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金融监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银行业巨头为何被重罚:来自摩根大通的教训
auditor 2015-12-4 13:23
美国银行业巨头为何被重罚:来自摩根大通的教训 李寿喜 摘要: 摩根大通作为美国银行业巨头,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经营稳健和风险管理能力强著称,但近年来也为其一系列违规行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该行因参与美国最大能源交易商-安然舞弊案和Bernard L. Madoff 650亿美元的投资欺诈案而被迫分别支付数十亿美元的罚金和赔偿款,更因在销售次级债券中存在欺诈行为,而被处以130亿美元的罚款。由此表明大型金融机构在追求业绩高增长和市场扩张时,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自己的强势地位,最大程度地掠夺市场弱势群体的利益。美国政府在次贷危机后对违规金融机构的重罚也告诫中国政府要加强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不断提高违规发现概率和违规处罚成本,才能促进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型银行;违规行为;违规后果;合规经营;金融监管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现象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自2000-2014年,中国银行业的社会融资比重已经从95%下降到50%左右(孙杰,贺晨,2015)。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仅面临来自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冲击,还将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威胁,依靠传统利息差的单一模式盈利的空间将日趋缩小,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因此,上市银行的高管将面临两难困境:如果保守经营可能会失去市场,股价下跌;而激进冒险的扩张则可能暂时赢得市场,但会埋下危机隐患,甚至会受到政府重罚。这也是美国摩根大通银行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本文拟以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为例,探讨该银行为了实现业绩高增长,在激进扩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舞弊问题,并分析其最终所付出的惨重代价,以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二、摩根大通银行的发展历程 摩根大通银行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该银行不仅充当美国的货币中心银行,而且在国际金融市场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建立之前,摩根大通曾经承担过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责,此后又多次帮助过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尤其是在次贷危机中,是唯一一家没有出现过经营亏损的银行。 摩根大通银行是2000年12月31日由J.P.摩根公司与大通曼哈顿银行相互合并而成,成为当时美国排名第三的银行,仅次于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在合并前,J.P.摩根公司主要专注于批发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其客户主要是政府、公司和富豪家族。而大通曼哈顿银行则是一家为大众服务的平民化商业银行,两者的合并是一种强强联合,达到了较好的优势互补和协调效应。 2004 年1月14日,摩根大通银行与第一银行以换股方式实施合并,每股第一银行的股票转为1.32股摩根大通银行的股票,整个交易额达580亿美元。 2006 年4月,摩根大通银行与纽约银行达成交易,收购其消费、小型企业及中级市场银行业务,同时以资产互换方式将摩根大通的企业信托业务出售给纽约银行,并外加1.5亿美元现金款项。 2008 年3月16日,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的低价收购了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公司,当时该公司总市值为35.4亿美元。2008年9月摩根大通以19亿美元代价收购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的部分资产,该银行有100多年历史,是美国有史以来破产的最大银行。摩根大通到了2008年底总资产规模为2.18万亿美元,一举成为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吴洁,2009)。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和欧洲众多金融机构亏损不断,而摩根大通银行却是美国大型银行中唯一一家在次贷危机爆发后每个季度都能盈利的银行(明金维,2009)。 摩根大通的高管认为,该公司在次贷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主要得益于摩根大通银行内部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文化(明金维,2009)。 对于导致众多金融机构破产和巨亏的次级债券及其金融衍生品,摩根大通从2006年下半年就开始在整个银行范围内对其进行风险监控并大量卖出,到了2006年末,摩根大通关于高风险资产的清理已基本处理完毕,从而使得摩根大通成功逃离次贷危机的浩劫。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银行巨头均损失惨重。 尽管摩根大通以经营稳健和风险管理能力强著称,但近年来也为其一系列违规行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三、摩根大通的违规行为及其后果 1. 协助美国最大能源公司-安然进行舞弊及其后果 2001 年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破产。投资者指控摩根大通在安然濒临倒闭的时候出具利好报告误导市场。此外,还指控其帮助安然进行了大量预付款交易,而这些原本应计入负债的项目却未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造成公司净资产虚高。 美国国会调查发现,摩根大通通过境外Mahonia与安然进行了一系列天然气往复交易,从而既使安然获得大量资金,又不用将这些资金计入负债。Mahonia的交易使得安然的债务被低估了40%,而现金流被高估了50%。在Mahonia交易中,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往复交易”。在这些“往复交易”中,对天然气或原油等商品的付款从安然公司转移到由一家银行控制的海外机构,接着转至该银行,最后又回到安然公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掩盖银行借钱给安然的真相,而安然可以将这些从银行借来的资金计入交易栏目中,而不是计入负债。 安然于2001年12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之前曾获得数十家银行发放的巨额贷款。但安然却利用这些贷款来偿还由摩根大通建立的一个离岸实体的欠款。摩根大通与安然公司在资金使用上相互串通。2002年,摩根大通为了结与安然股东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相关诉讼问题总共支付了9亿美元的和解费用。 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的曼哈顿地方检察官Robert Morgenthau表示,摩根大通和花旗曾将安然的83亿美元贷款计作复杂的商品交易,帮助安然隐瞒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因此,要求摩根大通与花旗银行向纽约州和纽约市各支付1,250万美元的罚金,并承担调查费用(严恒元,2003)。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与摩根大通达成的诉讼和解中表示,摩根大通和花旗缴纳的款项将通过“公平基金”直接支付给欺诈案的受害者,其中2.36亿美元支付给被安然欺诈案的受害者,1900万美元用于Dynegy案的赔偿。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还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美国货币监管署、纽约州银行管理部达成了和解,并支付了相应罚款。2005年6月14日摩根大通银行同意向安然公司的股票和债券投资者赔付22亿美元,以便和他们达成诉讼和解 (和静钧,2009) 。 2. 纵容美国最大庞氏骗局及其后果 2009 年6 月 29 日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前主席——71岁的Bernard Madoff,因创造 650 亿美元的惊天大骗局,被纽约联邦法院判处 150 年监禁和 1700 亿美元罚金(和静钧,2009) 。 在法院的调查中,发现摩根大通银行与Bernard Madoff公司的欺诈投资总是如影随形。摩根大通不仅是Bernard Madoff投资基金的托管银行,而且还以高杠杆比率向购买BernardMadoff公司基金的投资者提供资金。2008年摩根大通银行允许投资者在银行借出资金,以三倍的杠杆投资于Bernard Madoff的格林威治基金。为了对冲这项业务的风险,摩根大通自身也向BernardMadoff的基金中投入了2.5亿美元。由此进一步吸引大批投资者跟风投资Madoff投资基金。随后,摩根大通却开始收回在格林威治基金之中的投资。到了Madoff骗局被揭穿的2008年12月,摩根大通已经撤出了2.76亿美元,还剩下3500万美元在Bernard Madoff手里。 摩根大通退出格林威治基金之后,这只基金的每一美元投资报价一度跌了12美分。这一交易价格的下跌阻止了投资者及时将手中的基金资产套现。在他们看来,一只回报如此稳定良好的基金用低价卖出太亏了。2008年10月末,一位来自瑞士的投资顾问公司CEO曾经下定决心将基金赎回,但是当他发现报价如此之低,就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陈伟,2011)。 摩根大通纵容Bernard Madoff投资欺诈行为最终受到美国政府的查处和投资者的起诉。2014年1月7日摩根大通同意支付总计26亿美元的赔款,以和解对其涉嫌在Bernard Madoff投资欺诈案中不作为的刑事和民事诉讼。摩根大通同意向美国司法部支付17亿美元,向美国货币监理署支付3.5亿美元,向Bernard Madoff破产托管基金支付3.25亿美元,以及向提起集体诉讼的投资者支付2.18亿美元。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Preet Bharara表示,17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银行罚款”(曹戈,2014)。 3 .不当销售次级债券行为及其后果 2013 年11月19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摩根大通公司同意支付 130 亿美元,以了结其因不当销售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而引发的民事诉讼。这一支付金额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罚金(廖冰清,2013)。 该诉讼主要针对摩根大通及其旗下的贝尔斯登投行和华盛顿互惠银行在 2009 年 1 月 1 日以前销售的大量不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摩根大通公司承认在知道抵押贷款证券存在高风险的情况下仍然向客户推销,并承认在多起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交易中向投资者披露的信息存在严重误导。在130亿元的和解金中,90 亿美元用于支付美国联邦及州的民事指控罚款,40 亿美元用于救济因摩根大通非法行为而陷入困境的购房者。不过,该和解协议只是了结了摩根大通公司与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相关的民事诉讼,摩根大通公司及其员工依然可以成为民事和刑事指控的对象(廖冰清,2013)。 摩根大通公司遭受130亿美元的重罚成为美国政府打击大型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的标志。2011 年 9 月,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向包括摩根大通公司在内的 17 家大型金融机构提起诉讼,指控其向Federal NationalMortgage Association和Freddie Mac出售总数额高达 1960 亿美元的不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花旗和瑞银等多家大型银行也都受到重罚。在过去两年中,摩根大通公司每年都支付了约 50 亿美元的诉讼费用,最近数月更是为多项法律诉讼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罚款。摩根大通银行表示,为了应对国内外监管部门的连续调查,公司已经提取230 亿美元的法律诉讼储备金。持续飚升的诉讼费使得摩根大通在2013年第三季度遭受罕见的亏损,其金额达到3.8 亿美元,这是该银行自 2004 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季度亏损(廖冰清,2013)。 4. 摩根大通的其他违规行为及其后果 近年来,摩根大通在美国还面临其他一系列指控,如涉嫌与权力合谋、从事内幕交易,还发布虚假报告、欺骗客户以及操纵市场、参与洗钱等(王强,2013)。 2012 年5月摩根大通银行对外披露一项金融衍生品交易组合亏损20亿美元,令全球金融界震惊。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戴蒙承认,摩根大通对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的判断出现致命错误,导致该公司巨亏20亿美元。摩根大通公司首席投资办公室主管伊娜德鲁也被迫引咎辞职。与此同时,伊娜德鲁的两位下属也因该巨亏事件而被辞退,他们分别是摩根大通驻伦敦公司负责该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部门主管麦克里斯和麦克里斯团队中的一位董事总经理阿塔乔。美国总统奥巴马随后表示,要求彻查摩根大通巨额亏损事件。该亏损事件曝光后也引起摩根大通股价爆跌,公司市值缩水达到180亿美元(黄继汇,2012)。 2013 年3月,美国证交委、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等八家联邦机构称,将对摩根大通的违规问题进行立案调查。4月,美国货币监理署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表示,摩根大通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漏洞,要求其加强整改。此外,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称,摩根大通公司在与加利福尼亚州和密歇根州的供电合同中存在操纵交易行为,政府监管部门正考虑对其采取强制法律行动(陈听雨,2013)。 美国监管机构还加大了对摩根大通进入新市场和推出新产品的审查,他们准备向该行发起更多执法行动,主要针对的是该行消费者部门之前的过失。该行仓促应对监管机构的要求,导致消费者部门的近60个新项目暂停。摩根大通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罚款。美国货币监理署也准备调查摩根大通消费者收款方面存在的内部控制漏洞。监管机构还在审查该行客户是否被收取了服务费但又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以及该行是否就 Bernard L. Madoff 诈骗案提供了充分的警告。 2013 年7月,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对外公布其指控摩根大通操纵电力市场的内容。该指控称,2010年至2011年期问,摩根大通涉嫌在美国加州和中西部地区,通过八种交易策略不正当地从电力运营商处获取高额收费(叶青,2013)。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简称FERC)调查发现,摩根大通在8个投标案中涉嫌操纵交易并谋取数百万美元利润。自2012年11月开始,FERC因摩根大通公司以市场价格交易电力而禁止其参与交易,并指控该银行在政府调查过程中作伪证。根据FERC指控,摩根大通在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美国加州操纵了5个博彩市场的电力交易,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操纵了美国中西部地区3个博彩市场的电力交易,且其大宗商品部门主管Blythe Masters “扩展了金融的边界,包括开发了CDS产品”并误导调查(段皎宇,2013)。2013年7月30日摩根大通同意支付4.1亿美元的罚款。根据和解协议,摩根大通将向美国财政部支付2.85亿美元的民事罚款,并上交1.25亿美元非法利润。上交的非法利润中,1.24亿美元将上交给加州ISO的用电户,另外100万美元将交给Midcontinent ISO的用电户(孙红娟,2013)。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四大银行之一——摩根大通的辉煌历史和违规行为及其后果,得到以下结论和启示: 1. 结论 (1)摩根大通在美国最大能源交易商——安然舞弊案中,存在合谋行为,导致安然公司负债被严重低估,利润被大大高估。摩根大通因此受到美国政府的处罚和投资者的诉讼,累计支付的罚款和赔偿款项达到数十亿美元。 (2)摩根大通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前主席——Bernard Madoff策划的 650 亿美元的投资欺诈案中,存在纵容和默许行为,最终被迫向美国政府和投资者支付累计达26亿美元的罚款和赔款。 (3)摩根大通因在销售次级债券中存在欺诈行为,被迫支付累计达130 亿美元的罚金和赔款,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的罚金之最。 (4)摩根大通还存在涉嫌与权力合谋、从事内幕交易、发布虚假报告、欺诈客户、操纵市场、参与洗钱等违规行为,并受到美国政府的查处和相关各方的诉讼。 2. 启示 (1)摩根大通作为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照样在经营中出现一系列违规行为,表明对于“唯利是图”的金融机构来说,对于利润的追求远远胜于合规经营。中国处于转型阶段的商业银行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中国银行业的高管,一方面要学习国际一流银行的经营创新策略,同时也应吸取他们的违规教训。要处理好业绩增长和合规经营的关系。 (2)美国政府对摩根大通等大型金融机构开出数百亿美元的罚单,是对金融危机始作俑者的“秋后算账”,也是一种“亡羊补牢”之举。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全面开放,我国的国有银行、民营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由此将带来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日益加大,因此,中国政府应加强对大型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的监管,并不断提高违规发现概率和违规处罚成本,以避免大型金融机构利用自己的强势市场地位欺诈客户和操纵市场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财经科学,2015,(1):11-16. 2. 吴洁.摩根大通银行的并购整合策略及启示.金融纵横,2009,(7):42-45. 3. 明金维.透视摩根大通“独善其身”的秘诀.理论导报,2009,(5):59. 4. 严恒元.花账好做,苦水难吞,摩根与花旗再受重罚.经济日报,2003-07-30,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3-07/30/content_1001186.htm. 5. 和静钧.麦道夫获重刑,能否重拾“美国良心”?商务时报,2009 年7 月4 日第 003 版. 6. 陈伟.摩根大通:麦道夫同谋者?第一财经(周刊),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699039.html,2011-03. 7. 曹戈.摩根大通支付26亿美元和解麦道夫欺诈案相关指控.华尔街日报,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929. 8. 廖冰清.摩根大通 130 亿美元与司法部达成和解.经济参考报,2013 年11 月21 日第 004 版. 9. 王强.摩根大通的“黑色DNA”.新金融观察,2013 年9 月9 日第 006 版. 10. 黄继汇.奥巴马要求彻查摩根大通巨额亏损事件.中国证券报,2012年05月16日. 11. 陈听雨.杰米•戴蒙—华尔街常胜将军恐遭“弹劾”.中国证券报,2013年5月18日第008版. 12. 叶青.大宗商品金融操纵黑幕.华夏时报,2013年8月8日第003版. 13. 段皎宇.摩根大通同意支付4.1亿美元电力操纵罚款.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mzjj/20130730/203816290384.shtml. 14. 孙红娟.摩根大通电力操纵案获4.1亿美元罚单.第一财经,http://www.yicai.com/news/2013/07/2902498.html. ( 本文发表于《现代管理科学》2015年第7期。 )
个人分类: 大型金融机构监管|6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型跨国银行内部控制漏洞及其监管——汇丰银行被重罚的启示
auditor 2014-1-13 20:53
大型跨国银行内部控制漏洞及其监管 :以 汇丰银行为例 李寿喜,陈佳佳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200444 ) 摘要: 近年来,国际大银行因内部控制漏洞给国际金融市场和相关国家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动荡,因此,如何有效监管大银行的内部控制漏洞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汇丰银行为例,探讨了银行内部控制漏洞的形成及其危害,并分析了美国等政府的监管策略,由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我国政府应尽快修订和完善相关金融监管法规,明确银行内部控制漏洞监管的指标,并加大银行内部控制漏洞监管的执法力度和强化对金融监管部门的问责机制,以有效化解大银行“太大而不能倒”的风险,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健康稳定运行。 关键词: 大银行;内部控制漏洞;汇丰银行;金融监管 一、引言 2013 年 10 月 14 日,英国汇丰银行继美国花旗集团和新加坡星展银行之后,成为第三家获得上海自贸区经营许可的外资银行。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银行获批( Chao Deng , 2013 )。 2012 年 7 月,普华永道的调查指出, 2011 年,中国的 181 家外资银行的总利润翻了一倍,从 2010 年的 77.8 亿元增加至去年的 167.3 亿元人民币(侯捷宁, 2012 )。那么,这些大型跨国银行在中国不断扩张的同时,给中国带来哪些风险,中国监管部门如何有效地监管,目前还缺乏深入地研究,这也导致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前瞻性不足,难以有效降低大型跨国银行重大风险对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效应。因此,深入研究其他国家政府在大型跨国银行监管方面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获得改进我国金融监管的政策启示,成为当务之急。 2012 年 7 月,美国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发布了《美国在洗钱、贩毒和恐怖组织融资中的控制漏洞 —— 汇丰案例》,指控汇丰银行内部控制存在严重漏洞。 7 月 17 日,汇丰首席合规官戴维 • 巴格利在参加美国参议院听证会时宣布辞职( Shahien Nasiripour , 2012 )。 2012 年 12 月 11 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汇丰违反三部法律,即 “ 银行安全法 (BSA)” 、 “ 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 IEEPA)” 以及 “ 敌对贸易法 (TWEA)” ,双方签订延缓起诉协议,汇丰支付 12.56 亿 美元罚金,其中美国司法部分得 8.81 亿,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 OFAC )分得 3.75 亿;汇丰同时支付 6.65 亿 美元的民事赔偿,分别是美国货币监理署( OCC ) 及打击金融犯罪中心( FinCEN ) 5 亿,美联储 1.65 亿,共计 19.21 亿 美元(陈文婧, 2013 )。此外,汇丰还因涉嫌与多国大银行等联合操纵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Libor) 以及欧元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Euribor) ,而受到美国、欧洲等国政府的调查(卡罗琳•宾汉, 2012 )。无独有偶, 2012 年 6 月巴克莱集团表示,将支付 2.9 亿英镑(约合 4.52 亿美元)与美国和英国监管机构就该行涉嫌操纵伦敦银行同业拆息 (LIBOR) 达成和解( Max Colchester , 2012 )。 其首席执行官鲍勃 • 戴蒙德和董事长马库斯 • 阿吉斯也因此辞职(萨拉•戈登, 2012 )。 2012 年 12 月,美国、英国和瑞士有关部门指控瑞银 (UBS AG) 牵头一起涉及面巨大的共谋犯罪,涉案方操纵了与数万亿美元的贷款和其它金融产品相关的利率,瑞银同意支付约 15 亿美元与执法机关达成和解( David Enrich , JeanEaglesham , 2012 )。 又据美国银行宣布,该行与房利美达成一份全面协议,同意支付约 103 亿美元,就各项要求回购的诉讼达成和解,就此解决了有关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 2000 年到 2008 年之间出售给房利美贷款的几乎全部诉讼(沙希安•纳西里普尔, 2013 )。同样,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公司因为在次贷危机前夕买入并在此后出售的抵押贷款服务业务也因存在违规行为受到美国联邦监管机构调查,被迫支付 15 亿美元的罚款,而美国国际集团 , 花旗集团 , 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等 10 家大型抵押贷款服务商也同意以 85 亿美元与监管机构达成和解(程琳, 2013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1 )众多国际级跨国大银行,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引导着行业的发展,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学习的 “ 标杆 ” ;但另一方面,在竞争的环境下,其贪婪自私的本性也非常突出。而对欧美政府来说,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些大型金融企业是该国的 “ 支柱 ” 型企业,这些金融高管是社会的精英而姑息养奸,反而是毫不留情地挥舞起 “ 大棒 ” ,开出巨额罚单,对相关高管甚至判处监禁。如美国曼哈顿联邦地区法院 2012 年 10 月判处高盛集团董事 RajatGupta 两年监禁并处 500 万美元的罚款,原因是他在金融危机期间向一名对冲基金经理泄露了这家投资银行的商业机密。 RajatGupta 一度担任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全球董事总经理 , 2006 年加入高盛董事会,担任其审计、公司治理和薪酬委员会委员,是一位广受国内外社会尊重的商界领袖( Michael Rothfeld ,Dan Strumpf,2012 )。 2013 年 3 月,欧洲岛国塞浦路斯爆发银行业危机。本已负债累累的塞浦路斯政府,要为“大而没法救”的银行业负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塞浦路斯政府总债务去年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87% ,如果没有纾困,这一比例将在 2017 年上升至 106% 。主权信贷评级也远低于投资级:标准普尔对塞浦路斯的评级是 CCC+ 。因其银行业有逾 7 倍于 GDP 的资产(马丁•沃尔夫, 2013 )。该国银行业濒临崩溃。 2013 年 3 月 24 日,塞浦路斯与国际援助谈判者达成一项协议,该协议得到欧盟各国部长的批准,从而为这个岛国的第二大银行倒闭,以及迫使该国最大的一些银行储户承担损失铺平了道路。该协议将使塞浦路斯的银行能继续得到欧洲央行的紧急支援,防止该国金融系统的崩溃,那将会威胁该国作为欧元区成员国的地位(彼得•施皮格尔,乔舒亚•查芬, 2013 )。 2009 年我国国务院通过《关于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已经全面对外开放,正呈现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等多元化竞争的格局。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大型金融机构是强者,相当于 “ 狼群 ” ,而中小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则是弱者,相当于 “ 羊群 ” ,如果政府不能充当保护市场中的弱者-即充当保护 “ 羊群 ” 的 “ 好牧人 ” ,则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是必然是“狼群”吃尽“羊群”,则市场的崩溃和社会的分裂将不可避免。 下面我们拟以英国汇丰银行内部控制漏洞及美国等政府对其监管为例,探讨中国政府如何有效监管大型金融机构给市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以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有效运行。 二、银行内部控制及其监管文献综述 COSO ( 1994 )指出,内部控制的持续监控就是要建立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报告机制。 2002 年美国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正式将上市公司对 内部控制缺陷 信息的报告由行业标准提升到法律强制要求。由此也促进了各国企业和社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视。 2004 年 COSO 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在原有内部控制三目标-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法律与规章的遵循的基础上,增加了战略目标( COSO , 2004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即 战略层面内部控制缺陷 、 经营层面内部控制缺陷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 合规层面 内部控制缺陷等。 Ryan LaFond ,Haifeng You(2011)指出, 美国1991年颁布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 是为了应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储蓄贷款危机而制订的法案,该法案提出改革银行监管机制,并要求所有相关银行,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每年实施独立的审计,并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履行现行法律及监管的情况进行评估。但2007年美国再次爆发的金融危机表明,美国30多年关于内部控制的监管仍然存在不足。 美国著名商业和职业道德学者 Curtis C. Verschoor ( 2011 )指出,银行的内部控制从表面上看比其他行业都更强和更有效,并且银行机构也总是将公司治理和良好的风险控制作为首要的目标,但最终的效果取决于银行的道德文化水平是否能避免利益冲突、是否能将自我导向的冒险降到最低。最近连续爆出的大银行巨亏信息表明大银行的内部控制及其监管既不充分,也显著失灵。在美国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 (FSOC)2011 年报主席致词中,美国财政部长 Tim Geithner 呼吁大力加强银行的道德操守。 FSOC 的创立目的就是为了分析影响美国金融稳定的潜在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 Tim Geithner 指出,单靠监管和监督不可能保持稳定的金融系统,金融部门的高管需要建立和保持更高的诚信标准,和对金融业务内在的风险有更深刻的了解。为了应对过去的银行丑闻,美国政府不断完善立法,以解决由于舞弊、贪婪和判断失误带来的巨额亏损。如 20 世纪 80 年代的储蓄与贷款危机导致 1989 年发布《金融机构改革、恢复和实施法案》,后来针对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所保险的机构存在巨额的纾困成本,又于 1991 年推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该法案要求银行的高管必须公开评估银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 2002 年发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进一步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但 2007 - 2009 年发生的次贷危机再一次表明,美国现行对银行的监管环境、以及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结构都存在众多的不合理。由于存在 “ 太大而不能倒 ” 的规则,巨额的纳税人资金被作为紧急贷款纾困给一些大型银行,以助其保持流动性,防止出现更大的灾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仅 7 个救助项目,其注入资金就达 1.2 万亿美元。 Tim Geithner 强调,保持金融系统稳定的一个巨大挑战是难以平衡监管利益与过度抑制审慎的风险承担行为所带来的成本。 Curtis C. Verschoor ( 2011 )认为,要解决银行业过度监管与银行业金融服务创新不足的矛盾,合理的解决方案是,改进银行风险管理、提高其内部控制、增强其道德文化。 三、汇丰银行概况 汇丰集团总部设于英国伦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汇丰集团在欧洲、亚太地区、美洲、中东及非洲 76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 9,500 间附属机构。汇丰在伦敦、香港、纽约、巴黎及百慕大等证券交易所上市,全球股东约有 200000 人,分布于 100 个国家和地区。雇有 232000 名员工。汇丰银行在全球拥有超过 1 亿 1 千万的顾客。 在《环球金融》杂志 2012 年全球 50 家最安全银行榜单中,汇丰银行排名第 23 位;然而就在同年,北京时间 7 月 18 日,美国参议院发布一份调查报告指称,汇丰银行涉嫌为墨西哥毒贩洗钱、为中东恐怖组织融资及无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汇丰银行因此被迫支付高达 19 亿美元的罚金,并开除相关员工,有关高管也被迫辞职。 四、汇丰银行内部控制缺陷及其后果 美国参议院指出,汇丰银行内部控制失衡,管理松懈,放任反洗钱系统漏洞。汇丰美国 2.5 万笔左右的非法交易,涉及金额约 160 亿美元。美国政府认为,汇丰不顾警告,允许墨西哥毒贩洗钱、中东恐怖组织及 “ 黑名单 ” 国家融资,为犯罪分子提供不记名账户和旅游支票支票服务,后果极其严重。 (一)汇丰银行内部控制漏洞 1. 合规部门容忍内控漏洞 对于汇丰美国,尽管其内部早就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其合规部门的一再让步,纵容了这种事态的发展,最终导致企业文化严重扭曲,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其首席合规官戴维 · 巴格利在 7 月 17 日听证会上也承认汇丰内部存在严重疏忽。 由于合规部门的一再纵容,汇丰曾避开美国的相关规定,于 2005 年至 2008 年期间,为日本北陆银行每日清算 50 万美元或以上旅行支票,合计涉及 2.9 亿美元,而相关支票全数购于俄罗斯一间银行。虽然汇丰美国对此提出质疑,但最终未有进一步深入了解,直至委员会质疑,该行才终止清算活动,调查人员推测这些相关支票可能与犯罪组织或毒贩洗黑钱活动有关。 2 .故意规避美国政府的交易监控 汇丰采取措施故意规避美国政府对与受美国制裁国家的交易监控。 2005 年,汇丰集团的一份内部通知指出,禁止进行任何违反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 OFAC )规定的美元交易,但允许职员以掉头式交易进行直接拨付。 根据 OFAC 的规定,美国企业及个人禁止与其制约条款名单上所列的国家、实体或个人进行商业活动,苏丹就是其中一个国家。调查发现, 2005-2008 年间,汇丰美国处理了大量与苏丹相关的美元交易,而当时,汇丰集团的上述通知已经生效,这类交易本应减少。 上述违规交易的实施正是通过 “ 直接拨付 ” 完成的。这种电汇方式的透明度更低,汇款行直接发送披露详情的汇款报文( MT103 )给受益行,同时向代理行 / 自身账户行发送一个 MT202 报文,只指示划拨,不提供详情。也就是说,受理 MT 202 报文的账户行不会收到关于下单客户和受益客户的任何信息。 3 .不重视反洗钱内部控制 忽视不同国家分支机构的洗钱风险差异,为集团内部高风险分支机构提供代理行服务。 汇丰集团对于各个分支的反洗钱标准不一,忽视不同国家分支机构的洗钱风险差异。汇丰银行集团的反洗钱政策是假定其在所有国家的分支机构都能满足集团统一的反洗钱要求,允许各国分支机构之间无须开展额外尽职调查和洗钱风险评估,即可互相开立代理行账户。导致汇丰受到 “ 重度污染和腐蚀 ” 的公司文化就是利润至上——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该行管理层纵容各种铤而走险的行为。涉嫌违规交易的汇丰美国,其主要作用是为非美国籍客户提供平台,并以此为卖点吸引更多非美国籍客户。汇丰银行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分支不仅缺乏有效反洗钱体系,在汇丰美国与其发生业务往来时,集团内部还默认其他分支的反洗钱措施已经达标,汇丰美国并不对其他分支进行尽职调查。于是汇丰墨西哥就利用这一漏洞长期的为毒品走私贩洗钱。 此外,汇丰墨西哥还在开曼群岛设有虚拟分支。 2008 年该分支管理的客户资产最高曾达到 21 亿美元,而其中,约 15 %的账户根本没有客户资料。这为 “ 有组织的犯罪 ” 提供了方便。 (二)汇丰银行成为毒贩洗钱的渠道 汇丰银行进入墨西哥市场的时间并不长。 2002 年 11 月,汇丰控股宣布对当时的墨第五大银行墨西哥比塔尔银行进行收购。 2004 年 1 月 29 日,原比塔尔银行所有网点更换标识, HSBC 字样开始大量出现在墨西哥市面上。其总部位于首都墨西哥城标志性建筑独立天使纪念碑旁,共拥有 6 家子公司,以及超过 800 万个银行账户,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被美国财政部视为贩毒资金 “ 中转站 ” 的外汇兑换机构。汇丰斥资 11 亿美元收购墨西哥银行 Grupo Financiero Bital 之后,其在墨西哥的分行数量一度超过英国。这为汇丰墨西哥分行在吸纳这些资金方面处于有利地位,虽然汇丰银行在墨西哥并不是最大的银行,但它已成为美元从墨西哥流向美国的主要渠道。 2007 年和 2008 年,大量可疑资金进入汇丰银行,而该行在开户者资料甄别、高风险账户管控和异常交易监控方面存在缺陷。两年时间里共出口 70 亿美元。这些转移的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非法毒品交易收入。而当时墨西哥货币市场的日交易量仅为 500 亿美元。 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利润来自毒品消费国,这是资金链的开端。美国每年有 350 亿美元的可卡因市场。只有 1.5% 的所得归种植古柯叶的安第斯山脉农民所有。国际走私贩拿走 13% 左右。大部分所得(约 85% )落入美国境内的分销商囊中(在欧洲市场也是这样)。汇丰银行为洗白这些 “ 脏钱 ” 提供了渠道。 由于毒贩不能直接在美国的银行大量存入现金,这些毒贩将美元从美国运到墨西哥,存入墨西哥的银行,再利用这些银行将现金注入美国的金融体系中。在这个过程中,汇丰美国的职员帮助 “ 客户 ” 想出各种理由来解释大量的现金流入,以逃避美国政府的监管。汇丰银行因此成为大量 毒品资金在国际市场流动的中转站。 (三)汇丰银行成为恐怖组织融资的工具 汇丰银行在中东、亚洲的分支机构与部分有恐怖融资嫌疑的银行交易密切。其中包括拉吉哈银行和拉吉哈贸易。汇丰银行与关联 “ 基地 ” 组织的沙特阿拉伯拉吉哈银行渊源已久。在美国,汇丰银行为拉吉哈银行提供的一项核心服务,是通过现钞部门提供大量美元纸钞,主要由汇丰美国在伦敦的分支负责运输。内部记录显示,这项业务已经至少有 25 年历史。同时,汇丰美国还为拉吉哈贸易(沙特阿拉伯从事外汇业务的机构,为拉吉哈家族持有)提供服务。 2001 年 “9·11” 恐怖袭击发生后,鉴于沙特阿拉伯的拉吉哈银行被认为与恐怖组织有来往,该行的主要创办人也是 “ 基地 ” 组织的早期捐款人,汇丰银行英国总部让各个分行断绝同拉吉哈银行的业务往来。 2004 年, “911” 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披露,拉吉哈银行及其中多位高层涉及恐怖组织融资活动。 2005 年 1 月,汇丰银行合规部门要求切断与拉吉哈银行多年的业务往来,但其业务部门并未彻底切断。 2005 年 2 月汇丰集团对拉吉哈银行和拉吉哈贸易做了评估,认为二者是相互独立的,同意与拉吉哈贸易公司进行交易。 2005 年 6 月汇丰集团宣布各分支可以与拉吉哈银行恢复业务往来,只隐晦建议汇丰美国不要恢复。 2006 年 12 月拉吉哈银行在汇丰美国的现钞账户正式重建,并彻底恢复交易。 (四)汇丰美国其他违规交易 1 .与 “ 黑名单 ” 国家交易 美国参议院的调查发现,在过去 20 年间,汇丰银行与恐怖组织、贩毒集团等有业务往来,广泛涉足伊朗、叙利亚、古巴、苏丹等被美国 OFAC 列入 “ 黑名单 ” 的国家。美国参议院报告披露的非法交易约为 2.5 万笔,涉及金额约 160 亿美元。美参议院的调查人员宣称,这些交易之所以顺利进入美国,是因为汇丰银行会移除那些有可能与伊朗实体挂鈎的交易识别代码。虽然这种名为 “ 电汇代码消除 ” 的行为本身并不违法,但却使得银行职员或者监管人员无法识别上述交易是否违规。此举也让汇丰银行遭到公开诟病,指责其行动帮助隐藏来源非法的资金。 调查还发现,汇丰美国的高级法务人员,至少在 2001 年就注意到这种交易电汇代码消除的行为,但没有采取坚决行动予以阻止。汇丰控股甚至还指导伊朗国家银行如何规避美国政府国外资产管理办公室的监管,把款项打到美国。 2 .为可疑组织和人员提供旅游支票及不记名账户服务 汇丰银行墨西哥分支在位于加勒比海的英属开曼群岛设有虚拟分支。那一虚拟分支所有客户的资产总额一度达到 21 亿美元。只是,大约 15% 的账户根本没有客户资料,即汇丰银行根本不知道那些账户的所有人身份;这些 “ 僵尸账户 ” 为犯罪组织洗钱提供了便利。 过去 10 年,美国汇丰银行开立的不记名股票账户高达 2000 余个,为各类犯罪资金大开方便之门。例如: 2010 年,迈阿密一家公司父子二人利用不记名账户隐藏 1.5 亿美元资产和 4900 万美元收入,最后因逃税被判刑 10 年。 五、美国及其他国家政府部门对汇丰银行内部控制漏洞的监管 (一)美国政府对汇丰银行内部控制漏洞的处理 汇丰美国的外部审计师发现,从 2001 年至 2007 年,超过 2.8 万宗未披露的交易属于 OFAC 规定的敏感交易,通过汇丰美国累计转账 197 亿美元,近 2.5 万宗交易涉及伊朗。此外,复核发现,其中有 2600 宗 (79 宗涉及伊朗 ) 、涉及资产总值超过 3.67 亿美元的交易需要进一步分析,以确定是否已经触犯美国法律。 汇丰洗钱事件曝光后,公众纷纷质疑美国或者英国监管机构是否在维护金融市场安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美国货币监理局也接受了参议员问责。报告显示,货币监理署早已发现可疑行为,可直到 2010 年才向汇丰银行下禁令。 2005 年至 2010 年,美国货币监理署 (Office of the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对汇丰银行的反洗钱问题进行了近 50 次检查,发现了至少 80 个需要进一步注意的问题。 2009 年,在了解到有两个执法机构正在调查汇丰银行的两个涉嫌洗钱账户时,美国货币监理署才对此引起了重视,急忙指示调查汇丰银行的检察官扩大调查范围。到了 2010 年 9 月,货币监理署意识到汇丰相关洗钱账户数额巨大且问题十分严重。事实上,美国货币监管署之所以允许汇丰美国反洗钱内部控制漏洞存在多年,部分是因为该问题为消费者合规问题而不是银行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问题,无法及时采取正式或非正式的执法行动。 在调查委员会报告具体提到的很多案例中,货币监理署据悉都发现了有问题的行为。但是,常设调查委员会发现,在几乎所有案例中,货币监理署只是给予汇丰警告或轻微的惩罚,而没有推动该行进行大规模整改。对洗黑钱一事,汇丰也承认未能达到监管标准,表示将采取更严格有效的反洗黑钱的办法。内业表示,最重的处罚,汇丰可能被吊销银行牌照。目前汇丰在全球约 3500 名内部监控人员,其中有超过 1000 名驻扎在美国。如果被吊销牌照,那么对汇丰将是一次重大打击。汇丰也表示,目前会尽快改善状况,对过去涉及内部监控不力的员工将全部给予开除。与此同时,汇丰已在账目上计入一笔 7 亿美元的支出,用以支付美国监管部门开出的罚单。 (二)其他国家政府对汇丰银行内部控制漏洞的处理 2012 年 7 月,墨西哥国家银行和证券监督委员会对汇丰银行实施 2750 万美元的罚款,该金额相当于汇丰银行墨西哥分公司 2011 年全年利润的 51.5% 。该委员会发布的新闻公报称,基于 2007 年和 2008 年 对汇丰墨西哥相关业务的监控,发现该行在客户开户资料甄别、高风险账户管控和异常交易监控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BBC,2012 )。 墨西哥国家银行和证券监督委员会主席巴瓦特斯说,虽然汇丰银行在墨西哥并不是最大的银行,但它已经成为美元现金从墨西哥流向美国的主要中转站,约占墨西哥所有美元交易的一半。在 2007 和 2008 年,监管部门发现有大量的可疑资金进入到汇丰银行,并警告了该银行在墨西哥的管理部门,但是没有得到什么回应。监管部门随后采用了非常规的办法,直接联系了汇丰银行中心办公室的首席管理部门。经过调查,汇丰银行卷入洗钱案早在 21 世纪头几年就已经开始了。 这一丑闻率先是由美国参议院调查委员会披露的。该委员会出具的一份报告称, 2007 年和 2008 年,有 70 亿美元现金通过汇丰银行墨西哥分行流入美国,这些大额的现金交易主要来自于贩毒活动。汇丰银行墨西哥分公司随后在声明中承认,未能上报 39 笔可疑资金交易,还有 1729 起可疑交易晚于规定时间上报。 2013 年 6 月,阿根廷金融犯罪管理局指控汇丰银行未能实施有效的反洗钱控制,表示将对汇丰银行实施 100 万美元的罚款。这并非汇丰银行在阿根廷的首次被罚,在 2012 年 12 月阿根廷金融犯罪管理局就已经对汇丰银行的违规交易实施了百万美元的罚款。目前阿根廷法院正在调查汇丰银行是否存在更多的违规交易( Elyssa Pachico , 2013 )。 2011 年 11 月,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 (FSA) 对汇丰处以创纪录的 1050 万英镑罚金,且要求其向数千名英国老年和残疾客户支付 2930 万英镑赔偿金,原因是汇丰的子公司 NHFA 在 2005 至 2010 年间向这些客户不当销售了复杂的金融产品,金额达到 2.85 亿英镑。 FSA 的评估发现,上述销售有 87% 是不合适的。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形容这是“特别严重”和“系统性”的违规行为(布鲁克•马斯特斯 , 夏琳•戈夫 , 约瑟芬•昆博, 2011 )。 六、对我国实施金融监管的启示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全面对外开放,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金融改革也正在稳步推进,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在银行绩效与个人薪酬相挂勾的激励机制下,商业银行可能会为了获得高增长业绩而从事高风险业务,最终成为“脱缰野马”,值得我国金融部门关注。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银行在合规性内部控制方面投入的成本越多,其获得高风险业务的潜在收益越少,如为客户洗钱、为毒品、走私和恐怖组织提供融资和结算服务甚至操纵市场利率和金融资产价格均可为银行带来暴利,因此,当其违规收益大于其违规成本时,所有欧美大银行皆置银行声誉于不顾,均铤而走险。这也是美国及其他国家相关政府相继对汇丰等老牌国际知名大银行开出巨额罚单的原因。 可怕的是,汇丰、巴克莱集团、瑞银、美国银行、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公司、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等欧美银行上述营利模式正成为中国所有银行竞相学习的标杆,但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法律严重不足和滞后,监管机构的职能和水平严重不足,导致我国的金融监管存在巨大的缺陷和风险。 如 2008 年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时推出了 4 万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但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均以大企业为至宝,对房地产企业有特殊偏好,结果导致大企业闲置资金很多,纷纷投资房地产,而银行的大量资金也通过土地质押、开发商贷款和消费贷款等形式流入房地产行业,最终导致全国房地产行业价格暴涨,而最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却纷纷倒闭(黄深钢,刘敏,张和平,付航, 2011 )。这正是银行的急功近利和风险偏好导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关于金融监管的最新变革,加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漏洞的监管: 1. 目前我国相关银行监管法律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及漏洞的监管还不具体,宜尽快修订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及《反洗钱法》等其他法律,加入关于银行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指标,如战略内控缺陷、财报内控缺陷、经营内控缺陷和合规性内控缺陷等,并明确监管部门针对其内控缺陷实施的监管策略,如对银行实施罚款、要求高管辞职、对银行提起诉讼等。 2 .加大对银行内部控制漏洞的执法力度,改变现行了违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成本的现状 银行实施严密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给银行戴上了“镣铐”,这对于追求业绩高增长的银行来说无疑是一种“羁绊”,因此,当钻政策空子获得的收益巨大时,在贪婪自私的人性缺陷驱使下,所有的银行都会铤而走险,因此,要改变的“赌徒预期”,唯有加大银行内控漏洞的执法力度,如美国等对银行内控漏洞的罚款均在几亿美元到数十亿美元以上。 2013 年 3 月塞浦路斯银行业危机表明,如果一国政府对于大银行的内部控制漏洞缺乏有效的监管,甚至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破产。 3. 我国应尽快调整对大型金融机构疏于监管,对金融市场的消费者和中小金融机构保护不力的现状 在我国工、农、中、建等大型银行未实施股份制改造前,似乎银行利益就等同于国家利益,学者们认为当时四大国有银行的巨额坏账正是源于其产权不清晰,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所致。而如今的工、农、中、建均已成为多元化股权结构的上市银行,并具有强烈的追求业绩高增长的动机。这也导致四大行在房地产信贷中均成为急先锋的重要原因。并且,这些大型银行的内部控制漏洞均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因此,我国政府应尽快调整金融监管的策略,即必须实施差异化的监管策略,对市场中的强者应“拿起鞭子”,严加看管;而对市场中的弱者,则应尽力扶持和保护。因为大型金融机构存在“太大而不能倒”的风险,其银行风险会导致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也就是说,我国政府对四大行和大型外资机构应严加看管,而对消费者和中小金融机构宜尽量给以政策扶持和保护。这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实施的监管模式,即政府应充当保护市场弱者的“好牧人”。 4. 强化我国人大等立法机关对金融监管部门问责的力度是保证金融监管有效性的制度保障 由于金融监管是为国家利益服务,对监管者个人来说,其回报不突出,这也导致全球都会存在监管机构懈怠和不作为的情况。如美国货币监理署作为长期监管汇丰银行美国业务的主要部门,对汇丰银行存在的内部控制漏洞一直心知肚明,但迟迟未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直到 2009 年美国参议院展开调查,才开始重视起来。 因此,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作为银行的监管部门,如果没有人大等立法机关对其严格的问责机制,其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是缺乏制度保障的。 尤其是关于银行内部控制漏洞的监管是一种前瞻性的监管,是一种在银行尚未发生重大损失和风险前的监管,它对金融监管的手段和机制都提出巨大的挑战。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问责机制,才能真正促进金融机构内部漏洞监管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ChaoDeng. 汇丰银行获准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支行[ N ]. http://www.cn.wsj.com/gb/20131014/bch071206.asp?source=whatnews2. DAVID ENRICH,JEAN EAGLESHAM. 瑞银承认操纵 Libor 与执法机构达成和解[ N ]. http://cn.wsj.com/gb/20121220/beu155122.asp?source=NewSearch. Max Colchester. 巴克莱将支付 2.9 亿英镑与美英监管机构和解[ N ]. http://cn.wsj.com/gb/20120628/beu104354.asp?source=NewSearch. Michael Rothfeld,Dan Strumpf. 高盛前董事因内幕交易获刑两年[ N ]. 2012 年 10 月 25 日, http://cn.wsj.com/gb/20121025/bus114722.asp?source=NewSearch. Shahien Nasiripour. 美国参议院指责汇丰允许洗钱[ N ].英国金融时报, 2012-07-18 ,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5555. 布鲁克•马斯特斯 , 夏琳•戈夫 , 约瑟芬•昆博 . 汇丰因误导英国老年客户被重罚[ N ].英国金融时报, 2011 年 12 月 6 日,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2085 . 陈文婧 . 另一个汇丰 . 环球企业家 ,2013,(1). 程琳 . 高盛与摩根士丹利料将与监管机构就止赎案达成和解,[ EB/OL ]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MoneyNews/idCNL4S0AE06A20130109. 侯捷宁 .181 家在华外资银行去年利润翻倍[ N ].证券日报 ,2012-7-18(A02). 黄深钢,刘敏,张和平,付航 . 部分中小企业倒闭 , “钱荒”惹祸 ? [ N ].新华每日电讯 ,2011-6-3(001). 卡罗琳•宾汉 .12 大银行遭遇首宗 Libor 操纵集体诉讼[ N ].英国金融时报, 2012-10-15 ,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6965. 萨拉•戈登 . 劫后余生的金融界众生相[ N ]. 2012-12-14,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023. 沙希安•纳西里普尔 . 美银与房利美达成和解协议[ N ]. 2013-01-15,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477 .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Internal Control - IntegratedFramework, May 1994. http://www.coso.org .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 integratedFramework, September 2004 . http://www.coso.org. Curtis C. Verschoor , Bank Controls Lacking, Regulation Insufficient , STRATEGIC FINANCE , October 2011 , PP : 12 - 15. BBC, Mexico fines HSBC $27.5m for lax money-laundering control , 25 July 2012 , http://www.bbc.co.uk/news/world-latin-america-18993476. Elyssa Pachico,HSBC Fined for Money Laundering in Argentina , 12 June2013,http://www.insightcrime.org/news-briefs/argentina-hsbc-fined-for-money-laundering. Mishkin, .S., Evaluating FDICIA. In:George, G.Kaufman(Ed.),FDICIA:Bank Reform Five Years Later and Five Years Ahead. JAIPress, Greenwich,CT,1997,pp. 17–33. Ryan LaFond , Haifeng You(2010), 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corporation improvement act, bank internal control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qualit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Economics 49(2010)75–83. The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inBig Cross-Border Banks and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s - Implicationof Heavy Punishment of British HSBC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Other Li shouxi/Chen jiajia Abstract Inrecent years, the international banks brought a huge risk to the international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host countries and cause unrest because of internalcontrol weaknesses.Ther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supervise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of large banks becomes major issues of global concern. This paper uses HSBC as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formation of the bank's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and the harm they brought,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of the heavy penalties by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 the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recommendations: our government should amend and improve the relevant financialregulatory regulations as soon as possible,clarify the bank's regulatoryindicators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lawenforcement and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of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authorities so as to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risk of big banks wich are too bigto fail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market. Keywords:Big bank;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HSBC; Financial supervision (本文主要内容发表在《上海金融》 2013 年第 12 期) 李寿喜( 1966 —),男,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陈佳佳( 1990 —),女,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研究生。
个人分类: 大型金融机构监管|137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任重道远
黄安年 2010-1-6 22:07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任重道远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6 日发布 奥巴马执政第一年 , 在国内改革方面推行的重头戏是覆盖全民医疗改革方案和集权于联邦储备局的金融改革方案。到 2009 年岁末,两者均有所推进 , 前者美国众参两院已经通过初步方案,有待参众两院综合一个妥协方案留待总统批准实施,该妥协方案将决定改革方案的改革力度和历史地位。 12 月 11 日 , 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自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改革幅度最大、最彻底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该方案使得美联储将成为超级监管者,全面加强对大金融机构的监管 ; 此外还将进行包括成立一个独立于现有监管机构之外的委员会,负责监管经济中的系统风险,加强对冲基金和信贷评级机构的监管,设立消费者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前所未有地授权国会审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制定的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改革。该法案以 223 票赞成、 202 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没有一个共和党人投票支持该方案,还有 27 名民主党人投了反对票,可见其难度之大。要想闯过参议院一关 , 和综合议案关将有时日。 我们知道由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 , 已近两年 , 导致这场波及全球的 30 年代以来的最大危机 , 是和金融资本集团的贪婪和金融监管的不力和金融机制的弊端密切相关的 , 而贪婪集团的总代表恰恰是美国政府自己,他们代表着金融集团的利益制定了主要有利于金融集团的监管制度 , 现在要由他们自己来纠错 , 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 Ben Bernanke ) 1 月 3 日在美国经济协会(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在亚特兰大市举行的年度会议上为美联储的政策辩护 , 他说 : 美联储的经济政策不是造成房市泡沫的主要原因,也不一定是控制房产价格上涨的手段。他还说 : 这场危机暴露的不仅是监管机构在对金融机构监督上的缺陷,而且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地金融监管结构中的严重漏洞。 我们知道自应对 30 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以来,在金融领域不仅没有重大改革 , 而且70年代以来保守主义的经济主张日益得势,尤其是被奉若神明的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掌管美联储的格林斯潘推行的宽松的金融监管政策 , 导致金融监管失控,纵容金融垄断财团的贪婪,本伯南克接任美联储主席后 , 这一情况并未获得根本性的改变。现在是到了认真改变金融监管失控局面的时候了。这种总趋势要得以扭转并通过金融监管立法,还得看各种利益集团讨价还价的结局。至于责怪世界各地金融监管结构中的严重漏洞。并无道理,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的发展表明只要美国的金融监管走上改革轨道,全球经济秩序要将保持基本稳定 , 问题的关键还在美国自身。 30年代大危机的根源在哪里,美国的部分政客和经济学者认定是国外因素而非美国自身因素导致大危机大爆发,大量事实已经证明这种见解是站不住脚的。现在美国和西方某些政客和经济学家老调重弹,把大危机的原因推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头上 , 这同样是站不住的 , 在我国金融监管的弊端较少 , 并率先走出经济下滑的困境就是一个证明。 以下附有几篇报道取自权威网站 ************************* 美国众议院通过幅度最大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 http://finance.hsw.cn 2009-12-14   中新社华盛顿十二月十一日电 ( 记者 吴庆才 ) 美国众议院十一日通过一项自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改革幅度最大、最彻底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这标志着奥巴马政府赢得金融监管改革的初步胜利。   众议院当天以二百二十三票赞成、二百零二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了这项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其中没有一个共和党人投票支持该方案,还有二十七名民主党人投了反对票。   根据该监管改革方案,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将全面重塑,其中,美联储将成为超级监管者,全面加强对大金融机构的监管 ; 此外还将进行包括成立一个独立于现有监管机构之外的委员会,负责监管经济中的系统风险,加强对冲基金和信贷评级机构的监管,设立消费者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前所未有地授权国会审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制定的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改革。   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长达一千两百七十九页,自去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几个月内就已经被提出,但一直未获通过。据知,参议院将在明年对类似改革方案进行辩论。 http://finance.hsw.cn/system/2009/12/14/050387310.shtml ******************************* 2010.01.05 美联储主席谋求加强金融系统监管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最近在华盛顿发表讲话。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美国参考》 Merle David Kellerhals Jr. 华盛顿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 Ben Bernanke ) 1 月 3 日在美国经济协会(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在亚特兰大市举行的年度会议上指出,普遍提高利率对防止近来这种经济衰退不如加强金融系统监管有效。 他说:虽然世界各地决策者采取的有力应对措施避免了 2008 年秋全球金融系统的全面崩溃,但是这场危机的强度仍足以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全球衰退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始从中复苏。美联储主席说:这场危机暴露的不仅是监管机构在对金融机构监督上的缺陷,而且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地金融监管结构中的严重漏洞。 在 2009 年的伦敦和匹茨堡峰会期间,包括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在内的 20 国集团领导人呼吁对全球经济的金融、银行和投资部门加强监管。美国国会正在考虑制定旨在全面改革美国金融监管的立法。 伯南克对参加会议的经济学家说,美联储一直在努力找出问题并加强监管政策和规范。美联储还提倡进行实质性的立法和监管改革,以解决经济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 美联储的一些批评人士称,过去十年中头五年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低利率促成了美国房产价格的迅速上涨。这些价格的崩溃证实了导致过去两年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一个主要根源。伯南克指出,持这一批评意见的人要求让货币政策为防止和控制房产和其他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发挥更大作用。 伯南克说,然而,其他批评人士指出,货币政策和低利率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对于推动就业和使经济恢复全面运转来说是适宜的。他说,美联储的经济政策不是造成房市泡沫的主要原因,也不一定是控制房产价格上涨的手段。 伯南克向经济学者们指出,就抑制房市泡沫来说,比起普遍提高利率,针对与贷款方式和贷方风险管理相关的问题加强管理和监督机制应该更为有效,更为彻底。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其他机构确实在尽力纠正房屋贷款中的不当做法。他说,低利率与房价飙升的关联很小。 伯南克说:我从这个经历中得到的教训并不是金融管理和监督对控制正在出现的风险无效,而是它们必须得到更好、更明智的实施。 奥巴马总统提名伯南克连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职务,这一提名正待参议院确认。参议院银行委员会( Senate Banking Committee )已于 2009 年 12 月批准任命,预计参议院将在他的任期于本月 31 日期满前经全体投票予以确认。 伯南克表示,美联储正采取措施,加强发现和纠正金融机构问题的能力,同时使监管方式从面向单个银行转向注重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伯南克指出: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把对单个机构的审查与全行业的比较评估相结合,再佐以企业与市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 伯南克说,房市泡沫等过度投机行为不容易在早期察觉,而使用高利率来压制这些行为可能对整体经济产生非预期的后果,房市泡沫问题的难点之一是很难确有把握地断定它是全国性的,还是仅仅局限于几个快速增长的地方市场。 他指出:货币政策也是一个生硬的工具, 2003 年或 2004 年所采用的足以抑制泡沫的提高利率措施,可能严重削弱刚要从萧条中站稳脚跟的经济复苏。但他说:尽管如此,在历经房市泡沫导致的危害后,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确保不让最近的经历再现。 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开放市场委员会(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召开会议,预计银行贷款利率将仍被保持在近于零的历史最低水平。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www.america.gov/st/business-chinese/2010/January/20100105161141dmslahrellek0.2925161.html **************************8 经济观察 : 切实加强金融监管仍需时日 2010 年 01 月 04 日 17:35:1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乔继红 备受关注的金融监管改革在2009年年末取得一系列进展,但美国、欧盟等在这一问题上仍存在各种力量的博弈,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尚需时日。 美国:多方力量博弈 2009年12月1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打造成超级监管者,并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署,全面保护消费者权益。 至此,美国总统奥巴马自2009年6月17日公布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白皮书、正式推出金融监管新政后,在金融监管改革道路上似乎又迈出了一大步。但是,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仅是其中一环,更多变数还在参议院。由于美国白宫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参众两院和美联储等监管机构在具体改革措施上存在巨大争议,最终改革法案的诞生必将充满多方力量博弈,其前行趋势也将是由激进到中庸的妥协过程。 而且,美国政府与华尔街一直是命运共同体,政府制定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最终目的还是保护和促进美国金融业发展,不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全球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戴维维斯德就说:政治因素不仅使加强金融监管迟迟得不到解决,而且还有可能使情况恶化。 奥巴马曾多次指责华尔街薪酬过高,但华尔街的大红包依然照发不误。因此,尽管奥巴马政府高调推行严厉监管,却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打到华尔街身上的棒子轻之又轻。大量美国专家学者批评美国政府被华尔街绑架,《纽约时报》曾发表评论说,本轮金融危机已历时近两年,华尔街却依然左右着华盛顿。 因此不少业内专家认为,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最后交到奥巴马手上签署时,恐怕不仅耗时久,而且早已面目全非。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1/04/content_12753360.htm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4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