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清史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史记》修订本让人更读不懂《史记》
冯用军 2013-11-13 23:06
——与《为了更多的人读懂史记》商榷 最新的一期《博览群书》到了,看到封面图片“史记”的材料,便顺手翻开了目录,其中看到一篇文章《为了更多的人读懂史记——写在史记修订本出版之时》,作者为XX(实在没听说过,so在此省略)。我素来有良好的阅读素养,也是长期阅读《读书》、《书屋》、《读者》、《中国哲学史》等的高端骨灰级素质读者,虽然偶尔也能从上述刊物上刊登的文章中读到一些常识性错误,包括错字、语法、标点等。但是这篇文章所透漏出来的一些信息,却是有误导读者之嫌、更有夸大《史记》修订本之嫌。 我们先不看全篇出现的一些标点、错字、语法问题,先忽略它们吧,就权当作者语文没学好。我说三点: 第一,鲁迅引文不对,缺乏基本的文史常识: p007鲁迅先生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始称《史记》。《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二,过分夸大其词,缺乏基本的世界史观: p007 出任总编纂的任继愈先生在讨论会上说,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字不断、历史不断、文化不断 p007 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惟一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 任老先生已经驾鹤西去,俗话说死无对证,说出这海口话有点不负责任啊 历史记录可不是只有只文片纸,还包括建筑、陵墓、碑刻、丹书铁劵等等 第三,写法先扬后贬,自以为超越前辈史家: 《史记》点校本,首席复点专家是顾颉刚,初点是贺次君,过录重点和编审是宋云彬,通读是聂崇岐,都是史学大家和史论专家;再看看所谓《史记》修订本,承担者不是鄙人孤陋寡闻,真是比老先生们差太多啦,南京师范大学赵生群团队,老中青三代,说白了就是p013原文“团队中有年轻的学者、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后面的点评我不说了以大家的智商、情商应该会明白和理解的 该书还拉上饶老先生、本家冯老先生,不知道是真认识呢,还是拉大旗作虎皮。另外还有一个戴逸,这老先生,我就不想点评了,网上负面新闻挺多,连学术败类( http://tieba.baidu.com/p/22765149 学术败类戴逸在“清”史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评估工作研讨会上)都用上了,不过倒是骗了不少国家经费,养活了一大帮子人( 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196696-1-1.html 王曾瑜先生的“学术骂街”),而且还涉嫌制造学术垃圾( http://book.sohu.com/20050704/n240142213.shtml “中国图书奖”获奖书被指为学术垃圾 )。。。 上述文章,我不点评,有意者自己去看 这样的导读类文章,不写也罢——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还是等有了足够的功夫和能力再来做《史记》修订本吧,学术界已经有很多学术垃圾,拜托别再找些无名之辈再来制造“《日子》、《月子》、《年子》”(村头厕所又没纸)...
个人分类: 《最文学》杂志|443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版:二十四史_(续)资治通鉴_清史稿.part21-part27
tangminqian 2013-9-19 19:13
二十四史_(续)资治通鉴_清史稿.part21-part27.rar 提示:解压缩时,须把PART01到PART27,共27个电子文档放在一起,同时选中,然后点击解压缩的指令,即可解压缩。
个人分类: 社会思想文化|2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版:二十四史_(续)资治通鉴_清史稿.part015-part20
tangminqian 2013-9-19 19:11
二十四史_(续)资治通鉴_清史稿.part15-part20.rar 提示:解压缩时,须把PART01到PART27,共27个电子文档放在一起,同时选中,然后点击解压缩的指令,即可解压缩。
个人分类: 社会思想文化|2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版:二十四史_(续)资治通鉴_清史稿.part08-part14
tangminqian 2013-9-19 19:06
二十四史_(续)资治通鉴_清史稿.part08-part14.rar 提示:解压缩时,须把PART01到PART27,共27个电子文档放在一起,同时选中,然后点击解压缩的指令,即可解压缩。
个人分类: 社会思想文化|2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版:二十四史_(续)资治通鉴_清史稿.part01-part07
tangminqian 2013-9-19 19:02
二十四史_(续)资治通鉴_清史稿.part01-part07.rar 提示:解压缩时,须把PART01到PART27,共27个电子文档放在一起,同时选中,然后点击解压缩的指令,即可解压缩。
个人分类: 社会思想文化|2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冬日的故宫印象(二):那些让国库空虚的宝贝
热度 3 qlms 2011-1-23 16:20
一直没有读过清史稿,对大清前期和中期的历史,更多的了解自然是那些野史和传说。 一直以为康熙--乾隆年间,是大清王朝最殷实的一段时期。 前些日子老妈来北京,陪着去故宫看了一下。当面对那些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的时候,导游如此解说道:乾隆皇帝爱好收集这些稀奇古怪的宝贝,所以当时全国投其爱好,每年各省都要进贡一些费时费力的珍宝到故宫来。长此以往,到乾隆末年的时候,国库已经相当空虚了。 难道说,乾隆皇帝喜欢珠宝的爱好埋下了大清走向衰落的种子? 不多说了,下面发几张那些稀世宝贝的图片。
个人分类: 镜头看世界|4185 次阅读|4 个评论
清史稿对实事求是的用法
yue 2011-1-6 20:00
清史稿对实事求是的用法 列传部分,实事求是 共 16 处 17 ,志 1 《 实事求是 斋经说》 摘要 1 ,崧蕃,列传二百三十五。咸丰五年举人凡兴作 实事求是 ,不惟其名。 2 ,孙葆田,列传二百六十六循吏四 同治十三年进士受古文法,治经, 实事求是 ,不薄宋儒。 3 ,王懋竑,列传二百六十七儒林一 康熙五十七年成进士,年已五十一。杜门著书,可谓 实事求是 矣。 4 ,成孺,孺於汉、宋两家, 实事求是 ,不为门户之见。 5 ,臧琳,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即有不合,亦不曲护其非。钱大昕校定其书,云: 实事求是 ,别白精审,而未尝轻诋前哲,斯真务实而不近名者。 14 方琦,列传二百七十三文苑三, 方琦学有本末,汲汲於古,述造无间岁时。治易郑注,诗鲁故,尔雅汉注,又习大戴礼记。其治淮南王书,力以推究经训,蒐采许注,拾补高诱。再三属草,矻矻十年, 实事求是 。 15 ,周学海 列传二百八十九艺术一,潜心医学,论脉尤详,著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引申旧说,参以实验,多心得之言。博览群籍, 实事求是 ,不取依讬附会。 16 顾观光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 1 崧蕃 ... 2 2 孙葆田 ... 3 3 王懋竑 ... 4 4 成孺 ... 6 5 臧琳 ... 7 6 钱塘 ... 7 7 戴震 ... 8 8 梦兰 ... 8 9 凌曙 ... 9 10 刘文淇 ... 10 11 锺文烝 ... 11 12 郑珍 ... 11 13 以周 ... 12 14 方琦 ... 13 15 周学海 ... 14 16 顾观光 ... 14 志 1 《 实事求是 斋经说》二卷。朱大韶 ... 16 《晚晴簃诗汇》 ... 17 1 崧蕃 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五 崧蕃,字锡侯,崧骏弟也。咸丰五年举人,初入赀为吏部郎中。光绪五年,京察一等,简四川盐茶道,屡署按察使,保荐卓异。十一年,授湖南按察使,迁四川布政使。十七年,擢贵州巡抚。广西寇陆亚漋煽乱西林,与贵州接壤,崧蕃遣将扼册亨要隘,边患遂平。调云南巡抚,擢云贵总督。检视防营缺额积弊,劾副将雷家春,并自请议处,革职留任。   二十六年,奏请陛见,值拳匪肇乱,命留京会办城防事。旋扈驾至太原,饬还本任。行次,调陕甘总督。於城南建立大学堂,分两斋,东斋考文,西斋讲武。而修濬宁夏七星渠,尤为民所利赖。宁郡堤工,创自乾隆时,鱼盐之利甲通省,后渐湮废。中卫县令王树棻素讲求水利,崧蕃檄令勘工,自七星渠上接白马通滩,流濬通深百八十馀里,灌田六万馀亩,磽确变为沃壤,逃亡复业。又以渠水分自黄河,势汹涌,春夏山水骤发,与黄流浑合,泥沙杂下,旋濬旋塞。乃仿古人暗洞激水法,凡傍山之渠,架油松成洞,覆以石板,山水流石上,而渠水潜行洞中。又度地势筑高堤,导山水使入黄河,并於渠口筑进水、退水两坝,使黄流曲折入渠,不致冲漫。工竣,数经暴水,卒不圮。设农务局,招垦荒地,如平罗、渭源诸县,先后报垦数百千亩。旧有机器局,渐次扩张。凡兴作 实事求是 ,不惟其名。三十一年,调闽浙总督,未上,以疾卒,追赠太子少保。子外务部主事豫敬,以员外郎补用。 2 孙葆田 列传二百六十六循吏四 ,字佩南,山东荣成人。同治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知县,铨授安徽宿松。勤政爱民,日坐堂皇,妻纺绩,室中萧然如寒士。调合肥,大学士李鸿章弟子之傔人横於乡,以逼债殴人死。葆田检验尸伤,观者数万人,恐县令为豪强迫胁验不实。葆田命仵作曰: 敢欺罔者论如律。 得致命状,人皆欢噪,谓包龙图复出,谳遂定。有御史劾葆田误入人死罪,诏巡抚陈彝按之,卒直原谳。葆田遂自免归,名闻天下。逾数年,安徽将清丈民田,巡抚福润疏调葆田主其事,辞不赴。贻书当事,言清丈病民,陈: 清赋之要,熟地报荒者,当宽其既往,限年垦复。平岁报灾者,当警其将来,分年带徵。弊自可除,无事纷扰。 时以为名言。   葆田故从武昌张裕钊受古文法,治经, 实事求是 ,不薄宋儒。历主山东、河南书院,学者奉为大师。巡抚张曜疏陈其学行,赐五品卿衔。中外大臣迭荐之,诏徵,不出。宣统元年,卒,年七十。 3 王懋竑 列传二百六十七儒林一 ,字子中,宝应人。少从叔父式丹学,刻励笃志,精研硃子之学,身体力行。康熙五十七年成进士,年已五十一。乞就教职,补安庆府学教授。雍正元年,以荐被召引见,授翰林院编修,在上书房行走。二年,以母忧去官,特赐内府白金为丧葬费。懋竑素善病,居丧毁瘠,服阕就职。旋以老病乞归,越十六年卒。   懋竑性恬淡,少尝谓友人曰: 老屋三间,破书万卷,平生志原足矣。 归里后,杜门著书。校定硃子年谱,大旨在辨为学次序,以攻姚江之说。又所著白田杂著八卷,於硃子文集、语类考订尤详。谓易本义前九图、筮仪皆后人依讬,非硃子所作,其略云: 硃子於易,有本义,有启蒙,与门人讲论甚详,而此九图曾无一语及之。九图之不合本义、启蒙者多矣,门人何以绝不致疑也?本义之叙画卦云: 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 初不参邵子说。至启蒙,则一本邵子。而邵子所传,止有先天方圆图。其伏羲八卦图、文王八卦图,则以经世演易图推而得之。同州王氏、汉上硃氏易,皆有此二图,启蒙因之。至硃子所自作横图六,则注大传及邵子语於下,而不敢题曰伏羲六十四卦图,其慎如此。今直云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是孰受而孰传之耶?乃云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邵氏止有先天一图,其八卦图后来所推,六横图硃子所作。以为皆出邵氏,是诬邵氏也。 又云: 邵氏得之李之才,李之才得之穆修,穆修得之希夷先生,此明道叙康节学问源流如此。汉上硃氏以先天图属之,已无所据。乃今移之四图,若希夷已有此四图也,是并诬希夷也。文王八卦,说卦明言之。本义以为未详,启蒙别为之说,而不以入於本义。至於 乾,天也,故称乎父 一节,本义以为揲蓍以求爻,启蒙以为 乾求於坤,坤求於乾 与 乾为首 两节,皆文王观於已成之卦,而推其未明之象,与本义不同。今乃以为文王八卦次序图,又孰受而孰传之耶?卦变图启蒙详之,盖一卦可变为六十四卦,彖传卦变,偶举十九卦以说尔。今图、卦皆不合,其非硃子之书明矣。 其说为宋、元儒者所未发。   又考证诸史,谓: 孟子七篇,所言齐王皆湣王,非宣王。孟子去齐,当在湣王十三四年。下距湣王之殁,更二十五六年,孟子必不及见。公孙丑两篇,称王不称谥,乃其元本,而梁惠王两篇称宣王,为后人所增。通鉴上增威王十年,下减湣王十年,盖迁就伐燕之岁也。 可谓 实事求是 矣。同邑与懋竑学硃子学者,有硃泽澐、乔仅。 4 成孺 列传二百六十七儒林一 ,原名蓉镜,字芙卿,宝应人。附生。性至孝,父殁,三日哭,气绝而复属者再。授经养母,岁歉,粗粝或弗继,母所御必精凿。事母垂六十年,起居饮食之节,有礼经所未尝言,而以积诚通之者。早邃经学,旁及象纬、舆地、声韵、字诂,靡不贯彻。於金石审定尤精确。久之,寝馈儒先诸书,益有所得。取紫阳日用自警诗,以 味真腴 颜其居,自号曰心巢。   孺於汉、宋两家, 实事求是 ,不为门户之见。尝曰: 为己,则治宋学真儒也,治汉学亦真儒;为人,则治汉学伪儒也,治宋学亦伪儒。 又曰: 义理,论语所谓识大是也:考证,识小是也:莫不有圣人之道焉。事父事君,识大也;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识小也:皆诗教所不废,然不可无本末轻重之差。 湖南学政硃逌然延主校经堂,孺立学程,设 博文 、 约礼 两斋,湘中士大夫争自兴於学。著有禹贡班义述三卷,据地志解禹贡,於今、古文之同异及郑注与班偶殊者,一一辨证。即有不合,亦不曲护其非。尚书历谱二卷,以殷历校殷、周历校周,从违以经为断。又考太初历即三统,为太初历谱一卷,春秋日南至谱一卷。又有切韵表五卷,二百有六表,分二呼而经以四等,纬以三十六母,审辨音声,不容出入。晚年著述,一以硃子为宗。所编我师录、困勉记、必自录、庸德录、东山政教录,又有国朝学案备忘录一卷,国朝师儒论略一卷,经义骈枝四卷,五经算术二卷,步算释例六卷,文录九卷。 5 臧琳 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字玉林,武进人。诸生。治经以汉注唐疏为主,教人先以尔雅、说文,曰: 不解字,何以读书?不通训诂,何以明经? 键户著述,世无知者。有尚书集解百二十卷,经义杂记三十卷。阎若璩称其深明两汉之学,钱大昕校定其书,云: 实事求是 ,别白精审,而未尝轻诋前哲,斯真务实而不近名者。 6 钱塘 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字学渊。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改教职,选江 宁府学 教授。塘少大昕七岁,相与共学,又与大昕弟大昭及弟坫相切磋,为 实事求是 之学,於声音文字、律吕推步尤有神解。著律吕古义六卷,据所得汉虑俿铜尺正荀勖以刘歆铜斛尺为周尺之非。谓周本八寸尺,不可以制律,律必用十寸尺,即昔人所云夏尺。周因夏、商,夏、商因唐、虞,古律当无异度。又史记三书释疑三卷,於律历天官家言皆究其原本,而以他书疏通证明之。律书 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徵九 数语,注家皆不能晓,小司马疑其数错。塘据淮南子、太玄经证之,始信其确。又著泮宫雅乐释律四卷,说文声系二十卷,淮南天文训补注三卷。其所作古文曰述古编凡四卷。卒,年五十六。 7 戴震 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 实事求是 ,不主一家。 8 梦兰 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 ,字古春,乌程人。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官湖北宜都县知县。梦兰博通诸经, 实事求是 ,尤邃於周官,成周礼学一书。分沟洫、畿封、邦国、都鄙、城郭、宫室、职官、禄田、贡赋、军旅、车乘、礼射、律度量衡十三门,取司马法、逸周书、管子、吕览、伏传、戴记诸古书参互考证,合之书、诗、礼记、三传、孟子,先儒所病其牴牾者,无不得其会通。为图若干,并取经、传文之与周官相发明者释於篇。他著有易、书、诗、孟子学,五省沟洫图说。其易学自序云: 自辑周礼学,於易象得井、比、师、讼、同人、大有若干卦,错综参伍,知易之为道,先王一切之治法於是乎在。 而孟子学,则又以疏证周官之故,汇其馀说以成帙者。其沟洫图说,卷不盈寸,凡南北形势、河道原委、历代沿革、众说异同,与夫沟遂经畛之体,广深寻尺之数,以及蓄水、止水、荡水、均水、舍水、泻水之事皆备。复证之周官,考究详覈。官湖北时,奉檄襄筑荆州堤工,上江堤埽工议及荆江论。沔阳水灾,复奉檄会勘,作水利说以谕沔民。原本经术,有裨实用,皆此类也。 9 凌曙 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 ,字晓楼,江都人。国子监生。曙好学根性,家贫,读四子书未毕,即去乡,杂作佣保,而绩学不倦。年二十为童子师,问所当治业於泾包世臣,世臣曰: 治经必守家法,专法一家,以立其基,则诸家渐通。 乃示以武进张惠言所辑四子书汉说数十事。曙乃稽典礼、考古训,为四书典故覈六卷,歙洪梧甚称之。既,治郑氏学,得要领;又从吴沈钦韩问疑义,益贯穿精审。后闻武进刘逢禄论何氏公羊春秋而好之。及入都,为仪徵阮元校辑经郛,尽见魏、晋以来诸家春秋说。深念春秋之义,存於公羊,而公羊之学,传自董子。董子春秋繁露,识礼义之宗,达经权之用。行仁为本,正名为先。测阴阳五行之变,明制礼作乐之原。体大思精,推见至隐,可谓善发微言大义者。然旨奥词赜,未易得其会通,浅尝之夫,横生訾议,经心圣符,不绝如线。乃博稽旁讨,承意仪志,梳其章,栉其句,为注十七卷。又病宋、元以来学者空言无补,惟 实事求是 ,庶几近之,而事之切实无过於礼,著公羊礼疏十一卷,公羊礼说一卷,公羊问答二卷。家居读礼,以丧服为人伦大经,后儒舛议,是非颇谬,作礼论百篇,引申郑义。阮元延曙入粤课诸子,曙书与元商榷,乃删合三十九篇为一卷。道光九年,卒,年五十五。 10 刘文淇 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 ,字孟瞻,仪徵人,嘉庆二十四年优贡生。父锡瑜,以医名世。文淇稍长,即研精古籍,贯串群经。於毛、郑、贾、孔之书及宋、元以来通经解谊,博览冥搜,折衷一是。尤肆力春秋左氏传,尝谓左氏之义,为杜注剥蚀巳久,其稍可观览者,皆系袭取旧说。爰辑左传旧注疏证一书,先取贾、服、 郑三 君之注,疏通证明。凡杜氏所排击者纠正之,所剿袭者表明之。其沿用韦氏国语注者,亦一一疏记。他如五经异义所载左氏说,皆本左氏先师;说文所引左传,亦是古文家说;汉书五行志所载刘子骏说。实左氏一家之学;经疏、史注、御览等书所引左传注不载姓名而与杜注异者,皆贾、服旧说。凡若此者,皆称为旧注,而加以疏证。其顾、惠补注及近人专释左氏之书,说有可采,咸与登列。末始下以己意,定其从违。上稽先秦诸子,下考唐以前史书,旁及杂家笔记、文集,皆取为证佐。期於 实事求是 ,俾左氏之大义炳然著明。草创四十年,长编已具,然后依次排比成书,为左氏旧注疏证。又谓: 左传义疏多袭刘光伯述议,隋经籍志及孝经疏,云述议者,述其义,疏议之。然则光伯本载旧疏,议其得失,其引旧疏,必当录其姓名。孔颖达左传疏序祗云据以为本,初非故袭其说。至永徽中诸臣详定,乃将旧注姓氏削去,袭为己语。 因细加剖析,成左传旧疏考正八卷。   又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知项羽曾都江都。核其时势,推见割据之述,成楚汉诸侯疆域志三卷。据左传、吴越春秋、水经注等书,谓唐、宋以前扬州地势南高北下,且东西两岸未设堤防,与今运河形势迥不相同,成扬州水道记四卷。又读书随笔二十卷,文集十卷,诗一卷。   文淇事亲纯孝,父年笃老,目眚,侍起居,朝夕扶掖,寒夜足冻,侍亲以温其足。舅氏凌曙极贫,遗孤毓瑞,文淇收育之。延同里方申为其师,并补诸生。申通虞氏易,皆其教也。卒,年六十有六。 11 锺文烝 ,字子勤,嘉善人。道光二十六年举人,候选知县。於学无所不通,而其全力尤在春秋。因沉潜反覆三十馀年,成穀梁经传补注二十四卷。其书网罗众家,折衷一是。其未经人道者,自比於梅鷟之辨伪书、陈第之谈古韵,略引其绪,以待后贤。文烝兼究宋、元诸儒书,书中若释禘祫、祖祢谥法以及心志不通、仁不胜道、以道受命等,皆能提要挈纲, 实事求是 。又著论语序详正一卷。卒,年六十。 12 郑珍 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 ,字子尹,遵义人。道光五年拔贡生。十七年举人,以大挑二等选荔波县训导。咸丰五年,叛苗犯荔波,知县蒋嘉穀病,珍率兵拒战,卒完其城。苗退,告归。同治二年,大学士祁俊藻荐於朝,特旨以知县分发江苏补用,卒不出。三年,卒,年五十九。   珍初受知於歙县程恩泽,乃益进求诸声音文字之原,与古宫室冠服之制。方是时,海内之士。崇尚考据,珍师承其说, 实事求是 ,不立异,不苟同。复从莫与俦游,益得与闻国朝六七钜儒宗旨。於经最深三礼,谓: 小学有三:曰形,曰声,曰义。形则三代文体之正,具在说文。若历代钟鼎款识及汗简、古文四声韵所收奇字,既不尽可识,亦多伪造,不合六书,不可以为常也。声则昆山顾氏音学五书,推证古音,信而有徵,昭若发蒙,诚百世不祧之祖。义则凡字书、韵书、训诂之书,浩如烟海,而欲通经训,莫详於段玉裁说文注,邵晋涵、郝懿行尔雅疏及王念孙广雅疏证。贯串博衍,超越前古,是皆小学全体大用。   其读礼经,恆苦乾、嘉以还积渐生弊,号宗高密,又多出新义,未见有胜,说愈繁而事愈芜。故言三礼,墨守司农,不敢苟有出入。至於诸经,率依古注为多。又以馀力旁通子史,类能提要钩玄。仪礼十七篇皆有发明,半未脱稿,所成仪礼私笺,仅有士昏、公食、大夫丧服、士丧四篇,凡八卷;而丧服一篇,反覆寻绎,用力尤深。又以周礼考工记轮舆,郑注精微,自贾疏以来,不得正解,说者日益支蔓,成轮舆私笺三卷。尤长说文之学,所著说文逸字二卷、附录一卷,说文新附考六卷,皆见称於时。他著有凫氏图说、深衣考、汗简笺正、说隶等书。又有巢经巢经说、诗钞、文钞,明鹿忠节公无欲斋诗注。 13 以周 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 ,本名元同,后改今名,以元同为字。同治九年优贡。旋举於乡,大挑以教职用,补分水县训导。以学臣奏加中书衔,以教授升用,旋选处州府教授,而年已七十,遂不就。以周笃守家学,以为三代下之经学,汉 郑 君、宋硃子为最。而汉学、宋学之流弊,乖离圣经,尚不合於郑、硃,何论孔、孟?有清讲学之风,倡自顾亭林。顾氏尝云: 经学即是理学。 乃体顾氏之训,上追孔、孟之遗言,於易、诗、春秋皆有著述,而三礼尤为宗主。所著礼书通故百卷,列五十目,古先王礼制备焉。又以孟子学孔子,由博反约,而未尝亲炙孔圣。其间有子思子,综七十子之前闻,承孔圣以启孟子,乃著子思子辑解七卷。而举子思所述夫子之教,必始於诗、书,而终於礼、乐,及所明仁义为利之说,谓其传授之大恉,是深信博文约礼之经学,为行义之正轨,而求孟子学孔圣之师承,以子思为枢轴。暮年多疾,因曰: 加我数年,子思子辑解成,斯无憾! 既,书成而疾瘥,更号哉生。江苏学政黄体芳建南菁讲舍於江阴,延之主讲。以周教以博文约礼、 实事求是 ,道高而不立门户。宗源瀚建辨志精舍於宁波,请以周定其名义规制,而专课经学,著录弟子千馀人。卒,年七十有二。 14 方琦 列传二百七十三文苑三, 字子珍。光绪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督学湖南。年四十,卒於京邸。方琦学有本末,汲汲於古,述造无间岁时。治易郑注,诗鲁故,尔雅汉注,又习大戴礼记。其治淮南王书,力以推究经训,蒐采许注,拾补高诱。再三属草,矻矻十年, 实事求是 。有淮南许注异同诂、 许 君年表、汉孳室文钞、骈文、诗词。 15 周学海 列传二百八十九艺术一, 字澂之,安徽建德人,总督馥子。光绪十八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官至浙江候补道。潜心医学,论脉尤详,著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引申旧说,参以实验,多心得之言。博览群籍, 实事求是 ,不取依讬附会。慕宋人之善悟,故於史堪、张元素、刘完素、滑寿及近世叶桂诸家书,皆有评注。自言於清一代名医,服膺张璐、叶桂两家。证治每取璐说,盖其学颇与相近。宦游江、淮间,时为人疗治,常病不异人,遇疑难,辄有奇效。刻古医书十二种,所据多宋、元旧椠藏家秘笈,校勘精审,世称善本云。 16 顾观光 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 ,字尚之,金山人。太学生,三试不售,遂无志科举,承世业为医。乡钱氏多藏书,恆假读之。博通经、传、史、子、百家,尤究极天文历算,因端竟委,能抉其所以然,而摘其不尽然。时复蹈瑕抵隙,蒐补其未备。如据周髀 笠以写天,青黄丹黑 之文及后文 凡为此图 云云,而悟篇中周径里数皆为绘图而设。天本浑员,以视法变为平员,则不得不以北极为心,而内外衡以次环之,皆为借象,而非真以平员测天也。   开元占经鲁历积年之算不合,因用演积术,推其上元庚子至开元二年岁积,知占经少三千六十年。又以占经颛顼历岁积考之史记秦始皇本纪,知其术虽起立春,而以小雪距朔之日为断。盖秦以十月为岁首,闰在岁终,故小雪必在十月,昔人未及言也。李尚之用何承天调日法考古历日法朔馀强弱不合者十六家,以为未能推算入微。爰别立术,以日法朔馀 ? 展转相减,以得强弱之数。但使日法在百万以上皆可求,惟朔馀过於强率者不可算耳。授时术以平定立三差求太阳盈缩,梅氏详说未明其故。读明志乃知即三色方程之法。谓凡两数升降有差,彼此递减,必得一齐同之数。引而伸之,即诸乘差,则八线、对数、小轮、橢员诸术,皆可共贯。读占经所载瞿昙悉达九执术,知回回、太西历法皆源於此。其所谓高月者即月孛,月藏者即月引数,日藏者即日引数,特称名不同,亦犹回历称岁实为宫日数,朔策为月分日数也。   其论婺源江氏冬至权度,推刘宋大明五年十一月乙酉冬至前以壬戌丁未二日景求太阳实经度,而后求两心差,乃专用壬戌。今用丁未求得两心差,適与江氏古大今小之说相反。盖偏取一端,其根误在高冲行太疾也。西法用实朔距纬求食甚两心实相距,术繁而得数未确。改以前后两设时求食甚实引径得两心实相距,不必更资实朔,较本法为简而密矣。   西人割圜,止知内容各等边之半为正弦,而不知外切各等边之半为正切。乃依六宗、三要、二简诸术,别立求外切各等边之正切法,以补其缺。杜德美求员周术,用员内容六边形起算,巧而降位稍迟,谓内容十等边之一边,即理分中末线之大分,距周较近。且十边形之边与周同数,不过递进一位,而大分与全分相减即得小分,则连比例各率,可以较数取之。入算尤简易,可用弧度入算,不用弧背真数。然犹虑其难记,仍不能无藉於表,因又合两法用之,则术愈简,而弧线、直线相求之理始尽。钱塘项氏割圜捷术,止有弦矢求馀线术,以为可通之割、切二线,因补其术。西人求对数,以正数屡次开方,对数屡次折半,立术繁重。李氏探原以尖锥发其覆,捷矣,而布算术犹繁。且所得者皆前后两数之较,可以造表而不可径求。戴氏简法及西人数学启蒙,又有新术,而未穷其理。乃变通以求二至九之八对数,因任意设数,立六术以御之,得数皆合。复立还原四术,并推衍为和较相求八术,为自来言对数者所未有也。又谓对数之用,莫便于八线,而西人未言其立表之根,因冥思力索,仍用诸乘方差,迎刃而解,尤晚岁造微之诣也。其它凡近时新译西术,如代数、微分、诸重学,皆有所纠正,类此。   所著曰算賸初、续编凡二卷。曰九数存古,依九章分为九卷,而以堆垛、大衍、四元、旁要、重差、夕桀、割圜、弧矢诸术附焉,皆采古书而分门隶之。曰九数外录,则隐括四术为对数、割圜、八线、平三角、弧三角各等面体、员锥三曲线、静重学、动重学、流质重学、天重学,凡记十篇。曰六历通考,则据占经所纪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积年而加以考证。曰九执历解,曰回回历解,皆就原法疏通证明之。曰推步简法,曰新历推步简法,曰五星简法,则就原术改度为百分,省迂回而归简易,盖於学 实事求是 ,无门户异同之见,故析理甚精,而谈算为最云。其友人韩应陛,亦以表章算书显。 志 1 《 实事求是 斋经说》二卷。朱大韶 《晚晴簃诗汇》 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选 汪廷珍 汪廷珍,字玉粲,号瑟庵,江苏山阳人。乾隆己酉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赠太子太师。谥文端。有《 实事求是 斋诗文集》。 《晚晴簃诗汇》 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选卷一百七 《晚晴簃诗汇》 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选卷卷一百七十六 叶在琦   叶在琦,字肖韩,号稚愔,闽县人。光绪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官御史。有《稚愔诗钞》。 盘江铁索桥复成寄安义蒋镇军炳堂   潜蛟生角隘潭穴,击水飞行越危岊。浮槎木石互撞扌必,严隒冲波半偏裂。长虹战衄失首尾,波落江心见丛铁。二三残絙远可数,窸窣犹鸣阴雨节。江流入夏悍且深,朅来一苇愁行人。蹑空讵有鞭石手,駴目更甚缘橦身。健儿触险尔勿矜,善泅常遇龙蛇嗔,衡流赪尾坐太息,延颈望有仁人仁。觥觥镇军顾我语,期我重来兹役举。千金之诺果如响,万口同讴固其所。峰回一转见栏楯,耸碧流丹映烟雨。导行一骑已欣欣,方驾群驺相衙衙。炉锤百炼力无惴,沤泡万钉巧能补。众材骈列直中弦,巨缆下垂句若股。谛观颇识巧工精,小憩都忘行役苦。当年当辙弄螳斧,捣穴偏师絷穷虏。飘飘大纛自舒卷,如此釜鱼何足武。牙门分筦般输籍,次第庀材料山泽。澜沧之制今宛然,更念西征恢旧驿。纪功莫忘奢香名,访古欲搜庄蹻迹。要令千里通滇池,亭堠画一悬旌旗。建牙出为方面守,古有举者勿废之。利民岂必创奇绩,凿空不若培其基。铁官矜贵铁政急,欲健元气忘疮痍。知君默默用此意, 实事求是 良可师。暄妍共爱山姜笔,小李画图纪风日。灵蠵赑屃能驮碑,深镌傥取吾言质。
个人分类: 活书出版社,可检索图书馆|5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史稿》记载的清代顺治至光绪年间地震
泰山 2008-6-27 16:14
《清史稿》记载的清代地震 这次汶川大地震恐怕是中国有史以来记录地震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了。近日翻阅《清史稿 》, 在《灾异》栏目中记载了清代开国以来的各种灾难,好得是这种灾难是按灾难类型编排,故甚方便查阅,例如大水类、大雨类、地震类,可惜的是记载的太不详细,许多灾难记载的只有一、二句话,作者惜墨如金,结果给后人留下的仅是个模糊的印象。 地震记录自顺治元年开始记录,至光绪,那时还没有震级和烈度之说,故阅后根本无法判断当时地震造成什么变化和人员损失情况。 奇怪的是当年上海、苏州、昆山,杭州皆发生过地震。如顺治八年,苏州,昆山、青浦地震,九年潜江,太湖 , 安徽贵池、池州、颍上,阜阳、五河地震。十四年三月溯成都、威州,汶川地震。 康熙元年,伏羌地震,三月西宁,保安大震,人皆眩仆。十二年庐州地震、声如雷、房舍倾倒。四十八年,凉州、宁夏地震伤人,靖远大震,塌民舍 2000 余间、城墙倒六百六十余丈,压毙居民甚多。 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靖远、庆阳、宁夏地震如奋跃、土皆坟起,地裂数尺或盈丈,其气甚热,压毙五万余人。这恐怕是第一次记载死亡人数。三十年伏羌大震,倒塌房舍二万八千七百余间,压毙七百七十余人。 嘉庆 十六年八月初十日 ,打箭炉、甘孜地震,震毙四百八十一人。 从记载上没有看到南京,徐州,青岛,沈阳、广州发生过地震,山东地界的滕县,江苏沛县,山东栖霞,蓬莱均发生过地震,汶川地震,在清代就有记载,但仔细查阅,好像也只有一次,其余在枝江发生过两次,婺源两次,倒是山东地界的地震较多,文登,济南、泰安均发生过地震。其余在宁夏,青海都有多次地震记载。 雍正八年、京师、宁河、宁津、邢台,沧州一带同时地震。 合肥,巢县,六安也有一次地震记载。例如康熙三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巢县地震,三十六年正月巢县又地震。乾隆三十三年的合肥,潜山、南陵地震 浙江地震记载也颇多,宁海,镇海、嘉定、湖州、桐乡均有地震记载。 《清史稿》记载的地震过于简单,然而还是能从中看出些端倪,从中可看出清代历史上哪些地区曾经多发或易发地震,发生多少次余震,例如京师地区,邢台多发生过地震。可惜的到底伤亡多少,皆是一笔糊涂账,寥寥几笔,所谓死亡无算,一笔勾销。对待灾情的描述也是极其简单,所谓地裂数丈、黑水涌出就是最详细的描述了。 真正想要了解清代各地地震具体情况,恐怕要翻阅各地的地方志,通过汶川大地震,也许会促进地震史学的研究,从而对地震有更多的了解。
个人分类: 读书余味|562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