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灾害预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黄河发生大水的可能性: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
热度 2 杨学祥 2017-3-13 06:13
黄河发生大水的可能性: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 杨学祥 2009 年 7 月 17 日 下午,黄委会河南河务局防汛办公室副主任、防洪、防汛高级工程师成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黄河自孟津出峡谷进入华北平原,由于泥沙的淤积,逐渐形成悬河,历史上决口改道频繁,灾害也极其深重。河南黄河的治乱往往与历代王朝的政治安定密切相关,因此,河南自古以来都是黄河防洪治理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河南黄河也初步建成了防洪工程体系,赢得了新中国成立 60 年的岁岁安澜。” 黄河历史上的几次水灾   “黄河中下游发生的大洪水,除了有实测资料的 1933 年、 1958 年和 1982 年 3 次以外,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洪水痕迹调查,尤其是近年来的分析估算,业经整理审定了的还有 1761 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和 1843 年(清道光二十三年)的两次。”成刚介绍说,“ 1761 年 8 月 17 、 18 日(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八、十九日)在黄河中游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经多年的历史资料查证,这次洪水主要来自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的伊河、洛河、沁河和直接汇入黄河的小支流,黄河下游多处决口。 1761 年洪水花园口断面洪峰流量为 32000 立方米 / 秒。伊洛河、沁河下游沿河城市备受水患之苦。伊洛河从洛阳至偃师整个夹滩地带,水深都在一丈以上。偃师、巩义、沁阳、武陟、修武也都是大水灌城,水深在五六尺至丈余不等。据当时河南巡抚奏折,总计河南省被水冲十州县,另有十六州县禾苗被淹。”   成刚接着介绍说, 1843 年 8 月(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黄河中游发生了一场大暴雨。黄河干流潼关至小浪底河段出现千年来的最高洪水位。这次洪水是由西南东北向切变线性暴雨形成。这次洪水,根据沿河古代遗物和洪水淤沙调查,均可说明 1843 年洪水位至少是千年来最高者,它的重现期可视为千年一遇。在洪水调查中,黄河潼关至小浪底河段两岸居民对这次洪水灾害的记忆极为深刻,并有许多歌谣流传至今。如“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了太阳渡,捎带万锦滩”等。据当时河南巡抚鄂顺安润七月八日奏折称:“又据、陕州、新安、渑池、武陟、郑州、荥泽等州县禀报,该州县地居中河九堡之上游,因七月十四等日黄水陡涨二丈有余,满溢出槽,以致沿河民房田禾均被冲损……现已报到,被洪水浸淹者共二十三州县,被雨水淹浸者共十七州县,淹及城垣者共七县,汜水、陈留二县情形为最重。洪水下泄至中牟,将原已在农历六月溃决夺溜的口门又复冲宽至 360 丈(约 1000 余米),大量洪水均由中牟口门向东南漫流,经贾鲁河入涡河、大沙河夺淮归洪泽湖。被淹范围包括河南、安徽境内西起扶沟、西华,东至通许、太康、鹿邑、亳州,南至洪泽湖。” 1933 年的八月上旬,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陕县间,发生了一次自 1919 年建立陕县水文站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 1933 年洪水,陕县站洪峰流量 22000 立方米 / 秒,为该站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一大洪水。由于这次洪水峰高量大,给黄河中下游造成了严重灾害。中游暴雨区内洪水横流,人畜漂没,下游多出决口。 1958 年 7 月 14 日 至 18 日,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生了一次大暴雨洪水。黄河花园口站 7 月 17 日晚 ,出现了自 1919 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 22300 立方米 / 秒。   接着,成刚详细介绍了 1982 年黄河大水灾的情况。 1982 年黄河大水灾 1982 年 7 月 29 日 至 8 月 2 日 ,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山陕区间和泾、络、渭、汾河降大雨到暴雨。黄河三花间干流及伊洛河相继涨水,花园口站 8 月 2 日 18 时 出现流量 15300 立方米 / 秒的洪峰, 7 天洪量 50.2 亿立方米 , 10000 立方米 / 秒以上流量持续 52 小时,是 1958 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这次洪水,黄河下游滩区普遍进水偎堤,伊洛河夹滩和两岸洪泛区漫决进水,滞削了洪峰。为减轻艾山以下防洪负担,运用了东平湖老湖分洪蓄水。历经 7 天,洪峰于 8 月 9 日 入海。   这次天气过程,自 7 月 29 日 开始,当晚深入黄淮地区的九号台风外围的低空东南风急流与冷槽相遇,三花间开始出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30 日雨区有所扩展。 31 日至 8 月 1 日 台风低压移入三花间南部,并与陕西低涡结合,暴雨和特大暴雨面积继续扩大。 8 月 2 日 雨区北移至沁河、汾河一带,直到 3 日台风低压消失,暴雨过程基本结束。   “这次暴雨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中心强度大,分布不均匀。”成刚说,“其最大暴雨中心位于伊河中游嵩县陆混, 7 月 29 日降雨量达 544 毫米 ,其中 11 个半小时降雨 535 毫米 ,最大强度为一小时 87 毫米 ,连续 5 天最大降雨量为 782 毫米 。”   连续暴雨,形成三花间干支流接连出现三次洪峰。第一次形成花园口站 1982 年 7 月 31 日 6400 立方米 / 秒的洪峰流量。第二次形成花园口站 8 月 2 日 洪峰流量 11200 立方米 / 秒。第三次洪峰即 1982 年最大洪峰流量 15300 立方米 / 秒。由于夹滩和两岸洪泛区进水,淹没面积约 260 多平方公里,滞蓄水量约 4.6 亿立方米 ,小浪底、黑石关、武陟三站洪水与小花区间(小浪底至花园口)干流来水,汇合形成花园口站 15300 立方米 / 秒洪峰, 7 天洪量 50.2 亿立方米 。 8 月 3 日 4 时 ,洪峰到达夹河滩站,洪峰流量 14600 立方米 / 秒,较 1958 年的削减量增大 7.2% 。   为了减轻艾山以下防洪负担,运用东平湖老湖分蓄洪水,林辛闸和十里堡分洪闸先后于 6 日 22 时 6 分和 7 日 11 时 10 分开闸分洪, 9 日 20 时 12 分和 9 日 23 时 18 分先后关闸,总分洪量 4 亿立方米 。   这次洪水的含沙量较小,花园口站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 32.1 公斤 ,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 63.4 公斤 。花园口以下河道“上淤下冲”。花园口至孙口段共淤积 0.8 亿吨,其中 67.6 吨的泥沙淤在高村至孙口段。孙口以下共冲刷 0.382 亿吨。   成刚分析说,这次洪水的降雨量、暴雨范围和三花间的洪水总量均大于 1954 年和 1958 年。洪峰略大于 1954 年,小于 1958 年。洪峰沿程消减大,传播速度较慢,洪水位多数站高于 1958 年。这次洪水的降雨量较大,而洪峰流量较 1958 年为小,其主要原因有: 1. 三小间(三门峡至小浪底)降雨中心的雨强较 1958 年小,所以 1958 年三小间洪峰流量为 11000 立方米 / 秒,而 1982 年只有 4760 和 3520 立方米 / 秒。 2. 降雨时程分布不如 1958 年的集中,致使伊洛河及三小间均产生连续洪峰,先后下泄,而 1958 年只产生一个洪峰。 3. 陆混水库蓄水和夹滩滞洪削减作用较 1958 年为大, 1958 年到黑石关削减 30% , 1982 年削减 50% 和 55% ,即有白马寺、龙门镇合成流量 7100 和 9070 立方米 / 秒,到黑石关减小到 3540 和 4040 立方米 / 秒。 4. 干支流洪峰遭遇情况不同, 1982 年干流小浪底洪峰与伊、洛、沁河黑石关、武陟洪峰没有完全遭遇,而 1958 年洪峰主要由小浪底洪峰与黑石关洪峰相遇而成。 1982 年洪水普遍漫滩,发生了刷槽淤滩,在涨落水过程中同流量水位明显下降,而由于河道多年的淤积结果, 1982 年洪峰流量虽较 1958 年小,但其洪水位普遍高于 1958 年,一般高 1 米 左右,柳园口和苏泗庄局部河段高达 2 米 左右。由于东平湖滞洪,致使艾山、洛口水位较 1958 年低 0.4 米 左右,而利津又高于 1958 年。 http://newpaper.dahe.cn/jrab/html/2009-07/20/content_201822.htm 李宪之教授的全球重大灾害预警 在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不久,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曾中在整理父亲李宪之先生的论文资料时,发现了对世界上一些地区存在海啸的预测资料。李宪之先生是我国近代气象研究和气象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天文、气象、地理、地质、灾害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研究成果。 在《寒潮、台风、灾害——庆贺李宪之教授 95 华诞文集》中,已故李宪之教授就做了灾害预警:地球上的重大问题,不是厄尔尼诺,不是干旱,而是中国的黄河、南美的安第斯山。 据李宪之教授的研究,黄河中游,河面有些地方高于河旁陆面几米,甚至十多米,如遇到地震或强台风,将要发生难以想象的大灾难。河北邢台地区在 1966 (原文误写为 1996 年)年 3 月曾发生过地震,河南南部于 1975 年 8 月受 3 号台风影响,发生特大暴雨,冲垮了两个水库,导致了难以估计的重大损失。假如这两次灾害发生在郑州北面的黄河上,将要造成什么样的严重事件?想到这里,怎能不把根治黄河列到 21 世纪建设的日程上?因此必须早日大量培训一专多能的改造自然的人才 。 放眼世界,一定要考虑安第斯山的问题。因为一方面安第斯山有些部分已经被海水侵蚀,成了悬空之势;另一方面, 1960 年 5 月智利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横越太平洋后,还在日本大船渡把一只渔船拥到岸上,并且把一幢民房压塌。从量变到质变,安第斯山在太平洋悬空部分,总有一部分或大或小或早或迟要塌下来,必然引起海啸,给亿万民众带来严重灾难。”李宪之先生在资料中还建议南美太平洋边缘地区应广修堤坝,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世界各国应该积极联合起来,预防世界范围内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 中国南涝北旱与南旱北涝的转换 美国国防部《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 GBN 报告)中关于中国的预测内容,大部分措辞比较模糊,只有一条明确指出了时间和地点,那就是在 2010 年前后,中国南部地区将发生持续整整 10 年的特大干旱;同时还说,中国现在的 “ 南涝北旱 ” 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 “ 北涝南旱 ” 的降水分布型 。 GBN 报告的结论与 2003 年 3 月31日 开幕的气候变化国际科学讨论会的十分类似,其对中国气象情报的重视异乎寻常,值得深入研究。 在 2003 年 3 月31日 开幕的气候变化国际科学讨论会上,气象专家们对近年来中国“南涝北旱”的气候问题进行了学术探讨。以下四个报道代表主要观点。   其一 ,中新网 2003 年 3 月 22 日 电 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未来的 5 到 10 年内,我国的气候将发生大的转折,冬季逐渐转冷,降水带也将向北方推移。在日前召开的“世界气象日”座谈会上,国家气候中心的赵振国研究员宣布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结果,我国气候具有周期性,大约 30 年为一个周期,发生气候变化。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气候进入了一个暖周期,主要表现在冬季气温偏暖。赵振国介绍说,在未来的 5 到 10 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 30 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 30 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 360 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其二 ,国家气象中心主任章国材说,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20世纪80年代形成并持续至今的“南涝北旱”状况处于相对稳定时期,这一现象将在未来10-30年内继续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教授指出,中国在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一直是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从80年代开始,中国气候出现了大转折,南方降水增多,北方降水减少,导致了目前“南涝北旱”的状况。丁先生说,特别是90年代以来,“南涝北旱”现象尤为明显。据统计,1997年夏季中国北方持续少雨高温,该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亿多亩,黄河累计断流222天。1998年南方的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全国有1.8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90多亿元。对于出现这种气候现象的原因,丁教授认为,夏季来自印度洋的季风近年来呈减弱趋势,带给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蒸汽总量减少。同时,受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反向运动的影响,贝加尔湖以南的低气压近年来逐渐转变为高气压,南下进入中国的冷空气变得干燥,致使冬季北方降水减少。 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一些专家指出人类活动也是造成“南涝北旱”的因素之一。中国南方较集中的工业生产造成的“黑碳”和硫化物的大量排放,由于黑碳吸收太阳的辐射能力很强,造成大气升温,气流上升,进而导致降水增多。而在北方,大量工业用煤的情况没有南方明显。( 2003-4-2 )   其三 ,未来 5 到 10 年,我国的气候将发生大的转折,降水特点将是北方多雨,南方少雨。北京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王贵田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北方将在 2004 年以后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的多雨期。王贵田认为,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降水带的北移,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北京目前的状况来考虑,有些专家做过一些长期的预测,在 2004 年以后北方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的多雨期。北京主要的多雨期是 50 、 60 年代,到 70 年代后期一直到 90 年代降水持续偏少,实际上后 20 年比前 20 年的降水总量每年缺 100 到 200 毫米 。从序列的预报考虑,有一些专家认为,在 2004 年以后北方可能会出现一个相对雨水多一些的高峰期。说到这里,王贵田拿出一张很专业的气象图,指着一条曲线对记者说:从温度自身的曲线变化规律看,应该是由高温向低温转化的过程。究竟什么时候转,从做的工作上看,有可能 2005 年以后未来的 10 年左右开始往低温发展,降水可能多一些。王贵田说,北京的年降水量才 600 毫米 ,而南方的年降水量都 1000 毫米 以上,未来 5 到 10 年将会有所改变 其四 ,近一段时期,有关我国气候将发生根本转折——“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的传闻被炒得沸沸扬扬。该传闻认为,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从今年年初始),我国气候将发生大的转折,冬季逐渐转冷,降水带也会向北方推移。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 针对这一说法,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气象专家副台长康玲告诉记者:“北涝南旱”的说法有待考证。就从内蒙古地区今年的气候谈起,“北涝南旱”一说倒是与内蒙古局部地区气候特征相类似。因为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十年九旱,今年的降水也属正常范围内的变动,而且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份和8月份,主汛期以七下八上(即7月下旬和8月上旬)为主。尽管雷阵雨和冰雹要比往年突出,但气候特征一年与一年是并不完全相同的。比如去年赶着汛期时降水就比较少,而今年汛期内内蒙古的东部地区还比较干旱。至于“北涝南旱”一说,人们的议论是如此,但并没有准确的科学依据。搞气象分析是件严肃的工作,都得有完全与事实相符的资料分析论证才能得出结论。那么,“北涝南旱”一说是否空穴来风?康玲说这要经过长期的数据分析、对比、测算及国家气象权威部门的综合分析结果统一认证,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与一年前漠视赵振国研究员的“北涝南旱”替代“北旱南涝”观点相反, GBN 报告激发了中国科学家重新审视中国气候突变的热情,一些新的 “北涝南旱”替代“北旱南涝”观点相继出台 。然而,一年前的主角赵振国研究员却默默无闻。中国科学家之间的沟通确实很难。同样一个观点,由外国人说出就比由中国人说出更起作用。这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迷信。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水利部海委水文局在最近课题总结报告中指出,海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 20 世纪 50 年代降水量最多, 90 年代降水最少。课题负责人陈菊英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将进入一个新的变冷周期。 20 世纪 50 年代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和全球降温期, 90 年代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和全球增温期, 2000 年全球进入拉马德雷的冷位相,这意味着全球将进入降温期,海河流域将进入多雨期。中国整体降水规律是, 30 年代、 50 年代和 90 年代降水偏多,洪涝灾害偏重。事实上,中国北方与南方有不同的降水规律,陈菊英等人的研究首次打破整体划分,找到海河流域特殊的降水规律,该规律与拉马德雷周期明显对应,为该地区降水的预测预报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 经过 1950 年以来长期的数据分析、对比、测算及国家气象权威部门的综合分析结果统一认证,至少在海河流域,气候类型已从少雨期向多雨期转变 。在经历了长期的黄河断流之后,预防黄河水灾又进入灾害预防的议事日程。这是李宪之教授“黄河灾害”预警的基础背景。它可能蕴含着历史上黄河灾害的演变规律。 新一轮的强地震和强台风周期 全球气候和强潮汐都有准 60 年周期。太平洋表面海水的冷暖变化影响其上空的高速气流,形成太平洋十年涛动。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2000 年为“暖位相”。在 20 世纪的气候记录中有两段时期全球气温明显变暖: 1925 年到 1944 年, 1978 年至 2000 年。 20 世纪的两段变暖时期 (1925-1944 年, 1978-2000 年 ) 与“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对应。 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冷位相”的“拉马德雷”与拉尼娜”现象相遇,那么“拉尼娜”将显示强劲的势头,出现频繁。从 2000 年开始,“拉马德雷”正在进入“冷位相”阶段,这将使“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加剧,使厄尔尼诺强度减弱 。 台风是强灾害天气之一,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强风暴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我国是西北太平洋沿岸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地震也是我国影响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李愿军 总结了 1819 年至 1982 年间全球震级 M ≥ 8 级的地震后认为,每当地球自转加快时大震次数减少。而任振球等 的研究表明,地球自转速度相对减慢之后厄尔尼诺年发生。李崇银等 指出厄尔尼诺年的台风数偏少。统计分析表明,厄尔尼诺年,我国 7.0 级以上地震活跃,而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减少。地震、台风和厄尔尼诺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太平洋板块节律性运动在岩石、大气和海洋等不同圈层中的表现 。我国东部沿海在厄尔尼诺年台风减弱,在拉尼娜年台风增强。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现象强烈,近 20 年我国台风活动逐渐增强 。 1897~1912 年为中国及其邻区第一强震幕, 1920-1937 年为第二强震幕, 1946-1957 年为第三强震幕, 1966-1980 年为第四强震幕, 1991-2002 年为第五强震幕 。“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界线 1890 、 1924 、 1946 、 1977 和 2000 年大致处于四个强震幕的边界附近,这绝不是巧合。它说明 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物质运动、重力位变化和角动量交换 与强震密切相关。“冷位相”初期和末期中国大陆的较强地震表明,第五强震幕可能延续到 2008 年。第六强震幕大约在 2020-2040 年。相关预测表明, 2004 (或 2006 )、 2008 、 2011 、 2015 、 2018-2019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海温准两年振荡产生 1 年的误差), 2005 或 2007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和强震灾害, 2005 、 2007 、 2013 、 2019-2020 、 2029 年中国有较大洪涝灾害。 第六强震幕大约在 2020~2040 年间发生,并伴有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全球降温、火山活动和异常大震。 在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前后,太平洋海面高度变化产生的大洋地壳跷跷板运动使全球有强烈的地震活动。 20 世纪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十次地震为 1976.7.28 唐山 7.8 级地震(死亡 24.2 万人), 1920.12.16 海原 8.5 级地震 ( 死亡 23.4 万人 ) , 1970.1.5 通海 7.7 级地震 ( 死亡 1.56 万人 ) , 1902.8.22 阿图什 8.25 级地震 ( 死亡 1 万余人 ) , 1921.4.12 固原 6.5 级地震 ( 死亡 1 万人 ) , 1933.8.25 迭溪 7.5 级地震 ( 死亡 0.9 万人 ) , 1966.3.7 邢台 6.8 级地震 ( 死亡 0.81 万人 ) , 1950.5.15 墨脱 8.6 级地震 ( 死亡 0.43 万人 ) , 1927.5.22 古浪 8.0 级地震 ( 死亡 0.4 万人 ) , 1975.2.4 海城 7.3 级地震 ( 死亡 0.2 万人 ) 。这十次强地震都发生在五个强震幕内,其中有八次发生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内。冷周期内中国的强震频发值得关注 。特别是 1966.3.7 邢台 6.8 级地震,对黄河已经构成了威胁。 日本地震专家在神户市联合国自然灾害研讨会上正式发出警告,宣称今后数年或不远的将来,东京可能会发生里氏 7-8 级大地震,在地震破坏力上,可与造成 14 万东京居民死亡的 1923 年 9 月 1 日 关东大地震相提并论。日本筑波大学地震研究所应东京市自然灾害预防委员会的要求,进行了地震预测性研究,并于 2004 年 12 月公布了研究结果报告,认为东京大地震发生时间不会晚于 2035 年,届时至少会导致 1.3 万名东京人死亡, 80 万所房屋倒塌,最大死亡人数可能会达到 5-10 万人 。 1923 年 9 月 1 日 关东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及其邻区第二强震幕( 1920-1937 年),处于拉马德雷 第一周期的“冷位相”( 1890 年 -1924 年)。预测中的 东京大地震发生时间不会晚于 2035 年,最后时限 2035 年分别处于中国及其邻区第六强震幕( 2020-2040 年)和拉马德雷 第三周期的“冷位相”( 2000 年 -2035 年)之内,这不会是一种偶然的巧合。中国的地震资料表明,日本专家的预测有极高的发生概率。其中, 2020-2030 年发生的概率最大。较危险的年份是: 2007-2008 、 2011 、 2018-2020 、 2028-2030 年。 1923 年 9 月 1 日 关东大地震发生在厄尔尼诺年,上述年份都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其地震机制就是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4892.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1385.html 事实上,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了 9 级特大地震, 2004-2012 年全球发生了 6 次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我们的预测得到证实。 表 1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4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 2 2000-2030 冷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我们在 2005 年 1 月 26 日 的结论 在日本专家发出东京大地震预警的时候,中国专家也发出了全球重大灾害预警:重大问题在中国的黄河、南美的安第斯山 。中国不是世界灾害的看客,相反,中国也是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2000 年拉马德雷进入冷位相,我国北方也将进入洪涝、台风和地震的强烈活动时期。值得关注的是,李宪之教授所指出的河北邢台地区在 1966 年 3 月曾发生过地震,河南南部于 1975 年 8 月受 3 号台风影响,发生特大暴雨,这两个事件都分别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期间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认真做好拉马德雷冷位相期间的灾害预警和防范工作,这是中国专家的责任。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4892.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1385.html 参考文献 1. 郑金武。安第斯山可能是未来海啸促发器。 2005-01-25 10:37:19 。科学网 - 国际 - 科学纵横。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1/col46/article.htm1?id=51686 2. 李健。美五角大楼 “ 秘密报告 ” : 2010 年中国气候突变。 http://news.tom.com 2004 年 07 月 07 日 00 时 00 分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http://news.tom.com/1002/20040707-1068715.html 3. 杨学祥。网络监督:美国国防部关注中国气候突变。 7-10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766 4. 马力。中国气候将发生大转折 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 2003 年 03 月 22 日 13:34 http://www.chinanews.com.cn/n/2003-03-22/26/285832.html 5. 责任编辑:潆绕。气象专家:中国“南涝北旱”短期内不会改变。问天网( 2003 04-02 07:53 ) http://www.tq121.com.cn/news/article_view.php?article_id=5655 6. 北京未来几年多雨 南涝北旱短期不会改变 2003-04-03 http://www.3qu.com/beijing/vision/2003040301.htm 7. “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 2003/08/11 内蒙古商报电子新闻网 http://www.nmgsb.net/sbnewshtml/3/2003-08-11/20030811174035.html 8. 杨学祥。海河流域降水量的拉马德雷周期。 1-9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2734 9. 杨学祥 . 大气、海洋与固体地球的能量交换 . 世界地质 , 2004, 23(1): 28-34 10.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 世界地质 ,2004, 23(4): 407-410 11. 王继志 . 近百年来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 .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 1991. 1-3. 12. 李愿军 . 地球自转速率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 华北地震科学 , 1984, (1): 2-3. 13. 任振球 , 张素琴 . 地球自转与厄尔尼诺现象 . 科学通报 , 1985, (6): 444-447. 14. 李崇银 . 厄尔尼诺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 . 科学通报 ,1985, (14): 1087-1089. 15. 韦志刚 , 刘晓东 .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与我国大震的相关分析 . 高原气象 , 1995,14(2): 226-231. 16. 杨学祥。近 20 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量将不断增加。 8-23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248 17. 杨学祥,杨冬红。关注拉马德雷期间的台风和拉尼娜事件。 9-22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621 18. 马宗晋 , 杜品仁 . 1995,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10, 99-102. 19. 杨学祥,杨冬红。关注冷周期的地震记录。 7-21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897 20. 春风。日专家预测 2035 年前东京将发生里氏 7 至 8 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5 年 01 月 19 日 20:41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5-01-19/20414886023s.shtml 21.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4892.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13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901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465 次阅读|4 个评论
河北邢台洪灾:有钱建景观 没钱修河道 临阵无计可施
热度 2 杨学祥 2016-7-24 17:38
河北邢台洪灾:有钱建景观 没钱修河道 临阵无计可施 杨学祥 河北邢台洪灾:七里河大贤村安全隐患存在已久 央广网北京7月24日消息(记者管昕 王志达)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7月19日开始,河北邢台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20日凌晨,七里河的洪水在大贤桥处溢流,开发区12个村庄进水,其中大贤村伤亡最为严重,共有8人死亡,1人失踪,多名儿童遇难。截至23日上午九点,洪灾共造成邢台市25人死亡,13人失踪。 记者了解到,七里河在邢台市区内河道很宽,是景观河道,而河道出市到大贤村段,河道突然变窄,桥面宽4车道,下面还有3个涵洞。省道326在大贤桥这里穿河而过,洪水来时,大贤桥的东边道路,正在铺设热力管道。 七里河到大贤村段的河道突然变窄,这一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在19点凌晨一触即发,七里河水漫溢冲进大贤村。记者询问这一段的安全隐患时,邢台市水务局总工程师马兆勋回应说,当然有风险:“这边能过几百个流量,那边只能过40个流量。那怎么能承受?”   那么,面临这样的安全隐患为什么没有治理?马兆勋说,没钱:“你把河道掘开,不得需要钱吗?没有人给钱,用啥治?都知道那是隐患,只能说上面来水,及时通知老百姓转移。” 河北邢台洪灾映射出城市管理者的为官之道:有钱建景观 没钱修河道。景观是面子工程,河道关乎百姓生死,哪一个更重要? 因为没钱:“你把河道掘开,不得需要钱吗?没有人给钱,用啥治?都知道那是隐患,只能说上面来水,及时通知老百姓转移。” 邢台防洪的措施就这么简单。 如果来不及通知转移真么办?为什么没有其他预防措施?比如,各家各户准备救生圈、充气轮胎、木制门板、木盆、木板、木杆、密闭塑料瓶、密闭塑料桶、简易救生圈等防汛器材。 一句话:邢台防汛是建立在侥幸躲灾的基础上,没做任何准备。 从暴雨到洪水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7月18日下午5时邢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7月19日下午邢台市气象局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7月19日晚邢台市发出通知称东川口水库19日20时开始漫坝 7月20日凌晨1点50分大贤村村支书称自己此时接到电话通知并广播,但村民表示听到广播是已有人被洪水冲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992458 如果在 7月19日晚就通知转移,或摘下门板,准备木板和木杆,准备救生圈、充气轮胎、木制门板、木盆、木板、木杆、密闭塑料瓶、密闭塑料桶、简易救生圈等防汛器材,就可以预防短时间的洪水袭击,减少伤亡。 可惜,管理者贻误战机,失职渎职,在警报频发的条件下,根本未考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和做好基本的预防准备。 邢台市水利部门的风险管理水平令人惊诧!!! 相关报道 河北邢台洪灾:七里河大贤村安全隐患存在已久 中国之声 2016-07-24 09:05:25 阅读( 226 ) 评论( 0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      大贤村的庄稼地已经被洪水淹毁      大贤村一户受灾群众的小型厂房   央广网北京7月24日消息(记者管昕 王志达)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7月19日开始,河北邢台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20日凌晨,七里河的洪水在大贤桥处溢流,开发区12个村庄进水,其中大贤村伤亡最为严重,共有8人死亡,1人失踪,多名儿童遇难。截至23日上午九点,洪灾共造成邢台市25人死亡,13人失踪。   七里河洪水致村庄多人伤亡事件引发舆论关注。昨天,邢台市政府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回应。邢台市长还就此事向全社会道歉,承认灾情上报不及时、不准确。目前,当地已启动责任追究程序,对抗洪不力责任人先停职、后调查。灾后防疫、安置等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记者昨天探访受灾严重的开发区大贤村,洪水侵袭后的村庄一片狼藉。20号凌晨2点,来自村庄30米开外的七里河大贤桥,突然绝口,来自上游东川口水库的洪水,漫过桥面闯进村庄,惊醒熟睡的乡民。   村民常一名(化名)至今还记得,洪水到来时的惊险一刻。门已经无法推开,一米深的水眼看救过来了。常一名回屋子拿包和手机,水就淹到了胸口,“你想快不快!”   这两天,他正忙着晾晒洪水淹过的麦子。 “不晾,损失更大。”   记者沿着大贤村一条中心街道自北向南走访,家家户户都损失惨重,即使庭院较高的村民家里也没有幸免。村里不少家庭以木材加工为主业,洪水过后,堆积在街道上的木板全部浸泡。洪水已经退去,但很多居民家里的淤泥仍比较深,没过脚踝,不少家庭都在清理自家的淤泥,收拾凌乱不堪的院子。记者在村子里看到,村子北头西边是一片玉米地,已经全部被毁。泡在水里的生活杂物随处可见,有的房屋水泥墙全部坍塌,电线杆倒地。   洪水深夜侵袭,大多村民猝不及防,有多名儿童被大水冲走,村民章亮(化名)家中地势较高,洪水来临时是晚上,家里人都没有发现。直到听到外面喊叫声醒来,发现水已经漫到了腰部。章亮姨母家哥哥的两个孩子被水冲走,一个女孩十岁,一个男孩刚刚6岁。   缓过神来,村民们才意识到,是村庄北头的七里河冲垮了河上的大贤桥,淹了村子。村民说,大贤桥那个地方“堵死了”,水过不去,一下就冲倒村里,加上七里河大贤桥的热力管道,“把那里挡住了,水就全部憋到我们村了。”   七里河位于邢台市南部,受灾严重的开发区东汪镇大贤村,就在七里河的北岸,村北头30米处就是七里河大贤桥。在七里河的上游,依次有朱庄水库、东川口水库。   记者了解到,七里河在邢台市区内河道很宽,是景观河道,而河道出市到大贤村段,河道突然变窄,桥面宽4车道,下面还有3个涵洞。省道326在大贤桥这里穿河而过,洪水来时,大贤桥的东边道路,正在铺设热力管道。   19号开始,邢台市遭遇今年以来最强的降雨过程,多个站点日降水突破历史极值。邢台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降雨过程累计雨量大、覆盖范围广、短时降雨强。多个站点日降水突破历史极值。   邢台市的气象专家介绍,是强降雨超出河道承载量,造成七里河沿岸村民受到损失。      七里河大贤桥段决口处      被洪水冲开的热力管道   记者了解到,大贤村遭洪水侵袭的准确时间是19日凌晨两点。通过查阅当天不同时段的水文资料,记者发现,七里河上游的东川口水库19日22点到20日5点,累计雨量增幅两倍多。邢台市的水利专家指出,注入七里河的洪水有两路,一路就来自东川口水库溢流及区间流入,另一路来自邢台市区防洪分洪道,承接西部南石门流域洪水。   七里河到大贤村段的河道突然变窄,这一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在19点凌晨一触即发,七里河水漫溢冲进大贤村。记者询问这一段的安全隐患时,邢台市水务局总工程师马兆勋回应说,当然有风险:“这边能过几百个流量,那边只能过40个流量。那怎么能承受?”   那么,面临这样的安全隐患为什么没有治理?马兆勋说,没钱:“你把河道掘开,不得需要钱吗?没有人给钱,用啥治?都知道那是隐患,只能说上面来水,及时通知老百姓转移。”      邢台市长向全社会鞠躬道歉   当地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相关人员通知群众转移的时间是19号凌晨1点40,凌晨2点,洪水已淹到村庄。大贤村、河会村等开发区12个村进水。造成大贤村8人死亡、1人失踪。包括大贤村的死亡人数在内,开发区共有17人死亡。   昨天深夜,在邢台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邢台市长董晓宇就此事向全社会道歉:“这次七里河洪水给我市开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令人十分痛心,教训十分深刻。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社会诚恳道歉!”   董晓宇在新闻发布会上反思教训,并表示邢台应对这次洪灾预判不足: “第一,对这次短时强降雨强度之大,来势之猛,预判不足;第二,由于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洪灾,各级干部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应急能力不足;第三,灾情统计、核实、上报不及时、不准确。”   昨天,河北省政府已成立由省防汛办等部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赴邢台等地帮助灾后重建、群众安置和善后处置等工作,就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核实,及时回应社会关注。董晓宇也表示:“我们将诚恳接受社会监督,积极配合省工作组工作,根据核查情况,该负什么责任,就负什么责任,该接受什么处理,就接受什么处理,该处理什么人,就处理什么人。”      大贤村卫生防疫工作已经展开   据介绍,当地已启动责任追究程序,对相关责任人先停职、后调查。针对开发区12个村庄被淹的灾情,每个村都将有一位市级领导入村开展工作。目前,受灾村庄已展开卫生防疫工作,志愿者正积极在村庄分发救援物资。 http://mt.sohu.com/20160724/n460729957.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38 次阅读|3 个评论
灾害预警:今明两年将有至少1000万个贫民陷入饥饿
杨学祥 2015-10-3 04:46
灾害预警:今明两年将有至少 1000 万个贫民陷入饥饿 杨学祥,杨冬红 中新网 10 月 2 日 电 据外媒报道,慈善机构乐施会说,全球暖化和“超级厄尔尼诺”现象所导致的旱灾和反复无常天气,意味着今明两年将有至少 1000 万个贫民陷入饥饿。 我们在 2014 年 9 月 18 日 指出,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通常发生在 12 月 25 日 圣诞节前后,所以被称为“圣婴”。 2 月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小值,打开德雷克海峡通道,减弱秘鲁寒流,有利厄尔尼诺的形成。 这两种因素使厄尔尼诺发生在 2015 年初的可能性最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4478.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 月 25 日 指出, 2015 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 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如果 2015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高度关注 2015 年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2543.html 相关报道 全球旱灾和反复无常天气 将致 1000 万人陷入饥饿 2015-10-02 09:09:3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编辑:张斯路 |   原标题:全球旱灾和反复无常天气 将致 1000 万人陷入饥饿   中新网 10 月 2 日 电 据外媒报道,慈善机构乐施会说,全球暖化和“超级厄尔尼诺”现象所导致的旱灾和反复无常天气,意味着今明两年将有至少 1000 万个贫民陷入饥饿。   乐施会 (Oxfam) 指出,仅在埃塞俄比亚,就有 450 万人需要粮食救援,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和长期气候变化导致雨季更不可测。   它表示,东南亚也同样受到波及。   厄尔尼诺现象是由太平洋海水变暖引起的,可导致世界某些地区干旱,而其他地区则洪水泛滥。乐施会说,海水变暖可能会使发生最严重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率加倍。   今年,这一现象预计将在 10 月至明年 1 月达到顶峰,并可能在强度方面创新纪录。上一次的“超级厄尔尼诺现象”是在 1997 年至 1998 年。   乐施会英国总干事马克·戈德林在声明中说:“水稻和玉米的产量将面临危机,将对非洲南部和中美洲等地区依赖这些食物的人造成严重影响。”   他呼吁各国紧急行动起来,以避免明年发生全球性人道灾难。   据南非气象服务机构说,炎热的干旱天气已严重破坏非洲南部的农作物,南非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将持续到南半球的夏季。   在津巴布韦,因深受干旱天气影响,玉米收成低于平均水平的 35% ,政府指责农业部门使该国 7 月经济增长预期减半。   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说,由于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期干旱已导致中美洲今年的玉米收成下降 60% ,大豆产量减少 80% 。 http://gb.cri.cn/42071/2015/10/02/5951s5121646.htm
个人分类: 备忘录|1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厄尔尼诺现象越强烈随之而来的灾害就越严重
杨学祥 2015-9-6 04:14
厄尔尼诺现象越强烈随之而来的灾害就越严重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2015年1月25日指出,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2015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和严重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7952.html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指出,2015 年的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温暖,比起前几年的纪录高出 2 度,是近半世纪以来纪录中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El Nino)。学者认为温度上升的情形将越演越烈,年底前的海水温度还是会持续升温,并连带影响全世界的天气型态。   近日气象学家首次在太平洋海面上观察到三个暴风圈同时生成,并猜测应该与厄尔尼诺现象脱不了关系,虽然目前预测的飓风路径不会登陆任何国家,但此景象难得一见,也藉机警惕世人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将分别为太平洋四周的国家带来两极化的命运,亚洲的国家可能会在这一年之间发生严重的干旱,但同时,北美洲的某些国家却可能面临水患。除此之外,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天气型态改变,例如非洲东北角的水灾以及非洲南部的干旱等。当厄尔尼诺现象越强烈,随之而来就是越严重的灾害,科学家也想尽办法在预测上及预免这样的灾害发生。 相关报道 半世纪以来最强厄尔尼诺现象 就在 2015 年 TechNews科技新报2015-09-05 10:39:14阅读(165) 评论(0)   你准备好度过一个穿薄外套的冬天吗?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指出,2015 年的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温暖,比起前几年的纪录高出 2 度,是近半世纪以来纪录中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El Nino)。学者认为温度上升的情形将越演越烈,年底前的海水温度还是会持续升温,并连带影响全世界的天气型态。   近日气象学家首次在太平洋海面上观察到三个暴风圈同时生成,并猜测应该与厄尔尼诺现象脱不了关系,虽然目前预测的飓风路径不会登陆任何国家,但此景象难得一见,也藉机警惕世人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将分别为太平洋四周的国家带来两极化的命运,亚洲的国家可能会在这一年之间发生严重的干旱,但同时,北美洲的某些国家却可能面临水患。除此之外,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天气型态改变,例如非洲东北角的水灾以及非洲南部的干旱等。当厄尔尼诺现象越强烈,随之而来就是越严重的灾害,科学家也想尽办法在预测上及预免这样的灾害发生。   在纪录中,上一次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在 1997 年至 1998 年间,相较之下,这一次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虽然预言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灾害,但因为科技方面的进步,各个国家拥有了足够的资讯和准备时间,能够预防灾害的发生,减低灾害的危害。   至于台湾将受到什么影响,根据气象局网站指出,台湾虽不在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影响区域,但当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台湾易出现暖冬、隔年易出现春雨偏多的情形,而台风生成的位置则距离台湾较远。不过,研究显示每个厄尔尼诺现象的差异性相当大。   Current El Nino climate event ‘among the strongest’ http://mt.sohu.com/20150905/n420430882.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东2周内连遭5次极端天气:关注潮汐组合与灾害的关系
热度 1 杨学祥 2013-3-31 03:36
广东2周内连遭5次极端天气较常年提早入汛 2013年03月30日20:13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3月30日电(记者吴涛)3月中旬以来,广东省在不到两周内遭遇5次极端天气,今明两日还将出现大暴雨,造成一些地区受灾严重,广东省防总提前启动了24小时值班制度以应对突发灾害。广东省气象部门30日表示,广东省已正式进入汛期,较常年平均日期提早了9天。   据广东省气象台介绍,受南支槽和切变线影响,3月30日到4月1日,广东强降水依旧频繁,并伴有雷雨大风和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珠三角、粤西、粤北的南部还可能有暴雨局部大暴雨。这已是3月中旬以来广东省出现的第5次强对流天气。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梁健说,在此前10天左右的时间里,广东省强对流天气频发,分别在 19至20日 、23至24日、 26至27日 、28至29日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在这4轮极端天气中,广东各地先后出现了8到10级雷雨大风,有25个市县出现了冰雹。   梁健说,广东入汛标准规定,每年3月1日起,广东86个人工气象观测站中累计达到38毫米,或二分之一以上的站点日雨量等于或大于38毫米的日期即为前汛期开汛日。按照这一标准,从3月28日开始,广东省已正式进入前汛期,较过去30年平均日期偏早9天。    据广东省防总介绍,3月中旬以来的强对流天气造成广东省一些地区受灾严重。如在3月20日的强对流天气中,东莞市出现281人伤亡事件。28日,广州市出现大到暴雨,导致2人死亡。 (原标题:广东连遭5次极端天气较常年提早入汛) http://news.sina.com.cn/c/2013-03-30/201326690255.shtml 2013年3月潮汐组合:关注潮汐组合、雾霾、地震的对应性 2013-2-1306:57 2013年3月潮汐组合:关注潮汐组合、雾霾、地震的对应性 杨学祥 2013年2月-3月,2013年9月-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3年4月-8月,2013年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2年10-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2013年2月-3月为弱潮汐时期。2012-2013年冬季可能为前冬冷,后冬暖。前冬冷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2013年2月为弱潮汐时期的第一个月,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相对前冬会有变暖趋势,但寒冷会有一个滞后期,仍需加强预防。由于潮汐活动逐渐减弱,3月气温相对升高。 潮汐组合A:2013年3月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潮汐强度小,3月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0.45112度,2012年3月6日为月亮近地潮,比月亮远地潮强度增大35%;三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南北震荡。 潮汐组合B:2013年3月12日为日月大潮,1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60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3月20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33482度,19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3月27日为日月大潮,2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51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3月31日为月亮近地潮,4月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24953度,4月3日为日月小潮(下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1478.html 2013至2014年灾害预测:拉尼娜、低温、流感、 旱涝 、强震 2013-2-2809:0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577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33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京暴雨过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
热度 2 hejunsun 2012-7-24 16:02
北京的一场暴雨让全中国的人民为之揪心。 在这次暴雨中,有77条鲜活的生命猝然逝去。也许我们与他们素昧平生,可是我们却无比心疼。 北京二环路上溺亡的车主 、 单亲女孩 等都是这些猝然逝去的同胞中的一员。新闻报道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知道了他们与亲人之间最后的话语。可以想见那一刻他们和他们家人的无助、绝望。 一个人的逝去,背后是一群和他相连的爱人、孩子、父母、亲人、朋友、同事……时光易逝,我们也许很快就会把他和这事忘记。但他的逝去,却将是这一大群人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 自然灾害不会天天发生。但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不能杜绝悲剧的发生,但是我们能够未雨绸缪,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减少悲剧发生的数量。 当灾难发生之后,我们的本能就是说“如果……,那么也许……”那我们就采取这样的方式做一下反思。 (一)如果我们的城市排水系统能更强大、更给力些,那么也许…… 在近年频发的 城市内涝 面前,我们城市的下水道为百姓所诟病。下雨小涝,大雨大涝。有乐观的网友说:“来我们的城市看海吧?”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后来我们慢慢得知,我们的城市 泄洪标准 只是几年一遇的标准。所以,当面对所谓的几十或几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的手足无措、悲剧频生也就不奇怪了。 发达国家的下水道都有严格、超前的设计标准,有些国家还以立法的形式直接强制执行。记得反映二战的电影《虎口脱险》中的一个画面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被德国人击落的英国飞行员落在了一个法国歌剧院中,里面的法国指挥家为了救他脱险,带着他来到了歌剧院下方的下水道里。天,那是怎样巨大的一个下水道啊。多年前,我不知道如何形容。现在我知道,它可能比我们现在修的地铁管道还要粗些。他们竟然是找了一只船在下水道里荡舟而下顺利脱险。这可是几十年前的法国下水道的情况啊。事实上,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德国慕尼黑的下水道的总长度都超过了二千公里!日本东京的下水道最深达60米,那景象如同地下洞窟。 回到我们自己国家,修建于几百年前的 北海明代团城位处暴雨中心却无一例积水报告 。我们古代先人的智慧让我们现代人汗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暴雨时,我们现代人建设的下水道顶着盖板如泉眼般往外冒水的景观,更是让人啧啧称奇。 (二)如果我们能在积水达到危害程度之前封锁低洼地段、设置警示标示,或者有更多及时的渠道向人们发出灾害警示预报,那么也许…… 积水褪去后,北京道路低洼路段被暴雨浸泡的汽车让人触目惊心,很多惨剧就发生于此。司机没有得到任何的危险警示。另外,这次北京的伤亡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房山区的洪水危害,很多人都对突然而至的洪水猝不及防。事实上,在我国一些乡村地区,消息传递的渠道还是太过单一、落后。 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但他们建立及时 灾害预警 机制。每当有地震、暴雨、龙卷风、暴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他们的广播、电视台都会发出及时的警示。一些偏远的乡村直接通过电线杆上的喇叭反复播放录好的警报提示。而电视台的警示是以响亮的报警声开始的,以字幕的形式直接叠加在节目画面的醒目位置。去年 日本“3.11”大地震 时,电视台的预警确实让我震撼。当时,日本广播协会(NHK)在直播的议会会议画面上直接叠加宫城县地震的警报,发布地震海啸消息。在提示1分半的地震警示后,画面切回演播室,主持人急促的发出专业的播报,伴随不断切换的各地地震的画面,解说员语速越来越急促。3分钟后,NHK用日语、英语、中文、韩语、葡萄牙语等语种正式发布:气象厅发布了大海啸警报。而在此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主持人带着安全帽在演播室播报各地灾情的画面。偶尔还有演播室晃动的镜头出现。日本利用地震波和电波的时间差提前向人们发出地震、海啸预警, 为生命‘预留’几十秒宝贵的时间通道 。这平时不起眼的几十秒,可以让列车停下、让人们就近躲避……不起眼的几十秒,却能挽救无数的生命。 (三)如果我们有更先进、完善的 救援设施 ,那么也许…… 在国外电视、电影的画面中,我们屡屡看到人家城市里的直升机可以运送伤员、勘察灾情、指挥救援。在发达国家,发生交通事故后,警察、救火车都会及时赶到现场第一时间抢救伤员、疏导交通。与之对比的是,我们的救援速度的迟缓、设施的落后是有目共睹的。比如,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我们的救火车的消防云梯对高楼层无能为力。类似的事例我们在新闻中已经看到的太多。 (四)如果我们有指定的专门 避难设施 、急救设备,那么也许…… 在这次暴雨中,有酒店借机涨价,开出住一晚上要2160元的天价。国外城市在城市规划时,都会指定、建设一些专门的避难场所。在灾害发生时,日本的百姓会直觉地到指定的公民馆、高地等处躲避。在这些地方,有事先储备的水、食物、毛毯、敞篷、手电等设施。另外,在旅游区、车站等一些地方,你还可以看到一个有着心型标志的急救包,那是所谓的 自动体外式心脏起搏器 (AED)。虽然也许很少有人真正能用到这个急救包。但那个醒目的标志,却让很多人为之安心。 (五)如果我们能够在道路设计、城市规划时,处理好低洼路段的问题,那么也许…… 也许还有太多的“如果”,我们就此打住。总结成一句话,我们国家在城市防洪、雨污分流、灾害救援、城市规划、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有太多的事要做。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但我想,我们对这次灾难进行反思,是希望从中能有所触动,希望这样的触动能成为某种行动的开始。 有人说,这些事做起来得花多少钱,得花多少年?是啊,这些事做起来确实要花很多钱、花很多年。可是想想我们的家人、我们的下一代。虽然我们不能让时光倒流,但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未来。我们国家正在进行 经济转型 。希望这种转型能够改变“光要面子,不要里子”的现状。希望少点人关心生活的城市又添了几座世界排名第几高楼的 形象工程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城市的下水道所代表的 民生工程 !因为后者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才是让国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提升百姓幸福度、安全度的正道。 值得安慰的是,我们也看到我们国家确实在灾害预警、事故救援、公共设施等方面开始有所行动。比如,新闻报道说:成都开始建设 中国首个城市地震预警系统 ,建成后将比日本预警系统还要精准。希望这个系统能够早日建成,并达到宣传中说的“还要精准”的效果。中国,是一个能够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一个伟大国家。希望我们能更多的看到这样的新闻。当哪一天这些事不再成为新闻时,就是我们在灾害、事故面前更加从容、镇定、有序的开端,也是我们国家真正 国富民强 的标志。 后记: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7月26日 晚的最新通报称,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已经有77位同胞遇难! 让我们记住这些猝然逝去的同胞: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beijingdayu/mingdan.shtml 。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beijingdayu/shizhe.shtml?_from_ralated 希望我们国家能从这次灾难中有所触动。 希望每一个国人都对他们的家人感同身受。 正如新京报的评论:“ 每一个名字,都有生命的重量。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在灾难中警醒。从一场防灾演练开始,从拓宽一条下水道开始,让生活更有保障,让生命更有尊严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498 次阅读|12 个评论
22-23日内地新增49例甲型流感总数至490例(转载)
杨学祥 2009-6-24 06:01
内地新增49例甲型流感总数至490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3日23:2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 卫生部通报,6月22日18时至6月23日18时,我国内地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9例。其中,广东报告19例,上海报告7例,北京报告6例,福建、辽宁各报告4例,湖南报告2例,浙江、河南、四川、江苏、山东、河北、重庆各报告1例。截至目前,我国内地共报告49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出院251例,239例在院接受治疗。   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9例   23日,广东东莞市石排镇中心小学新增报告4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累计报告41例。广东省政府专题召开全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重点部署社区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社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据广东省卫生厅通报,6月23日广东省新增报告19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广州9例、深圳5例、东莞4例、珠海1例。   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在23日举行的全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上表示,要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做好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工作。加强社区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力争做到疫情早期发现和及时报告,重点做好流感样病例的哨点监测、暴发监测和病原学监测,也要求加强学校防控工作,教育部门加强对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的学生暑期活动管理和指导。同时,要求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对病例实行分类管理,采取以加强重症病例救治、降低病死率、减轻疫情危害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尽量避免死亡病例出现。并且要落实防治经费,把防控工作做实,要继续保障财政投入,保证防控工作监测网络、病人救治和排查经费到位。   福建省卫生厅23日通报,福建省福州市新增4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这是福建第53、54、55、56例确诊病例。   上海市卫生局23日通报,上海市发现7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目前患者病情稳定。上海市已有74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39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痊愈出院。   浙江省卫生厅23日通报,杭州市当日确诊一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浙江发现的第20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23日,郑州市一名旅美华人被省市专家组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在河南省传染病院进行隔离治疗,病情稳定,其密切接触者已全部被找到并实施隔离医学观察。   江苏省卫生厅23日通报,江苏新增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这是江苏第8例确诊病例。当地疾控部门对已追踪到的江苏境内的11名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医学观察。   辽宁省23日新增4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截至目前,辽宁省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共计10例,住院治疗7例,治愈出院3例。其中23日公布的第7例病例,女,41岁,加拿大籍,是上海一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大连市卫生部门确定了这个病例的6名密切接触者,并已全部实施医学观察。   23日,湖南省卫生厅报告2例输入性甲型H1N1确诊病例,这是湖南报告的第6、7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山东省卫生厅23日通报,烟台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至此,山东省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6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   23日,河北省新增1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这是河北省报告的第4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福建等地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福建确诊的第38、39、40、4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23日出院。截至6月23日,福建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56例,已治愈出院40例,在医院隔离治疗16例,住院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经过13天隔离治疗,贵州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症状消失,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出院标准,同日解除隔离,痊愈出院。   广西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患者于23日痊愈出院;广西追踪到的6位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均无异常,已于6月21日前全部解除医学观察。(记者周婷玉、孟昭丽、王丽、仇逸、张乐、单纯刚、朱旭东、叶建平、杨霞、杨成军、黄兴华、王海鹰、王昆、张周来)   北京将严厉处罚造成甲型流感流行的单位和个人   北京市将对造成甲型流感传播、流行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构成犯罪的单位和个人将追究民事、刑事责任。   河北首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成病毒传染源   河北首例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数量多、涉及面广,主要由于其回到沧州家中后,未作片刻停留,便自驾车出入理发店、商场、餐厅等11处场所,探亲、访友、探视病人,并在友人家留宿,致使密切接触者涉及4个县市区的46名人员。 已有_COUNT_条评论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23/232818079047.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42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注6月8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09-6-6 21:18
潮汐组合 B : 6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26.43062 度,当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4688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795 次阅读|3 个评论
卫生部等高度关注美国和墨西哥人感染猪流感疫情(转载)
杨学祥 2009-4-26 03:29
卫生部等部门高度关注并研究措施 应对美国和墨西哥发生的人感染猪流感疫情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周婷玉)卫生部有关负责人25日表示,近日,卫生部收到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美国和墨西哥发生人感染A/H1N1猪流感疫情。对此,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 据了解,卫生部等部门正组织专家对病毒序列进行分析,对疫情影响进行研判,研究应对输入性病例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防控措施,完善相关防控预案;并密切关注疫情进展,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和墨西哥政府的联系,跟踪疫情及疫情防控的进一步详细信息,根据疫情发展趋势按预案做好各项应对工作。 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美国和墨西哥发生人感染A/H1N1猪流感疫情。自2009年3月18日以来,墨西哥流感样病例呈上升趋势。截至4月24日,墨西哥先后发生3起疫情,共报告病例882例,死亡62例,病死率7%,大部分病例为青壮年人群。同时,美国报告7例确诊病例和9例疑似病例,病例症状较轻,无死亡。根据实验室检测的初步结果,以往未在猪或人类检测到引起此次疫情的猪流感A/H1N1病毒。  相关链接 农业部:西藏拉萨城关区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我国不断加强防控禽流感 近期不会暴发大规模疫情 人感染禽流感而家禽不发生疫情的情况在世界范围比较普遍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被扑灭 http://www.gov.cn/jrzg/2009-04/25/content_1296114.htm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关部门应尽快做出应对猪流感的方案
杨学祥 2009-4-25 16:59
相关部门应尽快做出应对猪流感的方案 杨学祥   综合媒体消息美国和墨西哥传出爆发一种前所未有的复合型猪流感疫情,目前在墨西哥已传出至少 60 起的死亡病例,美国也发现 8 起感染病例。但这些病人都未曾与猪只接触,显示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这让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管中央绷紧神经,担心疫情会进一步扩大。   这种前所未见的猪流感病毒,是第一次同时包含一种禽流感病株、两种猪流感,以及一种人类流感病株的新病毒,虽然美国的疫情没有墨西哥严重,但在美国的确诊病例中,这些病人都不曾与猪只接触,显示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   对此,美国疾管中央早已绷紧神经,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召开猪流感紧急会议,讨论疫情是否对国际公共卫生造成更大威胁。    WHO 发言人已说明,已经启动应变中央,但尚未决定是否发布旅游警告。该发言人表示,此一爆发人猪流感病毒在美国是被称为 A/H1N1 的新亚型。墨西哥方面至今未发表任何有关流感病毒的谈话。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央 (CDC) 周五 (24 日 ) 表示,在美国加州和堪萨斯州确认已有 7 人感染,但是皆已痊愈。美国医疗专家表示,这场流感在墨西哥已造成至少 60 死,目前可能有 943 人感染。    CDC 表示,这次发现的猪流感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种类,而此种病毒也包含人类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是一相当怪异的混合体。   虽然这种猪流感病毒与 1999 年以来流行的一种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类似,但之前并未发现与之完全相同的猪流感病毒。猪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体感染后症状,会出现发烧、咳嗽和喉咙痛等,也有可能出现呕吐和腹泻。此次病毒的传播途径尚未厘清,但美国 CDC 的一位专家认为,有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墨西歌首都墨西哥城和四周地区学校周五 (24 日 ) 停课,估计数百万学童受影响。墨西哥城政府表示,正预备大规模的猪流感疫苗注射运动。加拿大政府则要求医生询问病患有无出入墨西哥 。   (香港讯)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梁卓伟表示,当局正密切留意美国有人感染猪流感个案,及关注可能对香港的影响。   梁卓伟说,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正向美国疾控中心及世卫了解最新发展。现时最重要的是了解此次猪流感病毒是否新品种及传染性。 梁卓伟不肯评论是否需要对墨西哥入境旅客实施特别防疫措施,只表示会留意与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任何有关出入境的建议 。   中新网 4 月 25 日 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在获悉墨西哥城的猪流感疫情开始向人蔓延后,日本政府 25 日上午在首相官邸的危机管理中心设置了情报联络室,下午将召集相关部门的科长级官员开会商讨对策。   如果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流感疫情爆发的警戒水平由目前的 3 级上调至 4 级,日本政府还将设置以麻生太郎为总部长的对策总部。   据厚劳省介绍, 25 日早上从墨西哥抵达成田机场的 177 名机组人员和乘客中并未发现异常情况。为预防今后流感蔓延,政府正通过国立传染病研究所获取本次流感的病毒,加紧确立相应的诊断机制 。 相关部门应尽快做出应对猪流感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墨西哥猪流感情况恶化 已确诊死亡增至 60 人。 2009-4-25 13:23:31 新华网。青传媒。 http://news.qingnet.cn/world/200904/25292362.htm 2. 香港政府密切注意人感染猪流感。( 2009-04-25   2.45pm )《联合早报网》(编辑:杨丽娟) http://realtime.zaobao.com/2009/04/090425_22.shtml 3. 日本首相官邸设置情报联络室以应对猪流感。 2009 年 04 月 25 日 14:03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9-04-25/140317687195.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墨爆发可传人猪流感病毒(转载)
杨学祥 2009-4-25 14:02
美墨爆发可传人猪流感病毒 (香港) (2009-04-25) 早报导读 刘延东访新 第四所大学计划料不久敲定 [社论]中国海上阅兵的多重信息 第三次陈江会 马英九:台方可提出ECFA 为西化论者申辩 第4所大学与哪间中美大学合作?教育部长黄永宏医生说,美国一两个月内拍板,中国下半年也会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