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倒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痛心!一天听到几处墙踏压人,3人死亡
jiasf 2019-7-21 14:45
早上看到新闻, 7月19日上午7时左右,受近期持续降雨影响, 云南曲靖 德泽乡德泽中学操场东侧围挡墙发生坍塌,压垮围挡墙外德泽村北村村民高某祥户土木结构瓦房1间,致使该户4人被困,两名小孩死亡,两位大人在医院救治。 中午又看到报道, 20日下午16:17分, 济南长清通发大道与济菏高速交界处, 疑似降雨导致路边围墙发生塌方事故有三名人员被困,1人抢救无效死亡。 因为围墙倒塌压死人,今年已经好几期了。 风险无处不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还需细致扎实的工作来保证!应该定期排查围墙的安全隐患!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二战以来最大的灾难”
beckzl 2018-3-26 22:54
本内容由【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32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毁灭震惊了世界。   新加坡”小印度“老城区最高的一栋建筑在不到60秒的时间内轰然倒塌成废墟。   令人讽刺的是,那一天恰好是当年的3月15日。   这栋“豆腐渣”建筑以这样的形式登上报纸头条,让人理解出一种与其他伪劣品争风头的意味。      大厦的倒塌引起所有人的注意,也掀起了一场扑朔迷离的调查。   一栋已经安然伫立了十五年的建筑,缘何顷刻化为乌有?    是恐怖袭击?是煤气爆炸?还是偷工减料?    经过层层抽丝剥茧,人们才发现事故的原因竟然过于低级,以至于没人会往那个方向思考。 ____________   在倒塌的悲剧发生20年前, 新加坡联益地产私人有限公司 相中了位于老城区的一块地皮。   这一带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素有“小印度”之称。   当年英国的莱佛士爵士航行至此停靠,随行的印度人在这里安家落户,逐渐形成了印度移民聚居地。    1970年代,新加坡“小印度”旧照   联益地产董事们买下的那块地皮位于欧文路与实龙岗路的交汇处。   那里是“小印度”的繁华地段,虽然整个“小印度”的发展水平并不高,但只要控制好成本,这笔生意也是值得一做的。   作为联益地产的董事经理,黄康霖的商业眼光还是非常独到的。   “小印度”日后发展成了新加坡一个著名的景区,游客源源不断涌入。      1966年,黄康霖买下地皮之后就雇佣了建筑师做规划,经过两次修改,次年就得到了批准。   批文规定, 大楼为6层的结构,地下室为停车场,一层为两个商铺和停车位,二楼是餐厅,其余楼层则是酒店。   虽然申请被批准了,但是原本雇来的建筑师却因为新加坡生意不好做跑去了马来西亚,导致接下来的大楼设计工作一时找不到人手。      于是黄老板找到了当时建筑师手下的 制图员梁瑞龙 。   团队散伙之后梁瑞龙没有跟着建筑师去马来西亚,而是在当地做制图的散工,两人通过简单的联系就马上达成了合作。   黄康霖之所以找到他来设计大楼也是出于省钱的考虑。    梁虽说在建筑师的团队工作了13年,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仅仅是上过理工学院的制图课而已,而且还没有完成。   这样一个不合格的 野鸡建筑师 收费想必是远低于市场价格的。      之后,黄康霖又找来了一位注册土木工程师负责结构设计。   听起来似乎挺靠谱的,但实际上里面同样有猫腻。   这位土木工程师并不直接参与到结构设计中,他只负责最终的签字盖章,也就是借用他工程师的名头而已。   实际上真正负责结构设计的是工程师的手下向崇兴,同样也是一位制图员。   就这样,这栋将来成为“小印度”最高建筑的大楼的命运就把握在这两位制图员的手里。      然而,设计书还没有上交,那位只需要盖章签字的土木工程师就因为被投诉“ 让三无人员参与工程设计 ”而被吊销了从业资格。   黄康霖只好再找另一个建筑师团队完成最后的签名盖章,送审设计书。   经过一波三折的设计和近4年的建设装修,以及各种审批检验,大楼顺利落成,开始招商入驻。       三层至六层的酒店(倒塌时已更名为新世界酒店)   转眼15年过去了,这栋联益大厦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唯一的一次意外是1975年发生的煤气泄漏事件,最终也没有任何人员伤亡。   这么些年来,联益大厦已然成为了“小印度”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原本的大楼规划也变了又变,一层入驻了一家银行,二层原来的餐馆变成了夜总会。    联益大厦一层的工商银行   1986年3月14日这晚,二楼夜总会舞池里的一根柱子突然发生开裂,墙灰混着水泥渣子落在地面。   声响把一旁正在擦玻璃杯的老板娘吓了一大跳,等她缓过神来仔细查看更是觉得冷汗连连。      她赶紧联系了大楼管理方,请求赶紧派工人过来修补,以免影响到夜总会的正常营业。   工人效率也很高,很快就修复了瘆人的裂缝,但这只是“掩耳盗铃”而已。   当晚九点,夜总会照常笙歌夜舞,动次打次的舞曲声几乎盖过了所有人的说话声,唯有更衣室里能享受到半份安宁。    二层的贵妇人夜总会   一名舞女正对着一面镜子化妆打扮,突然间,镜子后的柱子毫无征兆地开裂,连带震碎了舞女的镜中幻象。   但因为没有造成什么伤害,舞女在其他地方整理好了妆容就和往常一样前往舞池和客人一起扭动身体。      第二天,3月15日星期六,灾难降临之日。   在一楼银行工作的克里斯蒂娜正在总结这一周的工作情况。   虽然她已经来这所分行工作了3个月,但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工位恰好在夜总会开裂柱子的正下方。      一楼工商银行的工位   上午10点10分,银行的一名顾客从停车场气喘吁吁地跑进银行。   大喊停车场有状况,有碎石头往下落,大楼要倒塌了!   消息引起了一阵恐慌,分行的副经理张清源留守,克里斯蒂娜和另一位员工冲到地下停车场去探个究竟。   等到两人来到地下停车场时,并没有发现很严重的事故,只有两名工人在修补一根开裂的柱子。   工人们一脸淡定,告诉他们一切正常不需要担心,可以回去继续工作。   两人看着掉落一地的碎渣也觉得问题的确不大,就放心回去了。      一个小时之后,11点22分,克里斯蒂娜正在做银行打烊前最后的收尾工作。   突然间不知道那里传来了一个怪异的声响,吓了她一大跳,那是碎石块坠落的声音。   她当时还不知道这个突如其来的声响意味着什么。   从那一刻开始,整栋大楼都开始微微地晃动,那是它临终前最后的挣扎。      大楼晃动持续了不到5分钟,在11点26分的时候轰然倒下,整个倒塌过程不到1分钟,就像是慢放的定向爆破一样。      上一秒还在工位上工作的职场新人,下一秒就被黑暗包围似乎被埋入了一座混凝土的坟墓。   一街之隔的街坊正在如厕,被倒塌的巨响吓得提起裤子就冲出了厕所,往窗外一望竟发现曾经整个小印度最高的大楼已经不复存在。      这栋原本最受瞩目的建筑在几十秒内变得更加的“伟岸“,因为倒塌激起的烟尘飘散至空中,在数公里之外都能被看见。   倒塌事故震动了整个新加坡,一分钟之后消息就已经传遍了周围所有的居民。   不到10分钟的时间,两辆消防车、当地分局警察、新加坡民防部队、新加坡武装部队已经医务人员就已经赶到了现场。      他们征用了街对面的一家钢琴商店作为临时的指挥中心,又在一家咖啡厅建立起受难者亲属中心。   救援人员迅速就展开了表层废墟的清理工作,生命探测仪和红外成像仪等先进设备也都陆续到达现场。   到中午十二点半左右,已经有两名被埋在表层的幸存者获救。   半个小时后,不少新加坡高层官员也都到达现场安抚群众。      然而,原本在一层的银行员工还被埋在地下近10米深的地方。   粗暴的挖掘不仅进度慢,而且容易引起废墟的二次坍塌,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方案。   当局决定召集英国、爱尔兰、日本的隧道专家,采用隧道挖掘的方式从地底对幸存者展开救援。   这些专家当时正在新加坡负责建造捷运MRT的地铁项目,他们也没想到自己会有为救援行动出上一份力。      此时还有8名受难者被埋在废墟当中,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   工程队从瓦砾中钻开四条隧道,新加坡首席军医林民建博士带领几名医生深入废墟,为幸存者提供基本的营养和饮用水,为生命争取时间。   经过长达5天救援,在救援队努力下,事故中被掩埋的50人有17人获救。      参与救援的隧道专家受到了新加坡当局的高度赞扬。   其中来自英国的专家还因此获得了大英帝国勋章,但因为勋章不属于整个救援队而被本人拒绝了。   参与救援的首席军医回忆起事件,用了“ 二战以来新加坡最大的灾难 “来形容其惨烈。      不过救援工作的完成并不意味着事故就可以被收入档案袋封存了,事故原因的调查才是真正困难的任务。   联益大厦倒塌事故疑点重重,其中最难以解释的就是那快得不寻常的倒塌过程。   起初,事件的恶劣性质引起了民众的猜测,很多人认为倒塌是恐怖袭击导致的。   但经过调查委员会的初步排查,很快就否定了恐怖袭击的可能性。      但爆炸导致倒塌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尤其是联益大厦之前曾经发生过煤气泄漏的事故。   调查员怀疑是煤气泄露引发了爆炸,继而导致了整栋大楼的倒塌。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并没有证据显示大楼曾经发生过任何爆炸。    事故发生后在现场围观的群众   事故调查委员会又提出了新的假设,根据工程师的判断, 垂直的垮塌很可能与建筑强度不足有关。   并且,有救援人员反映,他们在使用机械设备钻穿混凝土块的时候发现这些混凝土特别疏松,感觉像是用刀子切黄油一样。   显然,混凝土的强度成了下一个突破口,大楼倒塌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混凝土混合度差,或者是偷工减料。    可是经过实验室的强度测试,结果却显示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调查再次陷入了僵局。      很幸运,另一边对幸存者的询问调查又提供了新的线索。   原来在联益大厦倒塌前,黄康霖作为实际上的管理者曾 违规外加装了很多设施 。   这些没有报备的设施包括: 一个重达22吨的银行金库、三个位于屋顶的冷却塔、50吨装饰外表用的重型瓷砖。   其中一个冷却塔的安装时间就在事故发生前不久,似乎它正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厦额外加装的各种设施    可是经过工程师的计算,这110吨额外的重量与6000吨的大楼自重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   就在调查委员会以为又一次空手而归的时候,工程师在核算那些额外重量之外还拿到了联益大厦最初的设计图纸,调查因此找到的方向。       这份图纸可以说是世间罕见的极品之作,其设计水准甚至比不过一份土木专业学生不及格的课程设计!   看心情设计的图纸,结构尺寸大小随缘;错漏百出的计算书,只校核最好算的结构。      可以说这样设计出来的联益大厦,一旦建成也就意味着倒塌。    这份原始设计里的数据,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分析,结果是其结构强度严重不足。   有一些柱子的安全系数甚至不到1,也就是设计强度连建筑本身的自重都无法承受。   至于为什么这样的建筑还能存在15年,估计是规范标准当中很多材料的数据取了较低的数值,实际情况要更大一些。   并且某些不会在计算中考虑的结构(如某些墙体)实际上也承受了部分的荷载。      更惊奇的是联益大厦的脆弱并非无人知晓,黄康霖在大楼施工时就曾经紧急修改过设计。   1970年,黄康霖以建筑师易宏坤的名义给地下室的9根柱子包上了砖,还偷偷在里面埋上了钢轨。   黄老板并没有在任何设计书中说明这些修改的用意,但这显然是为了弥补施工或设计上的失误而修改的。    调查的结果印证了猜想,被包了砖的柱子施工质量奇差,柱脚偏心、二次浇筑、尺寸不符,连钢筋都少了25%。      大楼建成之后,黄康霖还在楼顶违规搭建了一个职工餐厅,在一次消防检查中被勒令拆除,但实际上这个餐厅一直陪伴着大楼直到倒塌。    这些额外的重量对于设计规范强度足够的建筑而言的确是微不足道的。    可对于联益大厦这种货色而言,足以成为致命的威胁。   从1974年开始,联益大厦就已经出现了很多可怕的征兆。    酒店三楼的一些房间墙面上出现了一米多到两米的裂缝,有的宽度达到了2厘米。      而黄康霖在得知了之后也仅仅是用水泥简单地修补就万事大吉。   直到大楼倒塌前,诸如墙面开裂、门框变形、天花掉渣的现象已经出现了无数次。   3月15日倒塌的当天,地下停车场落下大量碎渣,黄康霖老板终于不再是用水泥简单地修补了。   他命令两名工人从旁边的工地搬来一根四五米高的方木顶住天花板。      但一根木头对于整栋大楼而言简直就是杯水车薪,黄老板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让人继续去工地上搬木头,自己则回楼上招待客人。   就在另一根方木运送的途中,大楼发出一阵雷鸣般的巨响,带着黄老板以及其他32名遇难者一起毁灭。    “保卫他的生活,直到大厦崩塌” ,也许是黄老板这半辈子最生动的写照。      不幸中的万幸是新加坡当局对事故的处理,救援及时且专业,事故调查详细而可信。   在结案后,调查委员会向当局提交了多项建议,全都是关于避免此类事故的制度修改。   当局对1970年代的建筑进行了检测,加固或重建了不合格建筑。   1989年,新修改的新加坡建筑管制法令生效,采纳了很多调查委员会的建议。      两年之后,一栋9层高的大楼以新管制法令为标准在事故原址兴建,取名富都大酒店。   联益大厦的倒塌事故实际上以一幕惨剧的形式敲醒了沉浸在高速发展中新加坡。   一晃32年过去了,旧的建筑标准也许已经不再适用,新的改革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到来吗?    *参考资料   袁佳珺. 掩藏15年的隐患——新加坡新世界宾馆倒塌事故. 事故·回到现场. 2010.3.   新世界酒店倒塌事故. https://wenku.baidu.com/view/40ae4f387c1cfad6185fa710.html   Lim Tin Seng. Hotel New World Collapse.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2011.   Raffi A. Kayat, BAE/MAE Structural, Penn State. The Hotel New World Collapse (March 15, 1986). Wikispaces.Fall 2012. \0 \0
6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学厕所围墙“又”倒塌 1死2伤——是“人祸”,绝非“天灾”
热度 1 lanxum 2013-10-1 09:02
小学厕所围墙“又”倒塌 1死2伤——是“人祸”,绝非“天灾” 131001 李健 9 月28日 早晨, 河北石家庄元氏县蟠龙私立小学学生到厕所解手时 ,厕所一道1.5米的屏风围墙突然倒塌砸中三名男孩,一人死亡,另外两人一人是多处骨折,另一人肝脏破裂。 事故发生后,元氏县教育局一名负责人解释说…… “可能当时去上厕所的孩子有点多,挤倒了厕所门口的围墙,墙壁受力过大,突然倒塌” ——难道墙是纸糊的吗?孩子多能挤倒墙?还是想逃脱“人祸”责任? “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同时,全县教育系统也已经展开安全排查,除了将蟠龙学校其他男厕所类似的围墙拆除之外,要求所有学校要注意细节,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校车出事了就去整治校车,围墙倒塌了就去排查围墙……这些早管干吗了,教育局等部门非得等死了人后才去安全排查吗? 无独有偶,近年学校围墙倒塌事故屡见不鲜,是“人祸”,绝不是“天灾”,更不是“孩子多挤倒的”!围墙倒塌,用不着什么兴师动众的调查,很直接的原因,没有地基或是墙体没有钢筋……我们整天在呼喊,“再穷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紧也不能亏待了教育”……如此下去,我们这些“时代长辈们”应该怎样给“祖国的未来”一个交代? 2009 年12月14日 ,湖北阳新三溪中学一女厕墙体倒塌 3名初中生1死2伤 ; 2012年12月7日广西南宁三塘镇四塘小学围墙倒塌小学生1死3伤 ; 2012年12月28日,广东云浮一小学男厕所围墙倒塌学生2死2伤…… 河北元氏事发小学——蟠龙学校 河北元氏围墙倒塌受伤小学生接受治疗 广西南宁一小学围墙倒塌
个人分类: 广义安全观|45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河南桥梁倒塌事件的一点分析和看法
热度 32 shping 2013-2-4 12:43
对河南桥梁倒塌事件的一点分析和看法
愿11位遇难的同胞安息,愿家属早日从悲痛中走出来继续生活。 昨天晚上花了三个多小时,看各种图片和报道,试图以一个土木人的身份,分析了一下河南这个事故的原因。信息有限,为探讨性文章,期待于大家有用。语言尽量直白。 桥梁背景: 义昌大桥 为简支梁桥,为装配式 T型梁截面,每跨采用5根梁, 跨度为 40米。此种桥梁结构非常常见。 桥为东西走向,分南北桥。此次倒塌的为南桥,倒塌共两跨80米长。 事故原因结论: 1、 烟花爆炸威力大,但最初可能只炸断了两根梁,伴随着车子的移动,对中间桥墩产生了巨大的扭转力并使墩柱连接处断裂,最后造成了两跨80米距离桥面的垮塌。 2、 采用柔性桥墩时,特别是桥墩高度较高时,可能需要考虑加强抵抗侧边倒的刚度,为意外事件增加好的构造要求。 观察事故中几个现象:(请结合附录图观察,图上已经加上简单的说明) 1、 北桥栏杆破坏位置及桥面碎石分布:距离一号桥墩距离不远,目测小于5米,宽度为10米左右。桥面存在大量碎石。 2、 南桥桥面碎石分布情况:一号桥墩附近存在大量碎石,三号桥墩处无碎石。位于三号桥墩处的豫G6920挂车未受损。 3、 一号桥墩处未倒塌梁截面存在黑色爆炸痕迹,分布面积为1-3号梁之间位置。 4、 事故中掉下来车辆中共有六辆货车和两辆轿车(不含货车上新车)。第二跨基本能够分辨为两辆货车,其余车子均在第一跨内。且密集在爆炸点附近。 5、 倒塌的二号桥墩倒塌位置特殊,正好在原位置的平行真南边。 6、 据新京报采访稿“ 桥塌的瞬间,坐在驾驶位的陈刚生喊叫着让冯骏科跳车,冯骏科拉开车门蹿出驾驶室。 ” 7、 桥面铺装中有较为密集的钢筋分布确保桥面的一体性(常见于装配式简支梁构造)。 分析过程: 1、 根据上述123三个现象,基本能够判断出爆炸点位置在一二号梁的靠近1号桥墩位置。 2、 根据上述6现象,基本可以判断,爆炸距离桥倒塌是有个过程的,并不是瞬间发生的。 3、 上述4现象看似违反常理,根据常识,爆炸一般都是将东西排开。那这里为什么反倒聚集在这里,合理的解释是:爆炸炸断1号和2号梁后,两根梁一个方向缺少支撑,开始往下陷,但由于桥面整体铺装(上述7现象),并没有马上掉下去。随着桥面倾斜的发展,车子开始从各个方向滑动到爆炸点位置。 4、 大量车子都聚集在这个位置后,桥面完全失衡了。对2号桥墩产生了完全超过设计考虑范围的巨大的侧向的扭转力,桥墩柱和桥墩在上部连接处被截断,2号桥墩平行着倒向南边。(解释了5号现象),随着桥墩的倒塌,两跨桥面一起坠落,所有在这两跨桥面上的车子都掉下去了,这也和桥面掉下来还是几乎没有破坏的完整桥面的现象相符合。 目前来看,桥墩先倒掉后才桥面垮塌的这种猜测是唯一能够符合现有现象和力学发展规律的。另外的猜测基本都不能完全符合现在的情况。 第一种不可能成立的猜测:桥梁被瞬间炸断,车子往下掉,那应该会有车子在砸下来的桥面的下边,现在看图片应该不存在桥面下的车辆。 第二种不可能的猜测:桥梁第一跨先掉下来,由于桥面的纵向连接,把2号桥墩带倒,进而第二跨倒塌。这种也不可能。一是简支梁桥的纵向连接很弱,根本没有这么大的粘结力,二是如果是这种方式,2号桥墩应该倒向东边而不是南边。三是纵向连接这么强的话,为什么只倒掉两跨,为什么不会连环倒? 其他几个很多人质疑的质量问题简单回答下: 1、 有一张图中,看到很多很细的钢筋,仔细看看,那绝对不是梁的钢筋。那是桥面铺装层的钢筋,用于抵抗桥面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缝的。根本就不粗。 2、 还有一张梁纵向连接的钢筋也很细很小。还有伪专家出来说这是预应力钢绞线,我彻底晕菜了。钢绞线的确是很细,但是大哥这是简支梁的支座的上部,怎么可能有预应力钢筋,还这么露在外面。明显的这是梁纵向连接用于保证平顺性能的钢筋么。 为工程人员辩护: 如果事故真是如我预测的这么个发展过程,那么肯定是在设计时考虑之外的,设计的时候肯定不会考虑这么大的侧向扭转力(为什么不考虑?答:土木的设计都是以概率论为依据,一切的事情都有发生的可能,不可能建造完全不能毁灭的建筑物,规范是根据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综合考虑确定的。) 所以不能看到这么个事故就一定断定是工程问题(设计问题、施工问题、偷工减料各种臆断)。我不否认中国土建存在大量的问题(从潘石屹的粉尘污染,到各种低级别的偷工减料),但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随便给人盖大帽子。 另外,如果说有工程责任,我想了很久,觉得只有一点可以质疑,为什么桥墩和柱子断裂正好在连接处。刚度变化区,设计中一般要做到强度放大的,为什么还是断在这个地方?可以好好现场考察下,到底这个地方是不是最初的断裂区域,若是,工程设计方或者施工方可能会有责任(当然车子堆积后荷载超出设计多少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反思: 烟花运输肯定是需要安监部门好好反省的。由于烟花地域价格差,其实还是有很多人铤而走险私自运输贩卖。一定要严查严惩。 对于我们每个人,烟花能不放就不放了,烟花大会能不看就不看。每年在这个产业上死伤的人数量应该挺大的,为的就是看客的几句称赞,真心不值得,抵制从自己做起。 另外说几句: 昨天是因为这个倒掉的桥的事情说了几句话,就被尊敬的 @ 袁裕来律师 校友称为五毛加以批判,大佬影响力大,一下子我就被很多人批评。发现大佬也爱说大话,带高帽,煽动群众,集体跟风。 一直觉得自己判断力尚可,当初赵登用爆炸案最初的新闻刚出来,我的判断原文就是“ 可能的解释,凶手还在逍遥法外,他给了赵登用一些钱,让他帮忙送这个包给爆炸现场的某个人,然后看他进去以后,遥控爆炸 ”,事后证明真相就是这样的。 对于这次的事情,本来关心不够,觉得就是被烟花炸掉了,为那些可怜的生命惋惜。晚上这么一来,也有网友提出各种问题互动。就有点兴趣想看看到底怎么搞的这么个桥能倒成这个样子。我仔细看了好些照片,慢慢的看出一些东西来,做了这些简单的猜测和科普。 我觉得,如果只是不加思考简单的说这是工程质量问题,是伤害土木人感情的。其实每个专业都有各自专业领域的知识,要增进了解只能多交流。戴高帽瞎批判要不得。 对尊敬的校友 @ 袁裕来律师 想说:“虽然您毕业很多年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别忘了竺校长的求是校训,慎用个人影响力。” 最后再祝愿这些遇难的同胞安息,愿家属早日从悲痛中走出来继续生活。 新浪微博@宋欢平 2013年2月4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570 次阅读|40 个评论
关于某市大桥倒塌
Andreihit 2012-9-20 08:01
某市大桥倒塌之后,媒体的一窝蜂怎一个乱字!帮你们捋捋头绪: 1、大桥计划投资多少?节约投资多少? 节约*亿后,应该投资多少?实际投资多少?建设单位实际花在大桥建设上多少? 2、大桥建设单位到底是谁?和一家快餐连锁机构什么关系?外省某交建集团什么人来工作?是否有人借用了外省某交建集团的资质和名义? 3、查查招标时的会议记录。 暂时这么多。
2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围观】灾害可以套现;撤岗不裁人;医院输错血
wya 2012-5-24 17:49
邓海建:原来灾害也可以成为套现的筹码 http://news.163.com/12/0524/07/828LBGDM00012Q9L.html?from=index 湖南省桃江县今年5月12日遭受洪涝灾害,对于直接经济损失,县民政局的数字是1800万元。而防汛办向媒体提供的灾情汇报材料却说是8900万元,被当地媒体发现暗含“水分”。(《 法制日报》5月23日) 民政估算的1800万元灾情损失,在防汛办的大笔之下摇身通胀为四倍多的8900万元。于是,没有倒塌的房子,在灾情汇报材料上崩裂坍塌;有限的降水量,奇迹般被吹大……解释的理由,轻佻而无稽,譬如“因为新闻单位要得急,所以这些数据都是在一夜中估算统计出来的”, 又譬如“统计降水量的有气象局、水利局和水文局三个部门,每个部门统计出来的降水量数据是不同的”。醉翁之意,不过是司马昭之心而已。 正经八百地辩驳,其实无甚意义。真正需要反思的是,谎报、虚报灾情的胆子来自哪里?尤其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此类往灾情中“注水”的做法究竟是一时之举还是惯性使然?早在2005年,湖南省防指就曾召开过专门会议,彼时桃江等地也是“不同程度受灾”,有关部门明确要求,上报灾情“既不许缩小,也不许夸大,否则将予以严肃处理”。7年后,地方灾情仍上演“一夜巨变”的桥段,显露的不仅是少数基层单位借灾套取资金或政策便利的趋利心态,恐怕更拷问着灾情评估核查体系与问责机制。谎报灾情的故事,顺利套现的固然三缄其口,东窗事发的也难以细细追究。 灾情面前,有一个现象是耐人寻味的:一旦死人了,数字必往少了说;一旦屋倒房塌了,数字必往大了做——前者是规避责任,后者是寻求悯恤。数字上诡异如斯,说到底,不过是权力与责任的分裂 。防汛办为何敢于向媒体提供损失被夸张成8900万元的灾情汇报材料,这除了逐利心思与核查制度外,还有一个问题往往被大家所忽略——灾情面前,人为责任(至少是领导责任)要不要拎出来厘清?雨雪冰雹,有些是不可抗力的事情,但如果防汛到位一些、预警高级一点,何至于损失至此?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在灾情汇报的时候,要求受灾地不仅上报损失的各项数据,还将人为责任列为“必填项目”,并以此追究相关部门的职能责任——那些动辄被掺水的灾情,恐怕就不敢赌上自己的前程。语出惊人的虚假灾情,帮扶救济之前,失职渎职账单总不能一直糊涂不清。 山西撤销1237个事业单位 无人因此下岗 http://news.163.com/12/0524/15/829HUBSB0001124J.html 自2008年至今,山西裁撤事业单位1237个。仅就山西农业厅来说,49个事业单位中撤销了4个,编制减少了32个,但因过去空编很多,此次裁撤竟无一人下岗。事实上,山西全省也没有人因此下岗。山西编办官员称, 这次改革,“没让一 个人下岗,没让一个人的利益受损”。 医院输错血型 患者出院后死亡 http://news.163.com/12/0524/14/829D2O0600011229.html 4月16日,延安市民王万芬因贫血在宝塔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医院前后两次为王万芬输入了800ml的AB型血。出院后,王万芬出现溶血反应,于4月26日死亡。事后,事故鉴定书显示,王万芬其实是B型血。对此 ,该医院院长称,患者入院时,不知什么原因测不出血型。 孕妇就诊时医生称其不孕 http://news.163.com/12/0525/01/82AH27RQ00011229.html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奇闻:石家庄在建房屋被雷倒
陈龙珠 2009-8-4 21:08
转注: 晚上浏览新浪网新闻,在相关专题中看到如下截图所示(含链接)的新闻标题: 对倒塌房屋是遭雷击所致的提法,令人惊讶:这厂房设计和施工中理应按规范设置的防雷措施咋不起作用?新闻图片显似这房子邻近还有金属塔架,这雷电咋非得选了这在建厂房入地呢? 死了17人,属于重大事故。这房子为啥坍塌,省部级官方应该会公布调查报告的。 本博担忧,自去年杭州地铁车站基坑坍塌起,看似越来越多的重大工程事故力找非人为的原因,对正当地追究责任、吸取教训和确保工程安全性,将会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 后记2(2009-8-7): 石家庄确认致17死塌楼事故主因系雷击 后记1(2009-8-5): 石家庄房屋倒塌初步判定为雷击所致 本博以往相关文章: 我国拉动经济时期须谨防工程事故多发 ----- 官方证实石家庄厂房坍塌事故已造成17人死亡 石家庄市长安区西兆通镇南石家庄村一座二层楼房在雨中倒塌 中新社发 翟羽佳摄   中新网石家庄8月4日电 (记者 牛琳)记者刚刚从此间官方证实,截至今日17时,上午发生的石家庄厂房坍塌事故已造成17人死亡。   石家庄市委宣传部证实,截止17时,已挖出被掩埋者二十人,其中确认十七人死亡。   据透露,事故发生的确切时间为4日9时15分左右。当时石家庄市正遭遇一场强降雨,不时电闪雷鸣。位于石家庄市西兆通镇南石家庄村的腾飞玛钢铸造有限公司在建厂房突然倒塌。   有目击者称,当时听到一声雷响,并看到一火球击向在建厂房。大概有20多名施工人员和过路人员被掩埋在废墟中。事故发生后,当地消防官兵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事故抢险指挥部称,目前现场救援工作已接近尾声,本次救援共出动各种车辆十六部,消防官兵一百五十名,民警二百名。(完) 视频和更多照片: http://news.sina.com.cn/c/p/2009-08-04/174918363561.shtml
个人分类: 工程事故|5952 次阅读|5 个评论
工程结构倒塌不一定缘自施工质量
陈龙珠 2008-12-14 12:14
在保证土木工程安全方面,目前设计方法的主要力学原理是 工程结构抗力高于其在使用期中可能遭遇的最大荷载作用效应 。上述原理很简单,但在具体操作时,这两方面的定量计算即使不出现人为差错,至今仍存在为当代科技尚难以解决的众多不确定性问题。 在结构抗力计算方面,结构材料本构和建模与实际情况总会有偏差,建造质量、使用过程中人为损伤和自然环境导致的老化会加剧这类偏差的程度,当其超出设计时考虑的冗余时,工程结构的安全便将遭受威胁。 在使用期结构可能遭遇的最大荷载作用效应估计方面,定性地说,同时考虑的荷载和作用种类越多、其集度越大,则由此设计的工程结构将越安全,但与此相应的建设投资和设计难度也将大幅提高。在社会财富相对有限而建设项目需求相对很多的情况下,人们便不得不在安全程度与建设规模两个矛盾的方面做出颇为痛苦的抉择,而这显然已经不是单纯的工程科技问题了。 在我国,强震产生人员伤亡最多,气象灾害则导致经济损失最大,但这两类大灾种的出现概率是有显著差别的。因此,作为工程安全和建设成本控制的折中,目前相关法规原则上均是基于既有历史资料和现代科技成果,对各地区的震、风、雪、水等的设防作用或荷载按一定时期内超越概率或重现期来估计的。从近代出现的重大灾害损失来看,我们所出的问题,大多就在于对这种设防作用或荷载及其区域建设防灾规划的估计严重不足。 综上简述,住宅和其他工程结构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出现倒塌性破坏,除可能与建造质量和设计问题有关外,技术标准中最大作用或荷载条件的严重低估和设计方法的缺陷原因千万不能忽视( 但这并不只是我国存在, 1994 年美国和 1995 年日本强震中均有工程结构严重破坏的问题, 附照 )。对此,只有政策管理和工程科技长期有所作为,才能从根本上不断地提高住宅和其他工程结构的灾害防护能力。 附 :1.王自法教授相关新作 http://zifawang.blog.sohu.com/106484843.html 2. 美国Northridge/日本Kobe 地震破坏典型照片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5619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墙之患
陈龙珠 2008-6-18 18:20
后记: 中国农业大学围墙倒塌砸死女童(图) http://news.sina.com.cn/s/2008-08-02/030716045938.shtml 中国农业大学东门北侧的一段围墙突然倒塌,砸中了行经此处的祖孙3人,造成1名女童死亡,另两人受伤。/农大相关负责人称,近日接连降雨造成墙体酥松,同时,由于墙内绿地地势高,雨水聚集在墙边,导致了围墙倒塌。 ============== 在许多地方,尽管围栏可以拓展空间视角,但一些单位仍喜好于用高深莫测的实体围墙来作为将自己的内部世界与外界社会隔离的构筑物。遗憾的是,若对围墙管理不善,则经常会出现墙倒压死行人的悲剧。在连日的阴雨天气里,广西苍梧县某初中饭堂旁边的围墙于前天傍晚便发生了崩塌,造成4名学生不幸遇难,8名学生受伤(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17/130914030881s.shtml )。而杭州近也发生了一起围墙倒塌、一对四川广元夫妻不幸死亡的事情( http://video.google.cn/videoplay?docid=-6202907089018990772 ),其中令人费解的是那家建筑施工单位在墙内安装了彩板围护之后为啥不撤除这堵要了人命的砖墙。 围墙大多是在地上开一浅槽并浇筑一条简易的地基后用砖砌筑,墙体与基础之间少见配置提高其稳定性的拉结钢筋。而且 经过一定时期的风吹雨打日晒后,墙体材料强度也将逐渐因老化而降低,其稳定性相应地会逐渐降低 。若再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可由附近施工、地下流土等致使墙基下沉、侧移引起),或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则其安全状态将更加恶化。 我在杭州工作期间,所在单位招待所锅炉房外堆煤场的围墙就曾于20年前发生过推倒围墙并砸死邻近小学路过此处的3位学生的事件。2001年 5月12日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黑龙江路某建筑工地沿街遮挡墙发生倒塌( http://www.xjbz.gov.cn/html/news/jjxx/2001-5/15/9_46_001862.html ),12人当场死亡,30余人受伤。这些事件均是人们不了解靠墙堆积大量散粒物体会产生过大水平推力并可能导致墙体向外倒塌所致的。 在砌体围墙内側大量堆积煤或建筑废土时,其自重即可使其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其结果不但使废土密实度不断增大,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侧向(水平)位移。而另一方面,围墙所具有的侧向刚度使得它对煤或填土的侧向变形将产生抵抗作用,随之而来的便是煤或土对围墙产生出侧向水平推力。根据土压力理论,在填土高度不断增加时,虽然围墙前期已发生的微小位移会使填土初始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有利的主动土压力状态(水平应力不到竖向自重应力即重度乘以深度的一半)发展,但随着填土或煤厚度的不断提高,围墙受到的总土压力及其作用线的高度乃至倾覆力矩会明显增加。因此,若在其内侧不经计算分析而大幅抬高填土或堆煤,围墙倒塌最终将是难免的。另外, 当发生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后,在墙体开裂前,较大面积的堆煤或土中可能还会出现类似于地下水位上升的现象,而水压力是各向均等的,其对土或煤粒作用于墙的水平应力的减少远没有其水压力的增加多,从而会在一定时间内增大对墙体的水平推力,使得墙体在雨天更容易倒塌。 因此,对临墙较大面积地堆煤或土,一定要限制其厚(高)度,或对墙体承载力进行计算后予以加固,同时还要安排专人经常察看围墙垂直度和裂缝变化情况,雨天尤其应该如此。 而当我们沿着高墙行走时,是否还应该尽量离它远点呢?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426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