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河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飞机上,看各色河流
热度 4 cgh 2012-10-15 09:21
飞机上,看各色河流 河流是地球陆地上生命的血脉, 在河 岸看到的 河流更多的是作为水的一面, 在遥远的卫星上看到的河流比较单一, 在飞机上,则可以看到各色河流! 这是中规中矩的河,清澈的水,隐约可见水中沙滩: 这个河水有点浑浊 : 这就是切割黄土高原的黄河河曲: 河套一带的黄河 ,尽管两边绿油油,河水还是那么黄: 结冰覆雪的西伯利亚河曲: 在飞机上碰到河面镜面反射过来的阳光,可不是人人都能拍到吧: 仅供欣赏,请勿将图片另作它用!
个人分类: RS|519 次阅读|4 个评论
深奥的哲学问题: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同一地方摔倒两次
热度 2 laserdai 2012-8-8 00:37
一个著名的哲学问题是,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首先坦诚,这句话根本不是我说的, 而是著名的希腊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 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原文为希腊语,我算不懂(只知道几个希腊字母而已,您就笑话吧 ),英文为: 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 这形象地表达了 赫拉克利特 关于变的思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 这是一条公理,公理就会有推论(不懂推论请复习一下初中数学,几何代数都可以 ),其中一条推论就是, 人不能在一个地方跌到两次 。 我相信,这也不需要任何解释了。这一般用来区分愚公和智叟,或者某些场合下用作幽默。 但是,最近的事实证明,人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第一次是2008北京奥运会上,发令枪一响,某人就摔倒了; 这一次是2012伦敦奥运会上,发令枪一响,某人就又摔倒了; 我推测,这可能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军人,一听到枪响,马上卧倒,职业习惯。 或者是一位演员,演技很好,所以有大批观众,所以就有很多门票,所以广告费用很高,等等等等。 凤凰网体育专栏作家 吴策力 独家评论 http://2012.ifeng.com/mingjia/detail_2012_08/07/16623216_0.shtml * 没人知道四年前刘翔退赛的全部。 * 刘翔有团队,孙杨有团队……只要这个团队中出镜的运动员能够呈现世界级水准,花费的金钱甚至是不用考虑的。 * 也许,在未来刘翔这两届奥运会的故事会逐渐清晰展现给大众。但不管其背景如何,不少人在其失误后表现的强烈批评。 * 刘翔是有大笔广告,但他不是唯一的受益人;刘翔是可能被压力压垮了,但过去他赢的时候,公众几乎无原则地热爱他,视其为中国强势的符号——这不是一种误解又是什么? * 这一次刘翔不能那样平淡走出田径场了。 当时他便明白,自己需要用一条腿跳过这110米。我完全相信,如果需要他也会爬过这段距离。这是刘翔唯一能给所有人的交代。 * 刘翔,某种程度上就像农民以前塑造的龙王,人们期望他带来风调雨顺,可在求雨不成时有可能被一顿锄头打成泥巴。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1790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热度 5 pony1984621 2012-1-1 16:00
[转载]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西班牙的“红酒河” 文 / 夕诚 火星,或许正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名,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它有一身橘红色的外表,所以有时候大家称之为“红色行星”。虽然目前人类还无法登上火星,但我们有机会亲自体验一下神奇的火星之旅,那就让我们来到西班牙的“红酒河”。 “红酒河”位于欧洲西班牙的西南部,原名叫力拓河,与世界著名的力拓矿业集团同名。当你看到这条河中流淌的液体时,你就会明白大家为何美其名曰“红酒河”,因为这里的水呈鲜红色,就如同是流水线上的葡萄酒佳酿一样,湍流不息。 红酒河非常美丽,但这种美却十分怪异。有人说,这其实是一种严重的环境灾难。因为力拓河的河水酸性很高( PH 值为 2 ),比醋还要酸,之所以表现出令人惊诧的鲜红色,则是由于人们的采矿活动导致大量的含铁矿物赤铁矿(即氧化铁)等混入河水,溶解了大量的铁元素。在河流沿岸的这片土地上,蕴藏着大量的铜、银、黄金和其他矿物,早在公元前 3000 年,就已经有人在这里开采矿产,后来到 1873 年,力拓矿业集团成立,控制了这里的矿业。 一般说来,生命物质在酸性如此高的极端环境中很难存活,“红酒河”应该是一条死水河,但令人吃惊的是,科学家们居然在这里找到了许多种类的生命体,包括细菌、藻类以及一些真菌生命等。这种现象引起了外星生物学家的注意,因为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器“机遇号”在火星上发现了赤铁矿,而赤铁矿是一种由液态水形成的物质,找到它就能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存在过,从而也就说明火星的过去或现在有生命存在的迹象。 他们认为,力拓河水中的化学物质应该与火星中发现的岩石成分非常相似,因此,力拓河也就成为了科学家实验火星生命探测最新技术的最理想场所。原文载于《少年科学》2012年01-02期。 红色的河水穿越绿色的丛林 红酒河,有着一种怪异的美,苍凉而寂静,带有明显被污染的痕迹 “红酒河”水如同是流水线上的葡萄酒佳酿一样,湍流不息 红酒和中沉淀的含铁、含硫矿物 红酒和中沉淀的含铁、含硫矿物 红酒和中沉淀的含铁、含硫矿物 红酒和中沉淀的含铁、含硫矿物 、“红酒河”看似一条死水河,但其中依然顽强地生长着许多细菌、藻类以及一些真菌生命 力拓河水中的化学物质与火星中发现的岩石成分非常相似 “红酒河”水如同是流水线上的葡萄酒佳酿一样,湍流不息
个人分类: 科普写作|5050 次阅读|9 个评论
评水电与河流生态环境——其实断流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1-12-23 21:21
评水电与河流——其实断流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公共媒体对水电集团进行缺席审判是“有罪推定”,是不正常的,即使“有罪推定”也要允许被告自我辩护的权力。 水电开发有坝后式和引水式两种形式。坝后式水电站需要修建水库,但与供水型水库不同,水电站只利用了河水的动能,不会浪费也不会污染一滴水;当然水库淹没了土地,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干扰了天然水文过程,带来了水位、流速、水温、颗粒性和可溶性物质含量等水文要素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河流生态环境与服务功能。水库对河流对生态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水位、流速以及水温决定的,因此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局部的(以库区,随着距离水库距离增加而衰减)、可逆的,也是可以通过人为调控可以控制和恢复的。除发电外,河流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供水、航运、物质运移、洄游和生境。其中供水和航运属于经济功能,其潜力由水位和流速决定,都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可以调控的。大坝和水库只要不淹没珍稀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不完全(或大部分)切断珍稀或重要水生动物的洄游通道,其生态环境影响就是良性的,至少是可以接受的。引水水电站不切断河道,但由于缺乏渠首调节能力,枯水季节大量引水可导致河流流量锐减,甚至断流。 但是,其实断流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历史上黄河几次大的改道,每次改道就是原有河道的彻底断流,也没见华北平原有什么生态灾难。只要不存在长距离洄游鱼类,山区脱水河道对生态环境几乎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喀斯特岩溶山区就有许多天然脱水河段,因地层漏水严重,河水流着流着就消失了,转化成地下暗河、伏流。还有,西北内陆干旱区地表水入渗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换,从而形成了复杂的水力关系,河流流出山口以后,在冲积扇平原地带河水大量入渗形成地下水,甚至向沙漠里流不了多远就消失断流了。发源于昆仑山麓的察汗乌苏、香日德、诺木洪等河在流入柴达木盆地东南缘后,在山前洪积扇与细土平原地带迅速入渗、消失,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在扇缘低地又出露形成地表水,并汇流形成柴达木河与素楞郭勒河,最终汇入柴达木盆地底部的南、北霍鲁逊湖,形成一个完整的地表水 - 地下水 - 地表水循环过程。 引水发电形成的脱水河段和上述伏流、暗河其实没有本质性的区别,不见得对生态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 把自然现象、事物看成一成不变的,本来就不是生态学的观点,这样的 “ 生态学 ” 百无一用,按照这样的 “ 生态学 ” 就不应该有大型城市,甚至是小城镇。但是人类不可能再回到非洲旷野中的树上。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4005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黄阳的环境哲学作业:休克的河流
热度 1 tian2009 2011-6-12 10:36
休克的河流 黄阳 我的家乡武冈,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南的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却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这里没有发达的工商业,也没能获得上天的馈赠——埋藏丰富的资源。我印象中它虽然两次登上央视的新闻联播,但都不是因为什么好事:一次是2004年春节,武冈首当其冲成为中国最先发现禽流感疫情的几个县城之一;另一次则是发生在去年,因当地某工厂污染,造成多名儿童血铅超标。除此之外,这座古城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虽然没有大型的工业,但并不能说这里的生活如田园牧歌一般,武冈的环境在恶化,而最能让我直接感受到的,便是那条穿过武冈城的河流——南门河的衰落。 在湖南,几乎每个城市都是沿河而建,武冈也不例外,我们可以根据流经的河流来认识不同的城市,河流就是县城的象征。发源于城步县的郝水属于长江的一条支流,她流经武冈的古南门,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南门河。据称这里的水量曾经是相当惊人的,解放前武冈的物资进出都得依靠她提供的水运条件。 我父母那一辈人能够在河里游泳、钓鱼,父亲还常常跟我讲他小时候在河里历险的故事。有一次他们一伙人在河里游泳,适逢上游水库放水,激流将他冲到了河心。当时水深流急,想直接游到对岸是不可能了,于是他选择保持仰面浮游的姿势,任河水带他往下走。他就这样一直漂着,到了河流在县城的下游时,随着河面变宽,水流才缓了下来,父亲也终于游上了河岸。事后听他的伙伴说,当时岸上的人都绝望了。每次讲起这个故事,父亲的语气总是很淡然,似乎在那一刻他早已确信,河流会送他到安全的地方。作为南方人,我们天生对河水有着特殊的感情,虽然我们知道偶然她们会泛滥,会吞没生命,但我们始终不愿意离开她们,她们在大多数时候也是温顺的。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可我始终没有机会亲身投入到南门河的怀抱,而坐着小渡船渡河成为了我与河流的最直接的对话。小时候,每次要从外婆家去到奶奶家,我都吵嚷着,不愿走横在河上的水南桥,而是搭上一条窄长的木舟,由船夫在船头撑一根长杆,随着十几个老乡慢慢漂向对岸。记忆中,船在河上行得静静的,没有马达的轰鸣,也没有破开的白浪,只有咕噜咕噜的拨水声,以及船上人的话语。我那时还小,也不会刻意去计算渡一次河具体得花多长时间,只是希望越长越好,因为在水上飘荡的感觉真的不错。但每次一上船,大人的神情总是带有些许紧张,似乎生怕河流打翻了这简陋的渡船,小孩子总是被家长抱得紧紧地,好像这幽幽的河水下面藏着神秘又恐怖的东西随时出来抢孩子似的。 河流的一侧上边是没有围栏的石路,听外婆说这些由大块青石板铺成的路老早以前就在这了,六七月份走在上面特别有夏天的感觉。另一岸则是一大片农田。这些农田排列得很没规律,田垄也错综复杂,小时候在上面玩,常常找不到回去的田垄,最后只能横穿农田带一鞋底泥巴回家。田里作物不是固定的,主要是各种蔬菜。菜农除了将菜挑到集市去卖,也常常自己吃。 我不知道这样的河流以及在她哺育下的人们的生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延续了多少年,但我不幸地目睹了这种和谐的逐步破坏,如今的南门河已经“休克”了。她的衰亡不是一瞬间的,因为我前面已说过,武冈并没有发达的工商业——从来都没有,因此大型工厂这种对环境破坏极大的污染源并没有在古城出现,虽然这里一直存在着低劣的造纸厂和化肥厂等,但也都是小型的。在河流充满生机的时候,它们的破坏被她默默地消解掉了。但不知为何,慢慢的,河岸边的田地都没人种了,随后是一排排私人小楼在岸边建立起来,这些应该都是年轻人外出打工挣得钱后,回家在再也不用耕作的田地上修的房子。大量的居民搬到了河岸边,曾经的田地变成密密麻麻的房子。这些自发的“小区”管理十分混乱,或者说根本没有统一的管理。南门河给了这片新生的没有管理的住宅区以极大地便利——她成了城市的垃圾场。 于是乎,河岸逐渐形成了一条漫长的垃圾坡。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堆在河边,从马路一直延续到水中。这些垃圾一直没人管理,任由其自生自灭,或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南门河。每年夏天,河岸都散发着一股垃圾特有的腐败味道,河边的居民不得不紧掩门窗,但垃圾还是一桶桶地倾倒出去。游泳的人完全不见踪影了,也没人愿意穿过腐臭的垃圾堆去乘坐渡船。到我读初中的时候,渡船已经彻底消失了。河水开始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绿色,站在水南桥上可以看到河里面漂动着密集的水草,几乎塞满了河道,而河面上常常覆盖着一层层污渍,或是飘荡着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虽然每年冬天河流都要进入枯水期,但以往她从没有如此枯竭过。从我上高中起,河心的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一块块的洲地。 今年寒假,更让我震惊和揪心的场景出现了——南门河在城内的支流已经完全干涸。横跨在支流上的祠堂是小时候母亲带我跟表哥常去的地方,当时的河水就潺潺地从祠堂下的半圆形桥洞里流向南门河。后来,活泼的支流开始变得虚弱,而这次,我居然已经完全看不到任何的流水的痕迹!两岸的垃圾山依旧堆积,而曾经的河床已经变成了一块荒地,上面生长着枯黄的杂草,不知哪家放养的鸡群在那里啄食正欢。这实在是一个让人震惊的场景,要知道,仅仅在几年前,这里是一条充满生机的河流,而如今,却成了垃圾站与养鸡场,成了一道刻在古城上的伤疤。流经这里的水都到哪里去了呢?我想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原因是多样的,而我没有去调查。但我确确实实地目睹了曾经的河流变成了荒地,而这对已经休克的南门河无疑是雪上加霜。可悲的是,我未发现河岸边的居民对这条支流的消失有任何自责或欲挽回的反映,生活垃圾仍然随意倾倒,一些人甚至在曾经的河床上开垦出一块块小菜地。 南门河的独生子——唯一的支流已经“被成为”一道干涸的陆沟,她自己也已似一个病重的患者处于休克中。生活垃圾的肆意堆放不是唯一的谋杀凶手,但可以肯定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它对于水质以及河流本身的各种“本能”的破坏是致命的。在我看来,南门河并不是一道有水流过的大沟,她有自己的生命,也有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的要求,而垃圾污染无疑摧毁了南门河的“生活”。就像一个得了病的人,此刻他的抵抗力是虚弱的,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各种其他的病毒会进一步入侵他的身体。一切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每年枯水季节,河心里出现的陆地都叫人揪心不已,即便是传统多雨的夏天,我们也只看到茂密的水草似乎就要塞满河道,这是垃圾污染造成的连锁反应,南门河已经无法呼吸了。2007年起,政府开始投资在河的两岸修筑河堤,欲将垃圾和污水与河流隔开。两道敦实的水泥矮墙在河流与河岸之间隔出了一道狭长的隔离带,斜坡上滑下来的垃圾将被河堤阻挡,避免直接落入河中,而源源不断排出的污水也将由隔离带引到专门的地方进行处理。在层层保护下,南门河得到了喘息,但这已经不再是曾经那条时而发脾气,时而温顺的活着的河流。她的自我净化功能已经消失殆尽,或者说人们带给她的破坏早已超出了她所能承受的范围,曾经武冈最吸引人的地方如今却叫人退避三舍,现在她不得不靠笨拙而又耗资的人工净化方式来维持存在。每次回家看着在隔离带中缓缓流动的南门河,我都会联想到到躺在医院病床上,只能靠输氧管或营养液存活的植物人。 他们虽然仍有着作为人活着的生理反应和生命特征,但他们早已不是作为正常的人而存在,而不得不需要依靠各种治疗设备延续那僵死的生命。武冈的河流正是处在深度休克中的重病患者,她已失去了唯一的孩子,而自己亦处在消亡的边缘。我觉得我们要做的是拯救南门河,就像挽救一条生命一样,而不是机械地保存她。 当然,有了保护措施总比任其消亡要好得多,至少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这个横穿过众多居民房的大沟仍会有水经过,但如果没有合适的措施管理生活垃圾,她必然越来越不像一条河流。我愿意再进一步联想,像武冈这样的小县城,环保与发展到底怎么权衡。我一再提到,武冈没有发达的工业,也没有丰富的矿产,但集中的人口、没有规划与管理的建设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薄弱同样谋害了一条河流。环境污染并不是工业化大城市的专利,而且大城市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扭转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政府与市民们也更重视自身与环境的和谐,更能在吸取自己或别人的教训后坚持可持续发展。反倒是像武冈这类相对落后的小城,容易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歧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对经济发展的急切渴望始终笼罩着县城,政府的工作重点始终锁定在年终报告里那漂亮的数字,而往往忽略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管理。缺乏引导和管理的城市环境必然更容易遭到破坏,因为一个城市的环境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纵使没有工业等直接污染,即使没管理的生活垃圾同样可以腐蚀一片土地,南门河的衰变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道理。而在武冈这类小县城里,最不缺的就是垃圾。 家乡河流的衰亡影射着武冈环境的恶化。南门河肯定不是唯一的一条休克的河流,武冈也绝对不是唯一环境恶化的县城。中国大多数县城并没有发达的工商业与丰富的矿产资源,但那里的环境同样在恶化,这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政府管理的缺位与人们环保观念的薄弱,而得不到妥善处理的生活垃圾是那里最恐怖的环境杀手。在这些地方,金山银山与青山绿水永远是一个悖论。政府管理城市生态环境需要大量开支,尤其像居民区的管理以及全城生活垃圾的处理,必是花费浩大的工程——中国县城的人口是可观的。捉襟见肘的政府预算往往被投入到促进经济的发展上,而得益于经济发展的居民在缺乏管理的情况下,又会产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的垃圾。 这是个恶性循环,但迫于发展压力的县城政府不得不这么做,没有发展,就没有维持“可持续”的能力。我觉得环境恶化的态势并非单单是由城市蔓延到农村,更存在着“农村包围城市”趋势。在类似武冈这样的县城,“可持续发展”更像是一道难题,而非答案。 参考:《随感随笔说武冈》,来源于北京科大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9099bf0100im7w.html ) 92 有宏观描述,有个人经历,有原因分析,有理论深度。 文字能力很好,语言流畅,逻辑清楚。有感染力,有说服力。对南门河的变化描写得细致入微,令人感慨。 文献使用相对规范,最好能再细致一些,给出原作者的名字(ID也行)。 这个比喻很好。 这个判断很有说服力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2300 次阅读|1 个评论
流域治理理论
purplelab 2010-11-10 10:57
治理理论 流域管理理论 生态水利理论 生物多样性理论 生态位理论 湿地纳污理论 蓝、绿水理论 产业配置 本土优势生物与生物入侵 水权分配
个人分类: 流域一体化管理|36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参考消息:转基因玉米污染美国河流
蒋高明 2010-10-11 00:17
本文出处: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103618913 【英国《独立报》网站9月28日报道】一种广泛用于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转基因玉米种植的杀虫剂对周边河流造成了污染。 这种杀虫剂由植入转基因玉米等谷类作物的细菌基因制成,用途是保护谷类作物不受欧洲玉米螟等昆虫的侵害。科研人员发现,美国中西部玉米带周边的很多河流都受到这种杀虫剂的污染。 在玉米地周边500米以内的河流中,科研人员在植物残屑中检测到这种杀虫蛋白质。目前,他们还不能确定这种蛋白质会对人体健康或周边环境造成何种程度的危害。 纽约卡里生态系统研究所科研人员埃玛罗西--马歇尔说: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明,玉米作物的副产品可以通过河流扩散,而且与转基因玉米有关的化合物(如杀虫蛋白质)可以扩散到周边的河流里。 在英国和部分欧洲国家以外,转基因玉米被大量种植。2009年,美国有超过85%的玉米通过转基因技术驱虫或耐受除草剂。 转基因玉米植入了一种从苏云金杆菌中提取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驱赶玉米螟,还能产生一种具有杀虫功效的Cry(12A)b蛋白质。 这项发表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研究对印第安州的217条河流进行了分析。可以人员发现,86%的河流中有玉米叶、玉米壳、玉米杆或谷物穗轴,13%的河流含有可检测出的Cry(12A)b蛋白质。 罗西--马歇尔说:玉米地与河流的紧密联系使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包括Cry(12A)b蛋白质在内的玉米副产品如何对非目标生态系统(如河流和湿地)造成潜在的影响。 所有可检测出杀虫蛋白质的河流都在玉米地周边500米以内。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州的情况最为严重,约有90%的溪流和河流(约15.9万英里的水道)在玉米周边500米以内。 在玉米作物收获后,废弃的植物体通常被留在玉米田里。这种免耕农业虽然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土壤侵蚀,但可能造成玉米副产品进入周边的河流。 附:《最新研究:转基因玉米可能污染水生系统》 2007年10月12日13:51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环境科学家发现,大面积种植各种转基因玉米可能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该研究结果已刊登在本周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托德罗耶(Todd V. Royer)是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学院的一名助理教授,他和他的同事认为转基因玉米的花粉及其他部分含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而它们正流入玉米地周围的河流当中。 他们还进行了毒理测试实验,结果发现转基因玉米的附产物可增加一种被称作石蛾的水生昆虫的死亡率,降低其增长率。石蛾是转基因玉米的毒素所针对的害虫的天敌。 罗耶说,石蛾是鱼类和两栖类高等生物的食物来源。要想拥有健康的生态系统,就需要保护系统中的每一个部分,特别是水生资源。研究人员认为,转基因玉米附产物中的毒性物质可能会影响源头水体的生态系统。本项研究是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转基因玉米中包含一种微生物(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基因。这种微生物可以产生一种毒素保护玉米免受虫害之灾,特别是可以防止欧洲玉米虫的蛀蚀。转基因玉米自1996年被认可使用,很快得到广泛推广。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统计显示,到2006年为止,美国近35%的玉米都是经过基因改造的。 转基因玉米被认证之前,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就对其进行了水生生物的影响测试实验。他们当时使用的是一种进行毒理测试中最常见的甲壳类水生生物--水蚤,而不是昆虫类生物。 罗耶强调,在现在竞争激烈的农业经济环境下,每个农场经营者都希望使用最好的技术。他们不是刻意想造成负面生态影响,所以不该遭受指责。每一项新技术都是优势与危险并存。他说,我认为大面积种植转基因玉米可能带来的危险并没有被完全发现。 1999年,当有报道指出转基因玉米对大花蝶有危害的时候,曾引起公众恐慌。但是,政府机构农业 研究服务局(Agriculture Research Service)总结说,转基因玉米对大花蝶的影响并不显著。罗耶说,那个时候他和他的同事就对转基因玉米的毒素传播到玉米地周边河流的潜在可能产生了兴趣。 如果这种传播途径存在,水生昆虫将会受到影响。 2005年到2006年期间,他们在印第安纳北面的一大片农场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追踪,他们观测了转基因玉米的花粉和附产物(玉米叶和玉米秸等)向十二个水源传播的过程。石蛾肠道中玉米花粉的发现证实了玉米花粉也是石蛾的食物来源。 实验室测定中,研究人员发现以转基因玉米叶为食的石蛾生长速度不到正常石蛾生长速度的一半。而且,当给某种石蛾提供比实际测试区浓度高2-3倍的转基因玉米花粉时,其死亡率显著增加。 罗耶说,研究观测区域内分布的玉米花粉及附产物的量有很大差别,由此推断其地理分布差异也很大。比如,爱荷华州和伊利诺伊州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就比印第安纳州多。转基因花粉量与石蛾死亡率直接相关。他补充说:实验室模拟的浓度状况应该可以代表西部玉米带附近河流的情况。(徐新) (责任编辑:扎西) 2010年9月29日 来源:《参考消息》第7版 科学技术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853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地的印迹
BaoHaifei 2010-9-7 12:46
大地的印迹 鲍海飞  2010-9-7 高山,一座座高山,你为大地竖起一座座坚实的丰碑。 虽有暴风骤雨不断地洗礼,高山依然默默挺立,傲视风雨,而不悲不弃。 仔细想想,世上有哪座丰碑会这样更经久,更伟岸? 可以登高而招,可以看得更远!却不曾渴求什么。 河流,一条条河流,你为大地唱响一曲曲从不间断的动听歌曲。 奔腾了多少年,流经了多少岁月。 从西到东,从北到南。 就这样啊,奔腾,浇灌,滋润,养育着万物。 你是大地的生命,你是大地的动力! 仔细想想,有谁的生命力会这样顽强,生生不息! 仔细想想,有哪一本传记会这样源远流长! 一条条母亲河啊! 四季,数不尽的春夏秋冬,轮回不穷。 春天时,你为大地铺上锦绿,孕育生机;那一颗颗金色的芽苗,悄悄地撑起了一片片泥土,慢慢地打开了一片片天地,眨眼间,在那广阔的天地里,为大地绣上了一处一处的嫩绿。 夏日里,你变得更加郁郁葱葱,愈加增添了活力还有不尽的变换和神秘。 秋天时,你把金色的果实留在这片芬芳的土地,蒲公英带着种子远远地飞去。 冬天来了,那漫舞的雪花,挥挥洒洒,又给大地一片纯净、洁白、单纯而又美丽。 仔细想想,有什么样的魔术大师会如此变化? 爱在四季里,爱的清纯,爱的芬芳,爱的火热,爱的简洁。 我爬过高山,趟过河流,走过四季,回头看去,大地上哪里留下我的足迹? 前面还有高山,前面还有河流。
个人分类: 随想|3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黑海海底发现世界第六大河 是泰晤士河350倍
maokebiao 2010-8-4 07:54
作者:秋凌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0-8-3 9:43:12 黑海海底发现世界第六大河 是泰晤士河350倍 这条使用伪色进行3D扫描的河流沿黑海河床流淌。 这条河是泰晤士河的350倍大,有河道、急流和瀑布。 这条海底之河从土耳其的柏斯普鲁斯流出。 北京时间8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在黑海海底发现了让泰晤士河相形见绌的一条大河。与地面上的河流一样,这些海底河流也有河道、支流、洪区、急流甚至瀑布。一条在黑海海底发现的河流局部区域深115英尺(35米),宽半英里(804米)之多。 科学家估计,就河流水量而言,如果是在陆地上,这条目前为止尚未命名的河应该是世界上第六大河。使用遥控潜水艇扫描土耳其附近海底的利兹大学研究人员指出,这条河是泰晤士河的350倍大,携带高浓度盐水和沉积物。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活跃的地下河,是从地中海流经柏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盐量较低)溢出的高盐水。这使得来自地中海的这一高密度水像河一样沿海床流淌,形成河道和深堤。 虽然深海的营养物质丰富程度远不及接近陆地的海水,但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生命在深海存活的方式,因为这些河流携带沉积物和营养物质。利兹大学地球和环境学院研究组的负责人丹帕森斯博士表示:这些水道中水的密度比周围海水的密度大,因为它的盐度较高且携带较多沉积物。和陆地上的河一样,它顺着陆缘海流淌,形成类似陆地上河流一样的深海平原。 海洋的深海平原有如海底荒漠,但是,这些水道可输送在这些荒漠中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其他成分。帕森斯说:这表明它们可能非常重要,就像为深海注入生命的动脉。我们发现,这些河与陆地河流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水流漩涡,水的旋流方向与陆地上的河流相反。 因为一些扫描显示,很多世界海洋中存在蜿蜒的水道,科学家早已怀疑可能存在海底河流。但是,之前一直未发现这些海底河流。这些河道中最大的河道要数巴西海岸河道,亚马逊河从这里流入大西洋。大多数人相信这些河道是在海平面相当低的时候形成,而且这些河道长达2500英里(4023公里),宽数英里。黑海河道虽然较小,但它是发现的唯一仍在流淌的河道,而且还证明了这些神秘河道是由水下河流形成。 海底河道与海洋沟渠不同,后者是构造板块的运动在海洋最深处形成的地质结构,前者像陆地上的河流一样蜿蜒而流,并以侵蚀河道底部淤泥的同样方式形成河堤。帕森斯博士发现,黑海河的流速为每小时4英里(6公里),每秒有22000立方米的水流经该河道,是欧洲最大河莱茵河的10倍之大。在到达陆缘海边缘并流入深海之前,黑海河仅长约37英里(约60公里)。帕森斯博士表示,研究数据还将对在这些河流存在区域寻找钻探地点的石油公司很重要。 更多阅读 英国《每日邮报》相关报道(英文) 科学家揭秘印尼巨型海底火山 发现奇特深海新物种 加勒比海底发现迄今世界上最深海底热液喷发口 千余米深处海底火山喷发:鲜红岩浆喷涌而出 我国首次使用水下机器人发现海底巨大黑烟囱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1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河的流向,向左还是向右?
热度 1 cllipe 2010-7-3 10:32
●李传亮 这是一张河道的照片,靠岸处的漂砾整齐排列,酷似鬼斧神工,远处的河水波光粼粼,请大家判断一下,水流的方向是向左,还是向右?
个人分类: 默认分类|7722 次阅读|14 个评论
溯着河流逆行
fengzhigu123 2010-5-9 21:10
  溯着河流逆行,微风打湿了露滴,仿佛是迷离的曲隔空传唱,风吹着我的发丝上扬。      溯着河流逆行,心仿佛是无端的空寂,忘记了牵挂,只是一株水草,跟随河流一起徜徉。      溯着河流逆行,脚下是草色的青春,面前是大河缠绕着绵连群山,群山后头仿佛有人歌唱。      溯着河流逆行,雾气惺忪的江面,有一只迷路的打渔船在飘荡,穿上偶尔散出几丝灯光。      溯着河流逆行,没有目的,也没有开始,只是漫无边际的走,漫无目的的跋涉。      溯着河流逆行,若有一个木桥,便走上它,等待流水从我的脚下流过,就像曾经走过她的身旁。      溯着河流逆行,我只是个幻想家兼旅行家,河流从我旁边流过,我便占有了她。      溯着河流逆行,心与河流一起呼吸,是我在呼吸她的空气,还是她随着我的韵律。      溯着河流逆行,只想有一次那么亲密的靠近,然后彼此远离,远离,直到看不见。      溯着河流逆行,溯着河流逆行,当我靠近你的时候,便是了解了你,了解了你,便是了解了我。
个人分类: 诗流成河|6092 次阅读|3 个评论
死亡是善良的
fengzhigu123 2010-5-6 15:10
朋友,请沿着这条小河走 不论你去意向何 朋友,请不要恼我乖张 给你如此轻狂的方向 朋友,我若告诉你这是为何 请你,也莫要斥我狗娘所养 朋友,看你如此迷茫,让我 告诉你, 这条河流他通向死亡 朋友,别怕,你可知,死亡来时 为何那般 沉默?那是因为她秉性善良 朋友,请沿着这条河流漫步 遐想,聆听死亡她在歌唱 那歌声的轻柔里,细腻如这河流 温馨恰似倚在妈妈的乳房 朋友,死亡是善良的,因为她 和妈妈一样,可以轻声的为你我歌唱
个人分类: 诗流成河|3439 次阅读|5 个评论
读“成都被“暂缓死刑”的河流”
rbwxy197301 2009-11-28 13:31
  2009年11月26日的《南方周末》刊出了一篇题为成都,被暂缓死刑的河流的文章(文章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37927 ),作者是 南方周末记者潘晓凌,实习生张承昕。   文章中的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思考,思考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下面是从文章中摘出的一些内容。   眼下,成都也有条河流西郊河,险些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两个月前已经拦截断水、河底打桩,却突然在11月23日被暂缓死刑。但它的最终生死,仍在一念之间。   反对者中最激烈的是成都市河流研究会,这是一家挂靠于市科协下的NGO,一直致力与挽救城市河流的生命。成都市水务局退休高工陈渭忠目前担任研究会专家顾问,这位74岁老人,正纠结于一个无河研究的未来。   首先是长达五公里的金河与御河于上世纪70年代初被活埋。其时,国家正以举国之力,备战苏联侵犯,拦截河流,利用河道建造防空洞是最便捷的方式。如今,这两段防空洞或废弃,或改作酒窖,河水早已干涸。   其次是府河、南河水量锐减,水质变差,许多河溪支流长年干涸,一些则变成臭水沟,随后不知不觉消失了这与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征用了越来越多上游水量直接相关。   根据河流研究会提供的不完全数据,几十年间,成都近300处河道被填塞或覆盖。   南京,近10年内河流消失了20条,全长逾15公里,珠江路如今早已无江,一度变脏变臭的秦淮河曾经或被铺上了石板,或为了治污,被修起水泥护坡,蜿蜒回转的水道也被工整地裁直了。   重庆,永川芝子河曾被加盖修建美食一条街,长达180多米的水面消失。   杭州,运思河在上世纪30年代末,因水臭钱缺,一填了事;60年代,数条河流改填建成了防空洞;接下来是浣纱河、西河以及一条名叫小河的小河   将河流覆盖,明渠转暗,在视觉与嗅觉上的确改善了城市形象,但也会让人们对地底下的污水变得心安理得起来,大家正在用眼不见心不烦的方式来对付它们。艾南山说。   1978年,经济刚开始腾飞的韩国,将首都汉城一条叫清溪川的大河加盖,以掩盖其熏天恶臭,并在上面建起高架桥与工业、服务业中心。二十多年后,韩国完成了粗放式的快速发展,开始致力生态保护,不得不耗资数千亿韩元重新起盖,唤醒河道。   而粗放式积累完成得更早的西方国家,如德、美、日、法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拆除之前人工在河道上铺设的硬质拆料,为河流让出空间   在绿争专栏还有一篇,南方周末记者鞠靖湘江大坝坎坷出生记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37929 )   我们的城市好像越来越漂亮了,到处是钢筋水泥堆成的高楼大厦,路面也变得越来越整洁,城市也被人们打扮的越来越标准化。车越来越多,楼越来越高,但是我们身边的河流却在一天天减少。也许有点杞人忧天,但当有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来到我们生存的这个空间,他们可能只有在书本和影视作品当中去体味什么是鸟语花香,什么是小河流水。环境的问题好像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在身边,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珍惜大片赐予我们的千姿百态吧,不要为了舒适,一段很近的路我们都不愿意用双脚,而要去四轮驱动......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3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牛仔裤的故事----因为你河流成了蓝黑色!
hongkuan15 2009-10-30 09:46
被你穿在身上的水污染关于牛仔裤的故事 转自绿色和平: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news/water-tour1 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电力业和纺织业是废水排放量最大的四个行业。 中国 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电力业和纺织业是 水污染 废水排放量最大的四个行业,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工业废水为水污染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我想每个年轻人都和我一样,都有几条心爱的牛仔裤,然而诱人牛仔风格的背后,往往流淌着被污染的河流。 带着上面的疑问,我们亲身去到地图上的这个点附近的城镇。在那里,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 当地几乎每一条河流的颜色正如卫星图上体现的那样,是深深的蓝黑色-----正是我们平时穿的牛仔裤的颜色! 我们顺着这些蓝黑色的河水,希望能够找到 水污染 的源头。在路上我们发现镇上的几乎每家每户,都在从事着和牛仔裤加工相关的行业。 当地的牛仔工业,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至:从棉布到可以穿上身,一条牛仔裤诞生所需要的所有工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些工序里,对 水污染 贡献最大的,莫过于染色和洗水的过程。白色的棉花原料,经过染色,变成我们熟悉的蓝色、黑色的牛仔布原料;然而印染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在这里并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里。没错,正是这些牛仔裤染黑了当地的河流! 下面的照片是在当地一家工厂的门外拍的,工厂里还堆有很多未被染色的材料: 连路边的垃圾桶里,都堆满了牛仔裤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垃圾桶旁,就是被污染的河流: 我想每个年轻人都和我一样,都有几条心爱的牛仔裤,而且这些牛仔裤伴随着你去过很多地方。这些漂亮的牛仔裤广告,看起来很美,不是吗?然而这些美丽图像,诱人牛仔风格的背后,往往流淌着这样被污染的河流。 而在这样的地方,还有这样的孩子正在长大,要是问他们牛仔裤是否如广告上那样美丽,我相信一定会得到和我们这些成年人不同的答案。如果我们再考察一遍废水排放量最大的四个行业: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电力业和纺织业,你想你必然同意水污染并不遥远,解决中国的水污染问题,刻不容缓。 $().ready(function() { $('#water_submit').click(function() { if (is_email($('#water_email').val())) { $(this).submit(); window.location.href="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campaigns/toxic/water"; } else { alert('请填写正确的Email地址'); return false; } }); }); function is_email(value) { return /^((( |\d| | )+(\.( |\d| | )+)*)|((\x22)((((\x20|\x09)*(\x0d\x0a))?(\x20|\x09)+)?(( |\x21| | | )|(\\( | ))))*(((\x20|\x09)*(\x0d\x0a))?(\x20|\x09)+)?(\x22)))@((( |\d| )|(( |\d| )( |\d|-|\.|_|~| )*( |\d| )))\.)+(( | )|(( | )( |\d|-|\.|_|~| )*( | )))\.?$/i.test(value);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35 次阅读|2 个评论
干旱区河流及河谷林草生态需水与耗水研究-项目摘要
shangsh 2009-9-30 20:29
我们现在在做一个项目干旱区河流及河谷林草生态需水与耗水研究。希望能与有关学者交流森林耗水方面的研究。 项目摘要: 干旱区从河流大规模引水(调水)使得下游流量减少,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河谷林草退化,对干旱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河流及河谷林草生态用水对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河流生态用水与社会经济用水相协调的角度出发,建立计算河流生态需水的多目标评价模型。基于河流-河谷区水分转化过程的观测与分析,综合考虑河水、降水、河谷区土壤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其对河谷区蒸发蒸腾的影响,建立河流-河谷区水循环模型,对河谷林草需水及耗水过程及规律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选择干旱区代表性河流,对河流及河谷林草生态需水、耗水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维持一定河流水生态功能与河谷林草生长的生态需水过程,为流域水资源规划或调水工程规划中的生态保护、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个人分类: 科研记录|5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午餐会上的学术报告:干旱区河流及河谷林生态用水
热度 1 shangsh 2009-5-11 18:47
重点实验室每周一举行午餐会,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也不时会有一些学术报告。今天我在午餐会上做了关于干旱区河流及河谷林生态用水的报告。 干旱区平原降水稀少,降水不足以维持平原区的森林的需水要求。因此干旱区平原森林一般为非地带性植被,靠河流、地下水等提供水源,其中河谷林是重要的一类。 随着干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修建了一批调水、引水、蓄水工程,这对河流水文情势势必产生很大影响,进而会影响依赖于河水生存的河流生态系统及河谷生态系统。生态用水的研究在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在做一些工程实际项目中,我们对干旱区河流及河谷林生态用水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我们认为,出现生态用水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这一矛盾是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关键问题。我们采用多目标评价方法来协调这一矛盾,建立了3种不同情况下的多目标评价模型: (1) 一般河流生态流量模型:以水资源利用量最大、河流湿周(反映水生生态系统生存空间的指标)最大作为2个目标,分析得到一般情况下的河流生态流量。 (2) 鱼类产卵期生态流量模型:此时鱼类对河流流速、水深等要求更高,以栖息地模拟中的加权可利用面积作为栖息地指标,分析得到鱼类产卵期生态流量。 (3) 河谷林最小淹没洪水水位与流量模型:洪水过程对于河谷林的正常更新是很重要的(如飘种、发芽等),以河谷林淹没宽度作为河谷林保护指标,分析得到河谷林最小淹没洪水水位与流量模型。 以后需要继续进行研究的是河谷林耗水问题,研究包括河流-土壤水-地下水相互转化与消耗特性、河谷林对河流水位过程的响应等。其中后一问题涉及森林生态方面的内容,我们也欢迎森林生态专家能提出好的建议,也希望有机会共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个人分类: 科研记录|4473 次阅读|2 个评论
改变生活方式系列(一)
zhyk97 2009-4-30 17:26
孔雀鱼是一种小型热带鱼。在家里的水族箱中经常会看到它。不过,其真正的栖息地是委内瑞拉和特立尼达岛的溪流。然而同一条溪流里的孔雀鱼长相却不相同。生活在溪流上游的孔雀鱼有较亮的、彩虹色的斑点和花纹(其中有很多是蓝色的)。而生活在溪流上游的孔雀鱼的颜色却没有那么鲜艳。其身上的斑点很小,蓝色花纹也微乎其微。在溪流上游生活的鱼要比在下游生活的鱼的体形大一些。为什么仐这样一种状况呢?对孔雀鱼的最大的威胁来形较大的食肉丽鱼科鱼类,它们生活在溪流的下游。雌性孔雀鱼喜欢与体形大、色彩艳丽的雄性鱼为伴。因此,生活在溪流上游的雄孔雀鱼因其色彩艳丽,成为雌性选择的对象。当雄孔雀鱼体形长到足够大时,会频繁交配。溪流的下游有更多的捕食者,所以孔雀鱼必须要更加小心,不能张扬。为了能在下游生存,伪装较好的孔雀鱼经过选择被留了下来。它们保持了较小的体形和不太显眼的外表,以躲避丽鱼科名的捕食(尽管如此,它们身上的斑点还是能够吸引到同类的母鱼的)。也就是说,溪流下游的孔雀鱼的生活要更不稳定些。它们采取了这样一种策略:为了把基因传给下一代,就必须尽快地完成繁殖。在成长和宣传自己方面,它们不用投入太多。生活在溪流上游的孔雀鱼也许过得更加惬意,长成后的体形也会更大一些。这样又给了它们一种适应性优势。自然选择使不同的孔雀鱼种群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并且它们发展路线也不相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史策略可以使一个物种与环境的匹配达到完美,在这种策略发展的早期阶段作出的选择是决定这一物种生死存亡的关键。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810 次阅读|2 个评论
暴雨让涿州的街道成为河流
chrujun 2008-7-1 20:18
一场暴雨让涿州的街道成了河流。过街成了过河!我只好打赤脚过河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5: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