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匈牙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匈牙利人为何大师频出?
jianxu 2010-1-2 11:50
国人正在思考: 为何中国出不了大师? 有趣的是,了解一点科学史,便不难发现,匈牙利这个欧洲的小国却出现过许多科学大师,其原因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从中借鉴。 鲁迅 先生曾经说过: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 伊什特万- 豪尔吉陶伊在《通往斯德哥尔摩之路》一书中这样写到:在 20 世纪头几十年中,匈牙利有很强的高中教育体系,特别是在布达佩斯, 这种体系激励了几名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开始对科学和数学感兴趣。 他们包括维格纳、伽博、赫维西、欧拉、。。。。。。匈牙利拥有良好的教育体系,上述人士大部分都是犹太人的中上阶层,两种条件加起来使他们能够获得学习上的优势。显然,在他看来,在高中教育阶段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很关键。 无独有偶,在本人联想到这个话题,构思此文之际,检索到武夷山先生早在两年半之前,就曾有过博文 杰出的匈牙利科学家群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6 ),谈及过类似的思考。尽管如此,我相信,如果能够有搞科学史的专业人士就这个话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仍然是很有意思的(不知作为一篇硕士或者博士论文如何?)。 部分著名的匈牙利(裔)科学家: 耶诺 帕尔 维格纳 ( 匈牙利语 : Wigner Pl Jen ? , 1902 年 11 月 17 日 布达佩斯 - 1995 年 1 月 1 日 新泽西州 普林斯顿 )又名尤金 保罗 维格纳 ( Eugene Paul Wigner )。著名 匈牙利 裔 美国 物理学家。受教育于布达佩斯的穆杰坦 ( Muegytem ) 和德国柏林高等技术学校, 1925 年获得工程博士学位。他曾长期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持过曼哈顿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维格纳是 196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还曾先后荣获费米奖、和平利用原子能奖等。 丹尼斯伽博 ( Dnes Gbor )。 1900 年 6 月 5 日 - 1979 年 2 月 9 日 ), 英国 籍 匈牙利 裔 物理学家 ,因发明 全息摄影 而获得 1967 年 的 英國物理學會 楊氏獎 及 1971 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他对物理的特殊爱好是从 15 岁时突然萌生的。 1924 年他在柏林工科大学毕业, 1927 年取得博士学位。 约翰 冯 诺依曼 ( 匈牙利语 : Neumann J nos ; 英语 : John von Neumann ) 。 1903 年 12 月 28 日 - 1957 年 2 月 8 日 )是出生于 匈牙利 的 美国 籍 犹太人 数学家 ,现代 计算机 创始人之一。他在 计算机科学 、 经济 、 物理学 中的 量子力学 及几乎所有 数学 领域都作过重大贡献。 西奥多冯卡门 ( Theodore von Krmn ,原名 Sz ? ll ? skislaki K rmn Tdor )。 1881 年 5 月 11 日 - 1963 年 5 月 6 日 。 匈牙利 裔犹太人。 美国 工程师和物理学家。主要从事航空航天力学方面的工作。是 工程力学 和航空技术的权威,对于 二十世纪 流体力学 、 空气动力学 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尤其是在超声速和高超声速气流表征方面,以及亚声速与 超声速 航空、航天器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是 喷气推进实验室 (JPL) 的创建人、首位主任,也曾是 钱学森 、 胡宁 , 郭永怀 , 林家翘 在 加州理工学院 时的导师。 乔治 安德鲁 欧拉 ( George Andrew Olah ), 1927 年 5 月 22 日 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律师家庭, 1949 年在布达佩斯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1957 年移居美国进入道氏化学公司工作, 1967 年在凯斯西部大学任教, 1977 年进入南加州大学洛克尔碳氢化合物研究所工作, 1991 年出任该所主任。 1994 年因他在碳正离子化学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关链接 杰出的匈牙利科学家群 维格纳 _ 百度百科 尤金 维格纳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约翰 冯 诺依曼 _ 百度百科 约翰 冯 诺伊曼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冯 卡门 _ 百度百科 西奥多 冯 卡门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匈牙利 _ 百度百科
个人分类: 先贤故事|21076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