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阎连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阎连科的ABCD 苏子点评
热度 1 hailang0 2012-5-25 14:25
   李洱 / 文 A . 艾滋病   从 2004 年开始,每过一段时间,阎连科就要去一趟艾滋病村。有时候,他和一名医生一起去,有时候他自已去。在那里,他帮艾滋病人打井,发药,做心理疗法。后来他写了一部《丁庄梦》。《丁庄梦》出版以后,我以为他去的次数会少一些了,因为作品已经写完了嘛。不料,他还是经常去。年前,有一次我碰到他,发现他情绪很坏,原来他刚从艾滋病村回来。他每次回来,情绪都会坏上几天,因为他在村里结识的朋友又死了几个。他向我讲述村边已经连成了一片的坟。他这次去,是给村里的艾滋病孤儿发压岁钱的。有一段时间,他很认真地问朋友,要不要领养一个艾滋病孤儿?【 AIDS 俺一听就怕,大作家却屡次三番跑去采访,“经常去”得上瘾,——这也许就是孔子“仁者爱人”的人文啊! 】 B .挽歌 我还不认识阎连科的时候,就听到过一个故事。说是杂志社的编辑,有必要和阎连科保持良好的关系,因为他可以帮你救场。如果你已经编好的稿子,突然被枪毙了,一时间又没有别的稿子可用,你可以给阎连科打电话。你只管告诉他你需要的字数即可,他肯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质量可靠。后来我听他说过,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他 每天都可以写上一万字。【神啊!】 当然,他现在不行了,身体跟不上了,三天两头腰疼,头晕。现在,他就是腰不疼,头不晕,也没有哪个编辑敢指望他来救场了。为什么呢?【 我也要问! 】因为他的稿子也经常会被毙掉。最近几年,他是被毙稿次数最多的中国 作家 。【哦,原来就像最近《 阎连科 : 中国最缺敢说话的人 》中他自己说的,“这么多年我的 每本小说都充满争议 ”!】 C .吃饭 和阎连科在一起吃饭,是一件愉快的事。最重要的原因,是你不必担心自己买单。我和他住得很近,在一起吃饭甚多,十有八九是他买单。他总是抢着买单。【 这么慷慨的作家,我有机会也要见识一下!可惜,将来也不一定找得到,何况驻站了香港! 】他点了一桌子的菜,但他自己吃得很少,因为他要减肥。【 这样热心肠的好人啊,难得! 】如果是晚饭,通常他只喝一碗疙瘩汤,就是河南农民常喝的那种面糊糊,价格在 1 元到 5 元之间。也就是说,他点了一桌子的菜,基本上都是给你点的。【 哎呀,好客啊! 】如果你们没有吃完,他要打包带回去,给他的狗吃。【 真有趣!狗也享受大餐?看来阎连科请人吃饭,也同时请了他的宠物的客! 】他有京巴一只,大名哈里。阎连科每天都要遛狗,孤独的阎连科喜欢和狗说话。【 狗比人好。至少他不会背叛主人! 】有一年的春节前,哈里因为恋爱问题失踪半年,阎连科说,完了完了,彻底完了,这个年过不成了,过不成了呀。【 真是爱狗甚于过大年!胜于过生活了。 】 D .地道 在《坚硬如水》中,阎连科挖掘了一条地道,一条爱情、死亡和革命的地道。从事原型批评的人,或许能从民间故事中,找到这条地道的原型。诸如二郎救母的故事,宋徽宗与李师师的故事。但我想说的是,阎连科的小说,其实一直有一种“地道意识”,无论他是否铺设了一条地道:在那里,空间极度黑暗,死亡逐渐逼近,幸福充满着腐烂的气息,人们在瞬间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控制,进入了狂野、撒欢的境地。别人的狂欢在广场上进行,而阎连科的狂欢在地道里进行。所以,他激昂的反抗只对自己有毁灭性,他只是在内心深处爆发革命,他坚硬如水。【 阎连科的自我“毁灭”,自挖地道,将来一定会挖通一条直达斯德哥尔摩瑞典诺贝尔的金光大道!一位不再妥协, 声称“ 我在写作上不会再有‘妥协’这两个字了 ”,其创作不臻于“神实”比“现实主义”更高的文学境地,胡可得也?!】 ( 李洱,作家,现为《莽原》杂志副主编 ) 此文瞎评,深获我心,故不觉信口胡柴一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个人分类: |419 次阅读|2 个评论
《风雅颂》惹俗世 连科不是杨科
jlpemail 2008-6-27 07:37
近前,北京作家阎连科出版了长篇小说《风雅颂》。 从关雎、汉广到终风,小说每个章节都以《诗经》中的一首诗名为题,故事讲述清燕大学的 杨科副 教授因发现妻子与副校长的私情而被送进学校的附属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杨科被指派给病人们讲解《诗经》,竟得到大学里从未有过的礼遇病人们反响无比强烈,掌声雷动。杨科落荒而逃,回到耙耧山深处的老家寺村,县城的坐台小姐成了他最求知的学生、最热忱的知己。最后,他在一座古城的城墙上发现了一首首被孔子从《诗经》中删去的诗,杨科坐拥诗经古城,收纳各处不为世所容的专家、教授,一座世外桃源般的乌托邦就此诞生 北京大学 中 文系副 教授、评论 家邵燕 君 认为作者影射北京大学。( http://www.ddwenxue.com/html/wenxuezixun/20080623/332.htm )教授显然未能免俗,做的是主动对号入座的事情。 作者表示,主人公取名杨科,表明他不过是传达自身心灵自传的一个符号。作者将杨科安排在大学和笔下多次出现的耧耙山,希望描写知识分子回归精神家园而不得的尴尬心态。 《风雅颂》中有杨科大战沙尘暴、在大学 . 课堂讲解《诗经》不受欢迎却在精神病院获得 . 礼遇等情节,这是作者惯用的寓真实于荒诞的手法。 有读者《风雅颂》说:阎连科,你朝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光亮的脸上吐了一口恶痰,朝他们丑陋的裤裆狠命地踹了一脚。 阎连科 1958 年出生于河南嵩县, 1979 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丁庄梦》等,先后获国内外小说奖项 20 余次。现为北京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小说在 今年 4 月,文学刊物《西部华语文学》上首发。 附录:长江商报记者采访阎连科。 阎连科:连科我不是最好的小说家不是最好的小说家 www.changjiangtimes.com 2008-6-22 9:48:00 来源 : 长江商报 ◇对话 关于《风雅颂》 我没有诋毁知识份子 长江商报:你的新书《风雅颂》的读者定位是什么? 阎连科:说实话,我写作从来不考虑读者定位。我不为读者写作,不为政府写作,不为任何奖项写作,更不为金钱写作。我的作品只是对自己灵魂的诠释,我只为自己的内心世界写作。 长江商报:有网友质疑这本书诋毁了北京某高校,诋毁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你如何回应? 阎连科:这是件极其荒诞的事情。我没有诋毁任何高校,也没有诋毁知识分子。我写的大学只是我阎连科自己内心的大学,是我的大学和我的农村。这是一本精神自传,精神内核是自己的,故事却是虚构的。 长江商报:我的大学我的农村怎么理解? 阎连科:和很多人一样,他们理想中的大学和农村的样子可能和现实中的并不相同,甚至相距甚远。这种东西进入小说之后,就成为对现实的一种理解,也就是我书中的大学和农村的样子,任何对号入座的事情都太荒诞,比我的小说本身还要荒诞。 关于农村与城市 知识份子 是农民的另一种身份 长江商报:有人评价你在涉及都市题材写作时不如农村题材纯熟,你怎样看待这种评价? 阎连科:有一定道理。我们通常喜欢一个作家,会把他定位在一个坐标和一个轨道之上,当他脱离了这个既定的轨道和坐标,难免会失去一部分读者。但是,如果你能仔细地看完《风雅颂》,你会发现我写的并不是都市也不是学校,而是是从学校到乡村的一个回归。其实很多大学的教授的根都在乡村,他们离不开生养他的土地,知识分子是农民的另一种身份。 我希望这部小说与以往有些区别,不仅是在题材和结构上,也在思想上与以往有所不同。 关于评价 我的小说是野生小说 长江商报:毕竟在城市生活了近 30 年,你以后的小说会更多涉及都市题材么? 阎连科:会有涉及,但还是不会离开乡村和土地,其实这本书的根本也还是乡村。 长江商报:有人称你是荒诞现实主义大师、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你怎么看待这些评价? 阎连科:我最近的小说总会有新的命名。什么荒诞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其实每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准确。所以我说,不如就叫野生小说、民间小说更好一些。我书中的大学就是一个我意识中的野生大学、民间大学。 长江商报:你如何评价自己和自己的作品? 阎连科:我不是中国最好的小说家 , 我也写不出中国最好的作品。但是我要努力写出属于我个人的小说我的小说。你可以说它不好,但你不能说它没有个性。 关于其他作家 我们不如 80 后真诚 长江商报:怎么看待 80 后、 90 后这些年轻作家的崛起? 阎连科:首先是后生可畏,然后这件事很正常。不论大家相互怎么看,文人相轻也好,彼此欣赏也好,文学的接力棒还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这个世界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 从另一个意义上讲, 80 后可以做 70 后、 60 后、 50 后的榜样。他们的坦荡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值得我们学习。至少,我们这一代人在面对社会时,不如他们真诚。 长江商报:如何看待商业作家、文学明星? 阎连科:这本来就是多元化的世界,文学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商业作家、文学明星的出现很正常。我们说,有鲁迅就会有张爱玲和张恨水,这无可厚非。 本报记者  庞亚斌 采写 ◇背景 《风雅颂》: 阎连科的精神自传 阎连科新作《风雅颂》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 并在武汉上市。小说由于着力刻画了一群有着胆小、妥协等性格弱点的知识份子,又以北京某著名高校为人物活动背景,一经面世就引起轩然大波,被许多读者批评为诋毁了中国知识分子。 阎连科坚称该书是他的精神自传,只是书中的故事情节不是他的亲身经历。阎连科说,书中主人公清燕大学副教授杨科的性格中有他的影子投射。我不算知识分子,可我懦弱、浮夸、崇拜权力,很少承担,躲闪落下的灾难,逃避应承担的责任,甚至对生活中那些敢作敢为的嫖客和盗贼都怀有一份敬畏之心。我知道,和我熟悉的那些同行、朋友,还有那些博学的知识分子们相比,他们有的缺点我有,他们没有的缺点,我也有。从精神方面来讲,我的人生情境大致与杨科相仿。 ◇手记 阎连科的回家之路 曾读过阎连科于 1990 年代发表在《萌芽》的一个中篇,讲述了死去的军人如何被迎回家乡与另一个亡魂冥配的故事。他的文字深深感染了当时还是少年的我。然而,这次阅读阎连科的《风雅颂》,却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不断重复的设问句,层出不穷的诗经辞段,荒诞而悲凉的情节我在这世间闲余而无趣,像多余在路边的一棵草。主人公杨科不断逃离,最终只能独自一人去寻找更多被孔子删除的近乎虚无的《诗经》诗篇。 按照阎连科自己的说法,《风雅颂》是一部精神自传,是以回家为精神脉络,表现自己飘浮的、无处可归的内心。尽管这些年,我依靠写作在北京立住脚跟,建立家庭,说起来我还是个作家。但有时会忽然觉得,我的前半生过得如此没有意义。 30 年的奋斗,除了收获一身的疲惫和疾病,其余一无所获,只剩下那些招惹是非的文字,总感觉生活在一种不确定的漂浮中。这些年,他脑子里不断生出要离开北京、回老家打发余生的念头。 然而老家也并非是昔日的老家,故乡的面貌、人的精神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回家最终是要失败的。你可以有物质的家园,但却没有精神的家园,我们其实都是精神上的丧家之犬。书中的主人公杨科,完成了一次失败的回家,但他所做的,却是人类对家园的寻找。人类一代一代地延续,这条回家的路,便会一代一代地走下去。 本报记者  庞亚斌 采写
个人分类: 小说场|5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