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失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观察 | 高水平期刊论文作者是否存在性别失衡现象?
st69786 2019-1-4 19:48
高水平期刊论文作者是否存在性别失衡现象? 文|贺飞(北京大学) 高水平期刊论文作者是否存在性别失衡现象?这种失衡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 2019年1月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以社论形式发表了其主编Jeremy M. Berg一项关于该期刊作者和审稿人群体中性别分布的研究结果。Jeremy M. Berg今年6月30日将从《科学》主编岗位卸任,全职回到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担任计算与系统生物学教授,同时担任该校负责科学战略规划的副校长(associate senior vice chancellor)。 结果表明,2010-2017年间,给《科学》“Reports”投稿的作者中,男女比例几乎保持不变。根据《科学》涵盖的不同领域加权平均后,25±1%的第一作者是女性,18±1%的通讯作者是女性,与其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从领域来看,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其他领域的提交论文作者中,第一作者为女性的分别占比30%、16%和22%,通讯作者为女性的分别占比19%、12%和20%。 从《科学》刊发论文的作者性别分布与总体投稿作者性别分别比较来看,2014年和2014年男女第一作者论文(Reports,下同)接受率基本一样,2016年和2017年女性第一作者的论文接受率略高于男性第一作者,而2011到2013年则是男性第一作者论文接受率要略高一些。而2012年、2014年和2015年男女通讯作者的论文接受率则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文章类型。例如Perspective,2010年至2017年女性通讯作者比例从19%稳步增长至26%。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审稿、编辑决定中的性别偏见或其他因素(如机构差异和偏好)目前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弄明白。 近年来,Jeremy M. Berg 系统地收集数据和研究工具,对《科学》系列期刊的作者和审稿人关键群体的性别分布进行分析,并计划利用这些研究结果指导政策制定和出版实践,以预防和解决性别失衡问题。目前他已经收集了大约5000人规模的样本 (作者和审稿人), 这些性别统计数据与其他信息分开存储,仅用于分析,而不用于与编辑决策相关的其他过程。此外,他还使用了一个根据作者姓名推断性别的工具软件。作者认为在审稿环节,应确保审稿人的性别分布接近于作者的性别分布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参考文献: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3/6422/7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学|6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仲裁管用的话,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战争?
jiangming800403 2016-7-21 16:42
*** 2016-7-2100:41 “海洋争端靠自己还是靠国际仲裁?”这是博主提出的蛊惑人心的题目。好像 主张尊重国际仲裁的人就是不相信我们自己,而只是相信洋人,依靠洋人 。并在文中批评“白老师”。我自己对号入座,那个“白老师”指的是我。 普通常识,争端靠仲裁,不是靠自己。人类社会脱离野蛮,就有了律法,以调整互相的关系。在文明社会,法制社会,争端靠仲裁,而且只有靠仲裁。否则,要法律做什么,要法院做什么?大家回到野蛮社会,弱肉强食吧。 但具体到南海仲裁,因为对中国非常不利,所以有点讨论的价值,有点讨论的余地。但,这个讨论,不是评论仲裁庭,不是讨论海洋法,不是批评菲律宾。如果那样,中国政府应该去应诉,并组织律师团,聘请海洋法专家到仲裁庭(直到联合国)去辩论,到那里去捍卫中国人民的利益。 中国没有应诉,现在结果出来了,对我们非常不利。我们所讨论的,应该是如何应对,是不是有什么漏洞我们可以利用,以及如何总结经验,接受教训,而不是否定已经形成的历史事实。 采取“不承认,不接受”,也是一个应对方案,但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案。因为仲裁没有需要执行的部分,没要求撤军,没要求赔款,而是提出一个认知。我们可以不承认这个认知,但是如果其他邻国都接受这个认知,我们就孤立了,被动了。 而我们(国家人民)本来的终极目标是要“睦邻友好”,是“搁置争议,合作开发”。而不是“寸土必争,强调矛盾”。 博主回复(2016-7-2110:38) : 如果 国际仲裁真管用的话,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战争了, 美国自己就在不断发动战争。 博主回复(2016-7-2110:37) : 对于菲律宾而言, 相信美日,相信国际法,不如相信菲律宾自己,几百年来,中菲两国渔民都在黄岩岛海域相安无事 ,如果菲律宾不是挑衅中国的领土底线的话,还会一直相安无事下去 博主回复(2016-7-2110:23) : 中国一直主张中菲友好,但问题是菲律宾想不想和我们友好 博主回复(2016-7-2110:22) : 实际上,越南也不会承认这个“认知”的 博主回复(2016-7-2110:21) : 问题是谁能代表国际法。 南沙虽然有争议,但这么多年来也一直相安无事,风平浪静。美国真是负责任的大国的话,还是想办法解决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非洲之角-非洲大湖区和西萨赫那这四个热点问题吧,这些问题的起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鲁莽的外交政策造成国际秩序失衡。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刘珺《金融与实体经济正反合----反思金融两化之敝》
王中宇 2016-2-29 22:33
评刘珺《金融与实体经济正反合 ---- 反思金融两化之敝》, 友人寄来刘珺的《金融与实体经济正反合 ---- 反思金融两化之敝》,希望听听我的意见。上网查了一下,此文是去年 12 月发表在财经媒体上的( 见 : http://www.imi.org.cn/viewpoint/16146 )。出于对这类媒体的偏见,我基本不看它们,友人的敦促让我耐心阅读了全文。 此文高屋建瓴,以黑格尔的哲学命题“正反合”起笔。由不得你不读下去。文章集中罗列了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的许多乱象,将全球经济危机归咎于金融业的“反”,亦即偏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正”,作者最后的指望落脚于“合” ---- “ 金融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 于是自 2007 年次贷危机引发,至今不见出路的全球经济危机,不过是金融业走偏了的结果,只要金融业回归正途,自然前程光明,“ 简单的金融完全可以成就实体经济的价值,同时实现自我 。” 作者在引证黑格尔时,似乎忘了他的一个著名命题:“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说白了,任何存在的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原因。既然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正”,是金融业诞生发展的根源,它为何会走向“反”?对此,作者简单地归因于: “ 金融机构自身的扩大再生产就独立于实体经济循环之外,并逐渐形成并遵循其自身规律。 ” 说白了,就是金融业良心坏了,不再服务于实体经济,而去追逐自己的利润。 然而,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都以利润极大化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原则,套句时髦的话,就是“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说白了,货币拥有者追逐以钱生钱,天然合理。既然如此,为何金融业者追逐以钱生钱的效率就成了“反”? 更具体地,作者指出:“ 单纯依靠存贷利差很难获得超额财务产出并建立比较优势,于是两个趋势应运而生,即资本市场化和投资银行化(“两化”) ”。存贷利差本是金融业生存之基。金融行业从实体经济获得的利润,归根结底来自全社会的消费支出(包括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于是金融业拥有的、须为之支付利息的资金(即 M2 中的“准货币”)与 GDP 中的“最终消费支出”之比,就成了理解金融业行为的关键。 数据告诉我们,1985年,最终消费支出为准货币的5.86倍,足以提供它所需的利润;此后,这个比值持续下降,到了2009年,这个比值已降到42.86%。换而言之,一元钱的准货币,对应的最终消费支出不到4毛2分9。 对实体经济企业而言, 销售 利润率达到20%就是高利润了。2009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总产值只有6.30%。全社会平均,实体经济的 销售 利润率应不足10%。 这意味着一元钱准货币对应的利润源不足4分钱。这4分钱中还包括企业股东的利润,银行靠贷款债权能得到的,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银行得到的部分还要给存款人付利息(2008年到2011年,一年期存款每元年利息最低2.25分,最高4.77分)。余下的部分才是银行的收入,用于支付运营成本和自我积累。这样的态势,使银行难于靠存贷利差经营下去,而这一态势还在持续恶化中。 另一个态势更使银行无法单纯依赖存贷差,那就是“金融脱媒”。经济学里假定储蓄等于投资,其暗含的假设就是金融业能将所聚集的存款贷出去,使之成为社会生产所需的资金。然而,我们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表明,现实与理论总是有差距,储蓄可能不够用,也可能贷不出去。 历年存贷差 数据表明,1979年,我们的存款只够满足约一半的贷款需求,而到2005年,有三成以上的存款贷不出去。从贷差走向存差,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质的转变发生在1994年,这一年,基本上实现了存贷平衡。此后存差逐年扩大。央行网站提供了1999年后逐月的存贷信息,数据显示,从2008年2月直到2011年8月,存差一直维持在32%以上。换而言之,有近1/3的存款无法贷出去。 逐月存贷差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 这一趋势被银行系统称为“ 金融脱媒 ”,视为“ 大兵压境 ”;而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则视其为机遇,称要“ 顺应金融脱媒趋势,加速资本市场改革创新 ”( 尚福林:顺应金融脱媒趋势加速资本市场改革创新 新华网 2008年01月12日 )。 正是这两个因素,使银行越来越依赖非贷款业务和表外业务,整个金融业则在“改革、创新”的旗号下,将资本市场推向了疯狂。 进一步思考,上述两个因素的根源何在? 我在《货币循环观察》( 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7-790379.html )中已经用统计数据详细证明:资本利润极大化导致了资金循环的三个失衡,它迫使宏观调控当局长期实施凯恩斯类的金融政策,这又导致货币的持续超量发行。于是实体经济能创造的有限的利润源,根本不可能为巨量的逐利资金提供起码的利润,这迫使金融从业人员另寻蹊径。逻辑上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紧盯已经存在的巨量的逐利资金,将其中的一部分变为财务报表上的利润。这就是所谓的“金融创新”。 由于这种利润不来自社会可支付的购买力(即所谓“有效需求”),只能来自逐利资金本身,于是一方的盈利必然由另一方的亏损来支付。这种逐利资金拥有者间的对赌,随着逐利资金的膨胀而愈演愈烈,直到成为金融业的“正业”,而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业务倒沦为“偏师”。此文的作者罗列了其中许多乱象,却不去探寻这乱象产生的根源,还一厢情愿地希望由“反”而“合”,岂非梦呓? 只要社会经济系统在利润极大化原则的支配之下,金融业就必然走到今天的地步。此文落脚于要求金融业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向,是将经济系统的症结归结为于金融业的失误,从而掩盖整个经济系统不可化解的死结。 若普通人这样想,倒情有可原,而作者是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执行董事,难道也不知道货币系统与实体经济系统的实况?不知道靠当今的实体经济规模根本不可能为如此庞大的逐利资金提供起码的利润?不知道世纪之交即浮现、此后愈演愈烈的“金融脱媒”?祭起黑格尔的“正反合”,掩盖的到底是其无知还是其别有用心?
个人分类: 经济观察|5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球变暖将加剧降水分布失衡
redtree 2013-7-6 00:08
全球变暖将加剧降水分布失衡 作者:William Lau 来源:GRL 发布时间:2013-7-4 15:42:12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全球变暖可能会加剧全球降水分布不平衡,其中多雨地区降雨会更多,干旱地区将更干旱。 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14种气候模型进行电脑模拟分析,测算出全球变暖对降雨模式的影响。分析显示,全球气温每升高1华氏度(0.56摄氏度),暴雨量增加3.9%,影响最大的是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其中太平洋赤道地区和亚洲季风区出现暴雨的概率将增加。 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也将更干旱少雨。该研究显示,全球气温每升高1华氏度,全球无雨时间将增加2.6%。在北半球,受影响最大的包括美国西南部、中国西北部、巴基斯坦和北非、中东等干旱地区;在南半球,南非、澳大利亚西北部、巴西东北部以及中美洲沿岸地区等,可能会面临更多干旱。该研究成果将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地球物理学快报》( GRL )期刊上。(来源:新华社 林小春)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1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失衡的乡村生态
蒋高明 2013-6-15 23:12
蒋高明 与几十年前相比,农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地提高了:小时候吃不到的白面馒头,现在普通农民的餐桌上都能看到;小时候不愿意吃的烤红薯、煮玉米棒子,现在成了稀罕物;农民家里用上了电风扇、电话、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甚至空调。原来破旧的草房,现都换成了清一色的瓦房。然而,这些可喜变化后的环境代价也是巨大的 。“山青水秀,空气新鲜” 曾经是最为农村人自豪的,记得刚上大学时,农村来的同学和城里来的同学因为争论农村好还是城市好而争得面红耳赤。而今,这一切即将成为历史,农村再也没有与城市比美的资本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牺牲了乡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过去 30 多年来,中国乡村主要环境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化肥、农药污染严重。现代农业过分依赖化肥、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农膜等化石型生产资料,粮食增产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接踵而至。中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平均施用量为 434.3 千克 / 公顷 , 是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 1.93 倍,但利用率仅为 40% 左右。农药平均施用量 13.4 千克 / 公顷,其中高毒农药占 70% ,有 60% ~ 70% 残留在土壤中。现在的农村是充满了杀机的 “ 杀场” ,大量农药充斥在果园、菜园、养殖场、农田中,生产反季节蔬菜加重了农药和化肥的滥用。除此之外,畜禽粪便污染也相当严重,其排放量超过工业固体废弃物 2 倍多,部分省份超过 4 倍多。 第二,野生动物减少,乡村生物多样性降低。上述大量农药和除草剂使用,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住害虫和杂草,每年农民依然需要购买,而且越用越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乡村原本存在的野生动物尤其天敌被杀死了,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目前的北方农村,秋天已基本看不到南迁的大雁;夏天很难看到成群飞着的蜻蜓;燕子也明显地少了,因为它们找不到搭窝的地方 -- 过梁改用天花板了。多样化的森林变成了杨树纯林,鸟类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做窝。大量湿地消失致使青蛙等两栖类动物丧失家园,河里的鱼虾因为污染而消失。即使让人生畏的蛇,也因为误食了吃了耗子药的老鼠 ( 蛇是老鼠的天敌 ) 而丧生,就连那浑身有毒的蝎子也逃脱不出食客的嘴巴。 乡村消失的不仅仅是蜻蜓、知了、大雁、燕子,喜鹊、小黄雀、青蛙、蛇、野兔,消失的是我们的自然生态。幼时的乡村充满着野趣与童趣,那是儿童的天堂,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如今,这一切都成了历史,成了记忆。我们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不知道什么是蜻蜓和知了。当我们向他们描述的时候,孩子们以为他们的父亲或爷爷在讲天书。 第三,树种趋于单一, “ 大树进城” 带来乡村大树、老树和古树浩劫,加剧了空心村的衰败。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农民们卖掉了本地树,而改种速生树。北方基本上以杨树为主,原来老百姓喜欢种的榆树、国槐、洋槐、白蜡树、楸树、泡桐、梧桐、枫杨、柳树、柏树、松树等几乎被清一色的杨树所取代,大半个天下的树木都姓了 “ 杨 ” 。南方乡村则以杉木、马尾松为主,近来有被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 “ 占山为王 ” 的趋势。大树进城之风蔓延全国,城市街头一夜之间站满了树贩子从乡村挖来的大树、老树和古树。城市的美丽,是以极其丑陋的做法,牺牲乡村生态为代价的。在农村,几乎看不到代表乡村文化的大树和老树,树木几年就换一茬,给人感觉是中国永远处在发展中阶段。 第四,乡村湿地消失,农家孩子缺少了亲水空间。过去的农家男孩子,几乎没有不会游泳的,而现在会游泳的非常少了。有 3 万学生的某农业大学成立游泳俱乐部,前来报名的不到 30 人,大部分学生都是 “ 旱鸭子 ” 。一个重要原因是池塘被填平了,改造成了旱地,乡村湖泊和河流湿地消失了,孩子们从小就失去了戏水空间。有的河流可能还有水流动,但成了上游工厂的 “ 排污沟 ” ,那里的水已经不能让人亲近。乡村大量湿地的消失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干旱加剧了。有人经常抱怨现在的降水量经常达不到历史时期的平均值,甚至只有一半,可能与湿地的消失有某种关系。由于地面干燥, “ 上气不接下气 ” ,有云不下雨,这样的天气现象在北方农村逐渐增多了。 第五,秸秆焚烧禁而不止,收获季节农田里狼烟四起。由于没有给秸秆找到一个很好的出路,农民为图省事,匆忙收获完粮食后,秸秆就地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诱发高速公路事故,迫使机场关闭。 2007 年 9 月 26 日 ,原本只是一场轻雾,却在农民焚烧秸秆 “ 狼烟”助长下迷了济南人的眼;济南机场将近30个架次的航班降落受到影响,来访的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的专机只好迫降,造成非常不利的国际影响。由于城市周边农村焚烧秸秆等原因,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明显增高,尤其夜间空气污染程度加重,已属重度污染天气。北京每年的“蓝天计划”多次因周边省份焚烧秸秆而“夭折”。 第六,沙子、石头和土壤的消失。城市和工业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依然是取自农村。昔日的银沙滩被挖得千疮百孔,河流丧失了泄洪能力;大片的山体被炸开,石山被切割成石头、石板,或加工成各种 “ 艺术品 ” 运往城市或海外。对石材的需求,开始破坏是一些不知名的山体,现在连泰山也有人打起了主意。有人迷信泰山石,认为它能够镇宅避邪,就到泰山周围贩运石头,泰山石生意一路看好。建筑需要大量的砖头取自农田里的黏土,砖瓦场遍布农村。更令人担心的是,城市和工厂由于缺乏长久规划,经常是 “ 建了拆,拆了建 ” ,那些封存在水泥中的沙子永远失去了利用价值,为获取新建筑材料又要继续破坏乡村生态环境。 尽管一些地方的农民生活富裕了,但是他们的生存环境质量变差了,一些怪病也多了起来。人们的富裕换来的是环境的污染和健康的代价,我们的生活还能够充满阳光么? “ 人们穷怕了,有了钱还管什么环境 ” ,这是我听到的最多的声音。针对上述严重现实和人们的麻木意识,我们只有大声疾呼:救救乡村生态!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5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女子同学会后回家闹离婚 羡慕同学嫁得好欲再找”
xinjiangmz 2010-1-5 18:19
女子同学会后回家闹离婚 羡慕同学嫁得好欲再找 http://news.sohu.com/20100105/n269374893.shtml 来源:重庆晚报 2010 年 01 月 05 日 03:29 我来说两句 (2674) 赵鹏发现妻子方倩最近很不对劲,方倩在元旦假期开了个同学会,回到家就像变了一个人。方倩拒绝上班,和赵鹏闹离婚。原来,方倩在同学会上看到,比她差的同学,都是开名车、穿名牌,她想离婚再嫁,找个有钱男人重新生活,人生将会是另外的模样。得知妻子闹离婚的原因,赵鹏很无语,很失落 此处有网页调查,要看的去原页面 老婆开了同学会 回家就要闹离婚 别人开宝马,我在当房奴! 赵鹏怎么也想不通,老婆就是在元旦假期开了个同学会,回到家竟像变了一个人。更令他意外的是,一向温柔体贴为家庭着想的妻子昨日竟拒绝上班,和他闹离婚。赵鹏找到渝中区袁家岗社区,希望综治委员能开导妻子,哪料让他得知妻子闹离婚的原因竟是得了 红眼病 比她差的同学,都是开名车、穿名牌,她想离婚再嫁,找个有钱男人重新生活。 同学会归来闹离婚 发现老婆不对劲是从同学会回来之后。 赵鹏告诉记者, 2 日,老婆方倩(化名)参加一年一次的大学同学会。出门前,方倩还高高高兴,对着赵鹏撒娇,说节日没能陪老公,回来一定补偿。 2 日晚上,方倩回到家一脸心事重重。 以前她总会和我说在同学会上听到的趣事。 赵鹏说,这次一回家,她什么都不说,直接洗洗就睡,当时以为老婆玩了一天累了。第二天早上,赵鹏做好早饭叫妻子起床,发现她躲在被子里偷偷的哭。 不管怎么问,妻子就是不说话。 更让赵鹏意想不到的是,昨日早上准备出门上班时,妻子竟拿出一份离婚协议书,要他签字离婚。 为什么要离?方倩,你从同学会回来就不对头,是不是和哪位男同学好上了。 赵鹏冲动得口无遮拦。见丈夫这样质问自己,方倩情绪十分激动,甩门进卧室,翻出行李箱收拾衣服,打算离家。弄得他只有丢下句 你莫走,我走 ,离开家。 小日子本风平浪静 妻子也从来没像这次一样,无缘无故地哭得这么伤心,行为如此反常, 我想不出来我究竟做错了什么,可能社区能帮忙。 赵鹏来到袁家岗社区。 她在同学会上究竟遇到了什么? 赵鹏说,他和妻子是大学同学,他比妻子大两届。 2002 年,他们在校正式交往。毕业后,他到了一家保险公司上班,妻子也顺利考上公务员。 在双方父母的帮衬下, 2005 年,他们付了首付买了套 70 平方米 的房子,同年,两人步入婚姻,两年后有了儿子。在赵鹏眼里妻子善解人意,勤俭顾家。 没发现我们之间有什么问题。 赵鹏说他和妻子的月收入加起来有 6000 多元,虽然不很多,但小日子过得还自在,他在生活上也尽量对老婆好,家务活都是他包。 他找到我们急得说话都语无伦次。 袁家岗社区彭红说,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他们让赵鹏呆在社区,她和社区张主任上门劝说方倩。 开解了她半小时,她才终于开口谈离婚的原因。 我想离了婚再找 我特别想重新开始。 方倩对记者说,赵鹏对她体贴周到,无可挑剔。但在同学会上,她看到以前的室友,开着宝马来参加聚会, 差一点的也开雨燕。 方倩说,她不仅没车,而且还是房奴加孩奴,每个月除去房贷、孩子以及生活花销,连买件新衣服都不敢。可班上的同学,包包是 LV 、香奈儿,衣服是 BCBG 、范思哲,连手机都用苹果牌, 看看自己,觉得活得真窝囊。 同学会那天晚上,散会时,室友开着宝马要送方倩回家,方倩倔强地拒绝。坐在公交车上,她一边回想一边哭, 大学时,好多人都不如我。 方倩说,她在班上算得上数一数二的美女,成绩又好,怎么也不比人差,可 4 年过去,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有钱老公,比自己过得滋润得多。 有个同学结了婚又离了再找,现在开着奔驰来同学会。 方倩认为,趁自己还年轻有机会,离了婚再找,人生将会是另外的模样。 得知妻子因为闹离婚的原因,赵鹏很无语,很失落。 记者 陈静 我有话说 谴责 这女人道德有问题 看到同学比自己过得好就想要离婚,婚姻对她来说难道仅仅是炫耀的门面吗?这样的态度对待婚姻根本是儿戏。 抛开这次的同学会不谈,方倩在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其他各种各样的诱惑,不仅仅是同学过得比自己 滋润 ,可能是大款直接用金钱来诱惑她,那时她怎么选择,直接抛夫弃子跟人跑了!这样的老婆还值得信任吗?这样的老婆简直是道德有问题!劝赵鹏直接离了算了。 以德唬人 网友 中立 没有必要分个对错 为什么一定要在婚姻中分个你对我错?方倩和赵鹏都是成年人,既然选择在一起,也可以选择分开,不管那一种决定只是两人的选择而已。生活就是不停的在选择, 4 年前,方倩选择了赵鹏, 4 年后,方倩选择新的生活或继续和赵鹏在一起,都是只一个决定而已,说不上谁负谁。 这个年代,婚姻自由,离婚不需贴上道德标签。个人认为,方倩没必要采取离婚这种过激方式,而是更应该把 红眼病 变成激励,变成自己生活追求的目标,才能找到最终的幸福。 性花村 网友 支持 追求幸福天经地义 方倩提出离婚没有什么不对。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有的人认为幸福是和相爱的人在一起;有的人认为幸福是让自己过上衣食无忧,进出有车,服侍有仆的生活;有的人则认为得过且过也无所谓,只要平安就好。 只要相信是自己追求的东西,就有权利去追求。有可能在追求的过程中会伤害到一些人,但如果不去追逐岂不是伤害了自己?人生短短几十年,自己亏待自己是最大的犯罪。 我支持方倩早些离婚寻找新生活。女人一辈子最精彩的就是 20 几岁这几年,时不我待啊。 晴天娃娃 网友 专家说法 用平常心看待别人成功 周小燕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婚姻情感类咨询专家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心态平和地看待生活,同学会是特定的展示台,过得不如意的人参加这样的聚会,心理上会有正常的波动。用平常心看待别人的成功,看待自己的生活,才不至于 人比人气死人 ,因为光鲜的生活也有烦恼,也有压力,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也许是别人没有甚至渴望的。赵鹏可以和方倩多交流沟通,排解她生活中的压力,同时参加同学会前也可先打预防针,减少她的心理落差。 方倩自身认识不够 孙元明 市社科院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 同学会作为同学之间联络感情的方式,对当代人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共同怀旧,回忆过去曾经的青春年少时光,二是攀比,读书时同学都在同一起跑线,同学间的差别不大,毕业后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同学间拉开差距,这样的差距会导致有的人心理失衡。因此,方倩的问题看似同学会引起的,实则是自身对生活认识不够才造成婚姻中的问题。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