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随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随感

相关日志

一树红梨更惆怅—看电影《柳如是》
Mech 2020-3-13 22:56
正在看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在网上找电影《柳如是 (2012) 》看看。故事的内容其实是柳如是与钱谦益,因为两人认识之前柳如是也算丰富多彩的生活一笔带过了。 文人电影,故事内容比较平淡。名妓杨影怜脱籍从良,有意嫁给刚中进士的陈子龙,但陈子龙考虑人言仕途而无意娶她。事后杨 影怜 改名柳隐,号 如是。 然后认识了大文人钱谦益。两人唱和,彼此吸引。钱谦益以正室夫人之礼迎娶,称她河东君,并盖了我闻室金屋藏娇。钱谦益在南明朝廷中任礼部尚书。清兵到南京时,钱谦益献城投降。柳如是理解他为避免屠城而献城,但希望他殉国,钱谦益拒绝。后来剃发北上,任清朝的礼部侍郎。柳如是很失望,留在南京。钱谦益的学生郑成功统领水师,要带柳如是私奔,成就她成为梁红玉的梦想。柳如是拒绝。在京城的钱谦益听说,也表示理解,士大夫尚且不能为国尽忠守节,不能要求女子为夫守节。钱谦益辞官回南京。资助陈子龙的反清复明。陈兵败被俘,钱谦益受牵连下狱。柳如是上下活动,在陈子龙帮助下,救出钱谦益。陈子龙在押解途中跳河自尽。柳如是有了女儿,一家三口在我闻室享天伦之乐。小女儿不小心,失火焚毁了我闻室及其藏书。一家三口在红豆山庄隐居。故事在钱谦益八十大寿时结束。 该片的历史观或许是新意所在,以人为本。电影的编剧对柳如是和钱谦益都有同情的理解。特别是国与民关系上有些现代性。影片中有位百姓说,小老百姓图个安稳,明清打来打去,就像看戏。钱谦益认可史可法殉国是英雄,但觉得扬州因抵抗而被屠城十日,百姓有些冤。据说这是该片顾问作家阿城的建议。史可法英勇就义名垂青史,但扬州十日,百姓受苦。钱谦益投降献城,一人承担千古骂名,却保一城百姓平安。据阿城说,“自古父母官在平安时享百姓的福,在战乱时就要替百姓受辱。”当然,如果按柳如是的设计,钱谦益献城投降为救民,然后沉江自杀为殉国,柳如是一同沉江为殉夫;烈士节妇,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历史形象更为完美。但钱谦益虽然自称不怕死,但不想死。“草木一生,枯荣自有天定,何必要去死。” 电影的文化气息主要是唱昆曲,应该是《 牡丹亭 》吧。文人雅士聚会,吟咏的都非自己原创,而是唐人诗句。当然,明诗大家都比较生疏,引用太多可能不合适。顺便一提,本文标题是柳如是诗。影片中柳如是和钱谦益的诗句引用都不多。如果我没有记错,柳如是引用一首半。一首为 西湖 垂杨小苑绣帘东, 莺阁残枝蝶迩风。 最是西陵寒食路, 桃花得气美人中。 半首为下列诗的后四句 岳武穆祠 钱塘曾作帝王州, 武穆遗坟在此丘。 游月旌旗伤豹尾, 重湖风雨隔髦头。 当年宫馆连胡骑, 此夜苍茫接戍楼。 海内如今传战斗, 田横墓下益堪愁。 似乎还有个柳如是写诗或词的镜头一闪而过,没有看清楚写的什么。钱谦益的是和柳如是的西湖诗 与姚叔祥共论近代词人七绝十六首之二 草衣家住断桥东, 好句清如湖上风。 近日西陵夸柳隐, 桃花得气美人中。 影片中 这首是钱谦益当场和柳如是的诗,从内容和形式看其实不合适。这首诗写了两位美女诗人。草衣道人王微也是江南名妓,比柳如是年长。钱谦益认为是与柳如是齐名的诗人。“草衣道人与吾家河东君,清文丽句,秀出西泠六桥之间。”哪有恭维意中人还同时褒扬另一位美女?形式上,和诗不能重复前面的诗,这样显得钱谦益才具平平。 电影故事大体上还算符合史实。有些时间顺序有改变,或者人与事的搭配有变化,但郑成功要师娘柳如是与他私奔似乎有些太离谱了。其他具体也不说了。我也不是专家,只是刚从《柳如是别传》上看到一点点有关柳如是的历史,而且书还没有看完。只要故事有趣,是否真实,其实也不太要紧。 女主角饰演者万茜是非常有气质的女演员,饰演柳如确实合适。据记载,柳如是并非很让人惊艳的美女,胜在气质胆识才华,而且似乎不是很女性化。 如果对明代文化特别是文人生活有兴趣,看电影能满足些好奇心。否则,故事性和观赏性都有些弱。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罗马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古装老港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真爱无敌 — 看电影《玛琳菲森》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 — 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成长与舍弃 — 看电影《玩具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 2 》 看电影《新喜剧之王》 看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 “过去的好时光” — 看电影版《唐顿庄园》随感 克服恐惧驾驭命运 — 看 3D 电影《星球大战 9 :天行者崛起》 蛮云瘴雨晚难收—看电影《传染》 眼开眼闭长明媚 — 看电影《失明》 看韩国电影《流感》 梦回吹角连营 — 看电影《第一滴血》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359 次阅读|0 个评论
真爱无敌—看电影《玛琳菲森》
Mech 2020-3-10 22:52
《玛琳菲森 (Maleficent, 2014) 》很久之前所看。因为春节里看了续集,所以先说说这部。 《玛琳菲森》是经典童话《睡美人》的现代改写。有时代精神,也非常正能量,适合全家同看。与原版童话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女巫 ( 或不该叫女巫,而是仙女或者魔女 ) 玛琳菲森的戏。玛琳菲森不再是反派,而是女一号,集仁爱与力量于一身。饰演者 Angelina Jolie 是我喜欢的女演员,她主演的片子我看过二十来部。低俗些说,有露点的我应该都看过。 Angelina 在该剧中的扮相颜值不如本尊,但气场强大,为影片增光添彩。据说她要放弃表演,专心导演。她导演新作 Unbroken (2014) 我没有看,妻子和女儿看过,都说不好看。 玛琳菲森是森林国的女王。她年轻时爱上一男子,就是小公主的父亲,当时既不是国王也不是王子。他施美男计,迷倒玛琳菲森。没有任性取她性命,只是割走了她的翅膀。玛琳菲森大怒,森林国也失去生机。该男子受国王重用,后来当了国王。有了小公主之后,玛琳菲森去下个咒语,小公主遇到纺锤就会昏迷不醒。小公主被三个老仙女带到森林王国,但他们似乎无力照顾。玛琳菲森在森林王国帮忙抚养小公主,两人有了母女之情。长大后,公主遇到并爱上了王子,然后回到父母那里。在那里公主被纺锤刺伤,王子之吻也不能唤醒,玛琳菲森之吻唤醒了公主。公主拿到玛琳菲森被割走的翅膀还给她。玛琳菲森与国王大战。国王挂了。人国和森林国都恢复了生机。 尽管在情节上颠覆了传统的童话,但仍然有教育意义。靠欺骗当了国王的人,最后“自作孽不可活”。他的女儿,虽然被玛琳菲森下了魔咒,但天真无邪地朝夕相处,唤起了玛琳菲森的真爱。于是,玛琳菲森的亲吻帮她解除了沉睡魔咒。这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right is might 。公理即强权,正确是力量之源。而正确就包括但不限于诚信、仁爱等。中国古人虽有“仁者无敌”的说法,但多数现在中国人可能都觉得是迂腐之论。我个人倒是相信或者说是希望如此。 电影也表明一见钟情只不可信。王子自以为爱上了公主,但有些勉强的亲吻并不能解除沉睡魔咒。所谓爱,不能狭隘理解为异性之间的吸引。《玛琳菲森》中长期相处培养出亲情而产生近于母女之爱也是爱。 总之,《玛琳菲森》是颠覆经典的改写,很好看。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罗马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古装老港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 — 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成长与舍弃 — 看电影《玩具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 2 》 看电影《新喜剧之王》 看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 “过去的好时光” — 看电影版《唐顿庄园》随感 克服恐惧驾驭命运 — 看 3D 电影《星球大战 9 :天行者崛起》 蛮云瘴雨晚难收—看电影《传染》 眼开眼闭长明媚 — 看电影《失明》 看韩国电影《流感》 梦回吹角连营 — 看电影《第一滴血》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6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下):心界》
Mech 2020-3-5 22:56
《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 2002 年出版。小说中的故事持续时间比较长,大致上从 80 年代初期到 90 年代前期或中期。故事发生于东西大学,在某省的省会城市。 小说写一位副教授还他的两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包括没有发展。出场最多的人物是 55 年的大学毕业生聂怀基,小说描写到他 59 岁因病去世,推算是上世纪 90 年代前期或中期,取决于他大学毕业时的年龄。如果他 20 岁大学毕业,就是到 1994 年。小说分为 7 卷,其实是聂怀基和他两位研究生大学生活的 7 个片段,近于 7 篇中短篇小说。全书涉及了大学职场的主要方面,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也展现了相应的人性行为。有正面范例,也有反面教材。 第一个片段是毕业分配,一师两生初登场。文学院总支书记聂怀基一心为公,自己儿子毕业都不打招呼请人关照。结果很不如意地分配到中专教书。他要把已故恩师的儿子尚明留校,结果批下来的是许白波,他女儿的地下男友。他看到结果后也无能为力。原来许白波为留校接近她女儿聂婉然,她本来对尚明有意,但许告诉他尚明已经有女朋友。发现聂书记不会徇私后,许就另想门路。通过满足性饥渴的省教育厅打字员冯瑜,顶掉了没有背景的尚明。他给自己订的目标是当领导。“他的才能主要是领导才能。一个领导,无非就是懂得两条:一、懂得说是说,做是做,给别人说替自己做,拣好听的说,拣实惠的做,或者以更精确的哲学语言表述,以做为本体,以说为方法。二、明白一分本事,九分人事的道理,上下左右都悉心打点,尤其要用心的是找靠山。 (p. 22) ”尚明听到传闻后,想请书记帮忙,终于无法开口,最后恋恋不舍地离开学校。尚明是个好孩子,还不知道江湖险恶。“他天性温和,善良,重感情,不愿与任何人、任何事物为敌, …… 他的家庭亲情融融, …… 他自小长大的环境,又是个特别讲究秩序的和平年代, …… 相信组织,热爱集体,以集体为家,是他最基本的生存信念 …… 他也一直以为,他所在的集体,乃至于整个国家,所有的人与人之间,都是家人一样的充满情感 …… 于是,他成了一个非常听话、温驯、守规矩的孩子 ……(p. 51) ”大学毕业了,仍处于蒙昧状态,自我尚未觉醒。对这种乖孩子我特别能理解,其实也不能就说是好人,只是干不了坏事。我觉得文学院是个叙述破绽,当时学校下面只有系,并没有院的建制。 第二个片段在两、三年后,一师两生再聚首。许白波和尚明都成了聂怀基硕士生的开门弟子。聂怀基治学严谨,出版社给他专著的校样,页页都被他改得密密麻麻面目全非。顺便插一句,我觉得这不是严谨,而是不职业。他不同意学生发表文章,让他们好好听课记笔记,也免得惹麻烦。把出版物看成名山胜业,而不是一种交流手段,其实也是不职业。许白波起个笔名,随意投稿,把聊天中尚明的想法都写成文章发表。这种做法其实也是剽窃。生活方面,聂怀基的妻子徐文婷一直在远郊工作,想调近些,但他不与领导说。有老同学张县长与徐文婷很谈得来,聂有些妒忌。许白波仍在与聂怀基的女儿聂婉然交往,要她第二次人工流产,仍无意结婚。他觉得婉然不错,但不想结婚。结婚等于进了婚姻的体制。“体制内的事讲究秩序,讲究规范,讲究公共利益与一统精神;体制外的事则恰相反,充满轻松与随意,机会与活力,体制外的事对体制内的事具有一种颠覆作用,这个世界是需要常颠覆颠覆的。 (p. 91) ”另外,他也希望与更多女子厮混。但他把自己投稿的报酬交婉然保管,以表信任,以示安抚。尚明已经与当中学老师的女友梁静纯结婚。人如其名,又静又纯。两人情投意合,如鱼得水。他们感情很好,但性行为比较保守。直到有一天,尚明冲破了清教徒的观念,在夫妻滚床单时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他感受到“自我”的觉醒。这倒是因性证道因色悟空。一挥而就写成七、八千字的论文,《艺术与交流》。署名发表在研究生内部刊物后,半年后被全国《高校学报文摘》全文转载。 第三个片段在五、六年后,一师两生面对职称、分房和出国。聂怀基把专著的校样改了七、八成,结果出版社要考虑经济效益,将书稿束之高阁,不出了。聂怀基没有专著,不好意思报教授,而且他觉得申报职称应该领导先提出了。这不职业,不是具体做法,而是无视现实的先入为主,不是职场人应该有的态度。分房也没有申请,与他搭档的院长替他申请,在全校排第二。但选房那天,他没有到场,算自动放弃了。毕业两、三年许白波和尚明本来只能报讲师,但许白波想报破格副教授,他怕与尚明竞争,以家里生活困难为由,让他过一年再报。所谓家庭困难,是指他终于下决心娶了加拿大华侨的女儿,但婚后矛盾很大。聂怀基也反对,虽然尚明没有报,许仍然没有上。学校有个去美国访问一年的机会,院领导初步内定了包括许白波的三个候选人。尚明有了儿子,他的硕士论文扩充为专著《当代文学的情感模式》出版,包括了当时被导师划掉的所有内容,专著在省里获了奖。尚受许的启发,“人为自己的事奋斗,天经地义,有什么不好! (p. 150) ”他决心要争取一下。他准备材料,找系主任谈,找学院院长书记谈,最后找到了校长。虽然导师聂怀基书记对他不以为然,在校长支持下,公开选拔。“赢家仍属尚明。 (p. 164) ”有意思的是,“从系领导到院领导,更不用说是校领导了,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他,没有人了解他的努力,他的研究方向,以及他在学科上已经做出的一些成绩。他本认为,他好歹也算是获得过较重要的全国性奖项了,在学科内他这辈年轻人中,也多少可以说有点影响的了,单位的同事,至少领导上应该是注意到,且大致了解的,但是没有,事实上没有人真正了解,一些人也许风闻一二,但仅此而已。 (p.162) ”这是很常见的情况,我自己二十来年前也曾感同身受。“帽子”的功能,就包括把学界认同转化为单位认可的体制化。 第四个片段几乎与前个故事同时,写一场其实夭折的学界整肃运动及参加学术会议的一师两生。许白波和尚明带着被聂怀基认为离经叛道、奇谈怪论的论文,去参加全国性会议。正在此时,整肃运动开始了。聂怀基赶紧电报去八字指令,“不可发言,静心听会。 (p.173) ”其实会议主办者也很知趣地取消了原来的发言,只有领导讲话。参会者则在会下狂欢。大家闲聊时都自称有情人还不止一位,只有尚明老实说没有。他与许同室,要到处找睡觉的地方,以腾出房间让许找开会的女性过夜。许还捉弄他,把他送进女剧作家的房间,不过他全身而退了。他反思自己的性道德,“他之没有情人,并非因为守旧,并非因为传统势力的压制,他是用不着情人,他有他的静纯,她和静纯的圆融的爱充满他的整个身心,充满了他的整个生活! (p. 202) ”会议最后一天,尚明坚持要发言,他以寓言表达的自己的看法,也没有犯忌讳,会场上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小说在时间上有些不协调。那场整肃运动是在 1987 年。时间上有些叙述破绽。按小说所写,尚明工作两年考研、读研 三 年、毕业三 年,就是有重合去掉一 年,也要七 年。而第一届恢复高考的学生毕业是在 1981 年,但毕竟差的也不多。 第五个片段是下海经商大潮袭来之时的一师两生。经商潮的两个高峰是 1987 年和 1993 年。小说中 87 年的可能性比较大。聂怀基是竭力抵制,他主管的学院党务系统甚至拒绝用学院所办企业的钱,大有不食周粟的气节。许白波承包了学院的公司,开起制鞋厂,开始赚些钱,他有些忘乎所以。然后又陪了钱,几乎办不下去。他已经有了女儿,妻子与他离婚,带着女儿回加拿大了。梁静纯建议他作些文化相关的业务。他对梁有些见色起意。女儿看病,让尚明也感受到经济压力。他曾把外单位邀请讲课的两千元讲课费交给学院。但得知学院因为专著《先锋策略》是自费出版而不兑现奖励时,他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争取到了 235 元奖金。这个奖金数额确实是八十年代后期的行情。他意识到,基于血亲关系的人类社会处于童年期,有了市场文明才进入少年期。“钱就是自由。 (p.254, 256, 259) ”“金钱,正是金钱,给这个古老民族的人,尤其是作为个人的人,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解放力量。 (p.256) ”我觉得这是很有启发性的观点,对于文化人而言,往往认为金钱是种压制性的力量,其实也可以是解放性的力量。毕竟金钱只是交易的工具,本身中性。 第六个片段是老师要退场学生唱主角。 57 岁时,聂怀基从院书记岗位上退下来,有些无所事事。家庭生活也是一塌糊涂。在中专教书的儿子觉得没有希望,下海去了外地。女儿与许白波的长时间恋爱没有结婚,胡乱与他人结婚,又离婚。老伴退休两年,仍在单位工作,每周回家一次。当官时看不到的事情,下来就注意到了。例如,学生拍毕业照,只邀请领导,任课老师很少。写的专著出版社都要收钱才肯出版,因此也没有出。两位学生早是教授了,他还是副教授,鼓起勇气报教授,许在省里当评委,稍有倾向,把他的申报否决了。聂怀基一下子病倒了。许白波搞文化创意发了,他忙着把公司的钱洗到自己名下,或者消费。出资出版一套丛书,包括自己的专著,而且是执行主编。踌躇满志地准备接任院长。他也在打梁静纯的主意。先送她一辆女式摩托被拒绝。然后又领她到自己两百万买来的别墅里表白。梁无言离去。尚明的自费专著《先锋策略》受到学术界好评。他乘势主编了一套现代主义的丛书,但通过系办公室送出版社时,被院系领导改成了集体主编。他经过犹豫,把学校告上法庭,打赢了知识产权官司。在见律师时,遇到了第三次离婚后的聂婉然。两人共进晚餐时,婉然承认她开始就爱尚明,因为误信许白波说他已经有女朋友,被许白波趁虚而入。她有意做他的情人,但尚明没有接受。尚明与静纯聊婚姻爱情,他们原则上不反对情人,主张试婚。静纯更是畅谈了她的看法,“我不相信今天这个世界上男女之间除了纯粹的肉体关系外,就再没有灵肉一致的真正的爱情了!我也不相信今天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关系外就再没有了完全精神的友谊和爱!我倒是觉得,如果说现代社会里的家庭不再是生产和分配的基本单位,那它就更可以成为纯粹爱情和亲情的自由游戏的天地,这可是比什么都美好的呀 ……(p. 318) ”这种理想主义的观点通常被比较幸运的人相信,但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说,真正相信的其实比较幸运。后来尚明还发表了几篇试婚制、性游戏的文章。这倒是真应了钱锺书的话,“理论都是不实践的人制订的。” 第七个片段是在老师病故,两位学生完全分道扬镳。聂怀基病倒后进了急救室,内心崩溃,觉得人心皆黑,逢人便抱怨。学校一度要分他套房子,但中途又被人截留。在照料病人和为房子奔波中,他妻子猝死,而他不知道,仍在数落她。他终于在怨恨中离世。许白波操纵媒体,把他吹捧成崇高精神的典范。这个描写真是神来之笔。尚明则潜心编辑《聂怀基文集》。许白波的公司资金链要断,学校已经在调查他非法集资问题。本来安排他接任的院长也要公开竞聘。聂婉然与许白波做爱后承认一直想着尚明,感慨,“人生就是这么怪,不想要的东西人家老来硬塞给你,想要的东西却就是要不到。 (p. 348) ” 聂婉然 真是悲惨人生,“七苦”中生老病死之外的“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都有了。许白波试图从私生活和学术剽窃两方面污蔑尚明,但都被尚明化解。在公开竞聘文学院院长中,尚明胜出上任。但许白波如愿晋升副厅级,担任省报总编。目睹导师和师兄弟的为人,尚明终于理清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构想出多元的“我世界”图景。这或许就是作者整个“三部曲”要打通的“精神隧道”。 作者见识很通达,虽然其“我世界”的哲学论述我没有仔细推敲。在现实层面,作者对自我的态度,对金钱的态度,对市场的态度,对情与性的态度等,都非一些迂腐的作者可比,而且那是写在十六 年之前。人物的结局具有某种预示。主张无我论的聂怀基,夫妻双双困窘,未到花甲之年而逝世,儿女也不幸福。主张唯我论的许白波,妻女离国,孤家寡人,官运暂时还好,但也岌岌可危,曾被检察院立案经济问题。拥有“开放多元自我”的尚明,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学术行政都游刃有余。我看到头脑简单心思单纯的尚明,在学界如鱼得水风生云起,甚感欣慰。希望这不是作者的臆想,而是真实学界生活的反映。 小说从一个文学院的视角,再现了八十年代高校的变迁。整体上是较为准确的再现,虽然个别细节上有些出入,例如前面说过的年代,又例如文学院这种二级学院不会出现在八十年代。对大学的议论有些已经时过境迁,成为历史。例如,关于职称的重要性,“大学教师的职称问题首先还是心理问题,职称的第一意义是一种名誉,是学校和社会对某位先生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承认标志。虽然自古便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但多半真个儿的书虫们,在书中所真正希冀的也还只是个‘名’字。 (p.120) ”在 90 年代之前确实如此,现在职称可不近是“名”的问题,对收入的影响也很大。又例如,说职称晋升,“你们大学里,这资料那资料,东抄西抄,拼凑本把破书,什么教授副教授的就到手了。 (p. 43) ”这在 80 年代初期的教学型高校,也许如此,但很快就不是这样了。希望破除“四唯”后不会倒退回去。还有院系之间的隔绝,“大学的院系,其实很像大山里的村落,或者家族,尽管它身在城市的人海中,却能够得以与他院他系他人他事完全隔绝,自足自立。隔行如隔山。这话一点不假,尤其在中国的院系之间,简直就不具有任何形容的性质,纯粹是事实。 (p. 9) ”情况也在变化。 “精神隧道”三部曲中,只有《侏儒》是传统结构的长篇,《眩晕》是 三 篇中篇纠结在一起,而《心界》则是七篇中短篇按时间依次排开。 作者金岱 ( 原名胡经代 ) , 1953 年出生于江西南昌。 1977 年考入江西大学 ( 现南昌大学 ) 中文系, 1982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1 年调往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Mech 2020-2-21 22:55
徐坤的长篇小说《爱你两周半》 2004 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结束处,作者附注“ 2003 年 10 月 -2004 年 3 月写于北京以北”。小说的独特之处是以 2003 年 SARS 爆发为背景。徐坤在九十年代的中短小说,例如收入《热狗》的几篇,风格独特。批判性解构性强,有些所谓“后现代”的意味。过去谈过三篇学界小说《 梵歌 》《 热狗 》《 呓语 》。本世纪作者写作似乎回归传统。我看过三部长篇,《我并不是个笨蛋》 (2002)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 (2002) 和《爱你两周半》 (2004) 。都不是严格意思的学界小说,但后两部与学界也算有些关系。这些长篇尚可读,但读过多少有些“泯然众人矣”的感觉,不复昔日机智犀利。再后来的小说或女权或主旋律,与学界完全没有关系,我觉得难以卒读了。长篇小说中,本丛谈原来准备只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由于疫情,这次说《爱你两周半》。 小说的故事比较简单。快到 45 岁风头正健的帝都地产大亨,正在与外地京漂的电视台非当红主持人在她的出租屋里幽会。主持人很漂亮,有章子怡的脸和巩俐的身材。所在小区出现 SARS 病例,被强制隔离。大亨挖门盗洞找关系想出去但都不成功,只能让自己的司机定时送食物。两人没有共同兴趣没有爱情也没有亲情,因此感到度日如年。通过玩电子游戏她认识到大亨的本质, “这是一个能征惯战、善于积累财富、但却无法建立信仰的人。 (p. 128) ” 大亨的妻子是某高校经济学系的教授博导,两人婚姻名存实亡,只是教授还没有同意离婚,大亨也抓紧转移财产。教授的年轻男下属因为她的关照,以身相许。以夫妻名义参加旅游团到云南旅游,两人也有男欢女爱。收到帝都疫情严重消息后,教授与下属分手去沈阳看望父母,体验外地人对北京人的恐惧,然后回到北京。结局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大亨解除隔离后又发烧,仿佛经历了生死,对人生有了新的体认,包括理解了教授妻子的不易。更认清了自己, “人到中年,性欲已经不是个什么大问题。性的刺激,远比不上站在舞台中央,掌声、鲜花、大白光子一照、满脸粉底腻子、在亿万观众面前口吐莲花作秀表演更刺激。那种快感,更绵长,久有回味。 (p. 117) ” 然后大手笔捐款,广告效应也提升了生意。主持人以报名到小汤山一线以摆脱隔离的烦闷,在生死关头的历练让她重新审视了人生,调入电视台更重要的部门。教授有了性爱的滋润,容光焕发,也谅解了大亨;在 18 岁女儿高考后,同意离婚。 小说写到 SARS 爆发后的学校。“非典形势严峻了,学校开始隔离。五·一长假取消,教职员工一律都不许离开北京。各教研室主任轮流值班上岗,学生各班级的班主任一律深入班级到位。 (p. 110) ”“一宣布隔离,关起校门不准出去以后,学生们简直乐癫了!一大群从 18 岁到 22 岁之间的大孩子,每日给关在校园内,天天搞联欢会,上网,打球,看电视,瞎玩,谈恋爱,简直乐不可支。为了稳定这段时期内学生的情绪,学校食堂里里伙食改善,每天翻着花样的炒菜做饭。学校里的期中考试从简,全都变成开卷。毕业生答辩也网开一面,提问问题简单,要求答辩场地尽量在露天环境下进行,负责答辩的委员也尽量不外请,主要由本校老师担任。 (p. 187) ”这是北京高校的情况,上海的疫情没有这样严重。如果我没有记错,似乎教学都是正常开展。 小说中的教授或许只是女二号,因此涉及高校并不多。前几天说方方小说时,重点说了《 定数 》。在高校就职的定数到底是什么?或许小说中教授的沉思是个回答。“命里注定了。就是这么一类人,善于从痛苦中自欺欺人汲取养分,善于把颓败往事幻化成温馨回忆,在诗书画的白日梦里沉浸,于平板枯燥的工作中体会创造的快乐,以孤独和坚韧体会着辽远的宁静和幸福。命里注定了,就是这样一种人。也可能,象她这种人还有一大群,还不在少数。工作,旅游,孝敬父母,培养子女成人,看着学生们一茬一茬离校,走入社会,长大成人。 (p. 243) ”当然,能成为教授成为博导,也已经经过一番拼搏。“这么些年,起五更爬半夜,带学生,做论文,去进修,升职称,当博导,每一步不透着昏天黑地的辛苦? (p. 37) ”其实不仅是高校教师,任何行业要成功都不容易。如小说中那位主持人在第一线的感悟,“那几个已经很出名的记者主持人的工作态度,她服。每个人都不是随随便便就成功的。她信。她现在信。他们都是以生命做抵押、为代价,以极端的敬业态度、超人的忙碌和辛苦,赢得荣誉、信任和功绩。 (p. 234) ” 教授的情人是职场中另一类人。他们对高校抱有不太切合实际的幻想,因此难免会碰壁,甚至有失业之忧。教授第一次保他是他面临解聘。“解聘董强的理由也不是因为他教学水平不够,最大的反应是他‘不务正业’,说他心眼太活,在外面兼职太多,做电视搞策划拉广告的,整天在外面跑,曾经误过两次课。一个教师,把上课的事都忘了,你还能指望他什么?当然是不称职。 (p. 36) ”他过后仍不以为然只是准时上课。在他看来,“实在没有哪个职业象高校教师这样自由的了。有寒暑假期,隔两年还有一学期的轮空休假,又有轮流出国访学教课的机会,说白了也就是轮流脱贫,都是到日本韩国新加坡之类儒家文化圈去教汉语,勤快一点,一年下来,挣个二三十万不成问题。在学校,只要把课按时给上好,你出去干别的,并没人管你。 (p. 36) ”结果因为没有论著不能晋升,又面临失业危险。“似乎只顾在外面贪玩,没有职业追求,这些年连一篇学术文章都没有发表过,每年到了评职称时他也不张罗报。这一耽搁,晃晃悠悠十年就过去了。梁丽茹电话里问他是怎么想的,他竟然答说他没想,只想着上课拿工资就行了,论文什么的没有时间写。 (p. 37) ”又是教授支招,“他的讲义写得蛮有新意。于是就帮他出主意,能否想法出版?不管自费还是什么费,只要是正规国家出版社出版的印刷品就行。时间来不及的话,可以先让出版社开个证明,表示专著已经付梓。 (p. 38) ”这是本世纪初职业化早期的情况。如果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新人非升即走,等不了十年。 作者徐坤 1965 年出生于沈阳。 1982 年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 1986 年获得学士学位并继续攻读研究生, 1989 年获硕士学位。 1990 年至 1996 年在中国社科院亚太所从事亚太文化文学研究。 1996 年至 2003 年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工作, 2000 年至 2003 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2003 年获文学博士学位。随后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青园中葵—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Mech 2020-2-18 22:53
自发隔离中,想想学界小说有没有写非典隔离的。似乎徐坤写过,但学界特色不突出,是个言情故事,或者可以叫做非典时期的爱情。还能想到的就是梁晓声校园中短篇小说的结集《毕业生》了, 2003 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包括首次发表的《隔离日》《毕业生》《选修课》三部,已经过去发表过的《表弟》《婉的大学》《学子》和《贵人》四部。《表弟》和《婉的大学》篇幅稍大,另有单行本,以后单独谈,这里就不说了。故事主要发生在本世纪初,按我对学界小说的分类,已经进入职业化及其反抗阶段。但按作品的氛围,仍处于经济大潮的年代。 《隔离日》发生在非典大规模扩散的日子,就是 2003 年春。中文系大三学生徐倞因被怀疑接触过疑似患者而被隔离在医院。他隔壁是同时被隔离的教政治的乔老师,学校政治教研室主任。徐倞因为在一次校外专家的《红楼梦》讲座上被夸奖,有了才子之名。在政治课上没有认真听课,与乔老师也有些语言冲撞,被乔老师约谈。乔老师的弟弟刚从北京来,乔老师自己又发了烧。于是两人一起被隔离。乔老师是刻板的教师,相信电视新闻,让人觉得有些“左”。徐倞则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建议学校早日开展预防。在隔离中,两人在网上沟通,慢慢消除隔阂。确切说,是乔老师受到了教育。他弟弟被排除了“非典”,他们都解除了隔离。后来乔老师的课讲了从“非典”疫情爆发谈到体制利弊,似乎遇到些麻烦。他辞去了教研室主任,到时间退休,与老伴儿一起回了老家。 《毕业生》是个校园言情故事,多少有些俗套。“最像大学女生的女生”姚枫暗恋“无愧于中文系学子”的宋雨,但宋雨一直对她视而不见。姚枫正式与宋雨打交道,是向他主编的中文系学生刊物投稿,他认真修改后加按语刊出,其实宋雨也暗恋着姚枫。毕业时,中文系一位专门为指导宋雨而准备重新招研究生的老教授,不幸病故了。他没有把握凭分数胜出,放弃了考研。姚枫为减轻父母负担,也不准备考研了。他们都没有找好工作。姚枫出钱租了 15 天房子,两人同居。到期后,姚枫自行离开,约定双方三年后再联系。从开头到结尾,主要是宋雨在回忆和感慨。 《选修课》算是典型的学界故事了。男主人公是讲文学欣赏选修课的曲老师,他一心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但学生并不需要。他本人曾是作家,主编过文学刊物,关张后到高校教书。女主人公是班上学生赵晓兰。他父亲因为热爱文学而潦倒落魄,罹患癌症。她由此对文学非常反感,但阴差阳错考入北京一所著名大学时被调剂到中文系。赵有个男友张传嘉,来自江浙农村,典型的文学青年,被曲老师喜爱。大学里选修课地位尴尬。“选修课选修课,在大学里,不过就是那么一种意思。教的也罢,学的也罢,相互配合点儿,相互照顾点儿情绪,才算双方明智。如果有一方不明智,关系必僵无疑。说到底,维持双方关系的,不就是那选修课的学分么? (p. 115) ”“现在大学里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学生欺负老师,尤其欺负选修课老师,动辄以不选某某老师的课作为对老师的‘杀伤性武器’。而选修课老师呢,慑于此,有时免不了产生迁就甚至讨好学生的心理。这么一种关系下,就能真的体现出学校以学生为本了么? (p. 118) ”故事开始时曲老师与赵晓兰因为作业有些冲突。后来发现曲老师是胃癌早期,同学们都到他家去看望他。师生们欢聚其乐融融,但关于文学的分歧其实依旧。 《学子》最初在哪里发表不清楚,曾与《档案》《贵人》等其他 12 篇中短篇小说收入小说集《学子》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 。这是个简单但有些悲情的故事。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清华大学数学系大二学子,为有钱大老板的小姐当家教。每周三小时,酬金三百元,路上往返还要三小时。小说故事开始于学子冒着风沙去上课,但迟到了半小时,小姐出去玩了。回忆第一次见面,老板说迟到五分钟小姐就不等了,小姐偷偷捉弄他,把口香糖粘在他手上。又回忆有次上课小姐对知识人的鄙视,大学中最有名的教授的工资,也就与她父亲小助理的一样。在等待过程中,与老板家里的厨师保姆交谈,理解了现实中人有尊卑之别。等了三个多小时后,黯然离去。 《贵人》发表于《上海文学》 2002 年 12 期,曾与《档案》《学子》等其他 12 篇中短篇小说收入小说集《学子》。《贵人》也是悲情故事,但比《学子》多些起伏。女主人公素毕业于北京某重点大学哲学系,正在原学校复习,准备考研究生。她父亲已故,患有肾病的母亲当钟点工。哲学不是她的自愿,但她想到北京实现梦想,就服从调剂了。从少女时代她就有自己的哲学。“简单明白通俗易懂一句顶一万句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了生存的哲学,实用主义的哲学。 (p. 376) ”她的生活愿景也很现实。“成为一名北京的知识分子型的女公民,以后嫁一个疼爱自己的男人,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相夫教子,孝养母亲。如此而已,仅此而已。 (p. 380) ”但她坚持要当公司白领,甚至拒绝了一位老教授指导她研究鲁迅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插句题外话,这也是实用主义的短视。如果她走那条路,毕业时或许正好赶上高校职业化发展的年代。复习考研,没有经济来源,家里也无力接济。她在图书馆看书时认识的朋友芸建议她找包养者,就是所谓贵人。芸自己是历史系研究生,就用这种方式谋生。每月最多服务 5 次,对方给 1800 元。这是生活逼迫出来的开放态度。“又非名门闺秀,又非金枝玉叶,为谁守身如玉?我们凭什么相信我们以后的丈夫肯定是处男? (p. 385) ”芸给素介绍了据说曾是诗人的自由撰稿人尼尔采。素谈不上喜欢,但也不反感,尼尔采还给她背诵自己的诗作,后来发现其实是位台湾诗人的原创。后来尼尔采说自己孩子得了白血病,无钱再维持两人关系,但给她预付了两年房租,还给她留下一万元。第二天尼尔采走了,但素没有找到租约也没有找到现金,觉得被欺骗了,大病一场,甚至还怀疑芸。芸解释尼尔采有自杀倾向被送进精神病院,他也曾是芸的“贵人”,但她不知道他精神问题。租房到期,素与芸同住。芸的男朋友是历史系的博士,找工作遇到些问题,跳楼自杀了。芸大病一场,素照顾她。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前两天,素做了刮宫手术。故事在素走进考场时结束。 不知为什么,梁晓声的校园故事中常有死神病魔出没。《隔离日》还算有惊无险,《毕业生》中的看好男主人公的老教授病故,《选修课》中的男主人公曲老师罹患癌症,《贵人》中包养女主人公的诗人发疯,女二号的男友跳楼自杀。这次没有说的《表弟》中男主人公自杀,《婉的大学》中女主人公室友病故。 或许没有充分理由,总是感觉梁晓声的小说有些主题先行。他有志为弱势群体发声,结果看到的都是弱势群体。不仅是人的弱势,学科也有弱势。这些小说反映了经济大潮下中文系的弱势地位。“中文系男生,在各大学的学生中,自尊心是格外娇贵的。有时候甚至表现得娇贵于中文系的女生。其原因尚待分析。之一也许是由于,现在中文系不论在大学里还是大学外,已被视为‘弱势学科’了。‘弱势’所指乃是毕业后择业更困难,就业了工资也较低。而且往前看,也看不到有朝一日能高起来的光明,所以难免自卑。自尊心太强是克服不了自卑心理的现象。 (p. 7) ”中文系学生要靠英文技能求职。“她们虽然在学着中文,但是她们中却几乎没有谁以中文成绩的优差为忧喜。是的,她们虽然在学着中文,却几乎全体的,一向的以她们英语水平的高低为将来谋职的资格程度。而中文水平怎样,在她们那儿,只不过是人生万不得已之时,谋最差的职业的一种最低的能力。 (p. 133) ”中文系学生都不想以后与中文有什么关系。“也许全国大多数高校的中文系,只有在这种不清楚的状态下才能继续存在。如果老师们内心都明镜似的清楚着,那他们还怎么教课呢?除非有自欺欺人的本能。 (p. 135) ” 小说也谈到了学校学生与教师的雇佣关系。“说到底,你和学生是雇佣关系。学生交学费,通过学校雇佣了你。你讲他们喜欢听的,你的课就受欢迎。否则,是你摆错了位置。 (p. 144) ”我觉得这完全是误导,学生那点儿学费远远不够学校的运行费用,学校才是教师的雇主。讲课不受学生欢迎的名教授多得是。作者认为这种所谓的雇佣关系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疏离。“坦率、诚恳而又循循善诱地为着她将来好,指出过她学习方面的什么误区。甚至对学生们这么负责任的教师,在大学里也日渐少了。起码,大学给她这一名学子的印象,已变得是那样了。教的也罢,学的也罢,似乎沟通已越来越少。似乎一个人如果不善于自己提前对自己的人生做些周到的考虑,那么大学里几乎无人点拨你。大学似乎越来越是只教你如何应对考试怎样获得文凭的地方了 …… (p. 93) ”小说也谈到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的不同。中学教师学问肯定差些,但没有卖弄的毛病,更无私也更有责任感。在我看来,只是两者职业激励机制不同而已。“文史哲三大传统学科的教授先生副教授先生们,往往几十年如一日,讲义是不曾变过的。即使有所变,主观色彩也大得很。从古到今,从中到洋,每凭个人好恶,自成一家,率性发挥,偏见歧见,曲解误解,充斥课堂。或以仁谤智,或以智诽仁,且仿佛天下第一见识,第一高论。从中获得很强烈的自我欣赏和希望被欣赏,自我崇拜或希望被崇拜的快感。 (p. 378) ” 小说也提到了考研究生的必要性。“从前,大学毕业是在中国成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前提;现在,如果仅仅是大学生的话,如果一辈子是大学生的话,那么也就一辈子自甘认命地当小知识分子吧!小知识分子只配有是小知识分子那一种人生的质量,这个规则是不言自明的。 (p. 134) ” 我个人挺有共鸣的是两位女生的对话。“我和你的区别在于,你没兴趣的,为了分数,你也强迫自己学。我不那么委屈自己。除了英语我要认真对待,其他各科,我只要求自己对付个及格就行。 (p. 132) ”我自己在读本科时也不想委屈自己,主要时间都用在数学上。那些工艺性比较强的课,都是对付个及格了事,虽然许多时候其实比及格还是要好些。 梁晓声 ( 原名梁绍生 ) , 1949 年出生于哈尔滨市。 1968 年高中毕业后,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工作 7 年。 1974 年起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7 年毕业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文学编辑。 1988 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2 年起,任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为三年级学生讲文学写作与欣赏。创作过大量小说。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梦回吹角连营—看电影《第一滴血》
Mech 2020-2-12 22:54
《第一滴血 (First Blood, 1982) 》是当年很有名的动作片。男主人公的史泰龙,比施瓦辛格出名还要早的打星。以前看过他们两人联袂出演的《断箭》。在有线电视的点播中看了一遍,画面质量还不错。 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曾荣获国会勋章的越战英雄兰搏 (Rambo) 去看望战友,发现他已经癌症去世。在小镇上被警长开车送走。他不满被驱逐,下车后又往小镇走,被警长拘捕到警局。受到虐待时因为战争记忆有了应激反应,袭警逃脱。警长带人追捕,在山林中多人被他打伤,而且一名警员从直升飞机上坠落身亡。翌日警长又带领州警围捕,没有受过很好训练的兼职州警惊慌中用火箭筒摧毁了兰搏藏身的旧矿道,以为他死在其中。兰搏从另外洞口逃出,劫了辆运送武器的军车。晚上攻打小镇警局,打伤了警长。在他的老上级罗蒙诺上校劝说下投降。他向上校痛陈自己的烦恼。在越南的战友和朋友多数已经阵亡,回国后受到反战人士抨击,在和平时代找不到工作等。最后被上校带走。 电影拍摄时,结束还不到十年越南战争,仍然撕裂着美国社会。电影反映的是那场战争给参战幸存者带来的创伤。只是男主过于骁勇善战,有些削弱了反思战争的主题。在乏味的现实生活中无所事事处处碰壁的兰搏,上山后似乎回到了越南战场的燃情岁月,所谓“梦回吹角连营”,大显身手。 从科学逻辑上,这其实是蝴蝶效应即初值敏感性的故事。主人公兰搏只是想吃点东西,他的对手警长只是要维护小镇的平静,为此他先驱赶后逮捕了拒绝离开的兰搏。他们其实没有特别大的矛盾。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最后不仅出了人命,而且整个小镇被搅得天翻地覆。在高度非线性不确定的现实世界中,尤其需要老子的智慧,“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现实中也有深刻教训,如现在的疫情,八人封口霍 ( 祸 ) 去病,九州闭户辛弃疾。 从社会逻辑而言,关键问题是有些人如男主人公的职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需要。这其实是所以社会都会存在的问题。但这种职业技能是作战杀人时,对社会秩序有较大威胁。电影中兰搏还只是作战而不是杀戮,尽量避免死人,但显然不是人人都有这种认识,或者有足够的技能优势。幸好市场机制也在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的民间保安公司应运而生,如所谓黑水。在和平年代,保安公式可以招募那些有作战经验的人,到需要的地方效力。 近四十年前的电影,现在仍不失精彩,堪称难能可贵了。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罗马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古装老港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 — 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成长与舍弃 — 看电影《玩具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 2 》 看电影《新喜剧之王》 看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 “过去的好时光” — 看电影版《唐顿庄园》随感 克服恐惧驾驭命运 — 看 3D 电影《星球大战 9 :天行者崛起》 蛮云瘴雨晚难收—看电影《传染》 眼开眼闭长明媚 — 看电影《失明》 看韩国电影《流感》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平生正被儒冠误—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学界故事部分)
Mech 2020-2-10 22:53
封城以后开始在财新网上贴出的《 作家方方的博客 》挺有意思。过去分两篇谈过她的中短篇小说结集《白梦》,这次说另一篇中短篇小说集《暗示》中几个学界故事。结集的标题取自其中一篇小说的标题。 2000 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集中有几篇学界小说,如《禾呈》《定数》《言午》《金中》《幸福之人》,有完全与学界和学人都无关的小说《风景》和《埋伏》,还有些写学界外的知识人,如《祖父在父亲心中》《状态》《行为艺术》。《禾呈》已经是扩展的长篇小说《惟妙惟肖的爱情》一部分,不在本文中说了。这里只说另外几个学界故事,《定数》《言午》《金中》《幸福之人》。 选这个结集谈,主要是其中有《定数》。《定数》是很有意思的学界职场故事,发表于《山花》 1996 年第三期,《小说月报》 1996 年第 6 期转载。故事发生在 91 年前后。男主人公四十岁讲师肖济东向来好说活,屡受领导表扬。但因破格晋升副教授必须 35 岁以下而失去资格,索性辞职去开出租车了。同事们不理解他的选择,但夫人儿子都很开心,等于有了私家车。出租车司机当然也有烦恼,助人被怀疑肇事,个别交警刁难等,但都得以顺利解决,运气不是一般得好。但他仍不开心。“这不是一个读了许多年书的人想要做的事.实在做了,也至多是一种无奈,而不是一种真正的选择. (p. 236) ”他“开始怀念那些数字的公式。怀念坐在桌前苦苦思索和反复推论的日子。怀念机房里计算机哒哒哒哒敲击键盘的声音。怀念试验室里的静谧。怀念学生。在讲台上叱咤风云的感觉。怀念训导学生时的风度。怀念黑板。怀念将粉笔扔进粉笔盒时的弧线。怀念抽象。怀念思索时的苦恼。怀念崇高。并怀念由此而带来的系主任对他喋喋不休的表扬。 (p. 223) ”特别是同事癌症晚期,仍想请他帮忙,接手自己未完成的工作,并联名发表。他决定重新回到高校当教师。这其实也是当时仍留在高校中而没有下海的人的共识,“学问还是得做。穷就穷点,没穷到自己讨厌自己的地步就行. (p. 239) ”比较麻烦的是,有些留守者已经到了讨厌自己的地步,但仍然没有动。小说的标题,或许也是主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而每种活法都有自己的定数。要紧的是你是不是在做属于你的事情,如此而已。 (p. 241) ” 这个故事我读来觉得很亲切。我自己就是沾了倡导 35 岁以下破格晋升的光,在 92 年当了副教授,大致与小说所写是同一时间。我也像男主人公一样,“一直以为一个人一生都在一个地方做事是一种美好品行的体现。一则说明他敬业尽职,二则说明人事关系和谐。 (p. 205) ”虽然我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做到,但也不觉得是污点。对生活的理解也与男主人公类似,“对生活的肯定与否定,都是拿自己的过去作为参照,并不知人家都已进入什么样的境界。这样,肖济东就很容易得到满足,多数时候都对自己日下的生活持肯定态度。 (p. 214) ”“可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不可能大家都活成一样的。谁活得好或谁活得不好,全靠活的人自己感受,别人何曾有资格评说。真要有一天,人人都活成一样,这世界还不让人腻死? (p. 234) ”于是心平气和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你就是一个老百姓,忍受来自各方面的气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说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气是你的职责。 (p. 230) ”“没人看重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看重自己才是. (p. 231) ”更主要的,我认同小说的主旨,“一个人一生合适做什么和不合适做什么,一切都是有定数的。 (p. 238) ”按定数做事,就是所谓顺其自然,可能会事倍功半。 另外三篇学界小说《言午》《金中》《幸福之人》最初发表于九十年代,《长江文学·好小说》 2014 年 4 月重新发表。这些可以看成一组,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都是写学者被迫离开学界,重新归来的故事。《言午》《金中》两个故事的标题,都来自现实生活中故事的原型,姓氏的拆字,就是一位姓许,另一位姓钟。 2014 年时,方方已经是名声如日中天的大作家,仍要重新发表过去的作品,其中或许有深意。 《幸福之人》发表最早,刊载于《人民文学》 1991 年 7/8 期,是个简单至少在表面上还是欢快的喜剧。故事应该发生在 80 年前后。四十好几的林可在五十年代被误打成反革命。原因也很搞笑。他抄写了右派言论,准备写批判稿。抄件夹在书里,书借给女友,女友又借给别人。两年后,有人举报反动言论,鉴定笔迹是林可写的。他以为是女友检举,不顾她恳求,中断了关系。二十多年后,回到他当年任教只有半年的学校,恍惚如梦中。对比劳改农场,学校仿佛天堂。那些衣冠楚楚的人也不是管教干部,没有什么人训斥他。于是他心满意足与世无争地重当教师教数学。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劳改中,因为管教干部对数学感兴趣,他仍在钻研数学,因此学术水平不低。当年女友已经与他人结婚生子。但后来有二十八岁的美女研究生小朱欲拒还迎投怀送抱,两人稍有曲折就谈起了恋爱,甚至在小朱要求下干起了当时的违法勾当,未婚同居而且未婚先孕。两人结婚后,赶上评职称,学校给了林可讲师,他很满意。小朱觉得他应该是副教授找领导争取,但都说他教龄太短。他在外面跟人家抱歉,妻子怀孕情绪不稳定;回家批评了妻子,觉得能当讲师已经很幸福了。这就是幸福的人。 《言午》出版在九十年代末了,《小说月报》 1998 年 2 期曾转载。《言午》是有些离奇而且非常悲情的故事。不算回忆,故事主要发生在八十年中期。五十年代末留学海归的言午博士,“好狂傲,好大派,才气逼人,是整个机关最年轻的博士,最不可一世的人。 (p. 253) ”但 67 年时,因为打死了多年不合的学术上死对头柳子悦,被判刑 13 年。出狱后在学校当垃圾工。教研室主任的儿子知道他曾是洋博士,好奇去与他攀谈。主任为此失眠。言午对主任儿子说,是主任打了柳子悦,并伙同他人诬陷他,他无力澄清,也就不吱声了。后来柳子悦居然从美国回来了,并没有死。原来他只是被主任打昏,言午给他 300 元和姓名地址,他找到那人偷渡出国了。其实那人是言午妻子的表兄,妻子让他汇款托表兄买进口表,言午掏手绢时不小心掉了,被柳捡到。柳要求大家一定为言午平反。主任作了大量工作,甚至准备让出自己的主任位置。都安排好后,主任失眠都好了。言午却拒绝了,他愿意还当垃圾工。主任又失眠了。柳子悦从美国写信给他,“你把自己搞成一堆垃圾,粘在每个人的眼珠上。眼珠上有污秽垃圾的人,心里头能舒服吗?你要的就是他们的不舒服。但是你错了,人的脸皮和良心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p. 252) ”。但言午其实也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一种习惯,一种不由自主。他现在就想这么过完一生,平平静静,稳稳当当。 …… 十三年空白的岁月,回到所里他还能研究得出什么? (p. 252) ”果然,习惯后主任也不失眠了。言午妻子本来是学艺术的大学生,嫁给言午后成为专职家庭主妇。见言午如此落魄,抑郁成疾而亡。言午对着亡妻静坐三日,把自己饿死了。主任又失眠了。虽然作者干过体力劳动,我还是觉得她对体力劳动者的生活看的过于乐观和浪漫。“言午现在才认识到劳动人民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那么豁达。因为整日劳作使他们不被思想所困扰。他们从不苦思苦想,也没力气在劳作之余钻牛角尖。言午原先觉得干体力活的人可怜,而这会儿,却悟出他们才是真正活在人间的神仙,而那些可怜他们的人倒更可怜。 (p. 248) ”这个故事不仅有对历史控诉,也有对人性的深刻认识。 《金中》是另一类悲伤的学界故事,大概发生在八十年代中期。金中是李四光的学生,在五十年代后期正在写部有望带来专业盛誉的专著。不料因为新分来批大学生,总数增加,按比例算的坏人也需要多一个,就把金中算了进去因为他有历史问题。四十年代后期,金中与上司不睦而辞职。国军军官的表弟兼妻弟请他喝酒,他不肯,后来说他有上好金华火腿就去了。然后在表弟手下挂个随军医官的名领过饷,不到一个月就走人了。成了坏人后,由研究所到最远的勘探队食堂烧火,一干 25 年。“他在那里先用十年时间认识了自己的卑微猥琐,又用十年时间习惯于卑微猥琐,再又在五年之中将这些东西深植于骨髓里永远固定下来。这些玩艺儿在他骨头里生长繁殖,遍布于周身又开始生长新的东西,比方恐惧感,比方紧张感。 (p. 262) ”表弟在省里当了政协委员,又有许多台湾故旧,有些能量。在他呼吁下,金中平反,而且当了所里为数不多的正研究员,虽然他自己觉得并没有专业上成绩。表弟每年给他送火腿。金中的子女也不如意。大儿子在边疆回不来。小儿子去美国,也只是底层劳动人民。原来高中的高材生立志做钱学森第二的二儿子去农村结了婚落户在县城,落实政策,带着媳妇回到他身边,在领导关心下开个小卖部。“媳妇是小县城的人,不土不洋,自以为是,既无农村姑娘的淳朴,又无城市女孩的落落大方。心眼多得让人觉得她不是凡胎所生,说话永远让你去理会弦外之音,从不直白 (p. 260) ”。自然相处不好。金中终于完成当年的专著,找到在出版社工作的学生,学生敷衍他有出版社经济压力,以后有机会就出。其实“那书中所有的观点都过时了,出这样一本书出版社会遭到同行们耻笑的,故而这本书根本不可能出版。 (p. 266) ”开小卖部的二儿子完全是商人,而且是奸商,最终被吊销了营业执照。这个故事很有些初态敏感性的意思,似乎当初的一顿火腿,改变了一生。学者的生涯有其脆弱性,在某些社会中尤其脆弱。 某种意义上说,这四个故事其实都是说的“定数”。学者的“定数”就是与学术同在。有学术的长进,就是“幸福的人”。否则就像金中那样虽生如死,或者像言午那样生不如死,尽管他们曾是名师弟子或海归博士。后面三个故事虽然发生在八十九十年代,其实还是强调历史伤痕的影响。回顾历史,我觉得伤痕的害处,不仅是直接带来的痛楚,更是掩盖了新的病灶,让人们无法预防即将到来的更大伤害。九十年代初期甚至中期是学界的萧条期,尤其是年轻学子,很少能心如止水,或多或少会感慨,平生正被儒冠误。幸运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陆学界在九十年代后期触底反弹了。“忍过事堪喜。” 作者方方,本名汪芳。 1955 年出生于江苏南京。 1974 年中学毕业待业半年后在民办企业“运输合作社”当装卸工。 1978 年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 1984 年毕业,被分配到湖北电视台。 1989 年调入湖北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1994 年创刊《今日名流》任社长兼主编。 2007 年任湖北作家协会主席。 2012 年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主任。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韩国电影《流感》
Mech 2020-2-9 22:54
很少看韩国电影,最近在疫情中看了《流感》。这是以致命流感爆发为背景的故事。看过后觉得有些像我小时候看过的朝鲜电影。 故事开始是两条线索展开,男主和女主的交往,致命流感的传染。第一天线索,男主是救援队员,以救人为己任。在救援遇到车祸的女主时,弄破了她的裙子,把外套接给她,等待她洗干净还回时再套词。女主是医院医生,因为车祸丢失了资料 U 盘被上司批评同事嫌弃,还衣服时不但未洗而且请男主去找她在车祸现场丢的包。男主不太情愿,但等女主走后还是找到了。里面有手机,接到女主女儿的电话,约定去还手机给女儿。第二条线索是东南亚某国约二十人在集装箱中水路偷渡韩国。途中爆发致命流感,到韩国后只有一个小孩还活着。带离途中,病毒小孩逃走。在韩国接头的兄弟两人,弟弟感染,很快发病,在医院身亡。小男孩可能还有弟弟传染多人。这种流感发病很快,导致车祸爆炸等,一片末日景象。总统和总理决定封城。 随后男主和女主基本上在一起。女主女儿遇到病毒小男孩。小男孩怕传染她,自己溜走。小女儿要还手机的男主一起找小男孩。女主也来找他们。在一个大超市里,因为病情爆发,超市封锁。三人勉强逃出。男主要留下救出其他人,女主带女儿借用男主的车去乘最后的直升飞机。因为女儿发烧,被拒绝登机。在隔离区甄别时,男主女主相遇。出些乱子,女主乘机带着女儿通过检测,混进未感染区域。男主知道后有所批评。带病毒小男孩在在无污染区域的医院中。女主带着女儿输入了小男孩的血清,因为来不及等分离出抗体。小男孩在运送过程中,被那位死了弟弟的哥哥刺伤,不治身亡。女主随运送小男孩的车离开了隔离区。小女孩感染也被发现,要带回污染区当成尸体烧掉。人们发现隔离区没有治疗,只是等死然后烧掉,准备冲出去。男主乘乱在污染区的尸体堆中找出小女孩,她开始好转。女主向上司说明她女儿也有抗体,要去运她出来。美国代表怕病毒扩散,坚持封锁,并要想冲出来的人群开枪;并且在控制不住时准备飞机轰炸。总统英明神武,威胁调动导弹击落飞机,美军撤退。男主女主带着小女孩闪亮登场。有了抗体,致命流感治愈。 电影情节场面尚可以,但缺乏对人性的挖掘。容易受到思想单纯认识感性的人欢迎,其核心理念是爱能治愈一切,包括传染病。那个带病毒小男孩出于对女主女儿的友情,没有抗拒抽血,让小女孩有了抗体。小男孩被杀,人们再度绝望。男主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小女孩,保住了抗体。这样也就战胜了致命流感。看不出研究有什么用处,甚至也看不出隔离的必要性。如果不是女主违规把染病的女儿代入无病区,还没有在小女孩体内产生抗体的机会。电影的这种观念,与美国电影《 传染 》想比,真是判若云泥。科学性方面也有很大问题。研究出抗体,到制成药剂,至少几个月,《传染》中似乎百余天。 后来想想,电影两个最基本特点,是煽情和仇外。这两点通常是对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很有吸引力。男主和女主的男女情,女主和她女儿的母女情,男主和他搭档的战友情,偷渡客地接两人的兄弟情,甚至总统对国民的关爱之情,都演得催人泪下。所有的麻烦都是外国人导致,东南亚人偷渡代入了病毒,在美方官员坚持下把患病和没有患病的人一起隔离,而且不让健康人撤离,根据战事指挥权协议要求军队向冲出隔离带的民众射击,甚至直接调动飞机准备轰炸。总之,问题外国输入,残酷的举措有不得已的苦衷,而且最后还能顶住外国压力拨乱反正。正是在煽情和排外这两点上,与我小时候看的朝鲜电影相似。看过后的第一印象还算准确。 虽然这部电影尚可观,但我不喜欢韩国片也真不是没有道理。差劲的英语电影,至少可以当成听力材料用,毕竟读过听过没有兴趣的英语材料多了。非英语片,这种废物利用的功能也没有。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罗马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古装老港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 — 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成长与舍弃 — 看电影《玩具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 2 》 看电影《新喜剧之王》 看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 “过去的好时光” — 看电影版《唐顿庄园》随感 克服恐惧驾驭命运 — 看 3D 电影《星球大战 9 :天行者崛起》 蛮云瘴雨晚难收—看电影《传染》 眼开眼闭长明媚 — 看电影《失明》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17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蛮云瘴雨晚难收—看电影《传染》
热度 2 Mech 2020-1-29 22:55
在新型肺炎流行中,看美国电影《传染 (Contagion, 2011) 》。真堪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标题所述,这是个疾病传染的故事。以故事情节而非人物形象为主线,人物众多,很难认全,而且比较类型化。开始是美国女高管与婚前男友春风一夜后匆匆去机场,在途中发病,到家不久就死了,她的小儿子也被感染而死。她的丈夫先天免疫,她女儿防护较好,都没有死。女高管接触过的人包括前男友等,还有间接接触过的人都纷纷发病。咳嗽、发烧、昏迷、脑出血,最后死亡。丈夫小心地隔离女儿,特别是不让她与男友交往,坚持到最后。同时还有几条线索并行展开。第一条线索是美国 CDC 方面。 CDC 开始调查,调查一线有位干练的女博士也感染后牺牲了。 CDC 的首席科学家紧张思考对策,也主张向社会公开示警。但上级怕造成社会惊恐,拒绝了。首席科学家出于亲情违规因无人替代继续工作,最后把自己摇号得到的疫苗让给邻居孩子。有些科研人员在紧张研制疫苗,甚至不具备 4P 实验室也在尝试。一线研究的女博士取得进展,并在自己身上实验,终于成功研制了疫苗。第二条线索是自媒体爆料人。他坚持说疫情是阴谋,不需要疫苗,服用一种植物制剂就能治愈,还谎称自己曾得病并治愈。他有大量粉丝,为抢购植物制剂甚至爆发骚乱。尤其是他偷听到那位首席科学家向妻子泄露要戒严的消息,并在对话节目中公布,更是取得公众信任,他自己也大赚一笔。第三条线索是时间卫生组织 WHO 派出位女工作人员到香港调查病毒传染源头。在结束时被当地工作人员带人绑架,要率先得到研发出的疫苗。疫苗研发成功后, WHO 提供疫苗救出那位工作人员。在机场时给她疫苗并告诉她,给当地人其实只是安慰剂,因为不能向恐怖行为妥协。那位女工作人员带着疫苗愤然离去。去处不清,感觉似乎有些斯德哥尔摩症。三条主线之外,还有些故事的背景。面对死亡,社会回到丛林时代,弱肉强食。抢掠分发的食物,并入室抢劫。 在电影结尾处,展示了传染病的起源。在香港还是附近什么地方,一棵树倒下,惊飞蝙蝠而掉进猪窝,被病毒感染的猪送到高级赌场厨房,大厨处理生猪肉未洗手就与开篇患病的美国女高管握手合影,于是病毒被带到世界各地。故事的整体逻辑,就是这种初态敏感性,或者说是蝴蝶效应。 电影的科学性总体上无可置疑,除了疫苗的研发似乎过于容易,毕竟病毒变异很快。但故事性和观赏性都比较差,据说演员中大腕云集,我看电影少,都不知道。我自己觉得该电影有三点启示。 其一,战胜病毒依赖研究进展。这种研究并非是拥有超级装备的大型团队,而只是聪明勇敢的自由探索者。这可能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新发现不可预测,多样性是健康的研究生态。过于集中或许有其最优性,但往往缺少鲁棒性。 其二,从纯粹生物学角度,病毒有助于人类进化。不仅身体弱的会病故,缺少科学常识的如相信鼓吹阴谋论的自媒体人那些粉丝,如果言行一致,拒绝疫苗,就会死于病毒发作。经过病毒洗礼留下的,不仅身体更强壮,智力也应该更高。在这个意义上,阴谋论的倡导者不仅为自己谋利,也为人类生物进化做出贡献。“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细思恐极。 其三,政治家比科学家需要考虑更多因素。他们要在控制传染和稳定社会方面有所取舍。他们的决定事后看也许不够明智,其动机也很复杂,但当时的措施未必完全没有道理。 该电影 的 光明结尾,有着启蒙时代以来对科学进步的乐观主义态度。“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Wir müssen wissen. Wir werden wissen. ) ”但影片展现了疫情爆发后的恐怖,尤其病毒快速传播与人性阴暗力量的耦合共振,还是让人不寒而栗。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罗马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古装老港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 — 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成长与舍弃 — 看电影《玩具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 2 》 看电影《新喜剧之王》 看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 “过去的好时光” — 看电影版《唐顿庄园》随感 克服恐惧驾驭命运 — 看 3D 电影《星球大战 9 :天行者崛起》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709 次阅读|5 个评论
俄罗斯学术界进入职业化初级阶段
Mech 2020-1-19 14:08
看到《知识分子》上的简讯,《 俄罗斯近千篇论文被撤稿,未来还会有更多 》。我感觉俄罗斯学术界进入了职业化的新时代。如果不是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可预料的灾变,俄罗斯学术界将逐步告别资金匮乏、人员流失的窘境,能够重回世界前列。 学术工作职业化源于学术在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简单说,学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必须有过去无法比拟的巨大体量。从而不能像过去前职业化时代那样,只依赖为学术献身的人,而必须吸引更大数量的以学术谋生的人。 美国在当今世界的科技霸主地位,因素很多,至少也包括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了学术工作职业化。如果不算大陆中国,美国学界最像商界,全方位的激烈竞争,高校与高校竞争,教授与教授竞争,学生与学生竞争。这无疑有很多副作用,但学术确实在竞争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学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大陆中国在世纪之交前后也启动了学术职业化的进程。学术及学术对社会的贡献都取得了长足长进,特别是对大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有所贡献,虽然也存在大量问题。 那篇关于俄罗斯的简讯,虽然似乎是负面报道,其实是个重要信号,俄罗斯学术已经进入了职业化时代,虽然只是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有许多特征,如产出量化、联产计酬等,也难免弄虚作假。从大陆中国经验看,这个初级阶段迟早会被超越,进入成熟的学术职业化体制。至于初级阶段持续的时间,我看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对学术界的非学术性干预,一个是与国际成熟学术体系的关联。非学术干预越强、与外界联系越弱,初级阶段的时间越长。 这是一叶知秋,还是管中窥豹?我们拭目以待。 附:俄罗斯近千篇论文被撤稿,未来还会有更多 撰文 | 杨 枭 责编|陈晓雪 ●   ●   ● 据《华盛顿邮报》 1 月 17 日 报道, 869 篇来自俄罗斯的科学文章最近被撤回,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撤稿 。 去年,俄罗斯科学院设立反学术造假委员会( RAS Commission for Countering the Falsif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要求撤掉发表在 541 种俄罗斯期刊中的 2528 篇研究文章,原因是这些文章涉嫌抄袭,或相同内容更换题目重复发表。 截至 2020 年 1 月 6 日 ,已有 263 本期刊同意撤回 869 篇论文。俄罗斯科学院委员会预计未来几个月将撤回更多论文。 2012 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要加速发展俄罗斯科学,并且设立目标,到 2020 年,至少有五所俄罗斯大学进入世界排名前 100 ,并且全球对俄罗斯论文的引用要有大幅增长 。《华盛顿邮报》称,这一政策为科研机构提供了更多的资金,但同时也给科学家施加了压力,要求他们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无论质量如何,每年都要发表多篇论文。 2018 年,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长米哈伊尔 · 科秋科夫( Mikhail Kotyukov )表示,俄罗斯需要将其研究论文的出版量增加一倍,并于 2024 年跻身世界科技大国前列 。俄罗斯的资助和大学排名根据已发表的论文数量而定,大学向那些发表更多论文的人提供晋升机会。 “ 这是俄罗斯科学史上最大的论文撤回案。 ” 反学术造假委员会的科学秘书安德烈 · 扎亚金( Andrei Zayakin )表示,之前从未有过数百篇论文被撤回的情况。 2013 年,他与其它科学家联合成立 Dissernet ,以打击学术文章和学位中的造假与剽窃,以及出售论文以牟取暴利的行为。 Dissernet 小组在 2018 年使用反剽窃技术,发现在过去四年中有 7251 例学位中涉嫌抄袭,大多数是经济学、教育和法律专业。小组发起了撤销学位的运动,但是收效甚微,由于诉讼的时效性限制, 2010 年以前授予的学位不能被取消。 俄罗斯最大的科学出版组织俄罗斯科学编辑与出版者协会伦理委员会主席安娜 · 库列肖娃( Anna Kuleshova )表示: “ 科学的基础和对科学的兴趣已经丧失。取而代之的是,留住资金的渴望,所以那些愿意采取任何操纵的人,才成为了主宰局势者。 ” 参考文献: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europe/putin-wanted-russian-science-to-top-the-world-then-a-major-academic-scandal-blew-up/2020/01/16/f58239ec-34b9-11ea-898f-eb846b7e9feb_story.html https://www.nature.com/news/putin-promises-science-boost-1.10223 http://www.sib-science.info/ru/fano/vernutsya-v-06062019 https://www.dissernet.org/ https://www.5top100.ru/en/news/89462/
个人分类: 科研科普|2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段好春藏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Mech 2020-1-17 22:52
虹影的小说《英国情人》,原名《 K 》,版本变化比较复杂,在附录中专门说。虽然我个人更喜欢修改前的《 K 》,本文所用的版本为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 年版。该版是《 K 》被禁止发行后修改书名重新出版的最早“洁本”。故事开始于 1937 年 7 月,男主人公裘利安·贝尔在马德里战场上死于佛朗哥军队的轰炸,遗书展示了 1935 年 9 月他到青岛大学的故事。其实也不是学界小说,只是发生在学界的性爱故事。来自英国牛津文人世家的裘利安·贝尔教授与诗人和文学期刊《青岛文学》编辑闵的婚外恋情,闵也是青岛大学文学系主任郑教授的妻子。两人刚见面时,裘利安 27 岁,闵 35 岁。 裘利安受聘到青岛大学教授英国文学,为期两年。到达后发现同事和眷属中只有文学系郑主任的太太闵姿色尚有吸引力。闵旁听他的课,后来在郑和闵单独宴请他时,郑有事离开,裘利安开始调情,隐约也感受到闵的性趣。闵去北京,临行前给裘利安她在北京的地址和小说手稿。裘利安也去北京,两人同游共枕。闵的床上功夫让裘利安有些招架不住,虽然他是已有过 16 位女友的风月老手。这个大概也像搞研究,低水平重复并不能增强能力。两人还一起体验了吸鸦片。回到青岛后矜持几天后,闵仍创造条件两人滚床单,他们有早上八点到九点的一个小时。闵只穿外面的旗袍到裘利安的房子,看着表上床,再及时回去。一段时间后,都有些乏味。闵希望找到他们关系的未来,其实就是走向婚姻,后来数次以死相逼。裘利安有些厌倦,无意与闵有性以外的关系。两人互相冷淡段时间。闵接待朋友亲戚等。裘利安分别与另外的美国女人和英国女人约会。僵持中,裘利安第一次说出爱着闵,但闵似乎不相信。情爱受挫,裘利安去川北找红军,想参加革命。没有找到,反而被革命的残酷性所吓倒,回到学校。他离开期间,闵尝试自杀。回学校的裘利安和闵同床共枕时,郑教授被仆人引到现场。裘利安没有表示有意与闵结婚,而是道歉辞职离开。情爱受挫,再次又驱使他走向革命。这次去了西班牙,参加马德里保卫战,一般认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序曲。闵知道他必死,再次以自杀召唤裘利安。这次仍然灵验,但来的其实是裘利安的鬼魂。两人再度感受做爱,“他爱她,就像她爱他一样,他和她动作从未如此热情而狂野。他们一直在高潮里,四周是不断轮回的天地,是斑斓闪烁的河流,广阔和悠长。 (p. 175) ”最后以“给裘利安的诗”结束。 裘利安的形象比较俗套,基本就是真实人物 Julian Bell 的写实。有浪漫情怀的西方自由主义者,这派自由主义者,名气更大的或许是拜伦。追求个性解放,私人生活放纵,以此反抗英国清教传统和社会上层的伪善。他自己对闵这样说,“在他母亲怀着他时,他的父亲克莱夫·贝尔就和弗吉妮娅阿姨有事;母亲和罗杰成为情人,并鼓励父亲去追求她的女友。父亲大部分时间在巴黎、伦敦的这个那个情妇那里,但母亲在家里始终为他留有一卧室书房和起居间,满是母亲的壁画。他们相互关心,还是一对夫妻。母亲的终身男友邓肯·格朗特是个双性恋,男朋友来时,他就和男朋友睡,男朋友不来时就和母亲睡。他有弟弟昆丁、妹妹安吉莉卡,但安吉莉卡却是母亲和邓肯的孩子。 (p. 27) ” 闵的形象更有新意和特色,推测不是原型的简单摹写,而是有很大艺术加工和虚构。在作者笔下,“她实际上是两个人:在社会上是个西式教育培养出来的文化人,新式诗人;藏在心里的却是父母,外祖父母传下的中国道家传统,包括房中术的修炼。她一直没有机会展开她的这一人格,未料到在一个欧洲人身上得到试一下的机会。 (p.67) ”她 27 岁接受当时已经是大学教授郑的求婚后,因为床第不谐,婚后并不幸福,而且无法言说。“按新文化标准,她的婚姻是成功的——文学教授与文学家的结合,算是佳话。她若与任何人谈她的不幸,别人都会认为她疯了。 (p. 67) ” 小说不仅淡化了时代背景,其实大学生活也是虚写。但从仍可以看出当年大学教授的优渥生活。裘利安“他的住所竟是一幢独立两层德式小楼,前有庭院,后有花园。国立青岛大学每位教授都配有这么一幢花园房子。整个大学圈用了大半个树阴葱绿的小鱼山坡,绿瓦银墙,高低错落,面朝波光斑澜的海湾。 (p.8) ”他的收入,“在南京教育部副部长杭立武那里取到聘书,上面写着一年九百镑年薪 (p.9) ”,而且不用交税。按英国的战时汇率,英镑换算成美元,年薪是 3600 美元。当年的收入水平,“房租三十美元,两个仆人付得实在太高,就由于他们会讲点英文,二十五美元,而一般工人一年收入才十二美元。食品一个月不会超过三十美元。 (p.10) ”他只教 9 到 12 节英国文学课,收入比一般英国教授还高。裘利安可算位诗人,但并非职业学者,他的文学评论被他姨妈弗吉妮娅的出版社拒稿,让他清楚“虽然他在中国当堂堂皇皇的教授,实际上没有明确的专业。 (p.102) ”当然,来访的外国教授是学界的高端。低端也是挣扎在失业线上,如小说中信手写到的工作得而复失的代课教师。“新学期开始,学校已开始上课。找不到裘利安,刚请了一个代课教师。现在裘利安回来了,必须先安排辞退代课教师的事,然后裘利安马上就可以上课。 (p.165) ” 小说提到东方道家的“房中术”,对故事发展和女主人公性格都不可或缺。“房中术是男女双方的互滋互补,阴阳合气。男人只要他能学会这个对应方法,就会更有益,并非牺牲对方 (p.67) ”。与裘利安交欢用了房中术之后,闵的感受很棒,“几乎一直在高潮上,七八个小时飘浮在高潮上。……像风吹起的云一样飘在空中。这是我有生第一次。 (p. 69) ”或许房中术也有夸张的成分,“一动不泄,则气力强……再动不泄,耳目聪明;三动不泄,众病消亡;四动不泄……十二动不泄,那就通于神明。 (p.67) ”房中术主旨似乎是使对方快乐而自己长盛不衰。按照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也没有那么神秘。“房中术的秘密,需要一种修养,一种超越世俗的情感?房中术就是爱情!当他爱到一定的深度,就自然会努力使所爱的人快感持久,而不是图自己痛快,有了这个动机,就能不泄,反过来自己也能持久。 (p.167) ”从道家的观念看,这其实也是万物的通例。如《老子》所谓,“反者道之动”,“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值得注意的是,裘利安那样的西方人,对民国的西化知识分子有种批评甚至轻视的态度。“中国知识分子,从西方学来的自由主义,只是高谈阔论不准备实践的自由主义。他们缺少的就是把信念付诸于行动,甚至政治行动的能力。……郑面对侵略的‘冷静’,闵面对爱情的‘体面’,就是明证:中国还没有成熟的自由主义。 (p.43) ”他们不仅没有学到西方的长处,也轻易放弃了东方的长处。如闵的丈夫郑教授,“郑是全部西化的欧美派知识分子,非常崇奉进步,听都不想听道家的‘迷信’,房中采纳之术更是中国封建落后的象征。她暗中在行房事时,在郑身上试一下,郑像中了毒,躺倒一个月,试验完全失败。此后房事不仅少,而且似乎走过场。她只能用习房中术自我修身养性,得到性满足。 (p. 67) ” 整个故事,似乎暗合于唐人吴融的七律《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前两句调换顺序就更贴切了,“墙外行人正独愁”,“一枝红杏出墙头”。我本来想用“一枝红杏出墙头”作为该文标题,但该句诗宋人叶绍翁的改写更出名,“一枝红杏出墙来”。陆游则干脆用了原句另外成诗。现在用的标题也是宋人的诗句。 从小说艺术角度看,虽然我不是内行,还是觉得高于通常的学界小说。优点包括但不限于,故事叙述的节奏,种种暗示和必要的重复,以及自然流畅的语言等。值得注意的还有小说的叙述视角,始终跟着男主人公,除了最后的几首诗。从他的角度看外界,也展现内心感受。这往往是所谓“爽文”写法,但该书并不是。尤其是女性作者,这种写法就更不同寻常了。推测原因是男主人公的资料如遗书通信等更多些,这种写法加强了叙述的客观性。 小说背后的真实故事更引人注目。《 K 》中暗示得更直白,女主人公林是裘利安的第 11 位情人,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程教授的夫人。诗人和作家凌淑华的先生陈源 1929 年起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和院长。他 22 岁就当了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在教授任上曾与周氏兄弟等激烈笔战。尽管小说可以认为是纯属虚构,但凌淑华和裘利安的姨妈弗吉妮娅·吴尔芙的文字交往,完全是史实。凌淑华的英文自传性散文手稿在吴尔芙故居发现,并于 1953 年以 Ancient Melodies ( 《古歌谣》 ) 为标题出版。裘利安与凌淑华的风流韵事,见诸裘利安的信件,推测至少不是完全虚构。对两人关系,陈源肯定也在一定程度上知情。顺便一提,凌淑华与徐志摩的互为知己也是文学史中的佳话,但凌淑华烧掉了与徐志摩的所有往来信件,实情就无从确认了。小说中写徐诗人说闵将是“中国的曼殊菲尔 (p. 24) ”,当年徐志摩就是这样说凌淑华。据说凌淑华九十岁在京病逝前弥留之际,还念叨徐志摩,而不是陈源或裘利安。才华的益处,也包括能把有些尴尬变得唯美。 我对凌淑华和陈源都非完全陌生。读过他们的随笔和散文选集,都不止一本。事实上,我读过百余位现代 ( 在文学史的习惯用法上,意味着非当代,就是五四之后四九年之前 ) 作者的散文选集,以及十余位我喜欢作家的全集。最早知道陈源的名字是从鲁迅杂文中,属于鲁迅论战对手的“正人君子”之一。很晚才读了重印的《西滢闲话》,包括陈源的论战文章,也算兼听则明。硕士的同学王多曾着迷凌淑华的散文。我们一起去张家界开会时,他带本她的散文选,强力推荐。当时直觉比较一般,没有读。后来读了些,觉得还可以,但真也算不上特别欣赏。 小说作者虹影本名陈红英, 1962 年出生于重庆。高中后就读某中专学习财会专业。短暂工作后成为自由作者,发表诗歌和小说。 1989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和复旦大学作家班进修。 1991 年去英国,同年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华裔教授结婚。 2000 年起侨居北京。 2003 年与华裔教授离婚。 2009 年与英国作家结婚。作者多次在国外获奖,或许是国际声誉最高的用汉语写作的女作家。她的代表性小说《饥饿的女儿》和《好儿女花》都有很大的写实传记成分。 附录:《英国情人》版本演变 《英国情人》原名《 K 》。《 K 》最早在 1999 年由《联合报》选摘,同年尔雅出版社出中文繁体字版。 2000 年《 K 》节选 ( 删去约 5 万字 ) 刊载于《作家》第 12 期。 2002 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了简体字版。因凌淑华和陈源之女起诉名誉侵权被法院禁止发行,后上诉到省级高院后与原告和解。修改后以《英国情人》为名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在 2003 出版。作者标注,“ 1998 年 12 月完稿”,“ 2001 年春修订”,“ 2003 年 7 月重新修订”。 修改主要是人物名字和故事地点。男主人公仍然是真实人物 Julian Bell ,原来译名朱利安,修改为裘利安。女主人公名称改变最多。首先,代号由写实的 K( 第 11 位情人 ) 改为虚构的 Q( 第 17 位情人 ) ,名称由林 ( 与凌的韵母前后鼻音不同 ) 改为闵 ( 与凌的声母 ) 。男二号姓氏由程 ( 与陈的韵母前后鼻音不同 ) 改为郑。故事地点有陈源夫妇执教过的武汉大学改为青岛大学,包括校园里的珞珈山改为小鱼山。这种替换,有时候导致文意不通。例如“他突然想起, Q ,就是‘神州古国’,中国古称 Cathay 的词源 Qitai ,他命中注定无法跨越的一个字母。 (p. 172) ”这完全不对了。 Cathay 是古称契丹 (Kitaj) 的英文转音,因此词源是 Kitai ,如《 K 》中所写,而没有什么 Qitai 。关于当年时局的一段话也不通,“战争的火焰从北向南延续,青岛成为战时动员的基地。海湾四周全是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校园里更是闹得天翻地覆。 (p. 173) ”原文没有问题“战争的火焰从北向南延续,武汉成为战时动员的基地。两江三镇全是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武大校园里更是闹得天翻地覆。”地理上的修改也有遗漏,如“邻省四川 (p. 145) ”可以说武汉所在的湖北,不能说青岛所在的山东。我更喜欢修改前的《 K 》,不仅是因为有更多细节,而且也更符合作者本意。 修改版出版后,有多家出版社再版,例如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5) 、现代文艺出版社 (2009)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等。 2017 年的四川文艺出版社版,题目为《 K— 英国情人》,仍是修改版,但把 Q 换回 K 。《 K 》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如荷兰语 (Meulenhoff, 2000) 、瑞典语 (Norsedts, 2001) 、英语 (Marion Boyars, 2002) 、希腊语 (Metaichimo, 2004) 、意大利语 (Ganzanti, 2005) 、斯洛文尼亚文语 (Ucili, 2005) 等。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婚奇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故事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重游新拍
Mech 2020-1-16 22:54
冬日重游沈航校园。环行青阳湖,遇到过去没有见过的黑天鹅。看北国冬日的萧瑟,以及萧瑟中的生机春意。体会 Shelley 的诗 Ode to the West Wind 中的名句,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用新手机拍摄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热度 2 Mech 2020-1-13 22:50
《知识者生存》是汤吉夫有关学界小说的结集,包括一部长篇、 7 篇中篇和 14 篇短篇。其中的长篇《大学记事》以后另外谈。写于八十年代的 11 篇中短篇已经说过,《 从希望到惶恐 》。这次说另外 9 篇。 6 篇写于九十年代, 3 篇写于本世纪初。基本上还是反映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活,当年在经济大潮中人文学科教师的艰难处境。故事主要发生在天津市的东大。作者在每篇小说后注明了写作日期,但并没有给出初次发表的信息。我知道的就添上了,不知道就没有办法了。 中篇小说《新闻年年有》发表于《中国作家》 1991 年第 5 期。这是典型的学界故事,反映出学界的利益冲突以及一些学者的微妙心态。曾任高教局副局长的单身女性梁怡秋要调入东大历史系任教授。近代史教研室周伯驹主任 ( 五十多岁刚晋升副教授 ) 担心影响自己日后晋升教授 ( 梁是教授而且传闻曾经因为他述而不作没有科研成果否决他的申报 ) ,希望现代室教研室主任高云升接受梁。高云升曾是梁怡秋的追求者,但因梁拒绝了他并说他没有什么学问只是学术活动者。他后来娶了市轻音乐团的歌手蓝丽为妻 ( 那八十年代真是教授的黄金时代,中年副教授能娶青年歌手,并受到同事非议丢了系主任职位 ) ,蓝丽反对梁作高的同事。周高两人决定都不接受梁,但看系主任借此鼓动他们对校长的不满,高云升同意了梁怡秋在现代史教研室工作。在这条主线之外,还有干部发岗位津贴,教师不发。周的儿子研究历史投稿被拒,后来以其父亲的名字投稿,在《史学季刊》发表;因此他决定不听他父亲的话,从事学术工作,而且经商挣钱小有斩获;周伯驹莫名其妙有了论文,还以为是他大学时的同学情人现在的编辑旧情未泯,为帮助他晋级所写,安然用于申报副教授的代表作,受到同行好评。耐人寻味的是,当选了该市十大杰出人物梁怡秋教授有种种传闻。说她抢了自己导师的教授气死了导师 ( 其实是导师让贤主动放弃,后来传说她与年过六旬独居的导师睡觉,老先生本来有心脏病就气死了 ) 。还说她与六十多岁的市委常书记有不正当关系,常书记因此被免职 ( 其实免职后升任省委副书记 ) 。还说与七十多岁的美籍台湾教授睡觉被派出所抓了,那个台湾人捧她有了国际学界知名度。不仅有“新闻”故事,人物形象也很鲜明。高伯驹迂腐木讷,高云升人情练达,积极引进人才的校长雄才大略,而由办公室主任晋升的系主任狡诈阴险。 写于 1991 年的中篇《酷热在夏天》,讲学校机关的办公室故事。超龄的苏校长传闻要离休,他看好想提拔的党办机要员小孙跟省委写信代表部分群众要求校长留任。小孙的妻子在校报工作的小范看毛片后跟团委副书记小胡上床被小孙撞到。同时小孙在老苏坚持下晋升了科级。他决定原谅妻子。小胡则因为看内部录像被派出所抓了,但没有供出小范,自己被撤职。老苏要再当一年校长再离休,提拔了刚但科长不久的小孙替代小胡但校团委副书记。离开党办时,昔日与他明争暗斗的同事也有些依依不舍。这个其实不是学界故事,虽然发生在大学中。 中篇小说《上海阿江》发表于《天津文学》 1993 年 11 期。诗人阿江是东大中文系的一位 53 岁的老讲师。 58 年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华北,恋人阿黄给他初夜后分手嫁人。平反改正后他跑回上海,要求阿黄与丈夫离婚,几年后被阿黄的两个双胞胎儿子一顿痛打,彻底断了关系。学校规定,单身不能分房。他在单身宿舍中熬到 53 岁,实在挺不住,打算结婚。他要求年轻貌美,总算找到位 36 岁的黄小曼。黄小曼诗歌修养几乎是零,但要求他晋升副教授才嫁,因为她曾被西大化学系副教授嫌弃没有文化。阿江找人事副校长,但副校长没有时间见他。他找到系主任江老。江老先说定职称时间遥遥无期。“理论上说一年一定,实际上从来没定准,一年、两年、三年、四年,都有可能。 ……. 这事情,系里说了不算,东大也说了不算,市里不说话,哪儿也是干瞪眼。 (p.341) ”又说没有名额,除非能说服到年限的一位退休。就算有一个名额,还有六个讲师要晋级。人家都有专著,阿江只有四部诗集,但“诗是不作数的。 …… 评职称要看论著! (p.342) ”江老这类人,“他既能将你推向绝路,却同时又绝不让你感到绝望。他可以拒绝你所有的要求,同时又让你感到,他老先生时刻都准备为你帮忙。 (p.343) ”最后告诉他,如果在定职称前出版一部专著,还有优势。阿江拿出讲稿找出版社,才想起过去都是出版社找他出诗集,但最近几年已经不找了。到出版社辗转找到理论室,凭着诗人的桂冠,一万六千的出版费,编辑放弃编务费,减少四千,社长破例减三千,还要他九千。四处借款,也筹不到钱。“若干年前,他的诗作输给了政治,现在,他的诗论又败给了经济。 (p.348) ”阿江与黄小曼在舞场遇到当年一起写诗,后来改行做生意发财的华子。华子答应资助九千,但问他,“你在文化馆讲课,你借题发挥,大骂个体户不创造任何财富,是专掏老百姓口袋的吸血鬼,是臭虫,是虱子。你明骂个体户,暗里指的就是我。现在你要出书,却来向我要钱,那么你说明白了,咱俩相比,到底你是臭虫虱子,还是我是臭虫虱子? (p.353) ”虽然我不是商人,我真觉得这段话说得义正词严,说话者到底曾是诗人。阿江承认自己的臭虫是虱子 ( 这对当过右派的人应该也不算太难 ) ,拿到了钱,送到出版社。眼看专著有望副教授有望,但黄小曼与他分手,与华子交往。这个短篇,既写了诗人阿江的难堪,也没有回避他性格的缺陷。不谙世事,以貌取人, 心胸狭隘等。在没有收入小说集中的中篇《葛懿教授》中,有人说阿江投河自尽了。 写于 1995 年的短篇小说《地铁里的故事》写四位教授在乘地铁时面对的流氓的反应,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学术会议组织者没有派车送参加会议的四位教授,他们只能乘了公交,再换地铁。这些人争论不休,彼此鄙视。号称人道主义有平民意识的张教授,支持市场经济被认为政治投机的李教授,艺术至上主义者赵教授,大谈人文精神失落的王教授。遇到流氓猥亵有着妙龄女郎背影的老丑女人,都不做声。女子下车后,教授们议论起来,“真是太不像话。警察都干什么去了。道德滑坡。社会失范。冷漠自私。说到底就是文化问题。 (p.360) ”面对流氓的谁不像话的逼问,他们又慌作一团。小说结束时,教授们总算有了共识,“咱们使劲,争取都能坐上小汽车。 (p. 361) ”这其实也是教授们的聪明之处。对生存状态不满意时,改变自己的境况或心态,都比改变社会容易。 写于 1995 年的短篇小说《教授张王李赵》是四位教授的速写,有些幽默感。退休的张教授在学校新分的房子里与人事处刘处长住对门。他认真打扫公共部分。开始刘处长还过意不去,至少在周日一起打扫。后来就刘处长就懈怠,他的家人也不尊重张教授的劳动,张教授也不扫了。面对家人对张教授的不满,处长总结说,“世界上没有比真正认识一个人更难更难的了。 (p.364) ”一向身体很好的王筠副教授倒在讲台上,不治身亡。她本来在乡下农场育种,已经为学校挣了技术转让费 50 万,但学校一直没有决定到底给她多少奖金。她每周两次回学校上课,因为评教授前两次申报都是教学工作量不够。学校想把她塑造成无私奉献的优秀知识分子典型,苦于没有什么言论。有人想到,她在进急救室前对女儿说了几句话。赶紧找来女儿询问。原来只是让孩子赶紧去排队买盐,听说下月盐要涨价了。这个真有些狗血。中医学院针灸系 30 岁的助教李轲破格晋升了教授,因为在德国发表了论文,并被德文报纸报道。在此之前,他想报副教授都没有资格。他利用中国与匈牙利互免签证,去了布达佩斯,又去了慕尼黑 ( 这个技术上似乎有些问题,匈牙利在九十年代初与大陆互免签证,但到 2007 年才加入申根协议。因此从匈牙利去德国需要签证 ) 。在那里无证行医,有了名声。这似乎愈发不可信了。不管怎样,出口转内销,成功晋升教授,那是当时俗套的学术传奇。与记者谈台湾和大陆差别时,李轲借题发挥,“我看差别不大。一样的崇洋媚外,一样的论资排辈,一样的充满嫉妒,谁让我们都是中国人呢! (p.368) ”。赵教授赵家苑其实只是讲师,正在申报副教授。他任职年限够,著作也很多。但反对者认为,“人家写了书,他就往上贴,贴上去署个名,他就成作者之一了。 (p.369) ”赵在活动关键一票的评委时,盛赞评委的创作,甚至把评委随口一说并不存在的小说,他都说读过两遍,准备写评论文章。 短篇小说《龚公之死》是个悲情故事,转载于《小说月报》 1996 年 12 期。 56 岁的龚公罹患癌症病逝。“我”回忆认识 5 年的一些往事。在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当面批判尚校长。面对飞扬跋扈的城管束手无策。在公交车上教训不让座的孩子被顶撞。带病坚持上课不肯住院,治疗舍不得花钱虽然当时还可以公费报销。要求儿孙继续从事古文专业都遭到拒绝。死后众多人前来吊唁,表示对其人品的肯定。“他不见得事事做得都好,可他是个好人。 (p.386) ”好人,未必都是好教师。他的行为有些并不符合现代职业要求。“教一辈子书,研究一辈子古文也只是光‘治’,而不写任何文章。 …… 后来还是他的担任副市长的学生发了话,算是破例饶了他一个副教授头衔。 (p.378) ”这个“饶”字春秋大义。备课讲课很认真,但“上课好跑题,抨击报纸杂志,批评小说电视是常有的事。 (p. 379) ”表面上看,龚公似乎是充满正义感和使命感的正面形象,但同时也有昧于道德、囿于传统、拙于谋生、疏于自省的旧文人弱点。其名字尤其让人困惑,“公公”是太监,没有后代传人。“以后还会有这样的好人吗?他没准是最后一个了。 (p.386) ”借龚公之口,也说了当时高校的乱象。“你看看行政处室初级以上的干部,有几个不是教师副教授的?老老实实做学问的人,未必能挤得上去,到了不用念书不用做学问的人那里,职称就跟探囊取物一样的容易 (p.378) ”。 写于 2001 年的短篇小说《到彼得堡去》,颇有些无厘头,而且总体上游离于其他短篇主题之外。朋友的父亲于光彩是个无足称道的小人物,六十年代以来,先是在机关看澡堂后来在传达室当收发。肝癌弥留之际,突然说在列宁格勒就是现在的圣彼得堡有别墅,是潜艇学院奖励,还喊着“达吉雅娜”。朋友努力寻访,发现父亲当年被送到苏联学习潜艇制造,出国前在上海补习俄语时,有苏联美女教官达吉雅娜。他还是那批留学生中最有诗人气质的。不过 1957 年他被打成右派。 40 年后,他说着“孩子,别难过,我就要到彼得堡去了。 (p.389, 391) ”含笑离世。至于是否真有别墅,与达吉雅娜发生了什么,小说没有交待,完全是个断头悬案。 写于 2002 年的短篇《宝贝儿》有些狭邪小说的意味,只是其中的嫖客是博士毕业后工作四年的讲师宝贝儿。他的正式姓名小说中没有说,这样称呼他因为他对女性特别感兴趣。小说开始时,他到亚主任家去请假,不顾主任劝说马上要开始职称晋升,坚持要去旅游。原来教工食堂有位漂亮的临时工服务员冬,他要与她一起去海边。在途中他就迫不及待地下车野战,到海边住在有两个客房家庭旅馆。滚床单动静太响,致使另一间房不能出租,只好由他们包下。这个住了十多天,宝贝儿没有钱了,冬出资又住了四天。冬是到南方打工的东北小姐,什么活都干过。想嫁给宝贝儿过安静日子,但宝贝无意结婚。冬大怒让他出嫖资,他写了两万的欠条。警察上门,把他们作为嫖客妓女抓了,通知他单位。主任派自己的儿子也是体育系的教师代表学校把宝贝儿接回,以尽量不扩散。主任抱怨他没有留守学校晋级,职称名额多得需要校长的司机帮忙用掉个副教授名额。还希望他去北京找自己的导师为报博士点疏通关系,但被宝贝儿拒绝。在等候处理决定过程中,冬从劳教中放出来找宝贝儿,他给她答应的两万元连同利息。冬再次提出结婚,被宝贝儿拒绝。冬让他免费做爱。最后学校因为宝贝儿嫖娼而把他除名。听过决定离开行政楼,看到公布的亚主任负责申报的现代文学博士点获得批准。宝贝儿在整篇小说中都是漫不经心,很有些《局外人》的意思。小说也说了其中的原因,晋升的教授副教授不学无术,晋级论文都是宝贝儿帮忙写的,包括亚主任和宣读解职决定的人事处长。他因此攒下的给冬的两万多元。“他为此对神圣的教授和副教授们统统失掉了兴趣。 (p.400) ” 《漩涡》有些黑幕小说的意思,发表于《芒种》 2002 年 5 期,转载于《小说月报》 2002 年 7 期。快要到六十岁的靳先生已经当了 15 年教授。教授很多,系里当年两位,现在三十多位。毕业不用不用当助教,直接上讲台。更何况,“大学越来越不可思议了。教务处和科研处联合下文件,说是为了鼓励竞争,教授一档,必须每年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篇,两年完不成任务的,就不能再当教授 (p. 407) ”插一句,这种文应该是人事处和科研处一起下呀。受命到县里研究生班讲课,居然有一百几十号人。好吃好招待,县里招待所还有领导买单的小姐按摩。但很多人不听课,考试舞弊。他没等人送自己就跑了。路过省城,找当副省长的大学黄同学告了一状。黄副省长热情接待。休息的房间一天四百美元,秘书陪吃顿午饭,两人一千多元。副省长对他直言“对于文学,你是专家,对于生活,你就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了。 (p.413) ”副省长过问下,研究生班上的县长书记教委主任调离,班上只剩十多个学生。断了财路,系里同事都暗恨靳先生。副省长又托他关照考研的女儿黄小屯。副省长第一位夫人是他们同学,离婚去了美国。黄小屯是第二位夫人的,离婚去了新西兰。现在的夫人是电视台播音员。黄小屯考了第 27 名,总分和外语都没有过线,计划内外各招 6 名。系主任让 27 位考试面试,把黄小屯录取为计划内。面对纯粹陪考的 3 位新疆考生,靳先生很难过。“或者与生活同步,或者退出生活 (p.417) ”。他决定准时退休。系主任很惶恐,担心黄副省长埋怨。县城的研究生班虽然黄了,但在副省长帮助下,省城招了两百多人的研究生班,“一块很大很大的肥肉 (p.418) ”。靳先生其实是低配版的龚公。高配版活不下去,低配版只好退休。 这些中短篇小说,再现了大学尤其是其人文学科在经济大潮冲击下的艰难处境。开始只是经济大潮的冲击,后来有种种耦合效应,形成漩涡。人文学科有其特殊性,无法与国际接轨,就不能享受成熟学术治理系统的制度红利。因此很难彻底完成职业化转型。小说写的那个时期我已经是教师,虽然只是最底层的青椒,但对时代氛围也感同身受。读这段历史中的小说,不仅多有共鸣,而且还有些“忍过事堪喜”的庆幸,甚至有些“回首向来萧瑟处”的豪迈。真要是历史逆行,重回 30 年前,希望也能有些“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 作者汤吉夫 1937 年出生于山东黄县。 1958 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院 ( 即现在上海师范大学 ) 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河北省香河中学任教 17 年。 1975 年,调入廊坊师范专科学校 ( 现廊坊师范学院 ) 工作。 1984 年任校长。 1988 年调至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7 年退休。 2017 年逝世。写了学界小说多篇。除了中短篇小说外,还有长篇《朝云暮雨》和《大学记事》。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828 次阅读|9 个评论
成长与舍弃—看电影《玩具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2》
Mech 2020-1-7 22:47
女儿看过《玩具总动员 4( Toy Story 4 ) 》 (2019) 后,发朋友圈中评论:“三观很正,是关于选择、改变和告别的好故事。” 在国际长途飞机上无聊,看看电影。经典影片中有这个系列的前两部, Toy Story (1995) 和 Toy Story 2 (1999) 。都看了。 Toy Story 是战胜失落感的故事。玩具警长 Woody 因为玩具宇航员 Buzz 的到来,失去了受主人小男孩的专宠和玩具伙伴的拥戴,这是外部条件变化导致的失落。 Buzz 则是认识到自己只是玩具,并不是真的星际宇航员而懊恼万分,这是认识到自己内在局限的失落。这是成长过程中常会遇到的两种失落。克服失落感,明确自己的局限,就近于“自知者明”了。不仅成长需要,衰老其实也需要。所谓“知天命”,就是明白过去认为的许多可能选项,其实都不存在了。 Toy Story 2 的含义更丰富也更复杂。仍然有如何面对失落,随着双方成长,友谊往往会无疾而终。更有多种正面价值的矛盾冲突与权衡取舍。例如,对某个人的忠诚是种正面价值,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也是正面价值。又例如,执着于与旧伙伴的友谊是正面价值,不放弃与新伙伴的友谊也是正面价值。如果说年轻时快乐秘诀是“学会劳作,学会等待”,年老时就是果断舍弃无怨无悔。 这两个故事,三观确实很正。不仅对小孩有教益,对成人也有启发。不过,看电影只注重教训,或许也是头脑退化的标志。正像小孩子看电影,总要分好人坏人。 “j'étais agée déjà” 这几乎是 Marguerite Duras 的 L'Amant (1984) 的开篇。准备考考那位曾有法语初级证书的小朋友。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罗马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古装老港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 — 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看电影《新喜剧之王》 “过去的好时光” — 看电影版《唐顿庄园》随感 克服恐惧驾驭命运 — 看 3D 电影《星球大战 9 :天行者崛起》 看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7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端却被秋风误—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Mech 2020-1-4 22:48
廖梅的小说《象牙塔下》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于 2012 年出版。小说中,专科学中文的男主人公获得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两年后分别到日本和美国各访学一年,回国后不到一年意外死亡,故事结束。通过那位博士的见闻和感受,勾绘出他眼中的学界和学人。故事发生的学校是复旦大学 (219 页有一处提到 ) 、东京大学和哈佛大学,时间大约是从 2001 年到 2006 年,还有些更早时间的回忆。推断时间的依据,是小说中美国部分提到了弹劾哈佛校长,发生在 2005 年。 小说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海故事。男主人公历史系青年教师林健康在不同场合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与当年的室友同学现在转读经济史在职博士生辩论学者是否应该挣钱。林健康牵头弹劾经常出国的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贾路道教授,并批评他研究生抄袭,在报纸上打笔仗。晋升副教授学院系里没有通过,导师在学校帮他成功晋升。批评当中学语文教师的妻子写风花雪月旧上海的文章,拒绝她不要写文章惹事的建议。回家发现哥哥与妹夫断背,大受刺激,吃饭都与餐馆老板吵,更是狂热地卷入笔战。随着妹妹自杀身亡,他与妻子离婚。突然写不出任何东西了。 第二部分日本故事。林健康到日本东京大学访问一年。与过去的同学和其他日本同行交流。初到不久,就在醉酒后与一位女留学生有肌肤之亲。后来林健康爱上她,但她回国了,并成了性解放的倡导者。受她在做爱时意外身亡刺激,林健康又能写东西了。还有位当年是前妻班上学生的留学生热烈追求,但他无动于衷。 第三部分写美国故事。仍然是与大陆去的访问学者和美国的教授顶牛,尤其反感在大陆和美国都如鱼得水的社科院教授金房汶,不过也做了组织会议等合作工作。更重要的是,认识了当初给他回信的代理秘书其实是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江来,并开始恋爱。美国之行,他心态开始变得平和,视野也更为开阔。 第四部分回到复旦。在系主任鼓励下申请项目,被系学术委员会否决,虽然贾教授已经卸任一切学术职务。见到再婚怀孕的前妻,又给她忠告,被前妻以“我有我的价值观! (p. 274) ”拒绝。到江来家在沪的别墅,见过她的父母。回故乡看了父母弟弟,算是与他们和解吧。受本科生课堂上的女学生孙婷婷邀请去看考古现场,其实到她家假装男朋友见父母。结果被暗恋她的童年小伙伴带人围殴,意外身亡。江来已经怀了他的孩子,小说似乎暗示他们在见过江家父母后同居。 小说和各部分有英文标题。小说的总标题为 The Scholar ,是单数,应该特指男主人公。否则应该是复数,不过那就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儒林外史》全译本撞车了。第一部分英文标题 Shanghai: The Advocate 有些费解,倡导者?第二部分英文标题 Japan: Learning Love ,学爱,比较贴切,虽然我觉得主人公并没有学会。第三部分英文标题 America: Flying High ,高飞,确实有些美国精神。尾声 Shanghai: Sublimating ,升华,也有些牵强。 总体上,主人公林健康是方巾气十足的传统名士,而不是现代职业学者。特别是他受刺激后,“成了一个道德至上主义者。他的名言是:道德的腐败和堕落将是导致人类灭绝的核弹头。 (p. 94)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道德至上主义者往往智力和知识不足。难以理解现实世界的复杂因果关系,而倾向于简单地划对错分好坏。林健康虽然复旦博士,他研究生读书期间受到的所谓严格学术训练,基本上是传统考据功夫,没有现代学者需要的沟通交流传播技能。本质上是所谓有知识没文化。他出身于淮海平原农村,地区师专中文系毕业,在乡村中学教书,文化基础无疑很薄弱。主要靠死记硬背考取复旦这种名牌大学的冷门学科。可悲的是,他虽然访日访美,自己还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把缺陷当个性。正因为文化背景的薄弱和现代学者职业训练的缺乏,他不具有反思自己的愿望和能力,以愚顽为坚定。还自以为是地声称,“决不饶恕堕落的灵魂,决不向庸俗油滑妥协,决不放弃生命追求。”因此,他出场往往就使得气氛陡变,人人不愉快。他建议学生王霞的,“你只有为自己活了,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有一门喜爱或者擅长的专业,你才能做到为别人而活。修齐治平,只有先修身,把自己安置好了,才谈得上齐家治国。 (p. 238) ”恰是他自己所缺乏。在小说结尾部分,我读到主人公之死时,虽然觉得非常突兀,但也佩服作者的高明,不然小说真不容易结束。 这部小说其实的主人公入错行的故事。“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他头脑简单行事直接,激情有余智商不足。似乎并不适合大学职场,而应该成为媒体人或者传教士之类。可惜他导师把他留校,其实看走眼了。判断错误就要付出代价,结果是年近七十的导师要后继无人了。林健康的愿望并不是与他人分享知识和经验,帮助别人实现他们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是要影响甚至改变他人。诛心而论,这是对他自己成长过程中所欠缺的补偿欲望。这类人,貌似坚定自信,其实自卑敏感。如果不意外身故,与江来的婚姻未必始终能如小说描写的恋爱那样幸福。虽然小说中说,“她大度,宽容,心地善良,一点一滴改变着他。 (p. 278) ”正像他所崇拜的导师无法把他培养成职业学者一样,他深爱的妻子也未必能把他造就为称职的家庭成员。 小说中也写了几位职业学者。正面的是林健康的导师郑先生,他强调了学术工作本体方面。许多话很有道理。“议论,人人会发。但要发的 ( 得? ) 好,有理有据,说服人心,绝不容易。 …… 既然要做学术研究,就必须尽可能地全面掌握资料,条分缕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或者议论,才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p. 31) ”“现在是打基础阶段,希望大家少议论,多看书,切忌把读书报告做成读后感,更不要写成抒情散文。 (p. 31) ”“什么都能被夺走,名誉、地位、职称、金钱、健康,甚至亲人,只有知识是夺不走的,你得到的知识,一辈子都跟着你。 (p. 32) ”我个人觉得这种说法稍有些狭隘。对于职业学者而言,别人夺不走的还有专业能力和声誉。“做研究,写文章,最怕‘功利’二字。急于用世,做出来的东西往往过了这一村,就成了废纸一堆 (p. 61) ”特别是“第一,不要公共太多,知识太少;第二,不要做学术混子,也不要做学术棍子。 (p. 62) ”是给有志于成为所谓公共知识分子者的忠告。另一位是反面人物金房汶,他强调了学术工作的社会和传播方面。“刚才讲了第一点,就是要宣传自己。现在跟你们讲第二点,就是要适应现实,通俗说,就是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理论一点,就是尊重人家的文化和喜好。 (p. 207) ”“不管写什么文章,到哪里去发言,最先要考量的就是听众的兴趣。抓住了听众心理,哪怕你资料不充分,演讲也不会失败!抓不住听众心理,你研究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成功。 (p. 207) ”他强调沟通合作。“人都是有虚荣心的, …… 没有搞不定的人,只有没到位的工作! (p. 221) ”还有些更年轻的职业学者。如江来也知道,听报告时,“如果你有很多问题,可以私下与人交流,不必在会场上穷追猛打。 ……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 …… (p. 201) ” 小说中还有些对学界的观察也有见地。“越是年长的教授,人生的熔炉里摸爬过滚打过,对年轻人越是爱护。中年教授,自己尚处在奋斗阶段,所闻所见无非弱肉强食,适者生存,难免不把这套人生观转嫁到学生身上,全世界的苟刻教授,年龄大都分布在这一段。 (p. 236) ”学者是寂寞的职业。“单纯做学者,只有几百个人知道你,再加上几千个学生读过你的文章,影响力太有限。 (p. 138) ”其实职业学者,在意的只是同行。我觉得这甚至可以是职业学者的判据。 关于文科理工科的大陆学者在国际上的地位,小说这样说,“在国际学界,中国文史哲学科的学者比理工科学者学术地位高。中国的科学技术整体上不如西方发达。但在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p. 34) ”。我不这样认为。理工科学者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完全可以平等对话交流。就算水平有些差距,性质并无不同。文史哲学者总体上还达不到西方职业学者的水平。自以为处于世界前列,往往只是对学界缺乏了解者的臆断。因此,在国际主流期刊上的论文文科不如社科,社科不如理工。不仅研究,就是通俗性读物,也是国外学者的更有启发性,如剑桥中国史,还有些义和团、五四运动之类的专门史。更重要的是,国内外理工科学者关注的是相同的学术前沿,大陆文史学者只是在东亚研究等个别领域能参与工作,这些领域都不是西方学术主流。如书中所写,“在文理学院,欧洲史、殖民地史是大头,亚洲史微不足道。 (p. 219) ” 当然,中国文科学者也有与国际接轨的方面,例如脾气。“全世界的文科学者都一样,又酸又臭! (p. 219) ”所以他们在教授中收入最低,是全球文科学者的共性。 八卦一下小说中人物的原型。毕竟不是历史学术圈子里的人,只能看出非常明显的。主人公导师郑先生无疑有作者导师朱维铮教授的影子。年龄性格都有些符合,有些话如“每个人都有思想,有思想的人不等于思想家。 (p. 30) ”“我不信名师出高徒,我只信严师出高徒。 (p. 33) ”似乎也是朱教授的原话。对解读孔子的新起明星学者的批驳,朱教授似乎也说过,虽然不是如小说所写在明星报告现场所说。走私文物被捕的儒学家金房汶的原型,无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以研究和阐述新儒家思想而著称的学者郑家栋。 2005 年 6 月,他以伪造结婚证等手段帮助 6 位“妻子”骗取赴美签证使 4 人成功离境 4 人拿到签证,被法院以骗取出境证件罪,判处其有期徒刑 2 年半。郑家栋与小说中的金房汶教授一样,都是 56 年出生,来自社科院,经常出访。小说中捐书的小野教授,就是小林一美教授,他曾向复旦大学历史系赠书。 小说存在主观与现实的内在紧张。在主观方面,作者对男主人公有更多肯定。但现实逻辑上,文人名士不适合职业化的大学。人怕入错行,那样会处处碰壁。特别在本世纪以来,社会进入相对平稳发展时期,还有悲剧英雄情结的人,不仅于己有害,而且于事无补。“文人潜意识里都渴望成为悲剧人物,倘若成不了,还会暗中嫉妒悲剧人物。唯有比世人承受更多的痛苦,才可能将个人的痛苦升华为人类的痛苦,在痛苦中获得大智慧,获得思想的涅槃和精神的永生。 (p. 103) ”所以林健康处处碰壁,在最终以意外身亡退场前,如果不是吸引了家境优裕涉世不深的江来,可以说一事无成。与他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前妻陈小兰,一心过太平日子的平凡女性,离婚后变得愈发漂亮,再婚怀孕,似乎过上她期待的生活。虽然她写文章赞许的两位教授后来触犯刑律或冒犯了舆论,影响她的声誉。从长远看,以她的有限的聪明,足以实现她自己有限的目标。如林健康给学生描绘的,“过上这种平静而快乐的生活,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有一个安宁的家庭,有一点业余的爱好。 (p. 265) ” 小说读来多少有些诡异的气氛。或许是非正常死亡频发,主人公林健康的妹妹自杀,林健康在日本上过床的女留学生归国后与人做爱时被意外身亡,林健康自己在农村遇到寻衅滋事意外身亡。小说也涉及性取向问题,这倒是与国际学界小说接轨。林健康的哥哥与妹夫有断背之情,导致他妹妹自杀。他在美国学习英语的伙伴也非直人。他班上女生是拉拉,骗他去家里冒充男友,导致暗恋她的中学同学找人殴打林健康,因此身亡。顺便一提,小说中关于同性婚姻的必要性,“如果没有婚姻关系,同性伴侣不能享受公司的配偶医疗保险,一旦罹患重病,经济上将陷入困境。同性伴侣突然身亡,未留遗嘱,另一方无法得到社会保险规定的遗孀待遇,亦可能落入衣食无靠的悲惨结局。 (p. 197) ”并不确切。这类问题,都可以通过所谓“公民结合 ( civil union ) ”解决。 作者廖梅 1968 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1986 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 1990 年直升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中国文化史硕士研究生,导师朱维铮教授。 1993 年获硕士学位后继续攻博, 1996 年获中国现代史博士学位,是朱维铮教授指导的第一位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和副教授。 1998 年至 1999 年赴日本神奈川大学进修, 2005 年到哈佛大学进修。随后离职成为自由职业者。作者九十年代初开始写作短篇小说。《象牙塔下》是我见过的唯一长篇小说。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7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克服恐惧驾驭命运—看3D电影《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
Mech 2019-12-27 22:52
《星球大战 9 :天行者崛起 (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 》是《星战》三部后传的终篇,不知道是否也是整个《星战》系列的终篇。看后觉得重新回归童话性质,也回归了《星战》的传统。总体是仍不失为商业片的佳作,也达到《星战》后传的平均水准。只是现在佳片太多,因此远不如《星战》正传出彩。毕竟《星战》正传是难以逾越的经典,不仅将载入电影史,或许也将载入人类文明史。正传给里根总统启示,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与冷战中不可或缺的盟邦中国合作,拖垮了当年不可一世的苏联帝国。虽然冷战后的历史发展不尽如人意,但并不能因此低估冷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在《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我曾概括《星战》系列的主题,“整个星战系列的主题是自由与专制之战,而副题是父子 ( 师徒 ) 之争。自由与专制之战,表面上体现在有光明原力的 Jedi 与有黑暗原力的 Sith 之间的冲突,其实也是在所有人内心深处。 …… 与自由与专制互有胜负不同,代际之争,永远是年轻一代战胜年长一代。”在自由与专制主题下,代表专制力量的 first order 有了升级版 final order ,其大 boss 是死而复生的共和国颠覆者和帝国开国皇帝 Palpatine ,这位 Sith 大帝复活后法力无边,不仅可以轻取联手的 Rey 和 Ben Solo ,而且能徒手使飞行中太空船失去控制。他长期准备,在宇宙边缘打造了数量惊人的无敌战舰,都装备着可以摧毁整个星球的巨炮。但他终究也无法逆天而动,在 Rey 的拼死抗争中,被自身力量反噬,连同全部 Sith ,灰飞烟灭。这个结局意味深长,“反正我是信了”。看看历史,想想现实,甚至有些细思恐极。在代际之争主题下, Skywalker 家族由“否定”进入“否定之否定”,叛师弑父的 Kylo Ren 回归家族,重新成为 Ben Solo ,最终为拯救 Rey 化为尘埃,这似乎是 Jedi 的正宗离世之路, Luke 和 Leia 也如此离世。 Sith 那边的 Palpatine 家族则经历了祖孙之战,孙辈的 Rey 消灭了爷爷。 我在《 总把新桃换旧符 》曾说《星战 8 》全面颠覆预期,而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自由、专制这些启蒙时代的概念”。《星战 9 》是对《星战 8 》的扬弃,力挺战胜自我、克服恐惧、追求自由、正义必胜这种童话般的信念。也否定了《星战 8 》女主人公 Rey 平凡出身的人设,她是 Sith 大帝的孙女。我在《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也猜测她有黑暗原力的血统,但没有猜对她应该姓 Palpatine 。这个真是在预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在《星战》系列中,《星战 9 》的超自然“怪力乱神”最多,因此情节有些离奇。我对《星战》背景还算熟悉,正传看过许多遍,前传也看过不止一遍,但有些场景还是让我困惑。我不记得 Leia 有原力能使用激光剑,在《星战 9 》中,她居然训练 Rey 。沙漠上飙飞船有些激动人心,但 Rey 等几人被几个帝国士兵追逐实在是不合逻辑,此前她发功可以让空中的飞船停止。 既然是童话,重要的不是情节的合理与细节的真实,而是主题鲜明教训明确。这方面《星战 9 》应该很成功。该片的主题就是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的命运,选择才是一切。 Rey 预卜未来看到自己坐在 Sith 皇帝位置上, Palpatine 也向她展示了那种命运。但她坚持自己的选择,拒绝 Sith ,成为 Jedi 骑士。在影片最后,她不顾血统放弃了 Palpatine 的姓氏,为自己用了 Skywalker 的姓氏 ( 如果再有续集, Rey 的右手要被砍掉了 ) 。这样才有了副标题, The Rise of Skywalker ,否则 Anakin Skywalker 开始的 Skywalker 家族到第三代已经失传了。最主要的教训,在我看来,就是战胜恐惧。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是克服自己的恐惧。有了恐惧,一切都无从谈起,特别在危机时刻。即使影片中的 Jedi 骑士,如 Luke 和 Rey ,其实也都有各自的恐惧。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在我这把年纪,经不起折腾,更偏爱秩序和安逸。但看到影片中人们为自由而战并取得胜利,仍是很受感动。改某位外国政要的话,历史的垃圾箱中塞满了罔顾人性力量的自大狂。 圣诞节准备看电影《星战 9 》结果入场晚了,就没有看。给圣诞夜以除夕待遇,破例吃了饺子。翌日再去电影院,买了爆米花入场,结束后又破例吃了汉堡。过午不食,知易行难。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罗马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古装老港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 — 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看电影《新喜剧之王》 “过去的好时光” — 看电影版《唐顿庄园》随感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热度 1 Mech 2019-12-23 22:49
《莫须有先生传》最先连载于作者与冯至合编的周刊《骆驼草》,从 1930 年 5 月 12 日到 11 月 3 日,包括后来单行本的前 12 章但缺第 10 章。 1931 年,随后两章分别以《行云章》和《续行云章》为标题发表于《青年界》卷 1 期 4(6 月 10 日 ) 和卷 2 期 2(9 月 20 日 ) 。 1932 年 12 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其中补全了第 10 章并增加了第 15 章。该小说收入许多选本,不一一赘述。我这次读的是《纺纸记》 ( 倪伟编,珠海出版社, 1997) 中 32-130 页。该书其实不是学界小说,但仍是学者小说。小说写位学人莫须有先生到乡下读书思考并与不识字的乡民生活交往。如果要索隐一下,主人公莫须有先生就是作者废名,三十多岁的湖北人,具体记录的是他从北大退学在西山读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并思考的经历。因此,该书是作者小说体的自传特别是思想或精神自传。周作人对废名的文字很推崇,过去只读过《废名散文选集》,这次读读小说,也是领略其独到文字的机缘。 小说的故事平淡无奇,就是位学人租了乡民的房子,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起居简单,思想丰富。“世上没有一个东西不干我事,静极却嫌流水闹,闲多翻笑白云忙 (p. 81) ”很有些和光同尘与人为善的意思。“说来好玩的,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在于一个朋友之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互相热闹一下子,勉励勉励,不可拆台,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 (p. 64) ”村民中出场最多的是房东太太,简直堪称女主人公,似乎代表了现实因素对莫须有先生的期待甚至限制。例如,给莫须有先生出主意,“以后多谈点故事,不要专门讲道理,那是不容易叫人喜欢听的,而且你也实在不必要人家听你的道理人生在世,过日子,一天能够得几场笑,那他的权利义务都尽了。 (p. 62) ”在小说最后一章,村民有位女儿去世,惊痛之中,莫须有先生大彻大悟,“于是奇怪奇怪,莫须有先生这一迟疑,万顷思想都集中了,圆一个大圆宝镜,里面排了几个人人字,我们站在地球上去望一下,却又是我们的文字:‘唉唉,余终于生命,今日目此生命为无知也。’于是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莫须有先生传是一笔流水账,可付丙。 (p. 128) ”故事就结束了。付丙的本意是烧掉,终于没有烧掉,不是付丙而是付印了。 该小说以难懂著称。作者在《序》解释,“若说难懂,那是因为莫须有先生这个人本来难懂,所以《莫须有先生传》也就难懂,然则难懂正是它的一个妙处,读者细心玩索之可乎?玩索而一旦有所得,人生在世必定很有意思。 (p. 32) ”其实小说字面意思并不难懂。小说语言是纯净的白话,但来源很丰富甚至芜杂,有中国的《庄子》《红楼梦》唐诗宋词等,也有西方的希伯来和希腊神话以及文学经典。即使不知道典故来源,读起来也很顺畅。真正难的是,不知道作者在似乎漫不经心讲故事时要表达怎样的思想。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其后期著作,该小说似乎是作者的参禅过程。平常心是道,修行也只是饥来吃饭困来眠。苦寻行迹之后,终于水流花开。这是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因此旁人读来似乎难懂。我对难懂之书有独门利器,就是不要强作解人。只看热闹,不求门道,因此难懂并不困扰我。甚至不妨说,这种有些禅意的书,懂其实是不懂,不懂才是懂。 作者废名,本名冯文炳, 1901 年出生于湖北黄梅。 1914 年入学黄梅八角亭初级师范学校。 1917 年考入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武昌教小学。 1922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并开始发表诗歌和小说。 1927 年张作霖主政北京时解散北大改组京师大学堂,废名退学,在西山隐居,后在中学任教。 1929 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北大学院英文系,受聘国立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抗日战争中回黄梅县教小学。 1946 年受聘北大国文系副教授, 3 年后晋升教授。 1952 年调往长春东北人民大学 ( 吉林大学的前身 ) 任中文系教授, 1956 年任系主任。 1967 年逝世于长春。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631 次阅读|2 个评论
“过去的好时光”—看电影版《唐顿庄园》随感
Mech 2019-12-20 22:58
最近看的《唐顿庄园》是已经播出六季的同名系列剧的电影版。相比通常的电影,人物更繁多,头绪更复杂。我没有追那个剧,看电影时有些费力,或许也只是基本看懂。主要的困扰是我有些脸盲,无法马上分清影片中的俊男靓女。次要些的困扰,没有英文字幕。这种以对白洗练隽永见长的电影,英文字幕是最好的帮助。以自己可能不完整的理解,我仍觉得《唐顿庄园》是难得的好电影。我特别喜欢其中的对白,点到为止,留有余地,许多情形都有弦外之音。人物 decent ,有个性又不走极端,有英国人所谓的 common sense. 如果能更加聚焦些,删去些“多元化”“政治正确”的枝节暗示,如庄园管家与伦敦来的军官交往的情节,或许更好。 电影展示了近百年前英国乡村庄园生活的高光时刻,国王到访。似乎已经在走下坡的唐顿庄园紧张忙碌起来,以维持自己的体面。面对缺乏决断和经验的管家,小姐未与自己的伯爵父亲商量,就决定暂时请回已经退休的老管家应急。 国王王后及其随员到达后,又有新的矛盾。随国王而来的管家、女管家、大厨、仆人要全面接管对国王和贵族的服务,态度趾高气扬,原来的庄园管家仆人等只能为国王的仆人服务。在小姐的侍女和女管家等策划下,庄园发生了“光荣革命”,保守的重新上任管家也勉强参与。暂时下台的管家和他军官朋友冒充伦敦的高官,调走了国王的 4 位仆人,给国王的大厨下了安眠药,把国王的管家锁在自己的房间,又逼退了已成孤家寡人无力回天的国王女管家,重新接管了庄园的服务。本来一切运行如常,但有位仆人太激动,在国王王后参加的宴席上宣布,是庄园的服务团队在工作。大家震惊之余,王后优雅地向服务团队表达了谢意。 贵族也有自己的烦心事。国王王后很忧虑王子不负责任,王子就是后来那位爱美人不要江山的英王,可见他们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他们也操心公主不幸福的婚姻。庄园主人伯爵没有男继承人,需要小姐打理庄园。伯爵的母亲老夫人则操心一位亲属拒绝让血缘最近的伯爵继承遗产,而想留给自己的女仆。伯爵已故女儿的夫婿出身平民带着两个孩子住在庄园,倾向于支持北爱尔兰独立。当然,这种关系比起《红楼梦》还是小巫见大巫。后来的结果皆大欢喜。那位鳏居的夫婿,关键时刻挫败了在阅兵仪式上行刺国外的阴谋,表明了对家族的忠诚。那位要继承遗产的女仆,实际是远亲的私生女。两位贵族平民边缘的人 ( 娶了贵族小姐的平民和贵族的非婚女儿 ) 还开始了恋情。鳏居的夫婿还给不认识的公主启发,相处的关键,是珍惜共同拥有的东西。这让公主准备努力维持婚姻。 电影有些细节,展示了真正的贵族精神,让人动容。大雨之中,一车椅子需要卸货。仆人们都另有任务,缺乏人手。于是伯爵和小姐都穿戴雨衣,自己动手,共克时艰。快要结束时,已经身患绝症的老妇人隐瞒病情,从容赴死,劝她的孙女继续维持庄园,服务社区。 庄园内外的贵族和平民,绝大多数都是很 decent 。多数人各安其位,贵族有贵族的尊严,平民也有平民的尊严。那真是美好的时光。故事的背景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可以说是欧洲文明最辉煌的顶峰,英国乡村贵族已经举步维艰。不难想象,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唐顿庄园那样的乡村城堡,多数会难以为继。因此也可以说,电影再现了“过去的好时光”。 我一向尊重那些 decent 的人。他们立身以信,处世以礼;待弱以仁,事亲以情;对强以智,抗暴以勇。因此与鲁迅所讥讽的“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正相反,他们见坏便上,见好便收。当年大英帝国战事频繁,无数牛津剑桥学子包括贵族子弟走上前线,血染疆场。也有这些从军者的同学,在后方反战,从容入狱。 decent 的人能够互相理解,从军是为了捍卫文明,而反战或许正是所要捍卫的文明的一部分。 decent 是种态度是种能力,无关政见也无关信仰。 正是因为有那些 decent 的人,昔日大不列颠帝国全球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今日联合王国衰而不败垂而不死,仍不失为负责任的二流国家。他们正是英国的脊梁,也是文明的坚守者捍卫者。作为牛顿开创行业的从业者,更作为莎士比亚作品的爱好者,我是英国文化甚至文明的拥趸者。我不介意联合王国是否解体,分分合合是历史演化中的自然现象,但我仍热爱英国文明,那怕是已经逝去的文明。 或许《唐顿庄园》是联合王国的一个缩影。这尤其让人感慨,“过去的好时光”固然流连忘返,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罗马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古装老港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 — 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看电影《新喜剧之王》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大嫁做商人妇—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Mech 2019-12-10 22:50
《傲霜花》最初以《第二条道路》为标题,从 1943 年 6 月 19 日到 1945 年 12 月 17 日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 1947 年上海百新书店出版了上下册版本。后来各种版本很多。我看的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5 年版。第二条道路的意思,就是说教授职业难以养家糊口,因此需要改行另谋出路。而“傲霜花”来自女主角华傲霜,不仅是女主角,也是第一主角,现在所谓大女主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庆,在 1943 年左右,比《围城》的时代稍晚,比《未央歌》的时代稍早。该书其实不是学界小说,只是学人小说。 大学教授华傲霜,三十多岁了,仍然是“小姑居处本无郎”。看到宿舍中几位单身女子的困窘,起了婚嫁之意。“人生在世,很不容易做个孤独者。做了孤独者,就会养成各种孤僻的性情,又不容易重新走入人群。 (p. 239) ”她不得不改变自己性格。一度看好有些文才的单身同事苏伴云,但苏伴云只是敷衍,并追求演老戏的角儿王玉莲,她好学有经济头脑人也算善良。后来苏靠同学提携,弃学为官,有资本迎娶王玉莲。“文人去做官,绝非一条好路线,但最捷近的最可能的,还是这一条路。 (p. 240) ”华傲霜深受学生爱戴,有富家小姐提供食宿。但她还是打算经商挣些钱,但又放不下学者架子。进退无据中遇到了企业家夏山青。他五十岁丧偶有三个子女,为人低调谦恭,在德国攻读电气工程三年,游历过英美,中文功底也好。积极追求华傲霜,两人终结秦晋之好。“老大嫁做商人妇”,特别是有文化有素质的商人,不失为女教授较为理想的“第二条道路”。 小说中最“正能量”的角色是唐子安,“读过几千本书,教过十年学生的老教授 (p. 13) ”。当年的高教真是年轻,教十年书就是老教授。王玉莲是他教过的中学生,苏伴云要离开学界之前也请他指点迷津。最后苏伴云迁入新居请他去,华傲霜结婚请他证婚,仍很受尊重。其他还有从商的教授。有些没有从商但到处兼课挣钱。最糟的是无课可兼者。“第一是那位文学院的曹晦厂先生。他教甲骨文学,是冷门里的冷门。他虽也在别个学校里兼几钟点中国文学史的课,可是依然是个冷门。 …… 第二个是工学院的淡伯平先生。照说,教工业部门的课,应该是红人。然而他教的是最专门的数学。这功课,虽是工业之祖,可是拿了数学,不能去造机器,也不能去造任何工业品,因之他不能在那个工厂兼工程师,而教的钟点太多,也没有功夫到别个学校去兼课,竟是成了热门中的冷门。 (p. 61) ” 谈伯平最终在贫困中病逝。 小说写了教师的现实困境。“教书落个清高的身份,那是自己骗自己的话。坐在家里,终日愁着柴米油盐,家里人不抬举你,走外面一身寒酸,谁也瞧不起。 (p. 203) ”“若说图名,靠教书出名,那真不是一个平凡学问的人能所做到的,而且这个功利主义的社会,可能给予我们任何一种荣誉的行为呢? (p. 232) ”但也说了教师的追求。“教书虽也是一种职业,可是他唯一的安慰,还是他教的学生能够继承他的学问,更好是能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虽然于今师生之间的现象,是小学生见老师一鞠躬,中学生见老师一点头,大学生见老师不睬,但果真老师的学问为学生所了解,你就是见面不睬他,他还是高兴的。你想,我们教书的人,到了现在,这还不是唯一的安慰吗? (p. 113) ” 小说写到当时教授在社会上的尴尬,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的落差。“到了现在这个现实主义的社会,教授是最不足重视的一路人,因为他们解决不了生活的问题之外,还要唱些高调。可是一到论起身份来,这些人还是可以尊重的。 (p. 305) ”这个问题现在似乎从两方面得到了缓解。教授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社会地位有所降低。 小说所讲的大学教师穷困潦倒,有些人弃学从商,我其实也经历过。程度或许轻些,我看到的只是相对贫困化,不是小说中写的绝对贫困化。演艺界明星与学术界明星教授更不用说普通教授的收入差距,现在可能比那时候大了许多。所谓大龄知识女性的择偶有些情况下依然是难题。这部小说虽然属于通俗文学,能受到欢迎也是反映了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只是故事停留在社会问题层面,没有深入发掘人性和文化因素。此外,作者似乎把经商看得过分容易,似乎学者下海,金钱唾手可得。 作者张恨水,本名张心远, 1895 年出生于江西广信。 1912 年就读于苏州蒙藏边疆垦殖学堂, 1913 年因学校解散而肄业。 1914 年开始在报馆工作。 1918 年在安徽芜湖任任《皖江报》总编辑, 1920 年任天津《益世报》驻北平记者, 1925 年任《世界日报》副刊主笔。 1936 年在南京创办《南京人报》任报社社长并编辑副刊《南华经》。 1937 年到重庆任《新民报》主笔, 1948 年辞去所以职务。 1949 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1949 年应邀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被聘为文化部顾问。 1957 年参加最高国务会议。 1959 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研究馆馆员。 1967 年逝世。张恨水是特别高产的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六十余部。 1924 年一连载长篇小说处女作《春明外史》成名,随后的《啼笑因缘》《金粉世家》等也广为流传,被改编为影视作品。他写大学教师生活的小说很少,除了前面谈的《傲霜花》外,涉及较多的只有中篇小说《八十一梦》,不准备专门谈了。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运
Mech 2019-11-26 08:06
时运或许可以从两方面理解,时和运。时是时空,代表着大趋势、大潮流,个人不仅无力驾驭,甚至也无力抗拒,只能顺势而为。运是运气,时代大潮中的小涨落、小波动,在非常有限的程度上并以难以确切预计的方式,受个人行为的影响。好比在魔都高峰时段出行,“时”决定了必然堵车,“运”则或多或少取决于行车路线。 年轻时读先贤传记,常为主人公的坎坷经历所感动。所谓“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简直成了通例。后来才明白,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已经是非常幸运。这或许反映了人们对待时运的态度,倾向于夸大自己的坏运气,而低估了自己的好运气。 对时运好坏的判断,取决于个人的欲望和能力。欲望低能力强,就觉得自己时运好。欲望强能力差,就觉得自己时运差。在旁人看来,或许每个人“运”的部分都差不多,有好也有坏。考虑到时间和强度,在统计平均的意义上,都差不多。特别是有些致命的难以预测的“黑天鹅”,其实是视而不见的“灰犀牛”。 时运中“运”那部分,与人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非确定性的关系,就是有统计意义上的关联。正确的估计和对策,通常可以提高好运气实现的概率。 时运是个大话题,是个人世界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说到这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97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