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寺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托林夕阳 2012-07-10 07:35
taodeng 2014-2-25 10:54
西藏 札达 托林 象泉河畔的砾石阶地上,殿宇林立、佛塔高耸的托林寺已历经沧桑一千年,阿底峡进藏就住锡在这里讲经著述。它是古格王国在阿里地区建立的第一座佛寺,凝结了印度、尼泊尔和拉达克工匠的心血,其名称的含义是期望飞翔空中永不坠落。落日映照下,转经的人群吟唱出古老的梵音,那些粗糙古朴却又风格鲜明的建筑闪耀着璀璨的艺术光辉。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玫瑰古寺 2012-07-01 07:06
taodeng 2014-2-23 14:01
西藏 拉萨 色拉寺 色拉寺的名字已经够浪漫了,它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高低错落的花岗岩石砌建筑、五彩斑斓的墙面装饰,还有窗台走廊上灿烂艳丽的花朵,在蓝天白云和绿树苍山的映衬下透露出一种明快欢乐的氛围,让人想象不到这是一座有近600年历史的古寺。狭窄幽深的巷道通向僧人的居所,陡增浓郁的生活气息,岩鸽野犬也惬意地融入这图画之中。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9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辉煌殿堂 2011-12-07 19:50
taodeng 2014-2-23 13:43
泰国 那空叻差是玛 暖颂 班塔 走在泰国,最让眼前一亮的就是那些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充分显示了庄严和神圣的信仰。泰国是一个宗教地位很高的国家,全国有成千上万座寺庙。它们的佛塔是钟形的,往往还包有金箔。方形或十字形的神社带有攒尖的屋顶,且是层层重叠的。最特别的就是高翘的飞脊,精雕细琢、轩昂宏伟,最多的是凤尾羚角状,飞鸟状也能看到。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棉古城 2011-12-03 19:20
taodeng 2014-2-23 13:42
泰国 那空叻差是玛 巴塞 披迈 来到披迈,仿佛就是吴哥的一角。确实,吴哥著名君主阇耶跋摩七世在王国的西部边陲建成了这座城堡。披迈古城有四条入口通道,每条都有神圣的眼镜王蛇把守。在南亚人民的手里,坚硬的岩石就像是豆腐、泥块一样,可以任意切割和雕刻,垒成宏伟的佛塔建筑,表面布满了各种婆罗门教的神话故事和民族图像,放射着古代高棉的艺术光辉。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伦没多 2010-10-06 09:36
taodeng 2014-2-13 23:29
内蒙古 多伦 汇宗寺 多伦人说,中国知道多伦多的人比知道多伦的多得多。其实,多伦历史悠久,在有清一代的地位曾经相当重要。燕长城遗迹至今尚存,辽太祖拜日跸林,成吉思汗囤兵攻打金朝,朱棣征伐北元归途病故,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多伦。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后在多伦会盟,并建汇宗寺,多伦因此成为蒙古高原藏传佛教中心,日渐繁盛,坐拥漠南商埠。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寒意深处 2009-10-30 10:11
taodeng 2014-2-11 23:48
内蒙古 四子王旗 红格尔 红格尔最近的名气来自于它是神舟飞船的主着落场,在媒体上的特定时间里有很高的曝光度。其实,红格尔有更遥远的注目,因为内蒙古牧区曾经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锡拉木伦庙就座落在这里。不过,冬日里来到红格尔,一切都在寒意瑟瑟中,令人不敢相信它的蒙语含义竟然是“温柔之乡”。也许,当春水流淌的时候,迷人的景色将会回来。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8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孜塔寺 2009-09-14 10:20
taodeng 2014-2-10 21:02
西藏 江孜 白居寺 白居寺的奇特之处在于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三大教派共存于这一座寺庙中,每个教派在此寺内都拥有五六个扎仓,使其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它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庙,正对雄伟险峻的宗山古堡,塔中有寺、寺中有塔,殿堂内绘有十余万佛像,充分代表了15世纪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甘丹新寺 2009-09-05 20:54
taodeng 2014-2-10 20:57
西藏 达孜 甘丹寺 甘丹寺是黄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庙,它是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自筹建的,可以说是格鲁教派的祖寺。不过,现在巍峨壮观、布满山坳的庞大建筑群并非真正的历史建筑,而是1980年以后在废墟上重建的,包括宗喀巴的灵塔。宗喀巴是甘丹寺里最受尊崇的大师,到处都能看到他头戴尖顶帽子的形象。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碧波浮岛 2009-08-24 10:41
taodeng 2014-2-10 20:52
西藏 工布江达 巴松错 还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但奔腾咆哮的一河碧水暗示着必定有处更美丽的所在。果然,当盈盈的巴松错呈现在绿树青山之间,幽幽地泛着绸缎般的光泽,没有人不相信它就是世上的圣湖。传说浮在水面的扎西岛上不仅有宁玛派古寺,还有更多神奇:格萨尔战马的蹄印、莲花生洗脸的泉眼、松赞干布踩凹的石头、树叶自然长出的藏文,这些你信吗?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黔山灵猴 2009-04-27 09:18
taodeng 2014-2-9 23:10
贵州 贵阳 黔灵公园 黔灵公园是中国少有的市区山林公园,以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灵猴而闻名遐迩。园内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木葱笼,古洞清涧、深谷幽潭,景致清远。麒麟洞有五百多年的可考历史,解放前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曾先后被囚禁于此。弘福寺周围有成群栖息的猕猴,它们追逐嬉闹,悠然自得,令闹市中人,顿生无限情趣。 石桥 猴群 塔林 寺院 青山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石经古寺 2009-03-06 08:07
taodeng 2014-2-9 22:56
四川 成都 茶店 石经寺据说是成都香火最旺的佛庙,因为这里最“灵验”。我也差不多每年都跟着去凑热闹,只因为它确实是一座古寺。尽管石经寺最早是赵云家庙的掌故有些传说的色彩,但在唐时已建有大殿是确凿无疑的,贞观年间所植的两株古银杏至今仍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后周显德的罗汉松也逾千年,明、清以来金碧辉煌的宏丽建筑历历在目。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0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后的马帮
gzq 2013-11-26 17:00
最后的马帮! 老秦有诗赞曰: 休夸香山红叶好,桑浦胜景春长驻。 才喜马帮释重负,又诵弥陀大悲咒。 僧帽峰拥有情人,灵泉庙顶太极图。 踏歌起舞大妈去,山巅参佛老夫来。 还犹豫什么?是骡子是马,都出来溜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热度 18 dawnshower 2013-5-23 11:18
(本来不好意思在科学网上老写与宗教相关的文字,但是看到蒋老师的《修行就是请客吃饭》,就忍不住把最近写的一篇“吃饭文”贴出来。) 北大保安队先后百余名保安考取大学深造, “ 广院保安哥 ” 通过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考试,腾讯的保安顺利面试晋职程序员 ……话说, 有不少义工在参与了寺庙的护持工作后,过段时间也顺利出家了。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力不可思议 —— 做什么事情不重要,关键是看在哪里做、发心如何。 对于我来说,在寺院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吃饭。不过,即使是吃饭这样的小事,也时常能有机会观照内心。 领悟咸菜 龙泉寺的义工中,有不少烹饪素食的高手,并且非常乐意与众人分享自己的成果,所以每次用斋,除了主菜之外,我们还能品尝到很多新奇美味的咸菜,有时一顿饭甚至可达五六种之多。一开始,我不愿放过品尝任何一道咸菜的机会。有一次,见到行堂人员端着咸菜过来,我没看清是什么菜,也还没来得及示意让她少盛一点,她就已经给了我一大勺。仔细看,居然是腐乳,心里顿时感到不妙。尝了一口,非常咸!然而这时候,我碗中的主食已经吃完,根本无法招架这么一大块腐乳。怎么办?只好把它剩下。当时心里非常惭愧,一方面浪费了粮食,另一方面为洗碗人员增加了工作量。为了弥补过错,我饭后就去洗碗了。 但是下一次遇到咸菜,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也是在快吃完饭的时候,一位小姑娘端着一盆色泽鲜艳的腌胡萝卜走过来,我毫无犹豫地把碗推过去,并且抱着侥幸心理:胡萝卜不会那么咸吧。然而真实情况却是:不仅咸,而且辣!当时心里非常纠结:如果我把它吃完,那么晚上肯定会因为口渴而难受;如果不吃完,那么下次肯定会继续犯错,怎么办? 记起法师曾讲过的故事,某位僧人去一间佛堂,却被人呵斥出来,因为按照那儿的规矩,进去要脱掉鞋子。僧人非常惭愧,为了让自己长记性、下不为例,他重复了 30 遍 “ 脱鞋 - 进门 ” 的动作 …… 为了给自己一个教训,让自己逃脱贪恋咸菜的陷阱,我最终还是忍着咸辣,把碗里的咸菜全部吃完了。有了这样深刻的记忆,后来对咸菜基本上能做到敬而远之。 不过,在生活中,要完全杜绝对美食的贪欲,还是很难。办公室有一个角落,摆着大家储存的零食,我总是告诫自己不要碰它们,甚至还在书柜上贴了 “ 戒乱吃零食 ” 的小纸条。但令人懊恼的是,我根本戒不掉。 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位比丘尼的日志,深受触动。她反省自己在行乞时的一次动心: “ 惭愧自己六根放逸,明知自己是业力凡夫,贪欲未断,却未谨慎守护心念。大和尚曾开示:起一念尚不知已经堕落在生死中多少个来回了。不知自己这一动念有多少生死在等着,赶紧忏悔吧。并愿早断生死根,已种之果令灭,未种之因令其不生。 ” 槐花糕与镜子 春末夏初时节,一树一树的槐花绽满山野。 “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 ” ,也许是因为槐花的素雅与佛寺的氛围很相应,在龙泉寺中也时常会在不经意间偶遇一团团淡紫或月白的香云。某天,法师说一位居士问他: “ 槐花可以吃吗? ” 他说: “ 可以呀。以前我的母亲用槐花和面粉制成槐花糕,真是太美味了。 ” 次日,便在斋堂听到宣导人员说: “ 有发心拣槐花的义工,请在用完斋后集合。 ” 看来,工作人员要作槐花糕了!想到大家能够品尝色香味俱佳的槐花糕,我心里非常欢喜,但是一想到 “ 肚子饿应视为恶疾发作,吃饭应视为吃药,不可贪著美味 ” ,既然如此,为何又要制作精美的糕点呢?我又有些疑惑。 后来想起一段话 —— 净尘问禅师: “ 何为观心如镜?为何人要学镜? ” 禅师笑道: “ 镜有三优,人却做不到。 ” 净尘说: “ 请师父开示。 ” 禅师答: “ 镜映真相,过不留影,人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镜映实情,不分贵贱,人能做到面对乞丐与国王同样恭敬吗?镜映红绿,自不变色,人能做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吗? ” 净尘叹服。 美景、美味、美事,来了便来了,我应心怀感恩、欢喜面对;而一旦它们消失,我也应自在放下,不贪不恋。然而现实中,我时常弄反了 —— 某物存在时,我患得患失,踌躇犹疑;而一旦消逝,则又执着留恋。这样一颗心,何时能够得自在? 槐花飘落,便捡起做糕,惜缘惜福;待到花事了,便随顺自然,随缘放下。感谢槐花,又给我上了一课。 如何劝服他人 在斋堂用斋时,总有无数细节值得回味。某次摆放碗筷时,一位姐姐说: “ 我来教你吧。 ” 我想,摆放碗筷还需要教吗?她拿着一把筷子,说: “ 我们要把筷子头部朝向右边,尾部朝向左边,这样可以让用斋者更为方便。 ” 还有一次,某位义工在发筷子时,不小心掉了一双,于是她把那双筷子捡起来拿在手上,继续发其余的筷子。她走到我面前时,身旁一位女孩说: “ 请把那双掉到地上的筷子给我吧,我用纸擦擦就能用了。 ” 她的行为真令人赞叹。虽然我也看到那位义工拿着筷子、拎着桶、同时还要分发筷子很不方便,但却没有想到自己可以使用那双从地上捡起的筷子,真是太惭愧了。 另外,用斋的规矩非常多,即使去过很多次,仍然很难记全。幸好,总有人耐心提醒。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某天早斋。身边一位姐姐不停提醒周围人,一会儿敲一下左边的人: “ 你应该等供养偈唱完了再动筷子 ” ;一会儿对右边的人说: “ 包应该寄存起来或者放到地上,不要用它占一个座位 ” ;一会儿她又用眼神示意对面的人,要把碗端起来吃;一会儿对行堂人员说: “ 小心一点,把菜洒到桌子上多浪费啊。 ”…… 我很庆幸能够遇到她,坐在她旁边吃一顿饭,相当于把所有用斋礼仪都详细复习了一遍。但是我内心有一个疑惑:如果我以后用斋时,看到别人有一些不合礼仪的做法,要不要为她们指出呢?如果不指出,她们也许会继续犯错;而如果指出,我又犯了 “ 用斋时应止语 ” 的戒。怎么办? 曾有师兄请教法师,遇到不如法行持之人应如何对待。法师开示,自造业,自受果。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辨别别人是否如法。有些大德现的是秘密相,度一类有缘的众生。即使真有不如法之处,也不应法镜外照。往外看,内心是一种批评、点评、观过的状态,因此看什么都是错的。我们要观功念恩,内心应持喜悦、观功、学习、念恩的心态。净空法师也曾开示: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人,不要常常去责备人,这就对了。不要去批评人,批评人不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你就会成功。 一位师兄在观功念恩日记里,记载了这样的 例子: “ 今天接待一所高校的师生巡礼龙泉寺。中午用斋时,一位外籍友人因交流问题而剩下许多饭菜,米饭、菜汤和多半个馒头留在一个碗中。行堂的师兄便提醒珍惜福报、食用干净。因第一次过来,友人表示已经饱了,行堂义工略显尴尬,旁边一位同行者说,我来。便将友人的饭菜端走自己食用干净。活动结束后,得知隆凤老师也代一位女众师兄将饭菜吃干净。内心很是赞叹他们。以前只知道宣化上人为让弟子养成惜福之习惯,将其丢在桌子上的红薯皮全部自己吃掉。我要感谢隆凤老师和另外一位师兄的践行与示现,告诉我们很多看似很难的事情是可以做到的。 ” 一粥一饭里,包含了惜福、持戒、忍辱、精进 …… 难怪有偈言, “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 。
个人分类: 她说|8422 次阅读|42 个评论
此间无禅意
satangell 2013-5-2 09:59
许是世道艰难的缘故,庙里的香火是越来越旺了,老和尚见了如织的香客,便起了经商的心思。当然,按老和尚的说法,经商也是入世,为的还是弘扬佛法。 说干就干,老和尚将两道院墙拆了,改修成了商业一条街对外出租,还在街口立了个鸟居,上面挂着“灵山商贸街”的牌匾。为招揽租客,鸟居左右挂了对联一幅,“门迎四海客,广纳八方财”。 小和尚不明白鸟居的用意,老和尚说是从倭国看来的,那里的鸟居用来划分人神之地。这里的鸟居也是一样,不过是把财神爷的地方和寺庙给划开了。 商贸街开张后,倒也有不少商家入住,把个偌小的后山经营得热热闹闹。起初生意不错,可久而久之,香客们便有些愤愤,说这鬼世道,和尚不是和尚,一身铜臭都成贼秃了。香客们意见大了,不来庙里进香,连带着商贸街的生意也差了起来。那些商家本就出身市井,生意不好怨气自然就大,每到收租的时候什么难听的话都对着小和尚骂了出来。小和尚心下郁郁,转过头就在老和尚那里诉苦,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愁了几日,老和尚突然来了灵感,将“灵山商贸街”的牌匾撤了,换上了“此间无禅意”几个大字。说来也怪,香客们再经过的时候,都赞叹这老和尚是得道高僧,开这商贸街真真是为了点化世人啊,于是进去购物也成了心安理得之事。 小和尚颇为讶异,忍不住去问老和尚。老和尚捋了捋白须,笑道:“鸡鸣狗盗、男盗女娼,虽说皆为虚妄,可这虚妄中的众生仍要块虚妄的遮羞布。我给他们的,不过就是这块布罢了。”
个人分类: 小道摸禅|2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那随处可见的被供奉的地藏王菩萨
热度 9 cutefay 2013-3-15 19:52
那随处可见的被供奉的地藏王菩萨
前言:这是俺的日本游记系列中的一篇。我前年从日本回来后,本来兴致勃勃地想写上几十篇关于日本的游记博文,结果写了不到十篇就懒得写了。结果俺想在系列博文中主打的游记博文还一篇也没写。这篇算是主打的游记博文之一吧! 我很喜欢看日本动画片,其中在《多啦A梦》以及其他一些动画片中,都有关于地藏王石像方面的描述,而当时我只知道地藏是与佛教有关,但不知道她是什么人物。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多啦A梦》中,提到了日本有一个传说的故事:一位老爷爷去集市卖斗笠,结果斗笠没卖出去。他在回来的路上看到路边上的地藏王石像被风吹雨打,内心不忍,就把没卖出去的斗笠全给地藏王石像披上了。结果他半夜熟睡的时候,地藏王过来报恩,送给他好多东西。 在日本,有许许多多的庙宇,有些庙宇就是某个家庭祖祖代代一直供奉的,而庙宇中供奉的最多的就是地藏王菩萨。而他们供奉地藏王菩萨,好多也和上述讲的传说一样,给地藏王的石像披一件斗篷,斗篷多为红色。 宇治的一个家庭的院子里供奉的地藏王菩萨像 在路边上也有地藏王菩萨像,我在动画片里也经常看到这样路边的地藏王菩萨像 这个家庭供奉了好多地藏王菩萨像 在东京的寺庙里,供奉的地藏王菩萨像更多 这个地藏王菩萨像就有些另类的感觉,在石像的座上写着六道轮回中的六道,用汉字写的,所以认得。 就连商店门口,也让地藏王拿着本店的招牌^_^ 我国供奉的地藏王菩萨,似乎多是金色的,而日本似乎都是石头的本色的。 从网上找来的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像(传说这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后来,我看了一些佛教方面的故事,也看了《地藏菩萨本愿经》,终于知道地藏王到底在佛教中是什么人物了。 地藏菩萨,或称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地藏菩萨在未成为菩萨之前是位婆罗门种姓的女子,她母亲生前轻视佛教三宝,死后下了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道自己的母亲生前不积善因,死后必堕恶趣,于是就变卖家宅,供养佛寺。后来,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指点,以念佛力来到地狱,见到鬼王无毒,得知因自己供养佛、寺并念佛之功德,使自己的母亲以及其他地狱的罪人受到感化,顺行正道,得以脱离地狱之苦,超拔升天,婆罗门女便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地藏王菩萨后来还立下誓愿,要为六道众生都得到解脱,然后自己才成为佛。按佛教说法,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我原本以为佛和菩萨是一样的,后来才知道,原来在佛教中,“佛”还是高于“菩萨”的。 从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在佛教故事中,地藏王菩萨是非常非常善良的,她为了救她母亲,可以发下那么大的誓愿并做到,非常孝顺。 在日本一寺庙内,我还看到了这样四尊菩萨石像。当时只认得里面的地藏菩萨,后来现在一想,这莫非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四大菩萨? 左边第二尊看起来像是在我国很受欢迎的观世音菩萨,第三尊是地藏王菩萨,最左边和最右边的想必就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了,但我分不清他们。
个人分类: 游记|23528 次阅读|13 个评论
清迈行(七):古城寺庙
fqng1008 2012-6-5 12:06
清迈行(七):古城寺庙
从山上下来,直奔古城。 清迈曾长期作为 泰王国 的首都,至今仍保留着很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城区内代表着泰北灿烂历史文化的古老寺庙。传说曼格莱王在一次打猎时发现这里出现被视为吉祥象征的白色 水鹿 、白鹿与白老鼠,因此决定在此建城。曼格莱王与 素可泰 的蓝坎亨王、帕尧的南蒙王互结友好条约,形同兄弟,在建造清迈城时,得到二王非常大的帮助,集结了9万人参与城市的兴建。建好后的清迈城绕着一条18公尺的护城河,东西宽1800公尺,南北长2000公尺。    清迈的黄金时代是在提洛卡拉王在位期间(西元1441到1487年),他盖了 柴尤寺 , 完成了柴迪隆寺,并于西元1455年在柴尤寺举办了第八次的世界 佛教 会议,将兰那的文化带到全盛时期。此外还有帕烘寺、 布帕壤寺、乌孟寺、古道寺、契迪龙寺、清曼寺、 契迪龙寺 、查育寺等等,古城里到处都是寺庙,不愧为佛教之都 。 我们走了几个寺庙,留下了一些照片,但是无法将这些照片和寺庙一一比对,只好笼统地放在这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5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初春香格里拉行(6)晨曦中的庙宇
热度 5 saraca 2012-4-20 14:03
图1:依山而建的庙宇 天亮了,太阳还没出,古城慢慢苏醒过来了。澄明的蓝天下,依山而建的庙宇和转经筒安静而肃穆,少有游客。早起的老人正在在寺脚下清理水池。 沿着石阶,缓步而上,遇一背包女孩,相视而笑。爬到山顶大殿前,就在转身的一刹那,看到了日出。晨风习习,太阳刚要冒出,山顶霞光缕缕。静候着,看山顶的霞光越来越亮,越来越密集,太阳不急不慢地一点一点地露出来。很快,太阳出来了,它完整地挂在天边,霞光万丈,万物生辉,古城密密麻麻的瓦片房顿时披上了一层温暖柔和的阳光。 图2:晨曦中的古城瓦房 晨曦中的庙宇 大殿正门正好迎着东升的旭日。庙宇整洁肃穆,中央的佛祖庄严肃穆,长长的供桌前,一排酥油灯跳动着明亮的火焰。 年轻的僧者,戴着眼镜,坐于大殿左边的桌旁看经书。见有香客进来,轻轻地招呼并引导香客自取 3 炷香,跪拜祷告后,借酥油灯点燃。手持清香,沿大殿四壁走一圈后,把清香插在殿外的大香炉内。有僧人轻声指引,恍如得到了神明的指引一样,安静而祥和。这与一些寺庙的“弟子”指引你走向功德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庙宇的四壁也供着各路诸神,形态各异,各司其职。墙壁上、屋顶上描绘着彩图,蕴含着不少佛教故事。缓缓走一圈后,才发现走快了,彩图和佛像都很有意思,不由自主地又走了两圈,恨不得有人现场讲解。 殿外,当地人三三两两地绕着大殿边走边喃喃自语,大约是在诵念佛经吧!受其感染,我也沐着晨风,慢慢地绕殿三圈,内心平静。 随太阳慢慢升高,游客逐渐多了起来,他们围着殿旁的转经筒或拍照留念,或努力地想把转经筒推动。 在我信步沿阶而下时,打开手机,收到了丽江朋友的一条短信,是一诗词。诗词的意境和内容竟然与我此刻的心境如此相似,几乎就是心有灵犀,皆受神灵护佑啊! “梦中醒,睡意无,枕边书儿翻。亦无趣,披衣而起,信步五花石板。晨光未露,抬头望,繁星点点皆有伴,独我一人闲。依桥头,流水潺潺,梨花瓣儿漩。普贤寺,奉香一柱,愿你我平安!” 回味中,一切皆佛缘。 图3:中甸古城月光广场旁的红军长征博物馆
个人分类: 出差在外|4538 次阅读|10 个评论
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拜佛
热度 16 hjf306 2012-1-1 23:29
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拜佛
相传,腊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佛陀于是日零晨夜睹明星而悟道,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一切众生本具佛性,只因无明妄念不能证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张三火老师注重养生,自己在家里 “把家里现有的杂粮凑在一起,有大米、小米、薏米、珍珠麦(八宝粥不可缺少的)、花生米、黑米、红小豆、大枣,刚好也能煮成香甜美味的八宝粥呢,只是没有黄粟米而用小米代替。” 我在宿舍,自然没有办法煮“腊八粥”,不过有另一个应景之作:看腊梅。 昨天本来想和同学去西山公园,探探今年的腊梅。貌似桂林的几个公园里,就只有西山公园里种有一小片。后来因为其他原因没有去成。今天起床时,脑中突然又冒出这个想法,于是中午便前去一探究竟。话说元旦市区人真多,虽然 10路的始发站就在我们学校,但还是一片拥挤。到“解放桥”站下车后再转14路,6站之后才到西山公园。不过为了看看腊梅,这点拥挤是在不算什么。 西山公园的路我算是比较熟悉了,毕竟去过多次 ( 【腊梅凌寒开,独享清净地】 )。 沿着那条熟悉的路,一会就走到法藏禅寺的侧门。远远望见几位大姐在拍照,我心中一喜——定是腊梅开了。更喜的是,我这次终于带上了相机,可以拍几张纪念纪念。前两次来都没有带相机,引以为憾。好在这次终于可以弥补了。 腊梅树不多,但花开正好,偶有人在里面拍照合影。游人也不多,不久后寺庙里就响起念佛声,想必是僧人们在做功课。那些游客拍完后就走了,后来剩我一个在这腊梅丛里。这个时候恰是清净时分,寺里梵音渺渺,身旁花香悠悠,能过上这样清幽的节日,何乐而不为呢。 天色渐晚,也该走了。拍下最后一张照片,心满意足地走了。这2012年的第一天,算是过得平静、简单而又怡然自乐。 出了寺庙沿另一条路走出公园,途径“隐山六洞”带着好奇便进去瞧瞧。只见前方上头刻着一幅观音菩萨,外有金装修饰。下方还摆放着好几尊菩萨瓷像,像前点着不少蜡烛,红光闪闪。菩萨低眉慈目,在烛光的映衬下更显慈悲。心中突有参拜之意,于是双手合十,跪在前方的垫子上。双目闭合,摒弃杂念,安然定于当下。 这是我第一次发自本心地跪拜佛像,并非为祈求健康、学业、事业等心愿而跪,而是为了放下身段,平静地面对外在,更是为了平等地面对自我。平时要么坐着、躺着,要么站着、靠着,几乎没有跪着过。不同的身体状态,应该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跪拜虽然只是个身体动作,但却意味着自我心理的谦逊。读过一点关于佛学的介绍,才知佛学的博大精深,面对如此富有智慧的学问,你自然会心生敬意,以谦逊的态度视之。眼前的菩萨瓷像无非“人相”,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待之,就能从中看到什么样的“我相”。菩萨虽然在我上方,但我并不觉得高高在上。 就这样跪拜了几分钟后才起身,躬身礼拜菩萨后满心欢喜地离开。虽然只是一次偶然的起心动念,但至少那段时间里,我是在平静地面对自己,与自己相处。虽然不是名寺,不是白玉观音,也不是香火鼎盛,但这一切都不重要。至此,我隐然感觉到宗教的意义,虽然只是朦朦胧胧。宗教不是迷信不是愚昧,正如佛教不是教人出世。正道的宗教应该是劝人行善,让人有勇气面对自己面对世界面对未知,让人宽容地对待世间万物,让人在嘈杂的世界里观得般若,修得正果。 法藏禅寺前,腊八看腊梅。 跪拜见佛相,不负黄金膝。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5088 次阅读|42 个评论
逛庙有感
wotaotao 2010-3-15 17:40
春光普照的日子,单位组织我们去宝华山隆昌寺旅游。隆昌寺,是一座很古老的寺庙,公元 502 年就已创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宝华山山幽幽,水清清,周围 36 座山峰似36片莲花瓣,隆昌寺如莲房一般端坐其中。山间云雾缥缈,溪中流水叮咚,一年四季,松柏常青,确是一方非同寻常的佛教胜地。 令人不解的是,进庙门,得收取 50 元的门票,佛门不是普渡众生和广结善缘的地方么?一张门票会把多少众生和善缘挡在门槛外?佛教立教的初衷不是这样的啊?没有钱的人就不能拜佛求缘吗? 我一个同事很虔诚的,在庙里请了一注香,还不是最好的那种,只是三等的,花了 288 元,同样的香在庙门外的小店只卖 30 元,那已经是利润大大的了,那么庙里岂不更是暴利无比了呀?怪不得周晓枫说:神是最大的不劳而获的暴利阶层。善男信女们想着我拜你一拜,敬上一敬,菩萨得保我五福临门,升官发财,说穿了就是想投小资获取更大的利益,问题是你也拜我也拜,神明该偏向哪一家呢?我大抵知道这样的道理,香火旺盛的神佛未见得就灵验,朝圣的成千上万,哪里就一一顾得过来呢,也许只好看谁家的香火钱多,就先照顾谁家了吧?其实说穿了最后的香火钱都流进了看庙人的口袋,正所谓无庙不聚宝,无寺不敛财。神哪里是最大的食利阶层呀,除了徒有虚名之外他一无所获,其实既然是神仙,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那些劣质的香火,浓烟呛鼻,想来神仙躲之还唯恐不及呢。真正获得实惠的是怂恿引诱拜佛之人。现在一些贪官污吏为了心理安慰,常常会虔诚拜佛,向寺庙大笔捐款,把自己的名字也刻在了功德碑上。实在是无法想象,神明难道还要保佑贪官放心大胆的捞钱啊? 寺庙本是清净之地,弘扬真善美的场所,而今的寺庙变成商业景点,搞得乌烟瘴气,和尚尼姑们的眼睛只盯着访客的口袋,有钱有势的人得到阿谀奉承,钱给得越多,他们的脸色越好看,敲起木鱼来也更起劲。佛早就不在寺庙,佛在寺外! 佛法何其难修也,如今真正的修行者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去寺庙,不是真正的礼佛,有些是做了亏心事想找解脱的,有些是遭受挫折想不开躲进佛门的,而更多的人简直是和菩萨作生意,我献出一点香火钱,你得给我大大的利益,求发财求健康,甚至求佳偶求得子的。 真正的出家人,必须农禅、农净并举,寺庙不是敛财之所。出家人,不蓄一丝,不蓄一米,发大悲心得大成就而回向众生。出家,非王侯将相、伟人圣人能行,乃真大勇猛者也。没这样的胸襟、气魄,出什么家? 佛已远离寺庙,早就弃庙宇而去,来世间普度众生了,只要心中有佛,一心向善,不去寺庙,更能得到佛的庇佑!
个人分类: 快乐生活|3085 次阅读|3 个评论
佛光普照
lixuekuan 2010-1-17 23:53
不懂佛教,不敢乱写。在青海塔尔寺拍了些片子,发出来共享。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3629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