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杭州六公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杭州六公园掠影
黄安年 2011-7-25 15:47
杭州六公园掠影
杭州六公园掠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7 月 25 日发布 在西湖东边有一至六公园的公园群 , 因紧贴城西繁华居民区,成为杭州居民光顾最频繁的公园之一 , 六个公园的确切界线难以划分,整个湖滨,是一道一千多米的巨大走廊。 5 日中午在走访住在麒麟街后 , 我们即来到最近的六公园游览,六公园在六个公园中面积最大,古钱塘门遗址、马可·波罗塑像、英语角、圣塘路别墅群、杭州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碑、大书楼等均在这里。 以下照片 18 张是即时拍摄的。 **************** 【原创】 逛杭州一公园至六公园 阿幸 来自:杭州市 发表于 2009-07-13 15:12 去年十月,我抽空与老伴一起逛了一下一公园至六公园。 杭州的一公园、二公园、三公园、四公园、五公园、六公园地处西湖东边,紧紧贴在城区西边,它们是杭州城最小的一个公园群,但却又是杭州城客流量最大的公园群;它们是杭州城数年变迁的见证,但又是时尚、新潮建设的姣姣地。 从一公园至六公园仅有一千多米长,人们漫步全程也只要十来分钟。可这小小的公园群从黎明开始就有一群群中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打拳、练剑、跳舞、做操。当阳光洒照西湖时,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有看景拍照的、有登船游湖的,有隔湖眺望的,有路过憩息的。到了下午,更常有的年轻的父母带着刚学会走路的宝宝在戏耍,坐着轮椅的耄耋老人,在子女们的陪同下目浴湖光山色。当夕阳西下时,一对对外地情侣依偎在湖边长椅上,一个个相机捕捉着泛红的美景。当夜幕降临时,环湖的灯光更吸引了了一拨又一拨过惯夜生活的男女青年,湖面上的喷泉在变幻的灯光配合下,让不少人止步观偿。夜深了,这城边的公园还是有人在静静的湖边谈情、叙旧。 一公园紧紧与湖滨公园相连,在一公园的一块新建的名符其实的地图,是用金属做在地上的叙述杭州旧事的地图,在二公园设立了一块杭州最新评出的西湖十景景牌之一:湖滨晴雨。在三公园设立了西湖音乐喷泉,四公园旁边有一个大型商场,由于经营者不善于经营,这么黄金地段的商场没有任何吸引游客的产品,五公园边上是杭州老华侨饭店,在华侨饭店周围聚集了不少美食店,是杭州和外地游客经常光顾的地方。六公园是这公园群最大的公园,扩建后总面积还大于前面五个公园面积之和。这里的茶室赫赫有名,每每至双休息日,室内室外都是茶客。特别是春秋时节,全家老小或者三五朋友一起要一杯茶,带点零食,在湖边打打牌,聊聊天,真是十分舒适。 十二岁的时候 如今在志愿军纪念塑象边 一公园至六公园数十年来随着杭州城的变化而变化着,有美丽优雅的步行街,有新颖时尚的音乐喷泉,有与时俱进的新西湖十景牌,然而有二样却没有变:一是耸立在六公园的志愿军纪念塑象,纪得我小时候刚懂事时最敬意的就是这塑象,五十多年过去了,它还是默默地屹立在那里,注视着杭城日新月异地变化。二是湖边的护湖铁链,一种扑实大方装饰品,尽管经历了不断的维修改造,但它还是以自己的独特魅力点缀了西湖,见证了西湖。小时候我在父母带领下拉着这护湖铁链留影,今天我还是感慨地用相机对着这护湖铁链拍照。 http://www.china5080.com/tour/910.html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4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可·波罗塑像在杭州六公园
热度 1 黄安年 2011-7-25 14:54
马可·波罗塑像在杭州六公园
马可·波罗塑像在杭州六公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7 月 25 日发布 尽管马可·波罗本人是否真的来过中国 , 但是《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和世界的巨大影响无可非议的。《马可·波罗游记》对 13 世纪末的杭州的地理位置、人口、交通、商业、娱乐、风俗习惯等各方面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述。如《马可·波罗游记》关于杭州的记载说,杭州当时称行在,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商业兴隆,有 12 种行业,每种行业有 12000 户。城中有一个大湖(即西湖),周围达 30 英里,风景优美。这些记载在《乾道临安志》和《梦梁录》等古籍中得到了印证。 7 月 5 日下午,我们在六公园欣赏了马可·波罗塑像,照片 4 张是即时拍摄的。 ************** 马可·波罗 百科名片 马可·波罗 : 现代东游记 马可·波罗, 13 世纪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 17 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蒙古帝国。他在中国游历了 17 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文名: 马可·波罗 外文名: Marco Polo 国籍: 意大利 出生地: 意大利威尼斯 出生日期: 1254 年 逝世日期: 1324 年 职业: 旅行家、商人 主要成就: 马可·波罗游记 代表作品: 马可·波罗游记 个人简介 (Marco Polo) ,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 1254 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 17 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于 1275 年到达蒙古帝国的夏都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与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 17 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 Rustichello da Pisa )写出《马可·波罗游记》( Il Milione )。但其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却引发了争议。 探险历程 《马可·波罗游记》 ( 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见闻录》 ) 记述了马可·波罗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 16 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锡 (Ramusio) 说,马可·波罗在 1299 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注: Lach,p.35. )。在 1324 年马可·波罗逝世前,《马可·波罗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   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 119 种各种文字的版本。在把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欧洲这一方面,《马可·波罗游记》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 (MauriceCollis) 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注: MauriceCollis,MarcoPolo,Collier'sEncyclopedia,vol.15,p.383. )。 著述前后 东方之行   马可·波罗还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和叔叔到东方经商,来到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并朝见过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大汗,还带回了大汗给罗马教皇的信。他们回家后,小马可·波罗天天缠着他们讲东方旅行的故事。这些故事引起了小马可·波罗的浓厚兴趣,使他下定决心要跟父亲和叔叔到中国去。    1271 年,即马可·波罗 17 岁时,父亲和叔叔拿着教皇的复信和礼品,带领马可·波罗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就可以乘船直驶中国了。然而,这时却发生了意外事件。当他们在一个镇上掏钱买东西时,被强盗盯上了。这伙强盗乘他们晚上睡觉时抓住了他们,并把他们分别关押起来。半夜里,马可·波罗和父亲逃了出来。当他们找来救兵时,强盗早已离开,除了叔叔之外,别的旅伴也不知去向了。   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来到霍尔木兹,一直等了两个月,也没遇上去中国的船只,只好改走陆路。 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是让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却步的路。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饥渴的困扰,躲开了强盗、猛兽的侵袭,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 一到这里,马可·波罗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丽繁华的喀什、盛产美玉的和田,还有处处花香扑鼻的果园。   马可·波罗他们继续向东,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世闻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画。接着,他们经玉门关见到了万里长城。最后穿过河西走廊,终于到达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这时已是 1275 年的夏天,距他们离开祖国已经过了四个寒暑了!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并向大汗介绍了马可·波罗。大汗非常赏识年轻聪明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携他们同返大都,后来还留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   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辽阔与富有让他惊呆了。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他每到一处,总要详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后,又详细地向忽必烈大汗进行了汇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17 年很快就过去了,马可·波罗越来越想家。 1292 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大汗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    1295 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四载的亲人身边。他们从中国回来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从东方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 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同年 9 月 7 日不幸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 著作意义   元朝时,中外交往很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马可·波罗行纪 》 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旅游纪实,兼及途径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全书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他在中国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见闻,记载了元初的政事、战争、宫廷秘闻、节日,游猎等等,尤其详细记述了元大都的经济文化民情风俗,以及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荣景况。它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存在争议-马克·波罗究竟来过中国吗?   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国内外“肯定论者”之所以肯定或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人们对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的善意解释。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某些内容若非亲身经历是不可能知道得那样详细具体的。   不过,也有 一些学者认为,《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都是在重述一些尽人皆知的故事,比如元朝的远征日本、王著叛乱、襄阳回回炮、波斯使臣护送阔阔真公主等。   尽管如此,《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某些内容使学者们很惊奇。比如,《马可·波罗游记》关于杭州的记载说,杭州当时称行在,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商业兴隆,有 12 种行业,每种行业有 12000 户。城中有一个大湖(即西湖),周围达 30 英里,风景优美。这些记载在《乾道临安志》和《梦梁录》等古籍中得到了印证。其它的如苏州的桥很多,杭州的人多,还有卢沟桥等等。《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都相当地详细、具体。这些材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不可能从道听途说中得到的,   国际上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学派,即肯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肯定论者”和怀疑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怀疑论者”。两方激烈争辩。其实这种争辩意义不大。提起哥伦布,可能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发现了美洲。不过,这只是我们后人的想法,就哥伦布本人来说,他至死都认为他发现的不是美洲,而是印度,所以,他坚持称他航海中于美洲附近所见到的第一片陆地为“西印度群岛”。哥伦布不是个骗子,马可·波罗也不是有意要撒谎,他可能像克鲁纳斯所认为的那样,只到过中亚的某些国家,而他则把这些国家当成了中国。不过,今天绝大多数人还是相信他到过中国。   解决马可·波罗问题的出路在哪里呢?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只躺在《马可·波罗游记》上去研究所谓的“马可·波罗学”。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都承认,《马可·波罗游记》在开拓东西方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我们又何必去计较马可·波罗是谁呢?其实,“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不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的人,而是指当时的一批东西方交通的开拓者。“马可·波罗”就是他们的代名词,《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当时历险经历的总结。 历史评价 马克·波罗的历史贡献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 马可·波罗 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 15 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加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说,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同时,在《马可·波罗游记》以前,更准确地说是在 13 世纪以前,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是通过中亚这座桥梁间接地联系着。在这种中西交往中,中国一直是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去了解和认识中国以外的地方,特别是西方文明世界。最早可以追述到周穆王西巡。尽管周穆王西巡的故事充满了荒诞和神话色彩,但至少反映了中国人已开始去了解和认识西方,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之后,一条从中国经中亚抵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出现了,中国对西方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一大批西方的商人来到中国,中国对西方世界的认识更深入了。但直到 13 世纪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贸易为主的经济联系上,缺乏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而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在 13 世纪以前,一直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间接接触上,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非常肤浅。因而欧洲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神秘和好奇的心理。《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这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往。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时代开始了。马可·波罗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已经证实,《马可·波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欧洲的地理和心灵视野,掀起了一股东方热、中国流,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许多人开始涌向东方,学习东方,以致欧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许多中世纪很有价值的地图,是参考游记制作的。许多伟大的航海家,扬帆远航,探索世界,是受到马可·波罗的鼓舞和启发。事实上,美洲大陆的发现纯属意外,因为游记的忠实读者哥伦布原本的目的地是富庶的中国。当时欧洲人相信,中国东面是一片广阔的大洋,而大洋彼岸,便是欧洲老家了。   马可·波罗东方之旅已经过去 700 多年了,但他的精神依然震撼着人们心灵,激励着人们不断作出新的探索取得新的进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在由他所开辟的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上,并使之不断延伸拓展,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平坦,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走向一个和谐的世界。马可·波罗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至于他是出生在科尔丘拉,还是别的什么地方,似乎并不太重要。 马可·波罗引发的争论   从《马可·波罗游记》一书问世以来, 700 年来关于他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一直不断有人怀疑他是否到过中国 , ?《游记》是否伪作?   早在马可·波罗活着的时候,由于书中充满了人所未知的奇闻异事,《游记》遭到人们的怀疑和讽刺。关心他的朋友甚至在他临终前劝他把书中背离事实的叙述删掉。之后,随着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对东方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游记》中讲的许多事物逐渐被证实,不再被目为荒诞不经的神话了。但还有人对《游记》的真实性发生怀疑。   直到 19 世纪初,学术界开始有人站在学者的角度批判此书,并质疑马可·波罗。德国学者徐而曼是最早提出马可 - 波罗根本没有到过中国的论证,认为所谓他在元朝 17 年的历史完全是荒诞的捏造,为游记而编排拙劣的教会传奇故事,是为了传教士和商人的利益,借以激发感化蒙古人的热情以便到中国通商而创作的。并且说,波罗一家最远不过到达大布哈里亚 (Bucharia) 境内,关于蒙古帝国的情况是从曾到过该地的商人们口中听来的;关於印度、波斯、阿拉伯及埃塞俄比亚的叙述则抄自阿拉伯著作。 1965 年,德国汉史学家福赫伯则列举了许多疑点,如扬州做官、襄阳献炮等疑点加以印证。 1979 年,美国学者 J.W.Haeger (海格尔)翻检《马可·波罗游记》全文,撰成《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从内证中看到问题》一文提出质疑。 1982 年,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英国学者 C.Clunas (克雷格·克鲁纳斯)《探险家的足迹》的一文,提出四条疑问对波罗到过中国一说提出质疑。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学者也有不少人质疑马可·波罗。不过都是写些短文或在其他论文中附带提及。 1995 年,英国学者 Frances Wood (吴芳思)博士经过多年研究,把所有的疑问写成了一本书《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从而成为“ 怀疑论者”的代表。   国内“肯定论者”以杨志玖先生为代表。他从 40 年代起就不断地同国内外的“怀疑论者”进行论战。国外许多学者也认为或承认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其代表性人物是德国的傅海波、英国的亨利·玉尔和法国的伯希和。在 19 世纪的 90 年代,英国的马可·波罗研究专家亨利·玉尔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导言》中一一列举了《马可·波罗游记》中存在的缺陷和失误。他认为《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中国的记载有多处缺陷,如根本没有记载任何关于长城、茶叶、妇女缠足、用鹭鸶捕鱼、人工孵卵、印刷书籍、中国汉字及其它奇技巧术和怪异风俗等等,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如中国的地名多用鞑靼语或波斯语、记载成吉思汗死事及其子孙世系关系失误、攻陷襄阳城等等。 但是他没有怀疑过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一事实。德国的马可·波罗研究专家傅海波曾经说过,“不管怎样,在没有举出确凿证据证明马可·波罗的书只是一部世界地理志,其中有关中国的几章是取自其它的、也许是波斯的资料(他用了一些波斯词汇)   以前,我们只好作善意解释,假定(姑且认为)他还是到过中国。”法国的东方学家伯希和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为《马可·波罗游记》作了大量的注释,但对马可·波罗书中的疏失也是表示谅解的,基本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 四大质疑与辩驳   面对质疑,值得奇怪的是中国史学家们的态度耐人寻味。国学大师钱穆的回答妙趣横生,或许代表了他们普遍的想法和观点。他说他“宁愿”相信他真的到过中国,因为他对马可 - 波罗怀有一种“温情的敬意”。因此真正对上述质疑“奋起”进行说明和批驳的,也仅有杨志玖教授等寥寥数人。 双方利用报纸、电视、著作、学术研讨会等各种手法进行了上百年激烈争辩。双方质疑与辩驳集中为四点。其他质疑和辩驳都是在四点基础上的扩展。总结如下:    A 、 自称深受大汗信任,还担任过官职。但没有任何东方史籍有哪怕一条关于马可·波罗的记载。   怀疑论者: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无数学者查阅数十年,没有找到一件可供考证的关于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   肯定论者:为反驳史书中没有关于马可·波罗记载的疑问,杨教授皓首穷经,终于在永乐大典残片《站赤》中找到一条记载“兀鲁得、阿必失和火者取道马二八往阿鲁浑大王位下”与《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一致,从而可以证明他是到过中国的。但是这是所有史书皓首穷经找到的仅有的一条孤证。并且《马可·波罗游记》说蒙古忽必烈汗因他识海路,让他带领这个使团,把蒙古的公主护送去波斯完婚,而这条孤证中并没有提到马可·波罗的名字。    怀疑论者:“然而用明朝的史书证实元朝的人物明显让人难以信服,更重要的是:这条记载中和其他史书一样没有提到马可 - 波罗的名字,只能说明此事与他的叙述一致,不过是他讲述尽人皆知的故事 ( 如远征日本和王著行刺 ) 罢了,而不能证明马可 - 波罗与此事有任何联系,更不能作为他到过中国的直接证据。”(注:北京青年报 2004-08-13 )   肯定论者:杨志玖先生几乎在他的所有批驳性论文中都提到这条“确凿证据”,用它来作为批驳“怀疑论者”的致命武器。这段公文虽然一个字都没有提到马可·波罗,但至少能够说明《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关于他们随从波斯使臣离华回国的内容有着一致的地方。学者们根据这条材料后来还推断出马可·波罗他们由中国泉州从海道回国的具体时间在 1291 年初。对于这一条材料,学术界一致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汉文文献中发现的唯一的有关马可·波罗的间接记录。这也是国内外“肯定论”学者唯一感到欣慰的地方,至少可以用这条材料来抵挡一下“怀疑论”学者的穷追猛打了。   怀疑论者:马可·波罗自称在中国 17 年深受忽必烈器重,但没有任何一本元朝史书找不到哪怕一条可供考证的记录。包括他自称扬州做官三年,扬州地方志里同样无从考稽。关于马可 - 波罗自称在扬州做总管三年的谎言,史书和扬州地方志都没有记载。   肯定论者:马可 - 波罗其时也许只是一个管理盐务的小官,因为他在游记中写到了产盐区长卢、海门和真州,关于盐务的小官是不会记入史籍的。   怀疑论者:马可·波罗是色目人,色目人作为元朝的贵族阶级“二等人”,他也自称在扬州地方上担任总管。即使不担任要职,可扬州地方志中明确记载了元代大小官员,包括外国人的详尽名单,仍然没有找到他的记录。   肯定论者:后人将马可 - 波罗的原话“奉大汗命‘居住’扬州三年”误抄成了“奉大汗命‘治理’扬州三年”造成了误会。   怀疑论者:仅仅“居住”扬州为何要“奉大汗命”,他“居住”扬州三年做什么?而他三年对繁华扬州的印象仅仅是除了出产马饰外“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   肯定论者:作为一个商人,他对马饰有特别兴趣,至于其他,是属于记载疏忽。    B 、 有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在书中只字未提,如长城、筷子、茶叶、中医(如针灸)、汉字、印刷术、妇女缠足、用鸬鹚捕鱼等等   怀疑论者:而这些事物在同一时期的波斯商人的游记以及 1792 年英国马噶尔尼访华回国后游记都有记载。   肯定论者:没有提到长城,是因为元长城已经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况且元长城土木结构并非明长城砖石结构那样引人注目,没有引起他的足够重视。   怀疑论者:金人修建的金长城 ( 也叫金界壕 ) 受战乱损坏并不严重。如果马可 - 波罗真的游遍中国,必然要数次经过长城,不可能视而不见。而同时代的元名臣张德辉曾记载“北上漠北途中,有长城颓址,望之绵延不绝”;王恽写道:“恒州西南十里外有北界壕,尚宛然也”。   肯定论者:没有提到茶叶是因为蒙古人不喜饮茶,因此马可 - 波罗对此也无印象。   怀疑论者:忽必烈于 1268 年开始榷买蜀茶, 1275 年逐渐榷江南各地之茶, 1276 年设立常湖等处茶园都提司“采摘茶芽,以供内府”;而 8~9 世纪西域商人苏来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则明确提到了茶。   肯定论者:关于汉字书法和印刷术,马可 - 波罗不认识汉字,故对中国汉字书法和印刷术不会做记载。   怀疑论者:然而当他写书的时候,尤其是欧洲处于手抄书本的年代,必然会联想到中国神秘的汉字书法和先进的印刷术,而比他早 30 年到蒙古的法国传教士鲁不鲁乞乞《东游记》却记载了中国的书法和印刷术。   肯定论者:对于筷子、缠足、鸬鹚等等, 17 年来,马可 - 波罗只用刀叉,没见过筷子; 17 年来,他从没见过任何一个缠足的妇女;他是城里人,而不是渔民等等。   怀疑论者:其他外国人如 14 世纪英国旅行家曼德维尔在《爵士游记》中、 1862 年退役的英国裕尔上校在《中国和通向中国之路》里,对这些事物都有提及。   肯定论者:《马可 - 波罗游记》也许有过记载,但它成书后经过无数人传抄,也许是传抄中的失误,或者原稿散失。    C 、襄阳献炮是明显有违史实的捏造。除此之外,还捏造了一系列史实。   怀疑论者:马可 - 波罗自称蒙军久攻襄阳不下,于是他献出了威力巨大的抛石机,迫使襄阳守将出降。事实是 1273 年蒙军攻襄阳时,他还在来中国的路上,而献抛石机的自然也不是他,而是波斯的亦思玛因和阿老瓦丁,《元史·方伎传》:“亦思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天历三年以疾卒。”白纸黑字,写得十分清楚。   肯定论者:亦思马因会不会就是马可·波罗 ?   怀疑论者:《元史》上说得很清楚,亦思马因在元世祖至元十一年,亦即公元 1274 年就去世了 ( “以疾卒” ) 。亦思马因的儿子布伯这个名字听起来倒是与“马可”相近,但此人也不能与马可·波罗画等号,因为他卒于天历三年。“天历”是元文宗图贴睦耳的年号,天历三年是公元 1330 年,马可·波罗则卒于公元 1324 年。更能说明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的一点证据是:马可·波罗死在了欧洲,而布伯却卒于中国。   肯定论者:这是后人传抄《游记》时随意添加的。因为马可 - 波罗的手稿已经流失了。   怀疑论者:书中道听途说的痕迹比比皆是,李松寿之乱的时间整整推后十年;把成吉思汗的病死说成是膝上中箭而死;将传说中的非洲的祭司王约翰嫁接成为忽必烈外孙阔里吉思的祖父,而记载的脱脱被那海打败的事居然发生在他回国之后,   肯定论者:书中所有的猜测、臆断和错误都是在传抄中后人的过失。   怀疑论者:《游记》中记载了镇江的基督教堂和一些“可疑的”、“战战兢兢、躲躲闪闪”的基督徒。而元朝迫害基督徒找不到任何一本史料证明。   肯定论者:他们其实是摩尼教徒,因为该教被认为是邪教,不敢公开活动,这一记载翔实生动,没到过中国是不可能掌握这样的第一手资料的。这正说明了马可 - 波罗到过中国。   怀疑论者:但是中国人把摩尼教看作邪教还是元朝末年的事,蒙元初期政府对各种宗教采取优容的态度,对各教一视同仁。对各教的分歧提倡以辩论的方式分优劣,更不采取灭教这样极端的迫害措施。忽必烈曾说:“世上常奉预言人,我都致敬礼。”因此即使是摩尼教徒在一个宽松的宗教氛围中,根本用不着“战战兢兢、躲躲闪闪”。    D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许多中国地名用的都是波斯叫法,有可能马可只到过中亚的伊斯兰国家。    怀疑论者:马可 - 波罗自称懂蒙古语和汉语,在意大利用法文写成此书,书中很多名称却偏偏采用波斯语,我们注意到,当时来往的商人们以波斯人居多,可以证明游记内容是听来的。   肯定论者:马可 - 波罗是色目人。他在元朝打交道也是色目贵族。他本人也是属于色目贵族。所以他不知道中国的很多名称的汉文叫法,只知道波斯语叫法。    E 、其他的一些疑点    1 、书中几乎很少提到马可 - 波罗的父亲和叔父,也从未提到过他们的生意,没有提到过在中国符合他们身份的任何经商活动,恰恰说明他们没有到过中国,所以经商也无从谈起。    2 、马可 - 波罗回国时没有携带任何中国特有的东西,威尼斯珍宝馆收藏的马可 - 波罗罐,其实是十四世纪的德化白瓷,与他毫无关系,而他带回的一些宝石倒是波斯的特产。    3 、书中的叙述描写充满了夸张失实的情节、信口妄说的逸事,其中许多地方即使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夸张而令人吃惊的。动辄使用“百万”这个词,以至于人们送他“百万先生”的外号加以揶揄和讽刺。    4 、 1999 年美国组成一个科学考察队,重走当年马可 - 波罗走过的道路,不过是用现代交通工具代步,然而旅程同样十分艰辛。考察结束后, 10 位考察队员和 22 位提供后援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可 - 波罗通过这条路来中国“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全程网上直播,一万名对马可 - 波罗深信不疑的网民看过直播后举行投票, 65% 认为他根本没有到过中国。 有关影片介绍   马可·波罗--美国最新超火爆冒险大片    马可·波罗影片 此片为在 HALLMARK 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电影,牧师带着随从们开始了传教之旅途中 Marco Polo (Ian Somerhalder, "Lost" 被 Kublai Kh(Brian Dennehy,"Assault on Precinct13" 的传教队伍抛弃在了山区,由于教士们怀疑中国是否存在,因而准备折返。但是 Polo 义无反顾地决定孤身前往这个神秘的国度,随行带上了他的仆人 Pedro (B.D. Wong, "Law Order: SVU" 。主仆两人一路孤立无援地向世界的另一边艰苦跋涉,用了整整 20 年的时间。最终 Marco Polo 把一路的经历记载了下来带回了欧洲,就是这本记录永远地改变了历史。 影片阵容   据英国权威媒体《帝国在线》披露,华纳兄弟电影公司近日谋划将“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拍摄成电影,搬上大荧幕,并将邀请《我是传奇》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 Francis Lawrence )担任执导,而好莱坞巨星威尔·史密斯( Will Smith )有望作为本片主演,扮演“马可·波罗”。   据报道,华纳兄弟影片公司近期在推出《大侦探福尔摩斯》后,虽然已进入这部电影续集的相关制作工作,不过,他们也将 13 世纪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的东方冒险故事拍摄成电影的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   据悉,电影马可·波罗的故事,剧本将由亚当·库珀和比尔·科拉奇共同操刀,而在导演人选方面,华纳兄弟初步确定将此重任交给弗朗西斯劳伦斯执导。另外,威尔·史密斯有望作为本片主演,扮演“马可·波罗”。不出意外,两人在继《我是传奇》之后,将再次携手合作。   作家之一的亚当·库珀透露,马可·波罗电影剧本,将讲述这位 13 世纪的意大利旅行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各地,并于 1265 年到达蒙古帝国的夏都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与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谊的冒险故事。   此前,美国影视界曾拍摄过一部关于马可·波罗的电视剧,在贺曼( Hallmark )电视频道播出后,获得了巨大反响。华纳兄弟很看好将马可·波罗形象搬上大荧幕的前景。 有关音乐    Bow Wow 和 Soulja Boy 最最新的 Rap 单曲 - 《 Marco Polo 》   这首单曲是我们的天才少年与去年红遍全美的另一个 90 后超级天才少年 Soulja Boy 在去年相识结交位好兄弟后一起完成的第二首单曲(另一首是《 Get Money Niggaz 》),将会出现在 Bow Wow 今年即将发布的新专辑《 Pedigree 》(名门血统 又译:系出名门,原名 H.I.M. )中。   这首单曲音频在今年 5 月就在网上发布了,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于是它的 MV 就受到很高的期待,唱片公司 JD 的 So So Def 厂牌为此卖力造势,此 MV 于 7 月初在美国的 Sun Velley Beach 火热开拍,拍摄与制作用了两周时间。拍摄时的很多花絮之前被大量放到 Youtube 上被人传阅,除了当时在场的游客用家用 DV 拍的片段以外,甚至还有官方花絮。   参加这次拍摄的有 Soulja Boy 搭档 Arab , Bow Wow 的御用 DJ--DJ Jus 和 DJ Khaled 及他的制作人 JD 等明星,当然还有在这个公园内的一大堆美女及游客。 现代舞剧 简介   这是一部被《马可·波罗游记》激发出创作灵感的作品,由世界知名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制作。作品一方面采用当代的技术表现手段和新的表达方式,一方面与经典作品构思传统相结合,编写了一部芭蕾舞脚本,创作了一部独特的音乐作品,表现了一个跨越时间的主题,讲述一个奇妙的、超越自然的故事。   《马可·波罗——神旅之游》集舞蹈、音乐和动画于一体,集古典的、现代的、嬉皮士的技术、杂技、武术等动作艺术之大成,有着极高的艺术追求,将呈现给观众一次天马行空的神游之旅:   一个男子,马可·波罗,试图通过在一个真实与想象并存的未来世界里的旅行,找到他曾经走过的道路,找回他昔日所发现的世界。   马可·波罗受到一个女子影像不可抗拒的吸引,将在神秘指路人的陪伴下游历世界。马可·波罗与女子的见面将是他最后的遭遇。   最后,大门洞开,显现宏大的无涯:空间、太阳系、银河系等想象世界不可触及的星辰……   芭蕾歌舞剧《马可·波罗》将观众带进一个奇妙的梦幻天地。舞台上,形形色色的动作艺术与舞蹈相映成辉,而动画表现出的现代想象的幻影更是锦上添花。自然与生命的力量构成这一舞蹈史诗的四幕: 分幕介绍   第一幕 水的世界   航海的时代,诞生的时代   从威尼斯出发   第二幕 土的世界   马可·波罗游历先祖文化的神秘土地:土耳其、亚美尼亚、伊朗、伊拉克、克什米尔、中国……   第三幕 火的世界   战争……   第四幕 空气的世界   马可·波罗登陆一个新的世界   一个城市在他眼前拔地而起:   一个现代城市,一个令人神经紧张、戒备森严的要塞 相关动画片 简介   动画电视连续剧《马可·波罗历险记》全长 13 集,每集 12 分钟。是动画影 马可波罗历险记动画片 片《马可·波罗回香都》套拍的电视片,动画影片《马可·波罗回香都》荣获第 11 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奖、第 41 届捷克国际儿童电影节评委会奖、第 8 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优秀参赛影片奖。 《马可·波罗历险记》描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的后代佩带祖先留下的半枚金币,历经艰难险阻,来到古老的中国香都,追根溯源,探索奥秘,揭开了魔力金币之迷。终于驱除恶魔,使香都恢复和平。 第一集:魔币被   故事发生在七百多年前,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即将卸任回国,中国古城香都国王忽必烈汗召见宰相福林,命他去宝库取一枚魔力金币,准备赠予马可,不料早有叛意的福林窃走了那枚金币,逃之夭夭。忽必烈汗遂将胸前的另一枚金币一掰为二,将半枚交给马可。 第二集:家族秘密   若干年后的一个夜晚,爷爷发现东方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新星,便决意将家族的秘密告诉年轻的马可,交给他珍藏的半枚金币,嘱咐他准备远航去中国香都,探索那半枚魔力金币的奥秘。 第三集:叛臣逼婚   福林篡夺了香都的王位,狂喜不已。他滥施淫威,逼迫荷花公主与他成婚,这样他才能成为合法的君王。然而公主坚贞不屈。她仰望星空,盼望救星的到来。 第四集:海上风暴   福林恼羞成怒将荷花公主关进了塔楼。又借助火神的威力在海上掀起了狂风巨浪,把马可的帆船沉入海底。海鸥瑞杰愤怒呵斥:“你以大欺小算什么本事!” 第五集:身陷海盗   爷爷的嘱咐唤醒了马可,他顽强地与海浪搏斗,被一艘大船救起。不料这是一艘被海盗侵占的战舰,马可在船上沦为苦力,而海盗船长垂涎的却是马可脖子上挂着的半枚金币。 第六集 : 异国奇遇   在海鸥的配合下,马可机智地逃脱了海盗们的围捕,漂流到了美丽、好客的苏丹国,受到了热情款待。正当他与海鸥品尝美味的香蕉时,福林的爪牙追踪而至,马可又一次遇到了危险。幸好遇到了智慧老人巴布。 第七集 : 智慧老人   博学的巴布是智慧的化身。他略施小计,用魔术迷惑了福林的爪牙,摆脱了士兵的围歼。带领马可穿越崇山峻岭,奔向遥远的中国香都。 第八集 : 怪兽恐龙   险恶的福林对马可穷追不舍,每个路口都派兵把守。无奈之中,巴布 马可波罗历险记动画片 带着马可钻进了怪兽把守的山洞。爪牙们以为马可必死无疑。然而,把守山洞的怪兽却是一头其貌可怕却心地善良的大恐龙。 第 9 集 : 森林情话   憨厚而善良的恐龙成了马可的新朋友,它的一个大喷嚏把马可和巴布送到了中国香都。荷花公主在仆人潘哥的营救下,骑着大象进入丛林。两个年青人在森林相会了,于患难中见真情,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http://baike.baidu.com/view/27847.htm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76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