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护士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护士

相关日志

遇到这样的护士很恼火
热度 9 zywsict 2018-8-13 15:26
早上陪老婆到医院做检查,为了不耽误检查, 7 点 40 分就到医院。此时只有一个护士在负责抽血,所以速度比较慢。到 8 点护士上班时,排队的人数已经超过百人。 可是到 8 点 5 分左右,护士才陆陆续续地到来。护士来了之后,不是开始工作,而是在那里肆无忌惮的闲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以为马上开始工作,没有想到,他们依然继续肆无忌惮的闲聊,直到 8 点 15 分之后才开始工作。 闲时如果护士闲聊,这行为无可厚非,可工作高峰期,还在那里肆无忌惮的闲聊,那是非常的不妥。反正,我当时是很恼火,相信那些排队的市民,心里也是很恼火,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护士的这种行为,只会给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带来更为负面的影响。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 \0 \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07 次阅读|18 个评论
忆往昔之生病找护士打针
热度 1 Mech 2017-4-22 20:20
接着《 忆往昔之看医生吃药 》说说打针。如果口服抗生素还不行,那病情真是比较严重了。要肌肉注射了。 抗生素针剂传统的是青霉素和链霉素。两者的区别我不知道。感觉好像青霉素厉害些。青霉素针比较疼,而且换了批号就要做皮试。皮试就是在皮肤下很浅的地方注射少量,看后续反应。往往比打针还疼。有人如我父亲,是青霉素过敏体质。我不是。 肌肉针,疼不疼还要看护士技术。当时打针有两种风格。一种是飞针,有些像扔飞镖那样把针头掼入屁股,这种其实不疼。一种是直接攮进去,除非技术特别好,反而疼。我小时候记性好,门诊部哪些护士打飞针我都知道,需要打针就找她们。比较纠结的是,打针最不疼的那个护士,有个特殊的怪癖,要咬小孩,特别是我那种胖小孩。因此,找她打针时,一定要让她带上口罩。 偶尔不去医院,就在家里打肌肉针。母亲动手打,疼不疼我忘记了。当时比较紧张,对她的技术不放心,因此疼不疼已经不重要了。据母亲说,打针时一定不能紧张,过于紧张,肌肉收缩,会把针头夹断在肉里面。对此我长时间信以为真。后来学了材料力学,觉得不太可能。 如果肌肉注射还不行,就要静脉输液了。但我没有小时候输液的记忆。 最后说明一下,标题中所谓“护士”只是泛泛而论。小时候我就知道,打针的有护士,还有护理员。我当时的理解,护士有些类似干部岗位,而护理员就是工人岗位。当然,现在护士的职称更复杂,护士应该是初级岗位,护师也是初级,到主管护师才是中级岗位。就像我母亲,人们尊称她药师的职称药剂师其实是初级职称,她快退休时晋升的主管药剂师才是中级职称。当年大家普遍职称很低。我父亲是工程师,好像已经很稀缺了,其实只是中级职称,我在 76 年前从来没有听说过高级工程师的说法。不仅现实中没有听说过,电影、小说中也没有。当然,我知道有总工程,但那是职务,不是职称。
个人分类: 往事钩沉|6871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国护士在戒烟过程中的角色
WileyChina 2015-10-26 15:09
当全球的吸烟现象都在减少时,中国反而成相反趋势,用作者的话说便是成为了“烟草流行中心”。来自中国 Sarna L.等人的这篇研究名为 《帮助吸烟者戒烟:中国注册护士的行为和态度》 ( 'Helping smokers quit: behaviours and attitudes of Chinese Registered Nurses' )在 JAN 上发表了,期刊用 5 个 As(i.e. Ask, Advise, Assess, Assist, Arrange ) 框架来评估中国护士参与戒烟的过程。 Sarna L 等人也对这 5 个 As 框架做出评价。 作者在中国两个大城市做了一个调查,选取了一个有 2240 名护士的大样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 大部分护士会询问吸烟状况,但很少帮助患者戒烟。仍需努力激发护士的积极性,促进戒烟措施 ” 。同时,护士们认为他们也应该是不吸烟的榜样。 作者总结:“ 在中国,由于烟草使用给健康带来的危害比例较大,护士在烟草控制的参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支持病人戒烟的方面 ”。调查为在教育干涉开始之前的干预频率提供了重要信息,尤其给予了在后续的戒烟之后的住院复发治疗的支持。 Listen to this as a postcast . 相关文献: Sarna L, Bialous SA, Zou XN, Wang W, Hong J, Wells M, Brook J (2015a) Evaluation of a web-based educational programme on changes in frequency of nurses’ interventions to help smokers quit and reduce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in China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doi: 10.1111/jan.12816 Sarna L, Bialous SA, Zou XN, Wang W, Hong J, Chan S, Wells MJ, Brook J (2015b) Helping smokers quit: behaviours and attitudes of Chinese Registered Nurse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doi: 10.1111/jan.12811
个人分类: Social Scence and Humanities|1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Wiley护理学最新论文分享
WileyChina 2015-8-17 10:09
1. 印度护士招聘及海外护士计划 海外招聘在英国国民健康服务(NHS)中对员工成长有至关重要的贡献。2011年,重症监护病房的高级护理空缺率使得市场需要招募大量海外护士。招募的护士将参与到海外护士项目(ONP)中,该项目内的课程旨在训练海外护士达到NHS的要求。 该项研究发现跨学科团队需要承认并认可自身能力差距、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应给予ONPs项目中的非英语母语护士充足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差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 点击阅读原文 2. 护士延长工作时间:对患者,护士和医疗机构的影响 护士短缺与日益增加的护士工作量息息相关,工作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工作的失误,而工作的失误会影响到病人、护士和组织机构。这项研究首次调查了 泰国护士工作时长的增加(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对病人、护士和医疗机构间的影响 。 结果诸多国际证据一致,它们均表明, 护士高压的工作条件会对医疗专家、病人和医疗机构产生负面的影响 。决策者应意识到,护士工作时间的延长会导致一系列问题,职业倦怠位于这些问题之首。迫在眉睫地是,护士和医疗管理者需要制定和实施适当的护士加班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解决护士短缺的现状。 点击阅读原文 3. 美国梦的修订:如何降低亚洲移民的艾滋病患病率 在美国,增长最快的少数族裔群体就是亚太岛国后裔,该种族也是唯一一个艾滋病(HIV)诊断率明显增高的族裔群体。 这项研究发现,HIV呈阳性的亚太岛国后裔群体中,文化认同水平影响患抑郁症的几率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较低文化认同感的亚裔美国人自我实现度也较低,且易患抑郁症。因此未来的干预措施应着眼于增加该群体的文化认同感,减少他们的焦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点击阅读原文 4. The Experience of Older People LivingIndependently in Singapore Globally, older people are livingindependently either alone or with their spouse,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age.In Singapore, some may live with an unrelated older person in a public rentalapartment. In Asia, these older people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s ofpoor health and social isolation, have poorer social support and a poor qualityof life.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why these older people choose such livingarrangements, the challenges they encountered and what has helped or may helpthem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Older people have such living arrangementsfor many reasons. They attain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by devisingstrategies, tapping on their limited external resources and relying on theirvalues to manage their diminishing resources and the foreseeable death. Read the full article here.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1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5月12日的纪念
热度 8 saraca 2015-5-13 14:31
汶川地震之前,我知道每年的5月12号是国际护士节,也知道这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的创始人佛洛伦斯·南丁格尔而设定的节日。慢慢地,我也理解了我国传统医学提出来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科学道理。护理工作在病人治疗过程中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紧密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遵医嘱为患者服用处方药剂;观察患者治疗动态,报告主治医生;主动与病人沟通,保持其良好乐观的康复心态,难怪被人们称之为“白衣天使”。 “白衣天使”这个词现在很少有人提了。但每次去医院,看到身穿白大褂的护士小姐,总会想起它。安静的医院里,温柔的护士小姐们按职业着装规范,身穿护士服,头戴护士帽,脚踏一双轻盈软底的白皮鞋,如天使般轻盈穿梭于病房间。 当然,要做到真正的“白衣天使”并非那么容易。南丁格尔当初创办第一所医护培训学校时就要求学员们:绝对忠诚并热心于护理工作、勤勉而符合道德规范 。总之,学员拥有高尚的品德操行和过硬的职能技术,是成为优秀护士的重要准则。 在中国,有一位被人们广为传诵,被称之为“中国的南丁格尔”的医生。她与冰心作家属于同一时代的人,生于20世纪初,卒于20世纪末。从小深受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协和医院接受过良好的西方医学教育,是我国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也是我国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她慈眉善目、 和蔼可亲, 经她双手来到这个世界上 的婴儿数以万计,被称为“万婴之母”; 经她巧手远离 死神与病魔的 产妇不知其数。她一生专心致力于妇产科医学事业,曾率直地拒绝过中央领导邀她一块去 调研,她说:多看一两个病人比见你强。八十高龄的她,在去世的前一天,接生了6个新生儿。她 就是我国妇产科的创始人、奠基人之一:林巧稚。我没有系统地读过林巧稚的传记,但在报刊杂志上阅读过她的生平点滴与巨大贡献,那些文章深深地影响着许多有志从医的人们。每次看完,对医生所从事着的“与死神对抗”的神圣事业,总会有不同的感触。 作为医生的 林巧稚 , 身体力行地用医护行动践行着“一切以病人为重 ”的职业理念,影响和培养着更多的医生和护士。 我有不少同学和朋友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很多年前, 是她们告诉我19世纪有个英国 护士叫南丁格尔,20世纪初设立了一个国际护士奖叫“南丁格尔奖 ”;在上世纪的 中国有个医生叫林巧稚 。多年的交往与交流,我 理解她们在岗位上的忙碌,理解她们对工作环境的抱怨,欣赏她们素来已久养成的职业习惯,佩服她们私下里抱怨归抱怨,但对病人依旧耐心从容,以避免更多误会。然而,社会对医护工作的理解依旧缺乏尊重和感恩,存在着“重医生,轻护士”的错误理念。事实上,那些感谢医生妙手回春,从重大手术治疗中康复的病人,通常对默默无闻的护士们也多一份感激。因为在漫长的治疗过程 中,护士始终是紧密配合医生治疗方案的坚定执行者,也是治理方案疗效的 忠实 反馈者。无论从战斗于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还是奔走于普通门诊 的护士,她们心里始终牵挂着自己病人的治疗情况。 我的护士同学在我父母生病时给予了特别的关心,感恩一直存于心底。那些陌生的护士,也给普通人带来了温暖。朋友连续几天前往医院,排队预约主刀医生未果时,一筹莫展,是守在科室门口的一名年长护士,好心主动询问病情,并告知可以帮忙联系医生,安排手术。当时以为是医院的“潜规则”,便赶紧送红包致谢。然而,朋友手术后痊愈出院时,素昧平生的护士退还了之前收下的红包,令人感叹不已,连呼碰到好人,遂成为朋友。其实,手术前收红包,手术后立刻退还,这样的 普通 医生和护士并不少见。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倘若心存感恩与理解,就不会徒增如此多的麻烦。我想,任何人都曾碰到过护士的冷漠与不屑,也体会过护士的热情与责任。无论如何,对于天底下尽心尽力忠于职责的护士们来说,依旧值得人们尊敬和感激。她们身上承传着现代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的医护理念,也坚守着救死扶伤之职业道德。 5 月12日,汶川地震的纪念日。我们缅怀那些在自然灾害肆虐下逝去的诸多生命,我们更有感于那些在医生精湛医术与护士悉心护理下幸存下来的人们。无论如何,我愿意把自然界中最美丽的花朵送给我的护士同学们,也一并送给那些执着于护理事业的白衣天使,祝她们节日愉快! 当然,时至今日,护士节貌似没有节花。考虑到南丁格尔奖是由一枚镀银的奖章和一根由绶带连接的红十字荣誉牌组成,我想,选一朵花冠为十字形的植物做护士节的节花就好了。然而,目前尚未观察到有如此结构造型的花儿。不过,有一首歌轻轻萦绕于我的耳际,那是人们都爱哼唱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这首歌,有时会从安静的病房传出,有时会被护士们轻轻传唱。我想,用一朵朵洁白芳香的茉莉花,来送给白衣天也未尝不可。
个人分类: 生活浪花|8239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劇情] [被告护士 Lucia de B. (2014)][DVD][荷兰][主演: 马尔万
lcj2212916 2015-1-17 23:05
导演: 保·范·德·奥斯特 编剧: Moniek Kramer / Tijs van Marle 主演: 马尔万·肯扎里 / 巴里·阿茨玛 / 费德贾·范·胡艾特 / 阿曼达·奥慕斯 / 安妮特·马尔赫毕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荷兰 语言: 荷兰语 上映日期: 2014-04-03(荷兰) 片长: 97分钟 又名: 杀人天使 / Accused IMDb链接: tt1800338 改编自荷兰的轰动性真实新闻事件,46岁的护士露西娅(Lucia de B.)因被指控在1997至2001年间谋杀了7位病人和企图谋杀另外3人,于2006年被海牙法院判处终身监禁。这具有争议性的案件持续8年,最后护士推翻对其罪名的指控,使此案件成为荷兰司法史上最严重的误判案例之一。从一开始的被定罪,到出人意料的反转,最后尽管一切指涉医疗体制内的官僚腐败,但在阻力面前也就只能到那儿了。片子短小精悍,张弛有度,简洁有力,它在情感上有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就像让人在黑夜中看到一束光。   2014年电影《Lucia de B》代表荷兰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2852421
17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沈阳"精神病患在医院遭暴打"续:打人护士被批捕
ajygz 2015-1-13 07:44
沈阳精神病患在医院遭暴打续:打人护士被批捕 http://news.qingdaomedia.com/system/2015/01/11/012057607.shtml
个人分类: 医患关系|1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穷乡僻壤出刁民,暴戾社会尽浑人
热度 2 duke01361 2014-6-8 13:25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院医师被打并被迫给死者下跪二十分钟,怀孕护士被掌聒! 医患关系如此紧张,荒唐缘起于哪里? 一是社会价值体系崩盘,人心不古; 二是贫富分化,矛盾加剧; 三是上形下效,官之暴戾,影响民风; 四是普通民众缺乏法制观念;五是封建文化死灰复燃,等级特权作怪;六是小人咋富,不可一世;七是服务行业过分逐利,声誉不在;八是个别民众缺少教养;九是真情难掩悲愤,情不得已;十是莫名其妙,偶尔发生。 我觉得可能还与民智不开有关。俗话说:穷乡僻壤出刁民,暴戾社会尽浑人。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4170 次阅读|4 个评论
论医院里来了空姐
热度 2 sstone2009 2014-5-18 17:37
最近,有一则消息很是吸引眼球,江苏有家医院按空姐要求培训了十二位护士,她们还着空姐服上班,认真执行查对制度,给患者打针发药。这确实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护士成了“空姐”,那家医院的领导们(或者经营管理者)是怎么考虑的?患者是怎么考虑的?社会各界又当如何看待?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举措对于医疗卫生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抱着这些问题,我思考了又思考,很难得出确切的结论,也没有时间去做深入的调研,姑且按照我的个人思考做点讨论吧。 我不得不佩服,这家医院的决策者很有档次和很会创新。首先,他一定经常坐飞机,并且对飞机上的女性空乘服务员一定很有好感,可见决策者很有欣赏能力。其次,把空乘服务的标准运用到医院,无疑是伟大的创新,这种创新大概可以给医院增加不少娱乐气氛。最后,我想,大概这所医院一定是顶级的医院了,已经没有可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其他方面了,那么“空姐护士”的创意,无疑是医院发展的极致体现了。这么看来,这个医院的决策者真是了得,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医疗卫生界的楷模人物了。 至于患者,如果乘过飞机的患者也许会又一次亲身感受在机舱的温馨氛围,那些类似医院决策者的男性患者可能在治病的同时颇有一番美的享受。如果没有乘坐飞机的患者,无疑可以大开眼界了,除了可以目睹空姐的模样,在医院里还可以享受机舱的服务感觉。想必,空姐护士一出现,这家医院一定火爆极了,吸引患者不说,一些有点意淫的健康男性,也许会装病到医院一睹空姐护士的真容。 社会各界中,我估计媒体们一定会十分兴奋,这种爆料除了可以大量吸引眼球,大概还可以获得医院的感激。而像我这样的老土,可能会觉得,这种现象大概很是不伦不类,那些医院管理者不是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便是有着制服控的癖好。总体来说,可能有人叫好,有人鄙视,也会有不少人很是无所谓。这是每个事件的通常反应。 至于能否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这实在是说不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至少不会把患者吓得病情加重,这所医院会照常运转着,医生们照常工作着,地球照常转着。
个人分类: 随笔|2928 次阅读|4 个评论
怀念我的奶奶(1)
simboo 2014-3-10 22:51
今天是2014年3月10日,是我的奶奶逝世的头七。晚上打了电话给爸爸,家里并没有什么纪念活动,他依然留宿在爷爷身边。在家乡200公里外我生活的城市,我觉得应该记录下我的心情,来怀念我的奶奶。如果再拖下去,恐怕心情和记忆都会被庸碌的生活所磨灭。 我的奶奶王爱妹,于7天前(3月3日)晚上10点三刻去世,去世前儿女都在身边。当天我开车带着我的妈妈在晚上7点半赶到老家时,奶奶尚有呼吸,但已陷入昏迷,双眼紧闭,嘴巴大开,喘气声很大。当护士的小姑姑在给奶奶输液,我还开车把当乡村医生的隔行大伯接来,现场检查,已经测不到血压和心跳了,过了不久,奶奶便停止了呼吸。 听爸爸和姑姑们说,奶奶的身体是去世前两天,尤其是当天,有一些明显的变化。两天内开始不睁眼,重喘气,当天身上出了不少汗,之前20多天没排便,当天排了不少,之后身体四肢慢慢转凉。但在临终前,大声唤她,还是略有反应的。 奶奶停止呼吸后,爷爷从另外一张床上起来,用手摸着奶奶的脸,说:“你家(回)来,你家来!我们一起做个伴。”还认真地和子女们说,奶奶的胸前还是热的。他还絮絮叨叨说,记得当年那么辛苦……爷爷耳背很严重,儿女们的话都听不清,他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别人无法感受他的悲伤。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护士打针将佩戴智能眼镜Eyes-On
andrologist 2013-11-27 19:22
小时候到医院最怕打针,看着护士们拿着一个长长的针筒,让我们有恐惧感,一针下去痛死人了,直到过了很久才克服这个困难,相信现在的小朋友也深有体会。此外,兴许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尴尬时刻,医生站在不远处,心急的护士一遍一遍穿刺找着血管。这样的经历并不愉快,但它即将成为过去,最近伊凡娜医疗( Evena Medical )便发布了一款非常实用的智能眼镜 Eyes-On :让护士的眼睛穿透皮肤“看到”静脉,据说将改变全球医院和护士打针的方式 !   伊凡娜医疗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州硅谷的私营企业,主要致力于人体静脉注射精确成像领域的研究。伊凡娜公司的第一项成功产品是“ Evena Owl TM ”使用近红外成像技术精确锁定病患的血管网络,该产品已经于 2013 年上半年推向市场并在全球上市。   这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而近日伊凡娜公司更进一步与其合作伙伴爱普生公司一同宣布了该项技术的升级版本:第一款真正可佩带的血管识别眼镜——“ Eyes-On Glasses ”。这项技术的确将极大的促进医学技术的进展。   这款“ Eyes-On Glasses ”系统让护士可以直接透过病患的皮肤而看到皮下的血管系统。有了这款系统,医生,护理人员和其它需要识别患者血管的人员将不会再因为扎不准血管,尤其是那些非常难找的血管而烦恼。这样在不久的将来,医护人员在给病人进行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时可大大减小病人的痛苦,且注射位置可以更准确,漏针的可能性也会减小,更重要的是病人将少很多痛苦。   “ Eyes-On Glasses ”系统利用爱普生( ( 对,就是制造打印机的 Epson )美国公司的 Moverio 智能眼镜技术平台,这也使其成为全球市场上首款投入实际商业应用的医疗类智能眼镜产品。   研究已经显示,有超过 40% 的医护人员需要在尝试多次之后才能准确找到患者的血管,这不仅浪费医护人员宝贵的时间,拖延了治疗的进行,还会造成患者的痛苦和不满。而有了这款新型眼镜,尽管是在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下,如儿科和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在给患儿静脉注射时也将能应对自如。 这款眼镜集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3D 成像以及无线传输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成像清晰的血管图像。除此之外,这款眼镜还提供了远超简单成像的功能。除了可以直接对皮下血管成像之外,它还可以对看到的患者血管影像进行存储,也可以连接到医疗机构的记录系统,让你记录和查看病人的信息。它还具有远程传输功能,支持传输图像、通过蓝牙远程观看、配置专为双向会议准备的扬声器、内置的照片和视频存储卡。这种水平的整合,其成像的精确性以及患者纪录的存档功能,对于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将具有重要意义。   爱普生公司的 Moverio 平台本身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双筒镜目视系统, Moverio 智能眼镜上安装有两个摄像头,可通过蓝牙、 WiFi 或 3G 等无线连接实时传输病人的血管图像。眼镜图像分辨率为 960 × 540 像素,配有 LED 光源,影像纵横比例 16 : 9 ,视野 23° , 24 位色彩深度, 60 Hz 刷新频率,以及 Mini USB 接口。其可以将数字电子系统投影到真实世界的物体上,并显示在佩戴者的视野中央。这种双目成像叠加技术,加上 3D 立体成像技术,实现了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完美叠加。 这个东西会在 2014 年上市,说不定哪天你就会看见护士妹妹佩戴这个给你打针了。 Evena Owl TM Eyes-On Glasses Eyes-On Glasses 上配置的多光谱光源 血管识别 传输储存图像 参考文献 EvenaOwl™ Evena Eyes-On™ Glasses SMARTGLASSES ENABLE 3D IMAGING OF VEINS FOR PRECISE IV PLACEMENT Smartglasses let nurses see veins through skin ForDoctors: X-Ray Glasses See through Skin RealLife Version of X-Ray Glasses Moveover Google Glass: Evena unveils Eyes-On imaging system EvenaMedical Launches Smart Glasses Solution to Detect Patient Veins for Precise IVPlacement
个人分类: 新技术|7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王妃怀孕喜事出乌龙,护士离奇死亡现黛安娜幽灵?
热度 2 laserdai 2012-12-8 03:13
1.  英国王妃剑桥公爵夫人凯特去年结婚仪式,全世界关注.最近有喜了, 但因妊娠反应剧烈住院就医 . 2.  澳大利亚 悉尼市的2Day调频电台 的两个DJ主持,一个冒充英国女王,一个冒充查尔斯王储,打电话给凯特入住的国王爱德华七世医院。 不料 所在 医院值班护士信以为真 受骗, 向两人提供了有关凯特的信息, 将本属隐私秘密的凯特病情告知对方。 事后,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这家私立医院说,病人的隐私是绝对保密的,它正在对医院接转电话的制度进行检讨。院方对此“深表遗憾”。医院院长劳夫索斯(John Lofthouse)对这个事故深表遗憾。他说,这是一个愚蠢的玩笑,令人厌恶。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爱丁堡公爵,以及查尔斯王储的夫人卡米拉都曾入住国王爱德华七世医院接受治疗。 3.  瞄准英国王室的假冒电话恶作剧,这并不是第一次。 1995年,一名加拿大DJ,诈称是加拿大总理,打电话给白金汉宫,电话被转接给了女王本人。 4 .结果,首先接电话的护士离奇死亡 该医院的一名女护士被发现死亡. 这位护士的名字叫杰西塔·萨尔达尼亚(Jacintha Saldanha), 现年46岁, 在 伦敦市中心的国王爱德华七世医院 (King Ediward VII)工作4年时间。院方说,杰西塔·萨尔达尼亚是“一流的护士”。 警方周五(2012年12月7日)上午9点35分接到报警后,在伦敦市中心一个地点发现一名女子失去知觉。 在此之前, 该医院的该名护士接听澳大利亚一家广播电台两个DJ主持冒充英国女王和查尔斯王储的电话,并信以为真,将电话转到凯特病房。病房值班护士向两位主持人提供了有关凯特的病情隐私,电话对话当时在电台节目中直播出来。 BBC王室事务记者亨特说,据他获悉,杰西塔·萨尔达尼亚是接听澳大利亚主持人电话的护士,不是讨论凯特病情的护士。杰西塔·萨尔达尼亚当时正在值班,并接听电话,因为凌晨5点30分没有接线员值班。 据悉,事发后,这名护士没有被停职,也没有受到医院的纪律处分。 据认为杰西塔·萨尔达尼亚不是英国籍 。警方说,死者亲属已经被告知这个消息。 6. 评论: 这件事情很离奇,评论很难具体说什么,只能八卦一下. (1.)因为死亡太离奇,让人想到两个字,谋杀. (2.) 应该不是自杀.这样的事情就是一个恶作剧,该护士可能有过失,但是也没有责任问题.那个时间点,她在值班,必须接听电话,然而,她没有责任也不能核实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3.) 必须提到王妃黛安娜.怀孕这位可是黛安娜的儿媳,将要生下的是她黛安娜的孙子或者孙女,很大程度上是王位继承人,比现在的查尔斯王子的可能性还要大.是黛安娜对王室有恨,报复来了.还是怎么样,这里太能发挥了. 7. 澳电台:凯特护士之死是个“悲剧” 澳大利亚一家电台的总裁对接听该电台恶作剧电话的英国护士的死亡表示“难过”,但否认违法。 2Day FM电台所属的的集团总裁霍勒兰说,恶作剧的两名节目主持人听到消息都“深感难过”。 但是他表示“这是一个无法合理预见的一个悲剧”,并且坚持虽然是恶作剧但是并未违反任何法律。 不过,该电台已经撤下了涉及恶作剧的节目,并且在下周一前暂停播出该节目的预告,节目主持人也暂时停职。 据报道,虽然电台方面形容暂停播出该节目的决定是出于岁死者的尊重,但是在包括澳大利亚最大的连锁超市等多家企业撤销在该电台的广告之后,此一决定也被看成是电台的损害控管。 澳大利亚的媒体监管机构也收到大批听众投诉该节目,但是霍勒兰表示以恶作剧手法电话为节目添加效果其实已经行之有年。 萨尔达尼亚女士的家属则是发表声明,希望能有私密的时间哀悼他们“深爱的杰西塔”,请求媒体不要打扰家属。 剑桥公爵的威廉王子和夫人凯特在周五发表声明对萨尔达尼亚的死“深表哀伤”。 已婚的萨尔达尼亚女士身后留下两个孩子,医院和王室都说,他们不但没有处分或要求处分被恶作剧电话捉弄的两名护士,反而全力的予以支持。 但是据称,被医院形容为“一流护士”的萨尔达尼亚在被恶作剧电话戏弄之后,一直感到“孤独和困扰”。 估计这次的杀手是抑郁症,根本原因或许是黛安娜的幽灵。 8. 英国医院怒斥澳洲电台打谎冒电话 2012年12月8日 医治英国剑桥公爵夫人凯特的医院向打谎冒电话、并播出电话内容的那家澳洲广播公司提出抗议。 伦敦的国王爱德华七世医院主席格林亚瑟勋爵在接听谎冒电话的46岁护士萨尔达尼亚死亡次日,向炮制这出电话闹剧的澳大利亚南部十字澳洲立体声广播公司写信提出抗议。 依据目前了解的情况,这名护士的死因为自杀。 格林亚瑟勋爵表示,这个谎冒电话是“极其欠考虑的”,其结果“直白地说,是无以言表的悲剧”。 医院主席格林亚瑟勋爵写道:“我们国王爱德华七世医院是救治病人的。你们的主持人居然愚蠢到要假冒身份和我们的病人联系上,还打这种恶搞电话。” “更可恶的是,不光是打谎冒电话,居然还录音下来,然后还经过电台负责人批准后播出这个电话录音。” 他指出,这个有预先计划过的欠考虑的行动,其后果就是“羞辱了这两名悉心照顾病人的优秀护士,更导致了现在全世界都在报道的这场无以言表的悲剧”。 他说,“我了解你们无法恢复已经造成的损害,但我呼吁你们采取行动确保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 据BBC了解,被那两名主持人蒙骗的护士萨尔达尼亚并没有在事后受到医院的任何处罚。 9. 英国王牌警察局 苏格兰场就“谎冒电话”联络澳洲警方 2012年12月9日 剑桥公爵夫人凯特就诊医院的一名护士在接听来自澳大利亚悉尼某电台DJ的“谎冒电话”后 疑似蒙羞自尽死亡 ,英国警方就此已经正式联络澳大利亚警方。 据信,萨尔达尼亚护士死于自杀 ,下周法医将开始调查。 2Day FM的所属公司正在召开紧急董事会,并决定在周一前停播所有广告,两名DJ被责令无限期停职。 有消息说, 因恶搞引来公愤,这两名DJ目前非常“脆弱”,正在接受心理咨询 。 这两位要是也自杀了,那就显得公平了。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猝死、当事人死于非命等,英国警方会将案件报告给法医,并可能参与调查事件的前因后果。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警署的副总监卡尔达斯(Nick Kaldas)在接受英国天空电视台新闻节目采访时透露,英国警方并没有说发生了违法行为,也没有提要求。 他说,“(苏格兰场)只不过是初步建立了联络”。 BBC在澳大利亚的记者援引 法律专家说,恶作剧的两名主持在澳大利亚和英国被控罪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们并没有“犯罪的企图”。 过失犯罪? 开车撞死人几乎都不是预谋的 但是,这两人很可能违背了新南威尔士的《监视器材法》。该法案禁止播出通过使用“监听设备”获得的私人对话。 2Day FM电台的负责人说,DJ没有触犯法律的行为,提前录制的恶作剧电话在播出前经过了律师的批准。 10. 谎冒电话主持人:为护士之死感心碎, 2012年 12月 10日, 两名拨打谎冒电话的澳大利亚电台主持人, 克雷格(Mel Greig)和克里斯汀(Michael Christian) 最终打破沉默 表示,接电话护士萨尔达尼亚(Jacintha Saldanha)的死亡事件让他们感到“难过和心碎”。 克里斯汀在接受澳大利亚第九电台的采访时表示,“当我们想打一通电话时,本想只要30秒钟,然后我们会挂电话。就这些。就这么简单。” 而克雷格则说,“我们以为在我们之前可能已经有几千人这么做过。我们觉得这是很傻的主意。我们的口音也不像。我们没有想过会与凯特说话,也没有想到和医院中的任何人讲话。我们觉得他们会挂电话。” 他们两人表示是在当地时间周六早上接到了萨尔达尼亚的死讯,格雷格说,“这是我一生中接到了最糟糕的电话。” 当被问到在听到死讯后的第一反应时,克里斯汀流下了眼泪说,“伤心、痛苦、心碎还有等等。我们向她的家人和朋友表示最深切地问候。” 克雷格还说,“我们没有一分钟不在考虑到她的家人以及他们所经历的痛苦。一想到在他们的痛苦中我们占有很大的成分太让人难以承受。” 克里斯汀还说,“很长时间以来,每个国家、每个电台、每天都会有谎冒电话,没有人会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 他还表示,这个谎冒电话“毫无恶意”,并没有对护士们、凯特或者威廉王子有任何“恶意”。 11. 护士在宿舍缢死 2012年12月13日 验尸结果显示,为剑桥公爵夫人治疗严重孕吐的医院护士杰西塔·萨尔达尼亚(Jacintha Saldanha)在接到澳大利亚电台记者的谎冒电话三天后在 宿舍缢死 。 萨尔达尼亚生前在伦敦市中心的国王爱德华七世医院工作了4年。她祖籍印度,丈夫和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在英国。 警方告诉伦敦威斯敏斯特死因裁判庭,12月7日,国王爱德华七世医院 (King Ediward VII)护士萨尔达尼亚的一名同事和一名保安在她的宿舍发现她缢死, 手腕上有伤痕 。 听证周四(12月13日)举行,当天休庭,明年3月26日复开。 探长詹姆斯·哈尔曼(Det Ch Insp James Harman)向法庭陈述,萨尔达尼亚的手腕上有伤痕;当时叫了救护车。现场没有发现可疑迹象。 调查人员在萨尔达尼亚的房间发现了两张留言条,在她的个人财物中还发现一张留言条。 46岁的萨尔达尼亚12月4日接到澳大利亚两名电台主持人打到医院的电话,他们假冒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王子询问凯特身体状况,她把电话转给了负责护理凯特的护士。 后者向这两名电台主持人,梅尔·戈雷格(Mel Greig)和迈克尔·克里斯蒂安(Michael Christian)透露了凯特的健康情况。 国会议员基斯·瓦兹(Keith Vaz MP)说,他已经把听证会的情况转告了萨尔达尼亚的家人。 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Cathedral)本周六(12月15日)将为萨尔达尼亚举行悼念仪式。 英国首相卡梅伦周三(12月12日)在国会表示,这一悲剧“有很多教训需要吸取”。 12. 死亡护士家人将从澳电台获50万美金 澳洲一电台将给予去世的伦敦护士家人50万美金。 澳大利亚2Day FM广播电台两名DJ主持冒充英国女王和查尔斯王储打电话给该家医院,让值班护士萨尔达尼亚把电话转接给负责照顾凯特的护士,从而套出怀孕的凯特当时的健康状况。 萨尔达尼亚在接听这一"谎冒电话"后疑似蒙羞自尽死亡。 澳大利亚2Day FM广播电台说给萨尔达尼亚家人的钱来自电台广告收入建立的纪念基金。希望这笔款能有助于照顾萨尔达尼亚的丈夫和两个孩子。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349 次阅读|4 个评论
推荐一部被叫好的影视《心术》
热度 1 uvard 2012-5-19 17:31
推荐一部被叫好的影视 《心术》 http://tv.sohu.com/s2012/xs/ 我看到了三个角色: 患者寻求救治; 医生治病救人; 记者充当眼睛。 我看到了三个无辜: 患者无辜, 医生无辜, 记者无辜。 我看到了三个原本: 患者得到救治, 医生得到尊重, 记者得到自由。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众拥有大脑。
个人分类: 生活杂文|318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女患者拔刀刺护士
ant2010 2012-5-13 18:51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06news/csj/m/20120513/u1a6550838.html
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护士节日,南京护士被刺
热度 2 xupeiyang 2012-5-13 08:55
护士节日,南京护士被刺
5月12日,南京中大医院,一名身穿睡衣的中年女子正手持一把水果刀,向护士小陈胸前刺去。 据中大医院相关人士介绍,受伤护士小陈今年30多岁,在医院工作已有十多年了,服务态度非常好,口碑一直不错,还被评为医院的“十佳护士”。
个人分类: 公共卫生|402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良知的回归在于文化(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博客)
deafudiu 2011-12-5 20:46
昨天参加广东省2011护理学会年会的微博发表之后,也引起大家的热议,其中有人好奇地问:“ 昨天参加广东省2011护理学会年会的微博发表之后,也引起大家的热议,其中有人好奇地问:“廖厅,今天不是护士节呀!”。可能说者无意,听者的我觉得话中有话。是不是关心护士的可能是因为一个护士节,没有护士节呢?不要等一年一天的护士节才“致以节日的问候”,应该经常关注ta们的成长、工作与待遇!护士与护工一样都是护理事业中一员,同样不可遗忘。由于制度的原因,护士编制远远滞后于临床的需要,护工从事护士的工作就多了。 下面是一位网友给我的文章,《社会良知回归 ——一位美国护士发错药之后》,两种不同的文化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我们学管理的就知道“不良事件的报告”是为了防止事件的再发生。但是我们的文虎额是不允许你的错误发生。在讨论原文之前,我再次提醒沉睡多年的中大三院的亮菌甲素事件。本来这事件完全是可以捂的,毕竟假药的生产家不是他们,而且他们责任心发现了“异常”,按规章及实地报告了,也正是他们的责任心和良知,也由于他们管理得法,发现了及时地发现这个事件并报告了。可悲的是,他们却成了第一被告,最后被和谐的政府意志告倒了。这个案例就是典型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的结果,好制度养好人,坏制度养坏人。这样的故事在中国还真的不少,冷漠,群体冷漠就是对制度的无声控诉!下面我们看看中美两国对相似的案件是如何处理的吧。 这位护士叫玛丽,在纽约一家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年。这年纽约气候异常,住院病人激增,玛丽忙得脚不沾地。一天给病人发药时,她张冠李戴发错了药,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事故。 但医院的管理部门依然对这件事情展开了严厉地“问责”。 首先问责护理部。他们从电脑中调出最近一段时间病历记录,发现“玛丽负责区域病人增加了30%,而护士人手并没有增加”。调查部门认为护理部没有适时增加人手,造成玛丽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人员调配失误。 然后问责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玛丽的家里最近有什么问题?询问得知,她的孩子刚两岁,上幼儿园不适应,整夜哭闹,影响到玛丽晚上休息。调查人员询问后认为“医院的心理专家没有对她进行帮助,失职!” 最后问责制药厂。专家认为“谁也不想发错药,这里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原因”。他们把玛丽发错的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几种常用药的外观、颜色相似,容易混淆。他们向药厂发函:建议改变常用药片外包装,或改变药的形状,尽可能减少护士对药物的误识。 那几天玛丽特别紧张,不知医院如何处理。医院心理专家走访了她,告诉她不用担心病人赔偿事宜,已由保险公司解决。还与玛丽夫妻探讨如何照顾孩子,并向社区申请给予她10小时义工帮助。玛丽下夜班,义工照顾孩子,以保证她能充分休息。同时医院特别批准她“放几天假,帮助女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这以后,玛丽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也没有人发生类似错误。她和同事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护士工作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在美国,护理业成为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除了护士较高的薪水和待遇外,我相信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如果是在我们国家呢? 领导先劈头盖脸训斥玛丽:“你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医院没错还天天被人揪斗呢,你这不是给咱们院长找麻烦吗?”护理部召开紧急会议,最终,本着对患者负责、对护理部负责、对医院负责、对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负责、对全太阳系、全银河系、全宇宙(含异次元空间)负责的态度,扣发玛丽当月奖金,全院通报批评。 患者听说自己险些被发错药,大怒,跑回家安排了一番。一个小时后,三十多个壮汉高举着“无良医院,还我公道”的伟大旗帜,闯入医院,把护理站砸了个稀巴烂。院长赶忙前来交涉处理,这些壮汉声称,他们都是患者家属,其中六个是患者的哥哥,七个是患者的弟弟,五个是患者的舅舅,九个是患者的爸爸……他们要为患者讨还公道,“公道”的具体内容是:赔一百万(必须是现金,不连号的旧钞),否则就向媒体“报料” 廖厅,今天不是护士节呀!”。可能说者无意,听者的我觉得话中有话。是不是关心护士的可能是因为一个护士节,没有护士节呢?不要等一年一天的护士节才“致以节日的问候”,应该经常关注ta们的成长、工作与待遇!护士与护工一样都是护理事业中 一员,同样不可遗忘。由于制度的原因,护士编制远远滞后于临床的需要,护工从事护士的工作就多了。 。 然而,还没等双方开展进一步的协商,新闻嗅觉极其灵敏的无冕之王——记者就蜂拥而至了。记者们赶到护理站的废墟上,把玛丽围在中间。 CCAV记者问玛丽:“你为什么发错了药?”玛丽回答道:“是我疏忽大意,我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注意认真核对。”记者又问:“你觉得有什么客观原因吗?”玛丽说:“主要是我自己的错误。”记者继续友好、和蔼、循循善诱地开导她:“也不能全怪你吧,难道一点客观原因都没有吗?”玛丽想了半天,很不确定地说:“最近我们病区的病人增加了30%,但护士人手没有增加。也许,病人多了,我们太忙了,就忙中出错吧。不知这算不算您说的客观原因?”CCAV记者听到这句话,大喜,马上结束了采访。第二天,CCAV播出了剪辑过的采访录音,录音中的玛丽只有一句话:“忙……就……出错”。播音员义正词严地评论道:“护士竟然公然叫嚣‘忙就出错’,按照她的逻辑,其他职业的人,如果工作忙,也都可以出错了?主刀医生忙,就可以给病人切错了地方?麻醉师忙,就可以给病人麻错了剂量?教师忙,就可以给学生讲错了知识?司机忙,就可以给乘客拉错了道路?况且,生命是最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作为掌管生命的医护人员,尤其不能以任何理由当作出错的借口。生命,不容出错!谢谢收看,咱们明天再见!”, 《正义日报》的记者问玛丽:“你以前发错过药吗?”玛丽回答道:“我以前从来没发错过药。”记者又问:“那你觉得这次发错药有什么原因吗?或者说,你现在的工作状态跟以前有什么不同吗?”玛丽说:“我首先承认自己的错误,发错药是我的工作疏忽,我以后一定注意认真核对。如果一定要说原因的话,我的孩子最近经常在夜间哭闹,我夜里要醒来哄他好几次,白天的工作状态也许受了影响吧。”第二天,报纸刊出文章:《护士只顾自己孩子却给病人发错药》。文章用充满正义豪气的口吻说道:“医院,本应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护士,本应是白衣天使。但是,当天使徒有白色的外表,却没有一颗为病人服务的天使之心时,她还是天使吗?护士本应时刻以病人利益为重,但我们昨天采访的这位护士竟然理直气壮地说,因为照顾自己的孩子,就给病人发错了药!如此自私的人,哪里还配做护士?不如直接回家看孩子去吧!想当年,子虚市第一医院的刘大傻护士,为了照顾急症病人,连续二百五十小时不回家,不惜把自己尚在哺乳期的孩子扔在家中,活活饿死,这是多么伟大的救死扶伤精神!这是多么高尚的大公无私精神!这是多么可敬的先人后己精神!时代呼唤刘大傻这样的好护士!” “亲民之声”网站的记者问玛丽:“你为什么发错了药?”玛丽答道:“是我的错误,我以后一定严加注意。”记者又问:“你觉得这两种药本身容易发错吗?”玛丽说:“也许这两种药的外观确实很相似,容易混淆吧。”第二天,“亲民之声”网站首页刊出文章《护士发错药,反怪药相似》,文章说道:“一名护士,因自己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检查核对不周到,没有认真学习南丁格尔同志的讲话精神,给病人发错了药,却以‘药相似’为借口!这难道就是藐视病人的生命安全和亵渎自己的工作职责的理由吗?”文章后面,有数百条网友的留言评论,诸如:“连两种药都分不清,这个护士是瞎子吗?”“把鸡腿和鸭腿放在一起,我家的狗都能分辨出来,由此得出结论:护士不如狗!”“五十元和一百元的纸币,护士肯定分得清!”“哎!这年头的医院哪……算了,我不说了!”这些充满着公平、正义、简直比日还要有光辉的留言评论,获得了上千个“支持”和“顶”,这充分说明,群众的眼光是比珠穆朗玛峰上的积雪还要雪亮的! 患者的三十多个家属天天来医院闹,医院于是报警了。距离医院数百米之远的派出所的***,仅仅用了七个小时就赶到了医院现场。然而,面对三十多人打砸医院、打骂医护人员,***却站在原地不动。院长问何故,***说,这属于医疗纠纷,不是治安事件,不归我们管。最后卫生局和当地ZF都被惊动了,ZF拍板决定 下面是一位网友给我的文章,《社会良知回归 ——一位美国护士发错药之后》,两种不同的文化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我们学管理的就知道“不良事件的报告”是为了防止事件的再发生。但是我们的文虎额是不允许你的错误发生。在讨论原文之前,我再次提醒沉睡多年的中大三院的亮菌甲素事件。本来这事件完全是可以捂的,毕竟假药的生产家不是他们,而且他们责任心发现了“异常”,按规章及实地报告了,也正是他们的责任心和良知,也由于他们管理得法,发现了及时地发现这个事件并报告了。可悲的是,他们却成了第一被告,最后被和谐的政府意志告倒了。这个案例就是典型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的结果,好制度养好人,坏制度养坏人。这样的故事在中国还真的不少,冷漠,群体冷漠就是对制度的无声控诉!下面我们看看中美两国对相似的案件是如何处理的吧。 :医院一次性赔偿患者十万元,免除患者此次住院的全部费用,双方责任均不再追究。院长回到办公室,心中不爽。打开电脑,正巧看到“亲民之声”网站上的一篇关于此事的帖子。帖子标题是《生命当儿戏,岂能一罚了之?》,帖中说:“像玛丽这样粗心大意、拿患者生命健康当儿戏的护士,不但应该严加惩罚,还应清除出医疗护理队伍,以保障广大患者的安全。”院长一琢磨,对,有道理。于是发布命令,将玛丽开除了。 护士长向院长诉苦:“20个护士管80张病床,本来就忙不过来。现在再开除一个,剩19个了,更忙不过来了。”院长说道:“要充分发挥护士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力挖掘护士们的工作潜能!你就跟大家说,从今天起,夜班费由五块钱涨到五块一毛钱!只要值十四个小时的夜班,就能轻松赚到五块一毛钱,她们就该有工作动力了!劳动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还是有的!”护士长不服气,反驳道:“工作更忙了,出差错的概率就更大了啊!到时候真要出了差错,还不是我们护士担责任?”院长一瞪眼,训斥道:“工作再忙,也不许出差错!哪怕只剩下一个护士,管一百个病人,也不许出差错,也不许完不成工作任务!这才体现你的管理水平呢!要常抓医德教育,提高护士们的责任心,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监督和惩罚力度,鼓励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困,四不怕饿,五不怕骂,六不怕打,七不怕病,八不怕死’的‘八不精神’!明白了吗?”护士长连声应允,退下去了。 一个夏天的早晨,山中流淌着淡蓝色的晨雾。野花五颜六色,漫山遍野。绿油油的野草散发着清香的气味。一个名叫玛丽的姑娘,挽着老公的胳膊,牵着孩子的手,说说笑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她已经改行不做护士很久了。她改行之后才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好,周末居然可以陪老公和孩子郊游,法定节日居然真的可以放假过节,每天晚上居然都可以睡在自己家里,生物钟居然再也不会颠三倒四,每天下班之后居然还有体力跟家人一起看电视、聊天,工作中偶尔出现失误居然不会被人砍杀……她不由得感谢院长、感谢患者、感谢记者、感谢CCTV了。 这位护士叫玛丽,在纽约一家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年。这年纽约气候异常,住院病人激增,玛丽忙得脚不沾地。一天给病人发药时,她张冠李戴发错了药,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事故。 :医院一次性赔偿患者十万元,免除患者此次住院的全部费用,双方责任均不再追究。院长回到办公室,心中不爽。打开电脑,正巧看到“亲民之声”网站上的一篇关于此事的帖子。帖子标题是《生命当儿戏,岂能一罚了之?》,帖中说:“像玛丽这样粗心大意、拿患者生命健康当儿戏的护士,不但应该严加惩罚,还应清除出医疗护理队伍,以保障广大患者的安全。”院长一琢磨,对,有道理。于是发布命令,将玛丽开除了。 护士长向院长诉苦:“20个护士管80张病床,本来就忙不过来。现在再开除一个,剩19个了,更忙不过来了。”院长说道:“要充分发挥护士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力挖掘护士们的工作潜能!你就跟大家说,从今天起,夜班费由五块钱涨到五块一毛钱!只要值十四个小时的夜班,就能轻松赚到五块一毛钱,她们就该有工作动力了!劳动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还是有的!”护士长不服气,反驳道:“工作更忙了,出差错的概率就更大了啊!到时候真要出了差错,还不是我们护士担责任?”院长一瞪眼,训斥道:“工作再忙,也不许出差错!哪怕只剩下一个护士,管一百个病人,也不许出差错,也不许完不成工作任务!这才体现你的管理水平呢!要常抓医德教育,提高护士们的责任心,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监督和惩罚力度,鼓励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困,四不怕饿,五不怕骂,六不怕打,七不怕病,八不怕死’的‘八不精神’!明白了吗?”护士长连声应允,退下去了。 一个夏天的早晨,山中流淌着淡蓝色的晨雾。野花五颜六色,漫山遍野。绿油油的野草散发着清香的气味。一个名叫玛丽的姑娘,挽着老公的胳膊,牵着孩子的手,说说笑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她已经改行不做护士很久了。她改行之后才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好,周末居然可以陪老公和孩子郊游,法定节日居然真的可以放假过节,每天晚上居然都可以睡在自己家里,生物钟居然再也不会颠三倒四,每天下班之后居然还有体力跟家人一起看电视、聊天,工作中偶尔出现失误居然不会被人砍杀……她不由得感谢院长、感谢患者、感谢记者、感谢CCTV了。 但医院的管理部门依然对这件事情展开了严厉地“问责”。 首先问责护理部。他们从电脑中调出最近一段时间病历记录,发现“玛丽负责区域病人增加了30%,而护士人手并没有增加”。调查部门认为护理部没有适时增加人手,造成玛丽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人员调配失误。 然后问责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玛丽的家里最近有什么问题?询问得知,她的孩子刚两岁,上幼儿园不适应,整夜哭闹,影响到玛丽晚上休息。调查人员询问后认为“医院的心理专家没有对她进行帮助,失职!” :医院一次性赔偿患者十万元,免除患者此次住院的全部费用,双方责任均不再追究。院长回到办公室,心中不爽。打开电脑,正巧看到“亲民之声”网站上的一篇关于此事的帖子。帖子标题是《生命当儿戏,岂能一罚了之?》,帖中说:“像玛丽这样粗心大意、拿患者生命健康当儿戏的护士,不但应该严加惩罚,还应清除出医疗护理队伍,以保障广大患者的安全。”院长一琢磨,对,有道理。于是发布命令,将玛丽开除了。 护士长向院长诉苦:“20个护士管80张病床,本来就忙不过来。现在再开除一个,剩19个了,更忙不过来了。”院长说道:“要充分发挥护士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力挖掘护士们的工作潜能!你就跟大家说,从今天起,夜班费由五块钱涨到五块一毛钱!只要值十四个小时的夜班,就能轻松赚到五块一毛钱,她们就该有工作动力了!劳动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还是有的!”护士长不服气,反驳道:“工作更忙了,出差错的概率就更大了啊!到时候真要出了差错,还不是我们护士担责任?”院长一瞪眼,训斥道:“工作再忙,也不许出差错!哪怕只剩下一个护士,管一百个病人,也不许出差错,也不许完不成工作任务!这才体现你的管理水平呢!要常抓医德教育,提高护士们的责任心,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监督和惩罚力度,鼓励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困,四不怕饿,五不怕骂,六不怕打,七不怕病,八不怕死’的‘八不精神’!明白了吗?”护士长连声应允,退下去了。 一个夏天的早晨,山中流淌着淡蓝色的晨雾。野花五颜六色,漫山遍野。绿油油的野草散发着清香的气味。一个名叫玛丽的姑娘,挽着老公的胳膊,牵着孩子的手,说说笑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她已经改行不做护士很久了。她改行之后才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好,周末居然可以陪老公和孩子郊游,法定节日居然真的可以放假过节,每天晚上居然都可以睡在自己家里,生物钟居然再也不会颠三倒四,每天下班之后居然还有体力跟家人一起看电视、聊天,工作中偶尔出现失误居然不会被人砍杀……她不由得感谢院长、感谢患者、感谢记者、感谢CCTV了。 最后问责制药厂。专家认为“谁也不想发错药,这里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原因”。他们把玛丽发错的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几种常用药的外观、颜色相似,容易混淆。他们向药厂发函:建议改变常用药片外包装,或改变药的形状,尽可能减少护士对药物的误识。 那几天玛丽特别紧张,不知医院如何处理。医院心理专家走访了她,告诉她不用担心病人赔偿事宜,已由保险公司解决。还与玛丽夫妻探讨如何照顾孩子,并向社区申请给予她10小时义工帮助。玛丽下夜班,义工照顾孩子,以保证她能充分休息。同时医院特别批准她“放几天假,帮助女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昨天参加广东省2011护理学会年会的微博发表之后,也引起大家的热议,其中有人好奇地问:“廖厅,今天不是护士节呀!”。可能说者无意,听者的我觉得话中有话。是不是关心护士的可能是因为一个护士节,没有护士节呢?不要等一年一天的护士节才“致以节日的问候”,应该经常关注ta们的成长、工作与待遇!护士与护工一样都是护理事业中一员,同样不可遗忘。由于制度的原因,护士编制远远滞后于临床的需要,护工从事护士的工作就多了。 下面是一位网友给我的文章,《社会良知回归 ——一位美国护士发错药之后》,两种不同的文化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我们学管理的就知道“不良事件的报告”是为了防止事件的再发生。但是我们的文虎额是不允许你的错误发生。在讨论原文之前,我再次提醒沉睡多年的中大三院的亮菌甲素事件。本来这事件完全是可以捂的,毕竟假药的生产家不是他们,而且他们责任心发现了“异常”,按规章及实地报告了,也正是他们的责任心和良知,也由于他们管理得法,发现了及时地发现这个事件并报告了。可悲的是,他们却成了第一被告,最后被和谐的政府意志告倒了。这个案例就是典型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的结果,好制度养好人,坏制度养坏人。这样的故事在中国还真的不少,冷漠,群体冷漠就是对制度的无声控诉!下面我们看看中美两国对相似的案件是如何处理的吧。 这位护士叫玛丽,在纽约一家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年。这年纽约气候异常,住院病人激增,玛丽忙得脚不沾地。一天给病人发药时,她张冠李戴发错了药,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事故。 但医院的管理部门依然对这件事情展开了严厉地“问责”。 首先问责护理部。他们从电脑中调出最近一段时间病历记录,发现“玛丽负责区域病人增加了30%,而护士人手并没有增加”。调查部门认为护理部没有适时增加人手,造成玛丽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人员调配失误。 然后问责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玛丽的家里最近有什么问题?询问得知,她的孩子刚两岁,上幼儿园不适应,整夜哭闹,影响到玛丽晚上休息。调查人员询问后认为“医院的心理专家没有对她进行帮助,失职!” 最后问责制药厂。专家认为“谁也不想发错药,这里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原因”。他们把玛丽发错的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几种常用药的外观、颜色相似,容易混淆。他们向药厂发函:建议改变常用药片外包装,或改变药的形状,尽可能减少护士对药物的误识。 那几天玛丽特别紧张,不知医院如何处理。医院心理专家走访了她,告诉她不用担心病人赔偿事宜,已由保险公司解决。还与玛丽夫妻探讨如何照顾孩子,并向社区申请给予她10小时义工帮助。玛丽下夜班,义工照顾孩子,以保证她能充分休息。同时医院特别批准她“放几天假,帮助女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这以后,玛丽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也没有人发生类似错误。她和同事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护士工作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在美国,护理业成为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除了护士较高的薪水和待遇外,我相信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如果是在我们国家呢? 领导先劈头盖脸训斥玛丽:“你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医院没错还天天被人揪斗呢,你这不是给咱们院长找麻烦吗?”护理部召开紧急会议,最终,本着对患者负责、对护理部负责、对医院负责、对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负责、对全太阳系、全银河系、全宇宙(含异次元空间)负责的态度,扣发玛丽当月奖金,全院通报批评。 患者听说自己险些被发错药,大怒,跑回家安排了一番。一个小时后,三十多个壮汉高举着“无良医院,还我公道”的伟大旗帜,闯入医院,把护理站砸了个稀巴烂。院长赶忙前来交涉处理,这些壮汉声称,他们都是患者家属,其中六个是患者的哥哥,七个是患者的弟弟,五个是患者的舅舅,九个是患者的爸爸……他们要为患者讨还公道,“公道”的具体内容是:赔一百万(必须是现金,不连号的旧钞),否则就向媒体“报料” 这以后,玛丽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也没有人发生类似错误。她和同事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护士工作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在美国,护理业成为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除了护士较高的薪水和待遇外,我相信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如果是在我们国家呢? 昨天参加广东省2011护理学会年会的微博发表之后,也引起大家的热议,其中有人好奇地问:“廖厅,今天不是护士节呀!”。可能说者无意,听者的我觉得话中有话。是不是关心护士的可能是因为一个护士节,没有护士节呢?不要等一年一天的护士节才“致以节日的问候”,应该经常关注ta们的成长、工作与待遇!护士与护工一样都是护理事业中一员,同样不可遗忘。由于制度的原因,护士编制远远滞后于临床的需要,护工从事护士的工作就多了。 下面是一位网友给我的文章,《社会良知回归 ——一位美国护士发错药之后》,两种不同的文化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我们学管理的就知道“不良事件的报告”是为了防止事件的再发生。但是我们的文虎额是不允许你的错误发生。在讨论原文之前,我再次提醒沉睡多年的中大三院的亮菌甲素事件。本来这事件完全是可以捂的,毕竟假药的生产家不是他们,而且他们责任心发现了“异常”,按规章及实地报告了,也正是他们的责任心和良知,也由于他们管理得法,发现了及时地发现这个事件并报告了。可悲的是,他们却成了第一被告,最后被和谐的政府意志告倒了。这个案例就是典型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的结果,好制度养好人,坏制度养坏人。这样的故事在中国还真的不少,冷漠,群体冷漠就是对制度的无声控诉!下面我们看看中美两国对相似的案件是如何处理的吧。 这位护士叫玛丽,在纽约一家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年。这年纽约气候异常,住院病人激增,玛丽忙得脚不沾地。一天给病人发药时,她张冠李戴发错了药,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事故。 但医院的管理部门依然对这件事情展开了严厉地“问责”。 首先问责护理部。他们从电脑中调出最近一段时间病历记录,发现“玛丽负责区域病人增加了30%,而护士人手并没有增加”。调查部门认为护理部没有适时增加人手,造成玛丽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人员调配失误。 然后问责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玛丽的家里最近有什么问题?询问得知,她的孩子刚两岁,上幼儿园不适应,整夜哭闹,影响到玛丽晚上休息。调查人员询问后认为“医院的心理专家没有对她进行帮助,失职!” 最后问责制药厂。专家认为“谁也不想发错药,这里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原因”。他们把玛丽发错的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几种常用药的外观、颜色相似,容易混淆。他们向药厂发函:建议改变常用药片外包装,或改变药的形状,尽可能减少护士对药物的误识。 那几天玛丽特别紧张,不知医院如何处理。医院心理专家走访了她,告诉她不用担心病人赔偿事宜,已由保险公司解决。还与玛丽夫妻探讨如何照顾孩子,并向社区申请给予她10小时义工帮助。玛丽下夜班,义工照顾孩子,以保证她能充分休息。同时医院特别批准她“放几天假,帮助女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这以后,玛丽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也没有人发生类似错误。她和同事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护士工作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在美国,护理业成为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除了护士较高的薪水和待遇外,我相信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如果是在我们国家呢? 领导先劈头盖脸训斥玛丽:“你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医院没错还天天被人揪斗呢,你这不是给咱们院长找麻烦吗?”护理部召开紧急会议,最终,本着对患者负责、对护理部负责、对医院负责、对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负责、对全太阳系、全银河系、全宇宙(含异次元空间)负责的态度,扣发玛丽当月奖金,全院通报批评。 患者听说自己险些被发错药,大怒,跑回家安排了一番。一个小时后,三十多个壮汉高举着“无良医院,还我公道”的伟大旗帜,闯入医院,把护理站砸了个稀巴烂。院长赶忙前来交涉处理,这些壮汉声称,他们都是患者家属,其中六个是患者的哥哥,七个是患者的弟弟,五个是患者的舅舅,九个是患者的爸爸……他们要为患者讨还公道,“公道”的具体内容是:赔一百万(必须是现金,不连号的旧钞),否则就向媒体“报料” 领导先劈头盖脸训斥玛丽:“你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医院没错还天天被人揪斗呢,你这不是给咱们院长找麻烦吗?”护理部召开紧急会议,最终,本着对患者负责、对护理部负责、对医院负责、对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负责、对全太阳系、全银河系、全宇宙(含异次元空间)负责的态度,扣发玛丽当月奖金,全院通报批评。 :医院一次性赔偿患者十万元,免除患者此次住院的全部费用,双方责任均不再追究。院长回到办公室,心中不爽。打开电脑,正巧看到“亲民之声”网站上的一篇关于此事的帖子。帖子标题是《生命当儿戏,岂能一罚了之?》,帖中说:“像玛丽这样粗心大意、拿患者生命健康当儿戏的护士,不但应该严加惩罚,还应清除出医疗护理队伍,以保障广大患者的安全。”院长一琢磨,对,有道理。于是发布命令,将玛丽开除了。 护士长向院长诉苦:“20个护士管80张病床,本来就忙不过来。现在再开除一个,剩19个了,更忙不过来了。”院长说道:“要充分发挥护士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力挖掘护士们的工作潜能!你就跟大家说,从今天起,夜班费由五块钱涨到五块一毛钱!只要值十四个小时的夜班,就能轻松赚到五块一毛钱,她们就该有工作动力了!劳动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还是有的!”护士长不服气,反驳道:“工作更忙了,出差错的概率就更大了啊!到时候真要出了差错,还不是我们护士担责任?”院长一瞪眼,训斥道:“工作再忙,也不许出差错!哪怕只剩下一个护士,管一百个病人,也不许出差错,也不许完不成工作任务!这才体现你的管理水平呢!要常抓医德教育,提高护士们的责任心,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监督和惩罚力度,鼓励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困,四不怕饿,五不怕骂,六不怕打,七不怕病,八不怕死’的‘八不精神’!明白了吗?”护士长连声应允,退下去了。 一个夏天的早晨,山中流淌着淡蓝色的晨雾。野花五颜六色,漫山遍野。绿油油的野草散发着清香的气味。一个名叫玛丽的姑娘,挽着老公的胳膊,牵着孩子的手,说说笑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她已经改行不做护士很久了。她改行之后才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好,周末居然可以陪老公和孩子郊游,法定节日居然真的可以放假过节,每天晚上居然都可以睡在自己家里,生物钟居然再也不会颠三倒四,每天下班之后居然还有体力跟家人一起看电视、聊天,工作中偶尔出现失误居然不会被人砍杀……她不由得感谢院长、感谢患者、感谢记者、感谢CCTV了。 患者听说自己险些被发错药,大怒,跑回家安排了一番。一个小时后,三十多个壮汉高举着“无良医院,还我公道”的伟大旗帜,闯入医院,把护理站砸了个稀巴烂。院长赶忙前来交涉处理,这些壮汉声称,他们都是患者家属,其中六个是患者的哥哥,七个是患者的弟弟,五个是患者的舅舅,九个是患者的爸爸……他们要为患者讨还公道,“公道”的具体内容是:赔一百万(必须是现金,不连号的旧钞),否则就向媒体“报料”。 然而,还没等双方开展进一步的协商,新闻嗅觉极其灵敏的无冕之王——记者就蜂拥而至了。记者们赶到护理站的废墟上,把玛丽围在中间。 昨天参加广东省2011护理学会年会的微博发表之后,也引起大家的热议,其中有人好奇地问:“廖厅,今天不是护士节呀!”。可能说者无意,听者的我觉得话中有话。是不是关心护士的可能是因为一个护士节,没有护士节呢?不要等一年一天的护士节才“致以节日的问候”,应该经常关注ta们的成长、工作与待遇!护士与护工一样都是护理事业中一员,同样不可遗忘。由于制度的原因,护士编制远远滞后于临床的需要,护工从事护士的工作就多了。 下面是一位网友给我的文章,《社会良知回归 ——一位美国护士发错药之后》,两种不同的文化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我们学管理的就知道“不良事件的报告”是为了防止事件的再发生。但是我们的文虎额是不允许你的错误发生。在讨论原文之前,我再次提醒沉睡多年的中大三院的亮菌甲素事件。本来这事件完全是可以捂的,毕竟假药的生产家不是他们,而且他们责任心发现了“异常”,按规章及实地报告了,也正是他们的责任心和良知,也由于他们管理得法,发现了及时地发现这个事件并报告了。可悲的是,他们却成了第一被告,最后被和谐的政府意志告倒了。这个案例就是典型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的结果,好制度养好人,坏制度养坏人。这样的故事在中国还真的不少,冷漠,群体冷漠就是对制度的无声控诉!下面我们看看中美两国对相似的案件是如何处理的吧。 这位护士叫玛丽,在纽约一家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年。这年纽约气候异常,住院病人激增,玛丽忙得脚不沾地。一天给病人发药时,她张冠李戴发错了药,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事故。 但医院的管理部门依然对这件事情展开了严厉地“问责”。 首先问责护理部。他们从电脑中调出最近一段时间病历记录,发现“玛丽负责区域病人增加了30%,而护士人手并没有增加”。调查部门认为护理部没有适时增加人手,造成玛丽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人员调配失误。 然后问责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玛丽的家里最近有什么问题?询问得知,她的孩子刚两岁,上幼儿园不适应,整夜哭闹,影响到玛丽晚上休息。调查人员询问后认为“医院的心理专家没有对她进行帮助,失职!” 最后问责制药厂。专家认为“谁也不想发错药,这里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原因”。他们把玛丽发错的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几种常用药的外观、颜色相似,容易混淆。他们向药厂发函:建议改变常用药片外包装,或改变药的形状,尽可能减少护士对药物的误识。 那几天玛丽特别紧张,不知医院如何处理。医院心理专家走访了她,告诉她不用担心病人赔偿事宜,已由保险公司解决。还与玛丽夫妻探讨如何照顾孩子,并向社区申请给予她10小时义工帮助。玛丽下夜班,义工照顾孩子,以保证她能充分休息。同时医院特别批准她“放几天假,帮助女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这以后,玛丽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也没有人发生类似错误。她和同事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护士工作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在美国,护理业成为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除了护士较高的薪水和待遇外,我相信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如果是在我们国家呢? 领导先劈头盖脸训斥玛丽:“你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医院没错还天天被人揪斗呢,你这不是给咱们院长找麻烦吗?”护理部召开紧急会议,最终,本着对患者负责、对护理部负责、对医院负责、对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负责、对全太阳系、全银河系、全宇宙(含异次元空间)负责的态度,扣发玛丽当月奖金,全院通报批评。 患者听说自己险些被发错药,大怒,跑回家安排了一番。一个小时后,三十多个壮汉高举着“无良医院,还我公道”的伟大旗帜,闯入医院,把护理站砸了个稀巴烂。院长赶忙前来交涉处理,这些壮汉声称,他们都是患者家属,其中六个是患者的哥哥,七个是患者的弟弟,五个是患者的舅舅,九个是患者的爸爸……他们要为患者讨还公道,“公道”的具体内容是:赔一百万(必须是现金,不连号的旧钞),否则就向媒体“报料” CCAV记者问玛丽:“你为什么发错了药?”玛丽回答道:“是我疏忽大意,我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注意认真核对。”记者又问:“你觉得有什么客观原因吗?”玛丽说:“主要是我自己的错误。”记者继续友好、和蔼、循循善诱地开导她:“也不能全怪你吧,难道一点客观原因都没有吗?”玛丽想了半天,很不确定地说:“最近我们病区的病人增加了30%,但护士人手没有增加。也许,病人多了,我们太忙了,就忙中出错吧。不知这算不算您说的客观原因?”CCAV记者听到这句话,大喜,马上结束了采访。第二天,CCAV播出了剪辑过的采访录音,录音中的玛丽只有一句话:“忙……就……出错”。播音员义正词严地评论道:“护士竟然公然叫嚣‘忙就出错’,按照她的逻辑,其他职业的人,如果工作忙,也都可以出错了?主刀医生忙,就可以给病人切错了地方?麻醉师忙,就可以给病人麻错了剂量?教师忙,就可以给学生讲错了知识?司机忙,就可以给乘客拉错了道路?况且,生命是最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作为掌管生命的医护人员,尤其不能以任何理由当作出错的借口。生命,不容出错!谢谢收看,咱们明天再见!”, :医院一次性赔偿患者十万元,免除患者此次住院的全部费用,双方责任均不再追究。院长回到办公室,心中不爽。打开电脑,正巧看到“亲民之声”网站上的一篇关于此事的帖子。帖子标题是《生命当儿戏,岂能一罚了之?》,帖中说:“像玛丽这样粗心大意、拿患者生命健康当儿戏的护士,不但应该严加惩罚,还应清除出医疗护理队伍,以保障广大患者的安全。”院长一琢磨,对,有道理。于是发布命令,将玛丽开除了。 护士长向院长诉苦:“20个护士管80张病床,本来就忙不过来。现在再开除一个,剩19个了,更忙不过来了。”院长说道:“要充分发挥护士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力挖掘护士们的工作潜能!你就跟大家说,从今天起,夜班费由五块钱涨到五块一毛钱!只要值十四个小时的夜班,就能轻松赚到五块一毛钱,她们就该有工作动力了!劳动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还是有的!”护士长不服气,反驳道:“工作更忙了,出差错的概率就更大了啊!到时候真要出了差错,还不是我们护士担责任?”院长一瞪眼,训斥道:“工作再忙,也不许出差错!哪怕只剩下一个护士,管一百个病人,也不许出差错,也不许完不成工作任务!这才体现你的管理水平呢!要常抓医德教育,提高护士们的责任心,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监督和惩罚力度,鼓励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困,四不怕饿,五不怕骂,六不怕打,七不怕病,八不怕死’的‘八不精神’!明白了吗?”护士长连声应允,退下去了。 一个夏天的早晨,山中流淌着淡蓝色的晨雾。野花五颜六色,漫山遍野。绿油油的野草散发着清香的气味。一个名叫玛丽的姑娘,挽着老公的胳膊,牵着孩子的手,说说笑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她已经改行不做护士很久了。她改行之后才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好,周末居然可以陪老公和孩子郊游,法定节日居然真的可以放假过节,每天晚上居然都可以睡在自己家里,生物钟居然再也不会颠三倒四,每天下班之后居然还有体力跟家人一起看电视、聊天,工作中偶尔出现失误居然不会被人砍杀……她不由得感谢院长、感谢患者、感谢记者、感谢CCTV了。 《正义日报》的记者问玛丽:“你以前发错过药吗?”玛丽回答道:“我以前从来没发错过药。”记者又问:“那你觉得这次发错药有什么原因吗?或者说,你现在的工作状态跟以前有什么不同吗?”玛丽说:“我首先承认自己的错误,发错药是我的工作疏忽,我以后一定注意认真核对。如果一定要说原因的话,我的孩子最近经常在夜间哭闹,我夜里要醒来哄他好几次,白天的工作状态也许受了影响吧。”第二天,报纸刊出文章:《护士只顾自己孩子却给病人发错药》。文章用充满正义豪气的口吻说道:“医院,本应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护士,本应是白衣天使。但是,当天使徒有白色的外表,却没有一颗为病人服务的天使之心时,她还是天使吗?护士本应时刻以病人利益为重,但我们昨天采访的这位护士竟然理直气壮地说,因为照顾自己的孩子,就给病人发错了药!如此自私的人,哪里还配做护士?不如直接回家看孩子去吧!想当年,子虚市第一医院的刘大傻护士,为了照顾急症病人,连续二百五十小时不回家,不惜把自己尚在哺乳期的孩子扔在家中,活活饿死,这是多么伟大的救死扶伤精神!这是多么高尚的大公无私精神!这是多么可敬的先人后己精神!时代呼唤刘大傻这样的好护士!” “亲民之声”网站的记者问玛丽:“你为什么发错了药?”玛丽答道:“是我的错误,我以后一定严加注意。”记者又问:“你觉得这两种药本身容易发错吗?”玛丽说:“也许这两种药的外观确实很相似,容易混淆吧。”第二天,“亲民之声”网站首页刊出文章《护士发错药,反怪药相似》,文章说道:“一名护士,因自己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检查核对不周到,没有认真学习南丁格尔同志的讲话精神,给病人发错了药,却以‘药相似’为借口!这难道就是藐视病人的生命安全和亵渎自己的工作职责的理由吗?”文章后面,有数百条网友的留言评论,诸如:“连两种药都分不清,这个护士是瞎子吗?”“把鸡腿和鸭腿放在一起,我家的狗都能分辨出来,由此得出结论:护士不如狗!”“五十元和一百元的纸币,护士肯定分得清!”“哎!这年头的医院哪……算了,我不说了!”这些充满着公平、正义、简直比日还要有光辉的留言评论,获得了上千个“支持”和“顶”,这充分说明,群众的眼光是比珠穆朗玛峰上的积雪还要雪亮的! 患者的三十多个家属天天来医院闹,医院于是报警了。距离医院数百米之远的派出所的***,仅仅用了七个小时就赶到了医院现场。然而,面对三十多人打砸医院、打骂医护人员,***却站在原地不动。院长问何故,***说,这属于医疗纠纷,不是治安事件,不归我们管。最后卫生局和当地ZF都被惊动了,ZF拍板决定:医院一次性赔偿患者十万元,免除患者此次住院的全部费用,双方责任均不再追究。 :医院一次性赔偿患者十万元,免除患者此次住院的全部费用,双方责任均不再追究。院长回到办公室,心中不爽。打开电脑,正巧看到“亲民之声”网站上的一篇关于此事的帖子。帖子标题是《生命当儿戏,岂能一罚了之?》,帖中说:“像玛丽这样粗心大意、拿患者生命健康当儿戏的护士,不但应该严加惩罚,还应清除出医疗护理队伍,以保障广大患者的安全。”院长一琢磨,对,有道理。于是发布命令,将玛丽开除了。 护士长向院长诉苦:“20个护士管80张病床,本来就忙不过来。现在再开除一个,剩19个了,更忙不过来了。”院长说道:“要充分发挥护士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力挖掘护士们的工作潜能!你就跟大家说,从今天起,夜班费由五块钱涨到五块一毛钱!只要值十四个小时的夜班,就能轻松赚到五块一毛钱,她们就该有工作动力了!劳动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还是有的!”护士长不服气,反驳道:“工作更忙了,出差错的概率就更大了啊!到时候真要出了差错,还不是我们护士担责任?”院长一瞪眼,训斥道:“工作再忙,也不许出差错!哪怕只剩下一个护士,管一百个病人,也不许出差错,也不许完不成工作任务!这才体现你的管理水平呢!要常抓医德教育,提高护士们的责任心,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监督和惩罚力度,鼓励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困,四不怕饿,五不怕骂,六不怕打,七不怕病,八不怕死’的‘八不精神’!明白了吗?”护士长连声应允,退下去了。 一个夏天的早晨,山中流淌着淡蓝色的晨雾。野花五颜六色,漫山遍野。绿油油的野草散发着清香的气味。一个名叫玛丽的姑娘,挽着老公的胳膊,牵着孩子的手,说说笑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她已经改行不做护士很久了。她改行之后才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好,周末居然可以陪老公和孩子郊游,法定节日居然真的可以放假过节,每天晚上居然都可以睡在自己家里,生物钟居然再也不会颠三倒四,每天下班之后居然还有体力跟家人一起看电视、聊天,工作中偶尔出现失误居然不会被人砍杀……她不由得感谢院长、感谢患者、感谢记者、感谢CCTV了。 院长回到办公室,心中不爽。打开电脑,正巧看到“亲民之声”网站上的一篇关于此事的帖子。帖子标题是《生命当儿戏,岂能一罚了之?》,帖中说:“像玛丽这样粗心大意、拿患者生命健康当儿戏的护士,不但应该严加惩罚,还应清除出医疗护理队伍,以保障广大患者的安全。”院长一琢磨,对,有道理。于是发布命令,将玛丽开除了。 护士长向院长诉苦:“20个护士管80张病床,本来就忙不过来。现在再开除一个,剩19个了,更忙不过来了。”院长说道:“要充分发挥护士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力挖掘护士们的工作潜能!你就跟大家说,从今天起,夜班费由五块钱涨到五块一毛钱!只要值十四个小时的夜班,就能轻松赚到五块一毛钱,她们就该有工作动力了!劳动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还是有的!”护士长不服气,反驳道:“工作更忙了,出差错的概率就更大了啊!到时候真要出了差错,还不是我们护士担责任?”院长一瞪眼,训斥道:“工作再忙,也不许出差错!哪怕只剩下一个护士,管一百个病人,也不许出差错,也不许完不成工作任务!这才体现你的管理水平呢!要常抓医德教育,提高护士们的责任心,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监督和惩罚力度,鼓励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困,四不怕饿,五不怕骂,六不怕打,七不怕病,八不怕死’的‘八不精神’!明白了吗?”护士长连声应允,退下去了。 。 然而,还没等双方开展进一步的协商,新闻嗅觉极其灵敏的无冕之王——记者就蜂拥而至了。记者们赶到护理站的废墟上,把玛丽围在中间。 CCAV记者问玛丽:“你为什么发错了药?”玛丽回答道:“是我疏忽大意,我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注意认真核对。”记者又问:“你觉得有什么客观原因吗?”玛丽说:“主要是我自己的错误。”记者继续友好、和蔼、循循善诱地开导她:“也不能全怪你吧,难道一点客观原因都没有吗?”玛丽想了半天,很不确定地说:“最近我们病区的病人增加了30%,但护士人手没有增加。也许,病人多了,我们太忙了,就忙中出错吧。不知这算不算您说的客观原因?”CCAV记者听到这句话,大喜,马上结束了采访。第二天,CCAV播出了剪辑过的采访录音,录音中的玛丽只有一句话:“忙……就……出错”。播音员义正词严地评论道:“护士竟然公然叫嚣‘忙就出错’,按照她的逻辑,其他职业的人,如果工作忙,也都可以出错了?主刀医生忙,就可以给病人切错了地方?麻醉师忙,就可以给病人麻错了剂量?教师忙,就可以给学生讲错了知识?司机忙,就可以给乘客拉错了道路?况且,生命是最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作为掌管生命的医护人员,尤其不能以任何理由当作出错的借口。生命,不容出错!谢谢收看,咱们明天再见!”, 《正义日报》的记者问玛丽:“你以前发错过药吗?”玛丽回答道:“我以前从来没发错过药。”记者又问:“那你觉得这次发错药有什么原因吗?或者说,你现在的工作状态跟以前有什么不同吗?”玛丽说:“我首先承认自己的错误,发错药是我的工作疏忽,我以后一定注意认真核对。如果一定要说原因的话,我的孩子最近经常在夜间哭闹,我夜里要醒来哄他好几次,白天的工作状态也许受了影响吧。”第二天,报纸刊出文章:《护士只顾自己孩子却给病人发错药》。文章用充满正义豪气的口吻说道:“医院,本应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护士,本应是白衣天使。但是,当天使徒有白色的外表,却没有一颗为病人服务的天使之心时,她还是天使吗?护士本应时刻以病人利益为重,但我们昨天采访的这位护士竟然理直气壮地说,因为照顾自己的孩子,就给病人发错了药!如此自私的人,哪里还配做护士?不如直接回家看孩子去吧!想当年,子虚市第一医院的刘大傻护士,为了照顾急症病人,连续二百五十小时不回家,不惜把自己尚在哺乳期的孩子扔在家中,活活饿死,这是多么伟大的救死扶伤精神!这是多么高尚的大公无私精神!这是多么可敬的先人后己精神!时代呼唤刘大傻这样的好护士!” “亲民之声”网站的记者问玛丽:“你为什么发错了药?”玛丽答道:“是我的错误,我以后一定严加注意。”记者又问:“你觉得这两种药本身容易发错吗?”玛丽说:“也许这两种药的外观确实很相似,容易混淆吧。”第二天,“亲民之声”网站首页刊出文章《护士发错药,反怪药相似》,文章说道:“一名护士,因自己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检查核对不周到,没有认真学习南丁格尔同志的讲话精神,给病人发错了药,却以‘药相似’为借口!这难道就是藐视病人的生命安全和亵渎自己的工作职责的理由吗?”文章后面,有数百条网友的留言评论,诸如:“连两种药都分不清,这个护士是瞎子吗?”“把鸡腿和鸭腿放在一起,我家的狗都能分辨出来,由此得出结论:护士不如狗!”“五十元和一百元的纸币,护士肯定分得清!”“哎!这年头的医院哪……算了,我不说了!”这些充满着公平、正义、简直比日还要有光辉的留言评论,获得了上千个“支持”和“顶”,这充分说明,群众的眼光是比珠穆朗玛峰上的积雪还要雪亮的! 患者的三十多个家属天天来医院闹,医院于是报警了。距离医院数百米之远的派出所的***,仅仅用了七个小时就赶到了医院现场。然而,面对三十多人打砸医院、打骂医护人员,***却站在原地不动。院长问何故,***说,这属于医疗纠纷,不是治安事件,不归我们管。最后卫生局和当地ZF都被惊动了,ZF拍板决定 一个夏天的早晨,山中流淌着淡蓝色的晨雾。野花五颜六色,漫山遍野。绿油油的野草散发着清香的气味。一个名叫玛丽的姑娘,挽着老公的胳膊,牵着孩子的手,说说笑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她已经改行不做护士很久了。她改行之后才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好,周末居然可以陪老公和孩子郊游,法定节日居然真的可以放假过节,每天晚上居然都可以睡在自己家里,生物钟居然再也不会颠三倒四,每天下班之后居然还有体力跟家人一起看电视、聊天,工作中偶尔出现失误居然不会被人砍杀……她不由得感谢院长、感谢患者、感谢记者、感谢CCTV了。
6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神助产术
tengyu2011 2011-11-18 22:52
最近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在准备学院的讲课比赛,今晚刚比赛完,知道能进入决赛后,高兴之余是一个累。需要感谢的是宋老师,他给我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还有我那班同学朋友们,感谢你们捧场和支持!看到你们,我不再感到那么紧张,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在努力。以下是我对今晚讲课情况的记录,包括所讲的内容和一些不足。 我所讲的内容是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我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一个孕妇需要分娩,正常情况下是由医生和护士接生的。然而在古代有一个人却宣称他可以为真理接生,接生的方法就是精神助产术”。就这样我引入了我所要讲的主题——精神助产术。接着,我介绍了苏格拉底的真理观是认为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真理,真理是不需要别人传授的。那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没有感觉自己拥有真理呢?那是因为我们心目中的真理被我们不加以考察的偏见或者谬误蒙蔽了,这有点像一块美玉的光泽被灰尘蒙蔽了一样。要发现真理就需要教师或者哲学家通过对话的形式不断地清除蒙蔽,使我们发现心中已有的真理。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使其自以为知者知其不知,使其自以为不知者知其所知”。这可以理解为通过对话,对原有以为确切的认识产生怀疑,进而进入不知状态,再通过对话进行引导获得新知。这就是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应用得整个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话在其中有一个很大的作用。 接着我分析了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发问、回答、反诘、修正、发问、再发问----直到获得一种真理性的认识。介绍完苏格拉底的真理观和发现真理的方法,我进行了课堂小结。小结主要是根据以上所讲内容,结合生理分娩和精神助产术的相似性来分析,为什么苏格拉底把他这一套方法叫做精神助产术。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下所用观点参考《赵敦华著《西方哲学简史》):第一是苏格拉底只是提出问题,但并不回答问题,而是通过问题让谈话对象不断思索发现真理,这就跟我们的医生和护士只是帮助别人生育,自己并不生育;第二苏格拉底认为否定成见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这是达到发现真理必不可少的过程。这跟生理分娩一样,分娩前需要经历痛苦;第三真理是在每一个人内心中获得的,这跟孕妇是在体内生出小孩是相似的。 整个内容讲下来感觉比较满意就是时间把握还是比较好,逻辑连接还算严密。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是不必要的肢体语言过多,表情丰富度不够,有一些口头禅等。希望经过不断地理论学习和观摩视频学习,能够有所改善。下一轮复赛,我抽到的是1号,不管怎么样,好好准备,好好锻炼,有进步就好。
个人分类: 课堂心得|59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帖:从初级护士到健康教母,马悦凌到底是谁?
neurojun 2011-3-21 19:58
从初级护士到健康教母,马悦凌到底是谁? 作者 李伟 发表于2011-03-12 06:45 有一个人,她每天生活在冰与火的谩骂和褒奖中,难以为社会所定论。 封面绘图李媛   编者按   2011年1月1日,《东方早报·身体周刊》发表了马悦凌的题为《面色发红的秘密》的文章。   2011年2月26日,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在《东方早报·身体周刊》撰文质疑“健康教母”马悦凌,称其“经常摆弄一些现代科学的名词,但是她的主张跟现代营养学是互相排斥的”。   对此,身体周刊就马悦凌的生平历史及相关商业运作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马悦凌   原名马秋红,1963年出生,被称为“健康教母”、“民间奇医”。   马悦凌自称通过多年亲身实践独创食疗、经络疗法,受众极广,多次在电视台,现场讲座等公开场合介绍养生方法,已经出版畅销书《不生病的智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温度决定生老病死》等著作,其中《不生病的智慧》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优秀健康图书”。 马悦凌做客湖南卫视养生节目。 马悦凌在江苏电视台谈养生。 浙江卫视披露,成都患者因听信马悦凌疗法,生吃泥鳅而入院。 2007年,马悦凌的首本养生著作《不生病的智慧》发行,“健康教母”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早报记者 徐晓林  实习生 陈荣辉 图 “马悦凌教我们吃生泥鳅,比张悟本更害人,马悦凌必须站出来道歉!” “马悦凌是中国的骄傲,是人类的骄傲,是这个时代的活菩萨!” 有一个人,她每天生活在冰与火的谩骂和褒奖中,难以为社会所定论。她最为外界熟悉的角色是“健康教母”,她将收罗的偏方、药单公之于众,不取分文。但在“普度众生”的光环下,她也是个商人,经营管理自己的商业帝国……她就是马悦凌。 围绕在马悦凌身边的争议远不止于此。 2011年2月26日,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在《东方早报·身体周刊》撰文质疑“健康教母”马悦凌,称其“边摆弄科学边挑战科学”。 另据媒体报道,2010年四川、湖南、江苏等地出现市民吞服生泥鳅患病入院情况,这些患者几乎都是听信马悦凌食疗养生的普通人。该事件后,舆论纷纷指责马悦凌,质疑其医学常识和炒作宣传。 不过,与这些批判形成强烈对比的,则是马悦凌追随者的溢美之词。在马悦凌个人官方网站上,随处可见网友发来的感谢和祝福,甚至有许多网友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来证明马悦凌养生之道的正确。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面前,马悦凌的个人形象却越来越模糊。人们不禁好奇,马悦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久病成医”的传奇人生 马悦凌出生于1963年,属兔。据《新华航空》杂志2010年1月发表的文章称,“马悦凌似乎并不属于这个世界”。 该文记载,马悦凌母亲怀上她时,其姐姐刚刚出生10个月。由于姐姐体弱多病,母亲本打算打掉这个孩子。在南京医院,医生告知马悦凌的母亲,孩子已经太大,不能做流产手术。“母亲心下叫冤,她知道肚里的孩子最多40天,怎么会太大了?” 之后,其母亲又前往上海医院检查,上海医院诊断结果是孩子已经“三个月大”,不能流产。这篇题为《马悦凌施教化普度众生》的文章还透露,在返回南京途中,母亲“似乎想明白一个理儿:这孩子命不该绝,只得留下来”。 因为出生在秋天,父母给她取名为马秋红,“悦凌”这个名字系她后来改的。 和姐姐一样,马悦凌自小体弱多病。在其著作《不生病的智慧》中,马悦凌称自己“先天不足,两岁多时患上了腮腺炎,还因为治疗不及时而染上了免疫性疾病——肾小球肾炎,导致血尿”。肾小球肾炎是指发生于双侧肾脏肾小球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是一种较常见疾病,好发于4至14岁儿童,且男性多于女性。 最后,在母亲所寻一剂偏方的帮助下,马悦凌治愈康复,这也是她首次接触到民间偏方。此外,另据《晒SHARE·养生大世界》杂志采访马悦凌文章称,“马悦凌体质极其虚弱,患有肺炎,常年咳个不停;心脏功能也不好,胃肠道功能极差,吃东西不消化,常拉肚子;敏感体质,寒凉体质。身高171厘米的她最瘦时体重只有45公斤。” 用马悦凌自己的话说,年轻的时候“身体特别敏感,浑身是病,就和林黛玉一个样”。孱弱的体质却给马悦凌带来了另外一项技能——久病成医。在马悦凌的著作和个人采访中,她曾多次强调,自己通过求医问药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马氏养生疗法”。 据其在《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中称,自己患有慢性胆囊炎,一旦吃油腻、补气的食品就会胆囊发痛。 据马悦凌回忆,为了治疗自己的胆囊炎,她“将一条小泥鳅去头和内脏,用清水洗干净后剁碎,吃后感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也没有怪味”,连吃3条生泥鳅后,马悦凌表示自己“没火了,吃什么东西下去都那么温和”。 “生吃泥鳅”疗法也成了马悦凌最受争议的食疗法之一,据四川媒体报道,2010年6月14名因生吃泥鳅感染寄生虫病的病人入院接受治疗,他们都曾经是马悦凌的拥趸,并在其鼓动下尝试了生吃泥鳅的养生疗法。 面对外界的质疑,马悦凌则给出解释。在接受《晒SHARE·养生大世界》杂志采访时,马悦凌称,“那些出现不适症状的人都是把虚火打掉之后,显现寒凉了,但他们食疗没有上。”实际上,2008年马悦凌曾拍摄过一部“健康大讲堂”的系列短片,其中就有其制作生泥鳅的过程。但是在视频最后,马悦凌并未亲自将生泥鳅吃下,而是给了身边的一个女性工作人员食用。 难以核实的护士经历 1979年,16岁的马悦凌考取了南京第二卫生学校,出生于部队大院的她立志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我们在南京走访时了解到,南京第二卫生学校已于1992年正式更名为南京卫生学校,其鼓楼区旧址处已经变更为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学院。据南京卫生学校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她认识马悦凌,但对其了解完全出于偶然。 “之前并未听说学校曾培养过这名学生,后来也是一个记者来到学校,希望能查询相关信息,我们才知道有这样一名校友。”该负责人告诉我们。 资料显示,马悦凌确实系该学校学生,但毕业后再未与学校联系过,即便是在她成名之后,学校上下也不知道有过这样一个校友。“说实话,我们也觉得好奇,因为我们一直重视整理收集校友信息,尤其是对国家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但我们真不知道她是第二卫生学校毕业的。”南京卫生学校校办负责人称。 根据此前媒体的相关报道,从卫生学校毕业后,马悦凌被分配进入南京“某家省级大医院”。在南京,坊间流行的说法是,马悦凌曾供职于江苏省中医院。但我们到该医院人事科询问时,人事部主任很坚定地表示马悦凌并非该医院职工。据省中医院人事科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就有很多朋友来问过我,说马悦凌是不是在我们这里工作过,但我们查了根本没有。” 我们日前向马悦凌本人求证,马悦凌解释称自己并未在省中医院工作过,而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我们同样走访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人事档案资料中,无论是“马悦凌”还是“马秋红”,均无法查到相关信息。 据该院人事科负责人告诉我们:“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不能确定她有没有在医院工作过。”该负责人在医院工作超过20余年。 尽管难以确定马悦凌的护士生涯是否属实,但就其本人提供的信息看,马悦凌在医院工作时应该小有名气。一是因为“我工作的单位就是省级大医院,看病十分方便,我体质太弱,医院里的中医们轮流给我看过,都不行”(出自《不生病的智慧》);二是马悦凌刚参加工作,就曾出过一次车祸,“昏迷了4个小时,醒后就持续头痛,严重失眠,记忆力非常差”(同样出自《不生病的智慧》)。此外,马悦凌还向我们透露,自己曾是“医院的文艺骨干,经常主持活动晚会”。 在从事护士工作十余年后,一次偶然机会将马悦凌推至公众舆论的焦点,马悦凌也把握住这次机会,完成了从护士到“健康教母”的转变。   “健康教母”的二级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江苏有线电视台健康频道增设一档名为“TV门诊”的栏目,邀请专业医生上电视向公众传播医学健康常识。   马悦凌告诉我们,之前担任该节目主持人的医生因故退出后,栏目组开始在南京市各大医院寻找合适的接替者。“一开始门槛要求是医生级别,但是找了很久都没有合适的。后来就放宽到护士,最后我就被选中了。”马悦凌称。   马悦凌解释称,她最终脱颖而出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其普通话较为标准,二是外形气质较佳。“我以前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是医院的文艺骨干,担任很多晚会的主持工作。”马悦凌告诉我们。   我们就此询问了江苏卫视总编室的工作人员,但由于时间较为久远,该工作人员也没法找到该栏目的相关信息。“调整为卫视频道前的很多栏目信息都比较少,尤其是这类健康节目。”该工作人员介绍。   有趣的是,据马悦凌回忆,在她与电视媒体的首次触电中,第一个栏目嘉宾,就是以独门偏方闻名于世的赵章光。赵章光,浙江乐清人,1943年出生的他曾自学研究中草药,并研发了章光101生发系列产品、千寻养生酒和章光红豆杉系列养生保健品,是中国著名保健品商人。   1998年,由于电视台节目调整,马悦凌与电视圈的结缘暂告一段落,她也就此离开了公众的视野。   但是,马悦凌似乎不愿就此告别公众。2006年前后,马悦凌在网络上发表署名文章,透露了自己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中的期望。在这篇名为《我用简单的方法就能治疗心脑血管病、癌症及多种慢性病》文章中,马悦凌称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开办疗养性质的医院,二是拍摄系列养生保健节目。   马悦凌在文章中称:“在电视台的工作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外行是拍不出让百姓满意的健康节目,而中医、西医介绍的医学知识都是医院里治病的一套方法,老百姓永远也学不会。健康知识的普及是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因病致穷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百姓们更愿意自己动手预防和治疗疾病,而我15年来研究的运用食疗、推拿、按摩、艾灸、刮痧、拔罐、外敷、锻炼等各种的自然疗法,只要根据病情综合利用,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常见病,这些方法简单易学、安全、方便,是最受百姓欢迎的,我拥有了这一知识,并拥有做电视的经验,再加上我个人条件还不错,这些因素已具备了拍出受百姓欢迎的节目的条件。”   此外,马悦凌还在文章中系统阐释了自己对保健电视节目的构想,其中包括节目时间、内容及动画开场等细节。   文章最后称:“以上是我的两个梦想,在网上向大家公布出来的目的就是寻找合作伙伴,我将15年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全部奉献出来,是在做积德行善的益事,所以我对合作伙伴的要求同样是要具有爱心和善。”最后,马悦凌还附上了自己的个人联系方式。   目前,没有证据能够说明这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是否帮助马悦凌寻找到满意的合作伙伴。但2007年8月,马悦凌的首本养生著作《不生病的智慧》公开发行,并长期位居各大图书销售量榜单第一名。   马悦凌再一次进入到公众视野中,出版商甚至还为其打造了一个新的头衔——健康教母。      “马悦凌”的商业帝国   喜欢马悦凌的人都习惯称呼其为“马老师”或者“马医生”,但一个被忽视的细节是,马悦凌其实还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我们从南京市工商局查询到,2007年,即马悦凌首本图书《不生病的智慧》公开发行时,“南京马悦凌贸易有限公司”在南京市工商局玄武分局注册成立,其公司法人系马悦凌本人。之后,马悦凌又注册成立了“南京马悦凌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江苏马悦凌食品有限公司”等一系列有限公司。   据马悦凌个人官方网站提供信息介绍,“马悦凌”个人品牌企业已经聚合成为“马悦凌健康养生集团”,该集团目前有职工200余人,由4家子公司构成,分别是江苏马悦凌食品有限公司、马悦凌贸易有限公司、马悦凌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和马悦凌养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马悦凌很少向外界提及自己的商人身份,人们也无法得知其公司早期启动资金来自何处。对此,马悦凌向我们解释称,早期商业经营均靠朋友出钱资助,“一开始全部公司都在亏钱,现在才扭亏为盈”。   目前,马悦凌旗下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以“固元膏”等系列养生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固元膏是一种补血养元的食品,其成分为阿胶、红枣、黑芝麻、核桃仁和冰糖,能起到补血、补肾的功效。谈及从事固元膏的生产销售,马悦凌曾在其淘宝网店上介绍称:“有不少朋友都劝我办个厂生产固元膏,可我没那个兴趣,也就一拖再拖,直到网上到处都在卖固元膏了,而且还有人打着我的名字在卖固元膏的时候,我才觉得不生产不行了。”   在接受我们采访时,马悦凌还透露了一个细节:2009年前往深圳开办讲座,席间她听说深圳一家企业从事固元膏的生产销售,“其2008年的销售利润就高达2亿多元”。目前,马悦凌固元膏生产厂家落户于江苏淮安,其食品QS认证号为320801040133。   尽管这个商业帝国上下都在维护和运作“马悦凌”这个商业品牌,但一个细节显示,马悦凌并非这个商业帝国的唯一权利核心,她的身后很有可能存在一群商业推手,直接负责集团运作。我们近日走访了位于南京中山东路的马悦凌健康集团总部,结果发现,这家公司名称并非前文所述的4家子公司,而是一家名为“南京养能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养能”)的机构。   另据工商资料显示,“南京养能”的法人代表也并非马悦凌,而是一名叫做谷年松的自然人,公司注册时间系2011年2月21日。不过“南京养能”确实在从事固元膏的市场开发和马悦凌官方网站的日常运营工作,但该公司员工并不清楚马悦凌和公司所有者的具体关系,“谷总和马老师可能是亲戚或者朋友,我们也只是打工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该公司员工称。   此外,马悦凌及其团队还主办了一份名为《养生》的杂志月刊,每期售价10元。但我们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并未查询到该杂志的认证刊号。而根据马悦凌官方网站显示信息,订阅该杂志的读者需要先将钱款打入一个工行账号,其收款人就是谷年松。      争议马悦凌   纵观马悦凌推广养生术的历程,不难发现,争议一直伴随其左右。2010年6月,《生命时报》曾撰文质疑马悦凌的养生理论均来自简报文章,并逐一驳斥其养生方法。另据媒体报道,包括四川、湖南、江苏等地均出现患者因吞服生泥鳅而入院治疗情况,他们几乎全是马悦凌的忠实粉丝,曾对其崇拜仰慕。此外,新浪四川站的一项民调还显示,85.8%的网友认为,应该追究马悦凌等“养生专家”的法律责任。   面对争议,马悦凌告诉我们称:“医学并非哲学,谁能把病治好谁就是正确的,所以我一直不愿意对质疑作出回应,因为我不愿意挑起战争,我只想强调,实践证明一切!”   而对于“健康教母”这个称谓,马悦凌也强调,系当初出版社“在自己完全不知情情况下,夸大宣传所致”。而此前接受《晒SHARE·养生大世界》杂志采访时,马悦凌的回复则是“这个称呼是出版社当初为了推广这么叫的。跟我没关系啊。一开始啊,我没觉得我配这个称号。但现在我觉得完全配得上这个称号(笑)”。   尽管马悦凌一直以淡定而低调的方式处理批评和质疑,但这并不能阻碍舆论对其的口诛笔伐,而这恰恰与中国养生市场龙蛇混杂的现状相关。2010年,张悟本北京悟本堂的关张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这位红极一时的“养生大师”也被证明有虚设个人履历、欺骗大众的嫌疑。而在张悟本之前,“养生大师”、“食疗专家”的神话已层出不穷。   2006年,出生于台湾高雄的林光常曾引发了两岸三地的“养生食疗热”,林光常曾宣称“吃红薯能抗癌”、“牛奶是牛喝的人不能喝”等理论,其著作《无毒一身轻》曾在图书市场取得巨大成功。但很快,林光常就因欺诈罪被捕入狱,刑期为两年半。   此后,标榜自己为明朝太医后人的刘弘章活跃在人们视野中,刘弘章的最大特点是几乎能治疗任何疾病,且成果显著。其著作《三分治七分养》、《是药三分毒》也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不过和林光常一样,刘弘章最终也被逮捕。   谁也无法预测马悦凌的命运将走向何处。马悦凌向我们承认,她目前仍然只是一个“初级护士”,并没有医生执业证书。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非法行医者将受到相应处罚。   但马悦凌则向我们强调,她并未从事医疗活动。“我和那些所谓的养生专家不一样,我从来没有收费看病,我只是把我个人的研究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只要攻克一种疾病,我就会立刻发布、分享给公众,这是善举。”马悦凌称。   “我并没有骗取任何人的钱财,我的稿费已经够我生活。我之所以开设网站,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马悦凌告诉我们。   目前,马悦凌正在北京的家中研究一系列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其中就包括“渐冻人症”。“渐冻人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称,因为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袭,患者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至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该病例最著名的患者是物理学家霍金教授。   马悦凌告诉我们,未来会有大量康复的病人站出来现身说法,来证明她食疗养生的准确和价值。当我们询问具体期限时,马悦凌回复称:“三到五年内。”   ■   (作者系东方早报记者)
个人分类: 热点新闻|3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葛林的遗言
热度 1 nitzschia 2011-3-2 23:51
现在是下午五点半,我正在外面的沙滩上。伊丽莎白就在我身边喝着果汁,我却只能继续喝Mai Tais。太阳正在缓缓西沉,蕾切尔用海水沾湿艾拉的脚趾,两个人打算出发去寻找一只漂亮的贝壳。真是奇怪,你们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我在想,还缺少一个场景才能让这一幕更完美:就是有个慢跑者在我面前晕倒在沙滩上,呼吸困难,这样我就可以拿一根中空的竹子,做个完美的插管,让他起死回生,然后再送去医院。我猜这大概是我在表达自己对你们和那间急诊室的想念之情了。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是不是该去选个其他的职业或者开一间私人诊所,找一份更容易、更有利、更轻松一点的工作,可当我离开你们,坐在这个海滩上,看着我的家人,回想起这么多年来在医院每天都会做的事,我才知道这是我做过的最好的选择。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不过相信我,失去的倒反而容易让你觉得感激。我倒很愿意相信急诊室里没了我就不成了,可理智告诉我,你们是一群很棒的医生和护士,你们每天在工作中投入的热情、你们所拥有的职业技术还有对病人的细心照顾都是一流的,等你们忙起来的时候只怕都感觉不到我的缺席吧。不过就友谊和同事之情来说,我想你们也会想念我。为了离开,我做了一些事情,但我不想让你们以为这意味我不珍惜你们,或者说不珍惜与你们并肩作战的这段时间,自己对你们没有感情,这样。我想你们大多数人,就算我不写下来,你们也能明白我想说的话,不过……艾拉正笑着向我挥手。看来蕾切尔找到她的贝壳了……
个人分类: 我看的电影|154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宁波24名医生因工资比护士低与院方争执被迫辞职
热度 1 zgwhgch 2010-11-24 08:45
宁波24名医生因工资比护士低与院方争执被迫辞职 漫画 梁津铭 (钱江晚报新闻配图)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11月19日报道 宁波市第五医院的24个医生发现自己的工资比护士还低,找医院领导交涉。交涉过程中双方吵了起来,医院领导要求医生们检讨,但无人检讨。最终24名医生在院方压力下被迫辞职。 知情者发帖:24名医生被迫辞职 披露此事的是易索论坛昨天发布的一个帖子,帖子作者网名海洋之星月。昨天记者联系上了他,他说:这24名医生都是2008年和2009年毕业的,学历是本科或研究生,他们发现自己的工资比一些大专毕业的护士还低。 11月11日早上,他们找院长讨说法,希望修改定工资的标准。当时院长在开会,人力资源部一位姓邵的主管接待了他们。交涉中,双方起争执。邵主管嘴里冒出一句国骂,引起医生们的愤怒,要他道歉。 争吵中惊动了院长,院长要医生们要么检讨要么辞职。第二天,院长没有收到一份检讨信,也没有收到辞职信。当天下班前24名医生被迫辞职。此后,有医生给院长写了道歉信,但已无济于事。 院方:事情基本属实,但交涉中医生们态度很差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宁波市第五医院。这是家民营医院,打算今年12月开业,现在正在装修。 海洋之星月所说的宁波市第五医院邵主管说,11月12日,医院确实辞退了24名医生,事情前后和海洋之星月所说的大体一致,但在双方交涉的细节上,海洋之星月说的有遗漏。 邵主管称: 当时在会议室门口,她再三跟医生解释,院长事先已发话,这件事等11月15日医务科长回院后,再会同人力资源部商量,会尽快给医生们答复,但医生们没怎么理她。后来院长出来,再次跟医生解释,可医生们还是不依不饶,有个医生还大声冲院长嚷嚷。这一幕正好被医院董事会负责人看到,很震惊,要医生们检讨。但医生们无人检讨,一名医生还冲着院长拍桌子。还有医生没敲门就进院长办公室,把一个正谈话的同事拉走。这种情况下,医院董事会当晚决定,把24名医生全部辞退。 医院办公室人士说: 这24名医生和医院的劳动合同还没到期。院方决定辞退他们后,找他们一一谈话,给出两个选择:辞退,但这样会给个人留下不良记录;要么就是自己辞职。最终医生们选择了辞职。 宁波市第五医院邵主管邵主管: 24名医生19人没有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证,这24名医生中只有4人取得了医师资格证书,1人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证书,而医院护士全部取得了资格证书。对医院来说,护士是可用人才,而没资格证书的医生是还需要培养。(这24名医生)有资格证书的每月工资2000元以上,没资格证书的比护士要低50元。邵姓主管说,其实辞退24名医生对医院也是笔很大损失,也是迫不得已。 医生的工资就该比护士高吗 宁波某医院主治医生老孙说: 医生工资一定要比护士高?没有这个道理。为了鼓励护理行业,国家在政策上对护士还有倾斜。不过,给医生的工资要能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2000元一个月,七七八八扣掉,拿到手的没有多少了,还不够他们花的。 医生大多是高学历,心理预期高,拿到的比护士少,心理有落差也难怪。 宁波某三乙医院人事科黄科长说: 同样职称、同样学历的医生和护士,护士还有一笔相当于工资10%的津贴。我们这边,刚毕业没有医师资格证书的医生工资很少,一个月也就几百块。 宁波某医院7年经验的护士小郑说: 年资低的医生和护士工资是差不多的。医生年资越高,收入就越多,光是高学历是不够的。医生压力确实大,万一开错药,是很麻烦的。但护士工作也很辛苦,比如夜班,医生可以睡觉,我们就不行。他们的医嘱要我们去执行,我们是战斗在第一线的。 细节 姓邵的主管有没有国骂,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24名医生被一锅端了,说明一个道理:权力决定一切,不是细节。 细节是为强势服务的。比如,一名医生冲着院长大声说话,这样的细节,在董事会负责人看来属于性质恶劣了。比如,一名医生冲院长拍桌子,一名医生没敲门就入室,这样的细节表明你姿态有问题了。 细节的重要性,是由权力的一方决定的。咱们调个头想想,如果院长拍你桌子,不敲门进你的办公室,你能拿他怎么样? 散了吧!或许,这是这些医生们的福份。工资多少,已经没有意义了。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链接如下 http://zjdaily.zjol.com.cn/qjwb/html/2010-11/19/content_612940.htm?div=-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59 次阅读|1 个评论
招聘美容师护士等人才和潜在人才
热度 1 dnastar 2010-11-1 06:42
杭州玉润基因美容养生馆 主要经营项目:皮肤的美白,嫩肤,补水,去皱,祛痘,祛斑,脱毛,丰胸,吸脂塑形减肥,基因修复美容,养生项目有,肾保养,卵巢保养,颈椎护理等,设备主要:电波拉皮,超声波导入,E光嫩肤,激光等,这些设备风行韩国,美日欧,欢迎您的加盟和共同发展。 杭州玉润基因美容养生馆,高档装修经典雅致。美容馆位于杭州留下小和山高教园区,人文环境优雅安全,所在商区有100户别墅,3000户美容消费力旺盛的高收入女性随时开卡,20000名大学女生等待您的美白塑身等服务。玉润美容养生馆是该区唯一正规一家美容院,颇受顾客信赖,美容师和美容院发展潜力巨大。 定期给员工进行手法技法和理论等的免费培训,给员工的未来提供升值空间。 还等什么,好地段好环境是您成功的重要保证,赶快加入玉润基因美容养生馆吧,共同创造灿烂幸福的明天!!! 玉润美容养生馆常年招聘美容师,美体师,美疗师,美甲师,彩妆师等等职位 工资待遇: 一经录用,即可享受: 底薪+高提成+福利+发展空间+学习培训机会+提供食宿 底薪2000元包吃住,提成5%-10%,预期总薪酬4000-9000元每月 联系方式:袁老师13575752762或 0571 85075928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3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当了护士才知道的事情
luowenxin 2010-10-25 18:46
网上流传一段文字,写得太贴切了。转载如下。 当了护士才知道----考试90分才算是及格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耳环项链是只能想象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白衣天使,是有可能天天去死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自己现在从神经到肠子都是青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原来人要翻脸是比翻书还要快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工作零负担原来是忽悠人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人是真的可以被当做棋子摆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有些事你做了是犯罪,不做那是死罪 当了护士才知道----爹妈给予的笑容是用来被践踏 当了护士才知道----打是不能还手的,骂也不能还口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只要病人闹,你永远都是错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各种检查是比米粒还要多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低声下气那是理所应当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救死扶伤是要进法院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晚上经常有那么一群人集体失眠 当了护士才知道----跟人说话是要拟定谈话单并签字画押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女人美好的青春是献给老弱病残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永远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孝顺父母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彻夜不归那是可以被允许的,因为夜班是不可以空岗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顾客是上帝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原来上帝是相当不好惹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团圆饭,春节联欢晚会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假期是随时都可以取消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在国家的法定假期工作是不算加班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节假日不是给我们定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铺盖是随时要卷上走人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钱是需要用生命健康换来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多干活少拿钱是正常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打开水是让病人喝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那暖烘烘的床铺从来不是铺给自己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给患者备皮还不如蒿羊毛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工资是想扣就扣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手机是要24小时开机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原来天使的血压70/40是正常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生命体征永远是给别人测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医院是不准死人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懂得一口官腔是多么重要的 当了护士才知道----以后得让弟弟或者妹妹念法律来保护我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自己研究护士职业倦怠
热度 1 honluo 2010-7-6 19:30
刚刚参加了工作压力和职业枯竭的研讨会,回顾自己对护士倦怠六年的研究,可谓略有心得,多少有一点成就感,就当自己激励自己了! 为什么会研究护士职业倦怠,这个话题要从2001年说起。 01年任院长助理时,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学习了一个月。偶然机会与邵医的叶志弘副院长谈起了护士的工作压力,细节记不清,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促成了当时由我给邵医的护士长们进行理性情绪教育的培训。 02年当偶然在英文学术资料中看到burnout这个词时,我们开始了护士倦怠的研究。要研究就必须有工具,于是乎找来了Maslach的22题MBI,对条目进行了修订,认为信效度(这篇文章当时发表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还可以,于是就开始了倦怠的研究。 04年我们探讨了护士倦怠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骆宏 , 叶志弘 , 冯莺. (2005) 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40, 12-14.) 05、06年,我将护士职业倦怠这个命题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在不少医院护理部主任的帮助下,完成了一个将近1500人的大样本调查。 此后,我们发表了杭州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的状况调查,并对杭州地区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进行了探讨。 ( 1叶志弘, 骆宏 ,姜安丽.(2008)杭州地区护士群体职业倦怠常模与诊断标准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43(3):207-209.2 骆宏 ,叶志弘,秦建芬.(2007) 杭州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5(6):601-603.) 到了07、08年,对护士倦怠的关注开始转移到对干预的关注,于是研究着重探讨了整合作用机制,并在省妇保完成了基于行动研究的干预实践。(顾利慧, 骆宏 ,叶志弘等( 2009)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整合关系模型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44(6):502-505.邵芳, 骆宏 ,徐鑫芬等(2009)基于行动研究的护士职业倦怠干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44(10):882-885.) 09年至今,开始关注心理资本在职业倦怠干预中的作用,目前两篇文章将在下半年发表。 这几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运用焦点解决模式的思想来应对护士倦怠,结合心理资本这一概念,未来大概会在这个方向上再前进一步了。 记得03年导师曾经给我一个建议,抓住一个方向,持续做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现在感受下来,有了一点坚持的收获!
个人分类: 工作点滴|5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工作忙、压力大、薪酬低致护士流失
xupeiyang 2010-5-12 15:45
http://medicine.people.com.cn/GB/11564374.html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护士节的主题是优质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引领长期护理。 护士一向被人誉为白衣天使,他们承担着照顾病人、协助医师的工作,在医疗卫生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自2005年以来,护士队伍发展迅速,截至去年年底,根据卫生部全国注册护士信息库数据,全国的注册护士已达到218万,每千人口护士比达到1.4,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但是与很多国家相比,护士数量还是不够。 护士们的困难是什么?护士这个行业有什么新状况?本期策划,与您共同关注:白衣天使的困难。   因工作繁忙、压力大、薪酬低,很多医院每年都有护士离岗流失。 卫生 部医政司护理管理处郭燕红5月10日表示,我国今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工程建设,要求医院根据护士的工作内容、辛苦程度、技术含量等方面给予奖金倾斜。   北大医院院长刘玉村介绍,目前该院存在护士人员缺口近200名,平均每年有30名护士离岗转行。据分析,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工资奖金低三方面是导致护士队伍人员流失的根本原因。一些护士还因为没时间谈恋爱、科室不好而成了大龄剩女。北大医院感染疾病科护士长韩祥云透露:我们科里有四五个护士,年纪都三十五六了还找不到对象。据了解,该感染疾病科共有9名护士三班倒照顾31名传染病人,平均每名护士在岗期间需要护理10名病人。每天除了扎针输液、送药等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工作也非常繁重,我们的护士还要为患者洗脚、洗脸、擦身等,韩祥云说,遇到危重病人多的时候,护士们累得直哭。但是,再辛苦她们的工资奖金加起来,每月也不过4000元钱。    卫生部 医政司护理管理处郭燕红介绍,我国护士数量不足问题正在得到扭转。今年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工程活动,由护士为住院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整体护理,不需要家属陪护或请护工。同时要求医院管理者根据护士护理病人的数量,病人的危重程度、病人的满意度以及病人的病情变化,来最后确定护士的奖金分配,从而使得护士能够真正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记者赵新培) (责任编辑:赵敬菡)
个人分类: 医疗改革|2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肿瘤患者有尊严吗?
何裕民 2010-1-12 14:43
《患者权利典章》第一条就强调:患者有权利接受关怀和被尊重的照护。在我们看来:肿瘤患者首先应该被视为一个健全的人看待,有权受到尊重,其尊严应受到维护。但这方面的现状,有时并不令人满意,笔者试举两案例说明: 一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女性老患者, 90 年代初患甲关腺癌,手术后中医治疗,我们常昵称她老兵。十多年来,她一直耿耿于怀一件事。由于是老同志,她享受较好的医疗服务,在上海某著名大医院求治。她 98 年怀疑妇科肿瘤,住院治疗,做术前皮肤准备时,门半开着。她向护士提出:能否把门关上?没想到护士似笑非笑地说到:你们这些生了癌的人,躺在这里(指肿瘤科)的床上和猪有什么两样?何必在乎呢? 这个老兵当场气得脸发青。考虑到这个护士比她孙女大不了多少,才强忍着未发作。但从此以后再也没踏进这家医院的门。每当有人议论该医院或说到皮肤准备时,她都会条件反射似地情绪激动,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她本即有心疾)。 说这样话的护士,也许是少数!但没意识到要尊重患者的做人的尊严,学会尊重每位肿瘤患者,却是十分常见之事。 又一案也同样有醒世意义。某平滑肌肉瘤患者,慕名求治于某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家属头晚即排队。轮到患者诊治时,专家无意识地一手切患者的脉,头却转向旁边的抄方助手,与他们讨论家里的猫用哪种猫粮?讨论完毕后,仅三言两语,即开完了处方。患者及家属当时就气愤不已,但碍于医院氛围,未敢发作。当然,也未敢服用他的处方。此后,她一有不舒服,就经常会想起这不愉快的经历,愤愤不平。自然,对这位名医,她也到处散播负面消息。她对笔者不止一次地说起此事:认为在有些医师眼里,肿瘤患者还不如他家里的猫重要。我理解那名医谈论猫食,完全是无意识行为,并不想羞辱或蔑视患者。但他的医师意识里缺乏患者权利维护,却也是深层因素。 这几个案例都已过去了多年,但在患者的心里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成为真正的负性情结。 因此,注重患者权利的维护,应是所有医师必备的基本意识之一。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3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