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大学毕业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大学毕业

相关日志

六月,毕业的季节
热度 1 unesco 2012-6-21 17:41
又到六月,毕业的季节。我指导的学生要毕业了,我新录取学生也要从大学毕业。我不由得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的今天,毕业离校前夕的我们,都在做些什么?聚餐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我都没什么印象了。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深夜,别的同学都睡了,我还在宿舍昏黄的灯光下伏案奋笔疾书。小小的书桌前堆满了同学们的笔记本,我一个个地给大家留言。别的同学写留言大都一挥而就,只有我字斟句酌,胸中似有千言万语,要把我们的友情化为永恒。在给一位挚友的留言中,我写道: 我们曾一起 云游意象海洋的深处 寻找那无形完美的珍珠 每每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都映照出我们前进的征途 同窗四载 今朝分别 说不尽的离愁 当漫漫长夜 我独自跋涉于孤寂的人生之旅 希望远处 能传来你悠悠的歌声 愿你 永远拨动生命的琴弦 在海天之际 找到你人生的归宿 记得那天夜里,我匆匆写完这首小诗,默默咏读,心中涌起莫名的惆怅,心情也变得格外沉重起来。无心再给其他同学留言,洗漱上床,却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我把写好的留言交与好友,他当时作何感想,我已不记得了,想必也是感伤不已吧…… 我这位要好的同学,学习成绩中等,但聪明伶俐,很有艺术天份(吉它高手,唱歌一流),人缘也很好。毕业后他分配到基层农业部门,几个月后调到地区团委,任团委副书记(副处级),是当时我们那届同学里升职最快的。那时的他春风得意,是区里二线党政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90年代初下海之风盛行,他竟然也耐不住寂寞,辞去公职到南方下海经商。他南下后,我们的联系也少了。后来听说他不习水性,一直在商海中沉浮。而他当年的那些同事,一个个都成了区里甚至市里各部门的领导。每当同学聚会,谈起过去的那些往事,无不为他的遭遇感到惋惜。而他却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只有我心里明白,他那恬静、安详的外表下,是一颗饱经沧桑的心。有时我也在想,难道冥冥中自有天意,当年我那伤感的留言,竟然一语成谶?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3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到一年毕业时——记我指导的SRDP项目
meiofauna 2012-6-15 20:24
又到一年毕业时——记我指导的SRDP项目
也许对于大多数大学老师而言,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毕业很普通,很平常,但是对于每个人而言,一生中只有一次大学毕业。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每到大学毕业时,虽然没有毕业生的紧张、兴奋和伤感,却仍然觉得这是一件重要、严肃和值得纪念的事情。 2010年我指导了一组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OUC-SRDP)项目,虽然实际对他们的指导只有一年,但是从项目的申请、实施、结题,直到现在,我和他们都保持着很好的朋友、师生关系。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在春、夏、秋、冬四季寒暑的野外采样中 ,在枯燥乏味、令人崩溃的实验室样品处理中,还是在匆忙紧张的数据处理、结题报告和论文撰写中,几名同学都表现出了作为大学生所具有的认真、细心、忍耐、钻研和负责任的态度,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综合素质。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项目在2011年结题时被评为优秀。 项目虽然结题了,但是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师生之间的情谊更深了,我答应他们请客庆祝圆满结题。可是虽然我不是大忙人,总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对我的工作提供了诸多帮助,我也尽我之力对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和指导。还记得今年的大年初四,那天我正好在学校值班,突然接到了尹同学的电话,告诉我她被日本东京大学录取了,当时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我又说要请客庆祝。这学期开学后,我找谭同学说了请客的事情,让他帮忙组织,可是拖了又拖。马上就到来香港学习的日子了,等我从香港回来,他们已经毕业离校,再不请客,他们就各奔东西了,以后不知何时再能聚在一起。于是抛开一切事情,终于在我来香港的前一天(6月9日)中午请参加SRDP的五位同学和当时对他们和我提供帮助的两位同学吃了一顿午饭,了结了我的心愿。那几天正好是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日子,同学们都很忙,说实话,他们能抽出时间来已经是给我莫大的面子了。他们都是优秀的学生,将来都有美好的前途,在这里祝愿他们前程似锦、事业有成! 这里记下他们的名字和前途: 尹盛乐: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全奖) 胡金:南京大学研究生 韩玉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保送) 袁超: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生 谭朋: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研究生(保送) 刘楷:云南大学研究生 雷邦俊:云南玉器店老板
4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的高校求职经历
pengou 2012-6-2 17:53
dingfei98 铜虫 (小有名气) 应助: 0 (幼儿园) 金币: 75.1 红花: 2 帖子: 108 在线: 26.7小时 虫号: 1464914 注册: 2011-10-28 专业: 水文地质学(含地热地质学) 2012-06-01 14:23:58 kong我就是我: 金币+2, 感谢分享亲身经历 2012-06-01 17:43 工作终于定了,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的求职过程,供求职的朋友参考。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我本科是一所北方的985类大学毕业,本科毕业后在一家设计院工作三年,然后考的一所非常一般的学校研究生(非211类),硕士期间跟着导师做过不少的项目,毕业后申请了日本的国费奖学金,在日本一所前十的国立大学读博士。由于是做模型的,博士期间发的文章不多,只有一篇SCI,还一个一般的期刊和几个会议,文章都是英文的。 由于知道工作不好找,我又一直想进高校工作,所以很早就开始注意工作的事。去年的7月份通过一个非常要好的师兄联系去他所在的学校(中部省份的一所211大学)看了一下,并且见了一位非常他们学校的一位学术大拿,通过交流以后,这位学术前辈说非常欢迎去他们学校工作,并且希望也挺大。暑假回日本以后,接着写论文,期间和师兄以及那位前辈也写过几封信(个人觉得这个过程很重要,人与人需要经常联络感情)。过了元旦,我写好了简历,并且在一周之内把北京所有能想到的高校(只要和我专业有点关系的,包括北京和清华)。然后就开始写大论文了,在这期间,我的SCI小修然后就接收了,我师兄的学校的那位前辈告诉他们学校肯定接收我了,这时我的心里就有底了,不过我还是没有放弃找别的高校的机会,因为在这以后,我非常的想去北京工作。最终我还是放弃去师兄的学校了,让我感觉非常的歉意,甚至不知如何面对师兄和那位前辈。在给北京的老师发完简历后不久,北大的老师给我写信了(这个让我极其意外,当时我只是投简历投的心烦了,才想着给北大和清华都投的),这位老师是我专业上的国际知名学者,他的一篇文章被引用超过700次,他告诉我可以申请去北大做博士后,联系了几次以后他说要两封推荐信,他要我告诉他推荐人的email,然后他自己写信要的推荐信,等他收到推荐信以后没几天,他就给我回信说同意接收我做博士后,这是让我非常意外的事(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因为我年龄比较大一些,后来去北京面试的时候特意去北大向这位老师当面解释了)。在三月份的时候,收到一所北京市属一般高校的面试通知,我们专业只招一人,18个人面试,由于这是我第一次面试,所以自己还认真的准备了,包括面试和试讲的材料,这所学校要求通过面试才有试讲的机会。当时我心想怎么也能得到过试讲的机会吧,然而事与愿为,最悲剧的事、最让我感觉打击的事发生了,总共三分钟的面试,自我介绍两分钟,然后一个老师问我如果去他们学校有什么打算,然后就结束了让我先回去等通知(下午通知面试结果,通过的人会给发短信通知),下午我在酒店等了一下午也没收到通知,我心想完了,估计没通过,最后打电话去他们学校问了一下,真的是面试没通过。这个结果让我真的无比的感觉打击,一来我花了好几千块回国,并且自己还准备了,最后连个试讲的机会都没有。事后我委靡了几天,也分析了原因:一、当时我觉得希望挺大的,因为在意,所以面试的时候紧张,说话都不利索,我个人认为这是面试的大忌,后来我总结了一下,面试的时候一定不能紧张,不紧张正常发挥的话,基本上你就成功了一半,一定要把面试官当小学生一样的去跟他们交流,介绍你自己和所学的专业。二、我觉得这个学校的职位早已经内定,他们只招一个,并且他们专业还一个院士,象这种情况,我建议一般人就不要去面试了,浪费时间和金钱。我个人觉得这个学校的领导太无德了,只招一个人,却让18个人去面试,北京的学生还好一些,外地的甚至是海外的学生真的是太悲剧了。 虽然这次回国面试的结果极其悲剧,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也是很有用的一次经历。一、让我知道了面试的时候一定不能紧张,二、这次回国对我的第二次面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就是命中注定一样。在这次回国前,我已经给相关的学校投过简历了,所以我当时想着如果有机会亲自去其中的两个感觉有些希望的学校(一个是部属211大学,另一个是市属一般学校)去看看,见一见他们的领导。部属211大学是我以前开会时认识的一个老乡介绍的,所以这次回国的时候我就去见了相关的老师和领导,他们学院的书记对我很感兴趣,但他们要求本、硕博都是211类以上大学出身,并且有两篇SCI或者EI,而我硕士不是211且只一篇SCI,当时那位书记说帮我问问学校的人事处,看有没有可能,最终还是不行没有面试的机会。虽然没有机会去面试,但我感觉去见了他们的领导的过程还是非常有用的,对自身来说也是一种提高,还有就是加深了和那位老乡的感情,这位老乡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好,之前只是一面之缘而以,但他在我整个找工作的过程中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经常和他电话聊天,他也帮我出了很多主意,在此我衷心的向他表示感谢。当时,面试完和见完这个学校的领导后,知道都太可能了,心情很不好,本来打算去见另一个是市属一般学校的老师,都差点没去,因为我听说他们学校对有意向的学生都会主要约见,而我投完简历后,根本没和我联系,所以我觉得也没有希望了。幸好最后一天在北京呆着没什么事,加上我一个好兄弟的劝说,我在最后一天的下午给这所学校的系主任打了个电话,这位系主任人非常的和蔼,是位女老师,她听说我第二天回日本,就说那你现在过来看看吧。我就赶紧打车去了,和她聊了二十来分钟,当时我就感觉自我表现非常好,去这个学校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不确定有多大可能性,。回日本以后,没过几天,就收到系主任的邮件,让我回国面试,也是和之前的学校一样,面试通过了才可以试讲。收到邮件后,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好了,不回国面试意味着一点希望都没有,回去吧又怕象之前面试的那所学校一样,因为他们学校招的也不多,只招两个,并且我的专业还不是他们的主要专业。我给系主任打电话问有多大希望,她也没正面回答,让我和她们的学科带头人联系,我联系后,学科带头人也没正面回答有多大希望,只是说肯定要面试才知道。况且,这次面试的时间离我上次面试只有二十天,意味着我一个月回国两次,这真是太疯狂了。当时我分析如果这个学校不行的话,也许北京我就去不了,因为和我专业相近的其它学校都是极其难进的,凭我的文章数和履历肯定进不了,所以最终我还是决定回去面试了。总共十个人,面试时我是第一个,当天我去的很早,八点半面试,我差不多6点多就去了,等到八点的时候我就进去了,只有系主任一个人在,我就进去跟她随便聊了聊,过了几分钟,他们系的一位很厉害的老师来了,我就和他们两聊,过了一会另外两个老师也来了,就这样,从一开始聊天,到最终结束,我和他们四位老师差不多聊了快45分钟(本来规定一个人15到20分钟),当时我就感觉这次有戏了,因为他们几位老师对我的研究很感兴趣,聊的时间又很长,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当天下午我就收到通知(面试时的十个人中选取了五位试讲,试讲当天有一个没去,推迟试讲),让我过几天试讲,中间有三天的时间,我就赶紧准备试讲的材料,试讲的时候,我还是比较放松,当时安慰自己说,实在不行就去北大做博士后(这个时候北大的老师已经同意我做博士后了),所以最终试讲完,我觉得表现也还不错,虽然不是自己最好的水平,但觉得比另外几个真的要好很多。在这我想说一下其它三位试讲的情况,其中一位女生也是海外的,她有一篇SCI影响因子很高,在这个学科是非常好的期刊了,但是我觉得他面试和试讲挺不好的,有两点,一、很紧张,说话的时候明显感觉有点发抖,二、试讲的时候象背诵(她可能之前把要讲的内容都写出来了,预演了很多遍),我个人觉得试讲之前的准备是很必要的,但千万不要背诵,让人感觉假的很,一定要加入一些临场发挥,这样让人感觉自然。另一位男生表现也挺不好,他的文章和PPT都还不错,他之前做个辅导员,表达能力也还不错,但有一点他表现极差(个人感觉),就是他基本上没有板书,而板书是系任的邮件中明确注明的,并且面试前又提醒了一遍,在他试讲过程中,系主任又打断他试讲两次,提醒他写板书,但最终他还是没写个象样的板书。对于这样的博士,我都感觉无语了。第三位女生表现正常吧,没什么亮点,也没什么大错。 就这样,面试和试讲完以后,我就知道我基本上没问题了(之前我一位在这所学校工作的朋友也告诉希望很大,在这也想向这位朋友表示感谢),除非已经内定了。果然没过多久,就收到邮件,让我交相关材料,说是准备报到学校,我打电话问系主任,她说面试四人中选三个报到学校,我是其中之一。虽然不是一所很好的大学,但这次面试的机会真的是算是我自己争取来的,如果没有之前面试的最后一天主动打电话联系,我怕是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之前我说上次的面试很重要,因为没有上次的面试,我就回不了国,就不会有这次面试的机会了)。因为我的专业和他们系专业不是很一致,只是一个交叉学科而以,加上对自己的面试和试讲过程很满意,所以当知道通过了消息后真的挺开心的。当时心想,终于可以不用再每天刷邮箱,看有没有新邮件,以后再有什么面试我差不多也不会回去面试了。各位不要以为我的找工作经历已经结束了,还有一个非常戏剧性的事发生了。 第二次面试回国的两天后的一天,我同时收到了两封邮件,一封是我本科学校让我周日回去面试,另一封是北京的一个211大学的,让我周六回去面试。本科学校是985大学,去年就让本科老师打听了,当时说希望不大,所以一直也没当回事,收到邮件后我给本科老师打电话咨询了,她说希望非常大,系里想招两个,连我一起只有两个人应聘,这样的情形真的让我很意外。因为我硕士导师说他们系每年还可以收到十几份简历(该校非211大学),而本科学校是985大学,却只有两个人应聘。这件事以及北大同意我做博士后的经历说明,只有尝试以后才知道有没有可能。所以在此,我想告诉求职者,一定要投简历,反正也不花钱,没准什么地方就要你了。当时我决定不回去面试了,一来等第二次面试的结果,二来本科学校可以以后再面试,加上离第二次回国面试才不到一周的时间,经济上实在受不了。三周以后,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那天,我又收到了这个211大学的邮件,问我什么原因没有回去面试,还想不想去他们学校了。收到邮件后我赶紧给他们学校的联系人打了电话,我说由于非常忙没时间回去面试,联系人说如果还想进他们学校的话,就约个时间回去面试,我一听感觉有戏,就连忙答应了。之后就约好时间回去面试了,有了之前两次面试的经验后,面试和试讲也就很顺利了,没过几天就出结果了,我通过了,真的太意外,太开心了。由于时间的关系,其中的一些细节就省略了。这个工作真的象是命中注定一样,来的太突然,太容易了。 总结一下我的找工作经验,一、一定要多投简历。二、一定要主动联系,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越是觉得没希望的越可能就是你最终的归宿。三、一定要发动所有的人力资料,包括老师、同学、朋友,以及家人。四、面试的时候一定不能紧张,一定要把面试官当小学生一样的去跟他们交流,介绍你自己和所学的专业。 流水帐似的找工作经历写完了,希望能对读过的朋友有用!也祝愿广大的求职者都能早日找到如意的工作! 在此,向帮助过我的本科老师、硕士老师、博士老师、以及面试的各个学校的老师、同学、朋友、师兄、师弟、师妹、家人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 一口气写了这些,语法错误估计不少,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0 个评论
尊敬的谷先生--您在“六一”这天走啦!
热度 6 BihongFu2010 2012-6-1 19:29
今天早晨7点多钟,接到小丰打来的电话,告知他爸爸谷祖纲教授在临晨2点多钟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接到电话后,我的脑子里面一片空白,我大学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也是我大学时代最熟悉的师长,就这样突然地走啦! 谷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大学时代由于思想比较活跃,被划为右倾分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兰州大学,由于是右倾分子,一直是不太受重用的人,所以,和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从毕业分配到兰州大学至七十年代中期这段时间,他大部分时间是在五七干校劳动和开会学习中度过的。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初,他有幸去日本留学进修,回国后也是意气风发,开始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了教授,还当了兰州大学地质系的系主任。退休后,和老伴李老师一起到北京和儿子们一起享受天伦之乐。21世纪初期,以前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日本友人邀请他去讲学,顺便也带上夫人一起去,因为他夫人一直未去过日本,如果能够一起去的话也算是满足了他的心愿。但天有不测风云,那时他们护照和签证都已经办好,正准备出国之时,突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而且后来还阴差阳错地被判刑,在监狱待了三年。其中原因我不想细说,这件事发生在谁的身上也是不可想像的事,在“监狱”这所大学校出来后,他几乎跟精神病人没有两样。最幸运的事,他有一位伟大的夫人,也有孝敬的孩子们,再加上有许多亲朋好友和他们过去的学生们的友情,所以,出狱后的几年里,精神上的创伤逐渐在恢复,但正在他安度晚年的时候,他却突然走了...... 回忆起我1987年大学三年级时与谷先生一起去青海贵徳盆地实习时的情景,就好像发生在昨天。我记得我的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是《青海贵徳盆地第三纪地层与古生物研究》,他带我们三位同学与青海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区调队的同志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了两周。在那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经常每天要翻山越岭走一、二十公里,几天下来我们几个年青学生都累得不想说话了,但他仍然和地质队的地质队员们谈笑风生。他的风趣和博学,不但感染了地质队的工作人员,也同样感染和鼓舞着我们,我们不但顺利圆满地完成了野外实习任务,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也和地质队的许多同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二十多年过去了,至今地质队的有些同志还和我们保持着密切联系。 谷先生,您虽然突然就离开了这个您热爱的世界,您的突然离开也让我们许多人都感觉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因为我们许多人热爱着您。您是研究古生物的教授,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您在今天这个快乐的日子走完了您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命过程,我相信您在另外一个世界一定会很幸福的。 今天下午去您家看望了您的夫人--我们尊敬的李老师,她也是您当年许多学生们的李妈妈,尽管看起来她非常悲伤,但她精神状态还好,我们几个学生与她聊了近两个小时,与她一起回忆您与我们大家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但愿李妈妈能够坚强地挺过去您离开后这段对她来说可能是最艰难的岁月。与小丰、小波和李辉他们一起商量了您的后事,他们都是您和李老师培育出的非常优秀孩子,您放心他们一定会把您身后的事办得非常妥当! 明天,我就要和同事们一起去青海进行野外科考工作,不能参加您的告别仪式了,但您的学生我会在我们曾经一起战斗过的青藏高原贵徳盆地为您祈祷!安息吧,谷先生!
个人分类: 天涯论道|4052 次阅读|14 个评论
【人物纪事】儿子的干妈
热度 5 liuxuxia126 2012-5-30 09:39
最近看到武汉大学的女生拍的婚纱版毕业照,很有感慨。大学期间没有谈恋爱,真是一大憾事。我对我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特别是女生,均灌输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有喜欢的,就去追,如果有追你的,不要轻易拒绝,要给彼此一个互相了解的机会。 我大学毕业就结婚了。和爱人谈了三年,也算是爱情长跑了。 毕业后我分配来到现在的学校,当时学校分给我半间房,分给他半间。我们结婚后想换成一间房,被学校房管部门拒绝,说是没有先例。申请婚房要排队等待。 因为生孩子,当时两个单位的领导对我们还是很关心的,就找了一间出国的教师没有人居住的平房给我们住。这样,我们从单身宿舍搬到了平房。因为平房房间的面积稍微大一些,有一个很小的厨房,和一间很小的可以放下一张大床的卧室。可惜没有卫生间,那个时候,我们上公共厕所,倒马桶。 袁姐就住在我的对面。我有时候可以在厕所遇到她。不过,当时她还在汉口上班,早出晚归的,只有周末才可以看见她,一见她就是在洗啊,涮的,总是忙个不停,有她在家,她的家收拾的特别干净。    和她结缘纯属偶然,当时我的婆婆在这里帮我带孩子,婆婆是个闲不住的人,那年冬天,她帮我的周围邻居家的孩子一人做了一件棉袄,袁姐家的孩子是最大的,当时有 10 岁了,也做了一件给她。婆婆的好心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益处,以至于在婆婆去世多年后,很多老邻居都还想起她的善良和勤劳。(婆婆 95 年因肝癌去世了,我的孩子才 1 岁)袁姐也是个热心人,她有做什么好吃的,都会端给我家一碗尝尝。那个时候,邻居之间的关系特别融洽,男人之间在一起下棋,喝酒,周末还在一起打扑克。那个时候,住平房的是这个学校地位最底层的人,多是学校的工人,一般的职工,虽然我和老公都是教师,也只是一般的讲师而已。和这些虽处最底层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日子是很开心的,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家乡,大家的大门一直是敞着的,孩子也在这群邻居的关爱下长大了。    袁姐,特别喜欢小孩子,尤其是对我的孩子,常常把我的孩子抱过去,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不吝啬地送他。袁姐的丈夫是我们学校车队的修理工,长着满脸的胡子,个子不高,面孔也黑黑的,若是不熟悉的人,一看他的面相就会吓一跳,很多的小孩子看见他都害怕。我的儿子不怕他,还经常揪揪他的胡子,所以他特别喜欢儿子,就让儿子叫他干爹,当然,袁姐就成了儿子的干妈了。    婆婆生病住院,那个时候我们的经济很紧张, 90 年代的时候,工资都不高,别人都唯恐我们借钱的时候,他们两口却主动对我们关心起来,并愿意借钱给我们。虽然我们没有借他们钱,但这样的心意,已经让我和丈夫非常感动了,也就正式地把他们当作孩子的干爹干妈,来来往往起来。    在孩子 3 岁的时候,袁姐下岗了。她在汉口的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做工人,她的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初中的水平,所以,下岗后很难再找到工作。她做过钟点工,卖过气球,最后她决定卖臭干子。因为她很用心地学,所以她做的调臭干子的酱很好吃,很多学生都喜欢买她的臭干子吃,后来她还开发了很多新产品,比如什么藕元子,萝卜元子、苹果派、菠萝派、南瓜饼、土豆饼、藕夹、茄夹等等,生意更是兴隆了。    袁姐曾经很胖,因为每天里里外外的辛苦,我看见她明显瘦了一圈。原来她很白净,后来也被风吹日晒得很黑了。看她每天忙碌,以为她是幸福的,她做了排骨藕汤还是偶尔喜欢给我送一碗,虽然我搬了几次家,已经离她很远了,但她还一如既往喜欢我的孩子,喜欢和我们来往。    她去世的前几年我才知道,袁姐的生活并不幸福。因为我们之间很亲密,所以,她和丈夫之间的矛盾,她和她的丈夫都告诉了我。因为他们已经闹到要离婚的地步。后来我了解,离婚的原因并不是感情,在他们那个年纪(其实她也不算大,我记得她和我一样是属鸡的,比我大一旬)的人,很少有恋爱结婚的,所以,感情有没有似乎不那么重要。但他们不仅没感情,而且夫妻生活也不幸福,她的丈夫曾经向我抱怨说自己有老婆和没老婆一个样,说自己已经有快一年没有碰她了。后来问袁姐,果然如此,问及原因,袁姐说自己并不喜欢做,而且感觉做的时候如被强奸一样,完全没有什么快感。我知道,也许她一辈子都没有得到到夫妻生活中的快乐,所以才深深厌恶这样的事情。当然,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有些话无法直接告诉她的丈夫,我只是劝袁姐,如果不能离婚生活,只好委屈自己,或者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丈夫,让他改变一些,考虑一下她的感受。    袁姐确实不想离婚,她是一次卖断下岗的,不如别的形式的下岗还可以等退休年龄从有关部门拿到生活费,她下岗的时候单位一次给她两万块钱,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了。虽然卖臭干子也赚了些钱,但基本上都给孩子做了学费及贴补了家用。如果离婚,她既没有钱,也没有房子住,现在住的房子是丈夫的。学校的公房。袁姐忍了。配合了他几次,夫妻似乎又和以前一样和睦了。但这些都是假象,后来又因他们离婚的事情调解了两次,都是同样的理由,似乎两个人都没有改进。袁姐还是一样的讨厌夫妻生活,他丈夫还是如以往一样的粗暴。最后一次,也就是 03 年的夏天,我在去德国看望我丈夫的前夕,又几次听到他们要离婚的消息。我告诉她说,要离就离吧,既然没有尊重,既然不再有爱,也没什么好留恋的了。我想靠她的勤劳,靠她的能干,一定能够养活自己。我甚至想,如果她没有地方住,可以住到我的家里来,我可以把她当自己的姐姐一样对待,再说儿子也喜欢她,喜欢她做的饭菜。我没有看到结果,就飞到德国去度假了。 9 月我从德国回来,就听到了关于袁姐的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她脑溢血中风了。去医院看她的时候,她已完全不能讲话,不能吃饭,身上插满了管子。好可怜。我感觉她要死了,活不了多久。那个时候,我的妈妈也在这里。和妈妈一起去看她,妈妈也忍不住哭了。最可怜的是,因为她没有钱治疗,她丈夫把她从外面的大医院转到我们校医院,只做维持性治疗。我甚至心想,他是不是盼她早点死去呢?    可袁姐的生命是顽强的,她又活了一年多, 04 年夏天,她已经可以坐在轮椅上了。并且还学会了说话,她可以认出我和我的家人。我很开心。 8 月,我看见袁姐靠着拐杖可以走好远了,我开始高兴起来。我想,也许过年的时候,我可以吃到她做的藕元子呢。 可 9 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又一次中风了,上次是左脑出问题,这次是右脑出问题。她完全被击垮了。她就这样一倒,再也没站起来过。一直如植物人一样躺在床上。她再也无法卖臭干子了,可吃过她做的臭干子的人还记得她做的干子的臭味,并且想着她。还在校园的 BBS 上看见有学生怀念她,寻找她,因为大学几年一直喜欢吃她做的校园风味小吃。后来她的事业被她的女儿接过去做了一段时间,但她没有妈妈做的那么好,也没有她妈妈那么勤快,能干。果然,女儿没做多久,就转做了别的事情。    她走了,走的时候我正在河南和同学一起聚会。也许是心灵感应,她走的那天我在火车上被一个大学生带给妈妈的哈密瓜砸了脑袋,眩晕了半天。从河南回来,就从她的丈夫那里得知她去世的消息。虽然我知道她早点走甚至会幸福些,活着对她来讲只是受苦,只是烦恼,也许,死亡是她最好的解脱。但我还是很难过,不仅仅因为吃不到她做的小吃,喝不到她煨的排骨藕汤。更主要的是,看见她可以让我感觉到温暖。虽然她过的日子一直很苦,但她从来没有埋怨过生活。坦然接受一切,并用自己的勤劳来改变现状,虽然有些东西她是无法改变的。但她靠自己劳动生活,给周围的人她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这一点就更让人敬佩。    爱是什么?也许爱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但在我看来,爱很简单。简单得就如你每天的生活。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但重要的是,你活着的时候,你开心吗?你幸福吗?你是因为别人的幸福而幸福呢?还是因为给了别人爱而幸福呢?    我想念袁姐,虽然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下岗女工,她死后还是有那么多人想起她。 她离开已经快8年了,她的影像还经常浮现在我眼前。会经常想起她煨的排骨莲藕汤,想起她做的特别味道的臭干子!
个人分类: 家人朋友|480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实力、能力、魅力
热度 1 wangzhao938023 2012-5-13 21:54
不知不觉中,马上就毕业了,不能再像大学毕业时那么坦然了,年龄等等各个方面都不允许了,四年、三年已经使我们磨砺了很多,可是真正的社会学才刚刚开始,不管你愿不愿意都面临着工作。 有很多同学从国家公务员考试起就开始忙碌起来,这半年来,只要是哪个省有考试就考,无论是选调生,还是公务员,都在一如既往的考着,拼着!难道上完三年的研究生就为了考选调生、公务员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毕业后继续搞科研?而这些在我们上完本科的时候就可以报名考的呀,不解啊。 我也询问了我身边好几个即将毕业找工作的同学,他们大部分找到的工作都是与自己在上研期间的专业相差很大,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毕业后必须找自己专业的,不能向别的方面发展。 我学的是作物遗传育种,想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将我学得知识投入到农业建设上来,尽一点自己绵薄之力。感谢我的导师帮助!去单位后一定要扎扎实实学习,勤勤恳恳做研究! 人的实力、能力决定着自己的魅力!
3385 次阅读|2 个评论
卑鄙的造谣者:简单回应《蒋高明最近被警告后的烦恼和彷徨》
热度 38 蒋高明 2012-5-11 23:33
蒋高明 有人在《中华网论坛》发了下面的帖子。这个人对我很熟悉,貌似对我最近10天的心情都了解,声称我是不懂分子生物学的反转分子,但这篇看似言之凿凿的帖子却是个十足的谣言。特澄清如下: 首先,我没有得到来自任何植物所领导的所谓任何警告。最近,我没有烦恼过,也没有彷徨过,我明白我自己该干什么,该说什么,不该干什么,不该说什么。 第二,我的经费是不多,但我没有像阁下那样浪费纳税人的钱,且近10天,我没有“到处托人疏通环节”,向任何人疏通关节去搞什么经费,我们最近申请项目都是按照所和开放实验室的安排正常进行。 第三,这个自称与我的老师张新时院士熟悉的人,敢于将我为什么至今依然是四级研究员的内幕公布于众吗?我的硬件条件是不是远远超过了研究所规定的二级研究员硬件标准?票掌握在阁下手里,你不愿投我有什么办法?我是因为反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才得到了这样不公平待遇的。我1994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7年11月破格晋升研究员(2008年1月1日上岗),2000年遴选博导,2001年竞争上岗首席研究员,当时全所首席研究员只有29个,这是不是事实? 第四,你说我大学学过一些分子生物学,对转基因懂点皮毛,但你的生态学知识是不是也是皮毛?告诉你一个不愿意听到的事实,我当年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三个专业的大班《细胞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得过全班第一。1985年我山东大学生物系植物毕业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硕士生,以全所第二名成绩考中(110多个考生,录取19人,且95%以上的考生是今天的985高校,录取的19人中,北大就有4人。我是1977-1981级山大生物系中第一个考入植物所的应届毕业生)。那个时候要考综合考试的,微观的知识缺科肯定是要吃亏的。 第五,在反转之前,科技界、生物界、植物界没有人知道我,那是你不知道吧。另外,我从来没有想以反转出名,请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有理说理,靠造谣、打击报复对待讲了真话的科学家,不厚道吧?你说我只在自己的几亩自留地上做给人看看,你也做一个给我们看看。我不用阁下的转基因甚至连农药也没用就成功地控制了虫害,你敢走出你的实验室,也用一个比我们的办法更经济、更环保、更健康、农民欢迎、城市消费者更欢迎的办法做几亩自留地看看吗?阁下还有所不知,目前全国已经有七八个省愈万亩的农田在采用我们的方法呢! 而且生态农业的土地面积还要迅速扩大呢! 关于这个科学实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报》三天前给予了深度报道,链接如下: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5/263746.shtm 关于山东生态农业实验进展情况,我所在研究所主办的简报报道如下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564682 关于研究员分级的内幕,请参考我的一篇旧文: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410153143426205217.html 本来不想回应,但如果不回应就是我默许了谣言,就是以讹传讹了。 如果该文对阁下有所刺激,请息怒。不要再造出其他的谣来吧。男子汉大丈夫,光明磊落,讨论问题也请真名真姓,我在明处,你在暗处,这样背后射冷箭,符合你的做人原则吗? 反转份子蒋高明最近被警告后的烦恼和彷徨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0/87/58/3_1.html 反转阵营中能算得上科研人员的也就蒋高明一个了, 其它如顾秀林, 陈一文, 张宏良,杨芳洲等等不仅对什么叫基因都搞不清楚, 就是在他们自己的所谓专业上也从来没有写出过一篇像样的文章。可以说都是棒槌。 蒋高明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 是学生态的,也算正牌大学毕业的, 分子生物学在大学里也学过一点, 对基因也懂点皮毛, 虽说是植物所的首席科学家, 但这种首席就是一个课题负责人, 在植物所有这种首席科学家头衔的科技人员至少有50人以上, 所以在科技界内, 谁也没把所谓的首席科学家当回事。 因为就是一个课题负责人而已。蒋高明是研究员, 但仅仅是一个4级研究员(研究员中最低的一级). 他的导师张新时与我熟知。 蒋高明之所以成名是在反对转基因上出了名, 在反转之前, 科技界, 生物界没有一个人知道他, 就是在植物界里也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因为他没有什么像样的论文出来过(生态学是一个老科学, 很难有什么大的研究论文发表)。 自从反转以来, 在反转份子的捧场下, 蒋高明一时变为知名科学家了, 蒋高明也以为自己是个知名科学家了, 于是乎得意洋洋, 以为自己可以获得研究经费, 评为三级研究员了(二级是要有科技界内承认的成果在全国知名, 一级是要国际知名基本是院士)。 由于蒋高明没有什么能让界内承认的研究论文发表, 自己吹嘘的所谓他发明的生态农业, 不仅科技界不认账, 农民也不认账, 蒋高明到处吹嘘的所谓生态农业, 到目前为止, 就只能在他用研究经费的几亩自留地上给人看看, 从来推广不出去。 最近(就是最近10天), 蒋高明遇到了大麻烦, 到处托人疏通关节, 想要获得新的科研经费。 但要有新的经费, 过去国家给你的研究经费的评估要过关才行, 因为没有科研成果, 即没有完成过去国家给的经费的任务,可能会申请不到经费, 而过去的经费快用完了, 这下, 蒋高明急了。 植物所领导最近对蒋高明做了警告, 如果你不好好搞好本职工作, 一味在外面从事与国家给你科研经费不相符合的活动, 有可能不再对他的项目给以支持。 蒋高明深知拿不到科研经费, 意味自己事业的结束, 所以急忙在植物所领导面前保证, 今后集中精力搞好本职工作,绝不在外面从事与专业无关的活动。 烦啊, 蒋高明最近真烦啊
个人分类: 精神历程|9857 次阅读|48 个评论
大学毕业30年同学聚会有感
hmaoi 2012-5-6 07:18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大学毕业已有30个年头,这两天,我们30年以前的同学都济济一堂,欢聚在我的大学母校-江苏科技大学,庆 祝这个特殊日子。两天虽然短暂,但却过得特别愉快,这里看不到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追逐名利,大家彼此真诚,坦诚交流。 回顾30年自己所走过的路,虽然不算成功,但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过得也很充实。但也有一些忧虑,30年间,国家经济经济发展了,到处高楼大厦,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社会问题却不断涌现,尤其是官场腐败、人们道德水平普遍下降。。。。。令人忧心忡忡。好了,不能多些了,有时间再聊。
3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迷信误导中国的科研评价(四)
热度 6 Education 2012-5-5 22:18
SCI在中国科技界可以说举足轻重。但是如果SCI论文到处可以买卖,就算不是找枪手写的,也提示了SCI不代表可靠的实力。真正的发明创造,不可能轻易买到,起码我国想买外国还不卖。 下面是我随机找一个枪手的QQ记录,未经对方许可,隐去了对方名字.我的网名ME。 ME:能代写SCI文章吗 编辑19:03:37 可以 编辑19:03:42 时间有要求吗 编辑19:03:53 作者简介发我下 ME19:04:47 没时间要求。我是正规大学毕业,高级职称 编辑19:05:35 哦,SCI期刊代写三万 19:06:45 过内还是国外的的期刊 编辑19:07:30 SCI期刊国外的 19:08:18 期刊和会议EI价格? 编辑-19:09:07 EI期刊与SCI期刊代写的价一样,三万;国际会议一级检索EI全包一万五 19:09:48 怎样付款? 编辑19:13:32 若代写的话,您给研究方向,给您拟题目,选好题目后支付一定比例的定金,开写,审稿通过后,支付余款,安排版面 19:14:21 定金多少钱? 编辑19:15:28 版面费的25-30% 19:19:10 版面费多少? 编辑19:19:32 EI期刊与SCI期刊代写的价一样,三万;国际会议一级检索EI全包一万五 19:20:43 奥,这不是版面费,是总费用 编辑19:21:09 没其他费用,就是以上的版面费即可 19:22:05 交了钱,没出成怎么办 编辑19:23:04 好多高校老师不定期在我社安排的很多 编辑19:23:24 本身就是个杂志社,新闻总署都有备案 19:28:48 能开发票吗 编辑19:29:33 各社都开不了发票,可以找合作单位开印刷费的 19:31:14 出版后付钱行吗?人也跑不掉 编辑19:31:49 没有任何一家杂志社会这样操作的 编辑-19:33:08 昨天一位老师说过同样的话,核心都是定金审稿的,非要说审稿后给通知后办款,说学校不会跑,结果把我套进去了,通知给了,推三推四不办款 编辑-19:33:42 当然不可一概而论,先小人后君子嘛,还望理解 19:34:12 不办款你告他单位 编辑19:36:22 有必要嘛,彼此都是诚信,只能说为人有问题,害我被领导批,我社跟人家那边也是长期合作的,一折腾人家都有意见 编辑19:37:03 不过后来他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又选了其他刊物,比初次那刊物费用要高,痛快办了定金,现在审稿期间 但要是操作到中间,您有变动,伤不起呐 您可以先核实我社的资质,新闻总署,也可以官网上的编辑部电话核实我的身份 编辑19:42:16 核实好了再合作都没问题,但社里的规定没有例外了,都是多年经验积累而定的 19:46:13 我相信你的身份,但是无法保证能出论文,你们社又出不了 编辑-19:47:39 我社跟那边也是长期长年的合作关系,不能保证一定能给作者安排,就不会揽这个事情 ME 19:49:15 谢谢 ,我考虑一下。
个人分类: 科学哲学|4292 次阅读|6 个评论
药物科学家保罗•詹森
热度 1 liuyingxiang 2012-5-5 11:10
Paul Janssen于1926年9月12日出生于比利时的蒂伦豪特,他是父亲Jan Constant Janssen 医生和母亲Margriet Fleerackers的长子。他的父母不曾想到,这个孩子日后会成为知名的药物科学家。 他进入比利时蒂伦豪特Jesuit St-Jozefcollege的中学求学,在那里,他决定跟随他父亲Jan Constant Janssen 的脚步成为一名医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Paul Janssen在比利时 Namur 市Facultés universitaires Notre-Dame de la Paix (FUNDP)学习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然后Paul Janssen在列文Catholic大学和Ghent大学学习医学。1951年,Paul Janssen以医学“优等生”的成绩从Ghent大学毕业。 服兵役期间,他曾在德国Cologne大学J.Schuller药理学研究所的舒勒工作直到1952年。之后他回到比利时,在Ghent大学Corneille Heymans教授的药理学和治疗学研究所兼职工作,Heymans教授还是193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1953年,Paul Janssen从他的父亲Constant Janssen那里贷款50000比利时法郎开始创业,他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实验室。同年,他发现了他的第一个药物氨布醋胺(ambucetamide),这个解痉药对缓解月经疼痛特别有效。 1956年,Paul Janssen用研究R79型化合物的论文获得高等教育药理学专业教学证书。然后他离开了学校,在1956年成立公司,也就是后来全球知名的拥有20000名员工的比利时Janssen制药公司。1957年,他娶Dora Arts为妻。 1958年2月11日,他制备了氟哌啶醇,取得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重大突破。 Paul Janssen和他的团队发展芬太尼家族药物和许多其他强效镇痛药,例如氟哌利多和依托咪酯,为麻醉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开发了用于治疗腹泻的地芬诺酯,这个药物甚至进入太空,并在阿波罗计划中使用。 1985年,他的Janssen制药公司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合资医药企业的西方制药公司,即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他在1995年与Paul Lewi一起成立了分子设计中心,在那里他使用一台超级计算机搜寻治疗艾滋病的候选分子。在一篇题目为“Drug Design with Dr. Paul Janssen”的文章中,描述了他们的合作,那里特别提到动物疼痛模型--热板法就是Paul Janssen最先建立的,它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药理学实验的标准模型。 Paul Janssen和Janssen制药公司科学家一共发现了超过80种新药!他的四个药物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目录,这绝对是一个世界纪录。他和他的团队开发的大多数的药物为人类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且被用来治疗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疾病,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过敏和胃肠道疾病。他一生被授予超过80个医学奖和22个荣誉博士学位。在1990年,詹森被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一世封为爵士。 2003年,Paul Janssen在意大利罗马出席一项庆典活动期间不幸逝世。 Drug Design with Dr. Paul Janssen
个人分类: 药物化学教学|6010 次阅读|4 个评论
路口
gyx2650 2012-5-4 11:36
凤凰花开,厦大学子的迎新送旧季,七年前的那个骄阳九月,我带着兴奋,托着一车大大小小的行李,与老爸一起来到这美丽的校园,依稀中没注意到凤凰花的存在,但确是深深感受到了厦大的热情!第二年,当我成为学姐迎接新生的时候我第一次发现,凤凰花真的很红,一如厦大的蓬勃朝气的色彩和厦大学子的青春活力! 每年看着校园里花开两季的凤凰花,心中只是如平静的湖面飘过一阵微风,会起几波涟漪,但却不痛不痒,犹如局外人看戏一般。虽然,这几年经历过校区搬迁,但那毕竟同个学校一脉相承,况且当时的我已经在大一暑假时就跑到本部实验室混了近两个月,在大二暑假又蹭学姐的宿舍住,故大三一开学令大家倍感兴奋的搬迁大运动在我看来却少了那份期待。甚至于后来大学毕业那会儿,在大家挥泪相别,感伤流连时,而已保送本校的我只会在旁边拍着胸膛安慰说,这儿就是你们的娘家,有家常回家看看,我留在这儿给你们守着,到时顿顿请你们吃饭。结果就会被 K 小气鬼,谁不知道厦大米饭免费! 而今一晃,七年将过,严夏将至,六月红艳的凤凰花就快蹦出来再次见证路口的离别,不同的这次我是那个远走的人 … 心中的不舍从今年初就开始萌芽,但在万能的时光大师面前,所有的挽留都只是手中的流沙,抓不住停不下,一点点随风而去。 矛盾,矛盾!心里是多么希望能在这纯净的校园多呆上那一天两天,但已签工作的报道时限和那延期毕业的可恶字眼不停的提醒自己 : 不该拖!不该拖!人生本来就有很多的路口,凤凰花开的那个路口也应该是我最值得回忆的地方,不,肯定是的!但我不该因流连而让这路口留下遗憾,我希望能与知心朋友,爱人一起拿到那红彤彤的毕业证,一起挥别那路口的凤凰花! 是该给自己一个承诺,科学网、 QQ 、各类新闻、小说和电视电影,咱们答辩后再见!从今天起除了查文献,断网一个月!管他的方韩大战,管他的肖氏手术,管他的医患矛盾,管他的自引牛人,管他的钓鱼岛 … 而今只有我的大论文,我的毕业答辩,我那银纳米线,栀子成分,还原成核生长成线原理,还原保护机制,导电胶,层析柱 … 我最缺乏的 Focus ,就让我在这一个月中坚持一下吧!美好的开头,愿自己也能拥有美好的落幕,在一个月后凤凰花开的路口!
个人分类: 科研之旅|3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揭秘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头份薪水
热度 2 laserdai 2012-4-17 17:00
中国的大学毕业 生头份工作的工资 ,几千到上万,大家都很清楚,不用罗嗦了。对比一下,英国的情况,相信很有意义。 注意,这里不包括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下面使用的是年薪,除以12就是月工资。 最新数据预测,2012年夏天英国大学毕业生的第一份工资会是十年来最低的! 英国个人收入数据署(IDS)通过最新数据显示,新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已大大不抵生活成本增高的速度。 与2011年相比, 2012年新毕业生的大学生通常的头份年薪将冻结在25,000英镑(25万人民币)之内。平均每个月2000镑(合两万元人民币)。 但把通货膨胀率加入后,新毕业生的工资“蒸发”2%,从去年的19,020英镑,降至18,705英镑。 此前,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最应该庆幸。他们毕业的时候,头份年薪居然能达到20,601英镑(当时的汇率相当于30万人民币)。 “今年的就业市场还是买方市场,起始年薪的数额依旧死水一潭。” “但通货膨胀却相对活跃,这就‘吃掉’了很多新毕业生的一部分工资。” 在接受调查的109家用人单位里,90%表示要冻结新毕业生的薪酬 。“ 尽管就业市场有复苏的迹象,但由于职位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即便知道目前是高通胀,也不太会给毕业生的起始年薪涨钱。”——(博主评:资本主义就是这样的狠角色!) 2011年,出现了46份申请竞争一个职位的情况 。 律师依然是毕业生里收入最高的职业,起始年薪为36,000英镑(36万人民币) , 而银行业起薪为年薪31,250英镑(31万多人民币)。 最新数据显示,英国目前的失业率还是17年来的最高。截至2012年二月份,英国每户家庭的总收入还在微弱下降,至1.6%。 附录: 英国大学毕业生工资收入排行榜 (数据仅供参考,未必准确) 1 LSE £29,253 伦敦经济学院   2 Imperial CollegeLondon £28,975 帝国理工   3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5,248 伦敦大学学院   4 Oxford £24,748 牛津( 不算牛! )   5 King"s College London £24,440 伦敦国王学院   6 Cambridge £24,091 剑桥( 没有牛津牛! )   7 Queen Mary £23,657 伦敦的玛丽女王学院   8 Bath £23,562 巴斯大学   9 Warwick £23,238 华威   10 City £22,765 (野鸡大学?)   11 London South Bank £22,625 伦敦南岸大学(听起来像个野鸡大学)   12 Dundee £22,328 苏格兰的敦迪大学   13 Brunel £22,323 (伦敦的,听起来像个野鸡大学)   14 Bristol £22,240 布里斯托   15 Surrey £22,022 萨利   16 L o u g h b o r o u g h £21,723 拉夫堡大学   17 Edinburgh £21,681 爱丁堡大学( 工资这么低! )   18 Glasgow £21,590 格拉斯哥大学   19 Strathclyde £21,248   20 Southampton £21,198 南安普敦大学   21 Durham £21,016 杜伦大学   22 Nottingham £20,967 诺丁汉大学   23 Greenwich £20,886   24 The Robert Gordon £20,858   25 Birmingham £20,845 伯明翰大学   26 Soas £20,839(野鸡大学?)   27 Royal Holloway £20,724 (野鸡大学?)   28 Manchester £20,722 曼彻斯特大学   29 Cardiff £20,691 卡迪夫大学   30 Hertfordshire £20,635(野鸡大学?)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11648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研路上无捷径——欲速则不达
热度 1 yzsymcys 2012-4-8 17:24
科研路上无捷径——欲速则不达
于我而言,从事科研工作是成为大学教师两年之后,迄今也不过六年时间。刚到学校来时,主要精力是放在教学和环境的适应上。两年之后,在前辈的教导和对教师工作更深的领悟之下,开始了科研和写作工作。开始写论文时并没有头绪,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特长写了一些简单的文章。文章写好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投稿无门,真所谓隔行如隔山。在其它领域驾轻就熟的自己一下子感觉特别无助和强烈的挫败感。后来慢慢地,在不断的请教和自己的钻研之下,逐渐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期刊,并尝试着与编辑部联系。 在大学毕业不久,其实自己也曾无意识中从事过科研写作。那是在工作3年之后的1994年。因为自己在单位的一条进口生产线上负责技术和质量工作,所以对生产流程非常熟悉。某日突发奇想要写出点什么来。当时国内通讯很不发达,于是就给《食品工业》杂志社写了封信,投石问路。没想到不久就收到主编的回复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文章寄到编辑部后,经过修改很快就印成了铅字,还收到了不菲的稿费。算起来那应该是我的第一篇科研文章吧?歪打正着地居然还中了一篇核心期刊,真该为自己骄傲一下,也许在骨子里有点科研的细胞吧。 在开始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尝试着进行科研课题的申请。万丈高楼平地而起,首先从校级课题开始,2005年第一次申请以失败告终,不过终于改变了一无所知和一穷二白的现状。第二年再接再厉继续申请,终于成功。校级课题研究的时间很短,2006年-2007年的科研主要是围绕着课题进行。2008年开始尝试着申请省级课题,省级课题的表格内容非常多,几乎将科研的内容全部囊括在内,第一次感觉到课题申请的难度超过了论文写作,尽管开始的几次申请也没有成功,但是每次过程和经历都会有些启发和收获。2009年,第一篇省级课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终于申请成功,信心倍受鼓舞。后来又陆续结合地方产业的发展成功申请了几个市级课题。2010年开始尝试申请省级教育科学课题,由于选题和其它诸多原因,首次也没有成功。第二年继续努力,选择新的方向重新申报,终于如愿以偿。虽然没有资金的赞助,但是从审批的名额来看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近几年的科研和论文写作,由于职称的压力和急于求成的心理,自己也有感觉很多时候不能静下来进行充足的思考和研究,有时也会追求文章的数量。尤其在对核心期刊的投稿中,近年来越来越觉得命中率在下降,当然这是指直接投给编辑部的情况,我一般不会通过中介或者理事单位进行投稿,都是直接通过网络在线投稿或者邮寄投稿。虽说退稿是一种常态,任何人都无法避免。但退稿率的增加会使我经常会反思。通过与编辑部的联系,我发现其实有很多核心期刊是不受版面费的,此时论文的质量是第一因素。如果我的文章水平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相信录用率会有所提高。比如:图表的运用、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模型的建立和使用等这些能明显提高文章水平的因素都还使用得太少,这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当然高质量的成果必然是建立在深入的思考、分析和研究上的,简单浮躁急于求成的研究自然难以出满意的成果。就如同科研项目的申请,校级——市厅级——省部级——省社会科学——国家级,这是一个不断提高的阶梯,论文的写作也应该是如此,难以跨越,否则欲速则不达。唯有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勤勉地去努力和耕耘,厚积薄发,一切终将会水到渠成的。呵呵
443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是谁制造了大批优质“剩女”
dongzg101 2012-4-5 04:39
是谁制造了大批优质“剩女” 作者:佳缘情感研究 2012-03-30 09:06:00 邻家有个女孩,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小女孩乖巧伶俐,人也长得漂亮,唯一遗憾的是学习不太好,高中复考了两年,前年大学毕业就24岁了。在家复习考公务员,连续两年没考上,工作没落实,转眼就26岁了。昨晚突然到我家找我,说不想活了,她的话着实吓我一跳。一个好端端的女孩,正值青春年少,可谓鲜花骨朵一个,咋就不想活了呢?她说活了26年,没有对象,没有工作,甚至连恋爱都没有好好谈过就成剩女了,觉得活着没意思。她还说,她妈妈整天逼她相亲,她不去,妈妈就骂,骂她是不是想让父母养活一辈子,骂得她很难受。我问她为什么不去相亲,她说自己连一个正式的工作都没有,拿什么去谈恋爱,想等几年有了工作再谈。我说可是你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啊,你妈妈的担心也不是不无道理。 她说这就是她来找我的原因,让我给她找条活路。 我给了她些宽慰,建议她离开家先找一份工作,遇到合适的男孩也可以交往了。恋爱和工作并不冲突,工作也未必就要当公务员。想恋爱得先认识人,待在家里想谈恋爱也没人可认识,只有走出去才有希望。眼不见心不烦,不呆在家里你妈想骂你也没得骂了。她听完笑了。 才26岁的女孩就把自己当成剩女,剩女又放大了她的焦虑,她的心情当然不可能好。对于现在的学制而言,从小学到大学得16年,就算6岁按时上小学,大学毕业一般也就22岁了。22岁才进入社会,就业压力又那样大,要吃饭要找工作,三四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如果按照某网站把26岁以上的女孩称为剩女,这样长的学制无疑是催生剩女的首要原因。我从教20余年,深感初高中很多时间都是在重复演练一些无用的知识应考度过的,真的没有必要学6年。这样长的学制,把已经成年的活生生的青年男女关在校园里,让他们的青春年华耗费在无用的书本里,真是害人不浅。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我相信世界上就没有一所大学办学水平能赶上社会大学,哈佛大学也承认,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也直言不讳自己就是社会大学毕业的,是社会教会了他怎样当总理。如果能把学制缩短,小学改为5年,初中2年,高中2年,大学4年,让6岁上小学的孩子能在20岁以前进入社会,或许剩女会少些。 如果26岁以上女孩统称剩女的定义成立,剩女产生的原因还有我们结婚要男大女小才般配的婚恋观。以婚姻法法定结婚年龄为例,如果一个女孩想在20岁结婚,他找男朋友只能在20岁以上的男孩中寻找,而20岁以上的男孩要么已经结婚,要么已经有女朋友,没有女朋友的只是少数,选择范围有限。而一个男孩如果想在22岁结婚,他找女朋友就会在22岁以下的女孩中寻找,22岁以下的女孩是越往下未婚的越多,选择范围很宽。这就是很多家长生男孩不着急生女孩着急的原因。如果一个男孩26岁没对象大家会认为很正常,而一个女孩26岁没对象就成剩女了。剩女是什么?通俗的理解就是没人要,这多难听啊,这样的婚恋观对女孩真的不公平。如果我们能对姐弟恋多一些宽容,不要只是一味地对哥妹恋表示看好,或许剩女会再少些。 据我所知,早恋是中国制造的最坑爹的一个词,西方国家是没有的。自从有了早恋这个词,家长和老师总是夸大恋爱的的弊端,忽视恋爱的美好,家长不准读大学的子女谈恋爱,青春期教育变成了恐吓教育,把未婚男女的性爱恐怖化,恋爱等于性爱,性爱等于性病,性病等于丧命,简直是对性美好的亵渎。其实,性是人的一种本能,既然是本能,犹如吃饭一样,想让一个肚子饿着的人相信你吃着的食物有毒,他会相信吗?我们有的家长,自己有了性伴侣还不知足,玩着婚外恋,让早已性成熟的子女在一边看着,这不准那不让,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其实,少男少女的恋爱就是对成人世界的模仿,他们的恋爱和我们成人眼里的恋爱不一样。有个90后曾告诉我,他们谈恋爱不是为了找对象,只是多接触一些异性而已。在这个问题上,韩寒说得好,他说现在的父母子女读书时不准子女谈恋爱,毕业后恨不得子女马上把对象带回家,读书时不学习,毕业后怎么会谈恋爱?如果我们的家长、学校能正确看待子女的恋爱甚至未婚性爱,不要把恋爱恐怖化,让我们的子女读大学甚至读高中就能体验恋爱,毕业后他们至少知道怎样和异性交往,或许剩女会更少些。 剩不剩,其实是自己的内心感受,用年龄来定义是否被剩下的做法简直又是制造剩女的又一帮凶。一个女孩,想不想处对象,想不想结婚完全是自己的事,别人真的不应该干涉。就算人家想结婚一直找不到对象,那也只是暂时的,人家都没有觉得被剩下,你怎么就把人家定义为剩女了呢?有个28岁的女孩告诉我,按照她的职业规划,她想32岁以后结婚,她的规划正在一点点的实现着,担心恋爱结婚会影响规划的实施。她自己过得很好,可家人朋友老是催她结婚,弄得她都不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别人错了,想来听听我的意见。这个女孩的焦虑就是被所谓的剩女称谓放大的,剩女这个词真的太不人性了。我想,要是我们能把剩女这个词从我们的语言里赶走,把那个发明剩女一词的人拉去枪毙了,再把尸体在街上摆上几天,最好让狗吃了,这样剩女就真的没有了。 来源:青年导报网 http://www.qndb.net
个人分类: 情感|1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母校,你真的很美丽
clivia 2012-4-4 12:43
母校,你真的很美丽 王华锋 2005年,当我从母校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的时候,母校将一本装帧精美且印有校园各个场景的画册发到我们每个毕业生的手中。当我翻完这本画册的时候,发现这些既亲近又陌生的场景把母校点缀得着实很美丽,临别时候真有点舍不得。是啊,多年来,母校一草一木都在我心底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些都是我一辈子不会忘记的…… 勤读力耕 “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是母校的校训。因为是农业院校,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母校的时候就取意为:既要勤奋学习书本上的农业技术知识,也要注重下地躬亲实践,做到自立的同时还要回馈社会。 我感觉在大学所学的知识秉承了这八个大字的理念。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园艺学,园艺是一门以园艺作物(例如蔬菜、果树和花卉等)为对象,通过基因改良和栽培技术等手段以达到园艺作物的优质和丰产的目的。 记得园艺理论知识学完的时候,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在实验基地上分到了两块面积各为一分的土地,这两块地将全部由学生自己松土,施肥,浇水,再种上园艺作物。当时我在自己的两块一分地分别种上了西葫芦和西红柿。当时全班同学集体下地干活,热火朝天,老师在旁边指导,向我们传授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 我种的西红柿和西葫芦小苗很快就破土而出了,当时我很高兴,几乎每天吃了晚饭就去地里看看,施肥,浇水,捉虫子,开始它们长得较慢,后来就长得特别快,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一天天成长的过程,真是一段幸福的经历! 经过书本和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园艺学的很多知识。记得我考上研究生的那年回乡省亲,家乡的果农还请我去教他们如何嫁接果树,这是一件让我值得自豪的事情,因为我能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实践 大学三年级,我加入“大学生阳光创业协会”,说起加入该协会,真是一次美丽的邂逅。2003年暑期,该协会在全校范围内征集社会实践调查题目,我作为园艺专业的一名学生,对家乡湖北云梦县曾店镇的农户牲猪饲养种类和方式很感兴趣,于是我向协会报了这个社会调查题目,很快,我的调查题目就得到资助和实施。 暑假我回到家乡后,亲自走访三百多家农户,挨家挨户向农户询问猪的饲养情况,获取了很多第一手资料,调查完了,我将调查问卷总结写成一篇名为《生猪饲喂新模式——创办以农户为单位的“猪—果—鱼—农”产业生态园》的社会调查报告书,即通过实地走访和大量的数据分析,论证在家乡创办“猪—果—鱼—农”产业生态园的可行性,也就是可以单个农户为单元,将部分农舍改装为猪圈,将部分农田挖掘成鱼塘,在猪圈和鱼塘周围种上桃和梨等,这样利用农田粮食来养猪,猪粪喂鱼和浇灌果树等的绿色循环经济,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后来,我的报告书获得了校级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活动一等奖,还代表学院参加湖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论文赛。正因为有这些经历,“大学生阳光创业协会”的负责人吸纳我进入该协会。在该协会里,我继续从事猪饲养种类的调查。记得有一次,为了获取真实的猪肉调查数据,我们创业协会去湖北咸宁生猪屠宰场获取实测数据,当时,我们早上四点钟就起床了,睡眼惺忪地来到牲猪屠宰场,我们记录每头猪肉里面的肉质指标,以期为牲猪的下一步培育提供科学数据。 2004年,基于我的社会调查和实测数据,我们协会报送的项目《“青鄂一号”牲猪猪肉品质及其提高途径研究》在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我个人也评为“社会实践优秀大学生”。 我来命名 “校长,虽然我们学校有逾百年的历史,但是一些建筑物还用数字来命名,能否给我们学校的建筑物和道路取一些好听的名字?”记得在一次校长和大学生面对面座谈会上,一位大学生对当时的校长张端品教授如是说。 这一提法立即引来张校长的好评,他当即表示接受这一建议,并号召全校师生群策群力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学校对各个建筑物和道路的命名。当时我也参加了该命名活动。 几个月后,我收到了校团委的邀请函,他们邀请我出席“校园建筑物命名方案论证会”。在大会上,我看到了年逾八旬银发苍苍的老教授们,他(她)们为母校奉献了一辈子,但还不忘发挥余热,他们对母校的真情实意溢于言表。还有很多给我们授课的中青年教师,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各抒己见。最后,主持人宣布将第15栋学生宿舍定名为“荟园”,取意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相聚在一起度过人生中那段难忘的时光,群贤毕至,群英荟萃。虽然我提交的“桔园”并没有被采纳,我还是十分高兴,因为我们宿舍楼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名字了。主持人还说,华中农业大学狮子山山上的那座古老的教学楼(主楼)有人提议更名为“摘星楼”,但是因为母校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培养了无数农学和其他学科的杰出人才,大家叫“主楼”都习惯了,我们一时很难改正这个根深蒂固的叫法,最后还是不改了,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合适的。 母校在命名方面充分调动职工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不折射出她充分尊重职工和学生意见的民主精神。 我阔别母校六年了,真想再一次徜徉在她的怀抱。此时,狮子山麓丹桂飘香,南湖水畔鱼肥桔黄,而我却无福消受了,只好借文纪念,捎去我对母校的真挚问候:母校,你真的很美丽! 《科学时报》 (2011-11-23 B4 科学与文化周刊)
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毕业第一年——劳动的一年
热度 1 mqr 2012-3-25 17:11
大学毕业第一年——劳动的一年 这是我这一系列的最后一篇。 1961 年是我大学毕业的一年,被分配到福建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一零六分队,地点是闽北邵武晒口。 任务明确,只有一个——劳动。要在一年时间里,把地质队的各个劳动工种全都劳动到。 我的第一个工种是当钻工,到机台劳动。劳动“者”,是被改造的对象。真欺人哪,我见分我的床位床板湿漉漉的,拿到外边晒一晒晚上也就睡了。可晚上发现楼上往下滴“水”,谁都不告诉我是咋回事儿,后来周吉春告诉我,那不是“水”而是尿,原来上边放的是尿桶,木桶是往外渗尿的。我只能找机长,机长高大理给我找了块油毡纸,把尿斜着顺到床外去,就算结决了问题。机台分三班倒,零点班是最辛苦的,我上这个零点班结束了,又被调到下一个班,又是零点,这样连续上三个零点,人就瘦了一圈。 不过上零点班儿也有好处,可以吃到不要钱不要定量的地瓜。上班儿两天我就发现,每天一上班儿就少两个人,干什么去了,谁也不说,只是笑。原来就是偷地瓜。偷的很巧妙,不会被发现,那个地方野猪多,偷的人带两个猪蹄甲,躲过老百姓挖的陷井和下的套子,把地瓜地给弄的乱七八糟,再用猪蹄甲按出多多猪蹄印,就算大功告成,可以安安稳稳地吃地瓜。 我的第二个工种是当山地工,到山地组劳动。这个组干的全是力气活儿,而且要放炮。好在没等我干两天,测量组任务急,缺测工,就把我抽调去当测工。当测工我得心应手,因为我有在农村打柴的基础,抡起砍刀来,极内行,屡屡受到表扬。 我的第四个工种是当安装工,到安装队劳动。干的是极累又极危险的劳动。说它危险主要危险在抬大件和建塔。水泵、柴油机、钻机的主件,一般都是二十四杠抬,重量压在人的肩上是不均衡的,随着路的坑坑洼洼,有时突然加重,这一下,人就受不了。在安装队干过的人的脊柱,多半都有毛病,就是这个原因。 我的占便宜就占在安装队上,因安装队的粮食定量最高,是 42 斤(地质人员才 30 斤),刚一到安装队,还没等干几天,由于蒋介石要反攻大陆,大规模的人员精减开始了。工人和中专毕业的技术人员,大部精减回家,单位完全处于停产状态。剩下人的任务就是分三班看守现场。我们在富屯溪畔铁路边上的钻塔上搭一个凉棚,看溪水南流,竹排竞逐,渔鹰潛水。更爱看那来往军车:北上的有,一列列军官家属,一列列劳改犯;南下的只有在敞篷车上坐得整整齐齐的军队 。一直到形势好转。 这就是我大学毕业第一年的经历,已淹没进我的历史,一切都已化为乌有。但它为我这一生,不能不说奠定了一个苦累底儿,使我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个人分类: 闽山闽水|293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