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随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随感

相关日志

学店学渣—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大学生日记》
热度 1 Mech 2020-10-25 22:59
万迪鹤的长篇小说《中国大学生日记》 1934 年由生活书店出版。标题或许多少有些误导。小说其实并非日记体,而是由 72 篇札记或速写构成。这种风格与许多“校园小说”多少有些类似。只是该书笔法有些类似于谴责小说或者黑幕小说。作者所写故事发生在上海的所谓“野鸡大学”,教育质量与校园风气或许与国立大学不可同日而语。顺便一提,不要把该书与阳翰笙的《大学生日记》 ( 收入《阳翰笙选集 (1)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混淆,是完全不同的两本书。后者是典型的左翼文学,反映了大学生在白色恐怖下积极参与政治运动。《中国大学生日记》中故事的时代不清楚,但已经在一二八事变就是 1932 年之后,推测是是小说出版之前一两年, 1933 年前后。时间跨度差不多是一学期,似乎是大学最后一年的第一学期。 “我”的学校原来在辣斐德路 (Route Lafayette ,以法国将领命名, 1943 年改为大兴路, 1945 年改为复兴中路,横跨徐汇黄埔 ) 上的颖邨,靠近甘世东路 (Route Kahn Gaston ,以法国领事命名, 1943 年改为嘉善路,属于徐家汇 ) 路口。学校关张,转入小说所述的学校,推测在过去的江湾乡 ( 现在属于虹口区 ) ,靠近闸北的地方,因为学校在天通庵站和江湾镇的步行距离内。学校有两栋房,操场像三十年没有耕种的荒地,四面用一人多高的竹篱笆围起来。学校有班车到虹口。 学校是上海的一所私立大学,就是人们所贬称的“野鸡大学”,但也有九年的历史。属于卖文凭的学店,学费宿费等一学期一百几十元。不仅还要买书,连考试卷子都需要学生花钱买,两毛钱六份。 住得很不舒服。喝的水有异味。“我”与七位同学租间民房烧饭吃,房租五元,雇个厨师每月工资十元。四个人一个房间,其实住三个人。室友老季爱开玩笑,与“我”关系不错。两人经济状况不好。室友老董不喜欢开玩笑,当时忙于恋爱,每天最多两天要写封情书,也会收到封情书,同时与另一位女同学关系暧昧。他经济条件似乎好些。 听课有要求,缺课三分之一不许参加考试。学生有“上课证”,上课时放在讲台上,教师签名。第一次课,发还学生“上课证”时还可以问问学生的情况。虽然是私立学校,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缺课多了不许考试,有些学生需要雇人到课堂上听课。 他们七门课中有四门的教授都是姚老头子。“这位老头子在武大当过教授,在南高当过教授,现在来教我们,而且是我们的系主任。 (p. 27) ”他的课有中国学术史、文字学、音韵学和论文指导课。还上些“我”没有选的课程,如中国政治思想史。“他讲学的态度,对于许多许多不独有消极的批评,破坏。而且有积极的理论发挥,作为他破坏的建设。 (p. 17) ”例如,对于孔子,他既批判“毛学”以胡适为代表的二毛子之学,也批判“辫学”以三家村学究为代表的曲辫子之学。但我看作者的课堂记录,好像也没有高明之论。作者看来,老头子是教授中最有趣。“他有特别的见解,他敢于将自己特别的见解讲出来,他敢于接受我们的发问;别的教授可不同了,你一发问他便要红脸,看起来连他自己,也不大相信他自己可以跑上讲台的。 (p. 20) ”道统上属于今文学家,把孔子视为宗教政治思想领袖,觉得他的“托古改制”其实与陈独秀所作类似,并为陈独秀不懂韬光养晦遗憾。他的建议之一是大学要成立国学院。学生通常也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也主要是同房间三个人逗弄老头子,先与他唱反调,再表示接受他的意见,然后看他兴奋得手舞足蹈。他也有些古怪的想法,如认为有鬼,鬼在夜里统治世界。即使老头子的课,也有学生不准备教材,上课不听或听不懂,还在先生进教室前在黑板上画他的像,并写了“姚老夫子”。 另三门课至少有两门的教授差强人意。“美术和现代文艺”由位江北口音的教授上。用的教材是马查的《欧洲文学发达史》和弗理契《艺术社会学》,思想倾向左倾。“讲得并不怎样好,可是这是口才的关系,从他那不流利的讲话,迟钝的动作,很容易知道这位讲书的是很没有天才的,就是说:他没有表现自己的能力。 (p. 34) ”与学生的讨论也只是各执己见,不理解对方立场。“词选与作词”汪教授讲。他上课发油印的讲义,然后就按照讲义一句句念下去,只是在其中加上苏白的语气词“呀”。有位教授是校长小学时的好朋友,当年在校长马上被疯狗咬时出手打死了疯狗,他是北大的学士,兼着校长室秘书和图书馆主任。讲文化史的曹先生,“在文化界因为他专会抄占旁人的东西,同时也因为他有一个小小的书店,所以也就薄有名望了。 (p. 51) ”还有门“国学概论”课,没有说那位教授讲。 后面大部分内容写学生生活。与通常校园小说那种热情与朝气不同,这部小说描述的校园生活无聊猥琐。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称为“反校园小说”,套用《 1984 》等“反乌托邦小说”的说法。学生们在学校中感受到的是无聊。图书馆很小,还兼着阅报室,藏书只有十多部。彼此交流不多,都觉得很寂寞。出去散步还是觉得无聊。作者当了长袍去相对便宜的光华影院看电影,国泰影院更贵。姚老头子讲到“始于袵席”还要“乐而不淫”,就有许多学生去旁听。“我们每天生活上的活动是被动的,不生兴趣的。周围的事物使我们只感到生活是枯燥无味,寂寞无聊。所以我们常用闲话来解救这枯燥寂寞无聊的生活。 (p. 113) ”所谓“闲话”就是八卦女生。“男子们当经济能力不能占有一个女人的时候,他是喜欢将女人们的丑行拿出来引为快谈的。 (p. 245) ”这些男生一方面嫌女同学丑,另一方面有机会还要动手动脚。 当然,也有充实生活的方法,“挽救没落的方法多着啦:投稿,拍大作家的马屁,一天工作十四小时让眼睛近视到八百度, ……(p. 222) ”不过都不容易。例如,“文化市场是被人垄断的,你不论如何也打不进去;绞尽了脑汁写得一篇文章。你挂了号寄了去,而且附上可以挂号寄还的邮票,但是每每邮票没收,文稿没有下落;邮资牺牲了,时间和心血白花了 (p. 31) ”这当然是现实,但像沈从文那样没有背景完全白手起家的作家也有不少。 小说虽然不是日记,但以第一人称写成。“我”似乎有些左翼倾向,大体上属于进步青年,认识水平高于同学;但自制能力比较差,经常交不出伙食费,但有朋友送他二十元,他拿去赌球输光了。结尾快毕业时,“我”幻想有几个做大官或发大财的亲朋,让“我”跟着当小官或发小财。 当年大学生的社会地位比较高。似乎过去看回忆录,学生上街示*威,阻止他们的警察都称呼学生“老爷”。小说中,“我”去家推测有慈善属性的免费医院看牙,不需要排队优先就诊。许多学生其实都是穷人,但平时也有校工伺候。 小说无疑会有夸张的成分,但还是可以看出当时所谓“野鸡大学”的情况。那些学校里的学生觉得,“教书的思想糊涂,青年们头脑简单,图书馆里没有一本可以看的书籍,有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使我们消闲娱乐,整天苦闷着。 (p. 99) ”“在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贫乏的环境里,是不该有做学者的希冀的。 (p. 55) ”人们一说民国大学,往往就是西南联大之类;一说民国大学生,就是那些富有盛名的文理大师。这其实是时光的美化。任何时候,大学都分等,有卓越学府也有骗钱学店;大学生也分层,有学贯中西的学霸,也有不学无术的学渣。《中国大学生日记》的意义,在当时是批判,在现在就是提醒人们学店和学渣的存在。 作者万迪鹤, 1906 出生于湖北仓埠。早年留学日本,具体学历不详。抗战时居重庆任供职军委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生活贫困,患肺炎数年后, 1943 年病逝。除长篇小说《中国大学生日记》外,还有短篇小说集《火葬》和《达生篇》。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开山之作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命题作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辗转反侧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菤葹 》 春蚕到死 — 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戒指》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云中锦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春痕》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望洋兴叹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棘心 》 文人魅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宿舍楼中的家长里短—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蔡小容 ) 》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校园内外的几幅速写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大学逸事 》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杜鹃啼血猿哀鸣 — 学界小说丛谈之《高等学府》 满纸荒唐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博士之难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缺氧》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828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士之难—学界小说丛谈之《缺氧》
Mech 2020-10-11 22:56
继《大学之林》后,朱晓琳又出版一部学界小说《缺氧》。最初发表于《小说月报 ( 原创版 ) 》 2011 年 4 期。我看的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 年出版的单行本。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可能为 2009 年前后,因为小说快结尾时提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那是 2010 年 4 月发布的。也可能在 2003 年至 2008 年之间,因为小说中提到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故事发生在上海市 F 大学,为虚构的大学。似乎暗指复旦大学。不过在 2011 年之前,复旦大学没有第三附属中学,有三附中学的高校只有华东师范大学,三附中在金山,离最近的古镇枫泾距离似乎不在自行车骑行范围之内,与小说不符合。 小说主要用第一人称方式写成。通过对博士论文剽窃的处理,展现了博士的生存困境以及高校中与社会上错综复杂的关系。小说中“缺氧”指有位海归太太当年羊水早破导致胎儿脑缺氧,产生永久性损失。其寓意为学者尤其是博士生和博士们的生活艰难,甚至大难临头。小说也借书中人物之口,抨击大学的现状。“我们还生活在鲁迅的时代。……鲁迅先生曾经质疑中国人的理想,‘便只是纯粹兽性方面的欲望的满足 — 威福,子女,玉昂 — 罢了。然而在一切大小丈夫,却要算最高理想了。我怕现在的人,还被这理想支配着。’ (p. 202) ”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在 F 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工作的女博士曾玲。她博士论文及其相关期刊论文的调查和处理是小说的主线。 在曾玲 30 岁生日时获悉,她被人举报博士论文有两章是抄袭,要受到学术监督委员会的调查。她确实使用了前年前认识的俄罗斯访问学者未发表论文中的数据,后来俄国学者的论文发表了。与导师丰凯信教授商量后,找到监督委员会名单,其中有位丈夫许弘扬的棋友历史系徐舜波教授和导师的邻居日语系刘祖安教授。曾玲与丈夫拜访了徐教授,送上近千元的高级棋具。曾玲单独拜访刘教授,送上近千元的普洱茶。会议由徐教授主持,刘教授提议等进一步弄清事实再作决定。刘教授向曾玲透露他知道举报人以及送外评专家。曾与丈夫带着礼品盒包装咖啡去拜访,被刘教授严词拒绝。曾玲理解他的意思,单独去拜访,忍受他的骚扰,知道了举报她的是同门师妹和好朋友王小青,而外审的是她导师的同学社科院东欧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韩永一,王小青在跟韩教授作博士后。他正在与曾玲的导师丰教授争夺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会长职务。国际期刊也就曾玲论文的剽窃问题给学校发函,提供了比对证据。函件被在办公室当秘书的许弘扬扣下。学校甚至请丰教授退出会长竞争以息事宁人,有人在网上揭出韩永一学术著作抄袭,点击甚多,原来是丰教授的学生买了水军,丰教授终于当了会长。 在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刘教授参加其他学校答辩与女博士 K 歌通宵忘记了第二天上课,被革除监督委员会委员。徐教授因为网恋被女方丈夫告状到学校,学校不再延聘已经 63 岁的徐教授。尽管博士论文还没有定性,曾玲调离教学岗位,先给美国海归教授当助手,然后到导师主编的期刊当编辑部主任。她接受了王小青一篇稿子,并在导师出国期间,主动向韩永一约稿,修复了与他们的关系。韩教授表示可以放过她的抄袭。那位被抄袭的俄国学者回答上海,担任领事馆二秘。答应出面证明他的数据中有曾玲的工作。两人大玩暧昧,曾玲疑似出轨。她丈夫到郊县的附中挂职副校长,也出轨该附中的女教师。 一时太平无事后,曾玲又不顾领导和丈夫的劝阻,坚持申报留给田副校长亲信的副教授职位。学术监督委员会再度开会,她丈夫也交出了国际期刊的函件,而原来答应为他作证的俄国人因从事间谍活动被驱逐出境。这样,委员会撤销了曾玲的博士学位。这意味着即将到期的 F 大学的工作不会再续约。曾玲丈夫许弘扬因为同居女友怀孕,要求离婚,她同意。她导师的对头韩永一出任校长。导师拒绝学校延聘退休。师妹王小青代表新上任韩校长表示,她虽然没有博士学位,仍可以留在学校工作。曾玲原准备离开上海,在小说结尾处,她到西藏支教。许弘扬的女友接受开发商表哥馈赠,有套市值百万的房子在许名下。表哥承接学校工程出了事故,东窗事发。许自首,获得从轻发落,与女友结婚到外省中学教书。小说开篇就说明的愿望,“捧住这个来之不易的饭碗,为了生活,为了买房,也为了我和丈夫在这座大城市坚持下去,直到变成真正的上海人。 (p. 2) ”终于没有实现。 小说中还写了与女主人公曾玲一起被指控剽窃的两位博士生,英文系的吴红旗和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盛鹏飞。吴研究莎士比亚,导师是副校长田矛,一直在帮田干活,没有时间研究。抄袭了 30 年代的一本老书。盛与香港讲师共同获得数据,但抄袭了那位讲师发表文章中对数据的描述。吴找到他所抄袭书作者的儿子,也是举报人,给他 5000 元,私了。后来,那人得知他导师是副校长,再要求在校图书馆工作,也得到满足。后来,导师为争取校长,决定牺牲吴,批示要从重处理。已经在做博士后还准备到英国访学的吴红旗在网上揭露导师学历是买来的假文凭,已经与国外教授的利益交换等。田一度北被双规。但有高层人士发话,有惊无险,调到另外所学校当正校长。盛鹏飞因为抄袭问题失去工作,自己开个小书店。利用老教授去世,后人不识货,大量清理图书时淘到些好书,赚些钱。“这世界上你以为值钱的东西没准在别人眼里根本就是一堆垃圾。 (p. 112) ”另外也购买学校领导收到的珍本善本图书,实际上就是洗钱。他生活挺滋润。当然,体制内的人,总是把体制外的生活想象得比较容易。 小说顺便还写了高校中其他一些问题。如别处真实发生过的多名老教授联合举办国家奖申报造假,学生论文抄袭及其与反抄袭系统斗智,聘请外国水货教授换取外国教师对领导子女的资助,学术期刊出卖版面人情稿等等。快结尾处所写高校去行政化,校长不具有级别,基本是作者一厢情愿地想象。那时候,现在有级别的校长副校长都纷纷试图外调,保住自己的行政级别。这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小说试图再现高校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中国大学里待过的人多半很清楚校园围墙内人际关系的特点,通常是同学、师生、同门师兄弟姐妹之间盘根错节,因而你永远无法知道跟你一个办公室面对面坐的同事有何背景。可以说,在高校特定的人事环境下,以真诚之心结交朋友与盲目树敌一样,都是相当愚蠢的行为,…… (p. 22) ”现在多数教师不用与同事对面对坐办公室了吧?这方面,作者写得可能还不是很到位。主要是小说中争夺的标的比较少,没有机会把各种关系都动员起来。 至于小说中渲染的学术腐败,“即使端正学术风气决心再大,手段再硬,在高校同行或外人看来只不过是你没将家丑掩盖到位而已,并非什么高尚之举。 (p. 30) ”我真觉得没有那么严重。真正的问题并非学术腐败,而是学术水平还不够高。 总体上,作者还是比较客观地描写了大学的各种负面现象,风格上与《大学之林》一脉相承。就我个人偏好而言,觉得《大学之林》更有意思些。《缺氧》的故事有些单薄。 作者朱晓琳, 1956 年出生于上海。当过工人、机关干部、翻译。上世纪 90 年代留学法国,在里昂第二大学获法国现代文学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 1975 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诗歌、散文多种。学界小说除《缺氧》外,还有《大学之林》,并有留学生中篇小说结集《永远留学》。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开山之作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命题作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辗转反侧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菤葹 》 春蚕到死 — 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戒指》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云中锦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春痕》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望洋兴叹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棘心 》 文人魅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宿舍楼中的家长里短—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蔡小容 ) 》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校园内外的几幅速写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大学逸事 》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杜鹃啼血猿哀鸣 — 学界小说丛谈之《高等学府》 满纸荒唐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185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读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热度 3 Mech 2020-10-8 13:13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部经典著作。初版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才有多人合译的汉译本。我看的是中文大学 2001 年版,增加了王德威教授为 99 年英文再版时写的导言,王教授的《现代中国小说十讲》也是有洞见有启发的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否有简体字版本我不清楚,估计没有。这几年一直在找些学界小说看,因此读现代小说稍微多些,有了感性认识。重新读小说史,或许有新的体认。 该书覆盖从 1917 年到 1957 年,分为三个阶段,初期 ( 前十年 ) 、成长期 ( 随后十年 ) 和抗战胜利之后 ( 最后二十年 ) 。每个阶段一编,以不限于小说的鸟瞰性文学概述为每编开始一章,后两编还各有一章 CCP 作家的专论。除了结论一章外,作家专论有 13 章,独占一章的有:鲁迅、茅盾、老舍、沈从文、张天翼、巴金、吴组缃、张爱玲、钱锺书和师陀,另外三章分别是文学研究会 ( 叶绍钧、冰心、林叔华和许地山 ) 、创造社 ( 郭沫若和郁达夫 ) 和资深作家 ( 茅盾、沈从文、老舍、巴金 ) 的后期作品。尽管评价是否公允见仁见智,这个名单基本上概括了现代小说史上最重要的作家。 作者对于小说的看法,可以用书中的话概括。“从鲁迅到张爱玲,我们不难看到他们作品的一个基本特色:他们对写实真诚,文辞没有什么宣传性。 (p. 428) ”“这些较优秀的现代中国小说,与当时一般流行小说比起来,其立意与观察重点都不相同。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特质,就是对中国当代生活认真而清醒的检讨。 (p. 428) ”具体的写作手法包括讽刺和自怜。“最切合写实主义的写作路线还是讽刺。这就难怪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锺书,以及其他优秀作家,或迫于需要,或出于自愿的选择了讽刺的笔法,来透露他们对现实丑恶的厌恶,以及防止人道主义对他们的强大压力。讽刺的反面是自怜:承认个人在这腐朽、颓废世界中的失败。早期作家,普遍地存有自我哀怜的作风。除了讽刺手法外,这是一种保持诚实,抗拒教条主义的方法。 (p. 429) ”“较优秀的现代中国小说,无论是属于讽刺性或人道主义的,都显露出作者对时下的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有足够的或充份的认识。 (p. 430) ” 人们通常认为《中国现代小说史》最重要的贡献是“挖掘”了两位作家,张爱玲和钱锺书,引起了广泛关注。钱锺书的所有小说 ( 只有长篇《 围城 》和结集为《人·兽·鬼》的四个短篇 ) 我都反复看过,非常喜欢。顺便一提,我能说小说全读过的作家其实很少,远的有鲁迅 ( 短篇结集于《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 和陈衡哲 ( 她作品也不多 ) ,近的有杨绛和王小波。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小说作品都不多。关于张爱玲,作者说,“人的灵魂通常是给虚荣心和欲望支撑着的,把支撑拿走以后,人变成什么样子 — 这是张爱玲的题材。 (p. 342) ”“张爱玲的讽刺并不惩恶扬善,它只是她的悲剧人生观的补充。人生的愚妄是她的题材,可是她对于一般人正当的要求 — 适度限度内追求名利和幸福,她是宽容的,或者甚至可以说是赞同的。这种态度使得她小说的内容更为丰富 — 表面上是写实的幽默的描写,骨子里却带着一点契柯夫的苦味。 (p. 356) ”张爱玲的早期小说我看过些,不是很喜欢。后期小说基本上没有看。以后也许找些与学界粘点边的,例如《茉莉香片》《封锁》《年轻的时候》《五四遗事》《殷宝滟送花楼会》 ( 其实是写傅雷先生的婚外恋情 ) 作为“学界小说丛谈”说说。 作者评价最高的作家是沈从文、张天翼、张爱玲和钱锺书。张天翼的书几乎完全没有看过,尚有印象的似乎仅是某个选本中的《华威先生》,感觉有些过于漫画化。沈从文的小说最近看了一些,选了些与学界有关的小说 ( 都非其代表作 ) ,准备分三篇在“学界小说丛谈”中说,已经贴过两篇,《 边缘体验 》和《 文人魅力 》。其他的重要作家,老舍的写过《赵子曰》 ( 《 遥观当年大学生 》 ) ,冰心说过小说集《去国》中有关学界的几篇 ( 《 命题作文 》 ) 。鲁迅和叶绍钧可以选谈几篇短篇,茅盾可以说他的很不出名的中篇《路》,郁达夫说小说集《沉沦》,其他的就不知道有什么学界小说了。 几乎所有写工农的小说我都不爱看。《中国现代小说史》部分解释其中的原因。“大部分现代中国作家把他们的同情只保留给贫苦者和被压迫者;他们完全不知道,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阶级与地位如何,都值得我们去同情了解。这一缺点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在道德意识上的肤浅:由于它只顾及国家的与思想上的问题,它便无暇以慈悲的精神去检讨个人的命运。 (p.77) ” 以社会底层为主人公的作品,“小说的基本困难:即是如何写出穷人所受到的迫害而不把他们写成仅是无情命运的牺牲品。无产阶级的文艺作品中,常将社会的罪恶渲染到绝非人力所能抗拒的程度,因而故事中的悲剧性便绝不能成立。 …… 无法写进一些更有意义、更值得玩味的人类行为。 (p.137) ”特别是那些最追求“进步”的作家结局都挺惨。作者也有解释。例如,关于关于蒋光慈、丁玲和萧军“这些作家的一生似乎比他们的作品更有历史意义, …… 不管他们的动机是如何的高尚,他们如此轻易地接受了 …… 主义的欺骗,就证实他们缺少智慧。而智慧是创作成熟文艺作品不可或缺的条件。 (p.239) ”“许多中国作家原先自动放弃个人自由,然后又拼命企图重获自由,可惜为时已晚了 (p. 295) ” 按照作者的意思,似乎个人命运悲惨就证明作者缺乏智慧,因此也影响作品。在这个意义上,作者推崇沈从文、张天翼、张爱玲和钱锺书也不无道理。沈从文和钱锺书在乱世中和光同尘,有惊无险,都熬到成为传说中一代大家的晚年。张爱玲仓皇出走,涉险通关,落得个平静离世,也算求仁得仁。张天翼不太了解。作者这种说法很有趣,甚至有启发性,但似乎有些实用主义的势利。 该书还吐槽某些文学史“非但得继续不断地修正,以便能适应官方反复无常的策略,而且,它还是一本陈年旧账的记录,巨细无遗的把那些‘功成身退’还没有出问题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罗列出来。他们得像博物馆中的收藏品般受到赞赏,但他们已不再是一种仍然能够塑造和影响时下写作的活传统了。 (p. 426) ”我最早读的就是这类文学史。我读大学时读过当时的中文系教材,四册本的《中国文学史》其实是古代文学史,还可以。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 ( 两书都是两册本 ) ,堪称作者前述吐槽的样本。 感觉作者总体上对现代小说评价不太高。作者认为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过于现实。“劳伦斯在他的《古典美国文学研究》一书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对于有想象力的作家,可谓金科玉律:‘勿为理想消耗光阴,勿为人类但为圣灵写作。’照此说法,那么一般的现代中国文学之显得平庸,可说是由于中国现代作家太迷信于理想,太关心于人类的福利之故了。 …… 事实上,这些作家往往把理想误作圣灵来侍奉。 …… 这情形,不但在文学界如此,其他知识分子受炫惑的人数也不少。 (p.427) ”另一个是作家缺乏独立思考。“衡量一种文学,并不根据它的意图,而是在于它的实际表现,它的思想、智慧、感性和风格。凭此尺度,多数的中国作家,犹如其他国家‘为主义而战’的作家一样,有好些弱点:道德感迟钝,缺乏风格与抱负,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人云亦云—这些都是由于文化过于一致化,或文人太爱结党集团的结果。 (p.433) ”这也符合孔子所谓“君子群而不党”的古训。至少算是一家之言吧! 我觉得在见识和趣味方面,《中国现代小说史》都堪称佳作。但受篇幅限制,作品史料方面有些单薄。以后可能还要看看那些篇幅巨大的著作,例如三卷本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470 次阅读|7 个评论
十月三日德国统一遐想(1990)
Mech 2020-10-6 09:59
十月三日德国统一遐想 — 步叶帅《远望》韵并用其一联 南柯梦中几衰翁 惊觉乌托一场空 红龙重生长城下 白熊垂死铁幕中 昏鸦三匝迷枯树 回雁兼程觅旧踪 柏林墙倒人惊叹 沧桑可鉴演变功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中锦书—学界小说丛谈之《春痕》
Mech 2020-10-2 22:56
冯沅君的《春痕》 1928 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收入《冯沅君创作译文集》 (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3) 、《冯沅君小说:春痕》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和《陆侃如冯沅君合集 ( 第 15 卷 ) 》 (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1) 等。本文引用的页码是《冯沅君创作译文集》。顺便一提,徐志摩在 1923 年发表过篇完全无关的短篇小说,标题也叫《春痕》。冯沅君的《春痕》篇幅不到三万字,是中篇小说。但出了单行本,所以就单独谈谈。《春痕》由女学者瑗如寄给她情人壁君的 50 封信构成,每封信以最前面两个字为标题。通信历时五个月,开始于 1926 年 12 月 27 日,结束于 1927 年 5 月 20 日。“以合摄影为定情之证,我也同意,我俩的恋史就此告一段落。 (p. 153) ” 《春痕》中那些信其实是由冯沅君给陆侃如的情书摘录改写。当时 26 岁的冯沅君在北京大学国学所作研究, 23 岁的陆侃如已经从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陆侃如写给冯沅君的部分情书,当时也作为小说《小梅尺牍》连载于《文学周报》,男女主人公名字分别为小梅和素秋。从 1929 年第 320 期开始连载,刊出 9 次 13 封信,从 1927 年 1 月 22 日到 3 月 7 日,总共一万三千字左右。 小说有选自《九歌·少司命》的题记,“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作者引用清人笔记《西堂杂俎·九五枝谭》解释,“含喜微笑,窃视流盼,玉钗挂冠,罗袖拂衣:色中佳趣,有过于此乎?盖好之深者,以微词相感动,精神相依凭,必荐枕而成亲,待宛颈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小时展现了一位有文艺气质的文科学者或者说有学者气质的文艺青年的生活理想。“我认为一个人固然要挺起脊梁作事,负责任,但世间还要优容一般有闲情逸趣的人,让他 ( 或她 ) 去‘愁’,去‘病’。他们能由愁病有了伟大的作品以点缀沙漠般的人间固佳,不然亦无不可,就他们的本身已是破除这冷酷的人间的空气。 (p. 127) ”“一方面企慕闲静清淡的生活,一方面尽点儿做人的义务 — 直接或间接对社会有些小贡献。这两方面并非根本不相容,但难得兼而有之。本来世间最难得的清福是:同知心合意的人儿谈谈古今奇文,看看行云流水,春花秋月,而且在另一方面又不是依赖他人,作人类的寄生虫。 (p. 147) ”在这种大道之下,读书不失为一种小技。“我虽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愁苦中讨生活,然而我仍然读书。我虽然认定人生没有意思,然而仍然努力工作。因为我认为读书是消遣岁月一法,所谓‘支离其心神’者也。因此,我愿你还是如前安心读书。 (p. 120) ” 伴随上述理想的,是淡然的趣味偏好。“谈话,写信,我均爱淡淡者;淡者有隽永之意,浓则除激动切急之情感外无余味矣。世间其他事物,如苦茗之与醇酒,牡丹之与梅花,墨画之与著色画,数者相较可见。 (p. 128) ” “我与人结交时,最怕的是当情谊最厚,结果不欢而散。 (p. 123) ” 正因为小说是由情书构成,因此非常散文化,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剧烈的情节冲突。事实上,小说中的情书都是在务虚清谈,没有什么实际的事情。很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味,此信只应天上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除了如前述谈人生理想美学趣味,还有谈诗论文,如“我对诗,主张七绝要风华宕逸,五绝要清警峭拔;前者要如美女簪花,临镜笑春;后者要如山中清溪,澄澈见底,其生冷冷。 (p. 122) ”具体的事情,只是后来议论了一下男友是不是出国,然后就两人一致同意定情了。小说行文雍容典雅,甚至被人指为“掉书袋”。我个人欣赏这种文笔。 关于大学里的情况,涉及不多,只是提到了教学。传闻有教师过劳死,但没有说是中学还是大学。“康某为家庭负担而拼命教书,竟死于教师休息室内。 (p. 134) ”女主人公课多时每天 5 节,“今晚因日间上课太多 ( 计五小时 ) ,精神疲倦,不能再用脑工作,便看《创造月刊》消遣。 (p. 140) ”心情不好时,尤其觉得上课可憎。“她觉得人活着没意思极了?干燥无味的生活!可恶的天如此长,到了六点还有太阳!明天又要上课,说应酬话! (p. 143) ” 最后八卦些题外话。冯沅君的退婚是忤逆其母亲意愿,那是《 菤葹 》中的主题。这里也涉及,“她害了她的双鬓斑白的老母,她害了那不能使她爱而至今犹希望破镜重圆的财主的儿子。 (p. 135) ”不算包办婚姻的未婚夫,冯沅君的两段恋情差异也明显。与王品青交往六年分手,与陆侃如不到六个月就定情了。在《 辗转反侧 》中已经说过,王品青分手后身亡当时引起纷纷物议,周作人专门写过文章《永日集·关于失恋》。与王品青分手的原因,冯沅君在给陆侃如的信中的解释,前男友“学问浅薄”和“志趣不和”。这封信没有收入《春痕》,作为书信体小说,另行发表。就是 EPOCH MAKING( 我翻译为《划时代》,其实是新旧男友划断 ) ,收入北新书局 1929 年的小说集《劫灰》。小说中主人公名称沿用了《小梅尺牍》而非《春痕》,男女主角分别为小梅和素秋。素秋在写给小梅的信中说,“在六年前,我是不知道‘爱’的,而且怕在异性朋友间发生‘爱’。但是,我的心肠是很热的,也可以说是颇有侠义之风,我要牺牲自己成全人家。某君虽然学问浅薄,但颇有才情,当时对我异常热,因此我想成全他,安慰他在人生途中所受的苦恼。不意数年朋友的结果,他处处负我的期望;我于此发现我与他志趣不合,我灰心之极!然而我自伤无知人之明,自寻这场烦恼,原想此生不再爱人,不想最近又遇你。 (p. 111) ”小说也写了前场恋爱的结局。“在我这喜和怕的境地中,有人拆了你的信,此信又为某君所见,他为之病了,终于移入了医院—他原来对我的爱情还未尽泯灭。已谢的花儿是不能复上故枝,我对他此时的状况,只有怜,没有当年的热情了—我自从感到他的志趣与我不合,我对他的热情就被灭心驱走了。 (p. 112) ”,其中“为之病”的“某君”应该就是王品青。顺便一提,《劫灰》中多数连学人小说也算不上,可能只有 EPOCH MAKING 和《林先生的信》例外,不准备在这个系列中谈了。 学界小说丛谈中已经说过好几位早期女作家的作品,包括陈衡哲、冰心、庐隐、苏雪林、冯沅君。说说自己外行的观感。陈衡哲的学界小说《 开山之作 》,虽说不上太高明,但确实是真正的学界小说。冰心无疑是重要作家,但小说并非是主要成名作,尤其是写学人的《 去国 》中诸篇是早期作品,在冰心小说中也非佳作。庐隐颇多产,但如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所谓,“相当拙劣的短篇和长篇小说作家”。说过她的长篇《 象牙戒指 》,以后或许还说说中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苏雪林后来以学者闻名,《 棘心 》是首部涉及留学生活的长篇小说。冯沅君后来专心学问,创作较少,小说集只有《 菤葹 》和《劫灰》,有些学生的故事;散文化的书信体小说《春痕》,应该算是出色的学界小说了,虽然作为小说或许比《 菤葹 》中的某些短篇逊色。夏志清所推崇的小说作家凌叔华几乎没有写过学界小说 ( 至少我没有读过 ) ,她笔下多是旧家庭中的传统女性,虽然偶尔也有职业女性。不过,她是学界小说《 英国情人 》女主人公的原型。 作者冯沅君原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易安、大琦等。 1900 年出生于河南唐河的书香门第,其父是清朝进士,其兄是哲学名家冯友兰。 1917 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 1922 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并开始文学创作。 1925 年毕业,到南京金陵大学任教。 1926 年在北京中法大学授课,并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从事古典文学研究。 1927 年秋到上海暨南大学和中国公学大学部任教。 1930 年秋,到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 1932 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班,专门从事古典词曲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 1935 年回国,应聘到河北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任教。 1938 年起在战火中辗转避难,短期受聘迁往四川的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 1942 年在迁入四川的东北大学任教,后随复校到沈阳。 1947 年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1958 年随学校从青岛迁往济南,任山东大学教授,据说是共和国第一位女性一级教授。 1955 年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74 年病逝。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开山之作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命题作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辗转反侧 — 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 春蚕到死 — 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戒指》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望洋兴叹 — 学界小说丛谈之《棘心》 文人魅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婚奇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宿舍楼中的家长里短—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蔡小容 ) 》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校园内外的几幅速写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逸事》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杜鹃啼血猿哀鸣 — 学界小说丛谈之《高等学府》 满纸荒唐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65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希腊神话之酒神
Mech 2020-9-23 22:53
酒神狄俄尼索斯 ( Dionysus ) 在希腊神话中地位有些特殊,是不是奥林匹斯十二大神都有不同说法,似乎只是候补成员。我个人感觉,他的故事也比较少,能记住就是他的信徒,手撕了不信他的国王。但是,他的雕塑等艺术作品很多,原因我不清楚。 赫西俄德的《神谱》记录他的出生和婚姻: And Semele, daughter of Cadmus was joined with him in love and bare him a splendid son, joyous Dionysus, -- a mortal woman an immortal son. And now they both are gods (940-942). And golden-haired Dionysus made brown-haired Ariadne, the daughter of Minos, his buxom wife: and the son of Cronos made her deathless and unageing for him (947-949). 引自 The Theogony of Hesiod translated by Hugh G. Evelyn-White 。即狄俄尼索斯是宙斯与塞墨勒 ( Semele )( 忒拜城创建者卡德摩斯 ( Cadmus ) 的女儿 ) 所生,娶宙斯之子克里特国王弥诺斯 ( Minos ) 小女儿阿里阿德涅 ( Ariadne ) 。他是宙斯与凡间女子所生的两个杰出儿子,另一个是大英雄而成神的赫刺克勒斯。 西方文化中,酒神精神代表非理性的迷狂和热情,尤其体现在艺术中。日神精神则体现在科学中的理性和秩序的。两者构成互补的而有库恩所谓“必要的张力”的两极。这种划分似乎为尼采《悲剧的起源》中提出,很早很早以前读过汉译本,现在记不准了。 我个人当然更欣赏日神精神,酒精过敏呀! 读希腊罗马神话传说札记 欲读书之希腊罗马神话 《希腊神话》 读希腊神话之伊瑞克提翁 读希腊神话之战神山 读希腊神话之雅典娜与波塞冬竞争上岗 读希腊神话之火神赫淮斯托斯 《赫卡柏》 《圆目巨人》 《在奥利斯的伊菲革涅亚》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4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杜鹃啼血猿哀鸣—学界小说丛谈之《高等学府》
Mech 2020-9-17 22:56
长篇小说《高等学府》 (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描述了在南京的东方大学 ( 从学校规模和历史以及校园特别是仙林校区的描写看像南京大学 ) 几位文科教师的命运。时间跨度很长,从 70 年代工农兵大学生开始,到 2005 年底基本上结束。 界定小说时间跨度的人物是尚金堂,也就是说小说从他开始,也基本以他为结束。推测 50 年前后出生,来自安徽农村,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 1973 年毕业后留校在东方大学中文系教书。开始时,他“勤奋读书,敏锐读人。 …… 低姿态。 (p.3) ”“没有一位同事不觉得他坦率得足够可爱,他真诚得足够可靠,他卑微得足够可怜,也便对他失去了戒备,失去了抱怨,失去了敌意。 (p.4) ”师从 1979 年晋升教授 ( 占了中文系当年唯一的指标而得罪所有的可能晋升者 ) 的“国学泰斗”高昌录获得硕士学位,弥补了工农兵大学生的学历缺陷。高教授有当众说话全身发抖的毛病,无法讲课,觉得生无可恋,在 82 年去世了。尚很早当了教研室副主任。深谙学术政治。“系里的事情,很难说。说简单,真简单。说复杂,真复杂。简单的事情可以复杂得变成理不清的千丝万缕,留下为世所诟病;而复杂的事情可以简单得变成如同一阵风吹过,说没有就没有了。那得看是什么人在遭遇什么样的事情,还得看这个事情有什么样的人来处理,更要看着事情牵涉到谁的利益且还与其他岁的利益相联系。 (p.27) ”平时沉默寡言,讲课时处于亢奋状态。 1980 年升任教研室主任。 1983 年晋升副教授并当了系主任。 90 年代成立人文学院,担任副院长。与院长李崇宵私交不错,李认为,“尚金堂城府深,心眼多,世故老,但是,他读了足够多的书,有了足够多的思考,作为朋友,未必可靠,然而,作为谈话对象,则是融融泄泄的,可以享受思想对称的休闲与自在。 (p.232) ” 95 年前后,文学院独立,尚成为文学院院长。在院长任上,开始党同伐异,顺之者昌逆之者卡。自己当了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教育部名师,还拿到个一千万的重点项目。不料在世交之际,在洗头房嫖娼,被旁边蹲守的警察抓获。负责该案的警官杨伟,是他昔日的学生,因为课堂上讥笑人家的名字而结怨。虽然学校出了五千罚款,低调处理,但名誉一落千丈。院长被免职,大项目由他人负责。更麻烦的是,有人检举他的经济问题,更有知情的旧情人倒戈。 2002 年被检察院羁押。 2003 年因贪污罪判刑 10 年。在监狱中受到狱霸欺负。在狱中“没有文明,没有礼貌,没有教养,野兽生存要领是第一规则。 (p.388) ” 2005 年,得知妻子与其情人触电身亡,自己的旧情人乘机吞没他儿子卖房子的钱后,留下遗书自杀。但似乎未遂。 像所有小说男主人公一样,尚金堂身边也有几位女人。首先是他在安徽老家插队的知青妻子司马红革,南京人,推测 52 年左右出生。 1974 年结婚并随他调回南京,在中文系打字室工作,勤奋而忘我。 1976 年成了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读哲学系,尽力但僵化。毕业时留校,当了校团委副书记。司马如此一帆风顺,原来有“隐形的翅膀”。她父亲是军队高官,虽然她在文革中带头抄自己家并改名换姓,她父亲了解她的情况,并请学校领导提携。 1983 年生儿子尚星。全家回归父母家,但兄弟等都是门当户对的婚姻,使得她农民出身的丈夫相形见绌。后来司马红革当了哲学系党委副书记。“说她无知,不忍;说她智慧,不甘;说她混世,不公。 (p.80) ” 1988 年,举办知情庆典时邀请了东方大学三大美男之首的副校长吴国杰。司马与吴在当年红卫兵造反时就认识,文革高潮时,司马 14 岁,吴 21 岁。 20 年后,司马通过父亲,帮忙吴拿到了自主招生资格。 88 年底与吴校长一起随团出访美国 16 天。 90 年代成立人文学院,担任党委书记。与吴暗结连理。 2002 年在丈夫被检察院控制的翌日,与吴国杰在 5 星级宾馆鸳鸯浴,因漏电两人身亡。“两个人没有相互亲密,没有相互依靠,而是各自挣扎、各奔东西的绝命逃逸姿势。 (p.374) ”到死她也不知道尚金堂另有情人并生有一女。 尚金堂的婚外情人是系办公室主任杨小兰,比尚小 7 岁。纺织女工,在 1975 年结婚, 1979 年丈夫段龙山从淮阴市委调入省委当办公室主任,她随调到东方大学中文系当办公室主任。两人工农结合,有了婚外恋情。 1983 年与司马红革相差几小时生了他们的女儿,取名段若雪。有孩子后,两人关系开始变冷。 1986 年,小孩越来越像尚,他们害怕,就断了关系,让杨小兰很鄙视尚金堂。不过阴差阳错,还是被段龙山发现。他已经查清楚自己不能生育,而且做了亲子鉴定与女儿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一直疼爱女儿,决心争取女儿孤立妻子,女儿也更喜欢父亲。他决心要报复尚金堂。 1990 年曾作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对口抓东方大学的政治学习,但活动很快结束。 90 年代中期,尚与杨重温旧梦。杨力主尚私自设立小金库,以他的名字在银行开了户。经手接受回扣并代为保管,还以尚的名义购买了新版奥迪轿车。另外给主管的吴国杰副校长和财务处长五位数的红包。尚嫖娼被抓后,她与他彻底断交。后来在有人举报尚时,段龙山告诉她,全部交待事情,可以保证不涉及她,她就把所有财务方面的问题就势推给尚金堂。尚的儿子把房子卖了,钱存在卡了给杨求她找关系疏通,她没有帮忙,也不承认收钱。尚金堂入狱后,杨小兰升任文学院副院长,又升任党委书记。 尚金堂还被其貌不扬的女博士生色诱,发生性关系。女博士因为留校不成,四处举报。李崇宵指出她的文章都是尚动手所写并托人发表,然后又加以引用。事情暂时平息。女博士在四川工作后,继续举报。 1996 年学校给尚不能招女研究生的处分。女主角青年教师梦飞入学后不久,尚开始骚扰。先是当面动手动脚未遂,后来就是出差时不断写信。 尚金堂或许可算亦正亦邪,男二号是李崇宵完全是正面人物。他 1951 年出生于干部家庭。登场时是 77 级哲学系的学生,因在资料室读《圣经》与司马红革发生冲突。 82 年时,柳半仙预言在十年后有场婚外恋。 85 年李开始带研究生。 88 年前已经当了教授和哲学系副主任。 90 年代成立人文学院,担任院长。对文史哲都有高论,聊起天来都引经据典。思考一切,连对歌女、妓女都有高论。“从理论上分析,他们具有多种能力,有浪笑的能力,有狂野的能力,有进退自如的能力。有情、有义、有泪、有愁、有福,即使是娼妓,她们也懂得感恩,懂得守信,懂得羞耻,懂得罪恶,懂得抚慰。从主顾们的角度来看,她们更称主顾的心,因为她们不会在物质上或精神上驱使他们,也不会以冷淡或麻木将人类本能的享受堕落为无尊无义的睡眠附属品。不过是交易而已,双方都平和。 (p.330) ”“李崇宵说话刺耳,又很固执,认死理,但是在尚金堂看来,他是个聪明人,既实在,又仗义,是个可以交往的朋友。 (p.230) ” 99 年儿子毕业拿到 MIT 的全奖到美国攻博后,与妻子分居。 2000 年,妻子提出离婚,他净身出户。 2002 年,前妻去美国照料儿子的生活。 2003 年,他与梦飞结婚。婚礼中,听他母亲说梦飞是他大哥的私生女,受惊昏睡 48 小时。这期间,梦飞投河自杀。他知道梦飞死讯后发疯。前妻从美国回来照料他。 10 个月后,李崇宵生活可以自理,去了西藏,皈依佛门。 李崇宵也有妻子和情人。妻子康郁敏, 1944 年出生,比李崇宵年长 6 岁。 85 年出场时是建筑学院工会副主席。当年李的父母发配新疆时,生活艰难。康的父亲是兵团团长,给他们关照,后来两家联姻。康品行无可挑剔,但两人就是合不来。康其实早发觉李崇宵和梦飞私情,吐槽一通,“你同情她是孤儿,你没错。他钦佩你有学问,也没错。你们一来二去的,谈得来,有谈不完的话,更没错。我就是不明白,我父母去年都过世了,我现在也是孤儿了,我也钦佩你有学问,你怎么成天跟我没有话说呢? (p.308) ”想给梦介绍男友来挽回婚姻,但李、孟都不配合。 1964 年出生的梦飞,是李崇宵的硕士生,后来成为他的情人,并最终结婚。她是非婚生女孩,出生就被生父母遗弃,由街边酱油铺的夫妻收养。有音乐天赋,小学就学习过琵琶和钢琴。 81 年中学毕业时,受老师奇葩,推荐到东方大学德语专业,而更好的学校留给了有背景的学生。毕业留校。德语教研室院主任佟竹对她多有赏识,并建议她留校后读哲学的硕士。大三时被美术系的绘画世家弟子张小谦追求,开始谈恋爱。 1985 年跟李崇宵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刚入学,养父母就车祸身亡。在回乡返南京途中,也发生车祸,共同经历生死一线。 86 年时,张小谦以画家经过训练的观察力,从眼神和面部表情发现,梦飞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爱上了导师李崇宵。两人分手,张去伦敦攻读油画理论的博士学位。 1988 年梦飞通过答辩,仍在德语教研室任教。晋升讲师条件最好,但没有成功。先前德语专业 5 门课不及格的学生留校,半年后就晋升了讲师。 1992 年在中文系跟尚金堂攻读博士学位。不过,尚因为学术也因为私人关系不愿意提携她,甚至拆台。不仅否定她的学术,而且贬低她的人品。 1995 年学位论文答辩,专家不懂,但还是一致认为是优秀论文。 1999 年到德国研究半年。此前曾因为早孕到医院打胎,但没有告诉李崇宵。教学研究都不错,但讨论晋升时票数总是不够,只有院长一人投她支持票, 8 年还没有晋升讲师。特别是德语教研室主任罗援朝总给梦飞穿小鞋,罗“对城里人多少中带有些敌意。 (p.113) ”在尚金堂看来,“她让身边的女人觉得极端地不自信,让身边的男人觉得极端地不自在。要把她拿下,很难;不把他拿下,很不甘心。 (p.369) ” 本来梦飞性格阳光,善解人意,有学生缘,有男人缘,有快乐缘。婚礼后得知丈夫原来是亲叔叔,受刺激投河自杀。外国语学院为她开追忆会,所有领导到场,追认为副教授。 还有几个相对次要的人物,形象也有特色。梦飞的大学室友,留校教研究生英语的田甜,年轻漂亮,天真活泼,受到听课的研究生喜欢,但遭其他同事嫉妒。她已经看透晋升等的黑暗,“教研室谁会为你说话?系里的评委,谁会为你说话?由院系领导组成的校评委会,谁真正了解你?他们之间有的只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交易,指望谁为你说话? (p.170) ”写了本书后,只关注教学,也不申报职称。但这样也遇麻烦。其他教师命题用了现成的六级考试试题,没有参加命题的田甜给学生练习恰好也用那道试题,被诬陷为透露考题。受邀为博士入学英语试卷命题,主观题没有附答案。北京的余司长专程来南京,备了厚礼,请她讲解试题。问题、要分的人络绎不绝。田甜绝望而且沮丧。去了北京,认识校友中文系的本科生陆亦篱。后来他成了逃犯,叛逃美国。 6 月中旬,田甜回宿舍收拾衣物,回北方老家去了。 海归博士谷雨时, 1994 年到东方大学。引进他的吴校长得了 20 万奖金。但他在国内读师范专科英文,在中学教书几年后考取了中文硕士生,在美国一个州立大学拿个博士学位,研究英语名词对汉语名词的影响。没有什么文化,连傅雷是何人都不知道。回国后发表论文困难,只靠编论文集挣点工分。虽然是文学院副院长,但受到尚金堂排挤。后来在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黄又璜授意下,连续写了 5 篇论文批评李崇宵,但李未予理睬。又撰文批评梦飞。黄帮他申请了 10 万元的基金项目。提出 3 万元现金给黄,又用 4 万元给他报销出版费,还当枪手把黄的书翻译成中文。但翻译质量太差,香港商务印书馆拒绝出版。黄就不再理睬他。 1999 年,他离开南方大学,去广州某民办大学,有 50 万的安家费和 30 万的科研启动基金,当了主管人文学科的副校长。离开时谷雨时给校党委书记和检察院检查长段龙山写了举报信,举报尚金堂的经济问题。 哲学系主任 “左南山的品行、德行、学术、休养堪称一流,这是有口皆碑的,不过,他也是有了名的‘三无先生’ — 家中午财权,手头无闲钱,身上无现钱。 (p.80) ” 左后来听从柳半仙的建议,去了香港定居。 小说用相当笔墨写了“黄光年之死”,也耐人寻味。哲学系的名家黄光年教授,在 78 岁生日庆典上,突然发现自己的新著上有第二作者蓝天玉,急火攻心,当场病故。蓝天玉擅自列为作者固然不妥,但也确实有其苦衷。他一直给导师黄光年干各种事情,包括专著的校对注释等学术性工作,也有买米、扛煤气包和通下水道等家务。晋级时老先生也不帮忙说话, 6 年还没有晋升副教授。黄光年的夫人佟竹对蓝表示了谅解,只要去掉第二作者,不希望给他太重处分。但在尚金堂建议下,蓝天玉还是离开了东方大学。黄光年与佟竹的婚姻也有传奇性。 32 岁的黄光年 1939 年娶的是比他大 13 岁的女医生佟重,她与前夫有 9 岁女儿佟竹。后来发现女儿的爱上了继父,佟重于 49 年与黄离婚,并带女儿离开,要求女儿永远不见黄。 55 年,黄又见到 25 岁的佟竹,拒绝她的追求。 58 年黄被定为右派送青海劳改,佟竹随行,并嫁给他。 20 年后,他们夫妻被当时的东方大学校长请回。到南京当天, 81 岁的佟重去世。 7 年后,校长去世,佟竹用德语发表了怀念文章。此举被尚金堂用笔名发表报刊文章批判,他还批判佟竹重回学校后不断要求个人待遇。 似乎有冥冥中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得小说中主要人物都以悲剧收场,这或许是《红楼梦》开创的小说传统。尚金堂白手起家,苦心经营获得的一切,几乎在转瞬间便失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有哲学大师气象的李崇宵,“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终于出家了。乐观开朗的梦飞,相信“快乐是一种需要历练的能力;学会旁观并欣赏讨厌并且排斥自己的人 (p.140) ”,最后竟然投河自尽。另一位正面描写的年轻女教师田甜被学校除名。结局有人死亡,有人入狱,还有人出家。使得整个小说,如同一场噩梦,醒后只剩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教师很少有善终的同时,行政系统里,似乎人人都能升官。 1988 年研究生处副处长乌子政,到了 2002 年成了校党委书记。或许作者把行政渠道上升想象得太容易。如果没有特殊背景,由副处长升处长,更不用说副校长、校长,要比副教授晋升教授难多了。 人物形象很丰满。尚金堂有清楚的变化过程,他的主张也未必错误。虽然他既有生活作风问题又有经济问题,但强调文化人的社会担当和道义感,也很有道理。反而是几个比较正面的人物,有些过于神圣化。 小说揭示了高校生活中的复杂性。高校行政化固然让知识分子反感,但知识分子本身其实也很不堪。“这个世界,坏就坏在知识分子,把理想当现实,把现实当虚幻,太不着边际,太不靠谱。 (p.83) ”这样其实比有些作者自以为是地给出个想当然的答案,还是要高明些。 小说篇幅巨大但结构谨严。凡是出场的人物,前后都有呼应,不论多么微不足道,很少出场一次就不再现的人物。而且如《红楼梦》那样,对人物命运有所预示。其中有位料事如神柳半仙。柳半仙,柳子轩,是东方大学六十年代天文系最后一届毕业生,精通《易经》,有未卜先知之术。 作者借李崇宵之口,说到文字的自律,“行文必须干净,思想必须清晰,表意必须层层递进。 (p.312) ”讲得很到位。小说未必能完全做到。但行文总体上较为文雅,许多对话机智俏皮,有文化含量。 小说并非是写实,而是某种象征。在小说里,教学评估、教授分级等都出现在八十年代,高校自主招生、教育部教学名师出现在九十年代,都与实际完全不符。有些匪夷所思细节,就不知真伪了。如教师休息室一直是勤杂工占着椅子,直到 2009 年,才挂出小牌子,“请让老师就坐,谢谢!” 作者裴文是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教授。 1963 年生,英语语言文学学士,英语语言学硕士,文学博士。 1998 至 1999 年在哈佛大学语言学系研修班进修语言学理论。 2004 至 2005 年在剑桥大学研修,并出版散文集《感觉哈佛女人 (1999) 》和《剑桥悠然间 (2006) 》。除《高等学府 (2010) 》和《文人 (2016) 》两部学界小说,还出版有其他专著、教材、读书笔记、译著、散文集和诗集。 2010 年 3 月 14 日《东方早报》有高山杉的书评《“学术女超人”原来是“书皮党人”》讥讽“这些‘读书笔记’,竟然只是‘读书皮笔记’”,并摘录些笔记内容,说明译自书上的护封。这或许给作者灵感,创造了谷雨时这个人物。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开山之作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命题作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辗转反侧 — 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 春蚕到死 — 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戒指》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望洋兴叹 — 学界小说丛谈之《棘心》 文人魅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婚奇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宿舍楼中的家长里短—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蔡小容 ) 》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校园内外的几幅速写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逸事》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满纸荒唐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方东方的隐喻—看电影《致命引擎》
Mech 2020-9-11 22:58
在飞机上看了部科幻电影《致命引擎 ( Mortal Engines , 2018) 》。应该算是科幻片。女儿小时候一起看电影时曾抱怨,有些科幻片看起来更像古装片。这部电影多少有些这种倾向。故事虽然发生在未来,但科学技术似乎不如现在,但没有退回到古代。总体上与现在似乎差不多。 故事发生在千年之后,地球经过大灾难大毁灭,只剩下若干城市。欧洲城市都在车轮上可以到处移动。他们信奉城市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中国人领导的亚洲则相反,静态定居,靠巨墙防御。 反派是伦敦的考古学家,因为抢劫了考古所发现大毁灭前的技术,制成毁灭性武器。顺便一提,这是许多人特别是对科技缺乏理解者的执念。以为某种关键技术能够脱离社会文化环境而存在。女主角母亲就是发现那技术的考古学家,被大反派所杀,临死时把一个物理密匙给女主角。女主角虽然是欧洲人,但与后来的男友一起被亚洲女高手所救。大反派的武器摧毁了亚洲的舰队,即将毁灭巨墙。在这关键时刻,女主人公和男友等利用那个密匙毁灭了武器,亚洲女高手为此被大反派杀死。大反派临死前让伦敦城撞向巨墙,被女主角男友摧毁城市发动机而制止。影片结束时,亚洲人与伦敦人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 借用《庄子·应帝王》的 浑沌故事 词语,电影中的欧洲城市如倏如忽,充满活力;有阴阳鱼标志的亚洲,岿然不动如浑沌。浑沌很幸运,“日凿一窍”没有持续到第七日。浑沌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故事情节挺紧张,立意也不错。有些东方特别是道家的思想。电影创作者似乎属于西方较为自由开明当然也是天真幼稚的一派人,对东方充满善意但一厢情愿的想像。他们只看到了与世无争安分守己的大墙,不知道大墙背后那些韬光养晦尔虞我诈的套路或称谋略。 电影总体上是一般的商业片。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就是男女主人公颜值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不够养眼。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罗马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古装老港片 真爱无敌 — 看电影《玛琳菲森》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 谍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交往沟通超越差异 — 看电影《绿皮书》 看电影《让子弹飞》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 — 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重看《列宁在十月》 成长与舍弃 — 看电影《玩具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 2 》 看电影《新喜剧之王》 看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 “过去的好时光” — 看电影版《唐顿庄园》随感 克服恐惧驾驭命运 — 看 3D 电影《星球大战 9 :天行者崛起》 蛮云瘴雨晚难收—看电影《传染》 眼开眼闭长明媚 — 看电影《失明》 看韩国电影《流感》 梦回吹角连营 — 看电影《第一滴血》 一树红梨更惆怅 — 看电影《柳如是》 杀手的职业风范 — 看电影《机械师》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0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