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气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同样是气球,为何你如此优秀——看看科学家们玩儿的气球是什么样子?
spins 2019-6-24 10:14
气球作为儿童玩具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旅游景点附近贩卖气球玩具随处可见。 玩具气球(图片来源:http://tieba.baidu.com/p/6139525060) 稍微进阶版的就是利用气球能飞上天的原理载物。看过迪士尼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的观众都对这个画面印象深刻,主人公老爷爷用一大堆玩具气球绑住自己的房子,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飞屋环游记》剧照(图片来源https://item.jd.com/26654983774.html) 这样的飞天耗费气球有点多,实现起来比较麻烦。 实际上,用一个不太大的热气球就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 “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每当听到这句歌词,都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土耳其“浪漫”一下,感受乘坐热气球飞行的魅力。 “浪漫的土耳其”的热气球(图片来源:veer图库) 以上我们介绍的都是普通人对气球的玩法。那科学家又是怎么“玩”气球的呢? 科学家们怎么玩气球? 科学家常玩的一种气球叫做 系留气球 。相比于娱乐,系留气球更注重科学作用,在科学考察,环境监测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系留气球 ,顾名思义,就是指气球的下端有一根缆绳栓系着。乍一看,这不就是放风筝嘛。特别是最近出现的大型风筝还真有向充气型发展的趋势,不过它们不是像气球一样填充氦气或者氢气,而是填充空气。 大型充气风筝(图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 src=11×tamp=1560260944amp;ver=1662amp;signature=Zhi4GIxz1yzpCdypVnX-Ipsd1ggFtPNuwbL-LZJlbC*kvb9JSqz-p4KS5AQd9HxwTmMtDzEy6x5tFwUi07-AnUDZ3n7fACRwjqrSM38K3uIPfnmgZB4eYSDq8aLgoqXYamp;new=1) 大型充气风筝 有同学可能会问,我们平时玩的玩具气球也有一根绳子拴着,那它们属于系留气球吗?其实,当我们用手牵着气球的绳子的时候,可以 勉强称其为系留气球 ;一旦我们松开了手,气球飞向天空,那就成了自由气球。 当我们牵着玩具气球的绳子时它是系留气球(图片来源:veer图库) 当我们放开玩具气球的绳子时它就是自由气球(图片来源:veer图库) 造型不一样,作用大不同 当然,这只是为了解释名字方便。科学家玩的系留气球,它下面系着的缆绳不仅仅起到拽着气球的作用, 其实它是一根很有技术含量的缆绳。 这根缆绳除了含有承受拉力的纤维,还有电缆和光纤,分别起到供电和通信的作用。为了达到气球升空的要求,在满足受力、输电和光纤通信需求的前提下,还要做到重量尽可能轻。 这根缆绳学名叫做 光电复合缆 。有了它,系留气球上的设备就可以通过系缆输送电,实现地面电源供电,这样设备就几乎不受能源的限制,可以发挥它最大的优势:长时间定点定高驻空。 光电复合缆结构 (图片来源:http://shop.ebdoor.com/Shops/3530739/Products/38045131.aspx)(形式跟上图这个类似,但是上图是地面用的光电复合缆,不需要考虑减重) 这个气球升到了7003米,创造了世界纪录! 2019年5月9日起,我国自主研制的“极目一号”系留气球在西藏第二大湖纳木错开展了多次高空观测。6月1日早上5点40分,系留气球上升到海拔6761米,顺利完成了第7次高空观测。这次系留气球高空观测任务,平均升空海拔近6800米,其中在5月23日凌晨6点01分, “极目一号“创造了同类系留气球高空科学观测的世界纪录,上升到7003米。 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首席科学家姚檀栋这样介绍此次高空观测创造的世界纪录: “‘极目一号’系留气球能够上到7千米,去测大气中的 水汽稳定同位素 ,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在青藏高原的观测则有着更特殊的意义。” “这个地区是西风和季风相互作用的地区,而纳木错地区又是西风和季风相互作用的一个转换地区。之前我们对于整个亚洲水塔(“亚洲水塔”指的是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世界第三极,有众多的高山山脉,分布着除南北极之外最大的冰川群,滋润了数量众多的河流和湖泊。)的水汽来源,对季风和西风起多大作用,都不是很清楚。通过将系留气球至少上升到7千米观测出的大气中水汽稳定同位素值,我们 发现这种水汽的输送是从东南方向来的。这实际上超出传统上我们对印度季风输送高度的认识 ,在科学上肯定是新的发现。” 系留气球在纳木错地区进行科考(图片来源: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浮空器研发中心 张泰华摄影) 系留气球最适合用于高原高空气象观测 系留气球给青藏科考带来的技术突破是显而易见的。 之前,在高原地区的垂直剖面气象观测一直是一个难题。科考队员冒着严重高原反应的风险,使用牦牛将科研仪器驮到高原不同的高度进行观测,这种方法受山地地形所限,所获取的数据无论是时间和空间上都比较分散。 而且使用 “肩扛牛驼” 的方法,即使将仪器设备带到较高海拔地点,仍然无法消除地表影响,以至于无法获得相关海拔高度水汽同位素和黑炭等大气成分的真实含量和变化,地面非接触测量设备的 测量误差 远远超出了相关组分的变化幅度。据说,牦牛到了海拔6500米,再往高处就“打死也不走了”! 牦牛表示:这个锅我不背……(图片来源:veer图库) 同是高空观察,系留气球行,直升机为啥不行? 系留气球本次主要用于垂直剖面气象观测,即在同一地点不同高度分别驻留一段时间,采集气象参数,分析气象参数在该点不同高度的变化趋势。 对于这类任务,理论上我们也可以使用直升机进行观测。但是目前可以使用的高原型直升机表现最好的是军用直18,最大极限升限为9000m。但如果要在青藏 高原地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必须搭载超过100公斤的科学仪器,而且要长时间定点悬停采集数据,这对直升机来说要求就太高了。 直18(AC313军用版)(图片来源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0202/c1011-26493171.html,2015-2-2.) 直升机飞行高度有限和它特殊的飞行方式有关,主要依靠桨叶在发动机的工作带动下旋转向下压缩空气而获得升力。当产生的升力大于直升机总重时,直升机就可以成功起飞。而 高原地区海拔高, 空气稀薄,此时直升机桨叶向下压缩空气时的效率将会下降, 直升机飞行性能自然也明显下降。 不使用直升机进行科考观测,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直升机的工作方式对周围气流产生了较大的扰动,这样就会干扰到气象数据的采集。而 使用系留气球观测,本身没有发动机之类的动力,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特别适合高空垂直剖面气象参数观测的任务。 系留气球和船一样会“停泊” 系留气球是依靠浮力升空的,载重要求越高,升空高度越高,系留气球的体积就越大。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有一个疑问:这么大个气球会不会被风吹跑? 答案是当然不会! 除了主系缆有很高的安全系数外,系留气球系统的地面锚泊设施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大型船舶的船锚(图片来源:veer图库) 锚泊 这个词是从船舶专业的锚泊一词发展过来的。系留气球锚泊设施的主要作用也和船舶上的锚泊设施类似,虽然形式上有所区别,但是两者作用一致,都是起稳定固定作用的。 前者是为了固定气球球体不被风吹跑,后者是为了稳定固定船体;前者的系缆长度可以通过主绞盘收放,后者锚链的长度可以根据水深需要收放调节。 系留气球有两个状态,系留状态和锚泊状态。 系留状态 可以看作是它的 工作状态 ,气球只被主系缆拽着,停留在需要的高度,这个时候气球上的仪器设备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系留状态的系留气球(图片来源: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浮空器研发中心屈维摄影) 而 锚泊状态 可以视为 待机状态 ,气球收回到锚泊平台上,由头部的鼻锥和两侧系索三点共同约束,这时气球处于一个抗风能力更好的状态,此时气球上的科学仪器会关机,仅留有球体压力控制的设备正常工作。 系留气球处于锚泊状态(头部鼻锥和两侧系索,共三点约束) (图片来源: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浮空器研发中心祝榕辰摄影) 而且锚泊设施上有一个 回转平台 ,可以由球体带动自由转动,使流线型气球的头部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这样气球所受的风阻相对最小。 (图片来源: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浮空器研发中心屈维摄影) 所以,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操作人员就会将系留气球置于锚泊状态以保证球体的安全。 本次纳木错试验,是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的系留气球第6次在青藏高原地区进行科考作业。未来,我国将完成系统的 “极目”观测 ,实现对第三极生态、环境、资源、灾害等过程的大范围、多尺度、系统化、常态化监测,为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数据。 下一步,科考队将利用系留气球继续到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进行观测,并有望挑战更高的升空高度。 参考文献: 人民网军事频道.国产直-18直升机首次飞越珠峰 飞行高度达9000米 . http:// military.people.com.cn/ n/2015/0202/c1011-26493171.html,2015-2-2 . 黄宛宁, 栗颖思, 周书宇, et al. 现代浮空器军事应用 . 科技导报, 2017(15):22-29. 新华社.7003米!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留浮空器破高度纪录 . http:// 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 /vh512/share/6153393,2019-5-23 .
个人分类: 浮空器|8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谷歌是如何一步步玩票做气球的
热度 6 spins 2016-4-2 17:48
谷歌的LOON项目志在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环状连接网络,为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2013年谷歌首次对外公布此项目,时至今日,已初具规模,与多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 LOON 最早的测试始于 2011 年,使用了一个气象气球及现成的最基本的无线电发射装置。 团队后来开始制作非常大的气球以期能够携带足够的设备保证20km高空与地面的通信连接,这是他们最初较大的“信天翁”版本的雏形;后来他们又制作了141英尺长的“鹰”版。为了保证头顶始终有气球提供联网,他们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可以大规模制造这种气球,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设计了最后的“夜莺”版本,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设计。 现在他们揭秘了相关的档案,从最原始的气球到最新的批量设计,看看他们在开发气球的过程中是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的。 代号翼龙,这些气球绝对是该项目中恐龙级的选手了,仅仅是从网上买来的气象乳胶球,带着设备一直往上飞,直到爆炸,然后借助一个小降落伞把设备带回地面。但是它们的滞空时间也足以完成原理验证。 这些测试验证了气球驱动互联网的可行性,但是团队很清楚气象气球不是长久之策,因为它们并不是用来长期在平流层飞行的。于是,这些气球狂热爱好者开始静下心来扪心自问:“如果我们想做驱动整个世界气球互联网络,应该制作哪种气球呢?” 于是他们创造了“信天翁”:手工将12片聚氨酯薄膜缝制起来,制作每个气球花费了团队超过12小时的时间,但最后确实物超所值,信天翁飞得更高更久,给团队大量的机会来测试早期的联网设备。 白头翁是他们早期的一次“太阳气球”的尝试,他们希望制造一种能够理论上可以自己呆在空中的气球,白天内部的气体加热,密度降低,高度上升,晚上高度下降,每次太阳升起,浮力能够恢复到开始的水平,气球恢复到正常高度。从原理上讲,这个主意还不错,但是大批量地制造这种形状的气球显然是不现实的。 白头翁不但造着麻烦,发放时还需要特别的技巧。上图是发放团队在加利福尼亚中央山谷中发放白头翁时,遇到大风吹着气球在山谷里翻滚。( 这种形式的气球,浮空君的同事给起了个形象的名字,糖三角 ) 一个漫长而又阳光明媚的午后,LOON团队突然觉得设计一个正圆球会不会很有意思。这个闪闪发光的圆球从未发放过,但是它为LOON团队的气球设计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为了更长的飞行时间,团队开始着手设计超压气球。当气球内部的压力逐渐超过外面的压力时,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恒定的高度。对于超压球来说,球形显然比有锐角的形状更有利于压力均匀分布,避免应力集中。于是这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激发了LOON团队最早的设计长航时飞行气球的灵感。 经过几次失败之后,LOON团队确信已经做出了一个可行的超压气球方案,这个气球大到足够支撑LOON的信号传输设备。问题是,他们没有找到任何一种合适的材料或者制造方法去做出一个足够结实的球体去承受如此大的压力。但是团队的想法首先是证明这种设计的可行性。于是,使用早期气球原型的一些边角料,制造了猎鹰,一个127英尺长的硬化聚脂薄膜制成的圆柱体,比两条保龄球道还要长。 猎鹰2号跟猎鹰1号的设计一样,但是采用了透明的聚酯薄膜,具有更好的焊接强度。得益于焊接强度的增加,猎鹰2号成为他们第一个超压浮空器,它被成功放上了天空并飞了12天,有很多人误以为在美国的肯塔基州看到了UFO。 Hawk版本长度达到了141英尺,远超猎鹰的长度。Hawk增加了副气囊的设计,可以用来控制高度,往副气囊内打空气,总重就会增加,高度就会下降,反之高度就上升,可以通过高度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平流层风向。确定了这一操作气球的关键因素之后,他们开始寻找可以帮助他们大规模设计和制造气球的合作伙伴。 LOON团队与Raven aerostar合作制造了朱鹮版本,后者是气球设计和制造领域的专家。与Raven aerostar合作后终于可以制造足够多的气球进行缩比测试,采用的南瓜造型也比圆柱设计结实的多,但是后来并不是一帆风顺,最开始在新西兰进行的初步试验表明,续航时间只有5天。但是时至今日,随着设计和制造流程的不断改进,他们已经能够批量生产续航天数100天以上的气球,其中最长记录为187天。 在努力提高飞行时间的同时,团队也在持续改善信号传输技术。他们需要更小更灵活的平台,可以快速下降并回收,来反复测试他们的设备。Raven aerostar给他们提供了更小尺寸的茶隼版本零压气球,很好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测试任务。在2014年项目正式公布一周年之际,他们使用茶隼气球完成了在巴西的设备到设备之间LTE通信测试。 根据LOON团队未来的需求,加上了全功能的信号传输设备,电源和操纵阀等设备,重量超出了 朱鹮 的载荷能力上限。Raven aerostar又给他们提供了百灵鸟版本,这是他们设计的最大的气球版本了。百灵鸟增加了30%的载荷能力,我们可以充分测试飞行导航,供电和信号系统。 同时,气球制造团队致力于开发一个生产流程,可以持续制造合格的超压气球,他们引进了缺陷检测系统可以自动检测膜片上最小的漏洞和缺陷。灰背隼首先采用了这个制造流程,大约只有百灵鸟一半的尺寸,但是获得了与后者一样的升力,更重要的是,达到了续航100天的目标。 时至今日的夜莺版本是LOON团队和Raven aerostar团队共同智慧的结晶,集合了以前版本的所有优点,可以携带全功能的LTE测试设备,气球之间通信设备,连接地面基站的设备,而且可以批量生产。虽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一想到夜莺将给农村和边远地区带来持续不断地互联网接入,团队成员个个感到欢欣鼓舞。 到了夜莺版本,LOON气球算是基本定型了,而且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来看看谷歌给其研发里程中的气球版本起的名字吧(飞鸟集)。 1、探空气球 :翼手龙 pterodactyl 2、信天翁 Albatross 3、白头翁 Grackle 4、 正圆球,没发放,无代号 5、 猎鹰-A Falcon—a 6、猎鹰V2 Falcon version 2 7、老鹰 Hawk 8、 朱鹭 Ibis 9、 茶隼 Kestrel 10、百灵鸟 Lark 11、 灰背隼 Merlin 12、夜鹰 Nighthawk 首先,谷歌认为探空气球不是自己设计的,所以起的代号翼手龙只是代表这个序列里面的古董级选手,起名字并不符合字母表顺序。这里面有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白头翁首字母是G,怎么能在猎鹰前面呢?会不会是谷歌自己搞错了?后面的一系列确实是按照字母表挨个来的,H,I,K,L,M,N。 看了LOON气球的研发里程,也许你的第一感觉是为谷歌的钻研精神所叹服,一开始谷歌确实是从零开始搞研发的,从信天翁到老鹰,我们可以看出来,很遗憾,这些版本的气球水平还是很低的,可以不夸张地说是业余水平,但是到了朱鹭版本开始,剧情逆转了,直接上超压南瓜球这么高大上的技术了。什么原因呢? Raven aerostar 团队参与了气球的设计。 这Raven aerostar团队来头可大了,在浮空界可以算是如雷贯耳吧。 该公司除了向CSBF(大名鼎鼎的 哥伦比亚气球中心 )提供大尺寸的科研用高空气球外,还向各界用户提供数百至一千五百立方米,载荷数公斤的小型探空球和零压气球。高空气球是该公司的主要航天类产品,其他种类的产品包括体育热气球、军事充气目标、降落伞、系留气球、广告气球、防护服等。该公司及其母公司Raven 还参与研制 NASA的ULDB气球 。 自从 aerostar团队参与LOON项目后,可谓进展神速,夜鹰版本的平均续航时间大幅度提高,据说在100天以上。看来专业的事情还是要让专业的人来做,在全球合作的背景下,你不需要亲手做项目中的每一样零件,提出你的需求就可以了,毫不夸张地说,谷歌一开始走了不少弯路,早点找Aerostar就不会这么曲折! 也许您有着与谷歌一样的情怀,也许您也心怀伟大的梦想,只是需要一个类似LOON气球一样的平台, 不用远赴米国找aerostar合作, 点击 阅读原文 ,在国内你就可以找到同样成熟的合作伙伴 ,赶快行动吧,我们是专业的。 浮空器 公众号ID:AOELTA 阅读原文
个人分类: 浮空器|6209 次阅读|17 个评论
NASA最具雄心的气球项目——ULDB
热度 8 spins 2016-3-3 23:02
缘起 美国国家航天局( NASA )在空间领域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凭借各类空间飞行器不断支撑着各类空间任务的实施。 1986 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使得大量任务被迫停滞。意识到航天飞机的局限性,在高空气球方面经验丰富的 NASA 随即提出在极地进行长时间气球飞行的长航时气球( LDB , Long Duration Balloon )计划,以部分替代航天器开展任务,并逐步形成规模,一些原本无望实现的任务得以再次执行。然而只在极地进行长时间飞行并不能满足更多任务的要求,开展中低纬度的长时间气球飞行已是必然,而且对于一些任务来说,气球的飞行时长还是太短,这也是气球相比卫星的主要弱势之一。于是 NASA 在 1997 年提出了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超长航时气球( ULDB , Ultra Long Duration Balloon )。 惊人的目标 ULDB 计划全面采用超压气球,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气球飞行高度 33,500 米,有效载荷 1,600 千克,飞行时长达到 100 天以上。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平流层卫星。整个气球平台将在亚轨道空间长时间运行,在这个空间内作为卫星和航天器的替代平台,满足长时间科学实验的要求,推动科学的发展,同时作为通讯、导航和观测平台也将产生巨大的应用价值。 NASA 早期制作的 ULDB 所用超压气球概念图 这个目标可以说是保留了接近传统零压气球的最大升限和载重能力,同时又要将飞行时长大大延长,可以说几乎是“mission impossible”。对于小型超压气球来说,设计和制造上都相对要简单一些,比如法国 10 米量级的正球形超压气球,在大气探测任务中经常可以达到百天量级的飞行,然而其载荷其实只有公斤量级。而在这之前,对于搭载上吨级载荷的气球,数天的飞行基本上已经是极限,除非利用极昼相对稳定的环境才能将飞行时间延长。 这个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后来居然又被 NASA 提高,达到 2,270 千克有效载荷。因为随着计划的推进, NASA 认为未来可能搭载的科学载荷的重量会进一步增加。这也导致气球的体积从原来已经很大的 42 万立方米增加至 53 万立方米。这也难怪 ULDB 项目曾被评为 NASA 最疯狂的计划之一。 ULDB 气球的发放 扎实的成果 这个原本曾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计划扎扎实实地推进至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008 年底 NASA 在南极发放的编号 591NT 的 ULDB 气球,借助极昼优势,一举完成了长达 54 天的超长航时飞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飞行还是由于南极极昼结束,所有地面人员需要撤离,考虑到载荷的回收,才人为中止了飞行。也就是说这只气球的飞行时间原本可能会更长。从 NASA 公布的数据看, 591NT 的飞行简直可以说是完美,唯一不足的就是飞行地点在南极而不是中低纬度地区。 NASA 随后逐步将试验地点向中纬度转移,并在 2015 年 3 月从新西兰发放编号 662NT 的 ULDB 气球并完成了 32 天的飞行,横跨南美,绕过非洲,并最终在澳大利亚降落,差一点就接近环球飞行。 NASA 称这次飞行是最严格的一次超压气球飞行,是该量级超压气球的首次中纬度长时间飞行,意义重大。 平飞状态的 591NT 591NT 的飞行轨迹(绕南极三周) 发放中的 662NT 662NT 的飞行轨迹 光明的前景 尽管还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目标,但 NASA 的 ULDB 超压气球项目仍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超压气球项目,除了已经取得的大量成果和数据,其高空气球的能力也随着 ULDB 项目的发展而扩展。现在,在 NASA 的发放日程中, ULDB 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也许不久的将来, ULDB 就将实现其预定目标并开始大量投入实用,最终成为 NASA 气球项目中最重要的一员。相信 NASA 也绝不会止步于此,一定会提出更加疯狂的计划。 及时 掌握浮空器行业最新资讯,请关注 浮空器 公众号 。 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 浮空器 字体,进入公众号即可关注,或长按下图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进入公众号关注。
个人分类: 浮空器|8875 次阅读|14 个评论
来自金星的浮空器:VEGA
spins 2016-3-2 21:29
最近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邀请Invisible Creature制作了一系列太空旅行海报,一共发布了10张海报,这里精选了4张,依次是金星,火星,木星,土卫六泰坦星。 这些远离地球的星球很难到达,但是它们就在那里。 闪亮的金星 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因此作为全天中最亮的行星金星也称作维纳斯(Venus)。金星的天文符号就是女性的标志:♀,也有人形象地将这个符号比喻为“维纳斯的梳妆镜”。现在,飞船、探测器的发明允许我们能够奢侈地在太阳系中选择时间和地点逐步去研究这些宇宙的通道。 最亲近的朋友——火星 这是人类探测器目前去的最多的地外行星。海报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过去和不远的将来NASA为探索红色星球的所作出的努力和计划。 木星的极光 由于木星有着比地球更强的磁场,所以木星上的极光比地球上的极光强百倍。 当然选择木星这张也是因为上面有很多炫彩夺目的气球。 土卫六泰坦星 土卫六泰坦星有着液态甲烷和乙烷的海洋和湖泊。这是太阳系唯一一个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因此被高度怀疑有生命体的存在,科学家也推测大气中的甲烷可能是生命体的基础。土卫六可以被视为一个时光机器,有助我们了解地球最初期的情况,揭开地球生物如何诞生之谜。当然,浓厚的大气加上相当低的表面重力令登陆和起飞更容易。 大家都知道,浮空器是依靠自身浮力漂浮于大气中的,以此类推,火星、金星、土卫六等行星都有大气层的包围,那么浮空器是不是也可以运行于这些行星呢?没错,科学与工程的一大简单之处就在于:只要满足了一定的原理和条件,这个事件就可以发生,尽管看上去是多么不可思议。真是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具体有多离奇,就看你的脑洞能开多大了。借用墨菲定律的积极解释,有可能实现的想法,就一定会有人去实现,区别只是实现的早晚。 然而科学家们并没有让我们等太久。早在1957年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之后,就有人提出行星气球的概念,即漂浮在其他具有大气层的行星上的气球,研究报告发表于某个与气球相关的科学会议上。1963年,美国的气球制造公司Raven在一个技术报告中公布了一篇关于金星和火星气球的详细回顾报告。随后在1964年于美国举行的科学气球探测研讨会上,发表了三篇关于火星气球论文。此外,1967年,NASA准备了一篇讨论金星气球可行性的详细研究报告。 与在地球上使用的气球不同,行星气球通过飞船运送到目标星球上,气球的充气和飞行完全自动控制执行。气球的设计要在目标星球的大气性质、气球漂浮高度以及气球的规模与承载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概念有了,剩下的就是把它实现了。 然而,又经过许多年之后行星气球才得以真正实现,也就是1985年前苏联与法国合作的VEGA计划中的两个气球:Vega1和Vega2。这项探测计划由两国的航天局,即前苏联IKI与法国CNES合作开展,通过航天器将气球带入进行大气后,气球自行充气展开并在金星大气中随气流飘飞,其间收集探测数据。VEGA气球外形为正球形,直径3.54米,自重12.5kg,携带氦气2kg,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基底上包覆聚四氟乙烯薄膜。气球飞行高度53km,充气展开后球体内外压差约2kPa。本次探测任务中,VEGA气球飞行时长约两天,飞行距离约9000km。最终气球在进入金星的白天区域后升温爆裂,任务结束。 VEGA1 和 VEGA2 探测金星的模拟图 博物馆中的 VEGA 气球模型 VEGA计划将基于浮空器的行星探测活动推向了一个高峰,但是和许多其他空间探测任务一样,也仅是昙花一现,其后三十年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人类并没能再将浮空器送离地球。但是人类行星探测的热度并未降低,比如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就正在进行火星探测气球的研究,近年来关于行星气球、飞艇甚至“潜艇”的报道也层出不穷。相信不久的将来,人类就能再次返回地外行星大气中遨游,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NASA 正在研制的火星探测气球 及时 掌握浮空器行业最新资讯,学习浮空器相关知识,请关注 浮空器 公众号 。
个人分类: 浮空器|4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少年不可欺》想到的19岁的那次高空拍摄地球
timonsh1 2014-12-1 10:13
最近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少年不可欺》着实把优酷和陌陌的脸皮给扒的不 剩 一点点了。事情最后还没有个公论,暂且就不谈这其中的是是非非了。看完这篇文章,撸主也是思绪纷飞,回想起同样是在十九岁那年( 2009年4月20日),撸主和小伙伴们也发射了一个气球,也成功拍摄了地球。下面就来回顾一下五年前的那次拍摄。 首先来讲一下利用气球到高空拍摄地球的一些常识。首先是气球,这个气球当然不是一般我们在迪士尼乐园买的那种,而是气象气球。主要的材料撸主也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摸上去有点像橡胶。这样的气球所能承受的内外压力差是一定了,当气球到达一定高空的时候,气球的表面张力已经无法承受内外的压力差的时候,气球就会自动爆裂,从而达到回收试验设备的目的。当然为了保证实验设备的完好和安全,还要再安装一个小型的降落伞和 GPS定位仪以便于回收。撸主和小伙伴们所用的气球能够达到110000英尺也就是将近33km的高空。 首先是制作承载实验设备的容器。我们利用隔热泡沫和铝制制作了一个四方的盒子,如图所示。因为这次试验的目的是记录温度和拍摄地球,所以小盒子里面放着的是照相机和温度计。当然还有控制电路板。盒子上的小洞就是留给照相机镜头的口子。 第二步是制作控制电路板。其实这个电路板很简单,主要要完成三个功能,第一是每隔 10秒钟拍一张照片;第二是每隔5秒钟记录一次温度数据;第三是为GPS定位仪提供电源。电路板上还接上了一个FlashDrive用于储存数据。如图所示。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整合试验箱,然后放入极低温的环境中测试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学校有冰川研究所,撸主在所里帮着干了些流体力学的活,所以就借用了一下低温设备测试一下。为了模拟高空环境,我们设定了零下 40度的低温。同时打开了照相机等一切设备,以便测试仪器是否能正常工作。 半个小时后将设备拿出来,发现 Flash Drive中的照片储存正常,温度计也正常的采集数据。同时GPS也向电脑实时(每隔2秒)发送着数据。好了,既然测试结果完美,那接下来就要选一天发射了。 不得不说撸主选的这天实在是糟糕,虽然没什么风也不下雨,但是是个阴天,云层比较厚,会对拍摄造成一点麻烦。不过组员和撸主实在找不出更好的日子了,毕竟这个就是个业余的活动,平时还有好多课业,凑个周末一起也不容易。 好了,发射当天,组员们都一大早的来到了发射场(听上去好高级,其实就是学校旁边的足球场)。其中两个组员开车送来了事先买好的氦气,另外一人带了块帆布和木头架子。 接下来就是给气球充气啦,撸主作为组长就指挥一下了,顺便拍拍照。顺便说下,实验的小盒子早就已经连在气球下面了。 好啦,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放飞!。。。。。。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兴奋,因为是这样的(如下图)。。。。。。完全没有人群高声欢呼,同事热泪盈眶互相拥抱。 接下来,我们就都急匆匆的进了车子,在电脑上追踪 GPS信号。因为气球飞的很快,估计不过一会儿就会到达指定高度并且爆掉,所以我们也不能停歇,得马上去追回落下来的实验设备。经过将近50分钟的等待,撸主发现GPS信号已经不改变了,那说明设备已经落在地面上了(同时也说明,设备没有很倒霉的落在河里。。。。。。)。于是撸主和小伙伴们就急匆匆的驱车赶往。经过4个小时候的车程,我们在密苏里州的一处人迹罕至的农场里找到了设备。不得不说,这里正是人迹罕至啊,只有农场主一家人的房子,方圆好几里都看不到第二户人家,同时这里早就没有柏油或者水泥路了,全是砂石路,最后一段只能靠步行。不得不吐槽一下美帝人民真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通过和农场主的一番交涉,大哥终于明白了我们的来意,虽然他一脸疑惑不解的样子,但是还是很友好的允许我们进入农场去找设备。终于在经过了一堆堆的牛粪过后,我们看到了饱经风霜的设备,这次倒是有点激动了。 为了纪念这次才成功了一半的发射,撸主和小伙伴拍了张照片(各位自己寻找撸主吧) 在回家的路上,还发生了一起车祸,是撸主不对,撸主认错。撸主是车队的最后一辆车,我们要超过一辆大卡车,前面三辆都超过了,撸主以为自己也能超过的,谁知撸主刚把车头拐出去就看到对面车道驶来一辆轿车。对方为了躲避撸主,冲入了路旁的草坪,同时。。。。。。翻了四个滚。。。。。。车主是个大妈,哆哆嗦嗦的从车里爬了出来,完全没有受伤,只是被吓的不行(马自达 6是款好车)。接下来警方和医护人员的处理,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撸主全责。。。。。 好了,撇去车祸不讲,这次发射是成功的,接下来就看照片啦!!!!可惜已经是五年前的实验了,撸主电脑里只有两张最成功的照片各位欣赏下吧 好了实验就到此结束了。这是一次胜利的拍摄,一次团结的拍摄,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探索的实践。撸主摸了摸肚子上的赘肉,回想起 19岁那年夕阳下的奔跑,不尽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3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氦气球工作原理(转载)
jiangyongcheng 2013-5-15 09:21
氦气球有一些妙不可言的特性!如果您在马戏场或者集市上购买一个氦气球,那您可以握着它的绳子,然后它会一直漂在上方。如果您松开绳子,它就会飞走,直到您再也看不见为止。 如果您想知道它为何会飞走,请继续往下阅读。在本文中,我们将带您全面了解氦这一物质! 大部分人对漂浮在水中的东西都习以为常,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实际上,人本身也可以浮在水中,因此可以直接体验在水中漂浮的感觉。物体在水中漂浮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在空气中的情况,因此我们从了解水中的漂浮开始。 例如,取一个容积为一升的塑料苏打瓶,倒空其中的软饮料,然后把盖子盖好(这样就有一瓶密封的空气)。用绳索绑住瓶子,就像绑气球一样,然后带着瓶子潜入游泳池的底部。由于瓶子中充满空气,您可以想象到它会极易浮到水面。您可以带着瓶子坐在池底然后抓住绳子,瓶子就会像空气中的氦气球一样漂浮。如果您松开绳子,瓶子会很快浮到水面。 苏打瓶“气球”在水中上浮的原因在于:水是液体,一升的瓶子置换了一升这种液体。瓶子连同瓶中的空气最多重约 28.4 克 ( 1 升 的空气重约 1 克 ,而瓶子本身也很轻),但它们所置换的 1 升 水重约 1,000 克 。由于瓶子和其中的空气比它们所置换的水轻,所以瓶子会漂浮。这就是浮力的原理。 氦气球也是根据相同的浮力原理工作。由绳索控制着的氦气球漂浮在“一池”空气中(当您站在游泳池底部的水中时,也就是站在可能有 3 米 深的“一池水”中,而在户外时,就相当于站在几公里深的“一池空气”的底部)。氦气球置换一定量的空气(正如空瓶子置换一定量的水一样)。只要氦加上气球的重量比它们所置换的空气轻,气球就可以在空中漂浮。 事实是氦比空气轻很多。尽管差别没有水和空气之间的那么大( 1 升 水重约 1,000 克 ,而 1 升空气重约 1 克 ),但仍然很明显。氦每升重约 0.1785 克 ,氮每升重约 1.2506 克 。由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中大约 80% 是氮,因此 1 升空气的重量接近 1.25 克 。 所以,如果您将 1 升 的苏打瓶装满氦,这个瓶子的重量就比装满空气的相同体积的瓶子轻大约 1 克 。这个差别好像不大——瓶子本身重量超过 1 克 ,所以它不会漂浮。但如果量比较大,空气与氦之间每升 1 克 的差别就能累积起来。这就是 软式飞艇 和气球通常都比较大的原因:它们需要置换大量的空气才能漂浮。 直径为 30 米 的气球可以举起近 1.5 万公斤 的重量!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出球形氦气球中氦的升举能力: 确定气球的体积。 球的体积为 4/3*pi*r3 ,其中 r 是气球的半径。因此需要先确定球的半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求半径的立方(乘半径本身两次: r*r*r ),再乘以 4/3 ,然后再乘以 Pi 。如果您用分米为单位测量气球,得出的气球体积单位就是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的氦可以举起约 1 克 重量,因此将气球的体积乘以 1 。 除以 202 ( 1 公斤 对应的克数)来确定它可以举起的公斤数。 例如,直径 20 分米的气球其半径为 10 分米。体积为 10*10*10*3.14*4/3=4,186 (立方分米)。然后 4,186 (立方分米) *1 (克 / 立方分米) =4,186 (克)。所以, 4,186 (克) /202 (克 / 公斤) =20.7 (公斤)的升举力。 氢气球曾一度非常流行,尽管现在已不多见。氢每升仅重 0.08988 克 ,但却高度易燃,一个很小的火花都可以引起巨大的爆炸。 那么,为何氦和氢比空气轻这么多呢?这是因为氦和氢 原子 比氮原子轻。它们所含的电子、质子和中子比氮原子的少,因此更轻(氢的原子量约为 1 ,氦为 4 ,氮为 14 )。对这些元素来说,相同量的原子占据的空间几乎相同。因此,构成气体的原子越轻,这种气体就越轻。 热气球又如何呢?它们的工作原理类似。如果加热气体,气体就会膨胀。对于热气球而言,气球内的气体膨胀时,多余的气体从气球底部挤出,这就意味着气球内的原子较少,也就是气球内的气体比气球外的气体轻。 升举力大小受气体的温度的影响。如果将气球内的气体加热到比外部气体温度高 38 摄氏度 ,那么气球内的气体就会比气球外面的轻大约 25 %。因此, 1 立方分米的空气在 0 摄氏度 时重约 1.24 克 ,而在 56 摄氏度 时 1 立方分米的热气重量会减少 25% ,也就是变为大约 0.94 克 ,相差约 0.3 克 。因此热气球必须要大很多,才能承受相同的重量,但由于热气比冷的气体轻,因此可以漂浮。 您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感受气体随温度变化产生的收缩量和膨胀量: 准备两个自封袋(大小为 3.8 升 ),然后对其吹气(可以先密封拉锁,然后在拉锁的一端打开一个小孔)。把两个袋子当作气球一样吹鼓起来,吹最后一口气时要保持压力并将其密封。要将袋子吹满,使得膨胀起来的袋子上的塑料绷紧。 然后将袋子放在桌上几分钟,以便冷却。您已经为其吹入 37 摄氏度 的气体,现在等它的温度降到室温。袋子在冷却过程中可能紧绷程度会略微降低(这很合理),这时多吹一口气使其再次紧绷。 随后将其中一个袋子在冰箱放 3 分钟,另一个留在桌上。当您将冰箱中的袋子取出时,它一定会缩小一些。缩小多少?大约 10% 到 15 %。它之所以会缩小,是因为较冷的气体比较热的气体密度大。将较冷的袋子与桌上的袋子进行比较,会发现较冷的袋子完全不紧绷了。 随着较冷的袋子变热,会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它再次紧绷并变回原来的大小! 您可以清楚地看到,热气体比冷气体占据的空间多。因此,热气体比冷气体轻,这就是热气球可以漂浮的原因! 如果您在气球中充入氦气,然后松手,气球会径直升上天空,直至爆破。气球爆破时,溢出的氦气并不会就此停住,而是会持续上升,流入太空。 因此,任何时候,大气中的氦都极为稀少。它们来自放射性衰变释放的阿尔法粒子(有关阿尔法衰变的详细信息,请参见核辐射揭秘)。在铀矿丰富的地方,天然气中常常会含有高浓度的氦(将近 7% )。这不难理解,因为是铀的衰变导致大量的阿尔法粒子被释放出来的,而地下天然气田往往充当了这些氦的密封容器。氦从天然气中低温提取出来,成为我们充入气球中的氦。
个人分类: 美国科研经历|3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刺破气球才不会爆炸
creator 2012-12-24 13:01
如何刺破气球才不会爆炸 小时候看过一个小问题,一个吹得鼓鼓的气球,用针去刺它,怎样才能使它不爆炸而慢慢的放气呢? 最近的一届经济工作会议,用到了“资产泡沫”一词,无论是房地产泡沫,还是投资泡沫,抑或经济总量,无非都是继承了优良吹气球的传统,一个大气球而已,是让它继续膨胀,还是要刺破,还是采取别的方式处理,从高层到屁民各有各的寻思。 这次经济会议的报告中有一些关键词:资产泡沫、投资过剩、宽松货币政策、房地产调控、贫富差距等。结合目前社会现实可以看到,这里有太多左右为难的事情,有些人可能认为左右为难是个坏事,不过对于那些不左不右的人来说,左右为难恰恰是平衡的好状态。既然生了周瑜,就应该生个诸葛亮,这才是历史的真实的趣味所在。 - 财产公示 财产公示问题,很多人都说过,问题是腐败深入骨髓,一公示你叫广大的腐败分子怎么活呢?难倒让所有的腐败分子继续上岗?哪不上岗全关起来也不可能。那么是走从小地方和基层逐步试点还是从上至下财产公示呢? 公示的方式:一步到位全部公示,从上到下都承受不起。所以只能一步一步的来。从高层开始,先前某会前即有人说可以 ** 公示,只要 *** 同意。问题是既然 *** 没说不同意,哪公示就是每个人的权力,既然其承认咱们法律赋予的权力,哪就应该可以自愿公示,而不是等同意。把 ** 放第一位还是法律放第一位就显而易见了。 从上到下的逐步公示有好处和坏处,好处是现有桌子上的人能做,而且可以长期稳定局势,坏处是刚下桌子的不好办,少说得等 2-3 年。不拉条幅、不摆花好办,反正下面的也不能把花搬回家,但是上不贪污找小姐,不代表下面也就跟着不想,所以难以推广开,且无法取得投票扎场子的法律上的支持,最多获得不能投票的名声,给点舆论压力。但是目前的手法是要防止舆论有压力,所以这条路也是有坏处的。 从下小村长公示,谁监管啊,几年科级干部才公示?又要几年局级干部再公示?说不清楚,但是可以定时间表,定时间表的好处是告诉那些腐败分子,自己赶紧漂白,另外一个好处是新来的不敢往里跳,因为不跳可能收获更大,因为更清洁。 最好的办法,请君入瓮,第一步在几个月或一年后让单位负责人公示(当然也不是强制,但是 ** 组织说原则上同意单位负责人自愿公示其家人的财产,谁支持自然提拔谁,这是在不改变组织控制的方式下的方法),但在公示前举行“民主换届选举“,比如局级的负责人,上提拔谁谁就得公示,想上的就公示了再上,不想上说自己没洗干净的,报告组织说等等再说,让贤于他人,美其名曰民主选举让贤他人。给予众多已腐败人员一个缓冲时间做自我卫生,给予清洁人员更多权力,同时满足屁民的清官梦。做样能做到组织不乱、蛀虫收敛、屁民被骗的完美结局。 其他方式试点,范围太小,效果太小,推广范围不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展,因为局部地震是小事,但大面积地震好比瘟疫爆发害人不浅。时间太久,即不起作用,屁民也就失去耐心,最终没啥好处可以留下,成了双输的局面。 + 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到底想干嘛呢?基础建设投资?房地产?内需?抑或户籍改革?经济会议给人的信号,在许多媒体的解读是,政府需要刺激内需,要继续保持基础建设的经济投资不变,但又不想继续吹大房产泡沫,所有为难,最后整出来个城镇化。投资过剩的领域太多,基础建设投资比重过大,房地产投入过猛,大家都知道,但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呢? 他们可能已经知道过剩不能长久,或者已经看到泡沫就要破灭,但是不能说,因为他们一说不支持或破了,拿到钱的承包商立马跑了,剩下一堆烂摊子和要工钱的民工,谁也撑不住。好比老曹但年管军粮和前面有梅林一样,为了防止军心涣散,不能在这个关头变卦,让吃饱了的将军都跑了,说说谎,即可稳住将军,也可稳住士兵,但是心里明白马上要断粮了,必须杀几个造谣偷吃的将军来谢众。所以城镇化建设这句话的理解可以是,我们的泡沫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出在这几个偷吃粮食的军官身上,杀一儆百。哪谁是偷吃的呢?疯狂借贷搞建设者,欠了了银行巨额债务的地方政府负责人。杀了老百姓高兴,债务危机可以稍微缩小一下,重要的是别产生新的蛀虫继续捅 ** 的篓子。 话锋一转,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提高农民收入,将人才和资金分散到广大的农村中去,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使农村更加现代化(城镇化),使大城市和小城镇均衡发展,缩减贫富差距。反过来问问我们自己,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政权稳定,靠什么了?别让贫富差距太大,因为中国人习惯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谁穷?农民穷。哪不提高农民收入还能怎么办?要扩大内需靠谁?靠人,靠什么人,人口数量多的人,因为人越多,吃得多,穿的多,需求越多。把钱全部集中在城镇的房子上是没用的。 低收入人群如此庞大,如何提高其收入呢?如何又能让他们不为了城市的房子把钱砸进去呢?房价要马上使劲降对他们来说没有户籍改革来的好,户籍改了,孩子上学就医才有着落,那个时候租房和买房才是一样的,不然买房始终比租房好,户籍制度不改,社会保障制度不改,那么我们的租售比就不会变,这个跟国外对比的谎言就不会被戳破。于是要提高他们收入,第一步就是要户籍改革。户籍改革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振兴服务业,因为那些想入城的人才会安定下来,寻求未来服务与发展,否则一个月 2000 的打工者面对 8000 的房价,想的就是赚点钱回老家。有了更多长远打算的租客,才能可能活跃城镇服务业。同时,自由的流动给了他们评估得失的可能,使得广大的农村有了更好的发展潜力,有了选择才会有思考,有创新,即使是死,如果不给你选择,你不会在乎用棺材还是骨灰盒,因为最终人会认命,但是如果给了你自由选择棺材和骨灰盒的样式,才会有棺材铺和骨灰盒的生意。人也是如此,户籍制度改变了,对房子的需求才会改变。有了农村教育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自建房,给大城市的方式松绑,才可能给消费松绑。 为什么给上面两个标题一个加号一个减号呢? 给谁加减,既得利益集团。城镇化建设是为了给他们注入继续游戏的信心,但游戏的规则其实已经悄悄改变,继续作弊者会被公示。 所谓的平衡也就来自于这个加减号,想让其变化时给予一定的舆论,但是背后的游戏规则则在悄悄的改变。 都知道人人腐败没法反腐,但是不要忘了 *** 的发展历史,他们善于玩偶像,玩典型。特别是一些新上桌子非常稳的人,游戏的手法也会更加稳。 待续。。。 文首答案,沾一块胶布在气球上,用针刺胶布的地方,气球就会慢慢放气不会爆炸。那么贴什么胶布?贴在了那个地方,各位看官应该明白了吧。
个人分类: 经济生活|1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气球抵挡洪水!
热度 4 BaoHaifei 2012-12-11 12:42
用气球抵挡洪水 ! 鲍海飞 编译释 2012-12-11 绝非痴人说梦,绝非异想天开!看看,已经有人在行动了! 飓风‘桑迪’来袭,纽约城里顿时乱作一团。最糟糕的是,飓风携带着大量的雨水一股脑地从通气孔和地铁入口处涌入地铁内。洪水越积越多,在地铁管道中越来越高,顺着管道就要将整个地铁淹没!眼看洪水就要冲入另外一个隧道,就在这时,在一个弯道处,随着几声沉闷的重击声,一个重达 900 公斤的高强度纤维纺织物从地铁的墙壁上跌落下来,然后它开始膨胀。就像一个巨大的气球一样迅速膨胀起来,只在十几秒内,就将整个直径为 5 米的地铁隧道封闭起来,洪水被严严实实地封闭在另一侧。这是一个虚拟的地铁中如何防止洪水等袭击的画面。但是真实的情况是,纽约的地铁在这次飓风的袭击中进入了不少水,而这样一个像气球一样的‘空气塞’用来抵挡洪水的装置也正在研究和实施中。 该‘空气塞’最新的充气实验是在大约三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该装置用来抵御真实地铁等管道中即将发生的灾难 - 比如恐怖袭击或者类似飓风‘桑迪’带来的暴雨袭击之类。在十月份的飓风‘桑迪’中,狂风携带将大量的雨水灌入到纽约地铁的系统中。‘该装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交通系统中的洪水,’美国家园安全科学与技术指导部的一位负责该项目的负责人说 (the goal is to provide flooding protection for transportation tunnels, the project for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 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rectorate) 。这个主意非常简单。不是用金属防水门或者其它昂贵的结构来重新给地铁管道安装,而是采用相对便宜的充气塞来抵挡洪水。但这要求充气塞必须要有足够高的强度、耐用,同时需要快速安装以及简单又安全的启动,这些都是该工程中的难题( The idea is a simple one: rather than retrofitting tunnels with metal floodgates or other expensive structures, use a relatively cheap inflatable plug to hold back foodwaters. But developing a plug that is strong ,durable,quick to install and foolproof to depoy is a difficult engineering task )。水很沉重,压力很大,因此,这不是简单填充一个气球来填满一个空间而已。这个‘空气塞’必须抵挡得住它后面的水的压力。该想法已经实施五年了,但是仍然需要几年时间来进行设计和实验。如果该方法可行,那么它将在全国的地铁系统中进行安装,每个造价 400 , 000 美元。 最初的工作是在 2007 年由西弗吉尼亚大学的 Ever J. Barbero 教授开始研究的,他专门从事如何将先进材料应用到工程中去,他受政府部门‘家园安全科技管理会官员的委托’,‘寻找一些不同寻常的方法来保证水下地铁系统,一旦在遭受如恐怖炸弹袭击破坏时,能够及时阻止大水的泛滥扩散( work on the pulg began in 2007, after EverJ.Barbero, a West Virginia Uni. Professor whose specialty is the use of advanced materials in engineering, was contacted by a Homesecurity official looking for unusualideas on ways to keep a subway system from flooding if an underwater tunnel were breached- by a terrorist bomb, for example )’。 据其中的一个博士回忆说,他们就是要在隧道中放置一个空气袋。到目前,整个项目已经大约花费了 8 百万美元。最初的实验采用的是一种叫做 Vectran 的单层材料做的气体塞,该材料是从液晶聚合物中纺丝获得的,具有高强度、质量轻等优异性能,但在 2010 年的一次加压试验中失败。而在 Delaware ,有一个专门制造高强度的类似宇航服柔软结构的叫 ILC Dover 的公司,研究人员利用包含纺织的 Vectran 条带来制造一种有三层结构的‘空气塞’。研究人员说:“这需要时间来计算出‘空气塞‘将如何应对这么大的压力来工作,同时研究人员也要花时间来理解一个地铁系统,其中有哪些限制因素”。地铁通道中到处都是油腻腻的、还有尘土和老鼠。“我们试验过,把 Vectran 条带放到隧道中去看老鼠是否啮噬,结果, Vectran 条带安全无恙。同时,还要考虑一些障碍物,比如,铁轨,带电的第三根铁轨,管道、安全道,所有这些都会在隧道壁和气体塞之间产生间隙,大部分这些障碍都可以通过改进一下隧道结构来帮助进行安装空气塞,当这个空气塞充满气的时候,它大约有十米长。” 因此,这样的空气塞就可以防止管道被破坏。飓风‘桑迪’表明洪水泛滥可能会以各种不同地方出现,比如从通风口,或者站台入口处等涌入。其中, Barbero ’ s 博士最初的主意是在一个轨道的车上安装这种空气塞子的装置,这样按照不同的需要就可以随时送到发生地。但被安全部门的官员给拒绝了。后来,他们还是采用了永久的安装方式:将空气塞折叠起来固定放到地铁墙上一个长长的装置内。一旦有信号触发,该装置将像降落伞背包一样打开,然后空气塞打开开始充气。至于涉及到降落伞似的结构,一定要正确折叠,如果折叠错了,就不能正常工作了。至于这个东西,就像汽车中的防撞气袋,你依赖于它,你也不想它,你可能从来不使用它,但是你需要它,它就放在那里,一旦需要,它就立即工作。 真是有趣,一个‘气球’也可以用在科研和工程中。工程和科研本来就是分不开的。科研中,丰富的想象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即使是稚嫩的想法也会在工程中有大用途,展现出事物之间自然完美的融合。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想法,又是一个多么实际的研究与工程案例!大道至简! 目前,我们国家也在大量修建地铁,看样子,类似这样的安全防护系统,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考虑研究家或者建设了! 资料源自:用气球抵挡洪水 !Holding back floods with balloons ,《 China Daily 》( Sunday,Dec,2,2012, 转载 New York Times )
个人分类: 科普|6189 次阅读|19 个评论
如果将一个气球绑在“蛟龙”号上,让其潜入海底,气球会爆掉么?
热度 4 firefive 2012-11-5 13:18
前些天在小木虫上看到有人提到这个问题,我只是将这个气球绑在“蛟龙”号上,呵呵。 看到这个问题的看官,如有时间可以分析一下,如果机会也可做个实验
个人分类: 生活|4124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丰富多彩的有趣好玩气球
Fangjinqin 2012-7-23 08:13
丰富多彩的有趣好玩气球 陈教授提供 Bloons.pps
个人分类: 风景名胜|2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氏微博】避孕套的另外用途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2-1-5 19:27
  很多童鞋小时候吹过避孕套当气球,其实,它比气球的质量更好。   在演技界,有时候需要血冒三尺的戏,也是用避孕套装上做成类血的液体,需要时猛地刺破,就会泼洒全身,据行内人说效果好极了。   小小避孕套,用得很奇妙。   避孕套为什么后来改名安全套呢?俺觉得,应该叫风险控制套更恰当些,简称风控套。
个人分类: 物论|3895 次阅读|26 个评论
[译转]美国海军开始通过气球和潜艇施放无人机
feiyou 2011-12-30 07:52
来源:http://spectrum.ieee.org/automaton/robotics/military-robots/navy-starts-delivering-drones-with-balloons-and-submarines 发射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本来是很直接的事情,除非需要故作神秘,而美军正开始寻求通过水下潜艇和高空气球的方式发射无人机。 无人机通过潜艇发射是超视距侦察的好方法,其发射过程却十分有趣。无人机体积较小,容易受损,因此不能直接从潜艇施放至大海。Raytheon很聪明的将无人机装入一个特制的容器,该容器形成了保护,使得它可以方便的从潜艇的任意一个垃圾排放口排出。容器慢慢的浮出海面,调整姿态,然后无人机弹射而出。该项目容器里面搭载的无人机是 AeroVironment's Switchblade,该无人机具有很小的尺寸和可折叠的翅膀。 一种更加夸张的方式是通过高空气球施放,该气球捆绑了一架中型无人机,这个无人机的机翼下面还捆绑了一些更小的无人机。The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将探空气球施放至60,000英尺,然后施放Tempest UA,其中又搭载了一对很小的CICADA (Close-In Covert Autonomous Disposable Aircraft)。 Tempest可以飞行30英里然后以滑翔机的形式部署CICADA,CICADA具有可以落在目标坐标的15英尺范围内的精度。每个CICADA可以搭载一种敏感器载荷,CICADA既便宜又可销毁,飞机的主骨架仅仅是一块普通的印刷的电路板。 参考:AeroVironment's Switchblade:http://www.avinc.com/uas/adc/switchblade/ http://www.engineeringtv.com/video/AeroVironment-Wasp-and-Switchbl 视频点击:AeroVironment Wasp and Switchblade UAS
4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气球定律与需求定律
wyjorange 2011-9-1 13:55
早上出门见小区门口中介挂牌显示房租价格又上涨了。 我以为,按照经济学的气球定律,北京限购政策降低购房需求必然会提高租房价格,正如气球一边被压而另一边会膨胀。 然而丫头认为,房价下降会吸引部分租房者买房,按需求定律,租房者数量下降应该导致租房价格下降。目前租金上涨只因存在购房到拿房尚存在一定滞后期。 但问题是,限购政策下的房价跌得有多慢,能吸引多少租房者?君不见当今北京租房大军川流不息,租房信息犹如办证牛皮癣铺天盖地。实际上,限购可能导致部分潜在购房者正回流至租房市场。此乃其一。 其二,按照张五常的说法,北京房价急跌三分之一经济会出现硬着陆,北京不会不懂得及时松手。出于经济政治上的考量,也不会肆意放手购房市场。 至少短期来看,二者叠加不足以挫动租房市场和价格的剧烈波动。 结果是,租房市场更加火热,水涨船高,租金上涨成为必然。 这样看来,限购令既不能有效遏制房价,同时却恶化了租房市场,受损的是更广大的北漂族(不是因为市场竞争受损,而是因政策干预而受损)——换来这样的效果,不知道在不在北京的估计之中? 成千上万租房一族们继续面对房租上涨的现实。
25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体积变化问和答
liwei999 2011-2-1 22:58
如何评价弹簧伸长后的体积变化? (118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30, 2011 05:36PM 问题在于这个计算是否可以看作与空气柱弹簧的变化等价?也就是说,是否可以通过探讨“弹簧力”的源泉,反推出来体积的变化呢?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问和答的匹配话题。 (1069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31, 2011 05:21PM 这是读书论坛上的一个题目,发帖人是个“白云千里万里”,一个马甲。但是不妨碍这个题目的成立。 引用: 问题 一个在常温下吹好的气球, 在炉子上加热, 体积增加, 还是减小? 哈哈, 答案绝对出乎意料. 如果看不出来提问者期待的答案,自然就会问条件 引用: 请给出气球材料和气体种类,加热到什么地步。 这样问,基本就是out了。 引用: 发帖者的答案是: 常识告诉你, 气球都是橡胶的. 常识告诉你,橡胶是随温度变硬的(不知道?) 你在用你的公式, 套进去看看结果. 答案是:体积基本不变的。 你如果回去用你家的炉子作试验, 由于传热的滞后, 其实气球是缩小的。 “答案绝对出乎意料”的说法在于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的说法是个常识,因此气球膨胀了是个似乎合理的推测。 “常识告诉你,橡胶是随温度变硬的”说法有些过分。因为常识显然应该是橡胶随温度变软。“变软”和弹性系数变大并不矛盾,因为橡胶弹性的根源不同于金属固体。 有个不大被人知道的橡胶特性是橡胶的弹性(系数)随温度升高变大。 因此气球在升温时有两个因素决定了气球的大小:1)气体的温度膨胀因子,2)气球在升温时收缩的因子。既然是“答案绝对出乎意料”,那么应该是因子2)是决定性的,气球要收缩就是答案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5853,75866#msg-75866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脚下的土地:地球?水球?气球?
pony1984621 2010-11-19 20:48
文 / 马志飞 2003 年 12 月 23 日 ,在我国重庆开县发生一起损失惨重的灾难,一处天然气井田发生井喷事故,事发时大量的有毒气体狂喷不止,最令人惊骇的是它居然能喷至 30 多米的高空!遗憾的是,这些气体富含 H 2 S 和 CO 2 ,结果造成当地 233 人罹难, 4000 多人受伤, 9 万多人受灾。很多人疑惑不解,究竟是什么力量这么强大,居然能将气体喷出近十层楼高? 广东省茂名市茂港区羊角镇爱群村,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村委会后面的一条长约一公里、宽约三百米、深达三十多米的深沟就一直不停地燃烧,不时还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到如今,这条沟已经持续燃烧了 30 多年。这是什么东西在燃烧呢?可燃物是哪里冒出来的? 我国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林区和新疆阿尔泰林区,常常出现一种森林火灾,可这种火灾不是人为造成的,有学者指出它的真正原因是有可燃气体聚积于林区腐殖层中发生白燃造成的。但,这种可燃气体是什么?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当火山爆发的时候,大量的气体以强劲的冲击力将岩浆、碎屑等直射云霄,声响震天,乱石穿空,遮天蔽日,我们还很疑惑,这些无穷无尽的气体从何而来? 众所周知,我们的地球是在 46 亿年前由一大团炽热的星际气体和尘埃凝结而成,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仿佛只是茫茫沙漠里的一粒沙,虽然渺小,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整体。有人说,地球应该称水球才对,因为在它的表面 71% 的地方都被水覆盖着,从太空看地球,它是一个蓝色的美丽星球。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现象开始逼迫人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地球了。 很早以前,科学家门就普遍认为未来科学的发展应该是先入地,后上天,然而,迄今为止人们依然对我们脚下的地球充满敬畏和迷茫,虽然人类在高科技的支持下可以飞到月球、飞到火星甚至飞越太阳系,但在地球母亲的面前始终显得非常渺小。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俄罗斯的科拉超深钻,深度也不过 12 公里,连地壳都没有穿透。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谁也无法确切的回答。现阶段,对地球内部组成的研究,仍然是依靠地球物理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或借助于理论计算进行推论。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杜乐天研究员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并非只有一个外层大气圈,其内部还有大量的高压气体,因此他形象地说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实心气球,并提出了地球五个气圈学说,即地球至少可有 5 个气圈,它们从内向外是:地核氢气圈、上地幔气圈、中地壳气圈、上地壳气圈、大气圈。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向外界排放着各种气体,猛烈者如火山爆发,轻缓者如山间温泉,就如同有生命的动物一样,地球也在呼吸。 森林,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地球之肺,它维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清除有毒有害气体的这一强大功能可以看作是地球呼吸的一个方面,但除此之外,还有更多不为我们所熟知的。有学者认为,地球还存在着氢呼吸,当地震发生时会出现氢气向大气中的明显排放,而且其浓度随着地震震源深度和能量级别的加大而加大。不仅如此,当地震孕育时,断层之间的相对摩擦运动还会产生大量的热,足以使断层两侧的岩石和土壤中的水份汽化,因此在气体释放的同时还伴随有热量的产生,根据这些气体异常和热异常,常常可以预报地震。如 1990 年 4 月 26 日发生在我国青海的 7.0 级地震,有关部门就根据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成功地进行了预报。 不仅如此, 地球向外排放的气体和热量升入高空之后,一旦与大气环流相互作用,还可影响气象。研究发现,这种地质与气象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如 2004 年 12 月 26 日,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9.3 级巨震, 2005 年 3 月 28 日 又发生 8.5 级地震。 3 个月后,我国长江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更有甚者,还有学者提出整个大陆漂移、山脉隆起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就是地球的排气作用。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我们科研工作必备的严谨态度,面对种种疑惑,仍然要怀疑前人理论的正确性,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究竟是地球、水球还是气球?地下深部是为固态、液态还是气态?期待科学家们继续深入探索转载自《科学24小时》2010年11期。
个人分类: 发表作品|5246 次阅读|2 个评论
17点幼儿园门前忙接娃, 商家赠气球吸引学英语
热度 1 黄安年 2010-4-15 18:00
17 点幼儿园门前忙接娃 , 商家赠气球吸引学英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5 日发布 下面的即时照片 5 幅 , 拍摄在天通苑东二区东方剑桥双语幼儿园门前 , 每当周一到周五下午 17 点前 , 门前云陆续集三四百家长前来接娃蛙回家 , 开汽车的、骑车的、推车的、步行的、打车来的一应俱全,以老人居多,年青父母较少。门卫一到下午 5 点雷打不动正点开门 , 绝少提前开门 , 有些老人以率先进门为荣,这个场面实在壮观。 这个场所也是难得商机,各种吸引幼儿智力的学校来此竞相散发广告,最有意思的是环球少儿英语天通苑分校出奇招吸引大批家长,他们免费发送气球,上面写着环球少儿英语天通苑分校 84847721 只要填写简单信息 , 即可获得带杆的充气气球一个 , 孩子们更是喜欢。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气球和留言
大毛忽洞 2010-1-1 01:10
纽约的2010许愿墙(Google照片) 巴西圣保罗的新年气球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3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