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随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随感

相关日志

象牙塔旁—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1)》
Mech 2019-7-13 08:47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年的 9 卷本《杨绛全集》第一卷为小说卷。其中的长篇小说《 洗澡 》和中篇小说续篇《 洗澡之后 》在学界小说丛谈系列中已经谈过,这里就不说了。本文说六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也与《洗澡》一同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和 2009 年两种版本的 8 卷本《杨绛文集》,还见于不同的作品集。《“大笑话”》、《“玉人”》、《鬼》、《事业》、《璐璐 , 不用愁!》五篇曾结集为《倒影集》, 1981 年由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 1982 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结集之所以有这个名称,是因为作者把这些故事比喻为“夕照中偶尔落入溪流的几幅倒影 (p. 208) ”。这些短篇小说故事主要发生北平和上海,时间大致是 1932 年 1945 年。生活经验应该是作者在清华读书 (1932 年至 1935 年 ) 在上海生活 (1938 年至 1945 年 ) 。 《璐璐 , 不用愁!》是作者的处女作,写于 1934 年。为朱自清先生“散文习作”课的作业,被推荐发表于《大公报文艺副刊》,并被林薇因先生选入《大公报丛刊小说选》,题目改为《路路》。《璐璐 , 不用愁!》其实是大学生为主人公的校园情感小说。小说写女大学生璐璐在两个追求者之间举棋不定。开始倾向于汤宓,个子高人帅,但脾气不太好,家里穷,学化学不能当官。她父母都支持她自己的选择,只是母亲提醒她,“有那种男人会迷人;给迷昏了,觉得他一举一动都是好的,将来看穿了一辈子受气。 (p. 11) ”她后来更倾向于小王,他出自官宦家庭,又学政治,以后能当官,对她也百依百顺,而且有趣能玩到一起。过去功课好现在也能干,只是个子矮,不够气概。拒绝了汤宓,正准备答应答应小王,不料小王与表妹订婚了。这时,美国学校通知给她免除学费,家里答应给她路费和零用钱,准备去美国留学了。这篇有点儿校园小说的意思,把女孩子在两个男生之间的举棋不定临摹得很真切。 写于 1946 年的 Romanesque 是多少有些俗套的浪漫故事。发生在校园外,但男主人公为大学生。大学生叶彭年“不爱读书,不会对付抽象问题。可是处理事情,他有天才;又生成一副忠厚心肠,肯替人出力,不怕被利用。近来他偷偷做了几次生意,认识的人愈多,胆子也愈大。 (p. 13) ”故事开始时,他要替舅妈卖出钻戒和嵌钻石的手镯。结果落入江湖圈套,东西被骗走。幸好骗局的女主角梅对他有些动情,又把东西还给他,飘然而去。虽然失联一整天,但彭年对父母和舅妈遮掩过去。只是与他聪明高雅的未婚妻陈令仪说了。后来偶然又遇到梅,两人一起吃饭,很开心,忘记了约定令仪的到访。他似乎有些堕入情网,后来还是决定忘记梅,不再来往。过了段时间,又阴差阳错在街上遇到了梅和几个男的在一起,还发现了她住的地方。翌日登门拜访,又约了下次见面。终于了解她的情况,也知道上次骗局。彭年准备带着她离开上海去天津。都约定好后,在火车站梅失约了,到处都找不到。结尾时,令仪电话提醒他,不要忘记约定的见面时间。故事情节虽然俗套,几个主要人物形象还是挺鲜明。叶彭年确实是自以为是的大孩子。顺便说个我的疑问。原来的标题似乎是“罗马风格的”,浪漫故事应该是 Romance 。 《小阳春》可能是短篇中最有意思的小说,写于四十年代,发表于《文艺复兴》 1950 年 2 卷 1 期。故事写 40 岁功成名就的俞斌博士与女大学生一次短暂的还仅限于精神层面的出轨。俞斌与太太惠芬结婚十几年,有两个孩子,过着平淡的日子。“太太,便不复是情人,不复是朋友,多没趣! (p. 39) ”这时女大学生胡若蕖闯入他的生活。开始她是编辑级刊登门约稿,还算正常的工作关系。与太太已经有客套之外的无声对峙。他也去胡若蕖处拜访。两人开始鸿雁传情。开始如打哑谜,后来更直白些。他随身带着情书,以免被太太发现。他捧着花去胡若蕖住处,发现另一位高足陈谦也在。又假装谈稿子,花也没有送出去,回家送太太了。与太太关系改善。“你把情人待她,她便情人自居; (p. 52) ”因为成了情人,翌日早上俞斌打算去公园赴约时,太太非要一起去,撞上了胡小姐,太太还很得意。后来,洗衣服时,太太发现俞斌口袋里的情书。激怒后她还是想冷处理,把那些信洗成了墨糕。她也有自己的委屈,“做一个太太什么好?还怕别人抢了地盘去?她得占住这地盘,把自己搅拌在柴米琐碎中间。丈夫的世界,她走不进。孩子的世界,她走不进。用剩了,她成了累赘。 (p. 55) ”她想放纵自己,出去改善伙食,但看着菜单只点碗面。去看戏,看一半也没有意思,提前出来。回家后丈夫约她去杭州玩,她忍不住还是挑明了。丈夫解释,他已经劝胡若蕖与陈谦订婚了。他们决定去杭州,但她自己估计她们其实不会去。快结束点了题。“毕竟是深秋天气了。十月小阳春,已在一瞬间过去。时光不愿意老,回光返照地还能挣扎出几天春天,可是到底不是春天了。 (p. 57) ”这也呼应了先前俞斌的感慨。“春天是别人的了。自己的春天已经过去了。就没知觉怎么过去的。挣扎着,挣扎着,为生活,为学问。人生真和流水一般,不舍昼夜。他现在是有声望有成就的俞博士。可是,才站定脚跟,才有闲暇睁眼望望这世界,这世界已经枯黄憔悴,变了颜色。 (p. 45) ”特别是自己的太太。“她还爱他么?她不过占有着丈夫罢了!逼他一同老,不许他再有春天,不许他在别人的春天里分一份。 (p. 46) ” 俞斌这种心态其实也容易理解。所谓少年老成,在最好的年光用心苦读,那样才能改变命运。等到命运有所改变了,发现错过了许多。于是又要“老夫聊发少年狂”。当然,多数时候,也只是想想,有贼心无贼胆。 《“大笑话”》三万多字篇幅,近于中篇,风格有些像剧本,写于 1977 年,故事发生时间要早许多。小说写学者夫人们的争风吃醋勾心斗角,被钱锺书认为是杨绛写得最好的中篇小说。时间不到一周,人物不少。故事发生在抗战之前的北平平旦学社。“学社经费充足,社员生活优裕,家眷住在园内,称为温家园。里面设备应有尽有,自成天地。社员定期还出国休假。谁进得温家园,仿佛蛆虫钻进奶酪,够钻一辈子的,所以往往忘了园外还有一个世界。 (p. 58) ”总之这个研究院是象牙塔的缩影。能有这样的人间天堂,一方面是有洋人的洛氏基金会资助,另一方面也“靠了洋人的规章 (p. 74) ”。故事开始时,已故两年的社员王世俊博士的妻子陈倩,从上海到北京的温家园,为王博士的姐姐取他的狗脑子切片,并处理家具。陈倩三十岁,结婚十年,仍不失为美女。她知道亡夫出轨他的助理,甚至要到上海去办离婚。不过离婚没办,倒让陈倩怀孕了,得知王博士病故流了产。在王博士姐姐的干预下,他与那位助理分手,助理也与别人结婚。陈倩到北平后,平旦学社总务长冯彦猷太太孙秀和生物研究室主任褚家麟的夫人去接站,暂住在褚太太家。翌日陈倩到冯家,被《上海金融史》著者王亚孚的续弦沈凤、近代史专家程涣的夫人李淑君以及民法专家林子瑜和太太周逸群围观并盘问。“她们简直把陈倩当个口袋似的翻了一个过儿,把她的老底都翻出来了。 (p. 69) ” 李淑君带陈倩到自己家吃饭,告诉她听说是周逸群的主意,要把她介绍给 37 岁的未婚大夫赵守恒,他是王世俊博士的主治医师。第三天早上,林子瑜遇到陈倩,担心她太天真单纯,说明了赵守恒人不错但与女人总有些不清不白。陈倩表现的很老练,解释与王博士的婚姻是经济考虑,“我不懂事,却自以为懂事。舅舅家给我介绍一个可以靠托终身的丈夫,我就同意了。尽管他没拿现钱来买我,我还不是为了他的学问、地位,能够赚钱养家吗? (p. 73) ”。这种反省有些诛心而论了,看中的事业有成,其实还是金钱有赚。晚上冯家宴请。不学无术的副社长蔡逵不请自到,带着太太大官僚家的朱三小姐朱丽。原来 41 岁的林太太周逸群在 7 年前受到赵守恒的非礼之求。她“拒绝了他的身体,却霸占了他的心。 (p.75 ) ”从那以后,赵再交什么女友,都向她交代,直到与差不多与他同岁的朱丽交往,然后彻底离开她。周逸群知道陈倩是赵守恒的梦中情人,特意设法从上海把她找来,想让赵守恒离开朱丽。朱丽虽然有备而来,但与盛装的陈倩相比,仍相形见绌。赵守恒见朱丽也在,开始还有些紧张,后来也对陈倩心醉大献殷勤。约定后天到林家吃饭,周逸群孙秀及其各自先生和陈倩 6 人。陈倩本来已经买好后天归程票,但被周逸群夺去退了。第三天周逸群孙秀带着她的三个孩子陪陈倩游北海。回去后,陈倩到办公室找林子瑜讨要车票。虽然票已经被退了,两人谈得很投机。陈倩也有些冰雪聪明的意思。她中学还有一年毕业,就结婚辍学。现在在一个小小弄堂中学打杂,并校长写中文信英文信,缺席教师的课,薪水却不多。林子瑜打算帮她谋职近代史研究室的资料员。他们一直聊到天色将暮,有些像情人一般走路是被朱丽看到,大吃一惊。第四天,陈倩由李淑君和沈凤陪着浏览了故宫。午后回来,林子瑜来找她。已经帮她把家具卖给朱丽,而且卖出好价钱。两人相见甚欢。晚上陈倩到林家吃饭,赵守恒却有事没有来。周逸群一直让陈倩住到自己家,林子瑜也私下央求,但陈倩还是执意回上海。冯彦猷干脆让人把脑切片顺便先捎到上海。朱丽一直在设计搅局。先是假装给赵守恒介绍校花周小姐,让他不再考虑陈倩,缺席了林家的饭局。后来偶然发现陈倩与林子瑜交往密切,又要设法促成此事。第五天,朱丽以先生的名义邀请林子瑜和陈倩到家里,暗示赵守恒也去,其实根本没有告诉赵,只请了林陈。先请他们吃冰淇淋,又留他们吃晚饭。两人坚决谢绝晚餐。朱丽居然 以林子瑜的名义给陈倩留个便条,约她到他卧室。在那里见到了浴后穿睡衣的林子瑜,马上明白被朱丽设计了。赶紧要离开,却已经被李淑君看到。事情传出去,陈倩也无法解释。第六天她离开北平回沪。标题的意思,“大笑话!要抢人家的情人,给偷掉了自己的丈夫。 (p. 105) ”这个故事中,各位学者的太太如李淑君所说,“这里的太太们心眼儿多,嘴又贫,惯爱造谣污蔑,显得只有自己第一。 (p. 70) ” 陈倩算是比较正面的人物。与《洗澡》中的姚宓同一类型,漂亮聪明,人情练达,又自尊自重。“我从前听世骏讲温家园,觉得里面都是超人一等的享福人。可是我不羡慕。也许只是因为我来不了 — 是‘酸葡萄’。也许因为我是做穷亲戚长大的,当然同情和我同样的人;你们的日子,我过了心不安,不会舒服 (p. 102) ”。 《“玉人”》写于 1978 年,发表于《上海文学》 1981 年 4 期。很有喜剧色彩的故事,现实中的妻子完胜理想中的情人。十年前大学毕业就在二乐中学教高中英文的郝志杰,要离开日本占领的上海,到内地一所新大学任讲师。他的妻子田晓是二乐附小兼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师。 1943 年,他们变卖了房产,辞了工作,但在出发前郝被卡车撞了,伤了腿打着石膏,要养几个月。在上海租了房子临时住下。郝志杰时常想到大二时遇到朋友家房东刘太太的女儿枚枚小姐,是他内心深处的偶像,“玉人”,还为她写了一首诗,是他写过最好的诗。田晓读过后,有些伤心,也有些无奈。凡是夫妻有分歧,就说他想“玉人”了。“‘玉人’越长越大,一切非现实的想望,都成了‘玉人’;一切不满现状的情绪,都是为了‘玉人’。 (p. 115) ”房东许太太赌钱抽大烟,骄横爱占便宜,总之庸俗丑陋的小市民。最后还要毁约收回出租房出售。田晓与她斗智斗勇,稍占上风。郝志杰突然发现,这位房东许太太就是当年的枚枚小姐,他心中的“玉人”。最后他们决定仍回二乐高中教书,学校照顾他们,给间储藏室居住,他们就可以搬走了。也是对故人的关照。郝志杰朋友的母亲目光独到,当年看出刘枚枚的未来“常说她不要好,不肯读书,只贪玩;又说,这样骄纵的小姐,将来谁娶了一辈子倒霉。 (p. 132) ”郝志杰庆幸自己,当年没有娶刘小姐。“自己确是好运气,天大的好运气! (p. 133) ”小说中的郝志杰是常见的文人形象,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开始有些不甘心过平凡的日子,“不是要飞黄腾达。不过老驾在磨上当老牛,什么意思?却又由不得自己,我心不甘。 (p. 112) ”“常有找不到归宿、寻不到出路的仿徨苦闷,田晓既不能体会,只好闷在杜里,有时很感寂寞。 (p. 112) ”“玉人”理想的破灭,让他开始面对现实。“我原是驯良的牛马,不是吃人的老虎狮子 — 或者臭虫跳蚤。反正我到了后方,照样还是推磨。推磨是我的活儿,推磨也顶好。 (p. 134) ”这其实也是难得的觉悟。田晓是比较正面的贤妻良母。聪明能干,“最善讲解四则题,难题给她讲解,就明白易晓。她对生活上的困难,也像解答算题一样有兴趣。 (p. 110) ”虽然不是美女,也俏丽。非常务实。“宁可老老实实做牛做马,不羡慕人家吹吹牛、拍拍马,就飞上天去。 (p. 112) ”。“尽管不是理想夫人,却是日常生活里少不了的实际妻子。 (p. 118) ”人如其名,甜美 ( 田 ) 明白 ( 晓 ) 。 《鬼》写于 1979 年,曾名《见不到阳光的女人》,发表于《收获》 1981 年 4 期。虽然最先出场的是大学生,其实是个家族故事。结构有些别致,前部分是男主人公对妻子的回忆,以他的视角,他有一夜与女鬼同床共枕。这相当于出了个迷。后部分是全能视角,揭开谜底。 1932 年秋,胡彦大学毕业。“他是物理系的高材生,自以为已经内定留校当助教,谁知道以善吹、善拍、善钻绰号‘三宝’的同班生,竟把他满以为拿稳的职位占去。 (p. 135) ”这是这个故事中全部有关学界的内容。然后他在上海附近的大户人家当少爷的英语家教。所谓少爷,其实是结婚十年的三十多岁男人。因为没有儿女,娶了小老婆贞姑娘。少爷对贞姑娘没有兴趣,不理她。贞姑娘夜里找胡彦自荐枕席。阴差阳错,胡以为她是鬼。胡彦已经发现少爷对他教的没有兴趣,就辞职了。贞姑娘的偷情也被人发现,但大家没有声张,她居然坏了孕。当家的少爷妈妈决定,把贞姑娘藏起来,而让少奶奶自称怀孕,把贞姑娘的孩子算成她的孩子。不料孩子在月子里,少奶奶病故了。贞姑娘当了姨娘。接管了少奶奶的孩子和衣物首饰等。虽然不是学界故事,也是个不错的故事。开始像《聊斋志异》,后来像《阅微草堂笔记》。 写于 1980 年的《事业》是位女中校长的故事,漫长而复杂。开篇很有生活气息,几个女学生“花生米”华绳以、“晨莺”陈倚云、“皮球”裘亦善、“小矮”刘霭青和“呜呼”吴澍为翌日春游吵吵闹闹。由她们说出学校是由周家倾家创办,校长周默君默先生为学校操劳不领工资,而且没有结婚。“她自己愿意为事业牺牲。 (p. 176) ”然后这些女学生就要毕业了。操办“恳亲游艺会”毕业募捐。学生们对校长有些新认识。裘亦善崇拜但不服气,“尽叫咱们‘牺牲’,什么都是为了她的‘求实’ (p. 178) 陈倚云说,“‘求实’是她变的!她就是‘求实’,‘求实’就是她。 (p. 178) ”华绳以认可,“‘求实’是默先生扩大的自我! (p. 178) ”因此陈倚云总结,“她叫人家为‘求实’牺牲,就是为她牺牲! (p. 179) ”只有留校教书的刘霭青口头上表示对校长理解。大家发狠,毕业后再也不回来了。但后来有些人还是与学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发展到规模齐全时,所在学校被日寇占领。默先生到上海准备继续办学。她以校董事会的名义,强请已经结婚要离开上海与丈夫团聚的陈倚云当校长,她推托不了答应只做半年,掌管学校的银行存款和印章。默先生稍微安排后就离开上海,以便让她真正独立。老同学吃饭时,其实有意做校长的吴澍预言她半年后无法卸任。半年后。陈倚云坚持要离职,默先生赶回上海,声称她没有答应陈只干半年。后来终于同意吴澍代理校长。在准备交接的部分校董会议上,吴澍与两位没有受邀请到会的校董其中一位是洋人一起参会。默先生曾经对吴澍说可以请那两位,但她自己并没有请。于是她与所请的三位校董临时决定,拒绝陈倚云的辞职,并以民族大义强迫她接受,因此也不需吴澍代理。吴澍非常气恼,陈倚云登门解释她也不肯原谅。默先生还是不改初衷,其他校董甩手不管。家人朋友都认为她没有必要辞去校长。“辞是千难万难,做下去是一顺百顺。可是倚云觉得这番是她和默先生斗法。若让默先生做了她的主去,她一辈子都不由自主了。 (p. 198) ”正好刚离婚自己带两个孩子的同学华绳以为解决生活困难,愿意接手校长。默先生也同意了,但她自己病倒了,而且没有多少钱。结婚但丈夫亡故带着个孩子的裘亦善,帮默先生在日军占领的风景区的疗养院用化名找个配药员的职位,在那里养病。工资不高,但免费伙食很好。默先生开始感觉很不好,“我不肯和敌伪合作,倒靠着汉奸,揩油活命了! (p. 205) ” 裘亦善解释自己不是汉奸,疗养院没有真正的配药员会出人命,并质疑“默先生把自己的名誉看到得比别人的性命还重! (p. 205) ”默先生开始坚持不领工资。裘亦善又说,“默先生有本钱,可以清高;我们靠薪水吃饭的都是贪污! (p. 206) ”她两次愣头愣脑的话,都让默先生自觉理亏和惭愧。她也接受了薪水。后来还慢慢养好了病。最后,默先生找陈倚云借她个人印章,因为校长名义上仍是她。默先生自称觉悟,“我从此再也不要求人家为‘求实’牺牲了。‘求实’也算办得不错吧?开始‘求实’待人,不如一个腐败透顶的疗养院! -- 真是天地之大,无所不包,腐败也有腐败的用处!没有那个腐败的地方收容我,我哪儿养病去! (p. 207) ”至少也有所反省吧! 这个故事多少有些自传性因素,背景是振华女校。默先生周默君的原型就是老校长王季玉,陈倚云的原型则是作者本人。当然,只是原型,并非意味着该小说完全写实。《事业》的含义丰富深刻。 杨绛的小说包括但不限于这次说的短篇小说,客观冷静,不浮夸不抒情。既有象牙塔内生活阅历积累,又保持了足够的距离而冷眼旁观,反映着作者的洞明练达机智幽默。尤其是《小阳春》和《“大笑话”》颠覆了视爱情为神圣的女性写作通例,开学界婚恋小说先河。以学者的风度优雅地八卦,八卦学者优雅姿态背后的生活。在我读过写校园的当代作家中,阿袁也是这个路数。有评论把阿袁的小说类比为《小世界》和《围城》,也有类比为张爱玲,其实都不贴切。前者有比婚恋广泛得多的象牙塔生活,后者聚焦婚恋但不在象牙塔中。阿袁作品所发扬光大的传统基本上是象牙塔旁的八卦,那正是杨绛所开创,尤其体现在《小阳春》《“大笑话”》和《洗澡》。 作者杨绛 ( 原名杨季康 ) , 1911 年生于江苏。 1928 年考取苏州东吴大学政治系, 1932 年到清华大学政治系借读,并考取英文研究生。 1935 年随丈夫钱锺书赴英国、法国留学,分别在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听课。 1938 年随丈夫带女儿回国。担任振华上海分校校长两年。 1940 年起任工部局北区半日小学代课教员三年多,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1946 年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 1949 年起在清华大学外文系作兼职教授。 1953 年在新成立的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外文组任研究员,所在研究所隶属关系相继改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杨绛写过几篇学界中人情感方面的小说,除了本文谈的短篇外,还有长篇《洗澡》和中篇《洗澡之后》。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3D电影《蜘蛛侠:离家》(无剧透)
Mech 2019-7-6 22:59
今天看《蜘蛛侠:离家 (Spider-Man: Far From Home) 》。很不错的电影。到底是老派华夏人,还是对人与人的冲突更有兴趣,外星人之类多少有些“乱力怪神”的感觉。因此在漫威系列电影中,聚焦在地球内部对我更有吸引力。影片视觉冲击力强。三观也算正,或者更确切说,与我比较一致。 新一代超英雄正在崛起。电影主题仍然是有超级物理能力者的心理成长。内外兼修才是超级英雄。更有深意的是对幻境及其制造者的揭示,折射了某种人性的弱点。甚至有某些现实意义。愚弄民众,赢得所谓个人魅力,也是某些政客的杀手锏。直面真实,不仅是种态度,更是种能力。 外景地威尼斯和伦敦都很亲切。水城威尼斯,好多背景我去过,也认得出。伦敦的塔桥和伦敦塔 ,我也都走过 ,伦敦塔内的女王珠宝博物馆也曾进去参观过。 非常遗憾的是电影院太糟糕。完全没有 3D 效果。第一次放映,非常不清晰,观众哗然。放映了一刻钟,从头再放。后来清晰了,但没有 3D 效果。票价 100 元,看普通电影。买了盒爆米花在里面吃,也懒得退票了。以后再也不去那个电影院了,做个负责任的消费者。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看牙小记
mordekai 2019-6-20 10:48
2019 年 05 月 23 日,星期 4 刚刚,之前中国医生给我补的牙齿又掉了,真的好惶恐,这才刚刚一年吧,怎么又掉了?上次买的泰安保险又是不能 cover 补牙的费用的。正惶恐间,突然想到,既然能掉出来,就应该也能放回去吧,虽然只有米粒大小。试了下,还真能。这样刷牙、喝凉水等就不怕了。但恐怕也只能是应急一下,还得去看牙医,毕竟还有半年呢。 2019 年 05 月 29 日,星期 3 第一次去 UNC 的 SHAC ( Student Health Action Coalition ,学生健康行动联盟, https://www.med.unc.edu/shac/services/clinics/dental/ )看牙。 SHAC 看牙是免费的,但就诊时间仅限于周三从晚 6:00 到晚 9:00 ,而且逢节假日也不开放。但想着这样看牙可以省一笔开销,就来这里就诊了。 但没想到第一次来这里看牙,所有人都要拍片,不管你着急看的病是否真的需要拍。关于“拍片”,医生讲了个单词,并且这个单词出现了好几次,我都没听清到底是哪个。在等候拍片的过程中,我的左右坐着的都是美国人,总在想,他们会不会恨我,因为我在这里看牙,抢占了他们的资源。在等候的过程中,我忍不住问了下旁边的美国大姐,医生到底用了哪个单词,她说是 X-Ray ( X 射线)。我去,就这么简单,怎么就没听出来。但隐隐有感觉医生说的好像不是这个单词,不符合逻辑啊, X-Ray 很专业,医生没有必要对病人说这个。 在等待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个比爸爸还年长的大伯,来这里洗牙。我很惊讶,只是为了洗牙,他居然有这个时间来这里排队?后来,我才知道 SHAC 是深度洗牙,需要打麻药的,所以,来这里洗牙的人特别多。但更让我惊讶的是,一句英文都不会讲的大伯,居然敢一个人来看医生,实在不知道他是怎么跟医生交流的。 一直在那里等着,差不多 20:00 多的时候,才轮到我拍片。这时遇到的医生居然是个中国女孩,所以,一切指令都特别清晰了。 回来后,我赶紧查下了 SHAC 的网站,很想知道第一次就诊的“拍片”美国人到底是怎么说的。很快就在网站上看到了这么一句: Patients often receive a screening at their first visit to the clinic 。很显然,医生用的是 screening 这个单词,而不是 X-Ray ,尽管二者听起来很像。 一点感叹:本以为美国人都很有钱,谁知道也这么多人来这里看免费的诊所。但这样的诊所肯定不可能在中国开发,因为恐怕诊所是会被挤爆的。 2019 年 06 月 05 日,星期 3 ,晴 17:10 ,与 Prof. Chen 的 Meeting 结束后,匆匆赶去 UNC 的 SHAC 看牙。一直等到 19:30 时,才有医生出来喊最后一批今天可以被诊的病人的名单。此时,周围至少还有二三十个等待就诊的人,很担心今天能被喊到吗?非常幸运,我最后一个被喊到了。 本以为今天肯定会把牙齿补好了。大约 20:00 ,有位非常熟悉的美女医生来喊我,她非常热情,跟我握手寒暄,然后把我带到诊室,打开电脑,就开始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是否对药物过敏?是否是糖尿病患者?上楼的时候是否会喘气?很多单词是专业术语,完全不认识,我好几次想查字典,但小姐姐真的很厉害(她大概见这种场景多了),会用简单的英语给我解释。大概检查了 1 个小时,期间,她还喊了她的导师来确认一些问题。然后,大概 21:00 的时候,她给了我 4 个建议:第一,去 CVS 药店买 bite guard (护牙合器);第二,每天至少要刷 2 次牙;第三,做一次深度洗牙;第四,让我下次再来补牙,并且,她还告诉我下次来的时候,应该跟前台的医生这么说: I’m a returning patient and I want to filling (不是 fill the tooth )。我很惊讶,问她今天就这样了?她仍然一脸 nice 的说就这样了。晕倒,难不成来了 2 次,等了至少 5 个小时,做了这么多准备工作,只是补牙这样的小病就还要再等一周?小姐姐说,不是一周,是二周,因为下周他们诊所不开放,要下下周( 6 月 19 日)才开放,而 6 月 19 日将是秋季来临前的最后一次诊所开放。我问她,是否下次来一定能够就诊还是要凭运气(美国人用运气,不是 luck 这个词,而是 lottery )?她说,是的。 出了诊所,有点懵,美国人看病这么不着急的吗? 今天在等待的过程中,还碰到了 2 位中国留学生,一个是学海洋学的来自厦门大学的 Yibin Huang ,一个是学软件工程的在北卡州立大学读本科的 Guo Hui 。 2019 年 06 月 19 日,星期 3 ,阴 17:15~19:19 ,去 SHAC 看牙。这是第 3 次去就诊了,还是很担心这次是否看得成。这段时间都已经习惯只用左侧牙齿吃东西了。不知道是否是只用左侧牙齿的缘故,右侧的舌头发生了口腔溃疡。 知道可能要等很久,这次就打印好了论文,一边看论文,一边等。又碰到了 Yibin Huang 。这小子还讽刺了我一句:在看文献啊。我还没来得及回话,他自己也掏出了一篇论文来看…… 这次很幸运,没等几分钟,就被喊到了。这次接待我的是位帅哥医生,真的很帅,我感觉欧美人都长的鼻梁高挺,轮廓分明,比我们大多数的蒙古利亚人的塌鼻梁要好看。 这次补牙,最让我惊艳的是美国医生的麻醉技术,居然那么好,连针管都看不到……医生只是告诉我,可能有点疼,可是我还没感觉到疼,麻药就已经打好了。整个补牙的过程,跟国内差不多,也是一位医生再加上一位护士(在旁边坐助手),先去掉一部分可能被细菌感染的区域,然后,在填充材料、加热、加固、打磨光滑等。医生每做一步都会提前告诉你,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还不停问我是否感觉舒适。 间歇时,医生跟我有几句闲聊,很有意思。他看到了我拿过去的关于人脸识别的论文,就开玩笑问我,为什么做人脸识别?我说:因为对人工智能感兴趣。我的回答很僵硬,与医生的幽默有点不搭,如果是用中文,我想,我应该会说:因为我想用它来监视坏人。于是,医生又问我,那你是会把它用在机器人身上吗?我说:不是,现在只是用它做数据分析。医生笑了笑,他大概也觉得我回答的很僵硬。其实,用中文,我应该会说:是的,希望有天机器人真的可以看见世界(当然,波士顿动力 Atlas 机器人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 补牙继续进行着。这中间,我总在想一个特别奇怪的问题:这就是曾经在朝鲜战场上曾经跟我们作过战的美国人吗?可是,他们是多么友善啊…… 补牙的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这真的是占用了别人的时间、材料和设备。因为是免费的,我忍不住有点愧疚。走出诊所时,过了好一会儿,才突然想到自己应该给医生点小费啊,给 30 刀总可以吧,可是当时没想到……即使想到了,这样做,美国人是否会认为合适呢?
个人分类: 世事洞察|3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异婚奇情—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Mech 2019-6-15 21:52
《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2010 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作者说明,“ 2008 年 4 月初稿成于三亚”,“ 2009 年 3 月发表于《作家》杂志”,“ 2009 年 7 月修改稿完成于昆明”。这部自传体小说,从“我”的眼中看两父一母漫长的故事,开始于 1930 年之前,除最后两章外在 1968 年底结束。最后两章写了七十年代末年、八十年代中和九十年代初。时间线有些乱,多处彼此矛盾。大学场景的故事发生于在圆明园旁的华夏科技大学,像清华大学。当然,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小说完全虚构,虽然有些素材在现实中有原型。整部小说更多的是爱情婚姻故事,而非职场故事。 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卓敏儿角度看她母亲耶娃和两个“父亲”的情感纠葛,另一条是卓敏儿与几位男友包括丈夫的恋爱婚姻。标题《半个月亮,半个太阳》字面上来自雪莱的观点,他生活中需要两个女人,就像需要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实际上,似乎也可以理解为两代女主人公都向往某种“分享”的爱情。 卓敏儿的母亲耶娃是“五四”一代进步女学生与外国传教士非婚生的女儿,不过后面又说耶娃在 1918 年出生,那在五四之前了。不管怎样,女儿出生后,传教士不再露面,但出资保障母女在北平有相当优渥的物质生活。卓敏儿的“章爸”章一丁出自浙江名门,非常绅士的追求耶娃三年多。躲避战争到北平的东北农民后代“卓爸”卓凤之也追求耶娃。耶娃举棋不定,正好两位追求者都要留学,就约定嫁给先取得博士学位者。卓凤之学物理,被怀疑德国间谍,含冤入狱,拿博士学位无望。章一丁学水利,已经胜券在握,延期半年答辩,成为首位获得斯坦福“金钥匙”的华人。同时已经发布消息将与耶娃举行婚礼。结果阴差阳错,卓凤之在章一丁答辩之前拿到学位回国。章一丁依约定退出,其实他们不知道卓凤之违约在在先,在美国与一日本女子有一夜性,后者还因此生了女儿。婚礼如期举行,但新郎换了人,原来的新郎成了伴郎,舆论哗然。三人有成文协议,耶娃与章一丁继续往来,每周至少有一天不受干涉共处,但两人交往限于精神方面。应该说,耶娃更爱章一丁些。有女儿卓敏之后,在 1948 年卓凤之带着妻女到美国波士顿,后来章一丁也一度到波士顿。卓凤之在美国给中央上书,建议发展核武器,受到高度重视。 1957 年春 (76 页,但后面 252 页又说是 1956 年 ) 举家海归。卓凤之当了华夏科技大学副校长,参与原子弹氢弹研发。章一丁是著名水利学家,但被打成右派送到农村劳动。近乎“三人行”的关系有些惊世骇俗。耶娃又生了儿子耶路,对丈夫说是章一丁的儿子,要求与他离婚。卓凤之不同意离婚,同意把儿子给章抚养。他并不相信儿子不是自己的,后来通过血型证实是他的骨肉。学校准备给章摘帽,但他厌倦了那些懦弱的同事,不肯回学校。文革中,章一丁在农村失踪,卓凤之在西部军事基地受到保护。 1967 年 (252 页说 1966 年 ) 耶娃因三人的关系被批判而自杀。章一丁一直单身,后来入选中科院院士,在九十年代初去世。卓凤之被表彰为“两弹元勋”,退休后放弃少将待遇,坚决要求到美国定居,继续物理学思考。曾有枕席之欢的日本女人已经去世,他们有个女儿。当年在西北核武器研发基地一心想给他当小老婆的女服务员,因被开除而没有如愿。后来到了美国与他结婚。总之,“三人行”的三位,章一丁有一位情人耶娃,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卓凤之有三位情人耶娃日本女人女服务员,有两位女儿一个儿子,与情人中两人耶娃和女服务员相继结婚;耶娃有两位情人章一丁和卓凤之,与后者结婚,并生了一儿一女。 卓敏儿自己的情感性爱生活比上一代丰富得多。青春期在美国,正好赶上如火如荼的性解放运动,曾参加裸体游行,吸过一次大麻,还在身上文了毛主席像。但出于东方传统,还是守身如玉。差一点被有数学博士学位的嬉皮士杰克开了苞,但只拿走初吻。顺便吐槽一下,卓敏儿认识杰克时他正在卖包子。如果是卖热狗或者三明治,我都见过甚至买过。在波士顿一个白人卖包子,这画风真有些违和呀!卓爸和耶娃不让她与杰克来往,她搞起了绝食,只好把章一丁从国内请去。当时卓敏儿暗恋章一丁,想嫁给她,《姊妹易嫁》要改成母女易嫁,不过章一丁只爱她妈妈。回国读书期间,挫挫学长罗帆的骄傲,给他写了情书约会,但放他鸽子。后来罗帆因上课赤脚被章爸赶出教室,愤而撞车自杀,幸好没有死。因此工农同学愤怒。章爸挨批,后来成了右派,劳动期间受罗帆看管。罗帆同时又是卓爸最器重的优秀学生,一起研究核武器。耶娃自称想与卓爸离婚嫁给章爸,让罗帆非常愤怒。但在与章爸接触中,对知识精英也多些理解。完全不同的背景,使两人互相吸引,有了亲密接触。不过仍有矛盾,如罗帆对她与外国留学生的交往非常嫉妒。性爱也不能让卓满足。“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保持着一份冷静,我根本无法把他带入癫狂的人生极境。这种冷静并不是理智,而是一种深度的自卑。男人应该在平时保持适度的理性和文明,但在关键时刻释放不出狂放的野性,至多只能够算是半个男人。 (p. 207) ”这时罗帆在农村的未婚妻出现,罗帆交出自己的日记,暴露了两人的隐私。“他重视的是别人对他的看法,而不是他自己;他是在别人的目光中构建自己,特别是领导对他的看法。 (p. 220) ”罗帆去了大西北,两人分手。后来卓敏儿成熟稳重如机器人的同班同学杨淑贤毕业到大西北,嫁给他。有位暗恋卓敏儿的男生,居然给毛主席写了 12 封信,希望与卓敏儿不与其他男生只与他交往。这真是当年奇怪的行为逻辑。信被转回学校,那位男生自杀。这些给卓敏儿巨大的压力,她不久把自己毁了容,而且也想自杀。 1968 年,母亲自杀之后,学长何大宏帮她处理后事后带她去了宁夏,两人结婚。 1984 年,何在出差中病故,要被追认为“烈士”,但整理遗物时发现他到法国留学期间与工业研究所丽达教授的性爱录像,丽达还专程参加了何的追悼会。卓敏儿不清楚自己是不是还爱章爸,母亲去世,两人之间没有障碍,但他们中间还有章爸养大的弟弟耶路。不仅后,卓敏儿到了深圳,成了设计事务所的老板。有日本女美容师要为她整容,并希望与她成为同性情人,卓敏儿都拒绝了。再后来,有年轻的日本归国博士倪大伟苦苦追求她,小说有些叙事矛盾,先说比她小 14 岁 (p. 239) ,又说比她小 7 岁 (p. 255) 。凡是有数字的地方,就可能前后不一致。卓敏儿答应嫁给他 3 年,如果双方满意,再续嫁 3 年。 6 年后一定分手。罗帆当了少将,与卓敏儿重新有了联系,当然以礼相待。他们都认为两人是唯一的爱,虽然年轻的时候不懂。 上述两条线索最后汇合,几乎是超自然的方式。罗帆与杨淑贤的女儿罗小敏长相身材都像卓敏儿,当然是惊世美女,认了卓敏儿为干妈。由章一丁养大的卓凤之与耶娃的儿子耶路,也像章一丁,是帅哥。作者这样解释,“人类通过不同的形态遗传自己,不只是通过肉体。精神、情感都会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p. 281) ”“人类繁衍子孙,并不仅是为了传宗接代,还是为了传递千万年积淀下来的美。 (p. 281) ”小说快结束时,耶路和罗小敏暗生情愫。 小说主要是爱情故事,因此对爱情等有不少议论。作者的爱情观或许可以用书中的话描述。“一对男女相恋的初期总是互把对方视为神,爱情成为了两个人的宗教。他们的爱兼具肉体之爱和幻影之爱,这是人间最美满的爱情。在结婚之后,幻影之爱逐渐消退,只剩下肉体之爱和长期积累的友情;如果两个人没能够结合,自然十分痛苦,但第一种幸福 ( 肉体之爱 ) 的失去会导致第二章幸福 ( 幻影之爱 ) 的升华。在痛苦的煎熬中,对方幻化为仙体,‘幻影之爱’变得更加浓重、多彩而热烈。这种对幻影的爱,是人高于动物的重要表征。 (p. 87) ”对传统的婚姻观有所批判。“中国历来讲‘恩爱夫妻’,恩字在前,爱字在后;如果爱与恩发生冲突,爱必须出让自己。圣人们早就发现,‘感恩’思想把人们连接在一起,彼此无法分开;它是社会的黏结剂;‘个人之爱’则把人解裂为双人小个体,是社会的解裂剂。 (p. 229) ”特别是解构了“报恩”之类概念。“在崇高背后我发现了在美国到处都有的‘契约’,契约的特点就是等价交换。我付给你什么东西,你还给我等价的报偿。契约有的是平等,而不是崇高。 (p. 229) ”到快要结束时,甚至也解构了爱情本身。“我们所爱的其实是一个人为建构的虚像,就是那个把我们抛弃了的,也只是一个虚饰的建构。 (p. 239) ” 我对小说的故事兴趣其实不太大,但主要人物还是有代表性,他们的命运可供借鉴。小说对卓凤之的务实能力充分肯定。“他从来不向谁俯首称臣,更没有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但也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同那位同事、上级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同他共事的人都说他善解人意、很好合作。他回国以后,在任何运动中都没有挨过整,还经常受到表扬,但都是由于业务。他没有反对过任何来自上面的政治主张,但是谁也不记得他在政治运动中说过什么、整过谁。他说过,每个人一生只能做好一两件事情,对于其他,诸如政治运动之类,只能像游龙一样,灵活地绕过去。 (p. 126) ”“我卓爸是一个对于人际关系理解得极为透彻而且运用自如的人,我和我母亲、章爸三个人加起来都远不如他。 (p. 220) ”当然也难免有虚伪矛盾之处。“在学生面前,他一定是盛赞工农的伟大,支持学生和工农相结合,甚至娶农民女儿为妻。但是,在私下,他是最瞧不起农民的一个人,甚于我的母亲,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自己曾经是一个农民。 (p. 179) ”毕竟,“在中国,没有狐狸的智慧,什么事也办不成。 (p. 201) ”那些令人高山仰止的成功学者,无论是否从政,其实都有这种智慧。章一丁是比较单纯的知识人,单纯到甚至有些蔑视他人和蔑视权力。“政治有时候看起来很强大,狂风暴雨,摧枯拉朽,横扫一切;但是,当风暴过去后,一切都复归平静,人们看到,依然挺立在那里、迎着阳光微笑的是叫做‘知识’的弱者 (p. 161) ”。不过,他是水利的院士,最后却否定了自己的专业。“总是喜欢在这儿垒堵墙,在那儿挖个坑,弄得自然界伤痕累累。我们修水坝的,干得就是这种事。很希望有一天,整个地球上的水坝通通拆除,那就是人类进入大同世界了。 (p. 281) ”“我们老想创造历史,结果,犯了很多错误。 (p. 280) ”当然,这更像是作者这类文人的臆想。 该书对于一般所谓知识分子的批评,入木三分。“中国的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梦想成为虎,或者自视为虎。实际上,一千个知识分子中未必有一只虎。立志做虎的知识分子,有的生不得志,虎落平川;有的虽有虎的雄心,只有鼠的胆量,猪的才智,他们充其量成为一只纸虎,或者一只猫。这类滑稽角色在文科知识分子里很多,他们在报刊电台上夸夸其谈,自以为在指点江山,其实还不如一条狗。在中国,许多知识分子实际上是牛。 …… 这类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们的特点是埋头苦干,听话出活,其中以技术知识分子为多。中国有很多杰出的牛,他们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当然,指望他们去同社会的邪恶作斗争,多半是要失望的。 (p. 109) ” 作者是学界有一定地位的学者,又担任中层管理者,对人性和社会包括学界有些洞见,颇有启发性。“我们的社会有一种很漫长的相互盯视的传统,但是只盯着老百姓,不盯领导。领导喜欢这样的传统,只要盯视的矛头没有转向他们。如果转向他们,他们就要发动一场运动,譬如肃反、反右派等等。 (p. 141) ”“对于敌人,不仅要在政治上批倒,而且要在生活上搞臭。政治上批倒是很重要的,但是,倒了不臭,就会重新站立起来;只有搞臭了,才永世不得翻身。想要搞臭,必须从生活作风上下手。 (p. 172) ”“人们对于男女隐私的兴趣绝对地超过对于历史伟业的兴趣。 (p. 113) ”“政治智慧最重要的是关键时刻保持沉默。你一沉默而且很庄严,别人就觉得你特别深刻。 (p. 127) ”“对人观察过细,往往是出于爱,观察过细的结果却又会失望,这个责任应该归罪于观察者。 (p. 86) ”“人活在世界上总是需要某种自欺,即使最坚强的人,也不能够避免。 (p. 281) ”“有位作家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需要补充的是,更多的人活于自欺。 (p. 219) ”顺便一提, More Die of Heartbreak 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Saul Bellow 的学界小说标题,该小说的男主人公是位生物学教授,女主人公是他的学生和妻子。虽然该书可能不是他最有名的代表作。 作者达江复,本名徐葆耕。 1937 年生于北京。 1955 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力发电专业, 1960 年毕业并留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 1981 年晋升文学副教授, 1990 年晋升教授。历任中文系主任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等。 2010 年逝世。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散步偶记之大雨中
热度 1 Mech 2019-6-14 08:41
其实不是散步,是上班途中,确切说是步行去上课。雨下得真大。打在伞上很喧哗。即使坡度不小的人行道和快车道,都如山溪甚至小河般趟水。很有苏东坡《定风波》的境界。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当然,没有“吟啸且徐行”,而是“缄默且疾行”;也没有“竹杖芒鞋”,而是“雨伞凉鞋”,但也可以“轻胜马”。 路上无聊,想想其他吟咏春日大雨的宋词句子。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 ( 贺涛《踏莎行》 ) 柳暗清波路。 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 ( 辛弃疾《贺新郎》 ) 黯霭阴云覆,滂沱急雨飞。 ( 赵长卿《南歌子》 ) 芳草碧茸茸。染恨无穷。 一春心事雨声中。 ( 周密《浪淘沙》 ) 连朝雨骤驱春去,瓦注盆倾。 不记初春。润柳催花忒有情。 ( 赵师侠《采桑子》 ) 说实话,面对大雨,最先跳出的句子是毛主席的《浪淘沙》,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这或许是六〇后一代人的文化底色,很无奈。 散步偶记之武康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60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读《罗丹艺术论》
Mech 2019-6-11 16:22
这是本旧书。沈琪译,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 年第一版。我看的是 1987 年第二版的第二次印刷。书不厚,过去应该读过,而且可能不止一遍。只是没有看过具体的作品,或者只是看过书后附的质量一般的黑白照片,效果想必大打折扣。几年前看《 罗丹的雕塑 》,就想重读。后来一直放在床边,临睡时看看。只是出国出差,长时间不在家睡觉。而且床边还有别的书,如房龙《人类的艺术》等。结果很久没有看完。 该书是访谈录。记录者葛赛尔 (Paul Gsell) 整理成书。主要是对艺术一般性的议论,也有些作者自己的经验之谈。原书名称很简洁, L’ART 。汉译本最早可能是傅雷先生译,译为《美术论》,就内容或许更贴切。该书所涉及的艺术主要是雕塑,也有绘画,但没有音乐戏剧等。 罗丹最著名的断语无疑是,“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就是性格和表现。 (p. 58) ”特别是最后的说明,其实强调了他所谓的“美”与通常所理解的有差别。 除了具体技法外,该书主要谈艺术。在作者看来,“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行的心灵的愉悦;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的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现这个世界的智慧的喜悦。 (p. 8) ”艺术的意义在于,“艺术向人们揭示人类之所以存在的问题:它指出人生的意义,使他们明白自己的命运和应走的方向。 (p. 120) ”作者反驳艺术无用的观点,“对于所谓有用和无用,一般人都弄不清楚。 (p. 119) ” “凡是带给我们幸福的东西,我便称之为有用。世界上没有比冥想和幻想更使我们幸福,这正是现代人最容易忘却的东西。衣食不足,不改其乐,而以智者的态度享受眼与心灵时刻遇到的无数神奇,这样的人好似神仙下凡。 (p. 119) ” 人们往往感慨世风日下,古来如此,艺术大师罗丹也未能免俗。他感慨同代人缺乏对职业的尊重。“我们这一时代的人所缺乏的,在我看来,就是对自己职业的爱好;他们仅以厌恶的心情来完成他们的任务。他们有意识地草率从事 — 自上至下。社会各阶层都是如此。 (p. 117) ”希望通过艺术来追求尽善尽美。“一个人能够把工作做好,也能够做坏。我认为把工作做好这第一种情况更能令人高兴,因为更适合人的天性。 (p. 118) ”这也是他所理解的艺术的用处。 我个人觉得最有启发的是关于古希腊艺术及其与米开朗基罗代表的近代艺术的区别。罗丹的看法其实有些马克思主义的意味。古希腊的“胜利女神”就是“自由女神”、“她穿的是飘飘欲仙的纱衣,而不是粗布;她的娇躯生来不是要做家务的、她的动作,既矫健有力,又和谐、平衡。诚然,她不是所有人的‘自由女神’,而是高贵人的‘自由女神’。 (p. 110) ” “希腊人所理解的美是‘智慧’,梦想的‘秩序’,所以仅仅服务于那些有学识的人。这种美轻视贫苦的灵魂,对于受损害者的良好愿望毫不动情,而且不明白每个人心中都有灵光。这种美对于不具高深思想的人,是残酷的。 (p. 110) ”尤其精辟的是,他指出,“如今我们对古代的神有好感,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无能为力,再也不能加害我们。 (p. 107) ”与古典艺术不同,米开朗基罗的“雕像是表现人类痛苦的反省、不安的毅力、绝望的行动意志,为不能实现的理想所困而受的苦难。 (p. 103) ”,“古代艺术的含义是:人生的幸福、安宁、优美、平衡和理性。 (p. 100) ”“这位近代最有力的天才歌唱的是影的史诗,至于古代的人歌唱的则是光的史诗。 (p. 103) ” 总之,《罗丹艺术论》是本颇有启发性的小册子。以后再多看些具体作品,特别是参观法国卢浮宫等博物馆后,还可以再重读。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8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随想之身体力行
热度 1 Mech 2019-6-6 08:44
从不同渠道,看到过国外父母对子女影响实证性研究的有趣结论。真正影响子女的,在于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父母如何对子女。我个人觉得有说服力。至少在统计意义上,也就是排除个别例外,父母无力培养子女自己不具有的素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子女不能具有父母不具备的素质。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也是父母是什么人的体现。 如果这个结论也适用于于学校教育,那就是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比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在学生成长中起更重要的作用。我没有看到过相关的实证性研究。推测也有些道理。华夏传统的教育思想,一向认为身教重于言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太会说的人,往往不可信。孔子所谓“巧言令色,仁者鲜矣!”老子所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美国研究性大学成功的诀窍,就是请最优秀的学者当教授,至于他们会不会教书甚至是否愿意教学,都不太重要。 认为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比教师如何教对学生更重要,也不是完全否定教学包括课堂教学本身。毕竟教学所体现的专业基础是个人素质的一个方面,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学生的态度也是教师为人的重要方面。 如果上述看法正确,要成为一个优秀大学教师,就是对学生有正面的影响,就不能过于拘泥于当教师本身,更不能只狭隘到只是讲课。最重要的是教师自己要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士。例如有进取心、有预见性、有执行力,专业上有良好的记录和信誉,被同行了解、认可甚至尊重,认真对待职责包括教学工作,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当然也包括帮助学生。然后,自然就是优秀教师了。改放翁的诗,汝要真育人,功夫在教外。 教育随想之课程思政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2871 次阅读|2 个评论
乐观主义者的期许
Mech 2019-6-4 17:30
我一直把自己看成肤浅的乐观主义者,或许也真是。对于世界与自我我有些简单的信念,至少可以说是期许。 1 大趋势看在统计意义上,人们生活的世界会越变越好。当然,有反复有曲折,要在统计意义上从大趋势看。 2 如果生活在不断变差的世界上,就是不幸赶上了曲折反复的阶段,尽量适应环境,过好自己的生活。 3 如果外界环境不允许过好生活,保持内在世界的平静与丰盈,等待着历史走出低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时花溅泪
热度 2 Mech 2019-6-4 15:53
偶有感慨,抄抄宋词。 临江仙 晏殊 资善堂中口口口,旧人多是凋零。 与君相见最伤情。 一尊如旧,聊且话平生。 此别要知须强饮,雪残风细长亭。 待君归觐九重城。 帝宸思旧,朝夕奉皇明。 渔家傲 黄庭坚 口口口来无孔窍。 几回得眼还迷照。 一见桃花参学了。 呈法要。 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 拈花特地重年少。 今后水云人欲晓。 非玄妙。 灵云合破桃花笑。 醉魂魄 周紫芝 云深海阔。天风吹上黄金阙。 酒醒不记归时节。 口口口来,往事无人说。 浮生正似风中雪。 丹砂岂是神仙诀。 世间生死无休歇。 长伴君闲,只有山中月。 陇头泉 张元幹 少年时,壮怀谁与重论。 视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称尊。 奏公车、治安秘计,乐油幕、谈笑从军。 百镒黄金,一双白璧,坐看同辈上青云。 事大谬,转头流落,徒走出修门。 口口口,黄粱未熟,沧海扬尘。 念向来、浩歌独往,故园松菊犹存。 送飞鸿、五弦寓目,望爽气、西山忘言。 整顿乾坤,廊清宇宙,男儿此志会须伸。 更有几、渭川垂钓,投老策奇勋。 天难问,何妨袖手,且作闲人。 浣溪沙·席上再作 洪适 不见丹丘口口口。 青山碧水想依然。 自惊绿鬓已苍颜。 月在柳梢曾径醉, 雨荒院菊有谁怜。 绣衣归与古人言。 南乡子 陆游 早岁入皇州。 尊酒相逢尽胜流。 口口口来真一梦,堪愁。 客路萧萧两鬓秋。 蓬峤偶重游。 不待人嘲我自羞。 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 月笛烟蓑万事休。 满江红·舣舟南康作 赵善括 口口口前,曾向此、舞风歌月。 今依旧、江山如画,鬓须如雪。 故友冥鸿随净社,旧时秋蚓横尘壁。 赖庐峰、对我眼偏青,曾相识。 开岫幌,携山屐。泉泻布,星飞石。 为收帆舣棹,小留终日。 休问重湖吹碧浪,且同五老浮琼液。 待明朝、鹢首向东飞,清风力。 水调歌头·戊申和八窗叔为寿韵 李曾伯 壮志小鹏背,万里欲乘风。 马瘏裘敝,老来无复旧游重。 楚尾吴头蜀口,口口口间陈迹,衮衮水之东。 休说射雕手,且学钓鱼翁。 奚为者,聊尔耳,此山中。 壶觞自引,不妨换羽与移宫。 蓬矢桑弧何事,朝菌大椿皆分,识破色俱空。 掬润弄明月,长啸倚青松。 满江红 赵希迈 口口口前,爱买剑、买书买画。 凡几度、诗坛争敌,酒兵取霸。 春色秋光如可买,钱悭也不曾论价。 任粗豪、争肯放头低,诸公下。 今老大,空嗟讶。思往事,还惊诧。 是和非未说,此心先怕。 万事全将飞雪看,一闲且问苍天借。 乐馀龄、泉石在膏肓,吾非诈。 酹江月·南康军和苏韵 文天祥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 空翠睛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 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髮。 南浦闲云过草树,回首旌旗明灭。 口口口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髮。 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82 次阅读|3 个评论
附庸风雅听交响2
Mech 2019-6-1 09:22
五月中旬的周末,到贺绿汀音乐厅听彩虹交响乐团的音乐会《“礼赞青春”第七季 -- “最后一块拼图”》。音乐其实与拼图没有关系,这个乐团相继演奏的贝多芬的 8 部交响乐,只剩下第四交响乐,故有“最后一块拼图”的说法。至于“礼赞青春”,似乎是对第四交响乐主题的概括。音乐厅内座无虚席,连楼上的座位都满了。我们购票比较晚,楼下只有最后一排有售。 去音乐厅路上,走过上次《 附庸风雅听交响 》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那里也有演出,因为有黄牛在买票卖票。交响乐团音乐厅去过两次,上海音乐厅也去过,《 音盲听乐随想 》。贺绿汀音乐厅是第一次去,在上海音乐学院内。 音乐会没有节目表。演奏三首作品,都是古典音乐。第一首是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比较短,也有故事,因此相对好理解。科里奥兰即罗马人马修斯·科里奥兰努斯。因与罗马人矛盾,投奔罗马的敌对国家,并领兵围攻罗马城。在母亲妻子劝说下退兵,因此遇害身亡。普鲁塔克的《 希腊罗马名人传 》有专章,将他列为古罗马的离邦去国者,其实就是通常所谓叛国投敌者。莎士比亚根据普鲁塔克的传记写了悲剧《科利奥兰纳斯》。后来有人改编为音乐剧,贝多芬为此写了序曲。在音乐剧中,科里奥兰自杀。结尾渐弱的音符似乎代表主人公的死亡。 第二首是莫扎特的《第二十钢琴协奏曲》。指挥还兼钢琴独奏。三个乐章分别为快板、浪漫曲和更快板。没有什么特别感觉,也听不出莫扎特的优美。 感觉前两首曲子与“礼赞青春”没有什么关系。第三首《第四交响乐》真是礼赞青春,热烈欢快。过去听过贝多芬交响乐《第三》《第五》《第六》《第九》等,《第四》是首次听。贝多芬难得的心平气和,因此有些不像贝多芬,感受不到力量。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热烈鼓掌。似乎在要求加演。听音乐会少,不知道是不是传统。我倒是觉得这是上海人的传统,买了白菜,总附带要送些小葱。指挥加演的是《第五》,就是命运敲门的声音,堪称史上最短版。然后加演《第六》,更短,没有听清楚就过去了。比较认真的是加演了《第七》,比较长,曲目不熟悉,不知道是其中哪个部分。 贺绿汀音乐厅在步行距离内,往返都是步行。归途还顺路从徐家汇绿地中穿过。 去音乐厅听交响乐真是附庸风雅。我不相信自己能听出电脑播放的音乐与现场演奏的区别。但也没有什么可惭愧。毕竟,附庸风雅本身,也是对风雅的一种致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先民生活
Mech 2019-5-30 09:54
在四千多年前,广富林一带就有来自中原的移民,在长江流域的生活。模型再现了广富林文化的日常生活场景。 这或许是上海文化的移民基因。作为所谓“新上海人”,也就是第一代移民,颇有感慨。“钢城闭关万卷破,魔都抢摊百战难。” ( 《 闵行交大东校区漫步有感 》 )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翻地覆—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Mech 2019-5-22 20:26
汤吉夫的长篇小说《朝云暮雨》 1997 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故事开始于叙述者也是男主人公 1958 年从上海某高校毕业到河北某县工作,除尾声外结束于 1967 年初。尾声已经是在九十年代了。 男主人公陈晖是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调干生,上海人,在上海某大学读书。毕业时,主动贴出大字报让祖国挑选。留欧归国的总支书记与他谈话,“华北地区,生活艰苦,希望你能坚持得住。那里工农大众,不要忘了向他们学习。 ……. 同时,你还不应该忘记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你知道什么是现代文明。因此,到了那里,你应该注意把现代精神,现代文化科学,现代人的文明生活方式带过去,帮助那里的群众,尽快走进现代生活里。 (p. 2) ”这样他就去了河北。在当时的省府保定,有位专员看上他想留为秘书,但他坚决要求到基层。又被分配到唐山。人事科长韦科长对他这种高调的人反感,迟迟不分配,最后分配到 H 县。与他一起最后分配的小杨对陈晖的高调也有所怀疑。“你说‘站出来让祖国挑选’,那祖国到底是哪个呢?莫不就是韦科长?分来分去,还不都是管分配的说了算吗? (p. 12) ”出发前他父亲反对他去北方,也是同样的问题,“祖国是哪个? (p. 4) ”到 H 县分到文教局。等待具体工作时,认识了来自上海的聪,漂亮娇气忧郁,她父亲去了台湾,母亲是右派。最终被组织部长召见,派他去师范学校当校长。部长夫人是位年轻女子,叫王莉萍,一定要陈晖叫她姐姐。同乡聪被分配到县委宣传部。 到师范学校,陈晖有心入乡随俗。穿着打扮都变了。“若想在这里扎下根去,就必须先行接受同化,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 为了生存,你必须放弃城市生活曾教会你的一切。 (p. 56) ”共事的孙玉良书记只读过一年初中, 54 年到学校工作。祖上开饭店,原校长郭飞就让他管食堂, 56 年兼任了校书记。后来郭飞被打成右派,校长空缺。孙书记不管具体工作,那是由教务长马骏负责。马骏是烈士后代,县委书记当年还是他父亲的警卫员。所以他放言无忌,孙书记也无可奈何。陈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马骏的强烈要求下,让右派上课,解决师资不足。这些人除一个外,教学都很出色。尤其是原校长郭飞,各门课都讲得很好,受学生欢迎。“可是成绩是个什么概念呢?成绩能标志人的价值吗?只要他头上戴有那顶帽子,成绩再大,也无济于事,这就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 (p. 116) ”学校还开展教师培训。“任何一所学校,它的质量,首先是由教师水平决定的 (p. 143) ”这让那些教学很差的领导家属还有些新毕业的专科生感受到了威胁。他们到处告状。正好赶上 59 年反右倾。陈晖压力很大。“陈辉的经历,一直过于顺利,缺少经受压力的经验。他参加过反右运动,是以一种积极分子的身份,去体验运动的滋味的。兴奋与快意,无论如何和处在被告地位以及对自己的前途失去把握的那种感觉,大不相同。在反右倾的风声传出,而且又深恐反到自己头上时他确乎有些神不守舍了。 (p. 153) ”上面有人就是王莉萍帮忙,总算有惊无险地过关。然后就是所谓三年自然灾害,过苦日子,继续互相斗争。 文革来了,校领导都被打倒。孙书记自杀。“他这个人,偏狭多疑,为人处事,老想占个有利地形,总往那永远有理的地方挤,以为他自己也是永远有理的。 (p. 233) ”还有其他同事自杀。“无理可讲了,还活什么? (p. 220) ”而一起分配到师院的中专生,教学虽然不行,文革中反而成了师范学校造反派的头头。文革之后又成了当地豆制品行业的大亨。“信念之于他,其实是无所谓的,他所贪求的无非还是利益,过去是政治的,今天是经济的。人说历史的转折时刻,蕴育着丰富的机遇,它能为各种敏感的人物,提供最好的机遇,看来情况果然是这样了。 (p. 293) ”郭飞受到残酷的迫害。死后尸体还被批斗。这也是小说中反复说的,“革命需要你演正角的时候,你就得演好正角;革命需要你演反角的时候,你就得演好反角。 (p. 260, 266, 286) ”陈晖和马骏也被关了牛棚。陈晖一度逃到北京,但还是被抓回。后来又放出。“一年间,兵荒马乱。拥军、反军、夺权、反夺权,众多的各种名目群众组织分裂成对立的两大派,都在一种歇斯底里的气氛中,拼命证明着唯有他们自己正确。 (p. 277) ”陈晖“感到厌倦、孤独、苦闷,他极力远离着这喧嚣,拒绝介入权力的争斗,宁愿在寂静的读书中寻找独自的逍遥。而他又从未找到过真正的逍遥,内心的沉重,压迫得他极苦。中国像一条暴风雨中的大船,他极难看清它的航程 (p. 277) ”。“这茫茫人世,原本就是一大争斗场,强存弱亡,也许就是天公地道的罢?受过那么多年教育,自以为不间断地追求真理,如今却不知真理究竟在何方。 (p. 271) ”这种怀疑和反省,与小说开始的时的狂热形成鲜明对照。文革结束后,在 90 年代,他成了省社科院的研究员,娶妻生子。 在个人生活方面,陈晖本来与聪几乎定了终生。但聪与宣传部长传出绯闻,其实没有任何事情。她自暴自弃结束了与陈晖的关系。后来不断与男性发生关系。文革中聪裸体游街,被挨批斗的陈晖看到。聪产下不知父亲的女儿后投井自杀。“聪在与人世诀别时刻,是彻底地仇恨这个世界了,这其中自然包括了所有的男人。他很惭愧,在她最孤立无援时,他一个自谓爱过她的男人,没能给过她一丝一毫的支援。而且让他更难堪的是,聪在诀别人世时,心中竟然完全没有他!在她那颗冷却了的心中,他的一向自诩的忠诚,统统变成了可怕的自私和虚伪。 (p. 307) ”王莉萍也是很有个性的人物。“聪的认真和激情,聪的青春和浪漫,在王莉萍身上一无所有。她聪明而又实际,多情而又热辣,她经验丰富又韧性十足地去追求目标。和聪相比,她大概是属于另一种人,一种入世很深同时也免不掉世俗的那路人。 (p. 190) ”她特别喜欢读书人。一度是郭飞很贴心的恋人,可惜郭飞被打成右派。组织部长在战争年代是她母亲的情人。后来部长第二任妻子去世后,王莉萍嫁给部长。见过陈晖后,似乎对他有意,暗中在上层保护他。部长去世后,聪也与陈晖分手,他们两人一起上床。王莉萍的原则,“我从来不信命,世上什么事不得靠自己争?自己不争,什么好处能到你手里? (p. 202) ”在兴奋之余,她说出聪的所谓“绯闻”其实是她设的局。这让陈晖极其愤怒,并与她分手。文革中,王莉萍是县里的“女首长”,暗中也帮了已经分手的陈晖。但在批斗郭飞尸体之后,她疯了。因此也躲过了对“三种人”的清算。在尾声中,王莉萍已经康复,成了县里的首富,仍然单身。陈晖与她见面,有些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思。 小说中真正有光彩的女性是天津分配来的漂亮大学生。开始我行我素,周围人都看不惯。后来嫁给马骏。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当面批评陈晖马骏等。引用鲁迅的话,“忠厚是无用的别名 (p. 273) ”。说他们“共同怀着侥幸的希冀,一直忍耐在愚昧中。 (p. 274) ”“整个中国就是让他似的老实人闹坏了。 (p. 274) ”“恶人都是善良人宠出来的 (p. 274) ”“专制必须依靠恐怖, …… 恐怖则反证着专制 (p. 274) ”她与马骏文革中逃走。文革结束后回到 H 县。后来到深圳做服装生意,挣的钱赔到股市里,又到海南折腾房地产。在我看来,见解虽然深刻,但实际操作似乎并非很成功。 顺便索隐一下。主人公并非是作者,虽然两者都是从上海的高校毕业到河北县城教书。倒是从北京分配到县中当语文教师后来在地区师专当校长兼书记的阿宁,有些像作者。 作者汤吉夫 1937 年出生于山东黄县。 1958 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院 ( 即现在上海师范大学 ) 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河北省香河中学任教 17 年。 1975 年,调入廊坊师范专科学校 ( 现廊坊师范学院 ) 工作。 1984 年任校长。 1988 年调至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7 年退休。 2017 年逝世。写了学界小说多篇。除《朝云暮雨》外,学界小说多收入《知识者生存》,包括长篇小说《大学记事》。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沈阳游慈恩寺、大佛寺和般若寺杂感
热度 2 Mech 2019-5-18 13:03
在沈阳前后好几年,似乎没有去过寺庙。那次兴起,一下子去了三个寺庙, 慈恩寺 、 大佛寺 和 般若寺 。三者也很近。慈恩寺和大佛寺几乎比邻而居,般若寺也只是百米开外。 这是让我感到很奇怪的事情。这三座寺庙非常相似,都是禅宗或者净土宗的寺庙,布局也雷同。为什么要离得这么近?或者反过来说,距离这么近,应该差异化发展,才有竞争优势。另外,我本以为,沈阳作为满清旧都,可能有藏传密宗的寺庙,如雍和宫,但这几个都不是。 还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三座寺庙都是下午三点关门。我们匆匆走过,才都看到。虽然冬天北方天短,这三点关门真有些太早了。当然,另一方面,游客很少,香客几乎没有,开着门可能确实也无益。不仅游客香客少,庙中神像都有缺位。慈恩寺的天王殿背面没有韦陀菩萨。看来是和谐佛土,不需要降妖护法。般若寺的天王殿正面不知道是否有弥勒佛,正门没开,后面看不清楚。据说这三座寺庙在沈阳香火之盛可以排第一、二、四位。只能说,我去的太不是时候了。 大佛寺的大雄宝殿幅楹联很有哲理。 无人无我观自在 非空非色见如来 我觉得自己或许勉强能接近上联的境界,多数科学家在工作中其实都能。只是有些人过于关注评价标准之类,未免有些“我执”。下联就更玄妙了。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778 次阅读|4 个评论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Mech 2019-5-17 19:45
清明节前一天晚上,偶然在宾馆电视上看到。真是偶然。房间设置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每次插取电板,电视就自动打开,而且总是 CCTV2 。我一般随手就把电视关上了,那天也许马上小长假,就往下翻了几个台,到 CCTV6 ,正好在放映《西游记之女儿国》。可能刚开始,我换过拖鞋才出片头。因此就看了。中间广告时去洗个淋浴,可能少看了些,但也无关宏旨。 影片开始时,唐僧师徒 4 位还有白龙马在忘川河上行舟。不知道怎么激怒了河神 ( 我开电视时,河神已经发怒了 ) ,船被巨浪抛入空中。落下来时,唐僧砸到一位少女,正是西梁女国国王。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而是天上掉下个帅哥哥。女王对唐僧动了心,但国师为女国安全要把他们处死。孙悟空他们神通广大,不难脱离这些凡人羁绊,但女国被天网包围他们还是走不出去。参研经典的结果,要有人爱上他们,才有出路。他们一度准备带着女王离开,但女王没有能出去并与整个女国都变成石头,他们又回来解救。国师曾与忘川河恋爱,后来为了照顾年幼的女王终止了恋情。河神激怒中,要水淹女国,孙悟空等与河神大战。最后似乎恢复原貌,唐僧他们继续西行。 电影内容与小说出入比较大。孙悟空不再是第一男主。唐僧也非梵心似铁。非常犹豫非常纠结。最后其实是女王意识到,即使唐僧留下,他不会快乐,就主动放手了。他们几经生死劫难,由情生爱,由爱而生博爱。电影的改编,似乎更有现代气息,更容易让宗教意识薄弱的现代人理解。我并不介意影视作品改编背离原著。欣赏自由演绎经典,就像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我觉得也是《西游记》的一种绝妙版本。 电影有意思的是,没有什么坏人。这一点与原著倒是一致。虽然忘川河神脾气大了些,先毁了唐僧他们的船,后来又要毁掉西梁女国。但河神只是个愤怒的失恋者。失恋的人都能干惊天动地的事情,何况人家是神。因此,根本的冲突不是善与恶或者是与非,而是男女主人公各种义务 ( 包括情爱与责任 ) 的内在冲突。这有些像《埃涅阿斯记》上半部。我觉得这种矛盾更深刻更本质。影片主题曲反复出现据说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句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 这种“自我”与“超我”之战,或者华夏先贤所谓“天人之战”,人人都可能遇到。放着一大堆工作不干,看场电影还写篇博文,就是兴趣战胜了责任。 不知道是不是我没有看清楚。白龙马掉入西梁女国后好像就消失了。最后被提到是下属报告女王,唐僧一行还有匹公马。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最让我感觉出戏的是饰演女王的演员气场不够。其形象最多是小公主,在继位顺序上排在最后者,完全不像当朝女王。国师倒是有些女王的范儿,但扮相太丑。勉强算电影颜值担当的是两位龙套,刘涛饰演的观音和林志玲饰演的忘川河神。刘涛的观音缺乏神圣感,过于亲民。川河神似乎不男不女或亦男亦女,也谈不上养眼。因此这部电影女角颜值不足,与《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成鲜明对照。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曾经沧海难为水—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Mech 2019-5-6 13:05
阿袁的《上邪》, 2017 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其实是由 3 个多少有些关联的中篇构成。 3 个故事中,前两个完全独立但都发生在某省城的师范大学,最后一个故事则是前第一个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与第二个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在海南某师范大学的交往。时间不是很清楚,按其中一个龙套人物孙东坡的年龄 ( “孙东坡四十多了,快五十”,而在《鱼肠剑》中孙 36 岁,应该是 2006 年 ) 推断,第一个故事大致就在 2015 年前后甚至更晚。当然,这种推导也不可靠,作者小说中的龙套人物随手起名,没有同一性。第三个故事紧接着第一个故事,在第二个故事的七八年后,因此第二个故事在 2007 年前后。那时新讲师月收入三千多,似乎也符合。总体上,这个小说的时间跨度大致是 2007 到 2016 年。 阿袁现在或许算一线作家,对文坛不了解,只是姑妄言之。她写了大量校园故事,以中短篇小说为主,长篇也是中篇扩充或组装,小说发表后有些结集出版。在本系列中已经谈过多部。这些小说主要写大学教师特别是已婚教师的情感与婚姻。已经说过的《 鱼肠剑 》是代表性作品,不仅扩充为长篇,而且至少收入 3 种小说结集。《鱼肠剑》侧重于缔结婚姻过程的理性算计,这次要谈的《上邪》更强调已婚或未婚男女的非理智欲望,或者也不能说是欲望,是异性间那种难以名状的吸引。如果一定说是爱情,我觉得还是缺乏精神层面的共鸣。那种吸引基本属于《 牡丹亭 》中杜丽娘和柳梦梅那种,甚至还不同于《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种。顺便一提,人们通常认为的爱情,其实是启蒙时代小说家剧作家的精神建构。在这个意义上,华夏脍炙人口的所谓爱情故事,尾生与所约女子 ( 想不起名字了 ) 、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甚至董永与七仙女,都不是这种作为启蒙产物的爱情。阿袁小说的主题,基本上是那种传统爱情的解构。 《上邪》是汉乐府中的著名情歌。原作很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我当年还是在曹禺的剧作《王昭君》中首次读到。上邪的本意只是感叹,几近于“天呀!”小说中几位男女主人公先屈服于自身欲望,又屈服于环境压力,再沉溺于自己的绝望。这个故事标题居然取自这首情歌,真是莫大反讽。 第一个故事《朱茱与孟渔》发生在 39 岁的朱茱和 37 岁的孟渔两位文学副教授之间。原标题《上邪》,发表于《江南》 2015 年 5 期,转载于《北京文学 ( 中篇小说月报 ) 》 2015 年 10 期和《作品与争鸣》 2015 年第 12 期。 孟渔迷上了同事朱茱。听同事孙东坡议论,看朱茱办公室的牌子,在楼上窗口望着朱茱婷婷嫋嫋地走路而自渎。听朱茱开的选修课《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买了车送她下班。放假前去公园看雪时,难以控制,与朱茱交媾,从文字描写看几乎是强奸。随后的寒假里孟渔大病一场,假期两人没有见面。朱茱的生活似乎毁了,她不能再吃鱼,过去吃鱼都是老公帮他去刺,不能与老公挽臂在小区进出,不能与丈夫做爱。孟渔找到机会闯入朱茱办公室请求谅解时,两人又有了第二次。这次似乎是你情我愿了,而且给了朱茱从来没有的感觉。随后,朱茱再次中断与孟渔的一切联系。在孟自杀或自首的胁迫下,朱茱与孟渔在图书馆见面,他们还是去了西山荒郊野外,又有了欲仙欲死的感觉。朱茱有巨大的负罪感,胆战心惊地生活。后来丈夫沈一鸣要到 MIT 与原来的师弟合作研究,他已经是学校最年轻的博导。朱茱以照顾女儿为名改变原来随行的计划留了下来。一个多月后,同事陈小美告诉孟渔她丈夫出国,孟渔到她家里。尽管朱茱想象是尽力反抗了,他们还是做了。随后,孟渔把朱茱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包揽了全部家务。他们的事情被孟渔的妻子知道了,因为孟在家里已经与他实际上分居了。她不仅对孟渔及其家人更好,而且匿名告诉了从美国归来的沈一鸣。朱茱租个很远的房子,搬出去住。在新住处,再次与孟渔做爱,但与以往不同,第二次孟渔就不行了。再后来,他居然不举了。他没有了欲望。虽然小说没有写,诛心而论,他似乎被所面临的责任压倒了。他们的关系迅速冷下来,几乎断了来往。朱茱像过去一样有课到学校,不仅没有丈夫的接送,也没有过去那种亭亭玉立的感觉。她丈夫沈一鸣倒是要当化工学院的院长了。情场失意,职场得意。 小说中的孟渔是个心高气傲本事有限的男人。“看上去与世无争,其实也是很好胜的。”职场上不很得志,竞聘图书馆副馆长和现代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都没有成功,连个教研室主任都可望不可即。在家里也对妻子不满,当年师母介绍,认为合适,“他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就那样,家在乡下,自己的个子还不高,找一个在医务所工作的护士,可以了。”本来比较消极,听说有医生也在追,才主动些。结婚又觉得自己吃了亏。“他们结婚,明明是她更划算,她一个护士,也没读多少书,却嫁了个博士和副教授,几年后,就是教授了。”这种眼高手低的男人急于翻本,喜欢孤注一掷。他赌注押在征服家境优渥的美女同事朱茱。“说到底这是男人与男人的事情,和女人无关的。所谓爱情,不过是男人之间逐鹿沙场的另一种形式?”因此,对最年轻博导沈一鸣的妻子朱茱,他英姿勃发,仿佛得手就是副教授胜了博导一局;得知朱茱已经分居,马上兴味索然了。“男人爱的,难不成都是别的男人所爱?别的男人爱了,它就也爱;别的男人不爱了,它就意味索然?” 朱茱是美女也是才女,长期受人们关注目光滋养,难免显得有些轻浮至少是卖弄风情。沈一鸣的父母第一次见她就有所察觉。出于他们的教养,只能限于委婉提醒沈一鸣要认真考虑。沈对朱确实关爱有加,但对风情欣赏方面似乎还没有到位。而且他毕竟是事业有成的理工男。与孟渔的关系,开始符合朱茱的愿望。“她知道他喜欢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但喜欢她的男人一直很多,系里有许多男同事都喜欢她,这没什么,她对这种事情很有经验的,也很擅长处理这种不清不楚的关系。男女关系不就是在不清不楚时才最美好吗?像花儿半开,像酒到微醺。她喜欢这微醺的感觉。她一般会纵容甚至怂恿男人对她保留一些想法,但也仅止于想法阶段,不能过了。”后来就失控了。这种顺境中的女子,在局面失控时,没有力挽狂澜的决断与本领,只能随波逐流了。朱茱几乎没有在后续的故事中登场。 第二个故事《姬元和汤弥生》发生在 30 岁的哲学助教姬元和 35 岁的哲学教授汤弥生之间。主要内容曾发表于《十月》 2017 年 2 期,转载于《北京文学 ( 中篇小说月报 ) 》 2017 年 4 期和《小说月报》 2017 年第 5 期。这个故事与前面的孟渔和朱茱的故事完全独立。时间上应该在六七年前。 喜欢阳光和美食的姬元博士入职哲学系任助教 ( 似乎不到 1 年就是讲师了 ) 。因为喜欢阳光,在资料室阳光最好的位置上读书,那个位置本来是资料员小喻为系主任老傅留的。姬元虽然爱美食,但不会做饭,不自己开伙。有亲戚送她土鸡和土鸡蛋,她没有什么用处,就给了小喻。小喻既知道这礼物的价值,更珍惜教师对资料员的尊重,因此与姬元成了挚友。她的丈夫汤弥生正在法国访学,他们尚无孩子。她请姬元到家里吃饭,然后在家里洗澡,最后在家里书房睡觉。直到她丈夫学成归国,暂时结束这种密切往来。后来小喻又重新请姬元到家里吃饭。她本来没有什么担心,姬元不仅其貌不扬而且不打扮。吃饭时,弥汤生看书,姬元专心吃美食,都不说话。随后弥汤生应小喻要求送姬元回宿舍或两人在室外一起抽烟,熟悉了一些。有一次弥汤生和姬元在资料室偶遇,他谈尼采的哲学与性爱,让她想起精神共鸣性爱和谐但其貌不扬小气猥琐又移性偷腥的前男友老三。于是两人发乎于性没有止于礼,有了场酣畅淋漓的性爱,把同事关系变成了男女关系。他们每个周末在资料室厮杀,后来为避人耳目又去荒郊野外野战并且上了瘾。长时间姬元不去小喻家,让小喻觉得她看不起自己,不惜委曲求全请姬元去吃饭。后来又发展到留下过夜,与弥汤生滚床单。惊悚的是,小喻已经知道他们这种关系,而且也默许。弥汤生的愧疚和小喻的容忍,几乎让他产生了爱情。而弥汤生和姬元,虽然因性生情,但都不做婚姻想。两人“都四体不勤,只习惯脑力劳动,家里那些体力劳动部分谁负责呢?”但三人在一起,弥汤生似乎左右逢源,小喻表面的忍辱负重无欲无求实际上是颐指气使争风吃醋。这一切,让姬元厌倦,也促使她反思,“自己不是一直追求洒脱不羁的自由吗?一种阳光下的诗意人生?怎么不知不觉就沦落到了这进不得退不得的地步?”几个月后,她要求调往海南师大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样结束了这段三人行,在她入职两年的时候。 这个“三人行”故事的耐人寻味之处,两位哲学博士其实被只读过专科的资料员玩弄于股掌之间。用心和心机固然是重要因素,还有她本身的硬实力,家务包括烹调具有不可替代性。更主要的是,她甘于雌伏以柔克刚,这是典型的老子哲学。人们往往不欣赏甚至反感这种弱者的成功,但弱者真不应该成功吗?特别是他们付出代价之后。 最后一个故事《孟渔和姬元》,以《他乡》为标题,发表于《上海文学》 2017 年 8 期,转载于《小说月报》 2017 年第 9 期。如标题所示,男女主人公分别来自前两个故事,内容上也与前两个故事连贯。故事发生在海南某大学,时间是第一个故事结束后半年,第二个故事结束七八年后。 故事本身非常单调。姬元认出孟渔是双重同事,就请他吃饭。请过了再请,孟渔基本不回请。偶尔到姬元家借用洗衣机,也借用晒台。开始孟渔还好奇会发生什么事情,但终究什么也没有发生。两人除了吃饭,就是聊天,无所不谈。“男女关系,最好的状态是,既不喜欢,也不讨厌。太喜欢了不行,太喜欢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迎合。……太讨厌了也不行,太讨厌了就会生出‘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烦。”这样也交待了各自原来的生活。博士生室友也是闺蜜苏冯堇帮姬元联系了海南的工作,并把她丈夫的同事介绍给她。他们结了婚,平平淡淡过日子,直到姬元发现他其实暗恋苏冯堇,为避免再次“三人行”,两人又平平和和离了婚。“既厌倦了贞洁又郁闷的日子,又没有勇气过堕落的生活。”生活中只剩下了吃饭一个爱好。孟渔的妻子与一个医生乱搞,医生的妻子告上门来。妻子希望恢复他们的关系,但他决定自己到海南。他们的女儿一直在想方设法促成和解,但没有什么效果。朱茱与他分手后,不再与他说话,已经搬回自己的家住。他自己始乱终弃反而觉得是被抛弃了。苏冯堇好奇姬元与孟渔的关系,与他们一起吃过饭,马上推断他是“三不”男人,“有老婆,不可以结婚;又讷于言,不可以恋爱;又性无能,不可以上床。”不过,孟渔不是性无能,为了讨好某学术期刊的主编,陪人家嫖过妓,费用按“办公用品”报销了。顺便一提,按小说的时间线估算,在 201 6 年左右,财务上那样操作似乎行不通了。但我也不能因为写“文化用品”没有明细就可以报销,来重新推断故事的时间。 在第二个故事中给姬元当参谋的苏冯堇在第三个故事中直接登场了。她了解姬元所有性爱历史,包括她自己忘记了或不承认的。她试图吸引孟渔,但没有成功。“苏冯堇其实不吃鱼。她爱的,是垂钓。钓上来,扔回去;再钓上来,再扔回去,乐此不疲。这是苏冯堇反道德的方式。学哲学的女人,总是要反道德的,这是哲学精神,或者说是专业病。但她反道德的方式和姬元不一样,姬元是遍体鳞伤的反,她是毫发无伤的很艺术的反。” 这个故事作者或许是想表明失去性爱的人都成了行尸走肉。但在我看来,更广义些说,没有兴趣或追求的人,也无异于行尸走肉。至于这种兴趣或追求到底是什么,远没有有无重要。我多少有些不可理解,两位博士,居然都在场婚外性终结之后,变得了无生趣。他们的博士教育真是太失败了! 小说很少说到学界。第三个故事把师生关系也说成了男女关系。到底这是作者的专长。“如今在学界混,朝里没有一两个重要的人,就混不出名堂的,……这个道理孟渔自然也懂,他自己的导师,之所以混到耄耋晚年还寂然无名,不就是因为‘朝里无人’吗?……他自己是不在乎的,是‘求仁得仁’,可这也殃及到了他的弟子们。弟子跟了导师,也有点像女子出嫁从夫。夫贵妻荣,从此就过食有鱼出有车的富贵生活。而夫穷妻贱,从此就过门前冷落的清苦日子。他们这些弟子,跟了这个导师,差不多算‘遇人不淑’了。一些活络的不安分的弟子,就改投到其他导师门下做博士后,相当于改嫁了。”我其实多少也有些同感。博士毕业第一次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已经上会了,导师还参加了会评,还是没有拿到。但那毕竟最多是种统计规律性,但至少在理工科还是有些例外。更何况,学生选导师也不是完全碰运气。 小说中关于课题的说法或许有些误导。“手上有一个国家重点课题,经费三十几万呢,加上学校一比一的配套,就六十几万了。六十几万的经费已经以各种名目报销了一大半,结题的时间也快到了,但他结不了,因为没有研究成果。没有研究成果却把课题经费花了,那是学术诈欺了。和包工头拿了钱不盖楼、女佣拿了钱不干活是一回事,都是诈骗。这些年,高校已经有些教授因为这个出了事,有的被开除教职,有的甚至坐牢了。教授坐牢可不是开玩笑的。”教授被开除甚至坐牢,主要是违规使用经费,而不是没有研究成果。任何研究,都允许失败,因此没有成果最多也只是影响今后项目申请。不论研究成果多么丰富,只要经费使用违规,原则上就要被追究,包括刑事处罚。 不论作者本意如何,小说其实写出了无聊者、不自信者的难以相处。男主人公孟渔就是个例子。“他是一个挑剔的人,精神极容易起伏不平,虽然外人看着他倒是波澜不惊的,但他自己知道,内里很少有真正平静的时候。他之所以离群索居,与其说是清高,不如说是逃避。他实在不知道如何和别人相处。和男人在一起,他高不成低不就,清不成浊亦不成——高了让他参照出自己的低,因此他的情绪就莫名恶劣了;低了也让他参照出自己的低,因为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嫌,他的情绪因此也莫名恶劣了。他甚至也不知道如何自处,年轻时还有‘我与我周旋’的乐趣,但人到中年,有时顾镜自看后,他连自己也嫌弃了。”这个描述真是精准。职场成功和快乐的秘诀之一,就是尽早识别出这种人,敬而远之。大学不同于公司,同事间关系松散,相对容易做到。 作者阿袁,本名袁萍, 1967 年出生于江西。 1990 年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到江西师范大学任教。 1996 年到南昌大学任教,并在南昌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2002 年开始发表小说。已经谈过长篇小说《打金枝》《上邪》和《鱼肠剑》,还有个据说是长篇的《师母》还没有说。中短篇结集出版的有谈过的《梨园记》《郑袖的梨园》《苏黎红小姐》,还有没谈过的《子在川上》。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6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Mech 2019-4-30 10:54
《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2013 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故事发生在中西部的省城 A 大学。主要部分 ( 超过 60% 篇幅 ) 时间是 1983 年秋到 1987 年秋,即 83 届从入学到毕业的校园生活。其余部分写到 95 年前后,并有个 2011 年的尾声。 30 年后重新写当年,许多问题的看法可能与当时不同。该书主要部分属于我所谓拨乱反正的年代。作为校园小说,聚焦于一个女生宿舍中四位女生及其她们的追求者。这与已经谈过的《大学恋》类似,但《承担:六〇后大学生》有更长的时间跨度。总体上展现了当年大学校园的丰富多彩,“冉冉春行暮 , 菲菲物竞华”,虽然有随后的肃杀。 小说聚焦的女生宿舍 306 ,住着物理系的 8 位在校女生。重点写的是 83 届的 4 位女生,刘倩倩,付慧,冯欢和原牧野。女一号应该是刘倩倩,乡村教师的女儿,入学时已经有曾经同学后来提前两年高考的男友丰裕清异地恋。学长柳岸追求她时,不看好丰并很为刘担忧。丰放弃留校到刘学校所在的城市,他的领导照顾给刘找个系统内学校教师的工作。虽然他们后来结婚,但因为刘生了女儿,两人关系恶化。丰出轨被套,两人离婚,刘带着女儿生活。丰一度成为领导的笔杆子,“ …… 游刃有余地把玩着资料、需要、政治风向和领导的个人爱好。写文章不是说理,而是艺术,干这个的没有是非也不要是非 (P. 224) ”这倒真是非常职业的态度。丰仕途畅通,后来当了市建委主任。 付慧来自农村,因家里生活无着,被母亲许配给同村李家财,并由李家特别是李家财照料生活。付慧对这场包办婚姻非常勉强,尤其是后来与同市 D 大学数学系的袁雨霖交往后。李家财的妹妹李家梅发奋考取 A 大学中文系,以监督未来的嫂子。李家梅遭人强奸并且怀孕,流产后不能再生育让她性情大变。积极帮助付慧解除了婚约并继续读研究生,她自己在毕业后创办了照顾残疾人的机构。付慧研究生毕业后,也到那个机构工作。袁雨霖意外身亡,付慧收入的三分之一匿名给袁雨霖的父母,两成给李家。李家梅被丰裕清为拆迁而授意他人栽赃陷害,判了刑。 冯欢是 A 大学教授的女儿,毕业后留校工作。在读期间与刘倩倩的同乡一位法律系的班长杨涛恋爱。杨是帅哥但单纯到不知道女生卫生纸的用途。杨研究生毕业后当了律师,两人结婚。儿子周岁时,杨发生车祸高位截瘫。冯不顾母亲反对仍与杨在一起,后来杨到李家梅办的照料残疾人机构当法务。 原牧野来自边远的农村,一开始就设法留在城市;开始被在学校进修的同乡文化站长献给广州来的 S 大学中文系黄奕中教授,假期里黄带她到东南沿海转一圈,两人同住。原牧野的人文知识有突飞猛进的提高,但同学无意发现她的日记,并宣扬出去。读书期间还被导演系的帅哥利用,假装她是女友,抗拒艺术系同学的追求,让其 ( 父亲有权势的 ) 妻子放心。毕业时与档案管理人员性交易,改成绩单。为留省城嫁给食堂工人,交往中遇到许多苦恼。在一系列挫折之后,她成熟起来;“错了就不要再继续错下去。 (P. 218) ”在是给她工人丈夫的留言,也是自己的亲身体会。在为黄教授介绍的荷兰人导游中,塑造自己守身如玉敬业奉献的东方淑女形象,后来得以嫁给那个洋人,移民海外,生了两个孩子后来都读了大学。 小说的男主人公物理系的学长柳岸。他的年级有些矛盾。 83 级入学时说他是“大四的班长 (P. 4) ”,那就是比女主人公高三届的 80 级。但后来又说他是“高两届的学长 (P. 92) ”。开始协助班主任管理新生班级,有些看好 306 的几位女生,特别是刘倩倩。“他喜欢的女孩子是白净的,皮肤如冯欢;丰满的,如刘倩倩;气质内敛略带忧郁,如付慧;腿修长,如原牧野。 (P. 90) ”毕业后留校团委工作,马上参加讲师团去新疆。元旦回学校办入党材料时,撞到李家梅逼迫付慧,一时起意,尾随李并强奸了她,逃回了新疆。随后一直在罪恶感在折磨中。一度去深圳,认识了到深圳淘金的毕业新生金丽丽,后来金变得复杂,还骗了柳岸和朋友的钱。在后来的大事件 中,他积极参与,受到通缉。在逃亡途中,照料只是因为恐惧而逃亡的女生李婷,没有乘人之危,为让李回家,还主动投案自首。被判劳教一年半。释放后去了深圳打拼,进了家私企,当了副总。参与资助李家梅照料残疾人机构的活动。李家梅已经知道当初他强奸自己,但原谅了他。“去吧,忘掉吧,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我已经都忘了,你也别记着。 (P. 248) ”因拒绝拆迁,李家梅被栽赃陷害入狱。他的公司老板被国企商业对手构陷以行贿罪入狱,他决定移民加拿大。“出去了,就不至于跟我老板那样忽然有一日一贫如洗进了局子,但并不影响我关心国家和推动社会进步。一个生计没有着落的人,是没能力为公众说话的。 (P. 256) ” 按小说所写, 80 年代大学生,到了 2010 年后,在世俗意义上最成功的,要么是体制内的官员,要么是定居海外的移民。私企大佬也受启发要移民。这未免有些细思恐极。 小说中最耐人寻味的角色或许是原牧野。她一穷二白,最初只能用身体这种原始资本付出代价,在试错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如柳岸对丰裕清和杨涛所说,“她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没有错,在这一点上,原牧野始终看得比另几个女孩远,也比我们远。 (P. 208) ”后来他又对杨涛说,“原牧野绝对不是等闲之辈,她终于奋斗到了自己理想的个人生活,现在也在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她的言行如果在国内,足以判成政治犯了。原牧野的现状也是让我下了移民决心的一个影响因素。 (P. 256) ” 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生活愿景或者称为理想,至于具体的目标及其实现方式,都可以在追求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60 后大学生就是八十年代大学生,“或许是最后一代理想主义者,当年高考录取率极低,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后,以书生意气和初生牛犊的生楞投身到改革开放和苏东解体后社会思潮的巨变中。 (P. 258) ” 这可能是该书的主旨所在。当年那些大学生都觉得有无穷的可能性。“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却失败了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但后者大于前者一百倍。 (P. 107) ”书中的大学生,仍坚持当年理想的,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之后,在网络上开了博客,“六〇后大学生” ,“搞公共事务的批评和为管理者建言,通过这个简洁明了的名称向读者传递我们这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志向。 (P. 256) ” 同为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我虽然有受恭维的感觉,但对上述说法仍有些怀疑。这或许多少有些幸存者偏差 ( survivorship bias ) 。任何年代,能长期坚持的理想主义者都是少数,我们这代人也是如此。顺便一提,八十年代大学生特殊性的说法,由来已久,例如《第四代人 (1988) 》和《新大学人 (1993) 》。人生经验告诉我,要对自己所处群体的任何恭维保持清醒头脑。 八十年代的时尚,所谓理想主义,主要是指点江山的家国情怀。因此许多理工科的学生读些人文的书。甚至认同所谓,“理工科是工具,文科是为人处世的支撑力量,还决定着人的思维方式,文科知识不足是不行的。 (P. 93) ”说实话,我觉得这种说法至少有些片面。我当年班上有位官二代同学,居然正式退学了,准备再考文科。小说也写道,原牧野毕业时,成绩不好,又没有关系,就难找好地方了。“这时候没有人说她的文科知识面有多广,看问题视野多么宽阔,除了后门就是成绩。 (P. 131) ” 最有共鸣的还有当年的阅读。小说中写道当时的书,多数我都有些印象。书中浓墨渲染的《情爱论》是 84 年出的汉译本,我仔细看过,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人啊人》 (P. 46) ”本系列博文前面谈过,我本科时看过。风行的小说,“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古华的《芙蓉镇》、路遥的《人生》 (P. 47) ”中,只有《芙蓉镇》我不记得看过小说,但记得看过改编的电影。另外三种不仅看过,而且书也收藏了。“《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 (P. 47) ”我也看过,而且都收藏了。前者出版要晚些,境内版 87 年才出。“李泽厚的《美的历程》 (P. 93) ”读过后来收藏,但“《中国美学史》 (P. 93) ”没有看过,我甚至不知道有这么本书。当年《走向未来》丛书也有黄钟大吕的感觉。“《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在历史的表象背后》、《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摇篮与墓地》、《第三次数学危机》、《富饶的贫困》、《儒家文化的困境》、《弗洛伊德著作选》、《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上帝怎样掷骰子》、《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 (P. 182) ”大部分读过,甚至仍有些印象,书也都收藏了。 我个人的阅读与其中意外身故的数学系学生袁雨霖读书尤其类似。“他读的文科书籍基本都是哲学,他记住先哲们的共同的结论,即数学和哲学是相通的,从康德到费尔巴哈,从黑格尔到斯宾诺莎,旧的新的版本,他都钻研,尽管有不少他看不懂,但他相信,逐渐熏陶会慢慢入道,所有的学问都是如此。 (P. 105) ”,其中费尔巴哈没有读过,最相同的体验是读而不懂。他读的“《悲鸿的一生》 (P. 105) ”我也看过,当时挺感动,似乎书也收藏了;后来发现那只是徐 - 蒋 - 廖三角关系中的一面之词,兼听则明,至少也要看看《蒋碧薇回忆录》。“《茶花女》、《少年维特之烦恼》、《复活》 (P. 156) ”大学时我都没有读过,因为故事太熟悉觉得不需要读了,书也没有。谈女朋友时才在她书架上看到前两种。 阅读之外,小说描写的校园生活,有些也有共鸣。例如写毕业分配,可能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完全不了解。“进入大四,所有的大学生都会进入宿命的套路,那就是毕业分配。先是争寥寥无几的大城市名额,完了是争底下的厅局级单位。总之,瓜里挑瓜,没能力挑的,就去吃剩下的那些个坏瓜。 (P. 131) ”我有些像小说中的冯欢,已经知道自己留校了,因此能比较超脱地看同学们争取实现各自目标的努力。也许是我就读的学校并非省城,感觉留校并非是优秀同学的首选。现在有些人似乎挺惋惜大学毕业不包分配了,其实那恰是大学毕业生的解放。 另一方面,小说描述的生活远比我自己的大学经历丰富多彩。这或许正是阅读的意义所在。就学生对宏观形势的关注而论,我自己那时完全没有意识到深圳特区的重要性。当年对经济完全无感。专业之外关心的是“文化热”之类,总之与书本有关的内容。就日常生活而论,小说所写的年代 1983-1987 年,正是我自己在大学里身份频繁转换的 4 年。第一年是大四的学生,第二年是“高四届的学长”给新生当班主任 ( 班上有几位女生忘记了,但比一个寝室能住的多一位,派到高年级女生宿舍了 ) ,第三年卸任班主任为任课教师,第四年考取硕士生继续读书。但那四年,我对周围生活中的恋爱故事完全不了解。总体上说,我了解的校园生活要简单得多。也许是生活本身简单,也许生活本身并不简单但我不知道。因此对书中的情感故事没有什么感性认识。不仅没有吃过猪肉,甚至也没有见过猪跑。简言之,小说反映当年的大学生活,除了阅读之外,与我自己的体验记忆完全无关。 小说中有个很小的常识疏忽。“中国这边休息了。原牧野那边太阳刚刚升起 (P. 256) ”北京是东八时区,欧洲是东一时区。荷兰早上六点是中国中午一点或十二点 ( 夏季 ) 。中国这边的夜里,荷兰那边不会是早上。 作者卫金桂, 1963 年出生于甘肃天祝。她不仅是六〇后,而且也是 83 届大学生。 1987 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随后在甘肃省定西中学任教。 1993 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2001 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2007 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出站。到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工作,现为教授。出版多本小说,其中学界小说除《承担:六〇后大学生》外,还有《中国女博士》,以后应该也会谈到。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希望到惶恐—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热度 2 Mech 2019-4-24 17:10
《知识者生存》是汤吉夫有关学界小说的结集,包括一部长篇、 7 篇中篇和 14 篇短篇。几乎包括了作者所有学界小说。说是几乎,就是也有些取舍,例如早期的《同志》和《心》以及写教授在经济大潮中下海的《葛懿教授》《过河卒子》等就没有收入。其中的长篇《大学记事》很早就看过,以后另外谈。中短篇小说当时都没有注意,作者不是那种风头很健能让我这个玩票档次文学爱好者所知者。这篇博文只说《知识者生存》中写于八十年代的 11 篇中短篇,另外 9 篇以后另说。作者在每篇小说后注明了写作日期,但并没有给出初次发表的信息。我知道的就添上了,不知道就没有办法了。 第一篇是写于 1980 年的短篇《副教授买煤记》,发表于《莲池》 1981 第 2 期。在 L 市西北郊荒沙野滩上的 L 师范大学教工需要需要赶着驴车进城买煤。有位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副教授就这样赶着驴车进城买了六百斤煤,折腾大半天,还碰翻了庄稼人推着的驴车。路上想着自己的身世浮沉,“外文局的英文翻译 (1954-1957) , N 农场的劳教人员 (1958-1962) , H 省某大学的图书馆管理员 (1963-1967) , H 省干校的长期学员 (1968-1976)(p. 2) ”,近年晋升了副教授。学校里人浮于事,不顾教师生活,粮站最近三公里外,学校有 20 来部汽车拖拉机但不帮教师运煤拉粮。副教授仍相信一切会好起来,只是希望变化快些。熬过午夜、运煤折腾大半天后,就给学生改作业。顺便说明,当年副教授很稀缺,几乎相当于现在有“帽子”的人才。 80 年我就读那所 58 年建校的部属高校,全校没有教授只有九位副教授。 第二篇是短篇《希望》,发表于《河北文学》 1981 年第 9 期。有些像高校版的《乔厂长上任记》 ( 《人民文学》 1979 年 7 期 ) 。 64 岁的工大校长欧阳庄到远离省城情况复杂的 L 师范大学上任。教师纷纷反映问题,他发现与师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总务处问题严重,但处长本人也是老实人,只是手下两百多号人都是通过关系进来,他指挥不动。欧阳校长在党委会上要改革,决定精简总务处而办煤点、粮店、百货店、早点铺等。其他校领导消极抵制,更有优秀学者要求调离。最后在教职工大会上,校长表示搞好学校的决心,把家从省会搬到学校定居。因此受到拥护,有学者当场就表示不调离了。勉强算是有个“光明的尾巴”。该故事强调了改革者不仅要有见识和魄力,而且要以身作则。 第三篇是中篇《转折 — 《希望》之二》,写于 1982 年。《希望》中欧阳庄校长的改革终于引起强烈反弹。上面有人的校内对手活动了省委,把他调走。组织部招他去宣布。省府高教局认可他的改革,要开现场会。在校长坚持下,他的老上级组织部副部长向他说明了原委,很勉强地为他找到个位置,到老家 D 市担任文教部长。他本人写了长信,高教局也积极争取,省委推翻了前议,反而调走了与他作对的校领导,任命了他推荐的校领导。又是个“光明的尾巴”。这个故事对社会的复杂性还是缺乏体认。把问题归咎于少数“坏人”。 第四篇是写于 1983 年的中篇《晚恋》,是作者少有的恋爱题材。 45 岁的名中医之女苏惠在首都著名的图书馆文史资料室当管理员。苏惠在大学时曾被同学林玄甫欺骗算计,被批斗送农场劳改。现在林为编写教材又在利用她的名医父亲,还想与她再续前缘。有位来自河南的 51 岁的读者张伯宜刻苦读书吸引了她,他是浙江人,在河南某高校医古文教研室任讲师。苏给他提供各种方便和关照,还要帮他照顾没有母亲的孩子,并主动引荐给他父亲。与林玄甫千方百计想利用老先生 ( 但最终被识破 ) 不同,张伯宜不太热衷。两人温文尔雅地分手,苏惠一直有所期待,终于等来了张伯宜寄来的求爱信,激动不已。这种朴素而炽热的情感,现在看起来真是恍如隔世,但当时也未必不真实。 第五篇是写于 1984 年的中篇《朋友》,刻画一位性格独特的学者。即使按照严格的标准,也算是不错的学界小说,揭示了学者人性中较为复杂和特殊的一面,对物质生活的超然和对学界名望的热衷并存。故事最初发生在 1981 年, 47 岁的华北某大学中文系主任张佩君家里来位有些神经质的中年女子,她是远在黑龙江的 49 岁讲师章学纯的妻子。请张帮忙调章到学校工作。随后章学纯本人到北京查资料时也到访。章不修边幅嗜书如命。当年下放农村,为逃避劳动,把腿伸向开动的汽车。住院时哭求护士帮忙让他读书,两人恋爱。因女方家庭反对,女友得了精神分裂症,后来两人结婚。张佩君费尽周折不顾流言帮章学纯调入学校。章很感激,竟然要在自己论著上把张列为第一作者,被张拒绝。论著发表后,章学纯受到学界重视。在学校对副教授人选征求意见时,章学纯一改过去对张佩君教学研究的好评,说“讲课不过刚达到入门的程度 …… 基本上没有进入科研领域 (p. 118) ”。张佩君当面质问章,他承认是自己所说。尽管如此,张佩君还是力主为章学纯报副教授,针对说章学纯教学工作量不足的反对意见,他把自己承担的教学任务给了章,章学纯又很感动。学校决定为两人都报副教授,章学纯非常积极地投入教学和研究中。但省里只批准了张佩君一人。章学纯推测张表面支持,暗中到省里为自己活动。他不相信张佩君的解释,而且其妻到张佩君家里大吵。章学纯决定调走。调动出省过程中,遇到困难,写信要求张佩君到省里为他疏通。小说从收到信开始,用倒叙手法。最后张佩君回顾了与章学纯一年多的交往,对他仍有理解和善意,要去看望一下他还在学校的妻子孩子。小说中以德报怨的系主任和惘顾人伦的读书人都有特点。作者没有任何直接臧否。 第六篇是写于 1985 年的短篇《沼泽地》。通过新任基建科长为学校盖新宿舍楼报批和征地的种种艰辛,折射了高校发展的困局。毕竟高校不能脱离社会而发展。基本上是社会问题小说。 第七篇是写于 1985 年的短篇《阿蛮》,其实是位教师的速写。阿蛮是轻工业学院的副教授,酿酒工程师。他在军队系统疗养院休养时,坚持不让他人进房间,不让打扫,还不让检查卫生。“他们有啥权利要进我的房间?那房间是租给我的,它属于我。 (p. 169) ”在八十年代,能有如此清晰的权力意识,确实是先锋。可在当时,不仅是怪异,而且是错误。疗养院给轻工学院写信反映情况要对他加强教育。 第八篇是写于 1986 的短篇《江上女相士》,是几个人物的写意速写。 85 年 11 月,一群文艺理论会议的参会者乘船游览长江三峡。这时有位 30 多岁的女子一直在读《爱情心理学》,后来给大家看手相说命运。这些人似乎都事业有成,比较有意思的是姻缘。有位柔情寡断缺少主见的女子追求者无数结婚后闹离婚又有新的追求者因此内心纷扰不止。有个新婚不久的小伙子,被看出五年内会另有所爱。有子孙满堂的老教授,心里还有 30 年前的旧情人。更有文革中嫁给残疾农民的女大学生现在离婚无策。还有对形影不离极其恩爱的老人其实并非是对夫妻。女相士其实是北京某报参会的记者,对这些人背景有所了解。她自己似乎也有什么麻烦,过去找人看过相。这个短篇写出当年学界相对比较上层的风物。虽然我当年已经是教师,但只是那种底层的助教,因此对学术会议上情况并不了解。学者总是要分层,有时候人们不知道,并不意味着不存在。 第九篇是写于 1989 的短篇《惶惑》,写大学中人对竞争的叶公好龙态度。叙述者“我”以 92% 的赞成票当选为院长。图书馆长端木长宏是其挚友,一向谨小慎微,这时强烈要求他搞竞争,“要奖罚分明,奖,就奖得让大伙儿眼热;罚,就罚得大伙儿心疼 (p. 183) ”。院长新官上任,踌躇满志。“我的施政纲领,充分地阐述了引进竞争机制的设想,在教职员工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会场上山响着一阵又一阵掌声。这就是民意。自古以来,得民心者昌 (p. 184) ”但各种考核奖罚措施出台,下面乱了套,根本无法执行。只有端木长宏的图书馆进展顺利。原来他们报到学校的重奖和停发奖金,在图书馆并不真正执行,而是二次分配,基本补齐。端木也认清了人性,“谁不赞成改革?哪个不同意竞争?可真拉开架式,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谁都想从竞争中得到点实惠,得到了的嫌少,没得到的骂冤,丢点嘛的呢,就跟你玩命…… (p. 187) ”在随后的职称晋升中,端木不申报副高,免得他成为图书馆职称最高的人,以后人家晋升都要他决定。他也坚决不领晋升的一级工资。一年后,院长辞职,上面派工作组物色新院长,端木的得票遥遥领先,达到 86% 。他托病住院,院长一职虚位以待。小说虽然很短,但写出了大学中人对想象中引入竞争机制的盼望,以及实际中面对竞争的失态。只是当时任命校长如此看重民意,我很陌生。“风物长宜放眼量”。当年如果有人告诉那些大学老师,同样是教师甚至是同职称的教师,收入能差数倍到十倍,大学老师一定觉得那人疯了。 第十篇是写于 1989 年的中篇《本系无牢骚》,大学教师的疲惫和绝望跃然纸上。故事开始于 1988 年。小说分九节,前 8 节中单号的节为一位教师的第一人称叙事。一位晋升 5 年的副教授,在生活中到处碰壁。上班要骑车气门芯被人拔了,乘公交车司机怠工,到学校晚了一节课,学生很开心地散去。好不容易攒够了 1430 元去买彩电,彩电市场价已经到了 2300 元,两天后就要涨到 2800 元。官价 1800 元,但需要条子,不认识人购买条子需要 400 元。顺便一提,我记得当年父亲从单位得到张条子,是东芝 16 吋彩电,好像是 1600 元。在煤站买煤因为没有车拉不卖,报纸上还表扬那个煤站服务好。 6 岁的儿子入园需要赞助费,从系到学校到教育局都解决不了,他妻子送香港产化妆盒就解决了。前 8 节双号的节是第三人称叙述系里的情况。中文系主任乔臻感到大厦将倾,他是学有所成的学者,但当主任已力不从心。系办公室主任许杰费心费力买来带鱼,算是系里教师的过年福利,却无人问津,原来正赶上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何九成心肌梗死逝世。何曾当右派,书稿订数太少没有出版,晋升正教授时有 5 个名额他排在第 6 。他曾当面批评来校视察的副市长“小首长”,曾任市委书记“老首长”的儿子。乔臻的学生古典文学讲师韩天雷是研究《楚辞》的专家,在街上摆卦摊挣钱,还准备移民加拿大。乔的另个学生吴浩则考试放水,被批评时油嘴滑舌。总支书记高中岳竭尽全力让 57 岁的退休老讲师吕颖在临终前入了党。吕从 53 年就开始申请入党,支部通过后总之因为她穿裙子要再考验,从此吕颖不穿裙子。 56 年提意见时不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影响,受到批评,从此不再提任何意见。 63 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后,不谦虚,说话总是“我认为”。这样申请 35 年未获批准。遗言火化时穿 53 年后再没有穿过的裙子。最后一节两种叙述方式统一,系里开座谈会,让大家发牢骚,那已经是 1989 年初的冬天了。结果大家都无话可说。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或许就是那种状态。当年高校教师的困顿和无奈我记忆犹新。有些人不明就里,还觉得八十年代是黄金时代。现在的高校与那时的真是判若云泥。 第 11 篇是写于 1990 年的短篇《苏联鳕鱼》,渲染教师所受的经济压力。何京之教授生活窘迫,平时想方设法买便宜食品。看到他八年前出版的专著《胶东方言古音考》,只印一千册,原价 1.1 元,削价到 0.13 元,还无人问津。不由得感慨,“自己这一生,选了个教书的行当,又进了个研究文字的圈圈,真真是太背时,也太悲惨了。 (p. 237) ”贪便宜,他买了国营副食店不新鲜的苏联鳕鱼,结果吃坏了肚子。或许是由于经济窘迫需要副食店员关照,他还不得不违心地帮店员说话,证明鱼没有问题。 小说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大学的实际情况。作者笔下的八十年代与我记忆大致协调,并非如某些人现在所宣称的那样浪漫。八十年代开始时固然有些让人兴奋而充满希望,但快结束时却是让人觉得很无奈甚至绝望。现在学界内外的人,似乎都不知道或者忘记了当年的情形,许多议论听起来都有些“何不食肉糜”的韵味。本世纪以来,大学向职业化方向大步挺进,虽然还有很大改进空间。现在似乎又到了一个分岔点,是继续职业化进程,还是逆转职业化进程?如果是后者,或许十余年后,教师重新如 90 年前后那样穷困潦倒没有尊严。我个人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人性的力量,因此不是那么悲观。 作者汤吉夫 1937 年出生于山东黄县。 1958 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院 ( 即现在上海师范大学 ) 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河北省香河中学任教 17 年。 1975 年,调入廊坊师范专科学校 ( 现廊坊师范学院 ) 工作。 1984 年任校长。 1988 年调至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7 年退休。 2017 年逝世。写了学界小说多篇。除了中短篇小说外,还有长篇《朝云暮雨》和《大学记事》。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861 次阅读|4 个评论
读普鲁塔克《恺撒传》
Mech 2019-4-23 11:17
普鲁塔克的《 希腊罗马名人传 》一直是我想读的书。已经读了几章,也有些感想,但都没有记录。这次读了《恺撒传》,见于席代岳汉译九册本的第六册 247-318 页。恺撒太有名,因此他的多数事迹已经耳熟能详。这次算是系统复习一下。 传记缺少恺撒家世与早期的描述,开篇时他已经是已故执政官的女儿,姑母嫁给已故执政官马略,而马略是当时罗马首席执政官苏拉的政敌,后来恺撒娶了苏拉外孙女为第三任妻子。竞选大祭司不成且受苏拉逼迫而逃亡。途中给海盗所掳并付赎金脱身,随后带人剿灭海盗,全部处决。到罗德岛学习修辞。苏拉式微,恺撒回罗马,招揽人心,当选军事护民官,并成为群龙无首的马略派头领,当选没有任期限制的祭司长。公元前 62 年,担任法务官。任满后出任西班牙行省总督。公元前 60 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同盟,当选执政官,把女儿茱莉亚嫁给庞培。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在 8 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高卢全境,还袭击了渡过莱茵河攻击日耳曼人,为首位打过莱茵河的罗马人。恺撒女儿难产去世,与担任罗马唯一执政官的庞培矛盾尖锐化。公元前 49 年,恺撒帅部占领罗马,又在随后的战争中,以少胜多击败庞培。庞培逃到埃及,被暗杀。与庞培交战中,被罗马元老院任命为笛克推多 ( 独裁官 ) ,很快辞职,继续担任两执政官之一。追击庞培到埃及,在亚历山大城与战胜埃及军队,扶持克莉奥佩特拉任女皇。两人同居,生有一子。返回罗马后,由被推选为独裁官,一年后转成执政官。到阿非利加与小加图等领导的叛军作战。得胜后返回罗马,第四次担任执政官。帅军到西班牙讨伐庞贝之子。得胜回罗马后,当选终身独裁官。主持制定新的历法。公元前 44 年 3 月 15 日,恺撒遭以布鲁图斯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 58 岁。 作者这样说恺撒。“恺撒是天生做大事的人,热爱荣誉,现在已经完成很多丰功伟绩,并未能使他满足于现状,享受过去的辛劳所创造的收获。反而激起雄心壮志要继续前进,计划从事更为伟大的事功,赢得更多的荣誉,好像他已经拥有的一切都已耗用完毕。其实他是与自己争强好胜,好像把过去的他看成另一个人,他总是计划将来能完成某些工作,能够超越从前的成就。 (p. 306) ” 阅读也有些新的信息。例如,我一直以为恺撒的名言, “Veni, Vidi, Vici. (p. 299)” ( “来,见,胜” ) 是给元老院的报告,作者认为只是给朋友的私信。又例如,在一条注记中,说到恺撒遇刺,“从当时种种迹象看,安东尼对恺撒的忠诚有问题。 (p.314) ” 传记中还说明了防微杜渐的道理。“等他的力量稳固已无从摧毁之虞,公开要改革体制,元老院派的对手才知道任何看起来不显眼的端倪,只要持之以恒,都可以发展为一股强大的势力,面临危险的局面最初不予重视,最后终于沛莫之能御,只是他们的觉悟太迟已经于事无补。 (p.151) ”“一个优秀的舵手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会担忧暴风雨的突然袭击。 (p.251) ” 有些细节也挺有意思。有人请客,菜不好吃。幕僚们纷纷抱怨,恺撒说,“对那些不喜欢的菜,自己不吃也就算了,要是像这样指责别人没有见过世面,正足以证明自己毫无教养。 (p.266) ” 恺撒自己也勤于动笔善于总结,先后写有《高卢战记》《内战记》《亚历山大里亚战记》《阿非利加战记》《西班牙战记》。前两部无疑出于恺撒之手,都有商务的“汉译世界名著”版。后三部未必真出自恺撒之手,也附在商务版《内战记》中。如果恺撒生活在今日,戎马倥偬之中,想必也会不断更新其博客。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9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3D电影《惊奇队长》
热度 1 Mech 2019-4-14 08:44
在电影院看新片《惊奇队长 ( Captain Marvel ) 》。感觉比较一般,远不如 DC 系统的《神奇女侠》和《 海王 》。原因主要可能是对 Marvel 世界不太熟悉,演员颜值不是我喜欢那种,打斗场面绚丽但未必精彩。 主要故事情节我想还是看懂了。大的背景是 Kree 和 Skrull 人的战争。 Kree 战士 Vers 经常出现幻觉,而且没有自己的早期记忆。 Vers 在一次营救落入 Skrull 手中的卧底行动中被俘。 Skrull 人为获得相关信息,恢复她部分记忆。她逃跑过程中,落入地球,大致是 95 年前后, 1994 年的电影《真实的谎言》正大行其道。 Skrull 人和 Kree 人都追踪到地球,经过打斗和交流,她终于弄清楚了自己是美国空军飞行员 Carol Danvers 。战机被到地球的 Kree 人击落,意外获得超能量,被掳到 Kree 人中,成为他们的一员。她也认识到不断向不同星球扩张的并非是过去被告知的 Skrull 人,而是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 Kree 人。最后她解除了 Kree 人对她超能力的抑制,以一人之力击退了毁灭地球的 Kree 人舰队。给后来神盾局的局长留下传呼机,就离开了地球。 这部电影告诉观众“复仇者 (Avenger) ”的由来,是 Carol Danvers 的飞行员代号。但我没有看懂, Carol Danvers 为什么被称为 Captain Marvel 。 开始时,女主人公还没有认识到,她的敌人其实是 Kree 人,反而以自己是 Kree 人为荣。我已经觉得 Kree 人不像好人。因为他们崇尚战争崇拜英雄,这有悖于人类文明价值。后来看到剧情反转, Kree 人邪恶本性暴露后,我真是如释重负。 有个好玩的小噱头。身手不凡的神盾局特工和空军飞行员,都被 Kree 人的仪器识别为不构成任何威胁,他们似乎比地球人先进许多。如果没有超级英雄帮忙,地球人在宇宙中无力保护自己。 如果一定说有什么启示,还是古老的智慧,人不可貌相。 Kree 人长得像地球人,但差点儿毁灭了地球,如果不是惊奇队长出手相救。而长得像动物,又能变身骗人的 Skrull 人,据说是被欺负被压迫者,对地球人也没有什么恶意。 放映电影的影院 3D 眼镜需要购买, 5 元一副。观影过程中,陪我看的人一直在睡觉,叫醒她又睡过去,如是三、四次。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292 次阅读|2 个评论
情欲激荡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Mech 2019-4-13 10:23
该小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在 2004 出版。我看的是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 年的重印本。小说虽然是在 2004 年初版,但反映的似乎是还是 90 年代之前的校园,就是作者还是青椒的 80 年代。虽然从小说中没有看出年代的暗示,我推测应该是 87 到 88 年之间的事情。我个人对那个时代的校园氛围很熟悉,只是由于主客观原因,没有感受到校园中的情欲激荡。 小说的标题有些费解,也不记得小说中有解释。《十诫 ( Ten Commandments ) 》听说过,虽然并不是如我早期在通俗读物 ( 例如 The Story of the Bible by Van Loon) 中读到那样出自《旧约》。“第十一诫 ( The Eleventh Commandment ) ”含义更多,除了影视音乐外,有三部外国小说和一部自传以此为名。在有些版本上,第十诫两句话分成两部分,是否这样就有了第十一诫,“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作者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我实在无法揣度。 标题虽然费解,小说的故事并不复杂。故事发生在某高校,主要是刚留校的青年教师姜夏的所见所思。笔法夸张、漫画化。姜夏毕业时留校名额被人占据,可见当时留校算是美差。他只好休学一年,毕业留校,当了教研室主任齐教授的助手。齐教授夫人年轻貌美,但教授仍先后与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偷情。教授夫人不仅与姜夏关系暧昧,而且提出离婚,并在教授摔伤住院后与香港某大学物理教授私奔到深圳。姜夏曾追到深圳。教授伤愈出院后,与女弟子婚外性被他人告发,被免去职务。教授夫人回归家庭,但教授不久后却暴病身亡。姜夏与教授夫人有了性关系,后来两者分手。教授夫人与接替教授的新教研室主任偷情。小说最后暗示,由于嫉妒,姜夏勒死了教授夫人。中间还穿插着姜夏与他农村父母和其他亲戚交往、住在青年教师筒子楼等事情。 作者强调的是大学中人的情欲方面,对职场方面的描写有些敷衍。事实上,作者对当时大学的氛围有些敏锐感受,但似乎对大学运作的实际机制认识不是很到位。在这个意义上,并不能说是部好的学界小说。 人物是类型化的写法。小说中的齐教授承担军方项目,无疑是大教授。小说中很简练而传神地写他“一直在旅行、在汇报、在心烦意乱 (p.172) ”,直到逝世。在作者看来,“教授的名声越大,出差越频繁。 (p.72) ”这样一位今天所谓的大牛,在其夫人心目中,居然不如年纪更大、身体更差的香港物理教授。这大概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不久香港远胜于大陆,物理等理科也似乎比军工等工科重要。今非昔比,我们这些在大陆就职的工科学子真应该额手相庆。姜夏不仅是情场弄潮儿,也是有专业野心的人。教授虽然逝世,但他还是要考研究生。本科生能留校任教,在 90 年代已经很少,因此也推测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教授住院后课题组的人都不干活了,姜夏却敏锐地意识到,“同事们宁愿睡大觉的心态,对他相当有利,大概当年教授往上爬时,利用的也是同事的这种心态。 (p.110) ”把自己都累廋了。这也是当年胡适的观察,所谓名人,就是在大家都不做事时做了点儿事。顺便一提,小说中把稳定性分析称为写些漂亮的数学式子糊弄人,往最轻说也是有些误导 中国小说男主人公往往有多个女性示好甚至追求,连博学如钱锺书所写的《围城》也未能免俗。方鸿渐先后有鲍小姐、苏小姐直接或间接挑逗,又有唐小姐或多或少的青睐,后来终于进入孙小姐婚姻。该书也是如此。齐教授位高权重,有夫人之外的团队成员或者学生献身,也在情理之中。姜夏一无所有但有才气 ( 既能做弹道稳定性分析,又业余爱好理论物理,专业水准超过香港某大学教授 ) ,颜值或许也不低,大学期间就有女同学追,留校后既有准女友,又有未婚妻,还搭上教授夫人。据说作者与人高马大的校花交往过,校花身材长相欧化,似乎有几分小说中教授夫人的影子。总体上,我觉得美女如云投怀送抱是中国才子的奇怪幻想。国外小说似乎不是这个套路。例如,大卫·洛奇笔下的教授,不乏有天分有成就有地位又风趣的教授,也没有什么人热衷献身。反躬于己,年轻时或许对自己的才气有些过高估计,但从来没有意淫过美女献身,可见终究不是才子。 作者黄梵,本名黄帆, 1963 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中学时的理科学霸, 1979 年提前在高一参加高考,是黄冈中学的理科状元。因为军校优先,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不能说学校不好,只是说对提前高考的学霸而言,有些不够好。“愤怒出诗人”,他开始写诗,并以此成名。他对所学的的弹道专业不感兴趣,自称读遍了学校的文科藏书。我相信这是写实而非夸张,因为我清楚工科大学的图书馆能有多少值得看的文科藏书。 1983 年飞行力学专业毕业,留校当了教师。 1988 年调离。 2003 年出版的《第十一诫》为其处女作。 2003 年重新到南京理工的人文学院教写作。后来整合为艺术与文化素质教育部,任副教授,为诗学研究中心主要成员,研究方向为现代诗学。主讲文学创造、艺术大师作品欣赏等课程。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14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