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随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随感

相关日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热度 1 Mech 2019-11-23 22:54
如前《 春江水暖鸭先知 》所述,小说中的九州大学在上海。这里说说上海被认为比较独特的文化现象,对外地人的看法。总体上,在大学中,对外地人接纳得比社会上好。我在交大读博士期间,许多老师是上海人,但并没有地域差别的感觉。到上海大学工作后,同事中上海本地人反而很少。《大学之林》与我自己的经验不同。这或许正是读小说的必要性所在。 小说中,院长俞道丕的话为“小地方人”定了性。“小地方人就是目光短浅,哪里晓得有了学问才有安身立命的资本 (p.11) ”他虽然是特指,而且还是误会,但确实为全书的描写定下了基调。薛人杰在收到留校博士送的大礼盒包装的雀巢咖啡后,也觉得“小地方来的人办事习惯与大城市人不同 (p.179) ”。在小说中,所有的非上海中国人,只有叶纷飞还算不错,但她是“外地人”。在上海人的词汇用法中,“外地人”基本等于“小地方人”,但毕竟还有所差别。 来自安徽大别山的韩松,先在专科学校当几年教师,然后考入九州大学的研究生。“因年纪稍大,待人处世比学弟学妹成熟,有时也能为导师干点杂务,尽管学业不十分出色,还算能得到导师的器重。 (p.55) ”读研是他第一次来到上海,“感到实在挡不住大都市真实生活方式对自己心灵的冲击。他发誓这辈子不再回老家工作,他要在上海留下来,下半辈子做个名副其实的上海人。 (p.56) ”事实上,他做到的更多,他成了在团中央工作的北京人。他参加团市委组织的社会调查活动,还是校“邓研会”会长,被团中央的副部长看中,举荐到团中央所属部门工作。于是,他面对着下跪的妻子和幼儿不为所动,坚决地离了婚。上网买论文事发后,“这个对跪地求他的发妻毫不动情的男人,此时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导师跟前 (p.58) ”,“像女人一样撕心裂肺地痛哭 (p.59) 。”导师让他向参加答辩的每位教授检讨要求重新答辩,“韩松不但向每位教授作了深刻的检讨,而且无一例外都下了跪。韩松跪在俞道丕院长面前的时间最长,拉他都不肯起来。 (p.59) ”于是,他涉险过关了。耐人寻味地是,分管学位的研究生院副院长居然说,“这个学生要真能在团中央机关工作,对九州大学也不是件坏事,至少他得念着母校对他的宽大之恩吧。 (p.60) ”我想,这样的厚黑之人想必大有发迹希望, n 年后,他在大会上高谈阔论时,不知是否会记得这段往事。 还有在小地方折腾到 30 岁才因为考上博士生到上海的洪俊花。 “ 内心一直很满足,满足到想给导师和九州大学磕头的地步。是他们让她有机会来上海这样一个地方读博士,而且只要咬紧牙关苦读 3 年,她完全有可能让自己变成名副其实的上海人,再也不回老家那个小县城去。 (p.120) ”可惜,她的满足感不能持久。“这一天洪俊花无意中窥视到一个上海年轻女人的生活侧面,水清清随意买零嘴吃的花销就超过了洪俊花全月生活费,两个女人的生活质量,由此可以推断出高低落差究竟有多大。 (p.122) ”物质欲望让她贪污薛人杰的科研费,被抓住把柄。后来按导师的意思在学术会议上对薛人杰的报告发难,事后又向薛人杰告密供出导师。然后她留校当了辅导员,“从此走入上海的大街小巷,不再有客居他乡的感觉。她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人,而且她的子子孙孙也有权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 (p.179) ”最后她居然被薛人杰选为副手,成了副院长。 还有些着墨不多的更次要角色。学费无着的贫困生小蔡,贩卖黄盘和盗版书事发;其母亲来学校对院长“朝地下磕了几个响头,肉体撞击地板的声音听起来让人心颤”,而且保证,“哪怕拆房毁灶也得变出钱来供娃念完书 (p.148) ”;回家休学一年的小蔡临别时说,“我攒够了学费马上回来,我生生死死都要做上海人,真正的上海人。 (p.148) ”与有妇之夫同居的外地女生,上海女生劝辅导员,“人家辛辛苦苦想当上海人,又没有别的途径,连最原始的本钱都拿出来投资了,你就高抬贵手吧,君子成人之美嘛。 (p.183) ”这段话确实很“上海”。 我这种所谓“新上海人”对这些描写感觉有些复杂。未必是作者说的不对,但作为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她不应该这样说,政治不正确。当然,我本人并不主张“政治正确性”。作者无疑应该是精明的上海女人,她多处写道“名副其实的上海人”,表现出的地域优越感是否太强了?当然,或许作者只是将心比心,用当年上海人在西洋东洋洋插队的苦楚,来想像外地人在上海的处境。诛心而论,或许作者或许像许多上海人一样,对“外地人”特别是“小地方人”加入他们生活竞争有种潜意识里的恐惧。这些“外地人”更能吃苦,而且可能坏得失去分寸。如张爱玲所说,“上海人坏,但坏得有分寸。” 本博文的目的其实是反躬于己,作为上海人,虽然是新上海人,更顾及外来者后来者的感受,给他们充分甚至过分的尊重。海纳百川,彰显海派文明的力量,接纳和同化和平的闯入者,而不是排斥和蔑视。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045 次阅读|2 个评论
看花老眼之国家行政学院月季花
Mech 2019-11-19 22:52
在国家行政学院校园里散步,见到开始干枯的月季花,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依然在凌冽的寒风中绽放。这正是我所见《 月季花的耿介 》。颇有些感慨。也是新手机首次微距拍摄。上次到北京,见过月季繁花似锦,但没有拍照。 “看花老眼”系列博文 看花老眼之缘起 看花老眼之衡山公园冰岛虞美人 看花老眼之龙华白玉兰 看花老眼之龙华 早绽桃 花 看花老眼之龙华晚谢梅花 看花老眼之龙华红叶李 看花老眼之龙华及途中山茶花 看花老眼之路边金钟花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雨中白玉兰 看花老眼之上大校园雨后迎春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迎春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雏菊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蔓长春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诸葛菜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石竹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风信子 看花老眼之六百前樱花 看花老眼之小区旁路边郁金香 看花老眼之交大徐汇校区海棠 看花老眼之龙华桃花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雨中晚樱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牡丹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蝴蝶花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杜鹃花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紫罗兰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绣球荚蒾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菊花桃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碧桃 看花老眼之衡山公园秋海棠 看花老眼之柳州巴西野牡丹 看花老眼之柳州朱顶红 看花老眼之柳州马樱丹 看花老眼之柳州夹竹桃 看花老眼之柳州美人蕉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玫瑰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天竺葵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黄菖蒲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紫叶酢浆草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玉婵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凌霄花 看花老眼之天山公园腊梅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牡丹续 看花老眼之深圳天鹅湖睡莲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Mech 2019-11-14 09:51
长篇小说《大学之林》 2007 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故事发生在地处上海的九州大学。九州大学也算名校,教授就有一千多位,而且第二批进入了教育部的 415 工程。如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批挤进 985 。不知为什么,以华东师大为背景的学界小说特别多, 1994 年格非的《欲望的旗帜》写哲学系的故事, 1999 年李劼的《丽娃河》和 2004 年叶开的《三人行》写中文系的故事,或许是同一个故事的不同视角。 2010 年马以鑫的《黄花堆积》写文革中的华东师大。从进入小说中所谓 415 工程,参考华东师大进入 985 的时间,是在 2003 到 2006 年左右。 《大学之林》堪称标准的学界小说,讲了个简单甚至平淡的故事。作者写得都是不好不坏的平常人物,近于职业学者,而没有自命不凡的所谓知识分子。作者几乎没有直接的道德判断。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深藏不露,只是个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记录者和叙述者。如果非用一句话概括主题,我想应该是“这世上万物终究难敌致命的诱惑,人也一样 (p.128) ”。 主要人物是外语学院的三位正副院长英语教授俞道丕、日语教授薛人杰和法语副教授戈新元。小说的时间跨度是从组建外语学院物色院长开始,到三年后班子换届结束。中间历经对院长职位的争夺,新院长上台对分配的调整及反弹,上国家教学基地,申报博士点,聘请外籍博导,主办国际会议,戈新元先后三次晋级,往新校区搬迁等。俞道丕或许是位好教授,但实在不是当官的料,却有权力欲;虽然政绩不错,拿到教学基地而且上了两个博士点,全院顺利搬迁,但群众考评时得了 1/3 的 “ 差 ” 票。薛人杰学问不错,人也算正直,但多少有些不合中国国情;受到学生欢迎被评为“一哥”称作“雪儿”而且成为女生未来丈夫的标准模型也可以理解,毕竟学日语的穷留学生能娶日本的富家小姐,当然有过人之处;相对而言,他还是全书中最有亮色的人物。至于戈新元,正如他未来丈夫在初交后就看出,“做人做学问最多有点小聪明,大智大慧就不见得了。 (p.51) ” 《大学之林》比较有前瞻性地反映出与国际主流接轨的职业化大学的特点。这或许与作者生活在中国大陆最西化的城市有关,“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大学教师角度看,职业化大学意味着什么?在教师与学校、同事和学生关系上,或许有下列几点。 与学校而言,摆脱人身依附的契约关系。这一点在小说中五十岁以下的教师中反映尤其明显。薛人杰开始时谋正院长不得,马上要跳槽;人事副校长亲自出面挽留,组织部副部长暗示下任扶正,他才勉强同意签三年合同再说。戈新元副教授晋级不成,马上威胁跳槽;晋升了教授,真能跳槽,便找个新东家签八年合同,条件是三十万房贴,每年二十万科研费,说话算数的法语系主任。这是十多年前的价码,现在行情不同。教师身价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大学教师职业化为从业者带来了什么。水清清等年轻教师,觉得学校分配不合理,不仅在校内公开反对,而且马上加盟校外短训班,让学校创收无望,迫使学院领导就范。最夸张的是,俞道丕已经是学校教授中百里不足一人的年津贴十万的“特级教授”,只是由于群众反对不能连任院长,想到年过花甲,不能跳槽,居然急出脑溢血。 与同事而言,超越个人恩怨的利益关系。三位院领导纵横俾阖,都是为利益而战。不仅是薛人杰,“只要他自己认为应该争取到的利益,哪怕只是一个铜板的小钱,也会拉下脸皮来争夺 (p.117) 。”其他两位也如此。不过,他们只是对手,不是敌人。不仅不是你死我活,而且也有合作共赢。最重要的是,争的仅是利益,用不着扯进个人恩怨。没有利益矛盾时,大家都是好同事。因此,俞道丕下台并得了脑溢血之后,院长职位的竞争者薛人杰带头捐两万元,而与他在院长任上积怨颇深的新任副院长也捐了五千元。领导,特别是基层院系领导,本质上也是同事。关系的实质还是利益博弈,而非传统中的下级服从上级。小说中多处出现年轻的助教讲师对他们的老师兼院长并不买账的描写。他们能硬气的背后的原因在于他们依托着庞大的市场,而他们有市场需要的人力资本。 与学生而言,没有感情纠葛的服务关系。如果在现代大学中,还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思想便显得很可笑了。归根结底,学生作为整体是教师的衣食父母。这不是说学生的学费多重要,而是有了学生才有理由拿国家拨款。因此,留校不到一年的水清清可以开车越过昔日导师现在院长时险些勾住他衣服却不减速或探头表示歉意,但在超市遇到院长的博士生“还是摆出教师职业性的热情面孔”。小说中所有的老师,都多少对学生表现出关心和爱护,但都是“职业性”的。 当然,小说中的九州大学只是职业化大学的雏形,还有很强的行政化事业单位痕迹。特别是校级和院级领导之间。“校长有事只消朝下面一交办,再烦再难院系领导敢不接受吗? (p.155) ”“上级领导其实并不想知道你如何去完成他所交办任务的具体过程,而只需获得结果。结果令他满意,你无疑就成了个会办事的下属,一旦有了好处也比较容易优先考虑到你。 (p.165) ”。 事业单位中利益争夺总要有个堂皇的名目。书中写到两次“改革”。一次是招生不把外语成绩记入总分,表面上是突出专业要求,“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是想招教育部副部长的儿子,而传闻他外语不灵。结果,副部公子的外语还不错,但让其他关系户搭了便车,挤掉了无关系的考生。不过,从这件事情看,九州大学总体环境也还行,为此才需要如此大动干戈。还有一次是进新教师时突然反对“近亲繁殖”。真正的原因是院长要接受个学科评议组实权人物的女博士以报答上点之恩,必须顶掉副院长研究业绩颇佳的博士生。 小说自然也少不了感情婚姻戏码。薛人杰与他毕业女硕士生叶纷飞的婚外情,在妻子的明智与忍耐下,还算“发乎情,止乎礼”。 叶纷飞的冰雪聪明与善解人意,以及后来的当机立断嫁给情场高手梅森林教授也让人刮目相看。薛人杰的日本妻子柔顺温和,处处为丈夫考虑,堪称传统东方女性典范,只是床上疯狂还有 “ 你们中国男人真差劲 ” 的口头语。 当地男生为到法国公费读书并留在那里,抛弃同学恋人,与大他 十 岁的法国老师同居。外地女生为有家有室的 “ 海龟” 当临时龟太太,还怀了小海龟。 人到中年的戈新元与年逾花甲的经济学教授由介绍开始到同居再到结合,她可以说是丢了教授职称但得个丈夫。俞道丕的导师尹夕寒独身 八十 年,终于等到与英国初恋情人重逢,于是披上婚纱,远嫁海外,最后夫妻相对坐化。 尹夕寒大概是全书中唯一接近 “ 完美” 的角色,治学严谨,风度典雅,淡泊名利,但过于天真常被人欺骗和利用;这大概也是传统读书人不能适应现代复杂社会的必然结果。 也有些学校小故事和学生小角色。 失恋本科生跳楼。 贫困本科生贩黄被抓。 贫困硕士生病故。以“邓研会”会长进身将去团中央工作的外地硕士生,休妻且网上买论文事发。外地女博士生,想贪污经费被识破并及时制止,留校后因为“对金钱天生的敏感和喜爱 (p.214) ”,成了新任副院长主管财务和创收。留法学生地铁逃票 三次 被抓,在法国找不到工作,也丢了同居情人而回国任教。这类事情,过去的事业单位有,将来的职业化大学也有。职业化大学不是桃花源,职业化也不能包医百病。 作者朱晓琳, 1956 年出生于上海。当过工人、机关干部、翻译。上世纪 90 年代留学法国,在里昂第二大学获法国现代文学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 1975 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诗歌、散文多种。学界小说除《大学之林》外,还有《缺氧》,并有留学生中篇小说结集《永远留学》。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故事 )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6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Mech 2019-11-3 22:47
《方方文集·白梦》 (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 中真正的学界小说,是姊妹篇《行云流水》和《无处遁逃》,反映了九十年代初高校中年教师生活的窘迫和精神的困惑。中篇小说《行云流水》写于 1991 年 7 月,发表于《小说界》 1991 年 6 期,转载于《中篇小说选刊》 1992 年 2 期。《无处遁逃》写于 1992 年 3 月,发表于《小说界》 1992 年 3 期,也收入小说集《无处遁逃》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行云流水》发生于 1991 年,男主人公分别是年近五十的文革前大学毕业生高人云副教授,女主人公是他的妻子梅洁文副教授,在同一教研室工作。《无处遁逃》故事要早于前者 3 年左右 ( 其中高人云当副教授一年,而《行云流水》中将在翌年报教授,那时副教授五年可以报教授 ) ,即 1988 年,男主人公是在《行云流水》出现过的高航,在同一教研室工作,文革后的研究生,还只是讲师,应该是还没有到四十岁。女主人公是他妻子安晓月,三十好几。 故事中的教师似乎是我的力学同行,因为高人云要看“美国出版的《应用力学》杂志 (p.244) ”,推测是 ASME 旗下的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确实是力学的旗舰期刊。因此也推测他们的教研室就是力学教研室,讲的课程是理论力学或材料力学。虽然他们的专业对小说的情节没有什么影响,还是让我感到有些亲切。力学同行往往很少在学界小说中出现。出场的以文科学者居多,更何况力学介于理科和工科之间,更不典型。能想到有力学同行的学界小说似乎只有未出版的长篇《 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和《苍蝇之二》 ( 收入《 梨园记 》 ) 《行云流水》只是讲了高人云梅洁文这对双副教授夫妻之间工作和生活琐事。故事开始于夏天,高人云胃出血住校医院,没有疗效好的药又不同意转院,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姐姐高闲云用她的医保卡开药,为他们省一百多元。教师不仅教学任务繁重又参加政治学习而且还有参加唱歌比赛等额外工作。学生不认真学习抄书上答案,教师批改要仔细看中间过程。当然,也有年轻教师认为没有必要。“他们自己都不对自己负责任,难道还要我们老师来替他们负?允许他们哄骗老师,难道还不允许老师信他们哄骗? (p. 257) ”学生考试中抄袭考试后求老师加分,系里要求尽可能让学生过关补考题目简单。参加学术会议差旅费系里不出钱,国家一级期刊发表论文需要版面费,教师又没有研究经费。长子读了大学似乎玩世不恭,否定了父母的生活方式。女儿因病高考失利,有意出国留学,他们夫妻无力承担费用。父母是老一辈学者生活优渥,不知道当时教师生活艰辛。这些都非常写实,如果说有些戏剧性的内容,就是高人云当年恋人吴丹随丈夫海归,高迫于父母压力与海外关系复杂的吴分手。吴丹与丈夫余仲明关系很好,但仍想帮助高人云,愿意资助梅洁文参加会议,被他们拒绝。顺便一提,在网络还不发达的时候,会议极其重要。如小说所说,“会议或许开不出多大名堂,但在与同行交流中可得到许多新信息,受到很多启发,搞科研往往得益于这种横向的碰撞。要走在潮流之前,首先得保证自己不被落下。 (p. 268) ”吴丹夫妻面对困境,有意归海。“他们有的只是知识,满以为知识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却不料这里并不稀罕。 (p. 294) ”这一起不仅让“他们不敢清高,或者说没条件清高。 (p. 276) ”这些事情,如行云,如流水,无痕无迹,但在小说最后,颠覆了高人云长期的心理平衡。“他觉得他这一生还从来没有如此地尴尬和窝囊过。他想他是不是和这个时代生活的那个齿轮错了位,以致无论他用怎样平静的心情来对待生活而生活却总是不留情面地来打破这种平静。他为之努力的心安境界,如一面清晰的大镜子,终于在每天每天的石子敲击下,破碎了。 (p. 302) ”故事结束于同一年秋天,高人云因为心脏病,又住院了。 在《行云流水》的姊妹篇 ( 故事时间在前发表时间在后 ) 《无处逃遁》中,主人公高航虽然尊重高人云,但对他的处世方式颇不以为然。“都像你高人云这样百事让,万事忍,见人都笑容可掬,谦虚谨慎,可又何曾见到过你的天高了?地阔了?前两年评副教授,还不是照样拿下你,换个搞行政的?为什么?不就为你软?你谦虚,人家说他自己都说自己做得不够,当然应该他下。严航想我不能学你。学你我只会又成了一代奴才,任人训导宰割。我不多占别人的,但也决不能让自己太吃亏。我得到多少我就只付出多少。这个社会教会了我保护自己。若不如此,我便会被社会的轮子碾得稀烂。 (p. 321) ”他努力拼搏,认准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契机是去美国读博士,但也不能没有自己的 plan B ,在国内晋升副教授。为此他做研究写论文著专著考英语办签证,忙得不亦乐乎。不参加教研室唱歌等活动,不做额外的教学工作,也不担任科技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高人云说他“不论说话办事都不喜欢留下余地,这等于不给自己留下后路。 …… 这做派实在是一种不成熟性格所致。 (p. 357) ”他不仅得罪了领导同事,也冷落了妻子。男女主人公的夫妻关系有小说中参加的戏剧性冲突。妻子安晓月是音乐学院教师,与高航门当户对情笃意深。为脱贫,安晓月到酒吧唱歌。酬金一天五十元,她的月薪才二百元。她发现自己面对诱惑有些难以自持,想借生孩子抵御,但在高航坚持下引产。在歌厅受到四十岁的台湾老板热情追求,换家歌厅那老板仍穷追不舍。安晓月无力对抗他的爱情攻势,一度打算与高航分手。深思熟虑后决定不离开高航。“你到了美国,干得出色,赚到了钱又有了博士学位,而我跟着你,生活优裕了,心境自然平衡了,我又何必舍你而求他人呢? (p. 355) ”高航也想通过自己在美国攻博事业成功重新赢得妻子的尊重和爱。他们的共同点,都认可“人都是为自己而活。 (p. 356) ”他拿到了博士录取,但没有奖学金,求人担保,申请签证被拒绝。在故事结束时,高航很沮丧。“家园何在,路人遥指天边。此法怎行,依是长亭短亭。 …… 原来失败也是可以接踵而至的;原来我竟然也有这么一天;原来来路是怎样的,归路也就怎样;原来路是走不遍或者说走不完的 ……(p. 360) ”这便是无处逃遁。他个人的挫败,其实也有甚至更多是时代的因素。“运去英雄不自由”,何况不是英雄的凡夫俗子。 当然,离开学界总是为大学教师准备的另一条路,学界小说中似乎最早是 张恨水 所谓 《第二条道路》 ( 报纸连载小说, 结集 出版时名称改为《傲霜花》 ) 。两个故事都写到 青椒要 去深圳,这可能比就地下海要好些。《无处逃遁》中比高航更年轻的小李小毛在酝酿着去,《行云流水》中小李已经去了,专业更强些的小毛也准备去。虽然在公司里不做专业工作,但“在那里,觉得自己活得更像个人。 (p. 299) ” 这两个故事,已经预示大学教师的分层。这或许也是新写实小说的力量,预见性。对现实真实摹写所揭示的未来,或许超越作者本人的想象。在两个故事中,许多人是 传统教书匠, “常年勤勤恳恳教课而写不出论文的中年老师、老年教授 (p. 319) ”;不做任何研究,也没有什么职业追求。与他们不同,高人云有研究工作和职业规划,敬业勤勉,但为人软弱,琐务缠身,研究进展缓慢,产出很低。“一旦评起职称来,纵然他的课时饱满甚至超过,纵然他为系里做过无数公益事情,纵然他的学生交口称赞他的课讲得好,教学质量高,但到了那时候,这些都是不作数的。所有评委和竞争对手都会异口同声说他没有什么论文。 (p. 262) ”同代的海归余仲明,就可以不管各种琐事忙自己的科研项目,而且有经费可以去海外开会。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后来居上。“严航自己的学问做得好,论文发表得多,且还都是地位颇高的学术刊物,马上又还有与人合作的专著出来,年轻一点的老师便很服他。纷纷说严航待在这儿确实有些屈才,做出了诺多贡献,却一个月只拿得百来元工资养自己不活。做衣服买书复印资料什么的全得靠老婆赞助。严航听了满心慨然,愈加恃才傲物。 (p. 319) ”他同代人中还有更成功的。“李立夏灵活善交,李立夏吃苦耐劳,李立夏才思敏捷。 …… 论文写得多,钱赚得多,学院关系处得好,上上下下的人都喜欢他。更要紧的是,李立夏还评上了副教授,住上了三室一厅的居室。 (p. 305) ”新一代职业学者真是呼之欲出。他们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脾气小,本事大,产出高,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的追求,也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高航的妻子因为他来自市民家庭的俗气而看不起他,但也不能不佩服他的本事,相比而言,高航“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背景,无处不在的书卷气息以及只做学问不涉交际的派头,显得多么苍白和渺小。 (p. 306) ” 在小说中,作者似乎想描述甚至解释读书人的世俗化庸俗化。八十年代的故事《白梦》和《白驹》中已经说过。九十年代故事《行云流水》《无处遁逃》继续说。读书人也在社会关系中,无法独立。“要住大房子,不求人?要弄煤气户口,不求人?要把女儿弄到好老师教的班上读书,不求人?要买便宜的、出厂价格的冰箱,不求人?爸妈要做学问,要上机,求人;要打印论文,求人;要想出去开给学术会议,还是求人。不求人,你就没法子活。 (p. 275) ”“为生计所进行的思考多于了为学问所进行的思考。他们睿智的大脑开始被材米油盐所腐蚀,智慧的光芒日渐黯淡,至于清高则更如旧日黄花已然败尽,凭个人本事立足于世彷佛成了一个梦。就像一个木偶所有的关节都让一根绳子牵着,你如果每天都来游戏似的平衡这些绳子,或许你会很舒服很自在但你却只能是一个呆在原地不动的清贫的庸人;而你如果想奋而站起,甩开步子像英雄一般干一番什么,那每一条条坚韧的绳子便会一起抖动起来与你较量,在这种几乎没有止境的较量中耗尽你的精血和气力。于是无数无数新颖的思想乃至世界最先进的科学设想都在这与绳子的把戏和较量中流逝,如过眼云烟。知识分子又怎能不在这愁上眉梢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悄然向小市民转换?既无相当的社会地位,又无起码的经济条件,自尊自重自我欣赏的信心亦一日少于一日,举止言谈生活风度又怎敢不一日日市民化? (p. 333) ”当然,这样或许能使他们快乐。“凡俗之人之所以总能与幸福同在,乃是因为把实际的利益看得比理想中的东西重,实际就是一种福。 (p. 344) ” 在我看来,世俗化未必庸俗化。人们彼此依赖互相需要这个问题,社会发展已经有了解决办法,就是以货币作为商品和服务彼此交换的等价物。在小说描述时代 20 多年后,人们需要商品或服务时,不仅不需要求人,甚至还要被人求。无他,付费尔!金钱有助于摆脱日常生活中的麻烦,是自由的保障。 我自己从九十年代的高校走过来,讲课改作业出考题批考卷政治学习开运动会做研究写论文考托福考 GRE ,被美国高校博士项目录取但没有全奖。这些都记忆犹新。该书写九十年代大学教师生活的困窘,我也算能感同身受至少是耳闻目睹。特别是《行云流水》中儿子估算出高人云副教授一生的工资不到八万元,真有当头棒喝的感觉。按当时价格,一辈子的工资买平价的日本进口电视,能买 50 台。我当时就没有算过,如果算了,会不会也走“第二条道路”了?我父母辈虽然不是大学教师,也是受过大学教育的脑力劳动者。他们面对当时的情境更加无能为力,因为都已经退休。太太和我都是青椒,过去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天性也淡泊,因此也算不上非常焦虑。当然,长期预测其实很难准确,因为许多外生变量很难设定。他儿子算高人云的收入或许误差不大,我年轻时算自己的总收入肯定严重低估。毕竟从上世纪末起,学界走上了职业化的坦途,我们一代及其更年轻的人,都成了受益者。 作者这两个中篇的生活基础,按照她在《自序》中的说法,“是我婚后在大学校园里居住三年的结果。 (p. 2) ”其实她的几位哥哥也都是学术界中人,理工科学者。大哥清华大学毕业,任华中理工大学天体物理教授;二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是东北大学自动控制教授;三哥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在美国飞机企业工作数年后任武汉某飞机企业 CEO 。此外,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的杨叔子院士为其舅公。这些都有助于作者理解理工科大学教师的职业和生活。 作者方方,本名汪芳。 1955 年出生于江苏南京。 1974 年中学毕业待业半年后在民办企业“运输合作社”当装卸工。 1978 年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 1984 年毕业,被分配到湖北电视台。 1989 年调入湖北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1994 年创刊《今日名流》任社长兼主编。 2007 年任湖北作家协会主席。 2012 年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主任。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390 次阅读|1 个评论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Mech 2019-11-1 22:52
《方方文集·白梦》 (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 包括发表于八十和九十年代的 6 部中篇小说和一篇散文。这里只说八十年代的 4 部中篇,《白梦》《白雾》《白驹》《船的沉没》。故事发生在 1986 到 1988 年之间。这几篇其实都不是学界小说。九十年代那两部确实是,而且是很好的学界小说,因此以后另文专门谈。方方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家,她的作品有历史的真实感。 《白梦》写电视台的日常生活及其众人生相,发表于《中国》 1986 年 8 期。主要视角固定在叫家伙的电视台女编辑,并没有特别出彩的故事。形象最鲜明的是家伙的学妹苇儿,她花言巧语口是心非,几乎拿下所有需要的人,必要时卖掉其他人如家伙,最后如愿以偿到北京政府机关工作,而且有了文名。故事行文幽默。说到一人资历很老但因为负伤到地方任职。“左左右右的路线叫你分不清。满以为当左派,可别人说你右了。赶紧左一点,可又有人说太左。一辈子都左左右右地调整个没晚。 …… 现在连左右手都常常弄混。 (p. 19) ” 《白雾》发表于《人民文学》 1987 年 8 期,是一个更荒诞的故事。故事开始,航校教官贝贝意外身亡,使得他的生前的朋友田平和豆儿认识了他的女朋友李亚。李亚开始时是展览馆的讲解员,贝贝只是李亚的备胎,每次李亚与男友分手就找贝贝,直到交上下个男友;她一度想出家再还俗成名,但开不出介绍信没有成功;后来李亚与高官之子恋爱,当了电视剧导演,并调入电视台。那位高官之子有奇怪的毛病,事情都要在一年后才想起来。豆儿是报社记者,负责周末版“三教九流”栏目。田平原在科学院开大客,后来当了出租司机。因为有次想与女乘客合谋,要多些车费给更多发票;女乘客是正在竞争纺织局办公室主任的团委副书记,举报田平,当了精神文明标兵,也拿下了主任职位。田平经豆儿指点,乘势树立幡然悔悟浪子回头人设,后来与那位女主任一起参加演讲报告团,全国演讲;最后在李亚的婚礼上顶替新郎,因为新郎要一年后才想起婚礼。 《白雾》中也涉笔成趣地提到教授。一次是每月能赚四百元的田平开出租车“送一个白发教授去个什么地方讲学。田平先是战战兢兢,生怕巅坏了教授的贵体。待问得教授不过每月拿两百出头便大舒了一口气,下车时便怠慢好多 (p. 77) ”另一次是五十多岁的吴教授离婚。先是法院不判离婚,豆儿为此写了《正义的胜利》。随后教授不断出差,不在学校,重要的科研项目完不成。已经升任市长的校长让教授赶紧回来离婚,这次法院判离了。一个月后,教授与女研究生结婚,市长亲自去道贺。豆儿又做了教授的专访,谈科研工作的意义与新夫人的支持。为此得到主任表扬,“当记者就得有豆儿这样的素质。兔一样的快速,狗一样的机敏,牛一样的勤奋,羊一样的顺从,以及猪一样的超脱。 (p. 97) ”需要这种素质的,或许不仅是记者,也有教授和研究生。 《白驹》发表于《长江》 1989 年 1 期,是个构思精巧的悬疑故事。故事开始,化工厂车队的司机小男骑车钻到大客车下自杀。小男从小就是高干子弟金麦子的小跟班,烂人一个。麦子凭着老子的人脉,成了成功的企业家。麦子已经离婚但藕断丝连的前妻夏春冬秋,是市早报“社会临摹”栏目记者,不相信小男会自杀,开始调查。调查发现,那辆大客有安全隐患,不停车可能车毁人亡;推测小男为了救人失误被客车碾压;但这也不符合他的性格,虽然他已经成了英雄。进一步调查发现,小男与人合谋走私,给对方一千五百元钱,拿钱的人在车上。这一切就可以解释了,虽然无法写成通讯发表。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麦子和夏春冬秋似乎要言归于好。他们本来就是同一种人,但麦子觉得在一起太烧脑,找个头脑简单的流行歌曲歌星。顺便还吐槽一下教授。“灌盒式带电视台录音年节演出歌星会唱之类,所赚钞票每月顶十个教授不止。 (p. 129) ”夏春冬秋的舅舅是大学教授,曾给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麦子打不及格。 写于 1987 年的《船的沉没》 ( 原发表期刊不详 ) 是很纯粹的爱情故事,我觉得有些俗套。 1972 年,自责和悲伤的徐楚在船上认识了吴早晨,她 16 岁,她 24 岁,彼此留下深刻印象。分手后三年,两人偶然重逢,徐是工人,吴是小学教师,开始交往,萌生爱意。 1977 年,徐楚想考大学,因吴早晨反对而放弃,很痛苦。翌年吴支持她高考,考取武汉的师范学院。读书期间,两人继续交往。吴的母亲竭力反对,为此装病半年。吴早晨屈服,与徐楚分手。与离异回城的女子结婚。 1986 年,没有交其他男友仍是单身的徐楚,在 30 岁生日第二天得知吴早晨病逝。他一直有先天性心脏病,而且父亲被误当作地主枪毙,使他无法报考大学。在两人交往中,徐楚骄纵任性,吴早晨容忍但有些自卑。也难怪吴早晨母亲坚决反对,徐楚性格中有很坚硬的成分。“我仍然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人。我从不无端地结交名流雅士,也从不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我不想通过什么途径改变自己的地位,亦不想写一些充满溢美之词的文章来博得许多人的好感。我只想凭我自己的本事走完我自己的人生。它能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这样在我死的时候将面无愧色。我能说我尽到的是我自己的力量。 …… 我珍惜我的自尊,我的尊严。 (p. 187) ”。这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作者的自白? 散文写于 1989 年的《祖父在父亲心中》发表于《上海文学》 1990 年 4 期。其实不是小说。作者在《自序》中称,“全然取材于我的家史 …… 其中 80% 是完全真实的 (p. 3) ”。既然不是小说,这里就存而不论了。 这几个故事虽然都不是学界小说,但也谈到读书人。 《白梦》中家伙感慨当代生活的庸俗化。读书人无力清高。“这时代,无论当官不当官,都根本不存在什么清高之士了。又不可能像魏晋名士那般大彻大悟后便游名山,泛沧海,筑室畎川,量力守志,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过自给自足的生活。见人则或翻青烟或翻白眼。这年月首先你游名山沧海得陪着笑脸求人帮买车船票。其次你自己根本没有土地,没土地你得工作,你工作就得同领导搞好关系。这个关系意味着晋级、住房的顺利以及运动来时不会轻易被打成什么分子。 (p. 34) ”那个故事结束时,家伙去寺庙采访,听见和尚也在抱怨自己资历最老但没有被提为方丈。《白驹》中,夏春冬秋的舅舅也分析了读书人在当代的窘境。“读书人的历史便是清贫的历史。到了现代社会也不可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首先,抽水马桶要坏,自来水要停,出差要领钱买车票,做学问要复印资料以及论文,诸如此类,全不敢有似乎贵族气。 (p. 122) ”徐楚从她男友性格推广,“他的强烈的自尊心之后是强烈的自卑感。 ……. 除了干部子弟和产业工人之外,很多很多的中国人都是如此。委琐的知识分子和谦卑的农民都是在自卑的背景下做出自尊的姿态。前者因为自知地位低下,后者则自知孤陋寡闻。 (p. 223) ”这些看法或许过于悲观。欧美的发展已经证明,华夏的现实正在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当部分读书人在大多数时间可以清高体面地生活,只要他们确实还有“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的精神。 前面三篇小说,女主人公都是电视报纸等媒体工作,似乎与作者在湖北电视台工作经历有关。其中的人物或多或少有些玩世不恭莫名其妙,是当时初步富起来或者至少是吃饱了之后的空虚无聊,有些类似于“迷惘的一代”。开这种风气的是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也包括方方的《白梦》等。后来发扬光大的就是王朔和徐坤。那个时间段的小说我读得不多,也许说得不贴切。 作者方方,本名汪芳。 1955 年出生于江苏南京。 1974 年中学毕业待业半年后在民办企业“运输合作社”当装卸工。 1978 年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 1984 年毕业,被分配到湖北电视台。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大篷车上》。后来与其他短篇结集仍以《大篷车上》为名出版,我还保存着一本。 1989 年调入湖北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1994 年创刊《今日名流》任社长兼主编。 2007 年任湖北作家协会主席。 2012 年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主任。以学界为场景的小说在方方的大量作品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主要有中篇《行云流水》《无处遁逃》《定数》《树树皆秋色》等,以及长篇《惟妙惟肖的爱情》。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忆来唯把旧书谈:传统评书随想
Mech 2019-10-16 08:17
有人《 后知后觉 》,重新听传统评书然后吐槽。传统评书我没有看过,都是在收音机里听。最迟似乎在高中放学路上也听。准备高考实在有些太无聊了。评书名字记不准确了,开始是《说岳》,然后是《隋唐》,再后来《明英烈》等等。 总体上,评书文学性不强。故事是评书的主要卖点,现在看来有时候逻辑不周全。人物比较类型化。例如,牛皋、齐国元和胡大海似乎就有些像,都是武功不高本事不大的常胜福将。教化听众也是评书目的所在。但多数观念很陈腐。不久前,看六神磊磊在《 我们到底是喜欢唐诗的什么? 》吐槽的例子。“岳飞下狱后部将张保去探监,探完张保直接一头撞死了,‘脑浆迸裂’,岳飞见了反而哈哈大笑,说:好张保!好张保!我身边人里忠、孝、节都已经有了,唯独少个‘义’字,他这一死岂不是‘忠孝节义’四字都凑齐了?今天人一读都会觉得这叫什么事啊,凑齐‘忠孝节义’干嘛啊?集敬业福吗?” 我读书有些信服老子的待人,“袭明”。“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好书自然长见识。差书公开或者私下吐槽,多些笑料,甚至无端有些优越感。 传统评书并非一无是处,也有符合现代精神的内容。评书中经常听到劝人跳槽的话,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英雄保明主 俊鸟登高枝 或者说服抛弃旧东家的话 君不正,臣不忠,纷投外国 父不慈,子不孝,各奔他乡 凭记忆,未必完全准确。这种契约重于身份、选择高于历史的态度,就不陈腐。这种通达态度,现代人也非都具备。 或许这也是华夏传统中固有的精华思想,所谓“民为重,君为轻”。孔子周游列国,甚至准备“乘桴浮于海”。伍子胥更是借吴国兵灭了自己的故国楚国。“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毕竟君主社稷之上,还有世道人心。 听评书居然养成“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的观念,真是奇怪了! 忆来唯把旧书谈:开篇词 回望三十年的阅读潮汐 ( 转载,附个人感受 ) 雯雯的故事 曾读过的“必读书” 有所读有所不读 忆来唯把旧书谈: “ 有史以来最佳小说 100 种 ” 忆来唯把旧书谈: “ 有史以来最佳科学图书 100 种 ” 忆来唯把旧书谈: “ 百种传记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短篇 忆来唯把旧书谈:王安忆笔下的校园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中篇 1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中篇 2 忆来唯把旧书谈:少年闭门读禁书 忆来唯把旧书谈:三打白骨精故事 忆来唯把旧书谈:最初的世界知识 收藏的杨绛作品 我读过的杨绛作品 忆来唯把旧书谈:《理性主义》 忆来唯把旧书谈:小诗《我不要那样的生活》 购书旧事 1 忆来唯把旧书谈:萨特的文学和哲学 购书旧事 2 忆来唯把旧书谈:加缪的文学和哲学 忆来唯把旧书谈:《邓肯自传》 忆来唯把旧书谈:德 • 波伏瓦的书与人 忆来唯把旧书谈:三十年前曾读禅 收藏的王小波作品 本溪购书旧事 忆来唯把旧书谈:哲学窥门 忆来唯把旧书谈:金庸的武侠小说 忆来唯把旧书谈:《傅译传记五种》 忆来唯把旧书谈:美术欣赏启蒙 忆来唯把旧书谈:《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选》 忆来唯把旧书谈:文史哲选本 忆来唯把旧书谈:傅雷先生的译序 忆来唯把旧书谈:《自私的基因》 忆来唯把旧书谈:《合作的进化》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7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耄耋说情爱—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Mech 2019-10-6 22:46
小说《师姐》 1990 年花城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曾在《羊城晚报》上连载, 1992 年广东人民出版社重印。秦牧以致作者信形式为小说作序。其中写道,“你的小说当然有一点儿自己的影子,不用说并非全部雷同, ( 至于有多少,猜测就没意思了,你自己才能知道那一切 ) 。 (p. 5) ”故事发生于上海南迁到县城的东基大学。开始时已经有大四学生,至少是 1942 年了,结束于日本投降后一年就是 1946 年。原计划还有下半部,但似乎没有出版。 《师姐》其实不是学界小说,而是发生在大学中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李涛家境清贫但有天分。被乡邻富户陈表伯看中以女儿玉兰表妹相许。并在当注册主任的陈表叔帮助下作弊被迁在内地的上海东基大学。李涛读过私塾,文科尚可,理科较弱,刚入学请大四的高材生容秀枝辅导物理,进步很快,成为高材生。两人也日久生情。容秀枝父母双亡,被大伯卖给当地恶霸 ( 可能还是汉奸 ) 顶债,并被强奸。恶霸在东基大学读书,让她也入学。容秀枝通过讨论武则天卓文君认定李涛没有处女情结,有意与他私奔,但发现已经怀了恶霸的孩子。委托也爱上李涛室友邓丽英保护他。邓是大军阀的女儿,势力远大于恶霸。她甚至要父母派人张罗他们婚事。李涛以在农村已经结婚生子推托,在表叔帮助下躲了起来,直到邓丽英的父亲换防离开并带走了女儿才回学校。接防的军阀是表叔的朋友,也能保护李涛平安完成学业。抗战胜利时毕业,留校物理系,而且要随校去上海。奉病中母亲命回乡成亲。路上遇到在县城学校教书的容秀枝。住防县城的军阀不仅是表叔的朋友也是容秀枝已故父亲的结拜兄弟。他出面办妥了与恶霸离婚。李涛与容秀枝共渡中秋,有肌肤之亲,并留下首七绝《中秋夜》。他有意退婚,但回乡发现不可能,还是与表妹结婚。表妹虽然年轻只有 16 岁,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但善解人意贤淑温柔,让李涛也很受用。在去上海任教前,玉兰建议他绕道专程见容秀枝,说明自己婚姻状况及妻子怀孕。李涛硬着头皮去时,发现容秀枝知道他结婚,只身搭军舰去了台湾,孩子被法院判给前夫了。只给李涛留下一首五言诗。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小说标题“师姐”说的就是容秀枝。她真是才华与美貌兼备。“才貌出众,能文善武。 … 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中平均分名列全校之冠,所以被称为‘女状元’。至于她的美丽,在我们男同学中大多数人说她可被选为校花。 (p. 5) ” 在 1942 年就完成学士毕业论文《水面飞船》,而且能唱歌写诗画画,又是女蓝前锋。 这个故事的叙述者其实是男主人公李涛,因此多些唯美色彩。尽管有种种不得已,旁人看来他是渣男无疑。小说虽然结局显得凄苦,但其实有些“爽文”的特质。男主人公才华横溢,几位美女投怀送抱。故事中的诗都不太高明,这里也不抄了。这个故事其实与华夏最早的校园长篇《漩涡》有类似之处,只是主人公运气好,总有权势者关照。 小说多少也反映了当年大学的情况。入学方面,有人用假高中文凭报名,注册主任做手脚录取;入学考卷一年内备查然后销毁,因此过了一年就安然无恙。大一学生课程全校课程相同,成绩排榜。期末考试中,选做题答得好, 4 道比做题只做了两道,教授也给了满分。霸道的学生,带着手枪,向老师要求加分。优秀的学生毕业留校工作。 作者江静波, 1919 年出生于福建永定。 1941 年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 1945 年毕业。随后考入岭南大学研究寄生虫学并担任助教, 1948 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讲师, 1951 年晋升副教授。 1952 年院系调整后在中山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曾任无脊椎动物学教研室主任、寄生虫学研究室主任,主编教材《无脊椎动物学》被广泛采用。 1982 年获英国皇家医学研究院热带病研究奖。 1985 年被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院推选为外籍院士。晚年在美国定居, 2002 年去世。《师姐》是他 70 岁完成的作品。他还著有话剧剧本《晚霞》,附录两篇回忆录《我的母亲》和《并肩五十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3 年出版。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象牙塔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婚奇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Mech 2019-9-30 08:17
陈世旭的小说《裸体问题》 1993 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小说中部分内容以中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过。故事发生在东方大学,时间不是很清晰,时间跨度是五、六年,大致推测是从 85 年或者 86 年开始 ,后来已经是经济大潮兴起。分上下两部,上部是校园体制的弊端以及研究生们的反抗,下部反映九十年代的校园所受的经济冲击。从校园和校史 ( 担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的闻一多负气离去 ) 的描写看,东方大学其实是武汉大学。 书名中所谓“裸体问题”,是中文系八四级研究生况达明要把屈原的《山鬼》改成舞台剧,其中的女鬼要裸体登台。这个剧目三起两伏。先是受到讲《楚辞》课的中文系教授梁守一的强烈反对,他要捍卫华夏文明的纯洁性;支持他们的是 35 岁的单身女教师欢庆,准备自己登台出演女鬼,但她后来出国了;又有位老师突发脑溢血病故,演出的事情就放下了。九十年代办作家班时,作家学员又有意上演《山鬼》,历经风尘的女学员阿媛愿意登台,但况达明反对。直到东方大学 150 年校庆,有人捐款资助《山鬼》,终于成演,女主角是况达明的夫人,影响日益广大的舞蹈届新星。“《山鬼》的演出并没有出现很多年前创作者们想象的那种轰动,预期的那场革命根本就连一点影子也看不见。东大各方似乎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 许多经历过当初的激动的人甚至想象不出来当初那种激动的缘由,当初有什么必要要争论得那样激烈,那样剑拔弩张,势不两立?但舞蹈家以几乎完全裸露的身体的曲线揭示出艺术的真谛的时候,人们想,这一切不是再自然不过的吗?难道还有更适当更具美学意义的形体语言可以取而代之吗? (p. 389) ”的确,“裸体问题”只是个缩影。那个时代,高校经历着沧海桑田之变。 小说其实是一系列基本独立的故事。欢庆的故事有些戏剧性。她一直特立独行,“不想伤害什么人,也不想取悦什么人;不想干预什么人,也不想就范于什么人。 (p. 26) ”大学毕业时与官二代陈胜利发生过关系。后来与已婚的著名律师老孟发生关系,他们曾在文革中认识,老孟是记者。老孟成名的案子是为车祸中让陈胜利丧命的司机辩护,该司机因为女友被陈胜利强奸而发疯,有杀人动机,陈垂老的父母要求判司机反革命杀人罪,亲属三十多人上访占领宾馆。老孟作无罪辩护,后来还直接与干预此案的市委书记交锋。因孟介意欢庆的过去,欢庆与他中止关系,并与青年诗人晓雨交往。晓雨强调老孟所代表的时代过去了,但欢庆直言他缺乏力量。后来晓雨向欢庆的大学同学余萍求婚,她思想陈腐姿色平庸,但有 70 多平的三室一厅房子。欢庆惊诧自己为了摆脱老孟,居然与晓雨滚床单。因此感慨“人有时候很怪,其所作所为同内心的真实愿望往往大相径庭。 (p. 85) ”最后她决定去澳大利亚继承姑妈的遗产。在若干年后,老孟又接到欢庆从堪培拉打去的电话,寥寥数语撕开了他以为封闭的伤口。 另一个有高校特色的故事是中文系晋升。三位副教授申请者,两个名额,真是两桃杀三士。尤其为难的是校学衔委员会副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公伯骞先生,他也是况达明的导师,同事希望他制止《山鬼》上演。三位候选人都是骞先生的嫡出门生,人们要他拍板。范正宇资历最长但著作欠缺,姚长安读书有功夫但表达欠佳上课不受学生欢迎,肖牧夫论著获奖上课学生热捧但是工农兵学员有人认为他学术根基不稳华而不实。范的新著《庄子美学思想浅探》刚被出版社接受,虽然他“确实不是那种患得患失的人。这一辈子,他吃的亏不少,但每次他都能找到一个证明自己并不吃亏的参照系,加之熟谙许多圣人先贤教诲,从而实现心里的平衡。 (p. 111) ”但再不晋升面子上也实在挂不住。姚长安专心治学,不计功利,生活中木讷幼稚。范的新著纲目和资料都是他的,只是因为姚研究转向清诗就都给了范正宇,范在书中压根没有提这个事情。而且范还没有提供他急需的清人著作。答辩中姚中风发作,在医院中去世。临终前校长答应他晋升副教授,妻子转成正式工,四个孩子由公家养到成年。范正宇也感受到精神压力,想到他在外文系读书一心想出国的女儿的嘲笑,“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不会有什么希望了,你们不能自救 (p. 125) ”最后答辩的肖牧夫也很紧张。虽然是 72 年上的大学,但为复习没有回家见临终母亲最后一面,为争取推荐名额把已经怀孕两个月的女友嘉嘉让给市革委会副主任的儿子,答辩时来校读“干部进修班”的嘉嘉目光幽怨地坐在最后一排,她到校后写信约他谈谈但他没有答应。特别是姚中风后,他觉得天平已经偏向姚,人们已经没有心思听他报告,相继离场。结束时没有几人,嘉嘉眼含泪水凝然不动。肖牧夫决定去美国加州大学攻读美学。小说又倒叙了肖牧夫和嘉嘉在农村恋爱及其分手的故事。他签证办了一年,费尽周折终于成行。“几乎没有一件事顺当过:升学是这样;恋爱是这样;评职称是这样;出国还是这样。 (p. 178) ”临登机时,嘉嘉赶来送他,他没有回头地走了。他其实无法忘记他们的过去。 很有时代特色的是法律系名教授彭佳佩的故事。她与数学家乔博吾都是哈佛博士, 49 年海归。文革中受冲击,两人相约上吊自杀。因为她体胖身重,没有死成,丈夫没有这样幸运。她一直住在破旧的房子了,下水道堵了,校长带着后勤处长到现场也难以搞定。她丈夫在美国与导师的女儿同居并生有一女。那个女儿回国对她们的房子感到幻灭,不过去看校长的房子,也好不了多少。校长把自己四室一厅的房子让给了公伯骞先生。至于盖起的教授楼,其实住的多是处长。她们没有好房子,但升华了精神。印证了“一切都被物化的工业社会人所面临的只有孤独、空虚和崩溃,而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地方反而不会有形而上的苦恼。 (p. 167) ” 彭佳佩及其美国女儿的故事,被大肆宣传,开“泰斗讲座”,冠名“一代师表”。这有强烈的反讽意味。 更典型的学界故事是化学系研究生田家宝国内外求学际遇。他从来不看好中国作家,直到如厕时偶尔看了《你别无选择》。他有新的发现,被导师化学系主任尹教授压制,后来尹教授改变了看法,但要求论文的第一作者。他没有同意。导师撤回了对他到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的推荐,而要分配到大别山县城。也反对他与女儿尹敏恋爱,因为她要继续读博士。后来他才知道,系里从 MIT 聘来的迈克教授支持他的看法,导师才改变观点。他决定听从迈克教授的建议,考托福,到 MIT 师从迈克教授。临行前尹敏来送行,两人同居。她读本科生时本是况达明的女友,因为对时间控制太紧,又打算读研究生,两人有分歧。况达明与田家宝是室友。况达明很快又与艺术系的女生谈了恋爱,她失恋后在父亲的促成下与田家宝恋爱。他到美国后在迈克组里工作,实验结果交给迈克,迈克自己署名发表了,比尹教授还彻底。迈克给他解释了学界导师与研究生的规矩,如同苏格兰牧羊犬的比赛。“参赛的是牧羊犬,领取奖杯的是牧羊犬的主人。 ……. 自己也是照这比赛规则爬上去的,也是先做牧羊犬,然后才成为牧羊犬主人的。 (p. 568) ”田家宝学成海归,在深圳某公司当工程师,与尹敏结了婚。 说几句与小说无关题外话,我承认那在一定意义上确实是学界规矩,而且也并不像初看上去那样不合理,毕竟导师的创意和条件可能起着比具体实施更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以不给学生署名而侵占学生的方式实现。学界已经找到了平衡师生利益的办法。正常的惯例是,学生第一作者,导师通讯作者,人们通常认为通讯作者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通讯作者甚至署名最后的作者,已经拿到了研究成果荣誉的主要部分。 在商品经济中变化最大的是梁守一教授。他当了中文系主任。“商品经济观念是这样锋利地几乎一下子就击穿了他的向来以为坚韧无比的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甲胄,使他陷入陷入那么深刻不可自拔的人格窘境。 (p. 328) ”他终于同意办作家班。诗人晓雨又回到校园。经过些矛盾后,结果皆大欢喜。作家们有了文凭,中文系挣到了钱。进而请公伯骞先生墨宝盛赞香港大亨梁敬文,梁老板主动提出捐赠达到 21 世纪水准的礼堂。他甚至想给梁老板荣誉教职,但学校层面没有通过。 小说还写了其他研究生。况达明毕业拒绝留校,被领导招回家乡,分到省里唯一所综合大学,又被分到该省边缘县的分校办公室。第一个工作是为总支书记抄写上半年的思想汇报。他逃回母校,留校工作。依旧对现状不满。“如今的大学,教不知为何而教,学亦不知为何而学,混日子罢了。 (p. 212) ”与他那位艺术系的女友结婚,她虚荣但确实有才华。经济管理系研究生程志,要创办个中国的兰德公司,南方预测咨询开发公司;程志在接受张黎黎采访后,就爱上了她;程志仍像继续组织文学社团红杉社,但搞活动已经无人问津;他决定去江西老区,到历史悠久文风曾盛的边远地区董源村当乡长助理。与乡村小学校长同住。那位校长为引起对学校危房的重视,参与了盗墓案,导致古迹坍塌;程志自己兼任了校长,帮助前校长逃脱,到深圳请张黎黎帮忙找份工作。新闻系的女生张黎黎,高考时是所在城市文科第一名;刚入学的她在 81 中国足球队击败科威特队后穿着三角裤在窗口点燃自己的连衣裙挥舞,而被称为胜利女神;她爱上在特殊场合举着床单当旗帜的历史系研究生魏振华,后来魏漂流长江身故;张黎黎把外校小男上带到寝室睡觉被导师举报给保卫处,受到开除学籍的处分;她到深圳,入职法国独资公司当写字间小姐,半年后当了经理助理,拒绝与内地厂家联手骗公司的钱,被老板称为在中国所见最忠诚的雇员,她还组织了一个独身女人俱乐部。在党校工作两年考取哲学系研究生的戴执中,取得学位入党并到回省委党校任教,很快被任命为经理贪污被抓的党校劳动服务公司经理。戴执中到珠海,发现姐夫生活中另有女人,也从姐夫那里拿到些生意;后来拥有了江海电子应用技术开发公司的股份。 小说在东方大学 105 年校庆典礼结束,如果按武汉大学的历史,那就是 1998 年。梁守一成为第一副校长,校长尚空缺。“积这几年的经验,他悟出了一条极重要的政治哲理:在中国做事,不妨不说先做,做出了实效,中国人的实用理性自然就会沉默。 (p. 384) ”他力排众议,办了校庆。校庆之际,梁老板捐赠的礼堂落成,也通过了聘任梁老板为兼职教授,梁老板本人并没有参加。众人纷纷捐款捐物。彭佳佩教授捐出多卷本法学著作的手稿,其实给梁校长增加了出版的经济压力。在美国无固定收入但日子过得充实活跃的肖牧夫捐赠一千美金。戴执中捐款资助《山鬼》排演。程志没能参加校庆。老孟也没有,他应程志邀请,去董源调查案情。“人生来只是为了演一场喜剧或悲剧,又都同样地嘲笑相互间的虚伪表演。 (p. 90) ” 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繁复,小说的结构还算清晰,但阅读时多少有些吃力,如果有个人物表或许有所帮助。上部时间仍在八十年代,但已经对朝气蓬勃的前期有了幻灭感,“引起极大轰动效应的也不过是某个大人物貌似睿智深刻却庸俗浅薄得要命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油腔滑调;或某位老得已经口齿不清但坚守在首席位置上的名人义正词严地反复强调自己正在地摊上贱价处理的著作是钦定的盖世之作以及自己是钦定的伟大作家;或某位刚刚放洋归来的风头十足的女强人就她在国外妓院的见闻大摆其谱;或某位状极深刻的研究生的关于中国二十世纪压根就没有文化连语音都是舶来品、中国人必须同西方人杂交以改进人种则华夏文明有望的宏论;或某位刚升起的文坛新星关于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文学更无所谓价值,他之弄文学只是玩文学,是‘流氓大转业’的宣言。 (p. 27) ”“我们的时代不再可能出现政治的激动不安,不再可能为情感所左右,任何现实的激情,所谓在沧海横流中显示出来的大气魄,大风度,什么铮铮铁骨,什么浩然正气之类,只会显得夸张而空洞。所谓责任感、使命感和英雄主义的事业,所有作为被神圣的火光所照亮而试图成为先知和巨人的人们,在世纪末的挑战正面临自己的终结。这是一种时代精神的终结。 (p. 81) ” “骑士的时代过去了。人们如今更多的只是关心自己。何必在自己的肩膀上压上一些想象的担子。还是少些深沉与博大、少些沉重与忧患的好。何苦来哉! (p. 214) ” 小说也提到高校中的一些痼疾。例如行政力量主导。教授楼“以教授之名始,以处长之实终。学校虽然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地方,自应以前者贵。社会上一般见识,教授也比处长名气大。却又不然。一讲教育体制改革,首先讲的是对教师实行聘任制,未听说要对行政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的,这就似乎是法定了由后者来决定前者的命运。事实上,一切事情 ( 包括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也的确都要后者来做。 (p. 166) ” 作者陈世旭, 1948 年江西南昌。 1964 年初中毕业往赣北农场务农。 1970 年由九江县委宣传部借调从事新闻报道。 1977 年底调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 1979 年创作小说《小镇上的将军》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0 年由《十月》杂志推荐入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 ( 现鲁迅文学院 ) 学习。 1981 年调江西省文艺研究所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及研究。 198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 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插班学习, 1987 年毕业,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1988 年任江西省文艺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1 年转为文学创作二级职称, 1993 年晋升为文学创作一级。曾任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电影《新喜剧之王》
热度 1 Mech 2019-9-17 22:39
在一个很小的社区影院看免费的《新喜剧之王》。上次看在社区影院看免费电影还是多年前的《重返二十岁》。周星驰的电影我比较喜欢。《喜剧之王》算不上我最喜欢的周星驰作品,但其中的张柏芝真是漂亮。这部《新喜剧之王》,周星驰退居幕后担任编导。女主角演技或许不错,但颜值真难与张柏芝比肩。 群众演员如梦一心想当真正的演员,刻苦学习《演员的自我修养》,认真对待每个角色,包括不动的尸体和挨打的替身等。在这个过程中,目睹了漂亮的闺蜜轻松成名而且不再与她相认,也目睹了成名的演员马可江郎才尽重新当起了群演,还有位玩票群友的富二代爱上了她但她没有接受。她父母口头上反对实际上还是支持。他的男友口头上支持,不断给他打气,其实只是为骗走她的钱,用所谓结婚基金的形式。后来如梦放弃了演员梦想,当起快递员。看到男友与其他女子在一起,并坦陈他自己是男公关,收费满足女子的情感需求。气愤的如梦在恍惚中车祸身亡。 影片有个光明结尾,如梦获得电影大奖一举成名。那可能是如梦弥留之际的幻觉。如梦如幻的故事里,如梦参加海选虽然各项才艺都不行,但凭着被男友欺骗的真情实感胜出。后来就是主演电影获得大奖。估计绝大多数观众都以为是真实的结尾。毕竟是贺岁片,结局不能太残酷。我认为是幻觉的原因是有些细节不合逻辑,而且获奖仪式上所展出的工作照,全是龙套时的照片。 电影中有些小噱头,引人发笑。这部电影的深刻之处,就是解构了各种鸡汤。努力未必成功,持续的努力仍可能只是停在原地,甚至会后退。更耐人寻味的是,为别人灌鸡汤的人,可能有自己的目的。同时也展示了演艺界的残酷。 总体上,还是说得过去的电影,虽然在周星驰电影中,似乎算不上佳品。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 — 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185 次阅读|2 个评论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热度 1 Mech 2019-9-7 22:32
1963 年摄制的老电影《埃及艳后 ( Cleopatra ) 》已经看过至少三次。最早是在电视里看的,早先那种黑白电视。后来在电影院看过。几年前,听说电影重新修过版,与女儿一起在电脑上又看了。最近在电脑上重新看一遍。 这部电影很长,分成上下两部。上部是克莉奥佩特拉与凯撒,下部是克莉奥佩特拉与安东尼。上部还没有实际掌权的克莉奥佩特拉卷在地毯里由部将扛着见凯撒,共度良宵。凯撒率领罗马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埃及军队抵抗后,废黜了她弟弟,克莉奥佩特拉成为埃及女皇托勒密七世。与凯撒生育一子。在孩子出生前,凯撒返回罗马。克莉奥佩特拉后来带着儿子到罗马,受到民众欢迎,也首次与安东尼见面。但不久后凯撒在元老院遇刺身亡,克莉奥佩特拉带着儿子回到埃及受到亚历山大里亚。安东尼送行。安东尼续弦屋大维的妹妹与屋大维结盟,消灭罗马内外的反对者之后,两人对峙。安东尼军费困难,需要埃及的资助,有求于克莉奥佩特拉。两人关系发展迅速,后来按埃及方式结婚,极大激怒了罗马方面。屋大维军队与安东尼军队在希腊沿海决战,这对于有强大陆军的安东尼是不利的选项。克莉奥佩特拉以为安东尼阵亡,命令她的船离开战场。激战中的安东尼乘小船追去,离开了战斗中的部下,海军全军覆没。萎靡不振的安东尼在克莉奥佩特拉的激励下,决定重上战场,但部下对以一敌十的战斗没有信心,纷纷逃亡,于是屋大维不战而胜。只身返回亚历山大里亚的安东尼以为克莉奥佩特拉已经自杀,也自杀致重伤。被抬到克莉奥佩特拉所在陵墓中,在她怀抱中身亡。屋大维宣布埃及成为行省但可以由女王继续统治,但要求女王随他到罗马,并答应随后让她回埃及,并争取让她儿子继续统治埃及。克莉奥佩特拉假装答应后,用毒蛇自杀,唯一的愿望是与安东尼合葬。 如标题所述,克莉奥佩特拉是第一主角,所谓“大女主”电影。在电影中,克莉奥佩特拉是颇有远见的政治家,运用一切手段包括自己的身体,争取和维护个人及其家国的权利。使得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在军力完全无法与罗马抗衡的条件下,还存续近 20 年。当然,后期在战略和战术层面或许都有重大失误。在战略方面,面对处于鼎盛时期的罗马,以及深谋远虑的屋大维,埃及不应该再幻想恢复昔日荣光,能守成已经不易。战术方面,她不应该干预具体的战争安排,并亲临战场。影片中给出个镜头,屋大维的军队取得决定性的海战胜利时,屋大维趟在床上睡觉。这才是举重若轻的政治家风范。随着克莉奥佩特拉的身故,埃及终于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克莉奥佩特拉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埃及,其实折射了罗马历史转折的关键年代。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受元老院节制和保民官监督的执政官,似乎无法承受民众对强人的呼唤,帝国体制呼之欲出。布鲁图斯等共和国的捍卫者,刺杀了众望所归的凯撒,避免了他称帝。罗马却无力阻止凯撒的义子屋大维称帝。罗马共和国终于颠覆,由罗马帝国取而代之。在这罗马历史的关键时刻,克莉奥佩特拉不仅是凯撒的情人,也是屋大维劲敌安东尼的情人 ( 我不能肯定他们的婚姻是否被罗马承认 ) 。顺便一提,这种共和国的崩坏,帝国的形成,在电影《星战前传 3 》中也有很形象地再现。 作为历史片,有些史实方面的失真。凯撒遇刺时,有合法妻子,就算克莉奥佩特拉在罗马,在凯撒家,名义上也只是凯撒的客人。入城仪式上带的也不是与凯撒的儿子,而是他名义上的丈夫。如果说这些情节的修改算剧情需要,硬给屋大维安个“奥古斯都 ( 无限威权 ) ”的头衔就完全没有道理了。克莉奥佩特拉去世数年年后,已经获得“皇帝”称号的屋大维才被元老院封为奥古斯都。 电影的有些对白很华丽。早先以为莎士比亚的原文,其实不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 裘力斯·凯撒 》完全没有提到克莉奥佩特拉,而悲剧《 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 》中克莉奥佩特拉更像小女人而不是政治家。据说作者的依据是 The Life and Times of Cleopatra by C.M. Franzero ,这本书我没有看过。另外还有普鲁塔克的《名人传》,《 凯撒传 》简略提到克莉奥佩特拉,但安东尼部分克莉奥佩特拉确实是女主角。牛津大学出版社重印了 Cleopatra: A Biography by Duane W. Roller 。以后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顺便一提, 克莉奥佩特拉的故事也激发了无数艺术家的灵感。我看过不下十幅关于 克莉奥佩特拉的油画。无论妍媸,有位女子拿条蛇的画面,很可能就是 克莉奥佩特拉。 克莉奥佩特拉由伊丽莎白·泰勒 ( Elizabeth Taylor ) 饰演。她也是生活中的大女主,两次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而且七位丈夫都成了前夫,离婚八次 ( 其中一位结婚两次离婚两次 ) ,生四个孩子。她那个时代的电影看得较少,想不起来还看过她主演的其他电影。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7200 次阅读|1 个评论
异病相怜
Mech 2019-8-29 22:29
女儿得知我发烧后,说是有心灵感应,她也病了。她不是感冒也不是腹泻,是眼睛有问题。据说是看了化妆教学视频后,试验一下,右眼就断断续续有些胀痛。她感觉可能是有过敏或感染。 家庭医生推测是结膜炎。吩咐她,先在实体药店里买些氯霉素眼药水用,不好要去医院看病。 她做个网上的测试,结论是“对事看穿一切的眼,敏锐,灵活”。我吐槽说她是发炎开了天眼。她说,“看穿一切,太累了,所以发炎了。好比某个姐姐,努力学这学那,终于瘫痪了。”不知道开了天眼还能闭上不,我记得她曾有眼罩,上面写着“吃饭叫我”。她说,以前确实有,但现在不用了。看来眼罩也不能停呀!她让我也做那个测验,悲剧的是长按二维码没有反应,或许眼睛不好的才能测。 我这次得病,发现女儿小时候的一些经验很有效。例如,她遇到烦心事,就大喊一声,“要睡觉!”睡着了确实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创作两句儿歌 有病好,有病妙 有病在家睡觉觉 问题是真难受时也睡不着。这样对米开朗基罗的诗句有切身的体验。 睡眠是甜蜜的, 成为顽石更是幸福。 …… 不见不闻,无知无觉, 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我的病大见好转,女儿的病似乎加重。开始头疼。这个比较吓人,因为她很少头疼。痛点不定,比较多是在眼睛侧的太阳穴附近。去医院看病。看了眼科,说眼压没有问题,可能是炎症,可能是用眼问题,开了消炎药。让她好好休息,早睡觉,不要打游戏。周末参加公司在国外的团建活动,希望身体能挺住。 Wer spricht von Siegen? berstehn ist alles. C'est la vie.
个人分类: 发言报道|2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居家偶成(1989)
Mech 2019-8-26 22:39
斗转星移全不察 一盘残局半杯茶 榻上高卧读小品 案边危坐功大家 神游物外通浑沌 心证道存待分叉 素手捉刀殷勤伴 矫若惊龙静胜花 己巳年五月初十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夏日即景
Mech 2019-8-23 17:12
午后四十度 狂奔万余步 斜照优似火 汗淋不知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60 次阅读|0 个评论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Mech 2019-8-23 10:40
《脑裂》是戴厚英有关知识分子生活的第五部小说,也是她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1994 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与第四部《悬空的十字路口》一起收入吴中杰和高云主编《戴厚英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出版。《悬空的十字路口》现在说可能不太合适,以后等合适的时候再说。我阅读的都是电子版 ( 因此引文没有页码,只有节号 ) 。作者注明《脑裂》完成的时间,“ 1993.9.21 — 10.4 初稿”“ 1993.10.11 — 12.14 二稿并改定。”所反映的时代是 90 年代初。当时我已经是教师,对小说描写的时代氛围感同身受,政治冲击已成往事,经济大潮滚滚来袭。 小说男主人公是年届五十的大学讲师、诗人公羊。“他虽然算不上什么著名诗人,却也小有名气。他的诗有人斥为洋人的唾沫,也有人说是‘伟大的’。伟大的唾沫虽然比不上江湖河海,滋润自己的心田也足够了。而且他还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稳定的工资收入,日子过得满不错。可是这两年,世道大变。大家都把目光转向金钱,电视电台不断报道文人下海的消息,把他的心完全搅乱了。诗也写不好。 (S. 2) ”他是“很有才华很有热情的人,一生都在想做成什么大事,却又没有做成过几件值得记住的事情。 (S. 52) ”情节基本上是按主人公与几个女性的交往展开。公羊的妻子官宁 ( 小母羊 ) 性冷淡,两人一直没有肌肤之亲。她偶尔有预见未来的超能力,看到公羊大脑裂开;最终两人协议离婚后滚了床单,竟然怀孕了。公羊偶然结识了书店售货员红裙子,是他的诗的崇拜者;希望自己不俗,具体是争取到“要么是名,要么是利,要么是爱。 (S. 11) ”;公羊下海当董事长时她当总经理,后来看他不能发达,嫁了有几个孩子的洋人出国。女作家华丽,一度开心理诊所,公羊的同学;公羊后来与官宁协议离婚,准备与她结婚。 小说也涉及公羊的学院生活。同事中有关系不错的 A 教授,有些圆滑但为人尚好。对社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例如,“像你们这种无权无势的穷书生,有时候清高不得。有些事,我们跑断腿,不如人家动动嘴。我们寻死觅活,人家只要弹指一挥。 (S. 56) ” A 教授看到在商海、欲海之外,还有“知识的海,文化的海,精神的海 (p. 28) ”,组织些志同道合者研究中西文化。也有一个反面人物系主任。公羊的清高,不通世务,使得他无法晋升副教授。公羊大发牢骚,“是一样的教师两样的对待?是让一少部分人乘电梯上去,一大部分人在地上爬行,或者用绳子提溜?是窃国者昌,窃钩者诛? (S. 12) ”“世界上没有一把公平的尺子。拿出来的尺子都是假的,虚晃一枪,真正的尺子是不拿出来的。但是他们真正要用的,却正是那把不见人的尺子。 (S. 12) ”现在正被批的“四唯”还是“五唯”,其实本意就是建立能拿出来的尺子的努力,虽然不很成功。但牢骚于事无补。直到他病危,学校准备特批他晋升教授,但他已经无意也无力完成表格。 小说还有些其他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有位相貌奇丑的脑专家李大耳,提前退休,弃理从文,要研究心灵问题;官宁年轻时追求过他,但他发现她的性冷淡,拒绝了她,但对妻子声称是官宁拒绝他;华丽似乎有意与他交往,但被拒绝。高官公同同,年轻时曾与华丽同居,红裙子为请他帮忙,似乎委身于他;他的妻子好像是颇正派的人。有个神秘老太太,开始劝华丽信教,后来发现是官宁的生母,是其父亲的第四个老婆,而且还是同性恋,因此官宁拒绝与她相认。 小说始终有种死亡的阴影。开始就是位前辈的追悼会。中间李大耳留学美国的儿子遇害。结束时公羊脑瘤不治身亡。不过,在死亡前,各种矛盾基本都化解。华丽、官宁都在身边照料他,红裙子专程归国看望,官宁也与母亲相认。追悼会上,李大耳和 A 教授的挽联挂在遗像两边 天荒地圆,无棱无角,始得永恒; 心猿意马,有血有肉,焉得久远。 逃无可逃,避无可避,不逃不避,奈我何? 伸又嫌长,缩又畏短,不伸不缩,由他去! 小说真实反映作者那代人在经济大潮下的心态。有准备下海的,如公羊说,“把自己思想禁烟了许多年,又糊涂涂把思想解放了许多年,以为已经自由了。可是现在却突然发现我还在时代的列车的外边,甚至在它扬起的尘埃里!我连车帮都扒不上了。这公平吗?不公平吧!现在大家不是都说什么,原始阶段?好,原始阶段需要原始的人,大家就都原始原始吧!人家能发财,我也能发财,人家能享受,我也能享受。我哪点儿不如人呢? (S. 18) ”也有心存疑虑的,如华丽所说,“年轻的时代,我们努力、拼命提升着自己的精神,提到凡人不可能达到的忘我地步。以后我们又返回,回到凡人的地位,一心一意做一个拥有自我品格的人。可是突然之间,我们发现被抛掷在一潭污水里,要我们脱掉一切文明的外衣,动物似地互相厮咬,争夺,这可能吗?我们的社会处在‘原始积累’时期,可是我们的精神还能回到‘原始积累’状态吗?我们已经是文明人了,而且接受了现代文明。我们的头脑在天上,双脚在泥里,身首离异,怎么活? (S. 18) ”这是两种典型的代表性意见。至于我自己,其实对“下海”没有什么成见,只是当时反应迟钝,没有什么动作。 说实话,戴厚英的小说现在对我并没有很大吸引力。一方面时过境迁,作者的见识我也不是很佩服;另一方面,创作风格比较单调。不过,《脑裂》还是部很有趣的小说。以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写成,也有荒诞派、黑色幽默和存在主义的成分。可读性强,不断设置悬念,情节也合理。若不是在三年后遇害身亡,作者或许还能写出更好看的小说。 戴厚英的五部小说都看过了,虽然有一部还没有说过。为向这位让我在大学期间就挑灯夜读其作品的作家致意,我特意选了宋词名家的句子作为其小说札记的标题。五句词及其对应的小说分别为,辛弃疾的“红莲相倚浑如醉 ( 《诗人之死》 ) ”,苏东坡的“回首向来萧瑟处 ( 《人啊,人!》 ) ”,李清照的“梧桐应恨夜来霜 ( 《空中的足音》 ) ”,苏东坡的“休对故人思故国 ( 《悬空的十字路口》 ) ”和辛弃疾的“何人可觅安心法 ( 《脑裂》 ) ”。后两句都有“人”,专门致敬她的成名作,也是我曾连夜通读的《人啊,人!》。 戴厚英 1938 年生于安徽。 1956 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960 年夏毕业,分配到上海作协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组任助理研究员。 1976 年到复旦大学虹口分校任教,后来合并入上海大学文学院。 1996 年遇害身亡。《脑裂》是她出版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我个人认为也是在艺术上最有探索性的作品,可读性也最好。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象牙塔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婚奇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6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七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复赛
热度 1 Mech 2019-8-17 10:06
初赛 4 个组,每个组两名参赛者入围复赛。这样复赛有 8 位参赛者,讲同一个题目。复赛题目是牵连运动为转动时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其应用。评委 20 人全部打分排序。 教学内容处理的总体思路都很接近。开始用一个例子说明,牵连运动为转动时与平移时不同,绝对加速度不再等于相对加速度和牵连加速度矢量和。然后推导加速度合成定理。应用举例通常是分析河流两岸冲刷不同。推导用时较少的还可以讲个例题。 讲课的主要差别在于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具体推导。最原始的方式是几何推导,当年我读本科时老师就是这么讲的。打分并提交后,几位评委讨论,不太认同这种处理。这种几何方法据称能强化学生的概念,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多数是解析推导,用了相对导数的思想但很少提这个概念,细节上也有些差别。总体上公式推导方式比较广谱。共同的问题是,没有明确引用绝等导数与相对导数的关系,逻辑不够清晰。想绕过相对导数概念的努力,往往事与愿违,导致更多混乱。合成运动的内容,我觉得自己教学中基于相对导数概念的处理简洁明确,其具体内容以后再专门谈。 教学中我觉得存在个共同的问题。几乎所有参数者都给出了加速度合成定理用切向和法向分量表示的形式,但没有一位再进一步解释,这个公式的意义。在各种运动轨迹已知时,知道任意一个切向分量大小,便能确定所有的加速度量。非常惭愧地说,我自己的教材中没有列出这个公式,因此也没有这个解释,但确实说到了法向分量和科氏加速度是可由速度分析确定。我课堂教学中很强调这个公式。特别在解题教学中,对于能确定各自运动轨迹的问题,随后就是分析那个切向加速度能够确定。 不到半数的参赛者推导公式用时较少,还有时间讲个例题。其中一位选的例题用点的运动方程推导应该更简单。这种情况,最好告诉学生其他选择的可能性。 教学法方面总体上还不错。比初赛好许多,至少 PPT 中动画播放没有出问题。时间掌控也比较好,没有超时,倒是有两位提前了 1 到 2 分钟。当然也存在些问题。有的教师讲解 PPT 内容时,虽然面对听众,但在 PPT 上没有任何提示指引。用的教师写板书时间太长,一直被对听众。还有位公式写反了,写了好几行才发现。也可以说不是写反了,只是没有用通常的右手系而用了左手系。角速度严格说是赝矢量,有大小方向加法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但与坐标有关。 听了八位参赛者的讲课后,不讨论,评委独自打分。下午的闭幕式没有参加,不知道到底那些人得奖。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3172 次阅读|5 个评论
无边落木萧萧下—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Mech 2019-8-8 11:49
小说集《子在川上》 2018 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大系》中的一部。收入了阿袁的 9 部中短篇小说,《长门赋》《郑袖的梨园》《鱼肠剑》《子在川上》《米青》《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守身如玉》《汤梨的革命》《镜花》。这些小说独立成篇,先前在期刊发表过,并被多次转载。故事发生某省会的师范大学,时间主要在 2010 年前后 5 年 ( 不算对过去的追溯 ) 。作为校园婚姻情感小说,重要的并不是小说的年代,而是故事中人物的年龄。 中篇小说《鱼肠剑》已扩展为长篇小说另行出版,本系列丛谈已经谈过,《 求荣争宠任纷纷 》。《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在小说集《郑袖的梨园》中谈过,《 花自飘零水自流 》。《郑袖的梨园》和《汤梨的革命》小说集《梨园记》中谈过,《 江山有恨销人骨 》。《米青》作为长篇《打金枝》的一部分谈过,《 可怜光彩生门户 》这里就都不说了。只说《长门赋》《子在川上》《守身如玉》和《镜花》 4 篇。特别详细说说以职场为主的《子在川上》,这或许是作者第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学界小说。 短篇小说《长门赋》发表于《上海文学》 2002 年第 6 期,是作者的处女作,转载于《小说月报》 2006 年第 7 期。《长门赋》被认为是失宠皇后陈阿娇的以百金请司马相如所作骚体赋献给汉武帝,收于《昭明文选》。在小说中,似乎象征已婚女性失去丈夫关注,处于家庭中的劣势地位。 《长门赋》的故事是 32 岁的中文系教师小米与丈夫沈安怄气的 11 天 ( 从第 9 天到第 20 天 ) ,她自己睡沙发很难受。起因是沈安的弟妹电话里多说些话,小米吃醋给丈夫看脸色。小米丈夫一反常态没有主动哄她。中间穿插了一个 20 岁大学生追求小米,写情书并当面表白,被小米强势拒绝。她故意把情书让丈夫能偷看,看后丈夫不快但仍没有屈服。同时也写了小米的闺蜜陈青的交流。陈青年轻时有几分姿色,生儿子身体变胖。他丈夫欧阳皓是沈安同教研室同事,有些沾花惹草,但陈青不过问。顺便一提,在《汤梨的革命》中, 39 岁的陈青已经离婚,并出卖了闺蜜汤梨。她给小米讲了另外两个故事。外语系教师虞娟在银行工作的丈夫出轨但为争夺儿子不提离婚,寂寞中虞娟与男生上床,被丈夫捉奸在床,身败名裂,净身出户去了南方。哲学系教授姜绯玉当年绰约妩媚倾城倾国,但到四十岁仍是单身,凄凉寂寞。小米明白这些故事的含义,理解女人的弱势地位。最后她屈服,回到丈夫床上主动和好。这或许是他们夫妻关系的一个转折点。陈青就是小米的前车之鉴。她们感慨,“说到底都是男人厉害,女人永远不是她们的对手。”作者在快结尾处议论,“钱钟书说,婚姻是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可钱先生不知道,那些想出来的其实都是男人,女人却是守城者—守住里面的男人,也守住外面的女人。” 中篇小说《子在川上》发表于《十月》 2011 年 1 期,转载于《小说月报》 2011 年 3 期和《小说选刊》 2011 年 3 期等。标题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作者采用为标题的用意有些费解,可能要强调,学者要面对历史考验超越现实得失。 《子在川上》这个故事跨度或许有近二十年,从 90 年代初开始,到 2010 年前后结束 ( 已经播放过了电视连续剧《潜伏》和《蜗居》 ) 。主要写体制派或职业派的系主任陈季子与放任派或名士派的苏不渔之间的矛盾。他们的矛盾可以追溯到十年前,陈季子是当时比较罕见的博士,刚作为人才引进就当了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这主任本来应该是苏不渔的位置,虽然苏并不想干,但也生气陈季子夺走了他辞官不做的机会。作者发通很透底的议论,“男人的隐,和女人的贞,原来都是要有前提条件的,有官印在面前,男人能袖手不接,这才是隐;有男人拜倒在女人的石榴裙下,而女人的裙子依然裹得严严实实,这才是贞。不然,就是求之不得无可奈何之后的伪隐和伪贞。”这都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论。或许没有人不爱名利,只是对名利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更大的分歧是陈是系主任,为文学系也为自己总要有所作为;苏推崇“无为”,不仅在生活中自由散漫,在职业上述也而不作,近十年没有论文。苏讲课受学生欢迎,陈论文多而拿不少奖金。两人争斗中,苏争的是面子,路上遇见不理睬陈,不与陈同席或同席敬酒不喝,系里开会不参加或不听会上讲话,以及背后不点名甚至点名针砭等。其最大的成功,是用自己在发奖典礼上受到学生狂热的欢迎,拆了教学副校长和陈主任台。这些给旁人的感觉,往好了说是名士的卓然不群使气任性,也可以说是孩子般的不通事理无所顾忌。顺便一提,许多职场争斗,当事者认为,或者希望别人相信,事关原则。其实旁人看来,只是利益或者面子,甚至完全是鸡毛蒜皮。陈表面功夫礼数到位,但出手都是要害。授意夫人叫来苏夫人,撞到苏不渔在家里与美女同事讨论学术,害得他脸都被夫人抓破了。这个桥段接近作者常写的内容。因为苏没有项目,又没有参加任何有项目教师的团队,被停止招研究生,而且向全校公布。陪他一起停招的是马理智,文学系的另一位教授,他在《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中是龙套,与《梨园记》中的游英国的理工男同名但应该不是同一个人。苏激愤之下写下并贴出了《告全校师生书》,要辞课不讲。陈向教学副校长汇报后,告诉苏如果真不想教书可以提交书面申请,收到申请后便把苏调离教学岗位。让他到资料室准备接替快要退休的姚老太太。苏不渔表面上的激扬文字慷慨陈词,与领导们的不动声色举重若轻形成鲜明对照。苏不渔和陈季子这场名士和职员之争,苏得势,陈得分,以苏出局告终。陈季子的得手,并非因为其正确或强大,甚至也不是他有体制力量的支持,而是他只是顺应了趋势。 在其他小说中都是龙套的系主任陈季子成了男二号。他的名字颇有意思。历史上称为季子的名人不止一位,推测作者取自苏秦的字,以学问博得功名利禄,挂六国相印,辛弃疾词赞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作者小说中人物通常是没有官职的高校教师,系主任已属另类。陈主任在《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鱼肠剑》《米青》《汤梨的革命》《郑袖的梨园》《上邪》等多部小说中都出过场,在后来的《师母庄瑾瑜》中已经卸任系主任。在 90 年代初,新科博士之贵击败了北大名校之尊,这是学界分层准则转换的隐喻和象征。陈季子似乎代表了新兴的职业学者,甚至是潜在的学界精英,虽然有些吃相难看。小说所写陈季子高产,“论文本来是思想的精华,应该是人参那样珍贵且稀罕的,可陈季子把它们当萝卜一样生产了,每年的产量都十分惊人。而且,陈季子还有把萝卜当人参卖的本事。”学术产品的生产和营销确实是学者分内之事,但陈主任的举措很有特色。“许多学术期刊的编辑陈季子都是认识的,他是系主任,能公费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也能把那些傲慢的主编们请到系里来给中文系的学生作学术报告,报告当然不能白做,车马费总要拿,辛苦费总要拿。陈季子对老师虽然有些抠门,但对那些编辑,出手一向阔绰的。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陈季子有权聘请他们做中文系的名誉教授,那些主编们,对山珍海味麻木了,对青山绿水也麻木了,但对教授的头衔,还是很有些感觉的。所以,陈季子的萝卜就不愁没去处。 ” 《子在川上》在作者的作品中属于异数,主要不是大学情场小说,而是职场小说,主要人物也都是男学者。用作小说集的总标题,其实并没有代表性,但或许彰显了该篇的重要性。本世纪以来,大学正在进行职业化转型。我在《 漫话学术研究的职业化 》中说过。这个故事提供了很多例证。大学教师不再是名士才子,而是学者专家。职业化是大趋势,本身无可厚非,但过程中难免有些阵痛,包括可以避免的阵痛。教学的评价就是摩擦所在。外行包括学生往往欣赏课程的表演性,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的深厚功力与即兴发挥。“苏不渔的课,在中文系的口碑很好,至少在学生中的口碑很好。”专家或许有不同的看法。如陈主任所谓,“我们大学老师,也不是旧社会的说书艺人,为了讨两个赏钱,一味地只想哗众取宠。”传统的教师吸引学生的技艺,远没有赢得同行特别是领导欢心的手段回报高。职业的教学需要规范化标准化。教师的分层标准也是碰撞所在。传统上,名校毕业名师弟子往往像就贵族一样,占着有利位置,师承几乎成了种血统。北大中文系的苏不渔,不管本人是否意识到,是那种旧体制的受益者。简单说,职业化,就是重绩效轻出身,重契约轻身份,也就是反对“四唯”。博士学位、论文发表、项目经费等综合考量成了分层的依据,就像历史上粗鄙但富有的新兴资产阶级压倒了优雅而没落的旧贵族。小说大体上也是高校的真实情况,职业化,科层制,在全球范围内无疑都是不可抗拒的大趋势,顺之者昌,逆之者衰。在大学里,苏不渔这类旧贵胄,几乎无可避免地被陈季子这种新精英取代。耐人寻味的是,苏不渔的逆流而动,甚至影响到了第二代,他女儿苏小渔得不到学校的照顾,大专毕业自己去上海打工了。陈季子的儿子,也是大专的分数,进了师大,而且要到北京师大去读研究生。就算是苏小渔在上海能打出自己的天地,大专生总是比硕士生要难些。 职业化的科研对文科主要是发表论文和申请项目的压力,对有些教师也不能说没有必要。例如丈夫收入颇高的朱小黛,“她也是个不爱写论文的人,总感叹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可中文系的环境,就是不允许她及时行乐,身边的年轻老师们,一个个跑得如汉武帝胯下的汗血青那么快,你今年写了两篇论文,我明年就写三篇,你今年申报到了省级课题,我明年就申报国家课题。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在暗地里。表面上,大家还是嘻嘻哈哈,假装出胸无大志的阿斗样子。”这其实说明师大职业化氛围不错,也说明职业化转型还没有完成。正是因为有了压力,朱小黛才肯向苏不渔请教学术问题。另一方面,有了论文和课题要求,其貌不扬的剩女裘芬芬才有机会扬眉吐气,“裘芬芬不仅有教育部的课题,还在《文学遗产》上发表过两篇论文,《文学遗产》哪,那可是这个专业的权威期刊,头牌,也就是花魁,朱小黛怕这辈子,也没有可能在那上面拈花一笑了。” 这也展示了职业化的诱人之处。且不论“头牌”“花魁”的弦外之音 ( 那通常是形容青楼卖笑女子 ) ,这不是很励志吗?任何职业,要健康发展,都要提供充分的机会,让从业者有可能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差别,也可以用当下的努力弥补以往的落后。学术界作为职业也不应该例外。学位、论文、课题,都提供了这种机会。智商不高的人,当年没有考取名校的,或许像龟兔赛跑中那只乌龟,反而先到了终点。这或许是职业化似乎在引起普遍反感的同时依然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它激发了人们内心中向上爬的原始欲望。这种欲望,当然不如对学术本身的兴趣等高大上,但依然是社会发展甚至也是学术发展的强劲动力。特别是,学术研究特别是工程类研究,除了些天纵英才外,还需要大量的“工蚁”甚至“炮灰”。只有职业化,才能提供这样充足的人力资源。同时,教师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也给学生做出了示范,不论知识传授做得如何,从长远看对学生也有裨益。朱小黛的出现,也说明,职业化的进程让苏不渔这种旧贵胄难以抗拒,并不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而是有些伪贵胄混迹其间。目前“教学岗教授”的设定等举措,其实也是想把真正只对教学感兴趣的教师与对所有工作都不感兴趣的教师分离, 中篇小说《守身如玉》发表于《上海文学》 2012 年 6 期,转载于《小说选刊》 2012 年 7 期和《小说月报》 2012 年 8 期等。 《守身如玉》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叙述我 ( 朱小愚 ) 从 10 岁到 40 岁成长过程中因性别而遭遇到危险的几个片段,以及她所目睹的女性受害者,从而揭示了守身如玉的艰难。顺便一提,朱小 x 是继陈小 x 之后又一不太受人待见的女生系列,还有谈过的《苏黎红小姐》中的朱小燕和没有谈过的《妖娆》 ( 《作品》 2009 年 9 期 ) 中的朱小榆。 10 岁左右差点遭到杂货店老板老姜的诱奸,因偶然因素被打断,而比她更小的女孩小美就被老姜得手。初三时,失恋的北师大毕业的语文老师孟丘因为朱小愚像他前女友而喜欢她,同班语文学霸顾艳玲喜欢孟老师,后来顾怀孕退学而孟逃走,而朱只是被孟老师抱过。朱小愚也考取了孟丘曾就读的北师大。毕业求职某杂志社时,有人事科长准备潜规则她,被拒绝。也有同学与人睡觉进了出版局。毕业后到省城西郊一所中专,在基础班教中文,差点儿失身于教外语同事的男友,幸亏发现有人偷窥而及时终止,一年后考回母校读研究生。最后一个片段是朱小愚 40 岁了,在所大学教书,已经与异地恋多年的男友沈辰生结婚生子。 45 岁的机电系老师吴宝,丈夫是科研处鄢处长,两年前就分居没有性生活。她想找其他男老师喝茶,都没有人理睬。这让朱小愚觉得,“四十岁之后的女人,老公如果把你束之高阁,那外遇之事,简直就刻不容缓时不我待。”她自己的丈夫,也与她的同事徐昭佩在上班路上聊得火热。虽然还没有发生什么。朱小愚还有个姐姐,朱朱。漂亮早熟。朱小愚成熟晚,“十五岁妹头应该怀春了,我没有怀春;十八岁读大学应该恋爱了,我没有恋爱;二十好几应该结婚生子了,我没有结婚生子。虽然这些事儿后来我倒是都补上了,一件没拉下,只是,和别人比,我统统慢了一拍,和当初读《红楼梦》一样,朱朱十岁读,我十五,整整慢了五年。”如果说小说有什么特殊之处,就是女主人公特别不像女主人公,比较被动,也没有太多故事。这篇小说其实与校园关系不大,而是女性的成长与自觉。 中篇小说《镜花》发表于《上海文学》 2015 年 11 期,转载于《小说选刊》 2016 年 1 期、《北京文学 ( 中篇小说月报 ) 》 2016 年 1 期和《小说月报》 2016 年 2 期等。从已经有电影《黄金时代》和《心花路放》看,故事发生在 2014 年到 2015 年之间。镜花常与水月连用,镜花水月或水月镜花,指称虚幻景象,确切的具体出处不清楚。 《镜花》是大学讲师朱朱用第一人称叙述。朱朱受教学督导老孟委托,接受他外甥女苏邶燕旁听。后来又去指导苏邶燕办的家庭读书会。参加者是群过了四十岁的官太太。苏的丈夫是副部长,有望晋升部长。生活奢华。但丈夫在外面沾花惹草,为留住他,苏邶燕请了漂亮的小保姆。在讨论班上还有鄢丽,丈夫只是非重要部门的副处长,两人已经分居。她无聊中幻想出一个婚外情人沈。故事从接受给苏邶燕补课开始,到发现鄢丽的婚外情人只在她想象中结束。叙述者朱朱是讲选修课《文学作品选读》的女教师,过两年就要评副教授,丈夫学理工,住处到学校公交车十余站,都与《上耶》的女主人公朱茱一致或接近。与《守身如玉》中的朱小愚姐姐朱朱没有什么关系。《镜花》是朱朱观察到性爱贫乏家庭中的女性的饥渴,《上耶》是朱茱感受到有性爱富足家庭中女性的厌倦。 《镜花》多少也有些学界故事的成分。朱朱是有个性的教师。她自述“我上课风格向来散漫,喜欢跑野马,还喜欢文学八卦——我把它美其名曰“知人论世”。有时天气好,阳光明媚,我一性情起来,还会学苏格拉底,把学生带出教室,在外面草地上团团坐,一边享受大好阳光,一边上课。因为这个,我被学校通报批评过的,系主任也找我谈过话,几乎痛心疾首地劝我别再搞什么苏格拉底式教学了。”另一位教师“周素槐是我们中文系的名人,学问好,课也讲得好,但述而不著,从不申报课题,也从不写论文,所以五十多了,一头白发,还是讲师。”这固然是求仁得仁。但是“据知情人士说,周素槐职称上不去的真正原因,是他和孟教授交恶。孟教授在私下里扬言,他要让周素槐当一辈子的老讲师。”从我个人的学界经验,这种所谓“知情人说”似乎并不可信。没有论文无法晋升,这在当时几乎是铁律,与评委交好也没有用。倒是现在某些高校有了所谓教学副教授,与领导评委关系好或许可能晋升。顺便一提,没有论文没有课题的所谓“学问好”不可尽信,特别是在并没有坚实“学统”的薄弱高校。真实情况可能是,周围的人都不读书,读点儿书还没有忘光的,就足以被称道学问好了。 除了《鱼肠剑》和《守身如玉》外,该集中的故事 ( 包括过去谈过的《郑袖的梨园》《汤梨的革命》《米青》等 ) 有些共同的场景,在南昌的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叫陈季子,还有个快退休的姚老太太管着系里的资料室。这也是阿袁小说的主场。姚老太太总让我联想起《洗澡》,当然其实没有逻辑关联。《上耶》的前两部分也发生在师大中文系。《子在川上》中,姚老太太终于要退休了,如果资料室不关张的话,就由名校毕业生苏不渔来管理。我倾向于认为资料室以后不会再是主场了。 本世纪以来,大陆大学正在进行职业化转型。《子在川上》反映了这种转型的阵痛,尤其是传统读书人的无奈。这种无奈,在性质上多少有些近似于《长门赋》和《守身如玉》中女子的韶华逝去,以及《镜花》中的无聊寂寞。事实上,对职业化的抗拒,是本世纪以来学界小说的主题。但事情的发展,通常不会因为某些人的不适应和抗拒而改变。我猜测,作者其实并非关注甚至也不赞成高校教师的职业化。《子在川上》能以目前的形式出现,其实也是表明职业化这种趋势已经不能被不关注的人所忽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作者阿袁,本名袁萍, 1967 年出生于江西。 1990 年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到江西师范大学任教。 1996 年到南昌大学任教,并在南昌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2002 年开始发表小说,多数是高校教师情感婚姻题材的中篇小说,结集出版为《梨园记》《郑袖的梨园》《子在川上》《苏黎红小姐》等,也有长篇小说《打金枝》《上邪》和《鱼肠剑》。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Mech 2019-8-5 20:26
《大学梦》 1998 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是《大学三部曲》中继《大学城》和《大学恋》后的最后一部。作者标注, 1995 年夏 —1996 年秋写于复旦寓所。故事仍发生了上海沪江大学,时间是 1994 年秋季学期。《大学梦》主要还应该算校园小说。 小说的两位主要人物是有梦想的大学生,光学系大四学生陈辉和大三学生童华亮。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陈辉是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还是足球健将,毕业要到西藏研究太阳能发电。沪江副教授的儿子童华亮有志于物理基础研究,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而炒股票挣些钱的母亲期望他考精算师,父亲懦弱。但作者毕竟不了解物理,因此小说给我印象是童华亮更想当爱因斯坦,而不是作爱因斯坦的物理研究。不知道他关注什么问题,只是如饥似渴地读原版的《爱因斯坦传》。当然小说还有很多其他人物。有文学天赋但也有心理缺陷的中文系大三学生曾雪原,由保送生变成专科生仍然痴迷音乐的姚飘,因恋爱和贪玩由高材生变成挂科生但又醒悟而急起直追的足球健将金大军,一心到美国发展且品质败坏的贪官儿子屠雄等等。 小说也写了大学生的男女交往。陈辉被文学系大三女生辛立追求,她父亲是同济大学退休教授,母亲是心理医生。因为陈要去西藏,两人分手。文学系大四女生李丽也暗恋陈辉,她是外交官的女儿,准备毕业到《西藏日报》当记者。台湾女生白小芸出生富商家庭,出于新奇狂热追求童华亮,在新奇即将过去后,发现两人是堂兄妹 ( 白随母亲姓 ) ,转而与金大军交往。童华亮的中学同学,文学系大三女生秦越男也对他有意,主动替考童被父母逼迫报的第二专业,被同学举报。童主动承担了责任被勒令退学。屠雄让女友替考,被抓住后用两人曾有性关系逼迫女友承担全责被勒令退学,他自己无事。 在前两部都出现的文学系教授陶玲君在这部小说中起关联各方人物的作用。她似乎已经与苏联丈夫离婚了,嫁给了妻子去世的著名化学家钦本立。童华亮是她妹妹陶玲娣的儿子,白小芸是她们去台湾的哥哥陶柄章的女儿。陈辉和曾雪原是陶玲君帮助的贫困大学生,都认她为妈妈。当年陈辉的爷爷是地下党被陶柄章带人杀害。李丽是钦本立养子殷震的前女友,殷震移情别恋一位美丽的公关小姐。 《大学城》中的男主人公李若光也出场,在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位置上离休,看来终于没有能晋升。《大学恋》的女主人公李静已经是沪江大学的教师,还是作家,出版长篇《女大学生之恋》,并与吕赛阳结婚有了孩子,吕在国外读博士。似乎作者很看好凤凰男与孔雀女的婚姻。 在《大学梦》中,作者的正统学工辅导员立场愈发明显,而且多少是有些不得志或者至少是不受重视的辅导员。在作者笔下,文学院领导没有好人。院长藏伯伦公开与女学生同居,系主任就是《大学城》中人品很差没有当成副校长的史侃。光学系的辅导员则干脆与大学生们一起打牌。作者有堂吉诃德挑战风车的勇气。在《大学城》中反对“出国潮”,在《大学恋》中反对男女轻率交往,在《大学梦》中更是要反对“一切向钱看”。《大学梦》与其说是书中几位大学生关于未来的梦,可能还不如说是作者关于大学校园的理想之梦。可惜,如钱锺书评论陆游,“梦太得意”。现实往往是,“推枕黄粱犹未熟”,“可待南柯一梦成”? 关于大学职场小说涉及不多。只是说到资深副教授不能晋升。“这位数学副教授在这所大学里执教三十余年,因为他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只发表多篇论文,而没有出版专著,因此至今还没有提升为教授。 (p.43) ” 这种说法,十年后、二十年后,仍会让不了解高校运行机制的局外人感慨。因为局外人不想知道真正机制,只愿意发感慨。显然这个未必可信。文科比较强调专著,理工科论文的分量要远胜于专著。资深的副教授可能因为论文分量不够无法晋升,没有专著不可能成为晋升的障碍。 我个人感受最深是小说所写 90 年代经济大潮对学校的巨大压力,以及读书人的相对贫困化,也许有些人认为也是绝对贫困化。子女有当科学家的愿望,在小市民父母看来简直是要自取贫困,万不能容忍。直到 1999 年时,我博士后出站当教授的收入,在外地下岗来沪做些小生意的亲戚眼里也是菲薄。只是我们从东北到上海,收入还是有些增长,因此对低收入没有切肤之痛。或许也只是我们皮比较厚,有些迟钝。 《大学三部曲》已经全部看完了。越往后,越像学工辅导员所写。小说反映的现实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视角。梁晓声在为该三部曲所写“序”中说,“近年我常听人们对当代大学生发种种议论。主要的一点是 — 比从前的大学生思想复杂多了,处世也功利多了,圆通多了。可老师书里的大学生们总体上似乎并不这样。他们或她们,总体上还是比较单纯的青年学子。我不知道究竟是人们的议论更接近着当代大学生们的本色,还是老师书里的叙述更可靠? (p.2) ”话说得很委婉,毕竟是给自己老师的小说写“序”,但意思也很清楚。顺便一提,梁晓声的序写得很见功夫,只夸作者,不谈作品;只叙旧情,没有评价。 作者在“后记”结尾处写到,“《大学梦》出版一年后,你也许会读到“新大学三部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 《终身无悔》。 (p.375) ”以为还要继续听辅导员训导。但检索了一下,并没有查到那本书。看来无缘受教了。 作者袁越 ( 曾用名袁开业、何聪 ) , 1935 年出生于浙江, 50 年代中期毕业于复旦大学。随后在大学从事文学教学和写作工作,曾任副教授。 1995 年退休。《大学梦》是其第三部长篇小说,出版时与重版的《大学城》和《大学恋》统称“大学三部曲”。 2004 年逝世。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陀思妥耶夫斯基断想
热度 1 Mech 2019-8-1 10:17
据我所知,西方评论界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很高,世界级的作家,在俄国可以与托尔斯泰比肩。但我对他的作品读得很少,好像只有《罪与罚》和《穷人》,也很早。后期作品《白痴》和《卡尔马佐夫兄弟》,我曾想读,但一直没有读。《白痴》我准备了汉译本。《卡》我想直接看英译本还没有准备好,但都没有读。 近四十年前读过的《罪与罚》和《穷人》完全没有印象。而同时期读的其他俄国小说如屠格涅夫的《罗亭》和《父与子》多少还有些印象。这本身也说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与我个人的阅读风格不太契合。 虽然具体内容忘记了,但阅读时的感受多少还记得些。那就是特别不愉快,小说气氛阴暗,总有巨大的心理压力,读后很抑郁。后来看评论说他被称为灵魂拷问者,写心理小说。但我真是不喜欢。 我推测,陀思妥耶夫斯基受东正教影响比较大,汲取的是希腊 - 罗马和希伯来传统中非理性的力量。或许是所谓深刻的非理性主义者,我这种乐观的理些主义者未免就要敬而远之了。消极些说,这种回避画地为牢,错过了开拓精神深度和文化视野的机会;积极些说,未尝不是种自我保护。 毕竟可以读的东西很多,“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1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墙角数枝梅—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Mech 2019-7-23 08:36
《中国女博士》,是部写几位女博士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小说, 2011 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中有不少关于女博士的议论,还算中肯。与其他写女博士生的小说 ( 例如《女博士的风流韵事》《我是女博我嫁谁》《女博士的柴米故事》 ) 相比,更为平实,也更为客观,虽然标题有些不像小说。婚姻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不仅仅甚至主要不是爱情。与阿袁的女博士小说如《鱼肠剑》《上耶》等相比,更偏向经济基础,没有那么风花雪月。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为广泛。 小说以女主人公梅的生活展开。从她 14 岁母亲亡故初中辍学开始,到博士毕业当大学教师后丈夫亡故结束。这种情感生活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并不太重要。推测故事开始的时间大概在八十年代初或中期,结束则是在本世纪开始几年。时间跨度大约 20 年,共 35 节。前 5 节是博士前阶段。与年幼 6 岁的妹妹相依为命。后来在杭州打工期间读了大专和法学硕士,嫁给母亲只愿意接受梅照顾的成功人士,但妹妹抢去了她丈夫。她与丈夫离婚,发誓永远不见两人,到北京。工作时受到骚扰,决心考博。随后 18 章,主要是博士生活。新登场 3 位女博士生。先出场的两位是室友张岚和娴雅,然后是柳婷。这部分梅本人的故事不多,主要是帮助室友。随后 12 章写毕业留校后,与资料员许紫薇同住,后来发现也是博士。在回故乡为母亲上坟过程中,在娴雅认为的初恋男友刘的促成下,与娴雅前男友梁永纯相爱,后来奉女成婚,梁父母来照顾,共享天伦之乐。最后尾声中梁因事故去世。 两位室友女博士生也有故事。张岚和丈夫原来都在外地大专工作,带着孩子一起读博士。很不容易。后来学生物的丈夫投身药企,张先在研究所做博士后后来被生活所迫出国。应届博士生娴雅以为刘是她初恋男友,其实刘没有那个意思。当刘与医生杨琪结婚时,娴雅受刺激,跑到青海玩。在部队遇到连长梁永纯。苦苦相逼,要做他女朋友。梅和张想帮助梁考取硕士生,留在北京。梁退伍但没有考取研究生,娴雅觉得没有共同语言,与他断了关系。在刘的帮助下,梁有份在青海的工作。娴雅毕业后到香港做博士后。另一位应届博士生柳婷本是学霸。嫁给硕士同学。一起创业。后来发现三观不合,两人离婚。到国外做博士后,并嫁给组里的美籍荷兰人。许紫薇比她们大 10 余岁,很早的博士,到北京后,为了支持丈夫创业,也为了孩子对口学校好,隐瞒学历当了资料员。丈夫成了大款,全家其乐融融。其丈夫后来给梁永纯许多指导和帮助,已经走在成功之路上。 如前所述,这部小说其实不是职场小说,而是情感家庭小说,只是小说主要人物为几位女博士而已。但小说对学术职业的认识,其实比许多更严格意义上的学界小说更到位。故事所蕴含的启示是,学术是改善生活的一种工具。或者说,学术工作是平凡但不失体面的职业。学者们可以通过诚实劳动,改善自己的生活,甚至过上较为富足的生活。女主人公梅从一个青海初中生在杭州作宾馆服务员起步,基本上可以说既没有学术兴趣也缺乏学术素质,只是肯吃苦死用功,再加上些好运气 ( 所谓好运气,其实也不是完全的偶然,而是与人为善的结果 ) ,便通过自考英语大专、法律硕士、社会学博士而在北京当了大学教师。虽然不能如童话结束时说,“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比起青海的辍学学生或杭州的宾馆服务员以及家政服务员,生活无疑是大大改善了。 在身份变化以及生活改善的同时,童年的印记其实很难抹掉。梅博士毕业,见到在她生活中起关键作用的硕士导师,“ …… ‘导师和师母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下辈子也报答不完这份恩情。’梅说完,竟跪在地上,向两位老人方方正正磕起头来。 (p.268) ”下跪、磕头,这反映了女主人公的出身和最深层的认知,这些并非读个博士学位就能改变。 有些涉及职场的地方,也不无道理。例如,传媒上过一阵就有所谓“逃离北上广”的说法。小说中借助书中人物刘之口议论道,“人们都有个错觉,就是觉得越低端的地方越好混,越差的单位越容易出人头地,我经过长期观察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那就是在好地方和好单位混不出名堂的人,到差地方差单位,将更加一败涂地,尤其是有能力和有才华、不懂或不屑厚黑的。因为那里的人不按你熟悉的规则出牌,黑得超乎你想象,面对公然的为非作歹,你瞠目结舌却毫无办法。如果你想到差地方差单位去殉道,最好先在好地方好单位混出名堂,那些具有浓厚皇权思想的家伙们会认为你曾经是放狼的,现在管他们这些羊没问题,可能会服服帖帖顺从你,甚至不管你是对的还是错的;相反,如果你是白丁一个,根本不会有人认你。他们会说:人才?你是人才干吗到我们这鬼地方来?混不下去找饭碗来了吧?我们这里庙小,不缺爷。 (p.255) ”虽然我对此缺乏经验和观察,从常识推断,似乎可信。很多情形确实不是降档以求就可以。像我年轻的时候想自费留学,录取就有全奖的学校录取不了,想去差些的学校录取可以但没有全奖。现在博士求职也如此,不是越差的学校越容易进去。 还有个事情我觉得有点意思。小说中说,“对文科生而言,考研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考外语 (p.167) ”。总体上,非外语专业的文科生的外语似乎不如理科生。我推测其中原因,外语学习,至少在初级阶段,属于劳动密集型。因此,用功花时间多的学生,学得比较好。至少在大学阶段,文科生普遍不如理科生用功。所以尽管是文科生,外语都不是很好。选择研究生时,外语其实是表征该学生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标,甚至也是自控能力的重要指标。 作者卫金桂本人是女博士,读不同学位也跨了专业。 1963 年出生于甘肃。 1987 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随后在甘肃省定西中学任教。 1993 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2001 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2007 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出站。到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工作。小说出版时为副教授。现为教授。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象牙塔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婚奇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