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假论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投稿不中的第八个、第九个原因,看你中招没?
热度 2 zlyang 2020-3-27 13:17
投稿不中 的第 八 个、第 九 个原因, 看你中招没? 核心:投稿不中的第八个、第九个原因 08 因为“0到1”创新性太高,惨遭排斥。 09 因为是“真论文”!!! 一、投必得老师202-03-24《投稿不中的七个原因》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34092-1224991.html 摘录如下: 01 题目很大,内容太少 02 泛泛而谈,没有重点 03 人云亦云,缺乏特色 04 论据不足,数据不全 05 层次不清,杂乱无章 06 参考文献没有按要求著录 07 临阵磨枪,仓促上阵 感谢投必得老师的金玉良言! 二、补充:投稿不中的第八个原因 08 因为“0到1”创新性太高,惨遭排斥。 【证据一】 2017年05月,《自然》杂志主编坎贝尔(Philip Campbell)先生说: 如果问问科学家们,他们最引以为傲的研究发表在哪里,他们回答的往往是其他一些不太知名、不太被引用的期刊。 换言之,《自然》以及其他一些在选择上比较挑剔、又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仅代表了重要科研文献的一小部分。 引用自:《科技日报》 2017-05-25,改变科研评估规则,现在是时候了,《自然》总编辑 菲利普?坎贝尔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7-05/25/content_370085.htm?div=-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5/377413.shtm?id=377413 原文:If scientists are asked where they are most proud of their research, they tend to answer a list of other less well known and less cited journals. In other words, nature and other journals that are critically selective and have high impact factors represent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important scientific literature. 引用自:Editor in chief of nature: it's time to change the rule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http://www.bestchinanews.com/Explore/4926.html 【证据二】 科学网,Lisa Bero,2015-01-12,科学家分析同行评审有效性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511219413977135306.shtm 近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科学同行评审的有效性, 研究人员表示,同行评审在预测“良好的”论文方面是有效的,但可能难以识别出卓越和(或)突破性的研究。 原文:Kyle Silera, Kirby Leeb, Lisa Beroc.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gatekeeping. 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4/12/17/1418218112 【证据三】大量的近年欧美实证研究 (1)同行评议的局限性和改进之策 ,《科技中国》,2019年第十一期pp.34-36,日期:2019-11-19 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56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6879.html (2)2019-09-25,近年关于“同行评议”的大数据实证研究论文(汇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99462.html (3)2020-03-04,Zenas 公理:他人类似观点(汇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1692.html 三、补充:投稿不中的第九个原因 09 因为是“真论文”!!! 审稿人看惯“ 不可重复 ”的论文了,反而将“ 真论文 ”退稿。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不可重复”的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真论文”。“真论文”被冤死,已经有快20年了。“劣币驱逐良币 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格雷欣现象,Gresham's law)已经出现:“ 不可重复 (假论文?)”已经驱逐了“ 真论文 ”。 地球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近半个世纪人类对“从0到1”高端原创围追堵截、赶尽杀绝。 评审专家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看惯了“不可重复论文”,也会妨碍“真论文”的刊出。 【证据一】 科学网,2018-10-07,假结果或夸大结果,如何对待和处置科学研究的不可重复结果?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0/418343.shtm 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39849 而且,上述研究都是发表在今天影响因子高的主流期刊上,包括《细胞》(Cell)、《自然》(Nature)、《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科学》(Science),即CNPS。不仅如此,不可重复的科学研究结果几乎遍布于所有学科。一项研究表明, 今天在全球一流的学术期刊 CNPS 发表的论文的结论 至少有一半 不可重复和检验。 但是,如果认定研究结果不可重复就是造假,而且造假就是造假,难以和根本不可能区分主观(有意)和客观(无意),那么,当今世界的科学研究就必须面临一半甚至超过一半是造假的现实。 【证据二】 太多了,不忍心再说。请您自行查找。例如: (1)中国****报,2019-03-08, 学术不端是怎样的一种全球麻烦 http://www.ccdi.gov.cn/lswh/hwgc/201902/t20190227_189365.html http://education.news.cn/2019-02/17/c_1124125941.htm 因揭露学术不端而全球著名的“撤稿观察”网站共同创始人奥兰斯基告诉作者:“我们统计的全球论文撤稿量已从之前的每年不足40篇,上升到2018年的约1400篇,其中约60%与学术不端有关。” (2)科技日报,2018-10-18, 骗了全世界十余年 干细胞“学术大牛”走下神坛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8-10/18/content_405851.htm?div=-1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8-10/18/c_1123574783.htm 学术圈某种意义上像是个派系林立的“江湖”,学术权威如同“教主”一样,普通学者没有力量反抗其观点。 随着发表的错误论文越来越多,跟风研究的越来越多,大家都成了既得利益者,就默许了这些错误的观点继续流传下去。 参考资料: 投必得,202-03-24,投稿不中的七个原因,看你中招没?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34092-1224991.html 文双春,2016-08-19,基金挂了只因没创新或评委不懂?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997348.html 张九庆,2015-01-06,科学进步的未来:一个比喻性的总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42-856902.html 推荐阅读: 李江,2020-03-10, 科研项目申请的评审改为摇号?真有国家这么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222699.html Liu, M., Choy, V., Clarke, P. et al. The acceptability of using a lottery to allocate research funding: a survey of applicants. Res Integr Peer Rev 5, 3 (2020). https://doi.org/10.1186/s41073-019-0089-z https://researchintegrity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1073-019-0089-z 科学网,2017-04-18,荷兰试点经费分配新体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758.shtm 相关链接: 2020-01-20, Donald W. Braben:杀死同行评议,拯救人类文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979.html 2020-01-08,1970年以后人类数学、物理学的停滞不前:“同行评议”的直接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380.html 2019-12-02,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2020-03-21, 破除论文“SCI至上”:“从0到1”与“跟踪/改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4594.html 2020-03-22,破除论文“SCI至上”:X、Y、Z 理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4736.html 2020-01-19,俺不迷信“国际评审”(“同行评议”的局限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882.html 强力理性推荐 Gemma Conroy, 2020-03-24 , What's wrong with the H-index, according to its inventor H-指数有什么错,请看其发明者说 https://www.natureindex.com/news-blog/whats-wrong-with-the-h-index-according-to-its-inventor “One has to look at the nature of the work,” says Hirsch. “If you make decisions just based on someone’s H-index, you can end up hiring the wrong person or denying a grant to someone who is much more likely to do something important. It has to be used carefully.” 赫希说:“ 必须看一下工作的实质。 ”“ 如 果仅根据某人的H指数做出决定 , 您最终可能会雇用错误的人 , 或者 拒绝 向 更有可能做 重要事情 的人 提供资助 。 必须谨慎使用。 ”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3308 次阅读|5 个评论
失效疫苗假论文等内因类似
热度 3 outcrop 2016-3-23 14:46
窃以为, 失效疫苗、毒菜、地沟油、论文造假抄袭等,内因是类似的:健康价值观和道德体系的崩溃——这种崩溃所带来的后果,也许不是法律所能约束的——在利益面前,法律只能扬汤止沸的作用,要釜底抽薪,还得靠人文的力量来引导人们三观良好,比如自律、追求荣誉等。 我们一度干掉了宗教、传统文化和迷信(特指黄大仙、山神土地等),但没能建立起来稳固的价值观体系;当我们唯物而缺乏荣誉感的面对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时,无所顾忌的欲望吞噬人性也就是必然。 但建立健康的价值观体系并不容易。传统即使修修补补也难应付如今的世界,唯物基础上的宗教也常成为另一条追求名利的途径,迷信更是无法登大雅之堂承担人类健康价值观的重任。 当下的唯物与理性下,人们通常缺乏对自律和荣誉追求的动力。 ========================================================= 建了一个科学网博友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加入请注明:科学网博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57 次阅读|7 个评论
假文凭假论文何时了?
热度 22 武际可 2015-11-1 11:08
假文凭假论文何时了? 八年前,笔者写过一篇博文《从一种特别的产业说起》 , 说的是社会上卖假文凭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也探讨了这种“产业”产生的根源。社会上听说防止假文凭想出了许多办法,但至今假文凭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 日前笔者收到一则email,说是可以代我写论文。你瞧它说: “ 我是国内某期刊的编辑,处理过您的论文,现在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办了一个论文工作室(个人的),负责论文的代写代发工作,我姓程。 打扰,这里是想询问您一下, 您还在为毕业,升职,评职称的论文发愁吗?还在为论文彻夜战斗吗?还在为论文没时间陪家人吗? 你还在为评职称自己写论文吗?You Out 了,你上百度看一下,看看周围代写论文的有多少,自己亲自写论文来不及了,别人都在买论文,你就看着吃亏吧,别人买论文都评上职称了,你还在苦等吗???? 这些都不是问题,本论文工作室有专业博士写手20余人,兼职写手400多人,可以写各种档次的论文,满足您毕业,升职,职称评定的需要。如果您有意向,请联系我! 特别强调,本工作室一律录用付款,不用任何定金!!! ” 看了这则广告,我才知道,目下代写论文已经十分普遍。按照广告的提示,我上百度输入关键词“代写论文”四个字进行搜索,竟得到4,440,000个网站。其中有各色代写论文的广告。有代写硕士、博士论文,有代写提职需要的论文,还有代写别国文字的论文,不一而足。价格也从几百到几千上万不等。而且学位论文可以一直到学位答辩通过后付款,学报的论文可以在论文发表后付款,可以说是服务到家了。 有这么多的论文“写手”靠制作“论文”来养活,可见当今假论文的数量了。假作真时真亦假,只凭论文来晋升的人,对他的能力和人品你敢相信吗? 假文凭和假论文泛滥是有原因的,只看文凭不考核实际才能,就为假文凭开道;只数论文不看论文的内容,就为假论文开拓市场。光有这两项,还不足使假文凭和假论文广泛流行,还要有胆敢带头犯科的人。平头百姓不敢,还是有头有脸的领导带头,有人用文凭贿赂,有秘书做论文的枪手,所以不少领导都能够混一顶博士帽子戴戴。这样才逐渐使假学位假论文泛滥开来。例如前江西省的副省长胡长清,就弄到一张北京大学的文凭。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中央反腐是很得人心的一项举措,不过只反领导干部贪财、贪权和不守规矩还不够。如果把他们糊弄假文凭和假学位以及发表假论文也反一反,也晒一晒,老百姓中的假文凭和假论文的风气也才会杀一杀。须知,弄假文凭、制造假论文,是比贪财枉法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因为它败坏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我们的商业出现过假酒、假奶粉等以害人,我们的医疗界出现过开大处方、卖假药以害人,我们的体育界有以吹黑哨打假球以欺骗观众,我们的艺术家有过以假唱、卖假画欺人。现在,在人们心目中最圣洁最高尚的学术界、教育界,也充满了假货。难道不值得痛心吗?我们学术界和教育界需要进行严厉的打假活动了。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7036.html
个人分类: 其他|4616 次阅读|26 个评论
给相关部门:假球和假论文
杨学祥 2010-1-29 12:50
评论:一根枯藤,N个苦瓜。缺少质量监督,行行忙于造假。 给相关部门(猜一猜,是给哪几个部门的): 其一 年年无果年年开, 谎花争春掩青苔。 忽如一夜秋风劲, 万紫千红变尘埃。 其二 年年救火年年伤, 不防灾害防心慌。 跟风权威成正果, 只怪老天不帮忙。 其三 职业创收是祸首, 以权谋私为源头。 学校医院高收费, 幕后交易多假球。 原文: 学者陈安 发表于2010-1-29 5:19:05 时论 中国科学界与中国足球界:比比看   中国科学界与中国足球界,真是两个中国最发愁的界啊,记得以前就有学者对二者进行过比较。   俺们觉得,最近两界的相似度好像在增加,要不,今儿咱们也试着比比看?   先说相同点吧:   1,都想冲出祖国,走向世界,让人家认可认可。   可是,都非常困难。   科学界只是论文数量冲出去了,可是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科学贡献,就给外国人查缺补漏了。偶有个把能为人家认可的,也属于稀有事件。   足球界也时常和外国队来个友谊比赛热身赛啥的,可是,基本属于陪太子读书。偶尔冲出去一回,很快就一球不进铩羽而归了。   2,都不断派年青人到海外去学习。   结果,这些年青人在海外表现都还可以,可是多数人一回国就完蛋,同流合污的速度那叫一个快,甚至还不如不出去呢。   3,都不断地请外援。   开始时请来外国人当教练,后来觉得不过瘾,也请了运动员过来。   结果,来当教练的拿把钱就走,甚至还是兼职的。德国那把乙级队带到甲级第六名的教练施拉普那,都用德语声称了很爱中国,报纸也不断宣传他的爱国情操,可是现在理性地去看,他似乎更爱中国的工资。   如果是请来运动员呢,就期待着他们好好踢,也带带我们的人,结果不说了。   4,足球界踢假球赌球已经成为风气,科学家发表假论文或抄论文成为习惯。   且两界中的很多个人都用这个假的东西换了很多真金白银。   5,足球界从高层就烂得不行,还天天出台这个宣布那个,可是根本性的问题没人管。   科学界呢?手段也有很多,不断地在宣称要使用,可是,最基础的问题没人操心。   当然,两界也有不同的地方   1,足球已经开始从高层抓起了,科学界还从小萝卜头开始惩罚   2,足球我们已经可以随便开口骂人了,包括CCTV也开始骂;可是,科学界还是不让随便说话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105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论文与假中医
sheep021 2009-12-29 12:47
有些科学人士反对中医的一个理由就是:世上有很多假中医,招摇撞骗,害人性命 我感到很好笑,假中医是中医的必然结果吗? 就像井冈山大学的70篇造假论文是科学的必然结果吗? 我更愿意相信,这些假玩意儿是管理不善的必然结果,与科学、科研、中医、中药本身无关。 篱笆破了,狼就要进来, 管理系统破了,坏人就要出来 井冈山大学的两位老师是中国仅有的两名造假者吗?他们心甘情愿造假吗?挑灯夜战,篡改数据、编造论文没多少乐子吧? 还有不菲的版面费。 作为学术造假的突出贡献者,他们是假论文的制造者,也将成为假论文的最大受害者。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70篇假论文,要不了中国科研的命,在全国每年发表的学术文章总数中也微不足道,但,如果不能窥一斑而见全豹,不能因此惊醒、不能及时修复篱笆(漏洞百出的科研评价体系),则后患无穷。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有时候坏事也会成为好事。反之亦然。 假论文和假中医的出现是坏事还是好事呢? 其实不在事情本身,而看如何应对! 后续: 井冈山大学两名论文造假教师被扫地出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82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