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光电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光电

相关日志

幸福
pingguo 2020-10-28 10:54
眼睛里的缠绕, 舌尖上的花粉, 肌肤上的光电, 是的,这是幸福, 你说的没错, 可这只是一幅油画的渺小的局部。 你需要在内心找到对应, 那不是一个词, 也不只是一个亮点。 人的五官好比五个缝隙, 形态各异的缝隙, 为的是让一束光从里面找到你。 2020-10-03
个人分类: 诗歌|17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晗教授综述:二维碲烯的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
nanomicrolett 2020-7-2 15:12
Two-dimensional Tellurium: Progres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Zhe Shi, Rui Cao, Karim Khan, Ayesha Khan Tareen, Xiaosong Liu, Weiyuan Liang, Ye Zhang, Chunyang Ma, Zhinan Guo*, Xiaoling Luo*, Han Zhang* Nano‑Micro Lett.(2020) 12:99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0-00427-z 本文亮点 1. 详细总结了 二维碲烯 电学,光学,热学以及稳定性在内的 重要物理性质 。 2. 二维碲烯在 光电领域中 的应用,包括光电探测器,场效应晶体管,压电器件,调制器以及俘能器。 3. 总结了二维碲烯研究中遇到的 挑战 以及对未来的发展作出了 展望 。 研究背景 自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二维材料因为其优异的性质迅速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然而随着研究的推进,二维材料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瓶颈,例如石墨烯的零带隙结构,二维黑磷较差的稳定性,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较低的载流子迁移率以及低效的制备方法等。因此,急需寻找一种兼具上述材料优点并且可以高效制备的二维材料。 内容简介 自2017年成功制备二维碲以来,因其具有厚度依赖性的带隙、环境稳定性、压电效应、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光响应等诸多优异特性,所以在光电探测器、场效应晶体管、压电器件、调制器和俘能器等电子器件应用上具有非常大的潜力。然而,作为二维材料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与其他材料相比,人们对二维Te的认识还比较少。 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张晗团队回顾了近年来对二维Te纳米片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二维碲的晶体结构和合成方法,其次对其物理性能和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了面临的挑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相信,二维碲纳米片的研究热浪很快就会到来,这将为基于二维材料的纳米器件商业化带来巨大的工业启示。 图文导读 I 二维碲纳米结构 通过第一性原理的计算和实验相结合发现二维碲具有三相(α-,γ-Te)和四方(β-Te)结构,如图1a-c。其形成机制是由Te的多价性决定的。α-Te和γ-Te相分别呈三重和六重配位结构。然而,β-Te相具有三倍和四倍的配位结构,这些发现表明Te具有多种键结构。Te由三角形螺旋中的原子链组成,这些原子链通过六边形阵列中的范德华力堆叠在一起,具有一维晶体结构,而不是分层的二维范德华结构(图1d)。此外,Te原子仅与螺旋链中两个最近相邻的Te原子形成共价键(图1e),这与其他传统二维材料(如石墨烯、BP和TMDs)的结构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具有层内具有强化学键的层状结构。当沿着x轴观察时,可以看到锯齿层通过范德瓦尔斯力堆叠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图1f)。 图1.(a~c)α、β和γ-Te相的结构。(d~f)Te的分别从z轴、单分子链和x轴观察的晶体结构。 II 二维碲合成方法 二维碲纳米片可以通过多种简便的方法高效合成,其中包括常用的几种合成技术,即物理气相沉积法、分子束外延生长法、溶液合成法、水热法合成和热蒸发,如图Figure 2(a~d)。 图2. (a)物理气相沉积法;(b)分子束外延生长法;(c)溶液合成法(说的不准确);(d)水热法合成法。 III 二维碲在光电领域中的应用 二维碲具有独特的螺旋链结构、良好的环境稳定性、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低成本的合成方法,在高性能的二维材料基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3.1 光电探测器 水热法合成、环境稳定的准二维碲纳米薄膜已被应用在近红外-中红外光电探测器中。作者团队介绍了采用Au/Al 2 O 3 光腔基片进一步增强器件的吸收。另外,通过调控Al 2 O 3 间隔层的厚度,可以将器件的峰值光响应波长从1.4 μm(13 A/W)调谐到2.4 μm(8 A/W),非零光响应度高达3.4 μm,如图3a所示。在78 K和297 K的温度下测量了作为各种激光波长的函数的响应度(图3b)。响应度在λ=1.7 μm处达到峰值,分别为27 A/W(78 K)和16 A/W(297 K)。在78和297 K时,相应的计算比探测率分别为2.6×10 11 和2.9×10 9 (图3c)。78 K下比探测率的提高是由于比室温下更有效地抑制了噪声电流,这与比探测率成反比。这些结果证明,溶液法制备的2D-Te纳米片适用于覆盖整个近红外波段的高性能光电探测。 图3. 二维碲中红外探测器。 3.2 场效应晶体管 作者团队介绍了一种基于溶液合成法制备二维碲纳米片的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当沟道长度为3 μm时,其漏极电流超过了300 mA/mm,开关比约为10 5 。在室当样品厚度约~15 nm时,室温下的场效应迁移率约700 cm 2 /V/s(图4a)。同时二维碲展出现了优异的空气稳定性,在没有任何封装处理的空气中暴露55天后,漏电流才略有变化,(图4b)。通过进一步减小沟道长度获得超过1.06 A/mm的最大漏极电流(图4c)。 图4. 二维碲场效应晶体管性能。 3.3 压电器件 相比于现有的压电材料,单层以及多层二维碲具有最高的压电应变系数以及较高的功函数,这就使得二维碲在压电器件应用中有着巨大的优势。作者团队介绍了一种基于二维碲制备的压电器件,如图5a以及5b所示。经过周期性的弯曲试验后,获得了290 nA 的闭路电流以及 3 V的开路电压 (图5c,5d)。此外,为了进一步确认二维碲压电器件的性能,在施加一个8 N的压缩力以及10 Hz的驱动频率后,压电器件输出的功率密度高达2.07 mW/cm 2 ,这一功率密度足以同时点亮10个发光二极管。 图5. 基于二维碲制备的压电器件。 3.4 调制器 二维碲具有宽波段响应、吸收,较强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效应以及接触的环境稳定性,上述优点确保二维碲可以制备高性能的光调制器。作者团队介绍了一种基于二维碲制备的饱和吸收体 (图6a),产生脉冲序列的频率以及峰背景比分别为15.45 MHz以及53 dB (图6b)。此外,产生的脉冲序列没有明显的波动,展示出其在激光锁模过程中杰出的稳定性。 图6. 二维碲光调制器。 3.5 俘能器 大量的实验以及理论研究表明二维碲具有优越的热电性能,这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基于二维碲的新一代热电器件。作者团队介绍了一种基于二维碲制备的热电器件,如图7a所示。在入射光功率为3 mW时,热电器件产生的电流高达3 μA,这一数值远大于之前的报道。此外,二维碲也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并获得了高达20.8%的能量转换效率 (图7b)。 图7. (a)二维碲热电器件示意图。(b)二维碲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效率。 3.6 逻辑门与回路 基于二维碲制备的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较高的均匀性,使得其可以进一步应用于逻辑门与回路。作者团队介绍了一种基于P-型二维碲场效应晶体管制备的逻辑门与回路 (图8a、8b)。在Vdd=1以及2 V的情况下获得的增益分别为22以及38。此外,随着在回路中的场效应晶体管数量从35个增加至39个,最大输出电压损失从6%降至3%。 图8. 基于P-型二维碲场效应晶体管制备的逻辑门与回路。 IV 总结 最后本综述对提二维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总结: 1. 现有的合成技术对于设备,环境要求较为苛刻,如何实现高效,简易的合成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开展对二维碲的可控制备。 2. 对于光电器件应用,目前大多数报道都集中在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拓展其响应波段至中红外波段是下一步工作中需要重点探索的。 3. 基于二维碲制备的波导以及自由空间调制器目前报道较少,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揭示其调制机制以及提升调制器的性能参数。 4. 拓展二维碲的应用领域,例如高集成度芯片,生物医药,激光,透明电子器件以及显示等。 作者简介 张晗 本文通讯作者 深圳大学 教授 ▍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低维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包括光纤激光器、非线性光学、光纤通信与电子器件、低维材料信息光电器件、生物光学等研究。 ▍ 主要研究成果 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导。国家“优青”,基金委重点项目负责人,深圳市创新团队负责人,深圳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8、2019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美国光学学会会士等。在Advanced Materials, PNAS,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 PhysicReports, Angew. Chem. Int. Ed. Matter, Chem. Soc. Rev.等高影响力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0余篇,被引22941次, H-index为 82。 郭志男 本文通讯作者 深圳大学副教授 ▍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二维材料光电传感方面研究。 ▍ 主要研究成果 近五年发表SCI论文总数6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1篇,热点论文2篇,其中关于液相剥离黑磷并应用在超快激光领域的工作被OFweek激光网评为2015年世界激光十大进展。SCI总被引数3000余次,H-index为27。申请专利15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学科布局项目等。 撰稿: 原文作者 编辑:《纳微快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Nano-Micro Letters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评论文章及快讯,在Springer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费获取全文,欢迎关注和投稿。 E-mail: editorial_office@nmletters.org Tel: 86-21-34207624
9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贺Opto-Electronic Advances被SCI收录
ningbi 2020-5-25 11:51
恭喜Opto-Electronic Advances,被SCIE收录!!! 科睿唯安(Clarivate,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旗下的网页Master Journal List中,输入Opto-Electronic Advances进行检索,可以看到: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这说明,Opto-Electronic Advances已经被SCIE收录!祝贺祝贺! OPTO-ELECTRONIC ADVANCES Publisher: CHINESE ACAD SCI, INST OPTICS ELECTRONICS, ED OFF OPTO-ELECTRONIC ADV, NO 1 GUANGDIAN AVENUE, CHENGDU, PEOPLES R CHINA, 610209 ISSN / eISSN: 2096-4579 Categories: OPTICS | PHYSICS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Additional Web of Science Indexes: Current Contents Physical, Chemical Earth Sciences |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Opto-Electronic Advances(光电进展)》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主办,2018年创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第二期项目2017年度D类项目。 三个细节: 此刊并没有海外合作出版社。 此刊是直接进入SCI的,没有经历ESCI这个阶段。 差不多十几年前了,我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有一次面向期刊界的讲座,当时与成都光电所的老师有交流,他们就有想法了,我也觉得他们是有实力挑起一种英文期刊的。不过,不知道什么具体原因,最终行动算是2017年吧,比上海、长春晚一些,但也不算晚~~~现在西安也已经动起来啦~~~我那心心念的合肥呀,加油!!!
个人分类: SCIE收录|9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华教授综述:半导体纳米材料外延异质结构的湿化学合成及应用
nanomicrolett 2020-1-2 16:11
Wet‑Chemical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Semiconductor Nanomaterial‑Based Epitaxial Heterostructures JunzeChen, QinglangMa, Xue‑JunWu, LiuxiaoLi, JiaweiLiu, HuaZhang Nano-Micro Lett.(2019)11:86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9-0317-6 本文亮点 1 介绍了通过湿化学方法合成基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 外延异质结构 。 2 说明了 基于不同种子或模板 的各种体系结构,并详细讨论了它们的生长机制。 3 讨论了外延异质结构在光电、热电和催化中的 应用 。 内容简介 具有精确组分和形貌的基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外延异质结构在光电、热电和催化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外延生长技术可以使薄晶体层中的原子生长到另一个单晶衬底上,模仿了衬底的原子排列,从而可以创建高质量的界面。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构建了各种各样的外延异质结构。 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华团队在本综述中详细介绍了基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外延异质结构的湿化学合成方法,并说明了基于不同种子或模板的各种体系,并详细讨论了它们的生长机制。同时,作者描述了外延异质结构在光电、催化和热电学中的应用实例,并对此类外延异质结构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潜在挑战和个人理解。 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基于外延半导体的异质结构的构造在电子学,光电子学,热电学和催化领域中的备受关注。外延半导体异质结构的构建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实现,包括液相外延,金属有机气相外延和分子束外延。尽管已经获得了高质量的异质结构,但制造技术的发展却因产量低,成本高以及严格的反应条件(如高温和超高真空)而受到阻碍。相比之下,湿法化学合成方法由于低成本和高产量的生产而成为最有潜力的制备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通过使用零维(0D),一维(1D)和二维(2D)纳米晶体(NC)合成了具有调制成分和微调形态的各种基于半导体的外延异质结构。 图文导读 I 湿化学制备方法 可以使用多种湿化学方法来构建外延异质结构,包括从分子前体直接合成(例如溶液外延生长)和现有种子或模板的后合成处理(例如离子交换)。近年来,离子交换方法,特别是其中用NC主晶格中的阳离子代替溶液中的阳离子的阳离子交换方法,已成为构建外延异质结构的强大工具。 1.1溶液外延生长 在溶液外延生长中,基于不同的合成策略(例如热注入和水热/溶剂热策略),始终需要“种子”来构造外延异质结构。溶液中均匀成核的能垒通常很大,但是如果种子存在于成核溶液中,即非均相成核,则势垒会不同。种子的大小,形状,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会以多种方式极大地影响第二种物质的核化和生长。 1.2 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方法近来变得越来越流行,包括阴离子交换方法和阳离子交换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从分子前体直接合成了各种外延异质结构,这些前体为离子交换提供了许多模板。这些控制良好的外延异质结构可以容易地转变为其他组成不同但结构与原始结构相似的异质结构。另外,部分离子交换还可以产生难以从分子前体直接合成的外延异质结构。 II 基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外延异质结的结构类型 2.1 基于0D种子/模板的外延异质结构 纳米材料最常见的结构是0D NC,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可以通过使用0D NC作为种子来获得各种外延结构,包括核壳结构,纳米二聚体,纳米花,一维纳米棒,四脚形结构和Janus纳米结构。通过控制反应动力学可以引发不对称增长。例如,通过使用具有纤锌矿型(w-CdSe)或锌混合型(z-CdSe)结构的CdSe NCs作为CdS纳米棒生长的种子,分别获得了CdSe-CdS点对棒结构或四脚形结构(图1)。锌混合CdSe具有四个{111}面,类似于纤锌矿结构的{00̄1}面,这对于CdS纳米棒的外延生长更有利。因此,当将锌混合CdSe NCs用作种子时,就实现了在CdSe NCs表面生长有四个CdS“臂”的四脚形结构。该方法已扩展为制备ZnTe-CdSe棒内/四脚形结构和CdSe-CdTe四脚形结构。 图1分别从纤锌矿和锌混合晶种获得的点状和四脚状结构示意图。 新型和复杂的异质结构(例如三明治状和Janus结构)很难直接从分子前体中合成,但可以通过部分阳离子交换法轻松获得。例如双界面Cu2-xS/ZnS异质结构的合成,该结构由夹在两个ZnS帽之间的盘状Cu2-xS层组成(图2a)。在阳离子交换过程中,ZnS晶粒在Cu2-xS NC的相对两侧对称地成核,随着ZnS晶粒的生长,中心的Cu2-xS变成了盘状2D层。通过控制阳离子交换的程度可以很好地调节Cu2-xS的厚度。当阳离子交换在NC的中间开始时,也可以获得类似三明治的异质结构。例如,在六方Cu2Se NCs中,Cu+与Pb2+的阳离子交换产生了夹在六方Cu2Se域之间的PbSe条带。 图2 阳离子交换法将Cu1.8S NCs转换为带ZnS帽的三明治状异质结构。 2.2 基于1D种子/模板的外延异质结构 具有化学成分的空间受控分布的外延异质结构的合成对于构建多功能材料非常重要。将各向异性的1D NC(例如纳米棒,纳米线,纳米带和分支结构)用作构建异质结构的平台,为在不同位置选择性沉积第二种材料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一维模板上进行的部分阳离子交换也可能导致一维线性异质结构的形成。例如,CdS纳米棒可以通过用Cu+离子部分替代Cd2+离子而转化为CdS / Cu2S异质结构。阳离子交换反应优先从CdS纳米棒的尖端开始,并且生成的Cu2S区似乎沿单个晶体学方向生长(图3a)。这个过程导致形成Cu2S-CdS线性异质结构(图3b, c)。由于纤锌矿型CdS和正交晶体Cu2S共享相似的阴离子亚晶格,因此当CdS转化为Cu2S时,晶格体积仅减少8%,因此,阳离子交换后纳米棒的形貌和尺寸得以很好地保留。 图3 通过部分阳离子交换合成1D线性结构和1D条纹结构。 2.3 基于2D种子/模板的外延异质结构 对于具有层状晶体结构的2D纳米材料,在基面上没有表面悬空键,使它们成为构造范德华外延异质结构的极佳平台,可以容忍非常大的晶格失配。但是,溶液中范德华力弱,很难通过湿化学方法合成外延异质结构。最近,作者团队证明了在溶液相中嵌入和剥离的单层MoS2NS上,贵金属NC可以外延生长,包括Pd,Pt和Ag(图4a-f)。目前已经发现两种外延取向,即(111)和(101)取向,在MoS2(001)表面上生长的金属NC上共存。 近年来,二维纳米材料由于其卓越的性能以及在电子和光电子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吸引了巨大的关注。目前已经制造出两种类型的2D纳米片/纳米板。第一种2D纳米材料由具有2D晶体结构(例如TMD)的层状半导体制成。第二种类型由具有非分层晶体结构的半导体组成,例如具有纤锌矿或锌混合结构的II–VI半导体。两种类型的厚度均可原子层面控制高精度,使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图4 Cu2-xS-MoX2(X=S或Se)外延异质结构合成的示意图。 III 基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外延异质结构的性质和应用 到目前为止,已经通过湿化学方法制备了各种具有不同结构和组成的基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外延异质结构。这些具有独特光学和电学性质的纳米材料已显示出许多潜在的应用,包括发光器件(LED),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生物成像/传感和催化。本章节中简要介绍通过湿化学方法制备的外延异质结构在某些潜在应用中的独特优势。 3.1发光器件 具有核壳结构的胶体量子点已被广泛用于发光应用。量子点在LED应用中的巨大优势来自其可调节的带隙、高量子效率和可加工性。精确控制量子点尺寸和形状的能力使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量子尺寸效应对量子点的带隙进行微调。连同各种化学成分和化学计量比,可以实现有效发射的系统且精确的光谱可调性(图5a)。例如,基于CdSe的核壳结构量子点用于可见波长LED,而基于PbS的异质结构是近红外设备的首选材料,如图5b所示。 图5 有不同成分的核壳结构量子点的PL照片。 3.2催化领域 基于半导体的外延异质结构也已被用作光催化产氢(HER)和亚甲基蓝光降解的光催化剂。作者团队评估了使用Cu2-xS-MoS2外延异质结构作为模板通过表面阳离子交换合成的CdS-MoS2外延异质结构的HER活性。阳离子交换后,获得的CdS-MoS2异质结构仍保持其原始结构(图6f-h)。MoS2沿外延方式沿一维CdS纳米线的纵向垂直生长。具有7.7wt%的MoS2纳米片负载的CdS‑MoS2异质结构在光催化HER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H2产生率高达4647μmol/h/g,约为纯CdS催化剂的58倍(图6i)。 图6 CdS-MoS2外延异质结构以及其HER活性。 作者简介 张华 (本文通讯作者) 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 主要研究领域 贵金属纳米结构、石墨烯、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二维金属有机框架及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DNA检测、催化、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 主要成果与荣誉 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APAM),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RSC)。曾获WCC特别表彰奖和南洋杰出研究奖等。 入选“全球最有影响力科学思想科学家名录”和“高被引科学家名单”,“17位当今最具影响力科学家之一”和“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在Science, Nat. Chem., Nat. Rev. Mater., Nat. Commun., Sci. Adv., Nat. Protocols, Chem. Rev. 等国际知名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203篇,引用超过53900次,H指数115。 Email: hzhang@ntu.edu.sg hua.zhang@cityu.edu.hk 撰稿: 《纳微快报》编辑部 编辑:《纳微快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Nano-Micro Letters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评论文章及快讯,在Springer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费获取全文,欢迎关注和投稿。 E-mail: editorial_office@nmletters.org Tel: 86-21-34207624
7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防范缺乏技术和经营可行性的项目再上
lulingkxw 2019-8-7 11:16
“光伏电站”项目面临夭折的最大问题不是未批先建,而是缺乏技术和经营的可行性。它导致国家数以亿计的资源打水漂,心痛!以后需要防范缺乏技术和经营可行性的项目再上。 转帖: 亚洲最大光伏电站面临“生死劫“ 未批先建处境难(图) 来源: 中工网 2011年07月07日01:09 石林北小村科普区光伏电站局部。李永强/摄   亚洲最大的光伏电站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在云南省石林景区附近,有座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66MW、总投资为91亿元的光伏电站,这便是曾被称为“亚洲最大光伏电站”的昆明石林太阳能大型并网光伏实验示范电站。项目分为科普区和实验示范区两部分工程,分别由云电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去年4月,科普区和示范区工程分别完成其一期10兆瓦项目,由此实现了昆明石林太阳能光伏并网实验示范电站一期20兆瓦工程(这一并网装机容量在当时亦位居亚洲第一光伏电站之列)的正式投产。现在已经过去一年有余,这个项目运作情况如何?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未批先建惹的祸   记者首先来到了位于石林景区东北方向8公里左右的北小村科普区光伏电站。甫入电站,漫山遍野的青灰色光伏电池板阵便映入记者眼帘,看上去很是壮观。该电站业主单位云电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文女士向记者解释说,他们的光伏电池板之所以设计成青灰色,是为了与电站所处石林地区的山石相协调一致,以达到美观和保护生态的效果。   这一特点,在位于北小村电站东南方向仅6公里处的老挖村试验示范区电站也有所体现。据负责该电站具体运营管理工作的华能石林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陈亮州介绍,“有一次开车在站里巡查,还亲眼看到一对长有毛茸茸尾巴的银灰色狐狸。”说到这些,陈亮州面露喜色。   据悉,石林地区是昆明市太阳辐射资源较好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日照小时数2193.1小时,年平均辐射量约5355.44MJ/平方米。这两个光伏项目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太阳能辐射资源。   在北小村电站控制室,记者注意到电子屏幕上显示的电站运行数据。信息显示,自去年7月28日该10兆瓦工程接入石林110千伏变电站开始,截至今年6月28日10点35分,该电站累计发电量为1351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万吨。   陈亮州还告诉记者,目前,老挖村光伏电站也已实现日均6000千瓦时的供电量,可满足2000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虽然有着不错的运行业绩,但并不足以说明他们已找到成功的市场运作和盈利模式,而这一切源于当初上马项目时的未批先建。   “当时省发改委说让我们尽快建起来,国家核定一个价格,不足的部分再由省里补贴,但是等项目建好后不光没有拿到国家发改委核定的合理上网电价,就是所给政策补贴资金也少得可怜。”文女士透露,在政府补贴扶持资金方面,2009年,他们通过财政部、住建部实施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获得了2320万支持资金,但是他们仅拿到了1300万,因为其余部分资金被卡在财政部和石林县财政局,并表示在项目通过验收后再拨付。此外云南省发改委给予了400万贴息和100万启动资金的资金扶持,云南省工信委给了80万新型工业化项目补贴。然而,这些资金对于总投资达3亿元的一期项目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挥不去的“电价阴霾”   “盈利性”的阴霾一直笼罩着昆明石林太阳能大型并网光伏实验示范电站。   记者通过查阅相关报道了解到,在2008年底电站开建之初,这两个总规模为166兆瓦的光伏电站分别计划在18个月和22个月之后完工,即2010年6月和2010年10月建成投产。   但时至今日,两个电站仅在去年4月完成了一期各自10兆瓦的项目,后期项目何时开建和完成尚遥遥无期。   “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电价。”文女士向记者抱怨,他们目前所发电量的上网电价仅为0.33元/度。   据文女士介绍,从项目经济分析看,如果只建设10兆瓦,上网电价低于3元,项目就要亏损;如果连续建设完成66兆瓦实现规模效益,电价成本则有望控制在1.5元/度内。但即使实现了1.5元以内的成本,与目前的实际上网电价相比,两者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由于上网电价较低,现在电站每月亏200多万,一年亏2000多万,照这样下去,不要说后面的二、三期工程,就是目前正在运作的项目也最多5、6年就垮掉了。”北小村科普项目工程师吴先生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该项目业主云电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向本报提供的材料称,电价不明朗导致企业融资困难,虽与多家银行商洽,但因为没有明确电价致使银行无法预测公司现金流而不予放贷。“目前10兆瓦工程全部用股东的资本金和委贷(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发放的贷款编者注)完成,后续工程资金缺口大,严重制约了本项目后续工程和科普建设的顺利推进。”前述材料如是表述。   作为老挖村试验示范项目业主单位代表的陈亮州表示,目前光伏电站发电按照0.33元/度售出,远低于2元多的盈亏平衡点电价。他认为,与新疆、青海西北荒漠化地区免费提供给光伏电站业主土地不同,云南地价太贵了。记者从云南省石林县发展改革局获悉,两家光伏电站购买土地价格均为4.9万元/亩。这意味着仅老挖村光伏电站一期项目需占用的448亩石漠化土地要支付2200万元的地价,而这期项目总投资为2.8亿元,仅地价一项就占去了总投资的将近一成。   老挖村光伏试验示范项目的一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华能澜沧江集团在云南水电项目盈利情况很好,但在这个光伏项目上却严重亏损,可以说是华能正在拿水电项目上的盈利来弥补光伏项目的亏损。    始料未及结果的背后   对于石林县光伏项目的危难处境,石林县发改局副局长段宏波感觉有点始料未及。“当初为了引进这个项目,发改局做了大量工作。为陪专家做项目可研和勘查地形,我们曾经进山很多遍,从早上就背干粮进来,一直工作到下午4、5点钟,没想到做成现在的结果。”看起来身材纤弱的段宏波回忆当初,神情怅然若失。   “如果成本再高一点,能把电价给到两三块钱,项目业主就感兴趣了。如果确实给不了,可以实行政策和用户共同补贴的政策,即光伏电站每发一度电,可以由政府补贴一部分,再由电力市场用户补贴一部分。”段宏波提出了她的建议。   据本报了解,云南省发改委为落实石林光伏项目上网电价政策也开展了不少工作,但并未获得实质性进展。   早在2009年12月北小村项目首个发电单元正式并网后,云南省发改委便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申请电价的请示;目前,云南省发改委已两次上请国家发改委批复上网电价,但至今未果。   北小村科普项目提供给本报的材料,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对本项目进行66兆瓦工程整体电价批复,使石新公司能够尽快获得银行融资,完成项目建设规划,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看来,国家发改委对其进行电价批复的可能性极小。“地方政府在上马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时,过于追求大规模,而缺乏对国家总体规划的充分考虑,由此导致未批先建等问题较为普遍。”孟宪淦指出,云南石林光伏项目就是个具体案例。   云南太阳能协会某负责人对本报表示,这个项目当初规划得有点不切实际。“既然是科普示范项目,就没必要搞这么大。”该负责人指出,目前光伏发电成本很高,在没有政府扶持资金和很好电价政策的情况下,不宜把项目规划做得太大。   “这件事对我国地方政府发展新能源产业也是个教训,不能因为一味追求政绩而把项目规模做得太大,动辄亚洲第一、全球最大,这并不是好事。”该负责人同时建议,我国应该学习欧美等发达国家,根据支持资金总量合理安排布局新能源项目,这样可使项目规划做得更加科学合理。   孟宪淦最后提出,地方政府在制定光伏等新能源发展规划时,要按照国家总体规划的目标和规范来制定,以避免自发盲目。此外,规划制定后,不仅要经过同级政府的批准,还要报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和电力监管部门备案。这样才能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 记者李永强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Newshoo)
个人分类: 其他|13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电量子芯片1
jiazhang55 2017-1-18 13:19
利用单光子过滤器,我们可以很容易实现,对光量子的硬件除错(初步除错)和提取较好的较好的偏振太。 请看图(单量子bit编码器) 光量子,叠加太并没有要求低温,而是要求真空。 这个编码器编码能力,主要是受单光子提取器和偏振太检测器的限制,虽然激光、偏振器、和介质也有一点影响,单影响不大
个人分类: 交流感受|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并不落后!“光电混合集成电路”随想
热度 5 zlyang 2016-3-21 13:51
The farther back you can look, the farther forward you are likely to see. ― Winston Churchill 丘吉尔: 你能看见多久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我们并不落后!“ 光电混合集成电路 ”随想 看到美国电气电子 工程师学会院士(Fellow, IEEE)闵应骅老师的精选博文《光电混合集成电路(160321)》, 突发一阵莫名其妙的随想。 遥想当年,真傻一阵莫名其妙,仿照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改进了蔡少棠(Leon O. Chua)教授 的“电路元件关系图”,在世界上首次完善了“互容”的概念。 只知道有用的人,强迫我说“互容”有什么用。被逼无奈的我只好随口说: 可惜,这个胡言乱语是个落伍的想法。据说有人试过了,散热难题解决不了。 德国的战略家、预言家俾斯麦,通过对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与日本向西方 学习的运动却认为:“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因为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的,只问某厂的舰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买了回去就算了。” 急功近利,临渊羡鱼。从不去退而结网。不劳而获?能量守恒? “ 科学文化的历史积淀不够 , 科学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 , 科学原创自信心尚显不足 ,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科学走向卓越的深层次因素。”于是,从某种角度看就成为必然。 相关链接: 闵应骅,2016-03-21 ,光电混合集成电路(160321)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0937-963826.html Neil Savage, Linking Chips With Light, Posted 23 Dec 2015. Researchers integrated 70 million transistors and 850 optical components into a silicon processor using standard chipmaking tricks http://spectrum.ieee.org/semiconductors/optoelectronics/linking-chips-with-light 太监 真傻 ,1995,关 于“互容”概念的意义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DZ199504010.htm http://www.cqvip.com/QK/98031X/199504/2000725.html 中国科学院,2014-05-26,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发布《追求卓越科学》宣言 http://www.cas.cn/xw/zyxw/yw/201405/t20140525_4126367.shtml 科学文化的历史积淀不够,科学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科学原创自信心尚显不足, 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科学走向卓越的深层次因素。 新华网,2014-05-26,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发布《追求卓越科学》宣言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26/c_1110867000.htm 新华网,2007-01-18, 日本必胜 中国必败 从俾斯麦 预言看我军建设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1/18/content_5622644.htm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4224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两件事
dreamshadowless 2015-12-3 12:46
第一件就是上午听了北大白书农教授的讲座,他的有性生殖周期理论否定了植物生长的无限性。他认为有性生殖是胁迫的结果,传宗接代是一种无奈选择。然而又认为个体生命的无限延续没有任何意义。最后还居然发现光合作用在植物发育调控中的本质地位。 第二件事,我国科学家发现半导体本征光生自由载流子,发表在nature的scientific reports上面。首先是激动,太阳能要主导未来能源工业了啊!!!然后就是气愤!!!那么重要一发现,为什么不发表在我们自己办的期刊上面???那么个子刊,完全跟影响因子没有半毛钱关系!!! 最后的感想是,嗯,搞光合还蛮有意思的,蛮有前景的。
个人分类: 一些想法|1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谈下德国的光电子
热度 1 AnjinLiu 2015-4-4 19:55
最近出席了2次会议:一次是DPG(德国物理年会春季会议),一次是“绿色光子学会议”。 DPG是个大杂烩,人数众多,听说有6000多人参加。由于研究方向和兴趣,特别留意了关于光电子方面的报告。总体来说,德国大学的光电子研究非常强,从材料,到器件,再到产业基本上是一条龙。有些我之前没有注意过的大学的光电子和光学做得非常好,有材料生长设备,而且工艺非常漂亮。 在绿色光子学会议上,向慕尼黑工大Amman教授请教了几个问题,他对器件物理理解非常深,前年读过他合著写过的一本关于可调谐激光器的书籍。Amann教授在半导体激光器领域颇有名气,在长波长VCSEL方向应该说是世界第一,技术已经转化到了公司( http://www.vertilas.com/home.php )。他看起来很严肃,但是交流起来非常随和,回答问题直到你完全弄懂。而且做报告非常有风度,报告简洁易懂。 Ulm大学VCSEL研究组早就转化出去了一个公司,现在好像被philip收购了,所以人家的水平就不用说了。Ulm现在VCSEL的掌门人是Michalzik教授,一直做VCSEL。会议期间向他请教了下他最近的一些工作。 以前没有关注过乌尔兹堡大学的光电子,在DPG会议上看到有个公司是从他们那里孵化出来的,做GaSb激光器的,在中国已经有分舵了。 Kassel大学的Reithmaier教授做的非常好,从材料到器件,工艺也非常好。 还有研究所,HHI(我的上东家)的InP光电子器件就不用说了,大功率激光器有FBI研究所,人家钱都赚的大大滴。 德国还有其他的光电公司和研究所,如Infineon,不太了解... 半导体光电方向不走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似乎没有出路!以应用为导向和发文章一点也不冲突,看看人家Amman教授,文章发的大大的多,技术也不落。基础研究和技术进步能推进产业,也少不了文章。 当然要做到德国人那样文章和产业俩不误,就需要智慧了...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49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最近一则报道“点评”下
热度 1 AnjinLiu 2015-3-24 06:18
一则报道(1): http://phys.org/news/2015-03-silicon-photonic-chips-processor-package.html 另一则报道(2): http://www.cipeasia.com/400.html 首先我想说,报道1中的两个人的报告我都听过,上周是德国物理年会(DPG),在柏林工大开,据说有6000多人参加(这只是德国年会的一个分场,可以想下德国物理年会的规模有多大)。我们老板搞了一个特别分场:光互连技术,邀请了IBM,IMEC的人过来。上周4,报道1中的 人物1Dangel在DPG做了一个邀请报告,我听下来记住了2点:一个是big data时代下的数据中心的构架,也就是下一代数据中心;二是他展示了一个新玩意儿,Si波导和polymer波导耦合。这个玩意儿就是报到1中说的东西。其他内容他的同事以前讲过。 我查阅了下今年OFC,报道1中说的东西来自于OFC上Bert J. Offrein的一个邀请报告: W3A.4 • 14:00 Invited Silicon Photonics for the Data Center, Bert J. Offrein1; 1IBM Research GmbH, Switzerland. To fully benefit from silicon photonics technology at the system-level, novel electro-optical assembly techniques are required enabling a close integration with the processor or switch chip. Optical coupling and signal distribution options are discussed. Bert J. Offrein也就是报道1中的人物2,去年在柏林一个光互连的会议上“1st Optical Interconnect in Data Centers Symposium”我听过他的报告,下个礼拜他要来我们这里绿色光子学的论坛上报告,估计他还要讲那些。打下广告,感兴趣的可以看下 http://green-photonics-symposium.com/ ,这是我老板和以色列理工一个教授组织的一个symposium,去年在海法开的,今年在TU Berlin开,免费注册,免费听,不管饭。请的人都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大牛,IBM每年必来。 那个Si波导和Polymer波导亲密接触,让IBM的路线图从“Optical fibers across the boards”跨到了“Optical waveguides in/on boards”(关注IBM光互连技术路线图的就知道这是啥玩意儿),再下一步就是“Optical interconnects integrated with the processor”,也就是片上光互连,全光芯片。 报道2的“随着近日IBM宣布已成功研制出实用化的硅光学芯片,这项已有二十年发展历史的技术重新泛起日出般的光芒”其实并不准确,我不知道其所说的“硅光学芯片”是什么东西,至少和了解的和听到的报告相差十万八千里,好吧,我下周再仔细听听Bert J. Offrein的报告确认下。 最后我以有限的知识纠正下很多人(包括一些自称做光互连的人)的错误说法: 采用光互连技术取代电互连技术,不是光子的速度比电子的速度快;光是电磁波,电互连技术传输的也是电磁波,不是电子,所以信号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只是光互连的带宽比电互连带宽要大,而且损耗小,功耗低,传输距离远,没有串扰,体积也小。 不相信我的话,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 最后来一张德国猪肘,吃得快吐了,量特大,吃了一半打包回家:
个人分类: 人生漫步|3453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3年小结与2014年规划
yanjiesu 2013-12-30 17:24
还有不到40小时,2013年就要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忙忙碌碌,很少静下来总结下自己的研究工作。上半年主要是集中精力写各种基金的申请书,做实验的时间被占用了不少。而下半年做实验的时间倒是增加了不少,但精力又被几篇修改的论文分去了一部分。 现在回头看看今年的一些科研工作,能够拿出来的也就下面三个工作: 1、采用低压空气电弧放电法成功实现了单壁、双壁、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尤其是双壁、多壁碳纳米管的宏量制备。单壁碳纳米管的大量制备还有一点难度,这将是2014年的重点科研课题。 2、采用热注射法制备了一系列无机量子点/石墨烯杂化物材料,初步研究了这些杂化材料的光电响应特性。正在投递和发表了若干篇相关的论文。这为我的碳纳米材料研究提供了新的应用方向。 3、将电弧放电法制备碳纳米管所产生的超细碳颗粒(副产物)进行分选,并以此为原料制备出碳量子点,详细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时间对碳量子点尺寸、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研究证实了这种碳量子点具有很好地荧光上转换特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以第1作者分别在Nanoscale、Mater. Res. Bull.上发表SCI论文3篇,以第2作者分别在Nanotechnology、Carbon、Mater. Lett.等国际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第1发明人身份申请发明专利1项。另外有2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另外,今年申请的几个基金中仅中了上海市自然基金,国家的青年基金评价为1A3B,会评没有通过。这使得我2014年申请基金的压力陡增!准备1月份把手头的工作暂且缓一下,全力准备基金申请。 2014年规划 基于2013年的科研状况,我2014年的重要工作也基本明确了,也就这么几点: 1、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和教育部新教师基金 2、深入研究低压空气法大量制备单壁碳纳米管; 3、继续碳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4、适当提高论文发表档次。 2014年即将到来,希望我的2014能够一切顺利! 1. Y Su , X Lu, M Xie, H Geng, H Wei, Z Yang, Y Zhang. Nanoscale, 2013, 5(19), 8889–8893. 2. Y Su , H Wei, T Li, H Geng, Y Zhang. Mater. Res. Bull., 2014,50, 23–5. 3. Y Su , P Zhou, J Zhao, Z Yang, Y Zhang. Mater. Res. Bull., 2013, 48(9), 3232–3235. 4. Y Su , J Zhang; Lzhang, Y Zhang, J. Nanosci. Nanotechnol., 2013, 13, 1078–1081. 5. Y Su , M Xie, X Lu, H Wei, H Geng, Z Yang, Y Zhang, RSC Adv., Accepted. 6. H Wei, Y Su , Z Han, T Li, X Ren, Z Yang, L Wei, F Cong, Y Zhang. Nanotechnology, 2013, 24(23), 235706. 7. J Zhao, Y Su , Z Yang, L Wei, Y Wang, Y Zhang. Carbon, 2013, 58, 92–98. 8. H Geng, Y Su , H Wei, M Xu, L Wei, Z Yang, Y Zhang. Mater. Lett., 2013, 111, 204–207. 9. J Zhang, Y Su , H Wei, J Wang, C Zhang, J Zhao, Z Yang, M Xu, L Zhang, Y Zhang. Mater. Lett., 2013, 107, 251–254.
个人分类: 成长历程|4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具有光电刺激相应功能的分子器件
hanlingeorge 2013-10-24 10:09
能够对外界刺激产生特定响应的器件,例如基于氧化还原效应的布尔逻辑门,一直吸引着众多科研工作的关注。前不久, 法国Bruno Fabre教授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Han Zuilhof教授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全固态AND逻辑门,可以对非化学输入(光照射)产生电化学信号 的 响应 。 这种器件的功能表面通过微接触印刷(MCP)制备 ,将胺基取代的二茂铁图案化的共价结合到n-型Si( 111) 。然后,其余区域的反应活性基团由惰性的正丁胺分子取代。在光刺激条件下,二茂铁区域会比惰性区域的电容显著增大,产生信号输出。 因此,这种以硅为基底可以”量身订做”的微米级图案化活性表面,为AND逻辑门的设计提供了优异的平台。此外,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其他分子逻辑功能。未来通过形成两种具有不同电位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活性中心,有望实现其他一系列的全固态多输入的逻辑电路。
1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电组组会学术讨论流程
hualao 2013-10-21 21:16
光电组组会学术讨论 (我们重在学术讨论 , 不是课题汇报) 一 实验部分 1 引子部分 :上次报告中的成果,问题,以及取得反馈之后的修改成果。(简述) 对照预测和假说,对 上次的 问题作出解释,得出结论 。 2 本次报告的 核心内容 :实验思路。实验中遇到的新问题,取得的新成果,在实验中的一些心得。如何解决本次实验出现的新的问题。 问题 → 假设 → 预测 → 实验设计(需要提前备好) 针对实验中的奇异现象能否提出新的假说。 实验中出现过哪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3 思路整理 后面的工作打算,自己的新想法,以及与论文的相关性。能否运用 学科交叉 , 开展新方向,拓宽研究、引入创新点 。能否提高实验数据的质量,能否利用已有知识对未来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否尝试一下新方法。 二 文献部分 1 文献的 理论和实际价值 。文献及结论中是否存在我们质疑的地方。文献中是否有与现行理论相违背的地方,如何解释,能作出假设吗?文献中出现的问题之前有遇到过吗,有人解决过此类问题吗? 2 借鉴文章中的新方法能否避免自己在实验中低水平 、重复性的工作 。文章中是否有低水平 、重复性的工作 . 由于文献部分还未整理完全,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在此谢谢大家了。
3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应用光电系统研究组诚聘博士后
talentblog 2013-10-18 15:28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应用光电系统研究组诚聘博士后1名,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无线光通信方向 (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支撑) 研究内容: 1.高速无线光通信数字调制解调、检测算法、信道编码等; 2.系统实现; 3.相关拓展方向研究。 方向描述: 将半导体照明和通信系统有机结合将开辟一个全新的应用领域。半导体照明通信将通信与照明结合在一起,以更低的能耗和更低的成本,提供照明及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的宽带数据接入,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半导体照明通信有望在飞机、医院内等射频敏感区域、信息安全应用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并逐步拓展到汽车工业、交通信息管理、办公室照明和互连网接入、数字家庭等多个方面。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研究组从2008年开始本方向的研究,国内外首次开发出第一套基于LED可接入互联网的无线光学通信系统。2010年,研究组研制的样机在世博会航空馆和沪上.生态家馆展示并得等到多家媒体报道。研究组目前致力于无线光学通信速率的提高。 合作导师: 刘育梁研究员。 职位要求: 1.通信等相关专业应届博士毕业生或已取得博士学位者; 2.具有数字调制解调、编码等数字通信工作经验; 3.具有多载波调制技术研究经验者优先; 4.具有FPGA等数字通信算法实现经验者优先; 5.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具有较高科研素质。 待遇: 工资待遇按照中科院及半导体所相关规定执行,绩效津贴按照工作表现发放,优秀者可优先考虑留所工作。博士后按规定提供周转住房。其他待遇可以面议。 相关链接: 半导体所申请博士后办法: http://www.semi.cas.cn/yjsjy/bshldz/200807/t20080703_2286622.html 实验室简介: http://lab.semi.ac.cn/gdxt/index.html 相关工作的前期报道: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5/232356.html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包括个人情况、教育和工作经历、代表性论著等)及能体现个人能力的相关资料email至 jyduan@sina.com
4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 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负面作用
热度 4 zlyang 2013-8-16 12:56
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的 负 面作用 感谢您的讲解! 至于风电对节能减排的作用,一些学者和反风电组织很不以为然。美国福布斯网站今年3月刊发了《风力发电是个绿色神话》一文。该文称,风能(也包括太阳能)发电和燃煤发电、核电不同,后者的发电设备一直以满负荷运转,而前者则需安装“热备用”系统以保证运作的持续性。这些“热备用”系统通常是使用传统化石燃料的燃气涡轮机,与喷气式飞机的涡轮机非常像。这也是风力发电成本高的原因。当风能发电组件的产出提高时,“热备用”系统发电设备应当降温减产以维持供求平衡。这个降温过程会造成能源的浪费,随后更浪费的是,在风电不足时,“热备用”系统的温度需再次提高,而这两个过程都没在发电。此外,在风能发电期间, “热备用”系统必须保持“热身”状态,随时待命,所以并不停止消耗燃料,因此所谓风电的节能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只是个绿色神话。 http://www.ewindpower.cn/news/show-htm-itemid-7523-page-2.html http://www.hjysh.cn/_d273540896.htm (1)俺以为过度的风力开发,会导致地球变慢。 2009-09-07《风能利用与地球自转变慢》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73907-1-1.html (2)城镇风电光电,会降低空气流通,增加热岛效应。 光伏发电把本来形成空气流动的太阳能,转换成电力。所以空气流动少了。进一步加剧热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0081-715370.html (3)风电光电真的能在各种自然灾害条件下提供电力吗? 洪涝阴天,光伏就不行了。 所以,合理开发可再生能源的范围有多大?
7545 次阅读|8 个评论
有效的二次电池循环生产是解决风光电和电动汽车产业问题的钥匙
热度 1 llei66 2013-7-5 12:41
摘要: 二次电池是一种把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换的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电能供应和移动式用电装置。近年来,风电、光电、电动车辆的应用对大规模的二次电池组需求极其旺盛,但二次电池购置成本使这些用户望而却步,也就限制了这些行业的发展。破解这一难题固然需要多方面的协作,但是二次电池的可持续生产却变成了问题的关键。我们认为,将二次电池生产资料国有化并委托生产企业进行生产、维护、回收再生产和管理成为破解问题的不二法门。在这种情况下,电池在全社会流通,消费者只通过租赁方式拥有电池的使用权。当电池不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时,通过双向物流送回生产厂再生。这样,风电、光电企业可以把电能直接储存在电池中,免除直流 - 交流变换时的耗损;也可以使用这些电池调峰填谷;充满电的电池在换电站通过换电方式供长途或短途电动汽车用户使用。电动汽车用户不必购买电池,也就不用担心电池的寿命。同时,电动车车价大幅度下降,可以使电动车走进千家万户,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的问题。电动汽车也可以吸收城市夜间过剩的电力,使能源更加有效合理应用。 1 限制风电、光电和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1.1 风光电的间歇性和持续供电问题需要大规模储能电池解决 如果说,风电与光电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什么,人们一定说是它们的间歇性和难控制性。其实,在大规模储电、逆变和智能输电装置的帮助下,风电和光电的间歇性被平滑,可以实现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供电。但是,这样一来,因为大规模储电装置需要大量的储能电池,而储能电池的生产成本很高,资源需求量大;再加上风电的整流为电池充电,然后逆变成交流电也带来了能量利用率的下降;所有这些使风光电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使本来就严重的风光电成本问题雪上加霜,也就使风光电应用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使可持续生产的风光电成了“垃圾电”,造成了风光电产业举步维艰。 因此,风光电的出路在于大量的储能电池可以被低成本地使用。如果这些储能电池可以被直接使用,则更有利于这些高成本能量的有效利用。 1.2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和续航问题 无独有偶,还存在另外一个被储能电池困死的应用,那就是电动汽车。因为目前担负城市交通任务的内燃机汽车会产生大气污染,而且因为交通拥堵造成汽车走走停停,使汽油和柴油的能量利用率大大下降,而它又更加严重地加剧了大气污染。此外,城市人口白天工作,晚上休息造成了白天用电高峰,夜间用电低谷,这要求城市供电系统必须具有调峰填谷的能力。电动汽车可以储存城市夜间多余的电能供白天交通使用,其使用时不产生大气污染,因此是解决城市交通、因为城市交通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城市峰谷用电等三大问题的不二选择。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一个决定其命运的问题是电池的购置成本问题,而购置成本问题可否化解决定于其质量和使用寿命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电动汽车,尤其是在花费了比内燃机汽车更高的费用之后,能否通过电力价格的优势使总使用成本降下来。也就是说,多出来的电池成本加上日后的使用费(主要是电费)是否不超过总汽油费用。当前者远小于后者时,电动汽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自然是巨大的。实际上,按照目前的价格,普通家用轿车运行 100 公里,电动汽车需要的电费在 15 元以下,而汽油车的费用通常会在 50 ~ 80 元之间。这样,每运行 10 万公里,节省的费用是 3.5 ~ 6.5 万元之间。按照目前电池的生产成本,如果电池寿命较短(少于 10 万公里)时,就可能不划算。这肯定会带来消费者的疑虑。 其次,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一直受消费者质疑。一般地,一组储存 15 度电的电池重 150 公斤以上,可持续运行 100 ~ 150 公里。要使汽车续航里程与汽油车相仿,需要 500 公斤以上的电池。因此,电动汽车不适于长途旅行,除非使用换电方式进行增程。换电方式有一个问题,就是消费者无论如何不会允许把自己的高品质电池与低品质电池交换。 因此,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必须首先打消消费者对动力电池品质的疑虑,其次要保证在电池使用寿命期间总费用低于汽油车的费用。否则,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会购买电动汽车的。 作者认为,将电池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是打消消费者疑虑、减少购车初期投入的唯一可行办法。 1.3 如果电动汽车的电池作为风光电电厂的储能电池 前文已指出,风光电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应用都受限于储能电池。风光电使用储能电池储电来解决发电的间歇性问题,电动汽车则用动力电池的电能推动汽车。如果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用作风光电电厂的储能电池,二者的配合使用既可以消除逆变电产生的能量消耗,也可以解决储能电池的购置成本问题。因此,它们在电能的可持续产生和高效应用方面是一对绝配。 毫无疑问,限制将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结合起来的关键因素首先是电池的所有权问题,其次才是生产和使用成本问题。如果不能使所有权归全社会所有,任何形式的个人、部门所有制都会阻止电池的自由流通。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无论如何都是必须有的,因此不是决定因素。那么,怎样才能使电池成为全社会共有财产呢? 我们知道,所有工业产品都具有确定的生产厂家,也具有使用寿命问题;电池也不例外。解决共有财产的问题,必须考虑电池生产厂家。让生产厂家拥有加工设备与技术和人力资源,让它们对产品具有加工权和特别所有权,其中所谓特别所有权是指通过银行特别贷款代社会管理的权利,是解决社会公共拥有这些资产的合理路径。 这样做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因为电池生产厂家必须解决废旧电池的问题。这意味着,从原材料加工成为电池,到电池使用寿命终结,电池生产厂家都可以拥有它们;而银行作为货币的管理者,拥有社会共有财产——货币的使用权。因此,银行把这些电池,无论是新的、半新的,还是废旧的,作为特别资产以货币作价作为社会长期投资。这样,电池生产厂家收取加工费,银行从生产厂家和消费者收取资源占用费,使电池如同货币一样成为社会共有财产。 当然,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废旧电池的有效资源化问题。电池中都含有大量的无法再生的金属资源,其中有些还是珍稀的,有些是具有生理毒性的。例如,锂离子电池中可能含有稀有元素钴,镍氢电池中含有镍和稀土金属元素,镍镉电池和铅酸电池中含有具有生理毒性的镉和铅。如果废旧电池不能被有效资源化,则会产生资源耗散、产生污染。可以说,废旧电池的有效资源化直接决定了电池可否持续生产和使用。 2. 二次电池的循环生产是解决所有上述问题的关键 废旧电池的资源化是研究已久的问题。但是,大多数已有工艺仅仅有限地提取了废旧电池中的贵重金属资源,没有使价值较低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因为商人的趋利性,监管不到位时这些过程造成了环境污染。我们在 2005 年起研究的二次电池循环生产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废旧电池的所有资源,大大减少了污染风险,能耗物耗和副产品都得到了显著较低,为解决风电、光电和电动汽车的应用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 2.1 二次电池的循环生产技术 二次电池的循环生产,简单地说,就是使用废旧二次电池为原料,生产新的 相同规格的电池。该技术的思路实际上也可以用于一次电池的循环生产。事实上,金属空气燃料电池(如锌空电池)的机械式充电就是这样一种循环生产模式。 二次电池的循环生产是可能的。这是因为电池是一个密闭的系统,新旧电池含有的化学成分相同(像开口式铅酸电池的水含量可能不同,但金属含量不会发生变化)。虽然电池可以是棱柱形或圆柱形,电极可以是片状或(空心)圆柱状,电极也可以是卷绕或平行叠放的,所有的电池具有相同的结构,即外壳、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这使我们可能把它们一一拆解。 目前已工业化大量生产的电池包括一次锌锰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此外也有一些小批量生产的如银锌电池、锌空电池和各种实验性电池。我们以占二次电池市场一半的叠片式铅酸电池为例说明如何实现其循环生产。 首先,废旧铅酸电池被从上部温和切开,去掉上盖。对于富液电池,倒去硫酸后使用机械抓住正、负极汇流排把电极片取出,然后把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开:否则直接把电极片取出后把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开。 其次,分开的正极片和负极片被分置于两个机械中,使用水流冲洗、机械震荡等手段把电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铅合金格栅分开。 第三,得到的正极活性物质粉末用化学方法处理,得到纳微米级超细一氧化铅粉末,它将被用于制造新的铅酸电池正极片;其格栅合金被熔化、测定合金液体组成后添加缺失元素,重新制造合金格栅。 类似地,负极片被分为负极活性物质粉末和负极格栅合金。经化学处理、合金成分调整后用于制造新的负极片。 最后,将如上生产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经固化后,组装于电池盒中化成,即得到新的铅酸电池。 在如上过程中,因为不使用高温冶金和铅精制过程,也避免了从金属铅制一氧化铅的过程,结果能耗、物耗、副产物和污染风险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度上升。原则上,除隔膜外所有的物质都可以被利用,因此能够实现铅酸电池的循环生产。 2.2 二次电池循环生产带来的好处 二次电池的循环生产除了可以降低能耗、物耗、副产品产量和污染风险外,它可以使生产厂家回收自己的产品。因此,生产厂家完全可以出租而不销售电池,根据电池的使用量收取租金。电池的所有权保留在厂家,通过银行抵押贷款让其成为社会财富。这样就实现了二次电池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 二次电池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使使用者更关注电池的质量和服务,而不必过分在意生产厂家以及产品的类型。比如说,假如有多个电池产品可以保证汽车行驶令消费者满意的里程,消费者可能更在乎租金,以及发生意外(比如产品未能满足需求)和临时需求时能提供的服务。这些服务都可以由连锁经营的换电站直接提供,通过换电站和厂家的服务合同得到保证。 这样,在电动汽车消费者不需要购买电池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生产厂家只需要提供不包括电池但具有通用电池接口的裸车,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大大下降。在使用时,消费者只需要用自己的信用担保租用电池。这使电动汽车大规模地进入城市,解决城市短途交通的问题。电动汽车的大规模使用可以使城市夜间电力过剩问题得到解决,也使风电光电需要的大规模储电装置得到解决。 因为风光电装置可以安装在任何有太阳光和风的地方,因此换电站可以本身就是发电厂。当然也可以把换电站与风电场用专线连接起来进行供电。这样,长途旅行的电动汽车可以在 200 公里左右换电继续行驶,也在客观上帮助实现了长途驾驶疲劳的消除。 动力电池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保证了电池供应者使用双向物流的方式运送电池到任何指定地点,这样可以节省物流成本。动力电池在达到使用寿命后,也可以通过双向物流返回工厂,使之能够循环生产。循环生产保证了原材料供应,可以使生产厂家最大限度地免除了原材料市场的影响,也降低了原材料购置成本。 3 结论 这样,风光电产生的电力通过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储存,通过配送点用换电方式供长途电动汽车用户租用。因为配送点可以遍布全世界,电动汽车因此也就可以满世界地跑。因此,有效地进行二次电池循环生产是解决风光电和电动汽车两大产业发展问题的关键。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35 次阅读|2 个评论
“聚焦中国光电、走进实验室”系列活动——中国激光杂志走进长春
slowlight 2013-7-3 15:55
2013年6月27-28日,中国激光杂志社组织的“聚焦中国光电、走进实验室”系列活动来到长春,杂志社一行7人在杨蕾总经理的带领下访问了长春光机所、长春理工大学和吉林大学。Photonics Research首任主编、北京大学周治平教授也全程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期间,编辑们参观实验室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举行了多场报告会介绍杂志社的期刊出版情况和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并与专家、作者和读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27日,杂志社一行首先来到了长春光机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受到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黄玮研究员等的热烈欢迎。在杂志社的专场报告会上,周治平教授介绍了中国激光杂志社与美国光学学会共同创办的新刊Photonics Research的办刊宗旨、详细介绍了期刊的出版特色,并鼓励大家向期刊投稿;杂志社英文编辑部主任王晓峰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当前主流的一些光学期刊与论文写作投稿的技巧与过程。现场70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之后,编辑们专程拜访了中科院院士、《光学学报》首任编辑部主任陈星旦先生。陈院士长期关心杂志社的期刊出版工作,他回忆了当初的艰苦办刊经历,并询问了杂志社两本新刊——Photonics Research与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的出版情况,对杂志社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表扬,并以亲身体会勉励编辑们勇于克服新刊创办的重重困难,并期望杂志社取得更大成绩。随后,编辑们参观了宣丽研究员的实验室,深入了解她们在液晶自适应光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宣丽研究员对杂志社2本新刊的出版表示出很大兴趣,并对《光电产品与资讯》给予了充分肯定。编辑们还参观了长春光机所信息中心,与期刊编辑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 28日上午,长春理工大学的报告厅内近300名师生济济一堂,饶有兴趣地听取了杂志社精心准备的多个报告。报告会上,杂志社童菲副总编辑介绍了中国光学期刊网的论文数据,以及杂志社在包括APP应用程序在内的移动数字出版方面的最新进展;胡冰编辑全面介绍了杂志社的期刊出版与业务拓展;殷建芳编辑介绍了杂志社的期刊出版,并结合编辑工作就论文投稿提出多条建议。杂志社在长春理工大学的期刊推介活动受到了学校党委副书记万春明教授的重视与支持,研究生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治海教授为报告会做了周全的准备工作。 28日下午,杂志社一行来到了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受到学院副院长张大明教授的热情接待。张教授介绍了学院在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情况以及在各个研究方向取得的进展,与周治平主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杂志社中文编辑部主任马沂介绍了杂志社的期刊出版情况。随后编辑们在张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深入了解了王海宇教授、秦伟平教授等研究进展。他们的前沿研究成果给编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期以来,中国激光杂志社非常重视走进实验室与研究人员交流,与期刊作者、读者沟通。本次活动得到了长春光机所、长春理工大学和吉林大学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让期刊走进学校、走进实验室,为研究人员的投稿与论文发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长春期间,编辑们还参观了由王大珩先生等提议建设的中国光学科技馆。(信息管理中心供稿) 关于“聚焦中国光电,走进实验室”:“聚焦中国光电,走进实验室”是中国激光杂志社编辑与读者面对面的一个互动活动,自2006年首次在江苏大学举办以来,已经在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举办14次,得到了读者的热烈反应。今后,中国激光杂志社还将继续聚焦中国光电,走进更多的实验室,架设光学研究学术出版的桥梁。 编辑们与陈星旦院士合影留念 编辑们参观宣丽研究员实验室 编辑们与黄玮副主任在王大珩先生雕塑前合影 长春理工大学报告会现场 周治平主编在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新刊Photonics Research 附:长春之行让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也再次让我们体验了中国民航的落后。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4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光电工程】201212Wavefront control with realistic spatial l
lcj2212916 2013-5-26 19:47
W***EFRONT CONTROL WITH REALIST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IN A MULTI-APERTURE IMAGER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of the UNIVERSITY OF DAYTON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Electro-Optics 共124页。 摘要: A multi-aperture imaging system with a non-mechanical steering device replacing each lens sub-aperture was considered. This setup allows for focusing and tracking of a target over a fine angle while preserving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in a compact system. An imaging system has the ability to digitally add focus for receiving. However, in the case of transmitting the focus must be provided by optical components. Even when receiving, at a short enough range it might be necessary to introduce optical corrections to avoid phase aliasing. To this end, the effects of implementing a real device such as the BNS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SLM), a reflective 512x512 pixels with 83.4% area fill factor steering device, on the multi aperture imaging 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The pixelated phase of the SLM, and the use of 2π resets to provide stepped blazed phase profiles for steering and stepped quadratic phase focusing, are modeled. Each pixel of the SLM is modeled by an array of 10x10 elements with 9 active and 1 inactive in both the x and y direction. As expected, and shown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periodic reset of the quadratic phase bowl introduced phase grating modulations, which produces the so call “ghost image” around the center image. By only providing stepped blazed profile to steer,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with increasing phase steps within the blazed profile the diffra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 but at the cost of decreased steering angles. The ability of the SLM to correct for aberrations and its limitation in correcting aberration is investigated. Further, the basic concept of conformal aperture, enabled by the multi-aperture, was investigated and simulated. 下载地址: http://www.pipipan.com/file/21636426
1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光电工程】201212Signal to noise ratio effects on aperture
lcj2212916 2013-5-26 18:58
SIGNAL TO NOISE RATIO EFFECTS ON APERTURE SYNTHESIS FOR DIGITAL HOLOGRAPHIC LADAR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of the UNIVERSITY OF DAYTON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s in Electro-Optical Engineering 共117页。 摘要: The cross-range resolution of a laser radar (ladar) system can be improved by synthesizing a large aperture from multiple smaller sub-apertures. This aperture synthesis requires a coherent combination of the sub-apertures; that is, the sub-apertures must be properly phased and placed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One method that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the literature to coherently combine the sub-apertures is to cross-correlate the speckle patterns imaged in overlapping regions.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low 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 on an efficient speckle cross-correlation registration algorithm with sub-pixel accuracy. Specifically, the algorithms ability to estimate relative piston and tilt errors between sub-apertures at low signal levels is modeled and measured. The effects of these errors on image quality are examined using the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as a metric.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 the shot noise limit, with signal levels as low as about 0.02 signal photoelectrons per pixel in a typical CCD, the registration algorithm estimates relative piston and tilt accurately to within 0.1 radians of true piston and 0.1 waves of true tilt. If the sub-apertures are not accurately aligned in the synthetic aperture, then the image quality degrades as the number of sub-apertures increases. The effect on the MTF is similar to the effects due to defocus aberrations. 下载地址: http://www.pipipan.com/file/21632502
1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气功、自发功、光电转换的认识
热度 1 Yanhaiyan 2012-11-15 09:10
从对物质的基本组成原子分子可以形成正负电中心的事实,可以理解电视声波和图象的传递,无线网络的实现,也使人更能理解光电传输的可行性,包括细胞和生命体造成的光电传输。而世界上有各种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凡是带电的粒子都能与某类波共振,形成信号的传输或表现载体。人们的自发功是在个体允许信号利用自身为载体,将信号表现出来,形式上是被动的,表现为被外力驱动的形式,类似于被操纵的僵尸或木偶。这时的表现是非主观的意愿。这些外力或信号有善意也有恶意。如果躯体的主人本身有与信号相同或有部分相通的利益,就会被使用。躯体主人有自己的大脑思维的情况下,这些外来信号作用就不会起主要作用。
374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光伏和光电有什么区别?
chnfirst 2012-11-8 22:09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1637475.html 光电效应与光伏效应区别(从原理上讲) 光电效应是指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通俗的说就是光一照,电子就挣脱束缚报了出来。 光伏效应是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 换句话说,光电效应其实是光伏效应的前提,光伏响应是光电效应作用于半导体这一特殊场所,从而产生了电势差。 当P-N结受光照时,样品对光子的本征吸收和非本征吸收都将产生光生载流子。但能引起光伏效应的只能是本征吸收所激发的少数载流子。因P区产生的光生空穴,N区产生的光生电子属多子,都被势垒阻挡而不能过结。只有P区的光生电子和N区的光生空穴和结区的电子空穴对(少子)扩散到结电场附近时能在内建电场作用下漂移过结。光生电子被拉向N区,光生空穴被拉向P区,即电子空穴对被内建电场分离。这导致在N区边界附近有光生电子积累,在P区边界附近有光生空穴积累。它们产生一个与热平衡P-N结的内建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其方向由P区指向N区。此电场使势垒降低,其减小量即光生电势差,P端正,N端负。于是有结电流由P区流向N区,其方向与光电流相反。   实际上,并非所产生的全部光生载流子都对光生电流有贡献。设N区中空穴在寿命τp的时间内扩散距离为Lp,P区中电子在寿命τn的时间内扩散距离为Ln。Ln+Lp=L远大于P-N结本身的宽度。故可以认为在结附近平均扩散距离L内所产生的光生载流子都对光电流有贡献。而产生的位置距离结区超过L的电子空穴对,在扩散过程中将全部复合掉,对P-N结光电效应无贡献。 2011-10-20 15:41 ganhudie | 二级 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即您提到的光伏效应)。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 光电导效应:在光线作用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键合状态过度到自由状态,而引起材料电导率的变化。当光照射到光电导体上时,若这个光电导体为本征半导体材料,且光辐射能量又足够强,光电材料价带上的电子将被激发到导带上去,使光导体的电导率变大。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敏电阻。 光生伏特效应:在光作用下能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电动势的现象。基于该效应的器件有光电池和光敏二极管、三极管。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472361.html 光伏和光电有什么区别? "光伏"中的"伏"是电压的单位.通俗地讲就是某种器件的两端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电压,这个器件就相当于电源,光能就转化成了电能. 这个器件可以想像成两个面积很大,又很薄(几个纳米)所含杂质不同的两个半导体板贴在一起,光照在上面后因为不同原子外层电子的溢出功的差异会产生电势差,就有了电压. 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称为光电效应.光是可以看成一个个的光子的,每一次和电子作用都被全部吸收.光子的能量和光的频率相关,针对某一种金属只有频率大于某一临界值才会发生光电效应.
个人分类: 材料、专业|1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四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在苏州召开
lovekk 2012-10-20 11:26
2012年10月11-13日,由南京大学主办,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承办的第四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4 th OSMG-2012)系列会议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该系列会议是由南京大学施斌教授于2005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发起建立的,均由南京大学主办,目前已召开了四届,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参会人数一届比一届多,内容一届比一届丰富,是目前该领域中唯一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 本届论坛共有150余位国内外学者参加,其中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外著名学者有10余位,中国台湾和内地学者130余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柴育成先生,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学会(ISHMII)主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F. Ansari教授,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伍法权教授和南京大学副校长潘毅教授,分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鲍晓毅教授,前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主席、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H.I. Inyang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苏州工业园区和南京大学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 据该系列会议组委会主席、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主任、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施斌教授介绍,地质(岩土)工程分布式监测是自然灾害和工程安全监测的发展方向。2000年在南京大学985工程的支持下,施斌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及其在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开辟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相关成果已在我国地质、土木,城建、电力、交通和水利等八十余个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近该研究课题又分别获得了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可望取得更多创新性的成果。2008年该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课题中的部分成果已在苏州工业园区得到转化,并成立了南京大学(苏州)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工程中心产学研平台,在此基础上,南京大学、苏州中新创投和研发团队共同组建了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有数十种产品推向市场,受到科研和生产单位广泛好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相关产品在本次会议上得到了充分展示,达成各类合作项目近十项,促进了南京大学、海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合作。 本次会议举行了40余场报告,就本领域中最新研究成果、热点、难点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出版了论文集。有6位特邀专家获得论坛“杰出贡献奖”,有5篇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论坛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2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
热度 2 loveyet 2012-9-27 11:30
据悉,高端的还是没有实现国产。不然医疗设备的价格能降低一大截
2639 次阅读|5 个评论
第四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二号通知
lovekk 2012-9-8 01:28
地点:中国•苏州 时间:2012年10月11~13日 大会网站: http://osmg2012.acei.cn 二号通知见 http://www.acei.cn/osmg/2012/download/OSMG2012_ 二号通知.pdf 论文征稿 作者应在2012年7月15日(延期到9月15日)前提交一份约300字的英文或中文摘要,并于2012年8月15日(延期到9月25日)前提交英文或中文的论文全文。所有论文将以论文集的形式非正式出版,部分优秀原创论文将以特刊的形式发表在《Journal of Civil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pringer)上。论文摘要及全文请提交到电子邮箱:osmg2012@nju. edu.cn。 主要议题 --分布式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分布式光电传感解调技术 --分布式光电传感网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技术 --分布式传感监测中的温度补偿与异常识别技术 --岩土体大变形分布式监测技术 --特种分布式传感光纤(缆)的研发 --地质与岩土工程中分布式传感网的布设与安装工艺 --基于分布式监测技术的工程安全监测与诊断系统 --地质与岩土工程中分布式监测集成技术 --分布式传感监测技术工程应用实录 --ROTDR温度监测的关键技术 --FBG传感器现场布设和无线数据传输的解决方案 重要日期 论文摘要提交 2012年7月15日(延期到9月15日) 会议提前注册 2012年7月15日(延期到9月15日) 产品参展注册 2012年7月15日(延期到9月15日) 论文全文提交 2012年8月15日(延期到9月25日) 赴韩国会后考察注册:2012年9月15日 会议现场注册 2012年10月11日全天和12日上午 会 议 时 间 2012年10月12-13日 论坛组委会 主办单位 南京大学 承办单位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 韩国国立金乌工科大学 倡议单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NSFC) 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 国际智能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学会 (ISHMII)  国际环境岩土学会 (ISEG) 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 台湾国立交通大学  韩国G.M.G.有限公司  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学术委员会 主 席 F. Ansari 教授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美国) 副主席 W.R. Habel 博士(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学院,德国) 黄安斌 教授 (国立交通大学, 中国台湾) 组织委员会 主 席 施斌 教授 (南京大学, 中国) 副主席 K.T. Chang 教授(国立金乌工科大学, 韩国) 秘书处 朱鸿鹄 马 润 施宏兵 注册费用 注册类型 注册费(RMB) 说明 正式代表 1600 提前注册(2012年9月15日前) 2200 (2012年9月15日之后) 学生代表 1000 提前注册(2012年9月15日前) 1300 (2012年9月15日之后) 陪同人员 1000 提前注册(2012年9月15日前) 1300 (2012年9月15日之后) 参展商 9500 包括2个人的会议注册费,2m*2m展台,电源(220V),展板以及桌椅等,可以在会议上进行10~15分钟的宣讲,并可将公司介绍放入代表资料袋中。 注册交费方式:注册和交费可通过会议注册系统进行,网址为 http://acei.cn/osmg/register/ 。大会现场注册和交费不能享受注册费优惠。
2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等离子体激元为光电探测器披上隐身衣
zsunnywell 2012-6-11 22:01
等离子体激元为光电探测器披上隐身衣 作者:Mark L. Brongersma 来源:《自然—光子学》 发布时间:2012-5-29 14:08:33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组成的一个联合工程师团队首次使用等离子体激元创建出一个可以探测光同时也可以隐形的新设备,应用于先进的医学成像系统和数码像机中,可生成更为清晰、更准确的照片和影像。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光子学》在线版上。 等离子体激元,即在光激发下的金属纳米结构中自由电子气集体振荡,是目前可以突破光的衍射极限来实现纳米尺度上对光操纵的新型量子态,为光学元器件和芯片的小型化以及未来信息领域超越摩尔定律带来了曙光。 新研究首次将等离子体激元这一概念用于光电子探测隐形设备。研究人员称,在其上的反光金属涂层可使一些东西看不见,使这种设备不可直观,由此创建出一种隐形的光检测器装置。该设备的核心是由薄薄的金帽覆盖硅纳米线。研究人员通过调整硅中的金属比例,即一种调谐其几何尺寸的技术,精心设计了一个“电浆斗篷”,其中金属和半导体中的散射光相互抵消,从而使该设备不被看见。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在薄金涂层中建立一个偶极子,与硅的偶极子在力量上可对等。当同样强烈的正负偶极子相遇时,它们之间相互抵消,系统就会变得不可见。 研究人员说:“我们发现,一个精心设计的金壳极大地改变了硅纳米线的光学响应。在金属丝中光吸收略有下降,而由于隐形效果,散射光会下降100倍。实验同样证明,在计算机芯片中常用的其他金属如铝和铜也会具有同样效果。之所以能够产生隐蔽性,首先是金属和半导体的调整。而如果偶极子没有正确对齐,隐形效果则会减弱甚至失去。所以只有在适量材料中的纳米尺度下,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隐形。” 研究人员预测,这种可调的金属半导体设备在未来将用于许多相关领域,包括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固态照明、芯片级的激光器等。例如,在数码像机和先进的成像系统中,等离子体激元的隐形像素可能会减少由于相邻像素之间破坏性串扰产生图像模糊的状况,从而生成更清晰、更准确的照片和医学影像。(来源:科技日报 华凌) 更多阅读 《自然—光子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个人分类: 隐身技术/材料|1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茚与C60双加成物(ICBA)的历史 history of ICBA
wangshu 2012-2-11 00:19
茚与C60双加成物(ICBA)的历史 history of ICBA
相关文献下载: ICBA的历史.rar ICBA的历史.pdf 最近在与师弟师妹的讨论中发现他们对于 ICBA 这个非常优秀的材料的历史不了解,毕竟他们都是物理和电子学背景的,对有机电子学的合成部分,凡是涉及到分子式的就一概略过了。特写一个简单的文章,希望对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 。 Chinese Version ICBA 于 1997 年第一次合成得到的; 2008 年第一次用于太阳能电池,效率为 5.1% ,可惜被申请了专利; 2010 年何有军师兄在很多富勒烯衍生物中筛选出 ICBA 这个分子,并且成功优化到 5.44%, 赵师兄进一步优化到了 6.5%, 之后他们组对 ICBA 及相关衍生物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系统性研究。 ICBA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材料,因为它的易制备,高溶解性,高 LUMO 值,高 Voc 值等,近几年对其及衍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三元体系,电荷转移,倒置电池等。 缺点是 1 ) ICBA 及相关早被申请了大量的专利 2 ) LUMO 太高,与很多聚合物的能级不匹配,只与 P3HT 有很好的效果。 窃以为,如果有 LUMO 值高于 PCBM 在 0.05~0.12eV ,且是少于 4 个的富勒烯 C60 衍生物的会非常有前途,不过我还有找到,同时也没有别人找到 :( PCBM 是 1995 年第一次被 Wuld 合成出来 1 ,俞刚第一次将其与 MEH-PPV 共混得到 2.9% 的效率 2 , PCBM 的广泛研究中, Wuld 的文章一直是被提到的,同样对 ICBA 的研究中, Neilands 3 和 Laird 4,5 的铺垫性工作也是需要提到的,我们的每一份学术成果都是踏在前辈的脚印和尸体上。 English Version ICBA, Indene C60 Bi adduct. 茚与 C60 双加成物 History of ICBA (Indene C60 Biadduct) from synthesis, application, opimization. ICBA was a very excellent fullerene material, which waseasy to prepare, high solubility, high LUMO level and high Voc. It's was firstly synthesis in 1997, first application in OPV in 2009, first opimization with PCE=5.44% in2010.Much study have been done after ICBA's reexplorer in 2010 by Dr. He You-jun and Prof. Dr. Li Yong-fang, such as, e.g. ternary material, charge transfer, inverted cells. Below is its detailed history. 1) C60ICBA, Ref 3 First synthesis of ICBA in 1997 2) ICBA 太阳能电池 PCE=5.1%, 专利 Ref 4,5 ICBA's First Application in organic photovoltaic in 2008, patent. 3) ICBA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优化, PCE=5.44%, Ref 6 Optimization of ICBA in OPV in 2010 4) ICBA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优化, PCE=6.5% , Ref 7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ICBA 5) ICBA 用于太阳能电池 , PCE=5.79%, Ref 8 ICBA's first application in OPV 6) 将 MoO3 取代 PEDOT:PSS , ICBA 的器件优化 ,Ref 9 ICBA's application in OPV with MoO3 instead of PEDOT:PSS in 2012 7) ICBA 相关文章,自从 2010 年李永舫老师和何有军师兄发掘了 ICBA 这个非常优秀的材料易制备,高溶解性,高 LUMO 值和高 Voc 值后,业界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做了很多相关研究,如三元体,电荷转移,倒置电池等。 , Ref 10-16 Much study have been done after ICBA's reexplorer in 2010 by Dr. He You-jun and Prof. Dr. Li Yong-fang, such as ease to prepare, high solubility, high LUMO level and high Voc, e.g. ternary material, charge transfer, inverted cells. Topliuchao@gmail.com 2012-2-11 9:46:32 References: (1) J. C. Hummelen, B. W. Knight, F. Lepeq, F. Wudl, J. Yao, C. L. Wilkins,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ULLEROID AND METHANOFULLERENE DERIVATIVES",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 1995 , 60 , 532. (2) G. Yu, J. Gao, J. C. Hummelen, F. Wudl, A. J. Heeger, "Polymer Photovoltaic Cells: Enhanced Efficiencies via a Network of Internal Donor-Acceptor Heterojunctions", Science , 1995 , 270 , 1789. (3) Austris Puplovskis, Janis Kacens, Ojars Neilands, "New route for fullerene functionalisation in cycloaddition reaction using indene", Tetrahedron Letters , 1997 , 38 , 285. (4) Darin W. Laird, Reza Stegamat, Henning Richter, Viktor Vejins, Larry Scott, Lada; Thomas A.,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S COMPRISING FULLERENES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2008 ,WO/2008/018931. (5) Darin W. Laird, Henning Richter, Viktor Vejins, Lowrence Scott, Lada; Thomas A., Reza Stegamat, Daadi Malika,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s comprising fullerenes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and improved methods of making fullerene derivatives", 2009 ,WO2009086210A2. (6) Y. J. He, H. Y. Chen, J. H. Hou, Y. F. Li, "Indene-C-60 Bisadduct: A New Acceptor for High-Performance Polymer Solar Cel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2010 , 132 , 1377. (7) Guangjin Zhao, Youjun He, Yongfang Li, "6.5% Efficiency of Polymer Solar Cells Based on poly(3-hexylthiophene) and Indene-C60 Bisadduct by Device Optimiz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 2010 , 9999 , NA. (8) Y. J. He, G. J. Zhao, B. Peng, Y. F. Li, "High-Yield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Indene-C-70 Bisadduct",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2010 , 20 , 3383. (9) Xi Fan, Chaohua Cui, Guojia Fang, Jinzhao Wang, Songzhan Li, Fei Cheng, Hao Long, Yongfang Li, "Efficient Polymer Solar Cells Based on Poly(3-hexylthiophene):Indene-C70 Bisadduct with a MoO3 Buffer Layer",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2012 , 22 , 585. (10) Xiangyue Meng, Wenqing Zhang, Zhan'ao Tan, Chun Du, Cuihong Li, Zhishan Bo, Yongfang Li, Xiulin Yang, Mingming Zhen, Feng Jiang, Junpeng Zheng, Taishan Wang, Li Jiang, Chunying Shu, Chunru Wang, "Dihydronaphthyl-based fullerene bisadducts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polymer solar cell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 2012 , 48 , 425. (11) Y. J. He, Y. F. Li, "Fullerene derivative acceptors for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 solar cells",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 2011 , 13 , 1970. (12) Youjun He, Bo Peng, Guangjin Zhao, Yingping Zou, Yongfang Li, "Indene Addition of -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for High-Performance Acceptor in Polymer Solar Cells",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 2011 , 115 , 4340. (13) Youjun He, Hsiang-Yu Chen, Guangjin Zhao, Jianhui Hou, Yongfang Li, "Biindene-C60 adducts for the application as acceptor in polymer solar cells with higher open-circuit-voltage", 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 2011 , 95 , 899. (14) Youjun He, Hsiang-Yu Chen, Guangjin Zhao, Jianhui Hou, Yongfang Li, "Synthesis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biindene-C70 monoadduct as acceptor in polymer solar cells", 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 2011 , 95 , 1762. (15) Yen-Ju Cheng, Chao-Hsiang Hsieh, Youjun He, Chain-Shu Hsu, Yongfang Li, "Combination of Indene-C60 Bis-Adduct and Cross-Linked Fullerene Interlayer Leading to Highly Efficient Inverted Polymer Solar Cel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2010 , 132 , 17381. (16) Petr P. Khlyabich, Beate Burkhart, Barry C. Thompson, "Efficient Ternary Blend 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with Tunable Open-Circuit Voltag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2011 , 133 , 14534.
个人分类: 化学|9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化学家论坛高级氧化、湿式催化氧化相关资源索引
catachina 2011-5-6 13:40
来自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2 后续更新内容此博文将不再更新,若有兴趣直接访问上贴,谢谢支持 课件索引 中山大学-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70 光电催化氧化技术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5 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学氧化还原技术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6 Metal catalysts in Catalytic Wet Air Oxidation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4 水处理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3 高级氧化技术课件pdf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2 高级氧化技术—— 光催化技术 (Technology of Photocatalysis)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1 废水处理中的高级氧化技术及应用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0 水污染控制工程 —高级氧化技术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9 高级氧化技术之生物氧化讲义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8 高级氧化技术超声技术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5 高级氧化技术——电催化(electricity catalysis)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4 高级氧化技术——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ization) 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3 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2 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1 湿式空气氧化法废水处理工艺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0 湿式氧化法处理活性污泥的原理及应用进展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9 湿式氧化与超临界氧化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7 废水处理中的氧化还原技术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6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硝基苯废水的实验装置设计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5 书籍索引 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plugin.php?i ... oftviewsoftid=3142 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 for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http://www.chemj.cn/plugin.php?i ... oftviewsoftid=3800 环境工程中的高级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plugin.php?i ... softviewsoftid=966 《含氮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孙锦宜编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654 环境保护中的催化治理技术 http://www.chemj.cn/plugin.php?i ... oftviewsoftid=3941 其他资料及相关报道索引 高级氧化技术(AOPs)的第一篇文章(William H. Glaze, 1987)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6418 高级氧化技术 羟基自由基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7 湿式氧化技术机理及应用的文献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8 高级氧化技术电催化(汇报)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6 废水处理中的氧化方法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98 高级氧化——AOPs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71 催化湿式氧化法的概念原理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69 会议讲义--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68 羟基自由基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9469 水处理中的高级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6397 强—工程牛人总结的污水处理知识之催化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86
个人分类: 催化资源收藏|5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理化学主题的中法研讨会
xiaoxiaochun 2011-5-5 17:36
2011年4月19日,应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邀请,法国巴黎南十一大(Université Paris-Sud 11)副校长Mrs. Elena Cecerelli及教授代表团来华中科技大学访问,并在光电国家实验室举行多场讲座。 出席本次中法光电研讨会(Sino-French Optoelectronics Symposium)的法方学者有:法国巴黎南十一大、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物理化学研究所(IPC)主任Mehran Mostafavi教授,固体物理化学研究所Poumellec Bertrand 教授,分子科学研究所Karine Steenkeste教授,多功能有机化学研究所David Bonnaffé教授,核科学与国际分子影像技术学院Bertrand Tavitian教授等,以及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多名学者。 4月19日中法双方教授相聚在A101报告厅,举行了简洁的开幕仪式,随后中法两国学者就双方研究兴趣作了精彩学术讲座,报告内容涵盖超快反应动力学、新型太阳电池、纳米医学成像、分子信息学、PET系统开发、多模式荧光成像、蛋白质功能的多模式高分辨光学成像、生物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医学成像等多个热点,引起了与会学者以及研究生的广泛兴趣。会场气氛热烈、提问踊跃,大家充分利用提问或茶歇时间彼此交流,达到了促进学术交流与增进友谊的良好目的。 研讨会结束后,法国巴黎南十一大、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教授参观了国家实验室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团队、太阳电池研究团队、PET实验室等,就开展中法双方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进行细致深入地讨论。此外,Elena Cecerelli副校长作巴黎十一大和专业设置介绍,Bertrand Tavitian教授作了关于分子成像发展前景的报告。
3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生活初体验
热度 1 chenhongzhi 2010-11-7 18:41
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远大的梦想,考进了浙大,便在入校的一瞬间,选择了自己起飞的地点——紫金光电。我加入紫金光电研究团队是被它的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吸引的。初到这里,首先,是飞入眼际的“择水而居、绿树环绕”的优雅的学习工作环境;其次,是这里处处洋溢着年轻研究生们的蓬勃朝气。 光电科学发展迅猛、一日千里,要想一直站在学科最前沿,仅靠一个人的“千里走单骑”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了团队,便有了交流与合作,因而就会有个人的跨越式的发展、腾飞式的进步,而不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作为一名刚加入紫金光电团队的新成员,在逐渐融入这个团队过程中,我切身地体会到:在团队中,不但有学科前沿,有学术氛围,还有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快乐、温馨与阳光。 一脚踏进放大组的大门,彼时受到的是热情的款待和一片欢声笑语,大家自爆家门:有人说,自己是“成电帮”重要成员,微笑;有人自称,自己是组内“头号小 D ”,神秘地笑;还有一位很有内涵的、说话做事很让人放心的师姐,以及一位待人极为真诚、说话极为坦诚的“强哥”。 加入小组的一项必修课就是要参加小组会议,小组会议的召开是在开学后不久。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气氛融洽。乍看时,很像是一个家庭会议:一个“大哥式”的小组指导老师为小组成员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排忧解难,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他在倾听同学们的心声时,又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细致。虽然我们在平时讨论问题时,总是称高博叫高老师,但这时这里的“高老师”这个称呼不仅是口头上代表一种师生关系,它在更深的一个层次上表达了对高博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种尊敬和感激之情。 如果说小组会议的讨论过程可以用“融洽”来概括,那么我所参加的一次大组会就可以用“活跃”两个字来形容了。大组会请来的老师一般与我们研究中心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研究方向,因此会有几个相关小组的同学一起参加。会议伊始,会场同学座无虚弃,台上老师侃侃而谈。这活脱脱就是一场进行科研交流、共同砥砺志向的学术沙龙:同学们就关心的问题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老师耐心而详尽的解答同学们的提问,有时在提问和解答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个小插曲,即大家共同提出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或可作为未来合作的契机或者共同主攻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小组“老张”同学的毕业晚宴。在即将毕业的晚宴上,作为浙大“成电帮”重要成员的老张调侃道:“在浙大这里我是‘成电帮’,而回到了成电,我又成了‘浙大帮’,我都不知道我是属于那一边的了!”。其实,小组每一位成员都在内心深深的知道:老张在浙大五年的研究生生涯已经使他的心与紫金光电在一起了,到底属于那一边已经是一个次要的问题了。正所谓:心不在,奈何咫尺天涯;心若在,何惧千里之外?毕业晚宴很丰盛,小组到会率 90% 以上。宴上,我们首先祝贺老张顺利毕业回到成电,老张很感动;他则鼓励我们这些后来者,要磨炼意志、继续以百倍的热情在科研之路上奋斗,而他自己也表示在回到成电之后,将继续秉承“ Look up, Lift up ”的紫金光电精神,永远保持旺盛的科研精力。然后,就是大快朵颐了,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这个好吃、那个味道不错、我爱吃鱼”等,但已经非常传神的表达了我们对老张请客的感激之情。队伍中的我,言语不多,唯有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即将毕业张师兄的谢意了。晚宴归来,好不痛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融入到紫金光电团队之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科研活力和不畏艰险的决心。有了紫金光电,便有了信念和决心;有了紫金光电,便有了希望和期待,祝愿紫金光电的明天“更上一层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62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三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
xiaoxiaochun 2010-1-20 09:40
第三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 POEM 2010 中国武汉 武汉科技会展中心 2010 年 11 月 3- 5 日 光电子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日新月异地蓬勃发展,已成为 21 世纪技术革新的主要推动力,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也应运而生。第三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 POEM 2010 )将于 2010 年 11 月 3-5 日召开,第七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与论坛( OVC EXPO )和第九届生物医学光子学与成像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PIBM 2010) 也将与 POEM 2010 同时召开! POEM 国际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博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POEM 定位为国际性的大型会议,主题不拘泥于某一专业技术,涵盖面广,影响力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会议代表层次高,学术报告成果新,吸引了来自世界近 20 个国家光电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和投资者。 POEM 国际会议为研究者们打造了一个国际性的论坛,交流最新的发展动态,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拓展视野、提升品牌的渠道。 POEM 2010 会议将拓宽其主题范围,此次会议内容包括:激光技术与应用,纳米能源技术与材料,光电子器件与集成,光电传感与成像,太阳能电池、固态照明与信息显示技术,太赫兹科学与技术。 位于长江之滨的武汉市不但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而且其新技术研发和教育实力排名全国第 3 位,其光纤生产能力位居全世界第 3 位。武汉的工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从 2001 年以来,工业产值以每年 30% 的速度递增。著名的武汉 中国光谷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园区内有近 600 家光电企业,是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研发基地(国际市场占有率达 25% )、激光产业基地、光电器件生产研发基地(国际市场占有率 6% )。近期,继中关村之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启航,这必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东湖高新区科技智力密集的优势,增强我国光电子等特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给这座美丽的城市和周边地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诸如闻名遐迩的东湖、黄鹤楼、归元寺、湖北省博物馆、武当山和三峡等。我们热忱期待与您相约武汉,相约 POEM 2010 ! 重要日期 摘要截止日期: 2010 年 4 月 15 日 摘要录用通知: 2010 年 5 月 15 日 -21 日 全文截止日期: 2010 年 7 月 31 日 全文录用通知: 2010 年 9 月 15 日 -21 日 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 1037 号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邮编: 430074 电话: +86-27-87792227 传真: +86-27-87792225 邮箱: poem@mail.hust.edu.cn 网址 : http://poem.wnlo.cn http://www.wnlo.cn/poem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9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