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现代诗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艺林撷英:恐龙家族的哀歌————鲍海飞《恐龙的国度》阅读笔记
pww1380 2011-11-1 21:39
艺林撷英: 恐龙家族的哀歌 ————鲍海飞佳作《 恐龙的国度 》阅读笔记 杨文祥 曾经的世界独霸, 曾经的傲视群雄, 倏忽间灰飞烟灭, 从此不见了踪影。 是云烟过眼的必然, 还是命运的捉弄? 是物极必反的铁律, 还是昙花一现的宿命? 这一切 都不可能得到任何回答。 这一切, 都已不必再苦苦追问。 茫茫环宇, 隐藏着多少秘密? 世事沧桑, 又给予人类怎样的启迪? 而曾经的历史, 历史的悲剧, 又在静默中, 留给世人怎样的旷世警醒? 参见: 鲍海飞《 恐龙的国度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494478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27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艺林撷英:告别思索
pww1380 2011-11-1 21:16
艺林撷英:告别思索 ————读鲍海飞佳作《 科学研究境地与品性之思索 》杂感 杨文祥 沉重的生活现实, 沉痛的理性思索。 面对沉重的现实生活, 我们不得不思索。 可是那思索的沉痛, 却让我们不再有勇气 在思索中生活。 曾经的思索, 让我们充满了理性的力量, 坚定了科学的理念与信仰。 而今的思索, 让我们看到的, 却是可怕的梦魇: 真正的教育与科研, 离我们渐行渐远。 从教育的沦落到科研的沦丧, 连同今天的梦想, 明天的希望。 参见:鲍海飞《 科学研究境地与品性之思索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491338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24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艺林撷英:山湖秋咏和兄长
热度 2 pww1380 2011-10-16 00:01
山湖秋咏和兄长 杨文祥 山湖 松林, 清风 白杨, 更有那醉人的, 鸟语花香。 这是一幅 景色宜人的山水画, 这是一首 令人神往的田园诗, 这是一曲 哀婉动人的歌, 这是一颗 热血沸腾的心 …… 山林与秋水相依, 秋水与心波同荡。 松林呼唤着山风, 松涛与心声共响。 黑松林的执拗, 有如我心中的忧虑。 黑松林的顽强, 果真能把高天的长风阻挡? 一湖秋水, 微波荡漾。 是在酝酿 长风到来时的狂涛, 还是在向山林倾诉, 海誓山盟的衷肠? 附学祥兄原诗: 山湖 像依恋温柔的楚楚目光 山湖的秋水把心波荡漾, 像低语传神的弯弯娥眉 湖旁的松林将松涛奏响。 钓鱼郎徒劳地往返低翔 小鱼儿平安地水下躲藏, 西北风凶蛮地叩打林城 黑松林执拗地顽强抵抗。 有谁能吹动这一湖秋水 让小鱼儿偷偷地探头张望, 有谁能解锁紧皱的娥眉 让松林幽怨地倾述衷肠? 我愿作棵挺拔的白杨 终生守护在山湖之旁, 让清风从松林轻轻穿过 歆享醉人的鸟语花香。 我愿作棵挺拔的白杨 终生守护在山湖之旁, 让清风从松林轻轻穿过 歆享醉人的鸟语花香。
个人分类: 海内天涯(Mutual Understanded Friendship from|2890 次阅读|8 个评论
艺林撷英:记忆与忘记——和学祥兄赠诗[1]
热度 1 pww1380 2011-8-8 14:14
艺林撷英: 记忆与忘记——和学祥兄赠诗 杨文祥 记忆, 只有记忆, 才有文明的积累与发展。 记忆, 只有记忆, 才能赋予生命过程以价值与意义。 忘记, 是精神的消逝, 灵魂的幻灭。 忘记, 是自我的背叛, 死亡的标记。 注:杨学祥教授赠诗见《艺林撷英: 记忆 》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2969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2042 次阅读|3 个评论
艺林撷英:记忆
热度 2 pww1380 2011-8-8 11:30
艺林撷英:记忆 杨文祥 记忆 是伫立在此岸的灯塔, 默默地守望着远行迷途的航船。 记忆 又是眺望彼岸的峰巅, 清晰地标记着由此及彼的航线。 ——阅读狂奔的蜗牛 《 已逝之夏 —— 写在立秋 》手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2edea00102dsno.html
个人分类: 心香一瓣(Devotional Joss Stick)|2142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周兰美: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策略——邹建军教授访谈录
tangminqian 2011-5-28 17:32
研究生助手网主页 科研助手 经验分享 http://www.chenyuxz.com/a/kyzs/jyfx/2010/1220/10564.html 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策略 周兰美: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策略——邹建军教授访谈录 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策略 ——邹建军教授访谈录 内容提要:邹建军教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点负责人、研究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华裔文学、比较诗学、中英文学关系、中西诗歌艺术。曾完成《美国华文文学与中国本土文学比较研究》、《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研究》等学校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目前他正在主持进行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美国华人文学与中外文化》的研究。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他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从事课题研究与课题申报的经验,并对他所指导的研究生群体产生影响。 2007年5月12日,邹建军教授于桂子山上他的办公室,畅谈了自己在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策略上的一些想法。邹建军教授结合自己申报课题项目的经验,尤其是对美国华人文学与中外文化的研究,指出:课题研究对个人的学术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个人申报课题必须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要有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同时,申报者必须关注国家每一年所颁布的课题研究指南。此外,他认为我们必须注重以群体的方式进行申报;我们的课题研究最好要有注重实地调查的内容;社科基金目申报表的填写也至关重要。总之,他认为我们对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如果要取得成功的话,必须要讲究方法、讲究策略。没有哪一个人无意之中就得到了一项社科基金项目,天上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就掉下不定期馅饼。本文是记者与邹建军教授的对话记录。现征得邹教授的同意,先行发表于此,希望对同门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科基金;课题研究;课题申报;集体力量;策略艺术 周兰美(以下简称周):邹老师,您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可否请您简单地介绍一下,近年来您和您的研究生们曾经做过哪些方面的课题研究? 邹建军(以下简称邹):从事科学研究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我认为主要是做课题。这些年来,我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选择了华兹华斯诗歌、柯勒律治诗歌、易卜生诗歌和美国华人文学等方面的课题,组织我们的老师、博士与硕士研究生,以任务分配的方式让每一个参考者从事论文写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相关刊物得到发表。其实我们从事的也就是课题研究。“易卜生诗歌”是作为王忠祥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目“易卜生文学创作研究”的后期课题而设立的;“美国华人文学”是我在2004年申报成功的国家社科基金的重要项目;选择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诗歌作为研究的课题,是为了本专业培养研究生的需要,而自行选取的一个项目。无论是我们自己从事文学研究,还是提高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出发来考虑,都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有比较强烈的“课题意识”,不然的话,我们的科研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最终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也就是说,我们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不能只是零敲碎打的、东一个西一个的,这样的研究没有整体性;我们的科学研究应当是要有长远计划、统一安排,有思路、目标、手段的整体研究。并且这是目前我们可以想到,能够做到的。我们这些年来的课题研究,都是统一策划、统一布置、统一要求,每一个题目都是反复考虑与研究才定下来的,全部做出来以后是可以出书的,因此具有很强的整体性。我们所从事的课题研究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我们的集体性和整体性。每一个阶段之后,我们会有一个总结,比如易卜生诗歌研究完成后,我们出版了专题著作《易卜生诗歌研究》,并举办了“易卜生诗歌研讨会”。英国湖畔诗人诗歌研究和美国华人文学研究完成后,也会举办同样性质的研讨会。 周:那么您认为课题研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它对个人的学术研究,有着什么特别重要的意义? 邹:我们所从事的课题研究,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从事项目申报与研究的能力。研究生毕业以后,就是某一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从事研究和进行学术思考往往成为他们一生的事业,无论在什么岗位、什么行业,都承担着科学研究与学术思考的任务。大体来讲,虽然我们每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基本是一样的,但过了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之后再来看,所取得成就的差距却很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当然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有没有强烈的“课题意识”,能不能顺利有效地申报重大课题研究项目,极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申报重要课题与研究项目,是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 、群体与群体之间科研实力竞争的重要手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申报职称、学科评估与学校评估,往往以有无省部级以上项目作为重要指标,是有道理的。 对一个人学术水平的评价,学术界往往比较关注这样几个指标:第一是高级别刊物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二是高档次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第三是省部级以上的奖项等级与数目;四是获得多少省部级以上的项目。有的人说自己学术水平高、很有影响,而以上几个指标来进行检测时,往往就心虚了;等到要他去填表时,才发现一个也填不上。此外,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水平,还有这样三个指标:一个是科研论文的转载率,这是刊物评价;一个是科研成果的引用率,这是同行专家评价;一个是组织专家进行评议与鉴定,这是高水平专家评价。但无论如何,能否申请到项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项目标志着课题研究的实力,也标志着学术影响力、学术前景。因此,我们要增强竞争力,要强化课题意识,提高我们申报重大项目的能力,以在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中有效地占有资源,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周:的确,课题研究无论对个人还是群体都很重要,那么课题研究肯定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与重视。在申报项目尤其是对重大项目的申报上竞争肯定非常激烈。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是否意味着不太可能?您认为重大课题项目的申报成功,具体来说应当注意哪些方面?或者说我们要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工作? 邹:申报重大项目是可能的。我们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过了严格学术训练,有了比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同时在科学研究上建立了信心,也提高了能力,因此我认为申报各级、各类项目是可能的。但是,申报重要项目也是有条件的,这包括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我认为,要顺利成功申报重要项目,要讲究方式,并且要灵活机动、果断决策。 根据这些年来省部级以上项目的申报过程与要求,我认为应该关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要与自己的前期研究成果有机地联系起来。省部级以上重要项目,是组织专家经过严密评审才决定给谁不给谁。无论从程序还是从要求来讲,都是很严厉的,可以说是要过五关斩六将;申报的人很多,最后要真正得到一项,是很不容易的。一个毫无前期研究成果的人,要得到一项,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前期成果,那就是你以及你的课题组成员以前做过什么样的研究,包括发表过哪些重要论文、出版过哪些重要学术专著、出席过哪些重要学术会议、获得过哪些重要学术奖项。其中,最重要的是做过哪些科研项目的研究。如果没有从事过校级、厅级以上的项目研究,毫无课题研究的经验,作为成员也没有参加过校级、厅级课题项目,更没有作为主持人主持过校级项目,那么要申报到省部级以上项目,是不容易的。当然,所谓“前期研究”,更主要是指在你所申报的科研项目之前,从事过哪些与此相关的研究。比如说,你要申报“哈代小说研究”的项目,而你从前发表的论文都是关于果戈理的,那你的前期研究成果就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相反,你的前期研究是关于哈代诗歌或是哈代小说的单篇研究的成果,那么说明你的前期研究与哈代项目有密切的关系,表明你在这个课题方面做过许多资料收集工作,也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思考,具备了雄厚的基础,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有的人不从自己的科研实际出发,不做长期的资料积累与准备工作,而是心血来潮、临时想到的一个题目,匆忙填表进行申报,其结果必然是悲剧性的。 第二,要注意研究有关的课题指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每年都会发表课题指南,公布在本年度社会科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社会现实生活以及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相关重要问题,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经过与各有关政府部门、各科研机构的高级专家,以及与各重要大学的学报、重要的学术杂志的编辑的商议,又经过专家咨询等许多程序才最后决定下来的,往往都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那么,我们要成功申报课题,就要认真研究课题指南,从课题指南里来选择课题题目。当然,课题指南往往只是规定了一些研究方向,那么我们要善于从自己的科研实际出发,与自己前期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申报的课题题目。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项目指南里,有“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这一项。我认真分析了世界华文文学的构成版图,又根据我前些年主要研究美国华文诗歌、散文,并且完成过校级科研项目“美国华文文学与中国本土文学比较研究”。因此,我申报的“美国华人文学与中外文化”课题,在当年就以高票获得通过,得到了6万元的资助。我后来曾经进行分析,我曾经发表过的美国华文文学的大约十篇论文,形成了较为充分的前期成果;我所申报的项目与国家社科基金指南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世界华人文学里面一个重要版块,将课题指南中“海外华人文学研究”具体化、集中化,并深化为了一个科研课题。要在课题指南之外自己另选题进行申报,成功的可能性极小,因为你自己所选的课题,多半不符合国家需要。当然,每一年的“指南”看起来有许多研究方面,但具体到某个学科、某个特定的专业,往往不到十项;全国同行专家及后起之秀人数众多,因此要争取到这十项中的某一项,的确也是有相当难度的。 我们目前正处于研究生学习阶段,要成功申报重大项目不太可能;但我们一定要树立这样的信念,要有这样的观念,并且要对相关要求进行了解。许多人之所以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正是多少年前就开始努力积累的结果。这些年来,许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都是给了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就在于这些人曾经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过相关的课题研究,并且对申报要求与过程比较熟悉。有不少学校规定,只有有课题的导师才能招收研究生,也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现在要讲这样的问题,要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且让学生了解整个程序、整个策略性的讲究。研究生不只是听几节课、读几本书,只是学一点知识性的东西,这样的学习不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人才或者杰出的人才;只有有个性、有追求、有谋略、讲策划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具有现代观念、生存技能与发展前景的人。我希望我的学生个个成为这样的真正的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成为一代旷世奇才。 周:竞争是如此激烈,往往非个人所能获胜。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否寻求以群体的方式进行申报?如果可以,您认为与个人申报相比,群体申报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 邹:省部级以上的重要项目,往往是一个人难以胜任的,因为所要研究的题目很重大,涉及到的时空范围很广阔,所要求的知识积累与学术修养等,往往是非一个人所能企及的。并且,往往还会涉及到其他的学科。因此,组织好力量进行集体申报特别重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报指南中,曾经明确要求大家最好以课题小组形式进行申报,原因是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只有课题小组形成群体力量才能在3年时间里充分完成一个比较大的课题。这说明以个人方式申报省部级以上重要或重大项目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集体申报项目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组织什么样的申报集体就非常重要。在这个集体中,要有重大影响的主持人,能够起到一种领导和承担责任的作用。我认为学术水平高、学术声望高、被同行专家所认可的主持人,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还要有具有博士学位、具有副高职称的骨干群体。一个人具有博士学位,表明他经过了严格的学术训练,在学科观念与研究方法上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基础。具有副教授职称,说明他已具备相当的学术水平,他所在的单位能够为他提供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对于项目组的成员来说,还要有从事过校级、厅级或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经验。从事过相关科研项目的经验自然形成一种优势,能让评审专家产生一种信任感。总之,组织什么样的科研力量,并形成一个各方面都有相当优势的申报集体,对成功申报相当重要。 我认为个人主义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没有集体精神与群体意识是做不成大事业的。航空母舰为何让人害怕,就是因为它威力巨大;为何威力巨大?就是因为其上有数千人集体协作,形成一种合力,从而让它发挥出一种巨大的打击能力。所以,我认为要做成大的事业,非有强大的协作精神、开阔的胸怀气度不可。集体申报重大社科项目能够成功,也说明这样的时代特点与时代要求。 周:是呀,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的力量往往能够取得比较重大的成果。目前,有人对中国人文社科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往往颇有微词,认为文学研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对我们申报课题有什么样的启示? 邹:无论从事什么样的科学研究,理科的也好,文科的也好,最好都要进行实地考察,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我认为充分的调查研究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人文社科研究特别是文学研究,往往给人一种印象,好像不需要进行实地的社会调查与文献调查,好像只要收集一些资料,阅读一些书籍,就可以写论文、进行课题研究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当然许多误解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一些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人,往往不做大量的文献调查,就可以抽象出自己的理论;他们往往依靠想象的方式来进行学术研究,从而形成一种从理论到理论、甚至唯理论而理论的怪圈,这就是聂珍钊教授曾经指出的“理论自恋”现象。根据我们的观察,真正有价值、有影响的课题,都是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考察而得出来的。比如“最近十年来中国大众文化阅读与消费走向”、“最近十年中国文学理论教材编写情况分析”、“最近十年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情况调查”、“最近十年欧美国家文艺政策的制定情况”等课题,都是以注重实地考察与文献调查受到关注的,而这样一些课题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学科发展也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要完成这样的课题,就需要全面的调查研究,并且要集中各种力量,才能提出与全面完成的。我认为正是这类项目与课题,才具备申报成功的极大可能性。从实践中得出来的研究课题,伴随着我们的学术体验与学术成长历程,往往将我们的实践经历与心血凝结其中。这样的课题,才是真正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课题。 当然,有的人认为文学无用、文学研究无用,它既不能提供我们衣穿,也不能提供我们饭响;这是一种极为有害的言论,也是无知的表现。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而动物们只有简单的想法。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都是人类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也是人类文化积累的主要形式。如果没有文学及其研究,人类的文明也许是不完整的、不正常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来谈论文学与文学研究。没有自己的作家与作品的民族是没有地位的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的民族也是没有文化地位的民族,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然,文学研究要有自己的特点、要有自己的追求。 周:您刚才提到的要进行实地考察,这为那一些死啃书本的人敲响一记警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论申请什么样的课题与项目,都要填写申请表,而且非常重要。您认为对于申报重要人文社科课题来说,填写申报表要讲究哪些策略? 邹:对申报课题来说,进行充分的课题论证至关重要。每一个项目的申报表长达十多页甚至二、三十页,有很多内容只是给评审专家提供信息,让他们了解你的学术背景、课题前期研究成果及申报力量等有关情况。最重要的是其中的课题论证活页。课题论证要讲究策略。首先是对前人的研究情况要作文献综述,要准确反映前人研究的终点,因为前人的研究终点往往就是我们的研究起点。因此,课题论证的“文献综述”一定要全面客观,并且要进行科学分析。专家们往往不是只让你提出此方面研究已经有哪些论文、哪些著作,而是要让你提出前人在这方面已产生哪些主要观点,就是要以已经有的观点来体现前人的学术成果。你在文献综述中至少要尽可能地提出前人已经形成哪几个重要研究方面。如果你的课题论证缺少这个部分,特别是仅限于让评审专家了解到你的认识,那你的课题论证就是失败的。第二,是要明确地展示你的前期研究成果,自己已经形成了哪些主要观点。也许有些人认为,自己还没有研究,哪里会有自己的观点呢。其实,你只要有前期成果,就总有自己的想法与自己的思考,有些思考甚至是整体性的、非常深刻的,只是你还没有来得及完成,对课题研究的设想、预期目标、所使用的方法,都要有自己的表述。此外,课题研究也是需要想象力的,既需要历史的洞察力,也要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作为课题研究主持人与申报者,必须对自己学术观念、学术思想与研究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与方法,有一种非常自觉的认识,而且要体现在课题论证里。第三,是要有充分的数据。通过实地考察等所得来的种种数据,是我们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完成的前提。从本质上来说,文学研究虽然是审美的、批评的与分析的,但是它们同样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以统计方式和表格形式形成的数据,往往是我们对课题进行有根有据的论证的前提,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给人以充分信心。 周:听了您对申报课题研究所做的详细介绍,我感觉到我们离申报课题成功更进了一步,重要课题的申报对于我们来说,似乎不再那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邹:申报重要课题与我们并不遥远,一定要认识到课题申报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是我们在科研上取得成就、在学术上取得进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方式,让我们的人生能够上一台阶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来,我们的同学、同事、朋友,一个个都成功申报到省部级以上的项目。我们的前辈王忠祥、周乐群、彭端智都成功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院老师胡亚敏、王先霈、邱紫华、陈建宪、张永健、林继福、苏晖等都成功申请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们的博士生王松林、朱卫红、罗良功等都成功申请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这说明只要我们认真准备、长期积累、讲究策略、精心组织,就能够顺利申报到省部级以上的课题。因此,我认为申报重要项目、重大课题,虽不是触手可及,但也不只是可望机时不可及的,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方法,要有自己的谋略。我希望我的研究生能够看一看我曾经出版的两本书:一本是《兵谋与诡道:中国古代的军事谋略》(武汉出版社);一本是台湾出版的《吕不韦面对人生的九九方略》。这也许与国家重大社科基金申报谋略是相通的。我对于我的学生具有很高的期望,也许现在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到了二十年后我们再来看,我想对我的苦心比较了解并且能够心领神会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之辈,一定不是平凡之人。 周:听了您对课题申报的一些观点与想法,我觉得真是受益匪浅。您所说的内容对我们启发很大,可操作性也很强,在您的指导下,我想我们一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非常感谢您把这样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与我们分享! 邹:不用客气,我希望人们看了我的认识以后,对他们多少有点帮助,能够给他们的科研特别是课题申报提供方便;同时,这样的访谈,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总结的机会。我们能够讨论这样的问题,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高兴的事情。 周:邹老师您真谦虚!最后,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周兰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中外文学讲坛社常务理事,本刊记者)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与规范|3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艺林撷英:诗歌对答——路在何方?
热度 1 pww1380 2011-3-25 21:56
艺林撷英:诗歌对答——路在何方? 杨文祥 鲍海飞 (杨文祥整理) 杨文祥: 在没有路的荒原, 我们可以走出一条条路来。 在到处是路的都市, 我们却无路可走。 鲍海飞: 那一瞬间 , 我们迷失了方向。 杨文祥: 也许, 我们的历史使命, 就是, 重新找回生命的路向。 鲍海飞: 寻找方向 , 走出迷茫 , 人类啊 , 怎么还这样疯狂。 杨文祥: 科学 用欲望, 诱导人类 走出了愚昧的黑暗。 不幸, 这欲望, 又使人们, 走向了贪婪与疯狂。 有人迷途知返, 苦苦寻求, 疗治痼疾的良方。 更多的人, 执迷不悟, 继续疯狂。 路, 破解迷思的理性之路, 在何方? 路, 拯救人类命运之路, 在何方? 参考文献: 1 .杨文祥. 艺林撷英:路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25507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2737 次阅读|2 个评论
阳光 春天 生命 希望——鲍海飞诗文佳作阅读与鉴赏(3)
热度 1 pww1380 2011-3-25 21:16
阳光 春天 生命 希望—— 鲍海飞诗文佳作阅读与鉴赏(3) 杨文祥 其一: 只要, 迎着太阳, 歌唱生命, 春天, 就永远 和我们同行。 ——《 在阳光里 》欣赏手记 其二: 春天,是万物萌生的时节。 春天,是生命放歌的季节。 ——《醒醒,我的爱人》欣赏手记 其三: 每一天清晨, 大地都捧出一轮最新的太阳。 迎着每一轮朝阳, 诗人都把歌儿来唱。 倾吐着心中的期盼, 去迎接新一天的希望。 ——《 盼望 》欣赏手记 参见: 1 . 鲍海飞诗文佳作阅读与鉴赏( 1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409233 2 . 鲍海飞诗文佳作阅读与鉴赏( 2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409234 参考文献: 1 . 鲍海飞. 在阳光里(正文与评论)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423728 2 .鲍海飞. 醒醒,我的爱人 (正文与评论)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425093 3 .鲍海飞. 盼望 (正文与评论)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425801
个人分类: 海内天涯(Mutual Understanded Friendship from|2773 次阅读|2 个评论
艺林撷英:路
热度 2 pww1380 2011-3-23 15:59
艺林撷英:路 杨文祥 在没有路的荒野, 我们可以走出一条条路来。 在到处是路的都市, 我们却无路可走。
个人分类: 心香一瓣(Devotional Joss Stick)|2717 次阅读|6 个评论
艺林撷英:鲍海飞佳作《在阳光里》欣赏
热度 2 pww1380 2011-3-23 15:44
艺林撷英:鲍海飞佳作《在阳光里》 欣赏 杨文祥 昔有向往光明,追求生命之源的夸父追日的壮举,今有海飞与时间赛跑,让生命与光明永驻的豪情。 海飞的佳作《在阳光里》,不仅仅是光明的礼赞,更是一曲生命的颂歌。 参考文献: 1 .鲍海飞. 在阳光里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423728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Jades from Other Mountain)|4426 次阅读|4 个评论
艺林撷英:诗人与月亮的心灵对话——赫英《月亮》欣赏
热度 1 pww1380 2011-3-11 14:19
艺林撷英:诗人与月亮的心灵对话——赫英《月亮》欣赏 杨文祥 月的柔光, 诗人的柔情。 情景交融, 荡漾着心底的感动。 景随时迁, 斗转星移, 冬春荏苒, 寒暑流易。 唯有那似水的柔光, 这如海的柔情, 交相辉映着 永恒不变的温馨。 参考文献: 1 .赫英.月亮.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18do=blogid=420998
个人分类: 海内天涯(Mutual Understanded Friendship from|2615 次阅读|2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真话——走向永恒的墓志铭
热度 4 pww1380 2011-3-4 21:51
信息文明之光:真话——走向永恒的墓志铭 杨文祥 真诚是真理的通行证。 真理是人生之旅的北极星。 真情是呵护心灵的避风港。 真话是信息的使者, 更是人生 走向永恒的墓志铭。 只有用真诚 来构筑人生, 头上的极星才分外光明。 只有用真情 来浇筑心灵的港湾, 这里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当真话表达着真诚, 真诚揭示着真理, 真理诉说着真情, 于是 就完成了一个 完美的人生历程。 同时 完成了一个 走向信息文明的历史进程。 心中的真诚 化为世间的真理。 真情的鲜花 开满精神的园地, 这就是生命与文明 交相辉映的意义。 除却假丑恶的污秽, 迎来真善美的芬芳。 这里不再有生死的分际, 唯有生命活力的张扬。 这里没有战场的杀戮, 更没有墓地的铺张, 唯有生命在呼唤着生命。 文明在礼让着文明。 这里没有名利场的喧嚣, 更没有墓碑的林立, 唯有信息文明的满园春色, 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生机。 当一个生命 走完人生的历程, 都将在精神的天国 得到永生。 他用真诚、真理和真情, 谱写一曲生命的礼赞, 他用真诚、真理和真情, 铺垫信息时代的人类文明。 他更用一句句真话, 书写自己真实的生命。 这一句句记录人生的真话, 就是这 真实的生命和真正的人生 走向不朽走向永恒的墓志铭。
个人分类: 心香一瓣(Devotional Joss Stick)|3147 次阅读|8 个评论
诗评诗一首——赫英《微诗小集(12首)》欣赏
热度 1 pww1380 2011-2-25 13:07
艺林撷英: 诗评诗一首 ——赫英《微诗小集( 12 首)》欣赏 杨文祥 捕捉 瞬间的情感, 化为 隽永的诗篇。 在这 以手写心的笔端, 留驻了永恒的浪漫。 那消失在远方的 背影 , 带走了一段凄美的情愫; 大海里朵朵的 浪花 , 尽享着波涛的爱抚。 看那片随风飘荡的 白云 , 可是一只天鹅在为恋人们起舞? 在那浩瀚的天海, 彩云与明月相伴。 远望 云月 的依依, 谁解 高山 的心意? 呵, 她来了 , 她终于来了。 送来的却不是重逢的欣喜, 而是告别的消息。 向往温暖的 雪花 , 终于化作泪花的流淌。 天边那片笑眼迷离的 弯月 , 教我想起了恋人的脸庞。 更有那春风中摇曳的 碧柳 , 可记得我们相拥起舞的时光? 幸福的 春雪 , 在阳光的拥抱下融化。 她流连徘徊 不舍离去的足迹, 化作一道道 波纹 留在这片多情的土地。 风 , 我还是化作一道清风吧, 驱散那巫山的迷雾, 看一眼神女的真容。 参考文献: 1 .赫英. 微诗小集( 12 首)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18do=blogid=416285
个人分类: 海内天涯(Mutual Understanded Friendship from|3043 次阅读|2 个评论
艺林撷英:失落与失落之后的惆怅——历史进步的唯一收获
热度 1 pww1380 2011-2-19 17:47
艺林撷英: 失落与失落之后的惆怅 ——历史进步的唯一收获 杨文祥 科技的进步, 不断催促着我们 匆匆前行的脚步。 唯恐错过, 一列比一列 更加心急难耐 不堪等待的班车。 可是, 每当我们 匆忙踏上, 列车踏板的那一刻, 猛回头, 总会发现, 我们又失落了一段, 本不该失落的, 令人缅怀不已的曾经的生活。 于是, 失落, 与失落之后的惆怅, 便是历史进步唯一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贾利军. 前世和今生!!!(正文与评论)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2802do=blogid=412048
个人分类: 心香一瓣(Devotional Joss Stick)|2440 次阅读|2 个评论
艺林撷英:《北方的春雪——和赫英老师《春雪》
热度 3 pww1380 2011-2-12 10:34
艺林撷英:北方的春雪——和赫英老师《春雪》 杨文祥 呼应着, 饥渴的大地的呼唤, 呼应着, 生命的期盼和疾呼, 春天的雪, 在风中飘飞, 春天的雪, 在空中漫舞。 呵, 春雪。 分外清新的春雪, 弥足珍贵的春雪。 你送来了, 农人的欣慰, 你是春之神, 派到人间的第一位使节。 你扑向大地, 亲吻过冬的麦苗, 你扑向大地, 拥抱着绿色的生命。 送走了 沉闷的冬日, 你无声地 呼唤着, 久违的春雷。 迎着 料峭的春寒, 你默默地, 为大地 盖上最后一床遮寒的暖被。 当春雨潇潇, 春花烂漫的时节, 呵, 春雪, 你化作 一抔欣喜的清泪, 汇成一道 一路欢笑,一路高歌的春水。 参考文献: 1 .赫英.春雪.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18do=blogid=410709
个人分类: 海内天涯(Mutual Understanded Friendship from|2735 次阅读|8 个评论
感怀——拜读陈绥阳老师博文《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pww1380 2011-1-14 13:23
同一个时代, 相似的经历, 相近的人生, 同样的情感。 啊, 那多姿多彩的时代, 那动荡不安的时代, 那热血澎湃激情燃烧的时代, 那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启迪历史反思的时代, 那段值得一再回味反复吟咏令人难忘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陈绥阳.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3980
个人分类: 心香一瓣(Devotional Joss Stick)|3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士兵
自我源于思考 2010-12-20 08:59
在抗战中,成千上万的学生弃笔从戎。他们不但加入了国、共两党的正规军,还有的加入了游击队。他们的战斗和牺牲,捍卫了我们的国家尊严。我一直想写一些反映他们的东西,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尝试。 一个士兵 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 在明亮的学堂里, 学习着科技知识, 与同学们一起规划着明天。 枪炮声在教室外响起, 一个又一个平民死难, 一片又一片国土沦陷, 在哭喊声中又怎能安然地学习? 为了保家卫国, 与许多人一样, 少年也参加了军队, 成为一名普通士兵。 在新兵营里, 迎接士兵的, 是钢铁一般的纪律, 和近乎残酷的训练。 背负着沉重的装备, 在夜间长时间急行军; 喊着狭路相逢勇者胜, 面对面练习刺杀。 穿着一样的军装, 吃着一样的军粮, 互相关照和鼓励, 士兵与战友们渐成为朋友。 并非每一个战友都有崇高的信仰, 甚至一些人并非出于自己的选择, 但他们都为了亲人朋友, 为了美好明天而战。 士兵很快被派上战场, 他要修筑战壕、侦察放哨, 更要向着敌人的炮火, 在枪林弹雨里冲锋。 在学堂里曾经思考过生命与死亡, 当走上战场才明白, 只有不惧死亡, 才能领会生命的真谛。 用一颗爱心来学习战争规则, 用一颗真心来对待战友兄弟, 只有走过了绝望的沙漠, 才能触摸到希望的绿洲。 在战斗间隔的修整期, 士兵与战友们一起唱歌、聊天 诉说着各自的愿景, 鼓舞部队的士气。 士兵希望战后能回到学堂, 完成学业,做些发明创造, 然后找一位志趣相投的女孩, 组建一个和美的家庭。 战争还在继续, 许多战友前赴后继地倒下, 背负着伤痛,裹浴着血泊。 他们用牺牲迎来了一次次胜利。 经过一次次的战斗洗礼, 士兵已经成长为一个军官, 虽然带领着许多老兵和新兵, 仍然充沛着士兵的积极精神。 每一次战斗前, 士兵都会在遗书中写下: 请在我遗体上燃起烈火, 并把余烬撒向明年的春风。 在最后一次战斗中, 沉重的子弹贯穿了士兵的胸膛, 力气一下子消失了, 他扑倒在冲锋的路上。 士兵试着继续匍匐前进 但身体已经没有了知觉, 看着涌出的鲜血, 士兵想,就是这里吧。 他呼吸了最后一口空气, 一片光亮在眼前升起, 多么美好啊, 和平与自由,我来了
个人分类: 点滴|3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tangwei 2010-11-25 10:56
窗外的阳光再好也撒不进来多少 教室里面一个个躯壳好像在听课 摇滚歌手唱着光阴似水,你尽情地喝 那么人生如梦 我可不可以多做几个 野草在城墙上渐渐枯瑟 栖霞山的枫叶却红得像火 想留住一点灿烂 又怕空费了仅有的笔墨 不知道这个冬天会不会下雪 今天的天气好得有点可怜 好吧,人生如梦 有什么办法让我记下这梦里的岁岁年年
个人分类: 未必诗词|252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则短章
tangwei 2010-5-12 13:05
看人家写,跟着写两句 棋局 动,或不动 动,还是被动 玫瑰 扎透我的指心 也不能使你的娇艳永生 电视广告 被插足的,不仅仅是剧中的婚姻 要离开的,不总是有下次的归来
个人分类: 未必诗词|2525 次阅读|3 个评论
雨 雪 雨夹雪
tangwei 2010-1-11 09:26
早起的孩子说 闻到了下雨的味道 湿淋淋的 清淡的 午后又开始下雪 泡沫一样的雪其实可以忽略不计 落在湿地上 或者在落地之前就融化成了水 可孩子的眼睛分明把它叫做希望 后来 雪开始一片片的落 雨却不甘寂寞,随行 童话在谁的心里生起 又在谁的面前沉没
个人分类: 未必诗词|293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