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有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这个偏方忒简单,专治癌症很有效!
lily201268 2012-9-19 12:40
日前,一位博友 秋心 在本博文章 《 千真万确!芥末调鸡蛋清治风湿一次断根 !》 后留言如下: 真的很神奇! 师兄,我这里也有一个偏方专门治疗癌症的。其实我早就听说过这个偏方,只是没亲眼见到,怕耽误了病人就没有说。现在我真的见到了治愈的几个实例。所以我把这偏方放在师兄这里请您帮忙让更多的人知道。 偏方很简单,就是用核桃最外层的皮晒干煮水喝。 病例一:我一位表姐61岁,两年前腿痛疼到不能走路到医院检查被当地医院诊断为骨癌且已到晚期,家里人不相信又转到天津市肿瘤医院再次确诊 骨癌晚期 ,医生说手术已经没有意义,存活时间不会超过六个月。我表姐当时已经卧床,不愿意化疗,坚持不治,而是采用了这个偏方, 每天清晨家人抓一把核桃皮为她煮一暖瓶核桃皮水,从早饭后开始渴了就喝,喝时嘴有些麻木用量最合适,太浓了嘴会起泡,具体多少克没有天枰没有量过。六个月后不但没有死而且已经可以下地走动,到医院检验癌症标的物,已经趋于正常了 。一直喝到现在两年多了,她身上的癌细胞在一年前就正常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料理家务。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 肺癌患者 年近七十,(他是)一位饲料厂的老板,晚期肺癌手术后,化疗两次再也不化疗了。他说化疗还不如死了,太难受了。也开始煮核桃皮喝,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他天天早晨跑步,不知道的根本看不出他有病。 另一个 乳腺癌晚期肝转移患者 43岁住在我家附近,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化疗六次后开始喝核桃外皮水,现在一年多了一切正常。 希望这个方子大家能够传播,利益有用的人。 阿弥陀佛! 本博主湖心亭看雪客回复: 先随喜您的功德!请问:1、方子是怎么来的?2、核桃皮如何获得?3、无论什么癌症都能治吗? 秋心 再回复: 这个偏方是几年前山区一位在我姐姐家打工的工人说的。(他具体的姓名住址我不知道,一年前他就回家照顾老人了,因为当时我们并不是很相信,如果不是亲眼见到疗效或者是医院里已经给判了死刑的人谁愿意拿自己当试验品呢?)在他们山里很有疗效。因为他们山区好像条件比较差,又有好多核桃树,可以就地取材,一些癌症患者在医院治不起也受不了化疗的罪就用这个偏方, 大多数人疗效很好,但是因为个体差异也有极少数人医院治不了核桃皮也没治好。 (比如我同事的一位家在农村的弟弟,今年51岁,三年前他妻子肺癌去世,他妻子刚过三周年祭日,他感到腹部胀痛一个月后到医院才发现已经 肝癌晚期扩散腹腔积水 了, 医院已经不给治,医生说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让回家准备后事。无耐家人用这个偏方试一下,当时已经连水都不能喝,喝下去就会吐,可是他喝核桃皮水居然不吐,家人以为有希望了,可是他一个月后还是去世了。这是我亲自见证的无明显疗效的一个例子。 核桃最外层的皮,是指核桃还没有成熟挂在树上时外面那层绿色的外衣。 我表姐所用的核桃最外层的皮,是从树上打下来的,因为她确诊骨癌晚期是在春天,树上已经没有核桃了,是请蓟县山区的人帮助从树上打下来的,我也说不好,核桃没有了,它最外层的皮为什么还留在树上(是不是核桃成熟后自己脱掉外衣掉地上去了而皮还挂在树上?)反正那皮黑乎乎的,看上去不漂亮。可记住不是我们吃核桃时砸掉的那层又厚又硬的皮。 就是这个核桃外面的绿皮 秋心 在本文后 再留言: 谢谢师兄的传播! 另外我再说明一下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用量也是不太一样的,从那几位病人分析,似乎病情越重需要的量就大一点, 可以让病人试喝几天,开始用30克,然后酌情根据病人自己的感受加量或减量,总之喝到嘴唇麻木而恰好没有起泡泡是最合适,如果太浓了嘴起泡泡会影响吃饭,太少了又起不到治疗的作用。这个偏方里也说可以用核桃树枝,可是我知道的这几个病人都是用的核桃外皮,他们感觉树枝不如核桃外皮药力强 。所以我没有写,因为我见过的人没有验证疗效。 特别注意: 偏方中的核桃皮必须用晾干的,不能用新鲜的。在煮水之前要用清水漂洗一下去掉浮尘,再倒入砂锅然后加水浸泡大约三十分钟,用中火烧开以后改用小火烧半小时后即可,煮成800——1000ml,在一天中分三至五次喝完。注意不要喝隔夜的。 网友留言: 刘红玉 2012-09-11 13:05:42 阿弥陀佛!段师兄,我们这边有核桃皮,如果有需要的,我可以寄一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2eaa2.html
16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外交场合,实力和政府是唯一的有效因素
yue 2012-9-16 23:51
弱国无外交。对于弱国,民众的努力也是多余的。对于强国,民众的努力也是多余的。 所以,民众的责任只有一条,就是自强、强国。 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努力,是唯一有效的行动。上次詹其雄事件中,民众的努力完全无用,而且起反作用。而政府的努力非常见效,即加强稀土管理。这次也是,政府的编队护航是唯一有效的。 从这一点看,北大学生是非常愚蠢的,证明中国教育的问题,即不是培养人们的头脑。作为学生,能够对钓鱼岛问题有真正的了解吗?更不要说研究。如果有头脑,不要说一句不是自己亲自研究而得出来的东西。 因此,北大的学生还是应该“好好学习”,少在那里肇始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如果不想学习,可以打球,以免成了东亚病夫。 北大2011级新生军训:3500学生累计看病超6000人次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9/16/17645247_0.shtml 2012年09月16日 02:5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个人分类: 普罗米修斯 哲学|19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有效管理时间的十八种方法
zhongpanpan 2012-7-30 16:26
陶渊明有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怎么珍惜都不过分,推荐有效管理时间的十八种方法。 浪费时间的十大原因: 1 、缺乏明确的目标; 2 、办事拖延; 3 、缺乏优先顺序抓不住重点; 4 、注重过程不重结果; 5 、做事有头无尾; 6 、缺乏条理与整洁; 7 、不懂得授权; 8 、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 9 、盲目行动; 10 、简单事情复杂化。 结合以上浪费时间的原因,提出了十八种时间管理的方法: 1 、策略第一。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时间管理策略总是第一位的。 2 、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重点。 若干项工作,总有重点工作和非重点工作,我们就要在重点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反之我们就会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而工作却没有成效。如信息管理中心目前的工作重心就是信息化建设。 3 、马上行动,杜绝拖延。 现在该做的事如果一拖再拖,则到完成工作的最后时限必定会手忙脚乱,要么胡乱应付要么就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加班。 4 、确定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就会走很多弯路。确定了目标还要有行动计划,不管是心中的行动想法或是书面的行动计划总需要一个,要不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 5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价值的。 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时间组成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故时间也是有价值的,所以才有鲁迅所说有的“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名句。 6 、今日事,今日毕。 有了良好的完成工作习惯,时间自然是充分利用,就不存在浪费了。 7 、第一次做好,追求零缺点工作。 工作如果不第一次做好,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到最后又要返工从头做起而且不知道这次能不能符合要求,时间不是就在一遍遍的重复中浪费掉了吗。 8 、在要求工作时,必须要求时限。 这样就既不浪费别人的时间,也不浪费自己的时间。 9 、善于授权。 善于授权,是有领导艺术的人专利,不懂得授权的人会事必躬亲,必然是忙得不可开交。 10 、要有条理与整洁的方法。 文件和物品存放有条理,就不会在找东西上浪费时间。 11 、养成快速的节奏感。 这样时间的利用率就自然提高,甚至带动别人提高效率。 12 、结果导向,掌控过程。 完成任何工作,都有一个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以这个结果为导向,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调整方向,最终完成这项工作。 13 、猴子管理。 就是把每一项工作都看成是一只猴子,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猴子,且要注意不让别人的猴子成为自己的猴子,要不猴子太多怎么办? 14 、不要让人浪费你的时间。 要懂得拒绝,不要在无谓的交往中浪费自己的时间。 15 、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 这一条很重要,不要试图认为有整块的大量时间供你支配,要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比如我们在制定部门的制度流程的时候,需要全部门人员参于讨论,各人有各自的工作,不可能有整块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就要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分开讨论。 16 、“第一”胜过更好。 “第一”才是最好的。短跑冠军比亚军领先的就是零点零几秒。 17 、记录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 个人感觉这是个好习惯,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你对时间的支配情况就有据可依,改进不良的时间支配方式,从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18 、业余时间管理。 不要忽视业余时间的管理,工作时间管理和业余时间管理是辩证统一的。 本文摘自风逸含笑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0acd67010174kt.html
个人分类: 生活|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家防总有效应对京津冀等地特大暴雨过程
whyhoo 2012-7-23 10:28
本站讯 7月21日至22日,全国降雨主要集中在从长江上游到东北的西南东北方向雨带上,强度最大的地区主要在华北的京津冀地区和长江上游,其中北京市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全市面平均雨量170毫米,最大点雨量达460毫米,为1949年以来最大值,河北廊坊固安364毫米,天津蓟县下营塘坝311毫米。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黄河中游、西辽河上游、海河大清河等1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海河流域北运河北关闸22日1时洪峰水位19.77米,相应流量1590立方米每秒,水位和流量均列建国以来有实测记录第一位;下游支流凉水河榆林庄水文站22日6时水位涨至19.22米,相应流量555立方米每秒,水位和流量均列1958年有实测记录以来第一位。   此次强降雨过程影响范围广、局部强度大、移动速度快,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四川、贵州等省区均发生暴雨洪灾。据预测,长江上游、黄河下游和东北中东部地区仍有强降雨过程。第8号热带风暴正逐步向我国南海靠近,强度缓慢加强。鉴于当前严峻的防汛形势,国家防总于21日19时将全国防汛应急响应由Ⅳ级提升至Ⅲ级,并紧急向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四川、贵州、广东和海南等省(区)派出工作组赶赴一线,指导地方做好抗洪抢险工作。   国家防总高度重视京津冀等北方地区强降雨过程,20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有关省市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工作。21日上午和晚上,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紧急会商,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工作,并多次与京津冀防指主要领导通话,了解雨情、汛情、灾情和防御工作情况,研究安排人员转移、洪水调度、堤防防守、城区排涝等工作。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赶赴北京市防汛指挥中心,与北京市防指研究防汛抢险工作。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湖北、陕西、四川等省市防指和水利部海委、黄委防总迅速贯彻国家防总关于强降雨防范工作的安排部署,主要领导赶赴受灾一线,靠前指挥。各级防指和有关部门提前发出通知,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科学调度,全力做好当前强降雨防范工作。北京市防指发布汛情橙色预警,启动防汛Ⅱ级响应,全市共出动应急排水抢险和值守备勤力量1.2万余人,道路巡查车510辆,累计排水100多万立方米,城区各主要道路22日6时前积水基本排除,紧急转移山洪泥石流易发地区群众30695人,科学调度河湖重要枢纽,全力排水,按照预案迅速抢修通讯、供水、供电设施,排除居民住房漏雨等险情。河北省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转移安置保定、承德等受洪水威胁地区群众7万余人,组织5600余人巡堤查险,营救野三坡风景区受困游客100余人。水利部海委启动防汛黄色应急响应,陕西省启动黄河干流Ⅳ级防汛应急响应,四川省启动Ⅳ级防汛应急响应,湖北省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升到Ⅲ级。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北京和河北有12人因灾死亡和失踪,详细灾情正在进一步统计核实中。 原文见 http://www.mwr.gov.cn/slzx/slyw/201207/t20120722_326639.html
个人分类: 水利|1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Bi2O3氧化物添加对YBCO超导块材性能的影响
hxiuzhou 2012-7-19 16:05
  利用顶部籽晶熔渗工艺(TSIG)制备的YBCO超导块材, 由于其性能优于传统的熔融织构工艺(TSMTG)而被广泛关注, 但是,这种工艺制备出的超导块材中尚存在着一些不足,从而制约着超导块材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超导块材中Y211粒子的颗粒已经达到基本上达到了最小粒径,即1m左右, 因此, 要进一步提高临界电流密度Jc就必须在YBCO超导块材中引入有效的磁通钉扎中心. 实践证明, 在有效地改善材料内部组分以及结构方面所采取的方法中, 纳米粒子的掺杂是引入有效磁通钉扎中心的最实用的方法之一, 其中把具有双钙钛矿结构的Y2Ba4CuMOx(M=Nb, Zr, W, Ag, Mo, Bi等)纳米粒子作为第二相粒子引入YBCO超导体中, 可以有效地提高YBCO超导体的磁悬浮力和临界电流密度Jc. 但是由于制备Y2Ba4CuMOx纳米粉体比较耗时并且其成本较高. 因此, 为了节约成本, 由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王妙、杨万民等人研究发现,在采用顶部籽晶熔渗工艺(TSIG)制备YBCO超导块材时, 利用氧化物Bi2O3粉体掺杂可以在YBCO基体中成功地引入第二相纳米粒子Y2Ba4CuBiOy,并由此来提供磁通钉扎中心,提高了YBCO超导块材的磁悬浮力.   由杨万民教授担任通讯作者撰写的《Bi2O3氧化物掺杂对单畴YBCO超导块材磁悬浮力的影响》一文中解释到,添加Bi2O3氧化物可以在YBCO超导块材熔融状态时反应生成第二相纳米粒子Y2Ba4CuBiOy,该文已经发表在《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的2012年第42卷第4期上.   这一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添加氧化物Bi2O3粉体使其在超导基体内部反应生成第二相纳米粒子Y2Ba4CuBiOy,从而更好地起到磁通钉扎的作用,并在适量的Bi2O3粉体的添加下,使YBCO超导块材的磁悬浮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该研究得到了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批准号:311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872079, 51167016)、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批准号:2007AA03Z241)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批准号:GK200901017)的资助. . 新闻来源:EurekAlert ( http://zh.eurekalert.org/zh/pub_releases/2012-05/sicp-teo052212.php ) 来源文献: 王妙,杨万民,马俊,等. Bi2O3氧化物掺杂对单畴YBCO超导块材磁悬浮力的影响.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2, 42(4): 346-351. Wang M, Yang W M, Ma J, et al. The effect of oxide Bi2O3 doping on the levitation force of single domain YBCO bulk superconductors (in Chinese). Scientia Sinica Physica, Mechanica Astronomica , 2012, 42(4): 346-351, doi:10.1360/132011-660
2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效的信息传递五要素
热度 8 Wuyishan 2012-7-11 12:29
有效的信息传递五要素 武夷山 2009 年 10 月 22 日出版的 Nature 杂志发表了记者对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心理学家 Robert Gifford 的采访,他是环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专家。 Robert Gifford 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他关于信息传递 5 要素的看法。不掌握这 5 要素,科普肯定做不好。 1. 欲传递的信息( message )有一定的紧迫性; 2. 欲传递的信息有一定的确定性(在诚信允许的范围内)。 (博主:谈谈我对第 2 点的理解。他首先强调的是诚信,在科学上没有定论的东西,不能为了通俗起见就将其说成是有定论的东西。在诚信允许的范围内又要给出有一定确定性的信息,否则受众就无所适从。比如,“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转基因食物有害健康”这句话,若直接翻译成“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物很安全”,那是诚信度不够的表现。但是,若只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转基因食物有害健康”这句诚信度不成问题的话,不对一些问题(如,政府有无必要强制推行转基因食物标签,让消费者自行选择?转基因品种的产量、抗虫等优势之利用与种子安全方面的考虑如何平衡?“平民百姓吃转基因食物、特权人物吃纯绿色食物”这样的现象是小问题还是大问题?)给出比较确定的回答,则不仅达不到科普的目的,而且会引起受众的极大反感。) 3. 不能只有一种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受众要有不同的说法。例如,对于老人,要强调指出,气候变化会影响其儿辈和孙辈的生活质量;对于年轻人,就要说说气候变化如何已经影响到了他们这一代。 4. 用正面的词汇为你的说法做一个好的“框架”。 Robert Gifford 参与指导的一位研究生做过的研究表明,你若对人们说:为了保护地球,为了公共利益,你们得做出牺牲,则他们就不太愿意改变行为;你若说,你们这样做,就是先锋人物,是英雄,是助人为乐者,等等,则比较能奏效。 5. 要让受众感到,他们的投票、他们的选择是管用的,其努力是不会付之东流的。
个人分类: 科普小兵|9783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哈佛教授:有效城市化对中国发展至关重要
whyhoo 2012-5-8 09:34
36年前,当托尼·赛奇以英国学生身份首次踏上中国大陆土地时,并未料到此后三十余年间中国城市化可展现出如此宏大演进。这位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发展新阶段将不可避免须面临一系列挑战,最重要的是如何实践有效城市化。   托尼·赛奇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艾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公共政策项目负责人。为配合教学研究所需,他近期在哈佛大学启动了一个中国案例研究项目,针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中不同领域的政策现象展开调研,包括他本人近年来重要研究课题中国城市化问题。他目前正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家胡必亮合著新书《中国乡村,全球市场:中国农村发展中新集体所有制的作用》。   赛奇在专访中强调说,对中国而言,下一阶段积极推动有效城市化至关重要,以避免可能引发的社会公平、社会治安等问题,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能否实现鼓励创新、提高生产力、产业升级,以成功吸收持续增长的城镇人口。”   赛奇说,和所有国家一样,中国城市化进程推进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遭遇瓶颈。挑战之一,随着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农民对土地依赖日趋降低,农村生产力大规模涌向城市,如何构建一个有效架构来吸收庞大农民工群体,如何帮助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从“融不进城市”和“回不去农村”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而真正成为城市资源享有者、发展红利获益者,如何建立有效福利保障机制支援他们脱离土地后的生活。“这个问题在第二代乃至以后的农民工身上会更为凸显。”   挑战之二是如何对待留在农村的人口。赛奇说,中国农村较穷困人口目前主要集中于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方面,在农业人口转移向更高生产力的工业或服务业领域的同时,大规模发展商业性农业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土地经济产出、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但目前这在中国还存在难度,须尽早找到应对之道。   不过,赛奇也指出,对比此前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战略时期,中国现有农村政策无疑正在发生显著转变。“我们看到中国领导层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改革开放并未让所有群体利益均沾,并正在进行重要尝试,希望尽快改善农村人口生活水平,包括‘低保’政策从城市贫困人口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扩展、对农村医疗保障系统的改革和完善等,这种再分配的理念相当重要。”   在整体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过程中,中国人口特征正在发生重要改变,尤以老龄化问题和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最为凸显。对此,赛奇说,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已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社会面前一道综合性难题。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将于2015年至2016年开始面临负增长,意味着太少劳动力要支撑太多退休人群,对希望保持增长势头的中国经济而言是不小负担,中国政府必须在保持增长和完善养老保障体制之间做好平衡。   尽管人口红利已接近底部,但赛奇认为,“中国经济不必非要面对硬着陆的境地”,发展潜力依然巨大,原因之一在于预计今后十年还会将三四亿人口带入城市化进程,可为增长提供充足动力。   与此同时,赛奇也提醒两个警讯值得中国政府关注。第一,作为下一发展阶段正常现象,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在2020年左右届时可能降至4%至5%水平,但真正挑战在于届时中国城市大部分投资减缓,人口特征已发生较大变化,比较优势逐步削弱,中国能否找到良方避免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脱离陷阱的优势之一在于中国人口基数已然庞大,可充分挖掘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第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可忽视,仍须警惕宏观风险。在可持续的融资层面上,恐怕一直以来对城市地区的高投资力度届时将难以为继,但城市化进程诸多问题届时又亟待解决。   随着中国实力增强、地位提升,以及中美关系日益牵动着全球神经,不懂中国事务难以真正了解全球问题,因此中国问题研究受到美国一流学府学者和学生前所未有的重视。   对此,赛奇回忆说,“记得我12年前来学院任教时,对中国感兴趣的同僚学者只是少数,但如今大多数人都密切关注中国某个或多个领域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主动开展中国案例研究。这些案例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国模式’,在一系列全球化议题上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广泛适用性。”   他告诉记者,随着中国重要性日益加强,不少学生自发地希望在走出大学校门前增加对中国的了解,也相信中国是他们今后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课题。更有意思的是,这种了解也让年青一代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加认同中国正专注于积极解决国内艰巨的发展任务,对“中国威胁论”的疑虑也随之削弱。   今年又逢美国大选年,在外交、贸易等领域对中国展现更强硬姿态似乎是两党竞选阵营惯常策略之一。对此,赛奇认为,在大选政治周期内,在美国的确会出现更多不利中国的声音、姿态和行动,但竞选人真正当选后将意识到有必要保持正常化的美中关系,而中国对此类美国政治现象的理解和处理也已更趋成熟。 原文见 http://www.chinareform.org.cn/area/city/Experience/201205/t20120507_141023.htm
个人分类: 社会|1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让个人文献资源盘瘦身
热度 7 sivaxin 2012-2-29 21:25
今天将我的文档进行备份,发现我的文献资源存储盘日益增肥,心想似乎其中有不少当时下载了,扫了几眼觉得有价值,便存下了,但一直没有空再细读,日积月累下来这些资料看似有价值,但实际却丝毫发挥不了作用。尽管用作了文献分类,用一些诸如Endnote之类的软件进行管理,但似乎总也无法解决文献有效消化的问题。相信不少人都跟我有一样的问题,下载存储的文献资源大大超过于细读过的文献。 之前也看过一些博友介绍的文献管理方法,但光有也明晰的分类,也无法解决不少文献被束之文件夹的深处不见天日的问题。结合前几日写基金本子的感受,觉得能够让文献资源盘有效瘦身的办法应该有两个: 方法一:写综述文章。就已下载的文献撰写综述文章,要写好一篇综述自然而然地会逼着你对文献进行细读,梳理,也会将杂乱无章的一堆文献进行优胜劣汰。一篇或几篇综述写完,可以将一些不太有价值的文献删去,只保留少部份精华的文献。 方法二:依样画葫芦学方法写研究性文章。某些文献光读还不够,最好是根据它用的一些方法结合自已研究的问题做一遍,特别是一些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数据挖掘的方法,这是吃透文献最有效的方法。当然光照样做一遍只能是完成了一个大作业,还得分析计算的结果,对比应用其他方法应用情况,形成有价值的观点才能形成研究性的文章。这样一来完成一篇文章,相信可以又能消化不少文献了。 我觉得有效的文献消化方法应该不止于这两处,每位学人应该都有一套独特的文献管理方法,在这里抛砖一下,希望科学网上的博友们都来晒晒自已的文献管理心得吧!
个人分类: 科研大爆炸|4099 次阅读|8 个评论
有些事情可以“科学地问”,但不能“科学地答”。
liwei999 2011-10-26 22:38
有些事情可以“科学地问”,但不能“科学地答”。师姐楼下给出的中药疗效就是这样的问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10/26/2011 03:20:34 一个人换心脏的问题显然是个医(科)学的问题。因此要研发各种 抗免疫药品,定义脑死,研发人工心脏。 一个人是否“值得”、能够“享受”做换心脏手术呢?显然这个问题不能科学地回答。同样的事情,对20岁的人与80岁的人结论不同,对有钱人和没钱人的结论也不同。 对药的研发,实际上也是如此。真药组安慰剂组观察组的设计好像很完整,其实不然。因为对那1千人的效果里是有个分布的,不是单纯的红绿两色的分割。也就是说,考试成绩59分和60分的差别一个是不及格,一个就是合不及格,而实际上就差了1分。实际上的事态,往往也不是“毒性和有效性”的天平比较,还要有个时间的因子。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紧急性、有效性和危害性 。当初治疗萨斯,显然紧急性要优于有效性和危害性。时过境迁,治疗用的激素的危害性就表现出来了。 这类事态抽象起来就是所谓的 “量子性” 、或者是与其相关的 “不确定性” 的问题。如何对付“不确定性”?这对于习惯了“古典思考”的人们来说,是个很不好理解的问题、也是个很痛苦的问题。这个痛苦的一个“发泄”口,就是“批判”中医等“说不清”的问题。这也是个“吃软柿子”的做法。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否定、去质疑物理上的、工学上的“不确定性”。 做过计算数学(物理)的人知道,越是高次的修正量,修正量本身就越小,而计算量却非线性地增加。这类现象与药品研发、医疗与人寿命的关系等也是相似的。感染症控制住后,“生活习惯病”=文明病=富营养症就成了 商品文明时代 (=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的疾病。遗憾的是人们不是靠“思维革命”去控制饮食,而是思考着如何依靠科学的力量达到一个吃饱了、享受了但又不长肉的境界!如果有这样的研究提案,显然可以高分通过,得到资助。 因此,“科普”也很不靠谱。甚至可以说对不特定多数的大众的“科普”时代已经过去了。网络时代讲究的是P2P的解说,“科普”的作用是获取情绪、精神上的安定剂。 花12万可以延命一年的话,恐怕很多人愿意掏。同样的价格,300元延命一天,而且延不了多少天的时候,如何判断呢?大约也有很多人愿意掏这个钱。但是如果是延命一天需要3000元,并且不是能延很多天的时候如何做决断呢?如果是30000元呢? 这样的场面镜某最近遇到过。一位老革命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是靠医疗设备维持着。费用没有问过,大约一天要几千块吧。好在不是家属掏,作为配偶,当然是要丈夫“活着”了。这个活着可以说是个“象征”。老革命的兄弟姐妹来看大哥,这是另一类的亲情,让不让看?这就有矛盾了。配偶的意见是不让探视,为了老头子不感染、多活几天。兄弟姐妹的亲人就有意见了:嫂子不让探视大哥。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也有孤单。静默的被隔离在一个房间里,与死亡也差不多了。如果要解决探视和感染的冲突的话,需要更多的设备投资,住院费用也就上去了。 今天的状态是老头子去世了,亲戚和嫂子的梁子也结下了。好在他们都是过80的人了,也折腾不了多少年了。鉴于这样的事态,镜某认为到了切开气管上呼吸机的程度,也就没有必要再折腾了。这个愿望有必要抽时间对配偶、子女说明、表达一下。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看不懂就对了,因为事情的“不确定性”。 作者: mirror (*) 日期: 10/26/2011 03:33:27 当对师姐的中药图叫好的时候,要看到那个说法中的漏洞。当人们不看好一个说法的时候要能够 看到其中的道理。“在困难的时候看到前途、看到光明。提高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毛泽东)。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RE: 你指出了什么漏洞? 每个组的统计是个分布,不是两色。分布如何处理就是个问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10/26/2011 04:05:29 对肺癌的治疗药品,对某些体质 的人有很好的疗效,而对有些人则有很大的副作用,可以致死。因此,分类不能这样来分。这个模式是对感染症的思考。对感染症的效果,没有人对“西医”有异议。即便是对洋药,鉴定的模式也不在是单纯地分三组了,对中药,则更是没有办法。 有效的划线定在哪里的问题。人数30%的有效是否可以认为有效的问题。 有效的时效问题。比如说癌症组织的大小100天 后缩小到1/3定为“有效”。以后再长大就不论了。而老百姓对“有效”却不是这样思考的。他们还是抗生素式的思考。 现代的思考也是要因人配药这个与中医的思考是趋于一致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对多数的、70%的人无效。比参照组10%的本底要显得有效。 作者: mirror (*) 日期: 10/26/2011 04:44:47 问题不在于医疗方如何来定义。问题在于沟通。患者、患者家属对“有效”的理解是个什么样子。这个“有效”与人们标 榜的中药的有效是否能够去分开?如何看待当初用砷(的化合物)来治疗白血病的历史? 药物开发的后期的模式是否在初期就要适用?没有走过来的路程,如何就能判断是否是初期的阶段?等等,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医(~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的课题,而不是个科学的课题。抗生素的出现,不过是个医的科学的侧面,不是医的全部。 由于对“有效”没有共识,医患之间有隔阂。 对很多“病”没有什么良药,也是个佐证。百姓不了解药物开发的过程,第一 近似可以说与中药也差不多。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所谓“科学地问”是说问在点子上。所谓“不科学地答”,是说百姓们要的是“安心”的感觉, 作者: mirror (*) 日期: 10/26/2011 08:09:20 而官方回应的是“安全”的概率,没有回 应在点子上。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1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答:发表评论人:huayuwujie [2010-5-3 1:08:36]
ccpicasso 2010-5-3 22:35
发表评论人: huayuwujie 长期如此的后果就是:做什么的,不吃什么! 反对有效吗? 答: 且先不说我们的问题,什么是有效呢,这本身就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按照常理,人之常情,有效应该是说有作用,可以改善现状。不管有没有效,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还是很重要的,大家有权知道事实是怎样的。这本身就是有效的了。所以您提出这个问题 其实,话说回来,我不认为做什么的,不吃什么是不好的,因为此事也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理与否,而我认为那也是再合理不过的了。
个人分类: 答复读者|2347 次阅读|2 个评论
张永和有效主量子数导出拓扑指数用于键能和晶格能
baijiab 2010-1-16 11:04
张永和离子共价论应用 (18) 张永和有效主量子数导出拓扑指数用于键能和晶格能 徐州教育学院 冯长 君基于张永和有效主量子数 n * 导出有效主量子数拓扑指数应用于分子总键能和晶格能 . Y. Zhang,, Inorg Chem., 1982, 21, 3886 . C.-J. Feng, Chemical Researches., 1999, 10, 2, 57-63.
个人分类: 科研成果|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永和有效核电荷推导出离子电负性
baijiab 2010-1-14 12:02
张永和离子共价论应用 (16) 张永和有效核电荷推导出离子电负性 基于张永和有效核电荷 Z* 和有效主量子数 n* 模式 : Z*=n*(I z /R) 1/2 张永和推 导出了离子电负性: X z = 0.241 n*( I z /R) ½ r c -2 + 0.775 其中, n* 为张永和有效主量子数, I z 为最后电离势, R 为李德堡常数, n*(I z /R) 1/2 为 张永和有效核电荷 Z* , r c 为共价半径。 张永和有效核电荷 Z*由波尔能级模式 : E = - Z 2 me 4 /8n 2 h 2 ? 0 2 = - RZ 2 /n 2 导出。 张永和有效主量子数 n* 由郑能武电离能 导出: n 1 2 3 4 5 6 7 n* 1(0.85) 1.99 2.89 3.45 3.85 4.36 4.36(4.99) Y. Zhang, J. Molecular Science 1, 125(1981) Y. Zhang. Inorg. Chem., 1982, 21, 3886. N. Bohr, Philosophical Magazine 26 , 1-25 (1913) N.-W. Zheng, Ko Hsueh Tung Pao, 1977, 22 (12), 531
个人分类: 科研成果|8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授们,你有发言权吗?
lin602 2010-1-3 21:28
大家可能看到这个题目会不理解,每个人(只要是公民)都有发言权呀?教授们自然也有呀! 我指的是,作为教授,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校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有没有作用,有多大作用,甚至有没有领导们听你的。 一般教师们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主动去找校领导们的,一是他们太忙,二是没有大事也觉得没有必要,如果是提建议嘛,他们有时候听,有时候说没有时间,有时候说,找有关部门提。有的知名教授甚至卸任校领导们提意见都没有多大用的。(当然有一小部分意见是有点用的,呵呵,看人的,但这前后并不矛盾哟)。 党代会及教代会,大家知道,都基本上是程序上的事情了,开幕式,领导主题发言,代表团讨论半天(有时会有个校领导来听会),一个晚上团长汇报(一人多长时间,所以只能汇报一部分内容,还要看团长是怎么想的)。最后半天通过决议,让一些事先选好的人到台上发言(其他人是不能够发言的哟),闭幕。完了。提案嘛,说起来都落实了,但许多实质性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落实的。 一般的会,都是院长、书记及处长们的会,没有教授们的事情。 校学术委员会,大部分还是校长、院长、院士、处长们,只有少量的老教授及普通教授,但人数也是非常非常少的。 写建议与意见交上去?经常是交给下面人回答你一下,甚至都不一定回答你。有一个二十多教授副教授们签名的买仪器的建议,最后学校只是给相关院的领导打个电话,都没有直接给提建议的教授们说一句。 哈哈,上课,带研究生,写论文,申请课题。有这些,教授们就达到要求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92 次阅读|4 个评论
张永和有效主量子数
baijiab 2009-12-27 08:19
张永和离子共价论应用(4). I推论和方法 有效主量子数 n* 是量子力学中描述电子波函数的项目 . 它决定了 ( 氢原子 ) 的轨道能量大小 . 表征电子壳由 1 到无限大的次序 . n 越大表示其价电子壳越大。基于郑能武电离能的计算工作 ,我们考虑了电子轨道的空间屏蔽效应,经实验 - 反馈计算,关联了主量子数 n 与有效主量子数 n* 的对应关系 : n 1 2 3 4 5 6 7 n * 1(0.85) 1.99 2.89 3.45 3.85 4.36 4.36(4.99) 由此,有效主量子数 n * 广泛地应用于推导和计算各种新的原子和分子参数,如有效核电荷 ,键能、晶格能、分子连接指数 ,拓扑指数 m G 郑能武 , 《科学通报》 1977, 22 (12), 531 张永和 , 《分子科学学报》 1981, 1 , 125. Y. Zhang,, Inorg Chem., 1982, 21, 3886; K. Li, and D. Xue, Phys. Stat. Sol. (b), 2007, 244, 6, 1982. 喻典 , 《重庆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3, 3, 1-4. 冯长君 , 《化学研究》 1999, 10, 2, 57-63. 冯长君 , 《无机化学学报》 1999, 15, 3, 1-9. 冯长君 , 《无机化学学报》 2000, 16, 5, 715-720 徐士友 , 张忠平 , 宋明友 , 薛建跃 , 《中国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6, 9, 1015-1020.
个人分类: 科研成果|813 次阅读|1 个评论
张永和有效原子核电荷
baijiab 2009-12-26 09:10
张永和离子共价论应用(3). I. 推论和方法 张永和有效原子核电荷 基于量子力学玻尔能级模式 E=-Z2me4/8n2h2?02=-RZ2/n2 作者推导出了一个新的有效核电荷Z* : Z*=n*(Iz/R)½ 其中Iz是原子外层最后电离势,R是里德堡常数,R=2?242e4/h2=13.6eV,h是普郎可常数。 张永和电负性是由关联量子力学和电子构型的离子共价波函数的有效核电荷Z和共价半径组成。其有效核电荷是基于电离势实验的一整套(1s到nf)序列。因而张永和电负性可以解释所有关联电子构型的化学现象。现用的有效核电荷和Allred-Rochow电负性 则是根据Slater人为估算常数 而得。Pauling电负性 并不关联量子力学和电子构型,它只是一套将局部(氢和氯)的热化学线性现象推广到整个化学元素的数据。因此,Pauling电负性留了广阔的争论空间和改进余地. Y.Zhang,《分子科学学报》(J.MolecularScience)1(1981)125. Y.Zhang,InorgChem.21(1982)3886. Y.Zhang,ZhangElectronegativityEds:K.M.Mackay,R.A.Mackay,W.HendersIntroductiontoModernInorganicChemistry6thed.,NelsonThornes,United Kingdom,2002,pp3-54) A.L.AllredandE.G.Rochow,J.Inorg.Nucl.Chem.5(1958)264-268. J.SlaterPhys.,Rev.1929,34,129 L.Pauling,J.Am.Chem.Soc.54(1932)3570.
个人分类: 科研成果|108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