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引文索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KCI韩国期刊数据库整合进了Web of Science
wanyuehua 2014-12-9 17:09
2014 年 11 月 25 日汤森路透与 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of Korea ,简称 NRF ) 合作将 韩国引文索引( Korean Citation Index , 简称 KCI )中的内容整合至 Web of Science —— 全球领先的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领域的探索研究平台 , 从而进一步扩大对区域科研文献的覆盖范围, 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地区的文献内容。 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 NRF ) 于 2008 年发布的韩国引文索引( KCI ),现在作为 KCI 韩国期刊数据库( KCI KoreanJournal Database )整合进了 Web ofScience 科研平台。此次整合增加了(从 2002 年至 2012 年) Web ofScience 科研平台中韩国发表的论文数量,使其从 20,755 篇增加至 47,066 篇,增长了 127% 。 KCI 韩国期刊数据库实现与 Web ofScience 其他主要索引数据库的无缝连接,使全球的科学研究人员可以同时阅览和研究区域内及国际一流的文献。 自 2008 年起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hinese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集成到 Web of Knowledge 平台后, 2013 年 10 月汤森路透与 SciELO 合作将 SciELO Citation Index 集成到 Webof Knowledge 平台, 2014 年 1 月 13 日 Web of Knowledge 更名为 Web of Science , 2014 年 11 月 KCI 韩国学术文献期刊数据库 ( KCI KoreanJournal Database )也加入其中,所有这些数据库都是汤森路透不懈努力的一部分,为的是进一步整合高质量的开放访问内容到 Webof Scien ce 中,着重强调区域相关的学术文献并在快速发展的研究中心里确定有响力的作者和研究,使 Web ofScien ce 这一全球最大和最权威的引文资源 能更全面地反映文献在各个地区的总体学术影响力。 KCI 中的内容整合至 Web of Science ,将帮助用户更多的了解 关注对研发起到重要作用的地区性科研文献特别是韩国在社会科学和人文方面的研究,增强韩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以及韩国学术期刊在全球的知名度,从而促进韩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学术交流。 目前 Web of Scien ce 的用户可以查找 KCI 韩国期刊数据库(KCI Korean Journal Database ) 1980- 至今的文献。
个人分类: SCI知识|22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国土资源》刊文题录引用版(2013年第34卷总目次)
gongshiliang 2013-11-29 15:25
《上海国土资源》 2013 年 第 34 卷 总目次 The Total Contents of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ISSN 2095-1329) 2013 Vol.34 No.1~No.4 第 4 期( 2013 年 12 月 30 日出版) 专家访谈 (Exclusive Interview)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接受本刊专访 . InSAR 技术进步与地面沉降监测应用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3,34(4):1-6. Li D R. InSA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and subsidence monitoring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1-6.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01. 廖明生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学术成就概要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3): 封 2- 扉 1. Liao M S. Summary of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Professor LI De-Ren,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II-III. doi:10.3969/j.issn.2095-1329. 2013.04.002. 城市环境地质 (Urban Environmental Geology) 廖明生 , 魏恋欢 ,Balz T, 等 . TomoSAR 技术在城市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7-11,16. Liao M S, Wei L H, Balz T, et al. Application of TomoSAR in urban deformation surveillance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7-11,16.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3.003. 杨梦诗 , 蒋亚楠 , 廖明生 , 等 . 基于高分辨率 SAR 影像的上海临港新城沉降格局分析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12-16 . Yang M S, Jiang Y N, Liao M S, et al. The analysis of the subsidence patterns in Lingang New City (Shanghai) using high-resolution SAR images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12-16.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04. 蒋亚楠 , 杨梦诗 , 廖明生 , 等 . 应用时间序列 InSAR 技术监测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形变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17-20. Jiang Y N, Yang M S, Liao M S, et 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the Shanghai Maglev system based on the time-series analysis of InSAR data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17-20.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05. 杨艳 . 北京地面沉降 InSAR 监测效果分析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21-24. Yang Y. Effectiveness of InSAR monitoring of land subsidence in Beijing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21-24.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3.006. 杨恒伟 . 台湾浊水溪冲积扇地下水位变化及地面沉降对高铁之影响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25-32. Yang H W. Influence of high-speed-railway engineering works on groundwater drawdown and land subsidence on the Choushui River alluvial plain, Taiwan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 25-32. doi:10.3969/j.issn.2095-1329. 2013.04.007. 苏薇 , 徐超 , 叶为民 , 等 . 垃圾填埋场封盖及衬里多界面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33-37,43. Su W, Xu C, Ye W M, et al. Advance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andfill multi-layer cover and liner systems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 33-37,43.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08. 潘琛 . 基于小波核双重加权 SVM 模型的蓝藻水华识别与变化检测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38-43. P an C. Recognition and change detection of cyanobacteria bloom using the improved SVM model based on the wavelet kernel and dual weight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 38-43.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09. 国土资源研究 (Land Resources Research) 鲍海君 , 徐贞锋 , 徐保根 . 城市扩张 : 土地利用、耕地保护与规制路径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44-47. Bao H J, Xu Z F, Xu B G. Land use, cropland protection, and its governance during urban expansion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 44-47.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10. 何芳 , 胡文瑛 , 张磊 . 上海旧里保护改造模式与产权处置路径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48-52. He F, Hu W Y, Zhang L. Protecting old neighborhoods during reconstruction and approaches to handling land property rights: Case studies from Shanghai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48-52.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11. 黄朝明 , 高富宅 . 试析海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范管理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53-56. Huang C M, Gao F Z. Analysis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in Hainan province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53-56.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12. 马敏 . 上海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精细化管理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57-61,100. Ma M. Study of refined administration for prejud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Shanghai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57-61,100.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13. 柴志阳 , 范琰 , 董淼 . 基于土地利用的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 — 以湖南省北湖区为例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62-66, 70. Chai Z Y, Fan Y, Dong M. A study of the division of major functional zones in counties based on land use: Beihu District, Hunan Province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62-66,70.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14. 蔡太义 , 张合兵 , 黄会娟 , 等 . 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 34(4):67-70. Cai T Y, Zhang H B, Huang H J,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 of Henan province, China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67-70.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15. 温晓华 . 省级、市县级、乡镇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及典型地区成果分析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71-76. Wen X H. Analysis of the contrasts in geochemical methods used to assess land quality among different land use classes (province, county, and town) in a typical region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71-76. doi:10.3969/j.issn. 2095-1329.2013.04.016. 彭建清 . 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 以湖北省仙桃市为例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77-80,83. Peng J Q.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by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on the plains: The case of Xiantao City, Hubei province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77-80,83. doi:10.3969/j.issn. 2095-1329.2013.04.017 范德种 . 土地整治中农民集中居住问题探讨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81-83. Fan D Z. The problem of centralized housing for farmers as part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81-83.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18. 监测技术 (Monitoring Technology) 詹龙喜 , 唐继民 , 张少夏 . 基于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地铁沉降数据一致性分析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84-86. Zhan L X, Tang J M, Zhang S X. The consistency of the subway subsidence data based on automat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84-86.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19. 雷芬丽 , 许平 , 程武伟 , 等 . 小波分析在测井数据融合处理中的应用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87-90. Lei F L, Xu P, Cheng W W, et al. Application of wavelet analysis for multi-scale fusion of well logging data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 87-90.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20. 岩石矿物 (Petrological Mineralogy) 谢建磊 . 上海南部齐贤桥辉石闪长岩体的锆石 U-Pb 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91-95,100. Xie J L. 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of the Qixianqiao pyroxene diorite pluton in southern Shanghai,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91-95,100.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21. 申广耀 , 卢保奇 , 亓利剑 . 具磷灰石假象绿松石的岩石矿物学及谱学特征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96-100. Shen G Y, Lu B Q, Qi L J. Study of the petrological mineralogy and spectroscopy of pseudomorphic turquoise with the structure of kietyoite .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 2013,34(4):96-100.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22. 简讯公告 杨天亮 , 朱万明 .“2013 年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防治省际联席会议 ” 在沪召开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 封 3.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23. 叶淑君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面沉降工作组 2013 年会简报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VIII.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24. 张金华 . 第 49 届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 (CCOP) 年会简报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90.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3.04.025. 本刊编辑部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 年第 34 卷总目次 . 上海国土资源 ,2013,34(4):I-VII. doi:10.3969/j.issn. 2095-1329.2013.04.026. 《上海国土资源》 2013 年 第 34 卷 总目次 PDF文本 浏览下载: 《上海国土资源》2013年总目录.pdf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2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引用最开始的理解
zilu85 2012-10-9 11:00
“一位作者对有争议的数据随意引用,不管是否故意,都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当然,故意传播未经证实的观点尤其可恶。但是,很多的情况是某位不知道该观点有争议的作者提出毫无事实根据的论点,而这些论点会影响到年幼无知的学生。批评意见会被湮灭在学术期刊中,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无足轻重;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则越来越广泛到地报告,越来越趋于被重新发现。” P. Thomasson and J. C. Stanky. Science 121, 610(1955) 这是Garfield在他1955年写的一篇文章中,卷首所引用的一句话。Garfield的这篇文章是: GARFIELD E, Citation Indexes for Science: A New Dimension in Documentation through Association of Ideas. 1955, SCIENCE, 122 : 108 在google中被引了1000多次。 一般认为从60年代初,Garfield提出了通过引文索引来检索文献,但是这篇发表于1955年的论文是不是将其提前了呢? 更多的疑惑是,有谁认真地读了这篇仅仅4页的论文呢? 为什么他要以这段话开头呢?我们看看当年他是如何推销引文索引这个理念的: 本文提出一个科学文献书目系统,可以剔除这种对虚假、不完整或者过时数据的随意引用,让认真的学者们可以了解到对早期论文存在着批评。若是要求一个研究人员去花费大量时间去查找引用一篇早期发表的论文的论文,这纯粹是一种无理要求。如果学者们能够很快地找到引用和被引用的论文,那么我们要求所有的学者都要检查所有引用或者批评过该论文的论文就不为过了。引文索引就是使得这种检查成为可行的。即使引文索引除了减少对坏数据的引用别无他用,这个索引也很值得我们努力去构建。 如果能像我中学读《狂人日记》那样,逐字逐句地分析,你会看到Garfield老先生(当年还是年轻后生)头脑中的思路,文字上的起承转合,足见其用心良苦。真的值得写标书的甚至写推销计划的人好好体会一下。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学|3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揭秘:谁是中国学术标准的制定者?
梅珍生 2010-1-3 21:22
梅珍生 在网上看到一篇博文《也评 SCI : SCI 、南京大学及其他》中说, 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南京大学曲钦岳校长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提出:晋升副教授需要一篇、晋升正教授需要两篇国外学术榜( SCI )论文。后来 SCI 政策传到了其他高校、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以至国家科委、教育部及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用 SCI 标准来评价一个学科、学校、一个研究院、一个基础研究项目或一位科学家的学术水准。 现在,人们都认可南京大学是中国 SCI 政策的始作俑者,从制度化的规定来看,固然如此,但我很怀疑南京大学学人的智慧。我倒相信信奉 SCI 是部分科技工作者,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怂恿下的自发行为,然后,曲钦岳同志才将它作为学校的正式标准。 在八十年代初,学习图书馆系的课程时,如何利用 SCI( 科学引文索引 ) 、 EI ( 工程索引 ) 、 ISTP ( 科技会议录索引 ) 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图书馆学系的学生一门必修的课程,记得那时对于如何熟悉利用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检索刊物也很下过一番功夫。 八十年代初,也很有一些图书馆界的少壮派学者主张开展图书馆的有偿服务。在那个利用国际长途查找国际数据库的时代,清贫的图书馆人找到的一条有效的有偿服务途径,就是手工查找纸质的 SCI 、 EI 、 ISTP 这些刊物出现的中国学者的名字,然后,给这些学者发信,告诉他们 : 尊敬的某某先生:您的某文被国际某著名检索刊物收录,表明您的研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这是衡定您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准,可以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提供相关服务,每条收录信息收费拾元,您有 N 篇论文被收录,共需人民币 10N 元等等。 鲜有学者能够经得住这样的诱惑!于是, 10N 元人民币悉数汇出。在大学毕业工资只有 58.5 元的时代,那该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 文科的一些学者,同样收到来自图书馆界的催款信息。 比如,美国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 )和《艺术和人文学科引文索引》( A & HCI )日本的《 东洋 学 文献类目 》等,如法炮制,收款,文献有偿服务。 记得有几个当今的著名学者,在九零年代初,还是籍籍无名的,为了那劳什子的国际著名检索刊物收录的事,还不远万里,亲自登门索取。 当然,图书馆搞点有偿服务是付出了大量劳动的。比如,先查人名索引,再倒查所在页码标明的文章发表的刊物,再倒查作者的单位,再倒查单位的邮编,所以,收取 10 元钱,还是很公道的。 国内刊物的分级标准同样是图书馆界制定的。比如,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收录了,图书馆的人告诉您学术水平多高多高,但一样地付费。 收到复印件的学者们,就拿图书馆咨询部的信件与 SCI 、 EI 、 ISTP 这类收录的复印件去领导那里要这要那,领导也被吓住了。 于是,晋升! 于是,国际标准! 于是 SCI 愚蠢的中国数据出笼了! 现在图书馆依然在制定中国的学术标准。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的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 ,武汉大学的《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排行榜 》等等。 愚蠢的学术管理部门,衡量一个学者的水平,就是看你有多少东西入了图书情报界诸位除了懂得一点图书馆学情报学之外便是学术外行的法眼。这种状况还将在很长的时间里持续下去。 哀哉!
个人分类: 冷眼热心|5437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