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跟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好学者--既不跟风也不躲雨
热度 1 lin602 2014-4-29 07:18
不跟风是多方面的,不因为政治形势跟风做事与做研究,不因为流行而跟风随着(例如:做官,大办公司,炒房等),不因为好申请项目就轻易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甚至研究领域,不要因为让自己出名而改变自己一贯的价值观甚至言论。当然,这些都可以改变,但这种改应该是出于自己的内心的喜欢或认同。 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不流行的做法,肯定会有非议,甚至攻击与嘲笑。但是,面对这些不要回避,不要后退,不要反悔,不要‘倒向’,更不要不敢承担责任。至少可以站在那里不动,自己先别腿软。可以被打倒,但自己别趴下。 不躲雨不等于找有雨的地方,有意让自己淋雨以突出自己!这也是一种跟风甚至哗众取宠。 许多人跟风最后跟丢了,迷失了自己,甚至跟到牢房去了(文革中不少这样的人),哈哈。 好学者是:既不跟风,也不躲雨。风刮不走,雨打不跑。 十多年前看的一本书‘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当时是第一次听说陈寅恪的名字,被吸引看这本书是因为里面的照片全是中山大学的校园,那时候从中大毕业十多年没有回过中大),看到了陈寅恪身上的这种风范。
2786 次阅读|8 个评论
【跟风】老邪的“拉链门”
热度 37 xqhuang 2014-2-22 11:49
【跟风】老邪的“拉链门” 近日身体欠安,进入戒网时间,经不住“科学网”的诱惑,还是上来逛逛。 看大哥老邪的博文《 拉链拉下又拉上,何如当初就不拉? 》,顿感不安,大哥您可别晚节不保啊! 女人,穿上裙子露内裤,那是“走光”;只穿内裤,那是“时装”;彻底不穿,那叫“艺术”。男人就不同了,老邪哥,您的裤子安上了拉链,在公共场合不拉上,那就是耍流氓,听说过“拉链门”?您可能会说,我小时候一直穿开裆裤,也没人说我流氓呀!。。。 一、老邪说:风起了,别急着跟风 二、盲目跟风,同样是有风险的 三、首先是看,看懂他们在干嘛 四、看他们前边还有什么障碍、什么问题 五、其次是想,自己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好主意 六、瞧准机会,单刀直入、亮一手 七、如果看不出什么道道来,多换附近几个方向看 八、实在看不出什么名堂,就上科学网写博客 库尔用一个笑话,描绘了搞学术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你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 见人握手寒暄脸很熟却想不起名字; 第二阶段是你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 见人握手寒暄却想不起来是否以前认识过; 第三阶段是你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 休息时上完厕所会忘记把拉链拉上; 第四阶段呢? 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 休息时上厕所却忘了把拉链拉下来。 时光倒流, 那时候 老邪真的穿开裆裤(甚至果体)!果然一点都不流氓,不仅艺术、而且科学。我用它们图解 搞学术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悲剧 第二阶段:专注 第三阶段:思考 第四阶段:艺术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7210 次阅读|74 个评论
【跟风】象限论:读书与赌输
热度 26 xqhuang 2014-2-19 12:28
【跟风】象限论:读书与赌输 读书有用吗?这样的争论就像每年必来的台风,总会登陆科学网的。当有人抖动蝴蝶的翅膀,“读书无用论”的风起,必然有一群跟风者加入,成功的跟风者不仅精花四射,若能骗取编辑MM的芳心,还有机会上主席台发表最高指示,那点击量就像中国的房价,涨不停! LiuLi教授,科学网“象限论之父”, 把个“象限锤”舞得呼呼作响,见啥锤啥。在“读书无用论”再次刮风的日子,LL教授又从口袋里摸出了锤子,...,小邪历来喜欢跟风,一直认为跟风不丢人,但是,坚持跟风也要讲风度、要跟得有创意,拒绝简单的拷贝式跟风。 知识分子最爱喊创新,创新了不少创新词汇,如“交叉学科”,今咱也跟风交叉一回,如何?LL的“象限论”和LZ的“撷英学”,是科学网的两大前沿学科,经过科学交叉,就能产生一门新学科:“八卦象限论”。见上图,在新理论的框架下,诸如,“读书无用论”的本质是什么?“读书无用论”产生的社会原因又是什么?都能得到完美解释。 第一象限【读书】 :读书,是一种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喜好,所以,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读书人。 第二象限【赌书】 :自古,中国的“读书人”就极端功利,为功名而“赌书”,“书有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最真实的写照。从书中蹦出金屋、从书中跳出阿娇,“金屋藏娇”,应该是“读书人”能想到最美的事。从“赌”的角度,现在的高考、考研制度与科举制度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多读书是为了能赌中考题,赌对了,就能高呼:我是状元!我也是天才! 第三象限【赌输】 :赌书赌输者,比如,高考落榜生。其中的有志者,会选择新的方式继续赌。 第四象限【读输】 :好不容易“赌书”获胜,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二十年寒窗却发现,当年自己手下败将的“赌输者”都已“金屋藏娇”,而自己竟然无立锥之地。上愧对父母、下羞见同学,残酷的社会现实,必然导致现代版“读书无用论”的卷土重来。 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四个象限应处于动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读书有用】←→【读书无用】的相变。文化大革命打破了象限平衡,造成“读书无用论”的泛滥成灾,恢复高考制度,发生了【读书无用】→【读书有用】的相变。 改革开放前期的大学生,他们是当年“赌书”的赢家(难!胜率远小于10%),有着“天子骄子”的美称。这批人就像国宝熊猫,人见人爱,一名毕业生都有N个单位登门抢,所以,正常情况不会“读输”。教育大跃进和教育产业化,再次破坏了渐渐形成的平衡态,引发了新的【读书有用】→【读书无用】相变,本科“赌书”的胜率从最初的4.7%飙升到75%,许多大学毕业生成为“YC饺子”,不中看、更不中吃(用),其中的一些人(当初第二象限的赢家),就成为第四象限的“读输”者,或“读书无用论”者。 人生好比一场赌博,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不过是一个又一个赌局,赌赢它们,不等于就赌赢人生。当学位赌场的赢者意气风发地走进象牙塔时,那些“赌输”者却要冒险进入处处是陷阱的社会大赌场,相信“爱拼就会赢”的他们,不仅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真本领,更锻炼了生存和抗打击等能力,他们中的佼佼者,其综合能力并不在硕士、博士之下,他们为什么不能成为新的赢家? 在网络信息时代,知识越来越公开的今天,以“文凭”为目的赌书,必然越赌越输。上帝是公平的,你在考场上可以屡赌屡赢,在商场、职场、战场上呢?没有谁是永远的赢者,有人都赌到院士、千人,最后不是输得一干二净?愿赌服输,不服可以继续赌,赌输了,大不了来世再赌。 最后,跟风阿四的《无聊》和YC的《无趣》,取名《无味》: 你把科学整得无味 却不准我放屁 于是我忍着不放 你也忍着不放 你还是先放了 Oh no, not those pi-wei-dao! 看来科学没有那么无味
个人分类: 科人网事|7859 次阅读|60 个评论
跟风Vs刮风
热度 18 freefloating 2014-2-5 23:18
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孟老夫子在说什么?【镃基】是什么玩意?铁基?铁磁? 我的理想如名: freefloating ,自由飘荡,无论介质是空气还是水,作用的是风还是流,似乎也逃不出是跟风和随流的解释?只不过多了自由的前缀而已,自由跟风?随意逐流?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哈?所以大家攻击跟风,我却要想一想,不要骂了自己。 其实我好像不怎么跟风,本科大家都留京的时候,没动用老师帮我进高校的承诺,我回家了,硕士读完,又回家了,博士读完,又放下进京的可能,还在家里,出了趟国,也没挪地方。 于是总有人问我:怎么又回来了?我就从 真诚的理由中 挑捡出几分来,无论为情为事还是合情合理,总希望让留下的人欣然,走了的人也欣然…… 但其实每次风起,我都摇晃,于是我管自己叫物理天平,天秤座的宿命,我需要掂量…… 有风来兮,跟不跟? 当终于刮起了【放足】的风,女人们岂不欢欣鼓舞,傻子变态才愿意守那缠足的古训? 当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当漫天起了沙尘,多了雾霾,我们还不藏在家里或带好口罩?又有几个愿意去做那斗海的老人?反正我是不懂那个拼杀争强的象征…… 其实,风一定好,或者一定坏的时候,我们是很容易平衡出【跟与不跟】的优劣的,我们迷茫了,那是谁之错呢? 科技可不可以跟风呢? “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潮流 ”这不一直 是 我们的科技理想吗? “乘科技发展东风,展千里鸿鹄之志”不是我们的口号吗? 科技跟风有错吗? 我不知道…… 我好像知道那些大科学家都是站在科技前沿的,熟悉最新动态的,十年磨一剑也不是磨那朽木腐剑;我好像知道若不跟上数码相机的风,胶卷企业是会垮掉;我猜测无论你把算盘做得再好,也顶不住个人电脑的风暴;我还知道,不管你喜不喜欢网络游戏,爱不爱 QQ 微信,总有一天,被淘汰的是你,进化着的是它们。 时代的潮流,科技的风向,你跟不跟? 我不太懂什么是原创,你站在山顶了,垒块砖也是高的;你另起一楼,搭起来就是新的,垃圾堆也可以千奇百怪,史无前例的原创。 玻尔家里挂着太极,爱因斯坦的方程叫洛伦兹公式,牛顿和莱布尼兹打得不亦乐乎…… 只是很多问题还新新旧旧的存在着,需要你解决,你也想解决,你有原动力。 你解决了问题,你能有用,这最关键,无论是理论的有用还是现实的有用,物质的有用还是精神的有用…… 就算我们人微望轻,如那柳絮,不过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生下来就是只能跟风的,可 宝钗 说了:“ 韶华 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随风飘散的柳絮,却可是为了扎根,可以扎根的,为了繁荣,可以繁衍的…… 我们总是从一个小小的科研种子开始成长的,如果我们有幸拥有肥沃的土壤,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我们的任务就是成长,是树是草长出来都是绿色。 如果我们可巧无枝可依,可巧心怀远方,可巧风大浪大,……只要我们的心中有颗能发芽的种子,飞扬起来,就有可能扎根山顶或者飞跃重洋…… 但若不过是尘沙烂泥破棉花套,张扬开来了,早晚也不过是表演堕落沉沦! 所以关键你心中要有种子,要有发芽生根的念想…… 只是种子有无限可能…… 留下来的也许会一年年收获出贫瘠…… 走出去的也许会遭遇沙漠冰川水泥…… 好在总有土壤需要绿色,总有种子愿意飞扬了沉淀…… 可大家都觉得现在有问题了,那问题在哪里? 问题不在跟风,而在刮风,风沙太大,种子想停也停不下,想扎根也扎不了! 也许某个科研工作者确确实实是跟风了某个科技动向,但那一定是个该扎下去做下去的方向,一定是个有机理可钻有实验可做的方向吧?!他曾经绝顶聪明,他曾经魂牵梦绕,他曾经夜不肯寐,他怎么会不是颗好种子呢? 可是他代表的不是个人,不是课题组……不管他要不要折腾,反正四面八方的鼓风机嗡嗡作响,誓将它拔高吹起。 大风起兮不停歇,吹起来了种子,吹干了土地,吹燥了空气,你让种子怎么办? 你在 中央,多了风沙 ,你在边缘,少了 雨露。 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可劲儿地刮,只能刮出个黄土高坡来! 有风可以来雨,有风可以来雪,有风可以来种子,有风可以吹出个晴空来! 无论随风来的,顺水来的,还是土里留的,总有好种子! 只希望风调雨顺,有风请您好好刮吧!
个人分类: 把问科研|4965 次阅读|59 个评论
山寨、跟风与原始创新
热度 12 chrujun 2014-1-25 14:25
山寨在这里的意思的复制,对现有先进装置或产品的完全复制,打造出性能和现有先进装置一样的东东。 跟风的意思是改进,能够对现有装置和方法进行改进。 原始创新的意思提出一种全新的装置和方法,开辟出一个新的方向。 在绝大多数工程领域,国内连山寨的水平也达不到。比较有名的是美国卖给我们的黑鹰直升机,山寨了将近30年也没有成功。因此,山寨在很多情况下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也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 通过山寨可以培养大量高技术人才,山寨可以说是创新的基础和起点。 国家在现阶段应该鼓励山寨,只要能够研制成功性能和国外产品一致的装置,对国家也是一项很大的贡献。遗憾的是的很多情况下远没有达到山寨的水平,却鼓吹成原始创新、重大创新、国际领先。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还是尽快放弃为好。 在山寨的基础上是跟风,能够对国外的先进装置和方法开展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比如最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铁基超导研究,能够做到这种水平很不错了。 如果我国在各个领域都能达到这种水平,距离世界一流强国也就只有一步之遥。 原始创新很难,也只能是少数天才的自留地。 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也就是靠跟风过日子。 国内首先做的培养原始创新的土壤。 从小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还有初中、高中和大学,只有全面改革我国的教育体系,才有可能真正出现原始创新。 其次是要培养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 能提出老师无法回答的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是最值得表扬的学生。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开辟不同的道路,即使老师认为是错的道路,只要学生坚持,也应该鼓励。 最后是提出对创新性研究的进行持续资助体制。创新性研究往往意味着99.9%的失败。但即使只有0.1%的成果率,对国家和民族也是一项巨大贡献。 建议每年支持3000项真正的原始创新研究,每年只要成功1-2项,就是很好的结果。 尤其要鼓励20岁~35岁年青人开展原始创新研究,并宽容他们的失败。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5366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创新、跟风与原始创新的辨识 附Hideo Hosono铁超导专利分析
热度 41 chrujun 2014-1-25 13:44
跟风式科研是不是一种创新? 原始创新和跟风式科研有何区别和联系? 在这里我从发明专利的定义出发对这些概念及其联系进行分析。 发明专利指对装置和方法的提出与改进。 由此可以看出,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和装置是发明创造,对现有装置和方法进行改进也是一种发明创造。 因此,跟风式科研也是一种创新,因为跟风式科研和对现有装置和方法的改进很类似,往往体现在对现有装置和方法的改进上。 原始创新体现在提出一种新的装置和方法,非常难。 现在的发明专利99.9%以上是现有装置和方法的改进,不属于原始创新。只有极少数发明专利是原始创新。 根据上述分析,我对最近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涉及的铁基超导发明人Hideo Hosono教授的专利进行了检索。从下面这个链接可以看到检索结果: http://patents.justia.com/inventor/hideo-hosono 从中可以发现Hideo Hosono教授申请了不少关于铁基超导的专利,其中一项专利的摘要如下: Superconducting compoun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atent number: 8435473 Abstract: Disclosed is a superconducting compound which has a structure obtained by partially substituting oxygen ions of a compound,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the following chemical formula; LnTMOPh and has a ZrCuSiAs-type crystal structure (space group P4/nmm), with at least one kind of monovalent anion (F?, Cl? or Br?). The superconducting compound alternatively has a structure obtained by partially substituting Ln ions of the compound with at least one kind of tetravalent metal ion (Ti4+, Zr4+, Hf4+, C4+, Si4+, Ge4+, Sn4+ or Pb4+) or a structure obtained by partially substituting Ln ions of the compound with at least one kind of divalent metal ion (Mg2+, Ca2+, Sr2+ or Ba2+). Type: Grant Filed: February 17, 2009 Issued: May 7, 2013 Assignee: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Inventors: Hideo Hosono, Yoichi Kamihara, Masahiro Hirano, Toshio Kamiya, Hiroshi Yanagi 再根据黄秀清博主提供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支撑材料: 黄秀清,铁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跟风还是原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0705do=blogid=761454 我们可以发现Hideo Hosono教授的专利已经把中国人的“原始创新”全部囊括了。 除非把Hideo Hosono教授的专利驳倒,不然中国人只有打工的份。 如果我们在铁基高温超导上有重大原始创新,首先应该把Hideo Hosono教授的一系列铁基超导驳倒,特别是编号为8435473的专利,把全部铁基超导材料及制备方法全部囊括了。在铁基超导的主要知识产权为 Hideo Hosono教授及其同行拥有的情况下,国内授予铁基超导研究成果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应该是值得商榷的。 此外,中国科学家报奖的时候可能有意忽略了 Hideo Hosono教授的贡献。在 Hideo Hosono教授提供的铁基超导研发进展图上,包括了 Hideo Hosono教授 2008年2月26日在得出的TC等于43K的关键进展(见图1), 而在中国科学家制作的铁基超导进展图上, Hideo Hosono教授的重要成果不见了,中国科学家成了高温铁基超导的主角(见图2)。 图1 Hideo Hosono教授制作的铁基超导研究进展图 图2 中国科学家制作的铁基超导研究进展图 重要补充:昨天晚上11点左右给铁基超导之父 Hideo Hosono教授发了邮件,Hideo Hosono教授半小时内就回信了。我给他再次写信询问看看能否把信的内容全文公开。总之,黄秀清博主是对的,这次至少我们的宣传报道闹笑话了。 因为Hideo Hosono教授说,“ 历史事实不容篡改 ”。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16446 次阅读|103 个评论
我的一位毕业研究生QQ签名能够回答不少问题
热度 5 lin602 2013-8-15 22:40
我的一位已经毕业三年多的硕士研究生马上在一985学校博士答辩了,博士毕业后到中科院有机所一名导师做博士后,他说,如果博士后做得好,他导师推荐他到美国一著名教授手下做博士后。 他的本科、研究生并不是名校,但他一步步在前进。发展如何,我还是看好他的。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目标。 他在他的QQ上签名为:‘ 事成于思,毁于随! ’(原话) 科学网上不少有关研究生混日子、导师无可奈何、对于许多事情不得不‘随’的贴子或评论。 你的成功别人是无法复制的,别人的成功不一定是你的路! 这个世界成功及优秀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就是‘思’而不随的结果! 作为大学生、研究生及教师,要想成功,要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思想。 特别是没有任何背景、性格又比较倔犟、又不会走关系的年轻人,你的成功不会随随便便得到的。 今天晚上散步,接了一个长电话,是一位十多年前毕业的学生打来的,他近期非常忙,他在上海正在做一个象样的事情,不详细说了,但他正在做的事情目前还算是非常前面的,别人还没有想到这样做。他就靠这种不同于一般人的想法做出自己出色的事情。我对他的评价是--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大老板。 随,最后可能跟不上了,随丢了自己。 我曾经对一本科生说,你跟某某人学,不好好学习经常玩游戏,那位同学的父亲是一个中等企业的老板,你父母是农民,这同学可能回去做个‘小老板’,你呢? 那位‘小老板’能不能优秀我就不好说了,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要想富过三代,富二代富三代都得‘努力’,在上辈的基础上,再‘创’。
4310 次阅读|8 个评论
学者‘跟风’,可能要永远‘跟’了
热度 5 lin602 2013-6-3 16:59
‘跟风’---包括研究与人生。别人做什么事我也做什么事,别人做什么研究我也做什么研究,别人想当官我也想当官.......。 如果总想着‘跟风’,可能这辈子一直得‘跟’了,因为你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没有自己的思想与思路。 走自己的路,难,但可以走出一番景色。 跟,省不少事,但只能看到别人的屁股或后背,很难看到前面美丽的风景,也很难体会到自己摸索的快乐,甚至包括跌倒了后的痛苦体验。很难写出自己人生有趣的故事,回忆起来,没有多少艰难也没有多少激动与悲伤。
3061 次阅读|9 个评论
万钢倡议科技战略研究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及时的警告
热度 4 杨学祥 2012-12-26 07:40
万钢倡议科技战略研究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及时的警告 点评:科学研究是为了科技创新还是科研经费?这是长期困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最大难题:没有经费科研难以持续,要得到经费必须获得主管领导的支持,科学研究和关系公关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得不消耗在与科学研毫不相干的事情上。 最要命的是,科研主管往往又是某个学科的权威和带头人,他们握有审批权、推荐权和评审权,跟风主管领导学术观点就成为中国科学研究的一大弊病。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关于2012年的暖冬预测。 科技战略研究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这是对跟风主管领导学术观点的及时警告。 相关报道: 万钢:科技战略研究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 作者: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2-12-24 10:50:24 “要倡导一种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只唯实,在科技战略研究中讲实情、建诤言,提出有价值的决策参考。”近日,在被称作中国科技战略研究“智库”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建院30周年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发出这样的倡议。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前身是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82年12月。30年来,战略院先后参与了国家多个阶段科技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政策研究和决策过程,如从“七五”到“十二五”,历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研究和重大科技政策的起草工作;三峡工程、高速铁路、南水北调、大飞机制造等国家重大工程的评价与论证研究等。对于这个“对国家宏观决策发挥支撑作用的综合性软科学研究机构”,万钢还说,“要把握预见性和敏感性,说他人不敢说的话;要拓展战略研究的国际视野;要打造区域性战略研究基地与团队;要通过实地调研积累经验。”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2/273188.shtm 跟风主管领导观点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最大弊端 2012-12-25 15:45 | 科学研究是为了科技创新还是科研经费?这是长期困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最大难题:没有经费科研难以持续,要得到经费必须获得主管领导的支持,科学研究和关系公关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得不消耗在与科学研毫不相干的事情上。 最要命的是,科研主管往往又是某个学科的权威和带头人,他们握有审批权、推荐权和评审权,跟风主管领导学术观点就成为中国科学研究的一大弊病。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关于2012年的暖冬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46283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18 次阅读|7 个评论
跟风主管领导观点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最大弊端
热度 1 杨学祥 2012-12-25 15:45
跟风主管领导观点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最大弊端 杨学祥 科学研究是为了科技创新还是科研经费?这是长期困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最大难题:没有经费科研难以持续,要得到经费必须获得主管领导的支持,科学研究和关系公关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得不消耗在与科学研毫不相干的事情上。 最要命的是,科研主管往往又是某个学科的权威和带头人,他们握有审批权、推荐权和评审权,跟风主管领导学术观点就成为中国科学研究的一大弊病。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关于 2012 年的暖冬预测。 2012 年 8 月 11 日 青岛晚报讯 “达维”刚走“海葵”又送来降雨,近期台风频频,而这,可能和远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有关。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 1998 年时即受此影响)。市气象局气候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岛城作为沿海城市,在厄尔尼诺影响下不仅能产生台风、暖冬等气候现象,近海“黑潮”(一股暖海流)的发生几率会有所增加。而从历史资料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 1997 年- 1998 年厄尔尼诺影响我国, 1997 年夏季,我市出现大旱天气并且温度远远高于正常年份。在全球变暖已成趋势的背景下,虽然厄尔尼诺并不是暖冬形成的惟一原因,但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 2012 年 9 月 13 日 在辽宁省举办的第 29 届气象学年会研讨会上,沈阳市气象台副台长梁红对沈阳近 50 年来冬季气温特点和规律展开研究。在梁红的报告中,沈阳近 50 年冬季冷冬和暖冬的比例各占一半, 50 年中出现暖冬的年份一共有 9 年,而出现冷冬的年份也是 9 年。梁红称, 9 个冷冬几乎多数都在 1988 年之前,而暖冬除了 1972 年外,其余 8 次都出现在 1988 年以后。也就说近 20 年冬季增温趋势明显,暖冬年加剧 。 如果我们换一种时间划分方式,就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沈阳的冷冬暖冬分布应该分为三个时期 : 沈阳冬季 1961-1988 1988-2008 2008-2012 暖冬个数 1 8 冷冬个数 6 3 拉马德雷冷位相 1947-1976 2000-2030 拉马德雷暖位相 1977-1999 1947-1976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历时 29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 1955 年到 1984 年(历时也 29 年),开始时间后延了 8 年,结束时间后延了 8 年;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历时 22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 4 天 1985-2007 年期间(历时也 22 年)一次也没有发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 8 年,时间间隔的对应性非常准确。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 2008 年开始,开始时间后延了 8 年,依照规律,结束时间也应后延 8 年。这对预测今后低温冻灾有借鉴意义:未来 30 年中国低温冻灾可能频发 。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 4 天次数共 7 次, 1955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 1957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 1964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 1969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1972 年(厄尔尼诺年)、 1977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84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 对比可知,拉马德雷暖位相(滞后 8 年)是暖冬集中发生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 8 年)是冷冬集中发生时期。今后 20 年不是暖冬多发,而是冷冬多发。不同的划分有不同的结论 。 2012 年 10 月 23 日 新华网和齐鲁网分别以《山东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是否“暖冬”尚不确定》和《今年入秋 4 年来最晚 山东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或现暖冬》为题报道了相同的结论:厄尔尼诺事件一旦发生,“对山东来说,部分地区可能会进入暖冬,也有极寒的可能,但目前尚不能下定论 。”看来,新华网比齐鲁网有更多挑战权威的勇气。 在 2012 年 8 月 11 日当天,我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 2012-2013 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一、 2013 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 2010-2012 年连续发生的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 2012 年 10 月至 2013 年 1 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 2009 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 事实证明暖冬错报误导了公众: 内蒙古民政厅截止昨天( 2012 年 11 月 15 日)的统计表明,降雪共造成内蒙古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呼和浩特等 5 个地区 31 个旗县 30 万人受灾,房屋倒塌致死 1 人,转移安置近 2 千人; 2 千多座蔬菜大棚被压垮或受损,另外还有部分大田作物收获后未来得及归仓,造成近万公顷农作物受灾,近千公顷绝收;倒塌房屋 1 千多间,死亡牲畜 6 千多只,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7 亿元。 记者从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降雪中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地受灾较严重。由于连续降雪,交通阻断,牧区饲草料、粮食、衣被、取暖燃料价格上涨,造成牧区缺粮、缺衣被、缺燃料人口急剧增长。截至 12 月 11 日统计,雪灾已经造成我区 6 个盟市 39 个旗县的 44 万人受灾,死亡 2 人,转移安置 2177 人,需口粮、衣被、燃料等紧急救助人口 12.9 万人 ; 倒塌房屋 1133 间,严重损坏房屋 700 间,一般损坏房屋 1258 间 ; 死亡大小牲畜 17979 头 ( 只 ) ,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2 亿元。 中新网 12 月 14 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报告, 12 月 12 日以来,昌吉、伊犁、阿勒泰等地出现中到大雪,部分山区出现暴雪,阿勒泰市平均降雪量达 38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 8 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多,大雪导致牲畜觅食困难,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截至 12 月 14 日 9 时统计,昌吉、阿勒泰、伊犁 3 地区 ( 自治州 )8 个县 ( 市 )2.7 万人受灾,近 2600 人紧急转移安置或其他需紧急生活救助; 100 余间房屋倒塌, 500 余间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1900 余万元。 自 12 月 17 日开始,共有两股冷空气影响我国。其中, 17 日至 18 日,我国中东部出现 6~8 ℃降温。 19 日至 23 日,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华北大部、东北、华南南部等地出现 6~10 ℃降温,新疆北部、黑龙江南部、吉林西部、辽宁中东部等局地降温幅度达 12~18 ℃。西北大部、内蒙古、东北大部、华北、黄淮及南方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入冬以来的最低气温,局地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最低值。在冷空气的打压下,多地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新疆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及华北北部、东北、黄淮西南部、江淮西部、江汉、江南西部、华南西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2 ~ 4 ℃,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部分地区较常年偏低 6 ~ 10 ℃。 中国气象视频网 12 月 24 日讯 今天早晨,强冷空气最后一次发力,我国中东部地区及西南地区气温再创新低, 17 个省会级城市迎来了今年下半年来最冷早晨。根据统计,这 17 个省会城市分别为:沈阳 -28.8 ℃、北京 -13.7 ℃、天津 -13.1 ℃、石家庄 -10.9 ℃、西安 -8.5 ℃、郑州 -7.6 ℃、合肥 -4.5 ℃、南京 -6.0 ℃、上海 -4.0 ℃、杭州 -2.8 ℃、长沙 0 ℃、南昌 -1.8 ℃、重庆 4.0 ℃、拉萨 -10.6 ℃、福州 4.9 ℃、广州 3.4 ℃、南宁 3.1 ℃。其中,南昌的最低气温今年以来首次跌破 0 ℃。 暖冬预报已变成泡影,误导公众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 参考文献 1. 徐美中。厄尔尼诺或送来“暖冬” ( 图 ) 。 2012 年 08 月 11 日 11:38 青岛晚报。 http://roll.sohu.com/20120811/n350414619.shtml 2. 李敏 . 厄尔尼诺又来 今冬暖冬几率大 . 2012 年 09 月 14 日 07:32 来源:华商晨报 .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9/14/17610149_0.shtml 3. 杨学祥 . 辽宁已连续三年遭遇冷冬:今年冷冬可能性大。 2012-12-19 07:42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1606.html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5. 山东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是否“暖冬”尚不确定。 2012-10-23 17:18:48 来源: 济南时报。新华网。 http://www.sd.xinhuanet.com/qx/2012-10/23/c_113469402.htm 6. 今年入秋 4 年来最晚 山东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或现暖冬。来源:济南时报。• 2012-10-23 07:13 。齐鲁网。 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aowen/2012/1023/1348728.shtml 7. 杨学祥。 2009 年暖冬预测失败的教训:厄尔尼诺带来暖冬还是冷冬? 2012-8-11 15:03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46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研:我们为什么会跟风
热度 52 stone1971111 2012-11-9 08:52
所谓跟风,用英语说就是follow,顾名思义,跟着别人做,跟着后面跑。 跟风作为中国科研的现象存在由来已久,其弊端是非常多的,而且已经大大影响了中国科研在世界上的地位 。有不少有识之士已经看到跟风不会有好的出路,但是从当前科研形势看,跟风依然是主流科研作风。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跟风,并且形成国家性的跟风呢?为什么在不断强调跟风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依然还是继续跟风呢?个人以为如下各种原因值得思考。 原因一、跟风是科研训练不足的具体体现。 科学研究是个高度职业化的一个行业,需要很多特殊的技巧和素质,尤其是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达到。我们国家的科研训练重在科研知识和技巧的培养,而跟风是锻炼科研基本技巧的一个具体方式。一个研究生,跟着前沿做点问题,就慢慢能够进入科研的大门。可是中国的科研训练似乎仅仅到此为止,满足于登堂,不能入室,这就导致大量的科研人员即便毕业之后,依然只能做跟风的工作,而不能做开创性的工作。当然,跟风是一个科研后进国家必走的一条路,不经过这一段,是不能形成自己的科研基础和队伍。 原因二、跟风表明我们的教育有问题。 跟风实际上是跟着前人的脚步捡问题,而不是自己独立寻找问题。捡来的问题往往不是很难,就是不太重要,顺手就解的问题往往被开拓者就解了,剩下的就只有较难的或者没用的。可是事实证明,中国人的基本功很扎实,对于现成的问题,即便很难,也会得到较好的结果。只会解题,不会找题,这是我们受到的教育的核心缺陷之一。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只学会解课后或者习题集上的习题,从来没有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相关联,从来也没有将所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或者领域相关联。我们的老师如此,我们也就如此。我们如此,我们的学生也就如此。当这种循环一旦形成,具有较长的影响时间。 原因三、跟风表明我们是急功近利的。 跟风相对容易,因为问题都是现成的,也很容易得到承认。现成的问题,现成的市场,引诱我们去跟风,而现实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的人才断层,我们需要提前让很多人上到一个社会高度,因此证明自己的科研高度,靠跟风是个廉价的路线。人才的更替周期是很短的,10年可能就完全不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一种互动。在局面并不明朗的情况下,跟风的人的科研成绩显得更为靓丽。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时间的紧迫性,使得我们似乎不得不急功近利。 原因四、跟风表明我们缺少自信。 做跟踪性课题,不担心市场,做新问题,市场可能够呛,除非课题有足够的吸引力。中国人喜欢凑热闹,没有很多人做同一个问题就觉得比较冷清,觉得不正常,不习惯。而据我的观察,欧洲人则恰恰相反,即便有人做出了很好的成果,很多人也并不喜欢讨论别人的问题,除非他觉得他可以在里面达到新高度,否则,还是坚持做自己的问题。我们好比一个驴车队的后面的驴子,习惯于闷着头跟着头驴走路,不习惯自己找路。据说,有的驴车如果没有头驴,自己不会走路,必须让赶车的人牵着走。 原因五、跟风还表明我们的社会风气还是那个乡土社会。 费孝通是第一个对中国的社会习俗和文化进行深入系统探讨的人,他的结论就是中国是个乡土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的主要表现就是熟人社会。每个人活在这个社会中,感觉到周围都是自己的熟人,因此,在内心深处感觉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都被人围观,被人关注。因此,做事情不能出格,做事情不能脱离群众,不能脱离群体。可是科研如果也陷入类似的氛围,那最后就只有跟风一条路可走,走别的路,都有人会批判为标新立异,批判为神经不正常。 科研毕竟是以创新为目的,不是以社会活动和生活为主要目的,因此,为了生活,跟风可以理解,但是为了科研,跟风只是浪费生命的又一种形式。但是跟风永远出不了大的成果,中国也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迟早都要把跟风这个恶习根除掉,但是时间长短决定了我们社会的总体代价。当然, 没有人强迫我们这个社会跟风,是我们的社会让自己去跟风。尽快的从这个泥潭走出去,这个任务似乎比出几个好成果来的更重要,因为前者可以解放更多人。另外,跟风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大跃进,别人做的不够好,我们搞个最好。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不自信。也不可取。 silong.peng@ia.ac.cn 2012.11.9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8042 次阅读|53 个评论
微博:扔石头听水声
热度 7 xcfcn 2012-4-14 16:04
科学网博主跟风能力很强。 编辑部扔一块骨头出去, 大家就疯了似的,好像一辈子没有吃过肉。 我曾经说很多博主写博文完全是扔石头听水声。 结果李淼同学很鄙视地说: 他们完全是哪里是水声就往哪里扔啊! 记得以前混“小众菜园”的时候, 著名批评家吴亮同学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 “我为什么要接着你的话说啊!” 这个东西用传播学的术语来说叫“议题设定”! 这在谈判、打选战以及搞科研的时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 否则难免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科学网每天就炒这些玩意,翻来覆去,会糊的!
个人分类: 杂论|403 次阅读|13 个评论
YCmm教導我們:向自己的爸爸致敬,不要輕易向不瞭解的人致敬!
热度 11 jiangjinsong 2011-8-27 23:54
YCmm雖然天天風花雪月寫博文 但是見識比本網許多男人要高明 科盲是她美人家的粉絲 今天必須要轉貼美人家的英明指示: 作为淑女,咳咳,我是不爱评热点的,遵守老蒋的指导,以追评热点为耻。可是我生平就是讨厌蠢人,看那么蠢的人还在拼命地给人致敬,真受不了。 所以我建议,向自己的爸爸致敬,不要轻易向自己不了解的别人致敬。 =========================================================== 要是很想向別人致敬也無妨 建議先研究一下過去自己致敬的記錄是值得自己驕傲 還是讓自己感到羞愧? 先考慮一下自己是真瞭解被致敬的對象? 還是聽別人說的,看網絡哄傳的,還是記者忽悠的?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852 次阅读|26 个评论
舊帖重發:悼詞最好等人死後再宣讀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1-8-22 12:43
蔣科學按: 國人不知道是啥毛病,特愛給活人致悼詞,急著歌功頌德。但是從事後看,他們也都沒有把自己的發言當回事,因為,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悼詞錯誤之後,我們沒有看到有幾個人站出來承認錯誤,糾正自己的悼詞。 所以,下一次,如果你再看到有一大票中國人在給某人致悼詞,你可以笑笑就走,他們沒有幾個認真調查過,也不准備為自己的發言負責任。 悼詞最好等人死後再宣讀 已有 797 次阅读 2010-10-22 19:35 | 个人分类 : 口無遮攔 | 系统分类 : 博客新闻 | 关键词 : 方舟子 , 肖传国 , 打假斗士 , 良心 , 勇士 , 诚信 , 中医 , 转基因 , 网络暴力 , 诬陷 , 假打 推荐到群组 讀早了 有可能出現很尷尬的局面 向一個人致敬 要慎重 致錯了 有可能會比較後悔 缺乏謹慎和耐心製造了多少個杯具! 君子可欺之以方 善良的人們容易上當受騙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中 人們通常會他人的話給予 " 無假 " 推定 這給了許多騙子以可乘之機 從未上當受騙的人太可怕了 好人肯定都會上當 問題是 當我們發現了之後 我們該怎麼做呢 ?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291 次阅读|7 个评论
围脖:评科学网单片点击率独家冠军饶老师
liwei999 2011-8-19 18:57
Re: 饶教授的网文,鲜有好看的 科学网单片点击率独家冠军啊,把第二名远抛在后面。 结论:人都是跟风 作者: 立委 日期: 08/16/2011 01:48:49 地。高资历群体亦然。 结论二:广告是重要地:科网为他不遗余力。原因不明。中国达尔文再世?
个人分类: 其他杂碎|2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物精神:跟风抢购等事件的一种理解
brbaba 2011-4-4 13:12
日本核辐射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的食盐抢购事件,此事刚刚平息,又有人散布桃罐头谣言,称吃桃罐头可以防日本核辐射。这类抢桃罐头事件只发生在极个别地区,因为这个谣言的“科技含量”太低,仅一个“逃”与“桃”的同音就想代替刚刚平息的食盐抢购事件,确属很难,很快平息。这也彰现我国部分地区的某些消费群体的消费不理性,也表明我国的科普道路还很长,当然也显示我国部分地区某些群体对我国经济的某些方面信心不足。 有时,复杂的世界让我感动很无奈,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习惯于通过自己认可的逻辑把一系列事件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一个故事,并归结出属于自己的规律或道理。实际上,我们会采用两种可以传承的理论方式来认识复杂世界:纯粹理论式和非纯粹理论式。纯粹理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理论,而非纯粹理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故事。当然,在不同的学科可能有不同的说法和应用,例如,在管理学中,我们可以称某些管理故事为案例,而在教育学中,我们把利用故事进行教育的方式称之为叙事教育。 实际上,故事或者讲故事同理论一样,也是人类知识的基础,也是一种理论方式,只不过它是一种特殊的理论方式。这种以故事为基础的思维模式,使我们难以认识到纯随机性或突发性在生活中的作用,因为纯粹随机或突发性的结果多是偶然性,难以总结出所谓的规律或道理,也不能编成可以传承的“故事”,这就需要借助纯粹理论。但是,如果有人对纯随机性或突发性事件进行加工修饰,甚至编造修改,形成的不再是一个故事而是谣言。 凯恩斯在其传世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曾强调,人们的行为不仅仅受理性指导,也受其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影响。故事和谣言都属于动物精神范畴,就像传染病毒,口口相传,信心可以在故事和谣言中得到传播;丧失信心也可在故事和谣言中得到传播。如果不准确地了解那些故事或谣言的本源,就很难理解过去的经济(社会)信心从何而来,也很难预知未来经济(社会)信心会走向何方。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抢盐哥的自白——为啥倒霉的总是我
热度 11 sheep021 2011-3-17 17:10
昨天 哥,抢盐了 也不知道为啥 见别人都整箱整箱地卖 哥也毫不犹豫地买了一箱 不为别的, 就为一家三口不缺盐吃 但是,今天 哥被同胞们骂了个狗血喷头 ——日本还没盐慌呢,你慌个啥? 丢中国人的脸啊,你没吃过盐。 哥,吃过盐 但哥更吃过不跟风的亏 房价上涨,哥不跟风,无房可住也不死人 绿豆涨价,哥不跟风,不吃绿豆也不死人 生姜涨价,哥不跟风,不吃生姜也不死人 大蒜涨价,哥不跟风,不吃大蒜也不死人 哥,一步没跟上,步步跟不上啊 哥不后悔 但是 盐,可是生活必备品 不吃盐是要死人的 这次没办法,只好跟疯了 哥咋就变成没素质了呢? 哥抢的不是盐,是无奈啊 . . 相关链接: 经历多轮哄抬物价的炒作,物价部门为何还没做出规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34 次阅读|1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