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贾鹤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亦明《方舟子恶斗肖传国》之贾鹤鹏及其主编的《科学新闻》
热度 1 tian2009 2016-6-6 23:52
【近日忽然见到果壳松鼠采访贾鹤鹏先生,海外镀金一番,俨然专家矣。不免想起此人数年前利用其主编的《科学新闻》,构陷肖传国。又想起更多年以前,此人在《中国日报》工作期间,曾就民科问题采访我。采访稿发给我一看,味道怪怪的。他不肯平实地复述我的观点,而是在转述中加入了他自己的想法。我回信认真地指出他的问题,并且对我的话重新做了表述。他在回信中也非常客气地表示接受批评,但是在最终见报的版本中,仍然加入了他的理解和想象。让我觉得,他要么是没有能力平实地介绍我的观点,要么是心地出了问题。此后,亦明曾说:十年方粉,若非脑残,便是心黑,或者同居两者。深以为然。为此,特意翻出亦明先生大作,摘取其中第八章“作伥”,供本网好事者及贾鹤鹏先生之粉丝参考。直接拷贝字PDF文本,就不重新排版,一一删除页眉和页眉了。又由于发帖字数限制,我只能贴出其中第四小节。如对另外部分也感兴趣,请下载所附PDF文本。另外,这是上好的科学传播案例。有心者可以深入研究。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第八章“作怅”之媒体构陷.pdf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之贾鹤鹏其人及其主编的《科学新闻》.pdf ——2016年6月6日】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 第八章 作伥 前三节讲述贾鹤鹏主编的《科学新闻》及其它媒体如何构陷肖传国,请见pdf文件。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第八章“作怅”之媒体构陷.pdf 下面是第四节,讲述贾鹤鹏与方舟子的友谊。第五节请读PDF文件。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之贾鹤鹏其人及其主编的《科学新闻》.pdf 四、《科学新闻》为何卷入肖、方之争——从贾鹤鹏说起 前面提到,早在 2009 年 8 月 14 日,方舟子曾抱怨说,(就肖氏手术)“我联系过几家媒体,他们都不感兴趣,认为这种事情全国太常见,没有新闻卖点。”那么,为什么两个月后,这四家报刊突然间􏰁不约而同地对“肖氏手术”发生了兴趣呢?为什么它们都能够从这种“全国太常见”的事情中,找到相同的“新闻卖点”呢?由上面这两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引申出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媒体对方舟子如此偏爱? 实际上,方舟子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陆兴风作浪,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有人吹捧他;第二就是有媒体追捧他。但实际上,吹捧方舟子的那些人之中,很多人都掌握有话语权,所以,方舟子在中国的能量来源,主要就是媒体。也就是说,中国某些媒体或者为方舟子提供阵地,如《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北京科技报》;或者心甘情愿地为他当吹鼓手,甚至打手。这就让人百思不解:那些为方舟子提供阵地的报刊,对方舟子抄袭剽窃、一稿多投之类的劣迹早就心知肚明,因为向他们实名举报方舟子劣行之人一直就络绎不绝,其中就包括笔者。可是,他们仍旧继续让方舟子给他们写专栏文章,继续欺骗中国公众。而那些为方舟子当打手的报刊,如《北京科技报》、《南方周末》,尽管不时遭到方舟子的毒打(在方舟子开列的“中国不良记者名单”中,《南方周末》有四人光荣上榜;方舟子还曾多次辱骂《南方周末》,多次打《北京科技报》的假),可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给方舟子当打手的欲望。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就以《科学新闻》为例,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把《科学新闻》挑出来当活标本呢?这是因为,在攻击肖传国的四家报刊中,最卖命的就是《科学新闻》。这不仅仅表现在它是领头的,也不仅仅表现在它发表的文章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文章的倾向性最强,攻击的范围最广,攻击的语言最尖刻,而且还表现在,这家期刊的头面人物,总编辑贾鹤鹏和执行总编辑方玄昌,亲自操刀上阵,对肖传国进行无情的攻击。看看贾鹤鹏在回答一位读者的质疑时,是如何顺便攻击肖传国的: “我今天下午有幸倾听了肖传国教授在清华的演讲,在聆听他的丰功伟绩的同时,也发现肖教授说他是 2008 年 4 月份从美国 NIH 获得了对肖氏􏰂射弧进行临床应用的批准(这里存疑之处是 NIH 作为一个科研机构是否有批准临床应用的权力,窃以为这应该是美国卫生部或者 FDA 的角色,不过在没有证据之前暂且保留),如果将此视为这一理论得到了专业的认可,那么肖教授在此前已经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了大量其科研成果的报道,很多报道甚至出现在 2004 年的一次院士鉴定会之前。”(贾鹤鹏:《科学新闻为何卷入科学争议》)。 注意,这是贾总编在为自己杂志的公正性进行辩护时所说的话。而即使在这样的场合,他在提􏰄肖传国的时候,都会“不禁情不自禁”地要顺便嘲讽一下对方。不仅如此,他竟然把自己不知道、也不懂得的东西拿出来,当作自己有权利攻击肖传国的理由,可见这位曾“为 Science/Nature 撰写科学新闻报道的精英”不时炫耀的那个“不算浅薄的科学新闻从业经历”,到底值几个大钱儿。 再看看《科学新闻》执行总编方玄昌撰写的“社论”中的这两段话: “一位泌尿外科专家给本刊来信,认为‘肖氏􏰂射弧’事件可以与韩国黄禹锡事件相提并论。 “但不同的是,韩国黄禹锡东窗事发之后,韩国政府和学术界并没有对其姑息,而是遵从了学术圈固有的规范,先组织调查组,在学术上进行广泛的取证研究,给出学术上的结果后才将其送往司法机关;曾经在韩国拥有崇高地位、被看做是民族英雄的黄禹锡,并没有能够轻易将质疑者送上法庭。”(方玄昌:《 “ 肖氏􏰂射弧 ” :可怕的缄默》)。 357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 第八章 作伥 一面拿一封匿名信当根据,把肖传国比作黄禹锡;一面再拿黄禹锡当例子,暗示方舟子在中国法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在他们的心中,“公正”这台天平似乎理所当然的应该向着方舟子倾斜。 有了这样的总编辑,有了这样的执行总编辑,那么他手下的记者把方舟子的私人律师、私人打手彭剑说成是“公益律师”,把为彭剑打工的人说成是“志愿者”,然后完全依照方舟子的意图、把彭剑炮制的“统计”公布出来,并且把“肖氏手术”的治愈率说成是 0% ,最后再借着那个“志愿者”的嘴连着两次喊出“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能下得了手”,岂不是“合情合理”的了吗? 问题是,《科学新闻》为什么要为方舟子卖命? 在搜狐博客,有一个建于 2009 年 2 月的“《科学新闻》杂志官方博客”。其中,有这样一段自我介绍: “《科学新闻》最早创刊于 1999 年 1 月, 2008 年底杂志进行了全面的改版,由为 Science/Nature 撰写科学新闻报道的精英团队打造,力图用社会化的视角报道科学,用人文化的情怀服务职业科学家群体,用专业化的手法剖析重大科学事件以􏰄科学界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角色和价值,是国内第一本针对科学界核心人群的专业新闻杂志。”( http://sciencenew s.blog.sohu.com/ )。 也就是说,《科学新闻》卷入肖方之争,是在“全面改版”之后发生的,而该杂志改版的原因,是由于“为 Science/Nature 撰写科学新闻报道的精英团队”主持其事。显然,这个“精英团队”的领队就是总编贾鹤鹏。 贾鹤鹏何许人也?下面是他在“华声在线”的“精英博客”上的“个人简介”: “英国科学与发展网络( SciDev.Net )中国区域协调员。贾鹤鹏 1999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其后加入中国日报,先后供职于该报国内部、商业周刊和文教部,以经济和科技为主要报道领域。目前他同时为 Science, Nature Biotechnology, Chemistry World 等期刊写稿。”( http://blog.voc.com.cn/jiahepeng )。 查贾总编从 2003 年起开始为 Nature Biotechnology 写新闻报道,主要关注转基因植物在中国的推广。很可能是这个原因,当他在 2006 年左右当上“英国科学与发展网络( SciDev.Net )中国区域协调员”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新语丝拜山门,向方舟子投名状。 2006 年 1 月 6 日,新语丝新到资料发表了贾鹤鹏以这个“协调员”身份给“方舟子老师”写的一封信。(贾鹤鹏:《科学与发展网络转基因作物资料库开通中文版》,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report/transgenic16. tx t )。这是贾总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新语丝网站。在此之后,贾鹤鹏还曾两次以相同的身份给“方舟子老师”写信,介绍这个网站,“强烈地期望您访问这个资料库,并把它推荐给您的朋􏰇和同事”。(见 2006 年 2 月 13 日、 8 月 4 日新语丝新到资料)。这年 3 月,贾鹤鹏还请方舟子给“东亚地区科技记者研修班”讲“如何识别假科学新闻”。(方舟子:《如何识别假科学新闻》,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interv iew /scidev2. tx t )。 不过,贾总编并非仅仅是有求于方舟子。他对方舟子实在是有再造之恩。 1 、《自然》之争 前面提到,在 2006 年春天,方舟子打魏于全的假,遭到强烈􏰂弹。 120 名学者联署公开信,􏰂对私人打假。在那前后,西方主流媒体对新语丝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早在 2006 年 4 月 6 日,《自然》杂志就曾在一篇新闻稿中,称新语丝网站是“ a popular place to post rumours of scientific fraud ”(一个张贴有关学术造假谣言的流行网站)( Anonymous. Fantasy reference list leads to the sack. Nature. 2006 April 6; 440:728-729 )。 358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 第八章 作伥 可笑方舟子却在翻译时,把 rumours 一􏰋译成了“传闻”,而不是公认的“谣言”。(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liuhui42.txt )。 5 月 24 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 Special Report ”(专稿),开篇第一句话就是: “ Chinese science risks being sliced up by a double-edged sword: rampant scientific misconduct on the onehand, and persecution based on false accusations on the other. ”(中国的科学面临被􏰃刃剑斩割的危险:一方面是科学不端行为的蔓延,另一方面是根据虚假指控进行迫害 。)( Cyranoski D. Named andshamed. Nature. 2006 May 25;441:392-393 )。 显然,“根据虚假指控进行迫害”的主体就是指新语丝和方舟子。一周之后,《自然》􏰁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 Finding fraud in China ”(《在中国发现造假》)。这篇社论一面指出中国存在学术造假这个问题,同时指出,新语丝式的打假本身也“问题多多”( deeply problematic ),它易于变成毫无节制的互相攻击。最有深意的是,在说完新语丝式打假“问题多多”之后,作者写了这么一段话: “ In China's recent history, 'bottom up' accusations have often been abused by the authorities to persecuteperceived enemies of the state. This was especially true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hen simplypasting a poster on the wall calling someone a 'bourgeois' could destroy their livelihood. The threat ofinnocent people being branded as 'pseudoscientists', either by a jealous rival or by the state, further cloudsthe misconduct picture in China.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自下而上’的指控常常被当局用作迫害假想的国家敌人的手段。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情况更是如此。在当时,只要在墙上贴一张大字报,说某人是 ‘资产阶级’,就能够把摧毁他们的生计。而无辜的人面临着被嫉妒的对手或政府打成‘伪科学家’的威胁,这使中国学术不端行为的场面更为混乱。)( Anonymous. Finding fraud in China.Nature. 2006 Jun 1;441:549-550 )。 总之,对中国学术不端行为,《自然》杂志的态度和 120 人公开信的态度,高度一致。虹桥科教论坛网􏰇冰儿在 2006 年 6 月 1 日就说:“藕认为, nature 评论简直就是副 教授提倡的东东的翻版”。( http://www.rainbowplan.org/bbs/topic.php?topic=31961select=forum=1 )。 毫无疑问,《自然》能够代表西方主流科学界,上述观点就是西方主流科学界对新语丝的观点。因此,它使方舟子坐卧不安。他于是给《自然》编辑部写信进行辩解,一面说自己“同意中国应该建立一个调查不端行为的指控的正式渠道”,一面􏰁说, “在有这样的渠道之前,以􏰄在它建立以后为了确保它恰当地运作,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是必不可少的。”( Fang SM. Misconduct: lack of action provokes web accusations. Nature. 2006 Jun 22;441:932 。见新语丝 2006 年 6 月 22 日新到资料,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interview/nature3.txt )。 可是,三周之后,《自然》􏰁发表了一位读者——被方舟子称为“美国的吴国盛”——的来信,其中严厉指责新语丝打假没有事实,没有调查,充满无端猜测和人身攻击。这位读者还从言论自由的角度批驳了方舟子的观点: “ Disclosing scientific misconduct is not simply about free speech, as claimed by Fang. It is also aboutbeing professional, objective and serious. Only verified facts should be published on the website, if it isclaiming to monitor incidents of scientific misconduct. It should not be used for unsubstantiated attacks inthe name of free speech,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effects on the scientistsconcerned, but also because readers, especially young students, could be misled. ”(揭露科学不端行为并非象方舟子所宣称的那样,仅仅涉􏰄言论自由。它还涉􏰄职业性、客观性、和严肃性。如果这个网站要监督学术不端行为,那么,它只应该发表经过核实的事实,而不应该被用作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来进行无端攻击的据点,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会对当事人的人身和职业产生影响,而且还因为它会 359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 第八章 作伥 误导读者,特别是年轻的学生。)( Wu G. Misconduct: forum should not be used to settle scores.Nature. 2006 Jul 13;442:132 )。 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 2006 年 8 月号的《自然·医学》杂志发表了贾鹤鹏的文章,《学术不端频发,中国直面挑战》。其中,涉􏰄方舟子的一段话是: “ In total, more than 10 cases of misconduct have surfaced in the past year in fields ranging from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iomedical research. But research in the life sciences may be particularlysusceptible to fraud because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reproduce exactly, says Shimin Fang, a formerbiochemistry researcher. Fang now runs a website called New Threads (www.xys.org) that lists allegationsof fraud and identified five of the six cases, including that of Hui Liu. ”( Jia H. Frequent cases forceChina to face up to scientific fraud. Nat Med. 2006 Aug;12:867 )。 当这篇文章出现在新语丝上时,还附有中文翻译,翻译之人很可能就是贾鹤鹏。而上面这段话是这样翻译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年共有超过 10 起学术不端事件浮出水面,涉􏰄的领域既有信息技术,也包括生物医药研究。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似乎特别容易发生欺􏰈行为。新语丝网站的主持人方是民(方舟子)指出,这是因为这一领域的实验结果更难精确地重复。方舟子从前曾是一位生物化学研究者,目前,他主持一个名为新语丝的网站 (www.xys.org) ,列举了大量学术不端事件。在最近发生的 6 起生命科学领域涉嫌造假的案例中,有 5 起最初来自新语丝刊登的举报和揭发材料。”(《学术不端频发,中国直面挑战》,新语丝 2006 年 8 月 11 日新到资料, http://xys.cnhub.net/xindao/read.php?id=20615 )。 这段翻译十分“技巧”:它把“ In total ”译成“据不完全统计”;把“ identified five of the six cases ”译成“在最近发生的 6 起生命科学领域涉嫌造假的案例中,有 5 起最初来自新语丝刊登的举报和揭发材料”。也就是说,在英文中,贾鹤鹏把话说得很肯定,读者以为那“ 6 起案例”都是已经得到了官方确认、至少是证据确凿的案子。而在译文中,那 6 起案例不过是“涉嫌”而已。 其实,在阅读全文——不论是英文原文还是中文翻译——之后,我们不仅不知道那“超过 10 起学术不端事件”都是哪些,我们连那“ 6 起生命科学领域涉嫌造假的案例”的具体涉案主角是谁都不清楚。据查,新语丝在“过去一年”中,“举报和揭发”的“生命科学领域涉嫌造假的案例”,主要有华中科技大学肖传国案(始于 2005 年 9 月)、清华大学刘辉案(始于 2005 年 11 月)、四川大学丘小庆案(始于 2005 年 12 月)、安徽师大刘登义案(始于 2005 年 12 月)、四川大学魏于全案(始于 2006 年 3 月)。而实际上,在这“ 5 起最初来自新语丝刊登的举报和揭发材料”的案子中,肖传国被中国的法院洗清了名声,丘小庆和魏于全由所在单位调查后宣布,新语丝对他们的指控没有事实根据。可是,贾鹤鹏却把这三个人统统都当作已被证实了的学术腐败份子,为方舟子向《自然·医学》报功。 总之,早在 2006 年 7 月,在肖、方之争中,贾鹤鹏就站到了方舟子的一边,认为肖传国案是被新语丝“ identified case ”,至少“涉嫌造假”。从另一方面讲,贾鹤鹏的这篇《自然·医学》文章,逆国际潮流而动,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方舟子 / 新语丝在遏制学术腐败方面的作用不仅是正面的,而且是不可取代的。这与饶毅在两个月之前屡次发表的《争论勿忘共同点》一文,显然是一个用意。 2 、《科学》之谜 不过,贾鹤鹏对方舟子的最大贡献,就是让他重新在《科学》杂志上亮相。这对方舟子来说,具有转折点的意义。 360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 第八章 作伥 原来,《科学》杂志在 2001 年曾发表了熊蕾的文章,专门介绍方舟子打核酸营养品的假。那篇文章让方舟子在国际学术界扬了大名,所以,方舟子在该文问世之后的第三天,还喜不自胜地写了一篇文章,作为纪念。看看其中的这段话: “《科学》很少做人物报道,更少做中国人的专访,在我的印象中,只在几年前采访过一位移居美国的中国天文物理学家,以􏰄不久前对中国国家主席的专访。所以,当我获悉《科学》决定报道我在网上打击中国学术腐败的经历时,颇感惊讶。虽然知道这也许会被我的敌人当成‘国际阴谋’的一个证据,也还是愉快地与之合作。”(方舟子:《从美国〈科学〉的报道想到的》,新语丝 2001 年 8 月 18 日新到资料,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science_report2.txt )。 实际上,熊蕾的那篇文章还迫使邹承鲁最终放下架子,与方舟子站到了一起。可是,自从那年年底肖传国到《科学》杂志告状、指控方舟子抄袭之后,《科学》有大约四年多的时间对方舟子不理不睬,尽管他在国内的打假、􏰂伪搞得轰轰烈烈、尽管《科学》对中国的学术腐败问题十分关注。比如,仅在 2006 年 4 月到 6 月间,《科学》就发表了至少五篇与中国学术腐败有关的文章,但是,在这些文章之中,都没有提到方舟子的名字。这五篇文章是: Hao Xin. University Clears Chinese Biophysicist of Misconduct. Science 28 April 2006 312: 511. Hao Xin. Invention of China's homegrown DSP chip dismissed as a hoax. Science 19 May 2006 312: 987. Hao Xin. Government Crackdown, Please. Science 19 May 2006 312: 987. Hao Xin. Scandals Shake Chinese Science. Science 9 June 2006 312: 1464-1466 Gong Yidong and Hao Xin. China's Science Ministry Fires a Barrage of Measures at Misconduct. Science23 June 2006 312: 1728-1729. 而据方舟子 2006 年 4 月 14 日说: “我在 4 月 12 日晚上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演讲时曾提到这一期美国《科学》可能会对刘辉事件有一个比较深度的报道,因为我曾接受过其记者采访并提供了相关图片。据说由于被一个突发事件占了版面,最终变成了一条简讯 。”(《 科学杂志报道清华大学开除刘辉事件 》,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liuhui4 5. txt )。 实际上,这条没有作者署名、全文只有 151 个单􏰋的简讯,只是在文章的末尾这样提到方舟子: “ Shi-min Fang, a U.S.-based biochemist who crusades against ‘academic corruption’ in China (Science,10 August 2001, p. 1039), first questioned Liu's credentials on his Chinese-language New Threads Web site(www.xys.org). Fang also reported Liu's dismissal last month. ” (链接同上)。 也就是这么几个字,当方舟子在半年后“􏰂􏰅”肖传国时,竟然被解释成“ SCIENCE 杂志在今年 4 月 14 日还对我的学术打假做了报道。”(方舟子:《民事􏰂􏰅状:方舟子􏰂􏰅肖传国名誉侵权》,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x iaochuanguo305. txt )。可想而知,如果能够真的被《科学》重新“报道”,那对他来说将是一件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 361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 第八章 作伥 到了 2006 年 12 月 1 日,方舟子梦想成真了。而那个帮助方舟子实现梦想的人,就是贾鹤鹏。原来,当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了署名贾鹤鹏和郝炘的文章,题目是“ China’s Fraud Buster Hit by Libel Judgments;Defenders Rally Round ”( Hepeng J, Xin H. Science. 2006 Dec 1;314:1366-1367. )文章刚刚问世,正在北京出席邹承鲁遗体告别仪式的方舟子就迫不􏰄待地以“ Science 关于‘三案’的报道”为题,把英文全文张贴到了新语丝读书论坛。不仅如此,他还伸手向教徒们索要“ hardcopy ”,大概是要将这期《科学》杂志永久保存在“方舟子纪念馆”中。由此可见,方舟子对这篇文章是多么的在意。 其实,仅看文章的标题,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方舟子在“如丧考妣”之际都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因为“打假人士”这块招牌,本身就带有“正义”的色彩;如果这位人士还有众多的支持者,那么他的所作所为乃是“得道”之举,还用得着多说吗? 与前面提到的那篇《自然·医学》文章一样,这篇《科学》文章的“新到资料版”也附有中文翻译,显然􏰁是出自贾鹤鹏之手,因为它既没有译者署名,而且还不顾方舟子已经指出的一处理解之误,按照原文翻译了出来。这说明,第一,译者不是来自新语丝;第二,译者在翻译之时,还没有看到方舟子的帖子。而符合这两条之人,除了贾鹤鹏之外,不会再有第二人。 原来,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 To be more effective, he says, he intends to report future allegations, when appropriate, to a newdisciplinary office at China’s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wait for a response before postingthem online. ” 贾鹤鹏将之译为: “他说,为了有更大的成效,他倾向于在适当的时候向中国科技部新成立的办公室举报,等有了回音后再在网上张贴 。”( 贾鹤鹏、郝炘:《中国打假人士遭遇诽谤判决打击;支持者团结起来》,新语丝 2006 年 12 月 1 日新到资料, http://xys.cnhub.net/xindao/read.php?id=22284 )。 而方舟子在将英文原文转贴到读书论坛上时,特意注明: “最后一句话与我的意思略有出入。我的意思是将把已发现的案例向科技部新成立的专门举报,看看他们是否真的要管事 。”( http://www.xys.org/forum/db/1/192/225.htm l )。 显然,方舟子把贾鹤鹏的好心“当作驴肝肺”了。实际上,那是贾鹤鹏在暗中助他一臂之力。因为按照方舟子的原意,他不过就是要设圈套来证实那个新成立的办公室根本不是“真的要管事”,所以中国才需要他这位“科学警察”来打假。问题是,你方舟子根据什么做出那样的猜测呢?你那么做,不是首先证明你已经先存了一个小人之心吗?所以,贾总编故意“误解”方舟子,使他在洋人眼中,看上去不是那么猥琐邪恶。 如题所示,这篇《科学》文章讲的是方舟子在中国法院吃诽谤官司,并且连连败北,但是,他的支持者为他建立基金,支持他继续与中国的法院斗下去。且看这篇文章的前四段: “中国自任的科学警察方是民在其旗帜鲜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运动中,上周遭遇了两次挫折。两 个中国法庭做出对方是民以􏰄刊登其揭露伪科学和学术造假文章的报纸和网站不利的诽谤判决。方 是民以其笔名方舟子出名,他的揭露已导致几名科学家丢掉工作、丧失声誉。 362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 第八章 作伥 “由于方舟子现在处于守势,他的支持者设立了两个资金帮助支付􏰅讼费用。‘如果你打击假科学,假科学(制造者)就要来打你。’科普作家、一个资金的共同组织者郭正谊说。郭正谊􏰄其他人士说他们希望通过引起人们关注他们认为‘荒唐’的法院判决,能促使中国政府打击腐败行为。 “方舟子在美国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并做过博士后研究,之后成为科学随笔作家。 2001 年,他在中国媒体上读到有关‘核酸营养品’的不实宣传后,开始向欺􏰈行为开火。随后他开始用其网站新语丝驳斥伪科学和揭露不端行为,包括履历浮夸和数据造假等(见《科学》 2001 年 8 月 10 日, p.1039 )。 “据方舟子估计,新语丝已披露了 500 多起造假指控。方舟子本人揭露了一些案例,但是大多数案例都是别人用电子邮件发给他的。只有个别的揭露导致官方进行调查,造假者因此受到惩罚的更少 —— 最著名的是北京的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和上海的同济大学的一名院长都因为伪造履历、夸大成果而在今年早些时候被开除。”(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interview /science2. txt )。 和四个月前的《自然·医学》文章的翻译十分“技巧”一样,这篇《科学》文章的翻译也颇具“匠心”。比如,在英文原文中,郭正谊的身份是“ a co-organizer of one foundation ”(一个基金会的共同组织者),但是贾文的中文译文却非常小心地称郭为“一个资金的共同组织者”。这个“基金变资金”的翻译充分说明,第一,贾鹤鹏在当时心里非常清楚,郭正谊等人“组织”这个“ foundation ”,在中国是非法的——行为非法、机构非法;第二,贾鹤鹏在当时对方舟子搞“基金变资金”的把戏十分了解。可是,贾总编却利用中英文的不对称,在英文中拒不透露郭正谊在中国为方舟子集资是非法行为这个事实;而在翻译成中文时,他􏰁刻意掩盖自己误导洋人这个事实,把“ foundation ”回译成了“资金”。 其实,即使我们不去理会贾总编利用“中英文不对称”来美化方舟子的行为,仅从这四段话中,我们也还是可以轻易地找出其他失实之处。比如,方舟子的打假生涯,始于 2000 年夏天的“基因皇后”事件。可是,贾鹤鹏却把 2001 年才爆发的“核酸营养品”事件定为方舟子打假之始。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他要援引《科学》 2001 年 8 月 10 日熊蕾的文章,以此说明方舟子曾经得到《科学》的“认证”。 再比如,贾鹤鹏把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杨杰被免职,也归功于方舟子的“揭露导致官方进行调查”。事实是,方舟子“揭露”杨杰是在 2004 年 9 月(见方舟子:《神秘的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院长》;《对 “ 神秘的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院长 ” 的说明》),而杨杰被免职是在 2006 年 3 月。并且,导致杨杰被同济免职的事因,都发生在 2005 年以后。(见 2006 年 6 月 21 日《文汇报》的文章,《工作期间学术造假 同济终止聘任杨杰》;同日《第一财经日报》文章,《同济大学公布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杰造假细节》)。因此,杨杰的倒台和方舟子的 “揭露”不要说没有直接关系,实际上连间接关系都谈不上。这一点,连方舟子的铁杆帮凶 JFF 都坦然承认。 2006 年 6 月 21 日, J 师傅在虹桥科教论坛发帖子说: “这个消息说明,杨杰栽了很可能是因为内斗。如果在申报教授,博士点,基金,科技奖,长江学者这些内部材料里 打假,嘿嘿,洪洞县里有几个 PG 干净的?以前有句􏰂腐败的话 咋说的?隔一个打一个肯定有漏网的,全打了肯定有冤屈的。 如果中土以后能把申报教授,博士点,基金,科技奖,长江学者这些内部材料公示,那才是动真格了。内部材料里的学术腐败才是重灾区。”( http://www.rainbow plan.org/bbs/topic.php?topic=34 574select=forum=1 )。 只不过是,方舟子在得知杨杰被罢官的消息之后,大肆炒作此事,为自己揽功(详见新语丝的“杨杰事件”专栏, http://www.xys.org/dajia/y angjie.htm l ),就像在“汉芯”案被定案之后,他对《自然》杂志谎称自己“首先公布了据信把外国芯片改换标签的陈进公司的名称”一样。而贾鹤鹏对杨杰案的内情是清楚的,因为在四个月前的那篇《自然·医学》文章中,他曾说,“在六月末,上海的同济大学解聘了生命科学学院前院长杨杰,原因据称也是窃取其同事的数据。”所以,当时贾总编在列举方舟子的“丰功伟绩”之时,只提到刘辉,而没有提到杨杰: 363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 第八章 作伥 “ Fang now runs a website called New Threads (www.xys.org) that lists allegations of fraud and identifiedfive of the six cases, including that of Hui Liu. ”(方舟子现在主持一个名为新语丝的网站,其中罗列学术不端事件,并且鉴定了最近发生的 6 起案例中的 5 起,包括刘辉案 。 )(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interview/nature4.txt )。 可是,仅仅四个月不到的时间,贾鹤鹏就把这件“功劳”慷慨大方地转记到了方舟子的名下。 实际上,这篇文章发表的时机——恰在武汉中级法院对方舟子的上􏰅做出终审判决的前夜——,更为诡谲。且看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的时间表: 2006 年 7 月 20 日,武汉市江汉区法院就肖传国􏰅方舟子、协和医大出版社案做出一审判决,罚方舟子三万元人民币,责令他公开道歉。 2006 年 8 月 11 日,方舟子向武汉市中级法院提出上􏰅。 2006 年 11 月 20 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方舟子的上􏰅。 2006 年 12 月 1 日,《科学》报道方舟子 难怪这篇文章的出现,会在新语丝读书论坛上激起一连串的喝彩之声(见方舟子转贴之下的跟帖, http://www.xys.org/forum/db/1/192/225.htm l ): “好文,发表的正是时候” “ Excellent! ” “这个时候, Science 发了这篇文章,一定对国内有很大的压力”“怎么其它媒体就没贾鹤鹏和郝炘这么牛的人??” 可惜的是,武汉中级法院真的就顶住了这股来自 Science 的“压力”,在 2007 年 2 月 27 日做出了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而方舟子则跑到中国最高法院呼天抢地,威胁说:“若不􏰄时纠正该错误判决,势必将造成更加恶劣的不良影响,败坏中国司法的国际声誉。”(方舟子:《民事再审申请书·肖传国􏰅方舟子、协和出版社案:致最高法院》,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8/x iaochuanguo417. tx t )。方舟子所说的“国际声誉”,就是指这篇《科学》文章。这才叫拿着鸡毛当令箭,“可笑至极”。 【注 1 :关于《科学》这篇文章在其他方面对事实的歪曲,请参看陈宽的文章:《方舟子 “ 八卦宇宙论 ” 诽谤案究竟败在哪里? —— 评美国《科学》杂志的虚假报道》, 2006 年 12 月 4 日新浪博客《陈宽的博客》, http:// blog.s ina.c om.cn/s/b lo g_ 537dd 0c7 01 00077 1.h tm l 。】 【注 2 : 2010 年 8 月 29 日,方舟子在北京街头“被袭”。《科学》网站当天就发表了郝炘的撰写的消息,“ Assailants Attack China's Science Watchdog ”(新语丝上的翻译是:《歹徒袭击了中国科学界的监察者》)。方舟子在他的新浪微博上感叹道:“被歹徒袭击事件让我第三次被美国《科学》报道,我应该高兴还是悲哀?”。为什么这是“第三次被美国《科学》报道”呢?原来他没有计算 2006 年 4 月的那条 150 字简讯。】 3 、《科学》文章案中案 364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 第八章 作伥 也许有人会问:《科学》文章由贾鹤鹏和郝炘两个人署名,亦明兄为什么只说贾鹤鹏,而不提郝炘?答曰:这是因为,在这篇《科学》文章公案之中,还有另一桩公案。 2006 年 12 月 16 日,肖传国在散仙谷发了一个帖子,题目是《美国科学杂志 2001 年调查方舟子抄袭内幕曝光》,其内容实际上是在贾鹤鹏、郝炘这篇《科学》文章发表前后,肖传国与《科学》杂志记者的往来信函。尽管肖传国在公布这些信函之时,把这位采访人的名字隐去,但根据信中的内容,这个人就是贾鹤鹏无疑。且看他写给肖传国的第一封信中的自我介绍: “我是美国《科学》杂志特约记者 XX ,同时也是从《自然》杂志发展而来的英国公益性在线科技杂志科学与发展网络( Scidev.Net ) (http://www.scidev.net/ )中国协调员,后者主要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科学传播。我也为 Nature Medicine, Nature Biotechnology 等《自然》系列期刊写稿。 “得悉昨天方舟子损害您名誉的案子的上􏰅案开庭。同时,支持方舟子的一些人士正在发起筹备一个基金支持他应􏰅,所以,有一些问题要请教您,希望得到您的答复。如果可能的话,麻烦您提供一下您律师的联系方式。非常感谢您的帮助。”(转引自 2006 年 12 月 15 日新语丝读书论坛, h t t p : / / w w w . x y s . o r g / fo r u m / d b / 1 / 1 9 9 / 4 9 . h t m l ) 。 在这个帖子中,肖传国说,贾鹤鹏在 11 月 29 日从英国给他打电话采访。而贾鹤鹏也说,为了那篇文章,他本人还曾采访了郭正谊、何祚庥、西安翻译学院,仅给西翻打电话就花了十多英镑。 所以说,这篇《科学》文章,完全是出自贾鹤鹏之手。 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此之前,郝炘曾在《科学》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包括前面提到的五篇,其中很多是关于中国学术不端行为的报道,如“汉芯”案、丘小庆案、 120 人公开信事件,等等,但她都没有提到方舟子和新语丝。其实,郝炘很可能曾经采访过方舟子。 2006 年 5 月 23 日,新语丝新到资料的最后一条资料是郝炘的“记者请求新语丝网􏰇帮助”: “我叫郝炘,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正在给美国《科学》周刊写一篇有关中国学术腐败的报道,希望 能采访几位网􏰇。但因新语丝多数网􏰇匿名,无法联系,只好也用帖子的方式。 “我的电子信箱是 haoxin@earthlink.net (信箱有 spam 保护,信发进来后会临时被挡住,我会􏰄时查,放信进来。在此事先向网􏰇道歉)。请愿意 speak on record 的网􏰇􏰄时与我联系。”(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haoxin.txt )。 可是,郝炘后来的文章,除了与贾鹤鹏合作的这篇之外,还是没有提到新语丝和方舟子。很可能是这个缘故,方舟子对郝炘极为仇视。 2006 年 3 月 19 日,有人问,中国《科学时报》上的郝炘和美国《科学》上的郝炘是不是同一个人。方舟子答道:“是,曾经在科学时报上为丘小庆辩护被批过”。( http://www.xys.org/forum/db/1/41/23.html )。 7 月 28 日,《科学》杂志发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邓海腾的来信,对郝炘三个月前在《科学》上发表的“ University Clears Chinese Biophysicist of Misconduct ”(《(四川)大学澄清中国生物物理学家所受的学术不端指控》)一文表示异议。( Deng H. Questions about mass spectrometry data. Science. 2006 Jul 28;313:440 )。 Yush 好像找到了为主子报仇的机会,连续发帖子,总结郝炘的罪状。可是, Yush 发现,郝炘还曾在《科学》上发表过《中国豪赌大科学》一文,报道了饶毅、施一公等人对贺福初主持的蛋白质计划的批评。(见: Xin H,Yidong G. Research funding. China bets big on big science. Science. 2006 Mar 17;311:1548-1549 )。按照 Yush 的理解,该文“还是有相当深度、广度 的 ”,意即,郝炘好像并不是专门和“学术腐败分子”站到一起,她曾经是“自己人”。如何解释这种矛盾现象呢?方舟子发帖子回答说: “郝炘是郝柏林的女儿。郝柏林曾被新语丝批过。”( http://www.xys.org/forum/db/1/121/95.htm l )。 365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 第八章 作伥 Y ush 于是答道: “这就好理解了 在对四川大学调查结果一片质疑声中,郝炘发表明显倾向于川大和丘小庆的文 章,并把采访 Deng 的重要内容忽略掉,看来是事出有因。”( http://www.xys.org/forum/db/1/121/100.html )。 第二天,方舟子把 Yush 的三个帖子整理到一起,以《美国〈科学〉新闻撰稿人郝炘与丘小庆的问题》为题, 放入新语丝新到资料。(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qiuxiaoqing125. tx t )。这等于宣布,郝炘是方舟子的敌人。 所以说,“ Science 关于‘三案’的报道”百般美化方舟子,主要是贾鹤鹏的行为。郝炘在那篇文章中的作用,至多不过是辅助性质的——很可能是把贾鹤鹏介绍给《科学》,让他当上了所谓的“特约记者”、成为“为 Science 撰写科学新闻报道的精英”。 那么,贾鹤鹏在 2006 年美化方舟子,和《科学新闻》在 2009 年丑化肖传国,有没有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原来,肖传国在接受贾鹤鹏的采访之前,曾给他出了这样一个难题: “我一般不接受采访 . 我对你在 Scidev.Net 上关于我的报道也有看法 . 鉴于我和〈科学〉杂志和 Scidev.Net 有过来往 , 我已回答了你的所有问题 , 但是在寄给你之前 , 我想请你先回答一个小问题 , 借以了解你作为〈科学〉杂志特约记者的公平公正程度 : 方舟子的文章 (2001 年 10 月 4 号南方周末 ) 是否抄袭 SCIENCE 杂志 2001 年 9 月 Greene 的论文 ? (SCIENCE:2001 年 9 月 293 卷, 2105-2108 页 ) ”( h t t p : / / w w w . x y s . o r g / fo r u m / d b / 1 / 1 9 9 / 4 9 . h t m l ) 。 而贾鹤鹏显然没有对这个问题给出直截了当的答复。那么,肖传国为什么􏰁同意贾鹤鹏的采访了呢?据他说: “大约是 11 月 29 号下午,科学记者从英国打来电话采访,我不好意思拒绝,除基本按下面 4 个问题回答外,还详细提供了有关证据,包括 NYU 院长证明,等等,以􏰄方市民为什么要诬陷我 — 报复。” 可是,在《科学》的文章中,贾总编对于肖、方的这一过节刻意掩饰,只字不提,􏰂倒这样说: “肖传国告􏰅《科学》,这些指控没有根据,方舟子‘有意混淆’肖传国获得的泌尿学奖。肖传国称他在 2002 年以前支持方舟子,之后他认定方舟子开始用没有多少依据的指控‘误导公众’。” 这实际上就是把方舟子对肖传国的指控报道了出去,但却把肖传国对方舟子的指控压了下来。这还不能说明贾特约的屁股坐在谁家的炕头上吗?因此,肖传国对于这篇《科学》文章的愤恨,恰如新语丝对它的兴高采烈,是可想而知的。 12 月 2 日,肖传国给贾特约记者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 “我看了你们写的发表在 12 月 1 号的关于有关我的报道 . 非常遗憾 . 这是一篇带有明显偏见的报道 . “我相信你在对我进行了长时间的电话采访后 , 有两点应该非常清楚 :1; 方舟子对我的主要不实指控是什么 , 这也是你的书面采访问题可以明显证明的 ( 附后 ),. 例如方舟子对我的主要指控之一是在中国美国均任全职却同时参选科学院院士 , 我向你提供了有关证据包括纽约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任职证明 , 并同时请你的美国同事直接核实 NYU 网站的规定 , 显然 , 你和你的科学杂志同事已经完全明白方舟子 366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 第八章 作伥 这一主要指控完全是诬陷 , 但你们却在报道中完全略去了你们原本最感兴趣的主要指控 . 同时 , 我已对你澄清所谓 ‘ 自称 , 自吹自擂 , 国际公认 ’ 等等完全与我无关 , 完全是方舟子先蓄意捏造再进行攻击 , 这些法院均已查明 , 我也向你说明 : 所谓肖氏􏰂射弧只是媒体和外科学教科书编辑的美誉 , 我从没在任何情况下用过肖氏􏰂射弧这个名􏰋 , 更谈不上自称发明了 国际公认的肖氏􏰂射弧 ’ , 等等 . 但你在文中竟然仍然把方舟子造的谣强加于我,令人愤慨 . “ 2, 方对我的所谓打假其实是报复我在 2001 年向科学杂志主编􏰂映其抄袭科学杂志 Greene 的论文 , 这件事你们科学杂志主编和编辑 Jeff 都非常清楚 , 我信守承诺至今未对第 3 方透露 , 但当科学杂志发表你这片文章时 , 当你们只要扫一眼方舟子在新语丝对我的完全与学术无关的全方位攻击时 , 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不难判断其 Motive. 你们对方市民这么一个明显道德败坏的人为什么没有起码的正义感 ? “其实 , 当年 , 你们科学杂志开始调查方舟子抄袭案时 , 居然采用将方舟子抄袭而成发表在南方周末的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 , 再与原作者的英文进行比较 , 最后得出 ‘ 方没有原文照抄 Greene 的英文 (nordirectly copied the language in the Science paper), ’ 的荒唐结论 , 已是荒唐透顶 ,( 按你们的作法和逻辑 , 北大王铭铭何错之有 ?!!! 你们如果把王的著作翻成英文 , 那英文绝对与其国外导师那本书的英文不一样 !!!) 我对你们本不抱希望 , 这次本不愿接受你的采访 , 所以设立了一个先决条件 : 请你谈谈你对方舟子抄袭科学文章的个人看法 . 后来鉴于你从英国来电 , 不好意思拒绝 . 现在看来实在是浪费时间 . 好在我已将此抄袭问题提交法院 , 是非对错自有公论 , 自在人心 . 如果你们继续自毁 〈 科学 〉 精神 , 我为科学杂志惋惜 . ”( http://www.xys.org/forum/db/1/199/49.htm l )。 对于肖传国的批评,贾鹤鹏在次日用英文给肖传国回信,以篇幅有限之类的理由为自己百般辩解。不过,如何就肖传国一再逼问的“方舟子到底抄没抄袭”这个问题表态呢?贾总编不愧是个“精英”,他通过下面这段话,再次避免了直接回答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 “ As for whether the article Fang wrote from Science in 2001 was a plagiarism, Science has made aninvestigation and Xiong Lei of Xinhua Agency was in the investigation team, so the decision wasapparently not based on a wrong procedure -- first translating Fang\'s article into English and then compareit with the original English -- Xiong has good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knowledge of ethics, so she couldhave decided whether it was a plagiarism. ”(至于方舟子 2001 年的文章是否抄袭《科学》文章,《科学》杂志已经进行了调查,新华社的熊蕾是调查组的成员,所以其结论显然不是建立在错误的程序之上的:首先把方舟子的文章翻译成英文,然后与《科学》文章的原文相比较。熊蕾中英文俱佳,并且懂得伦理学,因此她有能力做出方舟子是否抄袭的判断。)(链接同上)。 肖传国当天就给贾鹤鹏回信说: “非常非常感谢你澄清了一个重要事实 :Jeff 所说的 \ ‘ independent sourse\ ’就是熊蕾 ! 我一直怀疑当年是她做的手脚欺骗了科学杂志 , 包庇了方是民的抄袭 . 果然不出所料 . 好一个 \ ‘ independent\ ’ ! “最后 , 你说 :Xiong has good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knowledge of ethics, so she could have decidedwhether it was a plagiarism. 我完全同意 . 现在 , 我改一下主语 : You have good English and Chinese andknowledge of ethics, so you could have decided whether it was a plagiarism. 同时,最后一次问一下你 : 你认为方舟子是不是抄袭?(不是让你代表 science 回答,只是拷问一下你个人作为一个记者和读书人的良心)” (链接同上)。 367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 第八章 作伥 贾鹤鹏很可能没再回信。而肖传国在从贾鹤鹏那里得知熊蕾参与了方舟子抄袭案的审理之后,把自己蓄积了几年的怨恨全都发泄到了熊蕾的头上,到熊蕾的博客发帖问罪。那场架,几乎吵翻了天,连一贯矜持稳重的熊蕾也近乎破口大骂了。(有据可查:《世界名医肖传国出丑记:缺家教的孩子熬到监督下临时行医执照》,新语丝 2006 年 12 月 24 日新到资料,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xiaochuanguo317.txt )。不过,熊蕾断然否认自己曾经参与了方舟子抄袭案的审理,她说: “我只能说,我从没有把方文译成英文,也不是《科学》的‘ independent source ’——我当时是《科学》的签约供稿人,􏰁刚刚在《科学》发过介绍方的报道,在这个问题上不可能是一种‘ independent source ’。”( 2006 年 12 月 25 日新语丝读书论坛, http://www.xys.org/forum/db/1/204/56.html )。 肖传国和熊蕾的这场冲突,显然会使贾鹤鹏感到相当难堪,所谓的“里外不是人”。所以,贾鹤鹏对肖传国怀有怨气、怒气,是必然的。 【注:到了 2010 年,因为转基因问题,熊蕾􏰁成了方舟子的敌人。见:方舟子:《记一场 “ 转基因 ” 电视辩论会》、《 “ 转基因作物增加农药使用 ” 的谣言可休矣》、《参加 “ 一虎一席谈 ” 辩论 “ 转基因 ” 小记》、《 “ 美国人不吃转基因玉米 ” 的谣言可休矣》。】 *******************************************************************************************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简介 【内容简介】 在 21 世纪的最初十年,方舟子是中国学术界最有名的“打假斗士”,而肖传国则是享誉世界的外科医生。两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由于互联网上的口角而结成生死冤家,搏斗的战场从网络转移到法庭,官司从武汉打到北京,最后􏰁跨出国界,打到了美国的联邦法院。中国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科技报》、《科学新闻》、《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搜狐网、 Tom 网,先后参战;学术界的头面人物,如裘法祖、邹承鲁、何祚庥、饶毅,纷纷表态。把这场恶斗称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学术界第一大案”,绝非虚张声势。本书集学术性、知识性、故事性于一身,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条分缕析,使读者能够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来窥视中国当代学术界的文化生态。 【系列简介】 《亦明剥壳》原为笔者给自己的新浪博客(已被新浪网封杀)起的名字,现被用来涵盖笔者揭露分析中国某些学者的文字。目前,《亦明剥壳》包括两大部分:《胡适学案》和《方舟子 Y 传》。《方舟子 Y 传》共约 130 万字,分为四部,按照写作顺序,它们是:《科唬作家方舟子》、《文史畸才方舟子》、《 dajia 斗士方舟子》、《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 【作者简介】 亦明,男,从中国大陆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所学专业在生命科学领域;从美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是分子生物学。本人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科学论文多篇,发表这些论文的杂志包括那个 “ 曾专文介绍 ” 方舟子学术打假的 “ 美国《科学》 ” 。在过去十余年间,本人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研究自己自幼喜爱的文史课题上,而在 2003-2004 两年间,主要研究分析中国当代的学术腐败问题。本人在国内出版生物学专业书籍一部、文科类著作两部,总字数大约 120 万字。 6 第一章 结怨 一、结怨之始 二、昏教授二阶打假 三、昏教授告洋状 1 、小偷打警察 2 、比恶棍还要邪恶 3 、到底偷没偷? 4 、原来是惯犯 第二章 陷害 一、搜昏 二、追肖 三、人妖 四、构陷 第三章 逃讼一、法网恢恢,有疏有漏 1 、“‘西译’事件案中案” 2 、老中医绝食案 3 、 金娣存款案 二、讼赖赖 “ 送” 1 、现形 2 、赖“送” 3 、方舟子居所考 三、“恐吓信”事件 1 、背景 2 、爆料 3 、真相 4 、追根 ( 1 )、谎言成就销量 【目录】 ( 2 )、假象成就安全( 3 )、恐吓成就斗士 四、“管辖异议” 1 、荒谬异议 2 、恶意异议 3 、􏰈欺异议 ( 1 )、异议露馅( 2 )、“美国华侨方舟子”考( 3 )、一路行骗 第四章 啸聚 一、有一种失败叫胜利 二、有一种胜利叫失败 1 、暗中怂恿 2 、赤膊上阵 3 、“破名单 ” 出炉 4 、“破名单 ” 越捅越破 三、有一种正义叫邪恶 1 、敲骨吸髓犹未足 2 、软硬兼施露狰狞 ( 1 )、穷寇务追( 2 )、疯狂􏰂扑( 3 )、“坚决􏰂击”是谁?( 4 )、 Y ush 的胡萝卜 3 、千里长堤溃蚁穴 4 、屋漏偏逢连阴雨 5 、黑云压城城欲摧 6 、三年一觉签名梦 7 、鸡鸣狗盗未足奇 四、有一种邪恶叫正义 1 、一场内讧引出的问题 2 、质疑公开信( 1 )、“公正”的狡辩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目录 ii 三、律师彭剑 1 、可疑的结盟 第六章 阿歪 一、饶叔发飙 二、饶叔吃瘪 ( 1 )、一拍即合( 2 )、生意伙伴( 3 )、洗钱帮手 2 、可疑的律师 ( 1 )、跳槽律师( 2 )、草包律师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目录 ( 2 )、公开信公正吗?( 3 )、公开信合法吗? 第五章 吸金一、中国科学与学术诚信基金会 1 、从筹办到成立 2 、骗子基金会揭秘 ( 1 )、骗子理事( 2 )、骗子组织( 3 )、骗子纲领( 4 )、骗子后台 3 、忽悠 4 、神秘的金主 二、科技打假资金 1 、“打假基金”骗“资金” 2 、偷天换日为哪般? 附录 1 :方舟子与牛博网 附录 2 :方舟子与《北京晚报》 附录 3 :何舟子、方祚庥 附录 4 : “ 科技打假资金募集小组 ” 募集的资金 iii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目录 三、一对法盲四、阿歪不正 1 、美国“博导” 2 、傍大款 3 、捧大款 4 、饶毅和他的 professionalism 五、阿歪与阿方 1 、同性相吸 2 、同病相怜 3 、同仇敌忾 六、饶毅意见书的背后 1 、血盆大口 2 、肖、饶之争 3 、饶毅“表态” ( 1 )、魏于全事件( 2 )、 120 人公开信事件( 3 )、“饶毅糊涂啊!” 七、饶毅的学问到底有多大? 1 、邹承鲁应该得诺贝尔奖吗? ( 1 )、胰岛素的拆合工作是邹承鲁做的吗?( 2 )、胰岛素的拆合工作是否应该得诺贝尔奖? I 、与加拿大科学家的工作相比较 II 、与安芬森的工作相比较 A 、安芬森的工作 B 、邹承鲁等人的工作 C 、二者之比较 ( 3 )、小结:“两次擦肩而过”的真相( 4 )、参考文献( 5 )、附录:与《邹承鲁传》作者熊卫民先生的三次对话 I 、网􏰇飞熊在《邹承鲁应该得诺贝尔奖吗》一文后的留言 II 、答飞熊先生 iv 第七章 行恶一、邪恶调查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目录 III 、飞熊先生的第二次留言 IV 、再答飞熊先生,兼谈方学研究 V 、飞熊先生的第三次留言 VI 、三答飞熊(熊卫民)先生 2 、吴瑞的工作是不是“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 1 )、 “第一个测定 DNA 顺序” ( 2 )、“引物延伸”:上帝的发明( 3 )、引物概念之更新( 4 )、“引物延伸”:生物技术( 5 )、吴瑞方法与 Sanger 方法之比较( 6 )、小结 ( 7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的良心”和他的“公益律师” 2 、“讨还血债” 3 、炮制“统计” 4 、专家表态 5 、浑家,咱􏰁赚了!二、捣乱、失败 1 、方全才胡􏰍美国研究 2 、美国“喜讯”进山寨 3 、“要刺刀见红” 4 、“猪猡湾入侵”事件回放 5 、幕后操盘黑手 6 、恶棍 J 师傅 ( 1 )、“读书论坛第一大毒瘤”( 2 )、“斑竹的斗牛犬”( 3 )、献金请罪( 4 )、“咋呼队队长” 三、再捣乱、再失败 1 、 Y ush 难产 2 、举报信 3 、亦明质疑举报信 v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目录 四、直至灭亡 1 、重返 SBC 2 、转战 CareCure 论坛 3 、致命一击 第八章 作伥一、仙人指路 二、御医出􏰏 1 、“狗屎专家” 2 、大嘴庸医 3 、“方的朋􏰇” 三、枪手上阵 1 、“治愈率”之谜 2 、“致残”之谜 3 、“小善善”之谜 ( 1 )、觅缝下蛆 ( 2 )、借鸡下蛋( 3 )、人间尚存真爱( 4 )、“肖氏手术”的效果到底如何? 四、《科学新闻》为何卷入肖、方之争——从贾鹤鹏说起 1 、《自然》之争 2 、《科学》之谜 3 、《科学》文章案中案 五、《科学新闻》为何卷入肖、方之争——“地震预报真相”的真相 1 、地震学家方舟子 ( 1 )、方舟子与地震预报( 2 )、方舟子与“天地生人” 2 、《科学新闻》的总编是方舟子的精神奴仆 ( 1 )、古怪的逻辑( 2 )、先天的依赖 vi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目录 3 、《科学新闻》是新语丝的副刊 4 、《科学新闻》的执行总编是方舟子的密􏰇 ( 1 )、同志加兄弟( 2 )、枪手加炮手( 3 )、“􏰇吾􏰇”、“仇吾仇” 5 、《科学新闻》的特约专家是方舟子的爪牙 ( 1 )、一言九鼎的走卒( 2 )、方舟子的跟班( 3 )、“民科”的活标本 6 、《科学新闻》的记者是方舟子的枪手 ( 1 )、实习记者邸利会( 2 )、记者孙滔( 3 )、总编助理贺涛 六、 《科学新闻》为何卷入肖、方之争——真相大白 1 、继续勾结 ( 1 )、不平则鸣( 2 )、蝇营狗苟 2 、 继续蛮横( 1 )、慌不择路 ( 2 )、“方氏”的方式 3 、 继续狡辩 ( 1 )、可耻的招术( 2 )、可笑的炫耀 4 、继续自残( 1 )、唾面自干,自取欺侮 ( 2 )、以主之矛,攻仆之盾附录: 亦明、肖传国问答 vii 前言 从 2000 年以 “ 少侠下山 ” 的飒爽英姿亮相于中国社会的大舞台之上,方舟子在十年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学术骗子的生命周期。在这十年之中,方舟子的表演不仅花样繁多,而且高潮叠起, —— 如假打假、伪􏰂伪、胡科唬;如当原告、当被告、当老赖;如骂法官、骂记者、骂中医。但是,当历史的浪潮平静下来之后,这些闹剧的本质和共性也慢慢地显露了出来:所有这些表演,所有这些花样,都不过是在疯狂地追求名利,同时也是在发泄对整个中国社会、对所有中国人的满腔仇恨。 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学术骗子不同、但却与前苏联的李森科极为相似,方舟子行骗的主要方式就是 “ 打 ” 、 “ 斗 ” 。我们可以这样来总结方舟子的十年行骗兴亡史:恬不知耻地、肆无忌惮地追求名望;因为才学不足、智力有限、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成就,所以,他对所有比他强的人都怀有 “ 既生瑜何生亮 ” 般的怨恨。所以,任何一个阻挡他成名、或者通过与之打斗有助于他成名的人,不论亲疏远近,不论高低贵贱、不论男女老幼、不论死人活人,都可能遭到他的毁谤、侮辱、谩骂、攻击。而一旦这些被害者奋起􏰂抗,或者有第三者出面为他们打抱不平,方舟子就会把这些人视为不共戴天的死敌,采用更为凶狠、更为恶毒、更为阴损、更为卑劣的手段来进行报复。 那么,如何形象、具体地展示方舟子的打斗历史呢?当然是从这段历史之中,挑选出一个 “ 活生生 ” 的典型。而这样的典型,非 “ 方舟子 vs. 肖传国 ” 莫属。确实,在这个世界上,被方舟子认做仇人的,仅有名有姓的就数以百计。(在新语丝首页,有方舟子编撰的 “ 中国枉法法官名单 ” 和 “ 中国不良记者名单 ” ,共有 70 人光荣上榜。他们全部都是方舟子的私敌。)但是,在这成百上千号仇人之中,方舟子最恨的一个人就是肖传国。这一点,在今天根本就不需要证明了。那么,方舟子是如何与肖传国结仇的呢?他􏰁是如何报仇的呢?他报仇的结果是怎样呢?这就是本书所要讲述的故事。 人物简介(根据“百度百科”相关􏰋条)方舟子: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 1967 年 9 月生于福建云霄县。 1985 年毕业于云霄一中,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 1990 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 1995 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 Rochester )大学生物系、索尔克( Salk )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 1998 年起主要从事写作和网站建设。 为中文互联网的先驱者之一。 1994 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主持新语丝网站,担任新语丝社社长。 2000 年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 “ 立此存照 ” ,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腐败现象。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福建日报》等多家媒体曾做过报道,中央电视台 “ 面对面 ” 、 “ 新闻会客厅 ” 、 “ 人物 ” 、 “ 中国周刊 ” 等节目和上海电视台 “ 七分之一 ” 、福建电视台 “ 新闻启示录 ” 、辽宁电视台 “ 今晚博客 ” 、北京电视台 “ 魅力科学 ” 、东方卫视 “ 非常道 ” 等节目分别做过专访。美国《科学》在 2001 年 8 月 10 日和 2006 年 12 月 1 日曾两次专文介绍,美国《商务周刊》、《圣荷塞信使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高等教育纪事报》和英国《自然》、《新科学家》、《经济学家》、《苏格兰人》等国外报刊也做过报道。 《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前言 目前担任《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大众健康》、《健康管理》的专栏作者。著有《进化新解说》(香港)、《方舟在线》、《叩问生命 —— 基因时代的争论》、《进化新篇章》、《溃疡 —— 直面中国学术腐败》、《长生的幻灭 —— 衰老之谜》、《江山无限 —— 方舟子历史随笔》、《餐桌上的基因》(再版改名《食品转基因》)、《基因时代的恐慌与真相》、《寻找生命的逻辑 —— 生物学观念的发展》、《科学成就健康》、《批评中医》、《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你在吃补还是吃毒》(台湾)、《爱因斯坦信上帝吗?》等 18 部著作 。 肖传国: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973 首席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主编。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副教授,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和国际脊髓损伤学会会员,美国 NIH 和外科麻醉创伤( SA T )组顾问。香港大学医学院荣誉教授 。 肖传国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证实 “ 人工建立体神经 - 内脏神经􏰂射弧 这一神经科学新概念,首创 “ 肖氏􏰂射弧 ” 并用于治疗截瘫或脊髓栓系综合征导致的神经原性膀胱。并为国内外权威教科书采纳:全国统编教材《外科学》 , 第四、五、六版,《 CAMPBELL’SUROLOGY 》 P.999-1000 。在此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No.3983097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No.39925033 )、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各一项。 2003 年 973 计划项目 “ 神经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的应用基础研究 ” ( No.2003CB515300 )项目首席科学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0 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0 年)各一次。个人获得吴阶平医学奖( 2000 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2 年),国际神经泌外最高奖 ——JACK LAPIDES 特等奖( 2003 年)。从事泌尿外科工作近 30 年,对泌尿外科疾病尤其是泌尿外科疑难杂症的􏰏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神经泌尿外科、腔道泌尿外科、整形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肿瘤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处理泌尿系神经原性疾病、复杂性泌尿系结石、复杂陈旧性尿道狭窄、泌尿生殖系畸形整形、膀胱肿瘤和保留性功能前列腺根治切除术以􏰄腔镜手术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并有其独特之处 。 2
个人分类: 博客精神|2646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记者的素质,兼谈孙滔先生!
热度 11 xcfcn 2013-8-1 17:14
中国科学记者的素质真是不咋地,就连中国科学报社的科学记者的素质都很堪忧。比如贾鹤鹏、比如孙滔、比如邸利会。 看到贾鹤鹏以及孙滔直接跟北大清华北师大里的所谓的“科学文化人”打笔战。我就觉得那是科学文化人活该。谁叫你们没有培养出合格的科学记者啊!貌似贾鹤鹏还是清华毕业的。 最近孙滔严重介入转基因话题。我就觉得严重有损他作为记者的伦理道德。一个严重挺转的科学记者能客观公正报道转基因的各界声音吗?我不是说记者不能有自己的立场。但是记者不能公开表达自己的立场,要在新闻报道中做一个隐形人,这应该是记者的基本要求吧?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孙滔还是“集智”的活跃成员。我曾经参加过一次集智的活动,孙滔就在我的旁边坐着,我当时还想跟他说几句。现在想来幸好没有任何的交集。另外也为集智感到遗憾,因为集智熏陶下的记者也就这素质。
个人分类: 杂论|2781 次阅读|23 个评论
美国卫生总署NIH8月29号公布继续拨款支持肖氏反射弧手术
热度 9 XiaoCG 2011-8-30 20:17
美国卫生总署8月29号公布并拨款约50万美元/年,共5年,支持继续在美国开展肖氏反射弧手术 http://t.cn/auBHGF 中文介绍见 http://t.cn/a3vXHn 方舟子及其走狗采取在中国的方式,并将【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新闻杂志】方玄昌、贾鹤鹏的“调查”和“社论”等翻译成英文,作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主要媒体”揭露肖传国“0%有效率”的证据,由北大物理系毕业生,现美国保险公司推销员,《天安门对峙》一书作者,美国方舟子基金会的主席 程鹗领导,对美国卫生部和所有开展肖氏手术的大学采取轮番轰炸,不断诬告,美国有关方面不得不认真核实所有美国肖氏手术病人和所有项目,查明方氏一伙纯属诬告,肖氏手术疗效卓著,安全。但这些调查让此重要肖氏手术手术的多中心开展延迟了近一年。但终究是狂犬吠日,徒劳。
7836 次阅读|10 个评论
方舟子如何科学地解决抄袭难题:10年前向《科学》举报方舟子纪实
热度 4 XiaoCG 2011-4-2 22:48
10年前,我已应邀成为“哑铃教授”3年,每年往返中美5-6趟,对国内同仁之辛苦深有体会,对方舟子身在美国对国内同仁们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非常反感,多有批评,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5748do=blogid=364135 当时正值希望工程出事,不再接受个人捐款助学,我和几十位学人商量决定成立助学网站捐款【即虹桥科教论坛】,当时除了钱是真的,捐款人都是用的网名,但被方舟子污蔑为骗子骗钱网站。我则是在餐馆端盘子的骗子。 导致向《科学》举报方舟子起因于他恶意污蔑一位国内学界前辈抄袭。该前辈为科学院的《科学进展》投了篇介绍神经科学新进展的文章,也就是一高级科普。清楚的注明了所引文献的作者\杂志。《科学进展》发表时,将该文列为综述,方舟子不依不饶,硬说是抄袭,还到处举报。我批评他不能胡乱毁人清誉,有人批评他:你刚发表在南方周末的文章还不是全文翻译的,你还没注明出处。他竟然弱智骗子一阵乱骂赵纪军教授(现任职大连理工)将他的方舟子的文章与科学的文章逐段并列比较,方舟子仍然大骂并叫嚣:有本事向科学去举报哇!(科学杂志刚刚发表了一篇熊蕾吹嘘方舟子的文章)我和几位教授学者看了一下,抄袭实在太明显了,你要举报就举报吧,由我当的带头大哥,科学的主编主要和我直接联系、沟通。 然后,科学杂志经过“调查”,产生了哪封广为流传的 "not acceptable"回复。 下面是2001年大家举报方舟子抄袭时,Science 对其他举报者的统一答复。 我因与Science 有约定,不对第三方公开双方通信,所以,仅披露美国东部某博士转给我的Science EMAIL From: Jeffrey Mervis ltjmervis@aaas.org To: ******@***.edu Subject: re: Fang letter Date: Tue30 Oct 2001 14:10:09 -0500 Dear Dr. XX The editor has asked me to reply to your concern about the article by Shimin Fang that appeared in Southern Weekend. We at Science have spend a good deal of time looking into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his article plagiarizes the manuscript that appeared in the 14 September issue of Science by Greene et al. Although I do not read or speak Chinese, I have had access to an English version of Fang's article, translated by an independent source. We believe that Fang's article would not be considered acceptable journ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did not give the names of the researchers who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r the journal in which it was published, nor did he include quotes from other scientists. All these aspects would be essential for a journalistic article in a US publication. However, a charge of plagiarism would be difficult to uphold since Fang did say the work was performed by researchers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and-- unless the translation I have is wrong --he neither implied that the work was his own by witing in the first person nor directly copied the language in the Science paper. As you point out, the issue is an important one. And we certainly appreciate queries like yours that require us to examine our practices. I hope that this clarifies our view of the matter. Again, thank you for sharing your concerns with us. Respectfully, Jeffrey Mervis Deputy news editor Science magazine 我问Jeff是如何调查的,被告知是科学在北京的记者将方舟子在南方周末的文章请人翻译成英文,再将此回锅英译文寄回科学杂志,科学杂志将Greene的原文和方舟子文章的回锅英译文对比后,得出:nor directly copied the language in the Science paper.!!!!!!!!!!!!!!!!!!!!!!!!!!!!!! 所以:所有翻译家们,请马上都变成作家:-)谁敢说你抄袭,让他把你翻译的书再翻译回去!看有没有copy the luanguage directly:-))))下面我附上和贾鹤鹏、熊蕾的通信作为佐证,请注意红色字体的句子。 熊蕾 : 这是美国科学杂志记者贾鹤鹏【注:后承包科学新闻,自任主编,伙同方玄昌连续五期污蔑诽谤我和我的老师裘法祖院士】给我的信件中关于你的内容 : As for whether the article Fang wrote from Science in 2001 was a plagiarism, Science has made an investigation and Xiong Lei of Xinhua Agency was in the investigation team, so the decision was apparently not based on a wrong procedure -- first translating Fang's article into English and then compare it with the original English -- Xiong has good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knowledge of ethics, so she could have decided whether it was a plagiarism. I hope my explanation could help you find out some facts about our work, but if you are still unsatisfactory, you might write a letter to the editor for a complain. You can submit a letter online at http://www.submit2science.org/ws/begin.asp . 据此,我在看到你的 一文后,公开批评质问了你 : 那你为什么欺骗科学杂志 , 遮盖方舟子的抄袭剽窃 ? 同样作为坚定正直的共产党人的后代 , 同样作为文革后的首届研究生 , 我为你的行为感到可耻 . 你亵渎了你我的前辈 . 。 前两天,再次收到科学记者来信,关于你的内容如下:“ 有关方舟子和《科学》文章的事情,我后来向熊蕾老师核实,她没有参与任何具体的处理,是我搞错了, 实际情况是《科学》杂志在调查中雇用的中立的、完全不知情的翻译公司。 熊蕾参与这件事,这也是我的道听途说,并不准确。想来那个 “ 涉嫌违背操守 ” 的大帽子,也可以摘掉了。我要为这件事情向她道歉,如果您的指责是建立在我提供的错误信息的基础上,我也要向您道歉了。” 可是,我根本不再信任这位“科学”记者。实话实说,我也不相信你。如果你 2001 年的确完全没有参与、策划、指导对方是民抄袭一案的调查,请你以共产党员的名义确认一下,我马上诚恳向你道歉。如果你不是共产党员,请以您父亲的名义,我所尊敬的老共产党员之一,确认一下。 现在,我要继续公开批评质问你了: 方是民抄袭科学杂志的文章白纸黑字摆在那儿,我完全同意科学记者对你的评价:你中英文俱佳,深晓学术道德,完全能判断方是民是否抄袭( Xiong has good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knowledge of ethics, so she could have decided whether it was a plagiarism. ),但你在“无奇不有”一文里弯弯绕了半天为方是民抄袭遮遮掩掩,那你写这篇“ 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 干什么?算什么?我半年前就公开声明过:如果邹成鲁院士与何祚庥院士一致认为方舟子不是抄袭,我无条件接受并立马向全国人民道歉并永远退出学术界。可惜,一直到邹先生逝世,他们也没敢说: - )你能不能痛快点?你,别扯别人,认为方舟子剽窃抄袭没有? Yes, or No? 非常简单。如果你不敢,不愿作出判断,我建议你删掉 一文,免得别人用鲁迅和毛主席都喜欢的那句话来形容你。我也建议你不要用“方舟子是否剽窃科学自有科学杂志来管”来搪塞,否则新语丝就得关门方舟子就没饭吃了: - )至于方舟子最近发表在《经济观察报》上的抄袭文章 《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我就不麻烦你了 .^^ 。 为友之道 , 可以至死不渝:管他杀人放火,男盗女猖 , ,剽窃抄袭,穷途末路,都 " 总是支持 " ,两肋插刀。这也可算一种为人境界。 但是不要戴着科学的帽子。不要打着道德的招牌。 肖传国 2006.11
6171 次阅读|4 个评论
贾总编还是把问题看小了
liwei999 2010-9-23 21:08
贾总编还是把问题看小了。 (194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September 23, 2010 12:58AM 这是说贾老师的《科学打假的逻辑——科学新闻对决肖传国教授的反思》一文的思路( )。镜某认为那篇文章的理路不是很好。不要以为抱上了“科学”或者是“学术”的大腿,就“安全”了,就可以“横扫一切”了。还是应该充分认识到医(疗)的特殊性。 与其它的领域不同,医疗是个与人(患者)打交道的领域。镜某认为,医疗基本上与人们一般认识中的科学无关的事情。这样说是因为镜某比一般人对此事关心,比一般人了解医疗的历史、也了解医疗的现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领域,医生们“自我防卫”的手段也远比患者一方完备。因此舆论界在讨论医疗上的事情时,需要慎重选择“主攻方向”,不要“陷入”科学上的、技术上的争论。不幸的是,贾总编给出的“肖反射弧”的几个报道,都是企图靠“科学”来证明肖医生的“不是”。报道的动机也许是好的,但基本上从开始就是徒劳的,在整体上看,也是激化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和谐”。 仅仅是抓住肖医生个人的医疗行为讨论,被人认为是“揪辫子”也有口难辩。医疗问题还有很多侧面,比如如何开拓新的治疗手段?这个手续应该如何作?等等的。这就不是肖医生一个人的事情了。也许就是肖医生比别的医生功利一点儿、“冒进”一些。但这是否就可以因此而成为大众和舆论攻击的对象呢? 前些日子饶老师们论述过“职业精神”的话题。这个“职业精神”对舆论界的人也适用。镜某认为贾总编的《科学打假的逻辑—对科学新闻报道肖传国事件的反思》就很不敬业。比如这样的说法 引用: 对于任何一种疗法和药品,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它可能带给人们的福利,而首先是它可能带给人们的风险。这一点正是美国FDA审批药品的原则。 就是个明显的错误表述了。 看历史是个很有趣的事情。小学生的作文虽然简单、但有几分可爱。比较“汗颜”的就是中学、大学时代的作文了。如果没有的话,不妨看看这几十年的报纸。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文章大约不在多数。应该说这是个报界的“耻辱”。各位报界的人士不要以为那是他人的事情、是前辈们的无知。历史是有继承性的,所以今天报界(舆论界)的人士也是有“原罪”的。 新教徒们面对“原罪”的说法是通过勤劳来“赎罪”。贾总编们如何作才好呢?大约除了勤劳、学习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多学习、别在水深的地方玩儿就可以在将来少一些遗憾。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6674,66674#msg-66674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3499 次阅读|2 个评论
mirror - 贾鹤鹏先生浅薄了
liwei999 2009-12-23 18:26
立委按: 到位的好文!所述对镜兄本人可说是老生常谈了,对很多读者还是一样有警醒的功效。 另外,镜兄说 引用: 都21世纪了,量子力学也有小一百年了,应该有些“量子力学”的思考。 这话已经n次了,作为非理工读者,我们要求镜子再“科普”一下“量子力学”及其量子力学的世界观。知道以前镜兄应师姐要求,科普过一次,但是对量子力学对世界观的影响没有展开细说,而后者是很关键的,我以为。 mirror - 科普一哈量子论: 本来没有闲心打理这类事儿,但是不得不说几句。 (4267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December 23, 2009 01:20AM 网友1/120(大约是个署名信的一分子之意)对《科学新闻》上两篇文章有些不同见解,( )。两个要点 引用: 第一,媒体不可能对学术争论、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争论给出正确的权威的判断和结论,否则学术发达的国家就不必建立那些学术道德委员会了;第二,任何个人在媒体面前都是无力的。当媒体卷入学术道德的争论,尤其是带有偏见的或结论性的卷入,只会把事实的真相搞乱,后果可能是可怕的、灾难性的。 对此,科学新闻总编辑贾鹤鹏先生给了个回应《科学新闻为何卷入科学争议》 。有来有往,礼数到位了。但是问题依然没有搞清楚、条理依然没有捋顺。镜某的见解先亮出来: 贾鹤鹏先生浅薄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总编先生比其他人“浅薄”,而是相关的方方面面在整体上都显得很浅薄。 和鸣的“浅薄”在于在上述引用的两个要点之前,有一句“先谈谈我对媒体卷入 学术道德争论 的看法”的提法。究竟是“学术道德的争论”?还是“学术(观点)的争论”?媒体被卷入的是什么样的争论呢?这个地方必须要仔细议论一番才好。 都21世纪了,量子力学也有小一百年了,应该有些“量子力学”的思考。 学术的争论有很多类型。李杨之争根本就不在学术争论的范畴内。 洋人模式的“学术道德委员会”也不是解决学术争论的道具。这类委员会是解决如何作学术的规范问题,而不涉及具体的学术结论。说白了就是个手续的问题。 各类的体育竞赛中都有个手续、规则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可以影响比赛的结果。但是原理上讲,手续和规则的问题与比赛没有直接的关系。 这种 制度的设计可以说是个人类的智慧。既然人们难免犯错误,自然需要有个“免罪符”来对所犯的错误给出个解释。这就诞生了“正确地犯错误”的概念。这是对于进行时态、未来时态事情的处理方法。对已经发生了的重大事故(错误),有个“免责说真话”的概念。 肖的问题、魏的问题的本质在于是否做到了“正确地犯错误”的境界。“学术道德委员会”也好、舆论参与也罢,只有这个领域才有施展能力的可能。这个事情理解起来并不难。但是由于国人的法律系统几十年不发展,没有优秀的头脑投入到这个领域,大众、知识界都对处理这类事情的思路不甚理解,也不擅长利用法学的方法去处理这样的问题。 医疗上的事情往往比人们想像的要复杂得多。镜某以前就说过了,至少牵扯到5个方面的利益:医生(医疗机关)、患者、患者家属、保险机构和医疗行政。 一般人想躲都躲不及,舆论界如果没有充分的调查准备,轻易不要发表意见也是个“职业道德”的问题。 肖、魏如果是“防守方”的话,方博士、司履生教授和科学新闻就属于“进攻”的一方了。比起“防守方”来说,进攻方需要有足够的能力才能有胜算。相同的力量都不成。这里,总编先生也混淆了两类问题。 引用: 贾鹤鹏 这不意味着媒体就不可以报道学术争论 但是方博士的论坛或者科学新闻的报道中,哪个部分是涉及到“学术争论”呢?医生一方与患者、患者家属之间有可能发生“学术争论”吗? 这段话基本上属于不着四六的说法 引用: 总编: 就“不同的媒体也要承担不同的职责”这第二点而言,《科学新闻》杂志至少现在不应该算是大众媒体。我们的读者中,博士和博士后,或者副教授以上学历者都占据了80%以上,这说明,我们也算是科学共同体的一员。何况,我们的记者团队也是一批拥有自然科学背景、很多还拥有科研经验的成员,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是一批尊重科学规范和新闻规范的严谨的记者,如上所述,我们遵从此规范的最主要体现就是寻求专业的人士发出专业的声音,而并不会自己妄下结论。 这个说法的“语调”很熟悉,好象是“组织上”的特派员的强调,根本不具备journalism的精神。 正是因为如此的糊涂认识,《科学新闻》以为是“学术道德领域中所涉及的问题”,但实质上是参入进了一场“医患”之争当中。怀疑“NIH作为一个科研机构是否有批准临床应用的权力”不错。但是,“窃以为这应该是美国卫生部或者FDA的角色”的思路就把前边的亮点遮住了。一句话,总编先生并不了解外科医疗(的伦理)在中国是如何操作的,也不了解在外国是如何操作的。如此“备战”不足就要上阵,焉有不败之理呢? 如果“备战”充分而选择了这样的报道,镜某当然表示赞赏。但是对这类事情涉及到的很多方面、包括医疗伦理的问题。在报社的决策人员对此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报道是否是对报社不负责任呢? 显然人们对科学、学术有很多的误解。这个要“怪罪”蒋老师们。医患之争在宏观上是在“医疗伦理学”。只有抓住这个,才能在可能发生的官司中立于不败之地。单有一颗“正义”之心还远远不能对付肖、魏治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镜某以为肖、魏对自己的治疗方法并不象文字宣扬的那么有效,因为这两个领域都非常特殊。肖、魏对自己治疗方法的信念是一种强烈的动力,镜某对可能发生的“动力失控”表示担心。 什么事情都不做是不犯错误的唯一出路。如此的话也就没有探索的余地了。 大众、舆论参与政治、参与科学的本质,其实是为了让政治、科学“正确地犯错误”。说白了,政治和科学也只有拉上些个“垫背的”,才能在出了错时有个说法。 原载星湖: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59254,59254#msg-59254 相关帖子及讨论: 对《科学新闻》上两篇文章的一点意见--和鸣 (13124 bytes) Posted by: mendel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59219,59219#msg-59219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584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