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失与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莲花一朵:失与得
热度 3 saraca 2012-6-19 23:34
莲花一朵:失与得
我的佳能,感动无处不在 过去两年,拍了很多很多照片。无论清晨,还是黄昏;阳光明媚亦或骤雨初歇;无论春夏或秋冬。一个小小的佳能G11,简单地陪着我走过西双版纳的美丽四季。 一年前,相机不工作了,送去修理。师傅说,可用一遮雨盖装置来保护相机的,闪光灯不能用,就是雨滴进来,短路造成的。接着,师傅又笑着说:“这个相机虽说是前年的新款,可拿到手时,感觉它已经用了很多年了。” 我心想:“三百六十五天,相机每天都不离身,每时每刻它都尽力捕捉我眼里的美!能不被充分利用么?” 跟在我身边的G11,真正应验了那一句广告词:Cannon,感动无处不在。 我的佳能G11,2010年初买的,2012年3月丢失了。一个陪我爬过峨眉、华山、太白山、佛牛山、神农架和穿梭台湾岛的好伴侣;常年伴我漫步植物园,靠近花朵的小相机,就这样一声不吭地,在三月末的一天,沿孩子放学的路上,我急急地骑车寻找时,它悄然从车上滑落,不再有缘相见了。 那些几乎每天、每周、每月都会拍一大堆照片,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参数、不同心境、不同的植物生长期,皆源源不断地随数据线汇入500G的移动硬盘里。结果,今年3月份,接近饱和的硬盘数据读不出来了,那是刚把NSFC的项目书提交后发生的事。我一度抱着侥幸在一台台电脑不停地试,结果都是打不开,计算机专业人士也说数据破坏了,只能恢复80%。绝望中,只能摒弃那20%的美丽时光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惆怅彷徨向前行....... qq号丢失了 两天前,qq号进不去了,提示为密码有误。密码能有误吗?每天都坚持输入的数字,怎么可能出错呢?只好申请帐号申诉。两天过去了,都没有找到申诉结果,无奈中,申请了一个新qq号。 旧帐号里,其实也没多少令人值得留念的东西,唯一的便是《家有小女》的记录性博文,忽然间感觉蛮可惜的。那毕竟是一天天积累下来的生活沉淀啊!丢了,实在可惜。 一筹莫展中,心想,尽管自以为这些文字记录很珍贵,说实话,最珍贵的莫过于陪着小女成长的日子,那些令人开怀,温暖的亲子记忆,才是脑海里永不消失的电波。 电脑飞速发展的今天,内存日益扩大,从KB到MB,到G,再到T,这些不断升级的容量,到底能纳存人生中多少值得记忆,值得回味的瞬间呢?也许,唯有大脑,才是它们最稳妥,最不需要扩容与备份的家园。 qq号丢了,日积月累的生活博文也丢了。它们果真丢了吗?丢失的不过是内容的载体,留下的还是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和快乐! 莲花一朵 静默中,翻看以前的照片,看到自己拍的红睡莲,居然如此漂亮! 不由轻叹一句:莲花一朵。 夜雨淅沥中,想起了远古的青莲居士。
个人分类: 生活浪花|133 次阅读|2 个评论
失与得的一些感想
caoyesi 2010-1-14 15:34
周国平语:人总是这样:因为失去童年,我们才知道自己长大;因为失去岁月,我们才知道自己活着;因为失去,我们才知道时间。摘自《失去的岁月》 习惯于失去是周国平另一篇文中的一句话。他写到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生活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失与得的过程,在生命终结的那一刻,所有的得都将归为失,画上一个句号。 回顾曾经的道路,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在失与得之间徘徊,选择于斯,必伴随另一种可能的舍弃。同时,今天的得到可能面临明天的失去,我们不能断言,得到即会永久。父母抚育我们长大,得到的是父母的爱护和教育,尽管爱很深厚,但终有一天我们不得不面临失去的可能;爱情也同样,双方因各种因缘巧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得到双方的抚慰与鼓励,但我们还是要有一颗坦然的心态。 生活中小至日常琐事,大至艰难痛苦,都是舍与得的辨证体现。例如选择红色,就失去绿色;选择学习,就失去休息;选择忙碌,就失去安逸。一个只愿得到而不愿放手的人,表面看似富有,但实际是脆弱的,往往在重创之后变得一蹶不振。如果我们有了一种习惯于失去的心态,就会在爱护他人和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做得自然随心一些,会减少许多想极力留住和占有的迫切和刻意心情。正如手中的沙子一般,捏得太紧反而更易于流失。 但是,习惯于失去的心态并不意味着让我们随意地放弃,有些不应有的失去如果也失去了,那是在走向这种心态的另一极端。因此,我们还要学着珍惜拥有,这是在让我们通过个人的努力减少不应有的失去。如果人生中的某件事或某些人让你感到了生活的有意义,这些事或这些人是我们应该要珍惜的,我们需要付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需要发挥我们的优势能力。有了这种信念之后,才能让自己的付出变得确定,并且能够持续地付出。其实,生活需要一些简单而坚定的信念,它足够清晰明了,足够掌控自己,就不会让某些本该抓住的机会越来越少,那种怅然若失、无言以对之感又怎会悄然而生? 如何看待生活的得失之事,在于我们追求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方式。在别人眼中的得也许恰是另一人眼中的失,反之亦然。因此,需要明白哪些是永远必须紧紧拥有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这样人生的弯路也许就自然少走了一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96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