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原子弹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原子弹

相关日志

[转载]两弹一星元勋:要是苏联继续帮忙 中国肯定没氢弹
热度 1 ssglwu 2011-4-9 09:57
吴国林 http://news.ifeng.com/history/phtv/dsy/detail_2011_04/08/5619982_0.shtml 核心提示: 彭桓武(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在拿苏联技术的时候,中央的政策是苏联专家加中国青年,所以像我,像王淦昌,都不可能参加这些工作,我们根本就不能沾边,我们培养别的干部,给他们输送干部。 凤凰卫视 2011 年 4 月 7 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面对苏联撤走专家停止援助,扔下的烂摊子,中国人必须收拾后重整山河,没有了老师的学生,其实反而放开了手脚,因此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有 “ 被逼出来的 ” 一说,当然那些驯核人也并不是一些简单的学生。 中国核试验的进程,更加深了对手的紧迫感,几十年之后,当时设计的一场 “ 美苏合作 ” 的具体细节被透露出来,而一场中国人释放原子力量的惊雷,也正在中国西部的戈壁滩上,迅速奔向倒计时的终点。 解说: 60 年代初,赫鲁晓夫认为,撤走了苏联专家,就等于是抽走了中国原子弹研发队伍的脊梁骨,他虽然不像某些人那样,嘲笑中国 20 年也造不出原子弹,但他也认为,中国起码还需要好几年才能研制出核武器,现在还没有到关注中国核问题的时候。 彭桓武(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在拿苏联技术的时候,中央的政策是苏联专家加中国青年,所以像我,像王淦昌,都不可能参加这些工作,我们根本就不能沾边,我们培养别的干部,给他们输送干部。等苏联专家撤退了,中央政策改了,要自力更生了,那就不是苏联专家让中国人去了,我们去的时候是中苏(关系)已经破裂以后了。我们 1961 年才去, 1959 年就撤退嘛,专家。原子弹专家所以 1959 年 6 月就撤退了,不过这个事倒是好事,要是让他帮助的话,中国是肯定没有氢弹的。 解说:在中国的史书里, 苏联撤退专家的事件 ,一直被认为是背信弃义的行为,而激起人们的愤慨。但确很少有人意识到, 此事的另一面,它将一个撤空了的广阔舞台,摆在了中方知识分子的面前,这让一大批 “ 英雄 ” 几乎在一夜之间 ,找到了自己的 “ 用武之地 ” ,这大概是当年事件的始作俑者没有预料到的。 1962 年 12 月,包头核燃料元件厂投产; 1963 年 8 月,衡阳铀水冶厂投产; 1964 年 1 月,兰州浓缩铀厂生产出合格产品; 1964 年春节期间,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解决了核部件铸造中消除气孔的问题,至此重新起步的中国核武器工程,已经完全摆脱了苏联专家撤走的阴影。 原子弹的研制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原子物理、基本粒子等理论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极大地拉动了建国初期简陋的工业基础 。曾有人统计,用于尖端武器生产的各种新型材料,至少研究出 6000 多种。 “ 两弹 ” 的攻关工程,使中国的军事和民用工业的整体水平,跃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台阶。 王翰飞(时任 812 厂厂长):我们搞出来的时候,应该说大概是 500 克左右,一块金属致密的金属铀,银灰色,非常漂亮的一块铀。 解说:在青海高原稀薄的空气中,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局部缩小尺寸的分解爆轰试验,要从其中找到释放原子力量的标准答案。在那段日子里,中国最担心的就是来自空中的威胁。 李英杰(时任 221 基地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当时我们掌握的情报,赫鲁晓夫那时候要想着搞我们,说中国人不能掌握原子弹,说中国人要掌握了原子弹,那可了不得了。他说把我们的核武器消灭在摇篮之内,那就不让你诞生。 张丕绪(时任 504 厂党委书记):我们工厂里面经常还演习,美国来轰炸了,大家怎么样疏散,怎么样搞。我们那个工厂,本身附近驻了一个高炮师。 王真富(时任 504 厂副党委书记):飞机,一个是拉警报,按照防空备战的方案,就是赶快撤出去,主要是工作技术人员,用 汽车 运走,工人技术干部,大概要这么几条线。剩下的那些,就是留下来的,那就是和工厂共存亡了。 李觉(时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飞机经过青海湖的上空,然后就是到包头,那个时候我们地面的防空部队,也是比较注意的了,事先不联络这些事,都已经准备好了,结果就给它打下来了一架 U-2 飞机。 解说: 1963 年美国《时代》周刊,以 “ 罗布泊 ” 为题报道说,数月以来,在新疆深入沙漠的试验场,有明显的道路、车辆、住房和供应站,试验场地上活动频繁, U-2 飞机和侦察卫星看得十分清楚。这更加深了总统肯尼迪的紧迫感,他曾在与美国且报部门负责任的谈话中说道,必须阻止中国成为一个有核国家,原则上不管用什么手段。 几十年之后,一位美国前高官透露了当时设计的 “ 美苏合作 ” 的具体细节,即在一次 “ 先发制人 ” 的打击行动中,苏美两国将各出动一架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飞临中国原子弹试验场所在的罗布泊上空,各自投下核弹,并引爆其中的一枚。 苏联多次决绝讨论合作阻止中国核武研制计划后,美国仍在寻求单方面,采取打击行动的可能性,并寻找愿意冲在前面的盟友。 1963 年 4 月 29 日,代表美国军方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上,针对 “ 迫使中共未来遵守核武禁试条约的手段 ” 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台湾是最佳的选择。一个由美国主导设计,但台湾 “ 操刀 ” 的预先军事摧毁行动计划出台了。 解说: 1963 年 9 月 11 日,肯尼迪会见台湾来访的蒋经国,蒋经国提出,台湾愿意空降 300 至 500 人的特种部队到中共的核子设施附近,加以武力摧毁,要求美国提供运输机运送突击队。 大有兴趣的肯尼迪反复询问,运送那么多人,飞行那么远的距离,是否可行,飞机有没有被击落的危险。会谈后美台双方达成三点合作计划,其中第三点 “ 战略标的 ” 即为,以秘密军事行动,直接对中共关键军事及工业设施进行攻击,死神就要扑向即将点燃的中国火。 就在肯尼迪正在考虑中央情报局与台湾的特种部队 如何联手动武的时候,一个惊动世界的事件突然降临。 1963 年 11 月 22 日,在达拉斯一颗横飞来的子弹,正中美国第 35 届总统肯尼迪的头部 ,使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中第四位遇刺身亡的总统。 坐在总统专车后面一辆轿车里的副总统林登 · 约翰逊猛然发觉,自己已经是第 36 届美国总统了。约翰逊上台后,在迫在眉睫的中国核试验的问题上,启用的正是在肯尼迪时代不受重用的国务院政策规划局的罗伯特 · 约翰逊,这让美国对中国核试验的态度,发生了大逆转。 1964 年 4 月 14 日 ,罗伯特 · 约翰逊将题为《采取行动轰炸中共核设施的可能性》的研究报告提交给白宫,报告的结论是,中国核武能力的意义,实在不足以让我们冒如此浩大的政治成本与军事风险任务。 正在白宫办公室里,仔细审视这份报告的美国总统约翰逊,肯定不知道, 4 天前大洋对岸的一位中国工人,正在启动车床,为那个他们最担心的东西,完成至关重要的三刀。 1964 年 4 月 10 日 ,原子弹的核心部件加工,到了最后一道工序。领导决定,由上海青年的高级机工原公甫,来加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部件。 原公甫(时任 404 厂房机械加工班副班长):领导找我谈话, 第一句话就是,就是你所担负的这项工作是天下大事,国家大事,所以一丁点问题也不能出,只能成功。 李觉:他的技术水平比较高,但是怎么又那么难呢,紧张,有放射性啊,你去车那个玩意儿,就要吃剂量的,这是一个。另外车的时候如果不注意,还可能引起燃烧。 周秩(时任 404 厂厂长):要他休息好,吃好,那是照顾得很好的,要他精力充沛啊,还要给他做思想工作,不要压力过大,压力很大啊,头一个咱自己做。 解说:终于只剩下最后三刀了,这是关键的三刀, 车多了,整个铀球就要报废,车少了,达不到标准,原子弹也不能爆炸了 。原公甫定了定神,向总工程师报告,要加工最后三刀了。 张忱(原核工业部部长):这三刀为什么那么关键,就我刚才说的,只要这一颗的原料,你要这三刀不成啊,这第一颗原子弹就废掉了,你再从头搞铀 235 ,那就不是 1964 年爆炸,那至少要拖很长时间了。所以当时的公安部部里面的保卫部门都在现场,亲自在现场看着。 解说: 1964 年 5 月 1 日凌晨 3 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心部件加工成功,车完最后一刀,大汗淋漓的原公甫几乎瘫倒在地。 6 月 6 日 进行原子弹一比一模型爆炸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与此同时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的飞机场、道路、通讯等工程基本完工。 8 月青海 211 厂历经三天,组装完成首次原子弹试验装置,不久在这个站台上被装上火车,启程运往西北核武器试验场。 中央专委任命当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为中国首次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当时任二机部副部长的刘西尧为副主任,中国首次核试验的最后时刻即将到来。 针对中国的核计划,新上台的约翰逊政府做出了理性的判断, 1964 年美国时间的 9 月 15 日,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召集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麦 · 邦迪,中央情报局局长梅肯等,主要人物齐聚白宫。 在午餐会的餐桌上,终于达成了对中共核武发展的共识,排除并且否决了美国进行单独,片面的摧毁中共的核武设施行动,就目前情况宁可成全中共试爆,也绝不采用此一选项。 据此,约翰逊选择了以外交和宣传手段相对应的策略,武力打击计划被暂时束之高阁。也就在北京时间的这一天,中国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南海主持第九次中央专门委员会,听取和研究了试验的准备情况。 原子弹的研发进程越逼近爆炸之日,全国备战的气氛就越紧张,由于之前美国一直威胁,要武力报复中国的核试验,与会者一时拿不准原子弹能不能进行试爆。 刘洁:有人讲,再不试验我就退休了,应该试验。另一种意见的话,就是说我们是不是把第二套,建设起来了以后再做试验。 解说: 9 月 22 日,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了,关于 原子弹早响和晚响的两个方案。 朱光亚(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时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 毛主席说,原子弹这个东西是吓人的,也不会用的,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你们认为现在有把握了,就早点试,你别怕 ,大概这么一个意思。 解说:此时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已经矗立起高 102 米,重大 76 吨的铁塔,塔顶端的 金属小屋,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装置的最后归宿 。 1964 年 10 月 5 日 ,美国总统约翰逊召集政府首脑,再次讨论中国的核问题,此时距 美国大选 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由于担心在此关键时刻出现冒险事件,他下令取消了先前决定的对中国罗布泊地区进入 U-2 侦察的计划。 这一天台湾的蒋介石对来访的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 · 卢斯说,美国国务腊斯克关于中共即将爆炸核武器的声明,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就在前一天,中国首次试验的原子弹装置,已经运抵核试验场。 张爱萍: 10 月 1 日啊,原来总理他也并没有否定说是 10 月 1 号不炸,他就批准,反正你们准备一切, 10 月 1 日以前准备好。最后 10 月 1 号以前, 9 月 30 号总理打电话给我,说 10 月 1 号不炸,说原因就是 10 月 1 号啊,各国国家的元首都来了,他们还要给他们打个招呼。 解说: 1964 年 10 月 14 日,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在新疆核试验基地,向中国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全体成员,宣布中央的命令,原子弹试验的零点时间定为, 1964 年 10 月 16 日 15 时。 陈能宽:当时作为很主要的是要保证响,炸不响你就是一个臭蛋了,那就糟糕了,太不能交差了,要保响。 李觉:我坐不住,我说这家伙我还得看看,最后按电纽的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安全电纽非常重要,按电纽的这个人如果他有顾虑,他按下去是不实的,这可了不得。 张爱萍:按这一下就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按,怎么按下去,好几个人去弄,都不敢弄,都说我不敢,我不敢。最后选中了一个,我们在一起,我们也不懂,我们最后就说,你有多大的力气,你就使劲按下去算了。因为他就是怕按不住,它炸不响怎么办,你反正用大力气压下去,不就完了。所以这样子最后他们才放心,都试验了好几次,最后,哗,一按下去了,响了。 就总理拿电话,我在里面数, 9 、 8 、 7 、 6 这样子数到最后,炸响了,我就嘴里面就说炸响了,我们很高兴,结果总理冷静一想,马上问我,是不是真的原子弹爆炸。这个我也不懂啊,是不是真的原子弹爆炸,我马上再一看,旁边坐着王淦昌。 王淦昌:轰,这个大得不得了,轰,这个东西,我们离爆炸的地方 60 公里, 60 公里那么远, 60 公里很远轰那听得见的,那不是吗一下子光, 光以后轰起来了 ,那当然部是说普通炮弹那么大,是不可能的,他们说是不是,我说当然是。 彭桓武:我们造的那个头一次氢弹飞投空投的试验,算的是三百万吨,三百万吨怕算不准,拿三百万吨吗,保证它有一百万吨(安全余量),可是对那个飞机讲,算一千万吨(安全系数),给他三百万吨,他可以逃掉。 解说:原子弹以它超自然的巨大力量,被称之为人类的终极武器,在中国西部戈壁黄沙上爆炸的原子武器,一夜之间使一个贫弱的国家与世界超级大国坐在一起握手言和了, 战争的天平最终走向平衡 。 陈晓楠:不到一年之后的 1965 年八九月间,美苏两个超级核大国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草案。 1970 年 3 月 5 号,经联大两年前核准的这一条约正式生效,该条约其中一条就规定,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 1964 年 10 月的那一响,为中国赢得了这个历史的机遇,明年同一时间,请各位继续收看《凤凰大视野》《国之大器当代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第三部 “ 神剑巡天 ” 。
个人分类: 杂记|280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通往原子弹之路
liuzhti 2011-4-8 15:25
原子分裂了 铀,Uranium,原子序数92,银白色金属……1789年被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Martin Heinrich Klaproth)发现,并以1781年新发现的天王星(Uranus)命名。1841年法国化学家佩利若(Eugene-Melchoir Pelgot)用钾还原四氟化铀首次制得金属铀……主要存在于沥青铀矿中,在波希米亚和比属刚果储量丰富。化学性质与镭近似,工业用途不大,主要用于钟表的夜光涂面与陶瓷生产…… ——不列颠百科全书,1936年版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内容是每年更新一次的,这样就可以随时收进最新的科学发现,并更正过去的谬误,比如铀元素的用途。 爱因斯坦已经在1936版百科全书出版前10多年就论证了质能转换的可能性,虽然他在论文里并没有指出如何实现这种转变,但是以德国为首的欧洲顶级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在向这个方向进行探索。1932年,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在剑桥大学实验室用α粒子轰击铍元素时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其导师卢瑟福将其命名为中子。1933年9月,正准备从欧洲流亡到美国的匈牙利犹太裔科学家西拉德(Leo Szilard)在伦敦街头散步时,受《泰晤士报》上刊登的一篇卢瑟福论文的启发,忽然在脑子里涌现出链式反应的概念,于是立即展开了试验。 1934年1月,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和伊雷娜·居里夫妇通过用α粒子轰击铝元素的方法在法国制造出了人工诱导放射同位素。α粒子是带正电荷的氦核,它们作为核炮弹的效率取决于其自身携带的正电荷的影响,因为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会使其速度放慢,这样它们在其经过的极短的路程上碰撞一个原子核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另一方面,如果一个α粒子最终碰撞到原子核,那么因为两者都带正电荷,排斥力也会使这种碰撞效果大为降低。电子的数目和原子核正电荷的数目在较重的元素内要大一些,这也是为什么用α粒子轰击重元素无效的原因。 一位年轻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Enrico Fermi)读到了约里奥-居里夫妇的研究报告后,决定试用中子来轰击原子核,因为中子不带电,既不会被电子所吸引,也不会被原子核所排斥。在意大利卫生部(该部向费米提供了1克镭,当时价值67万里拉,约合3.4万美元)的支持下,他用放射性气体氡(镭的天然衰变产物)和铍粉混合在一起,氡衰变时放出的α粒子轰击铍使其产生中子。费米按照元素周期表用中子轰击各种元素,从氢开始,一直轰击到氟才产生第一种放射性同位素。1934年5月,当他轰击到第92号元素——铀的时候,发现它被激活了,产生了一种自然界没有的新元素,即第93号元素,这种元素在地球上并不存在,因为它是不稳定的。 1934年10月22日,费米将装有放射性铍同位素(中子源)的银筒(银是轰击对象)放入石蜡中,发现的银同位素的人工诱导放射性提高了100倍。费米认为,中子穿过石蜡时候与石蜡中的质子(氢原子核)碰撞,失去一部分动能,使其速度减慢,这样,费米制造出了人工诱导放射性的一个重要诱发源——慢中子。 此时另外几位科学家在英国和德国进行着同样的工作。西拉德在英国的最初的试验对象是铍和铟,但是这两种金属在中子轰击下毫无结果,于是也转而研究自然界最重的几种元素——锕、钍、镤和铀。1936年,西拉德将链式反应的专利转给了英国海军部,随后在1938年移居美国,就职于哥伦比亚大学。 1938年年底,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哈恩(Otto Hahn)和斯特莱斯曼(Fritz Strassmann)在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院(Kaiser Wilhelm Gesellschaft)的实验室里用中子轰击钍232和铀238元素,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果:被慢中子轰击的钍和铀原子核发生裂变,从轰击后的铀粉残片中检测到了钡和氪的痕迹。由于这两种元素的质子数加起来正好等于铀的质子数(92),所以哈恩推测某些铀原子已经被中子轰裂为两部分。1939年1月6日和2月10日,哈恩在德国的《自然科学》杂志(Naturwissenschaften)上公布了这一现象。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3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发展MOX是为了攒钚造核弹吗?
songshuhui 2011-3-31 20:56
沐右 发表于 2011-03-31 05:52 本文已发表在 果壳网 ( 文章链接 )。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9.0级的大地震和引发的海啸给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随后发生的福岛核电站的事故也让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周边国 家民众遭受了一把核辐射的心理冲击:在中国引发了碘盐的抢购,在美国则引起了碘片的脱销。同时,关于日本核野心的各种说法又在网络上传播,那么,日本发展 MOX是为了攒钚造核弹吗? 链式反应和核武器的制造基础 一些放射性元素(比如铀235)可以发生核裂变反应:一个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会分成两个或者 多个部分,变成轻一些的其他元素,放出大量的能量。我们可以 利用这一反应来发电,这样的发电厂就是核电站。核裂变发电是当今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种新能源。尽管公众对核电站的安全性有所疑虑,核能发电实际上是目前广 泛应用的最 安全的能源 ,从统计数据来看,它比火电、水电发生致命事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核电也是一种很清洁的能量来源,发电过程中没有碳排放,对公众造成的核 辐射也比火电小的多(煤里面含有铀等放射性元素,火电和核电的比较 参考阅读 )。 铀235的链式反应示意图(来自 这里 ) 一个铀235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的同时,一般会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可以轰击其他的铀235原子核,使他们发生裂变反应,这个过程叫做链式反 应。如果使用的是高纯度的铀235,并且质量超过一定的值(临界质量),那么发生核裂变反应的原子会越来越多,在极短的时间内,整块材料都会发生裂变反应 并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威力巨大的爆炸,这就是原子弹的原理。核电站使用的燃料浓度要低的多,一般用的是含有4%铀235的二氧化铀,其他96%的都是不 能直接发生核裂变反应的铀238。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浓度较低,即使失去控制,核电站也不会发生原子弹那样剧烈的爆炸。 常用可以发生核裂变的物质一般有两种,铀235和钚239,现实中的原子弹基本都是由这两种物质做成的。另外铀233也是一种可以发生核裂变反应的材料,不过由于一些原因这种物质并不太适合作为原子弹的材料,迄今为止世界上也基本没有用铀233制造的原子弹。 浓缩铀的生产和拥有 自然界里的铀矿里的主要有两种铀同位素,其中99.3%都是铀238,铀235的含量只有0.7%。因此,开采出来的铀里面铀235只占0.7%,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才能提高到核燃料或者原子弹所需的浓度。 由于铀235和铀238是同一种化学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一样,一般来说很难通过化学的方法区分开来从而达到提纯铀235的目的。只能利用 原子质量的微小不同,用物理方法分离 。通常采用的方法里,一种是气体扩散法,将铀转化为六氟化铀气体,然后让它通过一系列的微孔筛膜,由于铀235 的质量稍微小一些,它将会扩散的稍微快一些。将很多扩散分离机串联起来就可以逐级提高铀235的浓度。由于需要不断地重复分离工作,这个方法会消耗很多的 能量 。另外一种方法是气体离心法,通过离心力将六氟化铀气体中的两种同位素分开,虽然仍需要多级串联,但是消耗的能量要比气体扩散法小的多 。 经过浓缩的铀一般有两种形式,用于核电站核燃料的低浓缩铀(LEU,含约4%的铀235,一般低于20%)和用于原子弹的高浓缩铀(HEU,含 20%以上的铀235)。用于制造原子弹的武器级高浓缩铀含有85%以上的铀235,但是实际上20%的浓度就可以用于制造原子弹了 。 日本核燃料株式会社( JNFL )历年生产的浓缩铀(六氟化铀,单位吨)。 要获得制造原子弹的铀235浓度,需要大量的扩散分离机或者真空高速离心机串联,这样需要很大的规模的厂房,消耗巨大的能量,这很容易被国际组织或 者他国的情报机构发现,很难瞒过其他国家偷偷地进行,对于某些国家(比如伊朗)来说,在这个阶段就有可能被国际社会阻止,而对于日本来说不是这样。不提二 战时候的原子弹研制和浓缩铀的生产,日本的铀浓缩厂从1979年开始生产浓缩铀,如上图所示,日本核燃料株式会社( JNFL )从1992年开始每年能够生产数十到近两百吨铀235核燃料 ,2000年之后的产量比较低。同时,日本还致力于开发新式的物理、化学铀分离技术 。应该说,日本完全有生产武器级高浓缩铀的能力。 虽说日本的核能应用是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铀浓缩生产都是处于监督之下的 。因此,我们并不能断言日本有没有自己生产武 器级高浓缩铀,或者生产了多少。根据NTI的数据,日本从美国和英国进口了一些高浓缩铀用于研究使用高浓缩铀的核反应堆,扣除据信已经用掉的部 分,2009年的时候,这些高浓缩铀估计还有1970千克 。从这些数据来说,日本确实拥有充足的高浓缩铀来制造原子弹。 钚的生产和问题 核电站里低浓缩铀的反应示意图(来自世界核能协会 )。 在自然界里面,钚的含量极少,我们所利用的钚都是通过核反应制造的。核电站里使用的核燃 料,在铀235不断发生核裂变反应放出能量的同时,铀238会捕获一个中子成为铀239(半衰期23.45分钟),经过β衰变成为镎239(半衰期 2.35天)再变成钚239。如上图所示,含有4%铀235的低浓缩铀核燃料在发电的过程中就有大约3%的铀238转变成钚239,这些钚239里一部分 会参与到核裂变反应中去,实际上,使用低浓缩铀的核反应堆发的电里面,三分之一都是由生成的钚239提供的 。从图中可以看到,核燃料从反应堆里取 出之后(称为乏材料),里面仍然含有少量的钚239和铀235,还有一定量的核裂变产物。这些核裂变产物会不断衰变放出很多的热能和辐射,因此从反应堆里 取出的燃料棒要放在临近反应堆的冷却池中,用水去吸收它们放出的热能,屏蔽它们的辐射,直到数月或者数年后才能进行后续处理。 核电站里MOX燃料的反应示意图(来自世界核能协会 )。 自然界里面的铀总量是有限的,如果按照上面的使用方法,那么能够利用的只有铀235和少量的铀238,据估计按照目前的使用量,估计只能够用约一百 年 。核电站里取出的乏材料中,还含有少量的钚239和铀235,如果能把这一部分提取出来,重复利用,那么就可以延长核能的使用时间。利用从乏材 料提取出来的这两种元素和铀238混合,就可以做成混合氧化物核燃料,再用于核电厂发电。和一般的低浓缩铀核燃料比较,混合氧化物燃料只是将铀235的氧 化物换成了钚239的氧化物而已。数十年来,日本的大部分乏材料都是运到英国或者法国去处理的 ,日本也有自己的乏材料处理厂,比如说,曾于 1999年发生4级核事故的东海村核燃料处理厂可以每年处理130吨乏材料 ;2006年开始试运行的六所村核燃料处理厂可以每年处理800 吨的乏材料,相当于每年可以生产8吨钚 。 不过,这样获得的钚239有个问题。在核反应堆里面,新生成的钚239还会继续吸收中子形成钚240,这样最终提取出来的钚里面会含有相当量的钚 240(还会含有一定的钚238、钚241、钚242等等),而钚240会发生自发的裂变反应并放出中子并释放能量。它的存在不会影响制成的MOX燃料在 核电站里的工作,但是当做成原子弹的时候,如果钚240的含量比较高,则会放出大量的辐射伤害己方的士兵,并有可能导致原子弹不稳定 ,一般在核武器里面,钚240的含量应该低于8% 。如果在核燃料棒放入反应堆之后两三个月内取出,则钚240的量相对较少,不会出 现这个问题。虽说日本的核能应用是处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管下的 ,对燃料棒的异常应有一定的监督,然而从近期日本核事件的过程中,国际原子能机构对 核电站的详细情况并不完全了解,和日本官方的交流也不是非常顺畅,并不能完全排除日本在核能应用中偷偷生产钚239的可能性。 不过,这种方式生产钚239效率并不高,一般可以用快中子反应堆来大量制造钚239,一方面可以将大量的铀238转化成核燃料来供应核电站,一方面 也可以积累制造原子弹所需的钚。为此,日本在福井县建设有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文殊”号,其于1994年进入临界状态之后,于1995年发生冷却系统液态钠 泄漏酿成大火,被迫关闭 。据估计,日本拥有数吨武器级钚,足够制造数百枚原子弹 。值得一提的是,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和美国都在削 减他们的核武器总数。按照世界核能协会的资料 ,根据俄罗斯和美国在1994年签订的协议,500吨来自前苏联核武器的武器级高浓缩铀(相当于约两 万枚原子弹)会被两国的核电公司用含铀235约1.5%的铀稀释成可供发电的核燃料;美国也将自己的数十吨武器级高浓缩铀转化成了核燃料。而两国在 2000年达成协议,各自将会把34吨的武器级钚转化成为混合氧化物核燃料。现在的混合氧化物核燃料的一部分来自于美国和俄罗斯消减的核武器里面的钚,这 也是混合氧化物核燃料的一个重要利用。据统计,销毁的前苏联的核弹头在美国的核电站里为美国提供了约10%的电能 。 日本离原子弹有多远? 没有人会怀疑日本有没有制造原子弹的技术力量,二战期间日本就曾经试图研制原子弹 ,现在现在拥有很多核电站的日本有先进的核处理技术和充足 的核技术人才,从技术上讲日本在获取原子弹上没有任何难度。关键问题其实在于处于美国核保护伞之下的日本,有没有决心和动机去制造原子弹。客观来说,中 国、美国还有其他周边国家都不会容许日本拥有原子弹,但是日本的右翼势力也在不断地发表各种言论,对于他们来说,有试图获取原子弹想法也是正常的。讨论这 个问题的话,需要对历史和时局有很强的把握,而且不同人给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毕竟这是个和个人立场联系比较紧的问题。 因特网上可以轻易查到的原子弹结构图(来自维基百科 原子弹 页面)。 实际上原子弹的制造并不是一件特别复杂的事情,原子弹的简单结构图很容易获得(如上图所示),关键在于获得充足的高纯度可以发生核裂变的物质。一旦获得了高纯度的核裂变材料,知晓这种材料的临界质量(可以通过核物理参数计算),生产原子弹就纯粹是个技术问题。 对于有些国家和(恐怖)组织来说,获得大量用于提纯的原料也会是个比较大的问题(比如五十年代刚开始研制原子弹的中国,参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 纪实:596秘史》 ),而日本有从海外购买的大量核原料储备,有众多的核电站里面需要的核燃料,并不是一个问题。说起来,使用MOX的核电站并不 是攒钚造核弹的关键环节,相比起来,浓缩铀工厂有可能提供高浓缩铀,而快中子堆和核废料处理厂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钚,日本在获取这两种制造原子弹的物质上 并没有问题。 正如 空错 的《 日本地震原是核试验? 》 里面介绍的那样,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地震是否是由核试验引起的,日本不可能瞒过国际社会而进行核试验。通常,日本和德国是被归属为 “准核国家”,即拥有材料和技术,离核武器只有一步之遥,是否拥有核武器完全依赖于拥有核武器的决心和动机。日本可能只需要拧上几个螺丝就能成为有核国家 ,对日本可能的核威胁,我们要有一定的准备。 感谢果壳网的 秋秋 、 moogee 和 小耿 ,感谢 Albert_JIAO 、 Sheldon 、seawhg和大白鲸的宝贵意见。 参考资料: 1. 世界核能协会, Safty of Nuclear Power Reactors 2. 维基百科,《 气体扩散法 》 3. 维基百科,《 气体离心法 》 4. 日本核燃料株式会社网站, http://www.jnfl.co.jp/english/operation/ 5. 世界核能协会 , Conversion and Enrichment 6. 维基百科,《 浓缩铀 》 7. Institute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Uranium Enrichment: Just Plain Facts to Fuel an Informal Debate on Nuclear Proliferation and Nuclear Power ” 8. 维基百科,《 日本核研究 》 9. 参见 里面的 :As of December 31, 2003, IAEA listed two sites in Japan under its Safeguards. They are: “Uranium Enrichment Plant” in Tomata-gun, Okayama-ken and “Rokkasho Enrichment Plant” in Kamikita-gun, Aomori-ken (IAEA Annual Report 2003, Table A24) 10. NTI Database, HEU: Japan 11. 世界核能协会,《 钚 》 12. 世界核能协会, Mixed Oxide Fuel 13. 维基百科,《 铀 》 14. 世界核能协会, Japanese Waste and MOX Shipments From Europe 15. 维基百科, Tokaimura nuclear accident 16. 维基百科, Rokkasho Reprocessing Plant 17. 网易,《 日本核危机与核武制造无关 》 18. 中国日报,《 日本拟重启曾因泄漏关闭的核反应堆 》 19. 维基百科, Japanese nuclear weapon program 20. Geoff, Brumfiel, Nuclear proliferation special: We have the technology , Nature: International Weekly Journal of Science 432 , 432-437 (2004). 21. 世界核能协会, Military Warheads as a Source of Nuclear Fuel 22. Power and Energy, Old Russian nukes for US electricity 23. 维基百科,《 日本的原子弹计划 》 24. 梁东元,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纪实:596秘史 》 您也可能喜欢: 图解福岛的核电站故障 简单说说今年的物理奖 倒霉的物理 日本团队准备启动猛犸象复活计划 日本“金星气象卫星”延期至21日发射 无觅
个人分类: 物理|12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核物理学到原子弹之三
热度 1 ssglwu 2011-3-23 22:06
吴国林 五、价值负载的过程:从核科学到原子弹 从核物理学到原子弹的爆炸,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 : ( 1 ) 原子核人工嬗变与中子的发现 早在 19 世纪末,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就已揭示出原子内部有结构。 1919 年,卢瑟福用α粒子打开原子核,标志了原子核人工嬗变的开始。 1920 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内可能存在一种质量同质子相近的中性粒子,它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结合而成的。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 J . Chadwick )通过不同的实验,比较发现了“中子”,于 1932 年 2 月 17 日 发表了研究结果。 ( 2 ) 重核裂变的发现与确认 1934 年 1 月,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得到了天然不存在的放射性元素磷。物理学家费米( E . Fermi )在获悉人工放射性的发现以后,考虑到中子不像α粒子那样带有电荷,如果用中子代替α粒子,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核反应。于是,他计划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对已知的 92 种元素逐一用中子进行轰击。当他们用中子轰击第 92 号元素铀时,得到了几种具有不同半衰期的β放射元素。通过一系列分析,证明它看来很可能是一种原子序数大于 92 (铀)的元素,即超铀元素。随后对超铀元素展开了争论。 在费米宣布发现超铀元素后,立即遭到德国女化学家依达·诺达克( Ida Noddack )的公开批评。她认为关于超铀元素的化学分析方面的证据不足,而很可能是重核俘获中子后分裂成几个大块的碎片。当时公认的放射化学权威奥托·哈恩( Otto Hahn )则认为,诺达克夫人的意见纯粹是谬论的。 哈恩和无机分析化学家施特拉斯曼( F . Strassmann )重新用居里夫人同样的方法仔细地做了他们自己以前的实验。 1938 年 11 月,他们宣布,铀被中子轰击后的产物,至少有 3 种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类似钡,即是钡的同位素。 1938 年 12 月,依据玻尔不久前提出的原子核液滴模型,女物理学家迈特内( L . Meitner )与物理学家弗里施( O . R . Frisch )经过几天的讨论和研究,最后确信:铀核吸收中子后,分裂成大小相近的两个原子核,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核的“裂变”( fission )。他们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 E=mc2 ),估算出一个铀核裂变时会释放出 2 亿电子伏的能量,这比一个碳原子氧化成二氧化碳分子时所释放的能量要大 5000 万倍。这一结果在 1939 年 1 月 27 日 华盛顿理论物理学讨论会上立即引起轰动。一个多月后,约里奥·居里夫妇、西拉德( L. Szilard )及费米等人分别证实了链式反应不仅可能,而且速率极高:两次反应的时间间隔只有 50 万亿分之一秒。这表明,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一旦实现,极短时间内将有巨大能量释放出来。 ( 3 ) 原子弹的制造 原子核裂变发现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夕,西拉德等人已经预感到制造原子武器的危险,特别是获悉纳粹德国正加紧链式反应的研究。 1939 年 7 月,西拉德、维格纳( E . P . Wigner )和爱因斯坦,于 1939 年 8 月 2 日 签发了著名的给罗斯福总统的信,敦促美国赶在纳粹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罗斯福总统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成立了铀顾问委员会, 1942 年 9 月成立了领导制造原子武器的庞大的工程计划,代号叫“曼哈顿工程区”。 要实现核爆炸,需要一定数量的可以发生裂变的材料。早在 1939 年初,玻尔根据他的原子核液滴模型理论,指出具奇数个中子的核容易发生裂变。寻找足够的裂变材料 238U 铀和 239Pu 钚就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进行的。 为了研究链式反应实现的实际条件,以及利用天然铀中的 238U 来制造钚。 1942 年 10 月,费米在芝加哥大学建造一个 6 米 高的核反应装置,于同年 12 月正式运行。 要制造原子弹还必须从理论上计算出各种可裂变物质实现核爆炸的临界体积(或临界质量)。由于原子弹要由飞机运载和投掷,因此,必须考虑由快中子激发核反应。 1943 年 3 月,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J . R . Oppenheimer )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 Los Alamos )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实验室。 1945 年 7 月 16 日 他们在新墨西哥州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45年5月8日,德国就已宣告无条件投降,制造和使用原子弹的理由已经不再存在。早在1945 年 3 月,西拉德就曾起草一个文件。同年 6 月,西拉德联合其他 5 个也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的科学家联名上书美国陆军部长,反对使用原子弹。同年 7 月,西拉德又联合 60 多个科学家写了紧急请愿书,送交白宫。所有这些努力都无济于事。 1945 年 8 月 6 日 和 9 日,杜鲁门等人悍然下令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城市投掷刚刚制造出来的、仅有的两颗原子弹。 ( 4 )几点结论 上述分析表明,在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科学理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有伦理价值观的渗透。 首先, 裂变概念的提出需要实验与理论的相互确认 。铀的裂变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的估算首先是通过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来进行的,而这种估算是否正确也有待检验。 其次,原子核理论是寻找制造原子弹的原料的根本性向导,还是实现核爆炸的临界体积的理论向导。没有原子核的相关理论,是不可能研制出原子弹的。 第三,原子核理论向原子弹技术的转向过程中, 存在合法性问题 。由于非正义的德国正在研制原子弹;于是,按照正当防卫原则,科学家从人类正义角度向美国政府敦促赶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和美国研制原子弹是合法和合理的。但是,一旦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就失去了研制原子弹的正当理由,然而美国却一意孤行,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第四, 原子弹的爆炸成功,进一步检验了原子核有关科学理论的真理性。 原子弹的研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有物理学家、化学家、工程师、政治家等共同参与,有科学、技术、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共同作用。显然,原子核的有关科学理论对原子弹的研制成功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没有原子核的相关理论,原子弹是不可能研制成功的。 ] 李佩珊,许良英, 20 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第二版)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99 , 61-67.
个人分类: 科学技术的哲学与教学问题|567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两弹元勋方鸿渐
liuxiaod 2011-3-21 22:02
为长者讳,这里就称老方吧。 老方数学系出身,1946年到法国留学,改学理论核物理,积极进步,与组织取得联系,并结识钱三强,1949年回国,未完成学业,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云云。 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时候,钱三强委托老方和邓稼先先期理论研究,邓稼先脱颖而出,成为领军人物。老方和善,喜欢与人合作,留过洋,辈分又高,大家都称老方为神仙。后来老方又与于敏合作研究氢弹原理,于敏成为氢弹之父,老方亦不介意。后来老方改行教书,学生反映不知所云,老方资格老,无可奈何,面对学生的提问,老方永远只有两个回答,一是:“这个问题很简单,回去想一想就明白了”。如果学生还是想不明白,就会得到第二种回答:“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知道?”把学生吓得屁滚尿流,总之,从老方那里学不到任何东西。 老方的辈分应该位列两弹元勋的,微鸿渐去,夫复何秋?
个人分类: 历史|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聊几句保护知识产权
热度 1 wangxh 2011-3-21 19:42
徐磊同学在俺的拙文《 中国已经或正在为盗版付出惨重的代价 》留下评论: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讨论知识产权的,和老师谈盗版应该还是有些联系的。按“途”索骥,拜读了他的被精选博文《 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提高国内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增加就业机会 》,文中观点的确很对。 故再说几句: 对一个现代发展中的民族来讲,保护知识产权的确很重要。知识产权的保护,个人可以马马虎虎(比如用个盗版软件、看本盗版书等),但国家一定不能纵容!如果不是怕其它国家“找麻烦”,我们会主动打击盗版吗?难怪不少外国人说“你们中国人只会偷”——难道人家诬陷我们吗?大当官的把国家整块整块的经济实体据为己有(这叫重组),中当官的贪污受贿家常便饭(这叫转型),小当官的侵吞掠夺司空见惯(这叫搞活),小老百姓呢则是“有便宜不占就是王八蛋”——只能盗版。 对一个现代发展中的民族来讲,外语的确很重要。但是对于如何学外语,个人一定要努力,但整个国家不能胡闹! 只可惜,这两件儿,现在正好弄拧了! 好在 毛泽东们和钱学森们 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东西: 一个人,可以不吃肉,但不能不穿裤子。一个大国,可以没有汽车,但不能没有原子弹;可以没有航母,但不能没有导弹;可以没有电视机,但不能没有卫星。 不知道,现在的我们会给后代留下什么呢 ????????????
个人分类: 科研|1913 次阅读|2 个评论
兔子的胆量,毒蛇的心肠
热度 11 GumpForrest 2011-3-21 09:57
看到一则微博评论,很有意思,转发一下: ......................................................................................... 日本核电站泄露这边一片鸡飞狗跳,但要有疯子往日本丢几颗原子弹,这边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拍手叫好。象兔子一样胆小却又有毒蛇一样的心肠,同时又蠢得可笑。 3月20日 12:27 来自 ZAKER 转发(19) | 收藏 | 评论(7)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 注册 评论
个人分类: 憨眼看世界|4234 次阅读|9 个评论
从核物理学到原子弹之一
热度 2 ssglwu 2011-3-20 07:40
吴国林 最近日本地震导致核电站受到极大破坏,这是我们再一次审视科学是否要对技术的后果负责任的时候了。在当代科学与技术条件下,没有科学,就没有技术;反过来,没有当代技术,也没有当代科学;当代科学与当代技术都处于当代社会这一系统中,相互作用。当代科学一定要对其社会后果负责任,即科学不纯粹是一个知识系统,而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知识系统,具有极大的改变世界的能力。 下面这篇论文曾发表在《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现分两次发出来。这里以《从核科学到原子弹》为题。 科学负荷价值新论 吴国林 摘 要: 科学分为科学自身与科学的环境。科学自身具有主体间性。科学自身的经验实证性要求技术创新以满足理论的检验,从而科学渗透了价值。科学、技术与社会通过涌现生成一个复杂系统,于是科学产生了不等于科学自身的性质,使科学定律渗透了价值。科学向技术转化存在合法性问题,是否合法与价值有关。原子弹的研制过程表明,科学、技术与价值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关键词 科学;主体间性;合法性;价值负载 A New Discussion on the Science Laden-Value Wu Guoli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Science may be divided into science itself and the context of science. Science itself is of intersubjectivity, and its positivity of experience must dem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o as to test theories, and science is laden-valu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form a complex system, which makes scientific laws is laden-value. There are legitimistic problems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cience to technology, and legitimacy depends upon the valu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tomic bomb shows tha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value are interrelated and interacted. Key Words : science; intersubjectivity; legitimacy; laden-value 1914 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M. Weber) 在其《“伦理的中立性”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的意义》论文中,明确提出了“价值中立性”的概念,并把它看作是科学的规范原则。他认为,为了保证价值中立原则的实施,科学家就要使用“理性”的方法 , 要采用恰当的论证规则,运用正当的逻辑规则和方法。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 逻辑实证主义在事实与价值截然划分的前提下 , 进一步强化了科学的“价值中立性”观念。库恩以来的历史主义学派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说”。劳丹认为,价值本来就内在于科学自身结构之中,也只有纳入科学的内在结构,才能更好地解释科学的合理性。 ] 国内学者也参与了有关论争。张华夏认为,科学真理是价值中立的。 江涛认为,科学在其内在机理中具有价值负荷。 刁生富认为,从研究动机、研究战略转移、研究过程、知识体系到理论评价等整个科学活动来看 , 科学都负载价值。 但是,以上的论证是不充分的,特别是对于一个自然科学家来说,其说服力是远远不够的。 在自然科学家看来,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其科学事实、概念与理论非常优美,其严格的逻辑、解释力和预见力令人叹为观止,因此,要接受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等自然科学负荷价值的观点,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明显对原来的科学信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论证科学自身内在地负荷价值,即坚持“科学负载价值”观点。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科学可以分为科学自身与科学的环境两部分。 科学自身 ( science itself )就是关于自然的知识系统,它满足逻辑一致性、经验实证性、解释性和预见性。科学自身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等形成的。本文将论证 科学自身 不是价值中立的。若此,我们才能从最本质的意义上回答科学负荷价值。 一、科学自身具有主体间性 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定律是价值中立的,这是保证科学中立性的根本基础。但是,这一观点是存在问题的。 持这一观点的论者把科学定律看作是科学自身的代言人。无疑,科学作为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它的基本内容、事实,具有不依赖于人的价值观念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但是,仅仅把定律看作是自然科学的代表还远远不够。科学定律不等于是科学自身。科学自身是一个系统,其基本要素包括科学概念和科学定律,包括科学概念与经验世界之间的联系规则,还包括科学方法。比如,牛顿力学包括质量、力、加速度、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但是在牛顿力学中,并没有对力学的相关概念进行严格的定义。牛顿没有把质量定义为物质的量。从操作角度来看,宏观层次的质量是由仪器来定义的,而微观层次的质量是由相应的定律来定义的。例如,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是由动力学理论来定义的,于是有“质量增加”现象。事实上,基本物理概念的建立总是同相应的物理定律分不开的,而且还与经验的操作测量有关。可见,有关质量、力等概念还渗透了相关科学共同体的约定——主体间性。 因此,科学定律自身实际上包含了经验世界与科学共同体的有关约定,不然,科学共同体又如何将科学定律见之于经验世界呢? 科学自身还包括科学常数。物理常数是物理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物理常数并不是确定的,其准确性受到科学共同体的认定。比如,测量光速从光学法发展到克尔盒、谐振腔、光电测距仪等方法,大大降低了光速测定的不确定性。光速常数才由 1983 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作出决定,将真空中的光速确定为精确值,这是一种 国际协议 。其他常数(如电子电荷、普朗克常数等)的测定也是如此,而测量结果又与使用的仪器与测量方法有关。实际上各种测量都会存在误差,但我们又必须认定一个准确值,这个准确值只能由科学共同体——国际计量大会来确定,这也反映了 主体间性 。 科学家在对多个科学假说进行选择时,也在用价值观念来进行判断,特别是与科学权威的价值判断有很大关系。经验实证到什么程度,科学假说可以作为一个科学理论,这是由科学共同体决定的。正是由于科学共同体的价值判断作用,在科学史上不缺乏一些正确的科学理论被当作错误的理论。 二、科学的经验实证性负载价值 科学自身的 经验实证性 必然要求科学包括应用科学和工程科学,特别是当代前沿科学更是如此。科学的经验实证原则将科学理论与经验世界联系起来,也就必然要求科学与技术相结合,要求技术与科学的发展相适应,因此,科学内在地要求技术创新以满足理论的检验。比如,基本粒子物理理论的检验就包括相应的大型粒子加速器,粒子加速器既属于应用科学和工程科学,又属于技术产品。没有粒子加速器的检验,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就不能称之为一个正确的理论。 从粒子加速器对于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检验结果来看,它属于价值判断范围,即检验结果是好还是不好。但人类伦理价值的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仁爱、善恶观念,还需要有自由、民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的观念进行调节。科学理论的检验结果是否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科学理论总与一定的实验技术相联系,科学概念(术语)的有关意义总离不开 操作 层面的定义。比如,量子力学的有关规律是与量子力学的有关实验相联系的。量子力学理论是否正确要通过有关量子力学的特定的测量仪器来测定。可见,科学理论(假说)的检验总离不开实验技术(或设备、仪器)的改进,而这里先进的实验技术正是有关技术产品的先驱。这表明,科学假说的检验使得有关实验技术产品得到研制,而这些技术产品的外流也可以带来社会危害,比如,有关基因的研究、病毒的研究等,就有可能使病毒从科学研究实验中漏出来。 科学实验需要解决大量的工程技术难题,往往实验技术非常先进。实验装置的设计制造已超出了同时代工程技术的常规,必须由实验科学家和工程师协作共同制定技术规范。相应的实验技术成果很容易向社会扩散。 我们常说许多科学技术成果停留在实验室,就在于实验室有更高的精度和技术水平,具有一般的工业生产难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 张华夏, 科学自身不是价值中立的吗?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5 ,( 7 ) , 10. 江涛, 科学 : 是价值中立 , 还是负荷价值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1997 ,( 2 ), 25. 刁生富, 科学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 , 学术研究, 2001 ,( 6 ), 68. ] L . 劳丹,科学与价值 , 福州 :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9 , 81-82.
个人分类: 科学技术的哲学与教学问题|4326 次阅读|2 个评论
核,人类的悲哀!!!
热度 3 Ripal 2011-3-19 00:45
强震后小日本的核污染,牵动着“地球人”的心。事情既然发生了,指责“太嚣张的日本也没什么用”。我只想说:“核电站、核武器,人类的悲哀,自作自受啊”。 特别是核武器,比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等,美国曾经是多么的拽,举着“核弹”就那么一投,加速了小日本的投降。后来,老美一度的恐吓中国,仗着自己的核武器。可是,我们的毛爷爷没有被吓到,一句“原子弹也是纸老虎”,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心。记的弗雷德里克·约里奥 - 居里,让杨承宗给毛爷爷捎过话:“你们要保卫世界和平,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必须自己拥有原子弹”。 尽管约里奥 - 居里的这句话,表达了那时那刻他对新生中国的认同和对中国发展和拥有核武器的期望。但是,当为了彼此的利益,把“核”当做一种筹码,于是各国竞相搞核比赛。可以说,拥有的核武器,核电站,核相关的设施越多,也就为以后人类的“自作自受”埋下了伏笔。 作为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生,我大胆预言:“强震和核辐射的影响,日后在这些地方三分之一的人会死于精神疾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很多有关应激对人类精神疾病方面的报道,可以说强震和核污染本身对人类身心就是很大的应激。最近,我一直考虑,你说人类有公平可言吗?全球能够和睦共处吗?人和人真的能平等吗?开始一直没有找到答案。现在才发现:“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贵贱、种族、国籍”。 面对灾难,人类真的应该反思,自作自受的感觉肯定不好受。但是我们地球人要学会承受,承受中寻找自己对地球、对子孙后代犯下的“滔天罪行”,尽最大的努力去弥补过失。自作自受的地球人,该醒醒啦!毛爷爷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是灭绝人性的战争”。我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也许还没开始,自作聪明的人类,就为自己挖好了坑。 高科技这把双刃剑直接造就了自作聪明的人类,自作自受的人类,也许这是人类的悲哀。
2191 次阅读|5 个评论
10个疑惑质问哈日中国人
热度 4 冯用军 2011-3-17 14:13
提示: 白宫要求美国在日公民在福岛核电站直径80公里内的必须撤离,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美国已经知道日本在福岛核电站及其附近搞核试验的事实,对于日本控制核试验意外事故的能力开始怀疑。 在向我提问或发表评论之前,请你扪心自问: 1、你真相信80%国土未被地震海啸火山核氢爆综合灾难损毁的日本无法为4个受灾县提供足够食品、药品、燃料? 2、你真相信长期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军事强国的日本没有钱和特种防化部队迅速救灾? 3、你真相信布满日本本土的100多个核反应堆是和平利用核能而不是浓缩造原子弹的武器级铀? 4、你真相信我们现在大方救助日本,捐3000万人民币捐2万吨石油,日本以后永不会侵犯我们? 5、你真相信这次地震对日本造成了致命的影响,严重伤害了日本的元气,日本经济会倒退20年? 6、你真相信日本是真的哭穷、真的需要全球捐钱捐物捐设备和平救灾、灾后重建而不是苦肉计聚敛钱财、资源以便灾后去加强自卫队的战斗力和研发更新的高科技军民设备? 7、你真相信日本没有战略储备,包括食品、药品、燃料等的战略储备,日本的战略储备,特别是用煤填海、石油入地的战略储备都被这次综合地震灾难给销毁了? 8、你真相信日本100多个核反应堆的废料都被安全地掩埋、都不会用于非军事目的——日本4000颗核弹量的武器级铀哪里去了? 9、你真相信作为世界最先进的核科技强国,日本没有能力处理正常的福岛核事故,或者说福岛核电站是一个正常的和平利用核能的电站——日本为什么不大规模使用AP-1000轻水核反应堆发电? 如果上述问题,你都真诚地回答 相信 ,行,那你可以更换国籍,你有这个权利,我将坚持我的观点。 ZJwumei网友补充的《天问》: 10、你真相信这场大地震之后,你的大爱感化了大和,大和与华共处,日本国民对二战祸害中国国民之事下跪诚信悔过,主动把钓鱼岛和琉球归还我国,以德报德?
个人分类: 世界竞争力研究院|1980 次阅读|6 个评论
原子弹的秘密
热度 18 yonglie 2011-3-17 08:41
关于“核”,最可怕的还是核弹。核弹的普及似乎不多, Muller 老师在给未来总统的物理课里大略讲了一点基础的知识,我们跟着听听。 三种核弹 有三种基本类型的核武器,以它们所用的元素来命名: 铀、钚和氢 。它们的建造过程不同,下面是简单概述: 铀弹 是用非常难得的原料纯铀 235 制造的 。提纯过程要求极高的技术,如电磁同位素分离、气体扩散工厂、超级离心机等。如果能获取原料,核弹本身就相对容易了。传说中学生都能设计的就是这种核弹。设计不是关键,更大的问题在于获取纯净的铀 235 。一颗铀弹摧毁了广岛市。 钚弹 的原料相对容易获得 :钚 239 ,是核反应堆的副产品。当然,如果你不能接近反应堆,也不容易得到它,但世界上有很多核反应堆。如果你能获得反应堆废料,而且懂得足够多的放射性化学技术以免被辐射伤害,那么提取钚 239 就相对容易了。对流氓国家甚至恐怖分子来说,获得钚 239 比获得铀 235 要容易得多。可是,即使你有了原料,用钚制造核弹也非常困难,这似乎是对容易的“补偿”。用钚造核弹需要内爆,那是非常难以掌握的技术。一颗钚弹毁灭了长崎市。 氢弹 释放的能量比铀弹和钚弹高 1000 多倍,但造起来最费工夫 。开始,它们需要铀弹和钚弹,只是为了触发氢燃烧。所以,你首先要把握这一点。接着,你还需要获取稀有的氢同位素和锂。最后,你得将它们组装起来,使第一次爆炸在引爆整个装置之前迅速激发聚变。第一次试验可能不会成功,所以你还需要一个精密的实验计划。如果你想要计划保密,试验就更难做了。要隐藏百万吨级的 TNT 爆炸,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三种核弹的共同点是它们巨大的破坏力和严重的放射性后患。铀弹和钚弹是基于下列事实:它们的大部分原子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般是百万分之一秒)爆炸。回想一下,放射性是原子核的爆炸。对铀 235 和钚 239 来说,一个原子核发生爆炸时,碎片飞散,其能量大约是一个 TNT 分子爆炸能量的 2000 万倍。因为一个铀原子的质量大约等于一个 TNT 分子的质量,所以这意味着 1 磅铀具有 2000 万磅 TNT 的能量。(一个 TNT 分子的重量约等于一个铀原子的重量)。根据 Robert Serber (曼哈顿计划的主要科学家之一)的说法, 广岛原子弹用了大约 80 磅铀。假如它们都爆炸了,释放的能量应相当于 750 000 吨 TNT 。然而,实际释放的能量只有 13 000 吨。 那是因为多数铀都没爆炸。广岛核弹在所有铀发生裂变之前就先爆炸了,只发挥了 2% 的效率——非常接近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的预言。 链式反应 核武器需要一种特殊的铀和钚的同位素,即铀 235 和钚 239 。核爆炸时,巨大的能量来自将核束缚在一起的巨大力量。原子核破裂时,碎片带着巨大能量飞散。许多能量来自碎片间的电斥力。为分裂铀核,你只需要用一个中子轻柔地打击它。铀核裂变时,会飞出两个大碎片(钡 137 和氪 97 )和两个额外的中子。碎片的动能转化为热能,能使附近的所有物质蒸发,爆炸就这样发生了。 核裂变生成的中子能触发附近其他核的裂变。于是又出现 4 个中子,接着是 8 , 16 , 32 ,等等。每一次加倍的中子叫 一代 。整个这样的过程叫 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可以迅速发生,大部分原子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就裂变了。 广岛原子弹爆炸时,只完成了 2% 的裂变 ,释放了 1300 吨 TNT 的能量。假如链式反应再多继续一代,那么释放的能量将加倍,从 1300 吨 TNT 当量增加到 2600 吨。很难预测一颗原子弹的能量,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尽管核爆炸产生放射性,死于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的大多数人却并不是因为辐射,而是因为巨大的能量。能量生成巨大的高压气体的火球,迅速膨胀,产生爆炸和冲击波,毁灭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使那两座城市化为土灰。结果不是来自最初的爆炸,而是来自炽热的火球。热火球上升到大气,生成著名的蘑菇云,那已成为核爆炸的标志。每个城市的死亡人数大约在 35 000 到 150 000 之间。( 蘑菇云的形状其实与事件的核性质无关,它是大气现象,任何大爆炸都会产生类似的云 。) 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与曼哈顿毫不相干,只不过是一个代号。 整个计划是在新墨西哥州的 洛斯阿拉莫斯 进行的。关于它的故事,你可以读一本精彩的书, Richard Rhodes 的《原子弹出世记》。 曼哈顿计划的科学领导者有 奥本海默( Robert Oppenheimer )和劳伦斯( Ernst Lawrence ) 。军事领导人为 格罗福斯( Leslie Groves ) 也值得赞美,他允许科学家们用他们做寻常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核弹研究,而且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有求必应。 链式反应需要中子打击原子核,可原子核太小,多数中子都毫无阻碍地穿过多数原子。如果很多中子都漏出去,而没能击中原子核,链式反应就会中断。为了保证中子击中原子核,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把铀做厚一些。这有点儿像用步枪打树。如果瞄准一棵树,你可能会打偏。如果对着一片森林,你几乎肯定能打中一棵。 为确保中子打中原子核所需要的铀的总量叫做 临界质量 。 这个数字对真正的原子弹计划极端重要 ,因为铀 235 很难获得。如果临界值很大,你可能没有足够的铀或钚来制造核弹。在曼哈顿计划中,科学家原先估计需要的临界质量是 440 磅。 德国人没那么多材料,所以不得不放弃了原子弹计划 。 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发现,可以用一种能反射部分中子的“ 屏障 ”将铀包围起来。有了这种反射屏,中子就不会泄漏,而会反射回来。这样,爆炸所需的临界质量就减少到 33 磅。当然,他们实际用的铀量还要大一些。 钚弹的临界质量更小,大约 13 磅,主要是因为钚在裂变时会多释放一个中子,所以链式反应扩张更快。那么,它裂变生成 2 * 10 25 个中子需要多少代呢?要达到那个数,这回是用 3 来自乘。答案是 51 代,比铀所需的 81 代快得多。 1945 年 6 月 16 日在新墨西哥阿拉莫哥多试验的第一颗原子弹,用了 13 磅钚 239 。钚非常致密,正好装在 12 盎司的液体容器中,就像一小罐软饮料那么大。 33 磅临界质量的铀则适合装进一夸脱( 32 盎司)的牛奶容器。 投放在广岛的那颗铀弹,在用于战争之前没有经过试验 ,这可是铀弹设计历史上的一段趣话。阿拉莫哥多试验的是钚弹,而非铀弹。那颗铀弹没有试验,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铀 235 很难提炼。我们马上会讨论提炼的方法。到 1945 年中期,科学家才分离出只够一颗核弹的铀。如果在试验中爆炸,就没有造第二颗的原料了。第二是因为 铀 235 弹的设计相对简单 ,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学家们坚信它能一次成功。 这儿引用的很多数字都来自 Robert Serber 的《洛斯阿拉莫斯入门》, 当年是向到那儿的物理学家讲解曼哈顿计划的讲义,是绝密,而今天已经由 加州大学出版社重新出版 ,成了普通教科书。有人认为公开这样的书不是好事,似乎人人都能跟他学造原子弹;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本书能打消某些人甚至某些国家尝试核武器的念头,因为它说明为了做好设计所需要的计划有多困难和复杂。 铀 235 的提纯 原子弹的困难不在于设计或建造,而在于获取纯铀 235 。自然铀含有很难清除的杂质。提纯铀的过程一般要花几十亿美元,还需要顶尖的熟悉高技术的科学家。 杂质是铀的另一种形式:铀 238 。铀 238 的问题出在它要吸收中子,有时生成钚,但这个过程不释放额外的中子。正如隔绝空气能灭火,拿走了中子就会阻断链式反应。 地下挖出的普通铀含有 99.3% 的杂质铀 238 ,只有 0.7% 的能裂变的铀 235 。换句话说,自然铀几乎被完全污染了。从铀 238 中分出铀 235 ,叫 铀分离 。当分离接近 100% 时,铀被称为 核弹级 的,而被淘汰的原料叫 贫化铀 。贫化铀是含不足 0.7% 铀 235 的铀 238 。 铀分离极其困难。因为铀 235 和铀 238 都是铀,普通的化学技术不能将二者区分。分离方法必须利用铀 235 比铀 238 略轻的事实。但这个差别很小,只有 1.3% 。 二战期间,洛斯阿拉莫斯核弹计划的领导者们尝试了几种不同的浓缩铀 238 的方法。首先成功的方法是劳伦斯发明的 电磁同位素分离法 ( calutron )。 他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昵称 Cal 来命名这个仪器,大概是因为它的形状像字母 C 。电磁分离器建在田纳西州橡树岭,几乎分离了广岛核弹所需要的所有铀 235 。 电磁分离器的运行方式是,先蒸发铀,然后在 C 型电磁场中将它加速。如果它们的速度相同,较重的铀 238 原子运行的圆周路径将比铀 235 的大 1.3% ,因而可以在路径的末端分别收集它们。这个方法很慢,也很繁琐,但经过一年的运行,它最终还是分离了广岛核弹所需要的足够的铀 235 。 二战后,人们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来提纯铀,叫 气体扩散法 。在这种方法里,将铀与氟混合,生成 六氟化铀 ,它在相对低的温度 134 ° F 就变成气体。然后,将气体压缩,使它在一种多孔材料中扩散。较轻的分子(铀 235 )运动较快,所以扩散较快。每个提纯步骤只能略微提高分离量。结果,需要很大的铀扩散厂才能容得下必须的多个步骤。图 10.4 的扩散厂建在田纳西的橡树岭,占地差不多一平方英里。不过,美国在冷战时期建造核弹库所用的核原料,几乎都是靠这种气体扩散分离的。 扩散分离方法的最高机密之一,在于它所用的特殊多孔材料的性质 。那种材料必须能在六氟化铀的强烈腐蚀作用下保持本来状态。它的身份现在已经公开了:特氟纶!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特氟纶主要运用在航天计划中,其实它是铀扩散厂的关键材料。 离心机 分离铀 235 的最现代和高效的办法是用气体离心机。 离心机用六氟化铀 (与扩散厂里的气体相同)。较重的气体铀 238 会倾向在圆柱体内的外部集中,而铀 235 则靠近圆柱中心。然后将铀 235 抽取出来。实际上,一个离心机分离的量是很小的(因为铀 235 与铀 238 的质量差很小),所以气体要经过几千个离心机的分离,才能满足核电站或核武器所需要的分离量。 尽管需要大量离心机,但它还是相对较小而高效。因为它旋转太快,必须用非常强的材料来做,才不至解体。一种关键的新材料是 马氏时效钢 ,主要就用于铀离心机、火箭体和高性能高尔夫球棍。 美国情报部门对大量进口或制造时效钢的国家非常敏感,除非他们是高尔夫器材的主要生产地。 一个典型的分离厂有几千台离心机,但所有机器组装在一个不超过电影院大小的空间里。这样的系统每年能生产满足几颗核弹的分离铀。对情报部门来说,确定隐藏的分离厂的位置是很困难的。它们不需要大量的能量,运行很安静,这全靠了圆柱的精致平衡,使它们不致在旋转中解体。 气体分离也一直是核扩散国家选择的方法。 Abdul Qadeer Khan曾用离心机在巴基斯坦进行铀分离,其他国家也掌握了这门技术,包括朝鲜和利比亚。
个人分类: 物理|19767 次阅读|24 个评论
日本灾区惨状如遭原子弹袭击
热度 1 xupeiyang 2011-3-15 20:54
日本灾区惨状如遭原子弹袭击 http://news.qq.com/a/20110315/000153.htm 似遭核袭 南三陆町,昔日生机勃勃的一座海滨城镇,化为废墟,毫无声息地躺在汤姆森面前,让这名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记者“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的照片”。 镇上至少95%建筑彻底毁坏:木头断裂,水泥变成碎块,金属变形,泡在水洼或烂泥中。汽车东倒西歪地堆在废墟上。 废墟中的一些物品依稀可辨:婚纱照上微笑的新娘、一把破吉他、一个洋娃娃、小学生作业本上几页纸。它们折射出先前这里的生活。 学校停尸 遭遇地震和海啸后,人们去废墟寻找幸存者,打捞遇难者遗体,或试图找回家中物品。 一些人把找到的一具遗体轻轻放在一条毯子上,抬到山上。那里的镇中学体育馆灾后用作停尸房。毯子脏兮兮,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搬运用具。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2014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日本核电站爆炸说起,原子弹本来就很简单
热度 7 iwesun 2011-3-15 20:44
原子弹本来就很简单   刚刚瞄了几眼,《五星红旗》。   很搞笑,唐国强像是打了肉毒素,啥时候都是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   陈建斌,一看我就想起的曹操,脱了袜子问司马懿,“ 脚丫子为什么这么白? ”    因为他老藏着。      又是一部洗具。   老婆说,日本核电站又爆炸了。我问又是氢气爆炸?   老婆说,不知道,电视上没说。   五色教主说,氢气爆炸,冒白烟,一股黑烟,直上云霄,可能不是氢气爆炸。   很多人把原子弹设想的MMX,我早就说了,原子弹其实很简单,把一堆肥料,堆在一起就行了。   很多人明白了吧,朝鲜都搞。这玩意,本来就是个玩具。   但第一个知道这个玩法的人,还是很牛的。   后面的,永远都是洗具,牙具,杯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01 次阅读|9 个评论
CCTV4中文国际台2个S2胡说八道
热度 5 冯用军 2011-3-14 21:51
刚才看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两个S2——主持人和所谓砖家鲁健(主持人)、冯毅( 中国核能行业副秘书长 ),说福岛核电站,如果堆芯继续融化的话,可能会发生核爆炸。 鲁健说这种话,可能最多算是无知,而冯毅说这种话,就太可笑了。 鲁健就是个SB,日本福岛核灾难就是东京电力公司自己种给日本人的恶果。 众所周知: 核反应堆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 公众的想象是不对的。我之所以能自信地下这个结论,与反应堆的控制无关,而是基于不容争议的物理。 核反应堆有诸多其他危险,但绝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 。 核反应堆安全的物理学理由是,反应堆中心存在大量铀 238 ,这意味着如果不缓和中子,链式反应就会停下来。 我重复一遍:除非中子慢下来,否则它们会被铀 238 吸收,从而阻断链式反应。 中子缓和后,会发生链式反应失控的事件吗?是的;其实 1986 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就是这样发生的。但是,在中子缓和的情况下,能量释放被严格限制了,因为爆炸会在大量能量释放之前破坏反应堆。总的说来,爆炸比中子跑得快。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核弹里,因为核弹用纯铀 235 ,链式反应能用快中子来进行。 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思考:如果慢中子反应堆失控了,裂变能量会聚集,直到其密度足以解体反应堆,这通常发生在能量密度与 TNT 相当的时候。在切尔诺贝利,能量足以摧毁反应堆的建筑物,引起碳缓和剂燃烧。烟和热浪携带着大量放射性废料(核反应堆运行中产生的裂变碎片)进入大气,在整个区域扩散。 核反应堆会爆炸——但只是像普通炸药,而不像原子弹 。 这种爆炸比一般炸药的爆炸更可怕,是因为它释放的放射性废料,而不是因为爆炸本身。如果我们用核弹级铀或钚做反应堆的燃料,结果就大不相了,有可能发生原子弹那样的爆炸。 分析家们想象了目前美国核反应堆设计可能发生的最恶劣事故,他们颇有想象力地称 那为“ 中国综合症 ” 。 这种假想的灾难首先是 核燃料的熔毁 。我们知道,核反应堆的目的是生热来驱动涡轮发电。裂变生热,水将热带走。假定水因为某种原因(如管道泄露)流失了,那么接着会怎样呢? 紧接着发生的事情会令大多数人惊奇: 链式反应中断 。那是因为冷却水也是一种缓和剂,它会减慢中子。如果水流失了,中子就不再减慢,会保持很快的速度(就像它们释放出来那样)。因为铀 238 的特殊性质,多数中子都会被吸附在铀核——那个铀核不能释放足够的维持链式反应中子。于是,链式反应中断了。很快就中断了。 尽管链式反应停止了,裂变碎片的放射性还大量留在反应堆的炉芯——因为没有冷却水,这些放射性足以使炉芯越来越热。在一般的反应堆中,这时需要赶紧注入冷却水 。所有美国反应堆都要求配置这种系统。 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发生爆炸时,俄罗斯宣布链式反应停止了——那是因为堆芯被破坏了。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发表电视讲话,指责那 是“无耻的谎言”。我 感到有点儿难为情。他混淆了链式反应与残余裂变碎片的衰变。他知道辐射并未停止,但他没意识到苏联人是一点儿没撒谎。 链式反应中断了,这个事实很重要,它意味着发电的功率已经陡然下降 。 如果急救的堆芯冷却系统失灵了呢 ?(记住我们是在考虑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形。) 假如那样,燃料将继续被裂变碎片的残余辐射加热,直到最终熔化。这些热量也会熔化包含燃料的容器壁,炽热的液态燃料将滴落到钢容器的底部聚集。当衰变的核耗尽时,放射性将陡落下来。即使如此,计算表明液态燃料仍然会继续变热,甚至足以熔化反应堆的容器的特殊钢材。如果熔化干净了,放射性材料就开始破坏容器建筑的混凝土基底。虽然基底厚达几英尺,但谁敢说热燃料不会一直熔化到底呢?如果基底熔化了,放射性就会露在外面。接着,废料中的挥发气体就能钻进大气。而炽热的液态燃料还将向下熔化。如果液体仍然聚集,那么它会一路熔化到底——“直到中国”。 【加州大学教授 Richard Muller 的《未来总统的物理课》, 有个单元讨论核武器和核能,其中一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核电站和反应堆,上面是有关内容的节选。】
个人分类: Nature Journal|3093 次阅读|6 个评论
反应堆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吗?
热度 18 yonglie 2011-3-14 08:37
如果链式反应失控,会发生什么事情?每个核反应堆难道不就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核弹吗?我们是不是靠反应堆操作者的警惕来避免那种爆炸呢?它是不是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来避免的极端危险的技术呢? 【 这个问题,是眼下很多人关心的。昨天我在街上就听人说,幸好不是反应堆爆炸,否则就有蘑菇云了。我不是核专家,也没看过更多的文献。加州大学教授 Richard Muller 的《未来总统的物理课》, 有个单元讨论核武器和核能,其中一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核电站和反应堆,下面是有关内容的节选。】 核反应堆的物理与核弹的物理非常类似。两者都通过铀 235 和(或)钚 239 的链式反应释放能量。核弹通过中子的倍增使整个裂变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发生。 反应堆则相反,它通过持续的链式反应,没有倍增过程。在反应堆中,裂变释放 2 或 3 个中子,但平均只有 1 个会打击另一个核,触发另一个裂变,所以反应不会加速 。 能量以不变的速率释放出来,将水加热,产生蒸汽;蒸汽驱动涡轮,涡轮驱动发电机,生成电能。 气煤发电厂也以同样方式运行,只不过它们是靠燃烧化石燃料而不是铀来生热。大型核电站与大型气煤电站的发电量一样,大约为 10 亿瓦特。因为普通人家的用电为 1 千瓦,一座这样的反应堆能为百万家庭供电。美国大约 20% 的电来自 104 座核电站。 核电站的核能,只是用来为水加热而已,这确乎有点儿奇怪。也许有一天我们能直接用裂变来发电,但现在热水方法是最实用的。核潜艇也是如此。核潜艇竟然是靠蒸汽驱动的,想起来真是好笑,但确实是那样的。新式柴油机潜艇与老式核潜艇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核燃料要高 1 百万倍(相同重量),而且核潜艇不需要氧气,所以能在深海停留很长时间。实际上,核反应堆的部分能量还用来从水中分离氧气,为船员提供人造空气。伴随氧气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氢气通常会变成泡沫钻进大海,成为废物。如果不用同样过程释放的昂贵氧气,那些氢是不会燃烧的。 核电站看起来很复杂。它唯一真正与核有关的部分是反应堆,装在厚厚的金属容器里,安置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中。那些容器里的容器,是为了防止万一燃料或废料从反应堆的球芯泄漏出来,不致逃逸到环境中去。来自反应堆容器的水流到蒸汽机,在那儿沸腾。然后蒸汽流向涡轮,驱动发电机发电。 尽管核弹和核反应堆都以铀为燃料,但纯度的要求迥然不同 。天然铀是 99.3% 的铀 238 和 0.7% 的铀 235 。核弹里进行的链式反应,必须除去杂质铀 238 ,才不致吸收太多的中子。反应堆就不同了。 费米( Enrico Fermi ) 在 曼哈顿计划 期间建造的第一个反应堆以天然的未分离铀为燃料,含 99.3% 的杂质。那怎么行呢?为什么他能在反应堆里用未分离的天然铀呢? 答案在于铀 238 的一个特殊核物理特性: 虽然它对裂变释放的快中子有很高的吸收率,对慢中子的吸收率却很低 。如果在中子打击铀 238 之前减慢它的速度,那么多数中子都会反弹回来。为减慢中子, 费米 在反应堆中添加了一种他称之为 缓和剂 的材料。他的缓和剂是石墨,属于碳的一种形式。把铀放进小棒里,棒很小,能使多数快中子泄漏出去,钻进石墨。它们在石墨中被相对冷的碳原子反弹出来,每次反弹都丢失部分能量,最后(随机)落回铀芯。这时,它们已经慢下来,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被铀 238 吸收。 反应堆的设计要满足平均每个反弹回来的中子能找到一个铀 235 原子核,触发一次新裂变。链式反应就这样稳定下来了。慢中子有时也叫热中子,因为经过几次反弹后,它们就只剩从反应堆的温度获得的能量。 这些设计的每件事情都基于不同核的特殊性质。碳不吸收大多数快中子;铀 238 不吸收大多数慢中子。作为未来总统,你需要了解原子核的结构;你真正需要知道的是,把中子速度减慢,就不必分离铀了。而且,正如我们下一节要讲的,缓和中子对反应堆的安全也有重大意义。 石墨也是切尔诺贝利反应堆用的缓和剂。加拿大用的缓和剂是重水——氧化氘 D2O 。在美国,我们用普通的水 H2O 。为了与重水区别,普通水有时也称轻水。只有在核工业中,普通水才有特殊的名称。 普通水原来也不会吸收某些中子。中子容易附着在氢上,将氢变成氘。这意味着失去了大量中子,从而阻止了链式反应的进行。为避免这个问题,美国反应堆采用 部分分离的铀,含 3 %的铀 235 ,通常叫反应堆级铀 。当然,完全的天然铀在碳和重水缓和的反应堆里也能正常运行。多数铀分离厂都生产反应堆级铀,而不是核弹级铀。要知道, 反应堆级铀是不能用来造核武器的。 如果链式反应失控,会发生什么事情 ? 每个核反应堆难道不就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核弹吗?我们是不是靠反应堆操作者的警惕来避免那种爆炸呢? 它是不是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来避免的极端危险的技术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多数公众看来是显而易见的:是啊——不值得为核能去冒险。对核灾难的恐惧可能就是本章开头列举的那些名词联想引发的。这种恐惧又被某些虚构的描写放大了,例如 1979 年的电影 《中国综合症》 里的核能灾难;另外还有一个事实,最著名核反应堆安全检查员,是几百万观众在电视里看到的,叫 Homer Simpson 。【 The Simpsons 的主角,是春田核电站的安全检查员。】 我们应该知道这样一个关键事实: 核反应堆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 公众的想象是不对的。我之所以能自信地下这个结论,与反应堆的控制无关,而是基于不容争议的物理。 核反应堆有诸多其他危险,但绝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 。 核反应堆安全的物理学理由是,反应堆中心存在大量铀 238 ,这意味着如果不缓和中子,链式反应就会停下来。 我重复一遍:除非中子慢下来,否则它们会被铀 238 吸收,从而阻断链式反应。 中子缓和后,会发生链式反应失控的事件吗?是的;其实 1986 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就是这样发生的。但是,在中子缓和的情况下,能量释放被严格限制了,因为爆炸会在大量能量释放之前破坏反应堆。总的说来,爆炸比中子跑得快。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核弹里,因为核弹用纯铀 235 ,链式反应能用快中子来进行。 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思考:如果慢中子反应堆失控了,裂变能量会聚集,直到其密度足以解体反应堆,这通常发生在能量密度与 TNT 相当的时候。在切尔诺贝利,能量足以摧毁反应堆的建筑物,引起碳缓和剂燃烧。烟和热浪携带着大量放射性废料(核反应堆运行中产生的裂变碎片)进入大气,在整个区域扩散。 核反应堆会爆炸——但只是像普通炸药,而不像原子弹 。 这种爆炸比一般炸药的爆炸更可怕,是因为它释放的放射性废料,而不是因为爆炸本身。如果我们用核弹级铀或钚做反应堆的燃料,结果就大不相了,有可能发生原子弹那样的爆炸。 分析家们想象了目前美国核反应堆设计可能发生的最恶劣事故,他们颇有想象力地称 那为“ 中国综合症 ” 。 这种假想的灾难首先是 核燃料的熔毁 。我们知道,核反应堆的目的是生热来驱动涡轮发电。裂变生热,水将热带走。假定水因为某种原因(如管道泄露)流失了,那么接着会怎样呢? 紧接着发生的事情会令大多数人惊奇: 链式反应中断 。那是因为冷却水也是一种缓和剂,它会减慢中子。如果水流失了,中子就不再减慢,会保持很快的速度(就像它们释放出来那样)。因为铀 238 的特殊性质,多数中子都会被吸附在铀核——那个铀核不能释放足够的维持链式反应中子。于是,链式反应中断了。很快就中断了。 尽管链式反应停止了,裂变碎片的放射性还大量留在反应堆的炉芯——因为没有冷却水,这些放射性足以使炉芯越来越热。在一般的反应堆中,这时需要赶紧注入冷却水 。所有美国反应堆都要求配置这种系统。 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发生爆炸时,俄罗斯宣布链式反应停止了——那是因为堆芯被破坏了。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发表电视讲话,指责那 是“无耻的谎言”。我 感到有点儿难为情。他混淆了链式反应与残余裂变碎片的衰变。他知道辐射并未停止,但他没意识到苏联人是一点儿没撒谎。 链式反应中断了,这个事实很重要,它意味着发电的功率已经陡然下降 。 如果急救的堆芯冷却系统失灵了呢 ?(记住我们是在考虑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形。) 假如那样,燃料将继续被裂变碎片的残余辐射加热,直到最终熔化。这些热量也会熔化包含燃料的容器壁,炽热的液态燃料将滴落到钢容器的底部聚集。当衰变的核耗尽时,放射性将陡落下来。即使如此,计算表明液态燃料仍然会继续变热,甚至足以熔化反应堆的容器的特殊钢材。如果熔化干净了,放射性材料就开始破坏容器建筑的混凝土基底。虽然基底厚达几英尺,但谁敢说热燃料不会一直熔化到底呢?如果基底熔化了,放射性就会露在外面。接着,废料中的挥发气体就能钻进大气。而炽热的液态燃料还将向下熔化。如果液体仍然聚集,那么它会一路熔化到底——“直到中国”。 不会的,它到不了中国。(而且,在地球上,中国并不在我们任何核反应堆的另一端。) 燃料不大可能流得太远 ,因为它会扩散,从而会冷却下来。不过,那只是一点小小的安慰。容器已经打破,放射性气体和诸如碘之类的挥发元素才是最令人担心的。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多数癌症都是它们引起的。 核电站的放射性很强,足以杀死 5000 万吸收它的人。即使少量放射性泄漏进入大气,也能造成巨大破坏。我们还记得,切尔诺贝利事件释放的放射性引发的癌变,最多估计能杀死 4000 人(根据线性假说)。美国也遭遇过核事故,发生在三哩岛……
个人分类: 物理|19017 次阅读|30 个评论
[转载]zt为何惴惴不安 遮遮掩掩?日本核电站在偷摸造原子弹
热度 9 readnet 2011-3-13 19:29
解禁的照片-看看日本人怎麼殘害中國人.doc zt为何惴惴不安 遮遮掩掩?日本核电站在偷摸造原子弹 MikeJ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MikeJ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2011-3-13 注册时间 2011-1-6 威望 16 活跃度 2300 ℃ 金币 753 枚 积分 823 精华 16 帖子 214 主题 74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 积分 8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7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15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打印 .pcb{margin-right:0} 本帖最后由 MikeJ 于 2011-3-13 04:21 编辑 1994年6月17日,当时的日本首相羽田孜在国会回答记者时公然说:“日本确实有 能力拥有核武器。”1995年3月,日本著名的《宝石》杂志披露日本政府高级官员在接受该杂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能在183天内造出原子弹!”2002 年4月6日,日本在野的自由党党魁小泽一郎在福冈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公开扬言:“ 如果中国过度膨胀的话,日本就要制造核武器来‘反制’中国;日本核电厂里 的钚完全可以制造出4000多枚的核弹头,我们在军事实力上不会输给中国! ” 中国政府应该明确表态要求日本必须通报核反应堆的情况 为何惴惴不安 遮遮掩掩? 日本核电站在偷摸造原子弹,结果被地震揭穿 送交者: 道友 2011年03月12日12:48:31 日本官员和专家一直在痛苦的说明,尽管将会有核辐射泄漏,但也会很微小,排斥了会发生类似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灾难的可能。 对于核反应堆容器是否在震中受损一事,目前尚无官方说法。 2007年,东京电力公司承认,从1977年起在对下属3家核电站总计199次定期检查中,这家公司曾窜改数据,隐瞒安全隐患。其中, 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主蒸汽管流量计测得的数据曾在1979年至1998年间先后28次被窜改 。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在下午6时举行的 记者会上 警告媒体 ,要实事求是报道地震和核电站的情况,不要发布假消息,让国民感到恐慌。 据福岛县政府透露,接到首相官邸的指示后已于傍晚6点25分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周边居民疏散范围扩大到方圆20公里。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的工作人员表示,从爆炸后的辐射量监测结果看,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核反应堆安全壳的损坏程度估计不大。此外还有消息称,1号机组的中央控制室在爆炸中没有遭到破坏,东京电力公司员工正在继续检查反应堆的数据。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2005年10月28日通过了新宪法草案,其最大特 点是将日本的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规定自卫军“为了确保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可以进行国际协调活动”。这意味着 日本下一步将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大力 扩充军备,致力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最终实现地区性乃至全球性大国的目标。核武器作为一个大国政治和军事地位的重要象征。我们在关注日本军事动向和军事力量 建设时,就不得不聚焦其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   1994年6月17日,当时的日本首相羽田孜在国会回答记者时公然说:“日本确实有 能力拥有核武器。”1995年3月,日本著名的《宝石》杂志披露日本政府高级官员在接受该杂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能在183天内造出原子弹!”2002 年4月6日,日本在野的自由党党魁小泽一郎在福冈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公开扬言:“如果中国过度膨胀的话,日本就要制造核武器来‘反制’中国;日本核电厂里 的钚完全可以制造出4000多枚的核弹头,我们在军事实力上不会输给中国!” 2002年5月中旬,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自民党议员安倍晋三说:“毫无疑 问,日本将会拥有小型原子弹。”2002年5月31日下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在记者会上公然宣称:“只要坚持专守防卫,日本也可以拥有核武器。没 有不准拥有核武器的理由。”那么,我们来看看日本到底有没有能力制造核武器?   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核动力与核武器扩散的专家们曾经得出结论, 如果一个国家 要想制造一枚简单而适用的原子弹,应具备的条件是:①掌握核反应有关理论;②掌握核武器基本装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③具有制造核武器和试验核装置的技术设 备;④拥有足够的核裂变材料;⑤愿意拿出必要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核武器 。他们认为,头三条几乎是每一个具有一定工业能力的国家都能够做到的。因为公开的文 献中,报道了许多有关核反应堆和核武器方面的技术,包括过去很难得到的制造核材料的资料。别说是工业国,就是半工业国,都具有制造第一代裂变核武器的技术 能力,只要它们有了足够数量的武器级核材料,它们就能制造出核武器。下面,我们来重点看看日本的核原料、核能技术、核试验技术和核弹头制造技术、运载技术 状况到底如何?    日本拥有储量惊人的核原料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 核弹原料铀235或钚239的纯度达到92%-93%称 为武器级,它们达到一定量即能引起核爆炸。一般认为,用达到武器级的钚6-9千克、铀12~16千克就可制造出核爆炸装置。但有人认为,使用高技术手段, 用1~3千克钚、2.5-5千克铀即可引起核爆炸 。   而且,稍有核常识的人都知道,钚239含量较低的“反应堆级钚”,经过核燃料后处理 工厂的提纯,就能成为高级的“武器级钚”。日本专家早在1977年就介绍了日本在1971年6月至1974年lO月建造茨城县东海村燃料后处理厂的情况。 目前,日本在冈山县和青森县建有离心法铀浓缩工厂,在官崎县有化学铀浓缩工厂,并投资200亿日元建造激光铀浓缩工厂。现已实现铀浓缩工业化。为加大核原 料的储备,日本加快了本国直接制造的步伐。 日本现有49座核反应堆,年产钚10吨左右 。由于国内处理能力有限,日本与英、法订立了处理核废料的长期合同。 同时加紧扩大国内的处理能力,预计在2010年就完全可以不再依赖外国,而自行处理核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日本还积极探索新的核原料获取技术。锂是生产核 弹材料氘化锂的重要原料, 日本已成功利用吸附材料在4小时内从海水中提取到浓缩3.23倍的锂,这比从陆地矿石中提取锂的成本低一半 ;1989年,日本成 功地向月球发射了一个“先驱者”探测器,以探测月球表面含锂丰富的砂石,并成为世界上继苏、美之后第三个探月的国家。   日本核原料极其贫乏。据70 年代统计,它的天然铀储量和生产量,都不到世界总量的1/1000。为解决核电站的原料供应以及其它目的, 日本近年来还从英国、法国购进钚 。1992年 11月至 1993年1月期间,“拂晓丸”轮船在日本海上保安厅武装巡逻艇的护航下,从法国瑟堡港向日本东海港运回了1吨钚,标志着日本正式进入利用钚的时代。据 《朝鲜日报》一篇题为《日本有实行核武装的嫌疑》的评论员文章报道, 按照日本原子能委员会1990年拟定的钚需求计划,到2010年,日本钚的供应量是 85吨。据估算,日本到2010年的钚需求量,最多也就是20余吨。如果那样,届时日本将有60余吨剩余的钚。1吨钚可以制造120枚核弹头。拥有先进导 弹研制能力的日本,用这些“剩余的钚储备”可以制造出1000余枚核弹头。这也就是说,日本的钚拥有量足以使日本成为核强国 。    日本拥有先进全面的核能技术    虽然日本目前还没有核武器,但它拥有世界一流的核能技术。日本现有49座核电站,年 发电量约4万兆瓦,位居世界前茅,核能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是举世公认的。日本拥有增殖反应堆技术,该技术一直是核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建造增殖反应堆的 技术之复杂、投资之巨大远远超过发展核武器,它曾经使一些发达国家被迫中止建造计划。但日本穷10年之功夫,不惜耗费60亿美元的投资,建成“文殊”中子 增殖反应堆,并于1995年8月试运行发电成功。此外,日本还拥有世界一流的核聚变技术。核聚变技术的研究位居世界核技术的最前沿。因为核聚变比核裂变的 效率更高、应用前景更广泛,核聚变技术一直是核技术研究“热点”。据外电报道,目前日本拥有全世界惟一的大型螺旋核聚变实验装置,其受控核聚变装置也属世 界一流。    日本拥有超强的计算机仿真核爆能力   过去,核爆炸试验曾经是研制核武器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降 低了核爆炸试验在研制核武器过程中的作用。日本虽然从未进行过核爆炸,今后也不大可能再进行核试验,但日本一直关注着美、俄、法等国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 行模拟核试验的研究工作。从技术上讲,计算机仿真核试验对于继续研制和完善新型核武器意义重大。 日本在大型高速计算机技术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据报 道,日本已研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6000亿次的超高速计算机,完全有能力对核爆炸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俄罗斯军事专家弗拉基米尔·比洛乌斯认为,“日本 有能力在一年内制造出核武器。即便不进行核试验,也能运用高速大规模电子计算机,在三维空间对核爆炸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模拟。”    日本拥有高水平的核弹头制造能力    弹道式导弹的弹头从数百乃至上千公里高空高速重返大气层,飞行环境极为恶劣。许多想拥有弹道导弹的国家,都无法越过这道技术障碍而裹足不前。而日本恰好在相关领域里,拥有世界共认的技术优势 。   中远程、洲际导弹的弹头以4.3-7.3公里/秒的高速和20-40度倾角再入大气 层,巨大的冲击波产生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大气压的外压作用于弹头壳体。同时,与空气摩擦还产生巨大的热压力和剧烈升温(远程导弹弹头端头可达到 3000~4000度,洲际导弹弹头端头可达到太阳表面温度,即6000~10000℃)度。承受这样恶劣的环境,需要好材料。60年代,曾用金属中熔点 最高的钨合金制造弹头的头锥。但钨合金的熔点也不过3500℃,而且密度很高,不久就被淘汰了。 1969年,日本东丽公司生产出世界上首批高强度、高模量 碳纤维 。以此为开端,出现了耐高温、耐烧蚀、抗热震,密度仅为钨合金十分之一的碳/碳复合材料 。70年代末,美国开始在民兵一Ⅲ导弹MKl2A弹头鼻锥上 采用碳/碳复合材料,洲际导弹弹头防热问题迎刃而解。后来的先进小型弹头,多照此办理。 90年代,日本把碳/碳复合材料用于航天技术。在高性能碳纤维产量 方面,东丽公司一直占居世界首位。 1996年2月12日,由二级状态的J-1火箭将1040公斤重的日本“希望”号航天飞机的“高超音速飞行实验件” (HYFLEX)射入亚轨道。火箭开机后,HYFLEX与火箭分离并沿椭圆弹道飞行,它以49。大倾角再人大气层后,速度达到14.4倍音速,随后完整地 落到1300公里外的海洋中。 这次再入飞行试验表明,日本事实上已完成了相当于射程3000公里弹道导弹弹头的再入防热工程考核。鉴于日本在碳/碳复合材 料领域中的技术优势,可以认为,一旦日本做出决定,很快就能制造出中远程、洲际导弹的核弹头。 除了防热问题,现代弹道导弹的弹头还面临落点精度控制(即精确制导、末制导)和反拦截(即突防)两大难题。众所周知, 美国在两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它常常依靠日本进口高,精度电子部件和技术 。1985年夏季“星球大战”计划实施后不久。美国要求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提供掌握的 东芝公司的成像寻的 装置。这种装置可不受红外线和雷达干扰,比常规跟踪定位方法更有效。除了这个例子,人们还可以通过美国希望从日本获取诸如高速逻辑砷化嫁器件、亚微米光刻 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看出日本在“精确制导”及“突防”方面均有雄厚的实力 。    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核弹头运载技术   日本从50年代开始研制现代运载火箭。1970年2月,它用L-4S三级固体火箭将 24千克重的“大隅”号卫星送人太空,成为第四个用自己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70年代引进美国先进的“德尔它”火箭技术后,日本空间事业发展步伐加快。 20多年来,它已用L、M、N、H、J等5个系列的11种火箭发射了50多颗不同轨道的卫星,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空间大国。频繁的发射,使日本在固体火箭 领域(包括发动机的推进剂、材料、喷管技术)以及火箭的控制、发射技术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固体空间运载火箭”与“固体弹道导弹”之间。技术上本来就只有一纸之隔。倘若把火 箭运载的卫星换成导弹的弹头或核弹头,改变飞行轨道,它就成为能攻击地面目标的弹道式导弹或核导弹。日本固体火箭品种较多,可以组成各种近程、中程、远程 及洲际导弹。近程导弹(射程100-1000千米):日本可利用TR-1A固体火箭改装成近程导弹。TR-1A火箭直径1.13米,全重10.3吨,装7 吨HTPB复合推进剂。TR-1A火箭可把630-750千克的微重力实验舱射到265千米高度,并使它落到数百千米外的海面上。1991年9月,TR- 1A火箭进行首次发射,就在控制系统中使用了中精度光纤陀螺。计算表明,如果把它的“实验舱”换成700千克重的弹头,这个火箭就成为射程超过750千 米、可以装载在越野汽车上发射的机动近程导弹。这样的导弹,能攻击韩国、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的目标。中程导弹(射程1000-3000千米):日本宇宙开 发事业团的河内山治朗曾经在1990年著文,展望了加一个3.5吨燃料的两级火箭(TR-x)方案。它的射程能力将超过美国的“潘兴2”导弹(全重7.3 吨,发射726千克弹头时,其最大射程可达到1800千米)。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H-2火箭助推器(SRB)直径1.8米,装59吨HTPB复合推 进剂,海平面推力158吨,工作时间93秒。如果将其发动机壳体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减轻结构质量,那么仅仅用一个助推器作单级固体火箭,它就可以使2吨 重弹头达到2500千米以上的射程。远程导弹(射程3000-8000千米):如果将M-3S2(芯级)火箭的第三级和卫星换成弹头,它就成为一个重约 47吨、长约24米的两级远程导弹。其射程能力与原苏联ss一20导弹相当,从日本可以攻击远至马六甲海峡的整个东南亚地区目标。洲际导弹(射程大于 8000千米):M-3S2(芯级)火箭与民兵Ⅲ洲际导弹相比,一、三级发动机综合性能相当,二级发动机比冲比较低、结构比较重,但一、二级装药总量比民 兵Ⅲ多8.5吨,所以总的运载能力与民兵Ⅲ相当。如果M一3S2(芯级)火箭的合金钢壳体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更换,计算表明它的射程能力将超过民兵Ⅲ和 SS-25导弹。如果适当减少燃科、减少起飞重量、缩短弹头长度,即成为可以车载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 M-5火箭,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公布它的运载能力是 可把2000公斤的卫星射入250公里高空、倾角31~的低地球圆轨道。这个能力,能使2500至3000公斤重的弹头达到洲际射程。如果一、二级壳体材 料改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其运载弹头的能力可能超过4000公斤,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大的三级固体导弹。    综上所述,我们切不可把近年来一些日本政客散 布的核威胁言论视为疯言疯语,应高度警惕和关注日本发展核武器的动向 。其实,日本的潜力远不止于制造第一代水平的核裂变原子弹。几十年来, 通过发展民用核 电成长起来的一批核科学家和核工程技术人员,利用日本核工业的基础和高科技优势,在与第二代核弹紧密相关的核聚变领域进行了一般工业化国家也望尘莫及的工 作 。雄心勃勃的日本人,甚至计划21世纪登月,从蕴藏量丰富的月球上取回氘和氚,而氘和氚的聚合反应与裂变反应相结合,就能制造出氢弹。   目前,国际形势明显朝着削减乃至消除核武器和防止核扩散的方向发展,国际舆论不会轻 易容许日本走上发展核武器的道路。在这种大气侯下,日本目前还不大可能发展核武器。但是, 随着未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谁也无法断言日本不会发展核武器 。 日本虽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其态度令人生疑。早在1967年开始对“核不扩散”进行讨论的初期,日本就表现出使人吃惊的消极。它认为“核不扩 散”没有规定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削减核武器的义务,只是禁止无核国家开发核武器的条约,因而大加反对。到1993年在东京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日本 对1995年到期的《不扩散核武器条件》的延长问题又表现得极其犹豫不决。从发展趋势看,通过“有事法制三法案”和“七项有事相关法案”等“有事立法”、 修订新《防卫计划大纲》、出台《防卫自皮书》、修改宪法等一系列举动表明,日本在不断扩大自卫队的职权,追求自身的独立防卫能力,“不会指望美国永远温和 的核保护政策”,即使美国愿意提供这种保护,但日本的国家利益不可能总与美国国家利益保持一致,“日本最终要独立地负责它自己的安全”。这就使日本发展核 武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日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高超的科技水平和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勿容置疑,只要政治需要,日本一旦做出发展核武器的决定,拥有核武 器将指日可待 。日本著名军事评论家、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特派记者江谦介博士说过 ,“日本开发和拥有核武器之日,必是世界形势发展到对日本国的核武装说什 么也无济于事之时。” 当然,我们谁都不希望这一天的到来。 解禁的照片-看看日本人怎麼殘害中國人.doc 董彦卿 大谎掩盖人祸,X国大地震背后的惊天秘密 谎言一、X国发生九级大地震 这两天,某国把地震等级调高到了九级,诸多煤体拿它和汶川相提并论,远的不说了,看图吧。 汶川地震距震中6公里多,而 此次地震距日本最近的也有134公里。震深十公里以上 。发生地震的地点根本不在某国海域,如果这能算X国大地震,呵呵,还不如叫美国地震呢。 那么 134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呢?远超震中到都江堰的直线距离 。就是说 某国本土的地震等级其实只有都江堰以下水平,接近成都水平。距离东京三百多公里就根本提都不用提 。 由于该岛国处于地震带,多少年来,所有设施一律按八级以上等级建设,一二百公里以外的九级地震传到本土,对这些设施的影响实属小儿科。理论上应该一人不死,一楼不倒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绝对值,所以说这个P国有水平那是扯淡的,因为离设计等级差得远了。 谎言二。10米海啸 多说无益,看图: 有一处达到五米吗? 谎言三、天灾带来的核变 还是用图说话先: 看清楚没, 这个鸟国家根本就是一个核子基地 ,有这么住人的地方吗? 事实上,作为一个岛国,倭国有着丰富的潮汐和风力发电资源,同时太阳能也非常先进,但该国对这些视若无物,多年来,全力发展核电。 如果这仅仅是电力需要也就罢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 在核电技术已经突飞猛进的今天,倭国的核电设施却一律死抱着第一二代技术不放 。 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铀钚混合氧化物这种比铀氧原料贵2-3倍,而且危险性高的原料 , 反应堆用的也是安全性差的快增殖反应堆,而且沸水堆只有一回路,直通涡轮。日本人玩这种手段只要有点脑子的都看得出来他们想要干什么: 不就是为了储备制造核弹的那点钚嘛 。 现在 据报导爆掉的 一号堆已经在用 硼酸 了。一开始不肯用是因为 一旦用了硼酸,里面的核燃料就全部报废 了 。 福岛电站用的可是MOX燃料,那可是极重要的战略资源 ,你们懂的。 现在国际上最新一代的核反应堆是号称出事故紧急停堆后36小时无人看护照样安全的。但日本人就是不用。 简单地讲,它们只造最原始最落后的核电站,绝不采用新技术,哪怕是新技术再成熟,再免费。 因为 原始的一二代技术最有利于大量提炼核原料。最浪费,最低能,最高消耗,最大成本,最不安全,只为换得核原料 。 在地震前不到一个月,倭人已明确表示没有核弹不合理,且举国在为“有核弹化”努力。大家上网查,这几十年来,倭人利用这些原始的电厂,攒了近四千枚核弹的原料 。 可惜啊,人算不如天算,倭人为了获得攻击他人的核弹,不顾科技,不顾地理条件,不顾风险,最终引发了今天可能出现的巨大核灾难风险。 是 典型的损人不利已变态后果 。 海啸过去,倭人早就可以进入灾后重建,但是,天谴啊,一次微不足道的小灾难,恰好击中倭国人修练邪门功夫的命门。当然还有个更小的副作用,就是没电导致的混乱而已,几不足道。 所以, 自然界的天灾基本已然过去,现在倭岛上发生的一切,都是人祸,是它们为了杀人放火祸害世界目的积赞了多年的苦果,是引火烧身的自焚行为 。 可笑有些人还在装道学家。 倭人为你们和你们的子孙准备了四千枚核弹 ,不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天灾发生事故,你们TMD还想着同情?还想着仁义?还想着捐款救灾? 逆天者,天必诛之! 日本37万平方公里,却变态地修建了57个核电站,发出的电不到全国需求的30%,一个核电站有4-6个反应堆,即全国有三百多个反应堆。37万*30%=11万平方公里,即三百多个反应堆为11万平方公里供电 110000/300=367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日本的一个核反应堆只为367平方公里提供电力。 相当于每个县级城市就要配一个核反应堆。这TMD正常吗? 这场核灾难到底会发展到多大,至少还有三个问题没公开 ,离了这三个问题,谁也无法预测,只有小鬼子心里清楚。 第一个问题:它们造出来的 四千枚核弹的原料存放在哪里?是否安全?! 第二个问题:在这些核电站里,到底还有什么秘密, 这些以制造核弹原料为目的的核电站里,都有哪些高危和不可告人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 日本这些年积攒的核废料都放在哪里?在陆地上?还是在海里?还是偷运到哪里去了?会不会产生危害? 这些问题都是 潜在的核弹级风险 。 是对全人类的安全威胁! 最近网上出现很多装13的,这里提醒一下!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中国也展开援助。 事实证明,中国人无私的援助,在金钱和物资方面,为日本节省了相当大的一笔款项,为日后顺利地发动九一八和七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就是说, 由于有中国人出钱救灾,日本得以省下钱造军火。。。 同胞们,记请楚了,你今天捐出的每一毛钱,都为日本省下了造一枚子弹的费用,最后这一毛钱有可能回到你或者你亲人的身上。 你们捐出的是血汗,小鬼子还回来的是子弹 带来的是刺耳的尖啸,流出的是你和你子孙们的鲜血。。。 【转自】 http://bbs.tiexue.net/post_4935238_1.html?utm_medium=Shareutm_campaign=Shareutm_source=SinaWb 解禁的照片-看看日本人怎麼殘害中國人.doc 董彦卿 董彦卿的个人博客 › TA的所有博文 › 查看博文 核电站之惊人真相:日本政.府在撒谎! 已有 27 次阅读 2011-3-16 00:21 | 个人分类: 杂谈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最新消息 核电站 自卫队 混凝土 日本 19:29:28; 美军的15吨液氦已经运到 开始第二步冷却试验了 如果这次没作用 只能疯堆了 19:30:37 第一核电站正门前 测出放射物质浓度再次回升,已超过标准90倍 。 下午发生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 一号机组堆心温度上升到了2700度! 福岛县请求自卫队紧急提供专门清洗核污染的设备和人员,为刚才确诊的三名遭核辐射的患者提供治疗 22:35:00    安全壳本来就没炸 是 循环回路炸了 22:35:20  循环水是高辐射的 的呀 22:36:11 目前是 循环水回路中出现蒸汽堵 安全壳裂缝 22:37:43 控制棒部分熔化变形 不能插入到堆心底部进行停堆 22:38:53 安全壳裂缝 使用人工修补 硼砂灌入后用高温喷火器熔化封闭 22:39:18 原理就这样 改变不了的 22:41:01 目前最先进的是俄罗斯的堆 22:43:49 看来泄露不止1处 22:43:19 备份控制中心辐射有加大的趋势 可能需要撤离 22:52:13 水位降低了 宫城县今晚宣布: 海啸之后,南三陆町有一万人下落不明。这个市镇的总人口是17300人 22:22:46 第三梯队在外面的隔离区休息的时候被蒸汽喷到了 22:23:51 大约200到300度可怜第三梯队那9个活着的人 在休息被煮熟了    目前就这些了。 核电站真相在此,日本go-vern-ment在撒谎 再来看看日本go-vern-ment在震后的表现      要知道地震波距离每远100公里,威力就大减。8级地震到了70公里外的成都连楼都震不倒一栋。成都可是在汶川东北方,正是汶川地震的能量输出方向。导致东北方远在1530公里外的北京都有震感……        而 离震中370公里外的东京 ,是不是表现得垃圾了点? 日本多个城市起火燃烧,通讯长时间中断。地铁全部关闭。供电失灵,核电站备用电源失灵(建在海边都没有地下备用电源……),导致几个反应堆处于危险中,今天的几次堆心爆炸和泄漏量已经非常KB了 。        到现在完全可以说,日本的表现就是个棒槌!有愧于这个世界头号防震国家的名声。       都不知道第一时间空运大型发电机组过去,在海边甚至可以用滚装船迅速组成一个大型发电站的。眼看着一号核电站反应堆温度爆涨,供电发生大爆炸,冷却水消失暴露出了堆芯…… 外壁破裂都不知道,傻傻的派人员进去,结果幅射泄漏,有1名自卫队核特殊部队队员死亡,两人失踪 。       官方一直粉饰太平,说安全无事 。但是瞒不过去了就在下午两点派一个人出来说官方正在确定福岛核电站是否“彻底损毁”……我CAO,还过几分钟就开始宣布疏散附近10公里内的2万人…… 这忽悠水平高啊…… 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呼吸泄漏的蒸气微粒已经一上午了 呢。       看看日本的忽悠水平,装模作样的在11号宣布死亡只有50多人 。国内NB们立刻上蹿下跳,叫嚷日本就是牛。虽然震区离日本一百多公里,但是只死50多啊……       到12号早报告死500多……公众也慢慢接受了。        到12号晚报告死亡过千。大家也就习惯了,还忘记了牛叉的报告死50多。       最后日本go-vern-ment顶不住了,在电视里打预防针:“虽然目前确认可能死亡过千,但是据掌握的情况来看,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到目前看电视, 气仙沼市燃油库着火。大火波及全城 ,现在电视里直接打出的字是“ 全城毁灭!”       晚11点电视播报 岩手县有5000户家庭被海水卷走!仙台市若林区有2700余户家庭被海水卷走!宫城县自己报告一个“失踪过万”就完了 ,仔细的都不愿意提。       高田市的惨状被日本go-vern-ment压着没报 ,只有日本自卫队进入。 全城据说全毁! 死亡人数难以计算!       多贺田,石卷、松岛市都观察到大量船只被卷上岸翻倒 。因此死亡的人数也没有统计。       更可怕的是福岛泄漏有很大的是人为造成的灾难! 将对北太平洋生态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以后几十年日本人都要吃自己幅射污染的鱼了。       因为 刮风是从西向东,最惨的反而是加拿大和美国……核微粒的半衰期可是长得很……       我国在得知不会刮到自己这边以后,才放下心来。但是大使馆的人在华侨报上说宫城县有三万中国人……我不知道他指归化入日本籍的华侨还是指在日本工作的中国籍人仕!因为我知道很多中国农民前来日本农村进行农业打工,真的很多。很可能宫城县有相当多的这种在外务工的中国公民!       具体死亡人数,日本报的1700人就是个笑话,零头还差不多。        可见 玩这手混淆视听日本太熟练了 。        日本go-vern-ment第一时间只根据自己掌握的外围情报,抢先报告个50人。让世界觉得日本多先进,然后逐步报多,又可以博得同情……       应该说,目前的死亡人数,仅仅是高田市死亡人数的零头。        现在光是岩手县就报告有5000户家庭被海水卷走,日本仍然在播报只有500人死亡1000多人失踪……        日本go-vern-ment不但是缩头乌龟,而且脑CAN了。这就是驼鸟,装高手只肯出动8000自卫队。等到12号中午,第二天了,才肯动用5万人……现在又宣布进去的自卫队是10万了。       我看电视看到6点了,这NM在老外网站上先看到现在深夜4点多3号堆冷却系统又完蛋了。日本go-vern-ment真TM是个驼鸟啊。    现在东日本大量海水流入地下,盐碱地还是小事. 直接拿海水去冷却堆心,气化的一回路蒸气污染了整个东日本和北太平洋。最可怕的是冷却水流入地下,进入了地下水系统。       以后东日本种出什么来了大家都别奇怪。        话说电视里已经没有炉心消息了,敢报个平安不?老说核电站周围幅射剂量下降,那是人家自卫队神风攻击,人工注入慢化剂吸收液的功劳(电视里说是隔液,但是我认为应该先投入的是吸收剂,先把裂开的控制棒渗进去的慢化剂吸收了再说,直接投隔液有毛用,炉心都融解了), 更令我恐惧的是神风队员竟然报告阵亡4人的同时还有好多失踪……这么屁大点地方的反应堆,能失踪?失足掉到一回路海水里去了?报个JB失踪,失踪到核燃料棒冷却液中了还失踪……    12号只疏散了10公里内的人,就开始放出一回路蒸气了。结果放了一会自己就顶不住了。福岛市民享受了一下午核蒸气浴啊。    海啸又摧毁不了地堡一样的核电站。看图片就知道核电站没被冲垮 。别说产房巨厚,光是钢筋混凝土外壳就不是BoB!!!能破坏的。       离震中140公里远,都能隔着防护把控制棒震裂。可见这绝对是技术问题和人的问题 。       事故是因为控制棒裂开,慢化剂涌入。控制棒落下时产生了弹棒事故,导致燃料棒暴露在外。同时电力中断,冷却水循环停止。反应堆又因为燃料棒暴露停不下来,炉内温度超高,把冷却水烧成压力巨大的蒸气。 由于日本go-vern-ment和管理者NB, 11号到12号一天多都没解决简单的临时供电问题。导致燃料棒融解了! 在这之前当然把控制棒先烧毁。       于是 核电站工作人员含泪把壳内蒸气放出……这真TM是自杀行为啊。放走了蒸气依然解决不了燃料棒干烧的问题,于是神风自卫队拿人命去填……投入慢化剂吸收液 。       官防长官这就是在赌,在赌燃料棒没有烧穿压力壳的下部。现在谁也不知道壳内真的怎么样了。       如果燃料棒烧穿,立刻如上一次蒸气刚接触外界空气,形成氢气爆炸把惊人厚度的混凝土外壳炸飞一样。燃料棒接触地面和空气立刻发生KB的氢气超级大爆炸……地图可以重新画了 。       如果负责点的人,早就赶快让整个福岛市的人有多远滚多远。       刚刚 深夜4点多又来了3号堆冷却系统完蛋的消息 ,算了去睡吧。 看着日本的垃圾效率和无能官僚就有气。         他们那个核电站有质量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 大家可以自己查查看 长期瞒报 甚至修改安全记录·······抱着必死的决心···要我说都死了也不足以赎其罪!      宫城县pol.ice总署宣布,宫城县的死亡人数肯定超过1万人       要是我们的核电站出个事故,小鬼子早就跳八丈高了,一定是嚷嚷要来看我们的核电站,要来监督我们,以免我们污染环境,殃及日本,所以我们 应该趁此机会,去查日本的核电站!!!       注入海水本来就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办法,海水的盐化、腐蚀,最终会让冷却系统更加的恶劣,解决反应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止反应,一定要插进镉棒,现在情况是,小鬼子的插棒系统有问题,镉棒在地震中破裂,插棒就出现跳棒事故,水位下降后,堆芯出现干烧,温度不断升高,一回路中的水蒸气化,这样整个回路中压力急剧升高,为防止一回路爆炸,他们不得不放出水蒸气,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他们不断说 压力下降,就是放出水蒸气的原因,但是,这个水蒸气里是有剂量的,相当于小日本现在洗核桑拿,而且不断放气,水位肯定继续下降,堆芯继续干烧,放出来的水蒸气一部分被高温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后,就是1号堆那样的,爆炸~       现在最KB的结果就是1号堆容器烧穿,这样的话,大剂量的核辐射会在N年中影响沾染区域。3号堆如果不能有效关闭反应,很可能步一号堆后尘!       小鬼子肯定有不可见人的秘密! 12号在1号堆出现问题的同时,美国就准备了冷却液(液氦), 小鬼子拒绝美国援助,要自己搞,一直等到下午出现爆炸后,才同意美国来帮忙,而且依然没有要美国的冷却液。 这个 肯定是有问题的,具体说明问题,各国的专家们应该心里都有数的。     日本首相在昨天的记者会上表示, 往反应堆注海水时出现问题,无论怎样注入海水,反应堆内的水都无法上升,不知原因       10:05分,3号堆传出爆炸声~       小鬼子这下玩大发了。早就给他算过命了,3号堆一定是和一号堆一样的命运!停止不了反应堆,冷却系统出问题,那只有等着爆。下面看他的容器怎么样,要是容器被烧穿,那真正最悲催的事情就发生了!   小鬼子 这次出事的都是轻水堆,不能产生高浓度的武器级的核原料 ,不过小鬼子的心思怎么样,我们可以 从最坏的地方去考虑! 通过这个堆,拿些初始的资料和数据还是够的,不然不可能 12号的时候拒绝美国帮忙。说明 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再,我国的核电站的都是压水堆,是三代堆, 小鬼子这次出事的全部是沸水堆,是2代堆 。最安全的是4代堆,目前我们和美国、法国都在大投入的研制中。这次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是好事!   液氦,全球能生产的也就是美国、德国和中国,而且美国产量占全球90%以上,基本就是稀土相对于中国的概念。   新华网快讯: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4日宣布, 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当地时间11时01分发生氢气爆炸,反应堆所在建筑遭到损坏 ,但放置反应堆的容器没有损坏。保安院呼吁周围居民尽量待在室内。   爆炸前就不断被抛出的东京电力的股票,在下跌到1621日元,比上周末的2121日元下跌500日元时跌停了。    解禁的照片-看看日本人怎麼殘害中國人.doc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508 次阅读|21 个评论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炸响了(“是不是真的核爆炸”)
热度 2 liuli66 2011-2-12 20:55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炸响了(“是不是真的核爆炸”)
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当看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情不自禁 鼓掌! 总理和主席听到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后,首先关心的是:这是不是真的核爆炸? 总理第一时间,向聂总询问这爆炸是核爆炸,还是化学爆炸?稍后总理告诉毛主席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后,也询问这个问题。总理给予了确认的答复。 [补充20110218 何祚庥:在 上世纪60年代,我曾有机会参加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和开发,有幸听到下列一则故事。1964年10月16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后,主持研发工作的领导同志向毛主席、周总理汇报试验成功,并询问要不要发公报。毛主席问:“你们会不会只爆炸了一堆化学爆炸物,哄我说,原子弹已爆炸成功?”这一提问太尖锐了。在座参与汇报的领导同志都不敢贸然回答,当即打电话向我们的老师们核实有关情况。当然,前辈核科学家均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对于是否发公报,毛主席仍主张慎重,看一看国外的反应再说。由于外电纷纷大量报道了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毛主席才最后拍板决定发布原子弹已爆炸成功的公报。我还能举出毛主席、周总理在听到我国科技工作已取得重大成就的汇报,总是采取慎重态度的其他例子。可是,现在出现的新动向,喜欢的是“大忽悠”,而且是“上下交相忽悠”!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2/244000.shtm ] 附:与“总理”合影
1138 次阅读|8 个评论
买个自由女神像回家过年?
热度 1 BihongFu2010 2011-1-22 10:09
买个自由女神像回家过年?
最近,在日本看媒体议论中国最多的三件事:1.主席胡成功访问美国,签下$45 B的大单,中美双方皆大欢喜; 2.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确实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美国(G1)之后,日本(G3)之前的老二(G2), GDP 达到10.3%,物价上涨3.3%;3.中国旧历新年春节快到了,许多农民工无法买到车票返乡。 对第一件和第二件事,日本朋友是暗暗欢喜,惊呼中国购买美国的时代到来了,就像他们日本六十至八十年代中期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一样。 二战后的日本进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期,而此时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却陷入了停滞阶段。被美国佬的原子弹轰炸多年之后,日本人感到了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财大气粗的日本财团带着升值了的大把日元在美国大量并购,以致于美国人惊呼:“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四十一个县”。日本人买下了美国文化的象征---哥伦比亚公司,买下了美国经济的地标---洛克菲勒大厦,好像下一个目标就是美利坚的标志---自由女神像了。然而,日本并没有能够如愿买下美利坚象征的自由女神像,而从90年代初开始日本泡沫经济很快就破了,日本陷入了失望和绝望的20年。有人甚至预言,日本政府很快就要破产,因为其政府负债已经超过冰岛、希腊和西班牙。我想,部分日本朋友暗暗欢喜的原因,不言自明!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应该从日本经济神话的破灭中吸取教训!!! 对于第三件事,每年春节回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一票难求,但打破头大家都要想方设法把血汗钱用来卖高价火车票回家过年,为什么呢?有些日本媒体分析的非常准确,一方面中国人传统的习惯春节要回家团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农民工在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没有他们的家! 农民工买不上票回家,许多白领也要高价买票回家,回家带个什么礼物呢?我建议买一个仿制的自由女神塑像回家过年,借用老邪的一句话,曰:"让她为您们全家站岗放哨吧....."。 美国自由女神像 (送给大家春节回家的礼物!!!)
3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