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随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随感

相关日志

教师节和发东西往事
Mech 2020-9-10 16:24
难得在家过次教师节。今天是第 36 个教师节,反推一下,就是 1985 年第一次有教师节。 1984 年入职教师,后来读硕士博士都在职仍是教师,因此已经过了三十六个教师节。 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次过教师节学校发的东西,一把可以折叠的靠背椅。教龄长的教师发两把,青椒一把。教龄长短的分界是 20 年还是 30 年,记不准了。后来结婚,家里又买两把折叠椅,不完全一样,似乎比学校发的要略好。不管怎样,凑成三把,“三生万物”。 当年发的东西现在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学校三等论文 ( 主要是内部刊物或国内会议交流论文 ) 奖品是一个相册,零售 10 元左右。不是每篇一个,而是不论多少篇都是一个相册,看来那个时候学校对三等论文就不数篇数了,得风气之先。辽宁省科协青年优秀论文 ( 已经发表的论文 由市学会推荐到省学会,再评审 ) 二等奖奖品是套不锈钢餐具,零售 70 元左右。几年后,我做博士后时得了上海市力学学会青年力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奖金是笔现金,我当时有些莫名惊诧。因为会议的论文通常只是投稿论文的雏形甚至部分,通常比发表的论文差。或许因为过于惊诧,现在忘记多少钱了,可能是 200 元, 500 元, 800 元或 1000 元。应该有记录,但懒得去查了。 继续说刚入职时发的东西。领到一套西装,深蓝色,也挺厚,说是“校服”,学校教师的统一服装,相当于工作服。西装一向很少,当时有套上海培罗蒙的西装,颜色比较浅,也比较薄。这两套西装真是有互补性,虽然都很少穿。 那也是当年时尚,许多学校都发衣服。以至于后来有关部门出手制止,甚至要追回。有顺口溜吐槽 工人 ? ? ? 农民分了田 教师光腚坐花轿 发套衣服往回要 不知道当年没有网络时这种负能量如何转播。 许多人对过去都有很浪漫的记忆。我完全没有。这种厚今薄古,其实是我这代人幼年所受教育的底色。所谓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所谓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甚至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个人分类: 往事钩沉|1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宿舍楼中的家长里短—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蔡小容)》
热度 1 Mech 2020-9-8 22:53
这次再说本标题为《关关雎鸠》的小说,作者为蔡小容, 2012 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小说最初以《日居月诸》为标题,发表于 2003 年的《十月》。作者标注, 2002 年 12 月初稿, 2003 年 8 月二稿, 2004 年 9 月修订, 2011 年 8 月再审。小说主要写 94 年武汉的 W 大学教师宿舍楼中的故事,后来直接跳到 98 年有些回顾。应该算学界小说,只是描写主要是生活侧面,而且是大陆过去年代所特有的侧面,私密性很差的筒子楼教师公寓。说实话,我觉得《关关雎鸠》的标题多少有些误导,还不如原来的标题《日居月诸》,虽然不读小说有些不知所云。 小说的结构非常特别。形式上, 96 节的标题都取自《诗经》的篇名。故事展开方面,开始就是一个意外事件。小鱼开门到 505 邻居柏舟家冰箱里拿自己的汤。应该去上课的柏舟却在房间里与人幽会。要退出之际,对门 508 的戴菁出来假装关心想看个究竟,她为看热闹已经等待好久。情急中,小鱼的汤落地而溅戴菁身上,拉走她去清洗。很有悬念感。 小说的大部分内容是解释这些人物的来龙去脉,所行所思。小鱼是 94 年英文系本科毕业留校教公共英语的于小无, 21 岁。柏舟是哲学系同年留校教公共课, 23 岁。戴菁同年教育系留校,在教管处工作。开篇的前述事件发生于 1998 年。小鱼已经与读建筑的博士生葛啸登记。柏舟是法律系的在读硕士生,毕业准备去上海工作,他的新婚丈夫学空间物理,已经在上海。与她幽会的是她的导师余明扬,两人性格相像,彼此欣赏。两人的故事有个开放的结尾,“柏舟一时的软弱,余明扬一时的迷惑。刚才,刚才,一切的一切都非常美味。幸好小鱼在那个时间来。及时地阻止,阻断,阻隔。神秘的海底的迷,真袒露无遗了还有什么意思,以后又该怎么办? (p.222) ”小鱼和柏舟本是室友。一年后有空房间小鱼搬出,因为柏舟有冰箱,小鱼还在用。戴菁阅男无数,正要嫁给来自台湾的先生。 小说主要是写 1994 年秋小鱼等入住后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爱恨情仇。然后就跳到 98 年。这些年里,有教师搬出,也有非教师搬入;有人结婚生子,有人出轨离婚。人物不止前面提到的几位,故事当然也很多。但都没有开篇一幕精彩,就不说了。 作者把大学宿舍里家长里短的市井故事写得有些书卷气。多少兼有张爱玲的怨毒、杨绛的机智和钱锺书的刻薄。作者的博士论文是研究严歌苓。只是严歌苓我读得不多,因此不能看出与严歌苓作品的关系。有些句子也颇有道理。“女人必须谈恋爱,爱人和被爱。爱使女人滋润,尤其是新来的爱换去陈旧的爱,令人神清气爽。 (p.128) ”“当一男一女处于彼此萌发好感的时期,他们无意间的巧遇发生的概率总是很高。 (p.221) ” 我自己留校时,应该也可以申请教师宿舍。只是我想家在本市,“好事不如无”,没有申请。博士生的宿舍自用卫生间,博士后公寓也算是大走廊多户,但自用厨房和卫生间。所以筒子楼生活我几乎没有亲身体验。说几乎,就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在多伦多大学和加大圣地亚哥分校都在校外租房子。在罗马第一大学时住学校客房,同一层楼 7 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但共用厨房。总之,对小说中的教师宿舍缺乏生活体验。 书中 96 节的标题都用《诗经》中的篇名,而且选用《诗经》诗句题记,我个人觉得很好,至少是我自以为读懂那些。但估计多数读者不会在意。甚至不妨说,能完全理解那些诗句的人,因为未必对这些家长里短有兴趣。就像书中人物柏舟给教育系学生讲马哲时收集了古典中一些警句作为佐证,希望引起学生兴趣,但没有效果。“教育系的学生进校的考分是比较低的,普遍成绩较差。他们如果对这些警句有欣赏和理解的兴趣与能力,就不会在教育系。 (p.33) ”这也让人联想到《 围城 》中所说的大学专业歧视链,“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或许作者的学士和硕士学位都是英美文学,因此更需要引用《诗经》展示国学根基。至于作者绘制的插图,可能有些人觉得有意思,我个人无感。 高校职场上的事情说得很少。毕竟书中人物都是青椒,遇到的问题只是课程负担重、收入低。几乎中外都如此,小说所写经济大潮年代 的 高校尤甚。当然,作为教师,难免要吐槽教学管理机构。“搞行政的有些人本来是各系淘汰出来的,现在他们反倒做起官来了是不是?……现在哪里不是一样?都是不合格的管合格的,外行领导内行。 (p.105) ” 这部小说中的月诸斋或许是个象征。先天不足的机构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败。日居斋和月诸斋都是筒子楼,正确的用途是做办公室,不适合做宿舍,因为每个房间没有厨房和卫生间。随着建筑的破败,居住者的素质也每况愈下。其中居民或许可以救出自己,设法离开,但都无力挽回大势。小说中主要人物的陆续离开,其实是作品的暖色,给人们些希望。破败之中,走为上策。 作者蔡小容 ( 笔名麦琪 ) , 1972 年生于宜昌, 1989 年以市外语类高考状元考入武汉大学英文系, 1993 年获英美文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英美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为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 2005 年晋升副教授。 2007 年在武汉大学文学院樊星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 2011 年获中国现代文学博士。 2013 年在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晋升教授。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开山之作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命题作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辗转反侧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菤葹 》 春蚕到死 — 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戒指》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望洋兴叹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棘心 》 文人魅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校园内外的几幅速写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大学逸事 》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满纸荒唐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506 次阅读|2 个评论
春蚕到死—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戒指》
Mech 2020-8-28 22:57
庐隐的小说《象牙戒指》前 17 章发表于《小说月报》 1931 年第 22 卷第 6-12 期 ( 第 10 期没有 ) ,全书在 1934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单行本。比较新的单行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年版,列入“中国现代中篇小说藏本”丛书。《象牙戒指》也收入多种小说集,例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象牙戒指》,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年《象牙戒指》,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曼丽·象牙戒指》,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 年出版的《象牙戒指》,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2 年版《忧思:庐隐精品文集》。我引用的页码是《庐隐小说全集 ( 下册 ) 》 (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7 , 864-1025 页 ) 。《象牙戒指》全文十万余字,而且出过单行本,不论从篇幅还是故事的完整性都应该是长篇小说。当然不是学界小说,只是大学 ( 毕业 ) 生爱情小说,反映了当时思想比较开放的知识女性对爱情的向往和困惑。小说开始的时间是 1928 年,整部小说是对过去八年的追忆。故事发生在北京,作者经常称为灰城。 小说是真实故事的改写,改写与实际有多大偏离,我不能妄论。书中男女主人公曹子卿和张沁珠的原型分别是高君宇 (1896-1925) 和石评梅 (1902-1928 ,乳名心珠 ) 。两人于 1920 年认识,当时石评梅在与读北大的吴天放 ( 小说中的伍念秋 ) 恋爱,后因吴已有妻子分手。 1924 年高君宇与结婚十年的妻子离婚,但 1925 年就病逝了。三年后石评梅病逝。石高两人墓碑并立于现在的北京陶然亭公园中央岛。高君宇墓碑上有石评梅的话,“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在小说中改写为“我誓将我的眼泪,时时流湿你墓头的碧草,直到我不能来哭你的时候!”石评梅写过系列散文,讲述两人交往,有《夜航》《殉尸》《一片红叶》《象牙戒指》《最后的一幕》,其中的天辛就是高君宇。这些篇目我都读过,因此看小说《象牙戒指》时偶尔有似曾相识之感。似乎读过“百花散文书系”《石评梅散文选集》,但记不准了,因为那种情胜于理的散文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4 年出版三册本《石评梅全集》,我没有看过。小说中主要的叙述者露沙和素文,也都有其人。素文就是陆晶清 (1907-1993) ,石评梅校友,在石毕业时入学;小说中是张沁珠的同学和室友。露沙就是庐隐自己,小说中有时称她“隐姊”或“隐”。在其他小说例如《海滨故人》中,露沙也是庐隐自己。陆晶清与庐隐等编辑石评梅的作品结集出版,包括散文集《涛雨》和散文小说集《偶然草》。此外,一些出场不多的人分别是高长虹、于赓虞、和向培良。过去看鲁迅的文章,听说过这些人。 《象牙戒指》的结构比较特殊。开篇素文拜访小说中的“我”露沙,两位青年女子追忆她们共同的朋友张沁珠,从午饭后聊到翌日清晨。“她的一生天然是一首悲艳的诗歌。这是一种完美的文艺 (p. 866) ”《象牙戒指》前十七章,主要是素文给露沙讲,后三章是露沙给素文讲。讲述过程中也有日记书信等,还嵌套张沁珠自己的回顾性叙述。早期小说作家似乎不喜欢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这种不断变化的叙述者,益处是有第一手的叙述,包括内心活动;代价是阅读时不仅要注意叙述者的转换,而且世故的读者会怀疑叙述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虽然小说结构复杂,但故事很简单,一位女子与两位已婚男子的爱情故事。实质性内容分三部分,与伍念秋交往 ( 第二章到第六章 ) ,与曹子卿交往 ( 第七章到第十五章 ) ,曹子卿逝世之后 ( 最后五章 ) 。 与伍念秋的交往,时间大约三年多,从入大学不久到毕业教小学不久。伍是父亲过去的学生,也是大学生,受托照顾离家到灰城读大学的张沁珠。张沁珠是标准的女文青。素文说她“平日很喜欢小说中的人物,所以把自己努力弄成那种模型。 (p. 965) ”伍念秋似乎才貌双全,谈文学谈人生。展示生活愿景,热烈追求张沁珠,两人堕入情网。张沁珠后来发现伍早已有妻子儿女,伍念秋的妻子央求张沁珠不要拆散他们家庭。张沁珠忍痛与伍念秋分手。虽然伍对成家有两个孩子的事情遮遮掩掩,不够磊落,似乎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他是花花公子。不过,后来得知张沁珠要与曹子卿订婚后,伍念秋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了当年他们的情书,这至少是有失厚道。两人关系对张影响很大。“沁珠自从和伍绝交后,她的态度陡然变了,整日活泼生动的举止现在成了悲凉沉默,每日除上课外,便是独自潜伏在那古庙的小屋中。 (p. 912) ”不清楚张沁珠是不是仍对伍念秋有想法。 真正的男主曹子卿是北大的学生,不仅是“一个很有才干和抱负的青年 (p. 914) ”,而且是有秘密使命革命志士,有次化装易容摆脱警察追捕去南方,用化名“长空”与张沁珠通信。认识不久,曹子卿苦追张沁珠,但张沁珠不允。与伍分手后的张沁珠有些玩世不恭,与男子交往,但不谈爱情。但在交往中还是慢慢恢复青春活力。张沁珠病了,他细心照料。曹子卿吐血住院时,她又给他些爱情的希望,帮助他康复。张沁珠喜欢热闹但拒绝爱情。“那些专喜谤责人的君子们,说我是个妖女,专门玩手段,把男子们拖到井边,而她自己却逃走了。 (p. 965) ”曹子卿很认真,他也有妻子女儿,回家一趟离了婚。“‘神龛不曾打扫干净,如何能希冀神的降临?’不错,这全是我的糊涂,先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多谢你给了我这个启示。现在神龛已经打扫干净了,我用我一颗赤诚的心,来迎接我所最崇敬的神明。 (p. 68) ”停妻再娶,古已有之。这种说辞倒是新颖。糟糠之妻是灰尘,清理干净才能迎娶女神。只是张沁珠仍不答应,曹子卿饮酒过度,第二次吐血住院。张沁珠不再矜持,答应了求爱。出院不久,不太清楚是不是与伍念秋发表情书有关,曹子卿第三次吐血住院。这次他要退还她的信件。随后不久就病逝了。临终前留下告别信,还有张大照片,题着“我的生命如火花的光明,如彗星之迅速。”高君宇确实送过石评梅照片,写着相近的诗,“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石评梅将这诗句刻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顺便一提,这诗句对石评梅、对庐隐都可谓一语成谶。 最后部分渲染了张沁珠受到的刺激,以不同的表现方式。 这种激烈的反应多少也可以理解,因为她一直拒绝曹的追求。 在第十七章,叙述者素文完成了研究科,准备去南方;随后的叙述者是小说中的“我”露沙,她在张沁珠逝世前两年回到北京。曹子卿刚去世时,张沁珠曾绝食求死。后来又参加葬礼如仪。露沙见到她时,看上去不实际老十岁。她喝酒抽烟,学跳舞,与男生游戏。大受欢迎,连教她跳舞的棕色脸洋人都向她求爱。只是她不谈爱情,最多认“小鲜肉”梁自云为弟弟。张沁珠反省,“我是自找苦吃,我一生都只是这样磨折自己,我自己扮演自己,成功这样一个可怕的形象,这是神秘的主宰,所给我造成的生命的典型! (p. 1022) ” 在曹子卿去世三年后,患脑膜炎病逝了。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最后的总结有些煽情,“沁珠呀!你为了一个幻梦的追逐,而伤损一颗诚挚的心,最后你又因忏悔和矛盾的困搅,而摒弃了那另一世界的事业,将生命迅速地结束了,这是千古的遗憾,这是无穷的缺陷哟! (p. 1025) ” 小说标题的“象牙戒指”象征着对人的束缚。故事中为曹子卿在香港所购,送张沁珠一对,“我很爱它的纯白,爱它的坚固,正仿佛一个质朴的隐士,想来你一定也很喜欢它,所以现在敬送给你,愿它能日夜和你的手指相亲呢! (p. 958) ”自己也留了一只,逝世时仍带着。张沁珠送素文一只,曹子卿逝世后,也开始带,直到自己病逝。素文感慨,“这件不值什么的小玩具,然而它却曾监禁了一个人的灵魂 (p. 865) ”。 虽然是言情小说,但在开始几章也提到当年的校园生活。有对教师的不满。“什么轮理学,那些道德论我真听腻了, ……. 他也太爱请假了。拿着我们的光阴任意糟踏! (p. 876) ”“那个教手工的小脚王呢?她虽不告假,可是一样地糟踏我们的时光。 (p. 876) ”也有学生中的八卦。“但有一部分的同学,她们懒洋洋地坐在绿栏杆上,每人身上披了一条绒线的围巾,晒着太阳,款款地谈着。最近,她们得了一个新题目就是研究‘恋爱’。在她们之中有一位叫常秀卿的同学,新近和一个某大学的教授来往得非常亲密。 (p. 889) ” 作者庐隐别名黄英,原名黄淑仪, 1898 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03 年到北京生活。 1912 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 1916 年毕业。毕业后被北平公立女子中学聘为体操家政园艺教员,一学期后辞职。 1917 年应邀到安庆省立安徽女师附小任教,一学期后回到北京。随后被推荐任开封女子师范教员,一学期后暑假再回北京。 1919 年,以旁听生资格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国文部,一学期后经过考试转为正式学生,在大学期间交往无政府主义作家郭梦良, 1922 年毕业。到安徽一所中学任教半年。 1923 年与有夫人的郭梦良在上海举行婚礼,生育一女, 1925 年郭梦良因胃肠病逝世。送郭灵柩回乡时居住郭家,在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与婆婆不合,带女儿到上海。担任大夏大学的女生指导,并在附中任教。从上海到北京,担任北京市立女子中学校长。翌年辞职,到北京师大附中教书。 1928 年认识比她小九岁的清华大学学生也是青年诗人李唯建, 1930 年两人结婚并东渡日本,住在东京郊外。 1931 年回杭州,生育第二个女儿。半年后到上海,经人介绍进工部局女子中学教书。 1934 年难产手术在上海大华医院去世。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开山之作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命题作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辗转反侧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菤葹 》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望洋兴叹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棘心 》 文人魅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校园内外的几幅速写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大学逸事 》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满纸荒唐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往事钩沉|50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校园内外的几幅速写—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逸事》
Mech 2020-8-19 22:55
南翔的长篇小说《大学逸事》由花城出版社于 2001 出版。小说的结构比较特殊, 6 章其实是 6 部彼此独立的中篇小说。这些中篇小说有些共同的次要人物,但主人公都不相关,故事情节基本上独立。因此,小说不是连续剧,而是系列剧。 6 个中篇在小说出版前后都在期刊上发表。故事的时间都在上世纪最后三、五年。都发生于经济穷省的 G 师大。这个学校很可能是作者虚构。如果一定要索隐,我猜是贵州师范大学。因为书中说 “ 不仅北方的煤,就是湖南、江西的煤也比我们省走得好 (p.6) ” ,故该省与湖南和江西在一个纬度上或者更南,贵阳也产煤。小说有学界小说的成分,但更多的或许是通过高校折射社会现象。 在具体说各章内容之前,先说说贯穿全书的几位校领导。出场最多的是研究生处处长金小鸣,法律专业副教授、博士,省律师协会副主席, 35 岁左右的单身女士。专业上 “ 论文迭出,辩才无碍 (p.55)” ,生活中 “ 守身如玉,高雅富贵,博学多艺 (p.188) ” 。文教副省长亲自决定给她套四室两厅的大房子,吸引她留在省内。党委书记方一功亲自说服她担任处长,卢校长放弃自己看好的理工科教授,认可金小鸣当处长。出场或者常被提到的还有校长和书记。卢校长是从上海聘来的本省籍计算机软件专业教授和博导,四十出头的少壮派,拿到了所有帽子,只剩下工程院院士,据说也快了。 “ 说的享受副省级待遇,其实工资比几个省长摞起来还高 (p.57) ”,“ 月薪一万五千,几乎是本校教授工资的八至十倍。 (p.57) ” 也就是本校教授工资在 1500-1875 之间,在 1998 年,好像也不算低。老资格即将退休的书记与校长关系微妙,谁领导,谁负责,与其他大学不同。 第一章《博士点》发表于《中国作家》 2001 年第 8 期,《新华文摘》 2001 年第 10 期和《小说选刊》 2001 年第 9 期转载,《作家文摘》和《辽沈晚报》 2002 年分别连载,另外收入多种小说选。该章是学界小说,写即将毕业的博士生郝建设决定留校的过程。在帮助他父亲当矿工的煤矿卖煤和帮助导师争取会议经费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帮同专业博导范广式教授办画展时,认识了当了省委秘书长的范教授的博士刘开春,看到了官商的互动,也看到官员的风流惬意。他没有特别合适的理想位置,在研究生处金处长和人事处万处长的饭局上,郝坦陈 “ 他倒不完全像某些同学那样,拿学位做晋升社会地位的阶梯,他也不那幺讨厌做学问,只是本省的经济环境差,如果再呆在学校,事事求人,又没有任何拿出去可做兑换的,那才叫难哪。看看老师的现在,他就知道了自己的未来。 (p.29) ” 金处长许诺,留校一年后副教授、两年后正教授、然后博导。另外争取校长同意给他导师郁老师 1.5 万办会,并安排一个所谓亲属转学以促成买煤。郝决定留校了。生活方面,郝的妻子三年前车祸去世,有儿子六岁,父母带这。正在与 G 师大艺术系毕业的中学美术老师梅筠谈恋爱。两人关系尚好,但梅父母不接受有孩子的女婿,而且梅没有信心能教育好他的儿子,到郝父母家生活习惯差别太大。该章结束时,范教授把办画展剩下的一两万给郝的导师办学术会议。郝在第五章中再次登场。已经留校,没有提转学的附加条件,而是安排了女朋友的妹妹到校幼儿园,自己的父亲到学校看游泳池。或许离开煤矿,就不需要帮忙卖煤了。很受一位成人班女生的崇拜,让她的同学男友有些吃醋。 这一章强调了留校选项的吸引人之处。如梅筠所谓, “ 留校也有留校的好处,清闲,自在,还有两个假期,在大学跟在中小学毕竟不一样的。何况现在动不动搞十万元特聘教授什幺的。 (p.33) ”当然,这是外行人的看法,在当时就是越来越不正确。但博士点本身还是很有价值的。“ 博士点,现在和以后若干年,还是一个卖方市场,而且不允许有民营介入,不像现在一些民办大学,可以发本专科文凭。既然准备呆下来,你就有好好利用,这是一座富矿,你要好好发掘一些他的含金量。 (p.51) ”“ 博士点的潜在价值,决不止于学问,它作为学问的塔尖,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它作为身份的标识,却可以兑取力量、权力与利益。当然这要看谁来运用或怎么运用,这和不同的年龄层有关系,却没有绝对的关系,譬如范老师比郁老师小几岁,但还算同时代人,同是博导,运用之妙拙,大为不同。 (p.52) ”博士点这种学术外的价值,主要是文科,或许工科也有些,理科其实没有。至于博士生,导师很重要。“ 如今读博的希望找一个好导师,导师同样希望物色一个好学生,所谓 ‘ 高徒出名师 ’ 是新时代的一道靓丽风景,这已经超出了 ‘学问’ 二字的含义。无论读硕读博,都希望谋一份好职业,这就在乎老师的名望,名望往往就是社会关系。反过来,老师相中一个有出息的学生,尤其是博士生,常常也能帮衬老师。 (p.11) ” 当然,这是古来如此,例如孔子和子贡。 顺便一提, “ 教育学博士点是 G 师大目前为止唯一的博士点。 (p.5) ” 这个说法有些问题。书中说博士点是 5 年前批的,应该是 1993 年那批。但那时候还没有按一级学科批准博士点。如果我没有记错,一级学科博士点开始于 1997 年。教育学是一级学科, 93 年批的点,只能是下面的二级学科。 第二章《硕士点》发表于《清明》 2001 年第 5 期。该章也是学界小说,实际是写办期刊及其挫折。文献史硕士专业没有课题没有知名度,分配招生都困难。 “ 招不到研究生是正常的。书难读,文章难发;毕业以后,工作还不好找,专业如果对口,清苦;不对口,谁又赏识你! (p. 64) ” 金处长在卢校长支持下,威胁要取消该点。负责人赵代达教授大为恐慌,与同事商量对策。大家觉得办个刊物,正好社科院有《学养》杂志办不下去,他们准备接手。借助方书记在省出版局有人情,把刊物转到学校,挂在宣传部下。赵请方书记当主编,自己当执行主编,方书记说先请卢校长当。杂志分通俗版和学术版交替出版,通俗版外包,创收用,挣来钱要交社科院。赵代达请本专业老师写了论文,还约金处长写篇论文,但方书记要把自己的书稿上半部通过杂志发表,占整个一期。卢校长不当主编,但对办期刊没有通过党政办公会有意见。赵进退两难,不发书稿得罪书记,发了得罪校长。这时,外包方在通俗版中擅自加了篇文章出了问题,期刊被被有关部门停刊了。赵代达有个情人梅冬平,是文联的干事, “ 两人的感情悠然,从容、有过肌肤之亲的缠绵,又未必直达本质。 (p.69) ”外包方就是她帮忙联系的。她说了很到位的话,“ 书生嘛,只能教书,不要以为刊物是什么人都好办的。凡事要做,就不要瞻前顾后,畏畏缩缩,让人上不着天,自己也下不着地。 (p.107) ”然后也宣泄一番。赵代达很有共鸣。“ 能有这样无论好事坏事都能挠着痒处痛处的女人,实在令人感激。生命的质量其实并不在外界的评判,而在内心的感受,如柳絮春风、梨花春雨,未必浃肌沦髓,却是静音天籁,润物无声。生活的全部奥秘 , 归总说,就是和谐与吸引。 (p.107) ” 这章到此就结束了。其中还有金处长说的比喻说课题的重要性,也蛮有意思。 “ 课题犹如战旗 , 堰旗息鼓 , 如何啸聚精英 , 进退裕如? (p.56) ” 第三章《本科生》以《律师事务所轶事》为名发表于《啄木鸟》 2001 年第 10 期。该章其实是社会小说。政法系 96 级学生杨晓河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有个客户是二奶覃观光,包养他的男人金玉其不理睬她了,推测另有新欢。她犹豫是否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维权。杨暗恋的女生刘妍也傍上大款马自立,文质彬彬,器宇轩昂。两人情投意合,马不仅在她身上花钱如流水,还给她家里五、六十万。杨通过在电视台实习的女生项萍萍要作期节目,干预此事。杨准备以此为例,说服刘离开马。在现场,杨发现金玉其就是马自立,有了肢体冲突。覃观光和金玉其两人离去。后来杨晓河一直要证明金玉其就是马自立。律师开导他, “ 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我们搞法律的,有些事情不能像你这么认真。人么,都有几个面具,只要不碍你的事,你就应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吧。 (p.158) ” 但杨晓河还是放不下,结果自己疯了。这一章,校领导基本没有出场,只有方书记在总结会上讲个话。 第四章《专科生》以《三年树人》为名发表于《北京文学》 2003 年第 9 期。该章其实是社会小说。谢小辉 1996 年考取 G 师大中文专科生。开始有没有考取大学的高中同学小青资助,后来两人断了联系。谢开始当家教等。自己设计的未来是专升本或考研。与同学楚安娜略有好感,她提醒他专升本可能更看重文章发表,他便开始努力投稿,收获也不大。小青和小辉中学的情敌谢冬生领了结婚证并同居只是没有办婚礼,两人与中学老师边长河一起来看小辉。班上有位漂亮女生已经被系副主任兼总支书记选为在学校当水电工儿子的女朋友,她将占掉专升本名额。小辉辗转认识了研究生处处长金小鸣,帮她监理正在装修的房子。金让他找第二章出场过的赵代达教授,考文献史的硕士生。听说就业不好后,小辉打消了考研的念头。小青出轨边长河,因为他也是大专生而且当了老师,并要与冬生离婚。长河决心不当发不出工资的教师,在金处长帮助下重新读技校,与小青离开农村。同学安娜退学嫁到沙特阿拉伯,临行时悄悄告诉小辉 5 年后回来。小辉报考法律专业硕士生,没有考取。在金处长帮助下,当了大学生村官。这个故事写了大专生的艰辛,也展示了年轻人的成熟过程。 “ 成熟就是不慌张,就是静待命运赐给你的一切。但是,努力是必要的,永远必要;问题是,努力之后的结果并不最重要,那是需要一颗平常心的。 (p.193) ” 第五章《成人班》以《今夜无人入睡》为名发表于《中国作家》 2001 年第 10 期,《小说月报》 2002 年第 12 期转载,《作家文摘》和《辽沈晚报》分别于 2003 年连载。该章其实也是社会小说。刘毓海当兵三年,复员后在工厂当工人七八年。工厂即将倒闭。妻子主动与他离婚,他净身出户,女儿留给前妻。他以电大毕业的同等学力自费到 G 师大读 MBA 。因为妹夫车祸而亡,刘决心自己学驾驶。跟同一个师傅学车的还有 G 师大学商贸英语的芯莱。两人很快堕入情网,并有性关系。为挣钱,两人到海蓝蓝娱乐城兼职。芯莱在歌厅坐台也表演英文歌曲,刘在心理减压中心当咨询师。咨询者中有位像学校的金处长,她的困惑是在两位相好朋友之间犹豫,一位地位远不及她在一起稳定但没有激情,另一位与她共享情欲但有家庭更爱自己的一双儿女。但芯莱说他看错了,金处长有男朋友,比她小,是重点中心的教师。刘毓海只作了一个月咨询师就发现干不了。他没课时另外打两份工,白天到一家进口汽车销售中心做营销,晚上给喜欢赌博的车老板开出租。女儿患心肌炎住院,前妻把女儿扔给刘,芯莱帮忙出了医药费。刘陪着女儿,对在欢场中的芯莱还是不放心。 “ 热烈一点有个性的女人,你们不放心;安心听话的有嫌没有活力。 (p.260) ” 最后,在海蓝蓝门前,刘看到芯莱与一个男人上了别克车,开着车跟踪时撞上辆农用车。其中说到 MBA 班学生的构成, “ 学 MBA 的通常是两种人,一种人是富人,富了还想再富,富了就要附庸风雅;一种是穷人,穷人要翻身得解法,不能像以前那样打土豪分浮财,就要学着向富人看齐,看看富人是怎么做的。 (p.230) ” 第六章《校长们》以《寻找匿名者》为题发表于《上海小说》 2001 年第 5 期。该章其实是官场小说。副校长柯孝兵受校长书记委托,调查一份省纪委转来的匿名信,实质性内容是研究生招生中滥用职权,滥发硕士博士文凭。柯先找了研究生处金处长,她暗示可能是易小安副校长。易正在挂职当副市长,分管的产业有柯校长代管,交流的结果,推测是分管研究生处和成教处的曹校长。与曹校长谈下来,他也不可能,管人事和财务还兼副书记的陆副校长曾因为分房子的事情与校长吵过。与陆副校长交流,校长已经给他准备了更好的房子,他感恩戴德。查来查去也没有线索,只好找方书记汇报。方书记告诉他,是卢校长夫人写的,因为她怀疑卢校长与金处长有私情。顺便也委婉地批评柯副校长没有注意工作方法。这一切,让柯百感交集。 虽然全书的故事有些零散,但还是有共同的主题,就是不同层面的大学生活。如作者所说, “ 生活其实永远不会尽如人意,浮现的五颜六色和真实的感受之间总是相间着距离。这是一个也许需要不断调整心态的时代,对与错都姑且不要轻下结论,沉重和轻松之间并没有万丈沟壑,圣洁高雅与滚滚红尘之间未必就势不两立。当然,坚持住内心的一点守望,或许更难得,难得就是感动。这年头,感动成了一种稀缺,但是,人的生活,不能没有真实的感动。 (p.52) ” 南翔 ( 本名相南翔 ) , 1955 年出生于安徽。 1972 年初中毕业后在铁路部门从业。 1978 年考入江西大学中文系。 1982 年毕业后留江西大学 ( 后改为南昌大学 ) 工作。 1999 年调往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小说出版时任教授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后任文学院副院长。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开山之作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命题作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辗转反侧 — 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望洋兴叹 — 学界小说丛谈之《棘心》 文人魅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婚奇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满纸荒唐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2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忆来唯把旧书谈:《辛弃疾传•辛弃疾年谱》
Mech 2020-8-5 22:58
该书为三联版“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中的一种,该“书系”中我只收藏了这一种。并非对宋史感兴趣,只是对爱词及人,对辛弃疾感兴趣。以邓先生的文史造诣,自然是学术精品。不过,我读后并非很满意,当然不是从学术角度读。 《辛弃疾传》主要描述了传主的政治生涯,还多少写些诗词创作。生活的侧面描述太少。例如,他的经济来源是什么?怎样买的带湖产业?此外,他的负面记录的驳斥也不够有说服力。几次被弹劾丢官,都完全是出于妒忌的无中生有?当然,也许是史料有限。作者毕竟不是小说家,可以凭想象力说故事。 比较而言,《辛弃疾年谱》稍微好些,至少知道他有几个孩子、几位侍人。有些接人待物细节也有意思。如果这些细节写到传记中,那就更有可读性了。 或许最不适应的,是作者对辛弃疾的高山仰止的崇拜心情跃然纸上。虽然我也喜欢辛弃疾的词,但还是希望多些客观的了解。 忆来唯把旧书谈:开篇词 “六十年,六十书”书单 ( 转载,附个人感受 )1 “六十年,六十书”书单 ( 转载,附个人感受 )2 “六十年,六十书”书单 ( 转载,附个人感受 )3 “六十年,六十书”书单 ( 转载,附个人感受 )4 回望三十年的阅读潮汐 ( 转载,附个人感受 ) 读英文书 (1993) 美国人爱读什么书? 曾读过的“必读书” 雯雯的故事 那些影响世界的文学作品 有所读有所不读 忆来唯把旧书谈: “ 有史以来最佳小说 100 种 ” 忆来唯把旧书谈: “ 有史以来最佳科学图书 100 种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短篇 忆来唯把旧书谈:王安忆笔下的校园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中篇 1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中篇 2 忆来唯把旧书谈: “ 百种传记 ” 忆来唯把旧书谈:少年闭门读禁书 忆来唯把旧书谈:三打白骨精故事 忆来唯把旧书谈:最初的世界知识 收藏的杨绛作品 我读过的杨绛作品 忆来唯把旧书谈:《理性主义》 忆来唯把旧书谈:小诗《我不要那样的生活》 购书旧事 1 忆来唯把旧书谈:萨特的文学和哲学 购书旧事 2 忆来唯把旧书谈:加缪的文学和哲学 忆来唯把旧书谈:《邓肯自传》 忆来唯把旧书谈:德 • 波伏瓦的书与人 忆来唯把旧书谈:三十年前曾读禅 收藏的王小波作品 本溪购书旧事 《致橡树》:理想婚姻的礼赞 《致橡树》的逻辑瑕疵 幼稚男性版的《致橡树》 忆来唯把旧书谈:哲学窥门 忆来唯把旧书谈:金庸的武侠小说 忆来唯把旧书谈:《傅译传记五种》 关于《明夷待访录》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和作家 忆来唯把旧书谈:美术欣赏启蒙 忆来唯把旧书谈:《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选》 忆来唯把旧书谈:文史哲选本 忆来唯把旧书谈:傅雷先生的译序 忆来唯把旧书谈:《自私的基因》 忆来唯把旧书谈: 《合作的进化》 忆来唯把旧书谈:传统评书随想 忆来唯把旧书谈:购《罗丹艺术论》 忆来唯把旧书谈:非典时节读《鼠疫》 忆来唯把旧书谈:次贷忽现《黑天鹅》 忆来唯把旧书谈:《十万个为什么》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命题作文—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Mech 2020-7-31 22:55
冰心较早以读书人为主人公写短篇小说。在冰心之前,可能只有陈衡哲和胡适写过。陈衡哲的《一日》发表于 1917 年,已经在《 开山之作 》中说过。比冰心作品发表略早,还有胡适的《一个问题》,在《 先驱足迹 》中专门说了。冰心的学人故事主要在结集于《去国》,上海北新书局 1933 年出版。虽然结集较晚,但最早的作品发表只是略晚于胡适的《一个问题》。《去国》中以学人为主角的故事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世界上有的是快乐 …… 光明》《是谁断送了你》,这里说这六篇小说。小说集《去国》中还有《最后的安息》《一个兵丁》《一个军官的笔记》《鱼儿》《国旗》等与学界学人无关的小说,就不说了。 《两个家庭》连载于《晨报》 1919 年 9 月 18 至 22 日,是作者的小说处女作。属于社会问题小说,研究的问题就是开篇李博士演讲所谓“家庭的幸福和苦痛,与男子建设事业能力的影响”。标题中的“两个家庭”就是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故事的叙述者是“我”。一个家庭是“我”舅母的邻居留学海归陈华民博士。他的太太是宦家小姐,没有受过教育,成天打牌,不理家不教子。另一个家庭是“我”的堂兄和夫人亚茜,“我”的同学。两人在家里“红袖添香对译书”,女儿也讲道理懂礼貌。堂哥是陈华民在英国的同学,很不理解当年很有豪气的同学为何自暴自弃好闲纵酒。陈说他不快乐。堂哥说,“我们一同毕业,一同留学,一同回国。要论职位,你还比我高些,薪俸也比我多些,至于素志不偿,是彼此一样的,为何我就有快乐,你就没有快乐呢?”自然是因为陈家凌乱无章。不久后,陈博士患三期肺炎去世了,陈太太带着孩子回到了很有钱的娘家。结尾再次回忆起李博士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写到了海归后的心理落差。“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养精蓄锐的,满想着一回国,立刻要把中国旋转过来。谁知回国以后,政府只给他一名差遣员的缺,受了一月二百块钱无功的俸禄,他已经灰了一大半的心了。” 《斯人独憔悴》连载于《晨报》 1919 年 10 月 17 至 22 日。小说写旧家庭中新青年的烦恼,所谓“斯人独憔悴”。颖铭和颖石兄弟两人,在南京读大学,因青岛问题参加游行鼓动购买国货。校长告诉了他们的父亲化卿先生,他把兄弟两召回天津,加以训斥。姐姐颖贞同情两个弟弟,帮助斡旋,但基本上于事无补。兄弟两人看到同学到天津,但都不理睬他们,有些难过。姐姐对他们说,“我劝你们秋季上学以后,还是做一点切实的事情”。两人都同意。但父亲决定暂时不让他们上学了。“两个人都补了办事员,先做几年事,定一定性子。求学一节,日后再议罢!”这个故事中,父亲和姐姐的形象还算鲜明,虽然有些类型化,代表保守派和务实派。两个兄弟的形象比较雷同,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两个人。要表明这类青年人数众多? 《去国》连载于《晨报》 1919 年 11 月 22 至 26 日。朱英士在美国七年,学习土木工程,学成归国。但回国后,发现当初的朋友都有些颓唐。其父亲朱衡,当初是出生入死的共和英雄,如梁启超的词句所谓,“剑外惟余肝胆在,镜中应诧头颅好”。现在也很悲观,“只可惜我们洒了许多热血,抛了许多头颅,只换得一个匾额,当年的辛苦,都成了虚空。数千百的同志,都做了冤鬼。”没有专业工作,朱衡请在某部当总长的老朋友给朱英士谋个技正的职位,大致是现在厅局里的总工程师之类的职务。朱英士很快发现,这是个只支薪水不用干活的闲职。同事们只是吃喝玩乐,他为此很苦恼。传闻总长要换人,朱英士顺势提交了辞呈。他准备再去美国,就是标题所谓“去国”。归国前就有人请他在厂里做事。 “他自己新发明了一件机器,已经画出图样来,还没有从事制造,若是在厂里作事,正是一个制造的好机会。” 英士虽然学土木工程,还能设计机器。不知道是他本事大,还是当时刚从理科预科转入文学系的作者不清楚土木工程和机械工程的区别。他妹妹也要去美国留学,朱衡就让英士代替自己与妹妹同去。在去美国的船上,英士有些闷闷不乐。他妹妹倒是兴高采烈踌躇满志,“等我学成归国的时候,一定有可以贡献的”。 《世界上有的是快乐 …… 光明》发表于《燕大季刊》 1920 年第一卷第一期 3 月 15 日。故事很简单。十九岁青年凌瑜,过去看内典之类书,恬淡超脱。近日忧国忧民,但无力回天。“这样纷乱的国家,这样黑暗的社会,这样萎靡的人心,难道青年除了自杀之外,还有别的路可走么?”在礁石上准备投海时,有小男孩和小女孩十来岁,玩得很投入很开心,还告诉他,“先生!世界上有的是光明,有的是快乐,请你自己去找罢!不要走那一条黑暗悲惨的道路。”于是,凌瑜决定不死了,要求寻找快乐和光明。童心拯救世界,似乎是作者的世界观。 《是谁断送了你》发表于《晨报》 1920 年 9 月 12 日,一个悲剧。两房兄弟唯一的女儿怡萱在叔叔的坚持下上学了。父亲不以为然,但不忍拂兄弟的好意。临上学前,这样教育女儿,“学问倒不算一件事,一个姑娘家只要会写信,会算帐,就足用了。最要紧的千万不要学那些浮嚣的女学生们,高谈 ‘ 自由 ’ 、 ‘ 解放 ’ ,以致道德堕落,名誉扫地,我眼里实在看不惯这种轻狂样儿!” 怡萱在学校,“性情稳重,功课又好”,老师同学都喜欢。后来她收到封英文信,要求交往。她不知所措,没有回复,也没有跟家长讲,担心父亲因此不许他上学。“从这时起,她觉得非常的不安,一听见邮差叩门,她的心便跳个不住。”很不幸,有封要求约会的信被父亲拿到。怡萱当场就昏倒。一个半月后就去世了。叔叔在坟前哭问,“到底是谁断送了你?”这个故事也是当年的应景文章,主题是礼教吃人。 这几个故事都是关于当时的社会问题。例如家庭文化建设、保守家长对年轻人的压制、社会上不求进取的氛围、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等。故事中的学人其实只是展示社会问题的道具。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家庭》和《去国》都是以归国留学生为主人公。评价留学生本事大的标准是洋人佩服。“他的才干和学问,连英国的学生都很妒羡的。”“毕业的成绩,是全班的第一,师友们都是十分夸羡”顺便一提,作品发表的时候,作者只是大一学生,并没有留洋经历。当然,没有吃过猪肉,也可以见过猪跑。 应该说小说艺术方面比较单薄,有些主题先行的意思。这些故事都没有留给作者深入思考的空间。似乎都是命题作文,虽然是优秀学生写得不错的命题作文。甚至有些高头讲章的一本正经。这或许是草创阶段难免的幼稚。比起《一日》和《一个问题》,趣味远不如前者,深度远不如后者。毕竟作者并不是以社会小说成名,而且作者的长处或许是童心童趣,缺乏学界小说那种文人意趣。说句题外话,冰心最有趣的学界小说应该是《我们太太的客厅》 ( 《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 1933 年 9 月 27 日至 10 月 21 日连载,收入小说集《冬儿姑娘》 ( 北新书局, 1935 年 )) ,但讽刺仍有些生硬。与钱锺书同题材作品《猫》相形见绌。总体上,我个人不太欣赏冰心的作品,总有种看高材生习作的感觉。当初看《繁星》《春水》还是有几分惊艳,但后来看了泰戈尔的诗,才发现仍然是泰戈尔老师的优秀学生的习作。 冰心本名谢婉莹。 1900 年 10 月出生于福建福州。 1911 年在福州女子师范预科学习。随家迁入北京后, 1914 年就读于教会学校北京贝满女子中学。 1918 年毕业,进入协和女子大学理科预科,为学医做准备。 1919 年转入文学系,随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 1923 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得到奖学金到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 (Wellesley College) 学习英语文学。 1926 年获得文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在燕京大学国文系任助教, 1929 年晋升讲师。 1929 年到 1931 年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 1933 年到 1934 年在清华大学兼课,任国文系讲师。 1936 年到 1937 年,随手罗氏基金会资助的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历一年。 1938 年前往昆明, 1940 年到重庆, 1946 年返回北京。 1946 年底,随作为中国代表团职员的丈夫吴文藻到日本考察半年, 1947 年回国,在南京和北京参加国民参政会。 1948 年到东京大学开设中国现代文学讲座,讲稿出版为《如何欣赏中国文学》。 1949 年至 1951 年,被东京大学聘为外籍教授,讲中国新文学。 1951 年回到北京。随后没有高校任职经历。 1994 年 9 月因心功能衰弱逝世。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开山之作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辗转反侧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菤葹 》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文人魅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满纸荒唐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人魅力—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Mech 2020-7-23 22:54
《冬的空间》完成于 1929 年, 1930 年收入《沈从文甲集》由神州国光社出版。未见在期刊上发表,虽然小说的章节结构挺适合连载。收入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年版的《沈从文文集》第五卷 ( 后面引用的页码都是这个版本 ) 。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也是 1929 年,学校是滨江 xx 私立大学。该校位于吴淞,进上海市区有火车,淞沪铁路。吴淞在黄浦江入长江处,吴淞口附近,现在属宝山区。学校的原型推测是中国公学。以现在的角度看,中国公学较为接近大专,报考不需要高中文凭,而且还设有高中部。这部小说,像沈从文的许多其他作品,有很强的自传色彩,或者说,作者自身的经历是创作的源泉。沈从文 1929 年在中国公学中文系当教师,开始追求外文系的在读女生张兆和。张兆和当时非常抵触,但时任校长胡适积极促成。张兆和离校后,两人 1932 年正式订婚, 1933 年结婚。顺便说一句,两人背景差别太大,其实并非佳配。原因不仅是两人一度分居,男方也有出轨,更是双方始终缺乏充分理解。小说《冬的空间》中男主人公教授 A 有些像沈从文,仰慕男主人公的几位女生都不像张兆和。她是坚决拒绝,沈从文甚至以自杀相逼,小说中倒是有位女学生思恋男教师不得,自杀未遂。小说主人公的妹妹玖原型应该是沈从文的九妹岳萌,他带着她在上海,但似乎没有在中国公学旁听,后来随沈从文去了青岛大学。以下只说小说,不再索隐作者。 小说主人公是一名作家兼教授, 27 岁。小说主要是他与妹妹玖和几位仰慕他的女生的交往。小说中的所谓教授,似乎只是教师的意思,并非现在意义上的职称。他为了稿费拼命写文章,身体不好,常留鼻血,后来因此住了医院。生活很困窘,“写成了的一部小说是已经被人家用一种很客气的理由退回了,把它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第二次失望也得到了。现在各学校皆只有一个月就得放假,书业既极其萧条,相熟的地方无从拿一点钱,换一学校又不相宜,若是仍然搬到上海去住,则用什么来对付房钱同伙食?上海不是北京,一住下来可以半年不名一钱,北京既不能凭空飞去,租界上那里找得到生活?并且不大明白自己性情让他来到这里教书的人,还会以为年青人毫无恒心,见异思迁,把固有的 ( 职 ) 业放下又去流荡各处敲诈,为不可救药。自己生活虽不一定当在完全处努力,不过把这误解的方便给人,也仍然是一种痛苦。还有,穷使他在过去成为许多人不欢喜的人,如今是仍因为穷,无法在生活上认真了。 (p. 58) ”主观上也不太适应教授的生活。“人是浮在比水面还轻柔的一种生活上头,因为缺少力,我的心,就只能在别人生活巨浪后面摇荡如醉。我从没有去自试向我所欲达到的方向驶去的气力,也缺少这近于吓人的雄心,因为心的柔软,到近来,就索性连平凡的欲望也没有了。 (p. 27) ”但仍有种莫名的追求,“事业同金钱都不是使人生活向前的东西。名誉也没有用处。 (p. 15) ”小说没有明确地说到底是什么。 男主人公 A 的青年文人形象多少有些俗套,有才,孤傲,羸弱,贫困。几个女生形象更生动鲜明。 A 的妹妹玖 16 岁,大学外文系一年级旁听生。不谙世事,天真烂漫,被其他女生称为“小羊”。随后出场的似乎是中文系的女生五小姐和玉小姐。两人为学业的事情,一起去找 A ,五小姐问 A 借书,钱锺书在《围城》中这样评论借书,“女人不肯花钱买书,大家都知道的。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这是什么道理?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五小姐记忆超群、博览群书、有诗才、漂亮,偷偷写了封长信,没有勇气发出。仰慕她的男生贴标语造谣 A 与五小姐在谈恋爱。玉小姐的戏份比较少,也是明智体贴,并且写诗。随后有到 A 的房间去找玖出场的朱小姐,老实、清秀、功课好、思想活跃、行为柔驯。一直与玖关系密切。后来要到上海去买 A 的小说,玖送了她一本。校园里也有谣言说她与 A 恋爱。真正的女主角最有戏剧冲突,出场也最晚。她是玖的室友 x 小姐, 21 岁数学系二年级的学生,中人模样。她爱慕 A ,也知道五、玉、朱都爱慕 A ,给 A 的第一封匿名信写了只有一句话“你真是有幸福的人! (p. 62) ”她要给玖打毛线手套,然后就梦到 A 。她非常腼腆内向,从来没有去 A 的住处或病房探望。别人对她也不理解。 A 觉得她“真怪,一点不和气,一个样子并不很坏的人 (p. 119) ”,“这人可能是有病,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见到她总觉得可怜。 (p. 119) ” 玖说“她常常半夜里做事情,又常常哭,好象一个疯子。 (p. 119) ”朱说“这女人好象是有痴病,功课好,身体也好 (p. 119) ”。直到 x 小姐投江自杀后, A 才隐约意识到她的想法。抢救过来后, x 小姐烧掉了自己写的信,黯然退学了。 耐人寻味的是,小说对教授有种鄙夷,总是以种揶揄的笔法描写。“在二等头等车厢里,载来了一批有学问,皮肤柔滑,身穿上等细软材料衣服,懂许多平常人不能明白的事情,随随便便谈一点什么就可以在签名簿上画一个到字,于月底向会计处领取薪水的大学教授。这些教授到了车站,下了车,随意又坐到一辆人力车上去,即刻有一个同工人差不多肮脏不体面的汉子拖着车把就跑。于是不到十分钟后,车夫还没有出校门十步,这些教授就站在讲堂上,用粉笔写那些问题,同一群年青人谈着完全与‘天气’‘工人’‘车夫’无关系值四元一点钟的话来了。 (p. 25) ”“这些上等人下车了,一群车夫皆围拢来找生意。教授之一是哲学家,对雪生了诗意,于是说,‘好雪啊!好雪啊!自然之神秘美丽使人赞美佩服!’另一教中国诗的就吟柳子厚‘千山鸟飞绝’的五绝诗。又另一经济学教授,就提议踏雪走去,以为一面是欣赏美景,一面也实行平民生活。虽车夫如何谦卑客气的请坐上去,说是雪深路滑很不好走,终于没有坐车。三个体面人就在一些穷人所走的雪路上走去了。 (p. 72) ”还写了扁脸教授, 31 岁的大二英文教授,非常庸俗,又滑稽可笑。下课后,“全身是粉笔灰的教授夹杂在学生中,凭了那好酒好肉培养而成的绅士神气,如鸡群之鹤矫矫独立 (p. 27) ”。这种鄙夷,或许就是先前《 边缘体验 》的后果。 小说种对学生也不客气,除了仰慕男主人公的女生。学生是“一些有福气的人:……学文学,自然会要产生无量数伟大作品。……还有先生咧,教英文,大恋爱之类,还会用英文写情书。……毕业了,也去教书。……一些宝贝。因为家里有钱,或者从更苦的阶级里爬到这里念书,穿新衣,开会,吃茶点或写报告,快活了。……有理由天真烂漫活到这世界上的人很多?…… (p. 79) ”课堂上,“学生呢,为学分原故耐耐烦烦听着的也总有人,很有心得那种样子忙忙的写着记录的也有人,把心思想到功课以外,或者是一封信,一首诗,一块钱与一件蠢事,也仍然总不缺少这种人。但是课堂外面太阳底下的薄霜慢慢融解又慢慢的化作白烟的事,是没有人想到那美的。挖泥的人跌到沟水里去,爬起时全身浆着墨绿色肮脏东西,也是没有人想到那寂寞的。天空蓝到象海,一个人向天空想到海,心也近于象海一样的寥阔,无边无际,这更不是年青学生有分的事了。学生们全到课堂上做转贩一个上等人的知识去了…… (p. 25) ”课余生活,“这些人,就是所谓生命力外溢时时不能制止自己的胡闹,成天踢踢球或说点笑话就可过日子的大学生了。 (p. 74) ” 该小说关注的是大学中的师生,而不是大学本身。人物的刻画细微精妙,不失大家手笔,虽然似乎不能算沈从文的重要作品。作者是大学中的异类,与大学校园生活有些格格不入。标题“冬的空间”不仅是写气候的寒冷,也是写环境的冷酷。如前面所述,无论是教授还是学生,都不入作者法眼。这多少意味着缺少客观的态度,但也不至于对于校园有过于浪漫的梦幻。另外,有些经济细节还是挺有意思。教师讲课的课时费是四元一小时 ( 但有些传记资料说沈从文的课时费是六元 ) ,作家的稿酬是三元一千字。物价水平,一双冰鞋二十元。 沈从文 1902 年出生于湖南凤凰。 1918 年小学毕业后参加当地土著部队。 1922 年起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25 年任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办事员,不久后离职,先后担任了《现代评论》的发行员和冯玉祥部秘书处的办事员。 1928 年到上海编期刊《人间》。 1928 年之前发表的与学生或学界有关的几篇短篇小说,在《 边缘体验 》中谈过。 1929 年期刊倒闭,上海公学时任校长胡适聘期沈从文在中文系任教,为一年级开设选修课中国现代文学选讲。 1930 年到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任助教,讲授新文学和习作,为期 3 个月。 1931 年至 1932 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任讲师,开设中国小说史和高级作文课程。 1932 年在北京主持《大公报》文艺副刊,参与发起《水星》和《文学杂志》等,被林语堂聘为《人间世》特约撰稿人。 1937 年接到教育部的秘密通知,翌日晨随北大、清华的教师撤离了北京。 1938 年在昆明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国文系副教授,年底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开必修课各体文习作 ( 汪曾祺回忆中的课程名,推测是各类文体写作的意思 ) 和两门选修课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 1946 年从云南回北京,在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授,并在辅仁大学兼课,同时兼任报刊的副刊编辑。 1949 年入中央大学研究班学习,随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研究中国古代服饰。 1969 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1972 年获准返京。 1978 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1980 年赴美国讲学访问。 1988 年逝世。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开山之作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辗转反侧 — 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文人魅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婚奇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满纸荒唐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908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花老眼之阳台昙花
Mech 2020-7-18 22:58
阳台角落里,有盆不起眼的绿色植物。后来知道,居然是昙花。不经意间,昙花长出两个花蓓。但星期天来清扫房间的钟点工说,只能开一朵。果然,有个花蓓在绽开前就掉了。据说昙花都是夜间开花,每天睡觉前都去看看。更理解苏东坡“只恐夜深花睡去 , 故烧高烛照红妆。”虽然他说的是海棠,那时候华夏还没有昙花。 终于有一天,七点许,花开了,伴随着清香。是时,阳台外风雨交加。真可谓 昙花刹那,千里连日风雨 清香悠远,万古沁心云月 上句没有用“昙花一现” ( 如用 下句可对“清香四溢” ) ,因为那其实是误用。“一现”的是优昙花,佛经中的传说植物,如《法华经》所谓“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并非真是观赏性植物昙花。 用手机记录昙花从盛到衰的全过程。 也就是 Yeats 在 When You Are Old 中 所谓,从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到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插一张昙花全景的照片,表示拍摄换了时间。历时约 24 小时。 目击昙花一日的盛衰,颇有些感慨。改写泰戈尔的诗句,“自然是生生死死,永恒是花开花落”, 自然是花开花落 永恒是云卷云舒 “看花老眼”系列博文 看花老眼之缘起 看花老眼之衡山公园冰岛虞美人 看花老眼之龙华白玉兰 看花老眼之龙华早绽桃花 看花老眼之龙华晚谢梅花 看花老眼之龙华红叶李 看花老眼之龙华及途中山茶花 看花老眼之路边金钟花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雨中白玉兰 看花老眼之上大校园雨后迎春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迎春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雏菊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蔓长春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诸葛菜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石竹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风信子 看花老眼之六百前樱花 看花老眼之小区旁路边郁金香 看花老眼之交大徐汇校区海棠 看花老眼之龙华桃花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雨中晚樱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牡丹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蝴蝶花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杜鹃花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紫罗兰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绣球荚蒾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菊花桃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碧桃 看花老眼之衡山公园秋海棠 看花老眼之柳州巴西野牡丹 看花老眼之柳州朱顶红 看花老眼之柳州马樱丹 看花老眼之柳州夹竹桃 看花老眼之柳州美人蕉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玫瑰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天竺葵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黄菖蒲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紫叶酢浆草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玉婵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凌霄花 看花老眼之天山公园腊梅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牡丹续 看花老眼之深圳天鹅湖睡莲 看花老眼之国家行政学院月季花 看花老眼之南宁曼陀罗 看花老眼之华山绿地梨花 看花老眼之华山绿地垂丝海棠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晚樱 看花老眼之衡山公园大丽花 看花老眼之交大徐汇校区七姊妹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天桥丽格海棠 看花老眼之鞍山二一九公园丁香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先驱足迹—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Mech 2020-7-14 22:56
胡适是“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帅才,引领时代。仅就文学创作而论,他倡导“文学改良”而引发“文学革命”,出版了第一部白话诗集《 尝试集 》,创作了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话剧《终身大事》。在胡适的大量著述中,小说创作很少,但也留下了学人故事《一个问题》。该小说发表于《每周评论》第 31 号 (1919 年 7 月 20 日 ) ,结集于《胡适文存》 ( 上海东亚图书馆, 1921) ,收入《胡适文集》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卷二 (617-623 页 ) 。虽然系列博文“学界小说丛谈”限于长篇 ( 包括有单行本的中篇 ) 或者中短篇结集,但有历史重要性的作品,不妨破个例。《一个问题》是继《一日》之后第二篇以学界为背景的小说。 《一个问题》中的问题,表面上是哲学问题,“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 (p. 618, p. 623) ”。实际上更可能是社会学问题,读书人如何在社会上谋生。小说中,“我”从英国留学归来,遇到了八九年未见的大学同学朱子平。因为“我”学哲学,子平就问“我”上述问题。他常问这个问题,被人们视为疯子。随后子平讲述了自己在遭遇,以解释他为什么要问。那就是小说的主要情节。 他们从高等学堂毕业分手后,子平回故乡武汉病了一年半。发生了辛亥革命,家里经济破产。为谋生,他经同学介绍,到北京给他高等学堂时的老师陈老先生教孙子,包吃包住,月薪二十元。由陈老先生提亲,并把老先生在女学堂兼的每月三十元课让给子平,他迎娶了女子师范毕业的新婚妻子。她在蒙养院 ( 为三到七岁儿童开的最初级学校,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 ) 教书,也有十几元月收入。开始生活尚可,还雇位保姆。不久,妻子怀孕,请同事代课,保姆也增加一位。产后不久,妻子重新上班。陈老先生突然去世,儿子去了乡下,没有了二十元的家教收入。第二年时因为“议论太偏僻了,不便在女学堂教书 (p. 621) ”被解聘。同学帮忙找到了大学堂事务员的职位,每月三十块。他辞了奶妈和添雇的保姆,生活节俭。过一年又生孩子,不雇奶妈,妻子奶水不足,孩子不到一岁就夭折了。因为身体不好,妻子无法在蒙养院教课,也找不到其他工作。又生个女儿,儿子长大了吃得更多,货币贬值,愈发困难。托同学找校长求加薪,涨到四十元。打个七折,实际是二十八元 ( 这个可能涉及当时法定货币信誉等,鲁迅的《坟·灯下漫笔》中似乎说过 ) 。固定开销房租六元,伙食十五元,保姆工钱两元,只剩下五元。晚上写小说赚钱,过去妻子不许他十二点后睡,现在也不管了。“现在卖文的人多了,我有没有工夫看书,全靠绞脑子,挖心血,没有接济思想的来源,做的东西又都是百忙里偷闲潦草做的,那里会有好东西?所以往往卖不起价钱 (p. 622) ”刚卖了篇小说的收入是五元。他不禁感慨,“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子,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 (p. 623) ” 子平问人生为何的问题,被人视为疯子。个中原因,小说中的解释有些道理。“现在的人最怕的是有人问他这个问题。得意的人听着这个问题就要扫兴,不得意的人想着这个问题就要发狂。他们是聪明人,不愿意扫兴,更不愿意发狂,所以给你一个疯子的绰号,就算完了。 (p. 618) ”不过,小说描述现象背后社会经济问题,读书人何以穷困潦倒?从小说看,主要是早婚和多子女。或许也不是那么简单。 小说中各种收入和消费的具体价目挺有意思,反映了时代特点。这个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七或八年,就是 1911 年到 1918 或 1919 。那个时期,有本科文凭的大学办事员月薪 30 元,专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月薪 15 元左右,保姆月工钱 2 元。当年教育不普及,受过教育者工资高于其他人。 在我看来,读书人的潦倒落魄,除了早婚多子女外,还有其他原因。首先,读书人要尽可能在知识密集性而安定的地方生活,朱子平离开北京回到武汉,赶上武昌起义,就是与同学拉来差距的开始。其次,要注重所从事职业的知识含量,而且在职业中要履行职责而不是放飞自我。最后,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对此朱子平也认识到了,但有不得已。“大学图书馆里虽然有书有报,但是我一天忙到晚,公事一完,有要赶回家来帮内人照应小孩子,那里有功夫看书阅报? (p. 622) ”早婚、多子女、远离学术中心、非知识密集行业、把职场当成个人展台、缺乏继续学习,这些职业上发展的陷阱,现在的脑力劳动者其实也是要引以为戒。尤其是随着教育的普及,受教育者的相对收入已经下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压力。 至于“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这个问题,或许没有人人普遍适用的通解,但每个人都可以给出自己的特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自己去求索通解,尤其在年轻的时候,但没有必要接受其他人的通解。我自己的特解庸俗但实用,开心就好。人生在世,是为了快乐。这当然也不是我的原创,只是我服膺的一种观点。这里就不展开了。 胡适,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 1891 年 12 月出生于安徽徽州。 1906 年考取上海中国公学, 1908 年离开公学自办中国新公学,并担任低级班英文教师。 1910 年考取庚款生留学美国,入康奈尔大学读农科。 1915 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约翰·杜威, 1917 年通过博士资格考试, 1927 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17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2 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文科代理学长。 1928 年,任中国公学校长。 1932 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8 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 1942 辞职,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 1943 年,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1944 年 9 月,在哈佛大学讲学。 1946 年 7 月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 1950 年 3 月初到华盛顿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会议,被推为该会干事长,应聘为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 1957 年 11 月拟任台湾“ 中央研究院 ”院长, 1958 年 4 月返回台湾定居上任。 1959 年兼任台湾长期科学发展委员会主席。 1961 年 2 月心脏病猝发逝世。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开山之作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辗转反侧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菤葹 》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满纸荒唐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杀手的职业风范—看电影《机械师》
Mech 2020-7-6 22:53
端午节,全家一起看电影。女儿用她的账户,请我们在电脑上看了高清的旧片《机械师 (The Mechanic, 2011) 》。这个名称其实有些误导,电影是个杀手故事的动作片。杀手的动作片有许多,多数的故事都是产生于杀手职业性上出了瑕疵。例如,突然厌倦了杀手职业生涯,或者与目标有了感情纠葛等。《机械师》不同,完全是职业杀手的故事。 男主角杀手由杰森·斯坦森 (Jason Statham) 饰演。 Jason 大致是与我同代人的硬汉,在电影中凌厉刚猛,只是在 Live Free or Die Hard (2007) 中,他饰演的男主角警长被李美琪饰演的女反派杀手痛打。 顺便一提, 李美琪主演电影《赤裸特工》堪称汉语杀手故事经典。 Jason 饰演男主角的 The Transporter(2002) 中有舒淇饰演的女主角,当时她还可以演天真少女。舒淇古装 ( 《刺客》 ) 时装 ( 《夕阳天使》 ) 的杀手都演过,都不是特别出彩。 Jason 的光头很有范儿。女儿看电影时,似乎有些遗憾地说,“爸爸虽然也是光头,但不是杀手。”确实,光头的不仅有杀手,而且还有教授。 动作片的故事其实比较简单。 Jason 饰演的经验丰富的老杀手,收到命令要做掉合作多年的老板上司,他询问另一位下命令的老板后得知杀手公司在南非死了五个人,任务只有两个合伙人即老板知道,因此他要做掉也是合伙人的杀手上司。杀手找到上司,上司自知难逃一死,配合布置了劫车被杀的假现场。上司的儿子想到街上杀几个持枪劫车的人发泄失去父亲的怒气。杀手出现制止。儿子要求杀手培训他入杀手这个行当,因为当年父亲觉得杀手更合适,而没有培训自己的儿子。儿子在杀手训练下,成了新杀手。训练包括杀手带着新人去旁观他杀人和伪装善后的现场。新杀手的第一个任务是杀掉其他杀手公司的杀手,新杀手出于逆反心理,没有安装事先的计划行动,遇到危险,最终还是完成任务。然后两位杀手又接受一个新的任务,执行时中间出些意外,也完成了任务。杀手偶然遇到南方死的五个同事之一,知道原来是给他任务的老板设的圈套,他让那个杀手杀掉四位同事并装死,嫁祸给被杀掉的另一个老板。杀手带着新手奋力拼搏,杀掉了老板。 在最后对决的准备过程中,新手在杀手家里看到了父亲的手枪,知道是杀手就是杀父凶手。完成对老板的复仇后,杀手看到了新手带着他父亲的枪,也知道新手想到了真相。他们对是否和解有些态度暧昧,也有些口是心非。新手制造爆炸,杀掉了在车里的杀手。随后新手去了杀手的家,打开了杀手曾不让他动的留声机,开着杀手的豪车离开。在车上发现杀手留下的纸条,说看到时新手会死掉。这时候,杀手的住房发生了爆炸,新手乘的车也发生了爆炸。原来杀手在现在新手制造的爆炸前一刻逃离了汽车。影片没有交待新手是否逃生。故事就结束了。 电影故事如此合乎逻辑或者说缺乏创意,以至于基本在我预料之中。开始有个大佬排场巨大,我就知道这是个马上被杀的炮灰,而且大佬游泳时我就认定他将死在泳池中。这些无非是让主角杀手出场亮相。杀手受命杀上司时,我想到这是圈套,一定不是上司走漏消息。杀手培养新杀手时,我预知新杀手一定会得知父亲被杀真相,但然后如何反应难猜。 作为剧情片,电影其实较为一般。外行不妨当成杀手培训片看,甚至有利于理解何为职业性。杀手的行业,其实与多数竞争性高报酬行业差不多,都要求体能出众、心态稳定、判断精准、技术娴熟。与多数职业一样,杀手不宜想得太多,人生意义、行动的正义性等等都不在考虑之列。但行动前功课要做足。电影中,新杀手在杀手的规训下,慢慢入行,也成为了合格的杀手。只是最后与师傅对决时,情绪还是有些波动,功亏一篑。在这个意义上,认真看看电影,对年轻人还是有帮助。毕竟所有职业都有共性,杀手和教授都不例外,当然教授的收入比杀手低多了但是安全。顺便一提,女儿对电影主题的概括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做人开心最重要。有些过分解读了,毕竟她是数学系毕业,不是中文系。 《机械师》总体上是中规中矩的商业片,男主比较出彩,但没有女主角。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罗马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古装老港片 真爱无敌 — 看电影《玛琳菲森》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 谍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交往沟通超越差异 — 看电影《绿皮书》 看电影《让子弹飞》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 — 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重看《列宁在十月》 成长与舍弃 — 看电影《玩具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 2 》 看电影《新喜剧之王》 看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 “过去的好时光” — 看电影版《唐顿庄园》随感 克服恐惧驾驭命运 — 看 3D 电影《星球大战 9 :天行者崛起》 蛮云瘴雨晚难收—看电影《传染》 眼开眼闭长明媚 — 看电影《失明》 看韩国电影《流感》 梦回吹角连营 — 看电影《第一滴血》 一树红梨更惆怅 — 看电影《柳如是》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3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山之作—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Mech 2020-7-2 22:55
陈衡哲的短篇小说《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结集于《小雨点》,由上海新月书店于 1928 年初版 ( 该书有多种版本,见附录 ) 。也均收入《西风:陈衡哲小说》 ( 罗刚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和《一只扣针的故事》 ( 叶君主编,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5) 等。《洛绮思的问题》曾收入《女性的地平线》 ( 阎纯德主编“ 20 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文库”之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5) 。本文引文页码用《一只扣针的故事》。 虽然结集很晚,但其中第一篇小说《一日》在 1917 年就发表了,见《留美学生季报》新 4 卷夏季 2 号 (1917 年 6 月 ) ,发表时用笔名莎菲。是否是第一篇白话小说尚有争论,但无疑是第一篇汉语中以大学为背景的小说。《一日》是校园故事,记录了学生在学院中一天的生活,风格有些接近散文。《洛绮思的问题》发表于《小说月报》 1924 年 10 月号。之前已经有不少其他学人故事,较早的有胡适的《一个问题》 (1919) 、冰心的《去国》 (1919) 和鲁迅的《端午节》 (1922) ,专门写留学生的郁达夫《沉沦》 (1921) ,写的比较多是庐隐结集于《海滨故人》 (1925) 中多篇的中短篇小说,发表于 1921-1924 年。但这些小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界小说,主人公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者。《洛绮思的问题》虽然可以归入问题小说或社会小说,但男女主人公都是学者,因此是第一篇严格意义的学界小说。总之,在与大学相关的宽泛意义上,《一日》是汉语学界小说的开山之作;在反映学者校园生活的严格意义上,《洛绮思的问题》是汉语学界小说的开山之作。 如《一日》题记,“这篇写的是美国女子大学的新生,在寄宿舍中一日间的琐屑生活情形。 (p. 130) ”早上迟迟不肯起床,匆匆洗漱后一起早餐。上午有严肃的课堂以及严格但不严厉的教师。下午做功课,同学们聊天,管理人员找学生谈话。晚上同学们做礼拜跳舞聊天,有些社会活动如募捐、庆祝新当选的年级长等,当然还是要做功课。大致反映了校园学生生活的不同侧面。因为是写美国大学,所以大学的管理较为规范。从中可以看出,学校要求严格。学习不努力成绩跟不上就退学,新生新生中被退学三十多位。教务长也找学习差的学生事先警告,告诉她其他学生被退学,给四周时间如果有进步可以留下。言外之意,否则届时就要退学了。从小说还可以管窥当年课堂教学内容。“现在请你们写十五分钟。题目‘以卢梭或孟德斯鸠或福禄特尔的口吻,评论法国第二次的宪法’。 (p. 132) ”福禄特尔现在通常译为伏尔泰。有学生休学半年去法国战争前线当护士,也有中国留学生短暂出场。同学们对中国很无知也很好奇。总体氛围,真有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意思。 《一日》是最早反映大学生生活的汉语小说,而且有留学生出现。因此开了校园故事和留学故事的先河。不仅如此,《一日》甚至是最早的白话文小说,虽然夹杂着少些文言的成分。作者有用白话文写小说的自觉。在《小雨点·改版自序》中回忆,“《一日》是我最初的试作,是在一九一七年写的。那时在留美学生界中,正当白话与文言之争达到最激烈的时候。我因为自己在幼时所受教育的经验,同情是趋向于白话的;不过因为两方面都有朋友,便不愿加入那个有声有色的战争了。这白话文的实际试用,乃是我用来表示我同情倾向的唯一风针。”从胡适开始,就有人认为《一日》是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胡适说得比较委婉,最直截了当或许是夏志清,他在《小论陈衡哲》 ( 收入《新文学的传统》,台北时报出版公司, 1979 年 ) 指出,“最早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是陈衡哲的《一日》”,“《一日》毫无疑义是响应胡适‘文学革命’最早的一篇小说”。不过,他颇有影响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只是说陈德衡是“最早写白话小说的留美学生”,英文原文我没有看到,汉译有些歧义。对第一篇白话小说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有赞成,也有反对,还有折衷。折衷的例子,如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把《一日》列为“新文学第一个十年” (1917 年- 1927 年 ) 小说年表的第一篇,但又认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1918 年 5 月鲁迅发表于《新青年》第 4 卷第 5 期的《狂人日记》”。后来又有人相继提出在《一日》之前,白话小说还有李劼人的《游园会》,还有刘韵琴的《大公子》等。作为外行,我觉得至少可以说,《一日》是最早的白话小说之一,或许也可以去掉“之一”。 从小说写作的角度看,当然很幼稚。主要还不是作者在题记中承认,“即无结构,亦无目的,所以只能算是一种白描,不能算为小说。 (p. 130) ”而是人物众多,纷纷登场,除个别外形象都不够鲜明。人物用外国名字,名和姓又分开用,读后印象均不深。 《洛绮思的问题》中,女主人公洛绮思是位哲学研究生,表面上她的问题是婚姻与事业的矛盾。她解决的办法是“独身主义”。故事开始时,不到 25 岁的洛绮思进了研究生院,奈冈大学卒业院。导师是奈冈大学哲学部主任瓦德教授,年近四十的单身汉。三年后,洛绮思获得博士学位,并且与瓦德教授订婚。一个多月后,瓦德教授参加学术年会归来想结婚,洛绮思却想解除婚约。原来洛绮思欲在哲学上有所成就,担心婚后生儿育女妨碍她的学问事业,虽然挚爱自己的老师,但无意结婚。瓦德出于对洛绮思的理解和尊重,欣然同意。“我的爱你,我的崇拜你,便是为着你是一个非常的女子。若是为了我的缘故,致使你的希望不能达到,那是我万万不能忍受的。你应该知道我并不是那样自私的人,若能于你有益,我是什么痛苦都肯领受,什么牺牲都能担当。 (p. 150) ”他们分手后,瓦德教授与他人结婚,洛绮思一直单身。十多年后,年过四十的洛绮思已经功成名就。“现在她是一个著名女子大学的哲学主任了。她对于哲学的贡献,已经有了国际上的地位;她的著作,也已经译成许多种的外国文。她少年时的梦想,她少年时的野心和希望,此时都已变成事实。她的学业,也真能做她的良好伴侣。况且她现在在学界的名誉,也万万不是那些专慕虚荣的女子能得到的。是的,她少年时的梦想,都已成为事实了。 (p. 156) ”她有了新的梦想,她梦见自己有两个十多岁大的孩子,丈夫是瓦德。经过思想斗争,“她此时才明白她生命中所缺的是什么了,名誉吗?成功吗?学术和事业吗?不错,这些都是可爱的,都是伟大的,但它们在生命之中另有它们的位置。它们或者可以把灵魂上升至青天,但它们总不能润得灵魂的干燥和枯焦。 (p. 157) ”所以“独身主义”并非彻底的解决,问题依然在。事业与生活无法兼顾,就像“两个湖山,不能同在一处,去组成一个美丽的风景,以致安于山的,便得不到水的和乐同安闲,安于水的,便失却了山的巍峨同秀峻。 (p. 158) ”这其实也不限于事业和生活,而是人生普遍境况的深刻隐喻。 该书最受人关注的或许是书中男女主人公对友谊和爱情的态度。瓦德与洛绮思解除婚约后三个多月,娶了中学体育教师蜜妮。洛绮思理解瓦德的选择,似乎觉得他受了某种刺激,因此从老朋友的角度写封贺信,祝福他们。瓦德的复信,开始还对妻子是“爽直而快乐的女子,随则略有点粗卤”积极解读,“她当能于我有益,因为太喜欢用脑子,正需要她这样一个人来调调口味。 (p. 153) ”再写便真情流露,“我不愿对我妻子有不满意的话,但我怎能欺骗自己,说我的梦想是实现了呢?我既娶了妻子,自己当尽我作丈夫的责任,但我心中总有一角之地,是不能给她的。那一角之中,藏着无穷过去的悲欢,无限天堂地狱的色相。我常趁无人时,将他打开,细味一回,伤心一回,让他把我的心狠狠揉搓一回,又把他关闭了。这是我的第二个世界,谁也不许偷窥的。他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他能碎我的心,但我是情愿的;他有魔力能使我贪恋那个又苦又酸的泉水,胜于一切世俗的甘泉。……我实愿有一个人,来与我同游这个世界。我怎能希望这个人是你呢?但你却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没有你便没有他,所以他是纯洁的,出世的,不染尘滓的。……我要求你明白,瓦德虽是结了婚,但不曾因此关闭了他的心,尤其是对于洛绮思,他的心是永远开放着的。 (p. 154) ”写罢瓦德又非常犹豫。“这信中的情思,却是已经越出朋友范围之外了。这岂不是把洛绮思待他的高尚纯洁的感情,抛到污泥中去了吗?他将何以对她呢?他将何以对世上的女子呢? (p. 154) ”因此决定不寄出这封信,另外写了封信。两人都理解,“除了切磋学问,勉励人格之外,在他们两个中间,是没有别的关系可以发生的了。 (p. 156) ”这样,小说的主题就不仅是婚姻与事业的矛盾,而是为伟大目标牺牲家庭之乐。从另一个角度,洛绮思的问题也是把握友谊与爱情的界限。毕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境界,知易行难。 《洛绮思的问题》发表稍晚,已经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界小说。主人公是真正的职业学者,而非同时代多数小说那种大学生。小说对学术职业的认知,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作品。例如,该书明确学者的职业成功是学术著作的影响和学术职位的拥有。著作不仅要出版,而且要翻译成外文。特别是当时德国学术水平最高,因此洛绮思在学术职业上功成名就时,专著被翻译成德文。这些对学界的认知,为当时其他小说所不具备。该书所涉及的主要矛盾冲突,婚姻与事业,爱情与婚姻,友谊与爱情等,也经常在后来学界小说中出现。书中男女主人公的言谈举止和思维模式,也都有学者特点。 两篇小说都有明显的自传性。《一日》其实介于叙事散文和小说之间,推测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但不少论者认为《洛绮思的问题》与陈衡哲与胡适的交往和友谊相关,陈衡哲爱慕胡适,但胡适已由“包办婚姻”订婚。甚至有人从这个角度解读 胡适的新诗 《蝴蝶》,“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作者和当事人都否认。不想捕风捉影地八卦,只列出些有据可查的事实。陈衡哲在与胡适同学期间曾持“不婚主义”。胡适出国留学前订婚回国后迎娶的夫人不是胡适自己或陈衡哲那种海归学者文化精英。胡适为自己女儿起名字“素斐”是改自陈衡哲的笔名“莎菲”。胡适看到《洛绮思的问题》初稿时“不很满意”,与陈衡哲写了几封信讨论修改 ( 胡的信已轶失,陈衡哲的三封复信收入《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 ( 耿云志主编,黄山书社, 1994) 第 26 册 105-119 页 ) 。有趣的是,陈衡哲的丈夫任鸿隽看到小说初稿“很满意”。 两篇短篇小说或许可以预示后来以大学为背景写作的两种传统。《一日》是校园小说,反映校园生活,主要人物为学生,作者也往往为学生。《洛绮思的问题》是学界小说,反映学者的生活,主要人物为教师,作者也是教师。还有一类其实是社会小说,反映校园中的社会问题,作者通常是文人。《小雨点》堪称华夏学界小说的开山之作。其一,收入了第一篇校园小说也是最早的白话小说之一《一日》;其二,收入了最早的较为严格意义上的学界小说《洛绮思的问题》;其三,作者是华夏最早的女留学生,第一位女硕士,第一位女教授。此外,其他写过学界小说或者学人小说的女作家如冰心、庐隐、冯沅君、苏雪林等都是她学生辈。 两个故事都以域外大学为背景。《一日》是纪实性作品,确属必要。《洛绮思的问题》完全是作者人为的设定。这也反映出华夏大学初创时的现实。虽然《一日》也是留学生文学的第一篇作品,但小说没有强调这个侧面,中国留学生在其中只是惊鸿一现。留学生文学的肇始,短篇要等稍后的郁达夫的《沉沦》 (1921) 、长篇可能要等到苏雪林的自传体小说《棘心》 (1929) 了。 陈衡哲原名陈雁 ( 右边还有繁体鸟字,打不出 ) ,字乙睇,英文名 Sophia Hung-che Chen 。 1890 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书香之家,原是湖南衡阳的望族。 1911 年入蔡元培创办的上海爱国女校读书,不久学校关闭而转入另一所学校。 1914 年在上海考取清华大学留美生, 1914 年在美国纽约 Putnam Hall 女子学校学校, 1915 年进美国瓦沙大学 (Vassar College) 攻读西方历史,指导教师为系主任 Luey M. Salmon 教授和欧洲史教授 Eloise Ellery 。 1919 年毕业于瓦沙女子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并获得芝加哥大学瓦沙奖学金继续深造, 1920 年获得文硕士学位。同年,蔡元培校长聘请她到北京大学担任西洋史教授。与任鸿隽结婚。 1922 年辞去北大教职到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工作。 1924 年到南京东南大学 ( 任鸿隽任副校长 ) 任教半年,随后成为自由职业者。 1926 年出版《文艺复兴小史》和《西洋史》,后者多次再版。 1930 年又回北京大学讲授西洋历史一年。兼任太平洋学会中国理事,分别于 1927 年在美国檀香山、 1929 年在日本京都、 1931 年在杭州、 1933 年在加拿大班夫参加学会的会议。 1933 年会后重访美国包括母校瓦沙大学。 1935 年去成都四川大学 ( 任鸿隽任校长 ) 任西洋史教授,不到一年因批判赌场、烟馆和女人为妾被当地人称为汉奸被迫离职。 1936 年回到北京,随后辗转上海、昆明、香港、重庆。 1945 年起,在上海隐居,没有公开言论和文章。曾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但因身体原因从来没有参加过会议。 1976 年因肺炎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 附录:《小雨点》的版本和其中的小说 《小雨点》 1928 年 4 月新月书店初版、 1930 年 3 月新月书店再版、 1936 年 1 月商务印书馆改版初版本和 1939 年 6 月长沙商务印书馆再版本等。后两个版本内容一致,但新月的两个版本和商务的改版初版本不同。新月初版本书前有胡适的《胡序》、任鸿隽的《任序》和作者《自序》,收入《小雨点》《一日》《波尔》《老夫妻》《巫峡里的一个女子》《孟哥哥》《西风》《洛绮思的问题》《运河与扬子江》《一支扣针的故事》十篇小说。新月再版本去掉《胡序》和《任序》,增加《再版后记》,解释抽出《胡序》和《任序》的理由。商务改版初版本则以《改版自序》代替原来的《自序》,冠,以《老柏与野蔷薇》代替《巫峡里的一个女子》。因此两版共收 11 篇作品。 小说发表的年代,白话小说尚未完全成型,与散文也没有截然不同的区分。多数作品都接近于散文。在两版的 11 篇作品中,《陈衡哲散文选集》 ( 百花出版社, 2004) 收入除了《一日》《巫峡里的一个女子》和《洛绮思的问题》外的其余 8 篇。小说、散文、书信及自传作品选集《一只扣针的故事》 ( 叶君主编,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5) 则只把《运河与扬子江》和《老柏与野蔷薇》归入散文,其余均列为小说。《西风:陈衡哲小说》 ( 罗刚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则收入了《小雨点》中全部作品。我个人倾向于百花版的对小说和散文的界定,只有《一日》《巫峡里的一个女子》和《洛绮思的问题》为小说而非散文,而且《一日》多少也有叙事散文的成分。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辗转反侧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菤葹 》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满纸荒唐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91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马识途与科研创新
热度 4 wangdh 2020-6-29 12:14
老马识途与科研创新 王德华 每到春天,喜欢在院子里走走,看看新开的花儿。一年年也就记住了哪些地方在什么时候会开什么花,甚至哪棵树会早一点开花。这就是所谓的经验。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是这样的道理,积累的经验多了,做起事情来会方便一些,目的性强一些,成功率会高一些。 有了经验,很多事情就会慢慢固定下来,在某个时间段就会沿着熟悉的路线去看期待中的花儿了,如北京三月颐和园西堤的山桃花、圆明园五月的牡丹和六月的荷花等。 今年有一天去看院子围墙边上的月季花,花儿都还没有开,回来的路上,在一个拐弯处看到了一株很漂亮的矢车菊,蓝色精巧的花儿,很鲜艳。 有一天转到另一条路上,在一处看到了盛开的美丽月见草,尽管只有几朵,很是喜欢。前些日子还惊喜地发现这里今年竟然有一片二月兰,远远看那一团紫气,煞是美丽。 昨日从楼后面走,路边有一片田旋花,开得异常繁盛。惊喜地看了许久。 能够有机会欣赏到矢车菊、美丽月见草、二月兰、田旋花,都是偶遇。 出乎意料的惊喜很值得回味。实际上,只要走进大自然,每天都有新的风景,有时偶遇的风景比计划要看的风景可能还要美丽。经常不走的路,偶尔去走一趟也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联想到做学问。 我们做科研,很多时候是凭个人经验,凭个人经历和视野有时候就会有些想当然。老师喜欢对学生指指点点,年轻学生也容易迷信老师,因为相信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无论对生活还是对学问都是很重要的,但科学研究中很多重要的发现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是意外,是偶遇的。重要的科学发现,一般不容易设计出来。所以按部就班地做科研,难以有突破。 我觉得科学研究中的这个“偶遇原则”应该很重要。如何在详细严谨的研究计划执行中,多创造一些“偶遇”的机会,对于当今的科研创新应该很关键。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6248 次阅读|8 个评论
交往沟通超越差异—看电影《绿皮书》
Mech 2020-6-27 22:56
《绿皮书 ( Green Book , 2018) 》在第 91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故事片奖不久之后,就在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电影院是第一次去,虽然步行时间可控,但走错了路,还是迟到错过了开头几分钟。那个电影院似乎是去过的最小的影院,深藏在居民小区中。 《绿皮书》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绿皮书》真有其书, 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 ,供黑人司机用的旅行指南。音乐家 Don Shirley 真有其人,司机 Tony Lip 真人是 Frank Anthony Vallelonga Sr. 。当然,像世界上几乎所有论题一样,电影究竟是否再现历史真实有不同看法,这里就存而不论了。 电影属于旅行故事,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非裔音乐家从纽约启程,往南部去开巡回音乐会。雇用了意大利裔司机开车并处理杂务,相当于司机兼助理。顺便一提,意大利裔往往信仰天主教,非金发碧眼,不是传统认为美国最主流的 WASP 。路上遇到因为南方种族歧视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故事比较平淡,缺乏强烈的戏剧性。但由于音乐家和司机之间,黑人出于经济和文化的强势地位,产生许多喜剧效果。 电影的对白非常精彩,涉及了很多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话题。例如,勇气, Being genius is not enough; 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 例如,孤独与被动, The world is full of lonely people waiting to make the first move. 例如,尊严的力量, You never win with violence.You only win when you maintain your dignity. Dignity always prevails. 例如,认真, My father used to say, whatever you do, do it 100 percent, work like you work, laugh like you laugh, and eat like it's your last meal. 顺便一提,音乐家帮助司机给妻子写信。信的质量大为提高,以至于他妻子知道有人帮忙代笔。这是一封直抒己怀的信,用词浅显,但情真意切。 When I think of you, I’m reminded of the beautiful plains of Iowa. The distance between us is breaking my spirit. My time and experience without you are meaningless to me.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 is the easiest thing I’ve ever done. Nothing matters to me but you. And everyday I am alive, I’m aware of this. I loved you the day I met you, I love you today and I will love you to rest of my life. 还有更高级的修辞,有些华夏所谓“赋比兴”的意思, The trees have shed their leafy clothing and their colors have faded to grays and browns. I saw a millions of trees all dusted with snow just like out of a fairy tale. I would count the hours, minutes and seconds until you are in my arms.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不管其具体场景,该电影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不同的人如何共同生活在一个社会中?这是一个艰难的问题。在宏观层次上,现在也不能说已经有了答案。在个人微观的层次上,一方面正视差别的存在,另一方面设法求同存异。通过交往沟通,不仅理解差异,而且理解对待差异不同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慎施于人。这个知易行难。微信朋友圈已经高度同质化,看到有些言论也让人莫名惊诧。这时候,不妨阿 Q 一下,对自己说电影台词, There are all kinds of people in this world. They don't have a choice, but you do.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罗马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古装老港片 真爱无敌 — 看电影《玛琳菲森》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 谍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看电影《让子弹飞》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 — 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重看《列宁在十月》 成长与舍弃 — 看电影《玩具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 2 》 看电影《新喜剧之王》 看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 “过去的好时光” — 看电影版《唐顿庄园》随感 克服恐惧驾驭命运 — 看 3D 电影《星球大战 9 :天行者崛起》 蛮云瘴雨晚难收—看电影《传染》 眼开眼闭长明媚 — 看电影《失明》 看韩国电影《流感》 梦回吹角连营 — 看电影《第一滴血》 一树红梨更惆怅 — 看电影《柳如是》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读《人类的艺术》
热度 1 Mech 2020-6-23 22:53
《人类的艺术 (The Arts of Miankind) 》作者是以史话闻名的房龙 (Hendrik Willen van Loon 1882-1944) 。英文版初版于 1938 年。前辈翻译家衣成信译自 1944 年重印本,由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 年出版,分上下两册。推测是读博士期间在闵行镇上某个不起眼的小书店所购。八百五十页左右, 32 元,不到交大博士生助教月津贴的十分之一,也不到鞍山钢院副教授月薪的十分之一。这种比较通俗的书到手后都会通读,虽然我完全没有印象了。最近又拿出来看看,就是重读了。 作者所称的艺术,主要是美术和音乐,也涉及戏剧。以西欧为主,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荷兰画派、洛可可等,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也有少量篇幅说到古埃及、伊斯兰、波斯、俄罗斯、印度、中国、日本等。总体上是一部鸟瞰式的西方艺术通史。书中不少插图为作者手绘,别有情趣,只是当年的书用纸都比较差。 作者对艺术持进化的观点。“世界在不顾一切地前进,谁也阻挡不住。 (p.736) ”那种进化是有涨落起伏的进化,而不是线性单调或螺旋式周期的进化。如作者在结束语中所述,“我真心相信,一切事物的成长,都有其进化过程。我的进化论与人不同的一点是,它不像螺旋阶梯那样上升。天下没有这样简单的事。进化像大海的波涛。波涛涌起,体积逐渐加大,动量逐渐加大。波涛涌至顶端,化成水花四溅的云雾。然后波涛退向低处,以前的那个程序,立时又重复起来。波涛向上隆起,加大力量,达到顶点,但它在碎成水花云雾之前,它冲向比它刚才所在更远的地方。人类的文明发展规律,似乎与此类同,它不是时刻站在原地不动,而是时时刻刻拼命向前奔跑。 (p.828) ” 艺术史是以大师作品为代表。我上课讲力学史也是聚焦于大师,这个套路开了方便法门。作者甚至给出了音乐家和美术家的排行榜。文无第一,何况艺术,真是难为作者了。在 657 页和 658 页,有手绘的山峦图,每个山峰是位大师,山峰的高度就是大师的历史地位。在音乐家中,最高峰上写着贝多芬,稍低的山峰是巴赫和莫扎特,再低些是韩德尔,以及几乎持平的海顿和巴赫的几个后代。在美术家中,最高峰是伦勃朗,稍低几乎接近的是委拉斯贵支,然后是哈尔斯和米开朗基罗, 再低些依次是提香和凡·代克,更低些是几乎持平的拉斐尔、达芬奇和鲁本斯等。我对音乐家的大师榜没有什么异议,但对美术家榜有些怀疑。作者似乎低估了文艺复兴中的大师。当然,依照他的进化论,这些出现较早的大师也只能如此。这是不是说明其进化论史观也可商榷? 阅读后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强调和渲染的人生的不确定性,毕竟作者的进化艺术观是有随机涨落的。“人生的玄妙之处在于,人生的一切,绝对不可预卜先知,人世上的许多事,完全缺乏逻辑。 (p.627) ”“人生中的好事不是等来的,也不是谁有资格谁就能得到的,全是凭机遇,在好事发生的时候正好赶上。为了使那些讲死理的好好先生感到安慰,我必须补充一下,那些对走鸿运事先有所准备的人,比那些丝毫无准备的人更善于利用他们的机遇。但是,至关重要的是,在出没无常的幸运女神光临某地的那一刹那,你必须在场。 (p.477) ”这样就是苏东坡所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当然,人生还是需要坚持,即使是“缥缈孤鸿影”,仍可“拣尽寒枝不肯栖”。 作者不太相信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理论。他引用马奈的话,“一切都很简单,如果你一开始就画出来了,那好极了。如果你没有画出来,你就从头再来一遍,直到最后你把它画出来了。别的做法,都是瞎扯淡,白浪费时间。 (p.19) ”又用鲁本斯的创作实践说明,“关键是你的才干,你若是会干,怎么也不得了。你若是不会干,怎么也干不了。你的环境,就像你用来速写的一张纸,或者你在作画时,站着也好,坐着也行,反正都一样。 (p.452) ” 书中有些议论和史实也耐人寻味。“米开朗基罗的伟大,在于他的深刻的不满。不是对别人不满,而是对自己。 …… 一切智慧,都出自这种深刻的不满。一切伟大的艺术,也出自这种深刻的不满。 (p.380) ”器小易盈,有些人作出点儿东西就没有了平常心,以至于对他人客观的评价极其不满。商业化应该是提升而不是降低了艺术水准。“贝多芬是第一个靠印刷自己的乐谱出售,来维持生活的音乐家。 (p.646) ”李斯特则是第一位职业演奏家,而提香似乎是第一个靠卖画致富的艺术家。史学家难免追忆过去的好时光。勃拉姆斯“属于一个已不存在的文明,但我们仍能理解他的语言 — 一个诚实的人说话时所用的语言,他有话要说时,他令人愉快地侃侃而谈,但他不胡扯。 (p.822) ”顺便一提,我最初的音乐史常识来自《约翰·克里斯朵夫》,那本书以后要是重读,一定有新的体认。 作者的书初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年。 追求崇高与纯粹的浪漫主义大师瓦格纳成了希特勒的精神导师。作者意识到这种危险。 “到处弥漫着有毒的极端民族主义的气氛。神经发育不健全的小男孩和有自大狂的煽动家,看到他们行将扮演的角色是齐格弗里德、洪飞、沃旦、罗恩格林走向自己不可抗拒的命运,并被召唤重建伟大神王沃旦的王国,是及其危险的。让·雅克·卢梭在他的著作中胡说八道,然而他却造成了名为法国大革命那样的巨大动乱,把世界带到自我毁灭的边缘。理查德·瓦格纳就是我们现代的让·雅克·卢梭,但他肯定比他一百五十年前的前辈,更加危险。因为他对我们讲话时,使用的语言,远远超过文字的威力。他通过人类从未想过的最辉煌壮丽的音乐,来跟我们讲话。 (p.816) ”读到此,“于我心有戚戚焉”。 对艺术史的理解,与作品的欣赏关系密切。以后或许可以再重读。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783 次阅读|1 个评论
重读《爱经》
Mech 2020-6-19 22:56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以神话故事集《变形记》闻名。我看了汉语节译本,还买了原版的完整英译本。这次要说的是奥维德的一本小册子《爱经》。应该算是名著名译,译者为诗人戴望舒,我年轻时读过他全部诗作。《爱经》是从法语节译本转译,据说节译本是洁本,删掉了其中淫秽色情猥亵的内容。原文的标题很平实,《爱的艺术 (Ars Amatoria) 》。或许因为是罗马帝国时代的作品,颇古,因此标题译为《爱经》。 《爱经》篇幅不大,汉语节译本不到七万字。分为三卷。《如何获得爱情》《如何保持爱情》《女人的良友》。前两卷是从心理和社会角度对青年男女的指导。后一卷更从服装化妆仪容言谈床第等方面对女性进行更具体指导。总体上是鼓励青年人主动地争取爱情,不要受经济社会地位等限制,也不要被性别所左右。“我不是为有钱的人来教爱术的;那出钱的人是用不到我的功课的。他们是用不到什么智慧的,但他要的时候,他只要说‘收了这个罢’就够了。对于这种人我是只好让步的:他们的得人欢心的方法比我强得多。 (p. 58) ” 我重读的目的当然不是为该书所称的实用目的。因为我不需要,而且时过境迁现在也未必有用。我更感兴趣的是罗马帝国初期的文化史。例如,当时人们对于诸神的看法。“诸神祇的存在是有用的,而且,因为有用,我们且相信他们的存在的吧。 (p. 38) ”又例如,人们对于宇宙起源的看法。“宇宙起初不过是一团混沌,其中也不分天、地和水。不久天就升到地面上,而海又环围着地面,而空虚的混沌便变成各种的原型了。 (p. 74) ”这个天地起源的说法,也写入了《变形记》。甚至还有当时的社会风尚,“我们的时代真正是黄金时代:用黄金,我们使恋爱顺利。 (p. 65) ”最有兴趣的各种注解,特别是译名与现在常用的不同,是对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常识的检查考核。 该书也不是完全没有现实意义。其中也有不会过时的人情世故。“心平气和是合于人类的,正如暴怒是合于野兽的一样。 (p. 121) ” 更何况古今中外,“渣男”的套路都差不多,红颜薄命的原因也类似,如孔夫子《论语·学而》所谓“巧言令色,鲜矣仁。” 总体上《爱经》有趣可读。不过比起《变形记》,还是差远了。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满纸荒唐言—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Mech 2020-6-17 22:54
《教授出家》 2011 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向《红楼梦》致敬,几位主要人物都来自天庭,男主人公最后出了家,就是返回天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故事发生在南海之滨的市属大学崇德大学,时间主要在 2005 年前后。 男主人公奚广元是中学教师的孩子。据说是父母造人之时母亲还自顾自地看书,因此生下他只会读书。 1989 年大学本科毕业,到远郊区的一个县立中学教历史。自己钻研,成为唐史专家。后来负笈东瀛,在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推测在 2000 年海归到崇德大学。该校党委书记但金戈是他大学本科的同学,高薪聘请他出任历史系主任。他当中学教师时娶的妻子正在北京陪儿子准备高考,他原先也打算去北京任教。在崇德大学,奚不仅在学术界声名鹊起,由于其毅然回国的爱国行为也受到高官青睐。完成《武则天详考》,并着手写十卷本的《世界文明史》。“五年来,他自认为对一切人都无恶意。他凭借着自己在学术界的一点名声,为系里的年轻教师争取发表论文的机会;为他们晋升职称游说得口焦舌蔽;为老教师的工资、看病报销、退休待遇去争吵。在这方面,他不是一个很能干的人,但确是一个很认真地、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去争取福祉的人。 (p. 118) ” 现实向书呆子奚广元展现了人性的险恶。泰国巨贾的女儿章曼俐在他家里发生了所谓“内衣事件”。章曼俐有研习历史的天赋,并得到奚广元的精心指导。奚对她也有些非分之想。两人在奚家中,单纯的章曼俐脱下内衣展示上面的图案。奚广元突然跪求与她上床,不仅遭到章的拒绝,而且被邻居历史系的单身女教授发现。女教授私下扩散,章父通过官方渠道抗议,而且逼迫和诱骗奚广元提供了对自己不利的书面证词。当年晋升教授没有得到奚广元支持的校党委副书记姜福裕匿名在网上攻击他,网民骂声一片。他无法回应,只能不理睬。“所谓超然,其实就是怯懦的代名词。怯懦没什么不好,只要不卑鄙。 (p. 126) ”没有任何人为奚说话,受到他帮助的人也都与他反目成仇。有人分析,“您一个人拿的岗位津贴是别人的三倍。这是一种不公正。出于正义,人们本能地期待您垮台。 (p. 123) ”学校剥夺他教学权利,让他到资料室专心研究。他一时茫然。“他坚信,通过奋斗,自己可以攀上高峰,让别人仰视自己。他做到了。但正在当他习惯于被人仰视的时候,却又一下子被推下谷底,变成了众人的鄙视对象。 (p. 166) ”他一度想自杀,被暗中爱慕他的女学生于小河所救。于小河勤工俭学到他家当钟点工,照顾他生活。 命运再次对奚广元露出笑脸。他牵头申报的博士点获得批准。市委赵书记打算在在他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他于是又身价百倍。有非常美好的职业前景。“在赵书记强力支持下,中国的历史学研究还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您每年有足够的资金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广邀海外翘楚,纵论东西方历史重构之宏伟设想;经常参与世界顶级学术会议,发出当代中国的学术强音,当选世界性机构的理事,受聘国外著名大学的教授、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当您头发银白时,桃李近千,博士近百,学术地位如日中天,何愁‘当代陈寅恪’的桂冠不从天而降?一介书生,荣耀至此,尚有何憾?一生足矣! (p. 216) ” 奚对是否当赵书记导师他举棋不定。顺便一提,这个转折我觉得不太可信。除非是直辖市,一般的市委书记似乎不应该有这么大的能量;如果是直辖市的市委书记,不会在意博士学位。 奚广元头疼病越来越严重。相继访问了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和两教源头印度,但都未见好转。另一方面,已经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的章曼俐把《武则天详考》译成英文出版,洋洋三大卷,并在后记《向恩师谢罪书》中说明“内衣事件”是她主动扯下内衣。后来那本英文专著在国内出了节译本。章曼俐来看望奚广元。两人不愿意“担了虚名”,这是《红楼梦》中晴雯的话。章主动与奚滚了床单,然后约定不再见面。奚广元出家为僧。于小河退学到农村中学当教师。在寺庙里担水时,奚广元跌下深涧不治身亡,咽气前要求“深殓”。 上面所述只是奚广元的尘世履历。小说第一章是从天庭写起,恰如《红楼梦》的第一回是女娲氏炼石补天大荒山无稽崖之类。奚广元是太上老君的坐骑独角犀牛犀老九下凡,但金戈是天庭的土拨鼠田小七受委派下凡监视犀老九。章曼俐在天庭则是曾被犀老九偷窥如厕的小龙女,受委派诱惑犀老九。与犀老九一起下凡的还有狮子狗卷毛三太郎和菲飞猫曲美丽。似乎大学对下凡神仙很有吸引力。狮子狗下凡后成了老教育家资深学者毛之宇。那只猫在凡间是什么人,我没有注意,看得比较匆忙。后来奚广元已经知道自己的前世,但在人间被视为精神病。当然,如果不想从小说读出“乱力怪神”,读者不妨把这些六合之外的因果作为神经错乱者的幻觉。“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又是《红楼梦》中的话。 虽然小说仙凡双重结构全面向《红楼梦》致意,但与《红楼梦》不同,小说谈到了对大学的不同认识。奚广元似乎把学术界包括大学看成竞技场。“在走出校门之后,个个都像外星人,以说大人物的坏话为乐;在不经意之时扔出一块砖头,把一个学界名流打得头破血流,权威扫地。而后,他们就成名了,成了某一个谁也看不懂的问题的权威。当他们洋洋自得时,突然,他的师弟或师妹飞起一块板砖把他打得头破血流,匍匐倒地;那时候,他们还不会忘记扬起血污的脸,对着飞板砖的师弟或师妹说一声:‘好呀!’ (p.36) ”这种看法也不能说不对,尤其对我不熟悉的文科。事实上,西方学界相对主义盛行,学术标准式微,这种不以追求真相构建知识为目的的研究也在意料之中。但这样想的学者似乎不容易快乐。总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 也有更现实的观点。在但金戈看来,大学是精神病治愈所。“用精神病人来治疗精神病人,需要一批不是精神病人的正常人来做领导。 (p.54) ”学术则满足人们的崇拜需求。“一个社会总要崇拜某种东西,否则就会崩溃。有的人崇拜权力,有的人崇拜金钱,有的人崇拜所谓‘知识’。特别是年轻人,他们的幼稚集中地表现为对于知识的崇拜。而国家也认这个,他们把学术看作是国家脖子上的项链,是体面的装饰。 (p. 53) ”“支配世界的不是学术,而是权力和金钱。 (p.51) ”这种疯人院模型,本质上与前面的竞技场模型也非对立。疯人院模型强调社会功能,竞技场模型强调学界本体。 小说也提到知名学者的作用。“一个系,拥有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学科带头人,不仅可以提升每一个老师的身价,而且有望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p.55)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工作单位能够为自己提高身价 (p. 226) ”这些话其实都有几分道理。只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知名度的学者往往羁傲不逊,而且待遇不到位就可能跳槽走人。能提高自己身价的单位,从业者呆着就不会太舒服。 与多数学界小说类似,该书总体上对学术体制有负面的看法。作者借奚广元之口解构了学术研究。“历史研究本质上就是一种游戏 (p. 29) ”借梵天大神之口,审判了中国知识分子。“你是一个道貌岸然而又卑鄙庸俗的浊物,你是拘谨胆怯而又贪食好色的浊物,你是一个无用之物。你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是你。 (p. 261) ”借奚广元之口否定了人文学者的幻想。“我从小有一种迷误:以为人生在世应该建功立业、立言立德。我为此奋发图强,忍辱负重,一旦有了一点名气,就以为众人需要我,以为我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可以影响世界,受到众人的顶礼膜拜。现在看来,十分可笑。人与人的关系是极其脆弱的,热脸蛋在一瞬间就可以变成冷屁股。所谓世界的需要也是一种假象。作为人文学者,自以为可以给世界指点迷津,也是一种可怜的自慰。而且,一个人一旦成名,就对他人构成威胁,他人就渴望我消失。我臭了,消失了,就是对他们的最好帮助。 (p. 276) ” 如果这些都是虚幻,让学界从业者如何安身立命? 作为学界小说,该书在国际常识方面还是有些欠缺。“中国的历史学论文很少可以入选到美国的 SSCI ,但你把 ’prof. xiguangyuan’ 敲进去,赫然跳出四篇署名论文,而且都有一定的引用率。 (p. 18) ”事实上,任何人名这样检索,结果都是“检索后没有发现记录。”因为输入姓名的格式不对。此外,“引用率”的说法也有些莫名其妙,应该是引用数。文科的学者似乎不区分“引用率”和“引用数”。我有次答辩,考官很可能是教育学的专家,就问我论文的“引用率”。以我年轻时好为人师的热情,会给专家解释,引用率没有单位,引用数的单位是“次”。那样我的答辩可能就过不去了。当时只是告诉考官引用次数,好在人家也没有继续追究。 作者达江复,本名徐葆耕。 1937 年生于北京。 1955 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力发电专业, 1960 年毕业并留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 1981 年晋升文学副教授, 1990 年晋升教授。历任中文系主任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等。 2010 年逝世。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辗转反侧 — 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婚奇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体检2019
Mech 2020-6-15 22:56
“少则得,多则惑。”现在各种渠道,给我多个体检机会,反而有些无所适从。体检一直拖到 12 月初。首次在深圳体检。本来上半年就开始了,有几次已经预约,但又取消。 本来想早去早结束,但七点半出门,先是叫车停错了地方,然后堵车。过了八点半还没有到,快九点才开始体检。 各种项目与过去的差不多。多了肿瘤标志物化验、经颅多普勒和肺 CT ,另外超声波项目似乎比过去多。感觉体检标准比上海的高。物以稀为贵,或许我这样的人在深圳相对更稀缺些。 安排还算有条不紊。先是抽血,不知道是我血管不好,还是护士技术不行,扎了好几次才见血。排得比较慢的主要是超声波和多普勒。特别是多普勒,开始说要等到下午。我已经买了离开深圳的机票,那样就只好放弃了。后来在等 B 超中,找个没有人的时候,与工作人员商量一下,就让我做了。医院服务的态度很好,不清楚是普遍好,还是对我有些优待。实际上 B 超等的时间最长。 B 超之后,就用餐了。还有个饭后两小时的血糖,我决定放弃不做了。 眼睛有些问题,据说是白内障的早期。牙齿有些问题,如果有冷热敏感反应需要治疗,但我暂时还没有。内科检查说心跳慢,多普勒发现脑血流速度较快。这个有个体差异,所以需要与历史数据对比,我还没有历史数据,只能等下次体检再说。 B 超过去的问题是脂肪肝,去年已经大见好转,这次完全没有提。发现肾里有囊肿,前列腺有增生。 CT 检查后没有说什么。总体上应该没有太严重的毛病。 交表时,有位工作人员看我的名字,有些开心地说,是她打电话安排的。给她印象比较深,因为我很难约。我说以后争取上半年体检。现在看可能性不大了。 以后体检要早些出发早些开始。先做 B 超和经颅多普勒。早出发半小时,估计能提前结束 2 小时。非线性无处不在。 体检 2018 体检报告 2018 核酸检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夕阳残照—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热度 1 Mech 2020-6-13 22:54
郁小萍的长篇小说《教授楼》, 2002 年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通过发生在竹城大学教授楼中一宗谋杀案的调查,追溯了几位七旬、八旬退休教授的人生。故事主要发生在竹城大学,时间是 1996 年,但有大量回忆上溯到 60 年前,因此封底简介说是从 30 年代到 90 年代。作者标注“ 2001.3-9 完成于绵阳市”“ 2001.9-10 修改于北戴河”“ 2002.1-2 定稿于贵阳市”。证据不充分地猜测一下,竹城大学原型是四川大学,竹城在西南高寒区,从文章描写看未受日军兵火,而且四川大学旁边有竹子公园望江楼公园。 教授楼确切说是退休老教授楼,为八十年代中期省里为竹城大学 33 位退休老教授专门盖的三层楼房。前面三栋,每栋三层,每层三户,最后一栋只有两层,因为退休老教授只有 33 户。小说开始时,又在第四栋上加层,这时在第四栋发生了凶杀案。 被谋杀的是二楼 4 号的 80 岁退休教授娄建勋和他妻子孙隐秋。娄建勋出身富豪家庭,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孙隐秋大学艺术系毕业,能歌善舞,拍过电影。息影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认识娄建勋 ( 两所大学路途遥远,如何交往小说没写 ) 。回国后,住上海。 37 年上海沦陷,娄建勋到竹省一度在空军幼年学校教化学,学期结束辞职,办酒精厂,收入颇好,买地建了别墅。 45 年酒精厂爆炸,娄建勋送别墅贿赂校长,到竹大任副教授,一年晋升教授。 1949 年 11 月解放军进城 ( 四川只有重庆在 11 月解放,其余都在 12 月 ) ,又献住房和红木家具给解放军。留任竹大,但因为过去在空军学校教书,历史有问题,不能给本科生上课,只能培养青年教师。孙隐秋没有工作,自愿打扫宿舍的公共部分。长子是刻字工人,二女儿定居美国西雅图。娄建勋已经从来不读书,只是以女儿寄来美元自夸。脾气很坏,几乎骂遍所有人。 二楼 5 号住着生物系徐见仁、陆惠裳教授。夫妻在国内读本科,相继出国, 1945 年联袂海归,受聘竹省理学院。徐见仁出身富人家庭,管理家产的兄长听从他的建议,在解放前三年尽卖田产,躲过地主帽子。 49 年后政府留用,院系调整进了竹大。 57 年被定为右派。文革中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胆小怕事的妻子陆惠裳学术成绩更大。女儿陆林好在特殊年代,所嫁非人,饱受丈夫虐待,离家出走。女婿一度被怀疑是凶手,后来排除。受惊吓陆惠裳心脏病猝发不救身亡。徐见仁也大病一场。 二楼 6 号住着数学系高卓然教授和妻子夏静纯。高出生破落书香门第,艰难求学。 36 年与受过大学教育的夏静纯结婚。夫妻辗转任教大学中学,养家糊口。 1947 年高卓然受聘竹城大学数理课主任, 49 年留用, 52 年思想改造率先过关,“四清”时下乡与贫下中农相处很好,“文革”中受冲击甚至要自杀求解脱, 78 年以 70 岁高龄再上讲台受到学生欢迎。 75 岁退休。他的“人生原则很简单:好好做人,好好教书,荣辱不惊。 (p. 39) ”夏静纯在 55 年肃反时因为一句笑话被怀疑是反革命暗号,被隔离审查半年。 一楼 3 号住着文学系龚咏宾教授和夫人钱桂兰。龚咏宾出身富有的山西钱庄老板家庭。 17 岁时在老家与人结婚并生一子,读书后不通音信,儿子后来成了甘肃天江制药厂的总经理。后来还同另一为女助教同居,因女方调离断了关系。长期资助 48 年入学聪明美貌女学生黎文英,她因父亲是恶霸地主被处决而没有经济来源。黎文英毕业在竹大附中上课。几年后两人先同居后结婚,并有对双胞胎。几年后,龚咏宾同父异母的兄弟来,与黎文英两人私奔。一年后两人结婚才告诉龚咏宾。保姆田嫂知道两人密谋,但没有说破。他们走后,田嫂向龚咏宾说明她本名钱桂兰,嫁给田家,但没到新婚之夜丈夫就被抓了壮丁,生死不明。两人结婚,钱桂兰仍当保姆并拿报酬,经济分开。后来钱桂兰办过婚礼的丈夫从台湾来探亲。与黎文英生的儿子龚加淼是竹大美术系的副教授。跟女骗子结婚,女骗子也被怀疑是凶手。 一楼 2 号住着体育系的彭清肃教授和夫人张秀敏。彭清肃抗战时就读高中,喜欢体育,尤其着迷武术。抗战时逃到竹市当搬运工。 49 年后,请省搬运工会推荐竹城医学院体育教研室当保管员。院系调整进了竹大当保管员。后来通过工会系统推荐,发表篇保管员经验总结和颇有“神剧”范儿的中日擂台故事。又通过当年练武时国术馆同学的体委官员,拿到了国家级裁判证书。在 58 年“放卫星”中破格晋升副教授,工资由 30 元增加到 120 元。文革中被当了造反派的教研室主任迫害,下放劳动,工资又变回 30 元。后来到处上访,并献出保存完好的国术馆教材和讲义,更有恢复工作的老同学帮忙,落实了政策,还晋升了正教授。彭家与娄家共请一个钟点工。 一楼 1 号住着外语系藏安宅教授。他在 40 年代就是全国闻名翻译家,但奇丑无比,被称为“夜半歌声”。中年时娶了勤奋的丑女学生阮美勤。两人到牛津留学两年后海归竹大, 49 年后留用。后来发现他当过民国的县教育科长,取消了教师资格,到食堂当管理员。阮美勤继续当教师,还到黑龙江学习俄语。回竹城后病逝。 57 年发表右派言论,受到批判,但地位太低,也没有太大冲击。困难时期发现野菜吃法,有功而恢复教师岗位。文革中被关进牛棚, 76 年出来。退修前两年,解决了教授职称,并担任系主任,还与丧偶的裴莹华结婚。裴前夫是藏的同事,在文革中惨死。在调查和施工过程中,裴莹华受惊吓,精神病发作。藏家的小保姆在警察摸排时逃跑,一度被怀疑是凶手,后来排除。 小说还写了两个兴风作浪的丑角,一个还是正在负责加层工程的副校长。有老教授怀疑两人是凶手,但都被排除了。 警察耐心排查走访。老教授们又要洗清自己,又难免怀疑过去有旧怨的人。交往中多数人情商极低。警察先后确定几个怀疑目标,又相继排除。最后的结果有些无厘头。凶手原来是娄教授的侄孙。他在火车上被女人欺骗,只是想坐他占的座位,来点虚情假意,让他动手动脚,甚至许以婚姻。等他去找她时,发现她早不在。气恼中钱包被盗。想找娄教授借钱 50 元。娄教授不但不借,反而训斥他。一怒之下,掐死了娄教授,也杀了目击者娄夫人。拿走了 250 元钱。最终破案,被判了死刑。 尽管作者的本意或许是回顾历史,但无意中也说出了八十年代高校的特点。“同全中国所有的地方一样,竹城大学也从无所事事、闲而生事、说东道西、飞短流长的精神状态迅速转型,进入各管各、各忙各的竞争状态。大家能够以同一而公平的标尺,在比较同一而公平的起跑线上,理直气壮地争职称、争职位、争工资、争住房。 (p. 24) ”所谓“同一而公平的标尺”其实就是定量打分,今天看来完全不公平。以分房为例,“工龄是一年 1 分;荣誉称号—国际级 40 分,国家级 30 分,省级 20 分,校级 10 分;职称—教授 40 分,副教授 30 分,讲师 20 分,助教 10 分;职务—校长 90 分,副校长、院长 80 分,教务处长 70 分,副教务处长 60 分,系主任 50 分,副系主任、教研室主任 40 分…… (p. 25) ”现在当然不是这种标准,具有不同学校和地区可比性的业绩如国际级荣誉、国家级荣誉将有大到不成比例的权重。教师的流动或许是促成标准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还有耐人寻味的是,虽然领导和警察都对老教授们非常尊重,正在加层的民工野蛮施工,似乎对这些老教授的极度仇视。这或许与负责工程的校领导对这些老教授的蔑视甚至敌视有关。这些民工见了警察服服帖帖,一个警察就能暴打一群民工。这是否是社会矛盾的一种折射? 以凶杀案为线索写学界小说,在国内比较罕见。当然国际上不乏先例。我读过些比较另类的学界小说,如 Arther A. Berger 的文科选读本系列中的《大众传播谋杀 ( Mass Comm Murders ) 》和《哈姆雷特案:美国现代语言会议上的谋杀 ( The Hamlet Case: the Murders at the MLA ) 》,或者是 Marshell Jevons 的经济学普及读物斯皮尔曼探案系列的《边际谋杀 ( Murder at the Margin ) 》《致命均衡 ( The Fatal Equilibrium ) 》和《致死冷漠 ( A Deadly Indifference ) 》,还有些更传统的学界小说,在《学院大厦》中说到但我没有读过。顺便一提,外国的学界小说我只读过 20 多本左右,等读过 50 本以上,“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或许也可以谈谈了。言归正传,《教授楼》中谋杀案其实就激情杀人,完全游离在学界故事之外,颇有些“蝴蝶效应”的意味。当然,几位老教授的经历,有相当的代表性,因此也不妨理解成“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 作者郁小萍, 1945 年出生于贵州毕节。 1969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绵阳新华印刷厂作校对。 1978 年到《绵阳报》当记者。 1979 年报纸停办,到《剑南文学》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副主编,文学创作一级。 2010 年退休。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辗转反侧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菤葹 》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659 次阅读|2 个评论
辗转反侧—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
Mech 2020-6-7 22:55
冯沅君的小说集《菤葹》 1927 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初版作者署名为淦女士,再版改署冯沅君。初版包括四个短篇《隔绝》《隔绝之后》《旅行》和《慈母》,再版又增加了《误点》和《写于母亲走后》,其丈夫陆侃如为再版写了后记。这些小说收入《冯沅君创作译文集》 (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3) 和《陆侃如冯沅君合集 ( 第 15 卷 ) 》 (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1) 等。本文引用的页码是《冯沅君创作译文集》。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 编入了《旅行》和《慈母》 ) 中这样解释标题,“冯沅君有一本短篇小说集《菤葹》—是‘拔心不死’的草名”,后来在一封信里也说,“菤葹是一种小草,拔了心也不死,然而什么形状,我却不知道。”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前期,都是写女大学生反抗包办婚姻争取恋爱自由,特别是渲染了爱情与亲情的矛盾。两难之间,辗转反侧。当然,小说只是学人故事,那时候大学生无疑可以算学人了,或许还没有现在意义上的学界。 《隔绝》是作者的小说处女作,发表于《创造季刊》 1926 年第二卷第二期。女大学生隽 ( 左边还有个绞丝旁,但字打不出 ) 华离家六年后去看望母亲,被母亲关起来,以强制履行过去的婚约。小说用书信体,是隽华给男友士轸的信,记述被隔离情况,更是回忆他们相识相恋的情景。信由表妹传递。他们策划了逃跑,因隽华母亲有病彻夜未眠而失败。最后隽华在出嫁前夜服药自杀。故事洋溢着“五四”启蒙精神。“生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以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人们要不知道争取恋爱自由,则所有的一切都不必提了。 (p. 4) ” 《隔绝之后》发表于《创造周刊》 1926 年 49 期。故事的叙述者是前面《隔绝》中出现的表妹。她的姑妈就是隽华母亲得了病,正在服伺,突然得知隽华自杀。士轸来告别时,也在她身旁服药自杀身亡了。 《旅行》发表于《创造周刊》 1926 年 45 期。这是冯沅君发表的第二篇小说,如果把《菤葹》中不同的故事连贯起来,这个 应该发生在《隔绝》之前。有婚约的女学生与已婚恋人出去旅行十天,“每人旷了一个多礼拜的课,费了好多的钱 (p. 18) ”,度过了“梦也似的十天甜蜜的生活 (p. 24) ”。故事写了两人出门在外的种种细节。特别是在同床共枕时,经过天人之战,最终相敬如宾。女生还下了决心,要求恋人与妻子离婚,同时谴责自己狠心。从小说写作角度,这篇可能是几个故事中最高明的。 小说《慈母》发表于《创造周刊》 1926 年 46 期。故事的架构其实与《隔绝》有些类似,平行宇宙多可能世界中的个光明结局。母亲让离家六年的女大学生“我”回家。“我”担心母亲逼她履行婚约。让她同学香谷陪同,让她恋人莪如准备营救,并计划营救不成时两人殉情。回家后发现,母亲只是想念她了,后悔她离家前两人大吵,也没有制止她解除婚约。于是,“我”感慨,“假如我是个大诗人,宇宙间一且的美丽伟大我不歌颂,我只歌颂在爱的光中的和乐家庭。 (p. 33) ”最后母亲到车站送她返程。 《误点》是《菤葹》中相对复杂的故事,没有标注原出处。开始还真有些学界故事的样子,因为女主人公阮继之参加一场宴会。“有的是校长、教员,或实任博士夫人,或候补教授夫人;自然都是举止豪华,衣冠都丽。 (p. 34) ”阮继之在宴会后就收到了母亲病让她速归的电报,随后几天她都有些歇斯底里。她与同学好友渊如商量,也找来了恋人杨渔湘商量。他本来在北京读书,辍学去了天津教书。杨有些绝望,决定放弃教职去前线参军。渊如陪她回家,在车站渔湘送行,依依惜别。回家后发现,并非是母亲让她履行旧的婚约,而是长兄想让她嫁高官显宦之子,本人也是留美的法学博士,谈吐像名教授。长兄劝诫她,“不要认为恋爱是什么绝对的,无限的;世界上就没有所谓精神的、纯洁的恋爱,恋爱的构成要素,财!色!你现在相信你同杨的恋爱,就同某些人吃金丹养修成仙一般。 (p. 45) ”受母亲等监视,无法与渔湘联系,后来收到他托人转来的信,得知他所在的军队大败,他自己也受了伤,好在并不致命。他另托人以学校名义催她返校。这样,在哥哥送继之到车站。不料那天车晚点六个多小时,到晚上快戒严时仍没有消息。这就是标题所谓“误点”。继之决定先不走了,随哥哥回家。母亲很开心,但继之在慈母和情人之间难以抉择,暗自流泪。这是平行宇宙中的另一种可能,比《隔绝》要好些,但比《慈母》情况要复杂。 《写于母亲走后》发表于《莽原》 1926 年 10 月。写“我”的母亲去照顾即将分娩的表妹。临行前,母亲仍然担心退婚那家仍要履行婚约,因为男方仍没有迎娶。“我”被母亲弄得心烦意乱,在恋人志伦面前痛哭。不料志伦也痛哭,他父亲去世,母亲为他的事情也卧病在床。他不知道是不是要回去看望。在整体框架内,这个故事可以接在《慈母》或《误点》之后。 这些故事都是写有婚约的女学生克服家庭阻力与已婚恋人相爱,穷尽了逻辑上的各种可能,而家庭阻力主要是慈母之爱。“慈母的爱,情人的爱,两种爱构成了幕相互冲突的悲剧,特聘我来扮演这幕戏的主角;使我在精神上感受到五牛分尸般的痛苦。 (p. 34) ”这些故事似乎有一定的自传性。作者自己在 1917 年外出读书前已经与乡间富户子弟订婚, 1919 年有意退婚,到 1923 年才正式退婚。写作和发表小说时,她的男朋友是王品青。他本名贵珍,河南济源人。在 1919 年考入北京大学理预科之前,就已经与未婚妻正式结婚,是包办婚姻而非自由恋爱。 1921 年,升入北大物理系学习。 1925 年毕业后,到北京孔德学校担任中学教员。 尤其让人惊诧的是,小说仿佛有某种预见性。《旅行》中,“我总是不喜欢他出去,不论是买东西,或瞧朋友。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固由于怕他跑得心野了,抛荒他的功课。他方面实为我自己怕受独处的寂寞。 (p. 22) ” 王品青似乎真“抛荒他的功课”,交往六年后,冯沅君与王品青分手,就是觉得他“学问浅薄”,因此两人“志趣不合”。冯沅君虽然写小说,其实是学者;王品青更像文人。王如故事中所述“他说他什么都可以牺牲,可以不要,但他不能离开他的爱人。 (p. 23) ” 冯沅君中断他们关系后,特别是得知冯沅君与陆侃如恋爱后,他就与世长辞了。当时和后来都有人说王品青是因为失恋发狂而死。周作人在《永日集·关于失恋》中的说法较为公允,“品青的死的原固我说是肺病,至于发狂的原因呢,我不能知道。据他的信里看来,他的失恋似乎是有的罢。倘若他真为失恋而发了狂,那么我们只能对他表示同情,此外没有什么说法。”还分析了他性格。“品青是一个公子的性格,在戏曲小说上公子固然常是先落难而后成功,但是事实上却是总要失败的。公子的缺点可以用圣人的一句话包括起来,就是‘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在旧式的婚姻制度里这原不成什么问题,然而现代中国所讲的恋爱虽还幼稚到底带有几分自由性的,于是便不免有点不妥”。“品青的优柔寡断使他在朋友中觉得和善可亲,但在恋爱上恐怕是失败之原,我们朋友中之□□大抵情形与品青相似,他却有决断,所以他的问题就安然解决了。” ( 引文均见岳麓版《永日集》 98 页 ) 。 作者冯沅君原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易安、大琦等。 1900 年出生于河南唐河的书香之家,其父是清朝进士,其兄是哲学名家冯友兰。 1917 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 1922 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并开始文学创作。 1925 年毕业,到南京金陵大学任教。 1926 年在北京中法大学授课,并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从事古典文学研究。 1927 年秋到上海暨南大学和中国公学大学部任教。 1930 年秋,到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 1932 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班,专门从事古典词曲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 1935 年回国,应聘到河北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任教。 1938 年起在战火中辗转避难,短期受聘迁往四川的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 1942 年在迁入四川的东北大学任教,后随复校到沈阳。 1947 年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1958 年随学校从青岛迁往济南,任山东大学教授,据说是共和国第一位女性一级教授。 1955 年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74 年病逝。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履历”
Mech 2020-6-5 22:54
女儿上个周末回家,带来桌游“人生履历”。动员我们参与游戏,据说能预防老年痴呆。 游戏确实非常复杂,既有运气成分,也有一定的运筹因素。女儿担任讲解。结束算分时,妻子以 1 分之差成了人生赢家。或许女儿就顾着讲解了,得了第三名。不过,我对于规则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下次再玩估计能有所改进。 我的强项是财产数额比较大,有三张比较大额的房产牌,但牌的张数也是记分项。我的私人目标是多才多艺,每类牌都收集齐才计分。我的社交牌太少。职业牌的数量重要,我只有两张,先是实习生,然后就领退休金了。拿退休金就不能再选其他职业牌,这是主要失误之处。另外,过早拿了养老金,因为到老年阶段才能代替金钱牌,但那时候金钱用处已经不大了。 玩过后有些体会。首先,在游戏过程中,金钱健康社交等都是工具,与最后目标没有什么关系。其次,区分功能牌和状态牌,前者最后在老年之前就适时出手,不要留到最后。最后,理解自己的私密目标和公开目标,有针对性地留牌。 游戏觉得确实很复杂,有些烧脑。但原理也像真实的人生,需要均衡,快乐、知识、职业、健康、人际关系等,不能有所偏废。玩牌对于现实人生也有启发,只是我这个年龄已经不需要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