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专利质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华冰聊专利184:专利代理费收多少合理?
bingbing800 2020-8-7 15:54
原创 华冰聊专利 作者:华冰 专利代理 / 知产咨询 /专利金融 ----   ---  ---- --- ----   ---  ---- --- ---- 上一篇写了 专利代理师到底干什么? 严谨地说是写了专利代理师可以帮申请人做什么,但事实上不是每件专利申请,代理师都做了所有工作,申请人也不一定需要做那么多工作,更重要的,与申请人给多少钱有关。 所以,这一篇我写 专利代理费收多少才合理? 以我对专利代理的了解,现在市场上的专利代理收费差异巨大,有发明申请代理费 3 万元 / 件甚至更高;而最低的,是某知名大学的招标公告里,发明代理费 1500 元 / 件。 如此差异巨大的代理费,其差异在哪里?合理吗? 我总结差异在两个方面:服务内容差异、收费模式差异。而且,存在即合理! 服务内容差异 如上一篇“专利代理师到底做什么”中所说,专利代理工作包括: 1、 检索 2、 申请文件撰写 3、 审查意见答复 4、 流程管理。 其中, 1-3 都与创新技术有关,需要专业对口、能完全理解创新技术的代理师才能胜任; 4 是流程活,与创新技术无关,了解《专利法》中对专利申请时间、费用、文件要求等流程内容即可,从业者不限定专业,不需要了解创新技术也能胜任。 所以,当客户需要专利代理时,有的是需要 1-4 ,有的需要 2-4 ,有的连申请文件都自己写,只需要 3 、 4 ,到答复审查意见时找代理机构帮忙;还有的全过程自己处理,只是流程繁杂,找代理机构管理流程即可。 需要服务内容的差异巨大,其代理价格自然差异巨大。 如一些科研院所、大学和大型央企、国企,专利检索的工作自己处理,申请文件的初稿也能照葫芦画瓢写得像模像样(像和真的好,完全不是一回事),专利申请的代理工作量下降,代理费自然很便宜。 收费模式差异 市场上的专利代理收费有几种模式? 模式一:分项收费 也就是检索、撰写、答复、流程分别按项收费,需要哪项服务支付哪部分费用。 模式二:全包 给总价,专利申请相关的所有问题都交给代理公司,比较考验代理公司的职业道德,因为很多甲方爸爸分不清服务的质量,甚至连服务内容都不知道,所以很多都希望找个熟人或熟人介绍的朋友处理专利代理业务。 模式三:流程代替代理 这种模式在很多国企、高校和研究所比较多见,跟发明人的专利意识有关系,很多认为专利作用不大,自己写写就可以,流程太麻烦,找代理公司处理一下即可。(可怕的是很多甲方不知道,只知道价格便宜 ) 模式四: 1 、 2 、 4 打包收费, 3 按次收费 这种模式更接近欧美等专利制度发达成熟国家的收费模式,前面的工作打包收一次费用,答复审查意见按次收取费用。 模式五: 计时 收费 欧美等专利制度发 达成熟 国家的收费模式 , 每次服务给服务时长和单位报价,国内几乎没有。 SO, 一件专利申请,代理费付多少算合理呢?花多少钱算没成冤大头?服务内容不同,收费模式不同,价格差异自然巨大。 申请人明白服务内容、收费模式和自己的需求,心中有数就不用慌。 (两篇写完还没说清楚为什么业内有“挖掘、布局、检索、规划……”等一系列“不务正业”的操作,学员的留言也没回答清楚,下一篇我写 “不务正业”的专利代理 ,敬请期待!) 关联阅读: 专利质量想提高,代理是刚需,代理费要提高 专利代理师到底干什么? -------------------------------------------------- ---------------- !!福利来啦!! ----------------------------------------- ------------------------ -------- “华冰聊专利”推出 《创业必听的50节专利课》 每节课 5 - 15 分钟, 通勤、等高铁飞机、茶余饭后都能学。 每节课5块钱都不到, 还有很多免费课,关注下单吧! 可以自己听,也可以送老板送客户噢! 华冰聊专利171:申请专利,是老板的选择之一! 华冰聊专利166:老板必听的50节专利课讲什么? 华冰聊专利165:老板才最需要接受知识产权教育
2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冰聊专利182:专利质量要提高,代理是刚需,代理费要提高!
bingbing800 2020-7-20 09:24
原创 华冰聊专利 今天 作者:华冰 专利代理 / 知产咨询 /专利金融 ----   ---  ---- --- ----   ---  ---- --- ---- 这个周末,朋友圈发生两件大事:一是北京的防疫等级由二级降为三级;二是光明日报刊登一篇名为《专利法修法助推我国专利由多到强》的文章。 后者之所以在朋友圈变成大事,是因为文中一位人大常委会委员说:“ 现在一些专利申请程序中,代理和中介成了必经环节。这是极不正常的行为,另外,在专利申请的总费用中,代理费超过申请费,也是不应该的”。 所有专利同行,看到这句话,都可能把一口老血喷在电脑屏幕上。在百度上搜一下这篇文章,发现新华网、科学网、光明网、腾讯网等流量大的媒体都转载了这篇文章,其阅读量可见一斑。 专利代理做什么? 对这位人大常委的话,一位同行回应: 专利代理是中介吗?中介是可以省略的吗?保险有经纪人、买房有房产中介,所以专利有代理很正常。专利代理是不是刚需呢? 专利代理是将技术文件转化为法律文件的过程 , 不仅仅是中介,其主要工作内容分两方面: 1、 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各类流程处理,包括按专利法要求提交文件、接收各类官方文件、按时缴纳各类费用…… 2、 根据《专利法》要求对创新的技术内容进行二次创造,写出公开内容尽可能少、又能争取到尽可能大范围的专利内容。 关于上述的第2点,公开内容的多少,与现有的技术公开内容有关,需要有专业的检索能力、有专业的专利信息解读能力、懂创新技术、精通《专利法》要求……在这些的基础上,还要让专利的保护范围尽可能大,保护尽可能多的技术内容。 这是技术活儿,不是简单中介,也不是读过硕士博士就一定会做的事。 代理是专利申请的必经环节,极不正常? 分享我亲身经历的事。 一次大型国企的咨询会上,科技部门负责人说: 咱们单位硕士、博士生那么多,谁没写过几篇论文,谁不会写文章呢。专利不会写可以学,让研发人员自己写专利,正好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既培养了专利人才,还省了专利代理费,一举多得。 然而,在企业做研发的硕士、博士生,其专长在于科研。要做出成绩,就需要他们在工作时 又专又精 , 才可能产出创新成果。而对于专利申请,要求文件内容写得 又宽又泛 。 如果让研发人员写专利,一边又专又精,一边又宽又泛,人格分裂的即视感扑面而来,该企业的科研人员工作多纠结可想而知。 在这次咨询会之后的两年,该企业的一款产品被同行抄袭,又找我咨询专利维权的事。涉案专利的权利要求仅一条,产品零件事无巨细全写在里面,跟对手 的产品对比后发现:对手可能根本无心避开该专利,但确实没落在保护范围内。 这应该就是研发人员自己写专利的必然吧。 一方面让他们研发时事无巨细,做精做专,一方面让他们在写专利时提炼拔高,最后产出的专利很可能四不像。 (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写的专利不能授权,很可能更容易授权,因为范围太小了,把实验数据、原料型号、结构尺寸写进去的大有人在,这种专利很容易拿到证书。 ) 而专业的专利代理是研发人员的外脑,他们懂创新,却不会陷入研发的思维里, 能跳出创新看懂创新,才能做好专利的保护工作 。 因此,想把专利申请做好,想提高专利质量,想有效保护创新, 要推动我国的专利由多到强,专业的专利代理确实是专利申请的必经环节,是刚需 。 代理费超过申请费,不应该? 不知道这位人大委员是否知道代理费和申请费分别是什么? 简单地说代理费是代理公司收的服务费,申请费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收的审查管理费。服务费应该与服务内容、服务价值有关,跟审查管理没关系!! 专利申请的过程,经历三个阶段:研发人员创新—代理人员代理—国家审查,企业研发投入、代理服务费、审查成本,本就是专利申请过程中完全无关的三个成本环节,参与主体不一样,做的工作不一样,价值也不一样,相互之间毫无可比性。 为什么代理费不能超过申请费?!!! 如果代理费不该超过申请费,那律师费就不应该超过立案费(100块);婚介费就不应该超过领证费(9块)…… 专利质量为什么低? 我国专利质量低,原因之一确实是专利代理环节质量不高。而代理质量不高的原因,又与甲方不认可专利和专利代理的价值有关。再加上专利大户如高校、科研机构的低价中标策略,科技成果转化不顺畅,专利价值实现在诸多环节受阻,代理机构为了生存,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偷工减料的后果必然是质量不高……如此相爱相杀,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 简单地说,我国的专利代理生态如下图: 所以, 专利质量低跟专利代理机构有关,但绝不是专利代理机构主导 , 这 个锅代理机构没法背。而且,如果创新主体培养自己的人代替专利代理的工作,漫长、成本高、难完成代理的全部工作(很多国企、研究所曾经的模式,后来慢慢转为外包)。 我国现有专利代理市场,要想提高代理质量,绝对不是降低专利费。而应该提高专利代理费,监管代理市场,让优秀的代理师可以从混乱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获得更高收入,促进正向循环。 作为专利代理师,保留自己的职业尊严,不忘初心,不忘《专利法》初衷,才是行业的希望所在。 至于这位人大委员,嘘!不懂别乱说!!! -------------------------------------------------- ---------------- 知识产权,老板懂才能做得好!! ----------------------------------------- ------------------------ -------- !!福利来啦!! “华冰聊专利”推出 《老板必听的50节专利课》 每节课 5 - 15 分钟, 通勤、等高铁飞机、茶余饭后都能学。 每节课5块钱都不到, 还有很多免费课,关注下单吧! 可以自己听,也可以送老板送客户噢! 华冰聊专利171:申请专利,是老板的选择之一! 华冰聊专利166:老板必听的50节专利课讲什么? 华冰聊专利165:老板才最需要接受知识产权教育
2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冰聊专利:浅谈专利运营之突破
热度 2 bingbing800 2017-1-18 09:14
聆听着习大大温暖而又砥人奋进的新年贺词,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17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部署。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地位越来越凸显,作用越来越突出。华冰女士受“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邀请,浅谈她眼中的“专利运营之突破”。 专利运营是我国专利圈近两年特别火热的一个名词,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原因: 1、我国连续5年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过百万的情况下,确实需要将海量的无形资产盘活,使之成为市场上可流通的资源,带动市场经济。 2、我国很多企业技术落后、产能过剩。需要创新技术作为支撑,使我国的企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3、国家政策推动,要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 一边是包含海量创新技术的专利,另一边是大量需要产业升级、需要创新的企业,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推动,如何通过专利运营将专利与经济建设有效的结合成为关键突破点。 专利运营的两大基础:专利的保护力度+专利质量 欲谈突破,不得不先聊聊专利运营的基础,其一就是专利的保护力度。谓之保护力度,既体现在被侵权方会有多大的赔偿收益,又体现在侵权方有了侵权行为后,其需要承担的风险。一般专利权人被侵权后,往往面临的是维权难、维权收益低、维权成本高的窘境。权衡利弊后,专利权人通常会放弃维权,进而对专利保护也不尽热衷或不敢抱有希望。这里说到的维权成本高,既包括经济成本,又包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另一方面,如果侵权方发现,即便侵权对方诉讼的可能性并不大,或者诉讼难度很大,亦或者赔偿金额并不高,相对侵权带来经济收益来说,损失不痛不痒,那还不如侵权呢。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专利运营很难,只有加大保护力度,增大侵权赔偿额度,使专利侵权成本增加,才能促使更多人尊重专利权。2016年12月8日上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决恒宝股份有限公司侵犯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发明专利权,恒宝股份有限公司赔偿原告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经济损失4900万元,和诉讼合理支出100万元,共计5000万。创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院以来最高判决记录。消息传出后,恒宝公司的股票直接跌停。这可能是专利侵权代价的一个缩影,如果每一个侵权公司都会受到这样的市场影响,势必会更加遵守专利游戏规则。 专利运营的另一个基础是专利质量,即专利所运营产品的质量。众所周知,质量好的产品会有更多人喜欢,质量差的产品喜欢的人则少很多。有句话很经典:质量好的产品最多只有贵一个缺点,而质量差的产品最多只有便宜这一个优点。从专利申请量上来看,我国已成为真正的“专利大国”,但是,跟实体产品产能过剩一样,低质量的产品滞销,而大量低质量的专利,也很难让买方有买单的动力。这也是我国专利运营的又一大难点。 专利运营的突破点:增量专利 我国现有存量专利整体质量偏低是不争的事实,要想做好专利运营,应当将希望寄托在新增加的专利上,即增量专利。专利是创新的衍生品,创新持续不断,专利才会持续不断产生。当存量专利质量有缺陷时,可以努力把新增加的专利质量提升。简单来说,就是哪怕曾经有残次品,但是只要后续产品的质量有保证,仍会吸引到愿意买单的顾客。 但是,提高专利质量本身就是一个大命题,需要做好专利挖掘、布局,提高撰写质量,增加审查力度等等,进而需要专利从业者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 因此,加强专利运营不但需要提高后续专利的质量,还应在此基础上提高专利的保护力度,让创新者能从专利运营中获利,侵权者受到应有的代价,才能逐渐温热这个市场,逐步向“知识产权强国”的理想靠近。 华冰,专利执业代理人 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知乾,使创新技术更值钱! 公司网址: www.zhiqianip.co m 联系电话:400-0303-972 010-62580655 邮箱:zq@zhiqianip.com
个人分类: 专利|1092 次阅读|2 个评论
华冰聊专利:科研专利之困
热度 5 bingbing800 2016-11-28 17:10
近五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连续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专利申请量的重要贡献者。然而,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专利转化率不到20%,高校的专利转化率甚至低于5%。这些专利绝大部分沉睡在数据库里,并没有发挥他们该有的作用。笔者追根溯源,分别与产业链中不同角色的人沟通,得出以下结论 发明人没有代理机构选择权 更没有定价权 一位研究所的李姓研究员明确表示:非常需要高质量的专利保护,并且,他申请专利,绝不是为了凑数评职称,就是需要建立好技术壁垒,为后期技术转化奠定好的基础。但是,该研究所选择了几家专利代理机构为他们服务,研究员需要申请专利时,可以在这几个专利代理机构中选择一个,或者交给所里的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指定一个代理机构为他提供服务。 李研究员说:我已经申请过几十件专利了,对他们的服务我不满意,时间周期长,沟通不顺畅,有的代理人根本不懂我的技术,太多事情需要我自己做。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非得找代理机构。为什么我不能选择一个能为我做好服务的代理机构? 代理机构凭低价中标 只能提供劣质服务 专利代理机构同行同样无奈,他说:研究所和大学的专利,有些是挺好的,保护好有很大价值。但是,代理费高了就没机会入围,评标时代理费的比重高到70%,我们只能把代理费压低。这么低的价格如果我们按正常案件处理,每做一个案子都要亏本,只能尽量把一些工作推给他们,减少我们的工作量,哪怕案件周期长一点也没关系。这些研究所的人,都很聪明,学习能力很强,给他们个瓢都能画出葫芦。这样的客户每年代理量不小,不做挺可惜的,但是看到他们很多很好的技术,因为专利知识不懂,而白白公开,又是一大损失,矛盾得很! 专利管理者有数量考核 只能将服务费的单价压低 作为研究所的管理专利者,张老师也是一肚子苦水:每年有量的需求,大家都比着呢,我们就算不能做到最好,但也不能太差呀。而每年的经费预算只有那么多,而且,各研究所之间也会问到代理价格,别人的都低,就我们的代理费高,显然也不合理,好像我们有猫腻一样。好在我们的很多研究员学习能力很强,他们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很多的专利知识。 当问及专利申请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时,张老师说: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由另一个部门管,我的工作责任范围在专利申请这一环节,我们的绩效考核也不涉及专利成果转化,成果转化是另一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范围。 成果转化者苦于专利质量不好 间接加大了转化难度 赵老师负责某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她告诉我:研究所的存量专利不少,领导也意识到每年的年费逐渐增多,成为负担,直接放弃专利权不合适。但是,很多专利真的质量不高,我们试图用这些专利组成专利包跟外界接洽,但买方能出的价钱与我们的心理预期实在差得太远,有的甚至给出的价钱还抵上不当年为申请专利所投入的成本。如果我们就这样卖掉了,不管是对研究所还是对发明人,都没办法交待。 2015年10月1日,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实施,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专利显然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既可以作为转化中的介质,又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和技术持有人的利益。因此,专利的质量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尤其重要,专利代理机构作为专利质量把控的重要环节,应该也必须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呼吁大家从关注专利数量转移到专利质量中来,切实保护创新者利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开科研专利之困。 【本文于2016年11月28日在中国科学报第七版-观点刊发】 华冰,专利执业代理人 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知乾,使创新技术更值钱! 公司网址: www.zhiqianip.co m 联系电话:400-0303-972 010-62580655 邮箱:zq@zhiqianip.com
个人分类: 专利|8115 次阅读|5 个评论
华冰聊专利:与论文抄袭相“媲美”的专利抄袭
热度 10 bingbing800 2016-9-19 14:35
9月13日,关于“论文大神”董鹏抄袭论文的讨伐檄文在科学网被置顶,作者是上海海事大学的一位退休教授,发现自己论文被抄袭后,一路查询证据并维权,经各路媒体报道、转载后,先后在“成都商报”、“新京报”“安徽卫视”等众多媒体先后报道,使整个期刊界和学术管理体制都受到抨击,认为学术期刊审稿机制形同虚设,全面沦陷。 殊不知,作为学术成果的另一个载体--专利,也存在同样严重的问题。 2013年4月2日,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申请了一件名称为“电连接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11721.5,发明人为宣万立和陈欢,该申请于2014年10年15日公开。2014年12月24日,浙江大学申请了一件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名称为“一种电气连接器”,专利号是201420835918.3,发明人为薛爽。2015年8月26日,该专利获得授权,专利记载内容得以公开,一件典型的专利抄袭事件浮出水面。 从浙江大学的专利文件中不难看出,两件专利不管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还是说明书附图,基本都是一模一样,重复率至少95%以上。但即便如此高的重复率,后者仍然拿到专利权授权,而且在2015年9月圈内炒得如此火热的情况下,此专利到今天仍处持续有效。 论文抄袭,有几个动力来源,分别是:毕业、晋升需求;项目结题需求;期刊社营收;科技荣誉。专利抄袭的动力则有:毕业、晋升需求;项目结题需求;服务机构营收;科技荣誉。对比二者不难发现,两者的共同点是将论文和专利作为获得某些荣誉的工具;主要区别在于一者是刊登文章的期刊社是盈利者,另一者是提供专利服务的专利代理机构;而根源在于文章很多机构自己可以写,专利则需要专业机构提供服务,且专利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其收费也归国家所有。期刊社想多盈利,希望大家多发论文,把关的尺度可能就会松;而专利代理机构想多盈利,希望大家多报专利,甚至不惜帮客户杜撰、抄袭、编写所谓的“专利”。 自2010年起,我国已经连续5年全球专利申请量第一,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00万件,已经成为专利“大国”。但是,大家也都很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却不是专利“强国”。大而不强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持续申请量第一”、“发明专利持有量超过100万”这样的庞大数字中,包含了如浙江大学抄袭富士康这样的专利重复,也包含了其他为冲击专利数量而存在的专利。大而不强的原因之二,在于我国的大量专利属于沉睡专利,荣誉专利而非创收专利,即专利没有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016年9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先生在第十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启动仪式上说:我国正在积极谋划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从多个环节着手,促进专利质量提升,为专利交易转化奠定基础。专利质量是实施 专利交易转化 的重要基础,必须置于优先位置抓紧抓好。由此可见,国家已经开始从重视专利数量转移到重视专利质量,并将大力推动专利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愿更多的人申请专利是因为创新技术保护,而非荣誉。 董鹏案后续会发展成什么样,我们拭目以待。而我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新创业带来多少支持,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期待。不管是论文还是专利,相信大家都愿意只有原创,没有抄袭。 【本文于2016年9月19日在中国科学报第七版-观点刊发】 华冰,专利执业代理人 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知乾,使创新技术更值钱! 公司网址: www.zhiqianip.co m 联系电话:400-0303-972 010-62580655 邮箱:zq@zhiqianip.com
个人分类: 专利|10104 次阅读|11 个评论
华冰聊专利:不谈专利质量的专利运营是耍流氓
bingbing800 2016-4-18 20:33
华冰聊专利:不谈专利质量的专利运营是耍流氓 2015 年,是中国专利运营的元年。同年,国家出台各类促进专利运营的政策,鼓励专 利转移转化,鼓励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专利货币化。据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专利交易总量为159640件,与上年相比增长21.9%。专利权质押超过专利实施许可,同比增长55.6%。与此同时,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的申请量达到110万件,数据一片红火。 与红火的专利申请和专利运营数据相关的,我国去年成立多支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分别为:2014年4月,我国首支专利运营基金-睿创专利运营基金成立; 2015 年8月,七星天海外专利运营基金成立, 2015 年11月,国知智慧知识产权股权基金成立;2015年12月,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汉唐湖大专利科创基金、四川省知识产权产业投资基金 成立;2016年1月,广东省粤科国联知识产权投资运营基金成立。可预见的是,2016年会有更多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成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什么是专利运营? 简单理解,专利运营就是将专利权实现转让、许可、质押、作价入股等等能将专利权货币化的过程,也就是改变专利证书不再是荣誉证书,而是一个直接变现的凭证。 一边是大批的专利,一边是如春笋般冒出的运营基金;一边是专利权人为专利需要支出的申请费、年费成本,一边却可以帮助将专利权变现;一边手握专利对资金如饥似渴,一边手握现金寻求可投资的专利技术。怎么看专利与基金都是一对供求双方皆大欢喜的配合,专利运营基金都会是好做的生意。 但是,现实却并不乐观。 2015 年,“产能过剩”在各类媒体、会议中都多次被提及,其中以钢铁、水泥尤为突出。但是,连圆珠笔头上的小圆珠却长年依赖进口,这是我国诸多产业面临的问题-多而不精,更准确地说,是低端产品多,而高端产品稀缺。 相同的问题在专利运营中同样存在。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不断突飞猛进,但同样 出现了为追求数量而滥竽充数的专利 。同时,我国专利行业的专业服务人员不够,一些尚不具备专业能力的从业人员,在利益驱动下纷纷转行进入这个领域,使行业的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差距较大,专利质量更是差距巨大,有真正为争取企业产品市场话语权而精心打造的精品专利,也有为只要专利证书完全不管保护的凑数专利,甚至有很多只要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放的“受理通知书”用于证实提交过专利申请的垃圾专利。 面对这样良莠不齐的专利现状,专利运营基金的发展举步为艰,因为他们要做的,首先是从海量的专利中,找到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专利,才有实现基金的利润增长可能。 绝大部分专利不适宜投资,而一些适宜投资的技术,如果专利保护保护质量不高,也达不到专利运营的要求。这样的“淘金”需要专业的人才能实现,这类人需要懂创新技术、懂专利质量、懂行业发展、懂投资管理等等,显然,这样的人才在我国还是稀缺资源。同时,随着我国的专利数量不断增加,“淘金”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有越来越多不符合投资人需求的专利产生,使得投资人寻找到目标专利的成本更高。 好的技术辅以高质量的保护,这样的项目是专利运营基金需要的,专利质量是专利运营基金获利的基础。不谈专利质量,专利运营基金很难与专利联姻,草率结婚只是耍流氓。 【本文于2016年4月18日在中国科学报第七版-观点刊发】 华冰,专利执业代理人 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知乾,使创新技术更值钱! 公司网址: www.zhiqianip.co m 联系电话:400-0303-972 010-62580655
个人分类: 专利|2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冰聊专利:不谈上层设计的专利质量是耍流氓
热度 2 bingbing800 2016-3-21 23:02
华冰聊专利:不谈上层设计的专利质量是耍流氓 6 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在国内领先的大牌专利代理所里做专利代理人的时候,某国内大型机械企业是我的客户,该企业每年专利申请量 500+ ,每年在我就职的专利代理所的代理量 200+ ,我前后完成该企业的专利数量 100+ ,以上是背景。 某日我收到公司流程派发的一个专利案件,仔细读来跟曾经代理的某案件内容一致,看发明人、发明名称、欲保护的主体等内容却完全不一样。经过电话沟通后发现以下事实: A、B分别是某公司的两个不同部门的设计人员,公司实现项目管理制,需要完成某项目时,从不同部门抽调不同专业背景的设计人员,共同形成项目组。项目完成后,项目组解散,设计人员回归原部门。 A和B都有专利申请任务,于是分别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对同一产品以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分别写了两份技术交底书,在我所在的专利代理公司立了两个案子。巧合的是,这两个案子都由我处理,让我有机会发现这样的事故。这两个案子都申请实用新型,结合我国实用新型专利没有实质审查这一制度, 这两件专利申请只要顺利提交,必然会顺利授权,该企业会在同一技术上用两个名称拿到两个实用新型专利权。 该公司每年会制订专利申请计划,并将此计划层层分配给各子公司、各部门,最后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身上,并将专利申请完成数量与员工绩效、部门绩效等挂钩。因此,各部门为完成工作任务,都会尽量在自己已经完成的项目中寻找可以保护的技术因素,并尽可能形成专利。 这本是一项执行效率较高的专利战略,在这样的专利战略下,该公司的专利申请数量年年攀升,公司负责专利的同事也因为倍受领导赏识,获得各项荣誉。然而我却发现相同的技术报了两件专利,而企业的主管部门完全不知情。这只是一个个例,该公司有多家专利代理服务机构,我所在的公司负责相关领域专利撰写的人有十几个。不管在代理机构选择和代理人选择的哪个环节出现偏差,这个问题都不会被发现。 可预见的是,实质相同的产品和技术,以不同的产品名称,申请不同的专利,肯定不止这一个。 有多少是重复申请的,需要额外支付多少代理费、申请费,谁也不知道。 面对这样的问题,促成的原因是:专利申请前没有做好上层设计。 所谓上层设计,就是在专利申请前,将需要保护的产品或技术做好梳理,同时梳理的还有具体的创新点及其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特点、哪几个创新点最重要、哪些与核心产品有关等等,提前规划出哪一个创新点选择哪种或哪几种专利类型保护,哪几个创新点可以组合保护?最终设计出一套完整的专利保护方案,企业依据此保护方案,逐步落实专利申请的具体事宜。 上述的企业显然没有做这部分工作,尚处于粗放管理模式,殊不知此过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 随着专利数量的增多,后期还伴随着大量的专利年费,这也会成为各企业慢慢增大的负担,使一些专利成为企业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从“专利大国”到“专利强国”,我国尚有一段路要走,单件专利的质量很重要,但是,仅仅单件专利质量好,可能并不能解决产品或技术保护质量好这一问题,需要专利申请前的“上层设计”。 【本文于2016年3月21日在中国科学报第七版-观点刊发】 华冰,专利执业代理人 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知乾,只为真原创提供高质量保护! 公司网址: www.zhiqianip.co m 联系电话:400-0303-972
个人分类: 专利|2090 次阅读|2 个评论
华冰聊专利:专利代理人的职业尊严在哪里?
bingbing800 2016-2-29 15:33
华冰聊专利:专利代理人的职业尊严在哪里? 网络上曾经有一篇流传极广的文章,题目叫《这就是职业尊严》,里面列举了几个事例,说明一个人的职业尊严是什么。印象最深的一个是:保姆请假一周,户主发现她给厨房的垃圾桶人认真地套上了七层垃圾袋,让户主深刻地意识到,这就是职业尊严。 细细分析文中的事例,不难得出结论,所谓职业尊严,是指这份职业带给他人的价值和意义。职业是利他的,越能给他人带来方便和好处的,越受人欢迎,越有职业尊严。那么,专利代理人的职业尊严体现在哪里? 专利代理人的工作内容是帮助技术持有人完成技术转变为法律文件,工作成果是专利证书,这样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为谁带来了方便和好处呢? 技术原创人员, 即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科研院所的研究员们,专利代理人帮助他们将技术变成了专利文件,节省他们在申请专利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并让专利文件更专业,授权更快。 技术拥有者, 即企业主体、科研院所或高校,专利代理人的工作价值体现在为他们增加了专利数量,保护了主体的无形资产,确立技术权属的专有地位。 这是专利代理人带给他们的方便和价值。 因此,理论上专利代理人从事的是一份极有职业尊严的工作,是受服务对象尊敬的从业主体。但事实却是另一番景象:网络着充斥着“专利没几件是有用的,都是用来充数的”、“中国的专利都是垃圾”、“专利编一编就可以了”……,完成专利的专利代理人沦为了“垃圾制造者”,其职业尊严可想而知! 为什么明明可以高大上的行业,却在无形中沦为无数人鄙视的工种?分析专利代理人的工作过程和成果可以略知一二。 单件专利质量好坏与专利代理人的个人利益脱钩 专利代理人在某一专利文件中的提成收入在该专利提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时即结清,专利质量高,比如说在专利诉讼中获得高额赔偿、或是获得专利金奖,负责该专利的专利代理人和专利代理机构不会有任何物质奖励。同时,专利质量差,被专利局驳回或者在无效程序中被轻松无效,亦不会有惩罚,专利代理人的收入不会有任何影响。 专利代理人的收入与案件数量成正比 现有的专利代理人收入中,都有一部分来源于完成的专利数量计提成,类似于“计件工资”,完成的专利申请越多,代理人的提成越高。因此,专利质量要求越高,越需要专利代理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其申请文件,代理人在单位时间内产出的专利数量越少,收入越低。反之,单件案件花的时间越少,专利质量越差,但专利代理人在单位时间内产出的专利数量越多,代理人的收入越高。对于专利代理人来说,缺乏提高专利质量的动力。 专利申请主体的管理者业绩考核加剧专利质量下降 对于专利申请主体,对专利管理者的考核指标里,既考核单位时间里的专利数量,也考核保护技术的成本,专利数量越多、花的钱越少,代表专利管理部门的业绩越好。专利管理部门为提高其业绩,既想增加数量,又想降低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单件专利的服务支出,专利代理人在极低的单件专利收入中,更难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申请文件,专利的质量更难保障。 专利获利机制不清晰,使技术主体投入动力不足 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的机制尚不成熟,使申请专利变成为申请主体的成本。技术持有者利用专利获得经济回报的周期较长,甚至希望渺茫,其增加成本支出的动力不足。 在上述各种原因的循环影响下,专利的服务单价难以提高。这样的恶性循环带给各行各业的影响,是我国无数的原创没有得到真正的保护,中国向全世界免费公开了无数的原创技术,却向专利应用发达的国家交巨额的专利许可费。 专利代理人要想提高其职业尊严,需要提供更专业的专利服务,既要提高单件专利的质量,更要从服务内容中让技术持有人有更多机会利用专利获得财务回报,只有专利在他们手里“值钱”了,专利代理人的服务才更有价值,职业尊严才更强!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于2016年2月29日在中国科学报第七版-观点刊发】 华冰,专利执业代理人 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知乾,使创新技术更值钱! 公司网址: www.zhiqianip.co m 联系电话:400-0303-972 010-62580655
个人分类: 专利|3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冰聊专利:石墨烯,专利繁华背后的落寞
热度 6 bingbing800 2015-12-28 09:32
华冰聊专利:石墨烯 专利繁华背后的落寞 石墨烯是现在最火的材料之一,2015年10月,习大大访问英国参观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所,石墨烯列入新材料“十三五”规划等一些列的政策扶持加码,使得石墨烯成了投资界最火的话题。 (众望所归的石墨烯电池,真的如你所愿吗?) 一旦关注石墨烯便会发现,这种材料结构简单的惊人,只有一层碳原子,这些碳原子以六圆环状朝着一个维度延伸。也就是说,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的碳材料,这种独特的二维结构让它拥有诸多其他材料不能比拟的性能,比如高导电性,高强度,高比表面积等,使得石墨烯具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传感器、芯片,以及最近比较火的电池等,其诸多的下游应用及神奇的性能,不禁让很多人期待石墨烯的发展应用可以助力人类早日进入技术爆炸时代。 但是,今天的市场上成熟的石墨烯产品却很少见,一些新闻中的石墨烯产品也并没有走进平常老百姓家。 原因很简单,石墨烯成本高 。具体来说,现阶段石墨烯制备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实现石墨烯的工业化生产一直是业界的一个难题,这是造成石墨烯成本高的直接原因。 虽然有公司声称实现了石墨烯量产,但其品质不稳定性仍成为制约石墨烯下游产品发展的重要原因 。 专利总是先于市场,石墨烯也不例外,石墨烯的产品现在虽然还很少,但是关于石墨烯的专利市场已经是热闹非凡了。我国的石墨烯申请量居世界第一,从数量上,已远超欧美发达国家!然而,市场上对于我国石墨烯产品的反馈并不理想。这种产品与专利的不匹配性因何而来?经过对我国的石墨烯专利进一步分析,并结合业内专家的意见,发现我国石墨烯专利存在的以下诸多问题: 重视数量,忽视质量 我国石墨烯专利数量庞大,说明大家已经开始重视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都懂得让自己的技术提前在专利市场中“占坑”。 但对专利质量的忽视,使得专利技术成果的转换大打折扣,也降低了技术应用中可能获利的概率 。 经过几年的积累,我国在石墨烯领域占的“坑”不少,但是由于忽视质量,“坑”占得很鸡肋,颇有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感觉。 基础专利少 石墨烯相关专利,从宏观上分可以分为基础专利和应用专利。基础专利是涉及石墨烯原材料(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粉体、石墨烯薄膜等)及其制备工艺的专利,这也是石墨烯核心技术分布区域,占据石墨烯相关产业链的上游。应用专利是涉及石墨烯应用的专利,如基于石墨烯材料的电池、芯片等,此部分技术入门门槛相对较低,市场广,附加值也较高。 基础专利少,并非是指数量少,而是指能够应用于市场、用于制约竞争对手的专利较少,即真正达到高质量保护效果的基础专利少 。基础专利关乎原材料技术,位于石墨烯产业链的最顶端,谁在基础专利获得有利地位,谁就拥有了权威话语权,更需要大家利用专利布局占“坑”,抢占市场置高点。 技术研发,专利先行!虽然石墨烯专利数量上风光无限,却大部分集中在下游应用产品上,且下游应用产品的开受制于石墨烯的原材料量产技术,但量产技术的专利国人持有比例偏低,能真正做到实质保护技术和产品的专利更是少之又少。希望更多的石墨烯量产技术能得到有效保护,使国人在新型材料领域占有更多的话语权。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平台) 【本文于2015年12月28日在中国科学报第七版-观点刊发】 华冰,专利执业代理人 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知乾,使创新技术更值钱! 公司网址: www.zhiqianip.co m 联系电话:400-0303-972 010-62580655
个人分类: 专利|2145 次阅读|6 个评论
华冰聊专利:谁影响了专利的价值
热度 3 bingbing800 2015-11-9 19:23
华冰聊专利:谁影响了专利的价值 10月13日,美国威斯康辛州法院判决苹果公司侵犯威斯康辛大学校友研究基金会的一件专利权,该专利权用以改善智慧手机处理器,苹果将此项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iPhone5s、iPhone6及iPhone6Plus的A7、A8和A8X处理器,以及多个版本的iPad,陪审团认为,苹果公司确实侵权,苹果可能须支付8.624亿美元的天价赔偿。 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有些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持有人就会兴奋,有的会对中国和专利侵权判例翘首以盼,希望在国内出现一个大标的赔偿案例,提高国内专利的价值。 但是,现实却是频频出现的低价专利转让和几乎无人问津的专利交易市场。在10月27,中国知识产权报的官微上出现一篇名为《平均交易额每件2万元,中国专利价格低代表价值低》的文章,文中指出,中国专利的平均交易额仅有2万元人民币。 2万人民币VS8.624亿美金,虽然一个是平均值,一个是某一专利的特定值,但是仍然可以构成强大的冲击力,让国人看到我国专利的现状与好专利之间的差距。 为什么差异那么大?是技术本身价值差异大,还是专利的价值差异大?笔者认为,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技术本身的价值 每项创新技术,都有其应用的领域、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差异,技术相关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都会影响到技术的价值。技术本身的价值是专利价值的基础,这是大家对专利价值的普遍认识,得到专利申请人的广泛认可。 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 相对于技术本身的价值来说,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并不被广大民众接受。与专利申请文件质量相关的,是专利代理人在专利申请文件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样不被广大民众理解。专利代理人,到底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做了什么?他们起了多大作用? 为了说明这样的问题,我一直做这样的比喻,专利代理人,其实是技术裁缝!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二三十年前,曾经在农村走家串户做衣服的裁缝?各家拿出自己的布料,让裁缝帮忙做一件他们想要的衣服。专利代理人,干的是一样的活儿! 需要做衣服和需要申请专利的人,都是客户;裁缝和专利代理人,都是提供服务的乙方;布料和客户的技术,都是原材料;缝制衣服和专利撰写,都是提供服务的过程。 申请人有了自己的创新技术,相当于有一块布料;想申请专利,相当于想做一件衣服;专利代理人,其实就是裁缝。专利代理人把申请人的技术,申请成一件保护范围合适的专利,与裁缝把客户的面料,缝制成一件富有美感、穿着舒适的衣服,过程雷同。 一件衣服的价值,跟布料有关系吗?当然有!如果没有好的布料,就如同没有一个好的技术基础,要想做出高品质高价位的衣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不可能的,此点类同于技术本身的价值。 但是,有好布料,如果没有好的裁缝,一样也做不出好衣服。如同有好技术,没有好的专利代理人做好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工作,难以产生高价值的专利,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件专利的价值,跟技术本身有必然联系,没有好技术,其专利价值一定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有好技术,没有形成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也不一定能形成高价值专利!所以说,有好技术是基础,但是专利代理人所做的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工作,是决定专利价值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技术在市场中的应用阶段 苹果需要赔偿的专利,是苹果在多款产品已经应用了这项技术,并且,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有非常大的占有量。往往赔偿额都是与产品销量密切相关的,正因为苹果的产品在全球有如此广泛的客户群体,才使威斯康辛州法院判决如此巨额的赔偿金,其核算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此技术相关产品的销量。 而我国的专利平均2万一件,绝大部分专利相关的技术并没有在市场上体现,只是完成了专利申请的流程,获得专利证书而已。与其说2万一件是专利的价格,不如说2万一件是专利证书的价格。技术相关的产品是否存在,能否市场化,市场化后被用户认可的可能性大小……这些问题都没有被验证。所有这些原因,都是导致专利价格难以提高的原因。 连续四年,我国都是全球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已经成为专利大国。但是,在2万一件的市场情况下,如果减少政府引导,这样的专利申请动力还会持续多久?现在没有被激活的海量专利技术,是真金白银还是破铜烂铁?在专利申请人专利技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介绍,也缺乏迎合市需求的包装时,投资人更是雾里看花。 更为糟糕的是,专利如同孩子,不仅生要钱,养也要钱。专利授权之后,每年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专利费。对于拥有几十甚至几百几千件专利的专利权人,如果不能通过较好的专利价值获得回报,专利申请和专利年费将成为专利权人沉重的负担。而专利的价值难以提高、转化困难,也严重挫伤了科技人才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带来制约和阻碍。 如果能有效确保专利质量,我国海量专利储备能够及时得到推广应用,提升专利价值,让更多的创新者通过高质量专利获得经济回报,不仅能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将强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华冰,专利执业代理人 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知乾,使创新技术更值钱! 公司网址: www.zhiqianip.co m 联系电话:400-0303-972 010-62580655
2840 次阅读|3 个评论
专利技术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热度 2 lgjszy 2014-1-10 16:49
2013年12月14日下午,我应思博知识产权网的邀请,在思博知识产权年会上发表演讲。谢谢曾云!谢谢朱家群!谢谢朱丽! 专利技术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作者:朱 丽(《中国科技财富》记者) (该文经本人审阅) 来源: http://www.fortuneworld.com.cn/cflm/hdzx/201401/t20140106_620587.shtml 《中国科技财富》2013年12期2013年12月25日 林耕在思博知识产权年会上 照片来自中国科技财富网 “ 以技术供给为主导的专利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成功率低,企业希望得到专业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进入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没有解决。”科技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发展咨询专家林耕在近日举行的思博知识产权年会上指出, 专利技术的申请、保护、管理、应用四个环节中,前三个都进展不错,但应用情况非常差。 科技部部长万钢近日也曾表示,去年全国技术市场的合同成交额达到6437亿,75%以上的技术交易和转移是在企业之间转化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国有单位的转化还存在着体制和政策的障碍。此外,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也提出,“个人专利很多,但产业化不到5%。” 如何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人的作用?改善技术转移市场运转不良的现状,尽早破除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林耕向大家分享了多年研究成果的同时,为今后的专利转让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高校缺颠覆性原创专利 一项对清华大学专利情况的调查显示:在所有专利中,国家科技进步、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专利占总量三分之一;垃圾专利占三分之一;有商业化运作的前景专利占三分之一。 “ 尤其高校和科研院所,颠覆性、核心专利非常少,我们亟需提高的不是专利数量而是专利质量。”林耕介绍说,北京11所重点高校2000年-2006年度总共提出9540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有1306件被视为撤回,占到所申请专利的13.69%。 “ 大量的专利申请难以满足专利授权条件。相当一部分专利申请并不以获取专利权为目标,只为获得专利号,最终是为了课题的验收、结题。”林耕对此也很是无奈。 另外,很多高校的专利在申请授权以后不知道要交费,致使20%专利提前终止。专利申请不适应市场需求,专利管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他分享了一组调查数据:截至2010年7月31日,北京11所高校2000-2006年度所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提前终止率平均为20.70%;北京11所高校2000年-2004年申请发明专利中,维持3年以下398件,维持3-4年578件,维持4-5年290件,维持5-7年74件。发明专利维持时间不足4年的,占已失效专利总数的73.27%,其中实际最短维持时间为110天。 由此可见,高校有相当数量的国内发明专利维持时间短,这意味着专利授权之日就是专利结束之时,因为申请专利就要2-3年或3-4年时间。 一系列调查数据都证明,国内专利发明人的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亟需重新理清思路。林耕建议,专利发明应考虑分工问题。企业不可过多依赖高校,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进行分工,高校应创造原创性的专利,科研院所主攻核心专利,不与企业“争食”。 减免税收调动发明人积极性 近几年,我国已经成为专利申请第一大国,专利授权量突飞猛进地增长。但是,专利的转移、专利应用情况却稳步不前、徘徊不定。 林耕分享了一组数据:在全国22万项技术转移合同里,只有2751项是专利的转让合同。如果把专利的转让合同作为分子,授权数作为分母,那么专利转让实施率是多少?只有0.41%。 (下转第50页) “ 北京地区专利的转让、应用情况如何?数据显示,专利的转让实施平均率是1.49%,从2001年开始,10年内北京的授权专利如果算作100件,只有1件半是法人与法人之间的转让。”对于当前的境况,他提供了一条思路:“应全方位为发明人服务,在税收方面尽量减免,让他们有动力去把专利尽快许可给企业。对转让给本国企业的所得,给予全额免征个人所得税。对转让给外国企业的所得,减免税率为个人所得税的50%。” 这是因为,当前专利发明人的积极性远远没有调动起来。他解释说:“很多老师说,专利转让不转让无所谓啊,我该评职称评职称,该写论文写论文,没有任何的考核,没有任何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专利转让率?林耕建议:第一,发明人自己也应高质量地研发,取得高质量的专利;第二,代理机构应高质量地服务,不能为多收费把1个专利写成2个;第三,要对老师进行考核,对学校进行考核,不能单纯考核专利数量,应转变为对专利质量的考核;第四,提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的门槛,提高审查标准等。 技术交易的春天即将到来 “ 美国的知识产权行业、技术转移行业、技术创新行业在美国都是一回事儿,但在国内,知识产权行业归国资局,技术转移行业归科技部。”林耕建议,“知识产权人应该渗入到技术交易,技术交易的人应该去参加专利代理人的考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 技术交易行业非常缺乏专业的数据库,关键数据的发布、定制服务、个性化服务,以及真正的查新和分析报告。”他指出,当前专利技术转移行业发展滞后、机制不活,人才欠缺;专利技术市场管理缺位、监管缺失、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普遍存在。 尽管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整个市场吹来了一股春风。《决定》提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林耕迫切希望,把知识产权作为一个产业来打造。尤其要提高专利质量,要编制发明指南、专利导航,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不可盲目做研发。此外,作为技术的买方,不应考虑清华大学本身的能力,而更要看团队已经这个老师的研发能力,知识产权状况如何。 在林耕看来,任何一项专利技术不可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需要专利甚至非专利技术的整合。“专利必须要走二次开发,全过程、全方位地高质量服务,可能几十个律所要为一个高校服务。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4012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中国创新能力被夸大了
热度 1 lgjszy 2013-1-16 15:04
——专利申请第一 尖端专利稀缺 这份报道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中国是专利大国而非强国,在专利质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点已是国内学界和业界的共识。“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政策制定者应兼听不同的声音、参详不同的观点,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反思和调整相应的政策。 来源 :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cankao/2013-01/05/c_132082185.htm 2013年01月05日 16:31:58 《参考消息》2013年1月5日16版 核心提示:虽然中国在像数字通信这样的领域提出了大量专利申请,但它在尖端技术领域的表现较差。 题:中国专利申请数居第一并不像看起来那么成功 港报称,2012年12月,有报道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然而,中国欧盟商会2012年8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尽管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庞大,但其中许多质量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设定的专利申请目标扭曲了专利申请。因此,报告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实际的创新能力被夸大了 。”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1年受理的专利申请数达到52.6万余件。相比之下,美国专利商标局受理的件数约为50.4万。 表面看来,中国近年来专利申请数量的快速增长证明了中国的创新能力,似乎预示着光明的经济增长前景。鉴于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数倍,几乎没有人怀疑中国正在实现其制定的目标:到2015年,专利年申请量达到200万件。 不过,在深入分析这些数字后,就会发现中国取得的超过了美国的成绩并不那么了不起。 如果从申请人的国籍这个角度来看待专利申请数量,情况发生了变化。2011年,中国发明家向世界各地的专利局申请的专利有43.6万件。相比之下,日本科研人员申请的专利超过47.2万件,这让日本成为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 其次,从专利申请数量能否看出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这一点值得怀疑。真正获得批准的专利数量才更能说明问题,而如果我们从获得批准的专利数量来看,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1年可能受理了50多万件专利申请,但它只批准了17.2万件专利,而且其中35%来自外国申请者。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发明家在2011年只有11.8万件专利获得了批准。这让中国位居日本和美国之后,排名第三。日本和美国获得批准的专利分别为30万件和20万件。如果将欧盟国家视为一个整体,那么中国的排名还要再下滑一位,降至第四位。 再看一下中国发明家申请专利的领域,就更能看出些什么。虽然中国在像数字通信这样的领域提出了大量的专利申请,但它在尖端技术领域的表现较差。比如,虽然中国自称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中国发明家2011年在全球各地提出的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专利申请只占10%,燃料电池专利申请只占3%。(参考消息网)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2006 次阅读|2 个评论
剥开来看——如此“专利申请大国”(佳文推荐)
kexuepifu 2010-1-5 13:02
数量不少顶用的不多 委员专家提醒关注专利质量 科技日报高博 专利数量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一大标志。2007年12月24日,我国受理专利申请总量突破400万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说,我们用15年时间突破第一个100万件,而突破第四个100万件,只用了1年零6个月。 专利数增速加快,是否说明创新能力跃升?3月7日参加政协科协组讨论会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铁军公布了两组数字。 第一组数字:我国专利在授权10年后,只有44.1%%有效,而国外专利10年后的有效率为83%%;20年之后的情况是,我国2.5%%,国外17.8%%。 第二组数字:欧盟去年出口到我国1000多亿美元的商品附带了2.4万件专利,具体计算下来,每1亿美元贸易额意味着22.1件专利;而我国每1亿美元出口贸易额附带的专利仅为0.5件。 专利有效率低 杨铁军说,从数据中可以推导出,我们的创新水平不高,专利含金量低;和市场的关联度不大。 我国申请专利的程序是:某人提出申请,知识产权局公示其专利,一段时间内无异议,专利便生效。若有人发现专利重复,或者是公知技术,就可以申请使专利无效。如此一来,专利审查基本靠同行监督,增加了专利重复的风险。目前有许多专利就是重复的,或者是公知技术。很多人从国外看到某种技术,就在国内申请专利。这些本来就先天不足的专利,最终被确认无效,这种情况很多。 在我国,保护期是10年的实用新型专利占了大部分。实用新型专利在技术更新换代很快的今天,更容易过时失效。相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是对已有技术做一些改变,例如改变某项工艺,使产品具备额外特性等等。如果你没有发明新的东西,那么别人可以绕过你的专利,你的专利在事实上就无效了。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孙南申说,若专利不能获利,所有者就会停交保护年费,专利也会失效。 发明专利少,核心专利更少 欧美日本占领了技术制高点,而我们的专利虽然在数量上上升很快,但质量却不容乐观。杨铁军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小洪说:中国发明专利数量很少,而且少有核心专利。一半的创新属于模仿性质,模仿创新依赖于逆向工程,不能带来新的成果。李玉光则表示:占全国企业99%的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知识产权问题,真正意义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寥寥无几。 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顺德也认为,我国是专利申请大国,但创新能力较发达国家仍差距很大。创新不是申请一个专利就算大功告成。一些企业为了得到政府资金支持,拿一些并无实际意义的专利充数,这些专利既不是核心技术,也无法实现市场价值。这种情况在许多高校也很普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科研,专利申请成功后便束之高阁。此类专利的数量再多,也没有实际意义。在数字上升的背后,要对其中的含金量和专利的实际转化率进行衡量,探清其本质。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6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