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建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建设

相关日志

2020元旦献词:希望
热度 4 zlyang 2020-1-1 17:13
2020元旦献词: 希望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让公平正义之光照耀每一个人! 由于《科学网》博主**的努力,或许真的看到希望了。 换汤不换药? 换汤,能同时也换些药,就更好了。 古代希腊的一段寓言: “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个恶报!” 相关链接: 同行评议的局限性和改进之策 ,《科技中国》,2019年第十一期pp.34-36,日期:2019-11-19 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56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6879.html 2019-12-02,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2019-12-21, 爱因斯坦“奇迹年”的直接原因:没有“同行评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0941.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盼望: 2018-09-29, 最恐惧:把谬误当成真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7744.html 我们所努力坚持的,是谬误?还是真理? 最恐惧的是, 把谬误当成真理。 进而真诚地捍卫谬误, 真诚地仇恨真理。 福楼拜说:“ 大地有其边界,人类的愚蠢却没有尽头。 ”Gustave Flaubert wrote that “ Earth has its boundaries, but human stupidity is limitless. ” 爱因斯坦说:“宇宙中唯有两件事物是无限的:那就是宇宙的大小与人的愚蠢。对于前者我并不肯定。 ” ???? 苏格拉底:“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 ”Socrates, I know that I know nothing. = I know one thing, that I know nothing. 柏拉图:“ 我 - 同样无知 - 不相信 ” “ 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Plato,On the other hand, I – equally ignorant – do not believe .
3478 次阅读|12 个评论
“林业品牌中国行——走进西安”活动在西安隆重举行
jxz1963 2019-3-8 11:07
2019 年3月6-8日,“林业品牌中国行——走进西安”在陕西大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来自北京的 蒋周明(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品牌建设分会理事长、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绿色产业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茶籽油品牌集群常务副主席)、宋维明(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坚果品牌集群专家组组长)、李文军(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品牌建设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曾波(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品牌建设分会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和刘鑫淼(中国食品报网品牌部主任)等与 陕西大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省林业产业协会会长封斌奎先生、陕西省林业产业界的企业家们就林业产品品牌建设等进行了交流。 3 月7日上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领导和专家在陕西蓝田参观考察了陕西大统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核桃加工厂、核桃生产基地,听取了大统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和市场销售及品牌建设情况的详细汇报。 3 月7日下午,陕西省林业产品品牌研讨会在西安召开,蒋周明理事长代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和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为陕西省林业产业协会会长封斌奎先生授“2019 林业品牌中国行 西安 ”旗, 宋维明副会长 为当选中国坚果集群副主席的陕西大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封斌奎先生颁牌;李文军秘书长介绍了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品牌分会的历程和2019年工作重点;刘鑫淼主任介绍了中国农林业产品品牌建设的总体情况; 封斌奎会长介绍了陕西省林业产品品牌建设的总体情况和体会。 与会领导与 陕西省林业产业协会部分协会领导及企业代表封斌奎、王韬、靳耀春、陈金海、赵丽侠、 谢志建、 陈晓安、 朱其海、 景勃、 王飞、高峰、郑咪咪、 刘 选锋、陈斌、乔如柏、刘正强、蒋新正等就陕西林业产品(核桃、木制品、食用菌、木耳、元宝枫、牡丹籽油、茶籽油、蜂蜜等)相关品牌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等内容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宋维明副会长就国内木本粮油产业的发展、林业产品品牌建设、林业产业协会在品牌建设工作中的支撑作用,以及品牌建设各环节的关系等谈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曾波副秘书长就“基于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的核桃产业互联网建设方案”进行了演讲; 蒋周明理事长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鼓励企业家们对品牌建设工作要有信心,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协会牵引和引导的工作方针,同时就产品品牌建设中标准与追溯体系问题进行了重点解读。 通过本次“林业品牌中国行——走进西安”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陕西林业产业界对林业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视和认识,促进了陕西省林业产品品牌建设的工作节奏,同时, 宣传了陕西省林业产品品牌, 提升了陕西省林业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效率,从而助力陕西林业产品的腾飞。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2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林业产业品牌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jxz1963 2019-1-10 06:47
1、 推进和规范食用油产业品牌建设工作座谈会 2019年1月9日上午,协会封斌奎会长和协会办公室蒋新正参加了在北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办的“推进和规范食用油产业品牌建设工作座谈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改司李玉印副司长、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品牌建设分会蒋周明理事长和来自全国的部分企业家25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品牌建设分会理事长蒋周明主持,李玉印司长首先代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产业政策、产业扶持、品牌建设、市场监管情况等作了总体主题报告,会议听取了与会企业家关于食用油企业生产经营和品牌建设的情况,分析当前食用油生产营销及市场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瓶颈问题,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食用油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对策及监管措施 。 陕西大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省要业产业协会会长封斌奎首先发言,他就陕西省林业产业协会关于品牌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了木本油料油脂和产业发展中品牌建设的一些工作重点,如木本油料、油脂国家统一标准的制定,加工生产线和基础设施的高标准建设,品牌建设要有长远打算,打造百年企业和百年品牌等。 封会长的发言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赏和评价。 2、 中国林业品牌建设座谈会暨 ‘中国坚果品牌集群’成立仪式 2019年1月9日下午,协会封斌奎会长和协会办公室蒋新正等在北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参加了“中国林业品牌建设座谈会暨‘中国坚果品牌集群’成立仪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改司副司长李玉印、科技司副司长黄发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守正、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品牌建设分会理事长蒋周明和 来自国内北京、山西、山东、陕西、浙江、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 相关部门、政府和企业代表 6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理事长蒋周明主持,会议首先由成立了以唐守正院士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举办了中国坚果品牌集群成立仪式,根据相关规定要求,推举唐守正院士(副部级现职)为 “中国坚果品牌集群”主席,封斌奎等七位为副主席。同时,会上还总结了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品牌建设分会2018年工作,提出2019年工作思路,同时大会还进行了交流发言,会议还进行了“2019全国林业产业品牌建设中国行”启动仪式,第一站辽宁铁岭政府秘书长从唐守正院士手里接过会旗。 协会封斌奎会长担任 “中国坚果品牌集群”副主席,封会长在会议上发言时强调,林业产业企业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品牌建设必须有四方面的内容: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家胸怀和科技支撑等,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积极评价。 中国工程院唐守正院士就林业产业科技创新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希望通过林业产业品牌建设把企业的力量和科研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副司长黄发强 作了重要讲话: 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林业部门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涉林产品产量不断提升、涉林食品数量增大、消费者对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国外产品的大量进口,食用林产品的发展潜力很大。二、坚果产业在发展中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如政府、科研、协会、联盟、企业的各自定位,协会如何协调这些关系,还有科技方面的问题,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应用型研究如何做,要真正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扶贫、面向市场、面向应用。科技司要为科研院所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生产服务。三、处理好生产数量、质量、品牌的关系,各种林产品的竞争,干果、坚果之间也面临着竞争,产品系列标准一定要做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质量和品牌工作很重视,这一块的工作越来越重要了。 最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改司副司长李玉印 也 作了重要讲话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品牌建设分会理事长蒋周明作了总结发言 。
个人分类: 人生阅历|2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莫谈诺奖,大家还是致力于开发科学盐碱地吧!
热度 11 张海霞 2018-10-6 17:55
又是诺奖季节,大家热议东邻频频获奖的同时,对国内学术界的现状又展开了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和反思,有一位我十分敬重的科学家说了这样一段话:“ Science 才传入中国多少年?大学才存在于中国多少年?目前我们的人民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素养又怎样呢?没有好的土壤怎么能有好的收成呢?急不得。 ”这也是我 8 月份在北大听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Hell 教授的讲座以后的感触,当时写了一篇文章《开发科学盐碱地》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那天听的 Hell 的 Post Nobel 讲座,感触很深,是因为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Hell 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极限科学问题 ,他当初在博士初出茅庐的时候提出挑战分辨率极限的问题是因为这是当时人类的认知极限,他希望突破,提出的方法大家都不认可,也没有关系,因为他坚信自己提出的方法是有科学理论依据的,所以他坚持自己做,一定要攻克这个极限; Hell 的落脚点也很单纯:就是要攻克人类认知的极限 , 2008 年取得了初步成果震惊世界之后, 2014 年凭借这样的成果拿到诺贝尔奖,但是还没有达到他的落脚点:还没有达到他认为的 1nm 极限,从科学原理分析还有可以进步的空间,包括他的方法和别人的方法,所以他选择继续前进去达到他的落脚点!他不是不获诺奖誓不罢休而是不达到人类认知的极限而誓不罢休! HELL 的感人之处既不是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也不是他取得了多少的骄人成果,而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批判质疑、求真务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等等,所以,我当时坐在台下就想这种科学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术界最缺乏的: 批判质疑: 首先是敢于批判和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提出真正的科学问题,不仅是 HELL 而是很大的科学家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反观我们的学术界,到处流行“大师一言堂”,某某院士或者官员坐镇学科,下面都噤声一片,是严重影响科学发展、十分有害的; 求真务实: 就像 HELL 说的那样, 2008 年我们做到了 20nm 是很了不起,但是它没有达到 1nm 的极限!其实科研成果都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判断标准,更不是各种奖项可以替代,尊重客观结果,没有达到就是没有达到,“亩产万斤”永远都不应该是科学家的选择; 不懈探索: 追求 1nm 是 Hell 的目标,他为之不懈努力难能可贵;而反观很多我们周围那些曾经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悉数后来都华丽丽转身成了万金油一般的科技官员,远离科研一线和科学问题,更可怕的是这成了一种显性的引导和影响,还有几个人有心思做探索? 勇于创新: 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见解,而且要勇于坚持才有可能解决真正的科学问题,而我们的各种科研考评机制基本是“靠短平快的数量致胜”,因此很难出现原始创新和产生真正影响深远的成果; 当然还有兼容并蓄和宽容失败:有创新就一定无法避免失败,你提出一种方法就一定有别人提出其他的方法,必须要尊重理解、公平竞争,不能靠“非科学手段”竞争和打压竞争对手,更不能嘲笑失败,只有那些跟科学问题死磕到底、百折不回的精神才会有真正的科学发现!!!而反观目前我们在飞速发展中是在表面上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和一定的科研成果,可是多数是被考核和名利绑架下催生的锦上添花,而并不是解决真正的科学问题! 从德先生、赛先生初扣华夏大门的 1919 年到现在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 2019 年, 100 年过去了,赛先生的“科学精神”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真的并不乐观,在中国做科学研究依然像是在盐碱地上种庄稼 -- 环境变化不大!所以那天我坐在台下就在想:做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有的追求是“ 本质上我们做研究,就是解决未知的问题,跟获奖不搭界! ”中国需要不是个别偶然的诺奖来充门面,而是要把这些基本的科学精神深入到每个科研人员的心中、贯彻到科研活动中,慢慢普及到大中小学的课堂并影响到社会,中国的科学盐碱地才可能改良,只有土质改良了,才有可能长期不懈地大面积开出科学之花! 其实这不是个别人的想法,下面这篇流传很广的《刘亚东说科学精神:中国 1919 年缺乏, 2019 年依然缺乏》说的也是同样的问题!所以,大家不要再热议诺奖的归属了,还是真的踏踏实实开始努力改善这科学盐碱地的土壤吧! 原标题:刘亚东说科学精神:中国1919年缺乏,2019年依然缺乏 科技日报 8 月 13 日消息,刚刚过去的周末,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的 ”2018 世界科技创新论坛 “ ,汇聚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企业家、国际知名智库成员等,把脉中国和全球创新议程。 8 月 12 日上午,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刘亚东应邀在大会上做了题为 “ 用科学精神引领创新 ” 的主旨演讲。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明年是五四运动爆发一百周年。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对科学的呼唤已经回荡了整整一个世纪。说起科学,人们很容易理解为科学知识,其实它还包括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其中,科学精神是统领,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和理念。在我看来, 1919 年的中国缺乏科学精神, 2019 年的中国依然缺乏科学精神。 为什么这样说?今天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科学精神缺失造成的。 就拿科技界来说,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低下,基础研究薄弱,重大理论突破和原创引领性成果乏善可陈。你可以找出一千条原因,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科学精神缺失。与科学精神缺失伴生的还有学术腐败、造假,浮夸浮躁等很多丑陋现象。 科学精神缺失的影响决不仅限于科技界,而是全社会的 。比如,与健康有关的谣言层出不穷,而且在中国特别容易流传。《科技日报》每个月底拿出一个整版来辟谣,还是辟不过来,因为谣言太多了。可谓谣言满街跑,真相还没穿上鞋呢。公众宁愿盲从某些 “ 名嘴 ” 关于敏感问题的臆断,而不愿寻找和相信科学的答案。 诚信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我们的社会,而始作甬者也是科学精神的缺失 。大家知道,订约和守约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够订约和守约的人必定是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人,而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人又必定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那么,什么才能造就独立人格?古希腊人给出了经典的答案:科学。 独立的人格来自于被科学武装起来的强大内心,依托于在自然规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特质 。可以说,契约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有着一种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 《科技日报》 2018 年 5 月 28 日头版头条推出新专栏 “ 科学精神面面观 ” 。开栏篇是本报记者的一篇报道《 60 万元 “ 土豪保鲜针 ” 扎出无知和愚昧》,并配发专家点评,我写了开栏的话。此后,我们又相继推出了 “ 科学精神论场 ”“ 科学精神名家谈 ”“ 科学精神连着你我他 ” 等一系列相关栏目。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是一种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它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公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批判质疑,求真务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兼容并蓄,宽容失败等等。 特别要强调两点。 一是科学精神不能和科学成果划等号 。从长远看,科学精神和科学成果肯定是正相关的,但在较短时期内却不一定。缺乏科学精神的支撑,你或许可以暂时取得一些科学成果,但注定不会走得久远。 二是科学精神不能和科学家划等号 。即便你是一位著名科学家,崇尚、践行科学精神,也不能成为科学精神的化身。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你依然可能做出违背科学精神的事来。 科学是舶来品,不是我们的土特产,在中国从一开始就水土不服。 “ 西学东渐 ” 也是一个外来词,指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西方学术文化两次传入中国的艰难曲折过程。 明朝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此时,在科学和技术方面,西方开始迅猛发展,而中国尚处于蒙昧状态,从而形成巨大势差。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传播科学和技术,对中国的学术思想界有所触动。但总体上讲,中国从士大夫到平民的各个阶层,对宗教和科学都是不买账的。到了清雍正时期,开始禁教。乾隆皇帝更绝,干脆把传教士赶出了中国。就这样,历时 150 年的第一次西学东渐无果而终。 和第一次西学东渐相比,第二次西学东渐来得可不是那么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1840 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开路,把鸦片和科学一起打包,硬塞给了中国。你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粗鲁得很!中国社会开始逐渐接受西方学术思想。这一方面是慑于淫威,另一方面也是切身感受到了 “ 知识的力量 ” 。 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所谓 “ 师夷 ” ,就是向西方学习。今天看来,这是很普通的主张,但在那个时代,这可是石破天惊之论,因为人们满脑子都是 “ 天朝上国 ”“ 华尊夷卑 ” 的观念。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推翻帝制到五四运动,在近 80 年的时间里,东西方文化在中国剧烈碰撞。这次西学东渐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之大,历史上只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可以与之媲美。经过西学的洗礼,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开始改变,社会变革也随之发生。在此过程中,一些思想先驱应该被人们铭记。他们是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胡适、鲁迅、陈独秀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科学精神的认知也在探索中不断加深。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发出 “ 向科学进军 ” 的号令,其后国家又出台了发展科学技术的 “12 年规划 ” ,并且取得了以 “ 两弹一星 ” 为代表的一些重大科技成果。然而,那个时期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是工农兵。特别是 “ 文革 ” 十年内乱让中国现代化进程遭受最严重挫折,科技事业也走进了严冬。 1978 年 3 月的全国科学大会给中国带来了科学的春天。就是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强调 “ 中国的知识分子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 ,并且重申了 “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 这一著名论断。 1988 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了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提出这些论断,无疑表现出非凡的政治魄力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并且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看来,其中一些概念有必要讨论和厘清。 科学和技术本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结合的一面,也有分离的一面。汉语里合二为一的简称 “ 科技 ” 带来很多麻烦,把人们搞糊涂了,认为科学和技术差不多,没多大区别。不仅普通老百姓这样认为,一些政府官员,包括科技系统的管理工作者也这样认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它们的目标任务不同,途径手段不同,因而管理方法也不同 。 用管理科学研究的办法管理技术开发,或者用管理技术开发的办法管理科学研究,都是行不通的。混淆这两个概念,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国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说技术是生产力,没有问题;要是说科学是生产力,它就有一些限制条件。 首先,在数千年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尽管人类始终在孜孜以求探秘科学,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但是我们很难找到科学发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例证。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的时代如此,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的时代也如此。一部分科学变成了生产力,那是十九世纪以后的事情,迄今不过两百年。 其次, 科学是分学科的,也有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之分 。有些科学是生产力;有些现在不是,将来有可能是;还有一些永远都不是。比如,数论研究的很多问题,如果从实用角度看是没有价值的。我们不可能期待 ” 哥德巴赫猜想 “ 或者 ” 孪生素数猜想 “ 一旦被证实,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改变。但这些数论研究是不是科学?当然是!很多科学研究只是为了揭示自然规律,探索自然奥秘,它们并非以促进生产力为目的,也不可能转化成生产力。开展这些科学研究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天性使然。 事实上, 促进生产力只是科学发展的一种派生效应 。如果只是从生产力的视角审视科学,那是对科学的矮化。 举个例子。从公元 5 世纪到 15 世纪的一千年里,由于封建割据和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中世纪的欧洲贫困、落后、愚昧。那时候的欧洲人把自然界许多无法理解、不可控制的自然力量,都归因于魔鬼或天使,因而常常感到焦虑、恐惧和不安。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又爆发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科学随之兴起。科学兴起的结果是祛魅。这个词在英语里也很生僻,叫 Disenchantment 。所谓 “ 祛魅 ” ,用我们的话说就是破除迷信。把魔鬼、天使赶走,用理性解释世界,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此之后,欧洲人的世界观焕然一新。正是由于启蒙运动中的理性崇拜和科学兴起,直接推动欧洲国家从宗教神权社会转型为世俗社会,并开启了它近四百年的现代化历程。 由此可见, 生产力这个 “ 筐 ” 里远远装不下科学 。今天的人们更应该超越对科学的这种功利化的肤浅理解。科学能够做什么?它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大家经常说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其实,更重要的是尊重科学。你尊重了科学,自然也就会尊重人才和知识。这是一个标和本的关系。 弘扬科学精神绝不仅仅是科学共同体的内部事务,它关乎我们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我们说, 在科学精神指引下的创新活动,才是富有活力、充满希望的。 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这是《科技日报》的办报宗旨,我希望它也能成为我们的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识。 来源:科技日报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0335 次阅读|12 个评论
进一步搞好甘南生态资源保护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ghzcljz 2018-10-1 11:34
进一步搞好甘南生态资源保护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刘惠斌 1 李俊臻 2 (1 夏河县农林站747100 2 尕海则岔保护区管理局747200 ) 甘南藏族自治州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境内海拔高度在1073——4920米之间,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和高原地貌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又孕育了成千上万条溪流,众多的溪流汇集成了。 全州现已建成小水电站119座,总装机容量达到14.53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5.86%,年发电量3.93亿千瓦时,总投资5.81亿元。今年该州计划完工和实现部分机组发电的水电站有12座,计划新增装机容量达8.98万千瓦,投资达14.3亿元。预计2007至2008年计划竣工和部分机组发电的水电站有40座,总装机容量37.67万千瓦,总投资达26.49亿。 近年来,甘南州立足州情和水情,将农村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作为辐射和带动全州经济增长的支撑点,提出了“以水兴电、以电兴工、以工强州”的发展思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多元化投资等方式,不断加快农村水电建设步伐,农村水电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州已建成水电站119座,总装机容量14.53万千瓦,实现年发电量3.93亿千瓦时。在建水电站35座,装机容量76.09万千瓦,投资规模约62.1亿元。 甘南州境内有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是该省水能资源的丰富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61万千瓦,占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811.8万千瓦的19.9%;可开发量247.9万千瓦,占全省可开发量1096.9万千瓦的22.7%。农村水电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甘南州地方经济的增长点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着力点,为全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加快了甘南州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步伐,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财源。据统计,目前全州各县(市)农村水电业及相关产业的税收收入已经占到了财政收入的30%以上,个别县达到了70%。 二是延伸了产业链条,扩大了就业门路。在农村水电的带动下,甘南州形成了包括黄金开采、硅铁冶炼等资源开发以及农副产品、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拓宽了就业门路。据统计,全州每增加1万千瓦的水电装机,水电及相关产业至少可创造100个就业岗位。 三是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推动了全州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水电的发展,加快了民族地区农牧民的脱贫步伐,带动了全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 四是解决了农牧民的燃料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农村水电的发展,解决了全州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和自然林保护区内的4.1万户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年可减少生活用薪木材20万立方米,对保护长江和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甘南州地处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上游,境内“一江三河”水能资源丰富,水资源是甘南州五大资源优势之一,仅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就占全省的27.63%,目前,已开发14.5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5.8%。“十五”期间,甘南州水务水电局认真落实州委把开发水资源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工业强州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 十五”期间,全州共开工建设46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78.3万千瓦,项目总投资达到61.5亿元。截至目前,已建成21座大中型电站,投产装机容量6.8万千瓦,全州共建成农村水电站119座,装机容量14.53千瓦,年发电量达3.9亿千瓦时,比“九五”末增长33.3%。 甘南州通过对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全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大增加,也加快全州经济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水电建设更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甘南州经济产业链进一步发展为产品开采冶炼和农副产品畜产品加工相关的联合产业链,带动了全州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电建设解决了甘南州95%以上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极大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甘南州水电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保护长江和黄河上游地区的水资源涵养和生态环境起了积极作用。 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甘南州水电工作取得辉煌成绩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甘南水电人在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下加快了水电站建设步伐,2005年全州开工建设水电站11座,新增装机容量8.25万千瓦,总投资5.50亿元。同时对各流域水能资源普查和流域规划编制工作有了新的进展;白龙江干流尼什峡至沙川坝河段梯级开发调整规划于2004年9月完成;洮河干流古城以上河段补充规划于2005年4月完成;大夏河干流桑科至土门关段水能梯级开发规划于2005年7月完成;黄河干流玛曲段规划省发改委进行梯级开发规划优化工作;水能资源普查工作基本结束,现已进入州发改委评审阶段。 甘南州水电人本着从大局出发、协调发展的原则,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软环境的建设,改变过去的机关作风,进而成为项目建设的服务者、各项工作的协调者,从群众利益出发,既保证了项目建设进度,又改变了单位整体形象。在施工中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由于监管到位,措施得当,去年未发生一起水电安全事故。 甘南水电人在抓建设的同时,也加大对甘南州水资源开发规划图的绘制工作,为项目业主服务,也为州委、州政府各县委政府提供了实施参考,做到自己家底心中有数。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始年,甘南水电人将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再接再厉,谱写一曲高原水电建设之歌。 现就进一步搞好甘南生态资源保护和建设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 搞好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 江河源头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主要水源补给区,江河源头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对涵养水源作用十分巨大,江河源头理应划为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的重要区位,而目前的补偿范围仅限于洮河、大夏河等重要支流两岸两公里范围内的森林,从而造成碌曲、玛曲、夏河等县重点公益林很少的不合理现象,建议将江河源头的所有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全部划为重点公益林进行生态补偿。 2 搞好天保工程、巩固天保成果 按照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到2010年底天保工程实施期届满,为了使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永久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及减少温室气体等重要的生态效益,建议将工程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和灌木林地整体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进行生态补偿。 3 实施湿地低产草场生态效益补偿 湿地同森林一样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目前国家重点公益林的生态补偿已经开始在全国实施,上游地区森林的生态效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偿,使森林经营者的管护费有了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最近召开的若尔盖国际泥炭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会议上,笔者提出了进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想法,得到了若尔盖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的赞同。 对湿地低产草场进行适当的生态效益补偿,一是国家对湿地生态效益肯定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二是湿地低产草场所有者由于增加了收入,也会把湿地保护当作一种增加财富的产业来经营,湿地禁牧的决定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三是湿地保护的经费的紧缺局面也会得到缓解。 4 改变传统饲养观念 在一些高原牧区,由于尚未完全实行定居,人们显示财富的形式仍然表现为牛羊数量的多少,而不完全是金钱的多少,牧民群众一味追求牛羊数量而不注意科学经营和利用草场资源,所以造成草场超载、过度利用和草场退化的严重局面。应通过政府官员、科技人员和宗教人士进行教育,改变传统的饲养观念,测算合理的载畜量,按合理的载畜量确定牛羊数量,以草定畜,科学利用,实现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5 科学利用草场 在高原牧区,普遍存在群众惜售牛羊的现象,由于牛羊的饲养年限过长,资金周转慢,还造成了草地资源的低效利用和浪费。应通过派出牧民到内地牧区考察学习、科技人员深入牧区搞示范等形式,向牧民群众传授科学利用草场和科学养畜知识, 加快出栏,加快周转。同时,还要大力推行农牧互补战略,重新协调农业与畜牧业之间的关系,以农养牧、以牧兴农,形成了农牧互补的养殖模式, 提高畜牧业整体经济效益。 6 退化草场改良 植物的生长发育能力受土壤渗透性、土壤肥力、供水能力等因素的限制。要全面地恢复草地的生产力,就要因地制宜采用综合培育改良措施,如划破、补播、施肥等,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水分状况,个别退化严重的草地还要进行草地补播。补播是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生植被的情况下,在草地上播种一些适应性强、饲用价值高的草种,以增加草群种类成分,增加地面覆盖,提高牧草的产量与质量,这是草地改良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植被恢复与改良的一项有效措施。 7 鼠害防治 减少对环境的危害,鼠害防治要采用生物防治与机械防治相结合的措施。一是利用鹰类喜欢生活在悬崖峭壁的特性,在鼠害发生区安装招鹰架和鹰槽,给鹰类提供繁殖、栖息的场所,吸引鹰类来鼠害区栖息捕鼠。二是应用捕鼠夹、捕鼠笼、地弓、地箭、捕鼠钩、杆套、石板塌、电子捕鼠器等各种工具直接捕杀。 8 生态补水 一是借鉴尕海湖生态补水的成功经验,给萎缩的湖泊进行生态补水。建议在天鹅湖下方再修筑一个拦水坝、扩大天鹅湖水面,有利大天鹅的栖息;二是填埋人工排水沟,通过生态补水措施,扩大湿地面积;三是对兰郎公路改建时取砂留下的大坑进行补水,增加水面、提高水位、供牛羊饮用。 9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及自然资源的监测监测 在保护区本底调查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开展对动植物资源的监测,并适时开展全面的资源调查,掌握动植物资源的消长变化。同时,通过气象站、水文站和生态定位站的观测了解环境条件的变化。尕海则岔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成立以来,调查和监测发现的鸟类分布新记录就有 42 种,主要有中杜鹃、白眉地鸫、鸲岩鹨、灰椋鸟、小嘴乌鸦、渡鸦、火斑鸠、玉带海雕、黑耳鳶、毛脚鵟、栗头虎斑鳽、普通秋沙鸭、鹊鸭、凤头鸊鷉、白腰草鹬、矶鹬等。 10 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 建立保护区科研教学实习基地,组织或者协助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近两年,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科院鸟类研究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十多名师生和专家来尕海湿地长期从事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1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搞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甘肃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ghzcljz 2018-9-30 11:39
搞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甘肃生态环境 保护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以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万玛加 李俊臻 (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甘肃省碌曲县 747200) 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系统保护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主要解决基因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是一个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具有多项战略意义的生态保护工程,也是呼应国际大气候、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外交工程”。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本文以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论述实施全省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系统保护,对维护我省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概况 据有关资料,到 2003 年底我省已建立森林、野生动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41 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 处,省级 33 处和县级 1 处,总面积 859 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 19.1% ,在全国名列前茅。特别是 1998 年以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处,省级 4 处,新增面积 87.6 万公顷 。另外还建立了 1 处面积 17 万公顷的野生濒危动物繁育研究中心,使一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有的物种在种群数量上有了较大发展。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我省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尕海—则岔保护区地处甘肃碌曲县境内,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是长江水系白龙江的发源地,也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和主要补水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33 ° 58 ′— 34 ° 32 ′,东经 102 ° 09 ′— 102 ° 46 ′。总面积为 247431 公顷 ,其中林业用地 39480 公顷 ,草场 177801 公顷 ,湿地 30000 公顷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 3081.1 公顷 、疏林地 3333.3 公顷 、灌木林地 31532.6 公顷 、宜林地 1533.0 公顷 ,森林覆盖率 13.99% 。核心区 39095 公顷 、缓冲区 81157 公顷 、实验区 127179 公顷 。 尕海—则岔保护区是 1998 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甘肃省政府 1982 年批准建立的尕海候鸟自然保护区和 1992 年批准建立的则岔自然保护区合并而成。保护区内既有被誉为地球之肾的大片湿地资源,又有被誉地球之肺的大面积森林资源,还有曾经被誉为亚洲第一草场的草地资源;既有以黑颈鹤、黑鹳、灰鹤、大天鹅、金雕、胡兀鹫、白尾海雕、雉鹑、斑尾榛鸡、兰马鸡、雪豹、林麝、马麝、水獭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又有以紫果云杉、星叶草、桃儿七、冬虫夏草等珍稀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少见的集森林和野生动物型、高原湿地型、高原草甸型三重功能为一体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尕海湿地为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高原湿地类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全球意义。而尕海湿地又是若尔盖湿地三个自然保护区中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投资建设。 2.1 植物资源 区内种子植物 466 种、 8 个亚种、 48 个变种、 7 个变型。我国特有植物如岷江冷杉、云杉、青海云杉,紫果云杉等 247 种、 5 亚种、 127 变种、 5 变型。国家保护的植物有星叶草、黄耆和桃儿七 3 种。保护区是植物遗传多样性很高的地区,是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2.2 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脊椎动物 5 纲、 26 目、 58 科、 197 种,其中两栖类 4 种,爬行类 2 种,鱼类 9 种,鸟类 144 种,兽类 38 种。我国特有种类 40 种,占脊椎动物种数的 20.3% ,其中鱼类 9 种,两栖类 4 种,爬行类 1 种,鸟类 17 种,兽类 9 种。国家保护类 38 种,占 19.3%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颈鹤、胡兀鹫、雪豹、斑尾榛鸡、黑鹳、金雕、白尾海雕、雉鹑、林麝、马麝 10 种。其它二级保护动物 28 种,列入《濒危野生系启动植物公约》的种类 27 种。 2.3 湿地资源 湿地面积为 30000 公顷 。其中湖泊 1600 公顷 ,沼泽湿地和湿草甸湿地 27260.5 公顷 ,河流湿地 1139.5 公顷 。尕海湿地生态序列基本保持原始状态,她的生态序列组成与生物多样性也引起联合国 GEF 组织的高度重视。 2.4 水资源 全区年均水资源总量 36.39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总径流量 34.11 亿立方米,地下水年总径流量 2.28 亿立方米。在 36.39 亿立方米地表水总径流量中,入境水 30.43 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 5.96 亿立方米,自产水总量为 8.24 亿立方米。洮河汇水面积 2282.31 平方公里,在境内年径流量 20.1 亿立方米 ,其中入境水 14.87 亿立方米,自产水 5.23 亿立方米 ; 黑河在境内流程 27 公里 ,汇水面积 111 平方公里,年径流量 10.6 亿立方米 ,其中入境水 10.28 亿立方米,自产水 0.32 亿立方米 ; 白龙江在境内流程 14 公里 ,汇水面积 81 平方公里,年径流量 0.41 亿立方米,全为自产水。 保护区不但水资源丰富,而且水质优良,从而成为黄河主要的补给源区,是甘肃中东部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命脉之一,定西人民称为救命工作、希望工程—引洮工程的生命线之一。 3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科学告诉我们,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野生动植物是“人类之友”,森林、湿地的精华都集中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则是自然保护区中的精华,建设自然保护区就是保护地球的“肺”、“肾”、“友”最有效措施和手段,其保护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也是维护人类生存的千秋大业。 4 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涉及面广、环节多,我省是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缓慢,人们对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吸引群众直接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来,壮大保护力量,促使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宣传本身就是保护,必须时时抓紧抓好。同时要把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意义和任务向各级领导做详细汇报,争取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重视。领导重视了,工程的实施就有了组织保障。其次是要以工程启动为契机,进行专题和不同方式宣传,宣传工作要切实面向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及时了解工程建设意义、作用,特别是要争取群众对工程的理解和支持,为保护生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5 落实政策,实行重点治理 我省是生态脆弱,水资源缺乏的省份,让人近忧远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领导,进一步落实林权颁证、生态移民、封山禁牧等自然保护区政策,争取项目实行重点治理,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我们不能再继续走世界多数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先破坏,后治理”、“边破坏、边治理”的老路。要确立以高原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林业发展道路,千方百计地搞好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我省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曾于2004年在学术会议上交流, 2005年收入《尕海湖》第2期
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搞好林业生态建设 支持水电资源开发
ghzcljz 2018-9-30 11:21
搞好林业生态建设 支持水电资源开发 ——进一步搞好甘南生态资源保护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刘惠斌 1 李俊臻 2 (1. 夏河县农林站 2. 尕海则岔保护区管理局 ) 甘南州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境内海拔高度在1073——4920米之间,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和高原地貌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又孕育了成千上万条溪流,众多的溪流汇集成了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等“一江三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61万千瓦,占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811.8万千瓦的19.9%;可开发量247.9万千瓦,占全省可开发量1096.9万千瓦的22.7%。 1 甘南州水电开发概况 丰富的水力资源为水电开发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甘南州立足州情和水情,将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作为辐射和带动全州经济增长的支撑点,提出了“以水兴电、以电兴工、以工强州”的发展思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多元化投资等方式,不断加快农村水电建设步伐,农村水电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州现已建成小水电站119座,总装机容量达到14.53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5.86%,年发电量3.93亿千瓦时,总投资5.81亿元。水电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着力点,为全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加快了甘南州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步伐,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财源。据统计,目前全州各县(市)农村水电业及相关产业的税收收入已经占到了财政收入的30%以上,个别县达到了70%。 二是延伸了产业链条,扩大了就业门路。在农村水电的带动下,甘南州形成了包括黄金开采、硅铁冶炼等资源开发以及农副产品、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拓宽了就业门路。据统计,全州每增加1万千瓦的水电装机,水电及相关产业至少可创造100个就业岗位。 三是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推动了全州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水电的发展,加快了民族地区农牧民的脱贫步伐,带动了全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 四是解决了农牧民的燃料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农村水电的发展,解决了全州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和自然林保护区内的4.1万户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年可减少生活用薪木材20万立方米,对保护长江和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是通过对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全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大增加,也加快全州经济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水电建设更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甘南州经济产业链进一步发展为产品开采冶炼和农副产品畜产品加工相关的联合产业链,带动了全州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电建设解决了甘南州95%以上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极大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甘南州水电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保护长江和黄河上游地区的水资源涵养和生态环境起了积极作用。 2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为了保证水电站运行的可持续性,在切实搞好水电站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同时,一定要努力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2.1 搞好天保工程、巩固天保成果 按照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到2010年底天保工程实施期届满,为了使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永久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及减少温室气体等重要的生态效益,建议将工程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和灌木林地整体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进行生态补偿。 2.2 搞好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 江河源头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主要水源补给区,江河源头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对涵养水源作用十分巨大,江河源头理应划为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的重要区位,而目前的补偿范围仅限于洮河、大夏河等重要支流两岸两公里范围内的森林,从而造成碌曲、玛曲、夏河等县重点公益林很少的不合理现象,建议将江河源头的所有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全部划为重点公益林进行生态补偿。 2.3 实施湿地低产草场生态效益补偿 湿地同森林一样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目前国家重点公益林的生态补偿已经开始在全国实施,上游地区森林的生态效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偿,使森林经营者的管护费有了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最近召开的若尔盖国际泥炭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会议上,笔者提出了进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想法,得到了若尔盖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的赞同。对湿地低产草场进行适当的生态效益补偿,一是国家对湿地生态效益肯定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二是湿地低产草场所有者由于增加了收入,也会把湿地保护当作一种增加财富的产业来经营,湿地禁牧的决定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三是湿地保护的经费的紧缺局面也会得到缓解。 2.4 科学利用草场 在高原牧区,普遍存在群众惜售牛羊的现象,由于牛羊的饲养年限过长,资金周转慢,还造成了草地资源的低效利用和浪费。应通过派出牧民到内地牧区考察学习、科技人员深入牧区搞示范等形式,向牧民群众传授科学利用草场和科学养畜知识, 加快出栏,加快周转。同时,还要大力推行农牧互补战略,重新协调农业与畜牧业之间的关系,以农养牧、以牧兴农,形成了农牧互补的养殖模式, 提高畜牧业整体经济效益。 2.5 退化草场改良 植物的生长发育能力受土壤渗透性、土壤肥力、供水能力等因素的限制。要全面地恢复草地的生产力,就要因地制宜采用综合培育改良措施,如划破、补播、施肥等,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水分状况,个别退化严重的草地还要进行草地补播。补播是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生植被的情况下,在草地上播种一些适应性强、饲用价值高的草种,以增加草群种类成分,增加地面覆盖,提高牧草的产量与质量,这是草地改良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植被恢复与改良的一项有效措施。 2.6 鼠害防治 减少对环境的危害,鼠害防治要采用生物防治与机械防治相结合的措施。一是利用鹰类喜欢生活在悬崖峭壁的特性,在鼠害发生区安装招鹰架和鹰槽,给鹰类提供繁殖、栖息的场所,吸引鹰类来鼠害区栖息捕鼠。二是应用捕鼠夹、捕鼠笼、地弓、地箭、捕鼠钩、杆套、石板塌、电子捕鼠器等各种工具直接捕杀。 2.7 改变传统饲养观念 在一些高原牧区,由于尚未完全实行定居,人们显示财富的形式仍然表现为牛羊数量的多少,而不完全是金钱的多少,牧民群众一味追求牛羊数量而不注意科学经营和利用草场资源,所以造成草场超载、过度利用和草场退化的严重局面。应通过政府官员、科技人员和宗教人士进行教育,改变传统的饲养观念,测算合理的载畜量,按合理的载畜量确定牛羊数量,以草定畜,科学利用,实现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此文曾在省级学术会议上交流。
1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搞好林木良种建设 促进甘南林业发展
ghzcljz 2018-9-24 11:30
\0
1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员们加油绘新图
ghzcljz 2018-9-18 11:14
社员们加油绘新图 11 月 28 日 上车道岭,见社员们紧张修梯田的情景,心有所感,习作以赞。 毛主席画像插地头, 像旁红旗舞东风, 主席含笑挥巨手, 社员们加油绘新图。 铁锨闪闪 镢头飞舞, 担儿似风飞, 车儿急水流。 虽是滴水成冰天, 社员们脸上红彤彤, 所绘的新图何等美! 梯田层层插入云。 李琳 1970 年 11 月 29 日 夜
1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林海早晨
ghzcljz 2018-9-18 11:09
林海早晨 旭日雪峰艳, 红旗云上悬, 高歌赋壮志, 豪气 逐严寒。 挥锯伐南岭, 驱车这北巅, 巨龙载万木, 长啸震山川。 1975年11月
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行驶在新修的公路上
ghzcljz 2018-9-16 18:12
行驶在新修的公路上 10 月 20 日 回家时乘车从新修的定临公路而过,所见所闻,感人肺腑,回场后试作一首,以表达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喜悦心情。 行驶在新修的公路上, 黄灿灿的路儿宽又平, 汽车在尽情地飞奔, 满载着一车的欢腾。 车儿飞过平川, 杨柳笼罩如烟, 烟里白墙蓝瓦的乡村, 惹得人实在眼馋。 车儿驶过大桥, 旅客们突然惊叫, 都回头看个究竟, 横跨大沟宽又高。 车儿盘山越岭, 收不尽动人的情景, 座座铁塔 1 白云绕, 白云下梯田层层。 车儿欢腾不停, 旅客谈笑风生, 谈论那社场上的垛子不简单, 见几个孩子在场上招手笑吟吟。 车儿欢奔不停, 旅客心潮如涌, 看那地里飘扬的红旗似火, 听那社员的歌声阵阵飞入云。 注 1 .铁塔:刘家峡电站向西安输电的架线塔。 李琳 1970 年 11 月 9 日
1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北回归线地区农耕文明起源探索(7)
lulingkxw 2018-5-27 07:42
附录:中国北回归线沿线五省区 5000 年前后农耕文明探索部分参考资料 中国北回归线沿线五省区:广东、台湾、福建、广西和云南均发现了大量 5000 年前后部分农耕文明的遗存。以下各省区略举一二,并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附后。供读者朋友参考。 广东 栏洞遗址是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遗址 距今约8000-12000年 , 牛栏洞遗址是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遗址,位于广东省英德市云岭镇东南面约 2 公里的狮子山南麓,牛栏洞是因当地村民在洞中圈牛而得名。洞内主要为廊道型发育,但较深处洞顶有落水洞使局部呈裂隙型发育。 简要概述 牛栏洞遗址是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遗址,位于广东省 英德 市云岭镇东南面约 2 公里的狮子山南麓,东经 113°27’10″ ,北纬 24°20′34″ 。狮子山是一座石灰岩孤峰,相对高度约 100 米,周围是石灰岩地区的蚀余丘陵山地。狮子山下南侧有一条宽约 25 米的古河道经过,向东南 2 公里处注入北江。牛栏洞是因当地村民在洞中圈牛而得名。洞内主要为廊道型发育,但较深处洞顶有落水洞使局部呈裂隙型发育。全洞平面略呈曲尺形,洞口在东端,方向 138° ,宽 2.5 米,距山下地表约 11 米,因洞壁崩落石块,使洞口仅可容一人进出。从洞口内进为斜坡式向下,至约 10 米处以后呈缓平状,洞口向西延伸共长约 25 米( 东洞 ),然后向北拐弯延伸至尽头约有 20 米(北洞),拐弯处向南也有一小段(南支洞),长约 4 米,尽处被今人炸通而形成略宽的洞口。洞内高 5 米 ~15 米,宽 2.5 米 ~5 米,总面积约 400 平方米。牛栏洞人的生活时代距今约 8000-12000 年。 5000 年的古村遗址现增城:金兰寺贝丘遗址 广东 增城石滩镇金兰寺筹建 5000 年古遗址公园 NEWS.SOHU.COM  2005年01月15日08:03  来源:广州日报大洋网   1月8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暨南大学历史系部分考古专家现场考察后指出,位于增城市石滩镇金兰寺村的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遗址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较华南植物园飞鹅岭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还要早2000多年。广东省、广州市文物考古单位计划今年和中心镇建设相配合,开始第三次挖掘金兰寺新石器贝丘文化遗址。  珠三角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村落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邱立诚研究员告诉记者,金兰寺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遗址是广州地区最早的文化遗址,反映了广州地区史前人类活动,大致同一时代的文化遗址在东莞还有两处,但都没有金兰寺保存得完好。现在省市文物部门正计划逐步申请省市文物保护遗址,并最终申报国家一级文物保护遗址。  考古专家们发现,紧挨遗址的金兰寺村也是珠三角地区现存最早、保护最为完好的宋明古村落。  附近建筑已实行控制性规划 3公里石街巷和250年古水松树。(记者王洪伟)(来源:广州日报) 【来源:广州日报】 古代文化遗址 金兰寺贝丘遗址 时间:2008-11-17 08:51 来源:增城旅游局 作者: 点击:466 次 兰寺贝丘遗址,距今4035年(±95年)文化遗址。1956年省文物普查队首先发现贝丘遗址。1961年试掘200平方米。共有上、中、下三个文化层。上层属于战国时期文化遗存;中层和下层是新石器时期遗存。下层出土有砍斫器 兰寺贝丘遗址,距今4035年(±95年)文化遗址。1956年省文物普查队首先发现贝丘遗址。1961年试掘200平方米。共有上、中、下三个文化层。上层属于战国时期文化遗存;中层和下层是新石器时期遗存。下层出土有砍斫器、敲砸器,有肩石斧、锛、凿等打制和磨制石器。陶器以粗砂陶为主,大量是粗砂黑陶,粗砂红陶较少。纹饰有篮纹、绳纹和划纹。还有部分磨光泥质红陶和少量彩陶(在火候较低的细泥红陶上画赭红色的条形或叶脉状图案。器形有罐、釜、豆、圈足盘或钵、器座等)。动物以软体动物斧足类的蚬最多,还有鹿、牛、鱼、龟的遗骨。中层的几何印纹陶已有初步发展,其时间可能稍晚。这个有三叠层文化堆积的遗址,是广东省较早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它为研究广东省古文化遗址的早晚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地层根据。 图为2005年1月8日省、市考古专家在金兰寺遗址现场考察 地址:增城市石滩镇三江金兰寺村 交通自驾车:广州→环城高速→广深高速→转北二环高速(萝岗出入口)→广惠高速(三江出口)→三江金兰寺 公交车:广州各汽车客运站乘车直达增城,转乘到东莞石龙经三江的客车,到三江金兰寺 (责任编辑:admin)
个人分类: 中华文明起源|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IAEA:土耳其开始建造第一座核电站
mhchx 2018-4-9 09:12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2018年4月5日发布的信息,土耳其开始建造第一座核电站。 土耳其本周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动力反应堆信息系统(PRIS)报告了其第一座核电站的建造工程。 继监管机构土耳其原子能管理局(TAEK)在前一天批准建筑许可后,第一批安全相关的混凝土于4月3日倒入Akkuyu核电站1号机组。 计划与俄罗斯合作建造四座总容量为4800兆瓦(电子)(MWe)的俄罗斯VVER技术的机组。 位于安卡拉以南500公里的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四个机组计划于2026年投入运行。 2018年4月3日Akkuyu核电站首次浇注仪式(照片:Rosatom) 土耳其决定引进核电来应对能源需求的激增,并减少其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进口能源在 2016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2%。根据该国能源和自然资源部的数据,土耳其计划到2030年安装三座核电站,它的发电量为15%。 2010年5月,土耳其和俄罗斯在Akkuyu场址签署了建设和运营核电厂的协议。三年后,与日本签署了政府间协议,在黑海锡诺普(Sinop)场址开发第二座核电站项目。第三座核电厂正在进行选址研究。 土耳其是近年来继 2012年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013年的白俄罗斯、2017年的孟加拉国之后的第四个开始兴建第一座核电站的国家。 201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支持土耳其的核基础设施发展,土耳其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审查其引进核电的计划。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专家组成的综合核基础结构评估(INIR)考察团注意到一些好的做法,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最近的 201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还在Akkuyu工地举办了多次现场和外部事件设计(SEED)任务。这些任务旨在帮助各国进行核装置选址、现场评估以及结构、系统和部件的设计,同时考虑特定地点的外部危害,如洪水和地震。 国际原子能机构一直在支持土耳其起草其核能法和核损害民事责任法。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土耳其商定的综合工作计划,原子能机构举办了多次讲习班和活动,重点关注核电基础设施发展的不同方面,例如监管框架、人力资源开发、利益攸关方参与、辐射防护、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业参与和环境保护。 文献来源: https://www.iaea.org/newscenter/news/turkey-starts-construction-of-its-first-nuclear-power-plan
个人分类: 核能|2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设中的“亚投行”
热度 3 rongqiaohe 2018-3-11 11:07
亚洲基础设施 投资银行 不仅将夯实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提高亚洲 资本 的利用效率及对区域发展的贡献水平。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在各类 商业 投资中潜力巨大,增长带动力强。 2014年10月24日,来自21个国家的代表在北京签署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合作备忘录,揭开了区域性跨国银行启动的重要一页。 等到 “ 亚投行”建设完成后,再回头看看 建设中的照片,就会产生一种历史感。 建设中“亚投行”的全景。 “亚投行”的西南门有“中国建筑八局”的牌子。 “亚投行”的东南门有“北京城建集团”的牌子。 “亚投行”就在科荟南路上。 塔吊正在忙碌。 从“亚投行”的西面看去。 从“亚投行”的东边看去。 亚投行的四个主楼之一。 “亚投行”的中央顶棚。 在“亚投行”的中央顶棚上,有工人在操作电焊。 其实,“亚投行”就在“奥林匹克公园”的西边。 远眺亚投行(手机拍摄)。 从奥运公园看“亚投行”(手机拍摄)。 按照目前计划,预计2019年年中亚投行总部项目将完成全部幕墙工程及机电工程,2019年年底前交付使用。
个人分类: 图片集|3389 次阅读|3 个评论
远程调水工程如何筹措资金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17-12-27 10:40
远程调水工程如何筹措资金 我们要实施远程大规模调水,需要巨额资金,这些资金往往国家财政无法承担,单个省市也无法承担,一两个大公司也无法承担。所以需要筹措资金,那么如何筹措资金呢?首先我们来看看现有的几个工程是如何筹措资金的。 美国已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 10 多项,主要有加洲最大的北水南调工程、科罗拉多—大汤普森工程、煎锅—阿肯色河工程、中央河谷工程、中部亚利桑那工程等。美国的中央河谷计划,灌溉两千万亩良田,主干渠长度 1050 公里,每年调水 50 亿立方米。他们是如何解决庞大的资金问题的呢?美国的财政拨款比较少,主要依靠政府担保的低息贷款。在中央河谷计划中,加州政府还发行了特别债券 50 亿美元,债券支付了 78% 的建设费用,时间是 1960 年。这是美国水利大跃进时期。 中国在修建三峡水库的时候需要一千多亿元,财政没有钱,那时候社会力量也比较薄弱,但是又不能使用计划手段。那么中国政府是如何做的呢?中国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在电费中增加了一个 “三峡基金”。三峡基金规定除过西藏和边远贫穷地区以外,其它地区使用电费,每度电增加三离钱,也就是一元钱的千分之三。另外规定 葛洲坝 电厂的利润全部作为三峡基金,还有在运煤的运费中征收三峡基金,标准是当年燃运加价用电加价标准全国每 1kW/h 提高 1 分 5 厘,其中 3 厘作为三峡工程建设基金。这个基金征收到 2009 年工程完成后停止征收,期间共征收三峡基金 1378 亿元,占全部投资的 76.6% 。 2009 年 12 月 31 日,财政部印发经国务院同意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 国家计委 能源部 国家物价局关于筹集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的紧急通知》( 财工字第 576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筹集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的通知》(国办发 34 号)。《财政部关于三峡工程建设基金解缴入库问题的通知》(财工 176 号)。《财政部 电力工业部关于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征缴工作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工 237 号)。《财政部 国家电力公司关于明确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征收管理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经字 1115 号)。) 南水北调工程投资更大,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重复使用征收建设基金的办法(南水北调官网 http://www.nsbd.gov.cn/ )。而是采取了三个办法筹措资金,一部分是中央拨款,中央拨款的主要来源是针对六省市的建设基金;第二部分是用水单位调水权认筹,按照认筹比例调水;第三部分是银行贷款,贷款的还贷有针对性。在组织实施方面,采取管理单位和实施单位分开,各自成立法人,由法人对法人负责的制度。在管理协调上中央成立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建设委员会由各部部长、相关单位领导、各相关省省长组成,然后组成一个办公室做日常事务,组建管理司管理运行。在建设上,引入“法人”机制,引入供需双方协商机制,组建工程公司。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的《项目法人组建方案》,工程建设阶段,对于主体工程,分别组建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各地方配套工程由地方组建项目法人,负责相应配套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以南水北调工程项目法人为主导,包括承担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管理、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咨询等建设业务单位的合同管理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和联系。主体工程筹资渠道由政府拨款、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和银行贷款组成。政府拨款主要由中央政府安排。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实际是订购南水北调水权,因各省市的需水量、调水距离不同而不同。 2005 年国办发〔 2004 〕 86 号《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中规定: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在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 范围内筹集。 6 省市所筹集的基金数量,按其承诺的用水量及南水北调主体工程投资规模和结构等因素确定如下 : 北京市 54.3 亿元、天津市 43.8 亿元、河北省 76.1 亿元、河南省 26 亿元、山东省 72.8 亿元、江苏省 37 亿元。中央拨款和省市筹集的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共同构成项目资本金,出资者按比例行使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权利。贷款由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统一承贷,并以水费收入和工程建设期满后的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偿还。在实施过程中,由项目法人将工程分包给各个建设单位建设,把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咨询使用招标形式分别承包给社会各个公司。南水北调的基金收取对象为“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 由以上实例可以看出,美国在调水的时候主要是以国债的形式向国民筹集资金。国债和银行存款一样是有利息和本金返还的,他们的收入主要是收缴水费和养殖发电,以这些收入支付本金和利息。而中国修建大型工程的做法在 1980 年以后主要是收缴专项基金,主要体现在政府强制力方面,人民群众缴纳了钱构成了国家资本,然后以国家资本和国家权力相互结合的办法把工程推进下去。 那么,我国的藏水入疆、海水西调、滇水入蒙等工程如何筹措资金呢?首先认清一点,现在的社会力量已经和十几年前完全不同了。社会资本非常充分。其次认识第二点,远程调水的潜在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从长江电力的业绩看, 2016 年营业总收入为 489.4 亿,利润为 207.8 亿,利润率为 42% 。那么远程调水主要的收入来源有这样几个:第一发电,修建成功几个大型发电站以后,其发电收入是可观的;第二是养殖,水库的养殖收入也是巨大的。第三是卖水,目前每吨水的价格在 2~5 元之间,这项收入每年就高达几百亿。第四,是农业增产收入,一亩地浇水 30 立方,花费 200 元,但是产出会有 800 元以上。如果按照农业的产出比例,每增加一立方水,农业产值将会增加 20 元,而水的投入是 5 元,投入产出比是 1 比 4 甚至更多。第五,其他生态效益。第六,卖地,由于三北地区有大片的无人地,经过调水治理以后会变为农业和畜牧用地,土地大幅度增值,所以卖地是一个很大的收入。这一点和南水北调工程有着极大的区别。 根据 200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 年全国 GDP 是 335353 亿元 , 增长 8.7% ,全年总用水量 5933 亿立方米,每万元 GDP 用水量 17.7 立方米。反过来,每增加 18 立方水, GDP 就可能增加一万元,工业的单方水效益为 555 元。据研究养殖牛、羊、猪、鸡平均单方水效益分别是 15 元、 50 元、 38.2 元、 65.5 元,日光温室平均单方水效益达 24.2 元。种植业的单方水效益在不同地方不同,一般来说,种植小麦的单方水效益是 4 元。因为水是北方发展的制约性资源,所以,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非常可观的。所以,“单方水效益”成为一个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由于调水有增产增收的效果,所以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很高,也因此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的机理也是存在的。具体如何筹措资金呢? 首先预估将来收益。例如,以藏水北调为例,青海甘肃新疆的人口为 5580 万人,每人每年消费 20 立方水生活用水,水费 3 元,那么每年有 33 亿元收入。新疆农业用地 9.46 亿亩,内蒙古农业用地 1.07 亿亩,甘肃农业用地 3.8 亿亩,青海农业用地 0.16 亿亩,四省合计 14.5 亿亩农业用地每年需水量为 300 亿立方,合计收入 900 亿元,如果农业用水按照优惠价一元计算,也有 300 亿的收入。另外发电是一个重头,可以修建梯级电站十多个,仅仅按照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也有三个三峡大坝的能力,每年营业额超过 2000 亿元,利润在 1000 亿元左右。其它的,例如水库养殖,矿山开挖,交通便利收费等等收益不算在内。这些直接经济效益合计每年大约 2000 亿元,而由调水产生的增产由于不是调水企业的效益,不计算在内,由于环境变好产生的旅游和工业效益不计算在内,由于调水治理沙漠而新增的农地效益不算,土地的受益人一般是政府。所以,这个工程是公司、社会、政府多方面受益的工程,各方面积极性都很高。 其二,看看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实力和社会热情程度。自从本世纪初期,我国进入 “买方市场”以后,我国的商品供应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企业找不到业务的现象越来越多,资金找不到出路的现象越来越多。另外,我国许多大型智囊集团也进行了企业化改组,例如许多规划设计院、研究院进行了公司化市场化改组,同时有些大公司也成立自己的研究机构。目前,许多大型水电企业也面临着没有工程的局面,主要是中国的许多大江大河上已将修建了许多水电工程,水电工程的资源已经很有限了,这样不得不促使他们把眼光放到边远的地区。所以,企业找项目,资金找出路,智囊找活路,政府找财路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在这种新新形势下,四个集团组成新的运作模式的可能性存在。 第三, 在本次远程调水工程中,汲取南水北调的成功经验。南水北调的成功经验是各个利益方各自成立公司,例如供水方成立供水公司,买水方成立调水公司。各自成立公司便于维护自己一方的利益,维护当地的发展。所以,西藏应该成立自己的水源地公司,负责修建大坝和当地的生态保护。而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应该联合成立自己的引水公司,负责水渠和引水工程的修建和运营。营运公司和修建公司分别承担不同时期的任务。营运公司作为政府代表,作为业主,可以把工程分包给修建公司、监理公司、规划设计公司等。 第四, 由各个利益方共同出资修建,也引入一定的专业投资公司的资金,解决资金问题。完全抛弃国家以前的收取 “专项基金”的做法,这个做法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尤其是给在这个工程中没有直接受益的公民和单位带来了沉重负担,出现负担和受益不匹配的现象,群众缴纳了基金,但是建成以后成为另外的利益主体的获利工具,这种出资和利益分配机制挫伤了社会投资公共工程的积极性。我们认可购买水权的做法,由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六个省分别购买水权,按照水权比例由省政府出资,例如新疆出资 2000 亿,甘肃出资 1500 亿,青海出资 1000 亿,宁夏出资 500 亿,陕西出资 1000 亿,那么他们分别占有水权的 33% 、 25% 、 16% 、 8% 、 16% 。最后分配调水配额,则采取以上比例。社会投资不算做水权比例,但是他们分红,而且参与企业管理。除过省政府代表地方利益出资以外,参与修建的公司也应该购买相应的股本,这样施工、监理和设计和利益联系起来,一方面为了防止施工方投机取巧,降低施工质量,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一般各个施工方的投资比例不少于该工程总款项的 20% 。例如藏青超长隧道需要 5000 亿元,那么隧道开凿公司、监理、设计三方的总投资应该是 1000 亿元。绑定施工方和业主的利益,使得他们成为利益共同体,也是为了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也是为了防止豆腐渣工程,对施工方的长远利益也有利。 第五, 对于引入的投资人,也应该和调水有关,是调水的关联方才允许投资。例如各地水厂,例如用水量很大的农业公司,例如旅游公司,例如公路公司。应该杜绝外资公司的控股和胡搅蛮缠。应该杜绝不相关风投公司的短期行为。这些公司允许是外地公司。 对于远程调水的管理,国家可以采用南水北调的成功经验。成立一个协调小组。负责政策的制定,政府和企业关系的协调,工程相关部门的衔接,社会各方面问题的协调。还承担一部分移民搬迁的工作,相关设施,例如当地道路的改扩建,生态保护等等。 目前,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虽然已经建设成功,但是利用效率不高,东线从 2013 年年底开通,但是四年时间调水量不足 20 亿立方,中线调水效率较高,但是三年时间也不到 100 亿立方,都没有达到调水的设计标准。我们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官僚主义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有很多体现和弊端,一个是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导致东线无法正常营运。在各个用水地区,不同水不同价的现象是导致高价水使用不多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国家开征“水资源税”,税款专款专用用于全国的水利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更为有利,有了水资源税可以平抑调水成本,补贴东线调水的用电,在用水地区实现不同水同价格,促进东线工程运转。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2904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楼、期刊、学生和教授,这就是大学?——禅的行囊(之二十七)
罗非 2017-12-12 09:58
述评:南北朝时期,印度禅宗传人菩提达摩来到中国时,首先拜访了南朝的梁武帝。梁武帝很信仰佛教,也很热心推广佛教。但他的思路和比尔碰到的这位和尚相同,就是修建新寺院,印刷经典,动员人们出家。这和今天发展教育的思路有点像 —— 建大学,出著作,扩大招生。但是,大学不能只有大楼、期刊图书和学生。大学也不能仅仅再加上若干有教授职称的人 —— 大学需要有先进的学术思想和求真的学术风气。 正如当代不少大学缺乏最后这两条一样,梁武帝时代的扩建佛教大学运动也同样缺乏。所以,当他得意洋洋地向达摩介绍了他的业绩时,达摩的回答也像比尔波特一样, “ 你做这些没什么效果的 ” 。 梁武帝惊讶地问为什么?达摩说, “ 这些都是形式主义,徒有其表,没有实际意义 ” 。梁武帝很不高兴,就说那你说怎么发展教育?达摩说, “ 真正的先进学术,要有核心精神,不在意这些形式,也没办法靠形式来产生 ” 。 梁武帝很不服气,就问达摩, “ 那你说,真正的学术精神是什么 ” ?达摩说, “ 完全开放,没有形式 ” 。梁武帝听不懂 —— 不要说一千多年前的梁武帝,就是当代也没几个人懂。于是,达摩只好放弃了寻求这位古代版大慈善家梁逸夫出资帮忙发展教育的想法,自己渡江北上,到中国民间寻找能听懂他教育核心精神的人。九年之后,他终于找到了几个,其中包括中国禅宗第二代传人慧可和尚。于是,禅宗的核心教育精神开始得以在中华大地上延续。 第五章无始 在客堂背后的停车场,明海帮我把行李塞进一辆黑色轿车的后备厢,然后介绍车里的其他人给我认识。我们再次道别。 “ 一路平安。 ” 明海说。黑色轿车径向万丈黄尘中飞驰而去。 扬尘的天气已经持续了许多日,而今天干脆不辨东西了。我们仿佛身在蒙古。如果不是万有引力在起作用,我大概连上下也分辨不出了。眼前的能见度不超过百米,但司机毫不在乎,他轻车熟路找到了高速入口,然后立刻提速飞奔,轻快得如同一匹驰骋在蓝天之下碧草之上的骏马。我坐在后排,左边是名穿黄色袈裟的僧人,右边是个佛协的干部,两人把我紧紧卡在中间。我的病情变得越发严重,鼻腔里像是在开闸行洪。这可比长途车遭罪多了,但我又怎能拒绝方丈的好意呢。 坐在我左边的僧人四十岁上下,身体粗壮。他来自北京附近的一座寺院,这次来柏林寺是和明海商量一些与世界佛教论坛有关的事情。一个月之后,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将在杭州举办,据说将有数百位来自海外的僧侣参加。他希望能和他们探讨在全世界弘扬佛法的思路。只在中国恢复佛教是不够的,他说,我们要把佛法传向海外,传向世界。他准备在杭州的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广传教法的最佳途径是修建寺庙,他还准备在论坛上发起一项募款的倡议。 僧人问我有什么看法。我正被出了问题的鼻子折磨得不知如何是好,顾不上礼貌,便直接告诉他这是在浪费工夫 —— 在西方,修庙只能吸引到一些发烧友和好奇的人,还不如派遣一些会讲英语的僧人到西方传法,场所并不需要太隆重,在私人住宅或者公寓里也没什么不好,气氛要随意,同时也方便僧人们熟悉西方人的特点,找到他们的需求。我甚至觉得开世界佛教论坛还不如组织西方人来中国打禅七有意义。我还对他说,中国的僧人向西方传法时,不注意变通,往往执著于其固有的外在形式,所以对西方人无法产生吸引力。但这位僧人显然主意已定,我说了半天丝毫没能影响他。 坐在我另一边的是河北省佛教协会的副会长高士涛。他刚才一直在听,这会儿我转过头来,开始对着他唠叨:如果中国僧人去美国修庙,对美籍华人和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倒是件好事,但对于那些他们原本想吸引的西方人来说,则依然没有解决门槛高企的问题,即便这些西方人有脱离苦海的想法,文化壕沟和语言吊桥依然令他们不能得其门而入。令我惊讶的是,高士涛居然同意了我的看法。他也觉得如果要把佛法传到外国,必须先尽可能地清除文化上的障碍。西方人需要佛法,但不一定需要中国的寺庙。于是我又转过头对僧人说,如果他决定去外国修庙,最好建成没有院墙的那种。然后大家都不说话了。这正合我意。
个人分类: 科普|9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
热度 2 xuxfyuwp 2017-12-10 23:06
辽阔的南海既是台风生成、发展频繁的海域,也是对我国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的季风系统活动关键区,及时掌握和分析这一地区的大气海洋变化情况,对分析研判天气气候演变、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和相关的科研工作至关重要。如热带季风区大气边界层结构、海气相互作用的多尺度演变特征和规律、海洋水汽输送条件、台风内部结构特征及风雨分布、台风路径变化成因、海洋灾害性天气(强风、海雾、海岸带暴雨过程等)的结构特征、数值模式近海面通量参数化设计、海盐气溶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获取直接的观测信息,才有可能逐步研究解决。要想满足这些需求,需要建设高水准的观测平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正是基于这一需求而建的,起步于2005年,由广东省气象局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负责启动,选址在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电白县电城镇莲头半岛东南侧,背靠陆地一侧的是丘陵地带,面向辽阔的南海。这里是影响中国大陆旱涝的夏季风西南水汽输送通道的前沿地带,也是台风、暴雨、大风、海雾、海浪、风暴潮等天气、海况引发的自然灾害多发区域。在这里系统获取海洋气象信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无论对业务还是科研,都具有较高价值。 基地由几部分构成,一是在近海陆地设置的多要素陆基观测站,安装了比较齐全的观测设备,除目前业务上常设的观测内容和仪器外,增添了不少新的项目和设备,如GPS探空系统、边界层风廓线仪、微波辐射计、辐射表、能见度仪、雾滴谱仪、土壤温湿度观测系统、全天空成像仪、云高仪、光电雨量计、雨滴谱仪、测波雷达、地波雷达等。 二是在距海岸6公里左右的海上气象观测平台,除观测海上气象要素外,重点是对海气相互作用进行监测,观测内容包括涡动协方差观测系统、五层风温湿梯度观测、四分量净辐射、红外皮温观测仪、一维雨滴谱仪、Flow Quest多普勒流速波浪仪、超声水位计、红外海温遥测仪、温盐梯度链、5层超声风温仪、高速红外成像仪、飞沫滴谱仪(0.5-20微米、2-50微米)、激光测风雷达等,可以说是内容相当丰富的观测了。 三是在距海岸线4.5 km的歭仔岛上建立的100米通量观测塔,可以进行风温湿梯度、湍流输送观测,包括超声风温仪(40m 80 m)、风速风向(10m 20m 40m 60m 80m 100 m)、温度和湿度(10m 20m 40m 80m),能在海岛上建起这样的观测系统也实属不易。 四是为观测海洋和气象要素的大型海上浮标观测平台,观测内容包括风速风向(2层)、温度湿度(2层)、气压、雨量、 短波/长波辐射、能见度、波浪参数、海流参数、海表温度盐度、叶绿素浊度等。 五是面向各部门专家学者、业务人员开放的实验室,除广东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自己开展科研项目外,还与多个部门进行了科研、业务合作,如与中科院大气所、南海所联合开展台风边界层与海洋海洋飞沫大型观测试验,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了海-陆下垫面过程和台风破坏力观测试验,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等联合开展了台风海气耦合边界层观测试验,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开展水下能量传输观测试验,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开展海洋边界层观测试验,与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合作开展地波雷达观测试验等。还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建立了“海洋气象联合开放实验室”,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一起设立了“广东海洋环境遥感与应用联合试验基地”,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合作建立了“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合作建立了“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通过这些合作,已获得一批很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经过十年来持之以恒的建设发展,从目前基地实际承担的任务看,远超越了早期设定的目标,已发展成为大气、海洋科研与业务的综合探测实验基地,并通过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引起了国内外相关部门的关注,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研究和业务实验。 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要建成具备海洋边界层、海气界面、低对流层立体观测能力,陆基、近海、外海一体化、多层次的、完善的海洋气象综合观测系统。按照目前的设计,将会由多个业务系统组成,包括北山陆基观测站、大竹洲岛基综合试验站、台风破坏力试验站、海上综合观测平台、卫星遥感定标试验站等。 推进海洋气象研究和相关业务建设,对我国而言,无论是从科学本身,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都至关重要,目前类似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这样的平台显然还太少,难以支撑来自多方面的整体性、系统性需求。从国家层面,应有系统性的规划和方案,引导这一领域的发展。
个人分类: 文章|6838 次阅读|3 个评论
双一流建设中应该避免的问题
热度 1 lin602 2017-10-6 18:42
这次国家公布双一流建设的高校与学科,我认为是有积极意义的。钱的投向,应该总体上为强的学科与学校,投向弱的学科从效率上来说是不合理的。 但是,根据这么多年在高校工作经验,双一流建设国家是投钱的,应该避免一些出现的问题: 1 突击花钱,乱买仪器。这些经费既然给学校了,就要让学科自己从容地花钱,给一个时间,不要这个月下达通知,下个月出花钱清单,年底仪器就要到位。说实话,中国许多高校的经费是突击花的,有的就是乱花钱。最好给个五到十年的时间段,让各学科与教授们好好思考,如何花好这些钱。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尽快花经费,否则上交了,结果呢?抱的儿子当兵不心疼。 2 急于考核论文与成果。我觉得一流的学科需要积累的,是急不得的。今天结婚,明天要怀孕,十个月后生儿子,这不是逼死人嘛。韭菜与红木的生长期是不一样的。要让教授们能够安心做些科研,思考深一点,做出点重量级的科研成果。十年磨一剑。我相信这些学科自己会抓紧的。 3 不能不监控钱花在何处。钱是纳税人的钱,寄于国家与人民的期望,只要将钱花在科研上,不是乱花,这就是用在正当处。而不是完全按当初的项目经费预算严格花钱,这是逼良为娼的做法。钱要从容地花在科研工作中。 4 双肩挑的官员把控着钱与资源。现在高校一个最最严重的问题,是领导把控资源,牛人通吃。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双一流建设也是一个空话。 5 所有学科一个评价标准。举个例子:临床医生是给病人看病动手术的,做科研的是发论文的。都用发文章的要求来要求临床医生,这样的医生能让病人放心吗?弹钢琴的牛人也用是不是发文章多少来考核,这样的钢琴能够弹好吗?工科与理科能够都是以发文章为标准吗? 好学科与学校拿到经费,千万别没有自己的学科发展战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那样迟早要被淘汰的。
4279 次阅读|1 个评论
双一流建设---说说我一点看法
热度 8 lin602 2017-9-23 22:23
近期最热闹的议题之一应该是‘双一流’建设了。无论是朋友圈、群及博客,议论非常多。 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有好的一面与不好的一面,只是权重问题。 我的看法:好大于弊! 我们学校周围的一所大专,在前十多年吧,一下并入一所211学校,本来是大专的教学与科研底子,大专招生的分数,一跃成为了211一本分数钱。让人大跌眼镜! 国内以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在前段时期内,为了扩大规模,扩大各种项目数、文章数、专利数以达到排名靠前的目的,兼并了许多质量不一的高校,甚至有的一流高校兼并的学校学科与专业是非常不好的。但并购的结果,总的项目数、文章数肯定是多的。 而各个高校所在省市的政府极力支持,甚至可能会有一些行政压力达到合并的目的。其实质,就是造‘神’。 许多高校建了许多专业与学科,教授是那里需要就出现那个学科的申报材料中,专业与学科多多益善,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前段时间,许多一流学校主动放弃了一些专业,其实目的也是非常清楚的,在学科评估中,同一个教授不能在几个学科中出现,发表的论文只能在一个学科材料中出现。这让大家感觉到有点挤水了。 这次双一流建设尽管还是有不少争议,但从利与弊来看,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 不要虚胖,不要做假,不要太势利。 一所大学好,不见得什么学科都是第一的,总体上,一流学科多的高校才真正是强校! 如果那一天,将一个学校的项目数、基金数、文章数除以一个高校的总的教师人数,除以总的学科数,这个指标也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向社会公开,而且影响排名时,这更有意义。 近期我与企业交道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企业之间兼并时,必须是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够被兼并,烂摊子企业,别的企业是不愿意兼并的。因为有的企业可能兼并过来后占有资金,将企业拖垮。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点,也更是中国高校的一大特点!让人对学术这二个字与商业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我们的高校要的是肌肉,是力量,而不是虚胖,更不是重量!
14816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北京腾退空间究竟优先做什么?是搞建设还是搞绿化?
热度 1 wya 2017-2-17 15:52
http://news.qq.com/a/20170205/018556.htm?winzoom=1 北京市长:城区腾退空间将不建设 变绿地公共设施 5日下午,北京市市长蔡奇在中央媒体“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专题座谈会上,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提出“7个就是”。 蔡奇认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调结构、转方式,就是“腾笼换鸟”,就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就是改善人居环境,就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就是更好履行作为国家首都的职责,在疏解中实现更好发展。 蔡奇表示“对于腾退后的空间不再建设,要留白增距,将其变成绿地,变成公共服务设施”。 (央视财经记者魏欣 张含晓) http://news.ynet.com/3.1/1702/17/12416853.html 北京腾退空间 优先用于保证中央政务功能 2017-02-17 11:16: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北青网 作者: 林艳   北京三年来疏解腾退出的空间,将怎么规划安排?对于这一问题,王海臣在发布会上做了回应,“疏解腾退空间,是北京的宝贵资源,我们高度重视。目前已研究制定了腾退空间的管理和使用意见,正在按照相关程序报批”。 王海臣介绍说,意见总体将按照北京规划以及京津冀协同纲要的要求,对腾退空间进行严格管控,强化政策支撑。腾退空间将保证北京的四个服务功能 ,优先用于保证中央政务功能,为重要中央活动留空间; 将用于补齐核心区基础设施、安全、科技文化设施等,提高四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此外,还将重点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留白见绿,多建绿地;用于完善公共服务,补齐短板,如停车场的建设等方面,让老百姓有更大的获得感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809 次阅读|2 个评论
毛主席建设经济的伟大实践和方法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16-10-12 11:06
毛主席建设经济的伟大实践和方法 如果有人问我,这个世界上你最佩服谁。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他,我佩服斯大林,我佩服毛泽东,我佩服希特勒。因为他们都把自己的祖国通过铁腕手段从一穷二白的弱国建设成为强大工业国。几千年来这是第一次,他们的智慧和组织能力无人能比。斯大林接管的苏联只是一个面积广大,人口稀少,种族繁多,工农业落后的一穷二白的国家,但是他用了三十年时间就把苏联建设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毛泽东不用说是古今少有的巨神,他用二十八年时间以无比顽强的毅力打败了代表资产阶级的革命家国民党,又用了二十八年时间组织运筹建立了中国强大而且全面的工农业体系。希特勒为了统一欧洲组织起了强有力的国家机器,使得这个机器高速运转,在极短的时间内建设成功强大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洗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耻辱,也把德国从负债累累的国家变成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而他的工业基础一直到现在在发挥着作用,德国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仅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而且我个人并不喜欢老狐狸罗斯福,因为这个老狐狸领导的美国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他甚至大发战争财,甚至乘火打劫。我也不喜欢老恶魔丘吉尔,这个末日帝国的代表企图挽救没落的帝国,打击世界人民的反抗和觉醒。在二十世纪,这个群星灿烂的转折时代,斯大林独领风骚三十五年,毛泽东独领风骚二十八年,希特勒也有二十年的领导时期,尽管他们领导的时间都不长,但是他们的业绩却影响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他们的存在告诉了世人一个真理,通过有效组织计划发展,完全可以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强大的国家。 毛泽东是如何在短短的二十八年时间把中国从一穷二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的呢?他有什么妙法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二十八年的建设成就。 1 ,建成了全面的重工业体系。中国能够年生产三千万吨钢材,在此基础上能够制造汽车、拖拉机、汽车、发电站、火车、飞机、车床和精密仪器。 2 ,建成了强大而且全面的矿业开采和冶炼体系。煤炭、石油、钢铁、有色金属和稀土等基本能够满足自身需要。 3 ,建成覆盖全国的交通体系。铁路网全面覆盖,国家级公路网和省级公路网全面覆盖,县级公路覆盖各个主要乡镇。 4 ,建成全面的轻工业体系。全国的自行车每年产量已经达到一千万量,布料,服装,鞋袜,收音机,钟表,手表等日常用品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到七十年代末,只有少数商品实行凭票购买制度,其它日用品能够随时不限量购买,例如钢笔、洗衣粉、肥皂、牙刷、水壶等等。而苏联在卫国战争的时候肥皂还只能凭票供给。 5 ,到七十年代末,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的电网体系。这个电网体系为中国发电业的进一步繁荣,为中国各种电器的生产,为普及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为中国的电气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建设成功了完整的农业体系,建立起了六大体系:其一是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其二是农技人才培养体系,其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四是农业服务体系,其五是农业配套体系,其六是农业生产体系。 7 ,领导修建了八万多座水库,几万个淤地坝,几十万公里的防护林,几百万公顷水平梯田,几十万公里水渠。治理了黄河、淮河、海河等江河水患,开垦了诸如新疆绿洲,北大荒,青海,云贵等新的粮食生产基地。 8 ,建成了全面的事业单位体系。使得我国在科研、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农林等各个方面都有有效地管理和事业发展。 9 ,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各级教育体系,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甚至包括职业技术学校,夜校,广播电视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等等。甚至包括农民识字班,使得全国很快把百分之九十的文盲变成有文化的人。这为七十年代全国范围内人才的大爆发做出了准备。 10 ,建成全国范围的体育锻炼体系,每一个县都有体育场和工人文化宫。从第一套广播体操发展到第六套广播体操,实现了全民健身运动。 11 ,建成了全面的军事工业,使得我国装备了先进的海军,空军和陆军。我国的坦克,大炮、导弹、飞机、潜艇等都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 12, ,二十多年时间经济超速发展,但是全国的物价一直稳定,货币一直没有贬值, CCI 是零甚至是负值,但是人民的收入水平比解放初提高了四陪以上,尽管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国家既没有内债,也没有外债。 13 ,国家在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绩骄人。农业上,在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新品种的育种上取得了不断进步,中国自己研制的计算机一再突破运算极限,取得了诸如牛胰岛素、青蒿素等一系列重大成果。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向太空放了卫星。 14, 二十八年人口增加接近一倍。有人说人口增加是罪过,怎么能够算入经济成果?各位看官,试想,如果经济没有增加,那么能够供养成活那么多人吗?据我们研究,在中国,短短几十年人口增加一倍的时期只有两个,一个是明朝初年,短短三十年人口从三千多万增加到七千万,另一个就是毛泽东时代。那时候的人们为什么愿意生育?为什么家家户户都有四五个孩子,而且这些孩子基本都养大了,没有被溺死?因为人们觉得自己很幸福。可以说,在那个年代,每一天都有激动人心的成果产生,每一天都有新的生产样品出现,那是一个充满朝气和创新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是毛泽东引领的,是与他老人家孜孜不倦的思考和组织分不开的。那么,他都使用了什么方法和组织技术呢? 今天有幸能够总结他老人家的经济思想和方法,深感荣幸。在此之前,我已经总结了陈云的方法和邓小平的方法,但是他们的方法和毛泽东的方法比较,只能是小儿科了。 首先,毛主席有非常强的全局意识,这一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早在井冈山时期,毛主席反围剿就有全局意识,他总是能够从大的方面看到敌人的弱势,并且相机攻击,屡屡得手;在长征中他也能够找到敌人的薄弱环节,最终跳出了围追堵截包围圈;抗日战争,他看到了整个北方战场的日军态势,把有限的军队化整为零,起到了撒豆成兵的效果;解放战争他一气呵成,导演了气壮山河的三大战役和一系列战役。没有全局意识,没有通盘的考虑这些事是不可能做到的。解放后,毛主席就为全面的经济建设谋划。首先他让几百万军队中的一部分复员,就地转为建设兵团,新建了新疆建设兵团、铁道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兵种。从 1950 年到 1957 年,短短的六年时间,就进行了四次大裁军,把军队数量从六百万裁减到三百万左右,有力地支援了经济建设,同时组建了大批军事院校,公安部队和军工厂。其次在国务院建立了专门的建设机构,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建设,这些建设组织和权力机构有冶金工业部、铁道部、化学工业部、交通部、国防部、建筑材料工业部、邮电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农业部、笫二机械工业部、农垦部、第三机械工业部、林业部、电机制造工业部、森林工业部、煤炭工业部、水利部、电力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文化部、地质部、高等教育部、粮食部、建筑工程部、教育部、商业部、城市建设部、卫生部、城市服务部、纺织工业部、体育运动委员会、水产部、轻工业部、食品工业部、测绘总局、广播事业局、国务院专家局等多达四十多个专业性部委,这些部委的主要职能就是组织事业的开展,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和资源人员的调动。这些部委对于国家初期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毛主席不仅对各行各业的建设有充分布局,而且对于各个地方的综合平衡发展有综合布局。建国初期东北地区工业先进,而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有相当的工业基础,西南、西北、北方地区和中原地区比较落后,这些地区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发展。到了六十年代则东部地区已经比较雄厚,国际形势复杂,则开始了大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历时 1964---1978 计 14 年,横贯三个五年计划,国家在主要 13 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 2052.68 亿元巨资,涉及 600 多家企事业单位,几百万建设者,建起了星罗棋布的 1100 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振兴了二十多个新兴城市,带动了中西部偏远地区工农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大手笔只能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四,开辟新的粮食产区。新疆建设有王震带头,硬是把沙漠改造成一片片绿洲,今天的石河子、奎屯、伊利等城市都是那个时代开垦出来的;六十年代又动员知识青年开垦北大荒,二十年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另外还开垦了河套平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新的粮食产区。第五,关心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办法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大力发展,当然,由于国家财力不够这些在当时做得还不到位。但是援藏援疆等作为一项政策在后来起到了作用。 第二在经济上全面发展,政府积极参与组织和协调。毛主席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各级政府和党委,交给了全社会。让各级政府和党委组织各自辖区内的社会力量自我发展,而外援为辅助。到了七十年代末,每一个县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木材加工厂、服装厂、农业机械厂、水泥厂、毛纺厂、机械厂、农场等等,形成了一个县域内小而且全的企业格局。那个时候,县级有小工厂,生产队有各种养殖场和小作坊,市级单位有较大的机械厂,化工厂,氮肥厂,建筑公司等,而国家级的工厂星罗棋布在各个地方。各级政府在开办这些企业和农业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组织和积极推进的作用,有的还通过政府调剂人才和物资。中国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中能够使得企业工厂在各地市星罗棋布地发展,从一穷二白的起步,没有经过血腥的原始积累和资本家残酷剥削,这个是与政府的主导和参与,是与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是与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在拉美国家缺乏政府的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才导致拉美国家一再而再地陷入经济危机和衰退。而中国目前的衰退也是与政府缺乏大战略大组织有密切关系的。 第三,毛主席善于全民动员,全民组织,毛主席也非常善于鼓励全国人民的士气。这种气势古今唯一,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这主要表现在除四害、全国卫生、全民健身、兴修水利工程、扫盲、农业育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农村建设等等项目上。例如四害,四害包括老鼠,苍蝇,麻雀,蚊子等,这些在当时不仅很多,而且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很不卫生,是病菌的携带者,所以当时的除四害不单单是除四害,而是全国范围内卫生运动的一个环节。那时候的人们住宅都是泥土的房和窑洞,害虫容易滋生,家里面不卫生, 90% 以上的人体内有寄生虫,所以这一个以除四害为突破口的卫生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到了七十年代农村的生产队依然对家庭卫生进行评比,奖好评差。又例如扫盲,解放后全国 90% 以上的人不识字,文化普及率很低,这样使得中国的工业化几乎成为泡影。但是,采用全民动员的方法,仅仅十多年时间,中国绝大多数人就已经摆脱了文盲称呼。再例如兴修水利,治理江河,那个时代没有机械化,全部是人工,所以全民动员场面宏大,动员的力度之大全所未有,连中央机关都有任务,十三陵水库就有中央领导的勤劳的汗水。通过二十多年修筑,毛主席给全国人民留下八万多座水库,几十万公里水渠,治理了大江大河,使得近三十年再无水患,一直到 1998 年出现长江大水, 2008 年云南大旱。毛主席动员人民愚公移山,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动力,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毛主席本人的威信也是与日俱长,人民对毛主席无比崇拜。这种上下一心,团结奋斗的面貌出现了十几年,期间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劳动模范。和现在“政令不出国务院”比较是天上和地下之别。 第四,毛主席善于集中力量干大事。这是与他的天然的勇气和魄力分不开的。早在延安时期,军队粮食缺乏,税收不够用,毛主席就抽调军队和干部开展了规模宏大的 “大生产运动”,结果实现了军队和干部吃穿用的基本需求,改善了军队和干部的生活,减轻了群众负担。在抗美援朝问题上,许多人害怕担心,毛主席用他无比的勇气和魄力说“打得一拳开, , 免得百拳来”,结果换来了几十年内美国不敢窥视中国,同时在国际上中国迅速赢得了地位和声誉,男儿血性死疆场,不做屈膝乌龟头。解放以后,毛主席最著名的集中力量干大事表现在制造导弹,原子弹,氢弹,研制火箭,卫星,治理淮河,治理海河,创建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决战大庆油田,大炼钢铁钢铁产量的迅速提高,农村合作社的建立和巩固等等方面。通过集中力量干大事,使得我国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就解决了横亘在我国发展道路上的许多瓶颈问题,例如缺乏钢铁,缺乏石油的问题,缺乏钢铁无法实现机械化,缺乏石油有了机械化没有动力。没有原子弹无法正真实现和平发展。如果没有钢铁就无法实现以后全国范围内电网的铺设成功,就不可能实现全国范围内通达铁路,而没有电网和铁路网也就不可能实现后来的快速发展,不可能有什么红利存在。现代人吃的都是那个时代的红利。 第五,全国范围内调度人才,才尽其用。毛主席为了集中力量干大事,他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人才,调度人才,使得那个时代有限的人才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不仅如此,凡是可靠的人才都委以重任,给予重用。例如钱学森,刚刚从美国回来就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不久就出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使得钱学森此生得到了最大的幸福感,人生得与一伯乐。毛主席说青年人是早晨的太阳真的不是虚说的,他实实在在为青年人铺路架桥,辅助成长。例如两弹一星 23 位功臣中有多一半当时是年轻人。正是这种全国内调动急需人才的政策措施,才保证了我国在许多领域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内就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是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下午 3 时,这时候距离新中国建立仅仅十五年时间。 第六,全国范围内调度物资,全国范围内大协作,大协调,大调动,全国建立供应链,研究链条。这个是很明显的,在电视剧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中表现的非常充分。例如原子弹的制造,核心设计在北京,计算在上海,铀矿在云南,炼制在兰州,制造在全国几百家工厂,靶场却在新疆。参与工程的有军队,大学,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种力量。这种大协作,大联动,大调动在许多项目上都有体现。例如大庆的石油会战,青蒿素的研究提炼,导弹的研制,卫星的研制,三线建设等等。这种大协作只有在那个时代才有可能,现在的中国已经丧失了那种能力,那种调动能力是与领袖的个人魅力分不开的,是与大一统的国家分不开的,是与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分不开,是与有理想有干劲的年轻一代分不开的,是与公平的政治经济制度分不开的。 第七,毛主席在紧张的经济建设中善于使用奖励,鼓励手段,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大众智慧。那个时代虽然没有多少物质奖励,但是有许多名誉奖励,全国的劳模还能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的亲自接见,可以周游全国,到处讲演。大凡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都会开大会公开表扬,那种荣誉感,那种自我价值的实现,那种自豪感,那种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而且那个时代想当官不需要送礼送黑钱,只要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贡献大就有希望。那个时代农民有能力可以当副总理,工人有能力可以当副总理,提拔和贡献挂钩。毛主席不仅使用广泛的奖励机制,而且善于树立典型,这些模范典型成为社会风气好转的旗帜高高飘扬。例如在毛主席时代就出现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王成精神等等鼓励了整整一代人。而那时候在这些精神的鼓励和净化下,社会风气非常良好,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当代人想学习毛主席的这一套方法几乎不可能。毛主席还善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大众智慧,最为出名的就是鞍钢宪法,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这个制度的实施正真使得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民主,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人民的荣誉是人民自己挣来的,但是是毛泽东给于的;而人民对毛泽东的崇拜也是毛泽东自己挣来的,却是人民给予的,绝不是什么个人崇拜。想要让我崇拜邓矮子僵猪狐瘟和刁狸绝不可能。 第八,毛主席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总结规律,绝不摸着石头过河。早在农业合作化早期,毛主席为了看清合作化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分辨合作化的优劣,为了看清它的发展前途,他从全国搜集了一千多份资料和报告,然后不分昼夜地研读,最后写了 104 篇按语,他主编了《怎样办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书;据有人统计,解放后毛主席外出调查有 56 次之多,在大跃进时期更是常年在全国各地调查,随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除了生命最后几年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外出调查外,其它时期基本都是平均每年外出调查 3 次。而这段时间的调查成果也很多、很突出。例如农业 17 条、农业 40 条、《农村人民公社条例》(简称《农业 60 条》)、工业 70 条、科学 14 条、教育 60 条、工作方法 60 条 ( 草案 ) ,等等。这些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956 年三四月,毛主席听取了 34 个部委的工作汇报,在此基础上在 1956 年 4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1956 年 5 月 2 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宣布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7 年 2 月 27 日至 3 月 1 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 11 次扩大会议上讲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这些理论总结和探索,有力地指导了国家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方法任务。 尤其需要提出的是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开始提出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而毛主席本人对于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建设道路做了艰苦的长期的思索和调查研究。 1956 年提出了一个版本,但是经过实践和修改, 1958 年 5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经济社会发展观的一次历史性飞跃。为什么需要提出总路线和总纲领?很显然,因为有多个总路线和总纲领可供使用,而每一个总路线和总纲领都有所能,有所不能,出现问题很正常。而农业 17 条、农业 40 条、《农村人民公社条例》(简称《农业 60 条》)、工业 70 条、科学 14 条、教育 60 条、工作方法 60 条 ( 草案 ) ,等等都可以看作是对总路线的具体化和及时性指导。有人批评总路线,那是因为他的脑子是僵化的、静态的、短视的。可以说改革开放也是一条建设总路线,但是改革开放让中国损失巨大,大量土地矿产资源被贱卖,大量国有资产被贱卖,大量行业被外资控制,贫富分化悬殊,经济门类萎缩,农村萧条,大量人才闲置浪费,大量生产设备闲置浪费,社会风气败坏,阶级矛盾突出,下岗失业人员众多,这些都是目前的真实写照,也是改革开放总路线的结果。 第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持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坚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坚持自己的核心利益不动摇。这一点和卖国贼们截然不同,邓小平认为只要用市场就可以换来技术,结果我们放开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核心技术,反而失去了许多利益,甚至失去了部分主权。我们经过艰苦努力,得到了三万亿美元外汇,但是这些钱能够买来什么?这三万亿,可是用中国人民的血汗、资源、环境换来的。相反,我国国内的许多企业和资源不再是中国人的,却成了外国人的。招商引资好不好?招商引资提高了生产能力,但是当地人却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发展机会,失去了工作岗位,他们用什么来换取外商的商品?他们用什么来补充发展后劲?对外开放是完全错误的政策,必须立即改正。相反,毛主席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在他的有生之年,中国拥有了多项核心技术,维护了自己的核心利益,使人民在生产和消费中维持平衡,自己的商品有市场,自己的人民有权力,自己的人民有事可做。毛泽东时代,建设全面,没有失业人员,所以人人都会分配有生活资料。不象现在,失业率十分之一,没有工作,女人当妓女,男人混社会,无所事事,每个城市都有上千个麻将馆。 第十,政府组织科学研究,政府组建事业单位,政府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解放以后,为了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政府组织了各个建设单位,但是对于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农业、林业、牧业、科技推广、探矿、测绘、出版、邮电等等政府则组建了许多常驻性质的事业单位。这些常驻性质的事业单位在后来的改革中,大多数被保留下来,少部分进入了市场。为什么大部分事业单位在改革以后还能够保留下来?这里面有它的合理性。例如林业,林业虽然是一门事业,但是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中,它的经济效益是最弱的,但是它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最好的,如果没有一批常驻人员来维护森林,栽植树木,研究林业,那么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后果是很严重的, 1998 年长江大水之后全国的林场才又由国家全额拨款。而教育等国家一直在加强。说明我国建立的事业单位制度是符合社会要求的,这当然是毛主席的功劳。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管理方式的一个伟大创造。当今世界,拉美国家没有事业单位,这也是他们经济动荡,起伏不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十一,大力精简党政人员和非必要事业单位人员,精简企业单位人员,把政府财政负担控制在最小程度。在毛主席时代,明确的精简人员有两次,一次是六十年代初期,精简了两千万人回乡参加农业,当时精简的原因一方面是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另一方面是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出现了不协调。另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有人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其实如果说是浩劫,那它是党政官员的一场浩劫,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是一次解放。这场所谓的浩劫总共精简了几百万党政工作人员,为国家每年节省 1.5 亿财政支出,为国家创造一亿多元经济收入,正真实现了社会管理社会化、民主化。知识青年下乡运动使得农村快速地摆脱了缺乏知识状态,为农村各项事业注入了新活力,相当一批知识青年在农村大有作为,他们在教育、农村电力技术和机械技术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当今世界,政府和党委和事业单位,庸员增多,地方财政不堪重负,但是裁员很不容易,裁员的先决条件是给一条出路,这一条当下的政府做不到。 第十二,及时灵活地改革政府,重组政府职能,保证政府和社会发展符合节拍,这一点难能可贵。中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短短的二十年进行过四次国务院的机构大调整。 1951 年 12 月,政务院作出《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草案)》, 1954 年,随着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的确定和各级政权机关的建立,从当年底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精简。 1960 年到 1964 年,为了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进行了建国后的第三次较大机构改革。 1970 年国务院的 79 个部委合并为 32 个,其中的 13 个不再由国务院管理,改由军委管理,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机构调整。通过及时调整国家机构,使得国家职能不断适应新情况,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和支持相互平衡,使得人民群众负担很轻,使得各行各业急需人力资源得到流动,从而保证了社会经济建设事业快速发展。文化大革命的另一个历史使命是让青年一代和基层干部走上管理岗位和领导岗位,保证社会建设的新陈代谢,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而且毛主席已经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但是这一点却被华国锋破坏,社会主义新继承人在清理三种人运动中被撤职、判刑甚至处死了,使得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修正主义最终上台,建国以后形成的新贵族再次上台,一批老匹夫再次掌权,而且他们最终维护和增强了他们的实力,造成了目前社会税负沉重的负担。当今社会已经形成固化社会和固化的利益集团,集团之间的人才流动已经很难,政府之中任人唯亲已经不可改变,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上的杰出人才进入政府管理岗位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革命是青年一代唯一的选择。 纵观毛泽东建国后二十八年的建国经历,纵观他建设经济的伟大手笔,我只能敬仰和感叹。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恢弘大气,开阖纵横,气魄雄伟,大开大合,智慧深奥的伟大领袖,伟大舵手,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把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当作一个画布,而他在这个画布上规划了千万个精密的工厂城市和各种道路,把这个曾经完全是沙土覆盖的领土改变成由钢铁水泥沥青和葱葱田野覆盖的美丽国度,人间仙境。他的组织领导才能,他的人气指数,他为劳动人民赴汤蹈火的精神冠绝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而我只能仰视。 我很羡慕那个时代的人,他们遇到了正真的伯乐,他们的确人尽其才,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315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全文及报道
热度 1 flysky97 2016-9-19 21:20
国务院18日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特别提到了——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积极推动网络数 据科学、量子信息学、生物医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 等学科发展与完善,加快世界一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建设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 创新科研院所运行体制机制,推广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 等管理模式。 重点 : 统筹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三大科技城! 集中力量实施脑科学、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纳米科学等大科学计划。 方案提出按照“三步走”方针,不断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 “三步走”方针包括: 第一步,到2017年,科技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质量实现新跨越,开放创新、创新创业生态引领全国,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第二步,到2020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全国,形成全国高端引领型产业研发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核心支撑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第三步,到2030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更加优化,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成为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通知》提出的重点任务 包括:充分发挥北京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础雄厚的创新优势,统筹利用好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协同央地科技资源,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优化提升首都创新核心功能,突出重点,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国家急需的领域取得突破,全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一是强化原始创新,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 二是实施技术创新跨越工程,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三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培育世界级创新型城市群。 四是加强全球合作,构筑开放创新高地。 五是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发展目标是: 到2017年,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到2020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全国; 到2030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央广网北京9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 国务院 关于印发 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 总体方案 的 通知 国发〔2016〕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9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坚持和强化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以构建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为强大支撑,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着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结合,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撑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形成全球开放创新核心区;着力深化改革,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持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二、发展目标 按照“三步走”方针,不断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北京成为全球 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 第一步,到2017年,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质量实现新跨越,开放创新、创新创业生态引领全国,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第二步,到2020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全国,形成全国高端引领型产业研发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核心支撑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第三步,到2030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更加优化,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成为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三、重点任务 充分发挥北京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础雄厚的创新优势,统筹利用好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协同央地科技资源,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优化提升首都创新核心功能,突出重点,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国家急需的领域取得突破,全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一)强化原始创新,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 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超前部署应用基础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形成领跑世界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将北京打造为世界知名科学中心。 1 .推进三大科技城建设 。 统筹规划建设 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推动央地科技资源融合创新发展。加强北京市与中央有关部门会商合作,优化中央科技资源在京布局,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企业的研发优势,形成北京市与中央在京单位高效合作、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中关村科学城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所、高等学校和中央企业,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实现基础前沿研究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怀柔科学城重点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群,创新运行机制,搭建大型科技服务平台。未来科技城着重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集成中央在京科技资源,引进国际创新创业人才,强化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集聚区。 2.超前部署基础前沿研究。 北京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衔接,统筹布局重点领域原始创新, 集中力量实施脑科学、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纳米科学等大科学计划 ,引领我国前沿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优势力量,在明确定位和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创新基地。围绕国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部署,加强对 信息科学、基础材料、生物医学与人类健康、农业生物遗传、环境系统与控制、能源 等领域的支撑,取得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引领国际产业发展方向。 3.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团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大师和以青年科学家为带头人的优秀研究群体。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有条件的企业共建基础研究团队,加快科学家工作室建设,创新青年人才支持模式,形成一批从事基础研究的杰出青年科学家队伍。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一批能够承接重大任务、取得尖端成果、作出卓越贡献、形成“塔尖效应”的顶尖人才。在统筹考虑现有布局和国家对外科技合作总体部署基础上, 鼓励以我为主发起 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吸引海外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参与。 4.建设世界一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 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 积极推动网络数据科学、量子信息学、生物医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 物信息学等学科发展与完善,加快世界一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建设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创新科研院所运行体制机制,推广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等管理模式。 (二)实施技术创新跨越工程,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深入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 互联网+ 行动计划”等,突破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5.夯实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现代种业、移动互联、航空航天、绿色制造 等领域为重点,依托优势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对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突破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瓶颈技术,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标准。推动科技与产业、科技与金融、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聚集世界知名企业技术创新总部,构建跨界创新合作网络。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加强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和融资、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和科技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高端创业创新平台。利用中关村政策优势,推动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6.引领支撑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先导与优势材料、数字化制造、轨道交通等产业领域实施八大技术跨越工程,重点突破高性能计算、石墨烯材料、智能机器人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培育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推动以科技服务业、“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发展,促进服务业向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深化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推进“设计之都”与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以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为依托,加快推进高端农业创新发展。 7.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全民共享。 实施首都蓝天行动,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实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行动,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实施食品安全保障行动,建立对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科学高效监督管理体系,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加强重大疾病科技攻关,在疾病预防、诊断、精准医疗等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并转化应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床医学创新中心。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强化城市综合运行监控与重点行业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巨灾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推动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维护公共安全、建设平安中国的能力水平。组织实施科技冬奥行动计划,加强北京市、河北省与国家相关部门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聚焦绿色、智慧、可持续三个重点领域,集成应用和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为冬奥会提供科技支撑。 (三)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培育世界级创新型城市群。 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世界级创新型城市群。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有力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8.优化首都科技创新布局。 全力推进高端产业功能区和高端产业新区建设,优化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布 局,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带动各园区创新发展。推动首都各区精细化、差异化创新发展,形成功能清晰、导向明确、秩序规范的发展格局。首都自主创新中心区(城六区)重点推进基础科学、战略前沿高技术和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首都高端引领型产业承载区(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地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首都绿色创新发展区(山区)重点实现旅游休闲、绿色能源等低碳高端产业创新发展;首都军民融合示范区重点打造前沿探索、基础研究、系统集成、示范应用、推广转化、产业发展的军民融合发展链条。 加强统筹协调,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后的空间进行合理再布局,建设研发创新聚集区。 9.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打造京津冀创新发展战略高地。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结合产业链布局需要,培育具有产学研协同特征的科技企业集团,推进其在京津冀地区联动发展。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政策互动,建立统一的区域技术交易市场,实现科技资源要素的互联互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载体,围绕钢铁产业优化升级共建协同创新研究院,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共建科技孵化中心,围绕新技术新产品向技术标准转化共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围绕首都创新成果转化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实施协同创新工程,围绕生态环境建设、新能源开发应用、废弃资源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围绕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共同开展创新试点,围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等领域共同组织新技术应用示范等。 10.引领服务全国创新发展。 发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搭建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长江中下游省市重点推进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合作;与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省份重点推进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创业等领域合作;与东北、中西部等地区重点推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合作;加强与港澳台全方位科技交流合作。面向全国开放共享创新资源,推广“一站一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和北京技术市场服务平台)等合作模式,建立跨区域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推动科技人才、科研条件、金融资本、科技成果服务全国创新发展。 支持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建设,打造国家级科学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全国“双创”支撑平台。 (四)加强全球合作,构筑开放创新高地。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智引技和引资并举,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以创新提升区域发展层级,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11.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 吸引符合北京功能定位的国际高端创新机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际科技组织在京落户,鼓励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在京联合组建国际科技中心,努力使北京成为国际科技组织总部聚集中心。面向全球引进世界级顶尖人才和团队在京发展。引导和鼓励国内资本与国际优秀创业服务机构合作建立创业联盟或成立创新创业基金。发挥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作用,完善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吸引国际高端科技成果在京落地,形成面向全球的技术转移集聚区。 12.构筑全球开放创新高地。 在研发合作、技术标准、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等方面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建立国际化创新网络。构筑全球互动的技术转移网络,加快亚欧创新中心、中意技术转移中心、中韩企业合作创新中心等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推动跨国技术转移。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海外人才在京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和服务。鼓励国内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加快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抢占国际产业竞争高地。鼓励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让与许可等方式实施外向型技术转移。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优势,提高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服务创新国际化,深化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推进服务标准、市场规则、法律法规等制度规范与国际接轨。 (五)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系列重大部署,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加快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破除制约创新的制度藩篱,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以深化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13.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实施更具吸引力的海外人才集聚政策,突破外籍人才永久居留和创新人才聘用、流动、评价激励等体制和政策瓶颈,推进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改革试点,对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简化永久居留、签证等办理流程,让北京真正成为人才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开展人才引进使用中的知识产权鉴定制度试点。深入实施北京市“雏鹰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等人才计划,完善人才梯度培养机制,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灵活多样的创新型人才流动与聘用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互聘, 允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企业人才兼职 。研究制定事业单位招聘外籍人才的认定标准,探索聘用外籍人才的新路径。 鼓励科 研人员潜心研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和积极性,完善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创新评价标准和办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机制,推进绩效工资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在住房条件、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服务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利。落实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相关管理政策。 14.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高端创业孵化平台,构建集创业孵化、资本对接、营销服务等为一体的众创空间,提供集约化、专业化、社区化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便捷高效的商事服务机制,推动集群注册登记、“先照后证”等改革,降低创业门槛。实施中关村大街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北京市海淀区“一城三街”建设,以创新创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深入推进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探索科技服务业促进创新创业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首都科技大数据平台、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推广创新券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市场化机制,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加快推进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和融资、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质量标准、科技咨询等机构改革,构建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探索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统筹建设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15.加快国家科技 金融创新 中心建设。 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通过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领域。结合 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国有资本创业投资基金制度,完善国有创投机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国家税制改革的总体方向与要求,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研究探索相关税收支持政策。支持“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大力推动优先股、资产证券化、私募债等产品创新。开展债券品种创新,支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双创”孵化产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低成本融资。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建设。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探索为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方式;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实现投贷联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 16.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加快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探索药品、医疗器械等创新产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试点。 改进互联网、金融 、节能、环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监管,支持和鼓励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发展。 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形成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两种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健全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和维权援助体系 。探索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政府采购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新技术、新产品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 17.推动政府创新治理现代化。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创新政策调查和评价制度,加快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为各类创新主体松绑减负、清障搭台。建立科技创新智库,提升对创新战略决策的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政策的供给能力、创新理念的引领能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探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机制。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逐步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的市场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报告制度和创新调查制度,加强公共创新服务供给。建立健全创新政策协调审查制度。推动创新薄弱环节和领域的地方立法进程,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的法治保障体系。深化科技项目资金管理改革,建立符合科研规律、高效规范的管理制度,强化对科研人员的激励。 18.央地合力助推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允许在京中央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经主管部门授权,试行北京市的相关创新政策。充分发挥北京市和中央在京单位的改革合力,探索新一轮更高层面、更宽领域的改革试点,进行新的政策设计,在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上再形成新一批政策突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深入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京中央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依法自主决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着力打破创新资源配置的条块分割,支持北京市统筹用好各类创新资源,鼓励市属和中央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完善高等学校与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横向合作项目经费管理制度,鼓励开展产学研合作,其支出依据合同法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执行。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在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依法自由流动,并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鼓励在京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承担国防科技前沿创新研究工作,并给予相关配套优惠政策。探索开展事业单位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参与技术入股及分红激励试点,并根据领导干部职务明确审批程序 。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国家有关部门与北京市共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机制,在顶层设计、改革保障等方面实现上下联动,统筹运用各部门资源建设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建立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统筹机制,形成促进科技创新的体制架构,分解改革任务,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明确财政资金投入重点。切实加强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完善稳定支持机制。北京市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跨越工程引导资金,加大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贯穿创新链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三)完善监督评估机制。 加强监督考核,改革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评价机制。研究建立科技创新、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本方案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北京市各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强化对本方案实施进展情况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定期对本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网
个人分类: 科技|1318 次阅读|7 个评论
梦想的原点:妈妈的饺子
热度 11 张海霞 2016-1-24 15:38
题记:昨天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 华裔科学家屡遭迫害,诺贝尔奖得主和美国院士跟政府急了!》, 不由想起 15年前在美国局子里捞出我被无辜抓进去的朋友,回到家开门的一霎那定格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端着热腾腾的饺子说:孩子,回家了,啥也别说,你吃饺子吧!我们三人抱头痛哭,朋友说:我来美国二十多年了,一直觉得美国比中国好,早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今天我才明白:只有中国是我家,您是我亲妈!这成为我一生获得重生的时刻,也是iCAN的真正原点! 我把这个故事写了篇文章《梦想的原点:妈妈的饺子》,是《iCAN创新创业之路》这本书的序言,今天贴出来与大家分享,期待更多一起努力:尽我所能去耕耘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与兄弟姐妹们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回报那无怨无悔爱着我们的亲爸亲妈! 梦想的原点:妈妈的饺子 北京大学 张海霞 开始做 iCAN 大赛以后,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全国各地做推广宣传,很多人问我:张海霞,你如此执着地做 iCAN 到底为什么?!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我每次都会跟他们讲我人生转折点的故事:妈妈的饺子。 那是发生在 2006 年 6 月 4 日,我女儿的生日,我和妈妈、女儿生活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城市里,过着十分开心的生活,孩子的生日也按照美国的规矩过得轰轰烈烈,在城市的自然博物馆里举行了一个盛大的生日派对,来了不同国家和肤色的朋友,度过了十分难忘的一天,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我们开开心心回到家已经是傍晚时分,妈妈准备准备晚餐,我和女儿拆礼物,一家人开心得不亦乐乎。 手机突然响起来了: Alice ,你在哪儿?我一个好友的先生的电话,语气有些急促。 我在家呢,生日 party 刚结束,我们刚回来。啥事? ** 出事了,被关在监狱里,你能不能去救她? 什么?她不是周五回家参加孩子毕业典礼了吗? 这是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她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一个全美著名的医院里当大夫,她先生带着孩子住在另外一个州(孩子上学,不愿意搬家)。我周五的时候邀请她参加我女儿周日的生日 party ,她说不行,要回去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怎么会这样?! 她的先生在电话那头哽咽着:细节就不说了,你要是能去把她保释出来就太好了,我现在带着两个孩子实在走不开,也怕让孩子们知道,担心。 我说:你放心,我马上就去。 放下电话,跟我妈说:妈, ** 出事了(我妈妈也认识这位朋友,关系还非常好),我现在去救她,你一会儿和孩子洗洗先睡吧! 于是,开车出门,直接去办公室查各种资料和地图,感谢互联网,让我知道怎么去“美国局子里捞人” ---- 这个我在中国也没干过的大事! 总之,十分曲折,直到把信用卡里最后一分钱花完,我终于办好了保释朋友的手续,凌晨 2 点左右到了她被临时关押的监狱,一个几十公里以外的荒郊野外。交完所有手续,头发凌乱又满脸疲惫的她终于从铁门那边走了出来,无言的拥抱,两个人就这样默默无语地上车回家!一路漆黑,朋友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她,事情的起因仅仅是她无意的一句话,但是无理可讲,就被关押了! 回到家,停车,看到二楼的灯亮着,心想:应该是妈妈给留着灯呢。上楼,开门,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我妈正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站在门里等我们呢: 孩儿,回家了,啥也别说,吃饺子吧! 我和朋友一下子就把我妈抱住,抱头痛哭,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痛苦、所有的亲情都在那一刻爆发了,我朋友含着眼泪吃着饺子 :来到美国二十多年了,觉得美国什么都比中国好,可是今天我才明白:只有中国才是我的家,您是我的妈! 我也忍不住的眼泪噼里啪啦:这么多年,我都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工作努力,家庭幸福,不断进步,可是今天,我才突然明白: 我应该干什么!应该为谁干! 之前的一路狂奔,为了生计、为了名利、为了各种外在的评价和自我虚荣心的满足,可是从来没有意识到,其实无论你多么成功,一切的名利都是身外之物,说拿走马上就没有了,只有你的妈、只有你的家才是不会抛弃你的那个永远!而这个永远,被我们忽略很久了!我们努力拼命地养活着别的妈、成就着别的家,那个真正养育我们、成就我们、无怨无悔地守候我们的家和亲人被我们无情地忽略了、遗忘了!而很多时候我们还自以为是地指责着他们的落后和无知!却忘记了我们肩头的责任 …… 那一晚上我们再也无法入眠,我和朋友都做了一个最果敢的决定:立马回国,回到这一片生养我们的土地上,尽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于是我们全家 6 月 18 日就回来啦! 回国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回我的河南老家,尽管那里已经没有我的直系亲人,可是这是我的家、我的根,我有责任有义务来帮助我的家乡的孩子,最起码在教育上我可以尽我的一份力!第二件事,就是在北大举办暑期学校,把我们这个领域的最新知识和发展传播给全国的同行和青年学子们,大家一起去开拓一个新技术领域的未来,于是就有了课堂上一位同学的提问: 老师,我特别想学高科技,可是现在学这样的高科技,我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你说怎么办?! 我给他的回答是: 同学,从今天起,给你找工作就是我的工作! 从那天起我开始走出校园,去接触企业界、投资界为新的科学技术寻找市场和机会,为学高科技的学生寻找发展的机会,百折不挠,万难不辞! 这就是 iCAN 的起点,这就是梦想的原点,这也是我人生的真正转折点,因为妈妈的那盘热腾腾的饺子,让我瞬间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的家在中国,只有让我们的兄弟姐妹都能够成长为有 “iCAN” 这样自信的人,才可能让养育和守候我们的妈妈们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我们的梦想才会成真! 我相信: Yes , iCAN , uCAN , vCAN !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694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农民:城市的萍,农村的根
热度 1 ncepuztf 2015-10-19 00:43
反应农村凋敝的文章已经很多了,我前一篇就说的是这事。 从前面博文可以看到照片中的景象丑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现在的农村比建国后的前三十年还贫穷。 尤其是容易被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利用,比如某台湾专家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看看这些照片还真可能相信。 其实现在农民的收入的的确确大大提高了,种地国家给补贴,打工还能挣外快。 但是由于 多数农民家庭过着城乡两栖生活 ,其维持成本大大增加,在与城里人收入和政策待遇还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难免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那么显然,农民也被迫很现实,只能顾一头: 为了后代,舍去农村 。这就有了以下刚刚发生的故事。 十一期间因帮忙同事小孩的一场婚礼,没能外出。 正好老婆的朋友一家要出去游玩,老婆和孩子搭车一同去内蒙,同时回老家把我母亲接来住一段时间。 原想我姐姐和弟弟都在老家,能够接待他们一下,不想10月5日当他们要到达时,姐夫和我弟弟都下了乡,晚上才能回来。 他们解释说,县里突然来了通知 要求干部下乡包村蹲点,去盯着工程队给村里砌墙 。经了解,情况是这样的: 今年秋天上级下了通知要求进行 “十个全覆盖”, 按理说是好事:政府给提供免费的砖块,农民自己出工或雇人砌墙和修房。 可是1个多月过去了,除了少数留在村里有劳动能力的农民修墙外,大多数人家即使房倒屋塌也没有做任何修缮,没有表现出预期的积极性。其实原因很简单, 即使修了也不 会回去住了,何况还要搭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做这些对自己显然没有多大意义的“然并卵”事。 但是如果不建设就没有新农村,沿着道路的破败景象会影响农村的社会形象,也不利于反映我们取得的成就。于是一道死命令下来,农民自己不建,政府组织工程队建设,主要是沿村道有房屋的院墙全部改为实心砖墙,院子外面的小院子(一般有猪圈之类的小型建筑)靠乡道侧全部砌成花栏墙,村里的道路实现硬化,不能见土。于是乎,十一长假,浩大的工程开始了。 按理说,政府帮农民砌墙和修路是好事。但一开始就暴露出一些让人不解的问题。 (1)砌墙不通知外出的住户( 做好事不留名,强拆的反方向强建 )。很多人家已经没有人住,只留下破败的院墙和旧房,工程队在砌墙时不通知户主,直接就实施(不是没有联系方式,基层说任务太重管不了那么多)。 (2)砌墙没有规划。工程队按村里的自然状态施工,导致重新建设的墙各家参差不齐(竖平面/前后,高度是规定了的),影响整体美观并给之后的道路硬化留下麻烦。 (3)砌墙修路没有评估必要性。有的村不大可能再有人烟,这样的村也要砌墙修路,实在浪费人力物力。 (4)资金来源何方(这个有点闲操心,不过地方政府欠债太多,再打白条可能引发问题),开始不执行据说是因为没有资金。有队里干部以缺资金为由不执行,结果被通牒:若不执行则撤职。现在执行了也不清楚资金来源怎样解决的,有的农民说是政府从贪官手里弄出来的钱。 乡道能看到村落的花栏墙。【漂亮的花栏墙】 正在修建中的院墙,从村道可见到院落的破败。【修建院落的新旧对照】 院墙修好了村道上行走就看不见里面的危房了,之后道路也会硬化。【砌好的院墙】 农村是农民的根,不能让农民成为城市的浮萍。 他们虽然进了城,但他们没有户口,很难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障和待遇, 农民工子弟的教育不足也屡爆出新闻, 他们的境遇像水面上的浮萍。心底里仍然无法获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安宁,认为农村才是他们的根,等老了便叶落归根。 人口流动的规律是人往高处走,于是国内一线大城市向发达国家移民,二线向一线迁入人口,三线向二线城市迁入人口,......,最后乡村人口迁入小城镇。 现在城市似乎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但他们已很难回去,他们已习惯了城市生活,不少人已经买了房,且战且走的孩子教育也勉强有了着落,反观农村中小学几乎撤尽,就算回村,镇里也要买套房作为结婚的标配,孩子未来上学的根据地。 为了把根留住,需要把农村建设得如城市般便利,本着好事也要认真办的原则,给出几点建议,供老家的政府参考: (1)砌墙修路要评估,如果村子人少屋倒没有存在必要和可能,则随它去或推平还田。 (2)一些农村如果还能继续维持和发展则做好规划工作,户籍制度和教育设施等因素要综合考虑。对无人住的宅基地实施征收(当然是户主同意情况下,政府出资征收)或允许农民流转宅基地,但要规定无论是谁接手必须有人维护并按规划建设。 (3)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再进行砌墙修路工作,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有心人用短词描述如下: 沁园春●十个全覆盖 北国风光 千里扫院 万里碴墙 望乌盟大地 到处施工 干部职工 成天下乡 你拆猪圈 他去抹房 我到院外去烧荒 已两月 假期全无 一脸栖惶 覆盖如此繁忙 让所有单位人走光 全摞下工作 无人在岗 儿女丢家 等爹盼娘 农民兄弟 叉手一旁 打着麻将说风凉 睡梦里 盼王君书记 早来观光
个人分类: 生活|1621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国国有石油公司在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方面任重而道远
xluan 2015-8-14 14:59
天然气地下储库是人工建造的用于储藏天然气的设施。 1999年,我国开始筹建国内第一座储气库——大张坨储气库,2005年,开建第二座——金坛储气库。2011年,第一批商业储气库开工建设,并于2013-2014年陆续投入运行。 200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2013年以前,天然气消费量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201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7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5.6%。 但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已上升至6.3%,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提升至10%以上,天然气利用量将达到3600亿立方米。 2014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已达58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从2007年的2.0%飙升到32.2%。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工建设,我国四大天然气进口通道初步形成,预计到2030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将超过18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年消费量的40%。 根据国外经验,一旦国家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和超过30%,地下储气库容量就需要达到年消费量的12%以上,如果进口依存度超过50%,储气库的储气量应达到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5%以上。 目前,全国已建成地下储气库25座,储量3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7%。而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平均储库容量为占年天然气消费量的10%。 目前国内储气库的建设全部由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家承担,其中中国石油已建成24座,中国石化建成1座。国有石油公司在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方面任重而道远。
2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扬:智库建设不能“刮风”
baocunkuan 2015-2-17 06:46
作者:光明网记者 蒋正翔 康慧珍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7日 02版) 本报讯(光明网记者蒋正翔、康慧珍)“为政府决策服务是智库的根本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时需要倾听包括反对意见在内的各种声音,这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一个重要要求。”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日前接受光明网视频访谈,畅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有关问题。 李扬指出,智库要对现行政策、体制有一定见解,要坚持科学态度,保证意见的客观性,做到言之有据。他强调,智库研究要和商业割裂开来,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不能顾左右而言他,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目前很多智库号称建言献策,但缺乏理论根基和实践基础。对此,李扬深表忧虑。他表示,智库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一哄而上,全国上下大搞“智库建设运动”,刮“智库风”。他认为,智库的长远发展需要竞争、自律,还要有第三方评价。 李扬表示,智库建设是对我们整个治理能力的重新塑造。智库发展的百花齐放,就是要在智库领域落实市场决定性作用。智库要想站住脚,必须研究靠谱,预测精准,才会有生命力。“建立统一的市场,才有智库间公平的竞争。” 学术研究和智库本质上有重大功能区别。在李扬看来,妥善处理两类功能的关系需要“功能专设、分别治理、适当交流、相互支撑”。他解释说,长期做智库总会“江郎才尽”,而学术研究则是充电的过程,所以二者要能够角色互换。 (李扬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1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缺乏建设型战略家的原因分析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5-2-10 04:35
中国缺乏建设型战略家的原因分析  蒋继平 2015 年 2 月 9 日 据说中国高层最近非常重视招揽天下英才, 以此建立自己的智库,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 为加快实现国强民富的梦想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发现, 从媒体透露出来的信息看, 中央高层寻找的主要是一些具有杰出才能的战略家。 我对中国高层的这种做法深表赞同。 这确实是一个强国富民的明智举措。 说到底, 国家的兴旺主要靠人才, 古今中外都是一样。 不过, 非常实事求是地说, 从我个人的直觉和悟性上来看,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非常杰出的人才, 但是, 这些人才绝大多数只能算作在战争方面的人才, 也可称为军事战略家, 而很少有建设方面的人才, 或者说缺乏建设型战略家。 当今中国也不例外。 我认真地思考了造成这种境况的各种原因。 经过对历史, 文化和内外因素的分析, 我觉得中国出了很多的著名军事战略家, 而缺少建设型战略家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权力至上的封建意识。 要掌握权力, 必须经过战争或者用武装力量来获得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些都与战争和武力有关, 这是产生军事战略家的主观条件。 第二, 群雄争霸, 战事频繁。 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群雄争霸的状态, 著名的时期要算 16 国和三国这些家喻户晓的历史。 朝代更迭, 更是以腥风血雨的大规模战争为标记。 即使在一些比较稳定的朝代, 比如说, 唐朝和清朝, 在朝廷中的主要官员仍然是以军事人才为绝对多数。 虽然好像满朝文武官员各占一半, 分成两列。 但是, 名义上的文官, 其中多数还对搞谋略比搞建设更感兴趣 。这是产生军事战略家的客观条件。 第三, 小农意识, 分散经营。 中国一直属于农业生产国。 农业是国民生产的主力军。 中国的农业生产以个体农民为基本单位, 经营规模很小, 没有组织的农民占着国家的主体。 这样的局面非常不利于建设型战略家的诞生。 这是中国缺少建设型战略家的社会原因。 第四, 文化熏陶, 侧重计谋。 比如说, 在中国文化中占着重要地位的 和 , 都是侧重计谋的书籍, 就是怎样算计对手, 而没有一点关于如何进行建设规划的内容。 我们从小就知道储葛亮, 周瑜和曹操等军事战略家。 中国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崇尚英雄, 我们从小也知道岳飞, 穆桂英, 薛仁贵,樊梨花, 薛丁山,李元霸, 宇文成都等等各朝各代的英雄豪杰。 这些英雄豪杰都是战场上的高手, 没有一个是懂经济建设的。 这是中国缺少建设型战略家的文化背景。 最后, 目光短浅, 本位主义。 中国人有一种生来的 的传统心态和习惯。 这种心态和习惯是封建落后的小农经济的自然产物。 中国近代以来在科技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 封闭的锁国政策使一些有影响力的中国人产生了夜郎自大的心态, 因而, 目光变得短浅, 胸无大略, 只顾自己的利益, 或者只顾和自己有关一方的利益。 这种本位主义的倾向大大地阻止了建设型战略家的诞生。 这是中国缺少建设型战略家的心理原因, 是内在原因。 中国高层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 来走出这样的困局, 从而找到这方面真正的人才, 我拭目以待。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469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关于城市建设中对教学科研用地加强保护的建议
热度 6 bioxncai 2014-12-21 13:13
南京林业大学的校园不大,小巧玲珑,风景秀丽,据说一年之中除了冬天以外都能观赏到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特别是每当到了春天,校园内盛开的樱花已经名闻遐迩,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观赏。 优雅的校园是学生读书的好地方,也是城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不过,最近的一条消息打破了校园的平静,据说将有两条公路穿越校园,将校园一分为三。 李明阳博主和林中祥博主已经对此事详情做了介绍: 城市建设为不要以牺牲大学为代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14548do=blogid=851669 南林校园道路规划事情,显示出‘关注’的力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852478.html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就是学校、科研单位的权益屡次遭到侵犯,类似南林大的事情已经出现过多次,媒体也多次报道。 现在上班经常经过一个楼盘,这里曾经是一所中学的校园,因为地理位置好,学校被搬迁,房地产商人在这块地上盖起了商品房。 前一段时间去了扬州,发现瘦西湖畔的原扬州农科所已经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栋栋高档的住宅楼。稍有安慰的是保留了一栋办公楼,估计是经过了一番抗争后的成果。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土地从建国以来已经至少有三分之一被蚕食,一些科研试验被迫迁往溧水、六合等地进行。 这样的例子很多。 从历史上看,许多大学、研究所起初的地理位置处于郊区,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融入了市区,这些地点在如今看来已经属于“黄金宝地”了。面对金钱的诱惑,难免有人打起了主意;而一些主管部门对科教单位缺少应有的尊重,这些都导致了学校、科研单位的权益被侵犯。 教学科研用地好像是唐僧肉,谁都可以来咬一口,却没有任何制约。 抗争有用吗?有时有用,有时没有用,完全取决于领导的悟性。 我们不能钱包鼓起来了,尊重科学教育的精神却失落了。 前不久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此问题的解决恐怕还得依靠制定规矩的方法来解决, 要提高门槛,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都不要随便动用科教用地。 所以建议:一、如果确实因为城市建设需要,非动用科教用地不可时,需经过高层次的领导部门的批准,例如省级以上人大的批准。像南京大学、中科院的地甚至要国家级的部门批准才可以动用,总之门槛要高,这样才能真正刹住这股歪风。 二、如果科教单位的领导层主动出卖自己单位的用地的,必须经过全体职工的三分之二多数同意方可进行,这样可以防止个别领导以权谋私、或者做出错误决策。
2905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国的基础设施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4-9-13 18:54
中国的基础设施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中国至少需要20万千米以上的铁路,5万公里高速铁路,10万公里高速公里,1000万公里城乡各级公路。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大约只完成了50%。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47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readnet 2014-9-5 10:21
王大鹏 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精选 已有 96 次阅读 2014-9-5 09:00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2014 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 1994 年4月20日,在国务院的明确支持下,经过科研工作者的艰辛努力,连接着数百台主机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 64K 国际专线开通,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跨越长城,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任何角落。20年间,网络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方式。美国学者曾在《科学》上撰文,发现90%的美国人通过搜素引擎获取信息,而60%的公众则利用网络获取科学议题方面的相关信息。而我国第八次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数据也显示,网络正越来越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途径。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7月21 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极大地变革了科学传播的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也致力于探索网络科学传播的模型。不可否认的是科普的战场已经转移到了网上,相关的数据也显示科学信息消费者也转移到了网络之上。Youtube上一个有关纳米四旋翼飞行器的视频可以有700万的点击率,以“科学”为关键词在google上搜索,0.16秒的时间就能反馈2000万个结果。科学网博客每天的点击量也达到10000多次。果壳网的日均浏览量400多万次,微信订阅人数高达40万……不论从理论上来说,还是在实践中,网络科普已经成为科学传播的题中之义,并且得到了越来越的关注。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同志在中国科协八届五次全委会的讲话中提出了“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让科学知识在网上流行”,科普信息化开始上升到国家层面,在这个基础上,有关科普信息化的相关工作迅速开展起来。有关科普信息化主要是指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引导广大公众理解科学,或者是通过网络科普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 科普信息化提出之后得到了各方的相应和关注,相关机构召开了科普信息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市还成立了科普信息化联盟,中国科协也在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的相关工作。 科普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作,它不仅需要有内容建设,同时还要有途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而在媒体化时代,内容为王,科普知识应该是科普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应该是科普信息化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内容,科普信息化才能有加工的对象,也才能有各种呈现形式,从而实现有效的科学传播。有些研究表明,目前一些科普网站的内容存在着同质化,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也表明科普信息化应该注重内容的建设。“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让科学知识在网上流行”就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内容,否则科普信息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麦克卢汉的名言是“媒介即讯息”,特别是在媒体化时代,掌握了媒介也有天然地拥有更多的信息,因而科普信息化需要关注媒介渠道的拓展,让更多地公众学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媒介渠道。同时还应该对公众进行分众化研究,研究不同群体的媒介使用倾向,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普工作,真正实现科普的广覆盖。否则一些新锐的科普网站只能满足部分目标群体的需求,虽然实现了科学知识在网上的流行,但是却只符合部分小众的需求。因而针对各种媒体渠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该研究不同的科普信息化手段和方式,以便可以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这句话同样适合于科学传播。在科普信息化过程中,科学记者是连接科学家和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科学传播的效果,特别是在“议程设置”理论的驱使下,他们会左右公众想什么。因而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的科学新闻记者也是科普信息化的一个任务。同时在具备一定的内容和渠道的情况下,如何将科普信息化也需要熟谙科学传播的人才,他们能够将深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等用公众的话语表达出来,从而实现科学传播的效果,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培养优秀的科普创作人才也应该是科普信息化的题中之义。 略有删节的小文发表在今日《科技日报》08版:科技话题(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8002-825137.html 上一篇: 英国媒体在气候科学传播中的作用、不足及建议 更多 收藏 分享 举报 当前推荐数: 1 推荐人: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 1 个评论) 许培扬 2014-9-5 09:27 建立科普知识微信平台是个好办法 应与科(普)技期刊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进行资源整合(重组)
个人分类: 信息资源平台建设|0 个评论
[转载]——毛主席纪念堂建造全过程
wangxh 2014-7-27 12:36
2014-07-22 真相 【 现在揭秘意味着什么?有些照片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或看到的。那时候没有电子版,即使能够拍照,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拍到并拥有的。毛泽东主席去世时俺还不太懂事,对他老人家很崇敬,那时候去北京看看天安门或者幸运的话可以看见毛主席,肯定是许许多多少年最不可思议的梦想之一。所以读大学时路过北京第一件事儿就是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老人家的遗容。还记得参观纪念堂站很长很长(好像超过2个小时)的排不要门票钱,去人民大会堂走一圈要2角钱但不必站大长排……当时中央决定把毛泽东主席的遗体保留下来在当时看可能顺理成章,但对后来的确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儿。大家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不要亵渎亡灵,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过世老人,横加凌辱也是不应该的,对吧 ?】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同年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 毛主席纪念堂于1976年11月24日奠基动工,1977年5月24日竣工落成。1977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一周年时,该纪念堂正式开放。 1976年10月8日,中央发出《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 1976年11月24日,首都工人、农民、人民解放军指导员和其他各界代表、以及参加设计、施工的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军指导员共八千人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华国锋在奠基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并亲自为纪念堂基石培土。 当年参加纪念堂工程的建设者们,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敬仰、怀念、哀悼的心情,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 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一独具民族风采的宏伟建筑。 1976年11月24日,华国锋在毛泽东纪念堂奠基仪式上发表讲话。 【 从华国锋的表情上看,还是很轻松的 】 1976年11月24日,华国锋在毛泽东纪念堂花岗岩基石边,亲手执锹培土。 纪念堂占地5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000平方米。主体呈正方形,外有44根福建黄色花岗石建筑的明柱,柱间装有广州石湾花饰陶板,通体青岛花岗石贴面。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檐间镶葵花浮雕。基座有两层平台,台帮全部用四川大渡河旁的枣红色花岗石砌成,四周环以房山汉白玉万年青花饰栏杆。 1976年11月24日,首都工农兵和其他各界代表为毛泽东纪念堂基石培土 1976年11月24日,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汪东兴、吴德、陈永贵、吴桂贤为毛主席纪念堂基石培土。 这项工程所需材料设备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有大兴安岭采伐的优质木材、珠穆朗玛峰采取的岩石标本,有延安乡亲送来的青松、四川人民精选的枣红色花岗石,有海外赤子敬献的台湾大理石、山东泰安运来的青花岗石,还有施工过程中,数以万计的人民群众自愿到工地参加劳动。 1976年11月,毛主席纪念堂破土开工建设。主体建筑北门前有东、西两组泥塑,以中国革命史诗为内容。东组表现的是新民主主义时期,西组表现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体建筑南门是以继承毛主席遗志、各族人民显示出无比信心为内容的两组泥塑。四组泥塑共有62个人物(高35米),由来自全国18个省市100多名雕塑家完成。全部塑像用泥200多吨,历时5个月。南门外30面红旗,代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 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陕西、辽宁、黑龙江等省、市的设计人员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干部齐聚一堂,在认真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方案。 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工地上,建筑工人与工程设计组互相研讨 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工地,组织学习最新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建筑工人拿到《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认真学习 在建筑工地上,工人正在讲学习感想。 毛主席纪念堂建筑工程于1977年3月20日提前完成。纪念堂是主体建筑,由三部分组成。 台基:高4米,边长105.5米。台基上有大方柱44根,断面1.5米,高17.5米。台基四周是用来自大渡河畔的枣红色花岗石彻起。上面汉白玉栏板上,雕刻着象征江山永存的万年青。1976年11月24日奠基典礼时所埋的基石就在此台基下。基石周围砌进了来自珠穆朗玛峰的石头和浇灌了台湾海峡的水。 装修工人精心装修华国锋亲笔书写的毛主席纪念堂匾额。 雕塑家细心塑制毛主席坐像,为雕刻毛主席汉白玉坐像做准备。 玻璃工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精心为毛主席遗体制作水晶棺。水晶棺距地面80公分,围以万紫千红的山花,簇拥着由黑色花岗石砌成的梯型棺座,四周嵌着党徽、国徽和军徽。 瞻仰厅之南为南大厅,汉白玉石墙上镌有毛主席的《满江红》词。 三个大厅的东西两侧是休息厅和老革命家纪念室 【 这里可是有真正的科学家、工程师哟,这些活可不是二般战士可以搞定的 】 广东省石湾镇的陶瓷工人为毛主席纪念堂设计、制作大型陶瓷浮雕花板。 灯具厂工人为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精制灯具 【 有些人微笑为了照相表示一下参与这项圣神工作的心情,但绝对有人会流泪默默工作的 】 彩画工人描绘顶棚彩画 【 工人们喜洋洋的,很高兴能够参加这么圣神而庄严的工作。这里可能有真正的艺术家吧 】 纪念堂建设者在镶嵌花岗岩基座 广大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工程建设 建筑工人安装灯具 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代表到毛主席纪念堂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少先队员到毛主席纪念堂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1977年9月9日,纪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及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大会隆重举行。 1977年9月9日,华国锋和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同首都一万群众出席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及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大会。 华国锋和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步入纪念堂北大厅,向毛主席的汉白玉塑像鞠躬致敬。 华国锋和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步入瞻仰大厅,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向毛主席的遗体鞠躬致敬 巍峨的毛主席纪念堂矗立在天安门广场。 转自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E5NDIyMQ==mid=200620948idx=1sn=65ffa2d95c41129b0db604877aa60a19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key=1321d89025d37a76ea025cdfdf53f5fba79790e72a6f029dd3f855c754ed8dd417cbf4708217cf1fcd0f5e24ab280817ascene=2uin=NDc1ODcxODQwpass_ticket=m3AX%2FNWc%2BgxxF%2FqC363iHJ6nAxteFGySmeZj5v5kkU2%2BvmSX3vFEoNb5DkmKBc1L
个人分类: 社会|2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近代拆迁史内含‘血与泪’
热度 1 lin602 2014-1-25 23:15
强拆与拆迁中的死人的报道已经非常非常多了,无论是报纸还是网络上。 拆迁在中国近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拆迁,中国的建设可能不会有这样的进度,同时房地产商也没有这么多利润。 拆迁中涉及许多人,应该说大部分人拆迁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即使百分比不多,仍然不少人流出了血与泪,甚至自己的生命。 中国近代拆迁史,内含着不少‘血与泪’。我相信,多少年后,会有这样的书出来的。
2854 次阅读|1 个评论
坚持法治反腐 建设廉洁政治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9-23 08:51
坚持法治反腐 建设廉洁政治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 法理昭彰,有腐必惩。 9 月 22 日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 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 做出一审判决, 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综观整个薄熙来案,从立案侦查、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到开庭审理,再到法院宣判, 整个过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彰显了 法治精神和司法正义 ,表明了 我们党和国家依法惩治腐败的坚决态度和坚定决心 。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 ,是我们党坚持倡导的反腐思路。 薄熙来案的查处过程,始终都贯穿着依法反腐的基本理念。 无论是依党纪国法的查办过程,还是对案件的依法指定管辖;无论是控辩双方充分质证、法院公开透明审理,还是依法作出一审判决,都 始终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始终以法治精神为依归。 正因如此,对薄熙来案的依法查处, 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拥护。 这同时也有力表明, 坚持依法反腐,既体现一种政治文明,也凝聚着普遍的社会共识 。 律己廉为首,治国法为先。 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 对薄熙来的坚决依法惩处充分表明,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都要依法严惩。实践证明, 反腐败越坚决,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就越能发挥震慑力。 当前,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只有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依纪依法严惩腐败,才能正党风、顺民意,才能聚党心、得民心。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要任务, 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 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牢记, 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务必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时刻警醒拒腐防变,带头遵纪守法,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务必坚持廉洁自律,把反腐倡廉当做政治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 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
个人分类: 其它|14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推进中国水利学会与水生态环境的建设,签订全面性的备忘录
热度 1 NPOJWG 2013-8-22 12:48
为推进中国水利学会与水生态环境的建设,签订全面性的备忘录(MOU)。   NGO)日本水生态协会2013年7月18日(周四),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以推进水生态建设合作为目的,与中国水利学会签订了互惠互利的联合备忘录。   在备忘录签署仪式上,中国水利学会的李赞堂秘书长(照片左侧)和日本水生态协会小暮幸雄会长(照片右侧)签订了备忘录,藉此机会加强双方合作,共同承诺推进中国生态环境系统的修复和改善。  ■备忘录概要(合作事项)  中国水利学会与日本水生态协会就共同推进水生态建设,加强水生态保护及水生态科技项目推广等方面。  1.中国水博览会水生态建设展区的合作与推广;  2.关于共同举办水生态建设为内容的会议及相关活动;  3.爱水运动的宣传和推广;  4.水生态建设的技术与科技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开发;  5.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开展中日双方水生态项目的培训
个人分类: 一般介绍|34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建设家乡还是背井离乡?
热度 1 lxchencn 2013-8-15 17:05
当今中国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行业差别两极分化是很明显的,无论是打工潮、出国潮无不是从乡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中国到外国,现在的城市化浪潮也是以建设城市为中心,尽管有新农村建设,但农村的建设恐怕还是遥遥无期的事,人财物的流动基本是单向流动,多见人往城市流动,少见人往乡村流动,单向流动其实阻碍了城乡的均衡发展,造成了重复建设和巨大浪费,也造成了城市病和高碳生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后城乡都难良性发展,高考把农村的人财都带走了,打工潮把农村的人力带走了,谁来建设乡村?谁来建设家乡?背井离乡只能解决个人发展问题,建设家乡才能根本改变家乡,与其在他乡遭人白眼、忍辱负重,不如回家乡努力建设,背井离乡永远解决不了家乡的建设,回来吧,游子,你的家乡并不美,但家乡最珍贵,回家吧,不要羡慕他乡,不要把他乡当故乡,建设好家乡才有最美故乡。
3282 次阅读|2 个评论
检验中国城市建设和管理根本标准
冯用军 2013-7-20 17:09
近日,各地暴雨肆虐,先是京城告急,接着天津受困,次有江城雨淹,南昌摸。)#)))≦,厦门被泡,昆明泽国,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表面光鲜,里子糜烂。 只要一想到各城市被暴雨袭击,大家就不约而同的想到德国人建的青岛城,从未被水淹,连德国人造的井盖百年不锈。 我认为,检验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是不是够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 昆明大涝,变成泽国,出门受阻,无聊之余,做做中文八级考题吧: 请考生写出以下题目中两句话的区别在哪里? 1.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 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谁都看不上, 二是谁都看不上。 3. 地铁里听到一个女孩大概是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西直门了,你快出来往地铁站走。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4.单身人的来由:原来是喜欢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5.两种人容易被甩:一种不知道什么叫做爱,一种不知道什么叫做爱。 6.想和某个人 在一起的两种原因:一种是喜欢上人家,另一种是喜欢上人家。 7.一个男同事和一个女同事上班同时迟到,但女的没被扣工资,男的被扣了,男的就问女同事“你为什么没有被扣工资?”女的说:“因为我睡过头了。”男的说:“我也睡过头了呀。”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2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服务陶瓷产业发展
wmy9039 2013-6-1 17:40
http://www.zjchina.org/jg/shtml/news/201305/n830.shtml 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服务陶瓷产业发展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 陶瓷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山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被誉为“北方瓷都”。现有陶瓷企业200多家,有近10万人从事陶瓷行业。近些年来,陶瓷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设计人才短缺、产品综合创新能力不高等。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是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于2001年率先进行了专业改革尝试,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示范专业,2011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在建设中,依托区域陶瓷产业优势,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在服务地方产业上走出了特色发展之路。 一、找准专业定位,服务产业发展 在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和服务产业过程中,发现:专业教育教学还不能完全适应陶瓷产业发展的需要;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还不够灵活;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度不高;企业支持专业建设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对此,专业建设主动对接陶瓷产业需求,把为唐山陶瓷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 11号),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启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7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为陶瓷产业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做到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专业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陶瓷企业有什么样的需要,专业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在专业建设与改革中,坚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以加强专业为企业多方位服务、解决企业难题、为企业培养紧缺人才为基本要求,以技术研发和员工培训任务为载体,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专业与企业的联系,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在合作培养人才、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组织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同时,校企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教学资源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 二、专业建设实践及取得的成果 (一)学院与社会行业、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 1 .充分利用行业平台,为陶瓷产业发展服务 与陶瓷行业协会合作,开展陶瓷产品设计师、陶瓷装饰工等工种的职业资格培训及认证工作,参培企业员工获证率达到95%。与河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唐山市工信局、工艺美术协会和陶瓷协会联合开展陶瓷大师评比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陶瓷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可度。2012 年,鉴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对陶瓷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被河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增补为副理事长单位。 与行业协会共同开展陶瓷大师评比活动 评比活动现场 2 .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1)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董事会建设 积极探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董事会体制及运行机制建设,成立校企人员共同参与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董事会”。通过校企合作董事会的有关议案,落实校企合作的有关政策和具体工作措施,着力解决专业发展和校企合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校中厂”合作模式建设 引进在本地区、本行业有影响、业绩好的唐山市金方圆骨质瓷制造有限公司,校企全方位合作。签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金方圆骨质瓷有限公司合作协议书》,明确合作方式,权益归属,经营方式等,开展关于学生实习、就业、产品研发、设备资源引进与共享等方面实质性的合作,形成“校内两基地,校外多合作,学校有工厂,工厂有中心,中心引进企业”的格局。 (二)深化人才 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 本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内涵,进一步优化“产学合一、内外交融”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见下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强化校企合作与产学融合。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使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在实践环节上与企业生产项目合为一体;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深入推行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订单培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密切与实训工厂合作,真正体现了“前校后厂、产学一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金方圆骨质瓷有限公司签订的 “金方圆”订单班中,多名学生提前到岗进行顶岗实习,签订了就业协议。经过校企共同培训的陶瓷专业毕业生,2012年参加唐山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组织的陶瓷手工彩绘工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为95%以上。专业及专业群2012年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获奖情况为近几年最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专业师生参加了“1001个杯子”国际巡回展,参展作品在法国、瑞士成功展出,通过本次展览提升了专业国际化水平,在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化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 部分学生通过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练就了较高水平的技能,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到98%,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0年学生参加河北省“隆达杯”艺术陶瓷创新比赛获学生组优秀奖(只设优秀奖);2012年,在河北省第五届艺术联展中,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取得三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学生已能独立开发并完成成套的茶具和咖啡具的陶瓷造型设计,陶瓷釉上彩绘作品得到企业研发及销售人员的认可并开始生产。今年4月份, 92%的应届毕业生已经确定了就业单位。 学生获奖后与陶瓷艺术大师合影 学生参赛陶瓷作品 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工厂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并先后与合作企业唐山陶瓷研究院、金方圆骨质瓷有限公司、唐山华美陶瓷有限公司等大型陶瓷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多角度合作,讨论研究行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并对陶瓷装饰行业的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做了分析。校企合作在专业定位、岗位人才需求调研、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制订、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本专业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做了整合和优化,探索和构建了综合性学习项目与真实性生产项目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结构。在完成诸如陶瓷壁画生产、瓷瓶装饰彩绘、艺术座盘绘制等生产项目的过程中,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学。近年来,《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陶艺》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釉上彩绘画》、《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也朝着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校企合作编写的校本教材 (三)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为产业服务的能力 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课程教师实践技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可喜成绩。2011年, 12 名教师参加了工业与信息化部组织的陶瓷职业考评员培训并取得了考评员资格。 一名教师获得河北省首届陶瓷作品评比金奖,三名教师获得注册陶艺师称号。 培养既能在教室授课,又能在企业研发生产“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在院属实训工厂兼职设计师,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多项设计开发的新产品投入生产和销售,如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的陶瓷奶缸、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特大型陶瓷壁画《清明上河图》等;先后为唐山市美术厂生产项目完成了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型壁画设计、骨质瓷茶具托盘设计、礼品瓷徽标设计、剪纸艺术月光盘设计等任务。 为 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设计 创作的大型陶瓷壁画《清荷图》《傲雪图》 (四) 提升研发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对接、专业与企业实行交叉任职等形式,搭建起陶瓷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确定一批服务产业发展的科技项目,联合技术攻关,全面提升校企科研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水平。 1 .依托河北省高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立了骨质瓷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主要开展高档骨质艺术瓷深度开发和纳米陶瓷装饰,以促进唐山陶瓷产业升级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与学院下属的唐山陶瓷集团美术瓷厂共同建设。 骨质瓷研发中心成立 快速成型设备 研发中心主要有以下三个研发方向,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1)纳米技术在骨质瓷上的应用。将纳米技术引入艺术陶瓷生产领域,开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新一代陶瓷工艺品; (2)骨质瓷综合装饰研究。主要开发新型釉料和具备较高艺术价值装饰画面,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创造一批外观设计专利和发明专利; (3)骨质瓷快速成型和烧制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对复杂器型骨质艺术瓷快速成型和烧制的工艺控制是提高骨质瓷成品率的关键,研发主要针对不规则器型成型和烧制工艺开展试验,以提高成型的成品率。 研发中心近期开发的手拉坯骨质艺术瓷成型工艺技术、玻璃釉描金综合装饰技术、骨质瓷造型设计作品已有14项申报外观专利,部分投入批量生产,完成初步的成果转化。 部分专利作品外形 2 .利用自身科研优势,为陶瓷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申报并立项河北省科技计划课题《骨质瓷色釉料深度开发》,通过课题研究,完成了沥粉工艺创新和骨质瓷釉下青花综合装饰技术等的研制任务,解决了陶瓷企业的技术难题。2012年经中华职教社推介,我院陶瓷艺术专业师生与企业陶瓷大师共同开发绘制的140块14吋骨质瓷月光座盘全部入选全国“两会”文化产品,精美的山水画面陶瓷产品《沧江飘影》、《江南新雨俊》、《溪山行旅》、《溪山策蹇图》得到代表和委员们的一致好评。 入选“两会”陶瓷釉上彩绘画作品 发动教师进行唐山陶瓷产业文化研究,立项研究 唐山市社科联《陶瓷产业如何与其它产业共同构建唐山特色现代化产业格局》、《唐山陶瓷文化建设发展研究》等课题,并 完成《关于加快唐山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调研报告 。 专业教师 结合课题于 2011 年共发表陶瓷专业相关论文及作品10篇(项),为陶瓷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专任教师在进行装饰配料实验 教师团队在对烧成效果进行讨论研究 3. 发挥专业教师技能优势,为产业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 专业开展面向企业的培训,先后为实训工厂、礼品瓷厂、金方圆金百特梦工厂职工进行陶瓷手工彩绘工技师和高级工鉴定培训408人次。为广盛居瓷业有限公司12名职工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 为河北省陶瓷艺术设计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培训。对企业在职职工的技术培训人数达到200人次,共为社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人数达100多人。 外籍教师参与培训工作 教师在技法示范
个人分类: 专业建设|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于北理工胡海岩校长重视生命学院的生物学建设
热度 1 duke01361 2013-6-1 17:25
有感于北理工胡海岩校长重视生命学院的生物学建设 前两天北京理工胡海岩校长巡视生命学院,强调要加强生物学建设,于是学院便不得不围绕这个“训话”忙活!这他妈的是不是有点类似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意思? 于是乎,昨天和某公司头头儿(我家小弟!)驱车去张家口回来路过北京的深夜接到一位姓赵的同事希望我分析一下《分子生物学》的国内处境,刚刚睡醒,挥笔而就(二舅)! 于是即兴写了如下一些。本来这个东西十分仓促,不是正式的东西,但考虑到这里有很多自觉很牛逼的分子生物学专家,不妨也贴在这里,欢迎这些专家教授理性批判和补充! 如果能得到您建设性的建议,甚至是批判和挖苦,我也洗耳恭听! 老赵: 我不知道先前发给你的有关分析你是否会看全,因为我后来检查好像没有发送完全。这让我很伤心! 为了让你看全,我在简单陈述一下情况: 国内的分子生物学是近年才真正起步,现在被人们高度关注,但基础不好。由于国内的分子生物学完全脱胎于原有的“结构生物学”,比如邹承鲁教授等人的那些合成胰岛素、转运RNA...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而中国的基因方面的研究最终由于文革而胎死腹中,因此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遗传学(包括分子遗传学)在国内完全没有”再生“出”分子生物学“,与此不同,国际上的”分子生物学“就是这样诞生,并发展壮大起来的... 因此,在国内分子生物学基础不足。 但是,分子生物学在现代生命科学中是主打学科!国内现在也看到了这个情况,所以重新整合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加强分子生物学研究... 与此同时,国内的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为代表单位正在大力发展植物分子生物学,清华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正在大力强化”结构生物学”,等等;同时,上海复旦、 交通、华中科技、武汉、南开等学校也瞄准了分子生物学的世界发展趋势...它们一方面选用国际教材,一方面强化有关研究队伍...正在起步中。 于此同时,北京理工大学/河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等在DNA复制、损伤修复和同源重组处于国内绝对领先的学术地位,已经在国际上被认为代表中国相关领域的代表。 以我们为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教程》(一部与国际接轨的分子生物学教材)于2004年、2011年等分别在国内和国际独自或受邀参加出版了有关专著等,在EMBO J等一批顶级分子生物学期刊发表了论文等等....并且在遗传学前沿(Frontier in Genetics)这个国际杂志作为编辑开辟了Research Topic专题等等...在学脉上,与中国科学院、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等等有关一流分子生物教学科研单位建立高效而密切的协作关系。此外,我们还是澳大利亚IHHMR科研联合体的会员单位等等... 我乐见于学校重视生物学教学与科研,作为具有优秀学术背景的我们有些久旱遇甘霖,或听到了“春雷”的声音... 给我足够的学术资源,北京理工的分子生物学就成为MIT的分子生物学!
个人分类: Science in action|4586 次阅读|1 个评论
普通高校建设:最迫切的任务
热度 1 fanchunlong 2013-5-28 20:31
(2013年5月28日 晨阴) 各个高校都把优质师资引进当成学校发展的关键,把师资培养看成是学校未来生存的依仗, 人才建设已成为 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得到了高校的普遍认可。民族精英推动着国家的富强与繁荣,行业先锋引领着时代的步伐和方向,而骨干人才促进单位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些年, 985、211等高校得益于国家战略,尤其是 实施 多年 的 人才战略, 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使他们具备了与国际优秀高校比肩的基础,虽然超越依然艰难。大量 普通高等学校也在积极利用国家政策,并努力挖掘自身特色、吸纳培养人才,寻求实现跨越式发展,虽然将理想变为发展现实的普通高校寥寥无几。 以我所在的普通二本高校为例,学校一直将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效果却不尽理想。有人说这是管理体制问题,官僚体制制约了人才培养;有人说大家都在进步,只是我们的进步没有超过别人;有人说人才引进太困难, 即使不择手段 也效果甚微,因为大家都在争;有人说缺乏人才成长的优质环境,没有阳光再好的苗也会枯萎;还有人说学校的历史惰性太强大,人才困于泥泞中而光泽渐失。成功者的足迹永远是清晰明了的,而失败者的理由却总是千差万别。 在我看来,人才培养 是 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核心工作, 但却不是决定学校发展的最迫切工作,解放战争中人才丰富的蒋3年跑路的事实就是证据。 最迫切的工作是建立提升普通高校整体运行质量和自我改进过程的高水平手段,如实现学校人、财、物、绩高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具有自我评估和进化能力的决策体系建设,实现紧密结合科研教学平台的科学校园建设(网管中心数据、供暖锅炉等用于科研和教学),实现学校全方位数据化支持下的智慧校园建设等。 几年前,新闻联播报道在某国家重点项目中,一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承担了全部核心控制程序的编写工作,即使卧病在床时也没有中断工作。国防工业有这样的人才让人欣慰,其奉献精神让人感动,但一个人成为整个战略工程的控制点又不禁让人担心,这个研发体系太脆弱了。许多普通高校的关注点多数还仅局限在 建设类似的脆弱体系上, 这样说不是指人才战略不重要,而是说应分清重要与迫切的区别。 普通高校应该重视、但不应该过分执着于人才培养,而应该努力将自身建设为健康的、具有进化能力的系统,一个开放的优化的体系,人才只是改变了高校达到目标的速度,而不应决定它最终到达目标这一结果。因此,高校发展最迫切的任务是手段建设,因为不论目标在哪里,都只能一步步的前进,而手段就像土路和高速,奔跑在凹凸不平土路上的博尔特也会被行进在高速上的普通人超越! 一切优秀的理念, 都需要手段支撑。
385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实验站二期建设接近尾声
热度 1 JJZHU 2013-5-24 05:58
  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实验站(清原站)在中科院资环局(原)、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省科技厅和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联合资助下,二期建设(综合楼、实验楼和食堂改造,综合气象站更新改造)经过两年紧张建设现已接近尾声;综合楼已于2013年4月中旬投入使用。欢迎各界同仁、领导来清原站开展试验、研究,考察、指导!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33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水平评价指标
热度 2 Greg66 2013-5-21 16:25
根据维基百科对安全文化的梳理,可以得到安全文化的定义:“组织的安全文化=组织的安全理念=组织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个定义和行为安全“2-4”模型,可以设计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是:1安全理念的系统性、2对安全理念理解程度、3安全文化载体状况、4安全管理体系的质量、5安全培训的质量、6员工违章状况、7物理隐患排查状况、8事故统计的质量、9安全业绩状况。 此套评估指标中的1-3项是评估安全理念本身的系统性、充分性、与安全业绩的相关性,被组织职员工的接受程度和体现载体情况。4-9项是评价安全理念的作用结果的,结果的状况也反映了安全理念(文化)本身的建设效果。 此套评估指标的优点是:(1)安全文化的定义明确、范围明确;(2)评估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清楚;(3)评估指标的定义明确;(4)评估指标相互独立;(5)符合国情并与国际做法的关系明确。业界统常把安全文化的含义理解得比较综合,所以需要评估“理念+结果”这个整体以符合国内对安全文化的理解。 根据评估指标体系,自然可以十分明确地悟出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了。 本指标体系可用于各个行业,属于行业通用的。目前我国的标准化评估指标体系、 中国式安全评价 和 DNV的ISRS评级系统、 GE 的安全评估系统、 澳大利亚的 IFAP 的 评价系统以及我们课题组的安全文化测量系统等 的巨大差别在于指标体系中有太多物理状态评价的指标,以至于 困境重重 。物理状态评价指标太多对于目前越来越多的综合业务组织的评估无能为力,评价结果在不同组织之间不能相互比较。 此外,本评价指标体系是以组织为范围的,评价至组织向上方向的直接法人,这也解决了目前实际运行中的一个重要困难。 参考文献: 1 .行为安全的理论实质与效果讨论,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年第3期。 2 .再论安全文化的定义及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年第5期。 3 .行为安全“2-4模型”及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煤炭学报,2013年第7期
个人分类: 6|394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烹鲜琐计——关于建设中国的方法的思考和设想(目录和全文)
hj58 2013-5-21 16:10
~烹鲜琐计——黄佶文集:关于建设中国的方法的思考和设想.doc 烹鲜琐计——黄佶文集:关于建设中国的方法的思考和设想 目录 写作说明 【政治】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线图之底层设计——来自民间的思考和建议 一种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路线设计方案   一,政改第一阶段:约束各地各级党委书记的权力   1,“错位式复线权力结构”   2,“多线平行权力结构”有丰富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并已取得良好效果   3,对政法委等的领导权的上移不会造成权力过度集中   4,“党委内民主”:党委成员连坐,强制无记名投票表决,……   二,政改第二阶段:约束政府的权力   1,党政分开:政府官员不再兼任党委成员,党政班子分开考核,……   2,党组织通过人大间接地制约政府   3,对人大的作用和性质应该有新的认识   三,政改第三阶段:约束政党的权力,建设以人大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   1,逐步放开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   2,预防民众利用选票绑架政治家   3,预防金钱政治 建议:国共两党分别跨海峡发展党组织并参政议政   ——国家统一和政治改革一箭双雕 失职官员应降职使用,去解决自己引起的问题 消除金钱政治的妙法:统一平均使用政治献金 【经济】 中国GDP的组成因素和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控强经济(用民意机构监控垄断国企) 中国更应该有一个“五十年规划”   一,微观没错,不等于宏观正确   二,“好景不长”是一个客观规律   三,如何面对高科技带来的新问题?   四,民生改善之后怎么办? 用西方经济学论证耕地红线是中国的生命线 扩大就业首先应该扩展思路   一,把该做、能做却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   二,更细致的分工,发掘“比较利益”   三,从粗放经济转变为精细经济   四,既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   五,提高要求,摈弃业余化,追求专业化   六,“穷人为穷人生产” 书籍介绍:   资本异论——关于商品交换和利润来源的思考(黄佶著) 【国际事务】 中国购买琉球群岛管理权:解决中美日钓鱼岛僵局的好办法   第一步:美国从日本手里收回琉球群岛的行政管理权   第二步:美国将琉球的管理权移交给中国,中国免去美国部分债务   第三步:中国免去日本部分债务或支付一定量的现金或物资   第四步:中国宣布在琉球实行高度自治   战略传播:离间美日同盟,离间日本民众和日本极右翼势力 可以用政治广告挑拨离间美日关系 中国对日斗争目标不应限于夺回钓鱼岛 “移交琉球协定”不应译为“返还冲绳协定” 釜底抽薪:保卫钓鱼岛的战略 【城市管理】 彻底转变观念,使城管工作走出困境 为住宅物业提前指定监护人,减少物业管理中的矛盾纠纷 人行横道线(斑马线)的画法不科学,可能增加车祸   科学的人行横道线画法 【教育和科研】 如何解决中国高校两大难题:教学质量下滑,职称评定困难   一,教师收入分配从“以职称为主要依据”,改为“以课时为主要依据”   二,职称评定从“以科研成果为主要依据”,改为“以学术共同体自身的需要为主要依据” 高校应该如何搞科研工作? 三流工资创建不出一流大学 学术期刊应该进行数字化革命:变“先审后发”为“先发后评” 应该大力建设“最佳讲课方法”网站 【文化建设】 大投资不应该忘记网上中文内容的建设   1,应该大力建设网上中文教育内容   2,应该大力投资视频网站的建设   3,应该及早启动建设网上内容的永久保存产业 “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Loong 后记 作者简介:   黄佶,男,工学博士,大学教师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394224192   微博: http://weibo.com/chinahuangji   电子信箱: fishman_uu@hotmail.com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1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丰都鬼城谈学科建设
热度 4 lin602 2013-5-6 23:07
长江边上的丰都鬼城,搞了个所谓世界独一无二的‘阎王殿’加上一些辅助建筑,搞了个鬼文化,现在成了旅游景点,江泽民还去了那里,题了‘丰都名山’四个大字。当然还有不少名人也去了。 比丰都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好的地方多的是,但是,这些地方没有丰都出名,也没有多少游人去,当然地方经济也没有旅游收入。 这暗示着什么?一个地方有个特色,就有生命力。 大学的学科建设,是学校的生命。我的体会,每个学科要想在中国及世界上立住脚,有名气,必须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就会得到科研经费的资助,或者得到企业的科研合作或经费支持,学生也不愁就业,教授们就会在学术界或工业界有影响。 由于一个二级学科人数不会太多,因此有必要选择一、二个(不要太多)研究方向作为学科长期的研究领域,下大功夫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方向不要太散,形成一个合力,让自己学科在这些研究方向上做到出类拔萃,在学术界有名气,这才能让自己学科在今后的竞争中找到立足点。 研究的范围太宽太多,什么都没有名气,在学术界及市场中很难有竞争力。 而一位教师,研究的东西不要太多,一定要选准一个研究内容,做出名气,这位教师就会拿到经费,如果做应用的,在业界就会吃香,自己的学生就不愁找不到工作,收入也不会低。 这是我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什么都会,等于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强,等于什么都不强!
3428 次阅读|4 个评论
普通高校建设:公开公正透明
热度 1 fanchunlong 2013-4-26 06:15
(2013年4月25日 夜雨) 学术委员会为职称评聘制订了标准,说 “ 我们的标准是公开、公正和的 透明 ” ,于是他们站在了真理一边;岗位聘任小组编制了将教师培养成全才的评价体系,说 “ 我们的标准是公开、公正和透明的 ” ,他们也站在了真理的一边;教学委员会设计了学生培养相关的几十项规定,说 “ 我们的标准是公开、公正和透明的 ” ,他们都站在了真理的一边。仿佛只要戴上了公开、公正和透明的狗皮帽子,什么东西都会变成真理,奇怪的逻辑。公开不是几个结果的公示,公正的内涵也不仅是投票,而透明中蕴含的单纯更与快速发展无关。 发展和建设不但需要持续的、前瞻性的政策引导,同时更需要能够让政策落地的土壤和手段。土壤是我们的师资、学生和环境条件,政策需要与此相适应,脱离现实的政策只是画饼充饥而已。如同 2008 年某学校制定的教师评价政策,到考核期时近 90% 的人不达标,这样的结果唯一能说明的就是政策脱离实际和决策者的自欺欺人,但就是这样政策的推动者居然能不断高升! 良好而适当的政策为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普通高校的环境和资源同 985 和 211 高校相比相差悬殊,因此要想发展,还需要在手段上下足功夫,将所有内外资源最大化的利用,从而在政策的促动下,能够实现受限资源条件下的最快发展。如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例,普通高校的教师都可以感受到智能手机给课堂带来的巨大冲击,而关于如何控制和引导智能手机的影响却鲜有关注。有的高校在教室安装屏蔽,做了一些探索,但为数极少,对教育质量的关注永远是声音比行动快得多。因此,政策和手段需要互相配合,才可能为普通高校发展开辟道路。 高水平的决策和手段建设才是普通高校发展的管理核心,公开、公正和透明仅是这两者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而与正确无关,真正决定二者的是科学性和前瞻性。记得某专家在关于普通高校发展问题的论述中,博古论今,从八百年前说起,直到现在的哈佛和牛津,头顶上仿佛若隐若现的闪耀着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光辉标牌,漫布着神佛和圣人的传道气质,但在我眼中却犹如“ 悲情 的 唐吉坷德,也可以说是 一头没带蒙眼的小毛驴”,只是沉浸在虚幻梦境中的痴儿,忘了现实是他爹很贫穷,他娘很跋扈,而他自己是个半吊子。 公开、公正、透明是招牌,没有不行,有了也不代表就能跨越式发展,就可以飞黄腾达 ! 多少年来, 形式主义害死人的错误人人痛恨却依然一次次重复,差的 就是有科学之形而无科学之髓 。金字招牌不仅靠闪闪发光更要靠内涵建设,即使挂羊头卖狗肉那也要把狗肉做出羊肉味才好! 公开就是“我们被敌人包围了”, 公正就是“冲锋的顺序抽签定”, 透明就是“这签真看不出毛病”, 科学就是“别玩了听老毛的吧”。
3661 次阅读|3 个评论
第十四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
PoliTong 2013-4-25 12:49
各位朋友: 第十四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暨中国国际医院建设、装备及管理展览会)将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时间:5月19-21日。 我们暖通专业、空气洁净方向也将有不少同行参加。 欢迎卫生部门、医院方、建筑师、暖通设备(包括水暖电)的同志参加。到时本人也将医院洁净手术室中空气过滤发表一下学术观点。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相关信息: http://www.chaej.com/chaej_14/index.php
3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依靠谁来推动大学教材建设?
热度 2 wyc 2013-4-21 06:50
37] 汪育才 2013-4-19 06:45 愚以为 目前我国的大学教材应该形成一种评议机制。 有人来揭示其美中不足, 促其提高! 此事校长要抓, 教授要给力, 以著书立说为己任。 有的大学老师无志于此,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一个人的无作为你可以糊弄你自己,但长此以往,行吗??? 1985年教育部曾在全国组织出版了《高等学校理工农医教材编写经验汇编》对提高全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一一我当时作为高等学校航海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秘书长,对此项工作亦颇为认真,最终我校有4本教材获得教育部通过,我自己也感到很欣慰。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54 次阅读|12 个评论
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偏颇
热度 1 caoyuanzhiye1 2013-4-19 09:11
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偏颇 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偏颇,不能只有经济指标,还要有精神文明指标. 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曰:温良好乐曰康. 小康不仅仅是经济指标,更有人的四个精神状态指标,对于个人来讲,四个精神状态指标就是: 温和、纯良、美好、快乐 . 显然一个年轻人,如果经济上小康,精神上小康(温和、纯良、美好、快乐),那里还会有清华大学曾经的投毒案,哪里还会有复旦大学的投毒案。 让孩子们懂得爱! 让我们用文化和智慧解决问题! 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 温和、纯良、美好、快乐!!!
个人分类: 传统智慧|262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西藏民族学院更名工作进入全面建设推进阶段
mymjb 2013-4-18 19:53
2012 年,西藏民族学院启动西藏民族学院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的工作,将其列入学校三大重点工作(更名、申博、实训实验基地建设)之一。为进一步深化、做细更名工作,学校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研究制定了更名工作方案。更名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刘洪顺、院长洛松德青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指挥部,由刘凯副院长担任指挥。工作实施方案对更名工作总体目标、建设任务和实施步骤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制定了更名工作进度安排表。更名工作将分4个阶段进行,即启动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3月)、建设推进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2月)、迎评攻坚阶段(2014年1月-2015年3月)和更名挂牌阶段(2015年4月以后)。 洛松德青在讲话中指出,更名工作对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民族大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说,由“学院”改为“大学”绝不只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而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要事,是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办学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学校在新时期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迫切要求,也是西藏高等教育科学布局和发展的需要。 他强调,全校师生要进一步认清更名工作形势,牢固树立打赢更名攻坚战的坚定信心。他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央和自治区在新时期将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随着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协同计划的推进、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实施,民族教育外部环境不断优化,这为学校更名提供了绝佳机遇和良好环境;从学校自身建设来看,学校已经基本具备申报条件,申博、实训实验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必将为更名工作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光辉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成就为学校实现更名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拥有一支敢于打硬仗,善于打胜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他说,更名工作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在师生的同心合力下更名工作成功指日可待。
2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需要建设合法的公众权利诉讼组织?
tengyi1960 2013-4-18 12:14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会出现公众权利被侵蚀的现象,由于缺少没有
个人分类: 生活阅历|2 次阅读|0 个评论
激励机制建设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shuhualu1016 2013-4-11 13:58
作者:舒化鲁 管理就是通过他人做好工作的意志行为。所以,岗位员工管理的目的,也就是企业管理的目的,即让岗位员工完满地履行其职责,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发展价值的增值和积累努力做贡献。要达成岗位员工管理的目的,也就必须健全企业组织的激励机制,让企业组织的激励机制稳定而自动地作用于岗位员工的行为选择,把他们的意志努力方向诱导到企业发展对他们的要求上来。 企业不是靠一个人作起来的,更不能靠一个人来维持其辉煌。企业组织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员工就没有行为选择的稳定方向。能混,就一定会混;能懒,就一定会懒;能贪,就一定会贪。如果企业处于这样一种境地,老板无论是一个什么样的天才,也难以保证企业有辉煌的明天。所以必须通过激励机制建设,一方面让下属员工看到希望,另一方面又让下属员工明确,希望只有用自己的努力才能变为现实。 因此,在企业组织激励机制建设过程,必须面对的问题有五: A. 下属员工为什么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大、创造性不强? B. 工资、奖励工资没少发,为什么没有激起下属员工的积极性,相反还引起一些不满情绪? C. 有何对策和方法可提高员工薪酬的激励作用? D. 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如何量化考核,以保证其公正、公平、客观、准确、全面? E. 有何办法可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组织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忠诚度? 健全企业组织激励机制,也就是把“奖则赠其的所欲,惩则施其所避”的规则普遍化、持久化、标准化。因此,企业组织激励机制健全,必须事先建立、健全企业组织运行的游戏规则,让员工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选择。但这种选择是有明确的后果相伴随的:其意志行为与企业发展方向吻合,能为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有所作为,就一定能获得自己最想满足的价值需求。否则就要剥夺其价值需求满足条件。并且,企业通过制度所确立的游戏规则,还必须让人感到:奖,则奖得动心。让为企业发展努力作贡献的人一定获得充分大的价值需求满足。惩,则惩得痛心,让贪企业便宜,只想捞企业,不想为企业发展有所贡献的人,不仅要吐出贪捞的好处,而且还要让他蒙受比他从企业贪捞到的好处大得多的损失。并且这种奖惩不能仅仅只是体现在经济福利的得和失、大和小上,还必须含盖人们所想望的所有价值需求满足。 因此,企业组织激励机制建设还有四个问题必须回答: A. 在这个企业组织鼓励什么?禁止什么?解答这一问题就是选择确定激励的方向。 B. 如何让员工按照企业组织所鼓励的方向进行行为选择?解答这一问题就是确定激励的途径。 C. 如何保证贡献于企业发展的人能得到应该有的价值需求满足?解答这一问题就是制定具体而明确的正面激励的措施方法。 D. 如何保证犯禁会受到足够大的惩处,使犯禁的收益远远小于这种惩处带来的损失?解答这一问题就是制定具体而明确的负激励措施方法。
19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gxswmwys 2013-4-10 18:56
让人民过上好生活!改革开放和建设美好家园是朝鲜政府首要问题! 用核武器是拉不近与世界距离的!可能几十年后再看今日,耽误了太多 时光没去搞经济建设!朝鲜不会听中国的,就象我们都培养了子女,能 完全听大人的话吗?
个人分类: 中药指纹图谱评价|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营销讲师刘杰克:第一夫人热与本土服装企业品牌管理建设机遇
jackliupku 2013-4-8 11:47
网络营销讲师刘杰克:第一夫人热与本土服装企业品牌管理建设机遇 文 / 刘杰克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上任后第一次出国访问,其夫人彭丽媛以一套套端庄优雅的中国本土服饰“让世界眼前一亮”,吸引了中外媒体和民众的高度关注。中国“第一夫人”本次访问期间的服装、手包在互联网上被迅速搜索,受到全民追捧,引发了中国的“第一夫人热”。据悉,彭丽媛此行的服饰全部出自中国本土品牌“例外”与“无用”的设计师定制,而非网友最初猜测的国外奢侈品大牌。“第一夫人”全程身着本土品牌的精彩亮相,受到全世界的赞赏与认可,有望带动国内其他有质量有品位的本土品牌服饰的消费热潮。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就“第一夫人”带来的本土服装企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机遇来 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 一, 消费者观念之变利于本土品牌崛起 长期以来,中国本土品牌的产品与进口品牌产品相比似乎永远是“次一等”,款式不如人,质量也不如人。多数国人总认为外国的、贵的就是好的,国产的没档次,质量靠不住。所以当“第一夫人”走出机舱时,人们开始各种猜测其服饰是哪些国际大牌,起初谁也未能料到竟然全部出自中国品牌设计师之手。其实,“第一夫人”带动国产品牌走红,并非偶然,近些年来,中国消费者,特别是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与观念已经悄然发生转变,随着“第一夫人热”的蔓延,更多的消费者观念也即将发生变化。 根据 《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品牌营销课程中 的动态竞争论,刘杰克老师认为,用户的需求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要能够善于发现用户需求的改变,能够利用于己有利的改变为自己赢取发展机会。高端消费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常具有自己的思想、具有独立判断力的群体,这类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等高端产品时往往是出于内在的品味与对产品文化理念的认同;还有一类是具备物质基础但在消费选择上更多地是出于跟风,希望通过“大牌”来体现自己的身价。这两类消费者都大多会选择购买国外的高端品牌产品,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本土缺少自己的奢侈品品牌。 对于第一类消费者,其中很多人早已开始厌倦哪些昂贵而没有符合自己特色的奢侈品品牌成品,开始寻找量身定制的产品。这使得很多高端的国际定制服装店看到了商机而进入中国市场,如英国鞋厂George Cleverley、男装店The Armoury等。据知,不仅是服装,目前京城很多成功人士都在走设计师定制路线。有资深服装设计师认为,拥有至少一件极具个人色彩的设计师品牌服装,正成为当下中国高端消费群体表达独特自我的一种方式。而对于自我的表达并不一定要通过昂贵的价格来体现,这些有着自己思想和判断的消费者更容易接纳了解中国人特点的中国设计师的设计产品。比如“第一夫人”彭丽媛此次访问穿的本土品牌,早就在国内高端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拥有其他名流老顾客,如李娜、宋祖英等。彭丽媛是“例外”多年的老顾客,所以其品牌的走红并不是一个意外,而是源于国内高端消费者近些年对于自我个性表达的诉求,是他们对本土高端品牌的接纳与肯定。对于第二类消费者,他们购买国外奢侈品主要是跟风,认为昂贵的国际大牌更有面子,而本土品牌“掉价”。对于这些跟风族的心理与行为,“第一夫人”这次本土品牌“真人秀”将会产生极大地影响。 可见,消费者的观念和诉求正向着有利于本土品牌崛起的方向转变。一方面有独立判断力的消费群体已经开始体验本土高端品牌提供的更能彰显自身特点的产品,另一方面乐于跟风的消费群体受到“第一夫人”的影响,也将转向物美价优的本土奢侈品牌。 二,本土设计师迎来行业春天 “例外”幸运地成为“第一夫人”的选择,展现在世界面前,然而“例外”的走红并不只是这一个品牌的发展良机,而是代表了整个本土高端服装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国内外消费者知道除了“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以外,我们同样拥有“Designed by China”(中国设计),并且毫不逊色于高级大牌。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高端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为本土高端品牌反击国际大牌创造了市场需求方面的条件,作为市场供给一方,本土优秀设计师的不断涌现也成为推动本土品牌崛起的重要力量。优秀的服装设计是一个服装品牌能够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难以形成属于自己的优秀奢侈品品牌,原因之一就是在设计上有所欠缺,早期是设计师人才紧缺,随后不断涌现的优秀设计师因为种种约束其才能难以完全发挥并投入市场。目前已经有一批本土设计师品牌,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进入国际市场,例如进入全世界最高端的买手店、画廊或者美术收藏馆等。借助“第一夫人”带动的这次国货热,本土设计师有望在国内迎来行业春天。 此前,约束本土设计师才能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的最大约束之一就是产业链问题。由于我国服装产业一直定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所以大多数服装加工场只承接大批量订单,对于设计师的特别设计款式的小量订单几乎不接,设计师有了好的设计业很难投入市场。“第一夫人”带来的国货热和本土设计师热,有望转变产业形态,由劳动密集型向设计密集型转变。“第一夫人”对本土品牌“例外”的肯定,这不仅对例外是好事,对所有中国设计师都是好事情,说明个性化需要是未来品牌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另外一个压制本土设计师发挥的因素来自于前面所提到的跟风类高端消费者,这些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往往是处于虚荣,通过物质标榜自我,本土设计师名气不如国际大牌,即使款式更出色也难以获得他们的青睐。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总裁班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指出,这一状况现却正在发生转变,随着我国高端阶层的愈发成熟,他们会逐渐突破肤浅的层面,意识到在穿衣上最重要的是合体、能够体现个人气质。再加上“第一夫人”亲历亲为,让这些消费者看到穿国货并不是“跌价”的事,同样能够传出高贵大气的感觉,这给本土设计师创造了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一般我国的设计师品牌和高级定制由国际设计师和本土设计师共同分担,但本土设计师品牌在价格上占有明显的优势。据相关介绍,同样定制一件小礼服,本土设计师品牌一般以两三万元起价,而国际定制则动辄十多万元。当然,紧靠价格优势并不能长期维持下去,而中国品牌和中国设计师更大的优势应该体现在其植根于这块土壤,更容易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是其他国际品牌不具备的。欧美的着装、审美风格也不一定适合中国人。过去10年我国衣着消费每年保持约15%的增速,未来10年仍将保持这样的增势,无疑给自主品牌和本土设计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舞台。 三,充分借助事件营销打响本土品牌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端消费者对于对于具有个性的本土定制产品具有越来越大的需求,而本土品牌和本土设计师也已具备了提供优质产品与设计的能力,然而此前国内的奢侈品品牌一直不温不火。和国际大牌相比,我国时尚企业自身的短板在于宣传与营销。“第一夫人”身着本土品牌服装走红世界,对中国时尚产业所起的营销作用极为巨大。本土品牌应该充分捉住这个重大事件所带来的机遇,让消费者认识自己、认同自己。 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网络营销实战——中小型企业如何借网络营销实现战略突围》中的借势型事件营销论, 借势型事件营销是指企业借势重大社会事件,通过传播使品牌成为公众所关注热点的营销策略。如今各国领导人出访时,“第一夫人”服装打扮总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焦点,国家领导人支持国产品牌,也意味着给本土企业品牌建设以极大的机遇。 “第一夫人”效应拉动本国服装产业,其实在国际上早已不是新闻。最著名的当属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对美国时装产业的推动。米歇尔两次在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选择Jason Wu设计的付账,让这位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华裔设计师一夜成名,至今为Jason Wu品牌带来了总计约27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的短短一年间,米歇尔在189次公开亮相时穿着的29个服装品牌,在一段时间内股价都飙升。另外,2011年英国凯特王妃嫁入王室时,公众对凯特王妃着装的痴迷也带动了时装经济。 “第一夫人”彭丽媛的此行的精彩亮相,让中国消费者乃至世界消费者看到了“中国制造”和“中国设计”的实力与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对于中国服装品牌和中国设计师的态度,可谓是中国时尚产业中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国本土的时尚品牌也应该像其他国家那样,借助“第一夫人热”的东风,打破以往的沉默与过分低调,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自己,领略到本土品牌的魅力。可以说,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可能因为彭丽媛的示范作用,不仅在国内成为优雅时尚的一线品牌,而且有望跻身到世界一流品牌行列。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我国本土服装品牌的崛起是大势所趋,这既缘于国内既有消费者对于本土高端定制服装的渴求,同时也由于本土优秀设计师的不断涌现。在已逐渐形成的新的产业发展环境之上,“第一夫人热”又为本土品牌的走红加了一把火,加速了本土品牌的振兴与崛起。未来中国“第一夫人”将给本土服装品牌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本土品牌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怎样的惊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1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平山头”搞建设的做法应该叫停
热度 1 rongqiaohe 2013-2-25 12:54
“推平山头”搞建设的做法应该叫停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山区,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开发建设用地,搞“推山平地”,即将山顶推平,在山顶上搞建设。希望这种做法引起环保部门的重视。 由于山顶的植被被破坏,水土保不住。天不下雨,则造成局部干旱,天一下雨,则水土难以保住,引起山洪暴发,造成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图1、西南某山区,推平山头搞经济建设的情况(卫星地图)。 推平山头,特别是大面积推平山头对山区的环境造成以下危害: ( 1 )常言道,山顶上的森林和荆棘,比黄金还要贵重。因为山顶上的树林是缓冲雨水最为重要的自然结构。它们的根系,对于形成高山上的地下水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铲平山头,直接破坏了山顶上千年形成的自然分水植物根系,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局部环境破坏。 图2、山顶的那片林,雨天吸水,旱天释放水,同时能够固定上顶上的水土, 山顶的植被是山泉的源头,河流源头的基本水系机构。一旦破坏了,就破坏了源头! “推平山头”对山区地下水系结构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 ( 2 )铲平山头,不但破坏了自然植被,而且推掉了表面的土壤,露出了岩石。而岩石吸水的作用非常弱。阳光照射,则很快失去水分,形成干旱。一下雨,雨水直接淌走,形成湍流,严重时造成泥石流。 ( 3 )铲平山头,泥石推到山崖边缘,掩埋了山崖周边的植被。在下雨天容易形成滑坡,而产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4 )铲平山头,建设人类的活动区,山顶上空气流动较快,山风劲吹,尘土和污染物从山顶上飞扬起来,飘浮的距离远,造成的污染面积宽。 ( 5 )铲平山头造成的污染,就是源头的污染,即从头到尾的污染。 南方某地“铲平山头”建房。 http://news.163.com/09/0926/08/5K4G8S9Q000120GR.html 针对“铲山头”建设工程 最重要和首要的是,严格、无私的环评和执法 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如有不对,敬请批判) ( 1 )铲平山头后,露出了岩石,则需要重新回填土壤,让工程之后的植被能够生根,尽快恢复。且只能让当地的植物自然生长而逐渐恢复。 ( 2 )铲平山头后,铺设道路、停车场等所用的地砖,要采用可以渗透雨水的地砖,而不能够使用不浸水的地砖。 ( 3 )要仔细调研,重建设铲平山头后的地下水系,这里指的不是下水道,而是有利于植被恢复的保水系统。 ( 4 )在山顶建蓄水系统,防止在暴雨情况下,雨水飞流而下,形成山洪,而造成灾害。 。。。。。。 然而,最好的预防方式,是不要铲平山头,不要造成源头污染。因为山头是水和空气的源头啊! 希望祖国山河永远美丽! 作者不是环境学领域的工作人员,如果文章中存在不当,敬请批评指正。也希望引起相关专业学者的重视。 询问环境科学专家一个问题: 中央电视台报道这几年云南的旱情严重,降雨量减少,究竟是当地热带雨林砍伐得太多,还是推平的山头太多?
个人分类: 浅谈|7345 次阅读|6 个评论
一个新的概念——协商民主
热度 1 xyysh2008 2013-1-16 22:18
一个新的概念——协商民主 严少华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工党党员,最近应约写了这篇文章,并发表在某统战研究上,今在科学网上发表《 新形势下加强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 》博文版,请各位专家、大家批评指正,不胜感谢!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又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和“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随后指出,十八大确认 “协商民主”概念 并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规划和部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本文就新形势下加强中国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重要价值 中国政党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价值。 2007 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首次把 政党协商的价值和功能 归纳为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五个方面。有学者进一步分析为:克服中共有限理性,实现科学决策;代表公民参与政治,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国家政治监督,规约政治权力;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历史合力;增强政治合法性,巩固执政地位。 二、中国政党协商民主存在的改进空间 1 、对于政党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新时期中国政党协商的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建设政党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协商民主的意识不强,形式主义较多。(略) 2 、政党协商民主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法律制度(实体规范)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政策规范以及人民政协规章制度。 首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不仅数量少,而且过于宏观和笼统。《 宪法》是唯一的对政党协商民主的实体内容有明确阐释的国家法律,但它只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等作了非常宏观的规定。除此以外,并没有其他法律法规再予以进一步细化,即没有下位法的支撑。 其次,在政党协商民主建设中起着重要而直接作用的实体规范主要体现于中共制定的政策性规范之中。 如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共党章、中共中央三大《意见》 ( 中发 14 号文件,中发 5 号文件、中发 5 号文件 )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中国的政党制度》两个白皮书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公开职务讲话等。就法律效率而言,由于中共的执政地位,其政策文件也具有相应的法律功能,甚至可能成为法律的渊源,但它们毕竟不是宪法和法律。就实质内容而言,这些政策性规范虽然对政党协商的性质、权利和义务等有所规定,但在内容上也普遍简约;特别是涉及到处理党际关系以及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关系问题时,其规定都很简单。 最后,人民政协自身制定的规章制度对于建设政党协商民主也有引导作用, 但由于其自身不是国家机关,没有制定国家规章制度的权力,因而也只能是比较低层次的规范,除了对人民政协工作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之外,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不具有刚性约束力的。而且,人民政协章程同样没有涉及党际关系、政党与国家政权关系问题。 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关于如何处理政党关系以及政党和国家政权之间关系的专门化的实体规范,特别是实体法律规范。 3 、政党协商民主的组织机构建设有待加强 在各种政党协商民主规范的指导下,新时期政党协商运行机构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组织机构建设也有改进的地方。 首先,人民政协组织机构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各参政党界别间缺乏沟通机构。二是目前政协界别设置现状不能完全体现党派优势,党派界别在人民政协中的主导地位难以体现。 其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 第一,参政党自身组织对于政党协商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一些民主党派领导人的政治素质也有待提高。第三,现阶段民主党派组织普遍存在着基层组织力量不强的状况。 4 、政党协商民主的运作机制有待完善 经过多年的努力,政党协商民主的运作机制建设取得了很多进展,但还没有充分展开。 第一、政党协商的程序规范不够具体。(略) 第二、对政党协商的效果还没有很好的评价监督机制。(略) 三、新形势下加强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 1 、新形势下,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努力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完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此, 加强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中共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也就是说,在不实行一党专制和西方多党制的情况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下的政党监督和协商民主真正成功实现。只有将中国各党派建设成为现代的政党并构建现代的政党党际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 、 新形势下加强政党协商民主的路径选择 有学者认为可以从进行思想文化建设,打下坚实认同基础;制定实体规范,打下坚实的法理基础;健全运行机构,搭建良好的组织平台;完善运作机制,确保协商民主的有序参与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中国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国要真正实现政党协商民主,新形势下加强政党协商民主的路径选择显得更加现实和必要。 首先,将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党和国家政策规范以及人民政协规章制度等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 即通过国家立法来解决。比如,有人提出要制定《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参政党法》。当前,制定一部关于政党协商的实体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可能的,并将有助于我国巩固已有的成果,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前进。 其次,认真总结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并把它们上升为理论,进而推动建立政策规范,为上升到国家法律做准备。 比如,广东政协最近开展专题协商会议政,进行互动形式的协商,意见建议当场回应,就是对政党协商民主的主战场—— 政协工作的有益探索。再举一个新增选为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的 陈竺的例子。 2007 年作为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当选为 卫生部部长后, 专门组织制订了《领导班子工作规则》等一套党政协调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陈竺坚持依靠党组领导,加强重大决策的协商协调,和高强、张茅两任党组书记真正做到了肝胆相照、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政令畅通,走出一条党政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新路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最后,勇于实践和探索,在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问题中寻找政党协商民主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比如在反腐败、破除国企和利益集团对重要资源的垄断、重大决策失误、严重不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上进行政党监督和政党协商民主建设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 2012 年 11 月 28 日 答记者问提到,“要下功夫加强对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基本民主形式及其关系的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一个广泛、多层的制度体系,明晰其结构很重要。如何划分全国的、地方的、基层的民主协商,如何协调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的民主协商,如何明确上述各种协商的主体,即谁与谁协商、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成效以及各种民主协商成果的集成运用等都有待通过制度加以认定和规范。如何进一步完善以宪法和章程为核心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法理依据的研究;如何进一步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与党委、人大、政府办文办事规则协调衔接,切实把政协协商成果纳入决策程序,提高政协协商的实效性;如何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突出特点,避免重叠” 等等。这些问题中涉及政党协商民主建设的内容也需要进行不断探索研究并加以解决。
个人分类: 政论|2321 次阅读|2 个评论
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反对海洋霸权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11-13 12:26
建设 海洋强国 维护海洋权益 反对海洋霸权 2012 年 11 月 13 日 07:29: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这引起境外媒体热议,一些媒体在报道评述时,还流露出一些复杂的心态。 特别是,一些日本媒体表现得更为敏感,认为:这是中国进军海洋的宣言,是对钓鱼岛问题的不点名回应,无疑会引起西方的关注和担忧。 中国在不同时期曾提出过建设“体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等战略,也没见国际社会有多大的舆论反应,为什么对建设“海洋强国”这个问题,一些境外媒体竟如此敏感? 原因在于: 纵观历史,任何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其海洋化的进程。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历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海洋战略,加大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 有人习惯地沿用“逢强必霸” 的思维,把某些国家对外扩张的“历史轨迹”套用在中国身上。 想当然地认为,日益强大的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就是“谋求海上霸权”,必然会加大海上军力扩张,必然伴随着“枪炮相加”、“硝烟弥漫”,必然对世界和平发展带来威胁。 与世界其他大国对海洋的掠夺与侵袭根本不同。中国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和平、友谊之心。 600 年前郑和船队浩浩荡荡所到之处,带给世界人民的是财富、是友谊、是和平。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为各国商船护航,中国“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巡诊救护,都是在维护和平的旗帜下进行的。 即便是近期,在应对处置岛屿争端过程中,中国也始终保持着最大的和平诚意和最大的外交努力,面对挑衅和滋事,中国政府和军队表现出对和平的最大坚守。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将海洋权益视为核心利益所在,积极推行新一轮海洋经济政策和战略调整。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 中国是一个拥有 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域、 1.8 万公里 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一些人对我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的正当之举说三道四,对我构建和谐海洋所做的积极努力置若罔闻,甚至炮制“强国威胁论”、“海上争霸论”等,其目的是不想看到中国的强大,阻碍和迟滞我发展进程。 十八大报告庄严宣布,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始终秉持建设和谐海洋的理念。 奉劝那些总喜欢拿中国说事的人,不要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过于敏感、大惊小怪,不要那么杞人忧天、惴惴不安。 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美好的期待,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更大作用有热切的期盼。爱好和平的人们一定会看到,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担当。
个人分类: 其它|2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传播与交流:成长中的学者感言
热度 4 fkyk16 2012-11-10 20:46
登陆科博,宛如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这里真是“美”不胜收,每每让我流连忘返。自开通科博以来,每天都到科博报个到,浏览一番。今天周六,时间充裕,就更是多多“观赏与采撷”了。读到自己感兴趣,能够引发我思考的思想、观点,就真诚评论或加以收藏,真是收获良多!看着自己作为科博新手的状态栏,每天都有增加,也身为自己的活跃度“加油”。在这个“科学网大家庭”中,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各位博友、老师对我的评论的回复——这就是思想的交流!尤其让我感动的是能得到戴世强老师对我的亲笔鼓励“ 你有这样的志向,极好!“杰青”、“优青”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就定能实现! ”得到黄安年老师的的鼓励和美好祝愿,“ 祝愿道路越走越宽广! ”还有大家最为推崇和敬重的李晓榕老师恳成为我的第一位科博好友!——这些都是对后生成长的提携!科博让我享受了一份特别的喜悦和感动! 本来从性格上来讲,我多少是有些 shy 的,所以,一直把自己定位为“草根型教师”,就是那种深受学生喜欢和同事欣赏,但不大可能被评为名师或任什么职位的那种平淡愉快型教师。所以,可想而知,能在科博上注册并努力和“大家”交流,得需要我打破多大的心理安全防线!说起这份勇气和实际行动,其实还是来源于我对“传播与交流”作用的认知提高。 说自己对“传播与交流”的作用在认知方面有所提高,就意味着我曾经没认识到“交流与传播”意义重大。记得在刚为人师的时候,只是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这样一份尽职尽责的工作方式,影响最大的群体就是我的学生和我的家人。后来,科研任务被学校提到重要位置,于是就学着读文献,结结巴巴地写点文章,参与一些编著,但从心而论,也没真正认识到“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的神圣作用,大多如目前科研困顿者那样,不得不做,还没有形成科研信念。再后来,作为外语人,出国深造读了教育学的博士,对科研多了无尚的敬畏,对学术期刊及著作的传播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但也增加了几分畏惧——读书、思考、写作,是我可以独自靠刻苦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可是,发稿、申请项目、出专著等都须他人认可才可以,且融入中国的学术环境,搞懂所谓的潜规则的关系——让我望而却步。好在,有一点是一发而不可收的,就是喜欢读书和喜欢思考。而且,自认为:自己既爱国又有社会良知,既注重个人的成长和生活幸福指数,又关注社会人生,积极投入到人类文明的建设当中。于是,就有了于零九年到一零年的到海外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工作经历——到中东地中海沿岸的黎巴嫩的圣约瑟夫大学。 就是在那里,我深刻认识到了“传播与交流”的重大意义!!在那里,我们每每一个文化项目,如书法、剪纸艺术的教学与展示、中国的春节文化、电影文化、厨艺教学与文化交流等等,这些活动无不是圣约瑟夫大学的大事,中国驻黎大使馆的大事,当地新闻媒体的大事,我国驻黎新华记者的大事!!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我看到了中国文字、文化、中国人是如何渐渐被黎巴嫩人喜欢的。随着他们对中国信息的增多,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越多,他们也越对中国人友好,甚至向往。在黎巴嫩任职期间,任何与文字教学和文化交流有关的事情是绝对不会以“事小”“人少”而不为的。我们和当地的小学搞文化活动,带领我校专家给一个大厅里上百小学生展示剪纸艺术,并教孩子们当场完成一个简单的作品,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的那份好奇与兴奋,他们老是展示的友好与接纳,都让我深深感受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力量!即便是周末“汉语角”可能没有几个学生来参加,我们也要积极热情地和来者练习用汉语交流——交流中,自然就有对彼此文化的了解。我校的孔子学院被中国驻黎大使(刘志明大使)称为:大使馆的名片。 我在黎工作的这段经历让我彻底觉悟到了:不仅跨文化需要真诚的交流,生活中、工作中无处不需要真诚的交流!与家人、与学生的交流都可以面对面或通过电话进行,可是,与学术同行,与不近在咫尺的人的交流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期刊、著述、网络,分享知识,探讨观点,传送见闻。于是,我对“书”,对“网络”“空间”“博客”“微博”“吧”,对“期刊”“文献”“科研”“发现”“观点”等都有了崭新的认识和见解。 于是,我从原来喜欢“观望”和“默默无语”积极走向了“参与”和“适当发声”。我专门为学生学习交流建立起来“吧”,在线即时回复和探讨;引导学生利用“空间”上传作文和论文,帮助学生进行自主互动学习。还申请了新浪微博,关注了周国平和熊培云等自己喜欢和欣赏的文化人,并在有“微”观点时,适度参与,进行传播。现在,正在科博和大家一起分享思想的快乐,真诚的快乐,交流的快乐,共同传播有益的思想,共同投入文化与文明的建设。
个人分类: 交流传播|3021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三谈大学地下城建设
黄安年 2012-9-10 06:48
三谈大学地下城建设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9 月10 日 发布 几年前 , 笔者提出了建设大学地下城的构想 , 一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 当时 笔者的具体建议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解决如下问题 : 第一 , 将汽车停车场转下地下二层(低收费) , 保留少数不妨碍绿化的小型停车场,该停车场采取高额收费制 , 费用专项用于环保。 第二 , 将部分行政和后勤保障部门转入地下一层。 第三 , 将动力保障部门转入地下三层。 第四 , 在主要地面建筑物和教师间建造底下通道。 第五,重新规划校园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第六 , 建立校园区和南校园区的地下通道,缓解地面交通。 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庆 110 周年之际 , 笔者再次呼吁对此建议进行可行性研究。而不要把重点仅仅放在分校的建设上。只所以这么考虑在于这既涉及征地,又有利于校园环境的大大改善,有利于整合学校的教学和研究资源。再说 , 目前的财力不是问题 , 还可进行社会招标。 ****************** 再谈大学地下城建设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10 月29 日 发布 五年前笔者在学术交流网上发表《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一文 , 三年前的六月 , 笔者在博客上发表了《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的启示(补充版)》一文 , 文中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提出了建设地下城的设想和建议 ( 见附文 ) 。现在由于北京师范大学车满为患,绿地不断被侵蚀,各类商业和服务业充斥校园地面 , 挤压教学和研究设施,整个校园的教学和研究环境越来越恶化,因而建设地下大学城的问题再次紧迫地 , 提上了日程。 笔者的具体建议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解决如下问题 : 第一 , 将汽车停车场转下地下二层(低收费) , 保留少数不妨碍绿化的小型停车场,该停车场采取高额收费制 , 费用专项用于环保。 第二 , 将部分行政和后勤保障部门转入地下一层。 第三 , 将动力保障部门转入地下三层。 第四 , 在主要地面建筑物和教师间建造底下通道。 第五,重新规划校园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第六 , 建立校园区和南校园区的地下通道,缓解地面交通。 ************************888 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的启示(补充版) 黄安年文 2007 年6 月15 日 (按:美国的大学一般是没有围墙的,即使像西点军校、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也是没有围墙的。 90 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围墙倒是少了,但是和社会的隔阂并没有消除。 美国的学校面积大小不等,不论大小我们都看到不少学校有自己相对完整的地下城,在这些地下城里,各个主要的教学和行政楼群四通八达,现代化管道和设备排列整齐、还有着各种为教学研究和生活的服务设施,以至地下停车场等等,遇有炎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许多人就在地下城活动。 建设地下城自然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有无这个前瞻性思路却极为重要的。例如 50 年代初位于北太平庄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地皮面积相当于今天的两倍,当时的主管副校长傅某嫌学校太大,主动放弃了不少地皮。现在要靠仅存的 800 亩地扩大办学规模很难办了。于是出了个在昌平办分校的主意,设想,如果将同样的经费用于在现在的师大原地建设地下城,仅仅北师大东西两个操场联成一片的地下城就相当的可观了,这里不仅是出于地皮面积的考虑,而且更重要的是北师大在北太平庄的地域优势是其他高校及昌平所不可取代的,北师大在这里经营了半个世纪之久,如果建设地下城,充其量 5-10 年就可以完成,而要在昌平地区达到城里的需求则没有三四十年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此外还有交通、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配套工程相适应,仅仅一个新建学校是一厢情愿的事。 我们有无建设地下城这样的前瞻性思路呢?我们的校长和教育部长是怎么想的呢?我国地少人多,重点高校是需要既向空间又向地下发展的。 《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写于 2003 年 9 月 23 日,《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第 175-176 页,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版。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观察栏目 2005 年 9 月 6 日首发。 *********************************************** 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 发表: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观察 /2005 年9 月6 日 首发 90 年代以来,我来美国到过不少大学 , 总要习惯性地比较中美两国间的教育制度和机制。 1991 年我在美国纽约州立奥伯尼大学有一年时间,这所大学没有围墙,而拥有十分完善的地下城,大学周围为花草和道路所围,大学的所有主要建筑都可以通过底下通达,在总部如此,在市中心的分布也一样。期间我去过不少纽约州立大学、看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旧金山分校和洛衫矶分校,去过克拉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坦普尔大学、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都有类似的感觉。 2003 年 8 月底 9 月初,我们在俄亥俄和肯塔基州的六所大学和学院参观,联系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对于美国大学的没有围墙和大学拥有比较完善的地下城,有了更深的感触。 这些学校有一个共同处:都没有围墙,都有自己规模不等的地下城。在中国没有围墙的大学是很少的 , 具备地下城的大学的基本建设设备也是凤毛麟角。高等学府没有围墙拉近了大学和社会的距离,也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像安提亚克大学就设在一个居民村内,大学和附近民房之间没有围墙,不少教师和学生就住在居民村内(或购房或租房)。在俄亥俄州立哥伦布大学、肯塔基州立肯塔基大学、俄亥俄州代顿的威特堡大学主要交通干道和居民点都从学校区穿行和交叉,这些学校并没有因为没有围墙而出现影响教学“秩序”和出现脏乱差的情况,不仅如此还对学校师生的生活带来方便,我们进出这些学校除了停车有特别的限制外(对一些地区的停车费和停车对象做了专门规定),非常自由,这里从未查阅证件的“保安”,更没有以什么“确保教学秩序”为由而刻意划分教学区和生活区使相互间不能随便来往的情况 , 其实不设围墙并非限于一般高等学校 , 即使像西点军校和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这样的军事院校同样是不设围墙的。相信这种不设围墙的举措和“自由化”无关。谈到大学地下城在美国的北方许多学校都有 , 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联成一片 , 人们既可以在地面上也可以通过地下通道到达目的地 , 有的大学有地下三层(如在纽约州立奥伯尼大学 SUNYA ) , 许多行政和社会服务设施安排在地下 , 不仅大大提高了校园的土地使用面积 , 而且在风雪严寒和酷暑的日子里人们也喜欢走地下通道。地下城在建筑经费上当然需要加大投入,但是它对于那些地处城市闹区,地皮精贵,没有地面发展余地又面临大扩招,迅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中国许多大学来说,在加大教育投资的前提下,不妨尝试一下,开创大学建设的新思路,当然随着汽车的普及高等学院如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从地下寻找出路,也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的新思路。照此看来,大学地下城和社会制度和教育机制也无关系。 大学有没有围墙,有没有地下城,决不是衡量大学性质的本质特征,但是没有围墙方便社会也方便师生,设有地下城有利扩招、通行、校园绿化和规划却是不言而喻的。 (写于 2003 年 9 月 23 日)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美国问题观察 /2005 年9 月6 日 首发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7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78186.html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目前安全文化建设的问题
热度 1 Greg66 2012-7-20 07:19
1.最大问题是 安全文化的定义不明确,内容没有确定边界,建设内容不明确。 2. 形式化的内容太多、太泛,科学实质、内涵太少,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可持续性差。 3. 对安全业绩的提高很难起到看得见的实质性作用。 4. 不能定量掌握安全文化建设水平,本单位建设进展与其他单位不易相比较,对未来发展的方向不明确。
4709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可下载)
毛宁波 2012-6-6 21:06
有兴趣的同行可以下载以下文件: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版).doc
个人分类: 教学改革|58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路在前方,亦在脚下!
xiaopang1224 2012-5-27 07:42
科研的路漫长,但有乐趣; 科研的路短暂,充满着阶段的“美丽”。 科研的路在哪里?不远处等我,不远处等你; 路在前方,亦在脚下,每一步履。 队伍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磨合; 队伍的建设,需要感情的参与。 队伍怎样才能带好?摆在我被面前不小的问题; 还好有志同道合的兄弟,伴我前进。 环境的建设,没有最好,但要有起码; 环境的好坏,关系道路是否崎岖。 等待环境的人,被环境包围而吞噬; 创造环境的我们,必将成为团队前进的那面红旗。
2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充满活力的西安
热度 1 陈龙珠 2012-4-17 07:48
陈龙珠sh :再次到西安出差-地铁运行振动对古建筑影响评估与防治技术课题启动(为规划新线设计提供依据,4年前协助为2号线运行振动对古城墙、钟楼影响的评估结论已初步接受了实际检验),路上看到城市内外在建高楼大厦诸多,聊天得知3号线地铁也是开工在即(还有3条线进入规划),觉得是发展这座西部中心城市的好事。在产业结构尚未有更好的变革思路之前,大力改善社会基础设施,同时拉动内需,值得的。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9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方性大学可不可以建研究型大学?
热度 1 lxchencn 2011-12-26 21:17
研究型大学最早当属 1810 年成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它开创了大学“研究与教学的结合”的先河;后由留德学者将其引入美国,以 1876 年创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现代意义上研究型大学诞生的里程碑,经过 100 余年发展,它们所取得的成就使其在全美乃至世界科学与高等教育界居于主导地位。 经过院系大调整、大合并、大升级等历史机遇,中国的大学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中国的大国地位、民众期待还相去甚远,985、211有了国家的特殊支持,迅速的发展自不待言,由于受困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支持、历史包袱、人才聚集、办学理念等等因素,地方大学之路在何方?也许就在研究型大学! 大学要发展,要缩小与全国乃至世界名校的距离,坐等成为名校是不可能的,老牌大学有悠久的历史积累和底蕴,其发展的势头是巨大的,没有捷径可以让地方大学快速发展,唯有研究型大学之路。研究型大学不是天生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可以不在大城市,可以不由政府全包,可以不在发达地区,可以不招过多的学生,可以在人才还不足的时候开始,其他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经验和事实已经证明了,因此,地方性大学是可以建设成为研究型大学的。但困难也是巨大的,首先是决心难下,办学理念、教育理念难转,巨大的招生人数难减,人才难进,经费投入等等,但是,机会总是有的,期待这些新型大学的出现!
325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共产党最需要的是什么
whyhoo 2011-12-5 16:45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警告中共正在面临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两年前,在纪念中共执政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四个“不等于”,即“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永远不等于永远拥有”。很显然,这次胡锦涛提出的四大“危险”既是四个“不等于”的继续,也是四个“不等于”之后再次对中共党政官员提出的最严词的警告。   很少会有人否认中共在过去取得的巨大成就。战争与革命,建设新型国家,改革与开放,中国从“东亚病夫”跃升为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高居世界第二的世界强国,这些都被各界视为是奇迹。不过,这并不在任何意义上意味着执政党可以一劳永逸地执政。相反,在新的环境下,执政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执政党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对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有了认识之后就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来解决问题。但很显然,在改革方面要做到知行合一并不容易,从问题意识到改革得以执行下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   实际上,对执政党来说,这个鸿沟正在迅速扩大。无论党内还是党外,很少有人会否认问题的存在及其这些问题存在下去的危险性。但是,到了解决问题的执行面就没有力度了。中共高层近来开始强调“重在执行”,这无疑表明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举例来说,很多年来,执政党领导层一直在呼吁实现基本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和谐社会”。这些宏大的社会政治目标,党内有共识,社会有期待。然而,意在实现这些宏大目标的政策并没有执行得下去,或者执行不力。结果是问题积累得越来越多。无论从决策的角度还是政策执行的角度来看,执政党的能力不足问题已经凸现出来。问题在累积,但执政能力在减低,这必然导致社会失序。   那么,要避免四个“危险”,中共最需要的是什么呢?这是个关键问题。如果不知道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即使具有清醒的问题意识,也不会导致行动。 中共最需要的是人民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中共最需要的是人民。其实,任何政党,如果要执政,就必须得到人民的接受和支持。如果要长期执政,那么更需要人民。很显然,胡锦涛所强调的四大“危险”的核心就是人民,也就是说,人民而不是党本身,才是解决执政党所面临的这些危险问题。   人民本来就是中共的核心,这一点从中共诞生的那天起就已经非常清楚了,至少从理论上说是如此。即使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其核心也是人民。中山先生不满于西方的政党制度和利益集团制度,认为它们都是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不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因此,他提倡“天下为公”,这个“公”就是人民。不过,国民党并没有能够实现中山先生的愿望。在与共产党的政治较量中,国民党最终被共产党所淘汰,这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民。当时的共产党(作为一个非法的反对党)能够把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建国思想有效地传达到人民并被人民所接受,也同样有效地组织人民起来反对国民党。而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失去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因为其实行的是精英政治,依靠的是地方精英人物。脱离人民一久,就被人民所推翻。其实,这也正是中国数千年王朝更替的规律。   正因为这样,毛泽东那一代的领导人把人民作为其取得政权、执政和发展的根本。众所周知的毛泽东和黄炎培延安“窑洞之对”的核心便是人民,即毛泽东认为要跳出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规律的要素就是人民参与政治,即民主。人民的这一核心地位到处体现在执政党所塑造的各种政治话语和所建设的制度中,例如“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子弟兵”、“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等等,不胜枚举。从文字表达来看,如果说中共的执政话语和制度与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在每一个政治概念和制度之前,都必须加上“人民”两字。   如今界定执政党话语和制度的“人民”两字依旧,而且在近年来有强化使用的趋势,但人民的地位去了哪里?“人民”仅为装饰之用吗?不用否认,在一些执政党干部和官员那里,“人民”仅仅是个装饰,有的甚至连这个装饰也不需要了。问题在于,人民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人民不乐意被视为是装饰品,人民需要名副其实,需要自己的政府、法院、公仆等等。这种矛盾就直接导致了胡锦涛所指出的四大“危险”。   首先是执政党党员的“精神懈怠”。中共已经从成立之时只有5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8000多万。但以什么来凝聚全党呢?如果是一盘散沙,那么党员的数量就没有任何意义。无论中外,历史地看,能够凝聚一个政党的就是该党的永无止境的行动。在任何国家,任何政治都是政党政治,因此任何政党都必须行动着。如果没有行动,政党必然从政治中出局。在中国更是如此,共产党在过去九十年完成了三件大事情,表明中共是在行动中成长的。今天,尽管中国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力量,但中共是最重要的行动主体。中国的成败取决于中共,而非其他任何政治力量。 改革永远不会有结束的一天     尽管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为什么执政党精神松懈?很简单,执政党缺少行动。在目前的环境中,这个行动就是改革。执政党要在改革中形成共识,凝聚共识,改革就是执政党永远的行动定位。并且,中共作为唯一的执政党,改革永远不会有结束的那一天;同时,改革也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是一个永远不能停下来的过程。目前的困局就是一些党政官员只知道“不做什么”或“什么不能做”,而不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理解执政党没有行动、“精神懈怠”的现象。不过,也很显然,没有一个政党能够躺在过去的成绩上而不败的,没有行动就等于坐以待毙。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就是要增进人民的利益。增进人民的利益是执政党最大的利益,因为只有这样,执政党才能为人民所接受和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改革的能力也来自人民。执政党“能力不足”这一危险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脱离了人民。一旦和人民脱离,其能力必然不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需要上说,共产党都宣称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不是既得利益,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则不然,很多党政官员经常和人民争权争利,呈现给人民的是十足的利益导向行为。尽管中共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但仍然停留在行政党的状态。很少有人去做执政党应当做的事情,即政治,而谁都想挤占行政权力,因为行政权力能够为他们带来莫大的利益。党政官员在与民争权、争利方面能力十足,这必然导致他们的执政能力不足。很简单,这样做把人民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人民必然把他们视为异己。政府和人民一旦对立,执政能力就无从谈起。如果党政官员是为民而谋权谋利,还会出现能力不足的情况吗?   与民争权、争利必然导致“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任何执政党来说,这是最大的危险。一个执政党,一旦演变成为利益导向,人民就会从主体变为客体,而执政党本身也就很难再超越自己本身的利益。各级党政官员“以钱为本”的GDP主义就是典型的例子。“脱离群众”也阻碍着执政党有效代表人民的利益。很多年前,执政党与时俱进,提出“三个代表”理论,意在建立党与人民之间的制度关联。但这些年来,并没有取得具有实质性的进展。人民在“利益表达”和“利益聚合”方面仍然缺失制度空间。即使是“代表利益”方面似乎也在倒退。例如前些年,在一些地方,人民代表开始寻求和其选区人民的关联,但这种实践马上就遭否决,因为一些领导人认为人大代表不能以个人身份代表人民的利益。 中共党政官员的“城堡政治”    更为糟糕的是,“脱离群众”已经造就了党政官员的“城堡政治”了。就是说,他们把自己和社会切割开来,把自己关在“城堡”里面,用各种方式(例如强化维稳机制、构造各种各样的特供系统等)为自己构造一个“安全”的“城堡”。很多干部官员享受着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切好处,但可以通过“城堡政治”“豁免”着市场经济所能带来的一切坏处。“城堡”之外的人民谁还能够信任“城堡”之内的官员呢?实际上,一旦开始修建“城堡”,最后的结局就会是可以预见的了。一旦人民开始“围城”,最坚固的“城堡”届时也会变得不堪一击。   “城堡政治”必然导致执政党党政官员的“消极腐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到当代,执政党领导层一再强调“腐败要亡党亡国”的道理。但是腐败现象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变本加厉。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党政官员腐败的数量也经常超出人们的想象力。为什么会这样?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把人民排除在反腐败之外,反腐败仅仅局限于体制内。这些年来,有关方面已经在内部制约、反腐败方面做了无数的尝试,但大多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不得要领。要有效地反腐败,政治和行政过程就必须向人民开放,让人民来监督党政官员。当然,开放政治过程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实行选举政治那么简单,很多具有选举民主的国家的腐败也依然非常严重。中国的选举政治不可避免,也在做不同的尝试。但要有效反腐败,还需要其他面的制度建设,例如媒体开放,再如透明的预算制度等等。也就是说,要建设很多正式的制度管道,让人民来参与反腐败。   一句话,只有人民才能解除执政党所面临的这些危机。如何解除?除了政治改革,没有其他的选择。不管接受与否,政治改革必然成为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中共已经提出了“立党为民”、“立党为国”的理想目标,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呢?既然是“为国”、“为民”,那么就要把国家和人民作为主体。只有这样,执政党官员才能超越自身利益,重建和人民的关联,在和人民的互动过程中获取永无止境的动力,在和人民的永恒的行动过程中长期执政,从而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作者是国大东亚研究所所长,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10705.shtml
个人分类: 政治|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马树超 范唯 郭扬: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
tangminqian 2011-12-4 14:10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首页 理论研究 http://221.12.38.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202110040054cata_id=N007 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 范唯郭扬 马树超 * 摘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但要到 2020 年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通过增强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内在协调性三个基本路径来积极探索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结构。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由此,我们可以归纳概括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三个鲜明特征:一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即外部适应性,要求这个体系应该是开放的,需要统筹、需要合作、需要对接;二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即内部适应性,要求这个体系应该强调育人功能,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三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即内在系统自身的协调性。明确这一系列的内涵特征,成为探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路径的重要前提。 一、“十一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十一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保障公平、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求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 2009 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超过 860 万,在校生达到 2200 万;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 1200 多所,招生数 313.4 万人,与本科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校生 964 万多人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 1 .确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念和基本框架,并且初步形成了政策合力。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以及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给予了宏观政策保障,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又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则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三个重要特性,搭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2 .根据外部适应性的要求,围绕产业发展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与产业体系的对接。 职业教育更直接地针对社会分工需求,服务产业发展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建立合理的就业结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相适应,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对接。“十一五”以来,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指导思想,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适应性不断显现。 一方面,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及专业结构正逐步由无序走向有序,并且逐渐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服务于经济产业发展。教育部 2004 年起实施的高职高专学校专业目录,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进行专业划分,与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科类专业划分已有显著区别,分析近年来高职招生的专业分布可见其专业结构较好地支撑了产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 ; 2010 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则设立了“专业(技能)方向”和“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继续学习专业举例”等项内容,更增强了中职专业与职业岗位群的对应。 另一方面,各地都注重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对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适应性。如北京市伴随“十一五”时期产业高端化格局的初步形成和首都经济特征的进一步显现,积极推动职业学校根据产业政策导向,紧密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制造业等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重点开发了会展、动漫、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生物医药和汽车制造等一批新专业,经过持续调整使专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基本吻合;又如江苏省为适应全球制造业向长三角大规模转移和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着力推进优质资源的扩张与整合,建设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园区和职业教育集团,加强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对接。 3 .根据内部适应性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面向人人,努力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面向整个社会,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并成为有用之才;发展职业教育,使人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因此,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注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2010 年又成立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推进了内涵建设。同时,各地积极拓宽人才成长渠道,不断探索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体系。例如,北京市教委联合大型企业开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分银行”式弹性教育试点,把职业教育办到企业、工段和班组,实行职业技能“当量替换”高职学历教育学分,并积极面向农村开展“技能 + 基础”成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为提升农民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又如,江苏省采取一系列措施拓展高职学生的学习发展空间,包括改革“专转本”招生考试制度、组织“专接本”自学考试、拓宽“专升本”继续教育渠道,以及提供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等。 4 .根据内在协调性的要求,围绕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夯实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 作为奠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重点,提出要做好十个方面的衔接工作;同时还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强化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体现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适应性要求。 中高职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已经成为各地共识,并积极予以探索,为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系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北京市构建了以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按照“从职业出发”和“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初中后分流为起点、以 5 级架构为主体并能纵向发展的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江苏省统筹规划多渠道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包括完善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制度,推进高职示范校自主招生试点并放开生源对象,稳步发展五年制高职,探索中职毕业生注册入高职,规范中职生接受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发挥高职引领中职发展的作用等。 5 .各地在制订教育规划纲要时都提出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发布以来,全国 31 个省份(含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先后发布各自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或对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省级《纲要》)。分析各省级《纲要》中涉及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相关要求发现, 31 个省份均提出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及其相关目标要求,并且将其放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位置,北京、内蒙古、辽宁等省份更是专辟一节予以详细阐述;超过三分之二的省份提出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部分省份提出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就各地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总体上并无明显差异,但相对而言东部地区省份的目标更清晰、举措更明确 。如北京 明确提出“按照集约型、精品化、内涵式的发展思路,构建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要求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统筹有力、运行协调的管理体制,统筹中高职教育和培训发展,“做优中等职业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做大职业培训,健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并把“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改革试验”列为教育重大改革项目。江苏则进一步明确要“健全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探索特殊领域和专业五年制高职发展,支持高级技工教育发展, 2011 年起试行中职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和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学习的制度; 完善五年制高职专升本制度,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 ;实训基地、课程和师资向普通中学开放,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互通的高中阶段学籍管理平台;促进职业教育终身化,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和岗位规范建立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形成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中高职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衔接贯通。 二、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开放性,职业学校系统仍然相对封闭。 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对接产业发展、系统培养技能人才,必须依赖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但就我们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而言,这种开放性还很缺乏。其具体表现,一方面是以职业学校教育为主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吸纳行业、企业要素的动能不足;另一方面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 理念和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解窄化。 例如,有人认为建体系就是指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有人主张建体系就是要大幅度提高中职生升高职、高职生升本科的比例,有人觉得就是让一批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还有人以为就是要大规模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事实上这几种观点都未能够从职业教育的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和内在协调性三方面来全面、正确、科学地认识,造成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解的窄化。 3. 资源投入不足,而且缺乏有效协调。 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受资源投入不足的制约,迫切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和资源统筹力度。《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关注中等职业教育》指出:“按教育部 2001 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相关规定,在 2009 年全国 1.4 万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各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标准要求的仅有 148 所” ;同样,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水平普遍比普通本科院校相距甚远,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资源条件依然十分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和中高职经费投入不能统一协调,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瓶颈。 4 .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首先,现行政策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专科教育,造成职业教育体系到了专科层次就成了“断头教育”,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大大下降,职业学校学生虽然有多种升学继续学习通道但不入主流,如江苏高职学生“专转本”只能升入民办本科,“专接本”自学考试或“专升本”则均属成人高等教育,其含金量被认为与普通本科不能相比。其次,由于没有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不高,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 5 .职业教育科研支撑系统十分薄弱。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显缺乏强有力的科研支撑。一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缺乏顶层设计;二是职教科研机构数量不足、地位不高;三是职教科研人员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四是职教科研缺乏集中度,包括就业需求、职业资格标准、职教专业标准等都缺乏基础性标准研究,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如北京和上海作为两大中心城市,其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水平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同时也堪称全国职教科研的两大高地,但与发达国家城市的职教科研力量相比依然十分薄弱;而且在现有的职教科研机构组织和研究成果中,来自经济界、企业界的还很少,与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念的要求很不适应。 6. 政策上仍有差距,缺乏相应的国家制度。 要解决职业教育重大体制机制建设的问题,必须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国家制度加以支撑。但是目前我国还未能够形成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国家制度,急需设计和建立一整套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具有强制性、规范性、操作性和保障性的,国家层面的制度和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安排。 三、借鉴发达国家建设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来致力于积极推进国际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其主要观点包括: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是开放、灵活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成为对终身教育的最大贡献;要在劳工界与教育界之间必须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建立相互协调的机制;要使学生平稳过渡到就业,就要理论实践结合、知行统一、手脑并用,等等 。而许多发达国家在建设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方面,更是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经验借鉴。 1 .德国建设“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借鉴。 “德国制造”的成功在于职业教育的成功,而职业教育的成功则在于其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开放。近年来德国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一是组建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团队”作为职教改革创新的指挥部,由职教界公认的知名人士组成,为职教发展提出对策意见和行动建议,重点是构建“双元制”与其他形式职业教育之间,以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之间的通道;二是建立 4 个“改革创新工作小组”,涉及“现代化与灵活性”、“通融性”、“过渡期管理”和“欧洲开放”等专题,工作重点包括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改革和职业教育模块开发,以及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与高等教育的融通、分层递进培养就业能力、全日制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的改进等;三是针对新兴的、创新的和高科技的行业,以及增长迅速的服务行业等,引入和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文化,使企业皆以能够成为“教育企业”而自豪,社会各界与私人皆以资助职业教育发展而自豪;四是开拓职业教育后的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通融性,主要是支持建立实践导向的高校,通过与经济界共同制定的入学资格认可、折算办法或过渡方式与高校衔接,“双元制”高等教育成为一种合适的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德国的所谓“教育企业”,指的是具有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企业。在德国,所有企业都可以搞培训,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资格办教育。由“功利性”的企业来承担举办教育的“公益性”社会责任,意味着这类企业成为一种具有特殊社会形态的教育机构。凡有资格从事职业教育的“教育企业”,就如同一所公益性的学校一样,必须以承担教育为己任而绝不允许通过教育来赢利。目前德国有资格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大约只占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这种“教育企业”大大扩展了教育机构的内涵和外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大创新 。 2 .瑞士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框架下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借鉴。 由于各国国情与职业教育模式的不同,很多国家并不像我国那样强调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分界。而 瑞士是少数认可“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基本概念的国家 之一,其 2004 年起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修订的主要内容,一是提供新的有区别的职业教育途径;二是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与其他教育体系的通融性;三是除学校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之外,还应为那些对学校形式的学习感到困难者提供合适的以获得相应资格的职业教育;四是定义高等职业教育为非传统高等学校形态的高等教育;五是引入绩效导向的包干形式的经费机制;六是给予职业教育更多的投入;七是赋予地方办学者更多责任 。他们的做法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瑞士联邦政府设有直属联邦议会的高职联邦委员会,各州则设有高职理事会。质量管理方面,每所高校都需按要求进行自我评估,评价结果还要接受外界的监督,文凭的承认则取决于相应学科的全国委员会,同样由外界的专家来决定。这些特定的全国性学科委员会要参照行业要求和欧洲标准,尽量使有关要求规范化以便对照、检查和监督。各高校必须符合与遵守有关标准的要求,达不到要求者将被撤消其办学资格。而学生取得高职教育文凭后,可继续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还可继续参加普通本科后相当于研究生水平的学习,如想获得学位则需提交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证明;而取得了普通高等教育毕业文凭或学士学位后,也可继续参加高职教育中相当于研究生层次的学习,如想获得学位则需有职业经历 。 3 .新加坡建设“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借鉴。 新加坡中学后除大学预科外,还有 2 年制的工艺教育学院作为职业教育的第一层次(高中教育阶段);第二层次是 3 年制的理工学院与技术学院(专科教育阶段),直接从中学招生或选拔工艺教育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第三层次则是 4 年制本科大学教育。这种可以上下衔接的“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创造了一条深造的道路 。 同时,为使“立交桥”体系有效地运作,新加坡政府专门建立了多元文凭(证书)互认体系。其特色一是学生可以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多次跨越、层层提升,以课程成绩或证书考试成绩为依据而不另设专门的招生考试,学制衔接方式基于所学课程而不需要从各学制起点对接;二是学历文凭与技术证书相融通,规定“三级技工证书、一年或二年的职业训练证书相当于初中毕业证书,获得国家二级技工证书、工人技术师证书的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获得一级技工证书的相当于大学毕业水平”,各证书之间也可以互相衔接,如取得相当于高中毕业的证书就可以报考大学继续深造;三是职业培训进入职业教育大系统,技术工人获得技术员文凭后可进入高一层次的职业学校或机构,继续攻读技师文凭,还可以申请进入本科大学 。 1979 年,新加坡将负责职业教育的成人教育局与负责技术教育的工业训练局合并,成立了职业与工业训练局,隶属于教育部,从管理体制上保证了“大职业教育”系统的顺利运作 。 4 .来自其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借鉴。 以英国的“国家技能投资战略”为例,主要在于其重视技能的国家战略真正体现了“国家意志”,而不是一般的“国家号召”。战略中不断明确雇主、个人、政府、培训机构的权利和责任,这是校企合作共同办好职业教育并能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主要基础;同时一些具体策略十分具有可操作性,如 2003 年的战略中规定:“出台计划,到 2010 年前确保拥有合格的讲师和培训师队伍, 2006 年之前, 90% 的全职和 60% 的兼职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书或正在进行这方面培训”;“院校要成立企业发展部,为雇主提供定制培训;更好发展与雇主的联系”。再以英国的“平等影响评估”战略为例,提出将赋予区域发展机构制定新战略的重要职责,让他们负责制定区域高技能战略;建立就业和技能委员会;技能拨款机构将与院校和培训机构订立合同,以兑现这些战略中需要得到优先发展的技能和培训等,这与我国高职示范校建设方案执行颇有相似之处,也对我国职业院校的评估改革提供了借鉴。此外,美国奥巴马政府加大政府投入,改革社区学院教育,超过 120 亿美元的投资用于扩大技能培训及其相关设施;法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工作纲要》强调职业教育的就业目标,并强调与经济界的合作等等。这些政策举措同样可以对我们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给予有益的启示。 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探讨 我国将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首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给予有力的支撑。转方式、调结构、实施一系列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都迫切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尽快把经济增长从依靠增加人力资本数量转变到依靠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上来。其次,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需要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城市化发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动力。要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必须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作用。其三,职业教育事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予以根本性的保障。一方面,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大发展时,迫切要求加强政府统筹管理系统的保障,强化办学条件预警、学籍管理、校企合作管理、技术研发管理等系统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由规模为主转向质量为重,迫切需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系统、强化职教科研系统支撑;此外,当前职业院校适龄生源成为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不少学校面临生存危机,更加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面向人人、服务终身、科学发展。 我们认为,应当坚持“遵循规律、系统思考、服务需求、明确定位、整体设计、构建制度、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探索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结构,逐步推进职业学校主系统协调发展和重心上移,着力完善管理系统、职业资格证书系统、法律制度系统和经费投入系统,加快建设科研支撑系统、师资队伍建设系统、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服务系统。在这样一个完善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内,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进行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主要通过增强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内在协调性三个基本路径来实现。 1 .增强外部适应性的基本路径:体现与外界对接的要求,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必须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响应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与本地区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一方面要强调体系的开放性,强化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响应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我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属性。 “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主线,主动服务各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职业学校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重点推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此,北京市提出了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北京创造”、助力“北京服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创新型企业“十百千工程”和服务重点区域等六大专项行动;江苏省则提出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要求完善职教体系,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专业结构,对接职业岗位实际要求,构建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根本、理论实践一体化、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教学体系。这些做法都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 .增强内部适应性的基本路径:体现职业教育的育人性和以人为本,真正实现面向人人、服务终身。 职业教育具有为经济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经济属性,更具有承担育人功能的教育属性。育人是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在强调就业导向的同时必须坚持把育人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既要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更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其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因此,职业教育要从系统培养人才的角度制订和完善政策,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这是我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目的,要求突出职业教育与生俱来的教育属性。 同时,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既是终身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要建立面向人人的学习制度,创新办学模式和教育内容,针对不同教育对象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模块,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方法,为人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服务,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在这一体系内不受年龄、时间、空间限制,为达到各自职业发展目标而自主选择和有针对性地学习,可以是多次学习、远程学习、非连续性的学习。如江苏省以其 4 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实验区和部分职业教育集团为主要载体建立的职业教育“立交桥”,强调其不仅是“学校——学校”,还要允许“学校——社会(工作)——学校”,这种建立多元化通道的做法值得重视。而北京市提出的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使学习者可以通过连续学习或多次学习来实现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以 5 级架构为主体并能够纵向发展的分级体系也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预留了接口,有利于在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增强内在协调性的基本路径: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 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各自定位。定位不清则职责不明,协调发展就无从谈起。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保持发展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要以提高质量、创新体制和办出特色为重点,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路径,是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前提,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通过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专业设置、层次结构、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要以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系统为重要载体,实现中职与高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互认衔接;要以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为抓手,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实现中职和高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探索中高职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系统性。 同时,要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向上延伸,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然,这种延伸是基于经济社会需求而因行业、产业而异的。近期要重点探索 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 应用本科院校教育 和 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学位教育 对口培养 的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要建立一套体现职业特点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的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完整的继续学习通道,搭建学生终身发展的“立交桥”,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关键时期,在明确了未来 10 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以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改革发展新阶段。因此,必须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着力完善职业教育现代管理系统、职业资格证书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法律制度系统和经费投入系统,加快建设科研支撑系统、师资队伍建设系统、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服务系统,为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加快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形成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竞争优势,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作出重要的贡献。 本文系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战略问题专题调研项目“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路径和政策安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经贵宝、方四平、任君庆、张晨、李建民、郭文富等参与了专题调研和研究报告起草工作。 * 范唯 / 教育部职成教司高职处处长(北京 100816 );郭扬 / 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所所长、研究员,马树超 / 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研究员(上海 200032 )。 教育部 . 2009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中国教育报 , 2010-08-03. 马树超 , 等 .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1. 柴葳 , 高毅哲 . 万里鲲鹏正举,教育春风渐酣——各地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教育规划纲要综述 . 中国教育报 , 2011-05-30. 马树超 , 郭扬 , 张建华 .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各地努力程度分析 . 教育与职业 , 2011(29). 国家教育督导团 .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关注中等职业教育 . 中国教育报 , 2011-07-05.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 2009 年中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 . 2010 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材料 , 2010. 姜大源 . 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战略决策——德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与结构调整十大方略解读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10(30). 姜大源 . 高等职业教育:来自瑞士的创新与启示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11(04). 黄骏 . 瑞士的高等职业教育 . 教育与职业 , 2000(06). 李淑娟 .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经验及启示 . 外国教育研究 , 2007(01). 刘峰 . 新加坡“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 . 职业教育研究 , 2011(05). 马早明 . 亚洲“四小龙”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 福州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1998.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关于加强湖南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zhouguojun 2011-12-3 16:31
在关于加强湖南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 炎陵县教育局 周国军 2011 年 12 月 2 日 ) 2011 年 12 月 2 日 ,本人代表炎陵县教育局在今朝宾馆参加由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持的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座谈会,出席会议的领导有:湖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廖湘生、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处处长贺安溪、副处长蒋维加、调研员邓士煌、副处长谢民,湖南省教科院工会主席、博导赵雄辉、湖南省教科院人力资源所所长吴停风、副所长刘建琼、室主任陈波涌、易海华及教育厅、教科院相关成员和 23 个项目县的局长或主管局长,总共 34 人参会。 会议从上午 8 : 30 开始,由省教科院工会主席赵雄辉博士主持。 赵 博士首先介绍了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参会人员,并由各参会代表进行自我介绍以便相互认识。然后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和议程,以及项目县的选取原则,指出:主要是选取落后薄弱的农村县域,目的有三:现状及问题、矛盾和困难;已有的经验;下一步的做法。 吴停风所长介绍了本课题的详细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各工具的填写方法: 附件 3 。 3 :选取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心校以上的 6 个学校填写 附件 3 。 1 、 3 。 2 :教育局填写 附件 2 。 1 :教育局填写 4 份,由分管教师工作的局领导、相关股室人员填写 附件 2 。 2 :由 6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填写,其中县城 2 所,乡镇 4 所,乡镇 4 所要有初中、小学、中心校、教学点; 附件 2 。 3 :由 6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填写,其中县城 2 所,乡镇 4 所,乡镇 4 所要有初中、小学、中心校、教学点;每校找 10 位老师进行填写。 访谈提纲:准备的书面材料按访谈提纲思考。 所有材料在 12 月 15 号前寄到所里,各材料后面均有详细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然后由各县教育局发言,要求从现状、存在问题困难及已有的经验等进行发言,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发言按座次顺序逆时钟方向进行。首先是洪江区教育局发言,第二是郴州宜章县教育局副局长彭建华发言,第三是炎陵县教育局发言,下面把本人发言情况进行纪要(回单位后根据自撰的发言提纲整理,有删减,发言总时长 40 分钟)。 尊敬的廖厅长、各位领导、同仁: 上午好!我是株洲市炎陵县教育局副局长周国军,首先说明一点,我在局里没分管人事和教师培训工作,我分管基教、教研等业务工作,由于临近年末,局里很忙,我下午在麓山那边还有一个会,所以这个会也由我代开。尽管我没分管人事、教师工作,不知道师资队伍的详细数据及结构比例,但我对农村教师的状况问题比较清楚,因为我直接与他们接触,在第一线。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炎陵教育的基本情况:炎陵县现有人口 20 万,全县初中 8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9 所,小学 9 所,在校学生 2 万余人,教职工 1429 人。 我觉得,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主要问题 1 、老龄化现象严重 农村教师年龄偏老化,详细数据我不是很清楚,但我们有一个小学沔度小学,今年 6 月份统计,他们的平均年龄是 49 。 8 岁,其余有些学校也存在类似情况。 2 、专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小科目及音体美老师缺乏;今年 6 月我们启动学科基地建设,在全县初中学科 9 科每科成立一个学科基地,小学语、数、外各成立一个学科基地,但是由于初中地理科目我们竟然找不到一个科班出身的老师作为主持人,所以地理学科基地没有建立起来,初中只建立了 8 个学科基地。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我们招不到好的老师,由于经济落后,地理位置偏远,别人不愿意来,我们招早了,没人来报考,招迟了,优秀的被别人招走了,即便被我们录取了,但一旦相邻县市区及城区录用了他,他仍然会走,今年我们下村乡一个特岗教师,校长亲自开车接他到学校,乡长、书记陪他晚上吃饭,到第二天,他到校园转了一圈,与校长说,校长:这里不适合我,我还是不能留下。 3 、专业不对口 我们近几年对音体美老师的招考力度非常大,每年均招了近 10 名,去年 9 名,今年 10 名,但是这些老师并不能以这些课程为主,而是把这些课当成了附属品,为什么?他们不愿上吗,不是的。因为我们的评价机制,省里考市里,市里考县里,县里考学校,学校考老师,各级排名,音体美是非统考科目,老师的绩效工资与考试成绩挂钩,给多了,别人不高兴,给少了,他自己不高兴,所以都要担任统考科目,以便排名,另外,在乡下由于教师缺乏,也不得不担任主课教学。在我们的乡下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班 20 余名学生,一个老师要上 5 个头,早晨早自习,晚上还要当生活老师,守着他们睡觉,给他们盖被子,直到晚上 11 点后才能休息,上课、备课、改作业、当班主任等就够他们受了,还谈何专业发展?我是去年 4 月份才去的炎陵教育局,我第一次下乡到我们的学校,看到我们的老师的工作量,看得我直流泪。 4 、经济落后,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经济落后,质量不高,优秀的学生都向市区和省城流动,我们米泉学校集中了全县的优秀学生,但这个学校初中毕业后大部分优秀学生都向省市走了,优秀学生流失,优秀教师也向省市流动,教育品牌难以树立,形成恶性循环,我想这不只是炎陵的问题,相同状况的各个县域都是一样,只不过是有人不愿意说,用流行的话说“你懂的”。但今天我在这里说出来,让省领导知道底层最真实的状况。我们乡村教育不具有话语权,我们的话语权都掌控在上级主管部门,在先进地区,以大市区的标准为标准,有谁关注底层,有谁真正知道底层,炎陵是革命老区,炎陵人民为建国付出了血的代价,在解放战争时 8 万人口有 4 万多人战死沙场,现在那里的人民仍然水深火热,希望我们上级更多关注更多关爱炎陵,我作为一个不是炎陵的炎陵人在此感谢你们。 人才流失问题主要还是待遇问题,我今年主持了一个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是有关教育均衡方面的,在里面我提出对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贴,按偏远程度给予 300—500 元 / 月的补助,尽管没完全实现,但从今年 9 月份开始,我们给全体农村教师每周报销一趟车旅费,这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我想,长沙教师的绩效津贴每年 3 万,株洲的每年 2 万,炎陵的每年 1 。 5 万,如果在炎陵农村的教师每年给他 3 万,在县城的给他 1 。 5 万,他还会拼命向县城挤吗?另外,中央把高考名校指标下放到省,如果省再把指标下放到各县,那么县城的学生还会拼命向省里挤吗?恐怕是另外一番景象。 5 、职业倦怠现象突出 现在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突出,不学习,不读书,不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一是任务重,其二是待遇不高,其三是没有幸福感。 6 、教师配置不合理 现行的教师配置方法按师生比配置教师严重不合理,由于农村学校很多是一年级一个班,学生少,年级多,造成师资数量不足,也是专业成长的绊脚石,如我们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从一年级到初三,每个年级一个班,共 9 个班,总共只有 20 名教师,每个教师承担 5 个头的工作量,他怎样能专业发展。所以,我们在制定政策时一定不要只坐到办公室,而要根据一线的具体情况,按班级或更科学的方法来配置教师。 二、我们的做法 1 、领导重视 近年来,我们县委政府对教育非常重视,标准化课桌椅、班班通等配置到各班级,包括村教学点,上次省教科院院长姜正国院举例说娄底一学校的多媒体,我们的多媒体先进得多,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屏幕差不多,手一摸,翻一页,尽管配置得这么到位,但外面很多地方并不知道,因为宣传要经费。给全体教师配置笔记本,分期付款形式,为农村教师解决每周一趟的车旅费,从今年开始启动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今年已有 2 所学校动工建设,每一位老师一套周转房,到 2014 年全部建成。 2 、重奖 我们从 2009 年开始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最高的每位奖励 1 万元,今年共有 10 位老师获得万元大奖,有 5 位老师获得 5000 元大奖,有 15 位老师获得 3000 元奖励,还有一批教师获得 1000 元奖励,总共奖励了 160 余名教师,奖励面达百分之十以上,还有 30 名学生获得 1000 元的奖励。 3 、重引 我们全县共 1400 余名教师,为充实队伍,我们每年引进 50 余位教师,还有一些特岗支教的。近三年公开招考共引进教师 150 余名。 4 、重培 这是我们做得最好的,也是最值得推广的。 其一,外出培训 我们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全县所有教师外出集中培训 2 周以上,到株洲、长沙及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梅岭等外省名校进行封闭式培训,培训要注重实效,白天听课,晚上讨论,撰写反思,回校后上观摩课,教育局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凡是培训没到位及没效果的,与学校年度考校及校长考核挂钩,教育局对培训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其二,专家培训 我们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心理健康、班主任管理、职业女性、学前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邀请专家进行培训,每期 3 次,一年 6 次。从今年下学期开始,我们启动教育中青班培训, 35 岁以下的青年优秀教师,我们教育局组织培训,每学期 4 期。 其三,搭建平台 我们建立了炎陵教研信息网、炎陵县教学资源库、学科博客、教师博客、学科基地等,我们的教学资源库与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库连接,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我们的资源数量在全省县市区排名第一,我们的博客在全省排名第一。硬件建好了,关健是要使用,我们要求我们的教师每周写三篇材料发至网络交流,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心得等。并评选优秀博人、优秀博文、优秀学校。 其四,百校帮扶,手拉手活动 我们县内开展城乡百校帮扶活动,另外,在陈润儿书记批示下,今年我县学校与长沙 15 所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这一活动受益非浅,以前我们到长沙培训吃住费用特别大,而且难联系学校,现在手拉手后,我们的教师到这边来学习,吃住由援助学校解决。 其五,专题研讨 开展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今年我县立项 4 项省级课题, 17 项市级课题,以课题带动学习和工作,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我们县的课堂是“三生课堂:生长、生命、生活”,从去年 5 月份启动,现在颇具影响,新疆、江西、郴州、长沙、株洲等 10 余个省市 100 余所学校来参观学习,湖南教育对我们的课堂进行了隆重推介,主编李统兴博士评价:炎陵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在湖南省最前面。 其六、举行读书活动 教育局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读 6 本以上的书,统一书目,统一考试,今年 4 月 19 号教育局对去年全县教师的读书情况进行了统一测试。 其七,编写炎陵教研 为给教师搭建平台,教育局创刊炎陵教研,凡是被刊用的教师文章给予每篇 100 元的稿费,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这个刊物向教育厅、教科院及株洲市教育局等领导和相关处室寄送。 总的来说,炎陵还很落后,炎陵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很不够,需要各级领导多关爱多关心,谢谢大家。 本人发言后,廖厅长接过主持人话筒,作了一个余小时的报告,对我的发言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并高度肯定了我的观点,肯定炎陵的做法,肯定炎陵课改,肯定三生课堂;并提出:全省教育信息化现场会拟在炎陵召开,炎陵要做典型经验介绍;后来教科院工会主席赵雄辉博士说下周准备来炎陵考察师资培训情况,向全省推进;很多兄弟县拟来炎陵学习炎陵课改经验。
个人分类: 工作推进|4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看这天、这海够不够蓝?
热度 22 zhangyuxiu 2011-12-3 13:00
看看这天、这海够不够蓝?
  前几天,海口几乎一直是阴天。今天清晨向窗外张望,忽然发现云开日出,吃完早餐赶紧向海边走去。发现丽日下的天和海是那么蓝,像梦幻一样,蓝得不可思议。自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到岛上旅游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海口的跨海工程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不知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知名度的日益提高,海南这种蓝天和碧海还会不会保持下去?说实在的,常住岛上的人从心底里不愿意海南发展过快,不喜欢建跨海工程。因为建设过快,来的人过多会使这个美丽的小岛超负荷,必然带来环境的破坏和透支。但愿政府能考虑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科学地建设海南,给世人留下一个生态平衡,美丽自然的岛屿。 1 2 3 4 5 6 7 8 9 10
3857 次阅读|58 个评论
[转载]建设与国相称的强大军队
whyhoo 2011-12-2 15:24
  国防大学与光明日报社不久前联合召开“军队发展与民族兴衰”研讨会。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本报总编辑胡占凡出席研讨会,来自军内外的二十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从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国家与军队等视角,对“军队发展与民族兴衰”的内在联系展开深入探讨    军队的发展,预示民族的命运   胡占凡指出,强国必强军。以“军队发展与民族兴衰”为主题的系列文章,围绕军事道路、军事理论、军事体制、军事文化、军事技术、军事伦理等军队构成要素展开论述,立意高、有创新,有见地、有气势。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张文忠说,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表明,没有强大的军队,就没有强盛的民族。当前,国家和军队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这样的时刻探讨军队发展与民族兴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军队的发展,预示着民族的命运。中国的强大是包括军力在内的强大。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推进军事改革与发展,支撑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鸦片战争170多年来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的追求,也是我军应对未来挑战,捍卫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主任毕京京说,考察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百年救亡”的历史,如果把中国社会各方面看成相互关联的多米诺骨牌,那么,军事就是首先倒下(在抗衡西方列强中战败)并引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连锁反应的那块骨牌。军事胜利是国家赢得独立发展国际主体资格的前提,人民军队“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最先“站起来”,中华民族最终“站起来”!   国防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任天佑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做出重大贡献。今天,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安全环境,能否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成为考验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试金石。军事科学院军建部副部长王幸生指出,没有一支与我国地位相称的强大军队,就不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日益拓展的国家利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魂系民族兴亡,科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战略抉择,回答和解决了作为一个战略利益不断拓展的国家,必须通过强军捍卫自身发展利益的重大战略课题。    军队强大的本质,在于先进性   研讨中,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军队强大的本质,在于其先进性;而军队整体上是否先进,取决于其构成要素的先进性,即在军事道路、军事理论、军事文化、军事体制、军事技术和军事伦理等方面是否先进。   大家认为,人民军队之所以能百战百胜,首先是因为其选择走民族独立自强之路,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民族解放的大任,从而得到人民的支持,形成特有的政治优势;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铸就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灵魂和光荣传统。国防大学宣传部部长林培雄说,先进的军事理论,是照耀军队前进道路的真理之光。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考察中国军事问题,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其突出特点是,始终占领时代发展制高点,回答和解决民族独立、国家自强面临的时代课题;占领人间道义制高点,坚持与亿万人民心灵相通;占领军事实践制高点,在推动军事变革中展现巨大的科学价值。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教授肖冬松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传统主导意识形态走向终结,凸显了诉诸全新的文化选择与创造,以先进文化引领国家和军队,再造“国魂”和“军魂”的时代课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文化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展开,我军军事文化是展示生机和希望的灯塔,是凝聚力量和意志的旗帜,是塑造心灵和精神的摇篮,对我军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历史影响。马列教研部副教授李海涛谈到,世界军事史表明,体制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体制创新则是最大的创新。我军之所以成为有史以来中华民族最有活力的军队,关键在于拥有不同于旧军队的先进体制,显示了出神入化的适应力。在战斗力构成中,体制制约着人和武器效能的发挥。没有体制优势,不论人们怎样有智慧和勇气,武器技术怎样先进,也无法形成战略优势。马列教研部研究员张弛说,魂系人民的军事伦理是我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军事伦理的核心,不仅体现在团结和谐的军民关系上,而且也体现在我军官兵来自人民,军队内部友爱融洽的官兵关系上。这是我军同一切旧军队的本质区别,也是中国现代军事伦理发生革命性变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副主任黄书进指出,军事技术是军队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军能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根本原因在于:既实现了“物”的超越——“小米加步枪”固然不是“飞机加大炮”,但毕竟不再是冷兵器时代的农民军队了;又立足现有装备实现了“人”的超越,造就了一支讲科学、讲民主,学知识、学战术的新型军队,实现了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把人在战争中的能动性发挥到全新境界。    我军历史优势,面临新考验   当前我军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军事道路、军事理论、军事文化、军事体制、军事技术和军事伦理等我军先进性构成要素,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和挑战。因此,必须从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高度,警惕和克服先进性要素流失问题。   “识天宜听风,临流须观澜。”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副主任张彬指出,一个有准确历史方位感的民族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在总结既有成功经验时,必然更加注重吸取自身的不足和教训,清醒估量自己和对手,以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准确把握军事发展的时代脉动。马列教研部副主任章传家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军队打造成更具威慑力的“坚强后盾”非常重要而紧迫。一方面,这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必然要求。由此,以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才更有希望,以和谈方式解决领土主权争端才更有把握,以和缓方式消除民族分裂主义才更有效果。另一方面,这是实现民族百年梦想、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战略选择。面对各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对比的历史性变化,我军以往在机械化战争条件下所积聚的某些能量和优势面临新的考验。   军事发展有赖于创新。任天佑认为,建设创新型军队,要构建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氛围,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把创新上升为价值追求和思维品格,形成全新的军事发展范式。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薛国安指出,我军最大的成功在于推进改革,最大的隐忧在于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时代在变,对手在变,我军也不能不变。深化全面改革,绕不开、躲不过、拖不起。必须扭住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不放松,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打造精干的打仗型军队。   国防大学军建部副主任李建昌指出,我军诞生以来,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鱼水相依、患难与共,堪称一部为人民利益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今天,当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与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一起涌动,富国强军成为国家安全与发展不容忽视的重大议题时,一些人的国防观念却开始淡化。这既根源于长期和平生活环境影响,也与一些干部宗旨意识淡化、思想和工作作风变异有关。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胡占凡指出,从历史看,主流媒体扮演着催生、激发、强化、巩固战斗精神的重要角色,发挥着为军人提供科学认知、德行楷模、道德评价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这次研讨,进一步加强光明日报与国防大学的联系与合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共同努力。国防大学副政委郭俊波围绕“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事关富国强军战略目标的实现”发表看法。他指出,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实际上是在打造国防软实力。要把培育全民国防意识融入于推进富国强军统一的历史进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生动局面。他强调,国防大学要把“军队发展与民族兴衰”纳入科研教学环节,进一步深入研究,拿出新成果。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gf/gfjsyfz/201110/t20111021_118639.htm
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whyhoo 2011-12-2 13:58
前 言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痼疾,也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以坚决的态度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在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方面,中国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逐步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 当前,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系统治理、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通过深入开展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得到有效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不断巩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重要步伐。 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有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违法违纪行为趋于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并将继续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体部署,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以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 新中国成立之初,先后设立国家检察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等法律法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为保持新生人民政权的纯洁性,中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通过这些措施,坚决打击贪污腐败行为,惩处一批腐败分子,形成了风清气正、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是一个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大变革的过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社会活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腐败现象。面对新的考验和挑战,中国坚持一手抓发展经济,一手抓惩治腐败,开展以打击走私、套汇、贪污受贿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为重点的专项斗争,设立审计机关,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一批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制度,探索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依法有序开展反腐败的途径和办法。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对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情况,中国作出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决策,确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明确提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反腐败制度体系。在检察机关设立反贪污贿赂部门、反渎职侵权部门和职务犯罪预防部门。作出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一律不得经商等重大决策。推进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等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等制度。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走上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 进入21世纪,中国把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制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一反腐败国家战略,整体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在工作部署上,强调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认真解决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制定完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规制度,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统筹各方面的预防腐败工作。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推动社会公众树立崇尚廉洁的价值理念。推进农村、企业、学校、公用事业单位和城市社区廉政建设,推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总体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 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中国在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上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促进了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至2010年,中国公众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70.6%;公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国际社会也给予积极评价。 二、反腐败和廉政建设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是由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决定的。在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实践中,中国探索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高度自觉地把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工作战略、方针和政策。自1993年以来,中共中央每年通过中央纪委全会向全党全国部署反腐倡廉工作。国务院每年都召开廉政工作会议,对政府系统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作出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先后颁布和修订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对违反规定的,进行责任追究。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把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寓于各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同改革发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保证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各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言献策、参与监督、揭露腐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职能机构,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国家司法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以及国家预防腐败局。 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设立的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开展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重要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其经常性工作是: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查处违犯党纪的案件,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依据中国宪法设立的司法机关,分别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法承担包括贪污贿赂渎职等腐败犯罪在内的各类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及时、公正地对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作出判决,依法惩治腐败犯罪。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依法追究刑事犯罪、侦查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预防职务犯罪、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等职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还通过司法解释等方式,对贪污贿赂渎职等腐败案件的审判、检察工作进行指导。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侦查、审判案件过程中发现引发职务犯罪的重要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检察建议和司法建议。 政府监察机关是依据中国宪法设立的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对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执法、廉政、效能情况进行监察。 审计机关是依据中国宪法设立的审计监督机构,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等进行审计监督。中国还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对象的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审计监督。 国家预防腐败局是中国政府为统筹预防腐败工作而专门设置的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预防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政策制定、检查指导,协调指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防治腐败工作,负责预防腐败的国际合作和技术援助。 公安、金融等其他有关部门和机构,也在自身职责范围内依法承担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相关工作。 上述具有不同职能的机构,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中既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在掌握党员违纪线索之后,经调查认定为违犯党纪的,对其作出相应的党纪处分;对其中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政府监察机关对于违反政纪的监察对象,作出相应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公安、审计、行政执法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移送司法机关或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处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涉嫌违犯党纪或政纪的,将有关证据材料移送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或政府监察机关处理。 中国从事反腐败工作的机构承担着开展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责任。近年来,这些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执法执纪干部队伍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切实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制约监督机制,督促执法执纪人员秉公用权、严格自律;通过推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廉政监督员等制度,督促执法执纪人员牢固树立接受监督意识、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不断提高执法执纪能力和水平,为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三、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重视发挥法律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制化、规范化。以中国宪法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法律法规;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规定,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为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1997年开始试行、2010年修订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明确提出严禁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等,比较全面地规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成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基础性党内法规。针对权钱交易案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07年颁布《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对党员干部在经济和社会交往中可能出现以权谋私等8种行为的处理办法;2009年颁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明确提出严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利用职权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以及损害企业权益等行为。为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颁布了《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明确要求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馈赠;制定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领导干部如实报告本人收入,本人及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房产、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制定了《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这些规定,对维护国家利益、依法依纪加强对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为确保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以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200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法律形式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加强对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的监督作出规定。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建立了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及《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定,对党内监督的各项具体工作进行规范和完善。 为依法依纪惩治腐败,中国制定并不断完善包括刑事处罚、党纪处分和政纪处分在内的惩处违法违纪行为的实体性法律法规。在刑事处罚方面,通过制定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失职渎职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腐败犯罪的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相关司法解释,使之成为惩治腐败犯罪的重要法律依据。在党纪处分方面,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其配套规定,具体规定党员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贪污贿赂行为、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等违犯党纪行为及其量纪标准,明确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5种党纪处分。在政纪处分方面,国家颁布《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具体规定政纪处分原则、权限以及各类违纪行为及其量纪标准,明确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6种政纪处分。 为保证以上实体性法律法规的执行,中国注重程序性法律法规建设。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等规定,对违法案件和违纪案件的受理、调查、审理和申诉工作予以规范,并建立证人和举报人保护制度、案件移送和协调配合制度以及被告人和受处分人权利保障制度。 中国还制定了一批与预防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的管理,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勤政廉政。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效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的任职条件、管理方式和监督措施,强化了廉洁司法的要求。中国各地区各部门也依据宪法和国家法律,制定了与反腐败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完善了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中国今后将更加注重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实施,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继续制定新的、修订原有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使之不断发展和完善。 四、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中国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目前,已形成了由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各监督主体既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形成了整体合力。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以及国家法律,重点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进行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加强党内监督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民主生活会、询问和质询等党内监督10项制度。中共中央和省级党委都建立巡视机构,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决定,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自身廉政勤政等情况进行巡视监督。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为加强党内监督创造有利条件。健全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和完善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定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党员行使权利的程序和参与党内监督的各项权利。 人大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国家和人民对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国家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中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法律赋予的各种监督职权,通过询问、质询、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有关部门工作报告以及预算审查等手段,加强对政府、法院、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预防和制止各种腐败现象。 政府内部监督包括层级监督和监察、审计等专门机关的监督。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上级对下级、政府对部门、行政首长对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层级监督。监察机关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依法对监察对象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勤政廉政等情况实施监督。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这些监督形式对于规范行政执法、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协民主监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主要通过召开会议、提交提案、组织委员视察、开展民主评议等形式,对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和中国各级人民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出台重要规定前,都要征求同级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 司法监督包括人民法院的监督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人民法院的监督是指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法院审判工作是否合法、公正的监督。人民法院还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对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包括依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和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行为的监督。人民检察院通过对立案、侦查、审判、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监督,实施对诉讼活动全过程的监督;通过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进行监督。 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监督权利。在中国,公民通过检举、控告参与反腐败的渠道是畅通的。中国政府设有专门的信访机构,受理公民提出的检举控告和意见建议。中国共产党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国家检察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等都建立了举报制度,开通了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网站,受理公民的检举和控告。对受理的举报线索,相关部门依法依纪进行调查或转送有关部门处理。在鼓励公民举报腐败案件的同时,国家重视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中国的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都对保护举报人作了明确规定,对举报人的有关情况予以保密,严禁泄露举报人身份或者将举报材料、举报人情况透露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进行惩处。 中国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依法保护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的采访权和舆论监督权,支持新闻媒体披露各种不正之风和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中的违法违纪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高度关注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提出解决办法,改进工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监督日益成为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新兴舆论监督方式。中国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加强监督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完善举报网站法规制度建设,健全举报网站受理机制及线索运用和反馈制度,为公民利用网络行使监督权利提供便捷畅通的渠道。与此同时,加强舆论监督的管理、引导和规范,维护舆论监督的正常秩序,使舆论监督在法制轨道上运行。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对权力最好的监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重要法规文件,规定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外的政府信息,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绝大多数县级以上政府建立了政府网站。国家司法机关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等司法公开制度,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提供了有力保证。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发布实施《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事务特别是党组织重大决策、干部选拔任用、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等情况,拓宽党员了解党内事务和表达个人意见的渠道。 五、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防治腐败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预防和治理腐败。针对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国政府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在全面清理审核的基础上,国家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大幅度削减和调整。2001年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000多项,地方各级政府取消和调整77000多项,占原有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对于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通过广泛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公开审批,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及时监控,完善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国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源头上防治用人腐败。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全面规划,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标准、程序、方法等作出严密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加强监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全面推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以及干部交流、任职回避等制度,大力推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中国坚持以维护司法公正为目标,按照科学配置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和执行权的原则,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立警务督察制度,推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扩大司法民主,推进司法公开。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规范司法人员对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健全执法过错、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司法公正。 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共财政的目标,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部门预算公开、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规范转移支付等改革。目前已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纳入预算或“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范围,并将逐步实现全部缴入国库的目标。国家已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部门预算基本框架,初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使用、“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改革目标。推进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职务消费制度改革,规范党政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这些措施规范了政府理财行为,增强了财政管理的透明度,有效抑制了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腐败行为。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为防止投资领域腐败现象的产生,中国政府着力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减少行政干预。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经过改革,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国家不断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投资中介机构的监管。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试点,目前已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省级政府开展代建工作。 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中国实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分离、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银行与证券及保险业分业经营。不断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金融监管体制,加强金融监管,金融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建立并完善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制度,推动金融市场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证券公司重组、保险公司注资改制等一系列重大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清理和处置历史积累的金融风险,初步建立投资者保护制度。积极推动支付体系建设,推广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完善金融账户实名制,有效防止和严厉惩处利用银行账户、证券市场和资本运作等手段进行腐败活动。建立覆盖全国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快建设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立金融机构的客户识别、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记录保存等制度,加强反洗钱监管。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金融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腐败。 建立市场配置资源制度。中国政府注重完善制度,强化监管,防止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出现腐败问题。在工程建设方面,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有形市场,完善招标投标法律制度,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方面,实施公开竞争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对经营性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出让。2001年至2009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面积占总出让面积比例由7.3%上升到85.3%。在产权交易方面,规定必须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在政府采购方面,实行以公开招标为主要方式的采购运行机制,2002年至2009年累计节约财政资金3000多亿元。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严格执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规定,严肃查处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六、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 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中的腐败行为,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 中国针对不同时期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确定查办案件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重点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和利用价格“双轨制”非法倒买倒卖行为。20世纪90年代,以查办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着重查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失职渎职、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等方面的案件,加大对金融、房地产、工程建设等领域案件的查处力度。进入21世纪,在继续坚持查处以上重点案件的同时,着重查办领导干部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索贿受贿的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和政府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依法依纪查办腐败案件,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严格规范举报、受理、初核、立案、调查、审理、处分、执行、案件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坚持文明规范办案,保障被调查人员的人身权、财产权、申辩权、申诉权和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直接立案侦查,并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接受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的举报和有关部门移送的案件后,及时对举报线索和案件材料进行审查和初步调查,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程序对案件立案侦查,依法查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案件侦查终结后,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法作出处理,其中对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由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部门移送公诉部门审查后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03年至2009年,各级人民检察院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24万多件。在惩治受贿犯罪的同时,中国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加大惩治和预防行贿犯罪力度。2009年,对3194名行贿人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在中国,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对于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的贪污贿赂渎职等腐败犯罪案件,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按照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定罪量刑。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外,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一律公开进行,并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保证被告人充分行使辩护权。在审判腐败犯罪案件的过程中,人民法院坚持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不论腐败分子现任或曾任职务多高,只要构成犯罪就依法定罪处罚,既不允许其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也不因为其特殊身份和社会压力就加重处罚。 为准确适用法律、统一司法尺度,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总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腐败犯罪案件审判和公诉经验的基础上,依法适时制定相关的司法解释,及时解决审判和公诉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正确审理、公诉案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近年来,重点查处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和探矿采矿权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6大领域以及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出版发行、体育、电信、电力、质检和环保等方面的商业贿赂行为,依法依纪打击跨国(境)商业贿赂行为。自2005年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以来至2009年,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69200多件,涉案金额165.9亿元。 中国政府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作为反腐败的重要内容。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乱涨价、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采取了专项治理措施。针对农村土地征收、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出现的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采取专项检查等措施予以纠正。国家加快改革步伐,相继取消农业税和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推行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创造了条件。 中国政府逐步加大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力度,纠正执法不公、违法行政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对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2009年发布《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有决策严重失误、工作失职、管理监督不力等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7种行为的,必须进行问责。2009年,共对70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 七、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教育是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多年来,中国坚持不懈地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在全社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使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廉洁的良好风尚。 中国把对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教育作为廉洁从政教育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经常组织有关法制的集体学习,对推动全社会特别是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提高法律意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目前,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国家机关集体学习已形成制度。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从1986年起,在全体公民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中连续实施了5个五年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共有8亿多人次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增强了公众的法治观念和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监督意识。 中国重视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培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制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把廉洁从政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校、政府的各级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把廉洁从政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程。建立50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编写廉洁从政教育读本,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和培训。对于新任领导干部和新录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任职和上岗前的廉政培训,建立廉政培训档案。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在领导干部选拔前进行廉政法律法规考试,并将考试合格作为重要的任职条件。在领导干部任职前进行廉政谈话,做到防范在先。 中国注重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拍摄影视作品等形式,宣传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先进典型和他们的事迹。通过编写典型案例教材、拍摄警示教育片、建设警示教育基地、举办警示教育展览以及涉案人员现身说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引以为戒,发挥典型案件的教育作用,达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 中国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制定《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中的廉政文化精华,以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书画展览和公益广告等形式表现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推出一批主题昂扬向上、时代特色鲜明、体现人文关怀的优秀廉政作品。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歌颂了中华民族崇尚廉洁的优良传统,展示了廉政建设的丰硕成果,推进了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中国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廉洁教育。许多小学、中学和大学专门开设廉洁教育课程,编写相关教材,有的还配备专门师资力量。同时,充分利用中小学生的夏令营、冬令营,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课外活动开展廉洁教育,培养青少年廉洁、诚信、守法的良好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八、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腐败行为呈现出有组织、跨国境的趋势。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共识。中国重视反腐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张在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尊重差异、注重实效的原则下,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加强合作,互相借鉴,共同打击腐败行为。 中国加强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反腐败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国际反腐败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中国已与68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06项各类司法协助条约。与美国建立了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并设立反腐败专家组;与加拿大建立了司法和执法合作磋商机制。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机构开展了友好交往,与俄罗斯等8个国家的相关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联合国、欧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开展了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内的反腐败合作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签署了检察合作协议。公安部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了65条24小时联络热线,同59个国家和地区的内政警察部门签署了213份合作文件。 为推动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于2005年批准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履行公约规定的各项义务,中国成立了由24个机关和部门组成的部际协调小组,具体承担国内履约的组织协调工作,做好有关国内法与公约的衔接工作。200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预防、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先后批准加入4个与反洗钱相关的国际公约,并成为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欧亚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组织、亚太反洗钱组织的成员。2007年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开展预防腐败的国际合作和技术援助。 中国还积极加入相关反腐败国际组织,参加和举办反腐败国际会议。1996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发起成立亚洲监察专员协会。2003年批准加入《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这是第一个针对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全球性公约。2005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与提高透明度工作组、亚洲开发银行/经合组织亚太地区反腐败行动计划。2006年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发起成立国际反贪局联合会,这是世界上首个以各国、各地区反贪机构为成员的国际组织。近年来,中国还成功举办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亚洲监察专员协会第七次会议、第五次亚太地区反腐败会议、国际反贪局联合会首届年会、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研讨会等国际会议,多次参加全球反腐倡廉论坛、政府改革全球论坛、国际反贪污大会等国际性反腐败会议。 引渡和遣返外逃腐败犯罪嫌疑人是反腐败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1984年,中国加入国际刑警组织,加强了抓捕外逃腐败犯罪嫌疑人方面的国际合作。200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为中国与外国加强引渡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目前,中国已与35个国家缔结了双边引渡条约,加入含有司法协助、引渡等内容的28项多边公约。中国还可以依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等国际公约,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开展包括引渡在内的国际司法合作。 结束语 为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是符合中国各族人民意愿的,是符合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规律的。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法律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备,以及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事业的不断进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完全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中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前景是光明的。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政党面临的共同课题。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中国将在国际和地区性反腐败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建设一个公正廉洁、和谐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原文见 http://www.china.com.cn/ch-book/node_7108254.htm
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whyhoo 2011-12-2 12:2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全会《决定》突出强调的一个重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巨大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任何文化都是它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与承载这些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的有机统一。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文化的“魂”,是文化思想性的根本体现,是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承载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是文化的“体”,是文化实现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基本依托,决定着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则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魂”与“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离开了“魂”,“体”就没有了精神价值的支撑,就会空洞无物,失去吸引力、影响力,甚至偏离正确方向;离开了“体”,“魂”就无所依附,难以传播,文化的精神价值就不可能实现。理清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具有重大意义。它有助于廓清在文化改革发展一系列问题上的迷雾,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文化的双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理解我们党为什么要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什么要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个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社会思想观念越是多样化,就越是需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这个共同理想的旗帜下,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都应当得到尊重、保护和发扬。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着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既要继承优良传统,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要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决不妄自菲薄。在这个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为在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发挥着引领风尚的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树立了鲜明的社会道德导向。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要长期起作用;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定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个价值体系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必须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这个价值体系需要在全社会宣传推广,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要在全党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导向、舆论导向、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法制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一日之功,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之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只有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实现强“魂”健“体”、“神”“形”兼备,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1/201123/201111/t20111129_126537.htm
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何处是家园
热度 1 benlion 2011-11-6 12:20
二战后的欧洲被夷为平地,却能够重新建设起来,我们有那么多留学人员,为何不能回国建设自己的家园 - 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环境,包括知识产业和制造经济,包括科技与产业的自主创新,为何学者、商人羡慕的是别人的家园,宁愿把辛苦学的知识贡献在国外,宁愿将艰辛攒来的钱移民在海外花费掉?!
个人分类: 2011|1871 次阅读|6 个评论
对生态省、生态市建设的几点认识
wido 2011-10-12 20:52
(一)生态省、市(县、区)建设的由来 1983 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提出 “ 把青海省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省 ” ,但最终未能实现。 1997 年底至 1998 年初,九三学社颜家安等人提出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省的建议,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1999 年初,海南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并得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批准。海南因此成为国内首个倡导建设生态省的省份。 截至 2008 年,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广西、四川、辽宁、天津、山西 14 个省区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有 150 多个市(县、区)开展了生态市(县、区)创建工作。 (二)生态省、市(县、区)建设提出的现实背景 改革开放后,中国迎来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在这种前提下,全国各地都对传统的 “ 先污染后治理 ” 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反省,海南省独创性的提出了生态省建设。它强调以省为单位进行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企图通过地方自主权的扩大和自下而上的大众参与,来扭转 “ 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整体恶化 ” 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 21 世纪议程》和《中国 21 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的发布,为生态省、市(县、区)的建设增加了可持续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这赋予了生态省、市(县、区)建设新的价值观、发展观。 (三)生态省、市(县、区)建设的科学内涵 2005 年初,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牵头编制的《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中将生态省建设的内涵定义为: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改善环境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创建新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定义要求生态省、市(县、区)建设必须首先着重解决两个矛盾:一是经济总量扩张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自然资源生产率相对低下的矛盾;二是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容量有限以及环境容量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的矛盾。在此基础上,要着力建设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社会体系和生态建设能力支撑体系,达到相应建设指标,最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生态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 生态市是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支撑下,在城市所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综合约束下的新型发展模式。它强调区域内外的协调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 要进行以这种理念为指导的生态市建设,务必要克服两个倾向:一是好高骛远,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城市发展中许多应该解决又能够解决的环境问题置之不理,却侈谈如何使城市生态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放弃生态市建设就是形象化工程,就是装门面这些旧有的思想,真心的将生态市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而是套用其他省、市相似的战略和政策措施,以至于生态市建设没有合理的定位,规划要综合考虑区域位置、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内容应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增强可操作性,逐步推进。 (五)从制度上解决资源分配公平的问题 目前的生态省、生态市建设,通常将财力、物力、人力和权力集中于一些有比较优势地区,而作为生态建设合环境保护的基层主体,县、乡、镇、街道、村,却普遍财政困难,可供支配的资源匮乏。许多地方划出生态保护区,但除了国家、省级保护区有一定经费支持外,各个县级保护区基本上没有任何经费投入,所谓保护区也就只能是一块牌子而已。 因此,要防止此类现象的出现,必须要建立制度保障,建立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确立资源分配的比例,必要时需要用地方立法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六)生态强市建设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污染防治 (七)生态市建设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行政区划限制 生态学原理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但是很多省、市在进行生态省、生态市建设中,过于以本行政区域为中心,忽略了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个地区并非是孤立的,它与周边的城市乃至更大的区域之间通过物质流动、信息流动等多种途径形成一个区域社会 — 经济 — 自然复合系统。一个地区进行生态市建设在改善自身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有益于周边省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某些市要创建生态市,而其周边城市又是污染严重的重工业城市并且仍旧以工业发展为主要目标,这时的生态市建设将会存在很大困难。 (八)生态市建设必须要加强公众参与 长期以来,我国处于的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呈现出严重的“政府依赖”,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十分有限。 目前针对生态省、生态市建设的一般做法是,由省市领导召开政府动员大会,提出目标,由环境部门委托环境科研机构制定规划,再征求其它部门意见,最后报当地人大通过。从生态省规划到建设项目,都被政府各有关部门牢牢掌控,整个决策过程中几乎没有公众、企业或公益组织的参与。 因此,要避免生态市建设变成一场政府甚至环保部门的内部运动,要在强调公众环保责任的同时,更多的让公众获得应有的环境权利。要完善各项群众参与机制,使群众的各项环境诉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同时提倡和鼓励广元的社会环保组织积极壮大,培养社会环保的骨干力量。只有让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深入人心,生态强市建设的步伐才会加快。
个人分类: 与社会有关|32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批判=建设?
热度 1 Runchiqian 2011-9-11 11:40
网络是个好东西,尤其是近几年来。 网络及网络环境的日益宽松,使很多之前大家不得而知也无法参与的事情,一夜之间都推上了风尖浪头。这是个好事儿。 事情多了,尤其是坏事情多了,大家的批评声多了、大了,也是好事儿。 但好事儿就怕过头。 批评与指责,是很容易的事情。批评和指责,容易引起共鸣,聚集人气。但批评和指责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建设。 建设,总是很难。难,也得建设。特别希望能看到大家们批判的同时,提出中肯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如果只有批判,那只是愤青。 建设性意见,需要剖析出现问题的根源,根源不清,问题难除。 院士评选、职称评定、基金申请、经费使用、学术造假等学界中事,以及房价攀升、物价高企、官僚腐败等社会问题,莫不如是。 评来论去,核心有几个:一是机制问题,二是决策问题,三是监督问题。从某种意义上,监督又是核心。监督的权力,交在谁的手中以及如何监督,是关键中的关键。
95 次阅读|1 个评论
慶祝七一,下一個小小的決心!
热度 9 jiangjinsong 2011-7-2 17:06
以後寫博多正面弘揚主旋律! 多從積極的角度思考, 多從建設性的方向表達自己的觀點。 與眾生多結善緣, 少結惡緣, 眾生歡喜則諸佛歡喜! 善護心念, 謹防口業, 努力消除我執!
个人分类: 胡思亂想|3418 次阅读|17 个评论
谨遵温总理教诲,关注石山地区水利建设!(中英)
热度 2 WeiQin 2011-5-17 21:03
谨遵温总理教诲,关注石山地区水利建设!(中英)
2009年8月份过后,南方地区出现 持续干旱少雨天气,造成大批集雨水柜干枯,人畜饮水困难,灾情一直持续到2010年春。 2010年春节前夕,温总理来到 旱情最为严重的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探望受灾群众。 之后他 提笔写下对联“山青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横批“日新月异”,鼓励我们要 尊师重教,兴修水利,并 表达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美好愿望。 来源: http://www.ylhcsc.com/ArticleSub.aspx?id=121 东兰县是革命老区,由于石山环抱,自然条件恶劣,各方面发展相对落后。因为东兰县也是我的出生地,我的故乡,因此一直以来都很关注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近10年来,家乡变化确实很大。 现在基本上连手机信号,网络等都已经能够普及到最边远的山村了。 基础设施方面,如水电路等也一直在逐步改善。 但是,由于边远 山区地区离地表水源较远,地下水埋藏深,因此主要水源还是依靠雨水。 家庭水柜(10-40m 3 不等),地头水柜(40-120m 3 不等)都是 依靠 聚集雨水,从时间和空间上调配水分布的。通畅情况下,南方雨水较丰富,只要一下雨,如果水柜和集雨面等设计的好,很容易就能聚满水。但是,如果长时间持续不下雨,水柜里那点水是支撑不了太久的。 现如今,城镇化快速发展,到底应该让边远山区回归自然,让边远山区的群众搬迁到城市或者城郊来居住,还是应该把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延伸到边远山区去,这个问题一直还在激烈讨论中。 我辈当秉赤子之心,谨遵温总理教诲,关注石山地区水利建设和发展! 附:东兰县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132580.htm Bear words of Premier Wen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areas There was a long dry spell in southern China since August 2009,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dry reservoirs and tanks and drinking water problems. The disaster lasted until the spring of 2010. Just before Spring Festival of 2010, Premier Wen Jiabao came to Donglan, the worst drought County in Hechi City of Guangxi Province to visit the affected people. After that, he wrote the couplets, in Chinese “山青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横批“日新月异”,which reflects his compliments on local ecological beauty and his wishes and encouragements to local people to respect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water conservation to fight against the natural disasters. Source: http://www.ylhcsc.com/ArticleSub.aspx?id=121 Dongla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in China, surrounded by rocky hills. Due to harsh natural condi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Donglan is relatively slow. Because Donglan is also my birthplace, my hometown, I always concern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my hometown.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re were dramatic changes in my hometown. The internet, telephone have covered the most regions, even in the remote mountainous villages. Infrastructure such as drinking water, irrgation, electricity and road have also been improved grreatly. However, since the distance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is rather far and local groundwater level is very high, the main water sources highly depend on rainfall. Drinking water tank (ranging between 10-40m 3 ), irrigation water tank (40-120m 3 ) are all relying on rainwater. The tanks are used to adjust the water distribution in space and time. In most case, with abundant rainfall in the south, well designed tanks can eaily be filled by harvested rainwater. However, if it does not rain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water in the small tanks can not last for too long. Today, under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how to better serve poeple in the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under intensive debate. Should local people move out remote mountainous area, go to live and work in the urban area and return those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to nature, or the infastructure needs to be extended to the remote mountainous area? Young generations should keep in mind the words of Premier Wen and work hard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areas! Appendix: Introduction of Donglan http://baike.baidu.com/view/132580.htm
3660 次阅读|4 个评论
方舟子的学术打假与国内学术界学术标准的建设
热度 43 hongfei 2011-4-28 14:21
方舟子的学术打假与国内学术界学术标准的建设 2011.04.28 前几天写了两篇关于学弟方舟子夫人刘菊花的硕士论文涉嫌抄袭的博文。有人说我是挺方学弟,有人说我是给他夫妇挖坑。 《为刘菊花的硕士论文涉嫌抄袭说句公道话》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id=433486 《再为刘菊花的硕士论文涉嫌抄袭说句公道话》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id=435143 事实上,我对舟子学弟的态度是一贯的温和道义派。从来没有多么挺他,也从来没有给他挖过坑。 四年前肖传国教授在北京告方舟子没有告赢,我就说那是件好事。另外,我也劝告肖传国教授好好做自己的研究,要通过研究来证明自己,不要去官司打来打去的。老肖也许没听到,结果弄得自己从现在开始两年之内不能上自己心爱的手术台去治病救人。 2007年5月28日《方舟子的打假人生以及科学和人类价值》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id=2535 作为温和道义派,我支持对一些很不像话的学术弄虚作假进行揭露,也批评国内学术上存在的问题,但是我并不认为打假是改变中国学术界的希望,就像反贪局绝不是惩治腐败的希望一样。 中国学术界的希望,最重要的是要让受过好的训练、并且能够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人做出好的研究,并且能够不断地在学术和职业上得到发展。 要了解我的这个一贯立场,可以去看我过去的很多博文,比如四年前的那篇《方舟子第二?》。 2007年6月30日《方舟子第二?》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quickforward=1id=4006 中国国内的学术水平不高,这是不用太争辩的事实。最重要的事情是即使学术水平不高的人,绝大多数也希望提高自己的水平。当然,承认自己学术水平不高,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涉及到考评问题、绩效和奖金问题、甚至饭碗问题。 我一直都是承认自己水平不高的,那是因为我总是拿自己去跟自己的老师和有成就的同行相比。当然有时候我也会说自己的水平其实挺高的,毕竟自己一直是名校毕业,又年纪轻轻做了研究员和博导,在中国科学院经过若干年努力还是不声不响地做了些让国际同行称赞的研究。这也证明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在国内的环境下面还是可以做出一些像样的有影响的工作。 国内的学术环境当然也有很多问题。有少数人在认认真真地作假,也有少数人在人人真正做研究,但有大多数人是在认认真真地做不好不坏的研究。应该从学术界被淘汰的,不仅仅是那些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的人,而且也包括大部分认认真真出来的不好不坏的研究。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好的学术标准,能够确认选拔那些优秀的研究人员,让他们来主持做更多和更好的研究。 方舟子的打假,即使做得很好,最多是设立一个较低的底线,事实上不会对建设好的学术标准有更多的帮助。要建设好的学术标准,最重要的是要让经过同行公认的好的科学家和学者来做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这件事情,方舟子是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来做的,因为他自己的定位是做科普,打假都是业余,并不做真正的学术研究。不仅如此,其实很多国内学术界现在已经在做同行评议的人,也并不够合格来做同行评议。在这些人里面,有很多人并不是同行公认的好的科学家和学者,他们只是在认认真真或者不认认真真地做不好不坏的研究而已。这些人,在国际学术界中肯定是没有机会去做独立的研究,更不用说去参与同行评议。他们如果去做与他们的能力相称的事情最好。可惜,在中国学术界,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有资格去做他们的训练和能力不允许他们做好的事情。 当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见得是这些人自己的责任。中国人常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像我自己就因为蜀中无人当过一段时间的先锋。11年前,我自己的独立研究才开始开展两年,就被任命为所谓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和研究所的实验室主任。为什么呢?实验室当时有一位超过75岁的院士,两位第二年就要退休的老研究员,一位第二年就要退休的副研究员,一位技术员,一个技工,一个秘书,按照规定够得上资格去做实验室主任的人也就是我了。在我做主任的几年期间,陆陆续续找回来几个年龄和我相当的年轻人,四年以后领导觉得自己找到了更合适做主任的人,再加上我也完成了自己的过渡使命,人们还担心我的研究会因为做实验室主任受影响,于是就帮我卸了磨去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研究。事实证明,我做研究还是比作实验室主任更拿手,所以皆大欢喜。问题在于,现在还有很多人连我这个廖化都不如,也去做了先锋,这才是蜀国真正的悲剧。这也是中国学术界的真正问题所在。 了解中国学术界的人,都知道过去十几年在中国学术界发生了些什么。国家要发展知识经济,再加上GDP大幅增长,国家对学术研究的支持也大大增加。在学术标准和评价问题上,邹承鲁先生在90年代中期就大力呼吁大家发表SCI收录期刊的论文,后来又逐渐发展出要看发表论文的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后来又说要看SCI引用次数,最近有有人说要看什么SCI引用的H-Index。他老先生用心虽然良好,却引入了一个驱之不去的妖孽。因为每一次这样的标准变化并且风行,都不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先是SCI论文数目的大跃进,后来是发表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上的论文数目的大跃进,最近其实已经出现了引用次数和H-Index的大跃进。老实说,这些最后都是学术界权力转移和经费分配的游戏,国际上真正的科学评价标准从来不这样。 对此仍然可以拿我自己做例子。 在国内十年见,我的研究组论文发表了40篇左右,加上在国外做博士和博士后时候的论文也就50篇左右。其中没有大家常说的化学类高影响因子期刊的论文,目前引用不超过1300次,H-Index勉强20。不过,事实上在五年前,引用次数和H-Index还远比这低的时候,就有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和大学了解到我的工作,主动邀请我去做PI或者教授。不要说国内学术界的同事和学生感到奇怪,连我自己都感到奇怪。有什么办法呢,评价标准不同,一个人的垃圾成了另外一个人的金子。我在接受了国外的职位之后,还有不少有心人专门去看我在化学所的主页上的论文信息,断定我大概是因为水平不行,在化学所研究做不下去,实验室主任也被罢免了,只好又回美国来做老博士后。虽然事实远不是这样,不过按照他们的标准,连辩解的余地都木有。 如果中国学术界真的要有一个世纪之问的话,其实最应该的问题是:为什么像我这样一个背景和训练良好,又在国内独立做出些国际同行普遍承认的研究的有潜力的处于上升期的科学家,在国内却得不到相应的承认和更多的支持? 这其实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而是所有国内科学家都面临的问题,不然我也懒得在这里提出来。 实话说,我在国内学术界并不是没有得到支持,不然我也不会作出点像样的工作来,这是国内学术界好的一面。但是,我还是选择到国外来进一步发展我所喜爱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在国外可以得到更需要的支持和有更好的研究机会。而在国内学术界,则是很多做不了太多像样研究的同行在挤占这些研究机会。这样的事情因为并不在少数,是中国学术界真正最严重的不公平,也是对中国学术界的发展最坏的事情。当然,我在国外在学术上可以更多地和国际同行以及他们的博士后和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增加研究工作的影响。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方舟子学弟的打假事业,究竟会对这样的状况的改善和学术标准的建立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我的答案是:相当小。 我相信那些在科研第一线扎扎实实的科学家们,对这一点都和我有相同的看法,他们会,而且也是选择了做温和道义派,在一定程度上同情支持方舟子的打假事业,但也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相反倒是有些不那么扎扎实实做研究,更喜欢在国内学术界搞点争权夺利的人常常会算计着利用方舟子的打假事业。当然,客观地说,这并不完全是方舟子的错,他自己也未必这样认为,但明白的人了解其背后的事实有时候就是如此。 最后还是回到博文开头刘菊花硕士论文涉嫌抄袭的问题上来。 首先,刘菊花的硕士论文存在着非常不规范的问题,我觉得不用多讨论,舟子学弟自己现在也承认。 其次,从公正的角度来看,这在国内学术界的确是很普遍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小题大作。 正如陈安学弟博文章说的那样,如果真把现在要过问此事的陈力丹教授的几百万字的著作拿来梳理一下,十有八九会找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出来。 陈安《开始调查刘菊花之后,中国社科院几成毕业生会人人自危?》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37968 汪晖的论文被揭露出来问题之后,朱学勤不是很自信吗?结果他自己照样有类似的问题,而且好像比汪晖的还严重一点。我个人武断地讲,人文学界的人物和学生里面,有类似问题的人真的不会少。 人家会说你一个化学家怎么会知道这些?不好意思,俺经常看人文学科方面的文章和出版的学术论文,对于国内人文社科的治学方式和水平还是有点直接经验的。这并不是要一棍子打死很多人,最重要的其实是要认清现实,找出办法来改变现状,既不要做出朱学勤那样自己不好下台的事情,也不要弄得人人自危,反倒觉得神马都是浮云。 其实中国的大学和学术界现在自己最应该弄清楚的一件事情是如何实实在在地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基础上学会温和地清理门户。太多的平庸之人占据学术殿堂,受到损害的并不了仅仅是研究经费的浪费,而且是失去未来的发展机会,以及阻碍未来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现在广大的中国家长每年宁愿花十万、几十万都要把孩子送到外国去读书和求学,对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水平和能力普遍缺乏信赖,难道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还没有严重的危机感吗? 清华大学这几天在庆祝建校100周年。老实说,清华大学什么都好,就是教授的普遍学术水平需要大大提高。智商高的小孩,送到智商和水平都不够高的人那里去接受教育,您除了夸奖这帮孩子聪明能干之外,究竟能教出些什么名堂来呢?总是关起门来做武大郎也不是个事儿啊。所以,清华大学的主要问题也不是学术打假的问题,而是如何拒绝平庸。不然怎么可能有一流大学的样子? 总而言之,学术打假并不完全是个扯淡的事儿,不过那么多人对于学术打假有热情却的确是扯淡的事儿。国家的富强从来不是靠革命和破坏来达成的。那些民国的革命志士,武装起义推翻了满清,难道中国就给治理和建设好了吗?最后还不是军阀混战一场了不了事。同理,学术界的打假和扒粪,冤冤相报,也不会是达成学术界建设的出路。 这正是我作为民间科学家对于学术建设的基本态度。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19168 次阅读|55 个评论
要草吃的聪明羊29-场建
dthome9180 2011-4-5 21:15
最近养鸡的农场和养狮子农场、养鹰农场 【14】 ,还有一帮欧罗巴的亲戚对一个养骆驼的农场大打出手,关键是这场战争没有目的、没有组织、没有领导,而且大家还没热身,就开始纷纷后退,推三阻四,不肯用力。回想起以前一些他们打的养驴的农场,他们为什么被打?为什么没有多少反抗的能力。 这引发了老山羊关于如何建设农场的思考,谈谈历史吧。 第一个阶段。一般一个农场刚建立的时候,最关键的是什么?保卫农场!新农场的建立,肯定会有很多内部和外部的敌人,想趁着农场立足未稳颠覆他,恢复他们被剥夺的特权。所以这个时候最关键的是强有力的军队和领导,时刻准备着,发展新武器,形成新盟友。即使农场的动物都节衣缩食,艰苦奋斗也在所不惜,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这个时期一般农场主都由军人但当。 第二个阶段。外部和内部环境稳定了,下一步最关键的是什么?发展经济!关键是提高广大的农场动物的生活水平!对外靠强大的军队保卫,对内靠提高生活水平维护农场的稳定,这两个工作都不能放松。想当年,养熊农场 【13】 过了第一个阶段后,还是不断的搞军备竞赛,而忽视了农场内部广大动物的生活水平,所以最后虽然军事很强大,但是最后还是在内部被推翻了,到现在都没缓过来。所以这个时期一般的农场主都由搞经济建设的人但当。 第三个阶段。经济上去了,军事强大了,下一步最关键是什么?一些农场搞起了民主 【21】 ,如养狗农场,如养羊农场的一个叫台湾的小岛。开始由政客和文人当起了农场主。但是这些农场开始吵吵闹闹,乱乱哄哄,几个不同的政党闲着没事、互相吵架、相互拉后腿,经济发展反而停滞或者倒退。所以民主是否是下一个目标,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还是先在第二个阶段多待一会吧,大家都有钱赚,多好啊。 而这次养骆驼农场和一些其他的中东朋友都相继陷入混乱,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年轻的动物们对生活水平不满!而这些农场那么有钱,但是有钱不是万能的呀。 引以为戒,养羊农场应该继续的发展经济,提高所有羊的生活水平,同时继续加强军队的水平,大家一起努力吧。 过往博客: 【01】本分 ; 【02】鹰语 ; 【03】钓鱼 ; 【04】剽窃 ; 【05】狗腿 ; 【06】千羊 ; 【07】羊性 ; 【08】二狗 ; 【09】打狗 ; 【10】羊脸 ; 【11】博羊 ; 【12】分草 ; 【13】熊大 ; 【14】鹰大 ; 【15】挨打 ; 【16】一流 ; 【17】创造 ; 【18】待遇 ; 【19】国情 ; 【20】水平 ; 【21】民主 ; 【22】实践 ; 【23】小羊 ; 【24】庄主 ; 【25】体制 ; 【26】导师 ; 【27】养羊 ; 【28】循环 ;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04-3我与中心同发展——对科图文化建设的思考2004
tengyi1960 2011-3-8 13:52
04-3我与中心同发展——对科图文化建设的思考2004.pdf
个人分类: 工作感悟|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发展方向
热度 1 anan 2010-11-30 13:54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考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符合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总投资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资金非常庞大,因此严格控制总投资对国民经济大有益处。   (2)运行费用低。运行费用是污水处理厂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是评判一套工艺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   (3)占地省。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极其紧缺。土地资源是我国许多城市发展和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   (4)脱氮除磷效果。随着我国大面积水体环境的富营养化,污水的脱氮除磷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我国最新实施的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也明确规定了适用于所有排污单位,非常严格地规定了磷酸盐排放标准和氨氮排放标准。这就意味着今后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要考虑脱氮除磷的问题。   (5)现代先进技术与环保工程的有机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自控系统设备的出现和完善,为环保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厂大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和自控系统,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稳定的合格出水,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计算机控制和管理也必将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发展的方向。 目前,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大都采用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一级处理是采用物理方法,主要通过格栅拦截、沉淀等手段去除废水中大块悬浮物和砂粒等物质。这一处理工艺国内外都已成熟,差别不大。二级处理则是采用生化方法,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生命运动等手段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性,溶解性有机物以及氮、磷等营养盐。目前,这一处理工艺有多种方法,归结起来,有代表性的工艺主要有传统活性污泥、氧化沟、A/O或A2/O工艺、SBR及CCAS工艺等。目前,这几种代表工艺在国内外都有实际应用。 在天然淡水资源已被充分开发、自然灾害日益频繁暴发的今天,缺水已经对世界各国众多城市的经济和市民生活构成了十分严重的威胁,缺水危机已经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应该是将城市污水变为城市供水水源。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来源稳定,容易收集,是可靠且稳定的供水水源。城市污水经净化后回用主要可作为市政绿化、景观用水和工业用水。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包括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及其系统、出水输配系统、回用水应用技术和监测系统。其中污水净化再生技术及其系统是关键,污水净化处理的流程要简单可靠,投资和运行费用要为该城市经济实力所能承受,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要满足回用的要求。   沿用了许多年的传统的一级处理及二级处理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的高浊度和高浓度污水的净化处理要求,处理后出水更不能满足城市对水回用的水质要求。沿着传统的工艺技术路线只能进一步附加传统的三级处理设备系统,既回避不了庞大复杂的传统二级生化处理系统,也回避不了投资和运行费用都十分昂贵的传统三级过滤吸附处理系统。这些恰恰是实现污水回用的忌讳之处。所以,环保市场十分迫切需要净化效率更高、处理后出水能满足现有环保标准并且能回用于城市,投资和运行费用又要为现有城市的经济实力所能接受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和新设备。
个人分类: 环境保护|2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资源建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yuliping 2010-11-26 22:58
该文发表于2009.22《统计于决策》,作者朱强 俞立平。 摘要:文章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因素,认为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有较大的影响,科技水平的影响较小,居民收入没有影响。政府应该继续加大信息资源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投入,以增进居民信息福利,缩小数字鸿沟,进而缩小经济差距。 2010.11.26 俞立平于宁波 论文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3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985建设
pony911 2010-11-3 22:26
学校组织985建设论证(2011-2013),欢天喜地,仔细准备,7分钟的汇报,7分钟的答辩。 可是,没讲3分钟便被告知时间快到了。然后就被催促着结束了。 然后就是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 然后就说,今年的建设虽然启动晚了,但是必须年底前完成,把钱全花出去,你们计划的建设周期3年,不行。然后就说,你们的需要较长建设周期,以后再考虑吧。 是为了建设?还是为了花钱完成年度任务呢? 没仔细听讲解,就开始提问,下结论,合适吗? 我们总是要突击做建设吗?2011年不做。那最多也就是12,13年干两年了?三年的计划两年做。 哪位科学家突击出诺奖,替祖国争光后,一定要奉为神明的了!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23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谈大学地下城建设
黄安年 2010-10-29 07:49
再谈大学地下城建设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29 日发布 五年前笔者在学术交流网上发表《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一文 , 三年前的六月 , 笔者在博客上发表了《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的启示(补充版)》一文 , 文中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提出了建设地下城的设想和建议 ( 见附文 ) 。现在由于北京师范大学车满为患,绿地不断被侵蚀,各类商业和服务业充斥校园地面 , 挤压教学和研究设施,整个校园的教学和研究环境越来越恶化,因而建设地下大学城的问题再次紧迫地 , 提上了日程。 笔者的具体建议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解决如下问题 : 第一 , 将汽车停车场转下地下二层(低收费) , 保留少数不妨碍绿化的小型停车场,该停车场采取高额收费制 , 费用专项用于环保。 第二 , 将部分行政和后勤保障部门转入地下一层。 第三 , 将动力保障部门转入地下三层。 第四 , 在主要地面建筑物和教师间建造底下通道。 第五,重新规划校园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第六 , 建立校园区和南校园区的地下通道,缓解地面交通。 ************************888 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的启示(补充版) 黄安年文 2007 年 6 月 15 日 (按:美国的大学一般是没有围墙的,即使像西点军校、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也是没有围墙的。 90 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围墙倒是少了,但是和社会的隔阂并没有消除。 美国的学校面积大小不等,不论大小我们都看到不少学校有自己相对完整的地下城,在这些地下城里,各个主要的教学和行政楼群四通八达,现代化管道和设备排列整齐、还有着各种为教学研究和生活的服务设施,以至地下停车场等等,遇有炎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许多人就在地下城活动。 建设地下城自然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有无这个前瞻性思路却极为重要的。例如 50 年代初位于北太平庄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地皮面积相当于今天的两倍,当时的主管副校长傅某嫌学校太大,主动放弃了不少地皮。现在要靠仅存的 800 亩地扩大办学规模很难办了。于是出了个在昌平办分校的主意,设想,如果将同样的经费用于在现在的师大原地建设地下城,仅仅北师大东西两个操场联成一片的地下城就相当的可观了,这里不仅是出于地皮面积的考虑,而且更重要的是北师大在北太平庄的地域优势是其他高校及昌平所不可取代的,北师大在这里经营了半个世纪之久,如果建设地下城,充其量 5-10 年就可以完成,而要在昌平地区达到城里的需求则没有三四十年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此外还有交通、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配套工程相适应,仅仅一个新建学校是一厢情愿的事。 我们有无建设地下城这样的前瞻性思路呢?我们的校长和教育部长是怎么想的呢?我国地少人多,重点高校是需要既向空间又向地下发展的。 《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写于 2003 年 9 月 23 日,《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第 175-176 页,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版。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观察栏目 2005 年 9 月 6 日首发。 *********************************************** 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 发表: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观察 /2005 年 9 月 6 日首发 90 年代以来,我来美国到过不少大学 , 总要习惯性地比较中美两国间的教育制度和机制。 1991 年我在美国纽约州立奥伯尼大学有一年时间,这所大学没有围墙,而拥有十分完善的地下城,大学周围为花草和道路所围,大学的所有主要建筑都可以通过底下通达,在总部如此,在市中心的分布也一样。期间我去过不少纽约州立大学、看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旧金山分校和洛衫矶分校,去过克拉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坦普尔大学、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都有类似的感觉。 2003 年 8 月底 9 月初,我们在俄亥俄和肯塔基州的六所大学和学院参观,联系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对于美国大学的没有围墙和大学拥有比较完善的地下城,有了更深的感触。 这些学校有一个共同处:都没有围墙,都有自己规模不等的地下城。在中国没有围墙的大学是很少的 , 具备地下城的大学的基本建设设备也是凤毛麟角。高等学府没有围墙拉近了大学和社会的距离,也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像安提亚克大学就设在一个居民村内,大学和附近民房之间没有围墙,不少教师和学生就住在居民村内(或购房或租房)。在俄亥俄州立哥伦布大学、肯塔基州立肯塔基大学、俄亥俄州代顿的威特堡大学主要交通干道和居民点都从学校区穿行和交叉,这些学校并没有因为没有围墙而出现影响教学秩序和出现脏乱差的情况,不仅如此还对学校师生的生活带来方便,我们进出这些学校除了停车有特别的限制外(对一些地区的停车费和停车对象做了专门规定),非常自由,这里从未查阅证件的保安,更没有以什么确保教学秩序为由而刻意划分教学区和生活区使相互间不能随便来往的情况 , 其实不设围墙并非限于一般高等学校 , 即使像西点军校和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这样的军事院校同样是不设围墙的。相信这种不设围墙的举措和自由化无关。谈到大学地下城在美国的北方许多学校都有 , 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联成一片 , 人们既可以在地面上也可以通过地下通道到达目的地 , 有的大学有地下三层(如在纽约州立奥伯尼大学 SUNYA ) , 许多行政和社会服务设施安排在地下 , 不仅大大提高了校园的土地使用面积 , 而且在风雪严寒和酷暑的日子里人们也喜欢走地下通道。地下城在建筑经费上当然需要加大投入,但是它对于那些地处城市闹区,地皮精贵,没有地面发展余地又面临大扩招,迅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中国许多大学来说,在加大教育投资的前提下,不妨尝试一下,开创大学建设的新思路,当然随着汽车的普及高等学院如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从地下寻找出路,也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的新思路。照此看来,大学地下城和社会制度和教育机制也无关系。 大学有没有围墙,有没有地下城,决不是衡量大学性质的本质特征,但是没有围墙方便社会也方便师生,设有地下城有利扩招、通行、校园绿化和规划却是不言而喻的。 (写于 2003 年 9 月 23 日)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美国问题观察 /2005 年 9 月 6 日首发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7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的隧道,奥巴马的建设美国梦
yue 2010-10-16 18:28
October 11, 2010 I just had a meeting with Treasury Secretary财政部长 Tim Geithner, Secretary of Transportation Ray LaHood, and governors州长 like Ed Rendell, mayors市长 like Antonio Villaraigosa, and economists and engineers工程师 from across the country全国 to discuss one of Americas greatest challenges : our crumbling破烂 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 and the urgent need to put Americans back to work upgrading更新 it for the 21st century. Were also joined today by two former原先 Transportation Secretaries of both political parties: Sam Skinner, who served under President George H.W. Bush老布什; and Norm Mineta, who served in the Cabinets内阁 of both President Clinton and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Theyre here today because they are passionate关心 about this task. Their cooperation - and indeed, this countrys very history全部历史 - proves that this is something for which ther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broad bipartisan support. So Sam and Norm have been leading a bipartisan两党的 group of more than 80 experts专家 who, just last week, released a call to action demanding a fundamental overhaul根本的改革 of how America approaches解决 funding and building our infrastructure. And today, my Treasury Department and my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 have released our own study. And these reports confirm what any American can already tell you: our infrastructure is woefully重伤 inefficient and it is outdated过时. For years, we have deferred延迟 tough重大 decisions, and today, our aging老化 system系统 of highways and byways, air routes and rail lines hinder our economic growth. Today, the average American household家庭 is forced to spend more on transportation each year than food. Our roads, clogged堵塞 with traffic车流, cost us $80 billion a year in lost productivity and wasted fuel. Our airports, choked拥挤 with passengers, cost nearly $10 billion a year in productivity losses from flight delays. And in some cases, our crumbling infrastructure costs American lives.破烂的基础设施带来美国人民生命的损失。 It should not take another collapsing bridge or failing levee堤坝溃决 to shock us into action. So were already paying for付出代价 our failure to act. And whats more, the longer our infrastructure erodes破损, the deeper our competitive edge竞争优势 erodes. Other nations understand this. They are going all-in全力. Today, as a percentage of GDP, we invest less than half of what Russia does in their infrastructure, less than one-third of what Western Europe does. Right now, Chinas build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miles of new roads. Over the next 10 years, it plans to build dozens of new airports. Over the next 20, it could build as many as 170 new mass transit systems. Everywhere else, theyre thinking big. Theyre creating jobs today, but theyre also playing to win tomorrow. So the bottom line is our shortsightedness has come due. We can no longer afford to sit still静坐. What we need is a smart system of infrastructure equal to the needs of the 21st century. A system that encourages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with easier access出入 to our jobs, to our schools, to our homes. A system that decreases travel time and increases mobility. A system that cuts congestion堵塞 and ups productivity. A system that reduces harmful emissions over time and creates jobs right now. So weve already begun on this task. The Recovery Act included the most serious investment in our infrastructure since President Eisenhower built the 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 in the 1950s. And were not just talking new and restored roads and bridges and dams and levees, but were also talking a smart electric grid电网 and the high-speed internet and rail lines required for America to compete in the 21st century economy. Were talking about investments with impacts both immediate and last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projects employ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workers are already underway across America. Were improving 40,000 miles of road, and rebuilding water and sewer排水 systems. Were implementing a smarter, more stable, more secure electric grid across 46 states that will increase access to renewable sources of energy and cut costs for customers. Were moving forward with projects that connect communities城镇 across the country to broadband internet, and connect 31 states via经过 a true high-speed rail network. And whats more, a great many of these projects are coming in under budget. By investing in these projects, weve already create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jobs. But the fact remains that nearly one in five construction workers is still unemployed and needs a job. And that makes absolutely no sense at a time when there is so much of America that needs rebuilding. So thats why, last month, I announced a new plan for upgrading Americas roads, rails and runways机场跑道 for the long-term. Over the next six years, we will rebuild 150,000 miles of our roads -- enough to circle the world six times. We will lay and maintain 4,000 miles of our railways -- enough to stretch from coast to coast. 美国东西海岸And we will restore 150 miles of runways and advance a next generation air-traffic control system that reduces delays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This plan will be fully paid for. It will not add to our deficit over time. And we are going to work with Congress to see to that. It will establish an infrastructure bank to leverage federal dollars and focus on the smartest investments. We want to cut waste and bureaucracy by consolidating and collapsing合一 more than 100 different, often duplicative programs. And it will change the way Washington works by reforming the federal governments patchwork approach of funding and maintaining our infrastructure. Weve got to focus less on wasteful earmarks, outdated formulas. Weve got to focus more on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less on shortsighted political priorities, and more on our national economic priorities. So investing in our infrastructure is something that members of both political parties have always supported. Its something that groups ranging from the Chamber of Commerce to the AFL-CIO support today. And by making these investments across the country, we wont just make our economy run better over the long haul -- we will create good, middle-class jobs right now. So there is no reason why we cant do this. There is no reason why the worlds best infrastructure should lie beyond our borders. This is America. Weve always had the best infrastructure. This is work that needs to be done. There are workers who are ready to do it. All we need is the political will. This is a season for choices, and this is the choice: between choice -- between decline and prosperity, and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Our future has never been predestined. It has been built on the hard work and sacrifices of previous generations. They invested yesterday for what we have today. Thats how we built canals, and railroads, and highways, and ports that allowed our economy to grow by leaps and bounds跃进. Thats how we led the world in the pursui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ons. Thats what allowed us to build the middle class and lead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if were going to lead it in the 21st, thats the vision we cant afford to lose sight of right now. Thats the challenge thats fallen to this generation. Thats the challenge that this country is going to meet. And with the help of these gentlemen behind me, and I hope strong bipartisan support, I have no doubt that we will meet these challenges.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0/10/11/remarks-president-rebuilding-americas-infrastructure Figure from the CEA/ Treasury report, Average Household Expenditures, 2008 , is below. It speaks volumes: http://www.whitehouse.gov/blog/2010/10/11/president-infrastructure-investment-work-needs-be-done-there-are-workers-who-are-rea
个人分类: diary by dialogue|26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空隧道,世界最长铁路隧道贯通
yue 2010-10-16 17:58
瑞士中部阿尔卑斯地区戈特哈德铁路隧道15日贯通,全长57公里,成为世界最长铁路隧道。 工程造价大约100亿美元,建设历时10多年。大约2500名工人参与其中。 这条隧道打破了先前由日本青函铁路隧道保持的53.8公里最长铁路隧道纪录。
个人分类: 上下求索--------教学资料|2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山东新农村建设,看了就会明白
lzuljz 2010-9-14 14:12
一、山东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对全省农民住房全部拆除,合村并点,让农民全部住进盖高楼,建立新型农村社区(俗称万人村),实行城市化管理。自20092010已在各市全面推开,农村住房改造规模空前,史无前例。 二、山东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方式:各乡镇政府的合村并点盖楼计划经上级政府批准后,自行组织实施。乡镇政府在获取批准后,在丈量村民住宅和评估村民房产价值后,在规定时间内拆除农民住房。盖楼即新农村房地产开发权由地方政府授权相关人组织实施。 三、待拆除的农民房产估值一般为每平方300400元,地方政府组织开发的楼房一般是每平方600700元或更高一些。农民要想住同样面积的楼房就需要每平方倒贴300400元或更高。 四、省市级政府对县乡政府的激励措施:1、每从农村农民住房中腾出1亩地,补贴20万元。2、腾出的土地可以流转,招商、拍租,以获取收益。3、农民被集中规划到大型社区后,可以将农民承包的耕地因地制宜地集约经营,即将土地转包给种田大户,规模化经营,失地农民可以到土地承包大户当农业工人。 五、农民的真实情况: 1、处于被动消极甚至抵制状态。 2、大部分表示无力承担购买、搬迁、装修楼房费用,必须借贷,不能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 3、大部分认为不符合农村生产生活现实,对大量农民住房强行拆除属于历史上罕见的败家子行为,是对农村农民财产和经济的严重侵犯与剥夺,令人难以容忍。 4、山东版的新农村建设是扰民劳民伤财的行为,是对农民的敲诈。 5、政府组织开发的楼房属于劣质楼房,其安全和使用年限远没有农民自己盖的房子质量高,寿命长。一旦地震万人村就会变成万人坑。 6、相当多的基层政府为了政绩和经济利益,在舆论宣传方面弄虚作假,欺下媚上;在操作上则是强迫农民就范。 7、农民人心惶惶,极度不安,产生了很大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极度愤懑而又无可奈何。对未来的生活迷茫而不知所措。 山东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探讨: 1、 脱离了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向,没有认清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错误地认为新农村就是农民住楼,就是搞城市化。 2、 背离了党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违背了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当前山东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农村生产力总体水平并不高,农村经济十分薄弱,物质和精神文化尚处于较低的层次,在这种情况下,搞这样的全体农民住楼运动,违背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背离了科学发展观。 3、 脱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背民心离民意,对山东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害无益。山东农民生活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农民生活还很不富裕,经济承受能力非常有限,经不住折腾。在这样的新农村运动中,不仅会使农民返回赤贫状态,而且还会使大部分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大降低农民的经济能力,属于一次性把农民的口袋掏空,是涸泽而渔的行为,最终致使山东农村经济陷于长期滞停状态,釜底抽薪,山东农村经济将彻底伤失可持续发展力。 4、 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埋下社会动荡的根源。假如在合村并点之后,农村土地实行集约经营,意味着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不仅进一步削弱农民生存和增收的基本物质条件,而且,集约经营的土地由于机械化作业,大量出现农民工人的虚梦将落空,致使大部分农民成为无业流民,从而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带来可怕的隐患。凡是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明白,中国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支柱。 5、 山东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被基层政府急不可耐地贯彻执行,让农民住楼、改善居住环境的背后,凸显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然。一是从合村并点、拆迁民房中腾每出1亩地,补贴20万元,这里面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二是腾出的土地可以流转,招商、拍租,也可以获取巨大的收益。三是,农民们住楼时缴纳的每平方差额费用将是巨大的经济收入。所以为农民盖楼、让农民住楼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关键是政府所追求的经济利益,完全是取之于农民,是与民争利的行为。 由上观之,尽管山东省的新农村建设方式也许是出于急于建设新的农村,但有可能在具体操作上存在与民争利、扰民的现象,有操之过急之嫌。在执政观念上还需要进一步领会党中央关于新农村的真正内涵。此举应当因地制宜,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进行,切不可一哄而上,严重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国家稳定的大局,应当切实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维护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涸泽而渔的方式不可取。 免责声明:本文是来自网络,链接地址为: http://tieba.baidu.com/f?kz=882103596 。本人转载只是因为觉得该文分析的很精辟,是篇好文章,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家共同关注和讨论相关问题。(本人对于经济学问题,完全门外汉。转载该文章若是引起其他问题,联系本人可以删除,望见谅。)
个人分类: 生活体会|349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三个误区
caoman 2010-8-24 17:33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已达到 46% )。若不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将影响下一步的发展。针对农村和农业废弃物处置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庆祝中国两会的召开。 把生活污水当废物进行处理而不是当资源进行利用。 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由人类粪便和水,二者都是农业的生产资料,城市人不种地对此没有需求,故有当废物处理后排放的想法和做法。农村人种地需要施肥灌溉,生活污水是农业生产资料的重要资源,应想办法利用,而不是当废物处理。因此,把城市污水处理模式推广(或照搬)到农村是不合适或不科学的,这也是农村污水处理场建设难进行,和已建污水处理场难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把生活垃圾当废物进行处置而不是当资源进行利用。 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有机废弃物(或生物质),尤其是在农村。生物质是做沼气能源和有机肥的原料,城市人不种地不需要肥料,生活用能有廉价方便的天然气和煤或煤制气,故有把生活垃圾当废物处置(如填埋、焚烧)的想法和做法。农村人种地需要施肥,生活上(如做饭、取暖)也需要使用方便的能源,生产上(如农耕、农产品加工)也需要大量的能源,应想办法利用,而不是当废物处理。因此,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推广(或照搬)到农村,甚至将农村的生活垃圾运到城市一起处理,是不合适或不科学的,这也是农村垃圾处理场建设难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把农业废弃物当废物进行处理而不是当资源进行利用。 农业废弃物大都是生物质,主要包括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如果质、淀粉、屠宰)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前者多是在地里烧悼,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后者固体物多是填埋或焚烧,浪费资源并带来二次污染,废水多是处理后排放。填埋和处理是受城市人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和废水思想的影响,地里燃烧是在农村和农业用能不紧缺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传统不科学的做法。在城市工业用能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必然引进农村农业用能的快速增加。前者不生产能源原料,后者可以,为不与前者抢能源,后者要自给自足。因此,把城市固体废物和废水处理及能源供应模式推广(或照搬)到农村,是不合适或不科学的,这也是农村沼气能源站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处理,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面对能源和水源危机,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循环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加之,城市化是由乡村变成城市(质变),与城市规模扩大(量变)不同。 建议:系统思考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方案,综合考虑三农发展模式,建设三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合一(能源站)新农村市政(亦可借鉴城市的市政叫村政、镇政)系统。
个人分类: 社会学|23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农业部将连续举办4期合作社培训班
ycy 2010-8-20 20:30
关于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质量提升专题培训班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拟于2010年9-11月期间举办4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质量提升专题培训班。 一、培训背景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行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 农业部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努力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更加健全、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带动农户能力明显增强,6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成员收入比当地未入社农户高10%以上。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等部门《意见》精神,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生产标准化水平;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三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提高经营品牌化水平。这既是当前合作社建设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合作社带头人的现实关切。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期间,先后在北京、黑龙江等地举办了4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质量提升专题培训班,成效明显, 反响良好。目前仍有不少合作社带头人、合作社主管部门工作同志不断咨询培训事宜。为满足合作社带头人、合作社主管部门工作同志的培训需求,经研究决定,将继续在湖北、山东、江苏、北京举办4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质量提升专题培训班”。 二、培训时间与地点 第五期于9月26日在湖北举办; 第六期于10月中旬在山东举办; 第七期于10月下旬在江苏举办; 第八期于11月中旬在北京举办。 各期培训班次均为3天,有关报到事宜在开班前10天另行通知。 第五期培训班期间,正值2010全国合作社产品(湖北)推介洽谈会在宜昌举行。该洽谈会由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主办,拟邀请各省组织宣传近年来本地合作社发展成就,邀请粮油、果蔬、畜牧、水产等不同产业的合作社450家左右,还将邀请农膜、肥料、植保等农资企业,饲料、农机等生产企业,以及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中百仓储等大型连锁超市、流通企业。届时,我们将组织学员参加洽谈会的开幕式,并与参会单位进行交流和洽谈业务。 三、培训对象 重点面向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等合作社发展带头人,适当吸收合作社主管部门工作同志。为保证教学效果,每期培训班限报100人。 四、培训内容和方式 安排以下主要课程: 1.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解读 2.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与规范化管理 3.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与“三品”认证 4.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 5.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营销 6.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实施国家财政支农项目注意事项 7.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热点问题评析与发展趋势 8.现场教学:当地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践 9.互动教学: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 提供以下主要教材: 1.《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管理实务》 2.《农民专业合作社法50问》 3.《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汇编》 综合运用专家授课、互动研讨、参观学习、案例分析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培训管理与服务 参训学员经考核合格后,由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颁发培训证书。学员可半价订阅《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年全年期刊一套,半价在《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刊登广告一次。学员投寄的优秀稿件可在农业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和《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刊登。 六、报名与费用 培训班收取培训、资料及证书工本费等每人100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现场教学自愿参加,费用自理,统一出具发票。 接到培训通知后,请选择培训期次,分别于9月16日、9月30日、10月15日、11月5日前认真填写回执,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回复。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 刘得超 孙晓明 联系电话:010-81706534,010-81706770(传真) 邮箱: hzspxb@nygbpx.org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九日
个人分类: 社会问题|1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渝怀铁路看中国铁路的进步和隐患
chrujun 2010-8-15 19:51
渝怀铁路是近年来修建的新铁路。 与湘黔铁路相比,铁路很直,很平,这意味着火车的速度可以大幅度提高。通过对新修建的渝怀铁路观察,发现隧道和桥梁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其它部分铁路基本上经过了边坡处理。也就是说,边坡处理铁路+桥梁+隧道铁路占了90%以上比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铁路建设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可以在山区修建又直又平的铁路,可以大幅度提高火车的运行速度。 这类铁路与老铁路相比,最大的隐患是抗破坏性地震能力不强。假设类似汶川地震在这些地方发生,桥梁、隧道和边坡都非常容易受到破坏,修复新铁路将面临重大挑战。这对抗震救灾非常不利。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3729 次阅读|1 个评论
农村卫生室建设及村医培养的思路与对策建议(3)
热度 1 tchaoke 2010-8-7 09:05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培养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 13 号)、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及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湘发 3 号)、《湖南省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规定》(试行)、《关于加强我省农村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湘卫科教发 2 号)等文件精神,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村卫生室及乡村医(村妇幼保健员)主要承担责任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与健康教育、一般伤、病的初步诊治工作,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培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 年)》明确指出,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三年内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必须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将农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培养作为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来抓,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方案),全面落实人、财、物各项保障措施,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周密部署,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培养,并将其取得的成效纳入相关主管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进行考核。同时,我省各级政府要积极借鉴兄弟省市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总结我省农村卫生工作的特点,逐步建立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强监管,狠抓落实,推动我省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进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同时, 村卫生室科学合理的布局对于农民医疗保健的顺利开展和农村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各级政府应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与村民委员会办公场所、学校、村民文化娱乐场所等建设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并制定和落实村卫生室建设用地无偿划拨、房屋建设规费税费减免等有关优惠政策。村卫生室建设应根据 县域卫生规划、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及农民对村卫生室服务的需求 ,合理确定村卫生室的数量和布局。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面积较小或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邻近村可联合设置,行政村合并后服务半径超过 2.5 公里的可下设一个服务点。乡镇卫生院及其下设服务网点所在村不再设置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或下设服务网点履行村卫生室职能。从新农村建设的长远考虑,村卫生室最好由村委会举办,或乡镇卫生院举办,或乡、村联办,不具备条件的也可采用政府引导、村医投资、产权归公、逐年折旧、离任退款、滚动运行的办法,由有投资意向且具备资格的村医作为投资主体,按照统一规划和标准要求建设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必须按照《湖南省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试行)》要求,积极争取国债项目投资,全面落实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投入,统一给村卫生室装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做到应配尽配,切实改善村卫生室就医环境,不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质量。 (三)严格准入,强化培训,逐步建立科学的村医培养长效机制 按照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本条例公布之日起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同时,目前我省乡村医生准入机制又极不健全,新老更替无法顺利实现。一是建议省人民政府尽快制定《湖南省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暂行办法》,逐步建立规范的乡村医生准入制度。对于临床经验较丰富,又具有师承特长的老赤脚医生可适当放宽要求,但必须进行备案登记;而对新进人员,则要求他们必须参加由省里单独命题的临床执业(助理)乡村医师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二是强化乡村医生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必须完善落实乡村医生进修学习制度,将其培训学习经费纳入各地政府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根据卫生部《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大纲》要求,每年确定不同的培训重点,编写不同的培训教材,推广一批农村适宜技术,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创新乡村医生培训方式,积极利用 IPTV 互动教学系统新型教学模式,扩大培训范围,进一步促使乡村医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每 2 年组织乡村医生进行一次全省业务考核评估(可委托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但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把关),考核结果与是否准予继续执业挂钩。三是定向培养,积极推进大学生村医计划。随着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和卫生相关专业毕业学生的不断增加,建议我省相关政府部门继大学生村官计划之后,探索推进大学生村医计划。 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工资待遇从优,学习费用减免,评先评优倾斜等), 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鼓励、引导 具有大、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 到村级卫生室执业。 进一步完善医学院校面向农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服务制度,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乡村医生培养规划, 在省内定点选择一批医学院校和教学型附属医院,合理开设面向农村的全科医学教育,每年 招生一批能够吃苦耐劳的高中毕业生定向培养,考生与学校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签订合同,毕业后按合同必须回到当地服务 3 年以上。四是 积极探索市属各大医院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从资金、智力、技术、设备等各方面进行大力帮扶,促进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结构不断优化。 (四)完善政策,提高待遇,逐步建立稳定的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调研中,我们发现乡村医生对获得与民办教师一样的社会保障待遇有着强烈的愿望。在我国,乡镇卫生院是国家事业编制单位,职工享有退休保障机制。而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一直以来多是半农半医,无法享受退休待遇和购买养老保险。因此,我们建议:一是省政府 可以借鉴北京市的经验, 尽快制定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将乡村医生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之中,根据其工作成效、服务年限、年龄等,确定省、 市县区和个人按照 4:4:2 的比例承担,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二是尽快争取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乡村医生退休制度,确定乡村医生的工作年限或退出年龄,逐步建立稳定的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实现乡村医生正常的新老更替。三是按照《湖南省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办法》的要求,全省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乡村医生的劳务补助必须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稳定乡村医生主体队伍。四是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尝试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按照《湖南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试行)》要求,统一确定村卫生室药品报销目录、标准、程序等,一定程度上扩大村卫生室业务量,提高乡村医生经济收入。原则上在乡镇卫生院集中统一报销,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农合办备案审查。 (五)规范管理,优化环境,不断满足农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 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进一步理顺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之间的管理体制,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职责。要在村卫生室医疗许可的执业范围内开展一般医疗服 务活动,不得开展不允许的医疗业务,违法必究;要严格执行有关诊疗操作规程和用药规定,落实医疗质量和安全措施,做到诊疗有简易病历记录、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转诊有登记、疫情能够及时登记和报告、医疗废物按规定处置, 确保村卫生室规范、安全运行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健全农村药品两网体系,实现城乡药品同质同价,确保农民用药安全有效;要根据农村卫生室的功能和乡村医生行业特点,认真确定乡村医生的任职和晋升标准,建立完善 村医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 乡村医生职称晋升激励制度;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禁止征收 100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关于发布湖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要求,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一切不准收费,禁止向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乱罚款、乱收费,保护乡村医生合法权益;要加强乡村医生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引导乡村医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提高乡村医生的信任度;要加强对农村医疗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依法打击非法流动行医等行为,为农村卫生室创造健康的生存、发展环境,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 总之,要解决当前我省农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培养的诸多问题,就必须要求各级政府提高对农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培养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对农村卫生室建设的投入和管理,完善相关的制度,通过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充分调动政府、集体、个人参与村卫生室建设的积极性,把农村卫生室建设成为发挥基层卫生工作职能、改善农村卫生服务环境、保证医疗安全、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刘玮,魏宏亮,江景华,尹龙祥 . 医海观察, 2008 ( 9 ): 40-41 2、 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 中国中医药报, 2007 ( 003 ): 6 月 1 日 3、 刘家庆 . 构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研究 . 财政研究, 2007 ( 1 ): 51-53 4、 开勇安,孟宝瑜,宁少文 . 固原市地方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政策调查与思考 . 经济研究参考, 2008 ( 44 ): 46-50 5、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2006 年 8 月发布 6、 曲江斌 .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卫生经济研究, 2007 ( 6 ): 39-40
个人分类: 其它文章|61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农村卫生室建设及村医培养的思路与对策建议(2)
tchaoke 2010-8-7 09:02
二、湖南省农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室建设缺乏重视,投入长期不足 我省村级卫生室缺乏足够重视,投入长期不足。相比于对县乡两级卫生机构的投入,国家对于村级卫生机构的投入明显不足,湖南省对于村级卫生室的重要作用也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目前我省村级卫生室多是由村医个人筹集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规范化治疗方面存在诸多弊端,主要问题包括:①村卫生室建设缺乏资金,用房严重不足。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和国家卫生体制的调整,村卫生室建设既得不到政府的投入,又缺乏集体经济的支撑,成了无源之水;②村卫生室建设无政策扶植,个人建设缺乏积极性。由于农村卫生事业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公共事业,投入需求和压力较大,经济效益不明显,如果没有一定的政策扶植,乡村医生投资建设缺乏积极性;③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存在两难境地,导致国家标准在落实时困难重重。一方面,为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必须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使其达到相关标准;另一方面,我省村卫生室资金投入不够,依靠乡村医生的财力显然难以达到建设标准,对达不到标准者,又必须首先考虑农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因此,在国家标准执行中,大多数用房达不到标准、就医环境较差的村卫生室仍在照常运营。 (二)村卫生室因管理体制不顺,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介入,我国多数乡镇卫生院实行乡办乡管,虽然也存在缺少财政支持、缺乏业务管理能力等问题,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下尚能自保。而村卫生室由于缺少集体经济支持,也不在新农合报销范围之内,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另外 , 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因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监管手段,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县市区(如衡阳市祁东县等)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建了一批农村卫生室,国家对这类卫生室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投入,房屋面积和硬件设施明显好于私立卫生室,软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了国家对农村卫生室建设的要求,而且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制度进行管理。我省绝大部分私人卫生室则存在用房面积不达标、消毒措施不严格、医疗服务不规范和管理混乱等问题,而且村卫生室建设参差不齐,建设好坏与乡村医生的经营理念、专业技术、业务量等存在一定关联。由于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由自住房改造的村卫生室即使面积达到了标准,在布局上也欠缺合理,往往诊断室、治疗室和药房混杂,生活区与工作区不分。 (三)村卫生室建设在选址和布局上缺乏合理的规划 村卫生室科学合理的布局对于农民医疗保健的顺利开展和农村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村卫生室的布局既要考虑农民就医的方便、快捷,又要注重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投资的可行性,找到三者的最佳结合点极为重要。由于我省村卫生室大部分由乡村医生个体承办,初期建设与目前人口数量、交通便利情况等严重不协调,一村多室、多村无室的现象在我省部分县市的农村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村卫生室硬件条件差,基础设施达不到国家基本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农村卫生室应该三室分离,具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及药品。然而,我省大部分村级卫生室业务区和生活区不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混设,没有开展符合医疗环境基本要求的专门业务场所。大部分村级卫生室虽然配备了常规的医疗设备,如听诊器、血压计、出诊箱等,但一些基本的消毒器械,如高压消毒锅、有盖污物桶、消毒盛器等普遍配备不齐,根本达不到卫生部具有执业资格的村级卫生室 ( 诊所 ) 均要配备 15 种以上基本医疗器械和消毒设备的要求。而且,部分村卫生室基本药品配备明显不足,诊所总药品价值甚至不足千元。 (五)农村医疗人才匮乏,村卫生室专业水平落后 农村卫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服务的主要力量,应将 80% 以上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医疗和计划生育指导等任务放在村卫生室来完成。但由于历史原因,我省大多数村卫生室预防保健力量比较薄弱。村医中三低现象 ( 学历低、技术水平低、服务质量低 ) 非常突出,很多人根本不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目前,我省乡村医生中仍有相当多的是 70 年代的赤脚医生,曾经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如今这部分人年龄相对较大,又没有相应的退出机制,仍不得不坚守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半医半农; 80 、 90 年代后的中青年乡村医生,经过县级卫校学习培训后进入乡村医生队伍,是我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部分人理论基础较薄弱,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基本上能承担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但医疗行为不规范。令人深思的是,课题组在调研中未发现一位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医学人才严重缺乏,适宜医疗技术难以开展,难以满足我省广大农民的就医需要。对照《湖南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到 2010 年,全省 80% 以上的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主力工程师及以上执业资格,普遍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解决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民看病就医问题,任务极其艰巨。 (六)村医待遇缺乏保证,乡村医生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 目前,我省大多数村医处于自生自养状态,在人事管理、技术规范、工作待遇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基本未纳入卫生技术队伍统一管理的范围。在人事管理上,我省只有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医生才纳入了卫生事业单位的正式编制。而且,我省现行的临床医生执业条件为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只有获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后才有资格获得进一步晋升。这一规定相对于乡村医生实际而言,短期内既不科学也不现实。由于缺乏基本待遇、社会保障和福利以及必要的职业激励政策,村医队伍极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更甭用说,吸引正规医学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了,村级卫生室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
个人分类: 其它文章|49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村卫生室建设及村医培养的思路与对策建议(1)
热度 4 tchaoke 2010-8-7 09:00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以及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成为各级政府重要的工作任务。村卫生室作为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在广大农村居民的疾病预防与诊治、卫生保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村卫生室的合理化建设应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通过完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与同步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医改方案相结合,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了解我省农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培养的真实情况,在省卫生厅和各地卫生局的配合下,本课题组随机抽取湖南省下辖市县的农村卫生室作为调研对象,对村卫生室建设规模、软硬件设施、人员结构、村医素质、待遇和培训等问题进行了问卷和现场调查,形成了本研究报告。 一、湖南省农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培养的基本情况 (一)湖南省农村卫生室的所有权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了 3629 个 村级卫生室,按照村卫生室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模式,总体上把村卫生室分为 2 种,即 : 公有卫生室 ( 主要指乡镇卫生院设点和真正意义上的村集体卫生室 ) 和私有卫生室 ( 指个人承包、个体开业、村医联办和其他形式 ) 。结果显示, 3629 个村级卫生室中 3277 个为私立卫生室 ( 占 90.3%) , 352 个为公立卫 (二)湖南省农村卫生室用房面积情况 根据卫生部要求,村卫生室用房面积一般在 40-60 平方米左右,专房专用,诊断室、治疗室和药房分设,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置观察室。此次调研,我们共抽调村卫生室 3629 个,其中单独设有诊断室为 2643 个(占 72.82% ),平均面积为 11.4 平方米;单独设有治疗室为 2958 个(占 81.51% ),平均面积为 13.6 平方米;单独设有药房 474 个(占 13.06% ),平均面积为 6.3 平方米;设有观察室为 869 个(占 23.94% ),平均面积为 9.6 平方米;设有值班室为 721 个(占 19.86% ),平均面积为 8.4 平方米 (表 1 ) 。 村卫生室 诊断室 治疗室 观察室 药房 值班室 是 否 面积 是 否 面积 是 否 面积 是 否 面积 是 否 面积 3629 2643 986 11.4M 2 2958 671 13.6M 2 869 2760 9.6M 2 474 3155 6.3M 2 721 2908 8.4M 2 表 1 抽调村卫生室用房面积 (三)湖南省农村卫生室常用设备配置情况 按卫生部具有执业资格的村卫生室 ( 诊所 ) 均要配备 15 种以上基本医疗器械的要求。本次调研我们发现,我省大部分村卫生室未能配备齐全基本的医疗器械,如最基本的诊断床、候诊椅、血压计、出诊箱和输液架的配备率分别为 80.9% 、 99.7% 、 97.7% 、 94.2% 和 96.8% 。一些常规的消毒器械存在严重配备不全的现象,如紫外线消毒灯、消毒盛器、有盖污物桶和压力蒸汽锅的配备率分别只有 9.3% 、 36.2% 、 74.0% 和 34.9% ,这种情况在经济落后、较偏远地区的个别私人诊所表现得尤为突出 (表 2 ) 。 表 2 调研村卫生室常用设备配置情况 序号 常用设备名称 调研村卫生室数 设备拥有率 1 诊断床 3629 2936 ( 80.9% ) 2 候诊椅 3629 3619 ( 99.7% ) 3 血压计 3629 3519(96.9%) 4 出诊箱 3629 3421(94.2%) 5 身高体重计 3629 1784(49.1%) 6 资料柜 3629 1638(45.1%) 7 输液架 3629 3514(96.8%) 8 压力蒸气锅 3629 1067(29.4%) 9 常规消毒液 3629 3419(94.2%) 10 氧气袋 3629 176(4.8%) 11 有盖污物桶 3629 2687 ( 74.0% ) 12 消毒盛器 3629 1314 ( 36.2% ) 13 紫外线消毒灯 3629 341 ( 9.3% ) 14 有盖方盘 3629 3053 ( 84.1% ) 15 药品柜 3629 3218 ( 88.6% ) 16 一般外科处置器械 3629 2541 ( 70.0% ) (四)湖南省农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学历情况 本次抽调 3629 个村卫生室共有 3843 名卫生服务人员。被调查的 3843 名人员当中 , 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 918 人 ( 占 23.8%) ,高中程度者为 503 人 ( 占 13.0%) ,中专程度者为 1975 人 ( 占 51.3%) ,大专程度者为 447 人 ( 占 11.9%) ,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为 0 人(占 0% )。结果显示 , 我省村级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主要是以初中和中专为主 (图 2 ) 。 图 2 :抽调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学历结构 (五)湖南省农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职称情况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我省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除了取得乡村医生资格外绝大部分未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也未进一步取得相应职称。被调查的 3843 名乡村医生中 , 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者为 3581 人 ( 占 93.18%) ,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者为 104 人 ( 占 2.70%)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为 21 人 ( 占 0.54%) ,取得主治医生及以上职称者为 6 人 ( 占 0.15%) (表 3 ) 。 表 3 抽调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收入与开支情况 被调查人数 取得乡村医生资格 取得助理医师资格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取得主治及以上资格 3843 3581 ( 93.18% ) 104 ( 2.70% ) 21 ( 0.54% ) 4 ( 0.10% ) (六)湖南省农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培训情况 被调查的乡村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均接受过不同形式和地点的业务培训。从培训时间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以短期培训为主,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少部分公立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进修时间相对较长。从培训地点看,大部分卫生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培训,没有接受系统的住院医师培训,培训层次较低,少部分公立村卫生室医生在市级以上医院接受过培训 (表 4 ) 。 表 4 抽调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培训情况 培训地 卫生室 乡镇卫生院( % ) 县医院( % ) 县卫校( % ) 地市及以上医院( % ) 其他( % ) 私有村卫生室 2155 ( 62.05 ) 718 ( 20.67 ) 359 ( 10.33 ) 59 ( 1.69 ) 182 ( 5.24 ) 公有村卫生室 168 ( 45.40 ) 117 ( 31.62 ) 50 ( 13.51 ) 35 ( 9.47 ) 0 ( 0 ) 合 计 2323 ( 60.44 ) 835 ( 21.72 ) 409 ( 10.64 ) 94 ( 2.44 ) 182 ( 4.73 ) 注:其他指师承方式或部队培训 (七)湖南省农村卫生室业务开展情况 我省村卫生室开展的业务项目主要针对农村人口常见病和多发病,接诊的人群特征明显,开展的业务项目主要为小儿输液( 100% )、疾病宣传( 100% )、呼吸系统感染( 97.98% ),预防接种( 94.68% )、外伤急救( 82.36% )和清创缝合( 86.28% )等。我省村卫生室在传染病防治中起着关键作用, 94.37% 的村卫生室开展了传染病的教育宣传和上报工作 (表 5 ) 。 表 5 抽调村卫生室业务开展情况 序号 开展项目 填表村卫生室数 业务开展数( % ) 1 呼吸系统感染 3629 3556 ( 97.98 ) 2 冠心病 3629 2059 ( 56.73 ) 3 消化不良 3629 2699 ( 74.37 ) 4 清创缝合 3629 3131 ( 86.28 ) 5 小儿发育检查 3629 3153 ( 86.88 ) 6 小儿打针输液 3629 3342 ( 92.09 ) 7 疾病宣传 3629 3629 ( 100 ) 8 传染病诊断 3629 1567 ( 43.17 ) 9 传染病上报 3629 3425 ( 94.37 ) 10 预防接种 3629 3436 ( 94.68 ) 11 计划生育指导 3629 3244 ( 89.39 ) 12 中西医结合 3629 2039 ( 62.37 ) (八)湖南省农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生存状况调查 1 .乡村医生的收入水平  我省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收入水平差别较大,但总体较低。调查结果显示, 68.6% 的村卫生室医生年收入在 8000 ~ 12000 元之间, 18.7% 的村卫生室医生年收入在 8000 元以下,年收入在 12000 元以上也仅有 12.7% 。 82.3% 的村卫生室医生认为乡村医生的收入太低, 76.2% 的村卫生室医生的医疗卫生服务收入是其家庭主要收入,另外有 78.32% 的村卫生室医生还有土地耕种。针对乡村医生家庭主要开支的调查,我们发现维持生计占了大部分(占 58.88% ),其次是子女教育(占 24.59% ),选择再教育的乡村医生只占 1.6% (表 6 ) 。 表 6 抽调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收入与开支情况 家庭年收入 乡村医生 百分比 家庭主要支出 乡村医生 百分比 4000 元以下 843 21.93% 维持生计 2263 58.88% 4000-8000 元 1794 46.68% 子女教育 945 24.59% 8000-12000 元 718 18.68% 看病 574 14.93% 12000 元以上 488 12.69% 继续再教育 61 1.58% 2 .乡村医生的社会保障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村卫生室医生中,只有 18.6% 的乡村医生表示自行购买了养老保险,尤其在经济落后地区的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均没有办理养老保险。在接受调查的村卫生室医生中,有 95.4% 的乡村医生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医疗能够得到保障,只有 9.2% 的乡村医生表示购买了其他的医疗保险。 3 .乡村医生的其他福利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村卫生室医生中, 86.7% 的村卫生室医生表示获得了一定金额的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劳务补贴。根据 2008 年省财政厅、省卫生厅联合下发的《湖南省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劳务补贴办法》,乡村医生应按服务农村人口每人每年 1 元的标准给予公共卫生服务补贴,省和市县区财政按 5 : 5( 贫困地区按 6 : 4) 分摊,但由于地方财政的困难,乡村医生普遍反映难以全额拿到劳务补贴。在接受调查的村卫生室医生中, 10.4% 的乡村医生表示现有住房由集体分配,绝大部分乡村医生的住房为租用或自行构建,没有享受到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等待遇。 4 .乡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村卫生室医生中,对工作不满意的乡村医生占 36.37% ,对工作感觉一般的乡村医生占 45.74% ,对工作满意的乡村医生只占 17.87% 。对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中,主要是收入低(占 64.79% ),其次是环境差(占 24.3% )和没有成就感( 10.9% ) (表 7 ) 。 表 7 抽调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工作满意度情况 工作满意度 乡村医生 百分比 主要原因 乡村医生 百分比 满意 687 17.87% 收入低 2490 64.79% 一般 1758 45.74% 环境差 933 24.27% 不满意 1398 36.37% 没有成就感 420 10.92% 生室 ( 占 9.7%) (图 1 ) 。结果显示,我省农村卫生室主要以私有为主。
个人分类: 其它文章|3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旱了涝了,随它去吧!
pony911 2010-7-19 00:57
媒体已经开始报道比98年更大的洪峰即将到来。 这不会是管理者们用万年一遇的洪峰来抵御抗旱防涝体系的实效吧? 今天哈尔滨突降大雨,只持续了一阵子。但这两年新修建的马路(特别是低洼地段)顿时汪洋一片。提心吊胆,好不容易到了家啊。 想想都江堰,想想什么宋代的排涝系统,想想现在的马路。 开口吃人的马葫芦盖不少,就是吞不下这些水。 好好的大中国,咋这样子了呢? 水来了,存不住,排不走。水缺了,库里也没货了。 古人在天,是怒,是悲,不得而知啊。 此类问题是否已经超越了诺奖的水平。如果是,那就能理解了。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1670 次阅读|2 个评论
《道钉 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目录
黄安年 2010-7-16 08:54
《道钉 不再沉默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 目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年7月16日发布 序言 001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贡献( 1999 年 6 月) 001 《沉默的道钉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前言( 2006 年 10 月) 039 远涉太平洋 金山寻梦 引言 ( 《沉默的道钉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一部分 ) ( 2006 年 10 月) 045 沉默的金山 寻梦华工 (2009 年 7 月 12 日 ) 048 建设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先锋 引言 ( 《沉默的道钉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二部分 ) ( 2006 年 10 月) 074 华工参与太平洋铁路建设 (2009 年 7 月 10 日 ) 084 太平洋铁路在普罗蒙特里丘陵处胜利接轨( 2009 年 7 月 10 日) 111 建设太平洋铁路华工生活( 2009 年 7 月 13 日) 124 建设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先锋 引言 ( 《沉默的道钉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三部分 ) ( 2006 年 10 月) 153 华工参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建设 (2009 年 7 月 13 日 ) 156 华工奉献 丰碑永存引言 ( 《沉默的道钉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四部分 ) ( 2006 年 10 月) 191 不忘华工建设北美的丰功伟绩( 2009 年 7 月 14 日 ) 194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华人生活( 2009 年 7 月 15 日) 212 当代华建设北美新生活( 2009 年 7 月 17 日) 217 《沉默的道钉》后记( 2006 年 10 月) 236 研究沉默道钉的参考资料( 2006 年 5 月 6 日) 240 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和美国的崛起 ( 《历史教学问题》 2007 年第 6 期 ) 255 沉默的华工和贯通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 ( 《史学月刊》 2008 年第 1 期 ) 262 从历史上的漫画看 19 世纪后期美国的排华潮 ( 《社会科学论坛》 2009 年 6 月 ) 279 画册特点及在相关领域的价值 ---- 介绍《沉默的道钉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 ( 2006 年 10 月 26 日) 291 有感於编著《沉默的道钉》画册 ( 2007 年 11 月 14 日) 294 缅怀横贯美国大陆铁路沉默的华工建设者 ---- 献给为 137 年前为铁路通车无私奉献的铺路道钉们 ( 2006 年 5 月 9 日) 308 再谈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 华工和北美太平洋铁路( 2006 年 10 月 31 日) 313 祝贺齐鲁电视台等寻找华工太平洋铁路之旅 ( 2007 月 4 月 3 日) 318 高度重视图片资源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2007 年 4 月 12 日) 321 发挥网络优势寻找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华工后裔 ( 2007 年 11 月 7 日) 329 纪念美国横贯北美大陆第一条太平洋铁路接轨通车 140 周年 ( 2009 年 5 月 10 日) 331 张聚国:汗水和生命浇铸的丰碑 读沉默的道订: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 333 王旭:沉默的道订、鲜活的历史 评介大型画册沉默的道订: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 (2007 年 5 月 ) 336 孟庆龙:一部很有特色的图片专题史 大型历史画册沉默的道钉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评介 (2007 年 11 月 ) 342 杨玉圣:道钉并不沉默 读黄安年教授编著〈沉默的道钉〉》 (2008 年 9 月 ) 347 后记 349 ( 《道钉 不再沉默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 , 黄安年著 , 白山出版社 , 即将出版 )
个人分类: 纪念沉默道钉(07-11)|4223 次阅读|1 个评论
反抗平庸
metanb 2010-4-4 21:21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我看,对于追求卓越的学者来讲,信任就是最高生产力。 在3月24日周三例行会议上,我系首席学科带头人让我牵头把计算数学团队搞起来,我感到诚惶诚恐。从2001年8月考入某校应用数学系,翌年转博到中科院某单位搞太阳磁场方面的计算,至2006年11月辗转返回进行后续工作及撰写博士论文、答辩,再至2009年9月回到单位重新站到讲台上,经过了整整八年时间。 今天,我衷心感谢单位对我长期的支持,特别是各位领导对我 坚定 的 信任。 八年时间,就是抗战也结束了。不过,假若我再念两年,我相信单位仍然会支持我、信任我。尽管经过最后三年的苦战,建立了学术上的自信,但尚未达到某位日本学者在博士期间达到的那种成就,感到很遗憾。毕竟,十年磨一剑也不是随便说的以我的感受,国内学者要想做出比较重要的学术工作,主要困难并非在经费方面,而是时间不够用,信任不够充分。 比方说,你想多花点时间,做得再好一点,人家不信任你,宁愿把你想成是做不出东西,不给你更多时间,要把你扫地出门,你怎么办?你就像只肚子里怀着一只蛋的母鸡,你说你觉得那是个金蛋,你需要一个安稳的窝把蛋下出来,可是人家没办法很快看到那只没下出的金蛋,觉着不该让你那么安稳,你怎么办?你没办法,只好跑路,把蛋下到另外的地方。在过去的八年中我就遇到两次类似的情况。实际上,象中国这样在学术上不太强的国家,完全可以采取田忌赛马的策略争取胜出。假设国外中等水平的学者花一年能出重要成果,你给中国同一水平的学者两、三年的时间,总能做出胜过他的成果吧?(实际上,我认识的一位教授持类似的观点,他私下里跟我谈过几次。)就看国内吧。中国历史上有过农村包围城市这种奇特的现象--实际上,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尺度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城市被农村天然地包围着,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就在于自觉地认识并充分利用了这一地利。同理,非重点大学也可能赶超、包围重点大学,但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打个比方,假设你现在要求北大数学系的教授一年写12篇第一作者的文章,差一篇你就给他难堪,那你看他一年能做出什么。同时你让一个很努力的博士两年出一篇文章,写不出也不打屁股,那用不了5年你就能实现赶超。退一步讲,如果北大教授的考核周期是一年,你的考核周期是三年,那你花10年就可能超过他--不要去迷信什么重点大学,也不要去迷信什么权威--科研是用来造福大众的,而不是用来给人立牌坊的考核也许是必要的,但学术周期不必和自然周期、自然年一致。不同的学者可以有不同的学术周期、学术年。 我们知道, 在光谱分析中不同的光有着不同的频率(周期或波长的倒数)。大自然不正是因为允许 频率的多样性,才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吗? 再打个比方,如果把科研经费看成一种资本,那么科研时间也是一种资本。资本的尺度越大,周转余地就越大。 科研时间不充分,必然导致小本经营,如何能产生重要成果? 反过来讲,要是你想搞垮一个重点大学,我看只须缩短考核周期,让他们整天屁颠屁颠地填表格从天时上讲,现在是因特网时代,学术资源的垄断时代已经被终结,若干高校在科研上独大的局面必将成为历史,那种靠翻译、摘录和编辑国外文献的搬运工式的学问也 必将成为历史 , 非重点大学赶超、 包围 重点大学时代已经到来,关键是能不能抓住机遇,抢先一步放开人的手脚--做到这一点,就要高度信任我们的老师们和学生们--要相信他们中有人能够打进历史。 以上结合部分经历提出几点浅薄的看法,以期和诸位同仁达成共识,算是我的就职感言。最后,借诗明志,共勉之: 三尺青锋剑在手,铁蹄急骋重抖擞。 十年生聚疑等闲,指日敢教万骨朽! 李毅伟 2010年4月4日于太原 最后修订:2010-5-13
个人分类: 团队建设|242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推动首都非公经济发展
bnx 2010-3-15 14:14
北京日报讯(记者周暹)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3月4日政协联组会上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市政府昨天举行推进首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题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刘淇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新认识,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进一步推动首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宋北杉、褚平,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郭金龙介绍了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及首都非公经济发展情况。黄孟复、全哲洙分别代表全国工商联和中央统战部讲话,他们充分肯定了北京市在推进非公经济发展中所作的各项工作,并就进一步促进首都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利资源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彪,分别围绕更好地促进首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作了发言。 刘淇讲话说,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的政协联组会上强调,新形势下,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新形势下对发挥非公经济特殊重要作用的认识。要认识到在首都经济发展中,非公经济在解决就业、财政税收、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首都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刘淇强调,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进一步推动首都非公经济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点的世界城市,既是北京发展的方向,也符合我国国际地位的需要。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北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新形势下,既迫切需要非公经济更多地参与首都的发展建设,也为非公经济的更大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发展契机。希望在推动世界城市的建设中,在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过程中,能够实现非公经济的大发展,提高非公经济的档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刘淇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都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是提供就业岗位的主渠道,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破除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以及不平等的经济政策、落后的管理手段和行为,在政策、市场准入、监督管理上一视同仁。要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吸引总部落户聚集北京,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扶植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发展,帮助他们做大做强,打造企业、产业联盟和创业平台。要建立并加强与工商联、民间商会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优化北京的发展环境,降低创业成本、减少创业障碍,积极探索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联合途径。 座谈会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牛有成主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孙晓华、谢经荣、庄聪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程红,市政府秘书长孙康林等出席座谈会。
个人分类: 政府工作动态|2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探测城市隐伏断层 保障城市建设安全
pony1984621 2010-2-5 14:52
马志飞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120) 2006 年4月25日 《地质勘查导报》对南京市在地表揭露出隐伏断层一事进行了报道。报道中说,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4 月14 日 在部署物探剖面的野外踏勘过程中,在江宁区某房地产施工现场发现因开挖形成的高达15 米 、坡度达70 度的陡峭高切坡, 该高切坡揭露出湖熟-浦口断裂, 这是首次在地表发现该断裂带的明显地质证据。湖熟-浦口断裂从江宁区湖熟镇经市中心鼓楼斜穿整个主城区,过长江至浦口区,该断裂带主体隐伏,主城区内该断裂通过的部位地质灾害常有发生,修建不久的鼓楼隧道、定淮门大桥等已发生过多次坍塌、沉降事故。该隐伏断层的发现,终于让人明白为什么通过该断裂的鼓楼隧道、定淮门大桥多次发生坍塌、沉降事故了。由此,我们不禁会想到:时有发生的城市地质灾害,是否与那些已知或未知的隐伏断层有关?日益扩张的城市在规划和建设时该如何规避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隐伏断层是在地表无显示或出露不明显,而潜伏在地表以下的断层。这种断层可以是在其形成以后又为新沉机物所覆盖;或者是断层被后来的侵位岩体占据,也可以是形成于地下深处没有切穿地表的断层。在地震安全评价、抗震防灾规划、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首先是确定隐伏断层的位置、走向以及破碎带的宽度、断层的倾角等问题。隐伏断层所在的位置往往是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区域、隧道建设和水利建设等工程地质的危害区域。 以北京为例,自2004年7月开始, 北京市地勘局数百名地质调查工作者历时 4 年实地勘测,绘制完成了北京智能化三维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进一步明确了6300 多平方公里的北京平原上的断裂带分布情况。据北京市地勘局对外公布的研究报告,北京平原上较大的断裂带主要有:黄庄-高丽营断裂、南口-孙河断裂、夏垫-马坊断裂、顺义断裂等,其中黄庄-高丽营断裂和南口-孙河断裂属于高活动性活动断裂,夏垫-马坊断裂属中等活动性活动断裂,而顺义断裂在历史上的活动情况尚不清楚。 值得称道的是,在北京奥运公园和五棵松体育馆的场址选择过程中,隐伏断层的精确探测结果对规划方案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奥运场馆位于黄庄高丽营断裂带附近,而且断裂属于活动断裂,在规划时不宜将一些重要和大型建筑物横跨断裂带,否则断裂带稍微错动就将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最终,奥组委和规划委等有关部门根据北京市地勘局提供的详细勘查资料,在确定的规划方案中,奥运场馆的建筑物成功避让了断裂带。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前期探明隐伏断层的分布位置及产状,并对断层所在区域进行场地工程评价和地震灾害危险性评价,显得十分必要。 由于断层的出现切断了地层的连续性,造成地下岩层的重磁场、放射性特征、弹性特征、电性特征等物理场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采用高精度重磁探测、放射性气体探测、地震勘探和电法勘探等多种方法查明隐伏断层所在的位置及特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隐伏断层的探测领域通过多种物探方法开展了很多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重磁勘探 对于只需要了解断层的地表位置而言,重磁方法是快速而廉价的方法,重磁方法,其探测结果是浅部到深部的综合响应。在前期的探测中,重磁方法在确定断层的地表位置、缩小勘测区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征西等(2005)在长春市南部的伊通河断裂上开展重磁测量,在断层探测的前期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射气测量 地壳中断裂破碎带是地壳逸出气的通道之一,在隐伏断层上部的土壤中气体组分及其含量常常显示异常。断层破碎带有利于放射性核素的聚集,土壤氡(Rn) 射气测量是探测区域隐伏断裂的存在、断裂位置、走向和倾向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它为进一步进行钻探和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创造了条件。我国学者刘鸿福(1993)、刘西林(1995)、刘江平(2004)、周晓成(2007)等将测氡技术应用于隐伏断层的探测,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3)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探测结果可靠等特点,不但可探测较大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布,还可准确地确定地下隐伏断裂的位置、产状及其上断点的埋深。马文涛等(2004)利用高精度的浅层地震勘探手段,成功探测出北京市立水桥附近的黄庄-高丽营隐伏断裂;赵成斌等(2007)采用地震反射勘探方法及通过深浅结合的方式, 在郑州市探测了几十米至2km范围内的隐伏断裂构造,确定了断裂的性质及深浅构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两条断层探测的实例,分析了覆盖层内隐伏断层的某些特征,提出了浅、中、深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地震勘探技术一般适用于在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探测物性良好的大构造,但在第四系覆盖层中,浅部介质的横向变化较大、隐伏断层的错距又很小,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准确地确定隐伏断层的错距、产状等基本参数。 (4)电法和电磁法 因隐伏断层潜伏地表以下,因此单凭通过野外的地质调查难以发现线索。但是,由于断层切断了岩层的水平连续性,上下盘的错动和断层滑动面的破碎导致岩层的电性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当这种电性异常突出到一定程度就能够通过地面的地球物理探测而反映出来。一般而言,相对于围岩介质的电阻率,断层可表现为低阻断层或高阻断层,决定于断层的性质、破碎带宽度、胶结程度、含水特征、岩脉侵入等特性及围岩电阻率特性。 对于隐伏断层的探测,电法和电磁法是种类最多、应用最为灵活的方法,包括高密度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电磁波层析成像、地质雷达、大地电磁测深等。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通过接地电极向地下注入直流电,根据地表不同位置记录的电位来分析地下的电阻率分布,探测深度与发射电极距有关,一般在几十米范围内探测效果较好,适合于浅层、超浅层探测。高密度电阻率法能较准确地揭示出断层面的位置、倾向和破碎带的范围,对断层两盘的地层岩性变化反映也很明显。高密度电法在隐伏断层探测方面有很多应用实例和探讨,主要是活断层探测、隧道建设、场地建设等工程地质领域。董浩斌(2003)利用高密度电法在河南省信阳市燃气混气站场地探测隐伏断裂,成功解释了第四系覆盖区下的断裂破碎带产状特征;李志祥(2003)对昆明新国际机场选址工程进行高密度探测,确定了隐伏断层的位置及产状,并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隐伏断层的野外工作提出设想,希望作出定量解释;王爱国(2008)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安远盆地边缘的毛毛山南麓活动断层和金强河毛毛山北麓活动断裂进行了探测,并结合钻孔资料,确定了断层的性质为张性正断裂。但这种方法探测隐伏断层尚有许多研究工作要做,例如对倾滑、走滑隐伏断层的探测;对地形高差变化大的工作区内隐伏断层的探测;对不同上覆体隐伏断层的探测等。 瞬变电磁法,又称为时间域电磁法,通过人工发射的磁源或电源在地下产生的二次场来获得地下电导率的分布。由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均不接地,不受接地影响。它的优势探测深度为地下10多米到数百米范围,一般在数百米范围内,适合于浅层探测。白登海等(2002)在福州市活动断层探测项目中对场区的八一水库-尚干断裂用高密度法和瞬变电磁法进行了实验探测。结果证明,这两种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和验证,提高整体探测效果。吉林大学嵇艳鞠等(2005)以及易兵等(2005)在长春市蔡家等地进行瞬变电磁勘探,用以确定隐伏断层的位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瞬变电磁在勘探中容易受到地面环境的限制,影响铺设发射线圈的大小,对于采用较小的发射框探测较深的目标体时需要压制较强的电磁噪声。 探地雷达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电磁技术,可以直接探测到一定浓度范围内断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通过对标志层位置的直接确定,可以间接得到断层落差。易兵等(2008)曾用探地雷达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高频电磁波在土壤和岩石中衰减较快,探测深度一般较小,同时,由于电磁波、金属电缆、金属管线等强干扰不可回避,因此探地雷达在城市内实施面临着很大困难。 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研究隐伏断层是近几年来才逐渐开始的。日本学者Koichi Suzuki等(2000)综合运用CSAMT、直流电法和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在日本的四条活断层带上探测第四系覆盖层之下的地质结构,结果显示,CSAMT对几百米深度范围内的地质结构具有很强的探测能力,能够根据电阻率确定不同岩层的边界和断层的大致位置。李金都、王学潮(2004)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桑日麻断裂的探测,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探测断层深部的发育情况,为分析工程地质问题提供基础性资料。底青云等(2005)利用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为主,甚低频法、部分地段激发极化法和瞬变电磁为辅助手段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中20km深埋长隧洞段进行了探测研究,评价可能影响工程的断层、破碎带及异常区,对工程施工提供非常了有用的帮助信息。徐光辉等(2005)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用于北京水文地质勘查,通过查明断裂构造而成功寻找地热资源和地下水资源。谭儒蛟等(2007)运用V6系统对龙蟠变形隐伏构造展开CSAMT探测工作,研究了高山峡谷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对隐伏构造的探测,通过处理可以改善复杂地形条件对反馈电磁信号的干扰,成功发现由第四系深厚崩坡积层所掩盖的中深部隐伏断裂地质构造。安志国等(2008)在西南一改建铁路项目中,对隧道洞线中使用CSAMT探测断层和破碎带的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正常地层和存在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典型视阻率-频率曲线,证实CSAMT法对于勘查断层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许广春等(2008)将CSAMT应用到朔准铁路鹰鹞山隧道和京沪铁路张夏隧道两个工程中,根据电阻率等值线梯度变化推断岩性分界线及断裂构造的位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出结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低阻非常敏感,可有效地划分断层破碎带,可有效避免高阻屏蔽,解决常规电法以及地震折射法不能解决的地质问题。 一般而言,在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时都应收集一些探测区的相关地质资料,以对本区断层可能的表现形式及物性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探测方法及仪器工作参数,最大程度的反映出隐伏断层的异常。在有些有干扰的物探断面,在一种探测方式中断层显示不清,但在另一探测方式中干扰能被压制使断层能有明显表现,还有些情况则是干扰造成的断层假象,这些都需要用多种方式综合判定,辅助以其他物探手段,提高物探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原文载于《城市与减灾》2010年第1期) 参考文献: 邢光福.南京隧道桥梁为何坍塌 原来是隐伏断裂带作怪 .地质勘查导报,2006-4-25(001). 李鹏,江欣.北京七大断裂带公布:建房小心 .北京科技报,2009-5-4(031).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北京城市地质 .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9:24~33. 段金平.北京奥运主场馆躲开了断裂带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8-9. [5]李征 西,曾昭发,李恩泽等.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活动断层效果和方法最佳组合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 ,2005,35:109-114 . 刘鸿福,白春明,刘志刚.用测氡技术在地表探测隐伏断层位置的研究 [A]. 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 刘西林.Rn射气测量在隐伏断层研究 中的应用[A]. 王华林 :山 东青州地震研究与地震区划 . 北京: 地震出版社,1995 . [8] 刘江平,周斌,李庆红.氡(Rn)射气测量在胜利油田隐伏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2004,22(1):42-45 . [9]周晓成,郭文生,杜建国.呼和浩特地区隐伏断层土壤气氡、汞地球化学特征 . 地震,2007,27(1):70-76 . [10]马文涛,徐锡伟,郝书俭等. 北京市立水桥附近黄庄 - 高丽营隐伏断裂的浅层地震勘探 . 地震地质,2004,26(4):698-705 . 赵成斌,袁洪克,李德庆 等. 松散覆盖层内隐伏断层探测研究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27(2):107-113 . [12] 郭秀军 , 王兴泰 .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断层破碎带探查的数值模拟方法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2001,31(5):755 - 761 . [13] 董浩斌 , 王传雷 , 曾佐勋等 . 高密度电法在信阳市燃气混气站场地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22(1):102 ~ 104 [14]李志祥,毛先进,韩明等.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研究,2003,26(3):275~278 [15] 王爱国 , 杨斌 , 周俊喜 . 安远盆地边缘断层高密度电法探测及活动特征 .地震研究,2008,31(3):262-267 . [16] 白登海,王立凤,孙洁等.福州八一水库-尚干断裂的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实验探测 .地震地质,2002,24(4):557-564. [17]嵇艳鞠 , 林 君 , 于生宝 等.ATEM 瞬变电磁系统在长春市活断层勘探中的应用 .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2005 ,35:99-103 . [18]易兵,曾昭发,李恩泽等. 电法探测城市活断层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 ,2005,35:115-118 . [19]易兵 , 曾昭发 , 薛建 等. 地球物理方法对城市活断层的探测与研究 .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2):559-604 . Koichi Suzuki , Shinji Toda , Kenichiro Kusunoki , et al. Case studie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applied to mapping active faults beneath the thick quaternary .Engineering Geology,2000,56:29 - 45 . [21]李金都,王学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活动断层CSAMT技术探测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7):2932-2936 . [22]底青云,伍法权,王光杰等.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深埋长隧洞勘察中的应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0):3631-3638 . [23]徐光辉,黄力军,刘瑞德.应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于北京水文地质勘查 .物探与化探,2005,29(6):523-525 . [24]谭儒蛟,胡瑞林,徐文杰等.金沙江龙蟠变形体隐伏构造CSAMT探测与解译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1):283-288 . [25]邓洪亮,谢向文,陈玲.CSAMT法探测深长埋隧洞中隐伏断层的技术应用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2):12-15 . [26]安志国,底青云,王光杰.深埋长隧道洞线岩性CSAMT法分析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3286-3291 . [27]许广春,习铁宏,段洪芳.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工程勘察,2008,6:68-71 . 图1:城市隐伏断层破坏公路,沿公路破裂的方向即为断层的走向(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图2:暴露于地表的断层可以通过地质调查而发现。图为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桑峪村北海拔591米处的山顶上出露的断层面(摄影:马志飞) 图3:埋藏较浅的隐伏断层可以通过槽探予以揭示(图片来源:美国拉雷多所社区学院) 图4:当隐伏断层埋藏较深时,可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图为美国GDP-32Ⅱ型电法仪的CSAMT法探测隐伏断层。左上为供电电极,右上为接收电极,下方为主机。(摄影:马志飞)
个人分类: 发表作品|613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世界一流大学”与大楼
boxcar 2010-2-4 20:04
看这个题目,相信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因为当年梅贻琦老校长早就说过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按梅老先生的观点,大学的关键是大师,而不是大楼,那些把大学简单地理解为有很多漂亮的大楼是很肤浅的认识。 为什么我这么个后生小子、无名鼠辈居然还胆敢在论述我国现在梦寐以求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大楼相提并论呢?这里面有两个层面的原因,其一是这几年中国的房地产很热,中国大学自然不能免俗,也要面对房地产问题,也要拆楼盖楼,这是现实层面要面对的;其二是类比隐喻层面的,说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盖大楼的相似性。 先简单地说几句现实层面的、真正的大楼。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其实还真离不开大楼。因为无论是学生的扩招,还是牛人的引进,都需要实实在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的人均标准还是不断水涨船高的,当然,大学所处地块的地价和楼价增长得更快,所以没办法,大学必须盖楼,而且要盖有很多层、很多房间的高楼。大学要吸引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吸引海内外的各种人才来工作,而人家对大学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些大楼,所以大楼还不能都盖成一没特色、二没美感的方块块,而是必须要盖得漂亮,要有大气的外观、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靓丽的外墙色彩等。此外,大学的大楼还必须由良好的建筑质量,应该能凭真本事拿个鲁班奖什么的,这样学生和老师住进去的时候才有安全感,走出来的时候也才会有自豪感。世界一流大学的大楼,通常应该设计得更合理、盖得更高、而且还格外的吸引人。总的来说,大楼对大学还是很重要的,盖好了大楼,便于筑巢引凤,维护好了大楼,也便于稳定住了人心。 几句话说完了大楼之于大学的必要性之后,该说说由大楼和大学的比喻了。我们都知道,一个大楼的结构其实很复杂,地下面有地基,地上面要用钢筋混凝土框架,要有楼板、砖头、顶盖以及各种内外饰物。盖楼的过程也不简单,拿地之类的过程且不说,至少要设计好图纸,确定施工队伍,然后打地基、注框架、铺楼板、砌砖头、安楼顶,最后还要做各种内外装修。此时如果我们把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比喻成盖一座大楼,我们就必须关注是不是有一份设计好的图纸、有没有找好施工队伍、各种建筑材料是不是都齐备了,如果还没有,那么无论如何也不该急于宣布在什么时间之前就能盖好这个楼。 表面上看,应该没多大困难。图纸可以直接拷贝(如果已获得授权或者不在乎设计师的著作权的话),换句话说可以照搬照抄一些现成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模式。拉一支施工队伍似乎也很容易,有钱就能雇得到人,不说低层次民工级别的,就是雇高水平的牛人大腕,关键也看你出多少钱。如果把建筑材料看成是硬件条件,似乎更容易,除非你非要买人家命令禁运的设备,否则绝对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这样看下来,只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砸进去足够多的钱,似乎一定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且不会用太多时间,完全可以提速。但,实际情况是这样么?显然不是! 建设的图纸其实没有现成的,各国的文化不同,政治经济制度差异也很大,在一个国家好用的建设模式,换一个国家可能完全行不通,简单地照搬照抄,只会是邯郸学步或者东施效颦,就如T台上的模特穿的衣服、走的猫步是好看,放到山坡上去秀就是不行,一定要走,则徒增笑料尔。大楼的设计图纸一般需要研究好了当地的地势情况后专门设计,世界一流大学也一样,其建设的宏伟蓝图也不是能以模仿的方式就轻易取得的。真正要建设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总应该先摸清楚自己的基本条件,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然后要有一个清晰的建设思路,确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真正开始施工了,还得坚定不移地去做,努力实现图纸上的设计。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施工队伍很重要,也不能马虎。因为施工的质量会影响大楼未来的安全使用,找一帮没有施工资质、滥竽充数的人来建设,在施工的过程中打着多快好省的旗号在那儿偷工减料,还缺乏负责任的施工监理,就会搞出个豆腐渣工程,轻则经常不断地修这里补那里,甚至在若干年后还得拆掉大楼重建(虽说这拆楼盖楼可以贡献双份的GDP)。显然,要想让雇来的人很好地完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施工任务把活干好,这些人的资质就不能太差,要有真本事,能干实事儿,而不能找一帮只会吹牛的人来搞建设。他们干活的时候,要本着慢工出细活的原则,宁可磨砖对缝时被叫作磨洋工,也不能图快急功近利,只有功夫用到了,质量才有保证。监理重点要检查的是质量,而不仅仅是进度,当然,这还要求规划的进度本身就是合理的。如果建设者们自己的荣辱利益是是和大楼息息相关的,那么这个建设质量最需要的责任心才有保证。 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解决,但必须严把质量关,要防止以次充好;如果经费预算没那么充裕,价格因素也必须考虑。千万小心,别被人忽悠花大钱买一堆没用的东西,更要杜绝建设过程中的种种腐败行为。 最后,大楼盖完了,总要做些装饰装修,运行起来以后还要注意维护保养。世界一流大学如果有幸建成了,也并非宣布一下、剪彩验收就万事大吉了,此后也需要不断地投入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转,就像保持大楼新鲜亮丽的外表一样,应该让大学始终朝气蓬勃,锐意进去,不断向上,这就要求时时注意维护,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国际上众多一流大学的排行榜大PK中,总是不进则退的,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势头,一流变二流也是很快的。 总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如盖一座大楼,诸多环节都需要注意,而且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本身不该是终极的目的,不但要能建成,而且必须争取期保持其地位。
个人分类: 社会|8809 次阅读|17 个评论
学科该如何建设?
李丕鹏 2010-1-13 23:54
高莉老师在博文中介绍了河北师范大学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孙大业院士从教50周年庆祝大会 ,作为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如何建设好学科,更重要的是对学科奠基人-孙大业院士从教半个世纪的庆祝,就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作为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和负责人,近年来我一直思考如何开展好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并能为社会发展真正做出贡献。今天,看到高老师的博文,更加坚定了我在近期开展专门的学科建设和纪念学科奠基人的活动。没有这些老先生,就没有我们学科和实验室的今天。不管我们到任何时候,饮水思源,都不能忘记了他们对学科和实验室建立做出的开创性的贡献。 谢谢高老师!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谈重视网络学术建设
黄安年 2009-12-23 09:08
三谈重视网络学术建设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3 日发布 我国人文和社会科学界在新世纪前的学术成果绝大部分是通过公开的文字出版物来认定的 , 一些非公开的文字出版物甚至学术研究手稿有时也得不到重视。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在我国的迅猛发展 , 网络学术也日益为学术界所重视 , 不仅越来越多的公开和内部的文字出版物通过网络发布出来,而且愈来愈多的网络学术性文章与信息首先通过网络包括博客中带有原创性博文发布出来,愈来愈多的报刊和出版社的稿源也从网络学术中受益。博客中学术性博文已经远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与学术毫无关系的内容了不。有些博文较好地体现了各个专题学术研究中不同阶段的思考进程或片断,这种进程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有利于促进学术研究,但是也可能带来知识产权保护和学术成果认定的新的难题,我们的管理机构对于这些新问题不能回避而要迎难而上 , 及时引导解决。 笔者在《网络时代美国历史研究与普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界》 2006 年第 1 期)一文中提出在多大程度上兑现学术资源共享是衡量享受学术民主和自由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繁荣和发展学术事业的必备条件,更是美国问题网络学术能否顺利发展的瓶颈。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避免学术资源政治化,让学术资源回归学术。其次要避免学术网站商业化,防止用纳税人的钱建设起来的政务性、公共性、学术性网站变了味,从而使非赢利性让位于赢利性、共享性让位于排他性的垄断性网站。其三,对于高等院校尤其是以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为已任的重点高校,要避免高校学术网络行政化,防止学术网站学术含量的失缺。其四要防止和杜绝在学术网络运营上权、钱、学相勾结的腐败现象。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560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还提到 : 我国的美国问题网站距离资源多元化和资源共享还有不少路要走。我们的不少网站不仅信息源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调,而且还存在着一些学术网络政治化的干扰、学术网络商业化的诱惑、学术网络行政化的误导、学术网络本位化的限制,如果这些非学术因素不认真解决,真正实现学术资源共享还是困难重重的。 (《学术网络四化现象的负面影响亟待克服》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1291cid=24 ) 今年 2 月 24 日我在《再谈重视网络学术研究》博文中提出 : 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 , 目前对学术研究基本上局限于纸媒学术刊物的范围内 , 网络学术研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翻翻我们一些学者编著的学术史 , 里面并不涉及网络学术的评估 , 看看我们一些学者的论著 , 里面很少引用网络学术文章或资料 , 查查现行官方颁布的学术评价细则 , 里面也没有承诺网络学术为学术成果的一部分。文章提到:第一 , 网络资源丰富和便捷使用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发展与繁荣;第二 , 网络学术评论的开放性有利于学术水平的提升;第三 , 网络学术论著丰富了整个学术研究的成果;第四 , 网络资源的学术成果为传统纸媒出版物提供了充足的稿源;第五,网络学术资源共享扩大了学术研究的队伍;第六 , 网络学术资源的搜索功能极大地推动了学术目录编撰的发展。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6804 今年 8 月 15 日笔者的博文主张《高校需要提倡和组织开博》:从发展趋势看高校组织开博,为开博创造条件是一个趋势,这有利于学术和教育的发展 , 也有利于发展文化软实力 , 有利于调动包括退休教师在内的积极性 , 有利于扩大教育资源,只是现在面临领导跟不上发展着新生事物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是 : 第一 , 目前高校的校园网强调的是行政化而不是学术化。 第二 , 目前高校的量化评价机制妨碍了学校博客的组织和管理 , 因为谁也不愿意来管理和组织这一块的工作 , 和学术成果没有联系。 第三 , 目前高校教育思想缺乏创新和学术自由环境。 第四,目前高校的资源共享意识淡薄。 第五 , 一些教师还有某些思想顾虑有待解扣 , 如是否影响工作等。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9471 ) 发展网络学术不仅涉及学术规范、学术产权保护和认定,也需要学术资源的检索的基础性工作的跟上 , 今年 1 月 11 日笔者在 《重视网络文章的目录编撰整理工作》博文中谈到 : 文章的目录编撰整理是文献目录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迄今我们有传统纸媒文章的编撰目录,但是还没有网络文章的编撰目录。网络文章的目录编撰还是一个待开荒的处女地。网络文章的目录编撰迄今尚无一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机构或者网络机构在认真地做这项工作。 Google 等检索系统大而化之的关键词检索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如果一些大型大门户网站编制这类编撰整理功能的数据库软件平台,将大大有利于学术网络文章的汇总和编辑 , 也将造福于学人。举个例子来说 , 科学网的博客检索目录按照作者和时间比较容易,但是按照主题内容检索需要首先编制一个既符合现行通用的纸媒图书分类检索目录,又适合学术网络特点的可操作性和不断调整充实,在广泛征求意见后试行。然后再逐一仔细地做好分类编目工作 , 一篇文章只能归入一个主题分类目录中 , 如果落户科学网的博主如果都在发布博文时就作一初步分类 , 然后再由专业技术编辑人员作甄别和修正 , 那么联网工作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 慢慢的假如联网检索的多了其影响和权威性、完整性也就扩大了。路是人走出来的,网络学术文章多了 , 也就提出了网络文章的目录编撰工作的需求 , 开始没有人做 , 这项工作需要日积月累,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会成气候的 , 做没有人做过的又是需要作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9644 ) 学术网络建设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 , 不是一朝一夕的形象工程 , 重要的是第一 , 重视;第二 , 重视;第三还是重视。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9)|3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期刊网站应该建成什么样?
yuejiancao 2009-12-3 10:28
新刊物创刊,网站的建设不可缺少。Chinese Birds的网站如何办?办成什么风格?这是我最近思考比较多的问题。 如果延续我们编辑部其他刊物的做法,仅仅做成一个投稿网站,就简单了。可是想让它的功能更加丰富一些,最起码能够提供一些科研新闻,动态,会议信息等等,不过这是基本的,还应该增加一些什么?很头疼,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助我的,给我一些建议?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5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摘】图书馆Information Commons建设实践研究
icstu1 2009-11-24 10:14
【转摘】图书馆Information Commons建设实践研究 (转)图书馆Information Commons建设实践研究
个人分类: G 人物特征描述和成果展示|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lih65 2009-9-1 21:4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09年09月01日14:44来源: 《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国人民追求和探索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果,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然而,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民主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民主形式,不是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由社会发展的条件和国家民族发展面临的任务所决定的。   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在追求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道路上,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奋勇前行。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创立者。1940年,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毛泽东向全中国人民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之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的新中国。这个新的政治,就是充分体现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新民主主义政治。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按照民主原则共商建国大计,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在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新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逐步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地位。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初创了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创造,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发展也非一帆风顺。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民主政治走了大弯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到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兴衰的高度来认识,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邓小平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法制建设的关系,强调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他提出,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探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继续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得到了巩固和充实,执政党的党内民主、政府民主和司法民主全面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规律,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主要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立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过程公开,人大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加强,中共中央于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颁布有关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文件,促进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2005年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这是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第一个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政性法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等重要论断,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客观需要,全面系统地描绘了我国未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蓝图。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   经过长期奋斗和反复探索,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政治发展道路,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在当代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这就是,要在中国政治制度的运行中以及一切民主政治实践中,把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实行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就是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领导是人民主权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民主不是一个自发过程,人民群众要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其基本前提是组织自己的力量,形成一个代表阶级自觉意识的、能够带领整个阶级前进的政党。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且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多样性,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必然要求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利益,集中反映和有效体现人民意愿的政治核心,来团结、凝聚和带领人民把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当代中国,能担当这一任务的惟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这样一个党,将来自人民群众中各个阶级、阶层的愿望、诉求,根据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根据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加以综合,转化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领导使民主与集中相统一、民主与科学相统一,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又合乎客观规律。党的领导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践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有效地推进。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等制度形式,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具体来说,人民群众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选举人民代表,反映和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同时通过立法听证、行政听证等形式,直接有序地参与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制定;实行基层民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实行民主监督,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上,采取法律、舆论等多种手段对党和政府以及干部实施监督。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意愿。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党的领导和法治就会偏离正确方向,就会变质。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体现了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在我国,从根本上讲,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法治具有稳定性、规范性、连续性的特点,使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或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法律是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法律反映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都必须在法制范围内进行,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违反法制原则的权力意志和所谓的民主,都会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的权利与自由造成损害,进而危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离开了法制,人民的权利就要落空,就没有保证,就会出现混乱,甚至导致无政府主义泛滥。法制与民主的密切结合,实施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依法推行和保障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特色。   历史经验表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缺一不可。离开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就会落空,中国就会倒退到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境地。党的领导是人民组织起来,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会失去方向和意义。离开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就会失去有效的途径和可靠的保障。   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优势。这一制度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美好幸福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能够真正实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资产阶级民主是由金钱与资本主宰的民主,是形式上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不受资本的操纵,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人依法所享有的民主权利,是不受财产、职位、民族和性别差异限制的平等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实现形式。国家赋予和保障人民享有各项民主权利,这些权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人民可以依法选举人民代表,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可以依法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依法享有为制度所保障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参与进步的思想文化创造活动与文化享受的权利,等等。社会主义民主不但比资本主义民主更彻底,而且更全面。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以充分涌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获得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实现、维护、发展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在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下,国家政策是各个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多党竞争,轮流坐庄,相互攻讦,强化了利益分歧,导致利益冲突,甚至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不是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而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政治代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和要求,正确地把握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方针、政策,努力做到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的人大代表与西方议会的议员不同,他们不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表,在中国各级立法机关中他们既反映人民群众中各个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呼声,同时又从全局出发将各种意见集中综合起来,使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能够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政党制度,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通过政治协商,可以广泛反映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要求,可以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使人民内部的局部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相互协调。   中国是一个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也遇到了世界各国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如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社会差别扩大等。一个有效的民主制度,具有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各阶层利益和使社会处于基本均衡状态的功能。近年来,党和国家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针对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使社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中国能够通过自身调整,解决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法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说明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优势。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社会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国家政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国家政策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中国民主制度一个直接而明显的优点就是,可以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中国的现行政治制度,使新中国成立以来确定的国家建设发展目标,在60年里得到一以贯之的坚持和不断实现;使中国能够集中一切智慧、力量和资源,用于建设和发展,同时将内部的纷争和内耗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前瞻性,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得以长期实施。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惟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符合中国的国情,保证了人民以国家和社会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执笔:房宁)
个人分类: 观点述评|1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毛泽东革命和建设的功绩
lih65 2009-8-11 18:42
杨安福    针对当今中国社会人们对毛泽东 ( 以下简称毛 ) 的各种错误看法和不实之词,特写此文 , 以为毛泽东正名! 一、 毛革命错了吗? 1.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真正独立、统一和平的中国,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新时代。 有人说,当初毛就不该革命,如果按照孙中山的思想和蒋介石的做法中国现在应该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强国差不多了。这是事实吗?首先,让我们看看成为发达国家的首要条件是什么?是独立!既 :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真正独立。美国的独立战争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而中国自 1840 年以来要想强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独立,是不受人欺凌,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所以,无论是戊戌变法,慈禧新政,还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和蒋介石北伐、剿共,都无不是为了建立一个真正独立、统一和平的中国,可是他们都未能实现这个目标和达到这个目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思想和做法的局限性,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比如政治经济政策等,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好,这就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条件。可以说是国民党的丑恶腐败经济危机等客观条件,培养出了中国共产党。因此,毛领导共产党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真正解决了中国的独立问题。如果有人对此还有异议,那么只能说明他不懂得物质发展的必然规律。建议他可以自己试试,看看没有人支持,自己能做些什么?一切就都清楚了。综上所述,毛的革命是没有错的,他的确解决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和相对和平统一的大问题,使中国进入了和平建设和发展的新时代。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没有错! 2.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 二、 毛建设错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用事实说话吧!让我们看看毛解放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五大功绩: 第一、政治功绩。毛通过建立自己的思想文化体系和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援,使那么多的国家支持中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强势的走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成为中国人民的真正代表,驱逐了已经不能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国民党代表。这个意义之大,很多人至今还不能深刻理解和认识。试想,如果没有世界的承认,没有中国在世界政治上的强势地位,中国即使想改革开放,谁又会理你呢?很多国家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都不承认,你和人家开放有用吗?还有人说毛时代自己都吃不饱还支援别人,是装大方。可是又有几人能理解,毛为中国人民能长期生活太平、吃饱、穿暖的良苦用心呢?又有几人能理解美国人为何要俯首拜访中国人呢?所以,如果说今天的中国取得了一些成绩,那是毛的政治基础打的好。没有这个政治基础,何谈改革开放? 第二、经济功绩。有人说经济是毛的弱项,我们还是用事实说话吧!其实毛要解决人民吃饱穿暖的问题,并不难,只要把钱都投入到农业上,一切都 OK 了。但毛没有那样做,他为了中国的长治久安,需要把科技搞上去,把军事搞上去,把工业和农业都搞上去,这就太难了。但毛只用了不到 30 年的时间,不仅大力兴修了水利设施,杜绝了中国始终未能解决的洪涝灾害,基本解决了国人吃饭问题,还建立健全了中国轻重工业体系,从小到过去需要进口的洋钉、洋蜡,到大的卫星、飞机、汽车,中国人靠独立自主已经不能被世界小觑,这样的经济功绩还不够伟大吗?是不懂经济的人所能做出来的吗?我想中国最困难的(还债)时期是饿死过人(但我的农村和城市亲戚里并没有),但我不能承认那些上千万的数字,而且我也不相信那么多人饿死会没有人造反?事实上,正是毛时代发展了人。如果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大家可想而知了! 第三、科技功绩。这方面我就不想多说了。毛时代的科学技术几乎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无论航天技术,还是飞机、汽车制造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哪样落后于世界(如果毛还活着,我们或许今天用的是自己核心技术制造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即使今天我们还在吃那个时候的老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原子弹、氢弹在那支着,我们今天能有太太平平的建设发展环境吗?能有人拿中国当一回事儿吗?)。 第四、军事功绩。强大的军队的确消耗了中国的很多经济成果,但也保证了中国能够太太平平的进行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抗美援朝等战争,打出了中国的尊严和威严,打出了中国至今的和平。所以说,我们今天还能够太平的进行建设和发展,我们强大的军队公不可抹,毛公不可抹! 第五、文化功绩。我们再来看看毛的文化功绩。毛时代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艺术作品,有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书画戏曲大师等,也有无数经典的文化艺术作品。文学作品感人,毛本人的诗词之大气磅礴至今无人能比;红歌美妙动人,以至久唱不衰;戏曲精品连连,受人喜爱;音乐更是精作多多,至今喜丧大事所用音乐,依然是那个时候的作品,连国歌亦然,后人难以超越。各种电影(故事、歌舞、动画、戏剧、记录片)更丰富多彩,动画那时是中国是强项(而没有了毛,我们有何艺术精品产生?)。相信毛文化会经久不衰,永世长存,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毛的功绩还有很多,这里只说些重点的、主要的东西。希望对毛有怨气者能通过这些文字思考一下,我们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成绩到底是谁的功劳?如果没有毛,我们今天恐怕连和平的建设环境都没有,何谈建设和发展?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误解毛、委屈毛,更不要不贬低毛、唾骂毛!否则等你将来明白过来会受到良心谴责,也会受到很多人的反对的!让我们都来颂扬毛、拥护毛,做一个毛坚定的粉丝,为维护这位给中国人争光、争脸,赢得世界人民对中国尊重和爱戴的世界级伟大人物的声誉,做出我们的应有的贡献!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2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和一位村主任的对话
moxj 2009-5-14 23:21
今天从 QQ 新闻里弹出一则消息:当前公费出国考察费用削减 2 0 ﹪都不会紧张。链接了几张网页,讨论这个事情得人还真不少。 不愉快的消息就不重提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到是可以再回味一次。一些回帖里都自豪的重复这件事情:从前的西方性工作者见到东方人用日语打招呼,现在都改说:您好,有发票了。 这些高级公务员我是不会有机会高攀了,更不用说和人家说上话。前段时间会北方的时候和一位村主任喝过一次酒。聊天的内容也颇让我不安。 经常看到有人发图过来热顶中国的农村选举干部是如何民主。比喻公开演讲、拉票但就是这些我党先进文化培养下的,在台上能激情似火般承诺和保证的优秀分子,在台下的酒桌上表现也是相当雷人的。 推杯换盏间我们聊到一些吹牛的话自不用说。主任吹捧我见多识广的时候,我顺着话问主任今年有什么收获。能利用公职把自己家的事情办好就不用多说了,主任把刚去南方四省考察的经验和我大吹的一把:咱北方人真是太传统了;我这次出去算是长见识了。不是听说今年外出学习这些能取消的取消吗? 有了去年的惯例,今年就取消不了,不就是换个名目吗。 那真有收获吗?那边真是旅游的好地方其他呢?关键是解放思想。 怎么讲?就拿南方那些火车站说吧。找点零食垫肚子都带忽悠人,东西假不说,价钱也真不敢想,有的地方你不好意思不买,有的地方你被套在里面,更不能不买全国都是这样了也有不是这个样子的地方,我心里还不清楚吗?不然 50 多年真白活了,关键是咱这里的农村都不是这样。那您有什么计划折腾怎么讲?想不到好项目没有关系,你要能折腾。咱这有矿,地方上收了钱你不能不用,要花。项目搞不成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搞,放个样子在哪里,你就是优秀。上面支持农村发展。上面划来的钱多了,你也要折腾 以上为真实对话,用了引号表述。意思一致的情况下,个别字可能和原话有差别。前两个月有一篇日记:《 农村的几张照片及感想 》。提到一点农村的问题,其实农村的事情远不止这些: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管理、农村文化
个人分类: 民生了望|2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谈科研团队建设
热度 1 吴信 2009-3-2 13:17
  一直想说说团队建设方面的问题。提起来团队建设,小时候感觉好像很高深似的,现在想想小时候玩的游戏中,已经是在初步进行团队建设了。那时候在一起玩什么,分工还好分点。为什么现在的团队建设反而难了呢?!我从自己的切身体验浅浅地谈谈科研团队的建设。本人认识不足,仅仅希望能够带来点灵感。   斯蒂芬 . 罗宾斯 (1994) 认为,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后来,又对团队与普通群体的区别作了深入研究,得出四个结论:一是群体强度信息共享,团队则强调集体绩效;二是群体的作用是中性的(有时消极),而团队的作用往往是积极的;三是群体责任个体化,而团队的责任既可能是个体的,也可能是共同的;四是群体的技能是随机的或不同的,而团队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团队管理( team management )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基本上,小组是组织的基本单位,各种小组的形成,若是成员能力具有互补性,形成异质性团队( heterogeneous team ),其效果较佳,因为可从不同观点讨论,激发更有创意或独特的问题解决方式。   科研团队一样有共性,也有独特的地方,   科研管理是对知识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活动的管理。它不同于其他管理,科研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科研管理是对以探索性、创造性为主的脑力劳动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难以预测的。针对这些方面,我认为一个良好的团队建设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1 团队的发展目标:这个一般来说,科研的目标比较明确了。 2 人才的层次:一个团队绝对不仅仅是几名 最优秀 的人的简单集合, 不是说都是英雄才好,一个好的科研团队除了有战略眼光的导师和带头人外,实验室技术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是必不可少的。选人尽量不要选错,任人唯贤唯德,选择有能力或潜力的人做同事,录取学生加入实验室也应当如此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2457 。不然一个人搅和的团队都不好。   人才的层次好了,还应该保持人才的稳定性以利于工作的稳定性,采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留住高素质人才,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不过科研团队是知识型的团队,即使是有层次,也要建立在共享、平等、权利淡化的基础上的。此外,还要避免一些先来者以长者自居,变相地侵占后来者的思路。 3 分工合作:为发挥科研团队管理的效果,每位成员须先了解课题组近期和长期的课题目标与研究任务,略微明确团队的使命及个人可能的角色和责任;其次成员亦须了解如何完成小组任务,最后要能积极投入小组目标的达成。这需要定期开会讨论。 4 团队文化建设:如果想持续发展团队的话,我觉得不管团队大小,团队文化是应该有的。即使没有一个体系的团队文化,那么融合团队精神的几条也应该经常提起。假如项目缺乏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项目成员的力量就很难合在一起,大家相互扯皮推诿指责,项目也就不可能成功。团队和谐与合作的基础是凝聚力,团队文化不好的,会出现很多同事之间要对重点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变得很困难 ,团队中出现 高度的和睦交往,低度的团结一致 的现象。   特别是科研项目中,人为的因素很多,更应该注重团队精神的作用。人是要有精神的,特别的科研中更需要精神的支持。一个良好的团队中特别需要培养牺牲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等等。目前一些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状况实在是不佳。 5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在科研中,会经常出现研究接口问题,往往是导师领进门,师兄师姐带师弟师妹,但是有些科研项目要结题,要审核,还会经常出现对项目研究内容的更改要求等等。在这些时候,没有良好的沟通方式将导致更复杂的问题。建立成员有效沟通技巧,更可使团队管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 6 制度建设:俗话说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如果要短期的工作,那就人治;但是要是建设个好的团队,长期的公关合作,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高效科研团队需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高的治理标准。 1 )工作责任制:如果团队分工不清,人员责任不明,互相推诿,什么时候才能搞好工作?明确规定某个人在某个项目中的责任,并且尽量稳定地持续下去; 看看最近的一个小团队:原本只会在科幻片中出现的 水变油 技术变成现实,项目只有 4 人参与,和一般队伍庞大的科研团队相比,只能算一个 蚊型 团队。 我主管项目研发,研究员 Oomman Varghese 负责研发,他的助手研究生 Thomas La Tempa ,最后一个成员是擅长纳米管研究的 Maggie Paulose 。 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工程学教授克雷格 格兰姆斯这样说。 2 )奖惩制度公正,对于工作成绩突出者一定要让其精神物质双丰收,对于出工不出力者受到相应的惩罚; 3 )平等交流的制度:平等也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制定下来。很多时候,课题组一说到老师说的,那就好像是对的,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术问题讨论上,要民主要平等,不做学霸不搞一言堂,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4 )实验室制度等等。 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1 可以经常参加一些团队集体活动,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意识; 2 一起学习:建立学习型团队,有些课题组经常在一起交流研究进展,方式有不少是可取的; 3 多交流,多鼓励:培养和鼓励成员独立作研究,让他们尽量发挥潜力; 4 激励机制,既要在工作中让每个成员承担一定的压力,又要在生活中多关心多照顾项目组成员,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这对于导师就显的十分重要了。    最后一点,最好是科研人员管理科研人员,别搞太多行政,就像有人说的那样: 在国内,外行的管理内行的,这叫风光;内行的管理内行的,这叫权威;内行的管理外行的,这叫憋气;外行的管理外行的,这叫混乱......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6501 次阅读|4 个评论
在这个黄昏绝望地捍卫大学的尊严
考槃在涧 2008-11-25 17:26
对于一座几百万人的大城市来说,一所大学价值几何? 尽管早知道南大这档子事,但从最了解情况的人那里得到证实,心里还是满不是滋味。我实在不能揣度决策者们的决策逻辑,也许这是我做不了市长书记的原因。当然,学校和人不同。把人腰斩了,人一定会死,而且死得很痛苦,死得很难看;但把学校腰斩了,学校却不一定会死。所以在学校里修条马路,有什么大不了的?牛津大学不就是城市和大学一体,马路穿过学校吗 ? 也许他们觉得大学对城市没有什么贡献,我想身在其中者的这个揣度并不险恶。你不会把百元大钞撕成两半,但从书上撕下一页废纸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牺牲掉不那么重要的大学,换一条宽敞能够带来 GDP 的马路,这个决策看起来十分理性、划算,无论如何,这不是一个白痴的决定。 我倒是觉得这个决策还太保守。如果把大学全部建成丽春院,我敢保证 GDP 一定上涨飞快。 我并不在乎有人会做这样的决策,因为我深知嫖客的心理。既然你能卖笑,为什么就不能卖身? 是我们自己先抛弃了大学的尊严。我们说过不吗?哪一次不是我们自己委曲求全?我们妄图独善其身,善得了吗? 本来我已经写好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的文章,我觉得我已经不用再发布了,因为这件事情已经明明白白地说明了所有问题。当知识分子都沉默了,也就更不会有人为知识分子说话。 纳什在 1958 年就罹患精神疾病,而直到 1994 年他才获得诺贝尔奖,是妻子的爱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爱与宽容,纳什才能坚持工作。 纳什的心灵无疑是美丽的,那也得是美丽的麻省理工学院才容得下;在一个 GDP 远比大学重要的国家里,容得下美丽心灵吗?我们的知识分子和自诩精英的人们,还有美丽心灵吗? 我也不愿意再提知识分子这个概念了,因为今天的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选择了沉沦,而另一部分选择了沉默。 如果今后中国知识界每况愈下,我一定会把这件事情作为分水岭。因为它标志着,对人的折腾已经不够爽了;必须是对一所学校,一所排名全国前五的学校的折腾才能产生快感。而这记耳光抽得知识分子已经不是斯文扫地那么简单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罢了。 在这个黄昏,听着这首《黄昏》,关掉一个个被删除的网页,心里的绝望何止是绝望。 ------------------------------------------------------------------- 南京不要城建只要保住南京大学 (转自西祠胡同 作者 无情天下绝 ) 我代表不了全部南京人,但是这就是我的心声!在南京大学那幢爬满爬山虎的的楼前,我第一次向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白,第一次牵她的手。和她一起冒充南大的学生在旁边的那座老到不能再老的教学楼里上自习。和她一起在对面的小树林里聊到晚上 9 点,谈人生谈爱情。记得那是我 19 岁的时候,也就是去年参加的高考,去了外地。在我 20 岁的时候,也就是今年初喜欢的女孩叫我到南大这个考生心目中的圣地见上一面。到了汉口路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滑着旱冰的南大学生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和我擦肩而过,这南大的学生比我们大专生还疯狂啊!踏进南大校门,突然玩心大起,两脚跨进去了又跨出来了,跨出来了又跨进去了,心想兄弟我也来过南大了!来来回回在这个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百年校门下进出了五六个来回,直到旁边的那位站的笔直的保安以一种警惕的眼神看着我,我才灰溜溜的跑进了南大的校园。记得进了校门没走几步就是图书馆,嗜爱文学的我双腿就像灌了铅再也无法挪动一步。看了看手机和女孩约定的时间已经快到了,终于对爱情的欲望战胜了对知识的渴望,惜别了南大图书馆,至今也没有机会再去过了。和女孩在小树林里见了面,牵着手坐在北大楼前的草地上。人生还有何求!我的记忆里只有这些,一个也算花季的青年对初恋的记忆也就只有这些。爱情就像一幅油画,色彩是绚丽的内容是丰富的。这幅油画的价值哪怕给我十个蒙娜莉纱我也不换!爱情也像水墨画,格调是沉重的意义是永恒的。这幅水墨画的意境就算读过十遍红楼梦的人也不能参透。如今这两幅画都要变了,用铁棰敲去画框,用机器撕去装裱,去烈火燃去美丽!记忆是可以忘掉的,但记忆是不可以改变的!美丽的童话就此结束,尘世的繁杂扑面而来,让利益让金钱让罪恶来的更猛烈些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圣母峰上的雪已经变黑,天山脚下的草地已经枯萎,纳木错中的湖水已经浑浊,世间还有什么最后的净地!偌大的南京城装的下 450 米 的紫峰,装不下 十米 的南大校门,还谈什么千年文脉!江南贡院像风烛残年的老人萎缩在繁华的夫子庙一角里,江南水师学堂像早已被忘却的历史搁在下关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更远,南京大学也将要被机器的轰鸣声笼罩失去他宁谧的庄严。走吧,走吧让所有的记忆全部离去。哀哉南大!哀哉金陵!哀哉华夏! 杨青:大路毁掉了南京大学的尊严 .. 苏州市政府曾为了保护苏州大学 ( 原东吴大学和博习书院、天赐庄等 ) 美式古旧建筑群遗存,硬生生把东西贯通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的 狮山路 - 三香路 - 十梓街 在苏州大学门口给断了下来。这条路不仅是在为苏州大学让步,而且是为苏州的文化和历史让路。但南京这三所大学远远没有这样的幸运,教授们为了保持校园的清静据理力争,收效甚微。工程方放出狠话: 南京大学又不是北京大学,河海大学又不是清华大学,为什么不能拆? 这话虽然听上去让人觉得呛耳,但好歹说明这些工程方还知道大学是有尊严的,只不过这尊严是分级别的。北大和清华的尊严和家门口南大与河海大学的尊严是不可等量齐观的,前者不可轻举妄动,后者则可以任意践踏。 工程方的说法代表着很多决策者的心理,在交通和文化的较量中,败下阵来的文化居然是因为级别不够,这样的思维透露出很多人对大学和城市作用的偏见。 ...... --------------------------------------------- 周传雄 黄昏 过完整个夏天 忧伤并没有好一些 开车行驶在公路无际无边 有离开自己的感觉 唱不完一首歌 疲倦还剩下黑眼圈 感情的世界伤害在所难免 黄昏再美终要黑夜 依然记得从你口中 说出再现坚决如铁 昏暗中有种烈日灼身的错觉 黄昏的地平线 划出一句离别 爱情进入永夜 依然记得从你眼中 滑落的泪伤心欲绝 混乱中有种热泪烧伤的错觉 黄昏的地平线 割断幸福喜悦 相爱已经幻灭 百度百科 牛津大学 百度百科 纳什
个人分类: 入世|6536 次阅读|24 个评论
论优质商品林建设
zhguoqin 2008-10-5 14:29
论优质商品林建设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安徽 246300 ) [摘要] 抢救保护优良品种,就是为将来林业乃至整个生物产业储备战略性后备资源。 本文分析了商品林的定义,提出了建设优质商品林的途径 。 [关键词] 商品林;优良品种;生物遗产;建设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示码: A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Commercial Forest ZHANG Guo-qing ( Forestry Bureau of Qianshan County Qianshan,Anhui 246300,China ) Abstract: To protect rescue excellent varieties, is the future for forestry industry as a whole biological reserves of strategic resources in the reserv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inition of commercial forest, put forward the building of high-quality commercial forest. Key Word: Commercial forest; fine varieties; biological heritage; construction CLC Numbers: D9 Document Code: A 1. 商品林的定义与划分 商品林是指以生产木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包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随着林业的发展,这种定义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 1 )随着林产工业技术的发展,木材、薪材、干鲜果品等均已成为工业原料,因此,是指以生产木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涵义存在重叠。 ( 2 )经济林一词不准确。现行经济林是指以收获非木质为经营目的的森林,其中的经济蕴含财物收益(钱)含义。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经济林已经涵盖了用材林、薪炭林,因为用材林、薪炭林也是以财物收益为经营目的。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商品林的定义应该是:以生产可在市场直接流通物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也即,商品林不是以保护生态、美化环境、游憩、科学试验、战备等非可直接交换物质收益为经营目的。 定义中的可在市场直接流通,把风景林、母树林、实验林等划分到了生态林中,从而不会把风景林、母树林、实验林等误划为商品林。 这样,根据商品林的产品形态,可以划分为工业原料林、能源林、食用林等。 商品林 工业原料林 木质原料林 以生产木材、竹材为经营目的。 化工原料林 以森林植物叶、花、果、枝干、根等非木质内含物(用以生产非食用物品、非能源物质)为经营目的。 能源林 薪炭林 以生产薪材、木炭等为经营目的。 燃油林 以生产燃油原料为经营目的。 食用林 食品林 以生产可食用干果、水果、叶、汁、根、皮等为经营目的。 药用林 以生产医药或医药原料为经营目的。 当然,这种划分方法未必科学,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生产实践检验。 2. 优质商品林 在商品林中,我国商品林质量较差,再加上近年来过分强调速生、高产,使本来就不多的地方特色林产品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 1 )为了营造速生丰产林,慢生优质木材树种遭到砍伐;( 2 )掠夺性采伐、采挖天然林木、野生植物,使一些珍贵森林植物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于象兰草、杜鹃、檵木、紫藤、紫薇等常见野生植物在个别地区已成为濒危植物;( 3 )由于生物工程技术无节制使用,造成基因污染,使一些林特产品丧失了特有风味;( 4 )嫁接、扦插、组培等林木改良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的林产品遭到破坏(被嫁接改良,被当作杂灌采伐清理、或被优良品种基因污染等)。 这些优良品种,要么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美丽的木纹、细腻的木质、坚硬的材质等),或具有独特的风味,或因产地不同在某一地区表现独特的品质特征(如川仲潜朴、梅州金柚、冻顶乌龙、沙田龙眼、古凤荔枝等),保护、发展这些优良品种,现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如果丧失这些优良品种,将给将来的林业发展,乃至将来整个生物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及时抢救保护这些优良品种, 发展优质商品林, 就是为将来林业乃至整个生物产业储备战略性后备资源。 3. 建设优质商品林途径 3.1 技术手段 ( 1 )抢救生物遗产 生物多样性除了上述积极的生态意义外,还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赐给我们人类一笔巨大的财富。据统计,地球上大约有 30000 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而迄今为止,人类只将大约 7000 种植物作为食物来源,而其中的 20 种植物为人类提供了 90% 的食物。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为我们所知的生物,为传统医疗技术和传统加工技术所用,成为治病的良药,或者日常生活用品。这就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我们的祖先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千万年摸索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生物遗产。可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大量向城市移民,这些宝贵遗产,即这些生物及其鉴定与使用技术,也随着消失。目前,我们都在痛惜文化遗产的消失,却面对这些生物遗产的逐渐消失无动于衷。在资源日益匮乏的未来,抢救这笔宝贵的生物遗产,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国有着丰富的生物遗产,尤其那些宫廷秘技和传统的中医药、藏医药、蒙医药、苗医药等生物药材鉴定与利用技术,亟待我们去开发研究。 21 世纪被称为生物世纪,在 21 世纪里,掌握先进的生物技术,将会极大地提升国力,促进国家的发展。抢救生物遗产,掌握生物遗产开发技术,将是通向掌握先进生物技术的一条捷径。因为,这些生物遗产,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合理扬弃,就可以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而不必从零开始,进行大量的艰难的基础性工作,从而节约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也避免走弯路。 抢救生物遗产,不能仅仅局限于我国国内,对于国外的那些具有古老传统文化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生活在现代时代边缘的土著居民,我们及早要组织一定的人力,搜集研究流传在他们中间的生物遗产。 生物遗产的抢救,首先是开展全球范围内生物遗产普查,摸清生物遗产详细情况,有且只有摸清生物遗产家底,才能有目的地开展生物遗产保护与抢救。其次得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着手,如果失去了生物多样性,抢救生物遗产也只是空话,所获得的有关资料,也仅仅只有文献意义。 ( 2 )保护优良品种 现在人们心中的优良品种的概念就等同于高产品种,至于品质方面,已经被人们完全遗忘。 实际上,优良品种,指的是风味、性能、质地等物理品质、化学品质以及人的感官品质(味、色、触感等)方面具有与其它品种(或栽培地)明显优良的表现,或者在保持原有品质的基础上,产量明显增加,并且具有稳定的遗传性或培育性状。所谓培育性状,指的是某一生物物种,在某一特定环境内培育,稳定地表现出与在其它环境内明显不同的性状,这种性状不一定具有遗传性。 保护优良品种,首先要开展优良品种调查,其次是确定优良品种保护地,在保护地内,采取严密措施,保护该品种的延续,同时严禁基因污染。 ( 3 )发展优质商品林 因地制宜,营造培育优质品种森林植物,不仅仅是慢生优质木材,还包括特色风味食品、优质地方药材、优质化工原料以及地方特色产品逆开发,为林业产业今后发展储备优质后备资源。 3.2 经济手段 ( 1 )建立优质商品林发展基金 由于优质商品林周期较长,或者目前市场行情不旺,需要政府予以扶持。政府的扶持措施,可以参照一些基金的作法,建立优质商品林发展基金。先由政府存入一部分基础资金作为启动资金,然后通过募捐逐步增加基金,在优质商品林具有一定规模时,向受益企业征收发展基金作为其对政府投入的回报,从而不断扩大优质商品林发展基金。 ( 2 )社会投资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发展优质商品林,国家根据具体情况,在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 参考文献: 张国庆,现代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中国绿色时报, 2008 年 1 月 25 日 :第 4 版 张国庆,林业生物灾害防控的法律保障 ,( 2007 年 11 月 2 日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0133 张国庆,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 2007 年 12 月 15 日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2723 张国庆,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 ,( 2008 年 1 月 11 日 ),科学中国人, http://www.scichi.com/new/duzhe/Article/152.html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4287 张国庆,和谐林业的法律保障 ,( 2008 年 1 月 16 日 ),科学中国人, http://www.scichi.com/new/duzhe/Article/147.html 作者简介 姓名:张国庆 , 安徽省潜山县人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66 年 5 月 工作单位: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 职称:林业工程师 学术简介:主要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与生态学、发展学研究,并首创和谐发展和和谐林业理论。并先后发表有关发展学、和谐发展、和谐林业、林业生物灾害理论研究和林业生产技术试验等论文。 电子邮件: zhguoqin@vip.163.com
个人分类: 其它|3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移文章分类的建议
entropy 2008-6-28 10:00
想转换文章的分类 ,结果没有找到简单的方法,只能每一篇都打开吗? 于是 想到了生物谷的博客文章管理,与编辑共享。 选中一个文章,可转移分类,而不用打开文章本身,很简单的。 如果科学网,能够做的比这个更好 ,比如在删除分类后,将这个分类的文章全部转移到某个分类下,未分类文章全部转入某个分类等等。
213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网建议6月28日
entropy 2008-6-28 09:32
在给王安邦先生留言时写错了,想回来修改,找到了我的留言,打开后界面很简单,没有修改项. 于是想到了一个网站上方便的留言系统,与编辑共享. http://www.niwota.com/ 1 这是我们的留言样本 2 我在 http://www.niwota.com/ 也注册了,如果我在别人的博客留言,我再以登录用户的身份去访问时,我的留言直接显示可操作的选项,当然比较简单,只有删除。如果我们科学网有其它的选项如修改编辑等就好了。 2.1 我们的留言没有这个机制,我在别人的博客留言后,我与其它人的浏览结果是一样的。(我这么认为的,哈哈别怪) 3 ,这是 http://www.niwota.com/ 的留言功能界面。 4 我选择了悄悄话,下面的朋友没有选择悄悄话,其它的人看不到。 以上图片是用Faststone Capture在屏幕上截获的。
2268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的科学网是不是被攻击了?
entropy 2008-6-28 08:53
今天一打开 ,全是回复,以为哪个老先生来批评了.仔细一看,估计是被^ 而且在增加中
2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