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光电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气功、自发功、光电转换的认识
热度 1 Yanhaiyan 2012-11-15 09:10
从对物质的基本组成原子分子可以形成正负电中心的事实,可以理解电视声波和图象的传递,无线网络的实现,也使人更能理解光电传输的可行性,包括细胞和生命体造成的光电传输。而世界上有各种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凡是带电的粒子都能与某类波共振,形成信号的传输或表现载体。人们的自发功是在个体允许信号利用自身为载体,将信号表现出来,形式上是被动的,表现为被外力驱动的形式,类似于被操纵的僵尸或木偶。这时的表现是非主观的意愿。这些外力或信号有善意也有恶意。如果躯体的主人本身有与信号相同或有部分相通的利益,就会被使用。躯体主人有自己的大脑思维的情况下,这些外来信号作用就不会起主要作用。
371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光伏和光电有什么区别?
chnfirst 2012-11-8 22:09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1637475.html 光电效应与光伏效应区别(从原理上讲) 光电效应是指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通俗的说就是光一照,电子就挣脱束缚报了出来。 光伏效应是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 换句话说,光电效应其实是光伏效应的前提,光伏响应是光电效应作用于半导体这一特殊场所,从而产生了电势差。 当P-N结受光照时,样品对光子的本征吸收和非本征吸收都将产生光生载流子。但能引起光伏效应的只能是本征吸收所激发的少数载流子。因P区产生的光生空穴,N区产生的光生电子属多子,都被势垒阻挡而不能过结。只有P区的光生电子和N区的光生空穴和结区的电子空穴对(少子)扩散到结电场附近时能在内建电场作用下漂移过结。光生电子被拉向N区,光生空穴被拉向P区,即电子空穴对被内建电场分离。这导致在N区边界附近有光生电子积累,在P区边界附近有光生空穴积累。它们产生一个与热平衡P-N结的内建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其方向由P区指向N区。此电场使势垒降低,其减小量即光生电势差,P端正,N端负。于是有结电流由P区流向N区,其方向与光电流相反。   实际上,并非所产生的全部光生载流子都对光生电流有贡献。设N区中空穴在寿命τp的时间内扩散距离为Lp,P区中电子在寿命τn的时间内扩散距离为Ln。Ln+Lp=L远大于P-N结本身的宽度。故可以认为在结附近平均扩散距离L内所产生的光生载流子都对光电流有贡献。而产生的位置距离结区超过L的电子空穴对,在扩散过程中将全部复合掉,对P-N结光电效应无贡献。 2011-10-20 15:41 ganhudie | 二级 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即您提到的光伏效应)。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 光电导效应:在光线作用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键合状态过度到自由状态,而引起材料电导率的变化。当光照射到光电导体上时,若这个光电导体为本征半导体材料,且光辐射能量又足够强,光电材料价带上的电子将被激发到导带上去,使光导体的电导率变大。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敏电阻。 光生伏特效应:在光作用下能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电动势的现象。基于该效应的器件有光电池和光敏二极管、三极管。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472361.html 光伏和光电有什么区别? "光伏"中的"伏"是电压的单位.通俗地讲就是某种器件的两端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电压,这个器件就相当于电源,光能就转化成了电能. 这个器件可以想像成两个面积很大,又很薄(几个纳米)所含杂质不同的两个半导体板贴在一起,光照在上面后因为不同原子外层电子的溢出功的差异会产生电势差,就有了电压. 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称为光电效应.光是可以看成一个个的光子的,每一次和电子作用都被全部吸收.光子的能量和光的频率相关,针对某一种金属只有频率大于某一临界值才会发生光电效应.
个人分类: 材料、专业|1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四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在苏州召开
lovekk 2012-10-20 11:26
2012年10月11-13日,由南京大学主办,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承办的第四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4 th OSMG-2012)系列会议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该系列会议是由南京大学施斌教授于2005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发起建立的,均由南京大学主办,目前已召开了四届,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参会人数一届比一届多,内容一届比一届丰富,是目前该领域中唯一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 本届论坛共有150余位国内外学者参加,其中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外著名学者有10余位,中国台湾和内地学者130余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柴育成先生,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学会(ISHMII)主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F. Ansari教授,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伍法权教授和南京大学副校长潘毅教授,分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鲍晓毅教授,前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主席、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H.I. Inyang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苏州工业园区和南京大学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 据该系列会议组委会主席、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主任、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施斌教授介绍,地质(岩土)工程分布式监测是自然灾害和工程安全监测的发展方向。2000年在南京大学985工程的支持下,施斌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及其在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开辟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相关成果已在我国地质、土木,城建、电力、交通和水利等八十余个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近该研究课题又分别获得了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可望取得更多创新性的成果。2008年该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课题中的部分成果已在苏州工业园区得到转化,并成立了南京大学(苏州)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工程中心产学研平台,在此基础上,南京大学、苏州中新创投和研发团队共同组建了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有数十种产品推向市场,受到科研和生产单位广泛好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相关产品在本次会议上得到了充分展示,达成各类合作项目近十项,促进了南京大学、海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合作。 本次会议举行了40余场报告,就本领域中最新研究成果、热点、难点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出版了论文集。有6位特邀专家获得论坛“杰出贡献奖”,有5篇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论坛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2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
热度 2 loveyet 2012-9-27 11:30
据悉,高端的还是没有实现国产。不然医疗设备的价格能降低一大截
2609 次阅读|5 个评论
第四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二号通知
lovekk 2012-9-8 01:28
地点:中国•苏州 时间:2012年10月11~13日 大会网站: http://osmg2012.acei.cn 二号通知见 http://www.acei.cn/osmg/2012/download/OSMG2012_ 二号通知.pdf 论文征稿 作者应在2012年7月15日(延期到9月15日)前提交一份约300字的英文或中文摘要,并于2012年8月15日(延期到9月25日)前提交英文或中文的论文全文。所有论文将以论文集的形式非正式出版,部分优秀原创论文将以特刊的形式发表在《Journal of Civil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pringer)上。论文摘要及全文请提交到电子邮箱:osmg2012@nju. edu.cn。 主要议题 --分布式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分布式光电传感解调技术 --分布式光电传感网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技术 --分布式传感监测中的温度补偿与异常识别技术 --岩土体大变形分布式监测技术 --特种分布式传感光纤(缆)的研发 --地质与岩土工程中分布式传感网的布设与安装工艺 --基于分布式监测技术的工程安全监测与诊断系统 --地质与岩土工程中分布式监测集成技术 --分布式传感监测技术工程应用实录 --ROTDR温度监测的关键技术 --FBG传感器现场布设和无线数据传输的解决方案 重要日期 论文摘要提交 2012年7月15日(延期到9月15日) 会议提前注册 2012年7月15日(延期到9月15日) 产品参展注册 2012年7月15日(延期到9月15日) 论文全文提交 2012年8月15日(延期到9月25日) 赴韩国会后考察注册:2012年9月15日 会议现场注册 2012年10月11日全天和12日上午 会 议 时 间 2012年10月12-13日 论坛组委会 主办单位 南京大学 承办单位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 韩国国立金乌工科大学 倡议单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NSFC) 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 国际智能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学会 (ISHMII)  国际环境岩土学会 (ISEG) 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 台湾国立交通大学  韩国G.M.G.有限公司  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学术委员会 主 席 F. Ansari 教授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美国) 副主席 W.R. Habel 博士(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学院,德国) 黄安斌 教授 (国立交通大学, 中国台湾) 组织委员会 主 席 施斌 教授 (南京大学, 中国) 副主席 K.T. Chang 教授(国立金乌工科大学, 韩国) 秘书处 朱鸿鹄 马 润 施宏兵 注册费用 注册类型 注册费(RMB) 说明 正式代表 1600 提前注册(2012年9月15日前) 2200 (2012年9月15日之后) 学生代表 1000 提前注册(2012年9月15日前) 1300 (2012年9月15日之后) 陪同人员 1000 提前注册(2012年9月15日前) 1300 (2012年9月15日之后) 参展商 9500 包括2个人的会议注册费,2m*2m展台,电源(220V),展板以及桌椅等,可以在会议上进行10~15分钟的宣讲,并可将公司介绍放入代表资料袋中。 注册交费方式:注册和交费可通过会议注册系统进行,网址为 http://acei.cn/osmg/register/ 。大会现场注册和交费不能享受注册费优惠。
2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等离子体激元为光电探测器披上隐身衣
zsunnywell 2012-6-11 22:01
等离子体激元为光电探测器披上隐身衣 作者:Mark L. Brongersma 来源:《自然—光子学》 发布时间:2012-5-29 14:08:33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组成的一个联合工程师团队首次使用等离子体激元创建出一个可以探测光同时也可以隐形的新设备,应用于先进的医学成像系统和数码像机中,可生成更为清晰、更准确的照片和影像。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光子学》在线版上。 等离子体激元,即在光激发下的金属纳米结构中自由电子气集体振荡,是目前可以突破光的衍射极限来实现纳米尺度上对光操纵的新型量子态,为光学元器件和芯片的小型化以及未来信息领域超越摩尔定律带来了曙光。 新研究首次将等离子体激元这一概念用于光电子探测隐形设备。研究人员称,在其上的反光金属涂层可使一些东西看不见,使这种设备不可直观,由此创建出一种隐形的光检测器装置。该设备的核心是由薄薄的金帽覆盖硅纳米线。研究人员通过调整硅中的金属比例,即一种调谐其几何尺寸的技术,精心设计了一个“电浆斗篷”,其中金属和半导体中的散射光相互抵消,从而使该设备不被看见。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在薄金涂层中建立一个偶极子,与硅的偶极子在力量上可对等。当同样强烈的正负偶极子相遇时,它们之间相互抵消,系统就会变得不可见。 研究人员说:“我们发现,一个精心设计的金壳极大地改变了硅纳米线的光学响应。在金属丝中光吸收略有下降,而由于隐形效果,散射光会下降100倍。实验同样证明,在计算机芯片中常用的其他金属如铝和铜也会具有同样效果。之所以能够产生隐蔽性,首先是金属和半导体的调整。而如果偶极子没有正确对齐,隐形效果则会减弱甚至失去。所以只有在适量材料中的纳米尺度下,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隐形。” 研究人员预测,这种可调的金属半导体设备在未来将用于许多相关领域,包括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固态照明、芯片级的激光器等。例如,在数码像机和先进的成像系统中,等离子体激元的隐形像素可能会减少由于相邻像素之间破坏性串扰产生图像模糊的状况,从而生成更清晰、更准确的照片和医学影像。(来源:科技日报 华凌) 更多阅读 《自然—光子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个人分类: 隐身技术/材料|1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茚与C60双加成物(ICBA)的历史 history of ICBA
wangshu 2012-2-11 00:19
茚与C60双加成物(ICBA)的历史 history of ICBA
相关文献下载: ICBA的历史.rar ICBA的历史.pdf 最近在与师弟师妹的讨论中发现他们对于 ICBA 这个非常优秀的材料的历史不了解,毕竟他们都是物理和电子学背景的,对有机电子学的合成部分,凡是涉及到分子式的就一概略过了。特写一个简单的文章,希望对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 。 Chinese Version ICBA 于 1997 年第一次合成得到的; 2008 年第一次用于太阳能电池,效率为 5.1% ,可惜被申请了专利; 2010 年何有军师兄在很多富勒烯衍生物中筛选出 ICBA 这个分子,并且成功优化到 5.44%, 赵师兄进一步优化到了 6.5%, 之后他们组对 ICBA 及相关衍生物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系统性研究。 ICBA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材料,因为它的易制备,高溶解性,高 LUMO 值,高 Voc 值等,近几年对其及衍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三元体系,电荷转移,倒置电池等。 缺点是 1 ) ICBA 及相关早被申请了大量的专利 2 ) LUMO 太高,与很多聚合物的能级不匹配,只与 P3HT 有很好的效果。 窃以为,如果有 LUMO 值高于 PCBM 在 0.05~0.12eV ,且是少于 4 个的富勒烯 C60 衍生物的会非常有前途,不过我还有找到,同时也没有别人找到 :( PCBM 是 1995 年第一次被 Wuld 合成出来 1 ,俞刚第一次将其与 MEH-PPV 共混得到 2.9% 的效率 2 , PCBM 的广泛研究中, Wuld 的文章一直是被提到的,同样对 ICBA 的研究中, Neilands 3 和 Laird 4,5 的铺垫性工作也是需要提到的,我们的每一份学术成果都是踏在前辈的脚印和尸体上。 English Version ICBA, Indene C60 Bi adduct. 茚与 C60 双加成物 History of ICBA (Indene C60 Biadduct) from synthesis, application, opimization. ICBA was a very excellent fullerene material, which waseasy to prepare, high solubility, high LUMO level and high Voc. It's was firstly synthesis in 1997, first application in OPV in 2009, first opimization with PCE=5.44% in2010.Much study have been done after ICBA's reexplorer in 2010 by Dr. He You-jun and Prof. Dr. Li Yong-fang, such as, e.g. ternary material, charge transfer, inverted cells. Below is its detailed history. 1) C60ICBA, Ref 3 First synthesis of ICBA in 1997 2) ICBA 太阳能电池 PCE=5.1%, 专利 Ref 4,5 ICBA's First Application in organic photovoltaic in 2008, patent. 3) ICBA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优化, PCE=5.44%, Ref 6 Optimization of ICBA in OPV in 2010 4) ICBA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优化, PCE=6.5% , Ref 7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ICBA 5) ICBA 用于太阳能电池 , PCE=5.79%, Ref 8 ICBA's first application in OPV 6) 将 MoO3 取代 PEDOT:PSS , ICBA 的器件优化 ,Ref 9 ICBA's application in OPV with MoO3 instead of PEDOT:PSS in 2012 7) ICBA 相关文章,自从 2010 年李永舫老师和何有军师兄发掘了 ICBA 这个非常优秀的材料易制备,高溶解性,高 LUMO 值和高 Voc 值后,业界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做了很多相关研究,如三元体,电荷转移,倒置电池等。 , Ref 10-16 Much study have been done after ICBA's reexplorer in 2010 by Dr. He You-jun and Prof. Dr. Li Yong-fang, such as ease to prepare, high solubility, high LUMO level and high Voc, e.g. ternary material, charge transfer, inverted cells. Topliuchao@gmail.com 2012-2-11 9:46:32 References: (1) J. C. Hummelen, B. W. Knight, F. Lepeq, F. Wudl, J. Yao, C. L. Wilkins,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ULLEROID AND METHANOFULLERENE DERIVATIVES",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 1995 , 60 , 532. (2) G. Yu, J. Gao, J. C. Hummelen, F. Wudl, A. J. Heeger, "Polymer Photovoltaic Cells: Enhanced Efficiencies via a Network of Internal Donor-Acceptor Heterojunctions", Science , 1995 , 270 , 1789. (3) Austris Puplovskis, Janis Kacens, Ojars Neilands, "New route for fullerene functionalisation in cycloaddition reaction using indene", Tetrahedron Letters , 1997 , 38 , 285. (4) Darin W. Laird, Reza Stegamat, Henning Richter, Viktor Vejins, Larry Scott, Lada; Thomas A.,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S COMPRISING FULLERENES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2008 ,WO/2008/018931. (5) Darin W. Laird, Henning Richter, Viktor Vejins, Lowrence Scott, Lada; Thomas A., Reza Stegamat, Daadi Malika,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s comprising fullerenes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and improved methods of making fullerene derivatives", 2009 ,WO2009086210A2. (6) Y. J. He, H. Y. Chen, J. H. Hou, Y. F. Li, "Indene-C-60 Bisadduct: A New Acceptor for High-Performance Polymer Solar Cel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2010 , 132 , 1377. (7) Guangjin Zhao, Youjun He, Yongfang Li, "6.5% Efficiency of Polymer Solar Cells Based on poly(3-hexylthiophene) and Indene-C60 Bisadduct by Device Optimiz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 2010 , 9999 , NA. (8) Y. J. He, G. J. Zhao, B. Peng, Y. F. Li, "High-Yield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Indene-C-70 Bisadduct",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2010 , 20 , 3383. (9) Xi Fan, Chaohua Cui, Guojia Fang, Jinzhao Wang, Songzhan Li, Fei Cheng, Hao Long, Yongfang Li, "Efficient Polymer Solar Cells Based on Poly(3-hexylthiophene):Indene-C70 Bisadduct with a MoO3 Buffer Layer",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2012 , 22 , 585. (10) Xiangyue Meng, Wenqing Zhang, Zhan'ao Tan, Chun Du, Cuihong Li, Zhishan Bo, Yongfang Li, Xiulin Yang, Mingming Zhen, Feng Jiang, Junpeng Zheng, Taishan Wang, Li Jiang, Chunying Shu, Chunru Wang, "Dihydronaphthyl-based fullerene bisadducts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polymer solar cell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 2012 , 48 , 425. (11) Y. J. He, Y. F. Li, "Fullerene derivative acceptors for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 solar cells",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 2011 , 13 , 1970. (12) Youjun He, Bo Peng, Guangjin Zhao, Yingping Zou, Yongfang Li, "Indene Addition of -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for High-Performance Acceptor in Polymer Solar Cells",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 2011 , 115 , 4340. (13) Youjun He, Hsiang-Yu Chen, Guangjin Zhao, Jianhui Hou, Yongfang Li, "Biindene-C60 adducts for the application as acceptor in polymer solar cells with higher open-circuit-voltage", 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 2011 , 95 , 899. (14) Youjun He, Hsiang-Yu Chen, Guangjin Zhao, Jianhui Hou, Yongfang Li, "Synthesis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biindene-C70 monoadduct as acceptor in polymer solar cells", 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 2011 , 95 , 1762. (15) Yen-Ju Cheng, Chao-Hsiang Hsieh, Youjun He, Chain-Shu Hsu, Yongfang Li, "Combination of Indene-C60 Bis-Adduct and Cross-Linked Fullerene Interlayer Leading to Highly Efficient Inverted Polymer Solar Cel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2010 , 132 , 17381. (16) Petr P. Khlyabich, Beate Burkhart, Barry C. Thompson, "Efficient Ternary Blend 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with Tunable Open-Circuit Voltag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2011 , 133 , 14534.
个人分类: 化学|95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化学家论坛高级氧化、湿式催化氧化相关资源索引
catachina 2011-5-6 13:40
来自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2 后续更新内容此博文将不再更新,若有兴趣直接访问上贴,谢谢支持 课件索引 中山大学-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70 光电催化氧化技术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5 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学氧化还原技术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6 Metal catalysts in Catalytic Wet Air Oxidation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4 水处理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3 高级氧化技术课件pdf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2 高级氧化技术—— 光催化技术 (Technology of Photocatalysis)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1 废水处理中的高级氧化技术及应用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0 水污染控制工程 —高级氧化技术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9 高级氧化技术之生物氧化讲义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8 高级氧化技术超声技术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5 高级氧化技术——电催化(electricity catalysis)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4 高级氧化技术——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ization) 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3 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2 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1 湿式空气氧化法废水处理工艺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0 湿式氧化法处理活性污泥的原理及应用进展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9 湿式氧化与超临界氧化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7 废水处理中的氧化还原技术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6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硝基苯废水的实验装置设计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5 书籍索引 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plugin.php?i ... oftviewsoftid=3142 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 for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http://www.chemj.cn/plugin.php?i ... oftviewsoftid=3800 环境工程中的高级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plugin.php?i ... softviewsoftid=966 《含氮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孙锦宜编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654 环境保护中的催化治理技术 http://www.chemj.cn/plugin.php?i ... oftviewsoftid=3941 其他资料及相关报道索引 高级氧化技术(AOPs)的第一篇文章(William H. Glaze, 1987)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6418 高级氧化技术 羟基自由基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7 湿式氧化技术机理及应用的文献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8 高级氧化技术电催化(汇报)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6 废水处理中的氧化方法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98 高级氧化——AOPs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71 催化湿式氧化法的概念原理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69 会议讲义--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68 羟基自由基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9469 水处理中的高级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6397 强—工程牛人总结的污水处理知识之催化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86
个人分类: 催化资源收藏|57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理化学主题的中法研讨会
xiaoxiaochun 2011-5-5 17:36
2011年4月19日,应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邀请,法国巴黎南十一大(Université Paris-Sud 11)副校长Mrs. Elena Cecerelli及教授代表团来华中科技大学访问,并在光电国家实验室举行多场讲座。 出席本次中法光电研讨会(Sino-French Optoelectronics Symposium)的法方学者有:法国巴黎南十一大、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物理化学研究所(IPC)主任Mehran Mostafavi教授,固体物理化学研究所Poumellec Bertrand 教授,分子科学研究所Karine Steenkeste教授,多功能有机化学研究所David Bonnaffé教授,核科学与国际分子影像技术学院Bertrand Tavitian教授等,以及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多名学者。 4月19日中法双方教授相聚在A101报告厅,举行了简洁的开幕仪式,随后中法两国学者就双方研究兴趣作了精彩学术讲座,报告内容涵盖超快反应动力学、新型太阳电池、纳米医学成像、分子信息学、PET系统开发、多模式荧光成像、蛋白质功能的多模式高分辨光学成像、生物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医学成像等多个热点,引起了与会学者以及研究生的广泛兴趣。会场气氛热烈、提问踊跃,大家充分利用提问或茶歇时间彼此交流,达到了促进学术交流与增进友谊的良好目的。 研讨会结束后,法国巴黎南十一大、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教授参观了国家实验室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团队、太阳电池研究团队、PET实验室等,就开展中法双方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进行细致深入地讨论。此外,Elena Cecerelli副校长作巴黎十一大和专业设置介绍,Bertrand Tavitian教授作了关于分子成像发展前景的报告。
36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生活初体验
热度 1 chenhongzhi 2010-11-7 18:41
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远大的梦想,考进了浙大,便在入校的一瞬间,选择了自己起飞的地点——紫金光电。我加入紫金光电研究团队是被它的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吸引的。初到这里,首先,是飞入眼际的“择水而居、绿树环绕”的优雅的学习工作环境;其次,是这里处处洋溢着年轻研究生们的蓬勃朝气。 光电科学发展迅猛、一日千里,要想一直站在学科最前沿,仅靠一个人的“千里走单骑”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了团队,便有了交流与合作,因而就会有个人的跨越式的发展、腾飞式的进步,而不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作为一名刚加入紫金光电团队的新成员,在逐渐融入这个团队过程中,我切身地体会到:在团队中,不但有学科前沿,有学术氛围,还有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快乐、温馨与阳光。 一脚踏进放大组的大门,彼时受到的是热情的款待和一片欢声笑语,大家自爆家门:有人说,自己是“成电帮”重要成员,微笑;有人自称,自己是组内“头号小 D ”,神秘地笑;还有一位很有内涵的、说话做事很让人放心的师姐,以及一位待人极为真诚、说话极为坦诚的“强哥”。 加入小组的一项必修课就是要参加小组会议,小组会议的召开是在开学后不久。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气氛融洽。乍看时,很像是一个家庭会议:一个“大哥式”的小组指导老师为小组成员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排忧解难,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他在倾听同学们的心声时,又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细致。虽然我们在平时讨论问题时,总是称高博叫高老师,但这时这里的“高老师”这个称呼不仅是口头上代表一种师生关系,它在更深的一个层次上表达了对高博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种尊敬和感激之情。 如果说小组会议的讨论过程可以用“融洽”来概括,那么我所参加的一次大组会就可以用“活跃”两个字来形容了。大组会请来的老师一般与我们研究中心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研究方向,因此会有几个相关小组的同学一起参加。会议伊始,会场同学座无虚弃,台上老师侃侃而谈。这活脱脱就是一场进行科研交流、共同砥砺志向的学术沙龙:同学们就关心的问题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老师耐心而详尽的解答同学们的提问,有时在提问和解答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个小插曲,即大家共同提出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或可作为未来合作的契机或者共同主攻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小组“老张”同学的毕业晚宴。在即将毕业的晚宴上,作为浙大“成电帮”重要成员的老张调侃道:“在浙大这里我是‘成电帮’,而回到了成电,我又成了‘浙大帮’,我都不知道我是属于那一边的了!”。其实,小组每一位成员都在内心深深的知道:老张在浙大五年的研究生生涯已经使他的心与紫金光电在一起了,到底属于那一边已经是一个次要的问题了。正所谓:心不在,奈何咫尺天涯;心若在,何惧千里之外?毕业晚宴很丰盛,小组到会率 90% 以上。宴上,我们首先祝贺老张顺利毕业回到成电,老张很感动;他则鼓励我们这些后来者,要磨炼意志、继续以百倍的热情在科研之路上奋斗,而他自己也表示在回到成电之后,将继续秉承“ Look up, Lift up ”的紫金光电精神,永远保持旺盛的科研精力。然后,就是大快朵颐了,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这个好吃、那个味道不错、我爱吃鱼”等,但已经非常传神的表达了我们对老张请客的感激之情。队伍中的我,言语不多,唯有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即将毕业张师兄的谢意了。晚宴归来,好不痛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融入到紫金光电团队之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科研活力和不畏艰险的决心。有了紫金光电,便有了信念和决心;有了紫金光电,便有了希望和期待,祝愿紫金光电的明天“更上一层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27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三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
xiaoxiaochun 2010-1-20 09:40
第三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 POEM 2010 中国武汉 武汉科技会展中心 2010 年 11 月 3- 5 日 光电子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日新月异地蓬勃发展,已成为 21 世纪技术革新的主要推动力,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也应运而生。第三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 POEM 2010 )将于 2010 年 11 月 3-5 日召开,第七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与论坛( OVC EXPO )和第九届生物医学光子学与成像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PIBM 2010) 也将与 POEM 2010 同时召开! POEM 国际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博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POEM 定位为国际性的大型会议,主题不拘泥于某一专业技术,涵盖面广,影响力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会议代表层次高,学术报告成果新,吸引了来自世界近 20 个国家光电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和投资者。 POEM 国际会议为研究者们打造了一个国际性的论坛,交流最新的发展动态,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拓展视野、提升品牌的渠道。 POEM 2010 会议将拓宽其主题范围,此次会议内容包括:激光技术与应用,纳米能源技术与材料,光电子器件与集成,光电传感与成像,太阳能电池、固态照明与信息显示技术,太赫兹科学与技术。 位于长江之滨的武汉市不但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而且其新技术研发和教育实力排名全国第 3 位,其光纤生产能力位居全世界第 3 位。武汉的工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从 2001 年以来,工业产值以每年 30% 的速度递增。著名的武汉 中国光谷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园区内有近 600 家光电企业,是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研发基地(国际市场占有率达 25% )、激光产业基地、光电器件生产研发基地(国际市场占有率 6% )。近期,继中关村之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启航,这必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东湖高新区科技智力密集的优势,增强我国光电子等特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给这座美丽的城市和周边地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诸如闻名遐迩的东湖、黄鹤楼、归元寺、湖北省博物馆、武当山和三峡等。我们热忱期待与您相约武汉,相约 POEM 2010 ! 重要日期 摘要截止日期: 2010 年 4 月 15 日 摘要录用通知: 2010 年 5 月 15 日 -21 日 全文截止日期: 2010 年 7 月 31 日 全文录用通知: 2010 年 9 月 15 日 -21 日 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 1037 号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邮编: 430074 电话: +86-27-87792227 传真: +86-27-87792225 邮箱: poem@mail.hust.edu.cn 网址 : http://poem.wnlo.cn http://www.wnlo.cn/poem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