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强潮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太阳黑子消失2019年地球恐进入冰河期:狼真的来了
杨学祥 2019-6-9 07:14
太阳黑子消失2019年地球恐进入冰河期:狼真的来了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天文学家的多次警告:狼要来了 美国科研人员预测,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 2020 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些科研人员在美国天文学会太阳物理学分会年会上发表 3 份研究报告说,人们熟悉的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 17 世纪以来从未出现 ⑩ 。目前处于 200 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 NASA 科学家曾发一个警告,他们对太阳近 20 年的观测发现,我们将进入蒙德极小期,可能导致气温直线下降,这是太阳周期的又一个低谷点。有研究指出,如果我们进入小冰河时代,那么泰晤士河可能会被冻结。从 2020 年到 2030 年,太阳活动周期将进入新的模式,如果说得通俗点,那么太阳的“心跳”会减慢。 美国宇航局在对太阳进行数十年的研究,目前已经精确预测出 11 年活动周期的规律变化,在接近于太阳表面和太阳对流层深处的两个能量层上,对流作用开始降低,本世纪 30 年代太阳活动性将降低 60% ,接近 1645 年的状态,即迷你冰河时期。 http://new.qi-che.com/xinwenbaod/20160304156178.html 研究人员警告,地球可能会进入一个“小冰河时代”。一项新研究称, 2020 到 2030 年间,太阳周期会相互抵消。科学家说,这使一个叫“蒙德极小期”的现象出现。 1646 到 1715 年出现时,它被描述为小冰河时代。当时,它使伦敦的泰晤士河结了冰。   太阳周期的新模型对太阳 11 年“心跳”内的不规则活动作出空前准确的预测。它充分利用了两层太阳区域的“发电机效应”。一层接近太阳表面,另一层在太阳对流区的深处。根据万伦蒂娜 - 扎科娃教授在兰迪德诺市举行的国家天文学会议上提出的结果,太阳周期新模型的预测显示,相比上一次开始于 1645 年的小冰河时代, 21 世纪 30 年代的太阳活动将减少 60% 。   这个模型预测,两个磁波会在 2022 年进入顶峰的第 25 个太阳周期渐渐抵消。进入跨越 2030 到 2040 年的第 26 个太阳周期,这两个磁波就会变得完全不同步。这会使太阳活动明显减少。 扎科娃表示:“在第 26 个太阳周期,这两个磁波将成镜像。它们同时出现,却分布在太阳对立的两个半球上。它们的相互作用会带来破坏性影响。它们或许会相互抵消。我们预测,这会使太阳出现蒙德极小期的特性。实际上,这些磁波大致同步时,它们就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太阳会出现更强烈的活动。它们不同步时,太阳活动最少。它们完全不同步时,就会出现上一次于 370 年前发生的蒙德极小期的情形。” http://www.guangyuanol.cn/news/prnasia/2015/1014/485719.html ① Richard A. Kerr. End of the Sunspot Cycle? 2011-6-14, Follow ScienceNOW on Facebook and Twitter.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now/2011/06/end-of-the-sunspot-cycle.html 强潮汐增强太阳黑子作用的历史纪录和自然规律 在澳大利亚气象学家 E. 布赖恩特编著的《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中,有关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 75 项 。 潮汐周期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性 ,与潮汐周期相同的有 66 项,占 88% ,表明潮汐是影响气候现象循环的主要因素。潮汐的多种周期在受到它们的共同周期和其它周期因素叠加时,表现得更为强烈,如 11a 和 22a 周期是潮汐和太阳活动的共同作用,占 75 项气候现象循环记录中的 17 项 。 表 1 太平洋十年涛动 51-56 年准周期 Table 1 51-56a cycle by PDO 合成周期名称 周期年数 倍数 倍数周期 近点月与月亮视赤纬角合成周期 交点月与月亮视赤纬角合成周期 近点月与交点月合成周期 月亮视赤纬角与日月大潮合成周期 交点月与朔望月合成周期 近点月与朔望月合成周期 日食和月食的沙罗周期 2.0538 年与 2.2014 年合成值的 2 倍 2.0538 年与 2.2087 年合成值的 2 倍 2.0606 年与 2.2014 年合成值的 2 倍 月亮赤纬角周期 潮汐合成周期 太阳黑子周期 1.0303a 1.0176a 2.0538a 1.1043a 2.2014a 2.2289a 18a 9a 9a 9a 18.6a 11a 11a 50 50 25 50 25 25 3 6 6 6 3 5 5 51.515a 50.88a 51.345a 55.215a 55.035a 55.723a 54a 54a 54a 54a 55.8a 55a 55a 表 2 潮汐叠加振幅对比 Table 2 Contrast among the amplitude of tidal cycles 潮汐叠加状况 比值 潮汐振幅( cm ) 月亮远地潮 太阳远地潮 太阳近地潮 月亮近地潮 日月小潮 日月大潮 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 日月大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1 46% 50.7% 135% 54% 146% 181% 150.7% 185.7% 46 21.16 23.32 62.10 24.84 67.16 83.26 69.32 85.42 根据吕俊梅等人对 PDO 指数和 Nino3 指数进行离散功率谱分析结果,超过 99% 显著性水平的 F 值所对应的周期即为显著变化周期。 PDO 最显著的变化周期为 50a ,其次为 5.6 a 。 ENSO 最显著的变化周期为 3.6a 。在 10-33a 周期波段上,除了 12.5a 周期外, PDO 其余的周期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 PDO 最显著的变化周期为 50a ,其次为 5.6 a ,与 5.5 a 、 5.57 a 、 51 a 、 52 a 、 54 a 、 55 a 和 55.8 a 的潮汐周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与本文的周期叠加和模型计算是一致的。潮汐 3.1a 和 4.1a 周期的平均值为 3.6a ,与 ENSO 最显著的变化周期 3.6 a 相对应。 5.57a 和 55.7a 显著周期表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在 PDO 中的重要作用。 潮汐 3.1a 和 4.1a 周期表明 ENSO 与月亮近地潮、日月食、月亮赤纬角相关。 PDO 的 51-56a 周期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见表 1 )。 5.57a 和 55.7a 周期是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叠加的合成周期,两者叠加使潮汐强度比月亮远地潮增加 81% (见表 2 ),因而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这也为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相隔不超过三天的月份定义为强潮汐月 ,提供了一个合理性的证据。 潮汐、太阳黑子活动和全球气温变化不仅有相同的周期,而且有峰谷对应的历史记录。潮汐和全球气温变化都有 11 、 22 、 200 、 1800a 周期变化,与太阳黑子周期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800 a 周期和 200a 周期的峰谷变化非常明显(见图 1 和表 3 )。除 A 、 B 、 C 、 D 四个潮汐最大峰值外, a 、 b 、 c 三个潮汐小峰值与冷气候的对应关系值得关注和研究。 图 1 潮汐强度变化 1800 年周期(据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 2000 ) Fig. 1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 after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 2000 ) 表 3 太阳黑子和潮汐的对应关系 Table 3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sunspot and tide 太阳黑子极小期 时间 ( 年 ) 潮汐极大年时间 时间差 全球气温 欧特极小期 1040-1080 1062 超前 22a 低温 沃尔夫极小期 1280-1350 1264 滞后 16a 低温 史玻勒极小期 1450-1550 1425 滞后 25a 小冰期 蒙德极小期 1645-1715 1629 滞后 16a 小冰期 道尔顿极小期 1790-1820 1770 滞后 20a 低温 21 世纪极小期 2007- ?? 1974 滞后 33a 低温? 注:太阳黑子数据引自文献 ,潮汐资料引自文献 ,全球气温资料引自文献 。 太阳黑子、潮汐和地震都具有 11a 和 22a 变化周期。太阳黑子活动与地震和气候有很好的相关性 。太阳黑子和潮汐的相同变化周期和相关性增大了对地震和气候变化的激发作用:太阳黑子极小和潮汐极大都会导致气温下降。 太阳黑子活动受行星潮汐的影响 。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有相同的周期变化,这也意味着地球轨道变化和月球轨道变化同样受行星摄动和行星潮汐的影响。行星通过行星摄动和行星潮汐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和地月轨道变化,间接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和地震活动。 根据表3,21世纪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造成的气温降低规模将小于蒙德极小期和道尔顿极小期,只能形成次小冰期,而不是小冰期。在3107年强潮汐高峰,才会出现蒙德极小期同样规模的小冰期。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72527.html 相关报道 太阳活动出现异常!连续16天降至低谷,或给地球降温70年 原创 知识的尾巴 昨天 在我们还在为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排放权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太阳这十多天突然出现异常活动,直接了当的提醒人类,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宰者。 《每日邮报》6月5号发出一篇报道,美国宇航局最近发现太阳活动异常,出现了连续16天的“低谷期”。太阳上部分区域没有发现太阳黑子,这说明了太阳到了自己周期中的活动最小阶段。这表示一段时间内太阳活动会减弱,黑子耀斑的频率会降低。 太阳的这个活动大概每11年会出现一次,影响也不确定。最坏的影响是出现磁暴,让地球通讯陷入瘫痪。同时NASA表示,太阳这种活动通常会导致地球的大气层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运气好的话可以稍微改善一下地球的温室效应,也有可能让地球提前进入冰河时期。 在1650太阳也出现过类似的低谷期,活动大幅度减弱,亮度也有明显下降。这一现象直接让地球进入了小冰河时代,北半球出现大范围降温。上一次小冰河时期持续了70年,全球由于气温骤降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北欧地区尤为严重,瑞典、挪威、冰岛都出现大范围饥荒,有的国家人口直接减少了一半。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也记录数次小冰河时期,每次都要因为粮食减产出现全国性饥荒,甚至引发社会动荡。1650年出现太阳活动减弱时中国正处于明末清初,全国饥荒严重多地出现人相食的现象。而那一时期接连爆发的农民起义也正是颠覆了明王朝的重要原因。 在明末时期中国汉族人口已经达到一亿两千万,而清朝初年稳定下来后人口统计结果只剩下五千万左右。除了战乱中死亡的人口,粮食减产也造成了大量人口损失。 而 霍金也曾经预言过地球将在2032年进入冰河时期,这次太阳活动进入低谷期的影响NASA暂时还未得出明确结论。 最好的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给地球稍微降点温,抑制温室效应。然而也有可能让冰河时期提前到来,到时地球70亿人口面对粮食减产后果将不堪设想。 无论怎么样,人类在宇宙中都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都应该怀有敬畏的心态面对自然和世界。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DWggIG 相关报道 太阳黑子消失2019年地球恐进入冰河期 新物种智库 2019-03-01 19:13 今年夏天的炎热相信大家都已经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根据美国气象台的报告,2018年的温度是仅次于前几年温度的第四高温,也就意味着,这是人类有了气象记录以来第四热的夏天了,当然这跟太阳有着一定的关系,不过最关键的还是人类造成的温室效应,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非常地了解了,我也就不用再多说了。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就是温室效应造成了,温度的高低也太阳的活动也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太阳的活动除了太阳风暴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说太阳黑子,说起太阳黑子,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最近这段时间,太阳黑子的长时间消失这个现象越来越频繁了,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太阳黑子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把,我们通过望远镜在观察太阳的时候时常会发现一些黑色的区域,这就是太阳黑子,这个现象是昨被容易观察到了,而它们也是分大小的,中等大小的黑子和地球的大小是差不多的。 这种现象的形成和消失都会经历几天到十几天不等的时间,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强烈的磁场出现在了太阳的表面的某块区域,从而让这块区域的温度从原本正常的6000℃变成了4000℃,看过蜡烛火焰的都知道,蜡烛火焰的颜色有深有浅,温度的差异也会造成颜色的差异,2000摄氏度的差异展现在人类的面前的就是黑色了,这个黑子中心点是最黑的,因为磁场主要就是集中在这里。 如今的太阳黑子已经停止出现接近15天了,在太阳黑子长达11年的活动期内,会出现高峰期和低估期,如今的太阳正在低谷期,也就意味这寒流即将来袭了,太阳活动次数的减少会对地球的气候造成很大的影响,处于低谷期的太阳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出现长时间没有太阳黑子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 如今的太阳活动期预计会在2020年结束,时间距离越近,这种无活动的时间就会持续越长,上一次的出现甚至出现了蒙德极小期,当然这是在很早以前,不过那次的时间却是持续了70年,而那段时间小冰河时期正好出现,很多人都认为这很可能是太阳低活动造成的,不过目前依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个看法,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否存在有待考证! 太空总署(NASA)发现,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又称白太阳),这已经是今年的第4次了,因此科学界担忧,太阳表面活动正进入“极小期”,届时恐导致地球的“小冰河期”(LittleIceAge),提前于2019年底前就会发生。 据外媒报导,天文学家从1755年起,就开始记录太阳黑子的情形,发现黑子的活动性是有周期性,大约每11年为一周期,不过每一个周期都有些不一样,目前已是第24个活动周期。虽有部分科学家质疑太阳黑子活动和地球气温之间的关联性,但近年来已有多种理论指称,太阳黑子活动的强弱,会对地球气温、磁场与大气等造成明显的影响。 例如在2000-2002年,太阳活动因为处于“极大期”,所以表面频繁出现了巨大的太阳黑子及剧烈地闪焰,也伴随产生大型太阳风暴,连在亚热带的佛罗里达州都能够观测到极光,而且太空中的人造卫星亦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但是如果是“极小期”,则完全是相反的,太阳黑子与闪焰喷发等现象几乎皆不会存在,仿佛是一颗白太阳。根据记录指出,最长的太阳活动“极小期”是发生在1645年到1715年间,持续长达70年(学界称之为“蒙德极小期”)。当时的地球迈入了小冰河期(1550年至1770年间),全球当时的气温皆下降,各地出现严寒的冬季,甚至连伦敦泰晤士河也结冰了,以致开始有在结冻河面上,举办“冰雪节”博览会的传统。另闻名全球的史特拉底瓦里小提琴,据传也是因寒冬,使得树木成长速度减慢,才会促成有高密度的木材得以制作。 于去年,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数学教授萨柯华(ValentinaZharkova)在国际天文学会上,就曾经提出警告称,经严密的数学演算及资料收集,在2020年至2050年间,太阳会进入类似17世纪的“蒙德极小期”,届时太阳所发出的辐射量将减少,致使地球大气的温度会下降,因而再次进入“小冰河期”。尤其是2030年代,太阳的表面活动将会减少了60%,此种情形跟“蒙德极小期”差不多。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物理学家帕波瓦(HelenPopova)亦认为,于2020年左右,地球就会再次进入“小冰河期”,而在2030年左右,低温会达到巅峰。太阳的表面活动至第25活动周期时,就会变得更弱,一直至第27活动周期,期间约30年,地球皆会维持在低温。 同时专业天文网站《SpaceWeather》及气候网站《ClimateDepot》在分析近年太阳黑子之活动情形之后,它们预测下一个太阳活动“极小期”,应该会出现在2019或2020年。 《SpaceWeather》称,太阳表面的活动,正在以一万年间罕见的速度,急速下降之中,以现今的情形而言,太阳黑子的活动将 于2019年底前降至最低,自现在开始至2020年,太阳表面出现‘无黑子’情况,将会愈来愈频繁,并且每一次持续的时间,将会增加,从几天增加至几星期,甚至几个月之久。 新量子科技 报道 | 微信公众号 xinliangzi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http://sh.qihoo.com/pc/9508ca6bc528d72f3?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e39369d1refer_scene=so_1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摘要 已有 283 次阅读 2019-6-8 18:40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摘要 关键提示: 我们在2011年和2013年撰文指出,2020年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可能导致全球低温或次小冰期。最近的太阳活动异常提供了新的证据。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D H, Yang XX .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 ’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3758.html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杨冬红 1,2 , 杨德彬 3 , 杨学祥 4 1 吉林大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 长春 130026 2 吉林大学 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26 3 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 长春 130061 4 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 130026 摘 要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 潮汐调温说 ” 和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根据 “ 潮汐调温说 ” 和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理论, 2005 年以后全球气温将因为地震海啸和强潮汐南北震荡而降低。 2009 年 11 月至 2010 年 1 月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西方科学家也承认 2000-2010 年气候的自然变化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效应这一客观事实。潮汐振荡可以解释全球气温的准 60 年变化,海洋及其边缘的强震能够将深海冷水翻上表面,使全球气候变冷。潮汐和太阳黑子活动不仅有相同的变化周期,而且都和气温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在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强震与低温冻害频繁发生。 关键词 地震,厄尔尼诺,拉尼娜,潮汐,太平洋十年涛动,低温 文章编号 000 中图分类号 P 收稿日期 2010-01-28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YANG Dong-Hong 1,2 , YANG De-Bin 3 , YANG Xue-Xiang 4 1 Research Center of Palaeontology Stratigraph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6, China 2 Key-Lab for Evolution of Past Life and Environment in Northeast Asia,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 Jilin University , Changchun 130026 , China 3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 China 4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6, China Abstract The globe low-temperature damages and heavy snow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after Sumatra earthquake tsunami on December 26, 2004.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a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which issued by Guo Zeng-jian and the “hypothesis of the tides adjusting climate” which issued by Charles D. Keeling ar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According to these theories, the globe temperature after 2005 will be lower.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heavy snow occur in northern hemisphere from Nov 2009 to Jan 2010. Now western scientists also acknowledge the objective fact that the natural climate changes from 2000 to 2010 reduce globe warming effect. Lunar oscillations explain an intriguing 60-year cycle in the world’s temperature. The great earthquake in ocean and its margin are can bring the cool water at the deep ocean up to the ocean surface and make the global climate cold. Sunspot and tide are closely related together, not only have same cycles, but also have one by one correspond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ongest earthquakes and low temperature frequently occurred in the cold phase of Pacific Decade Oscillation. Keywords earthquakes, El Nino, La Nina, tide, Pacific Decade Oscillation, lower temperature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杨冬红 1,2 , 杨学祥 3 1 吉林大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 长春 130026 2 吉林大学 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26 3 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 130026 摘 要 温室效应不是气候变化的唯一因素,温室气体的主体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水汽。当水汽凝聚为云,就会遮蔽阳光,起到降温作用。太阳辐射量变化不足以解释气候变化的振幅,关键在于存在太阳能量积累和释放的多种效应,其中“海底藏冷效应”和“海洋锅炉效应”最为显著。太阳能在地球各圈层的不同分配也是地表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其中“地磁层漏能效应”和“臭氧洞漏能效应”最为显著。气候变化周期是天文周期微力激发的结果,其能量来自太阳能量的长期积累。目前处于 1500-1800 年气候周期的变暖高峰, 200 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 60 年气候周期的变冷阶段。 本文通过历史资料反复核对,证实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大于 11 年时期、潮汐极大期、低温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已经查出重复出现两个连续周期,除太阳活动变化外,强潮汐是其形成的原因。 全球气候有准 60 年、 200 年、 18000 年等周期,这些周期与潮汐周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特别是 179-200 年周期,在太阳黑子活动、潮汐变化和冷暖变化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形成对应的周期规律。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冷暖变化的原因不只限于大气层本身,而确有可用于气候预测的星体运行的变化信息。规律表明, 2007 年开始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潮汐极大期使我国可能进入严重低温冻害时期,并将在 2020 年达到高潮,必须做好预防准备。 关键词 潮汐,地震,太阳黑子,温室效应,海温 Study on 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YANG Dong-hong 1, 2 , YANG Xue-xiang 3 1. Research Center of Palaeontology Stratigrfaphy,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6,China; 2. Key-Lab for Evolution of Past Life and Enviroment in Northeast Asia, Ministry of Eduation China,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 China; 3.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6, China Abstract: The greenhouse is not only one effect of global worming and CO 2 is not the most inportant factor of greenhouse, but water vapor. The water vapor may close over the sun, if the water vapor become in to cloud. Because the energy of the sun can get together into other form of energy, we can explain the natural huge change by the solar energy, such as “cold energy into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and “sea become into boiler”. The other reason is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solar energy in to different layeres of the earth, such as energy leak in ozonosphere and magnetic sphere. The climatic changes have an approximately-60-year oscillation, an approximately 200-year oscillation, an approximately-1800-year oscillation, et al., which are corresponded with tides circle. Therein, lunar oscillation circle with a 179-200-year has a significant function in sunspot, tide oscillations and the circles of climatic chang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limatic changes are not only the result of the atmosphere itself, but also related to someinformation on variation of planet movement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climate forecasting. The sunspot prolonged minimum began in 2007, the regulation shows that global changes may enter into low temperature and chilliness flood from 2007, and achieve climax from 2020, the protection against low temperature should be ready. A 10-year prediction has the sun devoid of sunspots when it should be covered with them. Sunspots might disappear entirely for the first time in approximately 400 years, a hibernating sun would have only a slight cooling effect on climate. Key words: tide; earthquake; sunspot; greenhouse effect; oceanic temperatur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3828.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79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20年冬天可能会比今年的气温更加寒冷!
热度 1 杨学祥 2019-4-28 21:21
2020年冬天可能会比今年的气温更加寒冷! 杨学祥 关键提示: 今年美国和日本两国都在同一时间段遭遇了极度深寒的现象。美国局部地区的最低温度竟然达到了零下五十二度!民众被冻的几乎不敢出门,因为一出门就可能被极寒低温冻成冰雕。其次,日本一个沿海城市,局部地区的最低温度竟然也达到了零下三十多度,给当地民众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而在 同一时间段的澳洲却怪异无比。当地气温竟然能高达五十二度!民众是被热的不敢出门,因为一旦出门就可能瞬间中暑! 据 全球气候 中心的最新报道,今年就是赤裸裸的 厄尔尼诺 元年。也就是说,今年将会是厄尔尼诺现象的爆发开始,而且未来一整年的时间都会出现极端的气候现象。 尤其是到2020年冬天,可能会比今年的气温更加寒冷! 据 全球气候 中心的最新报道,今年就是赤裸裸的 厄尔尼诺 元年。也就是说,今年将会是厄尔尼诺现象的爆发开始,而且未来一整年的时间都会出现极端的气候现象。 尤其是到2020年冬天,可能会比今年的气温更加寒冷! 天文观测数据表明, 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 2020 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 17 世纪以来从未出现。目前处于 200 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 相关报道 石锤终究确凿!厄尔尼诺即将覆盖全年,持续时长将超过十五个月? 原创 探索宇宙奇观 1小时前 石锤终究确凿! 厄尔尼诺 即将覆盖全年,持续时长将超过十五个月? 不得不说, 全球变暖 近几年已然成为了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因为全球变暖的原因,现在导致世界上很多地方气候都变得愈发极端。就拿美国和日本来说,今年两国都在同一时间段遭遇了极度深寒的现象。美国局部地区的最低温度竟然达到了零下五十二度!民众被冻的几乎不敢出门,因为一出门就可能被极寒低温冻成冰雕。其次,日本一个沿海城市,局部地区的最低温度竟然也达到了零下三十多度,给当地民众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然而更诡异的是,在美国和日本都快被冻成冰棍的时候,同一时间段的澳洲却怪异无比。当地气温竟然能高达五十二度!民众是被热的不敢出门,因为一旦出门就可能瞬间中暑!对于这样的极端现象,不少科学家将其断定为就是全球变暖所导致的 厄尔尼诺现象 。而厄尔尼诺现象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全球同一时间的不同国家气候会异常极端。像今年出现的这种状况,在历史上几乎都很少出现。 对此不少专家现在担心,未来随着全球变暖的愈发严重,厄尔尼诺现象会变得更加严峻。而且根据 美国宇航局 给出的最新消息来看,科学家的证实可能都是正确的!据 全球气候 中心的最新报道,今年就是赤裸裸的 厄尔尼诺 元年。也就是说,今年将会是厄尔尼诺现象的爆发开始,而且未来一整年的时间都会出现极端的气候现象。 尤其是到2020年冬天,可能会比今年的气温更加寒冷! 对此不少科学家担心,未来地球会不会出现和电影《流浪地球》一模一样的场景,整个世界都被冰雪覆盖。其实早在霍金先生在世期间就曾今预言,如果未来人类再不扼制 全球变暖 现象的话,未来厄尔尼诺现象将会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说不定到时候冬天周期会越来越长, 最终可能会导致冰河时期的再度迸发! 所以目前最要紧的就是赶紧遏制 厄尔尼诺现象 的继续发生,否则的话全球人类都将在劫难逃。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rqskZJ 2020-2021年极寒爆发: 准200年冷暖周期 已有 3842 次阅读 2014-5-19 06:28 2020-2021 年极寒爆发: 准 200 年冷暖周期 杨学祥,杨冬红 最近网友的评论和我的回复: zecrio 2014-5-18 12:54 2019-2020 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太阳黑子极低值,还有 G2629 所说的天文条件。还有推测 2020-2021 年冬季冬三月可能至少 2 个月强潮汐。 PDO 冷位相, 5 个条件叠加,加上月亮赤纬角处于持续加大状态。导致 2020-2021 极寒爆发。 博主回复 (2014-5-1905:33) :日地距离也最远。 G2629 2014-5-18 11:12 2020-2021 年冬季同样与 1675-1676 年冬季的天文条件也一样。 1676 年灾害处在竺可桢先生所称的近一千年来的第三次物候低温期内,冰雪灾害比 2008 年 1 月要严重得多。唐朝每年供进贡的江西桔园在 1654 年和 1676 年两次完全毁灭,是由于严重的冰雪凝冻灾害所致。 博主回复 (2014-5-1905:47) :存在 178 年潮汐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 G2629 2014-5-18 11:08 2020-2021 年冬季与 1841-1842 年冬季的天文条件一样。 道光年间,两波数十年罕见的特大寒潮灾害席卷全国,长江中下游和岭南地区受害尤重。第一波大寒潮约发生于 1831 — 1833 年 , 尤以 1832 年为巅峰 。第二波特大寒潮发生在 1841 年冬 , 南方江苏等多省情况最甚。 博主回复 (2014-5-1905:48) :存在准 200 年冷暖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wall 存在 178 年潮汐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 潮汐形变是短期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罗时芳等人( 1974 )和任振球等人( 1990 )的研究,地球自转周期 11.169 年对应 11.2 年太阳黑子周期、 12.15 年对应 12.01 年木星相似会合周期、 18.6 年对应月亮赤纬角的变化周期、 19.855 年对应 19.858 年木星、土星会合周期、 22.337 年对应 22.2 年太阳磁周、 29.783 年对应 29.46 年土星公转恒星周期、 59.555 年周期对应 59 和 60 年木星、土星、水星相似会合周期,振幅分别为 0.162 、 0.141 、 0.521 、 0.189 、 0.434 、 0.521 、 1.239 毫秒,显示地球自转与行星潮汐的对应关系。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地球的质量正在引起和维持了太阳上的微小 “ 潮汐 ” 涨落,影响太阳自转,这也为行星潮汐影响地球自转提供了证据。 存在 178 年地球自转周期、潮汐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见表 1 )。 此种解释的矛盾是,与土星相比,木星质量大,距离地球近,产生的地球自转振幅却仅为土星的四分之一。如果加上潮汐的 11.137 、 18.6 、 19.96 、 22.3 、 29.94 、 59.88 年周期 ,就有很好的对应性和可比性。地球自转周期 18.6 、 29.783 、 59.555 年的振幅是最大的,月亮赤纬角在 18.6 年内由 18.6 度变为 28.6 度,完成一个周期循环。在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 28.6 度时期,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加快;在月亮赤纬角为最小值 18.6 度时期,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潮汐的 11.137 、 18.6 、 19.96 、 22.3 、 29.94 、 59.88 年周期使潮汐影响地球自转的解释更加合理。 地球潮汐形变引起的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中短期地球自转变化的主要原因。当地球由远日点运动到近日点时,太阳引潮力的强度增加 10% ,日长增量 0.07ms ,这使地球自转具有一年的变化周期。太阳相对地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摆动,使地球扁率在秋分和春分变为最大,自转速度最慢,日长增量 0.27ms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计算表明,由于气圈、水圈和固体地球扁率变化不同,所以产生不同圈层的差异旋转。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变化的 18.6 年周期增强或减弱这一效应。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全球变暖。 短期的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可能影响到地球体积的测量精度,因为在星体体积不变时,地表面积随星球的扁率变化而变化,地表面积的变化并不能代表地球体积的准确变化,地球扁率变化可以产生地表面积的膨胀和收缩。 表 1 地球自转变化的长周期 Table 1 The long circle of the change in earth’srotation 自转周期(年) 振幅 (毫秒) 对应天文周期(年) 178.698 89.348 59.555 45.0 34.503 29.783 22.337 19.855 18.6 12.15 11.169 9.2 0.385 0.803 1.239 0.304 0.215 0.521 0.434 0.189 0.521 0.141 0.162 0.184 198.72, 太阳黑子长周期;九大行星会聚周期; 178.4 潮汐周期 * 89.757, 太阳黑子长周期; 89.36 ,九星会聚之半 57.119 ,太阳黑子长周期; 59.573 ,木星、土星会合周期; 59 和 60 ,木星、土星、水星相似会合周期; 59.88 ,潮汐混合周期 * 45.39 ,土星、天王星会合周期; 44.548 ,朔望周期与近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 4 倍 * 35.88 ,土星、海王星会合周期; 37.22 ,月亮交点进动双周; 33.4 ,近点月与日月大潮合成周期 * 29.46 ,土星公转周期; 30.02 ,土星相似会合周期; 29.95 ,潮汐合成周期 * 22.2 ,太阳磁周; 22.014 ,朔望周期与交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 * ; 22.274 ,朔望周期与近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 * ; 22.0879 ,月亮视赤纬角月变化周期与朔望周期的合成周期 * 19.858 ,木星、土星会合周期; 19.99 ,水星相似会合周期; 19.96 ,交点月周期、近点月周期、朔望周期两两合成周期( 2.0533 、 2.2014 、 2.2087 )的会合周期 * 18.61 ,月亮交点进动周期,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9.9-13.035 ,太阳黑子周期; 12.01 ,木星相似会合周期 11.2 ,太阳黑子周期; 11.007 ,朔望周期与月亮交点周期的合成周期 * ; 11.137 ,朔望周期与近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 * ; 11.0439 ,月亮视赤纬角月变化周期与朔望周期的合成周期 * 8.9-9.4 ,太阳黑子周期; 9.2 多项潮汐合成周期 * 注:带 * 号者为作者计算得出。 存在准 200 年冷暖周期: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冷暖变化也具有相关性。汤懋苍等人指出,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 (SCL) 资料,将过去 2500 年分为 好天时代 (SCL < 11 年 ) 和 坏天时代 (SCL > 11 年 ) ,发现在 坏天时代 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 好天时代 。 好 ( 坏 ) 天世纪 与气候暖 ( 冷 ) 期有好的对应;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冷气候和 SCL 长 ( 即坏天时代 ) 的对应关系见表 2 。这表明, SCL 长,太阳活动弱,全球气温降低,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 SCL 长(坏天时代)一一对应。 从公元 850 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 5 次之多,它们与潮汐最大值对应,与低温和小冰期对应。值得注意的是,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谷值相对应, 1925-1946 年和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峰值相对应。除潮汐变化外,太阳活动可能是拉马德雷现象的形成原因之一。潮汐增强、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变长、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冷气候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过去 5000 年间,太阳活动较弱或没有的时期与历史记录中的冷期相对应。太阳活动减弱的主要时期有:奥特极小期,沃尔夫极小期,史玻勒尔极小期和蒙德极小期。最近发现,潮汐、火山活动与太阳活动有相同的 200a 的周期,与 200a 气候周期相对应 。 表 2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冷气候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 事件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年) 变暖年 960-1000 1150-1250 1360-1480 1520-1600 1720-1790 1880- 好天时代 965-1010 1110-1165 1360-1420 1525-1600 1725-1790 1915-1996 变冷年 1000-1150 1250-1360 1480-1520 1600-1720 1790-1880 1996- 坏天时代 1010-1110 1165-1360 1420-1525 1600-1725 1790-1915 极小期 1040-1080 1280-1350 1450-1550 1645-1715 1790-1820 注:最后一栏是作者添加的。 表 3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Table 3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volcanic eruption,tides and lower temperature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 ( 年 )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火山活跃时间 全球 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275-1300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40-1460 1470-1490 小冰期 1570-1600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40-1680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10-1820 小冰期 1850-1860 1870-1890 1900-1920 21 世纪 2007- ?? 1997- ?? 1974 1980-?? 低温? 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 2020 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 17 世纪以来从未出现。目前处于 200 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212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2050.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5668.html 结论 短周期的气候变化表明,强潮汐对应气候变冷,弱潮汐对应气候变暖;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对应小冰期,太阳黑子超长极大期对应温暖期;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拉尼娜,有利于气候变冷;拉马德雷暖位相增强厄尔尼诺,有利于气候变暖;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气候变暖,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有利于气候变冷。 证据之一: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1997-1998 年发生 20 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 1995-1997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这三个重要因素导致 1998 年有史以来最热年的发生。 证据之二: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98-2001 年发生最强拉尼娜事件, 2005-2007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这是全球变暖停滞 16 年的重要原因。 证据之三: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5 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 20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是最热年在 2014 年回归、在 2015 年可能再次发生的重要原因。 可供检验的证据之四: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6-2017 年将发生最强拉尼娜事件, 2023-2025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气候变冷将进入新高潮,气温将远远低于最近 16 年变暖停滞时期,是本轮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最冷阶段。 过去 15 年地球变暖的速度明显放缓,这令科学界困惑不已。中美科学家 2014 年 8 月 21 日在美国期刊《科学》上报告说,这可能是因为许多热量被存储到了大西洋和南大洋深处,这一变暖减缓现象还将持续 15 年左右。 在一份发表于 8 月 17 日的《自然—气候变化》杂志的文章中,一个由 Trenberth 领导的小组认为,太平洋的自然可变性是“停歇期”发生的主要原因。他们经过分析数据和气候模拟认为,一种名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模式(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或拉马德雷现象,笔者注)是导致深层海水上升以及其他气候变化趋势的“始作俑者”,包括快速变暖的北极和近期逐渐变冷的欧洲冬季,这种模式每隔 20 年到 30 年就会变化一次。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49318332395234412.shtm 公元 1425-1770 年潮汐强度最大,对应小冰期时期;公元 2337-2540 年潮汐强度最小,对应气候适宜期。目前处于潮汐 1800 年周期的变暖阶段,变暖至少还能持续 400 年,这是全球变暖的天文背景和自然条件。 2020-2030 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气候变冷的三个重要因素。短期变冷将持续 70 年左右。 目前处于 1800 年周期的变暖期, 200 年和 60 年周期的变冷期, 18.6 年的变暖周期。潮汐在 15-17 世纪小冰期时期达到最强,由于潮汐强度的长期减弱, 21 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变冷规模要小于 18-19 世纪道尔顿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变冷规模,不可能再现 17-18 世纪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变冷规模。再现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变冷规模需要在 3107 年附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797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47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4762.html 实践检验将在几年内得出结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797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47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5139.html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 2013 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根据以往记录, 21 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过程还将持续 30 年以上。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较小,变冷规模要小于道尔顿极小期。我们称之为“次小冰期”。综合因素表明, 2020 年气候变冷将达到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7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487.html 参考文献 1. RichardA. Kerr. End of the Sunspot Cycle? 2011-6-14,FollowScienceNOW on Facebookand Twitter.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now/2011/06/end-of-the-sunspot-cycle.html 2.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 23 (6): 1813 ~ 1818 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5236.html 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62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5245.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46088 次阅读|2 个评论
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影响:关注200年变冷周期
杨学祥 2019-1-11 19:53
1815 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影响:关注 200 年变冷周期 杨冬红 1,2 , 杨学祥 3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 长春 130026 2 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长春 130026 3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 130026 摘 要 温室效应不是气候变化的唯一因素,温室气体的主体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水汽。当水汽凝聚为云,就会遮蔽阳光,起到降温作用。太阳辐射量变化不足以解释气候变化的振幅,关键在于存在太阳能量积累和释放的多种效应,其中 “ 海底藏冷效应 ” 和 “ 海洋锅炉效应 ” 最为显著。太阳能在地球各圈层的不同分配也是地表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其中 “ 地磁层漏能效应 ” 和 “ 臭氧洞漏能效应 ” 最为显著。气候变化周期是天文周期微力激发的结果,其能量来自太阳能量的长期积累。 关键词 潮汐,地震,太阳能,温室效应,水汽 doi: 中图分类号 P 收稿日期 Abstract The greenhouse is not only one effect of global worming and CO 2 is not the most inportant factor of greenhouse, but water vapor. When the water vapor condenses into clouds to occlude the sunlight, it will cause cooling effect. Because the energy of the sun can get together into other form of energy, we can use the solar energy to explain the natural huge change, such as “cold energy into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and “sea become into boiler”. The other reason is that the solar energy distributes different layeres of the earth, such as leakage energy in magnetic sphere and ozonosphere. Climate change cycle is the stimulating effect of astronomical cycle micro-force, whose energy comes from long simulation of solar energy. Keywords tide, earthquake, solar energy, greenhouse effect, water vapor 1 引言 1816 年,全球性的低温袭击了从欧洲、美洲甚至中国,据保守估计 1816 年北半球平均气温下降了 0.4-0.7 ℃ ,被称为无夏之年。一般认为原因是处于道尔顿极小期。在此之前的蒙德极小期造成了北半球持续 70 年的连续低温。但是造成 1816 年寒冷现象的更直接原因是 1815 年坦博拉火山喷发, 1809 年也发生了火山喷发 。在此期间还有两次火山爆发,分别发生在 1812 年的加勒比海地区和 1814 年的菲律宾。 最新研究认为,地球小冰期始于 13 世纪后期,这比当前地质学界普遍接受的小冰期起始时间提前了 100 多年。小冰期可能从 1275 年至 1300 年间就开始了,而且是突然开始降温的。当时在大约 50 年时间里,热带地区相继发生了 4 次大规模火山爆发。由于喷出的火山灰中含有大量悬浮颗粒,阻碍了太阳辐射抵达地球表面,北半球在相对很短的时期内不断遭遇“降温”,这种累积效应使北半球一下子“跌”入冰期。 1430 年到 1450 年,也发生了一轮大规模火山喷发,其中包括瓦努阿图的火山。虽然火山喷发导致的气温骤降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足以使北冰洋的冰川夏季也扩张。太阳辐射反射减少了墨西哥湾暖流,气温持续下降。火山喷发造成的短暂气温下降会导致几个世纪的寒冷时期“小冰期”的到来 。 2010 年冰岛火山喷发后,火山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伴随火山资料的增多,研究火山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火山喷发在冰期和小冰期中的致冷作用 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正是太阳黑子的蒙德极小值期。与之对应的中国华北第六地震活动期,延续了200多年,其间发生了4次8级地震,7次7级地震,其后的平静期延续了85年,未发生任何大于6级的地震 。 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火山活动对小冰期有重要影响。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 1-3 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 。 一般研究认为 1450-1890 年是小冰期的时限,在此期间有三次冷期和两次暖期。中国的冷期发生在 1450-1510 年、 1560-1690 年和 1790-1890 年(国外资料为 1450-1550 年、 1640-1720 年和 1790-1830 年)。其中第二次冷期表现最甚;暖期发生在 1510-1560 年和 1690-1790 年。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是小冰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下一个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可能到来 。 曲维政等人根据六百多年全球 VEI 5 级以上火山活动资料分析和谱分析以及与北半球地面气温、西太平洋高压 SLP 、北大西洋高压 SLP 和北大西洋西风漂流区 SSTA 对比分析得知:全球强火山活动存在显著的 88 年左右和 100 年左右世纪尺度周期循环,还存在 33 年左右年代际尺度周期循环以及与太阳活动相联系的准 11 年周期;夏季七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SLP 存在与火山活动基本一致的准 33 年周期波动,这可能是对于火山活动准 33 年周期的响应;在北大西洋 , 火山活动激发了夏季北大西洋副高 88 年周期波动、冬季 1 月北大西洋西风漂流区 SSTA 100 年周期振荡和夏季 7 月 SSTA 88 年周期振荡;北半球地面温度 88 年周期波动可能是对火山活动 88 年周期的响应 。研究表明,火山活动是地球气候异常变化十分重要的影响因子,特别是 WEI5 级以上的强火山活动,其影响是全球性的 。 3 太阳黑子周期活动规律性影响地球气候 太阳黑子周期活动规律性影响地球气候。在太阳黑子非活跃时期,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常遭遇极端天气。在 2008 年至 2010 年,太阳黑子处于活动谷年。同一时期,美国与欧洲部分地区遭遇严冬。复杂计算机模型模拟到长期气候状况,证实在太阳黑子活动谷年,异常冷空气在赤道大气上空形成,造成大气热量重新分配和大气环流变化,令欧洲北部和美国遭遇异常低温和暴风雪,加拿大和地中海地区气候则变得更为温和。进入活动峰年,情况相反 。 表 1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冷气候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 Table 1 S unspot prolonged minimum period, cold temperature and Bad Climatic Condition 事件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年) 变暖年 960-1000 1150-1250 1360-1480 1520-1600 1720-1790 1880- 好天时代 965-1010 1110-1165 1360-1420 1525-1600 1725-1790 1915- 变冷年 1000-1150 1250-1360 1480-1520 1600-1720 1790-1880 坏天时代 1010-1110 1165-1360 1420-1525 1600-1725 1790-1915 极小期 1040-1080 1280-1350 1450-1550 1640-1720 1790-1830 汤懋苍等人指出,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 (SCL) 资料,将过去 2500 年分为 好天时代 (SCL < 11 年 ) 和 坏天时代 (SCL > 11 年 ) ,发现在 坏天时代 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 好天时代 。 好 ( 坏 ) 天世纪 与气候暖 ( 冷 ) 期有好的对应;并提出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的过程链。他们在 1470-1975 年划出 100 个“旱年”,其中 74 个出现在坏天时代,只有 26 个出现在好天时代,坏天时代的旱年频数比好天时代几乎要多 2 倍。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冷气候和 SCL 长 ( 即坏天时代 ) 的对应关系见表 1 。这表明, SCL 长,太阳活动弱,全球气温降低,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 SCL 长(坏天时代)一一对应。 好天时代已经结束,坏天时代正在到来。本次太阳活动周期从 1997 年到 2008 年末,历经 12 年,按照汤懋苍等人的定义,为“坏天时代”,与全球灾害频发相对应。汤懋苍等人的工作提供了太阳黑子周期的长度变化影响地球气温变化的新证据。 最近的研究表明,不仅太阳活动具有11年周期,潮汐具有11年和1800年的周期波动, 气候变冷周期与潮汐变化周期相一致 。火山喷发 11 、 33 、 88 年周期是太阳活动和潮汐变化 11 年周期叠加的结果,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得到越来越多研究的证明,而深海巨震也能导致气候变冷 。 综合上述资料可以得到表 2 ,这表明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太阳活动周期超长时期(坏天时代)、火山喷发高潮期、 强潮汐与低温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衡量太阳活动强度有两个尺度,其一是太阳黑子数,其二是周期长度,与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相比较、太阳活动周期超长时期(坏天时代)与火山活动和气候变冷有更好的一致性(见 表 2 )。 表 2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Table 2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volcanic eruption, tides and lower temprature 太阳黑子 极小期 时间 ( 年 )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火山活跃时间 全球 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275-1300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40-1460 1470-1490 小冰期 1570-1600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40-1680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10-1820 小冰期 1850-1860 1870-1890 1900-1920 21 世纪 2007- ?? 1974 1980-?? 低温? 注:数据来自文献 。 从 2003 年开始,天文学家就一再预测到太阳活动变弱的趋势,一个类似道尔顿极小期的太阳活动低值正在到来,长度可能更长 。太阳活动周期变长是太阳活动减弱的一个明显的标志。 2011 年美国科研人员预测,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 2020 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些科研人员在美国天文学会太阳物理学分会年会上发表 3 份研究报告说,人们熟悉的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 17 世纪以来从未出现 。 4 强潮汐对气候的影响 根据潮汐变化 1800 年周期,小冰期时期对应潮汐强度高峰,而目前潮汐强度低谷对应全球变暖,并将持续到 24 世纪,直到 3107 年潮汐达到新的高峰,引发新一轮小冰期 。潮汐还有 200 年和 60 年周期,对应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太平洋十年涛动,目前 200 年周期和 60 年周期都处于变冷初期阶段,所以,此次变冷规模要小于道尔顿极小期 。 超级火山与冰期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初步结果将表 3 。 表 3 超级火山和冰期的对应关系 序 号 冰 期 名称 时间 超级火山喷发 名称 时间 体积 1 2 3 4 末次冰期Ⅳ (YD)(11.5 ~ 10.4kaB.P.) 末次冰期Ⅲ (24 ~ 16kaB.P.) 末次冰期Ⅱ (56 ~ 40kaB.P.) 末次冰期Ⅰ (73 ~ 72kaB.P.) 陶波湖 , 北岛 , 新西兰 - Oruanui eruption ~26,500 年前 (~1,170 km 3 ) 多峇湖 , 苏门达腊岛 , 印尼 - ~75,000 年前 (~2,800 km 3 ) 11 12 13 倒数第二冰期 Ⅲ阶段 (154 ~ 136kaB.P.) Ⅱ阶段 (277 ~ 266kaB.P.) Ⅰ阶段 (333 ~ 316kaB.P.) 乌图伦古火山 27 万年前 * 14 15 倒数第三冰期 Ⅱ阶段 (520 ~ 460kaB.P.) Ⅰ阶段 (710 ~ 593kaB.P.) 黄石火山 ( 黄石国家公园 ), 怀俄明州 , 美国 - 640,000 年前 (1,000 km 3 ) 16 17 滚兹冰期 (1180 ~ 920kaB.P.) 多脑冰期 (2000 ~ 1400kaB.P.) Island Park Caldera, 爱达荷州 / 怀俄明州 , 美国 - 2.1 百万年前 (2,500 km 3 ) 注: kaB.P 为千年前, A.D 为公元。冰期取自文献 ,超级火山数据取自百科。 * 为网上数据。 4 小冰期、冰期和火山喷发对应的地球物理机制 小冰期、冰期和火山喷发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其形成机制可以用冰川地壳均衡理论来解释:气候变冷使 200 米 厚的海水层变为两极冰盖,破坏了原来的地壳均衡,导致两极冰盖加载下沉,赤道海洋地壳卸载上升的均衡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而火山喷发有导致气候变冷。 由图 1 中可以看到,相同的圆心角在不同半径的球面所对应的弧长是不同的,由于海水增加,海洋地壳 A’B’ 弧下降到 AB 弧时,圆心角变大,只能发生两种结果 : 其一、大洋地壳 A’B’ 弧的多余部分插入大陆地壳之下,形成俯冲消减带,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其类型为环太平洋俯冲消减带和地震火山带。 其二、大洋地壳 A’B’ 弧的多余部分象楔一样劈开大陆,推动大陆向两边分离,由 AB 弧扩张到 AE 弧,其类型为大西洋两岸的快速扩张。 其三、反之,当海洋地壳 AB 弧上升到 A’B’ 弧时,由于弧长增大,其增大部分 BE 弧就是海底扩张产生的新洋壳。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8.5 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 PDO 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a 大洋海水减少 b 大洋海水增加 1- 新洋壳,计算时因忽略了与陆壳连接部分,因而计算值比实际值小; 2- 旧洋壳,插入大陆壳下或推动大陆分离部分。 图 1 海平面变化造成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据杨学祥, 1988 )应为角标形式 Fig. 1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ovement by the changes of sea level 参考文献 1. Rosanne D'A, Rob W, Alexander T. The impact of volcanic forcing on tropical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past four centuries. Nature Geoscience, 2009, 2: 51-56. 2. Michael C. Two major volcanic cooling episodes derived from global marine air temperature, AD1807~1827.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1, 28(15): 2963~2966. 3. Randel W J, Wu F, Russell I J, et, al. Ozone and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stratosphere following the eruption of Mount Pinatubo. Jour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0, 38(2):191~219. 4. Gifford Miller, Bette Otto-Bliesner, Jim Scott, et al. New CU-led study may answer long-standing questions about enigmatic Little Ice Age. http://www.colorado.edu/news/releases/2012/01/30/new-cu-led-study-may-answer-long-standing-questions-about-enigmatic-little 5. Gifford Miller. New CU-Boulder-led study may answer questions about enigmatic Little Ice Age.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2-01/uoca-ncs013012.php 6. 马宗晋 , 杜品仁 .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1995. 10, 99-102.Ma Z J, Du P R. The problems on recent crustal movement (in Chinese).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5. 101. 7. 任振球 . 全球变化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0. 25, 26, 60-88. Ren Z Q. Global Change. Beij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House (in Chinese), 1990, 25, 26, 60-88. 8. 李明启,靳鹤龄,张洪。小冰期气候的研究进展。中国沙漠。 2005, 25(5) : 731-737. LI Ming-qi, JIN He-ling, ZHANG Hong. Advances of Climate Research in the Little Ice Age.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 2005, 25(5) : 731-737. 9. Boris K, Vladimir K, The sunspot activity in the last two millennia on the basis of indirect and instrumental indexes: Time Series Models and their extrapolations for the 21 st Century. In: A. V. Stepanov, E. E. Benevolenskaya and A. G. Kosovichev, eds. 2004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Muti-wavelength Investigations of Solar Acitivity Proceedings IAU Symposium No. 223,2004.113-114. 10. Beer J, Tobias S and Weiss N. An active sun throughout the Maunder Minimum. Solar Phys. 1998, 181(1): 237~249. 11. Hoyt D and Schatten K. Group sunspot numbers: a new solar activity reconstruction. Solar Phys. 1998, 181(2): 491~512. 12. Komitov B P and Kaftan V. Solar activity variations for last millennia. Will the next Long-Period Solar Minimum be formed? Geom and Aeron. 2003, 43: 553. 13. 张振克,王苏民,吴瑞金。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未来气候的启示。自然杂志。 2000 , 22 ( 3 ): 173~176 14. 杨学祥. 对冰期和小冰期气候变化因素的探讨. 自然杂志. 2000 , 22 ( 6 ): 358~362 15. 曲维政,黄菲,杜凌, 等。火山活动的周期性及其在若干气候要素中的反映。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3) : 643-655. QU Wei-Zheng, HUANG Fei, DU Ling,et al. The periodicity of volcano activity and its reflection in some climate factor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4(3) : 643-655. 16. 刘若新,李继泰,魏海泉。长白山天池火山—— 一座具潜在性喷发危险的近代火山。地球物理学报。 1992 , 35 ( 5 ): 661~665. 17. 徐群。近百年北半球中纬度火山灰尘幕指数的估量。地球物理学报。 1985 , 28 ( 6 ): 558~568. 18. Cole J, Mosley T E, Wight S P, et al.A 4100-year record of explosive volcanism from an East Antarctica ice cor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0,105:24431~24441. 19. Sarah I,Adam A. S, Jeff R. K,et al.Solar forcing of winter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Nature Geoscience,2011, 4: 753–757. 20. E. Friis-Christensen, K. Lassen. An Indicator of Solar Activity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Science, 1991, 254(5032): 698 – 700. 21. 汤懋苍 , 柳艳香 , 郭维栋 .  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 ( Ⅰ ): 太阳黑子周长与中国气候 . 高原气象 . 2001 , 20 ( 4 ): 368-373. TANG Mao-cang, LIU Yan-xiang, GUO Wei –dong. Climatic Condition and Chinese History(I): SCL and Chinese Climate. Plateau Meteorology. 2001 , 20 ( 4 ): 368-373. 22. Keeling C D, Whorf T P.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PNAS , 2000, 97 (8): 3814-3819. 2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 4 (4): 926-934 24. Cochran E S, Vidale J E, Tanaka S.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25.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等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4):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 (4): 616-621. 26. Métivier L, DE Viron O, Conrad C P, et al. Evidence of earthquake triggering by the solid earth tides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9, 278(3-4): 370-375. 27. 郭增建 , 郭安宁 , 周可兴 . 地球物理灾害链 . 西安地图出版社 , 2007. 111~114, 146~158 Guo Z J, Guo A N, Zhou K X. Geophysical Disaster Cain (in Chinese). Xian Map Press. 2007. 6, 14, 111~114, 146~158 28.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 (3): 287 Guo Z J. The great earthquake in ocean and its margin is one of thermostats for adjusting climate. 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 (in Chinese), 2002, 24 (3): 287 29.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6, 21(3): 1023-1027. 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6, 21(3): 1023-1072. 30.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 27(1): 96.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esting the theory that great earthquake in ocean and its margin is one of thermostats for adjusting climate . 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 2005, 27 (1): 96. (in Chinese) 31.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 “ 海震调温假说 ”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32. Eddy J A, Gilliland R L, Hoyt D V. Changes in the solar constant and climate effects. Nature. 1982,300:689 33. 汪品先,翦知湣。寻求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第四纪研究。 1999 ,( 1 ): 1~17 WANG P X, JIAN Z M. Searching high-resolution paleoenmental records: A review. Quaternary Sciences. 1999 ,( 1 ): 1~17. 34. 任振球 . 当代气候变暖若干问题商榷 . 见 : 丁一汇主编 ,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 .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1997.43-48. Ren Z Q. Discussing on global warming (in Chinese). In: Ding Y H, Study on climatic changes and climatic effect inChina. Beijing: Meteorological Press, 1997. 43-48. 35. 杨学祥 , 陈 震 , 刘淑琴 , 等 .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 地学前缘 , 1997, 4 (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in Chinese).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1997, 4 (1): 187~193 36. 韩延本 , 韩永刚 , 马利华等 . 全球温度异常及地球自转变化中的约 60 年周期 . 见:中国地球物理 200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3. 362 Han Y B, Han Y G, Ma L H, et al. 60 years circle of Global temperature and earth rotation (in Chinese). In: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Annual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2003. Nanj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03. 362. 37. 罗时芳 , 梁世光 , 叶叔华 , 等 . 地球自转转率变化的周期分析 . 天文学报 , 1974, 15(1): 79 - 84. Luo S F, Liang S G, Ye S H, et al. Analysis of Main Periods in the Variation of the Earth's Rotation. Acta Astronomica Sinca. 1974, 15(1): 79 - 84. 38. Richard A. Kerr. End of the Sunspot Cycle? 2011-6-14, Follow ScienceNOW on Facebook and Twitter.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now/2011/06/end-of-the-sunspot-cycle.html 39. 易朝路,崔之久,熊黑钢。中国第四纪冰期数值年表初步划分。第四纪研究。 2005, 25(5 ) :609-619. Yi Chaolu,Cui Zhijiu,Xiong Heigang.Numerical Periods of Quaternary Glaciations in China.Quaternary Sciences. 2005, 25(5 ) :609-619. 40. 杨学祥 , 陈殿友 . 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 . 地质论评 , 1999, 45( 增刊 ): 33-42. Yang X X, Chen D Y.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in Chinese), 1999, 45(supper): 33-42. 41. 杨冬红,杨学祥 . 2013b.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8(4): 1666-1677. Yang D H, Yang X X, 2013b. Study on 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8(4): 1666-167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218.html 相关资料 无夏之年 无夏之年(英语: Year Without a Summer )指 1816 年,因为受 1815 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影响,北半球天气出现的严重反常。欧洲、北美洲及亚洲都出现灾情,夏天出现罕见低温;欧洲及美洲农业生产受影响尤甚;亚洲气候亦受影响,中国云南因而出现饥荒。另有同名小说。 起因 现在一般相信 1816 年的反常气温是由于之前一年,即 1815 年, 4 月 15 日 荷属东印度(今印尼)森巴瓦岛( Sumbawa )上坦博拉火山( Mount Tambora )爆发。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之一,威力为火山爆发指数的 7 级,所喷出的火山灰总体积多达 150 立方公里,而且抵达高至 44 公里 之平流层。远至英国伦敦亦可见因火山灰而出现的日落彩霞。 除此以外,在 1812 年及 1814 年亦分别有较小规模的火山在加勒比海及菲律宾爆发,在大气中积聚相当的火山灰。加上坦博拉火山喷出到高空中的二氧化硫,引致全球温度在之后一两年下降大约摄氏 0.4 至 0.7 度。 1816 年是自 1400 年以后,北半球最寒冷的一年。 美洲 美国东北及加拿大所受影响最为严重。美国东北部晚春及初夏温度通常相当稳定,平均 20 ° C 至 25 ° C ,甚少低于 5 ° C 。 1816 年 5 月,美国东北出现霜冻,大部份农作物被冻死。 6 月,加拿大及美国新英格兰出现两次大风雪,魁北克积雪余尺,广泛地方有人冻死。到了 7 月及 8 月,南至宾夕法尼亚州仍可见河水结冰。部份地方温度时而高达超越 35 ° C ,然后又突然数小时内下降至接近 0 ° C 。新英格兰农作物大量失收,各种谷物价格急升,例如燕麦价格由 1815 年的每桶 12 美分瀑涨至 92 美分。 欧洲 欧洲大陆刚刚在 1815 年结束对拿破仑的战争。突然期来的天气反常引致广泛粮食短缺,各地都有抢夺粮食的情况,瑞士情况尤为严重。在英国,大量家畜在 1816 年冬天死亡,威尔士、爱尔兰等地农作物失收,出现普遍饥荒。欧洲多条主要河流在夏天泛滥,德国等地在 8 月出现霜冻。据估计欧洲约有 20 万人死于这次天气反常。在 1816 至 1819 在东南欧洲及地中海出现的伤寒疫症,亦怀疑与温度改变有关。 1816 年 7 月,年方十九的玛丽·雪莱前往拜伦在瑞士的别墅度假,却遭遇到了连日降雨和反常低温,迫使众人待在室内。为了排遣时间,拜伦决定举行一场比赛,让大家写出最恐怖的故事。结果玛丽·雪莱写出了名著《科学怪人》,而拜伦的私人医生约翰·波里多利则写出了现代吸血鬼小说的开山之作《吸血鬼》。 亚洲 在中国,云南全省出现严重饥荒。在 1816 年(嘉庆二十一年)夏天,农历八月时“天气忽然寒如冬”。昆明及滇西等地连续三年冬天降雪。在东北黑龙江,双城在农历七月出现严重霜冻,作物失收,垦丁逃亡。安徽、江西等地亦有农历六、七月出现降雪的纪录。台湾新竹、苗栗等地都在 1816 年冬天纪录到罕有的霜冻,新竹“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 https://baike.sogou.com/v522688.htm?fromTitle=%E6%97%A0%E5%A4%8F%E4%B9%8B%E5%B9%B4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5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严重干旱和沙尘暴频发期的警钟:历史数据对比(修改)
杨学祥 2018-3-30 10:14
中国严重干旱和沙尘暴频发期的警钟:历史数据对比(修改) 杨冬红 1,2 ,杨学祥 3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 长春 130026 2. 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26 3.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 130026 太阳黑子具有 11 和 22 年周期,在太阳黑子循环和气候效应之间存在着关联 。 太阳黑子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 11 年,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 179-200 年。近 20 年的研究发现,潮汐极大期、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全球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6 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 。 表 1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冷气候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 事件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年) 变暖年 960-1000 1150-1250 1360-1480 1520-1600 1720-1790 1880- 好天时代 965-1010 1110-1165 1360-1420 1525-1600 1725-1790 1915-1996 变冷年 1000-1150 1250-1360 1480-1520 1600-1720 1790-1880 1996- 坏天时代 1010-1110 1165-1360 1420-1525 1600-1725 1790-1915 极小期 1040-1080 1280-1350 1450-1550 1645-1715 1790-1820 注:最后一栏是作者添加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0942.html 表2 太阳活动、中国干旱、沙尘暴频发期、强潮汐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修改) Table 1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sand dust-storm, stronger tides and time of bad weather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中国沙尘暴 频发时期 中国重大 干旱年份 921 989-991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1060-1090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160-1270 1328-1330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70-1560 1483-1485 1527-1529 1585-1589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10-1700 1638-1643 1689-1692 1721-1723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20-1890 1784-1786 1876-1878 21 世纪 2007- ?? 1997- ?? 1974 1999-?? 1999- ? 注: 10 大中国严重干旱有 8 次发生在坏天时代和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时期。中国历史上共出现大约五个沙尘暴频发周期,与坏天时代和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大致一一对应。数据显示, 1999 年后,中国有极大的概率进入严重干旱和沙尘暴频发周期,时间跨度为 30-110 年。 气候专家张德二指出,过去 1000 年间多次出现过大范围的持续时间 3 年以上的严重干旱事件,其严重程度多为最近 50 年所未见,因此,在过去 1000 年的气候变化历程中,最近的 50 年尚属于气候条件较好的时段,但对未来出现气候突变和重大气候灾异的可能性应予以警惕。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说,近五十年的气象资料表明,除青海、内蒙古和新疆局部地区沙尘天气的出现日数呈增多趋势外,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出现日数在减少,其中九十年代明显少于五、六十年代。但是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沙尘暴天气逐渐增多,频率提高,强度增大,并且发生时间提前,影响范围扩大。随后的二OOO年与二OO一年的沙尘暴天气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与一九九九年大体相当,这些气象状况预示着中国沙尘天气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 http://www.china.com.cn/txt/2001-05/27/content_5035988.htm 汤懋苍等人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 (SCL) 资料,将过去 2500 年分为 好天时代 (SCL < 11 年 ) 和 坏天时代 (SCL > 11 年 ) ,发现在 坏天时代 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 好天时代 。 好 ( 坏 ) 天世纪 与气候暖 ( 冷 ) 期有好的对应;并提出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的过程链。他们在 1470-1975 年划出 100 个“旱年”,其中 74 个出现在坏天时代,只有 26 个出现在好天时代,坏天时代的旱年频数比好天时代几乎要多 2 倍。太阳黑子极小期、冷气候、中国历史严重干旱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见表 1 。 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李栋梁通过对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等的研究得出结论: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呈增加之势,主要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等因素有关。   他指出,除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以外,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减弱、中国北方气温去冬异常偏低、蒙古气旋明显加强等也是造成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呈增加之势的原因。   李栋梁研究发现,当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偏弱时,次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沙尘暴就偏多。而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又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长度关系密切。根据近50年的已有资料分析,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长度呈反相关关系。 专家预计,下一个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极大值 ( 太阳活动的极弱期 ) 出现在2030年前后,届时中国北方沙尘暴将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跃期。 http://education.dbw.cn/system/2004/05/18/015990078.shtml 综合研究结论 气象观测资料表明,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中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呈增强趋势,预示着中国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沙尘暴频发周期。 研究表明,世界气候的变化与中国的持续干旱是造成沙尘暴天气增强的主要原因。 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 (SCL) 资料,将过去 2500 年分为 好天时代 (SCL < 11 年 ) 和 坏天时代 (SCL > 11 年 ) ,发现在 坏天时代 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 好天时代 。 好 ( 坏 ) 天世纪 与气候暖 ( 冷 ) 期有好的对应;并提出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的过程链。他们在 1470-1975 年划出 100 个“旱年”,其中 74 个出现在坏天时代,只有 26 个出现在好天时代,坏天时代的旱年频数比好天时代几乎要多 2 倍。 10 大中国严重干旱有 8 次发生在坏天时代和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时期。 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呈增加之势,主要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等因素有关。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我国严重干旱频发和沙尘暴百年高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1 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已经开始(见表 2 ),中国下一场灾害就是严重干旱和沙尘暴高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6350.html 希望相关管理部门予以关注,做好相应的防御准备。 参考文献 张德二 . 中国历史气候记录揭示的千年干湿变化和重大干旱事件 . 科技导报 . 2004 No.8 47-49 。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汤懋苍 , 柳艳香 , 郭维栋 .  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 ( Ⅰ ): 太阳黑子周长与中国气候 . 高原气象 . 2001 Vol.20 No.4 368-373 页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坏天时代带来百年沙尘暴高峰 下一场严重灾害是干旱和沙尘暴
杨学祥 2018-3-29 17:12
坏天时代带来百年沙尘暴高峰 下一场严重灾害是干旱和沙尘暴 杨冬红 1,2 ,杨学祥 3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 长春 130026 2. 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26 3.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 130026 摘要: 研究表明,世界气候的变化与中国的持续干旱是造成沙尘暴天气增强的主要原因。 2001 年 汤懋苍等人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 (SCL) 资料,将过去 2500 年分为 好天时代 (SCL < 11 年 ) 和 坏天时代 (SCL > 11 年 ) ,发现在 坏天时代 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 好天时代 。 好 ( 坏 ) 天世纪 与气候暖 ( 冷 ) 期有好的对应;并提出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的过程链。他们在 1470-1975 年划出 100 个“旱年”,其中 74 个出现在坏天时代,只有 26 个出现在好天时代,坏天时代的旱年频数比好天时代几乎要多 2 倍。气候专家张德二指出的 10 大中国严重干旱有 8 次发生在坏天时代和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时期。 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呈增加之势,主要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等因素有关。近百年的资料表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我国严重干旱频发和沙尘暴百年高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1 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已经开始(见表 1 ),中国下一场灾害就是严重干旱和沙尘暴高峰。 关键词:沙尘暴;坏天时代;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干旱;强潮汐 雾霾沙尘双重袭扰 北京 PM10 短时浓度接近 2000 监测显示, 2018 年 3 月 25 日 到 27 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经历一次中至重度污染过程后, 28 日凌晨开始,京津冀区域又开始受到沙尘天气的影响。 目前北京全市维持六级严重污染,此为空气质量指数中最严重级别。此前有专家指出,沙尘和霾天气不会同时出现。这一次是特殊情况吗?这样的极端恶劣天气又将持续多久?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 3 月 26 日 至 28 日,北方地区出现今年以来第四次沙尘天气,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及东北地区先后出现扬沙或浮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局地出现沙尘暴,最低能见度不足 400 米 。此次沙尘天气具有覆盖范围广、影响时段集中、空气污染程度重等特点。   此次沙尘天气强度大,造成多地空气质量爆表。据环境观测资料显示,内蒙古、京津冀等地 PM10 峰值浓度在 1000 ~ 2000 微克 / 立方米;其中北京地区从 5 时至 7 时 PM10 小时浓度瞬间由 282 微克 / 立方米飙升到接近 2000 微克 / 立方米;同时,北京大部 PM2.5 峰值浓度为 180 ~ 335 微克 / 立方米,出现混合型严重污染。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803/t20180329_17200669.htm 中国进入百年沙尘暴频发周期:与严重干旱有关 2001 年 5 月 26 日 ,中国气象专家今天在此间说,气象观测资料表明,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中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呈增强趋势,预示着中国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沙尘暴频发周期。 通过对历史上气象观测资料的研究,气象专家发现,中国历史上共出现大约五个沙尘暴频发周期,这五个周期分别是一O六O年至一O九O年,一一六O年至一二七O年,一四七O年至一五六O年,一六一O年至一七OO年,最后一次是一八二O年至一八九O年。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说,近五十年的气象资料表明,除青海、内蒙古和新疆局部地区沙尘天气的出现日数呈增多趋势外,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出现日数在减少,其中九十年代明显少于五、六十年代。但是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沙尘暴天气逐渐增多,频率提高,强度增大,并且发生时间提前,影响范围扩大。随后的二OOO年与二OO一年的沙尘暴天气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与一九九九年大体相当,这些气象状况预示着中国沙尘天气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 李黄解释说,世界气候的变化与中国近三年的持续干旱是造成沙尘暴天气增强的主要原因。一九九八年,拉尼娜现象影响中国;而自一九九九年夏季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显著偏少,干旱严重,造成土质干燥疏松,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气候和地面条件。 另外,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面积广阔,加上人畜的增加和乱垦乱挖,水资源的滥用,以及城市发展快、在建工地多,使得表土裸露快速增加,扩大了沙尘源,这也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形成。 李黄表示,中国气象局与地方各级气象部门正加强跟踪、观测、研究,密切注意沙尘暴天气的动态发展趋势,通过建立现代化的沙尘暴监测、预警服务系统,提高沙尘暴天气中短期预报方法和精度,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新华社 2001.05.26 http://www.china.com.cn/txt/2001-05/27/content_5035988.htm 中国重大干旱的历史记录和警告 气候专家张德二指出,重大干旱事件是指连续在 3 年以上、干旱区域覆盖 4 个省份以上的干旱事件,其中有代表性的 10 例 分别出现于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它们分别是: 989-991 年(北宋); 1328-1330 年(元); 1483-1485 年(明); 1527-1529 年(明); 1585-1589 年(明); 1638-1643 年(明); 1689-1692 年(清); 1721-1723 年(清); 1784-1786 年(清)和 1876-1878 年(清) 。 张德二对中国历史气候记录的研究表明:准周期性是过去 1000 年间中国东部各区域的干湿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各区域间主要周期变化的位相差异,表现为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 ( 如南涝北旱、北涝南旱等分布开型 ) 随时间的变化; 1000 年来干湿气候发生过多次十年和百年尺度的突变,降水的突变对农业生产会有明显影响。过去 1000 年间多次出现过大范围的持续时间 3 年以上的严重干旱事件,其严重程度多为最近 50 年所未见,因此,在过去 1000 年的气候变化历程中,最近的 50 年尚属于气候条件较好的时段,但对未来出现气候突变和重大气候灾异的可能性应予以警惕。 汤懋苍的坏天时代带来百年干旱和沙尘暴高峰 2001 年 汤懋苍等人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 (SCL) 资料,将过去 2500 年分为 好天时代 (SCL < 11 年 ) 和 坏天时代 (SCL > 11 年 ) ,发现在 坏天时代 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 好天时代 。 好 ( 坏 ) 天世纪 与气候暖 ( 冷 ) 期有好的对应;并提出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的过程链。他们在 1470-1975 年划出 100 个“旱年”,其中 74 个出现在坏天时代,只有 26 个出现在好天时代,坏天时代的旱年频数比好天时代几乎要多 2 倍。太阳黑子极小期、冷气候、中国历史严重干旱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见表 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0334.html 表 1 表明, SCL 长,太阳活动弱,全球气温降低,中国严重干旱,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 SCL 长(坏天时代)一一对应。从公元 850 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 5 次之多,它们与潮汐最大值对应,与低温和小冰期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0942.html 10 个重大干旱年有 8 个发生在变冷年或其边界。 10 个重大干旱年有 8 个发生在坏天时代及其边界。 好天时代已经结束,坏天时代正在到来。本次太阳活动周期从 1997 年到 2009 年,历经 13 年,按照汤懋苍等人的定义,为严重“坏天时代”,与全球灾害频发相对应。 中国重大干旱的统计特征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77817.html 表 1 太阳活动、中国干旱、强潮汐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 Table 2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volcanic eruption, tides and lower temperature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 ( 年 )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中国沙尘暴 频发时期 中国重大 干旱年份 921 989-991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1060-1090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160-1270 1328-1330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70-1560 1483-1485 1527-1529 1585-1589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10-1700 1638-1643 1689-1692 1721-1723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20-1890 1784-1786 1876-1878 21 世纪 2007- ?? 1997- ?? 1974 1999-?? 1999- ? 注: 10 大中国严重干旱有 8 次发生在坏天时代和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时期。 沙尘暴增多原因有新解 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有关   中新社兰州 5 月 17 日 电 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今日披露,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呈增加之势,主要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等因素有关。   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李栋梁通过对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等的研究得出上述结论。   他指出,除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以外,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减弱、中国北方气温去冬异常偏低、蒙古气旋明显加强等也是造成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呈增加之势的原因。   李栋梁研究发现,当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偏弱时,次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沙尘暴就偏多。而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又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长度关系密切。根据近50年的已有资料分析,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长度呈反相关关系。   专家预计,下一个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极大值 ( 太阳活动的极弱期 ) 出现在2030年前后,届时中国北方沙尘暴将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跃期。 2004-05-18 07:31:08 来源: 中新网 编辑: 连冬雪 http://education.dbw.cn/system/2004/05/18/015990078.shtml 综合研究结论 气象观测资料表明,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中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呈增强趋势,预示着中国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沙尘暴频发周期。 研究表明,世界气候的变化与中国的持续干旱是造成沙尘暴天气增强的主要原因。 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 (SCL) 资料,将过去 2500 年分为 好天时代 (SCL < 11 年 ) 和 坏天时代 (SCL > 11 年 ) ,发现在 坏天时代 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 好天时代 。 好 ( 坏 ) 天世纪 与气候暖 ( 冷 ) 期有好的对应;并提出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的过程链。他们在 1470-1975 年划出 100 个“旱年”,其中 74 个出现在坏天时代,只有 26 个出现在好天时代,坏天时代的旱年频数比好天时代几乎要多 2 倍。 10 大中国严重干旱有 8 次发生在坏天时代和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时期。 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呈增加之势,主要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等因素有关。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我国严重干旱频发和沙尘暴百年高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1 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已经开始(见表 1 ),中国下一场灾害就是严重干旱和沙尘暴高峰。 参考文献 张德二 . 中国历史气候记录揭示的千年干湿变化和重大干旱事件 . 科技导报 . 2004 No.8 47-49 。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汤懋苍 , 柳艳香 , 郭维栋 .  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 ( Ⅰ ): 太阳黑子周长与中国气候 . 高原气象 . 2001 Vol.20 No.4 368-373 页 .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川珙县发生4.9级地震:关注5月3-7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7-5-4 16:55
四川珙县发生 4.9 级地震:关注 5 月 3-7 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四川珙县发生 4.9 级地震 部分村民房屋受损严重 2017-05-0416:27:46 中国新闻网 图片来自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   中新网珙县 5 月 4 日 电 ( 王哲 ) 记者从四川宜宾市珙县获悉, 5 月 4 日 13 时 40 分 ,珙县附近发生 4.9 级地震,当地部分村民房屋因地震受损严重,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情况的报告。地震发生时,兴文县、筠连县和乐山等地震感都比较强烈。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5 月 4 日 13 时 40 分 在四川宜宾市珙县 ( 北纬 28.19 度,东经 104.87 度 ) 发生 4.9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   珙县底洞镇办公室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珙县底洞镇大田村的部分村民房屋受损严重,房屋因地震出现开裂。   珙县县城居民李女士称,地震大约持续了 10 秒左右,地震发生时,房屋摇晃得厉害,屋顶上的灯也在不停地晃动。   地震发生后,当地有网友称:“看电视的我一下子爬起来看桌子上的花瓶,里面水在晃,我才确定是地震了”,“我正在睡觉,手机都没拿,鞋子也没穿就开始跑!”   据悉,目前,各项灾情统计正在进行中。   珙县,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境南部,北与四川宜宾高县连界,距宜宾市 46 千米 ;距云南省威信县县城 69 千米 ;西靠宜宾筠连县,东南、东北与四川兴文县、长宁县连界。 (责任编辑: HN666 ) http://news.hexun.com/2017-05-04/189060695.html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4.92017-05-0413:40:2028.19104.8710 四川宜宾市珙县 3.42017-05-0413:36:2833.7189.488 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 3.02017-05-0403:21:0843.5084.678 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 3.02017-05-0313:53:0842.1187.8415 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县 6.22017-05-0312:47:1539.4271.5830 塔吉克斯坦 6.22017-05-0122:18:1759.74-136.6120 加拿大 6.32017-05-0120:31:5659.92-136.6120 加拿大 3.22017-05-0106:57:1028.12104.872 四川宜宾市珙县 3.42017-05-0100:40:0924.31102.2610 云南玉溪市峨山县 5.02017-04-3009:57:2221.43121.8090 台湾台东县海域 http://www.ceic.ac.cn/ 2017 年 5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 557 次阅读 2017-3-2110:09 2017 年 5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 年 1 月、 3-7 月 11-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7 年 2 月、 8-10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7 年 5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每年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及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 A : 5 月 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 度。 5 月 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B : 5 月 11 日 为日月大潮, 5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9.1810 度, 5 月 13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C : 5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 度, 5 月 19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D : 5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9.2146 度, 5 月 26 日 为日月大潮, 5 月 26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071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吉林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关注10-11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7-4-11 18:08
吉林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关注 10-11 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 4 月 8 日 指出, 8 日的木星冲日增强了 4 月 10-11 日的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 B : 4 月 10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 度。 4 月 11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我们在 4 月 9 日 指出: 8 日木星冲日和 10-11 日强潮汐组合导致气温下降。 11 日木星合月将增强 10-11 日强潮汐组合,导致气温快速下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7779.html 相关报道 吉林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2017-04-11 08:59 吉林发布    #吉林新闻# 受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长春东南部、四平南部、辽源、吉林大部、通化、白山大部地区降温幅度一般为7~9℃,部分地方可达10℃以上。省人影和气防指、省安委会、省减灾委联合提醒: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中国吉林网 @吉林气象 http://jl.sina.com.cn/zimeiti/2017-04-11/detail-ifyeayzu7489908.shtml?cre=sinapcmod=gloc=14r=0doct=0rfunc=16tj=nones=0 吉林省气象台8时许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各地新闻 吉网 贾子尧 2017-04-11 15:41 分享 1 评论 吉网、吉刻APP记者从吉林省气象台获悉:受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长春东南部、四平南部、辽源、吉林大部、通化、白山大部地区降温幅度一般为7~9℃,部分地方可达10℃以上。 长春市11日白天最高气温9度,夜间最低气温-3度。春季温差不容小觑,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着装,勿让感冒等疾病趁虚而入! 11日白天到夜间,吉林全省晴有时多云。12日白天到夜间,吉林全省晴有时多云。11日白天通化地区最高气温为11℃左右,其它地区7~10℃;夜间我省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为-5~-2℃,预计10日白天到夜间,中西部地区有5级左右西风,瞬间风力可达7级,其它地区有3~4级偏西风。 白城、松原、长春、四平、辽源、吉林、通化、白山、延边地区火险气象等级为3级,其它地区火险气象等级为2级。 吉林省气象台已经开始于4月11日8时14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省人影和气防指、省安委会、省减灾委联合提醒:注意做好防寒、保暖 工作 。 http://news.qq.com/a/20170411/037709.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20-2021特强极寒:大家准备好了吗?
热度 1 杨学祥 2016-4-13 12:26
2020-2021特强极寒:大家准备好了吗? zecrio 2016-4-12 23:43留言: 2020-2021特强极寒将从欧亚延伸到北美整个北半球。7-8个强制冷因素强强叠加,除了拉尼娜、拉马德雷外还有强震、地球公转半径达到最大值、天文条件(2020年八大行星高度集中)、强潮汐、太阳黑子极小值这7个因素都叠加到一起,可能给中国带来60-100年最严寒的冬天,也许能够达到1967-1968年的水平(冬三月严寒、平均最低气温为1890年以来次低、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年度冬季,低温仅次于100多年以来的1892-1893年冬季)。1967-1968年全国大部冬季平均气温是零下6.9度,比1951-1980年这30年偏低2.3度、比1961-1990年这30年偏低2.2度、比1971-2000年偏低2.6度,比1981-2010这30年偏低3.8度。这个偏低数据是根据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平均来计算出来的,极寒之厉害可见一斑,2020-2021可能有望达到这个程度,大家准备好了吗? 博主回复(2016-4-13 12:09):推荐阅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9690.html 据任振球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60年振动相一致。在20世纪初的低温期和60~70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1901和196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94(相当于日地距离的0.6%)和57万公里;在30-40年代和80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1940和2000年)分别缩短了76和44万公里。2000-202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2020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 。 韩延本分析了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起自19世纪中期的全球及南北半球的温度异常变化资料,得到它们存在约60年的准周期性波动的初步结果。该周期是它们的中周期波动的主要周期分量之一,它对调制温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可起到重要作用。分析表明,该周期分量是时变的,周期长度在19世纪略超过60年,之后缓慢变短,到20世纪后期月在55年至60年间。所谓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似乎并未有打乱这一周其分量的存在 。 汪品先院士指出,大约在1万年前“新仙女木事件”结束时,格陵兰上空的气温在近50年内上升7摄氏度,而且这类快速变化还反复发生。历史纪录表明,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控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进程,人类必须在气候剧烈波动时期做好预防气候变暖和变冷的两种准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1728.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003 次阅读|1 个评论
吉林多地现今秋初霜冻:严防厄尔尼诺后的严重低温冻害
杨学祥 2015-9-29 19:16
吉林多地现今秋初霜冻:严防厄尔尼诺后的严重低温冻害 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天气网讯 近日,受冷空气影响,吉林各地气温出现下滑,今天(29日),全省最低温度跌至今秋以来最低,仅-2.9℃,多地出现初霜冻。预计,后天新一轮强冷空气再度来袭,气温下降8~10℃。 中国天气网讯 从中国气象局今天(29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当前强厄尔尼诺事件仍在持续发展,极有可能发展为超强厄尔尼诺。受其影响,今天秋冬季我国或偏暖,尤以北方气温偏高更明显。 事实胜于雄辩,气象局的理论预测可能有误。 我们在2015年1月25日指出,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2015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和严重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795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0813.html 2000-2030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发生后东北易发生严重的低温冻害。例如,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7、1969、1972、1976年厄尔尼诺发生后,东北都发生了严重的低温冻害。2009年的厄尔尼诺也带来低温。 2015年9-1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秋和霜冻提前,给秋收带来重大损失。 请有关部门予以关注。 相关报道 吉林多地现今秋初霜冻 后天再降温达10℃ 2015年09月29日16:10 新浪天气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29日清晨,初霜冻后的吉林分外美丽。29日清晨,初霜冻后的吉林分外美丽。   中国天气网讯 近日,受冷空气影响,吉林各地气温出现下滑,今天(29日),全省最低温度跌至今秋以来最低,仅-2.9℃,多地出现初霜冻。预计,后天新一轮强冷空气再度来袭,气温下降8~10℃。   监测显示,28日20时至29日8时,位于东南部的大安、长岭、公主岭、白山、东岗、长白等15县市出现初霜冻,地表气温最低值均在0℃以下,其中长白气温最低,仅零下2.9℃,为今秋以来的最低气温。与常年同期比较,通化的初霜冻提前了5天。   吉林省气象台预计,明天全省大部将出现降水;后天,随着强冷空气的到来,气温将自西向东出现明显下降,预计累计降温幅度可达8~10℃,大部地区将出现霜或霜冻。   专家提醒,近期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公众国庆出行需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增添衣物,防寒保暖;同时,霜冻天气对晚熟作物有一定影响,相关部门应做好温室大棚的加固工作,防止作物遭受冻害与风害的影响。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5/0929/1610111139.html 超强厄尔尼诺或现身 我国秋冬季或偏暖 2015年09月29日16:57 新浪天气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29日下午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天气网讯 从中国气象局今天(29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当前强厄尔尼诺事件仍在持续发展,极有可能发展为超强厄尔尼诺。受其影响,今天秋冬季我国或偏暖,尤以北方气温偏高更明显。   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介绍,厄尔尼诺已发展到第17个月,截至9月27日,厄尔尼诺海温指数为1.9℃,较前期继续增强,厄尔尼诺事件持续发展。目前厄尔尼诺海温距平指数累计达到16.3℃,超过强厄尔尼诺事件监测标准。未来指数还将继续升高,极有可能在2015/2016年冬季达到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监测标准(16.6℃)。   预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至少持续到2016年春季,那么它对今年我国的秋冬气候有什么影响呢?孙冷说,根据厄尔尼诺的一般影响来看,今年秋冬季,我国南方降水可能偏多;全国将普遍偏暖,其中北方气温偏高或更明显。不过厄尔尼诺只是影响气候的一个因子,具体表现可能比较复杂。   一般来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气候异常明显。国家气候中心将继续密切关注厄尔尼诺的发展动态,及时发布预报。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5/0929/1657111138.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37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斐济群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关注29-30日潮汐组合
热度 1 杨学祥 2015-4-29 04:43
斐济群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 震源深度580千米 2015-4-29 01:27: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原标题:斐济群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 震源深度580千米   中新网4月29日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4月29日0时39分38秒在斐济群岛地区(南纬20.9度,西经178.6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580千米。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world/u7ai3865562_K4.html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3.2 2015-04-29 03:34:59 27.3 85.7 7 尼泊尔 6.22015-04-29 00:39:38-20.9-178.6580斐济群岛地区 2.9 2015-04-28 12:08:16 33.8 104.2 7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 3.3 2015-04-28 09:12:53 39.5 74.8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3.7 2015-04-28 07:20:30 28.0 85.4 7 尼泊尔 3.7 2015-04-28 05:17:53 31.5 88.0 9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申扎县 2.9 2015-04-28 04:29:39 25.0 97.8 8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4.9 2015-04-27 20:35:54 27.0 88.3 8 印度 2.9 2015-04-27 16:39:06 35.3 105.2 20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 5.2 2015-04-27 00:26:05 27.8 85.8 8 尼泊尔 3.1 2015-04-26 19:49:48 41.0 93.7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哈密市 3.3 2015-04-26 16:41:06 28.6 86.1 8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 7.12015-04-26 15:09:0827.885.910尼泊尔 3.62015-04-26 11:21:3527.485.57尼泊尔 5.02015-04-26 07:16:1427.885.010尼泊尔 5.32015-04-26 04:01:3524.0122.58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5.32015-04-26 01:42:5328.285.910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 3.0 2015-04-25 23:15:50 34.1 96.9 5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 4.4 2015-04-25 20:44:06 27.6 84.5 8 尼泊尔 5.92015-04-25 17:17:0528.487.320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 3.62015-04-25 16:05:3928.585.48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 7.02015-04-25 14:45:2328.384.830尼泊尔 3.12015-04-25 14:23:4428.7106.810重庆市綦江区 8.12015-04-25 14:11:2628.284.720尼泊尔 6.22015-04-24 21:56:1751.7-130.810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3.8 2015-04-24 19:49:02 28.2 104.7 8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 2.3 2015-04-23 13:21:38 41.9 123.9 0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矿震) 6.02015-04-23 06:57:18-12.1166.470圣克鲁斯群岛 3.7 2015-04-22 15:04:09 36.3 87.7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双湖县 3.0 2015-04-21 20:06:05 43.2 91.9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哈密市 6.02015-04-20 20:00:0124.1122.520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5.92015-04-20 19:45:1224.1122.520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4.92015-04-20 19:20:4523.7121.630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6.42015-04-20 09:42:5524.0122.57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3.02015-04-19 18:21:4738.9116.325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 6.52015-04-17 23:52:55-16.0-178.520斐济群岛地区 4.1 2015-04-17 06:05:50 26.9 92.9 7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错那县 2.9 2015-04-17 03:07:45 41.9 123.9 0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矿震) 6.12015-04-17 02:07:4435.126.820希腊克里特岛 3.6 2015-04-16 17:16:20 39.8 106.4 6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4.0 2015-04-16 03:48:37 22.8 121.3 7 台湾台东县附近海域 3.1 2015-04-15 18:49:58 39.8 106.4 5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4.0 2015-04-15 15:44:33 39.8 106.3 5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5.82015-04-15 15:39:2839.8106.310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4.5 2015-04-15 15:08:36 35.4 104.0 9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3.4 2015-04-15 05:47:12 29.1 102.4 20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 3.0 2015-04-15 04:36:55 40.2 77.8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3.4 2015-04-14 05:02:20 43.6 87.7 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 4.22015-04-14 01:13:5724.0121.19台湾南投县 4.02015-04-13 18:28:4424.0102.86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 3.3 2015-04-13 04:26:32 40.2 77.9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2.9 2015-04-12 23:31:05 27.1 103.3 8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 3.4 2015-04-12 21:59:15 38.2 91.3 7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行政委员会 3.0 2015-04-12 15:32:17 39.8 96.5 7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 3.2 2015-04-12 14:48:42 28.2 104.7 8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 3.2 2015-04-11 09:17:47 28.1 104.8 12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 3.4 2015-04-10 17:20:02 33.4 80.8 8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3.4 2015-04-10 08:31:18 38.5 74.1 129 塔吉克斯坦 3.8 2015-04-10 03:37:01 34.7 105.6 15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 2.9 2015-04-10 02:22:30 23.3 100.5 6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3.3 2015-04-09 23:57:42 38.4 75.3 1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3.0 2015-04-09 11:50:12 36.5 82.5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3.0 2015-04-08 18:57:08 41.2 84.5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 4.9 2015-04-07 12:41:54 33.1 83.3 10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6.12015-04-07 08:46:18-15.3-173.310汤加 4.1 2015-04-06 19:37:28 24.5 122.7 8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 3.9 2015-04-05 01:26:06 37.9 82.9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 3.0 2015-04-05 00:26:43 43.3 86.1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 4.2 2015-04-04 05:42:46 37.6 74.7 6 塔吉克斯坦 3.1 2015-04-03 15:20:59 26.6 108.8 8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 6.02015-04-02 12:10:09-17.8-178.5530斐济群岛地区 3.9 2015-04-02 08:56:40 28.7 86.4 7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 3.3 2015-04-01 11:12:23 42.8 123.0 0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矿震) 3.0 2015-03-31 22:34:30 33.9 85.0 8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3.4 2015-03-31 22:14:49 34.2 85.3 11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3.0 2015-03-31 04:46:39 30.2 102.9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3.4 2015-03-31 04:21:55 26.6 108.9 1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 6.62015-03-30 16:48:25-15.5-172.910汤加 6.52015-03-30 16:18:01-15.4-172.910汤加 5.52015-03-30 09:47:3426.6108.87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 7.42015-03-30 07:48:30-4.7152.630新不列颠地区 http://www.ceic.ac.cn/ 2015年4月潮汐组合:警惕出现强震和倒春寒 已有 435 次阅读 2015-3-11 11:14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潮汐预警 地震 倒春寒 2015年4月潮汐组合: 警惕出现强震和倒春寒 杨学祥 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4月是本时段强潮汐时期的第4个月, 地震进入高潮,警惕出现倒春寒 。 潮汐组合A:4月3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5度,4月4日为日月大潮,4月1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4月12日为日月小潮,1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24909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C:4月17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0.00041度,19日为日月大潮,17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D:4月26日为日月小潮,4月2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7891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E:4月29日为月亮远地潮,30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0.00025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366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96 次阅读|2 个评论
云南遭低温冷冻和雪灾:关注12月强潮汐
杨学祥 2013-12-17 18:47
云南遭低温冷冻和雪灾致94万余人受灾 2013年12月17日15:00 人民网 我有话说(1,281人参与)   人民网北京12月17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根据云南省民政厅报告,12月14日夜间到15日,云南中部、东部地区普降中雪,局地大到暴雪,并伴有降温,造成部分农作物遭受低温冷冻和雪灾。截至12月17日9时统计,昆明、保山、文山等9市(自治州)30个县(区、市)94.3万人受灾;58间房屋倒塌,100余间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8.7千公顷,其中绝收3.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 附:云南省气象台12月17日16时发布霜冻橙色预警 云南气象 云南气象:【霜冻橙色预警】云南省气象台12月17日16时发布霜冻橙色预警: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早晨,云南省大部地区最低气温低于0℃,滇南低于2℃,有出现霜冻的可能,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请注意防御。 2013-12-17 16:00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3/1217/150097383.html 2013年12月潮汐组合: 强潮汐导致冷冬 和强震 已有 1055 次阅读 2013-10-23 07:55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地震 冷冬 推荐到群组 2013年12月潮汐组合:强潮汐导致冷冬和强震 杨学祥 2013年2月-3月,2013年9月-11月,2014年4-5月,2014年11-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3年4月-8月,2013年12月-2014年3月,2014年6-10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3年12月为强潮汐时期的第一个月,可能导致冷冬。 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2014-2016年处于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是高温、干旱、强震、低温冻害等极端灾害的频发时期,如,1959-1960年。2014年整体潮汐偏强,南北震荡最弱。 潮汐组合A:12月4日为月亮近地潮,12月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19.55370度,12月3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2月9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31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2月1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19.57002度,12月17日为日月大潮,20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12月2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2月2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48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2月3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19.53718度,2014年1月1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可能导致冷冬。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5254.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0391.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5-6月地震高潮:强潮汐和拉尼娜使强震频发进入高潮
杨学祥 2013-5-21 14:10
5-6月地震高潮:强潮汐和拉尼娜使强震频发将进入高潮 杨学祥  5月已进入下旬,7级以上地震仍未发生。能量的过度积累预示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变大。拉尼娜正在形成,这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频发的原因。 相关报道: 智利海域地震震级调整为6.5级 该国陆地无震感 2013年05月20日 21: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0日电 据外电报道,智利西部海域20日发生里氏6.5级地震。该国官员称,该国陆地上没有震感,排除了地震引发海啸的可能性。   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0日清晨5点49分(北京时间下午5点49分),震中位于艾森港以西约400英里(约644公里)处,位于首都圣地亚哥南偏西南方约1538公里处。震源深度10.0公里。   美国地质勘探局将震级从最初的里氏6.8级下调到6.5级。   智利海洋局称,该国陆地上没有震感,排除了地震引发海啸的可能性。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5-20/4837533.shtml 快讯:21日堪察加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6.1级地震 国际时事新华网2013-05-21 11:56 我要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0   新华网快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5月21日11时8分在堪察加东海岸附近海域(北纬52.4度,东经160.0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http://news.qq.com/a/20130521/014455.htm 智利海域6.8级地震:关注18-20 日潮汐组合 已有 84 次阅读 2013-5-21 08:3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地震 潮汐组合 推荐到群组 智利海域6.8级地震本土无震感 据称不会引发海啸2013年05月20日 18: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0来源: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  中新网5月20日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智利艾森港(Aisen)西部海域20日发生里氏6.8级地震。智利有关方面没有发布海啸警报,称该国没有震感,此次地震不具有引发海啸的条件。   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0日清晨5点49分(北京时间下午5点49分),震中位于艾森港以西约400英里(约644公里)处,位于首都圣地亚哥南偏西南方约1538公里处。震源深度10.0公里。   智利紧急情况部门称,看不到此次地震会引发海啸的迹象。该部门官员在微博网站推特上称,此次地震不具有引发海啸的条件。该国本土没有震感。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5-20/4837321.shtml (2013-05-20 03:23)堪察加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6.2级地震 (2013-05-18 14:19)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5.9级地震 (2013-05-18 06:22)黄海海域发生5.1级地震 (2013-05-17 22:50)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乡城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 (2013-05-16 12:07)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发生4.6级地震 (2013-05-16 11:50)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发生5.0级地震 (2013-05-15 20:41)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发生4.5级地震 (2013-05-15 19:09)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发生5.2级地震 (2013-05-14 12:52)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发生4.6级地震 (2013-05-14 09:05)马里亚纳群岛发生6.9级地震 (2013-05-12 05:25)汤加发生6.5级地震 (2013-05-11 10:39)伊朗发生6.4级地震 (2013-05-01 02:21)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交界发生4.1级地震 http://www.csi.ac.cn/manage/html/4028861611c5c2ba0111c5c558b00001/_SUBAO/index.html 2013年5月潮汐组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2013-3-30 14:33 2013年5月潮汐组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杨学祥 2013年2月-3月,2013年9月-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3年4月-8月,2013年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3年5月为强潮汐时期的第二个月,由于潮汐活动逐渐增强,4-5月地震活动逐月增强。 潮汐组合A:5月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36度,5月2日为日月小潮(下弦),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5月10日为日月大潮,1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20.17085度,13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5月18日为日月小潮(上弦),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22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5月26日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0.18269度,5月25日为日月大潮,5月26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5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5310.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88976.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1960.html    SST Anomaly 201305 (center)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火山活动活跃:关注3月强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2-3-8 05:50
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火山活动活跃 杨学祥 位于智利南部河流大区的普耶韦火山群4日开始持续喷发,美国夏威夷州一个偏远地区的最后一栋民宅近日因火山喷发,被岩浆摧毁。2012年3月4日,意大利卡塔尼亚,埃特纳火山喷出的火山灰。这是埃特纳火山2012年第三次喷发。 相关新闻: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2012年第三次喷发 2012-03-06 07:23  分享到:   2012年3月4日,意大利卡塔尼亚,埃特纳火山喷出的火山灰。这是埃特纳火山2012年第三次喷发。 (编辑: 李健 ) http://news.qingdaomedia.com/system/2012/03/06/010179145.shtml 智利火山灰造成南美多国航班停飞 相关专题: 国际物流 时间:2012-03-06 19:51 【阿里巴巴冶金】   智利南部普耶韦火山群喷发形成的火山灰云团不断扩散,智利、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国多家机场和航空公司7日宣布部分航线停飞或对航班日程重新调整。   智利航空公司7日下午宣布,由于火山灰云团的扩散,公司出于安全考虑已经取消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往返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乌拉圭首都蒙特维的亚的直飞航线。巴西塔姆航空公司当天也宣布,取消巴西圣保罗和圣地亚哥的直飞航班。   另据阿根廷媒体7日援引阿根廷官员消息说,智利普耶韦火山群喷涌出的火山灰导致布宜诺斯艾利斯两个机场所有航班被迫取消,布宜诺斯艾利斯埃塞萨国际机场和豪尔赫纽伯里机场共60多个国内和国际航班被取消。自普耶韦火山群4日喷发以来,阿根廷南部多个机场已经关闭。此外,乌拉圭蒙特维的亚卡科拉斯国际机场也因火山灰问题对航班日程进行调整,多个航班在经过数小时延误后被迫重新制定飞行计划。   位于智利南部河流大区的普耶韦火山群4日开始持续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随着风向向大西洋方向扩散,导致位于普耶韦火山群以东的阿根廷遭受严重影响。6日早些时候,风向开始转向西北方向,导致智利境内位于火山西北方30多公里的洛斯安赫莱斯市被火山灰笼罩。鉴于风向不定,智利政府专门成立了气象监测小组,实时提供风向报告并为撤离居民提供防尘面具。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24243681.html 夏威夷大岛一火山喷发 当地最后一户人家被毁 第一旅游网: www.toptour.cn 发布时间:2012-03-06 字号:【大 中 小】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5日报道,美国夏威夷州一个偏远地区的最后一栋民宅近日因火山喷发,被岩浆摧毁。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5日报道,美国夏威夷州一个偏远地区的最后一栋民宅近日因火山喷发,被岩浆摧毁。   报道称,夏威夷大岛最东的普纳地区原本有小区。由于火山喷发,多年来,该地区的房屋一栋栋被岩浆吞没,道路也被切断,住户一一搬离。硕果仅存的一家也于本月2日晚被岩浆焚毁,屋主在岩浆抵达前1个小时带着家当离开。   据悉,夏威夷大岛上的基劳维亚火山从1983年以来就持续喷发,几周前,它的活动更趋频繁。 http://www.toptour.cn/tabid/66/InfoID/55994/frtid/240/Default.aspx 2012年3月潮汐组合:关注强震活跃期 2012-2-5 13:49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极端事件 2012年3月潮汐组合:关注强震活跃期 杨学祥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2012年8月-9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2年3月-7月,2012年10-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2年3月是上半年第1个强潮汐月,3-7月为超长强潮汐时期和地震活跃期,潮汐强度相对变大,地震活动增强,5月进入地震高潮。今年冬春弱潮汐在前,强潮汐在后,后期较冷,时间延长,有利于出现倒春寒。 潮汐组合A:2012年3月1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3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2.14870度,潮汐南北摆动幅度较大,可激发冷空气南北震荡。 潮汐组合B:2012年3月8日为日月大潮,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85度,3月10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3月1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2.03262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D:3月22日为日月大潮,2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36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3月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21.89075度,3月31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两者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本月为强潮汐时期,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448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季风雨吹袭印度巴基斯坦引发洪灾:关注8-9月强潮汐
杨学祥 2011-9-26 05:49
季风雨吹袭印度巴基斯坦引发洪灾 http://msn.huanqiu.com 2011-09-20 08:46 来源:环球网论坛 受季风雨影响,地处印度半岛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连降暴雨,引发洪灾。洪水造成两国上百人死亡,百万人受灾。联合国已开始对受灾地区进行救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巴全国高达250万儿童受洪灾影响。基金会一名官员表示,许多家庭还没有从去年的大洪水中恢复,今年又遭劫难。他们亟需帮助。   受季风雨影响,地处印度半岛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连降暴雨,引发洪灾。洪水造成两国上百人死亡,百万人受灾。联合国已开始对受灾地区进行救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巴全国高达250万儿童受洪灾影响。基金会一名官员表示,许多家庭还没有从去年的大洪水中恢复,今年又遭劫难。他们亟需帮助。 【印度洪灾致18人死 约10万人撤离】   印度政府官员9月13日称,洪灾由雨季带来的强降雨引发,河流水位升高,漫过堤坝,淹没农田和村庄。奥里萨邦灾难管理部门负责人苏里亚·纳拉扬·帕特拉告诉记者,“我们遭遇严重洪灾,18人死亡,另有6人失踪”。按帕特拉的说法,奥里萨邦政府已经撤离大约10万居民,同时启动救济措施、帮助170万受灾民众。据悉,印度每年7月至9月通常是雨季,全年大约80%的雨水来自这一时段 http://msn.huanqiu.com/photo/society/gallery/2011-09/2014961.html 巴基斯坦暴雨殃及数百万人 联合国呼吁各国援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5日12:54 新华网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4日报道】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23日呼吁各国捐助1890万美元,救助巴基斯坦南部遭受洪水灾害的农民,粮农组织说,今年的灾情比去年更严重,需要更多的资金“解决信德省和俾路支省数百万农民的最紧迫需求”。   巴基斯坦近来连降暴雨,导致南部水灾严重,至少已造成369人死亡,70万人生活在临时难民营里,受灾人数从上星期的600万,已增加到这星期的820万人。   粮农组织还说,8月中开始的季风暴雨,还摧毁了信德省73%的农作物和67%的粮食储藏,也造成近78000头牲畜死亡。   水灾还损毁了150万户民居,6000多所学校被淹,当局担心灾区的疫情会很快蔓延开来。   这是联合国为巴基斯坦发出的最新求助,声明说,他们的目标是为30多万受灾家庭提供急需的家畜和农业帮助。还说遭受打击的农民甚至还没有从去年的洪水灾害中恢复过来,尤其是在信德省,去年得到的援助比其他省份要少。   粮农组织说,当务之急是避免500万头处在危险中的牛和其他家畜死亡,为它们提供食物和治疗,预防疾病和寄生虫感染。   粮农组织一名负责人说:“在受水灾影响的地区,大约80%的人以务农和畜牧为生,这些牲畜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他说,由于农作物遭到毁灭性破坏,因此,农民失去了现在和今后的粮食及收入来源。如果不立即提供援助,将会发生人道灾难。 http://news.sina.com.cn/w/2011-09-25/125423213994.shtml 2011年9月潮汐组合:关注太阳潮周期 2011-8-9 15:08 2011年9月潮汐组合:关注太阳潮周期 杨学祥 2011年6-7月和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 2011年1月至5月和8月末至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9月是下半年第二个强潮汐月 。 夏至和冬至太阳在南北回归线,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小,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春分和秋分太阳在赤道面上,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大,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9月太阳潮又重复3月同样状态。 潮汐组合A:2011年9月5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9月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3.04746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B:2011年9月12日为日月大潮,1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2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9月20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2.89032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南北震荡幅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D:9月27日为日月大潮,2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110度,28日月亮在近地点。三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变少,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7344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82761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潮汐:除夕之夜火星合月 初一迎来今年首场日食
杨学祥 2009-1-25 17:04
  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预报,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将连续有两场天象奇观奉献给大家。大年三十,月亮也将溜出来和火星相约除夕夜,上演星月童话。 25 日 22 时许,天气晴好的条件下,可以观赏火星与月亮慢慢相合的过程。 所谓火星合月,就是火星与月亮在天赤道的一个点上,在地球上看两者在同一条线上,就像弯弯的月亮镶在红色的火星上,非常美丽。火星合月的时间很短,约 10 分钟到 20 分钟。 初一黄昏,又将迎来今年第一场日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只能看到偏食,当日 17 时到 18 时,如天气晴好,南方地区将能在晚霞中看见红日带食而落【 1 】。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2 月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相距不超过 3 天,为持续 5 个月的强潮汐时期。 2009 年 1 月为其中第四个月, 22 日以后的重要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 D : 2009 年 1 月 22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27.0815 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大。 潮汐组合 E : 2009 年 1 月 26 日为日月大潮和日食,两者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F : 2009 年 1 月 30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 -0.00001 度,赤道地区潮汐变化较大 。 我在 1 月 19 日就指出, 2009 年 1 月下旬集中了三次潮汐组合 DEF ,两两间隔为四天,不是叠加,但相对比较集中。强潮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在强潮汐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台风、暴雨、暴雪和寒流将得到加强,可能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 一月二十三日伴随着呼啸的北风,中国北方大部气温剧烈降低,一夜之间,甘肃、宁夏、陕西、山东、东北等地气温骤降了二十二摄氏度。强潮汐的激发作用值得关注! 本文关键词: 潮汐组合 潮汐预警:大范围雨雪 强降温 地震 灾害 参考文献 1. 除夕之夜火星合月 初一黄昏将迎来今年首场日食。 2009 年 01 月 25 日 05: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it.sohu.com/20090125/n261943854.shtml 2. 杨学祥 . 2009 年 1 月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12-15 4:30:3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143 3. 杨学祥 . 22 日潮汐组合: 23 日前后四川自北向南将遇强降温天气 . 发表于 2009-1-19 8:10:1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689 4. 杨学祥 . 关注 1 月下旬潮汐组合:地震趋强冷空气活动强烈 . 发表于 2009-1-19 16:15:2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749 5. 杨学祥 . 较大范围雨雪天气将影响春运: 22 日、 26 日和 30 日潮汐组合 . 发表于 2009-1-20 6:43:4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828 6. 杨学祥。关注 22 日至 30 日潮汐预警:大范围雨雪和强降温。发表于 2009-1-21 3:44:1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957
个人分类: 备忘录|2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1月地震进入高潮:三次7级以上强震
杨学祥 2009-1-16 04:35
2009 年 1 月地震进入高潮:三次 7 级以上强震 杨学祥 新华网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测局15日报告,位于太平洋的千岛群岛东部发生里氏7.3级强地震 。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地质调查局说,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岛 15 日发生 6.8 级地震,目前没有发布海啸预警。地震中心距该岛首都努美阿东部 417 千米 ,震深 51 千米 。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2 月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相距不超过 3 天,为持续 5 个月的强潮汐时期。 2009 年 1 月为其中第四个月,重要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 A : 2009 年 1 月 3 日月亮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42 度, 4 日为上弦和地球近日点,太阳潮最强,日月小潮,赤道地区潮汐变化较大。 潮汐组合 B : 2009 年 1 月 10 日月亮近地潮, 11 日为日月大潮, 9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0616 度,三者迭加,形成本月最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C : 2009 年 1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151 度, 18 日为下弦,日月小潮,赤道地区潮汐变化较大。 潮汐组合 D : 2009 年 1 月 22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0815 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大。 潮汐组合 E 2009 年 1 月 26 日 为日月大潮,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F 2009 年 1 月 30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 -0.00001 度,赤道地区潮汐变化较大 。 2009 年 1 月 7 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附近,与天文轨道有关。从冬至到春分,太阳由南回归线向赤道运动,潮汐形变使地球扁率不断加大,地球自转不断减慢,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加强这一效应,所以, 1 月到 3 月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的作用明显增强,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时间 震级 经度 纬度 震深 参考位置 2009-1-16 01:49:35 7.3 155.3 46.8 30.0 千岛群岛地区 2009-1-15 15:27:25 6.8 170.6 -22.4 40.0 洛亚尔提群岛地区 2009-1-15 02:23:36 5.1 103.3 31.3 21.0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2009-1-07 13:22:17 4.2 104.4 32.1 20.0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交界 2009-1-04 11:53:53 4.1 122.1 24.1 6.0 台湾花莲海域 2009-1-04 06:33:39 7.5 133.5 -0.7 33.0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群岛北部 2009-1-04 06:04:30 5.0 121.8 24.2 10.0 台湾花莲以东海域 2009-1-04 04:23:25 6.2 71.0 36.6 223.0 阿富汗兴都库什地区 2009-1-04 03:43:53 7.7 132.8 -0.7 33.0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群岛北部 2009-1-02 19:00:10 4.7 104.2 31.9 19.0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2009-1-02 09:39:51 4.2 119.7 21.8 8.0 台湾恒春海域 http://www.ceic.ac.cn/more.jsp?startRecord=0 Recent Earthquakes 01/15/2009 M 7.3, east of the Kuril Islands 01/15/2009 M 5.7, Solomon Islands 01/15/2009 M 6.7, southeast of the Loyalty Islands 01/12/2009 M 6.0, Mid-Indian Ridge 01/08/2009 M 5.7, Carlsberg Ridge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参考文献 1. 周光扬。快讯:位于太平洋的千岛群岛东部发生里氏 7 . 3 级强地震。 2009 年 01 月 16 日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16/content_10665871.htm 2. 南太平洋岛国发生 6.8 级地震 暂无海啸预警。四川在线 (2009-01-15 17:40:33) 来源:中新网。 http://society.scol.com.cn/gjyw/20090115/2009115174033.htm 3. 杨学祥 . 2009 年 1 月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12-15 4:30:3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143
个人分类: 备忘录|46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潮汐对弱震的激发作用:历史与现在
杨学祥 2008-9-22 03:05
宁夏新闻网讯 据宁夏地震台网测定, 2008 年 9 月 20 日上午 8 时 58 分在宁夏银川南(北纬 38 27 ,东经 106 17 )发生 2.6 级有感地震。经自治区地震局组织有关专家会商,认为宁夏近期不会发生 5 级以上地震 。 我在 8 月 18 日 指出, 2008 年 9 月,月亮近地潮( 20 日)与日月大潮( 15 日)相距超过三天,为弱潮汐时期。根据天文奇点,可划分如下: 潮汐组合 A : 9 月 1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为 -0.00014 度。 8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朔日)。两者叠加,赤道地区潮汐变化幅度较大(太阳离赤道较远)。 ( 2008-08-31 17:10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攀枝花市仁和区交界发生 5.6 级地震, 2008-08-30 21: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发生 5.3 级地震, 2008-08-30 17:14) 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发生 6.1 级地震 ) 潮汐组合 B : 9 月 7 日 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抵消,强度最小。 9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54947 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对应我国大部将遭雨水侵袭 北方部分地区大风降温, 9 月 6 日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兴都库什山区发生里氏 5.6 级地震, 9 月 8 日瓦努阿图 6.2 级地震, 9 日瓦努阿图 6.9 级地震 )。 潮汐组合 C : 9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99 度, 15 日为日月大潮(望日), 22 日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三者叠加,此期间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9 月 13 日哥伦比亚 5.7 级地震、东帝汶 5.7 级地震, 9 月 15 日阿拉斯加 5.2 级地震, 9 月 16 日中大西洋海岭 5.8 级地震、东帝汶 5.7 级地震, 17 日中太平洋海岭 6.0 级地震,都发生在低纬度地区 )。 潮汐组合 D : 9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2 日为下弦和秋分,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47450 度,月亮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 ( 汶川 4.1 级地震,银川 2.6 级地震,加拿大 5.2 级地震,上海遭百年一遇暴雨 ) 。 潮汐组合 E : 9 月 2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59 度, 29 日为日月大潮(朔日), 22 日为秋分,日月同在赤道附近。三者叠加,此期间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 我在 9 月 18 日 指出,继当地时间 9 月 14 日 东帝汶 5.7 级地震之后,低纬地区和中高纬地区先后又发生了 4 次中强地震,验证了赤道强潮汐的作用。此后, 9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2 日为下弦和秋分(太阳在赤道上空),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47450 度,月亮潮汐南北震荡较强,下弦时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中纬度地区地震开始增强 。 我在 9 月 19 日 再次指出,地震正向中纬度和中低纬度的结合部转移,海温增加显著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增大 。 在 9 月 20-22 日中强地震向中纬度地区转移之后, 28-29 日潮汐组合 E 时期低纬度地区地震将有明显增强 。 9 月汶川和全球地震验证了地震的潮汐波动特征: 地震信息浏览 发震时间 震级 震中位置 20080920 最大震级 4.1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20 日 00 时 -24 时 ) ( 20-22 日潮汐组合 D ) 20080919 最大震级 2.2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19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18 最大震级 3.1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18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17 最大震级 3.2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17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16 最大震级 3.0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16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15 最大震级 2.8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15 日 00 时 -24 时 ) ( 15 日潮汐组合 C ) 20080914 最大震级 3.1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14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13 最大震级 3.3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13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12 最大震级 5.5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12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12 5.5 甘肃武都与陕西宁强交界 20080911 最大震级 4.4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11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11 4.4 四川青川 20080911 7.1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80911 6.3 马鲁古海峡 20080910 最大震级 3.7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10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10 6.5 中大西洋海岭 20080910 6.2 伊朗南部 20080910 5.2 西藏仲巴县 20080910 5.1 西藏仲巴县 20080909 最大震级 2.1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9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09 5.2 台湾宜兰以东海中 20080909 6.9 瓦努阿图 20080908 最大震级 3.6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8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08 6.2 瓦努阿图 20080907 3.2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7 日 00 时 -24 时 ) ( 7-8 日潮汐组合 B ) 20080906 最大震级 3.8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6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05 最大震级 3.8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5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05 4.2 西藏自治区仲巴县 20080904 最大震级 3.1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4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03 最大震级 3.2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2 日 00 时 -3 日 24 时 ) 20080901 最大震级 3.9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9 月 1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901 4.2 西藏自治区仲巴县 20080901 6.4 斐济以南地区 20080831 最大震级 3.7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8 月 31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831 5.6 四川凉山会理县与攀枝花仁和区交界 (8 月 31 日 -9 月 1 日潮汐组合 A) 20080831 4.0 云南省盈江县 20080830 最大震级 3.1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8 月 30 日 00 时 -24 时 ) 20080830 5.3 新疆和静县 20080830 6.1 四川攀枝花与凉山会理县交界 20080829 最大震级 3.4 四川汶川地震序列 (8 月 29 日 00 时 -24 时 ) http://www.eqsn.gov.cn/dizhen/quakemorenews.aspx 有人对宁夏的 2.6 级地震作为潮汐激发的证据提出异议,为什么 2.6 级地震对银川来说是异常事件呢?为什么不能算到余震头上去? 宁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距汉中 500 多公里,不在四川地震灾区。自 7 月 5 日以来, 2008 年 09 月 20 日宁夏银川发生 2.6 级地震是宁夏最高级别的地震且潮汐激发的波动特征也十分明显。 宁夏地震台震情速递 2008 年 09 月 20 日宁夏银川发生 2.6 级地震 (09.20) ( 9 月 20-22 日潮汐组合 D ) 2008 年 09 月 07 日宁夏固原发生 2.0 级地震 (09.07) ( 9 月 7-8 日潮汐组合 B ) 2008 年 08 月 29 日宁夏海原发生 1.5 级地震 (08.29) ( 8 月 31 日 -9 月 1 日潮汐组合 A ) 2008 年 08 月 28 日宁夏灵武发生 1.8 级地震 (08.28) 2008 年 07 月 22 日宁夏固原发生 2.1 级地震 (07.22) ( 7 月潮汐 D 组合: 23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 2008 年 07 月 20 日宁夏灵武发生 0.8 级地震 (07.20) ( 7 月潮汐 C 组合: 15 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6547 度, 18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 2008 年 07 月 05 日宁夏固原发生 1.9 级地震 (07.05) ( 7 月潮汐 A 组合: 2 日为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3932 度, 3 日为日月大潮) http://www.eq-nx.ac.cn/ 强潮汐对弱震的激发我们早有研究,请见附件。 参考文献 1. 银川 20 日上午 8 时 58 分发生 2.6 级有感地震。宁夏新闻网 2008-9-20 12:53:02 稿 源 : 宁夏新闻网。 http://www.nxnews.net/923/2008-9-20/44@329153.htm 2. 杨学祥 . 2008 年 9 月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8-18 14:57: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387 3. 杨学祥 . 潮汐组合 B :瓦努阿图 6.9 级地震 我国大部将遭雨水侵袭 . 发表于 2008-9-9 6:27 :2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257 4. 杨学祥 . 下一个 7 级强震: 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2 月强潮汐时期 . 发表于 2008-9-5 10:18: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59 5. 杨学祥 . 赤道地区地震继续趋强:关注 9 月 15 日 潮汐组合 C. 发表于 2008-9-18 11:47:4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22 6. 杨学祥 . 赤道太平洋暖水区继续扩张与地震趋势 . 发表于 2008-9-19 8:14: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552 7. 杨学祥 . 9 月 20 日 汶川都江堰交界发生 4 级余震:中纬度地震增强 . 发表于 2008-9-20 4:00: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659 8. 杨学祥 . 9 月 20 日 近地潮:上海遭百年一遇暴雨、汶川银川地震 . 发表于 2008-9-21 9:22:1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797 原文附件: 杨学祥 . 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03,23(2): 77-80. 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杨学祥 (1.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 130026; 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 100012) 摘 要 : 2000 年 6 月底 , 东京以南的伊豆岛开始发生火山与地震活动 . 此后 , 在伊豆岛观测到异常的地壳变形 . 8 月底 , 火山与地震活动达到高潮 . 分析结果认为 , 地壳变形是由伊豆岛的岩脉侵入引起的 , 并且与强潮汐天文条件相对应 . 根据观测和计算数据提出了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 关键词 : 潮汐 , 火山 , 地震群 , 海底扩张 , 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 1. 问题的提出 由地幔对流驱动的海底扩张模式遇到了新的困难 , 最新的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并没有提供这方面的可靠证据 , 人们提出的种种质疑有助于地球动力学的发展 . 潮汐波动理论从最直观的地表潮汐波动现象出发 , 论证了潮汐振荡对地球各圈层的动力学意义 . 这种尝试是值得赞赏的 , 是十分有意义的 . 为了检验该理论 , 本文计算了潮汐振荡产生的力矩规模 , 并给出了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 2. 地壳潮汐形变的数值计算 对潮汐运动的最新计算结果表明 , 月亮在赤道时产生的半日潮使大气对流层、水圈和液核分别有 54181864 、 43275 和 3103 km 3 的体积绕固体地球向西运动 , 形成赤道高空风、西向海潮和液核表层西向漂移 . 由于大陆地形的阻挡 , 形成大气、海洋和液核的涡旋、湍流和异常大潮以及冷暖海水的上下和东西向振荡与混合 . 岩石圈和下地幔分别有 2754 和 10599 km 3 的体积胀缩 , 是其中熔融部分流动、上涌和喷发的动力 . 太阳相对地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摆动 , 使流体相对固体南北振荡与混合 . 地球在春分和秋分扁率变为最大 , 形成赤道大潮 , 两极高纬地区分别有 6605998 、 5251 和 368 km 3 体积的大气、海水和液核流体通过临界纬度( 35 o )流向赤道 , 并在科里奥利力和西向引潮力作用下加速向西漂移 , 使各圈层自转速度变小 , 差异旋转速度增大 , 高纬地区排气排液活动强烈 , 其中大气对流层日长增加最为显著 , 为 97s, 是岩石圈日长增加值( 0.00027s )的 359259 倍 . 地磁活动在两分点达到最大值是其证据 . 潮汐形变引起的全球性地壳容积和地表面积变化的计算实例 , 可参看文献 . 对于一个封闭完整的弹性地球 , 上述计算值只能给出地球弹性形变的规模 . 但是 , 对于岩石圈具有复杂断裂系统的地球 , 上述计算值就给出了地下流体流动、上涌和喷发的可能性和规模 . 3. 观测证据 据科学时报 2002 年 9 月 6 日 2 版报道, 2000 年 6~8 月,历史上记录到最活跃的密集地震袭击日本 Izu 半岛南部 60 公里的区域,其中 7000 次震级大于或等于 3 , 5 次大于或等于 6 。该密集地震伴随着 Miyake 火山的几次蒸气和碎石喷发。 图 1 宫岛 (Miyakejima) 的地震频率 ( 引自吉野泰造 等 , 2002) Fig.1 Frequency of earthquakes at Miyakejima (from TAIZOH Yoshino et al, 2002) 自 1996 年以来 , 在东京都地区的 4 个台站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进行了地壳变形观测 . 这个项目称为 基石 计划 (Keystone Project, KSP). 2000 年 6 月 26 日 , 东京以南约 150km 的 Miyake 岛发生群震 . 6 月 27 日 , 又开始火山活动 . 地震活动见图 1 所示 . 可以看出 , 7 月和 8 月的地震活动较多 . 在此之后 , 基石 网络观测到异常的地壳变形 . 地震活动于 2000 年 9 月基本停止 .2000 年 6 月 26 日至 9 月 15 日期间 , 馆山相对于鹿岛的移动速率是 2.5cm/ 月 , 三浦相对于鹿岛的移动速率是 1.5cm/ 月 , 这与过去 3 年的平均运动速率 (1.4cm/ 月和 1.3cm/ 月 ) 相比是相当大的 . 吉野泰造等人把这个现象解释为伊豆岛的岩脉侵入 . 估计模型计算得到的岩脉参数是 : 长 20km, 深 3 ~ 15km, 张开 5m. 根据该参数模型计算得到位移场 . 馆山和三浦站的位移分别是 5cm 和 3cm . 表 . 1 2000 年强潮汐天文条件及 Miyake 岛地震火山活动 Table 1. The astronomical condition in 2000 and activities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at Miyakejima 近 地 点 时 间 日 食 月 食 潮 汐 极端事件 年 月 日 时 农历日 月 日 月 日 弱 R 强 Q 2000 4 9 6.1 5 R La Nina 事件末期 2000 5 6 17.2 3 Q 强潮汐天文条件初期 2000 6 3 21.4 2 QQ 6 月 26 日 Miyake 岛发生群震 6 月 27 日 Miyake 岛发生火山活动 2000 7 2 6.3 1 07-01 07-16 QQQQ 地震活动最强时期 2000 7 30 15.7 29* 07-31 QQQ 地震活动最强时期 2000 8 27 21.9 28* Q △ LOD 极小值 , 地震活动次强时期 2000 9 24 16.4 27 R 9 月 Miyake 岛地震活动基本停止 注: 29* 和 28* 表示当月没有 30. 月球与强潮汐、地球排气、厄尔尼诺、臭氧洞扩大、旱涝、地震有关系的重要条件是近地点兼朔、望 , 以及月球赤纬角变化(极大 / 小值对应涝 / 旱年)和各大行星的配合 . 张元东称之为特殊天象组合期 . 强潮汐 ( 简记为强或 Q) 的标准是 , 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两者同时出现 . 若两者与日月食同时出现则为较强潮汐 , 三者或前两者同时在春分点、秋分点和近日点附近(前后不超过 15 天)出现为最强或较强潮汐 . 三者的时间最大差不超过 3 天 . 通过 2000 年强潮汐天文条件与日本 Miyake 岛地震火山活动对比 , 我们发现在月平均尺度上 , 强潮汐天文条件与地震火山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见表 1). 4. 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为了计算方便 , 我们将潮汐引起的海面升降简化为平面模型 ( 见图 2). 图 2 潮汐引起的海面升降与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 Fig 2. Sea level changes by the tides and seesaw movement in Pacific Crust 设跷跷板支点为坐标原点 , 如图 2 所示 , 东西太平洋海面斜线的近似表达式为 y = Hx/L ( 1 ) 其中 , 2L 为东西太平洋地壳长度 ; 2H 为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差 ; x 为横坐标变量 . 取一段宽 1cm 长 2L 的东西向太平洋地壳 , 在 x 处所受压力增量微元和力矩微元分别为 dp = ydx ( 2 ) dM = xydx ( 3 ) 其中 , p 表示增高的海水对洋壳的压力 ; M 表示增高的海水产生的力矩 , 取海水的密度为 1g/cm 3 . 在区间 上积分后得增减海水在东西太平洋地壳产生的力矩分别为 M = HL 2 /3 ( 4 ) 这相当于在宽 1cm 长 2L 高为洋壳厚度的跷跷板两端分别施加的反向力为 p = M/L = HL/3 ( 5 ) 将 H = 60cm, L = 10000km 代入公式得 p = 2 10 7 kg. 这样大的力足以使东太平洋海隆张裂和闭合 , 或使西太平洋海沟下沉和岛弧抬升 . 如图 2 所示 , 当潮汐使西太平洋海面增高和东太平洋海面降低时 , 西太平洋地壳下降 , 形成海沟处的消减带 , 挤压地下流体上喷形成西太平洋暖池 , 或向西部大陆和东部大洋的地壳下流动 , 形成岛弧火山和大陆火山 ; 东太平洋地壳相对抬升 , 使东太平洋海隆和沿岸断裂带张开 , 岩浆和热气喷出 , 形成海底火山 . 当潮汐使东太平洋海面增高和西太平洋海面降低 , 东太平洋地壳下降 , 使东太平洋海隆闭合下降 , 挤压地下流体向东部大陆和西部大洋的地壳下流动 , 挤压新生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运动 ; 西太平洋地壳相对抬升 , 使西太平洋岛弧断裂张开 , 岩浆喷出 , 形成陆地火山 . 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 , 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 , 温差为 3~9 o C, 高差为 40~60cm . 当厄尔尼诺到来时 , 情况发生逆转 . 由于地壳均衡原理和水均衡作用 , 东西太平洋地壳在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交替中至少分别升降 13~20 cm, 引发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 , 由此引发的地壳均衡运动具有东西太平洋地壳反向升降的特点 , 与潮汐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完全相同 . 两者叠加 , 相互加强 . 这就是 日本 Miyake 岛 地震和火山在 2000 年与拉尼娜事件末期的强潮汐时段同时发生的原因 . 地球自转最快、西太平洋海面上升到最高值 ( 见图 2a) 和日长变化 ( △ LOD ) 取得极小值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 科里奥利力使上升物体西移 , 下降物体东移 . 所以 , 西升东降的断裂处于引张状态 , 有利于火山喷发和岩脉侵入(图 2 中 a 情况) ; 东升西降的断裂处于挤压状态 , 不利于火山喷发和岩脉侵入 ( 图 2 中 b 情况 ). 这是日本伊豆岛的岩脉侵入发生在 1998 年 6 月 ~2000 年 6 月强拉尼娜事件末期(图 2 中 a 情况)的原因 . 5. 地震、火山和气候证据 1964 年、 1982 年和 2000 年都有 4 次发生在两极地区的日偏食,它们间隔 3 个沙罗周期(沙罗周期为 18 年零 10.33 11.33 天),有相同的日食条件。 1964 年有 2 次月全食, 1982 年有 3 次月全食, 2000 年有 2 次月全食, 1966 年、 1984 年和 2002 年都没有月食。它们有相似的天文条件 , 而 1982 年潮汐最强 , 形成了 20 世纪仅次于 1997-1998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 . 1982 年墨西哥的厄奇冲火山于 3 月 25 日和 4 月 4 日两次喷发,在 3 月 21 日日本北海道的 7.3 级地震之后发生。从此时开始到年末,东西太平洋地震带交替发生了 14 次 7 级以上大地震,其中有 7 次发生在 5 月 31 日到 6 月 30 日短短一个月内的强潮汐阶段 。 在 1988 年 , 证据显示从 1964 到 1987 年南方涛动五个最低值和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20 o S 到 40 o S 插入式的地震活动之间相关 . 这个地区包含了地球上最广阔的山脉体系之一 , 巨大的能源在那里通过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释放出来 . 观察一致性经常是发现的根据 , 审查有用的数据指导我们注意个别特例 . 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厄尔尼诺和地震群不顾它们无规律的循环速率和周期 , 看上去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 同样 , Daniel A. Walker (1995) 发现 , 在过去最持久的六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相一致 , 它们在 1964 到 1992 年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15 o S 到 40 o S 同时发生 . 根据海底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 , 东太平洋隆起从 15 o S 到 40 o S 地区是地球上有据可查的最活跃地区 , 在这个地区微小相同的变化或大气压力范围的转移对引发厄尔尼诺的作用是公认的 . 如果这个地区的热活动没有被海洋覆盖 , 这些活动将被认为是引起厄尔尼诺的重要因素 . 事实上 ,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前后 , 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 40cm, 水均衡作用使洋壳反向升降 13cm. 由此形成的东西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是厄尔尼诺现象与地震火山活动一一对应的原因 . 与潮汐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完全相同 . 两者叠加 , 相互加强 . 对于全新世 , 特别是千年尺度的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变化 , 人们知之甚少 . 古气候研究记录了全新世有选择周期的厄尔尼诺变化 , 但是大多数纪录对分辨研究千年规模的变化来说 , 既少又不充分 . 这里 , Christopher M. Moy et al (2002) 提出南厄瓜多尔 Laguna Pallcacocha 沉积纪录 . 这个纪录受到 ENSO 变化的强烈影响 , 连续覆盖了过去 12000 年 . 他们发现了 2~8 年时间尺度的变化 , 他们把它归因于暖 ENSO 事件 . 从全新世一直到 1200 年前频繁变化 , 后来下降到现在 . 与高低潮 ENSO 活动相关的时期 , 以 2000 年时间尺度交替发生 , 叠加在这个长期趋势上 . 他们把这个长期趋势归因于日射率轨道变化引起的 , 并且认为 , ENSO 内部动力可能起源于千年变化 . 然而 , 千年振荡需要其它 ENSO 标志物的纪录确认 . 六年前 , 通过分析大西洋底的沉积层,发现地球的寒冷期和温暖期出现有规律的波动,波动周期大约为 1500~1800 年,与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引起潮汐强度的变化周期是一致的。潮汐振荡可以解释周期大约为 1500~1800 年的气候变化 . 强潮汐可以增大垂直方向海水的混合 , 潮汐大时,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方的空气,使气候变冷。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 。我们认为 , 潮汐振荡也是气候千年振荡的重要原因 . 从 15 至 17 世纪的 200 余年内 , 世界上强震很多 , 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 , 这也正是蒙德极小期 . 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 , 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 . 实际上 , 单凭太阳辐射能量变化不足以解释气候的巨大波动 . 对宇宙飞船测量数据的分析确定 , 太阳的辐射输出变化于 0.1~0.3% 的水平上 . Eddy 等人估计 , 气候响应与正常发生的变化相比是很小的太阳常数的变化至多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受到零点几度的扰动,问题的关键是能够激发低层大气发生变化的机制 . 郭增建最近提出的海震调温假说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机制 . 太阳活动低值使气温降低 , 极地冰盖开始向中低纬度扩展 . 由于一部分赤道区域的海水通过雨雪转变为高纬度大陆的冰川 , 从而产生地表物质从赤道向两极的大规模迁移 . 根据地壳均衡和水均衡原理 , 两极冰盖增加的地壳加载下沉 , 赤道海洋海水减少的地壳卸载上升 . 这是多强震与小冰期对应的原因 .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 , 使水面降温 , 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 , 从而使地球降温 . 这个机制放大了太阳活动低值的降温效果 , 使更多赤道地区的海水转变为两极地区的冰盖 . 在第四纪最末一次冰期与间冰期交替中 , 海洋有 130m 厚的水层曾转变为两极的冰盖 , 海洋地壳相应有 43m 的升降运动 . 综合分析表明 , 气候变化与构造运动是相互影响的 . 离开了构造运动 , 我们就无法理解气候的巨大变化 . 6. 负荷潮使大洋中脊底部软流层发育的模型估算 池顺良和骆鸣津用一个简单的二维有限元模型估算负荷潮在洋壳和地幔中产生的能耗量级及其分布特点 , 相应产热率为 0.3~0.5 W/m 3 , 已超过相应深度上地幔的放射性产热率 . 大洋中脊处的洋壳在潮汐负荷振荡中反复反向升降 , 潮汐振荡产生的热能是大洋中脊底部软流层发育的原因 . 研究表明 , 潮汐能在固体地球中的散布 , 可能对岩浆的发生和海底扩张的机制起决定作用 . 只有约 3% 的来自地表的热流是由潮汐能造成的 , 但仅凭这些热流已足以以产生每年约 30km 3 的岩浆 . 白垩纪的潮汐强度比目前增大 20%, 这是白垩纪火山活动强烈的重要原因 . 7. 结论 理论计算和实验检验表明 , 潮汐震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可靠动力 , 内波假说值得深入研究 . 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目前仅仅是一个数学模型 , 2000 年 7-8 月的日本伊豆岛的岩脉侵入事件也只是一个小规模的检验 . 如果能用同样的方法检验大洋中脊的岩脉侵入与潮汐的相关性 , 那么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就是一个可检验的数学模型 . 参考文献 池顺良 , 锺荣融 , 杨洪之 , 等 . 大地构造和海陆起源的内波假说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1996, 16 (1) : 1~17. 池顺良 , 骆鸣津 . 海陆的起源 . 北京 : 地震出版社 , 2002. 66, 91.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2, 45 (增刊) : 56-61 杨学祥 , 陈殿友 . 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2000 , 20 ( 3 ) : 39~48. 杨学祥 , 宋秀环 , 刘淑琴 . 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1997, 17 (2) : 53~58. 杨学祥 . 岩石圈伸缩的机制与规模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1996, 16 (3) : 89~94. 吉野泰造 , 国森裕生 , 胜尾双叶 , 等 . 2000 年夏季用 基石 网络观测到东京地区的地壳变形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2, 45 ( 增刊 ): 151-156 杨学祥 . 预测重大灾害的天文学方法与能量放大器 . 见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2001. 昆明 : 云南科技出版社 , 2001. 327. 李家林 , 张元东 . 特殊天象组合期与地震发震关系的检验及应用 . 地震 , 1993, (3): 32-37. 杨学祥 , 陈震 , 乔淇源 . 2002 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 ( 2 ) : 190-192. 杨学祥 . 大洋地壳的跷跷板现象 .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003, 2(1): 已发表 . 韩延本 , 李志安 , 赵娟 . 由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预测厄尔尼诺事件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0,15(3): 112~114 杨学祥 , 术洪亮 . 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柯里奥利力 . 西北地震学报 , 1995, 17 ( 4 ) : 13~16. Walker, D. A., More Evidence Indicates Link Between El Ninos and Seismicity. Eos. 1995,76 (4): 33,34,36. Christopher M. Moy, Geoffrey O. Seltzer, Donald T. Rodbell, David M. Anderson. Variability of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activity at millennial timescales during the Holocene epoch. Nature, 2002, 420: 162~165. Fred Pearce. Tidal warming: Is the moon turning up the Earths thermostat? New Scientist, 2000, 166 ( 2232 ) : 12. 马宗晋 , 杜品仁 .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1995. 99. Eddy J A, Gilliland R L, Hoyt D V. Changes in the solar constant and climatic effects. Nature. 1982, 300: 689.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杨学祥 . 地壳形变与海平面变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1994, 14(4): 29~37 杨学祥 . 厄尔尼诺现象的构造基础与激发因素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 ( 4 ): 367-370 杨学祥 , 陈殿友 . 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 . 地质论评 . 1999, 45 ( 增刊 ): 33-42. P. J. 威利 . 动力地球学 . 朱夏 译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1978. 301. 附图见:杨学祥 . 强潮汐对弱震的激发作用:历史与现在 . 2008-9-22 3:21:39 科学网首页 科学网论坛 个人学术展示 .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9870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5664 次阅读|7 个评论
2008年中国灾害与印度洋海温关系(续):中国南方冰雪冻灾
杨学祥 2008-9-7 17:18
2008 年中国灾害与印度洋海温关系(续):中国南方冰雪冻灾 杨学祥,杨冬红 2008 年 1 月中国南方遭到 50 年一遇的冰雪东在袭击。 1999 年 -2008 年 1 月 9-12 日海温异常比较表明, 2008 年 1 月 10 日 印度洋北部海温也异常偏冷。 2007 年 8 月 -2008 年 4 月强拉尼娜事件和印度洋北部海温异常偏低,是中国南方 50 年一遇冰雪冻灾的前兆。 1999 年 5 月和 2008 年 5 月一样,印度洋北部海温异常偏低,东亚强震十分频繁 ,但是, 1999 年 1 月没有出现印度洋北部海温异常偏低的情况,也没有出现中国南方的罕见的冰雪冻灾。 印度洋北部海温异常偏低值得关注! 图 1 1999 年 1 月 9 日 海温异常 图 2 2000 年 1 月 11 日 海温异常 图 3 2001 年 1 月 9 日 海温异常 2001 年 1 月 15 日 北京地区出现 27 年来的最低温,田间观测值达 -21.3 ℃ 。有人认为, 2001 年是拉尼娜年。印度洋北部异常低温与中国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见图 3 )。 2006 年 1 月印度洋北部也出现了异常低温,与之对应的是, 亚欧大陆遭遇暴冷冬天 、俄罗斯严寒等事件与强潮汐对应 和欧洲寒流挑战全球变暖 。这为 2008 年 1 月印度洋北部异常低温与中国南方罕见的严重低温冻害的对应关系提供了有力证据。 图 4 2002 年 1 月 11 日海温异常 图 5 2003 年 1 月 11 日 海温异常 图 6 2004 年 1 月 10 日 海 温异常 从 2006 年 1 月 16 日下午 开始,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气温骤然下降,从前几日的 -3 ℃ 降到 -28 ℃ ,到 18 日凌晨,市区气温已经降到 -30 ℃ ,郊区气温则降到 -35 ℃ 。气象专家预测,最近几天莫斯科的气温还将继续下降,严寒天气将持续到本周末。英国《泰晤士报》援引一些气象机构的分析说,今后几天内莫斯科的最低温度可能会达到 -42 ℃ ,为 1940 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尽管大多数俄罗斯人对于寒冷天气已习以为常,然而最近俄罗斯的寒流则是非常罕见,仅 18 日一天就有 24 人死于寒冷天气,严寒天气也导致俄罗斯境内能源消耗量猛增 。 2006 年 1 月 18 日 起,美国东北部地区出现罕见大风,狂风刮断大树、电线造成大面积用电中断,公路、铁路、航空也受到影响,给居民、特别是上班族带来极大不便。据美联社 1 月 18 日 消息,截止到记者发稿时,狂风已经造成两人死亡。据悉, 1 月 18 日 下午,波士顿地区的风速已经达到 96.6 公里 / 小时,而在波士顿南部的米尔顿气象台,那里的风速更是一度升至 137 公里 / 小时 。 黑龙江省气象台 2006 年 1 月 15 日 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从 15 日夜间开始,我省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强降温天气,预计 16 日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 8 到 10 ℃ 。 15 日晚开始,随着一股强冷空气的入侵,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强降温天气。预计到 16 日夜间,齐齐哈尔、绥化、大庆、哈尔滨、牡丹江最低气温将下降 8 到 10 摄氏度 ,哈尔滨 16 日最低气温将降为 -30 ℃ ,北部地区降温达 12 ℃ 。大兴安岭、黑河、伊春在降温的同时,还将伴有降雪天气 。   自 2006 年 1 月 17 日晚 至 19 日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连续遭受大雪袭击,气温骤降,河南省境内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造成干线公路车辆拥挤,部分路段拥堵严重。郑州新郑机场也因大雪关闭。郑州市区地面积雪达 10 厘米 左右,市内交通严重受阻,给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 图 7 2005 年 1 月 11 日 海温异常 图 8 2006 年 1 月 10 日 海温异常 2005-2006 年冬天给北半球的人们唯一的感觉就是冷,而且是超乎寻常的冷。在暴风雪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之后,亚洲也跌入冰窟。印度首都新德里 2006 年 1 月 8 日 遭遇 70 年来最低温,一天之内数百名流浪汉冻死在街头。据印度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新德里 8 日气温骤降至 -2 ℃ ,这也是该市自 1935 年冬的 -6 ℃ 以来遭遇的最低温度。一名气象部门官员说:往年的正常气温都是 7 ℃ 左右,我们原本预计这次寒流会带来 2 ℃ ~ 3 ℃ 的最低温,可是实际情况却糟得多。对印度这个地处低纬度的南亚国家来说,低温跌破零摄氏度简直是百年一遇。除了印度外,多个亚洲国家近日也遭遇寒流袭击。暴雪 7 日侵袭了日本北海道、北陆、山阴等地。而自去年 12 月至今,大雪已造成日本 63 人死亡,伤者超过 1100 人,全国共有 579 栋房屋由于不堪积雪重压而倒塌。 7 日,韩国西南部地区也出现降雪,东北部地区气温则降至零下 20 摄氏度。而在巴基斯坦北部地震灾区,严寒夺走了至少 18 人的生命,还有更多的人挣扎在死亡边缘。亚欧大陆遭遇的暴冷冬天是最好的例证 。 图 9 2007 年 1 月 9 日 海温异常 2007 年 1 月 9 日 印度洋北部出现弱低温异常。中新网 2007 年 1 月 5 日 电 地球温室效应显然并没有使印度和孟加拉的气温上升,尤其今年的冬季特别寒冷,夜晚摄氏零度至五度的气温,对两国来说更是奇寒,两国已各有数十人被冻死。综合印度官方统计,北方各省连日来已知至少有四十人冻死。在观光古迹名胜最多的北方省 (Uttar Pradesh) ,据省政府官员表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泰姬陵地区,最近夜晚气温降至摄氏五度左右,是当地历来最酷的气温,其他地区也有降至摄氏四度左右。在毗邻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 (Punjab) ,气象局官员表示,当地夜晚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零点五度,较往年正常气温低五度。另悉,地处热带的孟加拉国几天来受到一股来自北方的强烈寒流侵袭,在该国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已经有至少 56 人被冻死,其中大多是流离失所的街头乞丐 。 图 10 2008 年 1 月 3 日 海温异常 我在 2006 年 1 月 20 日 指出,寒潮袭击与 1 月 14 日 的日月大潮有关。 2005 年 12 月 -2006 年 3 月的强潮汐预警已经得到一个多月的强冷空气活动的证实。 2005 年 12 月至 2006 年 1 月,全球强冷空气活跃,加拿大特大暴雪,日本罕见暴雪,欧洲暴雪,中国持续低温和威海大连暴雪。原因在于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发生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附近,三者叠加,形成最强烈的潮汐南北震荡 。 现在看来,印度洋北部海温异常变低是主要的原因。 2007 年 8 月 -2008 年 4 月强拉尼娜事件和印度洋北部海温异常偏低,是中国南方 50 年一遇冰雪冻灾的前兆。 1999 年以来的资料统计表明, 1 月印度洋北部异常低温与中国低温冷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 . 2008 年中国灾害与印度洋海温关系:南亚地震频繁发生 . 发表于 2008-9-7 8:51 :2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075 2. 刘军,杨福银,王小伟。北京地区葡萄露地越冬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果树学报 2002 年 06 期。 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A=gskx200206009 3. 杨学祥。亚欧大陆遭遇暴冷冬天原因何在? 2006-1-10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7257.htm 4. 杨学祥。欧洲寒流挑战全球变暖。 2006-1-23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7301.htm 5. 杨学祥。俄罗斯严寒等事件与强潮汐对应(修改稿)。 2006-1-20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7290.htm 6. 杨冬红,杨学祥 . 印度与孟加拉遭寒流袭击验证强潮汐预警 . 2007-1-5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0365.htm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090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地震与天文因素相关性的看法
陈龙珠 2008-8-2 21:52
一孔之见: 太阳黑子活动与我国江淮流域洪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许反驳的人不多。与之相比之下,将强潮汐、日全食等天文现象看成是地震的一种诱发因素,似乎反对的大有人在。但这也很正常,因为地震发生于地下,看不见摸不着,顶尖科学家们对地震整体的认识或许也只是盲人摸象。因此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要急于一棍子打死那些试图将地震预报与有些天文因素相关联的尝试。 海洋潮汐现象已被人类公认是受太阳、月亮等天体引力作用而产生,其引力大小不容忽视。地壳作为质量密度比水的平均要高出1倍多的固体,太阳、月亮等天体对其单位体积产生的引力按理说比对海水的更大。但地壳与海水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具有抵抗受力引起的形状变形的能力(力学指标主要包括剪切模量、抗剪强度等,而水的这些指标几乎为零),而且体积变形模量比海水的也大得多(与P波传播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水中P波速度在1.5km/s,而浅层地壳P波速度也会在3km/s以上)。因此,在太阳、月亮等天体引力作用下,地壳的变形及其时空变化会比海水的要小得多,一般难以肉眼观察而需要通过敏感仪器设备才能捕捉相关信息。由于各自并非理想的球体,地球与太阳、月亮等天体相互处于不同的方位时,即使总引力相同,地球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壳受力也将会有所差别。另外,与海水不同的是,深层地壳温度高,即使是固体的岩体也呈现一定的粘滞性,这会导致天体引力在地壳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分布不是一蹴而就( 即比海洋潮汐反应有所滞后 )。可见,这些由天体引力产生的地壳附加应力属性很复杂,在具体地下时空分布及其数值大小的科学计算结果上,本人至今未能查出相关文献资料:而在没有明确看到这些具体数据之前,对如下气象专家这种作用相当弱小的提法暂将不易接受。 对给人类带来重大灾害的构造地震,其内因理应是其地壳本身的运动造成局部应力和能量高度集中所致。但在其本身运动造成的地壳应力很接近于岩石强度时,若恰逢天文因素产生了附加应力,两者的叠加效应便会使岩石应力达到其强度并导致破坏(比仅因构造运动原因的更早、更大)而引发地震,后者就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在强潮汐之后和发生日全食的时段,认为这次四川6.1级余震与其有一定的关系,这在理论上是说到过去的;反之,说这种观点是无稽之谈者,倒是难以拿出依据的。 当然,天文因素充其量是地震的一个诱发条件。因此, 应继续重点监测与构造地震相关的地壳运动综合信息 。但地震测报部门若能与天文气象部门开展协作,后者负责预报强潮汐和出现日全食、月全食等天象的时间和属性,后者则相应地加强地震监测分析工作,对提高地震短期预报水平应该是有益无害的。在相关基础性研究方面,本人觉得 应特别需要重视每次强潮汐、日/月全食等天文因素对地壳产生较强附加应力的区域 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不断提高地壳构造应力的分析和监测技术水平。只要这样,才能提高在相关地区开展考虑天文因素的临震测报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附:1994、1995年1月14和15日美国、日本分别发生了一次大地震,2003、2004年12月26日伊郎、印尼分别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后记:《 固体潮 》 -------------------- 日全食触发地震? http://www.newssc.org/gb/Newssc/meiti/cdsb/jryw/userobject10ai1422747.html   有网友称,昨日的余震可能与昨日的罕见日食有关。网友的猜疑是否正确呢?对此,专家看法不一。   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周荣军表示,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汶川特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是由于其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地壳各部分岩层产生了巨大的力,这种力叫做地应力。在地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褶皱,岩石的褶皱变形一旦超过岩层的强度,岩层就会突然发生断裂,内部积聚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引起周围物质发生振动。从这次余震范围来看,昨日的余震依然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这一点也可以证明与昨日的日食是没有关系的。   中国地震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昨日在接受央视电话连线采访时则介绍,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记者联系南京天文专家王思潮研究员,他进一步向记者介绍,这个一定关系不是太明显,如果说是日全食引发地震,那也是无稽之谈。他说,因为天文对地震只起触发作用,地震是否发生主要还是取决于地球的内部。   王思潮告诉记者,太阳对地球主要起到潮汐效力,在日全食的时候,地球上的水体,特别是海洋,会出现潮起潮落的变化。如果非要说对地壳的影响的话,那就是对地壳内部的岩层,但这种作用相当弱小。而从统计规律上看,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朔月(农历初一)和望月(农历十五),但有的地区相关性好,有的地区并不然。从科学角度讲,两者并无直接联系。 -------------- 相关文章: 中国地震预测术之引潮力法天文因素预报不了地震 http://xys.xlogit.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misc/wenchuan471.txt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552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气象局预测的可靠性:奥运会开幕时降雨可能性很小
杨学祥 2008-7-2 14:37
中新网 7 月 2 日 电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翟盘茂在中国气象局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8 月 8 日 8 点 发生降雨的几率不大,可能性相对来说很小 。 中新网 7 月 2 日 电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翟盘茂在中国气象局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未来十天天气趋势。七月上旬,中国主要降水出现在东北南部、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以及广东沿海地区。从过程来看, 7 月 4 日 到 6 日, 7 日到 9 日,雨带主要在黄淮、江淮等地区,要出现两次强降水过程,江淮进入降水集中时段, 7 月降水往北。地震灾区 7 月上旬也是降水天气比较多,雨量会比正常偏多二到三成 。 近 30 多年历史资料显示, 8 月 8 日 北京的降水概率约为 47% ,其中小雨居多,出现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概率只有 6% 。 2006 年 8 月 10 日 天津市气象局消息,受高空槽的影响, 8 月 8 日 白天到夜间,海河流域出现了明显的降雨天气,雨量分布不均,流域中部的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雨,局部暴雨。天津市也普降雷阵雨,北部地区局部大暴雨,自 8 日 08 时至 9 日 08 时,蓟县许家台的降雨量最大,为 104.8 毫米 。 2006 年 8 月 11 日 为月亮近地潮, 9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时间差不超过三天,为强潮汐月。所以, 2006 年 8 月 8 日 海河流域出现降雨天气是受到天文因素的影响。 我在 2008 年 3 月 10 日 指出 ,从天文条件来说, 2008 年 8 月 8 日 为弱潮汐,发生强冷空气活动的几率非常小。多年积累的潮汐资料表明,强潮汐对地震、火山、暴雨、暴雪、台风、强冷空气活动有激发和增强作用 ,奥运会开幕式恰好避开了强潮汐时段 。 2008 年 1-3 月和 8-9 月为弱潮汐时期, 4-7 月和 10-12 月为强潮汐时期。仅就 8 月份而言, 8 月 1 日 为日食和日月大潮,潮汐较强; 8 月 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赤道处于月亮潮高低变化差的高值期; 8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60960 度,潮汐南北摆动较强; 8 月 17 日 为月食和日月大潮, 19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赤道日月潮汐变化最大; 8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483 度, 26 日为月亮近地潮,潮汐南北摆动较强; 8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潮汐较强。 8 月 8 日 潮汐相对较弱,发生强冷空气活动的几率很小,有利于庆典活动。 8 月 1 日 、 4 日(弱)、 12 日(弱)、 17-19 日(较强)、 25-26 日、 31 日潮汐相对较强,要做好预防坏天气的准备 。 弱潮汐发生强降雨的条件是,降雨云系长期集中在某一地区停滞不动,如 1998 年 7-9 月的长江大水。海河流域目前不具备这一条件。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奥运会开幕时降雨可能性很小。 2008 年 07 月 02 日 11:53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02/115315857971.shtml 2. 北方进入主汛期 地震灾区 7 月上旬雨量偏多。 2008 年 07 月 02 日 11:25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02/112515857856.shtml 3. 于飞,王君。南京神奇雷达确保开幕当天好天气。 2008-06-24 05:48:28 金陵晚报。 http://www.njnews.cn/z/ca969300.htm 4. 8 月 8 日 海河流域部分地区出现大雨。 2006 年 8 月 10 日 文章来源: 问天网。 http://www.hswq.heagri.gov.cn/default3.aspx?id=6962 5. 杨学祥 . 奥运会开幕式: 8 月 8 日 弱潮汐 . 发表于 2008-3-10 19:16:1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7711 6.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7.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8. 杨学祥 , 陈震 , 陈殿友 等 .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 2003, 33(1):87-91. 9. 杨学祥 . 12 月 22-24 日的强潮汐作用:美国暴风雪和中国英国大雾 . 2007-12-25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93.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0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