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形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展望2019
Mech 2018-12-26 16:36
在微信群中看个段子,“ 2019 年可能会是过去 10 年里最差的一年 , 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心中悚然。 许小年先生有篇博文,《 2019 ,中国经济如何正面抗击灰犀牛 》,其中写道,“我所说的明年经济形势没有什么不确定性,指的就是经济趋势将是一个长 L 型。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已经在 L 的底部了?我说不是,并且肯定没有微型反弹,也肯定没有 U 型回转。马上有同学问我,教授你说,这个 L 的持续时间有多久?我说不出来也说不准,你非逼我说,至少 3 年到 5 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有句话,“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句式来自李鸿章的说法,“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当年的对策,“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现在的话说,就是开放和改革。 对个人而言,应该认清趋势,稳中求进,降低预期,练好内功。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1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质量、数量、引用率与糖尿病发病率共同攀升
热度 2 rongqiaohe 2018-9-30 13:31
读了《糖尿病第一大国的糖尿病研究》一文很有感触 。文章说:“ 近二十年来,中国糖尿病研究无论在量还是质上均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科研经费同样水涨船高,带动了糖尿病领域文章数量的不断攀升。这些文章从发表期刊、引用情况和对国内外指南贡献三个维度分析,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 一方面,为我们国糖尿病的研究形势大好而庆幸,另一方面,在论文发表质量和数量年年攀升的状态下,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年年攀升,形势却在恶化。 我国 1 型糖尿病 15 岁以下儿童发病率 20 年增加近 4 倍 !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速快,老年人患病率高 10 倍 !事实上,我国糖尿病的 形势十分严峻,不容乐观! 临床医生搞科研应该得到支持。如果某临床医生有兴趣发表论文,当然可以,但是,不能采用发表论文去考核所有临床医生的水平,并且作为临床医生晋升的主要指标。 我当过医生,深知临床工作的艰辛和劳累。要做一个好医生,必须认真、努力,全心全意的在临床上工作,为患者服务。一天下来,累得贼死。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做论文、发表论文的事情。当然,尽管劳累,开学术讨论会,总结医疗经验,提高医术还是可以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医学院搞教学的医科教师,应该申请项目搞科研,他们也有时间做科研。对于搞教学的老师,应该把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作为考核和晋升的标准之一。 我国的糖尿病形势如此严峻,是否是糖尿病临床医生都在想文章、写文章、发表文章,心思用到纸面上去了? 参考文献 糖尿病第一大国的糖尿病研究 . 《中国科学》论文 , 2018-9-27 16:1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137368.html 我国 1 型糖尿病 15 岁以下儿童发病率 20 年增加近 4 倍形势严峻 . 2018-01-08 13:49:00 来源:央广网 http://china.cnr.cn/gdgg/20180108/t20180108_524091152.shtml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速快老年人患病率高 10 倍 . 2016-12-29 10:15 http://www.sohu.com/a/122894933_119778
个人分类: 浅谈|258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甘肃针对近期中等地震集中活动现象进行震情跟踪和全球形势
杨学祥 2011-12-20 02:52
甘肃针对近期中等地震集中活动现象进行震情跟踪 2011年12月19日 22: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12月19日电 (记者 冯志军)甘肃省地震局19日披露,甘肃阿克塞县和相邻的青海海西地区近日连续发生三次地震,在祁连山西段与阿尔金断裂交汇处形成中等地震集中活动现象,为科学合理判定震情发展趋势,该局组织地震专家于日前召开了震情跟踪研讨会。   本月11日至14日,甘肃省连续发生阿克塞与海西交界4.0级、阿克塞3.7级、阿克塞与海西交界4.1级地震。以上地震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在14日4.1级地震中,震区阿克奇乡政府办公楼出现5处裂缝,阿克塞县中学教学楼东南角出现裂缝。   据了解,此次震情趋势研讨会对甘肃及边邻地区存在的趋势异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将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热红外,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等方法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应用到震情趋势判定中。同时,还加大了地震频谱特征、地脉动、沙层应力、电磁扰动、大地电场等具有较好短临异常显示的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力度。   甘肃省地震局表示,通过与会人员的充分交流与研讨,对目前阿尔金断裂附近及祁连山中西段地区的震情趋势判定取得了一致认识。(完) http://www.chinanews.com/df/2011/12-19/3543526.shtml 震名单对号入座:5次强震已经发生 已有 337 次阅读 2011-12-18 15:5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地震 名单 检验 强震名单对号入座:5次强震已经发生 杨学祥 我在2007年9月7日和8日指出,在2007-2030年内,将要发生5次左右的8.5级以上地震。我们列出的8个名单中约有一半可能发生。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中国西部也是地震高发区域。我们必须增强抗震防灾意识,现在就应该收集情报,采取对策。 地震风险最高是在欧亚接壤的土耳其、伊朗和我国西部一带;日本列岛、台湾、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以及美国西海岸、墨西哥、秘鲁、智利一带。 强震名单:中东海湾地区、洛杉矶、台湾西北部、印尼苏门答腊、美国西雅图、旧金山、日本东京和日本东南海。 实际发生的5次强震如下: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 2005年3月29日印尼苏门答腊8.5级地震; 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8.5级地震; 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9级地震。 下面这篇博客已经被删掉了,现在看到的是最后一点痕迹。 相关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9636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08/content_668219.htm 杨学祥。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可能发生的强震名单。上传日期:2007-9-7 上海热线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784.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博与否?这是个问题
热度 2 yolandahongmei 2011-9-3 18:04
博士这个头衔,在我以前的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觉得那是只有绝顶聪明的人才能企及的高度;我等小辈只能是“高山仰止, 景行行 止 ”而已。只是 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被称之为“彭博士”,而且是所谓的“洋博士”(虽然只是“海带”级别的新加坡,呵呵)。我想这应该得益于从1999年开始施行的“扩招洪流”,其中就包括研究生的扩招。不然我等寒门子弟哪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从而成为体面的城里人? 呵呵,说笑了,莫见怪!还是回到正题,作为“被博士”一族,我想聊聊是否应该攻读博士学位这个话题。其实很早以前我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从来没有深入、系统地去思考。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应该看看自己是不是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兴趣所在。 如果你是对科研非常感兴趣的人,那么我恭喜你,博士研究生真的很适合你,这也是最适合攻读博士学位的一类人。但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大多数学子在入大学之前甚或大学毕业之后都不知道他们的兴趣在哪里。现如今迫使广大学子尤其是寒门子弟考研考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a)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啊);b)为以后的打拼增加筹码(毕竟博士title还是有点吸引力的);c)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争光(我们的父母只知道多读书读好书才有出路,读硕士、博士、出国留学,这可是无上的荣耀啊)。在我看来,这些都不应该成为促使我们考研考博的主要理由,大部分事情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所以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平时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交或社团活动。如果觉得自己对科研感兴趣,那就找些机会咨询、体验和实践一下。大学刚毕业是弹性最大的时候,如果等到读完博士已近而立之年再后悔自己的选择,那种痛苦也许会真的让你欲哭无泪。如果对自己的兴趣不明确的话,我觉得还是先工作暂先不要跟风了。 2) 形势所需。 比如 你已经参加工作了,而且觉得目前的工作也不错。如果需要继续在这个单位工作下去,更想有所发展的话,必须攻读博士学位。我想这种现象在中国的高校科研院所比较普遍,如果单位允许,很多人就会选择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我个人认为,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因为你已经工作了,明白了自己需要什么,什么样的研究方面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利。 3) 机遇所使。 在你学业的某个阶段,遇到非常好的一个机会。比如在大学或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获得了去海外攻读博士的机会,当然提前是你不是很讨厌科研,尽管可能也不是很喜欢。为什么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该去呢?因为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大多数理工科专业都会提供不少奖学金。你除了自己日常生活所需外,如果不是太铺张浪费,应该是会有所结余的。这样对于成年人的我们,心理上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安慰。而且在不同的国度里,除了学业以后,你不但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还能结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你既不是兴趣所在,也不是形势所需,更不是机遇所使,那我觉得大学毕业后直接接受社会的考验比较好,顶多再读个硕士研究生(我非常赞同缩短研究生年限,现在国内大多数是两年半到三年,最好缩短到一年或两年,能达到让大家有个体验什么是研究生的目的就可以了)。毕竟我们那时候年轻有闯劲,任何挫折和风风雨雨应该是经受得起的。学历越高,可选择性和弹性是越来越窄的。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下,不是兴趣所需的“伪博士”,我们浪费的不仅仅是金钱和机遇,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宝贵的青春啊!现在中国很多高校研究所都在推行硕博连读(5年),最近还听说有些专业在推行本硕博连读(8年),也许我们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的科研工作更有系统性,为祖国培养科研后备人才。但有没有想过这是否是这些“人才”的兴趣呢?曾碰到一些在中科院硕博连读的朋友,在硕士三年结束还有两年就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选择了退出。我以前会为他们惋惜,觉得不值,但现在我会为这些人鼓掌。因为他知道了这条路是不适合他的,走下去只会更加痛苦,何不早点退出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呢?要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需要有勇气和气魄之士。于我而言,是没有这个胆量和决心的,更不可能做到徐志摩的潇洒“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总是觉得,作为个人,我们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大环境,但大环境和趋势却可以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及其之后的改革开放都说明了这一点。我想现在这么多人都在追逐博士学位,应该跟我们的政府导向及其政策有很大关系吧!但这并不是说我想批评政府,毕竟地大物博的中国也不是这么容易管理好的(人家新加坡的首任总理李光耀都说了,如果让他来管理中国,他也管理不好的)。我想说明的是,中国的教育发展还真不到可以这么大规模扩招的时候。我们的经济我们的GDP可以人为的提高实行“大跃进”,但整个国民的素质和其文化水平是需要耐心和恒心慢慢提高的,否则只能达到“物极必反”的效果。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443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为什么只有官商勾结才能致富?
周可真 2010-5-28 02:37
论形势无限好之背后的文化隐忧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形势是怎样的?出于构建 和谐社会 的需要,我还是要引用 文革 时常见于 两报一刊 的那句话来加以评论: 革命形势无限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从来都没有象现在这样好 。 文革 之末,国民经济实际上已经到达了崩溃的边缘,但 两报一刊 也还是那句话: 革命形势无限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从来都没有象现在这样好 。 我相信当时 两报一刊 之所以这样说,也是出于 社会和谐 的考虑,虽然那时还没有提出 和谐社会 的概念。 中国社会发展的形势固然是 从来都没有象现在这样好 ,但是 革命形势无限好 的背后,还有没有问题呢?最近凤凰网站在当今中国富人的立场上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 中国富人为什么缺乏安全感 ?凤凰网并发表评论予以了探讨,结论是: 在中国经商,不借助同政府权力的斡旋,企业很难获得成功。而一旦借助这种权力取得成功,也就意味着企业背负了 原罪 。这是一颗引爆器控制在他人手里的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 换言之,官商勾结是致富的必由之路,但靠官商勾结而致富,实际上等于是富人为自己埋下了一颗随时都可能由穷人引爆而导致富人灭亡的炸弹。这的确是一语中的! 但是,为什么只有官商勾结才能致富呢?这篇凤凰评论没有予以直接而明确的解释,只是提出了 规范市场制度、完善市场规则 的必要性,这似乎是意味着把只有官商勾结才能致富的现实原因归结为现在中国市场制度的不规范、市场规则的不完善。诚然,肯定现在中国的市场制度不规范、市场规则不完善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我相信,就是市场经济发达如现在的美国,其市场制度也有不规范之处,其市场规则也有不完善之处,而且事实上可以说,没有一个现代国家有一种绝对规范的市场制度从而有一套堪称 完善 的市场规则。由此看来,这篇凤凰评论除了为通过官商勾结而致富的富人寻找一个看起来是冠冕堂皇的理由以外,没有任何实在的积极意义,因为它根本无助于人们认清当今中国现实的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前一段时间曾经探讨过中国古代遗民问题,最近仍在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迄今为止,我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所悟出的道理是: 遗民都是忠君者,他们的忠君行为在其成为遗民之前和成为遗民之后乃至于其去死后的世世代代都一直受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褒奖,这足以说明,中国古代的忠君行为是一种具有相对永恒与普遍的伦理价值的越超性道德。在名教条件下,这种超越性道德以忠臣之类的名节形式可得以永垂世册或流芳百世。所以,只要人们践履忠君之德,他们便可望成就其道德名节而使自己青世留名。也因为如此,那些看重道德名节而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语)的君子,自然就不看重现世的功名利禄,而是一心一意去谋求自己的道德名声。这种内在地推动着人们去追求不朽之德名的名节之心以及作为这种名节之心的外在表现的气节之操,也就是为中国传统伦理所推崇的独立人格。 但是,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以来,由于孔家店逐渐被彻底打到,传统礼教(名教)也相应地被废止,从而超越性的传统伦理道德不再有其生存的社会条件,而原本忠君的爱国道德则演变为忠党(忠于党国)的爱国道德。蒋介石统治的民国的忠党之德与古代中国的忠君之德固然同属于爱国道德,但是,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是在普遍意义上去提倡爱国道德的 ,对一切忠于自己国家(王朝)的人们都持赞赏态度,虽然在战场上可无情地消灭他们的肉体,但对他们的精神则心怀敬意,例如,当年史可法激烈抗清而战死沙场,后来清帝下江南时还曾到扬州祭奠史可法;而 蒋家王朝却是在特殊意义上去提倡爱国道德的 ,其统治者只是对忠于党国的人们持肯定或赞赏的态度,对那些对党国不忠或反对党国的人则一概加以排斥、否定,从内心到行动都是如此,其比较激烈的做法是把对党国不忠或反对党国的人们往死里整,而比较温和的做法则是对国民进行党化教育,要把他们教育得不成功便成仁地为党国尽忠。后一种做法类似于当年曹孟德曾经想尽各种办法来感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云长,然而曹孟德在最终发现其感化无效时也就把关云长放归于蜀了,并没有加害于他。 曹孟德放归关云长这样的事,在提倡忠于党国的蒋家王朝是不可能发生的 ,当时,不要说是对待忠于自己政党的共产党人绝对不会如此心慈手软,就是对待像杨虎城、张学良这样其实无意于对抗党国而只是违逆党国领袖意志而主张联共抗日以图救国救民的人,也是要么无情杀戮之,要么终身软禁之。如此看来, 蒋家王朝的忠党之德较诸古代中国的忠君之德在文明程度上委实是一种倒退 。 忠君之德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它与不朽的道德名声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现实的功名利禄则并无必然联系,故践履忠君之德者不必是出于功名利禄之心,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也可能仅仅是为了成全其道德名节而已;反之,忠党(忠于党国)之德却不具有超越性,而仅仅是为自己的统治者(党或党国领袖)所褒奖的一种政治道德,这种政治道德是与经济利益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故践履忠党之德者必是出于功利目的,其忠党行为也就不再具有成全其独立人格的伦理道德意义,而仅具有成就其现世功名利禄的政治经济意义。 从古代的忠君之德到民国的忠党之德的转变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性转变,随着这种转变,从殷周之际直到清代的追求不朽德名而看重道德气节和讲究道德操守从而顾惜廉耻的礼义文化瓦解了,代之而起的是追求现世功名利禄从而政治上唯上和经济上唯利的功利文化 。 历史事实表明,这种文化转变客观上促使蒋家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其短命的王朝,因为 随着以忠君为核心内容的传统伦理道德的瓦解和以忠党为核心内容的民国政治道德的建立,一心只求现世功名利禄的人们视不朽之德名为子虚乌有,不再有名节之心与气节之操,而是普遍信奉有奶便是娘和无毒不丈夫,持守如此生活信条者,为了达成其功利目的而了无廉耻之心,更无慎独之意,只有政治上的趋炎附势和经济上的唯利是图。在一个缺乏人格独立和道德自律的社会里,只要搞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就势必是奸商横行和官商狼狈为奸地荼毒百姓。民国之所以会形成官僚资本主义这座曾经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其文化原因正在于此。 从伦理道德方面看,短命的蒋家王朝正是葬送于寡廉鲜耻以至于百无禁忌地无所不为、无所不取的恶劣党风与民风。 文化的转变虽然有其客观原因,但文化转变对于文化主体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外在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内在于文化主体的自为过程, 文化转变朝哪个方向变化是由文化主体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 。总结蒋家王朝如此短命的历史经验,是可以从中吸取其历史教训的。当中国固有的文化面对严酷的世界现实而不得不发生转变时,它的主体在选择、决定其文化转变的方向时,固然应该打倒孔家店而建设一种新文化,但是却无疑不应选择一个比中国固有的礼义文化更加落后的文化形态作为其新文化建设的目标,然而, 蒋家王朝恰恰是选择了一个比以忠君之德作为其核心内容的礼义文化更加落后的文化形态,建立了一个以忠党(忠于党国)之德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功利文化 。这种文化选择在文化发展远见上甚至远远落后于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文化选择,黄宗羲在他那个时代就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不然,而以君之一身一姓起见,君有无形无声之嗜欲,吾从而视之听之,此宦官宫妾之心也;君为己死而为己亡,吾从而死之亡之,此其私匿者之事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但是, 蒋家王朝的国民党却非但不知 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的道理,更反其道而行之地提倡起 非为天下,为党也;非为万民,为蒋姓也 的忠于党国的新道德,完全无视五四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建设要求 。吾今观凤凰评论而终于知道,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即使是像凤凰网这样的民主论坛,其文化自觉的程度都仍然不能跟17世纪中期中国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相比,当然更无法同20世纪初五四的文化自觉程度相比了,所以根本就不可能为中国新文化建设提出比蒋家王朝的国民党更高明的文化建设目标。 如果当今中国的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程度都倒退到了17世纪以前的水平,那末,即使中国经济已经被迫地进入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一个足以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文化和以这种新文化为价值基础的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吗? 附:凤凰网评论:中国富人为什么缺乏安全感? ( 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furenyimin/ ) 导语: 近日,一篇关于 富人掀起移民热潮的新闻 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对于这同一条新闻,媒体却做出了不同的解读。 有论者说: 你看,国进民退,民众仇富。富人对投资没信心了,也没有安全感,于是都跑了,我们的社会得反思; 有论者则反诘说: 用仇富来说事,有时更像矫情甚至是要挟。富人的特权已经很多了,但是却没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到底孰是孰非?哪种观点更准确的指出了现实情况?我们先从新闻时事说起。 富人移民潮 到底为哪般? 据媒体报道,现在存在所谓的富人移民潮,富人选择移民的原因是哪些,他们的不安全感从何而来? 媒体报道:富人掀起移民潮 来自《经济观察报》( 5 月 22 日 )的报道说,中国内地富人移民海外的趋势比较明显。根据 4 月初发布的《 2010 胡润财富报告》估算,中国目前有 5 . 5 万名亿万富豪。没有可信的数据显示这些富豪已经有多少移民海外,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 2009 年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当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 EB - 5 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 2008 年的 500 人上升到超过 1000 人。而美国并不是投资移民的首选地。 三个问题成诱因 排在第一、二位的原因分别是子女教育和寻找安全感。子女教育的原因属于正常原因,而 寻找安全感 则令人反思国内的社会环境。在国内不借助同政府权力的斡旋,很难获得成功。而一旦借助这种权力取得成功,也就意味着背负了 原罪 。一旦社会矛盾激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会成为权力的祭品和替罪羊,成为权力打击和清算的对象。所以及时地 见好就收 甚至逃亡国外,就成了迫不得已的生存方式和选择。第三个原因是认为国内投资环境不好,还有各种税费太高。 财富安全关注高 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今天富人们不得不担心的一个问题。一是国内的投资环境,离法治化和规范化还有不小距离,许多投资渠道限制民营资本进入,腐败成本沉重。二是贫富差距拉大,导致中国社会对财富 原罪 的追问以及不时引发的 仇富 心态也让富人们如坐针毡。这种全社会弥漫的非理性仇富情绪,把富人连同他们的财富一起逼向海外 安全地带 。 富人缺乏安全感 真问题还是伪问题? 富人移民,是他们真的缺乏安全感还是他们的财富存在原罪,抑或是他们不想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富人离开值得追问 富人移民,而我们关注的焦点是这些离开的身影背后的另外一些信息。比如说,政商关系复杂导致的经营困境,不时冲击着营商者的信心。上周,曾经的中国首富黄光裕一审判决入狱 14 年。黄光裕犯案受到法律制裁无可非议,但此案依然提醒我们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在中国经商,不借助同政府权力的斡旋,企业很难获得成功。而一旦借助这种权力取得成功,也就意味着企业背负了 原罪 。这是一颗引爆器控制在他人手里的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但富人的财富也同样值得追问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富人的财富是存在 原罪 的。一方面,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仰仗权力才能生存和发展, 财富 和 腐败 往往共生,资本和权力的结合本来就是一部分富人的生存方式,人们仇富也与富人财富来源的合法性、道德形象不佳及责任形象缺失都有一定关联。另一方面,社会调节机制一定程度的失灵和财富再分配机制的缺位使得贫富差距增大,富人害怕自己的财富成为清算的牺牲品也是正常的。 以美国为例:中国的富人其实已经很幸福了 中国的富人可以说是 身在福中不知福 ,根据美国国税局统计, 2007 年美国收入最高 1% 的人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占联邦政府所征收的个税总额 40.4% 。而中国呢?早前有一份报告显示,占中国人口约 20% 的富裕人口上缴的个人所得税还不到全国个税收人的 10% 。中国的富人并不是缴税大户,相反工薪阶层才是。而且,美国的富人捐款多,赚了钱不回馈社会一定会遭到民众的非议,而中国的富人却在改革收入分配的节骨眼上选择了移民。 社会要进步 逃避无出路 我们的社会确实存在问题,但富人移民国外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完善制度提供给更多人致富的渠道 许多富人是国内某些不规范、不完善体制的受益者。他们在致富的过程中,游走于灰暗地带,与权力合谋,为自己带来利益。但是许多富人在完成了财富积累之后,并没有努力去推进法治和制度的建设,反而不是和权力结合的愈加紧密,获取更大利益。这其实是在做损害制度的事情,这相应的限制了那些没有资本做灰色交易的创业者,切断了他们的致富之路。 能力越大富人应承担更大责任 蜘蛛侠的伯父告诉蜘蛛侠:能力越大意味着责任越大。现代社会财富其实意味着社会资源,拥有更多的财富意味着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也就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所以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也就意味着其对社会的责任越大。当然,这种责任并非是一种强制回馈社会的责任。而是在规范市场制度、完善市场规则方面,富人应该承担更大的建设责任。这不但对整个社会发展有好处,也对富人自身有好处。 完善分配体系给富人安全感,也要给穷人安全感 资料显示,中国的税收呈富少穷多的逆调节态势,经济学家茅于轼等人也说,现行税制实际是累退性质,富人的大部分收入没交税。正是基于这种现状,当下调整收入分配的呼声高涨,但这显然不是 均贫富 ,而只不过是要让社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而只有一个正常的社会,才能不但给穷人一个安全的底线,也能给富人一个稳定的预期。 结语 :马克思说过: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同样的,每个人的安全感也是富人获得安全感的条件。 《明夷待访录原臣》。
个人分类: 时评.政论|8292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 李顺桃委员用了20分钟讲形势大好 又用了20分钟讲别乱吐痰
xupeiyang 2010-3-10 12:4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9日07:57 燕赵晚报 叫停者黄文仔称来北京不是来唱赞歌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李顺桃   我没有想到你们对这件事情这么关注。7日,全国政协委员黄文仔有些意外地说。此前一天,分组讨论时,同在一组的李顺桃委员用了20分钟讲形势大好,又用了20分钟讲别乱吐痰。面对其冗长发言,黄文仔委员忍无可忍,激愤制止。   回应 我为什么反对畅所欲言   黄文仔说:如果你在现场,你就会觉得我这样说确实是忍无可忍。如果在参政议政的殿堂上,邻居阿婶的鸡死了、鸭跑掉了也要说,我觉得作为一个全国政协委员,这样的参政议政可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   你想,我们这个小组38个人,如果每人20分钟,等于760分钟,要10几个小时才能发一次言。每天讨论4个小时,四五天都讨论不完。黄文仔认为,分组讨论会场是很严肃的。委员在发言时应做好工作,弄清楚自己该讲些什么,不要跑题了。我们这么远来北京参政议政,不只是来唱赞歌的。   回放 一委员讲20分钟大好形势被制止   6日下午3点5分,社会福利和保障界的分组讨论开始由委员发言。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李顺桃被组长点名发言,他说:看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感觉很务实,很丰富,很好,让我深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随后的近20分钟,均在回顾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充分肯定我国的民主建设进程。   之后的近20分钟,李顺桃说起了吸烟和随地吐痰的问题。   经过了漫长的40分钟之后,李顺桃的发言结束了。未等下一名委员出声,黄文仔拿着话筒大声说:我建议以后组长要控制每个委员发言的时间,本来时间就不多,你一个委员占用半个多小时来说一些小事情!   这回李顺桃不高兴了:什么是小事情啊?什么是大事情啊?黄文仔说:你刚才说的就是小事!你不能剥夺我畅所欲言的权利啊?你的畅所欲言就是剥夺别人畅所欲言的权利!这时,被点到发言的那个委员连忙拿过话筒开始发言,两人的激烈对话才算打住。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浙江经济形势分析
剑走偏锋 2010-1-17 22:38
  2009浙江经济形势分析   2009年浙江经济出现了很大的震荡,经济走势呈明显的V型,2008年四季度起明显下滑,至2009年二季度初探底,然后迅速回升。从改革开放到现在30多年,经济有三次大起,浙江也是一样,但是同前两次相比,浙江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震荡的幅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这么大的起伏是绝无仅有的。同全国比较也是一样,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全国,上升的幅度也是明显高于全国。   浙江经济下降速度明显大于全国,实际上揭示了三个原因:   第一是浙江经济中的国际因素在加大,相对于全国或广东、江苏等地,浙江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准确的说是净出口差额的依存度偏高。出口的冲击是因为经济危机引起的国外市场进口需求大量下降,造成浙江2009年1-9月份出口下降18.5%,净出口的下降幅度更高,超过了21%。这样直接冲击到以工业、以出口为主导的很多企业,所以工业出口交货减少了1000多亿,在消费总值当中下降了3.3个百分点,所以造成整个经济增长率下降,尤其在2009年第一季度非常明显。   第二是和国内宏观形势的关系非常密切。从浙江经济增长的自发性来看,浙江经济的溢出性非常明显,要远远高于广东、江苏,浙江的经济增长受到宏观经济和省外市场影响相当大。因此全国经济形势好,浙江增长就快,如果全国经济形势差,浙江经济增长就慢,浙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国经济形势。   第三是浙江目前经济的抗震能力相对比较弱。浙江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这方面的制约特别大。所以可以看到浙江在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高点后慢慢下行,因为受到要素结构的制约。   另外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企业结构也很容易受到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加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特别是传统的产业受到中西部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就造成浙江经济的下滑速度快于全国。   为什么说浙江从2009年4月份以后上升的速度又是快于全国,这里面又可以揭示三个问题。首先,虽然外贸高依存度使浙江受到冲击大,但同时在国外经济,尤其是美欧经济逐步出现复苏的情况下,对浙江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是很明显。第二,中小企业为主的结构虽然抗震能力弱,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调整灵活,反应快的特征,能够跟进外部环境变化。所以2009年上半年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很多企业原来都是以出口为主的,迅速调整了市场需求结构,转向内需。这也揭示出,对所谓的净出口高依存度,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组织框架,这两个问题要辩证的看待。第三,浙江第三产业的发展贡献在迅速的增大。浙江2009年1-9月份三产增长12.5%,是二产增长的近3倍,在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抗风险能力,所以它的贡献率非常的高。三产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也提高了2.7个百分点。三产的快速增长从根本原因来讲,是因为发展阶段造成的必然性结果,因为根据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变化经验,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前,一般第三产业比重就超过第二产业。浙江过去三产发展的滞后性,在未来也可能会出现三产的快速增长。这还包括了近年来制造业逐步向研发、营销、品牌方面的转移,这个也对三产的拉动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   再从三产增长的结构来看,金融、房地产、批发零售业超过了三产平均增幅,但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仅增长了0.6%,也可以看出所谓物流的增长速度还是偏慢。三产里面拉动主要来自金融,比如证券、期货等等,还有房地产的拉动,这存在一定的隐患。同时三产的增长既有市场带动作用,即需求的上升,但是也有政府的政策刺激作用在里面。   2010年浙江经济走势   2010年世界经济将保持平稳回升的态势,当然受制于多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它的增长率,特别是美欧的增长率会比较低,但是因为它有从下降到复苏这么一种趋势,所以,对浙江出口的拉动会比较明显。尤其是美国经济的走势变动,按照前几年的情况分析,美国经济基本上变动一个百分点,会拉动浙江出口增长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2010年,由于美国所谓平衡增长这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而另外由于美国倡导储蓄的增长与适当的压抑消费,再加上人民币汇率到2010年估计增长3%-5%之间,可能2010年美国经济上升1个百分点,对浙江的拉动估计达不到5个百分点。所以相对来讲,比较稳健的一种估计,浙江出口贸易基本上保证增长10%以上,但是对净出口而言,因为浙江的进口相对快于出口增长,所以净出口增长很可能低于10%。按照这样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进出口对2010年经济增长拉动可能在3个百分点左右,是一种正的效应。   再从国内因素来看,2010年经济增长最低有8.5%的预测,最高是9.5%的预测,CPI是3%左右。从政策来讲,宏观经济政策不会大变,但是侧重点、目标会有所不同。这种带来的不同主要在于信贷结构有所调整,还有信贷总量上有所压缩,人民币汇率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企业对此会相当敏感,所以我们要关注国家明年货币政策的微调,还有包括人民币汇率走势的调整。   基于上面两个基础,我们预测,2010年消费增长基本上和2009年差不多,保持在14%左右。而投资增长在14%左右,同时可以看到,民营投资的增速会有所加快,净出口增长略低于10%的水平,这样的话,浙江2010年的GDP会突破26000亿美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会在10%,浙江的GDP2010年的增长率可以达到10%,名义增长率在13%左右。   浙江经济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以后,从长远看未来经济的增长率继续长时期保持两位数的难度是加大了,无论是我国台湾地区还是韩国或是日本等国,他们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以后,它的增长率基本上是降到中速,4%-7%的水平。但是对于浙江来讲,因为第二产业的比重还偏高,另外还有国内市场内需可以拓展,从这点上讲,浙江经济可以在中速偏高的水平上再保持十几年。如果2009年能够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特别是在战略性主导产业地位确定方面成功的话,浙江经济会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在这一轮周期当中可以保持在高速增长的速度。   转型升级,推动新一轮发展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二五打基础的重要之年,也是迎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首年,所以它是浙江经济发展当中非常关键性的一年。在经济稳定增长的预期已经比较明确的情况下,2010年浙江的指导方针可能会从保稳促调转向促调整保增长,就是突出经济的转型升级。对经济的转型升级,我们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组织优化应该作为两大支柱支撑浙江经济科学发展的大厦。   首先对产业结构来讲,浙江要通过需求结构、要素结构这两个科学的预测分析来确定产业结构的走向。对于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做大三产,做强二产,稳定一产。   对政府2010年的工作重点,我提几条简单的建议:第一要启动三大产业带的转型与升级,以及东部沿海海洋的产业带的发展。三大产业带方面,原来的温台I型产业带,怎样从北延伸到宁波、舟山甚至是到嘉兴、绍兴。杭州湾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怎么做强,金衢到丽水的产业带怎么提升,并在发展绿色经济上下工夫。尤其重要的是要把海洋产业带发展好,海洋产业从一产二产到三产能力都很齐全,包括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都可以囊括在里面,甚至这个产业带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   第二个就是怎么借鉴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他们在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他们在这个期间都制定了《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将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跟科学技术的产业化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为科技发明、技术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产业升级提供比较完整的制度和政策支持。   第三就是政府在2010年优化投资结构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如何适当限制虚拟经济的投资,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与结构。浙江现在热钱非常多,都是热衷于短炒,炒煤也好,炒房子也好,炒股票也好,都是在虚拟经济方面的领域,怎么样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向新兴产业与服务业。还有主要通过微观技术性的管制来淘汰过剩的产能,不要通过行政手段,而是通过技术性的手段管制。   第四就是在招商选资上可以有所作为,特别是在外来投资上要有所引导,主要是引导美欧等跨国公司。怎么引进央企和高新技术企业?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些大企业、大产业引进来后,他们不是靠垄断、靠政策维持,关键是要和本土的企业引起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否则很多大企业引进来,形成飞地,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只不过给我们带来一些GDP和税收而已。   第二大方面是关于产业的组织优化。产业的组织优化主要包括六大关系,六大关系里面最重要的是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在浙江,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反应在产业集聚区或者块状经济方面,它对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浙江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浙江从1999年实际上进入了产业组织的巨变时代,大企业或者一些中型企业快速增长,但是相当一些小企业成长比较困难,专业市场出现了萎缩。2010年产业重点优化可以在企业与企业关系方面作出一些调整,作出一些政策方面的引导,主要在两点,一个是强大扶小方面,强大就是不仅要把大企业做大,而且要做强,通过创新来推进企业的壮大;扶小主要是通过政策等政府措施、法制措施来保护小企业。另外一个就是以大带小,特别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怎么样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关系,台湾地区在扶持小企业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点借鉴。在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开发这方面的产业组织和优化、重组,对浙江经济的产业组织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