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产方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风险、高速度、高消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杨学祥 2019-6-20 21:31
高风险、高速度、高消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8 年前,当我提出“土地沙漠化和环境污染是对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风险、高速度、高消费及弱肉强食和利重于道的竞争原则的一种否定,除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外,人们在心理和精神上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必须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这一观点时,仅有《科学新闻周刊》( 2000 年,第 46 期)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年,第 8 期)发表了我的文章,很多崇拜西方生产方式的人对这一观点一时还难以接受。 周光召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仍大大高于先进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生产、建设、流通、管理和消费领域的浪费现象则“相当严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使得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压力日益增大。据统计,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中,中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很低,土地、耕地、森林等均排在100位以后,淡水资源量排在55位以后。矿产资源中的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6.5%和9.7%。中国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温室气体排放排在世界第二位,全国酸雨面积扩大,频率增加,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1%,沙化土地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而且还在继续增长。森林覆盖率经过多年努力才达到18.21%(世界平均29.6%),草地退化面积加大。全球1121种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90种。在发展模式上,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美国以占世界不到5%的人口,消耗世界25%的能源。而中国人均要达到这个水准,意味着要把全世界的能源都拿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中国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温室气体排放排在世界第二位,全国酸雨面积扩大,频率增加,水土流失面积 35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37.1 %,沙化土地面积约 100 万平方公里,而且还在继续增长。森林覆盖率经过多年努力才达到 18.21 %(世界平均 29.6 %),草地退化面积加大。全球 1121 种濒危物种中,中国有 190 种。在发展模式上,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美国以占世界不到 5 %的人口,消耗世界 25 %的能源。而中国人均要达到这个水准,意味着要把全世界的能源都拿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表明,高消费带来的是资源能源极度短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国际关系极度紧张。合理、高效、潜力无限的经济模式不在于一时的显赫奢华,而在于能长久地保持不断发展的势头来延续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习惯于高消费的西方国家难以生存,世代节俭的中国却能在恶化了的环境中得以存在和发展。高消费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回顾我国 50 多年的发展历程,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资源、能源的 高消耗上,我国单位 GDP 的资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利用效率十分低下。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造成了自然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触目惊心。 根据专家们分析预计,我国要实现 2020 年 GDP 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又要保持现有的环境质量,资源生产率必须提高 4 — 5 倍,如果进一步想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资源和生产效率必须提高 8 — 10 倍,这种设想是不太现实的。种种现象表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我国必须坚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国用信息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利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推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工业生态。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位于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近日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在五大基本商品中,除了石油以外,中国的粮食、肉类、煤和钢铁的消费均超过美国。在中国威胁论的宣传中,“消费黑洞”也成为中国的一项罪名,这在世界能源和资源危机的前景下,是一个十分具有蛊惑人心效果的口号。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指出,导致当前世界战争的原因是石油,导致未来世纪战争的原因是淡水。资源和能源的短缺最终将导致战争,这是一切大国军事政策的出发点。只有节约型的循环经济才是避免战争,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们正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而付出了更多的代价。认真研究我国资源与环境状况,就会理解为什么参加“ 21 世纪论坛——绿色与环保’ 2001 ” 专题论坛会议的专家、学者和参加两会的代表发出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呼声;为什么提请代表审议的计划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是大国,外国很难满足我国在资源与能源上的需求。我们曾提出,“先发展,後治理”的办法是走不通的,因为我们不能像霸权国家那样靠强权掠夺别国的资源与财富。抛弃工业化文明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最适量生产,最适量消费,最小量废弃”的经济模式,日本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值得借鉴。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高能耗低产值的投入外,各种强制性消费(如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媒体的超量广告宣传、各种考试经济链、愈演愈烈的节日礼品经济、超值超量的商品包装、虚假伪劣产品等等)不仅增加商品的成本,加重消费者的负担,豢养了一大群贪污腐败的蛆虫和蛀虫,而且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和能源,导致空前的能源和资源的紧缺形势。 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表明,高消费带来的是资源能源极度短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国际关系极度紧张。合理、高效、潜力无限的经济模式不在于一时的显赫奢华,而在于能长久地保持不断发展的势头来延续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习惯于高消费的西方国家难以生存,世代节俭的中国却能在恶化了的环境中得以存在和发展。高消费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 贪婪而强大的恐龙灭绝了,弱小而聪慧的灵长类却进化到了人类。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强者并不是总能取胜。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才是生物的进化规律。强者只能欺凌自己的同类弱者,但环境却能使强者灭亡。弱者的生存之道不一定在于努力成为强者,而关键在于适应环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正是适应当前资源能源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最好模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605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0893.html 相关报道 席卷全球!人类的大麻烦来了 原创 博闻财经 1小时前 我要分享 文/东南偏北 36度都已热的不行,你能想象在63度的环境是番怎样感受? 如此一幕,在科威特真实上演。 下面是新京报记者在科威特拍摄的画面:汽车在太阳底下暴晒后直接自燃,在太阳底下炒鸡蛋,一分钟不到就能熟。 01 科威特此次60度的高温,已经打破了美国1913年加利福尼亚州出现过的最高温度56.7度。 如此高的温度,平常我们想都不敢想。人要是在太阳底下呆上一天,估计空气中都得弥漫着烤肉的味道。 按照国内惯例,高气温度达到了35度以上就能称之为“高度”,如果连续3天高温都在35度以上,则可称之为“酷暑”,科威特此次温度出现的高温,刷新了人类对高温的定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球范围内出现高温的地区,科威特并非个例。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虽说目前北半球的夏季才刚开始,但很多地方已进入“烧烤”模式。比如印度、美国西部、瑞典等地温度均创下新高。 印度的高温已经造成至少36人死亡,数十万了因高温太高,不得不撤离了原本的城市。美国也没躲过高温“侵噬”,美国西部猛烈的高温天气让森林火灾频发,在加州,就因高温导致加州北部地区出现多次大范围火灾。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曾联合做过一个地球均温的调查报告,最后得出的结论令人担忧: 地球均温已经创下了几百年来的记录,全球正在变得越来越暖,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啥在全球各地越来越多地方开始出现极端天气。 如果气候问题仍不引起人类重视,那么未来必定会出现更多的“科威特”,甚至会不断创下新的高温记录。 要想阻止这一趋势,唯有全球各国、全人类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 02 全球气候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目前科学家对气候问题也已达成共识,认为全球变暖90%以上的责任都得归咎于人类自己。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提倡节约能源、减少用水量,以及避免有害物质进入我们的生活,这样做固然值得称道,但仅做这些,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麻烦。 我们知道,全球气温之所以迅速上市,是因为人类过量将温室气体排放到大自然所导致。 从整个生态系统来看,飞机它是“带翅的锅炉”,汽车是“带腿的锅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炼钢,炼铁,炼焦,烧砖等各种行为,都将加剧气候的恶化。 但你总不能说,因为现在全球变暖了,呼吁各国人民少开车,别坐飞机了,这不现实。 还有人提议说多种树和保护森林,这算是一种有效措施。有数据显示,目前由于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 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于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结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温室效应。 但种树和保护森林很大程度这能抑制“温室效应”恶化,是一种防护措施,希望通过种树去对抗“汽车”、飞机”以及全球的各种工厂,根本没可能。 要想真正意义上解决掉“气候危机”,实质上是要解决掉人类的能源问题。全球的能源是一定的,应对资源短缺威胁更好的办法,不是每个人挤破脑袋去抢夺现有的资源这块蛋糕,导致蛋糕变得越来越薄,而是尽力使之变得更大,变得更高效。 比如我们无法让人类不去用各类能源,但只要我们把大量的人群紧密联系在一起,化敌为友对各类能源进行大规模、高效而灵活的协作,那么能源的使用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就是对能源使用后所排放气体的管控。比如特定的过滤和吸附二氧化碳的设备,目前已经有过类似报道的国家,我知道的有两个,一个是荷兰,一个是美国。 荷兰做的是,把收集的二氧化碳通到封闭的现代化立体农场里,但规模太小,不能推广。还一个就是美国做的,他们是把收集的二氧化碳,加压后灌到2400米以下的地层里。问题是成本太高,而且没几个地方这么做。 总的来说,要想彻底解决掉“气候不断变暖”的问题,留给人类的是两大终结命题: 1、该如何将能源的使用效率提到最高? 2、对能源使用后的气体,该使用什么方法将其利用起来? 这都是人类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 03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人类若对气候问题不引起足够重视,最后毁灭的也不过是自己,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早在2015年时,不少国家在一起商议过全球气候问题,世界各国在一起还签订了《巴黎协定》。 在这份协定中,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C以内并且将与工业化前水平升的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巴黎气候变化协议的初衷是很好的,如果各国家都按照要求去做了,那么协议的目标,理论上也是可以达到的。 但最终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地球的温度仍然在稳步上升。最大的矛盾点有两个,一个是大国如果退出协议、不履行该协定,大家一点办法都没有,比如美国特朗普上台后,就退出了巴黎协议,说不履行就不履行。 另一点就是新兴国家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一般来说新兴国家为了加速发展,对化石能源的消耗都会特别高,你让这些国家减慢发展速度,从而优先保障全球气候问题,这也是极难的。 或许只有当高温带来的危害,威胁到自己身上了,有些国家才会引起足够重视吧。 以下几张图,值得每个人多看几眼: 该图是相关机构统计的2017年全球气温升温情况,颜色越红,则代表温度升高最明显,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将近20%的区域已经达到深红,等到全部区域都变成深红的时候,估计人类的生存都将是问题。 该画面是国家地理杂志曾拍摄的北极画面。在北极升温的大环境下,已经有越来越多北极熊,因适应不了炎热环境,正濒临死亡。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跟人类跟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区别,等到灾难到来那一天,谁都无法逃脱。 与其费尽心思想着如何搬到别的星球,倒不如想想法子如何让地球变得更好!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Lj0kms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这种过去很正常的做法现在被严禁?
热度 3 fdc1947 2019-2-28 08:08
为什么这种过去很正常的做法现在被严禁? 近年以来, 国家严禁用泔水喂猪,特别是近几个月来,反复强调此事。有些地方对于个别不听劝阻,继续偷偷摸摸用泔水喂猪的养殖者采取了法律措施,实行了拘留和罚款。但是,也有很多人,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人,表示对此不好理解。他们认为,过去用泔水喂猪的 “天经地义”的事情,农村养猪,家家户户都是把家里的泔水喂猪,怎么现在要严禁用泔水喂猪?他们怀疑这样做的必要,甚至认为这是个别地方当局小题大做,故意刁难群众。 那么为什么过去 “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要严禁呢?这里有什么科学道理呢?最简单地说,那是由于生产方式不同了,也就是养猪的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我们的养猪方式是农家散养,每个农户家里养一两头猪,把猪养大后,或者杀了自己吃肉,或者卖给国家,国家由 “供销社”收购后,或当地销售,或上交后集中调运。 众所周知,泔水当然不会是什么好的东西。过去农家淘米洗菜的水、剩饭残汤都是泔水的来源,更有农民到城市里去搜集泔水的,有各家各户的,也有饭店里的。不过,那时候人都缺乏食品,极少浪费,所以,泔水也大都是清汤寡水的,没有很多有营养的干物质。那时候泔水的量也不是很大,当然,里面会有大量细菌。猪吃了虽然有可能生病,但是,毕竟动物的胃具有强大的杀菌功能,绝大多数致病菌都能够在猪胃里杀灭。 因为那时候没有更多的营养可以提供给猪,增加一些泔水总是多多少少给猪增加了一点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以及无机盐。有的猪吃了一些不洁物可能会生病,但是,由于猪是各家饲养的,即使生病也不容易相互传染,特别是那些传染性较大的病毒引起的疾病,不容易经由泔水这个途径传播。 那时候,养猪更大的卫生问题还很多,例如,在村镇街道上放养猪,猪跑到垃圾堆上吃垃圾,把猪圈当厕所,让猪长期吃人的粪便等等。这样,猪可以生很多寄生虫,有些寄生虫病还是人畜共患的如绦虫病等。 与上述这些不卫生习惯比较起来,吃一点泔水对猪所引起危害是很次要的,那时候的主要问题是猪缺乏营养,所以,各家各户给猪吃泔水,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应当说,过去给猪喂泔水是利大于弊,大家都习惯以常。 现在,养猪的方式与过去有了极大的不同。首先是养猪的规模大了,过去那种家里养一两头猪的模式对于国家整个生猪生产的贡献,其所占的比例小到几乎可能忽略不计,相反,年出栏 50头以上的养殖户所生产的生猪占总产的80%以上。其次是猪的饲料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的凑凑合合了,最大的来源都由饲料公司出产供应。另外,由于生产规模增加,市场供应也不再是各地自产自销,各地的交流很多。大量生猪从饲养地调往发达地区的市场。 这样的规模养殖和市场交流大大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当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疾病的流行和传染。这在养殖业(不仅仅是养猪业)都是一个大问题。打个比方,过去农家养一群鸡,一两只猪,没有听说过人们串门聊天需要进门杀菌消毒的,可是如今进大型养鸡场、养猪场参观,进门前都需要杀菌消毒。因为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整个养殖场都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如今的泔水也与过去大不相同,现在的泔水主要指城市餐饮企业产生的餐厨剩余物,里面确实富含各种营养素,但是,细菌、病毒发育繁殖的速度也非过去清汤寡水的泔水可比。更主要的,由于如今各地物资交流的快速,这些致病细菌特别的病毒也会随着泔水而传播。 举一个例子,拿 最近在我国多地发现的非洲猪瘟来说,就有可能与泔水养猪有关。据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我国发生的前 21起非洲猪瘟疫情中,有62%的疫情与饲喂餐厨剩余物有关。这些疫情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往往呈多点集中发生 。而 从世界范围来看,多年来的非洲猪瘟防控实践也表明,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国外有专家对 2008—2012年查明的219起非洲猪瘟疫情进行分析,发现45.6%的疫情系饲喂餐厨剩余物引起。 这是因为在 餐厨剩余物也就是泔水中,往往有洗涤猪肉的水和丢弃的猪的下脚料。而这些洗涤水和丢弃的下脚料,都是不可能经过高温处理。一旦一地有这些致病的病毒,就容易经由泔水传播。而被感染尚未发病的猪被运往他地,就会引起更大规模的疾病传播。 正因为如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第四十三条明确确定: “从事畜禽养殖,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 (二)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家畜; (三)在垃圾场或者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饲养畜禽; ……” 从原则上来说,在经过高温处理后,泔水中的致病细菌和病毒是可以杀灭的,包括现在流行的非洲猪瘟病毒。但是,对于目前的现实情况,我们的养殖户、养殖场 大都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对于装载、运输这些泔水的装置也容易成为被污染的对象,从而成为疾病传播的工具。 这样,由于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认为没有什么危害性或者危害性很小的泔水养猪,如今成了严禁的对象。这一点,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科学道理上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 当然,我国的餐饮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餐厨垃圾有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源,但是处理得好,也是一个大的可以利用的资源。无论我们怎样强调节约,餐厨垃圾总是会有的,如何变废为宝,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值得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好好的探讨。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4601 次阅读|6 个评论
现代人类不幸福的根源是一切为利润为中心的生产方式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7-11-11 23:07
现代人类不幸福的根源是一切为利润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题记:写在11.11之际,........ 如果无法充分调动人类的消费欲,资本主义总危机就有可能出现 在 20 世纪后期,很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环保活动家出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形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左翼知识界非常活跃的一个群体,也是现代国际环保运动中最有建设性的组成部分,欧洲绿党(特别是在法德两国)的很多领袖都曾经积极参加 1968 年红五月的学生造反运动。 以阿尔库赛等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学者不断撰文从理论上批判一切以利润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地球环境退化的根本原因。消费主义的实际上是对人类消费的异化,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而是为了满足剩余价值和资本的实现,这也是现代人类不幸福的根源。 如果无法充分调动人类的消费欲望( desire ),社会总产品就可能无法实现,从而造成资本循环中断,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乃至资本主义的总危机。 《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超过了一个半世纪,但是马恩所寓言的资本主义的总危机并未出现,至少没有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僵而不死。究其原因,可能有三。第一,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前工业化社会的人群仍在不断增长,地球市场空间尚未饱和,资本主义在其生产力充分发挥之前,不可能灭亡。第二,资本与传媒相结合,使得个人中心主义与消费主义的消费观深入人心,配合以消费信贷,大量的超前消费、随意消费、一次性消费,造成了大量的社会总产品未能充分利用,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主义续命的作用。三对自然的不断透支使得人与人的矛盾转化为人与自然的矛盾。 目前人类还需要 1/4~1/2 个地球才能提供人类需要的资源和容纳人类排放的废弃物。一个普通美国人一生中消费的资源(也包括环境资源)是中国人或墨西哥人的三四倍,是非洲人的十几倍,这个差异是大量有知识、有教养的拉美人、非洲人或者阿拉伯人偷渡到北美或者欧洲的根本原因。 旧大陆 90% 以上的猛兽和大型有蹄类动物都分布在非洲,人类的近亲现生的几种大猿也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东南亚欠发达国家的森林里。目前,非洲人均消费水平很低,但这意味着增长的可能性很大。而目前十几亿非洲人中, 14 岁以下儿童占 30% 以上,而且出生人口还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非常人口在达到 40 亿以前很难停下来。如果人类不改变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未来非洲的社会和生态问题将会越发突出。现有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注定了是无法实现全人类的现代化的。 幸福感本来就是一种自我感受 自由自在的消费活动中,人们体会到了一种我们的前辈从未有过的欲望的满足感。但一旦消费活动不再是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是在现代商品经济下异化成为了一种社会化的东西,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我们会从消费中获得快乐吗?实际上消费品往往会成为人的新的焦虑的根源,造成了我们内心的不平衡,使我们的心情变坏,我们往往因为邻居更贵的房子、更大的汽车、更好的汽车、更多的衣服而郁闷,但是即使这一切我们都有了,我们的心情就会好吗?因为还会有新的比较,我们就是在这种追逐精神愉悦的过程中一次次失去精神的愉悦。 满足精神愉悦的可能恰恰不是消费,而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罗梭所说的 “ 人类的幸福感在于欲望的被免除 ” 。其实在 2000 多年前,东方的哲学家老子和佛陀已经懂得了这一朴素的哲理。 道德经里曾经讲“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不贵难得之物,使民不为盗”,“无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讲的是人要清心寡欲,社会才能和谐安宁。 《心经》中云:“观自在菩萨 ……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空法相, …….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名,亦无无名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三世诸佛,究竟涅槃, ……….. ”佛学思想纵有千言万语,归纳起来就是无差别心。 外部世界本身是中性的,万事万物之间的差异只有我们用心感受。就像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讲的“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慧能禅师所言,在哲学教案中往往被作为唯心主义的案例。但是幸福感本来就是一种自我感受。并不是我证明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你觉得自己不幸福别人也没办法。不论从哪种评价指标体系,北欧国家都被认为是世界上幸福感最高的地区,但是北欧的自杀率也很高,难道长时期的极夜会使人抑郁? 生产高速增长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 刚刚结束的“十九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由三十年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转变为“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这体现了与时俱进,也体现着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从一个初步工业化的工业 - 农业国转变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以汇率计算,国民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工农业生产总值和出口额居于世界第一,商品和服务的进口额则是世界第三。公民出境旅游的数量也是世界第一。每年中国去美国的游客数量比来华的美国人要多一倍以上。中国工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不仅已经远远超出了马恩的时代,甚至是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中等发展国家乃至最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有超过美国总人口的城镇居民已经达到了美国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中国每年赴美旅游人数也超过了来中国的美国人。中国人均钢铁产量、居住面积和汽车普及度已经上世纪七十年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峰值时期。中国大陆不论人均汽车保有量还是销售量都已经超过了港澳台。耐用家电和信息产品等方面中国基本是和世界同步。 中国是少数几个可以在新经济方面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国家之一。华为和 BAT 等都是在经济领域最具有侵略性的国际公司。在最新兴起的移动通讯和互联网领域,中国公司坐失 1G 时代, 2G 时代引进吸收、奋起直追, 3G 迎头赶上, 4G/5G 已经是自主创新、独树一帜。早期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还是在山寨西方。微信和支付宝的出现,已经说明中国创造可以开风气之先。高铁和电子票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中国不断开拓着新的经济生态系统。大科学平台和工程越来越多,神舟、天宫、嫦娥、蛟龙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和潜海的梦想,在宇宙起源、量子力学、高温超导、基本粒子、暗物质等方面的研究,中华民族正在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多的贡献。 和马恩设想的不同,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而是首先发生在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境。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命令经济,它的特点是“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速度决定一切”。 通过三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产值达到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虽然产品质量还和德国有一定的差异,但在数量上奠定了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德国法西斯的物质基础。 1905 年的日俄战争中,沙俄被同样属于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但更落后更野蛮的日本击败,这加速了俄国国内革命形势的形成与发展。短短三十年以后,苏联红军的大炮就把除了百战不伤的大阪师团之外的关东军炸了个灰头土脸。 新中国成立后,在八大前后,决定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提出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超英赶美”的发展战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争取用十五年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达到或超过英国的水平,最终用 50 到 70 年的时间赶上或超过美国。虽然八大以后,党的总路线受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干扰,但“超英赶美”的战略基本上是预期实现了。 20 世纪 70 年代初,钢铁的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已经赶上并超过了英国,经济总量仅次于西方六国和苏联,大概是世界第七或第八位,与英国和意大利相仿,当然人均产值和劳动生产率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后,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GDP 也是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 500 多个现代生产门类中有大约 60% 也是世界第一,很多产品的产量都占到了世界的 1/3-2/3 。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当然,不论苏联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中数量和速度,轻质量和效率,重工业优先,先生产后生活,片面强调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奉献与牺牲精神等。 美好生活的关键是个人的满足感 当中国大多数工业部门的生产力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乃至首位以后,高速增长已经不再是我们追求的首要目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具体的消费种类而言,由于人的生理机能和时间的限制都是有限的,当然需求的层次是不断提高的,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发展的需求、社交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十九大”提出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的进一步升华,明确了我们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的美好生活”。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就是解决制约“人民美好生活”的“不均衡、不协调”,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更是社会和谐,精神文化生活繁荣,生态环境优良,人民心情舒畅,有理想有追求。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竞争经济,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不能兼得,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一方所得就是另一方所失,所以资本主义经济也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竞争经济,这也是现代人类不幸福的一个根源。虽然,实际上人类的现在生产能力已经可以使大多数人的生活足够美好。 对于我们个人,美好生活的关键是个人的满足感,只要我们的心里有阳光,我们的生活里就可以有阳光。只要能随遇而安,我们每天也都是好日子,因为现有的物质生产能力,已经可以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 为了自己的满足感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不把身心的愉悦建立在消费的感官刺激上,把消费看作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追求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基本消费适量,舒适性消费适度,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性消费、攀比性消费和实际效用很低的冲动、随意消费 。这也是为了地球生态和整个人类。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16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舌尖上的中国》和需求美学的一致性
lcguang 2013-1-20 08:45
需求美学认为,审美趣味来自需求关系。 人类需求的一般规律是途径变目的。 一切快感的意义都是促使人把某种对生存有用的活动由途径变为目的。美感的意义是促使人把接近对象由途径变为目的。需求关系决定快感, 快感有反过来促进需求关系。 参看《美感奥妙和需求进化》: http://survivor99.com/lcg/books/beauty/index.htm 央视播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取得极大反响。 http://jishi.cntv.cn/program/sjsdzg/index.shtml 以前的美食纪录片, 特别是大量的港台的美食纪录片和它相比,都上不了档次。这是因为,它从生产关系的高度看待人类美食的产生和发展。他回答的不是是什么, 而是为什么。它谈美食, 实际上也在谈食物加工方式, 谈自然地理和历史,谈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适应。。。 人和动物的味觉快感是他们的寻食或生产方式决定的,老虎不喜欢苹果,兔子不喜欢肉。人类和动物味觉快感的必然性就在于生产方式的独特性。人类美感亦然! 什么叫历史观点? 这就是! 什么叫深度? 这就是!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4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常规果园生产方式的生态弊端
yhqsd 2010-7-6 09:35
果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系统内的生物本应该丰富多样,系统内外物质和能量应能够良性循环。但是,常规果园生产只注重对土地的使用和单一经营,轻视对果园土壤的养护、资源的统筹和综合经营,人为地割断了生态与经济的内在联系,破坏了生态平衡。 同时,常规生产过分看重果品产量、果园经济效益和当前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果品质量和果园的长远利益。常规生产方式为换取眼前经济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从而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1、 果园生态资本存量锐减 生态资本是能够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总量、环境质量与自净能力、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以及能为未来产出使用价值的潜力等内容。农业生态资本指生物界在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农业生态资本存量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经济产品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和物质的库存量,它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果园生态资本存量是果园体系下的农业生态资本存量,它是果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果园常规生产中,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布局,致使对果园土地盲目开发、片面利用,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少果园缺乏必要的防护林和排蓄水工程,生态系统脆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同时,果园食物链逐渐由复杂多样向简单化演变,果园物种单一,许多果园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系统恶性循环。尤其是土壤微生物和天敌种群,由于生态因子改变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而日益减少,导致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阻,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果园生态资本存量锐减。 此外,由于土壤长期采用清耕的管理方式,给果园留下许多空白的生态位(生态要素在环境中的时空位置),造成光、热、水、土、气资源严重浪费;同时,清耕带来的土壤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天敌昆虫栖息环境的破坏,导致果园病虫害更加猖獗和果园生态环境恶化,等等。 2、 果园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常规果园为了维持高产,过量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加速了次生盐渍化,使土壤生产能力日益下降,而为了维持眼前的生产,愈益依赖于化肥,如此反复的恶性循环,导致土壤生态环境恶化。 常规果园为了防治有害生物,还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这虽然暂时控制住了病虫草的危害,保住了产量,但也杀灭了天敌,破坏了自然界动物区系及昆虫、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有害生物抗药性逐渐增强,最终导致不少果园病虫草害频发,并形成药剂投入增加与害虫发生严重的恶性循坏。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使果园残毒增多、有害物质富集和生态平衡破环,这不仅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还危害果品安全质量,威胁人类自身安全。同时,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投入的增加和有机物料投入的减少,使果园能量输入由主要依赖有机能量转向依赖无机能量的投入,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污染了果园生态环境,给果园埋下了严峻的生态隐患。 3、 果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遭到破坏 乡镇工业尤其是水泥、化工、造纸、砖瓦厂等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使果园周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但常规果园生产对此重视不够,致使粉尘、废水、废渣、废气等污染物不断侵入果园生态系统,直接危害果树正常生长发育和果品安全生产,甚至使整个果园报废。 常规生产对果园水土保持也不够重视,许多果园缺少必要的防护林和水保设施,致使土壤冲刷严重,土层变薄,果树根系裸露,而且土壤养分随水土流失而被带走,导致土壤沙化、地力衰退等。 此外,常规果园的经营模式由于主要依赖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投入,使果树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降低,收益递减现象日趋明显,导致保障果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基础遭到破坏。 ---------摘自杨洪强,生态果园必读,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P2-3
个人分类: 有机园艺|5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程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时代特征之一
mg 2010-1-3 10:01
作者:北京工庄文化中心,郭世胜: 工程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时代性特征,农业工程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时代化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 农业发展,要依赖科学技术;发展农业,更要依赖工程。科技是生产力,工程是生产关系。农业工程化是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的推进系统。工程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特征。 着力推行工程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生产方式变革。 工程农业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订单农业,订单农业是一种规划经济。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由自由经济向规划经济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规划经济。中国改革开发以来,就是由计划经济向规划经济转化的过程。规划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就在于,规划经济是一种有序经济,是一种向位经济。 工程农业,其理论意义在于,能使人们更加明晰:工业化不是要化掉农业、工业化业化不掉农业;信息化不是要化掉工、农业,信息化业化不掉工、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农业信息化和工业信息化。工程农业就是实现农业信息化有效路径。 工程农业,其实践意义在于,能够变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传统的社会交换方式和社会分配方式;既能够进一步巩固社会发展的基础,又能够进一步巩固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使农业既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步入经济全球化国际轨道,又能够走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内涵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还能够避免无序竞争和盲目竞争。 总之,工程工业是工程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工程经济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和主题,工程农业时代和农业工程时代已经来临,工程经济时代和经济工程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工程社会时代和社会工程时代已经悄然的健步来临。让我们热情的、深情的拥抱工程农业、工程经济、工程社会,勇敢的、勇猛的投入工程农业、工程经济、工程社会的怀抱中去吧!(北京工庄文化中心 郭世胜,2010年元旦于北京蓟门里小区。13691530978,twna8@sina.com) 附《农业工程化是生产方式变革》 作者:北京工庄文化中心 郭世胜 农业工程化是生产力变革/农业工程化是生产关系变革/农业工程化是生产力变革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统一/农业工程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农业工程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工程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工程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实施农业工程化战略是历史的抉择/实施农业工程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内容/实施农业工程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农业工程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农业工程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小康目标方位系/ 农业工程化将改变传统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农业工程化将变革社会意识形态/农业工程化将变革社会文化形态/ 农业工程化将促进社会结构调整/农业工程化将促进政府职能结构调整/农业工程化将促进政府职能和表达机制转变/ 农业工程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员令和旗帜/农业工程化将维新中华民族现代化/农业工程化将全面推动民族现代化的进程/ 工业化不是要化掉农业/工业化不可能化掉农业/信息化不是要化掉工业和农业/信息化不可能化掉工业和农业、 工业化进程的实质是农业工程化过程/信息化进程的实质是工农业信息化/信息化进程的实质是科技信息化/信息化进程的实质是工农业的科学化、技术化、工程化过程。 农业工程化和工程农业是现代农业、信息农业的显著的时代性特征之一,是农业社会发展的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之一,深刻把握这一生产方式特征,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现代化的时代任务和时代课题。(北京工庄文化中心 郭世胜,2009年12月31日于北京农大南路。13691530978, twna8@sina.com )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