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盟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盟友到劲敌:俄罗斯为什么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热度 1 杨学祥 2015-9-11 14:05
从盟友到劲敌:俄罗斯为什么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杨学祥 网友的最新评论发人深省: 杨顺楷 2015-9-11 10:16 国际政治层面,国家间同样奉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无永久的朋友”,领土海域的争夺就是争夺资源,最终还是以武力,即战争手段解决问题。 博主回复 (2015-9-11 11:37) :经得起考验和检验的真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9985.html 据网上资料,阿拉斯加原是沙皇俄罗斯的领土。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威廉·亨利·西华德开出了一个令沙皇十分满意的价格,以 720 万美元买下了阿拉斯加。星条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领土上升起了。 说起阿拉斯加的历史,可能是俄国人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俄罗斯为什么要出卖阿拉斯加?又为什么偏偏卖给日后的劲敌美国?是偶然还是必然? 1854 年,围绕巴尔干半岛霸权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农奴制度下落后腐朽的沙皇俄国被工业革命装备的英法联军打败,割地求和,老沙皇尼古拉一世据说也因此服毒自杀。新登基的亚历山大二世对英法的强大同样十分恐惧,而阿拉斯加正好紧挨着英国的殖民地加拿大,他老人家一琢磨,要是再打一场仗,恐怕阿拉斯加是守不住的;而阿拉斯加距离西伯利亚很近,若是英国人以此为跳板进攻俄国本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不如把它卖了,换几个钱不说,还可以借他国阻挡英国人对俄本土的威胁。 这理由当然冠冕堂皇,可问题就来了:守不住就卖出去,那俄国当时的首都彼得堡距离英国本土还要近,你咋不卖掉?所以隐藏在沙皇陛下“英明”决定背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阿拉斯加实在没什么用处。 工业落后的俄国自始自终都没有大规模发掘阿拉斯加这块自己先行占领了一个多世纪的土地的潜力。在俄国人眼里,这儿只是一块徒有爱斯基摩人孤独寂寞的地方而已,大是大了,可是要什么没什么,留它有何用? 于是沙皇开始到处找买家,几年下来都没有进展。话又说回来,这世界上要买俄国人的土地,怎么着也得是个列强吧?首先得出得起这钱,其次人家沙俄崛起以来就一直在吃别人的领土,一个弱国敢跟这样的强盗做买卖吗?最后一点:当时世界各国的政治精英们,都对阿拉斯加不感兴趣,理由和沙皇嫌弃它的一样——就一片冻土,我要它作甚? 1861 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西欧列强趁机打算肢解美国。林肯总统认为以合众国一国之力独木难支,于是向西欧列强的仇人——沙皇俄国求助。沙皇也想报克里米亚战争一箭之仇,于是劳民伤财地派出了一支舰队开进纽约港,让其他列强犹豫了一下,为北方军赢得战争的胜利争取了时间。不过落后的俄国尽管在战争中一炮未发,但光是让舰队转半个地球的圈也得摊上一笔巨额的费用,这就使得原本就紧张不已的本国财政更加紧缩了起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威廉·亨利·西华德便“慷慨”地对俄国人说,我们刚打完仗,百废待兴。但贵国不远千里来帮助我们,这情义,好比……这么着,也不能让老哥你们白来,你们不是要卖阿拉斯加吗?别人不要我们出钱。大哥你对我们这么好,咱一定不亏待了你。不就是二手货吗?千万别跟我们介意,千万别贱卖,我们能出多少出多少。 最后,西华德开出了一个令沙皇十分满意的价格: 720 万美元。成交! 1867 年,星条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领土上升起了。 虽然不知道当年的物价水平如何,但这笔钱在当时肯定不算是少,不然俄国人也不会高高兴兴地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而反过来,西华德由于做了这么一笔买卖,在美国国内被骂得狗血淋头,大家还编了两个专有词汇,一个叫“ Seward's Folly (西华德的蠢事)”,一个叫“ Seward's Icebox (西华德的冰箱)”,合在一起就是这么一句话:看看咱们国务卿办了一件多么蠢的事情,他居然花美国的 720 万美元为美国买了一个超大冰箱!然而西华德却异常镇定地说:“现在我把它买下来,可能确实没什么用。但也许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因为买到这块地而从中得到好处。” 按照当时的敌友划分,美国是俄罗斯的盟友,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最安全,可以阻断英法联军向俄罗斯发动的进攻。 可是,新沙皇忘记了美国人最喜欢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无永久的朋友”,领土海域的争夺就是争夺资源,最终还是以武力,即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这是引狼入室,后患无穷。当美国和苏联俄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使两国成为劲敌,安全屏障也变为前沿阵地。 从 1897 年开始,阿拉斯加开始逐渐发现金矿,随后又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进入人类开始飞翔的 20 世纪,阿拉斯加又成为太平洋间航空线路的中转站,为无数飞机节省了不可计数的燃料。二战后,阿拉斯加又成为了美国的战略武器部署地,而阿拉斯加的山姆大叔用导弹直接面向的,就是这片土地曾经的主人——苏联俄国。 从盟友到劲敌,这似乎是国际关系普遍规律。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支持越南的抗美战争,换来的却是 21 世纪越南对中国南海资源的争夺。在利益面前,昔日的盟友变为劲敌,昔日的劲敌变为盟友。 奥巴马定于当地时间 2015 年 8 月 31 日 出发,开始对阿拉斯加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纽约时报》文章指出,美国正在“北极争夺战”中追赶俄罗斯。奥巴马访问阿拉斯加,将气候问题而非能源摆在首位,是由于美国在北极“创业”上落后于其他国家,其中主要是俄罗斯。 http://mt.sohu.com/20150902/n420311606.shtml 奥巴马此举与其说是“北极创业”,不如说是“北极会餐”,目前持有入场卷的国家有: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芬兰、西班牙和瑞典等国。 围绕北极资源的争夺,世界力量正在重新组合,但领土和领海攸关者只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丹麦、挪威等国。 2001 年,俄罗斯宣布对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的所有权。除俄罗斯外,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芬兰、西班牙和瑞典等国,纷纷宣布有权在那里进行开采 。俄罗斯的最新动作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气候变暖使归属未定的北极成为一块任人争抢的肥肉,俄罗斯广阔的北极边缘与其目前的军事实力极不相称 。我在 7 月 15 日 指出,未来的主战场在北极,俄罗斯可能惨遭瓜分。这就是地域政治。当然,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东海和南海的资源也会成为亚洲争端的根源。蚕食中国,瓜分俄国,控制中东,这是美国的战略意图。对中国而言,美国支持亚洲群雄蚕食中国沿海岛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一旦亚洲战火燃起,美国将坐收渔翁之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我们的耳畔将重新响起隆隆的炮声 。近日俄国军事专家的分析为我的论断提供了权威证明 。 2007 年 8 月 2 日 ,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打响了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 美国帮助其帮凶蚕食中国只不过是火中取栗,得不到切实的利益,北极才是争夺的焦点。如果科索沃也算一场前哨战,那么乌克兰内乱和克里米亚脱乌入俄是第三场前哨战。 美国重返亚洲政策,明面是压制中国,暗里却是针对俄罗斯,因为南海与美国利益无关,而北极存在美国和俄罗斯的领土争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595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51449 杨学祥。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已经打响。《新知客》 2007 年 09 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61981.html 163 年前,美国以75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手中买下了阿拉斯,从而获得了北极会餐的入场卷,俄罗斯的战略失误是引狼为邻,未来的恶斗不可避免。 为了缓解岌岌可危的财政危机,《华盛顿邮报》资深编辑斯蒂文 · 莫夫松给美国政府支了一招,把阿拉斯加卖给中国。 美国会把阿拉斯加卖给中国吗?不会。美国不会给中国参与北极会餐的机会,绝对不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9640.html 在北极资源分配问题上,美国和俄罗斯是最大的对手。所以,把国土卖给未来的劲敌,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的最大失策。 远交近攻,这是中国兵法的战略原则,也是防范盟友转变为劲敌的最好方法。 美国是讲究实际利益的国家,很少做赔本的交易。 中国是讲究道义的国家,往往被势利小人所欺骗。 中国的利益在哪里?
个人分类: 备忘录|501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俄两国是盟友而非朋友关系
热度 4 pukin 2012-7-21 19:38
盟友,是互相结盟, 为了共同利益或目标形成的关系。 朋友,是指人际关系已经发展到没有血缘关系,但又十分友好的人。真正的朋友通常会对对方诚实、忠心,以及先为对方着想。 中俄两国关系被公认是大国关系的典范,双方从1996年江泽民和叶利钦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2011年胡锦涛和梅德韦杰夫把两国关系提升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从政治层面上来讲,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要好于任何一个大国。因为两国都面临来自西方的压力,目前也没有选择加入西方阵营的条件,所以促成了中俄两个大国在政治层面互相抱团取暖,结成了松散的准同盟关系。 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比如伊朗和叙利亚问题,中俄两国也的确联手抗击西方。尤其在叙利亚问题上,中俄两国联手三次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挫败了西方国家利用联合国干涉叙利亚内政的图谋。 但是在我国渔民误入俄罗斯水域捕鱼一事,俄罗斯毫不客气,粗暴执法,用机关枪、火炮来对付我手无寸铁的渔民,引起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不满。但根据俄罗斯法律有关“非法进入俄联邦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条款规定,俄舰追击并炮击中国渔船是合理合法的,而且俄边防局还要对2名中国船长提起刑事起诉。 这难道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好邻居吗?我们不禁要问:俄罗斯这个国家可信、可靠吗? 一个大国还想着靠别人,那还是大国吗?中俄间更像盟友而非朋友。朋友以情感为基础,盟友以利益为基础。朋友支持不以回报为目的,盟友支持以回报为前提 。 在国与国关系中,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这次俄罗斯边防军炮击我渔船事件也给我们上了一课,那就是以后凡是有意或无意进入我海域的外国船只,警告不听者枪炮伺候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401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国寻找新盟友:中美共商世界和谐并非天方夜谭
杨学祥 2008-7-5 11:29
  中新网 7 月 4 日 电 美国《侨报》 7 月 3 日 发表社论说,美中共治世界,至少可预见的将来,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社论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下周一出席在日本举行的八国集团 (G8) 峰会的对话会议,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五次出席该峰会的对话会。中国参与 G8 的话题再度引起关注。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登在有影响力的《外交》季刊 7/8 月号发表文章,并举行电话会议,主张美中组成两国集团 (G2) ,共享全球经济领导权,并使中国部分取代欧洲的地位。 一个人均 GDP 只有两千多美元的国家,何以与人均 GDP 高达 4 万美元的头号超级大国平起平坐,共治世界 ? GDP 并非是衡量超级大国的唯一标准。 2008 年初全球人均 GDP 排行,卢森堡 102284 美元,占第一位,美国 45594 美元,占第九位。卢森堡显然不是超级大国。超级大国应该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口、领土等方面占据主要优势,在世界事务方面起主导作用。 美国和前苏联是两个超级大国;前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的建立,当然想成为超级大国;俄国在资源、军事和地域上的的优势可能重新成为超级大国;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崛起,使中国和印度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政治的远见在于:谁可能成为未来最有发展的超级大国?谁可能成为自己的真正盟友? 如果两个美苏超级军事大国可以联合结盟,世界早就统一在超级军事同盟的旗帜之下。也正是因为同一的原因,美俄的联合不仅不可能,而且会成为真正的争夺世界未来的对手。 欧盟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态度,使美国感到欧盟的强大可能成为自己的对手。美国希望看到的不是欧洲用一个声音讲话,分裂的欧洲对美国而言更能发挥领导作用。特别是在美元贬值,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时候,欧盟更有可能成为新的西方盟主。 比较印度和中国,美国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中国成为盟友:和谐社会的目标冲淡了意识形态的差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举足轻重;第三世界领头羊的地位更易于驾驭全球趋势;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带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不具有远程进攻性的军事力量不会构成对自己的威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世界形象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象征。 美国的优势在经济和军事,美国的弱点在于只有大棒,没有橄榄枝。西班牙《起义报》 2007 年 12 月 12 日 发表文章,题目是华盛顿宣布全球休战一年。文章说,为了应对国内的深刻危机,美国计划暂时中止大规模军事行动,在全球休战一年。如今,美国整个经济体系走到了不平衡点上,同时表现为次贷危机和美元的贬值。美元在世界各地的支配权处于危险之中。五角大楼的军事可信度正受到怀疑,因为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都得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许多疑问还有待解答:在没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情况下,五角大楼会不会打击其他一些目标,如达尔富尔?结束在国防预算上的大出血真的可以遏制美国经济的倒退吗?但无论如何,美国宣布全球休战的真正目的,是要在这一年当中仔细考虑它是否还要寻求全球霸主地位 。 2005 年 12 月,美国媒体就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美国还能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多久?美国《新闻周刊》就此刊文指出,如果美国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其经济实力正在衰退的话,那么它将很难长久地维持这个地位。文章称,在 21 世纪,经济力量将来自技术和创新。哪个国家不投资技术,哪个国家的力量就会被削弱 。 我在 2006 年指出,科技创新当然是立国之本,不过大国博弈的胜负主要取决于对世界局势的清醒分析和对敌友的正确认定 。 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博弈中,美苏两国科技力量和经济实力旗鼓相当。但是,苏联认友为敌,不但挑起了中苏大论战,而且欲置中国于死地。苏联解体除了国内原因之外,中苏分歧和中苏对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中苏对抗使苏美争霸的天平逐渐向美国倾斜。这也是苏联在珍宝岛事件后准备对中国进行核攻击,意外受到美国干预的原因。苏联对中国军事行动的胜利意味着苏联实力的增长和美国势力的削弱,这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大国博弈的势态使美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使苏联没有发挥自己的军事优势而面临相关的经济危机。苏联在关键时刻选择与中国对抗,显然是犯了战略性的错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这次较量,以美胜苏败的结果告终 。 苏联错误的战略决策使美国通过大国平衡战略不战而胜,堪称大国博弈技巧的经典。目前,一雄独霸的美国对世界虎视眈眈,其形势与苏美两雄争霸不可同日而语,单边主义的美国国策势在必行,多边主义的异端势力成为被打击对象。在先发制人打击战略下,平衡战略已经过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试图以武力控制世界的两个样板,其结果表明,以美国一国之实力难以达到其预想的目标。美国的平衡战略又重新启用,与日本结盟是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步骤。 不过,美国的平衡战略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两伊战争中,美国支持伊拉克对付苏联支持的伊朗。两伊战争后,实力大增的伊拉克由美国的盟友变为美国的敌人,伊拉克战争是对美国两伊战争策略的检讨还是惩罚?无论是伊拉克由友变敌,还是欧盟由支持到观望,美国的敌友认知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现在美国早已忘记珍珠港事件的悲惨一幕,为了遏制中国,不惜重新武装日本。养虎为患,终将受害,这一历史教训最值得美国当政者反省。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中日之仇,恨在中国。日美之仇,恨在日本。灭国之仇,核弹之恨,日本会轻易忘记吗?参拜靖国神社真的与美国无关?以日本的复仇心理,在伊拉克的萨达姆之后,必有日本的萨达姆出现,美国是否那时还有能力远隔重洋,再战日本?依附美国的扶植,卧薪尝胆,最终结束美国霸权的国家必有日本。 日本拓殖大学海外形势研究所负责人森本敏最近撰文对 2006 年的国际形势作出展望时指出:今年是冷战结束后的第 15 个年头,虽然冷战后的国际秩序框架至今尚未确立,但是,当今世界美国单独一极的现实,恐怕在本世纪难以有哪个国家能够改变这一局面。不过,由于美国急于追求价值观,并诉诸军事力量。因此,美国遭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反对。 2005 年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是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下滑 。以日本人的精明,迎合美国的恐华心理,赢得进入军事大国的合法绿卡,逐渐形成世界的日本一极,是日本当前最现实的战略。美国交一个背叛一个的交友战略值得检讨,美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正在变为冒险者进入世界多极结构的阶梯。 中美没有历史仇怨,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中国没有称霸的意愿。郑和七次下西洋,带给世界的不是战争,而是丝绸和瓷器,是中华民族和平友好的信息。中国最早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国际秩序框架的基础,伴随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不断增长,与中国结盟,是稳定世界的基本条件。美国国会议员已开始认识到这一点 。一个拥有战略优势的大国最重要的选择是认清敌友。重新认识中国,这是美国战略的重大转折 。 人民网北京 2007 年 7 月 8 日 电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 7 日发表谈话说,事实证明,伊拉克问题用军事手段是解决不了问题,即便美国再派 10 万大军,也完不成目前在伊拉克美军所要执行的使命。美国应该逐渐从伊拉克撤军,为此,要对布什政府施加政治压力,迫使其在今年底前改变目前的战略 。伊拉克问题使布什和鲍威尔分道扬镳。 2004 年 4 月 27 日 ,我在光明观察发表了伊拉克战争结局的预测《占领意味着武器优势的终结》 。尽管当时许多人认为伊拉克战争不同于越南战争,美国军事力量依然强大,但也无法挽回美英全面向伊拉克交权的最终命运 。该文的预言是: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成功的政治才能结束战争。历代的武夫总以为强权可以统治天下,实际上,军事统治在历史上仅仅是短期的过渡。由于美国鹰派的胜利导致政治斡旋的失败,强权激怒了什叶派穆斯林,伊拉克战争再次爆发有可能使伊拉克成为第二个越南。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如果得不到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支持,美国就无法打赢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政治解决的前景黯淡无光,军事冲突的事实日渐频繁。集中于军事报复,忽视政治努力,这显然缺乏政治家的远见。军事是打击敌人,政治是团结朋友。美国国内对伊拉克战争起因的追究,什叶派穆斯林在伊拉克的造反,使美国当权者敌人渐多,朋友渐少。美国在伊拉克的形势前景堪忧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 7 日发表谈的话证实了我在 3 年前的预言。 2004 年 5 月 28 日 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与来访的丹麦首相拉斯穆森会谈后对新闻界表示,美国将向伊拉克移交全部权力 。美英在失败面前接受了教训,希望通过联合国向伊拉克交权,以换取在伊拉克的合法驻军。一场虎头蛇尾的伊拉克战争进入政治缓冲阶段 。此后,美国和英国分道扬镳,英国承认伊战的错误,而美国却坚持军事打击。 2006 年 2 月 13 日 英国媒体援引美国国会报告说,布什将于明年年初向国会提出,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追加 1000 亿美元经费。据报道,美国国会至今已为伊拉克战争拨款大约 3790 亿美元。而在今年 10 月开始的本财政年度,国会已为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拨款 700 亿美元 。 据新华网华盛顿 2007 年2月5日电 美国总统布什5日在向国会提交2008财政年度预算报告时提出总额为7165亿美元的军费申请,其中2351亿美元将用于支持今明两年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这笔巨额军费包括2008财政年度(从今年10月1日开始)常规国防预算(又称国防部预算)4814亿美元,用于支持美国本财政年度(到今年9月30日结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军事行动的934亿美元追加拨款,以及2008财政年度的伊、阿军费1417亿美元。去年9月美国国会已批准拨款700亿美元用于支持本财政年度美军在伊、阿的军事行动,如果国会批准布什上述军费申请计划,本财政年度美国用于伊、阿的战争费用将高达1634亿美元,成为伊、阿战争费用最高的一年。在上一财政年度中,美国用于伊、阿的战争费用为1200亿美元。根据美国国会的统计数字,自2001年布什政府发动反恐战争以来,美国直接用于对外战争的经费累计已达到5030亿美元,如果布什的上述申请得到批准,这一数字将增至7300多亿美元。据悉,美国军费的大幅增加是通过压缩内政项目的预算实现的。在布什提交的2008财政年度预算报告中,军费增幅为11.3%,而其它所有非军事项目预算增幅仅为1% 。 美国整个经济体系走到了不平衡点上,同时表现为次贷危机和美元的贬值。美元在世界各地的支配权处于危险之中,美国在国防预算上的大出血也是美国经济倒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在 2007 年 7 月 10 日 指出,伊拉卡战争使美国一霸称雄的地位受到挑战,在多极化和民主化的国际环境中,战争难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不仅伊拉克问题,任何重大的国际问题,军事实力都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国总统布什的支持率连创新低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因此美国一家民意调查机构又就一个新的问题向美国民众提问:你是否希望布什总统被弹劾?根据 7 月 6 日 公布的结果,近半数被调查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据法国媒体报道,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美国研究小组于 2007 年 7 月 3 日 至 7 月 5 日 对 1100 名随机挑选的美国人进行了电话调查。结果显示, 45% 的被调查者都支持国会发起对布什的弹劾,而有 46% 的人对此表示反对。早在 2005 年 3 月,民主党资深议员科尼尔斯就计划以捏造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借口为名对布什提出弹劾 。伊拉克战争不得人心不仅表现在美国国内,而且表现在美国的国际形象逐年下滑。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希特勒和东条英机被他们自己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吞噬,前苏联为庞大的军事机器所压垮,美国被庞大的军费和伊拉卡战争拖入困境。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一个不发达的小国面前束手无策,这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伊拉克是战争止步的纪念碑,国际问题必须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 。 面临战略抉择的美利坚帝国最终步入今天的结局:美国计划暂时中止大规模军事行动,在全球休战一年。实践验证了我在 2006 年提出的预测 。 美国《侨报》社论说,面对不可遏制的中国崛起,伯格斯登提出 G2 颇有招安之意:中国在很多领域追求与现行国际规则和体制相冲突的目标,也不愿轻易接受与其贫穷的超级大国相对应的责任,因此必须让她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才能使她在国际体系中真正发挥负责任的作用。伯格斯登的说法不能说全无道理,这只是布什政府要求中国成为负责任利益相关者的升级版。美国外交学术界现在流行的看法是,中国过去 30 年从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中获益良多,成为免费搭车者,现在是要求中国成为这个体系负责任利益相关者的时候了。问题在于,应让中国被动接受西方定下的国际规则,还是参与到规则制定中?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了后者。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何汉理 5 月间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说,想让中国成为负责任的规范执行者,就让中国首先成为规范的起草者。然美中成立两国集团的建议,无疑走过了头,有哗众取宠之嫌 。 美国《侨报》 7 月 3 日 发表的社论忽视了美国的真正需求,大有叶公好龙之嫌:希望中美和解,当中美和解的机会到来时又惧怕中美和解。其理由是不堪一驳的。 第一条理由,美国有疑心。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完全不同的两个大国,互信尚且不足,避免走向对抗是当务之急,共同领导世界则是天方夜谭。独霸世界的美国为防范崛起的中国出轨,接触加牵制的两手政策是长期战略,怎么可能撇开其西方盟友,让中国发挥副班长的作用?这种激进的学术观点恐怕很难被美国当局采纳 。 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完全相同的两个大国,是否可以完全互信?世界已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完全相同的两个军事集团中发生;现在,俄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俄美的矛盾并未加少。希特勒利用德国当时盛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股潮流,将德国工人党正式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这并不影响他进攻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与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结盟。至少在战争面前,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 第二条理由,欧日有担忧。欧洲和日本等西方传统盟国担心中国影响力扩大,会削弱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特别是日本,根据《产经新闻》报道,已在游说盟友不要将八国集团扩编纳入此次峰会的议题。日本尤其不愿看到中国加入,因为这将动摇日本作为八国集团中唯一亚洲代表的地位。 G8 尚且如此,何况 G2 乎? 欧盟和日本能帮助美国摆脱经济衰退吗?八国集团扩编就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中国影响世界经济是大势所趋,不以个别国家的切身利益所改变。欧日有担忧,美国有需求。迫切的需求是克服障碍的最强动力。 第三,中国有顾虑。中国一直自认发展中国家代言人,固然不愿对抗西方,但也不愿失去亚非拉兄弟。渐进式经济开放和政治改革的北京共识,对发展中国家具吸引力,却对西方模式则具挑战性。今年三四月间发生的西藏和奥运圣火传递事件则加深了中国人的疑虑:西方国家是否欢迎中国崛起? 美国要得到中国的支持是有代价的,那就是放弃强权,平等协商。中美互信,中美共商,不会影响中国与亚非拉兄弟的关系,只会增加沟通渠道,有利于各国互信互利。中国为什么要放弃这一机会呢?   依据东方文化传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美国欲与中国结盟,这是世界民心的众望所归:美国不想重蹈苏联解体的覆辙,世界经济不想在军事竞争中爆发危机。世界和谐是摆脱军事重负,轻装面对资源能源危机的唯一理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美共治世界?哗众取宠的建议。 2008 年 07 月 04 日 09:54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o/2008-07-04/095414116157s.shtml 2. 2008 年初全球人均 GDP 排行。发布时间: 2008-06-19 。中国名企排行网。 http://www.paihang360.com/xiangqing.jsp?op=op_browserecord_id=58912 3. 张宬。西报:美国经济军事危机深刻 宣布全球休战一年。 2007 年 12 月 17 日 15:36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sohu.com/20071217/n254138036.shtml 4. 王建芬。美国新闻周刊:美还能维持超级大国地位多久。 2005-12-31 09:33:41  来源 : 中国日报网站 ( 北京 ) 。 http://news.163.com/05/1231/09/269RI2TF00011233.html 5. 杨学祥 . 面临战略抉择的美利坚帝国 . 中国选举与治理 . 来源:光明观察。本站发布时间: 2006-6-25 。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92404#bbs 6. 杨学祥。中国的生存环境:莫做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2005-2-27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com.cn/forum/20055003.htm 7. 日本专家解析美国主导地位下滑。 2006 年 01 月 04 日 09:07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6-01-04/09077889935s.shtml 8. 邹德浩,程 刚。美国参院成立中国小组 主张合作声音增大。 2006 年 01 月 04 日 11:20 环球时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1-04/11208769923.shtml 9. 安国章。前国务卿鲍威尔 : 军事手段不能解决伊拉克问题。 2007 年 07 月 08 日 11 时 38 分 人民网。 http://news.tom.com/2007-07-08/0021/13105204.html 10. 杨学祥 . 占领意味着武器优势的终结 ( 2004-4-27 )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4/27/1271001.htm 11. 杨学祥。预测回顾:占领意味着武器优势的终结。 2004-5-29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208 12. 布什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追加 1000 亿美元军费。 2006 年 12 月 15 日 08:44 。 http://intl.ce.cn/gjzh/200612/15/t20061215_9767442.shtml 13. 杨晴川,潘云召。布什向国会提出 7165 亿美元军费申请( 2007-2-6 )。 http://www.fmprc.gov.cn/ce/cekor/chn/xwxx/t295400.htm 14. 杨学祥 . 战争止步的纪念碑:军事手段解决不了伊拉克问题 . 2007-7-10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随笔杂谈。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082 15. 袁雪。美国近半数民众希望弹劾布什 白宫拒绝评论。 2007 年 07 月 08 日 13 时 15 分 中国日报。 http://news.tom.com/2007-07-08/0021/18919096.html 16. 杨学祥 .  美国面临战略转变:华盛顿宣布全球休战一年 . 2007-12-18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国际军事。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2/18/content_712032.htm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3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