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东华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东华之桃红柳绿
热度 1 huailu49 2015-4-15 15:45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921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制备出世界上最轻材料
redtree 2015-1-23 20:34
科学家制备出世界上最轻材料 作者:俞建勇 来源:《自然—通讯》 发布时间:2015/1/15 13:57:51 不同形状的纳米纤维气凝胶及其超轻特性展示 纤维气凝胶制备原理图 近日,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带领的纳米纤维研究团队在超轻纤维材料研究上获新成果,成果论文以“Ultralight nanofiber-assembled cellular aerogels with superelasticity and multifunctionality”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东华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他们利用普通纤维膜材料开发出了一种超轻、超弹的纤维气凝胶,经中国计量认证结果显示,这种纤维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为0.12毫克每立方厘米,一块体积为20立方厘米的“纤维气凝胶”可以轻松的“踩”在羽绒的几根绒毛上。 气凝胶是一种超轻质的固体材料,其内部98%以上是空气。199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研制出了密度为3毫克每立方厘米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轻固体材料。2012年,德国科学家制造了一种更轻的 “石墨气凝胶”,其密度为0.18毫克每立方厘米。2013年,浙江大学研制的“全碳气凝胶”密度为0.16毫克每立方厘米,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而此次东华大学研发的0.12毫克每立方厘米“纤维气凝胶”,成功刷新了“世界最轻材料”的记录。 “纤维气凝胶”不仅超轻,其压缩回弹性能也十分优异,相比于传统的碳气凝胶,其压缩回弹性提升了110%。它的导热系数低至0.026W/ m•k,几乎接近于空气的导热系数。一块5毫米的“纤维气凝胶”可以轻松实现在100-6300Hz宽频段内的高效吸音;此外,纤维气凝胶还是一种高性能的吸附材料,可快速吸附自身重量200倍以上的液体污染物,有望为近年来频发的海上石油污染灾害提供新的解决途径。除了上述应用,这种超轻的“纤维气凝胶”材料还可应用于组织工程、电子器件等领域。(来源:科学网)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6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华秋荷
热度 6 huailu49 2014-9-3 06:59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824 次阅读|18 个评论
图书馆工作研讨小记
热度 1 greendream 2014-4-25 15:24
东华大学图书馆于 4 月 18 日下午 开展了图书馆工作实践与研究的研讨,旨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促进图书馆的工作发展和进步。研讨会特邀上海图书馆王宗义研究馆员做了题为“专业目标、机构价值、事业需求”的专题报告。本次研讨会由图书馆副馆长陈惠兰研究馆员主持,我校和上海对外贸易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近 30 位图书馆馆员参加了本次研讨。 王宗义 老师具有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期刊工作的经验,坚持图书馆研究从图书馆实际工作要求出发的观点,在具体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王老师以具体工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图书馆近三十年工作实践和研究的演变,指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与研究需要研究和分析用户群的特点和服务需求,图书馆馆的服务设计与研究的开展以满足需求为核心。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需要把握方向,从基础工作出发,探讨和研究专业活动与用户需求满足的关系、服务设计和技术支持的关系,在实现图书馆科研和服务的提升。 针对目前新建图书馆大楼的现象,王老师借用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过的 “ 大学者,非为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同样适用于我们图书馆工作。在文化中国、教育部高校评估、公共图书馆评估等活动的带动下, 近二十年图书馆建筑得到迅速改善,常常成为新型的标志性建筑。只要资金到位,兴建图书馆建筑容易,但图书馆能否满足其服务用户的需求,受到用户的追捧,仅有高大宽敞的建筑是不够的。 图书馆需要在建筑之初,根据服务用户的特点,进行基于用户需求的建筑设计和服务设计,并通过相关馆员的工作实践和研究,使用户使用图书馆有愉悦的体验。 专题报告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图书馆的专业目标、机构价值以及图书馆馆员事业需求。
个人分类: 图书馆工作|2587 次阅读|1 个评论
研究生招生奇怪招生方法
热度 1 lidengxin 2014-4-8 19:41
老师,您好!非常抱歉打扰您,也希望您能理解我的心情。我是一名考生的家长,对于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复试中的一些问题,存在两点疑问: 1、在公布复试成绩的时候,只有录取名单,而没有复试的各科的成绩。我们希望研究生复试能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对于不公布单科成绩,我存在疑问。既然是进行了复试,择优录取,为什么不能公布呢? 2、在复试报到的时候,可以选择是否直接调剂专业型硕士。对于这个问题,经过咨询,基本所有的好学校都没有这种做法。通过了解,今年初试分数在285到290的学生通过这项政策,全部通过复试,录取为专业型硕士。而对于众多290至300的学生来说,有的没有通过复试,有的调剂到环境科学和环境生物技术。对于其中的一志愿填报了了环境工程学生来说,是不是不公平。研究生复试本来就应该择优录取,而学院的这种做法,让众多低分的考生被环境工程录取,这对于想考环境工程的很多考生是不是不公平?这个在复试的过程中,学院的领导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对于众多学生来说,更是在出来名单之后,才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考个研究生不容易,学院难道凭一张纸上的一个勾,就让众多考分比他们高的考生被刷掉。这样的学校以后谁还愿意来呢? 以上几点意见,还希望学院的老师和领导考虑一下!(说明面试前你一定要选学术还是专业学位,或先学术后专业,结果考分最低几个人的一定选择专业学位,保证能考上。可能是学术也可能专业学位的就博弈一下,所以就淘汰了)大家讨论一下,这是什么事情?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2842-782785.html 更多 收藏分享修改| 删除|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345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东华的春花
huailu49 2014-4-2 13:35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2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东华大学环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专访弘毅生态农场
蒋高明 2013-7-9 18:23
曾彦 2013 年 07 月 06 日 ,上海东华大学环境学院组织了以姜鸿为代表的 12 级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2 名,到弘毅生态农场进行暑期实践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思想教育,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非常幸运的是,弘毅生态农场被国内外许多高校大学生与研究生作为寒假与暑假社会实践基地,目前已接待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德国亚申大学、德国洪堡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国内外 50 多所高校学生来访。在本暑期,弘毅生态农场还将迎来安徽农业大学与山东临沂大学师生来访。 弘毅生态农场科研人员及工作人员对到访的上海东华大学学生进行热烈欢迎,并进行座谈。座谈会上,农场工作人员向学生们详细讲解弘毅农场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学生们踊跃发言、提问,对弘毅生态农场各个种养环节进行了深入了解,对当前生态有机农业的种植模式有了更进一步了解。 座谈会后,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学生在弘毅生态农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弘毅生态农场实验室、 OTC 实验间、有机玉米地、学生试验地、青储玉米秸秆池、牛棚、猪栏、有机苹果园、本地树种生态恢复园、有机花生地、有机西瓜地、湿地、藕池等,近距离接触第一线工作,并进入弘毅生态农场所在地蒋家庄进行实地调研。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学习了生态农场的相关知识,热烈讨论了各地生态农场的发展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不畏炎热,积极询问,并提供了上海松江地区生态农场发展模式相关信息,对科研基地将科研成果发展成实际应用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次东华大学环境学院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临行前,研究生们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观弘毅,领略绿色农业;传弘毅倡导生态文明”的留言。 (曾彦为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助理)
个人分类: 教书育人|6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华大学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
talentblog 2013-6-19 16:51
东华大学(Donghua University)地处上海,长期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 随着上海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保持上海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国内的领先地位,政府和学校对建学科体系、引领军人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东华大学为了实现人才强校的目标,瞄准科学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学术国际合作的新途径、与国际接轨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机制,将若干学科打造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 为此,学校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延揽海内外优秀人才,努力构建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伍。通过实施国家及学校各种人才项目,满足不同层级、不同学科、不同特点的人才发展需要,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事业发展的广阔平台。 招聘岗位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选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东华大学特聘研究员 东华大学师资博士后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李 炜 陆未谷 联系电话: +86-21-67792260 +86-21-67792042 手 机: 13764022421 18017905829 传 真: +86-21-67792043 电子邮件: rcb@dhu.edu.cn 网 址: http://web.dhu.edu.cn/rcbdhu/ 联系地址: 东华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 中国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行政楼329室 邮 编: 201620
3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环境江南大学暨国外一年回顾
热度 2 happycat0924 2012-11-24 12:00
很久没上科学网了,看了最新的博文,是去年7月26号写的。一晃已经一年四个月都没有动过笔了。总觉得岁月匆匆,有时该为易逝的光阴写下点什么,一为生活轨迹的记录,二为自己似水年华的纪念。 2011年9月因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澳大利亚迪肯大学Centre for Material and Fibre Innovation王训该教授处联合培养一年,特别感谢王教授和Jane Dai对我的课题指导,以及Xin Liu对我实验的培训和指导,他们对待科研的严谨及广阔的前瞻性视野使我折服和神往,就向一座灯塔,指引迷航的方向。这一年里也感受到澳洲的风土人情,当然也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的心酸和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来自经济基础,更来自深层次的精神领域,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冲击和思维的洗礼。所幸,在澳洲的中国留学生颇多,时常也进行一些活动,不外乎到大自然氧吧去呼吸,或者去看澳洲的海,当然更多的是中国人都乐此不疲的大快朵颐——即熟知的饮食文化。说到这,想起来特意下载了看的‘舌尖上的中国’,尤其会勾起想家的感觉。一年的365天,感受良多,不一一而足。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恩师于伟东教授科研严谨认真务实,对我的博士生涯起到的导引和推动作用,让我终身受教。从最初的纺织材料学主编的印象,到研究生选导师的初次面试,再到硕博连读劝我慎重选择,四年多的师生生涯,不仅有如父般的慈爱,更多的是对门外汉到初窥门道者的包容和指引,也不缺乏课题组活动的交互游戏,正所谓亦师亦友。感谢于老师,当然更感谢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这样的环境和平台,给了我许多的机会,让我前行,促我奋发。 在我即将告别博士生生涯的时候,我选择了去我的本科母校江南大学,前身即无锡轻工大学。一者我是江苏人,考虑到离家近,可以方便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公婆及亲戚朋友间的亲情,二者这里有我宝贵的四年的青春岁月的印记。正印了人都是感情动物这句。感谢母校江南大学也选择了我,给了我就业的机会和以上的心愿。 走笔至此,更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前行的动力和勇气,给了我走下去的支持和鼓励。 猛然间,觉得上面的文字倒颇似博士论文后面的致谢了。一笑。贻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447 次阅读|3 个评论
氢气生理盐水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后血管功能异常
热度 3 孙学军 2012-2-15 05:39
scienceChronic hydrogen-rich saline treatment attenuates vascular dysfunction in.pdf 来自东华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的关于氢气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效应的研究,最近被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 4.9 )接受并在线发表。 这个研究虽然在研究套路上没有什么新意,但应该是关于高血压的第一篇研究,这里作为常规记录。(近闻美国 p 大的 Nakao 教授准备中断氢气的研究,他是临床医生,觉得氢气的研究涉及太多利益冲突,也就是说许多从事氢气商业的公司可能对氢气的研究有太多的影响。 Nakao 教授 在氢气和器官移植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如果他退出这个领域,将是氢气生物学研究的巨大损失。由此想到,许多涉及到利益的研究对学术可能有正面促进作用,也有可能使学术被利益绑架,导致学者失去客观描述研究成果底线。) 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是导致血管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最近研究表明,氢气作为一种抗氧化物质可以选择性中和强毒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亚硝酸阴离子)。本研究观察用氢气生理盐水慢性给药对高血压后血管功能异常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8 周年龄自发高血压大鼠和对照 Wistar-Kyoto 鼠随机分为氢气盐水治疗组( 6 mg/kg/d3 月腹腔注射)对照组。氢气盐水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异常的血管功能,包括血管增生和内皮细胞异常。 氢气治疗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但可以显著提高压力感受反射功能。特别对高血压后氧化应激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包括抗氧化酶( SOD\CAT\Gpx\NADP 氧化酶等),对炎症反应如炎症因子和相关信号分子也有显著影响。对线粒体功能也有正面作用,虽然对一氧化氮的产物没有影响,但可以抑制 eNOS 的表达,促进 二 甲基精氨酸 二 甲胺水解酶 (DDAH) 表达,说明对内皮细胞功能有改善作用。 Chronic hydrogen-rich saline treatment attenuates vascular dysfunction in 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 · Hao Zheng a , 1 , Yong-Sheng Yu b , 1 , , · a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 b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 Received 13 November 2011. Revised 24 January 2012. Accepted 27 January 2012. Available online 8 February 2012. · http://dx.doi.org/10.1016/j.bcp.2012.01.031 , How to Cite or Link Using DOI Abstract 。 The 8-week-old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 and age-matched Wist ar-Kyoto rats (WKY) were randomized into HRS-treated (6ml/k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creased oxidative stress is thought to be one important cause of vascular dysfunction. Recently,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hydrogen exerts a therapeutic antioxidant activity by selectively reducing hydroxyl radical and peroxynitrite, the most cytotoxic chemical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Herein, we investigat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hronic treatment with hydrogen-rich saline (HRS) against vascular dysfunction in SHR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g/d for 3 months, i.p.) and vehicle treated group. Treatment with HRS ameliorated vascular dysfunction including aortic hypertrophy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SHR. Treatment with HR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blood pressure, but it signi ntly improved baroreflex function in SHR. Treatment with HRS abated oxidative stress, restored antioxidant enzymes includ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nd catalase, and suppressed NADPH oxidase. Furthermore, treatment with HRS depress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expression including IL-6 and IL-1β and suppressed NF-κB activation, restored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cluding ATP formation and membrane integrity. In addition, although treatment with HR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nitric oxide amount in circulating or aorta, it suppressed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 and upregulated 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 2 expression in SHR. In conclusion, treatment with HRS alleviates vascular dysfunction through abating oxidative stress, restoring baroreflex function, suppressing inflammation, preserv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enhancing nitric oxide bioavailability.
个人分类: 氢气生理盐水|54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揭发一个学术造假的恶劣事例
JoeCC 2011-11-12 15:39
一年前我向有关单位递交了一些材料,揭发东华大学博士毕业生及其指导教授沈恒根学术造假的恶劣事实,但是至今还未得处理。最近看到有个别年轻研究人员引用该造假“研究成果”,很担心这些假“成果”会产生更多恶劣影响,考虑再三,决定公开揭露这些学术造假,希望能消除假科技的恶劣影响,希望对新能源、太阳能制冷有兴趣的年轻人不要上这些漂亮的假数据的当。既然这件事现已公开,我也愿意与有兴趣者探讨这件突出案例的警示意义。 事情是这样:东华大学环境学院有一个叫沈恒根的教授,指导一个博士生进行太阳能喷射制冷的“研究”。他们在论文中完全凭空捏造了一个“实验”,(唯一的一个实验,也是用来验证该所谓“研究”的最根本的实验),杜撰了一整套“实验数据”的图表,用这些造假并且错误百出的“成果”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根据这个所谓“研究”写的“博士论文”居然还一路顺风地通过了“盲审”、“博士论文”答辩、授“博士”学位。这样不可思议的奇事能够发生,实在令人吃惊!一年后( 2010 年)该学术不端被发现,我将详细的揭发材料交给了有关单位部门,可是至今未得严肃处理。 现在公布其中三份揭发材料(请见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这些材料已经写得尽可能通俗了,希望不管是否熟悉太阳能喷射制冷知识,大家都能看懂。各位了解了这个离奇的造假,都来为清除造假的恶劣影响出份力。 附件 1 说明: 东华大学前博士生郭建及其导师沈恒根在国外期刊“ Energy and Buildings ”(《能源与建筑》)第 41 卷第 2 期( 2009 年 2 月)上发表了论文 “Modeling solar-driven ejector refrigeration system offering air conditioning for office buildings” (原文见附件 4 )。在这篇论文里,该两作者套用台湾大学的 B.J. Huang 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一个太阳能喷射制冷的理论模型,做了一系列模拟计算,并列出了实验验证。经过我们核对和调查,发现作者的模拟计算结果数据有误、还捏造了一套不存在的“实验”及其“实验数据”、以及恣意捏造出了几套用以检验模拟计算正确性的所谓“偏差”数据结果(表达为图形)。此外,两作者在建模和计算中在基本原理上出了低级的重大错误,忽视了喷射器临界背压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结果进一步远离正确。 2010 年 8 月,我向“ Energy and Buildings” 编辑部递交了揭发材料(附件 1 ),尽管编辑部回应积极,但他们至今还未得到作者的回应。 2010 年 11 月,该材料附在其他揭发材料后也一起交给了东华大学学术委员会。读者可仔细阅读附件 1 ,自己加以判断。附件 5 是沈、郭论文中的主要参考文献 B.J. Huang 的论文,供参考。 附件 2 说明: 郭建和沈恒根等在期刊 《低温与超导》 第 37 卷第 1 期( 2009 年)上发表了论文 “喷射器结构改进方法及其 CFD 分析”。主要问题有二:其一是作者有意谎称 “ 提出了一种新的喷射器设计方法一 - 等马赫数梯度法”,事实是多年前早有人提出了该法;其二是故意修改数据,以掩盖不利的结果。附件 2 是写给《低温与超导》编辑部的揭发信。(至今未有结果) 附件 3 说明: 2009 年沈恒根指导郭建的博士论文 “ 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新型喷射器工作特性的研究 ”通过答辩。这是一篇质量低下的学位论文,粗看下还够不上硕士论文的质量标准。稍微仔细一看,可发现通篇问题多多,当然最严重的还是“实验”和“数据”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明目张胆的造假。附件 3 是 2010 年 11 月交给东华大学学术委员会的揭发材料,简单罗列了该学位论文的主要问题。附件 6 是 郭建的博士论文,但是要用 CAJViewer 阅读器。 附件 4 :沈恒根等在“ Energy and Buildings ”的论文原文,附件 5 :参考文献 BJ.Huang 的论文原文,附件 6 :郭建“博士论文”原文。
12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华大学简介
nanyq 2011-9-3 22:02
东华大学简介
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东华大学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 地理历史:学校地处中国上海,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园环境优美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 基本情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外语、人文、理学12个专业学院,另有成教学院、网络学院、体育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共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10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3个上海市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校学生近27000名,其中研究生近6000人,本科生14364人,留学生2816人。教职工2903名,其中院士8名、长江学者和长江讲座教授4名,有光华工程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等荣誉获得者,高级职称教师近700名。 教育教学:学校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崇德博学、砺志尚实”为校训,推行“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和严谨求实的教学管理,面向全球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专门人才。学校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宽口径、柔性化的专业教育”;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并在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1至2年后可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2007年开始,我校艺术类招生享有与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同等的自主权,并获得2008年本科招生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2007年,学校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人入选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纺织工程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轻化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工程2个专业项目入选国家特色专业项目,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学校共有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入选60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近年来,学校有5篇论文入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获得提名。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央电视台CCTV杯全国模特大赛、上海市发明创造三枪杯竞赛等重大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或冠军。毕业生就业状况态势良好,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100%,本科生就业率近年来均保持在95%以上。 学科科研:按照“坚持特色、拓宽基储加强交叉、按需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十五”“211工程”建设被“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正式确认为“优秀”。纺织科学与工程在全国81个一级学科评估中,再次名列全国第一。依托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科技攻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校连续六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连续三年入寻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两年入寻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连续两年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九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此外,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特别是为我国神五、神六、神七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学校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也不断提升,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 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世界70多所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80多个国家培养了大批留学生。学校积极推进合作办学,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日本服装文化学院、德国劳特林根应用科学大学、意大利米兰欧洲设计学院、法国鲁贝国立纺织学院、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等一批名校拓展了9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学校重视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了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上海世博会“大都市形象论坛”、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论坛等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并自1995年以来每年成功承办年度上海市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凸现着学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日益活跃的国际交流新局面。
3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
talentblog 2011-2-14 17:17
东华大学材料学科源于化学纤维专业,由著名高分子专家钱宝钧先生和方伯容先生创建于1954年。1981年开始招收化学纤维专业博士生,是国内最早的具有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1994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2年原国家轻工业部玻璃与搪瓷研究所并入学院。目前拥有“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十大“重中之重”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与“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纤维与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先进玻璃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和部市级研究基地。设有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复合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化学纤维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组织。现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面向国内外诚聘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学科领域: 1、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 2、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 应聘要求: 1、热爱教育事业,具备教书育人的良好品德和能力。 2、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精神以及一定的组织能力; 3、在本学科领域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 4、具有博士学位,学术骨干年龄一般35周岁以下,学术带头人年龄一般45周岁以下,优秀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 应聘方式: 请在2011年3月底之前将应聘材料发送至clxy@dhu.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应聘材料应包括:个人简历、研究工作业绩、工作设想和预期目标。初审通过后将安排面试,面试时请提供二至三位推荐人的推荐信和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主页: http://cmse.dhu.edu.cn/ 邮箱: clxy@dhu.edu.cn 电话: 0086-21-67792866 地址: 上海市松江人民北路2999号材料学院 编码: 201620
5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纺织大学vs.华东大学&东华大学
热度 5 happycat0924 2011-1-27 12:30
读本科的时候,因为服从志愿,被服从到了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的纺织服装学院,被注定了以后与纺织打交道。那时知道在纺织类高校中,中国纺织大学是最好的,心里为虽然被服从但未能去纺织类最好的学校而惆怅了一阵子。 工作之后再选择读研读博,还是选择了纺织类专业,选择了中国纺织大学,可惜此时的中国纺织大学已经改名叫东华大学了。正如纺织学院有位老师的博文中提到,被别人问起东华大学是哪个城市的哪所学校时,总要心虚的解释一下:就是以前的中国纺织大学,然后如释重负般嘘一口气。 时值科学网改版,把必填的个人资料补充了一下,其中有选项“研究机构 / 高校”,系统自动弹出可选学校,于是点了“上海”,弹出“华东大学”,理所当然般就点了,接着又选了“院系”,当然勾选了“纺织学院”。或许是因为供选院系都是东华大学的院系,心里还感觉一阵熟悉的温暖 ---- 毕竟现在是放寒假在家了,所以想也没想就选了“华东大学”。这一切都填好之后,回到个人资料的页面再核对时,突然发现是“华东大学”而不是我们的“东华大学”!心里莫名地觉得有点堵。这里面固然有科学网系统管理输入时的疏忽,但若是“中国纺织大学”,也会被输错么?还记得 2008 年奥运会火炬在东华大学传递的时候,条幅上也印的是“华东大学”。身为东华大学的一员,“尴尬”这个词来形容我的心境似乎仍勉为其难。 亲爱的,我将以什么样的心情来面对你,我的东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446 次阅读|8 个评论
有感于‘武汉科技学院’改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热度 1 bohong 2010-4-20 22:44
关于武汉科技学院改名武汉纺织大学的新闻,是目前高校改名中比较重要的事情了。虽然现在对改校名,大家都颇有微辞。但是这个校名改得实在是太好了。 《科学时报》发文,对此表示疑问。并发文 适应国家经济转型非得改校名吗 (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4/230783.shtm)。对此,我真不敢苟同。恢复校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一步,这是应该的。更何况,贴近国家经济转型和重大战略需求,作出适时调整,也是每个业内人士的心声。武汉科技学院做到了,这是有魄力的举措。徐卫林副校长,曾是我的师弟,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跻身于院士水平之列,将是吾等同辈中可以最先上院士之人。武汉科技学院在纺织整个层面的项目运作和研究水平上,确实有过人之处。武汉科技学院改名武汉纺织大学,简称纺大,将又成为纺织的一座重镇。 反观东华大学,历史上讲,老的一辈,被西北纺院占了上风。姚老师在整个纺织面上的水平,确实是老一辈纺织教授中最高的。知识面最广、研究最精深,成为院士是当之无愧的。现在,年轻的一辈,徐卫林教授将具有绝对优势。有时候想想,我们的纺织学科讲起来有很大优势,但是真正具有高能量密度、具有冲击穿透力的成果真不多。老师们的单打独斗,形不成团队气候,也是有历史原因,同时现在也值得好好反思,唉,文人相轻何时了。学院内的内讧,不同研究组间的相互拆台,这种内耗害死人。沿袭几十年的风气,真的要荡涤尘埃,脱胎换骨换新颜。 现在纺织学院也在进行学科方向的梳理和教学基层组织的重组,当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会有本位主义的不同意见。但是教授们若能真的以大局为重,以学科的发展为先导,应该是能形成新的增长点。可是,我们可爱的教授们啊,都比温总理还忙啊!开起学院工作的会议,教授们漫不经心、电话不断。从去年下半年的学科规划撰写、到中国纺织工程科技规划的参编,很少有人愿意真正当作一件事来参与。我卷入其中,体会太深。为各自的项目经费奔忙,为各自的小日子奔波,为所谓的论文专利忙碌,可是忙碌到最后的结果呢?真正具有冲击力的成果,少之又少。几十位教授的冲击力,与徐教授一人相比,还要逊色得多。这就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邱夷平教授担任院长以来,纺织学院的风气为之一新。几乎可以说,现在要领导纺织学院发展和纺织学科梳理,没有邱教授这样具有高度和视野的人是不行的。可一些老同志,一些新同志,总是吹毛求疵、觉得这样那样的不满。这就是现状。真是能想还在纺织学院,为学科的发展、为纺织学院的发展,多奉献一点时间。学院是大家的学院,同舟共济,共创辉煌,讲起来都懂。一到实际中,就是麻将文化,而不是桥牌文化。什么时候,纺织学院能成为亮剑中的独立团,大家在教学科研中的冲劲,都象一群恶狠狠的野狼(亮剑中李云龙语)? 东华大学的发展,当然要有多科性,当然要搞综合性,但是特色更重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最重要。学校固然要有自己一贯以来的发展方向,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孙中山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还不算过时吧。 现在国家对纺织的重视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人名币升值压力对纺织科技发展和产业链整合提出更高的要求,东华大学还在搞所谓的事实上的去纺织化,真不知道怎么想?好像碰到纺织两字,就觉得丢人,就不是高科技,就不符合上海的那种在漂亮洁净实验室穿白大褂的时髦样?我们就是纺织,我们就是老土。没有农民的老土,我们吃什么?没有纺织的老土,我们穿什么? 值此武汉纺织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更名即将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之际,向武汉纺织大学表示衷心祝贺。祝全体纺大的师生员工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回过来,东华大学还在等什么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389 次阅读|4 个评论
东华大学校名的尴尬
bohong 2010-4-4 12:22
3月30日,去北京参加教育部的一个项目答辩。答辩临开始,我把项目申请书给评审专家,供答辩时翻阅。可是一个专家的问题,把本来还踌躇满志的我一下子打击得没有底气,东华大学是哪一个大学? 这种问题,我出去到很多地方、给很多人解释了不知道多少遍,答案就是就是原来的中国纺织大学。人家就说哦,本来挺好的,为什么改啊? 关于改校名造成无形资产流失的问题,历史自有公论。跟很多人讲起,从1985年由华东纺织工学院改成中国纺织大学,到1999年9月为止的14年时间里,中纺大名气渐起;可是自1999年9月由中国纺织大学改成东华大学至今11年时间,很多人不知东华大学为何物,只知道东华美钻、东华会计事务所等名字。改校名当时的原因是纺织行业不景气,招不到学生。至于改成东华大学,是因为现在的本部在解放前是光华大学旧址,解放后光华大学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皮就给1951年给新成立的华东纺织工学院了。又说是根据故宫的东华门来的,岂不知东华门-俗称鬼门:清朝皇帝死后梓宫由东华门出入,因送殡迎灵都由东华门出进,所以东华门俗称鬼门(见百度搜索:http://www.hudong.com/wiki/%E4%B8%9C%E5%8D%8E%E9%97%A8)。起名字时还侵犯了台湾东华大学的校名权,人家没有与我们一般见识、没有起诉我们,就已经大恩大德了。至于台湾东华大学是什么样档次的学校,网上搜索一下就知道了。人家还懒得理会我们。惨啊。当校领导们还自以为是地东华大学长、东华大学短时,每一个心里对学校发展有责任心的老师,真是感到无地自容。反正每次在交往中,讲到东华大学四个字,心里总是很惭愧。还不自觉地在上课时讲到纺大这个名字。 不要说纺织这个行业的问题,或者是纺织这个学科的问题,只是说一个稍微具有战略眼光的人都清楚,纺织的梯度转移在未来的一个世纪基本不可能。不要拿英国的纺织转移问题来说事,要知道纺织是需要产业底蕴来支撑发展的。 我只想说:凡是每一个对学校的历史有了解、对学校的发展有责任感的人,都不会无视东华大学校名的尴尬现状;每一个对学校的发展无所谓的人,对东华大学校名也就根本无所谓,过一天算一天,校名关老子鸟事!让东、南、西、北华大学校长们一起开会乐吧,哈哈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597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的纺织
bohong 2009-12-31 15:13
现代纺织工业发端于英国,目前兴盛于中国。 今后中国的纺织会象它在英国的情况一样,慢慢转移到其他更不发达的国家吗? 很多媒体宣传上有肯定的回答。其实真正对这一行业有深入理解、对中国国情有深刻了解的人,都会清醒地知道:纺织工业将会在中国长久扎根并持续发展。 纺织工业链很长:从纺织品设计、纤维原料、纤维集合体成型、染整后加工、成衣制造、品牌运作、销售等系列环节,是一个集成的产业链。这里还不包括产业用纺织品和家纺产品,同时涉及很多精密、高速的纺织加工装备。 这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了中国出口创汇的近75%,支撑了国家高技术的发展,支撑了众多人口的穿衣和家纺装饰。我国没有哪个行业的影响力有纺织工业这样强大、持久、深入人心。 中国发达了吗?似乎是财大气粗了,但人均GDP在世界排位百位以后的严峻现实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还很穷。想穷则思变,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下子发展高科技。可是,等我们也能发展芯片、生物等高科技时,也不成为高科技了。而且买来的所谓高科技,实际上不是真正的高科技,咱们的江总不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真正的高科技是花再多钱也买不来的。于是说: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做好把纺织业移出的准备了吗?移出后,庞大的穿衣问题谁来解决?买!外汇哪里来,靠我国的航空航天业?信息产业?汽车产业?金融业?还是制药业?别逗了,咱们的奶粉世界都出名了。更何况,庞大的劳动力如何消化?难道都去造飞机?政府的最大职能就是让公民安居乐业,如果连份工作都没有,如何安居乐业? 非洲做好准备接受我国的纺织工业了吗?别搞笑了,1967年援助的坦赞铁路理论预计是4年后移交给非洲人管理,可到现在非洲人还要依靠我们来管理。让他们来经营一个纺织企业,三天后纺织厂就要砸锭。现在我国在这些国家的纺织企业,无非是借他们的优惠政策和出口贸易优惠。 印度准备接收咱们的纺织?试想这种实现不抵抗运动、只会夸夸其谈、写写软件的国家,能搞象样的纺织产业链?难道把纺织厂的螺丝钉、技术工人都从中国空运过去? 不是我是纺织行业的,就说自恋于纺织的话。事实就是:纺织业将在中国长期地欣欣向荣。去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就会明白纺织工业是怎样的规模和作用。 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说这样的话,不是给行外人士听,而是给我们行业的有些妄自菲薄的领导听,不要再把手里的金饭碗当作垃圾桶。在这么具有优势的行业里,还要说一些去纺织化的话题,真是那句俗话:吃饱了撑得慌。现在的社会,那是money talks.真不知道还有哪个行业象纺织这样具有暴利?一套西装的成本多少?放在上海的恒隆广场又要买多少?就像女士的LV包一样,成本是多少?在Louis Vuitton的专卖店价格又是多少? 纺织工业的利润,如果能真正实现完整产业链掌握在中国的话,那么可能仅次于2009年的中国上海房地产业了。 希望:2010年东华大学能恢复原来中国纺织大学的校名。 特以此记。 祝关心我博客的网友们: 新年愉快!虎虎生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77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