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危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金融危机启示:重估马克思与凯恩斯的当代价值
科学时报新闻中心 2009-1-4 18:48
与纪坡民一席谈 ●历史仿佛跟我们开了个不很恶意的玩笑,它的吊诡之处就在于:这些年来,人们似乎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可是,我们如今却发现,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能够大有用武之地的,正是在中国。 ●对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作为病理学,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表现了惊人的预见性;而对大萧条的诊断或治疗,提供理论阐释的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控制理论,真正付诸实践的则是罗斯福新政。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病理学,那么凯恩斯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治疗学,后来这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表明,这个治疗学还是相当有效用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纪坡民 记者:张明伟 次级贷款,这只貌似南美洲丛林里的蝴蝶终于导致全球金融飓风。从风暴乍起时的惊慌到逐渐回归冷静,当普遍认为危机进入下半场之时,我们也许需要从理论层次上对危机进行分析,并由此找到应对之路。近日,在北京东城的一个小四合院里,《科学时报》记者专访了纪坡民先生。 对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认识 金融创新失误 《科学时报》: 今夏以来,由美国次贷问题触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全世界。国内外的学者有种种分析,人们也有许多议论,你对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怎么认识的? 纪坡民: 对金融危机的分析文章看过一些,学术方面的问题很复杂,那是学者们的事。对这次金融危机,社会大众也很关心,人们的议论很多,有些议论很醒目,也相当耸人听闻。比如,认为自由市场体制的理念破灭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末日来临了;有的议论则颇具中国特色,还有点自鸣得意的味道:过去是社会主义救中国,后来是中国救社会主义,现在轮到社会主义救美国了。用大众语言,发惊人之论,某种程度上也是大众传媒的特点。报纸不是教科书,不能天天板着脸给人上课。这在世界各国也都是见怪不怪的事,我们今后也会慢慢习惯的。 不过,在人们这种有点调侃和玩笑的背后,也隐含着十分严肃而且相当重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30年来始终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目标模式改革至今,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存在也是客观事实。因此,人们的心中也许会疑惑,我们国家选择市场改革的方向是否明智? 我认为,这些议论过于耸人听闻了,不能说是严肃的科学认知。美国的金融危机,并不说明自由市场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应当完全推倒。中国改革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方向也无疑是正确的。 当然,即使中国实现了市场经济的目标而且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了,也不会是什么理想王国,就可以躺在这个体制目标上高枕无忧了,到了那时候,还会有那时候的问题,还会有那时候人们要发愁的事情。实际上,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时常会有不测风险的制度,需要经常给予警觉的审视和精心的关照。 就像毛主席讲的,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人类总要不断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因此,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发展到停止不前的理想王国,也永远不会出现福山说的历史的终结。就以市场经济体制来说吧,美国早就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了,尤其在法制方面,可是他们也还在不断地进行创新。 创新,在我国是个备受推崇的好名词,这自然也没有错。可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创新,也是有风险的事。创新,是探索未知领域,自然没有什么现成的办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创新,不仅难免犯错误,而且犯错误的可能性很高,起码要比学习前人成功经验的途径,犯错误的概率要高得多。 我认为,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美国这次金融危机,问题就出在金融体制创新时犯了错误、遭受了挫折,酿成大灾难的局面。比如所谓次贷问题,房地产次贷的金融衍生物已经搞得规模很大了,但国家的法律与政策却远远滞后,金融监管跟不上,缺少及时而必要的规范。 我们得承认,对次贷以及金融衍生物这类金融创新来说,美国无疑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对美国人来说,因为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所以总要先有事实,然后才会有规范,先要有次贷、金融衍生物之类的金融创新,才可能制定金融监管的相应规则,对这种事,谁也不要宣称自己就能做到事前诸葛亮。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主要是美国政府和金融当局见事太迟、判断失误、反应太慢、长期拖延,以至酿成大灾难的局面。也许几十年后,我们也会遇到美国金融创新那样的问题。 以上所述,属于认识论方面的问题。涉及对人类社会事物的认知,除了认识论,还有伦理学方面的问题。这次金融危机,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就出在价值判断上,这属于道德范畴。一个重要的教训是:经济体的目标模式也好,金融体制的创新也好,人们在对它们进行规划和设想的时候,都不能建立在诱导民众滋生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一类观念的基础上。 财富是劳动创造的,没有免费的午餐,消费应当量入为出。这是人们的常识,还是经济学名言,同时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美国政府这20多年,就像许多中国人认为马克思经济理论已经过时一样,也抛弃了凯恩斯宏观调控的原则。一方面,耗费巨额军费,大肆扩军备战,还动辄在海外用兵打仗;另一方面,在国内,不仅放任公司高管们拿高得离谱的巨额年薪,还要许诺让穷人也买房置产。但是,美国人民却没有付出那么多的劳动、没有创造出那么多的财富,于是只有靠铸币效应和复杂的金融游戏来填补巨额的财政和外贸亏空。整个国家和民众都沉醉在财富徒增的黄粱大梦中,可实际上他们消费的却是其他国家人民创造的财富,结果积累了巨额的外贸赤字和政府债务。如此寅吃卯粮,长此以往,势必会出问题,不仅经济发展没有可持续性,而且从价值观念的角度看,也是不道德的。 不过,我们也不必对美国人犯错误、栽跟斗而幸灾乐祸,就市场经济的知识和经验来说,我们大概只是中学生水平,所以如果博士生们的论文没有通过,我们也没有多少本钱去嘲笑人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美国人犯的错误,也应当成为我们的财富。一个聪明的民族,不仅应当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还应当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这次危机同上世纪30年代 经济大萧条的重要不同 《科学时报》: 现在,人们往往把这次金融危机和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进行比较,你认为这两次危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纪坡民: 可以认为,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最严重的经济危机。30年代经济大萧条,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列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至今还令人谈虎色变。这次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破坏程度和持续时间,还有待观察;学者们写的文章很多,意见也众说纷纭,给人的印象是,对问题的症结和应对之策还不是十分清楚。对于探索未知领域的问题来说,这也无足深怪。 不过我认为有一点是清楚的,从某个角度看,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这次金融危机是很不一样的,而且情况截然相反: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问题出在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而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情况却是生产不足,消费过度,寅吃卯粮,标志就是巨额外贸赤字和政府国债。 对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马克思经济学说已经从理论上作出了科学解释和成功预见。这一点,我们在中学政治课里都听过。马克思的理论巨著《资本论》于半个多世纪以后,在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中,其真理性得到验证,表现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学术魅力。 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逻辑框架,我们可以简要概括为:商品的两重性劳动的两重性社会必要劳动剩余价值论生产社会性和资本私人占有的矛盾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周期性经济危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总危机无产阶级成为资本主义掘墓人无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灭亡,被社会主义取代。 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以中国人特有的悟性和概括力,将其称之为资本主义病理学。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比作人的机体,资本主义当然不会只有病理学,还会有它的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等,这可以认为就是经济学术史上各种流派的经济学。 在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看来,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资本主义病理学,它的理论体系的前半部分,其概念抽象和逻辑推理,在学术上至今仍然可以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可是,它的理论体系的后半部分,即运作过程和最后结论,却在实践中站不住脚了。 应当说,出问题的不是马克思,而是资本主义。有句哲学名言,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永远是灰色的。作为《资本论》论述对象的资本主义社会,在马克思去世的半个多世纪后,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尤其是二战以后,发生了很多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有两个方面: 一是发达国家普遍地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并逐渐完善,使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和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大大缓解了因为贫富两极分化导致的社会冲突,从而避免了革命危机的威胁。 二是宏观控制理论和国家干预政策,其实践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理论上的反映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创立。这使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波动幅度大为减小,损害减轻了,而且还有了可控性。 这样,作为资本主义病理学,传统马克思经济理论虽然在概念抽象和原理论述方面仍然有着可靠的学术价值,但是在运行和结论方面,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却被实践证明并非如此。 而且,如今世界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同半个多世纪之前的情况相比,模样也大不一样了,在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在马克思的时代,是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 在今天,以美国为代表,却是生产不足、消费过度。 资本主义的情况变了,马克思这个老革命遇上新问题了。我认为,要解释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传统马克思经济学说有点无能为力了。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听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在美国尤其欧洲销量大幅增加,不过我觉得,用传统的马克思经济理论解释美国和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这次金融危机,未必能得到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起码不会那么直接。有些人可能也是人云亦云,瞎凑热闹。 经济大萧条的理论和对策 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 《科学时报》: 应对金融危机,人们往往从历史中寻找借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是研究经济大萧条的专家,人们对经济大萧条的关注也在持续升温。你认为当年应对大萧条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纪坡民: 对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作为病理学,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表现了惊人的预见性;而对大萧条的诊断或治疗,提供理论阐释的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控制理论,真正付诸实践的则是罗斯福新政。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病理学,那么凯恩斯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治疗学,后来这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表明,这个治疗学还是相当有效用的。 当年的罗斯福新政,主要的对策有3个方面: 第一,提高工人工资,扩大消费,增加有效需求。罗斯福的办法是,由议会通过法案,在工人同资方订立工资协议时,给工会授予集体谈判权。此举转变了工人在劳资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使工人工资大幅上升,有的甚至翻了两番。这个法案的实施过程中,触发了劳资双方的激烈冲突,甚至闹出许多人命案,可以说是一场地地道道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位美国记者写的《光荣与梦想》一书,对此有非常生动的记述。 第二,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既弥补了私人投资的不足,又部分解决了就业问题,缓解了美国的经济萧条。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如胡佛水库和密西西比河流域治理,还有美国的高速公路网,就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 第三,扩军备战。大萧条之后仅六七年,上世纪30年代末,西方各国又进入新一轮的经济萧条。恰逢此时,由于面临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开始扩军备战,军备的巨大需求,有力刺激和扩大了生产,解决了有效需求不足。公正地说,对扭转经济萧条的局面,扩军备战的作用更为根本。当年,希特勒的所谓金融奇才沙赫特,还有二战期间的日本军部,也是用扩军备战的办法,躲过了新的经济萧条。不过,这种战争经济的发展,无疑没有给人民带来改善生活。 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理论 马克思和凯恩斯 《科学时报》: 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全世界,也影响到中国。对中国经济的问题,在理论上应当如何认识,你是怎么看的? 纪坡民: 全球化,让世界经济联为一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素质也最高,他们闹金融危机,自然会影响全世界。就像人们说的,美国感冒了,全世界都会打喷嚏。中国同美国在经济上的联系如今十分紧密,自然也会受影响。 不过,中国经济如今存在的问题,同美国经济现在发生的金融危机,情况却不一样。甚至可以说,中国和美国的对比,就像前面讲的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同如今的金融危机的比较,相当类似。中国经济如今的情况,是生产过剩、需求不足,这同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情况是一样的,而同美国经济现在发生的金融危机,情况则恰恰相反。 我们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如今存在的经济问题,却恰恰是马克思《资本论》里讲到的那种情况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历史仿佛跟我们开了个不很恶意的玩笑,它的吊诡之处就在于:这些年来,人们似乎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可是,我们如今却发现,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能够大有用武之地的,正是在中国。 其实,中国经济的生产过剩当然是相对于国内有效需求而言,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之所以没有在若干年前就酿成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灾难性局面,是因为20世纪末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格局同上世纪30年代各国竞相实行贸易保护的情况不一样了。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市场,其巨大的需求容量吸纳了中国经济的生产过剩,把它转化为我们如今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有人说,在20世纪末开启的新一轮全球化中,中国是最大的受益国,看来此言不虚。而现在,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欧洲和美国、日本的市场需求萎缩,使中国商品的出口受阻,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相当高,导致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受到威胁,生产过剩的问题才浮现出来。 既然中国经济如今面临的问题,同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一样,都属于作为资本主义病理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解释的范畴;那么,解决中国如今的经济问题,也可以到凯恩斯经济学和罗斯福新政中去寻找其治疗学。 《科学时报》: 按照你这种说法,来看看我们的政策选择,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的趋势下,扩军备战首先要被排除了。 纪坡民: 现在看来,国际形势像上世纪30年代那样,马上爆发世界大战的危险显然很小,大规模扩军备战没有必要。当然,鉴于欧、美、日仍未解除对华军售,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主要应当依靠自己,因此,增加一些国防科研投资是必要的。不过,这对于经济上拉动国内需求来讲,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在这方面做不了多少文章。 《科学时报》: 最近不断有人呼吁通过提高工资来提高民众的购买力,这一点上的文章能做多大? 纪坡民: 大幅度提高工资,当然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当年的罗斯福新政,对扭转经济大萧条的局面,比较起作用的就是这一条。但是,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也很难有大作为。 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主要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决定的,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现在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仍然基本是供过于求,因此,工资大幅度提高不现实。同时,工资大幅度提高,也就意味着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这会牺牲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削弱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利的。 《科学时报》: 有学者指出,应该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了,人们才敢花钱,才能拉动内需。 纪坡民: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刚刚起步建立,确实水平很低,需要大力加强和完善。不过,应当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我国这些年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人均水平,财力相当有限。社会保障达到发达国家那样的水平,我看起码还需要5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对这一点,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听人家夸奖了几句,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加强与完善社会保障,无论从财力支持还是从道德角度考虑,我的意见,应当先搞最基本的保障。我国目前的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具体地说,有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个体之间3个层次。这3个层次的两极分化,集中地表现在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贫困户,目前的低保,每月才50块钱,亟须提高。要说翻一番也不为过。不过,即使是翻两番也不过200块钱。这部份人群的数量,总的来说不多,资金总额也不大,对拉动整个国家的经济,从扩大需求的角度来说,效果不会有多大。 中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 公共工程 《科学时报》: 这样说来,中国经济问题的应对之策,主要是公共工程了,我国过去已经搞了不少,你认为现在还有很大潜力吗? 纪坡民: 中国真正大有作为的领域,还是公共工程建设,铁路、公路、水电水利、生态建设、国土整治等,这些算是硬件。公共工程还有一些属于软件的内容,如教育、卫生、科研、体育,以及体制、法制的建设等,该做的事情多得很。 以铁路和公路来说,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建成全国铁路网,总长度30多万公里,是我国目前铁路的4倍。上世纪30年代后,美国又建起全国高速公路网。中国地形复杂,工程量要大得多。再以水电水利来说,发达国家水电的开发程度大都在80%以上,我国连20%都不到。我国北方严重缺水,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粮食供应的远景形势相当严峻。至于生态建设,如江河和沙漠治理等,国土整治方面的任务,由我国的地理条件所决定,更是大得惊人。 美国等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已经好几百年了;中国近代,百年战乱,真正开始搞建设才几十年时间。我们不要因为如今手里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认为我们国家的钱多得不得了,从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长期需求来说,我们仍然是个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应当清醒。金融危机影响和波及到中国,既有危险,也是机遇,我们应该抓住目前的机遇,好好建设自己的国家。 作为普通百姓,谁都希望工资和社会保障提高得快一点;把应对金融危机的重点放到公共工程领域,刺激经济主要搞投资拉动,这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这当然会使民生改善的步伐放慢一些,不过像美国那样寅吃卯粮的错误,在相当长的时期,我们也犯不起。 这次蔓延到世界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一个重要的影响是经济要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移。这句相当文雅的经济学语言,在实践中将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公共工程,投资拉动,财政资金自然是主角。这里,除了科学决策,防止失误和浪费,一个重要问题是警惕腐败随之蔓延,实际中的情况,往往是工程一动土,就腐败贪污。 从长期看,这是一个体制和机制的问题,解决之途,从根本上说,是法治和政府建设的问题;这个方面的基本建设,也可以算公共工程,是公共工程的软件部分,政府应当重视,也应该加大投入。这方面该做的事情很多,也很重要。 从近期说,要让全国民众与国家共克时艰,政府应当加大打击腐败力度,还有,那些国企高管们拿着高得离谱的年薪,是在超英赶美吗? 《科学时报》: 有人建议,中国应该加大国际金融收购的力度、参与国际金融运作,你认为现在是一个好时机吗? 纪坡民: 前面讲了,从根本上说,我们的资金并不多,主要应当用于国内的建设。西方国家给我们戴高帽子,说什么要我们来拯救世界;孙中山说过,中国应当对世界有更大的贡献,毛主席也很喜欢这句话。不过,中国古代一位贤哲荀子说过,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我们现在那点财力,哪有这个力量呢?至于进入国际金融市场,既然我国的经济要进入国际市场,当然也包括国际金融市场。至于说时机,应当说现在也是个时机。不过,对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不应估计过高。国际金融市场,里面水很深,风险也很大,不懂得行情,往往一出手就赔。 国际金融市场,大体上有这么3个方面的问题:知识、经验和圈子。知识可以在学校里学习,经验要在实践中摸索,国际金融市场的圈子,你不进到里面去混混,也很难搞明白里面的事。可是你要进去,就得买门票,如果赔了,就是交学费。现在有些人对交学费这个词很反感,可是你不交这个学费,那里面的事还真的搞不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国际金融市场并不是实行义务教育的地方。我的看法,国际金融收购也应当搞,少搞一点还是可以的,不过,慢慢来吧,谨慎一点好。 《科学时报》: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祸及全球,各国政府都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对我国政府的反应和对策,你是怎么看的? 纪坡民: 古人云,行成于思,毁于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这次金融危机,如何采取应对措施,首先是认识和判断问题。 2008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在经济上,从上半年到下半年,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宏观决策,可以说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上半年,问题来自国际市场,以石油为代表的各种矿产品价格高企,以粮食为主的各种农产品也大幅涨价,波及到国内,应对的措施主要是防止结构性价格上涨演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国内经济已经连续多年高速增长,要防止经济过热。简言之,经济决策是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 下半年,问题还是来自国际市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迅速蔓延,波及全球,也影响到中国。美国市场萎缩,中国出口受阻,经济增长减速。宏观决策的重点变成防通缩、防衰退、保增长、刺激经济。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陡变,宏观决策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种情况往往容易出问题。类似的情形1988年也发生过,后果也是严重的。 我认为,这一次,政府的应对要好得多,可以说见事不迟、反应不慢、总的判断方向不错、应对措施力度不小,温家宝的话要生动得多。增加4万亿元投资的事,大家都知道。实际上,就在全国民众热火朝天地迎接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政府高层已经在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逆转、酝酿宏观经济决策的一百八十度转折了。 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世界经济前景黯淡,中国虽然处境尚可,形势也相当严峻,不容我们稍有懈怠。
个人分类: 名记大作|2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富裕的日本人吃得比我们还少
huangwd99 2008-12-23 11:40
富裕的日本人吃得比我们还少 从中日美三国人均食品日消费量分析, 发钱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当前我国生产过剩十分严重,需要提高劳动者工资,才能解决,但是很多人担心,增加普通劳动者工资,会引起物价上涨。 因为 西方经济学告诫我们,增发过多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其中食物涨价,对低收入者影响最大,由于涉及人的生存问题,容易引起社会动乱,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非常忌讳的。常举的例子是,给所有人增加一倍收入,人们就会消耗更多商品,从而使所有商品的物价上涨一倍,其效果为0。 实际情况是否是这样? 我们 从中日美三国人均食品日消费量 ,分析增加老百姓收入,不会引起食品物价大幅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国际统计数据(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index.htm),中日两国在食品方面的人均日消费量(单位克)相差很小,粮食类和肉类消耗量均大于日本,只有水产品和奶类低于日本,综合计算,根据食物热值,中国反而比日本大近10%。 中日两国 均明显比美国低,从食物热量来看,中国比美国约低20%。 国家和地区 谷物 薯类② 糖料作物③ 杂豆 坚果 蔬菜 水果④ 中国 519.55 207.88 212.41 3.59 3.41 676.37 126.34 日本 475.07 105.15 325.86 10.62 3.45 350.13 131.54 美国 485.44 157.18 474.95 12.83 5.91 330.91 318.01 韩国 596.14 52.72 341.39 4.69 4.10 651.93 130.70 国家/地区 茶 调味料 肉类 动物脂肪 禽蛋 奶类 水产品 中国 1.28 0.67 165.90   50.27 49.18 70.99 日本 3.42 3.19 95.28 1.29 51.16 206.79 177.92 美国 0.95 2.43 256.69 3.79 40.47 702.63 65.31 韩国 0.13 1.93 95.75 4.98 30.46 109.35 141.36   食物热值(大卡) 蛋白质含量(克) 脂肪含量(克)   1989-1991 1994-1996 2004 1989-1991 1994-1996 2004 1989-1991 1994-1996 2004 中国 2652 2766 2935 53.9 63.9 109.4 31.5 50.5 87.7 日本 2899 2898 2756 86.8 94.6 122.5 68.9 79.7 80.1 美国 3462 3624 3747 98.2 107.0 169.9 128.4 139.2 120.7 韩国 3238 3302 3007 82.6 82.0 123.3 41.5 64.7 75.5 从2007年国家统计的人均食品消费量来看, 老百姓收入与粮食消耗量并无直接关系。 虽然我们与日本人均收入相差有20倍,然而,人均消耗的食品量反而是中国更多一些。可能的原因包括:第一,日本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比例较小。工厂自动化程度高,从事第三产业人数较多,消耗量较小;第二,日本食品物价较高,往往比中国高, 这导致中国人均消耗食物量反而比日本多, 例如,中国消费的蔬菜比日本几乎多一倍。美国工农业的自动化程度同样很高,由于采取补贴农业的方式,食品价格很低,有的低于中国,这可能是美国食品消费量较大的主要原因,但是,中国和美国之间食品消费量相差并不大,仅约20%,与收入相差20倍以上相比,差距很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幅度增加劳动者收入,并不会导致食品消费量的同步增加, 从而不会导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引起市场崩溃。 担心提高老百姓收入,会导致通货膨胀,是不必要的。 历史上的通货膨胀不会重现。 改革开放早期,我们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价格转轨时期,短缺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这一方面与当时生产能力较低有关,也与人们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下的观念相关。现在我们国家有明显的过剩生产能力,增加老百姓收入,由于人均食品消费量已经大于日本水平,不会导致 食品 消费量明显上升,从而使食品价格不会发生大幅度上涨,在食品上的支出上也不会有明显增加,因此,这些增加的收入,就会用于购买其他商品,从而增加它们的消费量,减缓消化我国的过剩 产能 。 参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wd99.htm http://hwd.caogen.com/
个人分类: 经济|1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美国做空世界与大经济战略
huangwd99 2008-12-16 10:44
美国做空世界与大经济战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90aef60100bb3n.html#cmt_740153 08年,一场号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以美国为中心,席卷全世界。很奇怪,这场危机早在07年底就被《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先生准确的预测到了,难道盛产金融天才的美国经济学家群反应如此迟钝?睿智无比、顶美军10个师的格林斯潘得了老年痴呆?或者说是贪恋惹的祸,在贪婪面前,美国的官员和经济界人士都集体哑语了?非也,我们绝对不能小看了美国人做局的能力。自上世纪布雷顿体系崩溃以来,美国在美圆本位体制下已经度过了几十个年头,以过度消费和借钱消费的发展模式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矛盾,自本世纪初IT网络产业的泡沐破灭后的几年里,美国已经发展不出在全球占绝对优势的实际产业,反而因为美国劳工成本太高而导致众多产业空心化。那么美国还能靠什么赢得自己的全球江湖一哥地位呢?毫无疑问,是资源和资产。可问题是全世界的资源和资产又有多少掌握在美国人手里呢,做为一个欠债累累的国家又怎么有绝对实力去收购全球资源和优质资产呢?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资源和优质制造业是个宝,没有N高的价钱谁会卖个美国人呢?   那么针对该问题,假如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   美国人向来是布局的高手,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各大财团、国际炒家与普通民众在针对于美国整体利益的问题上总能达成出奇的一至,80年代末搞垮了最大的经济界对手日本就是例子。那么美国这次布局针对的是谁呢?很多中国人说是针对我国,那么我们就太小看美国人的野心了,美国这次的这个局针对的是全世界,他首先是要甩掉债务,然后接着的是觊觎全世界的资源与优质企业。   说到这里我问大家个问题,美国一些企业压中国国内的企业的产品价格是怎么压的,是简单的讨价还价吗?不是,他想收购这行业的企业,他会简单的在市场上要求买吗?也不是,他都要通过布局,最简单的比方,美国的A企业先向中国大陆的企业订600的货,而生产这种产品的中国企业有三家,他们的产能一共是300,A企业先向这个三家企业各订了200万的货,结果这三家企业在有订单接的时候大扩至600的产能,到第二年那美国企业告诉这三家企业,他只需要300的货了,而这三家企业刚好通过银行贷款或其它渠道融资,投资多少个亿把产能扩大了,现在突然没有了定单,那结局会怎么样呢?被美国公司打压价格,整的你的利润空间无限缩小,负债累累经营不下去了没有办法只好被美国这家早有预谋的企业低价格收购.   当然整个美国经济的行为比刚才那个例子就复杂多了,首先格林斯潘在美国2001年911事件后疯狂做多,做多什么呢?做美国消费市场的多,当然这也是美国几十年来的行为趋势,只是911事件后到2007年到达了顶点.消费无限扩大,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在美国消费市场的疯狂下疯狂扩大制造业企业产能,当美国人欠钱欠到一定时候的时候,美国的金融界主动把美国人欠的钱打包卖给了全世界,随后美圆开始贬值,美国资本大肆进入期货市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亦开始了疯狂上涨,资源能源产业也开始了疯狂的产能扩张,富起来的波斯猫和北极熊在国际炒家如高盛之流忽悠石油价格上200美圆的时候毫无疑问会大扩产能。而今美国金融危机大爆发,美国首先狂甩债务,在做空美国经济甩掉债务的时候同时也等于彻底做空了中国的制造业,而到了全球经济被美国做空后美圆反而开始了升值,人民币主动贬值,那么在这做空中国制造业与汇率一升一降间为美国企业收购中国陷入困境的制造业铺平了道路,因此可以预测,在可可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之后明后两年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会被美国资本有选择性的收购.   而全球资源的核心石油价格,我们看到了很戏剧性的一幕,一年时间冲疯狂上冲到149美圆,现在又疯狂下跌到40多美圆,控制这升降的庄家之一高盛则把石油价格炒上高位后放话石油价格不久将来上200美圆,尔后与国际众多机构签下了对赌协议,如果石油价格在未来譬如一年后跌到诸如60.50美圆之下就是他赢,反之就是对方输,当时认为高油价时代不可能下80,70美圆的如中国深南电之流与高盛签定合约对赌,结果呢?被高明的高盛庄家玩了,你也不想想,高盛是谁啊?美联储的股东,他能不事先知道美圆未来的升值和美国以及全球的经济衰退?你和他玩就好象当年中国的普通机构和国务院财政部的下属机构中经开玩一样只输不赢.   而这些对赌仅仅是这轮游戏的小部分,更大的游戏应该是:波斯猫和北极熊在石油价格在80至149美圆高位毫无疑问是疯狂扩大产能的,而今石油价格最低摔到了40美圆走右,明年后年甚至到30、20美圆,那么这些扩张的油井怎么办呢?到时候美圆进一步升值,美国的美圆资本又会笑嘻嘻的跑过来把你那不赚钱的石油资源低价买下来 ,等他们收购完成之后,获取了对手低价资源物资和市场,把积累了几十年的美圆危机化解,美国的经济逐步走上正轨,开始新一轮统治全球经济,美国人又可以继续着疯狂享受人生的日子,疯狂消费,新一轮固定资产价格上涨与国际大宗商品牛市又要来了. 讲完这些我想起了股市,其实全世界几百年来的股市包括中国的A股一直演绎着美国摆的这个局:庄家做大牛市时总是很疯狂的透支企业的未来 ,把股价拉到高位,庄家知道已经严重透支了股票的未来后他就先跑路了,把股票扔给散户接盘 ,然后就是疯狂做空 ,做空到很低的低位后到散户顶不住了庄家就大肆低价收集散户扔出来的筹码,庄家以很便宜的价格又获得了这些筹码资产 ,然后开始下一轮拉升 。      美国这个局做的很大,风险也很高,如果早几年中国有远见和手段的话应该可以混淆这个局并成功壮大自己 。现在美国这个局已经赢了一半,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已经深套。    而做为深套美国这个超级大赌局中的中国,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    我这个关注中国经济走向的草根小人物拭目以待.    08年12月15日晚    荣枯岁月: 282894473 
个人分类: 转载|1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在走向分裂 是中国解放内需力量的时候了
王铮 2008-12-6 09:49
欧盟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坚持与达赖喇嘛会面的举动。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政府表示西藏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网民发起抵制法国货。如果问题仅仅是这些,随着会见的过去,情况会好起来。问题在于,欧盟又作出了新的事情,禁止中国的奶制品,这个还有借口三聚氰胺,再下一个就是反倾销了。欧盟事实上违背了 G20 会议关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面对金融危机,趁机他打起了自己的算盘。 为什么欧盟会在金融危机面前铤而走险呢?我认为欧盟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经济体,其内部经济差异大,各国自己经济互补性比较好。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当然希望抵制中国产品,使得他们的产品在欧盟内部有更好的销售。实际上最迟,最积极支持会见达赖最积极的是波兰、捷克这些国家,还有德国,它有东德地区,传统上有与波兰、捷克更密切的关系。仅说这些是不够的。王铮课题组用改进的蒙代尔 - 弗莱明方程动态模拟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发现从直接影响评价看,中国与欧盟经济有负的相互作用,只有在全球溢出的背景下,中欧经济才有互补性。在经济危机袭来之际,直接的,看得见的经济利益当然要影响欧盟的选择。 针对萨科齐的作为,中国政府认了真,不仅推迟中欧峰会,而且停止了购买空中客车的谈判。借着达赖问题,欧盟官员发出这样的警告:拒绝与欧盟会谈,最终中国伤害的是它自己。欧洲必须明确向中国政府表明,对与欧盟对话来说,是不能提出任何条件来的。这话让我这个中国人听起来,就与一百多年前,德国公使、法国公使、英国公使对中国的哀的美敦书差不多,对于倍受欧洲列强侵略的中国人民来说,只能引起敌意。在考虑经济问题,中国与欧盟的经济合作恐怕会持续走低了。 尽管中美就经济危机问题做了一个很好的谈判,但是达赖问题复杂化了世界的经济形势。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除了强化与美国的经济合作外,需要扩大内需。对于中美经济,我们早就模拟过,互相贬值,对谁也不利,没用,因为双方经济互补性大,贬值与否,都得买对方的东西。这就不说了。内需的问题,却是大问题。用加拿大人的话说,中国扩大内需就是修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个办法不是总是有限的。中国的社会阶层分异越来越大,有一批老百姓越来越穷,只要让他们消费的起,内需就拉动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另文讨论。简要说一点: 我在科学网多次呼吁提高研究生待遇,固然最初是同情研究生,后来就是想扩大内需了。我妻子最近作的一个研究,西部地区农民有极大的内需,问题是没有钱,西北地区农民的收入的 45% 以上用于食品消费。有人说台湾的办法,给国民每人发钱对中国大陆是有效的。给所有人发钱未必有效,给农民和研究生、大学生发钱是一定能拉动内需的,因为他们最需要的是中国生产的东西,而不是到处横冲直撞的宝马汽车,也不是拉斯维加斯的旅馆住宿票。对于城市居民怎么样?我让学生利果、朱永彬模拟上海的情况是上海市房价下降 20% 将导致上海市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变化率分别为 23.86% 和 9.58% 。房地产由市场选择,内需的力量就解放出来了。
个人分类: 中国发展问题|5236 次阅读|12 个评论
我国荒谬透顶的经济现象之二:贫穷与商品过剩共存
huangwd99 2008-12-3 00:44
我国荒谬透顶的经济现象之二:贫穷与商品过剩共存 http://hwd.caogen.com/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wd99.htm 第二大荒谬现象是国内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商品大量积压,生产线大量停产,大批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同时国内却有1/3以上的人处于贫困之中,无钱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根据我国政府资料,世界银行统计,2007年全国有4.3亿人,收入低下,日支出仅7.2元。而2007年外汇顺差超过4600亿美元,2008年外汇顺差将超过5000亿美元,这些外汇顺差就是我国现阶段国内生产能力超出消费能力部分。一部分外汇是国内企业出口自己的商品到国外换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外来资金变成人民币,在国内直接采购物资,它们都是外来消费能力。 引进和出卖财富换来的外汇不用,一直保存下去,例如保存1万年,实际价值就等同废纸。我国当前出口导向的政策一直执行下去,总是外贸顺差,是没有机会使用这些外汇的。在我们不使用美元情况下,这些物质财富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免费奉送的。根据程实博士2008年3月14日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文章,美元指数从 2001年7月6日的121.02到2008年3月7日的72.462,7年不到美元贬值了40%,如果我们将2万亿美元保存7年,其实际购买力下降,损失将高达8千亿美元,每年至少损失1千亿美元以上。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购买力下降,同时外来通货膨胀输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使外销产品竞争力下降,同时国内老百姓收入低,无钱消费这些过剩产品,已经导致我国大批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我国当前遭遇的经济困难,实质就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剩危机。著名经济学家 凯恩斯 提出通过无效劳动,增加老百姓收入,提高消费,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的理论。罗斯福根据凯恩斯理论,组织青年植树(树木成材,需要十年以上),增加他们的收入,后又制定最低工资制度,应付当时的经济危机。后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高福利、高工资,减少劳动时间等办法,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以跟上生产发展速度,从而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由于每隔 8-10年就发生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经济发展速度受消费增长的限制,发展速度缓慢。到1890年,中国还占世界经济13%,与美国相近(自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Angrus Madison):《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楚序平、吴湘松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57页)。二十世纪初,我国经济下滑,主要原因是外来侵略。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普通劳动者收入低带来的消费能力不足。它使企业开工不足,商品大量积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国内资本家有大量资金,包括银行储蓄40多万亿,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无法使用。只有提高普通劳动者福利和收入,才能消化国内过剩生产能力,同时减少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这是有利所有人,包括资本家、工人和政府的对策。工人增加了收入,资本家销售了产品,获得了利润,政府增加了税收。政府唯一需要做的是增加货币发行量,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将增发货币贷给企业,通过工资增发给普通劳动者,使劳动者能够购买这些过剩产能生产的商品。 我们可以对比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资本家出口4万亿商品获得美元,银行增发4万亿人民币给资本家换美元;另一种情况是银行增发4万亿元,贷款给所有资本家,资本家通过增加劳动者工资发给工人,工人购买这些商品,4万亿又回到资本家手里。两者唯一区别是国家减少了美元,而老百姓获得了价值4万亿元人民币的商品。由于美元放在手里一直不用,等同废纸,显然,给老百姓增发工资,实现经济发展,才是正确的方案。进一步说,现在西方国家遭遇经济危机,消费降低,我们大量商品出口遇阻,我们不给老百姓增发工资,以实现这些商品的生产消费循环,工厂就会倒闭,资本家就会破产,经济就会大幅度滑坡。 很多人担心增加工资,会导致通货膨胀。给工人提高工资,会使产品成本升高,通常工人工资提高10%,成本提高不超过4%(工资占gdp仅40%),而且同行业共同提高,企业竞争地位不会发生变化,而工资提高10%,则消费能力会提高10%,产品销售量必然提高,只会使更多企业有更多销售量和更多盈利。况且现在有大量商品,无法实现销售。提高劳动者工资,才能实现这些商品的销售。虽然工资提高,导致商品生产成本提高,会减少出口,但我国现在出口过多,积聚过多外汇,需要减少出口。 我国现有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实质是国内凭空增发14-16万亿人民币给资本家(一部分是企业出口产品到国外得到美元,给中国银行换取人民币,另一部分是国外资本家直接拿美元给中国银行换人民币,在国内直接购买商品),国内没有任何对应的物质财富。如果我们不出口这些产品换美元,将产品留在国内(同时减少了美元储备),而是通过提高普通工人工资将增发的人民币发给普通劳动者,使他们有钱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这时,在国内增发的人民币有对应的物质财富。这两种对比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担心出口凭空增发情况下的通货膨胀。 当前我国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全满足国内基本生活用品的消费需求。这些必须消费需求本身是刚性的,但也是有限的。富裕阶层基本上已达到饱和消费水平。给普通劳动者增加收入,只会改进普通劳动者福利,同时也不会影响富裕阶层的福利。担心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是不可能的。 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国家生产能力,同时也是国家全体人们的消费能力。因为大于消费能力的生产能力,必然会停产倒闭,以达到与消费能力平衡的生产能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受困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即使有大量内债,如果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完好,经济发展并不受影响,因为国内债权人的消费能力有限,早已达到饱和,继续增加债务,不会导致他们的消费能力大幅度增加。日本美国债务均比GDP大很多,美国债务高达53万亿,远远多于GDP13万亿,经济实力仍然位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即使政府有足够盈余,如果生产能力消失,例如粮食生产能力消失,对占世界20%人口的中国来说,再多盈余,不论是人民币,还是外汇,都是无济于事的。由于全球粮食贸易总量仅每年2.3亿吨,不到中国每年粮食消耗量一半,此时全球所有国家就是团结起来,也拯救不了中国。如果消费能力消失,例如,大家都不消费一种商品,必然同样导致这种商品的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因为任何一种商品都是有寿命的,都需要消耗人力去保存维护,实现不了销售,没有受益,工厂必然倒闭破产。
个人分类: 经济|1386 次阅读|2 个评论
金融危机的副作用:健康危机
jijianlin 2008-11-28 10:35
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云已经弥漫,并开始笼罩在普通大众的身上。股市大跌、房价松动到裁员,焦虑、急躁、忐忑不安等各种情绪滋生到每一位受到牵连者的身心。 面对经济大潮,除了静观其变,我们需要做的或者更多是继续生活,继续工作。总是沉浸在焦虑中,只会带给我们身心的损害。 健康好比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都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才有意义。反之,没有1,则一切都是零。在市场大潮的时下,对财富的追求和渴望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标准,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带给我们欢乐,一方面又酿成了更多令人震惊的缺陷,健康和财富难以平衡,1和0,我们要怎样去好好把握。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这样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因此,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问题,引起我们的过分关注和担忧,在所难免。然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身体才能享受财富的快乐。金融危机只是一个时段性的经济问题,很显然,它最后的趋势只能是消亡,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经济重新走向良性循环,社会大众的生活必然是重回轨道乃至更欣欣向荣。易怒、易焦躁,易被外物左右,最终的结果是自身健康在外界影响下变得异常脆弱,甚至崩溃。一个健康、积极、平和的心理,才能最终获得生活的主场,才能在金融危机下,仍然对生活收发自如。 你的目标你的理想你的一切......前提就是那个1,身体垮了,一切归零。 想想,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生活,工作没了可以再找,钱没了可以再挣,身体没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8 次阅读|1 个评论
谐和,危机?80后的责任
lilin02142002 2008-11-2 12:00
窗外, 秋雨晔晔的漂着; 室内, 音乐宁静的奏着。 周末注定洋溢着安静与谐和。 国外, 金融海啸呼呼的席卷着。国内, 经济滑坡徐徐的行进着。 08年注定充斥着危机与变故。 坐落在麓山脚下,生活稳定安逸,貌似一切都很祥和宁静。通过传媒,我也仍然能闻到了社会经济危机的气息。而那些亲身挣扎在金融海啸中的第一线者在倾诉着社会形势的种种变化,央求着体制、模式的改革。世界真的是平的,信息发达让我们能以惊人的速度洞悉每个角落的不寻常事。形形色色的事件,评论也促使我思考社会,人生。当我曾表达改变社会的一些美好愿望和期待时,多少人只会望洋兴叹,或笑我太幼稚,你不能能改变这个社会意识形态,也不能解决真正的实际问题!80后慢慢的成长起来,曾经的顽皮,曾经的纯真,曾经的幻想,曾经的一切都将随着时间齿轮的转动而转动着。我们这一代正在悄然的加入社会建设的大军中来,需要用我们的双手打造生活的基石,用眼睛看清社会的形态,用大脑思考社会的问题。因为终有一天,这个世界属于我们。
个人分类: 原创作品|23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决研究生津贴与克服经济危机的一个办法
王铮 2008-10-31 08:44
本来因为忙,研究生津贴的观点我不想再说了,昨晚看到曹广福教授的文章《 如何看待研究生的待遇 ? 》,大受启发,夜不能寐,所以思考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正在与我最近的研究有关,所以不算跑题。 曹教授是数学家,数学家做事就是比我们普通人精细。关于研究生津贴他算了一笔账,全国研究生津贴硕士生达到 1000 元,每月需要国家拨款 150 亿,博士生人数少,我猜只有研究生的 1/4 吧,这样每月大约也需要增加拨款 150 亿,换言之解决研究生生活问题,需要每月国家财政支出 300 亿。 300 亿是什么概念? 10 月 24 日,铁道部新闻处处长王滨表示,国务院批复的 十一五 铁路投资总规模已经从此前的 1.25 万亿提高到了 2 万亿元。国家为了扩大内需,提高了 7500 亿铁路建设资金, 7500/300=25 。这就是说十一五剩下的两年,铁路建设的增加费用正好够研究生解决生活困难。 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必然影响中国的贸易,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受到限制。这个影响有多大,正好我们最近在作这方面研究,美国 GDP 波动 10% ,大约能引起中国 GDP 波动 1.4%. 这还是明显大的。因此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需要扩大内需。 如何扩大内需,按照传统的凯恩斯理论需要加大基本建设投资,罗斯福当年成功了,所以我国政府决定大修铁路。大修铁路是孙中山当年的建国方略,诸不知孙中山当年的铁路方案一出来,就被称为孙大炮,大炮这是骂人的话,说人说话不懂脑子,不讲关系,急着提出结论。前几天科学网还有一个人自称是我的同事说我研究所同志骂我为王大炮,可见不是好词,好在与中山先生一个级别了,聊以自慰。修了铁路,得有东西运。从微观经济看,近年新修的铁路,京九线吃饱没有?南昆线吃饱没有?青藏铁路是政治需要,我们就不问了,但是全国不能修太多的政治铁路啊。 发展经济需,铁路当然要修,十一五已经投入了 1.25 万亿。扩大内需投入的 0.75 万亿恐怕只能修政治铁路了。新修的铁路规划为高速,许多技术还要进口,所以,扩大的内需也包括日本、德国的内需,在他们处在经济危机之时,恐怕不会引起太多的国际贸易回流,所以我们内不了。修铁路,在国内水泥生产要上去,钢铁生产要上去,节能减排的目标可能达不到了,洋鬼子正好找到贸易制裁的理由了。如果 0.75 万亿投资给研究生作津贴,当然也会拉动内需了。这时直接拉动的是食品产业、服装产业、农业,当然还有造计算机的高技术制造业等,日夜下滑的房地价格可能会缓解,用不着我们的政府去救那个拉动经济的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研究生得到了合适的津贴,他们会安心学习,爆发出创造力。国际上一种认识是 21 世界的经济发展主要靠能源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能源基础是上帝注定的,高技术产业就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了。津贴研究生,有助于我们发展高技术产业,何乐而不为呢?最近克鲁格曼获得经济学奖了,克鲁格曼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依赖两个自然,第一是先天性的资源条件,如这里谈的能源,第二是交通,这是人选择的,大修的铁路就是发展第二自然。克鲁格曼讲的是传统经济,现在新经济出现了,不少学者包括区区在下提出了第三自然问题,就是区域的人力资源。人这个东西有个自然,两只手一张口,童谣说的。有口就得吃饭,要吃饱饭才能干活,才能创造,手和脑子才有作用。现在研究生每月津贴 300 元,真靠它吃饭是吃不饱的,例如我们这个科学院基础科学园区,食堂买套饭,每套 7.5 元,不吃早餐,每月 31 日不吃饭,每月也要 450 元,生活费差了 50% 。我们培养了许多研究生,是人力资源,要把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必须让他们自己挣钱就能吃饱饭。不能让年迈的博士研究生父母再供养他们了。研究生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不是义务并不是说国家没有责任,不然,美国每年投资教育干什么? 经济危机来了,危机也就是机会。现在有两条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一条是扩大铁路建设规模、扶房市,通过发展传统经济基础推进中国发展,另一条是提高研究生津贴,培养人力资本,通过发展新经济基础推动中国经济。中国政府需要选择。 声明:我无意反对修铁路,我说的是扩大铁路建设和提高研究生津贴,孰重孰轻,请政府考虑。
个人分类: 中国发展问题|507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个中国容易点火的问题及其他
王铮 2008-10-26 17:42
老外随性,本来一天会,改半天了,为了完成主要议题,居然安排早上 7 : 00 开会,我慌慌张张起了床,赶到会场,会议开始了。可是自己还想睡。 这是一个加拿大驻华机构组织的中国与动荡的世界经济的讨论会。来了许多著名的学者,比我著名的,也来了许多归来的学者。人才济济,因为胡子长了,安排坐在第一排。我的学生坐第三排。 坐第一排就得发言,半天会,没有我的专题发言,就在讨论中发言,我本来想讲气候保护政策问题,可是没有机会,只能顺着前面的发言讲。我发言的大致内容如下: 刚才两位学者讲了中国社会收入不公平问题,其中谈到 2007 年 Gini 系数已经接近 0.5 ,这意味着社会处于危机前期了。我认为中国当前最容易引出火星的社会问题有三个: 第一是资源开发区开发者与当地公众的关系。中国社会长期认定,资源是公有的,至少归当地社区。现在开发主来了,在当地社区的人认为资源被白白拿走了,他们富了起来,污染留下来,第一个敌意产生了。接着当地社区的有些有创新精神的人试图也开发资源。资源开发者因为曾经想政府付过费用,所以必然用自己的保安维护资源,接着当地警方介入,在正面理由保护招商引资和权钱交易的情况下,形成公众与资产阶级和政府的对立,这就产生第二层敌意。这种快速私有化过程中缺乏对公众利益的分配,是社会矛盾的节点。在矿区,最容易爆发。瓮安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是研究生的待遇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研究生已经在绝对贫困化,他们的收入距离个城市公布的贫困限幅度越来越大。当年说杨乐、张广厚作研究生艰苦奋斗,每月工资 48.5 元,可是当时全国都基本上稳定为二级工,工资 42.8 元。当然大家想读研究生,研究生也没有想造反的。当年造反派没有几个研究生的。 1989 年春节刚过,吴邦国同志到研究生中访贫问苦,我曾经对吴邦国同志说,大学生、研究生太穷,一有风吹草动可能就会闹事。不久就出现学生示威了。现在研究生成为了穷则思变的人,这很危险。有人说应该从导师课题费中给研究生开工资,可是课题费有限,开的工资比例不能再高。中国一个课题与美国同样一个课题相比,经费要为 1 : 4~1 : 6 ,可是仪器设备是一样的价钱,办公材料也趋同,软件价格比尔盖茨在中国还卖得更高,除非你盗版。国家科研项目投入,能够用于解决研究生生活问题的不多了。看来研究生津贴主要靠国家单独的财政部拨款是不能含糊的。研究生现在是干草。哈尔滨这次事件,还好不是真大学生,如果是,可能就出事了。 第三是女性就业问题 会场的主持人,一个归来的学者,制止了我的讲话,他认为我跑题了,他可能认为女性就业不属于社会收入不公平。争执了一下,我快速表达我的观点:这种就业歧视也意味着收入歧视。对女性的歧视是容易成为导火线的,它后面接着的研究生的不满就是火药。女性在就业中一旦发生什么事就可能成为一场社会震荡的正义的正当借口。 我想他制止我有他的道理,因为女性就业与收入不公平不容易联系,而且会议更关心下一个主题:金融危机。很遗憾,他不了解中国了。于是我讲了金融危机可能影响中国就业问题。会下一个漂亮女性与我讨论这个问题,可是到底意难平,中国的学术深深地被外国关心的问题约束着 政府,你需要听听不需要归的学者发现的本土问题
个人分类: 中国发展问题|4454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振兴中国的唯一途径:大幅度提高穷人收入
huangwd99 2008-10-26 14:47
振兴中国的唯一途径:大幅度提高穷人收入 邋遢道人 扩大内需唯一途径是大幅提高穷人收入 此次金融危机和 世界 性 经济 萧条的特点与以前不同。过去西方发生金融危机并带来的 经济 衰退和萧条,表现在银行破产,内需下降;于是生产过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上。现在已经不同了,西方创造物质财富的企业很少了,2006年 美国 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总计就业2882万,不到全部就业人口的20%。 美国 78%的人在服务行业就业。 美国 制造业主要是运输、电器设备业,科技含量高,加上军工企业,总计占GDP的22%。这类企业虽然也会受影响,但绝对不会非常严重。这样, 美国 就少一个环节, 经济 危机的特点将是:金融危机, 股市 楼市低迷,消费下降。但生产过剩,企业倒闭和不景气以及工人大量失业的情况不会再现。因此这次金融危机对 美国 等国家来说,老百姓没什么真害怕的。 但是需求与供给是一个钱币的两面。需求少了,生产就显出过剩。生产过剩,企业一定不好,工人一定失业,因此这个环节总要表现。表现在哪里呢?会在 中国 等国家表现。因为生产消费品的加工业和部分装备制造业主要在 中国 为首的国家里。 中国 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等总计就业24212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31.6%,占GDP的49%。 中国 这些创造物质财富的企业会有什么结果呢?这要看这些产品是靠什么增长的,卖到什么地方了。 2007年中国GDP净增长34811亿 人民 币,其中制造业增长15219亿元。当年外汇顺差2262亿美元,按照年中价,折合16965亿元。由于我国每年农产品相关进出口的顺差都在大约50-60亿美元左右。因此07年制造业顺差应该在16500元左右。也就是说,当年制造业净增长的15219元全部用于出口了,并又从国内挖走1281亿元。也就等于中国在2007年对制造业产品的内需没有任何增长,反而下降了1281亿元。可以这样判断。中国2007年GDP增长11.4%,净增长中48.7%是来自外需增长,51.3%来自内需增长。如果当年外需没增长,则2007年GDP增长率会下降到5.8%。外需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首先看中国出口货物主要到哪里了。2006年中国总出口9689亿美元。其中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香港算,因其主要是转口发达国家)出口682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0.4%。问题比较麻烦了,因为这次需求萎缩的主要地点在这些地方。 接着看看这2262亿美元的顺差主要来自哪里呢?来自香港(大部分转口西方国家)1445亿美元,欧洲1005亿美元,美加1520亿美元。也就是发达国家大约总计顺差3970亿美元。对其他不发达国家( 日本 除外)形成1708亿美元逆差平衡出2262亿顺差。麻烦更大了,因为这次危机主要涉及这些国家,他们需求一旦降低,中国对他们的出口会减少,而对他们的进口往往会维持原水平。这样,每对这些国家少出口一亿美元,就意味着贸易顺差减少一亿美元,也就是外需净减少一亿美元。(有些网友说逆差没关系,正好花外汇储备。这都不是从经济角度说的话。能够进口就是国内对这些东西有消费能力,现在除了西方禁运的东西中国都能进口,没进口是因为再进了卖不出去) 2007年我国出口12180亿美元。如果2009年出口是零增长,则进口依然会保持一定增长率,尤其对一般国家的。于是会出现进出口相等或者贸易逆差。顺差为零,意味着减少一半左右增长动力,GDP增长会在5-6%之间。如果是贸易逆差,则会进一步降低增长率。 2006年世界进口总额123800亿美元,出口120620亿美元。美国、英国两国贸易逆差总额就达到10370亿美元。这两个国家也是最早陷入衰退的国家,需求肯定大幅下降,进口将减少。如果世界进口总额下降5%,就是6200亿美元。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向发达国家供应消费品最主要的国家,因此出口下降 3000亿左右并不是不可能的。即使中国贸易逆差达到500亿美元,也意味着外部需求减少18000亿人民币。在总计每年增加2万多亿GDP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完全可能接近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而且这个局面会维持到世界经济低迷结束,现在看来没个3、5年不会完。(注意,很多人认为中国有强大的外汇储备,没问题。其实外汇储备再多,与需求没关系) 中国经济有一个特点,如果不能保持每年8%以上增长,国内经济社会问题就凸显出来。长期4%以下的增长就会是严重灾难。 因此,中国能否迅速提高内需是个非常严重的事情。虽然很多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似乎大家都还很乐观,认为中国内需正在恢复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 2004年后从此前持续7、8年的10%左右,到2006年增长到年均13%左右,2007年又增加到16.8%,扣除物价因素还有13%左右,高于 GDP增长。 但是,任何所谓生产过剩,都是低收入阶层群体过大,消费能力不足造成的。如果前几年消费增长主要是富裕阶层消费的增长,根本不解决内需问题。2007年零售增长中,县以下的增长额只占增长额的30.6%,其余是城市网点和餐饮宾馆业的增长。2006年的增长中,石油、汽车、家具、珠宝、餐饮宾馆业增长总计占净增长额的80%!也就是说,这些年消费零售的增长,绝大部分是富裕阶层消费的增长。中国不可能依赖这些产品和服务来提高内需的。别的不说,资源就不支持。如果不能让多数人具有消费能力,内需提高的可能性很低。最主要的是,随着楼市和股市的长期低迷,富裕阶层的财富损失很大,其中中产阶级损失最大。他们的消费一旦降低,中国消费增长一定回到90年代中后期水平。 那么,中国不同阶层消费能力大致是什么状态呢? 2006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如果把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总支出算一下,只有50181亿元,少26228亿元(后者来自抽样调查)。中国 改革 基金会的王小鲁曾经对这样的数据进行过调查,发现主要是中国城镇富裕阶层的黑色和灰色收入太高,用抽样调查漏掉了很大一块收入和支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多出的这2万多亿消费,主要发生在城镇20%最高收入居民那里。这样计算,中国消费情况大致如下。 总计11181万,占人口8.5%的城镇收入最高居民2006年总计消费了42770亿元,占全部消费的56%。而有81950万,占人口63.2%的居民(包括城市40%低收入群体和农村80%低收入群体),总计消费22156亿元,占总消费的30%。11181万人人均消费38252元,81950万人人均消费2704元,月均225元。前者是后者14倍。其中有6312万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只有473元,月均39元; 7499万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只有560元,月均47元;1.15亿农民平均年收入1191元,月均100元。 在现在物价情况下,月均225元能消费什么,都可以算一下。这样的人能够支撑内需吗?而且面对本来出口企业商品。可这样的人有8亿多。也就是有8亿人基本没有在中国消费品市场上。 因此,所谓提高内需,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短期大幅度提高这8亿多人的收入水平。 如果平均提高呢?或者依然把重点放在中产阶级方面呢?如果这样,效果会差。 2006年,城镇不同收入群体从低向高排消费率分别为96%、86%、81%、77%、73%、73%、40%(按王小鲁计算)。农村分别为134%、 102%、94%、87%、76%(现金支出/现金收入)。也就是说穷人钱多了,几乎全部变成消费。富人钱多了,30%左右存起来了。尤其是城镇最富裕阶层,一大半钱都不会用于消费。 至于怎么才能快速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是件简单事情。贫道这里只说到要摆脱危机只能怎么考虑,至于怎么做,很多人都有建议。但其实也不难,就算给他们按人头发钱,发1万亿就是1万亿内需。 博主:本人赞同此观点,曾撰文论证( 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此文提供了详细数据,有很强说服力。解决方法还是向发达国家学习,大幅度提高普通劳动者,包括农民工收入,同时建平价房,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农村二元社会问题。
个人分类: 转载|1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亚欧峰会,他咋没有来
王铮 2008-10-24 20:36
2008 年 10 月 24 日,亚欧峰会在北京进行了。法国人来了、德国人来了,印度人来,泰国人来,日本人来,韩国人来, 看了半天,总觉得缺着人,对,那个冷面须生普京没有来,他那个兄弟纳扎尔巴也夫没有来,几乎这个前苏联和阿拉伯都没有来。你们怎么不来讨论共同应付金融危机呀。 金融危机,那是美国的事,欧盟的事,还有日本,关咱前苏联啥事?才不!一个前苏联俄罗斯的 能源部长谢尔盖 什马特科 跑到另一个前苏联白俄罗斯说: 金融危机未波及独联体国家的实体经济。独联体几乎没有金融危机,为什么是几乎没有,就那个背叛大家的兄弟乌克兰有。这个部长先生说:很欣慰,所有(独联体)国家不认为今年冬天电力方面可能出现大问题。 欣慰的不仅是电力吧?等着卖油呢! 等着卖油的有 OPEC ,多数是阿拉伯兄弟,金融危机,咱们的石油又不是绿色纸张印的票子。 把兄弟们都请来了,这回要同舟共济了,德国那个老太太,你不是抵制中国吗?这边议论着,那边,我还真怕俄罗斯出什么招,普京挺狠,不,现在是梅德韦杰夫,出什么狠招。你不是让我过去的小兄弟嫁给你家北约吗?导弹架在我们家门口,我就等你哩! 咱们中国人怎么办?看来乘油价还没有涨上来,用家里存的美元买点油,美国人投了 7000 亿,钱从哪里来?绿票子等着贬值。其他嘛,谈着看。能帮就帮他们一把,人民币升点值也好,谁叫咱们是泱泱大国。
个人分类: 中国发展问题|4355 次阅读|2 个评论
OPEC, 住手!
王铮 2008-10-20 20:11
几天在外开会没有陪妻子吃饭,今晚有机会了,高兴,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谁知道堵心的事又来了。 OPEC 针对当前油价下滑,决定减少石油产量,让石油涨价。 OPEC 要干蠢事了。 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在各国政府努力下,停止了向整个经济领域的蔓延,尽管投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如果能源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投资者看到金融危机平静后,可能就会抓住机会,恢复投资,这样过一段时间,油价就可能上涨。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相比,它的响应有延迟。王铮课题组今天下午就在讨论给国家提出建议乘油价低进口石油,储备石油的可能性。现在 OPEC 要涨石油的价了,必然影响各国的投资信心,压缩经济规模,这样经济危机就可能发生了。当然短期可能刺激石油投资,因为OPEC可能给股市一个稻草,但是其他投资不解决,股市会动荡。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论分析的原理,可以看王铮《区域的管理与发展》,那里我把凯恩斯经济学与供应学派经济学联系了起来,现在我忙,忙着讨论经济危机的政策模拟。就写这些简单吧。当然这不是最后结论。 除了正统理论外,我提出一个原理性思考: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投资心理服从正态分布,一般的经济理论有效。在危机来临之时,大家都想逃避危机,投资心理成为了点分布,按一般正态分布得到的理论或者常规观察下实际上受正态干扰获得的理论可能失效,干扰经济危机的政策就可能失效。 OPEC 的做法,可能导致投资的点分布出现。根据 1997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最终受损的是资源供应国。理论分析可以见王铮,滕丽关于两区域资源溢出复杂性的文章。 OPEC 在干蠢事,世界各国政府应该干涉他们,让OPEC的小规模减产让 油价涨幅不高,动荡不起来,刺激一下资本市场,坏事变好事。这一点取决于能否维护住资本市场的信心。 OPEC 在干蠢事, 我们搞政策模拟的会很忙,我不理睬地震问题了,先谢谢了。 问题重要,请大家推荐一下本文。谢谢了。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3768 次阅读|14 个评论
足智多谋说“工代会”
王铮 2008-10-18 01:16
足智多谋是某人讽刺我的定语,还说我的一对夫妻朋友早就识破我的虚伪。他们要是真这样容易上当,决不会长期得到大多数人职工拥护的。 这次我再足智多谋一次, 就等着胡主席、吴委员长、温总理识破我的虚伪了: 我欢呼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在三农问题上,中共中央经过几年的摸索,终于想出了新招。外国人说胡锦涛是科学家 president ,温家宝是科学家 premier ,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农村形势好转后,党中央及时召开了工人代表大会,党中央需要解决工人问题了。在过去几年中随着资本的私有化,劳资关系变得复杂了。在 1978 年前,我们的企业叫全民所有制,国家代表全体劳动者,工人工作是为了自己,所以那时候,单位分房,保障就业,男女同工同酬,没有童工。全国工资,基本上都是二级工。大学毕业生工资高于二级工 20% 。所以那时候没有要 1949 年人民革命成功以前的工会了。工会的作用被定义为福利组织,工会的功能基本上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惠,表扬与自我表扬,我们地质队那些工会干部都是放电影的能手,也是美女帅哥,时不时有点绯闻,谁叫地质队员天天在野外呢?让人家那个守呀。不过那时候很穷,女孩子结婚要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我就用三个月的工资节余买了个红梅牌收音机。三转没有,因为要晚婚, 28 岁以后才允许谈恋爱。 28 岁还遥远着呢!咱是小青年。 此后改革开放,全民所有制改称国有企业了,这时候房子不免费分了,搞福利分房。三转一箱带咔嚓了,名牌自行车,手表,旋钮式电视机,冰箱,照相机。我和女朋友发现都过了 28 ,从小青年一步就跨到大龄青年,我就没有年轻过,只买了个一箱,匆匆忙忙把自己嫁给对方,我结婚是用她的宿舍,所以是她嫁我,我嫁她。工会没有来自上级的财政支持,开始组织舞会了,有的工会干部成为了舞迷,还有的下海了,成为怀里抱着下一代,口里唱着《迟来的爱》的时代英雄,因为工会干部人际关系好,有社会资本,再说闲着也是闲着,先从倒爷抓起。那时我作的最男子汉的事就是化 33 元从上海给她买了双花牌皮鞋,让她跳舞用。在华东师大学习的我,外国教师问我: King ,你为什么要穿破旧的皮鞋,是什么文化运动?我告诉她因为穷。她说:你们的工会呢,为什么不带领你们示威?我告诉我们的资本是国有的,我们是国家的主人。何以见得,我们住房靠国家,看病国家报销,上大学不收费。她说像你们的 FOUR MODENAZATION 一样难懂。 后来,我们加入 WTO ,国有企业加速私有化了,外国资本来了。我们的工人不在是为全民干活了,也不是为国家干活了,而是为资本家干活了。姑娘们要求节了约,只要一转一箱,转动的小汽车,可以把自己装进去的箱子一样的房子,就业那么难,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她们没有别的办法。女博士找不到工作,男博士找不起老婆(这个词有点女性歧视)。房改完成了,医改开始了,教育产业化了,尽管教育部从来没有提倡过。一个瑞典的投资者说,中国没有工会,真好。没有工会,白领上班从 7 : 30干到22 : 00 ,蓝领上班 12 个小时。那年我在美国,听说美国工会要申请到中国示威,工人没有祖国,是凭着《国际歌》歌声找到自己的兄弟的。他们要来为中国最基层的工人兄弟农民工向资本家讨工资,要八小时工作制。后来,他们没有来,大概是美国资产阶级的破坏,列宁的话只说对一半,资本家也没有祖国,凭着剥削工人的欲望,他们也能找到自己的兄弟。政府帮助向包工头讨了工资。所以工会代表大会开会,不唱《国际歌》改唱《国歌》。不过政府你错了,你应该让工人唱,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在新时代,工会的性质变了,它应该回到 1950 前的工会职能上,领导大家与资本家作最后的斗争。 我中心希望这次代表大会,在三农问题解决后,需要明确工会的性质是:通过工会,及时地发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所在,通过工会制约社会收入的的差距的扩大。中国收入分配不能再扩大差距了。在美国,穷人和富人占全国的 10% , 80% 的中产阶级,社会稳定并且有创新。加拿大就不行,有论文说,在加拿大这两个百分比均为 5% ,社会创新能力不行,他们是线性国家,把事情看着线性的。巴西也不行, 5% 的人掌握了 85% 财富,于是工会组织大家示威,社会不稳定。我在《看水浒》中谈到造反集团的形成,就是为了提高社会安全性。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党,要像 1949 年前的党,领导工会与资本家斗争,改善人民生活。我们的政府、人大要像1949年以后的党,站在工人立场上,需要通过一系列法律、法令保障工人利益,那些过去制定的保障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利益的法律、法令非改不可了。我们国家的工人问题,当前最主要的是提出保障妇女就业法规。就业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这些都做不到,还是开会开始唱《国际歌》吧,至少出出气。不然我们社会会出现危机了。信不信,是由不得你的。 末了,说几句话。基于某人给我的讽刺,我决定改名为足智多谋的书生,又担心谁用足智多谋在《新语丝》、《猫扑》发言了,连累朋友,因为足智多谋是褒义词,要用的人多。反正人也老了,既然足智多谋用个贬义词,智叟,北山愚公的邻居南国智叟。智叟说,愚公呀,别挖了,搬个家吧。愚公多聪明,每天挖山不止,宣传山不会再长高了,他等着感动上帝呢,让上帝为自己掏腰包,大智若愚呀。这个你南国智叟没有想到。不过愚公宣传的山不会再长高了是谎言或者说无知。我的一个老师,大地构造理论助教,当年他在毛泽东书的这段话旁边写下这个判断不对,因为有造山运动,地震说到底就是造山运动,于是他成为了现行反革命。后来他不搞第四纪地质与地貌了,不管什么新构造运动和全球变化了,改了研究人口地理,成为著名学者。 智叟的话,有时候还是要听听的。不知道我的关于工会的想法,会不会也感动一次上帝。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戊戌维新110周年,一直想就这个问题写点博客,这算第一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45 次阅读|27 个评论
男博士婚姻难的真正原因及其隐藏的社会问题
王铮 2008-10-14 21:22
写了《女博士婚姻难的真正原因及其隐藏的社会问题》,许多人问我男博士难道不存在婚姻难吗?当然存在,不过他们主要不是难在找到配偶,主要是婚姻生活。 男博士婚姻难的直接原因就是一个字穷。一个博士生,按国家的规定收入为 290 元,在现代这个生活水平线下这么结婚呢?如果要处女朋友,吃一两次饭就晚了。绝大多数女性有个毛病,喜欢为她花钱的,许多骗子就是利用这一点,然后失身并且自己把钱送个骗子男人。基因选择吧?所以,我的博士生谈恋爱,要去约会,我会忍不住掏点钱给他,可是杯水车薪,不,滴水车薪,起什么作用。在当今社会女性就业权被逐步剥夺的情况下,任何绝大多数女性都不得不考虑男性的供养能力。她们当然要看到对方的房子、车子,小姐妹们在比。生理习惯,男性要早比自己岁数小的女性,结果呢?男博士追女研究生,由于穷,女研究生往往被外面的有产阶级追走了,做个研究生已经够穷了,为什么还有找个穷男朋友;追大学生,岁数差距大不说,不确定性更大。在这种情况下,男博士生,谈几年恋爱,岁数耽误了,找不到老婆了。在这种情况下,男博士生常常要找一些大龄女青年。我认识一个男博士生,找到了一个大龄女青年,接触了几次,不行了。人家是看着轿车来见面的,这男博士生是坐公共汽车去的,完全两个阶级。见面一方面囊中羞涩,一方面是没有共同话题。 当然也有夫妻两个都是博士生的,这时就是结婚后难了。没有房子,不敢要孩子。夫妻两个辛辛苦苦,一个月收入 580 元,简直是侮辱研究生。我读博士生时, 1988 年,那时候我每月 79 元。孩子两岁,妻子带着孩子到上海,就要回家了,孩子病了,上医院把钱花了,偏偏孩子生病没法上火车,火车票又废了,没有钱买火车票。那时候没有三鹿奶粉,有我们也买不起。孩子害肺结核,全靠父母退休工资支撑着。什么叫雪上加霜。博士生夫妻碰到经济困难就是雪上加霜。 1989 年 2 月,在华东师大,上海吴副书记来了解博士生生活状况,我都哭了。他很同情我,安慰我说,何部长是他老师,他一定代为反映到教育部。 20 年过去了,现在的博士生比我当年更困难。一对博士生夫妻,妻子怀了孕,要流产。我知道了劝她们,女同学都 30 了,流了说不定有后遗症,后来好歹给劝住了。我的一个博士生,父亲去世,母亲下岗,要结婚买房子,管我们课题劳务费的师妹同情他,把课题劳务费几乎全部借给他。我知道了,急了:下个月学生的津贴怎么发?自己凑了 2 万元借给他,你们说他愿意吗?可是靠导师救济能起多大作用吗?男博士的婚姻难,主要不是难在他们找对象困难,而且更难在婚后生活。现在,据说为了反腐败,课题的劳务提成也没有了。 由于人类社会的长期选择和身体差异,男性更多地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如此下去,男性还会读博士研究生吗?这就带来了一个社会危机,中国的人力资本或者流失到外国去,或者根本就培养不起来。 科教兴国,根本就是一个口号。 我本来还想写下去,可是在写下去,没有人读博士了。我们这个国家需要博士呀。 20 年前答应帮我反映的那位领导同志,现在你可能不用反映,领导大家立个法吧,第一是保障女性就业权,第二是立法保障研究生生活费用。什么 985 , 973 , 211 ,就他妈的弄些假长江来拿钱,大量重复买仪器,救活了许多外国公司。毛主席说:世界的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把这些买仪器的钱,请假长江的钱发给研究生作津贴差不多也就够了。 不过,我希望博士生还是坚持下去,追求科学是很幸福的。小时候看电影《列宁在 1918 》有句话: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为什么,因为布尔什维克心里想着大多数人,想着自己的国家。 也许我要走了,既然科学网朋友问我的问题,我把这个答案留在这里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420 次阅读|25 个评论
女博士婚姻难的真正原因及其隐藏的社会问题 下
王铮 2008-10-11 07:53
应 freefloating MM 推荐,我就写吧. 女博士婚姻问题反映了当前中国潜在的社会危机 我在前面分析过,女博士婚姻难根本原因是我们社会的资本主义化,是资本的无节制扩张导致了女性的就业难和妇女地位的下降。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国家为了保护公有经济制定了许多保护企业利益的法律,工会职能变了。现在 WTO 来了,社会经济资本化了,过去的经济条例成为了保护资本家利益的专政工具。面对这种情况,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需要修改有关保护企业的法律。瓮安事件,说到底是一个保护谁的利益的问题。当地领导人按照思维定势,保护企业利益,当然保护了资本家。由于保护资本家与党的传统观念不一致,也与我国多数社会主义法律不一致,资本家就要分一部分利益给官僚,结果腐败发生。在公众利益受到严重冲突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现在中国正在瓮安化,党和政府要迅速保护劳动者利益了。女博士婚姻难,低文凭的男青年婚姻更难,我到海南岛去调查,一家人有三个儿子的农民家最穷。直角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但是生的女,社会地位很低。低文凭的男青年婚姻问题,很可能成为星星之火。 就女博士婚姻难,我们看到了博士阶层的收入偏低,以至于她们不能因为一般意义下仅仅剩下的收入优势获得婚姻,把博士阶层的收入压低,是浪费人力资源。 Jeong 等提出人力资本投入不应该以受教育年限计算要与受教育年限实际上获得的工资收入为标准计算。受教育年限创造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才有经济意义。现在中国的人力资源在大量浪费。 女研究生就业问题,按照现在这样的趋势演化,不出 10 年就会出现女性放弃受教育,他们会在一些低职位岗位工作,全国人力资本水平降低了。按照我的估算,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还是来自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入的在生产函数中的弹性系数,可以高达 1.6 ,换言之中国在资源稀缺、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增长主要靠人力资本,如果人力资本一旦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就会停止。剥夺女性就业权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危机。当女性只能在低职位岗位时,占据中高层的男性就会性自由起来。实际上,各个大公司可以清点一下自己的中高层职位男性,他们几个没有情人?我们在观察广东、海南的打工妹,她们中间不缺乏性依附者。前几年广州混乱,实际上是打工妹出现性依附、打工仔没有婚姻保障在加上打工仔工资太低造成的。党中央的新工资政策出台才改变了这社会危机基础,现在需要党中央关心女职工了。 政府该怎么办? 面对这种社会危机的基础,还是要靠党和政府了。首先是党要继续坚持自己的思想原则,认清形势,认清现在企业不代表国家利益了。 1970 年代末,英国工党奉行 企业化政府政策导致了经济衰退,撒切尔夫人改变了工党政策,振兴了英国经济。在这种思想转变下,学习西方发达国家,认真立法保护妇女儿童,特别是保护女性的就业权。这首先要在公务员制度中执行。我的学生利果,考某单位公务员,考试第一名,她本人优势搞CGE的,这个地位需要CGE人才,结果因为是个女的,落选了。这是耻辱,是这个国家公务员选拔制度的耻辱。国家要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对各种企业,立法规定企业的女性职工比例达到 45% 以上;其次允许工会组织、妇联组织就妇女儿童权力活动;再次,要鼓励企业招收妇女。我国政府对招收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有优惠,对大量吸收妇女就业也需要有适当的优惠政策。妇女生儿育女是为社会尽义务,资本利益受到影响它就去剥夺,所以代表社会的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要有所作为。 我呼吁人民代表就妇女就业平等问题在 2009 年提出议案,也呼吁党中央三中全会讨论妇女就业问题,它如农民问题一般重要的。 妇女问题需要政府进入的管治。也需要在中国培育一些女性主义者。如果需要,我愿意算一个。 女博士该怎么办? 最后我谈谈女博士该怎么办。最近两天被地震那个事情纠缠着,所以思考得不深入,有空再补充。 面对婚恋问题,女博士不仅不能忘记自己是博士,恰恰相反要时时想着自己是博士。还记得那个隐瞒自己博士身份征婚的女性吗?那个小伙子知道了就逃跑了?为什么?你自己都不信任博士的优越性,他当然不信任。 女博士在收入的优势被资本胡作非为剥夺后,女博士剩下的优势就是自己是博士了。作为女博士就是要处处表现得有知识,有见识,后涵养。有句俗话说,男人首先看中女人的美貌,如果不美貌,看中对方的财富,如果没有财富,看中对方的气质。女博士优秀的就是气质,所以要把自己的博士气质张扬出来。不仅如此,要让男人感到你的文雅和聪慧。成功男士实际上是希望有一个能够支持自己的人,你表现出自己的知识、涵养和气质才能让他爱上你,不要显得小鸟依人,不然他找个专科生就行了。 想着自己是博士,不是要表现不食人间烟火,在表现自己的博士气质时,不能骄傲,不能看不起对方,同时或多或少有点性感表露。现在网络有个词叫闷骚,对女博士是要不得的。我曾经对我的一个博士说,中国经典《诗经》,诗歌分成风雅颂,屈原发展了骚体。骚就是张扬自己。风骚,就是随大流的张扬不行;颂骚,领导潮流的张扬也不行,媚俗的张扬更不行;怎么办?要雅骚。即有特色的表现出知识的与众不同的张扬才能获得男性的迷恋。没有雅骚,进了男孩子或者紧张,或者表现庸俗,都可能启动不了他的爱,有一定的张扬很重要。而雅随着年龄推移而增长的。所谓美貌会流失,气质会增长。 女博士找对象,还不能要求志同道合,因为道合有一定的功利主义,太功利了会让爱情庸俗化,与博士理念冲突。志同道合当然好,关键的问题是志同,达到价值观一致,这就意味着要选择有社会责任心的,这样的人才能体验博士的价值和博士的理念,没有社会责任心的,就可能要控制你,作为博士,你不会接受控制,矛盾就来了。女博士是任盈盈,她的爱人是令狐冲,令狐冲的最大优点是有社会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使他认识到任盈盈的价值。 除了上面的有条件的志同道合,女博士还应该适当随机应变,随着时间的发展作出适当变化。许多女博士,大学期间是有男朋友的,后来男朋友工作了自己做了研究生。六年研究生,男朋友已经在社会混了六年,有的发了。我见到的发了的,男朋友几乎都变了,因为社会环境导致男朋友有了开展的机会,有了与某些低文凭女生的各种接触机会,特别是经过商业熏陶,有了新的价值观,志不同了。在这个情况下女博士要接受变化。许多情况下,被动接受不行,会误自己,主动一点好。如果研究生期间有合适的追求者,应该适当重新评估自己的感情,抓住新的机会,不要一棵树上吊死,实在舍不得,在合适的时候先结婚。( 注:这段文字原来写好,觉得不合适删除,现在我感到还是说出实话好。) 弗洛伊德说人有本我,自我和他我,引申一下,女博士在生活中要立足自我,只有本我,太自私,处处为自己考虑,正好失去自己的光辉,完全他我,把自己依附于爱人和家庭婚姻就更危险了。你要作的是按照体现自己社会价值和家庭价值的方向去做。有的女学生一谈了恋爱什么也不要了,还有的学生,失恋了,就要死要活的。这都是失去自我了。不过有一点,在当前的社会中,不要犯性自由错误。 最后,我想提醒女领导,女教师,生活中我发现,往往女性不同意招收女性。 要死,忘了最重要的,女博士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保护女性,特别是保障女性的就业权。当务之急是要找人民代表把女性就业平等权的法律立出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50 次阅读|9 个评论
女博士婚姻难的真正原因及其隐藏的社会问题 中
王铮 2008-10-8 17:58
谁是小龙女? 在流行的女博士的评价中有人使用了金庸小说事物丑化女博士。所谓专科生是小龙女、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赵敏,博士生是李莫愁,博士后是灭绝师太。这是一种文字游戏。许多男人把小龙女作为自己的梦中情人,为什么?你看小龙女有很多优点,男人希望的优点。漂亮、永远年青、聪明、文静、经济上独立而且还可以抚养自己的情郎杨过,事业上可以帮助自己,对情郎在外面找个媳妇儿、小妹妹之类没有任何怨言。他们没有看到正是小龙女没有自己的追求并且不通事理,引来了情花谷的劫难。正面的东西,现在的专科生能达到吗?漂亮的不一定是专科生,永远年青是永远不可能的。在现代教育条件下,一个女孩子考不上本科,或是智商不高,或者没心事读书,不安心读书,在当前这个商业社会中是不可能文静的。所以专科生的聪明、文静是靠不住的。当前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专科生除非有万贯家财,不然,经济上独立而且还可以抚养自己的情郎也是痴心妄想,以专科的知识帮助情郎做个小生意行,作大了不行,要不 MBA 卖给谁?小龙女决不可能是专科生。实际上小龙女学艺多年,多多少少有些不明世理,独立闯荡江湖不行,与人合作双剑合璧行,这些特点与前面加起来,小龙女符合硕士研究生特点。那么女博士是什么?是圣姑任盈盈。女博士聪明、有独立工作能力、有自己的追求和社会责任感,必要时有组织能力,知识丰富武功高,由于长期在学问世界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气质优雅,有点好为人师冒充婆婆,对于她成功的嫉妒有人称她为魔教,她被妖魔化,这些不正是女博士特点吗?专科生受教育不多,没有导师支持,自己的事业主要考自己闯荡,社会适应力强,闯荡初年人幼稚容易被帅哥欺骗而变得嫉恶如仇,这正是李莫愁特点。至于灭绝师太,有那么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坚定意志,受教育不多,关心接班人成长,坚守组织秘密,实在不像受过普通学位教育的。 为什么女博士实际上嫁得好 女博士实际上是任盈盈。生物学家陆女博士 说:我认识很多女博士,不是找个了博士老公,就是找了个大款、老总。所以我印象中好像女博士都嫁的很好,远远好于女性婚姻平均值。难道我的样本是 biased ?她的样本应该是无偏的,因为女博士或者不嫁,但是决不会轻易嫁。任盈盈这种女性应该是成功男士的选择。一个成功男士如果要选择自己的感情归属,当然他需要一个智商高、有组织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感情专一、知识丰富 武功高的配偶。所以任盈盈嫁得好,女博士也嫁得好。女博士嫁了成功男士后,一般会发挥自己的武功高的作用,帮助男士,把事业发扬光大,这样女博士进一步把丈夫塑造为专家、老总和社会成功人士,女博士与成功男性是互动的。小说中,令狐冲成功了,他在任盈盈帮助下成为了真正的武林盟主,虽然他笑傲江湖。一个男人当他笑傲江湖时,一般情况下也只有女博士水平的才能理解他,支持他、辅助他。所以统计观察,女博士一般都嫁得好。当然男士感情是否专一那是从这个观察得不到的结果。不过恕我直说,通常容貌一般的女博士,大约就会与博士老公厮守一生,像我太太,没有发迹的希望。漂亮的女博士,学术上疲劳了,有可能换一个经济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大款 、中层官僚,这是社会的资本作用,由不得人的,男博士得不到她们的爱应该感到心安理得;不过这样的女博士也与本科生、专科生依附大款、官僚不同,这时的女博士是有独立地位的除非他们成为官员情妇陷入经济犯罪,被绑架了。诚然,成功男性在当前这个社会可能会找专科生做个情人,当专科生不在是小龙女出道时的年龄,进而进入师姐的岁数,她就会被当作李莫愁处理掉。一般来说成功人士或者智商高、或者有经验,或者兼而有之,在面对成功路上没完没了的挑战时,他们很可能倾向于选择具有任盈盈特征的女博士作伴侣的,貌相、年龄会退位。除非他们鬼迷心窍。这就解释了陆生物学家的发现。 为什么优秀女硕士应该争取成为女博士 写到这里大约可以发现,一个女硕士成为女博士可以在事业上更为成功,也可能在社会竞争维持更好婚姻。更重要的是,当前社会,发展快速,当我们的经济制度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退回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社会在资本主义化女博士婚姻难与中国的社会危机,社会重组激烈。一个女性只有使得自己更为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女研究生在完成硕士学位后,她已经像小龙女具有了与人合作获得成功的能力,如果她准备像小龙女和自己的过儿过过小日子,并且忍受过儿成功后碰到郭襄这样的小妹妹的事时,大可不必攻读博士学位,回终南山生儿育女若干年后有个后代出来帮助别人完成自己当年抗击元军的志向吧。如果她感到自己如程英资质不高,不适应学术研究或者没有整合能力,大可走另一条发展路线。但是如你是优秀的,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你可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独立地位和气质。独立地位使得任盈盈不为东方不败左右,使得她在陷入困境时有一帮江湖人士救援。独立地位也使得女博士有自己的事业不怕未来的工作风险和家庭风险。回到女人的位置看,女性的美丽往往是一时间的,天生的,但是气质却是永远的,读书读出来的。随着岁月的推演,美丽会消退,但是一个女博士的气质会成长。一个女孩,硕士毕业了,最危险的是否定过去的一切,与过去的导师和师兄弟一刀两断,对忿恨的心情对待过去,这是梅超风的路线。张纪中的梅超风很美丽,以至于金庸看了要让黄药师对她有点动心,可是性格决定命运,梅超风是一个悲剧人物。许多女孩喜欢赵敏,赵敏实际上是男人的理想,出身高贵,聪明伶俐,为了情人可以放弃事业、背叛民族、背叛父兄,这就是一个女宋青书。这样的女人对自己是危险的:一旦张无忌感情变异,她就什么都没有了。当然要成为任盈盈,需要天分,更需要像任盈盈一样有爱心,如果你是一个有天分有爱心的女硕士还有一定的野心,而且你不想成为梅超风,你就应该按任盈盈方向发展,成为是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博士。不然就锻炼自己心如止水,做一个小龙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466 次阅读|11 个评论
女博士婚姻难的真正原因及其隐藏的社会问题 上
王铮 2008-10-8 07:50
刘进平先生点燃了讨论女博士婚姻难的火,并希望我就女博士婚姻难问题发个言。作为一个博导,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我。 女博士婚姻难的发生过程 设想有两个人口集团,一个是女博士,一个是男博士,他们的人数分布为 NW, NM ,另外还存在男女硕士、男女学士和普通集团,中国总人口男多于女,所以至少普通男集团人数多于普通女集团。 在男博士要结婚,他可以在女博士、女硕士、女学士和普通女集团中寻找。男博士找配偶时,需要考虑女性年龄、貌相、经济收入和其他社会约束。首先是年龄,由于教育完成有一个过程与非女博士集团人员一定在年龄上比女博士集团人员年青,女博士先输了一局。再看貌相,我们将会证明这样的引理,从平均水平上看,女博士没有女硕士漂亮。这样女博士有输了一局。现在是经济收入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也将证明引理女博士收入偏低。现在其他社会约束,如早期感情、社会荣誉、家庭地位,这里不妨设女博士优于非博士集团,在连输三局的情况下,除非男博士对对此有强烈的社会偏好,不然男博士一般不找女博士作配偶。结果男博士选择女硕士,男硕士选择女学士,男学士选择普通女。这就导致本来男性偏多的普通男集团男性过剩,而由于学识、经济收入的差距,女博士几乎不会找普通男,这样出现了女博士婚姻难。进一步讲, NMNW ,结果女博士找不到配偶,普通男特别是普通农村男普遍找不到配偶,社会问题发生。 三个引理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引用了三个引理,女博士貌相平均没有女硕士漂亮,女博士收入偏低,女博士数趋向大于男博士数。现在我们来证明它们。 首先说引理 1 和 3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快,随着物价的快速上升,特别是房价高涨,绝大多数人家旧有的家庭积累很快消费干净。国家配给研究生的收入硕士 230 元,博士 260 元,远远低于社会救济线,所以一般家庭供养研究生是困难的,因而,研究生毕业习惯于选择就业。在就业市场,我国经过 30 年改革,资本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资本的根本目标是获得利润,资本购买的是劳动力。对于硕士劳动力,由于女性婚后会怀孕生子,资本的利润因而会局部受损,因此资本将选择男性优先就业。对于女性来说,由于人的爱美本性,更由于资本主义的生活糜烂,资本家倾向选择漂亮有一定学识女硕士作为员工,结果女性硕士比男性硕士更难找到工作,导致了更多女性选择攻读博士学位,也导致了女博士貌相平均水平降低。引理 1 , 3 ,证毕。 现在来看引理 2 。在最近的 10 年中,中国工资制度发生了极大变化,随着国外资本的进入,西方企业工资高,国有企业在社会没有对资本有效约束的情况下倾向与多发工资,因此许多企业工资提高,所以白领阶级收入一般高于科研教学知识分子。与企业白领相比,科研教学知识分子自由支配时间大于企业白领。但是另外一个女性集团同时具有工资高、自由时间多的优势。这个集团就是女公务员集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教师工资要高于同等水平的公务员,实际上考虑各种补贴,公务员工资高于教师和研究人员,在考虑到腐败的条件下,公务员有灰色收入,女科研教学知识分子的收入就更低。因此女博士收入普遍偏低。这当然是科研教学知识分子普遍偏低的结果。近年来,国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可是知识分子队伍混入许许多多冒牌货,科研教学知识分子人数太多,解决困难。政府针对这个困难想对科研教学知识分子分等定级。谁料想,广大科研教学知识分子急功近利,群起攻之,尤其是冒牌知识分子嚣张尘上,政府为了平息不满,虚晃一刀,原来提出的福利构想取消(除院士外),让你们知识分子与狗要狗。本来,随着年龄推移,二级教授退休,三级可以晋升二级,最后知识分子经济收入局部提高,现在又冻结了。这个先按下不提。女博士收入低是科研教学知识分子收入低的普遍表现。 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没有受到社会节制 三个引理成立的基础基本上都是资本的利润选择和社会的腐败,而社会的腐败实际上是资本为了获得更大利润的对社会的一种腐蚀;资本通过行贿可获得超额利润,导致社会腐败。企业担心的,妇女生育问题,是资本完全抛弃社会责任的结果,本来妇女为社会继续的生育付出,也是一种劳动,受益者是社会,企业作为社会一个团体,完全有责任承担,可是对利润的无节制追求,资本把责任推给了社会,只想从社会从获益。实际上,资本的最终行为造成了社会资源浪费和摩擦,降低了社会中效益,也通过交易成本的加大,损害的资本利益。 对于资本的这种猖獗和愚笨,在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克服社会矛盾,平衡社会关系,降低交易成本,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解决妇女的就业问题。法律考虑女性生儿育女是一种为社会的付出,负责任地规定了对妇女就业权利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同时国家拿出一部分税收解决妇女特别是带有孩子的妇女经济问题。这样女博士的权利得到保护,她们的经济地位高,收入不偏低,美丽的女硕士也可能选择女博士,女博士群体貌相水平提高。由于女博士普遍气质高于女硕士,对于喜欢高雅的男硕士来说,当然会放弃女硕士的唯一优势年龄低而追求女博士。这就是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女博士不存在婚姻难问题的原因。 待续内容 谁是小龙女? 为什么女博士实际上嫁得好 为什么优秀女硕士应该争取成为女博士 女博士婚姻难与中国的社会危机 政府该怎么办? 女博士该怎么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15 次阅读|10 个评论
防止跨国的社会危机
王铮 2008-10-7 22:02
【按】 这是旧作,发表在《科学时报》 2006年5月22日。当时的题目是《科学防范未来的跨国界社会经济危机》,发表时编辑修过了题目而且删节了部分内容。这是原文 : 早在 1986 年,德国学者贝克就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浪潮,人类正由工业社会进入风险社会。而后亚洲金融危机、 9 11 事件、 SARS 等种种跨国界危机事件的发生,似乎在验证他观点的正确性。 Coombs ( 1999 )更是指出,没有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可以避免危机。当前的问题不是危机是否发生,而是危机何时、以何种形态发生以及如何防范( Mitroff et al., 1996 )。 危机管理 一些学者认为,没有绝对糟糕的危机,只有绝对糟糕的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危机预警系统、反应管理系统和恢复系统。危机的预警,除了要有危机预案的制定,最关键的是危机意识。同时,危机平息后要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现有体制中的不足之处。我国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建立一套危机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设立专门危机管理机构,健全相关法制法规,提高政府危机应变能力,推进危机管理研究,开展危机管理素质教育等。 美国学者 Rosenthal ( 1989 )将危机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的事件,而且必须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对其做出关键决策。 我国学者徐红( 2005 )将危机解释为由一系列突发事件或偶然事件引发 , 导致一种非常规的状态 , 这种状态具有危险性 , 会使人们的心理产生恐慌和不安,会对社会关系、公共秩序等构成威胁甚至产生破坏。社会 危机发生的概率较低,然而一旦发生,就会对现有的组织及个人造成较大威胁和伤害。一个事件处理不好就会演变成一场危机,而危机如果不能有效地化解将会成为一场灾难。 社会危机的特征 社会危机具有如下共同特征:首先是高度不确定性,不确定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等,危机甚至可能产生于别的国家,这就更增加了不确定性。第二点是危机的突发性,并且危机事件演变异常迅速。如 1997 年 7 月间,泰国中央银行关于泰国将放弃固定汇率,实施有管制的浮动汇率的消息一宣布,当天泰铢便狂泻 20% ,泰国人一夜之间便丧失了 1/5 的国际购买力。第三点就是事件具有扩散性和传染性。如 1997 的亚洲金融危机、 2003 年爆发的 SARS ,就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也就是说,任何危机都可能是国际性的危机。第四 , 它具有危害性。 1994 年底的墨西哥比索危机,使墨西哥近 30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基本耗尽,外债高达 1788 亿美元,物价上涨 30% 。发生在美国的 911 恐怖袭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900 多亿美元,伤亡数以千计,在美国民众心理上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社会危机的发生学类型 从发生社会危机的发生学类型,可以划分下列几种,其中一些在我国危机隐患,概括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收入不平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可能引发的狭义社会危机,这种危机是经济体内生危机。。在 1980 - 1990 年代,在巴西,全国 85% 的财富集中到占全国人口约 20% 的人手中,因此巴西社会是不安定的,这种不安定限制了它的发展能力,并且多次爆发社会危机。在过去 20 年间,中国的基尼系数从 1980 年的 0.33 上升到 2000 年的 0.46 ,地区差距特别是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些会引起社会下层阶层的不满或愤懑,矛盾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容易发生社会危机。 二是经济系统不平衡导致的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930 年代因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19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和随后的经济危机就属于这种类型。从 1980 年代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一种新的经济危机,即由企业负债增长而引发的金融、债务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种危机的触发基础往往是经济的拉美化。拉丁美洲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大量引入外资,这样一个阶段的发展瓶颈解决了,但是资本为国外资本家控制,市场几乎完全依赖国际市场,这样这个国家没有基本上独立的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没有自主创新能力,高额利润为国外资本俘获,人均 GDP 高但是人均福利水平低,及繁荣而不昌盛。同时这个国家容易受到估计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波动的冲击。狭义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一般来说是经济体内生的,但是国家之间故意制造矛盾导致地方经济不安全,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一中类型的原因。 1980 年代到 1990 年代初,美国通过星球大战计划引导前苏联耗费国力,接着压低世界能源市场原油价格,最终导致前苏联发生经济危机,加上其它一些原因,最终导致前苏联解体。一些学者提出,我国已经出现了潜在的经济的拉美化,在这个情况下,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可能引起我国的经济危机。另外我国存在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情况和问题。据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司的调查,粮食价格趋降、农资价格上涨,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使我国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投资规模偏大与投资结构不合理现象并存。盲目投资、粗放型增长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成为瓶颈,一些行业显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的苗头,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这些现象可能导致增长危机。 第三是资源供应不足以及环境变化引发的危机。资源环境危机是一种可能长期存在的危机。它存在两种类型:第一,由于经济发展,资源供应不足导致经济危机,例如常见的能源危机,另一种是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的原来社会经济结构不适应导致的危机。这种危机是经济体内生与外生结合的。 1994 年和 1998 年, Brown 相继发表了题为《谁养活中国》、《中国水资源的匮乏将动摇世界粮食安全》的文章,认为导致中国粮食不足的主要原因,耕地不足是一个方面,水的匮乏则是致命因素。最近两年土地资源、水资源危机已经出现苗头。 2004 年以来,困扰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能源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能源进口大国,石油的进口量占石油总消费量约三分之一,因此,眼下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将直接影响到各个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能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可能被国外力量利用制造社会危机。 第四是突发性疾病和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如 SARS 、地震等,这类危机一般来说是经济体外生的。限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的防灾减灾能力还不足,自然灾害的威胁还是存在的。 下面我们探讨一下最可能威胁我国的两种社会危机的由于国际约束发生的可能性。 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跨国界社会危机具有发生的普遍性。这种危机首先是经济危机。从纯学术角度看,经济危机主要形式有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危机两种。不同于 1930 年代的由于生产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以及 1970 年代的滞胀性质的增长危机, 1980 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金融领域。如 1982 年的拉美金融危机、 1994 年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 1998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 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汇率的大幅波动。如 Razin Rubinstein ( 2005 )认为汇率通过两个渠道来影响经济危机的发生。一个是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伴随着大规模的资本流动,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资金的流动。另一个是汇率变动会引起国内市场价格和出口产品价格变动从而直接影响微观个体企业的生存。金融危机的第二个原因是更深刻的,即经济结构不合理,腐败和信用风险导致广泛过度的投资及其泡沫化。三是金融恐慌。这是一种集体行为,又经常被称之为羊群效应。国外债权人一旦发现该国外汇储备不够支付短期贷款,就撤回资金。这种情况一般只有那些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之比很高的国家受到冲击 。对于经济发生拉美化的国家来说这种危机发生的概率是很高的。 我国目前已经日益进入了国际经济体系,国际金融市场的振荡随时可能影响我国,成为跨国性经济危机的受害着。在 1997 年发生金融危机是,我国采取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抗击了危机。危机发生时,王铮,龚轶通过数值模拟发现,人民币不应贬值,贬值可能导致危机(公开论文见王铮,龚轶等, 1999 )。王铮,张焕波( 2005 ),王铮,朱艳鑫( 2006 )模拟指出,如果不是贬值政策,韩国的经济危机不可能那么严重,而日本当时的贬值是正确的。因此中国的金融政策的正确性,决定着中国是否能抗击危机。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一些领域出现了新的无序建设: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金融运行中也还存在结构性矛盾,成为发生经济危机的国内基础。美国学者 Lardy ( 2002 )认为,中国的银行坏帐和公共债务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爆发。另外,贸易顺差扩大,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同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呈上升趋势,严重制约了运用金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2004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 Thurow 教授在上海出席国际财经会议时指出,基于美国拥有的巨额贸易赤字,而中国对美国有 1000 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如果美国采取措施还贷,这些国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消失,那么至少丧失 2500 万的就业机会,而这些就业机会绝大部分在中国。因此提醒中国构建健全的金融体系抵御这种风险。 资源环境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1994 年和 1998 年, Brown 相继发表了题为《谁养活中国》、《中国水资源的匮乏将动摇世界粮食安全》的文章,认为导致中国粮食不足的主要原因,耕地不足是一个方面,水的匮乏则是致命因素。未来工业和城市将迅猛发展,用水量也会剧增,由于大量的农业灌溉用水被转变为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地下水的枯竭及水质污染的加剧,导致农业灌溉用水匮乏。水资源危机是继耕地危机之后自然资源的第二危机。我国各区域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均存在水资源瓶颈,开源节流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突破这个瓶颈的两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首先是华北地区,其次是西北地区存在水资源引发危机的可能性。王铮,冯皓洁,郑一萍( 2002 )计算表明,如果不开展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的经济增长因为水资源问题在 2020 年后可能停止。水资源短缺也限制了人类的发展。另外全球环境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等也引发这种类型社会危机。 另一方面,能源供应不足,可能引起跨国性经济危机。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曾经导致全球经济危机, 1999~2000 年油价高涨也是 2000 年下半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导火索。在能源供应方面,中国能源的现状是能源储量和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低下;煤炭储量可观,但品质不高,尚未利用的经济精查储量中 86 %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开发、运输和利用难度大;能源生产增长迅速,能源短缺,尤其是清洁能源短缺,清洁能源危机将会长期存在。 1980 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 5 %,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 3 倍。中国的能源储量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而且这个缺口将越来越大。而在石油需求上,我国已从石油输出国变成石油进口国。我国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到 2020 年前后,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 3 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同时,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能源利用效率低。 2001 年,中国终端能源用户用在能源消费的支出为 1.25 万元,占 GDP 总量的比例为 13% ,而美国仅为 7% (冯飞, 2003 )。电能作为优质、清洁、高效的一次能源,在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获得最普遍最广泛的应用。但电能供应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工业因缺电开工不足,城市居民区经常拉闸停电,农村缺电尤为突出,电能供应不足会使经济受到很大影响。 环境演变也可能导致危机。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IPCC )在 2001 年指出,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并对全球的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明显和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流行两种观点,第一种点认为气候暖将导致中国的农业生态条件恶化,出现资源供应不安全。它的根据是数值模拟,具有科学性。对它的批评认为由于模拟系统中许多机制不清楚,用经验公式代替了机理方程,因为经验公式是进步观察的结果,所以模拟结果未必可信。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温暖期农业生态条件好,形成了中国的强汉盛唐以及宋代的繁荣。对它的批评认为地球系统是演化的,历史的经验未必合适。我们认为即使这种可能性存在,由于全球性的变化,国际体系内部的调整,也可能导致跨国性经济危机。 王铮,郑一萍( 2001 )指出:到 2025 年,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我国人民的食物消费水平保持在 1990 年水平,国家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若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消费水平,那么供应缺口在 7% 左右;到 2050 年,如果人口控制得好,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如果人口失控,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会产生粮食安全问题。显然,控制人口仍然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了对付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上制定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的措施。王铮等多年来的模拟发现,如果世界均不减排 CO 2 ,中国在经济增长在 2030 年左右比某些减排方案要差,即使世界减排,中国、美国不减排,中国的经济也会受到。如果说中国压缩经济规模减少 CO2 排放,中国经济会受到明显影响,而且导致经济危机,因此中国的战略应该是控制排放减少每年的增加量。 每年分别实行增汇和能源替代、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可以首先更高的经济增长。 社会 危机 的防范科学研究 危机可能性存在是必然的,要 科学防范跨国界社会危机, 需要开展社会危机防范的科学研究。 开展政策模拟 一般来说,社会危机的防范方面,人们已经知道一些方向性的政策认识,诸如建立良好的经济基础,调整本国经济结构,健全金融管理制度,清理银行呆坏帐,保证银行体系稳健运行,都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经济危机。在资源方面,加强资源管理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降低能耗和水耗,防治水资源污染,加大与石油输出国的合作,联合开发石油;提高能效,削减负荷,开发可再生能源。然而仅有这些方向性性政策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具体的政策。众所周知, 1997 年韩国和资本均采取了降低汇率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模拟显示,同一措施,日本采用后降低危机,韩国采用后加深了危机。由此可见,为了正确的防范危机,不是简单应用几个准则,而需要政策模拟。 在最近的 10 年中,政策科学在分析技术上有了迅速的发展,这个发展就是政策模拟的兴起。政策模拟是针对政策问题开展的建模、计算模拟和基于计算机的政策虚拟实验;这种模拟和试验可能是试验多种政策的,分析确定政策的最优性的,也可能是模拟多种政策环境下的单一政策作用,认识政策的有效性的(王铮, 2004 )。 最近几年,政策模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金融风险规避、可持续发展问题、动态一般均衡问题、经济改革问题都发表了较好的政策模拟结果 。 危机管理 一些学者认为,没有绝对糟糕的危机,只有绝对糟糕的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危机预警系统、反应管理系统和恢复系统。危机的预警,除了要有危机预案的制定,最关键的是危机意识。同时,危机平息后要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现有体制中的不足之处。我国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建立一套危机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设立专门危机管理机构,健全相关法制法规,提高政府危机应变能力,推进危机管理研究,开展危机管理素质教育等。 把握中等收入阶层对稳定社会的作用 对比其他几个国家的例子, 1990 年代,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家庭约为家庭总数的 9%~10% ,收入 10 倍于贫困线的家庭也约为 10% ,中等收入阶层的家庭是 80% 。这一结构使美国社会能保持一个安宁的有跃迁的状态。在加拿大,社会收入比美国平均,富裕的家庭为 5% ,加拿大的社会跃迁成分不足,加拿大的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弱,经济发展水平不如美国,不过社会比美国稳定。而在巴西,全国 85% 的财富集中到占全国人口约 20% 的人手中,因此巴西社会是不安定的,这种不安定限制了它的发展能力。例如,国内需求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在类似巴西这样的社会中, 20% 的富裕人口消费指向国外产品,贫困阶层对国内产品需求虽然强烈但却缺少购买力,社会也未进入大众消费阶段。同时由于贫困者感到社会不公平,自己失去了跃进机会从而希望从非正常途径获得改变社会境况的机会,这样一方面失去在工作中努力获得晋升的信心,一方面带来社会的危机。因此一个强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 王铮 朱艳鑫 )
个人分类: 中国发展问题|3998 次阅读|4 个评论
金融海啸:美国早已破产,7000亿白条是抢劫
lixie6110532 2008-10-4 10:36
我不懂金融,仅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视角来观察美国金融危机。 据我所知,美国人各种债务加起来,人均欠债20万美圆,美国人早就是全世界最烂的穷鬼。 美国利用美圆全球硬通,长年滥印钞票,用于军费、侵略和奢侈消费,连美国自己都无法统计全球流通的美圆有多少。如果世面上流通的美圆全部用于购买美国资产,据说可以把美国买好多次。 美国人长期以来的超前消费,严重透支美国的未来,这种吃了上顿不管下顿,吃掉未来不管子孙的做法,在中国就是好吃懒做。奇怪的是它随意印刷的绿色纸张却能在全球随意流通、购物。 一个债台高筑的美国,为了挽救自己肮脏的金融体系免于崩溃,7000亿白条算什么,就是70000亿美国也敢发,反正保卫的是美国人的利益,亏损的是除美国以外的美圆持有人,这对于美国来说就是往计算机里输入一系列数据而已,这分明是对全世界的抢劫! 我不懂金融,但是我模糊地知道: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应该与本国的实物价值相当,其金融才是平衡的,稳定的。 像美国这样一个债台高筑的无信用国家,其美圆到底还有什么价值?我实在看不懂!如果没有12个航母战斗群和核子武器的威胁,我认为早就没有人会使用美圆了,美国早就像苏联一样在地球上分崩离析了。所以,全世界人民其实都是在美国的枪口威逼下被绑架,被抢劫! 一句话:我2年前就不再持有美圆,以后也不会再持有美圆。我鄙视美国!
个人分类: 金融大战|18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精英们”成功地把中国经济忽悠到了危机边缘
huangwd99 2008-9-20 11:08
精英们成功地把中国经济忽悠到了危机边缘 http://www.zuguowang.com/bbs/thread-50575-1-1.html 作者:邋遢道人 关于西方要发生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并引发世界性 经济 衰退的警告,关于 中国 必然会同所有新兴市场国家一样遭受一次金融洗劫的警告,是早在几年前就有很多人讲过了,还都有专著或论文,这些人包括 中国 的学者和西方学者。他们都指出新自由主义带来的西方 经济 虚拟化,赌博化对全世界,包括 中国 都不是福音,早晚会发生雪崩,甚至很多人就预计大约发生在2008年到2012年之间,甚至把危机发生的条件和步骤都说得比较清楚了。在那个时候, 中国 主流学者都在拼命鼓吹新自由主义 经济 理论的正确性,鼓吹私有化万能,鼓吹小 政府 大市场,鼓吹金融创新带来的繁荣。而 中国 政府 基本按照这些主流精英的思路制定了这些年的 经济 政策,并没有理会非主流学者的警告。   如果说这些学者的警告在当时还不能从世界经济现象上看出来兜端(这只是指西方金融危机,而新兴市场国家挨个被金融洗劫是10年前发生的,历历在目),那么到2007年 美国 发生次贷危机时就应该可以看出来了。贫道记得2005年看到王建一篇文章,就预计 美国 房贷很快要发生危机并引发严重金融危机。即使次贷危机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也许中央政府还心中无数,但2008年6月以后起码就应该叫真相大白了。而且整个过程几乎每一步会是什么样子,大致发生在什么时间,都被非主流学者不幸言中。  自去年开始,西方这次金融危机的规模和持续时间,多数西方学者都很悲观,把这场危机描绘成如同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人大有人在,连这场危机的主要操纵者格林斯潘都说:会是100年来最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但是,推动中国走到目前境地的主流精英们没有一个对此发表过什么看法,他们聚集在一起在总结30年 改革 的成就,嘀咕着要进行政治 改革 。似乎对马上面临的世界性灾难一点也不在乎。更有一些 官员 和主流学者明看着已经发生的灾难,无视全世界都知道的引发灾难的原因,就在这几天还在说:   对中国来说,现在最缺的是金融创新,如果因噎废食,那就太傻了   中国几乎没有纯粹的证券化业务,更不用说复杂的担保债权凭证(CDO)等工具,国内也没有股指期货市场。但官员表示,中国现有环境下的利率和汇率正逐步放开,所以发展金融对冲避险工具的需求迫在眉睫.他并说,银行业必须朝收入来源多样化发展   中国不应对金融衍生产品说不   当然中国应从美国的动荡中有所借鉴,但这绝非是暂停国内金融改革或止步不前的借口   中国政府不应裹足不前,而应趁机在海外市场低价买进   贫道不知道年初温家宝总理说的2008年日子不好过到底包含什么内容,但显然,中国的主流精英一点没显示出悲观情绪,而是兴高采烈地在欢庆胜利。   假如发生一次类似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会是什么样子,难道这些主流们不知道吗?   且不说世界主要 股市 都跌去90%多,美国1933年的GDP还达不到1929年三分之一,直到1941年才接近1929年水平。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水平也倒退到一战前,也就是十几年前的水平。大量银行、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这十几年西方工人阶级和城市贫困阶层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仅美国失业人数达到1300万。最严重的一年,纽约街头每天拉出十几具冻死饿死的尸体。以后几十年中,西方人还对这次危机谈虎色变。   贫道在以前几个帖子中多次指出,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凡是离全球化越近的国家遭罪最大;凡是离世界经济活动越远的国家遭罪最小。只有一个被西方封锁,完全隔离与全球经济外地苏联反而沾了便宜,经济大发展。   主流们自己评判一下中国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呢?究竟是已经被深深卷入全球化中间,还是还有一定距离,或者还在圈子外呢?   也许精英们会说:中国现在还没完全卷进去,因为中国金融还没完全与世界接轨,因此中国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是,卷入全球化程度并不是以经济政策来确定的,而是以经济活动与全球经济的关联程度确定的。中国在2006年出口依存度接近40%,这个数字是自有世界贸易以来,所有大经济体(小国完全可能)从来没有达到过的数字。 日本 、美国最高没达到15%,德国等关联国贸易很强的欧洲国家,最多也就是32%。新兴市场国家比较高,但 韩国 、墨西哥等也无非是三十多。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深深卷入世界经济主流里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更危险。中国不是个资源大国和技术大国,中国是个出卖劳动力的大国。中国经济两头在外,能源、原材料靠进口,产成品靠出口,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原材料价格外国说了算,出口价格也是外国说了算。只要价格一波动,中国最先有感觉。以前西方发生经济危机,企业大量破产,工人大量失业。现在再发生经济危机,是西方没企业可破产(都挪到你那里了),西方没工人可失业(没工人了),而是西方发生经济危机,中国发生企业大量破产,工人大量失业。只要世界贸易总需求降低,受损的首先是中国。可这件事情一定会出现,1929年经济危机世界贸易总额就大幅下降!  发展内需?中国什么时候没说过要发展内需?从2001年北戴河会议上江泽民就提出要大力发展内需。结果是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没什么起色,倒是外贸出口不断扩大。原因很简单,中国早在1997年前后已经达到西方传统经济危机的标准了,也就是大量低收入群体无力消费,导致生产过剩。只是因为1996年 人民 币大幅贬值,使出口能力扩大,才掩盖了这个问题。   中国看起来市场很大,但由于贫富分化严重,城乡差别扩大,大量群体根本不在这个市场中。即使按国家统计局数字,2006年,占城镇居民10%的高收入群体(5771万人)年消费支出为11734亿,而占农村居民80%的低收入群体(58994万)只有11480亿。5771万人消费总额比近58994万人还多。如果参考王小鲁的研究文章,这个数字还悬殊。绝大部分农民(80%月均支出现金162元,全部农民也不过月均支出现金221元),40%以上的城镇低收入群体(月均支出现金425元)基本不具备购买现代产品的能力。也就是说有10亿人基本不在中国消费品市场上,靠什么提高内需?  而解决收入差距,或者说解决涉及将近10亿人低收入问题,并不是一句话的事情,没有惊人的大动作,没有一定时间,根本没戏。而金融危机可不等人,最多给中国两年功夫。   还有一点,中国农民已经不是过去的农民,2006年,中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来自务工部分已经达到32%,收入增长部分53%来自工资性收入。到楼市崩盘,基本建设停滞,大量建筑业民工失业;出口企业萎缩,大量民工失业;股票楼市一崩,中产阶级消亡,大量服务业日子不好过,服务业农民工也失业。只要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工失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就是会是两位数的负增长!    这根本不是吓唬谁,这些数字都在那里摆着,因果关系的描述也并不牵强。别说专家了,像贫道这样的闲散人等都能算出来,怎么中国精英集团就视而不见,照样在这里忽悠呢?   有些网友批评贫道,说贫道把这些所谓专家看的太重了,太抬举他们了。那是这些人根本不注意观察。 改革开放 30年,哪一步不是他们先忽悠,然后政策就出台了呢?除了政治改革以外,凡是他们鼓吹的经济政策,有哪一个最终没坐实呢?看看前面,贫道能不心惊胆颤?   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中央政府还一个劲儿地听他们忽悠,言听计从,事情就不妙了。
个人分类: 转载|120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