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兰州拉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杂说碱(1)
热度 5 fdc1947 2018-9-28 08:24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杂说碱( 1) 我们现在的人,从初中就开始学习化学,因此都知道酸与碱这两类化合物是性质相反的一对。酸在水溶液中会电离产生带正电荷的氢离子,碱则产生带负电荷的氢氧根离子。酸能够刺激我们的味蕾产生酸味,碱则产生苦味。 实际上,酸和苦不光刺激到我们的口腔、舌头,人们也用来表示自己的心理感觉。标题上所引用的词句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就是689年前的 元代 诗人吴存在经历了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后的心理感受。有意思的是,从这里可以见到,我们的古人虽然不懂得化学,可是他们也早就认为酸碱是矛盾着的一对。 从自然界的来源看,酸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植物,在许多植物的种子里,酸和糖形成很好的酸甜味。碱也存在于植物中,我们许多食物中的苦味实际上就是来自植物中的生物碱。但是,我们更早认识到的碱却在土壤和水中。在那里,碱和盐往往搅在一起,形成了又咸又苦的味道。这在我们祖先生活的华北地区很是普遍,那里的浅层地下水以及有些湖泊的水中往往含有带有碱性的盐类。我们的祖先最早就是从那里认识了碱。 人们最早认识的碱,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钠,也就是所谓的纯碱。它与食盐(氯化钠)往往共生在北方的土壤和某些内陆湖泊中。大家都知道,从化学成分和结构上说,碳酸钠虽然应当属于盐类,但是,它在水中能够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所以,它有很强的碱性,一般被视为碱,而且被称为 “纯碱”。 那些浓度较高的含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我们的祖先称之为鹵(鹵如今简化为卤)水 。这个字很形象,因为很浓的鹵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浓缩,就会把其中的盐或碱结晶出来,字的方框中那四个点,便象征着结晶出来的盐碱。那些讥笑简化字 “爱没有心”的人大多数没有多少文字知识(因为繁体的“愛”字原本的意思并不是love),其实,鹵简化成卤才是真正的没有了“盐和碱”,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笑话。 从卤水中,可以结晶得到盐和碱。在当初造字的时候,这两个字都是与鹵有关的,它们的写法是鹽和鹼。 鹽字如今简化成为盐。繁体的鹽是一个形声字,其声旁是監(即监),中间嵌入了一个鹵,表示鹽是从鹵水中得到的。 鹼字也是形声字。在长期的流传应用中,人们又造出两个 “俗字”碱和堿,也用来描述鹼这种物质。后来整理的结果,留下来了碱字,废掉了用得较少的堿。但是,在公布的简化字表中,鹼字被简化成了硷。这样,用来描述与酸相对的化合物的字,在没有正式使用简化字的时候只有一个:鹼;推行了简化字之后有两个:碱和硷。在我读书的时候,这两个“jian3”字就常常打架。经过后来的实践,如今都用碱字了,“正规的简化字”硷则基本上被淘汰了。这种情况在那么多简化字中是不是绝无仅有,我不知道,但确实是很少见的。 另一个字的情况也有点复杂,这个字是鹹。在古代,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为 “咸”,意思是盐的味道,一个音“鹼”,意思就是碱。后来经过长期的应用和发展,最后确定用它表示味道,而且简化成“咸”(原来的咸字是都、皆的意思,并不表示味道。我们看到的人名、地名、店名、年号中间的咸都是“皆”的意思,“咸亨酒店”的“咸亨”就是“都亨通”)。 这样, 上面所说的三个与鹵有关的字,与现在简化字的关系都已经 “捋顺”了,它们是:鹽——盐;鹼——碱;鹹——咸 。 上面说的是几个关于盐、碱的文字的来源和发展。从这些文字的来源发展中,也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对盐和碱的认识。 在我们普通人家里,过去用到碱的地方,一个是 “食品添加剂”,一个是洗涤用。 一说食品添加剂,有人就有些反感。以为食品添加剂都是现代工业带来的 “不祥之物”。其实,我们用它已经有很长久的历史了,而且用的很普遍 。 我们家里做面食许多是要发酵的。过去的发酵,大都是自然发酵。和水的面放置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发酸。这是在面中微生物作用的结果,有霉菌引起发霉,有酵母菌,引起发酵。这些霉菌和酵母菌几乎无处不有,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就大量繁殖起来。自然发酵后发酸的面食经过蒸煮灭菌,也能够吃,但是,不好吃。于是,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往发酵的面里搋进少量的碱,北方的老百姓称为碱面,这些碱中和了发酵产生的酸,就可以大大改善面食的口味。 纯碱当然不是食品,它没有营养,但是,过去在做馒头、饼、包子等发酵面食时是不可或缺的。这种 “食品添加剂”,就有了很好的用处 。 我们要做面条,面条当然不是要发酵的。但是,在做面条的时候,往往也要放一些纯碱。放入纯碱,有两个用处。 第一个用处是 增加面条的韧性 。 众所周知,面条的韧性也就是有 “劲道”的“劲”主要来源于面粉中的面筋(按照面粉中面筋的多少,可以把面粉分为高筋、中筋和低筋的)。 从化学的观点看,这面筋是蛋白质。虽然在分子的世界里,蛋白质是一个大个儿,被称为大分子,但是,分子毕竟是微观世界的东西,实在太小了。当我们加水和面时,蛋白质的不同分子之间就会拉起手来,形成一张大网,而面粉里的淀粉、脂肪分子也都嵌入到这张大网之中,形成巨大的淀粉 -蛋白质-脂肪复合物。这样就产生了面团的韧性即“起筋”。当然,蛋白质“拉手”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实际上是通过不同分子间的二硫键即-S-S-而发生的交联。 在组成面粉中的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含有少量的巯基 -SH,在加水及和面的过程中,某些巯基被氧化(被氧化可以理解为失去H),于是形成了上面说到的分子间的二硫键-S-S-。我们在和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面团放置一定的时间,这就是所谓“醒面”。在醒面的时候,更多的巯基-SH被氧化,生成二硫键-S-S-。 在碱性的条件下,上述由巯基氧化生成二硫键的反应将进行得更好,所以,人们往往在和面时放入少量的食用碱,使得面团能够更好地起筋 。 众所周知,在草木灰中有较多的碳酸钾,碳酸钾与碳酸钠几乎是 “亲弟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也是一种碱性很强的盐,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碱。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往往以每家每户都容易得到的草木灰浸水来代替纯碱水。 我们现在知道了,民间制作所谓 “ 兰州拉面 ”,在和面时就放进了所谓“蓬灰水”,这就是一种草木灰的水,富含碳酸钾,其作用实际上与南方人往面条里放纯碱是一样的道理,就是使得蛋白质之间更容易形成二硫键,从而使得面条的韧性更好。至于说掺入蓬灰水的效果比掺入现代化工产品更好,那里面当然有精神的或者商业的因素。 在面条里放碱的第二个用处就是 减少因面条放置过程中因发酸而引起的口味不良 。这在南方高温潮湿的条件下,还是比较有效的,所以南方出售的 “鲜面条”往往放碱(从面条的压制、出售、到真正食用之间,总要经历一段时间)。过去做挂面,由于不能及时烘干(过去以自然晾干为主),也容易发酸,所以也要放碱。。 当然,放碱的粮食制品不光是面条。早在 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在草木灰汁中煮粽子的记载 。由于草木灰中含有碱,这样就使得煮出来的粽子更加黏软。 我的家乡苏州就一直盛行做 “灰汤棕”,口味很好,只是近人更加简便,并不真的需要在灰汁中煮,只需放入极少量纯碱即可。 北方人做粥,为了更加容易粘稠,节约燃料,也经常在粥里放入碱面。当然,在碱性条件下,再加上较长时间的煮开,会造成一些维生素的损失。我们且不论煮粥时放碱损失了多少营养,破坏了多少维生素,它在增加粘稠度、改善口味这方面是成功的。我们吃东西,不光是需要食物中的营养,好的口味、好的色彩,对于食用者无疑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在一定的条件下,精神的享受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的家乡有一道有名的小吃, “ 焐熟藕 ”。所谓“焐熟”就是在烧开后用很小的火煮很长时间慢慢地把食物煮烂。在藕的孔洞中,塞进糯米,然后焐熟,就是焐熟藕。过去在焐熟的过程中,需要在汤里放进碱,这样使得藕和糯米都更加黏软。切片后放入白糖和糖桂花,棕色的藕和孔洞中雪白的米,也显得非常漂亮。这种色香味俱全的小吃,吃上一口,就会垂涎三尺,久久不忘其美味。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8006 次阅读|10 个评论
正宗的兰州拉面什么味道
热度 1 sunymor 2016-6-28 18:14
上周在波士顿一面馆吃了碗兰州拉面,其实是牛肉汤面,与我在国内街上吃到的青海版兰州拉面完全不一样的味道,完全没有膻味和碱水味儿的拉面。如果它是正宗的,那么我当年大学食堂的兰州拉面就是正宗的啦,因为是一样的味道。那是除了清华食堂以外我吃过的最好吃便宜的食堂了,可惜在我大二结束的时候就重新装修换了承包商,好味道也就随着陈旧的记忆一同扫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21 次阅读|1 个评论
戏说兰州
热度 5 Flyingriver 2011-6-27 13:54
兰州不是高境界文化的代表,但也不是等闲之辈,如果你是喜欢读书的,可以将“ 一本书 ”(——读者)从小读到老,听说它月发行上千万本。 兰州的快餐当然首推“ 一碗面 ”(——兰州拉面),不论宽的、韭叶子、三细、二细、细的,抑或毛细,都会让你陶醉。据说,一碗特细拉面的发丝般的面条,可以将地球缠数圈。 兰州干旱少雨,但就是不缺水,请看那“ 一条河 ”(——穿越唯一大城市的黄河),真是让许多大城市羡慕不已。有了这条黄河,就有了激流中羊皮筏子的吆喝。 兰州有河,但也不缺少山,在那夏秋葱郁的“ 一座山 ”(——兰山)上,可以俯瞰兰州全貌,山水之城的称谓一点也不夸张。 兰州的初秋,满城弥漫着瓜果香,有“ 一种瓜 ”(——黄河蜜瓜),皮肤金黄、网纹经络,那是上好的大自然的馈赠、滋润干渴心灵的灵丹妙药。
个人分类: 小品——不止一笑|3648 次阅读|13 个评论
故宫夜总会-穷人向左 富人向右
冯用军 2011-5-16 11:31
故宫夜总会-穷人向左 富人向右
堂堂中华文化的最高物质代表,故宫既然写错字,这比当年堂堂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念错字更丢人、更可耻! 由此可见,故宫那些人和清华那些人、包括北京市公安局那些人,文化素质有多差,莫非真如伟人问的,流氓文盲去哪里了?答曰:去故宫、去清华、去公安局了???!! 上海大火处罚了无证电焊工,估计这次故宫要处罚无证的保安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物质凝结地——故宫,最近几年是怪事频出,丢物又丢人: 1、故宫有3贵:一是门票贵,二是星巴克的咖啡贵,三是兰州拉面贵死人; 2、故宫有3乱:一是天安门后两边的门市乱,二是门市里面卖的东西乱,三是门市里面的人乱; 3、故宫有3错:一是被盗曝光开设高档私人会所变身文化夜总会,二是感谢锦旗“捍卫”写成“撼卫”还辩称有文化,三是内外勾结监守自盗。 不信,请看: 1、 建福宫或已建会所 投资人为北京富商 2、 故宫赠警方锦旗出现错别字 故宫称未用错 故宫赠警方锦旗被指有错字 “撼”应为“捍” 3、 “ 故宫 里的 星巴克 ”引发激辩_ 4、 “鸟巢”水降价了 故宫 面呢? 5、 知情人曝故宫建福宫入会协议书(图) 6、 谁的 建福宫 :香港投资方现两名内地股东 7、 故宫 建福宫 会所被曝入会费为100万元 8、 错了也对了? 故宫错字 有理 撼动了神马?(图)_ 9、 故宫 就 错别字 道歉:强词夺理“尤其错误” 10、 故宫失窃展品追回4件 嫌疑人作案过程仍存谜团 看来,故宫不仅要撼动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还要撼动祖国的安定团结、威武强盛,让祖国强盛的局面“摇晃”起来,让祖国回到清末去,涉嫌用文字颠覆国家,涉嫌恩将仇报讥讽公安“撼祖国强盛”,莫非是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纪天斌等人想复辟? 故宫夜总会-穷人向左 富人向右故宫从来就不是你我平头老百姓能去的地方。那里去的都是达官贵人,非富即贵。 2006年,建福宫复建竣工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肖燕翼当时称,建福宫花园区用作接待各国高级贵宾、举办文博学术交流活动、记者招待会、小型内部展览等用途的特殊场所,不对公众开放,只对会员(达官贵人)开放。 撼卫祖京国都强泰盛安 郑渊洁:我只读过小学四年,认识的字不多。北京故宫博物院失窃案告破后,故宫送给公安局一锦旗。请教各位汉语学者专家,“撼”在古代是否和“捍”通用?如果不通用,将“撼”和“祖国强盛”连排且置于前列,涉嫌用文字颠覆国家?还是恩将仇报讥讽公安“撼祖国强盛”?我还是觉得在中文使用上故宫不会出错。   李开复:解释康熙字典被盗了更好。如此强撼(悍)的撼(汉)语,撼(汗)!   赵所生(著名文史专家、学者,前江苏教育出版社社长):错别字没水平,死不认错的解释更没水平!   榕树下的故乡:故宫,你悍然用此锦旗送平安北京的捍卫者,令人汗颜,真是撼故宫易,撼没文化难,撼知错就改更难!!! 5月14日,知名网友五岳散人发微博称,“当年正好服务于捐资重建‘建福宫’的陈氏家族企业,对故宫建私人会所一事略知一二”。五岳散人继而又发微博感叹道:“人家90年代花千多万无偿修复了的东西,结果被当做了私人高档会所。” “当年美籍香港地产商陈启宗捐款1400万美元修复建福宫。完工后移交故宫管理部门。他肯定没想到有一天故宫会用这种方式回馈他的好意。故宫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最先曝光此事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芮成钢在微博上说。 故宫五大失窃案 据报道,建国以来,北京警方有记载的故宫盗宝案一共发生了5起 … · 第一案:1959年金册和玉雕匕首失窃案 · 第二案:1962年金碟金碗大金印失窃 · 第三案:1980年2月“珍妃之印”被盗 · 第四案:1980年夏“珍妃之印”再被盗 · 第五案:1987年养性殿乾隆匕首盗窃案 北京故宫7件展品失窃 估价数千万元
个人分类: 和谐世界研究院|2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牛肉拉面
sstone2009 2011-2-17 13:04
早晨起来,洗漱完毕,我下楼到不远处的面店里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牛肉拉面,应该就是兰州的知名吃食了,大概已经遍布在全国各地,外面一般叫正宗兰州拉面,而不叫牛肉拉面,这大概就是要突出它的原创地。 十四五年前,我刚到兰州不久,就开始喜欢兰州拉面了,在我的印象里,起初是因为不得已去吃一碗,后来便成了家常饮食,在几年后离开兰州的时候,我甚至可以和当地人一样地享受起这美妙的牛肉拉面了。 在我捞食着拉面的时候,我突然想,如果我可以每天早晨吃一碗这样的拉面做早点,晚上还去夜市的小摊点烤一二十串羊肉串,那是何等快乐的生活呵。 (2009.07.26 08:55:00 http://sstone2006.blogcn.com/diary,27075255.shtml )
个人分类: 博客搬家|8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永远的标志
baohaifei 2009-12-28 09:06
永远的标志 鲍海飞 2009-12-28 它 没有那伟岸的身材用来抢眼,也没有那幽暗昏惑的眼神 用来招摇。一张老人的脸在上面似乎总在朝你微笑着 , 那个可爱的小丑坐在门口的椅子上似乎在开心逗着你!那笑脸老人是肯德基先生,那可爱的小丑是麦当劳绅士 。 它总是那样明亮,柔和的灯光,干净的座椅,它没有那光俦交错,也没有那歌舞升平,它充满了人情味。 无论你是所谓的富贵还是贫穷,无论你是所谓的高雅或者没落;无论你是时尚还是低俗;这里没有大声的吆喝,也没有那飘溢的油烟。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老人亦或孩子,在这里,它都一视同仁。 在这里,无论你来去匆匆,还是无所事事,它总是那样平易近人,它总是那样悠闲自得。它是所谓富人的一次甜点或午茶,偶尔也是所谓穷人一次的排场或奢华。可以读书,可以看报,可以聊聊天,可以说说笑,甚至可以在里略微睡一会儿觉。 它有卫生间,这显而易见,也许这是更吸引中国人的地方吧!谁敢想象,有时,在一块儿闹地,在里面,那排着长队去卫生间是它的一个场景,一边是围坐的餐桌吃饭的人,而一边却排着长队,那是不曾在中国任何一家餐馆所能够见到的独特风景。因此,看见了它,你就再也不会失色,不会焦急,不会无奈。 它没有忘记孩子,要知道,这里是儿童的乐园。那一隅的滑梯、望远镜、还有那驶向远方的舵手方向盘,无疑是孩子们的最爱,它会带着孩子们从这一个温馨的港湾驶向未来的海洋。 它时刻变幻着,却又充满了创意,即使是一棒玉米,它也透露着神奇。它各色食物的配料和口味象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永远充满着神秘,是孩子们永远的追逐。它有百年的历史却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它是西方的快餐,却深深吸引着国人的情怀。 它是黑暗里的一盏灯,是匆匆行者一个温馨喘息的港湾,又是酷暑里的一丝凉风,让你感觉到微微的凉意。它似那夏日里的少女手捧着的莲花,又似那冬日里的少年手中盛开着的玫瑰。于平和中透露出典雅,于富贵中透露出祥和。 它永远是一道风景,它永远是一种标志,它永远是一种人类和平生存的最基本的理念体现。有时候,多想,那桂林米粉、兰州拉面、大娘水饺 还有很多很多,也能够在世界各地,在地平线上任何一个地方,能够看到属于它的那一个标志,那一道风景!
个人分类: 随想|375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