辑高级顾问。 一.来自官方的数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10年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 过去十年中,中国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支出增加了六倍,科学论文的产出量增加了一倍,中国培养的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多于美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正在迅速成为推动全球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报告也指出,尽管中国国内研发总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大幅增长,科学出版物数量也非常可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影响力仍有差距。中国发表文章的引用率(平均每篇文章的引用率)约为4.61,仅与印度的水平(4.59)大体相当。中国的另一项指标——专利数量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报告中指出, 2000年至2010年(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约72万篇,按数量计,排在世界第4位;论文共被引用423万次,排在世界第8位。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5.9次,与世界平均值10.57还有差距。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9年中国自然科学和技术类期刊数量达4926种 (包括英文期刊212种)。近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指标上升趋势明显,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指标统计,2009年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452,是2001年时的1.7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值为913次,是2001年的4倍。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1987年, 《科学引文索引》 (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仅11种,占总收录量的0.3%。 2009年SCI 数据库收录我国科技期刊(不含港、澳、台)115种,占总收录期刊的1.56%,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8568。 《工程索引》(EI)收录的中国期刊由1987年的20种增长到2009年的217种。 SCI数据库2009年收录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4.23万篇。收录中国科技论文为12.75万篇,占世界份额的8.8%,排在世界第2位。若不统计港澳地区的论文,则中国共计发表11.95万篇论文,占世界总数的8.3%。如按此论文数排序,我国也排在世界第2位,排在美国之后,排在世界前5位的还有英国、德国和日本。 EI数据库2009年收录期刊论文(核心部分)总数为40.94万篇,其中中国论文为9.79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3.9%,超过第2名美国7个百分点,增长率为9.5%。 《科学技术会议录》(ISTP)数据库2009年收录世界重要会议论文为42.76万篇,共收录了中国作者论文5.47万篇,占世界的12.8%,排在世界第2位。 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2009年收录的中国医学、生命科学论文4.50万篇 比2008年增加了3497篇,增长8.4%。 二.中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以上官方发布的数字看,中国的科技出版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其规模已跃居世界出版业的前列,中国正在经历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跨越。从数量和品种上来看,中国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期刊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科技期刊比,要达到出版强国,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实力,还是发展方式、发展质量,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关于科技期刊集群化 目前,一些国际出版集团在中国“抢滩登陆”,对中国优质出版资源展开了激烈竞争,显示了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我国科技期刊管理体制错综复杂,多数期刊出版规模小、经营模式落后,难以同国际性出版集团展开竞争。因此,由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型,实现科技期刊集团化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科技期刊做大做强必经之路。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出版正在实现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中国科技期刊要学习国际科技出版集团的先进办刊理念和管理经验,实现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建立专业化出版集团,引入先进的市场化管理机制,增强竞争实力。 关于科技期刊国际化 科技期刊国际化不是单纯依靠创办英文版科技期刊就可以实现。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应有自己的定位, 分开层次,大部分期刊,提别是行业期刊应立足本土,部分“借船下海”,部分英文版期刊实现国际化。“大跃进”的做法不可取。科学无国界,应鼓励科研人员将文章投向更具影响力的刊物,参与国际交流,促进学科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科技期刊应具备国际视野,引入国际化编辑出版流程,出版方式,生产模式等;坚持同行评议、以学术质量为核心的办刊宗旨;学习和研究国际核心检索系统的期刊收录标准,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被引用率,从而提高期刊的国际竞争力;学习和遵循国际科技编辑出版标准与规范,例如:科技出版道德规范、论文撰写要求等。 关于科技期刊数字化 目前,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出版业的发展拓展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传播手段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正在占领和取代国际科技期刊的主流地位。科技期刊应加强数字产品的研究开发,加速期刊数字化的人力投入和培养,促进和加强数字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不断有科学家通过海外期刊注册渠道创办本领域网络版期刊,展示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国家在完善和制定有关法规的同时,应在政策层面鼓励出版社创办网络版OA科技期刊,特别是英文版网络版科技期刊,为作者和读者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用10年的时间,中国定将成为新闻出版强国。
4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GDP将日本拉下马
热度 3 xupeiyang 2011-2-15 11:13
日本自1968年超过前西德之后,首次下降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当年,根据当时的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统计结果,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连续保持了42年。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216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幸福指数”点燃东西方变革, “不丹模式”影响全球?
chenfap 2011-1-28 08:14
“幸福指数”点燃东西方变革, “不丹模式”影响全球? 发布日期: 2011/1/23 11:29:47 来源: 世界新闻报 ,作者: 韩基韬 · 加拿大华人网以《 北京副市长: 挣了钱都去看病了 哪还有幸福指数 ? 》为标题转发,本文是《世界新闻报》 原版 不丹在提出 GNH 这个创造性概念之初,并没有受到外界多大的关注,然而随着 “ 不丹模式 ” 在实践中的效应越来越好,世界上尤其是西方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将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并加强了研究。 欧洲发达国家纷纷准备正式启用 “ 幸福指数 ” ,中国又落后了    本报驻德国记者 / 殷帆    本报驻法国记者 / 何滨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 孙伶俐    本报记者 / 徐方清    “ 如果挣了钱都去看病了,哪里还有幸福指数? ” 在 1 月 17 日北京市人大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小组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关于 “ 幸福指数 ” 的一番言论引发了与会代表的热议。丁向阳建议,应将居民的幸福指数纳入区县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内。   中国多个省市的地方两会最近集中召开,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代表委员们的讨论中, “ 幸福指数 ” 被频频提及,成了地方两会上的一个热词。   巧合的是,同样是在 1 月 17 日,在西半球的德国,一个名为 “ 经济增长、幸福和生活质量 ” 研究委员会的机构宣布成立,让 “ 幸福指数 ” 成为媒体广泛关注的话题。在此之前,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也纷纷展开了关于国民幸福指数的专项研究。   有专家分析称, “ 幸福指数 ” 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体现了当前执政理念的变化,此前的 “GDP (国内生产总值)至上论 ” 将转向更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目的是要在满足国民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方面达到一种平衡。不过,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和西方在做法上还有着很大的差异。    西方启用 “ 幸福指数 ”    “ 新办法将会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好的向导,告诉他们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样,民众的生活状况是比过去好了,还是更糟。 ” 对于这种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统计办法所要起到的作用,德国 “ 经济增长、幸福和生活质量 ” 研究委员会的负责人达尼埃拉 · 科尔贝女士颇为期待。   这个由德国联邦议会成立的委员会将在未来两年半的时间内研讨是否把教育、环境、生活品质等更多人性化指标融入到现有的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当中。委员会有 17 名正式成员,来自议会的各个党派,此外还有 17 名相关各领域的专家协助配合此项研究。   委员会的目标是找到一个仍以 GDP 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和完善的新统计指标。科尔贝表示,两年半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裕,但她和其他委员会的成员将朝着一致的目标去努力,争取在既定时间内拿出具体成果。德国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据新统计办法的目标,德国未来在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时, GDP 这个传统的经济定量标准还将继续使用。不同之处在于,新办法将同时引入在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指标。   德国不是西方发达国家中首先提出要将国民 “ 幸福指数 ” 引入社会经济发展考核指标的国家,却是迄今为止提出了最具体的研究方案并给出明确时间表的国家。在此之前,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已经开始了相关研究。 早在 2008 年初,法国总统萨科齐就邀请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 · 施蒂格利茨领衔一个专家委员会,设计将 “ 幸福指数 ” 引入衡量法国 社会经济发展的统计方法。 2009 年年底,该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将物质条件(收入、消费和财富)、健康、教育、职业、政治参与度、社会关系、环境以及经济和人身安全性作为衡量幸福的指标。   英国《卫报》 2010 年 11 月 15 日的一篇报道称,英国首相卡梅伦计划请国家统计局制定出衡量国民 “ 总体幸福程度 ” 的方法,以评估英国 居民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幸福感,卡梅伦政府打算把依据新方法得出的评估指数置于未来决策过程的核心地位。该报道还称,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也已着手调查引入 “ 幸福指数 ” 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案的可行性。    “ 不丹模式 ” 影响全球    2008 年 7 月,著名影星梁朝伟和刘嘉玲的一场婚礼让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袖珍小国不丹名震一时。两位影星在不丹举办的豪华婚礼成了当时中国各大媒体娱乐新闻的头条,而婚礼举办地不丹在中国的知名度骤增。   坐落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面积只有不到 5 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 80 万。不过,凭借上世纪 70 年代独创的 “ 不丹模式 ” ,不丹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关注对象。尤其是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 不丹模式 ” 更让西方侧目。    2008 年 11 月,在西方世界陷于金融海啸的浪涛中难以自拔时,几十位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官员来到不丹,试图从 “ 另类的不丹模式 ” 中找出如何避免危机和走出危机的答案。   上世纪 70 年代初,不丹第四代国王旺楚克提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是提高 “ 国 民幸福总值 ” ( GNH :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而不只是提高 GDP 或 GNP (国民生产总值)。 “ 国民幸福总值 ” 由四大支柱组成,分别是:社会经济均衡发展,保护自然环境,保护传统文化,实行善治良政。   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追求公平发展,不丹全民提供免费医疗福利和教育福利;为了保护环境,它不进行急功近利的开发,并对入境游客的人数有严格限制。近几年人数上限在逐渐提高,但最新的规定依然相当严格:每年不超过 2.8 万人。   不丹在提出 GNH 这个创造性概念之初,并没有受到外界多大的关注,然而随着 “ 不丹模式 ” 在实践中的效应越来越好,世界上尤其是西方的经 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将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并加强了研究。世界银行主管南亚地区的副总裁、日本人西水美惠子曾对不丹的创举做出评价: “ 我长期从事经济发 展工作,对由于富裕带来的社会性疾病总感到痛心。这样的问题并不只存在于日本。但是我们决不能悲观。因为世界上存在着惟一一个以物质和精神的富有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之源并取得成功的国家。这就是不丹,该国所倡导的 ‘ 国民幸福总值 ’ 远远比国民生产总值重要得多。 ”    “ 幸福指数 ” 的中国误区 “ 幸福指数 ” 的概念进入中国学术界的视线相比于西方来说并不晚,但真正被重视起来并进行研究大约是从本世纪初开始。随后, “ 幸福指数 ” 开始零零星星地被一些地方官员提及,直到最近变成很多地方政府红头文件上的热门词汇。   近些年来,中国多个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百姓 “ 幸福指数 ”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也开始进行关于幸福感、幸福指数的调研,这对于转变 “GDP 至 上 ” 的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和社会矛盾都是有利的。但总体上看,这些调研目前大多停留在很 “ 虚 ” 的层面上,并没有像不丹那样将其融入到具体 的发展战略中去。不丹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把幸福具体化为易于操作的四大支柱,这个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有专家指出,现在多个地方政府在热捧 “ 幸福指数 ” 概念时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误区:其一是方向不明确,虽然一些官员口口声声说 “ 幸福指数 ” ,但实际上并没有弄清楚 “ 幸福指数 ” 究竟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统计出来;另外就是 “ 冒进 ” 势头明显,不先去钻研 “ 幸福指数 ” 这个新课题,不先去搞明白我们的 “ 幸福指数 ” 是照搬别人的还是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却已经把提升百姓的 “ 幸福指数 ” 写入红头文件。方向未明,步子先行,中国一些地方政府的这种做 法和西方国家先研究然后等到得出结论再实践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出入。很明显,西方的一些做法更科学,值得我们借鉴。    相关链接:   本报记者感受不丹人的幸福   早就听说,在不丹看不到贫民窟,也看不到华丽的豪宅,不丹人的幸福都写在脸上。 2010 年 4 月,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峰会在不丹首都廷布举行,《世界新闻报》记者趁采访峰会的机会亲身体验了一回 “ 不丹人的幸福生活 ” 。   一下飞机,不丹男子独特的衣着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他们穿着细格子布的 “ 帼 ” ,看上去像连衣裙,腿上是黑色的长筒袜。不丹人长得和中国人很像,但在首都廷布,不丹人的脚步不似大城市里的中国人那样步履匆匆,而且只要你举起相机,他们都会冲你露出朴实的笑容。   不丹是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国家,贫富差异确实不大。廷布的楼房大都只有两三层,街上的汽车很少,也不鸣笛,到了晚上一声声狗叫清晰可闻。这里有电影院、酒吧,网络也很发达,很多家庭都有宽带网络。此外,在廷布还可以收看到 50 多个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 9 套的英语节目也很受当地百姓的欢 迎。   虽然只在不丹呆了短短几天,但是不丹人的善良、淳朴、热情好客深深打动了记者。他们对国王非常尊重,喜欢过缓慢平静的生活,知足常乐。不过,现在年轻人也慢慢在改变,受到了西方的一些影响,他们今后能不能将现在的幸福感进行到底,就不好说了。(孙伶俐)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韩正:2011年上海GDP增长目标预期为8%左右
wangql 2011-1-21 16:24
(综合讯)据东方网报道,中国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市长韩正作政府工作报告。韩正在报告中表示,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该市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为8%左右。   韩正说,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创新的突破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 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联合早报网》
1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