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留学生心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连载) 英国见闻录之十:圣诞节
蒋高明 2010-2-4 22:39
蒋高明 1991年12月25日,利物浦阴雨   昨天我去系里办公室,发现传达已不在,原来学校放假后就关门了,送信的也不来了。因为我有钥匙,可以到办公室,但是取不到信,因为通信地址是学校。所以,这两周我收不到家信,很着急。我现在住的地方通讯地址如下:    Jiang Gaoming   Flat 3 Botanic Road   Liverpool L7 5P2   U. K.      今天是12月24号,是洋人圣诞节的前夕,等于中国人的大年三十。想想我们在国内过年的热闹,就可知道洋人过年也是很隆重的。大街上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挂上彩灯,鲜花,还有圣诞树。这里许多中国学生都上洋人家“过年”去了,不用花钱,只要买车票去那儿即可,有的有英人来接。这种活动每年都有,是英政府为照顾外国学生办的,由他们联系人家,英国人也乐意接待一些“外宾”,有的住一两天,也有的住三五天或一周。我对此兴趣不大,主要是怕吃洋人的饭,合不来口,再就是出去怕睡不着觉。再说英国人的家我也去了几家,他们都说去英人家里看看,很干净、亮堂。干净亮堂是人家的,羡慕人家自己心里还很难受。再说去了就一个人是外国人,自己与人家都过不好年。还是躺在家里睡觉作罢。  不过我也并不寂寞,留在这里的“知青”也不少。明天是我们从北京来的三人一起过“年”,另外两人分别来自铁道部和卫生部,其中一个是老北京人。我们也不想约更多的人,因为有好吃的,不想让人分享,届时时将有水饺,肉、鱼、酒,故也丰盛,吃完饭后可以找几个人打打牌或看电视。当然这只是消磨时间而已,每个人都想念自己远方的亲人。不过有些人坚强些,表面上看不出,象我可就装不出来。心里总是沉沉的,夜里梦多,有一次梦见自己乘坐飞机回国了,心里非常激动,而且是匆匆忙忙地赶到机场的。  这几天的天气变的异常坏,下雨不说,还净刮风,有时吹得人都走不动路,骑车就更不行了。有时要出门,这里的公共汔车可不象国内那样多,半小时甚至45分钟才来一趟。候车亭四面通风,风雨交加,大冬天的这算什么遭遇,上了汽车才觉暖和。车里似乎有暖气。于是,我就更加不喜欢这鬼地方了,还是回到国内的好。 圣诞之前几天学联组织了一次舞会,每人半只肯他鸡,还有水果、土豆条、可乐之类。我对鸡也不怎么感冒了,恨之入骨。记得小时候吃鸡香得不得了,这儿的鸡却不怎么有味。鸡最便宜,他们说不吃鸡也就得多花钱了。晚会本来到晚12点结束,无奈中国人似乎每人都心事重重,不到一半时间便作鸟兽散。中国政府还派人送来了一些年历,每人发了一张,是西藏的布达拉宫。贴在了房间里,这样便可以在上面划出返回的日期。 既来之,则安之。现又放假,不免无聊,待开学后就得紧张些,因为时间也已过了一半了。上两门课是很轻松的,关键是要准备看些材料,准备写论文。这次出国怎么也得有些收获吧,我把它总结为EMP计划,E(Englesh),M(Money),P(PhD):争取在这一年里有所收获。英语这次出来肯定比在国内有所长进,现在听力提高较快,但口语尚差,当然一般场合交流不成问题,只是发音还不准。因为在生人场合,我不太愿意讲话,这是主要原因。我想最大的收获是Money,Money在国内是很难挣的,奋斗一辈子不如这里一年,收获还是大的。在这里苦一些,回去后大约就不必在此事上费心思,安心科研和安居乐业罢。如再让我出国,一个出去一年我是不愿去了。总之我想回去,只要国内经济上不太吃力,否则早就回去了。国内知识分子地位不高,不就是几个臭钱吗?一头是卖茶叶蛋的,一头是搞导弹的,法码竟是人民币,这真是对知识的蔑视。  都言出国好,出国固然好,可以买汽车,可以有存款,但首先要学会生存,学会自理,学会能屈能直,学会忍受各种打击。在国外变成神经质的有之,在国外混得如鱼得水的有人,在国外痛苦挣扎的有之,在国外行凶杀人者也有之。最近一个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得到了博士学位,成绩极好,但因其人心胸狭窄,为人好争高低。不料其导师偏爱了另一个中国同胞,那同胞青云直上,得了奖学金若干,他则连工作也找不到,又不甘心回国去,怕人说他没能耐在国外混下去。于是,忌妒+绝望竟使其起杀人之心,一气开枪杀死了中国同胞,其洋人导师、系主任、系秘书、副校长若干人,这种“英雄壮举”毁灭了好几个家庭,还不如在国内念他的博士好。这是发生在上月初的事,以后美国人肯不肯再让中国学生在那儿免费念书,甚至白给钱念书就另当别论了,因为美国政府很为之震惊。  这种人肯定没有弄明白自己是为别人而活着,还是为自己而活着。有一种说法,是能在国外待下来的有本事;没有本事的回国来;有本事的也是赖着不走国。一个人活着,好多人会看着他,说他。如果怕这些言语,的确活得很累。(以上12月24日写) 今天是圣诞节,明天是Boxing Day。连续两天节日,邮局关门了,家信收到的迟些。听说放假只是学生,老师还要上班,故1月初学校即可通讯了。北京人等我去聚餐,匆忙告笔。(12月25日)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37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连载) 英国见闻录之四:汇款和搬家
蒋高明 2010-1-14 22:47
蒋高明 1991年10月2日 利物浦 晴 昨天晚上,中国学联组织看电影《野山》和《焦裕禄》。忽然觉察出这是国内的国庆节了,故学联关照组织我们看电影。据说在国外还是很少能看到国内电影的机会的,于是就跑去了。当《野山》结束时,出来休息,碰到小秋,她说那儿有我三封信,在她的抽屉里锁着。因为我今天搬家未去系里(我已转到系里)故她替我保存。我们一路小跑去系里,风吹得很大,因为我知道信是妻子的,别人尚不知我的住址。三封信,我害怕有什么急事,故特别紧张。她们回去看电影了,我一人在看信,看完才觉松一口气。因家里需要一些钱,就决定往国内汇一些英镑去。 今天早晨去了银行。我开户的Baclay银行是世界较有名的一个,在欧州最有名。各国各地都有分行,服务很热情。我提出寄钱,他们就告诉我如何如何寄,我开始想寄500英镑,银行手续费是7磅,但还要去邮局去寄(是银票或汇票)。但邮局说一次只能寄200英镑,我又回去,银行重开单,为200英镑。200英镑的手续费也和500英镑一样,都是7磅,邮局的邮票(因是保险信封)是2.7磅。尽管汇费很贵,我这次只是熟悉下这方面的事情,但再通过银行和邮局寄就不合算了。如果寄2000磅,手续费就是97磅,人民币就是近1000元了,而且还可能损失利息。回国也可带旅行支票。所以这里的中国学生谁也没寄过,也不懂如何寄。不过我今天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汇款三个月才能取到。 最近,我新搬了房子。这儿条件比原先要好些,地毯也较新。我清洗了一下就更好些,房间有半天可见阳光,而且较亮堂,冬天现已到了,阳光更关键,这里经常阴天,出太阳是很宝贵的。这里气候有些象国内的南方,因是海洋性气候,现在Flat里住三个人,都是年青人好些,可以不那寂寞,一个是上海来的,一个是福州人。都是访问学者。这里房租很便宜,每月只有10磅,我们有个协定,如果冬天太难受就取暖,那样每月就多花20-30磅。这样的月份有2个多月。中国学生在这里最苦,艰苦朴素是他们的本色,为的是剩下几个英镑。有些博士后,英人给每年1万4千镑,但仍和我们住一样的,主要是省钱,省,省,真是富人过穷日子,每个中国学生银行里都有一笔钱。 但我们毕竟也不是扬眉吐气,毕竟是10便士地10便士地花钱。的确一英镑比一块人民币有用得多,能买许多食品,但冬天取暖许多人就认为不值得,冷就冷点,但可省20-30镑,就是200-300元。 小秋说:“快回国吧,可以冬天不冷了”。真是哭笑不得,银行里存款那么多,取暖却很吝啬。大约咱们中国学生一出来就得得对自己扣门起来,可以想象他们在国内是穷怕了。英人给的钱就是保证基本生活费和生活得较舒服,但尽管如此,中国学生仅用其中的四分之一。可贵的中国精神。连印度人(巴基斯坦,圣地亚哥,泰国人都比中国人阔。当然如果在银行角行里比谁阔,当然是中国人。巴基斯坦留学生,尽管不用省,但其它生活水准比我们尚好,他们一边在我们面前哭穷,一边报怨自己的汽车太小,房子太小。天哪,我不是既没汽车也没洋房吗?中国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在国外是寒酸的,中国能培养博士,博士后,水平很高,一些小的发展中国家全国仅一所大学的有好多,到这儿仅是读硕士而已,其人生活水平却不见得低。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小金一语道破:“要是把所有的钱都一次给我,我明天就走”。呆在这里原是为钱也。 那些有幸得到资助读博士的(钱更多些)和博士后的,千方百计想延长。一些到期又不死心者,千方百计要延长,无非是多待些日子,多干些活,挣些洋钱而已。国内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呢? 我在学联点看到中国政府有个通知,邀请洋博士回去做博士后,说年补助(超出工资和奖金)达1万元人民币,一万元才一千镑,相当于在这里给博士的一个月工资。但即使国内这样的条件,也可吸引人。但博士呢,不做博士后的博士呢?许多问题没有答案。 但我是想回去的,因为我想我的妻子和孩子,因为“北京到要暖和些”。还有9个月,我们就和家人一起了。9个月后,我也有相对有些钱了。这种钱得来也还是相对容易的。到了系里,开始了学习和研究,会更好些,不会总是干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我会利用这里的上班时间,搜集一些资料的,要争取做篇好论文。 今天,英国导师要约见我,12:30。快要到点了,暂写这些。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459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