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阅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阅读《论语译注》(五)
wdz 2009-8-17 11:10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道: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乱弹】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无法言而有信,就是因为都是先说再做,结果是自食其果。孔子教导我们要做好了再说,才是一个君子。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⑴,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注释】⑴周、比周是以当时所谓道义来团结人,比则是以暂时共同利害互相勾结。比旧读去声b。 【乱弹】团结别人还是勾结他人,看来是区分品德高下的一个标准了。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⑴,思而不学则殆⑵。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注释】⑴罔诬罔的意思。学而不思则受欺,似乎是《孟子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思。⑵殆《论语》的殆(di)有两个意义。下文第十八章多见阙殆的殆当疑惑解(说本王引之《经义述闻》),微子篇今之从政者殆而的殆当危险解。这里两个意义都讲得过去,译文取前一义。古人常以罔殆对文,如《诗经小雅节南山》云: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己,无小人殆。(无小人殆卽无殆小人,因韵脚而倒装。)旧注有以罔然无所得释罔,以精神疲殆释殆的,似乎难以圆通。 【乱弹】尽信书不如无书无疑是对前半句最好的解释。如现在很多人一味强调西方的好,因为他们相信书中所写的,一味否定祖国,说起来,还真是悲哀。 2.16子曰:攻⑴乎异端⑵,斯⑶害也已⑷。 【译文】孔子说: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灭了。 【注释】⑴攻《论语》共享四次攻字,像先进篇的小子鸣鼓而攻之,颜渊篇的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的三个攻字都当攻击解,这里也不应例外。很多人却把它解为治学的治。⑵异端孔子之时,自然还没有诸子百家,因之很难译为不同的学说,但和孔子相异的主张、言论未必没有,所以译为不正确的议论。⑶斯连词,这就的意思。⑷已应该看为动词,止也。因之我译为消灭。如果把攻字解为治,那么斯字得看作指代词,这的意思;也已得看作语气词。全文便如此译:从事于不正确的学术研究,这是祸害哩。一般的讲法是如此的,虽能文从字顺,但和《论语》词法和句法都不合。 【乱弹】看来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开始进行学术争鸣了。
个人分类: 阅读|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四)
wdz 2009-8-15 21:26
为政篇第二 (共二十四章)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⑴居其所而众星共⑵之。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注释】⑴北辰由于地球自转轴正对天球北极,在地球自转和公转所反映出来的恒星周日和周年视运动中,天球北极是不动的,其它恒星则绕之旋转。我国黄河中、下游流域,约为北纬36度,因之天球北极也高出北方地平线上36度。孔子所说的北辰,不是指天球北极,而是指北极星。天球北极虽然不动,其它星辰都环绕着它动,但北极星也是动的,而且转动非常快。祗是因为它距离地球太远,约782光年,人们不觉得它移动罢了。距今四千年前北极在右枢(天龙座)附近,今年则在勾陈一(小熊座)。⑵共同拱,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墓之木拱矣的拱意义相近,环抱、环绕之意。 【乱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似乎就是这里提出的德。 2.2子曰:诗三百⑴,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⑵。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注释】⑴诗三百《诗经》实有三百五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⑵思无邪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鲁颂?駉篇》之文,孔子借它来评论所有诗篇。思字在《駉篇》本是无义的语首词,孔子引用它却当思想解,自是断章取义。俞樾《曲园杂纂》说项说这也是语辞,恐不合孔子原意。 【乱弹】我尚未完整看过《诗经》,只看过部分篇章,很是惭愧。但是,现在所流行的很多网络小说思想就不是很纯正了。 2.3子曰:道⑴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⑵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⑶。 【译文】孔子说:用政法来诱导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诱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注释】⑴道有人把它看成道千乘之国的道一样,治理的意思。也有人把它看成导字,引导的意思,我取后一说。⑵免先秦古书若单用一个免字,一般都是免罪、免刑、免祸的意思。⑶格这个字的意义本来很多,在这里有把它解为来的,也有解为至的,还有解为正的,更有写作恪,解为敬的。这些不同的讲解都未必符合孔子原意。《礼记?缁衣篇》: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遯心。这话可以看作孔子此言的最早注释,较为可信。此处格心和遯心相对成文,遯卽遁字,逃避的意思。逃避的反面应该是亲近、归服、向往,所以用人心归服来译它。 【乱弹】孔子提出的以礼服人现在是很难见到了。前几天,看到成都一个骑电动车的仅仅因为吵了几声就把他人殴打致死。 2.4子曰:吾十有⑴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⑵,四十而不惑⑶,五十而知天命⑷,六十而耳顺⑸,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⑹。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注释】⑴有同又。古人在整数和小一位的数字之间多用有字,不用又字。⑵立泰伯篇说:立于礼。季氏篇又说:不学礼,无以立。因之译文添了懂得礼仪几个字。立是站立的意思,这里是站得住的意思,为求上下文的流畅,意译为遇事都有把握。⑶不惑子罕篇和宪问篇都有知者不惑的话,所以译文用掌握了知识来说明不惑。⑷天命孔子不是宿命论者,但也讲天命。孔子的天命,我已有文探讨。后来的人虽然谈得很多,未必符合孔子本意。因此,这两个字暂不译出。⑸耳顺这两个字很难讲,企图把它讲通的也有很多人,但都觉牵强。译者姑且作如此讲解。⑷从心所欲不踰矩从字有作纵字的,皇侃《义疏》也读为纵,解为放纵。柳宗元〈与杨晦之书〉说孔子七十而纵心,不但从字写作纵,而且以心字绝句,所欲属下读。七十而纵心,所欲不踰矩。但纵字古人多用于贬义,如《左传》昭公十年我实纵欲,柳读难从。 【乱弹】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境界。人要达到从心所欲不踰矩,岂不快哉? 2.5孟懿子⑴问孝。子曰:无违⑵。 樊迟⑶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⑷;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赶车子,孔子便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道:这是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注释】⑴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他父亲是孟僖子仲孙貜。《左传》昭公七年说,孟僖子将死,遗嘱要他向孔子学礼。⑵无违黄式三《论语后案》说:《左传》桓公二年云,昭德塞违,灭德立违,君违,不忘谏之以德;六年传云:有嘉德而无违心,襄公二十六年传云,正其违而治其烦古人凡背礼者谓之违。因此,我把违译为违礼。王充《论衡?问孔篇》曾经质问孔子,为什么不讲无违礼,而故意省略讲为无违,难道不怕人误会为毋违志吗?由此可见违字的这一含义在后汉时已经不被人所了解了。⑶樊迟孔子学生,名须,字子迟,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小三十六岁,《孔子家语》作小四十六岁。若从《左传》哀公十一年所记载的樊迟的事考之,可能《史记》的三系亖(古四字)之误。]⑷生,事之以礼生和下句死都是表示时间的节缩语,所以自成一逗。古代的礼仪有一定的差等,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各不相同。鲁国的三家是大夫,不但有时用鲁公(诸侯)之礼,甚至有时用天子之礼。这种行为当时叫做僭,是孔子所最痛心的。孔子这几句答语,或者是针对这一现象发出的。 【乱弹】接下来几章都是谈论孝道的,可惜现在做得这些的人很少了。 2.6孟武伯⑴问孝。子曰:父母唯其⑵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道:做爹娘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 【注释】⑴孟武伯仲孙彘,孟懿子的儿子,武是谥号。⑵其第三人称表示领位的代名词,相当于他的、他们的。但这里所指代的是父母呢,还是儿女呢?便有两说。王充《论衡?问孔篇》说:武伯善忧父母,故曰,唯其疾之忧。《淮南子?说林训》说:忧父之疾者子,治之者医。高诱注云:父母唯其疾之忧,故曰忧之者子。可见王充、高诱都以为其字是指代父母而言。马融却说:言孝子不妄为非,唯疾病然后使父母忧。把其字代孝子。两说都可通,而译文采取马融之说。 【乱弹】养儿一百,常忧九十九,所以无论何时都要想想自己的父母。 2.7子游⑴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⑵。至于⑶犬马,皆能有养⑷;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爹娘便行了。对于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地孝顺父母,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怎样去分别呢? 【注释】⑴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小于孔子四十五岁。⑵养养父母的养从前人都读去声,音漾,yng。⑶至于张相的《诗词曲语词汇释》把至于解作卽使、就是。在这一段中固然能够讲得文从字顺,可是至于的这一种用法,在先秦古书中仅此一见,还难于据以肯定。我认为这一至于和《孟子?告子上》的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的至于用法相似。都可用谈到、讲到来译它。不译也可。⑷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一句很有些不同的讲法。一说是犬马也能养活人,人养活人,若不加以敬,便和犬马的养活人无所分别。这一说也通。还有一说是犬马也能养活它自己的爹娘(李光地《论语剳记》、翟灏《四书考异》),可是犬马在事实上是不能够养活自己爹娘的,所以这说不可信。还有人说,犬马是比喻小人之词(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刘宝树说),可是用这种比喻的修辞法,在《论语》中找不出第二个相似的例子,和《论语》的文章风格不相侔,更不足信。 【乱弹】现在这种人也很多,以为给父母吃的就可以了,殊不知老来时的寂寞孤独更是大病。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⑴。有事,弟子⑵服其劳;有酒食⑶,先生馔⑷,曾⑸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孝道。孔子道:儿子在父母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有肴,年长的人吃喝,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么? 【注释】⑴色难这句话有两说,一说是儿子侍奉父母时的容色。《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可以做这两个字的注脚。另一说是侍奉父母的容色,后汉的经学家包咸、马融都如此说。但是,若原意果如此的话,应该说为侍色为难,不该简单地说为色难,因之我不采取。⑵弟子、先生刘台拱《论语骈枝》云:《论语》言弟子者七,其二皆年幼者,其五谓门人。言先生者二、皆谓年长者。马融说:先生谓父兄也。亦通。⑶食旧读去声,音嗣,s,食物。不过现在仍如字读sh,如主食、副食、面食。⑷馔zhun,吃喝。《鲁论》作馂。馂,食余也。那么这句便当如此读:有酒,食先生馂,而如此翻译:有酒,幼辈吃其剩余。⑸曾音层,cng,副词,竟也。 【乱弹】和上章一样。 2.9子曰:吾与回⑴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⑵,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 【注释】⑴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如此。但根据毛奇龄《论语稽求篇》和崔适《论语足征记》的考证,《史记》的三十应为四十之误,颜渊实比孔子小四十岁,公元前511480)。⑵退而省其私朱熹的《集注》以为孔子退而省颜回的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用颜回的实践来证明他能发挥孔子之道,说也可通。 【乱弹】估计大智若愚就是形如颜回这样的人,平时学习一定要谨记这种做法。 2.10子曰:视其所以⑴,观其所由⑵,察其所安⑶。人焉廋哉⑷?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考查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 【注释】⑴所以以字可以当用讲,也可以当与讲。如果解释为用,便和下句所由的意思重复,因此我把它解释为与,和微子篇第十八而谁以易之的以同义。有人说以犹为也。视其所以卽《大戴礼?文王官人篇》的考其所为,也通。⑵所由由,由此行的意思。学而篇第一的小大由之,雍也篇第六的行不由径,泰伯篇第八的民可使由之的由都如此解。所由是指所从由的道路,因此我用方式方法来译述。⑶所安安就是阳货篇第十七孔子对宰予说的女安,则为之的安。一个人未尝不错做一两件坏事,如果因此而心不安,仍不失为好人。因之译文多说了几句。⑷人焉廋哉焉,何处;廋,音搜,sōu,隐藏,藏匿。这句话机械地翻译,便是:这个人到哪里去隐藏呢。《史记?魏世家》述说李克的观人方法是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虽较具体,却无此深刻。 【乱弹】这大概就是孔子的识人术吧。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⑴,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注释】⑴温故而知新皇侃《义疏》说,温故就是月无忘其所能,知新就是日知其所亡(19.5),也通。 【乱弹】可惜自己始终都做不到啊。 2.12子曰:君子不器⑴。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注释】⑴古代知识范围狭窄,孔子认为应该无所不通。后人还曾说,一事之不知,儒者之耻。虽然有人批评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9.2),但孔子仍说君子不器。 【乱弹】现在的学术也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否则只能是闭门造车。
个人分类: 阅读|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三)
wdz 2009-8-13 22:39
1.9曾子曰:慎终⑴,追远⑵,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归于忠厚老实了。 【注释】⑴慎终郑玄的注:老死曰终。可见这终字是指父母的死亡。慎终的内容,刘宝楠《论语正义》引《檀弓》曾子的话是指附身(装殓)、附棺(埋葬)的事必诚必信,不要有后悔。⑵追远具体地说是指祭祀尽其敬。两者译文都只就字面译出。 【乱弹】估计现在这样的人都很少了,年轻人往往都是心中无父母了。 1.10子禽⑴问于子贡⑵曰:夫子⑶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⑷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向子贡问道: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道: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注释】⑴子禽陈亢(kng)字子禽。从子张篇所载的事看来,恐怕不是孔子的学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不载此人。但郑玄注《论语》和《檀弓》都说他是孔子学生,不晓得有什么根据。(臧庸的《拜经日记》说子禽就是仲尼弟子列传的原亢禽,简朝亮的《论语集注补疏》曾加以辩驳。)⑵子贡孔子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公元前520?)⑶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孔子曾为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沿袭以称呼老师。在一定的场合下,也用以特指孔子。⑷其诸洪颐煊《读书丛録》云:公羊桓六年传,其诸以病桓与?闵元年传,其诸吾仲孙与?僖二十四年传,其诸此之谓与?宣五年传,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十五年传,其诸则宜于此焉变矣。其诸是齐鲁间语。案,总上诸例,皆用来表示不肯定的语气。黄家岱《嬹艺轩杂着》说其诸意为或者,大致得之。 【乱弹】这就是所谓的气度。一旦修身到一定地步了,人家自然而然会愿意相处、交流,就像学术搞精了,自然有人求教。 1.11子曰:父在,观其⑴志;父没,观其⑴行⑵;三年⑶无改于父之道⑷,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注释】⑴其指儿子,不是指父亲。⑵行去声,xng。⑶三年古人这种数字,有时不要看得太机械。它经常只表示一种很长的期间。⑷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应该这样看,所以译为合理部分。 【乱弹】后来,孔子的大多弟子就为他守了三年孝。子贡更是多守了三年。由此可见,他们师生情谊的深厚。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⑴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⑵,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国家,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注释】⑴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先生《论语疏证》说: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说文云:龢,调也。盉,调味也。乐调谓之龢,味调谓之盉,事之调适者谓之和,其义一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⑵有所不行皇侃《义疏》把这句属上,全文便如此读: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他把和解为音乐,说:此以下明人君行化必礼乐相须。变乐言和,见乐功也。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者,言每事小大皆用礼,而不以乐和之,则其政有所不行也。这种句读法值得考虑,但把和解释为音乐,而且认为小大由之的之是指礼而言,都觉牵强。特为注出,以供大家考虑。 【乱弹】去年,北京奥运会就选用了这句话。创建和谐社会,就要这样,大事小事都要恰当。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⑴也。恭近于礼,远⑵耻辱也。因⑶不失其亲,亦可宗⑷也。 【译文】有子说:所守的约言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态度容貌的庄矜合于礼,就不致遭受侮辱。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注释】⑴复《左传》僖公九年荀息说: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又哀公十六年叶公说:吾闻胜也好复言,复言非信也。这复言都是实践诺言之义。《论语》此义当同于此。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但未举论证,因之后代训诂家多有疑之者。童第德先生为我举出《左传》为证,足补古今字书之所未及。⑵远去声,音院,yu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处亦可以译为避免。⑶因依靠,凭借。有人读为姻字,那因不失其亲便当译为所与婚姻的人都是可亲的,恐未必如此。⑷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不妥。 【乱弹】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一定要珍惜,所以一定要慎言谨行。 1.14子曰:君子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⑵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注释】⑴君子《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位之人,有时指有德之人。但有的地方究竟是指有位者,还是指有德者,很难分别。此处大概是指有德者。⑵正《论语》正字用了很多次。当动词的,都作匡正或端正讲,这里不必例外。一般把正字解为正其是非、判其得失,我所不取。 【乱弹】孔子给好学下了一个很明确的定义。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⑴?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⑵,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⑶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⑷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⑸。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注释】⑴何如《论语》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⑵贫而乐皇侃本乐下有道字。郑玄注云: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所以译文增于道两字。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两语见于《诗经卫风淇奥篇》。⑷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名。⑸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在这里用法同之一样。往,过去的事,这里譬为已知的事;来者,未来的事,这里譬为未知的事。译文用意译法。孔子赞美子贡能运用《诗经》作譬,表示学问道德都要提高一步看。 【乱弹】看来学习还是要有一定的悟性,要学会举一反三。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我急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乱弹】看来,现在很多人刚好相反了,最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
个人分类: 阅读|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二)
wdz 2009-8-12 21:36
学而篇第一(共十六章) 1.1子⑴曰:学而时⑵习⑶之,不亦说⑷乎?有朋⑸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⑹,而不愠⑺,不亦君子⑻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注释】⑴子《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⑵时时字在周秦时候若作副词用,等于《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以时,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意思。王肃的《论语注》正是这样解释的。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为时常,是用后代的词义解释古书。⑶习一般人把习解为温习,但在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如《礼记射义》的习礼乐、习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这一习字,更是演习的意思。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像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这些,尤其非演习、实习不可。所以这习字以讲为实习为好。⑷说音读和意义跟悦字相同,高兴、愉快的意思。⑸有朋古本有作友朋的。旧注说:同门曰朋。宋翔凤《朴学斋札记》说,这里的朋字卽指弟子,就是《史记孔子世家》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译文用志同道合之人卽本此义。⑹人不知这一句,知下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有说话的实际环境,不需要说出便可以了解,所以未给说出。这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种说法我嫌牵强,所以仍照一般的解释。这一句和宪问篇的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精神相同。⑺愠yn,怨恨。⑻君子《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这里是指有德者。 【乱弹】这句话已经耳熟能详,但是能做到又有几人呢?有人把这句归纳为人生三乐:学习是快乐的,交朋友也是快乐的,同样不怨天尤人也是快乐的。曾仕强教授把第一句解释成:学习一种好品德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岂不是很快乐的? 1.2有子⑴曰:其为人也孝弟⑵,而好犯⑶上者,鲜⑷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⑸。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⑹与⑺! 【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注释】⑴有子孔子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十三岁,一说小三十三岁,以小三十三岁之说较可信。《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独曾参和有若称子(另外,冉有和闵子骞偶一称子,又当别论),因此很多人疑心《论语》就是由他们两人的学生所纂述的。但是有若称子,可能是由于他在孔子死后曾一度为孔门弟子所尊重的缘故(这一史实可参阅《礼记檀弓上》、《孟子滕文公上》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至于《左传》哀公八年说有若是一个国士,还未必是足以使他被尊称为子的原因。⑵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音读和意义跟悌相同,音替,t,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封建时代也把孝弟作为维持它那时候的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的一种基本道德力量。⑶犯抵触,违反,冒犯。⑷鲜音显,xiǎn,少。《论语》的鲜都是如此用法。⑸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形式。古代句法有一条这样的规律:否定句,宾语若是指代词,这指代词的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⑹孝弟为仁之本仁是孔子的一种最高道德的名称。也有人说(宋人陈善的《扪虱新语》开始如此说,后人赞同者很多),这仁字就是人字,古书仁人两字本有很多写混了的。这里是说孝悌是做人的根本。这一说虽然也讲得通,但不能和本立而道生一句相呼应,未必符合有子的原意。《管子戒篇》说,孝弟者,仁之祖也,也是这意。⑺与音读和意义跟欤字一样,《论语》的欤字都写作与。 【乱弹】对父母孝敬和对兄弟敬爱,在今天这个社会已经很难看到了。 1.3子曰:巧言令色⑴,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注释】⑴巧言令色朱注云: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所以译文以花言巧语译巧言,伪善的面貌译令色。 【乱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巧言令色,还引以为荣。 1.4曾子⑴曰:吾日三省⑵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⑶乎?传⑷不习⑸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注释】⑴曾子孔子学生,名参(音森,sēn),字子舆,南武城(故城在今天的山东枣庄市附近)人,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公元前505435)。⑵三省三字有读去声的,其实不破读也可以。省音醒,xǐng,自我检查,反省,内省。三省的三表示多次的意思。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上加数字,这数字一般表示动作频率。而三九等字,又一般表示次数的多,不要着实地去看待。说详汪中《述学释三九》。这里所反省的是三件事,和三省的三只是巧合。如果这三字是指以下三件事而言,依《论语》的句法便应该这样说:吾日省者三。和宪问篇的君子道者三一样。⑶信诚也。⑷传平声,chun,动词作名词用,老师的传授。⑸习这习字和学而时习之的习一样,包括温习、实习、演习而言,这里概括地译为复习。 【乱弹】记得以前看过《曾国藩》。他就是如此做的,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的过失,所以他有如此大的成就。 1.5子曰:道⑴千乘之国⑵,敬事⑶而信,节用而爱人⑷,使民以时⑸。 【译文】孔子说:治理具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老百姓要在农闲时间。 【注释】⑴道动词,治理的意思。⑵千乘之国乘音剩,shng,古代用四匹马拉着的兵车。春秋时代,打仗用车子,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春秋初期,大国都没有千辆兵车。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所记载的城濮之战,晋文公还只七百乘。但是在那时代,战争频繁,无论侵略者和被侵略者都必须扩充军备。侵略者更因为兼并的结果,兵车的发展速度更快;譬如晋国到平丘之会,据叔向的话,已有四千乘了(见《左传》昭公十三年)。千乘之国,在孔子之时已经不是大国,因此子路也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11.26)的话了。⑶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工作态度,因之常和事字连用,如卫灵公篇的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⑷爱人古代人字有广狭两义。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羣,狭义的人只指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人。这里和民(使民以时)对言,用的是狭义。⑸使民以时古代以农业为主,使民以时卽是《孟子梁惠王上》的不违农时,因此用意译。 【乱弹】从中可以看出,很早以前,孔子就在提节约型社会和三农问题了。 1.6子曰:弟子⑴入⑵则孝,出⑵则悌,谨⑶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⑷。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注释】⑴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甲)年纪幼小的人,(乙)学生。这里用的是第一种意义。⑵入、出《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则知这里的弟子是指命士以上的人物而言。入是入父宫,出是出己宫。⑶谨寡言叫做谨。详见杨遇夫先生的《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一。⑷仁仁卽仁人,和雍也篇第六的井有仁焉的仁一样。古代的词汇经常运用这样一种规律:用某一具体人和事物的性质、特征甚至原料来代表那一具体的人和事物。 【乱弹】孔子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仁、孝、悌,之后才能学习。所以,做科研也好,做学问也好,最重要是先把人做好。 1.7子夏⑴曰:贤贤易色⑵;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⑶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注释】⑴子夏孔子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公元前507?)⑵贤贤易色这句话,一般的解释是:用尊贵优秀品德的心来交换(或者改变)爱好美色的心。照这种解释,这句话的意义就比较空泛。陈祖范的《经咫》、宋翔凤的《朴学斋札记》等书却说,以下三句,事父母、事君、交朋友,各指一定的人事关系;那么,贤贤易色也应该是指某一种人事关系而言,不能是一般的泛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夫妻间关系看得极重,认为是人伦之始和王化之基,这里开始便谈到它,是不足为奇的。我认为这话很有道理。易有交换、改变的意义,也有轻视(如言轻易)、简慢的意义。因之我便用《汉书》卷七十五《李寻传》颜师古注的说法,把易色解为不重容貌。⑵致有委弃、献纳等意义,所以用豁出生命来译它。 【乱弹】这章把夫妻相处之道也说出来了。同样,告诫我们看人不要看表面。 1.8子曰:君子⑴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⑵。无友不如己者⑶。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卽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注释】⑴君子这一词一直贯串到末尾,因此译文将这两字作一停顿。⑵主忠信颜渊篇(12.10)也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可见忠信是道德。⑶无友不如己者古今人对这一句发生不少怀疑,因而有一些不同的解释。译文只就字面译出。 【乱弹】错,人皆有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择友要慎重。
个人分类: 阅读|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献查找、阅读及论文写作技巧
wido 2009-7-26 08:40
1 利用 google 搜索文献 ( 主要是 pdf 文件 ) www.google.com 1. 直接在关键词后加 pdf 2. 在关键词后加 filetype:pdf 3. 加 inurl:pdf by cell press ( 杂志名称 ) 4. 在关键词后面讲 pdf 替换为 pii 5.working paper, review, survey 的查找 6. 用 google 快速 查找所需杂志的 主 页 或 数据库 连接, 如果你的杂志只有一个 单 词,那 么 在搜索 栏 中输入: inanchor: 后 面 加上你的杂志名 称 。如果你的杂志有好 几 个 单 词,那 么 就输入 : allinanchor: 再 加上杂志的名 称即 可。 7. 突破数据库或者图书馆来下载文献, index of / inurl:lib index of / cnki 2 怎样阅读文献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搞清方法。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查全文的方法。 2. 集中一段时间看文献,这样能形成整体印象;看过的文献要经常复习,多思考;做好记录和标记;利用文章后的参考文献来查找所需的文献。 3. 阅读英语文献,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4.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为三个层次:研究领域、研究课题、研究方向。 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 / 正 / 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 No.1 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5. 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 ppt 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6. 一半时间试验,一半时间看文献;准备引用的文章一定要亲自看过。 3 文献管理 1.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 caj , pdf , html ),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 PD , LTP,PKC , NO 。 3.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 001,002 , 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 复印或打印 的文献,用打孔器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 4 怎样写作 1. 找 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2. 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 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 3. 找到中意的杂志的稿约,找到 2-3 篇该杂志的文章,按照它的格式修改。 4. 找英语高手或者英语是母语的人帮忙,让文章的表达更流利。 5. 每次写完都要另存为不同的文件,以免不能恢复或者丢失。 6. 修改论文要打印出来,在纸质材料上修改。 7. 列提纲写作,试验记录要勤于复习;多做阶段性的总结工作;论文要叫被人帮着修改,光叫别人指出错误还远远不够。 8. 学位论文题目要简明、确切、不冗长啰嗦;选题的意义(理论和应用)、用什么方法做了什么工作、获得了哪些主要结论是摘要的主要内容;下功夫挖掘自己论文的重要性和闪光点;论文切忌没有结论;英文摘要的最基本要求是可读;整个叙述流程应该是问题 - 假说 - 预测 - 设计 - 实验 - 数据分析。 5 其他补充 1. 接着师兄的实验往下做,一定要看他的实验记录和答辩论文;看导师的文章,看看他是怎么写作的;实验记录一定要真实详尽。 2. 多阅读该领域内顶级大师的文章或者实验室;多阅读本领域顶级期刊的文章,环境工程最顶级的期刊是 EST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3. 文献查找困难时,可以利用作者的 Email ,直接向他索取。 注: 这是本人在读了很多关于文献查找、阅读以及论文写作方面的文章后总结出的,删掉了很多详细介绍的部分,也去掉了很多煽情的成分,就是很简单的论述,把想讲清楚的讲清楚。这跟综述差不多,可能有信息不全的地方,请多包涵。
个人分类: 和科研有染|9807 次阅读|1 个评论
阅读科技文献的方法
热度 1 proffeng 2009-7-14 23:00
文献综述需要作者阅读大量的与你研究主题相关的论文。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论文作者不可能阅读完世上所有与你主题相关的文献。所以,在撰写文献综述部分,作者应该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你所认为有益的文献。但是究竟如何去选择呢?这里就需要作者要建立一些分析和理论框架,以构建你的文献阅读范围。 作者需要识别和解释他所阅读到的许多事实,并且在这些事实中建立一定的相关性。换句话说,作者必须生成一种概念或者构建一个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他所发现的事实,从中找出其中的关系。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帮助研究者总结以往的信息,指导研究者未来的研究进程。理论的形成有时会指出某些缺失的、但是又是必需的思想或者概念,以及各类额外的相关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论是必备的研究工具,用于激发知识的不断更新。 在你阅读其他学者所撰写的研究文献时,你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审视一下研究者是如何对他们的科学发现进行分类。(2)审视一下研究者是如何把各类科学发现串在一起,构建出他们的关联性(3)研究者是如何解释这些事实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其他研究者所用的研究方法可能不适用于你,但是可以给你一些启迪,让你了解如何分类你的科学发现,以及如何运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来支持或者反驳你自己的论点或者结论。
个人分类: 未分类|6077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转载)
麦立强 2009-5-31 05:33
文献检索与阅读是做好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次有新的学生进实验室都要给学生讲一下如何查阅文献,用好文献。为此,摘录和转载以下文章,与大家共勉和学习。(来此网上,仅供参考) 1.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可以试一下。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 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 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一般情况下作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文献给别人,因为他把这些文献给别人,也相当于在传播他自己的学术思想。下面是本人向老外作者要文献的一个常用的模板: Dear Professor I am in Institute of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r assistance. I search one of your papers: 。。。。。。。。。。。。。。。。。(你的文献题目) but I can not read full-text content, would you mind sending your papers by E-mail? Thank you for your assistance. Best wishes !(or best regards) 本人的经验是讲英语的国家的作者给文章的机率会大,一般你要就会给,其它不讲英语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作者可能不会给。出于礼貌,如果你要的文献作者E-mail给你了,千万别忘记回信致谢. 4.最后一种方法其实大家都熟悉,就是发贴在小木虫上求助。我还用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让我所在的研究所图书馆的管理员帮我从外面的图书馆文献传递。不过有的文献可能是要钱的。一页0.3元,由于我们看文献的钱都是由课题出,所以也就不太考虑钱的问题了。 2.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最新的科研信息. 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学会分析、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立足于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技能.提高自己在当今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准确、快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我们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时时刻刻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了解最新的科研文献,但是对于我们常用的数据库,我们又不可能每天都去访问一次数据库来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文献出来,而对于许多国外的数据库.文章的出版效率非常高,有的是每周出几篇新的文章,有的是每半月出一次,还有一月出一次的,所以大家发现很难有精力保持每天都去浏览数据库.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国外的数据库有个很好的服务功能就是如果你在其数据库的网站上注册了邮箱,数据库就会自动在每期有新的文章出来时把文章的内容及链接发到你的邮箱里,直接通知你.这样就对我们获取到最新的信息提供了方便.以Elsevier为例,在数据库网站上有Alerts点点击进入,要求你输入User Name和Password,这是对已经注册了邮箱的人进行的.如果你还没有注册,同样会看到右边有一行英语If not, Register Now. It's FREE and allows you to这时点击右边的Register Now,就可以进入进行注册,选择你要求的期刊以及你所研究的领域等等,当然还要填好你接受邮件的邮箱,注册成功后,以后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献了,同时你可以随时修改你的接受邮件的邮箱.不仅是象Elsevier这样的数据库有这个功能.几呼所有的外文数据库都有Email-Alert这一功能.大家可以试试. 3.如何进行文献阅读 其实做科研,不看文献要做好科研,可以说一点可能都没有。只有广看论文,深入学习,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响当当的文章出来。读文献一定不要心浮气躁,或者就是想着混个毕业。相反我们要沉下心来,大量阅读文献,在读的过程中有的文献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献也可能会居多。看懂的认真学习借鉴,看不懂的 深入探索,实在不行就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即使还是看不懂,但是心里知道有那么回事,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做了铺垫。另外千万不要只是为看文献而看文献,我们看的目的是为了能为我们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过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数据相结合,当看完一篇文献后,要好好总结,如果用自己的数据,又该怎么样解释。还有一些牛刊物上的文章,不但要学习文章里面的知识,还要学习牛人写文章的文风。好的文章肯定会有好的文风,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写文章要学习的。 另外相信很多搞科研的同行会有个感觉,就是看过的文献,如果只是做做标记,划下划线,还是很容易忘记,过段时间要查询起来也费事。尤其是看过的文献有几百,上千篇时,虽然可以归类整理,但效果还是不好。 我建议大家边看一篇文献时,边打开word文档,边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后复制过去,标上文献的标题和作者等相关信息,把每一类文献归为一组。 方法操作简单,将来要查询和反复的时候会有很大帮助,尤其在写文章时,相关文献及其亮点都一目了然。这个方法积累久了,对提升写作和阅读都有很大帮助,除了这样,我还有时把一些很经典的段落或都语句翻译成中文,专门整理在一个本本上,这样不但在以后写文章时直接拿出来看,省事省时间,还能锤炼英汉互译的能力,很有利于以后你和老外交流时的口语表达。 最后,请大家始终记住,我们查文献都是为了科研,千万不要只查不看,费了那么大劲查到了就一定要看完.就算是你大概的看了一下也是有用的.同样对科学问题要辩证的看待,文献上别人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要迷信权威. 科学本身是人类的一种实践。科学研究是一个思考过程。科学行动则是推行某种思考过程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检验这些思考过程的有效性,进而修正和改善这些思考过程,以期达到最高的认识。像一切科学实践一样,科学的判断力取决于个人的经验、信仰和情绪。 我们中间的许多人,或者说我们全体,在我们的专业经历中,都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科学工作者应当有虚怀若谷的精神,敢于摒弃先入之见,敢于摆脱对错误思想感情上的依附 日志原文: http://yuyansiying.blog.sohu.com/104580802.html
个人分类: 励志修身|8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想要开博了
haiyanphys 2009-4-26 12:56
想要开博了。本来没有很主动的愿望,但是前两天收到科学网的邀请。当然我知道他们给很多人都发了这样的 mail ,我只是其中之一,并不敢自作多情。作为一个有(专)业、有家的女性,我对于其他事情通常都不太勤快,需要被推动一下才会去做。不过,本人一向喜欢阅读,涉猎的范围也相当不窄 甚至有些不务正业了。看得多了,不免也有一些感想。感想多了,对于自己开博也就敢想了。 回想几年前就曾收到这样的邀请,当时想都没想就让它 pass 了。可见自己这几年觉悟还是有所提高的。首先,不能光分享别人的思想,也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抛砖引玉吧,虽然是砖,也可以贡献出来让大家去批评、去讨论啊。先不去想后面的情况会怎样,做(写)起来再说。我相信,只要是从内心发出的、真诚的东西,就一定有其价值。所以决定,我将只写自己的心里话。而且,有话才写,绝不凑字数。因为,只有感动了自己的东西,才能感动别人。其次,也是前一项的直接推论,就算没人看,我也能把它作为自己的网络笔记啊,等老了以后可以回头来看看,免得患了老年痴呆之后什么也记不得,找也无从找起了。如果一不小心还能找到一些同好或者由此联系上一些久违的老朋友,那我不就赚了吗?!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状态的相对成熟、稳定,也想扩大一下生活的半径,捡拾起一些年轻时的爱好或者梦想。遥想当年,中学时期的我文笔可是不错的哟! 所以,既然有这样一个友好的平台,那么 why not ? 这样,我的博客就诞生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64 次阅读|1 个评论
“既以为人己愈有”
Mech 2009-4-23 22:28
罗素写道, 世界上做到了凡事与自己利益完全相符的人,是那些基于道德的理由有意去做他们相信是与自己利益相反的事的人。其次是那些力图从理性上、意识上考虑什么与自己有利,而尽量排除受情感影响的人。再次便是那些本性上精明的人。最后一种是那些所怀恶意超过精明的人,这使他们追逐别人的破产衰败,而不知自己也已陷于如此境地。 ( 《爱与真――罗素散文集》 p. 156) 上述说法很耐人寻味,特别是第一句,多少有些令人费解。不过,这是中国先贤早就理解的道理。老子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应用于社会现象,就是第八十一章的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 表明老子也注意到这种现象,只不过很难做到,只有少数圣人才能身体力行。我理解,这些是种实证观察,而不是价值规范。 全球长期畅销的《人性的弱点 (How to Win Friends Influence People) 》把 ( 发自内心 ) 曲己从人的道理和方法发展到极致。前段热炒的《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作者的 Elbert Hubbard 的 business Credo 也说到, I recognize the fact that the first requisite in success is not to achieve the dollar, but to confer a benefit, and that the reward will come automatically, and usually as a matter of course. 因此,他坚信 when I make a sale I make a friend . (A Message to Garcia, p.73) 《看不见的心》中所引用某制药公司董事的话 药品是为病人而生产的,我们不要忘记药品是为人们服务的,不是为利润。利润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牢这一点的话,利润总会出现的。我们记得越牢,利润就越大 (p. 85) 也只是这个道理的一个应用。类似的,成功的医生都是专心为病人治病,不管病人的贫富,也不论病情的难易;他们不为名利工作,但名利双收只是时间问题,更不用说还有自己的成就感。成功的保险推销员并不介意生意的成败,只是专心与顾客包括潜在的顾客交朋友。 不过,上述道理实在是知易行难。人的本性是最关注自己的感受,让自己首先关心别人,多数人做不到。因此,从长期看,成功的人,或许是道德高尚的人,或者是兴趣强烈的人。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6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激荡三十年》:在远景和近景之间
bookscent 2009-3-28 16:55
在我的个人记忆中,过去30年的主线就是学习、工作,解决没完没了的各种问题。说平淡吧也有波折,每一年的结果都始料未及;说坎坷吧,又觉得那不过是常态,谈不上轰轰烈烈。最难忘的人,最刻骨铭心的事,最喜欢的书,等等,似乎都和改革开放的主题无关。 个人经验往往和主流文字所描述的国家的事大相径庭。想想看,如果你被疾病夺去了健康的肢体,或是在地震中丧失了爱子,所谓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能还原你陡然而逝的幸福感吗? 我时常在想,这就像远景和近景的关系。个人只是一个特写,是局部中的局部。个人的知觉与记忆所能触及的范围是很小的。所以,哪怕是刚刚经历过的历史,你也只能通过阅读来见识更为广阔的景观。 然而,我们真正能读到的资料总是那么千篇一律,太远景化,像教科书,所有的事件都是那么逻辑分明,所有的成就都是按部就班的结果。我相信,事实绝非如此。社会发展充满着即兴、偶然、歪打正着、矫枉过正、冒险与赌博等等,大家在你推我搡中不知不觉地成长起来了。 这种认识使我特别想看到那样一种历史描写,它不太远景化,也不太个人化,最好是介于两者之间。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算是接近了我的期望,虽然也没到火候。在这本书里,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改革开放这30年真正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哪一年是平平稳稳度过的,一个问题赶着一个问题,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既非最初设计好的,也未必是所有参与者都期望的。这正是历史的真实。 从这一点上来说,要回顾改革开放30年,这类书比有些官方读本更值得一看。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实在没有功夫去啃这部70万字的大书,建议你去读它的图文精简版,只有6万多字且配有大量图片。
个人分类: 开卷有益|4377 次阅读|1 个评论
《看不见的心》笔记
Mech 2009-3-15 11:35
科学网上有博文推荐《看不见的心》,确实是本很有趣的小说。情节开始按两条平行的线索发展。一条是主人公经济学教师山姆在所高中的教学生涯,受学生欢迎,也与教英文的同事劳拉成为恋人,但最终还是失去了职位。另一条是 政府某监管部门制止大公司邪恶行为的努力。两条线索交叉,明确后者只是电视剧《美女与野兽》中的情节后,后条线索消失。 该书不仅很有趣,也很有启示。要点摘录如下。 1 出色的经济学科普 不论山姆的观点是否正确,他无疑是经济学的优秀教师。该书也是经济学的出色通俗读物。 第一堂课,山姆就对经济学的特点做出说明,“ 要敢于质疑,要独立思考。还要记住几条人类行为的核心法则。学会运用它们 (p. 4) 。” 最后堂课,他又对经济学做出全面的总结,“ 经济学…是一门给你满足使你满意的学问。…不受政府规则的束缚而受竞争约束的市场给我们每个人一种以我们希望的方式改造世界的机会 (p. 254) 。…你有权去过你自己认为合适的生活,只要你的行为不危害他人。那意味着就算当你认为我应该如何做时也要尊重我不那么做的选择 (p. 255) 。…经济学是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走哪一条路都意味着放弃另一条路。而这可能会让我们最终感到遗憾。没有后果与代价的世界是一个没有选择价值的世界。没有责任的世界不是成人的世界 (p. 256) ” 。 2 经济学的敌人来自何方? 一种是劳拉所代表的人文传统的观点,经济学缺乏同情和善意。在劳拉看来,“ 我们俩的不同在于你关心胜利者,而我关心失败者,你想确保有才能的人有机会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可是并非人人都有天赋。我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失败者也有一席之地 (p. 238) 。” 另一种是山姆所反抗的法律干涉习惯,经济学主张自由和选择的权力。“ 真正的选择不在胜者与败者之间,也不在同情与无情之间。真正的选择在于一个凝滞的世界和一个动态的世界之间。一个世界的人们被鼓励满足现状,而另一个世界则鼓励人们大胆梦想可能的东西 (p. 240) 。” 山姆竭力反对对人们活动的干涉。在他看来,“ 一个完美的体制可能会有不完美的结果。我愿意忍受在那种程度内的不完美。应为当你要干涉一个复杂的体制时,你常常会把事情弄得更糟。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规章制度常常把我们想要帮助的人给害了的原因 (p. 90-91) 。” 3 “仁者无敌”? 在山姆看来,从长期看,自由市场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他引用某制药公司董事的话“ 药品使为病人而生产的,我们不要忘记药品使为人们服务的,不是为利润。利润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牢这一点的话,利润总会出现的。我们记得越牢,利润就越大 (p. 85) 。”并解释为什么仁者可以无敌。“ 善良意味着言而有信,毫无怨言地为别人服务,在商界可能比在其他领域更可贵。那些畅销的商业图书,它们不是讲如何摆弄顾客,如何剥削雇员。它们通常都是在教你有关真诚、领导艺术和激励机制的推出等知识 (p. 86) 。”反之,“ 坏蛋们经商往往做不成功。提供物美价廉服务的更可爱的竞争者总是做得更好。在市场的核心有颗看不见的心在愉快地为顾客服务 (p. 87) 。” 这里也给小说题目“看不见的心”做了解释,不仅是恋爱中男女的想法不可琢磨,也不仅是“看不见的手”的类比。在另一处,也进一步做了解释。“ 资本主义里存在争斗,但是在它的内心有一颗能够改变人们生活的看不见的心在跳动,只要你给它机会。通盘地看一看,你就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看法 (p. 198) 。” 市场的精妙之处正是在于它是种仁者无敌的实现机制。“ 我们都想做得更好,我们都想出人头地,这是人性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而市场则把我们的本性引导到一条可以为他人服务的途径上 (p. 88)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理想只能在市场中实现。 这里还有句很精辟的话,“ 如果你过于关注于收入的话,你就不太可能成功 (p. 85) 。” 4 美国梦的实质是选择的自由 山姆一再强调自由选择的必要性。“ 有了选择,要承担责任才叫生活,就是要吃一堑长一智,在挫折中成长 (p. 29) 。”“ 作为人类,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部分就是去选择。这可以使我们预测未来,意识到我们的行为的成本与收益。如果你剥夺了未来的风险,你也就把选择权和应付风险与回报的挑战给剥夺了。你也剥夺了责任 (p. 33) 。” 山姆认为,杰斐逊的世界观可以总结为“ 永远仇视对人类思想的任何专制 (p. 260) 。”他所理解的美国梦就是自由选择。“ 杰斐逊把自由镌刻在美国人的意识里,那才是美国梦的全部内容。不是发财的梦,而是以个人各自理解的方式追求幸福的梦 (p. 261) 。”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287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书、阅读与做学问
danielyan 2009-3-10 11:37
曾记否?床头案边和兄弟们一起砥砺学术,而如今却如明日黄花。 工作后发现读书和阅读是不一样的。读书可以做学问,而阅读却不行。读书和阅读都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但是读书以书为业,以知其所以然为当然追求,是以学术为业,乃可以出真学问。而阅读却做不到,阅读往往只阅不读,不是以学术为业,可能是以政治为业,也或管理为业,也或其它为业也。 读书,拆分开来,就是一要读,二要书。读就是广泛阅读,而书就是要做笔记、写文章。而阅读首先强调的是阅,阅就是说可以读但是可以不精,甚至有时只要圈一下,表示知道这件事即可。阅读以增长知识为目的,而读书却是要促进知识的增长,有可能还要创造新的知识。由此可见,读书和阅读的差别巨大,而在以前我对此并没有这样的认识也。 毕业后,兄弟们各居一方,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而边读博士边工作的我,发现读书已远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专心读书的时候,天天可以思考,每天面对的是学术问题,写出的是道德文章。而工作后,面对的都是一些杂事,杂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说它也要费心事去琢磨,花精力去思考,如何做更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这些是坐而论道时所想不到的。读书只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可以了。原本书中的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只要满足学理上的推导,立足形式逻辑,而现实的复杂却远远超过书本。 专心读书时,有完整的思考时间,而边工作边读书,即使有些思考,这些思考也是支离破碎,需要再花时间去把他们串起来。也许,专心读书时,串起来的都是珍珠,而边工作边读书,就象艺海拾贝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现在看那些专心读书的同学,总是心生羡慕,因为他们总有时间可以去思索,也总有时间可以去创作,而那些都是我以前的生活。 人的一生有一些东西往往很难去体会,但是细细品味之后,却发现道理是一样的:人在江湖,总是要对一些人、一些事要相忘于江湖。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望三十年的阅读潮汐 (转载,附个人感受)
Mech 2009-3-4 12:29
一年一度的深圳读书月已是深圳人阅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年的读书月恰逢改革开放 30 周年,读书月组委会推出了 阅读中国 30 年 系列活动,其中 30 年 30 本书 文史类读物评选和 2008 年度十大好书 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本届读书月由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商报承办。 改革开放 30 年来对中国人心灵影响最大的文史读物是哪 30 本? 30 年 30 本书 评选自 2008 年 9 月 10 日 启动,经过一个月的公众自由推荐、一个月的网络票选及手机短信投票,从 30 年来的出版物中筛选出了 100 本候选书目,最终呈交给来自全国的著名专家组成的终审评委团与来自全国 16 家知名媒体读书版编辑组成的复审评委团进行评选。 本报记者作为复审评委,目睹了 30 年 30 本书 的复选过程。得出一个结论,评委们更注重自己的品位而不愿屈就大众口味。复选的 21 张选票里,易中天的《品三国》只拿了 3 票,《于丹心得》仅得 2 票,而惟一的网络小说代表作《第一次亲密接触》更是以 1 票垫底。 本届评选终审评委团由谢冕、南方朔、梁小民、陈子善、李景端、张冠生、止庵、江晓原、刘苏里、马家辉等来自中国内地、香港与台湾的读书界专家组成, 30 年 30 本书 终审结果已于 12 月 5 日 盛大公布。 ( 方绪晓 ) 1. 《万历十五年》 (美)黄仁宇 著 中华书局 1982 年版 入选理由:这本小册子是如此的好读,皆因它颠覆了我们对于历史的惯常写法。从此以后,出现了很多模仿这本书的人。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在很多新出的历史读物中发现它的影子。 个人感受:反复读过,现在偶尔也翻翻。对中国历史有新的了解,特别是坚信,过分强调道德而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都是有害无益。该书是影响我对历史和现实观察角度和眼光的书之一。 2. 《第三帝国的兴亡》 (美)威廉 夏伊勒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79 年版 入选理由:在那个年代,这本书突然呈现出了一段新鲜而难忘的历史,它所引起的我们的伤痛,至今难以平息。难得的是,译笔很好。 个人感受:当年在舅舅家里见过,读过些片段。 3. 《傅雷家书》 傅雷 著 三联书店 1981 年版 入选理由:没有一本家书像这本书那样,影响了几代人;尤其在八十年代,这本书产生的影响,是当初写家书的人完全想不到的。写家书的人的遭遇加深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认识。 个人感受:当年反复读过,书上记了不少阅读随感,买了不止一种版本。该书影响了自己对东西方文化的一些总体认识,是奠定自己为人处世基调的书之一。 4. 《第三次浪潮》 (美)阿尔温 托夫勒 著 三联书店 1984 年版 入选理由:托夫勒带给我们的震撼,不仅是他在 20 多年前预见到现在大都已经实现,而是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的时代,他的思考给予了我们思想解放的方法,释放了几代人的想象力。 个人感受:当年在女朋友书架上初见,后来联人带书都收编了。该书初读很震撼,不过总的感觉仍是雄辩胜于道理。现在已经回忆不起来了。 5. 《宽容》 房龙 著 三联书店 1985 年版 入选理由:是房龙告诉我们,不要对思想上的千姿百态感到心慌气短,因为大自然从来都不主张整齐划一 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要倡导宽容的真谛。 个人感受:买过早期的中文版本,是女友出差到北京代购的,后来还买了英文版。初读时感觉字字珠玑。很深刻的启示是,虽然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坚信自己唯一正确的几乎一定是错的。 6. 《释梦》 (奥)弗洛伊德 著 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 入选理由:看似虚无缥缈的梦幻,其实有着深沉的心理动机。弗洛伊德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相:人们的意识只是冰山之一角,潜意识才是整个冰山。 个人感受:与女友一起买过另外种译本。看过,但感觉非常浮光掠影,很多地方觉得有些牵强附会。当然,很可能是我的理解有问题。 7. 《一九八四》 (英)奥威尔 著 花城出版社 1988 年版 入选理由:迄今为止,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仍然是一种有效的信号,它号召人们起来跟一切与智慧思想、细腻感情、美丽事物为敌的人进行抗争。 个人感觉:通读过国内盗版的英文书,也买过上述译本但没有读。一部有启发性、深刻的政治寓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所经历的时代现实生活的写照。 8. 《庐山会议实录》 李锐 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年版 入选理由:一位亲历者通过整理自己的各种笔记、书信、谈话、日记、会议记录,用平实的文字把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庐山会议迷雾一点点拨开,让我们看到了后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源头。 个人感受:没有看过。在网上读过 李锐 先生一些文章,很有见地。 9. 《美的历程》 李泽厚 著 文物出版社 1981 年版 入选理由:李泽厚用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手法,渲染了一片标新立异的中国美学世界的二月天。对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美学形态的传神写照,使每一个读到它的人也顿时变得气韵生动起来。 个人感受:当年读过,可能也是女友到北京出差是代购的。非常好的通识读物。 10.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捷)米兰 昆德拉 著 作家出版社 1987 年版 入选理由: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无形亦无重量,这就是轻。是媚俗,还是在媚俗的洪流中逆泳?这个昆德拉式的问题,至今都在拷问着每个人的灵魂。 个人感受:没有读过。该书正热的时候我没读,因为我从来不读风头很健的书。等风头过去后,我几乎不读外国小说的汉译本了。 11. 《顾准文集》 顾准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入选理由:这是一本写给自己以及中国未来的思想之书,顾准以一人之力顽强凿通了那条阻隔中西思想对话的黑暗隧道。在那个黑夜似的时代里,顾准是中国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火种,是我们迄今为止无法不面对的一座山峰。 个人感受:没有读过。我在佩服作者精神可嘉的同时,感觉总体是重复性工作。 12. 《陈寅恪的最后 20 年》 陆健东 著 三联书店 1995 年版 入选理由:在陈寅恪的身上,我们很容易就感知到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铮铮风骨。陆键东不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大师形象,还给当代中国的文人提供了一个价值标杆,这就是 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 。 个人感受:除了在书店里翻过些片段外,没有读过。感觉挺感人,但有些煽情,不太喜欢。 13.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吴思 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入选理由:这本书让我们打开了中国传统历史真实游戏规则的密码,给出了一个对社会转型动力模式非常有效的解释范式。 个人感受:读过吴思的另个文选,很受启发。从利害角度解读真实的历史和生活,影响 我对历史和现实观察角度和眼光。 14. 《百年孤独》 (哥)马尔克斯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年版 入选理由:经由这本书,我们开始了解和模仿魔幻现实主义,一个文学的新天地从此打开。此书语言的风格或许应该归功于译者,但是它在中国产生的影响连作者都难以想象。 个人感受:买过看过。当时感觉莫明其妙,现在印象全无。 15. 《朦胧诗选》 阎月君等 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4 年版 入选理由:朦胧诗是新时期文学的第一只春燕,而《朦胧诗选》见证了它曾经飞过天空的景象。 个人感受:选本没看过,但我在高中、大学里订阅《诗刊》,多数朦胧诗都应该看过,当时很喜欢,自己也写。出有些典型诗作现在仍能背诵外,对篇理论文章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也有深刻印象。 16. 《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 著 花城出版社 1986 年版 入选理由:只有敢于正视自身丑陋的中国人,才有可能是美丽的,这就是柏杨告诉我们的有关中国人的辩证法。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本书点燃了一枚反省自身的巨大的炮弹。 个人感受:反复读过,是另外一个版本。年轻的时候经常反省自己的丑陋之处。现在也是崇洋不媚外。 17. 《日瓦戈医生》 (俄)帕斯捷尔纳克 著 漓江出版社 1986 年版 入选理由:洪流越是浩大,灵魂越是孤单无依。帕斯捷尔纳克用生命的毁灭、爱情的绝望、家庭的破碎、良知的挣扎记录了大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哀痛绵绵,感人至深。 个人感受:买了,可能没有读,反正现在没有印象了。 18. 《白鹿原》 陈忠实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入选理由:一部史诗般的作品。后来的许多小说和电视剧都在照搬它的路数。奇怪的是,模仿者甚至比它还成功。 个人感受:在书店里看过片段,当时印象深刻。看到快结尾时开枪的情节,及其人物后来的浮沉,感觉简直就是现代史的缩影。 19. 《 1932-1972 年美国实录:光荣与梦想》 (美)威廉 曼彻斯特 著 商务印书馆 1978 年版 入选理由:八十年代过来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这本书的。它在特定的时代为一个封闭国家的人打开了一个再也封闭不了的视野。 个人感受:没有读过。我最早读关于美国的书是在 86 年前后费老的《美国与美国人》。 20. 《围城》 钱钟书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 入选理由: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这是人性永恒的困惑与律动。钱钟书在此书中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可叹、可悲、可耻、可笑、可怜,他匪夷所思的比喻和离经叛道的想象,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愉悦。这是一本旧作,却在八十年代取得了原创的意义。 个人感受:反复读过,也看了英译本。不仅揭示了人性,也揭示了大学的职业特定,虽然是用漫画的手法。 21. 《瓦尔登湖》 (美)亨利 梭罗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 年版 入选理由:梭罗的《瓦尔登湖》,展示了物欲被成功约束之后,我们所获得的精神的丰盈,以及整个世界的洁净。它的意义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增强。 个人感受:看过国内盗版的英文本,也收藏 2 卷本《 梭罗 选集》,其中有另种汉译本。该书对我的人生特别是精神发展有重大影响,属于奠定我精神世界的最重要书籍之一。 22. 《随想录》 巴金 著 三联书店 1987 年版 入选理由:这是作者定位为 讲真话的书 。它诞生在刚刚过去的 谎言就是真理 的年代, 讲真话 就如同生长在石岩缝隙中的小草,孱弱却有顽强的生命力。今天读来或许觉得没有什么,但在当时,并没有人善于这样 讲真话 。 个人感受:读过其中的分册,印象平平。没有巴老的生活经历,感觉讲真话只是种底线,没有体会到高明之处。 23. 《张爱玲文集》 张爱玲 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3 年版 入选理由:张爱玲的书不入选,还真找不出理由。 张爱玲热 至今没有结束,考证、发掘、研究的工作仍然有无数的人在做,这套书是张迷们最早的 圣经 。 个人感受:该书没读过,但读过《张爱玲散文全编》和部分小时。喜欢她对人情世故深刻但不失通达的认识,但不喜欢她小说中无奈、琐碎的气氛。 24.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 年版 入选理由:王小波似乎是当代文学的一个例外。本书记录了他特立独行的足迹,他因此而赢得了超乎寻常的尊敬。 个人感受:反复读过,现在也放在床边案头,偶尔翻阅。非常喜欢,但对我没有太大影响。书中的道理我都知道,也多认同,只是王小波把这些道理讲得非常有意思。 25.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塞缪尔 亨廷顿 著 新华出版社 1999 年版 入选理由:亨氏的 文明冲突 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释了上世纪 90 年代的巴尔干问题、外高加索问题、苏丹问题、巴以问题等等。 文明冲突 从此进入了学人和百姓谈话的词典。 个人感受:没有读过。读过他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感觉其实证性方法得出的结论很有说服力。 26. 《城堡》 (奥)卡夫卡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年版 入选理由:卡夫卡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一代代文学青年挂在嘴边上的名字,这本书则是 卡夫卡族 无法绕过的高山。 个人感受:没有读过。读过他的变形记,不喜欢。 27. 《西方哲学史》 (英)罗素 著 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 入选理由:《西方哲学史》因为其闪烁的智慧,因为其流畅的文笔,而使哲学以亲切可人的面孔走近我们。它开启了很多人的哲学史想象,但至今无人能学得有模有样。 个人感受:反复读过,每每有新的启示。该书是奠定自己知识基础的最重要的书之一。爱屋及乌,收集 罗素或关于罗素的中英文实体书 40 来种,电子书 20 来种。 28. 《金庸作品集》 金庸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5 年版 入选理由:说金庸的小说是当代中国读者数量最大的文学读本应该并不为过。金庸作品的魅力甚至催生了专门的学问: 金学 。 个人感受:非常吸引人,买过三联的版本,还有另种小字排印的 4 卷本。通读过多次。愉悦之外,也有启发,不过不欣赏其中的男性中心视角。 29. 《增长的极限》 (美) D 梅多斯等 著 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 入选理由: 走向未来丛书 的出版是中国知识界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事件,它以融会文理、倡导科学理性而著称。罗马俱乐部这本《增长的极限》就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的预警效果我们现在看得更清楚了。有学者说,这本书是一百年来最重要的书。 个人感受:读过,不喜欢。科技创新永远是不可预测的,该书的悲观断言也没有得到事实的支持。 30.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 袁可嘉等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 年版 入选理由:这本书使此前的当代文学教育一时变得陌生而遥远,这种最初的冲击为此后的种种文学乃至文化的选择,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许多 过来人 都满怀深情地谈起这套书,皆认为受惠良多。 个人感受:反复读过该书前 2 卷的 4 册,打开自己文学欣赏的新天地。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阅读中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7673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年表》的N种读法
bookscent 2009-3-3 23:17
某日在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看到我社出的《科学年表》于面世一年多之后忽然被摆在一进门明显的位置,感到些许意外。这自然让人高兴,也难免疑惑。为什么当初不给这样的待遇?是 某些人终于意识到了它的价值,还是另有他因? 这勾起了我对这本书的惋惜,就像看到久久遗弃于土堆中的珠宝。并由此生出感叹:我们有多少好书连我们自己都忽略了。 这本书属于那种很值得一买的书。作为一部独一无二的手册,它很纯粹,不追热点,不赶时髦,既不媚俗也不媚雅,像不会过时的字典。与大多数只适合束之高阁的所谓著作或某些攒出来的科普垃圾相比,这种书的价值敢以时间检验。它最适合立于案头书架上,随时翻阅。对科技编辑而言,这更是一部用途广泛的必备工具书。 《科学年表》(The Hutchinson Chronology of Science)是把英国颇有影响的四卷本《哈钦森世界历史年表》(The Hutchinson Chronology of World History)第3版中有关科学的条目抽出来,经过英美20多位专家学者和科学作家增删改写而成,其权威性不容置疑。作为专业编辑,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和对专业发展的感悟是极为重要的基本功,而这本书恰可以在多个方面满足我们。 读法一:作为素质教材。 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史年表。全书按历史时期分成5个部分:古代、中世纪、科学革命、工业化世界和20世纪。每部分的开头对每个学科在这个时期的情况都有综述,然后再按更细小的历史阶段分学科按年罗列主要历史事件。对这些事件的描写也不同于干巴巴的一般性列举,而是非常连贯,有解释有评述,语言通俗,再加上大量的照片图表,不会让读者有不知所云之感。所以它系统性好,前后自成逻辑,完全可以作为一部科学史的教材,从头到尾翻一遍,就可以对科学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读法二:作为专业入门或充电读物。 对科学发展的解释和评述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其中的16篇专题文章,言简意赅,很见编者的功力。比如《数学的起源》这一篇,开头一段仅两句话:人们常说,开始数家畜或试图测量田地大小时,数学就产生了。数学的两部分基于数数的离散数学和起源于测量的连续数学,构成了现代数学的基础。有种拨云见日般的清晰。再如《绿色之影:生态伦理和生态价值》这篇,最后写道:在政治层面,存在这种危险性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成为没有谁不同意的概念,而结果却是,没有认真地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南。这种担心莫不让我想起我们今天正在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编辑通过读这些文章,可以很好地补充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广度及深度。 读法三:作为专业素材库。 这本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态学和环境七大学科,时间跨度从公元前直到2000年,其间的科学大事时间人物样样不缺,是难得的资料。文中还穿插着一些来自科学家的名言警句。书的后半部分还有科学家小传、网络链接、诺贝尔奖资料、化学元素的发现、术语表等大量有用信息,对于科技编辑做策划、查史料、写稿等等来说都很实用。我就曾经给一位科学记者朋友送了一本,他如获至宝。 读法四:作为营销参考书。 科技书的营销需要切入点,或者叫名目。通过查阅《科学年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近期或当年正值周年纪念的那些科学大事,进而把它们作为策划营销活动或起草营销文稿的由头。比如,我查了一下以2009年为100周年的大事就有:基因(gene)这个词在生物学中的首次使用;爱因斯坦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标志着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酚醛塑料取得专利;克罗地亚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地震不连续面;丹麦生物学家尤格纽斯华明 (Eugenius Warming)出版《植物生态学:植物群落研究导论》;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兹(Hendrik Lorentz)出版《电子理论及其在光现象和辐射热现象中的应用》,等等。这些事件的纪念意义不仅可以给我们做科技书营销提供很好的启发,更可以直接拿来一用。 读法五:作为辅导孩子的参考书。 这本书显然可以让你知道更多的人名和故事,而这些对你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是至关重要的,不是吗?你千万不要以为这和工作无关。孩子正在成为影响你工作效率和疲劳程度的重要因素,还是想着点儿他们吧。 《科学年表》的用途的确不止一种。如何用足,相信你还可以有很多个性化的发挥。这正是一本好书带给你的空间。 现在回到篇首的那个感叹。这是我社自己出版的图书,出了一年多了,我们自己的编辑有几个真正看过或用过它呢?是不知道,还是不屑于知道?看着区区2000册的印数,无话可说。 我时常有这种奇怪的感觉:干出版时间越长,离书就越远。既然出版是一种经营活动,以市场和现实为导向无可非议,所以在掌握了无数个所谓策划、包装、营销等等外在的技巧之后,我们竟毫不犹豫心安理得地把从根本上判断一本书好坏的能力慢慢丢弃了。我们同样也在心安理得地将策划期刊杂志报纸电视的思路用到书上,一味地关注热点和话题,而把图书最该被打造的品格长久的保存与流传抛到九霄云外。
个人分类: 开卷有益|639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留余地
bookscent 2009-2-18 23:09
改革开放30年,数不尽的新生事物涌入我们的生活,也同样有许多曾风光一时的事物远离了我们,走向边缘。这其中就有诗歌和诗人。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内外交困的诗人难免有极端的选择,比如死亡。 自杀的年轻诗人的名字可以列出一长串。蝌蚪、海子、骆一禾、方向、戈麦、顾城就不用说了,只看近几年: 2004年,27岁的小说家、诗人殷谦服毒自杀。 2004年6月,20岁的诗人谌烟服毒自杀。 2005年11月,44岁的诗人周建歧在家中自缢身亡。 2007年10月,30岁的青年诗人余地(原名余新进)在昆明割喉自杀。 2008年8月,29岁的青年诗人吾同树在位于东莞的家中自缢身亡。 下一个是谁? 这些以锦绣之材让许多只有学位而没有心灵和激情的人感到羞愧(李森《怀念余地》)的人,却以这样的结局让他们的朋友和知音无限惋惜。 请看余地的这首《活着》: 这些年, 沿着一根弯曲的直线, 走同样的路, 学习忍受痛苦。 像一颗漆黑的行星, 缓慢地运行, 努力接近, 一个中心。 这么做是否重要, 我已经不再思考。 总有一天, 某个地点, 一道明亮的光, 穿透我的心脏。 现在, 我已经醒来。 这个早晨, 我推开门, 看见你的脸庞, 和升起的太阳。 读《余地诗选》又一次禁不住感慨。不过这感慨必然是短暂的。对于被这个时代的五颜六色武装了的芸芸众生而言(我也在内),诗歌和诗人总显得那么弱小无力,再也无法形成持久的影响。就算一死,也只能代表软弱和失败。 我还在读他们的诗。我得承认,这并不是为了纪念,更多是为了享受精妙的文字所带来的快感。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世界,连苦难都因具备娱乐性(就像那些催人泪下的电视剧)才能得以传播。 我有时会想,如果诗人擅媚,可以轻松地变身为流行歌曲的词作者,用绝妙的句子和时尚应和,运气好的话也能名利双收。就像余地的那首《夜色》中所写的:用时代的泡沫进行一次沐浴 / 可能是一个美妙的选择。
个人分类: 开卷有益|3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高等教育经典著作百种(上)
liaoqihao 2009-2-6 21:52
个人分类: 未分类|6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常识》游戏
bookscent 2009-1-27 22:40
读研时,一位熟知武侠小说的室友听说我尚未读过金庸的任何一部作品,随口道:我太羡慕你了! 我明白他的意思,其潜台词是: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在等着你呢。这就像吃饭,饱食后不再有食欲,反而怀恋起饥饿时吃到第一口时的美妙感觉,此时便羡慕起刚刚落座开餐的人。 最近看电影《非诚勿扰》,感觉这是一部很失水准的片子,从故事情节到细节包袱,实在没碰到什么新鲜东西,有些看不下去。偏偏周围的人都说它好,难道是我自己出了问题?或是对冯氏幽默太熟了?我和同事开玩笑,说是郭德纲的相声听得太多,以至于一般的笑料很难让自己乐得起来了。 对一种事物看得太透,了解太多,那事物在你面前就会显得越来越了无生趣。这也算是一种喜新厌旧吧。 面对梁文道先生的新书《常识》,我一方面满怀兴趣,那当然是冲着文道老弟的才学;可另一方面又怕读不下去。这几年通过看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开卷八分钟等节目,对文道老弟看问题的角度早已明了,《常识》这本书实际上是他的旧文合集,无非还是那些观点,再看也不会有什么耳目一新的效果了。 不过,作为时评文章,论点只是骨头,耐看的是肌肉和线条,即它的论据和论述过程,以及语言。《常识》里的大部分文章我原先并未完整读过,所以觉得这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但阅读不能仅靠道理来支撑,还要找些直接的动力。我突发奇想,既然我自认为对梁文道了解不少,那不如就按预测法来读这本书吧。 在读每一篇文章之前,我都先根据题目(及其带有暗示或解释性的副标题)来猜一下他要写些什么,会怎么写,然后边读边看自己估对了多少。这种方法让这本书变成了一个做思想游戏的玩具,自己不仅能读下去,而且满怀兴致。 比如《抗战(为什么它还没有结束)》这篇,写于2005年,我推测他一定会讨论二战纪念活动、中国人的历史观、民族主义、日本靖国神社、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等等,实际内容大致相符。细看之后,感觉里面对于中国缺少专用于抗战纪念的国家级墓碑的阐述比较出彩,很有意思。再如《汉奸(一团模糊的历史现象)》一篇,我一下子就能想到《色戒》和中国人的对待忠与奸的那种狭隘的脸谱化的历史观,文章果然就此展开。 有的文章仅从题目看是很难猜的,比如《老师(一种基础的职业)》这篇,我不能确定他是要谈我们对教育如何重视不够,还是要谈今天教育如何成为稀缺资源而导致老师收受贿赂等等。看了才知,他是以芬兰的教育为例,谈老师在中国如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还有像《作协(政府供养艺术家的理由)》,我觉得也是属于可以有正反两方面观点的题材,看了方知,原来他也不是要给出定论或方案,只是建议不要一刀切,要理顺政府与文艺的关系。这种文章我反倒觉得缺乏力量,像是废话。 有的文章,像《潜规则(真正的规则)》这种,可写的内容太多,反而让人不知该从哪个角度去猜,只能直接去看。文章很短,显然属于一时的有感而发,而非系统论述,读后不太解渴。 也有的文章,题目有些误导,比如《浮躁(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猛一看,觉得切中时弊,一定非常精彩。读了才知,他是想说当今的人们说的太多而不善于听,过于喧哗而缺少理解。这就让人觉得题目起得太大,内容太单薄了。 在我看来,书中最有阅读价值的,还是那些题目很小,一目了然,但真要让你来写,你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或不可能写过1000字的那种。比如《极少数(只限于坏人的一种量词)》之类,一看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但他是怎么把这样一件事变成一篇有7段文字的文章的。这才是功底。 还有个别文章,则是勾起了我的职业敏感。像《信息不对称(中国特色的咨询匮乏)》这篇,让我这个搞出版的来不及再去推测就要先睹为快了。他讲了出版,讲了国内在图书引进方面的问题,但论据的说服力并不强,结论也有偏颇之处,有些地方不难反驳。比如说,信息的残缺和不对称并不是一回事,信息服务也未必是出版的终极目的,对网络媒体的限制按照禁果好吃的原理在实际上其实是适得其反的,甚至可以说提高了大家获取信息的觉悟,等等。我当然不是要否认他的观点,只是觉得他这一篇写得太急,论述和分析的过程有问题。这篇是他在2007年写的,很简短,我相信,如果让文道老弟现在重写同一题目,一定是一次彻底的改写。 在《奥巴马的修辞学》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我看到了作为一个编辑比较忌讳的一句话:表面上看,奥巴马魅力与同类型的人物只盛产于职位要公开竞逐的政体当中,和一向擅长对外敷衍政治套话对内勾心密谈的中国无关。这后半句对中国现状的定义可谓足够尖锐,我很佩服广西师大出版社的这位责任编辑,也许换一家出版社,编辑会让文道老弟把这句稍微改一下,别那么针针见血,让一些人不快。当然,也许是现在我们的政治已经足够宽松(或是足够自信)了,不怕这类批评。这样最好。但真要是换了我,一个做了10余年编辑的人,心里还是没底。 对于时评文章,我的观点是:不可不读,不必多读。 评论总是从偏见开始,无论他是多么有才学的人。这里既有个人知识局限性的缘故,也有技术上原因。就像和人辩论,把话说全了反而等于没说,不能支持任何观点。所以,我觉得读时评最有价值的不是去接受或反对他的论点,而是欣赏他的分析方法,顺便记住些论据留给自己将来用用。 今天并不是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依我看恰恰是常识在膨胀,在作怪。人人都有一大推自认为是常识的那些看法,并用这些常识去做推断,直至忽略了事实,结果不是有失客观,就是走向另一种极端。所以我们要更新的不是那些永远也学不完的常识,而是思维方式。读高质量的论说文的意义就在于此。正如《常识》最后的鸣谢所说的,是客观分析与清晰逻辑的魅力。 我想,从《常识》开始,再读类似的文章,我都会用预测法去读。我相信这定是锻炼思维方式的绝佳途径。
个人分类: 开卷有益|4704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ZZ
hnhuizi 2008-12-30 20:28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rar 序   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我几乎不曾有过自己的科学生涯。我从研究生院出来,拥有博士学位和出色的技术才干,但对如何在科学上求生存却知之甚少。我的这种状况并非鲜见。生存技巧乃是研究生课程很少涉及的部分。许多专职科学家认为,好学生会靠自己找出路,而余下的那些学生,你即使想帮他们也帮不上。这是在为玩忽职守作辩解,或者可以说是存心要减轻自己的工作担子。这一善意的疏漏看似隐含达尔文自然选择论的意思,但就整体来说,不讲授科学生存导致了大量学生的才能和时间的浪费,往往给学生们一生造成困境。   科海求生的技能很少能直接传授,大多数年轻科学家急需一位咨询师。有的人在研究生阶段便找到了可以求教的人,后者或许是一位博士后或助教。按照评论家门肯的说法,这些提供咨询的人,自己从研究生到退休的过程上,也不曾碰到过好机遇。至于那些不去咨询别人的学生,要想成功,只有靠自己比那些选择科学为主的天真的、理想主义的、非常聪明的青年人更精明才行。   这些想法,我很早就有了,当时我几乎不得不告诉我的父母:他们的宝贝孩子尽管已念完八年大学和四年博士后,却仍然不足以找到一个物理学的永久性职位。那段时间的痛苦是一生忘不了的。一个高智商的孩子,曾经跳级,16岁时就从布朗克斯高等科技学校毕业,20岁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高分班,却在28岁月时迷失了方向。你怎样去选择一个研究课题?怎样做一次学术报告?怎样去说服一所大学或者一个国家实验室、一家企业实验室长期聘用你?对于这些问题,我当时一点头绪也没有。直到我的第二个博士后研究做到一半时,才有幸与一位年轻的教授共事过几个月,他关心我是否决心当一名科学家。尽管他给予我的指导并不详尽,却有助于我去寻求在研究生时期没有学到的一套技巧。如果不学习这些技巧,我那漫长的物理学苦读所得,或许早已白白地付诸东流了。   这本小册子对这样一些人是有用的:他们没有运气在较早的时候遇到一个咨询师指点迷津,他们天真地以为从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做过博士后研究,便足以保证有一个科学生涯了。我要让你明白你与科学生涯之间还有什么阻隔,使你在被这些不可避免的障碍压倒之前有所准备。简言之,我希望能使你用你不平凡的智慧达到你和将来送进学校的人的梦想。   我从几个简单的案例入手。这样做有助于你对自己的早期经历有一个较的视角。至少我希望你从中感觉到职业咨询是多么的重要。接下去的几章将按照科学就业的轨迹排列。你的处境相当于什么位置,请即跳到该处开始阅读。第2章是关于选择论文或博士后研究指导教师的问题。我选择论文导师有两条标准:谁是系里最有名的教授?谁的研究生毕业最快?这样的标准是明智的呢,还是一上来便先犯了错误?第3章是关于你作研究工作的学术报告。不论你的见解有多么闪亮,如果你不能使别人对这些见解发生兴趣,那也就没什么意义。尽管你的研究结果十分出色,但如不能吸引人们的关注,那么与不出色的结果又有什么差别!有的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说令听众不知所云,他们投影在屏幕上的笔迹像是在颠簸的飞机航班上写成的,如此等等。然而,你目前还不是他们中的一员,如果你也像他们的那样准备你的报告,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他们那样的大家。除了要求口头报告优雅工整外,第3章还告诉你使报告收到好效果的几个重要概念。   第4章讨论文章的写作。通过你所写的学术论文,可使你闻名全国甚至闻名世界。这就是说,你的科学声誉并非取决于老板怎样评价你,而是靠论文说话,它们在任何科学图书馆都可以找到。因此,你应将发表论文看成为使职业稳定的一种方法,充分重视期刊论文的撰写,使之无可挑剔。   第5章涉及职业类别的选择,主要谈科研实验室、政府研究所和工业试验室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讲述的要点是当你在自己的科学生涯中作出很需要抉择时,如何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而不是天真烂漫从事。第6章讨论求职面试的问题。对于一次面试来说,要街道的远不只是穿上你最好的服装,握手时要坚定有力之类。最重要的是做好面试前的家庭作业,并告诉你潜在的雇主你对研究方向已经有了想法。顺便指出,并非让你去耍花招,你最好先打听一下将与哪些人成为同事,想好你在科学上打算要弄明白什么的思路,这是谋得一个有成果的职位的关键。这一章也有选择地简略说明了一旦你肯定已被录用,你应如何与聘用单位谈判你需要的条件。如果你的底气很足,无论谈得好或不好,都会对我的愉快和成功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7章讨论弄钱的问题。钱对许多人来说,是科学生活的需要。过去认为只有搞纯科学的人,才遇到头痛的经费问题。但现在,政府和工业部门的科学家同样视其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建议你,把准备项目申请书看成是一项重要的科学锻炼。你会看到,用强有力的字句阐明你的研究是如何与研究全局相符,不仅对赢得经费支持,而且对你成为一流的研究人才,都是必要的。学会将你有机会能完成的承诺同过分吹嘘的空头支票区分开来也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位科学家,最难的事莫过于研究工作的选择。如果你是刚开始工作,则困难尤甚。所以在第8章中,我不揣冒昧,就研究计划的制定略作评论。贸然决定投身于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不是一个好主意。同样,从事一项你并没有十分把握能在短短的聘用期结束之前完成的工作,也是不可取的。建立研究方案的主导思想,应该是将继续被聘用和科学成就两者的几率同时都最大化。考虑的重点应该摆上战略的高度。   在本书编写期间,节约之风刮遍全球,科学研究的经费被削减。当资源变为稀缺之物,也就不用我来强调,对现有资源的争夺将如何激化了。为了获得一个长期的科研职位,以及维持一项严肃研究工作所必需的经费,你在职业抉择中,必须深思熟虑。我希望这本袖珍咨询书,能帮助你更善于反省成功之道。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39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的必要
fxf 2008-12-28 16:00
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如今,发达的媒介,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视听途径的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阅读,致使传统的阅读日渐式微。传统阅读的低落,还和我们的习惯有关,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阅读的范围主要涉及文学,可实际的情形是,民众的阅读兴趣非常淡漠,这也是我们国家几乎没有家喻户晓的作家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连阅读都没有,怎么能够晓得自己本土作家的才艺,怎么能够锤炼我们的精神。不知觉中,对于作家群体的认识、认可,我们信赖了媒体的宣传,总之,道听途说。 知识界也是这样,知识分子群体中,能静下心来阅读本土作品的人也不多,这对于本土学者的成长,是一种极大的间接伤害。优秀的、独到的思想因为没有受众,而落于墙角、布满灰尘,倒是对于西方的东西,不管新旧极其关注、用神,这从大多数学者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就能够看出来,大家似乎形成了一种默认,西方的更可靠、更有派,我们的研究的确与西方有着差距,但我国也有不少优秀学者的研究非常具有价值,可叹的是这些价值很难在自己的土地上得到回应和体现,这实在是一个问题。 按理说,知识分子,无论人文、社会和自然领域,都应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些基本的典籍有所涉猎,可实际的情形是,有许多知识分子,一年下来,好好地连三本书也读不了,这从他们作文的气势和态度上完全能够看出来,写作的基本功夫,有多一半来自阅读,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写作上的幼稚非常明显。正是因为没有良好的阅读,使我们有的人作文,或者无知、或者无礼,一个好的阅读者,不会轻易无知地曲解,也不会轻易无礼地叫嚣。 我们的学者中,有许多人拥有很好的先天条件,可以说聪慧过人,在专业领域也颇有成绩,甚至会有所建树,但他们落笔作文时,却窘态十足。因为,完全凭借聪慧作文,灵性可见、独特可见,漏洞和轻狂更是可见,作为成熟的阅读者,能够一眼看破这些跟着感觉走的文章。 没有阅读背景,完全凭借生活经验、研究经验的作文,其实是不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的。作文者在表达时,定会先有这种切身的体会,总觉得说不准确、写不深刻,原因就在于阅读的贫乏限制了我们的写作,制约了我们对于自己思想的挖掘。每每见到这样的作文,真是替作文者可惜,至于那些由于阅读狭窄,而形成的偏见、激愤,只好笑笑,因为总有一天,幼稚者会明白自己的幼稚,无知者会感知自己的无知,无礼者会承受自己的无礼,这是需要时间的。 无论哪一个领域的学者,应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行动。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持之以恒,应对书山;有了良好的行动,才能脚踏实地,度量学海。良好的阅读,不能受限于专业,却要以专业阅读为基础,作为知识分子,无论谁,人文的阅读绝对不能少,否则,我们只能成为一名高级的匠人,而不是完整的学者,何况学者的人文情怀,也需要人文书籍的安慰和鼓舞,知识分子在生活中遇到了真问题,直奔书籍,不是发呆,而是正道,有感者知之。 末了,呼吁一句,作文之余,要多阅读,这样才能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安心,省得自己紧张。
个人分类: 关于读书|4661 次阅读|1 个评论
阅读文献的感受
cts129 2008-11-14 15:46
发现自己阅读英语文章的速度突然变快了,读起来也感觉比较轻松了,很多年来,最怕看英语文献了,很多人说,硕士应该范读500篇,精读100篇英语文献,而博士应该在硕士基础上再加一倍或更多。我在硕士期间应该精读了十来篇英语文献,而其余大部分只是看看文章的摘要,没有全文精读。对我来说,读英语文献一直以来都是很痛苦的事,生疏词汇,专业表达,长句难句,专业背景等等,读下来一篇感觉相当地痛苦,一篇三千字的文章至少要四五天才能看完,还不是完全能读懂,唉,混混就过了三年,拿了文凭就个搁置不管了。 现在又要为博士论文寻找思路,不得不又硬着头皮读英语文献了,可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速度已经比以前快乐很多,一天就能看完一篇三千字左右的专业文献了,很多专业词汇重复出现之后也记住了不少,这可能就是量积累到一定时间之后就会发生质变吧,我感觉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英语学术文献了,论文中都有些固定的表达方式,精读了几篇之后,接下来就感觉轻松多了,阅读起来也不要总是翻词典,不要一句话啃上老半天也似懂非懂。 接下来还要坚持训练,争取象某些人说的那样,读英语就像都中文一样轻松,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可能还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个人分类: 未分类|594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