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可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求证] 可信健康长寿知识(汇集)
热度 3 zlyang 2020-5-17 13:36
可信 健康长寿知识(汇集) 健康知识,人命关天。兹事体大,请指正和补充。感谢! (1)《黄 帝内经·上古 天真论》: http://www.sport.gov.cn/n317/n344/c949766/content.html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的健康四大要素: 愉快心情、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均衡营养。 未见权威出处?? (3)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 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水和纤维素等7类。 (4)食物清淡: 少油、少糖、少盐、不辛辣的饮食。 不是少蛋白质、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水和纤维素。 (5)长寿“蓝区”的7个秘密: http://health.cnr.cn/jkgdxw/20170720/t20170720_523859406.shtml 把运动融入生活, 晚饭吃得早, 爱吃谷、豆和蔬菜, 每天喝点红酒, 有人生目标, 积极面对压力, 多与亲朋走动。 (5-2)Secrets from the World’s Longest-Lived People https://www.bluezones.com/live-longer-better/#section-1 1. Move Naturally: The world’s longest-lived people don’t pump iron or run marathons. Instead, their environments nudge them into moving without thinking about it. 2. Purpose: Why do you wake up in the morning? Knowing your sense of purpose is worth up to seven years of extra life expectancy. 3. Down Shift: Stress leads to chronic inflammation, associated with every major age-related disease. The world’s longest-lived people have routines to shed that stress. 4. 80% Rule: “Hara hachi bu” – the Okinawans say this mantra before meals as a reminder to stop eating when their stomachs are 80 percent full. 5. Plant Slant: The cornerstone of most centenarian diets? Beans. They typically eat meat—mostly pork—only five times per month. 6. Wine @ 5: Moderate drinkers outlive non-drinkers, especially if they share those drinks with friends. 7. Belong: Attending faith-based services four times per month – no matter the denomination – adds up to 14 years of life expectancy. 8. Loved Ones First: Centenarians put their families first. They keep aging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nearby, commit to a life partner and invest in their children. 9. Right Tribe: The world’s longest lived people chose or were born into social circles that support healthy behaviors. (6)美刊列出14个确有科学依据的长寿迹象,2009-03-1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9/3/217403.html?id=217403 1、出生时母亲还年轻。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出生时母亲年龄如果不到25岁,他们活到100岁的几率是出生时母亲超过25岁的人的两倍。 2、爱喝茶。一项针对4.05万名日本男女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喝至少5杯茶的人,他们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最低。 3、每天步行30分钟。一项针对2603名男女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坚持步行30分钟左右的人,不管其体内脂肪含量有多高,他们的长寿几率是那些每天步行少于30分钟的人的4倍。 4、少喝碳酸饮料。美国科学家发现,每天喝一次以上可乐会使你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病的风险加倍。倘若实在想喝几口碳酸饮料,可以在里面加入一些果汁。 5、腿部健壮。“腿部肌肉力量差预示着步入老年后身体虚弱。”腿部健壮尤其能预防髋骨骨折,由于髋骨骨折会引发各类并发症,多达20%的患者会在一年内去世。 6、吃紫色食物。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紫葡萄、蓝莓和红葡萄酒富含多酚,可降低罹患心脏病的几率,预防老年痴呆症。 7、青少年时体重正常。研究人员针对137名美国黑人进行研究,对他们从出生到28岁做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14岁时体重超重会增加成年时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 8、少吃红肉。美国癌症研究院的一份报告称,如果每周摄入的红肉超过510克,会提高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每天摄入99克经过加工的肉类食品(例如熏肉和熟食),患结直肠癌风险将提高42%。 9、上过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正规受教育时间超过12年的人,比受教育时间相对较少的人寿命长18个月。 10、人缘好。“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应对紧张的缓冲器。”长期精神紧张会削弱免疫系统并加速细胞老化,最终让寿命缩短4到8年。 11、朋友身体健康。如果好友体重增加,同样事情发生在你身上的可能性将提高57%。 12、自制力强。相对于责任感不强的人来说,那些自认为自我约束能力强、做事有条理的成功人士更加长寿。 13、不请保姆。根据一项有302名年龄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参加的研究,使用吸尘器、清扫楼梯或擦窗户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便可让一般的人燃烧大约285卡路里热量,同时将死亡的危险降低30%。 14、性格活跃。刊登于《心理学家》杂志的一项研究称,有大约17%的美国人性格比较活跃,这些人比沉闷的人更为健康。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2826 次阅读|20 个评论
随想:可信科学与臆想
热度 11 zlyang 2016-3-30 17:37
随想:可信科学与臆想 可信科学,是有相对系统的实验支持的知识,如当前的青蒿素、互联网、转基因、牛顿力学。 有些“主流观点”,是“猜测+推论”,即“臆想”。如“猴子变成人”、“大爆炸宇宙”之类。 万一这些观点将来被否证呢? 具体些: (1)进化论是对的,有大量的证据。 今天 的农作物育种,就是一种人为进化和选择。当然有自然选择。实际上,进化是双向的 。如《研究发现物种进化并非只是“单行道”》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11/27/c_124009198.htm 但是,依据进化论推断“类人猿进化成人”(猴子变人),则不是很可靠的。一直没有化石证据。 (2)宇宙膨胀,有可靠证据。至少在2003年以前。 但“宇宙的大爆炸起源”这个推断,则不一定真实。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充分证据。既然黑洞合并引力波都探测到了,为什么更强大的原初引力波一直没有找到? 地心说和日心说 ,都是片面的。地心说,也有人人可知的“证据”。仅凭“微波背景辐射”,并不能满意的证明“宇宙大爆炸”的真实性。 伽利略被宗教判刑,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前经常被排斥。今天我们该怎么办?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也是不可避免的一对。 有时候,真理只要越过半步,就是谬误。 附录: 1633年的6月22日,罗马教 廷对伽利略“日心说”案宣判。 1992年10月31日,伽利略蒙冤360年后终于获得梵蒂冈教皇若 望·保禄 二世(Pope John Paul II) 的平反。 相关链接: 新华网,2012-11-27,研究发 现物种进化并非只是“单行道”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11/27/c_124009198.htm 科学网博客专题,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php?mod=subjectid=248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2337 次阅读|28 个评论
分子系统发育树的节点支持率多少才可信?
Bearjazz 2014-3-15 13:27
分子系统发育树的节点支持率多少才可信? 熊荣川 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信息学实验室 xiongrongchuan@126.com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rjazz 同时使用最大似然法( Maximum likelihood , ML )和贝叶斯方法( Bayesianinference )构建系统发育树,两种方法分析分别产生的非参数自举检验值和贝叶斯后验概率代表节点的支持率。因为非参数自举检验方法偏向低估,而贝叶斯方法则偏向高估节点支持率 ( Suzuki etal., 2002 ) ,最大似然率大于 70% 表明该支系关系得到充分解决,在 50% - 70% 之间为弱支持,否则视为未解决 ( Huelsenbecket al., 1993 ) 。 贝叶斯后验概率大于等于 95% 说明其支系支持率得到充分解决 ( Leaché et al., 2002 ) 。 Huelsenbeck,J. P., Hillis, D. M. 1993. Success of phylogenetic methods in the four-taxoncase. Systematic Biology , 42 (3): 247-264. Leaché, A. D., Reeder, T. W. 2002. Molecularsystematics of the eastern fence lizard (Sceloporus undulatus): a comparison ofparsimony, likelihood, and Bayesian approaches. Systematic biology , 51 (1): 44-68. Suzuki, Y., Glazko, G. V., Nei, M. 2002.Overcredibility of molecular phylogenies obtained by Bayesian phylogenetic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 , 99 (25): 16138-16143.
个人分类: 我的研究|15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到底还能不能相信政府?
热度 13 wangxh 2013-4-8 10:50
先看网上一张图片,说的是计划生育与养老的关系。政府政策的不一贯性以及没有担当终究导致老百姓的不信任! 还有一段顺口溜——暂且称之为《 查不查歌 》吧,说的都很现实。如果继续藏着掖着,到头来真的无可救药啦!【 这可不是只对某些贪官污吏的,更不是针对政府,而且包括许许多多的我们老百姓自己哟 】 不查都是天灾,一查全是人祸; 不查处处鲜花,一查全是豆腐渣; 不查都是中国人,一查全是外国籍; 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全是王宝森; 不查个个人模人样,一查全都男盗女娼; 不查都为人民服务,一查全被美女服务; 不查问题在后三排,一查根子都在主席台。 【 难道人祸、豆腐渣工程、国籍、男盗女娼与自称为老百姓的一点关系没有吗? 】
288 次阅读|20 个评论
如何使试验结果更可信、可靠?
gaojianguo 2012-6-23 10:12
如何使试验结果更可信、可靠?
前几天,有幸聆听了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师大校友 蔡在龙 教授的学术报告《 如何探索生命规律? 》。蔡教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现身说法,使我受益匪浅。蔡教授讲到科学创新包括原始创新和跟踪创新,原始创新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人这辈子有那么几次灵光乍现已经很不错了,对于大多说而言往往停留在跟踪创新层面上。蔡教授以自己实验室为例,讲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他们根据发表在 Cell 上的试验结果提出新的观点,最终取得良好的试验结果,发了篇 10 分左右的文章( Journal of Hepatology ),可喜可贺。 蔡教授认为为了使试验结果更可信、可靠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注意,蔡老师总结的很好,结合一点点我本人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1. 技术性重复和生物性重复。 科学研究之初就很注重重复性问题,如果一个科学现象不能重复,估计这个现象就是一种假象了。重复包括技术性重复和生物性重复,技术性重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体重复,一般至少 3 次,当然越多越好。而生物性重复则是整个试验从头来过的重复,这种重复在医学研究比较推崇,耗时耗力,但结论往往也更可信了。 2. 不同的方法说明同一个问题(可以正反两方面说明同一个问题)。 如果能使用不同的方法说明同一个问题,那这个结果就是比较可信的试验结果了。因为我们的研究往往具有片面性和偶然性,如果 A 现象可能说明 D 问题, B 指标验证了 D 问题,而 C 方法同样论证了 D 问题,这样的结果就比较靠谱。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应该从表观、分子、细胞和生化等多角度验证同一个假说,不达目的不罢休。 3. 合理设立对照(空白对照、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等)。 红花需要绿叶衬,对照试验就是这样的地位。但如果阴性对照出现了阳性结果,而阳性对照出现了阴性结果,这样的试验设计肯定有问题,更不要奢求发表了。而空白对照的设计也要根据试验对象和试验目进行规划,是否需要减少“安慰剂效应”是需要考虑的。 4. 合理使用统计学方法。 有了数据,接着就应该统计分析,所分析的结果支不支持提出的假说。如果不支持,使用的统计学方法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试验设计有没有问题,如果还没有问题,那么你所提出的假说估计是假的了。合理使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去粗取精,使读者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本源,有利于扩大影响力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5. 必要的研究样本数量,大样本和小样本结果可信度有很大差别。 刚才提到了重复性问题,其中还包括大样本或者小样本的差异,大样本和小样本结果的可信度有很大差别,如做一个 30 个小样本的试验结果不大可能发在 5 分以上的文章,而 3000 个样本的试验可能发一个 30 分左右的期刊。 相关阅读: 比叶面积揭示群落装配机制:由一篇研究论文说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闻报道的可信程度
lxwang 2010-7-29 08:25
现在的新闻真让人看不懂,昨天各大网站铺天盖地报道巴基斯坦空难至少45人奇迹生还,今天早上打开网站一看,各大网站头条都又成了巴基斯坦空难无一生还,真搞不懂事什么原因?难道是昨天生还的那些人一夜之间都又遇难了?像这种国际新闻的报道应该是很严肃的事情,如此报道真让人费解!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社会杂谈|3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信是个社会科学的概念(100225)
ymin 2010-2-25 14:32
可信是个社会科学的概念(100225) 闵应骅 据报道,2007年在全国信息安全标委会的主持下,我国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可信计算标准,包括芯片、主板、软件、网络连接、测评等标准。看来,在我国,可信已经被一系列的标准规定好了。只要符合标准就可信了。我看不一定。我没看过这些标准。不过,在我国,可信已经被炒得火热。许多不同的英文表达都被翻译成可信。 其实,可信是一个社会科学的概念,很难用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概念和方法来定义。最近,在网上看见两个例子,让我对可信真的不大相信了。 菏泽学院中文系的石耿立教授,因在其新书里的《遮蔽与记忆:赵一曼》一文中,转引了所谓的历史档案,细致刻画了抗日英雄赵一曼烈士受到拷打之后的性敏感部位,而被告到了上海静安法院。起诉他的原告是自称赵一曼孙女的陈红女士,同时被起诉的还有出版社,以及广泛传播此文的新浪、网易、中华网。(2月21日《新民晚报》)。该文居然用大半篇幅不厌其烦地描绘乳头、乳房、会阴前区、泌尿器官、阴道、肛门,甚至还将乳头乳房,阴道导尿管分开做了详细刻画。用这样的文字来亵渎我们的英雄人物。你说这样的文章可信不可信?但是读者却无法鉴别。所以,不要以为,发表了的东西就是可信的。 另一个例子,美国2001年普利策奖作品、裕仁天皇之传记《Hirohito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Herbert P.Bix)的中译本有一个奇怪的名字:《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王丽萍、孙盛萍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懂英文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中文译名与原文完全不搭界。译者想用否定的态度来翻译这本书,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是我们的敌人。那么,你自己写一本书去大骂日本帝国主义好了,干嘛要翻译人家的书呢?这样翻译出来的书,给读者看了,你说是可信,还是不可信?翻译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真实于原文。如果把自己的观点加入书中,那就不是翻译。
个人分类: 做学问|3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份基金标书主要内容
wangyong77 2009-5-3 13:40
一份标书主要内容 标书下载
个人分类: 我的想法公开与共享|2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数据的清洁度
jlpemail 2008-6-6 16:42
在论文中采用的数据,应该是来源清楚;记录宜真实、准确、细致和及时的。真实、准确、细致和及时这八个字,我大学时代就熟知了。因为测绘行业,尤其是大地测量专业,经常从事的就是野外数据采集。这八个字是牢记在心的。记录的手簿,即使出现合理的修正也是有章可循的,比如铅笔记录的数据,假如错误了,需要整齐地以直线划去,并且在上方填写正确的数据。数据记录表格有限,不可能出现多次重新记录的。出现了,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重新采集数据了。 数据的记录绝对是要清洁明白的。不允许胡乱涂改的。工程技术上对于数据的看重,与科研相比,或许有甚而无不足。那些数据,是很快就要经受工程的考验的。曾经有人,因为虚构数据,和实地严重不符合,被处以刑法的。 科研中的数据,也应该是清洁的。采集数据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使用数据的研究分析人员,需要保持数据的清洁。模糊的数据怎么可能可靠。 在阅读影响巨大的巴而的摩事件相关材料时,我记住了 Imanishi-Kari 的 一句话我不是一个爱清洁的人。 O'Toole 应该属于喜欢数据清洁的人。撇开她们的个人恩怨不谈,单是就科研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性而言, O'Toole 是值得夸赞的,虽然她当时不过是个博士后,不具备 Imanishi-Kari 甚至 Baltimore 的学术地位,但这一点的确值得肯定。 Imanishi-Kari 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数据比较乱。 韩国的黄禹锡或者其他学者准学者,数据造假,就和数据不清洁性质不同了。经过加工的数据可以趋近于研究者预期的方向,制造假数据自然更可以使数据和结论一致了。因为先有结论,后有数据。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4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