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集合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集合

相关日志

大牛“EC”
热度 2 xuxfyuwp 2018-4-16 18:54
在数值天气预报领域一枝独秀的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CMWF)在2018年欧洲地球物理大会(EGU-2018)上做了特邀报告,题目是 “ECMWF2016-2025发展战略:走向无缝隙集合预报”, 对未来约10年的发展进行了粗线条的阐述。基于“EC”产品在实践中的出色表现,对未来的展示也显得底气十足,吸引众多关注。 未来EC的目标将是实现从一天至一年的预报时效。哇塞!这好像超出了中期天气预报的范畴耶!把天气与气候一锅烩了。报告一开场就给出了清晰、给力的战略定位,点个赞呗! 当然了,中期时段的极端性灾害天气的预报仍是巨大的挑战,热浪、台风等,要持续关注改进,这是必须的。 设定这样的目标仅考虑大气圈的活动显然不行,要将地球系统的各主要分量纳入其中,包括数据同化和预报能力。2018年6月开始,所有的预报都将采用海气耦合模式,海浪、海冰也将纳入其中。 即使是大气本身,传统的变量也会发生改变,如常会引起各方关注的大气成分,在新模式中是要考虑的。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二氧化碳CO2了,从监测、分析到预报都会涉及,将为气候问题研究提供支持。 到2025年,设定的目标是实现全球5公里格点的集合预报,这也算是一个重要转变了。EC的单个模式预报能力可是很强的呀!看来要解决好数值预报的不确定性问题,最终还要选择集合之路。据说这仍是一个有争议问题,从报告内容看,倾向于集合的意见是明确的。从上世纪70年代集合思想提出来后,经过40多年的发展,集合方法从理论探讨到技术实践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涵盖了从初始场、物理过程、模式框架、预报结果、多模式等多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经受住了效果检验。不管怎样,单模式的预报能力依然是基础,显然不能忽视。 为了实现至2025年的战略计划,对数据资料的要求则会更高。现在的数据中心已完全不能满足需求了,位于博洛尼亚(Bologna)的新数据中心将很快启用。除此之外还有计算能力的提升,必须跟上技术发展的变化。 祝愿得到世界各国信赖的ECMWF能够继续保持成功,大旗不倒,引领发展,聚力合作、拓展创新,播撒希望。
个人分类: 杂记|12520 次阅读|15 个评论
集合论的哲学认知——读《Naive Set Theory》:交并公理
热度 4 saif 2017-10-3 11:49
交并集公理——关于“一”的哲学(上) 汉字中的“一”字,可以说是笔画最简单的汉字。和西方的用拉丁字母组成的数词相比,这个看上去像是横躺着的阿拉伯数字“1”,却充满了古代中国人所寄托的哲学情怀。先看看下面一段文字: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这是什么?这就是中国人对“一”这个概念的哲学认知——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一”的解释:所谓“一”,就是这个世界诞生前的状态。 和这个汉字相对应的德语词是“einheit”,大致相当于英语的“oneness”——统一性、完整性,大一统,它是从“ein(一)”派生而来,和汉字“一”的意思有着相当的重叠之处。最有意思的是,它还可以动词化:einen。 和西方语言不同的是,古汉语是没有句法意义上的词性的,一个“一”字如何使用端看使用者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句便是:六王毕、四海一。短短6个字,三个数词:6、4、1,可谓把数字用到了极致。不过依个人愚见,其中的“一”最为精妙,我更愿意把这个“一”字理解为动词,和德语那个einen有着同样意义的动词,这样就可以和前面的“毕”字相呼应,因为“毕”的意思是“停止”、“式微”或“衰落”,如果把“一”理解为动词,那么整个句子则对仗工整,无论“毕”还是“一”展示的都是一种过程的完成状态。更重要的,只有把 “一” 理解为动词,才可以精确地传达本篇笔记的核心内容——“并”与“交”的概念。所谓的“并”,就是合N为一的过程——归一。而归一,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理想境界,政治情怀,也是“并”操作背后的哲学理念。 无独有偶,在《Naive Set Theory》中,作者对“并”的解释也很传神:a sweeping generalization——横扫式的统一。什么叫“横扫式的统一”?那就是“秦王扫六合”后的“六王毕、四海一”,扫除一切屏障,实现“车同轨、书同文”的天下大一统。这个思想如果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就是: (1) {秦、楚、燕、赵、韩、魏、齐} = {秦}, 其中{}中的每个字符代表一个集合。具体的形式就是: (2) 秦 = {a : a属于秦国人或x属于秦国土地} 楚 = {b : b属于楚国人或x属于楚国土地} 燕 = {c : c属于燕国人或x属于燕国土地} 赵 = {d : d属于赵国人或x属于赵国土地} 魏 = {e : e属于魏国人或x属于魏国土地} 齐 = {f : f属于齐国人或x属于齐国土地} 秦统一六国的方式正是这种“a sweeping generalization”——拆除六国各自为政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屏障,横扫千军如卷席后的天下统一。 “并”,作为集合操作的术语本身也具有“一”的原意:多个集合合在一起形成大一统的意味:union,而相应的过程则是unify——unification——合一、统一。这个过程最朴素的表达就是:在做了“一”的运算之后,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书中对“并公理”的表述是: (3) 对于若干集合的聚集(collection),都存在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包含了属于聚集中至少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 如果把这个集合的聚集看做是各个集合进行“并”运算之前的“集合的集合”,那么就应当存在一个论域集合U,使得聚集中某个集合中的元素的元素属于该集合的同时也应当属于U。在上面的语境中,U应当是天下所有的人或者土地的集合。 由于U包含了所有的人民和土地,因此就存在着不属于该集合聚集——战国七雄之外的化外之民和化外之地。因此要精确表达有论域作背景的U的元素,我们就要明确指出这个元素和所属集合、集合聚集的关系: 首先,基本元素是人或者土地:x∈U; 第二,一些基本元素是战国七雄中某个国家的人或土地:x∈X,X∈{秦、楚、燕、赵、韩、魏、齐}; 第三,{秦、楚、燕、赵、韩、魏、齐}构成集合的聚集C。把这三个要素放在一起,就得到关于“并”操作的形式表述: (4) {x∈U : 对于C中某个X,x∈X} 如果我们对U没有明确的要求,而且不再要求X的聚集C只限于“{秦、楚、燕、赵、韩、魏、齐}”,而是“天下大同”,所有的人民和土地,就称为对于“天下”的一般性表述: (5) U = {x : 对于C中某个X,x∈X} 这个U,就是真正的大一统,由天下所有的土地和人民构成的大一统,尽管现实中这些土地和人民分属不同的国家X,而所有国家的集合则是C。所谓“天下大同”,有两种情况,仍然存在着国家,另一种是没有国家这个组织存在。对前一种的表示我们可以简化为: (6) ∪ C,或者 ∪ {X: X∈C},或者 ∪ X∈C X 不管符号如何表示,“并”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其基本符号同样是大一统的 U 。如果真正的天下大同来到,没有国家、没有地域屏障,那么这个理想的画面就是这样的: (7) ∪ {X : X∈{A}} = A A,这个理想天国的A,就是著名的乌托邦——Utopia——人类的幸福乐土。从政治学意义上讲,这个乐土又回到了中国人对“一”的解释——惟初太始,道立于一。 当然,天下并不是如此理想,人类的杀伐征战总是在改变着我们对国家的认知。上世纪90年代,大国分裂成多个小国,欧洲多国形成准国家欧盟,天下事分分合合,这就是集合论中所有“并”操作背后的人类史:“并操作”遵循下列定律: 1.交换律—— A U B = B U A 2.结合律——( A U B) U C = A U (B U C) 3.幂等律—— A U A=A 4. 真子集——A ⊂ B 当且当A U B = B 5. 空集并——A U ∅ = A 大一统,深深地植入中国文化的核心,同时这也是这个文化看天下的方式。与这种世界观相对的,就是强调“个性解放”——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自我”。这个世界观的集合论表示就是: {a} U {b} = {a, b} a和b虽然生活在一个集合中,但仍然可以把它们看做是独特的自我,在{a}或{b}中,a或b是它们自己世界的主宰,没有人和它们分享这个世界,但是某种命运以“并”的方式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了它们共同的世界。因此当我们俯瞰一个集合 A = {a 1 , a 2 , a 3 , a 4 , …a n } 中的芸芸众生时,千万别忘记每一个a i 实际上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世界,因为同样的, A = {a 1 } U {a 2 } U {a 3 } U {a 4 }…{a n }。 记住,{a 1 }并不是a 1 ,a 1 是一个个体,而{a 1 }是一个世界,一个由a 1 单独占有的世界,这个世界因为a 1 存在而存在,也因为a 1 消失而不存在,这就是集合中每个成员存在的价值,它们的集体存在,定义了这个集体,同时也定义了属于它们自己的世界。 集合的“并”,现代的商业术语称作“收编”或“收购”,是说一家强有力的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将另外一家公司并为自己的一部分,这个过程有可能是将被合并的公司彻底消灭,只是将其构成元素——员工和知识产权收归于己,也有可能将被合并公司作为本公司的一个部门或者子公司,独立存在。如果你恰好是被合并公司的一员,这个合并行为并不影响你的个性,在{你}这个世界中,你是主宰,{你}是由你定义的,尽管你和他人同时定义了被收购公司和收购公司未来的命运。 集合的“并”,是世界存在的一种方式,是个性和统一的共同体;“一”这个承载了某种哲学理念的思想,从来就不是一个原子概念,“惟初太始,道立于一”,说的是统,多个集合所形成的大一统概念,而“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则是统之中的个性化——万物各不相同,“并”后的集合仍然可以看做是由每个元素构成的集合的集合。 下一篇,我们聊聊“交”——集合的另一个操作。
个人分类: 逻辑学|10247 次阅读|7 个评论
Python:集合及其内建函数
haibaraxx 2017-6-30 16:57
1 什么是集合? 集合是一个 无序、不重复 的元素的组合。因此它 不支持索引、切片 或其它类序列的操作。 包括: - 可变集合(set) - 不可变集合(frozenset) 2 集合的创建 - set(iterable) - frozenset( iterable ) — iterable: 可迭代对象 # 创建空集合 - set() - frozenset() 3 集合比较 4 集合关系运算 5 集合内建函数 5.1 面向所有集合的内建函数 #------------------------------------------------------------------------------------ 判断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子集与超集) - issubset(), issuperset() #------------------------------------------------------------------------------------ issubset() - 返回布尔值,判断Set2是否为Set1的子集。 Set1.issubset(Set2) issuperset() - 返回布尔值,判断Set2是否为Set1的超集(超集(包含)是与子集(被包含)相对的那个集合)。 Set1.issuperset(Set2) #------------------------------------------------------------------------------------------------------------------------- 求并集、交集、差集、对称差集 - union(), intersection(), difference(), symmetric_difference() #------------------------------------------------------------------------------------------------------------------------- union() - 返回Set1和Set2的并集。 Set1.union(Set2) intersection() - 返回Set1和Set2的交集。 Set1.intersection(Set2) difference() - 返回一个差集,Set1 - Set2。 Set1.difference(Set2) symmetric_difference() - 返回Set1和Set2的对称差集。 Set1.symmetric_difference(Set2) #----------------------------------------------------- 集合的浅复制 - copy() 对比:对象赋值 #----------------------------------------------------- copy() - 返回Set1的浅复制集合。 Set1.copy() 对比:对象赋值 5.2 仅面向可变集合的内建函数 #------------------------------------------------------------------------------------------------------------------------------------ 更新集合 - update(), intersection_update(), difference_update(), symmetric_difference_update() #------------------------------------------------------------------------------------------------------------------------------------ update() - 将Set1更新为Set1和Set2的并集,直接修改Set1,无返回值。 Set1.update(Set2) intersection_update() - 将Set1更新为Set1和Set2的交集,直接修改Set1,无返回值。 Set1.intersection_update(Set2) difference_update() - 将Set1更新为Set1和Set2的差集,直接修改Set1,无返回值。 Set1.difference_update(Set2) symmetric_difference_update() - 将Set1更新为Set1和Set2的对称差集,直接修改Set1,无返回值。 Set1.symmetric_difference_update(Set2) #---------------------------------------------------------------------------------------------- 删除集合的元素 - clear(), pop(), remove(), discard() 对比:del语句 #---------------------------------------------------------------------------------------------- clear() - 清空集合,将原先的集合变为空集合。无返回值。 Set1.clear() pop() - 随机弹出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并返回该元素。修改原集合。若集合为空,则出现KeyError。 Set1.pop() remove() - 移除集合中指定的元素。修改原集合,无返回值。若指定的元素并非原集合元素,则出现KeyError。 Set1.remove(obj) discard() - 移除集合中指定的元素。修改原集合,无返回值。若指定的元素并非原集合元素,则什么也不做。 Set1.discard(obj) #----------------------------------------- 向集合添加元素 - add() #----------------------------------------- add() - 向集合中添加一个指定元素,该元素必须可哈希,即可以是数字、字符串、元组,而不能是列表和字典。若该元素已存在于原集合,则无影响,不报错。无返回值,修改原集合。 Set1.add(obj)
个人分类: Python|3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群药
xiaoguaitu 2017-4-19 09:37
什么是群药? 群药是一群化合物的集合,可以用一个集合来表示: 集合{x|x为n种不相同化合物,n为正整数}群药 集合{x|x为n种不相同化合物,n=1}化学药物 集合{x|x为n种不相同化合物,1n=10正整数}复合药物 集合{x|x为n种不相同化合物,n10正整数}传统药物 因此,化学药物、复合药物、中国传统药物、以及其他民族的传统药物,它们疗效的物质基础都是其中的化合物,都可以被看成是群药化合物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或者是群药化合物集合中的子集,能够被统一到群药这个化合物集合之中。 参考文献 王世范,群药论,科学出版社.北京,2016年6月。(ISBN978-7-03-048277-8)
个人分类: 群药|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美必战吗?中国应当怎么办? ”评论1-55集合
热度 1 ericmapes 2017-2-20 23:01
“中美必战吗?中国应当怎么办?”评论1-55集合 评论( 58 个评论)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023:59 您老很有谱,支持辩驳!觉得有力! “坚决反击挑拨民族团结的汉奸言论”评论1-22集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43885do=blogid=1034933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023:54 是。 至少我自己言论得负责,博文评论的即兴性显得弥足珍贵! 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丑化毛邓习等党国军队主要领导人言论,都是不当或反动的,属于踩着红线! 有的人评论博文,就有意把人往政治错误道路上诱导,我不直面批评,但不跟着走!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023:04 “中美必战吗?中国应当怎么办?”评论1-55集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37474do=blogid=1032513 博主回复(2017-2-2023:42) : 博文是比较深思熟虑的。而回复,往往是即兴的。即兴的就可能考虑不周。当然也可能又灵机一动。我在海外到可以不太在乎言论的【政治适当性】,但是我的博文还是要考虑分寸。不说不能说的不该说的话。不想给别人造成困扰。但是回复就难说了。 所以请你也注意,如果有不恰的东西,转载的责任你也要考虑能否承担的起。比如在这个【集合】中就有谈及周恩来关于中印边界的问题。当时我还是话到舌尖留半句了。只说了里外不是人,没有说“宰相有权能割地”的批评。别的有没有中共能之不正确的地方我就记不得了。所以我劝你不要搞这种集锦。毛泽东都怕别人搞录音,何况我们这些俗人,谁也不能保证句句是真理不出错。 评论( 55 个评论) 举报 牛登科 2017-2-1720:55 笑柄,哈哈。某个年代的笑柄,估计是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很难找出更甚的了 博主回复(2017-2-1721:11) : 那个年代的笑柄,实际上是人性的丑恶在有了自由的条件下的表演。跟文革的宗旨并没有什么关系。 举报 牛登科 2017-2-1710:49 传说,有粒子物理学家在文革期间写文章论证说,核试验的尘埃对生物体无害。考虑到老先生也是这一领域的,您是否听说过这么一篇文章?作者是谁,发表在何处? 博主回复(2017-2-1720:52) : 那个时候我还不在高能所。不知道是否有这么一回事。后来也没有听说过。文革时期在高能所的称得上物理学家的屈指可数。想不出哪个人会说这种话。如果有这回事,肯定成为笑柄。 所以我劝你不要信这个谣言也不要在传播了。中国的物理学家还不至于那么弱智,我也想象不出这种言论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博主回复(2017-2-1720:47) : 那个时候我还不在高能所。不知道是否有这么一回事。 举报 dialectic 2017-2-1523:00 博主回复(2017-2-1521:43):谢谢关注。我同意你的最后结论:只要中国自己不出打错,外患就不会得逞。 —————— 但是这个不出大错就包括对外部威慑有清醒的认识。南宋其实也是一个经济很发达的社会。但是偏安思想严重对于辽金元的政策错误,终于被灭掉了。除了对外软弱之外,似乎也没有发现在其他方面的其他重大的问题。 千万不能对“小日本”掉以轻心。如果没有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蒋与汪谁投降日本还是个问号。如果国民党整体当了吴三桂,日本就是有一个满清。中国历史上已经有两次灭国:元和清。第一次将近一百年,第二次将近三百年。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世界上最野蛮的民族背后有一个最先进的军事最强的支持者。对这个问题缺乏认识,把国家安全交到美国的手上是非常不智的。跟敌人妥协也是盎格鲁萨克逊的传统,绥靖主义不是偶然的,没有任何理由认为那不会重复。何况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 1,南宋在岳飞被害后实际同投降没什么本质区别了(“儿皇帝”,巨量岁币,对内残酷镇压,文制武,贪官污吏,外戚专权,醉生梦死,农民起义不绝,金军一来一溃千里),这已经不是”政策错误“了,这实际是自甘金人帮凶,是比投降还恶劣的! 2,国民党不是铁板一块,也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中国。蒋介石不是不想投降(整个抗战期间一直同日本人勾搭!),是不敢投降!如果蒋介石投降,它的嫡系军队未必全部跟它走,卫立煌、陈诚、薛岳等抗日还是比较坚决的;地方军阀,冯玉祥系统、李宗仁系统、东北军、西北军、川军、傅作义系统等地方实力派的很多将领(甚至连愚昧野蛮残暴的青海军阀抗日都比较坚决)以及老牌军阀如段祺瑞、吴佩孚这些人(当然已经没有实力了)都是愿意坚决抗日的,而且这些地方军阀确实拿出了主力抗日(同军阀混战时保存实力的做法根本不同,如川军西北军就很典型);而这些人必然会同共产党联合起来,抗日大局不会改变!只是蒋氏及其铁杆彻底完蛋,永远不可能再上台了!蒋介石是很精明毒辣的,反动透顶,但并不蠢。日本人之所以不灭蒋,不过觉得留着蒋更有利它而已,非不能也。蒋介石如果投降日本是拉不走多少人的,是更有利于中国抗日的。 3,如果美国绥靖日本,日本如同二战的德国,而中国类比二战的苏联,结果日本彻底完蛋;如果美国不绥靖,则日本更不可能得逞;如果美国帮日本,那美国肯定建立马其诺防线,日本会冒险先进攻中国,让美国坐收渔利?当年美国大卖日本战略物资让其侵华,结果如何? 4,当然对美日西方肯定要时刻警惕,这是不言而喻的。 5,当说到“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时,确实是应该包括同汉民族相爱相杀相融数千年的中国各少数民族,如满(宋时的金的后裔)蒙等,这是合乎历史也合乎逻辑的。 以上一点浅见。 博主回复(2017-2-1620:53) : 关键就在于,日本从甲级战犯进入靖国神社,首相和右翼议员公开参拜,到解禁集体自卫权——已经公开违反宪法,再到公开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的核心第九条,难道还不是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吗?几十多年来,对日政策失误是严重的,积重难返啊! 博主回复(2017-2-1609:15) : 谢谢讨论。对于历史我不想多说。就国民党的抗战而言,不比南宋强多少。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国共合作,和国际的大趋势。中国那一劫结果难料。 南宋并不是没有抗战力量。岳飞之后还有韩世忠,辛弃疾——这也是以为文武双全的大才。但是官家不抗战,他也就无用武之地。 我倒是更愿意讨论现实的问题。 比如,相当大多数的中国人认为,有美国在,日本不敢搞核武器。就那么信任外国人。我不认为这是正确的政策和认识。......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1521:54 是! 举报 dialectic 2017-2-1521:08 小日本充其量不过如明末满清,西晋末期五胡之类蛮夷罢了。 几千年来,小日本是文化没文化,巨人没巨人,学术没学术,万世一系,连个农民起义都没有的野蛮残忍的种类而已(对人对己)!百年前不过偶然借清朝腐朽抢劫讹诈巨额赔款,并模仿西方而成爆发户,竟然蚂蚁撼树,野心勃勃妄图蛇口吞象,很快落得迅即败痿的下场而已。当我中华最弱如民国清末内奸外敌纷纷时日本不能逞其欲,何况现在?(而且,美国佬会忘了英法绥靖希特勒德国的下场吗?) 就历史上看,只要中国人自己不出大错,各种蛮夷从来不曾得其志;而今同样,只要我国不出大错误,日美西方图谋不足畏。 博主回复(2017-2-1521:43) : 谢谢关注。我同意你的最后结论:只要中国自己不出打错,外患就不会得逞。 —————— 但是这个不出大错就包括对外部威慑有清醒的认识。南宋其实也是一个经济很发达的社会。但是偏安思想严重对于辽金元的政策错误,终于被灭掉了。除了对外软弱之外,似乎也没有发现在其他方面的其他重大的问题。 千万不能对“小日本”掉以轻心。如果没有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蒋与汪谁投降日本还是个问号。如果国民党整体当了吴三桂,日本就是有一个满清。中国历史上已经有两次灭国:元和清。第一次将近一百年,第二次将近三百年。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世界上最野蛮的民族背后有一个最先进的军事最强的支持者。对这个问题缺乏认识,把国家安全交到美国的手上是非常不智的。跟敌人妥协也是盎格鲁萨克逊的传统,绥靖主义不是偶然的,没有任何理由认为那不会重复。何况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1514:31 清华本科培养出血性战略英才:迟延崑先生。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1514:27 赞成! “在中沙环礁再吹填一个人工岛群,然后在南沙与中砂之间搞一个浮动的平台基地。就是希望缩短南沙与本土的距离强南沙与本土的联系。”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1514:20 透彻! “然而不行的是被我言中。我们没有纪念,因为胡耀邦要访问日本,而紧接着,教科书事件光华寮事件,中曾根康弘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一个接一个发生。日本的军费开始增加甚至突破百分之一的关口。到现在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已经是常态了。然后是在钓鱼岛公开挑衅,日美把台湾纳入“周边事态”,您还说没有证据说日本会伏笔军国主义,现在修宪,您还这么说,可是在二十年前有那个日本政客敢说这个话?就是你们这种弱者思维,或者是糊涂人的思维让日本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1514:02 完全赞成“所以在军事上,有两条是必须的:第一在日本实现军国主义复辟之前解放台湾;第二建立可以毁灭日本本土的武装力量,并有一个只要日本发动战争就毁灭日本本土的战略。” 博主回复(2017-2-1521:50) : 谢谢!这个威慑战略本来是现代国际政治的常识。二战之后之所以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是核威慑的存在。但是日本间谍就是反对这一点,号为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扫清道路。如果没有中国的反对,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指日可待。 举报 文克玲 2017-2-1400:04 看来,你是完全容不得不同意见的人。 我今后绝不会再对你的博文作任何评论! 博主回复(2017-2-1405:54) : 您的这种态度,恰恰证明您是一个容不得任何批评,不肯接受任何批评的人吗。我一直准备接受你的任何承认错误的表示。我甚至说了希望删掉那些错误的和激烈的争论。 难道你要别人完全接受的你的错误的意见,才算接受不同意见?对错误意见允许发表者这里,就算是容许不同意见。如果不容许,就干脆删除了之。你不是经常那么干吗? 博主回复(2017-2-1405:49) : 比如关于日本议员首相等政要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你问我有多少人,你应当是到日本去过的,应当比我更清楚。但是你居然有这么一个说法,企图淡化日本政客支持军国主义的事实。这就不是意见分歧,而是立场分歧了。我告诉你,又一次是一百六十多人,你怎么不回应呢?你还还意思拿出什么600G的视频,能说能什么?无非是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打掩护。这种为他国,而且是宿敌的日本,做宣传的行为令我齿冷。 博主回复(2017-2-1405:43) : 有些问题就是必须是非分明。对于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问题,没有调和的余地。 举报 迟延崑 2017-2-1323:50 最近,日本媒体报道说中国的DF16“可以对准日本本土”。这就是他们对号入座了。其实在和平时期,中国不会把导弹对准任何国家,包括日本。因为没有那个必要。导弹要对准什么地方,也不过是分分中的事情。但是日本如果胆敢发动战争,被导弹覆盖的噩运是免不了的。 我们的军事专家说,这是他们要搞导弹防御,要经费,等等。有这个因素。但是我如果使他们就要让他们的这些努力落空,我们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是我们的导弹是不可拦截的,是我们的对敌人的打击是不可抗拒的。 有威慑,才有和平。这也是历史证明了的真理。只要这个世界还划分为国家,还有不同的社会制度,还有那些整天要干涉别人的事务的,把别人的家门口当成自己的后院的混账(bullies)东西。跟他们打交道,如果没有实力,讲道理就没有用处,只有有了实力,才能让他们讲点道理。 举报 迟延崑 2017-2-1321:37 本人对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张目的深恶痛绝。 举报 文克玲 2017-2-1301:38 日本的议员有多少?其中参拜靖国神社的又有多少? 博主回复(2017-2-1303:30) : 如果您也认为你的这些言论有碍观瞻,不恰当,我可删除,请您斟酌。 博主回复(2017-2-1303:28) : 据维基百科,最多的一次议员参拜是: 2013年4月23日,由日本跨党派国会议员组成的“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之会”168名成员23日上午集体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您是否觉得还不够多???????? 在德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人物,敢公开纪念希特勒或者任何其他战犯。您怎么对日本的战犯和举个诺主义分子如此宽容??????? 博主回复(2017-2-1303:08) : 有一个议员参拜靖国神社而不受到惩罚也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七十年代以前的事实,将来也应当这样。走着瞧。 中曾根康弘参拜之后受到中国的批评,也遭到朝野的反对,但是安倍已经多次参拜过了,至于送祭品一次也不拉。 你如果什么也不知道还是不要说些反话为好。我给你留面子了。 举报 文克玲 2017-2-1301:36 网络资料: 修改宪法的条件,除了国会需要发起倡议,还需要国民公投票得到超过半数以上的赞同。关于作为所谓军国主义化的指标,即修改宪法第九条,各种舆论调查皆显示,超过半数以上国民表示反对。如果该项包含在倡议内,当然会引起国民的反对运动,自然也会招致以周边国家为主的国际社会的警惕和批判。 如果强行修改宪法第九条,执政党和安倍政府的支持率会大幅度降低,也会招致公明党从联合政府脱离;而且在下一轮选举中,可能出现政府更替。就算铤而走险也要修改宪法第九条的势力,在自民党内部也是有限的数人而已。 第三,比起修改宪法,还有紧急性更加大的重要课题需要去做。日本正面临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少子老龄化等巨大社会经济课题。不管安倍经济学是否是应对这些问题的最合适对策,大多数选民对社会保障制度、景气对策以及消费税征税等更感兴趣。 如果是这样,能否将在这些问题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转到修改宪法上?在排列优先顺序上,修宪明显不会太靠前。不管首相和一部分政治家有怎样的想法,不能无视选民最关心的事而修改宪法——日本还是太过于民主了。 作者是京都大学大学院教授 -------------------------------------------- 注意这句:“就算铤而走险也要修改宪法第九条的势力,在自民党内部也是有限的数人而已”。 博主回复(2017-2-1303:16) : 不要在这里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制造舆论了。 如果中国和美国都完全不反对,修宪必然会通过。而且安倍公开声言他的目标就是要修宪。对此中国人就应当反对。不反对就是对二战死难的烈士的不敬。 我很不理解您为什要拿什么600G的视频来向我证明日本人没有战争倾向。难道您忘了“大东亚共荣圈”?我在这里可以看到比你的那600G多得多的东西,各种各样的都有,不劳您费心了。我更相信我的判断。600G,辛苦了。 举报 文克玲 2017-2-1301:18 我说什么无足轻重。 网络资料: 中国政府关于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主张是一贯的,最新的官方文件全文如下: 新华社北京(2016年)7月12日电 http://news.ifeng.com/a/20160712/49340935_0.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 为重申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加强与各国在南海的合作,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一、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收复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曾非法侵占的中国南海诸岛,并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政府为加强对南海诸岛的管理,于1947年审核修订了南海诸岛地理名称,编写了《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和绘制了标绘有南海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并于1948年2月正式公布,昭告世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以及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决定》等系列法律文件,进一步确认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三、基于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长期历史实践及历届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根据中国国内法以及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包括: (一)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二)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 (三)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四)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中国上述立场符合有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 四、中国一向坚决反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非法侵占及在中国相关管辖海域的侵权行为。中国愿继续与直接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中国愿同有关直接当事国尽一切努力作出实际性的临时安排,包括在相关海域进行共同开发,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五、中国尊重和支持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愿与其他沿岸国和国际社会合作,维护南海国际航运通道的安全和畅通。(完) 博主回复(2017-2-1303:03) : 中国政府再怎么地方说了完全同意美国和日本的航行自由了?美国军人——太平洋战区司令,坐着航母来宣讲航行自由,难道不是讽刺吗? 中国政府立场跟你说的“同意”而且是完全同意美国和日本的的航行自由完全不是一回事。 你既然知道自己说什么不重要,我批评你错误也是必然的。 举报 文克玲 2017-2-1218:22 我有600G的NHK的节目录像,有中文字幕的。 NHK算是日本的主流媒体吧!看不出什么鼓吹军国主义复辟的倾向。对中国的报道属于中性的。 博主回复(2017-2-1220:44) : 请问首相参拜或送祭品到经过神社是什么问题?修改和平宪法是什么问题? 希特勒的政治遗嘱还说他一生滞留于和平,提出过numerous裁军计划,他也不承认自己发动过战争。日本的主流媒体,不谴责修改和平宪法,不谴责意愿和首相参拜甲级战犯,这样的媒体还值得信任吗? 日本的媒体,也没有反对把台湾纳入所谓的周边事态,反倒认为台湾海峡是他们的生命线。这些您应当都知道吧文先生?您应当是经历过日伪时代的,您应当知道,即使在哪个时候日本侵略者也不认为他们侵略了中国,而是在搞“大东亚共荣圈”,多么美丽的舆论,也不是战争宣传。请不要忘了历史,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举报 文克玲 2017-2-1218:16 中美中日都不会大打,因为大打的结果就是把地球给毁灭了而已。 美国,日本对南海的关心是在航行自由上,对此中国已经多次明确表示完全同意。 博主回复(2017-2-1303:38) : 我想,不要说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就是在校的大学生,也都知道,美国和日本嘴里的航行自由,不过是个幌子。中国人从来没有妨碍南海的航行自由,而他们的所谓自由不过是横行霸道的自由。我实在比明白您为什么要说这种话。 博主回复(2017-2-1220:56) : 你这个说法也是误导。中国从来没有完全同意美国和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只是说中国从来没有妨碍过任何国家的航行自由。而美国和日本在南海的所谓航行自由上屡屡表态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您作为一个有经历的老人,应当不是告诉我们日本人说了什么而是分析日本政府在干什么。 举报 tuqiang 2017-2-1213:59 迟先生,我们的讨论很有趣,以后还会和你交流的,不过我先下了。 我看你在乌有之乡发有文章,呵呵,还没见识过乌有之乡的人士呢——三生有幸。 博主回复(2017-2-1214:24) : 您说话一点证据也不要。我还不曾看过乌有之乡,更没有发过文章。乌有之乡也跟南方周末一样有他的发言权。我只问对错不问来路。至于您是那路人马我没有兴趣知道。 我对认识您倒没有什么高兴之处,希望中国少一点怕死的人,多一点有骨气不愧对先烈的人,少一掉范跑跑,对一点见义勇为公而忘私的人。至少我希望怕死鬼一个当你感到羞愧而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您来了我必须面对,而且尽可能以礼相待,但是您走了我一点也不遗憾。 送客! 举报 tuqiang 2017-2-1213:57 博主回复(2017-2-1213:45):扯淡,日本人对两颗原子弹绝不会忘记。感激就不会年年纪念而且装成受害者了。 也别跟我说日本是民主制度,哪个所谓的民主虚有其表,背后还是财阀统治着。有这样的既保留天皇又有神道又有暗箱操作的民主吗?日本的民主连印度都不如。 ================================ 日本当然不会忘记原子弹,不过他们服美国就是因为原子弹——你太小看日本人了。日本服的是美国战后的所作所为,你理解不了那是你的思维有问题。财阀是有的,日本的民主也是真的,财阀的控制有些是你的幻觉。 博主回复(2017-2-1214:17) : 好,既然日本人服美国的原子弹,那么中国的原子弹你们日本人也会服的。除非您认为中国的原子弹杀不死人。 所以还是你的立场有问题,生怕把日本吓回去。 举报 tuqiang 2017-2-1213:51 博主回复(2017-2-1213:48):威慑就是一旦必要就实施,否则也不成其为威慑。只是“威慑”那就是假的。李鸿章的北洋海军就是假的稻草人。 =============================== 从目前情况看,“一旦必要”不会出现。未来的事情不知道,目前来看不可能。所以您的设想也许毫无意义。 博主回复(2017-2-1214:15) : 【未来的事情不知道,】这种话在战略研究中小儿科。 你不知道就不应当到这里来搅合。 战略就是预测未来,既然您什么也不知道还在这里说这么多岂不是废话,昏话。还有什么资格发言? 否定“一旦必要”就是为敌人张目。这就是我们的分歧。我相信读者自有公论。你连一旦必要都不肯承认,难道您是日本的决策者对他们那么有把握?那您就不应当说【未来的事情不知道,】说了这个话,就不应当统一一旦必要就实行威慑的手段。这才符合逻辑。您连逻辑都不要了,就证明你的呢立场是站在敌人一边。除非您修正您的观点。 举报 tuqiang 2017-2-1213:49 博主回复(2017-2-1213:42):什么时候才算是主流?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连军部都认为关东军是发疯了。但是他们引领了日本的方向。现在就是安倍这些人领着日本一步一步走向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 既然他们还不是主流你们为什么不去阻止他?非要等他走到发动战争的时候??????? ====================================== 不是主流阻止什么啊???????? 还想清一色舆论一致?像日本美国这样的地方那是不可能的,不要拿中国来套全世界,中国之外,总是有点杂音的。不是主流就算了,咱们中国人也学着点容忍和多元化嘛。 举报 tuqiang 2017-2-1213:46 博主回复(2017-2-1213:38):“证据不足”,是的,当证据充足的时候就是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中国土地的时候了。到那时再醒悟就晚了。 知道什么才算证据吗?证据是上法庭用的,不是做战略分析用的,做战略分析永远都没有充足的证据。 那些散不对帝国主义幻想的人,要求重组的证据的人,不是幼稚就是敌人的间谍。我希望你是幼稚能醒醒。您不行也不要紧,我相信我们的辩论在其他读者的心中自会激起他们的思考和判断。 安倍,现在就想一个犯过谋杀罪的犯人释放后,又在准备实行谋杀所需要的一些条件,武器,而且是过去犯罪的武器,是,他还没有在作案,没有抓到现行。但是等有证据的时候就晚了,就必然有受害人倒在那里,也许就是你或你的亲人,连汪精卫最后都是死在日本人手里。而现在你却在说证据还不足,不应当采取防范措施,不应当警告那个嫌疑人,告诉他再次犯罪只有死路一条。 ====================================== 证据真的谈不上有多么强有力,你还要注意这些年中国媒体对日本的刻画很多地方是牵强的。你过分解读了,呵呵。你无非是说我可能是间谍呗,随你怎么想,而我,觉得你是片面和不清醒而且固执。 博主回复(2017-2-1214:04) : 证据,我跟你说过,要证据就视为敌人开脱。 我现在根本就对中国的对日政策不满意,我不存在过度解读的问题。我看您即使不是间谍也不是个明白人。 我的固执将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我倒希望我错了,但是日本战后几十年的走向还不清楚吗?毛泽东一死他们就把甲级战犯供奉进了靖国神社。以前怎么不敢呢?以为内有些烦人的表现就是只要钱只认钱。 1981年是九一八五十周年。国力好几个月不见纪念的动静,我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建议庄严隆重纪念九一八五十周年,希望以日本反面共同纪念,我来让这封信不至于埋在什么地方,我特意通过陆定一老先生转角这封信。陆老还在信上写了一段评语介绍我在文革后期反对四人帮的教育改革而不逮捕的事情。在心中我说了一句重话:如果我们不尊重自己的历史别人就没有理由尊重过我们。然而不行的是被我言中。我们没有纪念,因为胡耀邦要访问日本,而紧接着,教科书事件光华寮事件,中曾根康弘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一个接一个发生。日本的军费开始增加甚至突破百分之一的关口。到现在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已经是常态了。然后是在钓鱼岛公开挑衅,日美把台湾纳入“周边事态”,您还说没有证据说日本会伏笔军国主义,现在修宪,您还这么说,可是在二十年前有那个日本政客敢说这个话?就是你们这种弱者思维,或者是糊涂人的思维让日本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难道您们真的就只不看见日本鬼子的刺刀捅到中国人的身上就认为没有证据吗???????? 举报 tuqiang 2017-2-1213:36 博主回复(2017-2-1213:26):我说过了您也代表不了中国人。中国人的脊梁是那些“人生足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而不是怕死的人。你把威慑敌人说成自杀,就是在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张目。 如果对于日本这种屡屡侵略中国的敌国你都不愿意有任何警惕那我只能说这事不可救药的弱者思维,散布这种思潮就是在为敌人服务。中国需要强者思维,需要有压倒敌人的气概,智慧和实力。而不是害怕敌人束手无策并且散布对敌人的无限幻想。 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就是中国的死敌。 ============================ 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就是中国的死敌,不过今天他们不是日本的主流。“你把威慑敌人说成自杀”——原来你仅仅是威慑,不打算实际核攻击?你要是说必要的威慑,我没意见。 博主回复(2017-2-1213:48) : 威慑就是一旦必要就实施,否则也不成其为威慑。只是“威慑”那就是假的。李鸿章的北洋海军就是假的稻草人。 博主回复(2017-2-1213:48) : 威慑就是一旦必要就实施,否则也不成其为威慑。只是“威慑”那就是假的。李鸿章的北洋海军就是假的稻草人。 博主回复(2017-2-1213:42) : 什么时候才算是主流?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连军部都认为关东军是发疯了。但是他们引领了日本的方向。现在就是安倍这些人领着日本一步一步走向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 既然他们还不是主流你们为什么不去阻止他?非要等他走到发动战争的时候??????? 举报 tuqiang 2017-2-1213:33 博主回复(2017-2-1213:26):我说过了您也代表不了中国人。中国人的脊梁是那些“人生足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而不是怕死的人。你把威慑敌人说成自杀,就是在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张目。 如果对于日本这种屡屡侵略中国的敌国你都不愿意有任何警惕那我只能说这事不可救药的弱者思维,散布这种思潮就是在为敌人服务。中国需要强者思维,需要有压倒敌人的气概,智慧和实力。而不是害怕敌人束手无策并且散布对敌人的无限幻想。 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就是中国的死敌。 ================================ 我觉得你也代表不了中国人。你停留在过去的时代,还没有进入核时代和当代。您的思维陈旧了。 举报 tuqiang 2017-2-1213:24 博主回复(2017-2-1213:19):你太不了解日本人了。我可是从娘胎里就受日本人的气。在东北,中国人吃大米就是经济犯。只有资格吃橡子面之类的东西。中国人从小学第一天就要学日语,那是所谓的“国语”。我的姐姐就因此而不肯上学。 如果不想再当亡国奴,中国就必须不允许日本重新武装。而日本现在就有二十多万军队,有所谓两万吨级的驱逐舰,您说它不想侵略,为什么要把这艘军舰命名为出云号,这是侵华战争时候日本的一艘旗舰的名字,它后来被击沉了。。日本还有731号飞机,安倍还坐着它照相。您总应当知道731这个代号吧?安倍何许人也?他的外公就是满洲之妖岸信介。逃过审判的甲级战犯。安倍的公开目标就是修宪。不反对修宪就是中国人的耻辱。 ================================== 你这些就说明日本会对外发动战争?证据不足。出云号这个名字我们当然敏感,不过各国的传统都那样,苏联解体了红军的军徽也还是那样,传统而已,其实问题也不大。美国人就无所谓,我们也不必太在意。 博主回复(2017-2-1214:31) : 连您也不敢说731也是传统了。既然心虚如此早该脚底抹油了。把日本的继承法西斯军国主义得传统轻描淡写,也是日本法西斯的走狗惯用的伎俩。 博主回复(2017-2-1213:38) : “证据不足”,是的,当证据充足的时候就是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中国土地的时候了。到那时再醒悟就晚了。 知道什么才算证据吗?证据是上法庭用的,不是做战略分析用的,做战略分析永远都没有充足的证据。 那些散不对帝国主义幻想的人,要求重组的证据的人,不是幼稚就是敌人的间谍。我希望你是幼稚能醒醒。您不行也不要紧,我相信我们的辩论在其他读者的心中自会激起他们的思考和判断。 安倍,现在就想一个犯过谋杀罪的犯人释放后,又在准备实行谋杀所需要的一些条件,武器,而且是过去犯罪的武器,是,他还没有在作案,没有抓到现行。但是等有证据的时候就晚了,就必然有受害人倒在那里,也许就是你或你的亲人,连汪精卫最后都是死在日本人手里。而现在你却在说证据还不足,不应当采取防范措施,不应当警告那个嫌疑人,告诉他再次犯罪只有死路一条。 举报 tuqiang 2017-2-1213:21 博主回复(2017-2-1212:39):您害怕日本报复吗,我看只要中国坚决他就不敢报复。美国在日本丢下两个原子弹,日本至今服服帖帖。只要中国比日本强大,日本就只能认命,否则就别想存在。 ====================================== 日本不是因为美国军事强大就服美国,你完全搞错了。美国战后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才是关键,美国没有奴役战败者,反而带来了民主制度,日本人对这个是有感激之心的。 博主回复(2017-2-1213:45) : 扯淡,日本人对两颗原子弹绝不会忘记。感激就不会年年纪念而且装成受害者了。 也别跟我说日本是民主制度,哪个所谓的民主虚有其表,背后还是财阀统治着。有这样的既保留天皇又有神道又有暗箱操作的民主吗?日本的民主连印度都不如。 举报 tuqiang 2017-2-1213:15 博主回复(2017-2-1213:10):你是把日本想象的不怕死,而你很怕死。所以就准备即使日本再次发动战争你也不敢用核武器对不对???????如果中国人都这么想,我也就无话可说了,只要还有一大半人不这么想,就还有希望。 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国越是有决心从第一时间就对日本下狠手,损失就越小,中国的犯人之心越是彻底,损失就越小。比如你要有比斗兽更好的反导能力。 我相信只要中国对日本实施核打击,日本就会投降。因为日本是个生存与否的问题,而中国是个损失大小的问题。 而吐过你自己的乱了方寸,就...省略几个子,您自己去想吧。 ================================== 你不怕死?我怕死。而且大部分中国人都怕死。把日本想象得必然发动战争完全不符合今天的实际,准备对日本首先核打击是一种自杀思维,这不是什么纵深不纵深的问题。 博主回复(2017-2-1213:26) : 我说过了您也代表不了中国人。中国人的脊梁是那些“人生足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而不是怕死的人。你把威慑敌人说成自杀,就是在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张目。 如果对于日本这种屡屡侵略中国的敌国你都不愿意有任何警惕那我只能说这事不可救药的弱者思维,散布这种思潮就是在为敌人服务。中国需要强者思维,需要有压倒敌人的气概,智慧和实力。而不是害怕敌人束手无策并且散布对敌人的无限幻想。 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就是中国的死敌。 举报 tuqiang 2017-2-1213:12 博主回复(2017-2-1213:01):谢谢回复,这还像句中国人说的话。 没有把握就努力创造条件达到百分之百的把握吧。以中国的制造能力,就是常规武器也足以毁灭一个没有纵深的岛国。问题是入股中国不用核武器,日本很可能用核武器。 我对理解中国政府在朝核问题的的不满就在于他们为什么不把日本的核武器与朝鲜核武器联系起来?美国作为日本的盟国有些不好提这个问题,如果中国提出,美国(我猜想)也会顺水推舟吧。我们有些人就是为美国考虑的比为自己考虑的和为自己跌盟友考虑的多。 不要只想着你自己怕什么,还要想一想你的对手怕什么。 =============================== 哪句话你觉得最像中国人的话?我觉得中国人最该说的话就是应该避免核战争,因为中国人的命也是命,西安以东之类的想法是反人类的。 举报 tuqiang 2017-2-1213:09 博主回复(2017-2-1212:55):别找借口了。美国还有中国都向乌克兰提供了保证。但是当这个保证设计一个核大国的时候,就灰飞烟灭。 如果日本在中国解放台湾是出兵干涉,中国就可能对日本实施核打击,而美国智能愤怒地谴责,但是为了美国的利益智能袖手旁观。因为说到底,美国不会把自己置于中国的核武攻击之下。美国需要日本这个代理人,一个原因就是要防止中美直接冲突。 同理如果美国因为任何原因对朝鲜使用核武器,中国也不能报复美国。因为中国要为自己的安全考虑,虽然中国与朝鲜有互助同盟条约,现在还有效 ================================== 你的思路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中国对日本核打击以后日本完全没有核报复能力,而这是有疑问的。 举报 tuqiang 2017-2-1212:59 日本的修宪离对外发动战争还差得很远,无非是海外维和和反恐之类,当然对其中的含义可以关注,但也不必太过敏。日本如果走得太远,美国也不放心——战后的大格局并无根本性的变化。 举报 tuqiang 2017-2-1212:57 日本的修宪离对外发动作者还差得很远,无非是海外维和和反恐之类,当然对其中的含义可以关注,但也不必太过敏。日本首先如果走得太远美国也不放心,战后的大格局并无根本性的变化。 博主回复(2017-2-1213:19) : 你太不了解日本人了。我可是从娘胎里就受日本人的气。在东北,中国人吃大米就是经济犯。只有资格吃橡子面之类的东西。中国人从小学第一天就要学日语,那是所谓的“国语”。我的姐姐就因此而不肯上学。 如果不想再当亡国奴,中国就必须不允许日本重新武装。而日本现在就有二十多万军队,有所谓两万吨级的驱逐舰,您说它不想侵略,为什么要把这艘军舰命名为出云号,这是侵华战争时候日本的一艘旗舰的名字,它后来被击沉了。。日本还有731号飞机,安倍还坐着它照相。您总应当知道731这个代号吧?安倍何许人也?他的外公就是满洲之妖岸信介。逃过审判的甲级战犯。安倍的公开目标就是修宪。不反对修宪就是中国人的耻辱。 举报 tuqiang 2017-2-1212:52 博主回复(2017-2-1212:37):您能不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日本要修改和平宪法? 日本已经在很多方面突破了和平宪法,已经在复辟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走的很远了。 您所谓的“目前没有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不等于修改和平宪法之后还没有。日本是个世界上最背信弃义的国家。从来没有任何信用。 而我说的是,如果日本发动战争,中国就应当对日本实行毁灭性的打击,您是否同意这一点??????? =================================== 如果日本发动战争,中国就应当对日本实行毁灭性的打击,我同意这一点。不过日本现在没有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你觉得它会,我觉得完全没有根据。 中国就应当对日本实行毁灭性的打击,但是能不能是毁灭性的我觉得完全没有把握。 博主回复(2017-2-1213:01) : 谢谢回复,这还像句中国人说的话。 没有把握就努力创造条件达到百分之百的把握吧。以中国的制造能力,就是常规武器也足以毁灭一个没有纵深的岛国。问题是入股中国不用核武器,日本很可能用核武器。 我对理解中国政府在朝核问题的的不满就在于他们为什么不把日本的核武器与朝鲜核武器联系起来?美国作为日本的盟国有些不好提这个问题,如果中国提出,美国(我猜想)也会顺水推舟吧。我们有些人就是为美国考虑的比为自己考虑的和为自己跌盟友考虑的多。 不要只想着你自己怕什么,还要想一想你的对手怕什么。 举报 tuqiang 2017-2-1212:47 博主回复(2017-2-1212:40):这就是个强者思维和弱者思维的问题。 博主回复(2017-2-1212:39):您害怕日本报复吗,我看只要中国坚决他就不敢报复。美国在日本丢下两个原子弹,日本至今服服帖帖。只要中国比日本强大,日本就只能认命,否则就别想存在。 ======================================= 这不是强者思维弱者思维的问题,这是核时代的生存问题。我当然怕日本人核报复,因为核战争没有胜者,不能把自己划到西安以西、或者自己准备死就强制拉着别人一起死。 博主回复(2017-2-1213:10) : 你是把日本想象的不怕死,而你很怕死。所以就准备即使日本再次发动战争你也不敢用核武器对不对???????如果中国人都这么想,我也就无话可说了,只要还有一大半人不这么想,就还有希望。 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国越是有决心从第一时间就对日本下狠手,损失就越小,中国的犯人之心越是彻底,损失就越小。比如你要有比斗兽更好的反导能力。 我相信只要中国对日本实施核打击,日本就会投降。因为日本是个生存与否的问题,而中国是个损失大小的问题。 而吐过你自己的乱了方寸,就...省略几个子,您自己去想吧。 举报 tuqiang 2017-2-1212:43 df21d的讨论也许没有意义,因为大家都是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展开纯逻辑推理。中国导弹今后会发展,但美国海军的反导弹能力也在发展,军备竞赛的结果谁也没有把握。美军还想加上舰载激光武器来做最后防线呢,谁知道结果是什么?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df21d是不是有效不知道。 举报 tuqiang 2017-2-1212:39 我不是对日本仁慈,而是觉得你的想法不合实际。不要说你给他留下北海道,哪怕你给他留下几个小岛都不能保证他不造出核武器报复我们。所以对日本根本不能那样想问题——有能力把日本完全毁灭,自己受损有限。 举报 tuqiang 2017-2-1212:17 拿乌克兰事件以后美国没有对俄国军事行动来推断日本受到攻击以后美国也会那样是有问题的,这里面忽略了一点:乌克兰没有和美国军事结盟。而日美条约是军事同盟,美国拿它换来了日本的非核化。如果美国也像在乌克兰那样,以后谁会和美国结盟,所以考虑问题恐怕不能这样简单。中国有些鼓吹和美国核大战的人实际上某种程度基于这样的假设:美国怕死人,换言之他们认为中国不怕死人,这就是所谓牺牲西安以东的所有城市之类。对这种中国人,恐怕中国人民应该谴责他们了。 博主回复(2017-2-1212:55) : 别找借口了。美国还有中国都向乌克兰提供了保证。但是当这个保证设计一个核大国的时候,就灰飞烟灭。 如果日本在中国解放台湾是出兵干涉,中国就可能对日本实施核打击,而美国智能愤怒地谴责,但是为了美国的利益智能袖手旁观。因为说到底,美国不会把自己置于中国的核武攻击之下。美国需要日本这个代理人,一个原因就是要防止中美直接冲突。 同理如果美国因为任何原因对朝鲜使用核武器,中国也不能报复美国。因为中国要为自己的安全考虑,虽然中国与朝鲜有互助同盟条约,现在还有效。 举报 tuqiang 2017-2-1211:57 如果中国核攻击日本,美国可能不敢核报复中国,按照乌克兰的情况看有可这个可能,不过这无法保证日本不核报复。把日本炸得完全没有报复能力——你真的想那样吗?按日本人的脾气,这事情谁都不能保证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 博主回复(2017-2-1212:40) : 这就是个强者思维和弱者思维的问题。 博主回复(2017-2-1212:39) : 您害怕日本报复吗,我看只要中国坚决他就不敢报复。美国在日本丢下两个原子弹,日本至今服服帖帖。只要中国比日本强大,日本就只能认命,否则就别想存在。 举报 tuqiang 2017-2-1211:53 把俄罗斯乌克兰的例子拿来做美国不可能保护日本的例子不恰当。俄罗斯是完全不讲理的流氓,中国和日本发生冲突,不可能像俄罗斯那样。俄罗斯是个特别的事物。 博主回复(2017-2-1212:48) : 我看这是个非常现实的例子。不要理屈词穷就耍赖。马俄罗斯是流氓也不是正人君子的作法,而且也不是辩论。世界上流氓多了。签了条约又撕毁,或者不履行的是不是流氓国家?里根时代美国签署817协定,保证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对台军售,三十多年了,落实了吗?您说过一句批评的话吗? 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给中国造成严重的伤害,计入日本再次发动战争,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对日本进行报复?你主张日本报复中国为什么就不允许中国报复日本惩罚日本?您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我认为现在能遏制日本法西斯侵略冲动的唯一手段就是有效的威慑,就是,只要它再次犯罪就彻底消灭它,这个威慑才有效。而你,则千方百计要否定这个威慑。而且你也说不出道理。 举报 tuqiang 2017-2-1211:49 日本不能首先发动对别的国家的进攻,否则美国就没有理由保护它。 =========================== 至少目前没有日本发动攻击中国的可能性。 博主回复(2017-2-1212:37) : 您能不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日本要修改和平宪法? 日本已经在很多方面突破了和平宪法,已经在复辟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走的很远了。 您所谓的“目前没有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不等于修改和平宪法之后还没有。日本是个世界上最背信弃义的国家。从来没有任何信用。 而我说的是,如果日本发动战争,中国就应当对日本实行毁灭性的打击,您是否同意这一点??????? 举报 tuqiang 2017-2-1210:57 对迟先生的长篇大论只挑出其中2点谈谈看法。东风21d可以绝对的阻止美国的航母吗?一般军迷只是看作战半径,实际上这一点是很有疑问的,知乎上有专门的讨论,情况很复杂,按照美国海军的说法,还远远达不到那个程度。另外就是花55亿美元、用1万枚导弹让日本完全瘫痪,这是可能的吗?这1万枚导弹是核武器还是常规武器?如果是常规武器,实际上远远达不到什么瘫痪日本的目的。 博主回复(2017-2-1212:29) : 先说DF21D,这个问题在海外争论了很久。反对者中就有一位张召忠教授,国防大学的教授。他的观点比较典型,就是说弹道导弹是打击固定目标的,而航母是“高速移动”目标。本人是艰巨主张开发这种武器的,认为完全有可能实现用弹道导弹打航母这个目标。因为所谓“高速运动”与导弹比起来就跟不动差不多,飞机是才算是高速移动目标导弹打飞机是已经实现了的。我的观点就是把一个类似于空空导弹的弹头用弹道导弹送到航母的大体坐标附近只要航母在这个单头的搜索范围之内就行了。当然这里需要发现航母的能力其实就是个稀疏事例扫描。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所谓的黑障,就是在返回大气层的时候,由于高速运动,导弹有一段时间是“失明”的。这个问题应当有几种解决方案,... 后来尹卓将军在电视评论节目中说了DF21D的存在,我当然相信尹卓的话,再后来93阅兵公开说DF21D和DF26都是可以打大型舰船的导弹。至于你信不信,那是你的问题。我认为今天已经存在几种不同的制导方式。我相信中国人不会拿自己的安全当儿戏。从技术上说,导弹打航母是做得到的。美国人似乎比先生您更谨慎一些。对于航母这样的重要目标,一枚打不到两枚三枚如何?美国的航母毕竟就那么几艘,如果用多枚导弹对航母齐射效果如何呢?命中率是很容易算的。说句大话,我相信即使现在还没有,假以时日也能造出来,给我三年的时间,在现有的导弹基础上就可以把这个东西搞出来。实验物理的本事就是要解决这些工程难题,非标准的非常规的难题。当然我需要系统支持,比如北斗系统,地球同步轨道的监视系统。如果说发现难,那么我就从航母在港里的时候就盯住它们。苏联人没有解决,那是他们没有坚持下去而是选择其他方案。有些问题关键的也就是那么几个点。 —————————————————————— 第二,关于毁灭日本三个主岛(本州,九州和四国,北海道比较荒凉,面积也大一些,留着给日本人作疏散地吧,我没准备赶尽杀绝)需要多少导弹,这是可以争论的。一万枚您如果认为还不够,两万如何,十万如何?大量生产,如果一万需要55亿美元,十万也就是两三百亿而已。我还可以把退役J6,J7飞机都改成无人驾驶的实际也就是导弹,这就是几千架。我说过日本有五十几个核电反应堆。炸翻二三十个,就是二三四本福岛事故。日本也就差不过了。我本人不反对对日本使用核武器,如果日本再次发动战争的话。我不知道您为什么对日本这么“仁慈”,一定要给他留下可以再次犯罪而不受惩罚的可能性。我希望中国人能同仇敌忾,为防止日本再次发动战争做出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为敌人留下再次发动侵略我们的战争的可能性。 举报 tuqiang 2017-2-1210:44 率先对日本核攻击的想法,可能是习惯于目前中国有核武器、日本没有核武器这样的现实。实际上,日本之所以没有核武器,是因为美国已经答应了用美国的核武器来保护它。日美安全条约就决定了如果日本受到中国的核武器攻击,美国必须对中国进行核报复,所以作者这样想完全是一种一厢情愿。如果美国撤除了对日本的核保护,日本肯定会马上研发核武器,这在技术上完全做得到,核武原料也不缺乏。从中国的立场来说,鉴于历史上中日两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日本不拥有核武器对中国是有利的,所以日本被美国这样“管住”,实际上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博主回复(2017-2-1211:22) : 【日本不拥有核武器对中国是有利的,所以日本被美国这样“管住”,实际上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我知道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对于美国无限信任的中国人是这么想的。但是我认为,一个国家把自己的国家安全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就不要奢谈大国了。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是这样看待自己的安全的。美国是这样吗? 而且我认为美国也是靠不住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名日本不可能指望美国在任何条件下都保护他的安全,哪怕他侵略朝鲜,朝鲜队他使用核武器,美国也未必会对朝鲜使用核武器。因为美国还要评估这对美国的影响。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乌克兰。乌克兰在苏联解体的时候是拥有核武器的,他自己自动放弃了,换取了所有的核大国对他的承诺。但是俄罗斯夺取了克里米亚,从逻辑上说,其他曾经发誓八横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国家应当施压让俄罗斯吐出克里米亚。但是实时大家都看到了,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对俄罗斯说,你若不吐出来我就对你使用核武器。奥巴马政府对俄罗斯实行了经济制裁,已经算是对的起乌克兰了。而这个制裁早晚是会取消的。 在国际政治上,讲法律是需要的,但是更要讲政治现实,讲实力。 我还要告诉你的是,美国总有一天会承认朝鲜的核武器美国对所有有核国家都尊重,假如明天日本有了核武器,美国也会尊重。美国人是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当中国的核武器还没成功的时候,肯尼迪总统要求他的好朋友赫鲁晓夫跟他一起对中国实行去核,被赫鲁晓夫拒绝了,但是当中国试验成功之后,美国人反而尊重事实了,再也没有打中国的核武器的主意。然后,不到八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再过几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了。假如明天中国说我有跟你差不多数量的核弹头了,美国就该说我们一起谈判互相不使用核武器好不好?至少会更尊重中国。 博主回复(2017-2-1211:03) : 在理论上你说的没错,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前提,日本不能首先发动对别的国家的进攻,否则美国就没有理由保护它。 而在实际上,如果日本发动对中国的进攻而中国对日本使用核武器,只要中国的额核武器十分有效,美国绝对不会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因为那就是吧他自己置于中国的核武器的打击之下。就算中国只有两百件核武器,给日本二十件,留给没有180件,美国人也不敢对中国实行核打击,因为这180件核武器固然不能把美国炸回石器时代,但是也足以把美国从一流国家变成末流的国家,这个世界在意没有美国的地位了。这是政治现实,是大国的优越性所在。所以日本要跟中国最对绝对没有好下场。 即使日本自己搞核武器也是如此。中国可以经受得住相当的核打击,有能力把日本消灭掉。我从来不相信日本的什么承诺。日本早就染指核武器了。所以他们才敢说180天就能造出核武器。而且日本搞那么多核电站,应当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核材料也。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迟迟不肯把发生事故的和电站永久性封闭,恐怕也是舍不得那里面存放的大量的核材料。不久前他们曾经试图用机械人进去(可能是要取出核材料),结果机器人进去两小时只前进一米!而且辐射超过了机器人的耐受量1000Sv。 举报 tuqiang 2017-2-1210:36 朝鲜战争,美国并没有把战争扩大到中国的意思,自始至终都没有。个别人确实有这种主张,但是美国政府没有同意。麦克阿瑟在战局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就抱怨白宫对作战进行了太多的限制,说这样的仗没法打。在他策划轰炸鸭绿江大桥的时候,杜鲁门总统就表示反对,他告诉麦克阿瑟说,这样很可能会把战火扩大到鸭绿江对面的中国,而在开战的时候,主要的盟国英国就和美国已经商定了绝对不能把战火扩大到中国。美国飞机对鸭绿江大桥的攻击是在严格的命令之下规定绝对不能把炸弹扔到中国一侧,结果美国飞行员抱怨说,他们本来可以垂直冲向鸭绿江大桥,但实际上则必须沿着鸭绿江飞行,使得自己长期暴露在两岸的炮火之下,增大了危险性。后来,麦克阿瑟主张对中国进行核攻击、进攻中国沿海并且让蒋介石的军队参战,杜鲁门二话不说,立刻解除了他的职务。美国如果要干涉中国内战,最恰当的时候不是在五零年,应该是在47、48年,至少也是在1949年4月,如果美国海军和空军协防长江,渡江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美国在这所有的时机都没有这样做,他为什么要在1950年中国和苏联已经结成军事同盟的情况下来做这件事情?如果不攻击鸭绿江大桥,而是攻击丹东的仓库、铁路枢纽、部队集结地,美军要切断志愿军的供应战果会大得多。 举报 迟延崑 2017-2-1206:24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对日本修改和平宪法的态度。中国应当在美国以各种方式、向各阶层人民、广泛宣讲日本法西斯军国主复辟的危害。美国毕竟是二战的受害国,对珍珠港事件记忆犹新,美国每年都几年珍珠港事件,换气美国人对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的警惕是遏制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的必要条件。挫败安倍修宪就可能使得日本的这个过程逆转,反对军国主义的势力就可能抬头。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中美关系主要是突出高层交往而忽视民间交往。这个缺憾应当改变。 举报 文克玲 2017-2-1114:35 大家还是好好研究一下习近平和特朗普的通话内容吧! 博主回复(2017-2-1209:53) : 文兄有何高见?伊万卡出息使馆招待会是一个开始,然后就是特朗普给习近平些新祝贺新年和元宵节,最后是通话“应中国的要求承认一中原则”。这也好,是中国斗争争取到的。 到现在我没有看到什么意想不到的。我说过没一届新政府都要试图能得到点什么,得不到就转弯子。里根,克林顿,小布什都差不多有这个过程。但是以前的几届政府都还由苏联这个大背景在。现在从上届政府开始就有pivotonAsia。我觉得最大的可变量是日本。 博主回复(2017-2-1209:53) : 文兄有何高见?伊万卡出息使馆招待会是一个开始,然后就是特朗普给习近平些新祝贺新年和元宵节,最后是通话“应中国的要求承认一中原则”。这也好,是中国斗争争取到的。 到现在我没有看到什么意想不到的。我说过没一届新政府都要试图能得到点什么,得不到就转弯子。里根,克林顿,小布什都差不多有这个过程。但是以前的几届政府都还由苏联这个大背景在。现在从上届政府开始就有pivotonAsia。我觉得最大的可变量是日本。 博主回复(2017-2-1123:12) : 磨合而已。还会反反复复。不会从此就一帆风顺。 博主回复(2017-2-1123:12) : 磨合而已。还会反反复复。不会从此就一帆风顺。 举报 houzhenyu 2017-2-1113:53 ]houzhenyu2017-2-1108:11 一次世界比赛,其中有38位改换国籍的原中国运动员参加,是中国的光荣? 其它国家的篮球、足球运动员的流动都改换了国籍? 博主回复(2017-2-1110:39):移民,是普世价值吧?在一个国家,居民有迁移的权利,在世界上,一个文明国家都必须承认任何人有移民的权利。运动员当然也有这个权利。而运动员以他们的技术为职业,当然有根据各国的需求选择他们的国籍,定居地点的权利,代表所在国参加国际比赛的权利。中国没有未来维持自己的乒乓球优势而不准有潜质的球员移居外国,这是中国的进步,没想到还有人出来用这个来抹黑中国。请问您还是中国人嘛? ================================================================== 移民不是什么普世价值,移民也不是当然的权利! 举报 迟延崑 2017-2-1112:32 对于中美关系,我并不悲观,前两天我在《莫为浮云遮望眼,中美大势在磨合》再次强调了中国关系的大趋势是磨合。这跟上个世纪的美苏关系不同。美苏之间是冷战。冷战是与热战相比较而存在。那是因为两个国家都意识到,热战不能打,又不肯妥协,就选择了冷战——意识形态上渗透策反,经济上封锁制裁,军事上军备竞赛。那才真是斗而不破呢。之所以在军事上不破,是因为破不得。因为双方都知道破不得,但是又不甘心还是要斗。结果发现,这种僵持其实不是办法,后来搞缓和,也就是软实力,麻痹对手,倒是得手了。苏联的垮台是缓和的结果,是缓和让意识形态的渗透起作用了。是缓和瓦解了苏联的斗志,让苏联从上到下对美国和西方产生了无尽的幻想,以为【只要我们对人家好一点,人家就会拥抱我们】。西方的银行在苏联时期设立的分支机构,在苏联的服务那真是好啊,所以才很快就把苏联的什么国企改革分给国民党的股份给收购了,这是瓦解苏联的重要一步。然后,一阔脸就变了。所以我全中国人在让西方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问题上有点防人之心。再说,凭什么让西方的吸钱机器到中国的淘金?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对美国也有幻想。对美国有,对日本也有。但是,很快就遭遇八九年的风波。不管我们许多人对美国对西方多么一厢情愿,人家还是要把你这个集权的共产党政权搞垮。老布什算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但是在扶持反对中国政府的“不同政见者方励之”上一点也不手软。如果我是邓小平的高参我就力主在六死之前把方励之而那几个跟他有来往的美国人抓了,判个间谍罪,学生也就清醒了。我很后悔,在平反之后没有跟老邓建立密切的关系。虽然我知道邓小平的过问使我能够平反的直接因素,我连一封感谢信也没写,不是不想写,是不好写,我不想让人以为我要攀这个高枝儿。不久苏东波发生了,中国有了一个大的教训。有了相当的免疫力。对于西方有了必要的戒心。“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然后南斯拉夫又是一个教训。铁托,是共产党当权的国家里第一个与苏联反目而跟美国友好的。但是在铁托死后,美国肢解南斯拉夫一点也不手软甚至把民选的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送上国际法庭关死在里面。说实在的,只要你是共产党,落到人家手里就没有你的好果子吃。能利用的时候当然会利用,用完了就是南斯拉夫的下场。米洛舍维奇固然是悲剧,戈尔巴乔夫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把苏联搞垮了,自己也就失去了价值。朱镕基说他不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不做这个代理人才是聪明的选择。美国对中国也有冷战,但是收效甚微,不能说没有效果,带路党就是一个吧。那还是比较极端的极少数,对美国有幻想的人就多了,在话语权上跟着美国人走的更多。就连老资格李锐,等等都是更别说柴静这些年轻人了。柴静跟丁仲礼的火爆争论就是她全盘接受了西方的话语权的表现。许多知识分子因为有点知识,就倾向于掌握话语权的一方。其实掌握话语权的人并不一定握有真理。说温度升高两度就是地球的毁灭,根本就是一种讹诈。那些炮制这种舆论的人应当不至于这么没有知识不知道地球曾经有过温度远远高于那个“上限”的时光。 但是总体而言,中国人还是有自信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而不会向帝国主义的压迫屈服。这一点,现在中国比前苏联强。苏联人太浪漫,太容易相信美国人了。 同时中国比苏联强的另一点是经济。中国虽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实体经济的总量已经不容置疑的超过了美国,而且超过的很多,按汇率大概在30%上下,按PPP是一倍还多,而若论实物虽然没有PPP那么高,也比汇率多的多了。比如说中国现在生产八亿吨钢材,人均也超过了美国很多了。因此国家的综和实力已经是至少可以和美国并立,而美国绝对不能扳倒。打贸易战是不可能的。贸易摩擦永远有,但是打贸易战,或者货币战都是不可能的。谁能相信一个国债超过GDP的国家能用货币战打赢一个拥有三万亿外汇结余的国家?现在美国仅有的优势是军事。但是在中国周边,美国也已经没有了任何优势。中国的DF21D,DF26让美国的航母只能停在离中国海岸几千海里之外;中国的对隐形飞机的探测能力也让美国的F22,B2,难以隐形。美国跟中国打一仗不但根本没有任何实际的收获,而且根本没有胜利的把握。我们知道美国人打仗从来是要反复计算而不打无把握之仗,所以虽然个别的军人会放出狠话但是决策当局犯致命错误的几率很小,尤其是当中国表现出决心和做出必要的准备的时候。所以我们应当能够排除所谓中美必战这个所谓的可能性。我认为,即使明天中国解放台湾,特朗普当局也不可能去救台湾。无他,力不从心。 但是日本实现了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之后就不同了。日本跃跃欲试要充当美国的马前卒。而有日本充当炮灰,使用美国武器去跟中国较量,比美国亲自出马好得多。第一失败的风险有日本人承担了,美国可以不受牵连。第二日本人比美国人更有战斗力,首先,美国人不知道为什么要跟中国打仗,他们就没有很高的意愿,而日本人有跟中国再战的不服输的心理。而且日本人的军事素质也比较高。所以这是一个对于美国来说很理想的组合。而且即使日本失败了,对美国也没有什么损失。至少在战争的过程中日本和中国的资金都会到美国去避险,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生产力受到破坏,填补着空白的也首先是美国。 所以中国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应对这个可能性。 这是在美国的战略家看起来非常完美的一个选择。然而,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东西。这个战略也有一个最大的致命伤,就是日本没有战略纵深。只要中国对日本发动毁灭性的饱和攻击,日本支撑不了几天恐怕超过一天也都困难。中国无需登陆日本列岛,无需跟日本打海战,就用弹道从各种平台上向日本倾倒就行了。而且成本也出奇的低。大家知道海军是个烧钱的军种,一艘驱逐舰要几亿美元,一艘航母是几十亿。但是用导弹炸毁日本需要多少导弹?一千不够一万枚总够了吧?战斧导弹,过去的价格是55万美元。一万枚55亿美元。还不到中越自卫反击的一半。中国货肯定还要便宜得多。我看有一千枚就足够了。日本全国各地建了五十多座核电站,无需刻意去打核电站,一千枚导弹打过去也差不多都打到了,怎么也有二三十个福岛事故吧,日本也就不再可能适合居住了。我想到那时,我们的美国朋友忙着转移日本的几千万难民也就够忙活的了。有这样一个战略,日本的那些政治家就要认真想一想,要不要选择这个灭国的命运。我相信,只要中国有这么个无情的精准算计的战略,而不是什么一衣带水的柔情,像小泉安倍这类疯狂的军国主义分子就不可能被选上台。现在是该以霹雳手段展示菩萨心肠的时候了。 举报 houzhenyu 2017-2-1108:11 一次世界比赛,其中有38位改换国籍的原中国运动员参加,是中国的光荣? 其它国家的篮球、足球运动员的流动都改换了国籍? 博主回复(2017-2-1110:39) : 移民,是普世价值吧?在一个国家,居民有迁移的权利,在世界上,一个文明国家都必须承认任何人有移民的权利。运动员当然也有这个权利。而运动员以他们的技术为职业,当然有根据各国的需求选择他们的国籍,定居地点的权利,代表所在国参加国际比赛的权利。中国没有未来维持自己的乒乓球优势而不准有潜质的球员移居外国,这是中国的进步,没想到还有人出来用这个来抹黑中国。请问您还是中国人嘛? 举报 蒋力 2017-2-1009:04 tuqiang2017-2-1001:40 另外什么彭德怀打败了麦克阿瑟等等,作者对朝鲜战争完全不了解。美国那次根本就没打算大打,因为中国和苏联是军事同盟,美国不打算打世界大战。 ================= 说的那么肯定,你是美国总统还是美国总统肚子里的蛔虫?出动几十万军队、几千架飞机、几万门大炮,这不叫大打难道还是吃饱了撑的逗你玩儿?如果不会说人话就不要说,省得丢人现眼 博主回复(2017-2-1009:24) : 正是。当时的联合国军囊括了出苏联之外的左右强国几乎就是世界上主要的武装力量的总和。不准备大打。说的轻巧。难道美国人是送个草包司令现眼来了??????? 举报 tuqiang 2017-2-1001:40 简直是疯狂的想法。对日本用核弹?中国的核原则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何况,日本也是可以在几周内拥有核武器的,你这是一种自杀式的疯狂。 另外什么彭德怀打败了麦克阿瑟等等,作者对朝鲜战争完全不了解。美国那次根本就没打算大打,因为中国和苏联是军事同盟,美国不打算打世界大战。 博主回复(2017-2-1009:19) : 美国没想大打,这是五十年以后的说法。那么为什么要在1950年的5月27日第七舰队就近驻台湾?为什么美军要越过38线县鸭绿江挺进?甚至在一次战役之后,美军还是在向鸭绿江推进,毫无停止进攻的迹象。美国人从来就没有宣布过不过鸭绿江。如果金日成退入东北,谁也不能保证美国人不过鸭绿江。 没想大打,十七个当时除了苏联之外的世界上最强大的联合国成员国的军队都集结在朝鲜了。仅仅回复南韩需要这个阵势吗?美国投入朝鲜的军队比在欧洲登陆的还多。而且也是精锐尽出。我实在不知道还能怎么大打。 当年还有麦克阿瑟要道哈尔滨过圣诞节的说法。现在不说了反而说要回国过圣诞节。如果他们的目的只在于回复南韩,那么他早就可以回国国感恩节了。别跟我说什么档案如何如何。不该让你看见的在档案里也不会存在。可您地丧命的那个座驾今何在?那可是最重要的证物,时间的第二天就销毁了。 至于日本法西斯,只要他敢再次发动战争就应当让他毁灭。难道您想让我们等着他先使用原子弹吗?我最发对那些所谓的不打第一枪还有什么对等升级的所谓专家。如果日本核武器,只要有确凿的证据,就应当先发制人加以摧毁。 如果中国不作为,法西斯军国主义必然复辟,也必然拥有核武器,中国是要付出重大代价的。但是日本法西斯也怕死,而且更怕死,东条英机就是个典型。所以对他们的威慑,实实在在的威慑才是中国安全的保证,就算核对决也是日本毁灭中国可能受点损失而已。小国,没有战略纵深的小国根本无法跟大国相比。所以威慑是起作用的。 举报 刁空非 2017-2-919:07 打仗就要残忍,尤其是对曾经残忍的战犯! 博主回复(2017-2-921:26) : “残忍的威慑”才有威慑力。“仁慈的威慑”根本就不存在。 评论( 55 个评论) 举报 houzhenyu 2017-2-917:47 中国最需要的是改进中国的教育! 以下是: 中国国家教育的耻辱!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2112101replyID=67008290page=11=1#67008290 2次点击 0个回复 侯振宇于2017-2-917:44:18发布在凯迪社区猫眼看人 日本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更换国籍影响他们夺金A+ A-http://item.btime.com/sports/3488d8uqt1g9lnatql2fku2t1va?from=jt2w3 2017-02-0910:10:43山东鲁能球迷圈 国籍乒联规定,21岁以上的运动员更换国籍,世锦赛和世界杯中都不能出场。 前几日,因为国际田联终止中南美和非洲田径运动员的国籍变更工作,甚至可能永久终止。日本直接说,“如果谈到更换国籍的话,中国人是非常的,里约奥运会对中国的批判声也非常多”。 里约奥运会乒乓球运动员一共有172名(男女各86名),其中中国出生的就有44人(中国自己的运动员6人)。而日本半决赛中输给的德国队有两人是中国人(韩莹,单晓娜,教练河北人),三四名比赛中对阵的新加坡队中就有3人是中国人(冯天薇、于梦雨和周一涵)。美国乒乓球国家队6人中5人是中国人。刚果和西班牙的单打代表也都是中国人。 日本媒体截图 国籍乒联规定,21岁以上的运动员更换国籍,世锦赛和世界杯中都不能出场,(21岁以下的运动员更换国籍一定时间后就可以全部出场。大奖赛和国际乒联的巡回赛是可以参加的) 但是因为里约奥运会属于国际奥委会管辖,所以这项政策并不能实施。 日本媒体同时列举了中国人为了变换国籍走捷径的方式。那就是2016年8月份,韩国夫妇以收养中国19岁女运动员的方式打算让其加入韩国。结果被韩国法院驳回(当年发生了四起收养中国运动员的申请,全部失败)。而驳回的原因就是:你们18岁以前都是由中国的父母养大的! 前日本女子乒乓球国家队教练村上恭和接受日刊体育采访称:全世界都是中国归化的运动员出场不好,国际乒联已经严格限制归化运动员和世界冠军出场了,国际奥委会也应该限制。奥运会不能放任乒乓球的乱象! 博主回复(2017-2-1020:48) : 足球篮球的球员和教练都在全世界流动,唯独乒乓球,由于中国有绝对优势,就另眼相看了。你们的平等啊,博爱啊都哪儿去了? 举报 蒋力 2017-2-917:14 美国擅长对没有还手能力的国家进行打击,但即使是小国,如果没有十分的把握,美国也尽量不直接站在第一线,使用代理人是更好的选项。 如果对手是中俄这样的大国,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想打可控的有限战争,一是对于大国而言不痛不痒,二是现代战争的残酷性使得大国之间的可控性有限战争基本上没有可能。如果大打,首先不大可能一击致命,就算是一上手就铺天盖地的核武器压来,也难免对手有幸存的核反击能力,更何况面对两个核大国。对付一个而另一个可能会在一边旁观?所以威吓是目前能采用的方法,至于是否有效,就要看中国谁当家了。 博主回复(2017-2-920:05) : 基本同意这个分析。 理是这么个理。但是跃跃欲试的战争狂人也还是不少。唯武器论者总是过高估计自己。尤其是如果有代理人他们就可以摆脱责任。中国需要认真筹谋。 举报 吕喆 2017-2-916:09 大规模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交战国家的实力,包括人口、可用于战争的工业产能、装备技术水平、动员能力、军队的战斗意志、国际政治外交因素、政府与军队指挥模式等等,美国目前除了装备技术水平方面稍有优势(其实已没有以前那种代差)外,其他方面还真就没啥优势。。。 博主回复(2017-2-1112:52) : 我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军事力量的优势。狭义的军事优势。这个比较不能简单比数字,水有多少军队多少飞机军舰,更要拿到具体的战场条件下比较。赤壁之战,以数字而论,曹操无疑有压倒优势,但是曹操的军队主要是北方人,不谙水战所以才有把战船用铁索勾连起来的不得已的举措被人家有机可趁。 中美之间可能的战场就是中国的近海,最远的就是南沙群岛了。就是在南沙,美国也没有什么优势。毕竟离中国大陆不到两千公里,而且有海南岛西沙这些岛屿,而且中国的中程导弹DF21D,可以罩着这个地区。在文中我说过希望在中沙环礁再吹填一个人工岛群,然后在南沙与中砂之间搞一个浮动的平台基地。就是希望缩短南沙与本土的距离强南沙与本土的联系。 即使是现在,美国要在南沙发动进攻也很难的手。因为任何一艘军舰都逃不过DF21D的追击。 最近在海外的媒体上有报道说美国的情报说中国在新疆演习导弹打驻日美军基地的消息,又对美国驻军的基地的机库地面油库的模拟攻击,而且精度惊人。这就表明在狭义的军事实力上,在这个中国周边的战场上,美国也不存在任何优势了。 举报 吕喆 2017-2-916:02 @1楼: 既然出自英国所谓军事专家之口,英国肯定是受益的。 想想看,如果中美俄欧盟们互撕弄得几败俱伤,论资排辈儿可也轮到英国坐庄了。。。 这厮想想就乐得睡不着觉,再来一杯威士忌。。。 博主回复(2017-2-919:58) : 未必。最想中没开打的是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因为第一,这两个国家的联手埋葬了日本法西斯,而他们的分裂才是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的希望所在;第二,这两个国家打起来它就可以渔翁得利。 举报 王又法 2017-2-912:36 这些讲中美打仗的人,没脑子。中美打仗,誰受益! 附上: 中美必战吗?中国应当怎么办? 迟延崑 中美必战吗,中国应当怎么办? 近来,中美必有一战的舆论越来越盛,而且有人又抬出个英国的皇家防务研究所的退休专家罗伯茨等人,说什么中国没有战争经验,而美国军力强大经验老道,战则必胜。 是呀,美国几乎年年打仗,是有经验。不过那个经验就是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能用到中国吗? 打越南南方游击队,打了十来年打不赢,然后尼克松到北京央求毛泽东放他一马,体面撤退。 在阿富汗,因为中国和俄罗斯都不支持塔利班,美国是把塔利班赶下台,而且扶起一个政权,不过到现在阿富汗战争也没结束;在伊拉克,是推翻了萨达姆,但是到现在还是四分五裂美国军队还撤不出来。而且美国人没有重蹈越南覆辙也是因为中国保持中立了。否则,只要有点武器支援,还不知美国是不是又面临另一个越南危机呢。阿富汗,可是著名的帝国的坟墓。 我承认,美国军队在阿富汗,在伊拉克的战场上都是所向披靡旗开得胜。但是那个经验能复制到中国吗? 这个世界就是个不安生的地方。现在就是有人巴不得中美两个大国打起来,他们好渔翁得利。我看美国人那么愚蠢的也有但是并不多。最希望中美开战的,第一家就是小日本。据称日本人在英国花大价钱买通英国智库撰写这类挑拨是非的文章。我看这股中美必战,中国必败的阴风跟这些鸟人脱不了关系。 王毅外长希望美国当局好好学习学习二战的历史,南海的岛礁,是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归还给中国的,而且还是在美国的协助下收回的。我还可以补充一句外长不大好说的话:二战以来,美国的国运跟他们的对华政策息息相关。简直就是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历史。每当美国对中国政策发生错误,美国就麻烦缠身,中美关系理顺了美国的日子就好过一些。是不是如此,美国朋友心中应当有数。当年美国挟二战胜利之威,统领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中国声明要求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告诉他们如果越过三八线,中国不能坐视不问。可是美国方面根本不当回事儿,浩浩荡荡的向鸭绿江边进军,结果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赶回三八线,最后签订了停战协定。这是战后美国的第一个挫折。然后是越南战争。中国政府告诉美国不能越过十七度线。这一回美国朋友比较“落教”,地面部队不敢越雷池一步。虽然美国在与南方游击队的战斗中,没有打过败仗,但是就是不能结束战争,而在国内因为伤亡惨重,反战之声席卷美国,造成严重的困难,最后为了结束越战,尼克松总统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访问北京。中美关系破冰,才是美国摆脱越南困境的关键。为什么呢?因为只要中国给越南后勤支持,粮食武器和弹药,美国就无法战胜。美国之所以能在阿富汗在伊拉克没有陷入深渊,就是因为中国没有插手,没有支持反美的一方。假如中国支持阿富汗的反美抵抗力量,你试试看,那就是另一个越南,美国就要在这帝国的坟墓成为步苏联的后尘的牺牲者。我希望美国朋友真的能明白,中美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不要以为自己的那点武器优势就能占到便宜。 最近马蒂斯防长访问韩日,还算中规中矩,没有在反华的道路上走的太远。不过他也是继续了上届政府的 pivotonAsia 的政策。 美国新政府里也的确有一些所谓的鹰派人士,他们都是唯武器论者。相信他们的军事优势。不过我还是想劝告他们,别太自欺欺人。 也还是请你们回忆一下。那一场战争是靠经验打赢?打败德国法西斯的苏联实际指挥员是朱可夫,比起他的对手,德国的著名军事家古德里安,曼斯泰因,只有当学生的资格。结果是学生打败了老师。 在朝战场上,麦克阿瑟,是老资格的将军,却败在彭德怀的手下。彭德怀比麦克年轻十八岁。也是有经验的,年长的败给了年轻的不那么有经验的。所以以为美国军队有经验就一定胜利是太过于轻率地根本站不住脚的。也只有那些拿钱卖文的人才写的出来。 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是战争的性质。武器只有在相差非常悬殊的时候才可能决定战争的命运。在朝鲜战场上,美国军队的武器和经验无疑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祖国援助邻国而战,士气和耐力决定了美国军队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今天,中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如果说在朝鲜中国与美国在军事技术上是 5:100 ,那么,今天至少也是 80:100 了。我这还是留下充分的余地,给我们的美国朋友留点面子。实际上在中国的周边,比如说南中国海的南沙群岛,离大陆最远的地方,中美的实力对比如果双方都使出全力,恐怕是 110:100 ,中国略占上风。因为在这里,美国的航母还真不敢来。顶多有点远程轰炸机的优势。而且得从关岛或者达尔文(澳大利亚)飞过来。 我们中国人反复说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主张不冲突,不对抗。但是你总是只有这各说发,我们那些唯武器论的对手们,就是听不进去,还以为你怕他,求他恩典。我们必须做好让他们在对抗中吃点亏,甚至吃大亏,得到教训的准备。所以我一直主张,在南海的岛礁上要切切实实搞好基础建设,要建设成坚不可摧的堡垒。而不是什么非军事化。对手要求我们非军事化,就是因为他害怕军事化,他坐着航母来宣讲非军事化你能信他吗?对于他们其实不存在刺激不刺激的问题,只存在能不能教训他们的问题。你把他打败了他就服了。既然现在南海必有一战的舆论这么浓烈,我们何不趁机加强岛礁建设,让对手看到我们的决心和力量,把这些岛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不沉的航母。我主张在武装南沙和西沙群岛的同时,在中砂再吹填一个大型人工岛群,像南沙那样有几个相互呼应的成掎角之势的人工岛。中砂在黄岩岛与西沙之间,与西沙遥相呼应,形成对南海水道的控制。也是对台湾台独势力的威慑。将来再在中砂与南沙之间搞一个大型的浮动平台,再加上黄岩岛,南海的防务布局就完成了。即使美国把他们在太平洋的力量都派过来也只能当靶子。很简单,你是漂在水上的,我是坐在岛上的。 如果我们切切实实加强在南海的国防建设,美国朋友就只能放弃在南海挑衅的念头。彻底放弃中美直接冲突的打算。而且这个投资不会白费,是将来开发南海的可靠保证。据说南海的海盗活动也很猖獗,中国应当为维持南海的和平安定环境做出贡献。 但是这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实际上美国一直在寻找代理人准备发动一场代理人战争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环顾全球,愿意充当这个代理人的也就只有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了。而日本的军国主义复辟也正在美国的扶植鼓励之下加速进行。这是中国必须面对的最大的军事威胁。 我们都知道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曾经让美国人很头痛,曾经把马克阿瑟打的丢下部队,只身乘坐潜艇逃跑到澳洲。美国为了减少自己的伤亡,不得不邀请苏联在德国投降之后插手东方战场,同时美国又研制并使用了原子弹。 以日本炮灰的军事素质加上美国装备的高科技水平,这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 中国必须清醒地面对这个严峻的事实。我们应当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全面的为遏制这种局面的形成而努力。首先是在政治上。日本的和平宪法是二战胜利的一个结果。日本还是联合国敌国条款的对象。我们可以在联合国,在美国尽一切力量宣传军国主义复辟的危险性,争取在联合国通过安理会决议不允许修改和平宪法给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设置一个最后的障碍。这未必能制止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甚至未必能阻止日本核武装,但是至少也是他们的一个严重挫折。在经济上,中国应当把经济往来与反对军国主义复辟结合起来,制裁那些跟军国主义复辟有明显关系的企业,让日本人明白要在中国赚钱就不能搞军国主义复辟。在军事上,中国应当有一个对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有效威慑。那就是中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如果日本再次发动对华战争,不管战争从什么地方因为什么原因开始的,只要日本再次发动战争,中国就要从第一时间对日本的本土发动毁灭性的打击,彻底消灭日本的战争潜力。同时中国要尽快建立起这样的能力。这是对中国损失最小代价最低的战略。在这方面我曾经明确反对搞什么航母战略,因为那没有什么用处,覆盖日本本岛的导弹才是最需要的。我本人也不反对为此对日本使用核武器。因为日本是屡犯的战争罪犯。 有人说我残忍。战争本来就不是仁慈的东西,何况我们今天的和平也是建立在核威慑之上,没有威慑就没有和平。那些反对对日本实行威慑的实际上是在鼓励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复辟,鼓励他们发动战争。如果中国有这样一个威慑,像安倍这样的法西斯分子就根本上不了台。 可以设想,当日本复辟军国主义之后,日本实现了装备美国化,到那时,就可能鼓动台湾闹独立,大陆当然忍无可忍,只能实行武统,日本就会全力介入。日本现在有二十多万军队,战时扩充到一百万毫无困难。那么如果我们局限在台湾岛,就可能陷于被动。只有一举毁灭日本本土,让日美失去这个前进基地,我们的对手也就不可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用常规武器他鞭长莫及,动用核武他也不敢。我相信,即使中国对日本使用核武器美国也不敢使用,因为他要保自己的命。为此我们也需要搞反导系统,提高对美国的威慑力。 所以在军事上,有两条是必须的:第一在日本实现军国主义复辟之前解放台湾;第二建立可以毁灭日本本土的武装力量,并有一个只要日本发动战争就毁灭日本本土的战略。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410 次阅读|1 个评论
用集合构造算术——逻辑学笔记10
mayaoji 2017-2-15 23:26
算术 数学可以还原为算术,而算术可归结为皮亚诺系统的几条公理。 皮亚诺算术系统: 1 、 0 是自然数 2 、 m 是自然数,则 m’ 是自然数 3 、 0 不是任何数的后继 4 、若 m’=n’ ,则 m=n 5 、数学归纳法: A(n) 表示自然数 n 有性质 A 。如果 A(0) 成立,并且从 A(n) 可推出 A(n’) 成立,则对所有的 n , A(n) 成立。 说明: m’ 是 m 的后继运算, m 的后继也是一个数。第一第二条是生成自然数的方法。第三条是避免出现自然数的顺序出现循环。比如 0’=1 , 1’=2 , 2’=3 , 3’=4 , 4’=0 ,这样就出现 012340123 这种情况。第四条是说任何非 0 的自然数只有唯一的前驱,避免出现 0’=1 , 1’=2 , 2’=3 , 3’=1 ,从而出现 0123123 这样的情况。第五条使自然数集合限制在 1 和 2 产生的自然数,避免 0.2 、 0.3 这类“流氓”元素混到自然数集合里。 在这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自然数集合扩充成整数、有理数、实数,可以定义加减乘除幂指对数运算等。比如加法的定义: (1)m+0=m ; (2)m+n’=(m+n)’ 。乘法的定义: (1)m × 0=0 ; (2)m × n’=m × n+m 。 用集合构造算术 空集是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即 { } ,又记作 ∅ 。 我们在集合上也定义后继运算: m’ = m ∪ {m} 用集合定义自然数: 0 = ∅ 1 = {0} 2 = 1 ∪ {1} = {0,1} 3 = 2 ∪ {2} = {0,1,2} 4 = 3 ∪ {3} = {0,1,2,3} …… 将 定义为: mn = df m ∈ n 。 所以, 0 1 2 3 ……。 在集合论中有这样一条公理:所有的自然数形成一个集合。 在集合论中可以证明,这样定义的自然数满足皮亚诺的五条公理。既然数学可以还原为算术,现在算术可以还原为集合,现在我们说数学可以还原为集合。 说明 上面用集合定义自然数,相当于给集合取名字。 ∅ 的名字是 0 , { ∅ } 的名字是 1 。并不是说两者真的相等,是同样的事物。否则会产生疑问, 1 = {0} 怎么会相等呢,左边是一个数右边是一个集合? 不能将数字理解为有结构的,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字 2 是由 0 和 1 组成的,是它们的集合,就像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集合构造算术的关键在于,这样构造出来的集合,刚好满足皮亚诺公理。所以我们研究集合,就可以弄清算术的性质。这种构造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只要它们满足皮亚诺公理就行。这和水分子的构成成分是一定的不同。
个人分类: 逻辑学|3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集合论的哲学认知——读《Naive Set Theory》:分类公理
热度 3 saif 2017-1-13 12:24
集合论的基本思想是建构性的而不是定义性的。换句话说,它的基本概念不是通过命题的方式以旧概念+新属性的方法得到,而是通过一套程式步骤创建而来:不要告诉我它是什么,告诉我你是如何构建它的。说得再通俗一点,你不会得到蛋糕,但会得到做蛋糕的菜谱。有了这个基本思想,你对集合论就有了最宏观的把握。按照书作者Holmas的说法,集合论的所有公理除了外延公理之外都是在告诉你如何构建新集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分类公理——the axiom of specification。 严格地说,“分类公理”并不是一个十分准确的翻译,有人把它译成“分离公理模式”,还有人译成“子集公理”,但这些翻译都有缺陷。specification的原意是,对某一个思想、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详细、有条理地阐述,形成规定和条文,或者精确确定某一概念以示和其它类似概念的区别,亦即将概念𝑨从类似的一群概念𝑨1,𝑨2,𝑨3,…中区分出来。 集合论公理的本质,如上所述就是确定某一特定集合的构 建 方法,这个方法是这样的,假设有一个现存的集合,这个集合也许是根据某个集合公理构建出来的,也许是最原始的“本源”集合,然后,以这个集合为基础构建新的集合。不过这只是对集合构建的技术性描述。如何理解这个描述背后的思想才是我们的主要话题。这个思想的哲学意义就是:什么是存在。 分类公理——尽管翻译不太准确,但比起其它翻译来说保留的原文含义更多一些,故权且如此称呼——的基本思想就是:让我们设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是我们所讨论的问题的最大边界,我们谈论的所有对象、过程、行为都在这个“范围”之中,对此我们可以用一个已经建构的集合表示,称作“泛集”(universal set)。在这个集合中,聚集着复数个不具名个体。而分类公理就是将这些个体根据其性质划分成新的集合——在这泛集之下的子集。这里举个例子。大学新生报到。对于校方管理人员来说,这些新来的学生就是一个不具名个体的集合——泛集。现在管理人员想根据学生的专业分班,于是说,数学系的学生请到一号教室,物理系的学生请到二号教室,化学系的请到三号教室,… 如此这般,我们就得到了这些不具名个体的𝒏个新集合——这些新集合是按照一定的条件构建的——所报考的专业。这样我们就有了𝒏+1个集合,一个泛集——所有新生,和n个按专业得到的新集合。 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新集合的呢?是条件的确定:𝒙是数学系的,或者,𝒙是物理系的,或者,𝒙是化学系的,或者,𝒙是𝐗𝐗系的。换句话说,我们是根据这些主语未定的句子来确定条件的。这些主语未定的句子,比较专业的表述就是,命题函数,或者,命题函项,总之,其基本概念就是一个函数。整个句子的命题是否为真取决于x的值——在泛集中所对应的个体是谁。这命题函数,在逻辑学中称作句子公式(formula),意思是,命题待确定真值的句子;相对于“公式”,句子的意思就是其命题真值可以确定。 总之,对于一个给定集合——泛集,我们可以根据其性质确定任意多个子集,而确定其性质的手段就是用一个命题函数来确定这个子集的边界。如果所要确定的性质数量大于一,则句子的形态就是复合句,由若干单句加上逻辑连接符:或者、并且、如果…则、并非等构成。例如我们上例中的性质就是𝒏个,因此对子集的条件就是一个由“或者”连接的一个复句。 如果把上述的语言内容用符号表示的话就是: 设𝑨是一个给定的泛集,我们用 𝒙 ∊ 𝑨 表示𝑨集中有非零个元素作为不具名个体;然后我们用𝑴、𝑷、𝑪等大写字母分别表示“是数学系”、“是物理系”、“是化学系”等,则可以用一个形式化的句子𝑴(𝒙)、𝑷(𝒙)、𝑪(𝒙)分别表示泛集中的不具名个体的性质;最后,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泛集内构建𝒏个子集: {𝒙 ∊ 𝑨 :𝑴(𝒙)或者𝑷(𝒙)或者𝑪(𝒙)} 这个分类公理有什么哲学认知意义呢?这其实就是我们对概念层次划分的集合论式的描述。我们通常对概念的界定是模糊的、隐含的,尽在不言之中的,而明确地说出来还要说清楚只有集合论可以办到。例如,颜色是我们对自然界某一性质的认知,所以可以把“颜色”看做是一个泛集。在这个泛集下,我们可以利用命题函数确定具体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确定新的子集。所以当我们说红色是一种颜色的时候,实际上用集合论的语言就是 {𝒙 ∊ 颜色:红色(𝒙)} 看到没有,集合永远是在谈论它的元素,颜色也好、红色也罢,其基础都是集合中的元素,而这正是我们上回所谈到的外延公理。 是的,分类公理的实质就是对我们概念分类的一种精确描述,而它的数学语言——确切地说、集合论式的语言就不是那么直截了当了: 分类公理(the axiom of specification): 对于任意一个集合𝑨和对于任意一个条件𝑺(𝒙),都存在一个对应的集合B,其元素是且仅是𝑨中的元素,且都使𝑺(𝒙)的命题为真。 这个公理的符号表述就是: 𝑩 = { 𝒙 ∊ 𝑨 : 𝑺 ( 𝒙 )} 在这个陈述中(无论是我们用自然语言的陈述还是集合论语言的陈述),我们对𝑺是什么并没有任何限制,也就是说,𝑺可以表示任何性质。 说到这里,故事好像应当讲完了。但是,且慢!在我们上述陈述中,许多东西并未说清楚;例如,泛集中元素我们只说是不具名的个体,但是什么是不具名的个体?集合本身能不能成为“不具名的个体”?换句话说,一个集合能否成为另外一个集合的元素?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答案但从未深究过。当一个集合成为另外一个集合的元素时会是什么情况,容我们下次详说,这里只说“当然可以”。但是一旦集合可以成为其它集合的元素,问题就复杂多了,可以说,现代集合论的所有问题都是由此而产生的。最著名的当然就是集合中的悖论问题。什么是悖论?这里没有余力系统讨论悖论问题,只是拿我们刚刚讨论过的“分类公理”“例示”一下悖论的概念。假定命题函数S(𝒙)代表一个句子:𝒙不是𝒙自己的元素,写成符号便是:𝒙 ∉ 𝒙,或者 “并非(𝒙 ∊ 𝒙)”。根据我们的分类公理: 如果 𝑩 = {𝒙 ∊ 𝑨: 𝒙 ∉ 𝒙},那么,给定B中任何一个元素y,都会有 (1) 𝒚 ∈ 𝑩 当且当{𝒚 ∊ 𝑨: 𝒚 ∉ 𝒚}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在A这个泛集中,存在本身是集合的元素,而且这些集合所含的元素并不包含自身,这些不包含自身的元素集合形成泛集中的一个子集——𝑩,也就是说,B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𝑨,且具有自己不是自己的元素这一性质。那么问题来了,𝑩本身是A的一个元素吗?如果是,那么就有两种可能:𝑩 ∈ 𝑩,或𝑩 ∉ 𝑩。如果是前者,那么根据公式(1), 𝑩 ∉ 𝑩;如果是后者,则还是根据(1)我们会得到𝑩 ∈ 𝑩的结论。总之,两个句子的命题真值相反,但是当用两句任何之一作为分类描述时总会得到与之相反的结果,这个就是悖论的一种形式——二律背反(antinomy)。 对于种情况,我们也许会说,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错误的,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泛集。但是我们确确实实定义了集合A,如果认为𝑨不存在,是否认为无可以包含有呢? 进一步我们会问:什么是存在?什么是不存在?不存在是不是也是存在的一种方式呢?在中国的传统的释家和道家学说中,“空”和“无”的概念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下一篇——关于“空集”的讨论中进一步阐述,这里我们只能说,集合的所有问题都和哲学问题有关,而一旦集合的元素不再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性元素而是其它集合,那么根据某一给定的集合构建新集合,就会出现悖论的问题。可以说,全部集合论的发展史、集合论所要解决的问题都和悖论问题有关。而悖论问题,其实就是矛与盾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则古代寓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以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集合论中的悖论和这则矛盾寓言的区别就是:前者是自指(self-reference)所产生的矛盾,后者是互指(co-reference),或者叫做“镜像指称”。如果你懂计算机编程,就知道函数的递归必须要设定回退条件,否则则是一个死循环直到资源耗尽,但是矛与盾的故事如果用程序语言,则是指两个函数无条件互相调用,其结果和自我递归是一样的。如果不懂编程,可参考我的《闲聊语义学》,其中指出的循环定义问题。但是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分类公理——它是我们概念层次分类的一种精确化描述,集合论式的描述。这个描述和我们如何定义形式语言有很大关系,悖论的产生,与其说是集合论本身的问题,不如说是描述问题的语言的定义问题。 和集合论其它大多数公理一样,分类公理的作用是阐述了如何从给定集合构建新集合的方法。
个人分类: 逻辑学|5885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Python集合set
xyzg198891 2016-11-7 17:44
python的set和其他语言类似, 是一个无序不重复元素集, 基本功能包括关系测试和消除重复元素. 集合对象还支持union(联合), intersection(交), difference(差)和sysmmetric difference(对称差集)等数学运算. sets 支持 x in set, len(set),和 for x in set。作为一个无序的集合,sets不记录元素位置或者插入点。因此,sets不支持 indexing, slicing, 或其它类序列(sequence-like)的操作。 下面来点简单的小例子说明把。 x = set( 'spam' ) y = set( ) x, y (set( ), set( )) 再来些小应用。 x y # 交集 set( ) x | y # 并集 set( ) x - y # 差集 set( ) 记得以前个网友提问怎么去除海量列表里重复元素,用hash来解决也行,只不过感觉在性能上不是很高,用set解决还是很不错的,示例如下: a = b = set(a) b set( ) c = c 很酷把,几行就可以搞定。 1.8  集合 集合用于包含一组无序的对象。要创建集合,可使用set()函数并像下面这样提供一系列的项: s = set( ) #创建一个数值集合 t = set( Hello ) #创建一个唯一字符的集合 与列表和元组不同,集合是无序的,也无法通过数字进行索引。此外,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例如,如果检查前面代码中t集合的值,结果会是: t set( ) 注意只出现了一个 'l' 。 集合支持一系列标准操作,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对称差集,例如: a = t | s # t 和 s的并集 b = t s # t 和 s的交集 c = t – s # 求差集(项在t中,但不在s中) d = t ^ s # 对称差集(项在t或s中,但不会同时出现在二者中) 基本操作: t.add( 'x' ) # 添加一项 s.update( ) # 在s中添加多项 使用remove()可以删除一项: t.remove( 'H' ) len(s) set 的长度 x in s 测试 x 是否是 s 的成员 x not in s 测试 x 是否不是 s 的成员 s.issubset(t) s = t 测试是否 s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 t 中 s.issuperset(t) s = t 测试是否 t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 s 中 s.union(t) s | t 返回一个新的 set 包含 s 和 t 中的每一个元素 s.intersection(t) s t 返回一个新的 set 包含 s 和 t 中的公共元素 s.difference(t) s - t 返回一个新的 set 包含 s 中有但是 t 中没有的元素 s.symmetric_difference(t) s ^ t 返回一个新的 set 包含 s 和 t 中不重复的元素 s.copy() 返回 set “s”的一个浅复制 请注意:union(), intersection(), difference() 和 symmetric_difference() 的非运算符(non-operator,就是形如 s.union()这样的)版本将会接受任何 iterable 作为参数。相反,它们的运算符版本(operator based counterparts)要求参数必须是 sets。这样可以避免潜在的错误,如:为了更可读而使用 set( 'abc' ) 'cbs' 来替代 set( 'abc' ).intersection( 'cbs' )。从 2.3 . 1 版本中做的更改:以前所有参数都必须是 sets。 另外,Set 和 ImmutableSet 两者都支持 set 与 set 之间的比较。两个 sets 在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是相等的:每一个 set 中的元素都是另一个中的元素(二者互为subset)。一个 set 比另一个 set 小,只有在第一个 set 是第二个 set 的 subset 时(是一个 subset,但是并不相等)。一个 set 比另一个 set 打,只有在第一个 set 是第二个 set 的 superset 时(是一个 superset,但是并不相等)。 子 set 和相等比较并不产生完整的排序功能。例如:任意两个 sets 都不相等也不互为子 set,因此以下的运算都会返回 False :ab, a==b, 或者ab。因此,sets 不提供 __cmp__ 方法。 因为 sets 只定义了部分排序功能(subset 关系),list.sort() 方法的输出对于 sets 的列表没有定义。 运算符 运算结果 hash(s) 返回 s 的 hash 值 下面这个表列出了对于 Set 可用二对于 ImmutableSet 不可用的运算: 运算符(voperator) 等价于 运算结果 s.update(t) s |= t 返回增加了 set “t”中元素后的 set “s” s.intersection_update(t) s = t 返回只保留含有 set “t”中元素的 set “s” s.difference_update(t) s -= t 返回删除了 set “t”中含有的元素后的 set “s” s.symmetric_difference_update(t) s ^= t 返回含有 set “t”或者 set “s”中有而不是两者都有的元素的 set “s” s.add(x) 向 set “s”中增加元素 x s.remove(x) 从 set “s”中删除元素 x, 如果不存在则引发 KeyError s.discard(x) 如果在 set “s”中存在元素 x, 则删除 s.pop() 删除并且返回 set “s”中的一个不确定的元素, 如果为空则引发 KeyError s.clear() 删除 set “s”中的所有元素 请注意:非运算符版本的 update(), intersection_update(), difference_update()和symmetric_difference_update()将会接受任意 iterable 作为参数。从 2.3 . 1 版本做的更改:以前所有参数都必须是 sets。 还请注意:这个模块还包含一个 union_update() 方法,它是 update() 方法的一个别名。包含这个方法是为了向后兼容。程序员们应该多使用 update() 方法,因为这个方法也被内置的 set() 和 frozenset() 类型支持。
个人分类: Python|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集合和分类看中医是否应归入“非科学”--与黄荣彬教授讨论纪实
热度 6 Zhangyuxugeo 2016-9-30 09:13
数日前,在评论 李俊先生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00-1005058.html )的过程中荣幸地认识了黄荣彬教授,在集合和分类的关系、中医是否应归入“非科学”两个问题上有很大分歧。后来,黄教授自己撰写了博文对之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黄荣彬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26289do=blogid=1005539 我在下边又发表了评论意见,但仍未能说服黄教授。 现经黄教授同意,将我们的争论转发于此,希望感兴趣的网友给评个理。 我的主要论点是: 1)集合是分类的数学语言,分类可以用数学语言--集合--来准确描述。 2)中医与科学的交集不是空集(黄教授似乎不否认这一前提为真),故中医不能归入“非科学”。 黄教授的主要论点刚好相反: 1) 集合论之前,不需要集合论,人们同样依据事物属性来分类事物,进行性质判断。逻辑学早就解决这个方法问题。 2)中医应当归入“非科学”。 以下是讨论实录,是从黄先生的博文后拷贝而来。 看来我与黄教授至少有一个已陷于“执迷不悟”状态,希各位网友指点迷津。 ----- 章雨旭 2016-9-2918:40 看来你我有一个是“执迷不悟”了,我将咱的讨论拷贝后到我的博客中发表,让更多的人浪费点时间,给咱评个理,你同意吗? 博主回复(2016-9-3008:15) : “ 所有的学”就是一个集合,可它的元素,即各种学,就是不分类地集合在这个集合里。 博主回复(2016-9-3008:06) : 集合论是近代的事,且引发了数学第三次危机。 集合论之前,不需要集合论,人们同样依据事物属性来分类事物,进行性质判断。逻辑学早就解决这个方法问题。 博主回复(2016-9-3007:57) : 完全赞同。 但并非支持的人多的就是真理。但这个命题一定是真理: 并非所有的学都是科学。 与之同为真理的命题是: 有的学(至少有一个学)不是科学。 与其同为真理的命题是: 有的学是非科学。 哪些学是科学?哪些学不是科学而是非科学? 这个问题如何回答? 根据中医学,元气,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君臣佐使,经络,这些是中医学理论的精华。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把这些东西列入科学范畴。 同意不? 章雨旭 2016-9-2910:46 黄教授呀!集合是分类的数学语言,好不好! 每一个有限集合都是有界的,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也是要符合一定条件的。只是有些条件是用规律(如奇数集,素数集)表达的,有些集合是用穷举法表示,如集合{1,3,7,8,9,13,358}。全集也是相对的。 “集合的成员可以不分类地集合在一个集合里”,那还叫啥集合?任一个集合都是有定义的。 分类可以用数学语言,集合,来准确描述。如“化学”,可以分类为“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还可与地质学结合形成“地球化学”(geochemistry);可以描述出“化学”这一集合有子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这些子集可以是互斥的,也可以是相交的。而“地球化学”这个集合,只有一部分在“化学”中,另一部分在“地质学”这个集合中。 “集合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但在“中国人”这个集合里不能包括普京吧?要准确理解句子中“集合”的含义! 你不反对“'科学'与'中医'的交集不是空集”,那么“中医”就不能“分类”到“非科学”中去,因为,“非A”是“A”的补集,“A”与“非A”的交集只能是空集,而A与非A的并集为全集。 正如“地球化学”与“化学”的交集不为空集,你不能说“地球化学”是“非化学”;同样“地球化学”也不是“非地质学”。 博主回复(2016-9-2913:01) : 我有的回复只是重复之前的话。 7天为一星期,来自圣经神学,现在科学界也用星期来安排工作时间,这也有不空的交集,难道如此就不能把神学排除出科学吗? 博主回复(2016-9-2912:57) : “ 集合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这是集合论教科书写的,不是我杜撰的,全集就是这样的。 博主回复(2016-9-2912:55) : 我不反对科学与中医的交集不是空集。依据集合来判断事物,并不靠谱,例如,中国传统医药用胶囊包装,现代医药也用胶囊包装,它们有胶囊这个不空的交集,但是,却不能由此推出中国传统医药是现代医药。 博主回复(2016-9-2912:49) : 我并没有否定集合的元素可以分类,我文中的图,S就是一个类,它也可以是一个集合,但是,全集也是集,它的元素就没有分类。 章雨旭 2016-9-2820:50 已阅。不评论。 博主回复(2016-9-2909:30) : 并非不评论,是没得评论。 集合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石纯一等《数理逻辑与集合论》(第二版)p129),可见,我说的集合的成员可以不分类地集合在一个集合里,是对的。 依据集合来判断事物,并不靠谱,需要用分类。 章雨旭 2016-9-2816:54 评论,但恕不推荐! 1)整段引用他人文字必须给出出处;2)关于“补集”,原作者已马上进行了更正(更正为“无交集合”),博主不是没看到,可是这里仍用未更正的内容,是不合适的。3)对博主搞不清“集合”而枉谈“分类”,本人就不评论了,只问博主一句,什么叫“子集”,“子集”与“分类”是什么关系。4)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看来与博主讨论也没有什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府已经承认是科学了(本人并不是中医专业)。5)如果博主承认集合“中医”与集合“科学”的交集不是空集,那么应当推出什么结论。 博主回复(2016-9-2820:12) : 中国传统医药用胶囊包装,现代医药也用胶囊包装,它们有胶囊这个交集,所以,中国传统医药是现代医药。荒谬不? 博主回复(2016-9-2819:48) : 1. 博文不比学术论文,给不给出处,不应苛求。 2.这点似也无关紧要。 3.不知道谁分不清集合和类。 4.如果学者认为政治家说的都是对的,要学者做什么? 5.那就如本文开头所说的,推出“汽车是汽车发动机”,“神学也是科学”的荒谬结论。
4270 次阅读|19 个评论
说到无穷,哪能想当然呢
热度 9 youmingqing 2014-11-8 16:17
博文“ 谈蝉说生死 ”提及周作人《看云集》。“看云”二字来自唐·王维( 701~761 )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读诗之后又回味了30多年前学习“无穷”时的惊奇,因而略述几句,以为纪念。 1 自然数 1、2、3、4、5、6……一一数下去,没有穷尽。2、4、6、8、10……是偶数,其余是奇数,当然都是无穷的。又,0是印度人发明的,并不能算作自然数。 自然数乘以 2 就是偶数,因而 每一个自然数都能找到一个偶数与之对应,即自然数不会比偶数“更多” ;当然偶数也不会比自然“更多”。就“无穷多”而言,偶数与自然数级别相等,称为“可列集”。集或集合就是具有某一性质东西( 雅称元素 )的全体。 有限个乃至 可列个 可列集的总合,其元素也是可列 。可列集 A 1 、 A 2 、 A 3 、 A 4 …… A 1 ={ a 11 , a 12 , a 13 , a 14 , a 15 ,…… } A 2 ={ a 21 , a 22 , a 23 , a 24 , a 25 ,…… } A 3 ={ a 31 , a 32 , a 33 , a 34 , a 35 ,…… } A 4 ={ a 41 , a 42 , a 43 , a 44 , a 45 ,…… } ……………………………… 所有元素可按下标之和逐步列出 A ={ a 11 , a 12 , a 21 , a 13 , a 22 , a 31 , a 14 , a 23 , a 32 , a 41 , a 15 , a 24 , a 33 ,…… } ; 集合 A n 的第 m 元素 a nm 列于第 ( n + m -1)( n + m -2)/2+ m 位 . 有理数是自然之比值 。若记 a nm = n / m ,则每一个正有理数对应于 无限个 a nm ,而后者可列, 有理数的全体当然也是可列的。 需要知道, 有理数之平均值还是有理数,因而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有无穷个有理数;而全部有理数竟可以按顺序一一排列出来 ,竟与自然数同等“( 无穷 )多”。这是何等地令人惊奇啊。 2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约前 580-前500 )发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等于斜边之平方,即勾股定理。直角边为 3 和 1 时,斜边平方为 10 。以反证法说明该斜边不是有理数。 若斜边是有理数,则有 ( n / m )^2=10 ,当然, 自然数 n 和 m 不能都是 10 的倍数,不然就先进行约简 。于是, n ^2=10 m ^2 ; n 得是10 的倍数, n =10 k ;也就有 10 k ^2= m ^2 。这必然要求 m 也是 10 的倍数, 与前述条件不符 。顺便说一句,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希帕索斯发现, 任何有理数的平方都不可能等于2 ;该认识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又因将此传到学派之外而被判罪溺死。其时中国的孔子大约已经五十而知天命啦。 有理数并不是数的全部。我们要问, 所有的数能与自然数对应而可列吗?不能! 仍反证法说明。 0~1 之间的数可以小数表示,假设其可列 B 1 =0. b 11 b 12 b 13 b 14 b 15 …… B 2 =0. b 21 b 22 b 23 b 24 b 25 …… B 3 =0. b 31 b 32 b 33 b 34 b 35 …… B 4 =0. b 41 b 42 b 43 b 44 b 45 …… …………………………… 若 b nn ≠ 5 令 b n =5 ,若 b nn =5 令 b n =4 ; 则小数 B =0. b 1 b 2 b 3 b 4 b 5 ……不在上述排列之中 ,因而原假设不能成立。 0~1之间的 数为不可列,其比有理数要“无穷得多”。 3 为叙说便利,将 a ≤ x ≤ b 的数 x 全体记为闭集 ;而不包含端点则记为开集( a , b )。 基于一一对应的观点, 由 y =3 x 知道 与 的数或点具有相同数量;由 y =tan(180 x - 90)ordm; 知道 与所有数或整个数轴上点具有相同数量。局部并不少于全体! 若建立直角坐标系,边长 1 的正方形内点可用一对小数表示。 X =0. x 1 x 2 x 3 x 4 x 5 … … Y =0. y 1 y 2 y 3 y 4 y 5 …… 其与小数 C =0. x 1 y 1 x 2 y 2 x 3 y 3 x 4 y 4 x 5 y 5 ……对应,即平面内每一个点 ( X , Y ) 都有不重复的 数 C 与 其对应;因而正方形内点不会多于线段 内的点,至于少当然也是不会的!很容易说明,线段 内的点与整个平面、整个空间的点具有相同的“无穷多” 。 4 在介绍“最惊奇”的无穷之前 ,先简单说一下数的进制 。时间之外,我们用十进制,逢十进位:3 4表示 3个十 、 4个1;而0.54则表示5个“十分之一”、4个“十分‘十分之一’”。计算机以线路之通、断表示0、1,采用二进制。十进制的9写成二进制就是1001;小数也可换成二进制,十进制0.25和0.75写成二进制就是0.01和0.11。三进制则用0、1、2来表示数,并不用符号3。 将数集 挖掉中间三分之一, 用三进制表示时 所余两段是 及 。方括号表明包含端点,而 新增端点标为红色 。再挖掉这两段中间三分之一,则所余为 和 及 和 ;第三次挖后是 、 和 、 以及 、 和 、 ;依次挖除不止。 显然,端点不会因挖除消失。最终整个 被挖掉, 留下称为 康托尔尘集(1883)的无穷多个点 。 对上述红色数字作“ 1改为0,2改为1 ”的变换,得0.0,0.1; 0.00,0.01,0.10,0.11 ; 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 ;……。每组数字分别是1位、2位、3位……的二进制小数全体。这就是说, 中每一个二进制数都在 康托尔尘集中找到 ( 无穷多个 ) 对应点 , 因而 点数不多于 康托尔尘集,当然后者也不会更多 。 总长为零的 康托尔尘集与 数集、整个平面、整个空间的点具有相同的“无穷多”;而尽管 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有无穷个有理数, 全部有理数却只是与自然数同等“( 无穷 )多”。说到无穷,真是不能想当然啊。 附录: 20年前用扑克牌算24。偶尔遇见些有趣的算例:如 (13*7 + 5) / 4 和 (13*11 + 1) / 6 等。 也曾主动作些研究,如 7 * (3 + 3 / 7 ) 和 8 / (3 – 8 / 3 ) 可是在梦里想出来的啊。引入分数而在有理数范围内计算,思路开阔 也就 “生存空间”增加!自那以后就将“这算不出来”改口为“我算不出来”。文史研究“ 说有易,说无难 ”,真是这样呢。 意大利人 L. Fibonacci (1170 – 1250) 以兔子繁殖为例引入数列: 兔子月初出生,两个月整后即可每月生育一对 , 其前十个及第 20 和 30 个的月底数是: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 6765, …, 832040, … 该数列可定义为: F (0)=0 , F (1)=1, F ( n +2)= F ( n +1)+ F ( n ) 方程 q 2 = q +1 的根 q 1 =(1+sqrt(5))/2 和 q 2 =(1–sqrt(5))/2 : 数列可表示为 F ( n ) =( q 1 n – q 2 n )/sqrt(5) , abs( q 2 )1 可不予考虑, F ( n ) 近似于公比 q 1 =1.6180 … 的等比级数,倍增时间 1.44 月。 为表示整数列竟引入无理数 sqrt(5) ,得在实数范围内计算才行。 假设老鼠 生育三胎后月底前死亡。 前十个月及第 20 和 30 个的月底数是: 1, 1, 2, 3, 4, 6, 9, 13, 19, 28, …, 1278, …, 58425, … , 满足 S ( n +3) = S ( n +2) + S ( n ) , 老鼠有初生及 1~3 月四龄,在 n +2 月底的数量分别为 s0 , s1 , s2 , s3 。 因 s3 在 n +3 月生育后死亡,对总量增加没有贡献;而 s0 尚不能生育。 S ( n +3) 比 S ( n +2) 的增加量是 s1+s2 。 s1 就是 n +1 月的初生鼠;而 s2 是 n +1 月的 1 龄鼠、 n 月的初生鼠。 n +1 月初生鼠数量 s1 就是 n 月 1~3 龄鼠数量,与 n 月的初生鼠数量即 s2 之和等于 n 月总量 S ( n ) 。 特征方程 q 3 = q 2 +1 ;记 q = r +1/3 即 r 3 – r /3– 29/27=0 ; 拆分 r = x + y , x 3 , y 3 = /2 实数三次方根为 X =1.02370 … , Y =0.10854 …。记 ω=(–1+i*sqrt(3))/2 , q 1 = X + Y + 1/3 =1.46557 …, q 2 = X ω+ Y ω 2 + 1/3 , q 3 = X ω 2 + Y ω + 1/3 S ( n ) = aq 1 n + bq 2 n + cq 3 n 满足递推关系, 由 S (0)=1, S (1)=1, S (2)=1 确定 a =0.61149… q 2 和 q 3 为共轭复根,由维达定理知模长为 sqrt(1/ q 1 )=0.82603 … 1; S ( n ) 近似为公比 q 1 = 1.46557 … 的等比级数,倍增时间 1.81 月。 计算表明, S ( n ) 就是 aq 1 n 的整数取值。 (本段内容摘自笔者未完成的文章,相关分析计算为自己所做) 为确定整数列的通项公式竟引入虚数 i ,需在复数范围内计算才行。 解决问题可能需要在高于问题的层次上进行; 陷入困境也得登高望远才能寻找出路。
个人分类: 教学|6887 次阅读|32 个评论
Hilbert先生旅馆的故事
zhilinyang 2013-9-17 17:36
很久很久以前,在欧洲某国的一个小镇上,Hilbert先生开了一家拥有无数个房间的旅馆。一天,旅馆生意红火得一塌糊涂,不到下午两点,所有房间都住满了旅客。这时,又来了一位旅客,要求住进这家旅馆。服务生告诉他,已经客满,恕不接待。但这位旅客还是要坚持住下来。这可让这些经验丰富的服务生犯难了。他们实在没招,只好把伟大的Hilbert先生请来。Hilbert略微思索一下,对服务生说:你让1号房间的旅客搬到2号房间去,2号房间的旅客搬到第3号房间去,以此类推,1号房间不就空出来了吗?服务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卖糕的!这样,这位旅客如愿以偿住进了这家旅馆。 谁知,第二天早上,又来了2013位旅客,同样要求入住这家旅馆。要知道,这时候还没有哪位旅客退房,所有房间都住满了人。怎么办呢?服务生总算跟Hilbert先生学了一招,让1号房间的旅客搬到2014号房间去,2号房间的旅客搬到2015号房间去,这样就空出了2013个房间。这样,这2013位旅客也住进了这家旅馆。 好景不长,麻烦事接踵而至。到晚上,没有一位旅客退房,却来了可列位旅客要求入住这家旅馆。这时,小服务生还为向伟大的 Hilbert 先生学了一招暗自得意,高兴劲还没过去呢,谁会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怎么办?伟大的Hilbert 先生这时微笑着走过来。 “小伙子,什么事把你急成这样?”Hilbert 先生问道。 “是这样,来了可列位旅客,要求住进咱们的旅馆。”服务生真的很着急。 “这有什么难的?让1号房间的旅客搬到2号房间去,2号房间的旅客搬到4号房间去,3号房间的旅客搬到6号房间去,如此类推,奇数号房间不就腾出来了吗?这样就那可列位旅客就可以住下了”。Hilbert 先生依然微笑着。 得来全不费功夫。就这样,伟大的Hilbert先生把难题解决了。
个人分类: 教学与科研|4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拓学对现有科学理论的拓展
anley 2013-3-11 06:40
可拓学 对现有科学理论的拓展 可拓学在五个方面对现有的科学理论进行了拓展 : ( i ) 拓展了数学的研究范围 . 可拓学的研究对象是矛盾问题,这是对数学基本研究不矛盾问题的拓展,为了处理矛盾问题,可拓学把数学“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拓展为研究“包括对象、特征和量值的三元组——基元”,从而可以用形式化研究物、事和关系 , 使数学模型拓展为解决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 ; ( ii )拓展了集合论 . 可拓集把研究静态分类的康托集和模糊集拓展为研究变换下的分类的可拓集 ; ( iii )拓展了逻辑理论 . 可拓学研究者综合了形式逻辑形式化的长处和辩证逻辑研究事物的内涵、外延及其变化的特点,建立了可拓逻辑 ; ( iv )拓展了函数论 . 可拓学把实变函数中“距离”的概念拓展为“可拓距” , 把实变函数拓展为关联函数 , 从而使“类内即为同”的定性描述发展为“类内也有异”的定量描述 ; ( v )拓展了系统论 . 可拓学把系统论从组成部分和关系研究物的结构拓展为从物质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对立性四个角度研究物的结构,形式了共轭理论与方法,对物的结构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 * 今年,是可拓学创立卅周年,为此,由中国、美国、罗马尼亚、英国、 法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国家的教授筹备在 2013 年 8 月 16-18 日 于北京 召开首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会上将组织“可拓学创 立卅周年庆祝活动”。这里,将陆续发表 30 年来有关可拓学的资料。 ( 有关可拓学的详细资料请浏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和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的可拓学主页 http://www.extenics.com/ 或 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
个人分类: 可拓学专题讨论|1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穷大能比大小吗
热度 42 xying 2013-3-5 08:21
无穷,超越了人类直观想象的极限。从几千年前的哲人开始,悖论敲打着理性的头脑。研究实用学问的人都小心翼翼地绕开,直到牛顿以物理的脚步跨越了 冥想中阿基里斯 无法迈过的间隙 。在微积分打开的灿烂世界里,数学家仍然忧心忡忡地观察牛顿闭着眼睛跨过的间隙,企图在这不可知的深渊上架起一座桥梁。这最根本的基石落在了集合论上。 无穷大指比任何自然数都要大的量,要了解这个量是怎么来的,就要从集合谈起。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无穷集合的处理决定了极限、测度、分析、概率、几何,这些严谨理论的理解。学理工很多人接触过无穷集合的概念,也许知道些背后的公理,只是一般的课程都语焉不详,网上文章抄来抄去,在表面字义上引申发挥。其实这些知识并不深奥,与其雾里看花,不如花一点时间在逻辑上弄懂。这篇普及文只假定你有简单的集合概念【 1 】,除此不需要其他预备知识,按照纯数学教科书证明的思路,加上点形象的说法,让你很快了解这里的概念,从逻辑上想通之间的关系。要想有收获,下面内容要在头脑用逻辑里过一遍。 有限集合和自然数集合的元素,都是可以被逐个数到的。如果一个集合里的元素都能够按某种次序数到,在数学上称为“可数的”( Countable ),这集合便称为“可数集”或“可列集”。 整数是可数的,因为从 0 开始,依 1 、 -1 、 2 、 -2 、 3 、 -3… ,一正一负地走远,任何整数都能按这规则被数到。偶数可以用同样方法数过,它也是可数的。轮流对两个集合上元素依序点数走遍全体,说明了可数集的并集也是可数的。这个通俗化的语言定义中有个关键词“被数到”,就是说集合中任何一个具体的元素,都会按这规则对应着一个有限的序数。 由集合可以定义一个数,称为集合的“基数”或者“势”( Cardinal number ),集合 A 的势记为 |A| 。有限集合的势是集合中元素的数量,是个正整数。自然数集合 N 有无穷多个元素,数量是无穷大,它的势记为 $\aleph_{0}$ (这个希伯来字母 $\aleph$ 念作“阿列夫”), | N |= $\aleph_{0}$ 。空集的势是 0 , |$\phi$| =0 。 势能比较吗?康托尔( Cantor )提出个一一对应的办法。如果两个集合的元素存在着一个一一对应的关系【 2 】,即如果按照某种规则,一个集合中任何一个元素都能在另一集合中找到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相应,反过来也一样,则说这它们的势相等。如果集合 A 对集合 B 有这样的对应规则,则集合 B 的势可能比 A 大,记为 |B| ≥ |A| ;但反过来时却没有这样对应规则的,则说集合 B 的势比 A 大,记为 |B||A| ,俗称集合 B 比 A 多。例如:每个公民有张身份证,公民的集合和身份证的集合等势; 5 个苹果的集合比红、黄、绿 3 种颜色的集合势大;网上马甲集合的势比博主集合的势大; $\aleph_{0}$ n , n 是任何自然数。不难证明势的大小关系“≥”和“ ”如同自然数的大小一样,具有反对称性和传递性;“≥”还有返身性。 在可数集的定义中,集合的元素被逐个数到的办法,就是它与自然数一一对应的映射,所以可数集的势都是一样的,与自然数等势,为 $\aleph_{0}$ . 我们知道偶数只是整数的一部分,自然数也只是整数的一部分,它们都是可数集,势相等。这是无穷集合的一个反直觉的性质:局部可以和全体一样多!所以,涉及到无穷时必须很小心,直觉不可靠,只能凭借于逻辑了。 有理数也是可数的。将不可通约的正的真分数,按照分母和分子从小到大排列如下: 1/2 , 1/3 , 2/3 , 1/4 , 3/4 , 1/5 , 2/5 , 3/5 , 4/5 , 1/6 , 5/6 , 1/7 , 2/7 , …… 这样它们任何一个都能无一遗漏地被数到,即正真分数是可数的。所有大于 1 的分数都是正真分数的倒数,这倒数一一对应说明了它们等势,都是可数的。有理数是这两者的并集,再加上 0 和 1 。前面说过,可数集的并也是可数的,这就证明了,有理数集合 Q 也是可数的, | Q |= $\aleph_{0}$ 。 无穷集合都是可数的吗?不,实数就不是。这个证明如下: 假如( 0 , 1 )区间的实数也是可数的,那么这里任何一个实数对应着一个自然数 n ,排成一个序列,表中第 n 个实数就可以表示为 F(n)=0.a(n,1)a(n,2)a(n,3)... ,这里 a(n,k) 是序列中 F(n) 的第 k 位小数的数字。现在定义一个新的实数 b=0.b(1)b(2)b(3)... ,其中的 b(k)=7 如果 a(k,k)=5 ,否则 b(k)=5 。因为 b 的每一位小数都和顺序表中任何一个实数不一样,这个 b 不可能在这表中。但顺序表假定是列出了所有( 0 , 1 )区间的实数。这个矛盾证明了实数是不可数的。 这是康托尔在 1891 年的证明用的“对角线法”技巧,其逻辑精彩绝纶,自此以后它的思想被大家借用,解决了一些难题。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其关键部分也是用了对角线法的思想。如果你还一下子转不过来,我再举例说明这个精妙的思想。 如果小于 1 的正实数是可数的,它可以按某种次序列表出来,比如说这次序表的前 6 个如下: F(1)=0. 3 132789… F(2)=0.5 6 74321… F(3)=0.33 5 5212… F(4)=0.982 3 133… F(5)=0.0042 5 23… F(6)=0.32145 6 3… …… 为了醒目,我将其中的对角线元素 a(k,k) 用黑体字表示。现在新造出一个实数 b 来,这个 b 的第 k 位小数,是根据顺序表中,第 k 个实数的第 k 位的数值(这对角线上的黑体数字)而定,按照上面说的规则构造出的实数是 b=0.557575… 这个数 b 不可能在这顺序表中,因为它如果是表中第 n 个实数, b=F(n) ,那它们的第 n 位小数不相等 a(n,n) ≠ b(n) ,这是构造 b 时挖的坑,矛盾了。也就是说实数不是可数的。自然数是实数的一部分,所以实数的势比自然数和有理数大。称为不可数集。实数 R 的势,称为连续统的势,记为 c , | R |=c $\aleph_{0}$ .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并集是实数,有理数是可数的,实数是不可数的,所以无理数也是不可数的。无理数比有理数多,而且“多得多”! 能够成为整系数代数方程根的实数称为代数数,不是代数数的实数称为超越数。当人们正在讨论是否存在超越数时,康托尔手里还没有一个超越数,通过证明代数数是可数的,他就敢断言超越数不仅存在而且是不可数的多。 这集合的势有没有上限?康托尔说没有。把集合 A 的所有子集看成一个新的集合,记为 2 A ,康托尔以构造罗素悖论的相同思路,用反证法证明了 |2 A ||A| ,这称为 Cantor’s theorem 。集合 A 的所有子集的势也可以记为 2 |A| =|2 A | ,当 A 是有限集合时,不难验证这个整数意义下的等式成立。 实数可以用 0 和 1 来表示,每一个实数中的数字为 1 的位数集合,比如说 10.101 ,一一对应着整数的一个子集,例如是 {2 , -1 , -3} ,也就是实数与可数集上所有子集集合的势相等, c= $2^{\aleph_{0}}$ 。 所有集合的势都可以比较吗?对有限集合肯定没问题,无穷集合中的可数集,实数集,集合和它子集的集合,上面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其他的无穷集的势呢?它们也是无穷大,既然有不同的无穷大,它们都能比较吗?用数学的术语来说是:集合势的大小关系是良序的吗?这个问题在朴素集合论中不能回答,也不能在 ZF 公理系统【 3 】中得到答案,人们在 ZF 中增加了一条公理叫选择公理 CH ,它与良序性等价。有了它所有的集合势就都可以比较了。 接下去第二个问题,到底有没有集合的势在 c 和 $\aleph_{0}$ 之间? 康托尔认为没有,这称为连续统假设 CH 。【 4 】更强的广义连续统假设 GCH 是说在 |2 A | 和 |A| 之间不存在着其他的势。哥德尔在 1940 年证明了这个假设与集合论 ZFC 公理下是不矛盾的,科恩在 1963 年证明了它们是独立的。至今这个问题仍被人们讨论。【 4 】 至此,无穷大的比较问题似乎已经有了清楚的答案,虽然在公理的依据上有些争论。这是主流数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了现代数学的大厦。 上述无穷大的反直觉的性质,让一些喜欢直觉的人很不舒服。他们认为无穷集合不能像有限的那样,可以逐个检查验证,上面结果的几个关键证明,都是采用反证法的思辨。荷兰数学家布劳威尔认为经典逻辑是从有限集合的数学抽象出来,没有理由运用到无穷集合中。 1908 年,他反对把排中律运用于无穷集合上,也就是说在无穷情况下,不能用反证法。抽去了反证法这个支柱,这个无穷集合势的大厦轰然崩溃。现代数学的大部分结果都要重新考证。他认为除了可数集合之外,没有其他无穷集合,数学无穷集合只有一个势,即可数无穷。只有一种无穷大! 康托尔几乎凭借着一己之力掀起思想革命,提供了平定数学界混乱的基础,当时的数学领袖希尔伯特信心满满地带领大家在上面建造新的大厦,布劳威尔的宣言几乎是破坏这安定团结的反动,将数学带回这革命前的混乱,希尔伯特终于忍无可忍地回应:“把排中律排除在数学之外,就像禁止拳手使用拳头。”布劳威尔激进的性格终于使得这矛盾不可协调,被排斥出主流数学界。 布劳威尔是数学直觉主义的创始人,坚持所有数学对象必须是可以构造的,不能用排中律。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由于哥德尔的工作,一些数学家开始重视直觉主义,但与主流数学的汪洋大海相比,直觉主义与后来比较温和的构造主义取得的成果就非常有限了。最令人尴尬的是,布劳威尔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却是用自己所极力反对的,非构造性的方法来证明的。 我们在这里看到数学的矛盾和争论,看到反复斟酌的公理。有人疑惑到底这些公理对不对?到底是信仰还是事实,在矛盾之中,哪个是真理?这是对数学不理解了,数学的研究是从一些非常基本的假设中,应用逻辑来看能够走多远,能够得到什么有用的结论。这些假设只要是自洽的,无关对错,只关是否有用,能否在应用时被接受。构成数学体系称为公理的假设,很多是非常基本近乎定义性的同语反复。还有一些公理被引入,是为了修补支撑已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数学结果和工具。被排斥的一些公理,不是因为错了,而是假设太强了,在这假设下得不到足够广泛有用的结果。 喜欢数学对一些基础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建议花点时间学习“点集拓扑”,即使是只学一两章也可以受益无穷,上述关于无穷集合的内容,只占 General Topology 【 5 】,第一章的中间部分,不到几页的内容,除了逻辑的头脑,几乎不需要其他基础。现代的分析数学是建立在在点集之上,由子集定义开集,用开集构造拓扑空间,引进邻域,在此定义收敛,连续,紧,距离,连通性,各种空间。数学系统所的程代展和我都曾经在国内修过分析和泛函,到美国第一年学了两个学期的拓扑,像中学生一样一道道题做,把各块石头都摸过,这让我们对数学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在这个基础上重学了测度、随机过程、微分几何才觉得脚下是坚实的基础,一切概念和原理都可以回溯追问到集合的公理为止。这时候才感到:数学,不是教你怎么计算的,而是怎么引进假设,合乎逻辑地思考。 【练习题】 我的体会是,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最好办法是做习题,下面的问题都不难只用到上面介绍的知识。 1. 证明集合势比较关系的传递性,即 |A||B| 和 |B||C| 推出 |A||C| 。 2. 证明可数集的并集仍然是可数的。 3. 证明两个可数集的笛卡尔积仍然是可数的。(提示:方法类似于有理数的证明) 4. 证明代数数是可数的。(提示:多项式的系数是可数的,解是有限的,应用题 3 的结果) 【参考资料】 【1】 维基百科,集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86%E5%90%88_(%E6%95%B0%E5%AD%A6) 【2】 百度百科,映射 http://baike.baidu.com/view/21249.htm 【3】 Wiki, Zermelo–Fraenkel set theory http://en.wikipedia.org/wiki/Zermelo%E2%80%93Fraenkel_set_theory 【4】 Wiki, Continuum hypothesis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ntinuum_hypothesis 【5】 Stephen Willard , General Topology , Addison-Wesley ( 1970 )
个人分类: 科普|21619 次阅读|95 个评论
可拓学对数学基础和逻辑的拓广
anley 2012-12-30 18:43
可拓学对数学基础和逻辑的拓广 胡宝清 1 , 康志荣 2 1.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 2.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 030024 email: bqhu@public.wh.hb.cn , kzhr@llhc.edu.cn (两作者均为教授——转载者) 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体,事物性质的变化有质变和量变两个方面。矛盾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和解决的。从而,研究解决矛盾问题必然要涉及事物性质的变化、事物的量变和质变及相互关系、转化过程等方面,必然要涉及对这些问题的定量化、形式化描述。然而,经典数学研究的是具有非此即彼的确定性现象,随机数学研究的是或此或彼的随机现象,模糊数学研究的是亦此亦彼的模糊现象。它们都把具有彼此互变性的可变现象排斥在自己的大门之外,它们不描述解决矛盾问题的规律和过程,因此,必须寻求研究可变现象相应的工具。 经典数学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中,舍弃事物质的方面,从数量关系抽象出数学模型,这就使得经典数学从根本上存在片面性。如果只考虑数量关系,用数学模型描述某些矛盾问题,就会出现矛盾方程、矛盾不等式、无解的线性规划等。矛盾问题转化的条件是变换,或者说变换是解决矛盾问题的核心、基本手段和方法。从而,对于描述既考虑质的变换,又考虑量的变换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时,经典数学、模糊数学就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在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用形式化模型描述矛盾问题和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时,必须引入变换的概念,不仅要考虑事物的量的变换和其间数量关系的变化,也要考虑事物的质和它的特征的变换及质与量之间的关系;不仅要作抽象逻辑推理,也要尊重客观实际规律;不仅要运用定量方法,还要运用定性方法及一些非数学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寻求能反映事物的质和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形式化模型。 “距离”是经典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距离是对两个点或点与集合或两个集合间的接近程度、位置关系的一种描述。但是经典数学规定,点集中的每一点与该点集的距离统统都是 0 ,描述的是“类内为同”;交集不空的任何两个点集,它们之间的距离统统都是 0 ,而没有任何区别。事实上,不同的两个集合的“交集”也不同,从而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应该不一样,但是经典数学中点集间的距离概念没有刻划这种不同。因而,用距离概念无法描述事物性质的变化和质变。为了符合解决矛盾问题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和拓广。 经典集合中是用值域为 {0 , 1} 的特征函数定性地描述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相应的分类是“类内为同,类间为异”,用它无法定量地描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程度;模糊集合中是用 值域为 的隶属函数描述事物处于中介过渡的差异具有某种性质的程度,但对于论域中隶属度为 0 或 1 的对象也不加区别,仍是“ 类内为同 ”的表达,因此,它们都不能描述事物性质的变化过程。为了解决矛盾问题,必须建立新的集合概念和集合理论。 经典数学是依据数理逻辑的规则、模糊数学是依据模糊逻辑的规则进行逻辑推理。而数理逻辑、模糊逻辑中命题的真假、推理句的对错是相对固定的,主要研究无矛盾前提的命题、命题真值及推理规律。但是在实际领域中,带有矛盾前提的命题真假、推理句对错都有程度之别,在一定的变换下命题的真假度、推理句的对错度也是可变的,依据数理逻辑、模糊逻辑的推理规则无法从带有矛盾前提的问题变换成不矛盾的结论,而且还有可能得出无解的结论。因此,必须寻求建立化矛盾问题为不矛盾问题的推理规则的逻辑。 上述这些问题,是可拓学产生的背景。可拓学的基本理论是可拓论 , 可拓论由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作为其三大支柱。 1. 可拓学对数学模型的拓广 1.1 基元理论 ( 1 )引入了事物的名称、特征及量值相结合描述事物及其关系的物元、事元和关系元的概念,统称为基元,它们用有序三元组或有序三元 n 维阵列的形式表示:如将物、物的特征及物关于这些特征的相应量值三个有序要素作为一个整体,称为物元,记作 ;还引入了复合元的概念和表示符号。( 2 )研究了基元三要素固有的本性——可变性,提出了基元和复合元的可拓性(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蕴含性)及其符号表示形式。( 3 )以基元和复合元的可拓性为基础,建立了可拓方法(可拓分析方法、共轭分析方法、可拓变换方法、可拓集合方法、菱形思维方法)。( 4 )引入了可拓变换的概念、类型(论域、关联准则、基元、复合元的变换)和基本变换(置换、增删、扩缩、分解、复制变换)的概念、性质,可拓变换的运算、复合和传导变换等概念及一系列符号表示形式。( 5 )引入问题的基元表述和拓展的一系列方法和符号表示形式。 1.2 可拓模型 对于问题,建立既考虑事物的质的变化,又考虑相应量的变化,还考虑特征变化及它们之间关系变化的形式化模型。 把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用基元来描述,就 为解决矛盾问题提供了用形式化语言表述的各种可能路径。 如果把问题的目标用 表示,已有的条件用 表示,则它们构成的问题 记为 。 其中 分别以基元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并简记为目标元和条件元。在问题 中,当条件 能使目标 实现时,称问题 P 为相容问题,记作 ;否则,称问题 为不相容问题,记作 。类似地,还可以表示共存问题与对立问题的形式化模型,称为可拓模型。可拓 模型的建立使得用形式化表述矛盾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为可能。它是数学模型的拓广。 1.3 关联函数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问题的矛盾程度是由事物关于某个量值符合要求的程度表述的,事物的量值可分为数量值和非数量值,非数量量值可以通过数量化变成数量量值,事物与量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关联函数来刻划。为了使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定量化和 形式化,使描述量变与质变成为可能, 可拓学建立了实轴上的关联函数,它与描述 Cantor 集的特征函数和描述 Fuzzy 集的隶属函数有本质的区别。常用的关联函数有简单关联函数、初等关联函数、区间关联函数和离散型关联函数等。而初等关联函数的建立,是以异于经典数学中“距离”概念的“可拓距”和“侧距”为基础的。区间关联函数是基于区间距的概念的。 通过引入区间距与区间位值,可建立 区间论域上的关联函数。同样地,利用区间值距与 区间位值的概念,可以建立 区间论域上的区间关联函数。 2. 可拓学对经典集合的拓广 无论是 Cantor 集还是 Fuzzy 集,他们研究了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程度,但不研究他们的变化,因而无法直接描述在一定条件下“非 ” 与“是”的转化,满足不了日益广泛的科技实践的需要 。 就客观现实而言 , 许多事物均可按某性质 P 一分为二 , 其中不具有性质 P 的又可分为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具有性质 P 的和不能转化为具有该性质的两类 。 例如产品检验 , 有合格品与不合格品 , 不合格品又分为可经过返工达到合格的产品和返工也不能合格的废品 。 这类例子所反映的现实正体现着辩证法关于矛盾转化和内外因关系的思想 。 因此 , 第三种集合论的问世成为必然 。可拓集合突破集合观念的禁区,而使集合具有一种创新的、反常规的特性。 可拓集合是对“不行变行”、“不是变是”的过程进行恰当表述、并描述事物可变性的定量化工具 , 也是可拓学用于解决矛盾问题、形式化描述量变和质变的基础。可拓集合的概念是在经典集合和模糊集合的基础上提出的 . 由于经典集合和模糊集合都不研究带有矛盾前提的逻辑 , 因此 , 很多矛盾问题无法用数学方法描述 , 从而使得很多矛盾问题无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 。 可拓集合的定义能直接描述元素性质的可变性和量变、质变的过程 , 我们用三元组 和可拓变换 来规定可拓集合 。 设 U 为论域 , k 是 U 到实域 R 的一个映射, 为给定的变换 , 称 R , R } 为论域 上的一个可拓集合 , 为 的关联函数 , 为 的可拓函 数 。 其中 表示对论域 U 的变换 , 为对关联函数 的变换 , 为对元素 u 的变换 。在可拓集合中,元素量变的范围是稳定域,质变的范围是可拓域。 可拓集还将从论域、值域(区间可拓集、集值可拓集、 模糊值可拓集)和 维数上进行拓广。 3. 可拓学对逻辑的拓广 可拓学把对 静态命题和推理句的研究拓展为对变换下的命题(包括动态命题)和变换下的推理句(包括动态推理句)的研究;将取值于{ 0 , 1}的 二值逻辑值 拓展到无穷连续逻辑值 上;它汲取了形式逻辑形式化、符号化的特点,引入了辩证逻辑的 可变性思想,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相结合,以基元为逻辑细胞,变换为核心,建立了可拓逻辑。目前已经研究的内容有:( 1 )用基元表示命题(陈述型命题用物元表示,行为型命题用事元表示,关系型命题用关系元表示),称为基元命题;用复合元表示的命题称为复合元命题;由给定命题出发利用基元、复合元的可拓性得到的命题称为原命题的拓展命题;( 2 )用基元表示推理句( a ) → ( b );( 3 )以基元、复合元的可拓性和可拓变换为基础,研究了拓展推理和传导推理;( 4 )与可拓集合相匹配,将命题集或推理句集作为论域,用关联函数值描述命题、拓展命题的真假度和推理句的正确度,推理句关于可拓变换下的拓展推理句、复合拓展推理句的正确度;( 5 )引入了基元、复合元、命题、推理句的逻辑运算 —— 与、或、非运算概念、规则、性质及表示符号;可拓变换的(或、与、积、逆)运算及复合、传导概念、规则、性质及表示符号;命题、推理句逻辑运算的正确度概念、规则及表示符号;基元拓展推理规则,基元变换、复合元变换、共轭物元变换、共轭部物元变换、共轭部变换的传导推理规则;用基元表示的三段论、复合三段论推理规则等。从而,建立了把矛盾问题化为不矛盾问题的合乎辩证逻辑的一系列推理规则体系。可拓逻辑是一种从根本上不同于数理逻辑、模糊逻辑的新逻辑。 可拓逻辑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相结合以表达量变和质变、是与非的转化,研究了在矛盾前提下化矛盾问题为不矛盾问题的推理规律。从而,使得可拓学在解决矛盾问题时可以进行定量化、形式化的推理,以得出解决矛盾问题的解变换。 可拓逻辑为用计算机帮助人们处理矛盾问题奠定了逻辑基础,将为计算机提供变换和推理方法。 4. 结论 我们以“基元理论”为背景,“可拓集合论”基础上的可拓数学为数学工具,遵循“可拓逻辑”的变换和推理规律,就可以面对矛盾问题时 不仅顾及事物的量,也顾及质和特征; 在带有矛盾的前提下 既可作抽象的推理分析,又尊重客观实际的规律,使可拓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定量化和形式化描述,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得出解决矛盾问题的解。它将与计算机结合,以解决当今人类发展与大自然之间出现的各种裂缝,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协调发展。 随着可拓集合理论研究的深入 , 以此为基础的一些课题如可拓代数、可拓概率、可拓矩阵、可拓逻辑与算法等的研究也会逐步展开 , 它们将形成解决矛盾问题的新的数学分支——可拓数学 。 (本文为作者在“香山科学会议‘可拓学的科学意义与未来发展’讨论会"上的发言稿) 有关可拓学的详细资料可见可拓学主页: http://www.extenics.com/
个人分类: 可拓学专题讨论|1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拓学的理论体系
anley 2012-12-10 07:46
可拓学的理论体系
可拓学是 是用形式化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以解决矛盾问题的科学。 它的 第一篇文章 ” 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 ” 发表于 1983 年 , 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 , 至 2012 年,有 59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这项研究。由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可拓学专著 14 部 (包括可拓学丛书),国内外引用可拓学成果的著作、教材和论文集 34 部 , 有 367 家 期刊发表了关于可拓学的论文,这些论文、专著和项目构建了可拓学的理论体系 — 可拓论和方法体系 — 可拓创新方法 , 它们的应用称为可拓工程。可拓论、可拓创新方法和可拓工程构成一门新的学科 — 可拓学。 可拓论的理论体系有三个支柱: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
个人分类: 可拓学专题讨论|1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漫漫的无穷路
热度 2 HAITIAN136 2012-9-12 14:29
一场“ 统一无穷理论”之争,终于告一段落。从起点开始到终点,终点又回到起点,无穷之路依然漫长。 由于无法证明实数是可数的,最终“统一无穷”缺乏根基,无法立足。实数与线上的点一一对应,不容置疑。 康托尔的超限数理论依然是对的,无穷大至少有两个:可数无穷和不可数无穷, 2 ∞ ∞。 集合论是康托尔创建的,其目的也是要解决无穷大的问题 。可以说 康托尔已把集合论发挥到极致,他无法解决的无穷问题,已很难用集合论来解决了,除非有新的理论或新的构思。用集合论来反证康托尔的超限数理论不成立更是不太可能。 无穷,看似简单,到达其边缘,发现其实有太多的岔路,哪一条才是正确的呢? 由于集合论容易产生太多的自相矛盾的论据和推论,可以说每一个假设就产生一个不同的推论,单单靠集合论不可能解决无穷问题。要有其它的理论相结合,才能走上正确的无穷之路。 漫漫的无穷路,依然漫长 ……
3366 次阅读|5 个评论
怎么从新浪网上的图片浏览中下载喜欢的图片
zxczxc0417 2012-7-24 08:39
怎么从新浪网上的图片浏览中下载喜欢的图片 大家是不是在新浪网上的图片浏览中看过不少很好看的图片,很喜欢。可是不知道怎么下载,因为点右键是无法看到下载图片的选项的。那么怎么才能下载到喜欢的图片呢? 在空白处点击右键,然后点“查看源文件”,再“编辑”=》“查找”,输入“jpg”或者“jpeg”或者“bmp”或者“tiff”。然后就能找到类似于“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08/203_18385_876675.jpg ”的地址。最后直接输入地址栏就能下载了。 比如:去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203_2952.html 找到: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08/203_18385_876675.jpg 最后点右键保存。
个人分类: 好好学习|3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论康托尔的对角线
热度 1 dulizhi95 2012-5-6 08:29
再论康托尔的对角线 最近有位注册用户,不知道其真实姓名和身份,但从其讲话的口气,感觉像是“审稿专家”,或“教授博导”。各位,有这样的审稿专家和教授博导我当然丝毫也不感到奇怪。 他是在我的博文“ 不对称的战争:杜立智反对康托尔 ”上留言的,下面是他的留言: trampzmj 康托对角线法不是指形状上的,如 7 楼所说,只是一个形象的叫法(中文思维害人?),其本质还是排中律。你把这个理解为几何形状,真是乱弹一气。 另外你的逻辑上的反驳(第一点)也有问题,“假定( 0 , 1 )之间的实数可列,全部列出来如下”这个只是一个假设,并不是一个你理解的“前提”,康托对角线法正是通过构造法来先证明这个假设不成立,然后根据排中律,这个假设的对立面“实数是不可数的”是成立的。你觉得它的矛盾之处正是它的论点所在。 第三点构造一个与所有自然数都不同的自然数的问题在于:在数学上,一个数 A 右端补无限个零还是等于原来的数 A ,但是,一个数 A 在左端补无限个零的数已经违反数的定义了,所有自然数还是会和自然数一一对应,是可数的。 其它点问题在于把逻辑关系理解为几何形状,这个是不行的,数学是个需要精确定义和论证的东西。 另外不承认排中律的数学学派也有,叫直觉主义,但是这样一来很多有趣的数学理论就不存在了,就比如康托对角线法 建议不要随便去推翻已经使用多年的数学基础方法和理论,没有意义。这些东西一般是经过很多年无数人的思考和论证的,正确性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你可以从这些基础出发,去思考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不会再删掉了吧?:) 下面是他所说的7楼的留言: yqlei 2012-4-22 22:31 对角线法,只是形象的 叫法 而已。反证法,排中律,构造主义 ; 下面是他们所说的排中律证法: 康托尔定理:用 P(X) 记 X 的一切子集构成的集,用 cardX 表示 X 的势,康托尔定理如下: cardXcardP(X)    . 证明:对于空集来说,上述结论显然成立,所以可设 X≠ 空集。因为 P(X) 含有 X 的一切单元素子集,故 cardX≤cardP(X), 现只需证明两者不相等。若相等,假定 f:X-P(X) 是双射,考察集合 A={x∈X|x 不 ∈f(x)} ,它由那样一些元素 x∈X,x 不含于它对应的集 f(x)∈P(X), ,组成的。因为 A∈P(X) ,所以必能找到一个元素 a∈X, 使 f(a)=A, 这个元素 a∈X 既不能有 a∈A( 据 A 的定义 ) ,也不能有 a 不 ∈A (也是根据 A 的定义) , 这与排中律矛盾。得证。 要评论我的博文,关键是必须首先透彻理解康托尔对角线形式的证法以及上述“排中律”证法,这两者的联系,以及他们的相通和重叠的程度,从那位大口气的评论者的留言可以绝对肯定,他根本没有理解这些。不客气地说:杂牌一点的士啊授啊,可能就不会透彻理解。 他对我的逐条反驳没有一点是着调的,可以看出,其人只善于背概念,稍微复杂一点的思维逻辑完全拎不清。可为什么讲话口气那么大呢?我判断是拥有教授博导头衔的“审稿专家”,若真的如此,毫不奇怪! 欢迎各位懂行者批评指正!
4540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哲学方法论到科学方法体系(双方由邹氏四类集合相互联系)
geneculture 2011-11-15 05:37
从哲学方法论到科学方法体系(双方由邹氏四类集合相互联系)
以上这幅精练且简美的图解凝聚着中西方寻求智慧的众多杰出人士的思想精华,在哲学方面他们分属还原论和整体论两个阵营,在数学和逻辑学上它得益于三次数学危机的启示和本人对数理逻辑的进一步思考,除了前述古希腊哲学黄金时期延续下来的理性反思的学问和近现代欧洲科学新兴时期接下来的多次科技革命的经验预测的学问这两大学术渊源之外,中国先秦人文思想黄金时期延续至今的由中文凝聚的收放自如的学问也是一股重要的源流,本人作为熟悉 (数学和汉语、汉语和英语)这两类双语信息处理的研究人员,不仅早在1997-2000年期间因发明了“一种知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及产品”(1)的构想而提练出了“物、意、文、义”四大基本范畴(宏观模型),而且,持之以恒地经过近十年的国内外交流探讨之后现已把它的微观模型都已经做到了间接形式化(2)的程度。以上图解的底层科学方法体系就是基于(1)的粗放模型和(2)的精细模型而建构的。 注释 : 题中“邹氏四类集合”即:单一集合、分层集合、标志集合、杂多集合。 文中“近十年的国内外交流探讨”即本人2001-2011期间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所进行的学术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 : 0.邹晓辉.一种知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及产品 .发明公报 29-Nov-2000 http://ip.com/patapp/CN1274895 1. 邹晓辉.集合的分类——简论“标志集合”与“分层集合”的关系” . 前沿科学. 第 50 期, 2005 2. 邹晓辉. 解析“商集”竟然可导致方法论的重要突破(其中“单标志集合”的组成分析是一个关键步骤) 2006 http://survivor99.com/pscience/2006-3/zxh_methodology.htm 3.邹晓辉.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 .软件.2011(05) 全文下载, 请见以下链接中的相关引文目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507896 附(晓辉的一个研究成果图解):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982do=blogid=504751 geneculture 2011-11-15 05:29 解读或提示: 从哲学方法论到科学方法体系 其中是由四类集合相互联系的。 从哲学方法论到科学方法体系 http://kbs.cnki.net/forums/140507/ShowThread.aspx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581 次阅读|0 个评论
Latex不常用宏包介绍(5)
longxie1983 2011-5-19 10:52
Latex不常用宏包介绍(5)
用latex在写集合表达式的时候,为了美观代码还是有点罗嗦的,需要反复的使用\left, \right。即使是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也需要两对,比如 \begin{equation} \left \{x \left | \right . \frac {1}{x-1} 1 \right \} \end{equation} 代码不是很美观,而且也容易出错。这次介绍的宏包braket可以有效的化简集合表达式的写法。braket宏包主要是为简化狄拉克记号设计的,但也提供了对集合的支持。 braket提供了两组命令,第一组为\bra \ket \braket \set;第二组为\Bra \Ket \Braket \Set。两组的区别为以小写字母开头的命令(第一组)使用固定大小的标记;相应的以大写字母开头的命令(第二组)则会根据包括内容的不同来自动调整标记的大小,同使用\left和\right的效果相似。 那么,如果使用braket宏包的\Set命令,前面的代码就会化简为 \begin{equation} \Set {x | \frac {1}{x-1} 1 } \end{equation} 代码更简洁,也更符合书写习惯。 最后,按照惯例用效果图来介绍本文:
个人分类: Latex|7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个体”是比集合更基础的概念...
zhangxw 2010-8-6 12:00
个体 是比集合更基础的概念... 张学文, 2010.8.5 1. 2010.8.2 日我在新疆昌吉参加一个学术与教学的讨论会(刘全慧教授也到会了),可我思想跑题,想到了这样一个认识,即 个体是比集合更基础的概念 。于是回家把这个认识备存到日记里。我想,这可能正是我写的一本小册子的好书名。 2. 也是 8 月 2 日 , 李炳铁 先生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说:感谢张学 文老 先生发起关于 个 的问题谈论。北京信息交叉科学研讨会( 2005 )后,张学 文老 先生就发起关于 个 的问题谈论,并主张大家共同议论,然后出一本小册子。当时我也参加了讨论,并提出两个观点, 1 是: 个 应该是比基本单位更基本的自然单位, 2 是: 个 与 次 并立。当 时张老 先生回复说 次也是个 ,我很赞同,只是保留了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 今天看来,其重要性则在于,越是最基本的问题,越是具有普遍和深远的意义。也正是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的思考,才使得我在普朗克量子公式上,得到了应用,并得以修正普朗克量子公式和普朗克常数。 在拓变论之前的普朗克常数是 h=6.6260755*10^-34(J*s) ,普朗克量子公式是 E=h ; 拓变论修正后的普朗克常数为 h ( J ) =6.6260755*10^-34(J) ,拓变论修正后的普朗克量子公式是 E=Nh ( J ), N 为量子数,普朗克常数数值不变,单位由 h ( J*s )变为 h ( J )。 假如张学 文老 先生还关注本论坛的话,我敬请张学 文老 先生,将此内容纳入您那本要出的关于 个 的小册子当中,并衷心的希望您能够出这本小册子,其意义非常之大。 3. 2010 年 8 月 4 日 我开完会回乌鲁木齐,給李炳铁回复说:李炳铁你好! 好久没有联系了!关于 个 的事的过去的讨论和那些朋友都是值得回忆和再聚的。 去年我们新疆不能上网,我就低头完成了一个气象方面的书稿。其中的一个附录就是关于个体、个的问题,有 1 万多字。 今年我没有明确目标,年纪也大了。不能对自己提什么要求。不过 个体 的出书的事,倒是有一些进展。 蔡文的三基元中有物元、事元。 物 (如苹果)一般可以用 个 做自然单位, 事 (如盖个图章)一般可以用 次 做单位。这样个与次分别表示物与事的自然单位。 我现在是着手把 个体 变成一本小册子,也希望把大家的认识恰当地组织进去。如何恢复过去的讨论是个问题。 张学文 8.4 4. 8 月 6 日 ,今天,看到李朝辉博客文章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0400 中有如下文字: 可拓逻辑则是以个体的特征及个体的结构作为认识世界的着眼点。以基元作为描述工具,研究它们的一般性质和关系,以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因此,可拓逻辑不仅研究类和个体,还研究个体的特征或共轭部结构,即研究物元、事元、关系元和共轭部。 ,我当即表示对这个观点的支持,并且说:个体概念上有大量的认识需要展开! 5. 我除了在 2003 年出版的《组成论》里把个体作为科学概念提出外, 2005 在给冯向军的论文集稿子里继续延伸这个问题,该文的名称是横贯多个论域的一个概念和一个单位,那里说的概念就是个体,说的单位就是个。 6. 大约在 2005 年,我在潜科学等网站上就个体这个概念,个这个计量的自然单位展开了与多位朋友的讨论。 2009 年我写空中水文学初探,就把对个体的进一步的认识编入附录 1 。名称是个体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 1-2 万字。该书 2001 年 3 月由气象出版社出版。我的科学网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u/zhangxw/ 分类中就有一个类称为:个体通论,其中有 8 篇文章 7. 今年 我打算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把关于个体的小册子的事做推进。现在已经拟了数章,写好了第一章初稿。 8. 而此书的书名已经有好几个候选者:个体论、个体通论都是,个体是比集合更基础的概念是最近提出来的。这个题目突出,但是弱点是过分学术化。 9. 我打算把这个书放到网上写,即把没有定稿的东西就拿出来,欢迎大家批评、帮助、甚至一齐商量充实。 10. 今年我在可拓学方面思考了不少(学的不够)。我感到其三基元都是个体,不同类别的个体。所以可拓学需要给个体概念以基础地位。而这反过来也使我热心提倡的个体概念丰富了内容。实现了创新的知识之间的融合。 11. 也许这个说明就是我后面的个体通论(或者个体是比集合更基础的概念, )小册子的内容介绍(网络版)的开场白了 12. 欢迎关注新概念提炼的朋友关注,以致参加这个进行中的学术建设。
个人分类: 个体通论|4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个体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
热度 1 zhangxw 2010-7-14 22:20
个体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 张学文, 2010.7 说明: 个体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 文稿,是 2010.3 出版的《空中水文学初探》一书的附录 1 ,原稿有 2 万字,有表和公式。这里仅列出它的目录和最初的一部分。想看全文请敲本文参考文献最后一个标题:个体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 本稿主要是把个体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推进給读者。随后讨论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和它们联系的复杂程度概念等。 目录 ( 1 )前言 ... 1 ( 2 )把个体提炼为科学名词(科学概念) ... 2 ( 3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 4 ( 4 )个体集的表示、运算和特征量 ... 7 ( 5 )复杂程度概念 ... 10 ( 6 )复杂程度的定律 ... 13 ( 7 )这些概念和定律的应用 ... 16 ( 1 )前言 现代科学之所以强大,除了它尊重事实、测量、规律、推理之外,还十分关注 科学概念的提炼。提炼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具有原始创新意义。 现代科学被划分为数千个分科,每个分科都有专属自己的若干专名词。它们在本学科内十分有用,但难以跨学科应用。显然,能发现和提炼具有跨学科应用能力的定量概念,就对各个学科的发展和各个学科的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这里推荐的个体概念、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概念以及关于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的复杂程度概念等,都是可以横跨许多学科的通用性十分强的量化的概念。它们能把过去说不大清楚的事和物提炼为由含义清楚的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并且送给你一些关于它们的量(如复杂程度)。而这些量化的对象就为研究、分析、发现新的定量规律做了准备。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和它的复杂程度 是一组概念模型,它们不仅可以在各个学科(自然的、社会的)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 而且也能派上新用场、充当新的思维工具、计量工具、推理工具。它是《组成论》 ] 里的概念和原理部分的发展、提炼。 这里要突出这样一些认识: ㈠把个体,以及复杂这两个词提升为社会和自然科学通用的、量化的科学名词(概念)。 ㈡特意把以个体为元素,把每个个体的标志值都明确的集体称为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简称个 体集合 或者 个体集 ) . ㈢给复杂程度概念以定量的定义,最后把这些认识与信息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等概念和原理再横向地串起来。 这里也谈及有关的原理和应用,但是重心是新概念的引入。 ( 2 )把个体提炼为科学名词(科学概念) 1. 个体 5 个苹果, 3 个梨子,这里的每个苹果、每个梨子都是个体的特例。确实,小学生也知道个体二字的大概含义。生物个体、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户都是有关个体的著名例子。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领域不能使用 个体 这两个字。对这个使用领域非常宽的词,进行一番科学提炼,说不定可以惠及各个科学学科。 2. 个体概念的定义 把 个体 提升为一个科学名词,就要给它更清楚的定义。在文献 ] 、 ] 的基础上,这里把 个体 定义为: 个体是总体(宇宙、世界、群体)的某一部分,它可以独立存在、与外界有比较清楚的边界、在边界内有比较清楚的特征(特定质地、性质、结构、功能、目标 ) 。 3. 个体的例子 每个电子、每个分子、每个细胞、每个生物体、每个人、每个城市、每个国家、每个星星、每个星系都符合个体的定义。所以过去在科学、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大家理解的各种个体都符合这里的个体的定义。 有 10 张 100 元的钞票。每张钞票有清楚的边界,而且它们印有特定的图案文字,它们独立存在、使用,所以每张钞票就是一个个体。教室坐着 20 个学生,每个学生与其他学生都有清楚的分界,而且每个学生有特定内质,可以独立活动,自然应当承认每个学生是一个个体。 符合这个定义的个体不只这些类型。例如一个骰子,把它掷了 50 次,每次都与其他各次过程无关,应当承认每个过程与另外的过程有清楚的分界,每次过程都有确定的点数向上,每个掷骰子的 过程 都是一个独立过程。这种彼此独立的 过程 也可以算是过程(事件)个体。晚会上演唱了 10 个歌曲、我下了 5 盘象棋,这里的每个歌曲的演唱、每盘棋都是一个 过程(事件)个体 。 英文里有 26 个 字母 ,最近做了很多 梦 ,大家提出了很多 办法 这里的每个字母或者每个梦或者每个办法,都与抽象世界中的其他部分有清楚的边界,并且有特定的内容,而且它们独立存在。这些抽象对象也符合个体的定义。它们算抽象个体。 很多文章里用到我,我就是个体的个例。 4. 著名的个体 100 元一张的人民币,是个体,一个人,是个体。电脑、手机、飞机、轮船、人造卫星都是著名的个体。统计学里的一次采样结果、一届奥运会、 EXCEL 软件、一个歌曲、一次太空飞行都是著名的个体。系统科学研究系统,而每个具体的系统也是相对意义下的个体。 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个体,多少人为建立一个国家而牺牲了自己;一个公司就是一个个体,多少人为建立一个公司而费尽心机,确实创立一个新个体(不是复制),一个在环境中得以稳定生存,以致发展的个体几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把个体作为科学名称来对待,我们就为研究一大类现象,找到了共同又精练的语言。个体应当成为科学领域的著名词汇。 5. 说明 l 个体的命名:只要有需要,我们可以为每个个体专门取一个特定的名词代表这个相对完整的对象。每个人有姓名。这个姓名不是属于某人的某部分而是该完整对象。它体现着个体具有整体完整性。对已经发现的每个星星有命名、对每个城市、国家有命名都是例子。对每个个体临时给个 号码 ,这也是对各个个体的命名。 l 个体的类别:某些个体如果具有某种一致的特点,我们经常为该一批、一类个体取相同的名字。当我们说到 5 个苹果或者 7 个羊、 9 个星星、 3 个电子时,苹果、羊、星星、电子是一类个体的统称。在该命名下的每个个体具有 相同的地位 。分别研究不同类别的个体,是科学得以分科的重要标准。 l 个体的边界:既然存在边界是个体的共性,单独研究边界自然是个合格的科学课题。曹鸿兴著《系统周界的一般理论 -- 界壳论》 ] ,开此研究之先河。 l 个体的内容:边界把个体与外界环境分开,而个体内部是具有特定质地、性质、结构以至功能、目标。每个苹果、人、星星、国家都有内部特有的质地、性质、结构以至功能、目标,这些内容太丰富了,它们是各个具体科学分科的研究内容。我们在这里分析涉及个体的一般特点、统计量和规律,但是不是代替各个学科对它们的分门别类做研究。 余下部分就不在这里出现了,打算看全文者,敲本文参考文献最后一个标题:个体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 张学文 . 组成论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3 张学文 . 组成论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3 张学文 . 横贯众多领域的一个概念和一个单位 ,《世界华人一般性科学论坛》论文集,智多星出版社, 2007 , 534-537 ,也见于 http://zxw.idm.cn 网站上的 http://zxw.idm.cn/common/ge0512.doc 文档 曹鸿兴 . 系统周界的一般理论―界壳论 ,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7 个体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
个人分类: 个体通论|5452 次阅读|66 个评论
美国小学老师竟然这样教集合的并集合交集
热度 1 jiangxun 2010-4-28 08:08
作者:蒋迅 来源: reddit 上面这样图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位美国小学老师讲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时举的例子。这样的老师能够上岗真是让人跌破眼镜。好在我儿子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下面这张图是我儿子的数学作业,看美国小学教算术时很不规范。难怪大学生里很多人都这样写推导算式。
个人分类: 谈数学|7796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个数学问题(邱荣涛)
grandFT 2009-10-21 19:24
提问人:邱荣涛 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也许讨论它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只是想弄清楚它,要知道,它折磨了我一个下午。问题如下: 对集合S, 设R是关于S中的元素的条件,如果S中的两个元素a,b满足条件R, 则称a与b有关系R, 记为aRb,否则称a与b无关系R. 如果对S中任意的元素a,都有aRa,则R有反身性; 如果aRb,则bRa,则称R有对称性; 如果aRb,且bRc,则aRc,则称R有传递性。 问题是: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它满足对称性和传递性,但没有反身性?有人说没有,并给出了证明,即有对称性和传递性,则必有反身性,但这个证明明显是错的;我觉得有,但没有找到。
个人分类: 提问讨论区|5583 次阅读|3 个评论
信息论的局限性及其根源分析
wangyong77 2009-3-16 21:07
信息论的局限性及其根源分析 1. 引言 香农(Shannon,又译仙农、申农)的信息论是针对通信问题的,对于现实中的信息问题并不一定非常适用 ,后人将他的信息论称为狭义信息论,而对应的广义信息不仅研究通信问题,还研究其他与信息有关的领域。针对广义信息,一些学者提出了全信息理论、广义信息论、统一信息理论等 。这些理论认识到了狭义信息论的某一些局限性,但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信息论局限问题,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来分析狭义信息论的局限性。 2. 香农信息论针对现实信息问题的局限性 目前被认识到的香农信息论的局限性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信息论仅仅考虑到了随机不确定性,而没有考虑到信息表示中集合的局限性和信息的模糊性等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模糊集、粗糙集理论。第二,信息论没有考虑语义和语用,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信息论的局限性的主要根源 。国内钟义信就提出包括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全信息理论 。 笔者也发现信息论存在如下局限性:第一,信息论没有考虑信息的可靠性问题,而现实中的信息大多数都是不可靠的。而信息的可靠性却是信息价值的前提,比如情报类信息的可靠性就非常重要。信息的可靠性是信息的主要指标,但是信息论没有考虑,仅仅是考虑到信息的不确定性。第二,信息的完备性问题,信息论并没有考虑信息并不完全发送的情况,而现实中许多信息都是不完全(完备)、片面的,需要融合。在没有更加完备信息的场合下,人们往往权宜地将片面的信息姑且当作全面的信息来对待,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不完备的信息相对于完备的信息而言是不可靠的 。第三,在信息论中一些简单的信道并联和串联可以合为一个信道,比如简单的两个串联信道的信道矩阵可以直接通过相乘而当作一个信道,但是信息论没有考虑信息复杂的多重传递,比如,信息从一个信源传递到中间信宿,而中间信宿又转发给一个最终信宿,而且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信息的表示发生了改变,在这种多重传递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重不确定性。现实中的信息往往需要经过这种多重传递,导致多重不确定性。比如,当然如果考虑前面提到的模糊集合等,这种多重不确定性性将更加复杂。信息论没有考虑到信道矩阵的传递概率等参数的复杂性。现实中这种传输特性可能不是确定不变的,而可能是随机变量,甚至可能更加复杂。第四,信息论中以通信为研究对象,其传输的信号本身是确定的,然而现实中却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问题。在通信中,定义信息为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无可厚非,但是面对本身不确定的信息,我们如果去消除其不确定性,只会导致信息失真,这是舍本逐末的。量子信息论就是对经典信息论的一种推广,量子比特除了是0和1外,还可以是0和1中间的一个叠加态。在文献 中,考虑了信息的可靠性问题,指出信息的可靠性比确定性更加重要,现实中,人们也是宁可选择不确定,但是可靠的消息,也不会选择不可靠而确定的消息。第五,信息论中的条件相对而言是简单的,而且多是以条件概率来表示的。然而现实中许多中的信息的条件是比较复杂的,比如,给出的条件可能是知识、规律等等,在已知先验概率的情况下,又得知某一个规律,通过这个规律并不能简单得出相应的条件概率来。第六,信息论用先验概率来表示已知的信息,然而,现实中,许多已知的信息并不是可以用先验概率来表示,比如可能包含未知数,可能是某个约束条件,可能是某个规律,甚至可能是完全未知的。第六,信息论由于不考虑语义,没有考虑到信息可能本身都是不相容的,自相矛盾的。现实中,有大量的信息可能是不一致和矛盾的。 3. 信息的实例分析 针对以上局限性,为了让问题更加明朗,可能通过举例来分析: 例子一:发送者给接收者发送重要情报:某两国即将开战。从信息论而言,这本身是一种信息量很大的信息,但是如果这个消息不正确,可能它就会造成很大的祸害,人们更加看重消息的可靠性,如果信息不可靠,通信是无意义的,信息的价值也不存在。信息论只是力图保证接收者接收到的消息是原来的消息,而对来自于信源的信息是否真正可靠,并没有进行研究。若以上信息不可靠,则两国开战的概率可能不是 1,而是介于0和1之间,这样概率值本身具有随机不确定性。为了不至于将概率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混淆,可以假设发送的情报改为:某两国即将开战的概率为0.7。如果这个情报不绝对可靠,则可能这个概率值不是0.7,而是在0.7附近,此时概率本身不是确定的,值0.7可能只是平均。这种可靠性问题还可能更加复杂,比如除了针对于是否开战可能不可靠外,还可能针对主语有不可靠的可能性,比如,可能不是两国,而是三国,或者两人等等。 例子二:某一事件 m的概率是由一些条件确定的,假设这些条件是c 1 ,c 2 ,,c n ,且假设事件m的概率可以表示为 P(m)= f(c 1 ,c 2 ,,c n ) 假如我们只是对于条件 c 1 未知,其他均已知,或许可以根据条件c 1 的概率分布,求出P(m)的平均值。针对具体的情况,条件c 1 却是已知且确定的,但是在未知该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只有权宜地利用该条件未知情况下的平均的概率值来代替真实的概率,这种情况下,两个概率值虽然相近,但是并不等同。当用平均值取代具体的某一值的时候,信息显然不可靠,因此,在本例子中的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也可以转换为信息不可靠的问题。一般而言,知道的条件越多,条件越完备,得出的概率就越可能接近条件完备的情况下的概率,进而信息也越可靠。本例子的情况可能更加复杂,比如,m的概率在所有的条件都确定的情况下,依然可能是随机变量,好比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并不是因为隐参量的存在或者量子力学的不完备,而是一种自然的不确定性。 例子三:通过几次实验来测试某一事件 m发生的概率,当已知条件t:实验结果为P t (m)=0.7的情况下,我们并不能知道此条件下事件m发生的概率P(m∣t),只能确定P(m∣t)是在0.7附近的一个随机变量,如果一定要将该随机变量用固定的值0.7代替,该值就会带来可靠性的问题。概率论和信息论中都频频出现联合概率分布和条件概率,但是并没有说明许多条件下,条件概率或者联合概率分布中的概率值本身可能是随机变量,或者部分未知,甚至完全未知的。这样容易导致本来概率值不确定,但是却将不确定的概率值当作确定的概率值。 例子四:某生考试成绩一向非常理想,得优秀的概率为 0.875,但是在一次考试之前,因为生病而耽误了功课,所以其得优秀的概率会下降,假设降到0.75。在未知考生生病和耽误功课之前,我们知道的先验概率的不确定性要小于知道耽误功课以后的后验概率的不确定性。从信息论角度看,后者的信息量反而减少了。现实中,人们并不会因为先验概率不确定性小而选择它,而是会选择条件更加完备的情况下的后验概率,因为它更加贴近实际。这一点说明,以不确定来度量信息是受到限制的,这对于本身不确定的问题是不适用的,此外也说明信息需要有度量其可靠性和完备程度的指标,而且这一指标比度量信息不确定性的信息熵更加重要。 例子五:甲从乙处得到情报:敌人明天早晨百分之九十九要发动进攻。此后,甲同样从丙处得到相同的情报。从信息论角度来看,对于问题敌人明天早晨是否要发动进攻,不确定性是一样的,因而信息量一样,丙似乎并不提供新的信息。但是人们依然会感觉从丙处得到了信息,这种信息使得甲更加确定敌人明天早晨百分之九十九要发动进攻,这一例子进一步说明信息的可靠性应当是一个度量信息的指标。 例子六:当获得消息所有的事件都是等概率发生的的时候,对这句话的内容是什么,或者对于问题所有的事件发生呈现什么样的概率分布而言,它消除了不确定性。但是对于什么事件将发生情况,不可能是更加确定,信息量不可能增加而只可能是减少。这一点说明信息量仅仅是针对于消息本身的不确定性而言的,而该消息衍生出来的问题的不确定性并不与消息的信息量有必然联系,因此,信息熵这一度量的应用范围也是有限的,并不适合应用在日常的信息问题中。 例子七: Brillouin曾经提出了一个悖论:假如一段信息被以文本形式发送,文本的最后一部分却告诉接收者,说明此前的所有的信息都是不真实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有信息被传输?Brillouin建议要关注负信息。在该悖论中,有两部分消息,第二部分消息是对前面的一种否定。笔者认为,这两部分消息前后矛盾的,它们的可靠性都是相对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假如发送者是诚实的且没有故意开玩笑,则根据语境和情理分析,后面部分的消息正确的可能性大的多,这种情况下,综合前后部分的信息,可以认为没有发送有用的信息。当然也不能绝对地排除发送者在后面犯错误或者是发错消息的可能性。信息论中,消息的各个符号之间的关联采用冗余来表示,但是,该消息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从整体上看成是一种冗余的编码,即不可能被发送的编码(发送概率为0的编码),由于通信中时延的存在(如果没有时延存在,一般情况下消息会是自恰的),使得本不相容的,也不可能被发送的信息在一个完整的消息中发送。 通过以上的例子分析,暴露出信息论的一些局限性,为挖掘信息论局限性的根源提供了基础。当然,还有许多局限性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4. 信息论局限性的根源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以得出,信息论没有考虑信息的可靠性,而信息的可靠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通信中,由于消息是确定的,因此,不确定性的消除与可靠性的增加有一定的联系。实际上,我们要消除不确定性是很容易的事情,而香农信息论的消除不确定性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完备性为基础的,比如利用纠错码纠错,利用后验概率来增强信息的完备性。假如把信息的确定性当作唯一的指标,抛开信息的可靠性问题,则可以随便确定某一事件的概率为 1,其余事件的概率为0就可以了。再假如,我们把信息的确定性当作首要考虑的目标,其次考虑其可靠性,则我们也可以指定概率最大的事件概率为1,其余事件概率为0。这样首先保证了确定性,可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如此,信息论和信息处理就变得相当的简单了。显然现实中人们不是这样的。根据以上多处的分析,可靠度是信息的一个首要指标。 以上的信息的可靠性、完备性以及经典集合的不切和实际都可以归结为对信息的多重不确定性的忽视,比如,在实例分析中,我们发现不可靠的信息,它的信息表示本身是不固定的,其概率值可能是随机变量,不完备的信息也是类似。对于模糊集和粗糙集之类的非经典集合,则可以认为是某一个集合包含的对象不确定而造成的,比如,在粗糙集中,对象 a 可能属于也可能不属于集合X,对象a 是否属于集合X就具有随机不确定性。其中一些不确定性与信息论原有的不确定性叠加起来就可能产生多重不确定性。这里的不确定性除了随机不确定性、模糊不确定性,还可能有更多形式的不确定性,包括某些不完全的约束条件造成的不确定性。可见,对信息多重不确定性的忽视是信息论的局限性的重要的根源。对信息可靠性的忽视也是信息论无法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鉴于所有的信息都很难可靠和完备,所以我们可以将可靠性和完备性问题总归为信息的相对性问题。实际上,现实中人们很难得出完全可靠的信息,只有权宜地采用相对可靠的信息,当有更加可靠的信息的时候,人们会利用更可靠的信息取代先验的信息。由于可靠性也与概率值的不确定性有关系,对信息可靠性的度量也可以借鉴香农对信息不确定性的度量,然而,计算概率的不确定性会比信息熵的计算复杂,因为概率需要满足更多的约束条件。 从 Brillouin悖论和例子四与例子六可以看出香农信息量公式仅仅是用来度量传输特定信息的时候最少的传输量,在通信场合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可靠性,但是当考虑信息对应引申出来的意义的时候,信息量大小与消息的意义的确定性和内容的多寡并没有必然关系,且某一信息可能增加其他信息的不确定性,甚至一些信息可能一方面增加一些信息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减少另外一些信息的不确定性,比如今天下雨这一信息可能减少今天路上潮湿与否的不确定性,但是也会增加今天学生迟到与否的不确定性。可见,是否需要考虑负信息也是值得商榷的。 当然,信息论也与现实信息问题具有很强相似性,信息论的方法很值得在现实的信息问题的研究中(包括信息的可靠性的研究中)借鉴,比如 Brillouin悖论中的自相矛盾与纠错编码出现错误导致的不一致性很相似,可以类似采用取最大概率事件作为真正发生事件,而当概率都很相近的时候,可以类似删除信道进行信息删除。 总而言之,信息论的局限性是源于信息论是针对通信问题的,其模型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当然也与概率论的局限性有关系,由于对概率值随机性和多重随机不确定性研究的不足,使得人们容易陷入概率(包括联合概率分布)就是确定值,而不可能是随机变量, 给定条件就可以得出条件概率等思维定势中,而这些思维定势只是适用于现实概率论问题中的一部分。由于信息论的这些限制条件能够较好地满足通信问题,使得它能够在通信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而推广到一般的信息领域则需要针对它的局限性解除相应的约束条件。 5.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香农信息论的一部分局限性,通过对其局限性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明确它的适用范围,避免对信息论的滥用,将信息论应用在适用的领域。另一方面,可以为推广和借鉴信息论提供方向,比如可以根据信息表示中概率是固定值的局限性改进信息的表示来适应对信息可靠性研究的需要,进而推广信息论。此外,还为概率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信息论也与现实中的信息问题有许多的相似性,如前面提到的对信息可靠性和完备性的考虑。这些相似性为借鉴信息论提供了条件。 参考
个人分类: 相对信息论|216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个体-标志值-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之七
zhangxw 2008-7-22 17:53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和它的复杂程度之七 ( 7 )复杂程度的定律 (张学文, 2008-7-22 ) 1. 最复杂原理 l 个体集的随机性 掷一个骰子,它出现几点(那点向上)就有随机性,从一副麻将牌中随便取一张牌,它究竟是什么牌也有随机性。玩麻将牌者要拿 13 张牌,这 13 张牌就构成了一个个体集(群体)。显然在没有拿到牌之前,这付牌究竟是什么也有随机性。 100 位顾客买了那些东西,他们的花费各是多少?在 事先也有随机性。看来,某些 个体集及其分布函数究竟是什么的随机性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而这也就引出了 不同的个体集 (如抓 13 张麻将牌) 有不同的出现概率问题 。现在我们设法把它量化和深化。 l 红绿灯模型 某人上班要经过 10 个红绿灯路口。针对每次上班可以问:你遇上了几次红绿灯。本问题的答案显然有随机性。从个体集语言的角度看,经过 10 个有红绿灯的路口等价一个个体集有 10 个个体,红灯、绿灯对应两种标志值。而回答了红灯(或者绿灯)的出现次数也就等价于知道了分布函数(不同颜色的灯各有多少)。如果遇到的红灯次数被概率计算出来了也就知道了 不同的个体集(分布函数)的出现概率(机会) 。 本问题是概率论中的二项分布问题。设红绿灯的出现概率都是 0.5 (相等),经过 10 次路口遇到 m 次红灯的概率 p ( m ) 为 p ( m ) = {10! / }(0.5) 10 ( 11 ) --- 表 8 第二行给出了不同的红绿灯次数 m 对应的不同的出现概率 p ( m ) ,第三行是利用复杂程度公式( 9 )计算出来的对应的复杂程度值。 表 8 不同红绿灯的出现概率 (不同的个体集、分布函数、复杂程度的出现概率不同) 红灯次数 m m =0 m =1 m =2 m =3 m =4 m =5 m =6 m =7 m =8 m =9 m =10 该事件出现的概率 1024 1 10 45 120 210 252 210 120 45 10 1 复杂程度 ( 比特 ) 0 4.6 7.2 8.8 9.7 10 9.7 8.8 7.2 4.6 0 表 8 说明: 出现概率最高的个体集(事件)也是复杂程度最大的个体集(事件) 。在概率的对数与复杂程度的坐标图(略)上它们是直线关系。 l 最复杂原理 如果标志值不仅只是两个(红绿灯)而是 k 个可能值 x 1 , x 2 ,, x i ,, x k 、而它们的出现的概率 p 1 , p 2 ,, p i ,, p k (也称为先验概率)可以彼此不相同、个体的总个数相当多(可以利用 Stirling 公式 ln N != N ln N-N ),利用概率论中的多项式分布公式,可以得到下面的关系 ln P = C + ni ln pi i=1,,k ( 12 ) n i 是概率为 p i 的标志值占有的个体数量。 --- 这个公式体现了不同的个体集的出现概率 P 与其复杂程度 C 的关系。 它表示该个体集的出现概率的对数等于该个体集的复杂程度再加上另外一项。显然当概率达到最大值时,复杂程度与另外一项的合计值也达到最大值。概率最大的事情自然是在一次实验中最容易出现,所以最容易出现的个体集是复杂程度与另外一项的合计值最大的个体集。 另外一项在本例中包括了各个结局的出现概率,它对应着一种限制、约束条件。在另外的场合它的外型可能不同。但是它都包括着一些约束条件。考虑到有的个体集的出现还会附有其他的约束条件,我们把另外一项更含糊化为在限制条件下。于是上面的公式、红绿灯的例子、概率公理和以后的例子,我们把: 有随机性的客观事物(个体集)都自动使自己内部状态的复杂程度在限制条件下达到最大值 称为 最复杂原理。 最复杂原理的正确性体现于多次实践中它经常是对的,而不是每次必然正确,它与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之类的确定性规律在品格上是不同的。 l 定性的例子 你在街上会遇到很多人,有买东西的、上学的、做生意的、出差的、看病的等等。把遇到的人看成是一个个体集,根据最复杂原理这个个体集内的人(个体)的活动目标(标志值)会自动最复杂化。从商店出来的人都买了相同商品的事件的出现概率就非常小的,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买什么东西的人都有。所以最容易出现的也正是复杂程度最大的。你把一个玻璃杯摔碎了,碎玻璃的大小都相同?根据最复杂原理,它们是尽量地不相同,碎玻璃的大小尽量复杂化。仔细想想,符合最复杂原理的事物几乎是司空见惯。 l 定量的例子 斩乱麻问题 最复杂原理不仅在生活的事例早已司空见惯,而且也可以推导出很多定量规律。 利用分布函数可以计算该个体集的复杂程度。对此也可以 反过来思考 :对于有随机性的个体集,根据最复杂原理(复杂程度最大),能否反算出分布函数? 这个问题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在离散变量的情况要利用求函数的极值的技巧反求自变量(分布函数)。在连续变量的情况下就要利用变分技术去反算未知函数(连续型的分布函数)。拉哥朗日乘子方法经常帮助我们达到目标。现以 斩乱麻问题 为例说明之。 把长为 L 的绳子 随机地 切割成充分多的 N 段,问 不同长度的线段各有多少 。这就是斩乱麻问题 。把切碎的绳子看作是个体集,这就是利用随机性从理论推测其分布函数。 切割的随机性造成了线段长短不齐,它体现了事物的 复杂性 。以 f(x) 这个分布函数表示不同长度的线段占的百分比(权重),那么它对应的复杂程度为 C =- Nf ( x )ln f ( x )d x ( 13 ) 切割当然不是烧掉,切割后的线头总长度应当等于 L ,即 L = Nxf(x )d x ( 14 ) 根据最复杂原理, C 应当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最大值。而上式是一个约束,另外百分比的合计值应当等于 1 ,即 1= f(x )d x ( 15 ) 也是一个约束条件。 现在的问题是:在( 14 )、( 15 )的约束条件下使 C 最大的分布函数 f(x ) 应当是什么。根据求泛函数极值的拉哥朗日方法,构造一个新的函数 F : F =- f(x )ln f( x)dx + C 1 + C 2 ( 16 ) -- 这里的 C 2 , C 2 是待定常数。很显然,复杂程度 C 达到最大值, F 也达到了最大值。在 F 达到最大值(体现最复杂原理,也考虑了本问题的特殊约束条件)时它对未知函数 f(x ) 的变分应当等于 0 。利用 F 对 f 的变分为 0 ,我们得到 f ( x )=exp ( -1+ C 1 x + C 2 )。 -- 利用( 14 )和( 15 )消去未知数 C 2 , C 2 解得 f(x )= ( N/L ) exp(- Nx/L ) 注意到 L/N 的含义是线头的平均长度,以 a 表示它 ( 也是常数 ) ,有 f(x )=(1/ a )exp ( 17 ) 它是一个负指数函数。即一堆斩乱麻中,不同长度的线头占的百分比(分布函数),应当是 负指数函数 (相对密度分布函数)。 它显示长度 x 短(小)的线头多而长线头很少。 根据相对密度分布函数的定义,线头长度在 x x+ x 范围的有 Nf(x ) x 段。如 L = 200 米 ,切成 N =20000 段(平均值 a = 1cm ),可以计算出长度在 3 4 cm 范围的线头有 604 段,占总量的 3% 。 我们可以做一个 数值模拟实验 以得到一个斩乱麻的样本。对比显示最复杂原理得到的理论分布与模拟实验结果的 一致的 。这说明最复杂原理与实际相符合。例子中虽然利用了复杂程度最大,但是没有计算复杂程度的最大值究竟是多少。原因是我们主要兴趣是利用复杂程度最大去推算理论的分布函数。 一般地说,只要某个体集具有随机性,就可以 利用最复杂原理配合不同的约束条件得到不同的理论分布函数 。客观存在的有随机性的个体集很多,所以利用最复杂原理求分布函数的一般方法有广泛的应用和价值。 l 熵原理与最复杂原理 我们从不同的个体 - 标志着 - 集合的出现概率入手,利用了概率最大对应复杂程度最大,从而得到了复杂程度最大的个体集也就是出现概率高的个体集。我们把它称为最复杂原理。由于已经说明热力学熵是复杂程度的特例,所以联系着热力学熵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原理,熵最大原理)也是最复杂原理的特例。 2. 复杂度定律 复杂程度是物质自身天然具有的属性,它和质量、能量一样地真实。关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能量已经有了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与之对应也应当 存在一个关于物质的复杂程度的变化规律,现在暂称为复杂度定律 。限于篇幅这里仅指出某些观点: l 个体集概念有层次性,复杂程度也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形态)的复杂程度都客观存在。这类似物质的能量有化学能和核能。不同形态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不同层次(形态)的复杂程度也可以互相转化。 l 有限的物质仅具有有限的质量和能量,它也仅具有有限的复杂程度。 物质可以无限分隔的观点等价于有限物质的复杂程度为无穷大,这个观点使复杂程度概念失去物质性,所以它是错误的。 l 建议 把目前流行的 世界的 三元观 (物质 + 能量 + 信息)修改为 物质属性 的三元观 (质量 + 能量 + 复杂程度)。 l 存在着质量变换机构(如木器厂)、能量变换机构(如水利发电厂)和信息变换机构(如电视机),但是使 输出的质量、能量、信息大于出入的变换机构是不存在的 。 l 爱因斯坦的质量能量公式可能要扩大为 质量、能量、复杂程度之间的定量互相转化关系 ,而其总量具有保守性。写为公式就是,对于孤立系统,有 m + E / v 2 + k C =0 ( 18 ) 这里的 v 是光速、 C 是复杂程度、 m , E 分别是质量和能量。而 k 是待定常数。 l 我们暂且 把上面的认识连同最复杂原理合称为复杂度定律 。 3. 小结 根据个体集(客观事物)的分布函数,利用公式( 9 )可以计算该广义集合的内部状态的复杂程度。具有随机性的广义集合,它的复杂程度常常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利用这个最复杂原理可以推导很多事物(个体集)的理论分布函数。 复杂程度是客观物质具有的基本物理量,它与质量、能量一样的真实,在一定的意义下它与信息熵成正比例。关于客观事物的复杂程度的一般规律与最复杂原理一并称为复杂度定律。 本部分的内容取自 2002 年《物理与工程》杂志 12 卷第 5 期上 组成论 介绍(中)一文,但是做了一些删减、修订、补充。
个人分类: 组成论|49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个体-标志值-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之六
zhangxw 2008-7-7 18:01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和它的复杂程度之六 张学文 20080707 (6 )复杂程度概念 1. 复杂和复杂程度 低年级的小学生就知道复杂二字的含义。可是从科学的角度看,要把复杂提炼为科学名词,就需要把它定量化。确实如果我们可以把复杂量化为一个可以计算的量,并且方便地用到十分广泛的领域,那么我们就提炼了一个重要概念。 在系统科学里人们要研究复杂的系统。最近 30 年所谓复杂性研究又成为热门。在这些领域都标榜自己研究涉及复杂的问题,如果对复杂的定量计量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那么这个研究必然存在基本的弱点。因此给复杂下个妥当的定义,并且在各种场合可以具体计算出来复杂程度是多少,这就是件重要的事情。 在前面交代了个体 - 概念 - 集合和分布函数概念,再引入复杂程度概念就十分方便了。 复杂程度: 用个体集的分布函数计算一个数(C) 对于由 N 个个体组成的一个个体集,根据其中每个标志值占有的个体数量 n i , ( i =1 , 2 , , p , 显然 pN ))都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出一个数值来。我们用大写的 C 表示这个数: C = N log N - n i log n i ~~( i =1,2,, p ) 这里的各个 n i 就是各个标志值 x i 所对应的个体的数量。或者说是分布函数的函数值。 这里的 log 是数学里的取 对数 的意思(对数的底应当是大于 1 的实数)。如果对数是以 2 为底的,其复杂程度的单位就称为比特 , bite 。它与信息论里的单位是相同。 经过对这个量的多侧面分析,我们认为 把数值 C 称为该个体集的复杂程度是很妥当又十分需要的 。 只要每个个体集的分布函数是知道的,就可以计算出该个体集的复杂程度 C 。个体集可以用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以致社会科学,所以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很多领域的研究对象(个体集)的复杂程度。 2. 计算复杂程度的例子 个体集 是指一个白球和两个黑球,求这个个体集的复杂程度 =1( 白球 )+2( 黑球 ) C A =3log3-1log1-2log2=2.75 比特(计算时对数以 2 为底,下同)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个体集内标志值的差别程度、可区分的状态的丰富程度或者状态的混乱程度。如果 3 个球都是一个颜色,那么公式变成了 C =3log3-3log3 = 0 即其复杂程度为零,它说明清一色的系统,其复杂程度为零(再简单不过,所以复杂程度的最小值是 0 ,它没有负值)。而且无论这里有多少个个体,其复杂程度都是 0 。一个水库里有很多水分子,你可以说那里物质很多,但是该系统的内部的状态却是清一色的水,这十分单纯,所以状态的丰富(复杂)程度小到了最低值, 0 。 由 0 , 1 , 2 , , 9 这 10 个数组成的数的复杂程度= 10log 2 10=33.21928bite (注意 log1=0 )。由 26 个英文字母组成的个体集的复杂程度= 20log26=26 log26 3.321928=122.2 bite 。一副扑克牌有 54 张,每张都不同,根据复杂程度公式,其复杂程度= 54log54=310.76 bite( 比特 ) 。 钱夹里有 3 张 100 元的、 4 张 50 元的、 5 张 10 元的人民币,班里有 23 个女同学和 21 个男同学,这些个体集的复杂程度大家不难根据公式计算。 下面是求算复杂程度的更多的例子(题目),它们体现了很多领域都存在对应的复杂程度的计算。它们都用这里提供的公式,而这些我们过去可能没有想到。利用这些计算自然可以展开对应的分析研究。确实,过去不少人围绕平均值做了很多文章;现在我们看到一切可以计算平均值的数据都可以拿了再计算另外一个重要的数 -- 复杂程度 C ,所以利用复杂程度再写文章很多的机会已经来了。 l 已经知道不同年龄的中国人各有多少,于是可以求中国的人口年龄的复杂程度。 l 一个国家有 30 万公里的公路,已经知道不同等级的公路各有多少,求公路等级的复杂程度。 l 已经知道 500 强企业的资产,求企业的资产的复杂程度。 l 已经知道 10 万平方公里面积受到了不同烈度的地震灾害的面积各有多少,求该地区地震烈度的复杂程度。 l 已经知道本省 12 万平方公里面积上不同雨量分别占了多少面积,求雨量分布的复杂程度。 l 已经知道本岛屿上不同物种的动物各有多少,求该岛上动物的复杂程度。 l 知道班上 57 位同学的考试成绩,求考试成绩的复杂程度。 l 运动会的门票 1 等的 200 张, 2 等的 1000 张, 3 等的 1200 张,求运动会门票的复杂程度。 3. 复杂程度的重要性质 根据复杂程度公式,注意到 N , 以及各个 n i 都是正整数,不难知道复杂程度不会出现负值。而当每个标志值仅占有一个个体时(各个个体的标志值都不相同时,复杂程度达到它的最大值, C = N log N 。当 N = 1 时,即这个个体集里只有一个个体,其复杂程度= 0 。 个体集 与个体集 如果它们所包括的个体是同类个体,而且标志相同(标志值可以不同),当它们合并为一个个体集以后,新的个体集的复杂程度可以大于原个体集的复杂程度的和。如 是一个红球, 是 1 个白球,把它们合成一个由两个球组成的新的个体集,则新的个体集的复杂程度= 2log2 ,由于原个体集的复杂程度都是 0 ,所以个体集的合并(加法)体现了 0+00 的特点。它对哲学家热心讨论的 1+1 大于 2 问题给了一个严格的数学、物理论证 。 在信息论的语言里,面对一个个体集进行一次(不是 2 次,或者多次)抽样的结局的不确定性 H 被表示为 H =- p i log p i ~~ ( i =1,2,, p ) 注意到 p i = n i /N, 有 , C = NH, 即信息熵 H 的 N 倍就是复杂程度 C 。于是沿着现在的思路引入的复杂程度概念与信息论里的信息熵概念是成正比例的量(如果进行 N 次抽样,其结局的信息熵恰好等于复杂程度 C )。由于信息论中已经发现了信息熵的很多数学性质,借着这个关系,信息熵的很多知识也自动归入复杂程度的性质中。 《组成论》还指出在热力学领域,复杂程度(乘玻尔兹曼常数以后)就是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熵。 于是我们看到复杂程度概念吸收了物理学的热力学熵、信息论的信息熵作为自己的特例,它同时把自己方便的用到一切 个体集 上。所以复杂程度概念的明朗化也是熵概念在新理解方式下的合理扩展(从热力学扩展到其它领域,这可以是概率领域,也可以是另外的)。 4. 复杂程度物理意义 应当说规定前面的计算量 C 为复杂程度的核心理由是它的计算结果符合大家在生活中对复杂一词的理解。这就使得用途十分广的复杂概念有了比较科学的量化途径。而各种场合对复杂二字的理解自然就成为理解复杂程度公式的多种思路。 前面已经看到该系统内(个体集)的不同(可分辨)的标志值(状态)越多则复杂程度越大(相同的标志值的数量越多复杂程度越小);个体数量( N ) 很大,则复杂程度大。在有些场合这个量,体现了该系统内部状态的多样性,复杂程度是个中性词。 热力学关注物质分子运动的混乱、差异、丰富程度,并且用热力学熵表示它,所以你可以借助热力学熵理解复杂程度,也可以反过来,借助复杂程度理解热力学熵(比较流行的把热力学熵说成为无序程度是不准确的,因为序不能简单的用复杂来度量,所以我们不使用这个提法)。在信息论里人们考虑抽样结局的不确定性,它现在也成为理解复杂程度概念的一个角度。相信大家在把它用到不同场合时会逐步加深对这个重要的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5. 关于复杂程度的定律 我们从个体概念的清晰化,引申出关于个体的集合概念,即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个体集),随后提出了对个体集的分布函数概念的提炼和个体集的特征量的讨论,并且引出了复杂程度概念。复杂程度概念与热力学熵概念、信息熵概念的 联系固然是我们重要的收获,但是新概念的引入如果没有与新规律的揭露联系起来,人们可能就怀疑这样做是否值得。我们后面就要说明前面这些概念、公式的引入核心是为了引入一个定律,复杂度定律。
个人分类: 组成论|4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个体-标志值-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之五
zhangxw 2008-6-30 16:55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和它的复杂程度之五 ( 5 )个体集的表示、运算和特征量 张学文 20080630 在数学中一切进步都是引入符号(表意符号)后的反应――皮亚诺( G.Peano ) 让个体概念进入科学领域,还需要引入有关的符号以及量化、运算方法 1. 字符多项式 我们一般地把有 p 项组成的 a 1 x 1 +a 2 x 2 ++a i x i +a p x p 的式子称为字符多项式。在外型上,字符多项式类似初等代数里的多元一次多项式,但是它们的各个 a i 和 x i 都可以是独立的,有一定意义的 字符串 (不再单纯是数了)。而 + 号也需要针对需要去定义(说明)。由于它们经常不再是数,所以连写在一起,也不具有数的乘法的意义。 这里有 9 个水果: 3 个苹果, 2 个梨, 4 个香蕉,可以用字符多项式写为 ( 3 个)(苹果) + ( 2 个)(梨) + ( 4 个)(香蕉)。它对应的字符多项式里的字符串见表 6 表 6 例子里的各个字符串在字符多项式一般公式中的含义 符号 a 1 a 2 a 3 x 1 x 2 x 3 含义 3 个 2 个 4 个 苹果 梨子 香蕉 而字符多项式里的 + 号具有还有的意义(不是强行把含义不同的东西做 代数 加法)。 数学老师会告诉我们 3 个苹果不能与 2 个梨做加法,因为它们的单位不同。但是这里对加号有了另外的理解,于是 3 个(苹果) +2 个 ( 梨 ) 就是合格的表达式了。显然, 3 个(苹果) +2 个 ( 梨 ) = 2 个 ( 梨 )+3 个(苹果)。 文献【 3 】初步讨论了字符多项式和它的一些应用。哪里还指出它可以表示各种表格。下面我们要用它表示个体集。 2. 个体集的符号表示 对于个体集本身,我们一般用被方括弧包起来的大写粗斜体的字母表示它(这与集合的表示类似)。如用 表示盘子里有 9 个水果: 3 个苹果, 2 个梨, 4 个香蕉。 、 、 等等都是可以用的符号。 3. 离散的分布函数的符号表示 鉴于经常出现分布函数的自变量不是过去常用的连续变量而可以是离散的特征标志(如名字是苹果、梨、香蕉的水果、兰色的,黄色的 .. ),所以我们推荐用 字符多项式去表示分布函数 。例如前面的例子里,我们就用下式表示这个个体集的分布函数 = ( 3 个)(苹果) + ( 2 个)(梨) + ( 4 个)(香蕉) 这里的 代表了一个个体集,而等号后面表示该个体集的分布函数。 显然 =15 个(儿童) +16 个(成年人) +9 个(老年人)表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各有多少, 就是一个分布函数明确的个体集。这里把园括号省略了。 =14(70 分以下 )+25 ( 70-90 分) +10 ( 90 分以上)表示了一次考试的全班成绩的个体集的分布函数,它告诉我们 70 分以下的学生有 14 个, 70 到 90 分的学生 25 个,高于 90 分的学生有 10 个。 根据上面的说明,我们一般用方括弧包起来的大写粗斜体的字母表示个体集本身;而用字符多项式表示该个体集的分布函数。这里的等号=体现了前面的认识:知道了它的分布函数,也就 等于 知道了一个确定的个体集。而加号 + 的意义是还有、还包括有的意思。 如果再借用数学里的求和符号,个体集的分布函数就可以一般的写为下面格式: = n i x i 这里的各个 x i 是彼此不同的标志值(也称为变量);而各个 n i 是对应于该标志值的个体的数量(这里用符号 n 代替了 a , 它包含计量单位个)。我们也用系数称呼它。 对于分布函数是连续变量的情况(标志值是连续变化的),它们对应的个体数量也是连续变化的情况(在个体数量十分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化离散为连续的数学处理技巧问题)出现这个问题,我们依然可以用数学里惯用的连续函数去表示它。 4. 个体集的运算 如果我们给某概念一个比较严的定义,而提不出随后有什么好处(定量的计算、新规律的发现 )这样的定义也就没有吸引力了。 已知甲小学的不同年级各有多少学生,还知道乙小学不同年级各有多少学生。求两个学校合并以后的不同年级各有多少学生。如果用个体集 分别表示两个学校的学生个体集,两个小学合并以后的个体集用 表示,那么个体集 就是 、 的和。这里的和是一种数学运算,这可以写为 = + 如何对两个个体集做加法运算?其实,运用代数里的多项式加法(合并同类项)正合适。在这里已经看到我们定义的字符多项式的好处。 《组成论》里介绍了个体集(哪里称为广义集合)的某些运算规则。它把我们过去熟悉的一些逻辑和代数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等,引用到个体集中。通过这些运算可以得到含义明确的新的个体集。个体集不仅成为可以运算的对象,而且通过运算扩展了我们的知识。 5. 个体集的某些特征量(参数) 个体集存在一些重要的特征量或者说重要参数。 5.1 个体集的 个体总数 N :由于我们突出了个体的完整性(量子化)、离散化(现在时髦的称呼是数字化)所有个体集里所包括的个体的数量应当是个正整数。这个正整数自然称为该个体集的个体总数。这个小学校有 400 学生,中国有 13 亿人、哪个盘子里有 7 个水果都是例子。根据定义,个体集的个体总数显然是个体集的分布函数多项式表示下的各个系数的和,即 N = n i i =1, ,p 5.2 个体集的标志值的 平均值 m :如果某一个体集的各个标志值 x i 是 物理量 (包括单位)而不是字符串,那么通过下面公式得到的数值显然应当称为该个体集的标志值的平均值(与统计学里的定义一致) m = n i x i /N ( i =1p) 公式中的 n i 和 x i 都是数,而且这里是真的在 n i 和 x i 进行普通的代数运算(相乘)。运算得到的 m 的量纲应当与 x i 相同。 甲班的学生 - 年龄个体集为 = 3 个( 12 岁) +15 个( 13 岁) +11 个( 14 岁) +1 个( 15 岁) 那么甲班学生的平均年龄 m 显然是 M=(3*12+15*13+14*11+1*15)/(12+15+14+1)=13.3 即平均年龄是 13.3 岁。 5.3 个体集内不同标志值占的百分比(权重) f i :它等于具有标志值 x i 的个体数量 n i 与总体内的个体总量 N 的比值。即 f i = n i / N 百分比本来就是大家熟悉的统计量。现在用到这里了。 显然,各个标志值的 f i 的合计值应当等于 1 。 有时这被称为归一性。 1= f i = n i /N i =1, ,p 表 7 可以帮助理解上面谈到的一些特征量的关系。 表 7 个体集的一些特征量的关系 一般符号表示 总计 标志值(区间) x 1 x 2 x i 从下界到上界 个体数量 n 1 n 2 n i N 比例 n 1 / N n 2 / N n i / N N / N 百分比 f 1 f 2 f i 下面是特例 总计 年龄(岁) 12 13 14 15 12-15 学生(个) 3 15 11 1 30 百分比 3/30 15/30 11/30 1/30 30/30 定义: 百分比矢量 f 是个体集必然具有的一个矢量,它的各个分量就是具有特定的标志值 x i 的个体的数量与个体集内个体总量的比值 n i / N ,即 f i ( i =1,2, )。 如本班有 50 个同学,女生占 30 人,男生 20 人,则这个个体集的百分比矢量 f 的两个分量(顺序是女,男)是( 0.6 , 0.4 )。任何一个个体集的百分比矢量的各个分量代数和等于 1 。 5.4 百分比的代数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 (冯向军博士 2004 年评论《组成论》的一篇短文指出了百分比或者概率的平方和的物理意义。这里是在该认识上的综合和发挥,在此特做说明,在笔者看来这是冯向军博士的一个重要贡献。) 假设个体集内的每个个体用一个卡片代表它,而在卡片上根据它原来的标志值 x i ,写上该标志值对应的百分比的值 f i 。那么也可以认为 百分比本身就是标志值 了。即这个个体的标志值 x i 就改用 x i 占的百分比 f i 来代替了。 由于百分比这个新的标志值是数值,我们自然可以求这个个体集内各个个体的百分比的平均值。而根据平均值的定义, m = n i x i /N ,注意到现在 f i 代替 x i (相当于对自变量的函数求平均值),而 f i = n i /N ,自然有百分比的平均值公式: m f = n i 2 / N 2 = f i 2 i =1, ,p 于是我们知道一个个体集内的不同的标志值占的百分比的平方和,就是各个个体的新标志(百分比)的平均值。按照统计学的语言,这种平均值应当称为代数平均值或者算术平均值。 对于直角坐标系下的平面上的一个矢量,我们知道其分量的平方和是个有意义的量(开平方以后是该矢量的长度)。在 p 维空间中的一个矢量,其各个分量的平方和也是有意义的。对于个体集来说,它的百分比矢量的平方和等于百分比的平均值。 另外,对百分比,还可以求其几何平均值。根据几何平均值的定义,个体集内的百分比的几何平均值 m' f 应当是 m' f N = f i ni i =1, ,p 以上两个平均值都是个体集的重要特征量,它们与熵有特殊关系,这些后面再讨论。 5.5 个体集的复杂程度 C :其定义是 C = N log N - n i log n i i =1, ,p 这个公式给复杂程度以定量的定义,它还把应用于热力学的熵和应用于通讯领域的信息熵扩展到更广的领域。我们在下一讲再展开讨论。
个人分类: 组成论|3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个体-标志值-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之四
zhangxw 2008-6-27 10:37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和它的复杂程度之四 张学文 20080627 (4 )个体- 标志值- 集合 1. 个体的标志 根据个体的定义,每个个体有特定的边界和内在特征,所以每个 个体 都根据其边界或者内部特征而具有若干个特征 标志 。太阳系的每个行星都是一个个体。而这里的每个行星都具有自己的质量、体积、自转周期、它与太阳的距离等这些 特征标志 。对于本班的同学,我们可以说这里的每个同学都有特定的身高、体重、年龄等。身高、体重、年龄就是这些个体的统一的 特征标志 ,而质量、体积、自转周期、与太阳的距离是每个行星都具有的 特征标志 。确实,我们都是通过各个特征来认识各个个体的,所以个体具有特征标志的几乎是不言自明。 2. 个体的标志值 对于每个个体,它不仅具有若干个特征标志,而且对每个标志,在确定的时刻,它都有具体的、确定的 特征值 。例如对本班的学生甲(个体)身高 1.2 米 ,体重 24 千克 ,年龄 8 岁,这里的 1.2 米 就是身高这个特征标志的标志值。 24 千克 , 8 岁是分别是体重和年龄的特征值。 365 天自转一圈、半径是 6370 千米 分别地球这个个体的自转速度、体积这两个特征标志的标志值。 表 1 个体-标志-标志值举例 个体的名称 特征标志 标志值举例 一张麻将牌 条、并、万等 柒条 一个学生 学生的体重 体重 37 千克 一升 海水 海水的温度 温度 23 度 一本书 书的价格 15 元 一张选票 投票结果 赞成票 一张人民币 人民币票面值 五元 在上面的表中列了一些个体的特征标志和特征值。这里的多数例子的特征值是有单位的具体数值量,这些与物理量十分类似。而选举的例子中,其标志值不是数值量而是字符串。这说明特征值也可以是含义明确的字符串,而不限于是有单位的数。 在统计学和概率论里人们用 随机变量 概念,我们这里的标志相当于哪里的随机变量,而标志值是随机变量在特定时刻或者特定的抽象试验的结局的 取值 。以后我们把随机变量与标志两个词混同使用。请注意这里谈的标志值都是针对该个体在特定时刻(特定场合)而言的。不同的时刻该个体可能有不同的标志值。 3. 同类个体 定义 :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标志的个体称为 同类个体 。 同类个体往往有集体的名称(语言学里称为集体名词,以与特有名词相对)。行星、苹果、学生、劳动者、乘客、家用电器等这类个体的统称,都是它们的例子。 4.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个体集) 定义 :由若干个(一般是有限个)同类个体组成的集体里,如果就某一标志(或某 些 标志)而言,每个个体在确定时刻有确定的标志值,就把该集体称为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简称为 个体集 。 这里的 3 只羊的体重分别为 5 、 28 、 34 千克 。每个羊作为个体而存在,体重是它们都具体的特征标志,而 5 、 28 、 34 千克是每只羊的标志值(这里的标志值是有单位的数量)。它们就组成了一个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即 个体集 。有 5 个球, 3 红, 2 黄,球是个体,颜色是它们共同具有的标志,红色、黄色是它们各自的标志值(这里的标志值不是数,是字符串)。所以这 5 球组成的集体是一个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或者说是个明确的 个体集 。 已经知道本班 34 位同学的身高,这就是一个个体集。已经知道太阳系的各个行星的直径,也构成一个个体集。依然是这 34 位同学,知道每个学生的体重,也构成另外的一个个体 - 标志值-集合(个体集)。 《组成论》里讲的 广义集合 就是这里的 个体集 。通过本文,我把广义集合改称为 个体集 ,关于确定时刻的若干同类的个体以及各个个体的标志值的 知识集体 。 个体集内的每个个体具有的标志可能不只一个(如每个学生不仅具有身高,还具有体重、年龄 ),但是为了集中研究我们特别关注的侧面,我们通常只分析它们的一个或者两个等少数标志,而暂时回避其它的标志。《组成论》里提供了各个科学分支里大量的个体集的例子。 数学里早就有了集合概念。这里的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既借用了集合的概念,又突出了以 个体 为元素的这个物理特点,它还涉及了标志值概念,甚至于它还知道不同标志值的个体数量是多少(知道一个函数,见下)。这些知识自然比数学里的一般集合概念要丰富。我们指望它在自然和社会科学中更容易应用。您可以把它看作是集合概念向物理内容的靠拢。 5. 个体集的例子和类别 《组成论》提供了在各个领域的个体集(哪里称为广义集合)的大量例子,并且把它们分为六类(表 2 )。 表2 六类个体集的特点 类型 个体的特点 标志值的特点 例子 物质组成 物质名词(种) 物质名词(属) 三个苹果两个梨 时空场 空间、时间单元 空间或者时间的编号 一年有四季、礼堂座位编号 运动 时间单元 物体在空间的位置 一辆运行中的公共汽车。 物理场 空间单元(有时也是质量) 物体在该处的特征值 一张有等高线的地图 随机实验 与概率 每次随机实验 实验的结果 掷一次骰子 抽象事物 视问题而定 视问题而定 所有由假想事物构成(并不真的存在)的个体集都是其例。 6. 个体集的分布函数 对于每个明确的个体-标志值-集合(个体集),我们都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在确定的时刻,具有不同标志值的个体各有多少 。 既然每个个体在确定时刻的标志值是多少(是什么)是确定的(有时是已经知道的),自然该个体集内的各个标志值 x i 和它对应的个体的数量 n i 的关系也是确定(唯一的)。如果已经知道每个同学的身高,自然知道本班的不同身高的同学各有多少,既然知道每只羊的体重,自然知道不同体重的羊各有多少。所以上面的问题必然有答案。 我们把这个答案称为该个体集的 分布函数 。这里的标志值是自变量 x i ,而各个标志值所对应的个体的数量 n i 是函数值。 根据这个说明,前面的两个个体集的例子的分布函数可以用表或者图表示。 表 3 三只羊( 5 个球)组成的个体集的分布函数 三只羊的个体集 自变量(体重 / 千克) 5 28 34 函数值(羊的个数) 1 1 1 5 个球的个体集 自变量(颜色) 红色 黄色 其它颜色 函数值(球的个数) 3 2 0 图 1 五个球组成的个体集的分布函数(略) 在每个确定时刻,每个个体只能有唯一的标志值。而不能是多值。所以分布函数是 单值函数 。 每个个体集在确定时刻有唯一的分布函数。它告诉我们标志值 x i 的个体的数量 n i 。用表的格式表示这个函数就是 表 4 分布函数的表格表示 自变量 x 1 x 2 x i x p 函数值 n 1 n 2 n i n p 用公式表示这个函数就是 n = f ( x ) (1) 这里的函数二字的含义与数学、逻辑中的含义是一致的。 既然每个个体集都伴有唯一的单值的分布函数,我们也就认为:知道了分布函数也就确定了该个体集。 7. 个体集的分布函数的例子 表 5 个体集的分布函数的例子 与分布函数对应的问题 标志值 函数值意义 不同身高的学生各有多少(如三年级) 学生身高 学生数量 不同的年产值的企业各有多少 企业年产值 企业数量 不同人口数量的国家各有多少 国家的人口数 国家数量 不同吨位的轮船各有多少 吨位 轮船数量 不同质量的恒星各有多少(如银河系) 质量 恒星数量 不同温度的日子各有多少(如 1 年中) 温度 天数 不同拔海高度的面积各有多少(如中国) 拔海高度 面积 不同的随机变量 x 值的出现概率是多少 随机变量 x 出现概率 标志值可以是离散变量,也可以是连续变量,而函数可以是连续函数也可以不连续。《组成论》里提供了更多的例子。 表中最后一个例子把所有的概率分布函数都归入个体集模型内,即它们是个体集的分布函数的特例。但是这里在 用词 上与那里 有一些差别 。这里的连续型分布函数对应于哪里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哪里的概率分布函数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从变量下限开始到目前值的积分)。 ( 旁白:我们慢吞吞的讨论大家早就熟悉的 个体 二字,现在居然发现同类个体的 集合必然存在着一个函数,好像我们走了一段熟路可居然看到前面出现了新景,有趣! )
个人分类: 组成论|56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个体-标志值-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之三
zhangxw 2008-6-23 10:27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和它的复杂程度之三 张学文 20080623 (3 )把个体提炼为科学名词(科学概念) 1. 个体 5 个苹果, 3 个梨子,这里的每个苹果、每个梨子都是个体的特例。确实,小学生也知道个体二字的大概含义。生物个体、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户都是有关个体的著名例子。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领域不能使用 个体 这两个字。在这个背景下,对这个使用领域非常宽的词,现在进行一番科学提炼,说不定可以惠及各个科学学科。 2. 个体概念的定义 把 个体 提升为一个科学名词,就要给它更清楚的定义。在《组成论》【 1 】里,个体是广义集合的基础,哪里给出了对它的说明。在《 横贯众多领域的一个概念和一个单位》 【 2 】一文中对个体的分析又进一步,并且给出了定义。 在参考文献【 2 】的基础上,这里把 个体 定义为: 个体是总体(宇宙、世界、群体)的某一部分,它可以独立存在、与外界有比较清楚的边界、在边界内有比较清楚的特征(特定质地、性质、结构、功能、目标 ) 。 3. 个体的例子 每个电子、每个分子、每个细胞、每个生物、每个人、每个城市、每个国家、每个星星、每个星系都符合个体的定义。所以过去在科学、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大家理解的各种个体都符合这里的个体的定义。 有 10 张 100 元的钞票。每张钞票有清楚的边界,而且它们印有特定的图案文字,它们独立存在、使用,所以每张钞票就是一个个体。教室坐着 20 个学生,每个学生与其他学生都有清楚的分界,而且每个学生有特定内质,可以独立活动,自然应当承认每个学生是一个个体。 符合这个定义的个体不只这些类型。例如一个骰子,把它掷了 50 次,每次都与其他各次过程无关,应当承认每个过程与另外的过程有清楚的分界,每次过程都有确定的点数向上,每个掷骰子的 过程 都是一个独立过程。这种彼此独立的 过程 也可以算是过程(事件)个体。篮球赛每场 4 节,今天会议上有 10 个报告,我下了 5 盘象棋,这里的每个报告、每盘棋都是一个 过程(事件)个体 。 英文里有 26 个 字母 ,最近做了很多 恶梦 ,大家提出了很多 办法 这里的每个字母或者每个恶梦或者每个办法,都与抽象世界中的其他部分有清楚的边界,并且有特定的内容,而且它们独立存在。这些抽象对象也符合个体的定义。它们算抽象个体。 4. 著名的个体 100 元一张的人民币,谁不喜欢?它是著名的个体,一个人,是个体,也是万物之灵,自然界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物质?太神了。电脑、手机、飞机、轮船、人造卫星都是著名的个体。统计学里的一次采样结果、一届奥运会、一个 EXCEL 软件、一次太空飞行都是著名的个体。 5. 说明 l 个体的命名:只要有需要,我们可以为每个个体专门取一个抽象的名词代表这个完整的对象。每个人有姓名。这个姓名不是属于某人的某部分而是该完整对象。体现着个体具有整体完整性。对已经发现的每个星星有命名、对每个城市、国家有命名都是例子。有时为了研究的方便,对每个个体临时给个 号码 ,这也是对各个个体的命名。 l 个体的类别:某些个体如果具有某种一致的特点,经常为该一批、一类个体取相同的名字。当我们说到 5 个苹果或者 7 个羊、 9 个星星、 3 个电子时,苹果、羊、星星、电子是一类个体的统称。在该命名下的每个个体具有 相同的地位 。分别研究不同类别的个体,是科学得以分科的重要标准。 l 个体的边界:既然存在边界是个体的共性,单独研究边界自然是个合格的科学课题。曹鸿兴研究员著《系统周界的一般理论 -- 界壳论》一书(气象出版社, 1997 ),开此研究之先河。 l 个体的内容:边界把个体与外界分开,而个体内部是具有特定质地、性质、结构 的。每个苹果、人、星星、国家都有内部特有的质地、性质、结构以至功能、目标,这些内容太丰富了,它们是各个具体科学分科的研究内容。我们只想从总体上概括它们,而不代替各个学科对它们的分门别类的研究。 6. 个体的重要性质 l 个体的完整性:个体这个名称是赋予该完整对象的,这个对象具有相对意义下的 不可再分性 。个体的存在体现在它的完整性。再分就失去了原来的定义和意义。我们不能说那里有 1/3 个人,不能把一张人民币撕开,一个分子再分就变成了另外的分子或者原子了。科学界经常用量子一词,用现在的语言讲,量子就是强调研究对象是以完整个体的形态存在。可以说, 量子就是个体 。 l 个体的相对性:我们所谓的个体其实仅是个相对概念。你可以把银河系这个完整整体看作是一个个体并且称它为银河系。但是也可以在另外的层次上,把银河系看作是一个集体、总体,而它里面的各个恒星(如太阳系)才是其中的一个一个的个体。这一切 取决于我们从什么层次上分析问题 。在一定的场合我们把一个人看作是个体,而在必要时又以一个人体器官、一个细胞、一个生物大分子为个体。所以个体概念有它的相对层次性。当代科学的一些分科就是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不同层次意义下的个体。 l 个体存在的 量化 表示和 可加性 :存在与否是关于 个体 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可以用量化的办法表示: 1 与个连在一起表示该个体的存在。如一个苹果、一个人等,这里的一个二字体现着苹果或者人的存在。如果该个体不存在,就用 0 个表示,如我家有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以及 0 个飞机和 0 个银行。这里的 1 和 0 ,不仅具有符号意义,而且具有数的意义,同类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可以合并,其对应的 1 , 0 是可以做加法的( 我们已经无形中引入了关于个体的运算了! )。 7. 个体的量纲――个和量词 l 前面我们涉及了个体的存在与否的量化表示,而这种表示还涉及了对个体的数量的计量单位。这个单位就是个。当我们说有 1 千克 牛奶时,我们是以千克作为度量牛奶的单位的。类比的说,当我们说这里是 8 个苹果时,这里的个字就成为计量独立存在的苹果个体的数量单位了。用学术一点的话来说,个就是(也是)一种量纲。它是关于个体的量的单位。所以当我们把个体提升为科学名词以后,个字就成为计量个体数量的单位(量纲)。 l 10 个人、 100 个苹果以及 6023 10 20 个氧原子,这里的个字的含义大家都明确,无需多说。但是 6023 10 20 个氧原子也就是 1 摩尔氧原子。这说明个这个新的单位原来与化学中用的摩尔有着本质上相同的意义,其区别仅在于个的 6023 10 20 倍是摩尔。这类似我们在天文学里用光年计量长度,而在生活中用米计量长度。请注意摩尔是 7 个基本科学单位之一,它在科学中有基础地位。所以我们讨论个体而引入的单位个,早已经穿着摩尔的外衣进入了科学领域。这也提示我们:个体一词进入科学殿堂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l 中文里有很多所谓量词, 3 匹马、 2 架飞机、 4 条鱼、 5 只鸡都是例子。匹、架、条、只,这些词在这里是所谓量词。可以认为它们是个这个关于个体的一般单位在特殊场合的特殊运用。应当承认它们与摩尔类似,都是个的特例。 l 根据以上认识,在明确了个体概念的科学地位以后,我们看到个是一个比摩尔的通用性更大的量纲。 8. 个体都具有若干特征 标志 :(内容见下一讲)
个人分类: 组成论|3616 次阅读|3 个评论
<个体-标志值-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之一、之二
zhangxw 2008-6-21 13:34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和它的复杂程度之一 张学文20080621 ( 1 )说明词 1.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和它的复杂程度 是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短文的总称。笔者认为它们应当是各个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通用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这些概念和物理量不仅应当在各个学科(自然的、社会的)中容易找到自己的身影 , 而且它们在您熟悉的领域也能派上新用场、充当新的思维工具、计量工具、推理工具。它们何许使您获得新的成功。我希望自己能够通俗、准确的介绍它们,至于在各个领域具体应用好它们,就是各位的事了。 2. 这里要突出这样一些认识:㈠把个体,以及复杂这两个词提升为社会和自然科学通用的、量化的科学名词(概念)。㈡我们特意把以个体为元素,把每个个体的标志值都明确的集体称为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简称 个体集 );㈢给复杂程度概念以定量的定义,最后把这些认识与信息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等概念和原理再横向地串起来。 3. 这里的认识主要来自作者的《组成论》一书( 2003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 】,可也有新扩充。欢迎具有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士关注这个主题。欢迎大家在这里挑三拣四。确实,它们等待大家的洗礼。 4. 本连载的形成背景还包括在系统科学论坛、潜科学论坛、奇迹论坛上的有关讨论以及科学时报的博客文章中大家对我的鼓励。我还特别感谢 张启斌 先生和一些同志希望我写一册关于个的小册子的动议。本连载不能认为就是原打算写的小册子,但是它包括了想在那里说的好多话。 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 和它的复杂程度之二 ( 2 )提炼基本科学概念(名词)的重要性 提炼一个重要概念比发现一个公式更重要 1. 现在大家普遍认可了科学的强大力量。如果问,科学的特征是什么。有人说科学里面包括很多稀罕的事实、客观的规律(公式)、神秘的仪器、神奇的材料等等。确实,谁发现了新的事实(新星、新物种、新的基本粒子)、新的公式、新的仪器或者新的材料,都是对科学的重要贡献。甚至得诺贝尔奖。 2. 除了上面说的事实、规律、仪器、材料 之外,如果问, 基本概念 在科学领域的地位如何,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引人注意。其实,任何一个科学分科,都有一些基本概念,如长度、体积、力、能量、温度、电流概念等等。它们对构成科学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石。科学里的逻辑和数学推证都要以对应的科学概念为节点,没有它们你就无法准确的认识、描述事物。没有清楚的电压概念,我们能搞出那么多的电气设备来吗?提出新的科学概念,并且被实践认可,有时比发现新事实、新公式、新仪器、新材料,通常更重要。 提炼新的科学概念,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原始创新意义。 3. 有的科学概念用途十分广泛,它几乎可以跨越很多科学分科,例如时间概念,质量概念就用途非常广。而另外一些科学概念,它们的应用领地就经常限于本领域。货币、遗传、激光都是对应领域(经济、生物、物理)中的重要的概念,但是它们的通用性就没有时间概念那么广。 寻找(包括提炼)到可以跨越很多学科的通用概念,显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4. 科学概念与一般生活用词的一个区别就是它的含义要相当清晰。例如能量二字在 160 年以前就十分含糊。随着热与功的定量关系的明确,随着动能如何表示问题的明确(它与运动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并且与速度的平反成正比例),随着能量守恒定律的明确,我们才有了精确的能量概念。 100 年前我们知道了如何用电报传文字符号,后来又知道了如何传声音,图像的方法。在这些传输过程中 传递 的核心内容并不是物质的数量、也不是能量而是传送信息。面对这个局面,我们就需要一个清晰的信息概念,而且需要有计量信息的多少的合理办法。如果科学界没有对信息量的准确把握,我们不可能有近 50 年来的信息革命,不能有那么多的卫星、照片、电视、电脑。显然精确的能量概念和精确的信息概念的提炼,在科学发展上是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好多人崇拜定量的规律(公式),孰不知没有精确的概念,就没有办法表达定量的规律。没有电流、电压概念你不可能发现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说定量的科学概念的提炼为随后的定量规律的发现做了理论与表达工具的前期准备,这体现了 精确的科学概念的提炼在科学进程中的基础地位。 5. 我们谈了这些抽象的道理,是为要提炼新的概念做铺垫。这里涉及的概念就是个体、由个体组成的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以及关于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的复杂程度等等。后面要介绍这些名词的准确含义。大家将会看到它们是可以横跨许多学科的通用性十分强,又可以量化的概念。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们说:如果你能把过去说不大清楚的(比较模糊的)事和物提炼为由含义清楚的个体 - 标志值 - 集合,那么这里就送给你一些关于它们的量(如复杂程度),有了这些量就为你研究、分析、发现新的定量规律做了技术准备。
个人分类: 组成论|4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