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随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随感

相关日志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Mech 2019-4-6 13:33
阿袁的中篇小说集《苏黎红小姐》在 2018 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列入布老虎中篇小说丛书,包括两部彼此完全独立的中篇小说《苏黎红小姐》和《左右流之》。《苏黎红小姐》发表于《北京文学》 2016 年 9 期,转载于《小说月报》 2016 年 10 期。苏黎红是故事的女主人公,叙述者的母亲。《左右流之》的标题出自《诗经》第一篇,《国风·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本意似乎是从 ( 船 ) 的左边和右边采集荇菜。女主人公周荇,名字中有“荇”。小说中似乎有左右逢源随遇而安的意思。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间不清楚,主要部分应该是九十年代,如果不是更早。《苏黎红小姐》中六十多岁的苏黎红是五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左右流之》中周荇研究生毕业时故事开始到四十多岁后离婚。 《苏黎红小姐》以第一人称叙述与母亲关系的变化。朱小燕 ( “我” ) 在省城大学任教。从小因为长得像父亲朱仲春其貌不扬而不被美女母亲苏黎红喜爱。虽然她曾以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父母的骄傲,但毕业后并没有给父母多少实惠。苏黎红六十多岁仍身材窈窕,优雅得有些矫情,在家里读《红楼梦》做瑜伽听王菲周杰伦。多数家务从年轻时起就是朱仲春做。当年不顾父母反对,拖了 4 年,几位门当户对的追求者都出局,才嫁给他。“在某种意义上,不是因为高尚的爱情,而是因为生存的本能 — 她知道自己没有朱仲春是活不下去的。” 苏黎红喜欢漂亮的儿子朱鸿鹄,往来密切。她的操控导致儿子与第一个妻子师妹马丽离婚,又与书香门第出身的第二个妻子顾菡萏离婚。第三个妻子是比他大几岁的护士米宝。在朱小燕看来,米宝是所谓传统女人,与其他的现代女人不同。“所谓现代女人,也就是自我意识较强的女人。‘我’在先,然后才是‘他们’。……传统的女人,怎么个传统法呢?……有婢的精神,……真有服侍人的自觉。”传统人“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你好时,可以好得理直气壮自然而然;对你不好时,可以不好得理直气壮自然而然。”米宝完全控制住了朱鸿鹄,而且让自己的母亲与他们同住,虽然男方父母为购房倾其所有出了 20 万。本打算以后与儿子住在一起,米宝的强悍让苏黎红有了老无所依的忧虑,特别是如果老朱在她前面去世。她优雅的母亲就是在极度难堪中黯然离世。朱小燕和丈夫孟周正要买房,从学校厕所对面的宿舍中搬出来。孟周与苏黎红关系还好。朱小燕本来一直坚持买离学校比较近但只能容纳小夫妻和女儿居住的“布鲁塞尔”两室户。苏黎红嫌阳台小不能做瑜伽,朱小燕直接反驳,“你做瑜伽在你家阳台,和我家阳台有什么关系?”原来不准备让苏黎红住进来,但在最后签约时,还是放弃了。选择能容纳父母居住的“闲情偶寄”,到学校单程 2 小时。小时结束时,儿子儿媳送父母来看新房,尽管朱小燕仍然是冷言冷语,但她父母很高兴。“他们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两只饶舌的老喜鹊一样,吵死了。”朱小燕对母亲养老的承担,意味着与母亲的和解,更意味着与自己的和解。她终于走出童年匮乏的阴影,成熟了。 小说其实很少涉及校园生活,只是泛泛回顾了早年就是八十九十年代教工宿舍及其在其中结婚的日子。独到的是对人情世故的精准认识。例如,对能屈能伸的“传统人”的厌恶和警觉, “那种过于卑躬屈膝的人,过于看别人眉高眼低的人,总让我不喜欢。不知为什么,我更信任那些高傲的人。”又例如,童年经验对成年人的影响。朱小燕从小缺乏母亲的欣赏与肯定,因此有交往恐惧。“我在任何的关系里不纠缠的。不被爱,是羞耻……。我在这样的羞耻中长大成人,学会了一种被动的主动,一种消极的积极。我就是这样在世上安身立命的。只有这样,我才能洒脱地‘江山笑,烟雨遥’。”“有些东西,最初的拥有,就是永远的拥有;最初的匮乏,就是永远的匮乏。……我从小就被看作是个独立的孩子,被看作是骄傲的孩子,被看作是不好相处的孩子。其实呢,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不知道如何与人亲密地相处。我没有学会这个。一个人自呱呱坠地就应该学会的东西,我没有学会。一个人只有最初学会了和母亲相处,也就学会了和世界相处。”从我自己个人的经验看,会与母亲相处仅是会与世界相处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我与长辈打交道还好,但与平辈和晚辈交往就很笨拙。小说对悲观者的看法也深得我心。“我不喜欢悲观的人。尤其那些喜欢散布悲观论调的人。我认为他们不道德。悲观和瘟疫一样,是有传染性的,特别对一些精神软弱者。所以,一个道德的悲观主义者,就应该节制自己,不要动不动就说‘人生没意思’的话。谁不知道人生没意思呢?小学生都知道呢。”虽然我承认,悲观让人显得深刻,而乐观难免肤浅。 《左右流之》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回忆大学单身宿舍的生活。每周二,马郦 ( “我” ) 与其他几位男女青椒到外语系教师苏小粤的房间。苏的文学艺术修养很高,大家一起讨论前一周布置好的话题。“只清谈文艺,不谈其它,更不做其它。”“那时我们就是用谈日常生活的方式谈艺术的,好像艺术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这让我们感觉不错,有一种很小众很精英的虚荣。”这个沙龙很快就寿终正寝。因为其貌不扬的周荇搬入单身宿舍八号楼。她虽然庸俗得像家庭妇女,但准备各种美食与大家分享,吸引了那些青椒。大家意识到,“之前我们过得太一本正经了,太一本正经的生活,虽然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但过起来,还是很乏味的。”苏小粤暗中心仪的男生陈亥也去了周荇的房间。苏小粤回家住了,家在省委大院,新交男友也是长在大院中前途无量的帅哥。陈亥甚至与周荇订了婚。虽然“有人看见不止一个男人半夜从周荇房间出来”,包括她的硕士导师,一个中年大叔。不过,电工小余在十一层教学主楼上高喊,“周荇—你是我的人”之后,她与陈解除了婚约,嫁给了小余。陈亥到清华做博士后然后留在清华工作。周荇结婚后,生了女儿,婆婆与他们同住。周荇答应丈夫不再见导师和陈亥,但人家找她,她还是见了。丈夫则出轨校医院护士,两人后来奉子成婚。周荇在四十多岁净身出户。住在条件很差出租房内,别人看她“四十多岁了,还孑然一身地住在那种地方,太凄凉了”。她自己依然生活得情趣盎然,“仍然是‘爰得我所’的安乐欢喜”,像当年在单身宿舍一样。 周荇是作者系列小说中一个比较独特的人物形象。研究生毕业,在大学图书馆工作,但从来不读书。生活率性随意,酷爱美食,在困境中也能自得其乐。与人为善,对男性似乎有些来者不拒,显得不清不白。在择偶和婚姻中缺乏利害算计,但总能在现实困厄中找到乐趣。周荇固然是遇人不淑,同样性格嫁得还不错的,就是《婚姻生活》 ( 《长江文艺》 2018 年 3 期 ) 中的周黍。在某种意义上,《婚姻生活》就是写了陈亥与周荇这类婚姻。她到底是天性醇厚还是智力欠费?是活力充沛还是精神空虚?我不知道。从我个人偏好看,恐怕要敬而远之。这种趋利避害,或许要被贪图方便的人想象为“江浙的男人,到底精明。”我觉得其实也谈不上,只是知难而进通过“窄门”而已。 《左右流之》中的学校,档次上有些像我刚入职那种学校。如果没有很强的外在压力,教师多数不会对科研感兴趣。他们更喜欢八卦。小说中两位比较弱势的教师何茂盛和周荇成为大家谈论话题。“我们喜欢谈论这两个人,谈论别人时,我们会习惯性地谨小慎微,字斟句酌,就怕一不留神,说出了什么不合适的话,授人以柄。结果聊个天,弄得像开会发言一样严谨正经,没意思了;而谈论他们俩,我们就无所顾忌了,想怎么谈就怎么谈,想谈什么就谈什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酣畅得很!”毕竟“我们其实都喜欢软弱的人。”优秀的人可能让人不舒服。“谈论他们俩还不会影响食欲,谈论别人就不一定了,比如陈亥,每次谈完他之后,总会让人食量大减,本来吃两碗的,只能吃一碗了,本来吃一碗的,只能吃半碗了—又在什么什么权威杂志发表论文了,又拿了多少多少经费的国家项目了,老是这一类消息,让我们这些在三流学校混日子的旧邻听了,不能不有‘停杯投箸不能食’之郁闷。”个中原因也可以理解。“不是我们心眼坏,听不得别人的好,而是别人的好,把我们的处境反衬悲惨了。我们还是喜欢‘葱绿配桃红’的参差关系,要大家差不多,‘你好我也好’,或者‘我不好你也不好’。 所以为了养生故,我们还是少谈陈亥之流,多谈何茂盛和周荇—谈他们,总是让我们胃口大开。”所以我离开最初就职的高校就很少回去,多少也是有自知之明,不想给旧同事添堵。虽然在哪里都是打工者,在深圳中兴打工和在郑州富士康打工到底还是有些差别。 陈亥是功利意义上的成功学者。作者笔下不少当年的情场失意者,后来成了职场成功者。如《蝴蝶行》中的朱乐耕,《妖娆》 ( 《作品》 2009 年 9 期 ) 中的马群,或许还有《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中的顾言。他们的配偶,未必全是运气,也不能说目光如炬,只是也考虑了相貌身材收入家庭等之外的因素。还有些职场成功者,尤其是女性,仍然是情场失意者,如《子在川上》中的裘芬芬、《汤梨的革命》和《鱼肠剑》中的齐鲁和《老孟的暮春》中的沈单单等。 《左右流之》中说到人与人的微妙关系也值得一提。计较其实意味着尊重,被当成同类。“一个人一旦在另一个人面前有了优越感,就会变宽厚的。有时候,宽厚其实也是一种该死的傲慢。而计较,倒是一种真正的尊重。”有就是说,过于大度,有时反而会让人感到受到藐视,虽然这可能并非本意。 如前所述,该书中的两个中篇完全独立。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都涉及大学单身宿舍的生活。特别是《左右流之》叙述的更详实。虽然我没有住过单身宿舍,但对《左右流之》反映的当年青椒生活仍感到亲切。“这‘一边……一边……’已经是我们人生的基本范式了:我们一边住在简陋破败水电都没有保障的八号楼,一边抱怨学校不顾年轻老师的死活;我们一边上空荡荡的图书馆查资料,一边抱怨学校不搞藏书建设;我们一边开着例会听着书记念各种文件,一边抱怨学校怎么可以如此浪费年轻讲师和不年轻教授的宝贵光阴。‘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有女老师学《游园惊梦》里杜丽娘那样缠绵悱恻地唱道,大家热烈鼓掌,但也就是热烈鼓鼓掌而已,之后我们还是会参加各种会议的。我们也知道自己犬儒,也暗暗鄙视自己,但聊以自慰的是,我们至少还是时不时会作几声訇訇状的犬儒,而不是像周荇那样‘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的犬儒。”最后一句是一首英国诗的首句也用作标题,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by Dylan Thomas 。虽然该诗是选入中学生课本的名篇,但我还是觉得形容词 gentle 用得有问题。 两部小说的共同点或许还有,都揭示了粗俗的韧性和文雅的脆弱。哲学上也说得通,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相反。当然,不同环境下,粗俗和文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环境让人觉得俗不可耐,最有效的对策或许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如果环境让人觉得雅不可攀,倒是不妨率性而为,粗俗很快就会显示自己的力量。趋雅如登,从俗如崩。小说不仅写了粗俗的力量,更突出了粗俗的受欢迎。这多少有些颠覆文学传统,对粗俗的鄙视。我记得四十来年前读小说时,就有这样的桥段。妻子要去香山看红叶,丈夫惦记者市场上黄鱼便宜了要买鱼,两人就离婚了。当然,后来我也多少理解,无辜的黄鱼只是代人受过,婚姻走向崩溃时,任何东西包括红叶和黄鱼都能触发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两部中篇特别是《左右流之》形象地展示即使在高校粗俗也更有生命力。这种粗俗的生命力,或许更是在于并没有真正的文雅。小说中青椒们对文雅的追求,一方面是出于多年读书的习惯,“我们这些人,多少都是有学习癖的人,喜欢在任何事情上学习新的知识,就如家庭妇女什么时候都喜欢占小便宜一样。”另一方面,则是虚荣。“我们就是用谈日常生活的方式谈艺术的,好像艺术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这让我们感觉不错,有一种很小众很精英的虚荣。” 小说作者阿袁,本名袁萍, 1967 年出生于江西。 1990 年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到江西师范大学任教。 1996 年到南昌大学任教,并在南昌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2002 年开始发表小说,多数是高校教师情感婚姻题材的中篇小说,结集出版为《 梨园记 》《 郑袖的梨园 》《子在川上》《苏黎红小姐》等,也有长篇小说 《 鱼肠剑 》 《 打金枝 》 和 《上邪》 。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之病札记4
Mech 2019-4-4 16:43
这大概是近几年里上课最多的一天,六节课。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各两节。 12 节是本科生课。讲到空间力系的汇交力系到力偶系。这部分教学计划的进度比前面明显快了。我还是补充用静力学公里说明力偶可以在面内等效移动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只要保证力偶矩不变,也说明可以在平行的平面间等效移动,还说明力偶的合成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既然讲静力学公里了,还是多应用为好。更何况,严格说,不能因为力偶有大小和方向就称为矢量,矢量还需要在合成时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下课时,学生的掌声稀稀拉拉。似乎有人鼓掌,但响应的不是很多。 34 节是博士生课。与学生商量一下,期末成绩怎么给。这次比较尴尬。连续两个例子,都把自己挂在黑板上了。无论怎么分析,稳定性的结论都是反的。我怀疑是从直角坐标方程变成极坐标方程时错个符号。旁听的博士后推导一下,确实都少个负号。我们的教材上也错了。刘老师要修订,正好改过来。 78 节是几位老师合讲的硕士生进展性课,轮到我讲一次两学时。去年已经讲过,轻车熟路。正好两节课讲完,提前不到 5 分钟下课。这个 PPT 我在奥克兰大学和罗马大学都讲过,是 1 小时的内容。用中文可以多解释些,能讲 100 分钟。讲的过程中,我还有个新的想法,似乎能把 MSSP 上发表的论文,再向前推进一步。我一直觉得这是个问题,希望能有实质性进展。旁听的博士后,也有个新想法,后来与我交流,我觉得很有意思。顺便向也在听课的硕士生,简要说明一下我让他做的事情。这种课我比较喜欢,讲完走人,不要考试,不用打分。因此课程结束后我挺高兴,学生也报以热烈掌声。 人之病札记 1 人之病札记 2 人之病札记 3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3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上):侏儒》
Mech 2019-4-2 13:52
长篇小说《侏儒》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于 1989 年出版, 2002 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作为长篇三部曲小说《精神隧道》的上册。我看的是 2002 年版本。小说的年代没有透露,其实也不太重要,从出版年份以及小说的精神状态推测,应该在 88 年前后。故事发生在一个较为边远省份的省城。虽然是《精神隧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但在故事发生时间上,在第二部《晕眩》之后。 小说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男主人公文仲由他姐姐带大,凡事听姐姐安排,姐姐献身领导让他从农场回城。在姐姐安排下,与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妻子结婚。姐姐病故。文仲后来读了研究生,当了大学教师。愈发不能忍受岳父蛮横霸道,妻子昏聩凡事听父亲的话,儿子生长环境恶劣,而且岳母懦弱,妻弟是小流氓。家庭生活不称心时,文仲收到他在北京导师钟志的信,问他是否愿意到北京担任《美学丛刊》编辑。导师女儿钟羽英对他有爱慕之心。在计划完成专著《论审美意向性》同时,文仲也是作家,在创造“心态小说”。已经出版的小说引起一定争论和反响。他坚持租房从岳父家搬出来。为新房是否换锁与岳父争执,因为家具没有按岳父设计摆放妻子怄气回娘家。他一度容留一个被赶出家门的学生周力居住。钟志没有收到文仲的答复,而单位收到封举报文仲喜新厌旧道德败坏的信,知道他生活遇到麻烦。钟羽英借调研之机来看望他,想说服他去北京。文仲把羽英安置在朋友的空房里,自己陪她游玩。羽英遇到流氓调戏,文仲发现流氓就是妻弟。妻弟回家先告诉父亲文仲勾搭女人,岳父召开家庭会议批判文仲。已经被学校开除的周力在陪钟羽英游玩时,两人有了感情火花,决定一起去北京。文仲受刺激,准备离婚,去北京,挽回钟羽英的感情。因精神过于紧张胃出血住院,妻子悉心照料,他重新犹豫。送别时羽英仍希望文仲到北京。他再度犹豫,考虑是否自杀以终结痛苦。最后在他姐姐墓前寻求启示,生死未卜。 文仲是个哈姆雷特式的人物,沉迷于思考,但没有决断,也没有行动。小说大部分篇幅都是在写他的犹豫不决,是否到北京,是否离婚,是否搬离岳父家另住,是研究美学还是创作小说,直到最后,“活着,还是死去?”没有行动的关键是无法作出选择。学生周力常听他讲解美学,大为佩服,认为他“德才貌三全。 …… 确实是个好人,而且思想深邃,可是他命不好,他陷入了困境,也许他是人太好了,好过分了。 (p.163) ”暗恋他的钟羽英开始觉得他才貌双全,后来发现他的缺点。“不是命不好,而是他身上缺点什么。我觉得他老是在挣扎,挣扎得很痛苦。不知道在与什么东西搏斗。可他缺少力量,既不能战胜,也不能超脱。 (p.164) ”顺便一提,这句话其实很有道理,许多人意识不到,努力争取固然需要力量,淡泊舍弃也同样需要力量。文仲也知道自己弱点。他构想的小说就是 35 岁的男主人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女人,要创造什么样的作品。当年号召画英雄时,他成了名,还总结创造经验。但创作自由后,他没有作品,有也不受欢迎。文仲认识到,“意志品质中最主要的是自主能力,没有自主能力,你再勤奋,再能自制,照样不是一个有意志力的人。从本质上说,你不是真正的人,至少不是一个成人。 (p.184) ” 与思而不行的文仲相反,小说写个行而少思的大学生周力。他的信条是“我这辈子就是来试试的。试一试人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下辈子再做个认真活吧。 (p.89) ”他父亲婚姻和事业都不如意,在小学教美术。发现儿子的绘画天分,想把他培养成画家。他执意从事摄影而读了新闻系。因为在学校考试期间,他到西藏拍摄照片参加 5 年一度的国际大奖赛,被学校开除。国际比赛他获了铜奖。最后他准备到深圳创办一个摄影刊物。顺便一提,小说中以周力之口说出,“摄影艺术也是有层次的,风景照最低, …… 风景照里的主体,实际上是大主体,普遍的审美框架,缺乏个人主体。 (p.158) ”我主要拍摄风景,觉得此说很有道理。 文仲反思他自己没有选择能力的原因。“姐姐是要负很大的责任。她什么都爱替我决定,什么都爱替我操办,结果呢,用进废退,我的自主意志退化了。 (p.189) ”但随后又否定了自己想法。“最不可救药的就是那种把责任往外推的,那种躲在抵挡一切责任的螺壳里的人,对了,什么责任都推给别人,推给命运,或者推给社会,甚至呢,推给文化,该死的古老文化! (p.189) ” 小说很有思辨性。不仅有大量的沉思,也有大段的议论。但总体上,受存在主义影响比较大,所谓“存在先于本质”。“人生其实就是选择,所以人生也就是彷徨,就是痛苦,因为在供我们选择的两者之间,我们根深蒂固地老是觉得,上帝或者冥冥天意早已站在了某一边,只是不肯告诉我们,要我们去猜, …… 生存之路没有谁来命定,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宇宙和我们一道面临每一丝未来,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踩踏,你踏出什么路就是什么路。 (p.228) ”小说中这段话,简直就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回响。 犹豫不决、思而不行其实是人性的弱点,当然不限于大学老师。但由于大学老师 不用坐班,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从职业发展角度,这种拖沓为害就更大。随着高校愈发职业化,设计了各种机制激励教师有所行动。这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确实也带来了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等副作用,有些人甚至罔顾规范学术不端。现在人们往往针砭这些副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来要解决的问题已经解决。 作者金岱 ( 原名胡经代 ) , 1953 年 出生于江西南昌。 1977 年考入江西大学 ( 现南昌大学 ) 中文系, 1982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1 年调往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费玉清告别演唱会
Mech 2019-4-1 13:17
演唱会入场时就人头攒动。开始还走错了门,逆行退出。好在不只是我们错了。演唱大厅人山人海。这种场面,总让我想起小时候经历的“文革”大游行。三十年前的事情我没有到过现场,印象不深。上次在这里听爵士乐演奏就有这种感觉。 我们的位置很远。最高一层第五层的倒数第二排。离房顶很近。套用李白的诗,就是所谓,不敢高声语,恐惊屋上人。往下看,如临深渊,下面人海汹涌。台上演唱者小若蚂蚁。特意带了购自俄罗斯的所谓军用望远镜。进场途中也有人卖望远镜。不过,望远镜我没有用。舞台上有大屏幕。我估计演员的特写画面,应该比望远镜看得还清楚。演唱过程中不允许拍照摄影,虽然有不少观众自行其是。我没有拍舞台,只是拍了几张观众的镜头,毕竟人海壮观。 我对唱歌不太有感。费玉清的最大优点,对我而言,是吐字清楚。多数歌曲几乎能听清歌词的每一个字,如果我用心听的话。当然,如果演唱改朗诵,听得就更清楚了。重曲还是重词?这真是一个问题。重词的也没有听上去那么荒谬。宋词的评价就有重曲或重词的两派,音乐派和文学派。音乐推崇周邦彦姜夔等,文学派推崇苏轼辛弃疾等。现在重词的是主流,毕竟当年的曲目多数已经失传了。 从歌词的角度来看,费玉清唱的歌其歌词都一般般。相对好些的是琼瑶连续剧的主题曲,可能也真是他的原唱曲目。但其中最好的句子,都是取自古典诗词。如取自元曲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又如取自明词的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我觉得歌词最好的是倒数第二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第二就是《当你老了的时候》,都是名家作品。不过,后者的翻译不如我女儿 试笔 的《 当你老了 》。 如果说曲调,我觉得不论是各地的民歌还是三十年代上海滩的旧歌,都不如现在的流行歌曲好听。民歌有些单调。三十年代的名篇如《凤凰于飞》,现在听也很一般。 演唱会的结束时间很出乎我预料。快到一个半小时 ( 门票上注明的时间 ) 时,演唱《上海滩》主题曲,我以为要结束了。其实还早呢!唱过他的代表作《一剪梅》主题曲之后,我又觉得应该结束了。但歌迷热情不减,强烈要求继续唱,而且我认为他本来也准备继续唱。于是又唱了几首当年我听过邓丽君的歌。祝大家花好月圆,唱了《何日君再来》。在最后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的歌声中,我准备离场了,但仍没有结束。又唱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最后结句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毕竟是苏轼,宋词毕竟是宋词。与前面的最后两句相比,高下立判。歌女就是歌女,知音就是知音。我想总该结束了。这时结束,真有余音绕梁的韵味。但还没有。费玉清很体贴地说,不希望大家在离情别绪中离开,要唱首欢乐的歌曲结束。于是与大家合唱《南屏晚钟》。我印象中,南屏晚钟是西湖十景之一,但歌词听不出与西湖有什么联系。不管怎样,我真觉得有些画蛇添足。 门票上说演唱会 90 分钟,实际都快到 180 分钟了。费玉清真不容易,一直在唱,偶尔说几句,有时也跳上几步。前后喝了五六杯水。只离场一次。告别演出,买一赠一,我自然没有意见。但如果能早些开始,就更好了。这轮演唱过后,费玉清将封麦退休。他“言志”称,“我想过着云淡风轻的日子,无牵无挂,莳花弄草,寄情于大自然,但使愿无违。” 演唱会出来,就遇到很现实的麻烦。地铁末班车已经过了。走出去很远,还是有许多人。高密度的人流,让为数不多的出租车坐地起价,提高数倍。运气很好,用打车软件叫到辆车。司机居然知道费玉清主持时喜欢讲黄段子,这个我真不知道。虽然因为夜行和拥堵绕行,比提示价格搞了一倍,还仅是现场扬招报价的三成。 演唱会听得很少,不是很感兴趣,也嫌麻烦。去听费玉清的告别演唱会,属于舍时陪佳人。吾道不孤。旁边有位先生,演唱会开始不久就闭眼。偶尔睁开玩玩手机。不过快要结束时他精神起来,还拍照录影之类。当然,也许他是资深歌迷,知道好歌在后头,因此先蓄精样锐。 很早就买了票。日程很紧张。前一天还在外地开会,原来准备演唱会上午回去。后来当天白天又有个会议,前一天晚上回。白天开一天会。晚上听演唱会。翌日早五点多出门,赶头班飞机。如果总是这么折腾,我也要像费玉清那样退休了,“过着云淡风轻的日子”。只是我退休不知道该封什么,封笔?封电脑?封鼠标?封手?还是歌星简单,退休了封麦就可以了。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7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威尼斯风光片--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Mech 2019-3-30 20:53
在电脑上重新看 2010 年的电影《致命伴旅 ( The Tourist ) 》。女儿与我曾经一起看过,她还能记得有人在屋顶上奔跑。电影其实一般。除了女主角 Angelina Jolie 的气场和风度外,主要看外景拍摄地威尼斯的风光。 虽然有故事情节,但主要是当风光片看,因此故事就不详细复述了。简言之, Jolie 饰演的警方卧底,与已经易容的男友合作,摆脱了黑帮追杀并帮助警方取得证据抓获黑帮头子。故事主要发生在威尼斯。 电影中,威尼斯的地标其实也认不出几个。火车站是一个,出车站后的大运河,还有就是利亚德桥和圣马可广场等。但纵横分布的水道和石桥,以及河道旁风格迥异的建筑,都明白无误地向观众说明,这就是威尼斯。如果我翻译片名,就译为《威尼斯游客》。 顺便一提,《致命伴旅》其实是翻拍自 2005 年的法国电影《易容人 ( Anthony Zimmer ) 》。女主角 Sophie Marceau ,应该算比 Angelina 老一代的明星了,同样很有魅力。她主演的电影我也看过几部,但没有看过《易容人》。既然外景也不是在威尼斯拍摄,就不费劲去找了。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罗马尼亚译制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6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明夷待访录》
Mech 2019-3-24 08:53
最早知道《明夷待访录》是三十多年前在报纸上看蔡尚思先生推荐书目,似乎说是中国的民主和启蒙思想。说几句题外话。读过蔡的《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印象深刻的是考证孔子诛少正卯。蔡支持下列非主流的说法。两人讲学争听众,孔子没有争过,课堂上“三盈三虚”;于是孔子掌权七天就杀掉了少正卯,而且还有五大罪状“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和“顺非而泽”;每条都可以杀头,因此少正卯即使有五条命也不行。虽然我不信服蔡的总批判,但毕竟《明夷待访录》是经得起“总批判”。感兴趣的时候,一直没有见到合适的版本,我看竖排的有些吃力。后来能买到的时候已经不感兴趣了。看了,但不是很仔细。没仔细读,是因为不喜欢。 确实,我不喜欢这本书。虽然我读过些古文,甚至可以说不少,但不喜欢多数华夏的正统文人。既不喜欢方巾气,也讨厌自大狂;既不喜欢八股腔,也讨厌策论调。方巾气是林语堂的说法,指文人以卫道救国为己任,其实只是“自幼作文说惯了‘今夫天下’、‘世道人心’这些名词还在潜意识中作祟”。八股和策论如周作人所说,“其一重在模拟服从,其一则重在胡说乱道”。网络文章,特别是作者一本正经用心写的,几乎都有策论调。《明夷待访录》的作者黄宗羲,毫无疑问有方巾气,该书也有些策论调。当然,作者阅历丰富,或许也不全是凭空立论。 开篇《原君》首句,“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斩钉截铁地把人性的私利与天下的兴利除弊对立起来。隔断私利与公利,就无从形成所谓“自发的秩序”。 更可怕的是文人搞其文化专制来远比武人在行。在《学校》篇中,作者“偶尔露峥嵘”,悍然写道,“时人文集,古文非有师法,语录非有心得,奏议无裨实用,序事无补史学者,不许传刻。其时文、小说、词曲、应酬代笔,已刻者皆追板烧之。” 在《明夷待访录》描绘的理想国中,不仅其他文人难爽,百姓也不能幸免。“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这是以“富民”为号召折腾。这是典型的哈耶克所批判的“社会工程”思路,也就是所谓“通往奴役之路”。 我有时觉得谈民生的人比要民死的人更可怕。前者撒下天罗地网,后者往往只是垂钓。虽然不喜欢《明夷待访录》,但正文毕竟很短,翻一遍可能还是值得。这本书名气很大,金庸的《鹿鼎记》都提到过。主流意见多是好评,但我真是不喜欢。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5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满园春色关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Mech 2019-3-11 17:03
《大学恋》初版于 1994 年,出版前后曾在《解放日报》上连载。 1998 年作为《大学三部曲》之二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我看的是 1998 年版本。作者标注 1991 年 4 月 17 日初稿, 10 月 10 日修改。小说里的故事发生在前述《大学城》故事 3 年后,即 1987 年,仍然在上海的沪江大学,就是复旦大学。主要围绕一个宿舍 5 位女生的情感生活展开。因此《大学恋》主要不是狭义的学界小说,而是校园小说。 聚焦同宿舍的女大学生,或许是种校园小说的方便视角。八十年代初喻杉的短篇小说《女大学生宿舍》 ( 《芳草》 1982 年 2 期 ) 风靡一时,后来还拍摄成电影。但随后,女大学生逐渐失去昔日的对公众的号召力。比《大学恋》出版更早的《女大学生》也是讲同宿舍的几个女生,但似乎反响平平。后来的《北大女生》,也是一个宿舍中的女大学生;有北大为号召,反响似乎稍好些。写女研究生特别是女博士生 ( 往往误称为女博士 ) 的 小说,吸引力相对大些。 《大学恋》中的女生宿舍住着不同年级的 5 位学生。文学系二年级学生栾岚,大款的女儿,招蜂惹蝶,游戏人生,但真正对一个帅哥动情后,那人却是个花花公子,只是玩弄她,她最后还被学校除名了。文学系四年级李静,副校长的女儿。三年前与吕赛阳初恋,从国际政治系转到文学系,但两人分手。后来与军医大学研究生盛斌恋爱,但被中文系研究生诸葛明插足,并为他流产,但后来发现两人人生观不同,虽然不无爱情,还是分手。李与诸葛分手后又遇到盛斌,但他已经与护士长建立恋爱关系。小说结束时李静拒绝了美国华裔留学生的追求,与将去深圳工作的吕赛阳重修旧好。石小宁追求经济系二年级江峰,哲学爱好者,明哲学社社长,同时被计算机系三年级杨戈追求。犹豫再三放弃了杨,但江自视甚高,与石有了矛盾。石想找杨戈时,被拒绝的杨戈已经与同系不同班的女生叶红恋爱。何芳烈,卫生部副部长的女儿,文学系团总支书记,朴实、稳重、刻苦,有原则,高二就是共产党员,总之那种天生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她热心关心同学的政治态度,本来不准备谈恋爱,但还是与电子工程系四年级陈宇开始恋情,受到他前女友,教育部副部长女儿,经管专科班路晓华的嫉恨。卢春妹,内蒙专科班二年级学生,单纯的女孩子,被数学系三年级刘忆波勾引在先,又被校艺术团团长杨柳诱奸未遂,遭到班长常有福中伤,精神失常。 老师中也有些感情矛盾纠纷。中文系副教授陶玲君与苏联丈夫和好后,发现他去台湾访问,又起波澜。在《大学城》中就谈恋爱的副校长秘书丁茜和中文系教师孙昂已经结婚,并有了孩子。孙昂不仅出轨,为出国想与又从法国来的罗纳结婚,后来罗纳发现他只是利用她,就不与他结婚了。感受特别深的是国内外差距之大。不仅生活水平差距大,学术水平差距也很大。 小说关于学界的内容很有限。《大学城》中的男主人公李若光仍然是副校长,书记换了,新书记似乎比较负面。反派裴正卿仍然是反派,只是由中文系主任升级为文学院院长。《大学城》中说到的写作方法仍然有争议,特别是有些不愿意花时间学习的学生反对。这似乎也是高校的通例。要求严格的教师遭到学生反感。反对的学生很积极,会各处告状;而不反对甚至喜欢的学生比较消极,通常不会有任何行动。 小说有个小的叙述破绽。故事发生在沪江大学,学生在校园里演讲,直接称复旦大学,好像沪江就是复旦。但有处说到沪上大学时,把复旦与沪江并列。 87 年我正在读研究生,也在谈恋爱,当然远不如书中描述的这样丰富多彩。原因多方面。首先,我自己缺乏魅力,其次,就读的东北工学院比复旦差个档次,而且以工科为主。最后,东北也不如上海,得西化风气之先。书中人物考虑的一些问题,我当时也想过。例如,“我们小属于个人,大则属于人类。在这中间,我们又属于国家、属于城市、属于学校,我们属于不同层次的集体。纯粹出于个人利益而作出选择,自然是狭隘的,但你若仅取国家一层,未始不是同出一辙。 (p.234) ”这在逻辑上确实无懈可击,虽然许多人情感上难以接受。 最有共鸣的还是书中提到的书。《你的误区》《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选择的批判》,我都买了,也看了。《你的误区》看过多遍,属于对我行为有影响的书。其核心思想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受外界影响,尤其是不受他人语言或暗示操纵。《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也改变我一些看法,使我开始倾向于保守主义,背离我过去服膺的罗曼·罗兰、罗素那种自由主义,导向后来的哈耶克等。《选择的批判·与李泽厚对话》我不信服,也不喜欢。也算个小小的叙述破绽吧,《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 汉译本 ) 》和《选择的批判》都是 1988 年出版,在故事发生时的 1987 年之后。学生要看,前者还能看外文版了,后者就不可能了。 校园情感性爱生活,局内人写和局外人写大不相同。当局者感受到的激情,在旁观者看到的是幼稚;当局者享受着的浪漫,旁观者看到的是套路。《大学恋》不仅是局外旁观者写的,而且或多或少有种辅导员的心态,要以此警世,拯救那些迷途的羔羊。用心可谓良苦,只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或许让作者及其有相同愿望的人觉得很无奈吧? 作者袁越 ( 曾用名袁开业、何聪 ) , 1935 年出生于浙江, 2004 年逝世。 50 年代中期毕业于复旦大学。随后在大学从事文学教学和写作工作,曾任副教授。 1995 年退休。《大学恋》为其第二部长篇小说。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修订版)》
热度 1 Mech 2019-3-6 15:45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2010 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前春风文艺出版社在 2004 年出版了《所谓教授》。两个版本我都看过,没有太大差别,修订版多了个“再版前言”。或许这是作者的幽默,我们这代人,几乎把“再版前言”当成专有名词,专门指当年“永远健康”的副帅为 “万寿无疆”的伟大统帅“红宝书”所写。 故事发生在西部某省城的农学院,以及与农学院有合作的某个县。小说没有具体的年代,推测是世交之际。故事历时不长,也许不到一年,由男女主人公从“亲密接触”到各奔东西。叙述方式是比较传统的“上帝视角”。全知全能的故事叙述者,知道书中人物的一切,包括想法。故事的展开有情场、学界、官场几条线索,交替展开。 情场的线索,从男主人公兽医系产科教研室刘安定副教授受出国同学之托照顾其新婚妻子畜牧系教师何思秋住院,两人暗生情愫。恋情进展神速,谈婚论嫁,买了房子。但要与妻子宋小雅离婚,遭到女儿反对,更有宋精神失常,使得刘难下决心离婚。何黯然出国。与主人公还是认真的婚外恋形成对照,同时留校当了教务处长的白明华教授这是不断猎艳。他自己的妻子与学校老书记有婚外性。白先是包养了年轻女子,后来送给发改委的处长。然后骚扰何思秋被抓破了脸。又勾引刘的妻妹后来的嫂子,被刘的哥哥打断了腿。 学界的线索,从开始在县里办猪场,到学校地方联合申请大项目。同时,刘安定凭着送校长第一作者篇 SCI 论文 ( 小说中称为“三千三”论文,当时 SCI 收录约 3300 种期刊 ) ,得到校长青睐,晋升教授,协助校长指导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读博士。也写了系里人员重组,教师办公司等,还有些如何绕过有关规定录取本科生、研究生等。 官场的线索是教授们的职务变迁。刘安定当了副处级研究所副所长后来升所长,校长助理,与地方合作公司的总工程师。白明华从教务处长改任科研处长,公司的副总,受聘省里享受厅级待遇的专家。 刘安定和白明华是小说中对照出现的两个角色。作者似乎想让他们代表两种类型,只懂业务的教授和超越了具体业务的教授,分别具有所谓硬功夫和软实力。整个小说,就是具有硬功夫的刘安定逐渐也有了软实力,颇有压倒只有软实力的白明华之势。软实力意义重大,也不难理解。孔夫子都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只有所谓硬功夫,无异于“硁硁然小人哉!” 小说中,白明华“根本没钻研过业务,这几年基本上不再给学生上课,但人家有权,各种光环就能戴到头上,就有了教授、优秀专家、学术带头人这些称号,有了这些称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p.54) ”他的本事是搞关系,“关系都是跑出来的,不跑你就没有关系,跑多了,关系也就跑出来了,办法也就跑出来了 (p.13) ”一度如鱼得水,有学衔有官衔。“有的人有学衔但没官衔,有的人有官衔但没学衔,两者很难兼得,如果将两者集于一身,那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学衔和官衔相互作用,便可你助我名,我助你势,名可得势,势可成名,名势互动,就能上可入天下可入地,进退腾挪自由驰骋。 (p.97) ”不过,他在开始显露的颓势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发展是硬道理,世上的一切事,都要靠实力来说话,没有实力,就没有根基,如同空中楼阁,遇到风吹草动,就要随风摇摆随时倾覆。……不武装自己,就如同不打牢地基,外表多么华丽,终究经不起摇摆,特别是在风云变幻的官场,靠别人特别是靠某个领导,就如同押赌,押一注下去可能押中,但每注押下都中,肯定是不可能的。 (p.155) ”当然,白也有过人处,就是冷静理性。“喝酒赌气那是弱者的做法,自暴自弃怨天尤人那是愚蠢的表现。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冷静,越能总结经验,那才是智者的做法,大将的风度。叹气和怨恨都是没有用的,人生有低潮就有高潮,关键是怎么应对目前的局势。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一辈子穷。必须想出一个办法,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白明华决定冷静分析一下,特别是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p.154) ” 刘安定开始不开窍,为自己晋升教授,有些舍不得把 SCI 论文一作送给校长。白处长开导他一番,“校长如果要让你当教授,你不当行不行,不行。校长给学校职称部门说句话,不用你跑,搞职称的就会找你来要材料,缺什么材料他们就会给你补什么材料,总之,让你当教授就成了他们的工作,干不好自有人批评他,批评的理由能把他压死,比如不尊重人才,没有树立服务思想,官僚主义衙门作风,思想僵化不够解放,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等等,随便找条理由,就能让他滚蛋。 (p.61) ”后来,刘安定也提高了认识。“时势造英雄,科学研究需要多方合作,也需要借助势力,同样一个成果,有大势力撑腰,就可以造出大的声势,获得高级别的大奖,从而取得一系列的头衔,获得更多的研究资金,招集更多的精英到你手下为你研究,然后产生出真正的大成果,使你成为一个真正的大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科学家是无数小科学家生出来的,但要想成为大科学家,必须从小科学家做起,国外是这样,国内也差不多是这样,刘安定并不认为谁吃亏谁占便宜。前几年一个人搞研究,人力物力要什么没什么,正是和白明华合作,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才有了今天和朱校长合作的资格,这一点刘安定是逐步悟透的,也是从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有些人很狂,自以为有点本事,但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就没有研究的机会,只能一辈子怀才不遇一无所成。 (p.229) ” 刘还想清楚只强调软实力没有硬功夫的不足。“有技术的人不干活儿,洋洋得意到处指挥到处乱跑到处开会演讲,最后名大了学问倒荒了。许多大家徒有虚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刘安定想,任何时候他都将不放弃钻研学问,不放弃亲自研究。 (p.234) ” 也有人始终没有认识到软实力的重要性。如畜牧系养猪教研室主任、刘安定的岳父宋义仁,总想只凭技术吃饭,几陷绝境。本来多少有些崇拜他的第二任妻子都开始瞧不起他了。“他太把自己当回事,别人没怎么高看他,自己把自己看了个高,好像自己有多大学问,有多么清高,其实不然,有一点小小成绩他就喜不自胜,甚至领导夸一句就沾沾自喜。 (p.201) ” 李红裕博士开始也没有意识到软实力的重要,因此碰了壁。“他觉得凭自己的学历和才能,自己完全可以申请到研究课题,说不定不用申请,有关部门也会把研究任务分到他的头上。经过这一段的奔跑,他才基本摸清了申请研究课题的门道,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那样可笑,才懂得申请经费比登天还难,没有特殊的门路,别说拿到钱,连门都摸不进去。 (p.159) ” 这篇小说也突出反映了欠发达地区、非一流大学的封闭性。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是那所农学院的毕业生。刘安定和白明华是大学同学。刘的岳父原养猪教研室主任宋义仁是他们的老师。接替宋当教研室主任的是他的学生。合并畜牧和兽医两系而成的动物工程系系主任李红裕是他们低两届的学弟,后来直接读了博士,不记得是否写在哪里读的。何思秋是刘、白的同学李玉的学生,后来成为女友并结婚。白的妻子是校党办副主任。刘的妻子是工人,也要调入学校。当然,我相信,随着教育部几轮学科评估,这种情况已经大为改善。 最初读《所谓教授》时,我已经当教授了,并且在不同校园工作过。但这篇小说还是向我展现一个非常陌生的校园。说实话,我不喜欢那个校园,太复杂太凶险太冷酷;我也不喜欢那个校园中的人,其中的教授、准教授和非教授,他们都太精明或太愚蠢、太有野心或太随波逐流,似乎都难以相处。但是,读小说不就是为了扩展自己的阅历、了解不熟悉的世界吗?想到自己走过几个校园从本科留校的小助教到能带博士生的大教授,居然没有遇到小说中的人物,深感庆幸。但原则上说,教授要同时具有硬功夫和软实力并不错。教授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必轻视自己所欠缺的方面。我觉得自己硬功夫还算不错,但佩服那些软实力强的同行,也乐于与他们合作。 作者史生荣是甘肃农业大学中文系任教。在大学经历比较丰富,教学、行政和编辑都干过。师专毕业在子弟小学教书,然后到研究生科,又到学报编辑部,最后到人文学院。写了不少以大学为背景的小说,包括《所谓教授》之前的中篇《教授不教书》等和之后的长篇《所谓大学》《大学潜规则》和《教授之死》,还有许多其他中篇。可能是最高产的学界小说作者,但中短篇发表后很少结集出版。似乎在一般读者和小说界影响都不算大。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658 次阅读|2 个评论
花自飘零水自流—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Mech 2019-2-26 15:43
阿袁的小说《郑袖的梨园》, 2011 年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为 21 世纪小说馆丛书中一种。实际是中篇小说集,包括《蝴蝶行》《虞美人》《俞丽的江山》《郑袖的梨园》《老孟的暮春》《汤梨的革命》《鱼肠剑》《姹紫嫣红》和《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多数故事发生在某省城的师范大学,时间从 1995 年前后到 2005 年左右。小说只是写校园中的微不足道小人物的情感与婚姻,具体的时代并不重要,虽然或多或少也反映了高校的生活。 《俞丽的江山》 ( 即《苍蝇之二》 ) 《郑袖的梨园》和《汤梨的革命》在小说集《梨园记》中谈过,见《 江山有恨销人骨 》。这里就都不说了。单独出版的长篇小说《鱼肠剑》是中篇小说《鱼肠剑》的扩展版,本系列过去谈过,见《 求荣争宠任纷纷 》。以下只说《蝴蝶行》《虞美人》《老孟的暮春》《姹紫嫣红》和《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 5 篇 。 中篇小说《蝴蝶行》发表于《百花洲》 2007 年第 5 期,转载于《看小说》 2008 年 6 期。亦名《蝴蝶的战争》,发表于《佛山文艺》 2005 年 1 期。标题中的“蝴蝶”,作者用以比喻长相平常的女性,“丑女人就像风中的蝴蝶,往往是更敏感和尖锐的。” 《蝴蝶行》中有两只“蝴蝶”,一位是体育部的吴敏,另一位是中文系的陈小摇。陈小摇不仅相貌平常,而且由于哥哥姐姐都很漂亮,从小不太受父母待见。父母对子女的厚此薄彼,是作者小时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设置。因此,“有两种女人她一般是不与之交往的,一种是对她不怀好意的,另一种呢,就是过于漂亮的。”吴敏相貌一般,却嫁给了帅气的数学系教师马群,她似乎不知道自己的丑,也不知道马群的帅。吴敏和陈小摇交往中,吴敏一直占着上风。连陈小摇的丈夫也是她帮忙介绍,“朱乐耕的条件是差点,家在乡下,又长得不体面,偏矮、偏黑,一点也没有学院里的男人气质,和风流倜傥的马群更是不能比”。她已经 29 岁,经不住朱乐耕的殷勤追求,就嫁给他了。吴和陈表面上是最好闺蜜,陈小摇特别想知道嫁给马群有没有不如意之处,但吴敏就是不说。“只说他对她如何缠绵,说他对她家人如何慷慨,甚至说到了他们下辈子还要做夫妻。”在故事进程过半之处,一切都有了转机,“其貌不扬其才不张的朱乐耕竟然当上了教授”。“激动中的吴敏在水房大声对陈小摇说,还是你家朱乐耕搞食品专业好哇,弄个南瓜来炒炒南瓜干,弄几条苦瓜来捣捣苦瓜凉茶,就算做了课题了,成果就在省里获奖了。可我家马群,学什么鬼数学专业,折腾半天,别说获奖,别说教授,就连想在核心刊物上发篇论文评个副教授都难。”这种吃醋的似褒实贬,成为后半部的吴敏的言谈主题。吴敏又当众透露朱乐耕当年曾追求很不起眼的女同事未成。吴敏则向朱乐耕暗示那些都是吴敏所说,使得他对吴敏有了意见,以后不爱搭理她。再发展到吴敏帮人求改成绩遭到朱乐耕批评。最后吴敏又当众揭他们家旧日困顿时他彻底翻脸,两只“蝴蝶”终于分道扬镳。 《蝴蝶行》写女人与女人之间的矛盾入木三分。“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怨恨要讲什么道理呢?一个女人过分妩媚了,或者过分被男人溺爱了,或者正过着荣华富贵的日子,只要占了其中的一条,就足已让另外的女人牙痒。”同性 ( 往往是女性 ) 之间的矛盾是作者多部小说的主题,例如《鱼肠剑》,这似乎是作者的强项。这种矛盾甚至有些游戏的意味。“藏在袖子里的鱼肠剑偶尔撂出来晃一下,也是袭击,也是游戏,刺着了也罢,扑空了也罢,似乎都不打紧的,都不影响快乐的质量 — 不是所有的剑客都要招招见血的,看人在剑下东躲西逃不也一样有意思吗?”此外,有些话对人情世故的认识也很到位。“女人就是这样有些贱的,一个在她看来不怎么样的男人对她好千回万回她都是不领情的,把这种好当作理所当然、过眼云烟;可哪天这个男人若对她狠一次呢,她倒耿耿于怀了。”“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有两面性的。正经的背后是不正经,干净的背后是龌龊,那幸福的背后呢,就应该是不幸福。” 《蝴蝶行》有较多学界小说的成分。故事发生时间比较早,可能在 1995 年前后,学校还分房子。那时候经济大潮稍有回落,学校开始用经济杠杆刺激研究产出,教师的收入与绩效挂钩。如小说中所写,“往年师大几乎是吃大锅饭,教授也好,讲师也好,差别只体现在他们的微薄的工资上,至于教学津贴,老师们都差不多,纵然因为课时不同而有些区别,那区别也不大,横竖不过是几百块钱千把块钱的事。”新校长上任后,进行改革。“学校下了个文件,这个学期的津贴不仅按职称的高低拿,还要按课题和论文的多少拿,有人可以拿几万块,有人呢,只能拿几百块甚至干脆一块银毫子也拿不着。”正是从那时起,学术研究成为改变学者物质生存状态的可能手段之一。对此,有人认识的早,有人认识的晚,许多人很长时间仍以为只有做横向课题才有经济回报;有人欣然接受,有人愤然谴责,至今仍然物议纷纷。故事中陈小摇的丈夫就是受益者。最初,他来自农村其貌不扬,追求相貌平常的女同事也是屡战屡败。“朱乐耕本来是块黑不溜秋的石头,曾经滚到了多少女人的脚下,谁都有机会捡起它的 — 或许那块石头,最初就是滚到吴敏脚下的,他们是老乡,是最有共同语言的,也是最有可能成为恋人的,可从前的吴敏不是没弯腰捡么?不仅没捡,之后还对他飞起了一脚,把它踢到了陈小摇的身边。可谁能想到呢,这块黑不溜秋的石头剖开来,竟是价值连城的卞氏玉!”正是凭着学术研究,他大大改善了生存状况,并拉开了与同事的差距。“就算他朱乐耕过去蹭蹬过、潦倒过,可他现在是教授,出门打车能报销,去北京开会能坐软卧,偶尔还能和校长一起用膳,而她丈夫马群呢?一个老讲师,连副教授都不是!”教授还能分到“小三室一厅的房子”。毫无疑问,朱乐耕的社会经济地位有了显著提升。现在虽然没有福利分房了,但研究绩效带来的“帽子”甚至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功利化世俗化的学术研究,包括但不限于过度依赖量化指标,对于学术自身有何影响这里不讨论。但这种研究确实是少有的向全社会开放的上升通道。没有这条通道,那些来自社会底层尤其是农村其貌不扬的教师,更少了出头的可能。上升通道的存在,总是有助于增加社会的稳定性。试想洪秀全如果能写本子发论文名利双收,是不是就没有天国浩劫。不过,在抽象肯定的同时,任何具体的上升通道都会受到谴责,毕竟能从中受益的总是少数人。 中篇小说《虞美人》发表于《上海文学》 2004 年 5 期,转载于《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4 年 7 期。虞美人是小说的女主人公。虞美人是花名,也是词牌名,还是虞姬的代称,但似乎与小说都没有关系。 《虞美人》开篇,虞美人与丈夫沈长安离婚了。沈长安曾是风靡师大的第一小生,北大中文系毕业,风流倜傥。相貌平常的虞美人从美女俞小白手上抢过来,嫁给他,几年后却被中文系的小蘑菇抢走了。虞美人郁闷中常找几年不太来往的同事和朋友陈果哭诉。当年陈果曾对医生杨木有意,请虞美人帮忙,但她居心叵测地直接挑明,让陈果只能忍痛拒绝了杨木,由此对虞美人有了保留。虞美人哭诉之余,还在陈果家吃饭,让陈果的丈夫很厌烦。陈果夫妻两人都不喜欢烧饭,虞美人却烧得一手好菜。她不仅风情万种,而且善解人意,更不惜自轻自贱,很快陈果的丈夫和儿子都喜欢虞美人。陈果感到“有种被移花接木鹊占鸠巢的荒诞”。对丈夫的不满终于在两人睡下后丈夫被虞美人叫去修理电脑而爆发,陈果把他反锁在门外,不知道他去哪里过的夜。翌日就带着儿子回自己父母家过春节,推说丈夫要写论文晋级不过去了。陈果的父亲给陈果家里打电话,白天晚上都没有人接。预感她婚姻出了问题。陈果其实也关心丈夫的去向,但还是按计划 28 天后回家,丈夫很开心地欢迎母子两人。假期他与同学去了趟长白山。他们和好如初,“二十八天的分居使陈果终于从女孩成了一个懂事的女人,我多傻呀,陈果想,竟然以为放弃十年的婚姻是件容易的事。”两人都不再提虞美人。虞美人已经拿下位小九岁的美国留学生,准备远嫁美国了。“这在师大再一次引起轩然大波,每个人都觉得这桩爱情简直是横空出世,让人匪夷所思,……这正是虞美人一惯的风格 — 之前是声色不动、一出手呢,却是飞沙走石。虞美人想要的东西,什么会到不了手呢?”我读这篇小说,唯一的疑问就是,虞美人如此本领,怎么会看不住丈夫?莫非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虞美人》故事发生的时间比较早,应该在上世纪最后五年中,因为似乎没有手机,看动画片《花木兰 (1998) 》。年轻知识女性微妙的心理,似乎八卦的情节彰显人物内心深处中的幽暗。“一男一女之间的事情,外人哪里看得清楚。表面看来,是一个勾,一个躲,一个追,一个跑,说不定那都是欲迎还拒,欲擒还纵,就像斗牛一样,落在眼里的是牛不顾一切,横冲直撞地挑衅,但其实呢,罪魁祸首却是斗牛手,观众在台上,看得分明,牛呢,已被逗得红了眼,除了往前冲别无出路。”“婚姻是什么?是一条航行在大海的船,时间久了,船自然是千疮百孔,可好的船夫能让船沉吗?”“既是船,就难免会碰到水底的暗石。船破了就修呗,何必再念着那块石头?再说啦,哪家的船不是破船呢?”故事涉及学界职场特点很少,但揭示学界中人在婚姻家庭方面的人性。 中篇小说《老孟的暮春》发表于《上海文学》 2008 年 7 期,转载于《中篇小说选刊》 2008 年 5 期和《北京文学 · 中篇小说月报》 2008 年 8-9 期。标题中的暮春是写老孟的中年,但其实更是写追求老孟的几个中青年女人。 《老孟的暮春》中的男主人公老孟是学界中人,师大的副教授,其貌不扬,木讷窝囊,曾经被学生赶下讲台。 42 岁那年,他相貌平平的 40 岁妻子朱梅居然与他离婚跟一个年轻非洲留学生走了。他的邻居马芳老师向把表妹介绍给老孟,马老师的丈夫是孙东坡,显然只是与《鱼肠剑》中的男主人公同名同姓,但不是一个人。表妹陈朵朵,小学教师, 36 岁的美女,离异有儿子。为此马老师把老孟和陈朵朵都约到家里打牌。她本来想约吃饭,但老孟没有兴趣。老孟喜欢打牌,但牌技和反应都差,除非找不到人人家不带他玩。先用打牌约老孟的其实是经济学系的江雪雪老师,她要把住在家里的妹妹江小白介绍给老孟。江小白是妩媚妖艳,婚史不详,过去在南边漂着,去年在住到姐姐家。“该读书时不正经读书,该恋爱时不正经恋爱。”小白甚至与姐夫也要暗度陈仓。老孟在马芳家打牌,不来江雪雪家,她有些着急,自己登门去请老孟,结果遇到了 40 岁的女博士沈单单,她曾与副校长周文有绯闻,一直单身。找老孟是推荐自己的保姆小青也帮老孟干家务。以后,她也以找小青的方式,到老孟家。“老孟幸福得如春天的花儿一样,保姆小青料理他的物质生活,马芬和江雪雪料理他的精神生活。他几乎到达了他人生的理想境界。”几个女子都用心拿下老孟,但他们不理解“老孟对女人的一贯态度。”“老孟这方面奉行的是‘二不主义’:不主动,不拒绝。”“当年他和朱梅就是这样过来的。朱梅亲他,朱梅抱他,朱梅半夜里敲他的宿舍门钻到他的床上,朱梅挽着他的胳膊去领结婚证。当然,两人的关系每上一个新台阶之前,朱梅其实都等了老孟许久的,有时一个月,有时两个月,等得朱梅心急火燎,等得朱梅恼羞成怒,也没用,人家老孟依然没事人一样的。”离婚后的老孟与几位女士的胶着状态维持好久,都没有结果。直到有一天,小青在擦灯时跌入老孟怀里,两人结成秦晋之好。小青找沈单单辞工,她就知道了。陈朵朵和江小白还一直不知道。只是邻居孙东坡发现小青“一天比一天鲜艳,一天比一天妩媚。他和小青在楼道上擦肩而过的时候,甚至能听到她体内花瓣次第开放的声音。”由保姆变师母,自然会带来全方位的改变。 这篇小说以离异中年男人在婚姻市场上的炙手可热,说明大龄单身女子对婚姻的向往。“男人可以先要江山再要美人,或者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而女人却不行的,女人的事业再飞沙走石,在别人眼里,也是海市蜃楼,繁华是假繁华,热闹是假热闹。女人一老,江山弹指即破。灯管笙歌,戛然而止。满树花朵,委于一地。女人的江山其实是男人。男人才是女人铁打的江山。”事业强的女性尤其委屈。“和男人一样刀光剑影戎马倥偬,到处攻城掠地,而别的女人,却翘着兰花指,四两拨千斤,只回眸那么一笑,人家就倾国倾城了。”其实这种委屈未必有道理。回眸一笑,倾国倾城,要有颜值韵味还要有情商襟怀,并非人人可以胜任。至少我自己觉得,还是“刀光剑影戎马倥偬”更容易些。此外,这是十多年前的小说,背景是省城高校,不知道是否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更不清楚是否还是现北上广深这类大都市的情况。就我个人非常有限的个人接触而论,似乎并非如此。无数单身男女,行止自如,云飞风起。 中篇小说《姹紫嫣红》发表于《小说月报 · 原创版》 2010 年 5 期,转载于《北京文学 · 中篇小说月报》 2010 年 8 期和《小说月报》 2010 年 9 期。 《姹紫嫣红》不是学界小说,是作者另一场景辛夷街的故事,多少与作者的故乡生活有关。因为不是学界小说,所以没有读过其他辛夷街故事。姹紫和嫣红是孟婵娟和老顾的两个女儿。姹紫是学霸,考取省城的大学又读了研究生,毕业到市图书馆工作,后来当了采编部的主任。嫣红是学渣, 5 年的小学读了 7 年还没有学好,高考前逃学在西门卖服装。小学语文老师孟婵娟和小学数学老师老顾一直以姹紫为骄傲,好东西给她吃,家务嫣红做,嫣红也喜欢,正好可以不读书学习。姹紫拒绝了教育局局长的公子,与同事其实是下属来自农村的帅哥孙彦恋爱结婚,没有房子住在老孟家自己的闺房里,让妹妹嫣红睡阳台,而且在没有孩子前并不交伙食费。嫣红打工了就交伙食费,而且很不少,几乎够全家的开销,她算术不好。姐姐结婚住家后,她干脆住到店里,被辛夷商业局副局长兼西门商业城老总李北岳收为外室。出钱帮她开了自己的店,收入很不错。嫣红不仅在姐姐小产时能以李的名义托人帮忙,而且在姐姐买房缺钱时也有实力和善意补齐缺口。随着时间推移,老顾夫妻对两个女儿的看法多少有些改变。不管作者本意如何,小说确实渲染了金钱的力量,商业的力量,以及自然资源商业化的潜力。在些力量其实也体现在学界。传统观念中,智力的商业用途值得鼓励,而颜值的商业用途就受到谴责,这真有道理吗? 中篇小说《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发表于《十月》 2010 年 4 期,转载于《北京文学 ( 中篇小说月报 ) 》 2010 年 8 期和《小说月报》 1010 年 9 期。 《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渲染文学理论博士顾言从经济学观点处理婚姻和家庭。顾博士自己是帅哥,其妻子陈小美其貌不扬个子也小,但朴实无华,而且做得一手好菜。陈小米 ( 《梨园记》 ) 、陈小摇 ( 《蝴蝶》 ) 、陈小美,陈小 x 似乎是其貌不扬女子的系列代码,不知道陈家怎么得罪作者了。满足顾博士主要的求偶理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他认为后两句更重要,而陈小美满足。在陈小美之前,他的第一个女友是外语系的美女沈华,有舒淇的嘴和叶玉卿的胸。补充背景,舒淇的嘴在荧幕上不难看到,叶玉卿的胸或许只有我这代人才看过,例如《情不自禁》《我为卿狂》《卿本佳人》和《与鸭共舞》等。沈华锦衣玉食,他自知负担不起,两人分手。第二个女友是师妹姜绯绯,有精神追求,爱风花雪月,也受不了顾言在外面租房同居要分摊房租,就以顾不喜欢叶芝为理由分手了。五年前顾博士被引进师大,校长特批他妻子也当了教师。夫妻分工,妻子不仅包揽家务,而且干批改作业之类力气活,丈夫则写文章报项目都带着妻子。这种比较优势的发挥,显著提升了家庭的效率。他们还住在学校条件很差的宿舍里,艰苦些但省了钱也省了时间。最后验证并丰富了顾博士婚姻经济学的是大三的美女学生鲍敏。顾言对女学生从来不多看一眼,鲍要试试自己的魅力。她帮顾言改卷子带孩子做家务,长时间后总算等到顾博士酒后失态,两人相拥,被邻居撞见。鲍敏有意为许广平,但顾言坚决不当鲁迅。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顾陈夫妻两人全无芥蒂,比过去更恩爱。顾言跟系主任陈季子解释,“一个男人怎么能轻易离婚呢?离婚是最彻底的破产,这太不经济了。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和鸟一样,衔泥结草,好不容易有一个巢了,自己又让它破碎,有病?”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中篇也反映了研究职业化的过程。传统上,研究是闲暇活动。所以完全能理解小说中师大的传统,“做学问嘛,要等闲做了,才有格调,整日吭哧吭哧地和民工一样,算什么本事?……基本代表了中文系对努力搞研究的同事的态度。”职业化的学者,既是脑力劳动者,也是体力劳动者,像顾言那样。“本来大学老师,完全是脑力劳动者,从事的是精神领域的工作,但顾言却把这劳动变了性质,生生地从一个脑力劳动者变成了一个体力劳动者,一星期上二十几节课,那劳动强度,绝对不比在工地上搬砖头的民工弱。”当然,顾言不是民工,有他自己的方法论。“做学问是不能追风的,最好要逆风而行,别人向东,你要向西;别人向南,你要向北。观点不一定正确——搞文学,又不是搞科学,有什么正确不正确的?关键是创新,要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歌精神。” 或许在文人眼里,顾博士的经济学简直是笑柄,但也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凡事都有代价,娶美女或才女也不例外。能否付得起?是否愿意付?尽早想清楚其实是负责任。这也不算是顾博士的原创。例如,通俗读物《一个经济学家给女儿的忠告》分析得很清楚,“不要犯这样的错误:要嫁一个天下最好的丈夫。……一个理想的丈夫往往是代价高昂的奢侈品。大多数这种代价高昂的奢侈品结果都证明是个错误。” 中文系的同仁觉得顾博士甘于清苦生活为有毛病,这真是少见多怪。本朝前三十年,“先生产,后生活”曾一直是主流意识形态。而且高积累低消费也是提升经济的不二法门。这些实质上只是个人偏好不同。就像那个著名的寓言《 蚂蚁与蝈蝈 》,既不能说蚂蚁明智蝈蝈愚蠢,也不能说蚂蚁庸俗蝈蝈高雅。 这些小说多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界小说,虽然《蝴蝶行》和《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有学界小说的成分。也不是通常的校园小说,发生在大学尤其是学生之间的情感故事。这些小说关注的是大学老师的婚姻家庭故事。就算是谈情说爱,也只是为了缔结婚姻或者补充婚姻。就是不说典雅流畅的语言,这种选材和角度也颇有新意。与作者其他小说类似,这些小说勾勒出学院生活的若干侧面。虽然侧重于情感婚姻方面,但也或多或少反映了学界生活。 作者阿袁,本名袁萍, 1967 年出生。 1990 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 1996 年到南昌大学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后在南昌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现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2002 年开始发表小说。已经谈过《鱼肠剑》《郑袖的梨园》《梨园记》,还有《上邪》《子在川上》《苏黎红小姐》等以后谈。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浮事新人换旧人—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Mech 2019-2-22 18:02
《大学城》初版于 1987 年, 1998 年作为《大学三部曲》之一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我看的是 1998 年版本。作者标注 1984 年暑假至 1986 年暑假三改于上海。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1984 年 ( 小说中提到,“打倒‘四人帮’才八年” ) ,地点是上海沪江大学,有些像作者就职的复旦大学。所谓大学城并不是现在所理解的几所大学的聚集区,只是城市化的大学校区。 小说主要是学界故事。男主人公是 55 岁的副校长李若光,那种高大全的人物,无私无畏的改革派。他要面对的是学校人事和教学管理方面的事情。贯穿始终的是新副校长的选拔。在他出国时校长会议决定是中文系的副教授史侃,他要推荐还在日本留学的博士郑小奇,他的老友已故著名教授郑明奇的儿子。其他还有人员分流的确定。他力主流动出部分教师支援薄弱学校,但中文系主任裴正卿则打着改革的旗号,乘机赶走了对他有威胁的教学骨干。另有新进人员的遴选等。教学方面的事情是对写作课上一位老师教学方法的评价等。 李若光的对立面除了史侃和裴正卿外,还有意见相左的 70 岁的著名教授、副校长邹大曙。另有几位上级领导,李的老上级也是参加革命的领路人, 66 岁的校党委书记孙升强,个人作风没有问题,但跟不上形势,谨小慎微,只等着退休。在医院住院的老校长,基本没有出场。直接领导是 67 岁的市委文教书记郝良,他丈夫是中央领导,属于仍保持工作热情的好领导。还有大学过去的老领导,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路晔,好像有些官僚。 小说也涉及人物的感情纠葛。李若光的妻子肖仁瑾是他年轻时的狂热追求者,在小说中属于比较庸俗的领导夫人。他们有儿子李子炎在外地工作,女儿李静在国际政治系读大二。李在昆明做地下党时,有恋人秦庄。秦的自传体小说《金银花》在出版社编辑郑淑贞手里编辑加工,她给李先睹为快了。郑淑贞是郑明奇的女儿,也是史侃的前妻。秦庄一直独身,领养了少数民族的儿子刀德坡。李静对刀德坡的室友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吕赛阳有好感。他们的感情发展或许是下一部《大学恋》的主题。郝良的女儿丁茜是李若光的秘书,正与中文系教师孙昂,孙升强的儿子,谈恋爱。还有几对跨国情侣。邹大曙的妻子妮娜是德国人,当年邹留学德国时结婚。中文系副教授陶玲君丈夫是苏联人,中苏关系破裂后回国,但并没有离婚。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柴敏仪的女友是法国高级进修生罗纳,罗纳在法国曾与前男友同居多年,使得柴敏仪广受议论,还落选了校党委委员。 小说还写了学术不端行为。史侃剽窃,把秦庄讲稿中的内容写进自己专著。裴正卿和史侃以修改同事作品为由,强行署名而且在原来作者之前。还有让学生帮忙收集资料等。 当年的文化氛围还是很有时代特点。学生倡议“反出国热”,受到学校和市领导的支持。市文教书记与写公开信的几名学生座谈。大学二年级学生,觉得《傅雷家书》里面有许多错误观点,特别是否定了信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国外”受到高度推崇。开篇就是李副校长访美归来。结束时,选拔郑小奇当副校长,他给中央领导两封信,在内刊上发表。其被赞赏的关于教育的高论无非是,“我们正处在教育改革之中,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打破‘一刀切’,改变我国普遍存在的‘满堂灌’的落后现象。 (p.373) ”现在大概中学生也能说。所写论文《试论我国传统观念与改革》的中心思想无非是,“我们国家过去屡犯错误,今天改革中又发生重重阻力,追其根源,主要是几千年来所遗传下来的封建意识所造成的。 (p.373) ”有些武断,而且也很皮毛。 小说明确写道了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不同。这似乎应该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从小学到中学,老师总是像父母一样,关心同学,体贴同学。进入大学后,大学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好课就走,很少和同学接触。 …… 大学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主要表现在知识传授上,大学与中小学特点不同,要求应该两样。老师们一丝不苟的严谨的教学作风,和丰富渊博的知识,把学生带向科学文化的高峰,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是最可珍贵的。 (p.153) ” 如果说不足,我觉得故事比较老套,人物形象比较模式化。特别是,把思想观点与个人私德捆绑过紧,反面人物学术不端而且私生活混乱。另外,我个人感觉,校级领导层面的描写,想象的成分居多,当然我也没有什么依据。例如副校长的任命不应该是学校层面所决定,又例如副校长还有秘书,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似乎觉得,作者在见识方面似乎仍然停留在所写八十年代早期的平均水准上。如果我读大学时,看到这部小说,大抵会颇多共鸣。 作者袁越 ( 曾用名袁开业、何聪 ) , 1935 年出生于浙江, 2004 年逝世。 50 年代中期毕业于复旦大学。随后在大学从事文学教学和写作工作,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NODYCON2019开幕式
热度 1 Mech 2019-2-19 07:40
NODYCO2019 的开幕式按预期在 圣伯多禄锁链殿 举行。巨大的屏幕,遮挡住了后面的主祭台及下面的圣髑盒,有些不像教堂。有摩西像的尤利乌斯二世陵墓也若隐若现。陵墓仍对外开放参观,只是会议所在中间区域不能入内。我对名入座,在第三排,也是我平时在教堂观光时喜欢的位置,“三生万物”。座位很不舒服。前排下跪用的木板很宽,不好意思踩上去,感觉脚无处放置。 欧洲人办的会,开幕式往往繁文缛节,与炎黄子孙五十步百步之差。大会主席瓦尔特先致开幕词。客套话之外,有些统计信息。 402 人,大会报告 1 场, 3 位报告人。分会场报告 68 场, 372 个报告, 163 位主持人,我主持两个分会场,不知道算一位还是两位主持人。另有 17 个墙报。参会者来自欧洲最多,其次亚洲,都超过了三成。最少的是非洲,只有 1% 。 接着是艺术系一位博士作个关于米开朗基罗摩西雕塑的简短报告。我刚 重读《弥盖朗琪罗传》 ,也看过《摩西》的背景资料,因此对我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信息。比较有意思的是,给出了尤利乌斯二世陵墓不同的设计草图,虽然我知道后来大大缩水,但听了报告知道如何缩水。另外,提到弗洛伊德的《摩西与一神教》。这本数我有汉译本,以后可以重新看看。 随后是意大利科学与教育部副部长的视频发言,也是位教授,像是讲话,不知道有没有稿子。学校校长讲话,学校研究和创新副校长讲话,工学院前院长和前系主任刚获批的荣休教授讲话。都是客套话。前院长的办公室就在我隔壁,曾主动与我聊天。后来知道他过去是院长,更觉得关心群众,确实像领导。 开幕式的文艺表演是罗马大学教师的弦乐四重奏。德沃夏克的作品,过去没有听说过 ( 不是没有听过,只在音乐会上听过《自新大陆》,是压根没有听说过 ) 。除了优美之外也没有什么特殊感受。 开幕式上最有意思的要算 Rega 教授主持追忆 Nayfeh 教授的活动。放了段 Nayfeh 的视频短片。过去知道他是约旦移民,不知道他真是穷孩子苦出身,母亲文盲父亲半文盲,破产边缘的农民。他只身到美国求学,成为名教授,儿孙也全是博士。那真是“美国梦”的缩影。我看着 Nayfeh 教授的故事,想到弗里德曼夫妻书中的话,“千百万人不堪忍受苦难和暴政,被自由和富裕的生活所吸引,横渡大西洋和太平洋来到了美国。他们踏上美国国土时,并没有发现黄金铺的路;生活也不象从前想象的那么好过,但他们确实获得了自由,获得了充分发挥他们才能的机会。靠着苦干、精明、节俭和老天爷的保佑,大多数人实现了自己的希望和梦想”。我见过 Nayfeh 教授两次,分别在美国和波兰的学术会议上。 2002 年美国那次就是这个 NODYCON 会议的前身, Nayfeh 教授还送我本书。 Rega 教授也是不久前获批的荣休教授。后来在会议委员会成员和大会报告人的晚餐会上, Rega 教授吐槽说,在意大利语中,荣休 (emeritus) 的意思就是快要死了。 会场极冷。大而且阴,没有任何取暖。我只穿了薄衬衣单外套。加上 3 个大会报告,冻了整个上午。似乎感冒难逃。如果侥幸无恙,全赖日行万步的锻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82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Mech 2019-2-17 03:34
在飞往罗马的航班上,看了电影《使徒保禄 ( Paul, Apostle of Christ )(2018) 》。应该说对我这是很应景的电影。罗马的城外圣保禄大教堂是罗马教廷的四大特级圣殿,去看过两次。城内圣保禄教堂从门前走过多次,但还没有进去。准备去看看。 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背景是尼禄皇帝纵火焚毁罗马城后迫害基督徒。基督的使徒保禄被监禁。希腊医生路加 ( 《新约·路加福音》的作者 ) 到监狱探望他,并记录他的谈话。这样穿插一些回忆,保禄由基督教的狂热迫害者变成坚定的使徒。路加一度也被监禁。监狱外的基督徒,在是否离开罗马的问题上有分歧,想得到保禄的指令,但保禄坚持让他们自己判断。另外些基督徒要用暴力劫狱救走保禄和路加,但他们反对暴力也拒绝离开监狱。监狱长慢慢转变了对保禄等基督教徒的看法,由敌对者变成同情者。结束时,路加记录保禄口述的《新约·使徒行传》完稿流传,罗马基督徒离开罗马城,保禄从容就义。 如影片所彰示,基督教的那些早期信仰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一个充满邪恶和暴力的黑暗世界里,如何自处?圣保禄给出的回答就是“爱”。这也算是大道至简。《新约·哥林多前书》中那段箴言 ( 有删节 ) 成了影片中对白: 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It does not envy, it does not boast, it is not proud. It is not rude, it is not self-seeking, it is not easily angered, it keeps no record of wrongs. Love does not delight in evil 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 It always protects, always trusts, always hopes, always perseveres. Love never fails. 那些否定性的描述,按电影的说法,也是有具体所指。当然,这其实也是华夏圣贤的古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论语·颜渊 ) 。” “ 仁者无敌 ( 《孟子·梁惠王上》 )。 ” 从影片看,“爱”和“信念”之外,还需要技术能力。监狱长对基督教的同情,主要是希腊医生路加治愈了他的女儿,而此前不论是罗马医生的诊治还算向罗马诸神的献祭,都无力挽救他女儿的生命。世俗些看,“爱”也许能战胜一切,就像水滴石穿。但这个过程可能极其漫长。因此,菩萨心肠之外,还需要霹雳手段。如在影片中,如果基督没有用一道强光暂时照瞎了扫罗的眼睛,他能不能从基督教的狂热迫害者变成坚定传教者?或者说,这种转变需要多长时间?更不用说,基督教取得统治地位后,也会用极刑对付异端。 影片还强调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这似乎体现了宗教改革后新教的精神,多少有悖于罗马教廷的正统教义。罗马城中的基督徒一直在争论是留下还是离开,他们期待保禄的指示,但保禄让他们自己决定。 任何新兴的力量,例如但不限于基督教,在兴起之际,都是解放的力量。监狱长曾对这种力量不以为然,罗马人天生就是自由人,也就是并不需要解放。但他女儿的病情,粉碎了他的骄傲。基督徒自称,关心这个世界,但并不想统治这个世界。但事与愿违,解放的力量,如果成功,总要变成统治的力量。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那些新兴的力量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总体上,电影似乎不应该很吸引人,故事比较沉闷,在《新约》中都有记载。女角色很少演员也不靓丽。但电影自有内蕴的力量,就是所谓信念的力量。这种力量有震撼人心的感召力。至于这种信念是来自基督信仰还是其他,或许并不重要。影片结束上,字幕说该片是献给因信念而受苦的人们,这其实也不局限于特定宗教。当然,影片中信念的对手是强权和暴力。如果是怀疑或理性,胜负或许是未定之数。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山有恨销人骨—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Mech 2019-2-15 01:01
阿袁的小说集《梨园记》 2014 年由中国言实出版社,收入当代中国实力派女作家书系。小说集包括《梨园记》《汤梨的革命》、《小颜的婚事》、《鱼肠剑》、《苍蝇之二》、《郑袖的梨园》六篇小说。都是发生于校园中的情感婚恋故事,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界故事,甚至也不是那种言情的校园小说。中篇小说《鱼肠剑》已扩展为长篇小说出版单行本,过去谈过,《 求荣争宠任纷纷 》。这里就不说了。以下只说《梨园记》《汤梨的革命》《小颜的婚事》《苍蝇之二》和《郑袖的梨园》 5 篇。故事发生在某省城的师大,除《小颜的婚事》外女主角都是文学系的教师。故事发生的确切时间作者没有说,而且也不太重要。从各故事发表时间推测是 2005 到 2010 年之间吧 ! 中篇小说《梨园记》发表于《上海文学》 2009 年 5 期。梨园过去是指戏班子,现在成了对戏曲界的别称。不过这部小说与戏曲界没有关系,似乎是用“梨园”在指小说中的学界男友逢场作戏。 师大八男四女 12 位老师暑假到英国进修英语。有故事的是四位女老师行政机关的姜如、文学系的陈小米、艺术系的吕青红、经济系的吴梅以及与他们关系密切的男老师。当然,男女之间仅是逢场作戏派遣寂寞。“都是三十好几有家室的正经男人,对外面的女人,并没有多少意图的。即便有什么风月心思,那也多是精神上的风月,是自吟自唱的那种,没有胆量付诸于行为的。 (p. 9) ”吕青红以服装在伦敦刮起中国风,先向体育系的胡非献殷勤,但很快与老外阿莫尔搭讪上,“出双入对,厮混在一起。 (p. 12) ”“来日不多的关系容易让人放纵,让人沉溺,想到不久就要分手了,苟且的偷欢便升华了,成了生离死别的爱情。 (p. 20) ”姜如与带队的人事处王大元处长有了私情。体育系的胡非本来对陈小米有些意思,但没有回应,与吴梅过从甚密,但吴梅其实对大家都很亲密。陈小米最后只好与机械系的马理智结伴出游。两个月后,他们乘飞机归国。 小说的女一号应该是陈小米,她具有那种健全的女性理智或者说生活常识。“政治这玩艺儿,简直连妓女也不如的。妓女是开门做生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脏也罢,贱也罢,明着来的,虽也无耻,却是坦荡的无耻。而政治呢,却是又做婊子又立牌坊的,明里一套,暗里一套,袖里袖外,遮遮掩掩,这样的作风,陈小米更看不上。读了书的男人真是奇怪,明明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却个个爱以天下为已任。可天下是肉食者的天下,和你们这些青衣书生有什么相干呢? (p. 9) ”确实,从健全的常识看,许多知识分子不仅想入非非而且入戏太深。她也有常见的女性趣味。“身边活色生香的八卦远比政治有意思,比学问有意思。 (p. 10) ”别有一种魅力。至于与她搭戏的男角,“马理智表面上看起来有些迂腐,有些不通款曲,但其实呢,也是个精细的男人,看女人看到骨子里,既不会被姜如的睡衣所迷,也不会被吕青红姹紫嫣红的皮相所迷,而陈小米的好,是三秋桂子的那种好,是十里荷花的那种好,不招摇、不喧嚣,正合马理智这类男人的意。 (p. 24) ”典型的务实理工男。 中篇小说《汤梨的革命》发表于《中国作家》 2009 年 1 期,转载于《小说选刊》 2009 年 2 期和《中篇小说选刊》 2009 年 2 期。标题有些无厘头,让人联想“汤武革命”。商汤王和周武王暴力推翻夏和商,也泛指武力推翻前朝。《易·革·彖辞》所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在《汤梨的革命》中,汤梨是女主人公, 36 岁,研究魏晋文学的中文系教师,她的革命是次玩火自焚的出轨。在家里,她的丈夫周瑜飞不太关注她,虽然他自己没有任何绯闻。汤梨本属于聪明机灵的女子,争风吃醋都别具一格。“别人以言语为剑,舞得天花乱坠风生水起,她反着来,以不言语为剑,端的是月白风清万籁俱静。 (p. 53) ”在一次阅卷中,她认识了 32 岁的外校同行孙波涛,答应帮助他介绍女朋友。他本来有女友杜小棵,后来她嫁给了一位外科主任,但两人有时仍滚床单。汤梨把《鱼肠剑》中的女主角之一齐鲁 (32 岁单身女博士 ) 介绍给孙波涛。交往过程中,齐鲁滔滔不绝地给孙和汤上课,自己感觉却很好;主动登门,投怀送抱,但孙没有接;考虑结婚,但孙并没有求婚,齐鲁自己四处看房,准备婚房了。殊不知汤梨和孙波涛从开始就暗度陈仓地玩起了暧昧,两人先心照不宣,再言不及义闲聊,进一步约会,后来直接上了床。“汤梨还是扛着齐鲁这面旗帜。但这面旗帜已经惭惭演变成了帷幕。帷幕里面是汤梨和孙波涛。帷幕外面是周瑜飞和其他人。 (p. 69) ”杜小棵虽然已经与别人结婚,但有本事搅黄孙波涛的所有女友。她发现汤孙两人关系后,到学校举报,大家发现汤出轨了齐鲁的男朋友。邻居 39 岁的陈青,“是哲学系最年轻的女教授,也是哲学系资格最老的离婚单身女人 (p. 27) ”,因为丈夫出轨而离婚。她本来就嫉妒年轻美貌的汤梨,虽然她们似乎是朋友。她也警告过汤梨,严肃的丈夫其实更可怕。“男人的守身如玉,原来也是女人的丈二白绫。 (p. 70) ”最后,陈青以辟谣的形式把汤梨出轨的事情告诉周瑜飞。他在书房中闭关一个月,决定离婚。小说结束时,“汤梨在陈青家,哭得梨花带雨。 (p. 73) ” 从学界小说角度看,《汤梨的革命》多少也展示了教学研究型学校的研究压力。学校重视,“一篇 SSCI 论文奖励一万,一篇 CSSCI 论文奖励两千。 (p. 51) ”系主任陈季子每次开会都提科研。汤梨本来教学很用心,后来发现学校不重视。在她看来,“这个学校的领导真是疯了,他们学校不是教学科研型学校吗?教学在前,科研在后,现在怎么本末倒置了?那么不惜血本地奖励科研,可对教学,却一毛不拨 (p. 52) ”。齐鲁则完全看不起纯教学的教师,“就那一门两门课,多年来翻来复去地教。和农民种他的一亩二分地,和家庭主妇打理她的方寸厨房,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她们在学术上不思进取。不读理论书,也不写学术论文。这样的女人,有什么思辨能力呢 ? 有什么分析能力呢?看问题只能看表层。听言语也只能听表面的意思。 (p. 42) ” 值得一提,与《鱼肠剑》中齐鲁在上海读博士研究先秦文学然后去北京做博士后不同,《汤梨的革命》说齐鲁是在苏州读的博士,研究的是明清文学。在作者系列故事中,齐鲁是剩女女博士的总称,作者似乎懒得为她们一一想给名字。这个名字没有女性特性,有些所谓“第三种人”的意思;“齐”“鲁”都是文明古国,如那些女博士年龄偏大。“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 《论语·雍也》 ) 。” 在这个故事中,齐鲁“整个人,就如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文章的语句是通顺的,没有错字,也没有语法错误,甚至标点,也都是对的。然而这全没用。依然是篇平庸的文章,人看过了,和没看过,结果是差不多的。 (p. 40) ”而且执迷于学问不通人情。作者似乎没有博士学位,因此能超然地吐槽女博士。 短篇小说《小颜的婚事》发表于《百花洲》 2010 年 4 期,转载于《小说选刊》 2010 年 8 期。《小颜的婚事》是个盼婚求嫁希望以此改变人生的故事。女主人小颜高考落榜,住到师大的姐姐家,自费读了三年,在计算机资料室打工。姐姐本来也是师范大专生,随姐夫去了美国两年,就成了大学老师。小颜相貌平常,又只是临时工,姐姐介绍了“杨教授的儿子、周校医的弟弟、数学系的王侃 (p. 77) ”都没有成。姐夫最其貌不扬的研究生陈家良为留校一度与小颜关系火热,但留校没有成,也就散了。这时男主人公吴其上场,他 33 岁,在校图书馆工作,是马列部吴书记的儿子。因为恋上发廊妹,吴书记急于让他结婚。 29 岁的小颜在这场所谓恋爱中完全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尊严,被轻视。在不断妥协中似乎开始进入状态,又遇到了漂亮而亲和的大学同学王小青,吴其的态度让她有些嫉妒。她听从吴的暗示,见面时带上王,但不告诉吴王已经结婚而且有了 3 岁的孩子,因为见过王之后,吴对小颜也更好些。作为预案,姐姐让她去见一个有 7 岁女儿的外科医生,老丑而且粗鲁,反而让小颜觉得吴其还不错。“将来的吴其是不是靠得住,小颜是不管的,小颜现在只顾得了眼前。尽管他们中间还隔着王小青,但王小青有什么好怕的呢?她甚至不会背了小颜单独和吴其约一次会,小颜是她的幌子,只要有小颜在,王小青就是没有出格的,就可以一边和男人喝着酒,又一边心安理得地当她的良家妇女,就像当年一样,和她周旋过的男人有多少呢?但她依然是守身如玉的好女孩。 (p. 91) ”元旦前,两家商量结婚的日子,吴其要求再等半年到五一,好赶上春暖花开。小颜认为,“半年正好,正是吴其从王小青那里回头的时间,当年男生们对王小青的迷恋不也都是半年左右吗?半年之后,没有不各奔东西的。是啊,就算这王小青再美,有谁愿意陪她捉一辈子迷藏呢?男人对女人的好,说白了,都是有念头的,念头没有了,那还好什么? 既这样,小颜就再等半年。 (p. 92) ”故事就此结束。 小说主题很古老,现实婚姻与理想爱情的矛盾。姐妹共同的信念,“女人嫁人,那是再投胎呀,嫁好了,前程锦绣,嫁坏了呢,就葬送了半生。 (p. 76) ”反面教材是姐姐的同学刘婵,“书读得好,人长得也是花容月貌,谁不说那是一只画眉鸟呢?二九年华的刘婵,那是三千宠爱集一身哪,可刘婵东不嫁西不嫁,却为了所谓的爱情嫁了个没读几天书的打工仔。画眉鸟终天落到了篱笆上,篱笆缠住了她的爪,她再也飞不高,飞不过姐姐这只麻雀。郎耕田来奴织布的甜蜜到底维持不了多久,贫寒的生活能摧毁一切,容颜、爱情、骄傲,到头来,干干净净,什么也剩不下! (p. 77) ”小颜还不是为了婚姻放弃爱情,而是从来没有过爱情。“是因为自己没有遇到爱情呢?还是从一开始自己压根儿就没有想要过爱情?没事的时候,小颜又会这样想,或许爱情是一只有灵性的鸟,你不想要它,它就感觉到了,所以怎么也不飞到你这株树上来。 (p. 82) ”这是个有趣的想法,至少是有趣的说法。 中篇小说《鱼肠剑》发表于《中国作家》 2009 年 1 期,转载于《小说月报》 2010 年 1 期、《中篇小说选刊》 2010 年 1 期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0 年 1 期。已经扩展为长篇小说并出了单行本,本系列丛谈已经谈过,《 求荣争宠任纷纷 》,这里就不说了。 中篇小说《苍蝇之二》曾以《俞丽的江山》为标题,发表于《小说月报》 2007 年 6 期,转载于《小说选刊》 2007 年 12 期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8 年 1 期。“苍蝇”这个名称真让我费解,特别是我并没有读过作者的《苍蝇》或《苍蝇之一》。其实我也想不起来几种其他作者的同标题小说。萨特的《苍蝇》是以古希腊为背景的剧本。还有戈尔丁尽写人性之恶的长篇小说《蝇王》,也是苍蝇吧。 《苍蝇之二》标题虽然费解,但故事的脉络很清晰。本来还算恩爱的俞丽陈安夫妻,因为陈安女研究生的介入,产生了矛盾,让俞丽像在菜里发现了苍蝇那样恶心。力学专业的陈安本来不招女生,但俞丽与朱小七很谈得来,建议丈夫录取了她。朱小七其貌不扬,让俞丽没有感受到威胁。后来她感到朱小七爱上了自己的丈夫,并努力吸引他接近他。俞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抵抗,并且启动了旧日暧昧关系老孟,准备报复丈夫。陈安不仅在论文上让朱小七挂名,而且带着她一人去北京开会。感觉天塌地陷的俞丽难以自持,找来老孟,在家里做爱昏天暗地,但老孟妻子让他回家烧鱼头汤的电话,让她回到现实中。俞丽还是想夺回自己的江山,要与陈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准备做他没有吃过的咸鱼茄子煲。这个故事完全是从俞丽的视角看,因此陈安与朱小七到底如何,并不清楚。例如,发表论文有朱小七的名字,未必是挂名,也许学生对论文有所贡献。顺便一提,他们发表论文的期刊《力学杂志》完全是虚构,实际并不存在。至于带学生去参加学术会议,这本身也没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俞丽与老孟至少肉体上出轨了。俞丽本意只是守住自己的江山,却以攻为守,主动出击,这多少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如果说陈安有什么问题,就是缺少与妻子的沟通,没有及时答疑解惑。这或许也是理工男的通病。 中篇小说《郑袖的梨园》发表于《小说月报·原创版》 2008 年 4 期,转载于《小说选刊》 2008 年 10 期、《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8 年 10 期和《中华文学选刊》 2009 年 1 期。标题典出《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楚王幸姬郑袖”。 《韩非子·内储》和《战国策·楚策》都记载郑袖专宠善妒工于心计。在小说中,似乎说明同名女主人公居心叵测善于表演。 《郑袖的梨园》的女主人公郑袖是师大中文系的教师。故事开始时, 32 岁的郑袖不动声色地勾引 30 多岁的装修公司老总沈俞,在给他儿子沈杲但家教时。 12 岁时,郑袖当中学校长的父亲抛弃了卖豆芽的郑袖母亲,娶了她的语文老师陈乔玲,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她用自己的方式行侠仗义,击败上位小三。研究生导师苏渔樵,与妻子离异,娶了护士朱红果。她不动声色地勾引了苏教授,并给朱打电话,回家时正看到苏跪在上衣半开的女弟子郑袖旁。郑袖甚至不给朱红果忍气吞声的机会,坚决抓住苏,拆散他们的婚姻。郑袖的代价是也失去了正在同居的男友。她的家教雇主沈俞,抛弃了发妻就是沈杲的母亲,与叶青结婚。郑袖又要出手,击败叶青。她不仅对沈俞欲擒故纵,“知道一个男人的心思全在你身上而装作不知道 (p. 218) ”,而且摸清沈杲的文学趣味用文学争取他。她热切期待着最后与叶青的对决,“他们的关系要瞒着叶青开始,但决不能瞒着叶青结束的。——怎么能瞒着叶青呢?事情的起因是叶青,事情的结果也是叶青,叶青才是台上真正的主角儿。 (p. 219) ”不幸的是,叶青突然离奇地车祸身故,甚至暗示非正常死亡。这让郑袖失望而且惶恐。小说到此结束。 女权主义者不会同意,“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 ( 《围城》 ) ”。其实家庭的意义甚至大于职业。《苍蝇之二》把家庭称为女人的“江山”。这部小说集里写的都是这种“江山”的故事。“江山有恨销人骨,风雨无情断客魂。”《小颜的婚事》和《鱼肠剑》写打江山的如履薄冰,《苍蝇之二》写守江山的诚惶诚恐,《汤梨的革命》写了无事生非导致山河破碎,《郑袖的梨园》则是“打击侵略者”的快意恩仇。只有选作总标题的《梨园记》中的逢场作戏,多少有些无关江山的轻松,或许表示了逃离江山的刺激。这种刺激掌控不好,也会江山易主。 大学女教师的“江山”故事,当然也是学界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是不很典型不太符合学界小说常规的部分,也不同于单纯言情几乎无涉婚嫁的校园小说。小说所写的校园生活侧面,其实是我所最生疏。不仅经历少,而且也不太留意。例如,二十来年前与其他老师在美国英语教学培训半年,同学中似乎也有逢场作戏的出双入对。但我在第一时间脱队住到老外家里,没有与多数同学们一起住在宾馆。每天自己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除了上课见不到同学,何况上课也是分班,我读的快班总共只有 3 位一起的老师。正是因为从来没有留心,这些争风吃醋鸡鸣狗盗的故事,反而很新鲜很有吸引力。 作者阿袁,本名袁萍, 1967 年出生。 1990 年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 1996 年到南昌大学任教,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在南昌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现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2002 年开始发表小说。多数是高校教师情感婚姻题材的中篇小说,有些后来扩展或组集为长篇,如《鱼肠剑》 ( 中篇扩展 ) 和《上邪》 (3 部中篇构成 ) 。还有些小说结集出版,除《梨园记》外还有《郑袖的梨园》《子在川上》《苏黎红小姐》等。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语青椒初入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Mech 2019-2-10 06:14
德兰的长篇小说《真》,发表于《收获》 1987 年 1 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8 出版,为“求真三部曲”之三。“求真三部曲”补充修订后由北京出版社于 1998 年出版为《海外归人》,其中包括第三部分《求实》就是《真》。“三部曲”中,第一部《求》是女主人公廖凌之童年和海外求学的故事,《求 ( 第二部 ) 》主要是廖凌之回国担任英语教授后的职业和生活,第三部《真》写廖凌之的女儿廖晓凌的成长、求学和工作,最后约三分之一的篇幅她到西方语言学院教书,算是学界小说了,时间是 1981 年到 1982 年。 小说前两章写廖晓凌在童年和少年。她中学语文老师是其母亲同事鲁大姐的儿子司马根,也回顾了他们母子归国前在多伦多的生活。随后三章是该书主要部分,廖晓凌在伦敦求学,但重点是校外与母亲的朋友、自己的室友还有学校教授等的交往。反映了当时的西方人生活,以及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的态度。其中有钱的室友父亲讲他的经验,“下棋和做人一样,要 give before take( 先舍后取 ) 。 (p. 154) ”而只想结婚没有自己追求因此没趣的漂亮女子不被看好,后来嫁给日本人了。在伦敦还遇到其教父的儿子。她还没有相认的外公领她去了牛津,她母亲读书的地方。 最后三章是廖晓凌回国,到其母亲就职的西方语言学校工作,不过她母亲去波士顿讲学了。当时的学校状况现在也难以想象。“这个学院的人马,是三个‘二比一’。就是说,教职员和学生的人数是‘二比一’,职员,包括党政干部和勤工人员,跟教师的人数比是‘二比一’,开课的教师和不能上课的教师人数也是‘二比一’。 (p. 214) ”用位外教的话说,“一个小小的学院就有七、八位院长!教职工竟然比学生还多!外语学院的院长大都不会说外语!能说外语的宛院长,说的是十九世纪的英语!我们这些西方人,不管有没有资历,一来到这里就个个变成了‘专家’ (p. 218) ”。这些外教也不能随意与学生接触,只是讲课。廖凌之的三姑已经从院党委书记任上离休。这七位领导,还没有算空缺的正院长,而实际干活的只有一位,就是《求 ( 第二部 ) 》中作为丑角出现的苑俞夫,当了副院长,还兼着英语系主任。为保住这个兼职,在有系主任换人的民意时,赶紧放廖凌之出国讲学。苑俞夫的妻子,也是廖凌之的表妹,廖梅芝,现在是中文系的主任。后来得胃癌去世了。还有几位亲戚也在学院工作。廖晓凌提意见,“当领导的和做政治工作的同志,尤其要扩大知识面,无知不能领导有知,无知也不能教育有知。 (p. 228) ”这在过去是典型的右派言论了。 小说的重点其实也不是校园生活,而是廖晓凌在帮助司马根为待业青年等办夜校时遇到个年轻人萧地。他中学下乡返城后待业,顶替已故父亲当了中学老师,只能教体育。家境也清寒,母亲是小学教师,还有个妹妹。因为非常有热情,吸引了廖晓凌,比较主动地追求。但萧地有些不敢高攀,躲躲闪闪。两人在交往中。萧地的吸引人之处是有与她父亲赵孺山等一样的男人的笑声,“这是对命运嗤之以鼻的笑声,是和命运搏斗的胜利者的笑声,是给人们信心和力量的笑声 (p. 315) ”。不过,仅以个人才华而论,三代女性欧阳云、廖凌之和廖晓凌的男友似乎江河日下。这是否预示着知识女性的某种困局? 小说具有八十年代常见的那种奋发向上的主旋律。“人生是一份考卷,每个人一生都在答一份不同的考卷。考题有深、有浅。遇到困难的时候,与其抱怨题太难,不如尽最大的努力答卷。 (p. 235) ”我个人认同这种说法,但不认为这是种美德,最多只是种明智。但我觉得不能要求他人都这样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权利争取每张试卷难度相同。只是我这种人觉得,费劲去争取张容易的卷子,不如试试把难题解了。 读过“求真三部曲”,总体感觉作者还是比较天真,虽然也算历经磨难,仍然有五十年代人的天真。这种天真包括单纯的情感和简单的思想。已经说过的戴厚英的三部曲小说中,早期《 诗人之死 》和《 人啊,人! 》也有这种天真,但较晚的《 空中的声音 》就没有了,后面还有没谈到的小说就更没有了。这次重读,远没有 30 年前初读有共鸣。毕竟我自己也老了,难以与那种天真共鸣。 作者德兰 ( 本名熊德兰 ) , 1924 年生于江西。 1947 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英国文学系,获硕士学位。然后回到北平。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北京外国语学院等任教。著有实用英语教材多种,包括语音、语法、会话、翻译、课本、单词记忆法等,我读过其中的两册语法,较为简明,也读过会话教材,主要是了解国外生活的信息。德兰从 1981 年开始小说创作,《真》是其第三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前三部小说统称“求真三部曲”。逝世年份不详。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8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戊戌年底读放翁《初归杂咏》
Mech 2019-2-3 18:18
偶然读陆游《初归杂咏》。不算佳作,只是颇有共鸣。 “早从学问求开益,晚悟文章要诋诃。”刚开始读书自是开卷有益。后来才知道需要批判态度。“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个顺序很重要。“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批判性思维需要素材,否则就是抬杠了。如果只是想表现出聪明,留给自己的只能是愚蠢了。 不仅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每忆壮游成独笑,间逢老伴亦高歌。”看旅途拍摄的照片,也常有“独笑”的感觉。博客贴出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至于要建功立业,像在浯溪旁的石崖上铭刻《大唐中兴颂》,自然只是南柯一梦。诚如钱锺书先生所谓,“放翁诗余所喜诵,而有二痴事:好誉儿,好说梦。儿实庸材,梦太得意,已令人生倦矣。”因“千载浯溪石未磨”而遗恨,对“换尽朱颜两鬓皤”者,未免入戏太深,其实大可不必。 附陆游原诗 初归杂咏 陆游 换尽朱颜两鬓皤,流年如此奈君何! 早从学问求开益,晚悟文章要诋诃。 每忆壮游成独笑,间逢老伴亦高歌。 更余一恨君知否,千载浯溪石未磨。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1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极简欧洲史》
Mech 2019-2-2 10:43
厕上和枕上 ( 没有马上或车上 ) 读了本小册子,《极简欧洲史》。该书译自英文,原书是为澳洲大学生写的读物。只用了 12 万字的篇幅,鸟瞰了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拿破仑之后的欧洲。 该书认为,欧洲文明是三个基本元素的组合。“希腊人的观点:这是一个简单、符合逻辑、能以数学表达的世界。基督教的观点:这是个邪恶的世界,唯有耶稣能拯救它。日耳曼蛮族的观点则是:打仗是好玩的事。这些看似天差地远的元素组合在一起,造就了欧洲的文明。 (p. 23) ”这个说法很通俗形象,但可能失之简单。在我看来,欧洲文明的源头无疑是古典世界、基督教和日耳曼蛮族。古典世界既包括希腊的理性也包括罗马的管理法律工程等,基督教除了拯救外还有信仰和希望,而日耳曼蛮族,更重要的可能是习惯法和分权制。尚武好战在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中其实也有,但习惯法和分权制,是蛮族所特有。 写历史很容易变成战争史,该书没有这个问题。谈战争不多,而且说到也是一笔带过。观念方面讲得很仔细。摘录了《几何原本》,列出了摩西十诫,介绍了牛顿达尔文的贡献,节录了古希腊伯里克利关于民主的演说,转述了李维罗马王国变成共和国的故事,还摘录了英国《权利法案》和法国《人类与公民权利宣言》。我个人喜欢这种史观,以及相应的材料取舍。文明人欣赏历史上的文明,非文明人欣赏历史中的野蛮。 该书结语分析了欧洲文明领先的原因。其一,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属于国王’,这是欧洲自由和繁荣的基石 (p. 224) ”;其二,分权和多元,“权力分散、遗产多元 (p. 226) ”。 对我而言,总体上是温习一番欧洲历史。如果说有新的启发,或许是作者所谓教皇和皇帝的对立,导致意大利和德国的邦国林立。这我过去没有想到,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该书有些常识的错误。例如, 170 页说圣保罗是第一任教皇,罗马圣保罗大教堂中有圣保罗铜像。其实圣彼得 ( 圣伯多禄 ) 才是罗马第一任教皇,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中有圣彼得铜像。圣保罗 ( 圣保禄 ) 也常见,罗马有城外圣保罗大教堂和城内圣保罗教堂,但其中都没有圣保罗的铜像。许多教堂都并列圣彼得和圣保罗的熟悉。最简单的判据,圣彼得拿着钥匙,掌管天国之门;而圣保罗持剑,有些像教会的护法。不知道是原著还是翻译的笔误。 总体上还是值得一读的小册子。基本观念符合现代文明,也有可读性。有些常识错误,其实也无关宏旨。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9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上,下)》
Mech 2019-1-30 15:06
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分上下两册于 2018 年底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近 90 万字分 101 节,上下册分别有 62 节和 39 节,每节用最前面的词或词组为标题。前 48 节和后 53 节分别发表在《收获·长篇小说专号》秋卷和冬卷。在冬卷正式发表前,该书就获 2018 年《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全书出版后又列第十五届《当代》长篇小说论坛暨第二十届《当代》文学拉力赛 2018 年度长篇小说五佳作品榜首,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年十五大好书第一名。估计以后会获茅盾文学奖。 小说当然是虚构,但虚构的素材也直接或间接来自现实。因此,索隐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有意思。《应物兄》的省份似乎是河南也不能排除山东 ( 都有近亿人口 ) ,主要省领导相继落马是在相邻的山西或河北。济州大学在大学排名榜上 80 名上下,差不多是河南大学的位置,但感觉济州应该是省城。至于故事的时间,根据书中有限的线索,应该在 2011 年到 2015 年之间。几个主要人物中,应物兄虚构的成分最大,甚至可以说现实中并无此人;但他在学界外的“成名作”《孔子是条“丧家狗”》,灵感无疑来自北京大学李零教授解读《论语》的《丧家狗 — 我读《论语》》 (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那是本很不错的《论语》讲解,尤其在历史和社会方面。程济世的原型比较明显,儒学家杜维明,都是由大陆逃台湾再去美国; 80 年代起,他与程济世一样,在哈佛大学当教授,曾任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又任哈佛 - 燕京社社长;世交之际他娶年轻 15 岁的艾蓓 ( 引发争议的《叫父亲太沉重》作者 ) ;小说中的程济世在四十多岁时 (1984 年 ) 与 20 多岁的潭淳一夜性有了儿子; 2010 年杜维明受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我个人不欣赏杜维明的观点,觉得远比例如余英时逊色,没有存他的书。小说中另一位高山仰止的双林院士,似乎有仍健在的何祚庥院士的影子;“物理学界现在通常把他看成是搞哲学的,哲学界的人又认为他是搞物理的。由于他经常对经济问题发表看法,所以他现在又被认为是一个经济学家。 (p. 111) ”。其他学界人物一时想不出,政界商界想不出也不便说。 应物兄是小说的主人公。本名应物,出版商阴差阳错把作者写成应物兄,以此在社会上成名。应物兄是 81 届本科生,后来成为学校顶级教授乔木的博士生和女婿,也曾在哈佛程济世门下访学。在国内因为出版机构炒作在社会上声名鹊起。应物兄通情达理内敛平和, 总体上还算是现代意义上的职业学者儒学专家,既不是风流倜傥恃才傲物的传统才子,也不是学无所长大言欺世的所谓知识分子。可惜他面对的是需要职业政客处理的棘手问题。一筹莫展之际,驾鹤西去了。 小说的主线是济州大学要引进哈佛退休教授程济世,创建太和儒学研究院并任院长。济州大学校长葛道宏任命应物兄筹备研究院,并担任常务院长。为迎接程济世荣归故里,学校在省府和企业家支持下,准备恢复其故居程家大院并让他听到魂萦梦绕的童年蟋蟀叫声。这一切在省府层面上实际上是吸引以程先生学生为号召的美国企业家黄兴的投资。当年的故居已经找不到了,真正进行的是极其庞大的旧城改造项目,大企业家参与其中,顺便建新如旧地重造程家大院。昔日的蟋蟀济哥被认为已经绝种,在企业资助下以传统杂交和现代生物工程方法进行培养。为商业利益,要先证明济哥绝种再推出复原物种。学界商界都想往太和研究院安插人员,应物兄几乎只是傀儡。上面有常务副校长董松龄任执行院长,下面还有些卑劣小人任副院长。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画风突变。常务副省长和主管文教副省长相继落马,校长调任省教委副主任,董副校长继任校长仍兼研究院执行院长。应物兄也发现真正的颓败中程家大院并不在改造区域,而济哥实际上也没有绝种。事情走向不明时,应物兄车祸身亡,小说结束,留下了开放性的结局。 小说主旨其实不限于学界小说,而是以学界为视角或者以学者的想象力所写的黑幕小说或者谴责小说。从小说的谱系而论,与其说是《儒林外史》《围城》一系,倒不如说是《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一系。其中学者或知识人 自我 膨胀的官商学同盟想象,总让我联想起《废都》,虽然并没有此处删除若干字那种少儿不宜内容。我叹服作者的旁征博引,各种真的古籍,以及虚构的现代文献,还有草木虫兽的详尽说明。甚至也能感受到作者的些许悲悯。只是我觉得还是少了些谦卑,仿佛学者仍是传统的社会精英。作者想必是理解学者这个行业,其特色如书中对子 (p. 57) 所谓学者行文风格 兴许似乎大概是 然而未必不见得 只是作者不想往这个方向开掘,而宁可展现更广泛是社会现象。 就写作的特色而言,最有新意的是应物兄具有的 “特异功能”,他内心中能进行旁人听不见的对话或发言。这样就不要写心理活动,也不用旁白解释。整个小说视角在变化。应物兄的视角或许最多,然后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也够其他人的视角。 具体说到大学中微观情形很少。小说告诉读者,校长在乎学校排名,要通过延清名师提升排名。理工科配备实验室太烧钱,不妨从人文学科入手。校长还要搞全英文授课。“教师的授课大纲都必须翻译成英文,提交给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聘请国际上的著名学者进行学术评估,看是否融进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这还只是一个过渡,以后的教案都必须用英文书写,再过几年,就必须用英文授课。 (p. 479) ”这曾是北大改革的愿景,但对济州大学只是夸张甚至讽刺。学界描写不仅不多,而且也未必可以尽信。例如,说到给本科生讲课,“大部分学生都有智力主义的倾向,必须让他们感觉到那玩意很复杂、很难,他们才会服你,你才能把他们镇住。 (p. 73) ”这或许适合于文科课程。理工科基础性课程,往往是太难把学生吓住。又例如,说到研究生答辩,“你要么第一个上场,要么最后一个上场。前者的好处是,评审委员们人到了心还没有到呢,你说什么,他们都听不清楚,糊里糊涂就让你通过了;后者呢,几个小时下来,他们急着出恭,急着吃饭,你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在意。 (p. 476) ”这是种可能情形,但也有相反情形,前后最严,中间随便。 乔木关于聪明是说法很有意思。“笨人哪能办笨事?笨事都是聪明人干的。 (p. 6) ” “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些聪明人搞坏的。人啊,要么太聪明,不够笨;要么小聪明,大笨蛋。 …… 这样的人在高校里触目可见,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p. 133) ” 小说人物繁多,如果卷首有张人物表,或许有些帮助。人物关系网中,应物兄自然是中心。说来话长,以后有兴致再专门写博文吧。 小说似乎有多种象征。太和研究院多少象征了儒学的命运。而儒学的命运其实也象征于程济世的血缘后嗣和学问传人,以及程家大院的恢复,甚至济哥的存亡。总体上,读来并不乐观。本文标题,“一场春梦日西斜”不仅是应物兄的人生,也是太和研究院的命运,甚至是儒学的前景。以后有兴致也另外专述吧。 作者李洱,原名李荣飞。 1966 年生于河南济源。 1987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任教多年,后为专业作家,是先锋小说的代表性人物。曾担任过河南的文学期刊《莽原》的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部副主任。过去说他的中篇小说《 导师死了 》和短篇小说《 饶舌的哑巴 》。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欲读书之《应物兄 ( 上下册 ) 》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7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梧桐应恨夜来霜—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热度 1 Mech 2019-1-26 19:11
戴厚英的长篇小说《空中的足音》是当代知识分子生活三部曲中继《诗人之死》和《人啊,人!》后的最后一部, 1986 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收入吴中杰和高云主编《戴厚英文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0 年出版。作者在小说结束时标注,“一九八五年元月十七日”。另外,写了后记,说明书稿 1982 年起草于广州,在安徽颍上完成初稿, 83 年在蚌埠完成二稿,然后在广州和上海间奔波,在汕头大学上课,到 1985 年完成初稿。所以小说中故事的时代应该在 81 年左右。小说中河口镇应该就是作者的故乡颍上县,而宁城从地理上推断就应该是淮南了,虽然淮南师范学院升级比小说写的年代晚许多。 小说基本是从女主人公云嘉洛的角度看。她在省城的 A 省大学与顶头上司中文系主任贺泰仁有些历史恩怨,贺刁难她。她调到了刚从师范专科学校升级的宁城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小学同学也是同乡的中文系代理主任容易对她的加盟表示欢迎。在正式入职前,云嘉洛回故乡河口镇,遇到了中学同学镇文化站站长蒋又和、镇小学校长何求等。到宁城师院后,又卷入已故校长宁家梁和现任掌权的副校长陶木然之间历史恩怨,以及两人在中文系的下属代理主任容易 ( 云的老同学也是到师范的引荐人 ) 和书记方汉三之间的矛盾,还有与方信任的教研室主任江瑞民的矛盾。她与容易渐行渐远,更倾向方汉三等人。云嘉洛的教学总体上受到学生的欢迎,但也能感受到与年轻人的代沟。特别是独身的她,与已丧偶的昔日老师孟跃如仍有些旧情,一度受到孟的儿子的极力反对。孟本人似乎也只愿意保持朋友关系。云嘉洛的新书出版,受到原单位上司贺泰仁的否定。容易也发表文章加以攻击。虽然校领导陶木然给了她支持,她仍然感到很失落,决定假期到河口镇开办文学讲席班,希望孟也同去。在孟的犹豫中,小说结束。 小说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学者或人如何在学界甚至社会上生存。“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里,没有遮挡的人都是吃亏的。 (p. 223) ”云嘉洛的老师也是准恋人孟跃如的对策是,“要学会在品德和学识都不如自己的人手下工作。 …… 不但要学会在德才不如己的人手下工作,还要使这些人相信,你对他不但毫无威胁和损害,还能给他增添光彩。你要让他们相信,你认为他来领导你是天经地义的。 (p. 346) ”我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我的解读与原意可能有差别。在我看来,人们通常高估自己的品德和学识尤其是品德,不容易有客观的判断。主观上把自己放在较低的位置,其实可能是恰当的位置,甚至仍是偏高的位置。云嘉洛的校长陶木然建议她韬光养晦。“圣人韬光,贤人遁世。这样的古训是应该用心体会的。在大家都还没有变得透明的时候,你应该多穿几层衣裳,遮住自己比较透明的心。最好,再读一点儿老庄,学一点出世的哲学。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怀出世的思想,才能做入世的学问。不然的话,你就只能把生命消耗在许许多多扯不清的明争暗斗里,甚至被扼杀和夭折。 (p. 390) ”这其实知易行难。她的同学蒋又和忠告,“一个人对一切都不要要求太高。你不但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还应该知道,客观条件容许你干什么。作得到的,就拼命去作。作不到的,就想也不要去想。这样,你的心就安泰了。 (p. 421) ”他们自称,“我们这些生活在基层的人,什么事情经得多,见得多,容易习惯。一习惯,就什么也不在乎了。 (p. 420) ” 小说反映了当年大学的困境。“我们现在的教学还是墨守成规,内容陈旧,方法陈旧。学生不满意,发牢骚,说怪话,我们在培养 ‘poor’ ! poor ,贫困的人,可怜的人,知识的贫困并不比物质的贫困更好受些。当然也不能责怪老师。教师也为自己的贫困而苦恼。他们与文化、与世界、与创造性的劳动隔离太久了。 (p. 173) ”即使在今日,有些人仍然相信甚至还要说服他人相信,教师有责任心就够了。人们似乎认为,教师有本事培养学生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在我看来,研究对教学最大的意义,是使教师丰富自由,从而有“身教”的资本,而不仅是贫乏的“言传”。 小说多少也反映了当时大学或学术界的特点。“这个界、那个坛的,看起来都团结友爱,自由自在,实际上,都各有各的牢固的庙堂!要走进这个庙堂,不但要拜神仙,小鬼也要拜!小鬼有小鬼的逻辑:我干你不干,最好。我不干你干,最不好。 (p. 143) ”那时候资源比现在少,所以能干的人可能更不受欢迎。“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仅有是非,还有利害。 (p. 223) ” 作者的小说多少都有些自传因素,如《诗人之死》中男女主人公的生死恋情,《人啊,人!》中女主人公的婚姻解体。《空中的足音》也不例外,女主人公云嘉洛著作遭到批判,以及媒体中猛烈的批判并没有得到她周围领导同事的认同,都与 81 年底《人啊,人!》所遭遇的情形类似。云嘉洛单身女性,昔日恋人去世,这些经历作者应该也会感同身受。云的反省,“我仍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要咬着牙,含着泪和过去告别。我不断地肯定自己,有不断地否定自己。我也许永远走不上一条通往幸福和光荣的路,却有数不尽的怀疑和痛苦。然而,也正因为这样,我才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地生活着,前进着。 (p. 182) ”“我所追求的已不是狭义的爱,而是广义的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亲爱。 (p. 212) ”基本上应该也是作者本人的心声。小说的主题,也是作者的信念,“生活当然会特别宠爱一些人,是他们无须付出代价就能得到自己所希望的东西。但是,任何时候,受到宠爱的都只是少数人,多数人则必须在敲打和磨压中挣扎、奋斗,或者自生自灭。所以,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只有少数人是不累的。累就累点吧!每一步都靠自己的双脚踩地,也许走出的路子更宽,脚印更正呢! (p. 422) ”以我现在的阅历,即使是所谓“特别宠爱一些人”也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努力,并付出代价。毕竟,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 标题“空中的足音”似乎衍自空谷足音,空谷足音已经难能可贵,空中的足音就更罕见了。也是就是所谓大音希声吧。整部小说的氛围,我看可以用李清照的词句描述,“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这样,戴厚英的知识分子三部曲的三篇札记的标题,分别是三句宋词,红莲相倚浑如醉,回首向来萧瑟处,梧桐应恨夜来霜。由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苏东坡到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与小说从激情到迷茫的倾向也吻合。前两部小说《诗人之死》和《人啊,人!》分别反映知识分子在轰轰烈烈的“大时代”之中 的惊恐 或随后的反思,而《空中的足音》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平淡的“小时代”中的无聊和无奈。客观上,是知识分子还没有适应现代社会的职业角色,执迷于传统士大夫的幻想。《空中的足音》的影响远不如《诗人之死》和《人啊,人!》,这或许折射了时代的变化。 戴厚英 1938 年生于安徽。 1956 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960 年夏毕业,分配到上海作协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组任助理研究员。 1976 年到复旦大学虹口分校任教,后来合并入上海大学文学院。 1996 年遇害身亡。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752 次阅读|2 个评论
解开谜团—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Mech 2019-1-22 08:28
阿真的小说《女大学生》, 1989 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名称听起来像校园言情小说,其实更是社会小说甚至黑幕小说。故事发生的学校在离泰安不远的古城近郊。古城有孔府孔庙,就是曲阜了。从已经有苏小明《军港之夜》 (1980 年首发 ) 和电影《佐罗》 (1978 年发行译制片 ) 受欢迎,以及学生热衷跳舞并受到压制等判断,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初期,虽然小说出版于八十年代末期。从女主人公年龄推断, 58 年 1 岁到故事发生时 23 岁,就是 80 年。很有可能是 78 级学生大二时。不管怎样,故事的具体学校和年度其实影响不大。 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者也是女主人公为中文系女大学生龚碧莹。她与同学的交往,引出了性格各异的几个室友。宽宏大量善解人意的朱枚,风流性感广交异性的庄美华,高傲优雅独来独往的米雪,来自农村生活窘迫的小杜 ( 作者似乎懒得为她想个名字 ) ,大大咧咧口不择言的梁芳芳,性情温和整洁清爽的杨小虹。龚碧莹是班上团支部书记,与男生也有工作关系。关系密切的是把她当成妹妹但也冲突不断的袁志雄,他似乎暗恋米雪;还有有几分文学才气但幼稚软弱被人操纵的宣传委员宋杰,他在追求龚碧莹。龚碧莹还是被认为可能当校长的著名教授华夫的女儿,本名龚力群的华夫教授名气大得不可思议。“既是古汉语专家,又是现代文学的权威;还担任着古典文学研究会的副会长和当代大学生思想工作研讨会的顾问; (p.40 ) ”与父亲最得意的学生系主任兼书记李纹过从甚密,与校团委书记邱芬也有工作关系。从龚碧莹的视角,能够看到较为广泛是校园生活。 小说的主旨并非是校园的莺歌燕舞,而是龚碧莹在解开历史谜团。谜团开始是自己为什么没有母亲,继母只是为了照顾她生活起居,与父亲分居。后来的谜团是米雪的自杀悲剧是否有人编导。这两个谜团相继解开。 58 年前,父亲龚力群是上海名牌高校的讲师,是美院毕业生阿芙是对恩爱夫妻,继母白玉莲当时是家里保姆。阿芙情同姐妹的同学邱芬与比她年长许多的先生没有孩子,邱芬夫妻与另一位年轻同事佟扬常到他们家,欣赏亲近小孩。因为佟扬被派出国,龚力群因嫉妒而及其烦恼,并与妻子有了矛盾。反右运动中,他不仅举报了佟扬和邱芬夫妻,而且让他们互相揭发。软弱的邱芬屈服,揭发了阿芙等,但也没有保住自己,夫妻被遣送青海。她后来反思,“任何人的悲剧,都不能单单看成历史酿成的。重要的是自身,是性格。 (p. 179) ”这也正是我读《一个探索美的人》时的感受。佟扬在胶东半岛的农场改造。阿芙精神病发作,治愈后自杀,临终前托付白玉莲照顾女儿。龚力群出国归来,为方便照顾女儿,也为家丑不外扬,续弦了保姆。举家从上海到了山东,并以笔名闻名,真名不大为人所知。具有戏剧性的是,佟扬和已经丧偶的邱芬先后来到了同所学校。佟扬还有可能取代华夫教授的学生李纹出任系主任。佟扬在农场时认识米雪,两人恋爱,但佟有妻小,因此不敢面对。几人同在学校后,李纹一直派学生监视佟扬和邱芬。邱芬感到了危险,调离走人。即将出国的米雪已经准备放手,但最后告别时失控,被李纹派遣跟踪的学生宋杰喊人。开始定佟强奸,后来米解释他们的关系,佟仍然不免牢狱之灾,米也被学校开除。在面对米雪出走可能自杀的关键时刻,有华夫教授直接授意,李纹以米雪已经被学校开除而置之不理。虽然龚碧莹自信已经解开谜团,但她的话没有人相信。只能先鼓励继母离开父亲,回到农村老家。随后自己也去农村找继母。以“让那个所谓生活的强者去向隅而泣吧! (p. 347) ”结束小说。尽管她自以为明白了,“人生不是童话,世界不是童话。 (p. 346) ”但这个结尾仍然是童话的风格。 巧合有些过多,但作者还算善于讲故事,悬念感强。因此比后来许多校园言情小说更高明些。但与那些故事编得差强人意的后继者也有共同的认知基础,就是女大学生追求想象中爱情时的义无反顾。美术系丁小慧在观音庙荒草丛中与男生做爱被学校开除;同学米雪追求已婚的教师佟扬,佟扬被判刑而米雪被开除;播音员朱晶不顾母亲反对坚持嫁给没有文凭的保卫干事。其依据或许就是一位男生所说,“爱情可以创造处光辉的前途和远大的理想,而仅有前途和理想,却不一定能获得美好的爱情。 (p. 137) ”或许真有年轻人有人会相信,特别在八十年代或者更早。世故些看,其实只是还前途还没有保障的聪明人洗脑异性以便能增加自己求偶的优势。 小说仍有些八十年代那种奋发向上,尤其体现在外文系大龄女生敏娜。孤儿敏娜结婚有女儿后离异,靠助学金和作手工活维持生计读大学,而且要读研读攻博。“人的生活,都有一条轨道,只要你走上去,就得一直走到底,否则,就会出偏差。我想,我当年选择上大学这条轨道是选对了,如今,我只能沿着它一步一步走下去。 (p. 124) ”虽然后来前夫再婚把孩子给她,她被迫退学,边工作边学习,仍要考研究生。“命运有命运的轨道,我也决不向它屈服。 (p. 199) ”女主人公龚碧莹则体现了八十年代精神的另一面,单纯的同情,天真的善良,对世界复杂性缺乏体认。 小说其实也有八十年代的局限,排斥独异,逃避自我。因此,离群索居不与同学交流的班上唯一非团员米雪只能以自杀退场。所谓离群索居,只是她在自己的床上挂了布帘,与其他同学隔开。我读大学时,也用布帘封闭自己的床,但并命运注意到室友有什么异议。现在的人,估计很难理解,她聪明漂亮,成绩优秀,生父是美国的有钱人,已经办妥了留学,与年长 20 岁的已婚老师恋爱的波折,竟然让她自杀。 小说有些叙事破绽或者说不完整。龚碧莹生母自杀前给她养母要求托孤的信中说她父亲害了 5 个人,其中一位周姓者小说中完全没有提及。另外,小说结尾处,说养母贡献了三十个年华,这个时间与前面的矛盾,除非故事发生在 87 年或 88 年。另外,五十年代高校教师不可能到美国留学,特别是学中文的,作者似乎对那段历史不清楚。 作者阿真,本名王洪荣, 1956 年出生于山东荣成。 1981 年开始发表作品,短篇小说《伞》获 1981 年山东省大学生优秀作品奖。 1982 年毕业于曲阜师大中文系。历任南市文联《泉城文艺》小说编辑、山东省作协《时代文学》 ( 曾称《山东文学》 ) 杂志小说组组长、《青岛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等。 199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国家一级作家。《女大学生》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还有多部长篇小说出版,但与校园无涉。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
热度 1 Mech 2019-1-15 22:28
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 ( Cleopatra ) 是位很有戏剧性的历史人物。以托勒密王朝继承人的女王之尊,相继为凯撒和安东尼两位伟大的罗马领袖侍寝,并生儿育女。因此影响了当年的世界格局。用帕斯卡儿《沉思录》中的话说,“克莉奥佩特拉的鼻子,假如长得短些,那末世界的整个面貌都会改观。” 在意大利时,看到几幅以克莉奥佩特拉为主题的油画。想找些相关的书看看,居然没有。虽然普鲁塔克的《名人传》中凯撒和安东尼传记中应该有相应内容。先看了部莎士比亚的悲剧《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 ( Antony and Cleopatra ) 》。偷些儿懒,看的朱生豪先生译的人民文学版《莎士比亚全集》,有些内容核对了牛津标准版的 William Shakespeare: Complete Works 。 开篇是安东尼在埃及首都亚历山大里亚与女王克莉奥佩特拉寻欢作乐。传来罗马共和国种种威胁和安东尼其子妻子富尔维娅去世信息,安东尼不顾女王不快而回到罗马。与同为罗马执政官的屋大维·凯撒和莱必多斯结盟,并同意续弦屋大维之妹正在寡居中的奥克泰维娅。克莉奥佩特拉在埃及得知后震怒。三执政同小庞贝 ( 凯撒的对手庞贝之子 ) 达成妥协。安东尼征讨帕提亚后驻雅典。屋大维在罗马罢黜了莱必多斯。面对安东尼和屋大维两雄对峙,奥克泰维娅去罗马为哥哥和丈夫之间劝和。她一走,安东尼立即回到亚历山大里亚克莉奥佩特拉的身旁。战事终于不可避免。安东尼和屋大维两军在希腊西岸开战。安东尼固执地放弃陆上优势,选择在海上决战,埃及六十只战舰参战。海战中,克莉奥佩特拉所在的船掉头逃遁,安东尼所乘旗舰尾随而去。主帅临阵脱逃,舰队大败。安东尼回到亚历山大里亚后,一度想重整旗鼓。安东尼的陆军一度小胜,但埃及海军舰队再次避战,安东尼部下纷纷倒戈。屋大维派人招降克莉奥佩特拉,女王没有解决拒绝。安东尼震怒。克莉奥佩特拉讹传自己已死,安东尼殉情自尽,重伤未死。克莉奥佩特拉躲入反锁的墓室,和临死的安东尼诀别。屋大维派人安抚女王,其实准备把她带到罗马,在自己的凯旋游行中作为俘虏示众。克莉奥佩特拉在自己的陵墓中,用尼罗河特产的剧毒小蛇自杀。屋大维允许克莉奥佩特拉与安东尼同葬,并进行隆重葬礼。 整个故事中,克莉奥佩特拉并没有女王尤其是东方君主的威严,更像是恋爱中的小女人,用各种小花招折腾安东尼。她自称“我们这些以恋爱为职业的人 (II5) ”。安东尼也有些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与《 裘力斯·凯撒 》中的智勇双全判若两人。屋大维倒是少年老成深谋远虑。所以,他最终颠覆了罗马共和国而建立罗马帝国。 朱生豪先生译文华丽流畅,但与原文还是有些差别。抄录些我欣赏的句子比较。英文没有像原文中那样分行。 “ The nature of bad news infects the teller. 人们因为不爱听恶消息,往往会连带憎恨那报告恶消息的人。 (I2) ” “ His faults in him seem as the spots of heaven, More fiery by night's blackness; hereditary, Rather than purchased; what he cannot change, Than what he chooses. 他的过失就像天空中的星点一般,因为夜间的黑暗而格外显著;它们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有意获得的;他这是连自己也无能为力,决不是存心如此。 (I4) ”这是说安东尼,虽然在这部剧本中,他主要表现出的是过失。 “ Beg often our own harms, which the wise powers Deny us for our good; so find we profit By losing of our prayers. 我们昧于利害,往往所祈求的反而对我们自己有损无益;聪明的天神拒绝我们的祷告,正是玉成我们的善意;我们虽然所愿不遂,其实还是实受其利。 (II1) ” “ All men's faces are true, whatsome'er their hands are. 人们的手尽管不老实,他们的脸总是老实的。 (II6) ” “ Ah, this thou shouldst have done, And not have spoke on't! In me 'tis villany; In thee't had been good service. Thou must know, 'Tis not my profit that does lead mine honour; Mine honour, it. Repent that e'er thy tongue Hath so betray'd thine act: being done unknown, I should have found it afterwards well done; But must condemn it now. 这件事你应该自己去干,不该先来告诉我。我干了这事,人家要说我不顾信义;你去干了,却是为主尽忠。你必须知道,我不能把利益放在荣誉的前面,我的荣誉是比利益更重要的。你应该懊悔让你的舌头说出了你的计谋;要是趁我不知道的时候干了,我以后会觉得你这件事情干得很好,可是现在我必须斥责这样的行为。 (II7) ”这是小庞贝的部将打算一并暗算对手罗马三执政,来请示庞贝。庞贝否定了,毕竟他是罗马人,有罗马人的荣誉观。 “ Ventidius, that Without the which a soldier, and his sword, Grants scarce distinction. 一个军人要是不能审察利害,那就跟他的剑没有分别了。 (III1) ”这是安东尼手下的部将所说,他们打了胜仗,但情愿归功于安东尼,以免功高震主。 “ Celerity is never more admired Than by the negligent. 因循观望的人,最善于惊叹他人的敏捷。 (III7) ”这是克莉奥佩特拉批评安东尼的话,安东尼连连称是。 “ women are not In their best fortunes strong; but want will perjure The ne'er touch'd vestal. 女人在最幸福的环境里,也往往抵抗不了外界的诱惑;一旦到了困穷无告的时候,一尘不染的贞女也会失足堕落。 (III10) ”这是屋大维对女性的看法,或许也是莎士比亚的看法。 “ I see men's judgments are A parcel of their fortunes; and things outward Do draw the inward quality after them, To suffer all alike. 看来人们的理智也是他们命运中的一部分,一个人倒了楣,他的头脑也就跟着糊涂了。 (III11) ”这是安东尼部将对安东尼想与屋大维个人决斗的嘲讽。 “ The loyalty well held to fools does make Our faith mere folly; yet he that can endure To follow with allegiance a fall'n lord, Does conquer him that did his master conquer And earns a place i' the story. 我们的忠诚不过是愚蠢,因为只有愚人才会尽忠到底;可是谁要是死心塌地追随一个失势的主人,那么他的主人虽然被他的环境征服了,他却能够征服那种环境而不为所屈,这样的人是应该在历史上永远占据一个地位的。 (III11) ”这是安东尼部将的独白。 “ Wisdom and fortune combating together, If that the former dare but what it can, No chance may shake it. 智慧和命运互相冲突的时候,要是智慧有胆量贯彻它的主张,没有意外的机会可以摇动它的。 (III11) ”这是屋大维的使者劝降克莉奥佩特拉的话。 “ When one so great begins to rage, he's hunted Even to falling. Give him no breath, but now Make boot of his distraction: never anger Made good guard for itself. 一个伟大的人物开始咆哮的时候,就是势穷力迫、快要堕下陷阱的预兆。不要给他喘息的机会,利用他的狂暴焦躁的心理;一个发怒的人,总是疏于自卫的。 (IV1) ”这是屋大维的部将对安东尼的判断。确实,高声恶气往往是虚弱的象征。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79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