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Crystallographica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Acta Cryst. E越来越被淡化,少数研究者坚守阵地精神可嘉
热度 1 zhpd55 2015-4-27 16:17
Acta Cryst. E 越来越被淡化,少数研究者坚守阵地精神可嘉 诸平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曾经是我国大陆地区SCI论文的贡献大户,其中有超过50%的论文来自CHINA(主要是大陆地区),2007年贡献超过2600篇,一夜之间成为我国作者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历史。以2011年发表论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发文4450篇,来自中国的论文有1797篇,其中大陆地区1745篇,台湾地区45篇,香港地区7篇。但是2011年以后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的影响因子逐年下滑,2003-2013年的影响因子(SJR, IF)变化见图1. 图1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2003-2013年期刊影响力的变化趋势 但是,随着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被SCI数据库的淘汰,来自CHINA作者的论文锐减,2014年发表论文数量较2013年减少了50%,2015年前3个月,发表论文仅有33篇,照此推算估计2015年全年发表论文充其量也就在150篇左右,比2014年还要少。2001-2013年来自CHINA的论文变化见图2。 图2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1-2015年发表论文情况 科学研究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是金钱?是名利?还是为了探索未知?值得我们深思。目前还有为数不多的国人在坚守这块阵地,与那些弄虚作假、见财忘义的高手相比较(请参考 年末撤稿大盘点:Acta Cryst. E撤稿信息200条(修改稿) ),我认为就是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被SCI数据库淘汰了,作为一种普通期刊也不能否认它的价值,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懈,继续为其撰稿的研究者,他们才是真正可敬的人,并非“傻子”。
个人分类: 新观察|9019 次阅读|2 个评论
《晶体学报E》最新统计结果,2010年中国wos收录第一
zhpd55 2010-8-30 11:39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STRUCTURE REPORTS ONLIN最新统计结果 截止2010年8月下旬,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STRUCTURE REPORTS ONLIN(ACS-E)有2264篇论文被WEB OF SCIENCE(WOS)收录,来自547个国家,其中中国840篇(有14篇来自台湾省)。547个国家的收录量统计见表1,中国作者论文统计结果见表2和表3. 表1 WOS 数据库收录ACS-E2010 年论文统计结果 国别 收录量/篇 国别 收录量/篇 PEOPLES R CHINA 中国 840 GERMANY 德国 155 MALAYSIA 马来西亚 405 USA 美国 152 INDIA 印度 301 PAKISTAN 巴基斯坦 136 4个国家 50-99 537个国家 50 表2 ACS-E2010 年发表论文被WOS 收录在10 篇以上的中国单位 机构名称 记录数 机构名称 记录数 SOUTHEAST UNIV 东南大学 69 GUANGXI NORMAL UNIV 广西师大 16 CHINESE ACAD SCI 中科院 29 SICHUAN UNIV 四川大学 16 LIAOCHENG UNIV 聊城大学 29 JILIN UNIV 吉林大学 14 WEIFANG UNIV 潍坊学院 27 S CHINA NORMAL UNIV 华南师大 14 NANJING UNIV TECHNOL 南京理工大学 23 HENAN POLYTECH UNIV 河南理工大学 13 ZHEJIANG UNIV 浙江大学 20 NINGBO UNIV 宁波大学 10 NANJING UNIV 南京大学 19 SOUTHWEST UNIV 西南大学 10 SHANDONG UNIV 山东大学 18 ZHEJIANG NORMAL UNIV 浙江师大 10 ZHEJIANG UNIV TECHNOL 浙江理工大学 18 中国840篇论文涉及到1952位作者,他们来自近数百家单位,被WOS收录在10篇以上的作者有4人,但是第一和第二名均来自潍坊学院,特别是潍坊学院的建方方博士是一颗正在升起的科技星。 表3 WOS 收录前5 名 作者 记录数 单位 JIAN, FF (Fang-Fang, Jian) 21 Microscale Science Institute, Weifang University LI, YF ( Yu-Feng, Li ) 17 Microscale Science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Weifang University , ZHANG, Y( Zhang, Yan) 11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LI, B( Bao, Li) 10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and Materials, College of Chemistry, Jilin University LIU, Y (Liu, Ying) 10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吴申庆的《 唯SCI论文数量的评价体系必须终结 》在《科技日报》2010年08月29日 发表,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十多年来,在我国科教系统已经形成了以SCI收录论文数量为重要考核指标的论文评价体系。现在大学的学科评估排名,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评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申报,科研项目审批结题等,无一不以发表SCI论文的数量为重要考核指标和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各级科研项目最终验收均要以SCI的论文数量进行考核。此外,对科研人员的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年终奖励,优秀人才选拔,引进人才等,SCI论文的数量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在这种指挥棒长期影响下,我国科教界已经形成一个唯SCI论文数量的固定思维模式。 SCI论文的数量与日俱增,伴随而来的是学术泡沫化,学术腐败和创新精神的沦丧,而且这种现象日趋严重。   我们看到,一些所谓的SCI专业户找到了诀窍,可以连篇累牍地发表所谓的SCI收录论文,成了SCI百万富翁。新语丝网站揭露,某教授3年发表了82篇SCI收录的论文,平均不到两周就完成一篇论文。凭借这些论文,该教授不仅获得巨额奖金,而且成为科技明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具有一级教授、国家优秀教师、省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等多个头衔。类似情况在各大学比比皆是。按照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拥有这样人才的大学,其学术水平的排名必定名列前茅,学校领导也皆大欢喜。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8/29/content_223996.htm 一些SCI专业户找到了诀窍,主要目标实际上就是 ACS-E ,该刊的十大特点可以参考: http://xn--fiqs8s1vd653bg0f.net/m/user_content.aspx?id=289515
个人分类: 其它杂项|5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山教授和结晶学报E没有错
热度 1 Synthon 2010-1-2 15:36
曾经在BBS上看见有人说,100个科学工作者里头有10个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就不错了,为啥要养活那么多?我当即回复说,你错了,首先,100个科学工作者里头有1个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就不错了,其次,这些人,还是都必须得养着。为什么呢?第一,如果你不养科学工作者,那么连这一个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也都不存在了。而这一个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科学工作者,他创造的价值往往是连城的。所以我们要养活科学工作者。其次呢,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的选拔机制,能够把这一个能创造价值的人从这100个人里头选拔出来,所以,为了人类的进步,我们还是要养活这100个科学工作者。尽管我们知道,这其中有99个是不创造价值的。此外,有些学科,我们知道它是不会直接创造价值的,比如数学,但是我们还是要养活数学家,因为,万一他们发明的某个数学工作,别的学科能用上,能创造价值了呢? 这种论断同样适用于我们具体的科研工作。比如太阳能电池,比如燃料电池,都搞了几十年了,现在还没有做出经济上适用的产品,但是人们始终在研究,是因为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成功。但是,假如有一天我们成功了,比如说,某一天,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成功了,世界人民广泛使用了,当我们回首的时候,我们是否就可以说,早知道今天这样,当年的科研经费全都给DSSC就好了,真不应该给其他种类太阳能电池的科研工作也分配基金。我们能这样说么?不能,因为当年的我们,并不知道最后会成功的是DSSC。万一DSSC没成功,而是什么QSSC成功了呢? 日前,井冈山大学的两位科学工作者,钟华先生和刘涛先生,因为在结晶学报E和结晶学报C上发表造假论文70篇,被期刊撤稿,被单位开除,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与此同时,这个结晶学报E,以及在结晶学报E上大量发表论文的人,仿佛也都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这些人中的某些,好像以前就因此被某著名学术打假网站批评过,比如黑龙江大学的高山教授,宁波大学的郑岳青教授等,这次也重新被揪出来批判。高山教授好像最近还接受了采访,说自己的课题组很用功,所以论文比较多。这句话貌似也被无数人嘲笑过了吧? 可是,高山教授究竟有什么错呢?诚然,你可以说他的文章,没有创造什么价值,但是那瑞士人那篇发表在Nature上的DSSC文章,又创造了什么价值呢?诚然,你可以说他的文章只是数据的积累,但是数据的积累难道没有意义么?就拿一个我们每个化学化工工作者都要用到的例子来说,测量原子量,难道不是数据的积累?如果没有人做这个没有意义的工作,我们今天又靠什么吃饭呢?请不要辩解,说测量原子量是有意义的,测量晶体的晶格常数是没有意义的。回到本文开始的观点,我们至今为止,没有一个选拔机制,能够选拔出对明天有意义的科研来。 所以,如果高山教授一没有伪造数据,二没有剽窃文章,三没有一稿多投,那么,高山教授就没有错误。同样,如果结晶学报E的文章,是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peer review)之后发表出来的,那么结晶学报E也是没有错误的。 另: 很多人同时质疑,高山教授平均每三天在结晶学报E上发表一篇文章,他有时间完成这些文章么?不免让人怀疑他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 我的回答是:第一,如果你怀疑他有学术不端行为,在找出证据之前,请使用无罪推定。不是好多人诟病咱们国家不使用无罪推定么?如果您没有证据,那么您在我心中的形象大概跟咱们国家那个不使用无罪推定的机构差不多。 第二,平均三天做出一篇结晶学报E的文章,还是有可能的。因为: 首先,结晶学报E,本质上是个数据库,所以说,你是不用花时间自己写英文文章的,你只要把你的数据输入它编辑部的软件,就能给你生成出一篇文章来,所以,写文章的时间省了。 其次,对于搞结晶的人来说,如果搞过的人都知道,有的时候分析数据,解析结构还是很困难的(如果简单的话,施一公教授也不能随便解出个蛋白结构就发CNS是吧?),但是对于高山教授来说,这个工作也有人替他做了。马来亚大学的伍锡荣副教授(Ng Seik Weng),就是解无机晶体的牛人,做这行的人都知道,如果晶体结构解不出来,寄给伍教授,肯定能搞定。 所以,高山教授的工作,实际上就是长晶体,测晶体结构数据,然后把数据email给马来亚大学的伍教授,等伍教授回email告知数据分析结果之后,就找到结晶学报E的那个软件,把分析结果输入进去,一篇文章就完成了。这样说来,如果有丰富的晶体生长实验经验(如果高山教授没有学术不端的话,那他的课题组这方面经验应该不缺这方面的经验),三天出一篇论文,是很有可能的。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15458 次阅读|2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