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CNN

tag 标签: CNN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做人可别太CNN:看CNN怎么“黑”特朗普
热度 1 tshenbin 2017-1-25 01:36
  特朗普一路披荆斩棘,终于于2017年1月20日在华盛顿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然而,作为一个政治素人而且又会满嘴跑火车,老特一直不被美国主流媒体所看好。这不,1月21日,CNN发表了一篇比较2009年奥巴马就职和2017年特朗普就职时华盛顿国家大草坪的照片,旨在说明特朗普的就职典礼人气零落。这篇由Betsy Klein撰文的报道还附了张动图,可以实景对比二者的人气( http://www.cnn.com/2017/01/20/politics/donald-trump-barack-obama-inauguration-crowd-size/index.html )——有图有真相,老特,你就是不受美国人民的待见!!! 不过,最近youtube上有人证实CNN又撒谎了——而且,就是用CNN自己的照片打了他自己的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vDC1Lk3RVg ) 这张CNN自己的全景照片今天仍可以在其网站的首页下部“In case you miss it”看到,名为《TakesYou to The Inauguration of Donald J. Trump》。这是一张全景照片,通过旋转角度可以看到从特朗普所在的国会山庄到华盛顿纪念碑方向的远景。同样从国家大草坪方向看,真是人山人海,哪有上文中所说的人气零落感觉?为了让您看的更清楚,我把这个全景图截成三部分,看看是不是人山人海?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都是CNN的东西,差别也太大了吧?虽然不喜欢特朗普的大嘴巴,但CNN是不是也太不地道了?难怪国人曾以“做人不能太CNN”暗喻那些虚伪和扭曲事实的行为。 哈哈,做人可别太CNN哟!  
个人分类: 一样生活别样情|7769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普一下AlphaGo的论文算法并谈谈自己的思考
热度 18 zhaohaotong 2016-3-15 00:45
科普一下AlphaGo的论文算法并谈谈自己的思考 遥远地方剑星(farfromwhere) 二十年前我还是一名本科生的时候,就对计算机算法很感兴趣。当时深蓝战胜了卡斯帕罗夫,大家都普遍会议论到围棋,并且基本的观点都一致,就是计算机虽然在国际象棋上战胜了人类,但是离在围棋上战胜人类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没想到二十年后,我已经可以借助先进的4G通讯技术,实时收看AlphaGo在围棋上击败人类的全过程,真的是感慨万千。 虽然我不做科研很多年,但出于兴趣还是将DeepMind团队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阅读了一遍。之后发现,很多围棋爱好者、很多对AI感兴趣的人虽然在网上发表了诸多议论,但是很少有真正了解AlphaGo是怎样“思考”和下棋的。考虑到很多AI领域、深度学习领域的专家不屑于科普AlphaGo的“算法”,而更多的人又不愿意去啃那篇论文,干脆我就来抛砖引玉,将AlphaGo的“思考过程”和大家做个普及性分享,并谈谈自己针对未来AI和深度学习领域的认识。 一、AlphaGo“思考”的过程 考虑到我们人类认识问题都愿意自顶向下,先看到全局再看局部。所以我先介绍一下AlphaGo“思考”的全过程。 形象地说,AlphaGo有四个思考用的“大脑”,也就是DeepMind团队训练出来的四个神经网络,用论文中的符号表示,就是P π 、P σ 、P ρ 和V θ ,为了方便起见,给它们起名为 “快速走子网络” 、 “专家训练网络” 、 “自我提升网络” 和 “价值判断网络” 。前三个神经网络都以当前围棋对弈局面为输入,经过计算后输出可能的走子选择和对应的概率,概率越大的点意味着神经网络更倾向于在那一点走子,这个概率是针对输入局面下所有可能的走子方法而计算的,也就是每个可能的落子点都有一个概率,当然会有不少的点概率为0。第四个神经网络是进行价值判断的,输入一个对弈局面,它会计算得出这个局面下黑棋和白棋的胜率。 简单的解释一下前三个网络的区别: “快速走子网络” 是一个比较低水平但是计算量也很小的神经网络; “专家训练网络” 的参数都是通过职业棋手对弈的棋局训练出来的,它的激活函数和具体的卷积核数量以及相应神经元数量会与“快速走子网络”有所不同,表现为计算量不同,水平也不同; “自我提升网络” 是在“专家训练网络”的基础上,通过电脑自我对弈的大量棋局进行提升训练后的网络,理论上讲水平更高,计算量与“专家训练网络”是一样的,只是训练出来的参数不同。 训练好这四个神经网络之后,AlphaGo就可以开始与人对弈了。对弈过程中,AlphaGo的“思考”是通过蒙特卡洛博弈树搜索和模拟来实现的。大致步骤如下: (1)假设当前棋局状态为St,对于每一种可选择的走法a,选择走a之后的棋局价值Q(St,a)与“专家训练网络”计算出的走a的概率P(St,a)之和最大的那种a,记为a t 。 注意,这里面的Q(St,a)不是简单的靠“价值判断网络”计算出来的,而是“价值判断网络”计算结果与蒙特卡洛模拟结果的加权平均;这里的P(St,a)也不是直接用“专家训练网络”计算出来的,而是正比于P σ (St,a)/(1+N(St,a)),N(St,a)是(St,a)这个节点所经过的搜索次数,为了鼓励搜索模拟,“专家训练网络”所得到的走子概率用搜索次数进行了衰减。 (2)按照(1)中的方法继续搜索选择下一级节点,直到搜索下去碰上一个叶子节点,也就是原来没有再继续展开的、没有评估过的节点。 (3)将这个叶子节点S L 展开,并用“价值判断网络”计算其价值V θ (S L ),然后用“快速走子网络”在这个节点的基础上进行多局自我对弈,根据多局对弈的胜负比率来估算胜率Z(S L )。最后使用V θ (S L )和Z(S L )的加权平均来估算此节点的胜率。 (4)将估算结果反向更新到这次搜索途经的全部节点,反向更新公式稍复杂,就不再列了,本来目的就是普及性介绍嘛。 (5)之后再从St开始,仍然按照(1)的规则重新搜索。 至于蒙卡搜索模拟到什么时候,取决于给AlphaGo多长的时间走一步棋,时间快到的时候,AlphaGo就停止搜索模拟,并以跟节点St下搜索途经次数最多的节点(因为每次都是选最佳节点搜索模拟,所以搜索结束后就以途经次数最多作为标准了)作为自己本步的着法。 以上就是AlphaGo思考的全过程,其实和人类很类似,有思考下一步着法的“大脑”,有判断局面价值的“大脑”,然后再向后推断若干步,确定自己的“走法”。 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极简介绍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卷积神经网络。先说神经网络,就是模拟人类或者动物大脑,用若干个神经元共同计算逼近某种复杂计算(函数)的方法。其实任何一种价值判断都可以理解为某种多元函数,输入若干数据(信息),输出结论。数学上可以证明,使用神经网络(多层)可以无限逼近这些多元函数。 拿围棋来讲,假设每种局面下会有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走法,那么就可以将局面作为输入,理想走法作为输出形成一类多元函数。理论上,神经网络可以无限逼近这个函数。由于围棋局面可以看成一个19*19的图像,而卷积神经网络(CNN)又是处理图像比较理想的方法,所以DeepMind团队就使用了CNN。 当然CNN为什么设置为13层的神经网络,每层的卷积核有几个,激活函数是什么,使用什么样的误差传递函数来反向训练这个神经网络,这些都需要尝试,这才是DeepMind团队最主要的成果,当然论文里面也不会详细说了。 一个问题是,训练最基础的“专家训练网络”所使用的数据是大量职业棋手的棋局,但是没有理由认为职业棋手的走法就是最佳走法,所以这种训练实际上是用一种有误差的数据进行的,当然训练出来的神经网络也不会绝对理想。但是,如果AlphaGo真的在这种训练下达到高水平,以后可以考虑使用高水平AlphaGo自我对弈的棋局重新训练形成“专家训练网络”,也许效果会更好。 三、关于论文中的几个有趣事实 (1)“快速走子网络”计算一次需要2微秒,“专家训练网络”计算一次需要3毫秒。 (2)“快速走子网络”与专家走法的匹配准确度为24.2%,“专家训练网络”则为57%。 (3)“自我提升网络”和“专家训练网络”对弈胜率为80%。 (4)“价值判断网络”在使用职业棋手对局数据进行训练时,发生了过度拟合的情况,训练组偏差0.19而测试组达到0.37,说明泛化效果不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改用了“自我提升网络”自我对弈3000万局作为“价值判断网络”的训练数据,基本解决了过度拟合的问题。 (5)DeepMind团队发现,在蒙特卡洛树搜索时,计算下一步走子概率使用“专家训练网络”效果要优于使用“自我提升网络”,虽然“自我提升网络”与“专家训练网络”对弈时胜率高达80%。但是在训练“价值判断网络”时,使用“自我提升网络”自我对弈的棋局效果好于使用“专家训练网络”。 (6)计算上,多线程搜索使用CPU处理,策略和价值并行计算使用GPU处理。单机版的AlphaGo使用了40个线程、48个CPU和8个GPU。分布式版的AlphaGo使用了40个线程、1202个CPU和176个GPU。 (7)分布式版本对单机版的胜率为77%。 四、澄清一些观点及个人思考 (1)AlphaGo有自己的“棋风”么? 从人类的角度看,某个固定版本的AlphaGo肯定会有自己的“棋风”,因为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参数就决定了它会如何“判断”,蒙卡搜索算法又决定了它的“思考”过程,这些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它的走棋风格。但是这种风格是在大量数据训练后形成的,肯定与人类的风格很不一样。它未必有系统的、前后一致的特点,它的风格更多体现在某种局面下会有怎样的判断倾向。当然,是否能够被人类准确抓住不好说。 (2)AlphaGo在第四局“抽风”的bug好解决么? 个人认为不好解决。训练形成的神经网络里面有大量的参数,这些参数都不是程序员设定的,而是软件自己学习形成的。如果这些参数不尽合理,在某些局面下会误判,那么可能的解决办法就是重新训练或者加强训练,绝不可能由哪个人直接修改某些参数来消除bug。严格的说,没有哪个人敢随意修改神经网络参数,所以在与李世石这五局对局过程中,AlphaGo版本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3)关于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技术下的可能发展? 首先,个人认为那种能够威胁人类的AI还远远看不到希望,目前的AlphaGo是在“监督”下学习,还算不上完全自我学习。即使不久的将来能自我学习了,也不过是针对围棋,并不是万能的“学者”。我觉得人类还没必要担心AI会威胁人类。 其次,AI这次在围棋上战胜人类顶尖高手,基本证明了所谓的“棋感”、“棋风”、“大局观”等围棋高手所谈论的虚的能力,并不是人类独有的,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也会有。所以,随着技术的进步,我相信电脑也会能够欣赏艺术(音乐、画作、小说、笑话),能够创作文学、艺术作品,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形成自己的“情绪”。但是这些都不是人类害怕AI的理由,因为这些始终都是通过计算实现的,其实是我们人类可控的。 未来的AI可以帮助人类搞科研、分析数据、协助医疗、创作诗歌、写新闻报道等等,我相信这些都会是人类科技的进步,都会让生活更美好。当然在享受这些美好的同时,也需要记住,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双刃剑,AI也可以用来骗人、作恶,这就需要善良的人类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监督措施,通过法律,禁止人们开展“坏”AI的研究。 2016/3/15 00:06 赵昊彤
个人分类: 科学|20416 次阅读|20 个评论
BBC再次教育中国人不要相信西方媒体的报道
热度 6 AlecXu 2014-10-6 20:42
近日,香港“占中”运动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镜头,传媒巨头英国广播公司(BBC)也不例外。不过,BBC网站昨日的一篇头条文章中却出现配图错误,反“占中”市民被BBC误认作了“占中”示威者。 BBC头条配图“自摆乌龙” BBC网站10月5日刊登了名为《香港示威者在重新集结》(“Hong Kong protesters regroup”)头条文章。然而,这篇头条的配图却传递出不一样的信息。图中一名老人手持扩音器,正在向人群喊话。在他身后身后,游行人群举着一幅标语,标语上清清楚楚写着三行汉字“洋奴炮灰;(身在)福中不知福;(可)怜又可恨”。 据标语中的文字,这群游行者与“占中”示威者立场并不一致。图中游行的人群是香港的反“占中”市民,他们对于“占中”带来的不便感到不满,走向街头抗议“占中”。 不过遗憾的是,BBC为图片配合的文字说明却是这样的: “香港示威者从一些抗议地区撤离并在政府大楼外的主抗议区重新集结。”(Demonstrators in Hong Kong appear to be withdrawing from some protest sites and regrouping at the main site outside government buildings.) BBC误把反“占中”市民当做了“占中”示威者(BBC网站10月5日截图) 明明写着洋奴几个字,好吗? “乌龙新闻”已悄然撤下 观察者网小编今日再度试图访问上述“乌龙新闻”时发现,这条新闻已经被BBC悄然撤下,相关的配图及其文字说明也不见踪影。 BBC网站今日在有关“占中”活动的新闻配图中,涉及到中文的部分,总算恢复了它的“新闻专业性”。 BBC网站6日的版面中,有关“占中”报道中涉及汉字的内容总算是恢复了“专业性”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BBC这次的配图错误不算特别离谱的,毕竟这幅配图与“占中”事件还是高度相关的。在往年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一些报道中,往往还能把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字与图片整合成一篇新闻产品。西方媒体出现类似这回报道“占中”事件中那样的有违“新闻专业性”的失误,既不是第一次,但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08年时BBC在涉藏报道中就有过“优异表现”,把救人误作“镇压” 德媒《图片报》巧裁图片,尼泊尔喇嘛登时变西藏喇嘛 巧裁图片并非《图片报》的专利... 又是德媒!又是尼泊尔! 新剧本:主演换了印度人,可主题还是“西藏的故事”。福克斯电视台荣誉出品 明明是招工好吗? 全文来自: http://www.guancha.cn/Media/2014_10_06_273535.shtml ------------------------ 坦白说,当年BBC和CNN报西藏的假新闻的时候,我还在丹麦,这么些年过去了,西方媒体始终坚持一有机会就要抹黑中国的报道路线。真是太龌蹉!令人恨铁不成钢的是,中国媒体对于西方社会的黑暗面都不忍去报道,深怕破坏了他们精心要维持的虚假美好形象。我不解的是,中国的主流媒体,你们是给谁工作的?为什么要过度美化西方,不给中国人民进行客观实际的西方报道呢?
个人分类: 时事|7584 次阅读|22 个评论
What is the best multi-stage architecture for OR?
zhuwei3014 2014-7-24 05:08
ICCV_2009_What is the best multi-stage architecture for object recognition? 个人认为这是一篇很好的分析型文章,思路浅显易懂,实验验证也很充分。 本文主要在于研究三个问题: 1. 滤波器后面的非线性对识别率有什么影响? 2. 有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以及hard-wired与random的filter有什么影响? 3. 两层结构是否优于单层结构? 本文用PSD无监督学习方法,对几个因素进行组合比较,主要有一下几种组合: 卷积层filter bank layer: 修正层rectification layer: 局部对比度归一层local contrast normalization layer: 最大值池化或均值池化max-pooling or subsampling layer: 四种结构: 、 、 、 训练方法: Random Features and Supervised Classifier: R and RR Unsupervised Features, Supervised Classifier: U and UU Random Features, Global Supervised Refinement: R+ and R+R+ Unsupervised Feature, Global Supervised Refinement: U+ and U+U+ 实验数据:Caltech-101 实验对比结果图: On NORB dataset:
个人分类: DL论文笔记|3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我彻底理解CNN的一些博客和材料!!!
qixianbiao 2014-5-24 21:53
CNN材料非常丰富, 下面三个材料让我基本9成理解cnn,在读几篇论文基本就可以了!!! http://www.cnblogs.com/ronny/p/ann_03.html http://www.cnblogs.com/loujiayu/p/3545155.html http://blog.csdn.net/zouxy09/article/details/8781543
8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CNN: Why we need GMO labels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蒋高明 2014-2-7 08:54
结果是除草剂使用量巨量增加 – 过去 16 年增加使用了 5.27亿 磅 除草剂。 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食用安全,科学界内在这个问题上也根本没有任何共识。 至关重要是公众对转基因生物的现实教育开展自我教育,不再受到推销转基因产品公司谎言的糊弄。 Why we need GMO labels 我们为何需要转基因标识 http://edition.cnn.com/2014/02/03/opinion/schubert-gmo-labeling/index.html?iid=article_sidebar By David Schubert February3, 2014 -- Updated 1818 GMT (0218 HKT) 作者:大卫·舒伯特 发表日期: 2014 年 2 月 3 日 Editor's note: David Schubert is professor at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Studies. 编者注:大卫·舒伯特教授在索尔兹研究所从事生物学研究。 (CNN) -- Most people like to know what theyare eating. However, labeling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is notrequired in any state. This is largely because of the money expended by GM seedproducers toward blocking food-labeling laws. ( CNN ) -- 大部分人愿意了解他们在吃什么。然而,美国所有的州对转基因生物都没有标识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转基因种子生产商花钱阻止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律。 A common claim made by this group is that GM foods have been proved safeto eat and that there is a global scientific consensus to support thisstatement; therefore, no labeling is needed. 转基因种子产业常见的说法是,转基因食品已经证实食用安全,说全球科学界共识支持这样的声明,因此转基因食品不需要标识。 However, an examination of the scientific data, alongwith discussions on this topic in other countries, showthat both claims are blatantly false . What is the evidence that some GM foods are hazardous to human healthand that consumers should be able to make a choice based upon this information? 【 注:英文粗体蓝字有链接,下同。 】 然而,对科学数据的审查,以及其他国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表明这两种说法皆公然虚假。某些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危险性因而消费者应当依据这样的信息做出选择的证据是什么? David Schubert 大卫 ·舒伯特教授 When GMOs were introduced nearly 20 years ago, there wasthe promise of crops with increased yields and resistant to flooding and salt.Since then, traditional breeding methods have created commercial varieties withthese traits, while geneticengineering has created none . For example, recently published data show that conventionalbreeding of corn andsoy increases yields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GM technologies . 转基因生物近 20 年推出时,他们保证增加产量的作物与抗洪涝、抗盐碱的作物。但是后来,传统育种方法创造了具有这些性状的商业作物品种,但是转基因育种毫无进展。例如,最近出版的数据表明,传统育种的玉米与大豆比转基因作物更加增产。 With the promise of reducing the use of agriculturalchemicals, most of the current GM crops are supposedly eitherinsect or herbicide resistant . In reality, GM crops have fostered an epidemic of herbicide resistantweeds and insects that are nolonger killed by the built-in toxins . 至于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保证,目前大部分转基因作物或者抗虫或者容忍草甘膦。实际上,转基因作物反而培育了抗除草剂野草与转基因 Bt 毒素再也不杀死的害虫的生物灾难。 The result is a massive increase in herbicideuse -- an additional 527 millionpounds over the past 16 years. The major herbicide, glyphosate, is found inside the GM plants we eat ,leading to its detectionin people . Future GM cropswill likely trigger a greater use of more toxic herbicides such as 2,4-D, acomponent of the AgentOrange defoliant deployed in Vietnam . In addition to these problems,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that GMcrops and the chemicals required for their production are harmful to humans. 结果是除草剂使用量巨量增加 – 过去 16 年增加使用了 5.27亿 磅 除草剂。主要的除草剂,草甘膦,在我们吃的转基因食物中发现,导致人类中也检测到。即将推出的未来转基因作物看来将触发 2,4-D 这样更加毒性除草剂更大量使用,它是越战期间在越南喷洒的橙剂的成分之一。除了这些问题外,还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及其种植中使用的化学品危害人类健康。 An AssociatedPress story in Octoberdocumented the large increase in cancer and birth defects in commercial farmingareas of Argentina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GM crops. These data confirm recent animal studiesshowing that GM corn and the herbicides sprayed on it caused a dramaticincrease in cancer inthe same strain of rats used in FDA drugsafety tests . Another large studyshowed an increase in severe stomach inflammation in pigs caused by GM feedcontaining insecticidal toxins, a condition that would likely lead to cancer inhumans. 美联社 2013 年 10 月的一篇报道,表明阿根廷商业化农场区域自引入转基因作物以来癌症与生育畸形剧增。这些数据确认了不久前的动物试验研究中显示转基因玉米及其喷洒的除草剂在试验鼠中造成癌症急剧增加,该项试验使用的老鼠品种与 FDA 药物安全性试验使用的老鼠品种相同。另外一项更大的研究表明,喂养含转基因 Bt 玉米饲料造成猪胃中严重发炎增加,这样的状态在人类中极为可能导致癌症。 Since it takes many years for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toappear, we could be reaching that point in time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GMcrops. What has been the reaction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to this and similarinformation? 因为需要花费许多年像癌症这样的疾病出现,推出转基因作物后现在将达到这样的阶段。世界其他地方对此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是否有类似的信息? The European Union has tightened its GM food safetytesting requirements as consumers continue to rejectGM foods , resulting inthe withdrawalof investment from twolarge GM seed producers, Monsanto and BASF. India,Peru, Bolivia, the Philippinesand Mexico have issuedmoratoria on GM food crops to go along with Japan,South Koreaand a large number of other countries. 随着消费者继续拒绝转基因食品,欧盟加强了他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试验的要求,导致投资者撤回对于孟山都与德国巴斯夫两家转基因种子生产商的部分投资。印度、秘鲁、玻利维亚、菲律宾与墨西哥对转基因食用作物发布禁令,加入日本、韩国以及很大数量其他国家的行列。 Scientists in Russia have proposed a total ba n on all GMproducts. And China,which initially embraced the technology, is having anextended debate about GMcrops. The world's food authority, Codex Alimentarius, agreedin 2011 that GM food labels are justified to trace back any adverse health effects of GMOs. 俄罗斯的科学家提出禁止所有转基因产品的提议。中国,原先拥抱转基因技术,对转基因作物的辩论正在扩展。世界食品权威机构食品法典委员会, 2011 年同意,为了跟踪转基因生物的任何负面健康影响,转基因食品标识合理。 As a result of these new revelations about GM technology,the industry is making a major public relations effort to promote itself, oftenfalsely claiming that there is a consensus among scientists thatthe technology is safe. 作为对于转基因技术这些新的揭露的结果,转基因产业正在做出重大公共关系努力来推销自己,他们往往虚假声称科学家对于转基因技术安全取得了“共识 ” 。 In reality, there is noevidence that GM foodis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 nor isthere any consensus onthis topic with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食用安全,科学界内在这个问题上也根本没有任何共识。 It is critical for the public to educate itself about therealities of GMOs and not be fooled by the rhetoric from companies that sellit. 至关重要是公众对转基因生物的现实教育开展自我教育,不再受到推销转基因产品公司谎言的糊弄。 Most of the world has studied this issue and concludedthat GMOs are not worth the risk. Passing GM labeling initiatives in stateswill be the initial demonstration that the public understands what is at stake. 世界大部分地方人士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对转基因不值得冒险。通过州转基因标识公民倡议成为初步示范,让公众理解存在这样的风险。 At the very least, labeling may help reverse the unsustainabletrend in this country towards ever increasing industrial GMO farming. 至少,转基因标签有助扭转这个国家工业化转基因农业不断增加的不可持续趋势。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4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安全根本就没有科学共识:看CNN炮轰转基因
蒋高明 2014-2-6 07:40
【明辨是非】越是科学的东西,就越谨慎,从来都是有余地的。因为科学是相对的,在一个时期认为科学的东西到了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是错误的,人类的科学知识是在反复的试错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积累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自从有了科学,从来没有像转基因这样的科学,号称百分之百正确的,不容别人质疑。什么转基因比绿色食品还安全,吃了20多年没有出现问题;从来没有一个转基因危害证据(当你给他们指出大量证据后他们很快说那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谣言);连续吃657年也不会有问题;比喝凉水还安全;草甘膦比食盐还安全;美国人吃转基因没有争议;科学共识转基因是安全的;与普通食品实质等同;不用做实验那都是安全的;中国实行了最严格的监管措施。。。这些话如果是卖耗子药的,如果是江湖骗子说的,是不会有人理会的,大家会一笑了之,恰恰他们打着科学的旗帜,反复重复转基因无害且绝对安全的言论,而那些食品每一个都是要吃的,这才引起了全球正义的科学家和人民的反感乃至反对。如今,转基因大本营的美国也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声,美国人民早已走向了街头抗议转基因公司对人类的犯罪,那么,国内那一小撮转基因人士还有什么话说呢?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9820178 CNN的主要观点如下: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2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方媒体突出报道唐举玉教授断手移植脚踝手术
热度 14 Liweigang 2013-12-19 03:47
巴西环球卫视于当地时间17日晚间黄金时段的国际新闻内,报道中国湖南湘雅医院的唐举玉教授等成功实施断手移植脚踝手术, 参见图一该台网站截图。环球台在FACEBOOK社交网络内,有43位粉丝们推荐和赞赏该新闻。唐举玉医生是中国知名显微外科专家、湘雅医院骨科副主任兼手显微外科主任。 美国著名电视台CNN也报道了这项给一位工人的成功手术。其工厂支付了30万元的医疗费,大约相当于49400美元。不少CNN的网友对此热议,大部分是赞扬手术的惊奇和抱怨美国医疗费用的昂贵。 图一 巴西环球卫视报道唐举玉教授断手移植脚踝手术 美国的CNN电视台也在显著时段报道该消息, 参见图二CNN网站截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友们热议该条新闻。到目前为止有527条评论,其中有位网名为BobRN的评论得到617位正面跟议,2条批评意见,笔者简单翻译一下:真正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这样做的费用竟然不超过5万美元。而这在美国,不一定能支付需要夹板等不太复杂的骨折手术。真是个奇迹!原文参见截图三。 图二 美国CNN电视台网站也在头条醒目位置予以报道。 其它一些评论的翻译来自海外中文万维网 (http://news.creaders.net/china/newsViewer.php?nid=596035id=1325183)。    “这真真太疯狂了,怎么做到的?”@lajornada惊呼。   “谁说亚洲人不会跳出常规思考?”@StanPat反问。   @Sunfire:“中国医学干得好。”   @Mariette感叹美国医疗:“在美国,医疗服务是一件商品。而在其他国家,医疗就是医疗,是为了帮助别人,而不是大把大把地挣钱。”   @WhackyWaco:“还好他没有参加奥巴马医保。”   @Waleed Mohamed则调侃道:“沙特阿拉伯过去会把小偷的手给看下来。我猜他们要是能捡回自己的手,应该飞去中国把手臂接回来。”   @jman822:“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将在21世纪成为全球第一。我无法想象美国医生能做出同样的事情。医院会被保险公司烦死(如果这名伤者有保险的话),就算双方达成协议,那只断手早就救不回来了。另外,最后的账单妥妥地超过30万美元,然后伤者就等着一辈子还债吧。” 图三 CNN电视台网站热议中国医生断手移植脚踝手术 也有个别评论表达了不同意见:   @kommander反讽媒体:“这是假的,是中国人的宣传战,像他这样的普通中国人只会等死,腐败政府不会拯救伤者。” 据笔者观察,在对CNN网页新闻报道发表评论或跟意时,提出正面意见无需登陆,但发表反面意见需要验证用户名。
个人分类: 时事微博|11029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CNN评“此生必看27景” 中国无一景观入选
ssglwu 2012-7-17 19:53
吴国林 CNN 评“此生必看 27 景” 中国无一景观入选 http://culture.ifeng.com/2/detail_2012_07/17/16075503_0.shtml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最近选出全球 “ 此生必看 27 景 ” 。排在第一的是印尼爪哇岛日出时的婆罗浮屠;第二为英国布赖顿码头的欧椋鸟群;第三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极光。此外,入选的还有印度泰姬陵、 澳大利亚 悉尼港、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新西兰麦肯奇盆地的满天繁星、智利托雷德裴恩国家公园、摩洛哥马拉喀什的吉马广场、美国加利福尼亚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顶峰、意大利 威尼斯 圣马丽亚港市、墨西哥帕伦克的丛林金字塔、美国龙卷风走廊的雷暴、冰岛 Thrihnukagigur 火山内部、美国纪念谷、赞比亚卡桑卡蝙蝠迁徙、美国新墨西哥州卡尔斯巴德巨穴、赞比亚维多利亚瀑布的月虹、加拿大苏贝纳卡迪的潮涌、澳大利亚苦难角、约旦佩特拉 古城 、意大利白云石山脉、土耳其卡帕多西亚的精灵烟囱、英国湖区湖泊、南非的沙丁鱼汛、西班牙希耶斯群岛的原始海滩、英国康沃尔的废矿山。如果有幸您能亲眼目睹它们,必定会让您着迷。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2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CNN主持人谈采访温家宝:其回答尖锐问题很坦诚
xupeiyang 2010-11-3 16:54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3日09:56 新华网 扎卡里亚 近日,中国总理温家宝首次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   【访谈对象】   法里德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家,《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   【访谈动机】   近日,中国总理温家宝首次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这期封面文章的标题为《来自中国的新挑战》(The new challenge from china),其中刊登了9月23日法里德扎卡里亚以CNN主持人身份 专访温家宝总理 的内容。这是他第二次专访温总理,第一次是在2008年。   中国国内媒体对此高度关注,以至于有媒体称:显然,温家宝总理的回答说服了扎卡里亚,所以他在《时代》的文章中呼吁美国自我反省,不要把美国经济不好的责任都赖到中国头上,要客观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   不过,仔细阅读通篇文章,扎卡里亚着重强调的并非是中美友好,相反,他反复强调到底什么才是中国对美国的真正威胁?他的结论很明确,绝对不是汇率这样情绪性问题,而是中国的教育和人力投资。这样一种认识中美竞争的独特视角,值得我们关注。   【先驱语录】   ★中国的各种产业逐渐进入价值链上游,而这些领域至今尚被视为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特权。这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的来自中国的挑战。   ★美国仍然远远领先,但是一个国家不能等到当它已经落后的时候才开始担忧,而是当一个竞争对手出现的时候就要开始警觉。   ★只要我们能把这种竞争维持在经济层面的一种良性的友好竞争,就像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担心过多的问题。    温总理是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Q:采访中你曾直接对温家宝总理说,您的坦诚让我感动,是什么样的坦诚让你感动?   法里德扎卡里亚:让我感动的是温总理说话的直接和思想的开明。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是难以作答的。比如对于言论自由和网络屏蔽的问题。我认为总理的回答很坦诚。他说中国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并且在中国,有4亿左右的互联网用户和8亿左右的移动电话用户。他们可以接入网络,表达他们的观点,包括批评意见。温总理还说不但要让人们享有言论自由,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   Q:能谈谈温家宝这位中国领导人给你个人留下的印象吗,毕竟你不只一次专访过他?   A:温总理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他是一个很睿智的人,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他还能对上述话题做出详细的回答,温总理能够从一个很全面的角度给出很详细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持他的观点。除此之外,温总理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除了身为一国领导人之外,他还是一个亲切和蔼的人。他是一个很有亲和力并且非常仁慈的人,我想很多中国民众在中国发生地震的时候都看到了总理仁慈的这一面。但是我要说,仅仅是坐在他对面,与他面对面的谈话都可以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中国的真正挑战不是汇率问题   Q:对温总理的这次专访对于《来自中国的新挑战》这篇文章的构思有何影响?有的媒体说,温家宝总理的回答说服了扎卡里亚,所以他在《时代》的文章中呼吁美国自我反省,不要把美国经济不好的责任都赖到中国头上,要客观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实际是这样吗?   A:对于某些人或某些媒体会有这种想法,我表示理解。但是看了我的文章后,你应该知道,我试图做到公平,对于中国做得不好或不对的地方,我会指出来,对于中国做的好的地方,我也会给与肯定。对于这次访问中提到的一些问题,我都很严肃地对待,温总理与我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我很感激,因为我非常尊重温总理的观点。但是如果说温家宝总理说的话说服了我,从而影响了我文章中的观点,这是不对的。对于访问中提到的问题,比如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我自己学习了很多个月,并且仔细研究了那些数据和事实,然后做出了我自己的结论。当然,与温家宝总理的对话使我对中国立场有了更好的认识。   Q:你在《时代》的文章中说,未来美国所面对的中国挑战,不是人民币汇率,而是中国正投放巨大资源于教育事业。你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   A:目前,我们的观点是中国非常擅长生产低端商品,而美国则将重点放在制造高端产品和服务领域。因为在过去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将主要精力放在建设有形的基础设施上面。它当时尚无对人力进行投资的迫切需要,整个国家的主要目标是生产低劳动力成本、低利润率的产品。只要中国的工人成本低廉、工作勤奋,这就已经足够。而如今,中国正在投放巨大的资源于教育事业,这也意味着中国将要从低端制造转向中端制造,然后到高端制造和服务领域。   虽然你不会在一天内看到这些变化,但是却能看到中国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良好的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讲流利的英文,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触到在科学、科技、工程等领域先进的培训。中国的各种产业和工作变得越发复杂,并且逐渐进入的价值链上游,而这些领域至今尚被视为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特权。这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的来自中国的挑战。而我们必须要适应并且找到我们更为专业的和更有优势的领域来回应这一挑战。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并不是威胁和关税,而是进行结构性改革和重大投资,让美国经济重新充满活力,让它的工人具有竞争力。   Q:实际上,中国国内经常讨论教育投入不足和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有相当多的中国人甚至认为中国的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你的判断是否考虑到这一情况?基于上述情况,你还会觉得中国对美国来说是挑战吗?   A:当然。你说的完全正确,如今中国的教育水平的确远远落后于美国。美国的高等教育受到世界的公认,因此毫无疑问美国的教育远远高于中国。但是我要说的是变化,中国的变化。拿中国的两所知名大学,清华和北大为例,你可以看到当局的重视和巨大的投资,他们引进很精密的仪器设备,并花重金建设研究中心。因此你可以看到一个转变,而且很多不在清华北大之列的大学也正在开始重视教育投入。   而且你还可以看到一个庞大的学习英文的团体。比如,一个50多岁或是更年长的人可能完全不懂英文,但是如果是二三十岁的人,很大一部分人可以讲英文,因为这已经成为他们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所以我所看到的是这一转变的开始,而这些变化将会影响美国。   当然如今美国仍然远远领先,但是一个国家不能等到当它已经落后的时候才开始担忧,而是当一个竞争对手出现的时候就要开始警觉。但是请理解,我相信这个世界有足够大的空间去容纳美国和中国,但是美国需要去观察一下世界的总体状况,看看别的国家是否一切正常,并且借鉴别国一些好的经验,这就是是我文章的初衷。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明白挑战并不代表威胁,挑战的意思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在经济方面的竞争。我们需要使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去责备别人。    中国是美国走出衰退的兴奋剂   Q:在《时代》周刊同期刊登的另外一篇文章《美国之路》(America from the Road,作者克莱因)中,一位来自亚利桑那州的美国妇女说我们(指美国)甘居平庸,而中国却在蒸蒸日上,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人存在这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目前在美国国内是不是普遍存在?   A:导致美国人存在这种危机感的原因很明显,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经济一直不景气,经济复苏的速度也很缓慢。16个月内,美国的失业率就上升了近一倍,达到了9.5%。美国人对此感到很苦恼,因此我觉得克莱因在他的文章中真实地展现了这一现象。但是我要说的是,现实情况是美国有很多卓越中心(Centers of Excellence,也称人才中心),甚至如今奥巴马总统为经济刺激方案做出的政策都还会促使一些新的卓越中心成立。就目前美国当下的情绪,我认为美国人太过悲观了。我们应该看到光明面,美国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强大的优势。但是一旦经济好转了,这种悲观的情绪也会好转的。   Q:你在《时代》周刊发表《来自中国的新挑战》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美国人走出这种危机感指明方向吗?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实际上成了激励美国人走出本国结构性衰退的兴奋剂?   A: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写那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出美国面临的问题,也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因为仅仅指出问题而不去想解决方法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让人们看到光明并从这种危机感中走出。让人们了解危机的存在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知道有走出危机的方法。美国仍然是一个有14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大约是中国经济的4倍。因此我们还有很多优势,只要我们能够做出像我文章中提到的那些改革,我相信我们还是在世界上非常有竞争力的,我们的未来也是非常乐观的。    把中美竞争控制在经济领域   Q:为什么一定要从中美竞争的角度来看待两国关系的未来呢?中国其实无意挑战美国或与美国竞争,温家宝总理在你的专访中深入分析了中国自身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这才是中国最关心的。   A:首先我们要看中美两国的地理面积大小,其次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大国。同时像刚才所说,如今中国正在转型,转入到某些领域中。而那些领域长久以来一直是美国掌控的,而如今中国却要从低端进入那些高端领域,而且有着更低的成本,因此很自然,这其中就会产生竞争。但是我并不认为这种竞争是不健康的,只有当竞争变成军事竞争或者是政治竞争才会有危险。但是这里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世界经济在扩张、在发展,公司在扩大范围,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个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都是竞争带来的好处。因此只要我们能把这种竞争维持在经济层面的一种良性的友好竞争,就像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担心过多的问题。美国与欧盟每天都在很多领域中竞争。但是如果竞争变成地缘政治,那么就危险了,这也是我们需要避免的。因为如果中国和美国参与到了地缘政治竞争当中,那么将对中国和美国任何国家都没有好处,对整个世界也没有好处。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CNN五四少年歌手访谈
大毛忽洞 2010-5-9 18:26
CNN 五四少年歌手访谈 5 月 4 日 , CNN 报道了加拿大 16 岁的天才歌手 Nikki Yanofsky 。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3392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英九We will never ask Americans to fight for Taiwan
cwhm 2010-5-4 17:41
看了媒体这两天在报道CNN采访马英九的报道,都集中在马英九的一句话“台湾永远不会要求美国人民为台湾而战(We will never ask Americans to fight for Taiwan)”,从而让广大媒体人认为马英九此番言论打破了中美台的战略模糊,更有绿营的政客出来攻击马英九,而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则为马英九说话,让大 家不要太纠结于“Never”,而要理解马英九说话的重点在“Ask”。带着好奇,我看了CNN网站的报道,在CNN的网站上,却是“Ma: Taiwan won't ask U.S. to fight China”没有 Never一词,所以我就又带着耐心看了CNN网站上采访的整个视频,看过后 我的纠结不再是是否有Never一词,而是马英九其实还说了更多的东西,也看到马英九 不支持一国两制,支持藏独的政治立场 。 最后在网上找到了CNN专访的翻译后的原文,除了将原文中的总统全部用word替换功 能换成了马英九外,没有任何更改,在这里转载跟大家分享。 (转自 “ 马英九府 ” 网站) 马英九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知名国际事务新闻节目「 Amanpour:The Power of Interview 」   马英九马英九日前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知名国际事务新闻节目「 Amanpour:The Power of Interview 」越洋卫星联机专访, 内容于台北时间今 (30) 日晚间 8 时在 CNNI 频道播出。   马英九与该节目主持人 Christiane Amanpour 女士针对台美关系、两岸关系、洽签两岸经济 协议等议题,进行精彩对话。 A 女士系 CNN 首席资深外交记者。   针对中华民国主权,马英九响应主持人问及两岸关系时表示, 自 1912 年以来,中华民国一直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明年我们将庆祝建国一百年,因此我们没有 理由再度宣布独立。   马英九表示,自他上任以来,两年间我们与中国大陆就两 岸直航、食品安全、开放陆客来台观光及司法互助等签署了 12 项协议。因为这些协议,我们不仅建立了 友谊,也解决了两岸因贸易及投资往来迅速发展而衍生的诸多问题。所有这些 协议均有助台湾的繁荣与安定,而且没有任何一项条款对台湾主权或自主有所让步,并 且这些协议均属公开文件。   马英九进一步表示,日前 (4 月 25 日 ) 他与民进党主席针对两岸洽签经济协议 (ECFA) 进行辩论后,了解且支持 ECFA 的台湾人民已较之前大幅增加。因 此他很有信心, 只要今后持续说明 ECFA 的内涵,人民将会支 持我们的政策。且这项政策将对台湾极为有利,不仅是出口增加,还可吸引更多外资。   访谈中主持人也提及 「一国两制」观点,马英九表示,台湾是一个民主国家,我们选出自己的马英九、自己的国会,并且独立运作。我们希望与中 国大陆有更紧密的 贸易与投资关系,但确定的是,我们希望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因此,他在两年前就职时,就已经非常清楚地 表示,我们将会维持现状 —— 也就是在 1946 年制订 的中华民国宪法框架下,「不统、不独、不武」。   至于台美关系以及与中国大陆三边关系发展,马英九表 示,过去两年以来,我们在促进两岸关系方面的作为已缓和紧张情势。换句话说,我们与大陆达成多项协 议,扩大了经贸、投资及文化交流。因此,曾 经是东亚冲突引爆点的台湾海峡如今已成为和平繁荣的地区。「台美中三边关系正处于 60 年来最佳状态」。   对于美国对台军售议题,在响应主持人问及军购是否会影响三边关系时,马英九表示,我们只是寻求购买防御性的武器。事实上, 美国所做的是依据「台湾关系 法」( Taiwan Relations Act ),而「台湾关系法」是美国联邦法律。我们需要防御性武器来捍卫台湾的民 主。实际上,这不仅符合台湾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马英九认为,台湾需要武器来捍卫其国家及民主,而过去 2 年因为我们努力改善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已经大幅降低紧张情势,这比减少对 台军售更为重要。事实 上,尤其 当台湾正与中国大陆就贸易及 其它事务进行谈判之际,美国对台军售可增加台湾的信心与安全感,台湾希望从有利而非不利的立场来谈判,也因此华府非常 了解军售会有助维持区域 安全。   专访全文内容如下: A 主持人:让我们直接进入主题。很多台湾人忧心,您并不 「支持独立」-自您当选马英九后,您未曾讲过台湾将成为独立国家。 马英九:中华民国台湾 99 年来一直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没理由再度宣布独立。 A 主持人:马马英九,显然有很多台湾人希望从您 口中听到这句话,或至少听您解释不说这句话的原因。且有很多台湾人表示,他们忧心或许您为了讨好中国而在台湾 主权上让步。对 此,您如何回应? 马英 九:所有这些指控均属子虚乌有。过去 2 年来, 我们与中国大陆就两岸直航、食品安全、开放陆客来台观光及司法互助等签署了 12 项协议。因为这些协议,我们 不仅建立了友谊,也解决了两岸因贸易及投资往来迅速发展而衍生的诸多问 题。所有这些协议均有助台湾的繁荣与安定,而且这些协议中没有任何一项条款对台湾主 权或自主有所让步,而且这些协议均属公开文件。 A 主持人:我刚才想说的是,如果真的是这样,为 何您目前的民意支持度低迷?我的意思是,即使在您 25 日的电视辩论会后,您的支持度仍未达 40% ,而根据民 调,您的支持度约为 38% ,约 43%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并不满意。您对此有何解释? 马英九:我们的经济正在复苏,但尚未恢复到美国经济所引发 的金融海啸前的状态。因此我们会更努力。「国际货币基金」( IMF )已预测,我国 2010 年的 GDP 成长 率将达 6.5% ,因此我确信,我国的经济好转 后,情况会有所改善。 A 主 持人:您希望展现出成果-具体成果的议题之一,就是您希望与中国签署「两岸经济协议」( ECFA )。但您的人民表示,他们并不了解 ECFA ,并认为 ECFA 将使台湾过度依赖中国。您要怎么向他们说明? 马英九:这个协议的全名叫做「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 (ECFA) 」。 ECFA 包含 3 部分。第一部分是关税减免,第二部分是投资保障,第三部分是保护智慧财产 权。当我向人 民解释的时候,民众会了解。事实上,在周日( 4 月 25 日 )与在野党主席电视辩论后,了解且支持 ECFA 的台湾人民已较之前大幅增加。因此我很 有信心,只要今 后持续说明 ECFA 的内涵,人民将会支持我们 的政策。且这项政策将对台湾极为有利,不仅是出口增加,还可吸引更多外资。 A 主持人:我是否可以 — 我想引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您当选后发表的谈话。他呼吁中国与台湾「建 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您是否同意,而 除了 ECFA 之外,您将如何做到这些? 马英九:除了经济关系,我们也希望增进两岸文化之交流。例如,我们已开 放数十万名大陆观光客来台。他们将 — 事实上, 他们确实能认同 — 台湾的生活方式 — 自由、 民主与繁荣。 A 主持人:在何种情况下您会同意与中国国家主席会面? 马英九:我目前没有与中国大陆领导人会面的计 划。我认为,对两岸最重要的事,是从经济协议、文化交流、教育交流开始,为双方进一步的关系奠定基础。 我认为, 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时机尚未成熟。 A 主持人:有人提出,您可能会接受由美国主办的 2011 年「亚太经合会」( APEC )峰会之邀请。该峰会将在夏威夷举行。您是否会接受邀请?当然中国国家 主席也会出 席。 马英九:这是一位美 国学者提出的假设性问题,我们仍未收到 APEC 主 办单位对此议题的任何信息。 A 主持人:但您认为,如果从现在到 APEC 举行之前,您接获正式邀请 —— 而正如您所说的,您将需要更多关于邀请的细节 —— 您是否会考虑?您是否会接受参加 APEC 之邀请? 马英九:正如我先前所说,这是一个高度的假设性问题,因为过去我们一直无法派遣高层代表参加 APEC 会议。我不认为这个情况在短期内有任何改变的可能性。 A 主持人:如果您愿意的话,我想请问您关于未来 的政治情况。您对「一国两制」的观点与立场是什么?例如,就像中国与香港的模式,能适用于中国大陆与台湾 吗? 马英九:不行。我不认为「一国两制」对台湾是好的方案,因为台湾与香港迥然 不同。台湾是一个民主国家,我们选出自己的马英九、自己的国会,并且独立运作。我们 希望与中国大陆有更紧密的贸易与投资关系,但确定的是,我们希望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在两年前就职时,就已经非常清楚地表 示,我们将会维持现状 —— 也就是在 1946 年制订的中华民国宪法框架下,「不统、不独、不武」。 A 主持人:而正如您所知,全世界很多人,包括美 国都认为中国是一个日益强大的强权 -- 经济强 权与政治强权。若干人士担忧中国日渐增长的军事实力,尤其中国 持续增加国防支出,您是否认为中国将成为一个逐渐扩大的军事威胁? 马英九: 60 年来中国大陆一直是台湾的军事威胁。我们决定改善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希望 透过军事以外的手段降低台海紧张。就我们而言,过去两年来我们已缓和台 海紧张,使这个地区较以往更和平。因此,我认为缓和紧张并降低敌对氛围 甚为重要。但达成此事的方式不必然要从事军备竞赛。我认为我们有其它降低紧张的方 法,且事实上我们已做到了。 (美国马英九欧巴马曾说过) 「有关我国与台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我们完全支持数十年前美中三个 联合公报所反映的一个中国政策。我们无意改变这样的政策与立场。」 A 主持人:我想继续探讨台美关系--但当然也包括美中关系。过去数年甚至数 十年以来,许多人认为这是将引发或可能引发美中冲突的议题。您认为这样的忧虑是 否仍切合实际? 马英九:是的,这的确是一项担忧,但已是过去的担忧。过去两年以来,我们 在促进两岸关系方面的作为已缓和紧张情势。换句话说,我们与大陆达成多项协议,扩大 了经贸、投资及文化交流。因此,曾经是东亚冲突引爆点的台湾海峡如今已 成为和平繁荣的地区。台美中三边关系正处于 60 年 来最佳状态。 A 主持人: 谈到这里,在我们休息之前您曾提到降低军备竞赛想法的必要性。当然,最近美国宣布售台价值逾 60 亿美元的武器,显然引发了北京方面极为强烈的反 应。我要播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事的评论给您听:「美方的行径严重损害中方核心利益,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中美在国际与区域问题方面的合作将会无可避免 地受到影响, 美方要为此负起全部责任。」 A 主持人:那么,马马英九,这是北京方面的观点。我提出这点是因为这个问题在美国愈来愈常被提到。我要念一段美国前官员对台美关 系的看法给您听:罗斯可夫 ( David Rothkopf )年初在「外交政策」( Foreign Policy )双月刊撰文表示「 台湾很小。她能给 我们带来的真正战略利益非常少。事实上, 中国可以随时取回台湾,不管美国数十年来的 说法为何,确实不值得 为台 湾卷入战争 。」您对此如何回应? 马英九:我们并未要求美国卷入与中国大陆的战争。我们只是寻求购买防御性的武器。事实上,美国所做的是依据「台湾关系法」( Taiwan Relations Act ),而「台湾关系法」是美国联 邦法律。我们需要防御性武器来捍卫台湾的民主。实际上,这不仅符合台湾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学者的观点并非 反映行政部门的 观点。 A 主持人:然而, 您知道,许多美国人表示-即便美国正在伊拉克、阿富汗竭尽全力打击恐怖主义-但为台湾甘冒走向战争的风险真的值得吗?因此,我想再次请教 您的是:若美 国为了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减少对台军售,您觉得会发生甚么情况?而这也是您的目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马英九:如果美国对台军售少于目前的标准,这会降低这个区域的信心。台湾 需要武器来捍卫其国家及民主,而过去 2 年因为 我们努力改善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已经大 幅降低紧张情势,这比减少对台军售更为重要。事实上,尤其当台湾正与中国 大陆就贸易及其它事务进行谈判之际,美国对台军售可增加台湾的信心与安全感,台湾 希望从有利而非不利的立场来谈判,也因此华府非常了解军售会有助维持区 域安全。 A 主持人:当 然,您提到中国对台瞄准飞弹。让我问您一个问题,如果可以的话,请您立即响应这个在美国时而被问到的问题:美国为何要为台湾冒这么大的险? 马英九:诚如我所说,目前美国承受的风险为六十 年来最低,过去的风险远远超过现在,因为我们采取与中国大陆和解政策的努力结果,紧张情势已大幅舒缓,这就是 为何如同过去的 政府,现任政府对过去 2 年达到的成果感到非常 满意,我们将持续降低风险并向美国军购,但我们不会要求美国为台湾而战,这是非常清楚的事。 A 主持人:让我们讨论另一项中国与全球间 -- 事实上是与西藏间的争议性议题,您认为西藏自治区的争议及达赖喇嘛的议 题,是否受到或应该受到美方更多或更少 的关注? 马英九:我们也支持西藏 自治,我们赞成达赖喇嘛与中国大陆当局进行对话,我认为这是解决西藏问题的唯一方法。 A 主持人:您是否担心北京有关网络自由及其它公民社会议题的政策走向,例 如,您应该有看到最近谷歌与中国当局的争议吧? 马英九:是的。我们对其中某些争议确实表达了看法,因为我们距离中国大陆很近,所以不仅在人权议题上,还包括其它的自由议题, 我们也相当关注这类议题,也在 很多场合表达过对中国大陆人权议题的关切。 A 主持人:有关亚洲的权力核心,当然美国目前在此区域具有 强大的外交、经济及军事力量。当您前瞻未来,您是否认为美国仍将维持其在亚洲的领导角色?中国是 否将取而代之? 马英九:我认为在此刻美国扮演着较重要的角色。但我认为,在军事不平衡的 情况下,未来的情况将有所改变。这就是为何我认为此区域的国家应该共同致力降低紧 张,进而促进稳定与和平。 A 主持人:马英九马英九,十分感谢您参加我们的节目! 马英九:谢谢, Amanpour 女士。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988 次阅读|1 个评论
Educating America: Cheating on papers is a booming Web business (CNN)
华明 2009-12-31 09:55
http://amfix.blogs.cnn.com/2009/12/30/cheating-on-papers-is-a-booming-web-business/?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rss%2Fcnn_amfix+(Blog%3A+amFIX ) December 30, 2009 Educating America: Cheating on papers is a booming Web business Posted: 06:00 AM ET Carol Costello - Correspondent, CNN's American Morning Filed under: Educating America Education By Bob Ruff and Carol Costello Outsourcing is a dirty little word among many Americans. When companies use cheap labor overseas to make products or perform services it often means those jobs are lost in the United States. Next up on the outsourcing list? Take a deep breath and read on. America is outsourcing its brains. According to the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 in the last school year nearly a third of the faculty at its 360 college and high school member institutions reported students downloading term papers, reports or essays written by someone else from online sites known as paper mills. We counted more than 250 sites selling papers online, so CNN'S Carol Costello went online to buy a term paper from one of them. She asked for a Premium Quality paper on Jayson Blair, the former reporter fir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for making up stories. Three, double-spaced pages with 5 references (the references added to the cost), totaled $80.97. The company said it would take a few days. Watch: Students outsource homework Costello talked to one writer from an Asian country, who wished to remain anonymous. He says, based on his experience, more than 90% of online term paper buying com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here's a huge demand for academic pap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told her. It's unethical, but you know I come from a Third World country. It's good pay. The temptation was really great. Much of the time it's an English speaking writer from another country who is writing those term papers. DomainTools tracks Internet traffic to Web sites by nation. Essaywriters.net is one of the most established sites soliciting writers to write these papers. DomainTools says most of the visitors to essaywriters.net are non-Americans. It breaks down this way: Pakistan 28.8% India 27.3% USA 20.9% Philippines 6.5% Ukraine 4.2% Indonesia 1.8% While it may seem lucrative for a writer looking for some work, several writers we talked to said essaywriters.net did not pay them for the work they produced. One blog has become a place for writers to read about and exchange information on companies that sell research papers. Terese Depoy, an Arizona substitute teacher and writer, says she contacted essaywriters.net to make extra cash by doing freelance writing under her pen name, M.J. Joachim. The big pitch, says Depoy, was that they...had really strong professional people that needed your services. But when Depoy received the writing offers, she says she was appalled that it had nothing to do with corporate writing or research. They're requesting term papers, they're requesting book reports...there were some that had entire course syllabuses for the semester...I was actually embarrassed! Depoy, who has a daughter in college, chose not to participate. What it tells me is, we're really dumbing down America. We're lowering the standard of education. In a statement to CNN, essaywriters.net said the original writing services that essaywriters.net and affiliates provide are for reference only and are not to be used without properly citing all assistance material. All customers are informed that it is their responsibility to use the reference material responsibly and never claim it as their own work. We hold our customers and writers the highest ethical and academic standards. There is software designed to catch counterfeit papers. Turnitin is used widely by schools to catch cheating students. Professors who we spoke with said that while Turnitin is pretty good at catching stock term papers sold online, it's not so good at flagging custom papers that paper mills sell to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says it caught 600 students cheating in the past year. Most of the students were either copying tests, using crib notes, helping others on tests, or turning in term papers off the Internet. The university is so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 that it created a Academic Integrity Office to deal with it. Tricia Bertram Gallant, the academic integrity coordinator at UCSD, runs a mandatory seminar for the student cheaters. It's more important to address it when it happens and educate students about why paper mills aren't a good idea for them to use, she says. It's not just about not getting caught, but it's about not learning how to write. The paper Costello ordered about Jayson Blair, the former New York Times reporter, came three days later. We decided to run it by American University Journalism Professor John Watson. Here's the very first sentence in the term paper that we bought: The media acting as the eyes of the society ought to practice its role with the highest journalistic ethics possible; feeding the society with information of unquestionable source to perpetuate the credibility and the moral obligation bestowed to it. Professor Watson's assessment: The first sentence does not express a coherent thought. Indeed, the entire essay does not show college-level organization or coherency. The professor's grade for the paper? F (fail) It may be easier but is it really better to be outsourcing our brains to unknown writers on the Internet? Originally posted September 4, 2009.
个人分类: 学术与争鸣|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