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清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杂谈
热度 1 Lynn4 2016-7-26 15:55
近日,早早起床,愉悦的出了门。不得不说近几年的绿色做的是越来越好了,放眼望去,满眼的绿啊。 走着走着,然而美好的心情已不负存在。路边的灌木丛传来阵阵恶臭,我寻味望过去,我的天啊,灌木丛里到处都是垃圾,我甚至看见了一坨粑粑,从形状判断,这应该是人为的………… 大家都以为的意见小事,试想,清洁人员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清理干净。 茂密的灌木丛能遮住一些肮脏的东西,但遮不住一颗丑陋的心。
147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新型油凝胶基自清洁表面
hanlingeorge 2013-9-29 12:42
新型油凝胶基自清洁表面 自清洁表面作为一类极具吸引力的材料已经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调控界面化学组成以及粗糙度,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制备了多种具有自清洁性能的模型材料,如受荷叶启发的超疏水表面以及基于二氧化钛的超亲水表面等。然而,这些自清洁材料通常都是应用于气-液-固三相体系中。最近,受鱼皮水下超疏油性质的启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江雷研究员课题组 制备了水凝胶基的水下超疏油自清洁表面,这种水下自清洁的性质主要是由于水凝胶吸收水后排斥不相混溶的油滴所导致的,此研究成功将自清洁表面的应用领域拓展到液-液-固三相体系中 。 在此基础上,江雷研究员课题组设计制备了一种油凝胶基的自清洁表面,不相混溶的水滴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其表面滑动,从而达到自清洁性能。这种自清洁材料不需要构筑多尺度界面结构以及传统的氟化学修饰,因此极大的降低了材料的制备成本以及由氟材料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设计理念可以应用到多种界面材料上,如铝、铜、铁等常用的工程金属上。该工作提供了一种制备自清洁表面的新方法,必将进一步推动自清洁界面材料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1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酷暑降温:便携计算机降温一招
cgh 2013-8-2 22:39
酷暑降温:便携计算机降温一招 用了好几年的便携计算机,随着人们在酷暑中休假、烤五花肉,也开始罢工了。不摸不知道,一摸吓一跳,原来风扇附近已经烫手了。处于保护机制,计算机自动切断电源关机。没办法,每次拔掉电源和电池重新启动,还是在几分钟之后罢工。 其实,去年这机器已经这样了,我还不信,以为下面垫块东西支起了就能提高散热。事实证明,这一招不好使。没办法也得想办法,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计算机已经是一门高精尖的科学和技术了,自己总是不甘于被剥夺发言权。 动手总是有收获的。用螺丝刀卸下盖子,其实机器里头还算干净,只是处理器的风扇已然是黑乎乎的,被灰尘裹得严实。拿着游泳圈打气筒,给风扇、出风口等部位,一阵猛吹。哈哈,随着阵阵尘土飞扬,风扇看起来干净了很多,甚至还有点油脂光泽,转起来似乎轻快了一些。顺便用气筒给其他部位清洁一下。 事实证明,给风扇清洁之后,这个破旧的便携计算机真的不罢工了。用手去直观检验,原来烫手的部位,在机器运行了几个小时后似乎还属于暖和级别,远远没有达到炽热罢工的阈值!
个人分类: 杂谈|2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洁核能助力“美丽中国”
热度 1 kepusuowdp 2013-4-27 10:49
原子弹发明以后被用于战争以及三次核电站的事故出现让广大公众的神经一再紧张起来,而谈核色变也并非危言耸听。随着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公众和媒体也对“什么是核科学?”、“核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如何?”、“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什么影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能否重演?”等问题存在着一些看法。 27 年前的4月26日,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同时也使我们核电停滞发展将近十年之久。而作为清洁能源的核能到底该不该发展,该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回应公众对核电站安全 — 特别是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出现的 — 的看法,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同时阐述中国核电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及中国核电的安全性,4月26日下午,以清洁核能助力 “ 美丽中国 ” 为主题的第26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科技会堂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核学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以及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承办。活动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叶奇蓁;清华大学工物系副教授俞冀阳以及国防科技工业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党支部书记肖雪夫担任嘉宾。他们分别就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问题与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大众关注热点,分析核电在应对雾霾等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以及我国的核电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同媒体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叶院士表示我国将继续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核电的发展有助突破资源环境的制约,并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中国发展核电存在着后发优势,中国的核电发展坚持战略必争、确保安全和稳步高效的原则。叶院士还介绍了中国核电发展的规划。肖雪夫从当下和未来面对的问题入手,对比地阐述了核电和火力发电在能耗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核电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进行了展望。最后 俞冀阳副教授通过目前为止发生的三次核电站事故阐述了核电安全保障措施,他通过分析三次核电事故的起因及其启示介绍了保障核电安全的一些手段和经验教训。他表示核电运行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提高,尤其是在几次核电厂事故后,各国更是对核电厂进行了全面的反省,深入详细地分析了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核电厂将会更加安全可靠地得到发展。实践证明了核能是一种经济的、安全的能源,并且是一种没有温室气体释放的绿色能源。在未来的世界能源需求中,核能应该发挥,也必须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媒体互动环节中,三位专家分别回答了媒体的提问。他们表示核电是安全绿色的,同时应该从三次核电站的事故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保障核电安全。而作为科学家,其研究工作应该是公开的,应该向公众传播科学研究的方法、思路和手段,让老百姓相信核电是安全的。同时在核电发展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也有利于核电安全的提高。
29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讨论 对北大天空的清洁运动 支持与否?
hailang0 2012-8-28 17:06
曾几何时,北大是《新青年》新文化的摇篮,那里走出了光明、伟大的一代人! 而如今,北大的教授口出狂言,辱骂港人是“某”(动物)的疯言,色诱“少数”民族女青年的滥行,种种“叫兽”之举、不“为人师表”之放肆、张狂已经层出不穷(或许这种不好只是相当少的一撮)…… 为了让北大像余光中先生敬仰的希腊的天空一样晴朗,没有一丝乌云、不祥,我们对于如今原光华学院邹恒甫先生的叫板那些“淫棍”的正义之举,绝对要叫一声“好”! 没有将来北大的自正(纪委的还原真相),肃“贪”纠“错”,也许中国的大学就没有一点希望。(标杆如此,其他何堪?) 支持这一正义的声讨,就是让老北大的“民主、科学”、“正义”的旗帜重新飘扬在中国的上空。 对北大天空的清洁运动
个人分类: 北大保洁|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父亲的荣耀》(译文连载 二十三)
liweiyin2009 2012-7-12 09:08
第二天一整天还是十分辛苦。 所有的人都在清洁猎枪,猎枪所有的部件都被摆放在桌子上,于勒姨夫又开始讲述他狩猎的光辉历史。 他说,在他出生的鲁西荣地区,他穿过葡萄园和松树林,猎杀 过 十多个野兔,几只松鸡,数千只兔子, 但是 没有说起《稀有物种》。 “一天晚上,我回家时一无所获,十分恼火,因为两只兔子都没有被打中!” “为什么?”保罗张着大嘴,睁大了眼睛,问。 “天知道啊! ------ 事实是我觉得很丢脸,失去了勇气 ------ 可是在从泰普小松林出来,走进 Broqueyol 葡萄园的时候,你们猜猜我看见了什么?” “对啊,看见了什么?”保罗焦虑不安地问。 我喊了起来:“山鹑!” “不是,”姨夫说:“那东西不飞,个头还挺大。我看见了什么?我自言自语。一只獾!一只很大的獾,他把整个葡萄园都给糟蹋了!我举枪上肩,我射击 ------ ” 总是同样的故事,但是总是新闻。 姨夫射击,为了谨慎,他连发《两》枪,野兽迅速被击倒,在被猎杀的名单里又添上了一名。 我的父亲听着这些光荣事迹,什么话也不说:乖乖地,就像一名学徒,在我抑郁地玩弄枪栓和扳机护圈时,他正用一个固定在一根长柄上的毛刷清洁他的枪管。 中午,两支枪都已经重新装配好,上了油,擦得锃亮,姨夫就宣布: “下午我们试枪。” * ** 在整个吃饭的时间里,同类型的谈话还在继续,话题甚至延伸到比利牛斯山,是为了叙述追逐一群岩羚羊的历史。 “我带着望远镜,我会看见什么?” 保罗忘了吃,母亲和大姨也一样(在说到两只羚羊死了之后),在讲述者停下讲述时,她们讨好地央求他接着讲。 我利用这段暂停,直截了当地提了一个有关我个人的问题。 从个打猎的准备工作开始,我就从没有怀疑过,我是会被准许跟随狩猎者的。可是,不论是父亲,还是姨夫,都没有表述过这方面的想法,我也从不敢提出这个问题,我担心会被毫不含糊地拒绝,这也就是为什么我采用的还是迂回的办法。 “狗呢?”我问:“你们不需要一只狗吗?” “有一只狗该是很不错的,”姨夫表示:“可我们该怎么购买一只经过训练的狗呢?” “在商店里没有吗?” “有,”父亲说:“可是那得至少 15 法郎!” “这简直疯了!”母亲叫了起来。 “不,不能这么说,”姨夫说:“要是一只好狗只要 15 法郎,我一准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了!可是,按这个价格,你只能买到一只杂种狗,在你要把野兔作为目标时它会把你引到一个老鼠洞口!一只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该值 80 法郎,甚至高达 500 法郎!” “那样,”大姨说:“在打猎之后我们该做什么?” “打猎之后,就必须归还一半的钱!还有,”姨夫接着说:“狗待在有婴儿的家里是非常危险的。” “说得对,”保罗说:“它会把表弟吃了!” “我不这么认为,可是它会在无意识中传播疾病。” “咽喉炎!”保罗叫喊:“我,我知道这是什么。可是我,那不是 因为 一只狗,那是 因为 气流。” 我没有坚持:他们不会有狗。于是,他们就要依靠我来寻找猎物。我没有说出来,可是这是显而易见的:不必要在保罗的面前得到庄严的允诺,因为保罗曾经表示过,要把耳朵用棉花堵住,《远远地》跟在打猎者的后面,:他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可能会坏了我的事。 我立刻就小心地闭上了嘴,不再吭声。 午饭之后,大人们去午睡。我们就乘着这时间去制服鸣蝉;也就是在可怜的突然不唱了的鸣唱者的后面,插入一片扁桃树叶子,然后把虫子们抛向空中。看着它们急惶惶地飞起来,绕着圈子飞行的古怪样子,我们乐得开怀大笑。 到三点钟的时候,父亲呼叫我们: “到这儿来!”他喊着:“别待在我们后面,我们要试枪去!” 于勒姨夫已经把两只火枪牢牢地绑在平行的两根大树枝上,用一根长绳子把枪捆住,绳子的一头连着枪栓。他在离枪十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母亲和大姨急匆匆地赶过来,迫使我们离得更远。 “注意了!”姨夫喊着:“我数三下,我一次连放两枪!一旦 枪 爆炸了,爆炸声会震聋我们的耳朵!” 全家人都躲到橄榄树的大树干的后面,每个人都用一只眼睛偷瞧着。 只有男人们除外,他们像英雄一样,依然留在开阔地。 姨夫拉绳:一声巨雷般的轰鸣响彻天空,父亲向被捆住的武器跑去。 “它打响了!”他喊叫着。他兴奋地把绳子隔断。 姨夫检查了枪栓,检查受力部位。 “完美无缺!”他终于宣布:“既没有裂痕,也没有膨胀!奥古斯丁娜,我现在可以回答你关于约瑟夫的安全的问题了:这把枪能抵抗得住炮击。” 当夫人们走远了之后,他低声地对父亲说: “但是,不必要夸口。我显然可以在这次试验之前就确认这把枪 是 完美无缺的。可是有几次,经验证明它不如大炮 ------ 这是一种偶然,你得接受。我们现在去验证铅弹的威力。” 他从口袋里取出一张报纸,把报纸折了几下,然后大步走向路径端头的几个小亭子。 “那儿有他的同伙?”保罗问。 可是姨夫没有进入岗亭:他在门上用四个图钉把报纸固定,然后大步回到父亲身边。 他给他的枪装上了一个子弹带。《注意了!》他喊着。 他把枪抵住肩头,瞄了一秒钟,射击。 一直堵着耳朵的保罗,回身往家逃去。 两位射手靠近报纸:报纸上布满洞眼,像个筛子。 于勒姨夫仔细地检查,似乎十分满意。 “洞眼都分成了组,在三十米处,这样的结果,很理想。” 他从口袋里取出了另外一张报纸,折好,然后说: “这回该 您 了,约瑟夫!” 当他把新的标靶就位时,父亲正在装弹。母亲和大姨听到枪声又回到了平台。保罗用食指堵着耳朵,整个人躲在大树干后面,只露出一只眼睛。 姨夫疾步返回,喊: “开始!” 父亲瞄准。 我担心他打不中门:这该是最后的耻辱,按我的看法,就必须重新考虑打猎的问题。 父亲扳动了扳机。轰鸣声震人,他的肩膀剧烈地颤了一下。他的感情一点没有外露,步履稳稳当当地往标靶走起(我抢在了前头)。 一枪正中门的中心,铅弹盖住了四个脚被钉住的整个报纸。我的心中充满了胜利感,我等待着姨夫评审时的溢美之词。 他走上前,检查了标靶,转过身来,简单地评说: “这不是一把火枪,这是一个喷壶!” “他正好击中靶心!”我用力地说。 “射击的真是不坏!”他简洁地表达。“可是一只山鹑突然逃逸,带走了岗亭的门,并不是一件大事。现在,我们该实验 4 , 5 , 7 颗铅粒了。” 他们每个人又射击了三次, 然后 总是检查和姨夫发表评论。 最后,他喊着: “最后两次,我们要试验 大粒霰弹 了。约瑟夫,抓紧你的枪托,因为我放了 1.5 倍量的火药。你们,夫人们,把耳朵堵好,声音可是响极了! ” 他们同时射击,爆裂声震得人发昏,岗亭的门猛烈地晃动。 他们两个人一起向前走,全在微笑,都很满意。 “姨夫,”我问他:“这能杀死一只山猪吗?” “肯定,”他喊道:“除非没有 ------ ” “打到左肩!” “完全正确!” 他捡起厚厚一摞报纸,我看见足有二十来个小铅粒深深地镶嵌在木门里。 “这个木门很硬,”他说:“没有穿透,要是我们有大弹粒 ----- ” 幸运的是,他们没有,因为这时,透过那扇遭殃的木门,传来了一个微弱的嗓音: “我能出来了吗?” 那是我们的《保姆》。
3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硬币怎么清洁?
热度 4 pingcn 2012-2-12 22:19
我喜欢收藏硬币。原因不详。 前不久,得到一些硬币,非常珍惜(不是珍稀,只是我自己很珍惜,\(^o^)/~) 没事儿时候就喜欢把它们拿出来看看。 可是,有人告诉我,钱是很脏的,摸了以后要洗手。 偏偏我是懒人,不喜欢每次都洗手,于是想,另一个办法——把硬币洗干净,不就好了? 家里有各种各样的清洁剂,也有消毒液。如果我想找,还可以找到更专业的试剂。 不过,为了保险,还是先google了一下“怎么清洁硬币”,以下方法,均为收藏了—— 方法1.开水泡一下,后在币面挤点牙膏,再用软布擦洗,反复几次即可。 方法2.用醋泡几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干净,再用钱币刷(玻璃纤维制)摩擦几次。 方法3.如果上面有手印儿汗渍,用橡皮反复擦几遍,其表面就能光亮如新。 方法4.在温暖的肥皂水清洗。 使用温和的洗涤剂,如洗碗精;并且,不能用刷子,要用手洗。 方法5.放入水中,加醋和盐,清洗,擦干。 well,坦白讲,看了这么多,我晕了。 我打退堂鼓了——算了,让那些硬币呆在那里好了,我只想它们、不看它们了! 如果喜欢什么就要伺候它们、堪比伺候奶奶那样伺候,那,还是算了,哈哈,just keep them in the box~~~
6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清洁技术的2012
ScienceNews 2012-2-9 16:40
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对清洁技术行业的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总有一些令人不安的表现。实际上,未来一年全球经济的发展要比想象的还要复杂。 2012 年对于清洁技术的每个领域而言都将面临巨大风险,这有可能是全球经济下滑所致。 但是,根据 Kachan 咨询公司(下文简称“ Kachan ”)的预测 2012 年全球清洁术投资风险将会有所下降。目前来看 2012 年的环境比较不错, Kachan 认为那些正在寻找清洁技术领域的企业家们应该坚持下去。 投资波动 2011 年前三季度,全球清洁技术领域获得的总投资达 68.78 亿美金。根据历史经验, Kachan 估计 2011 年全球清洁技术领域获得的风险投资总值约 88 亿美金。这是过去三年中投资最高的一年。 通过对道琼斯、普华永道、彭博新能源财经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2012 年全球清洁技术领域风险投将会下滑,但下滑并不十分明显。据了解,这是继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经济逐步复苏以来的首次。 未来对清洁技术领域投资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 1 、中国经济:在过去 5 年间, Kachan 预言中国的崛起对于清洁技术而言将是一种“破坏”的力量。然而当前中国却成为世界上清洁技术最大的市场,在清洁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的销售中成为领先者。且相比往年而言获得了全球清洁技术领域风险投资的较大份额。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信号。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出现了中国楼价的下跌和出口的缓慢,风力发电项目融资在 2011 年第三季度下降了 14% 等等迹象。这样的现状对于清洁技术的发展可能不理想。但是对于清洁技术领域而言, Kachan 认为中国值得被信任。 2 、油价上升:清洁技术的范畴比能源更为广泛。但是大多时候,可再生能源作为清洁技术发展的基石,影响其短期市场的最大以因素在于化石燃料能源的价格。有迹象表明 2012 年石油价格将会上涨,这预示着可再生能源将有机会刺激经济的增长。有些人则认为,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将会影响到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从而使得石油保持相对较低的价格。但是随着未来发展中国家石油市场的扩张,石油价格必然上升。 3 、太阳能驱动:目前在已有的、好的太阳能创新项目上的投资依然后劲十足,并且该状态将会持续数年直到其他更好的清洁技术项目出现。一些需要低消耗、高收益的国家十分渴望好的太阳能创新项目出现,且这种渴望在 2012 年依然十分强烈。 4 、自身驱动:市场的大小、回报的可能性将会持续地吸引投资者进入该领域。一些国家更为重视其能源独立。比起以往,世界需要消耗的更少而获益更多的项目。 增长预期 1 、筹款不易:当今一些投资合伙人(一些开办风投公司的组织和个人)仍然在全球的清洁技术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清洁技术集团为客户提供的有关 2011 年第三季度的相关数据显示,仅 2011 年第三季度,有 34 笔以发展清洁技术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基金接收到数十亿美金的资本。但据 Kachan 预期 2012 年风险投资基金的增长会有所放缓。有迹象表明一些合伙人开始对于投资清洁技术越来越不情愿。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进入清洁技术领域数年。 2 、较少支持:在 Kachan 看来, 2012 年政府的清洁技术支持政策仍然不是很明朗。也许 2012 年美国将会拿出清洁技术友好型政策。如果美国与能源有关部门的许可和借贷担保问题在 2012 年持续萦绕在清洁技术领域,这并不值得惊讶,这些将会使得美国政府对于清洁和绿色产业的任何公开支持看似不可能。尽管如此,美国借贷担保程序对私人清洁技术资本给予宽松政策应是情理之中。然而,未来美国借贷程序和税收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事实上,在清洁技术领域,发达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一直是扑朔迷离。比如在英国,投资者们的信心也因为最近太阳能补贴的下降而被打击。 3 、风投观望: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早期的一些风险投资将资本投入一些新的清洁技术公司,这与目前已进入投资后期公司在整体份额中所占百分比大致相同。而自 2008 年金融危机起,无论是交易的数量和规模,进入投资后期的公司都受益更多, Kachan 认为这表明投资者倾向于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流通,而不愿在新公司上冒风险。 4 、公开募集:尽管当前的清洁市场市场有着一定的规模,且有一定的资本进入了该领域,但是整体而言清洁技术投资者仍在试图找寻回报。据了解, 2010 年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清洁技术公开募股的最大数额,有 93 家公司大概获得了 163 亿美金。故在 Kachan 看来, 2011 年的清洁技术并购行为比前一年更为强劲。 5 、经济动荡:当前所存在的一些情况是不容忽视的,全球能源、粮食的供给问题;贸易赤字和债务危机;货币升值和军事发展等等。这些都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刺激和影响。所有这些的影响都会导致人们对于清洁技术领域的关注。 6 、大公司卷入: 2011 年,世界上的大公司开始关注到清洁技术领域的发展机遇,并开展了兼并和收购,以及进行风险投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照明和智能电网公司。施耐德电气公司购买了有关清洁技术的 10 家公司。仅 2011 年第三季度,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采埃孚股份公司便对一家风力发电组件生产商投资 1870 万美元用于风力涡轮机、变速箱生产。英国石油公司也向巴西的一家生物质能公司投资 710 万美金。过去的一年中有数十种各式各样的股份交易。 7 、能储投资: 2011 年有大量资本开始进入能源储蓄。 2011 年第三季度,世界上共有 19 个能源储蓄项目成交,涉及金额 5140 万美金。 2012 年,能储项目是否会成为清洁技术领域的领导者?虽然最后一个季度的数据不详,能源储蓄项目近来成为全球清洁能源风险投资青睐的项目。然而 Kachan 所作的数据分析显示,第三季度能源储蓄项目被人为操控,大量的投资进入了固定电池制造商美国 BloomEnergy 公司和美国 ClearEdgePower (该公司位于美国俄勒冈州希,被称为是俄勒冈州燃料电池旗舰公司)。但是事实上,能源储蓄并不被 Kachan 看好。 Kachan 认为,如果使用其他方式来生产清洁电能,大型可在生能源的储能问题将会不再是问题。 8 、海洋能源:从 2006 年起,人类已经开始着手对海浪、潮汐、海洋热能的转化开展相关的设备研发和制造。六年后的今天,该到了海洋能源被重视的时候了。目前加拿大东部的一个岛正在进行一个项目。几周之前,西门子股份公司将其在英国超级能开发商中的股份从不足 10% 提升至 45% ,原因在于海洋能源看起来更具有可预测性。此前不久,荷兰一公司成为了位于苏格兰的欧洲海洋能源中心最新的供应商,该中心为全球海洋能源研发的中心所在。综上所述,海洋能源正在被逐步推进。不过海洋能源的主要障碍还是在于设计和技术。据 Kachan 预测, 2012 年并不会是海洋能源与燃煤竞争激烈的一年,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私人或企业的投资进入该领域。 9 、水、农业领域: 2012 年,水能源和农业领域的相关商业活动将会带来更多的风险投资。事实上,只有清洁技术产业业内人士才会将与水相关的技术看做一个投资领域。工业废水占据了目前有关水能源领域的投资大部分项目。在 Kachan 看来, 2012 年有关减少环境压力的相关规定将会推动有关水水利的创新和投资。事实上,有关水能源的投资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出现,而关于农业领域的投资到今天才迟迟出现,过去一年关于农业领域投资的讨论比以往更多,预计在 2012 年该领域将会发展的更快。 Kachan 认为会带来该领域迅速发展的原因是:随着人们不断意识到对于水资源、能源和食品之间复杂关系,当前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人类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等现状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时期农田应该成为投资的一个主题。■ (原文来自 http://www.kachan.com ) 闫岩/编译
16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怎样清洁精密光学仪器
dongzg101 2012-1-5 20:45
怎样清洁精密光学仪器 对精密光学器件的清洁有可能降低器件的性能,不适当或不必要的清洁容易破坏器件的表面镀膜。正确取放器件并将器件保存在专用容器中,将最大限度地减少清洁次数和器件被损坏的可能。 A、推荐清洁材料 聚乙烯实验室用手套 光学级的透镜清洁纸 脱脂长绒棉 根据环境按比例调配酒精、乙醚溶液进行光学零件表面清洁工作。 推荐比例如下: a 室温:18 ℃-24℃时乙醇:35﹪乙醚:65﹪ b 室温:12 ℃-18℃时乙醇:25﹪乙醚:75﹪ B、推荐清洁步骤 1、用清洁空气吹掉表面浮尘。如果不能吹干净,取两张镜头纸裹在棉签上或将镜头纸折叠使之比要清洁的面积稍大。 2、擦拭光学零件表面时,首先应用石油醚将毛砂面和框擦干净。 3、擦拭圆形零件时,棉花球应从中心向边缘作螺旋线移动,同时棉花球本身也应转动,并顺势将棉球从镜片表面移出,不要在镜片边缘停留,以免留下印迹,如果利用回转器擦拭,则擦拭时,棉球应由中心向边缘作直线移动,棉球本身同时转动(棉球的自转量应略小于一周为宜)。 4、擦拭棱镜时,可将棉球横放于被擦拭的表面,以直线形式进行擦拭。 5、应在相对清洁的房间内擦拭,并用脱脂长绒棉擦拭,棉球上所含的清洗液不宜过多,擦拭时应在分划板刻线的交叉方向移动擦拭,以免将刻线内的填料层擦掉。 6、在擦拭胶合光学零件时,棉球蘸混合液不应过多,以免溶剂侵入胶合层引起脱胶。 7、镀铝加保护膜的反射零件,如果保护膜比较牢,可用蘸少许混合液的棉球或仔细脱脂的砂布擦拭。 8、棉球应卷好,卷棉球的竹棍头部不应外露,以免划伤零件。棉球的大小和形状应随零件的大小和种类不同,一般是圆形零件用圆柱形棉球,平面零件用扁平形棉球,除镀膜表面(特别是反射镁)用松软的棉球外,其余情况下应把棉球卷紧。 9、蘸混合剂的棉球侵入溶剂内时请不要超过三分之一的棉球长度。 注意: 擦拭前,操作人员应用洗涤液仔细清洗双手,并用脱脂过的毛巾擦干。 操作人员应将室内的一切用具擦拭清洁,有关与光学零件接触的工具、夹具,应进行脱脂。 一个棉球只能用来擦拭一遍,用过的棉球,请不要蘸溶剂重复使用。 清洁光学器件之前,请去掉手上的戒指及其他饰物,仔细清洗手部并戴上手套。 工作中,如手出汗或接触油脂后,需按照要求重新清洗双手。 擦拭光学零件,如必须用手拿光学零件的抛光面,请对戴着的手套进行脱脂处理。 擦拭带框的光学零件时,应注意不使污垢附着在靠框的周围或框上挂有纤维,不带框的光学零件应不使污垢附着在毛砂面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shiyongxin 2011-9-24 17:26
普通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普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 2004 〕 285 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 2009 〕 38 号)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普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管理。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普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四条 普通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由医疗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疗管理部门、药学部门、 感染 管理部门、护理部、普外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 第五条 普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 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二章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第七条 普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第八条 一般情况下,普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 2 小时、污染机会多;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 (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 糖尿病 、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 ( 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 ) 、营养不良等; (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 (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第三章 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九条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十条 普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表中所列抗菌药物的剂量均为成人剂量。 第十一条 对 β - 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 0.6 ~ 0.9 克 静脉给药)预防 葡萄球菌感染 ;可选用氨曲南( 1 ~ 2 克 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十二条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 0.5 ~ 1 克 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 0.4 ~ 0.8 克 静脉给药)预防感染。 第十三条 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或按公式(小儿剂量=小儿体重 × 成人剂量 /70 千克)计算。 第十四条 普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 第四章 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 第十五条 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应于切开皮肤 ( 粘膜 ) 前 30 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 2 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第十六条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 100 毫升,一般应 30 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 4 小时。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超过 1500 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第十八条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 24 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 48 小时。 第五章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 第十九条 实施普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应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手术室进行。 第二十条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第二十一条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 第二十二条 手术备皮: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剪毛;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 第二十三条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 第二十四条 尽量不放引流装置,如需放置应使用闭合式引流装置,并尽早拔除。长时间放置引流装置不是持续预防用药的指证。 第二十五条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需出院后拆线的手术患者尽可能到病房由手术医生负责拆线。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 第二十六条 需 连台 的普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应安排在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后。在污染或污秽切口手术后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符合要求方可实施连台手术。 第二十七条 术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围手术期保温、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订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中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用药管理 第二十八条 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普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 第二十九条 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各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进行细菌耐药分析,并根据本机构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种类,并及时通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普外科 Ⅰ 类 ( 清洁 ) 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推荐表 手术名称 药物选择 / 单次使用剂量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头孢唑啉 1 ~ 2 克 或头孢拉定 1 ~ 2 克 静脉给药 乳腺手术 头孢唑啉 1 ~ 2 克 或头孢拉定 1 ~ 2 克 静脉给药 血管外科手术 头孢唑啉 1 ~ 2 克 或头孢拉定 1 ~ 2 克 或头孢呋辛 1.5 克 静脉给药 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 头孢唑啉 1 ~ 2 克 或头孢拉定 1 ~ 2 克 或头孢呋辛 1.5 克 静脉给药 腹外疝手术 头孢唑啉 1 ~ 2 克 或头孢拉定 1 ~ 2 克 静脉给药 脾切除术 头孢唑啉 1 ~ 2 克 或头孢拉定 1 ~ 2 克 或头孢呋辛 1.5 克 静脉给药 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 ( 高危者 ) 头孢唑啉 1 ~ 2 克 或头孢拉定 1 ~ 2 克 或头孢呋辛 1.5 克 静脉给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高危者 ) 头孢唑啉 1 ~ 2 克 或头孢拉定 1 ~ 2 克 或头孢呋辛 1.5 克 静脉给药 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 高危者 ) 头孢唑啉 1 ~ 2 克 或头孢拉定 1 ~ 2 克 或头孢呋辛 1.5 克 静脉给药 其它部位(皮肤、腋下等)手术 头孢唑啉 1 ~ 2 克 或头孢拉定 1 ~ 2 克 静脉给药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 颅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乳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胃十二指肠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阑尾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 / 舒巴坦 胸外科手术 ( 食管、肺 )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心脏大血管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环丙沙星 一般骨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 ( 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妇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剖宫产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 ;头孢拉定 1-2g ;头孢呋辛 1.5g ;头孢曲松 1-2g ;甲硝唑 0.5g 。 3. 对β -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个人分类: 收藏|3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越洗越干净么?
热度 1 fs007 2010-11-12 08:51
寻正 【按:本文发表于《妇女健康》(Women's Health)杂志,商业性转载请联系该杂志编辑部。其它转载请注明出处。发表文章有变动。】 显然,如果你数天不洗澡,身上就会散发出阵阵难闻的异味,社交场合的灾难莫过于此了。西方人强调个人清洁卫生,常常建议人每日必浴,甚至每日二浴。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等宗教中的洗礼,就脱胎于远古人们的清洁卫生习惯,上帝,不喜欢不洁的人。 但身体过度清洁(Excessive body hygiene)也有替在的危害性,比如破坏了身体的自然防御机制,减少机体的环境适应机会,或者破坏了身体的寄生微生物平衡。最终结果是由不清洁向清洁过度时,边际效益递减,而边际风险递增,到一定程度,净效益为负值,成为过度清洁。 除了过度清洁外,消费者常常要使用清洁剂去污,而这些清洁剂常含有保鲜剂与添香剂,具有潜在的致过敏作用,如果过敏反应轻微,常常被消费者忽略,或者不适当地归因于饮食及其它因素。 洗手 俗话说,病从口入,事实上由于我们的手承担了绝大多数跟外界接触的功能,病原常常是经手带入的,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DC)估计80%的感染病原经手接触传播,因此洗手成为个人卫生习惯之中的重中之重。 CDC建议你在这些日常行为中要洗手:1)饭前与饭后;2)在跟宠物玩之后;3)喷嚏、咳嗽、擤鼻涕之后;4)便后;5)处理垃圾后;6)处理伤口之前与之后。 洗手的时候,要用肥皂加温水洗,双手互搓,洗至腕部,包括指甲缝与指间,然后冲洗。冲洗后用干手纸巾,而不是直接伸手,去关水笼头。 研究人员曾在美国伊州一个训练营用2年的时间进行一个洗手的有趣实验。实验组必须每天洗5次手,相对于不严格实行洗手规范的对照组,实验组呼吸道症状减少了45%。 1997年,美国普度大学的尼非勒格博士报道了在3-5岁幼儿中进行洗手教育的实验结果,在未进行干预之前的11周内,实验组的感冒与流感发生率为19.4%,而对照组为12.7%;在洗手教育之后,面临冬季的感冒与流感高峰期,在随后的10周内,实验组的发生率为18.9%,而对照组为27.8%。洗手可以显著减少病原传播的机会,一定要尽早教会自己的宝宝。 洗脸洗澡 大家都可能见过蛇褪皮(Ecdysis),蛇为什么要褪皮呢?因为旧皮可能有破损,或者皮中已有寄生虫感染,蛇褪皮可以提供更好的身体保护屏障。人,也一样。蛇一年会有4-8次褪皮,而人的表皮在48天内会完全更新,也就是说人一年也会褪皮7次。人一生会褪皮20公斤左右,这就是为什么你总能从身上搓出泥来。 在你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中,皮肤维持着一个微生态系统,其间有大量的真菌与细菌,即使你用刀子刮着洗,都不能清除掉。估计每平方厘米(相当于拇指指甲大小)的皮肤上会有770万细菌真菌,而油性皮肤,比如面部,数量上可以增加10倍。当你不洗澡时,来自皮肤汗腺与皮脂腺的分泌物、脱落的表皮、以及来自空气中的尘埃积累成一层污垢,污垢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特有的异味,同时,富含营养物质的污垢是很多致病菌的良好培养基,这异味就警告其他人远离你这个病原积散地。 西方人推荐天天洗澡,东方人应仅作为参考,你应该洗多少次澡取决于你的皮肤类型,油性皮肤主要是由皮肤中的皮脂腺的活跃程度决定的,皮脂起润滑与保水作用。脸为什么要天天洗?因为大家的脸都是油性皮肤。 在青春期,由于皮脂腺发达活跃,分泌大量的皮脂,因此,要多洗。当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过于积聚时,堵住了腺管开口,后续分泌的皮脂就在毛囊内发酵扩张,形成年青人特有青春痘(学名痤疮与粉刺Acne),开始时变硬发白,称白头,后来变黑,称为黑头粉刺。由于面部天生是油性,皮脂腺发达,因此,青春痘多发生在面部。青春痘的发生更多地是受激素调控,产量过高,洗得再多都排不了,故而,大家不要见人长青春痘就说别人不洗澡。 油性皮肤易于长青春痘未必是坏事,油性皮肤更不易衰老,不容易产生皱纹。台湾版芙蓉姐姐许美纯自称天生丽质,平时都不洗脸,是有一定道理的,油性皮肤者都容易天生丽质。美容的误区之一就在于拼命地洗掉身上的保护性的皮脂,再来抹一层人造的油脂护水,既花了钱,效果可能也不如你天然产生的皮脂。脸是要洗的,但不必过度清洁。 皮肤美容的关键就在于把水留住,婴儿皮肤中含有大量的玻黏胺糖酸,它能吸住其重量上千倍的水,所以婴幼儿皮肤特别水嬾,成年人留水就靠皮脂,如果过度清洗,皮脂不在了,水份就很快蒸发了,表皮没有血管,其营养供应靠渗透,水少了没了,既不渗也不透,你就皮肤发痒,表皮成片脱落。 洗发 一头顺滑美丽的秀发是女孩性感妩媚的象征,总能吸引异性的目光。刘德华一直宣称他的梦中情人一定要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头发是构成面容的关键装置之一,在审美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头发的养护在梳不在洗,台湾美女大S说,梳发的次数要超过你的年龄,是有道理的,因为年青人皮脂分泌更多。人一天要掉约80根头发,所以不必担心梳多了会掉头发。 头发如果要保持润泽,必需要能保持住光面的光滑与水份,头皮的皮脂分泌只能到达头皮的表面,只有在梳理过程中,人才会把皮脂从头发的底部带到头发的顶端,如果你蓄发愈长,你愈要发更多的时间梳理,才会使皮脂抹到头发的尖端。梳子的齿不能太疏,否则要求的梳理的时间越长。 洗发的关键跟皮肤清洁一样,如果皮屑、汗液、与皮脂在头皮积聚久了,会发酵产生异味,同时会有致病菌生长。相反,如果你过分洗浴,头皮缺乏皮脂保护,头发缺乏皮脂润泽,你的头发不会好看,并且头皮还会发痒或者产生大量的头皮屑。 同样的,多久洗一次发,要根据自己的头皮的油性程度及生活活动状态而定,如果大量流汗,工作区域内粉尘多,多洗就是必然,如果是干性皮肤,就要少洗。 刷牙与洗牙 人一生只有两付牙,乳牙与恒牙,恒牙掉了就不再长了,因此养护牙有着重要健康与美容意义。刷牙是个人能自己进行的清洁卫生活动,而洗牙就需要寻求专业帮助了。 据说毛主席用老虎不刷牙而牙齿锋利干净把劝他刷牙的医生难倒了。老虎的牙齿是其生存竞争的根本,由于它不会刷牙,到了老年就掉牙齿,掉牙的老虎在自然界中无法发威,常常生存在饥饿当中,所以,老虎如果能刷牙,它一定会一天刷上四五次。 刷牙要选择鬃毛不太硬的,免得经常性的摩擦损伤牙龈。人一天要刷2次,有的牙医会建议每餐后都刷。刷牙只清洁牙齿表面,而不能顾及牙齿间的空隙,80%的龋牙发源于牙齿相邻面,因此,刷牙之外,还要用牙线。 在这两样必要的清洁步骤之后,还可以使用口腔清洁液,口腔清洁液可以深入咽喉部,杀灭口腔致病菌,由于它常含有酒精,有很强的刺激性,不少人难以坚持使用。美国牙科协会认为经常性的刷牙与使用牙线已经足够清洁口腔了。有牙医建议刷牙还要刷舌苔,做了没什么坏处,但边际效益可疑,如果你有口臭,可以一试,如果坚持一周有效则继续,无效则放弃。要完全清洁口腔中的细菌既属于妄想,也有害无益。 即使是经常性的刷牙与用牙线,仍然有可能在牙齿上形成菌斑,钙化后成为坚固的牙结石附着在牙齿上,既影响美观,也为局部致病菌生长提供环境,产生牙龈的炎症与感染。因此,定期找牙齿清洁员清除牙结石与菌斑也是牙齿护养的重要步骤。 有的人相信专业洗牙会损及牙釉质。洁牙基本上是物理过程,而牙釉质对物理损伤抵抗力非常强大。牙釉质是人体最硬的成份,尽管一些资料列举其莫氏硬度为5-6左右,真正能有效地切割它的只有金刚钻石(莫氏硬度为10),一般用于洁牙的是钢制工具,硬度只有4.5,不足为虑。相反,如果有菌斑,细菌产生酸性化学成分,可以有效损伤牙釉质,最终形成龋齿。故而洁牙是保护牙及牙釉质的关键性步骤。洁牙起码一两年要有一次,如果平时养护不够,或者因为医学原因,可以一年两次或者更多。 掏耳 出于对耳鼓膜的保护,外耳道非常敏感,在轻度物理刺激下,产生一种在部分人觉得比较舒适的感觉,一种被清洁的感觉,因此,掏耳朵成为一种常见的清洁卫生习惯,尤其是在亚洲地区。 掏耳朵是一种完全没有必要的危险的清洁行为。掏耳朵的工具可能传播疾病,操作不当会损害外耳道皮肤,造成感染,或者刺穿鼓膜,可以致聋。即使是清洁耳垢,使用不当,掏耳器也会把耳垢推向鼓膜,而不是清洁出外耳道。 耳垢是外耳道皮肤产生的前述汗液、皮脂、与脱落的表皮组成的混合物。人与其它产生耳垢的哺乳动物都有天然的清洁之道。外耳道的上皮在咀嚼运动的帮助下,从里往外长,形成一种传送带样机制,表皮上的耳垢就随上皮向外长而逐渐移出外耳道,人在洗脸时把耳孔边缘清洁一下就行了。 耳垢起到保水与润滑作用,耳垢中还含有抗细菌与真菌的成份,它有一定粘性,可以保护外耳道不让小的昆虫侵入过深。对于正常的耳垢进行清除有害无益。耳垢过分积聚,会影响到听力或者产生其它症状,宜寻求医生帮助治疗,不宜自己清洁。 会阴清洁 会阴部相对于其它部位更为潮湿温暖,从阴道、尿道、以及肛门来的分泌物,让这一地区更为适于微生物生长,因此,正确的清洁方法尤其显得重要。 使用温和少刺激性的洗浴液加温水经常性清洗是局部卫生的关键,但每天只需要清洗一次即可,不宜多洗过度刺激敏感的皮肤。清洗应当只局限于外阴,不深入内部,因为阴道尿道腔门各有其自然的清洁之道,使用清洗液之后,用清水冲浴后使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即可。 教育女儿一定要教她擦屁股时向后抹,而不是向前,来自大便的细菌多不为前阴所喜,易于产生感染,学会擦屁股是十分重要的。小便后要向前抹,道理亦然,不让小便沾染其后的阴道口。便后一定要洗手。 在月经期间,除了使用卫生棉条或者月经垫之外,不必要进行任何额外的阴道内清洗,相反,任何清洗都可能造成阴道内菌群失调,增加感染的风险。使用卫生棉条时,每6小时宜换一次,最长不要超过8小时,而且不要持续地用,要跟月经垫换着用,免得出现一种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的严重反应。 阴道冲洗应当有医学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宜成为常规清洁卫生项目。阴道有自己的自洁方式,人为使用清洁剂,尤其是碱性清洁剂,会改变阴道内的酸碱平衡,抑制正常菌群生长而使致病菌生长,反而产生感染与炎症后果。 总结: 中国有句俗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话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有一定道理。个人清洁卫生以适宜为要,洁净不到位,易于致病感染,但清洁过程中却要考虑到人体的自然抗病防病机制,过度的清洁手段干挠了自然防御,就会产生反作用,有时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人体与自然环境是一个相互适应的整体,过度清洁在小孩还会防止他们接触到适当的病原,从而没有机会产生针对这些病原的免疫适应机制,导致成年后免疫系统的超敏感,产生适应障碍。 清洁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病菌生长的环境。人体需要清洁的部位都存在微生物寄生的生态体系,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形成动态平衡,起到防止致病菌生长的作用。过度清洁可以打破此类平衡,为致病菌创造条件,反而引起严重的后果。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4987 次阅读|2 个评论
抹布背后的学问
windlight 2010-8-10 16:40
赵凤光 抹布是日常生活清洁最常见的工具,实际其背后的学问也不少。在此抛砖引玉看看大家有什么高见 最早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是2000年参观北京的诺和诺得研发中心,我们也想新建一个新药研发中心,所以去考察取经,他们除了研发药物,也有部分研究洗涤剂,本身设计的一栋楼非常高档全面,当时参观到底下一层服务层,包括餐厅,工具房,休息处和花园,接待我们参观的人就给我们讲,他们的清洁有严格的规程,一块抹布需要折叠保障有64面清洁的可用,每个桌面不管干净与否,需要反复清洁3次。当时对这个64面就印象深刻。 现在自己家里清洁木地板用66*33cm的人造鹿皮巾折叠5次,即2的5次方64面,形成一个8*4cm左右的清洁抹布,正好是一手掌握,顺着一个方向擦两到三次,见黑即换面,每次可以清洁大约8*30cm大小的面积,每面24*30左右,每平米约14-15个面,这样一个抹布基本可以清洁4个平方米的地板,如果比较干净,每面可以多用到5-6次,16平米房子只用清洗两次抹布即可很干净。这是抹布的用法角度,如何折叠。 根据视角和学科分类,还有以下一些可以研究的方向。 清洁,基本都是用水做溶剂,将附着在需清洁表面的灰尘或污渍去除。但也有其他的一些溶剂选择或者表面活性剂来代替,这是化学角度的可以解释和作用的方向。 一般的清洁,还是以物理角度为主,主要是需用清洁的抹布通过物理摩擦手段以及灰尘的物理移动,也有部分抹布的吸附作用。 实际上很多脏的痕迹是水痕和纤细的绒毛附着,这是鹿皮巾等这种高吸水性的材质就非常有好处,可以将水基本吸干,就没有水痕留下来。小时侯清洁玻璃主要用报纸来将水痕吸干,现在的玻璃清洁橡胶擦用起来也是又快又好。 大型公共场所在清理地板砖时用的大型橡胶擦也是类似的道理。 另: 抹布的64面是否每面都能保持干净,干起活的时候,有时将脏的面折叠起来时是否会污染清洁的面,也是一个问题,但未做实验和观察,有人能用数学来说明吗。 参考 抹布 巧 折叠 可擦16次再洗 抹布
个人分类: 思辨|6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FCC汽油DOS技术试验成功
热度 1 skyclub2008 2010-5-26 18:37
FCC 汽油加氢脱硫工业试验成功 http://www.lsys99.com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09 年 9 月 15 日 由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的 FCC 汽油加氢脱硫( DSO )成套技术完成工业试验标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集团公司炼油专家细心指导和清洁燃料加工人员的刻苦研究有了突破性成绩。 日前,由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的 FCC 汽油加氢脱硫( DSO )成套技术在玉门炼化总厂年 32 万吨汽油加氢装置完成工业试验标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DSO 技术的开发成功,将为炼油企业生产国Ⅳ清洁汽油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重大研究技术成果又一次鼓舞了国内炼油业内人士的研发士气!
个人分类: 备忘录|4420 次阅读|3 个评论
Springer出版的《清洁技术与环境政策》新被SCI收录
wanyuehua 2009-11-6 06:47
1999 年创刊的Clean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清洁技术与环境政策》,ISSN: 1618-954X,季刊,美国(SPRINGER,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出版,2008年入选 Web of Science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目前在SCI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2007年的第9卷第1期到2009年的第11卷第3期共123篇论文。 123 篇文章包括学术论文76篇、社论22篇、会议论文14篇、新闻10篇、评论1篇、书目1篇。 123 篇文章的主要国家分布:美国34篇,印度11篇,英国9篇,菲律宾8篇,约旦6篇,澳大利亚、捷克、日本、马来西亚各5篇,比利时、挪威各4篇,阿根廷、奥地利、利比亚、瑞典各3篇,中国、巴西、匈牙利、葡萄牙、波兰、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士、泰国、意大利、以色列各2篇等。 123 篇论文共被引用55次,其中2008年被引用11次,2009年被引用45次,平均引用0.45次, H指数为3(有3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3次)。 123 篇文章主要发文机构有美国环保总署(US EPA)14篇、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5篇、捷克布尔诺理工大学(BRNO UNIV TECHNOL)4篇、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DE LA SALLE UNIV MANILA)4篇、约旦科技大学(JORDAN UNIV SCI TECHNOL)4篇等 。 Clean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清洁技术与环境政策》网址: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03074/ 作者指南: http://www.springer.com/environ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journal/10098 在线投稿: http://www.editorialmanager.com/ctep/ Editorial Board Editors-in-Chief Subhas K. Sikdar National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Laboratory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6 W. M.L. King Dr. Cincinnati, OH 45268, USA e-mail: sikdar.subhas@epa.gov Ravi Jain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3601 Pacific Avenue Stockton, CA 95211, USA e-mail: rjain@uop.edu Associate Editor for Europe Neil Winterto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Liverpool L69 7ZD, U.K. e-mail: n.winterton@liverpool.ac.uk Associate Editor for Asia Masaki Hosomi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2-24-16 Nakamachi, Koganei, Tokyo 184-8588, Japan e-mail: hosomi@cc.tuat.ac.jp News Editor John Glaser National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Laboratory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6 W. M.L. King Dr. Cincinnati, OH 45268 e-mail: glaser.john@epa.gov WebWatch Editors Teresa Mata and Antonio Martins University of Porto 4099-002 Porto, Portugal e-mail: amartins@fe.up.pt Members of the Editorial Board Adisa Azapagic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Analytic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O Box 88, Sackville Street Manchester M60 1QD e-mail: adisa.azapagic@manchester.ac.uk Earl Beaver Practical Sustainability 14500 White Birch Valley Lane Chesterfield, MO 63017-2418 e-mail: erbeav@aol.com Eric Beckman Masacaro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 School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sburgh, PA 15261 e-mail: beckman@engr.pitt.edu Asher Brenner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 Beer-Sheva, Israel e-mail: brenner@bgu.ac.il Anil Dikshit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Powai Mumbai 400 076 India e-mail: dikshit@cese.iitb.ac.in / akd_iit@yaoo.co.in Joseph Fiksel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ngineering Columbus, OH 43210 e-mail: fiksel.2@osu.edu Yinlun Huang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Wayne State University Detroit, MI 48202 e-mail: yhuang@wayne.edu Gjalt Huppes CML-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eit Leiden P.O. Box 9518 NL-2300 RA Leiden, Netherlands e-mail: huppes@cml.leidenuniv.nl Jiri Klemes EC Marie Curie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Pannonia Vezprem, Hungary klemes@cpi.uni-pannon.hu David Mark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123 Cambridge, MA 02139 USA e-mail: dhmarks@mit.edu Paolo Masoni ENEA (Italian National Agency for New Technology,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via Martiri di monte Sole, 4 40129 Bologna, Italy e-mail: paolo.masoni@bologna.enea.it Michael Narodoslawsky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Graz Inffeldgasse 25 A-8010 Graz Austria e-mail: narodoslawsky@tugraz.at Wm. Brent Nixon Vice President, Science Engineering ECC 9830 Colonnade Blvd, Suite 240 San Antonio, TX 78230 US e-mail: bnixon@ecc.net Leonard Ortolano Stanford University Dep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tanford, CA 94305-4020 USA e-mail: ortolano@stanford.edu Oscar Pagola Argentina Associ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 Paraguay 643 - 3B (1057) Buenos Aires, Argentina e-mail: opagola@aaiq.org.ar Ralph Pik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 LA 70803 e-mail: pike@lsu.edu Raj Rajagopalan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e-mail: chehead@nus.edu.sg Chittaranjan Ray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2540 Dole Street, 383 Holmes Hall Honolulu, HI 96822 USA e-mail: cray@hawaii.edu Jose Antonio Romero Miranda Becerril, Coca Becerril, S.C. Thiers 251 - 9th to 14th floors Col. Anzures, Mexico, D.F. 11590 Mexico e-mail: aromero@bcb.com.mx William T. Stringfellow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Direct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 Stockton, CA 95211 USA e-mail: wstringfellow@pacific.edu Rao Surampalli U.S. EPA P.O. Box 17-2141 Kansas City, KA 66117 USA e-mail: surampalli.rao@epa.gov Lawrence Susskin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Urban Studies and Planning, 3-411 Cambridge, MA 02139 USA e-mail: susskind@mit.edu Raymond R. Tan 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Center for Engineer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College of Engineering, De La Salle University-Manila Manilla, Phillippines e-mail: raymond.tan@dlsu.edu.ph George Tchobanoglous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662 Diego Place Davis, CA 95616 USA e-mail: gtchobanoglous@ucdavis.edu VenkateshUddameri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xas AM University, Kingsville Santa Gertrudius Ave. Kingsville, TX 78363 USA e-mail: vuddameri@even.tamuk.edu Carlo Vandecasteel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K.U.Leuven Leuven, Belgium e-mail: Carlo.Vandecasteele@cit.kuleuven.be Henrik Wenzel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enmark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yngby, Denmark e-mail: henrik.wenzel@kbm.sdu.dk Peter Werner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resden Institute of Waste Management and Contaminated Site Treatment Pratzschwitzer Str. 15 01796 Pirna, Germany e-mail: pwerner@rcs.urz.tu-dresden.de G D. Yadav Dep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Univ. of Mumbai Matunga,MUMBAI-400019 INDIA e-mail: gdyadav@yahoo.com Yong Jin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 China e-mail: joyceliu96@mail.tsinghua.edu.cn
个人分类: SCI投稿|10295 次阅读|1 个评论
“腐败”是正常组织排斥异己组织的一种自洁过程
famingkuang 2009-9-23 10:29
前天上山去摘板栗,手指上被刺进去了一个小刺头,怎么也拿不出来,两天来一直在隐隐作痛,今天早上醒来,发现已经灌脓了,就用手一挤,脓水和着小刺头一齐被挤了出去。再看看自己身上许多年前被小刺头刺进去,由于没有灌脓,现在已经结成硬硬的一颗珍珠眼肉了,除非动手术,否则已经无法清除了。 由止我想到,当今社会的腐败现象,它们是不是就象正常社会中的脓包呢? 这些腐败分子就象扎进正常社会组织中的刺头,社会为了清除他们,自我牺牲了一些正常组织的利益用脓包将他们包围起来,以示其与正常组织的区别,待到成熟时,只要轻轻的挤压一下,它就会被排出组织之外了,于是组织又能恢复健康状况了。 所以我觉得腐败并不可怕,它是组织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牺牲局部利益换取整体利益的一种自我生存的技巧。 正如,我们被一两颗刺刺中了并不可怕一样,组织内混进去几个异己分子并不可怕,他们会以让其腐败的方式让其自行离开组织。从而避免其产生更大的危害。 我们被扎几颗刺很正常,也容易痊愈。但是如果浑身都被刺了那就不妙了,肯定是误入歧途了,如果还是一个劲的往里钻可能就会有生命之忧了。 所以,腐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群体腐败。。。。。。。
个人分类: 反思|145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疯狂的两天
jlxt33 2009-8-11 20:29
这两天的生活用两个字概括:疯狂 昨天突然很想彻底搞清洁,于是乎,开始疯狂的打扫,从晾晒被褥、洗床单开始,到搽桌子、地板,直到给地板打蜡,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焕然一新的感觉真好! 当然这张图片不是咱家,下载来赏心悦目的。心里是舒服的很,但是胳膊确实也累得很。到现在好像还有点软。 当然也不能不停不歇地干一天,那可真是疯狂了,真是要命的。毕竟现在是30~35度的气温呀。一天中那汗不知流了多少升,反正进口的白开水约5L。默默地干活多没情调,于是乎打开电视,翻了几个台,有一个很有磁性的女声在讲述一个故事,于是定格在这里,一边听一边看,一边干活。后来才看到是电视连续剧《对手》,刚开始不知道演什么,看清楚是关于间谍和密码的,估计应该有意思,就看了下去。居然演了一整天,直到下午六点才算告一段落,整整演了11集。 今天又断断续续看了11集。估计明天还有11集。直到昨天,我才知道电视台居然有这样疯狂地播节目的,一整天,除了广告就是同一部电视剧。我也是才知道自己能疯狂地看一整天电视剧,没有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真是愧疚。于是乎来办公室,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再记录下来,自己的疯狂。 想想上一次的疯狂应该在很多年前,大学毕业前,跟同学玩了一天,看了电影,不打伞,趟着水,bia-ji bia-ji地走回宿舍。真是难以忘怀。 或许内心里期望自己还有疯狂的愿望和能力,大概表明自己还不算老。 或许
个人分类: 瞅瞅生活|3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乡村与农业之印象(附随想)
热度 1 蒋高明 2009-7-2 11:09
蒋高明 最近一周,笔者受邀赴日本参加亚欧国际环境论坛第7次圆桌会议,会议地点在神奈县的Hayama,位于关东平原的乡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日本,近距离来看看东边这个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工业化强国的给人的最初印象。 日本的硬件条件几乎与其它发达国家别无二致,从城市到乡村,现代化的气象很浓,尽管部分乡村还保留有传统文化。有时传统也会成为时髦。几天的印象中,对日本人尤其农民在其本土的表现看,概况起来可表现在诚信、自信、整洁、安全、守法、高的教育素质、尊重他人等几个方面。环境清洁是这个国家最大的特色,在马路上几乎看不到飞着的纸片和塑料袋,农村更是出奇的干净。单是这些整洁优美的环境,就够我们追赶几十年了。 乡村他们还保留了很多传统的东西。农田里,很少有白色农膜覆盖。他们采取传统的有机耕作,生产所谓高端的有机产品(实际上是在现代技术装备下的传统农业)。稻田几乎是能够欣赏的一幅幅油画,整洁利落,没有粗暴干涉的痕迹。严格控制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生产的产品成了东京等大城市的抢手货。农村见不到传统的“三堆”(粪堆、柴堆、垃圾堆),垃圾是分类管理的,有机垃圾经过处理还回了农田,仅定期收集那些不能降解的塑料制品垃圾。农田地头就是森林,多样化的本地森林既美化了环境,又保护了农田。 最令人惊奇的是动物养殖场,那些牛羊几乎享受到人的待遇。笔者走进了一家肉牛养殖场,棚舍高大,木结构,连料槽也采取传统的木制品。动物活动的地方没有用水泥硬化,而是用锯末、农作物秸秆粉碎物以及部分沙子铺撒在地上。动物粪便与这些物质混合在一起,清理后在专门的棚舍里发酵,变成优质的有机肥。由于牛舍高大舒适、通风条件好,粪尿等得到及时处理,所饲养的牛身上见不到粪便的痕迹,也几乎没有什么臭味,牛身上很少见到苍蝇。在这样的环境下,动物生长健壮,许多肉牛估计在1500至2000斤之间。 粗饲料来自稻草等传统的农作物秸秆,精料来自豆腐加工厂的下脚料,然后配置必要的养分。经过这样的处理,光合产物得到最大的循环利用。当然,他们不排斥机械,拌料和清理粪便是专门的机器来干的。一个小伙子可养100多头牛。 日本的农舍多采用转木结构,有些甚至保留了茅屋,那多是比较富裕的家庭才采用的。房舍内部同意是宽敞干净。我们走进了两家,其中一家是传统的手工艺匠人,用竹子编织各种工业品,还制作比较复杂的轿子;一些竹制农具、家具几乎成立成了城里人家的收藏品。该农户在其丰富的竹编织品基础上,建立了一家竹制品博物馆,多为自己欣赏,部分向乡亲们炫耀。另外一家,有绘画的传统,绘制的图片很精美,部分制作成了明信片发行。从这两家农户的艺术修养看,日本的农民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素质很高的日本中产阶级以上公民了。 不过,日本的农业也有问题。同中国一样,农民愿意进城谋职业。在日本北部,一些农田撂荒了。政府、科学家和农民一道,研究如何恢复农业,使土地升值。政府有专门的资金。发展有机农业,就是一个重要的出路。 日本人将技术发挥到极致,大到火车、汽车,小到家庭里的热水器,每个细节做得很好,很少粗枝乱造,使用的年代久远,实际上是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日本出口给中国的汽车并不是最好的,我们在国内花重金买来的日本车还不如日本街头跑的出租车。出租车的牌子是丰田的,但里面的设施舒适程度尤其操纵装置比国内跑的丰田车要领先好几年。日本从中国进口许多东西,尤其原材料,甚至中国的沙子、石头、泥土他们都要。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日本从中国进口刺槐叶,粉碎后刺槐叶,说是提取什么化工原料,让中国尤其山东一带的刺槐遭受了一次劫难。这样的亏我们吃的无数次了。中国当发展自己的实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金,不见得什么都搞原始创新。将已有的技术利用好,多制造精品就是最好的创新了。科技界大量浪费纳税人的钱财,搞所谓的接轨研究,这样的现象不应当继续下去了。海尔家电,格力空调在在国内市场上超过了日本空调,但实际上我们与人家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日本人的地理知识并不见得好,从在飞机上与日本人咨询我开会的地方开始,到在机场问警察,再到高速火车上问普通市民为止,竟大部分不知道神奈县在那里。后来幸亏遇见了一个在上海做生意的日本博士,才打听到了正确的行车路线。日本人大不关心其身边以外的事情,仅注意做好自己的事情,少高谈阔论。高速列车上出奇地安静。 当然,工业化程度高也有其造成的烦恼。第一天晚上入住的宾馆,空调设施等一应俱全,连坐便器也是加热的,自动出水的那种,只是我不喜欢空洞发出的噪声,可关了电源后依然有噪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发出了,拔了所有的插头后依然有声,就将房间的插卡取电的卡也拔了,房间断电了。可依然还有噪声,这次是从隔壁的房间传来的。没有办法,外面异常安静,而房间里却隐约有噪声。伴着这噪声,我进入了梦乡。长途奔波太累了,管不了这么多了。物极必反,我们跑得太快太累了,适当停下来休息一会,适当回归自然是必要的。 看到日本城乡街道上没有垃圾,我甚至突发奇想:我们宁愿停止GDP追求,全民来打扫卫生,消除垃圾,远离苍蝇,远离臭味;连续干它十年八年,国人身上干净了,街道干净了,树木增多了,空气新鲜了,河里的水重新能够捧起来喝了,花草增多了,鸟儿们开始又回来歌唱了,也许我们获得的尊重比现在用生命好环境换来的GDP更多得多,而得到实惠的是我们自己。这可能非常艰难,因为从上到下,大家想的依然是发展发展,还少有人想环境环境,还有那些没有出生的后代。 图1 日本乡间的道路 图2 日本农田有多样化的本地森林群落保护着 图3 一家农民办的竹工艺博物馆 图4 一家普通农家院门口 图5 稻田也让他们做成了露天的工艺品 图6 在舒适的环境下生长的肉牛 图7 饲料搅拌器 图8 玉米田地头依然可见到其它草本植物生长 图9 村民家的墓地。这样处理可节约大量的土地,又保留了文化 图10乡村定期回收塑料制品的垃圾框,有机垃圾被处理后作为肥料使用了 图11 乡间的庭院就像微缩后的园林 图12 一家农民画师的画室 图13周末农民进城出售农产品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8830 次阅读|4 个评论
也说水电之绿
youngzy 2009-2-20 09:24
近日在网上又看到水电是否为清洁(绿色)能源之争,一些人打着环保旗号妖魔化水电。我查了一下,这些论调的源头是来自于范晓在人民网上的一篇文章《质疑水电清洁能源论》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2742/10559/960470.html ),下面仅以其所列观点逐一作出批驳。 文章作者举了一个紫坪铺工程施工区的例子说明水电工程危害地质,作者提到在施工时遇上连续降雨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这个例子本身就说明个例了,具有偶发性,即使是普通施工工程遇上连续降雨也很可能会导致泥石流的,根本不能就此说明水电就不是清洁能源。之后作者又举了美国爱达荷州特顿峡谷水坝,更是不能说明问题,那纯粹是工程设计和实施质量本身的问题,大部分水坝并不存在这个问题;至于加剧诱发地质灾害,其概率更是极低的。作者又举例说水库淹没了良田,却不提水库也能使很多缺水的干旱土地能够得到有效灌溉,再说这些所谓的良田大部分都是坡耕地,其长期种植会造成水土流失,在大江在河两岸的耕地本身就应该退耕的,而且水库建成后,也可以发展养殖业,以新产出的水产品代替农作物产出。至于说水库会截留沉积物和营养物质,那是工业排放没有控制好的问题,不是水库自身的问题,而且水库本身也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而所谓的被淹没的植被和土壤的分解以及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并产生沼气和二氧化碳的释放,导致温室效应完全可以在水库建成前将植被进行清理解决的,即使不清理,也就是前几年会有温室气体排放。如果说大坝会减少下游的水流流量,从而造成灾难性影响,那更是站不住脚的,从长远来说,总的水流量不会因为大坝而减少,水电只需要水的势能,其本身并不消耗水资源,怎么会减少下游的水流流量呢?!至于作者提到的大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毫无例外地会减少生物物种多样性,看似有理有据,但河流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河流被工业污染造成的,如果对大坝进行合理管理,完全可以保证下游保持足够的流量而不影响水坝正常运行,而且水库本身也属于湿地,是面积更大的湿地,可以成为多种水生动植物的新的栖息地。作者最后提到美景佳境,因大坝而逝去,也是颇为牵强的,即便没有大坝,因为气候变化,因为某些局部地区降水量减少,一些瀑布也会逐渐消失,再强调一次,将时间尺度放长一些,水坝本身并不会减少水流,瀑布消失与水坝无关,而且水库本身也有美学价值,也可以成为美景佳境供游客观赏,世界上很多水库成为旅游胜地(如三峡),这也是有据可查的。 而上述这些批驳仅仅是针对其观点本身。实际上,所谓清洁或者不清洁,都是比较而言的。社会要发展,人类要生存,必然离不开能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开发水能,就必然多开采可耗竭性资源――煤炭和石油,且不说这些资源会因为越来越稀缺变得更加昂贵,其开采和使用过程中引起的地质灾害(因采煤所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污染等)、污染物排放(每吨煤燃烧产生 75公斤的二氧化硫、37公斤NOX,680 公斤 粉尘 和 废渣 ) 、 温室 气体 排放 (每吨煤燃烧会 排放 2490 公斤 的 二氧化碳 ) 以 及 大量 的 废热 排放 , 其 开采 过程 中 安全 事故 导致 的惊人的 生命 财产 损失,水电是不能与其相提并论的 。而且 , 水电 开发 过程 中 的 一 些 问题 是 能够 通过 前期 设计 来 解决 的 , 水电 成本 也 低 , 其 产生 的 综合 效益 本身 就 能 足 以 弥补 其因设计缺陷 带来 的 外 部 性 。 而 火电 则 不 能 , 即使 不 考虑 外部 性 , 其 成本 也 比 水电 高 得 多 。 事实上,作为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强度还是非常低的,还不到 30%,美国在1986年时已开发43.3%, 1997年达到65.7%,日本在 1986年时已开发95.0%,法国在1986年时已开发92.1%,意大利在1986年时已开发93.0%,西班牙在1997年时已开发61.6%。这些数据表明,世界发达国家都注重优先利用水能资源,尤其欧洲国家。我国的经济可开发水能可发电量为1.75万亿千瓦时,如果达到60%的开发水平,则与2007年底的水力发电量相比,可以多替代2亿吨煤,减排4.99亿吨Co2,少消耗5.58亿吨氧气(相当于3143万亩阔叶树一年产生的氧气量),如果这还不能说水电是清洁能源的话,就没有真正的清洁能源了。 综上所述,水能资源不仅是清洁能源,更是廉价的清洁能源,对于大自然的恩赐不但不鼓励积极索取,一些人还打着环保主义者的旗号大肆发表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不知是为了哗众取宠,还是属于无知者无畏,抑或为某些利益集团所用,实在不得而知。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78 次阅读|1 个评论
屈原:清洁的思想或者情操
jlpemail 2008-6-6 17:01
在阅读《楚辞》时,可以感觉到,作者屈原经常描述的是美好、清洁的意象和人物。这些清洁、美好的事物,是他表达思想的媒介。思想,或许可以用肮脏的事物表达,比如《恶之花》之类的文学艺术作品。喜欢用纯洁、美好,柔美的草本植物和善良、单纯的人寄托自己的理想、意愿和情操,是屈原的偏爱。 也许你可以不赞同作者的颓废倾向,不赞成他的悲观倾向,可是无法反对他的执著于美好事物的感情、感受和感觉。诗人是感性的,是某种情感的俘虏,但也是纯洁和美好的伙伴或者主人。 他的诗歌,不论以任何形式出现,都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论作者的情调如何低沉,如何不合适宜。数千年来,无数的文人都从他那里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汲取了营养。 耐心地阅读和感悟《楚辞》吧,不仅仅在端午节前后,才有必要纪念这个诗人,这个思想清洁的人,这个情操高尚的人。
个人分类: 诗词场|415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