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质调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热闹的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总是单纯快乐的
moxj 2019-5-20 22:20
野外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保质保量的完成这项工作更是时间投入巨大的,能出队的时候记录、采样、拍照...晚上及下雨不能出去的时候整理资料。 考学、工作从事油气地质工作接近二十年,期间相关基础地质工作让自己收益匪浅;如今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转入水文地质调查~~曾今太多感言或许的确不发言比发言更合适;如今回来,分享一点工作中的景色和照片,或许是今后自我表达的最合适途径之一~闲言少叙,直接上图(近日工区随拍)
个人分类: 地质队员|2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聊页岩气之九-源于对高熟页岩基础地质问题思考的一次学术报告
热度 2 moxj 2016-11-16 09:37
前言: 本次十五分钟的报告并不是对一项研究工作的成果展示,或许将其描述为实践中对前人主流认识的继承和再思考更为恰当;但还是引起了许多同行的兴趣,会后 PPT 分享和讨论断续持续到现在,更有几位身边同事的交流因野外工作暂时搁置。这让我想到许小年教授对当下中国经济问题的一段发言:华丽的模型太多,有些甚至已经脱离了经济学常识;因而,很多失败的方案和预测回头来看,可以使用荒唐这个词了。我们的研究领域又何尝不是?很多注重实验测试的研究脱离基础地质,或者基础地质工作简单拷贝前人劳动成果,由此导致的荒唐现象又何止少数?还好,学者们的良知尚在;和现场的研究人员一起回顾这些常识的之后,收获了很多前辈的支持,也收到了不少师兄弟的热情讨论。 PPT 中的内容为现场交流准备,没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或者一些文字和图表只是让现场人员明白我是基于这些内容谈自己的想法。鉴于此,对 PPT 做如下文字说明(现场交流简化版本,省去互动部分),希望对拷贝了 PPT 的同行有所帮助,更期待我们之后的互动会更有意义。 PPT-1 、报告题目: 过成熟海相页岩孔隙特征随有机质成熟度变化的定量表征 注:类似于该类将有机地化与储层特征进行学科交叉的研究,近些年已有很多从事烃源岩研究的学者持续开展工作。在 2015 年的矿物地球化学年会,孙丽娜博士介绍了开放系统热模拟实验的一些成果,因为是个热点问题,茶歇期间不少研究人员聚拢到一起讨论;我当时和孙师妹开玩笑讲埋头做实验的结果很理想化,但和地质实践差距太远,所以大家都过来都跑来提问;如果能在自然界中找到不同热演化程度的样品,对其孔隙特征进行研究,然后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将会是更高质量的工作;现场几位研究人员均表示将基础调查工作与系统的实验模拟结合是这类工作获得成功的较好途径。(会后,我回到武汉写了“ 闲聊页岩气之八 -- 过成熟阶段海相页岩孔隙演化规律研究的一份计划 ”初稿。今年,得知孙丽娜博士毕业之后,她的博士导师妥进才研究员还在继续这项工作,并早已注意到增加地质样品,与热模实验进行比较研究;随后就该问题向妥老师请教。妥老师对年轻人能将实验研究的问题带到地质调查中去思考非常赞赏,并鼓励做好调查工作之外,关注和申请自然基金方面的研究;于是在收到“第四届非常规油气地质评价学术研讨会”的会议通知之后便准备这个交流话题。) PPT-2 近年的工作中,很多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者对南方海相页岩气资源评价时,往往对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和页岩孔隙度这两个基本参数的获得存在机械的送样 - 拿结果 - 看数据说话这样的流程,其间不同环节脱离真实的程度不一而足,以至所得结果不但失去后期指导生产的意义,甚至会有误导。我按照 提问题、举实例和最后分享一点思考 的顺序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PPT-3 首先,随手所列的这些关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测试手段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并且很多方法受设备精度、测试人员等因素影响。我们所获得的 Ro 值更多时候是一个统计的数值,如果将其作为一个自变量,对其它因变量进行表达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它不能像我们当下对时间的表达那样精确,充其量相当于用沙漏计时;保持沙子粒度和湿度稳定的情况下,我们能知道黑夜里到几更了。提到这个参数,想起地化界的明星前辈梁狄刚先生告诫我们在南方海相页岩地层使用这一测试数据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他甚至直言批评在一次测试数据验收中,十四家单位的测试结果,仅有两家和标准相符。 PPT-4 进一步窥视这一测试结果的获得过程,不同学者对于这一数值的获得,存在公式选择上的差异;又如:用奥陶 - 志留系中广泛存在笔式进行这一热门层位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表达,还会因笔石具有各向异性的光学性质而让结果变得不可靠。 PPT-5-插 图 1 PPT-5-插 图 2 PPT-5 虽然,成熟度研究的不同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性和缺陷,但因其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意义,不同的方法都曾发挥重要作用。上午,贾承造院士展示了北美阿巴拉锲亚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的丰硕收获;西方学者早在上个世纪已经通过牙形石色变指数的研究对该盆地不同区域热演化程度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并且利用这一方法对田纳西地区不同构造位置奥陶系地层的热演化程度也有了框架性的认识,而且建立了牙形石色变指数与古埋藏温度的关系。可见,只要一种方法是适用的,用其进行不同地区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对比是可靠的。 PPT-6-插 图 1 PPT-6-插 图 2 PPT-6 国内学者在应用牙形石色变指数或生物壳化石反射率对我国南方下古生界烃源层热演化程度研究中,也做过出色的工作;当我注意到黄陵隆起东缘下古生界地层存在从成熟 - 过成熟演化序列的时候,曾去找汪啸风老师请教黄陵隆起的形成机;更有幸的是我和即将退休的李志宏老师共事一年多,就他曾经的牙形石色变指数等方面工作做过很多讨论,前人在这方面的仔细工作,多种参数的互相比较,让他们的认识对日后的工作更具意义。 PPT-7 另一方面,表征页岩孔隙特征的方法也存在与 Ro 类似的问题,并且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整表达页岩孔隙特征;在坐的大多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是外行。但 页岩的孔隙随着其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增加而会发生协同演化,这是大家的共识;这期间伴随着地质流体的变化,不仅有机孔,而且无机孔;不仅微孔,而且中孔和宏孔都随着页岩的热演化过程而在动态变化,所以需要综合不同测试手段,对页岩孔隙进行全面了解,才能找到它们之间复杂,旦存在关联的规律。或许很快,我们可以实现页岩孔隙特征在过成熟阶段的定量化预测,这对南方页岩气资源的评价和勘探无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PPT-8 如下,对大家近年关注到的相关问题做一点自己的解读。 PPT-9 无论近年的国外热点文献,还是这两年同行关于渝东、鄂西地区一些热点层系不同热演化程度页岩的孔隙研究,都显示页岩在某一演化阶段的有机孔隙更加发育;比喻 woodford 页岩在 Ro=1.67% 附近,龙马溪页岩在 Ro=2.6% 附近是它们有及孔隙发育的优势阶段。 PPT-10 Mastalerz 通过系统的分析测试总结和预测了新奥尔巴尼地区页岩从低成熟到 Ro=1.4% 时,页岩微孔、中孔和大孔的阶段性增减规律;但对高 - 过成熟阶段的页岩孔隙演化特征, Mastalerz 没有做证明性的预测。龙胜祥教授最近总结认为 Ro=2~3% 时,有机孔大量发育,之后生气减弱,有机孔减少。我认为,龙胜祥教授的结论对五峰 - 龙马溪组页岩的评价是一个实用的指标。 PPT-11 接下来我讲一下自己对相关工作所做的一些尝试,先讲 2013 年基于广西石炭系调查工作中的一些探索。可能因为所采集的样品主体为海相沉积,国内某知名测试机构的 Ro 值测试初步结果显示不理想,测点数很少,且同一层位相邻样的 Ro 差距较大。随后将样品送往博士期间实验室分离、抽提做芳烃方面研究,色谱分析结果很理想;甲基菲指数换算的 Ro 值波动较大,不理想(该值表达 Ro 在 1.35% 附近发生反转),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计算 Ro 值波动很小(该系列化合物较菲系列化合物在高 - 过成熟阶段有更好适用性,且基于分子热力学远离的统计结果随着仪器精度的提高交传统光学方法更具可靠性),较为理想。年底见到刘德汉老师在《中国科学》关于用拉曼方法表征高 - 过成熟阶段有机质成熟度研究的文章,同事刘安拿鄂西下古生界的样品和我讨论做拉曼分析,之后,我一道将广西样品做了拉曼分析,显示这批高成熟样品的拉曼温标较为稳定,右上黄色背景部分。 PPT-12 关注到拉曼光谱在地质温度计中的应用之后,留意了国内外的一些相关成果,并在工作中尝试使用这一方法,当前来看,这是一种经济快捷的 等效 Ro 值 测试方式。左图显示含碳变质矿物从绿片岩相到榴辉岩相的拉曼光谱特征。右图中 c 、 d 为 2014 年初于中扬子地区多采集的志留系样品和寒武系样品的拉曼光谱图,显然其热演化程度较高,对应左图发生过 D 、 G 峰倒转,借用含有二级峰 D ′的拉曼温标表达式更为合理,而国内当前仅有 D 、 G 峰表达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公式有待商榷。 PPT-13 回到北京,想起在科学院读书时,老师们多次强调在研究中对科学思维和新的测试手段都要重视,它们通过不同方式引领人们的认识和发现。提交 PPT 之前插播了这张图片,北京大学张树霖老师两个月前获得拉曼终身成就奖,我想华人在海相过成熟页岩的研究方面也会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 PPT-14 言归正传,再回到华南石炭系页岩的讨论中来,最近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中心在柳州的东塘 1 井有较好的显示,下面这个成藏模式图是 2014 年该地区水井钻探失火之后我结合与李志宏老师所测剖面和该区构造画的成藏示意图;去年一次汇报中我重点讨论了石炭系的沉积特征,或者最近和大家讨论构造保存的问题,但首先我们通过前面的不同方法明确了一个地区页岩的 Ro 值,正因为处在较为理想的热演化阶段,这些可燃气体的显示才会频繁出现,请大家留意我左下图红色方框中这一层系页岩的典型拉曼光谱特征。 PPT-15 再来看一下近期比较热闹的宜昌页岩气突破,开始的 PPT 中已经展示了前人在上个世纪关于该区页岩热演化程度的研究。我用红色字体标注了陈绵锟教授 2009 年拍摄于翻坝高速建设时,陡山沱组页岩中烃类气体的燃烧现象;因为对于该区下古生界烃源岩任然普遍具备生干气潜力的认识是上个世纪前人的共识,所以特别用了一个“再”字表达。在和不同研究人员的讨论中,我对该区天然气显示有过不同的表达, 左下红色方框中是 2014 年秭地 1 井施工时附近剖面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的拉曼光谱特征图谱,二级峰 D ′还未明显发育, D 、 G 峰在倒转之前,与中扬子其它地区下古生界几乎丧失生气潜力的高成熟页岩相比,该地区具备独特的优势。 ( 注:括号中为其它场合及会场外交流的看法: 成熟度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李志宏老师在该区工作时,侧重和我交流地层方面的认识,我多次给李老师聊一些诸如油盐共生的油气方面认识,主要和他分享岩性组合对不同层段气体显示的控制作用;和李旭兵教授讨论宜地 2 井井涌因素的时候,则主要认为水动力与地层组合对不同位置气藏有重要控制作用;今年在成都遇到陈科博士时,聊到天阳坪断裂在对他们准备施工的阳页 1 井的影响,认为不同位置会表现不同的断块气藏特征;最近大家在关注阳页 1 井和宜页 1 井的进展情况,我觉得阳页 1 井穿过断层达下盘目的层,其目的层热演化程度和宜页 1 井不会有太大差别,两个位置从沉积方面阳页 1 井具备略微优势的目的层厚度,在岩性、断块和水动力气藏方面如果没有商业性的突破,两口井的亮点都在牛蹄塘组下部优势层段的页岩气突破,工程因素对之后产气量的多少更具影响。 ) PPT-16 另一个例子是江南隆起带的慈页 1 井(因为该隆起和宜昌地区传统上讲的黄陵隆起无论在时间还是机制上都不同,所以常出现机械借用古隆起这个名词进行对比的现象,我将标题的这个称呼放在括号中),在该井到达目的层之前我正好在湘西地区工作,左上图是路线调查中的信手剖面,右下是 2014 年底一次汇报中讲该区牛蹄塘组沉积特征时做的草图;这一区域相同构造位置的目的层热演化程度因当时接近的,左下位置的红框中我展示了代表这一区域牛蹄塘热演化特征的拉曼光谱图; D 、 G 峰已经倒转,二级峰 D ′明显发育,干气生成接近枯竭,所以我的标题用了“残余气显示”;过一段时间该区正在施工的沅页1井将到达目的层,几个月前我曾发言该井不会太理想,甚至达不到慈页1井的可燃气解析量,结果快到了。 (早年的发言主题中我较多聊的是慈页1井的沉积、构造位置及不太理想的底板条件。) PPT-17 如上诸多,鉴于将过成熟阶段页岩的热演化程度进行定量表征非常重要,并且与其伴随的页岩孔隙特征也需要全面刻画,借此机会,给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分享一份研究计划。 PPT-18 (对该技术路线的详细表述请参见: 闲聊页岩气之八 -- 过成熟阶段海相页岩孔隙演化规律研究的一份计划 ) PPT-19 最后,借用上图谈一下过成熟阶段海相页岩孔隙可能的演化趋势(蓝色框内):页岩孔隙在该阶段先增加后减小的总趋势应该是可靠的,前面讲了学者总结龙马溪组页岩的优势孔隙发育阶段在 Ro=2.5% 附近,牛蹄塘组页岩的优势孔隙发育阶段是否也在 Ro=2.5% 附近? Ⅲ性干酪根的 优势孔隙发育阶段是否会推后到 Ro=3% 甚至更大的值? 我在两年前做实验的时候曾经认为页岩的有机质孔在过成熟阶段会经历先增加后减小再略微增加之后快速减小,并以经间残留孔为主。 PPT-20 本来想和从事分析测试的同行分享一些地质方面的经验,好像他们的专题在隔壁会场;谢谢大家,欢迎提问。 致谢: 中国石油大学对这次会议的精心组织让年轻的页岩气工作者收益匪浅,借这篇日志表示诚挚的感谢。在验证自己兴趣和相关工作所需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地大教育部构造与油气重点实验室给予了很多的便利和帮助,作为曾今的学生和如今的毕业生,深表感谢。地质大学吕万军教授不仅在他繁忙拉曼实验中安排我进行样品测试验证工作,而且给予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指导,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463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zhanjun883 2012-2-26 19:37
1. 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年月日 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 路线:( 如:自 经 至 ) 手图号: 航片号: 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 断层(或 层) 人员: (记录); (手图与航片) 点号: (如:0066) 座标: X: Y: GPS: ( 经度 纬度 高程 )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 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 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 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 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点间:(如: (1) NO0066SE 650m 650m: 沿途为……… (2) 650ms 850m1500m: 沿途为……… (3) 1500mssw 900m 2400mNO0067: 沿途为 ………)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 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 ① 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 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 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记录之后,应注意数码照相编号或底片编号、摄像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 ④ 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 ⑤ 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40°,可在产状前注明S0、S1、S2或糜棱片理等;断层120°∠45°;节理320°∠70°;轴面A40°∠50°;枢纽Fh30°∠60°;线理L3000∠10°等。 3. 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 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 ① 地质点(直径1mm的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 ② 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 ③ 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V形法则”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 ④ 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 ⑤ 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 ⑥ 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及剖面代号。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 、薄片及标本 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 2 光片 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 3 岩组分析 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 采样要求 :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4 人工重砂 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岩石。 5 粒度分析 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6 大化石 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 7 微体化石 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2Kg为适。 8 X— 射线衍射分析样 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矿物定名,测定结构简单的矿物晶体晶包参数及格子类型,区别同质多象变体及长石有序度;(2)X—射线单晶 测定晶胞参数(a、b、c、α、β、γ)、空间群、原子坐标参数(表征晶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相对位置),分子晶体中分子立方体构型、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分子间的距离、离子晶体的配位、构型、离子大小、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等。 9 电子衍射法样 测定矿物晶体结构及参数,确定矿物种类。采样:采手标本大小的块状样品。 10 红外光谱分析样 鉴别矿物种类(尤其是胶体矿物和火山玻璃等均质体)、确定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区分类质同像和某些同质多像矿物、区分矿物多形结构、阴离子基团配位对称性、原子的有序—无序分布、阳离子配位数、确定沉积岩成熟度和相指标、含油岩层中干酪根的特征和演化,测定海绿石膨胀层含量。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体200ml 。 11 激光拉曼光谱法 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及气体、液体的成分;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体和气体多于1ml。 12 穆斯堡尔谱法 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氧化态(如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相置换,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相变体;生油岩成熟度;在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 13 核磁共振波谱法 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采样:固体80—160g,液体1—2lml 14 热分析样 有差热分析和重热分析,二者常同时进行。测试要求:鉴别粘土矿物、铁、铝、氢氧化物等含水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胶体矿物、非晶质的种属,鉴定类质同像系列矿物的种属(碳酸盐岩、绿泥石、蛇纹石等),确定矿物的风化、蚀变程度,测定矿物中CO2、有机碳等的含量及水的赋存状态,定量测定矿物的反应热,作样品的热分析曲线。采样要求:单矿物或岩石均可,样重5g 。 15 矿物包裹体分析样 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采样要求:1、测温:均一法,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树脂);用于爆破法的样品,需是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5—1mm。2、成分分析:测定对象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柱石等硅酸盐矿物或部分氧化物,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2—0.5mm,送样重量10—30g 。 16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 对矿物微区(微米级)进行元素常量分析(不能区分变价元素价态)和形貌、结构分析。采样制样要求:采集薄片样,用环氧树脂粘接,不盖玻璃片,载片小于28mm×50mm;也可采单矿物颗粒。 17 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样 矿物微区同位素比值测定,元素含量测定(ppm级)。采样制样:同电子探针相仿。 18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分析要求:确定矿物晶体形态,矿物种类,扫描分析矿物微区表面形态(如石英、锆石)及微观结构;鉴定微体古生物种属。采样制样:采薄片样,减薄至1000埃左右;粒度小于1微米的颗粒样品,取数毫克可直接测试。 19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矿物表面微区形貌、显微结构和微晶形态等;通过稳定矿物表面特征(石英、锆石等),分析颗粒的成因和水动力条件;古生物(特别是微古生物)的微细形态和结构的确定;分析岩石成分、结构及石油储油层显微构造。采样制样:基本与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相同,试样大小取决于仪器型号,一般不超过100×30 ×50mm。 20 激光显微光谱法 测定矿物中杂质元素种类;定量测定矿物次要成分,杂质痕量元素含量;确定微细矿物名称;岩石重砂中副矿物含量的快速统计。采样:固体样品制成光薄片后测试,液态和粉末样需作处理后才能测定。 21 岩石化学全分析样 主要有硅酸盐岩石全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14项、有时还要加上S、Cl、F、烧失量。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 。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  22 岩石化学多项分析样 根据需要分析部分项目,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  23 单矿物化学成分全分析 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矿物理论化学式来确定,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 。也可用电子探针等仪器测定。挑选单矿物10—100g;用电子探针分析,采集薄片样即可。 24 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项目根据样品的用途而定,精度要求要比元素在该岩类中的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采样:新鲜岩石,拣块,500g左右。 25 岩石 稀土元素 定量分析 分析稀土元素15种,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采样:新鲜岩石1—2Hg,拣块法。 26 单矿物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要求:分析项目依样品的用途而定。采样:挑选单矿物2g 。 27K—Ar 年龄样 有体积法和稀释法,测定新生代—古生代未受后期热扰动的成岩年龄,热事件年龄。采样要求:测定对象常为云母类、角闪石、辉石、斜长石、海绿石、伊利石、霞石、火山玻璃,以及含钾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全岩。选单矿物重一般2—50g,全岩样500—1000g 。 2840Ar—39Ar 年龄样 样品要在反应堆中经快中子照射,测定氩的同位素比值,经多阶段加热,测定岩浆岩的结晶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沉积岩的沉积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变质作用的年龄、硫化物年龄;提供多阶段加热的氩同位素分析数据、年龄值及年龄坪谱图。采样:测定对象及样品重量同H—Ar年龄样。 29U—Pb 年龄样 分析要求提供每个矿物颗粒的U、Pb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多个矿物的一致曲线及年龄。采样:取新鲜岩石分离、挑选单矿物,主要测定对象为锆石、独居石、磷灰石、晶质铀矿,对锆石含量高的花岗岩取3—5Hg,对火山岩取10—15Hg,对中基性、超基性岩取20—25Hg,一般挑单矿物重量0.5—2g,纯度>98%,每种单矿物按物理性质不同分别测定。 30 铀系法 40×104a以内的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锰结核、盐类、碳酸盐岩(珊瑚、钟乳石、钙结核、贝壳、骨头)、年轻火山岩、自然水的形成年龄。采样:样重一般为10—100g,水样10—20lml,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取新鲜岩石。 31Rb—Sr 年龄样 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中、酸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和矿物等时线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32Sm—Nd 年龄样 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超基性、基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3314C 年龄样 200—5×104a含碳物质的年龄。采样:采集对象及重量,木头、木炭、树根、古植物种子等采25—30g;泥炭、珊瑚、贝壳、淤泥200—1000g;土壤500—2000g;动物骨骼1000—1500g;水500—1000g;样不需破碎,剔除非测定杂质;样品装入塑料袋(不直接装入布袋);水样应在野外进行处理后,将沉凝物,装入玻璃或塑料瓶中送化验室,通常100升左右的水才能分离出足够数量的沉积物供测定。 34 古地磁 测定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场,求得样品的平均磁偏角、磁倾角、磁极位置等参数的对比,根据样品的磁极对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研究板块的迁移。采样要求:1、间距,垂直走向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为1—5m;2、数量,应满足统计的要求,侵入岩在中心取样,不得少于10块;3、规格,野外采样12×12×12cm大小手标本,并表明层面或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对于松散沉积物可采用器具取得定向标本,误差不得超过10,室内制成4×4×4cm,每块手标本截取四个以上的样;4、采样对象为含磁性较高的沉积物和岩浆岩;5、采集方法,可在新鲜岩石采集手标本或用手提式钻机采取;6、送样时附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及经纬度。 35 热释光( TL ) 测定受热受光样品,如古陶瓷、断层泥和黄土、沙丘等(测石英、长石),测年范围1000a—1Ma ;采样:深度,30—40cm,采样避光进行,不透光包装。样重,1000g左右。 36 光释光( OSL ) 测定河流相、洪积相、湖相、海相、冰水相、风积物、火山喷发物及断层磨擦生热烘烤的产物及考古样的最后一次暴光或受热以来所经历的年龄,测年范围2千年—50万年。采样:基本同热释光样 37 电子自旋共振( ESR ) 测定物质内部结构特征;测定第四纪沉积物、火山岩地质年龄及断层最后一次活动年龄等,测年范围几百年—几百万年。采样要求:1)测定物质结构的样品,单矿物采长度为2—9mm的单晶,粉晶采4—9g,液体需0.01—0.1ml 。2)第四系测年采集对象为碳酸盐类钙结核、贝壳、珊瑚,磷酸岩类牙齿、骨头、硫酸盐石膏、硅酸盐、火山物质、断层物质、经阳光照射的样品等;采样深度30—50m;避光处理和保存;样品量一般50—100g,含石英颗粒松散沉积物一般需1000—2000g 。 38 裂变径迹( FT ) 测定对象磷灰石、锆石、硝石、云母、火山玻璃等。测年范围几百年至几百万年。采样:样品要新鲜,矿物充分结晶;测抬升速率沿不同高度系统取样,样品量足以保证选出几十个矿物颗粒,送单矿物100—500颗,送岩石2Kg 。 39 氧同位素 测定样品的氧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平衡温度取样:根据用途不同而不同:1)、计算成岩温度常采同一世代矿物对,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矿物样重0.2g ;计算碳酸盐岩古海水温度要用腕足类及软体动物贝壳。2)、判别岩石物质来源采单矿物(或全岩),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粒径小于0.3mm 。判别水的来源主要用矿物包裹体。3)、测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采集冰块和雪装入玻璃瓶,蜡封,样品体积50—100ml 。 40 氢同位素 测定δD值。用于计算温度,判别物质来源,结合氧同位素研究地下水成因。采样:测定对象主要有云母、角闪石、蛇纹石、天然水,测定包裹体的矿物有石英、萤石、硫化物、碳酸盐等;样重,单矿物20—50g,水10—15ml 。 41 硫同位素 分 析硫同位素组成,计算δ34S,计算矿物的平衡温度。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硫化物,测定温度取矿物对,挑单矿物0.5g左右。 42 碳同位素 测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用于计算温度,判别有机碳和无机碳、淡水和海水碳酸盐岩。采样:采样对象主要为碳酸盐岩、含石墨变质岩及含碳地下水、气体和植物,样重0.5g,气体5—10ml;测定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的矿物主要有石英和硫化物,样重150g 。 43 铅同位素 分析铅同位素比值,计算模式年龄,判别成因。采样:测定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钾长石,样品要新鲜,取矿物重1—2g,同一地质体应取三个以上样。 44 金属矿和 非金属矿 采化学分析样 根据矿石成分作基本分析和必要的组合分析,确定矿石中有益组分和伴生组分及有害元素的含量。采样原则:根据自然分层和矿化情况连续拣块系统取样,在一层内以样长0.5—1m垂直矿层连续刻槽采样,沿矿化走向至少布置两条以上采样线。 45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光谱全分析样 了解矿体及围岩的元素含量情况。 46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自然重砂样 分析要求:重砂矿物定性定量分析。采样:采集重量15—30Kg,经野外粗淘后不应少于10—15g 。 47 非金属矿物理性能及工艺性能测试样 测试项目及采集方法与矿种及用途不同而确定。 48 采煤层煤样 刻槽法(10×10—25×25cm)直接在煤层上系统取样,作半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磷、发热量及元素分析(C、H、N、O、S)等。 49 生油样: 分析项目为有机质含量、元素分析、沥青族组分分析、氯仿抽提物等。采样对象有油页岩、沥青质岩、煤、浅色碳酸岩等,采集新鲜岩石,要系统采集,样重一般为300g—1000g 。 50 储层样: 分析项目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采样规格6×6×7cm,采样岩石为油页岩、含油砂岩、含油碳酸岩。 51 盖层样: 测定孔隙度、渗透率及岩石突破压力实验。 52 水样: 主要有简分析水样、全分析水样、专项分析水样和现场分析水样,水样的采集、分析项目与密封见有关规范。 53 土壤样: 分析与矿产、农业、牧业、林业、污染、环境生态有关的元素和成分。样品采集系统采集有机层、淋积层、母质层,样重100—150g。 54 植物样: 分析微迹化学元素。主要取植物器官和腐殖质,样重150—200g 。
个人分类: 地质勘查|493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