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耶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受难的耶稣与被屠宰的羔羊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2-3-9 10:40
受难的耶稣与被屠宰的羔羊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309 :受难的耶稣与被屠宰的羔羊 1842 年,約翰·亨利·紐曼作為牛津聖馬莉大學教會的牧師,在耶穌受難日講道,主題是:“神之羔羊的受苦”。他的觀點非常值得基督徒們深思。他說:“由於聖經中將基督與羔羊這無害且柔弱的動物相模擬,我們也因此應該由衷地將這羔羊的形象,作為傳達上主所受之苦在我們心中所激發之情感的一種媒介。想想,當我們讀到種種對人類殘酷對待動物之描述時,我們感到如何恐怖呀。” 然後,他撼動人心地追問:“這是什麼呀?這難道不正是我們對上主所施加的虐待嗎?” 對紐曼而言,我們若能體悟到動物在道德上的無辜,這體悟將會“感動我們的心,並讓我們的心受到煎熬”。他說:“它們不曾帶來傷害。它們也沒有任何抵擋的力量。由於它們只是人們之怯懦與殘暴的受害者,它們的痛苦因此更加觸動我們的心……折磨這些從來沒有傷害我們、無力自衛、完全受我們掌控、既無防禦也無攻擊能力的動物,是多麼可怕、多麼的邪惡呀。只有鐵石心腸的人才有辦法想起這些事而心中不受折磨……” 紐曼最後的結論是:“想想,我的兄弟,當你們見到虐待動物時,心中會有如何的感受?這感受,正是當你見到受難之耶穌在你們心中所應激起的情感。” 动物福音,安德鲁·林基着,李鉴慧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74-75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971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2-02-27
热度 8 dahaidehaohan 2012-2-27 23:36
北欧一座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 因为有求必应,因此专程前来这里祈祷、膜拜的人特别多,可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教堂里有位看门的人,看十字架上的耶稣每天要应付这么多人的要求,于心不忍,他希望分担耶稣的辛苦。有一天他祈祷时,向耶稣表明这份心愿。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好啊!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钉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 看门先生觉得,这个要求很简单。于是耶稣下来,看门先生上去,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般地伸张双臂,本来苦像就雕刻得和真人差不多,所以来膜拜的群众不疑有他,这位先生依照先前约定,静默不语,聆听信友心声。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的祈求,合理的、不合理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他都强忍下来而没有说话,因为他必须信守先前承诺。 有一天来了一位富商,当富商祈祷完后,竟然忘记手边的钱便离去。他看在眼里,真想叫这位富商回来,但是,他憋着不能说。 接着来了一位三餐不继的穷人,他祈祷耶稣能帮助它渡过生活难关。离去时,发现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开,里面全是钱。穷人高兴得不得了,耶稣真好,有求必应,万分感谢地离去。十字架上伪装的耶稣看在眼里,想告诉他,这不是你的。但是,约定在先,他仍然憋着不能说。 接下来有一位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来到,他是来祈祷耶稣降幅他平安。正当要离去时,富商冲进来,抓住年轻人的衣襟,要年轻人还钱,年轻人不明究理,两人吵了起来。这个时候,十字架上伪装的耶稣终于忍不住,遂开口说话了,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冒牌耶稣所形容的穷人,而年轻人则匆匆离去,生怕打不上船。 化装成看门人的耶稣出现了,指着十字架上的人说:“你下来吧!那个位置你没有资格呆了。” 看门人说:“我把真相说出来,主持公道,难道不对吗?” 耶稣说:“你懂得什么?那位富商并不缺钱,他那袋钱不过用来嫖妓,可是对那穷人,却是可以挽回一家大小生计;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如果富商一直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这是一个听起来像笑话的寓言故事,却透露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事与愿违,使我们意不能能平。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人生之事没有十全十美。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 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 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 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地活在当下。 寓言故事在说,人们 似乎也在说。
3848 次阅读|17 个评论
你的爱不离不弃
热度 2 xusuowen 2012-2-14 10:42
你的爱不离不弃
周末主日上,大家合唱了这首歌,唱完后,很多弟兄姊妹都哭了,感谢赞美主。 你的爱不离不弃 专辑: 神机会的风 歌手: 生命河灵粮堂 http://www.zanmeishi.com/song/14720.html 没有一个忧患 耶稣不能担当 没有一个痛苦 耶稣不能背负 我要向高山举目 我的帮助从你而来 满有丰盛的慈爱 赐给凡求告你名的人 你的爱总是不离不弃 怜悯如江河涌流 在我敌人面前摆设宴席 使我的福杯满溢 你的爱总是不离不弃 时刻将我环绕 你必永远纪念与我所立的约 使我领受丰盛的恩典 旁白:你曾经渴望过一个永不改变的爱吗? 人世间的海枯石烂都是会过去的,但我们的神他却是一位守约施慈爱的神,没有一个忧患他不愿意担当,没有一个重担他不愿意背负,他的爱总是不离不弃;他爱你,就爱你到底。
22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圣-米歇尔大教堂为圣诞准备的耶稣诞生雕塑群(上)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1-12-29 01:57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11042 次阅读|2 个评论
【陈氏微博】没有圣人的圣诞节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1-12-25 09:54
  没有情人的情人节。   没有圣人的圣诞节。   看《失落的秘符》,发现其实共济会的发起人是埃及的一些石匠,觉得挺有意思。   后来想,基督教的原始形态也许也有石匠们的痕迹,有点行业工会的意思,慢慢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流传,就塑造了一个教主,摩西啊啥啥的。   再后来,年轻时的圣母玛利亚因为生活作风不太检点而怀孕,聪明的小丫头灵机一动,就不断传播是上帝留的种这一神秘消息,以至于连耶稣后来的爹都相信了。   玛利亚只是灵机一动,可是在科学不够发达的耶路撒冷,大家慢慢就都信了,竟然就这么成了圣母,当然,要把这个类似于传销组织的群体遗留给自己的儿子,至少四处旅游的时候能混上饭吃,就有了耶稣基督。   可是,任何一个政府都害怕人多聚集,怕出突发事件不是,就有了十字架,于是,有了惨烈的牺牲。   使得这个教会更加有了凝聚力,慢慢就到了今天。   不容易啊!
个人分类: 人论|3700 次阅读|14 个评论
耶稣和孔子,谁的“科研团队”更好?
热度 16 陈安博士 2011-12-24 23:21
  就有趣而言,当然是我们的孔教,耶稣那个充满了牺牲,有点让人不忍,而孔子这个,到处旅游找官做,好多了。   当然,孔子每每带着学生们全国各地到处跑官要官,虽然中间过程中偶尔也有个别不开眼的国君给个官儿坐坐。可是,最后都是发现让他老人家当总理或者司务长,天下最后的结局都是非大乱不可,只好多发一个月工资,辞退撵人拉倒。   没辙了,孔子就当孩子王吧,其实这个职业还是很高尚的,也很容易流传后世,毕竟识字的学生会在自己的作文或者遗嘱里介绍一下老师。来学习识字的学生们多了,老师的名望自然也水涨船高。   就科研团队而言, 耶稣同学带研究生和孔子先生当孩子王还稍微有点区别,耶稣毕业的研究生数量有点少,博士毕业的就13个人,其中还有一个为了3000欧元的奖金而出卖他的。而孔子门下贤者就72人,都算是博士生毕业拿学位吧,差一点和耶稣的门人就是数量级上的差别了。中国人口众多看来在很久以前就展示出来了,实际上,孔子时代比耶稣同学的时代还早些。   不过,耶稣的这些学生们唯一一篇论文结集出版,成了《圣经》新约,而孔子的学生们也有专著出版,不过,没成系统,所以就没有编写好的论文集。学生们没有写专著的兴趣,不过倒是有写微博的乐趣,整部《论语》完全是微博体,每一段都鲜有超过140个字的。   人家人手一篇大论文,我们几百篇微博。虽然我们的H指数很高,耶稣的门人的H指数基本都是1,但是,看影响,好像还是大论文的影响稍微强些,如果不是强很多的话。
个人分类: 人论|6388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门诊冷,微博热
windlight 2011-12-16 18:42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1-12/10/content_563300.htm 《东方早报》2011年12月10日 B08、B09 @营养师顾中一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   诙谐地谈健康   每一次微博粉丝到了一定数量,比如10万、15万、20万,顾中一都对这些日子做下记录。第一条微博发在2010年11月6日,拥有10万粉丝是在2011年7月2日,9月2日达到了15万,10月20日突破20万。这和影视明星动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虽然无法相比,可是搜索“营养师”一词,他的粉丝排名却是在前三名。   顾中一是北京友谊医院的营养师,多家媒体的专栏作者,从第三条微博开始,他开始向网友介绍营养方面的实用贴士。两个月以后,他给这些微博贴上标签“小顾营养师每日贴士”。   顾中一的微博常常编得富有幽默感,比如他说:“耶稣是怎么死的? 被油大害死的!所以饮食清淡点吧!多数人每日脂肪摄入量应小于65g,而一份麦辣鸡腿堡套餐就足有47g脂肪。这种事信春哥也没用,健康只能靠自己。”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要我说:培根+芝士就是热量。”   这大概迎合了年轻网民的心态,既要有所收获,也不要太累太严肃,就像他在微博的简介里给自己的定位:“小顾志愿公共健康,微博旨在为年轻人提供新潮、好玩又靠谱的健康信息。”   顾中一今年24岁,2009年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毕业后加入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他的微博头像是一张白底证件照,照片上的他戴着深色镜框眼镜,微笑。他跟人说话或是打电话的时候也总是带着笑意,给人健康阳光的形象。   经营微博的收获   一年以前,顾中一并没有把微博当回事儿,他是在女朋友的“教唆”下才注册了微博,后来通过了网站的实名认证,进了“名人堂”,粉丝便快速增加起来,这开始让他意识到要认真经营好自己的微博。   他把自己阅读的专业书籍里的知识点摘抄出来,用更大众化的说法编写一遍,再加上小小的幽默感,配上图片,编进“皮皮时光机”里(一种定时发布微博的应用),这样,粉丝们就会看见他每隔三四个小时发布营养科普咨询。   “比如说早上,我想粉丝可能愿意在工作效率不高的时候看一些健康生活的东西,再顺便转发一下。”   顾中一的大屏幕HTC手机里,存了100多张图片,在他的电脑里,这个数量是上千张,他总是把自己平时在网上看到的好图片保存下来,如果这张图能让他联系到任何营养学知识,那就能在微博里派上用场。当手机里的图片用得差不多时,他就会更换一批,以让他的粉丝们总是能在微博中看到新的东西。   这就像是经营一个个人网站一样。他在2007年建了自己的网站,每年定时地给服务器付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个过程使得这一切保持了一种“仪式感”——本来这笔钱可以一次付清好几年的。   当我在一个医学会议的会场外见到顾中一时,他告诉我,他在皮皮时光机里的微博已经存到了半个月以后。   有时这些微博并不一定是关于营养学的,他把自己阅读中看到的好句子也摘录下来,比如:“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类似的警句也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在心情低落时用它来鼓励自己。   当他还在读大学的时候,他就做了一家医药生命科学专业网站营养学论坛的版主,他的网名是“小顾营养”。这家网站集中了许多专业医师和医学院的学生,但显然经营个人微博比作论坛版主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名声。   4月1日愚人节时,他曾经在微博上跟网友开了个玩笑:2月31日发现人类精子的新特性。没想到这个玩笑竟然被一家专业医学网站当作新闻转载,并且放在头版头条。这事后来被他的一位粉丝发现,所幸网站很快便删除了这条“假新闻”。   “粉丝多了以后,什么事情都有被放大的可能,反过来也让我更加小心。”顾中一说,“过去我从教科书上摘下来的放在微博上的东西,我可能觉得不会有问题,但现在我要想想,也许微博短短的140个字不适合说这样的东西,总之是更谨慎了。”   门诊与网络的差异   生活中的营养师并不像微博上这么光鲜,尽管这在中国是一个新鲜的行当,但也正因为新鲜,前途未知,才让一些想要踏入这个行业的人望而却步。   为了说明这个行业的不易,顾中一举例说,在他毕业那年,整个北京市的事业单位,只有一个营养师职位招聘,就是他应聘上的这个。   许多营养师在医院并不享有医师职称,而是技师,也就不享有处方权。   11月19日,他在微博中说,仅仅一天身边就有四位想做营养师的朋友在听了他的介绍后打消了念头。   11月29日,他在工作时用手机发布微博说:“我们科今年营养门诊从一天变成了天天,年底总结了,主任让大家这星期拍几张照片留影。结果昨天下午毕研霞大夫的门诊没人,今天下午我这儿也没人来咨询,这是神马情况?天气虽然冷,可我们这里有热饮噢,亲!”   门诊的冷和微博上的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顾中一说,有时候门诊一下午可以接待10个前来咨询的人,这个数字已经比去年高了许多,过去一个下午最多也就5个人。他相信这里面有微博的作用,比如他第一次参加北京市营养门诊进社区的活动,到陶然亭社区医院坐诊时,接到的第一个病人就是看了他的微博来的。   那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她的身材有些偏胖,她希望能从顾中一那里获得减肥指导。   为了这次坐诊,他还特意设计了海报并自费印刷了出来,海报上写着:“爱在陶然,友谊长存”。   虽然实际去咨询的人不多,但是他的粉丝们在他的微博上说道:“要是每个社区都能有一营养师提供这样的服务,相信居民的营养知识、生活方式会有很大改善的,可惜,少啊。”还有的人问他,可不可以远程挂号,进行咨询。   不开展微博诊疗   在微博上刚成为“万人迷”的时候,顾中一曾经坐在电脑前好几个小时,为了不让他的粉丝们失望,他几乎是有问必答,有一次从晚饭后一直回复到凌晨。他突然意识到,微博占据了自己太多的时间,再加之微博的字数限制,许多有争议或复杂的问题也不能解答清楚,于是他又在自己的简介后加上了一句:“不开展诊疗和咨询”。   可是这并没有影响粉丝们对他的关注,他们依然喜欢看那些他每天发布的资讯和文摘,欣赏他偶尔的幽默。   他的母亲甚至还为他在微博上花费太多的精力而责怪过他。她希望他至少能减少发布微博的数量,“我欣赏甚至敬佩他的执著、热情和善良,他认准了这事儿,把大众传播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可是作为一个母亲,我希望他能有时间做更多系统的事情。”   不过他的母亲也是他的微博粉丝,家里有了一个营养师后,她改掉了不坚持吃早餐的习惯,在她工作的行政机关幼儿园,她有时还能给幼儿园营养师提供一些建议,改善幼儿园的伙食。“那个幼儿园的伙食总是受到家长的欢迎。”她说。
个人分类: 知道分子 分享|1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怜的布鲁诺
热度 13 fs007 2011-10-26 13:31
可怜的布鲁诺
寻正 我的博文 《可笑的“科学烈士”布鲁诺》 受到了不少人的欢迎,因为打破了又一个人造的神话,也同时让一些人气急败坏,急急地问我的宗教信仰——这对于讨论的问题重要吗?对于智者来说,任何场合不失自己的判断力,我提供了一个看问题的侧面,同时在推荐阅读材料也提供了一位最为维护布鲁诺的作者,就希望读者自己判断。对于偏执传统看法的人,我只能奉劝一句,诛心没有用,布鲁诺一生中最受害的最痛恨的是什么?Pedantry,用中文的话说,执古不化者,喜欢对事件进行教条化的理解,而且一旦固化教条,再也不容人侵犯。 我维护这样的立场,1)布鲁诺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与思想家;2)布鲁诺是思想自由的先驱,敢于维护自己独立思想的勇士;3)罗马教会针对布鲁诺的迫害是错误残忍的,从根本上违背基督精神;4)布鲁诺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一位烈士。 我嘲笑的是这样的立场:1)布鲁诺是科学烈士;2)教会本身是邪恶的,跟科学不相容;3)布鲁诺是大科学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维护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针对布鲁诺,我更愿意在向他献上敬意的时候,看到他凡人的一面,真实的一面,那些替我们洗脑的人不愿我们看到的一面。布鲁诺性格之冲,缺乏诚信,以及他的懦弱,我只需要举一二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 我先引用《圣经》教导,Matthew 5:37 “But let your speech be, Yea, yea; Nay, nay: and whatsoever is more than these is of the evil one.”(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恶者。)在圣经旧约中,人是允许起誓的,但耶稣不允许人起誓,为什么呢?如果人完全信实,誓言是不必要,更是对神的亵渎。那我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呢?因为布鲁诺是多米尼宗会牧师,他在道德上要受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约束。 布鲁诺逃离意大利,他在1579年到达宗教逃难者的圣地,日内瓦。对于日内瓦的经历,他在宗教裁判所是这么讲的: “but having been told that I could not remain there long if I did not make up my mind to adopt the religion of the city, for if not I should receive no assistance, I resolve to leave.”(我被告之,如果我不下定决心,改信当地的宗教,我就不能在那里久居。如果我不信他们的宗教,我就得不到帮助,因此我决定离开。) 日内瓦信的是加尔文的改革宗教,脱离罗马天主教的控制,所以被罗马定为异端,天主教徒加入加尔文教被视为叛逆异端,不可接受。(另一个著名的改革教是路德教)那么布鲁诺是否诚实呢?不。在1559年,日内瓦的确要求人接受加尔文教,但到了1570年代后期,只要外来人加入一个教区就行了,不强求改变信仰。那么真相如何呢? 在日内瓦有一位大学教授,M. de la Faye,德高望众,于次年成了校长。他在讲道过程中,布鲁诺跟他发生了争执,初到日内瓦,布鲁诺对自己的逃难者身份似乎毫无顾忌,神学争辩,真要说谁是谁非怕也不易,任何其他人估计到此为止。但布鲁诺属于牛气冲天的角色,他随后专门印刷驳斥De la Faye的材料,列举这位教授多达20处的错误,到处散发。为此,他被告到市政议会。 布鲁诺被捕,然后承诺,要在长老会(Consistory,日内瓦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公开认错,并向教授道歉。然而,真地面对长老会时,他却出言不逊,认小不认大,还讽刺教会长老牧师为教条主义者(Pedagogues)。随后教会威胁要驱逐他,禁止市民与他往来(称为Excommunication),布鲁诺才老老实实地认错道歉。 布鲁诺的上述表演,无疑让他在日内瓦的上层社会再也混不下去,他只好离开日内瓦。跟他编造的说法完全不是一回事,但人之常情,放在一个小商小贩,绝对可以理解。千万不要用时间久远记忆不好之类的借口来搪塞,对于布鲁诺这位记忆大师是用不上的,他的绝大多数作品,是关于记忆学的。 对于英雄崇拜者,咱们不妨再来一段让他们吐血的回忆。在布鲁诺被威尼斯宗教裁判所逮捕后,他对威尼斯的自由主义倾向还抱有期望,因此,他对裁判所非常合作,一再强调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否认任何对他的异端学说指控,并且,布鲁诺承诺,愿意做任何裁判所认为适当的行为以获得自由或者免除重罚。我按一般逻辑,应当随后写道,“就差没有下跪乞求饶恕了”,然而,我无法这么写,因为,布鲁诺主动下跪乞求了!哦呵,又打碎一地镜片? 布鲁诺随后被引渡到罗马,在罗马的宗教裁判所他才逐渐硬气起来的,拒绝放弃他的核心信仰——事实上也不是那么坚决,按他的说法,他被罗马开除(即上述Excommunication,禁止其他教徒与之来往),他一直在请求教皇的特赦,教皇也同意赦免他,但条件是他回到多米尼宗会,他拒绝当教士,所以谈不拢。布鲁诺才气外显,名气很大,罗马是希望他回头做贡献的,而他不愿意,只愿意低头不回头,这是他讨价还价的基础,也是他受难的根本原因。 我为什么说布鲁诺可怜呢?他如果家境更好,用不着进修道院修学,他会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会史上留迹。他写的喜剧,当时超过他的屈手可数(有沙士比亚这类牛人,咱不敢替他打包票天下第一),他入错了行。如果他生在另一个时代,比如放在现代,他会身家不凡的。 布鲁诺沉寂了三个世纪,谈什么贡献都是可疑的,包括哲学。打个比喻,如果有一个人比爱因斯坦早500年发明相对论,大家会有什么感觉?那一定是天才。但他对科学做了贡献吗?没有,没有启后的功效,科学贡献就是零。布鲁诺之所以有名,是因为19世纪末兴起的一股子布鲁诺热,大家从历史故纸堆里把他拉出来,赋予他不切实际的想像中的作用。 我还原布鲁诺为人,并非就全盘否定,我同样惊奇于布鲁诺超越他时代的想像力,但不认为他是什么科学家,他所谓发展哥白尼的学说,无非是有接近现代科学认知的内容,但不表明那就是科学。除了跟现代天文学有似是而非的部分内容外,他的所谓天文学完全是胡说八道,举个简单的例子,他相信月亮上有其他的“人”,有吗?我们有后见之明,可以赋于他的那些瞎说很多意义,但唯一的麻烦就是,吹得再多,都是假的。连八卦都可以被后见之明赋于计算机先驱之名,但中国并不能因此就配上计算机发源地之桂冠,除非你习惯于自欺欺人。 布鲁诺之死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他几乎一生都在跟偏执的教条主义者作战,但他没有意识到,他本人就是那么偏执激进冲动,一旦跟他意见不合,他就上火,猛攻,还契而不舍。如果他跟审判者换位,同样的故事也会上演。这就是他的根本的可怜之处。在布鲁诺之前,还有位真正的科学家叫塞尔维特,也被宗教烧死了,他也几乎是重复了这一历史讽刺(有兴趣的吭一声,咱们再讲塞尔维特)。 作为多米尼宗会牧师,布鲁诺几乎完全缺乏一个基督徒的美德,这是他失败、悲剧、与可怜的根本。无论是耶稣会,还是多米尼会,修身是本,修学为具,本末倒置就是人生悲剧。 人,还是厚道的好。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7260 次阅读|14 个评论
在教堂,我向上帝忏悔了十大罪过
热度 31 xingzz 2011-9-18 03:40
在教堂,我向上帝忏悔了十大罪过
乌斯特隆有一座教堂,旁边是耶稣耸立云端的塑像。我昨天上午逃了二个小时的会,去了教堂一次。里面很空,只有几个老人静静地坐着。大厅的后面有两个供人忏悔的小屋,你可以跪在那里,对端坐在里面的神父倾诉自己的罪恶。当时里面没人,我过去试了一下,发现向上帝的替身下跪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不信神的中国人喜欢向别人下跪,几乎每年的春晚舞台上都有人下跪,这是中国相传千年的陋习:跪掉了尊严,跪出了扭曲的心态。昨天中午给北京的家人打电话,汇报了去教堂忏悔的经过。 妻子: 你把自己的罪过全都向上帝忏悔了吗? 在下: 是的。 女儿: 连你逃会出来逛教堂的事情也忏悔了吗? 在下: 这个真没有。 女儿: 这个可以有! 女儿是越来越幽默了。于是我今天晚饭后又去了一次教堂,向上帝真诚地忏悔了昨天逃会的罪过。在黄昏之后阴暗的教堂里面,我和两位波兰老夫妻默默地倾听上帝的教诲。他老人家似乎对我说: 回去写篇博文,就算检讨书了。 哦,仁慈的上帝!我再次走到忏悔室的旁边,再次试着跪了一下。里面黑洞洞的,充满了形而上的气息。出了教堂,在灯火阑珊之中, 我相信上帝就是一种力量: 一种当你低沉了让你鼓起勇气、 当你气盛了让你心如止水、 当你倒霉了让你相信还有人比你更倒霉、 当你出人头地了让你相信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那种力量。 于是我选择了忏悔,代表广大首都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向上帝忏悔,不过并没有得到他们任何形式的授权。^_^ ^_^ 罪过一:有些中国人太喜欢随地吐痰了。 罪过二:有些中国人太喜欢给别人下跪了。 罪过三:很多中国人太穷了。 罪过四:不少中国人太不体面了。 罪过五:很多中国菜里面的油放得太多了。 罪过六:中国的很多公共场所太不干净了。 罪过七:很多中国人太喜欢请客送礼了。 罪过八:不少中国男人太热衷于女人陪酒了。 罪过九:中国有些大学的教授招的学生太多了。 罪过十:很多中国人太有本事造假了。 爱因斯坦说过,“上帝是深奥的,但他并没有恶意。” 对于不喝酒而且招不到学生的我老人家来说,忏悔八和忏悔九明显就是嫉妒别人。向上帝打小报告,和做化学实验不涮试管一样,都是不可原谅的。可是这一次,愿上帝宽恕我: 回到中国之后,那神马,我保证尊老爱幼,争取每天都上科学网,点点点(此处省略八千字)。 于波兰乌斯特隆。 *********************************************************************************** ************************************************************************************ **********************************************************************************
个人分类: 随笔|6310 次阅读|31 个评论
耶稣的另一个窝:复活节的特殊食品
陈安博士 2011-4-27 06:23
耶稣的另一个窝:复活节的特殊食品
  复活节是耶稣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但耶稣是大家的,所以,这个节就和每个人都有关系。   耶稣复活,过程有人做过推断,那就是十字架上被钉了几天后,虽然很痛苦,但是可能真不一定会死,所以,机缘巧合,耶稣身体恢复,又活下来了。   复活的过程如同小鸡从鸡蛋里破壳而出,寓意很是深刻,而复活节的特殊食品就用过了这个寓意,我猜测,复活节卖巧克力豆而不是巧克力,意思是类似的,不妨看看几张照片》》》   第一张照片的面包里面藏了两个鸡蛋,比较过瘾。在鸡蛋的上方,还特地搭了桥,真象鸟窝一般。   下面这个则只有一个鸡蛋,但是也弄了一根草,作为孵蛋必须的基础设施。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3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某年某月的今天,耶稣同学“gei(3)er pi(4)”了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1-4-22 17:35
  北京话说人呜呼哀哉,用“gei(3)er pi(4)”两个字,后面那个,估计就是“屁”字,前面那个,加了一个儿话音的“gei”,俺们找不到那个字,就只好一起拼音表达了。   天主教徒看到我用这个北京土语来说耶稣牺牲的事情,肯定打心里就来气,其实,也就是一个说法而已,人人都有“gei(3)er pi(4)”的那一天,所以,也没啥。   综合《圣经》的各个版本,耶稣同学都算得上是个伟大的人。   耶稣同学同样也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个以医疗人间疾病(生理上的)和痛苦(心理上的)为双重目标的有追求的人。   他,三十三岁“gei(3)er pi(4)”,却通过所带的十几个研究生,留下了一本厚厚的论文集《新约》,作为该论文集的征集者和主编,他却没有在在世的时候看到它的正式出版,更不知道该本论文集是世界上发行最大的论文集,心中其实应该还是很遗憾的。   如果他再知道这本影响最大的论文集竟然没有被SCI收录,想来心里会更加郁闷的。   他,苦行;   他,不禁欲;   他,生活简朴;   他,爱护弟弟;   他,继承老娘玛丽亚传下的衣钵,并事母至孝;   他,以赤脚大仙的沉入进入社会最底层;   他,喜欢用故事来引导研究生学习;   他,带研究生也不要指导经费却依然有优秀学子跟随学习;   他,对于准备换导师的徒弟犹大都心怀宽松,没置之死地;   他,和老婆感情也很好。   可是,由于所带的几个不多的研究生们也在四处传播他的光辉思想,终于还是被罗马当局“盯上”了,并最终在某年某月的今天被“钉上”十字架。   我们相聚在这里,还是应该感谢2000年前的耶稣同学,为了探寻人间的正道而付出的艰辛代价。他可以聊以自慰的是,各地的教堂都已经高插入云端,很多国家的很多人一到周末就团聚在一起,共同缅怀那2000年前的岁月,并阅读着那本论文集中的某些篇章,思考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贡献,自己心灵的栖息地。这样每周一个周期的纪念活动是所有人物所不具备的,所以也是特别值得耶稣同学骄傲的。   本来,世人都是“来自尘土,必将归于尘土”   但是,牺牲了很多的耶稣同学, 归去的那个小区叫做“天堂”,那一直是他爸爸居住的地方,水电齐全,装修豪华,没有迫害,言论自由。   由于关注基督教在科学传播中的角色,所以,我也认真研读了耶稣主编的这本论文集,发现其实里面也孕育了很多科学思想,虽然只能算是原始的、初级的,可是在那样一个年代,能够有点科学思想,那就相当不容易了。   在关注论文集里的核心主要内容时,我同时也关注里面的八卦故事,其中一个经典的就是“出卖了导师的犹大是怎么gei(3)er pi(4)的”,后来发现,耶稣的其他弟子也对犹大充满怨恨,尽管耶稣本人可以原谅他,所以,在不同署名作者的论文中,犹大的死法各有不同,自杀说有之,他杀说亦有之,但是,不管怎样,似乎都有点不太宽恕。看起来,即便最讲宽容的教会,其实也喜欢“报应说”,这就和我们远东中国的哲学体系对接起来了。
个人分类: 人论|3697 次阅读|14 个评论
潘霜霜欲照、媒体公正和耶稣赎罪
热度 1 jiahepeng 2011-4-21 09:09
潘霜霜欲照、媒体公正和耶稣赎罪
在 本人 刚刚创立和管理的微博群 “科学时评” 中,一位围友写道: “ 任何持有媒体天生就是公正的想法的人无疑是极其幼稚的,就像律师一样,记者也是靠钱吃饭的买卖,主人是谁,他就替谁说话,这对市场化的媒体是一样,对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拥有的意大利电台是一样,对于中国官办的人民日报也是一样。 ” 对此,我做了一些回复和思考,并把思考延伸到销路很好的花边新闻小报上,正巧昨天爆出了美女潘霜霜的一些暴露照被流传出来,其实是潘一方与媒体编辑串通好,要展现“ 大量潘霜霜的性感美图,为她打响知名度。 ” 如此一来,似乎媒体就更与公正无关了,那么我们该怎么思考这个问题呢? 首先, 媒体不可能天生是公正,也不可能绝对公正。但是在一个相对自由,相对无管制的世界中,主流媒体必然会遭到很大的 “ 追求公正 ” 的压力,因为一旦媒体进行了自我标榜 ( 它们往往不得不如此 ) ,他们就会被人们盯着,就像政治家一样,媒体翻了严重不公 正 的错误被揭发出来就会信誉扫地,就会难以生存。 所以贝卢斯科尼拥有的媒体就不得不批评老板。 这个问题我碰巧看过几篇文章讨论。在贝氏拥有的媒体中,不少对老贝涉嫌嫖雏妓一事口诛笔伐,措辞激烈。去年 7 月我在意大利,也见识了这种热闹场面。 当然,有人会说,这不过是表面文章,但 就算这种批评是表面上的,它也能构成一个社会追求公正的集合力量之一。正因为如此,公开性才是媒体追求公正的生命力。有了公开性而不是一个电话就能毙你的稿子 ( 这种事情我在大报工作时见多了 ) ,我们也就可能离公正更接近。 并非所有媒体 在表面上 都要高举公正大旗,现代社会,大家追求多元,很多人就喜欢明星的花边新闻。于是,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并非所有媒体都该 把 追求公正 每天挂在嘴上 的,但 却 有人以为如此 ( 这样,他们在谈媒体公正的时候,从来不会把媒体分类,比如上面的“ 任何持有 媒体 天生就是公正的想法的人 ”话,一般不会说“ 任何持有 主流 媒体 天生就是公正的想法的人 ” ) ,所以诸如花边小报的存在就导致了人们质疑媒体公正性。 第二,即便是娱闻小报,其在客观上也在维系对公正的追求。 针对第一个问题,娱闻 小报等多样化媒体虽然表面上并不标榜追求公正,但其实也在自己的领域在靠近这一点。大家经常拿 《 苹果日报 》 或者 《 花花公子 》 来开涮,但想一想,如果他们所有新闻都是编的,都是出于不良之心,它们还会有这么多年的繁荣吗? 在这里我们就来谈谈美女潘霜霜。子曰,“食色性也”,既然有需求,就有美女愿意奉献,这并非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只是针对下面这个话: “ 据知情媒体人, “ 潘霜霜方面与杂志达成了一份协议,潘霜霜提供爆料内容,而周刊需提供不少于四次的封面新闻位置作为 ‘ 交换 ’ 。当然潘霜霜方面希望报道刊登的除了林峰的床照外,最重要的还是大量潘霜霜的性感美图,为她打响知名度 。 ” 好啦,我们现在来讨论,就会发现这件事体现了 花边新闻的小报在本质上也是在追求公正的 。 比如,潘霜霜最早暴露出来的照片是她与无线当家小生林峰的床照。我们想想,不论潘美女多美,如果她什么噱头都没有(当然此前什么地位也都没有),那份杂志会这么刊登她吗? 我们再想想,如果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就是明星名人就该在外面乱搞,然后“始乱终弃”,这个东西还能抓住杂志编辑的眼球,并进而抓住公众眼球吗? 也不会。 正是因为我们这个仍然存在对弱势者的同情和对公正的追求,所以潘霜霜的第一波欲照才能登出来,火起来。 所以 深思一下就会发现,花边新闻的小报在本质上也是在追求公正的, 这 说明在社会上, 大家朴实的情怀是追求公正,只是一般人不愿为之付出成本 。在这个意义上,媒体(以及政治家)被赋予了追求公正的期望和标签,恰说明社会对公正的渴望 。 于是,被赋予了追求公正的标签的媒体(也包括其他一些社会精英, NGO 就日益置身其中)其实就获得了来追求公正的成本,这样,就确有大量调查记者前仆后继投身其中。于是,追求了公正,追求到公正,并且让人知道自己追求到公正的媒体就获得了很好的广告收入,比如《南都》 、 比如《财经》。 在这个意义上, 甚至可以说, 其实媒体发挥了耶稣的作用,它是 对 社会追求公正 、 而这个社会的具体成员不愿意为追求公正而付出成本的赎罪者。实际情况当然没有这么极端,但作为一种隐喻( metaphor ),我们还是可以这样理解。
个人分类: 思想评论|5069 次阅读|2 个评论
香港的人与神:人类落地耶稣上天堂
热度 3 liaojp 2011-3-10 22:57
香港的人与神:人类落地耶稣上天堂
应香港康乐与文化事务署邀请,参加2011香港花卉展评审。感触之一是城市拥挤,道路(车道狭窄),以至于在人类落地之时,耶稣只能上天堂了。
5132 次阅读|2 个评论
操纵自我
sunphase 2011-1-18 20:48
尽管你费尽心力锻炼意志,仍然避免不了烦恼和痛苦,因为你把你的自我放到危机四伏的观念世界里,任由想象推来推去,饱受假设的折磨。如何摆脱这一切呢?可以把自我安置到理性之外,置于观念世界中的黑暗大陆中去,那里存活着人们所说的潜意识。在那里,你的自我可以冷冷的潜伏着,像一条凶悍的鳄鱼默默等待猎物一样,像一个老兵等待敌人炮火结束以后跃出战壕投入战斗一样。这样,他人再也不能仅凭言语伤到你,因为你已从他人模拟的地狱里跳了出来。这种方法就是超越自我的实质所在,这就是无私。我所知道的另一种超越自我的方法就是爱别人,像耶稣一样。
1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督耶稣会归来
cwhm 2010-5-17 04:39
(住 处附近一教堂,来自网络) 周末下午正在实验室整理论文的时候,朋友打来电话问我晚上想不想去参加他们的一个聚会,也就是二十多个人大家聚在一起向上帝祷告的一个聚会。由于我来希腊这么久,也没什么社交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认识些希腊人,特别是了解下西方人的信仰生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就答应他了。晚上7点钟的时候,我晚饭过后来到实验室还没坐多久,他就开着车过来了,说7点半开始,我们马上就走。然后开着车来到了亚历山大广场,停车然后走到附近的一条巷子,发现已经有不少人提前在那了,大家聚集在一楼一个有点很像会议室的房间,因为有一排排的凳子,有投影仪,可是也还有些乐器。 由于我第一次去,朋友很热情给我介绍大家认识,然后大家就握手和简单的寒暄。不一会,大家开始唱圣歌,唱圣歌的时候,投影仪上有圣歌歌词,还有吉他手,鼓手,俨然一个小乐队,大家都从凳子上站起来,时而鼓掌,时而双手向上好像在和上帝招手,时而双手合拢祈祷。几首歌过后,大家开始讨论,有一个附近教堂的传教士过来了给大家做了前一段主持,然后就是我那个朋友做后阶段的主持,主持的阶段很有意思,往往主持讲讲自己对圣经的理解,自己的人生感悟,然后时不时会提出一些问题和大家讨论和交流,你不用担心自己听不懂希腊语,因为是双语的,主持人一般用英语讲,然后有人马上就翻译,然后再下一句,有点类似记者招待会那样。最后又是大家唱一首圣歌结束,圣歌唱完后有个女的上去给大家说了几分钟,我没太听懂,不知道是不是讲耶稣受难,希望上帝原谅我们,赎罪什么的,然后讲着讲着她就开始哽咽,我很远就看到她眼里有泪花,然后下面有几个女的也抱在了一起哭,男的坐的比较近的也相互拥抱,在那一刹我的心被触动了,他们是那么的爱上帝,把自己交给上帝,与上帝对话。 后面结束了,大家相互祈祷,祷告,那个教堂的教士先给一个中年人祷告,最后也走到我跟前跟我一番简单对话然后说也要给我祷告,记得他的手放在我的头上,然后一句句祷告希望主保佑我平安,让我在这个城市幸福等等。然后又有一个女的过来问我是不是有个很大的家族,说她希望我为我的家族带来光明什么之类的,大家的热情冲破了第一次的陌生。最后那个教士走之前又再次走到我跟前,又跟我谈起了中国,提到了毛泽东什么的,看来他对中国挺有兴趣的。 最后朋友开车送我回实验室,在车上我跟他讨论了上帝,我跟他说了我对上帝的理解“The god is the advisor of our life, the professor is the advisor of our research”“God is good as he told us to do good things”他似乎有些认同。然后也问了他有了关于为什么一些人不信仰上帝,但是却比一些信仰上帝的人过的好,似乎这个问题他也没想出很好的答案,车已经到了实验室楼下,他说明天和我继续讨论。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441 次阅读|12 个评论
“13日”和“星期五”歌德总是睡大觉 拿破仑绝不用兵
xupeiyang 2009-12-24 19:56
  黑色星期五源于西方的宗教信仰与迷信:耶稣基督死在星期五,而13是不吉利的数字。两者的结合令人相信当天会发生不幸的事情。有很多的西方人忌讳13,原因是,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到每月的13日这一天,12个巫婆都要举行狂欢夜会,第13个魔鬼撒旦就会在夜会高潮时出现,给人们带来灾难。因此,西方人不仅忌讳13日,也忌讳有13数字。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许多楼房都没有第13层。   很多西方人也忌讳星期五。圣经说,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后,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夏娃。据说,亚当和夏娃吃禁果在星期五,他俩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也是在黑色星期五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在西方人看来,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在这天,有些人会因为恐惧而下不了床,还有些人会拒绝乘飞机,买房子,甚至购买胜券在握的股票。而如果星期五与13号重合,那就是特大倒霉日了。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不会像往常一样乘飞机或做生意,商业损失可达8到9亿美元。估计在美国这种恐惧折磨着几千万人民。   数字13和星期五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所以,不管哪个月的十三日又恰逢星期五就叫黑色星期五。   《恐惧和乐趣》的作者德塞是一名民间传说史学家,他说对于黑色星期五的恐惧在远古就根深蒂固了。星期五和数字13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   德塞把对13的恐惧追溯到一个有关12位神在他们的天堂瓦尔哈拉殿堂进行宴会的挪威神话。没被邀请的洛基是宴会上的第13位客人,他到达那儿之后,便让黑暗之神Hoder用带有槲寄生尖端的箭射击快乐喜悦之神Balder。Balder死了,整个地球都陷入了黑暗和哀伤之中。从那一刻起,数字13便成了不祥之兆。   美国费城曾经有一帮富人组建了名为黑色星期五的俱乐部,他们只在黑色星期五这一天会面,以锻炼自己对抗恐惧的决心和意志力。每次会面,他们先在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然后开始做各种疯狂的、正常人认为是罪恶的举动,把大镜子砸的粉碎,把盐撒得到处都是,在房间里打起伞,放出黑颜色的猫等等。有研究反常现象的独立专家说,人类对于某些特殊的日子有恐惧感。他们认为日历能够反映出时间的流动和宇宙中无形力量的强度周期。每个文明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制定出自己的历法。多少世纪以来,人类的历史总是发出这样的告诫,在无形宇宙力量的强烈程度达到最高点时,人们要尤其保持谨慎。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2012地球毁灭》电影全球上映。   黑色星期五源于西方的宗教信仰与迷信:耶稣基督死在星期五,而13是不吉利的数字。两者的结合令人相信当天会发生不幸的事情。   星期五和数字13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所以,不管哪个月的十三日又恰逢星期五就叫黑色星期五。   1970年4月11日13点13分13秒,执行第三次登月任务的阿波罗13号飞船在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就在预计进入月球轨道的4月13号,飞船发生了爆炸,不仅使登月任务被放弃,还差点赔上3名宇航员的性命。一些人指出几乎是灾难性的阿波罗13登月使命证明数字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   在西方人看来,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在这天,有些人会因为恐惧而下不了床,还有些人会拒绝乘飞机,买房子,甚至购买胜券在握的股票。而如果星期五与13号重合,那就是特大倒霉日了。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不会像往常一样乘飞机或做生意,商业损失可达8到9亿美元。他估计在美国这种恐惧折磨着几千万人民。   德塞是一名民间传说史学家,他也是《恐惧和乐趣》的作者,他说对于黑色星期五的恐惧在远古就根深蒂固了。星期五和数字13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   德塞把对13的恐惧追溯到一个有关12位神在他们的天堂瓦尔哈拉殿堂进行宴会的挪威神话。没被邀请的洛基是宴会上的第13位客人,他到达那儿之后,便让黑暗之神Hoder用带有槲寄生尖端的箭射击快乐喜悦之神Balder。Balder死了,整个地球都陷入了黑暗和哀伤之中。从那一刻起,数字13便成了不祥之兆。   在圣经中也涉及到不吉利数字13,背叛耶稣的传道者犹大是最后晚餐的第13个客人。同时,在古罗马,传说中聚集了12组巫婆,而第13个被认为是恶魔。   纽瓦克特拉华大学数学和科学教育资源中心的科学家托马斯费斯勒说,数字13遭遇如此不幸是由于它的位置在12之后。按照费斯勒的说法,数字科学家认为12是一个完全的数字,一年12个月,黄道十二宫,奥林匹斯山12位神,赫拉克勒斯12劳方,以色列12个部落,以及耶稣的12位传道者。而超过12一点点,13就稍微超过完全一点点,这个数字就变的不安定。   对13的恐惧在现在仍然很强烈,根据德塞的调查,80%的高楼没有第13层,很多机场漏过了第13扇门,医院和旅馆通常没有房间号13。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街道,门牌号12和14之间是12.5。在法国闻名的十四行诗社交名流中,他们曾经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宴会的第14位客人就可以摆脱一种不幸的命运。   至于星期五,它是知名的基督徒耶稣被迫害的日子。有些圣经学者认为伊芙诱惑亚当食禁果也是在星期五。或许最重大的一种信仰,是认为该隐在13号的星期五杀害了亚伯。   1307年10月13日,那是一个星期五,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菲利普四世向法国各地的事务官发出密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打开,密函上的内容正是逮捕各地的圣殿骑士团成员。菲利普的突然袭击获得了圆满成功,法国几乎所有的圣殿骑士团成员都被逮捕,仅在巴黎就有138名骑士团成员被捕,圣殿骑士团的高层包括大团长雅克德莫莱(Jacques de Molay)无一幸免。菲利普四世给圣殿骑士团编排的罪名是异端,这真是很有意思,圣殿骑士团确实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你可以说他们贪婪,说他们残暴,但要说异端就未免有点离奇了,从骑士团成立开始,它一直就是教皇座下最忠诚的力量,教皇前后共赐予他们上百条特权。不过菲利普四世需要的不是符合逻辑的观点,他只需要将骑士团打入万劫不复之境。法国的宗教裁判所立即就开始对骑士团成员进行审讯。在宗教裁判所的有效工作下,圣殿骑士们开始招供,其中包括大团长雅克德莫莱。裁判所还让他给所有的骑士团成员发布一道命令,解决他们保密的义务。在莫莱的这道命令之后,骑士团成员向裁判所给出了千奇百怪的供词,有的承认他们入会时要向十字架吐口水,有的说他们搞巫术,有的说他们崇拜异教的偶像,至于这个异教偶像是什么样子,各人又有各人的说法,另外还有骑士团成员之间搞同性恋这个也许是唯一可信的罪名。据记载,仅巴黎一地就有36名骑士团成员在审讯过程中死亡,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供词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获得的。   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耶酥的灵魂在那里飘,那竟然是13号的星期五。   一天他在那里飘,吓死13个大人,5个小孩。太恐怖了。 黑色星期五的影响   在西方,13号正逢星期五,被称为 黑色星期五 。   有很多的西方人忌讳13,原因是,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到每月的13日这一天,12个巫婆(witch)都要举行狂欢夜会,第13个魔鬼撒旦就会在夜会高潮时出现,给人们带来灾难。因此,西方人不仅忌讳13日,也忌讳有13数字。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许多楼房都没有第13层。   很多西方人也忌讳星期五。圣经说,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后,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夏娃。据说,亚当和夏娃吃禁果在星期五,他俩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也是在黑色星期五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   传说,犹太教以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为休息日,称为安息日。   英国从前常常在星期五处死罪犯、因此星期五有时也叫绞刑日。   正因为有上述传说,西方人就很是忌讳13,同时也忌讳星期五,要是13日这一天正好赶上星期五,则被认为更不吉利,称之为黑色星期五。   现在黑色星期五的含义好像不仅仅指13日与星期五重合的日子,很多人把最倒霉的日子称之为黑色星期五,不管这一天是不是13日,也不管这一天是不是星期五。   分析家认为,问题不在这两个日子有什么魔法,而是忌讳这两个数字的人心理在作怪。以为13日再加上星期五就是是最险恶的日子。   不仅普通人,名人也惧怕13日和星期五。每当这时,歌德总是睡大觉;拿破仑绝不用兵,俾斯麦不签署任何条约,即使是不触动任何人根本利益的文件他也不愿签字。   其实,并非所有13都是不祥之兆。有的欧洲人就很喜欢13:以色列曾被分成13部分;救世主恰恰就是13日降临的;欧洲神秘的占卜术中有许多13,比如说,有13眼天泉、13座天门、信奉上帝的人希望得到13种神药。而在古埃及,在玛雅人的心目中,13象征着上帝的青睐。有人认为13不仅不晦气,而且会给人带来运气。第一位飞越大西洋的驾驶员林德伯格前12次都以失败告终,却在第13次飞越时获得成功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1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考古学家找到耶稣幼年居所遗迹(组图)
xupeiyang 2009-12-23 22:2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3日00:49 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