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十大法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研十大法则(十):组织科学会议的十个简单法则
wangyk 2009-4-14 02:14
王应宽 转载 / 译校 2009-4-14 科研十大法则(十): 组织科学会议的十个简单法则 科学会议有不同的形式,从 1-20 人参加的为期一天的专题研讨会到 1000 以上代表参与的大型的多天会议,包括会议主旨、会程、海报、社会活动等等。下面十条规则为组织不同规模的会议提供了见解。 科学会议是科学家职业生涯的核心,它为科学家提供了学习、建立关系网、发现新思路的宝贵机会。此外,会议还是一种令人愉快的经历是实验室常规工作中的短暂休息。在工作后期参与组织会议是一种团体责任,在工作初期参与组织会议则是有价值的学习经历。首先,它让你开阔了视野并且使你的名字和面孔被团体所了解;其次,它帮助你提高组织、管理、团队协作和财政职责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你以后的职业生涯是有益的。然而,这会花费很多时间,同意帮助组织一次会议应当考虑到完成自己研究工作的时间,它为你上了一节时间管理的课。下面这些是在多年来组织过多次大型会议的资深专家的监督指导下,一些研究生在组织科学会议方面的经历。 计算生物学国际协会学生理事会是计算生物学国际协会内部的一个组织,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计算生物学家职业早期的需要。此理事会为它的成员们提供各种相关活动,来推进他们在科学上的发展。我们组织的学生理事讨论会,是包含在分子生物学智能系统国际会议和计算生物学欧洲会议中的一项会议,从中我们已经积累了具有代表性的非学术知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十条法则。 1 科学是最重要的事情 好的科学最重要,决定了一个好的会议。后勤也很重要,位于其次。选择合适的人参会,也就是说该领域中最权威的人或最有潜力的人,其他的就好说了。当为你会议选择一个主题时,要考虑满足你的目标听众的需要。确定你有足够宽的讨论范围,但不要太空泛。主题的覆盖面越广,越多的人愿意来参与,但是你用在特定主题上的时间也就越少 。新领域能引起更多的兴趣,尝试尽可能地将它们加入到你的会议计划中。让参会者以文件方式提出一般要求,让他们决定会议的内容。选择诸如 的新发展 的新趋势 这样广泛而专有的主题。 2 考虑足够的准备时间 会前的准备大概需要 9 个月到一年的时间,这取决于会议规模的大小。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去挑选会址,邀请、评审和接受提交论文,安排全价或打折的客房,为参会者预定机票或提供差旅。邀请杰出的科学家做汇报时,需要提前几个月就邀请名气越大,提前的时间应越长。 3 研究所有可能影响本次活动的财政问题 赞助者通常是你的经费的最初来源,其次是代表们的注册费。为了增加获得公司资助的机会,写一份清晰的申请书,注明这些钱将如何被使用以及他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为了吸引更多的赞助者,你可以安排一些时间去公司做报告,但要注意不能让喧闹的商业气息影响会议的科学趣味。应该先选择对你的主题最感兴趣的赞助者。如果他们说今年没有兴趣,保留他们的联系方式,因为他们可能在今后的活动中赞助你。无论如何,越早联系他们越好。会议的开销与会议的规模成正比,因此准确估计参会者的人数会帮助你准确预测会议的开销。你需要将餐饮费、休息时咖啡费用和租场地的费用都计算在内。还要注意到会场员工和音像的花费可能是额外的留意一些隐藏的开销。除了会场相关的开支外,额外的开销可能包括差旅费、会议内容在杂志上的出版费用和为杰出贡献者提供的奖品。所有这些开销决定了你将向参会者收取多少费用。将所有这些列入表格并进行计算。考虑到意外情况,如货币波动和世界变动可能会影响参会率。对于大型会议,可针对这些意外向保险公司投保。参照别人组织过的类似会议的模版开始这项工作将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4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你的会议应当尽可能远离已经开展的或其它相关的会议。或者,你可能想围绕一个主要的会议来开展你的活动,以卫星会议或特殊兴趣小组的方式。与已经开展的会议合作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参会者 ( 尤其当你第一次组织活动时 ) ,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管理工作。如果你决定独自做这件事 , 你应该考虑所选的会议地点是否交通便利,是否有研究该领域的强大群体,以及是否有文化和旅游胜地。价格合理的食宿和机票对你的会议总是有利的。 5 制定合理的会议日程 会议为想要分享和交换思想的人提供了场所。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做汇报会增加人们对该会议的需求 ( 和开支 ), 但要为递送上来的材料准备充足的报告时间。同时为资深和年轻的科学家安排报告会更好。年轻的研究者可能会更有热情、更能鼓舞学生,而顶尖的资深科学家能够描绘出一个更完整的领域前景。要为参会者提供大量的社交时间。中场休息、就餐、海报展示都能提供会见潜在合作者、加强合作关系网的理想时机。 6 细心选择你的主要帮助者:组织委员会 一个人不可能具备组织一场大型会议所需要的所有技能,但是组织委员会可以聚集所需的全部技能。你可能会根据帮手的兴趣和能力,给他们安排不同的任务。下面是一些你可能会授权的任务: 1) 推动会议所进行的网站设计; 2) 准备材料和选择市场; 3) 管理财务和拉赞助; 4) 论文提交和审核; 5) 安排海报; 6) 选择会议主旨; 7) 组织会场; 8) 安排议程和汇报者; 9) 准备奖品。你的组织委员会应当具备足够的人手来处理上述所有问题 , 但是人数不能太多,以免出现闲置人员和沟通问题。成立一个当地的组织委员会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他们知道当地的机构、演讲者、公司和旅游景点。当地组织也可以协助你的管理工作,比如组织参会者的注册、在会场周边找到合适的住宿。 7 组织委员会的成员应经常沟通联络 会前通过电话会议安排工作是有益的。尽可能早的让每个人熟悉会议组织的所有方面。群体的智慧使重要问题被遗忘的可能性降低。当地组织者应当使所有人相信会场能正常运作。在会前分配好任务,诸如准备注册表、参会者提问时为其提供扩音器、介绍会议内容和演讲者、提前检查汇报幻灯、准备海报板等材料贴海报等,这些都容易被忽视。总之,良好的沟通使你不会漏掉这些容易被忘记的小事情。 整个会议过程中都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所有的组织者在会议全过程中都应该能够通过手机和电子邮件相互联系。把宴席承办人、会场经理、管理人员、技术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给所有的组织者。当然还包括主会的组织者 , 如果你的活动是另一个会议的一部分的话。现场临时变动会导致额外的开支,然而只需要得到一位关键组织者而不是每一位组织者的批准。这会确保在最后不会出现财政意外。设立一个特定的会务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 这可以使组织委员会的成员随时帮助你解决问题。 8 为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参会者应该知道撤离时的所有应急程序,这需要和会场经理讨论商量。所有的参会者在会议期间应该尽量能被其他人联系到。如果一个参会者家里出现了紧急情况,他或她的家人应该能够通过会议登记处联系到他们毕竟手机有时不能奏效。 9 让你的会议圆满落幕 会议结束时,你应该向每一位会议的帮助者表达谢意。如果你有奖品发放,此时是最好的进行颁奖仪式的时机。留下一些时间去感谢组织会议的所有人及演讲者和赞助者。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代表们对此次活动的反馈。这项评估将帮助你了解此次会议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你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改善。为所有会议组织者安排一次庆祝会或其它活动。 10 让你的会议产生深远的影响 出版会议录是延续会议影响的最好方式。在会议前尽早与杂志社商谈出版会议录的事情。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会议录。上传一些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到会议网站上,列出获奖汇报者或外地参会者的名字。把你评估的结果链接到网站上也是不错的选择。最后发送一封电邮给所有的代表,包括会议活动的总结和对他们参与的感谢。这一点特别重要,如果你考虑以后继续举行会议的话,邮件中要包括你下一次活动的一些信息。 一如既往,欢迎你提供能够丰富这十条法则的意见和经验,为他人提供帮助。本杂志提供的评论版块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附: Ten Simple Rules for Organizing a Scientific Meeting Manuel Corpas 1 , Nils Gehlenborg 1 , 2 , Sarath Chandra Janga 3 , Philip E. Bourne 4 * 1 European Bioinformatics Institute, Wellcome Trust Genome Campus, Hinxton,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2 Graduate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3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4 Skaggs Schoo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Jolla,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itation: Corpas M, Gehlenborg N, Janga SC, Bourne PE (2008) Ten Simple Rules for Organizing a Scientific Meeting. PLoS Comput Biol 4(6): e1000080. doi: 10.1371/journal.pcbi.1000080 Published: June 27, 2008 Copyright: 2008 Corpas et al.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source are credited. * E-mail: bourne@scsd.edu Rule 1: The Scie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Rule 2: Allow for Plenty of Planning Time Rule 3: Study All Potential Financial Issues Affecting Your Event Rule 4: Choose the Right Date and Location Rule 5: Create a Balanced Agenda Rule 6: Carefully Select Your Key Helpers: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s Rule 7: Have the Members of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s Communicate Regularly Rule 8: Prepare for Emergencies Rule 9: Wrap Up the Conference Properly Rule 10: Make the Impact of Your Conference Last 资料来源: http://collections.plos.org/ploscompbiol/tensimplerules.php http://forum.epiman.cn/thread-10049-1-1.html 原创: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 ( http://www.plos.org/journals/index.php ) 翻译: EpiMan Forum ( http://bbs.epiman.cn ) Ten Simple Rules Collection-PDF 科研十大简则中文译本-PDF 科研十大法则专题结束Over
个人分类: 科研的十大法则|4791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研十大法则(九):成功制作海报的十个简单法则
wangyk 2009-4-14 01:00
王应宽 转载 / 译校 2009-4-13 科研十大法则(九): 成功制作海报的十个简单法则 海报是将你的研究成果与别人交流过程中的关键部分,也是成功科研生涯的重要元素。虽然同样传递着高质量的科学信息,海报无论从口头讲演或以发表论文的形式都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媒介,所以应该区别对待。你的海报可以被看成是一张张记录工作中与同事们沟通的快照,无论你是否在沟通现场,这样的概括将激起读者想去了解更多的兴趣。多数毕生的合作都是从一张海报开始的。准备和展示一个高效的海报是很费时耗力的,以下十条简单的法则将使其回报最大化。 1 明确目标 目标会因被展示工作的情况、性质、内容以及意图而异。一些海报设计好后会一次又一次的被使用,犹如这些海报让与会人员了解到共享资源。其他的可能只会在一次会议中使用,之后就被束之高阁。所以,在你开始准备海报之前,问问自己下面这几个问题:你希望那些在看过你海报之后的人做些什么?是针对海报内容展开讨论?还是觉得学习到很多才离开,打算自己开始尝试?或是想要与你合作?所有上面提到的,或者其他没有提到的,都相应地取决于你海报的格调。 2 在十秒钟内秀出你的成果 由于有些会议将展出成百上千幅的海报,所以你必须努力争取吸引注意力。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使得站在海报前面的人知道你想表达的核心内容,就像在电梯里面要在某人走出去之前,用很短的时间激起他们的兴趣一样。问题在于你一定要秀(推销)出你的东西。一种方法就是抛出一个结论性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施展你最好的解决方法;同时,一旦你提出的问题又是研究的动力,那么海报的焦点就会清晰、简明地转移到解决那个问题上面来。 3 标题很重要 标题是秀出你内容的好方法。它可能是与会者在了解你海报内容之前唯一看到的东西。标题可以使他们产生想要走近看看的想法。标题可以提出一个结论性问题,明确研究范围或是蕴藏一个新的发现。综上所述,标题对于广大观众应该简短而容易理解。标题就相当于报纸的大标题 - 简短、鲜明、夺人耳目。 4 不用考虑海报的赞同程度 不要将海报的赞同度看作是对你工作的认可。大会需要有人参加才能保证经济收入的充足。很多受到项目资助的与会者只有在让他们作演讲的前提下,才会去参加会议;而在众多与会者当中,进行讲演的人毕竟是少数。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引入海报形式,通过这种方法,每个人都能够做演讲。换句话说,你的海报仅仅是被采纳,还没有被支持。所以为了从一起参展的同行那里得到支持,你需要认真做好科研的同时,恰当的在海报上面展示出来。 5 写出好论文的法则很多同样适用于海报的制作 先针对你的观众群进行判断,以准备出合适的海报范围和内容深度。如果与会者中有非专业性人员,那就要考虑迎合他们。就像论文的摘要需要包含目的、有待验证的假设、主要结果和结论一样,你的海报也要如此。 6 优质海报要独具特色而并非仅与论文相关 在论文中写出的内容所涵盖的材料要远远的多于海报所展示出来的内容。海报要求你萃取出内容的精华,还不丢失信息或逻辑框架。海报需要远观却能够展示出你的优点。海报可以作为相关论文副本,补充信息和其他手稿的发行载体。海报允许你更具冒险性。通常,仅仅是海报的题目或最多是摘要能够发表,即被广泛传播。大多时候,他们可能再也不会被看到。所以这让你有机会比在传统的文献中说得更多,却不会成为永久记录的一部分。因此要利用好这些特质。 7 布局和版式很重要 流行乐手 Keith Richards 在接受 Der Spiegel 的访谈时说得很好, 如果你是一个油画家,那么你最看重的东西就是依仗空白的油画布。一个好的画家从来不会把所有的空间画满,总会留些空白。我的油画布是寂静。 海报作者的画布就是一片洁白的空间。要从始至终,以一种逻辑的方式从一个简洁的框架到另外一个,引领过客的注意力。这并不像文学作品,是靠一页接着一页线性排列的,海报的读者可以自由的徜徉在页与页之间,就像他们被随机的拖到海报板前面。所以要利用箭头,编号引导读者,或是无论其他什么方法,能够使他们从一个逻辑步骤移向另外一个。可以试着去用一个不寻常且吸引眼球的方式来实现这些引领。要在其他人的海报中寻找合适的框架,多多借鉴他们的方法。最后,切记 不要用小于 24 号的字,并且要确保核心观点能够一眼被发现。 8 内容很重要,但必须简明 海报上的每部分内容都要围绕中心思想展开。内容必须符合可靠的科学报告的形式:表达清晰准确,话语简洁,由于海报受固有空间的限制,所以后者对于制作海报尤其重要。将一流的绘画素材引入到海报当中,有时候能够使本来令人困惑杂乱无章的数据转变成协调一致且令人信服的故事,一张仔细制作的表格或插图往往比长篇的文字说得更清楚。这主要是利用图片将复杂的陈述清楚化,并非使用高难的艺术效果去表达。要从宏观表面和微观细节两方面来看插图,例如,一张大的表格固然气势雄伟,可以揭示大量不同种类样本的相关信息;而小表则可以为需要的人提供强有力的细节。同样,一幅图中可以有一条明显的趋势线(用以清晰明了的陈述其含义),同时也要有误差条图用以表示具体点值的细节。同时,在摘要之后,要有一个清晰明显的结论,因为这是参观者的视线将会浏览到的地方,只有看完了这些之后,他们才会继续阅读方法部分以及后面的结果部分。 9 海报应该体现制作者的个性 海报不同于枯燥、死板、人性化不强的论文。你应该把海报当成是你个性魅力的延伸,通过它去吸引路人,使得他们想要深入阅读或是直接与你交谈。科研合作的开始往往是由于一些对个人的兴趣而并不是共同的科研爱好。即使当时你没站在海报旁边,你的照片不仅仅能够让人在会场上找到你,同时还可以显示出你的爱好或兴趣,可开启谈话。 10 海报的影响既在展出当时又可延续到以后 为制作海报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后,不要指望在做演讲的当天就获得最大的影响,因为这需要好的演讲者和观众的互动。要通过努力吸引观众,一名仔细阅读的观众会吸引到其他人。不要打扰读者,让他们自己阅读,这是需要按照法则 2 好好准备。阅读完之后,马上让所有的观众开始思考,不要让参观者等待你的注意,同时与每位参观者保持视线的接触。 让每一位与会者感到你是容易接触的。手边备有复印的相关文献和标准纸打印的海报,以备分发。工作要更加成熟多样,如作为分发的另一种形式,可以将海报上传到网上,并确保连接有效。要清楚列出你的 EMAIL 和人口统计学特征信息,为那些来看海报的人提供注册的清单。 由于比起海报的内容,参观者似乎更容易记住你,所以要让自己更容易被人记住。作为主要的工作者出现在海报上面,你要做到专心、开放、细致、自信,但是不要自大和挑衅,要留给参观者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因为他们要用自己的判断和节奏来阅读你的海报;如果参观者提出问题,请简单、大方地介绍你的工作,因为这是在成果发表之前你可以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同时,你最好在自己的海报前走动,而不是一直看着演讲稿。 优质的海报和对其的精彩讲解能够提高你的声誉,不仅在你工作小组或是机构之内乃至外部都会有很好的效果,更可能对某种科学的自由做出贡献。当同行看到你的简历时,就会考虑是否应该对你的海报予以奖励。 希望这十条法则会为你准备出更好的海报提供帮助。关于在准备海报时不要做什么的幽默描述请参见文献Wolcott TG 。 Wolcott TG (1997). Mortal sins in poster presentations or how to give the poster no one remembers. Newsletter Soc Integr Compar Biol Fall: 10 11. Available: http://www.sicb.org/newsletters/fa97nl/sicb/poster.html. Accessed 23 April 2007 . 7. Erren TC (2006). 附: Ten Simple Rules for a Good Poster Presentation Thomas C. Erren, Philip E. Bourne Citation: Erren TC, Bourne PE (2007) Ten Simple Rules for a Good Poster Presentation. PLoS Comput Biol 3(5): e102. doi:10.1371/journal.pcbi.0030102 Published: May 25, 2007 Copyright: 2007 Erren and Bourne.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source are credited. *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tim.erren@uni-koeln.de Thomas C. Erren is with the Institute and Policlinic for Occupational and Social Medicine,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University of Cologne, Lindenthal, Germany. Philip E. Bourne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Jolla,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ule 1: Define the Purpose Rule 2: Sell Your Work in Ten Seconds Rule 3: The Title Is Important Rule 4: Poster Acceptance Means Nothing Rule 5: Many of the Rules for Writing a Good Paper Apply to Posters, Too Rule 6: Good Posters Have Unique Features Not Pertinent to Papers Rule 7: Layout and Format Are Critical Rule 8: Content Is Important, but Keep It Concise Rule 9: Posters Should Have Your Personality Rule 10: The Impact of a Poster Happens Both During and After the Poster Session 资料来源: http://collections.plos.org/ploscompbiol/tensimplerules.php http://forum.epiman.cn/thread-10049-1-1.html 原创: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 ( http://www.plos.org/journals/index.php ) 翻译: EpiMan Forum ( http://bbs.epiman.cn )
个人分类: 科研的十大法则|6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十大法则(八):做好口头报告的十个简单法则
wangyk 2009-3-8 04:35
王应宽 转载 / 译校 2009-03-08 科研十大法则(八): 做好口头报告的十个简单法则 继续我们的 十条简单法则 系列,此文主要探讨如何做好口头报告。当法则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从读者的角度考虑这些法则将更为重要。清晰、合乎逻辑的表达你的观点和科学结果是你事业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头表达将促进你劳动成果的广泛传播,并使它熠熠生辉,而这些恰恰是书面形式无法达到的效果。 1 与观众沟通 我们不是指直接面对观众,尽管当你口头发言时,与更多的观众进行目光交流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增加亲和力与舒适度。我们的意思是当你准备口头发言时,应该考虑所面对目标受众。确定你了解谁是你的观众 - 他们的背景,他们对你口头报告材料的了解水平,以及他们希望从你的发言中学到什么。脱离主题的演讲常常是乏味烦人的,也无法让你赢得观众的钟爱。应表达观众想听的内容。 2 少即是多 缺少经验的演讲者常犯的错误就是试图说得很多。他们认为有必要向观众证明自己懂得很多。结果导致主要信息经常缺失,并且使得有价值的提问时间通常被削减。你对主题的认识程度是通过你清晰且简短的口头发言来完美的表达,这种形式的表达通常具有煽情性,从而提高观众参与积极性,增强提问 - 回答互动性。只有那样,你对主题的认知才能清晰的表达。如果你没有把握其中的任何问题,你很可能没有遵守其它原则。更糟糕的是,你的口头演讲既让人费解,又显得陈腐。过多的材料,还会导致你说得太快,同时更多的信息会被遗失。 3 只讲有价值的信息 即使有时间可用,也不要过分热心滔滔不绝的想到哪就讲到哪。研究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发展。时刻牢记听众的时间是很宝贵的,而不能被一些无趣的初级内容所占用。 4 使听众牢记应获取的信息 经验认为,如果你能使你的听众一周后仍能记得你的口头演讲,他们可能只会记住其中 3 点。如果这些正好是你准备阐明的要点,那你就做得尽善尽美了。如果这些只是非重点,那你的演讲重点就不恰当。如果他们不能回忆起 3 点来,这意味着什么已经很明显了(失败的演讲)。 5 演讲应合逻辑 将口头报告看作一个故事。有一个逻辑的流程 - 清晰的开头、过程和结尾。由你来设定开头,讲故事来龙去脉,最后是大结局。结尾应让观众深刻理解要带回家的信息。 6 把讲台看作舞台 口头报告应该体现趣味性,但切忌做得过火,要深知自己的软肋。如果你的性格本不幽默,就不要假装幽默;如果你不擅长讲名人轶事,就不要讲这些,如此等等。好的演讲者要能够吸引听众,并提高他们遵守第 4 条法则的可能性。 7 多练习并控制好你的演讲时间 这对于演讲新手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当你演讲时,要始终坚持你平时练习的。演讲时常常跑题,更糟的是你所演讲的内容,你的观众比你知道的还多。练习的越多,你跑题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很明显,你做的演讲报告越多,你的水平就会越高。在科学的氛围中,抓住各种机会参加学术研讨,并努力在其中成为一名演讲高手。第一次重要的演讲不应该就面对你的同行听众。首先,你应该向你的研究合作者演讲,他们可能很和蔼可亲,但仍能指出你显而易见的差距。实验室小组会议可能是你锻炼演讲的很好的论坛。 8 用少用好视觉材料 演讲者都有不同的演讲风格。一些演讲者可以不用或者很少用视觉效果,却能吸引听众;而另一些演讲者则需要视觉材料,依赖于演讲的内容,如果没有适当的视觉效果比如图表等,其演讲可能不会精彩。准备精彩的视觉材料将是十项法则之一。第七项法则将帮助你确定精彩演讲的视觉材料数目。对我们来说,首要的有效法则是,如果你讲话的每一分钟都有超过 1 个视觉材料,那就有些多,你就会超时,就要匆匆而过。很显然,有些视觉材料很快,其它的或许占用一些时间来获取里面的信息。法则 7 会有所帮助。应当避免读出视觉材料除非你想强调其中的知识点,因为听众自己能读懂。视觉材料应该能支持你说的内容,或者能强调或者使用这些材料能证明你的语言点。最后,不要使用太多的视觉材料。应当尽量使你的论点少而清晰。 9 复习你演讲的音频或视频 没有其它方法比听或者边听边看你准备好的演讲稿更有效了。违反其它法则变得显而易见。发现错误很容易,但要在下次改正却困难。你很可能需要改掉违反其他规则的坏习惯。努力改掉坏习惯,非常重要。 10 提供适当的致谢 人们希望自己的贡献得到认可和感谢。如果罗列太多无缘无故的致谢,则会贬低实际做出贡献的人。如果你违反第 7 条法则,那么你没有正确的致谢相关的人和组织,因为你已经用完了所有的时间。在演讲的开始或者遇到他们做出贡献的演讲内容时,进行致谢通常比较恰当。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我们遵守了这 10 条法则(或者认为我们正在遵守它们),也常常不能保证演讲取得预期效果。即使可以量化问题的深度和强度,非线性追踪也能提供极好的预测指标,听众 - 演讲者之间的动态性仍然很难预测。有时你能确信一场演讲将很顺利,但演讲结束,你却往往感觉很差。另一些时间,你害怕听众会有想法,因此你战战兢兢的离开。这都是正常的。总之,我们欢迎你读后这十条法则,给予评论。 附: Ten Simple Rules for Making Good Oral Presentations Philip E. Bourne Citation: Bourne PE (2007) Ten Simple Rules for Making Good Oral Presentations. PLoS Comput Biol 3(4): e77. doi:10.1371/journal.pcbi.0030077 Published: April 27, 2007 Copyright: 2007 Philip E. Bourne.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source are credited. Funding: The author received no specific funding for this article. 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 has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Dr. Philip E. Bourne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Jolla,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E-mail: bourne@sdsc.edu Rule 1: Talk to the Audience Rule 2: Less is More Rule 3: Only Talk When You Have Something to Say Rule 4: Make the Take-Home Message Persistent Rule 5: Be Logical Rule 6: Treat the Floor as a Stage Rule 7: Practice and Time Your Presentation Rule 8: Use Visuals Sparingly but Effectively Rule 9: Review Audio and/or Video of Your Presentations Rule 10: Provide Appropriate Acknowledgments 资料来源: http://www.ploscompbiol.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cbi.0030077 http://forum.epiman.cn/thread-10049-1-1.html 原创: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 ( http://www.plos.org/journals/index.php ) 翻译: EpiMan Forum ( http://bbs.epiman.cn )
个人分类: 科研的十大法则|5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十大法则(七):选择博士后的十个简单法则
wangyk 2009-3-6 02:07
王应宽 转载 / 校译 2009-03-05 科研十大法则(七): 选择博士后的十个简单法则 身为一名博士生,并且答辩迫在眉睫,你决心继续做博士后,而不是踏入社会工作,作为你职业生涯的下一步。进一步讲,对要做什么样的研究,你还有那么一点 idea 。这里是十条简单的法则,帮你走出不知道去哪个实验室不知道去做什么样的研究的困惑。 1 选择能让你兴奋的博士后职位 如果你觉得所选职位很乏味无聊的话,相信我们,你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即使薪水很高,但也并非激发你的动因,真正的动因时科学。与你的导师彻底的谈一谈你职位,查一查与你课题相关的文献,也与其他人谈一谈,以便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尝试着估计一下在你研究期间可能发表什么样的论文。如果等到做了博士后才后悔,这等于是走了一条很长的弯路。你的导师对那个项目很有激情并不意味着你也能把这个项目坚持做到底。 2 选择一个适合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实验室 如果有可能的话,在你做出决定前,去那个实验室转一转。不同的实验室大小和领域都不同。想一想你喜欢哪一种方式在一个团队里工作,喜欢较少的监管还是喜欢导师很多的指导(注意博士后也是你独立研究前受训的一部分)。和实验室里其他的博士生、博士后谈一谈,了解那个实验室的工作方式。你只有在心情最好的时候,才能做出最好的工作。要考虑一下你对实验室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满意吗? 3 选择一个能让你学到新技能的实验室和项目 掌握到更多的东西能让你在职场上更具价值。当然你要注意平衡,因为最后你是要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做出非常的贡献。不要选择一个仅仅是重复你博士做的东西的项目。博士后应该是你博士的拓展和延伸,应有助于最大限度的获取你的知识和经验。对于要不要在现在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要仔细考虑,因为如果你的博士 和 博士后在同一个实验室,在求职时你的简历将不会很好看。而且很难再增加你的经验和知识,当然如果能很快的发表比较好的论文的话,还是值得考虑的。 4 给你自己留条后路 不要怕冒风险,当然选择一个风险性大的课题并不意味着它是不现实的:认真的研究和规划你的项目。但是即使是这样,前前后后想了无数遍,计划得很好的课题,最后也很有可能以失败告终 ---- 这就是研究,这就是 re--search 。所以,你就要给自己留条后路。比如同时做两个课题,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第一个,第二个作为一条后路。而且第二个应该是多多少少一定有结果(即使是不让人兴奋的结果)的课题。当然,这一条与第一条是相冲突的,但是却给你留了一条后路。在第五条,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需要一些结果。 5 选择一个与你的职业目标相关的项目 要想以后在学术界混的话,你最好能多发些论文。所以你要看一看你要去的实验室是否发表过好的论文?你的导师是否很牛?可以和已经离开这个实验室的博士后聊一聊。如果你的导师很年轻,看他能否承诺你的项目可以发表论文?尽可能的每年发表一篇好的论文。 6 在你开始之前,谈一下论文的第一作者署名 近年论文作者的平均数一直在增长:这显示了科学越来越倾向于合作了。这对科研无疑是好的,但对你的职业前景有什么影响呢?如果你不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你的贡献会被理解成贡献的 1/n , n 是总共作者的数目。杂志,比如我这篇文章的杂志,一般会记录下作者的贡献;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并且很少有人关注它。在你开始你的课题之前,应就关于你成为第一作者可能与导师达成谅解和共识。最好是你在面试的时候就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会防止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冲突和失望。不要因为害羞而不坦诚的讨论这个问题。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果你加入的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课题。 7 你做博士后的时间应有限定 除了学生外,导师最喜欢招的就是博士后了。为什么呢?因为博士后是仅次于学生的廉价苦力。如果你很牛的话,你的导师可能让你做更长时间的苦力。不管在什么领域,三年的博士后都已经是足够长了。而且三年往往是给博士后发工资与学术基金往往是相对应的,所以学术基金的多少决定了博士后的时间。在接受博士后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下基金的来源和数量。如果只有一年,你就要小心了。注意博士后的时间是和市场的好坏相关联的。当市场好的时候,做一个助理教授或进入产业界都意味着你职业生涯的下一步。然而一年以后的市场都是很难预计的,因此做三年的博士后是比较好的。 8 评估你的发展道路 很多独立的研究人员都继续着他们在博士后的课题,在他们成为助理教授甚至是进入了工业界第一年甚至之后。当你研究你的课题领域的时候,有多少是已经被发现了的,有多少是你可以在读博士后的时候继续研究,你也要考虑在读完博士后时,是否还能继续研究这个领域。你应该跟你的导师谈一谈,因为你以后可能要和你的导师竞争。一个好的导师是可以理解你的将来是独立的 ---- 你有自己的实验室,有自己的研究团队。 9 努力争取拿到属于你自己的钱 拿到博士后的容易程度是与能拿到独立研究经费的多少相关的。很难拿到基金,就很难拿到博士后。如果你带着自己的资 金做 博士后,将会增加你的独立程度,也会是你简历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这需要前瞻性的思考,因为大多数的基金来自于你和你导师的共同申请。极少的博士生思考在一个合适的时候 申请 博士后。即使你开始的时候没有申请基金,即使你已经开始的博士后课题来源于另一个新的基金,申请基金仍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你博士毕业的前一年,找一两个合适的导师一起申请基金是比较明智的。 10 学会抓住机遇 新的研究领域的出现和发展是非常快的。早早的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是比较有优势的,因为比较容易出名。应该考虑那些奋斗在或将要进入新领前沿的实验室和导师。 附: Ten Simple Rules for Selecting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Philip E. Bourne*, Iddo Friedberg Citation: Bourne PE , Friedberg I (2006) Ten Simple Rules for Selecting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PLoS Comput Biol 2(11): e121. doi:10.1371/journal.pcbi.0020121 Published: November 24, 2006 Copyright: 2006 Bourne and Friedberg.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source are credited. *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bourne@sdsc.edu Philip E. Bourne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 La Jolla , California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and is Editor-in-Chief of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Iddo Friedberg is a research assistant in the Bioinformatics and Systems Biology program at the Burnham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La Jolla , California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Rule 1: Select a Position that Excites You Rule 2: Select a Laboratory That Suits Your Work and Lifestyle Rule 3: Select a Laboratory and a Project That Develop New Skills Rule 4: Have a Backup Plan Rule 5: Choose a Project with Tangible Outcomes That Match Your Career Goals Rule 6: Negotiate First Authorship before You Start Rule 7: The Time in a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Should Be Finite Rule 8: Evaluate the Growth Path Rule 9: Strive to Get Your Own Money Rule 10: Learn to Recognize Opportunities 资料来源: http://www.ploscompbiol.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cbi.0020121 http://forum.epiman.cn/thread-10049-1-1.html 原创: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 ( http://www.plos.org/journals/index.php ) 翻译: EpiMan Forum ( http://bbs.epiman.cn )
个人分类: 科研的十大法则|6842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研十大法则(六):研究生须知的十个简单法则
wangyk 2009-3-4 01:46
王应宽 转载 /编 校 2009-03-03 科研十大法则(六): 研究生须知的十个简单法则 选择读研是人生的一个重大决定。不管你已经决定或者将要决定读研,现在,你都应该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研究生。下面有一些对这件事或好或坏的看法,它们来自那些刚刚完成研究生学业的同学和那些在事业成功之后回过头来看待这种决定的朋友。这些从毕业学生和导师那里整理出来的看法代表了 25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验。为了简单起见,这些经验以十个简单法则形式呈现出来,在美国,我们咨询了许多研究生关于这方面的看法,并根据他们的意见,按照重要性的先后排了顺序。虽然不同地区研究生教育的时间长短、评估方法和体制结构差别很大,但是我们希望这些法则在全球都能适用。这些法则也可以作为早期评论其他地区研究生发展情况的指南。 1 让激情成为你成功的动力 由于生活中有许多其它事情干扰你,你的心智必须知道什么样的论文课题是有意义的,值得去做的。 只有当你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时,你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其中。 研究生学习是一项长达 7 年约定的投资,它在你生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会聪明地利用时间。教育制度根据你所学习的不同领域提供了一系列失败保障体制。所以不要忽略在实验室的轮换以及其他形式的学习过程,因为它们是检验你有多少能力的机会,同时可以评估你对既定课题领域的激情。此外,它也是一个考查你研究天分的机会。好好利用它吧!做研究同简单的上课很不一样。 如果你对做研究和所选的课题不感兴趣,真的不要做了。同时,还应重新审视一下你的职业决定。 2 选择合适的导师、课题和实验室 找到合适的导师是很困难的,因为或许直到你已经开始做研究了,才可能知道导师的指导方式是不是最适合自己的。一些人喜欢独立工作,而其他人则喜欢导师对他们的工作做出有效反馈并督导他们。 同实验室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并从他们那里了解一些关于主要负责人如何指导他们工作之类的事。在一个大型实验室中,你可能会得不到多少主要负责人的直接指导。在那种情况下,对你而言,实验室中其他高级研究者就很重要。他们可能会给你什么指导呢?如果大环境能为你所用,你最好能够自己判断。 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你导师在她 / 他科学研究领域的名望。 因为当你研究生毕业后,在申请博士后工作机会时,无论是学术界、产业界、还是其他领域,你所毕业的实验室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所看中的导师应该对你讨论的课题非常有热情。如果他 / 她不是这样,你则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导师或者错误的课题。 同时,无论你的导师水平多么高,你都要防止这种热情可能与你的兴趣不相符。 同时,你需要通过阅读已发表的论文和同相关领域的其他专家交流,来明确自己研究工作的背景情况,从而考察你研究课题的新颖性和被高质量出版社发表的潜力。当然也要考虑此课题是否可以在你毕业前规定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 如果你想获得一个更高的学位,并被公认对科学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以此来促进自身事业的发展;那么,你就必须要花时间去找到一个能帮助你达到这个目标的课题和导师,这是至关重要的。 3 独立思考是真正科学家的标志 不管你开始时的工作习惯怎样,也不管你多么依赖你的导师(详见法则 2 ),最后你将不得不比开始读研时更加独立,并且越早开始独立思考越好。 作为一个创新型的科学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你的科研生涯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你必须从为科学做出重大且独一无二贡献的角度,尽可能地详细明确你自己的研究课题。 4 切记:生活处处要保持平衡 一定要花时间去满足自身的需要。研究生学习对心理和身体上的要求都很高。所以, 健康是第一位的,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否则你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来生病。努力工作应该同其他你喜欢的活动保持平衡,这样可以给自己休息的时间。 因为,这些活动对于你以后的科研生涯经常会变得很重要。一段合作关系的开始有时并不是因为最初有一个共同的科研兴趣,而是因为你们有共同的爱好或者其他兴趣。 5 提前思考,并尽早投入到专业学习中 这条法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与专业发展有关, 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科学家,仅仅做好科学研究是不够的,还要写出优秀的论文,递交有说服力的奖学金和科研基金的申请书,进行强有力的演讲,并与其他研究者进行交流合作。 这也是其他十条简单法则编辑的基础,但是你需要在做好论文的同时应用并发展这些方面的技巧。另一方面是指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找出与获得更高的研究生学位有关的内容。不要等到毕业后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如果可能的话,敲定一个职位和一项奖学金,提前做好准备。 6 在避免受阻的同时坚持自己的假设 在科学 101 上你将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提出假设,而且有时不知怎的就会被否定了。 当发觉自己迷失于研究的细节中时,你需要回头想想自己课题的整体框架。然后,时不时地重新评价你的假设,从而判断它是否仍然有意义 。因为,这样你可能会发现自己需要一个新的假设。在同导师讨论时,你要一直把自己的假设记在心里。因为与导师讨论时,你只是廉价劳动力;并且,如果你足够优秀的话,你就会成为导师成功的资源。而这样的诱惑会使得你的导师愿意尽可能长时间的把你留在他身边。所以,你必须要尽早同导师详细地说明自己课题的研究范围,并表态这就是你为了获得学位愿意尝试完成的。在研究生实验生涯之后,一个新的机会在等待着你,所以不要拖延,继续向新挑战前进吧! 7 亡羊补牢,宜早不宜迟 如果读研与你原来想象的不一样,不像你想的那样科学严谨等等。你需要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同导师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一名好的导师应该不仅在科研上进行指导,在学生的个人发展方面也是一样。记住:导师就在那里,并且他们可能在以前的学生身上遇到过相似的问题。如果需要,停手头的工作,反思一下你的未来。一名优秀的导师会理解的,因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首要的。 8 同世界分享你的科研成就 在你所在的机构、国家乃至国际上, 被同行认可你的优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有机会给其他机构开讨论会和演讲时,要抓住机会。 因此,在同导师开始科研之前,建议同其达成协议在地区和国际上你可以在何时参加何种会议。 各种科研会议是交流兴趣和成果的地方。你要勇敢交流,不要总是同熟人待在一起。因为在你的科研领域里认识一些同行是很重要的,这些人可能成为你日后的合作者、朋友、拥护者甚至老板。 9 树立信心,同时脸皮要厚 在法则 8 所提到的,当你为你的科学声誉铺路时, 你的工作可能会被批评和嘲笑,这是科研过程的一部分,是对新观点的挑战。建立自信最好的办法是,充分准备,自信地展示与你工作有关的广博知识,把你的研究清楚地陈述出来。不要被质疑你研究的大人物所吓倒,用知识去回应他。 脸皮要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成功之路充满挫折,例如实验失败,亦或实验虽然顺利完成,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意义的结果,使得你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在读研究生期间的学习通常是很有组织结构的,它并没有使你准备好面对这些挫折。所以,你需要从科研过程和自身的挫折中尽可能多地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10 帮助选择并随后加入你的课题委员会 这条法则多少有些取决于你所在机构的组织结构。有些机构直到你工作接近结束时才成立一个课题委员会。而对于那些要求尽早成立课题委员会的机构,你可以同导师谈谈,并要求加入委员会,参与选择进程。 委员会相当于你研究工作的第二导师。想一想,那些拥有研究经验的人和那些在各个专业发展上有声誉的在职导师加入委员会,对你的研究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你要注重同委员会成员经常交流意见,并使他们与你一起并肩研究;万一,当你与最初的导师有意见分歧时,委员会成员的意见就会非常宝贵。 Ten Simple Rules for Graduate Students Jenny Gu, Philip E. Bourne* Citation: Gu J, Bourne PE (2007) Ten Simple Rules for Graduate Students. PLoS Comput Biol 3(11): e229. doi:10.1371/journal.pcbi.0030229 Published: November 30, 2007 Copyright: 2007 Gu and Bourne.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source are credited. Funding: The authors received no specific funding for this article. 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bourne@sdsc.edu Jenny Gu is with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Galveston, Texa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hilip E. Bourne is with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Jolla,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ule 1: Let Passion Be the Driving Force of Your Success Rule 2: Select the Right Mentor, Project, and Laboratory Rule 3: Independent Thinking Is a Mark of a True Scientist Rule 4: Remember, Life Is All about Balance Rule 5: Think Ahead and Develop Your Professional Career Early Rule 6: Remain Focused on Your Hypothesis While Avoiding Being Held Back Rule 7: Address Problems Earlier Rather Than Later Rule 8: Share Your Scientific Success with the World Rule 9: Build Confidence and a Thick Skin Rule 10: Help Select and Subsequently Engage Your Thesis Committee 资料来源: http://www.ploscompbiol.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cbi.0030229 http://collections.plos.org/ploscompbiol/tensimplerules.php http://forum.epiman.cn/thread-10049-1-1.html 原创: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 http://www.plos.org/journals/index.php ) 翻译: EpiMan Forum ( http://bbs.epiman.cn )
个人分类: 科研的十大法则|5994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研十大法则(五):合作成功的十个简单法则
热度 2 wangyk 2009-3-2 03:25
王应宽 转载 / 编校 2009-03-01 科研十大法则(五): 合作成功的十个简单法则 1 不要受诱惑参加所有的合作 即使诱惑你的是一个投入了大量基金的项目,或者你面临的合作者相当的有名,你也要学会说 不 。早一点说不总是比较容易的。一段注定失败的合作关系维持得越久,你就越难以割断,到最后结果会变得更加糟糕。不要仅仅因为觉得得到这个项目基金或者和这个人合作能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更加漂亮而加入,一段好的合作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对科学共同的热情上。参加会议能让你有更好的机会和有共同研究兴趣的人交流。慎思潜在合作的各个方面。问自己:这个合作真的能对我的研究产生好的影响么?这个项目真的能激发一个有效的合作么?我有解决提案中问题的能力么?在团体合作中我需要优先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我是否能按时完成他们?如果这其中即使有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个合作将注定失败。要因为对科学共有的激情而合作 2 一开始就分配好个人任务 认真地建立合作目标并把任务合理的分配给个人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来说合作是由申请到的基金项目决定的。这种情况下,需要定期修改具体目标并保证每个人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为此可以考虑制订理解备忘录,如果觉得这个过于正式,至少可以发一封电子邮件告诉大家各自的任务。一旦任务分发下去之后,大家需要在工作的早期就明确讨论对此项目完成的预期。当然我们也需要留一些发展空间给后面的合作。新的想法出现时,加入这些想法作为原有合作的拓展应是大家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共识,然后相应的讨论调整原来的进程表以及最后发表论文的作者顺序。任何时候,以健康心态面对由于自己在工作中所作贡献而得到的回报。科学的发展历史中充满了做出贡献却没有得到承认的例子。 3 不偏离自己的任务 在科学研究中,一个回答了的问题往往引发出更多新的需要回答的问题。在与合作者讨论之前,不要被这些新的问题牵走了注意力。除非同合作者取得做出修改计划的共识,不然还是应该坚持原有的计划。你认为新的方法或创新会得到大家的欣赏赞同,结果往往相反并且导致矛盾。 4 开放诚实 分享数据、草案以及其他材料。在文章发表前确保大家都能得到论文并随时准备好和大家交流分享。相互信任对于合作思考解决问题以及以后的合作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5 互相尊重 在科研中,如果你不能尊重你的合作者,那么你觉得不应该参与到任何合作性的项目中。在这儿尊重尤其指遵守法则 2 到法则 4 。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你不尊重你的同事,他们会察觉出来。同样的,如果他们不尊重你,你也可以发现迹象。根据你同事的性格,这些迹象可以是直接冒犯别人的,亦可能是比较消极的。譬如说,按时完成你的工作应是你的首要任务,对你的合作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停下自己的进度等待你给他们传输数据更让人沮丧的了。如果你尊重你的同事,你应该明确告诉他们你不能在原先设定的截止日期前完成任务以便他们做其他的安排。 6 沟通,沟通,再沟通 为了使合作向着计划好的方向行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和你的合作者们持之以恒的沟通,就像我们维系一段友情或婚姻一样。如果可能的话,面对面的交流总是比较好的。譬如出差和他们会面或者在共同参加的学术会议上讨论。同步的沟通方式譬如电话或者视频会议总是比电子邮件这种非同步的交流要好(你可以在事先用电子邮件传输数据,这样每个人在会谈时都有能参考的数据)。 7 合作失败,学会自保 对任何一个新项目来说,合作的兴奋感总是在碰到第一个障碍时就轻易的消失了。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逐步失去兴趣和注意力,从而不能圆满完成任务。由此产生的挫折感和怨恨甚至会影响你的日常工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产生,给你的同事 3 次机会使你们能够回到原先的工作轨道上。有时候,你的同事可能只是遭遇到了他们之前预想不到的困难而陷入了短暂的困境。三次机会后,如果你仍然感到合作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你可以选择放弃。这时你应该尽量减少你同事对你工作的影响,仔细思考你能从他们那儿得到的最基本的帮助并在需要的时候同他们合作(譬如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的会谈)。你可能仍需要在论文上写明合著,但最好这是你们最后一次的合作。 8 总是感谢并引用合作者的成果 这条法则从你开始报道初始研究成果时就开始应用了。在报道中明确指出各人的工作和贡献。另外,引用合作者的工作也能显示你的推动力以及你成功发展专业合作关系的技巧和能力。这种能力是为你职业生涯中同行们所看重的。 9 向有经验的科学家们寻求建议 即使到目前为止你还没有在合作中遇到什么棘手的困难,任何一个合作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你应该此向其他没有参与到合作中的有经验的同事请教,譬如说你的前任导师或系里的教授。他们会给你提供有用的建议帮助你处理危机。记住,这些危机往往带来新的突破,所以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你们的合作。 10 如果合作成功,就再接再厉 你曾经奇怪过为什么两个作者可以合作发表这么多论文吗?像任何一个好的菜谱一样,一旦你发现它成功了,你就会按照这个菜谱实施一次又一次。一次成功的合作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这次的成功激发了更深更广的研究,从而产出更多的论文。一旦你了解了你的合作者,你也清楚了他的工作习惯、长处短处,以及他擅长的知识面。接受这些,一起工作将能加快你们的工作节奏。当然不要着急,这需要双方都花上一定的时间以达到上述境界。合作往往是不期而至的,就像这次,我们的一个主编得到了这个十大法则的想法,并且对一些需要简单修改的法则,列出了一些草稿。看,我们正是遵守了法则 8 呢。 附: Ten Simple Rules for a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Quentin Vicens, Philip E. Bourne* Citation: Vicens Q, Bourne PE (2007) Ten Simple Rules for a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PLoS Comput Biol 3(3): e44. doi:10.1371/journal.pcbi.0030044 Published: March 30, 2007 Copyright: 2007 Vicens and Bourne.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source are credited. Funding: The authors received no specific funding for this article. 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bourne@sdsc.edu Quentin Vicens is a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Fellow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Colorado,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hilip E. Bourne is the Editor-in-Chief of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Rule 1: Do Not Be Lured into Just Any Collaboration Rule 2: Decide at the Beginning Who Will Work on What Tasks Rule 3: Stick to Your Tasks Rule 4: Be Open and Honest Rule 5: Feel Respect, Get Respect Rule 6: Communicate,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Rule 7: Protect Yourself from a Collaboration That Turns Sour Rule 8: Always Acknowledge and Cite Your Collaborators Rule 9: Seek Advice from Experienced Scientists Rule 10: If Your Collaboration Satisfies You, Keep It Going 资料来源: http://collections.plos.org/ploscompbiol/tensimplerules.php http://forum.epiman.cn/thread-10049-1-1.html 原创: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 http://www.plos.org/journals/index.php ) 翻译:EpiMan Forum( http://bbs.epiman.cn )
个人分类: 科研的十大法则|7304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研十大法则(四):做好研究的十个简单法则
wangyk 2009-3-1 02:07
王应宽 转载 / 编译 2009-02-28 科研十大法则( 四):做好研究的十个简单法则 为何只有少数科学家做出重要贡献,而更多的研究者在科学长跑的路上被人遗忘了呢? 数学家 Hamming 在 1986 年的《你与你的研究》中有段惊人的讲述,他提出了一个问题:科学家应该如何进行重大项目的研究,即可以获 诺贝尔奖 级别的项目?他的洞察力源自于其在计算机科学和无线电通讯领域作为前沿先驱超过四十年的研究工作。他跟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一样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如物理学家 Richard Feynman , Enrico Fermi , Edward Teller , Robert Oppenheimer , Hans Bethe 和 Walter Brattain 信息理论之父 Claude Shannon ,还有统计学家 John Tukey. Hamming 表现得对不同人的做法和应当的做法非常感兴趣,总结了 Hamming 的讲话我们得出以下十个简单的法则,希望对你从事 一流的研究 / 事业 有帮助: 1 勿过谦卑 引用 Hamming 的话: 对你自个儿说: 是的,偶就是要干 NB 的活。 我们的社会通常不甩那些打算做出点成绩的人,但是你就应对自己吼道: 对头,偶就是想做 NB 的事情。 2 准备好你的心智 许多人认为伟大的科研成就都是走了好运,但这幸运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机遇与充分准备结合的产物罢了。 Hamming 引用发明狂犬疫苗的巴斯德的语录 幸运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 。 3 年轻很重要 爱因斯坦很早就开始搞科研了,同样地, 搞量子力学的哥们儿 ,以及大部分数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在做出 NB 成就时就如 Hamming 所提到的 年轻的吓人 。但另一方面,在音乐、政治以及文学领域就比较惨了,人若不够老是不会被老百姓接受的。 4 单有智慧不行 ,还要勇气才成(艺高胆大) NB 的科学家不只是脑子转得快。再次引用 Hamming 的语录: 一旦你下狠心坚信自己可以做出 NB 学位的时候,你就是可以的。如果打一开始就认为自己不行,那你多半不会去做了。 NB 的科学家都是在不可思议的境况中前行的;他们思考,并继续思考。 5 营造最爽的工作环境 解释一下 Hamming 这句话的意思,他所指的环境明显不是大部分人都认为爽的工作环境,因为人们通常在不爽的工作环境下产出最多。剑桥物理实验室很多风光的成就,有些是有史以来最无敌的成就,都是在以前的破旧茅屋中做出来的。换个脑筋来看这个问题, NB 的科学家通常可以化逆境为优势。 只有混得烂的工人才一直抱怨他的家伙不好使 混得好的,从来都是着眼于活儿,不管给他啥家伙都可以给出他最好的答复 。 6 工作要努力,更要重效率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很有埋头苦干的劲头,我们中的许多人也经常 YY 如果能够跟某某 NB 科学家一样的努力 N 多年后脑壳里会装多少搞头。引用 Hamming 语录: 知识跟产出的关系就像利滚利,比如俩能力一样的人,如果其中一个人没日没夜抓住每一个小时学习思考,一辈子下来所做出的成绩肯定比另一个大得多 。但是 Hamming 又说了,别傻努力,要动着脑子努力。 7 坚信 你假设的同时也要置疑 NB 的科学家是允许模棱两可的。他们怀着对理论足够的信心而前行,可他们怀疑的小心眼一点没有放松,这可以帮助他们发现研究的差错和过失,从而进一步创造出新的可替代的理论。 Hamming 语录有道是: 当你发现你所搞研究的纰漏时,你最好放个心眼在上面,没事想想怎么自圆其说或者如何将理论完善一下来弥补这个过失。这些东西通常都是很有科学价值的。 8 在你的地盘里挑重要的事做 很让人纳闷儿的现实状况是:目前很多普通科研人员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在连他自己都觉得无所谓或者没什么搞头的研究上面。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那些追求高品质研究的人在干活前肯定会发出疑问: 偶的地盘里面啥玩意儿最有搞头?偶现在正在弄的东西有搞头么? Hamming 又说话了: 这个问题很简单,假如你真的想弄出点名堂,你肯定要选择有搞头的研究 偶通常把周五午饭后的一段时间叫做 伟大的思想交流期 ,偶在那个时段里面只讨论伟大的 NB 的想法。比如偶会讨论 电脑在科学研究中的影响是什么,如果要改变这些影响偶应该做点虾米? 。 9 献身于你的问题 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所研究问题的科学家是不可能做出最 NB 的学问的。很大程度上,创造性脱胎于潜意识。如果你深陷而不能自拔于你所研究的问题,日复一日,你的潜意识就没事可作而只能搞你的研究了。 Hamming 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 排除你所有杂念,醉心于你所研究的问题,并且保持你潜意识对问题的极度饥渴状态以至于它不得不去思考你的问题,那么这时你大可撅着屁股睡大觉,清早起床时,潜意识已不知不觉给出问题的答案了,简单吧! 10 别关你办公室的大门 老是关着你办公室的大门能使你在短时间内有较多的产出。但是十年过后,你可能不清楚什么问题是值得研究的了,而你所费尽心血所研究的问题也仅仅是与 重要性 打了个擦边球。敞开办公室大门的他(她),则能够接触到各种干扰信息,或许还能不时地得到 一些关于这世界是个啥玩意儿 或 什么东西才是比较重要的 类似的线索。再一次郑重引用 Hamming 语录: 敞着门办公与最终从事有搞头的科研,这两者间存在非常高的相关关系,虽然关着门搞科研的人可能工作更努力。或许他们看起来选择了有一点偏差的问题来研究,但这已足够使他们错过成名的机会。 在偶看来,法则 10 对于要做出最 NB 的科研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能帮助你去遵从法则 1-9 ,另外,最重要的是,它还能帮你培养团队创造性。在嚼午饭时跟你同事侃上一会儿通常比你去一趟图书馆还值。然而,在选择你神侃对象时你最好留个心眼儿。像 Hamming 说的, 当你欲与别人摆龙门阵时,尽量选择能够跟你擦出火花的人,别让那些看起来很 NICE 但除了 OH, YES 之外就不会说其他话的人加入进来 。 Citation: Erren TC, Cullen P, Erren M, Bourne PE (2007) Ten Simple Rules for Doing Your Best Research, According to Hamming. PLoS Comput Biol 3(10): e213. doi:10.1371/journal.pcbi.0030213. Ten Simple Rules for Doing Your Best Research, According to Hamming Thomas C. Erren*, Paul Cullen, Michael Erren, Philip E. Bourne Rule 1: Drop Modesty Rule 2: Prepare Your Mind Rule 3: Age Is Important Rule 4: Brains Are Not Enough, You Also Need Courage Rule 5: Make the Best of Your Working Conditions Rule 6: Work Hard and Effectively Rule 7: Believe and Doubt Your Hypothesis at the Same Time Rule 8: Work on the Important Problems in Your Field Rule 9: Be Committed to Your Problem Rule 10: Leave Your Door Open 资料来源: http://collections.plos.org/ploscompbiol/tensimplerules.php http://forum.epiman.cn/thread-10049-1-1.html 原创: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 http://www.plos.org/journals/index.php ) 翻译:EpiMan Forum( http://bbs.epiman.cn )
个人分类: 科研的十大法则|7246 次阅读|7 个评论
关于转载“科研十大法则”的说明
wangyk 2009-3-1 01:26
王 应 宽 2009-2-28 关于转载科研十大法则的说明 博主按: 本人曾在PLoS网站发现好东东Ten Simple Rules collection,即科研的十大法则,是由公共科学图书馆计算生物学(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的主编Philip E. Bourne以及其他合作者完成的,这本手册提供了一个快速、浓缩的科研指导,以帮助研究性科学家应对他们职业生涯中面临的一些专业的挑战。如获至宝,并欣然翻译了其中的3篇,发表在本人博客上 ,吸引不少读者阅读。本想随后挤时间陆续翻译整理发帖,然琐事缠身,分身乏术,未能如愿。今浏览PLoS网站,发现已有好事者EpiMan Forum(Qiguo Lian, qglian@fudan.edu.cn )组织大家翻译成文,颇感欣慰。然对照原文仔细读来,发现不少纰漏,甚至误译,随编辑校译,整理转载余下篇章,作为资料收藏,也了却心愿。不妥或不忠实原文之处,在所难免,望斧正之。 资料来源与引用事宜附后,各位在引用他人成果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以免一时湖涂或疏忽(无意或故意),事后陷自己于尴尬境地。 版权:遵循创作共享许可授权-以相同方式共享协议 。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以相同方式共享 2.5 中国大陆 。 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本作品,创作演绎作品。 英文的原版: http://collections.plos.org/ploscompbiol/tensimplerules.php 原创与翻译: 原创: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http://www.plos.org/journals/index.php ) 翻译:EpiMan Forum( http://bbs.epiman.cn ) Containing translations of the entire collection from October 2005 to June 2008. Translated by members of the EpiMan Forum (http://forum.epiman.cn), coordinated by Qiguo Lian (qglian@fudan.edu.cn) . Please note that the translation is the work of the authors and PLoS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inaccuracies or additional content. Citing this work: This translation is not 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The work may be cited using the URL of the Ten Simple Rules collection page ( http://collections.plos.org/ploscompbiol/tensimplerules.php ). Citations of the original work: Citing this work: This translation is not 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The work may be cited using the URL of the Ten Simple Rules collection page ( http://collections.plos.org/ploscompbiol/tensimplerules.php ). Citations of the original work: 1 Gu J, Bourne PE (2007) Ten Simple Rules for Graduate Students. PLoS Comput Biol 3(11): e229. doi:10.1371/journal.pcbi.0030229. 2 Erren TC, Cullen P, Erren M, Bourne PE (2007) Ten Simple Rules for Doing Your Best Research, According to Hamming. PLoS Comput Biol 3(10): e213. doi:10.1371/journal.pcbi.0030213. 3 Erren TC, Bourne PE (2007) Ten Simple Rules for a Good Poster Presentation. PLoS Comput Biol 3(5): e102. doi:10.1371/journal.pcbi.0030102. 4 Bourne PE (2007) Ten Simple Rules for Making Good Oral Presentations. PLoS Comput Biol 3(4): e77. doi:10.1371/journal.pcbi.0030077. 5 Vicens Q, Bourne PE (2007) Ten Simple Rules for a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PLoS Comput Biol 3(3): e44. doi:10.1371/journal.pcbi.0030044. 6 Bourne PE, Friedberg I (2006) Ten Simple Rules for Selecting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PLoS Comput Biol 2(11): e121. doi:10.1371/journal.pcbi.0020121. 7 Bourne PE, Korngreen A (2006) Ten Simple Rules for Reviewers. PLoS Comput Biol 2(9): e110. doi:10.1371/journal.pcbi.0020110. 8 Bourne PE, Chalupa LM (2006) Ten Simple Rules for Getting Grants. PLoS Comput Biol 2(2): e12. doi:10.1371/journal.pcbi.0020012. 9 Bourne PE (2005) Ten Simple Rules for Getting Published . PLoS Comput Biol 1(5): e57. doi:10.1371/journal.pcbi.0010057. 10 Corpas M, Gehlenborg N, Janga SC, Bourne PE (2008) Ten Simple Rules for Organizing a Scientific Meeting. PLoS Comput Biol 4(6): e1000080. doi:10.1371/journal.pcbi.1000080 11 Moreno E, Gutirrez J-M (2008) Ten Simple Rules for Aspiring Scientists in a Low-Income Country. PLoS Comput Biol 4(5): e1000024. doi:10.1371/journal.pcbi.1000024. 资料来源: http://collections.plos.org/ploscompbiol/tensimplerules.php http://forum.epiman.cn/thread-10049-1-1.html 附件PDF:Ten Simple Rules Collection Ten Simple Rules Collection
个人分类: 科研的十大法则|4703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研十大法则(三):获取基金支持的十大简则
wangyk 2008-7-30 03:47
获取基金支持的十大简则 王应宽 编译 2008-07-29 博主按: 基金支持是研究者研究工作得以继续深入的保障。撰写成功的基金项目计划书是获取基金支持的关键。似我等尚未获得过基金资助者在此宣讲如何争取基金支持,实在有点关公面前耍大刀,班门弄斧,自不量力。但阅读此文,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排除潜规则的影响,基金申请应注意的核心问题最值得重视。基金方略,大抵很多,但博主仍编译发布于此,以期为基金申请者抛砖引玉,投石问路,拾遗补缺。 此文是社论十大简则系列专题中,争取论文发表的十大简则(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569 )的续篇。前者旨在帮助学生和青年学者撰写和发表论文。此文基于作者多年撰写和申请基金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旨在帮助研究者在学术职业生涯中迈出第一步,获取基金资助,成为项目负责人。尽管撰写基金申请报告的努力主要是针对美国政府的基金机构,但笔者深信,所归纳总结出的规则是通用的、超越基金机构和跨越国界的。 规则一:有新颖性,但忌太过标新立异 好科学源于新的思想。基金撰写过程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你可以向阅读你基金报告的同行清楚的表述你的新思想。把撰写基金计划书看作产生影响的机会。要对你所写的内容充满热情,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情,就未必能写出好的报告,也不大可能获得资助。模仿性科学( Me-too Science )一般难以获得资助。另一方面,太过冥想性的科学也难以获得资助,特别当基金紧张时。尽管不合理但是真实的。 规则二:应包含恰当的背景介绍和所必需的初步数据支持 你需要说服评审者你提出的工作很需要做,而你就是最佳人选。不同基金项目要求提供不同数量的初步数据。对某些项目,可以说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才能获得资助,所获得的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下一阶段研究。因此,只要在适当的地方,一定要提供诱人的前期成果,确保告知评审者这些成果就是你申请项目的特定目标。在叙述你的项目动机时,确保尽可能引用所有相关的成果,最糟的莫过于未恰当的引用评审者的成果!最后,要说服评审者相信你具有完成所提出工作的技术和科学背景。 规则三:找到合适的基金机构,非常仔细地阅读相关的申请要求,明确的回答其要求 大多数基金机构都有特定的职员来帮助研究者发现资助机会,而多数基金机构都在其网站提供帮助研究者找到项目的信息。记住项目需要赠与资金,这也是项目职员的工作职责。项目职员可以帮助你识别最佳的基金机会。如果你的申请不适合某些特定的项目,就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别处申请,那里也许有更适合的项目。 规则四:认真遵循项目指南提交申请并遵守规定 许多基金机构会立即筛选剔出那些不遵循项目指南的申请书,以节省项目时间和资金。这会延伸到所有繁琐的支撑材料,如项目预算理由、参考书目等。妥善保管并时常更新以备将来申请之用。即使送审,表述欠妥的申请书也会使评审者气恼,即使科学价值很好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申请书的长度和格式是最常见的罪魁。 规则五:遵从 3C 原则简明、清楚和完整 基金项目书不需要填写所有的页面。你的目标是提供一份完整的材料,尽可能简要的说明要做什么。不要依靠补充材料和网页。预先明确范围,确保符合基金的要求。基金申请新手容易贪多求全,计划要做太多。这样的申请通常被判定为太过雄心勃勃而最终评价很差。 规则六:牢记评审者也是人 评审者一般在短时间内有大量基金项目要评审。如果核心内容和关键点都隐藏在过于冗长或难以读懂的文档中,评审者很容易失去注意力和错过这些关键点。也很有可能并非所有评审者都是你所在领域的专家。需要发挥技巧来抓住专家和非专家的兴趣。与一篇论文不同,基金提供很多机会使用文字技巧。历史观、人情味和幽默感都可以明智而审慎的应用于基金报告中以达到奇效。使用格式化技巧,如下划线、字体加粗等,适当重复你的关键点。每一段都可以从一段关键点概要起始。 规则七:掌握时间和内部评审很重要 给自己预留适当的交付时间。采用不同的方法满足截止期限。理想的办法是,你应该完成基金草案,留有足够的时间收集来自同事的反馈意见,然后自己再以全新的视角重读基金项目书。找一些类似于评审者的科技同行进行评审,收集他们的批评意见对基金申请书的完善很有价值。 规则八:了解基金资助机构中负责受理你的基金申请的主管 负责受理你的基金申请的主管是你最好的支持者。你们彼此相互了解的程度对结果影响很大。许多基金管理者有一些措施 / 尺度可以随意操控资助什么。他们对你和你的工作了解越多,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不要仅仅局限于通过 email 了解您的基金管理员。不要对其有畏惧感。通过电话与之交谈,会议交流以及在他们可能帮助你的任何场合增进了解。 规则九:在职业生涯之初就成为基金评审者 参与基金评审专家组的工作有助于你写出好的基金申请。了解为何基金申请在完成评审前就被筛除,评审专家组对基金的反应,项目官员的自由量裁角色是什么,监督委员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有助于你自己写好基金申请和为他人提供有关此流程的建议。 规则十:坦然接受被拒,妥善处理后续 拒绝是不可避免的,当资助比率很低时,即使非常优秀的基金申请也被拒之门外。学会与被拒绝为伴,并做出恰当的答复。不要辩护,讨论答复每一条批评意见,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而不是情绪化的辩论。当需要重复提交时,要力图让评审者清楚你已经理解为何第一次错了。正确清楚地指名你如何解决问题的。在重复提交的申请中,决不要争辩此前评审的正确性 / 有效性。如果基金项目与已经受资助的项目很近似,提醒评审者已经尽可能的包括了以前的数据,需要非常清楚地说明此种版本的申请在哪方面进行了改进。 附原文信息: Ten Simple Rules for Getting Grants Philip E. Bourne * , Leo M. Chalupa Citation: Bourne PE , Chalupa LM (2006) Ten Simple Rules for Getting Grants. PLoS Comput Biol 2(2): e12. doi:10.1371/journal.pcbi.0020012 Published: February 24, 2006 http://www.ploscompbiol.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cbi.0020012 Copyright: 2006 Bourne and Chalupa.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source are credited. *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bourne@sdsc.edu Philip E. Bourne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 La Jolla , California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and is Editor-in-Chief of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Leo M. Chalupa is a professor and chair in the Section of Neurobiology,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 Davis , California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Rule 1: Be Novel, but Not Too Novel Rule 2: Include the Appropriate Background and Preliminary Data as Required Rule 3: Find the Appropriate Funding Mechanism, Read the Associated Request for Applications Very Carefully, and Respond Specifically to the Request Rule 4: Follow the Guidelines for Submission Very Carefully and Comply Rule 5: Obey the Three CsConcise, Clear, and Complete Rule 6: Remember, Reviewers Are People, Too Rule 7: Timing and Internal Review Are Important Rule 8: Know Your Grant Administrator at the Institution Funding Your Grant Rule 9: Become a Grant Reviewer Early in Your Career Rule 10: Accept Rejection and Deal with It Appropriately
个人分类: 科研的十大法则|15436 次阅读|19 个评论
科研十大法则(二):指导同行评审者的十大简则
wangyk 2008-7-14 00:58
指导同行评审者的十大简则 王应宽 编译 2008-07-13 博主按: 期刊论文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评审。对于质量低劣的稿件,同行评阅人严把质量关予以剔出,避免了垃圾文章的泛滥。而对于同意修改后发表的文章,评阅者除了对文章的创新性、重要性、广泛性、实用性等做出评价外,还对文章的缺点或不足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或建议,作者在评审者的意见指导下,进一步改进研究,完善论文,促成了高质量论文的产出。所以,评阅人参与了论文的创作过程,是论文质量的把关人和提升者。因此,高水平的评阅人和高质量的评审对提高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 Philip E Bourne 教授总结整理的评审者的十条简单规则,对指导评审者提高评审质量具有参考价值。博主编译整理发表在此,介绍给国内的同行评阅人,以期对提高评审质量有所裨益。 规则 1 :如果您不能在要求的时限内完成评审工作,就不要接受评审任务学会拒绝。 迟到的评审对作者不公,对编辑也不公。将心比心,自己的文章也不喜欢被拖延。催促迟到的审稿人增加出版成本,无人从此过程中受益。 规则 2 :避免利益冲突。 当您发现所审文章与您自己的研究只要有一丝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时,就尽可能不要评审。特别当一篇写作很差的文章可能会被退稿但其好的观点可能会应用到您的研究中,或者有人正在进行与您的下一篇文章非常相近的研究工作时,更应该拒审稿件。尽管有的是匿名评审,但不论评审方式如何都应该坚持最高的学术道德准则。 规则 3 :写出作为论文的作者,你自己都觉得满意的评审意见。 简短而缺乏信息的评语也会给评审者留下负面影响。用有条理、合逻辑的具体理由支持你的批评或称赞。即使作者不知道你,但编辑知道你是谁,你的评审意见会被保存,还可能被出版者的稿件处理系统分析。期刊会知道你作为评阅人的表现,评审的质量和及时性应该是你自己值得自豪的东西。许多期刊都会提供给你一些已经接受或者拒绝稿件的同行评审意见,应该认真阅读并从中学习如何写好评审意见。 规则 4 :作为审稿人,你也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 当文稿需要修改时,你的意见或建议应该有助于产出一篇更高质量的论文。在极端的例子中,一篇处在被拒稿边缘的文章中一个崭新的发现往往是基于多位评审者的详细意见经过多次修改才被挽救,而最终发表被同行广泛引用。在论文成功发表中,你是一位未被承认的合作者。即使是要拒绝作者的文章,也始终牢记你帮助作者改进工作的使命总是有益的。 规则 5 :确信你喜欢审稿并能从审稿过程中学习受益。 同行评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服务,你理当参与其中。不幸的是,你评审得越多,通常就越要求你评审更多。有时还要求你评审你根本不感兴趣令人厌烦的文章。当一名评阅人是很重要的,只同意接受你很感兴趣的文章,因为那些文章要么与你的研究领域很相近,要么你觉得能够从中学习有用的东西。你也许会说,作为审稿人我不应该很了解此工作吗?通常,来自稍有不同的领域的专家的见解可能对论文的完善非常有效。当你对论文有不同见解时应毫不犹豫地告诉编辑,编辑乐于看到你的评阅意见,即使你对论文不是很感兴趣。好的评审者能很明智的利用好其评审时间。 规则 6 :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评审方法。 评审方法因人而异。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考虑评审之前从头至尾仔细阅读稿件。通过此法,你可以对文稿的范围和新颖性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然后阅读期刊的作者指南,特别是你自己没有在该期刊发表论文,或者所评审的文稿是你不太熟悉的那一类。有了这个宽广的背景,你就可以着手分析文章的细节,提供一份你评审结果的摘要和细节的评语。采用清晰的推理来证明你的每一项批评,突出强调论文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作者漏引用的文献通常是一个简捷而有效的方法帮助完善论文。好的评审既论及文稿的主要问题也触及次要的细节。 规则 7 :把你宝贵的时间花费在值得好好评审的文章上。 发表或消亡综合症导致许多很差的论文没有被编辑筛选掉而送出外审。不要在拙劣的论文(当你只看看摘要时往往并不显而易见)上花太多时间,但需要非常清楚你为何要花有限的时间在评审上。如果一篇较差的文章存在积极的方面,在清楚阐明拒稿的理由后,尝试找到一些方面来鼓励作者。 规则 8 :如果期刊要求,应保持评审过程的匿名性。 我们许多人收到评审意见就清楚地知道是谁评审的,有时因为评阅人建议你引用他们的著作成果。在小的科学群体中很难保持匿名性,如果匿名评审是期刊的政策,你需要反复阅读你的评审意见确保不要危及匿名性。如果匿名性是某期刊的规则,不要与同仁交流分享评审的稿件,除非主编给你开绿灯。匿名性作为一种期刊的政策,就如同宗教戒律人们强烈支持和反对。严格遵循要求你评审论文的期刊所做的规定的政策。 规则 9 :评阅意见应写得清楚、简洁 , 以中立的口吻但应具决断性的。 写作很差的评审报告如同一篇写得很差的论文。尽可能确保主编和作者能够理解你提出的观点。逐点的评论很有价值,因为更易于阅读和反馈。对每一点意见,都应阐明其对论文的接受有多重要。如果英文不是你的强项,请人帮你阅读文章和评阅报告,但不要违背其他规则,特别是前述规则 2 。此外,即使你对文章的主题充满热情,也不要把你自己的观点或假设强加于此。最后,就你对发表与否的建议给主编一个明确的答案。即使要求这么做,评阅者也往往不给文稿评定等级。采取评定等级的中立政策(骑墙政策)往往不必要的延长了评审处理过程。 规则 10 :充分利用好建言主编。 许多期刊提供机会把评语发给主编,而作者看不到这些评语。利用此机会以简短数语表达你的观点或对论文的个人见解。但是,应确保你的评阅报告明确的支持这些观点,而不能让主编利用你的评语去猜测,如你的评审报告并未明确支持如下观点此文确实不应该发表。建言主编也是一个既能放松匿名性要求,又能更清楚地表述决定原因的地方。例如,你的决定是基于你为该期刊评审的另一篇文章,这只能在给主编的评语部分说明。这也是一个表达你关于文章内容的缺点、偏见等的好地方(参见规则 5 )。这种选择并不常用,但能为主编提供处理非一致性决定提供大量不同意见。 附原文信息: PLoS Comput Biol. 2006 September; 2(9): e110. Published online 2006 September 29. doi: 10.1371/journal.pcbi.0020110. PMCID: PMC1584310 Copyright : 2006 Philip E. Bourne.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source are credited. Ten Simple Rules for Reviewers Philip E Bourne * and Alon Korngreen Philip E. Bourne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Jolla,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is Editor-in-Chief of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Alon Korngreen is a Lecturer in the Mina and Everard Faculty of Life Sciences and the Leslie and Susan Gonda Multidisciplinary Brain Research Center, Bar-Ilan University, Ramat-Gan, Israel.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bourne@sdsc.edu Rule 1: Do Not Accept a Review Assignment unless You Can Accomplish the Task in the Requested TimeframeLearn to Say No Rule 2: Avoid Conflict of Interest Rule 3: Write Reviews You Would Be Satisfied with as an Author Rule 4: As a Reviewer You Are Part of the Authoring Process Rule 5: Be Sure to Enjoy and to Learn from the Reviewing Process Rule 6: Develop a Method of Reviewing That Works for You Rule 7: Spend Your Precious Time on Papers Worthy of a Good Review Rule 8: Maintain the Anonymity of the Review Process if the Journal Requires It Rule 9: Write Clearly, Succinctly, and in a Neutral Tone, but Be Decisive Rule 10: Make Use of the Comments to Editors
个人分类: 科研的十大法则|11798 次阅读|12 个评论
科研十大法则(一):争取论文发表的十大简则
热度 1 wangyk 2008-6-18 18:15
争取论文发表的十大简则 规则一:阅读很多论文,从成功的和失败的两方面汲取经验。 规则二:对您自己的论文越客观,最终的结果越好。 规则三:优秀的编者和审者会客观对待您的论文。 规则四:如果您英文写作不佳,提早补习,将受益终身。 规则五:学会与退稿为伴。 规则六:好的科学元素显而易见新颖的研究主题,广泛的涉猎相关文献,好的数据,好的分析,包括强有力的统计学支持和发人深思讨论。好的科学报道其元素也显而易见完美的结构、恰当的使用图表、适当的篇幅长度、为目标读者而写。切勿忽视这些显而易见的元素。 规则七:当有解决问题的思想火花迸发时,就开始撰稿。 规则八:在职业生涯之初就成为评阅人。 规则九:提早决定去哪里发表论文。 规则十:质量是一切。 笔者将以上发文十律总结为十句打油诗,谨供参考,欢迎雅正。 客观为文结硕果,多读博采成败经。 优秀审编善对文,早补英文益终生。 坦然面对退稿信,广评他文益自身。 灵感迸发就动笔,动笔之前刊选定。 好科学加好写作,质量优异铸真金。 阿宽编译 2008-06-18 附原著:Ten Simple Rules for Getting Published Ten Simple Rules for Getting Published Philip E Bourne Philip E. Bourne is Editor-in-Chief of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 E-mail: bourne@sdsc.edu The student counci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mputational Biology asked me to present my thoughts on getting published in the field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 at the Intelligent Systems in Molecular Biology conference held in Detroit in late June of 2005. Close to 200 bright young souls (and a few not so young) crammed into a small room for what proved to be a wonderful interchange among a group of whom approximately one-half had yet to publish their first paper. The advice I gave that day I have modified and present as ten rules for getting published. Rule 1: Read many papers, and learn from both the good and the bad work of others. It is never too early to become a critic. Journal clubs, where you critique a paper as a group, are excellent for having this kind of dialogue. Reading at least two papers a day in detail (not just in your area of research) and thinking about their quality will also help. Being well read has another potential major benefitit facilitates a more objective view of one's own work. It is too easy after many late nights spent in front of a computer screen and/or laboratory bench to convince yourself that your work is the best invention since sliced bread. More than likely it is not, and your mentor is prone to falling into the same trap, hence rule 2. Rule 2: The more objective you can be about your work, the better that work will ultimately become. Alas, some scientists will never be objective about their own work, and will never make the best scientistslearn objectivity early, the editors and reviewers have. Rule 3: Good editors and reviewers will be objective about your work. The quality of the editorial board is an early indicator of the review process. Look at the masthead of the journal in which you plan to publish. Outstanding editors demand and get outstanding reviews. Put your energy in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manuscript before submission. Ideally, the reviews will improve your paper. But they will not get to imparting that advice if there are fundamental flaws. Rule 4: If you do not write well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ake lessons early; it will be invaluable later. This is not just about grammar, but more importantly comprehension. The best papers are those in which complex ideas are expressed in a way that those who are less than immersed in the field can understand. Have you noticed that the most renowned scientists often give the most logical and simply stated yet stimulating lectures? This extends to their written work as well. Note that writing clearly is valuable, even if your ultimate career does not hinge on producing good scientific papers in English language journals. Submitted papers that are not clearly written in good English, unless the science is truly outstanding, are often rejected or at best slow to publish since they require extensive copyediting. Rule 5: Learn to live with rejection. A failure to be objective can make rejection harder to take, and you will be rejected. Scientific careers are full of rejection, even for the best scientists. The correct response to a paper being rejected or requiring major revision is to listen to the reviewers and respond in an objective, not subjective, manner. Reviews reflect how your paper is being judgedlearn to live with it. If reviewers are unanimous about the poor quality of the paper, move onin virtually all cases, they are right. If they request a major revision, do it and address every point they raise both in your cover letter and through obvious revisions to the text. Multiple rounds of revision are painful for all those concerned and slow the publishing process. Rule 6: The ingredients of good science are obviousnovelty of research topic,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good data, good analysis including strong statistical support, and a thought-provoking discussion. The ingredients of good science reporting are obviousgood organization, the appropriate use of tables and figures, the right length, writing to the intended audiencedo not ignore the obvious. Be objective about these ingredients when you review the first draft, and do not rely on your mentor. Get a candid opinion by having the paper read by colleagues without a vested interest in the work, including those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topic area. Rule 7: Start writing the paper the day you have the idea of what questions to pursue. Some would argue that this places too much emphasis on publishing, but it could also be argued that it helps define scope and facilitates hypothesis-driven science. The temptation of novice authors is to try to include everything they know in a paper. Your thesis is/was your kitchen sink. Your papers should be concise, and impart as much information as possible in the least number of words. Be familiar with the guide to authors and follow it, the editors and reviewers do. Maintain a good bibliographic database as you go, and read the papers in it. Rule 8: Become a reviewer early in your career. Reviewing other papers will help you write better papers. To start, work with your mentors; have them give you papers they are reviewing and do the first cut at the review (most mentors will be happy to do this). Then, go through the final review that gets sent in by your mentor, and where allowed, as is true of this journal, look at the reviews others have written. This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on the quality of your reviews and, hopefully, allow you to see your own work in a more objective way. You will also come to understand the review process and the quality of reviews, which is an important ingredient in deciding where to send your paper. Rule 9: Decide early on where to try to publish your paper. This will define the form and level of detail and assumed novelty of the work you are doing. Many journals have a presubmission enquiry system availableuse it. Even before the paper is written, get a sense of the novelty of the work, and whether a specific journal will be interested. Rule 10: Quality is everything. It is better to publish one paper in a quality journal than multiple papers in lesser journals. Increasingly, it is harder to hide the impact of your papers; tools like Google Scholar and the ISI Web of Science are being used by tenure committees and employers to define metrics for the quality of your work. It used to be that just the journal name was used as a metric. In the digital world, everyone knows if a paper has little impact. Try to publish in journals that have high impact factors; chances are your paper will have high impact, too, if accepted. When you are long gone, your scientific legacy is, in large part, the literature you left behind and the impact it represents. I hope these ten simple rules can help you leave behind something future generations of scientists will admire. Citation: Bourne PE (2005). Ten simple rules for getting published. PLoS Comput Biol 1(5): e57. Published online 2005 October 28. doi: 10.1371/journal.pcbi.0010057. Copyright : 2005 Philip E. Bourne.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source are properly credited.
个人分类: 科研的十大法则|14395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