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合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做一个合格的编辑或PC member
热度 1 gaoshannankai 2016-7-25 18:58
同行评议,包括经费申请、文章审稿或者项目评估等等。 作为最基层组织者,应该尽职尽责,其实要求也不是很高。 就好比当前反腐败,只是让你去掉太不像话的,胡说八道的。 工作量不是很大,累不死人。 基金委 不是 收发室 ,对评审意见也有个形式检查吧-高山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822944.html 总之,我多年来做guest编辑或pcmember也好,起码做到一点 遇到据稿的情况,一定要仔细看看,审稿人随便来几句话, 或者是为了应付你的工作,或者是最近心情不好。 我必须要查查,要么你给出反对的支持文献,要么 我看看你有没有相关工作发表。 两者都没有,对不起,我把你的审稿回复扔进垃圾堆。 有几次,我为此和审稿人发了火,如果你觉得没空 就别答应我,答应我了,给我搞个这么一个玩意,不是害我么? 我可不是xx委那帮白痴,随便给他们一堆大便,他们都接收。 因此,再不能搞免费匿名审稿了,这个玩意太不靠谱了。
2080 次阅读|1 个评论
衡量一个博士生是否合格的标准是什么?
热度 2 jphuang 2014-8-10 13:28
(此帖对硕士生同样适用!) 衡量一个博士生是否合格的标准是什么? 有人答:废话,这还要问?看他(她)是否获得了博士学位证书呗。 这个答案听起来不错、合理,特别是在学术圈外的老百姓看来这个答案更是正确得天经地义。然而,我的博导同行们若也这么认为,那肯定是天大的笑话,因为很多学位证书都像冰淇淋,很解渴。不懂吗?水份多啊! 那么,我再问一遍:衡量一个博士生是否合格的标准是什么? 我不知道我的同行们的高见是什么,鄙人的愚见可用 3 个关键词概括,即: 第一:主动; 第二:兴趣。 第三:严谨; 这 3 个词的先后顺序则代表了它们在我眼中的重要程度排序。 第一、什么是主动? 主动包括:主动查阅文献、主动找老师或同学讨论问题、 …… 、老师建议了课题后,不是让老师等到地老天荒,而是主动汇报进展、 …… 第二、什么是兴趣? 我这里说的“兴趣”就是是不是以创新作为自己的兴趣?关于创新,我一直喜欢套用那句老话,“创新就是没事找事”,创新就其字面意思而言,很简单,就是“创造新知识”,其实,对于博士生而言,把探索未知领域作为自己的兴趣而非任务,那么,新知识能否创造出来将不是能力的问题,而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第三、什么是严谨? 严谨是指:开展研究前,需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文献中已有的结论、需要用怀疑的态度对待来自导师的所有“指令”、……;撰写论文时,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例如推敲图形先后排列的逻辑依据、思考研究结果如何撰写才能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使读者容易看懂、思考导言该如何撰写,才能凸显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或价值;…… 最后我还想回答的问题是,我这里为什么把“主动”排在第一位?这是因为“主动”更多的是态度的问题,作为博士生,如果态度不端正、混文凭,徒废自己的青春时光而已。有了态度(“主动”),其后谈论“兴趣”与“严谨”也才有实实在在的意义。而“兴趣”与“严谨”的先后顺序则很好理解:有了创造新知识的“兴趣”后,其实现过程自当离不开“严谨”,否则,不说有趣的结果出不来,即便出来,也没期刊愿意发表哈。 最后,总结一句,衡量一个博士生是否合格,其标准是:工作“主动”、对创新有“兴趣”、做事“严谨”。唯其如此,走向工作岗位后,才能很快适应自己的独立研究生涯。 反过来说,如果一位博士带着自己的博士学位证书走向工作岗位后,并不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那只能说明他(她)之前不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至少不满足我这里说的3个标准(之一、或之二、或之三)。
548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创造专利:合格的研发人员
热度 1 lgjszy 2013-4-3 11:23
创造专利:合格的研发人员 2013 年 3 月 19 日 下午,我应中关村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邀请,讲完了《专利创造保护与应用操作实务》。这门课共 8 课时,分三次上课。 经过调研,归纳了很多研发人员的烦恼: ▲多年研发没一件发明专利,不知怎样申请? ▲如何发现专利技术的空白点? ▲为单位研发新技术申请专利,没有得到奖励与报酬怎么办? ▲和委托单位共同研发新技术,却被其申请专利怎么办? ▲研发新产品被竞争对手抢先申请专利,却还要向其交纳专利许可费怎么办? ▲尽管为研发新技术申请专利,却轻易被别人改进并申请新专利,迅速超越自己怎么办? ▲想及时跟踪了解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和技术发展情况,却不知从何处入手? 我提出问题请学员们思考: 你是合格的研发人员? ——近二年来,申请软件著作权了吗?是第一发明人吗? ——近三年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了吗?是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发明人,或者是发明专利第二或第三发明人吗 / ——近五年来,申请发明专利了吗?是第一发明人吗?
个人分类: 教学笔记|2285 次阅读|1 个评论
也说‘上课点名’----只需要一个不值钱的‘规定’
热度 23 lin602 2012-11-10 20:58
我一向认为,大学生上课是有自由权的,可以听课也可以不听课。但现实情况是,如果可以来听课也可以不来听课的话,各个学校、各个班级甚至各个宿舍、各个教师、各门课的情况都不一样。缺课的现象可能会非常严重(一定要注意,必须是完全自由的情况下进行统计与计算),不排除有的课会缺一半甚至更多的学生。 其实,按照我的想法,只要学校有这样的规定,教师完全可以不用点名,学生也可以自由选课。 课程完全实行学分制,取消补考,取消清考,完全跟班考试,没有任何例外。 这学期如果选了这门课,就必须跟这个班级一起考试,不及格没有补考这一说,只能跟下个年级的同课程考试,以此类推,直到这门课考试合格为止。更不能毕业前放水---清考。如果不及格的课超过多少门,或者超过学习年限,严格执行留级或退学制度。 如果真是这一条能够实行,作为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来听课,听课欢迎,不听课也没有问题。而且学校也不要再进行课堂人数的检查。 现实情况是,如果学生这门课不及格,可以补考,补考不及格可以再重修,重修不及格再补考,实在过不了关,最后毕业前清考,所谓清考,就是基本上给合格(许多学校都是这么干的)。结果是好好学习的毕业了,不好好学习的也毕业了,而且不少宿舍或班级,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还嘲笑好好学习的同学,对学习风气有极坏的作用,考试作弊现在在大学已经是正常现象。 还有这样的情况,最后清考的时候,有的学生到任课教师办公室说‘如果你不给及格,我就不能毕业’,说话口气中有哀求的,有‘协商’的,还有‘威胁’的,甚至让教师感觉到可能出现的人身‘不安全’。 现在大学很好笑,只要进大学,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高高兴兴拿着毕业文凭离开学校,不能毕业的人数很少很少。这符合教育规律吗?这符合人群的特点吗? 上课可以不来,作业可以不做,实习可以不参加,毕业论文可以不做实验,最后清考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统统成为‘合格大学生’。 哈哈,这样的大学培养的学生怎么样? 至于大家说的教师不好好教的问题,这也非常重要,这是学校管理上同时要考虑并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在这个地方说了。 1977年的恢复高考,让中小学的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仔细分析其中原因,因为上大学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了,工农兵学员的‘拼爹’时代过去了。在中学不好好学习,要想通过高考上大学,门都没有。看看制度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5494 次阅读|49 个评论
导师日记之三:你是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吗?
热度 1 liushangqing 2012-5-19 01:01
近日来,张虎同学在网上蹿红了,大家都在讨论导师与学生应该是什么关系。那么在导师的心目中, 怎样的研究生才是合格的?如果你是研究生,你认为自己合格吗? 作为一个研究生,尊重导师是必须的,这是你的基本素质的表现。我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公司的一个德高望重的员工突然因为作风问题为大家不齿,包括老板的儿子在内的所有员工都不再尊重他。这事让老板知道了,问他儿子为何不尊重长辈,儿子说因为他做坏事,不值得尊重。老板说,他做坏事是他的问题,而你不尊重长辈就是你的问题。 作为一个研究生,你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科研思维方法,不要错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而导师正是指导你学习的人选,不和导师搞好关系,倒霉的还是学生自己。你要相信,绝大多数导师都是好的,都是为学生着想的。导师让你去报帐,去订试剂,让你写标书,那都是你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不要以为,天天呆在实验室里折腾那些瓶瓶罐罐才是搞科研。 作为一个研究生,要学会感恩。当然每一个都应该学会感恩。别人没有义务帮助你!对于别人的即使很小的帮助,你都应该真诚地说声谢谢。在澳洲,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Thank you”。导师也是人,也会受情绪影响。绝大多数导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对于他们的付出,他们不需要你的金钱或物质的回报,而是一句感谢的话。而对于学生,说一句感谢的话是不需要成本的呀!
个人分类: 导师成长|4673 次阅读|1 个评论
愁死俺啦——学生达不到要求该不该让其毕业?
热度 31 wangxh 2012-4-5 08:59
愁死俺啦——学生达不到要求该不该让其毕业?
俺总是吹牛,说“只要严格要求、教师给力,学生应该可以基本达到要求——那怕凑和也行”云云。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现如今可真是不行啊,去年一位本科生不合格,也是连凑和都不能,只能延期。后来人家妈妈来了,三番五次的央求俺“把不合格产品投放市场”。说不行就不行,延期三个月重做。凑和到“基本合格”,走了。估计学生及家长恨死俺了, ~~~有博文为证: 极品就是极品,连俺倔人也得低头啊! 现在 又 遇到麻烦了...(此处省略不少字)...真的不行!求大家帮帮忙,节选一段“论文”,如果大家认为可以放行,俺就认了...... 恶人俺不怕做,但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有的学生三年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呢?我们的学生在比较时,为什么愿意拿不如自己的同学作参照呢?(其实人家同学未必不如他自己) 其实,俺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有博文为证: 研究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 学生毕业了,水平不够、修养不足可以在社会上慢慢碰钉子成长、学好,但学校的教育教学标准呢?难道非得像其它中国产品一样,质量、档次越来越低吗? 俺能不能Hold住,这不用说,俺肯定能。但该不该Hold住呢?就这么定了: 只要有三分之一支持,俺一定坚持继续“教育”学生 —— 不期望他有一天能够理解,只期望他有一天能够受益 !
个人分类: 教之道|4895 次阅读|78 个评论
院士选举议论颇多,关键何在?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8-28 17:45
院士选举议论颇多,关键何在? 关键在于: 怎样才算我们的"院士"? 怎样才能选出合格的"院士"? 合格的"院士"怎样才能被选出?
个人分类: 其它|275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不会做饭菜的研究生不是百分百合格的毕业生!
wangxh 2011-1-3 13:26
世界上没有几个人一辈子不需要做饭、做菜,所以学会做饭菜也是一般研究生必须的课程之一。尤其是研究材料的研究生,如果不会做饭、做菜,甚至不会吃,估计科研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哈哈,这就是俺的感悟。看看俺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做得水煮鱼,怎么样?自己学习的理论,俺传授的技艺,除了辣椒少些看不出什么问题,参加吃的人都说味道很是鲜美! 另外请教各位一个问题,看文献时遇到一篇文献中有这么一幅图片,感觉好像有问题,对劲儿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75 次阅读|7 个评论
如何鉴别教师是否合格?
wangxh 2010-12-12 21:26
周日比较闲暇,与研究生们围坐闲话,一边吃青(绿)萝卜一边喝茶(据说这是防治感冒的良方)。 一位研究生问:你们说,什么样的教师是合格的教师? 俺窃认为该生要夸夸俺喽,心里窃喜只是不作声。 结果俺自作多情了,人家根本不是在俺身上,就是想与大家讨论问题。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不停口,有人从学识水平,有人从业务水平,有人从授课感染力和艺术性,还有人从科研等方面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俺在一旁只是听,仍然不作声响。觉得大家说的都在理,像瞎子摸象一样,如果综合起来应该是很全面的评判标准。 吵吵嚷嚷之后,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们的老师俺喽,俺怎么也不能与他们的观点一致呀,于是发表了如下创新观点: 学生评判老师的确不是很容易,你们虽然说得都不错,但短时间能够拿准做出准确的判断吗?也基本上是你们说的一个侧面而已。我有一个观点,不一定很准确,但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就是看这位老师自己的孩子成长得如何。如果一位教师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培养成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那么无论他在某些方面多么优秀,作为教师肯定难以胜任,而且有可能误人子弟!当然不是百分百都这样,只是反映一定的情况而已。 有人露出些许不解之意...... 俺继续道:如果不太容易理解,再举一例。比如医生,其医术高低就看看他/她家人与亲属,除非比较特殊的病或重病,一般医生应该有办法的。一个医生不一定都能治愈家人和亲属的所有病,但是正常的防范与保健还是应该的,如果这点都不能做到,你敢信任他/她给你治病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88 次阅读|1 个评论
爱的首要是接纳
cyaninelotus 2010-1-30 14:05
这两年有机会参加了学校的一些会议。有一次我们该怎么办的会议议题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学校有关人员在社会调研中得知,社会上对于我校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是学院的学生不如师专的学生!这导致了我校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我们学校是从师专升本的,这样的学校,在全国有无数。更高一层的学校,是N校联合,强强牵手,成为牛校,这样的学校在全国也有无数。但是,我们学校遇到的问题可能大部分学校都遇到了。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可能我说出来的语言是会招来板砖的,但是我的确是本着基本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说的。当然不排除眼界有限,但基本思路应该没有问题。 人们首先想到的原因是扩招。这是的确,扩招导致了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使得以前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但这不是罪。从这些年课时的变化上大家能看出来,各个专业课的课时逐渐减少,这个减少对应着一些新课的开设和选修课的增加。那就是说,这样教育的初衷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增强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相应的削弱了专业课程深度学习和钻研。所以,也就得到了教育的效果:学生们知道的多,懂得的少。大众教育的另一个效果也很明显,那就是水涨船高,社会人士的各方面素质也提高了,他们看不上学院的学生了。更为严重的原因是,社会就业率的相对降低,以及教育界或多或少的被人们当成批驳教育产业化的替罪羊。 但是,客观来看,这场教改的初衷是素质化,从课程设置到教材改写都是围绕这样的思路来做的,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的确是眼宽手高一些。如此导致的另一个必然道路就是硕士和博士的扩招。这么走下来没有什么问题,本来这样设置的,所以得到这样的结果。大学生到处都是,硕士生到处都是,博士生也很多。 那么,谁谁谁合格不合格又该怎么判定呢?这首先要考虑合格这个词的含义。合格的释义是:符合标准。所以,说合格还是不合格,重点还在标准。而标准哪里得来?标准就应该是设立这个教改的初衷。按照设计好的流水线在不出意外差错的条件下得到的结果物件,它们都应该是合格产品。 是的,爱之深,则责之切,甚至狠。教育是未来,是孩子,是希望。所以全社会的人,所有的人都要它是美好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人们对教育的高希望下得到的现状似乎几近失望了,结果就是骂声不断,对教育界的痛恨声声。可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面对-------那就是在这个物质本源事物多样的世界上,矛盾具有普遍性,因而没有一个制度具有完美性,当然,也从来不存在完美的符合良好愿望的教育方法。反回来说,任何教育方法都有其美好优良的一面,也会有他缺陷的一面。 更为关键的问题还是,我们要面对的无数的年轻,无数的前景。这个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了。正如父母孕育孩子,而且已经生下来了,结果人们从自己的观念出发发现他是个瘸子。怎么办呢?抛弃他,告诉他他是瘸子?!唾骂、指责、说他不合格?! 中国人的一般做法不是这样的。他的父母绝不会因为他是瘸子而抛弃他,更不会因为他的那条瘸腿而否定这个孩子。他还是一个富有朝气的孩子,父母会给他一如既往的爱,周围的人们和小朋友们也会接纳、鼓励和帮助他,让他拥有自信和坚强,即使是一条腿,仍然可以走出精彩人生。 教育如果是一个瘸腿的孩子,父母是不是也要爱护他,接纳他,帮助他?社会环境是不是要帮助他?而不是对着它的毕业生说---你不合格,甚而至于声讨道,连你父母也不合格!因为这种否定不是指出成长的缺点,干脆就是否定孩子本身,否定孩子本身是不是有助成长?好像大部分时间造成的是自卑。再说,说合不合格的标准不一样,中国的孩子是出生在中国国情下的,拿美国国情的标准来比本身就是苛责,孩子没法达到这个标准不说,批判者本身就用错了地方。 既然大家的初衷都是热爱,必须要以爱的方法。接纳现存的教育现状,接纳我们的教育结果。这才是教育进步的第一步,那些年轻的毕业生不需要也许害怕那种全盘否定的不合格,工作在任何战线的教育工作者也不需要或者担心那种全盘否定的不合格。我们接纳的目的是面对,只有接纳之后的面对才是真正前行的可能。历史不能够一笔购销,全盘否定不能够给予他前行的力量。只有存在才能够迈步前进,并且,现在正在工作和学习着的就是被评判的那些教师和学生们。
个人分类: 科研教学絮语|5054 次阅读|6 个评论
浓缩版十有八九领导不合格-张星元
考槃在涧 2008-7-14 10:09
拙文《 十有八九领导不合格与吏治难治 》得到了不少朋友的认可与点评,其中也有很多朋友反映文章太长,这是我的问题,向大家致歉。 张星元老师把拙文浓缩成12句话,我认为至少能表达我原文80%的含义,只是没有包括领导的炼成法。尽管文字都是我原来的文字,但我认为张老师的总结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劳动,所以我愿意就这12段文字和张老师分享著作权,谢谢张老师! --------------------------------------------------------------------------------------------- 1.尽管偷懒的人客观存在且为数不少,更多的人还是想把事情做好。而如果我们不能做出一个让下属好执行的决策,那就让下属自己决策。更多的时候,一个不能被很好执行的决策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决策。 2.一个人决策100件事当然要比100个专业人决策各自领域的事情要容易犯错得多。 3.管理者尤其是一个新任的管理者经常会要向下属或者上级证明自己是个聪明的管理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管理不是要证明谁比谁聪明,成功的管理者应该让下属忘掉你的存在,让他们安心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觉得受到了打扰。 4.其实只要大家的目标一致,在基本的做事准则下,有不同的观点和做事方式对团队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5.与其事急从权不如一开始就给下属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一开始就能对一些基本的事情自主决策,既让自己轻松快活又提高了下属的积极性。 6.合格的领导善于整合资源,也许这其中不乏他自己的观点,但他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的组织。 7.基层管理者更应该精通业务,高层管理者更应该精通管理。而我们大多数时候是笼而统之的学而优则仕,仍然是封建的管理观。 8.当你管理一大群聪明人的时候,很容易就要去和聪明人比聪明而失去自我。 9.然而始终社会中除了吏还需要民,如果把吏和民的关系对立起来,如果把吏和民的利益认为的(人为地)割裂开,并用国家机器保护吏的利益,那么吏治难治就顺利成章了。 10.官僚滋生在于创业团队因为成功树立起绝对权威,从而很容易形成一级压一级的错误领导观,而这种错误领导观必然导致决策失误,因为领导已经不能得到充分和正确的信息了--他只能得到他想要的信息。 11.把百姓排开在外的吏治系统实乃吏治难治的根源。 12.历史也从来没有先例在利益共生圈形成后,仅靠简单的改良就扭转了乾坤的。认为百姓相信高层就能改变吏治的想法更是Na?ve,如果民众在其中起不了任何作用,根本不可能有改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33 次阅读|4 个评论
十有八九领导不合格与吏治难治
考槃在涧 2008-7-9 11:34
领导不等于官员 我并不会站在道德层面带着放大镜去看官员,实际上我这里说的领导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官员,还包括企业里中层以上管理者们。 尽管我没有做过官,但我亲友有不少中小级别官员,他们的水平我十分清楚,而尽管我没和高级官员喝过酒,其肚子里的墨水我也略知一二,也有不少官员胸中有丘壑,为人处事滴水不漏,让人佩服。企业的情况我就更清楚了,经历过不少上级和老板,而我自己也做过基层管理者。所以起码我自己认为对这个问题有发言权。 我也不会去分析领导的政治素养,中国的领导都是政治精英。如果我们认为管理和领导就是搞政治的话,十有八九的领导都可以做我的老师;如果我们认为管理和领导是一个领导者合格与否的基本条件的话,情况差不多可以反过来。 领导是怎样炼成的 我说十有八九领导不合格,十有八九的领导十有八九要找我算帐。我们不妨看看领导是怎么炼成的,这个问题就不言而喻了。 在阉割和自我阉割中前进 一个领导怎样才能在披荆斩棘中前进?位子是有限的,绝大部分屁股都想上去坐一坐。坐这个位置不仅仅意味着收入、地位、权力和尊重,还意味着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下级那里得到体现。位子的有限和屁股的无限,使得在上一个屁股的眼睛里,下面全是晃来晃去的屁股。 要想在屁股群中脱颖而出,和上级屁股取得完全一致是最为重要的。这样的一致必须是言行一致。那些和领导不一致的异端学说增加了领导的管理难度;而鉴于位子的形状已经固定,长得和领导的屁股不一样的屁股自然也和位子的形状不一致,也就无法放到那个位子上去了。 我们在看着上面的位子时,往往认为,我要想实现我的思想必须要先到那个位子,因此一时的思想阉割是必要的,这叫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的如意算盘是我有了那个位子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了。于是,我们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不敢和领导 fight ,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而领导往往以说服我们为乐,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被位子说服。 可是屈服于位子久了,就成了习惯,当屁股坐上这个位子的时候,思想不由自主的就和这个位子保持了一致。思想被阉割久了,再想勃起可就有心无力了。这种行为内化造就了思想疲软;于是位子决定了思想和对待思想的态度。这个时候我们一般把位子称为:官僚。 我们在阉割和自我阉割中前进,手术刀把我们的智慧和对待客观规律的态度切除了,我们获得了位子,只是靠位子去强奸思想和客观规律,所以不合格。 业绩冠军不等于管理天才 相对来说,企业管理者的选拔要远比行政管理者选拔要更符合客观规律一些,然而阉割和自我阉割同样存在。企业把业绩很好但不符合价值观的员工称为野狗,意即虽然很有战斗力,但是却是野路子,这种员工尽管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益,也是不受领导欢迎的,是清除对象之一。 明星员工是那些业绩明显又符合价值观的员工,他们经常能得到升迁,这无可厚非。然而业务和管理通常并不等同,因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和帮助大家把事情做好完全是两回事。 一个不好的管理者尽管可以自己把事情做好,但他在帮助别人把事情做好方面往往越帮越忙。没有人不想帮下属把事情做好,只是一个过分聪明而又没有思想的领导往往在管理中掺杂了过多个人的东西,而忽视了尊重下属的思想。 好比一个打铁熟练的人,他看见下属挑水十分吃力,以他打铁的经验,告诉下属应该怎么用力,怎么挑水,并告诉下属必须照作。心肠是好心肠,但违背管理规律的好心肠通常都是越帮越忙。 只是我们的领导绝大部分时候是在用自己打铁的经验教下属挑水而沾沾自喜。我们往往认为做上了管理的位置意味着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这种想法本身就决定我们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 我们往往在抱怨员工有太多的思想而不去执行,而忘记了反省自己强加给员工的任务是否便于执行,能够执行?我们喜欢员工没有思想执行自己的想法,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常抱怨员工太笨不知道变通,可是除了你自己之外,又有谁能够那么领会你的精神而又知变通呢? 员工既不是机器,工作也不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就可以解决的。难道领导的责任不就是让员工发挥出积极性和思想,完成任务的么? 合格的领导让员工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而完成任务,不合格的领导让员工唯自己马首是瞻,只是有几个领导又不是这么做的呢? 领导这么做跟领导的炼成方式完全有关,因为他在不是领导的时候,别人也是这么对他的。而同时,领导也有领导 只有当他按照这套领导炼成的道路走下去时,他才可能百炼成钢成为领导,而同时我们知道,阉割和自我阉割又发生了 我们对待领导的态度和选拔领导的方法决定了我们的领导十有八九不合格,这与他们聪明与否和敬业与否全无关系,也绝不是培训几次管理课、看几本管理书、开几次整风会就能解决的。 那些美丽的误会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在自己领域里的打铁匠,但终归我们要选择这样那样的打铁匠来做领导。所以选打铁匠做领导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在于当打铁匠成为领导后,他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领导比下属聪明 一般我们愿意认为领导比下属聪明,领导自己当然也喜欢这么认为,这当然也只是大家的一厢情愿。客观来说,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自有其过人之处。然而具体到每位下属的工作则不竟然了。问题是在我们成为领导后我们往往在管理中加入了太多的个人判断。使用铁匠的标准去看待木工活,你肯定找不出合格的木工来,于是,我们开始变得比下属聪明,下属也开始变傻了!因为我们可以堂而皇之的指责下属:你的木工活不合格! 屁股决定脑袋,站得高看得远 位置越高,搜集到的信息要多些,充分些;然而我们要认为屁股能决定脑袋那更是一厢情愿了。 铁匠坐在山顶时看到的云蒸霞蔚,山脚的木匠感受到的是阴雨霏霏,其实谁的信息都不充分,每个人都只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信息。 尽管铁匠站在木匠的肩膀上,可以多看 100 米,但是对于扛着铁匠走路的木匠来说,还是留神脚下更有意义。假若铁匠根据 50 米外的地形地势指挥木匠抬脚拐弯,多半两人都要摔跤。 所以站得高也许看得远,但指指方向就行了;至于高脚走还是矮脚走,让木匠自己决定吧,只怕扔硬币也要比瞎指挥来得靠谱些。 人脑是可以被清洗的 当铁匠成为领导之后,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给木匠洗脑。很多时候铁匠成功了;更多的时候木匠被铁匠的打铁式思维搞得晕头转向,最终连木工活都做不好。 每一个人的天赋和成长环境都不一样,思维和做事方式很难真正的统一,洗脑的结果差不都使得下属阳奉阴违,做足表面文章。被洗过脑又上去了的领导第一件事当然就是要用自己的方式洗脑,于是创造力被洗掉了,大家都在用铁匠的思维干木工活。 马云说,当你有 1 个聪明人时,很幸福;当你有 100 个聪明人时,就会非常烦恼。我很惊讶像马云这样的人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尽管他是我老板的老板的老板。 认为笨蛋没有聪明人好管理的人实在是不懂管理的真谛。我倒是管理过不少人,聪明的也不少,实际情况是二者的管理方式应该是有所不同。如果采用管理笨蛋的方式管理聪明人当然大家都会觉得很烦恼。不合格的管理者总是试图教聪明人做事,而总是无视聪明人的意见自己拍脑袋决定一切,而又不向聪明人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去决定。最后的结果是聪明人觉得领导瞎指挥,领导觉得聪明人光想不做。 我们经常责怪下属为什么还在那里讨论而不去执行,我们言之凿凿的说不需要思想,执行就行了,全然不去想如果我们的决定那么好执行的话下属早就去执行了。尽管偷懒的人客观存在且为数不少,更多的人还是想把事情做好。而如果我们不能做出一个让下属好执行的决策,那就让下属自己决策。下属还在思想说明下属不是笨蛋,下属不是笨蛋又还没开始执行说明决策本能可能存在问题。每当我的属下工作遇到瓶颈时我首先会想是不是我的方向有问题,或者描述工作不到位,甚至布置的任务超过了下属的能力;只是大部分领导在下属执行不力的时候首先责怪下属的执行力,究其根本还是领导至上的思想在作怪。 做出一个好决策不见得要三个臭皮匠开会,但诸葛亮决策前最好听听臭皮匠的想法,否则拍脑袋的结果就不知道是下属执行力不行还是自己的决策错了。更多的时候,一个不能被很好执行的决策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决策。 结语:态度决定一切 十有八九领导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待领导的态度。当我们把领导捧到天上的时候,领导不太可能合格。在神坛上的泥菩萨受人们顶礼膜拜久了,真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菩萨,结果庙破漏雨,这才明白自己不过是泥菩萨过江。 让领导合格的唯一方法是让领导走下神坛。你可以看到很多领导在还不是领导的时候业绩突出,可做了领导之后昏招百出,我猜就是在庙里被香客的香熏晕掉了。 管理那些事 领导是职位不是地位 一般我们愿意把管理者看成是能力超出专业人员的人,这差不多是封建时代的领导观。从人的能力素质角度来看,无论哪种理论,都只把领导才能看成是一种才能倾向,它并没有凌驾在人的其它才能之上。 我们习惯于给领导赋予地位和智慧,因为这对领导有利:他们可以很轻易的向下属灌输自己的观点,并强奸下属的思想。对于分工没有那么精细的封建社会,这是可行的,因为下属的知识多半也在领导的知识结构之中;但对于现代社会还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而领导想对自己的每一个下属都指手画脚的话,铁定要闹笑话。 在现代经济社会,领导或者说管理者远不是神,只是现代化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无异于其他职业的螺丝钉。我们经常因为一个人的职位而晕轮,认为领导的意见更有公信力,但现实正是对领导的决定盲从使得社会平均效率下降,因为一个人决策 100 件事当然要比 100 个专业人决策各自领域的事情要容易犯错得多。这就是我们政府经常干一些让大家笑掉大牙的事的根本原因。而尽管一个管理者过去有这样那样的成功履历,我们仍然要对他对未来的每一个决策持怀疑态度,他的决策比普通人可能更有公信力,但也仅限于此。 而如果你把领导仅仅看成一种职位,你会发现十有八九的领导会变得聪明些。 管理不是要证明谁比谁聪明 管理者尤其是一个新任的管理者经常会要向下属或者上级证明自己是个聪明的管理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多数时候,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如萧规曹随。新官上任三把火通常通向两个极端:搞得特别好和搞得一地鸡毛。 新官上任一般是升迁或者调动,升迁我们不说了,你没有熟悉这个角色就贸然出击,只不过烧点匹夫之勇;而调动的新官则往往在自作聪明和同前任划清界限中烧掉了自己的胡子眉毛。 每个团队都有一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导向,新官三把火容易引火烧身,不知不觉触动了很多无伤大雅的潜规则和伤害了下属的积极性。 管理不是要证明谁比谁聪明,成功的管理者应该让下属忘掉你的存在,让他们安心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觉得受到了打扰。 管理一定要统一目标,未必要统一思想 如果统一思想指统一目标,我十分赞同。大多数时候,我们要求同事不但要和自己达成一致的目标,还要求大家在观点和做事方式方法上达成一致。其实只要大家的目标一致,在基本的做事准则下,有不同的观点和做事方式对团队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好比马、蛇、老鹰一起拉车,只要大家用力的方向一致,管它们是用跑、用飞,还是用爬?非要让马和老鹰用蛇的方式用力,团队的效率会变得极其低下。 决定一切不等于决策一切 单纯从风险角度来说,管理者自己决定一切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下属都是有好处的,因为下属不用担心决策不符合老板的心意而受责罚,领导自己也不用担心下属决策错误而坏事。 一般来讲我并不反对领导决定一切,但我反对领导决策一切。一个人始终无法替十个人思考,而如果领导在和下属商量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决定的话,下属就会形成依赖思想:反正我有想法也不会得到尊重,你说什么我照做就好了。这样聪明人最终会被变成笨蛋,而领导最终也会被大量需要决策的事务搞得头晕脑胀,最终昏招迭出。 其实就算是决定一切的领导,也不是那么聪明的领导。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有先斩后奏的情况,与其事急从权不如一开始就给下属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一开始就能对一些基本的事情自主决策,既让自己轻松快活又提高了下属的积极性。 整合比决策重要 我们往往习惯于把决策的事情交给领导,也往往认为决策就是领导工作的全部,然而对于领导来说,他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整合资源。他的下属是个体,下属只要做好了自己分内的工作,就是一个好员工。而领导必须从全局去规划大家的工作,让所有人的工作最后能 1+1 〉 2 。 这个整合过程比决策更为重要,因为在一个变化的市场和世界中,决策本身往往没有严格的对错,就看谁能把自己的资源发挥到极致,谁能做正确的事情少犯错误。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个问题,一个领导如果有 10 个手下,他是让这 10 个人把他自己的想法执行下去,每个人只能发挥出 60% 更有效益呢;还是,淡化自己的想法,让每个人发挥出他们自己的 100% ,甚至 120% 更有效益? 如果领导者是个天才,或许答案是前者。然而我们凭什么认为领导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天才的决策呢?我们又能不能承担因为领导决策失误带来的全社会的低效呢?更多的时候,当领导面对一个极其复杂的组织时,他让组织实现他个人想法的效率,要比组织中每个人各得其所低得多。 我们每个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是天才,尤其是我们当上领导的时候。只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错了。我们自己既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天才,我们的领导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聪明。 所以合格的领导善于整合资源,也许这其中不乏他自己的观点,但他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的组织。 外行可以管理内行 职业经理人的存在说明,一个人即使对某个行业不是那么熟悉,他同样可以管理好这个行业的企业,因为他掌握了管理的精髓。 管理不但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气质,一种天赋。刘邦武不如樊哙,文不如萧何,谋划不如张良,却能够打败霸王项羽,可以说是外行管理内行的成功案例。一个业务外向是可以管理好业务内行,只要他给业务内行足够的尊重。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领导既精通业务又精通管理,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有精通一个方面的领导可用。一般人们愿意让精通业务的人做领导,如果说这样的领导在管理方面合格这个做法是可行的;只是大多数时候一个业务精英并不懂管理甚至并不适合做管理。事实上,基层管理者更应该精通业务,高层管理者更应该精通管理。而我们大多数时候是笼而统之的学而优则仕,仍然是封建的管理观。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领导们外行领导内行,其实质是这些领导多半于业务和管理都狗屁不通,充其量只是个政治精英而已。 正确的领导从哪里来 我只有六个字:自信、信任、放权。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可以让下属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信任是相信下属可以摆平他份内的事情;放权是把专业的决策权交给下属,自己偷懒做个不管部部长吧!做好这六字真言,管理没有做不好的。 当然,自信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最困难。当你管理一大群聪明人的时候,很容易就要去和聪明人比聪明而失去自我。这种领导往往因得不到聪明人的尊重而陷入恶性循环。自信不但是自身实力的体现,更是修炼来的一种境界和霸气,这种霸气让人信任却并不让人讨厌,只有这样的领导才可能做正确的管理和决策。 不自信的领导总是希望去指导下属做事,总是希望做点新的事情出来证明自己正确;绝大多数时候适得其反,因为这种做法是典型的用一个错误(错误的决策)去掩盖另一个错误(不自信)的做法,只会错上加错。 吏治何以难治 说到这里不妨说两句不是题外话的题外话,吏治难治历来是中国老大难问题。我昨天看了两级新版的电视剧《红日》,里面借用国民党将领之口说出了导演想说的话:国民党不是败在 G-C-D 手上,而是败在自己人的腐败和勾心斗角上。并不久远的历史表明哪个时代都是吏治难治,其实这个问题要追溯到秦朝。 秦用重刑,看起来吏治要比现在好一些,但问题是当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居然很少有官员为秦朝卖命。这一点当然不难想通,当百姓丢一头牛,政府也要打县长屁股时,谁当政肯定关县长屁事:因为不会有更糟糕的雇主了。所以官员们犯不着为这么严厉的雇主卖命。 所以秦朝速死,跟这一点不无关系。有了秦朝的教训,后代都不敢对官员太严苛,宋朝对武官防着掖着,文官(吏)过得却十分快活。 这种吏治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宽严皆误,究其根本还是治国观和领导观的问题。我怀疑中国历朝代的管理思路都是儒家参杂着法家。对吏用儒,而对民用法。尽管管理者也在喋喋不休的向民灌输儒,民也真的相信了,但实质是:管理者从来不啻于对民用法,而绝少用礼。 我一开始很惊奇在科学网经常有什么当今圣上英明这样的言论,他说明我们的知识分子还没有把领导放下神坛。我更惊奇的是像黄老邪这样的高人居然也把希望寄托在几个人身上,这更说明大家的观念还是很有问题。这也是对吏妥协的结果:当吏们日子过得很舒坦的时候,他们当然要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谁给我便宜,向谁卖乖,这是人之常情。假若谁每个月给我 1 万元不做事,我每天写千字文章歌颂他。然而始终社会中除了吏还需要民,如果把吏和民的关系对立起来,如果把吏和民的利益认为的割裂开,并用国家机器保护吏的利益,那么吏治难治就顺利成章了。 一般来说,开国的领导人们都能做得很好,他们往往在逆境中充分展现个人智慧而带领大家走向光明。其深刻原因在于创业阶段是没有定法的,只要能够生存能够发展就是好方法,而创业阶段往往大家怀着同一个理想,不计个人利益和帮派利益而精诚团结。其实中国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不少,也是这个道理。吏们心里也多半想着创业成功后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封妻荫子,也能克己复礼。 然而在创业成功后,往往因为创业领导团队不能走下神坛而导致官僚滋生和决策失误。官僚滋生在于创业团队因为成功树立起绝对权威,从而很容易形成一级压一级的错误领导观,而这种错误领导观必然导致决策失误,因为领导已经不能得到充分和正确的信息了 -- 他只能得到他想要的信息。进一步讲,官僚滋生和决策失误必然带来腐败和效率低下。 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情况当然要复杂一些,但其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我国幅员辽阔,还存在一个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博弈问题。政治方面我不想谈太多,简单说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高层的利益是立足于中层之上,中层的利益又立足于基层之上,然而基层又对中层有利益归属,同理,中层也对高层有利益归属。这样一个互相嵌套的利益共生圈把国家的根本:民众排除在外,由于高层和民众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高层自身必须要在中层和基层那里寻找自己的立足点。我们都很清楚,谁做高层根本不是民众能够决定得了的事情,甚至根本不是民众能够参与决定的事情。高层和民众之间的关系由民众对高层的信仰维系,这就是为什么高层做出亲民举动能够赢得民心,但他却不能在根本上改变吏治的原因。民众说:你走了,我们就要吃亏,不正是这个问题的深刻反映?吏不是民选的,吏是由吏的领导指定的,所以吏没有必要讨好民,他只要讨好领导就足够了;小领导是由大领导指定的,大领导在选拔时可能会参考小领导同事、下属的意见,所以对于小领导来说,他只要搞好与下属、同事和上级的关系就足够了。而大领导必须得到小领导的支持,所以他不可能对待小领导太过恶劣,甚至,很多时候根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官吏都是政治精英,而十有八九在管理上不合格,甚至是人品上不合格。 所以这种把百姓排开在外的吏治系统实乃吏治难治的根源,我可以断言这种方式最终都会发展到贪官污吏一手遮天,因为无数次历史已经证明了。靠几个人改变乾坤的观点是可笑的,因为几十个人不可能对抗几百万人,更何况这几十个人和几百万人的利益是休戚相关的,而历史也从来没有先例在利益共生圈形成后,仅靠简单的改良就扭转了乾坤的。认为百姓相信高层就能改变吏治的想法更是 Nave ,如果民众在其中起不了任何作用,根本不可能有改变。历代皇帝哪个不想国富民安?哪个不想惩治贪官污吏,然而最终十有八九都坏在贪官污吏手里。 当然我一介草民说这些话很多人要不以为然,不过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我们不妨等上十年,如果不按我的思路做而情况又能够大幅度改观,你就当一个痴人说了几句梦话;而如果那个时候情况没有改观,甚至,更加的糟糕,也许你可以回过头来看看我的这些梦话。
个人分类: 入世|7018 次阅读|3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